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韩翃的《寒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023-09-02 23:25:42
共1条回复
阿啵呲嘚

《寒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封建政治腐败现象的讽刺的思想感情。

《寒食》

唐代: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寒食是中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这仪式用意有二:

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

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勤政为民。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参照。

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有意见认为此诗正是因此而发。

相关推荐

古诗《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韩翃

寒食古诗原文《寒食》作者: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译文: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斜。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寒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封建政治腐败现象的讽刺的思想感情。《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2023-08-29 12:13:162

寒食韩翃的全诗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诗文解释】 春天的长安城中,热闹繁华,处处飞花,寒食节东风吹拂着御柳。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五侯的家中。 【词语解释】 春城:春天的长安城。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燃烛。 五侯:宦官宠臣。 【诗文赏析】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前两天,是从春秋时传下来的,是晋文公为了怀念抱木焚死的介子推而定的。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寒食节那天,韩翃在长安街头漫游,被眼前的暮春景色迷住了,一直到暮色降临。晚上,皇宫里闪出一团团烛光,一片亮亮堂堂。而宫外却是一片漆黑,埋在深深的暮色里。韩翃感慨万分,想到杨贵妃和她的哥哥,倚仗皇帝的恩宠,作威作福,提笔写下《寒食》。这首诗写了寒食节京城里的融融春意,并讽刺了皇帝的偏宠。全诗含蓄自然,富有情韵。记得采纳啊
2023-08-29 12:13:401

韩翃的《寒食》古诗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023-08-29 12:13:492

寒食唐·韩翃

译文及注释译文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注释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宫。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的燃烛。《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侯,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2023-08-29 12:14:042

寒食唐韩_古诗翻译

寒食唐韩翃古诗翻译如下:一、原文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二、译文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三、古诗简介《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四、作者简介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
2023-08-29 12:14:121

注释赏析《寒食[唐]韩翃》诗词意思解释

寒 食   [唐]韩 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汉宫:此指唐代皇宫。 五侯:用汉代五人一起封侯典。泛指贵族之家。 京城里万紫千红的鲜花到处开放,皇家水池边的百年御柳在春风吹拂下摇曳多姿。只见一队队人马从宫里走出来,原来他们正把皇帝赐予的象征新火的蜡烛分送到各个贵戚大臣家里。绝句的长处在截取生活场景的“横断面”,通过典型意象或场景来表达中心意思。本诗即抓住“赐新火”这一寒食节特定的景象,极具代表性。前两句写景为这一特定场面作了极好的背景烘托。可谓裁剪有法。 禁体不事雕琢语,富贵闲雅自见。 《批点唐诗正声》
2023-08-29 12:15:091

《寒食》的诗意是?

寒食的意思是:春天京都长安城的寒食节景色,京城处处花絮纷飞。寒食节里东风吹过,皇城里的柳树随风飘扬。傍晚,皇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到权贵豪门的家中
2023-08-29 12:15:3111

寒食唐韩_古诗意思

唐朝韩翃的古诗《寒食》意思如下:《寒食》。唐代诗人: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翻译:春天的长安城里到处都是纷飞的柳絮,寒食节时的东风吹拂着皇城里的柳树。傍晚皇宫里传送蜡烛赐给天子近幸之臣,蜡烛的的轻烟飘散到这些天子宠臣的家中。简析: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白天长安城里的景色,派春“无处不飞花”以一种双重否定的语气烘托出满城的盎然春意,一个“飞”字则写出了春风吹拂柳絮的姿态,春风吹遍了全城的柳絮,也吹到皇城里来,柳树枝条都被风吹得倾斜了。韩翃作者简介:韩翃诗集里十之八九是送行赠别或者唱和吟咏的诗歌。这类作品在唐代其他名家诗集里所占的比例似乎都没有像他的诗集里那么大。韩翃善于轻巧而具体地预祝旅途顺利,说得古代舟车仿佛具有现代交通工具的速度。淄青侯希逸、宣武李勉相继辟幕府。建中初,以诗受知德宗,得到德宗的赏识,被授予驾部郎中、知制诰等官爵,最后官至中书舍人。韩翃与钱起、卢纶等人号称大历十才子。他作诗兴致繁富,一篇一咏,朝野珍之。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诗多写送别唱和题材,如《韩君平诗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卷。
2023-08-29 12:16:451

寒食韩翃

寒食韩翃 〔唐代〕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两句描写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无处”指花开既多又广、“飞花”写花开的盛况,时值春日,长安城到处是飞花柳絮,一派缤纷绚烂的景象。“东风”指春风,“御柳斜”是状摹宫苑杨柳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摆姿态。“斜”字用得妙,生动地写出了柳枝的摇曳之神。这是寒食节京城的白天景色。景色由大而小,由全城而入宫苑。下面接着写宫苑傍晚的景象。“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是写天黑时分,宫苑里传送着一支支由皇帝恩赐给近臣的蜡烛。蜡烛燃烧通明,升腾起淡淡的烟雾,袅袅娜娜地萦绕在近臣家,到处弥漫着威福恩加的气势!使人如见他们那种炙手可热、得意洋洋的骄横神态。在封建习俗的统治下,不要说全城百姓,就连那些不是宠臣的朝官之家,在禁止烟火的寒食之夜,恐怕也都是漆黑一片。
2023-08-29 12:17:331

古诗词(寒食)作者是谁(古诗寒食的作者是那个朝代)

1.古诗寒食的作者是那个朝代 《寒食》作者韩翃是唐代诗人。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著有《韩君平诗集》。 韩翃诗集里十之八九是送行赠别或者唱和吟咏的诗歌。这类作品在唐代其他名家诗集里所占的比例似乎都没有像他的诗集里那么大。 韩翃善于轻巧而具体地预祝旅途顺利,说得古代舟车仿佛具有现代交通工具的速度。淄青侯希逸、宣武李勉相继辟幕府。 建中初,以诗受知德宗,得到德宗的赏识,被授予驾部郎中、知制诰等官爵,最后官至中书舍人。韩翃与钱起、卢纶等人号称大历十才子。 他作诗兴致繁富,一篇一咏,朝野珍之。个人作品:《送齐山人归长白山》《寄裴郓州》《梁城赠一二同幕》《河上寄故人》《寄柳氏》《同题仙游观》《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寒食》《宿石邑山中》。 2.古诗《寒食》的作者简介 古诗《寒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韩翃。 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天宝十三年(754年)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诗多写送别唱和题材,如《韩君平诗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卷。韩翃诗集里十之八九是送行赠别或者唱和吟咏的诗歌。 这类作品在唐代其他名家诗集里所占的比例似乎都没有像他的诗集里那么大。韩翃善于轻巧而具体地预祝旅途顺利,说得古代舟车仿佛具有现代交通工具的速度。 淄青侯希逸、宣武李勉相继辟幕府。建中初,以诗受知德宗,得到德宗的赏识,被授予驾部郎中、知制诰等官爵,最后官至中书舍人。 韩翃与钱起、卢纶等人号称大历十才子。他作诗兴致繁富,一篇一咏,朝野珍之。 3.寒食古诗作者 寒食唐代杜甫诗作了解寒食的更多含义了解寒食的更多含义原文注释作者简介《寒食》是唐代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在寒食节触景生情,对故乡的思恋之情。基本信息中文名 寒食作者 杜甫创作时期 唐代作品体裁 五言律诗原文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 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田父要皆去,邻家闹不违。 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注释黄鹤从旧编在上元二年,浣花溪作。 《岁时记》:去冬至一百五日,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据历在清明前二日。 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①。汀烟轻冉冉②,竹日净晖晖③。 田父要皆去④,邻家问不违⑤。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⑥。 (上四,寒食所见之景。下四,寒食所接之人。 招要则赴,馈问不辞,人情既相亲狎,至于鸡犬忘归,物性亦与之相忘矣。)①江总诗:“风花拂舞衣。” ②陶潜诗:“冉冉星气流。”③何逊诗:“晖晖视落日。” ④陶诗:“田父有好怀。”⑤刘向《新序》:“出讼邻家,未为通计。” 《诗》:“杂佩以问之。”注:“问,遣也。” ⑥《汉书》:高帝作新丰,一如丰沛道路人家,鸡犬放之,皆识其家。【远注】江村止八九家,故尽相识。 作者简介杜甫 (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天宝中期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 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杜甫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 4.古诗《寒食》的作者到底是韩翃还是韩愈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七言绝句。 开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 “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 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写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 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所以诗人在无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随东风飘拂的“御柳”。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 “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 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 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 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 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这首诗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 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印证,读者还是能了解诗的主题的。 韩翃,唐代诗人。 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 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 5.寒食古诗的作者 寒食古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韩翃。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官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首诗的意思是:暮春时节,长安城到处都飞舞着柳絮、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宫御花园的柳枝。夜幕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这是一首讽刺诗,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诗人的笔法巧妙含蓄。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 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宦官进行了深刻的讽刺。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 本诗正是因此而发。 。 6.古诗:寒食的作者的姓名(带拼音) 古诗寒食的作者是:韩翃( hán hóng) 。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白话译文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该诗的创作背景: 寒食是中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这仪式用意有二: 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 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勤政为民。 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有意见认为此诗正是因此而发。 寒食春深,景物宜人,故诗中前二句先写景。“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 “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 春意浓郁,笼罩全城。 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 “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 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 一个“飞”字,蕴意深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 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第三、四句,论者多认为是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其中写实的成份是主要的。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 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宫中可以燃烛。 “日暮汉宫传蜡烛”,皇帝特许重臣“五侯”也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 能得到皇帝赐烛这份殊荣的自然不多,难怪由汉宫(实指唐朝宫廷)到五侯之家,沿途飘散的“轻烟”会引起诗人的特别注意。由于后两句旨在描写宫廷生活,并且写得轻灵佻脱,所以历来颇受赏识。 7.《寒食》的作者是谁 韩翃 年代:唐代 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作品原文 寒 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①,寒食东风御柳斜②。 日暮汉宫传蜡烛③,轻烟散入五侯家④。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②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③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④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白话译文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创作背景 寒食是中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勤政为民。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参照。 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有意见认为此诗正是因此而发。 8.谁知道寒食的作者是谁 有很多首。。 不知道是不是这个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官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暮春时候长安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日风吹皇家花园柳枝斜.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赏析]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宋人就说过:“人间佳节唯寒食。”(邵雍)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参照。 此诗只注重寒食景象的描绘,并无一字涉及评议。第一句就展示出寒食节长安的迷人风光。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不但造语新颖,富于美感;而且两字有阴平阳平的音调变化,谐和悦耳。处处“飞花”,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而且确切地表现出寒食的暮春景象。暮春时节,袅袅东风中柳絮飞舞,落红无数。不说“处处”而说“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春城无处不飞花”写的是整个长安,下一句则专写皇城风光。既然整个长安充满春意,热闹繁华,皇宫的情景也就可以想见了。与第一句一样,这里并未直接写到游春盛况,而剪取无限风光中风拂“御柳”一个镜头。当时的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所以特别写到柳。同时也关照下文“以榆柳之火赐近臣”的意思。 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恩典。“日暮”两句正是写这种情事,仍然是形象的画面。写赐火用一“传”字,不但状出动态,而且意味着挨个赐予,可见封建等级次第之森严。“轻烟散入”四字,生动描绘出一幅中官走马传烛图,虽然既未写马也未写人,但那袅袅飘散的轻烟,告诉着这一切消息,使人嗅到了那烛烟的气味,听到了那得得的马蹄,恍如身历其境。同时,自然而然会给人产生一种联想,体会到更多的言外之意。首先,风光无处不同,家家禁火而汉宫传烛独异,这本身已包含着特权的意味。进而,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则是“五侯”之家。它使人联想到中唐以后宦官专权的政治弊端。中唐以来,宦官专擅朝政,政治日趋腐败,有如汉末之世。诗中以“汉”代唐,显然暗寓讽谕之情。无怪乎吴乔说:“唐之亡国,由于宦官握兵,实代宗授之以柄。此诗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见意,唐诗之通于春秋也。”(《围炉诗话》) 据孟棨《本事诗》,唐德宗曾十分赏识韩翃此诗,为此特赐多年失意的诗人以“驾部郎中知制诰”的显职。由于当时江淮刺史也叫韩翃,德宗特御笔亲书此诗,并批道:“与此韩翃”,成为一时流传的佳话。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形象大于思想”(高尔基),此诗虽然止于描绘,作者本意也未必在于讥刺,但他抓住的形象本身很典型,因而使读者意会到比作品更多的东西。由于作者未曾刻意求深,只是沉浸在打动了自己的形象与情感之中,发而为诗,反而使诗更含蓄,更富于情韵,比许多刻意讽刺之作更高一筹。
2023-08-29 12:17:541

寒食这首诗的翻译

寒食这首诗的翻译如下:译文: 二月的江南花开满枝头,在他乡过寒食节足够悲哀了。贫困的生活平常也是不生火做饭的,不仅仅是明天才吃子推这样的冷食。原文: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孟云卿天宝年间科场失意后,曾流寓荆州一带,过着极为贫困的生活。就在这样的飘泊流寓生活中的一个寒食节前夕,他写下了这首绝句。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宋人就说过:“人间佳节唯寒食。”(邵雍)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参照。
2023-08-29 12:18:152

古诗 寒食的主旨

本诗借古讽今表达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强烈的讽刺之情
2023-08-29 12:19:0112

韩翃写寒食时的背景?

写作背景: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此诗正是因此而发。扩展资料《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2023-08-29 12:19:375

寒食的作者是谁?

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注释1、春城:指春天的长安城。2、寒食:在清明节前一或两日,此日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3、御柳:御苑之柳,宫城中的柳树。4、汉宫:这里指唐皇宫,唐诗中常用“汉”代“唐”。5、传蜡烛:寒食节一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通过皇帝恩赐而得到火种蜡烛。6、五侯:指东汉桓帝时的大宦官单超、徐璜、具瑷、左倌、唐衡等五人。他们因在诛灭外戚梁冀集团时有功,汉桓帝在一天内封他们五人为侯,称为“五侯”。创作背景关于这首诗的创作主旨历来众说纷纭。有人以为是以白描手法描绘皇室的气派,是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不认为诗人有讥刺之意;有人则认为这是一首笔法巧妙含蓄的讽刺诗,意在借古讽今,委婉地批判皇帝厚待亲信宦官,同时反映出宦官在当时的熏天气焰;还有人认为作者也许并非讥刺,但诗作内容难免让读者意会到作者未想表达的内容。结合历史背景来看,东汉末年桓帝灵帝时,宦官把持朝政,权势熏天,直接导致了汉朝的灭亡。在《后汉书》、《三国志》以及《三国演义》中都有详细说明。唐代自唐肃宗以后,宦官专权,挟制皇帝比东汉有过而无不及。尤其是唐代中后期,皇帝的废立甚至生死都掌握在宦官手里,宦官之祸直到唐朝灭亡。《寒食》这首诗的作者就生活在唐德宗时期,唐德宗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昏君。历史学家欧阳修评价唐德宗“猜忌刻薄,以强明自任,耻见屈于正论,而忘受欺于奸谀。故其疑萧复之轻己,谓姜公辅为卖直而不能容;用卢杞、赵赞,则至于败乱而终不悔。及奉天之难,深自惩艾,遂行姑息之政。由是朝廷益弱,而方镇愈强,至于唐亡,其患以此。”吴奎评论唐德宗“猜疑大臣,信任群小,陆贽以直道昌言,反见斥逐;裴延龄、韦渠牟、李齐运以纤屑狡狯,倚为腹心,天下至今称德宗为至暗之主。”唐代诗人在作品中常以汉来代唐,如白居易写唐玄宗、杨贵妃的《长恨歌》,开篇即说“汉皇重色思倾国”。如此结合《寒食》这首诗中提到的东汉桓帝时的宦官五侯,和“汉宫”喻唐,很难说作者诗中没有讽刺之意。即使作者真的没有讽刺之意,了解历史的读者也很容易联想到这层意思。作品赏析《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长安城内寒食节时的风俗。寒食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节日,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一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冷食,故名寒食。诗的前两句描绘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第一句写长安城到处一派落花缤纷的绚烂景象,第二句“御柳斜”写杨柳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曳姿态。后两句既是写实,又有讽喻。唐代制度,寒食节时皇帝颁布命令,取榆柳之火赐近臣以示恩宠。寒食日本应禁火,但宫中可以燃烛,皇帝又特许由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至重臣之家。而这首诗中提到的“五侯”并非国家重臣,只是皇帝身边佞幸之人,所以有批判的意味。这首诗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构思巧妙,结构严谨。第一句点出寒食,“春”字与寒食照应,“飞”字轻灵,富于动感,暗示“东风”吹拂。“东风”即春风,又照应前面的“春”;第二句由皇城全景转移集中到御苑,“柳”、“斜”同时照应春天和春风。后两句由御苑引出皇宫,皇帝“传蜡烛”与近臣,“蜡烛”说明“日暮”,又与“轻烟”有关,而且一起对应题目的“寒食”;后面的“散”则照应前面的聚焦于御苑皇宫,又照应前面的“传”。从内容看,这首诗由写景转入风俗;从空间看,由长安城转入御苑,又由皇宫转入权贵之门;从时间看,由白天转入日暮;从情感看,由景物引出议论。文化常识:寒食节传说晋文公重耳在流亡途中有一次饥饿难忍,侍从介子推于是割下大腿的肉冒充食物做好以后献给重耳。晋文公回到晋国为君后,介子推不愿接受封赏,遂与母隐居于绵山。晋文公为了逼介子推出山做官,派人火烧绵山,结果介子推母子宁可被烧死也不出山。后来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改介子推隐居的绵山为介山,同时规定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民间传说的寒食节的来历。从春秋时期至今,寒食节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寒食节的时间为清明节前一日或者两日,习俗有吃冷食、祭祀、踏青等,近代以来寒食节逐渐并入清明节。文学常识:大历十才子韩翃(生卒年不详),大历十才子之一。大历十才子是指活跃于唐代中期大历年间的一个诗歌群体,最早见于姚合的《极玄集》:“李端,字正己,赵郡人,大历五年进士。与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唱和,号十才子。”大历十才子是一个自然形成的诗歌流派,并无共同的组织和创作宣言,只是因他们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审美趣味,遵循着共同的创作原则,又相互唱和,交往密切,所以将他们看作是一个诗派。大历十才子都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及乡情旅思等,语词优美,音律协和,但题材风格比较单调。但他们多经历了中唐社会的战乱旅宦生活,因此作品也间有反映现实和表达真情实感的作品。
2023-08-29 12:19:531

寒食是韩翃写的吗?

《寒食》是唐朝诗人韩翃的作品: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是一首描写寒食节前后长安城的作品。历来有个规定,在寒食期间,是要禁火、吃冷食的,所以称为“寒食节”。这个节日当时是官推,为了纪念忠诚到极点,然后被主子放火烧死的介子推。如何看大家是否遵守了过节的规矩呢?那就是禁火。而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明明就是写那些官宦之家,不但点了灯,还是皇宫里发放出来的烛火。这其实是一首讽谏诗。这里的“汉宫”其实就是指当时的宫廷,这个是当时写文的规矩。所以这首作品虽然以首句“春城无处不飞花”传名万世,但实际上是在讽刺朝廷官员不遵守禁火习俗的一篇作品。不过这种反人类的节日到了爱好娱乐的唐朝,自然而然地就被老百姓淘汰了,他这种讽刺,即使在当时也没什么意义。反倒是因为唐德宗非常喜欢他的首句,升了他的官,成就了因诗升官的一段佳话。你看咱们今天还有谁过“寒食”?
2023-08-29 12:20:461

寒食的诗句加拼音。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chun cheng wu chu bu fei hua han shi dong feng yu liu xie——韩翃《寒食 / 寒食日即事》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2023-08-29 12:21:241

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中的寒食是什么意思

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两日。古人每逢这节日,前后三天不生火,只吃冷食物,故称“寒食”。
2023-08-29 12:21:381

寒食韩翃中心思想是什么?

《寒食》中心思想是: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原文:《寒食》【作者】韩翃 【朝代】唐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译文: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2023-08-29 12:21:541

寒食主旨

诗歌通过描写寒食节时皇宫里的情形,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及宦官得宠特权的腐败现象。诗中作者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宦官进行了深刻的讽刺。《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赏析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将春天的勃然生机表现了出来。诗的后两句写的是夜晚,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寒食节的时候禁烟火,而权贵大臣却点着蜡烛,诗人在诗中对这种腐败的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作者简介韩翃,字君平,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他的诗中大部分都是送行赠别或者唱和吟咏的诗歌。他的诗歌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因为被人们广为传诵,他的代表作有《送齐山人归长白山》、《河上寄故人》、《宿石邑山中》等。
2023-08-29 12:22:101

寒食的意思?

在!在你面前再去想去吃好吃的呢!在我们面前装的下,
2023-08-29 12:22:214

寒食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寒食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1、《寒食》表达了诗人在寒食节来临之前的思乡之情,以及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 2、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2023-08-29 12:22:371

寒食 唐 韩_译文

《寒食》(唐)韩翃译文: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城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寒食节虽然禁火,但得宠的官员却可以得到皇上特赐的烛火,家里轻烟缭绕。诗中充溢着对皇城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同时暗含委婉的讽谏。创作背景:寒食是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古人每逢此节,前后三天不生火,只吃现成冷食,故名寒食。据《西京杂记》记载,在汉代,寒食这天虽然全国都禁火,但皇帝却赏赐给侯门贵族以蜡烛,特许照明,以示恩宠。唐承汉制,因袭旧例,也在寒食传烛示恩。这首诗具体作年不详,如果作于唐玄宗时,则“五侯”当指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及其姊妹等;若是作于安史之乱后,则是指唐代宗以来权势日盛的宦官政治集团,他们专擅朝政,使得中唐政治日趋腐败,有如汉末之世。韩翃见到皇家恩泽只惠及上层,于是在这首诗中微露出讽谏之意。
2023-08-29 12:23:042

寒食韩翃古诗意思?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点蜡烛的轻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2023-08-29 12:24:0510

韩翃寒食的诗意是什么?

《寒食》的译文: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全诗原文:寒 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相关轶事:该诗形象生动的典型化描写征服了当时的皇帝。据《本事诗》记载,唐德宗十分赏识韩翃的这首诗,阅后,特意赐予他“驾部郎中知制诰”的显职。由于当时江淮刺史与韩翃同名,德宗特意亲书此诗,并批道:“与此韩翃”。韩翃的《寒食》一诗,不仅受当时皇帝喜爱,一般朝士也口口相传,珍爱有加。《唐音癸笺》里,还特意记录“韩员外(翃)诗匠,意近于史,兴致繁富,一篇一咏,朝士珍之”这一盛况。
2023-08-29 12:24:411

韩翃的诗寒食是什么意思啊?

寒食: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的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诗有讽刺的意思,有点类似于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韩翃: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一直在军队里做文书工作,擅长写送别题材的诗歌。
2023-08-29 12:25:093

韩翃寒食注音版

高一二十多少钱一
2023-08-29 12:25:353

韩翃的《寒食》诗句是什么意思?

《寒食》的译文: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全诗原文:寒 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相关轶事:该诗形象生动的典型化描写征服了当时的皇帝。据《本事诗》记载,唐德宗十分赏识韩翃的这首诗,阅后,特意赐予他“驾部郎中知制诰”的显职。由于当时江淮刺史与韩翃同名,德宗特意亲书此诗,并批道:“与此韩翃”。韩翃的《寒食》一诗,不仅受当时皇帝喜爱,一般朝士也口口相传,珍爱有加。《唐音癸笺》里,还特意记录“韩员外(翃)诗匠,意近于史,兴致繁富,一篇一咏,朝士珍之”这一盛况。
2023-08-29 12:26:261

寒食 古诗作者的读音

han:rbsybztjcfghvfyjbcd
2023-08-29 12:26:3711

韩翃的诗----寒食的译文

寒食 [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官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译文] 暮春时候长安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日风吹皇家花园柳枝斜.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赏析]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宋人就说过:“人间佳节唯寒食。”(邵雍)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参照。 此诗只注重寒食景象的描绘,并无一字涉及评议。第一句就展示出寒食节长安的迷人风光。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不但造语新颖,富于美感;而且两字有阴平阳平的音调变化,谐和悦耳。处处“飞花”,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而且确切地表现出寒食的暮春景象。暮春时节,袅袅东风中柳絮飞舞,落红无数。不说“处处”而说“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春城无处不飞花”写的是整个长安,下一句则专写皇城风光。既然整个长安充满春意,热闹繁华,皇宫的情景也就可以想见了。与第一句一样,这里并未直接写到游春盛况,而剪取无限风光中风拂“御柳”一个镜头。当时的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所以特别写到柳。同时也关照下文“以榆柳之火赐近臣”的意思。 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恩典。“日暮”两句正是写这种情事,仍然是形象的画面。写赐火用一“传”字,不但状出动态,而且意味着挨个赐予,可见封建等级次第之森严。“轻烟散入”四字,生动描绘出一幅中官走马传烛图,虽然既未写马也未写人,但那袅袅飘散的轻烟,告诉着这一切消息,使人嗅到了那烛烟的气味,听到了那得得的马蹄,恍如身历其境。同时,自然而然会给人产生一种联想,体会到更多的言外之意。首先,风光无处不同,家家禁火而汉宫传烛独异,这本身已包含着特权的意味。进而,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则是“五侯”之家。它使人联想到中唐以后宦官专权的政治弊端。中唐以来,宦官专擅朝政,政治日趋腐败,有如汉末之世。诗中以“汉”代唐,显然暗寓讽谕之情。无怪乎吴乔说:“唐之亡国,由于宦官握兵,实代宗授之以柄。此诗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见意,唐诗之通于春秋也。”(《围炉诗话》) 据孟棨《本事诗》,唐德宗曾十分赏识韩翃此诗,为此特赐多年失意的诗人以“驾部郎中知制诰”的显职。由于当时江淮刺史也叫韩翃,德宗特御笔亲书此诗,并批道:“与此韩翃”,成为一时流传的佳话。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形象大于思想”(高尔基),此诗虽然止于描绘,作者本意也未必在于讥刺,但他抓住的形象本身很典型,因而使读者意会到比作品更多的东西。由于作者未曾刻意求深,只是沉浸在打动了自己的形象与情感之中,发而为诗,反而使诗更含蓄,更富于情韵,比许多刻意讽刺之作更高一筹。8071相关问题全部寒食 [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官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译文] 暮春时候长安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日风吹皇家花园柳枝斜.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赏析]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宋人就说过:“人间佳节唯寒食。”(邵雍)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参照。 此诗只注重寒食景象的描绘,并无一字涉及评议。第一句就展示出寒食节长安的迷人风光。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不但造语新颖,富于美感;而且两字有阴平阳平的音调变化,谐和悦耳。处处“飞花”,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而且确切地表现出寒食的暮春景象。暮春时节,袅袅东风中柳絮飞舞,落红无数。不说“处处”而说“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春城无处不飞花”写的是整个长安,下一句则专写皇城风光。既然整个长安充满春意,热闹繁华,皇宫的情景也就可以想见了。与第一句一样,这里并未直接写到游春盛况,而剪取无限风光中风拂“御柳”一个镜头。当时的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所以特别写到柳。同时也关照下文“以榆柳之火赐近臣”的意思。 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恩典。“日暮”两句正是写这种情事,仍然是形象的画面。写赐火用一“传”字,不但状出动态,而且意味着挨个赐予,可见封建等级次第之森严。“轻烟散入”四字,生动描绘出一幅中官走马传烛图,虽然既未写马也未写人,但那袅袅飘散的轻烟,告诉着这一切消息,使人嗅到了那烛烟的气味,听到了那得得的马蹄,恍如身历其境。同时,自然而然会给人产生一种联想,体会到更多的言外之意。首先,风光无处不同,家家禁火而汉宫传烛独异,这本身已包含着特权的意味。进而,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则是“五侯”之家。它使人联想到中唐以后宦官专权的政治弊端。中唐以来,宦官专擅朝政,政治日趋腐败,有如汉末之世。诗中以“汉”代唐,显然暗寓讽谕之情。无怪乎吴乔说:“唐之亡国,由于宦官握兵,实代宗授之以柄。此诗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见意,唐诗之通于春秋也。”(《围炉诗话》) 据孟棨《本事诗》,唐德宗曾十分赏识韩翃此诗,为此特赐多年失意的诗人以“驾部郎中知制诰”的显职。由于当时江淮刺史也叫韩翃,德宗特御笔亲书此诗,并批道:“与此韩翃”,成为一时流传的佳话。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形象大于思想”(高尔基),此诗虽然止于描绘,作者本意也未必在于讥刺,但他抓住的形象本身很典型,因而使读者意会到比作品更多的东西。由于作者未曾刻意求深,只是沉浸在打动了自己的形象与情感之中,发而为诗,反而使诗更含蓄,更富于情韵,比许多刻意讽刺之作更高一筹。8071相关问题全部寒食 [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官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译文] 暮春时候长安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日风吹皇家花园柳枝斜.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赏析]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宋人就说过:“人间佳节唯寒食。”(邵雍)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参照。 此诗只注重寒食景象的描绘,并无一字涉及评议。第一句就展示出寒食节长安的迷人风光。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不但造语新颖,富于美感;而且两字有阴平阳平的音调变化,谐和悦耳。处处“飞花”,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而且确切地表现出寒食的暮春景象。暮春时节,袅袅东风中柳絮飞舞,落红无数。不说“处处”而说“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春城无处不飞花”写的是整个长安,下一句则专写皇城风光。既然整个长安充满春意,热闹繁华,皇宫的情景也就可以想见了。与第一句一样,这里并未直接写到游春盛况,而剪取无限风光中风拂“御柳”一个镜头。当时的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所以特别写到柳。同时也关照下文“以榆柳之火赐近臣”的意思。 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恩典。“日暮”两句正是写这种情事,仍然是形象的画面。写赐火用一“传”字,不但状出动态,而且意味着挨个赐予,可见封建等级次第之森严。“轻烟散入”四字,生动描绘出一幅中官走马传烛图,虽然既未写马也未写人,但那袅袅飘散的轻烟,告诉着这一切消息,使人嗅到了那烛烟的气味,听到了那得得的马蹄,恍如身历其境。同时,自然而然会给人产生一种联想,体会到更多的言外之意。首先,风光无处不同,家家禁火而汉宫传烛独异,这本身已包含着特权的意味。进而,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则是“五侯”之家。它使人联想到中唐以后宦官专权的政治弊端。中唐以来,宦官专擅朝政,政治日趋腐败,有如汉末之世。诗中以“汉”代唐,显然暗寓讽谕之情。无怪乎吴乔说:“唐之亡国,由于宦官握兵,实代宗授之以柄。此诗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见意,唐诗之通于春秋也。”(《围炉诗话》) 据孟棨《本事诗》,唐德宗曾十分赏识韩翃此诗,为此特赐多年失意的诗人以“驾部郎中知制诰”的显职。由于当时江淮刺史也叫韩翃,德宗特御笔亲书此诗,并批道:“与此韩翃”,成为一时流传的佳话。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形象大于思想”(高尔基),此诗虽然止于描绘,作者本意也未必在于讥刺,但他抓住的形象本身很典型,因而使读者意会到比作品更多的东西。由于作者未曾刻意求深,只是沉浸在打动了自己的形象与情感之中,发而为诗,反而使诗更含蓄,更富于情韵,比许多刻意讽刺之作更高一筹。8071相关问题全部寒食 [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官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译文] 暮春时候长安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日风吹皇家花园柳枝斜.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赏析]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宋人就说过:“人间佳节唯寒食。”(邵雍)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参照。 此诗只注重寒食景象的描绘,并无一字涉及评议。第一句就展示出寒食节长安的迷人风光。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不但造语新颖,富于美感;而且两字有阴平阳平的音调变化,谐和悦耳。处处“飞花”,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而且确切地表现出寒食的暮春景象。暮春时节,袅袅东风中柳絮飞舞,落红无数。不说“处处”而说“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春城无处不飞花”写的是整个长安,下一句则专写皇城风光。既然整个长安充满春意,热闹繁华,皇宫的情景也就可以想见了。与第一句一样,这里并未直接写到游春盛况,而剪取无限风光中风拂“御柳”一个镜头。当时的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所以特别写到柳。同时也关照下文“以榆柳之火赐近臣”的意思。 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恩典。“日暮”两句正是写这种情事,仍然是形象的画面。写赐火用一“传”字,不但状出动态,而且意味着挨个赐予,可见封建等级次第之森严。“轻烟散入”四字,生动描绘出一幅中官走马传烛图,虽然既未写马也未写人,但那袅袅飘散的轻烟,告诉着这一切消息,使人嗅到了那烛烟的气味,听到了那得得的马蹄,恍如身历其境。同时,自然而然会给人产生一种联想,体会到更多的言外之意。首先,风光无处不同,家家禁火而汉宫传烛独异,这本身已包含着特权的意味。进而,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则是“五侯”之家。它使人联想到中唐以后宦官专权的政治弊端。中唐以来,宦官专擅朝政,政治日趋腐败,有如汉末之世。诗中以“汉”代唐,显然暗寓讽谕之情。无怪乎吴乔说:“唐之亡国,由于宦官握兵,实代宗授之以柄。此诗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见意,唐诗之通于春秋也。”(《围炉诗话》) 据孟棨《本事诗》,唐德宗曾十分赏识韩翃此诗,为此特赐多年失意的诗人以“驾部郎中知制诰”的显职。由于当时江淮刺史也叫韩翃,德宗特御笔亲书此诗,并批道:“与此韩翃”,成为一时流传的佳话。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形象大于思想”(高尔基),此诗虽然止于描绘,作者本意也未必在于讥刺,但他抓住的形象本身很典型,因而使读者意会到比作品更多的东西。由于作者未曾刻意求深,只是沉浸在打动了自己的形象与情感之中,发而为诗,反而使诗更含蓄,更富于情韵,比许多刻意讽刺之作更高一筹。8071相关问题全部寒食 [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官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译文] 暮春时候长安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日风吹皇家花园柳枝斜.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赏析]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宋人就说过:“人间佳节唯寒食。”(邵雍)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参照。 此诗只注重寒食景象的描绘,并无一字涉及评议。第一句就展示出寒食节长安的迷人风光。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不但造语新颖,富于美感;而且两字有阴平阳平的音调变化,谐和悦耳。处处“飞花”,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而且确切地表现出寒食的暮春景象。暮春时节,袅袅东风中柳絮飞舞,落红无数。不说“处处”而说“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春城无处不飞花”写的是整个长安,下一句则专写皇城风光。既然整个长安充满春意,热闹繁华,皇宫的情景也就可以想见了。与第一句一样,这里并未直接写到游春盛况,而剪取无限风光中风拂“御柳”一个镜头。当时的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所以特别写到柳。同时也关照下文“以榆柳之火赐近臣”的意思。 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恩典。“日暮”两句正是写这种情事,仍然是形象的画面。写赐火用一“传”字,不但状出动态,而且意味着挨个赐予,可见封建等级次第之森严。“轻烟散入”四字,生动描绘出一幅中官走马传烛图,虽然既未写马也未写人,但那袅袅飘散的轻烟,告诉着这一切消息,使人嗅到了那烛烟的气味,听到了那得得的马蹄,恍如身历其境。同时,自然而然会给人产生一种联想,体会到更多的言外之意。首先,风光无处不同,家家禁火而汉宫传烛独异,这本身已包含着特权的意味。进而,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则是“五侯”之家。它使人联想到中唐以后宦官专权的政治弊端。中唐以来,宦官专擅朝政,政治日趋腐败,有如汉末之世。诗中以“汉”代唐,显然暗寓讽谕之情。无怪乎吴乔说:“唐之亡国,由于宦官握兵,实代宗授之以柄。此诗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见意,唐诗之通于春秋也。”(《围炉诗话》) 据孟棨《本事诗》,唐德宗曾十分赏识韩翃此诗,为此特赐多年失意的诗人以“驾部郎中知制诰”的显职。由于当时江淮刺史也叫韩翃,德宗特御笔亲书此诗,并批道:“与此韩翃”,成为一时流传的佳话。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形象大于思想”(高尔基),此诗虽然止于描绘,作者本意也未必在于讥刺,但他抓住的形象本身很典型,因而使读者意会到比作品更多的东西。由于作者未曾刻意求深,只是沉浸在打动了自己的形象与情感之中,发而为诗,反而使诗更含蓄,更富于情韵,比许多刻意讽刺之作更高一筹。8071相关问题全部寒食 [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官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译文] 暮春时候长安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日风吹皇家花园柳枝斜.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赏析]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宋人就说过:“人间佳节唯寒食。”(邵雍)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参照。 此诗只注重寒食景象的描绘,并无一字涉及评议。第一句就展示出寒食节长安的迷人风光。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不但造语新颖,富于美感;而且两字有阴平阳平的音调变化,谐和悦耳。处处“飞花”,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而且确切地表现出寒食的暮春景象。暮春时节,袅袅东风中柳絮飞舞,落红无数。不说“处处”而说“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春城无处不飞花”写的是整个长安,下一句则专写皇城风光。既然整个长安充满春意,热闹繁华,皇宫的情景也就可以想见了。与第一句一样,这里并未直接写到游春盛况,而剪取无限风光中风拂“御柳”一个镜头。当时的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所以特别写到柳。同时也关照下文“以榆柳之火赐近臣”的意思。 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恩典。“日暮”两句正是写这种情事,仍然是形象的画面。写赐火用一“传”字,不但状出动态,而且意味着挨个赐予,可见封建等级次第之森严。“轻烟散入”四字,生动描绘出一幅中官走马传烛图,虽然既未写马也未写人,但那袅袅飘散的轻烟,告诉着这一切消息,使人嗅到了那烛烟的气味,听到了那得得的马蹄,恍如身历其境。同时,自然而然会给人产生一种联想,体会到更多的言外之意。首先,风光无处不同,家家禁火而汉宫传烛独异,这本身已包含着特权的意味。进而,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则是“五侯”之家。它使人联想到中唐以后宦官专权的政治弊端。中唐以来,宦官专擅朝政,政治日趋腐败,有如汉末之世。诗中以“汉”代唐,显然暗寓讽谕之情。无怪乎吴乔说:“唐之亡国,由于宦官握兵,实代宗授之以柄。此诗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见意,唐诗之通于春秋也。”(《围炉诗话》) 据孟棨《本事诗》,唐德宗曾十分赏识韩翃此诗,为此特赐多年失意的诗人以“驾部郎中知制诰”的显职。由于当时江淮刺史也叫韩翃,德宗特御笔亲书此诗,并批道:“与此韩翃”,成为一时流传的佳话。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形象大于思想”(高尔基),此诗虽然止于描绘,作者本意也未必在于讥刺,但他抓住的形象本身很典型,因而使读者意会到比作品更多的东西。由于作者未曾刻意求深,只是沉浸在打动了自己的形象与情感之中,发而为诗,反而使诗更含蓄,更富于情韵,比许多刻意讽刺之作更高一筹。8071相关问题全部寒食 [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官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译文] 暮春时候长安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日风吹皇家花园柳枝斜.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赏析]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宋人就说过:“人间佳节唯寒食。”(邵雍)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参照。 此诗只注重寒食景象的描绘,并无一字涉及评议。第一句就展示出寒食节长安的迷人风光。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不但造语新颖,富于美感;而且两字有阴平阳平的音调变化,谐和悦耳。处处“飞花”,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而且确切地表现出寒食的暮春景象。暮春时节,袅袅东风中柳絮飞舞,落红无数。不说“处处”而说“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春城无处不飞花”写的是整个长安,下一句则专写皇城风光。既然整个长安充满春意,热闹繁华,皇宫的情景也就可以想见了。与第一句一样,这里并未直接写到游春盛况,而剪取无限风光中风拂“御柳”一个镜头。当时的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所以特别写到柳。同时也关照下文“以榆柳之火赐近臣”的意思。 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恩典。“日暮”两句正是写这种情事,仍然是形象的画面。写赐火用一“传”字,不但状出动态,而且意味着挨个赐予,可见封建等级次第之森严。“轻烟散入”四字,生动描绘出一幅中官走马传烛图,虽然既未写马也未写人,但那袅袅飘散的轻烟,告诉着这一切消息,使人嗅到了那烛烟的气味,听到了那得得的马蹄,恍如身历其境。同时,自然而然会给人产生一种联想,体会到更多的言外之意。首先,风光无处不同,家家禁火而汉宫传烛独异,这本身已包含着特权的意味。进而,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则是“五侯”之家。它使人联想到中唐以后宦官专权的政治弊端。中唐以来,宦官专擅朝政,政治日趋腐败,有如汉末之世。诗中以“汉”代唐,显然暗寓讽谕之情。无怪乎吴乔说:“唐之亡国,由于宦官握兵,实代宗授之以柄。此诗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见意,唐诗之通于春秋也。”(《围炉诗话》) 据孟棨《本事诗》,唐德宗曾十分赏识韩翃此诗,为此特赐多年失意的诗人以“驾部郎中知制诰”的显职。由于当时江淮刺史也叫韩翃,德宗特御笔亲书此诗,并批道:“与此韩翃”,成为一时流传的佳话。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形象大于思想”(高尔基),此诗虽然止于描绘,作者本意也未必在于讥刺,但他抓住的形象本身很典型,因而使读者意会到比作品更多的东西。由于作者未曾刻意求深,只是沉浸在打动了自己的形象与情感之中,发而为诗,反而使诗更含蓄,更富于情韵,比许多刻意讽刺之作更高一筹。8071相关问题全部
2023-08-29 12:28:312

韩翃写寒食的写作背景

韩翃写《寒食》的写作背景是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有意见认为此诗正是因此而发。《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2023-08-29 12:28:391

古诗寒食的作者是谁

古诗寒食的作者是韩翃。《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城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寒食节虽然禁火,但得宠的官员却可以得到皇上特赐的烛火,家里轻烟缭绕。诗中充溢着对皇城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同时暗含委婉的讽谏。全诗重在描写景物,以白描手法写实,结构严谨,蕴含多重转折,用笔含蓄,寓意深远。寒食:节令名,在农历清明前一日或二日。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去冬节(即冬至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寒食正当三月,是春景正浓之时。古代风俗,于寒食前后禁火三天,据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大夫介子推。相传介子推辅佐晋文公重耳回国后,隐于山中,晋文公烧山逼他出来,介子推抱树而死。晋文公为悼念他,禁止在介子推死日生火煮饭,只吃冷食。后相沿成俗,称为“寒食禁火”。或云禁火为周的旧制,与介子推之死无关。诗题一作“寒食日即事”。作者简介:韩翃,登天宝十三载进士第,官至驾部郎中、中书舍人。在大历十才子里,韩翃和李益也许是最著名的两个。这并非是由于他们的文学造诣,而因为他俩都是传奇里的有名角色。见《太平广记》卷肆捌伍许尧佐《柳氏传》。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诗多写送别唱和题材,如《韩君平诗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卷。韩翃诗集里十之八九是送行赠别或者唱和吟咏的诗歌。这类作品在唐代其他名家诗集里所占的比例似乎都没有像他的诗集里那么大。韩翃善于轻巧而具体地预祝旅途顺利,说得古代舟车仿佛具有现代交通工具的速度。淄青侯希逸、宣武李勉相继辟幕府。建中初,以诗受知德宗,得到德宗的赏识,被授予驾部郎中、知制诰等官爵,最后官至中书舍人。韩翃与钱起、卢纶等人号称大历十才子。他作诗兴致繁富,一篇一咏,朝野珍之。
2023-08-29 12:28:471

寒食拼音版古诗作者拼音

《寒食》作者韩翃,拼音为:hán hóng。《寒食》拼音版全诗:寒食(hán shí)唐代:韩翃(táng dài:hán hóng)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chūn chéng wú chù bù fēi huā ,hán shí dōng fēng yù liǔ xiá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rì mù hàn gōng chuán là zhú ,qīng yān sàn rù wǔ hóu jiā 。)译文:暮春时节的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作者: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
2023-08-29 12:29:181

寒食是谁的作品?

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注释1、春城:指春天的长安城。2、寒食:在清明节前一或两日,此日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3、御柳:御苑之柳,宫城中的柳树。4、汉宫:这里指唐皇宫,唐诗中常用“汉”代“唐”。5、传蜡烛:寒食节一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通过皇帝恩赐而得到火种蜡烛。6、五侯:指东汉桓帝时的大宦官单超、徐璜、具瑷、左倌、唐衡等五人。他们因在诛灭外戚梁冀集团时有功,汉桓帝在一天内封他们五人为侯,称为“五侯”。创作背景关于这首诗的创作主旨历来众说纷纭。有人以为是以白描手法描绘皇室的气派,是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不认为诗人有讥刺之意;有人则认为这是一首笔法巧妙含蓄的讽刺诗,意在借古讽今,委婉地批判皇帝厚待亲信宦官,同时反映出宦官在当时的熏天气焰;还有人认为作者也许并非讥刺,但诗作内容难免让读者意会到作者未想表达的内容。结合历史背景来看,东汉末年桓帝灵帝时,宦官把持朝政,权势熏天,直接导致了汉朝的灭亡。在《后汉书》、《三国志》以及《三国演义》中都有详细说明。唐代自唐肃宗以后,宦官专权,挟制皇帝比东汉有过而无不及。尤其是唐代中后期,皇帝的废立甚至生死都掌握在宦官手里,宦官之祸直到唐朝灭亡。《寒食》这首诗的作者就生活在唐德宗时期,唐德宗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昏君。历史学家欧阳修评价唐德宗“猜忌刻薄,以强明自任,耻见屈于正论,而忘受欺于奸谀。故其疑萧复之轻己,谓姜公辅为卖直而不能容;用卢杞、赵赞,则至于败乱而终不悔。及奉天之难,深自惩艾,遂行姑息之政。由是朝廷益弱,而方镇愈强,至于唐亡,其患以此。”吴奎评论唐德宗“猜疑大臣,信任群小,陆贽以直道昌言,反见斥逐;裴延龄、韦渠牟、李齐运以纤屑狡狯,倚为腹心,天下至今称德宗为至暗之主。”唐代诗人在作品中常以汉来代唐,如白居易写唐玄宗、杨贵妃的《长恨歌》,开篇即说“汉皇重色思倾国”。如此结合《寒食》这首诗中提到的东汉桓帝时的宦官五侯,和“汉宫”喻唐,很难说作者诗中没有讽刺之意。即使作者真的没有讽刺之意,了解历史的读者也很容易联想到这层意思。作品赏析《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长安城内寒食节时的风俗。寒食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节日,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一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冷食,故名寒食。诗的前两句描绘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第一句写长安城到处一派落花缤纷的绚烂景象,第二句“御柳斜”写杨柳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曳姿态。后两句既是写实,又有讽喻。唐代制度,寒食节时皇帝颁布命令,取榆柳之火赐近臣以示恩宠。寒食日本应禁火,但宫中可以燃烛,皇帝又特许由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至重臣之家。而这首诗中提到的“五侯”并非国家重臣,只是皇帝身边佞幸之人,所以有批判的意味。这首诗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构思巧妙,结构严谨。第一句点出寒食,“春”字与寒食照应,“飞”字轻灵,富于动感,暗示“东风”吹拂。“东风”即春风,又照应前面的“春”;第二句由皇城全景转移集中到御苑,“柳”、“斜”同时照应春天和春风。后两句由御苑引出皇宫,皇帝“传蜡烛”与近臣,“蜡烛”说明“日暮”,又与“轻烟”有关,而且一起对应题目的“寒食”;后面的“散”则照应前面的聚焦于御苑皇宫,又照应前面的“传”。从内容看,这首诗由写景转入风俗;从空间看,由长安城转入御苑,又由皇宫转入权贵之门;从时间看,由白天转入日暮;从情感看,由景物引出议论。文化常识:寒食节传说晋文公重耳在流亡途中有一次饥饿难忍,侍从介子推于是割下大腿的肉冒充食物做好以后献给重耳。晋文公回到晋国为君后,介子推不愿接受封赏,遂与母隐居于绵山。晋文公为了逼介子推出山做官,派人火烧绵山,结果介子推母子宁可被烧死也不出山。后来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改介子推隐居的绵山为介山,同时规定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民间传说的寒食节的来历。从春秋时期至今,寒食节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寒食节的时间为清明节前一日或者两日,习俗有吃冷食、祭祀、踏青等,近代以来寒食节逐渐并入清明节。文学常识:大历十才子韩翃(生卒年不详),大历十才子之一。大历十才子是指活跃于唐代中期大历年间的一个诗歌群体,最早见于姚合的《极玄集》:“李端,字正己,赵郡人,大历五年进士。与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唱和,号十才子。”大历十才子是一个自然形成的诗歌流派,并无共同的组织和创作宣言,只是因他们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审美趣味,遵循着共同的创作原则,又相互唱和,交往密切,所以将他们看作是一个诗派。大历十才子都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及乡情旅思等,语词优美,音律协和,但题材风格比较单调。但他们多经历了中唐社会的战乱旅宦生活,因此作品也间有反映现实和表达真情实感的作品。
2023-08-29 12:30:511

寒食唐韩翃的意思是什么?

寒食: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的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诗有讽刺的意思,有点类似于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韩翃: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一直在军队里做文书工作,擅长写送别题材的诗歌。
2023-08-29 12:31:272

寒食古诗中心思想?

对朝廷腐败的现象的不满,和对现在宦官的不满
2023-08-29 12:31:463

《寒食》古诗的中心思想?

诗歌通过描写寒食节时皇宫里的情形,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及宦官得宠特权的腐败现象。诗中作者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宦官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2023-08-29 12:32:036

寒食古诗作者简介?

《寒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云卿。孟云卿是一位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事迹不详,大约生活在唐玄宗和唐代宗的时期。他的诗作在唐代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他的诗作以七言绝句为主,内容多为表达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以及自己的悲欢离合。他的诗作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2023-08-29 12:32:253

古诗《寒食》拼音版

古诗《寒食》拼音版如下:hán shí寒食táng dài:hán hóng唐代:韩翃chūn chéng wú chù bù fēi huā ,春城无处不飞花,hán shí dōng fēng yù liǔ xiá 。寒食东风御柳斜。rì mù hàn gōng chuán là zhú ,日暮汉宫传蜡烛,qīng yān sàn rù wǔ hóu jiā 。轻烟散入五侯家。赏析:“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2023-08-29 12:32:381

请问韩翃的《寒食》是什么?

《寒食》的译文: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全诗原文:寒 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相关轶事:该诗形象生动的典型化描写征服了当时的皇帝。据《本事诗》记载,唐德宗十分赏识韩翃的这首诗,阅后,特意赐予他“驾部郎中知制诰”的显职。由于当时江淮刺史与韩翃同名,德宗特意亲书此诗,并批道:“与此韩翃”。韩翃的《寒食》一诗,不仅受当时皇帝喜爱,一般朝士也口口相传,珍爱有加。《唐音癸笺》里,还特意记录“韩员外(翃)诗匠,意近于史,兴致繁富,一篇一咏,朝士珍之”这一盛况。
2023-08-29 12:33:421

古诗词(寒食)作者是谁(古诗寒食的作者是那个朝代)

1.古诗寒食的作者是那个朝代 《寒食》作者韩翃是唐代诗人。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著有《韩君平诗集》。 韩翃诗集里十之八九是送行赠别或者唱和吟咏的诗歌。这类作品在唐代其他名家诗集里所占的比例似乎都没有像他的诗集里那么大。 韩翃善于轻巧而具体地预祝旅途顺利,说得古代舟车仿佛具有现代交通工具的速度。淄青侯希逸、宣武李勉相继辟幕府。 建中初,以诗受知德宗,得到德宗的赏识,被授予驾部郎中、知制诰等官爵,最后官至中书舍人。韩翃与钱起、卢纶等人号称大历十才子。 他作诗兴致繁富,一篇一咏,朝野珍之。个人作品:《送齐山人归长白山》《寄裴郓州》《梁城赠一二同幕》《河上寄故人》《寄柳氏》《同题仙游观》《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寒食》《宿石邑山中》。 2.古诗《寒食》的作者简介 古诗《寒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韩翃。 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天宝十三年(754年)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诗多写送别唱和题材,如《韩君平诗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卷。韩翃诗集里十之八九是送行赠别或者唱和吟咏的诗歌。 这类作品在唐代其他名家诗集里所占的比例似乎都没有像他的诗集里那么大。韩翃善于轻巧而具体地预祝旅途顺利,说得古代舟车仿佛具有现代交通工具的速度。 淄青侯希逸、宣武李勉相继辟幕府。建中初,以诗受知德宗,得到德宗的赏识,被授予驾部郎中、知制诰等官爵,最后官至中书舍人。 韩翃与钱起、卢纶等人号称大历十才子。他作诗兴致繁富,一篇一咏,朝野珍之。 3.寒食古诗作者 寒食唐代杜甫诗作了解寒食的更多含义了解寒食的更多含义原文注释作者简介《寒食》是唐代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在寒食节触景生情,对故乡的思恋之情。基本信息中文名 寒食作者 杜甫创作时期 唐代作品体裁 五言律诗原文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 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田父要皆去,邻家闹不违。 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注释黄鹤从旧编在上元二年,浣花溪作。 《岁时记》:去冬至一百五日,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据历在清明前二日。 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①。汀烟轻冉冉②,竹日净晖晖③。 田父要皆去④,邻家问不违⑤。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⑥。 (上四,寒食所见之景。下四,寒食所接之人。 招要则赴,馈问不辞,人情既相亲狎,至于鸡犬忘归,物性亦与之相忘矣。)①江总诗:“风花拂舞衣。” ②陶潜诗:“冉冉星气流。”③何逊诗:“晖晖视落日。” ④陶诗:“田父有好怀。”⑤刘向《新序》:“出讼邻家,未为通计。” 《诗》:“杂佩以问之。”注:“问,遣也。” ⑥《汉书》:高帝作新丰,一如丰沛道路人家,鸡犬放之,皆识其家。【远注】江村止八九家,故尽相识。 作者简介杜甫 (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天宝中期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 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杜甫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 4.古诗《寒食》的作者到底是韩翃还是韩愈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七言绝句。 开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 “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 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写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 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所以诗人在无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随东风飘拂的“御柳”。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 “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 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 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 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 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这首诗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 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印证,读者还是能了解诗的主题的。 韩翃,唐代诗人。 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 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 5.寒食古诗的作者 寒食古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韩翃。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官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首诗的意思是:暮春时节,长安城到处都飞舞着柳絮、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宫御花园的柳枝。夜幕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这是一首讽刺诗,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诗人的笔法巧妙含蓄。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 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宦官进行了深刻的讽刺。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 本诗正是因此而发。 。 6.古诗:寒食的作者的姓名(带拼音) 古诗寒食的作者是:韩翃( hán hóng) 。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白话译文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该诗的创作背景: 寒食是中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这仪式用意有二: 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 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勤政为民。 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有意见认为此诗正是因此而发。 寒食春深,景物宜人,故诗中前二句先写景。“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 “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 春意浓郁,笼罩全城。 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 “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 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 一个“飞”字,蕴意深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 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第三、四句,论者多认为是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其中写实的成份是主要的。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 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宫中可以燃烛。 “日暮汉宫传蜡烛”,皇帝特许重臣“五侯”也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 能得到皇帝赐烛这份殊荣的自然不多,难怪由汉宫(实指唐朝宫廷)到五侯之家,沿途飘散的“轻烟”会引起诗人的特别注意。由于后两句旨在描写宫廷生活,并且写得轻灵佻脱,所以历来颇受赏识。 7.《寒食》的作者是谁 韩翃 年代:唐代 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作品原文 寒 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①,寒食东风御柳斜②。 日暮汉宫传蜡烛③,轻烟散入五侯家④。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②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③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④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白话译文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创作背景 寒食是中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勤政为民。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参照。 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有意见认为此诗正是因此而发。 8.谁知道寒食的作者是谁 有很多首。。 不知道是不是这个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官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暮春时候长安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日风吹皇家花园柳枝斜.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赏析]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宋人就说过:“人间佳节唯寒食。”(邵雍)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参照。 此诗只注重寒食景象的描绘,并无一字涉及评议。第一句就展示出寒食节长安的迷人风光。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不但造语新颖,富于美感;而且两字有阴平阳平的音调变化,谐和悦耳。处处“飞花”,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而且确切地表现出寒食的暮春景象。暮春时节,袅袅东风中柳絮飞舞,落红无数。不说“处处”而说“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春城无处不飞花”写的是整个长安,下一句则专写皇城风光。既然整个长安充满春意,热闹繁华,皇宫的情景也就可以想见了。与第一句一样,这里并未直接写到游春盛况,而剪取无限风光中风拂“御柳”一个镜头。当时的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所以特别写到柳。同时也关照下文“以榆柳之火赐近臣”的意思。 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恩典。“日暮”两句正是写这种情事,仍然是形象的画面。写赐火用一“传”字,不但状出动态,而且意味着挨个赐予,可见封建等级次第之森严。“轻烟散入”四字,生动描绘出一幅中官走马传烛图,虽然既未写马也未写人,但那袅袅飘散的轻烟,告诉着这一切消息,使人嗅到了那烛烟的气味,听到了那得得的马蹄,恍如身历其境。同时,自然而然会给人产生一种联想,体会到更多的言外之意。首先,风光无处不同,家家禁火而汉宫传烛独异,这本身已包含着特权的意味。进而,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则是“五侯”之家。它使人联想到中唐以后宦官专权的政治弊端。中唐以来,宦官专擅朝政,政治日趋腐败,有如汉末之世。诗中以“汉”代唐,显然暗寓讽谕之情。无怪乎吴乔说:“唐之亡国,由于宦官握兵,实代宗授之以柄。此诗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见意,唐诗之通于春秋也。”(《围炉诗话》) 据孟棨《本事诗》,唐德宗曾十分赏识韩翃此诗,为此特赐多年失意的诗人以“驾部郎中知制诰”的显职。由于当时江淮刺史也叫韩翃,德宗特御笔亲书此诗,并批道:“与此韩翃”,成为一时流传的佳话。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形象大于思想”(高尔基),此诗虽然止于描绘,作者本意也未必在于讥刺,但他抓住的形象本身很典型,因而使读者意会到比作品更多的东西。由于作者未曾刻意求深,只是沉浸在打动了自己的形象与情感之中,发而为诗,反而使诗更含蓄,更富于情韵,比许多刻意讽刺之作更高一筹。
2023-08-29 12:34:031

《寒食》古诗的意思 《寒食》古诗译文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hóng)创作的一首七绝。全诗内容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全诗的意思是:暮春时节,长安城内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蜡烛的轻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的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了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
2023-08-29 12:34:101

韩翃的《寒食》描写了一个什么画面?

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吹斜。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寒食作者: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注释1、寒食:每年冬至以后的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据左传所载,晋文公火烧森林求介之推,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2、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3、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4、五侯:后汉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个得宠的宦官为侯,世称五侯。
2023-08-29 12:34:181

韩翃因为什么血寒食这首诗?

韩翃因为什么血(写)寒食这首诗?创作背景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有意见认为此诗正是因此而发。寒食唐代: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希望能帮助到你
2023-08-29 12:34:561

古诗《寒食》现代文版

寒食是中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勤政为民。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参照。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有意见认为此诗正是因此而发。
2023-08-29 12:35:062

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是什么意思

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注释1、春城:指春天的长安城。2、寒食:在清明节前一或两日,此日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3、御柳:御苑之柳,宫城中的柳树。4、汉宫:这里指唐皇宫,唐诗中常用“汉”代“唐”。5、传蜡烛:寒食节一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通过皇帝恩赐而得到火种蜡烛。6、五侯:指东汉桓帝时的大宦官单超、徐璜、具瑷、左倌、唐衡等五人。他们因在诛灭外戚梁冀集团时有功,汉桓帝在一天内封他们五人为侯,称为“五侯”。创作背景关于这首诗的创作主旨历来众说纷纭。有人以为是以白描手法描绘皇室的气派,是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不认为诗人有讥刺之意;有人则认为这是一首笔法巧妙含蓄的讽刺诗,意在借古讽今,委婉地批判皇帝厚待亲信宦官,同时反映出宦官在当时的熏天气焰;还有人认为作者也许并非讥刺,但诗作内容难免让读者意会到作者未想表达的内容。结合历史背景来看,东汉末年桓帝灵帝时,宦官把持朝政,权势熏天,直接导致了汉朝的灭亡。在《后汉书》、《三国志》以及《三国演义》中都有详细说明。唐代自唐肃宗以后,宦官专权,挟制皇帝比东汉有过而无不及。尤其是唐代中后期,皇帝的废立甚至生死都掌握在宦官手里,宦官之祸直到唐朝灭亡。《寒食》这首诗的作者就生活在唐德宗时期,唐德宗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昏君。历史学家欧阳修评价唐德宗“猜忌刻薄,以强明自任,耻见屈于正论,而忘受欺于奸谀。故其疑萧复之轻己,谓姜公辅为卖直而不能容;用卢杞、赵赞,则至于败乱而终不悔。及奉天之难,深自惩艾,遂行姑息之政。由是朝廷益弱,而方镇愈强,至于唐亡,其患以此。”吴奎评论唐德宗“猜疑大臣,信任群小,陆贽以直道昌言,反见斥逐;裴延龄、韦渠牟、李齐运以纤屑狡狯,倚为腹心,天下至今称德宗为至暗之主。”唐代诗人在作品中常以汉来代唐,如白居易写唐玄宗、杨贵妃的《长恨歌》,开篇即说“汉皇重色思倾国”。如此结合《寒食》这首诗中提到的东汉桓帝时的宦官五侯,和“汉宫”喻唐,很难说作者诗中没有讽刺之意。即使作者真的没有讽刺之意,了解历史的读者也很容易联想到这层意思。作品赏析《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长安城内寒食节时的风俗。寒食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节日,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一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冷食,故名寒食。诗的前两句描绘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第一句写长安城到处一派落花缤纷的绚烂景象,第二句“御柳斜”写杨柳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曳姿态。后两句既是写实,又有讽喻。唐代制度,寒食节时皇帝颁布命令,取榆柳之火赐近臣以示恩宠。寒食日本应禁火,但宫中可以燃烛,皇帝又特许由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至重臣之家。而这首诗中提到的“五侯”并非国家重臣,只是皇帝身边佞幸之人,所以有批判的意味。这首诗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构思巧妙,结构严谨。第一句点出寒食,“春”字与寒食照应,“飞”字轻灵,富于动感,暗示“东风”吹拂。“东风”即春风,又照应前面的“春”;第二句由皇城全景转移集中到御苑,“柳”、“斜”同时照应春天和春风。后两句由御苑引出皇宫,皇帝“传蜡烛”与近臣,“蜡烛”说明“日暮”,又与“轻烟”有关,而且一起对应题目的“寒食”;后面的“散”则照应前面的聚焦于御苑皇宫,又照应前面的“传”。从内容看,这首诗由写景转入风俗;从空间看,由长安城转入御苑,又由皇宫转入权贵之门;从时间看,由白天转入日暮;从情感看,由景物引出议论。文化常识:寒食节传说晋文公重耳在流亡途中有一次饥饿难忍,侍从介子推于是割下大腿的肉冒充食物做好以后献给重耳。晋文公回到晋国为君后,介子推不愿接受封赏,遂与母隐居于绵山。晋文公为了逼介子推出山做官,派人火烧绵山,结果介子推母子宁可被烧死也不出山。后来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改介子推隐居的绵山为介山,同时规定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民间传说的寒食节的来历。从春秋时期至今,寒食节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寒食节的时间为清明节前一日或者两日,习俗有吃冷食、祭祀、踏青等,近代以来寒食节逐渐并入清明节。文学常识:大历十才子韩翃(生卒年不详),大历十才子之一。大历十才子是指活跃于唐代中期大历年间的一个诗歌群体,最早见于姚合的《极玄集》:“李端,字正己,赵郡人,大历五年进士。与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唱和,号十才子。”大历十才子是一个自然形成的诗歌流派,并无共同的组织和创作宣言,只是因他们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审美趣味,遵循着共同的创作原则,又相互唱和,交往密切,所以将他们看作是一个诗派。大历十才子都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及乡情旅思等,语词优美,音律协和,但题材风格比较单调。但他们多经历了中唐社会的战乱旅宦生活,因此作品也间有反映现实和表达真情实感的作品。
2023-08-29 12:35:161

《寒食》这首诗中描写寒食节风俗的诗句是?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
2023-08-29 12:36:007

古诗《寒食》的作者简介

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2023-08-29 12:36:2012

如何进行信息检索?

常见的信息检索方法有顺查法、倒查法、抽查法、追溯法。1、顺查法一般用于重大课题和各学科发展史以及新兴学科等方面的研究课题的全满检索。2、倒查法目的是获取近期发表地最新文献信息。是一般科研人员最常用地方法。在确认某项成果是否创新时,也适合用倒查法。3、抽查法抽查法重点对某一时间段进行检索,多用于检索专题调查报告。4、追溯法追溯法可以利用原始文献新附的参考文献追溯检索;还可以利用专门编制的引文索引进行追溯查找。扩展资料:信息检索起源:信息检索起源于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和文摘索引工作,从19世纪下半叶首先开始发展,至20世纪40年代,索引和检索成已为图书馆独立的工具和用户服务项目。随着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计算机技术逐步走进信息检索领域,并与信息检索理论紧密结合起来。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在信息处理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和数据库技术的推动下,信息检索在教育、军事和商业等各领域高速发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023-08-29 12:21:471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作文素材

加强自身加设,组织有同样志向的举行大游行,号召国家不能牺牲环境求发展
2023-08-29 12:21:472

管理者的工作展望

管理者的工作展望 管理者的工作展望,工作展望就是对未来工作的一些想法,看法和规划,在展望未来的基础上明确目标,制定计划并实施计划。 写一份工作展望很重要,以下分享管理者的工作展望范文 管理者的工作展望1 上半年以来,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在各镇所、二级单位和各科室的大力支持下,在科室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市局中心工作,积极落实年初工作计划,按照局党组和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较好地完成了地籍上的各项工作。现将20xx年上半年地籍工作总结如下: 一、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 (一)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仙女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调查试点工作。 本次试点调查的主要完成仙女建制镇建成区0.7平方公里和覃家坡、屈店、九龙、鲁港、施店、施岗、向巷、赵家冲、张家湾、余家冲等10个村59.18平方公里村庄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及潜力调查。通过调查,一是查清建制镇各类土地利用的现状与分布、闲置土地、建筑密度、容积率等土地利用状况调查;二是查清10个村庄内农村宅基地及各类土地利用现状与分布状况;三是编制城镇地籍图和村庄土地利用图件;四是分析建制镇和村庄内土地利用结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强度及土地现状的分析,分析土地利用潜力,提出土地利用潜力挖掘、开发和保护的方向与措施。于三月底完成,并上报成果,报请省、部验收。 (二)组织开展建制镇土地调查工作。 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组织开展建制镇土地调查工作,对建制镇土地调查,完成一个乡镇,实时对建制镇调查成果检查进行一个乡镇的图形录入工作,现已完成三个镇图形入库。 二、日常的地籍管理工作 (一)按时、按质完成了土地登记规范化检查自查工作。 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土地登记规范化和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工作检查方案》的通知(国土资电发[xx]184号)精神,上报了土地登记规范化和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工作总结和土地登记规范化检查汇总表。 (二)配合土地执法监督大队进行xx年度全省卫片执法检查工作。配合执法监察股完成全市土地权属纠纷的调处工作,上半年共调处土地权属纠纷2起,让土地权利人得到了满意的答复,调处率100%。 (三)协助信息中心搞好地籍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工作。 三、存在的不足 上半年来,地籍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问题如下:一是在工作中,思想不够解放,创新意识、与各单位综合协调能力有待加强,办事效率有待提高;二是在城镇地籍信息系统建设上,管理水平有待加强。 四、下半年工作展望 一、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科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二、组织完成建制镇土地权属调查和数据建库建设工作,做好调查资料、成果的收集整理及检查验收工作,在此基础上,启动建制镇调查范围内网上审批工作。 三、按照上级业务部门要求做好20xx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及数据库更新上报工作。完成20xx年地籍管理进度工作上报任务。 管理者的工作展望2 时光飞逝,弹指之间,xx年已接近尾声,回首过去的一年,内心不禁感慨万千……时间如梭,又将跨过一个年度之坎。 作为基层管理者,成本是公司的关键之一,对成本管理水平的要求应不断提升,对采购瓶箱、到各部门生产的使用更应加以控制。回顾即将过去的这一年,在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的工作着重于公司的经营方针、宗旨和效益目标上,紧紧围绕公司提出的重点展开工作,紧跟公司各项工作部署。在核算、管理方面做了应尽的责任。 透视昨天,工作的风风雨雨时时在眼前隐现,但我们却必须面对现实,不仅仅要能做的到工作时埋下头去忘我地工作,还要能在回过头的时候,对工作的每一个细节进行检查核对,对工作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从怎样节约时间,如何提高效率,尽量使工作程序化、系统化、条理化、流水化!从而在百尺杆头,更进一步,达到新层次,进入新境界,创新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必将有利于自己的前行。 回首过去,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为了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克服不足,现将xx年的工作做如下简要回顾和总结 一、回首xx 1、我们正生活在服务经济时代。服务已渗透到生活中的诸多细节,每个人既是享受服务的“客户”,又是为“客户”提供服务的个体。正因如此,我们的工作也应该更完善以为生产服务为中心,来为生产提供更快捷、高效、优质的服务。实实在在做人做事,是我们秉承的理念,尽我们的全力去满足每一个生产细节的要求。确保了xx年生产旺季瓶箱供应,,顺利完成了生产任务。 2、能严格执行公司仓库保管制度,防止收发瓶箱差错出现。入库及登帐,检验不合要求瓶源不准入库;做到以公司利益为重,爱护公司财产,不监守自盗。 3、合理安排瓶箱在仓库内的存放次序。按产品种类、规格、等级分区堆码,不得混和乱堆,随着成套瓶区和回退瓶区堆位划线完工,使各堆位摆放比以前更加整齐,保持库区的整洁简洁。 4、积极配合财务部和采购部。负责定期对仓库产品盘点清仓,做到帐、物、卡三者相符。能真正掌握材料的进、出、存的工作流程,同时也真正做到了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作用。 积极配合财务部门做好仓库库存的盘点工作,保证库存报表的每天上交时间和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 5、xx年塑箱损坏严重,塑箱的管理权限在瓶箱库,可是使用塑箱的是(瓶箱库,包装车间,成品库)。其中大部损坏应该是瓶箱库叉车司机供箱在通道推挤坏,倒一次瓶至少损坏7——10个塑箱,包装车间在卸垛是摔坏塑箱,塑箱卡在链道上,包装车间的员工是用棍打塑箱,洗620ml瓶时码垛机乱码时把塑箱挤坏,成品库转运塑箱瓶时损坏一些。瓶箱库缺少对塑箱使用的监管。 每天的工作中都有很多问题发生,我们有必要做到要善于发现问题,把握问题,并在第一时间去解决,来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 二、展望xx 在恪守以往取得的成绩和好的工作方法外,争取在xx年能改善去年的不足,使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特在此列出如下的仓库xx年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 1、加强日常管理工作。 ⑴、加强对叉车司机的入职培训,督促操作人员严格执行《叉车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安全操作,确保操作者的人身安全。定期维护保养设备,减缓设备的"自然磨损,杜绝因人为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不当造成事故,监督叉车各岗位操作人员严格按照各种规范操作,对主观因素违反操作规程的人员予以纠正。提升在职叉车司机的安全驾驶意识,防止出现安全事故。 ⑵、按规定时间瓶箱进行盘点,及时核算出各生产班所使用瓶箱情况。在月终报表中通报给生产主管、及时指出各生产班存在浪费瓶子现象,积极配合各部门查找瓶损非正常损耗分析原因。杜绝后续再出现浪费现象。争取做到低成本高效益的管理理念。 ⑶、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加强团队建设,打造一个业务全面,工作热情高涨的团队。作为一个管理者,对下属充分做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及工作积极性。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树立起开拓创新、务实高效的部门新形象。 ⑷、作为基层管理者,我充分认识到自己既是一个管理者,更是一个执行者。要想真正把公司成本降低,除了对员工的合理安排调动外,还需要认真实在培训员工,首先要以身作则,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下属有榜样看,大家都能够主动形成节约意识。 ⑸、加强对叉车司机的驾驶技能培训,和安全责任意识,减少倒瓶率,同时要对包装车间在生产使用塑箱过程监管,严禁把塑箱做其它用途使用,制订塑箱使用管理规定,责任到人,加大对故意损坏塑箱的惩罚力度。 2、在仓库管理及数据管理能力上提高。 ⑴、为提高物料的管理,对所有进出仓物料必须按仓库管理制度执行,对经销商严格把关回退瓶质量和数量。为确保采购部、生产部及销售部能及时了解瓶箱库存情况,对金蝶数据及库存日报表需要实时录入。确保在进出仓前查询并录入相关数据再收发料,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⑵、加强对本部门职员的培训学习,真正掌握物料进、出、存的工作流程,使他们真正发挥技术骨干和模范带头作用,使物品能起到物流顺利周转,同时也真正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作用,使其仓库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改进。积极配合采购部和销售部,对库存呆滞物品的积压进行整改,避免原材物料的浪费,节约原材料,处理部分呆滞物品,并改善仓库物品和堆放位置的紧缺现象,就能给生产周转瓶箱转运提供了合理空间。 ⑶、重新对仓库库位成套瓶放置进行更有效合理的规划,使成套瓶摆放更加整齐,盘点更加方便,塑造目视仓储管理。 三、瓶箱库提出的建议 车间生产延时和生产变动,应及时尽早通知瓶箱库,瓶箱库好合理的安排叉车司机上班,避免在人资源上的浪费。今年每周都有生产改动不通知瓶箱库,瓶箱库和包装车间信息交流优化,才能提高整个生产效率。 总之,仓库能在现实情况中不断的改善是离不开各位领导的悉心关怀和指导及各位同事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在挥手昨天的时刻,我们将迎来新的一年,对过去取得的成绩,将不骄不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对过去的不足,将不懈的努力争取做到最好,我们将会用行动来证明我们的努力,我们更加清楚获取不是靠辉煌的方式,而是靠不断的努力。为了公司发展得更加壮大,并跻身于国内先进企业行列,让我们携手合作,创造出辉煌的明天!xx年,是全新的一年,也是自我挑战的一年,我们将努力改正过去一年工作中的不足,把新一年的工作做的更好,为公司的发展前景尽一份力。 在此祝各位领导和各位同事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管理者的工作展望3 2021年就快结束,回首2021年的工作,有硕果累累的喜悦,有与同事协同攻关的艰辛,也有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惆怅。时光过得飞快,不知不觉中,充满希望的20__年就伴随着新年伊始即将临近。可以说,20__年是公司推进行业改革、拓展市场、持续发展的关键年。现就本年度重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虚心学习,努力工作,圆满完成任务 (一)、2021年里,我自觉加强学习,虚心求教,不断理清工作思路,总结工作方法,一方面,干中学,学中干,不断掌握方法积累经验,我注重以工作任务为牵引,依托工作岗位学习提高,通过观察、摸索、查阅资料和实锤炼,较快地完成任务。另一方面,问书本,问同事,不断丰富知识掌握技巧。在各级领导和同事的帮助指导下,不断进步,逐渐摸清了工作中的基本情况,找到了切入点,把握住了工作重点和难点。 (二)、爱岗敬业、扎实工作、不怕困难、勇挑重担,热情服务,在本职岗位上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心系本职工作,认真履行职责,突出工作重点,落实管理目标责任制 (一)、2021年上半年,公司已制定了完善的规程及考勤制度,2021年下半年,行政组织召开2021年的工作安排布置会议年底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考评,将考评结果列入各部门管理人员的年终绩效。在工作目标落实过程中宿舍管理管理完善工作制度,有力地促进了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对清洁每周不定期检查评分,对好的奖励,差的处罚。 三、主要经验和收获 (一)、只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下功夫熟悉基本业务,才能更好适应工作岗位。 (二)、只有主动融入集体,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才能在新的环境中保持好的工作状态。 (三)、只有坚持原则落实制度,认真统计盘点,才能履行好用品的申购与领用。 (四)、只有树立服务意识,加强沟通协调,才能把分内的工作做好。 (五)、要加强与员工的交流,要与员工做好协调,解决员工工作上的问题,要与员工进行思想交流。 四、加强检查,及时整改,在工作中正确认识自己 (一)、经过这样紧张有序的一年,我感觉自己工作技能上了一个新台阶,做每一项工作都有了明确的计划和步骤,行动有了方向,工作有了目标,心中真正有了底!基本做到了忙而不乱,紧而不散,条理清楚,事事分明,从根本上摆脱了刚参加工作时只顾埋头苦干,不知总结经验的现象。就这样,我从无限繁忙中走进这一步,又从无限轻松中走出这一年,还有,在工作的同时,我还明白了为处事的道理,也明白了,一个良好的心态,一份对工作的热诚及其相形之下的责任心是如何重要。 (二)、总结下来: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接触到了新事物、产生了许多新问题,也学习到了许多新知识、新经验,使自己在思想认识和工作能力上有了新的提高和进一步的完善。在日常的工作中,我时刻要求自己从实际出发,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力求做到业务不知素质和道德素质双提高。 五、要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兼听下面员工的意见,敢于荐举贤才,总结工作成绩与问题,及时采取对策 六、存在的不足 总的来看,还存在不足的地方,还存在一些亟待我们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新的东西学习不够,工作上往往凭经验办事,凭以往的工作套路处理问题,表现出工作上的大胆创新不够。 2、本部有个别员工,骄傲情绪较高,工作上我行我素,自己为是,公司的制度公开不新遵守,在同事之间挑拨是非,嘲讽,冷语,这些情况不利于同事之间的团结,要从思想上加以教育或处罚,为公司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形象。 七、下步的打算 针对2021年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为了做好新一年的工作,突出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搞好与员工的协调,进一步理顺关系; (二)、加强管理知识的学习提高,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益; (三)、加强基础工作建设,强化管理的创新实践,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创新,及时与员工进行沟通,向广大员工宣传公司管理的相关规定,在明年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多向领导汇报自己在工作中的思想和感受,及时纠正和弥补自身的不足和缺陷。我们的工作要团结才力量,要合作才会成功,才能把我们的工作推向前进!我相信: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公司的明天更美好!
2023-08-29 12:2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