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目前中国城镇化水平如何?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多大?城镇化的发展

2023-09-03 00:49:28
TAG: 城镇化
共1条回复
S笔记

截止到2023年4月7日,这个城镇化水平不高,与发达国家差距14%。

经查询中国政府网可知,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镇化仍然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欧美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在80%左右,2022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为65.22%,二者相减可得出80%减65.22%等于14.78%。

从发达国家发展经验看,城镇化率超过60%以后,城镇化速度会一定程度放缓,并且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也将发生一些变化,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将持续提高,也会进一步促使更多的农民通过转移就业提升其收入水平,从而拉动城镇消费。

相关推荐

什么是城镇化水平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城镇化水平通常用市人口和镇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用于反映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和聚集程度。
2023-08-29 13:25:011

城镇化率和城镇化水平的区别

范围不同。城镇化率指的就是一个地区城镇常住人口占据该地区常住总人口的比例;城镇化水平是指一个地区城镇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城镇化水平、质量的高低,是衡量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发展质量高低的一个指标。
2023-08-29 13:25:521

怎样评价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的话需要哪些指标?

评价城镇化发展水平可以使用多个指标。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指标:1. 城镇化率:城市人口与全国人口的比例,是城镇化的重要指标之一。2. 城市化率:城市面积与全国土地面积的比例,是评价城镇化进程的一个指标。3. 城市人口增长率:城市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反映了城市的吸引力和市场活力。4. 城市生活质量:包括居住环境、教育资源、医疗条件、交通工具等方面。5. 产业结构转型:体现当地经济的产业结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6. 城市基础设施:城市交通、供水、供电、通讯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建设的完善程度。7. 环境污染:城市环境质量、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处理等方面的数据。通过以上指标,可以较为全面地评价城镇化发展水平,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2023-08-29 13:26:252

2021我国城镇化水平高于世界吗

中国城镇化水平继2013年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后,2017年达到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2021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7%。与之相伴的是中国2012~2020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24565元增长到43834元,增幅约78%中国推进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世界城市化格局初步估计,中国城镇化到2035年进入成熟期,10亿以上的人口实现城市型社会的高品质生活和高质量发展,这是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人口现代化进程
2023-08-29 13:26:381

城镇化水平研究的理论依据

城镇化是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反映城镇化水平的指标很多,如人口、土地利用、人口结构等,因而要科学的测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十分困难。主要表现在反映城镇化内涵的复杂性,如城乡关系的变化、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就业结构的变化等。目前,学术界对于城镇化水平的测量主要有指标法和复合指标法两大类。指标法有:1、城镇人口指标,主要指城镇人口占以国家或地区总人口的比重。城镇人口指标主要反映了人口在城镇的聚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出劳动力转移程度。计算公式为:Y=U/(U+R)=U/NY——城市化水平、U—城市人口、R—农村人口、N—地区总人口城镇人口指标存在很大缺陷,由于对城镇人口的不同理解,有多种城镇人口统计口径。比如是否将农民工纳入我国城镇人口统计样本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有学者认为,农民工生活在城市、工作在城市已经完全融入城市社会,应当纳入统计口径。也有学者认为,农民工虽然工作、生活在城市,但是他们在农村依然有土地,所以不能纳入城镇人口。2、非农业人口比重指标。非农业人口指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事分农业生产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这个指标体现了人口在经济活动上的结构关系,反映了生产方式变革的广度与深度,较准确地把握了城镇化的经济意义和内在动因,与城镇人口比重指标相比更具科学性。”[20]其计算公式为:Y=V/(V+W)=V/NY—城镇化水平、V—非农业人口、W—农业人口、N—地区总人口在我国统计口径中,“农业人口”指的是以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以此为主要经营收入的人口及其家庭成员,且大部分居住在广大农村地区。“非农业人口”是指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口及其家庭成员3、城镇土地利用指标。土地利用指标是从土地性质和地域范围上来说明城镇化水平的指标,它体现的是城乡之间在地理景观上的分野,对于成长迅速的城镇密集地区,具有直观性和说服力,如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地区的城市用地占总面积的 20%多,就说明这是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地区。但它忽略了由城镇人口密度过大而造成的城镇用地紧张,以及统计较为复杂,因此并没有被广泛使用。复合指标法:复合指标法是选取多种与城镇化水平相关的指标进行分析,从而对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复合指标法对城镇化的内涵作了较为详细的测度,可以弥补单一指标法对于城镇化水平测量的不准确性。但是由于其选用指标多,计算复杂,因此没有得到普遍运用。
2023-08-29 13:26:491

城镇化水平不高表现

法律分析: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为城镇化率,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所谓的城镇化,意思指的是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当前,我们的世界城镇化水平已超过50%,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由于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不断的发生增加、规模进行的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它主要表现为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农村人口居住地点向城镇的迁移和农村劳动力从事职业向城镇二、三产业的转移。法律依据:《城市规划条例》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国家领导和管理城市建设的规定,为了合理地、科学地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把我国的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城市,不断改善城市的生活条件和生产条件,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城市,是指国家行政区域划分设立的直辖市、市、镇,以及未设镇的县城。城市按照其市区和郊区的非农业人口总数,划分为三级:大城市,是指人口五十万以上的城市。中等城市,是指人口二十万以上不足五十万的城市。小城市,是指人口不足二十万的城市。第三条 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城市,都必须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制定城市规划,按照规划实施管理。任何组织和个人,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与城市规划管理有关的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并服从城市规划和管理。第四条 城市规划的任务是:根据国家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方针、经济技术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布置城镇体系,合理地确定城市在规划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布局,统一规划、合理利用城市的土地,综合部署城市经济、文化、公共事业及战备等各项建设,保证城市有秩序地、协调地发展。
2023-08-29 13:26:571

都市化、城市化、以及城镇化的区别?

都市化,社会经济关系、人口、生活方式等由农村型向都市型转化的过程。亦称城市化或城镇化。  都市化过程 包括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3个方面:①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产业结构由农业型经济转变为工业型经济。②人口向都市地区集中,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市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大。③社会生活向都市性状态转变,都市生活方式扩展到其他领域;人际间的血缘、亲缘关系削弱,业缘关系强化。这3个方面综合的空间形式是都市地域的扩大、市镇数目的增多和都会地区的出现。城市化又称都市化或城镇化。由于城市工业、商业和其他行业的发展,使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增长而引起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集中化过程。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城市化,也有的学者称之为城镇化、都市化。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之有不同的解释,就目前来说,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的概念分别从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角度予以了阐述。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为城镇化率,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城镇化是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当前,世界城镇化水平已超过50%,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
2023-08-29 13:27:241

中国城镇化率

中国城镇化率是63.89%。近几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63.89%,用两个词概括:翻天覆地、日新月异。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2020年全国城市道路长度达49.3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建成里程7597.9公里。市政公用设施水平显著提升,2020年我国供水普及率及燃气普及率分别达到99%、97.9%,实际上已经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相关体现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2020年我国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共计239.8万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8平方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显著提高,46个重点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在居民小区覆盖率已超97%,覆盖近1亿户居民;地级以上城市的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已基本消除。同时,历史文化保护力度不断加强,我国共公布了137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1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已划定历史文化街区970片,确定历史建筑是42700处,大量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了保护。
2023-08-29 13:27:401

城镇化和城市化有什么不同

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城市化三大标志:1、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上升(最主要标志);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一般分为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其中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导力量,第三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又促进了城市化。“城镇化”一词出现要晚于“城市化”,这是中国学者创造的一个新词汇。城镇化,就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城市化”与“城镇化”,这两者的区别,用个比喻来说,就有如“男人”和“男孩”的区别,既有又没有。之所以引发疑惑,是因为中文在城市发展的领域里没有发明出“男性”这个中性词。无论“城市化”还是“城镇化”,都是在对社会发展中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移这一现象的描述。这个现象由西方人首先发现和研究,用urbanization来描述这个过程,两个中文名词,都是对这一英文名词的翻译。两词同宗,从这点来说他们是一样的,没区别的。
2023-08-29 13:28:082

中国城镇化率目标

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城镇化格局更加优化。“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镇化战略格局基本形成,城市群集聚经济、人口能力明显增强,东部地区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中西部地区城市群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的重要增长极。城市规模结构更加完善,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更加突出,中小城市数量增加,小城镇服务功能增强。城市发展模式科学合理。密度较高、功能混用和公交导向的集约紧凑型开发模式成为主导,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建成区人口密度逐步提高。绿色生产、绿色消费成为城市经济生活的主流,节能节水产品、再生利用产品和绿色建筑比例大幅提高。城市地下管网覆盖率明显提高。城市生活和谐宜人。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消费环境更加便利,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空气质量逐步好转,饮用水安全得到保障。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得到有效保护,城市发展个性化,城市管理人性化、智能化。城镇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户籍管理、土地管理、社会保障、财税金融、行政管理、生态环境等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阻碍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基本消除法律依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第二章 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起点低、速度快的发展过程。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必须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第三章 发展态势,根据世界城镇化发展普遍规律,我国仍处于城镇化率30%-70%的快速发展区间,但延续过去传统粗放的城镇化模式,会带来产业升级缓慢、资源环境恶化、社会矛盾增多等诸多风险,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进而影响现代化进程。随着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城镇化必须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
2023-08-29 13:28:181

城镇化率99%意味什么

农业几乎没了。农民需要靠国家补贴才能维持生计了,农业几乎没了,不挣钱了, 农民都进城打工才能有生路。因此城镇化率99%意味着农业几乎没了。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 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为城镇化率,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
2023-08-29 13:28:281

为什么要把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广泛地参与国际分工,出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面对当前复杂多变和下行风险不断增大的国际经济形势,过多地依赖外部需求必将使经济发展面临巨大的风险,因此,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而扩大内需,最大的潜力在城镇化。城镇化是产生内生动力的主要源泉,是新形势下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先,城镇化为扩大内需提供了广阔的增长空间。一是城镇化能带来大规模的消费需求。城镇化是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集聚并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化率计划由47.5%提高到51.5%,意味着在5年中将有近5400万的农村人口进入城镇。我省城镇化率则计划由45%提高到54%,意味着在5年中我省将有近650万农民进入城镇。如此多的农民转为市民,必然会带来消费方式的转变和消费规模的提升。二是城镇化能引领投资需求。推进城镇化必然要加快城镇建设,这必将促进冶金、建材、机械和批发零售、教育、医疗等一系列行业加大投入,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吸纳民间资本,拓宽投资渠道。三是城镇化能促进消费升级。随着城镇化的深入推进,文化、旅游、休闲、家政、美容等行业的服务水平将不断提升,这为消费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外部条件,享受型消费所占比重必然会不断提高,进而逐步实现消费结构的升级。 其次,城镇化为扩大内需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是促进产业集聚,提供就业支撑。城镇化可为地区产业的发展打造更好的环境和平台,有利于地区发挥资源优势,加快产业聚集,形成富有竞争力的块状经济,进而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二是协调城镇发展,提供体系支撑。新型城镇化更加注重建设涵盖中心城市、中等城市、县城和镇组成的网络体系。这既有利于整体上提高城镇的治理水平,也有利于各中小城镇通过这一体系,加强与中心城市的合作,形成经济协作和产业联动。我省的实践表明,县城是全省城镇化过程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生力军。以城镇化推动不同规模市县的协调发展,往往能有效地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再次,城镇化为扩大内需提供了长期动力。从国外的发展经验看,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一般都超过了70%,与我国工业化水平相当的国家城镇化率基本都达到了60%。而我国目前的城镇化水平还相对较低,提高城镇化水平还有一个长期、持续推进的过程。据相关资料测算,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至少还有15年的时间,在当今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经济波动较大的背景下,城镇化所带来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将为国内经济平稳发展提供长期的动力。 总的来说,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着力点和推进器,但在实际推进中,要释放这一最大潜力,使“潜在”需求变为“现实”需求,尚需科学的方法和务实的政策。这其中要重点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充分考虑进城务工人员的现实需求,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医疗、子女教育等一系列问题,推动进城务工人员真正融入城市。二是积极发展产业特别是服务业,让进城务工人员充分就业。没有产业的发展,就没有充分的就业。只有积极发展产业特别是服务业,使进城务工人员在城镇中住得下、有尊严、能致富,才能使城镇化持续推进下去,才能将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有效、有序、合理地释放出来。
2023-08-29 13:28:551

城镇化率

城镇化率解释如下:城镇化率也叫城市化率是城市化的度量指标,一般采用人口统计学指标,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包括农业与非农业)的比重。城镇化率是指一个地区城镇常住人口占该地区常住总人口的比例。城镇人口包括设区市的城市人口、镇区及镇政府所在地村委会(居委会)的人口、通过道路建筑物与镇区连接的村委会的人口。中心城区、县(市、区)及建制镇,凡列入城镇建设规划且城区建设已延伸到乡镇、居委会及村委会并已实现水、电、路“三通”的,都纳入市镇人口计算,这样能客观反映城市化进程。中国城镇化率:近几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63.89%,用两个词概括:翻天覆地、日新月异。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2020年全国城市道路长度达49.3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建成里程7597.9公里。市政公用设施水平显著提升,2020年我国供水普及率及燃气普及率分别达到99%、97.9%,实际上已经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2020年我国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共计239.8万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8平方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显著提高,46个重点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在居民小区覆盖率已超97%,覆盖近1亿户居民;地级以上城市的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已基本消除。
2023-08-29 13:29:101

城市化率怎么计算?

城市化率(也叫城镇化率)是城市化的度量指标,一般采用人口统计学指标,即城市(镇)人口占总人口(包括农业与非农业)的比重。城市人口实际包括非农业人口、居住城区(镇)的农业人口和流动人口。 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总人口 在数据难获得的情况下,特别是县级及以下的城市规划研究,因数据难以获取,城市(镇)化率(城镇化水平)常统一简化为非农业人口比重,即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城市规划中,城市化水平的另外一种表示方法是以城市建成区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
2023-08-29 13:30:041

城乡人口比重怎么算

问题一:城镇化率是怎么算的? 城镇化概念、统计方法 1、城镇化是一个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狭义上讲,一般是指人口城市化,是指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在一定时期内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其实质含义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导致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与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动相适应,出现了乡村人口逐渐降低,城镇人口比重稳步上升,居民点的物质面貌和人民的生活方式逐渐向城镇性质转化和强化的过程。 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通常以城镇常住人口占该地区常住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城镇人口的实质内涵是居住在城市或集镇地域范围之内,享受城镇服务设施,以从事二三产业为主的特定人群,它既包括城镇中的非农业人口,又包括在城镇从事非农产业或城郊农业的农业人口,其中一部分是长期居住在城镇,但人户分离的流动人口。据有关资料表明,城镇人口每提高一个百分点,GDP增长1.5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每递增1%,经济就增长1.2%。 2、城镇化率统计方法。国家统计局规定,城镇化率=城镇人口/总人口(均按常住人口计算,不是户籍人口)。此公式可以看出,城镇化率不是以户口性质计算,而是以常住人口计算。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起采用了新的计算办法,该办法采用了常住人口计算(即外地人口,只要在本地区居住半年以上,就统计为常住人口;反之,本地人口外出半年以后,就不把其统计为本地的常住人口)即城市常住人口与农村常住人口之比。 问题二:城镇人口比重怎样计算 统计年鉴上可以找到 问题三:城市人口比重是啥意思?? 是指城市人口中的非农业人口、居住城区的农业人口和流动人口所占的比例 问题四:城镇化率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城镇化概念、统计方法 1、城镇化是一个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狭义上讲,一般是指人口城市化,是指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在一定时期内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其实质含义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导致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与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动相适应,出现了乡村人口逐渐降低,城镇人口比重稳步上升,居民点的物质面貌和人民的生活方式逐渐向城镇性质转化和强化的过程。 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通常以城镇常住人口占该地区常住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城镇人口的实质内涵是居住在城市或集镇地域范围之内,享受城镇服务设施,以从事二三产业为主的特定人群,它既包括城镇中的非农业人口,又包括在城镇从事非农产业或城郊农业的农业人口,其中一部分是长期居住在城镇,但人户分离的流动人口。据有关资料表明,城镇人口每提高一个百分点,GDP增长1.5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每递增1%,经济就增长1.2%。 2、城镇化率统计方法。国家统计局规定,城镇化率=城镇人口/总人口(均按常住人口计算,不是户籍人口)。此公式可以看出,城镇化率不是以户口性质计算,而是以常住人口计算。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起采用了新的计算办法,该办法采用了常住人口计算(即外地人口,只要在本地区居住半年以上,就统计为常住人口;反之,本地人口外出半年以后,就不把其统计为本地的常住人口)即城市常住人口与农村常住人口之比。 问题五:城镇化50% 是怎么知道这一数据的,是按人口还是面积 按人口。 按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计算。 问题六:求作业答案: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1990年2002年 问题七:求助,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里面的人口密度怎么算的 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就是,人口数量÷城市面积(平方公里),这里所指的城市人口是常住人口,长期在此打工的也应统计在内。 问题八:城镇化率就是城镇人口数量吗? 城市化率(也叫城镇化率)是城市化的度量指标,一般采用人口统计学指标,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包括农业与非农业)的比重。计算正确。 问题九:中国现目前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比例是多少??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11年4月28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 *** 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 总人口 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 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八、城乡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镇的人口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07137093人,乡村人口减少133237289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问题十:2016年中国农业人口和城镇人口比例是多少 2016年都没过完,怎么会有数据!
2023-08-29 13:30:131

从哪一年开始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阶段更清晰,开始成为城镇人口为主

近来,舆论对我国城镇化率真实水平的质疑之声再起。其背景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日发布的2013年《城市蓝皮书》认为,中国真实的完全城镇化率仅42.2%。而这一数据比国家统计局早前公布的2012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2.6%,低了10.4个百分点。为何会出现10.4个百分点的数据差?我国真实的城镇化率究竟是多少?城镇化率是越高越好吗?2013《城市蓝皮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日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对此进行回应并解读。国家统计局早前公布的52.57%的城镇化率,是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而《城市蓝皮书》中提到的42.2%,是完全能够享受市民待遇人口的完全城镇化率。按照市民化的标准,目前中国城镇化率大约被高估了10个百分点左右。中国经济时报:社科院近日发布的2013《城市蓝皮书》认为,中国真实的完全城镇化率仅42.2%,而国家统计局早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2.6%。两个数据相差10.4个百分点。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数据差?魏后凯:这两个数据表示的是不同的概念,不能一概而论。国家统计局早前公布的2012年城镇化率已达到52.57%,该数值表示的是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而《城市蓝皮书》中提到的42.2%,是严谨的、完全能够享受市民待遇人口的完全城镇化率。城镇户籍人口即可以完全享受市民待遇的人口。而没有城镇户籍的人口即不能跟城镇户籍人口享受同等的市民待遇,包括购房、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城镇化的过程也是市民化的过程,是变农民为市民的过程。从市民化的角度看,不能单纯地将所有进到城镇里的人都统计为城镇人口,因为这类人群没有享受城镇市民的待遇,所以呈现的数据也是不完全的城镇化数据。2012年全国按户籍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仅有35.29%,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跟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相差大概17个百分点。这17个百分点则包含了没有完全市民化的人群。若按城镇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程度平均为40%推算,中国真实的完全城镇化率只有42.2%,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低10.4个百分点。这表明,按照市民化的标准,目前中国城镇化率大约被高估了10个百分点左右。城镇化水平并不是一个目标,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城镇化的水平自然也会提高。现阶段,我国城镇化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水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而在于城镇化的质量太低。中国经济时报:目前,越来越多的城市为自己设定城镇化率的目标值,并且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率是越高越好吗?对此你怎么看?魏后凯:当前,确实有很多城市开始设定城镇化率的目标值,但这最终也只是起到一个参考作用。城镇化水平并不是一个目标,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城镇化的水平自然也会提高。目前,我国的城镇化已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由于发展阶段不同,不可盲目地与美国、欧洲等其他国家相比较。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水平不高且不均衡,亦不能要求西部地区与北京、上海大城市呈现同样的城镇化率。现阶段,我国城镇化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城镇化水平的高低,也不在于城镇化速度的快慢,而在于城镇化的质量太低。下一步的重点应该是全面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当然,城镇化的速度也并非越快越好。我认为城镇化的速度需要有“五个适应”。第一,城镇化速度的快慢要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第二,城镇化速度要跟经济工业化的阶段相适应;第三,城镇化速度应该跟区域的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第四,城镇化速度应该跟城镇的公共服务、公共设施的容量相适应;第五,城镇化速度要与就业的承载能力相适应。因此,城镇化的速度不是越高越好,也不是越低越好。发展速度若过快,超越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将会出现过度城市化的问题。目前,存在过度城市化问题的城市有很多,比如拉美地区、印度、蒙古等。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以后,没有就业岗位,形成大量贫民窟,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但城镇化发展速度若太慢,水平太低,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工业化相差太大,也会产生很多问题。实际上,归根结底,城镇化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必须跟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相适应。所以,我国未来的主要问题还是要提高城镇化的质量。
2023-08-29 13:30:241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怎么算

城镇化概念、统计方法1、城镇化是一个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狭义上讲,一般是指人口城市化,是指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在一定时期内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其实质含义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导致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与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动相适应,出现了乡村人口逐渐降低,城镇人口比重稳步上升,居民点的物质面貌和人民的生活方式逐渐向城镇性质转化和强化的过程。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通常以城镇常住人口占该地区常住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城镇人口的实质内涵是居住在城市或集镇地域范围之内,享受城镇服务设施,以从事二三产业为主的特定人群,它既包括城镇中的非农业人口,又包括在城镇从事非农产业或城郊农业的农业人口,其中一部分是长期居住在城镇,但人户分离的流动人口。据有关资料表明,城镇人口每提高一个百分点,GDP增长1.5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每递增1%,经济就增长1.2%。2、城镇化率统计方法。国家统计局规定,城镇化率=城镇人口/总人口(均按常住人口计算,不是户籍人口)。此公式可以看出,城镇化率不是以户口性质计算,而是以常住人口计算。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起采用了新的计算办法,该办法采用了常住人口计算(即外地人口,只要在本地区居住半年以上,就统计为常住人口;反之,本地人口外出半年以后,就不把其统计为本地的常住人口)即城市常住人口与农村常住人口之比。
2023-08-29 13:30:373

城镇化水平不高表现在哪些地方?

从我们工作角度来看,质量首先体现在以人为本上。当前重点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个概念可能比较难懂一点,可以分成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要为那些有意愿、有能力、有条件的农民工及随迁家属在城市落户,开辟一个通道。另外一方面,对于没有落户的农民工,政府要给他们提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比如说孩子上学问题,有的孩子跟着父母来到城市打工,但上不了公办学校,只能到一些收费较高的私立学校读书,以后就要为他们提供同样的机会,让他们跟城市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当然其中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也需要一个过程。还有,城市建设质量也是城镇化质量的一部分,城镇化最后会体现到城镇建设上,总书记说城市建设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还包括一些离我们老百姓比较远但对国家现代化影响比较大的,就是城镇化的空间格局,将来这么多的城镇人口在空间上怎么分布,宏观上必须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对国家来说,这非常重要,城镇化布局一旦确立,再改变就太难了,所以必须要有科学的布局。
2023-08-29 13:31:002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区别

完全不一个概念工业化是从生产力角度 城市化是从社会发展角度城市化的三个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 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③、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
2023-08-29 13:31:114

推进新型城镇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何重大意义。以政治角度作答

可以把城市变得更加拥堵,把农村变成无人区。
2023-08-29 13:31:202

人均GDP和城镇化水平有关吗

人均GDP和城镇化水平有一定关系,城镇化源于城镇化对GDP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不是说城镇化水平越高,GDP就一定高,如果仅仅是简单的工业化,也能刷GDP。
2023-08-29 13:31:301

城镇和城乡有什么区别?

一、指代不同1、城乡:城市和乡村。如:城乡结合部。2、城镇:指的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具有一定规模工商业的居民点。二、进程不同1、城乡:介于乡村与城市之间的过渡型居民点。2、城镇:城镇化是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也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当前,世界城镇化水平已超过50%,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三、发展不同1、城乡:是针对那些接受中心城市辐射较弱的以县城中心城镇为主,资源要素相对独立,个性相对明显,有自身发展差异化特点,但开发明显滞后,城镇化即对这些城镇的社会资源与自然资源进行的合理的整合。2、城镇:是自然资源,如土地、矿产、水体、动植物以及相关延伸的各类社会人文资源等,其中就涉及当地政府、政策、企业、民众;涉及自然资源、历史人文资源;涉及内、外部环境等等。
2023-08-29 13:31:436

什么是城镇化

1、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逐步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2、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目前发达国家基本都已经完成了城市化,我国也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之中。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0%的水平,即将步入快速增长的中后期、更加突出发展质量的新阶段,提升城镇化质量将成为“十四五”时期的核心政策目标,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城镇化将呈现城乡融合一体、城市群和都市圈的主体形态特征更加明显、绿色人文智慧的新型城市涌现众多机会等特征。
2023-08-29 13:32:341

2009年贵州各区县城镇化率

29.9%。贵州省城镇化总体水平较为落后, 2009 年, 贵州省城镇化率仅为 29. 9%,且各地区城镇化水平发展不平衡。
2023-08-29 13:32:421

人口迁移拉力角度分析昆明人口城镇化水平高原因?

昆明作为云南省的省会,人口迁移对其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拉力角度。具体分析如下:1. 资源优势:昆明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优美,资源丰富,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进一步推动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2. 政策支持:云南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昆明市的城镇化建设,例如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等政策措施,进一步促进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3. 产业发展:昆明市各类优质资源的集聚以及现代产业的快速发展,给到了进城务工人员很好的发展机会,同时吸引了很多具有创业基础和实际经验的人加入其中,促进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综上所述,昆明市人口迁移拉力推动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同时政策和资源支持也为城镇化的稳步推进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2023-08-29 13:32:501

我国目前城镇化率达到多少

中国城镇化率是63.89%。近几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63.89%,用两个词概括:翻天覆地、日新月异。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2020年全国城市道路长度达49.3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建成里程7597.9公里。市政公用设施水平显著提升,2020年我国供水普及率及燃气普及率分别达到99%、97.9%,实际上已经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相关体现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2020年我国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共计239.8万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8平方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显著提高,46个重点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在居民小区覆盖率已超97%,覆盖近1亿户居民;地级以上城市的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已基本消除。同时,历史文化保护力度不断加强,我国共公布了137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1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已划定历史文化街区970片,确定历史建筑是42700处,大量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了保护。
2023-08-29 13:32:591

怎样评价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的话需要哪些指标?

农村城镇化质量是一个多元的复合型概念,涉及到较多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层次。为构建全面的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下仅拟列出其中所应该较为几个重要的一级指标,并进行简单的说明。人口结构指数: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深,农村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调整,不同产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逐步扩大,直接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逐步下降。除了就业人口结构的变动,城镇化过程中还伴随着人口从农村向城镇自发的转移过程。虽然仅以城市人口比重作为城镇化程度的衡量标准过于单一,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与之相关的人口结构的变动的确是城镇化的显著和直接特征之一。经济发展指数:要提高农村城镇化质量,必须要有经济作为支撑,同时城镇化的深度发展也能够有效的提高农村的经济收入水平。以人均GDP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指数,可以准确地衡量特定区域的经济实力和居民生活质量,同时辅助以产业收入比重指标,进一步衡量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预测区域的发展前景。生活环境指数:城镇化的发展,最为根本的目的是有效地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除了需要考虑收入等村镇“硬实力”外,还需要考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软实力”。通过衡量交通、通讯、医疗、教育、居民娱乐等相关设施的人均拥有量,可以初步拟合村镇的生活环境指数。社会保障指数:在任何一种发展过程中,与效率同样重要的就是公平,只有二者并重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障村镇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有效规避收入差距、就业困难等社会问题,稳定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至关重要。通过衡量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以及其他社会保障体系的推进和普及程度,可以从侧面反映出该区域城镇化发展的健康水平,从而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估。
2023-08-29 13:33:163

从哪一年开始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阶段更清晰,开始成为城镇人口为主

近来,舆论对我国城镇化率真实水平的质疑之声再起。其背景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日发布的2013年《城市蓝皮书》认为,中国真实的完全城镇化率仅42.2%。而这一数据比国家统计局早前公布的2012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2.6%,低了10.4个百分点。为何会出现10.4个百分点的数据差?我国真实的城镇化率究竟是多少?城镇化率是越高越好吗?2013《城市蓝皮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日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对此进行回应并解读。国家统计局早前公布的52.57%的城镇化率,是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而《城市蓝皮书》中提到的42.2%,是完全能够享受市民待遇人口的完全城镇化率。按照市民化的标准,目前中国城镇化率大约被高估了10个百分点左右。中国经济时报:社科院近日发布的2013《城市蓝皮书》认为,中国真实的完全城镇化率仅42.2%,而国家统计局早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2.6%。两个数据相差10.4个百分点。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数据差?魏后凯:这两个数据表示的是不同的概念,不能一概而论。国家统计局早前公布的2012年城镇化率已达到52.57%,该数值表示的是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而《城市蓝皮书》中提到的42.2%,是严谨的、完全能够享受市民待遇人口的完全城镇化率。城镇户籍人口即可以完全享受市民待遇的人口。而没有城镇户籍的人口即不能跟城镇户籍人口享受同等的市民待遇,包括购房、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城镇化的过程也是市民化的过程,是变农民为市民的过程。从市民化的角度看,不能单纯地将所有进到城镇里的人都统计为城镇人口,因为这类人群没有享受城镇市民的待遇,所以呈现的数据也是不完全的城镇化数据。2012年全国按户籍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仅有35.29%,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跟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相差大概17个百分点。这17个百分点则包含了没有完全市民化的人群。若按城镇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程度平均为40%推算,中国真实的完全城镇化率只有42.2%,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低10.4个百分点。这表明,按照市民化的标准,目前中国城镇化率大约被高估了10个百分点左右。城镇化水平并不是一个目标,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城镇化的水平自然也会提高。现阶段,我国城镇化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水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而在于城镇化的质量太低。中国经济时报:目前,越来越多的城市为自己设定城镇化率的目标值,并且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率是越高越好吗?对此你怎么看?魏后凯:当前,确实有很多城市开始设定城镇化率的目标值,但这最终也只是起到一个参考作用。城镇化水平并不是一个目标,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城镇化的水平自然也会提高。目前,我国的城镇化已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由于发展阶段不同,不可盲目地与美国、欧洲等其他国家相比较。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水平不高且不均衡,亦不能要求西部地区与北京、上海大城市呈现同样的城镇化率。现阶段,我国城镇化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城镇化水平的高低,也不在于城镇化速度的快慢,而在于城镇化的质量太低。下一步的重点应该是全面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当然,城镇化的速度也并非越快越好。我认为城镇化的速度需要有“五个适应”。第一,城镇化速度的快慢要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第二,城镇化速度要跟经济工业化的阶段相适应;第三,城镇化速度应该跟区域的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第四,城镇化速度应该跟城镇的公共服务、公共设施的容量相适应;第五,城镇化速度要与就业的承载能力相适应。因此,城镇化的速度不是越高越好,也不是越低越好。发展速度若过快,超越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将会出现过度城市化的问题。目前,存在过度城市化问题的城市有很多,比如拉美地区、印度、蒙古等。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以后,没有就业岗位,形成大量贫民窟,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但城镇化发展速度若太慢,水平太低,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工业化相差太大,也会产生很多问题。实际上,归根结底,城镇化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必须跟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相适应。所以,我国未来的主要问题还是要提高城镇化的质量。
2023-08-29 13:33:391

要坚持以什么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

要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相关内容如下:一、人释义人,汉语常用字,读作rén,是象形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像侧面站立的人之形。其本义为能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又能用语言进行思维和交际的生命。“人”亦是汉字部首,常作形符。二、说文解字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籒文。象臂胫之形。凡人之属皆从人。如邻切。《集韵》:人古作U0002053d。礼运曰: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u3479,五行之秀气也。又曰: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按禽兽艸木皆天地所生,而不得为天地之心,惟人为天地之心,故天地之生此为极贵。天地之心谓之人,能与天地合德。果实之心亦谓之人,能复生艸木而成果实,皆至微而具全体也。果人之字,自宋元以前本艸方书诗歌纪载无不作人字。自明成化重刊本艸乃尽改为仁字,於理不通,学者所当知也。仁者,人之德也,不可谓人曰仁,其可谓果人曰果仁哉。金泰和闲所刊本艸皆作人,藏袁廷檮所。此籒文。此对儿为古文奇字人言之,如大之有古文籒文之别也。字多从籒文者,故先籒而後古文。象臂胫之形。人以从生,贵於横生。故象其上臂下胫。如邻切。十二部。凡人之属皆从人。三、城镇化释义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为城镇化率,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城镇化是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当前,世界城镇化水平已超过50%,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
2023-08-29 13:33:471

城镇化率低的原因

城镇化率低的原因有多方面,以下是一些主要原因:1. 经济因素:经济落后、产业结构单一、就业机会有限等因素,阻碍了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进程。2. 教育因素:教育资源不足、教育质量低下等因素限制了农村人口的知识技能提升,使他们难以在城市中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3. 社会保障因素: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医疗、养老等服务不完善,使农村人口对城市的生活缺乏安全感,从而阻碍了他们的城市迁徙。4. 文化因素:传统文化观念、家庭观念等也会影响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进程。5. 资金投入压力:城市更新行动需要政府投入较大资金,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城市,城市更新项目收益成效不明显,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不高,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可能会需要国家或省级政府的支持。6. 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城市在追求速度和规模发展的同时,可能忽视了城市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和宜居性,导致城市病问题出现,影响城市能级的提高和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的能力。7. 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问题:城市的工业化水平影响城镇化发展,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向产业部门的转移,以及第二、三产业所占据的比重越高,城镇化水平越高。如果一个城市的工业化水平不高,如主要依靠农业或手工艺品等低技能行业,会限制城镇化的发展。以上只是部分原因,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城镇化率低的原因可能会有所不同。
2023-08-29 13:34:152

我国城镇化率

我国城镇化率是64.7%。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为91425万人,城镇化率为64.7%。分省份看,各地的城镇化水平差别很大。已有8个省份城镇化率超过70%,其中上海、北京、天津三大直辖市超过了80%;重庆城镇化率位居中西部第一,甚至超过了东南沿海的福建。上海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89.3%,位居全国第一。从城镇化潜力来看,黄淮海平原和西南地区人口多,城镇化率低,未来城镇化的潜力较大。2021年重庆城镇人口为2259.13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70.32%,比上年提高0.86个百分点。城镇化率简介城市化率(也叫城镇化率)是城市化的度量指标,一般采用人口统计学指标,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包括农业与非农业)的比重。根据联合国的估测,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在2050年将达到86%,我国的城市化率在2050年将达到71.2%。中心城区、县(市、区)及建制镇,凡列入城镇建设规划且城区建设已延伸到乡镇、居委会及村委会并已实现水、电、路“三通”的,都纳入市镇人口计算,这样能客观反映城市化进程。
2023-08-29 13:34:251

我国城镇化率超过80%对吗

我国城镇化率超过百分之八十是不对的。1、目前我国城镇化率没有超过百分之八十,在2010年前后的一项研究预测,中国城镇化水平的峰值将在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七十五,到2030年会达到百分之六十七。2、预计到205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甚至超过百分之八十,逐步接近城镇化率的天花板,这也意味着未来的城乡人口结构将趋于稳定。
2023-08-29 13:34:571

中国城镇化率

法律分析:城镇化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开放发展,形成了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一批城市群,有力推动了东部地区快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极。但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城镇化发展很不平衡,中西部城市发育明显不足。目前东部地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2%,而中部、西部地区分别只有48.5%、44.8%。法律依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城镇化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于城镇化。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6%左右,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的发展中国家60%的平均水平,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会使更多农民通过转移就业提高收入,通过转为市民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从而使城镇消费群体不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潜力不断释放,也会带来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巨大投资需求,这将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2023-08-29 13:35:071

城镇化和城市化的区别是什么

城镇化和城市化存在细微差别:1、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为城镇化率,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城镇化是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当前,世界城镇化水平已超过50%,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2、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的人口在城镇和城市相对集中的过程。城市化也意味着城镇用地扩展,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近年来城市化、城镇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2023-08-29 13:35:171

中国现在城镇化率

2021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72%**。
2023-08-29 13:35:342

中国城镇化率居世界中等偏上水平,城镇化是一种趋势吗?

是的,可以使我们的城镇化提高,而且可以让大家更好的生活,然后可以环保地球。
2023-08-29 13:35:432

西宁市2003年城镇化水平

67.8%。自2003年西宁市开展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以来,历届市委和政府矢志而为,四大班子齐心协力,社会各界踊跃参与,城镇化率达到67.8%。
2023-08-29 13:36:141

城镇化是衡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指标吗?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不同发达国家1.起步早。 2.城市化水平高。 3.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1.起步晚,发展快。 2.城市化水平较低。 3.城市发展不合理。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2023-08-29 13:36:222

如何理解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城镇化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传统农业社会,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文明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是伴随工业化进程的一种经济现象,也是衡量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从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历程看,这是一条共同经验,我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必须走这条路。从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看,推进城镇化,不仅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任务,也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的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也曾出现过几个加速发展的阶段,1957年城镇化率达到15.4%。由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限制城镇人口的机械增长成了从那以后相当长时期的重大政策,由此而使城镇化的进展大大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到1978年,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到44.3%,而城镇化率只有17.9%。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我国城镇化进程出现加快的势头。1978年到2000年,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63个,建制镇由2173个增加到20312个,城镇总人口由1.7亿增加到4.5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由17.9%提高到36.2%。22年提高了18.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0.83个百分点。城镇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国内生产总值的70%、全国工业总产出的50%、国家税收的80%、第三产业增加值的85%、高等教育和科研力量的90%以上集中在城市。但是,与我国的工业化进程相比,城镇化水平依然处于滞后的状况。据世界银行资料,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比同等人均GDP国家和地区低11个百分点,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由于大量农业劳动力长期滞留在农村,基本靠手工劳动,使我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很低,只相当于美国的6%。同时,2/3的农村人口收入增长缓慢,农村购买力低,农村市场打不开,已成为影响扩大国内需求和经济增长潜力发挥的重要矛盾。因此,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已经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工业化,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按照基本完成工业化的要求,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应该达到50%以上,即城镇化率应该提高14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0.6个百分点。由于这个幅度还低于前22年年均提高的幅度,所以这个指标是留有余地的,是完全可以达到的。理论界有一种意见认为,本世纪头20年我国城镇化率还可以定得再高一些。理由是,从国际经验看,工业化中期是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例如,韩国从1967年到1987年间城市化率提高了20个百分点,日本从1966年到1987年间城镇化率提高了27个百分点。今后20年,也是我国工业化加速阶段,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也会相应加快。但是,我们必须充分看到我国农村有8亿人口,新增人口主要在农村的基本国情。改革开放20多年来,尽管城市人口增加近3亿,但农村人口的绝对数量并没有减多少。农村劳动力在向非农产业转移了1.5亿左右的同时,务农劳动力还增加了4000万。据测算,到2020年,我国人口总数将达15亿左右,到那时即使城镇化率达到50%,农村人口也还有7.5亿,也就是说,就绝对数来看,20年只比目前净减少5000万。这说明,我国农村人口减少的难度很大,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只能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必须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太急了不行。我们目前城市中的道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等比较紧张,就业矛盾也很大。如果大量农民都进入现有城市,就会出现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曾有过的城市病,引起很多社会问题。我们必须吸取这个教训。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在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大背景下,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通过走离土不离乡的独特发展道路,形成很多新的城镇。这些城镇对吸纳农村人口,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城乡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我们仍然要认真总结经验,探索适应国情的城镇化道路。也就是说,城市化要推进,小城镇建设也要加强。如果简单地提城市化,可能使很多人期望值过高而实际上做不到。国际、国内的经验表明,推进中国的城镇化要遵循客观规律,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相适应,循序渐进,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的城镇化道路,使我国传统的经济社会结构在工业化、现代化以及信息化的过程中逐步得到转变。根据我国城镇化规划,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主要思路是:在发展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重要交通沿线城市、边境城市和旅游城市的同时,要重点建设现有县城和一批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建制镇。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小城镇建设,充分发挥现有城镇潜力,发挥规模效益,提高资源配置效益,防止乱占耕地和破坏生态环境。要注意发展镇域经济,把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形成农产品集散中心和加工基地。加大对小城镇建设及小城镇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改进户籍管理,取消政策限制,以利于推进城镇化发展。
2023-08-29 13:36:451

中国为什么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近来,新型城镇化已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人们普遍认为,新型城镇化将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有人认为,新型城镇化就是新一轮的高速城镇化,将会大兴土木、圈地造城、逼农民进城上楼、推高房价。新型城镇化果真会如此吗?如何理解新型城镇化?我国为什么要提新型城镇化?怎样才能走出一条符合“五位一体”要求、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需要探讨。 ⊙李国祥 理解新型城镇化必须科学总结快速城镇化的成效与问题 城镇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过程。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阶段,城镇化速度与城镇化质量则存在着明显差异。自1996年以来,我国城镇化进入加速阶段,每年新增城镇人口约2000万人,年均城镇化水平提高近1.5个百分点。2012年,我国城镇人口已经超过7亿人,城镇化率达到52.6%。 根据国际上一般经验,一个国家或地区当城镇化率处于30%到70%之间时,城镇化速度则相对比较快。据此可以判断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城镇化率还将快速提高。如何才能更好地确保我国城镇化质量?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为此,需要总结和反思我国以往快速城镇化的成效和出现的重大现实问题。 快速城镇化,使我国有效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20世纪90年代末,亚洲一些国家发生了严重金融危机,我国经济保持着平稳较快增长。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让当今世界上发达经济体遭遇历史最严重的经济衰退。美国财政悬崖、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日本经济停滞不前,困扰着发达国家。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无法从长期增长性贫困和中等收入陷阱走出来,一些发展中国家长期陷入战乱和国内动荡。而自1996年以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超过9%,成为世界经济的引擎,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 快速城镇化,带来了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到2012年,我国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比重已经下降到约10%,工业化基本实现。城镇化和工业化在带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还肩负起了反哺农业和带动农村发展重任。快速城镇化,正在彻底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摆脱贫困。 现在,我国提出新型城镇化,不是否定城镇化道路,而应该是为了提高城镇化质量。这样,我们在充分肯定快速城镇化成效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城镇化出现的问题。 到2012年,我国转移农村劳动力超过2.6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超过1.6亿人,他们基本上都在城镇就业,这是城镇化快速推进给农村带来的变化。快速城镇化,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目前,我国农民在城镇就业的收入超过在家中务农的收入。但是,每年转移的大量农村劳动力,仍然游离于农村和城镇,尚未成为真正的市民城镇化,根本上是人口由分散在农村向城镇集中的过程。 衡量城镇化水平,基本指标是城镇人口在全社会人口中的比重。如果只让农民进城而不让农民转变为市民,这样的城镇化是一种不彻底的城镇化。由于建设的需要,一些农民已经失去土地,但是仍然未能成为市民,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问题突出。 人口城镇化滞后所带来的经济社会问题影响极其深远。转移农村劳动力不能市民化,无论对农村,还是对城市,都会带来后遗症。农民工只能进城就业,无法举家在城镇生活,出现农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新生代农民工,对农业和农村比较陌生,但是真正融入城镇还比较困难。 农民工不能市民化,就会抑制消费,给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带来困难。农民工不能市民化,就可能将农业作副业,制约农业规模经营,妨碍现代农业发展。农民工不能市民化,也会使民工荒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逢年过节农民工回乡所带来的城市服务业缺工问题已经影响到城市居民家庭生活。 我国很多城镇建设比较粗放,占用土地过多,集约化程度不高。很多城镇建设,比较注重征地造城,卖地搞房地产开发,土地财政富裕了城镇政府,而对于居民必需的菜市场等公共设施建设既没有投入,也不给合法的建设用地。一些城镇注重引进工业项目,搞工业园,而对于公共绿地建设严重不足,城镇生态系统缺陷大、环境差。 目前,我国形成的城镇化体系极不合理。越来越多的大型城市和一线城市人口过于集中,甚至过分拥挤、交通堵塞、污染严重,房价过高,居民生活负担重、质量差,“城市病”越来越突出。一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经济发展乏力,缺乏有竞争力的产业,对转移人口的吸引能力不强。很多农村城镇化地区已经聚集了大量人口,但是城镇功能十分不健全。 一些城镇政府缺乏大局观念,过分注重经营城市,而公共服务意识比较淡薄,公共服务严重不足。城镇政府普遍地对常住居民提供差别化歧视性公共服务,特别是在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方面尤为突出。 未来我国城镇化仍将会快速提高。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同时,如何确保城镇化质量?这就需要对我国城镇化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要敢于面对,深入研究,注重顶层设计,激励创新,大胆实践,不断总结,及时纠偏。这样才能走出一条更符合全国人民期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只有新型城镇化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国梦 什么是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内涵理应极其丰富。尽管目前很难清晰地界定新型城镇化,但是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实践,其内涵也将不辨自明。从现有认识来看,我国在当前提出新型城镇化主要是针对我国快速城镇化实践中所出现的重大问题而提出来的,无疑地,它负有新的历史使命,是区别于我国以往的城镇化,更是区别于世界其他国家一般的城市化。 结合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实际,综合考虑到我国城镇化成效与问题,新型城镇化的总体目标应是城镇化与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能够更好地相协调,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能够更好地实现强国富民梦。 新型城镇化必须对过去快速城镇化的一些理念和做法进行纠偏。作为区别于以往的城镇化,我国新型城镇化应是由过去的制约外来人口融入城镇向积极稳妥地将转移人口市民化转变的过程,城镇建设和发展由过去的粗放方式向集约化转变的过程,城镇由过去的过分注重经营城市向服务市民转变,城镇政府公共服务由过去的只面向户籍人口向覆盖到全部常住人口转变的过程,最终使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并形成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城市群的科学合理体系。 作为区别于世界其他国家一般的城市化,我国新型城镇化理应最大限制地避免城市病和农村病的蔓延和恶化,绝不让贫民窟成为我国城市的社会问题,也绝不让农村凋敝,便不会出现全社会只重视工业而忽视农业。我国新型城镇化,必须有助于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未来1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让更多的人生活在城镇,不但可以让更多人享受城镇文明,尽快过上小康生活,而且也有助于减轻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压力。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小康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农村只转移劳动力,而不能减少人口,有限的农业农村资源,不足以支撑城乡居民实现均等化的收入,全面小康无从谈起。农村人口大幅度减少了,全面小康建设的难度也就降低了。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是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新型城镇化,不但会让城镇更好地吸引合格劳动力,更好地提升劳动力素质,而且更加有助于促进城镇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移农业劳动力市民化,可以让劳动者更加稳定,彻底解决民工荒和劳动力结构失衡问题。通过转移劳动力培训和工作积累,形成稀缺的人力资本,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转移农业劳动力市民化,不仅给城镇提供产业工人,而且也会拉动消费,扩大需求,促进城镇第三产业发展。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让城镇更好地聚集各类资源并优化配置,有助于实现产业升级。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才能更好地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长期以来,城镇建设往往都是低价征收土地,以土地财政搞城镇建设。推行新型城镇化,能够更好地维护拆迁户和被征地农民的权益,减少利益冲突。推行新型城镇化,更加注重生态环境建设,让城镇更加宜居,让市民生活更有质量,这更加符合广大市民的期待。 不断纠偏才能闯出一条新型城镇化道路 怎样才能走出一条新型城镇化道路?目前没有明确的答案,需要深化改革,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纠偏。 城乡二元体制是妨碍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最大制约,我国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形成的块块分割的行政体制,城镇建设与发展,往往以追求部分群体利益最大化,忽视城镇长远发展,忽视非当地户籍常住人口权益,甚至将有户籍居民与转移人口常住居民权益对立起来,严重妨碍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要改革户籍制度,完善人口管理,更好地建设城镇,让城镇对人口吸引力更强。要重新设计税制和社会保障分担机制,调动就业地城镇政府吸纳人口的积极性。 推进新型城镇化,关键要转变城镇建设与发展的理念,彻底摒弃城镇化就是圈地造城的习惯思维,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城镇建设,不仅修路盖楼办工厂,而且要更多地吸纳外来人口,更好地满足居民生活需要,更好地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在大力发展城镇经济同时要建设好城镇先进文化。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城镇发展。 推进城镇化,主要应从城镇布局和城镇管理等多方面来解决部分城市人口过分集中而部分城镇无法让外来人口融入的问题。要通过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城镇合理布局,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对于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小城镇,常住人口达到城市规模的,要通过行政区划调整,让已经城镇化的农村转变为城市,以便更好地发挥城市功能。 大城市也需要农民工市民化。长期以来,像北京这样人满为患的城市,控制人口增长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政策措施。为此,城市往往只对高学历、海归学子开放,而将外地农民工拒之门外。北京市季节性缺工问题,反映出北京人口迁移政策存在着很大问题。每当春节来临,北京市由农民工从事的一些服务行业,如餐饮业、家政服务等传统服务业,以及快递业,就会出现严重的缺工问题。城市服务业出现严重的缺工问题,与现有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直接相关。如果转移农民工不能市民化,每到春节,农民工总是需要回到农村到家的。 未来缓解大城市季节性缺工难题,可能需要对人口迁移政策做出相应的调整,也需要将一定的转移农民工市民化,改善大城市人口和劳动力结构。大城市如果只有高端人才,没有了从事一般服务的劳动力,大城市的产业体系就会不健全,社会问题就难以解决。 推进新型城镇化,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城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我国大量农民工在城镇就业,但是不能与城镇居民在社会保障和子女上学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这不仅是社会问题,也是经济问题。应从法律和管理多方面入手,加强监管,让城镇政府拿出放弃常住居民歧视性政策的时间表,让农民工也可以购买保障房,让进城务工农民的所有孩子都能够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就近上学和参加高考。改革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管理体制。对于异地参加高考的,录取地招生名额可考虑由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追加非户籍学生计划。 总之,新型城镇化需要通过深化改革走出一条能够让人民幸福、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科学发展道路。
2023-08-29 13:36:531

咨询,城镇化村庄是什么意思,不拆迁了吗

城镇化也称为城市化,是由农业 (第一产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第四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2011年12月,中国社会蓝皮书发布,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首次超过50%,标志着中国城市化首次突破50%。 一般认为,是一个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非农业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对建筑业有一定的影响,但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乡镇城区改扩建项目的上马,以及保障性住房的大面积开工,建筑业将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都市圈、城市群、城市带和中心城市的发展预示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起飞。 综上所述,也就是说城镇化村庄就是在村庄里规划城市。简单的说城镇化就是--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让国家尽可能多的人居住在城市(并为城市户口),但并不是乡镇发展为城市,至于乡镇发展之后的规模,也许逐渐变为一个城市,这个是随着形势变化发展的,农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就是城镇化。 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为城镇化率,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这也反应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 至于拆迁与不拆迁就看你们的村庄规划了。
2023-08-29 13:37:047

城镇化是什么意思

  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为城镇化率,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城镇化是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当前,世界城镇化水平已超过50%,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
2023-08-29 13:38:011

世界各国城镇化率2021

20世纪是全球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二战以后,全球城镇化率到20世纪末达成48%,据统计,世界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达80%以上,部分发展中国家已达55-60%。发达地域出现了以一个或多个大城市为关键,周围分布着成组成群中小城镇的城市连绵区。这种特大城市组群形态的出现是经济发展,尤其是交通运输条件发展所促成的。可见,全球城镇化不但表现在数字上和比重的提升,还包含着丰富的、空间形态上的发展改变,表现出多样的形势和特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镇化水平深入提升。2021年2月22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指出2021年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出农村人口,百分比达成了%1
2023-08-29 13:38:102

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城镇化人口占比是怎样的

我国的城镇化人口占比目前已经超过了60%,与一些欧美国家的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探讨这个问题。首先,从历史进程来看,我国的城镇化进程相对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大规模推进,与欧美国家的城镇化历程相比较短。因此,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还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人口转移和流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难题。其次,我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也是制约城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东部沿海地区的城镇化水平较高,而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这种区域发展不平衡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均,形成新的发展瓶颈。再次,我国的城镇化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比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贫困和社会保障等问题,这都需要更多的政策、投资和管理等方面的改善和完善。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划分也将越来越模糊。未来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应该是不断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居民生活水平,并积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打造更加宜居的城市和乡村社区。同时,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居民的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需要更加注重人性化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强对城市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了促进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我国政府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城市化规划、城市体系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土地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政府也在积极推动城市创新发展,推动城市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为城市提供更好的管理与服务。总的来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差距。未来,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促进城镇化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2023-08-29 13:38:211

体检检查血细胞分析三分类以上,化验血可以查出么

您好!查看血象,可以做血常规检测,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白细胞可分为五类包括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2023-08-29 13:25:111

执行力的重要意义

执行力的重要意义 执行是一门学问,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组织经营管理的始终。不管是公司的整体运营,还是个人的工作能力。执行力的重要意义都是充分体现的。本文内容是执行力的重要意义,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希望大家喜欢! 执行力的重要意义1 执行力对于现在的企业来说都已经成为了普遍性的问题,没有执行力一切都只是纸上谈兵,没有执行力一切都只是零,并不是别人跑的太快了,而是自己一直都是在原地踏步。没有执行力一切都将会是空谈。 现在很多公司的战略目标跟计划制定的好好的,最终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为什么?就是因为执行力出现了问题,高层到中层就开始变样,然而下面的人却来一句:我忙的水都没有时间喝,公司的业绩不好能怪我吗? 每个公司都会有管理的规章制度,也总会员工去触碰这些红线,如果管理人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按照规章制度来执行,这跟没有管理规章制度有什么区别?没有管理的团队就是一只握不紧的拳头,打出去就不会又冲击力,没有冲击力的拳头最终的结果就是被别人握紧的拳头给击散,最终被淘汰。 每个人都有着理想和追求,大部分人都是一样的,很多人都是在纸上谈兵,没有实际行动,把事情推给明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这是很多人的共性。 什么是真正的执行力?真正的执行力,不是冲动的决定,而是强有力的实际行动和长久的坚持,想要实现某个目标就得立刻去执行,遇到挫折时依然不会退缩,努力的坚持下来,终究会取得想要的成功。没有执行力的人,注定一事无成。一个没有执行力的公司注定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 如果人与人之间起点都是一样的,为何有人已经到了终点,有的人确还是在原地看着,结果却是千差万别,这就是执行力的原因。有些人想到了,但是不去做;有些人去做了,但是坚持不下来;有些人想到了,也去做了,也坚持下来,成功的喜悦自然就会到来。 三毛曾说:“等待和犹豫是这个世界上最无情的杀手。”有些人可能一直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迟迟不敢开始,这是懦弱的表现,我们还年轻,为什么不让自己行动起来、疯狂起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曾经有人这样一句话:“一个企业的成功5%在战略,95%在执行。”既然身在职场,不管因为什么原因,就没有理由浪费自己的生命和人生,道德人格的完善在于把每一天当做最后一天来过,争做最好的自己。第一时间行动起来,解决问题,把握细节 ,把战略和目标以及制度不折不扣地执行下去,才是公司的生存之道。 一个人能否获得成功关键看他的执行力,一个人的执行力决定了他的人生高度。 一个公司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关键在于执行力。 万物皆有法则,这个法则却告诉我们:只有走向胜利,没有退路。没有执行力就像是没有凝聚力的散沙,只有贯彻执行、团结一致才能走向胜利。 执行力的重要意义2 执行力是企业管理中最大的黑洞,管理学有许多的理论,告诉管理人员如何制定策略,如何进行组织变迁,如何选才、育才、留才,如何做资本预算等,可是,该如何执行这些想法,却往往被视为是理所当然,未曾有人加以探讨。作为管理者,重塑执行的观念有助于制定更健全的策略。事实上,要制定有价值的策略,管理者必须同时确认企业是否有足够的条件来执行。要明白策略原本就是为执行而拟定出来的。所以,提升企业的执行令就变得尤为重要。 执行力可以理解为:有效利用资源,保质保量达成目标的能力。在管理领域,“执行”对应的英文是“execute”,其意义主要有两种,其一是:“to do something that has been carefully planned (using knowledge as distinguished from merely possessing it)”;其二是:“to complete a difficult action or movement, especially one requiring skills”。前者与“规划”相对应,指的是对规划的实施,其前提是已经有了规划;后者指的是完成某种困难的事情或变革,它不以已有的规划为前提。学术界和实业界对“执行”的理解基本上也是如此,其差异在于侧重点和角度有所不同。 执行力是否到位既反映了企业的整体素质,也反映出管理者的角色定位。管理者的角色不仅仅是制定策略和下达命令,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执行力。执行力的关键在于透过企业文化影响员工的行为,因此管理者很重要的角色定位就是营造企业执行力文化。管理者如何培养部属的执行力,是企业总体执行力提升的关键。如果员工每天能多花十分钟替企业想想如何改善工作流程,如何将工作做得更好,管理者的策略自然能够彻底地执行。 一、提升执行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主要反映在执行能力欠缺,有效掌握与运用管理工具+有效掌握与运用工艺技术+工作经验与心得+……一项工作要得以顺利开展,首先要有执行能力,即要“会做”。 员工能力水平能否充分发挥,决定其投入程度,而投入程度又受到公司对员工的要求和公司向员工提供的资源两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应该对执行人员进行执行前强化培训,让执行人员明白自己要做什么?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目标?这样才能目标一致,执行到位,各尽其责。 其次,要明白自己的工作依据。这是我们工作执行力的基础,也是我们工作执行的目标。这也就是说,要知道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依据在哪里,这些依据是否还在执行。 还有,要明白控制工作的`关键点是什么。在这些工作里面,按照工作程序,我们往往要在一些单据上签字,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控制点。我们签了字,就要负起相应的责任。 二、强化执行动机 一个人不仅要会做还要有工作意愿(动机),即要“肯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责任心,在接受工作后应尽一切努力、想尽一切办法把工作做好。作为中基层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一定要有做事情的实干精神,公司最需要拥有不懈的求胜意志的人,这种人只有在工作完成时才会感到满足。 首先,要观察每个人的工作习惯,分辨出谁才是认真做事的人,这些人通常能激发员工士气。 其次,观察其遇到困难时处理问题是否正确、果断,并知道如何取得各方助力来完成工作。 三、端正执行态度 有令不遵,违规操作,是执行态度不端正的表现。执行态度即对待工作的态度与标准,做工作的意义在于把事情做对,而不是做五成、六成的低工作标准,甚至到最后完全走形,面目全非,应以较高的(大家认同和满意)标准来要求自己。 要端正执行态度,在工作中必须实践好“严、实、快、新”四字要求。 1、要着眼于“严”,积极进取,增强责任意识。责任心和进取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首要条件。 2、要着眼于“实”,脚踏实地,树立实干作风。虽然每个人岗位可能平凡,分工各有不同,但只要埋头苦干、兢兢业业就一定能干出一番事业。 3、要着眼于“快”,只争朝夕,提高办事效率。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强化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弘扬“立即行动、马上就办”的工作理念。坚决克服工作懒散、办事拖拉的恶习。 4、要着眼于“新”,开拓创新,改进工作方法。只有改革,才有活力;只有创新,才有发展。 在日常工作中,要敢于突破思维定式和传统经验的束缚,不断寻求新的思路和方法,使执行的力度更大、速度更快、效果更好。养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四、有效促进与有效控制 执行能力、执行动机、执行态度是执行者的行为能力、意愿和态度,光靠这些特征不足以把事情落实好,还需管理者进行有效促进与有效控制来调整执行者的行为与控制事情的发展不偏离正常轨道,才能更好地把工作落实好。有效控制采取方法如下: 1、事前跟进,发现潜在风险提前给员工预警。 2、事中跟进,在任务进行中发现问题后,寻找解决办法,使员工的工作重新回到正轨上来。 3、事后跟进,出现问题后,找出原因,提供补救建议和具体措施,避免员工再犯同样错误。 4、授权不授责,大多数管理者的通病是授权又授责,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权责不分,职位越高承担的责任越小,做的多就错的多,管理者不做具体的事,永远不出错,被授权的人害怕出错而不停地往下授权,必然没有好的结果。 5、对身兼管理责任的人进行监督,当管理者管理他人或检讨自身的行为时,有效的监督十分有效,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督,准确的工作定义、选拔、管理和培训这些工作都不可能轻而易举地完成。 6、对那些可能是以前所遗留下的含糊不清的或没有论及的问题,管理者要能给予明确而又清晰有力的说明;然后,他们还要提出对未来的展望,以使将来组织的工作重点能集中到所提出的焦点上来。 那些在被认为是工作懒散的人对于他们爱好的东西,可能表现出巨大的积极性,采用升职或薪酬来激励员工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方法。在许多情形下这种方法是积极的,是非常有效的。采取方法如下: 1、考核指标合理,为避免考核指标不合理,必须避免人为因素干扰,避免人为因素干扰的最佳手段就是将考核指标全部改为定量或半定量的,去除难以评价对错的指标,比如去除主管考评、供应商投诉、团队忠诚度、团队意识、创新能力、主动性等指标。 2、健全流程制度,修订各类规章制度与作业流程,明确每个岗位职责与目标,明确操作步骤,杜绝经验操作或不按规定操作。 3、考核有效,严格执行奖励与处罚措施,不能姑息。对违反公司规定或操作规定的人员要严格按制度处理,不能流于形式。对表现优异的员工,由部门申请,可以破格调薪或升职。 五、构建领导人才储备通道 如何有效避免人员流失,在执行力机制健全后,最后的有效持续落实还有一个影响因素,即如何降低人员流失及可能造成的影响。所以,降低人员流失与构建领导人才储备机制非常重要。可采取以下方法构建人员储备通道: 1、根据员工(含中低级管理人员)绩效精准而深入地评估每位员工的能力; 2、对表现优秀的员工(含中低级管理人员),提供一个鉴别与培养各类领导人才的架构,将其作为其上一级别的储备人员,以作为健全接班计划及配合公司未来执行策略的需要。 3、决定该如何处理缺乏绩效的人,对不能胜任工作岗位的员工,离岗培训一周后重新上岗,如仍未能满足需要,先调换其到新工作岗位试用,不轻易淘汰。 4、让员工了解公司发展蓝图,并将连接策略计划及短、中、长期阶段性目标与连接营运计划的目标告知员工,让员工有归属感。 六、建立良好的沟通 建立良好的沟通是改善工作氛围的重要途径,良好的沟通是执行的基础,有效地提高执行力,在一般情况下首先要进行充分的沟通,将决策传递给各个层级的员工,帮助他们理解需要完成的目标,取得他们的支持,对完成目标任务取得较为一致的认同。可采取以下方法达成有效沟通: 1、执行者参与计划的制订。在制订过程中上下级之间可以良好沟通,让组织内的员工进行活跃的对话,坦诚交流实际情况,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 2、建立顺畅的反馈渠道。明确每项任务的阶段负责人与总负责人,执行过程中遇到困难,员工可以越级反馈,直接和主管沟通,避免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方式去解决问题。 3、沟通方法。要求总负责人在任务布置后对所负责工作的具体人员,提出多个具体问题并要求解答,确保计划完全被执行者所理解、接受。并要求这样的沟通方式与对话模式要一层层下达,流传到整个组织当中。 4、真诚交流,尊重每个人提出的意见,如不能执行要告知原因,鼓励员工提出问题,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七、协调内部资源 协调内部资源对提升执行力最有效。同一件事情,如果用命令的办法不能得到有效执行,那么换一个人或是培养另外一个人,或许会更加有效。对内部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能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人力资源的使用需要沟通、协调,其目的是让不同领域、从事不同工作的人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去主动性地开展工作。 内部资源还包括其他的物力、财力资源。只有内部资源的协调是属于自己能掌握完全的控制权的,可以按照下属的工作能力以及习惯更好地进行人员的调用。 八、收集反馈信息 执行过程中,员工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或者发现更好的解决方案。除了员工主动反馈外,还要建立自上而下的收集渠道。可采取的办法有: 1、设立“问题反馈箱”与“合理化建立箱”,对收集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及时处理;对员工提出的好的建议,积极采纳。 2、深入工作现场,通过观察或与员工自由交流的方式发现问题,这种方式同时可与下属建立特殊的个人关系,员工在执行任务时,不仅会把它当做任务来完成,还会考虑到与管理者的这种关系。 执行力是否到位既反映了企业的整体素质,也反映出管理者的角色定位。管理者的角色不仅仅是制定策略和下达命令,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执行力。企业要培养执行力,应把重点放在管理者身上。管理者的执行力能弥补策略的不足,而一个再完美的策略也会死在没有执行力的管理者手中。在这个意义上,执行力是企业成败的关键。 执行是一门学问,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组织经营管理的始终。选择行业、制订计划、确定目标、规划战略、实施战略等都需要执行,离开执行,组织将寸步难行。组织经营的三个核心环节是:制定战略、人员匹配、实施运营,而执行则贯穿于这三个核心环节的始终。
2023-08-29 13:25:111

怎样写美术字

我是学设计的! 美术字是艺术课程之一! 传统字体: 宋体--横竖比例1:4 黑体--虽然粗细一样,但是却不是方头方脑,在起笔和收笔处边缘都带有一 点向外扩大. 流行字体: POP海报体--简单的说,是黑体的变形体,但是很轻松,没黑体那么严肃. 用途: 宋体,黑体多用于正式场合.例如:某某某代表大会.等等. POP海报体用于市场销售.例如:商场打折广告,商品醒目标价(不是物价局 发的价格标).店堂广告等等 题外话: 现在课程中的美术字,已经不是以前意义上的,在费报纸上写大字报那种教学形式,因为现在电脑普及,字库多的很,城市中的条幅广告,布幔广告已经不是以前那样全手绘了,都是电脑解决. 在一些农村,还在用的手画的广告.比如:淮安市.那里很多路边的房屋墙面上都画满了广告,都是美术字广告. 现在传统的美术字课已经被字体设计课程所取代. 字体设计能摆脱字库字体的机械化,字体设计可以只设计一个字或几个字, 不用考虑其他字的设计笔画.设计出来的字体,可以当标志,可以当插画等等用途. 现在只有POP海报体手绘用的很多,黑体,宋体已经非常少了. 如果只是兴趣爱好,那么建议你买本POP字体的书,再买个黑色马克笔,在白纸上练习,起初要用铅笔先学着书上的步骤,画出笔画路径,然后在用马克笔书写.这也算是特长吧!呵呵.班级,或者公司有活动也有用武之地! 个人观点! 谢谢看完!
2023-08-29 13:25:121

如何找到创业好项目

一、市场调研寻找一个好的创业项目,市场调研是非常必要的。市场调研可以了解市场的需求和趋势,帮助创业者找到一个有市场需求的创业项目。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市场竞争情况,找到一个有利可图的项目。二、行业趋势行业趋势是决定产品或服务是否有市场的重要因素。因此,如果想要找到一个好的创业项目,必须对行业趋势有深入的了解,避开市场萎缩、竞争激烈和高风险的市场。创业者应该密切关注行业的发展趋势,并在这些趋势中寻找项目的方向。目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成为了创业项目的热点。此外,环保、健康等领域也是比较热门的方向,可以考虑寻找机会。
2023-08-29 13:25:091

计算机应用发展

  第一章 计算机发展与 计算机应用 概述   1.1计算机发展概述   1946年2月,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 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它使用了18000个电子管、10000只电容和7000个电阻,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耗电150千瓦,每秒可进行5000次加、减法运算,价值40万美元。当时它的设计目的是为美国陆军弹道实验室解决弹道特性的计算问题,虽然它无法同现今的计算机相比,但在当时它可把计算一条发射弹道的时间缩短到30秒以下,使工程设计人员从繁重的计算中解放出来。在当时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开创了计算机的新时代。   从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以来的50多年里,每隔数年在软、硬件方面就有一次重大的突破,至今计算机的发展已经历了以下四代。   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5年)。   从1946至1955年,陆续出现了一些著名的计算机,其用途已从军事进入到为公众服 务方面。它们都属于第一代计算机,其特征是:使用电子管为逻辑元件,内存储器开始时使用水银延迟线或静电存储器,后来采用磁芯,外存贮器有纸带、卡片、磁带等。运算速度可在每秒几千次到几万次。程序设计语言用二进制码表示的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第一代计算机体积都较庞大,造价很高,速度低,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第二代计算机(1955~1964年)。   1955年第一台全晶体管计算机问世,1958年开始,以IBM公司的7000系列为代表的全晶体管计算机成为第二代计算机的主流产品。第二代计算机的主要特征为:全部使用晶体管,用磁芯做主存储器,用磁盘或磁带做外存储器,运算速度达到每秒几十万次。程序设计语言也在这一时期取得了较大发展,如 ALGO 60、FORTRAN、COBOL等都相继投入使用。程序的编制方便了,通用性也增强了,因而计算机的应用也扩展到事务管理及工业控制等方面。   第三代计算机(1964~1970年)。   1964年美国IBM公司公布了采用集成电路制造的System/360系列计算机,同时开发了供该系列机使用的OS/360操作系统,它使系列机内的低档机向高档机升级时,原有的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可继续使用,使360系列机本身成为第三代计算机的主流产品。第三代计算机的特征是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代替了分立的晶体管元件, 内存开始使用半导体存储器,计算速度可达到几十万次到几百万次,个别的达到一千万次,内存储容量可达到兆字节。这一时期对计算机的设计提出了系列化、通用化和标准化的思想。例如,将系列机扩展到大、中、小型以适应不同层次的需要;在硬件设计中采用标准的半导体存储芯片和输入输出接口部件。在软件设计中提倡模块化和结构化设计,这样不但使计算机的成本降低,而且还扩大了计算机的应用范围。   第四代计算机(1971年~现在)。   1971年,英特尔公司制成了第一代微处理器,它集成了2250个晶体管组成的电路。它标志着计算机的发展已进人到了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时代。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是第四代计算机的基本特征,在这一代计算机上采用集成度更高的半导体芯片做存储器,计算机的速度可以达到每秒几百万次到上亿次。操作系统不断完善,应用软件层出不穷。在计算机系统结构方面发展了分布式计算机、并行处理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等。这一时期计算机的发展进入了以计算机网络为特征的时代。   我国自1956年开始研制计算机。第一台计算机于1958年研制成功,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也于1964年问世。1971年又研制成功了集成电路计算机。1985年研制出第一台IBM PC兼容微型机。2001年我国第一款通用CPU—“龙芯”芯片研制成功,2002年推出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龙腾”服务器。   微型计算机属于第四代计算机,但单从微型机来看,在这30多年的发展里又可再将它分为五个时代。   第一代是自1971年开始的4位微机,它的芯片集成了2000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1MHz。   第二代是自1973年开始的8位微机。它的芯片集成度为4000-9000个晶体管,时钟频率4MHz。其典型的产品是Intel公司的8080,Motorola公司的M6800等。   第三代是自1978年开始的16位微机。芯片集成度为2万~7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5MHz~10MHz。典型的产品是Intel公司的8086及80286。 IBM公司用这一代芯片研制了IBMPC、 IBMPC/XT及 IBM PC/AT。   第四代是自1981年开始的32位微机。芯片的集成度为10万~100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10MHz~33MHz。用该微处理器制成的微机的性能达到或超过了70年代的大、中型计算机。   第五代是自1993年开始的64位微机。芯片的集成度在l00万个晶体管以上,并且每年都有不同类型的新产品出现。   微处理器的发展大大地推动了计算机的发展,目前性能价格比大幅度跃升,采用多处理机技术的大型机使用数十个微处理器芯片的产品已经系列化。新一代的操作系统采用友好的图形界面使用户学习和使用计算机更加容易。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的使用,使程序员能更快、更好地设计高质量的软件。将来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极化   虽然今天个人计算机已席卷全球,但由于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深入,对大型机、巨型机的需求也在稳步增长。巨型、大型、小型、微型机各有自己的应用领域,形成了一种多极化的形势。   2.网络化   利用现代通信和计算机技术,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互联起来,按照网络协议互相通信,以共享软、硬件和数据资源。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虽然已出现近30年,但直到近几年才开始形成热潮,并且已开始走向家庭。   3.多媒体   多媒体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过去人机交互的媒体仅仅是文字,而多媒体技术则是以图形、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媒体进行人机交互。在短短的几年中多媒体技术已走向成熟,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蓬勃发展也全靠多媒体技术的支持。多媒体技术被认为是90年代信息领域的一次革命。   4.智能化   智能化是新一代计算机实现的目标,前述日本宣布的它的第五代计算机研制计划就是研制智能计算机。神经网络计算机和生物计算机更强调计算机具有像人一样的能听、说和逻辑思维能力。智能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模式识别、机器人、专家系统、自然语言的生成与理解等方面。目前在这些领域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将来随着第五代计算机的诞生,计算机技术将发展到一个更高、更先进的水平。   计算机中最重要的核心部件是CPU芯片,以硅片为基础的芯片制造技术的发展并不是无限的,不久的将来就可能达到发展的极限,目前认为有可能引发下一次计算机技术革命的技术主要包括:纳米技术、光技术、量子技术和生物技术。未来的计算机发展方向是:光计算机、生物计算机、分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   光计算机的发展方向是把极细的激光束与快速芯片结合,主要解决芯片之间的数据传输问题。由于光子的传播速度极快,今天的计算机数据传输速度最高为每秒10亿字节,采用光技术后其传输速度可以达到每秒万亿字节。另外光子不像带电的电子那样相互作用,因此经过同样窄小的空间时可以传输更多的数据。同时光的传输无需物理连接。光计算机发展的关键技术是要做出能耗少、体积小、易于制造、价廉的光电子转换器和光计算机定位系统。   生物计算机实现起来比光计算机更为困难,它是使用生物工程技术产生的蛋白分子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生物芯片。它不但具有巨大的存储能力,且能以波的形式传播信息。其处理速度比当今最快的计算机快一百万倍,而且能耗仅有现代计算机的十亿分之一。许多科学家认为,21世纪很可能是生物计算机的时代。   分子计算机的基础是制造出单个的分子,其功能与三极管、二极管及今天的微电路的其他重要部件相同或相似,然后把上亿个分子器件牢固地连接在某种基体表面。在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量子计算机目前处于理论与实现之间,大多数科学家认为量子计算机会在今后几十年间出现,它是采用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采用深层次计算模式的计算机,这种模式只由物质世界中一个原子的行为所决定,而不像传统的二进制计算机那样将信息分为0和1,对应于晶体管的开和关来处理。他的这种计算模式对并行计算非常有利。量子计算机的原型机正在研究当中,还要进行多年的艰苦研究工作,但科学家预见终究将有一天会出现针尖上的超级计算机。   1. 2计算机的特点和分类   1.2.l计算机的特点   1.运算速度快   运算速度快是计算机从出现到现在人们利用它的主要目的。现代的计算机已达到每秒几百亿次至几万亿次的运算速度。许多以前无法做到的事情现在利用高速计算机就可以得到实现。如众所周知的天气预报,若不采用高速计算机,就不可能对几天后的天气变化作较准确的预测。另外,像我国十多亿人的人口普查,离开了计算机也无法完成。   2.计算精度高   计算机采用二进制数字运算,计算精度可用增加表示二进制数的位数来获得,从程序设计方面也可使用某些技巧,使计算精度达到人们所需的要求。众所周知的圆周率p,一位美国数学家花了15年时间计算到707位,而采用计算机目前已达到小数点后上亿位。   3.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   计算机的存储器不仅能存放原始数据和计算结果,更重要的是能存放用户编制好的程序。它的容量都是以兆字节计算的,可以存放几十万至几千万个数据或文档资料,当需要时,又可快速、准确、无误地取出来。计算机运行时,它从存储器高速地取出程序和数据,按照程序的要求自动执行。   计算机还具有逻辑判断能力,这使得计算机能解决各种不同的问题。如判断一个条件是真还是假,并且根据判断的结果,自动确定下一步该怎么做。例如数学中的著名难题“4色问题”——即对任意地形图,要使相邻区域颜色不同,用4种颜色就够了——就是美国数学家在1976年用了上百亿次判断,三台计算机共用了1200小时才解决的。   4.可靠性高,通用性强   现代计算机由于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都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可以安全地使用在各行各业,特别是像银行这种要求高可靠性的行业。由于计算机同时具有计算和逻辑判断等功能,使得计算机不但可用于数值计算,还可对非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如图形图像处理、文字编辑、语言识别、信息检索等各个方面。使得计算机的应用在各行各业都可发挥出它的效力。   l.2.2计算机的类型   计算机的分类方法很多,有按计算机的原理将其分为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和混合式计算机三大类的;也有按用途将其分为通用机和专用机两大类的;这里我们按照1989年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科学巨型机委员会对计算机的分类提出的报告,来对计算机的各种类型进行分别介绍。按照这一分类方法,计算机被分成巨型机、小巨型机、主机、小型计算机、工作站、个人计算机等6类。现分别介绍如下:   1.巨型机   巨型机在6类计算机中是功能最强的一种,当然价格也最昂贵,它也被称作超级计算机,它具有很高的速度及巨大的容量,能对高品质动画进行实时处理。巨型机的指标通常用每秒多少次浮点运算来表示。70年代的第一代巨型机每秒为1亿次浮点运算;80年代的第二代巨型机每秒为100亿次浮点运算;90年代研制的第三代巨型机速度已达到每秒万亿次浮点运算。目前的许多巨型机都是采用多处理机结构,用大规模并行处理来提高整机的处理能力。   目前巨型机大多用于空间技术,中、长期天气预报,石油勘探,战略武器的实时控制等领域。生产巨型机的国家主要是美国和日本,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也都开发了自己的巨型机。我国在1983年研制了“银河Ⅰ”型巨型机,其速度为每秒1亿次浮点运算。1992年研制了“银河Ⅱ”型巨型计算机,其速度为每秒10亿次浮点运算,1997年推出的“银河Ⅲ”型巨型机是属于每秒百亿次浮点运算的机型,它相当于第二代巨型机,2001年我国又成功推出了“曙光3000”巨型计算机,其速度为每秒4000亿次,2003年12月推出的联想“深腾6800”达到每秒4万亿次,2004年六月推出的“曙光4000A”达到每秒11万亿次,已经进入世界前十名。   2.小巨型机   小巨型机是由于巨型机性能虽高但价格昂贵,为满足市场的需求,一些厂家在保持或略降低巨型机性能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价格而形成的一类机型。小巨型机的发展一是将高性能的微处理器组成并行多处理机系统,二是将部分巨型机的技术引入超小型机使其功能巨型化。目前流行的小巨型机处理速度在每秒250亿次浮点运算,价格只相当于巨型机的十分之一。
2023-08-29 13:25:061

节约粮食所倡导的行为有哪些

1、珍惜粮食,适量定餐,避免剩餐,减少浪费。   2、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   3、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剩菜。   4、看到浪费现象勇敢地起来制止,尽力减少浪费。   5、做节约宣传员,向家人,亲戚,朋友宣传浪费的可怕后果。   6、不偏食,不挑食。   7、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而不应该摆阔气,乱点一气,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回家。   8、积极监督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及时制止浪费粮食的现象。
2023-08-29 13:25: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