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中小学的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具体是如何划分的?

2023-09-05 22:46:40
共1条回复
我不懂运营
我来帮你回答,希望你能满意。
1.学习领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划分的学习范畴。
2.领域目标:指期望各个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效果,课程目标通过各个学习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
运动参与目标:
运动技能目标:
身体健康目标:
心理健康目标:
社会适应目标:
3、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在各个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水平一:义务教育阶段1~2年级
水平二:义务教育阶段3~4年级
水平三:义务教育阶段5~6年级
水平四: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
水平五:高中阶段10~12年级
水平六:作为高中阶段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学习目标。
4、为什么要划分学习水平?它的依据是什么?
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学习阶段的特点划分等级。
1. 有利于适应我国教育的地区、学校、学生之间的差异这一特点。
2.有利于调动学校和学生的积极性。

相关推荐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是什么?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1、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性别的特征 。2、运动形式活泼,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3、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4、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具有较强的实效性。5、简单易行。扩展资料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径。它是对原有体育课程的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课程四大基本理念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2023-08-30 04:39:02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什么?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1、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性别的特征 。2、运动形式活泼,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3、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4、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具有较强的实效性。5、简单易行。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第一点: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包括孩子自大小便,自己洗漱,自己睡觉等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孩子应该具备的能力。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的时候,孩子可能都不会自己大小便,需要在幼儿园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来学习。第二点:培养孩子的饮食习惯,包括孩子不能暴饮暴食,给孩子安排合理的饮食量,纠正孩子的挑食习惯,让孩子按时吃饭,同时教会孩子注意饮食的卫生,给孩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很多孩子有明显的挑食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会有明显的改善。
2023-08-30 04:39:311

义务教育体育健康课程标准2022

2022年义务教育体育健康课程标准是实现儿童青少年全面发展。1、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2、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以及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3、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育健康课程内容:1、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主题学习。2、根据课程目标的四个水平,设计相应内容。针对水平一目标,专门设置基本运动技能的课程内容,为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学练奠定基础;针对水平二、水平三、水平四目标,分别设置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的课程内容;健康教育和跨学科主题学习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3、其中,健康教育由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生物学、科学等多门课程共同承担,体育与健康是落实健康教育的主要课程。
2023-08-30 04:40:01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如下:1、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2、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以及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3、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4、课程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5、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基本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2023-08-30 04:40:411

202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

202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一、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教育是实现儿童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具有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二、课程理念主要包括六个方面:1.坚持“健康第一”;2.落实“教会、勤练、常赛”;3.加强课程内容整体设计;4.注重教学方式改革;5.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6.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三、课程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让学生掌握与运用体能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学会用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品德。四、课程内容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主题学习。根据课程目标的四个水平,设计相应内容。针对水平一目标,专门设置基本运动技能的课程内容,为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学练奠定基础;针对水平二、水平三、水平四目标,分别设置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的课程内容;健康教育和跨学科主题学习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其中,健康教育由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生物学、科学等多门课程共同承担,体育与健康是落实健康教育的主要课程。
2023-08-30 04:41:021

202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见下面:强调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内容,在内容方面体现了保证基础、重视多样、关注融合、强调运用等设计理念。在应用的情境中学习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摒弃以往单一知识或单个技术的教学。强调每堂课的运动负荷。群体运动密度不低于75%,个体密度不低于50%,每节课应达到中高运动强度,平均心率原则上达到140-160次/分。
2023-08-30 04:41:371

202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课程标准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学生在体育与健康素养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的指导性文件。他体现了对不同学段学生在体育与健康知识、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1、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旺盛生命力的体现。2、《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2023-08-30 04:41:482

体育新课标课程标准2022

关于体育新课标课程标准2022如下:近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正式施行。作为未来十年我国基础体育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它的出现备受关注。体育依旧是第三主科。新课标显示,从今年9月起,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各年级均要开设体育与健康课,其占总课时比例为10%-11%,仅次于语文(20%-22%)、数学(13%-15%)。从数据可以看出,与2001年版、2011年版课标相比,新课标中体育与健康的课时占比虽是10%-11%,但课时数并未增加——20年来一直是每周小学1至2年级4节体育课,3年级至初三3节体育课。体育依旧是第三主科。武汉体育学院教授柳鸣毅关注到,在新课标中知识型课程进行了调整,比如体育、思想品德等,让课程更加均衡。他认为,义务教育阶段是孩子们身心发育的敏感期和技能获得的重要窗口期,在这个阶段让孩子增加体育锻炼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决定。让新兴体育项目走进校园根据新课标,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其中,专项运动技能包括球类运动、田径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水上或冰雪类运动、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新兴体育类运动六类,每类包含若干运动项目。新课标中特别提到,新兴体育类运动除了与其他类运动具有共同的育人价值和能力要求外,在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和地域体育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好奇心与冒险精神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新课标表示,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选择和设计其他运动项目课程内容。小轮车、轮滑、攀岩、登山等新兴体育类运动项目,也出现在专项运动技能课程内容中。
2023-08-30 04:42:291

小学体育新课标课程标准

小学体育新课标课程标准如下: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和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体育活动,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掌握。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当前是: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体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以身体与智力活动为基本手段,根据人体生长发育、技能形成和机能提高等规律,达到促进全面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与全面教育水平、增强体质与提高运动能力、改善生活方式与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2023-08-30 04:42:441

高中体育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是2018年1月1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它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体育文化和健康素养,为学生终身锻炼身体和保持健康奠定基础的课程。本课程强调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掌握适应终身体育和健康生活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自主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的能力;形成敢于迎接挑战的积极态度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具有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健康体魄;初步具备规划健康人生的能力。
2023-08-30 04:43:541

试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评价体系。

【答案】:《课程标准》对课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学习评价、教师教学评价、课程建设评价三个部分。学生的学习评价,要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而强化激励和发展的功能;力求改变过于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的状况。(1)学习评价的目的1)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2)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改进教学。3)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并鼓励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4)培养与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2)学习评价的重点根据新的课程理念,学习评价的重点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强调与教学过程较为相关的态度和行为的评价。2)强调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理解和运用的评价。3)强调对运动技术运用和运动参与程度的评价。4)既注重终结性的评价,又注重过程评价和对进步幅度的评价。5)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把学习过程中的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教师的评价相结合。(3)学习成绩评定的内容根据新的课程功能,学习成绩的评定内容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有体育知识技能的评定,而且应包括情感、态度、交往与合作等方面的内容。1)体能。既包括与运动有关的体能,又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2)知识与运动技能。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达到的水平及运用情况。3)学习态度与行为。对待学习与练习的态度以及在学习和锻炼活动中的行为表现。4)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人际关系、理解与尊重他人等情况。(4)学习成绩评定的标准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评定采用绝对性标准与相对性标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如在体能成绩的评定中可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基础及提高的幅度进行评定。
2023-08-30 04:44:231

国家对中小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是如何规定的

法律分析: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 制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制订的。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内涵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法律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第三条 多种多样的群体性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统筹规划,为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提供必要条件。培养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了解科学营养知识。根据农村的实际条件和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村学校的体育和卫生工作。6.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中小学要加强音乐、美术课堂教学,高等学校应要求学生选修一定学时的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课程。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为学校美育工作创造条件,继续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各类文化场所(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纪念馆等)要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鼓励文化艺术团体到学校演出高雅健康的节目。农村中小学也要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美育活动。7.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教育,使其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建立青少年参与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的制度。中小学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动手的能力;职业学校要实行产教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高等学校要加强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推广活动以及社会服务活动。利用假期组织志愿者到城乡支工、支农、支医和支教。社会各方面要为学校开展生产劳动、科技活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要加强学生校外劳动和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
2023-08-30 04:44:341

2022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的原则是什么

2022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的原则如下:1、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体育教学中,以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为出发点,表达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2、新的课程标准,表达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体育教学要从学生的开展、学生的实际、学生的需要出发。根据新课改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学不再是以教师为主,而是以学生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经验的重组和重新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自主的学习者。学生来到学校,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要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建构。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天赋等得以发挥,情操得到陶冶,个性得到开展。3、教学方法要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采用启发式教学、探究教学、情景教学等、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教师对学生学法指导。4、改革评价体系,改变以往以期末考试成绩为最终成绩的评价方式。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开展、教师提高和改良教学实践的功能。
2023-08-30 04:44:56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制定,具体应该怎么做?

需要合理的进行安排,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需要激发孩子的兴趣,需要逐步进行安排。
2023-08-30 04:45:224

如何认识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滕子敬(100088)中央教科所院内学校体育研究会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标准》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正确理解这条建议的精神, 在我与第一线教师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对这个问题感到有许多困惑。如,课程的总目标、具体目标与内容标准的关系是什么?内容标准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内容标准只提供一个内容框架, 而不提出具体的教学内容?目标统领内容应该统领到什么层次?是水平计划的层次,还是单元计划的层次,或是课时计划的层次……等。 我想结合自己学习课程标准的体会谈谈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一、关于课程的总目标、具体目标与内容标准的关系问题 《标准》 改变了以往首先确定体育教学任务,然后再按学习内容的分类体系,划分教学时数分配比例的办法,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 在确定课程总目标的基础上,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五个方面来表述具体目标。并根据具体目标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标准,从而构建了总目标、具体目标与内容标准三个层次的目标体系,使总目标通过具体目标逐步细化为内容标准,以体现目标统领内容、根据目标选择内容的思想。 二、关于“内容标准”的内涵问题 “内容标准”是《标准》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目前, 在有关文件中也还没有关于这个概念的界定。 但顾名思义, 我认为 “内容标准” 应该是目标和内容的整合,即他既是内容, 又是目标,是内容要达成的目标,总称为“内容标准”。 如,水平四,“发展运动技战术能力” 的“内容标准”是“基本掌握一两项球类运动中的技战术;完成一两套武术套路或对练;完成一两套技巧项目动作或器械体操动作;完成一两套舞蹈或健美操;基本掌握几项主要的田径运动技能;基本掌握一两种地域性运动项目的技术”。其中的“球类”、 “武术”、 “技巧或器械体操”、 “舞蹈或健美操”、 “田径”、 “地域性运动项目” 等都是教学内容, 或者说是教学内容的指向和框架,而不是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基本掌握一两项”、 “完成一两套”、 “基本掌握几项”、 “基本掌握一两种”等则是这项内容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标准》与教学大纲不同的是:大纲在首先确定教学任务后,同时规定了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时分配比例。因此,在教学大纲中根据教学任务确定教学内容是一步到位的, 这种办法的优点是教学内容明确、具体、便于操作;缺点是统得较死,缺乏灵活性,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适应较差,教师缺少自主创造的空间。 而《标准》以目标统领内容是采取分步到位的办法实施的:第一步是国家制订课程标准,确定 “内容标准” 的内容框架;第二步根据《标准》建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标准》, 并结合本地区的情况,制订出地方课程实施方案,报教育部备案并在本地范围内组织实施;第三步根据《标准》建议“各校根据地方课程实施方案,结合当地课程资源、本校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真编制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方案并组织实施”。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根据学校的教学方案,结合各班的具体情况,设计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教学工作。这种分步到位的办法改变了教师只是消积、被动地执行大纲的状况,使教师成为教学计划的设计者,有利于调动广大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关于“内容标准”与“教学内容”的问题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中明确提出:我国幅员辽阔, 民族众多, 经济文化发展的区域性差异很大, 因此, 体育课程在学习内容的确定方面应具有充分的变通性, 以利于不同地区、 不同学校根据各方面的实际情况作出选择, 使课程更符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体育课程标准实际上只是确立了一个内容结构框架,确定了不同学习领域、 不同层次的基本目标, 至于具体采用什么内容、什么方式和步骤去实现这些目标, 各地、 各校都有充分的开发空间。由于 《标准》 只提出了一个内容框架,没有具体教学内容,教师仅靠这个内容标准是无法上课的, 还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使“内容标准”具体化。经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由几家出版社编写出版的 《体育与健康》 教科书, 把 “内容标准”具体化为体育教材,为体育教师贯彻实施课程标准做了有益的工作。但当前经教育部审定通过的教材为数较少,还难以完全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校的需求,有待地方和学校进一步开发和完善。按照《标准》的要求国家制订课程标准以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制订地方的课程实施方案,但开始着手制订的还很少。这种情况不利于在教学内容上反映地方特色,不利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引导。 四、关于目标统领内容的问题 目标统领内容明确了目标和内容的关系,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改变了以往根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教材来确定体育课的教学任务(目标)的做法,而是要首先确定目标, 再根据目标来选择教学内容。 有些体育教师在制订水平教学计划时,以内容标准中所列出的五个学习领域目标及水平目标为依据, 逐一对应选择教学内容, 为落实目标统领内容做了有益的尝试。目标统领内容应主要体现在宏观层面上,具体表现在根据课程总目标,确定课程五个方面的具体目标(领域目标);再根据具体目标,确定五个方面的内容标准;然后再根据内容标准的五个方面制订水平教学计划, 以便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目标的全面达成。但是,目标统领内容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每一种计划, 特别是课时计划都必须是先制订目标,再选择内容。课时计划是根据单元计划来安排课的内容的,因此在制订课时计划时, 就应根据教材内容的功能和价值,来确定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其中不仅有技能目标、体能目标,还可设计心理和社会适应的目标等。 这样不仅具有可操作性, 也不违背目标统领内容的要求。 因为课时计划的内容是根据单元计划的目标制订的。这样从目标到内容,即目标统领内容,再从内容到目标,即通过内容折射目标。只有这样,体育教学才能有序地进行。 最近,南京师大的顾渊彦教授写的《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一书指出:20世纪以来,课程研制的主要范式有两类,即目标模式和过程摸式。目标模式也称“泰勒模式”, “是以目标为统领的,课程的其它环节均应以此为依据”。“目标模式有其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是人们在选择教育内容时,目的具体、明确,易于把握与操作;缺点是过于理性化,甚至显得机械、死板。此外,这种模式还有使内容服务于既定目标的‘工具化"倾向,这是为了满足目标而使用的损害内容的方法。这既会造成被选择内容的价值不能完全挖掘出来,也会造成具有很好教育价值的课程内容的流失”。在教学实践中也确实存在这种现象。如有的教师在制订课时计划时,确定了增强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目标,据此选择了障碍跑的教材内容, 但对障碍跑的健身功能、 跨越障碍的技能价值却没有在目标中提出, 这就可能使障碍跑的健身和技能价值被削弱或流失。1975年英国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出版了《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一书,对泰勒的目标模式进行了分析与批判,指出其贡献与缺陷,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过程模式的理论框架。认为活动内容的选择标准就是活动内容本身是否 “含有内在价值”,也就是说确定内容的依据是活动内容的价值,而不是预先设定的目标。 了解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的理论及其争论的问题,对我们全面认识目标和内容的关系是有益的。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 学习外国的东西不能搞绝对化,既不能盲目“照抄照搬”,一说就是外国的好,外国怎么做的,我们也应该怎么做。当然我们也不能故步自封, 因循守旧。 而要立足自身,在认真总结自身经验的基础上,把国外好的东西 “本土化”, 构建自己新的课程开发模式。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时,首先,要认真研究和理解《标准》的三级目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从课程要素的内在价值出发,选择具有丰富价值的内容作为教材,使目标统领内容,内容翻过来折射目标,使目标与内容能够更好地整合起来,以利于不断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质量和教学效果。 转载自《中国学校体育》2004年第五期
2023-08-30 04:46:00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分为几个运动技能领域

6ge
2023-08-30 04:47:282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2012)初中部分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素质教育
2023-08-30 04:47:372

如何制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

2.办学特色与课程理念一般来说,学校不论其办学时间长短,都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特色,只不过有的学校办学特色鲜明,而有的学校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特色之所在。学校的地理环境、教学方法、师资水平、文化建设、生源情况以及他们所存在着不同的特征共同作用造就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需要有一个积淀的过程,需要学校善于分析并且总结学校发展的历程,并进行适当提炼,和适当的升华,以引导学校的发展方向。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与发展又要建立在课程理念合理架构的基础上。所谓“理念”就是主观(认知、观念)见之于客观(规律、存在)的科学反映,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理性思考及实践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精神向往、理想追求和哲学观点的抽象概括,是理论化、系统化了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的认识、理想的观念体系。简单的讲,“理念”就是人们对于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观念体系。课程理念就是指学校对于课程所形成的理性认识、精神向往、理想追求及观念体系。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既反映学校对课程的认识程度,又统领学校课程的发展方向,对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既要体现国家课程理念,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同时又要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形成既科学又可行的课程理念。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中必须明确阐述学校的办学特色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念,以凸显学校的独特价值,增强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发展的方向性。3.课程实施目标学校依据课程理念制定实施方案,首先是把理念外化为明确的目标,再转化为具体的措施。确定目标需要面对的是如何理解学校的培养目标与课程目标的问题。培养目标是学校对学生身心发展的总体性规定,而课程目标是单一课程的培养目标,如,我们这里谈的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课程目标就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目标。学校培养目标与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相互联系,培养目标要通过课程目标来实现,课程目标要以培养目标为依据,两者相依相存。在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时,设计科学、合理的、符合学校培养目标要求的课程目标,是该方案能够在学校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体育与健康课程方案的价值取向,影响到学校体育教育功能的发挥程度。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可以依据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校培养目标、学生需求、学生家长和社区需求等四个方面进行制定。(1)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这些目标反映了国家意识和社会科技、文化的发展趋势,反映了社会生活对人的健康发展与运动技能掌握的基本要求,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宗旨。学校培养目标与课程目标必须以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准绳,在确保实现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目标的基础上再提出具有学校特色的培养目标与课程目标,切不可与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目标相矛盾。(2)学生需求和学校培养目标是制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又一个重要依据。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归根结底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和运动能力的提高,只有了解学生的需求,才能使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适应学生的发展现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3)学生家长和社区是学校存在的重要依托,许多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学生家长和社区的积极参与或认可,如校外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外体育活动的的开展都离不开学生家长和社区的协助。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必须充分考虑学生家长和社区的需求,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家长和社区对学校的支持力度,提高学生家长和社区对学校的认可程度,从而使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有更为扎实的基础。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制定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可分解性。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必须分解成具体的目标才能得以付诸实施。从纵向上看,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可再分为模块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等;从横向上看,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可再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有的同志也把这一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无论怎样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必须具有可分解性,才能真正引领教师教学工作的方向,确保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实现。(2)可实现性。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要以学校的现实基础为依据,确保确实可行,符合学校实际情况、具有学校特色,切不可好高骛远。(3)可接纳性。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必须为学校、社会、家长、学生所接纳,赢得各方的支持,才能合力促进学校课程目标的实现。(4)可评价性。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必须具有可评价性,才能判断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是否实现?实现到什么程度?还有哪些方面没有实现?才能对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实现作出准确的评价,才能及时对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调整,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引导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朝着全面实现学校培养目标与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方向发展。例如,常州市第三中学是一所具有七十七年办学历史的江苏省重点中学,江苏省女篮、田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江苏省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校。该校早在1958年就被授予全国体育运动红旗校称号,95年被授予全国先进体育传统学校,97年被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99年被评为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优秀学校,2005年被评为全国体育传统项目优秀学校。学校的特色建设是以教学科研引领课堂教学为主体,以英语特色、体育艺术特色为两翼,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良好行为规范的培养,重视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与教育。学校有良好的篮球运动基础和篮球运动文化,每一年举办学校篮球运动会和趣味篮球集体项目比赛,还定期举办常州市趣味篮球集体项目校际邀请赛。学生对球类项目,尤其是篮球比较感兴趣,家长以及社区对篮球的认可程度也较高。其中男生喜欢篮球的占69.4%,女生喜欢篮球的也占36.5%。为此,该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制定如下: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结合学校的现有条件和资源,以篮球特色文化建设为基础,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改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精选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运动、学会评价,提高学生的运动体能和运动技能,加深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培养学生运动爱好和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为学生终身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2023-08-30 04:47:471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如何进行体育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 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体育新课标的要求《课程标准》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订和颁布的,是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性文件。它体现了国家对不同学段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具体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目标及内容标准等,并提出了教学与评价的建议,是国家管理与评价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编写教材、进行体育教学、评定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的重要依据。体育新课程技术课教学设计建立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基础上,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二) 教学设计要符合各地区与学校实际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人们的生活和文化习惯各不相同。新的《课程标准》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国情、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考虑了各地区在经济、文化、生活习惯、民族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力求使《课程标准》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因此,在进行体育课教学设计的时候,可以在体现新课程的目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地方的具体条件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三)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目标确立为:一是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二是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三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四是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五是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教师在安排教学时应给每位学生留有探究的空间,并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发展体能。教学设计要注重学生身心发展,既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又要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获得相应能力的培养。 (四) 教学设计要注意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关系变化 体育隐性课程的影响无处不在,且内容及其丰富,而且隐性课程的接收机制是无意识的,具有持久性。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一方面,显性课程的实施总是伴随着隐性课程;另一方面,隐性课程也在不断转化为显性课程。而这种转化有时候是积极的,有时候是消极的。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注意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关系,教学设计要使隐性课程向显性课程转化过程中发挥其积极的效应,避免消极效应。同时在教学设计中还要注意新的隐性课程的产生所导致的各种效应对学生的影响。 (五) 教学设计要注重校本课程建设,突出学校和民族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学校课程自主权,实现学校特色及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举措。新课程突出了“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的新特点,并且打破了以往僵化统一的课程内容,赋予学校更多课程自主权,力求让每一个学校办出个性和特色,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 (六) 教学设计要重视体育课的教育功能。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面对国际激烈竞争的年代。所以,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是关系到培养什麽样人的问题,是关系国家存亡的问题。教育是各类各级学校的本职工作,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学校各门课程教学的根本的任务。教师应将树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等贯穿于体育教学设计和一切教学活动中。
2023-08-30 04:47:58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制定,有什么好的做法?

在体育课程制定的标准中应该充分的关注中小学生体育发展的特点。这样才能够针对性的制定出课标,有利于促进中小学体育的发展。
2023-08-30 04:48:074

简述新课标对体育课的要求有哪些

简述新课标对体育课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坚持目标统领教学,提倡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学生健康的主题,把教学的精力集中投放到关注全体学生的健康问题上,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以促进全体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开展学校体育教学活动。近几年来,我校始终坚持以教育部健康体育课程标准思想指导,体育教研组对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了实践与分析,完善了教学的指导思想、促进融洽的师生关系、优化了教材内容、推行了教学组织和教法的改革,在高中体育课新课标的道路上,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得到深层次的落实。树立健康第一的正确教学理念,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同时体育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执行力,把教学计划转化为教学实际,这是我们实践的重要经验总结。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思想和理念需要不断的解读,并灵活运用,在现有的高中体育教学条件下,进一步提高体育课教学效益,无疑是对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诠释。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充分体现了体育新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强调要将学生的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旨在说明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运用,都要围绕学生的运动兴趣。因为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才能促进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学习和掌握操作性很强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是学生体育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体育学习的主要途径。尽管这里还有运动文化传承的问题,但从体育课程的根本目的来看,应该更强调运动技术学习的工具功能。即通过运动技术的学习达到养成运动爱好和专长的目的,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如果想终身保持健康的体魄,我们锻炼身体,进行体育活动的一整套方法都需要彻底改进,应把那些十几岁的学生在完成中学学业后仍一直乐此不疲进行很长一段时间的个人体育锻炼活动,引入到学校的体育课程之中。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它充分体现主体性教育思想,从多层面、多功能角度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具有主动学习和主动创造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依据,构建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新的教育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需条件。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这样可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学生如果不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常常遭遇学习的失败,他们就不可能也根本不会喜欢体育课,也就不会主动地参与到运动中来。 五、新体育课程理念与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往教学表现为主体性缺失,以教师主体作用压抑学生自主发展,学生主体自主活动整体缺失,多数课仍然停留在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单纯竞技运动技术传习式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教师只是采用单一的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过分强调练习方法的整齐划一,忽略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使学生处于被动练习之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新体育课程理念之一,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依据,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关键在于要将新体育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教学行为,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大面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是新体育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课程改革的目的。 六、将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 ,教师应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实践,设计课的教学过程,注重学生主体性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遵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体育的兴趣爱好,选择搭配教材。教学方式上,采取因人而异,区别对待,根据学生体育基础的不同,制定可供学生选择的学习目标,使所有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获,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享受平等的体育教育。注重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力图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凡是学生知识、经验、能力可及之事,均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师在其中只是创造条件,指导帮助,使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参与管理,参与评价。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能够把健康与生存、学习、生活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使学生学会健身、学会创造,从而达成育体、育心、育人,身心和谐发展的教学目标。 1.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 主动选择带来主动学习,提供学生选择的教育,才是可能有效和成功的教育。要保证学生的自主选择、全面发展,就要提供可供学生选择的内容。学生的身体差异较大,活泼好动,兴趣爱好广泛,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短。在教学中应安排一些选择性活动,让学生自己选择练习内容、练习形式、独立地进行练习。选择性学习活动使不同身体条件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起点和发展的空间。例如,进行投掷教学,常见的练习形式是学生分成两队,面对面投掷,这样的练习学生很快就会感到疲劳。采用选择性的练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选择练习的器材和场地,体力强、力量大的学生,可选择实心球,在一号场地上练习;体力弱、力量小的学生,可选择小沙包、降落伞、纸飞机等,在二号场地上练习;喜欢投准的学生可选择配有目标装置的三号场地上练习。整个练习过程,学生都可以自由变换练习器材和场地,也可以自由组合练习的伙伴。选择性的学习活动,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时空,学生每变换一种器材,每更替一次场地,都会有新鲜的感觉,都会产生新的兴趣和一种自主支配学习的激情,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终使学生学会选择,形成个性,体验成长的快乐。 2.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 体验,是一种基于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经验,从中获得感性认识的过程,其主体在学生本人。体育教学是一门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教学的实效性在于学生是否自主、能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从中获得充分的学习体验,以促进身心发展。从学习环境中得到体验,环境是教学中学生获得体验的载体。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情感是从他接触的周围环境中得到的。体育教学中的学习环境有两类:一类是显性的学习环境,另一类是隐性的学习环境。显性的学习环境包括场地、器材、教具、学具的布置、安放和使用,以及教学过程的实物情景等;隐性的学习环境包括师生、生生之间的心理关系以及教学中的模拟情景等。小学生爱听故事、好表现、善于模仿。喜欢在故事情景中游戏玩耍。他们的学习环境往往需要把显性环境和隐性环境有机结合组成具有情节的故事和具有主题的学习情景,使他们身处生动活泼的情景之中锻炼身体学习动作,体验学习的快乐。例如,二年级学生在学习“单、双脚跳”教材时,教师把教材内容通过“小青蛙与小花猫”的故事展开,让学生扮演他们喜爱的小动物的故事,通过游戏贯穿全课。课的导人采用图片和模仿练习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视、听和本体感觉一起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一上课就感到生动有趣、形式新颖,情景交融,整个练习过程处于“乐中练、动中练、玩中练”的氛围之中。 3.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以往,人们常常认为,体育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学生获得运动知识和技能以及增强体质方面。而新的课程除重视这些方面外,还十分重视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作用。强调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和信心。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有学习本身给学生造成的问题,例如身体锻炼过程中的体力问题,学习动作过程中的方法问题;也有学习环境给学生带来的问题,例如人际关系的处理问题,个人与群体的协调问题,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之间发生冲突等问题。教师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问题,采用灵活多样、富于变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创新。勿庸置疑,以往单一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课堂教学应积极采用探究式学习、研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能够在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2023-08-30 04:48:44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演变历程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经历了多个版次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以下是其主要的历程:第一阶段(1950年代至1960年代):在这个时期,体育教学并没有明确的课程标准,师生们更多地进行自由活动和训练,强调的是体育锻炼对身心的益处。第二阶段(1970年代至1980年代):在1971年,全国普及“文化大革命”纪念运动期间,“山东南乡实验中学”的校长冯友兰提出了“开放式体育活动”。此后,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具体体育课程标准,包括逐步实施双周上课制度、课程安排有规律、引导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等内容。第三阶段(1980年代至1990年代):在此期间,全球各国都普遍推动多元化课程的发展,我国相应地也开始探索如何将多种体育和卫生知识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此次取得重大突破的标志是《中等学校体育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第四阶段(2000年代至今):在这个时期,教育制度进一步改革,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这个标准被修改及更新。2001年,「中小学课程方案」正式审定颁布,将「体育健康」作为必修科目之一。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身心健康的认识和需求也越来越高。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也不断完善和更新,更加注重弘扬体育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此外,多种体育赛事和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推广全民健身活动,促进了体育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繁荣。总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演变历程中,我国体育课程标准从初步的组织活动到制定详细的教育标准、规范教育教学方法,具体课程内容也逐渐丰富、多样化,以迎合新时代下学生们更为多元的需要。
2023-08-30 04:48:591

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是什么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是国家教育部下发的关于体育教学相关要求措施的一本小册子,高中分为水平5 水平6两个部分,包括三级课程实施 教学目标 课程评价 等等一系列体育教学方面的框架。。
2023-08-30 04:49:222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分为几个运动技能系列?是6个还是4个?具体是哪几个?

6
2023-08-30 04:49:312

如何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已于2011年12月由教育部正式颁发。 贯彻实施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一个涉及学校体育、学校教育和社会家庭等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必须为贯彻实施课程标准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与条件;创设良好的社会与家庭氛围和条件;为课程标准实施奠定人、财、物的保障条件等。 但是在诸多的实施因素和条件之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能否以积极的、主动的态度参与课程改革之中;能否正确认识、理解、解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能否依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与要求创造性的实施课程标准等等,这些是决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和课程改革成效和成败的第一要素。 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要求,如果以每学期上16周体育与健康课计算,小学阶段学生应上640节体育课,初中阶段应上288节体育课,义务教育阶段一共应上928节体育课。 如何为学生上好928节体育课是值得我们广大的工作者和体育教师思考、回答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基于此,笔者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论与实施中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求教于学校体育界理论同行与广大一线的体育老师。 以期对正确认识理解与贯彻实施《课程标准》有所裨益。 一、如何认识体育与健康课与学校体育 关于体育与健康课和学校体育似乎是一个不辨自明,无需讨论的问题,事实非也。 在学校体育实际工作中常常有两者的错位和缺位现象存在。 如将体育与健康课错位成一般的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对体育课应完成的学习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方法却出现明显缺位。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深对学校体育和体育与健康课认识。 只有正确认识与把握两者的关系,才能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 只有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才能更好的使两者相得益彰。 学校体育目的的实现从本质上讲是通过学校教育的一切教育活动共同实现的,其中主要的途径是学校体育。 (一)什么是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于小霞主编:《学校体育教育手册》(上)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P355)这一表述表明了学校体育是指学校为主体开展的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卫生保健等活动的总和。 在学校体育中各个不同的环节和组成部分都具有独特的地位与作用,并相互关联共同为学校体育目标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 (二)学校体育有哪些部分组成? 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对学校体育的划分,学校体育包括: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课余体育竞赛。 北京师范大学毛振明教授提出现代学校体育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作为学科的体育,即体育课。 还有一个是校园生活的体育。 学校体育学将学校体育分为运动教育(体育与健康课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课余体育竞赛)、健康教育(营养、卫生、保健)教育活动和家庭中的体育(教育活动中的体育家庭中的体育)(潘绍伟等主编《学校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无论哪种分类都说明,体育与健康课只是学校体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两者不是一回事。 (三)什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 “体育课程是增强学生的体能,传授体育的知识、技能,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的课程,它与德育课程、智育课程和美育课程相配合,共同实现促进学生的身心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方面的课程。 ”(潘绍伟主编《学校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原来的小学体育课程与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统一改为“体育与健康课程”。 这一课程名称的变化说明了体育课程定位的变化,是体育课与健康教育课的有机结合与融合。 它反映了目前全世界许多国家对健康教育的重视,以及体育与卫生健康结合的趋势。 基于此,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上述表明体育与健康课程只是学校体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应在学校体育的整体结构中发挥它独特的作用。 (四)体育与健康课与学校体育是什么关系? 体育与健康课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学校体育的中心环节。 体育与健康课是学校体育中由体育教师组织指导的,面向全体学生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教与学的过程。 从这一意义上讲,体育与健康课是为整个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奠基的环节——为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方法,改善对待体育与健康的态度、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待体育的情感的基础。 而各种各样的课外体育活动则是进一步巩固、拓宽和加深体育与健康课所学习、形成、掌握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方法,用于锻炼、娱乐的实践,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 也就是说,体育与健康课是为整个学校体育奠定学生参与体育的知识、能力、态度基础环节。 必须紧密围绕教学、指导、引导、激发、培养这一重心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并以此作为评价体育与健康课程水平和质量的准绳。 各种课外体育活动则是在此基础上的练习、拓展、运用、锻炼等。 体育与健康课与课外体育应该各自有正确的定位,发挥各自的最大效能,并相互紧密联系和配合才能真正各得其所、相得益彰。 否则,很可能出现职责不清、界限不明,将体育与健康课变成锻炼与达标课,导致整个学校体育的基础不牢,效果不佳的结果。 二、为什么说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种价值引导和目标追求活动 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人为的”“为人的”活动。 要正确实施体育首先明白什么是教育。 “所谓教育,就是人们尝试持续在任何一方面改善他人心理素质结构,或者保留其心理素质结构中有价值的部分,或者避免不良心理素质形成的行动。 ”“只有当行动者把教育行动看作受教育者达到其教育目的的手段时,教育行动才会发生。 没有目的便没有教育,所有教育都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在现实世界中,只有作为目的——手段关系中的一个成分,教育才会发生。 因此,目的——手段关系才是对教育对象进行排序的富有成效的视角。 ”(教育目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成功:教育科学体系引论德国布雷钦卡著,彭正梅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P18、P15)瑞士著名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过:“在课堂上决定着一个民族的未来。 ”而教学的关键就是课程问题。 作为整个义务教育课程有机组成部分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在编制与开设之前,我们总是要对为什么要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如何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等问题及进行不断的追问,进行全面而深入思考,并在基础上形成明确而清晰的判断。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价值追求,达到一定的体育目标而展开的;而体育教育目标的确定又都是为回答和解决我国当下特定社会历史时期和学生个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 只有我们在编制与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前有正确价值追求和明确目标的前提下,体育与健康课程才可能是自觉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 (二)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既决定着我们用什么来体育,也决定着我们怎样体育。 只有在建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明确目标的指引下,我们才能选择、创编适宜的体育与健康的内容、活动、方法和创设一定的教育情境来实现学习目标,并依据此来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评价。 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在什么背景下制定的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充分关注与研究了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的社会需求。 现代生产与现代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化带来对人类身心健康的新挑战——主要表现在随着人们 *** 工作和室内工作方式的日渐增多、城市化的生活人口的日渐增多和人们生活空间的大幅度减少,以及社会生产力的日益提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获得舒适、美食、“不劳而获”的同时,人们的身心健康正面临着历史中从未有过的危机与威胁: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肥胖症、糖尿病、心脏病等现代生活方式病的患病人数日益增多。 这些病症主要是人们的生活方式的适当所致,即人们常说的“吃出来的病、喝出来的病、懒出来的病。 ”因此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建立包括科学合理运动在内的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就成为保持整个民族、社会和国家健康和旺盛生命力的“国家战略大事”。 在儿童和青少年学生中强化体育与健康教育就成为一件关系民族和国家的大事。 20多年以来我的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试结果表明,我国的青少年儿童的体质健康状况确实令人担忧,为此,2007年制定了 *** 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动员和号召各级党和 *** 要高度重视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就是最好的见证。 与此同时,我们对近些年来的学校体育和体育课程教学进行回顾与反思。 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学校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实践中确实存在一些不能适应现代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问题——培养了一些不喜欢体育、不懂体育、不会体育、不健康、不懂健康、不会健康、不从事体育的“体育毕业生”或称“功能性体育盲”“功能性健康盲”。 为此,我们必须建立学生在体育与健康素养方面和体质与健康方面的基本标准和要求。 也就是说,作为国家意志的重要体现主要是对受教育者达到的符合社会需求的标准进行规范,而不只是具体规范手段和过程。 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呼之欲出。 课程标准这一用词在我国20世纪初的1912年就已开始使用,建国后在学习前苏联的教育体系后课程标准由教学大纲所取代。 在2001年新的课程标准制定时又重新启用的一个词。 正确认识课程标准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内涵对于正确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结构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 课程标准“关于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门类各门类的水准和基本内容的规定。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版P1248)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地区)教育部长会议中提出:“课程标准是我们希望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非常明确的阐述。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P172) 依据课程标准的定义,我们可以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理解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对于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毕业的教育过程中在体育与健康方面应该知道什么、理解什么、做到什么等学习结果的纲要。 简而言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就是关于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习结果的纲要。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面向所有的学生的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结果的要学生知道什么?会做什么?改变什么?它明确指向所有参加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学生,而不管他(她)的性别、健康、病弱等都应包括其中。 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特别要求为学生提供公平、平等、合理的体育学习机会。 而部分在体育方面具有较好的天赋和潜力学生,完全可以超出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水准,向高一水平,甚至更高水平努力。 通过这一系列的标准,充分体现国家对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的基本要求。 四、为什么要组织学者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一)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化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对于学校和体育老师来说究竟应该提出什么样的目标——给学生学习那些最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是十分艰难的,需要组织学者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构建。 (二)在体育课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学很容易变成体育老师“照本宣科”将若干运动项目的技术、战术传授给学生,而不能明确意识到对于99%的将来不以体育为职业或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体育课程究竟意味着什么。 需要有明确的引领与定向。 (三)编制良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是非常复杂和困难的过程,这些需要编制者对于社会、学生和学科有深入透彻的了解与把握;有明确的价值追求;有明确的目标;有为了达成目标而精心设计和选择的内容和活动等。 为此,需要组织全国的学者组成研制组负责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定在这一日益急剧变化的社会背景下,学生应该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和掌握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四)《课程标准》明确制定了各级水平的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和实施的建议,为各省、市、自治区制定课程实施方案和实施意见指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方向和重点。 以保证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差异极大的中国都能达到基本的要求。 (五)《课程标准》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老师进行体育教学——指导学生学习掌握那些基本的体育与健康方面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提供背景和相关信息。 为体育教师进一步加深对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学生的实际的认识,提高学校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的自觉性提供理论支撑。 五、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课程之中扮演什么角色 建国后我国的体育教学过程的指导性文件是“体育教学大纲”。 体育教学大纲“它规定了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教材的选编原则、范围、体系及各项教材的时数分配,体育课成绩考核的项目与标准及实施的基本要求等”(《学校体育大辞典》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P480)的指导性文件。 体育教学大纲实际上是体育教与学的内容纲要。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主要回答和解决问题是——课程标准一方面要指明和规定学生所应学习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点、技能点,另一方面,还明确阐明学生学习这些知识点、技能点的范围与程度,以及这些学习在学生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体能、技能、情感态度等变化。 “教育科学的主要问题不是教育行动,而是它们所发生的情境——教育情境为什么要发生,即教育者的目的;实现目的的客观或现实条件;作为和目的的主观手段的教育行动;教育行动的客观或实际的影响。 我们只有了解教育者希望受教育者所要达到的结果,才能理解现实教育和想象教育在其主观上的意义。 ”(教育目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成功:教育科学体系引论德国布雷钦卡著,彭正梅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P19)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过程中,第一是扮演的是“引路者”和“指南针”的角色,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编制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指明目标与正确方向。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中,第二是扮演的是“施工蓝图”的角色,为广大的体育教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提供要建一个什么样的房子,如何建这样一个房子的施工指南。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中第三扮演的“标尺”的角色,为广大的学校和体育教师组织体育教学活动和评价教学质量与效果提供度量衡。 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有所为”——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和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及设计思路;明确制定了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明确划分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方面;明确确定各学习方面的学习目标;明确规定了为了实现各级水平选择和创编教学内容的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有所不为”——依据运动项目学习的可替代性的特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没有规定运动技能和身体发展中全国统一的教学内容;没有具体规定内容的教学时数比例;没有规定具体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没有制定统一的体育课学习评定内容和标准。 这样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明确制定了经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后学生应具备的体育与健康素养方面的要求,又为校本化的实施国家课程——具体目标的校本化、具体要求的校本化,为各地、各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校本化的开发提供了充分的空间;既明确规定不同水平学生的教学内容选择范围和程度的标准,又为各校和广大体育教师创造性的编制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充分开发与利用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创造性的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提供了可能;既为学生体育学习评价提供了要求与思路,又为学校和体育教师制定具体的体育学习评价标准与实施体育学习评价提供了充分的余地。 这样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很好地体现国家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制约性、约束力与学校实施灵活性、多样化的有机结合。 为真正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学校目标奠定了坚实的组织、管理、评价的基础。
2023-08-30 04:49:531

体育新课标课程标准2022

关于体育新课标课程标准2022如下:近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正式施行。作为未来十年我国基础体育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它的出现备受关注。体育依旧是第三主科新课标显示,从今年9月起,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各年级均要开设体育与健康课,其占总课时比例为10%-11%,仅次于语文(20%-22%)、数学(13%-15%)。从数据可以看出,与2001年版、2011年版课标相比,新课标中体育与健康的课时占比虽是10%-11%,但课时数并未增加——20年来一直是每周小学1至2年级4节体育课,3年级至初三3节体育课。体育依旧是第三主科。武汉体育学院教授柳鸣毅关注到,在新课标中知识型课程进行了调整,比如体育、思想品德等,让课程更加均衡。他认为,义务教育阶段是孩子们身心发育的敏感期和技能获得的重要窗口期,在这个阶段让孩子增加体育锻炼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决定。让新兴体育项目走进校园根据新课标,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其中,专项运动技能包括球类运动、田径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水上或冰雪类运动、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新兴体育类运动六类,每类包含若干运动项目。新课标中特别提到,新兴体育类运动除了与其他类运动具有共同的育人价值和能力要求外,在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和地域体育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好奇心与冒险精神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新课标表示,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选择和设计其他运动项目课程内容。小轮车、轮滑、攀岩、登山等新兴体育类运动项目,也出现在专项运动技能课程内容中。
2023-08-30 04:50:041

体育新课标课程标准2022

体育新课标课程标准2022如下:一、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教育是实现儿童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具有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二、课程理念主要包括六个方面:1.坚持“健康第一”;2.落实“教会、勤练、常赛”;3.加强课程内容整体设计;4.注重教学方式改革;5.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6.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三、课程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让学生掌握与运用体能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学会用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品德。四、课程内容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主题学习。根据课程目标的四个水平,设计相应内容。针对水平一目标,专门设置基本运动技能的课程内容,为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学练奠定基础;针对水平二、水平三、水平四目标,分别设置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的课程内容;健康教育和跨学科主题学习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其中,健康教育由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生物学、科学等多门课程共同承担,体育与健康是落实健康教育的主要课程。
2023-08-30 04:50:401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建议每次体育与健康课最好安排多少分钟的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建议每次体育与健康课最好安排25分钟左右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2023-08-30 04:51:061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学习领域的目标是什么?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学习领域的五个目标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具体目标为:1、运动参与领域学习目标(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2、运动技能领域学习目标(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2)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4)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3、身体健康领域学习目标(1)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2)发展体育;(3)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4)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4、心理健康领域学习目标(1)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2)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3)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4)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5、社会适应领域学习目标(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2)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2023-08-30 04:51:171

如何认识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滕子敬(100088)中央教科所院内学校体育研究会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标准》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正确理解这条建议的精神, 在我与第一线教师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对这个问题感到有许多困惑。如,课程的总目标、具体目标与内容标准的关系是什么?内容标准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内容标准只提供一个内容框架, 而不提出具体的教学内容?目标统领内容应该统领到什么层次?是水平计划的层次,还是单元计划的层次,或是课时计划的层次……等。 我想结合自己学习课程标准的体会谈谈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一、关于课程的总目标、具体目标与内容标准的关系问题 《标准》 改变了以往首先确定体育教学任务,然后再按学习内容的分类体系,划分教学时数分配比例的办法,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 在确定课程总目标的基础上,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五个方面来表述具体目标。并根据具体目标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标准,从而构建了总目标、具体目标与内容标准三个层次的目标体系,使总目标通过具体目标逐步细化为内容标准,以体现目标统领内容、根据目标选择内容的思想。 二、关于“内容标准”的内涵问题 “内容标准”是《标准》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目前, 在有关文件中也还没有关于这个概念的界定。 但顾名思义, 我认为 “内容标准” 应该是目标和内容的整合,即他既是内容, 又是目标,是内容要达成的目标,总称为“内容标准”。 如,水平四,“发展运动技战术能力” 的“内容标准”是“基本掌握一两项球类运动中的技战术;完成一两套武术套路或对练;完成一两套技巧项目动作或器械体操动作;完成一两套舞蹈或健美操;基本掌握几项主要的田径运动技能;基本掌握一两种地域性运动项目的技术”。其中的“球类”、 “武术”、 “技巧或器械体操”、 “舞蹈或健美操”、 “田径”、 “地域性运动项目” 等都是教学内容, 或者说是教学内容的指向和框架,而不是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基本掌握一两项”、 “完成一两套”、 “基本掌握几项”、 “基本掌握一两种”等则是这项内容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标准》与教学大纲不同的是:大纲在首先确定教学任务后,同时规定了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时分配比例。因此,在教学大纲中根据教学任务确定教学内容是一步到位的, 这种办法的优点是教学内容明确、具体、便于操作;缺点是统得较死,缺乏灵活性,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适应较差,教师缺少自主创造的空间。 而《标准》以目标统领内容是采取分步到位的办法实施的:第一步是国家制订课程标准,确定 “内容标准” 的内容框架;第二步根据《标准》建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标准》, 并结合本地区的情况,制订出地方课程实施方案,报教育部备案并在本地范围内组织实施;第三步根据《标准》建议“各校根据地方课程实施方案,结合当地课程资源、本校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真编制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方案并组织实施”。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根据学校的教学方案,结合各班的具体情况,设计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教学工作。这种分步到位的办法改变了教师只是消积、被动地执行大纲的状况,使教师成为教学计划的设计者,有利于调动广大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关于“内容标准”与“教学内容”的问题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中明确提出:我国幅员辽阔, 民族众多, 经济文化发展的区域性差异很大, 因此, 体育课程在学习内容的确定方面应具有充分的变通性, 以利于不同地区、 不同学校根据各方面的实际情况作出选择, 使课程更符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体育课程标准实际上只是确立了一个内容结构框架,确定了不同学习领域、 不同层次的基本目标, 至于具体采用什么内容、什么方式和步骤去实现这些目标, 各地、 各校都有充分的开发空间。由于 《标准》 只提出了一个内容框架,没有具体教学内容,教师仅靠这个内容标准是无法上课的, 还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使“内容标准”具体化。经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由几家出版社编写出版的 《体育与健康》 教科书, 把 “内容标准”具体化为体育教材,为体育教师贯彻实施课程标准做了有益的工作。但当前经教育部审定通过的教材为数较少,还难以完全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校的需求,有待地方和学校进一步开发和完善。按照《标准》的要求国家制订课程标准以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制订地方的课程实施方案,但开始着手制订的还很少。这种情况不利于在教学内容上反映地方特色,不利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引导。 四、关于目标统领内容的问题 目标统领内容明确了目标和内容的关系,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改变了以往根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教材来确定体育课的教学任务(目标)的做法,而是要首先确定目标, 再根据目标来选择教学内容。 有些体育教师在制订水平教学计划时,以内容标准中所列出的五个学习领域目标及水平目标为依据, 逐一对应选择教学内容, 为落实目标统领内容做了有益的尝试。目标统领内容应主要体现在宏观层面上,具体表现在根据课程总目标,确定课程五个方面的具体目标(领域目标);再根据具体目标,确定五个方面的内容标准;然后再根据内容标准的五个方面制订水平教学计划, 以便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目标的全面达成。但是,目标统领内容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每一种计划, 特别是课时计划都必须是先制订目标,再选择内容。课时计划是根据单元计划来安排课的内容的,因此在制订课时计划时, 就应根据教材内容的功能和价值,来确定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其中不仅有技能目标、体能目标,还可设计心理和社会适应的目标等。 这样不仅具有可操作性, 也不违背目标统领内容的要求。 因为课时计划的内容是根据单元计划的目标制订的。这样从目标到内容,即目标统领内容,再从内容到目标,即通过内容折射目标。只有这样,体育教学才能有序地进行。 最近,南京师大的顾渊彦教授写的《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一书指出:20世纪以来,课程研制的主要范式有两类,即目标模式和过程摸式。目标模式也称“泰勒模式”, “是以目标为统领的,课程的其它环节均应以此为依据”。“目标模式有其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是人们在选择教育内容时,目的具体、明确,易于把握与操作;缺点是过于理性化,甚至显得机械、死板。此外,这种模式还有使内容服务于既定目标的‘工具化"倾向,这是为了满足目标而使用的损害内容的方法。这既会造成被选择内容的价值不能完全挖掘出来,也会造成具有很好教育价值的课程内容的流失”。在教学实践中也确实存在这种现象。如有的教师在制订课时计划时,确定了增强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目标,据此选择了障碍跑的教材内容, 但对障碍跑的健身功能、 跨越障碍的技能价值却没有在目标中提出, 这就可能使障碍跑的健身和技能价值被削弱或流失。1975年英国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出版了《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一书,对泰勒的目标模式进行了分析与批判,指出其贡献与缺陷,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过程模式的理论框架。认为活动内容的选择标准就是活动内容本身是否 “含有内在价值”,也就是说确定内容的依据是活动内容的价值,而不是预先设定的目标。 了解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的理论及其争论的问题,对我们全面认识目标和内容的关系是有益的。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 学习外国的东西不能搞绝对化,既不能盲目“照抄照搬”,一说就是外国的好,外国怎么做的,我们也应该怎么做。当然我们也不能故步自封, 因循守旧。 而要立足自身,在认真总结自身经验的基础上,把国外好的东西 “本土化”, 构建自己新的课程开发模式。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时,首先,要认真研究和理解《标准》的三级目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从课程要素的内在价值出发,选择具有丰富价值的内容作为教材,使目标统领内容,内容翻过来折射目标,使目标与内容能够更好地整合起来,以利于不断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质量和教学效果。 转载自《中国学校体育》2004年第五期
2023-08-30 04:51:40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如下:1、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2、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以及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3、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4、课程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5、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基本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2023-08-30 04:51:531

体育与健康水平一到六分别是什么水平?

水平一:义务教育阶段1~2年级水平二:义务教育阶段3~4年级水平三:义务教育阶段5~6年级水平四: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初中)水平五:高中阶段10~12年级水平六:作为高中阶段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学习目标。划分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学习阶段的特点划分等级。1、有利于适应我国教育的地区、学校、学生之间的差异这一特点。2、有利于调动学校和学生的积极性。扩展资料:《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节选:(二)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中小学的学习计划换分为六级水平,并在各学习领域按水平设置相应的水平目标。水平一至五分别相当于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和高中学段学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考虑到学校和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各个领域设立水平六,作为高中学段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性学习目标,其他学段的学生也可以将高一级水平目标作为本阶段学习的发展性学习目标。
2023-08-30 04:52:161

如何认识体育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滕子敬(100088)中央教科所院内学校体育研究会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标准》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正确理解这条建议的精神, 在我与第一线教师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对这个问题感到有许多困惑。如,课程的总目标、具体目标与内容标准的关系是什么?内容标准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内容标准只提供一个内容框架, 而不提出具体的教学内容?目标统领内容应该统领到什么层次?是水平计划的层次,还是单元计划的层次,或是课时计划的层次……等。 我想结合自己学习课程标准的体会谈谈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一、关于课程的总目标、具体目标与内容标准的关系问题 《标准》 改变了以往首先确定体育教学任务,然后再按学习内容的分类体系,划分教学时数分配比例的办法,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 在确定课程总目标的基础上,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五个方面来表述具体目标。并根据具体目标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标准,从而构建了总目标、具体目标与内容标准三个层次的目标体系,使总目标通过具体目标逐步细化为内容标准,以体现目标统领内容、根据目标选择内容的思想。 二、关于“内容标准”的内涵问题 “内容标准”是《标准》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目前, 在有关文件中也还没有关于这个概念的界定。 但顾名思义, 我认为 “内容标准” 应该是目标和内容的整合,即他既是内容, 又是目标,是内容要达成的目标,总称为“内容标准”。 如,水平四,“发展运动技战术能力” 的“内容标准”是“基本掌握一两项球类运动中的技战术;完成一两套武术套路或对练;完成一两套技巧项目动作或器械体操动作;完成一两套舞蹈或健美操;基本掌握几项主要的田径运动技能;基本掌握一两种地域性运动项目的技术”。其中的“球类”、 “武术”、 “技巧或器械体操”、 “舞蹈或健美操”、 “田径”、 “地域性运动项目” 等都是教学内容, 或者说是教学内容的指向和框架,而不是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基本掌握一两项”、 “完成一两套”、 “基本掌握几项”、 “基本掌握一两种”等则是这项内容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标准》与教学大纲不同的是:大纲在首先确定教学任务后,同时规定了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时分配比例。因此,在教学大纲中根据教学任务确定教学内容是一步到位的, 这种办法的优点是教学内容明确、具体、便于操作;缺点是统得较死,缺乏灵活性,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适应较差,教师缺少自主创造的空间。 而《标准》以目标统领内容是采取分步到位的办法实施的:第一步是国家制订课程标准,确定 “内容标准” 的内容框架;第二步根据《标准》建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标准》, 并结合本地区的情况,制订出地方课程实施方案,报教育部备案并在本地范围内组织实施;第三步根据《标准》建议“各校根据地方课程实施方案,结合当地课程资源、本校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真编制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方案并组织实施”。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根据学校的教学方案,结合各班的具体情况,设计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教学工作。这种分步到位的办法改变了教师只是消积、被动地执行大纲的状况,使教师成为教学计划的设计者,有利于调动广大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关于“内容标准”与“教学内容”的问题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中明确提出:我国幅员辽阔, 民族众多, 经济文化发展的区域性差异很大, 因此, 体育课程在学习内容的确定方面应具有充分的变通性, 以利于不同地区、 不同学校根据各方面的实际情况作出选择, 使课程更符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体育课程标准实际上只是确立了一个内容结构框架,确定了不同学习领域、 不同层次的基本目标, 至于具体采用什么内容、什么方式和步骤去实现这些目标, 各地、 各校都有充分的开发空间。由于 《标准》 只提出了一个内容框架,没有具体教学内容,教师仅靠这个内容标准是无法上课的, 还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使“内容标准”具体化。经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由几家出版社编写出版的 《体育与健康》 教科书, 把 “内容标准”具体化为体育教材,为体育教师贯彻实施课程标准做了有益的工作。但当前经教育部审定通过的教材为数较少,还难以完全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校的需求,有待地方和学校进一步开发和完善。按照《标准》的要求国家制订课程标准以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制订地方的课程实施方案,但开始着手制订的还很少。这种情况不利于在教学内容上反映地方特色,不利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引导。 四、关于目标统领内容的问题 目标统领内容明确了目标和内容的关系,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改变了以往根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教材来确定体育课的教学任务(目标)的做法,而是要首先确定目标, 再根据目标来选择教学内容。 有些体育教师在制订水平教学计划时,以内容标准中所列出的五个学习领域目标及水平目标为依据, 逐一对应选择教学内容, 为落实目标统领内容做了有益的尝试。目标统领内容应主要体现在宏观层面上,具体表现在根据课程总目标,确定课程五个方面的具体目标(领域目标);再根据具体目标,确定五个方面的内容标准;然后再根据内容标准的五个方面制订水平教学计划, 以便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目标的全面达成。但是,目标统领内容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每一种计划, 特别是课时计划都必须是先制订目标,再选择内容。课时计划是根据单元计划来安排课的内容的,因此在制订课时计划时, 就应根据教材内容的功能和价值,来确定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其中不仅有技能目标、体能目标,还可设计心理和社会适应的目标等。 这样不仅具有可操作性, 也不违背目标统领内容的要求。 因为课时计划的内容是根据单元计划的目标制订的。这样从目标到内容,即目标统领内容,再从内容到目标,即通过内容折射目标。只有这样,体育教学才能有序地进行。 最近,南京师大的顾渊彦教授写的《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一书指出:20世纪以来,课程研制的主要范式有两类,即目标模式和过程摸式。目标模式也称“泰勒模式”, “是以目标为统领的,课程的其它环节均应以此为依据”。“目标模式有其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是人们在选择教育内容时,目的具体、明确,易于把握与操作;缺点是过于理性化,甚至显得机械、死板。此外,这种模式还有使内容服务于既定目标的‘工具化"倾向,这是为了满足目标而使用的损害内容的方法。这既会造成被选择内容的价值不能完全挖掘出来,也会造成具有很好教育价值的课程内容的流失”。在教学实践中也确实存在这种现象。如有的教师在制订课时计划时,确定了增强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目标,据此选择了障碍跑的教材内容, 但对障碍跑的健身功能、 跨越障碍的技能价值却没有在目标中提出, 这就可能使障碍跑的健身和技能价值被削弱或流失。1975年英国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出版了《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一书,对泰勒的目标模式进行了分析与批判,指出其贡献与缺陷,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过程模式的理论框架。认为活动内容的选择标准就是活动内容本身是否 “含有内在价值”,也就是说确定内容的依据是活动内容的价值,而不是预先设定的目标。 了解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的理论及其争论的问题,对我们全面认识目标和内容的关系是有益的。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 学习外国的东西不能搞绝对化,既不能盲目“照抄照搬”,一说就是外国的好,外国怎么做的,我们也应该怎么做。当然我们也不能故步自封, 因循守旧。 而要立足自身,在认真总结自身经验的基础上,把国外好的东西 “本土化”, 构建自己新的课程开发模式。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时,首先,要认真研究和理解《标准》的三级目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从课程要素的内在价值出发,选择具有丰富价值的内容作为教材,使目标统领内容,内容翻过来折射目标,使目标与内容能够更好地整合起来,以利于不断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质量和教学效果。 转载自《中国学校体育》2004年第五期
2023-08-30 04:52:461

2022年课程标准

2022年课程标准如下:一、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教育是实现儿童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具有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二、课程理念主要包括六个方面:1.坚持“健康第一”;2.落实“教会、勤练、常赛”;3.加强课程内容整体设计;4.注重教学方式改革;5.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6.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三、课程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让学生掌握与运用体能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学会用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品德。四、课程内容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主题学习。根据课程目标的四个水平,设计相应内容。针对水平一目标,专门设置基本运动技能的课程内容,为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学练奠定基础;针对水平二、水平三、水平四目标,分别设置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的课程内容;健康教育和跨学科主题学习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其中,健康教育由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生物学、科学等多门课程共同承担,体育与健康是落实健康教育的主要课程。
2023-08-30 04:53:001

如何正确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滕子敬(100088)中央教科所院内学校体育研究会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标准》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正确理解这条建议的精神, 在我与第一线教师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对这个问题感到有许多困惑。如,课程的总目标、具体目标与内容标准的关系是什么?内容标准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内容标准只提供一个内容框架, 而不提出具体的教学内容?目标统领内容应该统领到什么层次?是水平计划的层次,还是单元计划的层次,或是课时计划的层次……等。 我想结合自己学习课程标准的体会谈谈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一、关于课程的总目标、具体目标与内容标准的关系问题 《标准》 改变了以往首先确定体育教学任务,然后再按学习内容的分类体系,划分教学时数分配比例的办法,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 在确定课程总目标的基础上,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五个方面来表述具体目标。并根据具体目标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标准,从而构建了总目标、具体目标与内容标准三个层次的目标体系,使总目标通过具体目标逐步细化为内容标准,以体现目标统领内容、根据目标选择内容的思想。 二、关于“内容标准”的内涵问题 “内容标准”是《标准》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目前, 在有关文件中也还没有关于这个概念的界定。 但顾名思义, 我认为 “内容标准” 应该是目标和内容的整合,即他既是内容, 又是目标,是内容要达成的目标,总称为“内容标准”。 如,水平四,“发展运动技战术能力” 的“内容标准”是“基本掌握一两项球类运动中的技战术;完成一两套武术套路或对练;完成一两套技巧项目动作或器械体操动作;完成一两套舞蹈或健美操;基本掌握几项主要的田径运动技能;基本掌握一两种地域性运动项目的技术”。其中的“球类”、 “武术”、 “技巧或器械体操”、 “舞蹈或健美操”、 “田径”、 “地域性运动项目” 等都是教学内容, 或者说是教学内容的指向和框架,而不是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基本掌握一两项”、 “完成一两套”、 “基本掌握几项”、 “基本掌握一两种”等则是这项内容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标准》与教学大纲不同的是:大纲在首先确定教学任务后,同时规定了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时分配比例。因此,在教学大纲中根据教学任务确定教学内容是一步到位的, 这种办法的优点是教学内容明确、具体、便于操作;缺点是统得较死,缺乏灵活性,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适应较差,教师缺少自主创造的空间。 而《标准》以目标统领内容是采取分步到位的办法实施的:第一步是国家制订课程标准,确定 “内容标准” 的内容框架;第二步根据《标准》建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标准》, 并结合本地区的情况,制订出地方课程实施方案,报教育部备案并在本地范围内组织实施;第三步根据《标准》建议“各校根据地方课程实施方案,结合当地课程资源、本校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真编制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方案并组织实施”。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根据学校的教学方案,结合各班的具体情况,设计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教学工作。这种分步到位的办法改变了教师只是消积、被动地执行大纲的状况,使教师成为教学计划的设计者,有利于调动广大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关于“内容标准”与“教学内容”的问题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中明确提出:我国幅员辽阔, 民族众多, 经济文化发展的区域性差异很大, 因此, 体育课程在学习内容的确定方面应具有充分的变通性, 以利于不同地区、 不同学校根据各方面的实际情况作出选择, 使课程更符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体育课程标准实际上只是确立了一个内容结构框架,确定了不同学习领域、 不同层次的基本目标, 至于具体采用什么内容、什么方式和步骤去实现这些目标, 各地、 各校都有充分的开发空间。由于 《标准》 只提出了一个内容框架,没有具体教学内容,教师仅靠这个内容标准是无法上课的, 还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使“内容标准”具体化。经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由几家出版社编写出版的 《体育与健康》 教科书, 把 “内容标准”具体化为体育教材,为体育教师贯彻实施课程标准做了有益的工作。但当前经教育部审定通过的教材为数较少,还难以完全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校的需求,有待地方和学校进一步开发和完善。按照《标准》的要求国家制订课程标准以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制订地方的课程实施方案,但开始着手制订的还很少。这种情况不利于在教学内容上反映地方特色,不利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引导。 四、关于目标统领内容的问题 目标统领内容明确了目标和内容的关系,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改变了以往根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教材来确定体育课的教学任务(目标)的做法,而是要首先确定目标, 再根据目标来选择教学内容。 有些体育教师在制订水平教学计划时,以内容标准中所列出的五个学习领域目标及水平目标为依据, 逐一对应选择教学内容, 为落实目标统领内容做了有益的尝试。目标统领内容应主要体现在宏观层面上,具体表现在根据课程总目标,确定课程五个方面的具体目标(领域目标);再根据具体目标,确定五个方面的内容标准;然后再根据内容标准的五个方面制订水平教学计划, 以便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目标的全面达成。但是,目标统领内容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每一种计划, 特别是课时计划都必须是先制订目标,再选择内容。课时计划是根据单元计划来安排课的内容的,因此在制订课时计划时, 就应根据教材内容的功能和价值,来确定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其中不仅有技能目标、体能目标,还可设计心理和社会适应的目标等。 这样不仅具有可操作性, 也不违背目标统领内容的要求。 因为课时计划的内容是根据单元计划的目标制订的。这样从目标到内容,即目标统领内容,再从内容到目标,即通过内容折射目标。只有这样,体育教学才能有序地进行。 最近,南京师大的顾渊彦教授写的《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一书指出:20世纪以来,课程研制的主要范式有两类,即目标模式和过程摸式。目标模式也称“泰勒模式”, “是以目标为统领的,课程的其它环节均应以此为依据”。“目标模式有其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是人们在选择教育内容时,目的具体、明确,易于把握与操作;缺点是过于理性化,甚至显得机械、死板。此外,这种模式还有使内容服务于既定目标的‘工具化"倾向,这是为了满足目标而使用的损害内容的方法。这既会造成被选择内容的价值不能完全挖掘出来,也会造成具有很好教育价值的课程内容的流失”。在教学实践中也确实存在这种现象。如有的教师在制订课时计划时,确定了增强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目标,据此选择了障碍跑的教材内容, 但对障碍跑的健身功能、 跨越障碍的技能价值却没有在目标中提出, 这就可能使障碍跑的健身和技能价值被削弱或流失。1975年英国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出版了《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一书,对泰勒的目标模式进行了分析与批判,指出其贡献与缺陷,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过程模式的理论框架。认为活动内容的选择标准就是活动内容本身是否 “含有内在价值”,也就是说确定内容的依据是活动内容的价值,而不是预先设定的目标。 了解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的理论及其争论的问题,对我们全面认识目标和内容的关系是有益的。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 学习外国的东西不能搞绝对化,既不能盲目“照抄照搬”,一说就是外国的好,外国怎么做的,我们也应该怎么做。当然我们也不能故步自封, 因循守旧。 而要立足自身,在认真总结自身经验的基础上,把国外好的东西 “本土化”, 构建自己新的课程开发模式。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时,首先,要认真研究和理解《标准》的三级目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从课程要素的内在价值出发,选择具有丰富价值的内容作为教材,使目标统领内容,内容翻过来折射目标,使目标与内容能够更好地整合起来,以利于不断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质量和教学效果。 转载自《中国学校体育》2004年第五期
2023-08-30 04:53:361

体育课程标准分为几个水平?

《体育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学习内容的特点,将中小学的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即水平一至水平五分别相当于小学1--2年级(小学低年级),3--4年级(小学中年级),5--6年级(小学高年级),7--9年级和高中学段学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内容,体育课程标准将中小学划分为六级,即一级到五级对应1-2级(下级),3-4级(中级),年级。5-6(高年级),7-9年级和高中。预期的学习结果。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强调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体育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包括运动原理、体育文化、体能、运动技能、裁判与规则等以及健康教育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包括科学锻炼、合理膳食、卫生习惯、安全行为、疾病预防等。培养高中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和增进高中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强调本门课程的崇高追求,即通过身体练习和健康教育的教学,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做到体魄强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023-08-30 04:53:551

2022年课程标准

2022年课程标准如下:一、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教育是实现儿童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具有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二、课程理念主要包括六个方面:1.坚持“健康第一”;2.落实“教会、勤练、常赛”;3.加强课程内容整体设计;4.注重教学方式改革;5.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6.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三、课程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让学生掌握与运用体能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学会用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品德。四、课程内容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主题学习。根据课程目标的四个水平,设计相应内容。针对水平一目标,专门设置基本运动技能的课程内容,为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学练奠定基础;针对水平二、水平三、水平四目标,分别设置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的课程内容;健康教育和跨学科主题学习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其中,健康教育由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生物学、科学等多门课程共同承担,体育与健康是落实健康教育的主要课程。
2023-08-30 04:55:101

如何贯彻体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一名学生受益。课程标准理念为体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作为体育教师应认真学习领悟新课改的精神,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加大课程内容选择与教学灵活性,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的转变,改变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状况,让每一名学生从体育学习中受益。如何将体育课程标准落实到实处,我们做了一下尝试,旨在寻求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一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传统的体育教学比较强调教师的教,学生只要跟着教师学就行,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1 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动机是实现目标的动力。通过体育理论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的任务和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在教学中,无论教什么内容,都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练,有什么用,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用得上,让学生懂得练习的价值和好处,这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力量源泉。例如:在耐久跑教学中,我们会让学生知道耐久跑可以提高学生有氧耐力素质,是将来健身的主要手段,什么是正确的技术动作,如何克服极点现象和分配体力,怎样才能提高成绩等。只有这样,才能变“要我练”为“我要练”,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积极主动、好学乐学的过程。2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习行为和效果,当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时,他们总能自觉主动积极的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并从中获得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初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尽量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给学生留出自主练习的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却爱好自主选择练习项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如:采用游戏法、比赛法,提高练习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不断变化练习方式,使学生的练习不再枯燥无味;组织小型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使学生在激烈的比赛中,运用自己的技术技能、智慧和毅力去战胜自我、战胜对手,品尝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3 采用积极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对学生进行正确评价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对学生评价不应只从运动成绩、运动技能出发,而是看学生运动参与程度和在进步幅度。在教学中多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优点,以表扬为主,对学生一点儿进步应及时给予表扬,用表扬鼓励的言语,如“很好”,“不错”,“继续努力”等给学生的心理以良性刺激,以提高学生学习热情。4 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体验到运动的快乐。身体素质好、运动能力强的学生在教学中比较活跃,能从体育活动中获得乐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而体育差生由于完不成教学任务、达不到教学要求,没有表现的机会,容易产生失败感和厌学情绪。因此,教学中我们应更多地关注差生,区别对待,在运动强度和练习次数上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让他们也能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二 对教材加以改造,提高练习的实效性和趣味性以前的体育教学大纲,不同的年级规定了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依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而体育课程标准没有给出具体的教学内容,强调“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的选择性”, 同时也对选择教学内容提出了以下要求:1 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性别特征;2 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趣;3 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4 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5 简单易行。教师对教学内容有了自主选择的空间,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根据学生特点、学校场地器材情况对教材进行加工,产生具体的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作为达成学习目标的手段。在选择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我们做了以下尝试:1熟悉教材,了解教材的价值和作用,教学中尽量多的安排对增进身心健康有积极作用的教材,如:发展耐力素质我们采用了定时跑、定距跑、折返跑、跳绳等多种形式的练习;发展速度素质可采用快速跑、接力跑等练习,发展力量素质可采用实心球、各种形式的跳跃练习、俯卧撑、立卧撑等;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可采用队列练习;培养学生竞争与协作的精神可采用篮球比赛和接力比赛等。2教学内容要符合初中学生的身体、心理特点,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喜欢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例如:初中大部分男生都喜欢篮球,制定教学计划时可多安排篮球课,而女生可安排跳绳、跳皮筋等项目。3对竞技性的教材加以改造,提高练习的实效性和趣味性。例如:过去的接力跑教学是在固定的接力区内完成传接棒,开始练习时学生兴趣很高,但时间长了以后学生就觉得没意思,尤其是高年级的同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变换练习的形式,如:圆形接力、叫号接力,延长或缩短接力区,用书包、实心球物品代替接力棒等,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过去的障碍跑多以跨栏的形式出现,比的是速度,而生活实际当中很少会出现高度相等、间距相等的障碍,因此教学中我选用了跨越不等间距、不同高度型的障碍,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越过障碍的能力。篮球的传球多以两人互传的形式反复练习,学生毫无兴趣,在学生基本掌握动作要领后我采用五人传球五人抢断的形式,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又可以提高实战能力。4 开发新的教学资源。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体育文化源远流长,我们有许多宝贵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我们将跳绳、沙包、毽球引入了课堂,形成学校的校本教材,对传承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具有积极的作用,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另外我们还将对场地器材要求很高的垒球引入了课堂,用软式排球代替垒球,将棒击球变为手臂击球,用半个篮球场四个角作为四个垒,简化比赛规则,降低练习的难度,使学生掌握了垒球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战术,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与学效果“体育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内容,教师所采用的教法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法的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教师的教,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而课程标准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学法的指导和教法的研究。1 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只研究教法不重视学法,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1) 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能力。教师指导学生看图进行模仿练习,提倡学生在模仿中学习。(2)为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体育教学的特征之一就是合作,无论是集体项目还是个人项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需要合作,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观察、相互指导、相互纠正,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提高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能力,不断提高动作质量。例如:在实心球教学中,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后可采用相互指导纠正的方法,这样既可以帮助同学纠正错误动作,又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动作的理解。(3) 为学生创造问题情境,鼓励他们主动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接力跑教学中教师先提问“怎样才能在接力区高速完成传接棒?”,学生带着问题去练习,学生相互讨论,教师诱导归纳得出以下几点:1熟练掌握传接棒技术。只有掌握技术才能在快速跑动中完成传接棒。2接棒同学要充分接力区的长度发挥的速度。理论上接力区的前沿是传接棒的最佳位置。3接棒的同学要根据传棒同学的速度确定起跑的时机。2 加强教法的改革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实施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教师的教应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在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1)传统的教学方法:不管体育教学如何改革,我们都离不开传统教学方法,它在体育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讲解示范法、练习法、游戏比赛法等。(2) 探究式教学:教师先让学生练习体会,然后教师提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接力跑的起动时机、传接棒技术中如何合理运用技战术、障碍跑的起跨距离等教学中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篮球教学中,可采用先让学生玩,在学生玩得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技术战术的缺乏,教师在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纠正,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3) 分层教学法:教师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差异进行分组,对不同水平的同学提出不同的要求,确保每一名同学都有进步。例如: 耐久跑教学时,根据学生能力不同将学生分成好、中、差三组,在练习距离、强度、休息时间和练习次数上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能有较大进步。 四 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终身体育是体育教育的最终目标,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学校体育的任务不仅仅是增进身心健康,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而且要培养体育能力,使学生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教学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 了解体育锻炼的目的,学会锻炼的方法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作用、科学锻炼身体的原理与方法和体育卫生保健常识,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锻炼,怎样锻炼,如何在锻炼中进行调控。2 留给学生自学自练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自学自练的机会,如:体委根据课的内容、学生兴趣安排准备活动;小组长组织游戏比赛等,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自练的能力。同时,安排自由活动的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练习内容,有利于提高该项目的运动水平,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3 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体育知识、技能、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运用于体育实践,坚持锻炼持之以恒,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五 改进传统的评价方法,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在传统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中,评价是教师的专利,教师仅对学生的运动成绩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是不科学,不全面的。通过这种评价,只有少数人获得鼓励,体验到成功,而大多数学生都成了体育学习的失败者。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学业成绩,而且要发展和发现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体育与健康课程也明确了的学习评价的目的:1、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与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2、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原因,改进教学。3、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鼓励和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4、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评价的指引下,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注重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体育学习的评价不仅只有教师参与,同时还要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体育教师要组织和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及相互的评价,这样可以使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又能了解自己的不足,以便进一步改进学习。例如:在期末总评中,组织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2 注重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体育学习评定具有激励和促进的功能。通过即时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肯定学生的进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即时评价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甚至会挫伤学生自尊心。这时应采用延时评价。例如:在耐久跑考核中,给不及格的同学重新考试的机会,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经过一次、两次、甚至三次补考,获得通过,体验到成功,这充分体现了延时评价的优点。3 注重能力评价与学习态度评价相结合能力评价是体育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反映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但在评价过程中应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
2023-08-30 04:55:251

(体育)水平一、二、三、四、五分别是哪几个年级

这个对吧 2b 请问你问什么 然后呢? (1)由题意,可得抛物线顶点坐标(0,3.5)和篮筐中心点(1.5,3.05),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023-08-30 04:55:353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什么?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如下:1、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2、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以及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3、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4、课程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5、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基本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2023-08-30 04:55:571

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认识与思考,你的看法是什么?

很不错,在体育教育面前,健康是第1位,经常锻炼身体,可以让身体更加健壮。
2023-08-30 04:56:154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高中体育与与健康课程分成几个运动技能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分成(4)个运动技能系列.
2023-08-30 04:57:141

初中体育课程标准2022

1.坚持“健康第一”,提炼核心素养2022年版课标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宗旨,提炼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初中体育2.基于核心素养,开展课程设计2022年版课标阐明了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课程目标:掌握与运用体能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学会运用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体育品德。3.着力创新改革,完成四个转变初中体育项目2022年版课标强调面向未来、改革创新,秉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努力实现从“知识导向”向“素养 导向”转变、从“简单情境”向“复杂情境”转变,从单纯的“体育教育”向“体育与健康教育及多学科融合”转变。
2023-08-30 04:57:371

新课程将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哪四大领域

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2023-08-30 04:58:044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关于运动参与的目标是什么?

一、 课程目标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1. 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 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 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4. 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 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人生态度。二、 学习领域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1. 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2. 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运动技能目标:1. 获得运动基础知识;2. 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3. 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4. 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身体健康目标:1. 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2. 发展体能;3. 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4. 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心理健康目标:1. 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2. 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3. 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4. 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社会适应目标:1.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2. 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2023-08-30 04:58:122

世界运动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爱好,以学生为中心,协助学生学会体育,健康学习。
2023-08-30 04:58:214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名词解释

体育课的解释中小学必修课 之一 。根据体育教学大纲,按班级授课制进行的有 组织 有计划的教学。其 任务 是 锻炼 身体,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的基本 知识 、技能;进行 思想 品德教育。 词语分解 体的解释 体 (体) ǐ 人、 动物 的全身:身体。体重。体温。体质。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 异常 变化)。体能。体貌。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育。体无完肤。 身体的一部分:四体。五体投地。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
2023-08-30 04:58:561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社会适应具体目标是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社会适应具体目标是:一.运动参与的目标1.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2.体验运动乐趣与成功。二.运动技能的目标1.学习体育运动知识。2.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3.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三.身体健康的目标1.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2.塑造良好的体型和身体姿态。3.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4.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四.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目标1.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2.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3.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4.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
2023-08-30 04:59:06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定了哪四个方面的目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定了哪四个方面的目标?答:1、增进身体健康 、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3、增进社会适应能力、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2023-08-30 04:59:151

体育新课程标准注重身心健康发展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在谈到新 体育 课程标准之前,我们有必要普及一下有关教育理念方面的有关知识。现代教育有三种教育理念,分别是素质教育、终生教育、快乐教育理念, 体育 教育作为教育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为了顺应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理念的发展,相应的也进行了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改革就是 体育 教育目标的改变,主要体现在新 体育 课程标准的变化上。 新 体育 课程标准有五个方面的目标维度,分别是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 健康 、心理 健康 和 社会 适应。 一、运动参与方面:主要培养学生参与 体育 活动的 兴趣与爱好, 让学生在 体育 活动中体验参与 体育 活动的乐趣,养成经常 参加 体育 锻炼的习惯。 二、运动技能方面:在兴趣与爱好的基础上, 掌握1-2项运动技能,并使其有所专长,提高终身 体育 的意识和能力。 三、身体 健康 方面: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 健康 ;使学生掌握卫生保健生活的知识、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具有一定的 体育 文化素养;了解运动、环境、营养和不良行为对身体 健康 的影响。 四、心理 健康 方面:主要促进个性的发展和健全的人格。比如:思想品德、 社会 责任感和群体意识、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强意志、勇敢顽强等等品德作风。 五、 社会 适应方面:注意营造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 社会 适应能力,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形成良好的团结合作行为。 综上所述, 体育 教育是对学生的德、智、美全面的教育,您提到的身心 健康 其实就是指身体 健康 、心理 健康 和 社会 适应方面的具体体现。 身体 健康 是指学生体型匀称,体重在正常范围,身高合理,体质测试指标能达到《国家学生体质测试标准》及格及以上标准,身体无任何慢性疾病。 心理 健康 是情绪稳定, 情感 专一,内心坚韧、强悍、坦荡,人际关系良好,性格不孤僻、不怪异、不零类。 体育 课最基本功能,一是通过有效 体育 教学,孩子们体质显著增强,二是通过有效 体育 教学,孩子们意志越来越强,毅力持久,内心越发强大,养成持之以恒,越挫越勇的终身活性。 新课程标准坚持目标统领教学,提倡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树立“ 健康 第一”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学生 健康 的主题,把教学的精力集中投放到关注全体学生的 健康 问题上,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以促进全体学生 健康 成长为目标,开展学校 体育 教学活动。近几年来,我校始终坚持以教育部 健康 体育 课程标准思想指导, 体育 教研组对高中 体育 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了实践与分析,完善了教学的指导思想、促进融洽的师生关系、优化了教材内容、推行了教学组织和教法的改革,在高中 体育 课新课标的道路上,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得到深层次的落实。树立 健康 第一的正确教学理念,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同时 体育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执行力,把教学计划转化为教学实际,这是我们实践的重要经验总结。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思想和理念需要不断的解读,并灵活运用,在现有的高中 体育 教学条件下,进一步提高 体育 课教学效益,无疑是对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诠释。 ( 一)课程性质 : 体育 与 健康 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 健康 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 体育 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 健康 目标的一门课程。 体育 与 健康 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 健康 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 体育 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 健康 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价值 : 体育 与 健康 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 健康 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 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体育 与 健康 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 健康 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 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1.增进身体 健康 :增进身体 健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 健康 的认识,掌握有关身体 健康 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坚持锻炼,增强体能,促进身体 健康 ;养成 健康 的行的生活方式。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 健康 的认识,掌握有关身体 健康 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坚持锻炼,增强体能,促进身体 健康 ;养成 健康 的行的生活方式。 2.提高心理 健康 水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 情感 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3.增强 社会 适应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理解个人 健康 与群体 健康 的密切关系,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 社会 的责任感;形成现代 社会 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 体育 道德和集体主义、 社会 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学会获取现代 社会 中 体育 与 健康 知识的方法。 4.获得 体育 与 健康 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 体育 与 健康 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 体育 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需求,选择个人喜爱的方法参与 体育 活动,挖掘运动潜能,提高运动欣赏能力,形成积极的余暇生活方式;学生可以提高 体育 运动中的安全防范能力,获得在野外环境中的基本生存技能。 二、学习领域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 (1)具有积极参与 体育 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 体育 活动。 运动技能目标 (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 (2)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 (3)安全地进行 体育 活动; (4)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身体 健康 目标 (1)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2)发展体能; (3)具有关注身体和 健康 的意识; (4)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 健康 的影响。 心理 健康 目标 (1)了解 体育 活动对心理 健康 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 (2)正确理解 体育 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 (3)学会通过 体育 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 (4)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社会 适应目标 (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 体育 道德; (2)学会获取现代 社会 中 体育 与 健康 知识的方法。 乔丹的气质是篮球场上的艺术家,是一代宗师的风范,后人争相模仿,包括科比,詹姆斯的气质就是穷苦家的孩子,是卡车司机,是伐木工的气质,詹姆斯人品没得说,交朋友交这样的不用担心他会害你,但他的水平和气质只能是一代大师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学校 体育 健康 教育越受到大众瞩目,培养体质 健康 、身心发展的合格公民成为今天教育的主要课题。于是育部推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这两个文件,并于近年再次修订,不断完善的《课程标准》为学校 体育 健康 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根本上转变着学校 体育 健康 教学的发展。结合本人多年教学实践与理论学习,想就课标学习谈几点体会与思考。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健康 体育 论文大学生心理 健康 教育课程论文学前儿童 健康 教育论文性 健康 教育论文心理 健康 教育教学论文小学 体育 与 健康 教学论文 1对 体育 与 健康 课程标准的认识 一是继承与发展。课标更为彻底的摒弃了以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那种“学科中心论”的教学模式,更为充分地突出了教学中心是学生这一主体。同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是一致的,即:将“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就学校 体育 目标而言,强调在“ 健康 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促进学生身体 健康 、心理 健康 和 社会 适应。 二是课标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课标进一步规定了 体育 与 健康 课必须注重学生身心 健康 的发展,强调 体育 教育增进学生心理、生理和 社会 适应的功能,使 体育 教学首次将 体育 功能延伸至 社会 生活,并提出了四个基本理念,即: (1)坚持“ 健康 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 健康 成长; (2)激发学生 体育 活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 体育 意识;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明确了 体育 教学的目标,而且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2对 体育 与 健康 课程标准实施的思考 2.1重视———新课标下教学内容的选择 新课标下 体育 与 健康 课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当然,原则上必须求稳求实、且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 健康 发展。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第一,系统知识与系列活动的关系。教学内容选择的关键是要在“ 健康 第一”的思想指导下,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科课程中知识、原理和技术在活动中直接经验的感受与体验的相互转换,使学生愿学乐练,受益终生。第二,正视地区差异、城乡差别,作为民族地区的教师,尽可能地从实际出发,挖掘乡土教材和民族传统教材,注重所选教材的特点,突出自己的特色。 尤其是在: (1)发展身体素质练习的教材; (2) 游戏 类教材; (3)各项 体育 活动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在实践中的运用; (4)乡土教材和民族传统教材; (5)韵律体操与舞蹈,应不拘一格,敢于取材,大胆创新。 2.2灵活———课标下教学结构的变化 一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在系统地传授 体育 基本知识、技术与技能,而是启发、诱导学生根据计划目标,自身的兴趣、爱好,主动地参与 体育 活动项目的练习。二是在组织教学方法上,技术、技能的学习不再是精讲多练,教师一统课堂的教学模式,而是多姿多样,多种教学方法、手段及组织形式的聚集,只在必要时向学生做适当的示范、表演、指导、辅导和总结。其教学组织形式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的选择运用并有所创新,采取诸如教学分层式、自主选择式、自主结合式。 不求规范统一,但求学生练习主动积极、创新求趣。强化教师的引导、指导作用和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2.3完善———课标下的评价体系 的 体育 与课程标准提出了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以及学生互相评价相结合,同时又专门提出了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强调对所学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了解与运用,重视参与性、健身性及 娱乐 性的统一。即客观求实,承认差异,又注重能力发展。使评价体系尽可能地反映出学生情况,评断更趋于合理。这种较为客观体现“ 健康 三维观”的教学课程评价体系
2023-08-30 04:59: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