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简述美学在研究方法上的主要特点。

2023-09-03 07:35:32
共1条回复
牛云

简述美学在研究方法上的主要特点。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美学既然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那么它的研究方法自然也应当是多样的、综合的, 而不是单一的。首先,美学既然是研究具体的审美现象和现实的审美活动,就意味着美学研究比一般人文学科更为注重感性的经验、情感的契合、心灵的碰撞,更多地要求经验科学的配合和协助;其次, 美学必须广泛吸收其他人文学科以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成果,譬如,美学可以借助哲学的成果来深化对人和世界、人生价值意义的理解;可以吸收心理学的思想材料和科学成果来研究审美经验、审美意识、审美心理结构和审美心理过程;可以借助文艺理论的思想成果来加强对艺术审美活动的分析;此外, 还可以吸收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考古学等等学科的思想资源。所以,美学研究的方法应当是多元的、多样的。它既可以单独使用不同方法,也可以同时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研究, 还可以用不同方法进行不同的组合研究。这样,不同研究方法的多样化组合尝试,可以从不同的方向、角度、层次、接口来拓展和推动美学研究。但是,美学研究的多种方法还是有主次之分,核心与附属之分。我们认为,从学科性质来看, 美学的核心方法应当是哲学方法。首先,美学从诞生起就从属于哲学,后来美学成为独立学科,却从来没有脱离哲学,直到当代各种有影响的美学流派和思潮无不有相应的哲学思想为背景。其次, 由于审美活动是人类最高级、最复杂的一种精神活动,而且是具有当下的一次性特征的精神活动,需要主体的全身心投入,尤其需要主体在观念世界中尽情游历, 以洞悉审美活动的真谛,这是科学和实验方法及其他任何方法都力不能及的。再次,美学涉及到人生在世、人的生存实践、无限意义等整体深层的本源问题,只有靠理性指引 *** 验、感悟、冥思、领会的哲学方法才能掌握。复次,美学作为一门理论学科不仅包括在理性潜在指导下现象的辨析、鉴赏的体验、本质的审察、灵感的沟通等,还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逻辑推演、抽象思辨和理论提升,这也离不开哲学思考。总而言之, 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应当、而且只能是哲学的方法。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7。

本题知识点: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相关推荐

美学是研究什么的?

美学是研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美本身。在持这种意见的人看来,美学要讨论的问题不是具体的美的事物,而是所有美的事物所共同具有的那个美本身,那个使一切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根本原因。扩展资料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柏拉图开始的。尽管在柏拉图之前,毕达哥拉斯等人已经开始讨论美学问题,但柏拉图是第一个从哲学思辨的高度讨论美学问题的哲学家。在中国,先秦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老子、孔子、《易传》、庄子的美学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方向。中国古典美学的元气论,中国古典美学的意象说,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说,中国古典美学关于审美心胸的理论,等等,都发源于老子的哲学和美学。在当代,美学在人文学科当中地位日益凸显,审美体验的意象性特征被认为在应对现代人类文明的危机当中,具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美学 (中国哲学二级学科)
2023-08-29 18:35:051

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艺术和审美等方面的现象和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美的本质和特征:美学研究探讨美的本质和特征,包括美的客观标准、美的主观感受、美的价值和意义等方面。艺术的本质和形式:美学研究探讨艺术的本质和形式,包括艺术作品的结构、语言、表现手法和风格等方面。审美体验和审美价值:美学研究探讨审美体验和审美价值,包括人的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想体验和文化体验等方面。艺术与社会、文化和历史:美学研究探讨艺术与社会、文化和历史的关系,包括艺术作品的时代特征、社会意义和文化背景等方面。艺术教育和艺术理论:美学研究探讨艺术教育和艺术理论,包括艺术教育的方法和目标、艺术理论的发展和应用等方面。总之,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涉及到艺术、人类感知、文化、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是对人类文化与艺术的全面研究和探讨。
2023-08-29 18:35:371

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

哲学方法。美学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从学科性质来看,美学核心方法应当是哲学方法。首先,美学从诞生起就附属于哲学。其次,审美活动是人类X、最复杂的精神活动。再次,美学涉及人的生存等根源问题。最后,美学作为一门理论学科所要进行的逻辑推演、抽象思辨和理论提升,都离不开哲学思考。拓展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一是有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1750年出版了《美学》一书,被后世称为”美学之父“二是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美学发展的阶段:(1)审美意识,审美意识是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2)特性:具体感性的审美活动体现出来,缺乏明确而系统的理论表述,不成熟,不自觉。3)分类:分为初级审美意识和高级审美意识(2)美学思想1)美学思想奠基于审美意识,是主题对审美现象的理性认识2)特征:以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围来表述自觉、系统的理论性思考。 美学思想多以哲学的形式或者文艺评论、创作理论的形式出现。建筑美学(3)美学学科以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为基础,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2023-08-29 18:35:521

美学学科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为什么笔者始终矢志不移的认为人类的与生俱来的的美感思维能力是人类思维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学是人类思维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呢?因为只有发现了美的真相感悟了美的本质与明确了美的定义才能够彻底发现与掌握人类感性思维活动的形成原理与基本规律。人类认识了“美是什么?”(柏拉图语)并且找到了“为什么美是什么?”的科学规律与思维方法就能够正确的反思与澄清人类文学艺术的起源与人类的理性的独特的审美思维活动的演进规律。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当代生存主义美学理论研究者可以将其内涵引申为:美学就是对人的主观感性思维形成原理进行客观理性反思的,必须洗心革面的破釜沉舟的挣脱前人主观主义的形式主义的唯心主义思想束缚的,即将揭开“美”的千年神秘面纱的,必将开启人类思维奥秘大门的感性思维科学。
2023-08-29 18:36:192

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美学是研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美学属哲学二级学科,需要扎实的哲学功底与艺术涵养,它既是一门思辨的学科,又是一门感性的学科,美学与文艺学、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神话学等有着紧密联系。美学这门学科所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何为美。西方美学史是从古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到现代欧美的美学思想发展史。西方美学史源远流长,著名的美学家、著作和流派极多,影响遍及世界。近现代中国美学也受到它的影响。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从奴隶社会开始,中国思想家就把审美与艺术问题同宇宙、社会、人生的根本问题直接联系起来加以观察和思考,虽在表述和论证上显得不够系统,但在根本上贯穿着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哲学观念。在古代文明发达的几个国家中,中国美学自成一个独立的严整的系统。美学:美学这个词是由希腊语演变过来的,直译过来的意思是对感官的感受,最开始美学并没有作为一种被研究的范畴出现,也并没有作为一个学科被承认。直到德国哲学家在自己的著作中将美学作为一种独立的研究范畴提出来,第一次提出了审美的概念,之后美学才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这位哲学家认为所谓的美学就是研究感觉与情感规律的学科。对于美学的定义东西方学者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学术界普遍认为,追求统一的定义对于美学来说是没有必要的,学术界需要根据历史的发展演变来研究美学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是如何被释义的。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在哲学里属于哲学的二级学科。
2023-08-29 18:36:281

美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包括

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哲学、心理学、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研究方法,哲学术语,是指在研究中发现新现象、新事物,或提出新理论、新观点,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工具和手段。这是运用智慧进行科学思维的技巧,一般包括文献调查法、观察法、思辨法、行为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概念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是人们在从事科学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出来的。由于人们认识问题的角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等因素,而且研究方法本身处于一个在不断地相互影响、相互结合、相互转化的动态发展过程中,所以对于研究方法的分类很难有一个完全统一的认识。
2023-08-29 18:37:241

简述美学在研究方法上的主要特点

简述美学在研究方法上的主要特点如下:美学既然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那么它的研究方法自然也应当是多样的、综合的,而不是单一的。首先,美学既然是研究具体的审美现象和现实的审美活动,就意味着美学研究比一般人文学科更为注重感性的经验、情感的契合、心灵的碰撞,更多地要求经验科学的配合和协助;其次,美学必须广泛吸收其他人文学科以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成果譬如,美学可以借助哲学的成果来深化对人和世界、人生价值意义的理解;可以吸收心理学的思想材料和科学成果来研究审美经验、审美意识、审美心理结构和审美心理过程;可以借助文艺理论的思想成果来加强对艺术审美活动的分析;此外,还可以吸收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考古学等等学科的思想资源。所以,美学研究的方法应当是多元的、多样的。它既可以单独使用不同方法,也可以同时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研究,还可以用不同方法进行不同的组合研究。这样,不同研究方法的多样化组合尝试,可以从不同的方向、角度、层次、接口来拓展和推动美学研究。但是,美学研究的多种方法还是有主次之分,核心与附属之分。我们认为,从学科性质来看,美学的核心方法应当是哲学方法。首先,美学从诞生起就从属于哲学,后来美学成为独立学科,却从来没有脱离哲学,直到当代各种有影响的美学流派和思潮无不有相应的哲学思想为背景。其次,由于审美活动是人类更高级、更复杂的一种精神活动,而且是具有当下的一次性特征的精神活动,需要主体的全身心投入,尤其需要主体在观念世界中尽情游历,以洞悉审美活动的真谛这是科学和实验方法及其他任何方法都力不能及的。再次,美学涉及到人生在世、人的生存实践、无限意义等整体深层的本源问题,只有靠理性指引下体验、感悟、冥思、领会的哲学方法才能掌握。复次,美学作为一门理论学科不仅包括在理性潜在指导下现象的辨析、鉴赏的体验、本质的审察、灵感的沟通等,还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逻辑推演、抽象思辨和理论提升,这也离不开哲学思考。总而言之,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应当、而且只能是哲学的方法。
2023-08-29 18:37:321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艺术是美学的研究的对象

美学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美学应当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因为艺术具有4个重要特点: ①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的结晶,可以最自由的、充分的表达人与现实的关系,及人的审美意识。 ②对于艺术的欣赏是一种不涉及直接功利性的审美行为,这一基本特点决定了通过研究艺术欣赏有助于美学研究者更深刻地把握人类美感经验的本质和特点。③对于审美对象的研究,通过艺术这种高级形态的美,能更深刻揭示其基本特征。 ④通过艺术研究审美观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023-08-29 18:38:081

什么是美学?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美学的概念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他认为需要在哲学体系中给艺术一个恰当的位置,于是他建立了一门学科研究感性的认识,并称其为“Aesthetic”(感性学)。美学是研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扩展资料: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柏拉图开始的。尽管在柏拉图之前,毕达哥拉斯等人已经开始讨论美学问题,但柏拉图是第一个从哲学思辨的高度讨论美学问题的哲学家。在中国,先秦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老子、孔子、《易传》、庄子的美学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方向。但中国美学的真正起点是老子。老子提出和阐发的一系列概念,“道”、“气”、“象”、”无“、”虚“、”实“、”虚静“、”玄鉴“等等,对中国古典美学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中国古典美学的元气论,中国古典美学的意象说,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说,中国古典美学关于审美心胸的理论,等等,都发源于老子的哲学和美学。在当代,美学在人文学科当中地位日益凸显,审美体验的意象性特征被认为在应对现代人类文明的危机当中,具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同时,美学在中国近现代历次启蒙运动中的作用也不容小觑
2023-08-29 18:38:151

《美学》: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01 审美关系与审美活动; 02 美与审美形态; 03 美感与审美经验; 04 艺术和审美教育。 审美关系从属于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审美活动的根本动力是人的审美需要。 美感是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客体)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这种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和愉悦感。 审美经验的特点: 01 审美经验主要不是认识,而是一种感性经验; 02 审美经验是一种快感体验,但不同于感官欲望带来的快感。在审美经验中,美感提升着欲望满足的快感。 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的方式,也是最典型的形态。
2023-08-29 18:38:291

服装设计,美学研究的三大课题是什么

服装美学是对服装材料、服装设计、服装制作、服装穿着等美学问题的思考。它是从服饰文化学的的高度谈美学,涉及社会学、心理学、民俗学等方面。会同中西服装史、中西工艺美术史、同时还有民俗学、服饰心理学等课程为学生打下审美的基础,为服装设计课,服装造型及创意设计奠定理论基础。
2023-08-29 18:38:404

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美学研究对象是任何学科的界定都依赖于研究对象的确定。关于美学的介绍如下:美学(希腊语:αισθητικu03ae;英语:Aesthetic)是一个哲学分支学科。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鲍姆嘉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美学概念,并称其为“Aesthetic”(感性学),也就是美学。美学是研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美学属哲学二级学科,需要扎实的哲学功底,它既是一门思辨的学科,又是一门感性的学科。美学与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神话学等有着紧密联系。何为美?这是美学这门学科所研究的基本问题。每位哲学家对这个问题都有着自己的看法。这也并非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通过它可以辐射世界的本源性问题的讨论。从古到今,从西方到东方,对“美”的解释是复杂的。如古希腊的柏拉图说:美是理念;中世纪的圣奥古斯丁说:美是上帝无尚的荣耀与光辉;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中国古代的道家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而一本《美学原理》则告诉我们美在审美关系当中才能存在,它既离不开审美主体,又有赖于审美客体。美是精神领域抽象物的再现,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
2023-08-29 18:39:171

美学的研究对象

  美学是研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那么你对美学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什么是美学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美学的简介   美学属哲学二级学科,目前国内多所学校设立美学专业硕士点,该专业从属于哲学。要学好美学需要扎实的哲学功底与艺术涵养。它既是一门思辨的学科,又是一门感性的学科。美学与文艺学、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神话学等有着紧密联系。   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柏拉图开始的。尽管在柏拉图之前,毕达哥拉斯等人已经开始讨论美学问题,但柏拉图是第一个从哲学思辨的高度讨论美学问题的哲学家。在中国,先秦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老子、孔子、《易传》、庄子的美学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方向。但中国美学的真正起点是老子。老子提出和阐发的一系列概念,“道”、“气”、“象”、”无“、”虚“、”实“、”虚静“、”玄鉴“等等,对中国古典美学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中国古典美学的元气论,中国古典美学的意象说,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说,中国古典美学关于审美心胸的理论,等等,都发源于老子的哲学和美学。在当代,美学在人文学科当中地位日益凸显,审美体验的意象性特征被认为在应对现代人类文明的危机当中,具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同时,美学在中国近现代历次启蒙运动中的作用也不容小觑。   美学的阶段   世界美学发展可以大致分为四大阶段:一是从4万年前仪式和艺术出现到公元前4千年埃及文明和苏美尔文明之前出现的原始时代,这一时期人类关于美的观念在原始艺术中体现出来;二是从埃及和苏美尔文明始的五大文明(埃及、两河、印度河、中国夏商周、美洲奥尔梅克文明)到公元前700年轴心时代之前的神庙文化时期,这一时期人类关于美的观念用一种国家型的宗教艺术来表现;三是从2千年前的轴心时代到17世纪现代性开始的时期,这时各大文化,包括希腊、希伯来、波斯在内的地中海、中国、印度,以及后来的伊斯兰文化、东正教文化等,实现了哲学突破,用一种理性的思想来看待人和世界,开始了用理论形式来讲述美学,其中,西方文化从柏拉图追求美的本质始,建立了一种谈论美的学科形式。而中国和印度,用的一种与西方文化不同的方式来谈论审美现象。四是从现代性以来至今的400多年历史,这时,一方面西方文化的美学以自身的逻辑不断地演化,另方面,非西方文化在西方这一世界主流文化的影响下,学习西方,按照西方的学科方式建立起了自己的美学,构成了西方美学与非西方美学之间的互动。在这四大阶段中,第一和第二阶段是潜美学,从学科的角度,可以忽略不计,重要的是第三和第四阶段。这两个阶段的美学演进,构成了世界美学的历史大线和整体风貌。   西方美学史   西方美学史是从古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到现代欧美的美学思想发展史。西方美学史源远流长,著名的美学家、著作和流派极多,影响遍及世界。近现代中国美学也受到它的影响。   中国美学史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从奴隶社会开始,中国思想家就把审美与艺术问题同宇宙、社会、人生的根本问题直接联系起来加以观察和思考,虽在表述和论证上显得不够系统,但在根本上贯穿着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哲学观念。在古代文明发达的几个国家中,中国美学自成一个独立的严整的系统。   中国美学研究 “美学是伴随世界史的全球化进程和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而产生和发展的”,中国美学研究有一个引进、传播、发展及创新的过程。   美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美本身。在持这种意见的人看来,美学要讨论的问题不是具体的美的事物,而是所有美的事物所共同具有的那个美本身,那个使一切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根本原因。   第二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美学就是艺术的哲学。这个观点在西方美学史上得到了相当一批美学家的认同。
2023-08-29 18:39:471

简述美学在研究方法上的主要特点

简述美学在研究方法上的主要特点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美学既然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那么它的研究方法自然也应当是多样的、综合的, 而不是单一的。首先,美学既然是研究具体的审美现象和现实的审美活动,就意味着美学研究比一般人文学科更为注重感性的经验、情感的契合、心灵的碰撞,更多地要求经验科学的配合和协助;其次, 美学必须广泛吸收其他人文学科以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成果,譬如,美学可以借助哲学的成果来深化对人和世界、人生价值意义的理解;可以吸收心理学的思想材料和科学成果来研究审美经验、审美意识、审美心理结构和审美心理过程;可以借助文艺理论的思想成果来加强对艺术审美活动的分析;此外, 还可以吸收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考古学等等学科的思想资源。所以,美学研究的方法应当是多元的、多样的。它既可以单独使用不同方法,也可以同时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研究, 还可以用不同方法进行不同的组合研究。这样,不同研究方法的多样化组合尝试,可以从不同的方向、角度、层次、接口来拓展和推动美学研究。但是,美学研究的多种方法还是有主次之分,核心与附属之分。我们认为,从学科性质来看, 美学的核心方法应当是哲学方法。首先,美学从诞生起就从属于哲学,后来美学成为独立学科,却从来没有脱离哲学,直到当代各种有影响的美学流派和思潮无不有相应的哲学思想为背景。其次, 由于审美活动是人类最高级、最复杂的一种精神活动,而且是具有当下的一次性特征的精神活动,需要主体的全身心投入,尤其需要主体在观念世界中尽情游历, 以洞悉审美活动的真谛,这是科学和实验方法及其他任何方法都力不能及的。再次,美学涉及到人生在世、人的生存实践、无限意义等整体深层的本源问题,只有靠理性指引 *** 验、感悟、冥思、领会的哲学方法才能掌握。复次,美学作为一门理论学科不仅包括在理性潜在指导下现象的辨析、鉴赏的体验、本质的审察、灵感的沟通等,还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逻辑推演、抽象思辨和理论提升,这也离不开哲学思考。总而言之, 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应当、而且只能是哲学的方法。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7。 本题知识点: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网我精心为广大自考学员整理的相关历年试题及答案解析,想了解相关自考试题请持续关注网校。   
2023-08-29 18:40:011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尽管鲍姆嘉登在历史上第一次明确了美学的研究对象,但他的意见并没有在学术界获得一致响应。鲍姆嘉登之后,“美学究竟研究什么”一直是一个引起热烈争议的问题。但迄今为止基本形成了三种倾向性的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美本身。在持这种意见的人看来,美学要讨论的问题不是具体的美的事物,而是所有美的事物所共同具有的那个美本身,那个使一切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根本原因。第二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美学就是艺术的哲学。这个观点在西方美学史上得到了相当一批美学家的认同。第三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这种意见是随着19世纪心理学的兴起,主张用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解释和研究一切审美现象,把审美心理和审美经验置于美学研究的中心。总之,以上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各种意见虽都有其一定的道理,但亦有各自的缺陷,因而都难以取得学术界的公认。我们基本倾向于第一种意见,因为以美本身作为美学的研究对象一来比较符合美学学科的性质;二来无论是艺术还是审美经验的解释,都有赖于美本身的解释。但传统思辨美学把对美本身的研究置于主客对峙的思维模式中,套用技术理性的方法,这是我们所不能赞同的。其最终结果只会象现代西方美学那样导致美学学科本身的危机和消解。当代的国际美学研究更倾向于艺术研究,甚至将美学称作艺术哲学,因为对当代的艺术不能进行研究或阐释,是验证当代的美学的有效性的标志之一,特别是当代艺术的形形色色已经完全不是传统的美学含义所能定义。
2023-08-29 18:40:091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一:美学研究对象是什么?从美学学科产生以来迄今一直没有定论.它的不确定,直接影响现代美学学科定位与研究内容的确定,导致美学学科的不成熟和衰微.20世纪拒斥形而上、拒斥本质,试图把关学对象转向经验现象,然而这一转向不仅没能改变美学处境,反而使美学边缘化,不被人们重视.重新反思美学与形而上的关系,尤其是海德格尔关于艺术本质的论述,对于我们思考美学研究对象深有启示. 美学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首先,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是普遍存在着的客观现象,美学必须以它为出发点开展研究。(人和客观世界构成的关系主要有两大类,即物质关系和精神关系。精神关系又包含了认识关系、伦理关系、审美关系等。对于一个客观对象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态度对待它,这就会形成不同的精神关系。人与客观现实发生的审美关系是普遍存在的。所以,美学应当对它进行研究,并把这种研究作为美学的出发点。把审美关系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会使得美学研究的内容无比丰富。)其次,美学还必须研究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它们是人类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观念形态的东西。再次,美学应当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第一,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第二,对于艺术的欣赏是一种不涉及直接功利性的审美行为。第三,对于审美对象的研究,通过艺术能更好的抓住其本质特征。第四,通过艺术研究审美观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的《美学》一书的出版,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宣告成立。他被称为“美学之父”,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知、情、意三个方面。 他最早把“美学”作为哲学的一个部分提出来,而且明确了它固有的对象领域,奠定了它的科学基础,他认为“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理论”,“美的研究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这就是美。与此相反的就是感性认识的不完善,这就是丑。他认为心理活动分为三类,“知”“情”“意”,“知”是居于理论认识其对应的学科为逻辑学,“情”属于情感作用,源于感性认识,其对应的学科为美学,“意”即为意志,其对应的学科为论理学,展示了他的美学体系的基本思想,也就是说,看上去美的东西只是感性的认识中的情感作用,但绝对不能脱离心理、伦理学、逻辑学等,美学涉及范围很广,美学感念也不只是形式的美,还包含了社会、环境、宗教、政治等等因素。
2023-08-29 18:40:181

每天学一点美学常识

1.美学基本知识 美学(希腊语:Aesthetica),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 美学是研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 美学属哲学二级学科,要学好美学需要扎实的哲学功底与艺术涵养。它既是一门思辨的学科,又是一门感性的学科。 美学与文艺学、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神话学等有着紧密联系。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柏拉图开始的。尽管在柏拉图之前,毕达哥拉斯等人已经开始讨论美学问题,但柏拉图是第一个从哲学思辨的高度讨论美学问题的哲学家。在中国,先秦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 老子、孔子、《易传》、庄子的美学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方向。但中国美学的真正起点是老子。 老子提出和阐发的,“道”、“气”、“象”、”无“、”虚“、”实“、”虚静“、”玄鉴“等等,对中国古典美学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中国古典美学的元气论,中国古典美学的意象说,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说,中国古典美学关于审美心胸的理论,等等,都发源于老子的哲学和美学。 在当代,美学在人文学科当中地位日益凸显,审美体验的意象性特征被认为在应对现代人类文明的危机当中,具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同时,美学在中国近现代历次启蒙运动中的作用也不容小觑。 美学定义:美是什么?这是美学这门学科所要探讨的基本问题。每位哲学家对这个问题都有着自己的看法。 这也并非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通过它可以辐射世界的本源性问题的讨论。从古到今,从西方到东方,对“美”的解释是复杂的。 如古希腊的柏拉图说:美是理念;中世纪的圣奥古斯丁说:美是上帝无尚的荣耀与光辉;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中国古代的道家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而一本《美学原理》则告诉我们美在审美关系当中才能存在,它既离不开审美主体,又有赖于审美客体。美是精神领域抽象物的再现,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 经典著作》四篇对美学范式具有开启作用的文章柏拉图开启美的哲学的《大希庇阿斯篇》夏夫兹伯里开启审美心理学的《论特征》巴托开启艺术哲学的《论美的艺术的界限与共性原理》维特根斯坦对美学语分析具有影响的《美学讲演录》》七本对美学体系具有影响的专著康德《判断力批判》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在结构美学上有两大特点:一,从以审美判断力为中心,联系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去探讨审美的本质的。得出一种。 2.试着用你所学过的美学知识,分析《西游记》里猪八戒这一人物形象 猪八戒形象分析 《西游记》是我国一部具有浓郁象征意味的神魔小说的代表作。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吴承恩着力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等一系列的典型形象,猪八戒是作品中喜剧典型的代表。在他的身上作者赋予了独特的美学意义,同时也赋予了他人性、神性、猪性,是人、神、猪的完美和谐的结合体。 曾经有人说在《西游记》中,孙悟空与猪八戒的形象的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对比,这样的观点似乎很具片面性。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典型,他虽然外表丑陋常常被人们看作笑料,却有着其独特的美学价值。 喜剧的笑是艺术,它的生命就是笑,笑是喜剧之所以成为喜剧的关键,也是人类区别“是”与“非”,“美”与“丑”的标准。而在喜剧中,美是间接的被肯定的,一般认为正面而具有某些缺点的形象,他的特点就是幽默、就是讽刺性喜剧的美学特征。 艺术美是基于生活美的,它不限于生活美,同时也包括生活丑。而猪八戒的形象正是作者将生活中的丑加以典型化和审美化之后,使他成为美的事物的对立面,经过艺术美与丑的冲突和斗争,从而将美与丑的事物展现在我们读者面前,通过对美的肯定达到对丑的否定,这样才使得猪八戒的丑具有强烈的艺术美的效果。 按照中国传统的观点,猪八戒在人们的心目中并不是一个好的形象。他往往意味着懒惰、丑陋、愚笨等。 但是对于这一形象,千年来,人们还是很喜爱的,并在一定的程度上人们喜欢他超过了喜欢孙悟空,而且最近几年更是兴起了猪八戒热,有电视剧《春光灿烂猪八戒》、《福星高照猪八戒》,电影《阳光灿烂猪八戒》等等,这都充分说明猪八戒是非常受宠的。为什么人们如此的喜爱他呢?这归根结底是由于这一形象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他:憨头憨脑的傻样,拙嘴拙腮的长嘴巴,贪吃贪喝的大肚皮,肥敦敦的一身懒肉,针鼻儿那么大点心眼儿,生来似乎就是一喜剧胚子。有人说他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的农民向市民形象过渡的代表,也有人说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的确,他的性格是如此的真实:愚笨却又有点小聪明,懒惰却又很勤奋,贪婪而且自私自利,憨厚老实又爱耍小心眼。 参考 在吴承恩的《西游记》中,猪八戒这一鲜活形象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他那大众化的性格品质以及憨厚可爱的形象特征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给人留下了深厚的印象。 然而人们对待这一形象是有褒有贬,众说纷纭:从简单化庸俗化的社会批评角度或是站在道学家理学家的立场,他这一形象是要受到批判的;而从大众接受心理和张扬人性的人文主义视角对猪八戒这一形象进行重新评估的话,又可以发现他甚是可爱的一面,这就是他的性格的丰富性。猪八戒一度成为当代荧屏新宠,这是因为在众多电视剧中,他这一形象被赋予新的现代内涵,并表现出了他的特定的普适性。 猪八戒这一形象之所以让人“又爱又恨”, 从深层次上分析去,是因为他这一形象具有多元的形象特征:猪八戒既具有用浓重酣畅的粗笔勾勒的外部轮廓,又有用纤细抒情的工笔描摹出的细部表情;既具有粗放的外形又有真率的内在品质;既具有突兀恣放的人物形象又包含着深沉厚重的文化蕴涵,从而构成了猪八戒形象的丰富性。 (一)猪八戒这一形象是美与丑的完美结合。 他的丑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格外醒目的丑陋外貌,当然他的丑陋外像给他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在高老庄里,他“丢”了媳妇,在西梁女国被太师谢绝自荐而不肯替他去做媒。 第二方面是猪八戒身上的性格缺点。较为突出的是,猪八戒不像唐僧、孙悟空、沙僧那样节欲修身,他是个好贪有欲求之人:他贪吃、贪财、贪色。 其次,猪八戒具有看客的那种无聊帮闲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现在他的多嘴和饶舌上,他猪八戒凭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能说会道,善用时机,真实的再现了“看热闹不嫌事大”本事。最后,是猪八戒的信仰问题。 在取经路上,是他猪八戒表现出极大的动摇性,见了困难就退缩,动不动就嚷嚷着分行李散伙,如果要一个罪名的话,那他老猪应该是:散布谣言,动摇军心!罪过可是不轻啊 然而,猪八戒虽然是个外貌丑陋的家伙,又有这么些性格缺点,却得到了当代众多读者的认同和喜爱,探询他的原因就是猪八戒形象自身所折射出的美,这种美有两方面的内涵:真与善! 一方面,猪八戒性情真实生动。他的美未经浓妆艳抹的矫饰而天真自然,他是性格率真自然表里澄澈。 猪八戒处处本色流溢,贪吃便贪吃,贪色便贪色,贪财便贪财,从不作假,从不修饰自己的内心,想咋的就咋的。这就是猪八戒,一个真实的“人”。 另一方面,猪八戒的美质还在于他的善,并且这种善具有本质意义。首先,猪是正义的取经事业中祛凶除暴的伟大战士,他临阵杀敌,勇猛异常。 他能助人为乐,勇于与黄袍怪战斗搭救宝象国三公主;其次,猪八戒本质单纯,性格憨厚,他虽也耍一些小聪明,却都是无伤大体的,他的缺点终是一个战士的缺点。 这样,猪八戒的丑与美得到了完美结合。 (二)作为一个完整而丰富的人物形象,猪八戒既具有平民化的一面,又具有英雄主义的高尚品格。 3.美学基本知识 美学(希腊语:Aesthetica),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美学是研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 美学属哲学二级学科,要学好美学需要扎实的哲学功底与艺术涵养。它既是一门思辨的学科,又是一门感性的学科。美学与文艺学、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神话学等有着紧密联系。 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柏拉图开始的。尽管在柏拉图之前,毕达哥拉斯等人已经开始讨论美学问题,但柏拉图是第一个从哲学思辨的高度讨论美学问题的哲学家。在中国,先秦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老子、孔子、《易传》、庄子的美学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方向。但中国美学的真正起点是老子。 老子提出和阐发的,“道”、“气”、“象”、”无“、”虚“、”实“、”虚静“、”玄鉴“等等,对中国古典美学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中国古典美学的元气论,中国古典美学的意象说,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说,中国古典美学关于审美心胸的理论,等等,都发源于老子的哲学和美学。在当代,美学在人文学科当中地位日益凸显,审美体验的意象性特征被认为在应对现代人类文明的危机当中,具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同时,美学在中国近现代历次启蒙运动中的作用也不容小觑。 美学定义: 美是什么?这是美学这门学科所要探讨的基本问题。每位哲学家对这个问题都有着自己的看法。这也并非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通过它可以辐射世界的本源性问题的讨论。从古到今,从西方到东方,对“美”的解释是复杂的。如古希腊的柏拉图说:美是理念;中世纪的圣奥古斯丁说:美是上帝无尚的荣耀与光辉;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中国古代的道家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而一本《美学原理》则告诉我们美在审美关系当中才能存在,它既离不开审美主体,又有赖于审美客体。美是精神领域抽象物的再现,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 经典著作 》四篇对美学范式具有开启作用的文章 柏拉图开启美的哲学的《大希庇阿斯篇》 夏夫兹伯里开启审美心理学的《论特征》 巴托开启艺术哲学的《论美的艺术的界限与共性原理》 维特根斯坦对美学语分析具有影响的《美学讲演录》 》七本对美学体系具有影响的专著 康德《判断力批判》 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在结构美学上有两大特点:一,从以审美判断力为中心,联系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去探讨审美的本质的。得出一种 4.想做文案策划该如何起步 首先和你说明,文案和策划不是同一概念。只是有些公司比较小,二个就混杂在一起。文案的基础是文笔+广告行业必要的知识,基础是写出一手好的文章,其次是广告行业必要知识。你可以先系统学习写文的知识,再熟悉广告行业的知识。 至于看什么书,书太多了。又不知道你学习什么专业,取哪些长处补哪些短处。大概的你按这思路走,就没错,事半功倍。 对于没有经验的,你可以先去广告公司做市场。前提是你已经能写出一份像样的策划案,这个时候接触客户多了,客户会有活动的话,或者计划推广等。你可以自己写,这样你就能积攒案例,为下一步跳槽做准备。 当然,此举的最大前提是你比就职单位的文案和策划实力要强。 对于完全没有信心的,可以在网络上先练手。例如:威客啊 任务中国啊,都有这样的机会。此举能攒些乌有的案例,面试的时候可以用上。 另外小广告公司只有锻炼自己的机会,他们哪里你是学不到多少的。这世界有三类人,第一类人是主动学习挑战自我,最蠢的人是需要人鞭打脚踢才去学。我希望你是第一类的人。
2023-08-29 18:40:381

简单介绍一下黑格尔的《美学》。

黑格尔的《美学》是西方美学史上具有别时代意义的宏篇巨著。 《美学》原是黑格尔在海德堡大学和柏林大学期间所作的“美学讲演录”,后整理成书,在黑格尔去世后四年,于1835年出版。 黑格尔的美学是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基础上的。黑格尔认为,他研究美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刺激艺术创作,而是从科学的角度来理解艺术”。《美学》的中心线索是黑格尔为美下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观”并以此认识为基础前提上所进行的论证。当然,这仅仅是他的一家之言,后期的哲学家很多人不赞同黑格尔的观点,但黑格尔美学的历史和里程碑意义却无法抹杀。 从方法论的角度,黑格尔把他的辩证法运用于美学。黑格尔认为最高的实在也是一个运动的、动态的过程,充满着矛盾和对立,不能用抽象的概念来理解和论证实在,常人的抽象思维只能孤立静止地理解存在的事物,只能单独地思考它们的特殊的阶段和对立,而不能思考对立面的统一。既然一切存在物的真理只存在于理念之中,理念是唯一真正的实在,那么正确的方法必须论述实在的所有矛盾,并表明它们如何调和、保存于一种协调一致的整体中。所以思维就必须从最简单、抽象和空洞的概念开始,前进到比较复杂、具体和丰富的概念,前进到总念,这就是黑格尔辩证法的认识。黑格尔对美有一个宏观的定义“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所说的理念就是最高精神和最高的实在。黑格尔认为美就是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客观与主观、理性与感性等的统一。这种统一是通过艺术的感性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黑格尔说:“正是概念在它的客观存在里与它本身的这种协调一致才形成关的本质”。理念是唯一绝对的实在,整个世界都是理念自我认识、自我实现的过程,美和艺术也是理念自我认识、自我实现的一个环节、一种表现。所以黑格尔美的定义是“美是理念的感性显 《美学》黑格尔现”。黑格尔认为理念的发展有几个阶段,在逻辑阶段,理念仅仅作为抽象的、纯逻辑的概念而存在,不具备任何物质的或经验的内容,通过纯粹抽象的概念、范畴之间的转化和过渡,它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到具体。在此阶段,理念采取了自然的物质形式,在背后决定着自然从机械性经物理性到有机性的发展,有机体的最高阶段是人,随着人的出现,绝对理念又要进入自我否定,从自然进入精神,从而进入精神阶段。在精神阶段,理念战胜物质,回复到与它本身相适应的精神的形式,返回自己的家园。由于经过了前两个阶段的自我否定,也即否定之否定,所以它既不是逻辑阶段的纯粹抽象的思维和概念,也不是自然阶段那种受物质束缚的受动的东西,而是概念与自然的统一,具有丰富的内容。如果说逻辑阶段是抽象的存在,自然阶段是自在,它们都没有认识到它的本质,没有达到自我意识和自由的最高水平,在其中思维和存在、主体与客体都没有同一,或者不能说一切对立都充分调和了,那么只有在理念演化的精神阶段,它才把自己的本性向自己显示出来,作为自在自为的存在,认识自己、实现自己、回复到自己。主观精神(从本能到理性的个人意识)、客观精神(包括法、道德、法律的社会意识)、绝对精神(艺术、宗教和哲学)是精神阶段又经历了三个小阶段。黑格尔把艺术确定为绝对精神的体现,它是绝对精神的第一个阶段。作为理念,它是绝对自由的,但它受到感性形象的限制,只是感性形式中的理念,所以是一种较低级的显现。正因为如此,艺术将会扬弃自己,转化为更高的宗教和哲学阶段,这体现了绝对精神发展的必然性:在它之后的宗教与哲学更深刻地把握了真实的理念。黑格尔认为美学研究的范围是艺术,美学的正当名称是“艺术哲学”。艺术美消除了自然美的局限,因而它高于自然美。“艺术美的职责就在于它须把生命的特别是把心灵的生气灌注现象按照它们的自由性,表现于外在的事物,同时使这外在事物符合概念。”黑格尔指出,艺术创作就是使思想感情外化为作品,成为可以从中认识自己的…"心灵既是“作为自然物而存在”,又是“为自己而存在”,它“观照自己,认识自己,思考自己”,“只有受到生气灌注的东西,即心灵的生命,才有自由的无限性”。因此,只有涉及这较高的境界而产生出来的美才是真正的美,这就是艺术美。黑格尔认为诗是艺术的最高阶段,戏剧又诗的最高阶段,在诗中,精神的方面已完全从感性物质中解放出来,精神和物质的分离使作为理念的感性显现的艺术自我取消了,诗既是一切艺术的解体也是向另一个更高的领域即宗教的过渡。黑格尔的《美学》在美学研究中运用了辩证发展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它以“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个定义为中心,强调了艺术与人生重大问题的关系,并且深入地讨论了艺术的理性内容和艺术的发展史,史无前例地拓宽了美学研究的范围。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的美学的最高成就,对现代美学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023-08-29 18:40:491

审美教育包括哪些方面?求答案

审美教育一般包括美感教育、美学知识的普及和以美的规律贯穿其中的普遍教育等。美感教育指运用美的规律和艺术的实践(各种艺术的创造和欣赏),训练和强化人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心理能力,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使人具有敏锐的审美知觉能力和创造力;美学知识的普及主要指在艺术家、广大青年和学生中展开美学原理、艺术史和艺术批评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人的审美趣味和美学素养;以美的规律进行的普遍教育则旨在把美的规律贯穿到智育和德育中,使科学教育中枯燥的公式和定律化为美好的形象,把死板的记忆化为生动的想象,把师生之间单方面的灌输关系变为平等的相互交流关系等。第一种观点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美学就是关于美的科学。[1]以洪毅然为代表。这一观点是他在50年代提出[2]并一直坚持着。他的理由主要有四点:①从美学史角度看,认为美学本身的历史发展表明:美学最初就是作为研究人类的感性认识为其特殊的专门任务而出现的一门科学,一直保持着“关于美的科学”。[3]②从区别美学与艺术学的角度看,认为为了杜绝以艺术学代替美学,或者相反地以美学代替艺术学的事情发生,彻底辩明美学与艺术学之间的区别,强调美学应当是美学,美学应当不同于艺术学,乃是完全必要的。[4]③从现实功用角度看,认为为着扩大美学的应用领域,使之无愧于一门全面完整的关于美的科学,并且加强这门科学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广泛地、更加密切地联系,从而更多更好地由各方面在人民生活中,起到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教育服务的作用。[5]④从方法论角度看,认为一切艺术的源泉是生活,了解艺术本来就有必要先了解生活。那么,研究艺术美又怎样能不先了解现实美呢?[6]这一观点注意到了美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区别于艺术学;同时也充分重视美学的群众性现实性,艺术美只能是现实美的反映。不过,将美学研究的对象界定为“美”显然具有狭隘性,片面性。在我看来,这个“美”主要是指现实美而不包括其他的美。第二种观点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是艺术,美学就是艺术哲学。以马奇、朱光潜为代表。马奇认为美学就是艺术观,是关于艺术的一般理论。它不只是研究艺术中的部分问题,而是全面地研究艺术各方面的理论;它不只是研究部门艺术的理论,而是概括各个部门艺术的一般理论。它的基本问题是艺术与现实的关系问题,它的目的就是解决艺术与现实这一特殊矛盾。因此,他把自己的美学文集就直接定名为《艺术哲学论稿》。[7]朱光潜认为美学必须以艺术为中心,只有首先把艺术认识清楚,然后才能认识一般现实生活中审美的性质。他们的主要理由是①从美学史角度看,认为历史上绝大多数美学家都特别注重艺术美,并往往将其著作定名为“艺术哲学”。②从实际和方法论角度看,认为艺术是美的高度集中的表现,从艺术入手研究美,更易于抓住美的本质。③从社会作用角度看,认为艺术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艺术有它的巨大而深刻的教育作用。[8]当然,他们之间也有侧重点的不同。这一观点较充分地注意到了艺术是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并且也注意到了美学与艺术的差异。具有一定的辩证性,为后来的“意象”论美学的兴起有引导作用。第三种观点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关系的科学。以周来祥和蒋孔阳为代表。在审美关系的理解上,他们之间有差异。蒋孔阳认为,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是美学研究的根本问题。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并主要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审美关系,以及在这一关系中所产生和形成的审美意识的一门科学[9]。这里实则有美学是研究艺术的科学,与朱光潜的观点相类。周来祥认为把审美主体与客体所构成的审美关系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认为审美关系既是认识关系,又不是认识关系;既是伦理实践关系,又不是伦理实践关系,而是介于实践关系和认识关系之间的第三种关系。[10]这一观点注意到审美活动中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的因素和关系。也就是说开始把审美活动作为一个复杂的有机体来对待。第四种观点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经验。以高尔泰为代表。他认为离开主体的美感经验,就不能理解美,也不能理解艺术。理由是超越主体美感和美(包括艺术美)是根本不存在的。[11]这种看法更多地关注到了审美活动的主体方面,尤其是注意到了主体情感活动在审美活动中的建构作用。但在这里“美”和“美感”实质上是一个东西,这就混淆了美感的主观性和美的客观性之间的本质区别。第五种观点认为,美学是以美感为中心的研究美和艺术的科学。以李泽厚为代表。本来,在50年代,他主张美学基本上应该研究客观现实的美、人类的审美感和艺术美的一般规律。其中,艺术美更应该是研究的主要对象和目的,因为人类主要是通过艺术来反映和把握美而使之服务于改造世界的伟大事业的。[12] 进入80年代,他对美学的研究对象的认识,有了新发展。认为今天的美学实际上是美的哲学、审美心理学和艺术社会学三者的结合。美的哲学是从哲学角度对美和艺术的探讨;审美心理学则是整个美学的中心和主体;艺术社会学是通过审美经验这个中心来展开自己的研究。对艺术美的研究,正是对物态化了的心理结构的研究。因此,美学是以美感为中心的研究美和艺术的科学。[13]这种观点从人的形上追求、历史考察和心理流程等方面对美学研究的对象进行定位,注意到了美学在人类生活中的不同层次性,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第六种观点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以叶朗、蒋培坤为代表。他们都认为人类审美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叶朗认为以审美活动来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就是要突破以往种种观点的狭隘性,把美学研究的天地拓展得更宽一些。同时又认为审美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有着无穷多的侧面,但最重要的构成其现代美学体系的有八个大的方面,而最为核心的是审美心理学、审美艺术学和审美哲学。[14]蒋培坤认为,当代形态的美学理论应该是探索、研究人类审美活动各个方面及其普遍规律的科学。美不是预成的而是生成的。因此,不能从诸如“美是什么”这类关于美的先验定义出发,而要从最简单、最基本、最确定的事实出发,从对审美活动的分析来展开美学的学科体系。当代美学是由思辩走向实证,由分析走向综合,由一般认识论走向实践本体论,在实践基础上把历史上各主要美学学科形态集合、统一起来。这就要首先实证地考察人类审美活动的发生和历史展开,进而对审美活动中的主客体审美关系产生出美和美感,以及艺术中的审美,人自身的审美化等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15]第七种观点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生命或生存或存在。以杨春时、潘知常等为代表。他们承认审美活动是美学的研究对象,但与以往对审美活动的理解有着根本的不同。审美活动是一种以实践活动为基础同时又超越于实践活动的超越性的生命活动。[16]美学即生命的最高阐释。美学即关于人类生命的存在与超越如何可能的冥思。也意味着:美学必须把目光集中在审美活动与人类生命活动的关系上,集中在对作为生存方式的审美活动的本体意义上,存在意义、生命意义的诠释上。它不去追问美和美感如何可能,不去追问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如何可能,也不去追问审美关系和艺术如何可能,而去追问作为人类最高生存方式的审美活动如何可能,并且围绕这一追问,建构超美学体系,在这一体系中,生命即审美,审美即生命。[17]把审美作为人的最高本体、人的生命存在方式,注意到了审美活动具有着理性和非理性等特点,这是该观点有别于上述观点重要之处。这对美学研究的深化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是美学更好地干预生活、回应时代需要的表现。第八种观点,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文化。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人们开始以消费规模的大小来衡量产品(包括物质产品和精神文化产品)的价值。显然那种只重形上追求的、“孤芳自赏”的精英美学受到了冷遇。为了促进美学的转型、消解形而上追问、适应时代的需要,有大批学者将美学的研究对象普泛化为文化活动即审美文化。[18]从本质上讲,美学是生活之学。干预生活、美化人生、引导人类的实践创造活动、追求美好的未来、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是美学的天职。“文化”本身就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产品”,是人类的特性之一,是人类生命创造的确证。也就是说,“文化”就是人类不断进行审美的结晶。由此审美和文化具有极大的一致性。尤其是当代生活的高度文化化、审美化,更使人们领略到美学走入了生活。当然,把美学泛化为审美文化有着对美学失去定性的倾向。以上观点各有其道理,但其中的优劣也是不言而喻的。把美学界定为艺术或美感,似太狭窄。把美学的对象限定为美,这个“美”又是不准确的,范围十分模糊。把美学对象规定为生命活动或文化,似又太宽泛了。在我看来,将审美活动、审美关系或以美感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规定为美学的对象,似乎更符合实际些。不过,还应作更深入的研究。美学的对象应该是审美活动,而且是人的一种实践活动,它是社会性和自然性,理性和感性,现实性与超越性相统一的过程。而这一活动或过程集中地体现在艺术中。
2023-08-29 18:40:581

怎样学习美学?

先阅读名家作品,对美学研究的一些具象问题有所了解,再去阅读一本美学教科书,对美学学科的发展和研究规律熟悉一下。
2023-08-29 18:41:091

医学美学的概念及医学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

1、医学美学的概念医学美学是由医学与美学交叉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型学科。是美容原理在医学领域的运用.医学离不开美容和审美问题。医学美的存在和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医学审美观点,随着医学的诞生而出现,并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类健康水平的提高,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医学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美学,是由中国学者于本世纪80年代提出的,并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得到长足的发展.医学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医学美和医学审美的一般规律.2、医学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医学美学(medical aesthetics)是应用美学的一般原理,研究医学人体美、医学审美、医学美感和在医学审美活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切医学美现象极其规律的科学。是医学和美学的有机结合产物,它的基本理论来源于美学的一般原理,是研究医学中美学问题。医学美学以医学美的现象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医学人体美,包括人体的形态美,包括生理动态与心理动态的协调美;医学审美,包括对人的生理、心理、病理测试为主要内容的审美意识、审美思维、审美方法、审美技术、审美标准、与审美实施等;医学美感。
2023-08-29 18:41:181

美学诞生于哪一年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则是一直到18世纪才诞生的。1 750年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出版了《美学》一书,标志着美学的诞生。鲍姆嘉通创立的“美学”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感性认识是哲学不可忽视的一个人类知识领域。理性认识以概念的方式存在,是逻辑学的对象;感性认识的主体是“感觉”,是感觉的科学或美学研究的对象。2、审美活动(诗)作为感性认识,是一种混乱而明晰的认识。混乱是因为审美活动是感觉和情感的活动,是非概念的、非逻辑的;明晰则是因为审美活动把握和呈现了感性形象的生动性和丰富性,是清晰可感的。3、美学是用美的方式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的理论。鲍姆嘉通在此规定了美学的研究对象,认为美学是专门研究感性认识的,是“感觉的科学”,并且明确地把审美活动归结为感性认识,认为应该有一门专门的学科来研究感性的审美,应建立专门的“感性学”,这就确立了作为感性认识的“美学”以自身独特的方式存在的合法性。
2023-08-29 18:41:581

美学理论体系

我国当代美学研究在引进、学习西方美学的基础上,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从首次引进西方美学理论始,经建国后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到八十年代的美学热,直至今天美学研究的深化,在理论体系的建构上,我国当代美学基本上形成了以实践美学为主流的当代美学理论体系。在这样一个大的理论背景下,朱立元先生在长期对西方美学理论进行系统把握和全面研究的基础上,也在不断思考着我国当代美学、文艺学的理论构建问题。在他的一系列论著中,已充分体现了他对实践美学的理论发展和完善的思考,体现了他在实践本体论基础上建构当代美学的努力,并已基本形成了以实践概念为核心的实践本体论美学。可以说,他对实践本体论美学的理论思考,是对我国当前美学研究的一大突破和推进。本文拟结合朱先生的一些论著,对他的实践本体论美学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理论构架,以及在美学研究实践中的具体贯彻作一初步阐述。 一、对实践美学的批判和继承 朱立元先生对实践本体论美学理论体系的建构,是在充分批判和继承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他在著述中也多次提到,他所主张的实践本体论美学,是在以实践论为哲学基础和理论背景下,主要是对李泽厚先生和蒋孔阳先生的实践美学的批判、发展和继承。关于实践美学,朱先生认为主要是以李、蒋两位先生为代表。他说:“正是在以实践论为美学的哲学基础的意义上,我把他们两位先生的美学理论都纳入到实践美学的大范围之中。”[1]同时,他又指出,在理论认识上,他“对李先生的美学观,有赞成方面,也有不同意方面;而对蒋先生的美学观,则基本赞同。”[2]要在理论上有所建树,对前人的批判和继承是必要的,只有借助于理论发展的背景,才能有所突破和创新,朱立元先生正是在我国美学在实践美学的研究已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实践本体论美学主张的。同时,我国美学研究在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对美学的现代性追求是当代中国美学的一个核心问题,朱立元先生的实践本体论美学也是这种思考和追求的产物。 我国当代的实践美学主要是指以实践论为哲学基础构建起来的美学学说,在老一辈学者中,主要代表人物是李泽厚和蒋孔阳先生,他们都有各自不同的实践美学的观点和主张。此外,还包括其他一些同实践美学在基本思路上有相同或相近的一些美学观点和理论。基于此,朱立元先生分别对李泽厚和蒋孔阳二先生的实践美学理论体系进行了全面和细致的剖析,使实践美学得以突破和发展,使其真正过渡到实践本体论美学的阶段。 首先,对于李泽厚先生的实践美学的主张,朱立元先生认为,李泽厚先生的实践美学理论,是在他60年代提出的“客观性和社会性统一”的美学主张的基础上形成的。李泽厚在系统研究马克思《手稿》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其实践美学的理论体系。朱立元先生指出:“李泽厚的实践美学在保持基本框架的前提下有了较大发展,这就是把‘人化自然"分为外在自然与内在自然两个方面的人化,且把‘人化"的历史过程用‘积淀说"加以概括,这其中吸收、改造了康德的先验哲学与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等思想观点;最后又把这种‘人化的自然"说与中国传统哲学、美学联系起来,上升为新‘天人合一"说;他并把自己的美学理论称为‘主体论实践哲学"或‘人类学本体论哲学"的美学观。”[3]可见,李泽厚先生的实践美学的主张,在美学问题的根源和出发点上,是以实践为其基本范畴的。朱立元先生在充分肯定了李泽厚先生的实践美学的理论观点后,明确指出,虽然李泽厚的实践美学是以实践为其核心范畴,但因为对实践本身的含义的理解和自己本身理论建构的需要,李泽厚先生的实践美学可以说是“主体性的”或“人类学本体论的”实践美学。这样,“‘主体性实践美学"与‘人类学本体论美学"本身就隐含着逻辑上不可克服的自相矛盾。”[4]因此,“积淀说”背后就隐含着日益滋长的文化保守主义倾向,在审美活动中片面强调理性、群体性、人类性等。所以,从本质上来看,李泽厚先生的实践美学是主体论美学,因此,朱立元先生强调:“我认为李泽厚的美学还不是真正的实践本体论美学。”[5]李泽厚先生的实践美学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和内在的矛盾,朱立元先生进一步分析了造成这种内在矛盾的原因。他认为,这一根本的原因在于对“本体论”的某种误解,即未能从存在论角度看待实践论,因而在以实践论作为美学的哲学基础时,未能把实践看成是人的存在(生存)的基本方式,也未能对存在论意义上的实践作出更全面的阐释,因此,李泽厚先生把实践主要理解为群体、理性的物质生产劳动,而较少注意到实践作为人的存在活动的个体、感性方面,“积淀说”虽也将群体、理性落脚于个体、感性上,但显然前者居于支配地位,后者是相对被动的载体而已。这样,“审美作为人生实践中生存和生命体验的内容与存在论意义就无法得到充分的阐发,实践论未能在本体(存在)论意义上真正成为美学的哲学基础。”[6]对李泽厚先生的实践美学的本质局限和不足进行了充分的批判和克服后,朱立元先生提出了自己的存在论意义的实践本体论美学理论。 其次,对于蒋孔阳先生的实践美学的理论体系和主张,朱立元先生将其概括为“以实践论为基础、以创造论为核心的审美关系说。”[7]他认为,蒋先生的美学思想在基本方向上属于实践美学,但在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创新和突破。总的说来,蒋先生的美学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为基础的,但并不像实践派那样,直接从实践概念来界定美,而是以马克思《手稿》中“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和“自然的人化”的思想为立论的主要依据,从人与现实(自然)的审美关系的历史形成入手来揭示美和美感的诞生和本质的。朱立元先生认为,蒋孔阳先生的实践美学理论最大的贡献和突出的特点在于:在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中,把主体创造的思想放在突出的地位上。蒋先生从《手稿》中关于“美的规律”的论述出发,指出美的创造是一种自由的而又符合现实的规律的创造。同时,对于美的创造,蒋先生从宏观上和主客体的关系上作了富有新意的阐发,提出了“美的创造,是一种多层累的突创”理论,认为美是自然物质层、知觉表象层、社会历史层、心理意识层等多层次积累而又突然创造而形成的一个开放的、恒新恒异的创造过程中的复合体,所以它能把复杂归于单纯,把多样归为统一,最后成为一个完整的、充满了生命的有机体。朱立元先生认为:“这一理论打破了形而上学的观点,把主体创造论大大深化了:既突出了主体能动性,又坚持了社会客观性;既看到了美的复杂性,又发现了美的单纯性;既注意到美的形成的量变(累积)方面,又揭示其质变(突创)方面;既重视了美的形成的客观物质条件,又强调了创造美的主体心理和社会历史因素;既顾及了美的形成的一般基础,又张扬了美学自身的特点;充分显示了蒋先生作为‘第五派"美学代表的独创性。”[8]因此,以其理论的创新性和完善性,蒋先生的美学思想在80年代迅速发展并成熟,而且与李泽厚的主体论实践美学或人类学本体论美学有了明显的区分。对于蒋先生的这些观点和理论,朱立元先生则在全面肯定的基础上作了更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二、实践本体论美学的哲学基础 实践本体论美学既以实践论作为其哲学基础,那么,对实践概念就要从哲学上作一深入的剖析和界定,以往的实践美学研究,在对“实践”这一范畴或多或少存在着理解和使用上的不足。这主要表现在:其一,直接把实践范畴引入美学研究,反而导致了实践的本体论意义的丧失。其二,把实践范畴简单化,仅仅理解为物质生产劳动,缺乏对实践内涵的全面理解。其三,对本体论的某种误解,导致了实践范畴的存在论意义的缺失。朱立元先生认为,造成这些不足的根源在于对作为理论基础的本体论及实践概念的误读。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朱立元先生首先从哲学思考入手,对长期以来存在于我国美学界、艺术理论界的“本体论”误读、误译问题作了探讨。在《当代文学、美学研究中对“本体论”的误释》[9]一文中,朱立元先生针对我国自80年代以来,在文学、美学研究领域对“本体论”这一概念理解和认识上的混乱,对本体论问题从语用学和内涵上在西方的发展作了详尽的考述。这一研究,不但对我国文艺学、美学研究在理论上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同时也对朱先生在存在论意义上界定实践本体论美学确立了理论依据和出发点。关于这一问题,朱先生通过研究而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本体论是对译西文Ontology的一个译名,它的本义不是中文意义上的“本体”、“本源”或“本质”,而是关于“是”、“有”或“在”(存在)的学说,即关于Being的理论。最新版(15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说:“本体论是研究Being本身,即一切实在性的基本特性的一种学说。”从理论上来看,朱先生的这一界说的意义是重大的,因为,对于实践美学的理论哲学基础的完善,对于实践范畴的全面认识和把握,以及实践本体论美学的存在论意义等诸多问题的论述,完全是在这一界说上展开的。以此作为理论基点,朱先生进而认为,作为实践美学哲学基础的实践论,既不单纯以本体论方式,也不单纯以认识论方式出现,而是实践本体论和实践认识论的统一。朱立元先生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一问题。 首先,实践论作为实践美学的哲学基础的理论依据。朱立元先生认为,实践论之所以为实践美学提供了哲学基础,最根本的,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他说:“以实践论为哲学基础,实质上也就是以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这也是在最高层次上对实践美学哲学基础的概括。”[10]朱立元先生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研究,指出实践概念主要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它不但包括人对自然、物质世界改造的实践活动,同时也包括人对现存的社会关系的改造的社会因素。所以,以实践为核心范畴的实践美学,是建立在以实践为核心范畴的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朱立元先生指出:“实践美学以唯物史观作为哲学基础,这标明了实践美学的鲜明的马克思主义性质。”[11]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实践美学应以唯物史观为其哲学基础。朱立元先生还充分引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来论述了这一问题。[12] 其次,关于实践本体论。如前所述,在对本体论进行正名后,朱立元先生指出,实践本体论也须从存在论角度加以阐释。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在一定意义上包括着本体论,即包括着人的社会存在的理论,并以此作为其整个哲学的基石与出发点。”[13]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等经典著作中马、恩关于人的社会实践方式的论述的研究,朱立元先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着本体论。这是一种“社会存在本体论”,即存在论意义上的本体论,所以,社会实践是人们的存在的基本方式,即“社会存在”的主要内容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他指出:“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把马克思主义本体论概括为社会实践本体论,或简称为实践本体论。”[14]因此,实践本体论是唯物史观的出发点与根本所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组成部分。这样,朱立元先生在廓清了本体论的含义后,从而探讨和阐述了马克思实践范畴的本体论意义,也就是人的社会存在论意义,从而为实践美学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即实践本体论美学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意义是重大的。 其三,关于实践认识论。朱立元先生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实际上已暗含着实践认识论的基本内容,马克思很少离开人的社会历史实践来孤立、抽象地谈论人的认识活动和认识过程。当马克思表述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一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时,他实际上已指明了人的认识的来源和起点是人们的社会实践,也指明人的意识随社会实践的改变而改变,实践是人们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所以,在实践本体论的基础上,必然会得出实践认识论,他说:“从实践本体论出发必然要推导出实践认识论,两者有着内在的、天然的一致性,作为实践美学的哲学基础,它们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15]由此,朱立元先生指出,实践美学在8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以实践认识论为基点,对我国美学界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带有机械唯物论倾向的“反映论”美学的陈旧思路的突破。[16]我们认为,这一突破是有重大意义的,因为,反映论美学仅局限于认识反映客体的旧的唯物主义认识论,这样美学研究仅停留在认识论层次上。而实践美学在引进实践本体论(包括实践认识论)的哲学基础后,就突破了这种认识论的框架,拓展了美学研究的范围。朱立元先生因此认为,实践美学在实践认识论的基础上,对许多美学问题都展开了研究和探讨,如与审美心理学相结合,深入到审美经验层次的研究;对审美活动的主体创造性的强调;对审美活动的接受主体性的重视等等。 此外,朱立元先生还对《手稿》作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如他的专著《历史与美学之迷的求解——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美学问题》[17]、《思考与探索——关于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体系的建构》等著作,就是对手稿中的美学思想的系统研究。其他还有《对马克思关于“美的规律”论述的几点思考——向陆梅林先生请教》[18]、《对马克思关于“美的规律”论述的再思考——兼答曾簇林教授》[19]等文章,对《手稿》中马克思关于“美的规律”的论述作了深入论证和阐释。这些理论探讨都构成了实践本体论美学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石。 这样,朱立元先生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其理论核心,通过对本体论的内在含义的进一步厘清,对实践概念作了全方位的考述,强调了其存在论上的意义。由此,以实践本体论为基础,完成了实践本体论和实践认识论的有机统一,为实践本体论美学找到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三、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美是一种人生境界 有些学者认为,实践美学在当代已经过时,在当代不需要实践美学,并对实践美学展开了批判。针对这种见解和看法,朱立元先生认为,问题的根源不在于实践美学是否过时的问题,而在于目前学术界对实践美学的误解。他指出,实践美学虽然都是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作为哲学基础的美学,但在实践美学内部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和思路,如以李泽厚先生和蒋孔阳先生的实践美学体系就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实践美学作为一个开放的美学体系,应该说有很大的发展余地。所以,朱立元先生以实践本体论为基础,系统地建构适合于当代中国的美学体系。他的实践本体论美学的基本理论可概括为: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实践是人生在世的生存方式,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美是一种人生境界。 首先,关于实践本体论美学中实践的含义。朱立元先生认为,实践美学应严格地把实践论作为哲学基础,而不能直接、简单地把实践范畴移用至美学研究中,特别是要注意发现、揭示实践范畴从哲学通向美学的一系列中介环节,并加以阐发论述。所以,他对实践范畴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述中的含义,以及实践本体论和实践认识论的统一等问题,在论述实践美学的哲学基础时,作了详尽的阐述。基于此,朱立元先生直接指出,他的实践本体论美学中所谈的实践和李泽厚所讲的实践的含义并不相同。李泽厚先生所讲的实践主要分为两个本体,即工具本体和心理本体,工具本体即物质劳动,心理本体即情感本体,然后用积淀说统一两个本体。而朱先生所说的实践本体论,则是从存在论意义上来理解的。他的实践的含义是人生在世的存在方式,人所有的活动都可以概括到实践范畴当中来。物质劳动、审美活动、政治、经济、道德诸种活动都可以纳入实践范畴。这样,实践本体论美学中实践范畴的基本含义便得到了存在论意义上的解释,这不但对实践的范畴有了全面的认识,而且对实践本体论美学的研究范围也大大地拓展了。如他针对有些学者对实践美学的误解或对实践范畴的片面认识时指出,有的美学家对实践范畴的理解较窄,单纯停留在物质生产劳动这一含义上,而未把种种人生实践,如道德实践、交往活动和精神文化活动(即马克思所说的精神劳动或精神实践)考虑在内。这样,“在建构美学理论时,往往把人生实践方面的审美问题放置在视野之外,而这同关注人生实践的中国传统美学之间鸿沟显明,不利于建构中西交融的当代实践美学体系。”[20]朱立元先生在这里不但指出了对实践范畴的全面的理解和把握,同时也明确地提出了实践美学在中国当代美学建设中的意义。实践虽然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范畴,但它却是目前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的范畴,因为通过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本土化,通过中国学者立足于中国文化背景对它的阐释,它已成为自五四以来中国哲学、美学研究的另一大传统,如何将这一传统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以建立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这也是朱立元先生在存在论基础上理解实践本体论美学时所思考的。很显然,实践本体论美学在系统把握实践范畴时是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的,这就是始终从本体论的真正内涵出发,在存在论意义上阐释实践论,这不但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应有之义,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朱立元先生长期理论思考的结果。 其次,朱立元先生在对实践范畴作了存在论意义的诠释后,则提出了“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美是一种人生境界”的理论主张。从前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实践范畴的内涵的扩大,自然也包括了作为实践活动之一的审美活动,这样,审美活动不但是一种实践活动,是一种人生在世的存在方式,同时也和其他实践活动一起,共同构成了人的在世存在方式的所有内容。和以往对美学的追问方式不同,实践本体论美学没有直接去追问“什么是美”或“美的本质”这类传统的本质中心主义的问题,因为对这些问题的追问,势必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怪圈,似乎是难以确切地加以回答的。朱立元先生直接从人的存在方式入手,即从实践范畴入手,把审美当作一种人的实践活动,进而去探讨其他问题,很显然,审美活动是实践本体论美学所要探讨的首要问题。
2023-08-29 18:42:321

什么是艺术?什么是美学?

1、艺术艺术可以是宏观概念也可以是个体现象,是通过捕捉与挖掘、感受与分析、整合与运用(形体的组合过程、生物的生命过程、故事的发展过程)等方式对客观或主观对象进行感知、意识、思维、操作、表达等活动的过程,或是通过感受(看、听、嗅、触碰)得到的形式展示出来的阶段性结果。表达形式:语言、声音、文字、绘画、眼神、呼吸、肢体等。2、美学美学(希腊语:αισθητικu03ae;英语:Aesthetic)是一个哲学分支学科。美学的概念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他认为需要在哲学体系中给艺术一个恰当的位置,于是他建立了一门学科研究感性的认识,并称其为“Aesthetic”(感性学)。美学是研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扩展资料:一、美学的范围:美学的范围与宇宙同在,与人类同在,作为一本美学原理,应该讲哪些内容呢?这不但涉及到美学作为一种学术按自身的逻辑关联的内容,还要涉及到教育体系的学科分类对美学的具体呈现的制约。在中国,一是放在哲学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的美学,二是艺术学下面的四个一级学科里:艺术理论、美术与设计学、戏剧与影视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三是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下面关于文学的诸学科和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下面的各国文学,四是一级学科建筑学下面与建筑艺术相关的学科和林学下面的园林植物和观赏园艺。这里最为重要是因艺术学与美学的分离而产生出来的艺术概论(或艺术学概论)与美学的关系。可以说,美的艺术类型与艺术概论所讲的内容甚多重合。因此,还要对学科分工的内容加以考虑。在综合这两个方面方面之后,一本美学原理,一是要列出所应讲的问题,二是在这些问题讲清之后,要让人对整个美学问题有一个整体性的领悟。基于此,一本美学原理,最需要讲的问题如下:1、审美现象学,讲清楚当人面对美,做审美欣赏时,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审美是怎样开始的,怎样进行的,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2、审美类型学,讲清楚美分为几个大的基本类与型,如美、悲、喜等大类,类下有小型,如美之下有优、壮美、典雅,这些类型各自的特点是怎样的。3、审美文化学,讲清楚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审美观念和表现形式,进一步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念和形式。4、形式美法则,讲清楚超越文化和时空的美的基本法则,如形、色、对称、均衡等。5、美的起源。从人类文化学来看,美是怎样产生的,人是怎样认识到美的。6、美学的学科历史,讲清楚美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其规律是什么。在这六大问题中,最重要的是审美现象学、审美类型学、审美文化学、形式美法则,作为教育体系中的美学原理,知道了这四大方面,就基本上把握住了美学。二、艺术的类型:艺术体现和物化着人的一定审美观念、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无论艺术的审美创造抑或审美接受,都需要通过主体一定的感官去感受和传达并引发相应的审美经验。对艺术的审美分类,主要应根据主体的审美感受、知觉方式来进行。依据这个原则,艺术可以分为造型艺术、表演艺术、综合艺术和语言艺术四大类。1、造型艺术造型艺术(plastic arts) 艺术形态之一。指以一定物质材料(如绘画用颜料、墨、绢、布、纸、木板等,雕塑、工艺用木、石、泥、玻璃、金属等,建筑用多种建筑材料等)和手段创造的可视静态空间形象的来反应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它是一种再现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视觉艺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18世纪的德国哲学家莱辛在《拉奥孔》中始用这一名词。在德语中造型(bilden)原义谓“模写”(abbilden)或“制作似像”(eild machen)。在新中国建国后由苏联传入,并与“美术”互用。2、表演艺术表演艺术是由表演艺术家完成的直接诉诸人的视觉、听觉的艺术种类。泛指必须通过表演完成的艺术形式,如音乐演奏、演唱、舞蹈、曲艺等。专指演员在电影、电视剧、戏剧中创造角色的表演。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主要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把各类艺术的文学脚本所提供的间接形象转化为直观的形象,使人在欣赏演员绘形绘声绘色的表演中,如亲临其境、亲闻其声、亲见其形,产生情感交流,了解作品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思想内容,获得审美享受。3、综合艺术综合艺术又叫复合艺术。艺术分类用语。泛指几种艺术成分综合而成的艺术。如歌曲综合诗歌与音乐,建筑综合绘画与雕塑,戏剧综合文学、表演、音乐、美术、舞蹈等。通常专指戏剧、电影、电视剧、舞蹈等形式。有机性是综合艺术最重要的特征。4、语言艺术语言艺术是艺术的一个门类,它是运用语言的手段创造审美的形象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包括戏剧小品、播音主持、演讲、辩论等艺术形式。它的表达方法可以有呼吸法、语言速度、单人、多人、混声等多种形式。一般说来,语言艺术和文学、戏剧等有所不同。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美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艺术
2023-08-29 18:42:421

中国当代美学家谁的影响最大?

第一名是李泽厚,李在80年代影响很大,但现在已没什么新观点出来,已成明日黄花,但鉴于他的历史作用,及其培养的一大批徒子徒孙,对中国美学建设还是起了很大作用的,将他排在第一名是可以的。第二名我认为是周来祥,老周虽然一辈子也没提出什么轰动性观点,但他勤勤恳恳,以一和谐美学整合中西美学,相比于其他的大多数美学研究者还是有些创造性的(他的这一观点还遭到与他一起创立这一体系的弟子陈炎的批评,真是讽刺),而且他资格也比较老,将他排在第二名,我想应该也没多少人质疑。接下来就是杨春时了,杨春时发起后实践美学的讨论,主张超越实践美学,以后他又发起了现代性的讨论,主张以主体间性美学超越主体性美学,建构以主体间性为哲学基础的美学和文论,一波波地引领中国美学的潮流,把中国美学研究推向深入。杨春时是一位中国为数不多的始终保持旺盛的学术创造力的资深的中国美学家。我以为排他在第三位是非常合理的。其他刘纲纪排第四名,朱立元可以排在第五名,曾繁仁排第六名,汝信排第七名,叶朗排第八名,童庆炳、钱中文、杜书瀛、王元骧、王向峰、陆贵山并列排第九名,胡经之排第十名。还有其他的一些所谓的著名的中青年美学研究者如王一川、王岳川、张法、潘知常、徐岱、金元浦、尤西林、曹顺庆、高建平、金惠敏、陈炎等等就不排了。
2023-08-29 18:43:001

古希腊神话具有怎样的美学意义

古希腊美学是指古希腊奴隶占有制时代古希腊人的美学思想,具体说就是从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始到公元前3世纪亚里士多德止历时300年的希腊美学。它是欧洲最早有文献记载的美学思想,是西方美学史的开端。古希腊美学思想的产生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密切相关。公元前5世纪前后,古希腊艺术处于极盛时期,除产生于原始公社时期的神话的广泛传播外,戏剧、雕塑、建筑、绘画、音乐等都取得辉煌成就,成为古希腊美学思想产生和发展的肥沃土壤。与此同时,研究哲学之风盛行,哲学家对艺术问题的思辩性探索和研究产生了最早的美学思想。古希腊美学思想与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和自然科学都包含在一个总的还没有分门别类的科学之中。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时,才开始出现专论美学和艺术问题的论著。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集中论述了美的问题,亚里士多德的《诗学》集中讨论了艺术问题。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分别从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立场出发,继承了早期希腊美学思想,在论及美学问题时,或是立足于哲学,或是立足于艺术学,哲学的探讨为美学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艺术学的探讨使美学开始显现出独立的性质。二者都强化了古希腊美学思想的理论特色,有较强的系统性,但是还未从理论上提出美学研究的明确的对象和范围。古希腊美学发轫于毕达哥拉斯学派,发展、丰富于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和苏格拉底,鼎盛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第一,自然哲学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有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等。这个时期的哲学家所关注的,主要是自然本源问题。他们把美看作是自然本身的一个本质特征,因此把对美的思考限于对自然的思考之内。第二,人文哲学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有苏格拉底、柏拉图。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拉到地上,哲学家们开始以人为尺度来认识世界,力图找到包括自然、人与社会在内的宇宙本体。他们把美看作是超越现象的独立存在,对美的思考转向对理念的思考。第三,艺术哲学阶段。主要以亚里士多德及其《诗学》为代表。在悲剧、雕塑、建筑等艺术获得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哲学家对艺术美的兴趣代替了对抽象美的兴趣,艺术被看作美的主要载体。古希腊美学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普遍相信永恒绝对的本体美是存在的。从毕达哥拉斯到亚里士多德,哲学家们都在执着地探寻着美的本体,除亚里士多德较为重视艺术理论外,几乎所有美学家的兴趣与成就都集中美的本体理论上。古希腊美学的另一个基本特征真善美的信念与理论。毕达哥拉斯的数、赫拉克利特的逻格斯、苏格拉底的善、柏拉图的理式、亚里士多德的整一,都具有真善美的性质。他们普遍认为,对真的认识同时也是对美的体验,美是观照的对象,艺术是对美的模仿。古希腊美学从一开始就反映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观点的对立斗争,形成从毕达哥拉斯学派到柏拉图的客观唯心主义美学,和从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到亚里士多德的朴素唯物主义美学。后来的西方美学思想基本上沿袭这两派观点发展。在美的本质问题上,古希腊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美学学派都承认美的客观性,不同的是前者从虚幻的客观存在,而后者从现实的客观存在来解释美的根源。在艺术的本质问题上,两派都持“摹仿说”,但二者仍有本质的区别,前者认为艺术是对理念的“影子”的摹仿,而后者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摹仿。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摹仿说”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现实主义艺术理论的重要基础。古希腊美学思想丰富而广泛,涉及政治、哲学、艺术、伦理、心理、教育等众多领域,触及了美学和艺术中的诸多根本性问题。例如美的本质,美与丑的相对性、绝对性,美的形式与内容,美与善的关系,美感与快感,美感的特质,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艺术与摹仿,艺术的社会功能,艺术创作的源泉,艺术典型,艺术分类、悲剧、审美教育等问题。但由于古希腊美学多混于哲学和艺术学而尚未分化出来,虽初具一定理论色彩,但尚无严格的理论形态和完整的思想体系。古希腊美学的主要贡献在于它对美学领域的开拓和对美学方法的确立。它孕育着后来西方许多重要美学理论体系的胚芽。西方美学主要由形而上的哲学美学与形而下的艺术美学构成,这种传统的形成起原于古希腊。以柏拉图为代表的本体论美学在理论架构和思维方式上对早期基督教美学和德国近代美学都有深刻影响。亚里士多德的艺术哲学理论和经验方法则为文艺复兴以来的艺术理论,尤其是英国经验主义美学所继承。此外,毕达哥拉斯的数学美学思想对于现代科学美学,赫拉克利特的对立理论对现代非理性主义美学都有直接影响。
2023-08-29 18:43:331

什么是美学?美学属于哲学的范畴吗?

我觉得美学即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又是包含着所有的学科,同时,也被所有的学科包含着。就这么简单。
2023-08-29 18:43:435

美学是什么

1、美学是一个哲学分支学科。2、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在1750年首次提出美学概念,认为需要在哲学体系中给艺术一个恰当的位置,于是建立了一门学科研究感性的认识,并称其为“Aesthetic”(感性学),也就是美学。3、美学是研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4、美学属哲学二级学科,需要扎实的哲学功底与艺术涵养,它既是一门思辨的学科,又是一门感性的学科。美学与文艺学、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神话学等有着紧密联系。
2023-08-29 18:44:011

科学美学思想的基本特征

科学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由自然界的规律所体现出来的自然界的内在美。自然界发展的内在规律与科学家揭示这些内在规律所提出的科学理论,形成了一对主客观的审美关系。传统美学所研究的自然美,只是自然界的形式美。自然界的内在规律,表现为自然界的内容美,这是传统美学所不研究的。脱离了自然界的内容美,它的形式美只能是肤浅的;而脱离了自然界的形式美,它的内容美也就无从表现。科学家的职责是揭示自然界的客观规律,科学理论就是科学家的大脑对自然内容美的反映。因此,科学理论的创造过程,就是科学家对自然界内容美的审美感知过程。科学美学的第二个研究对象,是由科学理论所体现出来的理性美。科学家提出的某一科学理论与社会对这个科学理论的审美活动,形成了另一对主客观的审美关系。科学一旦创造性地发现了自然界的内在规律,并且用科学语言生产出这种精神产品,那么这种知识形态的精神产品(也就是科学理论),就具有了客观的实在性。人们对绘画、诗歌、小说、雕塑、戏剧、电影等客观艺术品的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人们对科学理论的学习和理解,虽然主要的是理智的判断活动,但是同样也渗透着美感因素。因此,对科学理论的学习和欣赏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可看作是审美活动的过程。这样,作为学习和欣赏对象的科学理论和人们对这一科学理论所产生的审美感知,组成了另一对主观与客观之间对立统一的审美关系。因为科学美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所以科学美学的研究对象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来理解。狭义的科学美学的研究对象,只是探寻科学理论内在的审美价值。它要寻求自然界的内在美与科学理论这一对主客观矛盾在审美感知过程中的统一,还要寻求科学理论与对科学理论的欣赏这一对主客观矛盾在审美感知过程中的统一。广义的科学美学的研究对象,还应当包括自然界本身的和谐与秩序、科学的发展对美学研究和美学实践的影响、科学审美能力的培养、科学美学教育等。
2023-08-29 18:44:121

中西传统美学的差异

苏格拉底是轴心时代的人物之一。在西方文化思想史上,他第一个从外在“命运”的束缚下挣脱出来,体认到人生当有境界这一终极眷注。他对“美本身”的追问标志着审美的自觉和美学得以可能,对后世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海德格尔对其思想作了别有意味的回味。在西方美学史上,苏格拉底美学转向了人、主体和意识问题.他对美学的贡献首先表现在对美的普遍定义的探求上.他的人本主义美学观也体现在他的艺术意识上。孔子和苏格拉底是东西方教育史上最早的大教育家,他们留下了很多光辉而宝贵的教育思想和经验,如"有教无类","启发教学","因材施教"等等,而且,东西方两位伟大的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有很多相似之处, 分析和比较两位先哲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和实践仍有指导意义。柏拉图“美是什么”的庄严提问与艰难回答,开启了中西美学“美在哪里”与 “美是什么”的美的本体追问的先河,可谓影响深远。他认为“理式”是现实世界之外的永恒不变的独立精神实体,是现实世界中感性事物的本质和原型.万物之美是分享了理念世界中“美本身”的结果,对美本身的观照和彻悟是灵魂在迷狂的状态中从眼前的具体的美的事物回忆起上界的美的理式的过程。 美是费解的,它是一种犹豫的、游离的、闪耀的影子,它总是躲避这被定义所掌握。――歌德。"美是什么"这一问题却至今还完全没有解决,而且在每一部新的美学著作中都有一种新的说法.……"美"这个词儿的意义在一百五十年间经过成千的学者讨论,竟仍然是一个谜.当代美学从本体论、认识论到语言论的转向,当代美学大家对美的本体与本质的存而不论,或许已经昭示了美学研究对美的本体与本质的逃离与无奈。 纵观美学史,美的言说与探讨的出发点主要以下三种:1、 从精神世界出发:“美是理式”(柏拉图)“美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休谟)“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美是意志的充分客观化”(柏格森)“里仁为美”(孔子)“美是自由的象征”(高尔泰)2、 从客观世界出发:“美是和谐”(毕达哥拉斯)美在于“秩序、匀称与明确”(亚里士多德)“美是物体的属性”(博克)“美是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美是自由的实践”(李泽厚)“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马克思主义美学)3、 从主客观世界的相互关系出发:“美是关系”(狄德罗)“美是主客观的统一”(朱光潜)历史家与诗人的差别在于叙述已发生的事,描写可能发生的事;诗所描述的事带有普遍性,历史叙述个别的事。以"美是什么"的提问为缘由将柏拉图看成是使西方美学走上形而上理性思辩之路的始作俑者,是值得商榷的.它忽视了柏氏关于"美是难的"之感叹和无奈.柏拉图美学在理性与感性两个维度上发展而成.后世往往只关注到前者,而忽略了后者.其实,他的美学思想中处处闪烁着感性的光辉,只是这光辉被理性的大网遮蔽了.造成遮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柏拉图美学处于其哲学体系之下,不能不为哲学理性所包裹;二是其思想的混沌性导致后人的理性解读,又给它罩上了一件不合体的理性外套.在这遮蔽下,传统美学研究总是在纯思辨的框架内建构理论体系,忽略了美学之为美学的价值与个性特点。孔子和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奠定了东西方美学思想的范式.孔子的美学观饱涵伦理内容,而柏拉图的美育思想从属于其政治目的。庄子和柏拉图分别是中国古代和古希腊两位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他们的美学思想突出地反映了中西古代思想文化的特色,不仅在当时,而且其中某些观点,理论在当今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中西方古典美学的差异在于表现与再现。在二者都有的前提下,中国古典美学更偏向于表现,是求善的哲学,而西方古典美学更偏向于再现,是求真的哲学。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忘记,正是柏拉图“什么是美”的提问唤醒了人们自以为明白的糊涂, 在美学史上首次去分了“美的东西”和“美本身”,开启了美的本质的追问的先河。尽管他给出的是一个不能让人满意的答案,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问题可以有答案,不满意可以重答。只要可以有答案,就避免了一场精神危机,人类智慧就可以去寻找美。没有柏拉图"美是什么"的庄严提问,就没有如许五彩缤纷、光怪陆离的"美在哪里"与"美是什么"的回答和重答,也就没有西方美学如此丰硕而辉煌的成就。 柏拉图在《理想国》卷十中提出:我们经常用一个理式来统摄杂多的同名的个别事物,每一类杂多的个别事物各有一个理式。凡是灵魂都是不朽的,因为永远运动的东西是不朽的……我们便可以毫不迟疑地肯定灵魂的本质和逻各斯(定义)便是自我运动。 在理式的神圣光辉中回忆的哲学家,常被凡人当成疯子,而其实他们“见到尘世的美,就回忆起上界里真正的美,因而恢复羽翼,而且新生羽翼,急于高飞远举,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像一个鸟儿一样,昂首向高处凝望,把下界一切置之度外,因此被人指为迷狂”。 希庇阿斯的第二个回答:"美不是别的,就是黄金".一件东西即使是丑的,只要镶上黄金,就显得美了.苏格拉底并不满意:希腊雕刻家菲狄阿斯的雅典娜神像的眼睛、面孔、手足不是用黄金,而是用象牙、云石,但依然是美的。  希庇阿斯的回答:美就是"恰当"。 “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为美”的本质是什么?康德美学的意义在于以一套"隹现象学方法”,实现了对传统美学的颠覆。而这一颠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康德美学从三个层面反叛了传统美学的认识论倾向.这就是既反叛了传统美学把美与真相等同的美学立场,又反叛了传统美学把审美活动与认识活动相等同的美学立场,进而反叛了传统美学把美学与科学相等同的美学立场.从现象学的角度对康德美学作出的这一最新解读,把近代的康德美学置于了一个广阔的现代文化背景,从而凸现了康德美学的现代意义,突破了康德美学研究的现有格局和传统理解,为我们与康德美学开展新的学术对话提供了希望和入口。康德相信,美绝非单一维度,而是多种属性的审美文化过程,这样,康德将艺术从传统文艺学的真实性或道德性的本质界定中解放出来,获得了审美活动的本质规定。当艺术被确立为审美活动时,对美的本质的研究就超离了形而上的哲学预设和逻辑推演而进入艺术领域,艺术使美的本质真正回归。康德实际上完成了文艺美学最重要的理论建设工作。西方古典美学可以说是悲剧的美学,悲剧与崇高是一个系列的美学范畴,是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保持一种冲突对立相互矛盾相互斗争不妥协的激烈状态。中国古典美学如中国古典的文论《文心雕龙》《文赋》等等,还有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追求的都是一种和谐之美,即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保持各要素的和谐统一关系,而非冲突矛盾激烈斗争。中国古代文人追求一种内心静谧淡泊的心神境界,而不是刨根问底的追求一个必然。崇高和和谐可以统一起来,因为崇高悲剧只是一个过程,她发展的最终的倾向或结果是和谐,万事万物的矛盾斗争对立最终都要走向和谐统一。我们了解到,美学和哲学有密切关系,中国古点美学深受儒道思想的影响,可以说儒道思想是中国艺术所依存的美学基础。 中国古代哲学对于自然的认识不同于西方哲学,这也就造成中西审美趣味的不同。道家的那种重“心”略“物”的思想,将天人之间的灵犀相通视为创作的最高境界。西方则是另一番景象,他们受基督教的影响,认为神圣的价值在人和世界之外存在,需要去看,去听。根据基督教义的理解,艺术家对外在美的准确、完美的体现,是想完成对上帝的靠拢,是对上帝的一种贡献。这些美学思想体现在西方不同文化领域,具有不同的美学价值。可以说中西方古典美学是屹立在世界艺术史上的两坐不同的高峰,他们之间没有根本上的谁高谁低之分,只是由于观念上的不同造成美学的差异,但这也更好的给了我们多样的选择。
2023-08-29 18:44:221

美学研究的是什么?

美学是研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美本身。在持这种意见的人看来,美学要讨论的问题不是具体的美的事物,而是所有美的事物所共同具有的那个美本身,那个使一切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根本原因。扩展资料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柏拉图开始的。尽管在柏拉图之前,毕达哥拉斯等人已经开始讨论美学问题,但柏拉图是第一个从哲学思辨的高度讨论美学问题的哲学家。在中国,先秦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老子、孔子、《易传》、庄子的美学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方向。中国古典美学的元气论,中国古典美学的意象说,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说,中国古典美学关于审美心胸的理论,等等,都发源于老子的哲学和美学。在当代,美学在人文学科当中地位日益凸显,审美体验的意象性特征被认为在应对现代人类文明的危机当中,具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美学 (中国哲学二级学科)
2023-08-29 18:44:411

美学是研究什么的?

美学是研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美本身。在持这种意见的人看来,美学要讨论的问题不是具体的美的事物,而是所有美的事物所共同具有的那个美本身,那个使一切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根本原因。扩展资料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柏拉图开始的。尽管在柏拉图之前,毕达哥拉斯等人已经开始讨论美学问题,但柏拉图是第一个从哲学思辨的高度讨论美学问题的哲学家。在中国,先秦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老子、孔子、《易传》、庄子的美学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方向。中国古典美学的元气论,中国古典美学的意象说,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说,中国古典美学关于审美心胸的理论,等等,都发源于老子的哲学和美学。在当代,美学在人文学科当中地位日益凸显,审美体验的意象性特征被认为在应对现代人类文明的危机当中,具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美学 (中国哲学二级学科)
2023-08-29 18:44:571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美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怎样理解美学属于人文学科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对象,即体现着人与世界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就是审美活动。美学应当是研究人和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研究体现审美关系的审美现象和审美活动的学科,这是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和主要对象。  美学的学科性质 美学是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说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理由是:  第一,作为人文学科的美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  第二,美学作为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也不相同
2023-08-29 18:45:251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

问题一: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尽管鲍姆嘉登在历史上第一次明确了美学的研究对象,但他的意见并没有在学术界获得一致响应。鲍姆嘉登之后,“美学究竟研究什么”一直是一个引起热烈争议的问题。但迄今为止基本形成了三种倾向性的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美本身。在持这种意见的人看来,美学要讨论的问题不是具体的美的事物,而是所有美的事物所共同具有的那个美本身,那个使一切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根本原因。第二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美学就是艺术的哲学。这个观点在西方美学史上得到了相当一批美学家的认同。第三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这种意见是随着19世纪心理学的兴起,主张用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解释和研究一切审美现象,把审美心理和审美经验置于美学研究的中心。总之,以上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各种意见虽都有其一定的道理,但亦有各自的缺陷,因而都难以取得学术界的公认。我们基本倾向于第一种意见,因为以美本身作为美学的研究对象一来比较符合美学学科的性质;二来无论是艺术还是审美经验的解释,都有赖于美本身的解释。但传统思辨美学把对美本身的研究置于主客对峙的思维模式中,套用技术理性的方法,这是我们所不能赞同的。其最终结果只会象现代西方美学那样导致美学学科本身的危机和消解。当代的国际美学研究更倾向于艺术研究,甚至将美学称作艺术哲学,因为对当代的艺术不能进行研究或阐释,是验证当代的美学的有效性的标志之一,特别是当代艺术的形形 *** 已经完全不是传统的美学含义所能定义。 问题二: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对象,即体现着人与世界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就是审美活动。美学应当是研究人和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研究体现审美关系的审美现象和审美活动的学科,这是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和主要对象。 问题三: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尽管鲍姆嘉登在历史上第一次明确了美学的研究对象,但他的意见并没有在学术界获得一致响应。鲍姆嘉登之后,“美学究竟研究什么”一直是一个引起热烈争议的问题。但迄今为止基本形成了三种倾向性的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美本身。在持这种意见的人看来,美学要讨论的问题不是具体的美的事物,而是所有美的事物所共同具有的那个美本身,那个使一切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根本原因。第二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美学就是艺术的哲学。这个观点在西方美学史上得到了相当一批美学家的认同。第三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这种意见是随着19世纪心理学的兴起,主张用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解释和研究一切审美现象,把审美心理和审美经验置于美学研究的中心。总之,以上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各种意见虽都有其一定的道理,但亦有各自的缺陷,因而都难以取得学术界的公认。我们基本倾向于第一种意见,因为以美本身作为美学的研究对象一来比较符合美学学科的性质;二来无论是艺术还是审美经验的解释,都有赖于美本身的解释。但传统思辨美学把对美本身的研究置于主客对峙的思维模式中,套用技术理性的方法,这是我们所不能赞同的。其最终结果只会象现代西方美学那样导致美学学科本身的危机和消解。当代的国际美学研究更倾向于艺术研究,甚至将美学称作艺术哲学,因为对当代的艺术不能进行研究或阐释,是验证当代的美学的有效性的标志之一,特别是当代艺术的形形 *** 已经完全不是传统的美学含义所能定义。 问题四: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有哪些 美学_词语解释【拼音】:měixué【解释】:1.研究美的一般规律与原则的科学。主要探讨美的本质,艺术和现实的关系,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等。 问题五: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吗 答: ( 1 )是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也就是说,不是美,而是 审美活动,才是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 2 )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包括四方面:① 艺术美(如唐诗宋词的美);②自然美(如高山大川的美);③科技美(如细胞结构的美);④ 日常生活中的美(如服饰的美)。 问题六:美学研究什么 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主张(一)主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他们认为美学就是艺术哲学,美学集中体现于各种各样的艺术活动中,现实中有美,但艺术中的美是最经典的。然而它限制了美学的深广意义。(二)主张美学是研究现实和艺术中美的本质及美的规律的科学他们认为:就研究“美本身”。研究艺术中的美和艺术之外的美。然而,“美本身”是否存在仍是一个疑问。(三)主张美学就是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四)主张美学就是研究表现活动的科学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现代美学家克罗齐。他认为:“美学是表现(表象、幻想)活动的科学”,“只有当幻想、表象、表现的实质被确认时,美学才会出现”,这个主张应该说抓住了要害,对审美现象来说,表现无疑是其最实质性的方面,但用表现来涵盖美学研究对象,未免犯了一偏盖全的毛病,因为,表现只是审美活动的一部分。当然还有很多主张,但上述比较典型。它们差别不大,但研究起来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审美现象的复杂性美的现象是属人的现象1、没有人,世界上不会有美的现象。一朵红花美与不美是没有意义的。一个自然属性(物理的)事物如果不与人 *** ,不可能具有任何审美意义。2、美的现象不会出现在其他非人类的活动领域。3、美就意味着它与人之间所形成的独特的“关系”,否则,美不可能出现在别的任何地方。这朵花是美的――属审美判断,这朵花是红的――属性质判断美的现象的唯一见证是审美经验1、美必须在人的审美活动中,即审美经验中。2、审美具有当下性,即时机性。(美的现象又不是完全主观的)美的现象的历史性美的复杂性还在于,它不是一旦存在,就一劳永逸地存在,而是随着时代、文化和个性变化而不断变迁。如“环肥燕瘦”、服装的变化、建筑的变化等。美学研究人类审美活动 问题七:如何理解美学的对象 1.美学研究对象应当是美比及美的规律。其理中在于: (1) 有助于划清美学与各门艺术理论的界限 (2) 人类审美活动并不限于艺术,以美为对象不会排斥艺术,但如美学仅仅以艺术学对象则会排斥自然美和社会美 (3) 从方法论上看,生活美是艺术美的源泉,深入研究生活美有助更好理解艺术美。 2.美学研究对象是艺术。美学即艺术哲学。 (1) 以往美学史上,大多数美学家都把艺术作为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2) 艺术在质、量和社会作用方面都远远超过了实际生活中的美。 (3) 从方法论上看,理解了高级的艺术美有助于理解低级的生活美。 3.美学研究对象是美感经验,美学应以美感经验为中心去研究美和艺术。这种观点试图从美感经验出发综合前面两种观点。 4.美学研究对象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1) 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在客观现实基础上的自由创造。 (2) 审美关系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建立的一种关系。 问题八:国内美学界一般将美学的研究对象设定为什么 你好 我在网上查到你说的这道题的答案了 请看以下内容 国内美学界多数人都赞同把美学研究的对象设定为审美活动。 满意请采纳 如有问题可以追问
2023-08-29 18:45:361

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有哪些

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尽管鲍姆嘉登在历史上第一次明确了美学的研究对象,但他的意见并没有在学术界获得一致响应。鲍姆嘉登之后,“美学究竟研究什么”一直是一个引起热烈争议的问题。但迄今为止基本形成了三种倾向性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美本身。在持这种意见的人看来,美学要讨论的问题不是具体的美的事物,而是所有美的事物所共同具有的那个美本身,那个使一切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根本原因。 第二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美学就是艺术的哲学。这个观点在西方美学史上得到了相当一批美学家的认同。 第三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这种意见是随着19世纪心理学的兴起,主张用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解释和研究一切审美现象,把审美心理和审美经验置于美学研究的中心。 总之,以上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各种意见虽都有其一定的道理,但亦有各自的缺陷,因而都难以取得学术界的公认。我们基本倾向于第一种意见,因为以美本身作为美学的研究对象一来比较符合美学学科的性质;二来无论是艺术还是审美经验的解释,都有赖于美本身的解释。但传统思辨美学把对美本身的研究置于主客对峙的思维模式中,套用技术理性的方法,这是我们所不能赞同的。其最终结果只会象现代西方美学那样导致美学学科本身的危机和消解。 当代的国际美学研究更倾向于艺术研究,甚至将美学称作艺术哲学,因为对当代的艺术不能进行研究或阐释,是验证当代的美学的有效性的标志之一,特别是当代艺术的形形色色已经完全不是传统的美学含义所能定义。
2023-08-29 18:45:561

美学是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人们思索美的理论体系
2023-08-29 18:46:516

美学到底是什么?

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由于美学研究的方法是多元的,(既可以采取哲学思辩的方法,也可以借鉴当今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比如经验描述和心理分析的方法、人类学和社会学的方法、语言学和文化学的方法等),因为美的对象,即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等等,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的研究,都是经过人的感性、理性作用之后的结果。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isthetikos。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首次使用的。他的《美学》一书的出版标志了美学做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   传统美学的任务,是研究艺术作品作为“美”的永恒的不变的标准。德国理想主义的形而上学美学被认为是当时唯一标准的美学。在此条件下, 发展出两个分支:心理美学和美学。美学(感性)的认知在很长的时间被认为是理性认知的对立面。这个观点被现代的新观点所取代, 即这个对立面是不存在的, 理性的认知是必然通过感性的认识过程而被认识的。即使尖锐的逻辑学也能同时成为很高的审美价值。
2023-08-29 18:47:231

美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美本身。在持这种意见的人看来,美学要讨论的问题不是具体的美的事物,而是所有美的事物所共同具有的那个美本身,那个使一切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根本原因。第二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美学就是艺术的哲学。这个观点在西方美学史上得到了相当一批美学家的认同。第三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这种意见是随着19世纪心理学的兴起,主张用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解释和研究一切审美现象,把审美心理和审美经验置于美学研究的中心。》鲍姆嘉通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就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他说:“美学的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单就它本身来看),这就是美;与此相反的就是感性认识的不完善,这就是丑。”“美,指教导怎样以美的方式去思维,是作为研究低级认识方式的科学,即作为低级认识论的美学的任务。”这就是说,作为低级认识论的美学,它的任务就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也就是美。虽然鲍姆嘉通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的,但他却并不排斥艺术,而且以艺术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他说:“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的理论。”》黑格尔认为,美学对象是研究美的艺术。他说:美学的“对象就是广大的美的领域,说的更精确一点,它的范围就是艺术,或毋宁说,就是美的艺术。”他所说的美并非一般的现实美,而是艺术美。他认为美学的正当名称是“艺术哲学”,更确切的说是“美的艺术的哲学”。根据美学是“美的艺术的哲学”这种名称,就把自然美排除在美学研究的领域之外。但黑格尔也研究自然美,他之所以研究自然美,是因为自然美是心灵美即艺术美的反映形态。》车尔尼雪夫斯基在批判黑格尔派美学的同时,非常强调对现实美的研究,强调艺术对现实的美学关系。但他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不是美,而是艺术。他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写道:“美学到底是什么呢?可不就是一般艺术、特别是诗底原则的体系吗?”在对艺术的研究时,应包括美学意义的美,但艺术不局限于美,因为美学的内容应该研究艺术反映生活中一切使人感兴趣的事物。他认为美学如果只研究美,那么像崇高、伟大、滑稽等等,都包括不进去。美学对象大于美,而应该包括整个艺术理论。
2023-08-29 18:47:331

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应怎样表述为宜

一: 美学研究对象是什么?从美学学科产生以来迄今一直没有定论.它的不确定,直接影响现代美学学科定位与研究内容的确定,导致美学学科的不成熟和衰微.20世纪拒斥形而上、拒斥本质,试图把关学对象转向经验现象,然而这一转向不仅没能改变美学处境,反而使美学边缘化,不被人们重视.重新反思美学与形而上的关系,尤其是海德格尔关于艺术本质的论述,对于我们思考美学研究对象深有启示. 美学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首先,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是普遍存在着的客观现象,美学必须以它为出发点开展研究。(人和客观世界构成的关系主要有两大类,即物质关系和精神关系。精神关系又包含了认识关系、伦理关系、审美关系等。对于一个客观对象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态度对待它,这就会形成不同的精神关系。人与客观现实发生的审美关系是普遍存在的。所以,美学应当对它进行研究,并把这种研究作为美学的出发点。把审美关系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会使得美学研究的内容无比丰富。)其次,美学还必须研究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它们是人类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观念形态的东西。再次,美学应当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第一,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第二,对于艺术的欣赏是一种不涉及直接功利性的审美行为。第三,对于审美对象的研究,通过艺术能更好的抓住其本质特征。第四,通过艺术研究审美观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的《美学》一书的出版,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宣告成立。他被称为“美学之父”,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知、情、意三个方面。 他最早把“美学”作为哲学的一个部分提出来,而且明确了它固有的对象领域,奠定了它的科学基础,他认为“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理论”,“美的研究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这就是美。与此相反的就是感性认识的不完善,这就是丑。他认为心理活动分为三类,“知”“情”“意”,“知”是居于理论认识其对应的学科为逻辑学,“情”属于情感作用,源于感性认识,其对应的学科为美学,“意”即为意志,其对应的学科为论理学,展示了他的美学体系的基本思想,也就是说,看上去美的东西只是感性的认识中的情感作用,但绝对不能脱离心理、伦理学、逻辑学等,美学涉及范围很广,美学感念也不只是形式的美,还包含了社会、环境、宗教、政治等等因素。
2023-08-29 18:47:471

美学的三要素是什么

美学三要素是色相、纯度、明度。关于美学的介绍如下:美学(希腊语:αισθητικu03ae;英语:Aesthetic)是一个哲学分支学科。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鲍姆嘉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美学概念,并称其为“Aesthetic”(感性学),也就是美学。美学是研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美学属哲学二级学科,需要扎实的哲学功底,它既是一门思辨的学科,又是一门感性的学科。美学与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神话学等有着紧密联系。美学的定义如下:何为美?这是美学这门学科所研究的基本问题。每位哲学家对这个问题都有着自己的看法。这也并非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通过它可以辐射世界的本源性问题的讨论。从古到今,从西方到东方,对“美”的解释是复杂的。如古希腊的柏拉图说:美是理念;中世纪的圣奥古斯丁说:美是上帝无尚的荣耀与光辉;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中国古代的道家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而一本《美学原理》则告诉我们美在审美关系当中才能存在,它既离不开审美主体,又有赖于审美客体。美是精神领域抽象物的再现,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文学中的“美学”主要指对文学艺术进行的哲学思考,其思辨性最强,关照范围最广
2023-08-29 18:48:091

美学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美术学部困难主要方面的内容的美术,它不含的都入什么国画呀什么的啥呀什么这样所以菜花呀,素描呀的都属于美术那就看你到底喜欢哪方面?
2023-08-29 18:48:382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尽管鲍姆嘉登在历史上第一次明确了美学的研究对象,但他的意见并没有在学术界获得一致响应。鲍姆嘉登之后,“美学究竟研究什么”一直是一个引起热烈争议的问题。但迄今为止基本形成了三种倾向性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美本身。在持这种意见的人看来,美学要讨论的问题不是具体的美的事物,而是所有美的事物所共同具有的那个美本身,那个使一切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根本原因。 第二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美学就是艺术的哲学。这个观点在西方美学史上得到了相当一批美学家的认同。 第三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这种意见是随着19世纪心理学的兴起,主张用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解释和研究一切审美现象,把审美心理和审美经验置于美学研究的中心。 总之,以上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各种意见虽都有其一定的道理,但亦有各自的缺陷,因而都难以取得学术界的公认。我们基本倾向于第一种意见,因为以美本身作为美学的研究对象一来比较符合美学学科的性质;二来无论是艺术还是审美经验的解释,都有赖于美本身的解释。但传统思辨美学把对美本身的研究置于主客对峙的思维模式中,套用技术理性的方法,这是我们所不能赞同的。其最终结果只会象现代西方美学那样导致美学学科本身的危机和消解。 当代的国际美学研究更倾向于艺术研究,甚至将美学称作艺术哲学,因为对当代的艺术不能进行研究或阐释,是验证当代的美学的有效性的标志之一,特别是当代艺术的形形色色已经完全不是传统的美学含义所能定义。
2023-08-29 18:48:482

1.美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哪些方面?

美学的研究对象第一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美本身。在持这种意见的人看来,美学要讨论的问题不是具体的美的事物,而是所有美的事物所共同具有的那个美本身,那个使一切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根本原因。第二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美学就是艺术的哲学。这个观点在西方美学史上得到了相当一批美学家的认同。第三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这种意见是随着19世纪心理学的兴起,主张用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触释和研究一切审美现象,把审美心理和审美经验置于美学研究的中心。
2023-08-29 18:48:582

怎么看待美学的研究对象

1.美学研究对象应当是美比及美的规律。其理中在于:(1) 有助于划清美学与各门艺术理论的界限(2) 人类审美活动并不限于艺术,以美为对象不会排斥艺术,但如美学仅仅以艺术学对象则会排斥自然美和社会美(3) 从方法论上看,生活美是艺术美的源泉,深入研究生活美有助更好理解艺术美。2.美学研究对象是艺术。美学即艺术哲学。(1) 以往美学史上,大多数美学家都把艺术作为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2) 艺术在质、量和社会作用方面都远远超过了实际生活中的美。(3) 从方法论上看,理解了高级的艺术美有助于理解低级的生活美。3.美学研究对象是美感经验,美学应以美感经验为中心去研究美和艺术。这种观点试图从美感经验出发综合前面两种观点。4.美学研究对象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1) 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在客观现实基础上的自由创造。(2) 审美关系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建立的一种关系。
2023-08-29 18:49:072

美学与文化的内涵?他们之间的关系?

虽然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当美学与文化的内涵升华到一定得程度的时候就会产生一定的联系。真正的美学是建立在文化修养的基础上的,如果你没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请问你知道什么再是真正的美么?
2023-08-29 18:49:194

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有哪些

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尽管鲍姆嘉登在历史上第一次明确了美学的研究对象,但他的意见并没有在学术界获得一致响应。鲍姆嘉登之后,“美学究竟研究什么”一直是一个引起热烈争议的问题。但迄今为止基本形成了三种倾向性的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美本身。在持这种意见的人看来,美学要讨论的问题不是具体的美的事物,而是所有美的事物所共同具有的那个美本身,那个使一切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根本原因。第二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美学就是艺术的哲学。这个观点在西方美学史上得到了相当一批美学家的认同。第三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这种意见是随着19世纪心理学的兴起,主张用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解释和研究一切审美现象,把审美心理和审美经验置于美学研究的中心。总之,以上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各种意见虽都有其一定的道理,但亦有各自的缺陷,因而都难以取得学术界的公认。我们基本倾向于第一种意见,因为以美本身作为美学的研究对象一来比较符合美学学科的性质;二来无论是艺术还是审美经验的解释,都有赖于美本身的解释。但传统思辨美学把对美本身的研究置于主客对峙的思维模式中,套用技术理性的方法,这是我们所不能赞同的。其最终结果只会象现代西方美学那样导致美学学科本身的危机和消解。当代的国际美学研究更倾向于艺术研究,甚至将美学称作艺术哲学,因为对当代的艺术不能进行研究或阐释,是验证当代的美学的有效性的标志之一,特别是当代艺术的形形色色已经完全不是传统的美学含义所能定义。
2023-08-29 18:49:521

关于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历史上有哪几种不同的观点?

楼上的果然疯狂... 就我所知,美学研究对象是什么?从美学学科产生以来迄今一直没有定论.20世纪拒斥形而上、拒斥本质,试图把关学对象转向经验现象,然而这一转向不仅没能改变美学处境,反而使美学边缘化,不被人们重视.重新反思美学与形而上的关系,尤其是海德格尔关于艺术本质的论述,对于我们思考美学研究对象深有启示. 美学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首先,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是普遍存在着的客观现象,美学必须以它为出发点开展研究。(人和客观世界构成的关系主要有两大类,即物质关系和精神关系。精神关系又包含了认识关系、伦理关系、审美关系等。对于一个客观对象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态度对待它,这就会形成不同的精神关系。人与客观现实发生的审美关系是普遍存在的。所以,美学应当对它进行研究,并把这种研究作为美学的出发点。把审美关系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会使得美学研究的内容无比丰富。)其次,美学还必须研究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它们是人类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观念形态的东西。再次,美学应当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第一,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第二,对于艺术的欣赏是一种不涉及直接功利性的审美行为。第三,对于审美对象的研究,通过艺术能更好的抓住其本质特征。第四,通过艺术研究审美观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的《美学》一书的出版,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宣告成立。他被称为“美学之父”,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知、情、意三个方面。 他最早把“美学”作为哲学的一个部分提出来,而且明确了它固有的对象领域,奠定了它的科学基础,他认为“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理论”,“美的研究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这就是美。与此相反的就是感性认识的不完善,这就是丑。他认为心理活动分为三类,“知”“情”“意”,“知”是居于理论认识其对应的学科为逻辑学,“情”属于情感作用,源于感性认识,其对应的学科为美学,“意”即为意志,其对应的学科为论理学,展示了他的美学体系的基本思想,也就是说,看上去美的东西只是感性的认识中的情感作用,但绝对不能脱离心理、伦理学、逻辑学等,美学涉及范围很广,美学感念也不只是形式的美,还包含了社会、环境、宗教、政治等等因素。
2023-08-29 18:50:031

美学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由于美学研究的方法是多元的,(既可以采取哲学思辩的方法,也可以借鉴当今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比如经验描述和心理分析的方法、人类学和社会学的方法、语言学和文化学的方法等),因为美的对象,即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等等,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的研究,都是经过人的感性、理性作用之后的结果。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isthetikos。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首次使用的。他的《美学》一书的出版标志了美学做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   传统美学的任务,是研究艺术作品作为“美”的永恒的不变的标准。德国理想主义的形而上学美学被认为是当时唯一标准的美学。在此条件下, 发展出两个分支:心理美学和美学。美学(感性)的认知在很长的时间被认为是理性认知的对立面。这个观点被现代的新观点所取代, 即这个对立面是不存在的, 理性的认知是必然通过感性的认识过程而被认识的。即使尖锐的逻辑学也能同时成为很高的审美价值。
2023-08-29 18:50:101

“美学”是一门研究“美”的科学?

我建议你看一看李泽厚先生的《美学四讲》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2023-08-29 18:51:101

审美教育是什么意思?

审美教育一般包括美感教育、美学知识的普及和以美的规律贯穿其中的普遍教育等。美感教育指运用美的规律和艺术的实践(各种艺术的创造和欣赏),训练和强化人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心理能力,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使人具有敏锐的审美知觉能力和创造力;美学知识的普及主要指在艺术家、广大青年和学生中展开美学原理、艺术史和艺术批评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人的审美趣味和美学素养;以美的规律进行的普遍教育则旨在把美的规律贯穿到智育和德育中,使科学教育中枯燥的公式和定律化为美好的形象,把死板的记忆化为生动的想象,把师生之间单方面的灌输关系变为平等的相互交流关系等。第一种观点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美学就是关于美的科学。[1]以洪毅然为代表。这一观点是他在50年代提出[2]并一直坚持着。他的理由主要有四点:①从美学史角度看,认为美学本身的历史发展表明:美学最初就是作为研究人类的感性认识为其特殊的专门任务而出现的一门科学,一直保持着“关于美的科学”。[3]②从区别美学与艺术学的角度看,认为为了杜绝以艺术学代替美学,或者相反地以美学代替艺术学的事情发生,彻底辩明美学与艺术学之间的区别,强调美学应当是美学,美学应当不同于艺术学,乃是完全必要的。[4]③从现实功用角度看,认为为着扩大美学的应用领域,使之无愧于一门全面完整的关于美的科学,并且加强这门科学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广泛地、更加密切地联系,从而更多更好地由各方面在人民生活中,起到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教育服务的作用。[5]④从方法论角度看,认为一切艺术的源泉是生活,了解艺术本来就有必要先了解生活。那么,研究艺术美又怎样能不先了解现实美呢?[6]这一观点注意到了美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区别于艺术学;同时也充分重视美学的群众性现实性,艺术美只能是现实美的反映。不过,将美学研究的对象界定为“美”显然具有狭隘性,片面性。在我看来,这个“美”主要是指现实美而不包括其他的美。第二种观点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是艺术,美学就是艺术哲学。以马奇、朱光潜为代表。马奇认为美学就是艺术观,是关于艺术的一般理论。它不只是研究艺术中的部分问题,而是全面地研究艺术各方面的理论;它不只是研究部门艺术的理论,而是概括各个部门艺术的一般理论。它的基本问题是艺术与现实的关系问题,它的目的就是解决艺术与现实这一特殊矛盾。因此,他把自己的美学文集就直接定名为《艺术哲学论稿》。[7]朱光潜认为美学必须以艺术为中心,只有首先把艺术认识清楚,然后才能认识一般现实生活中审美的性质。他们的主要理由是①从美学史角度看,认为历史上绝大多数美学家都特别注重艺术美,并往往将其著作定名为“艺术哲学”。②从实际和方法论角度看,认为艺术是美的高度集中的表现,从艺术入手研究美,更易于抓住美的本质。③从社会作用角度看,认为艺术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艺术有它的巨大而深刻的教育作用。[8]当然,他们之间也有侧重点的不同。这一观点较充分地注意到了艺术是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并且也注意到了美学与艺术的差异。具有一定的辩证性,为后来的“意象”论美学的兴起有引导作用。第三种观点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关系的科学。以周来祥和蒋孔阳为代表。在审美关系的理解上,他们之间有差异。蒋孔阳认为,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是美学研究的根本问题。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并主要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审美关系,以及在这一关系中所产生和形成的审美意识的一门科学[9]。这里实则有美学是研究艺术的科学,与朱光潜的观点相类。周来祥认为把审美主体与客体所构成的审美关系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认为审美关系既是认识关系,又不是认识关系;既是伦理实践关系,又不是伦理实践关系,而是介于实践关系和认识关系之间的第三种关系。[10]这一观点注意到审美活动中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的因素和关系。也就是说开始把审美活动作为一个复杂的有机体来对待。第四种观点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经验。以高尔泰为代表。他认为离开主体的美感经验,就不能理解美,也不能理解艺术。理由是超越主体美感和美(包括艺术美)是根本不存在的。[11]这种看法更多地关注到了审美活动的主体方面,尤其是注意到了主体情感活动在审美活动中的建构作用。但在这里“美”和“美感”实质上是一个东西,这就混淆了美感的主观性和美的客观性之间的本质区别。第五种观点认为,美学是以美感为中心的研究美和艺术的科学。以李泽厚为代表。本来,在50年代,他主张美学基本上应该研究客观现实的美、人类的审美感和艺术美的一般规律。其中,艺术美更应该是研究的主要对象和目的,因为人类主要是通过艺术来反映和把握美而使之服务于改造世界的伟大事业的。[12] 进入80年代,他对美学的研究对象的认识,有了新发展。认为今天的美学实际上是美的哲学、审美心理学和艺术社会学三者的结合。美的哲学是从哲学角度对美和艺术的探讨;审美心理学则是整个美学的中心和主体;艺术社会学是通过审美经验这个中心来展开自己的研究。对艺术美的研究,正是对物态化了的心理结构的研究。因此,美学是以美感为中心的研究美和艺术的科学。[13]这种观点从人的形上追求、历史考察和心理流程等方面对美学研究的对象进行定位,注意到了美学在人类生活中的不同层次性,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第六种观点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以叶朗、蒋培坤为代表。他们都认为人类审美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叶朗认为以审美活动来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就是要突破以往种种观点的狭隘性,把美学研究的天地拓展得更宽一些。同时又认为审美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有着无穷多的侧面,但最重要的构成其现代美学体系的有八个大的方面,而最为核心的是审美心理学、审美艺术学和审美哲学。[14]蒋培坤认为,当代形态的美学理论应该是探索、研究人类审美活动各个方面及其普遍规律的科学。美不是预成的而是生成的。因此,不能从诸如“美是什么”这类关于美的先验定义出发,而要从最简单、最基本、最确定的事实出发,从对审美活动的分析来展开美学的学科体系。当代美学是由思辩走向实证,由分析走向综合,由一般认识论走向实践本体论,在实践基础上把历史上各主要美学学科形态集合、统一起来。这就要首先实证地考察人类审美活动的发生和历史展开,进而对审美活动中的主客体审美关系产生出美和美感,以及艺术中的审美,人自身的审美化等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15]第七种观点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生命或生存或存在。以杨春时、潘知常等为代表。他们承认审美活动是美学的研究对象,但与以往对审美活动的理解有着根本的不同。审美活动是一种以实践活动为基础同时又超越于实践活动的超越性的生命活动。[16]美学即生命的最高阐释。美学即关于人类生命的存在与超越如何可能的冥思。也意味着:美学必须把目光集中在审美活动与人类生命活动的关系上,集中在对作为生存方式的审美活动的本体意义上,存在意义、生命意义的诠释上。它不去追问美和美感如何可能,不去追问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如何可能,也不去追问审美关系和艺术如何可能,而去追问作为人类最高生存方式的审美活动如何可能,并且围绕这一追问,建构超美学体系,在这一体系中,生命即审美,审美即生命。[17]把审美作为人的最高本体、人的生命存在方式,注意到了审美活动具有着理性和非理性等特点,这是该观点有别于上述观点重要之处。这对美学研究的深化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是美学更好地干预生活、回应时代需要的表现。第八种观点,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文化。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人们开始以消费规模的大小来衡量产品(包括物质产品和精神文化产品)的价值。显然那种只重形上追求的、“孤芳自赏”的精英美学受到了冷遇。为了促进美学的转型、消解形而上追问、适应时代的需要,有大批学者将美学的研究对象普泛化为文化活动即审美文化。[18]从本质上讲,美学是生活之学。干预生活、美化人生、引导人类的实践创造活动、追求美好的未来、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是美学的天职。“文化”本身就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产品”,是人类的特性之一,是人类生命创造的确证。也就是说,“文化”就是人类不断进行审美的结晶。由此审美和文化具有极大的一致性。尤其是当代生活的高度文化化、审美化,更使人们领略到美学走入了生活。当然,把美学泛化为审美文化有着对美学失去定性的倾向。以上观点各有其道理,但其中的优劣也是不言而喻的。把美学界定为艺术或美感,似太狭窄。把美学的对象限定为美,这个“美”又是不准确的,范围十分模糊。把美学对象规定为生命活动或文化,似又太宽泛了。在我看来,将审美活动、审美关系或以美感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规定为美学的对象,似乎更符合实际些。不过,还应作更深入的研究。美学的对象应该是审美活动,而且是人的一种实践活动,它是社会性和自然性,理性和感性,现实性与超越性相统一的过程。而这一活动或过程集中地体现在艺术中。
2023-08-29 18:5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