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教育的教学原则

2023-08-29 08:59:11
共3条回复
可乐
1、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教育;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发展动手能力;

3、直观性原则,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图像,形成有关事物具体而清晰的表象,以便理解所学知识;

4、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学会分析问题,树立人文情怀;

5、循序渐进原则,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6、巩固性原则,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卓有成效地运用;

7、发展性原则,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以便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8、因材施教原则,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区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佳发展。
我不懂运营

【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2、启发性原则:(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

3、巩固性原则;

4、循序渐进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1)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有区别教学;(2)善于发现学生特点,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获得最佳发展。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7、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

8、量力性原则。

再也不做稀饭了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既要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传递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这一原则体现了教学与德育相联系。 这一部分常见的题就是和赫尔巴特的教学原则结合在...”

相关推荐

教育和教学有什么区别

教育和教学在概念上存在一定的区别。教育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指的是通过系统的教育活动来培养和发展个体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具备综合素养和生活能力。教育不仅包括学校教育,还包括社会、家庭、媒体等各种教育因素的综合影响。而教学则是教育过程中的一部分,是指教师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运用一系列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教学注重具体的教学活动和方法,侧重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知识传递。教学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2023-08-27 05:57:151

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教学与教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两者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教育的一种基本途径。除教学以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向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教育教学中有哪些违背学生心理1、体罚体罚的方式非常的多,我们现在不仅仅是有身体接触的地方,比如说用木棒敲打孩子的头部,或者用身体击打孩子的其他身体部位,这样造成了一些伤害事件,对于孩子的终身来讲,他会恨老师一辈子,并且我们现在的大环境也不允许有这种方式的存在。2、变相体罚所谓的变相体罚,其实咱们大家就可以理解出来,比如说对于孩子不友善,孩子想回答问题举手的时候老师置之不理,对于其他孩子表扬对于个别孩子,虽然没有批评,但是也是相当于批评了,这样的一种变相体罚,其实就是区别化待遇。
2023-08-27 05:57:321

请问 教育与教学的区别

教育一定有教学,教学一定有教育。可能是想说两者相容相通。请问谁说的
2023-08-27 05:57:514

教育教学具体指什么

教育教学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注重教育研究范式,着力于改进教学实践。成功的课堂改进,其路径都是把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教师的个人发展与课堂改进结合在一起。课堂诊断是各科教研员指导基层教师实现课堂改进的重要途径,是师训员通过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载体,是科研员实现关注课程、关注课堂、关注学生开展教育科研的重要内容。
2023-08-27 05:58:221

教育与教学的区别

教育和教学的区别有侧重点不同、包括的范围大小不同。教育是以现有的经验,为别人解释各种现象和问题,所以教育是以最客观的意识去教化别人;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合而成的一种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学生可以很快的掌握基础文化知识和技能,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补充内容:一、侧重点不同:教育和教学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教育主要侧重点在于育,就是教育别人,在人的各个阶段都存在教育;教学主要侧重点在于学,主要是指学习各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往往存在于学校或教育机构中。二、包括的范围大小不同:教育和教学包括的范围大小是不一样的,教育主要注重过程,而教学注重的是结果。教育包含教学,教学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教育包括的范围主要是育人,而教学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同时也含有育人这一方面的内容,所以教学是教育的一种表现方式。
2023-08-27 05:58:3310

什么是教育性教学?

教育性教学。赫尔巴特特别重视智育在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著名理论。他把实现教育目的与传授文化知识看做同一个过程,认为任何教学都必须有教育性,既没有“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无教育的教学”,所以应该把学校的全部工作都归结为“教育性教学”。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多方面兴趣”是学生意识活动的“内在动力”。也就是说,学生如果有多方面的兴趣,就会主动地去追求知识,一心钻研课业,达到教学的目的。他把兴趣分为经验的、思辨的、审美的、同情的、社会的和宗教的六种。根据这些兴趣,赫尔巴特为普通中学拟订了庞杂的课程体系。扩展资料教学具有教育性,教书和育人相统一是一条重要的规律。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曾经明确指出:“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这就是说,在任何教学活动中都包含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个体认识的过程。这一有组织的认识过程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就是怎样把人类积累起来的基本认识最有效地转化到新生一代个体的认识中去,教学过程是人类总体认识和学生个体认识之间重要的联系环节和纽带,这就决定了它必然是一种简约的。经过提炼了的认识过程,学生在教学中的认识过程,从认识的对象,认识的环境到认识的活动等都有着它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教学规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普通教育学
2023-08-27 05:58:591

教育和教学的区别

教育与教育学区别是其包括的范围的大小不同。教育注重过程,教学注重结果。教育与教育学的联系是:教育包含教育学。
2023-08-27 05:59:172

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识

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和看法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立国之本,而教育教学是重中之重。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坚持以人为本,在处理学校与学生的关系上,就要做到为学生服务,给学生关心,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妥善处理学生的意见和矛盾。在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就要把以教师为主转移到以学生为主,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学会自我管理,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的身心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教育要以育人为本,教育教学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教学工作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主渠道。在课堂上要多些徽笑;遇事要有耐心;以情感投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高。激发学生的情感,用爱激励学生,用爱温暖学生,用爱鞭策学生。
2023-08-27 05:59:261

教育性教学是什么意思

教育性教学是德国近代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的一条重要的教育教学原则。 教育性教学的含义:赫尔巴特认为教育是以道德的养成为最高目的的,教育必须形成学生一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使之成为完善的人,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手段还是教学,要进行道德教育,就必须进行教学,不进行文化知识的教学,就无从实施道德品格的教育,知识和道德具有内在的直接的联系。 基于这种思考赫尔巴特明确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原则,即强调任何教学过程都必须同时进行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必须依赖于教学,赫尔巴特指出教育只有通过教学才能真正产生实际的作用,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即通过教学来进行教育。 赫尔巴特不承认无教学的教育,同样也反对无教育的教学,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相反,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2023-08-27 05:59:461

教学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教育与教学的关系 教育是一种改变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途径,是一种人类道德、科学、技术、知识储备、精神境界的传承和提升行为,也是人类文明的传递,是高校的主要功能。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学校教育目的的贯彻落实和各种教育任务的完成主要是通过教学途径实现的。但教育和教学不能划等号,教学为教育服务,对高校而言,教育、育人才是最高目标。为此,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不仅是教学改革,更是教育改革,不能单纯地误认为是仅属于教学系列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的事,应该从学校层面系统、科学、全面地予以组织和协调。
2023-08-27 05:59:541

教育和教学有什么区别

应试教育是魔鬼,毁了多少孩子的青春。
2023-08-27 06:00:064

如何理解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

1.如果理解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答:“教育性教学”是德国近代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的一条重要的教育教学原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1)“教育性教学”的含义。赫尔巴特认为教育是以道德的养成为最高目的的。教育必须形成学生一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使之成为“完善”的人,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手段还是教学。要进行道德教育,就必须进行教学;不进行文化知识的教学,就无从实施道德品格的教育。知识和道德具有内在的直接的联系。基于这种思考他明确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原则,即强调任何教学过程都必须同时进行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必须依赖于教学。他指出教育(道德教育)是通过,而且只有通过教学才能真正产生实际的作用,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即“通过教学来进行教育”。他不承认有“无教学的教育”,同样也反对“无教育的教学”。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相反,道德教育(或者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2)“教育性教学”的实施要通过教学进行道德教育必须要求教学的目的与整个教育的目的保持一致。因此,赫尔巴特认为教学工作的最高目的在于养成德行。但他又认为,为了实现这个最终目的,教学还必须为自己设立一个近期的、较为直接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多方面的兴趣”。所谓兴趣就是指智力活动的特性。赫尔巴特认为多方面的兴趣具有一种道德的力量。学校教育一方面是通过情感和意志的训练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一方面是通过知识传授进行智慧的启发,但两者不是孤立的,而是统一的,密切相关地体现在形成学生观念体系的整个过程之中。赫尔巴特把学校的全部工作都归结为“教育性教学”,把自己的全部教育学说也概括为“教育不能离开教学”。 (3)“教育性教学”的意义在赫尔巴特以前,教育学家们通常把道德教育和教学分开进行研究,教育和教学通常被规定了各自不同的任务和目的。而赫尔巴特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地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从而深刻地阐明了教学的定义,论述了教学与教育的关系。他提出了革新的教育学,使教育与教学二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从而在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方面树立了一个全新的范例。他的突出贡献就在于运用其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具体阐明了教育与教学之间存在的内在的本质联系,使道德教育获得了坚实的基础。他揭示了教学必然具有教育性的规律,并且强调了在教学中必须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这在当时和今天都是正确的。但在另一方面,赫尔巴特把教学完全从属于教育,把教学当作实施德育的唯一途径(有时说是最重要的途径),视知识的增长和品德的提高是无条件的同步运动。他没有认识到德育和智育是各有相对独立性的,他毫无根据地以教学来取代复杂的教育过程,而且没有考虑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情绪在道德教育中的意义,这不能不说具有机械论的倾向。
2023-08-27 06:01:461

教学包含哪几个方面

什么是教学[1]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在我国,教学是以知识的授受为基础的,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积极引导下,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所以,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区别与联系  ①教学与教育。教学与教育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是一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只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等途径向学生进行教育。  ②教学与智育。教学与智育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智育,即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发展学生的智力,主要是通过教学进行的。但不能把两者等同,一方面,教学也是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途径;另一方面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才能全面实现。把教学等同于智育将阻碍教学作用的全面发挥。  ③教学与上课。上课是实施教学的一种方式。就当前我国的情况来看,班级上课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教学的主要作用与任务[1]  教学在学校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学校要卓有成效地实现培养目标、造就合格人才,就必须以教学为主,并围绕教学这个中心安排其他工作,建立学校的正常秩序。因为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1)教学的主要作用  教学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原始社会发展到具有高度文明的今天,是与人类知识的世代累积、代代相传和不断发展密不可分的。后人正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发展所掌握的知识,才会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而教学在这一延续和发展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通过教学活动,前人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才能有效地、系统地传递给下一代。  ②教学对个体发展的作用。教学最具体、最直接的作用是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教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通过其对个人发展的影响来实现的。通过教学,能较简捷有效地将人类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有力地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使青少年的发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人类发展的一般水平。由此可见,教学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起核心作用。它是教育的主体部分,比其他教育形式对个人的影响更全面、更集中、更高效。  ③教学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学校教育中各育的实施虽然有自己的特殊形式、方法和过程,但是最经常、最普通、最集中的还是通过教学来实现。教学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将“五育”的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按预期的要求发展。可以说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但是它必须与其他教育形式相联系、相配合才能发挥作用。  (2)教学的主要任务  教学任务是受人们追求的教学价值取向决定的,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教学任务的决定,要受教育目的、学生年龄特征、学科的科学特性以及教学的时空条件等因素制约。教学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学的一般任务如下:  ①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将储存在书本或其他的信息载体中的物化知识作为学生认识的客体,经过有指导的学习活动,将人类总体的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体的内在知识结构。现代社会,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以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及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②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发展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认识能力;不仅发展学生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体力,注意教学卫生,保护学生视力,增强学生体质,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有规律、有节奏地学习与生活。特别是要通过发展性教学,启发诱导学生进行推理、证明、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要求。  ③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科学世界观基础。世界观是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态度,科学的世界观的形成,必须建立在科学知识的基础之上。青少年的品德、审美情趣和世界观正处在急速发展和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学在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原因在于,教学始终具有教育性。学生在教学中进行的学习和交往,是他们生活中认识世界和进行社会交往的组成部分。他们在掌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和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他们在班级的集体教学活动中,将依据一定的规范和要求来调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这都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上述三项任务,本身有内在的一致性,知识与技能、智力与能力、价值观与态度都是交织在一个人的学习活动之中。而各门学科由于在教学实践中所承担任务的不同,又各有自己的重点。  ④现代教学论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协调学生知识、智力、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各方面的因素,追求教学与教育的统一,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为此,通过教学,激励每个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不仅使他们有现代科技文化知识,而且有自觉能动性、独立自主性和开拓创新性,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平等观念和合作精神。参考文献↑ 1.0 1.1 圣才考研网主编.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辅导教材.中国石化出版社,2010.09.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分享到:
2023-08-27 06:01:561

教师教育教学方面的建议

1. 教育教学方面的建议 教育教学方面的建议 谈谈你对我校体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200~300字即可 1 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学校领导和教师要提高素质教育的战略意识和紧迫感,在舆论导向、体育课程、教材建设、师资队伍、科学管理、评估等方面为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2 解放思想,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新课标已实施多年了,但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我们每一位体育工作者,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参与体育教学改革.3 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学生的主体地位表现在学习选择的自主性加大,突出主动性的理性,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体育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主体地位来设计课的全过程,讲解示范,精简清晰;组织实施,活而不乱.以学生练习为主,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4、理顺好学生学习效果与兴趣选项的关系满足学生学习兴趣是新课程改革的成果之一,但在体育课选项是,不以自身健康需要,而以个人好恶取舍.鉴于学生对体育的认知程度偏低,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在选项时宜采用学生“自主式”选择与教师的“指导式”选择相结合,以减少学生选项的盲目性.5、 加强教师业务素质学校体育工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教师的工作质量.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工作在一线的部分体育教师,无论在专业技术理念,还是在体育思想方面均已不适应当前体育改革的需要.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首先,体育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较强的教学能力,强壮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就要求加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提高业务能力;其次,体育教师要有进取意识,加强自学,改善教学方法,对课程内容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再次,教师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和机会,互相间进行教学观摩讨论分析,不定期的自我改革教学形式和方法.6、 开展好课余体育活动能否搞好课余体育活动,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整体效益, 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全面发展课余体育活动.中央7号文件明确指出:要确保学生每天一锻炼小时.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开展集体体育活动;同时,对学校运动会也需要进行改革,可以根据学校实际,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通过改革,促进了学生对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也带动了我校体育整体水平的逐步提高.7、 加强体育设施建设体育器材的不足是阻碍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学校应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加强学校体育设施特别是体育场地建设,把体育场地、器材的建设纳入学校议事日程并做到体育经费专项专用.尽可能的配足必要的体育器材可以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充分利用好发体育器材,并加强自制器材的开发和利用,利用现有条件,修旧利废,为开展体育教学创造物质条件.8、 建立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教育的真正力量,不是突出,而是渗透、弥漫,天长日久的影响,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起着陶冶、导向、激励等作用.。 对教育教学意见和建议怎么写 我认为,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不是替代基层学校的管理,而是在“促进学校管理机制 进一步完善、为学校领导施政减负”这两个目标上多做文章。本学期,教育局叶副局 长与中教科领导做了三件大事,基本实现了以上两个管理目标。这三件事: 一是重视学校常规管理的过程监控。教育局中教科在叶副局长的带领下,多次组 织下校调研,并组织了大规模的常规检查。这些都是在促进学校内部管理机制的完 善与管理制度的落实。比如,进一步明确分管教学副校长的职、权、责,这实际上 是在帮助学校理顺各部门间的内部管理关系。这绝不是给副校长加压,而是让分管 教学的副校长工作起来更加理直气壮、更有明确的方向。 二是重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不断提升。中教科把学校开展教师基本功考核工作列 入常规检查的重要内容,专门发文进行部署,这有助于学校领导把管理重点转移到 师资队伍素质提升这个管理基本点上来。各校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特 别重视教育局提供的这个契机,努力干他们原本想干又不好办的事。 三是重视学生学习基本习惯的养成。进修校中研室开学初就下发了《关于加强中 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六点建议》,得到了教育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中教科专门把它 列为常规检查的内容之一。各校领导也非常重视这项工作,有的学校开了学习习惯 的主题班会,有的学校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的问卷,长乐三中还让老师撰写“如何养 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专题文章。 各校正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 养成。 根据叶副局长的要求, 我室于本学期初提出了学校工作的“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即学校的管理以教学管理为中心,学校的教学管理以课堂教学管理为 中心;“两个基本点”,即教师基本素质的提升与学生基本学习习惯的养成。 我想就常规检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谈几点个人建议,仅供各位同行讨论,以便 在即将召开的教务主任会议上作进一步研讨。 一、教案可否采用统一设计的教案簿 各校可独立或联合设计统一的教案簿,这有利于引导教师规范地书写教案。实践 证明,凡是采用统一设计的教案簿的学校,教师在教案编写方面都比较规范,项目 也较完整。 教案设计中要保证有以下十个项目:一是日期、周次与课时;二是课题名称;三 是课型;四是三维目标;五是教学重难点;六是教具;七是教程。教程中要有“教学 内容、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八是分层作业布置;九是教学记;十是“板书设计”。你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何意见和建议?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意见和建议,比如给某个小学的建议和意见:1、希望学校多开展些以家庭为主题的亲子活动,以增加相互间了解共同进步。 可以的话,家长会放在傍晚或者休息日。 2、希望学校能不定期的组织家长学习或交流家庭教育理念与方法,使学校家庭社会整个教育体系不脱链。 3、希望学校能够一如既往地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各种活动,能多办一些社会主体实践活动,让学生多关注一些学习以外的其他知识。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开展各类兴趣活动如科技学习等,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主见。 4、希望学生和老师的沟通方式保持畅通,老师能够及时发现掉队的学生,及时与家长沟通,建立预警机制。 5、建议组织学生讨论些有争议的问题,如零花钱应如何用,作业应多或少,叛逆期等,以培养口才,反应能力。 6、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加强管理,严格要求,全面教育学生,使学生健康、愉快、品行端正度过每一个学期。 7、增加些课外的体育锻炼活动,让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多些,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 8、希望能在学生中间设置类似课外书监管小组的组织,让学生拓宽知识的同时,杜绝学生间有不好的课外书流传,让学生读一些感兴趣的、种类多样的、能帮助学生多了解社会或能学习到日常知识的课外书籍。也可在班上开设读书角,截载文章来丰富它。 9、希望老师与学生之间能加强交流,最好老师能尽量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并很好地给予教导。在学生犯错的时候,希望能给予耐心的了解,杜绝责骂与怪罪,希望能教会学生对与错的正确辨别。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积极思考-作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积极思考] 新内容的讲述结束了,教师问学生:“有什么问题吗?”教室里一片沉默,没有问题,于是,教师得出结论,看来新内容学生们都搞懂了,《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积极思考.但是当教师把学生一个接一个地叫起来,让他们复述教师讲述的内容的时候,他们都回答得前言不搭后语,根本讲不出个所以然来.于是,教师常常不无愤怒地对学生们说:“既然你们一点都没懂,为什么你们刚才不提出问题来?”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常常气愤学生的不懂装懂.可是,在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认,我错怪学生了.其实,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学生们根本无法判断他们对新内容是理解了还是没有理解,因为在讲课之初,教师并没有明确告诉学生,在学习这一新内容时,他们应该理解什么,在思考过程中应达到什么目的.思索﹑思考,只有当它的目的十分明确,也就是说,思考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的时候,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读后感《《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积极思考》.教师越是善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解决问题的性质,学生的智力也就能越加积极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学习中的阻力和困难也就越加清楚,因而脑力劳动的过程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难的过程.那种认为把教学内容讲得越清楚,越明白,学生的问题就会越少,他们的知识就会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师,是大错特错的. 真正的好老师决不会越俎代庖地替学生解决难题,他们对学生的关心首先表现在让学生明白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难,不仅仅需要孩子们集中极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们付出极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识,不仅仅要在学生面前揭示教材内容的本质,而且要教给学生怎样思考,让他们独立地,自觉地深入到教师的详细讲解中来.学生被动,消极地掌握住的知识,对学生思维发展起不到多大的影响,而通过积极的努力,主动地去采摘,获取的知识,不但让人深信不疑,倍加珍惜,更会不断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兴趣,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积极思考〕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校园文化建设,其实质就是营造健康的人文化的校园环境. 校园文化是指以学校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组织的校园人为主体,在学校教育、学习、生活管理过程中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这种方式和结果以具有校园特色的物质形式和精神形式为其外部表现并影响和制约着校园人的发展.校园文化的最高价值在于促进校园人的发展.因此校园文化不仅仅是校园环境的建设,不能局限在物质建设而应在全面的理解. 校园文化有"静态文化"和"动态文化"之分,"静态文化"指的是诸如校园的教育设施,校舍结构布局和一切对学生具有直接或间接教育感染作用的因素."动态文化"指的是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娱乐等活动.从表现性上来看,校园文化有"显性的"和"隐性的"之分.它表现在外是显性的,有物质、环境、行为、规章等;表现在深层的是隐性的,如校园精神.概括起来说它包括物质文化形态、制度文化形态、行为文化形态和精神文化形态等四个层次. 校园文化具有教育性,对生活于其中的校园人起着指导作用、陶冶与规范作用.同时,校园文化还具有管理性.校园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新的学校管理理论,是组织文化理论与学校组织特点结合而成的新的学校管理理论.它在学校的建设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我们在学校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应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管理实践中,要十分注重校园文化理论的运用与研究. 对于一所全封闭式管理的学校尤显重要,学校环境包括学生的学习、活动、生活、休闲环境.营造人文化的环境,一切从学生出发的以人为本的环境,感化学生形成良好品质、行为习惯是我们的目标.1、建立人文化环境的迫切性.学生在一个封闭的、跟外界相对隔离的环境中学习、生活等,每天面对的是一样的同学脸容,一样的生活环境,几乎一样的生活、学习规律,做为这一阶段的学生,正是习惯、性格养成的关健时期.对新事物的求知欲和繁感度,甚至超过老师,特别是在这个事物快速更新、急速发展的时代,学生更显的迫不急待.如果是一陈不变,缺乏活力的一个环境,他们已耐不住寂寞.这不利于学校的管理,更不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个性的发挥.2、本校为民办学校,每位将子女送到学校就读的社会各界人士,他们以最实际的行为对学校给予最大的支持,对学校寄以厚望,加之他们送子女读书的投入相对地都比较多,这样,他们对学校要求就比别人高,有时甚至是一种苛求.因此,学校的校园环境建设,对子女在校的学习、生活等方面上稍有不慎即会引起社会的极大不满.培养学生的性格、习惯,学校以硬、软件为基础,营造人文化的环境,感化人的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使学生得到主动、活泼、健康、全面的发展.人文化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整改纲要 校园物质文化包括校容校貌、教学设施、生活资料等,是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它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是物质形态的. 校园物质文化的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结构的关系,无不反映出某种教育价值观.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氛围,无疑会使人产生一种向上的 *** .为此,我们分五方面: 1、净化. 净化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外在表现.校园净化要做到"五无",即地面无杂物痰迹,墙面无污渍,桌椅无刻印,门窗无积尘,卫生无死角.培养学生爱护校园草木的主人翁精神,树立净化校园、保持校园卫生人人有责的思想. 2、绿化. 葱绿的树木,艳丽的花草,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使人精神焕发.学校根据校园建筑规划设计绿化布局,如:教学区绿化、生活区绿化、休闲区绿化、运动区绿化等,根据功能设计各具特色的绿化,使学生进入各功能区能溶入其中,构建人文化的花园式学校.校容校貌体现出美的韵味,满足师生的教学、生活、活动和审美需求. 3、美化. 创造美好的环境是培养学生良好性情的需要,校园静态自然环境的美化,应符合青少年的审美要求,才能达到美化的目的.教室、办公室、寝室等校园环境的布置,应以新颖、美观、大方、实用为原则,给人以舒适的感觉和美的享受. 4、规范化. 反映学校个性与特色的六项标志,校徽、校服、校训、校刊、校旗、校歌齐全规范.从我校看,这一点作的还不够,需要做出相应的规范. 5、教育化. 育人是学校环境建设的目的所在.一名著名的教育家说:"努力使学校的墙壁也能说话."学校要做到"五有":即有宣传窗、阅报栏、黑板报、广播、学生会办公室的同时,学校应将教风、学风、校风、校训上墙,写于学校醒目的位置.名人画像、名人雕塑、学校标志性雕塑和激励性名言警句挂于校园适当的位置,这一点尤其初中、小学、艺术馆和多功能厅这方面需要加强.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学校前进和发展的永恒的主题,校园文化直接影响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它不仅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发展的一个主要内容,良好的校园文化将促使学校更健康、稳定的发展.反思 我校校园文化正朝着健康方向发展,但是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加强,要真正做到以"正确舆论引导导人,正气氛围感染人". 加强校园文化。 教师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中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一)直观性原则(二)启发性原则(三)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四)巩固性原则(五)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六)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七)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八)因材施教原则baike.baidu/view/616455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3.直观演示法4.练习法5.读书指导法6.任务驱动教学法7.参观教学法8.现场教学法9.自主学习法baike.baidu/view/424858#6。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9)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系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一,由前苏联着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所着、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着名教育学家,他有很多鲜明的教育观点。比如: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 共产主义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 他写了很多充满了“人”的魅力的书:《要相信孩子》、《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关于人的思考》、《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让少年一代健康成长》、《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等等。 其中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译者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着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统称《给教师的建议》。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它让教师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学生该这样教。 这本书共设计到100条建议,我就其中的受益颇深的几个建议,谈谈自己的感受: 翻开书,一百条建议之首便是作者在反复的教导我们“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首先就要我们了解,每个孩子都是独立不同的个体,在学校里,教师不应该“一视同仁”,尤其是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要个别对待。 作者打了一个最形象的比喻:让所有刚刚入学的7岁儿童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例如提水,有的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尽,有的孩子却能提20多桶,但是如果你要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20桶,那么这就会损害他的力气,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儿童的脑力劳动所需要的力量,也是象这样各不相同的。 读到这我不禁想到一个一直困绕我的问题:为什么在我所教授的学生中会有明显的优差生等级? 为什么同时教授,有的学生可以很容易很完美的掌握,而有的学生却什么也学不会,现在我终于明白原来我没有在备课中考虑到孩子们的差异性,没有周密的考虑到每一个学生在上课时将要做什么,没有因人而异,为他们挑选适合他们学习的内容,使他们取得一点小小的成就。原来就因为我这种欠缺考虑的备课,使我的课堂中产生了很多的无效劳动,而无效劳动--这大概是学生和老师可能遇到的莫大的严重危险吧。 正是苏霍姆林斯基首条解决了我初为人师的困惑。 他要求我们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鼓励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在热烈而紧张的劳动中抽出时间来逐渐地,一步步的积累精神财富,智力财富和教育的明智。 他教育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学习教育同行们的优秀经验,取得他们的优秀信念,深入思考优秀教师的经验,将有助于我们看到: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要取得某种结果,都取决于哪些因素。 读到这些建议,突然很懊恼自己的消极,一直抱怨工作太忙,时间太少,而忽略了学习,忽略了读书,忽略了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这一简单的道理。 曾经雄心壮志的想过,要完善自己,但是现实的工作却成了我颓废最好的理由。为什么不能在闲暇之余读读手边的书,为什么不能在没有课的时候多去听听同行们的经验,为什么不能在晚上清闲的时候写写一天的教学日记,想想,时间真如流水就这样荒废了。 书中有一个故事我现在仍然记忆犹新: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来听课的人很多,他们本来都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照常规课后提些意见的,可是他们听的入了迷,竟连记录都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学生一样。 课后有邻校的教师请教他:“您花了多少时间来背这节课?”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 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十五分钟。” 这段话向我启开了一个窗口,使我从中获益匪浅,我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 真正的优秀的教师哪个不是终生都在准备一节课啊!这也是我教学生涯中的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苏霍姆林斯基的谆谆教诲让我茅塞顿开,他书中那个用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的历史老师也让我领悟到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妙,我终于明白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 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我们首先应该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不让每时每刻浪费 “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要求,教师越是把注意局限在知识上,学生对自己学习上的成绩就越冷淡,学习愿望就越低落。” “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
2023-08-27 06:02:251

教育教学业务知识

教师教育教学业务知识指的是什么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 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 第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教师职业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有自身的理论武装,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度成熟的技能技巧,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特征。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教师职业的专门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 教师教育教学业务知识指的是什么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 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 第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教师职业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有自身的理论武装,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度成熟的技能技巧,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特征。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教师职业的专门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 教师业务素质包括哪些方面 一.师德素养 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教师的师德素养是教师素质的核心、灵魂。因此,教师作为育人的主体,首先要具有完善的人格,要在思想境界、道德情操上堪为师表,以良好的师德风范去影响学生。以人格影响人格,以素质造就素质。正如大教育家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的师德素养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的教化作用,人民教师一定要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努力完善自我,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肩负的是培养祖国未来的建设者的神圣使命,我们必须树立伟大而高尚的理想,努力做到热爱教育、献身教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二.专业知识素养 教师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具备专业知识素养是每一位教师所必须的。 教师的劳动是一个复杂的劳动、创造性的劳动,要成功的完成教学任务,首先要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全部内容有深入的了解。资之深,则左右逢源。一个教师要是死啃教材,不注重补充鲜活的血液,连自己也变得陈旧了。作为教师始终要有知识的紧迫感,无论教材怎么编,无论课程怎么变,你必须是一个知识的拥有者,这样你才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学生。知识用时方恨少,这是不变的真理。 三.学习素养 马卡连柯告诉我们,教师的技巧,并不是一门需要天才的艺术,但它是一门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专业。学习是发展之本、进步之源。学习是教师发展进步的第一要务。当前,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人,教师要熟悉和掌握的东西越来越多。如果不加强学习,不主动地去掌握新的知识技能,就无法胜任本职工作。教师拥有一桶水已远远不够了,教师应该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所以,教师要学为人先,与时俱进,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做适应时代要求的学习型教师。教师终身学习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陶行知说得好:要想学生学得好,必须先生好学。只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这指出了教师学习的重要性,教师更应当把学习作为一个长期的,永不间断的工作来做,活到老,学到老的教师才能有进步、有创新。 四.心理素养 教师肩负着神圣的育人使命,教育人者必须先受教育,要让学生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首先要消除心理方面的疾病障碍。有一个豁达的心肠,健全的性格,愉快的心境,融洽的人际关系和百折不挠的勇气,面对困难,乐观向上,正视自己,控制不良情绪,乐于助人,与人为善,热爱工作,热爱生活,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带动学生。 当然,教师的专业素养还有很多方面,努力践行才是最真。 教师公共业务知识包括哪些内容? 教师的专业知识有两种常见的解释: 1、L·舒尔曼 教师专业知识分析框架: ①学科知识 ②一般教学知识 ③课程知识 ④学科教学知识(又译作为教学任务的内容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 ⑤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 ⑥教育情境知识 ⑦关于教育的目标、目的和价值以及它们的哲学和历史背景的知识 通过实证认为:学科教学知识(PCK)最能区分学科专家与教学专家、高成效教师(名师)与低成效教师间的不同。 2、P.L.格罗斯曼将学科教学知识(PCK)解析为四部分 ① 一门学科的统领性观念——关于学科性质的知识和最有学习价值的知识 ② 学生对某一学习内容理解和误解的知识 ③ 特定学习内容在横向和纵向上组织和结构的知识 ④ 将特定学习内容呈示给学生的策略的知识 教师知识基础框架,尤其是其中的核心成分PCK明晰化之后,利用PCK解决问题的教学技能也渐渐被开掘,这大大厘清了世界各国对教师资格的认证以及对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向度。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业务知识 1.教育基础知识(教育理论及应用)。 根据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岗位的不同要求,分别命制试题。 2.学科专业知识(学科知识与教学)。 分三个层次,由考生根据报考层次、学科选考一科: 高中、初中阶段: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以上科目高中、初中相同)、科学、社会(后两科仅报考初中教师者选考)。 小学阶段:语文、数学、英语。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幼儿园阶段:学前教育。 1.教育基础知识。 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等。 2.学科专业知识。 包括所报考对应层次学科教学内容、高等师范教育对应学科内容(含教材教法)等。 确认自己所需备考科目后,开始着手准备相应资料。
2023-08-27 06:02:331

教育教学能力指的是什么具体点说

  1、钻研和组织教材的能力:教师要上好课,必须事先要备好课。要深入钻研教材,使之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要研究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学生,明确教学目的、重点及要求,使之转化为教师教学的指导思想。   2、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能力: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外部表现了解他们的个性和心理状态,如思想状况、道德水平、爱好、性格等。只有了解学生的实际,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3、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为了保证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而又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师应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教师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既需要知识经验,又需要在实践中坚持不懈地研究、总结、磨炼。   4、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如何,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   5、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才能以先进理论为指导,不断改进工作,有所突破,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3-08-27 06:02:421

教育学名词解释教育

教育学的各个名词解释 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15、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法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16、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从本质上讲,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道德的一种具体、特殊的表现形式。17、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18、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的关系。19、癸卯学制——1903年修改为癸卯学制,这是我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 它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并保留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残余,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其特点是学习年限长。 20、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21、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22、德育方法——指为了完成德育的目的任务和实施德育内容所采取的具体手段。23、知行统一原则——又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又要引导他们久进行实际锻炼,把理论教育与组织实践活动、提高思想认识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一代新人。24、自我教育法——是指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以形成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方法。 25、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道德行为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系统的影响,使受教育者逐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2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德育任务、德育内容与受教育者原有的思想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矛盾,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27、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28、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学习系统地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29、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认识或看法,表现在培养人的一系列问题上的观念、理论及其体系。 30、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育任务,由 *** 主管部门制订的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和规划的指导性文件。 31、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手段和方式的总称,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师生相互联系的方式,是教法和学法的辩证统一。 32、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将学生按照大致相同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根据规定的课程内容,。 名词解释教育学 教育学: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广义的教育 :是指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他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包括半日制的,业余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网络教育。 人的发展或个体发展广义是指个人从胚胎到死亡的变化过程,其发展持续于人的一生。 狭义是指个人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主要是指儿童的发展儿童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儿童的成人过程。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 狭义: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要求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课程: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特定的知识经验和预期的学习活动方式构成的一种动态的教育存在。 课程方案:也称教学计划,是指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的文件。 课程标准:是指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积极引导下,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层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对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的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 德育过程:德育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下,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品德的过程。 班集体:个真正的班集体,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健全的组织系统,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作风与传统的学生团体。 学校管理: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带领师生员工,充分发挥学校人、财、物、时、空和信息等资源的最佳整体功能,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 德育的功能:德育的功能,简单地说就是育德,即能满足学生的道德需要,启发学生的道德觉醒,规范学生的道德实践,引导学生的道德成长,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提升学生的人生价值与社会理想。德育不仅有正功能,而且可能出现负功能。 班主任:是班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他对一个班的学生工作全面负责,组织学生的活动,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班集体的概念:一个真正的班集体,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健全的组织系统,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作风与传统的学生集体。 教学组织形式: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健康的心理素质体现在心理活动的方方面面,概括起来主要指教师要有轻松愉快的心境,有昂扬振奋的精神、乐观幽默的情绪以及坚忍不拔的毅力等。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教育 2.教育学 3.教育事件 1、教育 (广)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育者的身心世家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学 研究教育现象、发现教育问题、解释教育规律、确立教育价值、优化教育艺术的科学 3、 教育事件是指通过某一个具有典型代表的事件去教育学生,让学生从这个事件中得到启发和教育。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一般教育规律的科学。 我国在公元前约403—221年期间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但是,作为教育科学体系中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学是在总结人类教育实践经验中逐步形成,经过长期积累而发展起来的。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如孔子、孟子、荀子、墨子、朱熹等和古希腊的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古罗马的昆体良(公元35—96)等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所作出的经验总结,为教育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随着社会和教育实践的发展,教育经验、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日益丰富。一般认为到了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J.A.enius,1592—1670)所著《大教学论》(《GreatDidacticofenius》)(1632)是教育学产生的标志。而最早以“教育学”命名的专著则是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1776—1841)的著作《普通教育学》(1806)。 19世纪中叶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近代心理学、生理学的发展,为教育学的科学化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实践的广泛性、丰富性,更进一步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 任何一门学科的独立性,首先取决于它有特定的研究对象,或者说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以及教育的一般规律。 教育是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社会现象,是有目的地培养社会人的活动。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必须对其进行研究,经过长期积累而成为教育学特定的研究对象。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实践的发展,对于教育学研究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有人们深入研究的教育问题很多,例如教育本质问题,教育、社会、人三者关系问题,教育目的、内容、教育实施的途径、方法、形式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问题,教育过程问题,教育主体问题,教育制度、教育管理问题,以及反映中国特色的各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问题等。教育学是通过对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 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如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生产、经济、文化、人口之间的关系,教育活动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教育内部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之间的关系,中学教育中教育目标与教学、课外教育之间的关系,教育、教学活动中智育与德、体、美、劳诸育之间的关系,智育中教育者的施教与受教育者的受教之间的关系,学生学习活动中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等等都存在着规律性联系。教育学的任务就是要探讨、揭示种种教育的规律,阐明各种教育问题,建立教育学理论体系。 《教育学》名词解释 游戏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 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通过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研究来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以及教育的一般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如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生产、经济、文化、人口之间的关系,教育活动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教育内部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之间的关系,中学教育中教育目标与教学、课外教育之间的关系,教育、教学活动中智育与德、体、美、劳诸育之间的关系。
2023-08-27 06:02:521

教育教学工作包含哪些方面?

学习培训,组织活动,教案,教研,网络教育,常规,幼儿评价,
2023-08-27 06:03:023

教育设施有哪些?

教育设施一般包括一些硬件设施,还有一些软件设施。
2023-08-27 06:03:149

一级教师和高级教师有什么区别?

一级教师相当于中学中级教师、中专讲师、小学一级教师,高级教师相当于中学高级教师、中专高级讲师、小学高级教师。中小学教师评聘各级别职称基本条件一、拥护党的领导,胸怀祖国,热爱人民,遵守宪法和法律,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牢固树立爱与责任的意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二、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及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在教育教学一线任教,切实履行教师岗位职责和义务。三、身心健康。四、中小学教师评聘各级别职称(职务),除必须达到上述标准条件,还应分别具备以下标准条件:(一)正高级教师。1.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为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发挥了指导者和引路人的作用,出色地完成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任务,教书育人成果突出;2.深入系统地掌握所教学科课程体系和专业知识,教育教学业绩卓著,教学艺术精湛,形成独到的教学风格;3.具有主持和指导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在教育思想、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创造性成果,并广泛运用于教学实践,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4.在指导、培养一级、二级、三级教师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在本教学领域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是同行公认的教育教学专家;5.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在高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二)高级教师。1.根据所教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想实际,能有效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比较出色地完成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教书育人成果比较突出;2.具有所教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学经验丰富,教学业绩显著,形成一定的教学特色;3.具有指导与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在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果,在素质教育创新实践中取得比较突出的成绩;4.胜任教育教学带头人工作,在指导、培养二级、三级教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5.具备博士学位,并在一级教师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备硕士学位、学士学位、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并在一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并在小学、初中一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城镇中小学教师原则上要有1年以上在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任教经历。(三)一级教师。1.具有正确教育学生的能力,能根据所教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想实际,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有比较丰富的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经验,并较好地完成任务;2.对所教学科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独立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教学经验比较丰富,有较好的专业知识技能,并结合教学开展课外活动,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教学效果好;3.具有一定的组织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并承担一定的教学研究任务,在素质教育创新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经验;4.在培养、指导三级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做出一定成绩;5.具备博士学位;或者具备硕士学位,并在二级教师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备学士学位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并在二级教师岗位任教4年以上;并在小学、初中二级教师岗位任教4年以上;并在小学二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四)二级教师。1.比较熟练地掌握教育学生的原则和方法,能够胜任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教育效果较好;2.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所教学科必备的专业知识,能够独立掌握所教学科的教学大纲、教材、正确传授知识和技能,教学效果较好;3.掌握教育教学研究方法,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创新实践;4.具备硕士学位;见习期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或者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并在小学、初中三级教师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并在小学三级教师岗位任教3年以上。(五)三级教师。1.基本掌握教育学生的原则和方法,能够正确教育和引导学生;2.具有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基础知识,基本掌握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材教法,能够完成所教学科的教学工作;3.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并在小学、初中教育教学岗位见习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或者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并在小学教育教学岗位见习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参考资料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教师职称
2023-08-27 06:03:357

教育与教学是什么关系

教育与教学的关系 第一、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知识。 正在成长和发展的青少年,他们求知欲强、兴趣广泛。在课外、校外活动中,由于不受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 研制,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 兴趣、爱好广发阅读各种课外读物,参加各种科技、文艺、体育活动,广泛接触社会和自然界的 各种事物,吸收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这样,不仅能加深已学知识的深度,而且还能扩大视野,增长新知识。 第二、课外、校外教育是对少年儿童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 课堂教学是比较局限的,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 也称“班级上课制”。与“个别教学”相对。把年龄和知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集体;按各门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固定的时间表,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教学的形式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在此以前,学校采用的是个别教学的形式,在一个屋子里聚集着年龄悬殊,程度不一的学生,教师对每个学生个别施教,教学内容和进度各不相同,教学时间没有统一安排,教学效果一般都很低。欧洲中世纪的学校和中国封建时代私塾的教学就属于这种组织课外、校外教育的活动内容丰富多样,能满足学生的 不同需求,学生可以自愿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自主学习,可以获得更多的亲身体验。这种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 第三、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课外、校外教育活动多数是以学生的亲身实践活动为主。整个活动过程是学生动手动脚,运用知识并发挥聪明才智和创造性的 过程。他不仅使学生在活动中经受各种锻炼,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各种实际工作能力,对发展学生的智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第四、课外、校外教育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更多的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提供啊学生的 道德认识。但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只有通过行为时间才能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另外,学生在课外、校外教育活动中能接触实际的 人和事,能得到较深刻的 感性认识和情感上的感染,往往能收到比单纯的 说理教育更有效的教育效果。 这就是两种教学的区别。
2023-08-27 06:04:261

教书、教学与教育有什么区别?

这三者是密不可分,但也有区别。教书,顾名思义就是教学生把书本上的内容弄懂、记住,考试中能重复出来;教学就完全不同,这个词表述得已经十分清楚,应该是教学生学,教学生掌握学习的本领。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新知识天天有,只学会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掌握了学习的本领,才能不断地接受新知识,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教育,育人也,核心在一个“育”字,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手段把一个“自然人”培育成“社会人”。现代的社会人需要具备的决不仅仅是书本知识,最需要的是创新素质、文明素质。教育的任务应该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的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人”。我们经常说“教书育人”,现在的教书也好、教学也好,只是在教学生应付各类考试,显然是达不到育人的目的的。有人认为,教学就是我讲你听,这是不对的。教学不是灌输,决不是单向的信息传递,必须是双向交流;教学需要必要的讲述,但讲述决不是转述,教师不能以把知识讲清楚为能事,应该是引导学生脑子的积极运转。通过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导演”,使学生的情感、心灵都有所触动。能不能当好教师,能不能有效实施教学过程,关键不是看教师有多高的学历,有多渊博的知识,而是看他有没有能力设计好教学过程的每一个步骤,在实施过程中又能不能既当好导演,又能不能当好演员,把每一个学生的情感都调动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师要较好实施教学过程,首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步骤。设计中必须严格按照课程目标的要求;必须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必须考虑到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学生的可接受性。有句话说得好:教育者没有权力选择可以教育的学生,只有选择学生可以接受的教育的方法。这一点在基础教育中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可以把教师上的每一节课看作为一部长篇连续剧中的一集,一学期下来,不是上百集,也是几十集。这部“连续剧”不能中断,不能重复。教师在每一集中,既是演员,更是导演,学生也不是简单的观众,使参与者。教学过程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投入进来,情感都调动起来,让他们在参与中学到知识,受到应有的教育。每一集都应该有高潮,有“看”点,如果平铺直叙,必然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当一堂课没有吸引力,学生没有兴趣,那必然是一个失败的教学过程。有些教师常常埋怨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从不考虑自己的课程设计得怎么样,这是不公平的。党的十七大提出“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在教育中这一点显得更为突出,因为教育的对象都是活生生的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最高原则。教学过程的本质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信息交流的过程、情感沟通的过程、心灵碰撞的过程、艺术创造的过程。信息交流的过程。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教与学是一对矛盾的二个方面,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该是统一的。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把这二者孤立起来了,对立起来了,形成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的单边活动,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双向交流、互相沟通、相互启发,在这个过程中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尤其在今天信息化的时代,知识的传播手段已经多种多样,教师不再是知识唯一的占有者,不再是知识的宝库。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可能是真正的教学。情感沟通的过程。人是有情感的动物,每一种行为都受情感的支配,学习活动也是一样。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沟通,教学过程不可能产生实质性的效果。在信息交流的过程中就应该有情感交流的因素。在过去我们也可以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教师学历并不高,知识并不很渊博,但是他很能理解学生,很能把握学生的思想情绪,适时、适度地与学生进行情感的沟通,他的教学效果就非常好,非常受学生欢迎。有人可能认为,这种情感沟通只能在文学艺术性科目中才有可能。其实不然,所谓情感沟通,老师对学生心理、情绪的把握,这在任何科目的教学中都是存在的。心灵碰撞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品格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方面会暴露出各种疑问、困惑、矛盾的心理状态,同时也会展示出聪明才智独特个性的一面。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十分重视这一点,只有十分关注、尊重学生的每一点心理表现,争取达到共鸣的效果就是最好的教育。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孩子还处于成长期,老师的一句话,一个行为,某一种关怀与点拨,可能会产生处于医疗的反应,甚至影响其一生。艺术创造的过程。教师实施教学决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不能简单地把书本知识有条不紊地传授给学生就算完成任务。一堂好课应该使学生在课堂上兴高采烈、其乐融融,学习的态度越来越积极,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强。前面说过,教师所上的每一堂课是一部长篇连续剧中的一集,那么,每一集的艺术性、可接受性是对教师艺术创造能力的极大挑战,可能是一个比创作连续剧要求更高的艺术创造过程,因为它每一个场景都是现场直播,而且决不允许返工重来。笔者曾按照这样的原则实践过。1997年,受朋友之邀,我曾去一所培训学校担任高二同步训练班的老师。一般这种同步训练班的教学并不复杂,把一周的课程做一些梳理、把课程中的重点进行必要的强化、再找一些针对性比较强的习题加以巩固应该说达到了要求。我在接这个班之前就考虑这样的问题:学生放弃休息,到这里来接受我的辅导,他们的心理既有积极好学的一面,也有被动无奈的情绪,如果我不能理解他们,情感上就会有隔阂;这些学生来自不同学校,他们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我不可能十分了解,要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辅导是不可能的,简单地我讲他们听,达不到信息交流的效果,而且,这些课程,学生在自己学校都听过,再给他们说一遍,没有什么新鲜的,必然引不起他们的兴趣;做习题吧,学生在学校已经做的够多的了,到这里还是做题,在有针对性,他们的心里必然容易产生厌烦情绪。要上好这样的课程的确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除非我只是为了挣一点“外快”按照常规应付,责任性不允许我这么做。结果我是这么做的。第一天上课,主管这个班的班主任跟大家说:这学期我们请到了很有经验的老师给你们上课,你们要专心听讲,认真记好笔记。这位班主任走了以后,我跟大家说:我不要求大家“专心听讲”,不要求大家“认真记笔记”。此语一出,全班惊讶,从他们的表情上看出他们的心灵受到触动,他们没有碰到过这样的老师。我进一步解释说:如果我讲得不好,对你们没有什么帮助,硬要求你们专心听我讲,这是不合道理的,我讲的内容你们觉得有用,你们自然会专心听的。你们来听课是自由的,怎么听由你们自己决定。只要不影响我讲课,做什么都可以。至于认真记笔记么,那更不必。记笔记必须要有选择,不要老师说什么就记什么,老师在黑板上写什么就抄什么你们放弃休息到这儿来上课,目的不是训练记笔记的技能。我们是补习辅导班,所讲的内容,你们在学校都听过,只是有些当时没有听明白、听懂。今天听我讲,原来没有听明白、听懂的,现在听明白、听懂了,怕忘,觉得有必要记下来,就记在你的笔记本上,回去好好看看,这样才对你们的学习有帮助。”这段话基本上达到了“情感沟通”与“心灵碰撞”的效果,虽然第一次相识,我还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性格、特点,更不知道他们的学习程度,但是,我与他们的距离拉近了,为以后的“信息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课后,那位班主任问我,要不要印一些试题,下次上课用。我说不需要。我的课是这样上的:根据当周的课程要求,在备课时编写出十道很值得思考的习题。上课时,就把这些习题写在黑板上。我刚完第一题,学生们习惯性地就要抄写,我就立即制止,叫他们不要抄,要求大家认真想,看这道题应该怎么做,有几种答案,可以自由讨论。十道题写完,再留出二十分钟时间由他们想,由他们讨论,同时鼓励有想法的学生自动到黑板上来填写答案。这种班的学生来自全市各个学校,程度很不齐,有普通学校学习比较差的,也有重点学校学的比较好的,又都互相不认识,让他们自动上来比较困难。我就反复讲道理,从学习态度讲到学习方法,还从新时代新形势下对每一个人品格的要求鼓励他们。这些道理不能长篇大论,只能在不影响他们思考的情况下根据现场大家实际的情绪表现适时插话。效果很好,慢慢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参与了教学活动,也是我了解了他们的对辅导内容的认识程度。接下来就是我的主要任务,由我来讲评他们的答案。我的讲评一般有三个部分:解这类题的思路;与这类题的相关知识;以及做这类题容易犯的错误。(我把这种教法起名为“举一反三”,即,举一道典型例题,讲三方面的内容)。在我讲的过程中,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把自己觉得最有收获的记下来。大家就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很快度过了二小时。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教学艺术的创造,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很受学生欢迎,这个班开始三十多人,后来发展到将近六十人,都是听说了我的教法而插班进来的。现在有一个普遍认同的标准,只要谁教的班,学生考试分数高,就被认为是好教师;哪位教师能帮学生压到考试题,就被认为是最有本领的教师;哪位教师不辞辛苦,没完没了地加课,给学生辅导,就被认为是责任性最强的教师,这样的标准合理吗?是不是能得到受教育者的认同?有一次,我的孩子回家对我说:爸爸,你管不管老师?(她就在我们学校上学)。我说:管,爸爸就是管老师的。怎么了?她告诉我:他们班哪位数学老师,讲课车轱辘话来回转,讲不清楚。一到有自习课,她就进来,说要给补课。同学们特别烦她,又不敢说,叫我给你反映放映。我说:好吧,明天我去听听你们班的课。第二天我去了,的确很成问题。概念交待不清楚,除了书上的,没有更多的解释,主要手段就是反复叫学生练,这样的教学的确枯燥无味,学生不喜欢听,反感很正常。可是她是学校里的“优秀教师”、“先进党员”,主要就是她能不计报酬地加班加点,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辅导。我们说,不计报酬加班加点的“老黄牛”精神,的确可贵,但是,教学不是体力劳动,需要的不是舍得花费时间,而是要动脑子,要用“心”。教学,是要使学生从无知到有知。到了中学的学生,脑子已经不是一张白纸,已经有许多已知的东西。我们的教学不能照本宣科,要根据学生的“已知”情况,引导他们认识“未知”。为什么同样的教材,教农村的孩子与教城市里的孩子,应该有不同的起点,使用不同的方法,就是这个道理。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要注意引导,大家都知道的“启发式教学法”其核心就是引导。引导的目的就是转化,教学过程就是要让学生在认知程度上有一个转化,在知识结构上有一个转化,达到“脑子开窍”的结果,最终目的就是要由一个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适应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教学,绝不是灌输。教师不是输出机,学生不是接收器。人类的知识在不断地丰富,要想让学生全部接收,是不可能的。书本知识是有限的,而且一般都是陈旧的(起码是一年以前的)。每一个成年人都清楚,中学所学的那些知识在实际工作中都没有直接派上用场。设置各门功课的目的,不是要学生死记住那些知识,最主要的是要学生脑子开窍,提高思维能力。那种灌输式,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绝不是正确的教学方法。所以说,各人的教学方法可以各不相同,但是,必须达到“引导”、“转化”、“开窍”的目的。“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应该是每一个教师的奋斗目标。
2023-08-27 06:05:261

岗位简介写着教育教学,什么意思

就是说你这个岗位主要工作就是一线教学,同时也要培育学生。教育是个大命题,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教育主要的任务是育人,而教学在教授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要渗透育人的这一方面,教学是教育的一个手段和方式。用教学来实现教育。
2023-08-27 06:05:351

教师招聘中考试中的教育教学指什么

教育教学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注重教育研究范式,着力于改进教学实践。成功的课堂改进,其路径都是把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教师的个人发展与课堂改进结合在一起。课堂诊断是各科教研员指导基层教师实现课堂改进的重要途径,是师训员通过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载体,是科研员实现关注课程、关注课堂、关注学生开展教育科研的重要内容。扩展资料:1.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特点.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充分开发受教育者潜能的教育,是以社会文化塑造社会合格成员的教育,是促进受教育者个性化的教育.素质教育的特点是:①面向全体学生;②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③让学生主动发展.2.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从教育领域来讲,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教育能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具有道德教化,能力培养,文化传承及创新等多种功能,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次,教育能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学生既具有社会性,又具有个体性,既担任了相应的社会角色和社会义务,又有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权利.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能在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和张扬个性的同时,实现其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统一,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再次,教育本身需要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教育自身也是具有生长性的,也需要改革和创新,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保持教育事业的生命力和活力,保持发展和前进的势头.以上就是教师招聘中考试中的教育教学指什么的全部解答。
2023-08-27 06:05:431

教育与教学的区别

教育,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种相对成熟或理性的思维来认知对待,让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的对一种事物由感官触摸而到以认知理解的状态,并形成一种相对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识思维...但同时,人有着自我意识上的思维,又有着其自我的感官维度,所以,任何教育性的意识思维都未必能够绝对正确,而应该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维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内在;教育又是一种思维的传授,而人因为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又有着另样的思维走势,所以,教育当以最客观、最公正的意识思维教化于人,如此,人的思维才不至于过于偏差,并因思维的丰富而逐渐成熟、理性,并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拥有最正确的思维认知,或许,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2023-08-27 06:05:554

什么是教学的教育性

教育性教学。赫尔巴特特别重视智育在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著名理论。他把实现教育目的与传授文化知识看做同一个过程,认为任何教学都必须有教育性,既没有“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无教育的教学”,所以应该把学校的全部工作都归结为“教育性教学”。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多方面兴趣”是学生意识活动的“内在动力”。也就是说,学生如果有多方面的兴趣,就会主动地去追求知识,一心钻研课业,达到教学的目的。他把兴趣分为经验的、思辨的、审美的、同情的、社会的和宗教的六种。根据这些兴趣,赫尔巴特为普通中学拟订了庞杂的课程体系。扩展资料教学具有教育性,教书和育人相统一是一条重要的规律。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曾经明确指出:“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这就是说,在任何教学活动中都包含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个体认识的过程。这一有组织的认识过程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就是怎样把人类积累起来的基本认识最有效地转化到新生一代个体的认识中去,教学过程是人类总体认识和学生个体认识之间重要的联系环节和纽带,这就决定了它必然是一种简约的。经过提炼了的认识过程,学生在教学中的认识过程,从认识的对象,认识的环境到认识的活动等都有着它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教学规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普通教育学
2023-08-27 06:06:031

教学包含哪几个方面

什么是教学[1]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在我国,教学是以知识的授受为基础的,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积极引导下,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所以,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区别与联系  ①教学与教育。教学与教育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是一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只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等途径向学生进行教育。  ②教学与智育。教学与智育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智育,即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发展学生的智力,主要是通过教学进行的。但不能把两者等同,一方面,教学也是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途径;另一方面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才能全面实现。把教学等同于智育将阻碍教学作用的全面发挥。  ③教学与上课。上课是实施教学的一种方式。就当前我国的情况来看,班级上课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教学的主要作用与任务[1]  教学在学校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学校要卓有成效地实现培养目标、造就合格人才,就必须以教学为主,并围绕教学这个中心安排其他工作,建立学校的正常秩序。因为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1)教学的主要作用  教学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原始社会发展到具有高度文明的今天,是与人类知识的世代累积、代代相传和不断发展密不可分的。后人正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发展所掌握的知识,才会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而教学在这一延续和发展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通过教学活动,前人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才能有效地、系统地传递给下一代。  ②教学对个体发展的作用。教学最具体、最直接的作用是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教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通过其对个人发展的影响来实现的。通过教学,能较简捷有效地将人类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有力地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使青少年的发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人类发展的一般水平。由此可见,教学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起核心作用。它是教育的主体部分,比其他教育形式对个人的影响更全面、更集中、更高效。  ③教学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学校教育中各育的实施虽然有自己的特殊形式、方法和过程,但是最经常、最普通、最集中的还是通过教学来实现。教学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将“五育”的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按预期的要求发展。可以说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但是它必须与其他教育形式相联系、相配合才能发挥作用。  (2)教学的主要任务  教学任务是受人们追求的教学价值取向决定的,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教学任务的决定,要受教育目的、学生年龄特征、学科的科学特性以及教学的时空条件等因素制约。教学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学的一般任务如下:  ①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将储存在书本或其他的信息载体中的物化知识作为学生认识的客体,经过有指导的学习活动,将人类总体的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体的内在知识结构。现代社会,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以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及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②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发展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认识能力;不仅发展学生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体力,注意教学卫生,保护学生视力,增强学生体质,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有规律、有节奏地学习与生活。特别是要通过发展性教学,启发诱导学生进行推理、证明、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要求。  ③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科学世界观基础。世界观是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态度,科学的世界观的形成,必须建立在科学知识的基础之上。青少年的品德、审美情趣和世界观正处在急速发展和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学在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原因在于,教学始终具有教育性。学生在教学中进行的学习和交往,是他们生活中认识世界和进行社会交往的组成部分。他们在掌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和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他们在班级的集体教学活动中,将依据一定的规范和要求来调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这都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上述三项任务,本身有内在的一致性,知识与技能、智力与能力、价值观与态度都是交织在一个人的学习活动之中。而各门学科由于在教学实践中所承担任务的不同,又各有自己的重点。  ④现代教学论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协调学生知识、智力、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各方面的因素,追求教学与教育的统一,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为此,通过教学,激励每个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不仅使他们有现代科技文化知识,而且有自觉能动性、独立自主性和开拓创新性,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平等观念和合作精神。参考文献↑ 1.0 1.1 圣才考研网主编.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辅导教材.中国石化出版社,2010.09.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分享到:
2023-08-27 06:06:201

普通教育学的教学规律包括哪些内容?

教育性教学。赫尔巴特特别重视智育在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著名理论。他把实现教育目的与传授文化知识看做同一个过程,认为任何教学都必须有教育性,既没有“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无教育的教学”,所以应该把学校的全部工作都归结为“教育性教学”。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多方面兴趣”是学生意识活动的“内在动力”。也就是说,学生如果有多方面的兴趣,就会主动地去追求知识,一心钻研课业,达到教学的目的。他把兴趣分为经验的、思辨的、审美的、同情的、社会的和宗教的六种。根据这些兴趣,赫尔巴特为普通中学拟订了庞杂的课程体系。扩展资料教学具有教育性,教书和育人相统一是一条重要的规律。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曾经明确指出:“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这就是说,在任何教学活动中都包含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个体认识的过程。这一有组织的认识过程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就是怎样把人类积累起来的基本认识最有效地转化到新生一代个体的认识中去,教学过程是人类总体认识和学生个体认识之间重要的联系环节和纽带,这就决定了它必然是一种简约的。经过提炼了的认识过程,学生在教学中的认识过程,从认识的对象,认识的环境到认识的活动等都有着它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教学规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普通教育学
2023-08-27 06:06:351

教学与教育的关系。

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只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实际上,在中文中,教学与教育没有太大区别,而在西方,教学主要针对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掌握,教育主要针对个体人格的培养和性格的训练。教育注重过程,教学注重结果。
2023-08-27 06:06:522

教育性教学什么意思? 名词解释一下

1.如果理解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答:“教育性教学”是德国近代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的一条重要的教育教学原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1)“教育性教学”的含义。赫尔巴特认为教育是以道德的养成为最高目的的。教育必须形成学生一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使之成为“完善”的人,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手段还是教学。要进行道德教育,就必须进行教学;不进行文化知识的教学,就无从实施道德品格的教育。知识和道德具有内在的直接的联系。基于这种思考他明确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原则,即强调任何教学过程都必须同时进行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必须依赖于教学。他指出教育(道德教育)是通过,而且只有通过教学才能真正产生实际的作用,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即“通过教学来进行教育”。他不承认有“无教学的教育”,同样也反对“无教育的教学”。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相反,道德教育(或者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2)“教育性教学”的实施要通过教学进行道德教育必须要求教学的目的与整个教育的目的保持一致。因此,赫尔巴特认为教学工作的最高目的在于养成德行。但他又认为,为了实现这个最终目的,教学还必须为自己设立一个近期的、较为直接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多方面的兴趣”。所谓兴趣就是指智力活动的特性。赫尔巴特认为多方面的兴趣具有一种道德的力量。学校教育一方面是通过情感和意志的训练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一方面是通过知识传授进行智慧的启发,但两者不是孤立的,而是统一的,密切相关地体现在形成学生观念体系的整个过程之中。赫尔巴特把学校的全部工作都归结为“教育性教学”,把自己的全部教育学说也概括为“教育不能离开教学”。 (3)“教育性教学”的意义在赫尔巴特以前,教育学家们通常把道德教育和教学分开进行研究,教育和教学通常被规定了各自不同的任务和目的。而赫尔巴特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地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从而深刻地阐明了教学的定义,论述了教学与教育的关系。他提出了革新的教育学,使教育与教学二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从而在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方面树立了一个全新的范例。他的突出贡献就在于运用其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具体阐明了教育与教学之间存在的内在的本质联系,使道德教育获得了坚实的基础。他揭示了教学必然具有教育性的规律,并且强调了在教学中必须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这在当时和今天都是正确的。但在另一方面,赫尔巴特把教学完全从属于教育,把教学当作实施德育的唯一途径(有时说是最重要的途径),视知识的增长和品德的提高是无条件的同步运动。他没有认识到德育和智育是各有相对独立性的,他毫无根据地以教学来取代复杂的教育过程,而且没有考虑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情绪在道德教育中的意义,这不能不说具有机械论的倾向。
2023-08-27 06:07:381

如何理解“教学具有教育性”──兼析教育学中的两种

如何理解“教学具有教育性”──兼析教育学中的两种 教学为何具有教育性: (1)从社会要求看,教学活动是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来开展的,受社会意识形态的制约,并服务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 (2)从教学内容看,科学知识本身具有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 (3)从教学手段看,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也具有教育因素。 (4)从教师看,教师是具有一定思想观点的人,在教学中总是表现出一定的立场、观点、个性特征,从而对学生产生影响。 (5)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的学习目的、思想状况、学习态度,对学习的积极性也起著决定性的作用,也具有教育性.因此,教学具有教育性。 教学具有教育性吗? 有,但只是教给我们他所学,而不能教会我所知 教学资格考试教育学问题 教学具有教育性(分析题) 急求! 从教育史上看,教育性的教学反映了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教学具有教育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赫尔巴特认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就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历史上这样明确地阐述教学的教育意义的,他是第一人。赫尔巴特揭示了教学必然具有教育性的规律,并且强调了在教学中必须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这在当时和今天都是正确的。可是,他把教学当作实施德育的唯一途径(有时说是最重要的途径),视知识的增长和品德的提高是无条件的同步运动,他没有认识到德育和智育是各有相对独立性的。他毫无根据地以教学来取代复杂的教育过程,而且没有考虑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情绪在道德教育中的意义。他不正确地认为,情感与意志不是人的心理的独立表现,而仅仅只是观念的一些变体。这是他的不足和保守性在教学论上的反映。思想品德教育和系统知识教学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应当统一起来。 教学具有思想品德教育意义。首先,教学具有教育性,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客观需要。任何学校的教学总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著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服务。其次,教学具有教育性,是教材内容的必然反映。科学知识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思想品德教育的价值。 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思想对我们今天加强教学的教育性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伴随着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全过程,也始终是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培养审美能力和政治思想品德的过程。 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一条教学的客观规律,它给我们以启示:一、教学必须在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著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以得到教学的德育效果;教学必须在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智力,以得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效果。二、教师必须注意正确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能否见效,前提是教师对自己是否严格要求,教师不仅要以自己丰富的学识去教育学生,而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高尚品德来影响学生。教师经常和学生在一起学习,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示范作用。教学必须在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身心健康,使教学有利于而不是有害于学生的成长发育。学校教育工作的客观实践证明,教学应该具有教育性。 如何理解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思想,当前的教育学中是否做到他的教育性 赫尔巴特(1776一1841)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西方近现代教育产生过重大影响.赫尔巴特以现代心理学为基础,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因此,在西方教育史上有人把他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创始人.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是多方面的,“教育性教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近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在教育和教学中始终存在着道德培养和知识传授的问题.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命题,从此这个问题就成了一个永恒的热门话题.但是,德育与智育究竟孰重孰轻,究竟怎样才能把两者结合统一起来,却始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甚至对这一概念的表述也常常是片面的,模糊的.直到19世纪初,赫尔巴特对这一问题作了较系统的阐述,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并把它作为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才有了新的转机.赫尔巴特认为道德品质的培养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但在实现这一目的的同时,却不能放松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因此,道德培养和知识传授构成了学校教育的两个基本内容,形成了实施学校教育的两条基本途径,即通过情感和意志的训练陶冶道德情操;通过系统知识的传授启发. 摘 要:本文主要以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为依据,试图探讨其“教育性教学”思想,包括这一思想的内涵及笔者自己的理解、该思想对今日教学改革的启示和实现途径三方面的内容,以期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赫尔巴特 教育性教学 教学改革 实现途径 一、教育性教学的基本内涵及理解 “教育性教学”一词首先由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他认为,人的观念、情感、善的意志是不可分割的。作为知识传递过程的教学和作为善的意志形成的道德教育是统一的;“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的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则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1]。” 赫尔巴特把自己的教育目的建立在论理学的基础上,认为培养人的德性是教育的全部目的。因而他认为把知识单纯的作为知识,亦即冷冰冰的知识加以掌握,不可能强化意志与态度这一道德核心,要使知识转化为意志与态度,教学必须要形成的德性的教育意义,即“教育性教学”。 通俗地说,教育性教学就是既教书,同时又育人。现在,我们可以把教学及其教育性理解为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科学获知,还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地发展、品德的形成以及人格的完善,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审美、学会健体等,从而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同样地,对教师而言,只靠教书也许能造就有工作能力的人,但不能形成积极地协助社会发展的善良的人。反之,只靠育人,也许能造就善良的人,但不能形成有实际工作能力的人。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要靠教学过程去实现。真正的好老师应该是在教书和育人上均能给学生以深刻影响的人。 举例来说:最近,笔者在看了魏书生的“教书育人,明主管理”的报告会以后,受益匪浅,感触颇深。笔者认为,每一位有思想的教育工作者,都应对影响人的发展因素和发展规律进行认识和研究,做教育的明白人。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方针明确指出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人,标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能教育五个方面,德育排在首位。 教育是科学,科学需要求真。任何伟大的科学研究都是从大胆的假设开始的。魏书生刚步入教育阵地不久,在分析研究社会对人成长的要求及五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后认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各育发挥不同的作用,其作用的大小和方向是不一样的。五育之间互相联络,互相制约,互相促进。教师要当人师,不能当经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教书应是育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育人比教书更重要。应在教书中育人,在育人中教书,教育工作要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主导的方向。这样,才能给学生以完整的、全面的教育,才能保证学生的素质发展不出现缺陷。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很多教师的成功经验都证明了母爱力量的神奇作用。 魏书生特别强调身教,他认为身教应重于言教。他日常注意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培养学生的人格,他认为教师没有人格力量,不能率先垂范,事实他就不能进行真正的身教。因此,他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他以人格统领着全班学生,并且放手让学生去做,普通学生能做的,不让组长做,组长能做的,不让班委做,班委能做的,不让班长做,班长能做的,班主任不做。让班里学生个个有事做,极大的加强了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看了报告会,笔者强烈地认为现代教师应是一个聪明的思想者和科学的实干家。做教师首先应弄清楚自己的工作任务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络?哪个是主要的?做到从巨集观上把握教育,从微观上研究、经营教育。 学习魏书生主要应学习他良好的职业道德。学习魏书生“五育并举、德育主导”的教书育人艺术中的方式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从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对学生、对教育事业高度负责、求真务实的精神;学习他注重根据学生心理特别和年龄特点实事求是地决定育人目标、育人内容和育人方法的科学态度;学习他就是研究他的精神、思想、态度、方法,并用以指导我们的实践。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头脑清醒,方向明确,积极行动,锲而不舍,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自己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秉承“教育性教学”的原则。 二、教育性教学对今日教学改革的启示 目前,教学的教育性是理论界公认的教学基本规律和原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但受“升学第一”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专业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们无视教学教育性的存在,而将教育性让位于专门的德育课程及活动,教学过程完全变成了纯粹的知识传授和技能培训过程。所以,在二百年以后的今天,重提“教育性教学”仍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对我们今天的教学改革也有极大的启示。 第一,教学在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不仅要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智力,以得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效果;还要有意识地渗透著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以得到教学的德育效果;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正确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能否见效,前提是教师对自己是否严格要求,对学生是否具有“三心——爱心、真心、耐心”,这也说明,教师不仅要以自己丰富的学识去教育学生,更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和良好修养来影响学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古已有之。教师经常和学生在一起学习,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示范作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学生,这种现象在儿童中间更加普遍,在他们心目中,教师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完人,并视教师为自己的榜样,常常利用他们那超乎我们想象的模仿能力,模仿著自己心中喜欢的教师的一切; 第三,教学在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学生的身心健康,使教学有利于而不是有害于学生的成长发育。健康的体魄、积极的心态不仅是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本钱,更是一个健全的人、真正的人所必备的,假设一个人有100000000万,前面的1则代表健康,后面的0代表你的房子、车子、妻子、儿子、金子等,如果没有前面的健康1,后面都将等于0。大量实践证明: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与他生活的家庭、集体、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不同程度地依赖于这些环境的良好薰陶与引导,更依赖于各级学校在德智体美劳教育方面采取的积极措施。 目前整个教育系统都在进行着全面的改革,重视把青少年从以往的应试教育转向全面的素质教育,把课程从以往的注重知识教育转向注重综合素质教育,把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相结合,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等,多方面、全方位地发展学生,使教学充分地发挥其教育性的作用,这些都为人的思想品德的发展、情感意志的培养和个性结构的日趋完善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也为每个学生成为真正的人提供了空间。 学校教育工作的客观实践证明,教学应该具有教育性,反过来也可以说,教育性是教学永远的灵魂,它应该是基于道德而又超越道德的价值导向性,教育性教学必须体现教学过程的自主性和价值影响的自觉性。用赫尔巴特自己的话说就是,永远没有“无教育的教学”,也没有“无教学的教育”,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教学都具有教育性,因此需要我们的教育系统以及教育者应从不同角度关心下一代的健康发展,为祖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所有。 总之,教学过程中是含有高度价值取向的,教育的结果不仅是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品德的提升、个性的完善、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就是真正的人的形成。 三、教育性教学的实现途径 依据赫尔巴特的思想,教学的教育性可以从两个方面得以实现。 1、从教学内容本身的教育性着眼 赫尔巴特以“世界的美的表现”作为教育内容的核心。就是说以宗教、国语、历史一类的学科中同道德行为有直接关系的教材为中心,赋予儿童现实了善与美的根源性的世界影象,训练儿童的伦理判断,发展他们的道德情操与意志。 追随并第一个探索赫尔巴特所开拓的教育性教学道路,即追求学科内容、教材的教育性的是戚勒。戚勒与赫尔巴特一样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形成道德品性。但在形成方式上与赫尔巴特不同,他认为德行的陶冶和宗教的陶冶是一回事,他把宗教的、道德的知识作为教育性教学的核心。当然,单纯用宗教的道德的学科是不能形成宗教的道德的人格的,它只有拼接学科划分为不同的领域,而且沿着这个终极目标,各自以不同方式起作用的思想圈的形成,才能达到。这样,戚勒主张,以情操学科、意念教材——由直接涉及宗教与道德教学的宗教、历史、文学组成——作为核心,在核心周围,配以自然科学、数学、地理、体操、劳作等,把他们综合起来。这就是所谓的中心统合法课程。 在古希腊曾因时代的发展而形成由体操和音乐组成的教育制度,当然与其军事目的、国家目的相关,但同时也是与其道德伦理目的、审美目的相关的。这里的音乐不限于乐器和声乐,还包括诗歌和文学。音乐教育把韵律与和谐注入人的灵魂,使人领略形体之美,乐于抑恶求善,最终造就身心完善且善的人性。体操和竞技不用说旨在发展匀称的体格增进健康和体力,体育尤其利于鼓舞勇气培养耐性、坚定决断的意志、发展性格、发展美的身姿与美的心灵。如果重体操而轻音乐,性格将变得粗野凶顽;反之,性格将会变得温顺柔软,只有二者适度的平衡,才能培养圆满的人格[2]P53。 可见,教材的内容是教学教育性的基本立足点,它是含有丰富教育性因素的载体。通过教学使学生学到各种科学知识,是实现教学教育性的重要基础。教育性是教学的灵魂,教书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3]P171。因为丰富的教育性因素往往是内含的,不是自然表露的,所以教师要深入专研教材内容,以正确的立场、观点进行解说论证、阐述,才能发挥出教材的教育性作用,对学生产生实际效果。有人说,教育性是教师内心世界及其对教材理解、掌握的外化和表现,这话颇有道理[4]P322。 发掘教材内容的教育性因素,一是要从学科特点出发,结合学科的不同性质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这要教师明白并主动地发挥所教学科地特殊育人功能,做到寓教于智、自然天成、水 *** 融。二是要从学生发展地实际状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这就要教师了解学生发展地状况,把握学生的时代特征,做到有的放矢,产生实际的教育性效果。 2、从教与学的活动本身着眼 赫尔巴特认为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使他们自觉地、能动地探求并掌握知识,这种学习活动本身便是形成学生的意志与态度。其追随者第多惠斯也认为,教学的教育力不限于特定的学科内容。认为教育性潜藏于全部学科之中,组织学生自觉的、能动的学习活动的教学活动本身就是教育活动。真正的教学活动总是直接影响学生的性格形成。 教学的组织形式如民主型、放任型和专制型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的教育性影响是大家都熟悉的。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要破除传统的师生观念,建立平等、民主、友爱互助、互相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也将对教学的育人效果产生显著的影响。 学生旨在掌握教学物件的学习活动本身,也具有巨大的潜在教育力。就是说,学生在教学中采用什么方式、方法进行学习将会极大的左右他们的套独与性格[4]P203。例如,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赐予的东西,或是机械地模仿并死记硬背教师灌输的东西,往往会养成学生盲从的、屈从的态度和性格。与此相反,唤起学生积极的探究精神,引导他们逐步依靠自己解决学习课题、发现知识、就会养成学生独立地友善地实现目标态度和性格,形成契而不舍的顽强意志与人格。再如学生专心致志地学习或是心不在焉地学习,也将对他们人格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 教学一般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在班级中总会形成一定的人际关系,交织著友爱与竟争的气氛。在这种场合,如果学习是以个人之间竟争的方式进行,彼此排他的,就会养成学生相互歧视、分离、对立的利己主义、个人主义的态度和性格。相反,相互帮助、分工合作的教学方法,将会促长学生的情谊,形成团结、友好、协作的良好的社会道德特性。 总之,教师教与学生学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教与学的模式和方法、教与学的过程等无一不对育人的效果产生深刻的影响。 综合上述,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思想对促进我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但由于历史条件和社会制度的制约,他的思想亦的有一定的局限,因此,研究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思想要具体分析,取精用弘,这对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为什么说教学具有教育性 2、从教学内容看,科学知识本身具有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 3、从教学手段看,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也具有教育因素; 4、从教师看,教师是具有一定思想观点的人,在教学中总是表现出一定的立场、观点、个性特征,从而对学生产生影响; 5、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的学习目的、思想状况、学习态度,对学习的积极性也起著决定性的作用,也具有教育性。因此,教学具有教育性。 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观点的教育家是谁? 问题1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问题2是:苏格拉底 问题3是:布鲁姆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 如何论述教育具有教育性 《中国资讯科技教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 11-5678/TP,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2117内容以教育资讯化为主,涵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交叉边缘学科的综合类学术期刊,国际大16开印刷,每月1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是一份“引领课程整合,服务教学需要” 的中央级资讯科技教研刊物,被誉为“教育资讯化领导决策参考核心媒体”,坚持"理性、建设性、实用性、专业性"的办刊方针和市场定位,以全新的理念切入市场,紧扣一线研究人员科研工作主旋律,与中国学术人同频共振。她由海内外顶级研究学者和基层实战工作者两个层面构成的“专家型+实践型”作者队伍,有力地支撑了"过程、方法、细节"的办刊理念。 本刊已经属于中国期刊网、万方资料、维普资讯、中国科技引文资料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资料库》等的来源刊,对于作者研究生毕业、职称考核等均有效。 教学具有教育性是哪一位教育学家率先提出的 1.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2.苏格拉底3.布卢姆将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4.英国的斯宾塞5.关键期6.外界环境7.个人本位论8.教育目的9.实现“两基”10.1902年,是《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11.知识,智力,能力、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智力,情感12.可接受性原则13.赞可夫教学论的中心思想14.陶冶教育法1.广义的教育目的: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么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2.陶冶教育法——(情感陶冶法)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设定和利用各种情感和环境因素,让受教育者受到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感化和薰陶的教育方法3.发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长处,补救学生的缺陷。4.发展性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 通过学生主动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可持续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 如何理解教学教育性的规律 “教学具有教育性”究竟是一种实然判断还是一种应然判断?我国的一些教育学著作和教科书对这个问题的均表述得比较含糊。有些教科书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是一种实然判断,如全国中师统编教材《小学教育学教程》就指出:“教育活动向受教育者身心投射的影响引起的个体变化是全息性的……所谓单纯的传授知识、所谓‘教书不教人",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2023-08-27 06:07:481

什么叫做“教育教学”(政治练习册里出现过),与普通的教学有什么不同,或者相同,只是我想太多了....

教育教学就是教学过程。
2023-08-27 06:07:582

教育学类是什么

你得问题有些深奥,没怎么明
2023-08-27 06:08:205

教育与教学的关系?

教育是目的,教学是方法。
2023-08-27 06:08:463

小学教学原则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又称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把现代先进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传授给学生,又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贯彻此原则的要求: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发掘教材的思想性,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素质。(二)直观性原则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贯彻此原则的要求: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重视运用语言直观(三)启发性原则教师要主动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此原则的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动手,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四)巩固性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其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将其提取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贯彻此原则的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知识组织好学生复习工作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知识(五)循序渐进原则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六)因材施教原则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贯彻此原则的要求: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创造条件,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都得以发挥。(七)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贯彻此原则的要求: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八)量力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又叫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程度而提出的。贯彻此原则的要求: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
2023-08-27 06:08:551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素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正确引导学生学习  1、保证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都应提倡“学生学习为主,教师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形成平等、友好、合作的氛围。  2、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首先,应引导学生养成提前预习和课后回顾的良好学习习惯。提前预习课文,有助于使学生找到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在课堂中就能有针对性的提问;课后回顾有助于使学生巩固一天所学的知识。然后,应精心准备和设计好每一堂课,课前仔细参阅教材和教学资料,适当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再者,在激趣导入、课堂流程、课后辅导、作业布置各环节都应注重学生乐于学习和学到知识技能。  3、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  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心声,也养成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以便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上,努力为学生创设自由、民主、和谐、安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要学、想学、乐学,并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把学习看作是一种有趣地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和谐、乐学中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  4、注重引导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发展。   主要是通过抓习惯养成教育,使学生在文明礼貌、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安全防范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  5、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特别是后进的同学,这些学生总希望能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肯定。面对这样的孩子,要解决他们身上问题,就得充分地尊重他们的情感需要,对症下药,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请他们回答问题,并及时进行表扬; 让他们在喜欢的活动中看到自己优秀的一面,重获自信。只有相信和尊重他们,才能教育他们、改造他们。   6、认真抓好后期复习。  在后半期的学习中,带领学生认真、切实地做好复习工作,加强后进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争取后进学生能在复习中有一个大的进步。按照不同层次和目标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复习,努力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好最后一关。  二、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1、用三颗心去感化学生、去教育学生。  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它是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要求,也是搞好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师应努力做到爱每一个孩子。放心,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放手让学生充分张扬个性,发挥积极性和创造力,以促进学生个体的知识发展,带动群体知识的发展。耐心,由于各自家庭、各自际遇的不同,在生活中、集体中,每个学生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教师应善于发现、耐心辅导。  2、重视远程教育网上资源的利用。  网络资源丰富多样,经常从网上查阅资源,老师增长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学生增长了见识,也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激发了兴趣。  3、培养和建设师资队伍。  主要是通过抓教师的分流、整合,使师资结构有明显的改善;抓教学、教研,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抓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现代教育教学技能。  4、建立合理的教学常规工作制度。 教师教学常规工作制度,对教师的行为起着指引作用。教学常规工作制度要规定教师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工作时间、工作方法、工作标准。常规工作制度要符合本校实际,要能为教师所接受,对教师既要有约束性,又要有激励性和鼓动性。教学常规工作制度要涉及到教师的进修培训、教学行为、教学研讨、师德表现等方面,有了制度,就有了方向。 5、落实量化考核方案,严格检查。 制度要落到实处,必须严格检查督促才能得以实现。工作制度重点起指引方向的作用,还应针对工作制度,制定相应的考核方案或标准。考核方案或标准应做到细化和量化。这样的方案便于检查和操作,以便使每一位教师的工作得到客观、公正的衡量。对教师工作进行检查时,严格按考核方案进行,以保证制度的实现。 三、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 1、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导者,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起主导作用。教师的作用极其重要,发挥的教师积极性也是学校工作的难点和关键。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要在学生身上体现,因此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也非常重要。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是学校育人氛围的创造、学校激励制度的建立、教师启发诱导等多方面努力的结果。   总之,运用了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建立了合理的教学常规工作机制,调动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就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完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任务也就指日可待了。  
2023-08-27 06:09:061

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对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敏感性,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情境中特别是在意外情况下,快速反应,随机性及采取切当措施的综合能力。它是观察的敏锐性、思维的灵活性和意志的果断性的独特结合,是教师聪明才智和丰富经验的结晶,能使教学进入一种艺术的境界。教师的教育机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要巧妙地因势利导。在面临突发事例时班主任论文小学,教师能够从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水平出发。利用并调动学生心理的积极因素,扬长避短,增强克服困难的内部力量,自觉主动地提高学习效果,按照教育的要求发展良好的品德。二、要善于“对症下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论文范文。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采取灵活地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三、要能够灵活多变。教育机智发生在突发之机,是教师高超应变能力的体现。教师在教育教学情境中面临突发的意外时,要迅速地判明情况,确定行为的方向,采取果断措施,及时地调节和消除矛盾,机敏地摆脱窘境班主任论文小学,从而有效地影响学生。四、善于掌握教育分寸。掌握教育分寸就是讲究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对待和处理问题时,实事求是,通情达理,对学生要求适当,使学生心服口服,且能选择恰当的方法,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2023-08-27 06:09:151

高级教师与一级教师有什么区别?

区别:1 等级上来说高级教师牛,教学年限更长,工资更多.2 学术方面就不一定了.从三级到二级到一级在到高级,是有年限控制 ,不可以逾越的....意思说:你教的再好也不可能把你从三级或是二级一下子评到高级,你得慢慢排队等着轮到你,3.高级教师的级别比一级教师高。级别上来说高级教师更厉害,教学年限更长,工资待遇更高。扩展资料:职称设置从正高级职称到员级5个等级,依次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与职称的正高、副高、中级、助理、员级相对应。以前职称设置中学系列主要分为:中学高级、中学中级(一级)、中学初级(二级、三级)与中专系列对应的:高级讲师、讲师、助教(中学高级教师、中专高级讲师相当于大学副教授级;助教,相当于中学的二级教师。)小学系列主要分为:小学高级、小学一级、小学二级、小学三级。一级教师。1.具有正确教育学生的能力,能根据所教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想实际,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有比较丰富的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经验,并较好地完成任务;2.对所教学科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独立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教学经验比较丰富,有较好的专业知识技能,并结合教学开展课外活动,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教学效果好;3.具有一定的组织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并承担一定的教学研究任务,在素质教育创新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经验;4.在培养、指导三级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做出一定成绩;5.具备博士学位;或者具备硕士学位,并在二级教师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备学士学位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并在二级教师岗位任教4年以上;并在小学、初中二级教师岗位任教4年以上;并在小学二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特殊条件破格申报中学高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二:1.教学效果好,教育质量高,得到县(市)级以上同行的公认,并获得一次一等奖或两次二等奖;2.承担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示范课或观摩课三次以上,并获得好评;3.受到市(厅)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表彰:4.公开发表不少于三篇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研究文章,或在素质教育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在省级交流或推广,或因教学成绩特别突出,受到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表彰。凡破格申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在具备上述条件的同时,必须参加由评委会组织的专家答辩,成绩合格者,方可提交评委会评审。各级评委会原则上不受理越级破格申报。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教师职称
2023-08-27 06:09:381

教师为什么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

1、教师提升自身素质是时代发展和社会的需要。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首先必须有一批忠诚教育事业、有献身精神、知识广博、治学严谨、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师资队伍。2、教师提升自身素质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实施者,也是学校创建特色、推进素质教育及促进发展的关键。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的宝贵财产和无形资产,是学校最丰富、最有潜力、最有生命力的资源。一所学校唯有拥有了最好的教师,才能办成最好的学校。3、教师提升自身素质是教师自我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奉献,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忙碌和清贫!我们走上了教师这个行业,就要在这个行业中去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就要不断的充实、提高、发展自己!就要在这个行业中干出点名堂来!有名才能有望,有能才能有绩!时代的发展、知识的更新、教育技术的进步、教学方式的转变等等都需要我们有良好的自身素质和高超的教学水平。二、教师应该提高哪些自身素质。做为一名小学教师我觉得应具备: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综合的知识素质,复合型的能力素质等。1.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核心思想道德素质是教师素质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素质结构中的核心位置。它决定并制约着其他素质的存在和发展方向,同时还影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方向。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起码包括:1.热爱自己的岗位,热爱学生,作风正派;2.经得起名利、困难和挫 折的考验,淡泊名利,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2、综合的知识素质——基础现代的教师就应具有全面的知识素质.现代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知识结构趋向综合化,既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要打破专业壁垒,吸收各学科之精华.还要有一定的生活常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这也是一般人都要具有的)。重要的是我们现在学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这反映教师的职业特点。3、复合型的能力素质——重要方面1)、具备新课程改革理念。教师要具备尽快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能力。在教育理念上,当今国际上几种活跃的教育思潮如“以人为本”、“教育是一种唤醒”、“教育应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等观点已被认同。这是学习社会化与终身学习的思潮,这些教育观念,拓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强调了学习态度、情感及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对这些理念应有所了解。由简单的教书匠转变为实践的研究者和研究的实践者;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配合者。在教育方法上,要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反思自我,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的实际意义,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构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化。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想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2)、具备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创造性使用教材是一名新型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很多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证明,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美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区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3)、具备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当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和信息科学技术智能化、信息网络科技的现代信息技术已走入校园为现代教育服务,结合教师必须迅速适应科学发展的形势,学习、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堂课”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4、具备科研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育科研能力是基础教师教育所必备的能力。现代教师要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要成为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教育方法和教育实践者和研究者,为提高教学水平,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造性人才能力,那种“教教材”的“教书匠”的传统做法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高效率地提高学生素质,迫切地呼吁着教师的创新智慧。所以,教师必须以研究者的姿态,进行教育教学并在不断的研究与探索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5)、具备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师教育对象是人,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精神的沟通,情感的交流,引导学生健康活泼地成长。同时,教师也是工作群体的一员,要有与同事融洽相处,合作共事的能力。教育是不仅涉及学校,同时还涉及到家庭及社会,所以教师还应具备有与家长、社会有关人员沟通与合作的能力,从而形成教育全面进行有效地工作。6)、具备学习的能力。未来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要求教师成为终身的学习者。瑞士的查尔斯、赫梅尔曾指出:“终身教育是唯一能够适应现代人,适应生活在转变中的世界和变动社会中的人的教育。这样的人必须使自己能够不断地适应新情况。”把握时代的脉搏和教育改革的方向,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才能时时充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教学效率,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总之,新课程的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这就是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三、教师应怎样提升自身素质。学习、实践、研究、总结是教师提升自身素质的主要途径。1、注重自身师德修养。教师要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爱生、爱国、爱岗、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人为本、敬业奉献”的师德理念,大力弘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高尚精神,发扬“静下心教书,潜下心育人”的敬业精神,形成“以师为乐、以师为贵、以师为荣”的良好环境。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人格、风范;要具有热爱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集体荣誉感;淡泊名利,耐得清苦,受得寂寞,不为红尘所感、名利所累;要知难而进,永挑重担。2、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培训。教师要注重自己的学历达标,通过自学、函授等形式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要按要求求真务实地参加教师继续教育的学习与培训。3、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及教育教学刊物。现在是信息时代,我们面对的是人类科学知识的快速更新。据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预测,今天出生的孩子,到大学毕业时,世界上的知识总量将增加4倍;当这个孩子50岁时,知识总量是他出生时的32倍,而且97%的知识都是在他出生后才研究出来的。作为一个教师,如果不读书、不看报、不接受新知识、新信息,只看课本、抄教参,势必就会画地为牢把自己圈囿于一个狭窄的生活空间里,使自己孤陋寡闻,更谈不上从事教科研了!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补氧”。教师只有博学,才能多才多艺,才能娴熟地掌握教学技巧,才能成为学生乐学的引路人,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读书看报的过程就是学习、沉淀的过程;教学、写作的过程是教师深化、内化、升华的过程。要充分运用图书阅览室的教学资源,大量阅读教育理论专著及教育教学刊物,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养成记笔记、做剪贴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报刊)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借鉴,交流提高。当今世界,信息高速公路已将整个世界联结成为“地球村”,网上学习、网上查询、网上交流已成为时尚。可惜的是,目前多数学校的教师受条件所限,上网者寥寥无几。同时,由于电脑培训和操作不够,电教设备不足,电脑配置落后等原因,致使多数学校的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等望而兴叹。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学校的现代化水平亟待提高,教师队伍的现代化水平也到了非提高不可的地步,不然的话,将制约整个师资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对教育主管部门来说,必须加大投入,加快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建设,使教师尽快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并能上网学习,应用电脑备课,促进其素质迅速提高。 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学设计;要充分利用隆化教师研修网,发挥全县各学科网络教研作用,立足县域优秀教学资源的整合,交流教师课改的问题和思考,开展新课程教学研究。学习参与研修网提供教案、作业、单元检测试题、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学随笔、教学案例、公开课示范课录像等相关教学资源,搞好学科网络日常教研管理、辅导、答疑、网上互动等研究任务,提高学科教研的即时性和有效性。使教学研究走向网络化、日常化,真正做到网络教研为课程改革服务。建立本校、外校领导教师、教师教师间QQ群,交流、研究、总结。5、外出学习培训。学习培训一是本县,二是县外。无论是何种规模与形式,教师都要珍惜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要珍惜学习培训过程中的,每一分、每一秒;认真学习,认真记录,学以致用,资源共享。6、拜师专业引领。为使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少走弯路,迅速成长,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就应主动拜师,使自己在业务上有人进行专门的指导和培养。这比全靠自己独立摸索省时、见效。所拜之“师”应为名师,属当地知名度高、教有建树的专家。他们能够给予中青年教师以居高临下、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和帮助。可根据研究领域和专业特点,由中青年教师自己选择或由学校安排指导教师。中青年教师可以常上门求教,探讨问题,或参与课题研究。也可由专家定期亲临现场予以具体指导。7、活动中锻炼提高。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参加学校、学区中心校及县级以上部门所组织的教学比武、课堂教学评优、基本功素质大赛等活动,“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掌握规律发现问题,在实践中积累升华经验,在实践中地去提升自己。8、同伴互助。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校本研究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同伴互助在活动形式上有组织型和自发型两种类型。组织型是指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研讨活动。自发型是指教师本人主动与教学伙伴(或学校管理者或同仁或专家)进行研讨,这种研讨不拘时间、不拘地点、不拘形式,可随时发生,也可随时结束。同伴互助的实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合作,其基本方法、形式有:对话、协作、帮助。平时互相切磋、研究、交流,新老教师相互帮带,教师组织参加教研组开展的以集体备课为主的教研活动等。9、教育科学研究。教科研是教师自身高层次的进修。教科研的先决条件是教育思想的转变,知识、信息、理论的学习、积累、沉淀是教育科研的必备条件,而及时的总结、深化、内化、升华是其必然的归宿。只有这样,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才能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才能以教带研,以研促教,教、学、研相长。 提到搞教科研,当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有人不免生疑:既无家学渊源,又无名师指点,整日忙得不可开交,谈何容易!其实,无论学者型、科研型还是专家型教师,其本质依然是教师,并非固守书斋,孜孜于自成体系的所谓学问家。实践证明,中小学教师从事教科研,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是来自第一线的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有研究不完的规律,这些规律都会由一些教学现象表露出来,教师如善于捕捉这些教学现象规律,对它思考一番,从中能受到启迪,有所思考有所感悟,这就是研究。思考之后自然就会产生出自己的看法、观点、见解,写成文章就是学问。边教学,边研究,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风格。积累、沉淀、思考、总结、内化、升华就是从事教科研的有效做法。教科研工作能使教师以理性的态度、全新的视角、更高层次的认识水平去审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在个人发展,业务能力的提高,教学水平的发展,胸襟的开阔和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都离不开教科研。先一步,高一层,使自己在教科研这片沃土上迅速成长,不再做“经验型”、“勤奋型”的教书匠,争做“科研型”、“研究型”的教育家。既做“经师”,更做“人师”;在教学工作上,它首先使我们想到抢占教育工作制高点,它在使人们获得科学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的同时,更具有科学研究精神。它使我们学会以理性的思考,不断以实践探索为出发点,去进行实践活动。工作中不再以印象代替现象,经验代替规律,习惯代替改革,而是崇尚质疑精神,敢于否定,勇于探索;不盲从,不固步自封;在研究问题的方法上,体现出教师学会用逻辑分析的手段,追求事物的精确性和规律性。 教师要树立科研意识, 许多教师并非没有科研能力,只是缺乏科研意识。一个教师若无科研意识,就不会有重大的发现,不会产生独到的见解,更不会有大胆的创新,只能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低效劳动。那么,他也就始终摆脱不掉“教书匠”的“经师”范畴。因此,教师投身教科研首先要树立以下几种意识:高尚的思想意识。 2、自学的学习意识。 3、思考意识。10、善于思考,乐于反思,勤于总结。思考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就是内化、深化、升华的过程,思考是知识转化与升华为素质的关键。学习中不思考,知识具有的精神不能体会;实践中不思考,具体的感知不能升华,隐藏的真理就无法领悟。不思考,无法推理、归纳、注释,无法想象探索,无法去认识与掌握客观规律。思考可以去伪存真,去粗存精,探索真理,其乐无穷。总结自己或他人成功的教学经验,总结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总结还能输入、吸收新知识新见解,提高科研水平。教师职业决定了每位教师都具有科学研究的机会,但有机会是一回事,没有科研能力又是一回事。有机会不利用,仍然不可能具备科研能力。而总结就是抓住机会利用机会进行科研、增长能力的有效途径。新时代教师都应既会育人、又会教书、还会科研,人一旦从科研的角度去思考他的本职工作,无论多么平凡都有会有无穷无尽的乐趣。
2023-08-27 06:09:552

教学成果是什么奖项

教学成果奖包含有很多的种类,有国家高等教育成果奖、省高等教育成果奖、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市区县教育教学成果奖还有各级的赛课奖。教学成果指自己独自撰写的教学论文,在县教科所或市、省级教研室组织的教学实验成果评比中获奖,发给教学成果证书。或是,从教科所申请教研课题,经自己的实践实验上报材料后被上级选上,发给教学成果奖证书的。教学成果,是指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案。拓展资料:申报材料:1.反映成果的总结2.教学成果鉴定书3.视频支撑材料:1.示范中心实验教学情况统计表2.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励情况3.学生发表的学术论文4.校际共享合作协议5.承办省级及以上实验教学研讨会一览表6.示范中心面向校际开放、共享的实验实训一览表7.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批准文件8.学生获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技术资质证书9.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10.公开发表的实验教学改革研究论文11.出版及自编的实验教材
2023-08-27 06:10:061

“教育”与“教学”两词的区别

事业 与 过程
2023-08-27 06:10:174

简述教学与教育、智育的关系。

【答案】: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养成全面发展的个性。(1)教学与教育的关系。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教学与教育的关系是: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但是除了教学外,还有课外活动等方式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教育。(2)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智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传授学生系统的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教学与智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智育主要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智育主要是通过教学来完成的,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教学不等于智育,教学也是进行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途径。同时,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方式才能全面实现。
2023-08-27 06:10:271

教育性教学是什么意思 教育性教学解释

1、教育性教学是指以培养德行为教学最高目的的教学观点。源于古希腊苏格拉底知识与道德合一的观点。19 世纪德国赫尔巴特首次提出这一术语。认为德行之形成主要取决于心灵获得何种观念,而观念的积累和发展要靠教学调节,并认为教学若不进行道德教育,则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而道德教育若无教学,就是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2、中国宋代周敦颐提出的“文以载道”亦有类似含义。这一观点为后人采纳,用以说明教学在使受教育者学习知识的同时,必然影响其精神面貌,教学具有教育性是其客观规律决定的。
2023-08-27 06:10:371

浅谈如何增强课堂教学育人功能|课堂教学 学科育人价值

  摘 要 学校对人才的培养要求不但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还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在课堂上既传授知识,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育人 功能 过程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课堂教学育人功能的涵义及意义   涵义:课堂育人就是使课堂教学不但具有使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学会做事的功能,而且课堂教学要渗透、加强育人内容,具有使学生提高品性,健全人格,学会做人的功能。   意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大计。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的本质决定了教师的责任必须是既教书又育人,课堂作为教师的一线阵地,在对书本上知识进行讲解和传授的同时,利用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把课堂的传统教学和育人功能有效的结合起来,不但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更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学生思想之中,这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同时,课堂教学和育人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和现代教育思想的根本要求,是检验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标准。   2 如何增强课堂教学育人功能   2.1 要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育人,把育人理念贯彻始终   教书是对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上的进行传授,而育人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将这两个过程紧密的结合起来才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最有效途径。如果把育人看成是单一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而置于课堂教学工作之外,这就与教书育人的含义相违背。任何学科的教学和知识技能的传授,都与特定的社会、时代、受教育者以及教育者本身相联系,反映出不同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很大影响。把育人理念融入教书, 在教学中,坚持思想、知识、能力的有机融合,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启发式教学,同时重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尽可能地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结合知识传授,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给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2.2 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教师本身的育人功能   教师不但对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本身的一言一行也时刻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教书的过程本身就是育人的过程。   学生“听其言,观其行”,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会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教师向学生展示的不仅是丰富的科学知识,严谨的教学风范,解决问题的最佳思路,还有教师的个性及心理素质。教师的理想与抱负,敬业精神,求实态度,谦虚好学、勇于探索的品质,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意志,对学生往往起着“同化”作用。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在讲台上良好的心态、层出不穷的教育教学方式以及饱满的精神状态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在实际生活中产生不愉快的事,上课时愁眉苦脸,心情郁闷,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遇见这种情况,如果不能及时的调整心态,带着这种心态进行上课,那这堂课无论教者怎样努力,也不会成功。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控制自己的思想,调整不良情绪,在课堂上表现镇定自若、精神昂扬,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受不到一点点情绪的压力或不快,学得轻松、活泼、兴味盎然。所以说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在教书中也有着育人的良好作用。   通过学习,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2.3 增加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影响学生思想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压抑,影响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更会影响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俗话说“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相互交流,不仅使学生获得新的知识,而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乐于向上、追求真理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此同时,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还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与思想动态,关注每一位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在课下多给他们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克服思想上的障碍;在课堂上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增强他们回答问题的信心,这是课堂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最好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关系,使教学活动变成教书育人的活动,使教书、育人统一在教学过程当中。   2.4 采用分层次教学,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学生的层次不同,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也要因人而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对某一个层次的学生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同时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意志品质的教育也要区别对待,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学习情况分别予以正确的引导和点拨。对成绩差的学生给他们更多地鼓励,减少自卑感,增加他们的自信;对中等生要给予帮助,使他们向前发展;对优等生则要多一份严谨和期望,让他们意识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采用分层次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在思想上奋发向上,使其全面发展。   2.5 运用课堂教学 评语 ,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课堂教学评语是指对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的评价活动,是促进学生成长、培养其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手段。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评语也成为现代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成功教学的基础,而且是进行各种思想教育的基础。运用课堂教学评语,可以采取“师生互动,学生是评价的主体”和“生生互评,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的方式进行。运用课堂教学评语,对于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有着重要作用。   3 结束语   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课堂是育人的阵地 ,教师在育人过程中,也提高丰富了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教书和育人两者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的。做好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在课堂中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与思想动态,把育人融于课堂教学是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重要手段。
2023-08-27 06:10:451

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联系与区别

1、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只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实际上,在中文中,教学与教育没有太大区别,而在西方,教学主要针对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掌握,教育主要针对个体人格的培养和性格的训练。教育注重过程,教学注重结果。2、教学与智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智育主要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它主要是通过教学来完成。但教学不等于智育,教学也是进行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途径。同时,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才能全面实现。3、教学与上课。教学与上课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包括上课,上课只是教学的一个环节;除上课外,教学还包括备课、课后辅导等。但上课是教学中的一个基本环节,教学的任务主要是通过上课来完成的。
2023-08-27 06:11:131

教师的教学行为包括什么

教学行为包括教师的教和学两个动因在内的结构复杂的,内容丰富的目的性行为由行为主主体(教师和学生)以及行为主体相联系的起着直接与间接因素所构成的,在动静交替转换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一种行为。
2023-08-27 06:11:232

教育教学包括德育吗

德育的基本形式是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教育教学活动是处于一定的教育环境下,师生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为中介的双边活动过程
2023-08-27 06:11:401

如何做好教育工作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教育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并不为人们的主观意志所转移,教育工作者只有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搞好教育。历史经验证明,教育规律早在人们认识它之前,就已经存在并起作用了。二、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有人说:“不学教育学,照样能上课。”当然,现实中这种现象虽然存在,但是否学习教育学,掌握教学规律,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影响很大。因为,上课有好坏优劣之分。一个卓越而成功的教师正是借助教育学的理论睿智,敏锐地观察课堂上学生心理活动的脉搏,恰当地利用科学的教育环境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去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点燃”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把教学过程组织得生动活泼,水乳交融,富有成效。三、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年轻一代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品德决定着今后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随着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也给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带来了诸多新的矛盾和许多负面影响。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不仅要重视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而且要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即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并且把两者辩证统一地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及对不良影响的“抵御”与“免疫”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人才,实现培养目标。四、建构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既是提高教育理论水平与技能技巧、适应教师职业需要的必要条件,又是教师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焕发创造精神的根本保证。扩展资料基本观点:第一,教育学研究应以教育制度作为优先目标,阐明教育制度对于教育情境中的个体行为的影响;第二,教育实践中的官僚主义、师生与行政人员彼此之间的疏离主要是由教育制度造成的;第三,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完成想要完成的社会变迁,而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进行制度分析,帮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理解制约他们思想、行为的制度因素,把学校中“给定的”制度(即从外面强加的制度)变成“建立中”制度(即根据个人间的自由交往而导致自我管理的制度);第四,教育制度的分析不仅要分析那些显在的制度,如教育组织制度、学生生活制度等,而且还要分析那些隐性的制度,如学校的建筑、技术手段的运用,等等;制度教育学关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重视教育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制度问题对教育的影响,促进了教育社会学的发展。但是,制度教育学过分地依赖精神分析理论来分析制度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教育学
2023-08-27 06:11:481

结合相关教育理论知识分析教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篇一: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个人总结]一个学期以来,我能认真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积极投入新一轮课程改革试验中,将提高教学水平与思想理论水平结合起来,从而不断的完善自己,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个人总结。同时,热爱学生,努力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契机。在教书育人中,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进行回顾与思考,以促进今后的工作更上一层楼。教师个人教学总结。首先在思想方面,我忠诚党的领导,热爱党的教育事业,http://tongxiehui.net/by/56551.html发扬奉献精神,严格执行教育方针,尽职尽责,教书育人;同时面向全体学生,热爱、尊重、了解和严格要求学生,不歧视、挖苦他们,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同时处处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认真的参加政治学习,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加强学习,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作为新课程试验的教师,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所以,在实践中,我努力学习<课程标准>等教学理论,从而丰富更新自己的头脑。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件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师个人教学总结。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确立了"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思想。其次,本人能够严格执行学校的作息时间,不早退,不迟到,做到了早出晚归,按时上下班,从不因为个人问题耽误上课,给学生做了极好的表率。第三,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本人积极认真学习新大纲、新教材,将教材、教法、学法进可能完美的结合,积极、认真备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节课,充分发挥课堂45分钟的作用,尽可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积极学习钻研名师、专家的教育、教学理论,探索适合班级的教育方法、教育模式。与此同时,向身边的有经验的教师学习,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同时在业务上精益求精,积极探索多媒体、网络教学,拓宽教学新思路;与此同时,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例如演讲朗诵会、读书活动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具体做法如下:1、深入钻研教材,备好每一堂课。能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拟定教学方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编写比较实用性的教案,教案中体现学法的指导。2、努力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上,大胆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入课堂,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互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3、精心设计练习,认真批改作业。力求每一次练习都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同时根据教学内容布置实践性的作,如,设计手抄报等,4、做好学科培优转差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学习能力相对好的学生注重他们在更深层次上的学习和探究;对于学习能力相对困难的学生,从基础知识方面着手对其进行再一次针对性的教育教学,促使他们可以逐渐跟上其他同学的脚步。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通过一学期的不懈努力,本班的优生在在探究问题、预习、解决问题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在数学竞赛中赵畅、蔡少男等同学获得一等奖;后进生学习积极性也有所提高,能自觉完成作业,考试不及格的人数也逐渐减少。5、认真做好教学反思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授课后及时记载本课教学的成功和失误,能够比较真实地从教法的选择、教师的备课、教学目标的要求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教材的编写等方面加以分析,寻找问题出在哪里,并能提出今后的改革措施。从而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进教法,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6、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在备课组教研中积极发言,在教学目标,教材处理,规划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化解教学疑问,促进学生心智发展上,善于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在学校的教研中,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发表自己的意见。第四、教研方面:自己除了能一如既往地认真学习、深入钻研外,积极参加各种教科研活动,制定教研计划,并按计划进行学习、交流、研讨、反思,积极上好汇报课、公开课,撰写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学论文,为科研课题收集数据、资料。一句话,用科学的方法、严谨的态度、务实的作风搞好校本教研,搞好教学科研。第五、在班主任工作方面,首先注重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其次抓好学习方法的转变。三是搞好班级卫生,树良好形象,四是积极稳妥地展开班级竞选活动,将竞争纳入工作轨道,同时借鉴班级的先进经验,对学生进行量化,分组竞争,给个人加减分,期末总评。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各类班级文化娱乐活动,活跃班级气氛,融洽师生感情。五是积极会同各学科教师积极备好学生,探讨教育学生的方法,同时积极同家长联系,及时了解、掌握学生情况,共同管理教育学生。第六、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新一轮课程改革带给我们新的挑战,同时也给教师的成长带来了机遇。回顾一学期的工作,发现也存在一些问题与困惑。如,班级的学困生还比较多;平时的学习还不够,自身的教学理论还比较缺乏;在教学经验论文的撰写方面比较少动笔;课题的实验上摸不着边;备课有时尚抓不准等等问题。还如,课堂上:1、教师在课堂中如何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2、如何处理好个性发展与全面提高的关系?如何做到既尊重学生又达到数学教学优化的问题?3、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关注三个维度目标、如何有效进行整合?这些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努力进。[篇二:教师个人工作总结]这学年来,本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工作责任心强,服从领导的分工,积极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广泛获取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一、政治思想方面: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并做了大量的政治笔记与理论笔记。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许我们在课堂上重复讲书,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二、教育教学方面: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1、课前准备:备好课。2、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3、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4、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5、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6、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7、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8、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三、工作考勤方面:我热爱自己的事业,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在工作上,我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实干,并能完成学校给予的各项任务,为提高自身的素质,我不但积极参加各项培训,到各地听课学习,平时,经常查阅有关教学资料。同时经常在课外与学生联系,时时关心他们,当然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须在以后进一步的努力。总而言之,现在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作出自己奉献。
2023-08-27 06:12:061

怎么理解“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我认为这句话是正确的,俗话说的话,活到老学到老,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肯定有好多不懂的事情,我们应该积极努力的去学习,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只有学习才能是我们进步。
2023-08-27 06:12: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