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纸上谈兵的典故是什么意思?

2023-09-03 03:59:53
共1条回复
大鱼炖火锅

纸上谈兵故事简介:

战国时期,赵奢的儿子赵括熟读兵书,倒背如流。长平之战时,秦将白起和赵将廉颇对峙,不分胜负,赵王听信谣言认为廉颇消极避战,便改派赵括担任统帅。赵括盲目出击,被白起包围,断粮断水。赵括率部突围,被乱箭射死,失去统帅的赵军投降,传说被白起活埋了四十万。

纸上谈兵指的是在文字上谈用兵策略,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空发议论。空谈理论不能解决问题。

扩展资料:

历史评价

蔺相如:“括徒能读其父书赵括纸上谈兵传,不知合变也。”

赵奢:“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司马迁《史记》:“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徐钧:“少年轻锐喜谈兵,父学虽传术未精。一败谁能逃母料,可怜四十万苍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纸上谈兵

相关推荐

纸上谈兵是什么意思

纸上谈兵的意思是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可以解释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纸上谈兵带给人们最大的启发就是:只用一张嘴夸夸其谈是没有用的,必须有实际操作才可以。纸上谈兵的造句一、大家动手干吧,不要纸上谈兵,浪费时间了。二、学习上光会纸上谈兵是不行的。三、读书如果草草而过,不求甚解,那到用时,也不过是纸上谈兵。四、今天我们就先来纸上谈兵,利用地图来摹拟战况。五、对于我们的学心计划不能纸上谈兵,要实是求事。这样才达到预期目的。六、缺乏实地考察的,计划都只是纸上谈兵。七、我们应该将行动纳入决策当中,否则就是纸上谈兵。八、加拿大人不希望纸上谈兵或对美国的失误指手划脚。九、眼前环境不允许我们有所动作,所以再好的建议也只是纸上谈兵。十、我最讨厌那种纸上谈兵没有实际能力的人。十一、事情在筹备阶段难免纸上谈兵,但接下来得要实干了。十二、你如果要改变纸上谈兵的习气,得到实务中去多磨练。
2023-08-29 15:35:461

纸上谈兵的意思

纸上谈兵的意思是:在纸上谈论用兵(兵:打仗;用兵)。比喻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空谈。纸上谈兵(拼音:zhǐ shàng tán bīng)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见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纸上谈兵”原指赵括熟读兵书,却不能活用,后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在句中可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成语寓意“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往往形容的是只会嘴上说,但又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常言道,说得好不如做得好。这就需要遇事多思考,不张扬,少开口讲道理,多动手做事情。赵括书本上的内容倒是背得滚瓜烂熟,可是没有实际的经验,所以一遇到需要实际操作的情况,他就立刻没有了方向,成了一只无头苍蝇。古希腊思想家德谟克利特说过,理想的实现只靠干,不靠空谈。确实,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只是空谈理论,空讲方法,高谈阔论。只有按照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才能高效率地完成好事情,这样学到的知识才真正发挥了效用。做事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不注重实践经验,只会空谈理论,“纸上谈兵”那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一败涂地。而作为一个管理者如果不能做到人善任,而是被夸夸其谈的人所谜惑,导致决策错误,那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2023-08-29 15:36:271

纸上谈兵的意思

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 空谈理论,不能解决 实际 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成语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记载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 不知 道变通, 结果 被秦军大败。 成语例句: 新近有个大挑知县上了一个条陈,其中有些话都是窒碍难行, 毕竟 书生之见,全是 纸上谈兵 。 繁体写法: 纸上谈兵 注音: ㄓㄧˇ ㄕㄤˋ ㄊㄢˊ ㄅㄧㄥ 纸上谈兵的近义词: 坐而论道 坐在那里高谈阔论空洞的道理 华而不实 只开花不结果。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左传·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杜预 注:“ 画饼充饥 画个饼子来解饿。本比喻徒有虚名而于实际无好处。后多用来比喻以空想来安慰自己 虽然不曾定个来期,也当 纸上谈兵的反义词: 埋头苦干 专心致志,刻苦工作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传统 脚踏实地 .脚踏稳在地上,常有站稳义。《西游记》第二二回:“我把你这个泼怪!你上来!这高处,脚踏实地好打!” 成语语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 当代成语 英语翻译: talk about stratagems on paper 俄语翻译: воевáть на бумáге <пустáя болтовня> 日语翻译: 机上(きじょう)の空论(くうろん),ペーパー·プラン 其他翻译: <德>kriegführung auf dem papier <vom grünen tisch aus schlachten schlagen><法>discussions en l"air <ne connaǐtre la guerre que sur le papier> 成语谜语: 《孙子》;军书;军事论文;赵括打仗 歇后语: 军事论文
2023-08-29 15:36:411

纸上谈兵什么意思?

词目 纸上谈兵 发音 zhǐ shàng tán bīng 释义 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近义词 坐而论道华而不实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反义词 埋头苦干脚踏实地 引用 《墨子城守各篇简注》(戌)杂守 ...  广城即丑篇2之台城,于谓充塞其城,殊近于 纸上谈兵 ,在可晓不可晓之间。“曰不足”犹“如不足”也,吴改“曰... 《红楼梦》第七十六回 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 ...,说:“可见我们天天是舍近而求远。现有这样诗仙在此,却天天去 纸上谈兵 。”妙玉笑道:“明日再润『色』。此时想快天明了,到底要... 《南北史演义》第四十七回 萧宝夤称尊叛命 尔朱荣抗表兴师 ...荣。诏书中很是夸张,仿佛有銮跸亲临,灭此朝食的气象,其实统是 纸上谈兵 ,唯日在销金帐中,与潘嫔等练习肉战,有甚么行军思想。那... 《康熙大帝》四十二 急驱驰用兵贵神速 稳扎营大智建奇功 ...少读兵书之故吧!  “哈……图老将军昔年 纸上谈兵 ,便是‘品"字形营盘,如今也不过将‘品"字倒了过来,大... 《康熙大帝》八 抛妻子光地丧伦常 偕幕僚靳辅得英才 ...杯子说道:“本来邂逅相逢,闲谈而已。陈某一介微末,信口开河, 纸上谈兵 。靳中丞权作什么也没听见罢。夜深了,陈潢告辞!”... 《清史演义》第四十九回 征浩罕王师再出 剿叛傜钦使报功 ...后章程数十条,什么安内策,什么制外策,说得津津有味,其实多是 纸上谈兵 ,空中楼阁。纸糊中国。道光帝闻内外安静,遂召那彦成杨芳... 《钟馗斩鬼传》第一回 金銮殿求荣得祸 鄷都府 ...冲天,其如有天难冲。烂箭拆引怎好向人前卖弄。大韬之略,只落得 纸上谈兵 。正是雄心欲把山河奠,薄命难逢推毂人。... 《钟馗斩鬼传》第四回 因龌龊同心访奇士 为仔 ...的服了。如今也只写封书去吓罢了。”仔细鬼道:“此计大妙,正是 纸上谈兵 。只是叫谁来呢?”急赖鬼:“我已打算下了,我这边八蜡庙... 《蟫史》又序 ...心思结撰,遂衍成稗史之编。尔乃怪怪奇奇,形形 *** ,空中得象, 纸上谈兵 ,其将帅则一韩一范之流也;其兵机则九天九地之神也;其凶... 《雪月梅》第四十六回 岑御史遣将救吴门  ...以岑中书为巡海御史,赐尚方剑出京,以为年少书生不娴军旅,只好 纸上谈兵 ,济得何事?不料其时倭首赵天王与海寇徐海、汪直等结连,... 《二十四史通俗演义》第五十五回 督军团要挟黎总统失 ...约八九省,把个黎总统弄得无法了。虽有伍代总理电文劝慰,不过作 纸上谈兵 ,无有效果。于是独立的各省,皆派专员至天津,设立各省总... 《西太后艳史演义》第四回 卷妖氛太平军略地 中副 ...马赶来。诸位,这洪大全平时谈论,似乎有点学术,有点经济,哪知 纸上谈兵 ,是没有经验。第一次初出茅庐,杀进大营,蓦地山凹子里一... 《西太后艳史演义》第二十二回 张佩纶落魄走马江  ...簇新的洋务,非一班老军务所能通晓,张佩纶是个新进人物,屡屡地 纸上谈兵 ,故翁师傅要让他出一出风头;二者张佩纶是个清流党,平时...
2023-08-29 15:36:481

纸上谈兵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及详细词语解释

注音一式 ㄓˇ ㄕㄤˋ ㄊㄢˊ ㄅㄧㄥ 汉语拼音 zhǐ shàng tán bīng 出处 汉u2027司马迁《史记u2027卷八十一u2027廉颇蔺相如列传u2027第二十一》:「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史记u2027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 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兵:用兵、打仗、军事。 只会在纸面上谈论用兵的策略。比喻只是在理论上探讨,但不接触具体情况;也讽刺那些脱离实际,只会空谈的人。 “纸上”,纸面上或口头上,泛指理论上。兵,不要理解为“士兵”、“兵器”或“军队”。 例句 新近有个大挑知县上了一个条陈,其中有些话都是窒碍难行,毕竟书生之见,全是纸上谈兵,这些营务事情,如非亲身阅历,决不能言之中肯。(清u2027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 我们现在只是纸上谈兵,等到了现场肯定还有许多问题出现。 别听他说起来头头是道,实际一做你就知道,他只会纸上谈兵。 许多知识分子纸上谈兵的功力很好,但要应用到实际生活上,就有很大的困难了! 我们如果不采取实际的行动,光是纸上谈兵是解决不了什么的。 相似词 空言无补,坐而论道,华而不实,画饼充饥,胶柱鼓瑟 相反词 埋头苦干,脚踏实地
2023-08-29 15:36:551

纸上谈兵的历史典故

纸上谈兵,是一个成语,拼音是zhǐ shàng tán bīng。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意思是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在句中一般用作谓语。多用于贬义。典故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傲,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相关人物赵括(?-前260年),嬴姓,赵氏,名括。战国时期赵国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熟读兵书,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 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国中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
2023-08-29 15:37:031

什么是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是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典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成语性质:贬义词。   近义词:坐而论道、华而不实、画饼充饥、望梅止渴、夸夸其谈、秀而不实、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反义词: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兢兢业业。
2023-08-29 15:37:171

纸上谈兵是什么意思

只会嘴上说,不会实际做。
2023-08-29 15:37:289

纸上谈兵的意思是什么?

纸上谈兵[成语解释]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典故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毕竟书生之见,全是纸上谈兵。[译文]毕竟读书人的看法,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近义词]坐而论道、华而不实、画饼充饥[反义词]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常用程度]常用扩展资料:反义词:脚踏实地[成语解释]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比喻做事踏实,认真。[典故出处]朱自清《论书生的酸气》:他们渐渐丢了那空架子,脚踏实地向前走去。[近义词]足履实地[反义词]好高骛远[常用程度]常用
2023-08-29 15:38:072

纸上谈兵意思解释

纸上谈兵的解释[armchair strategy;engage in idle theorizing;fight only on paper] 比喻 夸夸其谈 ,不切 实际 。也比喻只是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详细解释 据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载: 战国 时 赵国 名将 赵奢 之子 赵括 , 少时 学兵法,善于谈兵,以为 天下 无敌。尝与其父言兵事,父虽不能难倒他,但不以为然。后 赵括 代 廉颇 为将,在 长平 之战中为 秦 将 白起 所败, 赵 卒被坑者数十万人。 赵国 名臣 蔺相如 曾说“ 括 徒能读其父书传, 不知 合变也。”后因谓空谈理论不切实际为“纸上谈兵”。亦作“ 纸上谭兵 ”。 清 魏源 《圣武记》 卷十三:“今日动笑纸上谭兵,不知纸上之功,即有深浅,有一二分之见,有六七分之见,有十分之见。” 老舍 《四世同堂》 三四:“书生只 喜欢 纸上谈兵,只说而不去实行。” 曹禺 《北京人》 第一幕:“通常他是无时无刻不在谈着发财的门径的。但多半是纸上谈兵的淡话,只图口头上快意,决不想到实行。” 词语分解 纸的解释 纸 (纸) ǐ 用植物纤维制成的薄片,作为写画、印刷书报、包装等用:纸张。纸币。纸烟。纸上谈兵(喻空谈理论不解决实际 问题 )。洛阳纸贵(称誉 别人 的 著作 )。金迷纸醉。 量词,指书信、文件的张数:一纸空文。 谈兵的解释 议论 军事;谈论用兵。 宋 梅尧臣 《夜酌赵侯家》诗:“方与旧将饮,谈兵灯烛前。”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文士论兵》:“其次则 沉少林 状元、 董伯念 礼部 ,并有声艺苑,亦好谈兵。” 程善之
2023-08-29 15:40:011

纸上谈兵的文言文原文

文言原文: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耳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如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选自《史记》)参考译文:赵括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他。(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但是(赵奢)不承认他有军事才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但是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等到赵括将要起程的时候,他母亲上书给赵王说:“赵括不可以做将军。”等到赵括(被拜为大将)即将出兵的时候,他的母亲上书告诉赵王说:“赵括(这个人)不可以让他当大将。”赵王说:“为什么?”(赵括的母亲)回答说:“当初我开始侍奉他的父亲时,(他)当时做大将,亲自捧着饭把食物送给(别人)的有几十次,所交的朋友有几百个;大王和宗室赏赐给他的东西全都把它送给军中将士和士大夫,从(他)接受任命的那一天起,就不再过问家里的事。现在赵括刚当上大将,就面朝东方接受朝拜,军中将士没有敢抬起头来看他的,大王所赏赐的金银财宝,(他)都拿回来藏在家里,而且每天看到有便宜的田地住宅可以买下来的就买下来。大王认为(赵括)跟他的父亲相比如何呢?他们父子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出兵。”赵王说:“老太太你的意见还是先放在一边吧,我已经打定主意了。”赵括的母亲于是说:“大王最终决定要派他出兵,那么如果有不顺利的情况发生,我能够不受到连累吗?”赵王答应了她。赵括代替了廉颇(担任抗秦大将)后,全部更改(原有的)纪律和规定,并撤换重新安排军官。秦将白起听说了这件事后,便派出引诱赵括做出错误判断的小股部队,佯装失败,却断绝他的粮道,分段两军,士卒的士气大乱。四十多天后,军队士兵饥饿,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阵战斗。秦军射死了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于是几十万兵士投降于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扩展资料:纸上谈兵,读音是zhǐ shàng tán bīng,是一个汉语成语,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典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然而战国时并没有纸,最原始的纸诞生于西汉 ,晚于春秋。故纸上谈兵四字出典既非《史记》,亦非司马迁。人物介绍:赵括(?-前260年),嬴姓,赵氏,名括。战国时期赵国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熟读兵书,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孝成王急于求胜,赵国中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赵括一反廉颇的策略,改守为攻,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动全线出击,向秦军发起进攻。秦将白起分兵两路:一路佯败,把赵军吸引到秦军壁垒周围;一路切断赵军后路,实行反包围,使赵军粮道断绝,困于长平。最后,赵军四十六日不得食,分四路突围五次不成,赵括亲自率勇士突围,英勇杀敌,被秦军射杀而死,四十余万赵兵尽降,后被秦军坑杀。历史评价:蔺相如:“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奢:“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赵母:“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父子异志,愿王勿遣。”司马迁《史记》:“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徐钧:“少年轻锐喜谈兵,父学虽传术未精。一败谁能逃母料,可怜四十万苍生。”
2023-08-29 15:40:241

纸上谈兵的意思

纸上谈兵的意思是比喻空谈理论,不解决实际问题。纸上谈兵(拼音:zhǐ shàng tán bīng)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见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纸上谈兵”原指赵括熟读兵书,却不能活用,后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在句中可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成语寓意“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往往形容的是只会嘴上说,但又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常言道,说得好不如做得好。这就需要遇事多思考,不张扬,少开口讲道理,多动手做事情。赵括书本上的内容倒是背得滚瓜烂熟,可是没有实际的经验,所以一遇到需要实际操作的情况,他就立刻没有了方向,成了一只无头苍蝇。古希腊思想家德谟克利特说过,理想的实现只靠干,不靠空谈。确实,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只是空谈理论,空讲方法,高谈阔论。只有按照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才能高效率地完成好事情,这样学到的知识才真正发挥了效用。做事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不注重实践经验,只会空谈理论,“纸上谈兵”那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一败涂地。而作为一个管理者如果不能做到人善任,而是被夸夸其谈的人所谜惑,导致决策错误,那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2023-08-29 15:40:351

纸上谈兵下一句是什么

纸上谈兵是一个成语,没有下一句。“纸上谈兵”:(拼音:zhǐ shàng tán bīng)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见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纸上谈兵”原指赵括熟读兵书,却不能活用,后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在句中可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2023-08-29 15:40:582

纸上谈兵是什么时期?

战国时没纸,作史记时纸未广泛应用,这就很明显,这个成语不可能是战国时的,也不可能是司马迁所作。纸上谈兵的雏形大约出现在唐宋,正式作为成语最早是在清代,但都是指书生用兵,跟赵括一点关系都没。连《东周列国志》也没有这个说法。关于所谓赵括纸上谈兵的最早记载,应该是《上下五千年》第40节“纸上谈兵的赵括”,这是评价赵括为纸上谈兵,评价是否正确不提,但这显然不能说这个成语源自赵括。至于该观点的发明,大概就是《现代汉语词典》的功劳了,这本书是明确把该成语的出处定义在长平之战的,依据说不定就是《上下五千年》。纸上谈兵用何纸慕京《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后来引申出“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但是,故事的背景是战国时期,那时中国还没有发明纸张。所以所谓的兵书应该记载在竹简、木简或者帛等丝织品上。有人说纸上谈兵是源于明代人刘三吾在一首诗中说:“朝野犹夸纸上兵”。我没看到原诗,姑且存疑。所以纸上谈兵这个成语还是有很大错误的,准确地说实际应该是竹上谈兵,木上谈兵,帛上谈兵。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还在看竹简,比他早的赵括是不知道纸为何物的。现在的考古发现最早的纸在西汉就出现了,比传统的说法,蔡伦造纸的东汉时期要早。
2023-08-29 15:41:302

纸上谈兵的故事是什么?

纸上谈兵故事简介:战国时期,赵奢的儿子赵括熟读兵书,倒背如流。长平之战时,秦将白起和赵将廉颇对峙,不分胜负,赵王听信谣言认为廉颇消极避战,便改派赵括担任统帅。赵括盲目出击,被白起包围,断粮断水。赵括率部突围,被乱箭射死,失去统帅的赵军投降,传说被白起活埋了四十万。纸上谈兵指的是在文字上谈用兵策略,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空发议论。空谈理论不能解决问题。扩展资料:历史评价蔺相如:“括徒能读其父书赵括纸上谈兵传,不知合变也。”赵奢:“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司马迁《史记》:“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徐钧:“少年轻锐喜谈兵,父学虽传术未精。一败谁能逃母料,可怜四十万苍生。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纸上谈兵
2023-08-29 15:41:381

纸上谈兵是什么意思

纸上谈兵意思是指只是在纸面上谈论打仗,形容只会空谈理论,却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听到某人被指为只会纸上谈兵,遇到实际问题时,却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究竟纸上谈兵是什么意思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详细内容 01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02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做,自以为天下无敌。 03 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但是(赵奢)不承认他有军事才能,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 04 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 05 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2023-08-29 15:41:491

纸上谈兵的典故

是指战国时期的赵括谈论兵法头头是道,指挥战争却机械教条,结果覆军杀将,身败名裂。
2023-08-29 15:41:582

成语: 纸上谈兵什么意思?有什么样典故及故事?

成语: 纸上谈兵 成语简解 编号 : 50 成语 : 纸上谈兵 注音 : ㄓˇ ㄕㄤˋ ㄊㄢˊ ㄅ|ㄥ 汉语拼音 : zhǐ shàng tán bīng 参考词语 : 纸上兵, 纸上谭兵 近义 : 光说不练 , 空言无补 释义 : 在文字上谈论用兵的策略。典出《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奢》。后用「纸上谈兵」比喻不切实际的议论。 △「 纸上空谈 」 Emoji符号 : u2b06 (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纸上谈兵”对应Emoji表情符号“u2b06”,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u2b06、对照PNG图片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复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u2b06"和图片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成语详解 典故说明 : 据《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奢》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熟读兵书,说起用兵的方法有条有理,自觉天下人都无法超越他。有一次,与父亲谈论起作战之道时,连父亲也都驳不倒他。可是赵奢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值得称颂嘉许的事,并且告诉妻子说:「作战是一件攸关生命安危的事,而赵括却看得太容易了,将来赵王没有用他当将军就罢了,如果起用他,那么让赵国大败的一定就是赵括。」后来,秦国出兵攻打赵国,当时赵奢已经去世,相国蔺相如又病重无法辅政,只剩大将军廉颇独撑大局。廉颇治军有方,深谋远虑,他见秦军强大,不能硬拼,于是下令坚守营垒,不理秦军百般挑战,使秦兵久战无功。于是秦王便派出间谍,散布谣言说:「秦军最怕的是赵奢的儿子赵括统领大军。」结果赵孝成王竟中计想改派赵括替代廉颇,但赵括的母亲却上书表示反对,蔺相如也表示同样意见,说到:「赵括虽然熟读兵书,却不懂得灵活运用,非大将之才。」但赵王不听建言,还是派了赵括领兵抗秦。赵括接掌兵权后,马上改变廉颇的战略,军官也大批更换。秦将白起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用计截断赵军的运粮后路,围困赵军。过了四十几天,赵军粮草吃尽,赵括率领精锐部队企图突围,结果遭秦军乱箭射死,赵国四十万军士也都被秦军俘虏,并且被活埋。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纸上谈兵」,用来比喻不切实际的议论。 典源 : 《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奢》七年,秦1>与赵2>兵相距长平3>,时赵奢4>已死,而蔺相如5>病笃6>,赵使廉颇7>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8>。秦数9>挑战,廉颇不肯。赵王10>信秦之闲11>。秦之闲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12>为将13>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14>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15>。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16>,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17>也,而括易言18>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 何以? 」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阬之。 〔注解〕 (1)秦:战国时秦国。战国时七雄之一。约今甘肃省天水县。庄公时徙居大丘,今之陕西省兴平县东南的槐里城。秦王政二十六年 统一天下,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 (2)赵:战国时赵国。战国时七雄之一。约统有今河北省南部及山西省北部一带。 (3)长平:地约当今山西省高平县西北。 (4)赵奢:战国时赵国人,生卒年不详。秦伐韩时,韩请救于赵,赵以为将,大破秦军,号马服君。 (5)蔺相如:战国时赵国人,生卒年不详。赵惠王时,秦昭襄王欲以十五城池,易换赵国的和氏璧,相如怀璧前往,见秦王无偿城的诚意,乃完璧归赵。后来在秦、赵渑池之会,智辩秦王,使赵王免于屈辱,遂封为上卿。 (6)病笃:病势沉重。 (7)廉颇:战国时赵国人,生卒不详。为赵之名将,屡败齐、魏等国。长平之战,坚壁自守,秦惧不敢加兵,后赵王受秦反间计,以赵括代之,赵遂大败。 (8)固壁不战:坚守壁垒,不出兵交战。 (9)数:音ㄕㄨㄛˋ,屡次。 (10)赵王:此指赵国国君赵孝成王。 (11)闲:通「间」,谣言。 (12)赵括:战国时赵国人,生卒年不详。赵国大将军赵奢之子。 (13)将:音ㄐ一ㄤˋ,大将军。 (14)胶柱而鼓瑟:比喻顽固而不知变通。见「胶柱鼓瑟」。 (15)当:匹敌、相抗衡。 (16)难:音ㄋㄢˋ,辩驳。 (17)死地:生死搏斗的境地。 (18)易言:说得很轻松、容易。 书证 : 01.《官场现形记.第三一回》:「毕竟书生之见,全是纸上谈兵,这些营务事情,如非亲身阅历,决不能言之中肯。」 02.《红楼梦.第七六回》:「现有这样诗仙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 03.清.汤斌〈答孙屺瞻侍郎书〉:「此先生亲身阅历之言,故凿凿如此,非如他人纸上谈兵也。」 04.《孽海花.第六回》:「只怕他们纸上谈兵,终无实际,使国家吃亏。」 用法说明 : 【语义说明】比喻不切实际的议论。贬义。 【使用类别】用在「言谈空泛」的表述上。 【例  句】 <01>这些想法都只是纸上谈兵,真正实施必有困难。 <02>要成功就得付诸实行,单靠纸上谈兵是不行的。 <03>建议者如欠缺实际经验,所提见解难免纸上谈兵。 <04>今天我们就先来纸上谈兵,利用地图来摹拟战况。 <05>事情在筹备阶段难免纸上谈兵,但接下来得要实干了。 <06>你如果要改变纸上谈兵的习气,得到实务中去多磨练。 <07>这套方案需要大量财力支援,否则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 <08>眼前环境不允许我们有所动作,所以再好的建议也只是纸上谈兵。 成语接龙 “兵”字开头的成语 兵不血刃 兵连祸结 兵荒马乱 兵不厌诈 兵不厌权 兵连众结 兵厉马秣 兵火连天 兵无血刃 兵慌马乱 “纸”字开头的成语 纸上谈兵 纸醉金迷 纸贵洛阳 纸上跃然 纸上兵 纸贵洛城 纸上谭兵 “兵”字结尾的成语 草木皆兵 纸上谈兵 赔了夫人又折兵 秣马厉兵 黩武穷兵 秣马利兵 纸上兵 纸上谭兵 陪了夫人又折兵 谷马砺兵 参考《国语辞典》中的成语:纸上谈兵。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的成语:纸上谈兵。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纸上谈兵”分成的单字详解: 纸, 上, 谈, 兵。
2023-08-29 15:42:251

纸上谈兵是什么意思

纸上谈兵的意思: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在文字上谈用兵策略,不联系实际情况,空发议论。“纸上谈兵”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的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但赵奢担忧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建议赵国不用他为将。公元前259年,秦军来犯,赵军在长平抗敌。廉颇负责指挥全军,秦军无法取胜,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廉颇,赵括死搬兵书上的条文致使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2023-08-29 15:42:381

纸上谈兵的故事

纸上谈兵描写的是战国时期赵括的故事。故事内容: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做,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拼音】zhǐ shàng tán bīng【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空谈【相近词】坐而论道、华而不实、画饼充饥【反义词】埋头苦干、脚踏实地【成语造句】1、虽然几家领军企业也曾不止一次坐论行业标准的制定,终是纸上谈兵。2、 离开土地农业而言乡村,实在是一句滑稽的话;离开乡村而言乡村教育,更完全是纸上谈兵。3、比起一些有才又有经验的导演,虽各方面条件都好,却往往纸上谈兵,我是很钦佩祖慧的勇气的。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成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贸然进攻,结果被秦军打败。(注:现今经常用于形容长平之战失利的赵括,但是战国时无纸,何以谈得上“纸上谈兵”?本成语也不在史记原句中,查找该词句的话,清朝之前的典故中也未出现过该词,据说是现代的某些书上声称是对赵括的形容造成的影响,因此成语出处存疑)《史记》为西汉司马迁所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 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种形式。传记的一种,主要记诸侯之事。作者: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写作背景:《史记》约成书于公元前104年至公元前91年,本来是没有书名的,司马迁完成这部巨著后曾给当时的大学者东方朔看过,东方朔非常钦佩,就在书上加了“太史公”三字。“太史”是司马迁的官职,“公”是美称,“太史公”也只是表明谁的著作而已。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在著录这部书时,改成《太史公百三十篇》,后人则又简化成“太史公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一般称为“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 “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近人梁启超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
2023-08-29 15:42:491

纸上谈兵的意思

古代大诗人陆游有一首著名的教子诗《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在诗中写道:“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首诗讲了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告诫儿子要努力学习,终身学习;二是要注重实践,不能只停留于书本上的知识。实践是最重要的学习环节,书本知识再多,也代替不了实践。战国时期,从来没有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被委以重任,结果导致赵国全军覆没,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历史教训。“纸上谈兵”这个历史典故,启迪家长朋友们:教育孩子也应该注重实践,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的说教。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什么事情都想为孩子“包办”,孩子想自己做点什么事情,这部分家长总是不放心,生怕孩子会犯错,会造成损失,或者信心受到打击。其实,吃一堑,长一智,从孩子的成长规律来看,孩子犯错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很多时候,家长千叮咛万嘱咐,不如孩子自己亲身经历栽一个跟头留的印象深刻。喜欢为孩子“包办”的父母常常忽略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甚至是把孩子当成了一切都需要父母照顾的“机器人”。实际上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着强烈的自我实现愿望,他们渴望成长,渴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去辨别真伪和对错,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家长一片好心,为孩子包办了一切,实际孩子心里并不领情,反而埋怨父母限制了自己的自由,剥夺了自己成长的机会。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不要管得太多,更不能为孩子“包办”一切。而是要对孩子多“放手”,即使明知孩子的想法是错的,只要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也不妨让孩子去亲身尝试,给他不断“试错”的机会。因为孩子通过不断的“试错”,不仅能更好地分清是非对错,而且会大大提升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
2023-08-29 15:43:061

纸上谈兵的典故及故事

典故是一个汉语词汇,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以下是我整理的纸上谈兵的典故及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典故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典故释义】 纸:书;兵:用兵之道。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 历史典故 】 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就熟读兵书。他一谈起用兵之道来,连赵奢都说不过他。日子久了,赵括便自以为天下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但赵奢深知儿子并没有带兵打仗的真本事,因此他临终前嘱咐赵括,千万不要担任将军的职务,否则必定会给赵国带来失败。 公元前262年,秦国进犯赵国。赵孝成王任命廉颇为大将,率军抵抗。久经沙场的廉颇领军20万前去抗敌,两军在长平展开了大战。廉颇见秦军强大,不能硬拼,便决定在长平筑垒固守,等到秦军粮草供给不足的时候再出兵作战。于是廉颇下令闭门不出,进行严密防守,不管秦军如何挑衅,都不应战。就这样,廉颇在长平坚守达三年之久,秦军没能得逞。 秦国见一时无法取胜,就派人到赵国都城邯郸去散布流言,说廉颇惧怕秦兵,秦国特别怕赵王任命赵括为将。赵王果然中计,下令由赵括取代廉颇为大将。 赵括根本没有实际作战经验,一上任便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向秦军发起全面攻击。秦军假装战败,一直将赵军引到秦军大营前。赵括知道中计,可为时已晚。赵军成了瓮中之鳖。几十万赵军内无粮草,外无援军,陷入了绝境。 46天后,赵括决心孤注一掷地向外突围,还没冲到秦军的`阵地前,就被乱箭射死了。主帅一死,赵军全线崩溃,40万大军全被秦军活埋。从此以后,赵国一蹶不振。 【成长心语】 做人如果没有理想,就如同天空中没有太阳。如果有了理想却没有行动,理想永远只是理想。在“想要”和“得到”之间还有两个字,那就是“做到”。行动才是实现梦想的关键。赵括空有理论,却忽视战场上的实际情况,他将自己所想的当成一种真知灼见,最终只能以失败而告终。“做”与“想”是不一样的,它需要耗费脑力和体力,需要面对过程中的许多困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将我们心中的所想变为现实,才能验证它是否可行。
2023-08-29 15:43:171

纸上谈兵的故事

赵惠文王去世太子孝成王即位。孝成王七年前259秦军与赵军在长平对阵那时赵奢已死蔺相如也已病危赵王派廉颇率兵攻打秦军秦军几次打 败赵军赵军坚守营垒不出战。秦军屡次挑战。廉颇置之不理。赵王听信秦军间谍散布的谣言。秦军间谍说“秦军所厌恶忌讳的就是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来 做将军。”赵王因此就以赵括为将军取代了廉颇。蔺相如说“大王只凭名声来任用赵括就好像用胶把调弦的柱粘死再去弹瑟那样不知变通。赵括只会读他父亲 留下的书不懂得灵活应变。”赵王不听还是命赵括为将。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军事以为天下没人能抵得过他。他曾与父亲赵奢谈论用兵之事赵奢也难不倒他可是并不说他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这是什么缘故赵奢说“用兵打仗是关乎生死的事然而他却把这事说得那么容易。如果赵国不 用赵括为将也就罢了要是 一定让他为将使赵军失败的一定就是他呀”。等到赵括将要起程的时候他母亲上书给赵王说“赵括不可以让他做将军。”赵王说“为什么”回答说 “当初我侍奉他父亲那时他是将军由他亲自捧着饮食侍候吃喝的人数以十计被他当做朋友看待的数以百计大王和王族们赏赐的东西全都分给军吏和僚属接 受命令的那天起就不再过问家事。现在赵括一下子做了将军就面向东接受朝见军吏没有一个敢抬头看他的大王赏赐的金帛都带回家收藏起来还天天访查 便宜合适的田地房产可买的就买下来。大王认为他哪里像他父亲父子二人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领兵。”赵王说“您就把这事放下别管了我已经决 定了。”赵括的母亲接着说“您一定要派他领兵如果他有不称职的情况我能不受株连吗”赵王答应了。赵括代替廉颇之后把原有的规 章制度全都改变了把原来的军吏也撤换了。秦将白起听到了这些情况便调遣奇兵假装败逃又去截断赵军运粮的道路把赵军分割成两半赵军士卒离心。过 了四十多天赵军饥饿赵括出动精兵亲自与秦军搏斗秦军射死赵括。赵括军队战败几十万大军于是投降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赵国前后损失共四十五 万人。第二年秦军就包围了邯郸有一年多赵国几乎不能保全全靠楚国、魏国军队来援救才得以解除邯郸的包围。赵王也由于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终于没有株连她。赵括因战败而断送40余万将士性命和赵国前途而成为千古笑柄其事迹成为成语“纸上谈兵”这个比喻可谓恰如其分。值得一提的是,战国时期并没有纸张,所以"纸上谈兵"一词应为后人所创,但赵括这个例子比较典型,所以被当做此词的典故来应用.史上另一位赵括出现在春秋时代“下宫之难”中是赵朔的弟弟。在这次赵氏家族的劫难中被诛杀。另有学者认为纸上谈兵不是说赵括战国时没纸作史记时纸未广泛应用这就很明显这个成语不可能是战国时的也不可能是司马迁所作。纸上谈兵的雏形大约出现在唐宋正式作为成语最早是在清代但都是指书生用兵跟赵括一点关系都没。连《东周列国志》也没有这个说法。关于所谓赵括纸上谈兵的最早记载应该是《上下五千年》第40节“纸上谈兵的赵括”这是评价赵括为纸上谈兵评价是否正确不提但这显然不能说这个成语源自赵括。至于该观点的发明大概就是《现代汉语词典》的功劳了这本书是明确把该成语的出处定义在长平之战的依据说不定就是《上下五千年》。纸上谈兵用何纸慕京《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后来引申出“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但是故事的背景是战国时期那时中国还没有发明纸张。所以所谓的兵书应该记载在竹简、木简或者帛等丝织品上。有人说纸上谈兵是源于明代人刘三吾在一首诗中说“朝野犹夸纸上兵”。我没看到原诗姑且存疑。所以纸上谈兵这个成语还是有很大错误的准确地说实际应该是竹上谈兵木上谈兵帛上谈兵。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还在看竹简比他早的赵括是不知道纸为何物的。现在的考古发现最早的纸在西汉就出现了比传统的说法蔡伦造纸的东汉时期要早。
2023-08-29 15:43:271

纸上谈兵文言文

原文赵括自少时①学兵法,言兵事②,以天下莫能当③。尝(15)与其父奢④言兵事,奢不能难⑤,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⑥,而括易言之⑦。使赵⑧不将(17)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⑨,悉更约束⑩,易置(11)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12),佯败走,而绝(13)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16)自搏战,秦军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14)之。 (选自《史记》) 解释①少时;小时候。 ②言兵事:议论用兵打仗的事。 ③以天下莫能当:认为天下没有人抵得过他的。 ④奢:赵奢,赵括之父,赵国良将。 ⑤难:驳倒。 ⑥兵,死地也:用兵打仗,本是危险的场合。 ⑦易言之:把它说得很轻易。 ⑧赵:赵国。 ⑨廉颇:赵国良将。廉颇对秦作战,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深沟高垒的防御战。后赵王中了秦的离间计,用赵括代廉颇。 ⑩悉更约束:全部改变原有的纪律和规定。 (11)易置:撤换。 (12)纵奇兵:调遣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 (13)绝:截断。 (14)坑(kēng):活埋。 (15)尝:曾经 (16)卒:步兵,士兵 (17)将:派遣 (18)佯:假装 译文赵括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他。(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然而(赵奢)不说他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但是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了。” 赵括随即代替廉颇(担任抗秦大将)后,全部更改(原有的)纪律和规定,撤换并重新安排军官。秦将白起听说了这些事,出动变化莫测的军队,假装败退,截断了赵军运输军粮的道路,把赵国的军队一切为二,(于是)军心离散。经过四十多天,军中兵士饥饿,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阵战斗。秦军射死了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于是几十万兵士投降于秦国,秦国把他们全部活埋了。
2023-08-29 15:43:401

纸上谈兵的历史史实

纸上谈兵的赵括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截断了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和韩都的联系,上党形势危急。上党的韩军将领不愿意投降秦国,打发使者带着地图把上党献给赵国。 赵孝成王(赵惠文王的儿子)派军队接收了上党。过了两年,秦国又派王龁(音hé)围住上党。 赵孝成王听到消息,连忙派廉颇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去救上党。他们才到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上党已经被秦军攻占了。 王龁还想向长平进攻。廉颇连忙守住阵地,叫兵士们修筑堡垒,深挖壕沟,跟远来的秦军对峙,准备作长期抵抗的打算。 王龁几次三番向赵军挑战,廉颇说什么也不跟他们交战。王龁想不出什么法子,只好派人回报秦昭襄王,说:“廉颇是个富有经验的老将,不轻易出来交战。我军老远到这儿,长期下去,就怕粮草接济不上,怎么好呢?” 秦昭襄王请范雎出主意。范雎说:“要打败赵国,必须先叫赵国把廉颇调回去。” 秦昭襄王说:“这哪儿办得到呢?” 范雎说:“让我来想办法。” 过了几天,赵孝成王听到左右纷纷议论,说:“秦国就是怕让年轻力强的赵括带兵;廉颇不中用,眼看就快投降啦!” 他们所说的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小时爱学兵法,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自以为天下无敌,连他父亲也不在他眼里。 赵王听信了左右的议论,立刻把赵括找来,问他能不能打退秦军。赵括说:“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还得考虑对付一下。如今来的是王龁,他不过是廉颇的对手。要是换上我,打败他不在话下。” 赵王听了很高兴,就拜赵括为大将,去接替廉颇。 蔺相如对赵王说:“赵括只懂得读父亲的兵书,不会临阵应变,不能派他做大将。”可是赵王对蔺相如的劝告听不进去。 赵括的母亲也向赵王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赵王别派他儿子去。赵王把她召了来,问她什么理由。赵母说:“他父亲临终的时候再三嘱咐我说,‘赵括这孩子把用兵打仗看作儿戏似的,谈起兵法来,就眼空四海,目中无人。将来大王不用他还好,如果用他为大将的话,只怕赵军断送在他手里。"所以我请求大王千万别让他当大将。” 赵王说:“我已经决定了,你就别管吧。” 公元前260年,赵括领兵二十万到了长平,请廉颇验过兵符。廉颇办了移交,回邯郸去了。 赵括统率着四十万大车,声势十分浩大。他把廉颇规定的一套制度全部废除,下了命令说:“秦国再来挑战,必须迎头打回去。敌人打败了,就得追下去,非杀得他们片甲不留不算完。” 那边范雎得到赵括替换廉颇的消息,知道自己的反间计成功,就秘密派白起为上将军,去指挥秦军。白起一到长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几阵败仗。赵括不知是计,拼命追赶。白起把赵军引到预先埋伏好的地区,派出精兵二万五千人,切断赵军的后路;另派五千骑兵,直冲赵军大营,把四十万赵军切成两段。赵括这才知道秦军的厉害,只好筑起营垒坚守,等待救兵。秦国又发兵把赵国救兵和运粮的道路切断了。 赵括的军队,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兵士都叫苦连天,无心作战。赵括带兵想冲出重围,秦军万箭齐发,把赵括射死了。赵军听到主将被杀,也纷纷扔了武器投降。四十万赵军,就在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手里全部覆没了。
2023-08-29 15:43:511

纸上谈兵典故出处?

成语"纸上谈兵"的出处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故事中提到赵国将领赵括自认为精通兵法,但实际上却不能在实战中应用。他的母亲因此上书给国王,告诉他赵括不适合担任将领的原因。然而,国王并未听从母亲的建议,最终导致赵括战败并丧生,赵国军队被秦国击败。这个故事中用来形容只停留在纸面上谈论而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现象,因此形成了成语"纸上谈兵"。
2023-08-29 15:44:011

什么是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是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典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成语性质:贬义词。 近义词:坐而论道、华而不实、画饼充饥、望梅止渴、夸夸其谈、秀而不实、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反义词: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兢兢业业。
2023-08-29 15:44:481

纸上谈兵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纸上谈兵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读死书或者死书读是不行的。成功来之丰富的实践生活,而不是书本上的条条框框。做事情还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生搬硬套书本上的东西是行不通的。光说不练,只会夸夸其谈的人是没有真才实学的,成功者源之生活。纸上谈兵的故事: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兵事,认为天下没有比得上他的。曾经和他的父亲赵奢谈论兵事,赵奢都难不倒他,但是并不称赞他。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曰∶打仗,是生死攸关的地方,而赵括太轻率地讨论它了。如果赵王不让他当将军就罢了,如果一定要让他当将军,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赵括代替了廉颇以后,全部变更了军法,轻率地任用军官。秦国的将军白起听说以后,指挥奇兵,假装打败撤退,而断绝赵军的粮道,把赵军一分为二,赵军士气不能统一。被困四十多天,赵军非常饥饿,赵括亲自指挥精兵博战,结果被乱箭射死,40万赵军也全军覆没。从此以后赵国就一蹶不振。赵括纸上谈兵并无真才实学,而赵王还对他委以重任,结果招致惨痛失败。
2023-08-29 15:44:561

《纸上谈兵》的人物是谁?

《纸上谈兵》的人物是赵括。赵括喜谈兵学,自己也著书立说,军中门徒众多,他的军事思想深受时人推崇,本人也有一定威望。所以当赵王考虑让谁去上党迎击秦军时,重臣就举荐了曾协助父亲赵奢大破秦军的赵括。只不过这个提议被蔺相如拒绝了,因为赵括虽有战功,也有实际作战经验,但由于君臣政治斗争的影响,并没有过亲自统兵的机会。典故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傲,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2023-08-29 15:45:042

纸上谈兵的成语故事。

推荐个简洁一点的,供您参考。http://baike.baidu.com/link?url=z0RI30nuoA4DbMO74HsyCxHK12LokZEy4cJicq7c4ommBejfUU2gXiPRRJB4oVsvsYmb45GRmqVGMZ-zi5D1-vR7zz8F9Rg--BUG2-VGSlC
2023-08-29 15:45:322

纸上谈兵的人物是谁

纸上谈兵的历史人物是赵括。赵括,嬴姓,赵氏,名括。战国时期赵国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熟读兵书,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孝成王急于求胜,赵国中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赵括一反廉颇的策略,改守为攻,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动全线出击,向秦军发起进攻。秦将白起分兵两路:一路佯败,把赵军吸引到秦军壁垒周围;一路切断赵军后路,实行反包围,使赵军粮道断绝,困于长平。最后,赵军四十六日不得食,分四路突围五次不成,赵括亲自率勇士突围,英勇杀敌,被秦军射杀而死,数十万赵国士兵投降,后来被秦军坑杀。
2023-08-29 15:45:414

纸上谈兵的故事100字?

要了解纸上谈兵的故事,可以在网上直接搜索一下这个寓言故事会有比较生动的解释
2023-08-29 15:46:113

纸上谈兵的历史典故是什么?

纸上谈兵故事: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在年轻的时候,就读过不少兵书,常常在人们面前谈论作战用兵的事情,即使父亲赵奢也难不住他。很多人认为他很有才能,但是他父亲却认为他夸夸其谈,不能承担重任。 有一次,秦国进攻赵国。赵国大将廉颇采用了修筑壁垒坚守的方法。后来,赵王听信了秦国散布的流言,以为廉颇年老懦弱,不能低档敌军,就改派赵括代替廉颇。赵括到了前线,死搬兵书上的教条,完全改变了廉颇持久抗战的计划。秦将白起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便用计先截断了赵军的运粮后路,然后把赵军团团包围。赵军粮绝,赵括企图突围,被秦军一箭射死,四十多万赵军一下子尽被歼灭。出自《史记》
2023-08-29 15:46:181

简洁的概括纸上谈兵的故事

古,赵有将,曰括。自侍有才,纸上兵法侃侃道来,及战,一败涂地。客死他乡。
2023-08-29 15:46:286

纸上谈兵的意思和道理 纸上谈兵典故简述

1、纸上谈兵的道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读死书或者死书读是不行的。成功来之丰富的实践生活,而不是书本上的条条框框。做事情还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生搬硬套书本上的东西是行不通的。光说不练,只会夸夸其谈的人是没有真才实学的,成功者源之生活。 2、典故:赵括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他。(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然而(赵奢)不说他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但是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等到赵括将要起程的时候,他母亲上书给赵王说:“赵括不可以让他做将军。”赵括代替廉颇(担任抗秦大将)后,全部更改(原有的)纪律和规定,撤换并重新安排军官。秦将白起听说了这件事后,便出动变化莫测的军队,佯装失败,却断绝他的粮道,分段两军,士卒士气大乱。四十多天后,军队士兵饥饿,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阵战斗。秦军射死了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于是几十万兵士投降于秦国,秦国把他们全部活埋了。
2023-08-29 15:46:431

纸上谈兵终觉浅全诗

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 · 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023-08-29 15:47:102

纸上谈兵的故事

译文:赵括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他。(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但是(赵奢)不承认他有军事才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但是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等到赵括将要起程的时候,他母亲上书给赵王说:“赵括不可以做将军。”赵王说:“为什么?”(赵括的母亲)回答说:“当初我开始侍奉他的父亲时,(他)当时做大将,亲自捧着饭把食物送给(别人)的有几十次,所交的朋友有几百个;大王和宗室赏赐给他的东西全都把它送给军中将士和士大夫,从(他)接受任命的那一天起,就不再过问家里的事。现在赵括刚当上大将,就面朝东方接受朝拜,军中将士没有敢抬起头来看他的,大王所赏赐的金银财宝,(他)都拿回来藏在家里,而且每天看到有便宜的田地住宅可以买下来的就买下来。大王认为(赵括)跟他的父亲相比如何呢?他们父子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出兵。”原文: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耳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出处: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扩展资料:历史典故: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傲,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廉颇蔺相如列传
2023-08-29 15:47:231

众所周知,纸的出现是在东汉,为何在战国却出现“纸上谈兵”的典故呢?

在东汉之前,就已经出现纸了,只不过当时的工艺和质量比不上蔡伦改良后的。
2023-08-29 15:47:447

纸上谈兵什么意思?

在纸面上谈兵论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2023-08-29 15:50:598

纸上谈兵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 空谈理论,不能解决 实际 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成语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记载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 不知 道变通, 结果 被秦军大败。 成语例句: 新近有个大挑知县上了一个条陈,其中有些话都是窒碍难行, 毕竟 书生之见,全是 纸上谈兵 。 繁体写法: 纸上谈兵 注音: ㄓㄧˇ ㄕㄤˋ ㄊㄢˊ ㄅㄧㄥ 纸上谈兵的近义词: 坐而论道 坐在那里高谈阔论空洞的道理 华而不实 只开花不结果。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左传·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杜预 注:“ 画饼充饥 画个饼子来解饿。本比喻徒有虚名而于实际无好处。后多用来比喻以空想来安慰自己 虽然不曾定个来期,也当 纸上谈兵的反义词: 埋头苦干 专心致志,刻苦工作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传统 脚踏实地 .脚踏稳在地上,常有站稳义。《西游记》第二二回:“我把你这个泼怪!你上来!这高处,脚踏实地好打!” 成语语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 当代成语 英语翻译: talk about stratagems on paper 俄语翻译: воевáть на бумáге <пустáя болтовня> 日语翻译: 机上(きじょう)の空论(くうろん),ペーパー·プラン 其他翻译: <德>kriegführung auf dem papier <vom grünen tisch aus schlachten schlagen><法>discussions en l"air <ne connaǐtre la guerre que sur le papier> 成语谜语: 《孙子》;军书;军事论文;赵括打仗 歇后语: 军事论文
2023-08-29 15:51:501

纸上谈兵的故事

关于纸上谈兵的故事 关于纸上谈兵的故事1   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   意思:比喻只会高谈阔论而无真本事,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春秋时,有一年秦军进犯赵国,赵军在在廉颇的指挥下,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抵抗。见秦军势强,不能硬拼快攻,便采用持久之计,企图把秦军拖垮。下令坚守营垒,任秦军百般挑战,一概不理。秦军知道廉颇老将深谋远虑,难于对付,这样持久下去,对秦军非常不利,于是派出间谍,散布谣言说:秦军最怕的是赵括,别的将军都是草包。赵王正因廉颇没有速战速胜而不满,听了谣言信以为真,忙派赵括接替廉颇,哲理名言。   赵括是大将赵奢的儿子,年轻时读了不少兵书,聪明而很有口才,父亲赵奢有时也驳不倒他,因此他也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使罢,如要用他,使赵军大败的一定是他!”   当时赵王派赵括去接替廉颇,正在病中的蔺相如表示反对,说:“赵括只不过死读了他父亲的一些兵书,根本不懂得灵活运用,好比‘胶柱鼓瑟",如何可行!”(参看“胶柱鼓瑟”)   赵王不听,还是要赵括去长平换回廉颇。   赵括到了前线,就把廉颇的持久抗战计划全部改变,军官也被大批更换。秦将白起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便用计先截断赵军的运粮后路,然后把赵军团团围住。过了四十多天,赵军粮绝,赵括企图突围,被秦军一箭射死,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 关于纸上谈兵的故事2   [拼音]zhǐ shàng tán bīng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人物介绍】   赵括,战国时期赵国人,赵国名将赵奢之子,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因指挥错误被秦军大败,自己也冲阵战死,赵军四十万人尽数被秦将白起活埋。    【成语故事】   赵奢是赵国名将,为赵国屡建战功。可是赵奢的儿子赵括却不像父亲。赵括从小的确读了不少兵书,谈起用兵之道那简直是滔滔不绝,连他父亲都不如他。于是,赵括自以为是,觉得自己是了不起的军事家,他狂妄地认为自己在军事上已经是天下无敌了。然而赵奢却不这么认为,他不但从未赞扬过儿子的"夸夸其谈,反而却常常担忧地说:“日后赵国不让赵括带兵便罢,如果让他带兵打仗,那么断送赵国前程的将必是赵括无疑。”   过了几年,赵奢死去了。   这一年,秦国对赵国大举进攻,赵国派了年龄很大的将军廉颇率军迎敌。开始,赵军连连失利。在这样的情况下,廉颇改变战略方针,他下令让军队坚守城池,以逸待劳,不要主动出击,保存实力把住阵地从而拖垮秦军。结果真的,秦军由于远道而来,经不住廉颇的拖延,粮草渐渐接不上,快要支撑不下去了,秦军十分恐慌。于是秦军也施展汁谋,派人悄悄潜入赵国散布流言说:“秦军谁都不怕,就怕赵括担任大将。”   赵王正在为廉颇在军事上毫无进展而闷闷不乐,听到外面流传的那些说法,便撤掉廉颇,要派赵括为大将来统帅军队。赵括的母亲记住丈夫生前的嘱咐,再三向赵王说明情况,极力劝告赵王收回决定,可是赵王哪里听得进去,他真的任命了赵括担任大将来取代廉颇。   赵括一到前线,便开始胡乱指挥起来。他完全改变了廉颇的策略,大量撤换将官,一时间弄得人心惶惶军心涣散。   秦军得知赵军这些情况,自然正中下怀。一天深夜,秦军派一支队伍偷袭赵营,刚一交战,便佯装败走。同时,秦军又派兵乘机切断了赵军的粮道。   赵括不知实情,还以为秦军真的是败逃。他得意地想,取胜即在眼前,这正是表现自己的时候。于是他命令部队紧紧追击。结果,赵军追了一段后即被秦军伏兵将追兵拦腰截断,使赵军首尾不能相顾。然后,秦军一齐杀出,将赵军各个击破,团团围住。   赵军被秦军围困40多天,粮食早已吃光又没有接应,一时间军心大乱。赵括一筹莫展,满肚子的兵法也不知如何施展。眼看守下去也是活活饿死,便率军仓皇突围。可是怎敌秦军四面掩杀,哪里突得出去。结果赵括被乱箭射死,40万赵军也全军覆没。从此以后赵国就一蹶不振。   赵括并无真才实学,而赵王还对他委以重任,结果招致惨痛失败。看来,教条主义的危害是不可轻视的。    【人物评价】    历史评价   蔺相如:”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赵母:“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父子异志,愿王勿遣。”    另有学者认为纸上谈兵不是说赵括   战国时没纸,作史记时纸未广泛应用,这就很明显,这个成语不可能是战国时的,也不可能是司马迁所作。   纸上谈兵的雏形大约出现在唐宋,正式作为成语最早是在清代,但都是指书生用兵,跟赵括一点关系都没。连《东周列国志》也没有这个说法。   关于所谓赵括纸上谈兵的最早记载,应该是《上下五千年》第40节“纸上谈兵的赵括”,这是评价赵括为纸上谈兵,评价是否正确不提,但这显然不能说这个成语源自赵括。   至于该观点的发明,大概就是《现代汉语词典》的功劳了,这本书是明确把该成语的出处定义在长平之战的,依据说不定就是《上下五千年》。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4]   后来引申出“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但是,故事的背景是战国时期,那时中国还没有发明纸张。所以所谓的兵书应该记载在竹简、木简或者帛等丝织品上。
2023-08-29 15:51:591

纸上谈兵故事概括

纸上谈兵故事简介:战国时期,赵奢的儿子赵括熟读兵书,倒背如流。长平之战时,秦将白起和赵将廉颇对峙,不分胜负,赵王听信谣言认为廉颇消极避战,便改派赵括担任统帅。赵括盲目出击,被白起包围,断粮断水。赵括率部突围,被乱箭射死,失去统帅的赵军投降,传说被白起活埋了四十万。纸上谈兵指的是在文字上谈用兵策略,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空发议论。空谈理论不能解决问题。扩展资料:历史评价蔺相如:“括徒能读其父书赵括纸上谈兵传,不知合变也。”赵奢:“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司马迁《史记》:“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徐钧:“少年轻锐喜谈兵,父学虽传术未精。一败谁能逃母料,可怜四十万苍生。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纸上谈兵
2023-08-29 15:52:211

关于纸上谈兵的诗句

1.纸上谈兵想到什么古诗 冬夜读书示子聿 [作者] 陆游 [全文]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古人做学问总是竭尽全力的,即使这样,也是从年轻开始就下苦功夫,直至老年方才有所成就。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最终要想认识事物或事理的本质,还必须依靠亲身的实践,深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2023-08-29 15:52:391

纸上谈兵的相关知识

1、纸上谈兵是长平之战。2、长平之战,是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长平之战发生时间是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秦、赵两国因争夺上党,而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从秦国出兵使韩国割让上党到秦国获胜,耗时三年。而长平之战仅仅持续了5个月,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至此秦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见战国历史分期)。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3、纸上谈兵,汉语成语,意思是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023-08-29 15:52:461

纸上谈兵的典故

纸上谈兵的典故    典故介绍   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典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历史故事来源   赵括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他。(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但是(赵奢)不承认他有军事才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但是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等到赵括将要起程的时候,他母亲上书给赵王说:“赵括不可以做将军。”   赵括代替了廉颇(担任抗秦大将)后,全部更改(原有的)纪律和规定,并撤换重新安排军官。秦将白起听说了这件事后,便派出引诱赵括做出错误判断的小股部队,佯装失败,却断绝他的粮道,分段两军,士卒的`士气大乱。四十多天后,军队士兵饥饿,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阵战斗。秦军射死了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于是几十万兵士投降于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   年幼时在其父赵奢的影响下熟读兵书、能言善辩,却无实战经验。赵孝成王六年(前260年),赵国中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上任后便改守为攻,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动引兵出击,被秦军包围。期间曾组织多次突围,但均不成功。在被围46天后,赵括在突围时失踪(赵兵认为可能是畏罪潜逃)。40余万赵兵只得投降,后被秦将白起全部坑杀。此役为著名的长平之战。赵括因战败而断送40余万将士性命和赵国前途而成为千古笑柄,其事迹成为成语纸上谈兵。 ;
2023-08-29 15:52:551

纸上谈兵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编号 50 成语 纸上谈兵 注音 ㄓˇ ㄕㄤˋ ㄊㄢˊ ㄅㄧㄥ 汉语拼音 zhǐ shàng tán bīng 释义 在文字上谈论用兵的策略。 典出《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奢》。 后用「纸上谈兵」比喻不切实际的议论。 「纸上空谈」 典源 《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奢》七年,秦1>与赵2>兵相距长平3>,时赵奢4>已死,而蔺相如5>病笃6>,赵使廉颇7>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8>。 秦数9>挑战,廉颇不肯。 赵王10>信秦之闲11>。 秦之闲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12>为将13>耳。」 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 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14>耳。 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赵王不听,遂将之。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15>。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16>,然不谓善。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17>也,而括易言18>之。 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 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 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 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阬之。 〔注解〕(1)秦:战国时秦国。 战国时七雄之一。 约今甘肃省天水县。 庄公时徙居大丘,今之陕西省兴平县东南的槐里城。 秦王政二十六年 统一天下,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 (2)赵:战国时赵国。 战国时七雄之一。 约统有今河北省南部及山西省北部一带。 (3)长平:地约当今山西省高平县西北。 (4)赵奢:战国时赵国人,生卒年不详。 秦伐韩时,韩请救于赵,赵以为将,大破秦军,号马服君。 (5)蔺相如:战国时赵国人,生卒年不详。 赵惠王时,秦昭襄王欲以十五城池,易换赵国的和氏璧,相如怀璧前往,见秦王无偿城的诚意,乃完璧归赵。 后来在秦、赵渑池之会,智辩秦王,使赵王免于屈辱,遂封为上卿。 (6)病笃:病势沉重。 (7)廉颇:战国时赵国人,生卒不详。 为赵之名将,屡败齐、魏等国。 长平之战,坚壁自守,秦惧不敢加兵,后赵王受秦反间计,以赵括代之,赵遂大败。 (8)固壁不战:坚守壁垒,不出兵交战。 (9)数:音ㄕㄨㄛˋ,屡次。 (10)赵王:此指赵国国君赵孝成王。 (11)闲:通「间」,谣言。 (12)赵括:战国时赵国人,生卒年不详。 赵国大将军赵奢之子。 (13)将:音ㄐ一ㄤˋ,大将军。 (14)胶柱而鼓瑟:比喻顽固而不知变通。 见「胶柱鼓瑟」。 (15)当:匹敌、相抗衡。 (16)难:音ㄋㄢˋ,辩驳。 (17)死地:生死搏斗的境地。 (18)易言:说得很轻松、容易。 典故说明 据《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奢》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熟读兵书,说起用兵的方法有条有理,自觉天下人都无法超越他。 有一次,与父亲谈论起作战之道时,连父亲也都驳不倒他。 可是赵奢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值得称颂嘉许的事,并且告诉妻子说:「作战是一件攸关生命安危的事,而赵括却看得太容易了,将来赵王没有用他当将军就罢了,如果起用他,那么让赵国大败的一定就是赵括。」 后来,秦国出兵攻打赵国,当时赵奢已经去世,相国蔺相如又病重无法辅政,只剩大将军廉颇独撑大局。 廉颇治军有方,深谋远虑,他见秦军强大,不能硬拼,于是下令坚守营垒,不理秦军百般挑战,使秦兵久战无功。 于是秦王便派出间谍,散布谣言说:「秦军最怕的是赵奢的儿子赵括统领大军。」 结果赵孝成王竟中计想改派赵括替代廉颇,但赵括的母亲却上书表示反对,蔺相如也表示同样意见,说到:「赵括虽然熟读兵书,却不懂得灵活运用,非大将之才。」 但赵王不听建言,还是派了赵括领兵抗秦。 赵括接掌兵权后,马上改变廉颇的战略,军官也大批更换。 秦将白起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用计截断赵军的运粮后路,围困赵军。 过了四十几天,赵军粮草吃尽,赵括率领精锐部队企图突围,结果遭秦军乱箭射死,赵国四十万军士也都被秦军俘虏,并且被活埋。 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纸上谈兵」,用来比喻不切实际的议论。 书证 01.《官场现形记》第三一回:「毕竟书生之见,全是纸上谈兵,这些营务事情,如非亲身阅历,决不能言之中肯。」 02.《红楼梦》第七六回:「现有这样诗仙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 03.清.汤斌〈答孙屺瞻侍郎书〉:「此先生亲身阅历之言,故凿凿如此,非如他人纸上谈兵也。」 04.《孽海花》第六回:「只怕他们纸上谈兵,终无实际,使国家吃亏。」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比喻不切实际的议论。 贬义。 【使用类别】用在「言谈空泛」的表述上。 【例  句】<01>这些想法都只是纸上谈兵,真正实施必有困难。 <02>要成功就得付诸实行,单靠纸上谈兵是不行的。 <03>建议者如欠缺实际经验,所提见解难免纸上谈兵。 <04>今天我们就先来纸上谈兵,利用地图来摹拟战况。 <05>事情在筹备阶段难免纸上谈兵,但接下来得要实干了。 <06>你如果要改变纸上谈兵的习气,得到实务中去多磨练。 <07>这套方案需要大量财力支援,否则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 <08>眼前环境不允许我们有所动作,所以再好的建议也只是纸上谈兵。 近义词: 光说不练,空言无补 反义词: 辨识 参考语词 纸上兵,纸上谭兵
2023-08-29 15:53:031

战国时期还没有纸,为什么会有纸上谈兵的说法?

因为出现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是东汉之后的事,而说的典故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并没有什么不对。
2023-08-29 15:53:124

纸上谈兵的成语故事

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一字千金(吕不韦) 指鹿为马(赵高) 焚书坑儒(秦始皇) 穷图匕见(荆轲)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一饭千金(韩信) 四面楚歌(项羽) 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 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 三顾茅庐(刘备) 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晋:入木三分(王羲之) 闻鸡起舞(祖逖) 东山再起(谢安) 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 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宋: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
2023-08-29 15:53:562

纸上谈兵故事简介

1、战国时期,赵国有一员大将名叫赵奢,他屡立战功,被封为马服君。赵奢的儿子名叫赵括,他小时候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头头是道,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但也不说他好。2、赵括的母亲觉得很奇怪就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很担忧地说:“打仗,是生死攸关的事,儿子虽然熟读兵法,但是没有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将来若是率军打仗,恐怕会遭到惨败。”3、后来有一次,秦国派白起为将,统率百万雄兵讨伐赵国。赵国命大将廉颇,也率四十万大军在长平阻击秦军。廉颇知道秦军人马众多,粮草运输困难,不利久战。他命令赵军凭险固守,以便让秦兵不战自退。4、秦赵两国军队在长平相峙许久,仍然不能有所突破,白起无计可施,眼看粮草接济不上,急得六神无主。于是,有将士献计让他派人到赵国散布流言,说秦军根本不怕廉颇,最怕的是赵括。赵王不知是计,立即命赵括为将,代替廉颇。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但赵王坚持。5、赵括到了前线,全部变更了军法,轻率地任用军官,用书上所学的理论与秦军展开正面交锋,结果因为不变通中了秦军的埋伏,赵军四十余万全部被俘,后被白起设计坑杀。赵国元气大伤,不久被秦将王翦灭掉。
2023-08-29 15:54:141

夸夸其谈和纸上谈兵区别

其一,夸夸其谈,形容说话不切实际而又滔滔不绝。其二,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2023-08-29 15:54: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