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影视评论:海上钢琴师、钢琴战曲、西西里岛美丽传说、孔雀

2023-09-01 11:53:28
共3条回复
马老四

  大海、游轮、钢琴——如果只这三个事物就构筑起一个人的一生,那将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在深邃的蔚蓝中颠簸飘泊,在悠扬的音乐中领悟人生。世界很小,从船头到船尾,在舞厅中的那架钢琴前,从左到右,总共88个琴键;世界很大,那一片碧海蓝天下,用心灵演绎出的乐曲融入世间百态,宽广无边。朱赛佩·托那托雷的《海上钢琴师》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段诗意浪漫的人生传奇。

  故事从一个潦倒的小号手麦克斯的独白中娓娓道来,一段唱片中的钢琴独奏沟沉起了他脑海中的无限往事。1900年1月1日,黑人船工丹尼在弗吉尼亚号游轮一等舱舞厅的钢琴上捡到了一个弃婴,他将这个小孩起名叫1900。1900从小在丹尼细心的关怀和善意的谎言中自由健康地成长。丹尼因意外事故不幸去世后,1900一次无意间鬼使神差地来到一等舱舞厅的落地窗外,他第一次见到了那与他一生命运交织在一起的乐器——钢琴。夜深人静之时,1900悄悄溜入舞厅,坐在钢琴前,双手落在了琴键上——于是1900的传奇正式开始!没有任何人的指导,没有任何人的传授,甚至刚刚才听到钢琴的演奏,绝对是上天所赐,无师自通,1900就这样与他的宿命不期而遇,展示出了他超凡脱俗的钢琴演奏天赋。

  麦克斯初登上弗吉尼亚号的一个夜晚,狂风大作,波涛汹涌。整条船在不断的左右摇摆,麦克斯也被整的东倒西歪,呕吐的一塌糊涂。就在这时,麦克斯遇上了那个令他一生难忘的人。那个人带他来到了舞厅,坐在钢琴前,放开了脚闸,弹起了钢琴。在轻盈动人的旋律中,他们两个随着钢琴一起在大厅中如流水般滑行回旋。那样悠然自得,那样轻松洒脱,仿佛两个天使在童话世界中自由地飞翔。他们在飘飘仙乐中冲破了落地窗,滑过了走廊,一直撞进了船长的房间。那是怎样的轻舞飞扬,怎样的诗意浪漫!那个弹奏出天籁之音的人——就是1900。

  一等舱舞会上的各色人等:谋杀亲夫的老女人、沉湎于往事的中年人、看破红尘的妓女、偷穿礼服期待艳遇的三等舱乘客……这些都成了1900演奏钢琴时取之不尽的灵感来源,1900也用这些灵感演绎着芸芸众生的内心世界。人间万象如同弗吉尼亚号上的乘客一般,上船,下船,再上船,下船。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在船头与船尾之间来回颠簸。对于1900来说,整个世界从他身边擦肩而过,而任何的伪装与面具在流动的音乐面前都是那么不堪一击、一览无余,1900只需伸伸手轻抚琴键,便可将一个人的一生在乐声中灵性地写意出来,所以他虽身在海上,但却早已看尽了陆上人世间的繁华与落寞,辉煌与凄凉。

  爵士乐开山鼻祖谢利上船来向1900挑战。三个回合的较量是全片音乐的高潮。谢利弹奏了三段技艺精湛的爵士乐,可谓得心应手,驾轻就熟,本以为足可把1900杀个人仰马翻,落花流水。孰知1900却一步一个台阶,先弹奏简单清新的“平安颂”,然后将谢利第二回合中弹奏的曲子按照原样弹了一遍。第三回合中才显示自己的最高水平,达到顶峰。尤其是第三段如闪电般迅俚慕谧啵缤剿衷谕毖葑啵酱饲挥μ焐嫌校思淠艿眉富匚牛恳磺樟耍烊耍≌鹁蝗肝奚V敝?900将预先准备好的香烟放在因飞速演奏而摩擦生热得滚烫的琴线上引燃,然后放在早已目瞪口呆的谢利嘴中,淡淡地说了一句:“这烟给你抽,我不抽烟。”全场才如梦初醒,掌声雷动。老女人恍然意识到自己掉了假发,胖绅士方才感觉到掉在裤子里依旧燃着的雪茄。而谢利的名誉也随着他嘴边的余烬灰飞烟灭,落在他皮鞋上的烟灰如同1900登峰造极的琴技一样——神秘莫测而不可思议。整个高潮部分一气呵成,精彩绝伦而又妙趣横生。充分体现出导演深厚的功力与剧本的精巧构思。如此酣畅淋漓之感,不由教人看得大呼痛快。

  音乐制作商得知了1900的超凡琴技,于是来到了弗吉尼亚号上为1900录制唱片,打算借此大发横财。恰巧在1900录制唱片时一位清纯的少女无意间进入了他的视野,舷窗外少女的面容在蓝天碧海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纯洁动人,1900凝望着那天使般的面庞,手指间流淌出的曲调也变得轻柔舒缓,如细语呢喃,无限惆怅又无限向往。就这样,那张现场录制的唱片模版记录下1900那甜美而又青涩的初恋。他只想把这张唯一记录下自己杰作的唱片赠送给这位少女,因此他失去了使自己流芳百世的机会,也粉碎了音乐制作商的发财美梦。

  然而1900终究没能把唱片送出,他只是在少女熟睡时轻吻了她那花瓣般鲜艳的双唇,他只是在少女将要下船时请她替自己向她的父亲(那个会拉手风琴,曾经与1900攀谈过的农夫,事隔多年后1900还是认出了那少女就是那农夫的女儿)问好,少女礼节性地吻了他,并告诉1900她们家在纽约的住址。等到1900要表白自己的用意时,他的话语已经淹没在周围嘈杂的人声中。1900在失落中掰碎了那张唱片,也掰碎了那段没有任何结果的初恋回忆。

  后来1900曾想要踏上陆地,想在那片陌生的地方寻找自己的爱情婚姻事业生活。但当他提着行李走下舷梯的一半时,只见那远处纽约城的摩天大厦鳞次栉比,烟雾缭绕中一眼望不到边际。他迷惘了,最终还是回到了船上。正如1900自己所说的:“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在哪里?我能看到吗?就连街道都已经数不清了,找一个女人,盖一间房子,买一块地,开辟一道风景,然后一起走向死路。太多的选择,太复杂的判断了,难道你不怕精神崩溃吗?陆地,太大了,他像一艘大船,一个女人,一条长长的航线,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在一个找不到尽头的世界生活,反正,这个世界现在没人知道我。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来,不是因为我所能见,而是我所不见……”。是的,虽然他所在的那座海上浮城空间是有限的,但他在88个琴键上营造出的音乐世界是无限的。他凭着他对音乐的挚爱可以在那个无止境的国度里自由地翱翔。而尽管他看透了大千世界的众生百态、世俗名利、人情冷暖、悲欢离合,可是到头来他在陆地上依旧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把握自己的未来。他只可能在那个他自己认为是无限的陆地世界中过着有限的生活,在有限的生活中一步步走向穷途末路。如果我们是1900的话,恐怕也会做出和他一样的选择吧。

  所以当最后弗吉尼亚号已经报废并要被炸毁时,1900依然选择了与巨轮共存亡,麦克斯的劝说也无法使他回心转意。这个落入凡间的精灵终于要回到天堂去了,天堂里有钢琴吗?一定有的,因为有钢琴的地方才是天堂。在巨轮被炸毁的前一刻,1900的双手在凭空弹奏,那纤巧的手指随着影片背景音乐的节奏在上下轻盈地起伏,仿佛在演奏着扣响天堂大门的乐曲。

  “轰”,冲天的火焰奔腾而起,恍若一朵盛绽的生命涅盘之花。为这个诗意浪漫的传奇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从此1900流传世间的,只有那一张由麦克斯藏在钢琴里,又由乐器店老板拼粘起来的神秘唱片模版。

  其实希望还是尚存人间的,正如1900所说:“只要你有一个好的故事,并有人听你诉说,就仍有希望。”影片结尾麦克斯的身影在尘世中渐行渐远,他依然有他的小号,他依然有他的故事,他依然有他的希望。相信这时1900正在天堂里一边弹着钢琴,一边注视着麦克斯,向他发出会心的微笑,而这微笑也向着我们每一个历尽沧桑的世人。

  意大利导演托纳托雷的三部作品——《天堂电影院》(又译星光伴我心),《海上钢琴师》(又译声光伴我飞),《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又译真爱伴我行),我们可以将它们定义为“时空三部曲”或者是“寻找三部曲”。导演运用了一种相同的叙事结构——“回到”。

  在《天堂电影院》里是多多回到童年的小镇,他回到电影的真实与自己似乎已经消逝的爱里;在《海上钢琴师》里是落魄的小号手回到曾经与“ 1900”相处的废弃轮船上,回到最贴近“人”的音乐里;在《玛莲娜》里是当玛莲娜跟随丈夫重新回到带给她耻辱的小镇,回到她存放在小镇上的对一个人的爱里。

  《海上钢琴师》—大海与JAZZ

  这是一部令人震撼的传记电影。不同的是,它并非是对一个具体人物人生的描绘,而是对众多灵魂的某一侧面的纪录和表达。正如小说《约翰 克利斯朵夫》的开篇作者深情地写道:献给世界各国受苦、斗争、必胜的自由灵魂!

  当穷苦的黑人船工在富丽堂皇的客轮舞厅中抱着寻宝的心情发现这个被遗弃的男婴时。一个精彩人生的起点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他的未来如何,他最终能获得幸福么?他能发现自我人生的价值么?他人生开始的地方是满载着充满期望充满雄心的人们开往新大陆的客轮,他人生开始的时间是世纪之交新老更迭之刻—1900年。

  充满变数的电影恰似无从把握的人生,善良乐观的养父—黑人船工在事故中突然死去。这个被称为1900的无名无籍的男孩从此便不受管束无人怜爱。但他奇迹般地有着惊人的音乐天赋。从小就饱尝孤独的灵魂,早慧的心灵在充满变化与象征的音乐中找到了永恒的寓所。人生的变奏从此开始—他是那么得与众不同,那么得缥缈璀璨。

  故事的讲述者,是一个吹得曲目都不知道的潦倒小号手。若干年后这种包含辛酸与惆怅的即兴演奏音乐被称为—JAZZ。身无分文的他登上这艘在20世纪初往返于美国与欧洲的客轮--弗吉尼亚号。在风雨飘摇广袤黑暗的大海上,在灯光幽暗倍加诡异的客轮中,在吐得迷迷糊糊孤独无比的时刻,他遇见了传说中海上钢琴师—1900。他被带入即兴的演奏与疯狂的旋转之中。给这位丧失前途烂命一条的小号手带来了生命的乐趣,两人成了莫逆之交。

  展现在小号手眼前的钢琴师1900,是凌驾于演奏者之上的音乐精灵。他有着毋庸置疑的自信与令人钦佩的才能。他往往不顾平庸的乐队的反对,即兴演奏精彩华丽的乐章。他用钢琴敏锐地刻画出这条充满希望与骚动的船上,船客们无法言喻的失落与无法表达的喜悦。他与小号手一起将即兴演奏的音乐推上了使人欢乐使人哭泣使人震惊的巅峰。他甚至用发红的琴键赶走了华而不实的“JAZZ”大师。

  但他那为人共知的“缺陷”—永不登岸,也逐渐发展为电影的主要悬念。为什么?小号手问他,他不置可否。他独处之时,忧郁从容的神情也丝毫不肯透露这一悬念的答案。他的人生轨迹是否与大陆永不交错呢?直到他遇见一个姑娘,准确地说,应该是一件令他心颤的东西。仿佛一下子瓦解了他孤独的心灵防线,他决定登岸。

  姑娘的父亲是早年客轮上的乘客。在寻梦的旅途上,他向与之合奏的1900讲述了,在他绝望时使他新生的东西—海潮声。那是在长期生活在陆地上的人所听见的海潮声。它仿佛洗刷了父亲身上所有的悲怆与重负,还给他生活的勇气与希望。

  纯真清丽的姑娘的脸,是客轮上只有一次的东西。1900要下船去寻找。不确定的冒险是为了那永恒的美丽,多么令人振奋、令人向往的转变。面向大陆的城市站在下船的悬梯上,1900,你再次让我们失望。你竟如此一身轻松地回到你的家、你的牢笼、你的一切之中。沧桑的弗吉尼亚号客轮再度斩波劈浪,驶回大海。

  1900沉默了,他在思索,他在衡量。那久违的海潮声,带有拯救与忘却的海的声音,永远留在他的幻想与放弃中了。他并非不想追求,而是这种追求如同在环形跑道上跑步一样没有意义,因为,起点就是终点。不知过了多少时间,他一脸轻松地诚实地对小号手说:“我不想登岸了,永远。”

  很多年过去了,不停旅行的小号手依然潦倒。

  当他痛惜地卖掉最后的伴侣—小号时,也传来了古旧的客轮—弗吉尼亚号即将报废被炸的消息。那里有他的挚友--1900,那里有他的青春—JAZZ岁月。他疯了一般的在废墟般的船上寻找着,被1900传说吸引的废船处理公司经理与乐器店老板也与我们一起关注1900最后的命运。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1900像早已存在那儿似的出现了。仿佛一个不受时间管制的天使,他丝毫没有老去。故友重逢时,忧郁从容的微笑依然漾在脸上,他轻轻的问候抚慰着小号手伤痕累累疲倦的心灵。悬念揭开的时候到了,小号手为了劝他上岸再次展望了1900登岸后他俩今后辉煌的人生。然而小号手似乎没那么自信,他疲惫的眼神反映了语言的苍白无力。许久,1900静静地说出了那个埋藏了一生的理由:我能控制钢琴,它只有88个键。我能在有限的琴键上创造无限的音乐。我能理解客轮中的一切,因为它无一不是有限的。我甚至可以理解大海,因为在船上看到的大海也是有限的,我可以望见它水平线的尽头……而在陆地上,城市是无限的,它每一条路都望不到头,每一幢建筑后还有建筑,每一个街区后还有街区。这种无限让我不知所措,我每天都要面临选择,凭什么选这个,为什么选那个。光想想这个都令人害怕!我在有限的海上用有限的琴键演奏无限美妙的音乐,这里才是我的人生。

  小号手面对天使般的海上钢琴师1900。他的心无法抑制的颤动着,他的眼中没有泪水,只有清醒的惆怅。他离开了客轮,离开了城市,离开了我们的视野,继续那永无归宿的清醒的漂泊。

  而1900,在音乐的幻想中,伴随着爆破,他传奇的人生终于落下了幕布。

  解读1900,仿佛是在体验每个清醒的灵魂中悲剧性的感伤。这种存在于人内心中对自由的质疑,对家的渴望,对漂泊的坚持,对孤独的偏爱。它们统统融化在JAZZ感伤而破碎的旋律中,它们的存在使电影中的大海不再是冒险者的天地,不再是冷漠无情的大陆边缘,不再是由致命莫测的海况与汹涌浑浊的巨浪说组成的意象;而是文明的起点与终点,生命的诞生与归宿,心灵的真情放纵与坚固依托。影片中的大海是永恒的家的象征。在新世纪(20世纪)伊始,大海承载着骚动迷茫的人类,将他们从破落荒寂的村庄田园送至光怪陆离的现代城市。他们自认为能建立起牢固崭新的家园。而这部电影深刻的揭示出,这种努力的徒劳与这种自豪的荒诞。也许,这就是JAZZ的精髓。

  【海上钢琴师】:感伤的海上传奇

  生于船,

  长于船,

  死于船,

  这是一个虚幻的奇迹,一个伤感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他的传奇。

  大海、轮船、钢琴、陆地、孤独、友情与天才交织的故事。

  孤独,自从他被抛弃在维珍尼亚号开始就注定了他一生的悲剧,

  乐者,自从在丹尼的海葬听到音乐时就注定与音乐的一生纠缠,

  传奇,自从他无师自通流出的第一首曲就注定了他一生的传奇,

  他有个好长的名字叫【丹尼·伯特曼·T·D·林蒙·1900】。

  音乐是他对人生的感悟

  他的一生是无根的,终生都在飘泊的维珍尼亚号上,至死也没有踏足陆地,他的一生就是一艘船与音符所组成。与他最不可分隔的就是音乐,他用率性而为的灵感,谱出最有情的音乐去解读人生。

  他有惊人的音乐天赋,那是一种超忽常规的能量,是一种超敏锐的洞察力,与灵歌之王雷·查尔斯不同,雷·查尔斯是用音乐来完成对生命的依托,而他却是用音乐去解读生活,感悟人生,虽然他们对音乐都有异乎常人的感悟力,但却有着不一样的执着,雷·查尔斯将一生都放在了音乐这个精神生活上,而对于1900来说,音乐就是他的语言。他用心灵演绎融入了世间百态的乐曲。

  他是音乐演绎的天才,轻巧的手指流水般的滑过琴键,在他的指尖下所流淌着的就不仅仅是音符,而是对生活的真诚。深情飘逸的曲风,唯美、优雅的飞扬,他的音乐时而精巧,时而大气,时而细腻,时而磅礴,时而小心,时而大胆,时而激情,时而委婉。他以音乐来体现人物,用音乐来表达情感,用音乐来讲述人生,他用音符来代替语言来触及人们的心灵,听着他的音乐,就像是听着人生的经历,听着人生总总,他的手在键上,但是心如痴迷的乐者一样随着自已的音乐一起翱翔。我第一次强烈地感觉到音乐的世界是这么广阔,原来音乐讲述的世界是这么的迷人,这种音乐与人生的立体结合真的是让人大开眼界,对于音乐也有了另一番的认识。

  孤独的寂寞与他的海上宿命

  他一生都在海上,那艘客轮就是他的家,他的执着就是对海的依恋,海是他的宿命。

  周而复始的人来人往、悲欢离合、人间万象,一幕一幕的在他面前上演,他似乎已看尽了人间的繁华、冷漠、凄凉与虚伪,也看尽了人生。

  “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在一个找不到尽头的世界生活,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来,不是因为我所能见,而是我所不见……”。

  在陆地上,他掌握不了自已的命运,他也无法操纵那幺多的选择,他的能力仅限于用88个键子所创造出来的世界,所以他选择了不变。船就是他保护自已,囚禁自已的地方,同时也是他与红尘隔离的地方。没有身份证,没有出生证明,这些都不是阻止他去陆地的牢笼,真正是牢宠却是他的心,是一个在他的心中永远的家。对于外界的不可知与不确定,他只有幻想、好奇与极大的恐惧。而维珍尼亚号才是他唯一的方向,在这里,他有时像个顽皮自在的孩子,有时却又孤独的叫人心酸,孤独的艺术人生与无尽的大海也就是他的宿命。

  我本不信宿命,命由人改,但深思后醒悟,性格岂非宿命,决定人一生,性格就是宿命,而对于1900,他宿命的一生岂非正是他的性格所定。

  他是纯粹的天才,他的个性是天才与幻想交融,他没有下船,他选择了他的幻想世界,他的懦弱似乎有些不正常,有些不可思议,但什幺是正常的?最起码,他选择了自已的路,为自已而活,而我们是不是还在为了一些遥不可及的所谓理想而奋斗,是不是还在为了压力、为了别人而活,对一些唾手可得的却没有珍惜,对这些身边的美好都没有触摸过。这岂非也同样不正常。

  友情是世间赐予他的唯一的温暖

  自从出现了光影的留念后,影片里就从来就不缺爱情,但偏偏这个海上钢琴师却没有这样的好运,对海的依恋,对选择的恐惧,使他错过唯一一次去爱的机会,他掰碎了那张记录了初恋的唱片,他也掰碎了那段没有结果的回忆。

  还好,宿命在剥夺了他爱情的权力后,又给了他一段难得的友情。

  这也是一个没有女主角的电影,影片就是随着胖子麦克斯的旁白开始,麦克斯也成了他主动与社会相关联的唯一钮带,而与胖子麦克斯的友情也是1900在影片中除了大海与音乐外的最重要的感情寄托,也正是由于这个老友的存在,我们才会觉得他这孤独的一生有了些许的温暖。

  当胖子抱着唱机,播放着柔情似水的无名乐曲在即将炸毁的维珍尼亚号上寻找他时,随着影片的剪辑,胖子与柔情的音乐出现在了船上的一些旧地,这时与其说他的行为是寻找,倒不如说是缅怀,缅怀与1900一起走过的日子,缅怀对过去光影的留念。

  你为什么晕船浪?这是两人多年后再次重逢的第一句话,这也是他们友情最开始的记忆。

  胖子最终没有劝阻1900的最后决定,理解的面对他不归之路的选择,这是一种什幺深度的感情,换了是你,你会怎幺做,是自私的拉他下船还是放手让他达到灵魂的升化。当麦克斯默默地含泪离开即将炸毁的维珍尼亚号时,1900叫住了他,给他讲了一个不好笑、但动人的笑话,我也发觉男人与男人之间的倾诉竟也感性、如此动人,也如此伤感,这时我有了一种莫名的悲伤,是一种孤独的伤感。

  吸引你眼球的影片灵魂

  整部影片的气氛都是由这个男人来营造的,从来没有看过蒂姆·罗思这样的儒雅,从来没有见过他这样的朴实,他的表演是那幺的不着痕迹,洗尽铅华、浑若天成,骄而不躁。

  他赋予了1900最大的生命力,并不年轻帅气的他,用了富有童稚化的表演,将与红尘疏远的海上钢琴师的无世俗、轻松、自然、雍容的性格进行了最有力的诠释。他的眼神,亲密而疏远,清辙且忧伤。他将人物进行细节的刻画,用点托起了人物,“隐”而不发的霸气,悠然自得的优雅气质,却又略带童稚纯真。

  在他的演绎下,这个海之子,就像是一个惹人怜爱、顽皮反叛、随性而为的孩童,却又有着叫人伤感的孤独宿命。这会是一个不朽的角色,这会是一个真正的演者,至少是在我的心中。

  影片透露出沉静的欧州风格,非现在一些狂轰烂炸的好莱坞影片可比,虽然有几段因要带出剧情的而设置的回忆也稍嫌突兀与冗长,但这些并没有影响我对影片的喜爱。它虽有看似稍有荒诞的剧情,但演员出色的表演赋予了影片太多,将你带入了故事,让人完全忘了这是一出戏,只是一个关于奇迹的传说。 当他平静的抬头望向天空,那清辙直透入人心灵的眼神至今叫我难忘,看着他随着爆炸的像涅盘一样的维珍尼亚号号沉入了海底,留下的唯有心酸与感叹。

  从来没有一部片子能带给我这样的感伤,我想把文字写的伤感,细腻一些,奈何我生硬的文笔无法达到。这部影片的原声音乐应该是最有价值,因为每一段流水般的音乐都记录着他一生中的故事,精彩却不矫情,平淡却又不失回味,而他的故事就像是这部片子的直译名《1900的传奇》一样,这是一个奇迹,是一个海上传奇,伤感的。

  此曲只应天上有——观《海上钢琴师》

  1900是一个被人遗弃在维吉尼亚号蒸气船上的孤儿,一位善良的黑人烧炉工收养了他。那天,正好是1900年元旦,于是烧炉工给孩子取名为1900。然而烧炉工在一次海上意外事件中丧生,只有8岁大的1900再度成为了孤儿。

  1900无意间鬼使神差地来到一等舱舞厅的落地窗外,他第一次见到了与他一生命运交织在一起的乐器——钢琴。从此,维吉尼亚号载着他用心灵演绎出的乐曲在欧美大陆间往返航行。

  从未上过陆地的1900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他说,陆地是一艘太大的船,太漂亮的女人,太长的旅程,太浓烈的香水,无从着手的音乐。他看不到陆地的尽头。纵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仍然不能迈下舷梯。直到最后,唯一的好友迈克斯告诉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最后,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殉船于海底。

  看过《海上钢琴师》后,我有一种想要理解1900的冲动,那怕只是一点点。虽然隔着电视屏幕,隔着遥远的年代,隔着汪洋大海,所幸的是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使我们清晰的看到1900纯净得如同婴儿般的蓝眼睛。演员蒂姆·罗斯的精湛演绎使我确信,真的有那样一个没有亲人、没有户籍和国籍的天才钢琴师曾在海上飘泊过。人世间的诱惑,功名利碌,他都视若无睹。即使是爱情,或可曾让他魂牵梦萦,但就算那样,他也只让毕生之爱凝聚在瞬息:舷窗外移动的少女的倩影,破碎的唱片上梦幻般轻柔舒缓的乐曲,三等舱里胆怯忐忑的一个轻吻。此外,便是钢琴、游船和大海,还有浪涛中的平稳与宁静。八十八个琴键上创造的无限的、美妙的、自由自在的音乐,充实了他有限而单纯的生命。

  1900是优雅的男人。丝纹不乱的深金头发,纤尘不染的衣帽领结,风度翩翩的举手投足,才华出众的自信风采,纯净脱俗的天使面容。他的钢琴前曾有多少美女为他倾情?他一定是沉浸于自己的音乐而无暇为琴音外的事物分心。

  1900的生活单纯但不乏人性之美。与养父间短暂的亲情,与偶遇的少女瞬息即逝的爱情,以及陪伴他最长时间的迈克斯的友情,都曾滋润过1900孤寂落寞的心。1900是感情细致而深邃的男人,他的精神和才情都倾注在钢琴的八十八个琴键上。谁能理解他的心声,谁能读懂他忧郁而温柔的眼神,谁是他不离不弃的爱人?惟有流淌于他指间的动人乐符。

  若与俗世的生活来对照,影片中1900的言行似乎有不真实的地方。比如,他从未接触过钢琴和音乐,但当他的手第一次放在琴键上的时候,那些动人的旋律竟能天然一般流泻而出;他从未受过正统的教育,却能说出那么诗意而蕴涵丰富的语言;甚至最后,当朋友迈克斯在那条残破不堪的,显然已废弃很久的游船上找到他时,1900哪来的食物维持生命?

  我想,也只能以一颗诗意而浪漫的心去理解这部影片和1900。影片有意撇开物质的喧嚷,而突出了1900灵魂与音乐的交融,同时引导观众与片中或精彩绝伦,或妙趣横生的音乐达到共鸣。

  最后,当天上的一缕光线投射下来。1900仰起平静的脸,似乎在问上帝,天堂里有钢琴吗?

  1900举起双手在空中虔诚的弹奏,轻盈悠扬的旋律流水般在寂静的空气里回旋。顷刻间,一声轰响,巨大的火花在海上开放——1900带着他尚未凑完的乐曲飞升至天堂。

蓓蓓

海上钢琴师 The Legend Of The Painist On The Ocean

1900是个越洋客轮上的弃婴,在那样的年代里,他没有父母,没有祖国,没有正常人成长应有的一切一切,他可能有很悲惨的一生。

可是因为那艘船的收留,他有了生活,有了工作,而且是一份发挥他天份的工作,因此,1900有了生命。

轮船也给了1900遇见爱情的机会,遇见名利的机会,琴逢敌手而且获胜的机会,虽然船有时是个阻碍,但1900比谁都了然於心,没有这艘船,他什麼都不是,什麼都不可能。

太夸张吗?

现实就是那个讲故事的卖乐器的落魄乐手

1900宁愿选择与船一同走入回忆与历史,成就他的生命停留住独特美丽的永恒,对他来说,那比苟活重要

活著并非不好,这是美学层次的问题

1900再活下去,只会是20世纪初众多曾经伟大的琴师之一(就像他打败的那位黑人琴王一样),终究会失败伤心,终究腐朽,而不会是日后的海上钢琴师传奇

瑞瑞爱吃桃

影评:《海上钢琴师》

生命像极了一场茫无头绪的冒险,所以我们往往会敬佩那些流连于同一个地方,专注于同一件事情的人。被无常的命运折磨的时候,拒绝改变有时候能提供给人一种安全感。所以《海上钢琴师》从一开始便给了我们很多期待。一个被遗弃在巨型渡轮上的孤儿突然间成了天才的钢琴师,他一辈子都不曾下过这艘船。海、船、来来往往的两千名乘客和他的钢琴构成了他唯一的世界。这部根据意大利作家亚历山德罗-巴里柯的独白体小说改编的电影原本可以成为一个非常丰富有趣的寓言,无论它是用来表现世事沧桑间闪现出的纯真与灵感,还是那些勇敢自信、充满梦想的移民,还是音乐给人的力量,还是一点点过了时的英雄主义……只不过,影片想告诉我们的太多了,结果倒好像什么也没有说清楚。

基斯比-汤纳度,曾经导演了那部感人至深的《天堂影院》(Cinema Paradise)。和很多欧洲导演一样,他不愿意大量的美国观众是通过字幕来理解他的电影的,所以他拍了《海上钢琴师》这部英语片。影片中装点上了很多好莱坞风味的元素:泰坦尼克式豪华庞大的海上巨轮、泛着煤气灯光的鹅卵石街道、看到自由女神像时欢呼雀跃的移民,当然还有擦肩而过的爱情和爵士乐,只是这些看似聪明的小伎俩加上并不十分聪明的叙事,使《海上钢琴师》看上去不再像一部哀伤、浪漫的意大利电影,那种带着笨拙翻译感的做作和书生气糟糕地弥漫于影片的始终。

在影片里,你时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一个个穿着体面的角色,站在甲板上凭栏眺海,发表着关于自由生活和人生真谛的冠冕堂皇的演说,看起来就像在演莎士比亚戏剧的“泰坦尼克”版。影片拥有两位十分优秀的演员:有着忧郁气质、连笑起来都像在忏悔的添-罗夫和那个很会作眼球运动的胖子普里特-泰勒-文斯,只是这两个本来都灵气十足的演员在本片里却显得像两个牵线木偶一样。这完全是导演的错误,他灾难性地让主角每时每刻都用那些廉价的对白说出他们内心本可以更微妙的感情。毫无疑问,添-罗夫是个好演员,但不幸的是他碰到了一个执意要破坏那些含蓄微妙感觉的导演。

Ennio Morricone的配乐成了全片唯一值得关注的亮点,但可惜连这个唯一的亮点都被基斯比-汤纳度处理成是超能力制造出的赝品。1900和那个傲慢的爵士钢琴手Jelly Roll Morton(由Clarence Williams III饰演)在船上“飚琴”的那段戏应该是全片的高潮之一,只是好像两人比的与其说是音乐的表现力,倒毋宁说是比谁弹得快、弹得响,添-罗夫的手部动作经过数码剪辑看上去就好像有六只手在琴键上翻飞。一场琴技与内心的较量成了神乎其神的“武功大对决”,不禁让人觉得有点滑稽。

看片的时候我们也许隐约感觉到了点什么:1900的音乐是和他心底始终保有的那些价值分不开的,他弹琴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不离开他内心那个与世隔绝的世界。但影片没有印证我们内心的期待,我们不知道这个男人在想什么?他是个英雄还是个疯子?影片最后那段小号演奏仿佛是在追忆些什么。是的,也许的确是在追忆些什么,但,凭什么追忆呢?(张帆)

相关推荐

海上钢琴师的影评

1、《海上钢琴师》是一部情节如同碧海潮生,高潮一浪接着一浪的优秀剧作。在狂风暴雨中一边任钢琴自由滑动一边弹奏,小孩子无师自通的演奏震惊满人,这些只不过是大师的铺垫罢了。2、自称“爵士乐祖师”的杰利上船与1900比赛钢琴,激动人心的程度简直可以和最激烈的枪战相媲美。《海上钢琴师》的精神内核无疑是纯真与自由:天异的1900就是这样的象征,荡不羁、不为世俗所动,只因演奏是他毕生所爱,他不必下船只要一直沉浸在音乐中就得到了最纯粹的快乐。3、该片就是献给那些始终向往单纯、远离喧嚣的人。纯真是他们固有的属性,不会因为时间而改变。
2023-08-28 12:00:471

《海上钢琴师》经典影评

《海上钢琴师》经典影评   电影《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着名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的“时空三部曲”之一,导演运用一种追忆式时空穿梭的叙事结构,让我们目睹了主人公1900非常短暂却又绚烂至极的整个人生。   1900是一个被人遗弃在弗吉尼亚号蒸汽船上的孤儿,他一生的时间都在这艘蒸汽船上度过,从未下过船,却拥有超乎寻常的音乐天赋。1900本来完全可以凭借其卓越的钢琴演奏在陆地上获得财富、名誉,还有爱情,但是他放弃了这一切,就其原因,那就是自由。    一、生命之自由   1900的本性是自由的。1900的出身,影片中几乎没有任何交代,麦克斯的叙述就能说明,“他甚至不存在。没有一个城市、一个教区、一所医院或球队有他的名字,他没有国家、生日,没有家。八岁了,但依据法律,他从没出生。”一个常人出身所具备的他都不具备,影片如此安排无疑隐喻了1900本性的自由,儿时睡觉的吊篮的自由摇摆、第一次弹奏钢琴时对船长说的“Fuck theregulations”(让规矩见鬼去吧)、与麦克斯相遇后弹奏时自由滑动钢琴、对爵士乐鼻祖杰里挑衅的淡然面对、弹奏钢琴时的率意而为以及坦然面对生死等等,都或隐或显地的隐喻1900本性的自由。   而在影片中,与1900生之自由相对立的,电影中现实的人们正是拼命追求的恰恰一种伪自由。影片一开头是乘客们看到自由女神后的狂热场面的全镜头,人们对象征着繁华与自由的美国充满了向往,相信在美国这个遍地黄金的地方一定能找到财富和自由。就连1900生之挚友麦克斯也选择了下船,想用小号和音乐在陆地上打开一片新天地,结果却事与愿违,穷困沦落到社会最底层,以至于迫于生计不得不去典当陪伴自己多年的小号。影片中现实中的人们所追求自由是一种被物质“异化”的自由,或者是说,它根本不是自由。从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异化”是人的生产及其产品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也就是说,追求物质“异化”自由的人们会被功利的事物所束缚,最终会丧失能动性,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甚至畸形发展。   另外,麦克斯在没有上船前早就听说过1900的故事,所以,在这里,麦克斯也是从一个乘客们的叙述视角向1900作出提问,麦克斯的不理解也恰恰表现了人们对1900的关注和不理解,而1900在影片中对麦克斯的三次回答,也刻画出他对精神世界的非同寻常的坚守。1900每一次都平静地看着2000名乘客狂热地离开轮船,但他却从不下船。   1900从出生到成名到死亡,一生都没有离开过这艘巨轮,只是在有限的88个琴键上演奏出了美轮美奂的钢琴曲。这与乘客们对美国的趋之若骛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在1900看来,自由不在别处,而在自己的心里。在船上,1900可以神游大地,准确地描绘出他从来没有去的地方;可以用音乐透视人们的心理,演奏出不同的人生。正如1900回答麦克斯的话中说到:“陆地上的人夏天害怕冬天将至,冬天担心夏天的迟到,所以他们总是到处游走,想找到一个四季如春的地方。这样他们就虚度了很多光阴,我并不羡慕。”   我们不难看出,1900的自由首先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坚守,以及不受外在物质、规范所羁绊的精神的境界。    二、音乐之自由   影片《海上钢琴师》中贯穿了大量的音乐,如果对这些音乐加以品味,无论1900弹奏的钢琴曲,麦克斯的小号吹奏,还是影片中的部分配乐,都是为“自由”服务的,当然,最代表自由性的音乐,还是1900的钢琴曲。   首先,1900的钢琴演奏是即兴、随意的,只要1900的演奏兴头一上来,曲风、曲调随时都会峰回路转,就连乐队都难以与其合奏。另外,1900钢琴音乐的灵感是源于自由、敏锐的双眼对生活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周遭每一个人不经意间的举手投足、神情衣着的感悟:例如衣着华贵的中年妇人目光阴冷,又有风流绅士相伴左右,1900揣测其有谋杀亲夫、与情夫私奔的卑劣行径,随之而起的便是一段意境变幻莫测,极能表现复杂内心世界的音乐;目光呆滞、神情忧郁的男士陷于对往事的无限回忆之中,1900为其创作了一串无限恫怅、颇富记忆感觉的"音符;对于一个正流着眼泪在舞池中陪舞的年轻女子,1900视其为看破红尘的妓(ji)女,音乐也在倏忽间转换成了颇富吉普赛风格的放荡的探戈舞曲……其次是1900与爵士音乐鼻祖杰里斗琴。爵士音乐,若寻根溯源的话,它是19世纪时期美国南部种植园黑人奴隶们表达自我情感和自由的一种民族音乐形式,到了20世纪初,这种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与英美传统音乐混合,成为全新的音乐表达形式,并作为传统音乐的对立面,以追求精神自由、个性解放的姿态出现。杰里,作为爵士音乐鼻祖,一定也曾是具有自由精神的音乐人,否则就不会创造出爵士乐。但通过他近于绑架式的方式向1900发出挑战、在登船前的高声挑衅等场景,不难发现,爵士乐被杰里创造出来后便成为了他的附属品,“我”的意识远远高于了音乐本身,杰里在乎的是爵士乐所带给他的地位和荣耀,不断膨胀的自我意识最终使得杰里变得咄咄逼人,其实在这里,他的傲慢与飞扬跋扈已经注定了他在后面斗琴中会遭到失败。   “斗琴”这一段算是这部影片的一个小高潮,“斗琴”分为三个回合,第一回合1900用高雅的圣诞乐曲回敬杰里低俗的床第之乐,表面看来不可理喻,实则在心理上已占了上峰,面对如此重量级的挑战,1900表现出的平和、轻松,让我们看到了1900对这场声誉之战争的无所谓。第二回合中,1900全然忘记了比赛,只为杰里的美妙音乐而流泪,并且因为感动而把杰里的音乐原版弹出。第三回合,1900动了真格儿,显露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弹奏出的曲子有如整个自然界的山川河流飞禽走兽齐鸣,狂奔而至,轰然作响,仿佛有十几双手同时摸过琴弦,人与音乐达到了完美融合。当然,在这里,杰里的演奏钢琴技巧不可谓不纯熟,但是他输了就在于他音乐附加了太多的物欲:金钱、权利、名望等,徒留下形式上的自由。   经过三个回合对决,杰里从一开始的不可一世变为后来的瞠目结舌,这些与1900的平和、超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知道,杰里感到了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只能通过挑战1900来证明自己,因而在他看来,和1900“斗琴”实际就是一场声誉的较量;而1900的艺术灵感则是来自情随所致的感觉,来自身边每一个鲜活的面孔,来自对大自然、对心动的女孩最深沉的爱,因而能达到人琴合一的境界。杰里为别人的称赞而弹琴,1900则已超越了比赛本身,他排除了陆上利禄功名的干扰,超越了一切利益得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音乐的创作之中一一他实现了对主体自身的超越;1900的音乐世界永远鲜活、灵动,能在不经意间杂揉十种风格,他冲破了钢琴88个键的客观实体限制,摆脱了钢琴客体的纯物理性一一他实现了对客体对象的超越。为自己而弹奏,为音乐而感动,为艺术而艺术。    三、牺牲爱情是孤独的自由   如果说财富和荣誉等外在力量对1900的冲击力不大的话,那么,无论谁都回避不了对爱情的渴望。为心爱的姑娘下船,这是他唯一一次付诸于行动的事件。   此时,与爵士乐鼻祖杰里的斗琴已经让1900名声大振,各路唱片制造商纷纷前来淘金,打算借此大发横财。就在1900灌录唱片时,一位清纯的少女无意间进入了他的视野,舷窗外少女天使般的面容在蓝天碧海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纯洁动人,1900透过狭窄的窗户凝望着少女天使般的面庞,目不转睛,他已经完全被少女打动了,手指弹出的曲调情不自禁也变得轻柔舒缓,无限恫怅又无限向往。从女孩儿在窗前的出现到暂离,又到出现在另一个窗外,1900从惊喜、热切到失落、沉郁,从落寞、期待又到欢欣,一颗跌宕的心透过美妙的音乐被记录在模板上,这张世上仅有一份的唱片,镌刻了他当时的灵感迸发,记录了他仅有的瞬间。1900只愿将惟一一张唱片送给自己心爱的女孩儿,发自内心的无意识的爱促使他下决心上岸,去寻找爱情。   我们不难看出,1900对女孩儿的爱情是单纯美好的,它绝不是一种永无止尽的贪婪的占有欲,然而爱情一旦付诸于行动,它就会成为催使欲望诞生的“本源”。我们可以设想,一旦1900真的上了岸,纯洁爱情伴随的或许就只剩下繁琐的生活和永远无法满足的物质追求,而这种生活终会将他生存的原动力消磨殆尽。于是,当1900站在的舷梯正中央时,面对陆地,面对陌生的城市,他犹豫了,站在舷梯上,他什么也看不见,有的只是无数条街道、无数的选择和没有尽头的世界。如果为了爱情,要放弃自己生存的基础和真正想要的生活的话,他宁愿不爱。1900向往爱情,但他更热爱音乐,更渴望对本我的坚守。正所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用1900自己的话说:“在那望不到尽头的城市中,让我如何选择,如何去选择一条街道、一栋房子、一个女人、一片属于自己的风景、一种属于自己的活法……”这正是影片中1 900拒绝踏上陆地寻求爱情的缘由,如果他自己的精神主体性遭到喧嚣世界的无情摧残时,毅然选择扞卫精神的自由,这种选择无疑是孤独的,但也正是这种孤独成就了1900精神的高贵。    四、选择之自由   作为一个被遗弃的孤儿,或许1900能获得一种自由的天性,但是对于他究竟会拥有怎样的人生,归根到底还是由于选择的自由。   其实《海上钢琴师》整部电影讲述的就是一个关于选择的故事,1900一辈子不离开弗吉尼亚号是一种选择,而麦克斯离开弗吉尼亚号到陆地是一种选择,杰里的唯我独尊是一种选择,老人决定到美洲新大陆开始新的生活是一种选择,1900随船而终也是一种选择。不同的选择注定了不同的人生。   然而,在这些选择中,唯有1900的选择才称得上自由的选择。康德认为:人生是由痛苦的经线和纬线编织成的地毯,只有不死的精神与绝对的自由意志才是值得人们追求的至善的人生境界。麦克斯的选择是为了能用音乐在别人身上找到自我实现的价值,杰里的选择是为了维护其爵士乐鼻祖的地位,老人的选择是为了让家人过上新的富足的生活。正所谓“有求皆苦,无欲则刚”。   前面的几个人物皆有所求,因而,他们总会被一种无形的东西束缚着,然而1900早已在年复一年中习惯了在局促狭窄的蒸汽船舱内享受心灵的自足与平静,习惯了于周而复始的诗意旅程中体味精神的稳适与自由。就像莎士比亚说的:“即使将我置身核桃壳中,我也拥有一个世界。”1900即是在核桃壳般的船体空间内为己开辟了一道宁静、自由的心灵港湾,固守着理想中的精神世界。他几乎不受任何外界欲求的影响,追求至善境界的音乐精灵,放弃看似繁花似锦的陆地,而选择终生与弗吉尼亚号相伴,在船上的日子,它又选择了钢琴,选择了音乐,选择他所“看得见”的幸福,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又选择了与惨败破旧的弗吉尼亚号同归于尽。   1900说:“在那望不到尽头的城市中,让我如何选择,如何去选择一条街道、一栋房子、一个女人、一片属于自己的风景、一种属于自己的活法……。陆地对我来说像是一艘过大的船、一个太漂亮的女人、一次过长的旅行、一首我无法演奏的音乐……”总体而言,陆地对于1900来说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他无从选择、无从判断,更谈不上驾驭和利用陆地上的客观规律实现自由:   而陆地上的金钱、地位、名誉等更是文明对人的束缚,人沉沦其中,只会沦为被控制的客体,根本没有选择可言:但是大海、维吉尼亚号和钢琴对1900来讲是确定的,是他所熟知和能掌控的,他不用在过多的选择和判断中丧失主体性,而是通过对确定性的熟知和控制实现了自由。    结语   如果从深层次讨论1900的自由的话,我们可以从西方存在主义哲学中找到源头。存在主义又称生存主义,它是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认为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   1900虽然一生漂泊在海上,但是他却早已看尽了陆上人世间的繁华与落寞,辉煌与凄凉。固守在自己精神理想国的1900,不仅在音乐上造诣斐然,而且还可以轻易地洞察出入生百态、世俗名利、人情冷暖。   但是,1900自由的人生无非又是悲剧的。显然,他对于人生的这种精神追求与人的社会性存在方式是相悖的。人首先作为自然存在,需要受到自然条件的种种限制;其次作为社会存在,又要受到社会关系的种种制约。来自自然(生与死)、社会(命与时)、自我(情与欲)的种种束缚决定了人类不可能在现实世界中享有精神自由这样一种绝对的、彻底的自由,人类需要在精神自由与社会制约间寻求一种平衡。   虽然1900超越了对自身局限的领悟,可是能够洞察一切的他如果在陆地或者社会上还是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把握自己的未来。他只可能在那个他自己认为是有限的世界中过着有限的生活,这是违背人的社会属性的,因而1900最终也只有在有限的生活中一步步走向穷途末路。   在存在主义者看来,人生活在一个与自己对立的、失望的世界之中,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确定的。绝对自由的人也是烦恼和无所依靠的孤独者。人虽然有选择的自由,但他面对的未来的生活却是混沌而没有目标的。他只是盲目地走向未来,他只知道人生的真实的终结就是死亡。   当然,这种悲剧的结局因为不符合影片自由的主题而被导演掩饰掉了。在影片的结尾,导演处理1900的死时采用了浪漫唯美的手法,以至于我们感到的不是令人绝望生命的终结,而是生命的另一种回归,回归自由的海洋。 ;
2023-08-28 12:01:031

《海上钢琴师》经典影评(2)

《海上钢琴师》经典影评    三、牺牲爱情是孤独的自由   如果说财富和荣誉等外在力量对1900的冲击力不大的话,那么,无论谁都回避不了对爱情的`渴望。为心爱的姑娘下船,这是他唯一一次付诸于行动的事件。   此时,与爵士乐鼻祖杰里的斗琴已经让1900名声大振,各路唱片制造商纷纷前来淘金,打算借此大发横财。就在1900灌录唱片时,一位清纯的少女无意间进入了他的视野,舷窗外少女天使般的面容在蓝天碧海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纯洁动人,1900透过狭窄的窗户凝望着少女天使般的面庞,目不转睛,他已经完全被少女打动了,手指弹出的曲调情不自禁也变得轻柔舒缓,无限恫怅又无限向往。从女孩儿在窗前的出现到暂离,又到出现在另一个窗外,1900从惊喜、热切到失落、沉郁,从落寞、期待又到欢欣,一颗跌宕的心透过美妙的音乐被记录在模板上,这张世上仅有一份的唱片,镌刻了他当时的灵感迸发,记录了他仅有的瞬间。1900只愿将惟一一张唱片送给自己心爱的女孩儿,发自内心的无意识的爱促使他下决心上岸,去寻找爱情。   我们不难看出,1900对女孩儿的爱情是单纯美好的,它绝不是一种永无止尽的贪婪的占有欲,然而爱情一旦付诸于行动,它就会成为催使欲望诞生的“本源”。我们可以设想,一旦1900真的上了岸,纯洁爱情伴随的或许就只剩下繁琐的生活和永远无法满足的物质追求,而这种生活终会将他生存的原动力消磨殆尽。于是,当1900站在的舷梯正中央时,面对陆地,面对陌生的城市,他犹豫了,站在舷梯上,他什么也看不见,有的只是无数条街道、无数的选择和没有尽头的世界。如果为了爱情,要放弃自己生存的基础和真正想要的生活的话,他宁愿不爱。1900向往爱情,但他更热爱音乐,更渴望对本我的坚守。正所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用1900自己的话说:“在那望不到尽头的城市中,让我如何选择,如何去选择一条街道、一栋房子、一个女人、一片属于自己的风景、一种属于自己的活法……”这正是影片中1 900拒绝踏上陆地寻求爱情的缘由,如果他自己的精神主体性遭到喧嚣世界的无情摧残时,毅然选择扞卫精神的自由,这种选择无疑是孤独的,但也正是这种孤独成就了1900精神的高贵。    四、选择之自由   作为一个被遗弃的孤儿,或许1900能获得一种自由的天性,但是对于他究竟会拥有怎样的人生,归根到底还是由于选择的自由。   其实《海上钢琴师》整部电影讲述的就是一个关于选择的故事,1900一辈子不离开弗吉尼亚号是一种选择,而麦克斯离开弗吉尼亚号到陆地是一种选择,杰里的唯我独尊是一种选择,老人决定到美洲新大陆开始新的生活是一种选择,1900随船而终也是一种选择。不同的选择注定了不同的人生。   然而,在这些选择中,唯有1900的选择才称得上自由的选择。康德认为:人生是由痛苦的经线和纬线编织成的地毯,只有不死的精神与绝对的自由意志才是值得人们追求的至善的人生境界。麦克斯的选择是为了能用音乐在别人身上找到自我实现的价值,杰里的选择是为了维护其爵士乐鼻祖的地位,老人的选择是为了让家人过上新的富足的生活。正所谓“有求皆苦,无欲则刚”。   前面的几个人物皆有所求,因而,他们总会被一种无形的东西束缚着,然而1900早已在年复一年中习惯了在局促狭窄的蒸汽船舱内享受心灵的自足与平静,习惯了于周而复始的诗意旅程中体味精神的稳适与自由。就像莎士比亚说的:“即使将我置身核桃壳中,我也拥有一个世界。”1900即是在核桃壳般的船体空间内为己开辟了一道宁静、自由的心灵港湾,固守着理想中的精神世界。他几乎不受任何外界欲求的影响,追求至善境界的音乐精灵,放弃看似繁花似锦的陆地,而选择终生与弗吉尼亚号相伴,在船上的日子,它又选择了钢琴,选择了音乐,选择他所“看得见”的幸福,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又选择了与惨败破旧的弗吉尼亚号同归于尽。   1900说:“在那望不到尽头的城市中,让我如何选择,如何去选择一条街道、一栋房子、一个女人、一片属于自己的风景、一种属于自己的活法……。陆地对我来说像是一艘过大的船、一个太漂亮的女人、一次过长的旅行、一首我无法演奏的音乐……”总体而言,陆地对于1900来说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他无从选择、无从判断,更谈不上驾驭和利用陆地上的客观规律实现自由:   而陆地上的金钱、地位、名誉等更是文明对人的束缚,人沉沦其中,只会沦为被控制的客体,根本没有选择可言:但是大海、维吉尼亚号和钢琴对1900来讲是确定的,是他所熟知和能掌控的,他不用在过多的选择和判断中丧失主体性,而是通过对确定性的熟知和控制实现了自由。    结语   如果从深层次讨论1900的自由的话,我们可以从西方存在主义哲学中找到源头。存在主义又称生存主义,它是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认为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   1900虽然一生漂泊在海上,但是他却早已看尽了陆上人世间的繁华与落寞,辉煌与凄凉。固守在自己精神理想国的1900,不仅在音乐上造诣斐然,而且还可以轻易地洞察出入生百态、世俗名利、人情冷暖。   但是,1900自由的人生无非又是悲剧的。显然,他对于人生的这种精神追求与人的社会性存在方式是相悖的。人首先作为自然存在,需要受到自然条件的种种限制;其次作为社会存在,又要受到社会关系的种种制约。来自自然(生与死)、社会(命与时)、自我(情与欲)的种种束缚决定了人类不可能在现实世界中享有精神自由这样一种绝对的、彻底的自由,人类需要在精神自由与社会制约间寻求一种平衡。   虽然1900超越了对自身局限的领悟,可是能够洞察一切的他如果在陆地或者社会上还是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把握自己的未来。他只可能在那个他自己认为是有限的世界中过着有限的生活,这是违背人的社会属性的,因而1900最终也只有在有限的生活中一步步走向穷途末路。   在存在主义者看来,人生活在一个与自己对立的、失望的世界之中,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确定的。绝对自由的人也是烦恼和无所依靠的孤独者。人虽然有选择的自由,但他面对的未来的生活却是混沌而没有目标的。他只是盲目地走向未来,他只知道人生的真实的终结就是死亡。   当然,这种悲剧的结局因为不符合影片自由的主题而被导演掩饰掉了。在影片的结尾,导演处理1900的死时采用了浪漫唯美的手法,以至于我们感到的不是令人绝望生命的终结,而是生命的另一种回归,回归自由的海洋。 ;
2023-08-28 12:01:221

海上钢琴师深度影评

电影《海上钢琴师》影评:在存在主义者看来,人生活在一个与自己对立的、失望的世界之中,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确定的。绝对自由的人也是烦恼和无所依靠的孤独者。人虽然有选择的自由,但他面对的未来的生活却是混沌而没有目标的。死亡作为人生的最后归宿, 所以存在主义者都是悲观者,在他们眼里,人生是一场悲剧。该影片是2019年11月15日意大利上映的一部剧情、音乐类电影,该影片一共165分钟,讲述了一个钢琴天才的一生,1900年,Virginian号豪华邮轮上,一个孤儿被遗弃在头等舱,由船上的水手抚养长大,取名1900。1900慢慢长大,显示出了无师自通的非凡钢琴天赋,在船上的乐队表演钢琴,每个听过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动。
2023-08-28 12:01:301

【影评】为梦想殉生――《海上钢琴师》赏析

《海上钢琴师》(又名《声光伴我飞》)是意大利著名导演兼编剧的托纳托雷时空三部曲之一,另外两部分别为《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又名《真爱伴我行》)、《天堂电影院》(又名《星光伴我心》)。此三部最为人熟知的影片,无疑也代表了这位意大利写实主义新锐导演的最高成就。影片采用回述的方式讲了一个名叫1900的钢琴天才一生都在海上、从未踏上陆地的传奇故事。整部影片在时空的交错、场景的转换以及镜头的衔接方面都处理得十分流畅自然,毫不突兀,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亲历其感。影片中最精彩的部分当属“钢琴决斗”,下面将就这一部分探寻影片的视听特征。 “钢琴决斗”时,导演别具匠心地将场景选在了富丽堂皇的舞池。这里,容纳了来自不同地方,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2000人。他们,有的趋炎附势,有的人云亦云、没有主见。这个承载着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小舞池,也构成了1900的整个世界。他出生在“弗尼吉亚”上,从未上岸,哪怕“只需要往前那么一小步”。他是众人眼中的“钢琴天才”,但是天才大都是孤独的、不幸的。 钢琴,对他而言,不是发家致富的工具,不是压制他人的利器,更不是谄媚奉承的法宝,只是一种率性而为的情感表达。然而,却是这种“与世无争”,招来了所谓的“爵士发明者”Jelly的嫉妒和挑战。Jelly一出场,就是一个被金钱和名利包裹的形象,他受万众瞩目,桀骜不驯,大放厥词。他的性格,在决斗过程中塑造得更为透彻。他以鄙视、傲慢的眼光看待1900,一心想要打败他,这与1900在欣赏Jelly的音乐时感动得泪流满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Jelly注重的是决斗的结果,是掌声和荣耀;但是对1900来说,大海是他的世界,音乐是他的人生。而这一切,都不需要和别人进行攀比,也不需要所有人都能懂得自己的音乐。因为,天才的世界,凡人不懂。 影片中,导演使用了大量的大全景镜头,画面开阔,景深悠远。这不仅便于向观众交代环境,更给人物留下了充分展示的空间,同时也渲染了环境,创造一种于宏大见恬静的意境。 影片始终都在以迈克斯与别人的对话来推动故事的回溯,画面在现实与回忆两个不同的时空中不断切换。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导演在两个时空之间切换的点拿捏得非常准确,自然不造作。以迈克斯现实的话,讲述过去的故事,再以其中一句关键而合事宜的话切入过去的场景,以此回环往复。 在“钢琴决斗”过程中,导演采用淡入淡出的手法创造了一段非常精彩的空间调度。画面是1900在全力完成这场决斗,以至大汗淋漓。此时,导演用了一组1900的面部特写,弹钢琴的手的特写以及Jelly和听众的反应镜头,在此之间不断淡入淡出,空间跳跃活跃,视觉效果明显,使人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不可否认,导演的独创性与个人风格,为这部影片增加了不少色彩。 与一般电影大量采用平视拍摄、中规中矩而言,《海上钢琴师》确实算得上是电影中为数不多的大胆、将镜头运动使用到极致的优秀影片之一。在这部影片中,导演大量使用仰拍、俯拍、推拉摇移等各种丰富多样的拍摄技巧,成为本片最显著的视听特征。 任何创作手法的使用,都是为了表达某种诗情画意或是传达导演特定的创作意图。将摄像机从高往低、由上往下的角度拍摄,形成一种俯视的视线,产生一种压抑、渺小,忧郁之感。如在钢琴决斗中,Jelly对1900的谈话,始终以一种俯视、高高在上的态度展现的,这也表明了Jelly对1900的不屑一顾和藐视。而由下往上的拍摄方法,则能创造出一种崇高、开阔,敬仰的感觉。就好像是在迈克斯费尽心思在即将被爆破的“弗尼吉亚”号上找到1900后,两人最终相拥惜别时,导演使用仰拍,从破败的船底慢慢往上,最终镜头定在了主人公身上。这不是一次上岸会“中意姑娘”的短暂分离,而是生死永别。仰拍,让我们体会到了1900对梦想、对个人世界的执着追求。虽死犹荣,虽悲壮更显崇高。 影片的配乐来自于意大利颇具盛名的音乐大师颜尼欧·莫里克奈之手,他的旋律乐思宽广,质朴流畅,动人心弦,给人以强大的感染力。 音乐对于电影的作用向来举足轻重,甚至可以说本片的灵魂所在。莫里克奈的音乐与托纳托雷的画面简直达到了天衣无缝、绝妙感人的地步。“钢琴决斗”中,1900弹奏的最后一个曲子,音乐的汹涌澎湃与画面的快速切换相得益彰,极富张力。 不仅是配乐,导演对现场音响的把握也让人赞叹。在决斗结束时,影片陷入一片沉寂。长达十几秒的无声镜头,配合着听众目瞪口呆的表情,把观众的情绪带到了一个兴奋的顶峰,欣赏的极致之境。就算再不懂音乐的人,也会被1900的乐声所吸引和折服,他的琴技,似乎已经到达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步。此时,无声胜有声。影片从一开场,就采用低调摄影,营造出一种含蓄、悲壮的氛围,这种影调也一直贯穿始终。这部影片,在用光上很少出现清新明快的色调。“钢琴决斗”中,画面随着人群的进入而由冷色调逐渐转入暖色调。虽然Jelly和1900都身穿白礼服,人群中也很多身穿白礼服的观众,但是导演一直注意将光线突出主体,区别于其他人。而且在最后Jelly决斗失败后,采用的是侧光,使一部分隐入黑暗之中,表现了主人公失败后苦闷落寞的内心情感。也曾疑问,为什么迈克斯费尽心思找到1900试图劝其下船无效后,不一棍子敲晕而强行带下船呢?但仔细想想,这未免与导演的创作意图有失偏颇。1900,没有国籍,没有姓名,对别人而言根本就不存在。但是迈克斯懂他,懂他的音乐,也懂他的内心。他知道,1900“离不开这条船,但可以结束自己的生命。”他的一生都在这里度过,这里是他的世界,是他的天堂,是他一切悲伤与快乐的源泉。也许离开了,1900也终成为一个凡人。 在此之前,1900曾试图上岸,但当他站在船舷上的那一刻,他不知道对面那么多条街道,哪一条他该去涉足?那么多漂亮姑娘,哪一个才会陪他白头?他不知道该如何继续生活,不知道去哪里找到适合他的琴,继续演奏他的人生。用现代的观点来说,1900有着极度的选择恐怖症。他不敢下船,是因为面对纷纷扰扰的大陆,一切似乎无穷无尽,他不知道该如何去选择。不像钢琴,只有88个键,一个不多,也一个不少,他可以在这有限的88个键里弹奏出无限的音乐来,这是音乐艺术的意蕴,也是1900的独特之处。尽管害怕选择,但他依然与众不同,活得安心。在物欲不断充盈的今天,我们太多人丢掉个性为了共鸣,借助艺术寻找通感。但是最后,我们都找不到最初的那个自己了。与船同沉,一代音乐奇才就此消逝,对观众而言是一种巨大的心理冲击,同感悲凉。也许换个角度,我们可以为1900鼓掌,他坚持不让自己的音乐外流,也不让自己丧失灵魂与追求。30年,他对这个世界冷眼旁观,却深得其髓。愿天堂有钢琴。
2023-08-28 12:02:081

《海上钢琴师》经典影评

  1900,一个船上的弃婴,他被丹尼收养,取名为丹尼·伯德曼·T·D·雷蒙·1900。   他拥有一段传奇,一个属于他自己的故事:他是一个天才钢琴家,自从在丹尼的葬礼上听见音乐时就注定和音乐纠缠;他是一个孤儿,自从他被遗弃在船上时就注定了他一生的悲剧;他是一个奇迹,自从他无师自通的弹出第一首曲子时就注定了他这一生并不平凡,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一切都在1900出生的那一刻决定了。   1900是一个天才,在船上,他是舞者,船上的世界很小,他掌控自如,岸上的世界十分辽阔,在那儿,他什么都不是,他无法像在船上一样,让自己的名气传遍世界,他不是这个世界的主宰,这使他变得不敢去接受事实他的精神支柱很脆弱,他的自信十分渺茫,这使他不堪一击,一点击破。   在某方面拥有出众才华的人大家都称之为天才,1900便是这样一个人,他不经过高人指点就弹出了一首从未听过的好曲子,这表明他极有天赋,但这只局限于船上,在陆地上他什么都不是,很少有人听说过他,我想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当有人要拆船时他却不想上岸,宁愿与船共存亡,也不肯到陆地上来,只因为在那儿没人认识他,相比之下小号手虽然默默无闻,可他却活的很快活,如同鲜花与果实和他们的陪衬——绿叶一样,虽然鲜花,果实美丽娇艳,可是十几天后,鲜花便会枯萎,果实就会被人采摘,可以说鲜花果实都非耐久之物,相比之下,绿叶虽也会落地然后腐烂成肥料,可是它们的默默无闻却自始自终得被人们称颂。天才固然好,但是,如果只有天赋,没有努力,那你是不可能成名的。所以,如果没有积极进取的热情,坚持不懈的意志力还有谦虚的性格,那就是大罗神仙也未必帮得了他(她)。1900就是一个最好的列子,他虽在船上拥有不小的名气,可是在陆地上却只是一个普通人,谁都不知道他是一个天才钢琴师,或许他很不甘,可是他却并不去改变它,他似乎没有到陆地弹钢琴的意志,大概十分满足现状,可是他不知道,一旦下船演奏,那他将会得到一切:名气,荣誉,金钱,地位,宽敞华丽的大宅子……,许多人都会不远万里的来听他的演奏,他会赚大钱,会成为一个名扬一时的钢琴家,若他为音乐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么他将不是一个小有名气的钢琴家,他的名字将被载入史册,生前万人追捧,死后众人敬仰,生活美满,温馨。上帝也曾经给过他一次机会,几个商人(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唱片公司)想把他的钢琴曲录下来,制成唱片然后复制成上千万个,然后卖掉,酬金自不必说,肯定不会亏待他,可是1900却在唱片刚录制好的时候将唱片给毁了,结果这个好机会被毁了,真是可惜!   虽说1900的一生很悲剧性,可是快乐却并没有消失。一次他和小号手在暴风雨之夜松开钢琴的固定装置,边谈边让钢琴随意的摇摆,最后一下子把船长卧室的大门撞开了,那段时光真令人愉快!   1900,他的钢琴曲令人沉迷,令人陶醉,当然我也深陷于此。   喜欢看外国电影是从初中时期周末的正大综艺节目开始,我对正大综艺兴趣不大,对正大综艺节目完了之后的正大剧场兴趣浓厚,为了不错过电影我也会把正大综艺节目看完。如今回忆,感觉那些综艺节目还是那么漫长,那时盼着综艺节目快点播完,看正大剧场时又感觉那些电影播的太快,时间不长就播完了,我知道我的感觉是逃不出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那些经典外国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欧美电影,在被岁月侵蚀的记忆中残留下来的镜头还时常在我脑海中闪现。也许那时候欧美电影比较发达,就像现在的好莱坞大片影响人们的生活一样。看过《电影的历史》这部厚厚的书之后,更感觉电影是生活之中必不可少的东西,这些美的影像美的音乐美的故事美的思想,以不同凡响的组合方式表达了人真实的生活与永存的梦想。   《海上钢琴师》是一部意大利影片,时长2小时45分钟,导演是吉赛贝。托纳多雷,主演是蒂姆。罗斯饰演1900,主演不会弹钢琴,但为了这部影片练习了半年,影片中弹钢琴的手都是主演的。这部电影的配乐钢琴曲是由世界著名钢琴家马克西姆弹奏的,观看时一边赞叹主演的演技也一边钦佩马克西姆的弹奏,带给人视觉上听觉上的享受。这部影片除了视觉听觉上的收获,还有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思考,更重要的是对人生的哲思。   1900年的第一天,一艘两千多人的船到达纽约,船员发现了一个被遗弃的婴儿,于是他收养了他,起名1900。1900就是在船上长大的,船就是他的家,船上从船长到船工都是他的家人,他的直接收养人死后,他怕被移民局抓上岸,就消失了,当他又出现时就已经是会弹钢琴的神童了,就这样他一直在船上即兴演奏,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学会的,他的头脑里有那么多的乐曲,随心所欲的让音乐在琴键上流露出来,给人们带来快乐,船上的人和每次上船的人都喜欢他的音乐,他被称为海上钢琴师。   有一天,1900遇到了小号手,他带着小号手滑着弹奏着乐曲的钢琴在船上开始了一段神奇的“旅行”,这个恶作剧惹他们哈哈大笑,好不痛快,从此他们成为了最好的朋友,开始了在船上的生活。这期间,电影有几段非常精彩的地方,1900与自称爵士乐的创始人比赛弹钢琴,1900满头大汗弹奏着,似乎有四只手在键盘上游走,弹完那一曲,1900把烟凑在琴弦上,烟被点着了,所有人的状态、眼神,都停止不动了,也许是时间停下来了,非常精彩的镜头,让人难以忘怀。1900遇到他喜爱的女孩儿即兴演奏出了最美的一首钢琴曲,他不允许自己的音乐离开自己,他只想把唯一一张刻录盘送给那个女孩儿。他为去找那个女孩儿决定下船,却望着纽约的高楼大厦始终没有走下悬梯的那一刻。影片的很多个镜头都表达着人生的.孤独,让人感到凄凉与无奈,但1900孤独的背后却是音乐给他带来的无尽快乐,没有孤独便不会感到尼采所说的酒神艺术所带来的美好,原来孤独也是可以享受的,1900又把这快乐美好用88个琴键即兴弹奏出来,让船上所有的人都感到了音乐的魅力。1900不想与人比试高低,他只想与音乐做伴,当这个现实社会伤害了他,他用不羁反抗着,去他的规定,去他的爵士,这是他鄙视现实的唯一一句,名利也全然吸引不了他,在1900心里也是去他的名利。   小号手下船以后,世界发生了战争,一贫如洗的小号手在影片开始来到乐器店恋恋不舍地出卖他的小号,当店主播放1900掰碎又被粘合好的那张唯一想送给他喜爱女孩的刻录盘时,小号手便给店主讲起了没有人会愿意相信的1900的故事,那张唯一的刻录盘是小号手收拾起来放在那架钢琴里的。   没有人愿意相信小号手的故事,小号手得知那条船要被炸报废,两次进去寻找1900,他相信1900一定还在船上,1900一生没有下过那条船,永远也不会离开那条船,最后小号手在船上播放那首1900为恋爱女孩儿所作的最美曲子,才终于见到1900,听1900讲述了后来的生活。在战争爆发时,1900为伤员弹钢琴,让将要死亡的人怀着美好死去。1900与小号手这段对话也是影片里非常精彩的一段,1900终于告诉了小号手自己没有下船的原因,是因为他看不到生活的尽头,下了船不能再孤独,不能再找到有限的琴键,不能再弹出自由的乐曲。小号手听着1900讲笑话,泪流满面着离开了那条船,船在海上被炸报废,连同1900这个音乐天才,连同1900的孤独自由与不羁。   1900生在船上,长在船上,一生从未下过船,最后与船同归于尽,一个传奇的故事,一个不存在的海上钢琴家,给观影者带来无尽的想象力,存在的背后是什么也不存在,还是人根本没有看见也不愿意去看的东西,电影都为人们表现了出来。孤独也是一种存在,是一种真实有意义的存在,只有用美好才能把孤独表达完整。   我回顾起来,电影除了精彩的影像,音乐,故事,思想。也表现着这几个元素,家,亲情、爱情、友情。家对于1900来说就是那艘船。亲情,是1900喜欢的那个女孩去纽约寻找她的父亲,她的父亲多年前也是乘着这艘船并和1900合奏过,这个父亲说他只剩下了小女儿,也就是这个小女儿让他看到了希望。爱情,是1900看到这个女孩儿时产生的感情,曾让他为此冲动,最终却没有下船,也为此1900沉默了很长时间,把自己整日装在孤独里。友情,也是这部电影的重要表达,人与人之间是真的存在这样一种称之为友谊的感情的,为朋友洒满热泪,让观影者不禁也潸然泪下。   这是一部耐人寻味的电影,它为人生表现的内容很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想每一个看这部电影的人都会有特别的感受。从这部影片中我也觉得,每一个人无论他结婚与否,有无亲人,有无爱人,有无朋友,自己的家肯定是要有一个的,不为别的,只为来安放人的孤独、自由、不羁。那艘船就是1900的家,他的灵魂从无到有、从有到无都安放在了那里,有那艘船才有了1900那没有被世俗玷污完整又完美的一生。
2023-08-28 12:02:251

海上钢琴家影评

不咋的
2023-08-28 12:02:513

海上钢琴师影评

影评具体如下:《海上钢琴师》是1998年意大利电影,距今已经上映21年,这期间豆瓣有95万人打出9.2的均分,被誉为文艺青年必修的电影工艺品。是的,《海上钢琴师》早已不是一部电影,而是一件艺术品,这不仅仅是导演和演员的功劳,更是无数影迷,影评人不断解构、重建、赋予的,它在整个人类影史上都将占据一席之地,一直流传下去。电影的故事很简单,讲述一个在海上出生的弃婴,凭借与生俱来的天赋,自学成才成一代天才钢琴师,但他只在Virginian号游轮上演奏,一辈子从没踏足陆地,最终跟随轮船炸毁、殉身大海的故事。主人公叫做1900,他的故事之所以动容,就是因为他哪怕结束自己的生命都不愿上岸,而我们上岸了。海上是已知,看似不自由,但琴键在自己手上,可以很纯粹的创造快乐。上岸是未知,看似自由,但是把琴键交给上帝,任由上帝把每个人都雕刻成一样的样子,疲于生活的样子。美好的东西之所以美好,就是因为它求而不得,甚至是不存在的,我们每个人生下来就要面对衣食住行,面对竞争,面对压力,这就是命啊,但是身不能至,心向往之,于是人人赞颂《海上钢琴师》,用来寄托我们精神之自由。
2023-08-28 12:03:433

海上钢琴师影评

htt请ps://你pan.ba删idu.co除m/s/1文j1hydE字TOnf即eU2Mn可6U4jfEQ提取码:e76c
2023-08-28 12:04:543

如何评价电影《海上钢琴师》?

  时隔21年,经典电影《海上钢琴师》以4K修复版形式首登国内大银幕。这部占据各大电影排行榜高分段位的经典影片,在国内上映后,凭借良好的口碑基础,在排片率不占优的前提下,累计票房迅速逆袭同期上映的商业大作《霹雳娇娃》。一片赞誉声中,也有部分观众表示,即便是经典电影,拿来重映却不过是想靠情怀圈钱。  11月21日,中国电影资料馆副研究员沙丹受邀做客《今日影评》节目,在深入评点4K修复版《海上钢琴师》的同时,也将与观众朋友共同探讨经典电影重映究竟是情怀圈钱还是审美培育。  公映版本绝非圈钱  4K修复画质升级  4K修复上映的《海上钢琴师》之所以被指“圈钱”,与网友对影片上映时长的质疑相关。一些网友觉得重映版125分钟的片长,是对169分钟版本的删减。对于这一“非原汁原味”的指责,沙丹透过《今日影评》平台向广大观众澄清,原始公映版时长就是125分钟,169分钟的版本是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的导演剪辑版。沙丹对《今日影评》指出,公映版《海上钢琴师》非常集中、优化。他笑称,如果这部电影是圈钱之作,希望这种“圈钱”行为可以再多一点。  近年来,经典电影修复重映的情况并不少见,如色彩修复的《开国大典》《他们已不再变老》、转制3D的《泰坦尼克号3D版》及重新配音版《千与千寻》。对于重映版《海上钢琴师》的“4K修复”,沙丹向《今日影评》介绍这是当下电影修复中的主流选择,画面层次细腻、质感更好、非常清楚。过于清晰的画质会否削减电影美感?沙丹对《今日影评》坦言,习惯数字化的主力电影观众已形成“清楚才是最好”的感觉,数字修复势不可逆,但他个人还是很怀念属于胶片的情怀。  经典旧貌焕发新颜  修复重映推进审美  尽管在迷影情怀不如原版胶片,但数字修复在放映效果确实极为出色。在《今日影评》节目现场,沙丹以片中经典的“钢琴舞蹈”片段举例,这段在当年就令他非常震撼的场景,在4K修复下声光电全面提升、“旧貌换新颜”。谈及修复重映的意义,沙丹向《今日影评》表示最重要的是可以影响当下的年轻人,令没有经历过去时代的他们重见影史的无尽荣光,这也是电影修复及经典引进的终极目的。  一批电影人曾经呼吁观众也是需要培养的,经典修复重映的行为是否称得上是一种审美培育呢?面对《今日影评》抛出的疑问,沙丹直言看一部好片比看一百部烂片要有价值、有营养。在他看来,通过流媒体去看电影时,人们的关注度是不集中的,而在购票身处影院环境观影则充满仪式感。沙丹对《今日影评》指出,《海上钢琴师》这样的经典电影有着非常多的电影化技巧及导演思维,同时也蕴含很多哲理,从兴趣而来,自理性出发,会很好推进观众审美。  电影挑战在注意力  时代经典永不过时  美国著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在不久之前曾称漫威电影更像是一种主题乐园,这是否说明世界范围内的电影审美培育都是有问题的呢?沙丹向《今日影评》表示,马丁·斯科塞斯自己其实并没有完全否认漫威电影,他的这种担心并非意指当下电影的最大挑战是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的所谓“敌视”,而在于其他娱乐形式对人们注意力的争夺。沙丹继续向《今日影评》指出,马丁·斯科塞斯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电影创作者,更建立了马丁·斯科塞斯电影修复基金会成为电影的保护者。  如果观众的观影审美都达到了一定水准,我们的影院放映会呈现何种图景呢?《今日影评》节目现场,沙丹表示这回提升整个中国电影市场的文化多样性,大片将不再独大,青年影人的新创作及修复电影都将有立足之地。沙丹向《今日影评》推介了两部即将迎来20周年映期的华语经典——《花样年华》与《卧虎藏龙》。他非常期待这两部影片能以4K修复形式重回银幕,因为好作品永远都是不过时的。
2023-08-28 12:05:321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   《海上钢琴师》的男主人公1900,从出生到离开这个世界都没有离开过大海,他简直是一个天才,没有人知道他高超的技艺师出何人,他的曲子是那么纯粹,根本不需要用大海外面的世界所证明,他从未踏足陆地,他的眼睛与思绪好像走了全世界,对于陆地世界的一切风土习俗都了如指掌,简直是一件神奇的事!   他的双手生来注定会为世界音乐史留下一笔,即使不曾拥有认可的姓名,官方数据甚至没有登记过他的存在。而他也并没有为此不公所辩解和证明什么,不需要所谓的巡演让自己大紫大红,给有幸乘坐此船的乘客进行演奏,效果便足以说明他不俗的成就了,况且他也没有真正在乎过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在大海上,他从不会吝啬自己的曲子,战乱中同样不安稳的大海,是他用自己的曲子抚慰那些受到创伤的人们,陪伴他们最后一程。   才华但却没有名垂青史的记载,仿佛从未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悲哀吗?可惜吗?我想结果都不重要了吧!重要的从来不是他人的看法和结果的好坏,关键在于这个事本身,当事人的选择最重要。或许他并不属于这里,他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回到了他应该去的地方,那里也有大海,钢琴,挚友与喝彩的观众。   想想给我一个陆地生活的人的一点小小启示:便是专注于自己,专注做事,不要让欲望和这个世界的喧嚣扰乱本心吧!没有人不想纯粹,但纯粹始终如一却很难。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   用了三天的时间,慢慢地静静地看《海上钢琴师》。   不断地回放,不断地思索。   在思想的过程中,悲哀的是:铺垫、衬托、人物形象特点、人物之间的关系、环境、结构、主题这些词像小丑一样地在我的脑海里跳荡乱舞,我为自己的固化思维恶心。   1900是个象征,是希望?是梦想?是自由?是世界中的孤独?是决绝?是坚守?……文学作品鼓励“合理误读”,从文艺学的角度来看,这也是被允许的。在一定范围内,允许读者有自己的思考,让读者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将他们的想法带到作品中去,对作品进行解构与再创造。或者,这也叫多元解读,或者,这就是《海上钢琴师》生命力巨大的原因:每个人都从它那里读出了一些什么。   我喜欢1900一脸的清澈,喜欢他沉迷的样子,喜欢他静静地用音乐和心与自己对话。喜欢他说的话。他说:“我看不见城市的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的尽头。拿钢琴来说,键盘有始也有终,并不是无限的,音乐是无限的。在琴键上,奏出无限的音乐,我喜欢。可是走过跳板之后,前面的键盘,有无数的琴键。无限大的键盘怎奏得出音乐?——不是给凡人奏,是给上帝奏。我生于船,长于船。这艘船每次只载客二千,既载人也载梦想,但范围离不开船头与船尾之间,我过惯那样的日子——陆地?对我来说,陆地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美女,是条太长的航程,是瓶太浓的香水,是篇无从弹奏的乐章。我没法舍弃这艘船。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反正,世间没有人记得我,除了你,只有你知道我在这里。你属于少数,原谅我,朋友,我不能下船。”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3   你不试,怎么知道自己不合适,怀着这样的心态不知道试过多少次了,反而更加迷茫。海上钢琴师给我的感触就是这样,我也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但我知道,那真的不适合我。外面的世界没有尽头,有各种各样的选择,可有时候真心希望自己没得选。   有次朋友聚会的时候,来了个陌生人,还没聊两句,就开始对我说:你应该去考公务员。当时回了句:“我们不知道别人经历了什么,所以不要轻易去建议别人做什么”。对1900,我们作为一个旁观者,他的确应该下船,去收获名利,去得到爱情,可这些并不属于他。如果我是1900,我也不会下船,船上有我的一切,离开船,世界那么大,我又是谁呢?   第一次看《海上钢琴师》是大学的时候,很感动,眼泪止不住的流,毕业这么久再看这部电影时,已经麻木了,一个人在电影院很平静的看完这部电影。讨论电影时,有个朋友问到,你是会选择伟大而短暂的一生,还是平庸而漫长的一生?我选择后者,我已经注定平庸,但还有很多地方我没去,很多想做的事情没有做,只有时间能给我答案。很羡慕1900这样的人,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哪怕一生短暂,对他而言已经足够了。   记得一个科普片说过,每个人的神经系统都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样一件事,也很难真正感同身受,所以想方设法讨好自己吧,多听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世俗会要求你该做这做那,但没关系,我的人生我自己走,我不会去伤害任何人,所以即使我错了,也只是害了自己,我会承担一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4   《海上钢琴师》不像一个故事,更像一个寓言,无正式名姓、无任何身份记录、父母不详、一生不曾下船的"音乐天才1900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虚构。   虚构这样一个人物,并不像许多人说的那样为了揭示天才与普通人精神世界的差别,也并非为了让我们探讨这种生活方式实现的可能,实际上是通过他来反观现代文明(他所在的船连接欧洲和美国,实际上是世界文明的中心由欧洲转向美国),以及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   友人max作为常人存在既是情节合理展开的需要(否则他的故事怎么被世人知晓),也便于同样作为常人的我们代入、思考和追问。他为什么不下船?他怎么看待自己的身份?他怎么看待音乐上的决斗?他怎么看待外面的世界?   这些问题,又启发我们进一步思考:现代文明行进中,我们是否应该或有没有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自身的独立,不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如果没有国籍、姓名、父母这些信息记录,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来确认自己的身份?职业、才华、兴趣这些东西是可以作为一项技能比拼,还是应该像信仰般与我们自身融为一体?当社会发展到看不到“尽头”,自我对环境没有掌控感的时候,人应该何去何从?   天才钢琴师最终还是没有走出那一艘熟悉的船,他的生命没有跳出88个黑白琴键,唯一可能让他从自己的生命暂时出走的爱情,也没能带他离开,因为他看到没有尽头的城市时,慌了。我喜欢这个处理,有很多电影,都是用爱情来将人物打出常规,我承认爱情有让人冲动的魔力,但它只会让人暴露出新的侧面,而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   或许,海上钢琴师的一生既是一个悲剧,又是另一种完美。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5   《海上钢琴师》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以回忆和现实交叉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一位名为1900的钢琴天才在一艘远洋客轮上的传奇一生。那无处不在的钢琴声将观众带入1900的心灵深处。影片采用浪漫主义风格,以娴熟大气的拍摄手法,时而气势磅礴,时而温柔抒情的音乐,以及演员出色的表演,成功打造了这部经典影片。   但凡看过这部电影的人,我相信99%的人会被这个电影里头这种情节打动。这个片子拍摄起来既磅礴大气,而又低沉深婉。有好多地方通过优美的音乐来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这部电影在音乐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电影配乐史上,它现在经常被当做一部教材来使用。   这部片子它获得一种巨大成功还在于这里边对于人生价值,社会内涵的一种变现。其实,看了这部电影,你就会有体会,象征着我们人生过程中一种俭朴淡薄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是不就追求过分的欲望。这个船象征着我们理想当中淳朴的人生观。陆地象征着无边无际的欲望。1900坚守着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被物欲所俘虏。而这部电影最后,1900和弗吉尼亚号一起沉到海底象征着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对这种朴素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种基本坚守。这个电影的最大隐喻应该是我们人生在世的时候,你可以被一些无穷的欲望所沉迷,但是千万不要忘记在合适的时候,回归自己的心灵。在自己心灵里放着一艘像弗吉尼亚号这样的船。在适当的时候,我能不被物欲所迷失,能回到自己的理想之舟当中。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6   之前看过这部片子,但是当时没有看进去,今天完整的看完,感觉还是引发了一些思考的。整部片子都是在托尼讲述中娓娓道来,这让人接受起来十分舒服。   隐隐地感觉到影片传达出主人公的孤独感,那种深陷其中的孤独,在孤独中出生,习惯孤独,再到无法离开这份孤独。这份孤独里面有艺术,也有一种心病。   整部影片,我认为最精彩的部分就是1900跟爵士的创始人斗琴,1900最后一曲仿佛是四只手在弹琴,甚至夸张到可以用钢琴的琴弦发烫到可以点燃一支烟。   1900最美的曲子是写给他一见钟情的女孩的,他透过船窗户看到女孩的美丽,把自己的爱慕隐藏在音乐之中,刻录成长篇并想找机会送给她。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他会选择自己擅长的一种艺术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爱慕。他一遍一遍对着镜子练习送礼物给她的台词,而每次他每次带着羞怯的谈吐,都被对方无视,知道最后一次他向她说明自己的心意,但是船靠岸了,他们分别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让人庆幸的是,托尼还记得他,或者也是导演或者编剧在传达这样的一种想法,他们在说:这个世界只有一些少数派能够理解那些大师级别的艺术。   这部影片里,1900成了艺术的化身,他会没有户口的出现在底层社会中,也会出现在有尽头的世界里,但是他离不开有尽头的世界,他也会消失其中,毫无功利地把自己炸掉。当然编剧也安慰着自己说:“只要你还有个好故事,和一个能够倾诉的人,你就永远不会完蛋。”我有的时候觉得,即便我们写不出好的故事,也至少要成为一个能够倾听的人,不然我们好像真的一无是处。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7   以前一直听说海上钢琴师是一部非常不错的片子,我只认为再怎么好,也不会撬动人的心灵。最近比较有空,就翻出来一口气看完了,类似于此的片子,都必须要安静的看,并且一气呵成。看完后,非常感叹!   导演能将两种世界的人刻画的如此的细腻,太传神了。刚刚听说海上钢琴师,猜想剧情也就是某个人在艰苦的环境下面成名了,也就是一种励志片。但是,该片不是,该片似乎是要净化人的心灵。太多的追求,太多的奢望,只会让最初的纯真消失的无影无踪。   Max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他被应聘到豪轮上面,他也跟着豪轮生活了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他的思想永远还是在陆地上,因为他已经被感染。但是,对于1900,他是那样的干净,一层不染,无人能劝说他。他应该也在为自己登上那块陆地,曾经千百次的寻找理由,他终于选找到了一个理由,也就是那个女孩的父亲告诉他的。站在陆地上听海,海的声音是另外的感觉。就在他准备登岸以后,他却被他内心的恐惧给战胜了。他的生活方式是在海上面,海是他的摇篮,他重来没有听过海水述说生命的博大,他也没有听过海水的低吼。对他来讲,海水永远都唱摇篮曲。在让他接受另外的一个世界的时候,他选择了退却。   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方式,他孤独,他寂静,他可以读懂每个人的心思。也让他的音乐达到了巅峰。这就是他所有的追求。假如他真的上了岸,那又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他还能PK过钢琴大师么?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8   中午吃过饭,找到《海上钢琴师》,用电视看和影院效果差不多,很美的片子!我喜欢整部影片弥漫的钢琴声,让我仿佛置身其中。   我喜欢像一九零零那样天马行空,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我一点不觉得他的生活又多悲惨。他是个孤儿,出生在船上,一生也没下过船,没有身份。在人们眼里,他可以用他卓越的琴技换来很多钱,过着人们眼里豪华的生活。但这不是他想要的,他要的只是属于自己世界中的乐曲,他不属于陆地,他已经离不开这艘船了,即使选择死亡,他也毫不在乎。结局看似凄凉,但我能感受到他当时的心境,炸船那一刻他有了归属,回归到属于他的世界 一一 海洋。   虽然结局不是我想看到的样子,要么下船过着他不想要的生活,要么随着破船一起沉入海底,至始至终他都忠于自己的选择。片子中有一段他坐在钢琴前随着钢琴四处移动的镜头,太欢快!太美了!在船身剧烈摇晃的过程中,他沉浸在美妙的乐曲中,没有被当时的情景吓到,仿佛这只是一场游戏。他身上要多童真有多童真,音乐细胞与生俱来的充满他整个身体,一个纯粹的人物!   很多人无法理解他的行为,他完全可以闻名世界,赚很多的钱,有享不尽的富贵,但他就是那么坚定,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知道自己属于哪里。我佩服他的执着!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9   可是我有些并不十分理解。   1900,是对世界陌生感的恐惧,而不愿意踏上陆地,无尽的世界没有尽头,琴键太多所以他不知道如何去演绎音乐?   他在对马克斯阐述他在看懂了陆地之后,又回到了邮轮上,他是开心的,这是看破看透,对吧。   其实我也不甚懂得,鱼般的7秒记忆,总是让我难以回播记住整个过程,但是想记录这种感觉。   那种眼神,看到女孩,似情窦初开的眼神。夜里下到船舱,找寻着并亲吻了女孩,这是一见钟情吗?那份没送出的乐盘,是他对触摸不到而又渴望爱的体现,这么形容对吧?可是这种爱,为什么又不能让他真的步下邮轮。   他只学会了在那片空间大小的环境下演绎他的人生,甚至随着邮轮炸毁而结束自己的一生,为什么不能尝试去改变呢?   马克斯跟我一样,但是他最后是理解了1900吗?他哭了,而且也离开了邮轮,也觉得自己很没用。   有些疑惑,又似能理解1900一样,无尽的尽头,在清楚了解的情况下,这算是退缩的行为吧。   为什么不能去尝试一下呢?共同奔赴毁灭却留下了自己内心最原始的追求。看完了,有些感慨文字的力量,也很佩服别人驾驭文字的能力,以及对“思考”所做的反馈。而我还需要在点滴中慢慢积累,才能有一天可以自由随意地把看过的感悟描述出来。   写完这个,内心的恐慌感,空虚,还是没能散去。借着看电影消磨时间,也借着记录观影感觉来锻炼文字能力,也消除内心一直惦念着的东西。   顺道的,不明白为什么,不能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可能就恰恰是需要1900对内心真实地追崇吧。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0   两个钟头陪主人公1900度过了一生,又是一部经典。   主人公1900从船上一出生便被抛弃成为孤儿,由好心的烧煤工丹尼收养。童年时一次意外丹尼丧生,1900再次成为孤儿。不经意的接触钢琴,让人惊讶的发现原来他竟是无师自通的天才,此后他便开始了一生的钢琴生涯。   1900一辈子没下过这艘船,他也曾经决定离开,当站在甲板上看见所谓大城市那无穷无尽的房屋街道,他迷惑了,他说:“钢琴键有限,但是创造出的音乐无限,如果键无限,那就创造不出音乐。那座大城市一眼望去看不见尽头,尽头在哪里?—世界的尽头?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   整部电影感觉处处是经典,每个镜头都恰到好处,细节处理不多不少,刚刚好。   1900和麦克斯在随狂风暴雨摇摆的船上弹奏钢琴的那一幕,在脑海深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在轻快的钢琴曲下,两人似乎与钢琴融为一体,优美而流畅在大厅滑行,宛如美妙少女穿着溜冰鞋伴随着悠扬的歌曲翩翩起舞,浪漫至极!   接受挑战的那一场也印象深刻,前两场比赛不知是有意无意发挥平平,甚至在对手表演时竟然感动的流泪。最后一场开始前,1900向朋友要来一支烟放在钢琴上,说了一句话:“你自取其辱!”接下来狂风骤雨般弹奏出《群峰乱舞》,震惊在座所有人。一曲完毕,1900将烟的一头按在琴弦上,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经过1900激情澎湃演奏琴弦因高频率震动而发热,竟将烟点燃了······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1   本片《海上钢琴师》,顾名思义,有大海。所有一切发生在大海上。大海是蓝蓝的,是一种冷色调,给人有一种忧郁,冷静,孤独。这也是钢琴师1900给人们的感觉,把快乐带给别人把忧伤带给自己。给我带来比较遗憾是他在录制唱片的时候偶然看到并且爱上的那位女孩(是那位手风琴匠的女儿),对爱情的憧憬使他曾经“下定决心”要离开船去开始新的生活,甚至他想那张唱片送给她(唱片最终没有送出去,所以被他亲手毁掉),这或许也算是他唯一一次爱情来得那么突然,但却是无可能的结局。最后他同这艘船一样爆炸中消失在他出生的地方——大海中。1900的一生在我们看来是悲剧而又短暂的。似乎一切都那么忧伤和忧郁。但是同看全文除了开头和结尾,给我都是一种暖色调的,亮丽的船上舞会,一切似乎都在热闹中进行。1900尽管是悲剧的,没有父母,而养育他的丹尼父亲又在他小时候不幸遇难,唯一美好回忆估计就是他的好朋友MAX和他那段不完美的朦朦胧胧的爱情。   当然本片的音乐也是独树一帜,一部好的影片离不开好的音乐和好的镜头剪切和转换。《海上钢琴师》多角度,有的地方近乎于整个屏幕都是一个部位(Jelly Roll Morton轻蔑的微笑却露出自己嘴里那两颗门牙之间巨大的缝隙,其中一颗上面还有一小块铂金来补齐牙齿)都有深深的。而1900去偷偷亲吻那个姑娘时,镜头是偷偷跟着1900,而后又在他前面、侧面。镜头转换也用的十分合理。总结来说,这是一部充满深思,不缺乏哲理和幽默,具有浪漫主义的电影。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2   之前看过这部片子,但是当时没有看进去,今天完整的看完,感觉还是引发了些思考的。整部片子都是在托尼的讲述中娓娓道来,这让人接受起来十分舒服。   隐隐地感觉到影片传达出的主人公的孤独感,那种深陷其中的孤独,在孤独中出生,习惯孤独,再到无法离开这份孤独。这份孤独里面有艺术,也有一种心病。   整部影片,我认为最精彩的部分就是1900跟爵士的创始人斗琴,1900最后一曲仿佛是四只手在弹琴,甚至夸张到可以用钢琴的琴弦发烫到可以点燃一支烟。   1900最美的曲子是写给他一见钟情的女孩的,他透过船窗户看到女孩的美丽,把自己的爱慕隐藏在音乐之中,刻录成长篇并想找机会送给她。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他会选择自己擅长的一种艺术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爱慕。他一遍一遍对着镜子练习送礼物给她的台词,而每次他每次带着羞怯的谈吐,都被对方无视,知道最后一次他向她说明自己的心意,但是船靠岸了,他们分别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让人庆幸的是,托尼还记得他,或者也是导演或者编剧在传达这样的一种想法,他们在说:这个世界只有一些少数派能够理解那些大师级别的艺术。   这部影片里,1900成了艺术的化身,他会没有户口的出现在底层社会中,也会出现在有尽头的世界里,但是他离不开有尽头的世界,他也会消失其中,毫无功利地把自己炸掉。当然编剧也安慰着自己说:“只要你还有个好故事,和一个能够倾诉的人,你就永远不会完蛋。”我有的时候觉得,即便我们写不出好的故事,也至少要成为一个能够倾听的人,不然我们好像真的一无是处。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3   在众多影评中觅得这么一句话:凡人只能望其项背而兴叹,过后走向万家灯火,各自喧闹。   在影片带来强烈视觉冲击与心灵震撼之后读到这句话,心底蓦地一暖。   眼前回放着一幅画面。当船头人高喊America时,原本徜徉于音乐的人群蜂拥而出,只余1900(主人公名)一人留于室内,伴着他的钢琴。   对比如此,暗自心酸。   如此人物,纵有经天纬地之才,也只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荷花一擎。他注定是孤独的。他的所有的音乐才能,凝成一颗无法触碰的含泪明珠,化为不可揽怀的清冷月光。音乐奏响时,众人为他燃起的灯火,仅是过眼烟云。   万家灯火捧出一世辉煌,与他无关。   人都是趋向利己性的,那些不为他驻足流连,赶着追逐自家灯火的人,我们无法归咎于他们。他们只是甘于平庸,只是将海上钢琴师这样的境遇视为日常,无法体察其中的诗意与远方。   常人只是惊羡于烟花绽放时的夺目,却少有人为落幕时悄然的灰埃感慨。   城市格子间里讲述着的庸常繁琐,兀自生动与凋谢。   许许多多执拗的天才,以常人难以理解的追寻,以远离万家灯火为代价,去装饰自己的精神家园。而对此种人而言,把酒言欢者难寻,棋逢对手者难逢,高山流水的知音比万家赞誉更为珍贵。   他一生未曾离海,以身殉船。陆地上的人浪费太多时间在为什么上,冬天害怕夏天的迟来,夏天担心冬天将至,永远在追寻着哪里永远是夏天。凝望万家灯火,他看到的只有茫然。   他说:我不会让我的音乐离我而去。   他说:我已经和这个世界擦身而过了。   他曾受陆地上所谓大师的挑战,第三曲慷慨昂扬,热汗淋漓。现在想来,那是他在弹奏自己生命的华章。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4   不知为什么,他留给我的印象,始终是那个在风中形销骨立的样子。   不是穿着礼服演奏,不是坐在滚动的钢琴前滑过大厅,不是那个站在废墟当中仰头看着他的朋友,谈着关于两只右臂的问题。   他其实孤独的站在雾中,四周空无一物,他戴着帽子,穿马夹,站在那里,安静的,忧伤的,让心灵从他的眼睛里流淌出来……   他望着你,但其实他看的并不是你,他朝你微笑,可那笑也不是为你,可是,他却一瞬间就了解的你的所思所感。他哼着钢琴,手放在那些并不存在的琴键上,那段关于你的乐章就从他的眼睛流淌出来…是的,就是他的眼睛贯穿始终的目光,一如他那样久久的站立于浓雾之中,一如他的忧伤像雾一样环绕在他的四周,一如他的孤独像皎洁的珍珠一样在夜里发出光茫……   他注定了就是孤立于世的,给你执笔的权利,你也不会往他身上加一点点俗世的幸福,因为他已经如此完美的完成了他的人生,像一部完整的作品,无法再被添加或删剪,即使是他如稀世珍宝般无法被复制的遗憾,以及象牙般光洁无暇的纯望,都是他翅膀上的羽毛,被他细细梳理。   他还是走了,从一开始就被他目光注定的孤独离去,在十九世纪的石板路上,在永远无法消散的浓雾的包围中,转过他的目光,转过他侧脸留下的弧线,一步一步,没有再留恋的,轻轻踏上云端……   城市太大,没有尽头……他说。   我再也不去陆地了……他说......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5   第三次重温了《海上钢琴师》。不论第几次看,它都是我心目中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   在所有我曾读到过看到过的故事里面,许久没有一个人如1900般让我充满了迫切的冲动,想要去理解他,懂得他,感知他。   他手指划过键盘流淌出来的音乐,深情,动人,一如他不曾出口的情感表达。他慵懒典雅的身姿,孩童般纯净的天使面庞,清澈纯净的蓝眼睛······当这样的声音钻进耳朵,这样的画面印入眼帘,总是禁   不住心里的激荡,大雨滂沱。不是难过,是深深的疼惜。是一种幸好遇见的庆幸与荣幸。   1900被遗弃在弗吉尼亚号游轮的头等舱里,一个黑人煤矿工在一架钢琴上发现了他。   因为是新世纪的第一天,养父丹尼给他起名叫1900。由于没有相关的出生证明,丹尼担心他被人抱走,所以1900从来没有离开过船舱。他就在这船一样大的摇篮里长大,他不知道海的尽头还有其他世界。就像他单纯地以为“妈妈”是一匹马,一匹跑得很快的马,一匹好马。尽管如此,有养父丹尼的疼爱与照顾,1900的世界是温情的。   可就在1900八岁的时候,唯一能够给他庇佑的养父意外去世。懵懂中,年幼的他便经历了生离死别。   丹尼的葬礼上,迷茫无措的1900听见远处隐约传来一阵动人心魄的声音。身边的一个亚洲女人告诉他,这是音乐。就此注定,他此生将与音乐结下深深的不解之缘。
2023-08-28 12:05:441

求电影海上钢琴师的简介和评论

《海上钢琴师》的情节如同碧海潮生,高潮一浪接着一浪。在狂风暴雨中一边任钢琴自由滑动一边弹奏,小孩子无师自通的演奏震惊满船的人,这些只不过是大师的铺垫罢了。自称“爵士乐祖师”的杰利上船与1900比赛钢琴,激动人心的程度简直可以和最激烈的枪战相媲美。 [9] (新浪评)《海上钢琴师》的精神内核无疑是纯真与自由:天赋秉异的1900就是这样的象征,他放荡不羁、不为世俗所动,只因演奏是他毕生所爱,他不必下船只要一直沉浸在音乐中就得到了最纯粹的快乐。该片就是献给那些始终向往单纯、远离喧嚣的人。纯真是他们固有的属性,不会因为时间而改变
2023-08-28 12:05:534

海上钢琴师人物分析优秀影评精选5篇

  赏析的目的是加深对重点影片的记忆和理解,并不完全是拿来模仿的范文,而是作为发散思维的起点。还是常说的,总结关键词,思考影片表达,回味艺术手法,结合自己心得,总结归纳,根据老师要求,完成一篇有想法、结构完整严谨、层次分明、语言流畅的艺考应试影评。我整理了海上钢琴师人物分析影评精选5篇,欢迎参考本文内容。   海上钢琴师人物分析影评: 电影叙事结构介绍   影视艺术诞生不久,叙事性就开始被引入影视。电影叙事学(narratology),以叙事电影为研究文本,探讨叙事电影中的叙述者与接受者,时间与空间,故事与情节,视点与结构等叙事问题。在电影叙事学的诸多研究中,电影的叙事模式一直备受关注。电影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以及蒙太奇分切与组合的自由多变让银屏时空设计更加灵活自如,从而使电影的叙事结构形式越来越多元化。   传统的电影叙事结构为戏剧式结构,即以戏剧冲突的规律为结构的原则,因此有一个矛盾冲突发展的过程,遵循的是开端、发展、结局的纵向路径,其结构按故事的时空进展安排情节。但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经验的积累改变了其对世界的看法。所以“作家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写法,按时间的顺序,遵循贯穿的情节,必然捉襟见肘、施展不开。因此不能不想方设法打破三维空间和时间的直线延续的传统观念,去寻找新的办法来处理作品中的时空关系。”新办法导致的变化首先体现在电影结构的安排上。套层时空结构在这一背景下逐渐显影,这是一种突破文学与戏剧的模式,按照电影艺术本身的特点来进行总体安排的结构方式。“电影的叙事时空与电影的表达密切相关。选择一种叙事时空,就选择了一种电影表达方式,而这种表达方式即携带了电影的某些风格特征。”套层时空结构并不排斥故事和情节,它把重点转向了如何讲故事,如何讲述复杂的、有意味的故事。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根据人物的心理活动变化,把过去、现在和未来穿插起来安排结构。一般都含有几个叙述层面,让不同时空的故事交替行进中互有渗透。   海上钢琴师人物分析影评二:《海上钢琴师》的叙述分层分析   叙述分层是现代叙事学的一个概念,学者赵毅衡提出一部叙述作品中,可能不止一个叙述者,多数情况下他们是分层存在的,这种现象,称为叙述分层。比较复杂的叙事是分层次的,几个叙述层次之间有高低之分。在托纳多雷的电影《海上钢琴师》中有三个明显的叙事层次。第一层次讲述了小号手麦克斯因为生活窘困卖小号再到请求吹最后一次小号,进而展开回忆1900,最后又寻找1900的故事。第二层次则讲述了传奇人物1900的故事:他是一个被人遗弃在游轮弗吉尼亚号上的孤儿,被船上一位好心的锅炉工丹尼收养。   1900在8岁的时候,丹尼在一次意外中死亡,1900又再度成为孤儿。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为一名钢琴大师,但他俗世人生深怀戒意,从不敢离船上岸,只因陆地上无际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人群让他没有安全感。后来,1900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有了想下船的考虑,但他最终放弃了上岸,永远地留在了船上u2026u2026第三层次则是一个遭遇不幸的人给1900讲诉他自己因为看海以后重拾生命希望的故事。   “由于叙述行为总是在被叙述事件之后发生的,所以叙述层次越高,时间越后,因为高层次为低层次提供叙述行为的具体背景。”学者赵毅衡提出把主要叙述所占的层次,即占大部分篇幅的层次称为主叙述层。在主叙述之上的一层叙述为超叙述,在其之下的为次叙述。这样看来,《海上钢琴师》的主叙述层是传奇人物1900的故事,而小号手麦克斯卖小号、回忆1900、寻找1900的故事为超叙述层。一个遭遇不幸的人给1900讲诉的他自己的故事为次叙述层。   有了叙述层次以后,我们还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属于不同层次的人物进入另一层次,从而使两个层次的叙述情节交织,这种情况,学者赵毅衡把它称作“跨层”。如在电影接近尾声的时候,本来在主叙述层的海上钢琴师1900出现在了超叙述层。小号手麦克斯得知游轮弗吉尼亚号即将报废,要被砸毁,他坚信1900在船上没有下来,于是到乐器店老板那里去找来1900曾经录制过的唯一的一张母盘到船上去找1900,如水的钢琴声触动了一直躲在船上不肯上岸的1900,两人有了一段生命中最后一次对话。面对生命的召唤,1900微笑的拒绝了。   海上钢琴师人物分析影评三:《海上钢琴师》叙述分层的功能   前面我们已经说了,托纳多雷是一个善于讲故事的导演,他以自己擅长的叙事手法,使观众随着回忆与现实的交错,梦幻般地融入剧情之中。影片中大量“回忆”时空场面,显然成了整个故事情节叙事中非常重要的“倒回时空”。这些大量的“倒回时空”就构成了另外一个叙述层面,成为故事的主叙述层。这就是他讲故事的方法。那这样讲故事有什么好处呢?也就是说,在电影里采用叙事分层有什么作用呢?   表面上看,低叙述层次往往是为了解答高层次人物的疑问而设,比如叙述1900的故事是为了解答乐器店老板的疑问。事实上,叙述分层的功用远非这么简单, “叙述分层的主要功用是给下一层次叙述者一个实体。使抽象的叙述者在高叙述层次中变成一个似乎是u2018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u2019,使叙述信息不至于来自一个令人无法捉摸的虚空。”也就是说,高层次为叙述接受者提供了实体,让叙述的信息更加的可靠。《海上钢琴师》采用了叙述分层有其特定的作用。正因为“无论加多少层,最高一个层次的叙述者依然没有一个u2018出生背景u2019” 而导演又想让叙述变得更加可靠,所以采用了叙述分层的方法来讲述故事。   影片中超叙述层的叙述者只是一个单纯的故事叙述者,叙述者只在故事之外不参与到故事中来,是没有参与故事的局外人。他只负责把故事讲述出来,却不在故事中露面,在影片的最后,故事讲完了,画面逐渐变为一个小圆圈,里面是麦克斯的背影。到最后什么都没有了,屏幕全黑,这里表示片中的一切都是叙述者讲述的故事。那么让这样一个单纯的叙述者来叙述故事,不一定能够让人信服,“它与叙述对象并不发生在同一故事层面,他无需介绍故事的来源,并可以随意审视各个人物的心态和外在表现,全方位的叙述人物。这样会引起一些读者的怀疑,由此暴露了全知叙述者虚构的底细。”故事的可靠性也就降低了。所以托纳多雷采用了叙述分层的方式来讲述故事,于是故事便有了主叙述层,而这一层面的叙述者就是小号手麦克斯,通过麦克斯的回忆来讲述1900的故事。而1900一直以来都是麦克斯心里最重要的朋友,说生之挚友也并不为过。在这里,叙述者不再是一个虚幻的对象,他与叙述对象1900不再是没有关系的局外人,他们之间特有的关系使叙述者对叙述对象的了解不止发生在他们相处的时段,甚至叙述对象在异时异地发生的事情叙述者也能了解。 “叙述者既可以通过直接目击或参与来了解,又可以通过熟知的渠道掌握他们的各种状况。我们把这种关系称为知情关系。”与以局外人身份作为叙述者的全知叙述者相比,知情叙述者的叙述更可靠。   叙述者的知情身份掩盖了作品的虚构性。当叙述者叙述他在场时发生的事件时,他是见证者或参与者,他的叙述具备了第一人称叙事的真实性,同时也加深了我们对叙述对象的了解,从而更好的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如影片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小号手麦克斯第一次见到海上钢琴师1900的时候,正是船遇到风浪颠簸得很厉害的时候,他几乎都站不稳,这时,一个人站在他身边问他: “你就是新来的小号手?你还不适应海上的节奏吗?我来帮你解除痛苦。”1900借助着船体的摇摆弹奏着优雅的华尔兹在光滑的地板上旋转, 高雅的华尔兹配合着海浪的波涛,他以欢快的乐曲向大海倾诉着内心的情感。这里通过麦克斯惊讶再到欣喜、沉醉乃至疯狂的面部表情,展现了钢琴师1900与大海相连的高超琴艺,通过麦克斯的参与,我们好像也真正的听见了大海激荡的旋律。而当知情叙述者叙述他不在场时所发生的事件时,由于他与叙述对象有一定的社会关系,他有一些渠道可以了解叙述对象的其它信息,然后加以判断过滤信息后叙述出来。尽管他没在场,我们却相信他有理由知道这些他没有亲历的事件,从而提高了叙述的可靠性。如1900小时候的底舱时光,他的出生、被船上的烧煤工人丹尼收养,再到丹尼教他识字、丹尼的死,以及他如何接触到钢琴,又如何展现出惊人的音乐才华等一系列的事件,都在麦克斯的回忆中被他一一叙述出来了,这些事件麦克斯虽然没有亲眼看见,但是因为他与1900是生命之交,我们有理由去相信他所讲故事的真实性。因此,在该影片中叙述分层后出现的知情叙述者在叙事的可靠性上优于全知叙事,这就是分层的优势所在。   除此之外,“叙述分层经常能使上叙述层次变成一种评论手段,这样的评论,比一般的叙述评论自然得多。”和人物比起来,叙述者很不自由,因为他无法摆脱叙述这个任务,但是叙述者有个特权:他可以对叙述发表议论。学者赵毅衡把叙述者对叙述的议论称为干预。当“我”在讲述故事的时候,可以对故事本身进行自由的评论,而完全不侵入主叙述中的故事本身。叙述者干预是影片的一个特色,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或者评论故事中的内容,从而揭示主题,让观众更明白故事的人物或主题。 “画外音是对逝去事件的评说。”如在主叙述层里,叙述者兼人物角色麦克斯刚开始讲述1900的出生的时候,电影中有一段话: “1900从没上过陆地,大海就是他的家u2026u2026他没有国籍,没有生日,更没有家人,虽然他又8岁了,但是从官方的角度看来,甚至他根本没有出生过。”这段话不是人物角色麦克斯说的,因为1900小时候,人物角色麦克斯根本不认识他,麦克斯认识1900的时候是在弗吉尼亚号上当小号手的时候,因此,这是作为叙述者的麦克斯在对1900的身世进行解释和评论。通过他的解释和评论,我们才知道1900的出生原来如此的寂寞,他的孤单与生俱来,因此船就是他的根,而大海是他的家。也正因为有这样的解释,我们才知道1900音乐灵感的来源,源于他孤独的身世和对世俗的拒绝,源于他单纯的天性和大海的怀抱。试想如果没有这样的解释,我们会不会把1900看成一个怪人,一个疯子?   再次,叙述分层造成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叙述世界,而下一层叙述也能影响上层叙述,这种影响可以烘托气氛或者揭示主题。影片中主叙述层里,通过1900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轮船上的另类人生,在1900的人生中,没有名利,没有比较,没有美国,有的只是单纯而温暖的人性,他的音乐不为“红得发紫”,而是用音乐抚慰自己孤独的心灵,抚慰那些饱受生存压力之苦的人们,并且用音乐去触摸爱情。而在超叙述层中,小号手麦克斯因为生活窘迫,被迫卖掉心爱的小号,乐器店老板最开始的价格给得很低,但当他听完1900的故事后,把小号赠送给了麦克斯,并说了一句:一个好故事更具有价值。也就是说,主叙述层的故事感动了超叙述层里的人物。这样,加强了1900传奇人生带给人们的震撼,突出了主题。   其实,分层的功用还远不止以上说的几点,比如“次叙述有时还能对主叙述起补足作用。” 影片中的次叙述层叙述了一个遭遇不幸的人给1900讲诉他自己的故事。那人说道“直到有一天我从山坡远望,u2026u2026人生是重大的,我决定了,改造命运,重新开始。”整段对话1900没说上几句,但那人的故事却在他心中激起了涟漪,让1900意识到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看世界,于是才可能有了后来的那段爱情,心中便第一次有了下船的念头,去陆地上看海、听海的声音。在这里,次叙述层的故事对主叙述层中1900的故事起了补充说明作用。   海上钢琴师人物分析影评四:《海上钢琴师》钢琴音乐的巧妙运用   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在电影艺术中能够展现出独特的审美情趣与感官上的美感。电影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展现给观众声画艺术的结合, 而电影中的音乐能够用不同的节奏、音律、声调等变化来展现出电影情节与人物情感的变化, 让电影增加多元化的趣味与魅力, 所以音乐艺术在电影发展过程中被创作者们认为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1998 年, 意大利著名导演托纳托雷创作了对他影响最大的电影 《海上钢琴师》, 电影用大量的钢琴音乐来叙述1900 的一生, 作为一部以钢琴为主题的电影, 创作这部电影中音乐的是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莫里康, 他创作的电影中的钢琴音乐获得了第五十七届金球奖最佳电影配乐的奖项。由于这部电影给观众带来思想的启迪, 因此深受全球观众的喜爱, 而电影中的钢琴音乐也为这部举世闻名的电影增色不少。   海上钢琴师人物分析影评五:创作背景及剧情概述   电影 《海上钢琴师》又被我国翻译成 《传奇的1900》,是意大利著名导演托纳托雷在 1998 年创作的电影作品, 而担任这部电影音乐创作人的意大利当时著名的作曲大师莫里康, 在创作电影 《海上钢琴师》 之前, 两人已经密切配合创作电影 《天堂影院》 与 《命运之力》, 并且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这两部电影的配乐也具有深厚的。“在电影《海上钢琴师》中, 两位天才的创作者又一次密切合作, 为全球观众献上了电影界的传奇作品, 让意大利电影史上的艺术三部曲完美呈现给观众们。” 《海上钢琴师》 中, 莫里康以钢琴音乐为主并且配合管弦乐来创作出众多音色优美的乐章, 让观众在电影中流连忘返。   电影采取了倒叙的方式, 讲述了一个天才钢琴师的故事。在 1900 年, 伦敦青年小号演奏家麦克斯为了解决自己的生计问题, 将自己喜爱的小号卖给了一家乐器店, 但是在临走之前, 他请求老板让自己演奏最后一次心爱的小号。而随着他演奏小号的声音, 故事也就随之开始了。在一艘行驶于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轮船 Virginian 上, 有一个婴儿被遗弃在船舱, 轮船上的锅炉工丹尼发现并收留了婴儿。为了纪念在新世纪的第一天捡到了这个孩子, 丹尼给他起名为 1900, 而随着 1900 慢慢长大, 人们发现了他过人的钢琴天赋, 并且成为这艘轮船乐队的钢琴师, 许多人听过 1900演奏钢琴, 都被他投入的演奏而感动。当时爵士乐始祖杰尼自认为钢琴天赋无人能敌, 当他无意中知道 1900 演奏钢琴的过人技艺后, 专门去这艘轮船上找到 1900 来挑战, 最终败给了 1900, 1900 也因此被更多人知道。但是所有传奇的事情都发生在轮船上, 1900 始终不肯下船去陆地上生活,一直在某天他给一家音乐公司录唱片的时候, 无意中发现了一个气质典雅的女孩, 1900 对这个女孩产生了莫名的情愫, 因此他演奏了一首温婉抒情的曲子。但是当轮船靠岸了, 1900 却并没有和这个陌生的女孩走下船,一直到许多年之后, 战争结束了, 麦克斯发现了Virginian 号马上就要被炸掉, 他认为 1900 一定就在船上, 因此疯狂在船上找寻1900 的身影, 终于在船舱的角落发现了 1900。然而 1900 并没有走下船, 麦克斯满怀悲伤离去, 远远地看着 Virginian号与 1900 一起被炸得粉碎。   在电影中, 1900 是一个被父母遗弃的孤儿, 并且也是具有天赋的钢琴家, 他的双眸就像海洋一样蔚蓝, 能够看到事物背后深藏的节奏, 不管看到什么事物, 1900 都能够即兴 地演奏出美妙的乐曲。在电影中, 1900 曾经过,“虽然钢琴只有 88 个键, 但是通过它能够演奏出无穷无尽的音乐。”就像 1900 说过的, 他可以借助钢琴发现自己生活的乐趣与真谛, 并且赐予了钢琴魔法。当狂风骤雨来临的时候, 1900 依然陶醉在自己的钢琴演奏中, 他可以乘着美妙的音符自由翱翔在船舱的大厅中。当杰尼想用自己熟练的爵士音乐来打败 1900, 但是在最后却失败而返, 这种所谓的自由只会被 1900 击败在高尚的音乐世界中。
2023-08-28 12:06:151

关于《霸王别姬》《海上钢琴师》的蒙太奇手法和长镜头的影评类文字

《霸王别姬》 在《霸王别姬》里,陈凯歌依然体现出第五代对“空间语言和映像语言的强烈意识”,刻意“用空间因素强化造型情节”,达到“映像构成中再现性和表现性手法的结合”(倪震《起跳的高度》)。总的说《霸王别姬》在空间环境的描述是偏重于再现的;但是,浓重的主观色调常常铺满了画框的上下左右,把再现性的空间构成上升到风格化的层次,成为包涵着巨大理性和感性容量的“意象”。在《孩子王》、《边走边唱》里,陈凯歌多用抽象化的色块组合、冷峻对峙的构图完成视觉造型,但在本片里陈氏无疑在艺术表现的分寸感方面进了一大步,整体气氛的营造取代了单个造型的突兀,当然,顾长卫的摄影指导亦功不可没。影片中以浓墨重彩泼洒情感,冷暖两极色调的交叉混用,将本来就五色斑斓的京剧造型(脸谱、服装、动作)推到形式美的顶端,观众又何从抗拒这近似终极体验般的颓废美感呢? 作为导演,陈凯歌在影像风味的控制和处理上,很成功地实现了“两手”策略。一是在重头戏里凭借“斯坦尼康”对人物的奔走行动作长距离的前后跟拍,其美学功能包括:既完整地展现出极具真实感的空间布景,又可以让观众感受到当事人的某种临场体验(强化表演效果);使一场戏的的着重点高度集中,气韵激荡,凝而不散;加强影片的节奏感,而节奏的张弛变化可以引导、调节观众的注意力,避免冗长枯燥,树立鲜明的电影语法风格等。而且,不同的长镜头跟拍段落,效果也不尽相同:像影片一开始,前跟“霸王”与“虞姬”缓步走进体育场,长长的过道,相对固定的拍摄距离,使这样的一个运动镜头 产生了“动中取静”的沉重抑郁感,一下子将人带进真幻难辨的颓旧氛围里恍若隔世一般。另一场小豆子被母亲砍断手指,疼痛难忍,在戏园子奔跑大叫,其余角色在不同景深位置也相应地急速移动,剧烈狂暴的画面处理再配以撕心裂肺的尖叫,可谓先声夺人——学戏之艰难严苛,从导演安排的这个“下马威”便足见一斑了。 由于影片中人物经常处于歇斯底里式的情绪状态,摄影师实在太有理由大用特用夸张的、变形的短焦距镜头了,但顾长卫“我求我道”,不赶时髦,不效皮相,另觅蹊径,从用色入手来烘托画面情绪,可谓自成一家。比如花满楼“相亲”一场,铺天盖地的大红色调,几乎能把银幕点燃;而程蝶衣和袁四爷扮装调戏的场面则用清冷阴郁的调子,加上淡淡的放烟效果——醉后漫舞,雌雄难分,真假莫测,一派迷离情色。影片里多处可见表现主义的大反差布光,以及模拟舞台效果的分光、追光,反映出顾长卫深厚的影像掌控能力和丰富的影像创造经验。尤为难得的是,他还是一位既能把握导演意图又心思细腻敏锐的优秀摄影师。原来,陈凯歌一贯的执导作风通常使演员的表演偏向抽象理性一端,故人物的情感表达往往流于粗线条,而顾长卫恰好能予以弥补和润色,在本片多处利用光色的细部微调,衬托人物的微妙心理变化,给观者几多回味之处。 为了给顾长卫的精彩摄影锦上添花,在剪接手法上,陈凯歌常常有意反常规而行,作动接静或静接动式的跳跃式组接,对比强烈,不乏令人色变的冲击震撼;镜语的又准又狠,再加上音响突如其来的闯入,凌厉逼人,大有不可一世的气概。 与之相匹配的还有张国荣精致细腻、出神入化的表演,他特别能够把握程蝶衣在饱受苦难极度迷恋的性格之下,既有出奇的平静和委婉,又蓄积着难以遏制的心理能量,爆发之后又不得不苦苦地哀求,让观众感觉到程蝶衣仿佛在自我伤害、自我施虐,大有不胜忍之意,正所谓蓄之既久,发之愈烈;发之愈烈,伤之愈深。影片里还设计了大量的镜像呈现,鉴照和提示程蝶衣受尽压抑的多重人格,所以程蝶衣每次的爆发性动作,都被赋予充分的心理动机以引发观众的认同。张国荣借鉴京剧程式动作的写意风格,充分发挥眼神的传情之效,一颦一笑,眉目含情,表现程蝶衣的言谈举止,如行云流水,扬巧避拙,以少为多,简约之中,已神形合一。一切混合在一起,就这么化生出《霸王别姬》凄美迷狂的影像风格 《海上钢琴师》 <海上钢琴师>)之一.这部意大利90年代的电影,无论是在片长还是获得奖项都是创举.三个小时的展示和多个奖项的获得,证明了欧洲电影的非凡能力. 影片从轻柔舒缓的主题音乐开始,倒叙的方式,从意大利人不得不面对的那段历史开始.二战的结束,电影这一学派竟然突起于在经济,军事和政治上面临全面崩溃的法西斯国家中. 当多多与母亲走过废墟的街道,断壁残墙上依然还有着破烂的电影海报.当每次小镇上的天堂电影院放映电影时,都是坐无虚席.只有古板的教父因为不看所谓的"色情片"而命令老放映员艾佛特剪去影片中的吻戏,所以随之而来的还有人们看到剪辑后的影片的愤怒.电影所带给小镇的不只是快乐,人们在精神上需要得到抚慰与满足. 片中的蒙太奇技术运用得十分到位,当中年多多躺在床上开始回忆,海风轻轻吹入屋内,屋内风铃叮当做响,镜头转换,闪回到童年多多身穿白色教服,在教堂里睡觉,手里拿着祭祀用的摇铃.当艾佛特手轻抚在多多脸上,再展开时,童年多多已经变成了少年多多. 影片同时还具有许多象征意义.老放映员艾佛特就像是老电影的发展历程;小镇的海边锈迹斑斑的铁锚,像是展示小镇生活的枯燥;当古板的神父赶到车站送外出闯世界的多多,又像是一个时代已经结束;正如坐在电影院二楼的一位戴眼镜的观众,喜欢往楼下吐痰,而最终被人用垃圾击中.其中还有新旧天堂电影院中的圣女塑像. 伴随影片的还有多多的爱情故事.年少时的迷茫,在电影院中与妓女作爱,当遇到他命中所爱的女孩,他可以天天晚上去姑娘家门口,等待那扇窗开,连新年也不例外.可是由于姑娘父亲--一个银行家的极力阻挠.美好初恋的破灭,出去闯荡的多多由懵懂少年变成了一名知名的导演. 影片中有许多精彩镜头,对不同时代同一时石狮子头的特写.当门铃响起,正在织毛衣的母亲起身去开门"我知道一定是多多回来了"镜头切换,多多与母亲相拥,毛线从楼上绕到了院子.还有一位在电影院中逝去的观众,当再去拍到那排座位时,上面有一支花,代表着那位观众还在全神贯注地欣赏电影.还有一位总在电影中主角之前准确无误地说出台词,连"FINE"(结束)都不放过.这些镜头或让人捧腹大笑,或让人深思感动.而这些更多的是一种真情的流露,真实与艺术的高度结合. s在故事的最后,曾经无比辉煌的天堂电影院被迫轰然倒下,爱凑热闹的年轻人在嬉戏,奔跑,成年人更多的是凝视沉没.到底是天堂被人们抛弃,还是人们抛弃了天堂.美好的东西没有被保留,或许有更美好的东西会被创造.结尾以艾佛特送给多多的礼物--老电影中的吻戏剪辑展示为结束,这不仅仅是艾佛特对多多的爱,还有那些让人们重温的老电影让*雷诺阿的<底层>,维斯康蒂<大地在波动>,约翰*福特<关山飞渡>.这些戏中之戏,影中之影,构成了"天堂"之梦的独特梦境.让人沉思,怀想,感慨.
2023-08-28 12:06:341

求一篇《海上钢琴师》的影评,要三千字,谢了_(:з」∠)_

1900,我遗憾我未曾遇见你明明该像看完肖申克的救赎一样泪流满面的,都是极端的情感,一个是心存自由的淡定从容,一个身处船上的自然无忧。我却没有哭,我在船爆炸的那一刻就开始沉默,然后试图发音却无法从嗓子里吐出一声哪怕是咳嗽,只是深呼吸,却总觉得快要被溺死,耳边仿佛真的有海的呐喊,心脏被扼住,头皮渗着血液。这好像是比哭泣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折磨吧,真希望自己就在那船上,然后找一个离他很近的地方就够了,然后告诉自己船会开到时间的尽头 ,它不会停下来,不会有战争,更不可能会旧会爆炸,只是1900确实去了时间的尽头,我却还坐在某个城市角落 ,等待城市的序曲,然而一抬眼我就坐在台下和一群人等待着演奏者,下一刻报幕员就挨个报了我们的名字,然后我们或鼓掌,或欢呼,或嬉笑,或喝倒彩,用这些掩盖着我们灵魂的哭泣,继续抱以笑声。我喜欢1900看每个人的眼神,不闪躲却又好似不经意,淡淡的几眼便看透了人心,所以当他弹琴的时候会把人心弹进去,让人沉醉,而且在他眼中人与人没有贫富贵贱,他不会因为在高级厅演奏而有所改变,这何尝不是安能摧眉折腰示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表现,随心所欲,无论场合,音乐就是每个人都拥有的美好。觉得更巧妙设计是站在1900旁的那个拥有令我作呕表情的开幕人样子和举止,举着小提琴的样子却那么像刽子手,我喜欢看1900面对他时可爱无辜的样子,不落俗套的干净遇上了浓厚恶俗的市井,对比强烈。注意到电影的细枝末节。其实1900的孤独与寂寞在每一个细节中更为充盈,他在船到岸人群散去的一个眼神,常常盯船外看的样子,在心动之人离开后,用力捏CD的动作,看一次心就随之闪烁,其实他的心住着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但也只有如此干净的灵魂才拥有无穷尽的灵感,自然在指尖流淌,然后涌入大海,甚至润泽海燕的羽翼u301c 斗琴,记得第一次看到是在「不能说的秘密里」,说不上好坏高低,只是在音乐一波又一波的冲击下,浑身的毛孔都在迎接小太阳般的音符,汗毛颤栗着,真是通透无比,也因此明白为什么古代许多高超技艺之人可将乐器变为武器u301c「海上钢琴师」,斗琴的片段应当被许多朋友奉为经典,但这般硝烟四起貌似不应属于这艘游轮,这个属于1900 的音乐圣地,应当是充满阳光,嗅的到花香的。当然,与大多数一样,这段斗琴是让我激情澎湃不已的。虽然开场,爵士大师趾高气扬的样子和不与1900 握手的举动都令我反感,而那些蜂拥而至的记者又在不停拍照,1900 被拍照时被光闪时的神态更是烘托了这样的情感。看的出他的不情愿,但生活在船上,这样的真人演奏或许也就这一次,他是想用音乐与他人交流罢了,只是事与愿违。我承认自己真的很厌恶那个小提琴开幕员,特别是第二轮较量后,他觉得爵士大师好像占了上风时,那上挑的嘴角,毛毛虫般的眉毛兴奋的不知所措,这嘴脸恶心让人作呕。也因前面这些更大爱最后1900 那段演奏,到现在,只要想起就会大脑充血,就像在跑接力赛,看那些呆滞的表情就会有很喜上眉梢的反应。都知道1900 的生命离不开音乐,他也绝对不会容许让自己血液般的音律变成斗争的武器,但他为什么最后会大肆弹奏,不在随心所欲了呢?这不与他对音乐的爱相驳么?问题我问了自己很多遍,给我答案的还是他,想起他调皮的笑容,被音乐感动落泪的样子就明白自己要的答案是什么了u301c 他其实就是个孩子,这其实都是孩子的表现,不满于一个大人的恶俗表现,于是用自己的力量证明这一点,他从不缺少别人的肯定,只是他玩乐嬉笑哭闹哀愁的载体只有钢琴罢了。所以,我在他挥汗如雨之后并不想把他当作胜利者举过头顶,而是想给他一个暖心的拥抱,一块柔弱的手帕,这或许才是他想要的,他本身就是没有安全感的,把心包裹的严严实实,包括迈克斯也没有看透过。敢问,有哪一个大人能看懂孩子的世界呢?我们总是说孩子不懂大人的世界,那大人呢?大人真的担当的了这个称呼吗?孩子总是会有无数恐惧的东西,但又能做出无数大胆的举动,但终有一天会变成大人,但1900仿佛身上还重叠着他八岁时的影子, 他的改变是缓慢的,他才是白纸,音符是笔,音乐描绘了他的世界,他用音乐去看人心。而佛家不也是只有无欲才能看破红尘吗?1900 用简单的方式,用音乐面对这个世界,所以哪怕看不透,看不全,于他而言也已足够。(或许有跑偏的嫌疑,但我的风格好像就是这样了,又是深夜,这文明天会有个小结,会把目前想说的说完,不然会遗憾,然后好几个月啊都不在,但真正结束估计会到夏天,迫切想知道原因的可以私信我「估计没有」 ,对这部电影真的是相见恨晚,所以要说的太多了,一定不会放弃) 若是我能遇见他,会不会是美丽的呢?会偶尔猜想这样的事,只是,百年前,我说不定只是微尘,现在其实也是吧。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许多的遗憾,1900也是这样啊,他到最后的最后恐怕也是忘记不了那个美丽的面孔的,但相见不如怀念,这何尝不是一种心动?死亡,在大多数人心里是未知的,我们无法选择如何出生,但总有一个时间会死去,1900的出生或许是意外,但也是一个命运的安排。1900的心早就蜷缩在了船仓的角落,他摸不到自己的心,所以让灵魂随琴键舞蹈,最终逃避了世界,挣脱了世界,用这样的方式,极端却简单。1900和楚门最大的不同或许也是因为楚门事自己世界的主角,而1900却是自己世界的配角,钢琴和船变成他世界的主角,所以我佩服楚门,却是那样深爱心疼着1900。可叹可惜,但可爱的是我现在爱上了这种遗憾的感觉,谢谢这一切﹌。
2023-08-28 12:06:461

电影《海上钢琴师》的豆瓣评分是多少?

这个电影非常好看,你可以去看看,评分什么的,对他已经没有影响了
2023-08-28 12:06:5514

海上钢琴师影评视听语言分析

《海上钢琴师》讲述了一个被命名为“1900”的弃婴在一艘远洋客轮上与钢琴结缘,成为钢琴大师的传奇故事。一、简介《海上钢琴师》是由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蒂姆·罗斯、比尔·努恩、梅兰尼·蒂埃里主演的剧情片,于1998年10月28日在意大利上映。该片改编自亚利桑德罗·巴里克文学剧本《1900:独白》,讲述了一个被命名为“1900”的弃婴在一艘远洋客轮上与钢琴结缘,成为钢琴大师的传奇故事。该片4K修复版于2019年11月15日在中国内地上映。二、影评《海上钢琴师》的情节如同碧海潮生,高潮一浪接着一浪。在狂风暴雨中一边任钢琴自由滑动一边弹奏,小孩子无师自通的演奏震惊满船的人,这些只不过是大师的铺垫罢了。自称“爵士乐祖师”的杰利上船与1900比赛钢琴,激动人心的程度简直可以和最激烈的枪战相媲美。《海上钢琴师》的精神内核无疑是纯真与自由:天赋秉异的1900就是这样的象征,他放荡不羁、不为世俗所动,只因演奏是他毕生所爱,他不必下船只要一直沉浸在音乐中就得到了最纯粹的快乐。该片就是献给那些始终向往单纯、远离喧嚣的人。纯真是他们固有的属性,不会因为时间而改变。
2023-08-28 12:09:551

海上钢琴师影评50字

这是一场不是悲剧的悲剧,世间的繁华与喧闹,我们永远无法做1900,但1900的故事是一场让人沉迷的孤独,是那般的醉人,就像一杯美酒,越品越醇。(梦里诗书)
2023-08-28 12:10:142

急需《海上钢琴师》的影评 要从镜头运用方面写 3000字

资源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注意查收哦~ 如果觉得满意,还请加点分很高兴为您效劳~希望我的用心回答能帮助您~如有问题请【追问或私信】我,或者咨询企鹅6214932 寻找不易,如果满意还请【采纳】,谢谢~ ^_^——来自专业资源图片搜索团队【灵梦俺の嫁】 团长:絵音
2023-08-28 12:10:462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五) 郭敬明曾说,当他写下他最爱的导演王家卫的时候,笔尖曾尖锐而敏感的疼痛过。我曾对此一笑置之。但是当我写下被中国人翻译成《海上钢琴师》的Thelegendof1900时,我承认郭敬明说得没错。虽然我只看过一遍加一点零星。 故事从1900开始。从1900这个数字开始不,不是。它不是个数字,而是一个人名,一位伟大的钢琴家的名字,再准确点,是一位从没有下过船的伟大的钢琴家的名字。 他清瘦,身材修长,永远一身西装革履,对钢琴和音乐有着超于常人的天赋和热情。他热爱大海,热爱得甚至从未下过船。 或许他对陆地并非惧怕,并非恐惧,有的只是无所适从和一脸的茫然。他的人生过于悲壮,以至于和那艘从未下过的船同归于尽。朋友的劝说没有起丝毫的作用。 “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在哪里我能看到吗就连街道都已经数不清了,找一个女人,盖一间房子,买一块地,开辟一道风景,然后一齐走向死路。太多的选取,太复杂的决定了,难道你不怕精神崩溃吗陆地,太大了,他像一艘大船,一个女人,一条长长的航线,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在一个找不到尽头的世界生活,反正,这个世界此刻也没有人明白我。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来,不是因为我所能见,而是我所不能见。” “所有那些城市,你就是无法看见尽头。尽头拜托!拜托你给我看它的尽头在哪当时,站在舷梯向外看还好。我那时穿着大衣,感觉也很棒,觉得自己前途无量,然后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没问题!但是,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惟独没有尽头。根本就没有尽头。我看不见的是这一切的尽头,世界的尽头。” 使这部电影深埋我心的不是他那优美而华丽的音乐,虽然它至始至终吸引着我。真正使我着迷的是他悲厌的人生观和陆地至始至终奇怪的理解。真是这些,使我夜阑时难以入眠。他那安慰朋友Max的略带幽默的话语,却是我心中最难过的记忆。 故事中他唯一爱着的女孩无疑是幸福的,虽然她可能永远不明白他爱她,更不明白那个冒险半夜闯进寝室去吻她的人是他,这些美丽的剪影让人落泪。 哪位朋友,如果你看到那里,请必须要去看这部电影,《海上钢琴师》。那份美丽的悲哀和永世的温存,值得珍藏一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六) 说实话,看《海上钢琴师》我哭了,我不明白为什么会哭,只是看到小1900在轮船上的所有人都上岸以后一个人躲在船窗前眺望纽约的时候,孤独无助而又忧郁的眼神冲破了我的心里防线。我哭了。整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名为1900的天才钢琴师从出生到死亡始终没有踏上过陆地的传奇故事。 大海由始以来都是宽阔的代名词,象征着自由,激情,幻想。以海为主题的电影看过不少,讲述潜水员挑战人类极限的〈碧海情天〉,讲述完美亲情的《海底总动员》。钢琴则是一种黑白二色的忧郁,淡许飘荡出来的优美旋律,陪伴着多少个孤单的心房,《钢琴别恋》中不动声色的感情激发,《钢琴师》中灰暗的人生境地……都是生活中只有听到才会迸发的感情。 1900天才的钢琴技艺来自于大海,来自于对世界细微而深入的观察。如果说在餐厅那一场随海浪拍动而进行的钢琴舞让我大打眼界,那么在和那个他妈的爵士乐的创始人谢利进行对抗的表演就足以让我眼珠子互换了,一身洁白的礼服,高贵,典雅,汗水凝满的面容上有一种坚毅,在88个黑白键上舞动的那一双手就是千手观音姐姐见了也不得不甘拜下风。当1900把那根从琴弦上轻易点燃的香烟放在目瞪口呆的谢利的嘴里时,顿时心中便是阵阵叫好。 大海是有生命的,钢琴也是有生命的,琴声与海浪的共舞表演让生命赋于了更多的美妙的韵味,电影中配乐来自颜尼欧。莫里康这位现意大利最有名气的音乐大师,他的旋律由于乐思宽广、质朴流畅、极富歌唱性而具有在一瞬间渗透人心灵的强大感染力,包括天堂电影院,洛丽塔,索多玛的120天,都是来自这位大师的作品。本片的所有曲目都是编写的,激情四溢的,感伤怀悲的,都深深打动着我。 凌晨的晚上,看不清时间的逝去,蹲在马桶的边缘上,脑袋里还挤满了油画般色彩的维尼吉亚号,那美奂美仑的海边天际,1900随着巨轮的爆炸声消失了,就像他说的,反正这个世界也没人明白我,没有国家,没有名字,没有出生证明。萨特同志说“人生即是虚无,存在既是荒缪“ 这一棒子打死了许多包括我这样的捧着一颗滚烫烫的心永远奔向完美新生活的热血青年。每个人都在存在的好处,也许是一个人,也许是一件事,再或许是你家养的小乌龟也不尽然。 1900是个天生的钢琴家,也是个天生的思想者,他不是害怕世界的陌生而不踏上陆地的,因为一个连死亡时都能面带笑容悠然自得讲个左右手笑话的家伙是不会还有什么事物值得害怕的。他追求生活存在的好处,大海是就是他的世界,钢琴就是他的人生,维多利亚号就是他的世界。离开这任何一项,他将无法正常呼吸,就像一个三角形一样,虽然三角的世界是最稳定的架构,但是任何一方脱掉都将导致整个世界的破灭。1900告别时曾说过,我的世界就是在这艘船上,我能够用88个键弹凑像大海一样无限宽广的音乐,在那里我能看到天边的尽头。 当火光亮起,六吨半的TNT埋葬了伟大而又无人知晓的1900。 1900的朋友迈尔斯曾说过你其实只需一小步,就上岸了!但是这一小步始终没有踏出,1900最后的一些让迈尔斯流泪的演说词更加说明了他对外面世界的不相信,恐惧感,一个没有尽头的世界毕竟比不起巨轮中简单的日子。 人是惧怕新环境的,就像我们总喜欢蹲在自己被窝里添伤口一样,我们不只是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悲哀,还因为我们怀念被子熟悉的味道……一旦空质量变了,我们的心也就飘荡不定了……是没有勇气还是我们习惯安逸?是没有本钱还是害怕失败?没有答案,一切都在发生,一切都流逝,生就是死的一部分罢了。就像双腿蹲在马桶上一样这么的不可思议又切实存在!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七) 第一部电影,有让我想看第二遍的冲动。 影片以三人称的叙述开始,叙述了人们对美国的渴望。新奥尔良,美国的重要港口,他是大批移民的聚集地,看到他就看到了自由。而这样一个包容的城市却容不下1900。一个白人孩子,在1900年的第一天被遗弃在一条豪华轮船贵宾舱的钢琴上,却被轮船最底层的黑人添煤工人收养了。影片一开始就充满了戏剧性,具有强烈的象征好处,黑人Danny是他的爸爸,而钢琴就是他的妈妈。 “什么是孤儿院”“孤儿院像监狱,关没孩子的人。”;“什么是妈妈”“妈妈就是马,妈妈是世界上最棒的马,你赌她绝对赢。”一开始爸爸Danny给1900的世界观念就是与普世价值相反的,早已经在1900的潜意识里刻下了“船是整个世界而陆地是不可登上的船”这样的观念。在爸爸出现意外死了之后1900开始展现了他过人的音乐天赋——钢琴演奏。准确的说,是钢琴和船一齐组成了妈妈这个概念。1900把所有的能量都倾注再了钢琴和船的身上。 为什么他不下船先前就有朋友问过我这个问题,可惜当时我还没看这部影片。 船在港口停靠过无数次,影片中透过画面表现出来的有4次。 第一次是故事的叙述者也就是1900之后的同事兼好友Max上船的时候,因为这次靠岸才有了这个故事和1900这个人,因为是Max向岸上的人讲述了1900的故事,让1900在世界上有了存在。 第二次是船靠岸后Max问1900“你为什么不下船你就应去看看这个世界,哪怕一次也好。”,“whywhywhy"1900也开始问自己,但他给出的回答是”岸上的人把时间都花在质疑上,有些事情无须强求。”他真的是这么想的么他是不敢质疑。不敢质疑船上的世界,不敢质疑他的职业——海上钢琴师,也就是不敢质疑他妈妈。而在他心里有些观念一向在被动摇。和农夫的那场对白发生在经济舱的钢琴边,就1900和农夫两个人。农夫说“几年前我只懂耕种,我的世界就是那一亩地,我从没见过大城市。”这句的潜台词其实是“1900只懂弹钢琴,他的世界就是这只轮船”。这是1900的自问。但是1900应对农夫说的话,回答却是“我理解你的感受,我有个朋友和你一样。”这个“朋友”就是他自己。他实际上是不理解此刻的自己的,但是他却离不开自己的妈妈。农夫为了自己的小女儿外出闯荡,说自己因此感受到了大海的美丽并被海洋的声音所震撼。“我从来没有听到过海洋的声音”这是1900的回答。真的么从小生活在海上的人却没听过海的声音我想,那里的”海洋“是指外面的世界,指自由,指梦想。农夫告诉了1900,生命是能够改变的。 在第三次船靠岸的情景中画面呈现的是1900对一个女子的送别。别人为他的琴声录制唱片的时候他看到了那个女子,悠扬动听的琴声表达了1900对女孩的爱慕。他想要把录制的唱片送给她,却一向没有勇气开口。他半夜跑到船舱偷偷的吻她,在船上远远的望着她。他明白了女子就是那个农夫的女儿,在女子下船的时候他像女子求证了这个猜想,看得出女子对他也颇有好感,但手里拿着唱片却最终都没能把礼物送出去也没能下船追那个女子。他在船上遇到过无数的美女为什么偏偏喜欢上了这个女子而这个女子为什么又恰好是农夫的女儿因为这个女子象征着“自我”,农夫为了他女儿出来探索、闯荡去新奥尔良寻找自由,而1900也对她有无限的渴望,只是他没能克服自己的胆怯,他把唱片折断了,也断了自己的梦想。这次送别对1900来说是个巨大的挫折,他在第一次寻找自己的过程中失败了。然后就有了第四次靠岸。 在消沉了一阵子之后,1900最后决定下船了,去寻找新的世界。他和Max聊自己下船之后的完美生活,聊自己对未来生活的畅想。船靠岸后,船上所有的员工都与他告别替他高兴。但是,他下船走到一半时突然停住了,影片进展到那里变得十分揪心,观众最不期望的事情发生了。他站了好久,注视着自己向往的城市,他犹豫了。他把自己的帽子向空中扔去,期望它能落到岸上,但是帽子却稳稳地落在了水里,然后他彻底绝望了,转身回到了船上。 影片以插叙的手法呈现故事,Max站在此刻的时间里讲述着过去的故事,而此刻的故事仍旧在继续。那艘船经历了战争,已经破旧不堪,准备被爆破。过去和此刻两个故事就在这个时间点上交汇了。Max去废弃的船上疯狂地寻找1900,他相信1900肯定还在船上。破旧的船舱里全是废铁和积水,Max用留声机在船舱里放着被1900折断的唱片,音乐放遍了每一个角落,然后他们相遇了。 他为什么不下船“大城市,看不到尽头,尽头在哪里当初我下定了决心下船,下船的时候情绪很好……眼前的景色难不倒我,不是眼前的景物阻止我,而是我没看见的景物。”,“陆地是一艘太大的船,是太美的女人,太长的旅程,太浓郁的香水,是我创造不出的旋律,我永远下不了船。”他从一出生就不被这个世界所承认,他是被遗弃的孩子,应对抛弃自己的那个世界他充满了渴望也充满的无力。真正想要的东西是最没有勇气去争取的。他对陆地的排斥实际上投射出的是他认为自己不被这个世界接纳,他没有勇气去拥抱这个世界,实现自己的梦想。甚至在离别时,在他对天堂的幻想中,自己也是不被天堂接纳的。他不明白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他的能量都固着在了恋母情结中,似的自己没有足够的力量应对这个世界。最终,在自由与死亡之间他选取了死亡,和船一齐被爆破。下船就是一个情节,他在那个情节中一次又一次轮回,直到死去。 影片一开始就说这是个大家都不相信的故事。1900,真的有人叫这样的名字么影片中时不时出现荒诞的情节,这让我感受到1900根本不是作为一个人而存在的,而是作为一个子人格,他是Max的子人格,是我们每个人的子人格,他包含着我们的欲望、无比渴望却不被自己承认的欲望,故事的结局就是我们自己把自己困在了船上,永远都下不来,我们把自己放在了一个永远都走不出去的世界。 影片一开始就感动了我,越往后情绪堆积的越多,最后忍不住在最后那段看似平静的场面中爆发了,影片结束之后都无法平息。影片叙述很紧凑,两个小时每个场景都很经典,钢琴演奏在作为影片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表达情感渲染气氛推动情节上起了很大作用。这是我长这么大写的第一个影评,我没办法把每个觉得精彩的地方写下来,因为真的太多了。我没敢看别人写的影评,我怕看了之后就不能最真实的表达自己最及时的看法了。可能再看几遍之后会有新的想法,那就是之后的事了。 我迫不及待的将感受写下来,是怕任何时间或事情的打扰让我忘记此时的感受。只是我的感受,我不明白对或者错。 我打算将这部影片好好珍藏。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八) 单位同事热情的授之以鱼,让我很快的如愿以偿,看到了儿子极力推荐的意大利影片《海上钢琴师》。 电影讲述了一个天才钢琴师从出生到死亡始终没有踏上过陆地的传奇故事。 影片的主人公1900的存在似乎归之于大海。严格讲是属于那艘能承载两千人的维多利亚号巨轮。是浩瀚的大海给了他灵感,让他无师自通地成为出色的钢琴师,88个琴键在他的手中似水般流淌,令前来挑战的爵士乐鼻祖谢利也目瞪口呆;也是深邃的大海教会他对世界细微而深入的观察。 1900是个天生的钢琴家,也是个天生的思想者,他不是害怕世界的陌生而不踏上陆地的,因为一个连死亡时都能面带笑容悠然自得讲着左右手笑话的人是不会害怕任何事情的。他是在追求生活存在的好处,大海、维多利亚号就是他的世界,钢琴就是他的人生,离开这任何一项,他将无法正常呼吸,1900告别时曾说过,我的世界就是在这艘船上,我能够用88个键弹奏像大海一样无限宽广的音乐,在那里我能看到天边的尽头。没有尽头的世界毕竟比不了船上那样简单的生活。换句话讲,1900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吧。 六吨半的TNT埋葬了伟大而又无人知晓的1900。他的朋友小号手迈尔斯曾说过你其实只需一小步,就上岸了!这一小步始终没有踏出。一个连死都不怕的人,竟不敢冒险,这也是我看了片子后情绪久久不能平静、为之惋惜之所在。如果从非艺术的角度讲,1900人生的价值不应这样地消尽,他就应出此刻另一条船上,或是冲破心中的樊篱,到岸上给更多的人带去美的享受,这样人生也许会更加光鲜夺目! 《海上钢琴师》最经典的地方就应是它的配乐。剧情与音乐配合的天衣无缝。空阔的舞厅里钢琴随着海浪飘动,琴技比试时的激烈弹奏,感情到来时的迷惑,不需要剩余的对白,音乐足以完美演绎出其中的精髓。无论是激情四溢的,还是感伤怀悲的都深深打动着我……在餐厅的那一场随着海浪拍动而进行的华尔兹钢琴舞,让人大开眼界;与爵士乐大师谢利的琴键上的较量将整个片子推上了高潮。美仑美奂!惊叹不已!
2023-08-28 12:11:191

1900到底为何不下船?《海上钢琴师》你真的看懂了吗?(一)

前文接: 1900为何不下船,不能回答这个问题说明你没看懂《海上钢琴师》 我在前面的文章里说过,我看了很多《海上钢琴师》的影评,这些影评不但都没能清楚地回答1900到底为什么不下船的问题,而且纷纷试图为1900不下船找一个高级理由: 比如1900是为了守护音乐和自己精神家园的纯洁;比如坚持自我,成就传奇;还比如厌恶陆地上的等级、规章和世俗等等,我认为这些理由都是牵强附会。 在我看过的所有影评中,最靠谱的一篇是知乎上一位叫夜小紫的作者写的。他在影评中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视角,去理解1900这个人物以及《海上钢琴师》的主题。 这个视角是——1900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隐喻,隐喻陷落的欧洲文明,1900最终为弗吉尼亚号殉葬其实是为欧洲文明殉葬。而《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的主题亦是向那逝去的贵族的、优雅的、辉煌的传统欧洲文明告别。 影评在提供了这个视角的同时还提供了以下几点证据: 第一,故事的发生地——弗吉尼亚号,是一艘从欧洲开往美国的船。 第二,故事开始的时间——1900年,这个时间正是美国工业文明迅速崛起,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称霸世界的时间。 第三,1900作为弃婴出现是一种隐喻,因为他是被一心向往美国的父母抛弃的。孩子的父母,奔向了美国,抛下了婴儿,这意味着他们抛弃了欧洲的贵族文明,投入了美国工业文明的怀抱,由此可见1900就是被抛弃的欧洲贵族文明的象征。 第四:锅炉工丹尼给1900取名时说:“我是在这‘该死的"新世纪的第一年的第一个月捡到他的,我要叫他1900。为什么是‘该死的"的新世纪,因为这里面包含了一种情绪:对欧洲贵族文明的留恋,对美国工业文明的抵制。 第五:1900的床头上有很多老照片,其中有纪伯伦、爱因斯坦等人的照片,也有一些艺术家的照片,而这些人正是欧洲昔日辉煌文明的代表。 第六:斗琴,斗琴并非是两个钢琴家之间的较量,而是两种文明的交锋。 所以说关于这个视角我是相当认同的,1900这个人物的身上确实带着隐喻,关于这点的证据应该说足够充分。 比如,影片的开头用了足足5分钟,两大段独白来表述人们对美国的崇拜之情: “每次都是这样,某个人一抬头就看见了她,实在很难理解。每次航行船上足足有几千人。旅行的富人。普通的移民,奇怪的人,还有我们,但是总有一个人。也只有一个人,会第一眼看到她。也许他当时在吃东西,或者在甲板上散步,甚至只是在整理裤子。他偶尔一抬头,像海面一望,便看到了她。他看呆了,脚像是生了根,心脏狂跳。而且每一次,我敢发誓,绝对是每一次。他都会对着我们,对着船,对着每个人大喊一声——美国。” “第一个看到美国的人,每艘船上都有一个,这绝不是什么巧合。也不是眼睛的错觉,这是命运。这样的人,一定会最先看到美国。命运早就标记好了,他们小的时候,眼睛就和别人不一样。如果你仔细看这双眼睛,就能看到她——美国。” 而就在说这段独白的时候,弗吉尼亚号驶入了纽约港,船上的乘客望着自由女神像发出膜拜的欢呼声,个个热泪盈眶。 船上来自欧洲各个阶层的数千名乘客的这种对美国疯狂的崇拜之情,难道不是欧洲文明陷落,美国工业文明兴起的有力证据吗? 另外一个有力证据是斗琴那场戏,这场戏可以说是整部电影最精彩的一场戏,当然也是1900是个有隐喻的人物的非常有力的证据。 当杰利.罗尔.莫顿弹琴的时候,有一段画外音是这样说的: “当杰利.罗尔.莫顿不是在弹奏钢琴,他是在爱抚那些音符。琴声如同丝绸划过女人的胴体,他的手就像蝴蝶,轻盈无比。 他是在新奥尔良的红灯区起家,他的弹奏技巧都是在那些妓院学会的。在楼上办事的人可不喜欢被打搅,他们想听到那种掀动帷幔、划过床底,却又不打扰激情的音乐。 他的演奏就是这种风格。在那方面,他的确是最出色的。” 这段话真的是对琴艺的评价吗?我认为不是,我认为这段话其实是对新兴的美国工业文明的评价,核心意思是虽然看上去很华丽,但其实难登大雅。 还有,杰利.罗尔.莫顿被人前呼后拥着上下船的情形不正是人们对美国前呼后拥的象征吗? 当斗琴结束后,1900站在甲板上目送杰利.罗尔.莫顿下船时说了一句:Fuck Jazz ! 1900真的是在说Jazz吗?事实上,1900对的Jazz本身应该没什么成见,1900排斥的是美国的工业文明,而1900说的Fuck Jazz的Jazz,正是和杰利.罗尔.莫顿一样享有盛誉的美国工业文明的象征。 总而言之,这位叫夜小紫的作者在影评中提出的1900是隐喻和象征的观点我是认同的。但我认为他也只是看到了一部分事实,并未看到全部,而且他也没能够回答1900到底为什么不下船的问题。 就好像一只杯子摆在桌子上,很多人连那是一只杯子都没看出来,他不但看出那是只杯子,并且还看到了杯子上有精美的图案。只是从他的角度看过去,他没能发现,在杯子的另一侧还藏着精美的把手。不过,能看到这种程度,已实属难能可贵了。 为什么说他没有看到杯子的全部呢? 因为1900不只是一个隐喻,他还是一个具象的人,应该说他首先是个具象的人,只不过这个具象的人被赋予了一种象征意义,但他并不会因为被赋予了某种象征意义而失去一个人的性质和特征。 故而我们必须用认识人的方法来认识1900,然后再去理解他身上背负的隐喻。而不是先去研究隐喻 ,通过隐喻来理解人物,那样的话就本末倒置了。 另外,夜小紫认为《海上钢琴师》的主题是向那逝去的贵族的、优雅的、辉煌的传统欧洲文明告别。关于这一点我也有想要补充的,我认为说是告别不如说是祭奠更准确。 不过告别也好,祭奠也罢,都不是影片的重中之重,影片的重中之重应该是反思。 一个天才的钢琴家为什么会殉葬?曾经无比辉煌的欧洲文明为什么会没落?我认为影片是想通过提出这样的问题引起人们的思考。 就好像一个人死亡了,但人们不知道他的死因是什么。于是就把这个人送去解剖,看看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1900死了,欧洲文明死了,我们总要问问为什么吧? 那么既然1900是天才钢琴师,同时又是欧洲文明的隐喻和象征,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解剖一下这个人物呢? 【未完,待续】 以独特视点陪你读书、观影、看世界、体察人生,请关注香橙看后续文章。
2023-08-28 12:11:281

海上钢琴师影评

《海上钢琴师》影评如下:1、这是一部耐人寻味的电影,它为人生表现的内容很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想每一个看这部电影的人都会有特别的感受。从这部影片中我也觉得,每一个人无论他结婚与否,有无亲人,有无爱人,有无朋友,自己的家肯定是要有一个的,不为别的,只为来安放人的孤独、自由、不羁。那艘船就是1900的家,他的灵魂从无到有、从有到无都安放在了那里,有那艘船才有了1900那没有被世俗玷污完整又完美的一生。2、有些电影是你看过之后,心中涌动万千却无从下笔,是你满脑子的思绪却不知从何整理,《海上钢琴师》就是这样一部让我欲罢不能欲言又止的电影。3、影片《海上钢琴师》中贯穿了大量的音乐,如果对这些音乐加以品味,无论1900弹奏的钢琴曲,麦克斯的小号吹奏,还是影片中的部分配乐,都是为“自由”服务的。4、《海上钢琴师》是一部情节如同碧海潮生,高潮一浪接着一浪的优秀剧作。5、《海上钢琴师》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以回忆和现实交叉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一位名为1900的钢琴天才在一艘远洋客轮上的传奇一生。那无处不在的钢琴声将观众带入1900的心灵深处。影片采用浪漫主义风格,以娴熟大气的拍摄手法,时而气势磅礴,时而温柔抒情的音乐,以及演员出色的表演,成功打造了这部经典影片。
2023-08-28 12:12:031

海上钢琴师经典影评

《海上钢琴师》影评如下:1、这是一部耐人寻味的电影,它为人生表现的内容很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想每一个看这部电影的人都会有特别的感受。从这部影片中我也觉得,每一个人无论他结婚与否,有无亲人,有无爱人,有无朋友,自己的家肯定是要有一个的,不为别的,只为来安放人的孤独、自由、不羁。那艘船就是1900的家,他的灵魂从无到有、从有到无都安放在了那里,有那艘船才有了1900那没有被世俗玷污完整又完美的一生。2、有些电影是你看过之后,心中涌动万千却无从下笔,是你满脑子的思绪却不知从何整理,《海上钢琴师》就是这样一部让我欲罢不能欲言又止的电影。3、影片《海上钢琴师》中贯穿了大量的音乐,如果对这些音乐加以品味,无论1900弹奏的钢琴曲,麦克斯的小号吹奏,还是影片中的部分配乐,都是为“自由”服务的。4、《海上钢琴师》是一部情节如同碧海潮生,高潮一浪接着一浪的优秀剧作。5、《海上钢琴师》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以回忆和现实交叉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一位名为1900的钢琴天才在一艘远洋客轮上的传奇一生。那无处不在的钢琴声将观众带入1900的心灵深处。影片采用浪漫主义风格,以娴熟大气的拍摄手法,时而气势磅礴,时而温柔抒情的音乐,以及演员出色的表演,成功打造了这部经典影片。
2023-08-28 12:12:371

海上钢琴师的影评,

去豆瓣上看看。
2023-08-28 12:13:114

海上钢琴师的影评 如何评价这部剧

1、《海上钢琴师》是一部情节如同碧海潮生,高潮一浪接着一浪的优秀剧作。在狂风暴雨中一边任钢琴自由滑动一边弹奏,小孩子无师自通的演奏震惊满人,这些只不过是大师的铺垫罢了。 2、自称“爵士乐祖师”的杰利上船与1900比赛钢琴,激动人心的程度简直可以和最激烈的枪战相媲美。《海上钢琴师》的精神内核无疑是纯真与自由:天异的1900就是这样的象征,荡不羁、不为世俗所动,只因演奏是他毕生所爱,他不必下船只要一直沉浸在音乐中就得到了最纯粹的快乐。 3、该片就是献给那些始终向往单纯、远离喧嚣的人。纯真是他们固有的属性,不会因为时间而改变。
2023-08-28 12:14:311

海上钢琴师影评

《海上钢琴师》影评如下:(新浪评)《海上钢琴师》的情节如同碧海潮生,高潮一浪接着一浪。在狂风暴雨中一边任钢琴自由滑动,一边弹奏,小孩子无师自通的演奏震惊满船的人,这些只不过是大师的铺垫罢了。自称“爵士乐祖师”的杰利上船与1900比赛钢琴,激动人心的程度简直可以和最激烈的枪战相媲美。(网易娱乐评)《海上钢琴师》的精神内核无疑是纯真与自由,天赋秉异的1900就是这样的象征,他放荡不羁、不为世俗所动,只因演奏是他毕生所爱,他不必下船只要一直沉浸在音乐中就得到了最纯粹的快乐。该片就是献给那些始终向往单纯、远离喧嚣的人,纯真是他们固有的属性,不会因为时间而改变。剧情简介1900年的第一天,往返于欧美两地的邮轮Virginian号上,负责邮轮上添加煤炭的工人丹尼·博德曼(比尔·努恩饰)在头等舱上欲捡拾有钱人残留下来的食物时,却意外的在钢琴上发现一个被遗弃的新生儿,装在TD牌柠檬的空纸箱内。由于坚信“TD”正代表了ThanksDanny的缩写,于是丹尼不顾其他工人的嘲笑,独立抚育这个婴儿,将他取名为1900。海上出生的1900(蒂姆·罗斯饰),在陆地上却是个从未存在的人,没有亲人、没有户籍,也没有国籍,大海便是他的摇篮,而他也随着Virginian号往返靠泊各个码头,逐渐长大。然而好景不常,一次的海上意外事件,造成抚养1900的丹尼意外丧生。某天深夜船上的众人被优美的琴声所惊醒,循着琴声而往,居然是无师自通的1900在钢琴前忘我的演奏着,动人的旋律打动了众人。从此,1900展开了在海上弹奏钢琴的旅程,也吸引了愈来愈多慕名而来的旅客。马克斯(普路特·泰勒·文斯饰)在因缘际会下来到Virginian号加入乐队伴奏,也因此见识到这位传说中的海上钢琴师1900,两人因此结为好友。
2023-08-28 12:14:391

如何评价电影海上钢琴师?

  时隔21年,经典电影《海上钢琴师》以4K修复版形式首登国内大银幕。这部占据各大电影排行榜高分段位的经典影片,在国内上映后,凭借良好的口碑基础,在排片率不占优的前提下,累计票房迅速逆袭同期上映的商业大作《霹雳娇娃》。一片赞誉声中,也有部分观众表示,即便是经典电影,拿来重映却不过是想靠情怀圈钱。  11月21日,中国电影资料馆副研究员沙丹受邀做客《今日影评》节目,在深入评点4K修复版《海上钢琴师》的同时,也将与观众朋友共同探讨经典电影重映究竟是情怀圈钱还是审美培育。  公映版本绝非圈钱  4K修复画质升级  4K修复上映的《海上钢琴师》之所以被指“圈钱”,与网友对影片上映时长的质疑相关。一些网友觉得重映版125分钟的片长,是对169分钟版本的删减。对于这一“非原汁原味”的指责,沙丹透过《今日影评》平台向广大观众澄清,原始公映版时长就是125分钟,169分钟的版本是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的导演剪辑版。沙丹对《今日影评》指出,公映版《海上钢琴师》非常集中、优化。他笑称,如果这部电影是圈钱之作,希望这种“圈钱”行为可以再多一点。  近年来,经典电影修复重映的情况并不少见,如色彩修复的《开国大典》《他们已不再变老》、转制3D的《泰坦尼克号3D版》及重新配音版《千与千寻》。对于重映版《海上钢琴师》的“4K修复”,沙丹向《今日影评》介绍这是当下电影修复中的主流选择,画面层次细腻、质感更好、非常清楚。过于清晰的画质会否削减电影美感?沙丹对《今日影评》坦言,习惯数字化的主力电影观众已形成“清楚才是最好”的感觉,数字修复势不可逆,但他个人还是很怀念属于胶片的情怀。  经典旧貌焕发新颜  修复重映推进审美  尽管在迷影情怀不如原版胶片,但数字修复在放映效果确实极为出色。在《今日影评》节目现场,沙丹以片中经典的“钢琴舞蹈”片段举例,这段在当年就令他非常震撼的场景,在4K修复下声光电全面提升、“旧貌换新颜”。谈及修复重映的意义,沙丹向《今日影评》表示最重要的是可以影响当下的年轻人,令没有经历过去时代的他们重见影史的无尽荣光,这也是电影修复及经典引进的终极目的。  一批电影人曾经呼吁观众也是需要培养的,经典修复重映的行为是否称得上是一种审美培育呢?面对《今日影评》抛出的疑问,沙丹直言看一部好片比看一百部烂片要有价值、有营养。在他看来,通过流媒体去看电影时,人们的关注度是不集中的,而在购票身处影院环境观影则充满仪式感。沙丹对《今日影评》指出,《海上钢琴师》这样的经典电影有着非常多的电影化技巧及导演思维,同时也蕴含很多哲理,从兴趣而来,自理性出发,会很好推进观众审美。  电影挑战在注意力  时代经典永不过时  美国著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在不久之前曾称漫威电影更像是一种主题乐园,这是否说明世界范围内的电影审美培育都是有问题的呢?沙丹向《今日影评》表示,马丁·斯科塞斯自己其实并没有完全否认漫威电影,他的这种担心并非意指当下电影的最大挑战是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的所谓“敌视”,而在于其他娱乐形式对人们注意力的争夺。沙丹继续向《今日影评》指出,马丁·斯科塞斯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电影创作者,更建立了马丁·斯科塞斯电影修复基金会成为电影的保护者。  如果观众的观影审美都达到了一定水准,我们的影院放映会呈现何种图景呢?《今日影评》节目现场,沙丹表示这回提升整个中国电影市场的文化多样性,大片将不再独大,青年影人的新创作及修复电影都将有立足之地。沙丹向《今日影评》推介了两部即将迎来20周年映期的华语经典——《花样年华》与《卧虎藏龙》。他非常期待这两部影片能以4K修复形式重回银幕,因为好作品永远都是不过时的。
2023-08-28 12:15:031

海上钢琴师有哪些方面可以写影评

让人沉迷的孤独文/梦里诗书 “陆地?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太漂亮的女人,太长的旅程,太浓烈的香水,无从着手的音乐。我永远无法走下这艘船,这样的话,我宁可舍弃我的生命。毕竟,我从来没有为任何人存在过,不是么?” 这是《海上钢琴师》中1900最后的原句,电影主角1900那张写满了坚毅却又带着温柔深邃的双眼,彷如以洞悉了世间的一切,这是一部我已然不知看过多少遍的电影了,每一次我都会在1900的琴声沉醉其中,无法自拔,却又在最后带着一种让人难以言说的痛楚,大海、游轮、钢琴,描绘了这部电影的主线,而蒂姆·罗斯饰演的1900则构筑了这部电影的灵魂,这部电影带给我的就是一种让人沉迷的痛—孤独。 当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感觉1900是孤独的,没有父母的至亲,从来不曾离开大海,每一次异国他乡的旅客蜂拥的登上美国,而他却一人独守留在了游轮,我不解他为何放弃了名利和爱情,把自已困锁在一搜游轮之上,但伴随自已的成才,后来才慢慢发现,我一直是以一个世俗旁观者在看这部电影,就如同电影中那乐器店的老板一般,当自已从电影中1900的角度来看,其实与他而言却并不孤独,当他选择了与游览轮一起毁灭的时候说到:“毕竟,我从来没有为任何人存在过,不是么?”一个没有为任何而人而存在过的人,又何谈孤独呢,其实如果这部电影的结局1900走上了岸,不管是对观众还是对这部电影来说才真的是个悲剧,正如电影当中那个最后在废弃的船上寻找1900的小号手,却最后没有阻止1900下船一样,其实在船上,便是1900最好的归宿,1900的眼中,或许真正孤独的是我们。 电影透过1900这位钢琴师与一搜3000名乘客的游轮,在一部电影的时间里,反映了一个时代物质和精神激烈的碰撞,1900同爵士乐鼻祖杰尼的对决,游轮上怀揣美国梦的旅者,二战后物是人非以被遗弃游轮视觉上的强烈对比,20世纪毫不夸张的说是人类最伟大的世纪,我们获得了几千年都不曾做到的巨大超越,但同时,在任何一个时代也都不会有着人类思想上物质与理想那么强烈的碰撞,《海上钢琴师》几乎是对这个时代最好的解读。 一个从来不曾离开过游轮,却几乎都洞悉每一个人心里的钢琴师,1900所代表的是一种泛理想化的存在主义思潮,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几乎在这部电影里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电影本身透过1900这样一个理想化主义的人物,正如他在电影里说道:“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太漂亮的女人,太长的旅程,太浓烈的香水,无从着手的音乐。我永远无法走下这艘船,这样的话,我宁可舍弃我的生命。”在他的心里把这个世界看成了一个巨大的牢笼,金钱权利和爱情便是这个牢笼的枷锁,所以当电影里1900为了爱情要走下船的那一刻他犹豫了,这个时候电影透过1900的双眼,繁华喧闹的都市高楼俨然成为了一只巨兽,一个“从来没有为任何人存在过”的人又如何融入这钢铁洪流之中。 这是一场不是悲剧的悲剧,世间的繁华与喧闹,我们永远无法做1900,但1900的故事是一场让人沉迷的孤独,是那般的醉人,就像一杯美酒,越品越醇。
2023-08-28 12:15:111

《海上钢琴师》一部经典的值得看的好电影,怎么没有获得任何奖项?

没获得奥斯卡,但它获得过其它奖项,如1999年意大利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服装设计、最佳音乐、最佳艺术指导等5项奖纵观全片,《海上钢琴师》通过塑造1900年来比较灵魂栖息地和现实物质世界的差异,从而塑造这个用他的生命来保卫内心海洋的平凡钢琴家。导演成功地运用镜头语言来体现他的深刻而又纯粹的观点,把握住人们鲜少关注和体悟的崇高,精致,非功利,高尚的乐趣,并通过电影艺术这种独特的结构和表达方法唤起人们对音乐的思考,对自我生活的处境以及目的地的重新反思。可以说,这部影片不论从主旨深刻性还是电影艺术性上来说,都不愧为一部音乐与故事内核完美结合的经典作品。无论从哪个方面,《海上钢琴师》都称得上是一部经典影片。可遗憾的是,就是这样一部影片,却未能在当年获得任何奖项。不过也恰是因为这样,才使得它更为别致。而在现在的商业片潮流中,又是否会再出现这样的一股清流呢?也许本片更迎合国人口味?总之海上钢琴师没有在国外得到同等级别的赞誉,海上钢琴师》也并没有那么好,个人认为此导演的三部曲水平都较为一般,只是在我国被文青推崇,因为它们通俗易懂不像奥系电影那么沉闷
2023-08-28 12:15:464

求《海上钢琴师》影评(英语)、要100~200词内、较为简单。

It"s a really heart-warming story of 1900. The legend of 1900 tells a gifted pianist who has never leave a ship but created a legendary life.As far as I am concerned,it is 1900 who gives piano living characteristic,piano is 1900"s whole life,and 1900 is piano"s soul.I don"t know why 1900 didn"t want to leave the ship,perhaps,it"s his fate to accompany the big big sea,the sea is also a part of his life.1900"s first love just like candy but with a little bit bitterness,he is too shy to show his love.As for friendship,he is lucky enough to meet a bosom friend,which us everyone want forever.besides,I love the main music in the film,it contains something of hopeness,sweety,but desolation.When I heard it,my tears fell…
2023-08-28 12:16:381

海上钢琴师 英文影评 谁能告诉我一下!~

  这里有些经典台词,不知有用否?  海上钢琴师 经典台词  All that city. You just couldn"t see the end to it. The end Please  You please just show me where it ends It was all very fine on that  gangway. And I was grand too, in my overcoat. I cut quite a figure.  And I was getting off. Guaranteed. There was no problem. It wasn"t  what I saw that stopped me, Max. It was what I didn"t see. You  understand that What I didn"t see. In all that sprawling city there  was everything except an end. There was no end. What I did not see  was where the whole thing came to an end. The end of the world...  Take a piano. The keys begin, the keys end. You know there are  eighty-eight of them, nobody can tell you any different. They are  not infinite. You are infinite. And on these keys the music that you  can make is infinite. I like that. That I can live by.  You get me up on that gangway and you"re rolling out in front of me  a keyboard of millions of keys, millions and billions of keys that  never end, and that"s the truth, Max. That they never end. That  keyboard is infinite. And if that keyboard is infinite, then on that  keyboard there is no music you can play. You"re sitting on the wrong  bench. That"s God"s piano.  Christ! Did, did you see the streets Just the streets… There were  thousands of them! And how do you do it down there How do you  choose just one One woman, one house, one piece of land to call  your own, one landscape to look at, one way to die...  All that world is weighing down on me, you don"t even know where it  comes to an end, and aren"t you ever just scared of breaking apart  at the thought of it The enormity of living it  I was born on this ship, and the world passed me by, but two  thousand people at a time. And there were wishes here, but never  more than fit between prow and stern. You played out your happiness,  but on a piano that was not infinite. I learned to live that way.  Land Land is a ship too big for me. It"s a woman too beautiful;  it"s a voyage too long, a perfume too strong. It"s a music I don"t  know how to make. I could never get off this ship. At best, I can  step off my life. After all, I don"t exist for anyone. You"re an  exception, Max, you"re the only one who knows I"m here. You"re a  minority, and you better get used to it. Forgive me, my friend, but  I"m not getting off.  This is the way the world ends  Not with a bang but a whimper  ——T·S·Eliot  所有那些城市,你就是无法看见尽头。尽头?拜托!拜托你给我看它的尽头在哪?当时,站在舷梯向外看还好。我那时穿着大衣,感觉也很棒,觉得自己前途无量,然后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没问题!可是,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惟独没有尽头。根本就没有尽头。我看不见的是这一切的尽头,世界的尽头。  拿一部钢琴来说,从琴键开始,又结束。你知道钢琴只有88个键,随便什么琴都没差。它们不是无限的。你才是无限的,在琴键上制作出的音乐是无限的。我喜欢这样,我活的惯。  你把我推到舷梯上然后扔给我一架有百万琴键的钢琴,百万千万的没有尽头的琴键,那是事实,max,它们没有尽头。那键盘是无限延伸的。然而如果琴键是无限的,那么在那架琴上就没有你能弹奏的音乐,你坐错了地方,那是上帝的钢琴。  天啊!你……你看过那些街道吗?仅仅是街道,就有上千条!你下去该怎么办?你怎么选择其中一条来走?怎么选择“属于你自己的”一个女人,一栋房子,一块地,或者选择一道风景欣赏,选择一种方法死去。  那个世界好重,压在我身上。你甚至不知道它在哪里结束,你难道从来不为自己生活在无穷选择里而害怕得快崩溃掉吗?  我是在这艘船上出生的,整个世界跟我并肩而行,但是,行走一次只携带两千人。这里也有欲望,但不会虚妄到超出船头和船尾。你用钢琴表达你的快乐,但音符不是无限的。我已经习惯这么生活。  陆地?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一个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我不会创作的音乐。我永远无法放弃这艘船,不过幸好,我可以放弃我的生命。反正没人记得我存在过,而你是例外,max,你是唯一一个知道我在这里的人。你是唯一一个,而且你最好习惯如此。原谅我,朋友,我不会下船的。  附:  1900 Moonlight city. You just couldn"t see an end to it.  It wasn"t what I saw that stopped me ,Max.  It was what I didn"t see.  Take the piano.  Keys begin. Keys end.  You know there are 88 of them.  They"re not infinite. You"re infinite.  And on those keys, the music that you can make is infinite.  I like that. That I can live by.  But you get me up on that gangway, and you roll them out  in front of me.  Keyboards have millions and billions of keys that never end.  That keyboard is infinite.  Then on that keyboard there"s no music you can play.  That"s God"s piano.  Did you see the streets  There"re thousands of them.  How do you choose just one  One woman, one house, one way to die…….  You don"t even know where it comes to an end.  Aren"t you ever just scared of breaking apart with the  thought of it  I was born on this ship.  And the world passed me by.  But 2000 people at a time and there"re old wishes here .  But nevermore that fit between prow and stern..  You played out your happiness bit on a piano that was not  infinite.  I learned to live that way.  Land  Land is a ship too big for me,  It"s a woman too beautiful, a bridge too long, perfume to  strong, music I don"t know how to play.  I can never get off this ship.  At best, I didn"t step off my life.  After all, I don"t exist for anyone.  译文:  偌大的城市,绵延无尽。  并非是我眼见的让我停住了脚步,  而是我所看不见的。你能明白吗?  拿钢琴来说。  键盘有始亦有终。  你确切地知道88个键就在那儿,错不了。  它们并不是无限的,而你,才是无限的。你能在键盘上表现的音乐是无限的。  我喜欢这样,我能轻松应付。  而你现在让我走过跳板,走到城市里,  等着我的是一个没有尽头的键盘。  我又怎能在这样的键盘上弹奏呢?  那是上帝的键盘啊!  你看到那数不清的街道吗?  如何只选择其中一条去走?  一个共渡一生的女人,一幢属于自己的屋子,一种生与死的方式  你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一想到这个,难道不会害怕、会崩溃吗?  我在这艘船上出生。  世事千变万化,然这艘船每次只载2000人。  这里有着希望,但仅在船头和船尾之间。  你可以在有限的钢琴上奏出你的欢欣快乐。  我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陆地?  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  太漂亮的女人,太长的旅程,太浓烈的香水,无从着手的音乐。  我永远无法走下这艘船,  这样的话,我宁可舍弃我的生命。  毕竟,我从来没有为任何人存在过,不是么?
2023-08-28 12:16:463

海上钢琴师影评英语

1900年1月1日,船工丹尼在弗吉尼亚号游轮舞厅的钢琴上捡到了一个弃婴,他将这个小孩起名叫1900。1900从小在丹尼细心的关怀和善意的谎言中自由健康地成长。丹尼因意外事故不幸去世后,1900一次无意间来到舞厅外,他第一次见到钢琴。于是1900的传奇正式开始!人间如船上的乘客一般,上船,下船,再上船,下船。如此周而复始。对于1900来说,整个世界一览无余。所以他虽身在海上,但却早已看尽了陆上人世间的繁华与落寞,辉煌与凄凉。 最后这个天才要回到天堂去了,天堂里有钢琴吗?在轮船被炸毁的前一刻,1900的双手在凭空弹奏,那纤巧的手指随着背景音乐的节奏在上下起伏,仿佛在扣响天堂的大门。 翻译:1st January 1900, ship crew Danni picked up a abondonded baby on the piano inside the hall of the ship, and he named this baby 1900. 1900 grew up happily under the care and white lies of Danni. After the accidental death of Danni, 1900 came to the hall by chance and he saw the piano for the first time. Now, the legend of 1900 begins.Life is like the passangers on the boat, abroad, getting off aboard and getting off again, in this sequence. to 1900, there is nothing more about life. Although he lives on the sea, but he has looked through all the honour, lonliness, gain and fall of life amoung the men on the land around.at last, this talented man is going backto the sky, the heaven. Are there pianos in the heaven? at the time of the explosion of the ship, 1900 played his hands in the air, the beautiful fingers move as the background music flows, as if knocking on the doors to heaven.
2023-08-28 12:16:541

你认为海上钢琴师中的1900为什么不愿意离开大海?

u200du200du200du200d1900在船上看似一无所有,但是他拥有喜爱的音乐,拥有自己的空间,自己的职业,自己的朋友,还有喜爱他音乐的旅客们。如果他下了船,除了音乐外,他真得一无所有。没有身份证明,无钱无势,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没有任何生存技能,还有一肚子的不合时宜。在那样一个时代,音乐家未必能够吃上饭,从他的朋友最后卖掉自己心爱的乐器就可以知道。即使他的音乐能够带来成功,也就意味着他必须和那位爵士乐创始人一样,时刻担心出现竞争对手,整日生活在如何让自己的音乐迎合大众趣味上。那样的迎合,1900是绝对不会愿意的。1900去陆地的唯一理由是追求心爱的姑娘,但是即使他去了陆地,就一定会追求到心爱的姑娘吗?即使姑娘嫁给了他,他又能带给姑娘什么呢?即使两人结婚后一切幸福美满,那么爱情早晚也会变色,生活也会变得无聊无趣。陆地上的生活始终是1900无法预测和掌控的生活。u200du200du200du200d
2023-08-28 12:17:033

求《钢琴师》影评

只看过海上钢琴师。。。
2023-08-28 12:18:273

关于《霸王别姬》《海上钢琴师》的蒙太奇手法和长镜头的影评类文字

《霸王别姬》在《霸王别姬》里,陈凯歌依然体现出第五代对“空间语言和映像语言的强烈意识”,刻意“用空间因素强化造型情节”,达到“映像构成中再现性和表现性手法的结合”(倪震《起跳的高度》)。总的说《霸王别姬》在空间环境的描述是偏重于再现的;但是,浓重的主观色调常常铺满了画框的上下左右,把再现性的空间构成上升到风格化的层次,成为包涵着巨大理性和感性容量的“意象”。在《孩子王》、《边走边唱》里,陈凯歌多用抽象化的色块组合、冷峻对峙的构图完成视觉造型,但在本片里陈氏无疑在艺术表现的分寸感方面进了一大步,整体气氛的营造取代了单个造型的突兀,当然,顾长卫的摄影指导亦功不可没。影片中以浓墨重彩泼洒情感,冷暖两极色调的交叉混用,将本来就五色斑斓的京剧造型(脸谱、服装、动作)推到形式美的顶端,观众又何从抗拒这近似终极体验般的颓废美感呢? 作为导演,陈凯歌在影像风味的控制和处理上,很成功地实现了“两手”策略。一是在重头戏里凭借“斯坦尼康”对人物的奔走行动作长距离的前后跟拍,其美学功能包括:既完整地展现出极具真实感的空间布景,又可以让观众感受到当事人的某种临场体验(强化表演效果);使一场戏的的着重点高度集中,气韵激荡,凝而不散;加强影片的节奏感,而节奏的张弛变化可以引导、调节观众的注意力,避免冗长枯燥,树立鲜明的电影语法风格等。而且,不同的长镜头跟拍段落,效果也不尽相同:像影片一开始,前跟“霸王”与“虞姬”缓步走进体育场,长长的过道,相对固定的拍摄距离,使这样的一个运动镜头 产生了“动中取静”的沉重抑郁感,一下子将人带进真幻难辨的颓旧氛围里恍若隔世一般。另一场小豆子被母亲砍断手指,疼痛难忍,在戏园子奔跑大叫,其余角色在不同景深位置也相应地急速移动,剧烈狂暴的画面处理再配以撕心裂肺的尖叫,可谓先声夺人——学戏之艰难严苛,从导演安排的这个“下马威”便足见一斑了。 由于影片中人物经常处于歇斯底里式的情绪状态,摄影师实在太有理由大用特用夸张的、变形的短焦距镜头了,但顾长卫“我求我道”,不赶时髦,不效皮相,另觅蹊径,从用色入手来烘托画面情绪,可谓自成一家。比如花满楼“相亲”一场,铺天盖地的大红色调,几乎能把银幕点燃;而程蝶衣和袁四爷扮装调戏的场面则用清冷阴郁的调子,加上淡淡的放烟效果——醉后漫舞,雌雄难分,真假莫测,一派迷离情色。影片里多处可见表现主义的大反差布光,以及模拟舞台效果的分光、追光,反映出顾长卫深厚的影像掌控能力和丰富的影像创造经验。尤为难得的是,他还是一位既能把握导演意图又心思细腻敏锐的优秀摄影师。原来,陈凯歌一贯的执导作风通常使演员的表演偏向抽象理性一端,故人物的情感表达往往流于粗线条,而顾长卫恰好能予以弥补和润色,在本片多处利用光色的细部微调,衬托人物的微妙心理变化,给观者几多回味之处。 为了给顾长卫的精彩摄影锦上添花,在剪接手法上,陈凯歌常常有意反常规而行,作动接静或静接动式的跳跃式组接,对比强烈,不乏令人色变的冲击震撼;镜语的又准又狠,再加上音响突如其来的闯入,凌厉逼人,大有不可一世的气概。 与之相匹配的还有张国荣精致细腻、出神入化的表演,他特别能够把握程蝶衣在饱受苦难极度迷恋的性格之下,既有出奇的平静和委婉,又蓄积着难以遏制的心理能量,爆发之后又不得不苦苦地哀求,让观众感觉到程蝶衣仿佛在自我伤害、自我施虐,大有不胜忍之意,正所谓蓄之既久,发之愈烈;发之愈烈,伤之愈深。影片里还设计了大量的镜像呈现,鉴照和提示程蝶衣受尽压抑的多重人格,所以程蝶衣每次的爆发性动作,都被赋予充分的心理动机以引发观众的认同。张国荣借鉴京剧程式动作的写意风格,充分发挥眼神的传情之效,一颦一笑,眉目含情,表现程蝶衣的言谈举止,如行云流水,扬巧避拙,以少为多,简约之中,已神形合一。一切混合在一起,就这么化生出《霸王别姬》凄美迷狂的影像风格《海上钢琴师》<海上钢琴师>)之一.这部意大利90年代的电影,无论是在片长还是获得奖项都是创举.三个小时的展示和多个奖项的获得,证明了欧洲电影的非凡能力.  影片从轻柔舒缓的主题音乐开始,倒叙的方式,从意大利人不得不面对的那段历史开始.二战的结束,电影这一学派竟然突起于在经济,军事和政治上面临全面崩溃的法西斯国家中.  当多多与母亲走过废墟的街道,断壁残墙上依然还有着破烂的电影海报.当每次小镇上的天堂电影院放映电影时,都是坐无虚席.只有古板的教父因为不看所谓的"色情片"而命令老放映员艾佛特剪去影片中的吻戏,所以随之而来的还有人们看到剪辑后的影片的愤怒.电影所带给小镇的不只是快乐,人们在精神上需要得到抚慰与满足.  片中的蒙太奇技术运用得十分到位,当中年多多躺在床上开始回忆,海风轻轻吹入屋内,屋内风铃叮当做响,镜头转换,闪回到童年多多身穿白色教服,在教堂里睡觉,手里拿着祭祀用的摇铃.当艾佛特手轻抚在多多脸上,再展开时,童年多多已经变成了少年多多.  影片同时还具有许多象征意义.老放映员艾佛特就像是老电影的发展历程;小镇的海边锈迹斑斑的铁锚,像是展示小镇生活的枯燥;当古板的神父赶到车站送外出闯世界的多多,又像是一个时代已经结束;正如坐在电影院二楼的一位戴眼镜的观众,喜欢往楼下吐痰,而最终被人用垃圾击中.其中还有新旧天堂电影院中的圣女塑像.  伴随影片的还有多多的爱情故事.年少时的迷茫,在电影院中与妓女作爱,当遇到他命中所爱的女孩,他可以天天晚上去姑娘家门口,等待那扇窗开,连新年也不例外.可是由于姑娘父亲--一个银行家的极力阻挠.美好初恋的破灭,出去闯荡的多多由懵懂少年变成了一名知名的导演.  影片中有许多精彩镜头,对不同时代同一时石狮子头的特写.当门铃响起,正在织毛衣的母亲起身去开门"我知道一定是多多回来了"镜头切换,多多与母亲相拥,毛线从楼上绕到了院子.还有一位在电影院中逝去的观众,当再去拍到那排座位时,上面有一支花,代表着那位观众还在全神贯注地欣赏电影.还有一位总在电影中主角之前准确无误地说出台词,连"FINE"(结束)都不放过.这些镜头或让人捧腹大笑,或让人深思感动.而这些更多的是一种真情的流露,真实与艺术的高度结合.  s在故事的最后,曾经无比辉煌的天堂电影院被迫轰然倒下,爱凑热闹的年轻人在嬉戏,奔跑,成年人更多的是凝视沉没.到底是天堂被人们抛弃,还是人们抛弃了天堂.美好的东西没有被保留,或许有更美好的东西会被创造.结尾以艾佛特送给多多的礼物--老电影中的吻戏剪辑展示为结束,这不仅仅是艾佛特对多多的爱,还有那些让人们重温的老电影让*雷诺阿的<底层>,维斯康蒂<大地在波动>,约翰*福特<关山飞渡>.这些戏中之戏,影中之影,构成了"天堂"之梦的独特梦境.让人沉思,怀想,感慨.  
2023-08-28 12:18:421

谁能帮我写一篇800字的电影影评,电影可以是胭脂扣,海上钢琴师,阿甘正传,变脸,丑女大翻身。

同学 你是温大瓯江的吗 是不是公选课的作业
2023-08-28 12:18:522

《海上钢琴师》的时代背景

19世纪初期,美国开始工业化,而内战之后则步入成熟阶段。在从内战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不到50年时间内,她从一个农村化的共和国变为了城市化的国家,机器代替了手工,产品大量增加。1914年世界大战爆发,1917年美国被卷入大战漩涡中,并且在世界上尝试扮演新的角色。1917~1929年,在战后的10年间,美国的社会与文化可说是个无生气、无感情属于商人阶级的10年。扩展资料:新浪网于2003年05月22日发布影评:《海上钢琴师》的情节如同碧海潮生,高潮一浪接着一浪。在狂风暴雨中一边任钢琴自由滑动一边弹奏,小孩子无师自通的演奏震惊满船的人,这些只不过是大师的铺垫罢了。自称“爵士乐祖师”的杰利上船与1900比赛钢琴,激动人心的程度简直可以和最激烈的枪战相媲美。
2023-08-28 12:19:271

《海上钢琴师》的时代背景

20世纪初 至2战之后。。。。因为麦克斯是1920年上的船 结尾说1900在战争期间也没下过船
2023-08-28 12:19:452

《海上钢琴师》为何经典?

《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之所以经典,是因为拍摄非常有创意,让观众大开眼界,是一场特别精致又壮观的音乐会,所弹的曲子很经典,震撼人心,琴声能折射人生,让观众得到思考和感悟。
2023-08-28 12:20:1615

海上钢琴师开始马克斯·托尼眼睛为什么转

其实我看了很多遍,我觉得我的个人理解如下。 第一,他从小就在船上长大,不舍得离开那个地方。(很多人都能想到,虽然直白,但是也很实在)这是表明原因。 第二,船对他而言就像是水,鱼离不开水,人也离不开空气。我们出生在陆地,每天都跑跑跳跳,对于我们而言,陆地就是我们的家,如果某天把我们放到水上、海里生活,就算我们能适应,我们也绝对不会愿意。(这是表明原因的深化,对他而已,船就是他的陆地,他已经完全依赖在船上了,船就是他的寄托) 第三,他在船上遇见了他一生唯一的一次爱情。可以说这次爱情是成全了他的人生,更可以说是这次爱情让他更不愿离开这艘船。对于他来说,爱情是一瞬间降临的事情,但是他爱的人下了船,离开了他灵魂寄托的地方,所以他认定了这是命运,就像他出生就在这船上一样,他接受了这个命运,更坚定了他留着船上的决心。(有时候遇见并不代表要去拥有,有时候离别也不一定代表将会失去,对于他而言,所有的人生风景都只是命运的安排,他只需要看风景就足矣。这是内心原因一) 第四,钢琴。他离不开钢琴,钢琴对于他来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伙伴,而钢琴是在船上的,他习惯了钢琴在船上发出的声音,他喜欢一拨又一拨的人来听他的钢琴,他习惯了也享受着这种生活,如上面所说,就是看着命运安排他的生活。(这是内心原因二) 第五,他不愿意面对离开大海的生活。剧中有一个很明显的细节,坐在钢琴上,船只摇晃,钢琴在地板上滑行,他犹如陆地一样弹着钢琴,而另外一个人却感觉到明显的摇晃,为什么要安排这个剧情呢?最重要的,就是因为他完全熟悉了这个地方,完全认可了这艘船作为他的家,一生的家。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陆地对于他而言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就像刚刚上船的人,经不住船的摇晃一样,而他却泰然自若。他如果来到陆地上,也会像上船的人一样经不起陆地的平稳。船上的人一拨又一拨地来来去去,他习惯了这种生活,他经受不起陆地上所有人都聚在一起的生活。就像爱情一样,忽来忽走,他适应,如果一直在一起,他一定会不适应,所以也呼应了他不会和他爱的人下船。 第六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人生就是一场戏,这部剧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每个人,每件事,每个场景都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道风景,一段音起,一段音落,一段音来,一段音走。我们需要的是泰然的心,需要的是宁静的气息,需要的是用音乐这样高雅的心态去面对世上的所有一切。该来的会来,该走的会走,我们只需要静静地看着,享受我们所爱、所选择的,直到终老。 这就是我的感悟。
2023-08-28 12:21:062

海上钢琴师有没有好点的影评,还有1900为什么一开始没有下船去找那个女孩?还有最后都要炸船了也没下船?

“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我停下来不 是因为所见是因为所不见,是因为看不见的 东西。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就是没有 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的尽头。上了岸,何 去何从?爱一个女人,住一间屋,买一块 地,望一个景,走一条死路,太多的选择我 无所适从。漫漫无尽,思前想后你不怕精神 崩溃?那样的日子怎样过?我无法遗弃这艘 船,宁可遗弃自己的生命
2023-08-28 12:21:311

期末作业急需一篇影视评论(2000字以上)

《海上钢琴师》影评美丽的画面随着悠扬而悲切的旋律不断切换着,一种类似于天堂之音的感觉萦绕心头。一九零零就这样随着画面的流动缓缓进入了视野,如静静的韩浪悄然漫上沙滩。一九零零,一个出生在新世纪的第一天清晨的孩子,被船工丹尼收养后得到了这个略带着戏谑但却如歌一般美妙的名字。不平凡的出生注定了她的人生也将是不平凡的。跟随着维珍妮号,一九零零漂泊往返于大洋两岸。生活是日复一日的单调,唯一的色彩,是每晚在华丽的轮船舞厅里尽情地弹奏钢琴曲。无须指导,当他的双手碰触到琴键时,就仿佛被施了魔法一般,能够奏出无与伦比的曲调。他喜欢为船厅里形形色色的人配以不同的音乐,每一次都恰如其分得让人惊叹。每晚的舞会时属于一九零零的。他的神秘,他的才华,在一拨又一拨的游客口中流传。许多人专程坐维珍妮号,只为听一次他的演奏;甚至有人前来挑战这个神秘的音乐天才,但无一不臣服于他的绚丽的技巧下。每晚听众们都会叫喊:再来一首!再来一首!那一刻,他是舞池的焦点是众人眼中的传奇。可是,当人群散尽,灯火尽熄,一九零零褪去华丽的外衣,离开聚光灯,他就成了这世界上最孤独的人。33年来从未离开过客船,陆地生活对他而言,是一个无法触摸的梦。唯一与外界的联系,就是每晚和一个陌生的人,抛开身份地位的倾谈。他静静地听着陌生人对生活的抱怨,对往事的追忆,对逝去美好的留恋。在那个时候,他脸上透出的是满足与开心。从这些絮絮叨叨里,他感受着自己从未感受过的人生际遇。一根细细的电话线,连接着世界和一颗孤寂的心。 一九零零是有机会登上陆地的,但他没有这样做过。他习惯了大海的呼唤,习惯了颠簸的船上生活。但有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他拎着行李站到了甲板上,望着前方这个住着他深爱的女子的城市。那里有广阔的街道,熙攘的人群,有工厂冒出的浓烟,有飞鸟掠过的天空。他一步一步缓慢地走下舷梯,带着一丝的兴奋,又有一丝的犹疑。在舷梯中间,他突然停住了,深深地凝视着眼前的一切,然后转身坚定地回到了船上。那时我无比的惋惜,无比的困惑:为什么他不踏上陆地?一段舷梯的距离他都无法跨越吗?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九零零向好友麦克袒露了心声:琴键再大,也不过是从一个八度跨到另一个八度,始终是有限的;可是,城市是那样的大,无边无际,他的手指不知道该放在何处。他是属于维珍妮号的,生于船,长于船,应该也只能死在船上。他离不开大海,是大海给了他音乐的灵感。离开了大海,他不知该归何处。所以,他选择转身,永不踏上陆地。影片的最后,一九零零在晨曦中伴着破旧的维珍妮号在一声巨大的爆炸声中消失了。他实践了他的誓言:生于船,长于船,死于船。他永远和维珍妮号在一起了,永远躺在大海的怀抱里。亦舒曾经在一本书中评论女主角是个比烟花寂寞的人,我觉得一九零零也是如此。他如同一朵无比夺目的烟花,在夜空中腾飞、绽放,然后撒向海面,化为乌有。一切的一切都归于岑寂,而我们,只有于记忆深处,才能搜寻到他依稀存在的痕迹,浅浅的,却永不消褪
2023-08-28 12:21:473

海上钢琴师斗琴?

1能把最简单的乐曲演绎的如此美妙可见1900的钢琴功底2的确是在比速度
2023-08-28 12:22:0510

有没有像 海上钢琴师 一样经典唯美的电影,最好有影评,看过的,O(∩_∩)O谢谢

有 《人鬼情未了》
2023-08-28 12:23:303

《海上钢琴师》1900为什么在下船时临阵退缩了?

看完海上钢琴师,觉得很感慨,人生有多种选择,你或许喜爱用88个有限的琴键奏出无限的可能,有人却会不明白1900为什么不下船,尝试大陆给予人生的无限可能的机会。人生无限,固守出生之地,当下定决心走出去时,却发现原来内心是害怕那无边无际,每个人想要的生活不同,既不批判也不支持,对一个事物的理解每人都会不同,就像“THANKS DANNY”。究竟1900为什么不下船,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我想让他的音乐失去灵魂和生命,他宁可和他的音乐跟着弗吉尼亚号一起同归大海吧,大海生养了他,他的音乐灵感、音乐生命也来自大海。这是一场不是悲剧的悲剧,世间的繁华与喧闹,我们永远无法做1900,但1900的故事却是一场让人沉迷的孤独。1900生于船死于船,或许有人觉得他懦弱不敢下船,虽然我也不是特别明白他为什么不下船,但我觉得他是忠于自己的内心,一个连死都不怕的人怎么会是懦弱呢?他无师自通的钢琴天赋,感染着每一个听他弹奏的人!这样一个人却只有钢琴陪着他,真的好希望这部电影是虚构的!
2023-08-28 12:23:4813

求海上钢琴师下载及影评

值得观看,很干净,心灵很受感染。我喜欢男主角的眼睛
2023-08-28 12:35:474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影评

  你知道,束缚越紧,梦也就会在心里勒下越深的痕迹。《肖申克的救赎》是一场关于笼中鸟如何飞往自由的梦,用我一位网友的话来说,看了它,甚至会让人觉得重生。  而在观影过程中,我反复想起的另一部电影,是《海上钢琴师1900》:这两个故事都是由小说改编;这两部电影都有和故事本身风马牛不相及的港版译名:香港黑帮片情调的《刺激1995》、《月黑高飞》,和听起来像励志片或者科幻片的《声光伴我飞》;这两段开头都是从主角的朋友的回忆开始;这两个世界都有无数远离我们的日常却又真实可信的细节;这两位主演都叫TIM,蒂姆·罗宾斯和蒂姆·罗斯;这两个主角都在一小块舞台上度过了最好的年华。不同的是那两场结局,安迪以“一个只在纸上出现的人物”的身份扳倒了典狱长诺顿驶向自由,而1900最终作为一个不曾存在过的人,殉葬了他传奇的一生。  我想1900的故事是个悲伤的成人童话,海的女儿化为泡沫,快乐王子黯然无光,剪刀手爱德华留下了一天一地的大雪,而我们这位从未着地的钢琴师说,“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除了尽头,没有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的尽头。”然后选择了与Virginian号邮轮生死与共。相比之下,《肖申克的救赎》要积极向上得多,据说它鼓舞了许多几近沉沦的人坚持理想。可如果仅仅积极向上,它也至多不过是一部主旋律国产片。这世上有多少出狱时双眼近盲的佘祥林,有多少一场六月雪都等不到的窦娥冤。单单鼓舞与激励帮不了任何一个成年人。能抚慰我们的,首先是“真实”,然后是“梦想”,正如《海上钢琴师》如果删了所有像那段青涩而失败的爱情故事与“去他的规矩 !”那样的生动细节,将会生硬得多。从监狱暴力、狱中同性恋到在笼子里关得太久而飞不出去了的老囚徒,都是那么的真实可信,这部讲述梦想与希望的电影,很特立独行地,根本就不存在英雄。一开始就有“我很想说安迪打赢了,全身而退,令三姐妹放过了他,但监狱不是童话。”的直白事实,到最后安迪的出逃,也远没有基督山伯爵式的无比风光与快意恩仇,或者国产古装电视剧式“囚犯转身变钦差”的胡编乱照。时间永远抹不掉肖申克和阿兹卡班留下的创口,他一辈子都会是个逃犯,就像至死未能正名的小天狼星一样。  但不论怎么说,安迪他确实是个奇迹。我们都知道,“奇迹”也是基督教所谓“救赎”的重要内容之一。他知道自己无罪,所以相信希望并实现了它,最后又给了几乎像老布一样飞不动了的瑞德一个大希望。“在芝华塔尼欧,那个没有回忆的温暖地方……”是的,就像1900担不起大地的辽阔,梦想有时候其实也微小得很,在那片碧蓝的加勒比海边,就有崭新的人生。这部电影让我们相信“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一如教徒相信主的救赎终将来临,而不是道貌岸然地以“真实”之名囔囔着“王尔德因为同性恋坐了牢”,或者“《白雪公主》的真相是父女乱伦”。  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是,安迪爬出五百码长的污水管当晚那场明亮的雷雨,它像《勇敢的心》里华莱士最后那声著名的“FREEDOM——”一样振聋发聩。是的,自由。之前的那些最精彩的桥段,比如安迪脸上挂着奇异的微笑请大家喝酒,比如安迪一手建起全州最好的监狱图书馆,比如安迪不计后果地让高亢的女声穿透云遮雾掩的层层封锁响彻云端,都是对自由的由衷礼赞,即使身陷囹圄,但“只要这里 (心里)有音乐,就有自由”——这也是《欢乐颂》盛名不败的理由,我们都知道,在德文中,“欢乐”和“自由”的发音很接近。  而最后要说的是,为了避免被网上铺天盖地躲都躲不开的影评影响自己的看法,我甚至忍住了用GOOLE或者百度找出那张“安迪张开双臂盛放在雷雨中”的金色电影海报来做桌面的想法,只翻了翻某期《看电影》上的花絮介绍。那期《看电影》上说,《肖申克的救赎》那个童话般明媚得不可思议的结局,是导演在其合伙人的坚持下违心添加的,因为试映时很受欢迎,所以最后没有删——这大概就是我在剧终时嗅到的商业化的“大快人心”气味的根源。虽然是胡思乱想,但如果要我来写结局,其实我很愿意瑞德最后走到橡树下,然后醒了,发现一切只是一场梦,或者换个说法,他以为的陪伴了他二十年的安迪,只是“希望”映在他心中的影子,庄周化蝶黄粱一梦,一切还未开始,但一切已大不同。  “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ie.”我们汲汲于生,或汲汲于死。但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梦想的启明星在天空闪烁,希望的晨曦就照耀着人生。
2023-08-28 12:36:042

有什么好看的剧情片推荐?

2023-08-28 12:36:263

肖申克的救赎影评

无论多么绝望,希望永驻心间,这才是最根本的。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
2023-08-28 12:37:194

500分征集经典电影!!!

言语的秘密生活,美丽的约定,窗户明天会到,超市夜未眠,偷香,欲望之翼,咫尺天涯,琴谜变奏曲,两生花,云上的日子,太空漫游
2023-08-28 12:39:2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