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高中初中带兵的文言文

2023-09-08 09:35:48
共1条回复
max笔记

1. 高中必背初中古诗词文言文五十篇

每个地区都不太一样,不知道适合不适合

一 古文(20篇)

寡人之于国也

劝学

逍遥游

邹忌讽齐王纳谏

过秦论

屈原列传

报任安书

陈情表

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

谏太宗十思疏

滕王阁序

师说

阿房宫赋

六国论

游褒禅山记

赤壁赋

石钟山记

项脊轩志

登泰山记

二 诗词曲(50首)

静女

无衣

湘夫人

离骚

长歌行

孔雀东南习不

迢迢牵牛星

短歌行

白马篇

归园田居

山居秋暝

梦游天姥吟留别

越中览古

蜀道难

将进酒

登高

蜀相

兵车行

客至

旅夜书怀

咏怀古迹

阁夜

登岳阳楼

渔翁

2. 高中、初中中文言文“将”的用法

将,jiāng 〈动〉 1. (《说文》:“形声。

从寸,酱省声。”案:从繁体字形看,将字从爿,从手持肉之形。

“爿”指木片。“爿”与“手持肉”联合起来表示“在木片上涂抹肉汁”。

本义:带肉汁的木片。引申义:以带肉汁木片引诱、鼓励。

转义:半液态半固态的涂抹类辅助食品。凡从将之字皆与此本义、引申义及转义有关。)

2. 扶持,扶助将,扶也。——《广雅》 案:扶助即辅助。

“将”作为带肉汁的木片是一种实现目的的辅助手段,故有扶助义。 无将大车。

——《诗??小雅??无将大车》 案:此句中的“将”,是“引导”的意思。 天不我将。

——《诗??大雅??桑柔》 案,此例句中的“将”,是激励、引导的意思。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乐府诗集??木兰诗》 案:扶将,扶助和引领 为人将车。——《史记??田叔传》。

索隐:“犹御车也。” 案:将车,引车。

吏谨将之。——《荀子??成相》。

注:“持也。” 案:将之:激励之、引领之。

3. 又如:将美(助成好事);将引(扶助收纳);将扶(扶持;搀扶);将助(扶助;支持) 4. 奉行,秉承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元结《贼退示官吏》 5. 送行来者弗迎,去者弗将。——《淮南子??诠言》 6. 又如:将意(致意);将迎(送往迎来);将送(送行;遣送) 7. 携带 将家就鱼麦,归 *** 湖边。

——元结《贼退示官吏》 8. 带领 将胡骏马而归。——《淮南子??人间训》 9. 顺从;随从 备物以将形。

——《庄子??庚桑楚》 将自何所至。——《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0. 供养;奉养 不遑将父。

——《诗??小雅??四牡》 不遑将母。 11. 行,进 日就月将。

——《诗??敬之》 12. 使用 菩萨将甚兵器?——《西游记》 〈副〉 1. 就要;将要 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六年》 天将降大任。——《孟子??告子下》 将以实笾豆。

——明?? 刘基《卖柑者言》 将炫外。 将恐深。

——《韩非子??喻老》 将益深。 将以有为也。

(这是唐朝名将南霁云的话,见于韩愈《张中丞传后序》。文天祥引用此语,说明自己想忍辱留生,以图大举。)

——宋?? 文天祥《后序》 柳条将舒。——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带领);将然(指将要发生的事);将欲(将要;打算) 2. 必,必定 将拜君赐。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将有所不可。——宋?? 苏轼《教战守》 民将不安。

3. 将近 将五十里也。——《孟子??滕文公》 4. 岂;难道 若无然,民将能登天乎?——《国语??楚语》 〈介〉 1. 相当于“拿”、“取” 将雌剑往。

——晋?? 干宝《搜神记》 呼儿将出换美酒。——《将进酒》 将子头来。

2. 相当于“把”、“用” 将身后托汝。——清?? 袁枚《祭妹文》 1. 连接意思平等的词或词组,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又”,“且” 。

例如:将信将疑 2. 如果;假若 吾将再病。——清?? 袁枚《祭妹文》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孙子》 3. 或;抑 将有人主张之乎?将无人主张之乎?——孟郊《上常州卢使君书》 〈助〉 1.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或进行。在现代汉语里见于方言 宫使驱将惜不得。

——唐?? 白居易《卖炭翁》 大虫去了一盏茶时,方才扒将起来。——《水浒传》 将 jiàng 〈名〉 1. (形声。

从寸,酱省声。本义:将领,带兵的人) 2. 同本义 将,帅也。

——《说文》 将止不面夷。——《国语??晋语》。

注:“帅也。” 是将率之事也。

——《荀子??富国》。注:“犹主领也。”

军必有将。——《吕氏春秋??执一》。

注:“主也。” 军将皆命卿。

——《周礼??大司马》 鲁欲使 慎子为将军。——《孟子》 将谓五官,左右虎贲、羽林、中郎将也。

——《后汉书??桓帝纪》注 人臣无将。——《汉书??叔孙通传》 代廉颇为将。

—— 汉?? 刘向《列女传》 赵将 马服君。 诸将请所之。

——《资治通鉴??唐纪》 诸将皆失色。 将吏敢复有言迎操者。

——《资治通鉴》 〈动〉 1. 统率;率领 葛婴将兵。——《史记??陈涉世家》 将荆州之军。

——《三国志??诸葛亮传》 自将三千人。——《资治通鉴??唐纪》 李进诚将三千。

将数百之众。(将,带领。)

——汉?? 贾谊《过秦论》 括不可使将。—— 汉?? 刘向《列女传》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淮南子??人间训》 将 qiāng 〈动〉 愿;请求。用来表示礼貌上的尊敬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诗??卫风??氓》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3. 初中高中的古文诗词全部都告诉我,一个不少~

【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江月】(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 【龟虽寿】(曹操 东汉)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 *** 花。 【浣溪沙】(晏殊"宋)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南宋)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如梦令】(李清照"南宋)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观书有感】(朱熹"南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七年级下册 (一).课内古代诗歌 【木兰诗】(北朝民歌)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 【山中杂诗】(吴均"南朝)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王维"唐)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李白 唐)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岑参"唐)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唐)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唐)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约客】(赵师秀"南宋)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赵翼"清)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 *** 数百年。 三.八年级上册 (一)课内古诗 【望 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 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 壕 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4. 高中生必背古文有哪些

以下这些是 高中课本上的

邹忌讽齐王纳谏(全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浴乎沂一段)

劝学 秋水 过秦论 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 师说 阿房宫赋(全文)

谏太宗十思书(十思一段和前一段)

六国论

游褒禅山记(议论的一段)

项脊轩志(姗姗可爱一段)

长亭送别(3小段)

陈情表 赤壁赋 逍遥游 滕王阁序 (全文)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论述的长段)

报任安书(孙子膑脚一段)

屈原列传(屈原即黜 一段,渔父一段,还有一段忘了)

初中

陋室铭………………………………………… 刘禹锡

爱莲说………………………………………… 周敦颐

桃花源记…………………………………………陶源明 (全文)

五柳先生传 三峡 小石潭记 与朱元思书 始得西山宴游记 醉翁亭记(了解)

《孟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鱼我所欲也

岳阳楼记…………………………………………范仲淹 (全文)

出师表…………………………………………诸葛亮

5. 高中要背的文言文和古诗

高中必背古诗词有哪些?

(一)古文20篇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劝学 《荀子》

逍遥游 《庄子》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过秦论 贾 谊

屈原列传 司马迁

报任安书 司马迁

陈情表 李 密

兰亭集序 王羲之

归去来兮辞 陶 潜

谏太宗十思疏 魏 徵

滕王阁序 王 勃

师说 韩 愈

阿房宫赋 杜 牧

六国论 苏 洵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赤壁赋 苏 轼

石钟山记 苏 轼

项脊轩志 归有光

登泰山记 姚 鼐

(二)诗词曲50首

静女 《诗经》

无衣 《诗经》

氓 《诗经》

湘夫人 屈 原

离骚 屈 原

长歌行 汉乐府

孔雀东南飞 汉乐府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 曹 操

白马篇 曹 植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陶 潜

山居秋暝 王 维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 白

越中览古 李 白

蜀道难 李 白

将进酒 李 白

登高 杜 甫

蜀相 杜 甫

兵车行 杜 甫

客至 杜 甫

旅夜书怀 杜 甫

咏怀古迹(其三) 杜 甫

阁夜 杜 甫

登岳阳楼 杜 甫

渔翁 柳宗元

石头城 刘禹锡

琵琶行 白居易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元 稹

李凭箜篌引 李 贺

过华清宫 李商隐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温庭筠

锦瑟 李商隐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李 煜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 煜

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 永

桂枝香u2022金陵怀古 王安石

江城子u2022乙卯正月二十曰夜记梦 苏 轼

念奴娇u2022赤壁怀古 苏 轼

鹊桥仙(纤云弄巧) 秦 观

苏幕遮(燎沉香) 周邦彦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书愤 陆 游

临安春雨初霁 陆 游

永遇乐u2022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 夔

窦娥冤 关汉卿

长亭送别 王实甫

醉太平(人皆嫌命窘) 张可久

哀江南 孔尚任

注:有的只背诵其中一部分。

6. 初中到高中的所有的文言文词要点

高中学习有“诀窍” 即使是中考英语得了满分,高一第一次单元考也可能不及格;即使是初中物理学科的佼佼者,高一物理也可能学不好。由于初高中在学习内容及对学生要求等方面有诸多不同,不少人把高一称为衔接的门槛。但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方法,这道坎并不难跨越。8月7日,一场名为“初中升高中学习方法转变”的公益讲座在福州一中举行,五位名师为上千名即将迈入高中校园的学生面授机宜。本报记者 现将五门学科的学习衔接要点归纳如下,以飨读者。 语文:每天保证半小时阅读 变化:高中语文与初中阶段相比有较大的跳跃,强调学生自主阅读和自主写作,变“要我读,要我写”为“我要读,我要写”。因此,学习高中语文,一要善于“发现”,二要善于“表达”。 方法:要留意体察自然、社会和人生,关注文化生活,获得许多发现,积累到丰富的写作素材。在阅读优秀作品时,也要学会发现:品味语言,感受作品思想、艺术的魅力;领悟其丰富的内涵,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提出自己的新看法。对自己的新发现,要学会不断追问,懂得联想和想象。对语文基础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对高中生来说十分必要,从字音、字形、词语、标点到句法、修辞等方面进行整理,搜集文学常识、写作知识等内容,构建起自己的语文知识框架体系。 学习文言文最有效的方法是“积累”和“转化”。积累最好的办法就是背诵,把若干重要的文言篇章熟记于心,文言的实词意义、虚词应用、各种句式的变化其实就已经包含其中了。转化是指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变为能力,在阅读背诵的基础上掌握文言文的学习规律和方法,从而能够自己阅读比较浅显的陌生文言文。 此外,要学好语文,光读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学习的计划当中。高一正是广泛涉猎课外书籍的好时机,每天至少用半个小时阅读课外书。 数学:耐心+恒心+毅力 变化:高中数学在知识的深度、能力的要求上都比初中有了质的飞跃,内容难度大、抽象,对分析能力的要求高。所以进入高中后,成绩有所下降是正常的,大可不必为没拿到高分而烦恼。当然,态度决定一切,既有耐心,又有恒心和毅力,相信是能够把高中数学学好的。 方法:学会听课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至关重要,上课听老师分析问题时,应注意思路、方法,掌握了原理,一节课就有收获了。记笔记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但不能因此影响听课,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跳过去。如果发现听课吃力,则要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学数学的本质是学解题,要学会多问几个为什么。通过反复思考,理解后的知识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在理科的学习中,树立自学的意识非常必要。此外,多做练习对学好数学有很大帮助,但是应该强调“适当”,而不是多多益善,搞题海战术。 英语:语法和词汇是两大要素 变化:进入高中后,英语教材的内容增多,跨度大,不像初中一节课就可以把知识点反复操练到完全掌握,所以更要注意自学,温故而知新。高中英语非常侧重培养阅读能力,需要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对语言、文章的理解之中。这除了一定的练习之外,还需要大量的自主阅读。 方法:高一,重在培养兴趣,树立信心,锻炼听说能力,掌握几个重要的语法点,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高二,坚持听说联系,着重扩大单词量和阅读量,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高三,提高语言知识的准确性和综合性,通过适当的训练提高解题技巧和应试能力。此外,语法和词汇是学习英语的两大要素。“语法万能唯一论”和“语法无用论”都不可取,语法应坚持结合语境中体会学习。对于词汇的学习应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在阅读中主动记忆。在初记单词时,鼓励结合拼读规则,达到“读其音,知其形”的境界。另外,要重视听说能力的夯实锻炼,通过背诵经典课文,主动参与类似英语角的活动等途径来实现。 物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变化:物理是高考理综考查的科目之一,理综总分300分,物理就占了120分。根据往年高考成绩,物理科得分不太理想。今年初三毕业生是参加过课改的,而高中物理末参加课改,这样就使原本所具有的初高中物理衔接的难度增大,和其他科目相比,学物理要投入更多精力。

相关推荐

祭妹文译文 | 注释 | 赏析

祭妹文 [清代] 袁枚 干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 呜唿!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呜唿!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唿“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记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眣汝办治。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汝嫂非不婉嫕,而于此微缺然。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 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后虽小差,犹尚殗殜,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呜唿!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唿汝耶? 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绵惙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呜唿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而今已矣!除吾死外,当无见期。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见汝;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惟汝之窀穸,尚未谋耳。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其傍,葬汝女阿印;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旷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所怜者,吾自戊寅年读汝哭侄诗后,至今无男;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睟耳。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 呜唿!生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唿哀哉!呜唿哀哉! 思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干隆三十二年冬,葬三妹素文在上元的羊山上,并作这篇文章来致祭: 唉!你生在浙江,却葬在此地,远离我们的故乡七百里了;当时你即使做梦、幻想,也怎会知道这里竟是你的埋骨所在呢? 你因为坚守从一而终的贞节观念,嫁了一个品德败坏的丈夫而被遗弃,以致陷在孤苦落拓的境地,虽然这是命中注定,是上天的安排,然而连累你到这种地步,也未尝不是我的过错。我幼年时跟从老师诵读四书五经,你同我并肩坐在一起,爱听那些古人的节义故事;一旦长大成人,你立即亲身来实践。唉!要是你不懂得经书,也许未必会像这样苦守贞节。 赏析 袁枚是“性灵说”的倡导者,主张为文要有“真情”。其文别具特色,善于描写景物,叙事记人。 祭文通常有固定的格式,其内容和形式都容易公式化,为后人传诵的不多。但袁枚的《祭妹文》却不拘格式,写得情真意切,生动感人,为后人传诵。 袁素文名机,素文是她的字,1720年(清康熙五十九年)生。她容貌出众,“最是风华质,还兼窈窕姿”,“端丽为女兄弟冠”,是袁家姐妹中长得最漂亮端庄的。袁素文又“幼好读书”,针线旁边常放着书卷,因此很会作诗。在她未满一周岁时,其父曾仗义救助亡友衡阳县令高清的妻儿,为高清平反了其生前一起因库亏而入狱的冤案。高清的胞弟高八为此感激涕零,表示自己即将出生的孩子若系男儿,就与袁素文婚配,以示报答袁家大恩。
2023-09-01 00:05:471

祭妹文袁枚原文及翻译

祭妹文袁枚原文及翻译如下:乾隆丁亥年的冬天,在上元县的羊山安葬了三妹素文,写文章祭奠说:唉!你生在浙江杭州却葬在这里,远离咱们的故乡七百里,当年那时候即使是奇特的梦幻,难道能梦到这里是你安葬的地方吗?你因为有坚守贞节的想法,遇人不合,导致了婚姻上的孤独不遇。虽说是命运在作弄,实际上是老天爷的安排;然而连累你到这种地步的,不能说不是我的过错。我从小跟着老师学习儒家的经书,你和我并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的事。一旦长大成人,就亲自去实行。唉!假使你不懂儒家的经文,也许不一定像这样苦守贞节。我逮蟋蟀,你在一旁动胳膊助力;冬天虫子僵死了,(你和我)一同到它的穴边(凭吊)。今天我收殓营葬你,而往事清清楚楚地浮现在眼前。我九岁的时候,在书房里休息,你梳着两个小?髻,披着细绢单褂进来,温习《诗经·缁衣》那一首诗。恰好老师开门进来,听见两个童子清脆响亮的读书声,不觉笑了,连声赞叹。这是(当年)七月十五日的事,你在墓地,应当清楚地记得吧。我二十岁左右去广西,你拉着(我的)衣服伤心大哭。过了三年,我中了进士回家,你从东厢房扶著书桌走出来,一家人瞪着眼直笑,记不得话从哪里说起,大概说些长安中进士以后,家信报知的早晚罢了。总的说来,这些琐事虽然是陈迹了,可我一天没死,就一天忘不了。往事填满心胸,想起来就悲凄地哭不出声来,(它们)象形象那样清楚,可是走近追寻便消逝了。悔恨当时没有把幼年时期天真烂漫的情态,详细记录下来。可是你已经不在人世了,那么,即使岁月倒转,儿童时代还能再来,也没有能和我一起证实当年情况的人了。从你同高家恩断义绝回娘家以后,老母亲依靠着你侍侯,家里动笔墨的事仗着你办理。(我)曾经说过,女人当中最缺少懂得儒家经典和明白文章典故的,你嫂子并非不柔顺,可在这方面稍有些缺欠。所以从你回娘家以后,虽然为你伤心,可实在为我自己高兴。我又比你大四岁,世上岁数大的人先死,可以把身后(的事)托付给你,可没想到你比我先离开人世啊!前年我病了,你整夜地探问,(病)轻点就高兴,(病)重点就忧愁。后来虽然病势稍减,可是还起不了床,没有什么消愁解闷的。你来到床前,给讲述小说演义里面可喜可惊的事,姑且求得一时高兴。哎!从今以后我要是再病了,教我从哪里去喊你呢!你病了,我确信大夫说「不要紧」的话,远去扬州吊唁(别人)。你又怕我伤心,阻止别人去通知我。等到病情危急,母亲问希望哥哥回来吗?(你)强支撑著答应说「想」。我已在头一天梦到你来诀别,心里知道不吉利,(就)飞快地坐船过江。果然我在未时回到家,而你在辰时已经断气了。(你的)四肢还是温暖的,一只眼还没闲上,原来还在忍着死痛等待我啊。哎,伤心哪!早知道和你永别,那么我哪里肯远离出游,即使外出也还有许多心里话讲给你听,和你一起商量呢。现在完了!除了我死以外,是不会有见面的日子了。我又知哪天才死,能够见到你,况且死后有灵无灵,见着见不著,又终于是搞不清楚的。那么我怀着这无边的遗憾,天哪,人哪,竟然遗憾到底了!你的诗,我已经付印了;你的女儿,我已经替你安排她出嫁了;你的一生事迹,我已经作了传;只有你的墓穴我还没安排。先祖的坟地在杭州,到杭州去要经过长江和运河,看情况难以归葬,所以按照母亲的心意把你安放在这儿,便于祭奠。在它旁边安葬你的女儿阿印。那下边的两个坟,一个是父亲的侍妾朱氏的,一个是我的妾陶氏的。羊山地势宽阔,往南看是一片平原和洼地,往西看是栖霞山,刮风下雨或一早一晚,寄居在外的魂灵有伴侣,应当不至于孤寂。所可叹的,我从戊寅年读了你哭侄子的诗以后,到如今还没有男孩,只有两个牙牙学语的女孩,生在你死以后,才一周岁。我虽不敢说自己年老,而牙齿已经活动,头也秃了,(我)心里明白,谁知道在人世还能有几天!阿品远在河南做官,也没有子女,九族没有可以继承的人了。你死我来安葬,我死的时候谁来埋葬呢?你如果有灵,能够告诉我吗?唉!(你)活着时候的事已经没法想像,死后的事又无法知道,哭你既听不到你的回答,祭祀你又看不见你来吃。纸线的烟灰在飞扬,北风广漠而猛烈,哥哥我回家去了,还在不时地回头看你啊。悲痛啊!悲痛啊!
2023-09-01 00:05:551

祭妹文文言文翻译

  《祭妹文》是清代文学家袁枚的一篇散文,下面是我整理的祭妹文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祭妹文原文   清代:袁枚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   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记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眣汝办治。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汝嫂非不婉嫕,而于此微缺然。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   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后虽小差,犹尚殗殜,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绵惙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而今已矣!除吾死外,当无见期。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见汝;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惟汝之窀穸,尚未谋耳。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其傍,葬汝女阿印;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旷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所怜者,吾自戊寅年读汝哭侄诗后,至今无男;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睟耳。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   呜呼!生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祭妹文译文   乾隆丁亥年冬季,安葬我的三妹素文于上元县的羊山,用祭文祭奠她说:   啊呀!你出生在杭州却埋葬在这里,距离我们家乡七百里了。当你出生时,即使做奇异的噩梦和虚幻的想象,又怎么能想到此地是你埋葬骸骨的地方呢?   你由于坚持贞节的一种意念,遇人不善而遭离弃,致使你孤独愁苦,落拓失意。虽然是命中注定,其实是上天造成的不幸,但是连累你走到这种地步,未尝不是我的过错啊。我幼年跟随先生读经学习,你与我并肩而坐,喜欢听古人坚持节义的事例,你一旦长大成人,竟然亲自付诸实践。唉呀!假如你不懂得诗书,或许不一定这样苦守贞节啊。   我捉蟋蟀,你振臂参与其间,天气寒冷时蟋蟀僵硬了,我们同到埋葬蟋蟀的洞穴边凭吊。今天我装敛你埋葬你,而当日的情形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我九岁时,在书房内休息,你梳着两个发髻,披着细绢做的单衫到来,我们温读 《细衣》一章。恰好先生开门进来,听到两个童子读书琅琅,不觉微笑起来,连连发出 “啧啧”的赞美声。这是七月十五的事情啊,你在九泉之下,定当清楚地记得这件事的。我刚成年时到广西去,你拽住我的衣裳伤心痛哭。过了三年,我中进士回家,你从东边厢房拿着碗盘就出来了,全家人瞪着眼睛看着笑了,不记得当时话题从何说起,大概是说在京城考中进士,递信人报信的迟早如此等等。所有这些琐碎的事情,虽然已成为陈迹,但是我一天不死,就一天不能忘记。过去的事填满胸中,想起它们就凄伤硬咽,像影子一样历历在目,想逼近捕捉时,它却消失了。我后悔当时不曾把幼年时期的情况,详细排列记录保存下来;但是你已经不在人世了,即使光阴倒流,儿童时代可以重来,但也没有对此做印证的人了。   你与高家情谊断绝离婚回家后,堂上阿母,依仗你扶持;家中文字方面的事务巴望着你办理。我曾经说过女人中很少有能够通明经书的旨意、熟悉轨范的训释的;你嫂嫂不是不和静柔顺,但是在这些方面稍微有些欠缺。所以自从你回家以后,我虽然为你悲伤,其实替我自己高兴。我又比你大四岁,假如按人世间年长的`先死亡的常例,那我可以把身后之事托付于你,却没想到你在我之前走了啊!   前年我患有疾病,你通宵来探询,病情减一分你就高兴,病J晴增一分你就担忧。后来虽然稍有好转,可还是半卧半起,没有什么娱乐消遣。你来到病床之前,给我讲说小说野史上的使人高兴和惊讶的故事,姑且带给我一些欢乐。唉呀!从今往后我再患病,叫我从哪里呼唤你啊!   你患病的时候,我听信医生的话说没有什么危险,就远到扬州去了。你又担心你使我心忧,劝阻人来报信。等到你病危到气息奄奄时,阿母问: “你盼望哥哥回来不?”你挣扎着答应说:“嗯。”我已经先一天梦见你来告别,我心里知道不吉祥,飞舟渡过长江。果然,我于未时回到家中,而你于辰时气绝身亡。你的四肢还有余温,一只眼睛还没有闭紧,大概你还在挣扎延时等待我的到来啊!唉呀!可悲可痛啊!早知道要与你永别,那我怎么肯远行?即使远行,也还有多少心里话要让你听到知道,共同和你商量啊!可是现在完了!除了我死之外,必当没有见面的日子。我又不知道自己哪一天死,可以见到你,而死后有知觉还是没知觉,与你能见面还是不能见面,又终究难以明白啊。既然这样,那么抱着这没有边际的遗恨,是天意吗?是人事吗?而终于这样完了吗?   你的诗稿,我已经付印;你的女儿,我已经代你嫁出;你的生平,我已经写有传记;只有你的墓穴,还没有筹划好。咱家祖先的墓地在杭州,江广河深,势必难以运回故乡安葬,所以我征得母亲的同意而安葬你在这里,为的是便于祭奠扫墓。你墓旁葬着你的女儿阿印,下首两座坟墓,一座是阿爷的侍妾朱氏,一座是阿兄的侍妾陶氏。羊山空旷辽阔,向南可望见低洼的平原,向西可望见栖霞之山,刮风下雨,清晨黄昏,你寄居他乡的灵魂也有伴侣,定当不会孤独寂寞。所可悲的是,我从戊寅年读过你写的哭侄诗后,到今天没有男孩;两个女儿正牙牙学语,出生在你死以后,仅仅周岁而已。我虽然因母亲还健在而不敢称说自己已老,然而牙齿动摇,头发已秃,暗中我自己知道,知道我在人世间还有几天啊!阿品远在河南做官,也没有子女,袁门九族没有可以继承香火的人。你死了我埋葬你,我死了谁埋葬我!你如果地下有灵,能不能告知我?   唉呀!身前的事既不可以回想,身后的事又不可以知道;我哭你既听不到你回答,祭奠你又看不见你享用。冥钱灰烬飞扬,北风非常狂大,你哥哥我回去了,还屡屡回头观望你呀。唉呀,可悲可痛啊!唉呀,可悲可痛啊!
2023-09-01 00:06:141

《祭妹文译文-翻译》

http://www.edudo.com/ziyuan1/uploadfile/0612/1898.asp
2023-09-01 00:06:263

祭妹文的文言文翻译

  《祭妹文》是清代文学家袁枚的一篇散文,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哀祭散文的珍品。这篇祭文从兄妹之间的亲密关系着眼,选取自己所见、所闻、所梦之事,对妹妹袁机的一生做了绘声绘色的描述,渗透着浓厚的哀悼、思念以及悔恨的真挚情感。下面就是我整理的祭妹文的文言文翻译,一起来看一下吧。    祭妹文   清代:袁枚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   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记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眣汝办治。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汝嫂非不婉嫕,而于此微缺然。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   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后虽小差,犹尚殗殜,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绵惙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而今已矣!除吾死外,当无见期。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见汝;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惟汝之窀穸,尚未谋耳。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其傍,葬汝女阿印;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旷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所怜者,吾自戊寅年读汝哭侄诗后,至今无男;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睟耳。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   呜呼!生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译文   乾隆三十二年冬,葬三妹素文在上元的羊山上,并作这篇文章来致祭:   唉!你生在浙江,却葬在此地,远离我们的故乡七百里了;当时你即使做梦、幻想,也怎会知道这里竟是你的埋骨所在呢?   你因为坚守从一而终的贞节观念,嫁了一个品德败坏的丈夫而被遗弃,以致陷在孤苦落拓的境地,虽然这是命中注定,是上天的安排,然而连累你到这种地步,也未尝不是我的过错。我幼年时跟从老师诵读四书五经,你同我并肩坐在一起,爱听那些古人的节义故事;一旦长大成人,你立即亲身来实践。唉!要是你不懂得经书,也许未必会像这样苦守贞节。   我捉蟋蟀,你紧跟我捋袖伸臂,抢着捕捉;寒冬蟋蟀死了,你又同我一起挖穴埋葬它们。今天我收殓你的尸体,给你安葬,而当年的种种情景,却一一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我九岁时,在书房里休息,你梳着两个发髻,披了一件细绢单衣进来,共同温习《诗经》中的《缁衣》一章;刚好老师开门进来,听到两个孩子琅琅的读书声,不禁微笑起来,连声“啧啧”称赞。这是七月十五日的事情。你在九泉之下,一定还清楚地记得。我二十岁去广西,你牵住我的衣裳,悲伤痛哭。过了三年,我考中进士,衣锦还乡,你从东厢房扶着长桌出来,一家人瞪着眼相视而笑,记不得当时话是从哪里说起,大概是说了些在京城考进士的经过情况以及报信人来得早、晚等等吧。所有这些琐碎的事情,虽然已经成为过去,但只要我一天不死,就一天也不能忘却。往事堆积在我的胸中,想起来,心头悲切得像被堵塞似的。它们像影子一样似乎非常清晰,但真要靠近它抓住它,却又不见了。我后悔当时没有把这些儿时的情状,一条一条详细地记录下来;然而你已不在人间了,那么即使年光可以倒流回去,儿童时代可以重新来过,也没有人来为它们对照证实的了。   你与高家断绝关系后回到娘家,堂上老母,依仗你照料扶持;家中的文书事务,期待你去办理。我曾经以为妇女中很少明白经书的意义、熟识古代文物典故的人。你嫂嫂并非不够温柔和顺,但在这方面稍有不足。所以自从你回家后,虽然我为你而悲伤,对我自己来说却很高兴。我又比你年长四岁,或许像世间通常那样年长的先死,那就可以将身后之事托付给你;却没有想到你比我先离开人世!   前些年我生了病,你整夜都在打听、探望病情,减轻一分就高兴,加重一分就担忧。后来虽然我的病情稍有好转,但仍半卧半起,感到没有什么好取乐消遣;你来到我的床前,讲一些稗官野史中使人好笑和使人惊奇的故事,给我带来一些欢乐。唉!自今以后,我如果再有病痛,教我从哪里去呼唤你呢?   你的病,我相信医师的话以为不要紧,所以才远游去扬州。你又怕我心中忧虑,不让别人来给我报信。直到病已垂危时,母亲问你:“盼望哥哥回来吗?”,你才勉强答应说:“好。”就在你死前一日,我已梦见你来诀别,心知这是不吉祥的,急忙飞舟渡江赶回家。果然,我于未时到家,而你已在辰时停止了呼吸,四肢尚有余温,一只眼睛还未闭紧,大概你还在忍受着临死的痛苦等待我回来吧。唉!痛心啊!早知要和你诀别,那我怎么肯离家远游呢?即使出外,也还有多少心里话要让你知道、同你一起商量安排啊!如今完了,除非我死,否则就没有相见的日期。可我又不知道哪一天死,才可以见到你;而死后究竟有知觉还是没有知觉,以及能相见还是不能相见,终究是难以明白的啊!如果如此,那么我将终身抱着这无穷的遗恨,天啊!人啊!竟然这样完了吗!   你的诗,我已经付印了;你的女儿,我已替你嫁了出去;你的`生平,我已写了传记;只有你的墓穴,还没有安排好。我家祖先的坟墓在杭州,但是江广河深,势难将你归葬到祖坟,所以请示母亲的意见而把你安葬在这里,以便于祭奠扫墓。在你的墓傍,葬着你的女儿阿印,在下面还有两个坟墓,一个是父亲的侍妾朱氏,一个是我的侍妾陶氏。羊山空旷辽阔,朝南是一片宽广的平地,西望面向着栖霞山;风风雨雨,清晨黄昏,你这个羁留在异乡的精魂有了伴侣,当不致于感到孤独寂寞。可怜的是,我自从戊寅年读了你写的哭侄诗后,至今没有儿子;两个牙牙学语的女儿,在你死后出生,才只有一周岁。我虽因母亲健全而不敢说自己老,但齿牙摇动,头发已秃,自己心里知道,在这人世间尚能活几天?阿品弟远在河南为官,也没有子女,我家九族之内没有可以传宗接代的人。你死有我安葬,我死后由谁来埋葬呢?你如果死后有灵的话,能不能告诉我?   唉!生前的事既不堪想,死后的事又不可知;哭你既听不到你回话,祭你又看不到你来享食。纸钱的灰烬飞扬着,北风在旷野里显得更猛,我回去了,但又连连回过头来看你。唉,真悲痛啊!唉,真悲痛啊!    赏析   袁枚是“性灵说”的倡导者,主张为文要有“真情”。其文别具特色,善于描写景物,叙事记人。   祭文通常有固定的格式,其内容和形式都容易公式化,为后人传诵的不多。但袁枚的《祭妹文》却不拘格式,写得情真意切,生动感人,为后人传诵。   袁素文名机,素文是她的字,1720年(清康熙五十九年)生。她容貌出众,“最是风华质,还兼窈窕姿”,“端丽为女兄弟冠”,是袁家姐妹中长得最漂亮端庄的。袁素文又“幼好读书”,针线旁边常放着书卷,因此很会作诗。在她未满一周岁时,其父曾仗义救助亡友衡阳县令高清的妻儿,为高清平反了其生前一起因库亏而入狱的冤案。高清的胞弟高八为此感激涕零,表示自己即将出生的孩子若系男儿,就与袁素文婚配,以示报答袁家大恩。不久高八生了个儿子,于是送来金锁作为聘礼,这场指腹婚事就这样正式确定下来。可是当双方成年后,男方却只字不提嫁娶之事,直到1742年(乾隆七年)袁素文二十三岁时,高八突然捎来书信说,因为儿子有病不宜结婚,希望解除婚约。由于袁素文自幼深受封建礼教毒害,“一闻婚早定,万死誓相随”,所以听到男方要解除婚约,就手持金锁哭泣不止,终日绝食。不久高八病死,高清的儿子高继祖特来说明真相,原来高八之子高绎祖并非有病,而是“有禽兽行”,并且屡教不改,其父怕以怨报德,才托言儿子有病解约。可是袁素文为了固守旧礼教的“一念之贞”,竟不顾日后痛苦,仍坚持嫁给高八之子,一时被誉为所谓“贞妇”。   袁家家境虽然一般,但因为家学渊源,注重读书,请了教师在家指导袁枚,对待女儿也一样,所以素文自幼随哥哥上课。她很喜爱读书,针线旁边常放着书卷,很会作诗,琴棋书画也样样精通。她容貌出众,是袁家姐妹中长得最漂亮端庄的;尤其是她的脾性温柔,待人贤淑有礼,是出名的淑女。   二十五岁时,才貌双全的素文嫁到了如皋高家。婚后,素文孝敬公婆,深得公婆喜爱。可是高八之子绎祖,个头矮小,驼背斜眼,长相十分丑陋,而且品行极为恶劣。他性情暴戾,行为轻佻,整天吃喝嫖赌,无所不为。他看到书卷就发怒,把她的诗稿烧毁,不准妻子读书和做针线,袁素文从此不再敢作诗,也不敢缝纫。他为了外出嫖,卖尽家产后又向袁素文逼索嫁妆,不答应就拳打脚踢,有时还用火烧灼袁素文,婆婆前来救护,他连母亲一起殴打,甚至把他母亲的牙齿都打下来了。就这样的虐待,素文还是一一忍受下来,在高家委曲求全,恪守妇道。后来,高绎祖聚赌输了很多钱,竟要卖掉袁素文抵债。她被逼无奈,逃到尼姑庵,看到无路可走了,才请人通知了娘家。袁父接到书信,心痛欲裂,当即赶到如皋告到官府,判决离婚后,他把女儿和她的女儿阿印领回了杭州老家。那年素文二十九岁,结婚才不过四年。   袁素文回到娘家以后,一方面悉心侍奉父母兄长,另一方面还惦念着婆母,经常寄赠衣食问安。三年后袁枚定居南京随园,素文也随着全家一起迁徙。由于婚姻极不美满,心灵上受到的创伤,她除了读书作诗自我安慰外,终日都闷闷不乐,生了病也不愿求医,终于在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病死,年仅39岁。   袁枚在《哭三妹五十韵》里写道:“彩凤从鸦逐,红兰受雪欺。”“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生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   袁素文这位贤淑的才女,由于受封建礼教毒害太深,所以导致了这场催人下泪的婚姻悲剧。她从“淑女”到“贤妇”,结果却差一点成了被卖掉的“弃妇”,并因此过早离开人世,这是与她自幼深受封建礼教的教育是分不开的。袁枚作为她的兄长,也看出了这一点。他在《祭妹文》中说:“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这种无可奈何的叹息,正是一种既沉痛又委婉的控诉。 袁素文留在人间的,除了一个悲婉的故事,还有就是一本著作《素文女子遗稿》。   《祭妹文》构思精巧,别巨匠心,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从素文墓地入笔到病根祸源的交代,从野外同捉蟋蟀到书斋共读诗经,从胞妹送哥眼泪流到把盏喜迎兄长归,从离家出嫁到中道归返,从侍奉母亲以示其德到关爱长兄以显其情,从素文之死到后事料理,情节层层推进,感情波起浪涌,叙事历历可见,抒情句句见心,文情并茂,浑然一体。   文章起笔交待亡妹所葬之地、祭奠时间,祭者身份等,紧接着“呜呼”一转,直呼亡妹,为全文奠定了凄切哀婉的悲怆基调。接着,简洁叙述妹妹的死因:“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意为素文早亡其根源是少年时常听先生授经,“爱听古人节义事”,说明是封建诗书的腐朽观念侵害了素文,使她饱受苦难,英年早逝。   接下来,作者追忆与素文共度的难忘时光。童年相伴读书,“差肩而坐”,温馨之情溢于言表;同捉蟋蟀,同葬蟋蟀,则体现了妹妹性情温厚善良。其描述真实生动,一个天真活泼善良的孩童突现于眼前。这原本不为奇,妙就妙在作者把追忆与现实联系起来,当年兄妹同葬蟋蟀,后来孤兄独葬亡妹,物换星移,昨是今非,让作者潸然泪下。年长些时,袁枚远行广西,妹妹不忍哥哥分离,掎裳拽衣,放声大哭。当年有妹送兄行,后来唯独兄送妹归,令作者十分伤痛。袁枚考中进士,衣锦还家,妹妹惊喜万分,扶案而出,家人瞠视而笑。妹妹为哥哥中考得官而欣喜之情,和盘托出,手足之情可见一斑。往日种种琐事,历历如在作者眼前。“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几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时光不可倒流,昔日也不再重来了。   随后,记妹妹归返母家的种种情形:服侍母亲;治办文墨;袁枚染病在床,妹妹终宵刺探,还想方设法让哥哥高兴,兄妹感情深厚。   而后,记妹妹病危和亡逝的情况。素文病入膏肓,大限将至,但不让人给哥哥报信,以宽兄长之心。忍死待兄归,然而终等不及哥哥归来含憾而终,死不瞑目。“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袁枚已预感不祥,急赶归家,在妹妹逝去几小时后才赶到家中,其时素文四肢尚温,却未能与妹妹说上一句心中话,只怪自己轻信医言,远吊扬州,自责之情溢于言表。一句“呜呼痛哉”,把对亡妹的思念、同情、内疚、哀痛统统浓缩在伤心欲绝的悲叹中。   最后,简述妹妹亡后料理事宜。并随感而发:“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末段,作者把视线拉回到眼前,回到祭奠的暮地。“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逝者已逝,生者十分凄切哀伤。“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对妹妹的怀念和挚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袁枚将整篇文章写得有灵性又不事雕琢。作者在回忆童年与妹妹同度的琐事时,信手拈来,清灵隽妙;悲悼亲人的遽然长逝时,又字字玑珠,句句血泪,真挚动人,感人肺腑。他在叙事中寄寓哀痛,行文中饱含真情,同时还穿插些许景物描绘,从而使痛惜、哀伤、悔恨、无可奈何之情有机地揉和在一起,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023-09-01 00:06:391

祭妹文原文及翻译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_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_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__情状,罗缕记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_汝办治。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汝嫂非不婉_,而于此微缺然。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后虽小差,犹尚__,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绵_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而今已矣!除吾死外,当无见期。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见汝;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惟汝之窀穸,尚未谋耳。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其傍,葬汝女阿印;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旷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所怜者,吾自戊寅年读汝哭侄诗后,至今无男;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_耳。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呜呼!生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译文乾隆三十二年冬,葬三妹素文在上元的羊山上,并作这篇文章来致祭:唉!你生在浙江,却葬在此地,远离我们的故乡七百里了;当时你即使做梦、幻想,也怎会知道这里竟是你的埋骨所在呢?你因为坚守从一而终的贞节观念,嫁了一个品德败坏的丈夫而被遗弃,以致陷在孤苦落拓的境地,虽然这是命中注定,是上天的安排,然而连累你到这种地步,也未尝不是我的过错。我幼年时跟从老师诵读四书五经,你同我并肩坐在一起,爱听那些古人的节义故事;一旦长大成人,你立即亲身来实践。唉!要是你不懂得经书,也许未必会像这样苦守贞节。我捉蟋蟀,你紧跟我捋袖伸臂,抢着捕捉;寒冬蟋蟀死了,你又同我一起挖穴埋葬它们。今天我收殓你的尸体,给你安葬,而当年的种种情景,却一一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我九岁时,在书房里休息,你梳着两个发髻,披了一件细绢单衣进来,共同温习《诗经》中的《缁衣》一章;刚好老师开门进来,听到两个孩子琅琅的读书声,不禁微笑起来,连声“啧啧”称赞。这是七月十五日的事情。你在九泉之下,一定还清楚地记得。我二十岁去广东,你牵住我的衣裳,悲伤痛哭。过了三年,我考中进士,衣锦还乡,你从东厢房扶着长桌出来,一家人瞪着眼相视而笑,记不得当时话是从哪里说起,大概是说了些在京城考进士的经过情况以及报信人来得早、晚等等吧。所有这些琐碎的事情,虽然已经成为过去,但只要我一天不死,就一天也不能忘却。往事堆积在我的胸中,想起来,心头悲切得像被堵塞似的。它们像影子一样似乎非常清晰,但真要靠近它抓住它,却又不见了。我后悔当时没有把这些儿时的情状,一条一条详细地记录下来;然而你已不在人间了,那么即使年光可以倒流回去,儿童时代可以重新来过,也没有人来为它们对照证实的了。你与高家断绝关系后回到娘家,堂上老母,依仗你照料扶持;家中的文书事务,期待你去办理。我曾经以为妇女中很少明白经书的意义、熟识古代文物典故的人。你嫂嫂并非不够温柔和顺,但在这方面稍有不足。所以自从你回家后,虽然我为你而悲伤,对我自己来说却很高兴。我又比你年长四岁,或许像世间通常那样年长的先死,那就可以将身后之事托付给你;却没有想到你比我先离开人世!前些年我生了病,你整夜都在打听、探望病情,减轻一分就高兴,加重一分就担忧。后来虽然我的病情稍有好转,但仍半卧半起,感到没有什么好取乐消遣;你来到我的床前,讲一些稗官野史中使人好笑和使人惊奇的故事,给我带来一些欢乐。唉!自今以后,我如果再有病痛,教我从哪里去呼唤你呢?你的病,我相信医师的话以为不要紧,所以才远游去扬州。你又怕我心中忧虑,不让别人来给我报信。直到病已垂危时,母亲问你:“盼望哥哥回来吗?”,你才勉强答应说:“好。”就在你死前一日,我已梦见你来诀别,心知这是不吉祥的,急忙飞舟渡江赶回家。果然,我于未时到家,而你已在辰时停止了呼吸,四肢尚有余温,一只眼睛还未闭紧,大概你还在忍受着临死的痛苦等待我回来吧。唉!痛心啊!早知要和你诀别,那我怎么肯离家远游呢?即使出外,也还有多少心里话要让你知道、同你一起商量安排啊!如今完了,除非我死,否则就没有相见的日期。可我又不知道哪一天死,才可以见到你;而死后究竟有知觉还是没有知觉,以及能相见还是不能相见,终究是难以明白的啊!如果如此,那么我将终身抱着这无穷的遗恨,天啊!人啊!竟然这样完了吗!你的诗,我已经付印了;你的女儿,我已替你嫁了出去;你的生平,我已写了传记;只有你的墓穴,还没有安排好。我家祖先的坟墓在杭州,但是江广河深,势难将你归葬到祖坟,所以请示母亲的意见而把你安葬在这里,以便于祭奠扫墓。在你的墓傍,葬着你的女儿阿印,在下面还有两个坟墓,一个是父亲的侍妾朱氏,一个是我的侍妾陶氏。羊山空旷辽阔,朝南是一片宽广的平地,西望面向着栖霞山;风风雨雨,清晨黄昏,你这个羁留在异乡的精魂有了伴侣,当不致于感到孤独寂寞。可怜的是,我自从戊寅年读了你写的哭侄诗后,至今没有儿子;两个牙牙学语的女儿,在你死后出生,才只有一周岁。我虽因母亲健全而不敢说自己老,但齿牙摇动,头发已秃,自己心里知道,在这人世间尚能活几天?阿品弟远在河南为官,也没有子女,我家九族之内没有可以传宗接代的人。你死有我安葬,我死后由谁来埋葬呢?你如果死后有灵的话,能不能告诉我?唉!生前的事既不堪想,死后的事又不可知;哭你既听不到你回话,祭你又看不到你来享食。纸钱的灰烬飞扬着,北风在旷野里显得更猛,我回去了,但又连连回过头来看你。唉,真悲痛啊!唉,真悲痛啊!
2023-09-01 00:06:481

《祭妹文》的原文

原文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 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予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记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汝办治。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汝嫂非不婉嫕,而于此微缺然。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后虽小差,犹尚殗殜,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绵惙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而今已矣!除吾死外,当无见期。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见汝;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惟汝之窀穸,尚未谋耳。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其傍,葬汝女阿印;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旷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所怜者,吾自戊寅年读汝哭侄诗后,至今无男;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睟耳。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 呜呼!生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选自《四部备要》本《小仓山房文集》
2023-09-01 00:06:583

祭妹文,主要表达的的思想感情

因为此课文是一篇"祭"的文章,所以一定要从他们年幼说起,再由"余捉s蟀"开始慢慢写出他们深厚的兄妹之情!并点出兄长未能尽责的原因附上一篇别人的感想表现了兄妹之间深挚的情感。 作者的痛伤不单单是因为对胞妹的挚爱,还饱含着对她的同情和怜悯,对邪恶不公的愤懑,对自己未尽职责的无限悔恨,这使得文章包孕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增强了震撼读者心灵的力量。
2023-09-01 00:07:171

中国历史上三大祭文是什么?

应该有出师表
2023-09-01 00:07:276

《祭妹文》的翻译!急急急!

(记得儿时),我捉蟋蟀,你在那里挥动双臂;天冷时蟋蟀冻僵了,我们一同到它的穴边。今天我装殓你安葬你,当日的情景便清楚地呈现在眼前。我九岁时,(有一次)在书斋休息,你梳着成对的发髻,披着细绢单衣来到,(一起)温读《缁衣》一章,正好先生开门进来,听到两个童子书声琅琅,不觉微微含笑,连连发出“啧啧”的赞叹声。这是七月十五的事,你在地下应当清楚地记得这一情景。我刚成年到广西去,你牵着我的衣裳伤心大哭。过了三年,我中进士还家,你从东边厢房扶着几案出来,全家睁眼看着欢笑,不记得当时话题从何说起,大概是说考中进士,递信人报信的迟早的情况,如此等等。所有这些琐事,虽然已经成为陈迹,然而我一天没死,就一天不能忘掉.
2023-09-01 00:08:031

分析《祭十二郎文》与《祭妹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点

祭文是对死者表示崇敬和怀念的一种文体,一般着重叙述死者的功业。为了应和当时礼仪的需要,作者往往作一番无泪之哭,不哀之嚎,常让人感到浮而不实,夸而失信,缺乏一种感人的力量。但是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和清代袁枚的《祭妹文》叙写的也是亲人之间的笃深情意,但它们一改过去祭文的矫揉造作,让人感到字字出肺腑,句句断肝肠,因而成为为祭文中不可多得的千古绝唱,和古代抒情散文中的不朽名篇,虽然两篇文章出自不同时代的不同作家之手,但把它们进行比较分析学习,还是大有裨益的。 一、从两篇文章的写作思路来看 《祭十二郎文》构思精巧,别巨匠心,它按照时间顺序,先通过家世的衰落颓败、幼时的孤苦伶仃及叔侄二人之间三别三会的叙述,抒写了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悔恨无穷与抱恨终生。然后叙写十二郎之死,流露出内心无穷的迷惘和无尽的悲伤,最后通过对家属的吊慰、坟茔的迁徙及遗孤的教养的叙述,极写内心无处诉说、不可遏止的辛酸与悲苦,显得哀婉凄楚。行文自始至终以时间为顺序,以怀念为线索,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而又步步深入,随着叙述的展开,作者沉重的情感波涛,也一浪高过一浪,使人读完全篇不能不掩卷深思,为作者因失去相依为命的侄儿所遭受到的深切的精神悲痛而潸然泪下,并得到一种美的享受,构思严谨而富有变化。《祭妹文》同样也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从素文墓地入笔到病根祸源的交代,从野外同捉蟋蟀到书斋共读诗经,从胞妹送哥泪花流到把盏喜迎兄长归,从离家出嫁到中道回归,从侍奉老母以示其德到关爱长兄以显其情,从素文之死到后事料理,情节层递步进,感情波涌浪推,叙事历历可见,抒情句句见心,文情呼应,浑然一体。 二、从两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来看 情感是客观对象与自己关系的主观反映,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态度,“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父》)真而浓的情愫才能有动人心魄的美学力量。两篇祭文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一个“情”字。《祭十二郎文》从家世的凄凉、身世的不幸,到父母的早逝、兄嫂的抚养,从自己的衰病到晚辈的幼小,这一切的一切都汇聚成一股感情的急流使作者百思萦集,情不能已。这里有怀念也有内疚,有哀愤也有感激,有期望更有辛酸,字字似血,句句是泪,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无任何修饰和渲染,无一字一句不是作者骨肉至情的的真切流露。拳拳爱心,绵绵深情,质朴洗练,哀婉久绝,成了祭文中难得的绝调,难怪宋代著名的大作家苏轼说:“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古文观止》也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袁枚的《祭妹文》贯穿全文的同样是凄楚哀婉的情调。本文基本上采取了顺叙的写法,先写兄妹幼年情事,以“呜呼”二字,直呼亡妹,为全文奠定了凄切哀婉的悲怆基调,再写自己中年归家之后的景况,最后写妹妹病危和亡逝。末段连呼“呜呼哀哉”,更是直抒胸臆,坦言心怀,言辞哀婉凄切,情意缠绵悱恻,把对亡妹的思念、同情、内疚、哀痛统统浓缩在伤心欲绝的悲叹之中,叙事中寄寓哀痛,行文中饱含真情,同时还穿插些许景物描绘,从而使痛惜、哀伤、悔恨、无奈之诸多成分有机地揉和于一体,具有令人肝痛肠断的艺术感染力。 三、从两篇文章的抒情方式来看 从抒情方式来看,采用对话形式,是这篇《祭十二郎文》的一个重要特点。全文用了四十个“汝”字,用第二人称直呼老成,好像老成并没有死,正坐在他对面听他倾诉衷肠;又好像老成虽死,但其亡魂还可以听到他的家常絮语;他甚至向老成直接提问:“其竟以此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其然乎?其不然乎?”来询问其病因、死期。这种对话形式,不同于一般祭文纯客观地歌功颂德,而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和抒情意味,因而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量,这种“汝”“吾”相称的叙述形式,让人感到好象同死者家常对话一般,读来显得亲切感人,也易于感情的抒发和流露。同时,本文在选材上一反过去祭文对功绩或德行的赞颂,而选择了作者和十二郎之间的个人家常琐事,从自己幼年丧父到叔侄相以为命,从漂泊天涯到未老先衰,从病情揣测到沉痛自责,从后事安排到吊慰家属, 虽多记生活琐事,但无一字不关“情”,无一句不含“情”,可谓事事关情,语语动情,句句系情,字字含情。此外,本文还特别注重虚词的应用以增强行文的感染力,使文章独具风采。全文多处反复运用了“而”“邪”“也”“矣”“乎”等语气词,不仅加重了抒情的语气,使表达的感情更加强烈,而且增强了文章顿挫有力的节奏,突出了作品的感人力量。 在这一点上,《祭妹文》同样是选择了生活琐事来抒发对亡妹的悼念之情,纯以散体形式抒写情感,文不加饰,朴素无华,在家常琐事的诉说中贯注着诚挚的骨肉之情,确是不可多得的杰作。从朝夕相处同捉蟋蟀,到比肩并坐相伴读书;从椅裳拽衣不放悲声,到衣锦归家瞠视而笑;从妹归母家服侍阿母,到治办文墨见其才学;从阻人走报宽慰长兄到终宵刺探兄妹情深;从绵啜盼兄挣扎应诺到临终之际一目未瞑;从轻信医言远游他乡到痛悔自责伤心悲绝,这一切都属于琐琐屑事,可正是这些极富情致的生动细节,字字凄楚,句句动人,让人睹之神伤,闻之心动,从而产生出追魂摄魄的魅力。“总见自生至死,无不一体关情,悱恻无极,所以为绝世奇文” (林云铭《韩文起》卷八)同时《祭妹文》的抒情方式还表现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上。例如一开始写素文墓地所在,“羊山矿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羊山空旷荒凉,所伴者唯三死者而已。写自己祭奠时,只见“纸灰飞扬,朔风野大”,北风肆虐,其声啸,其势猛,其气寒,穿野掠坟,怎么不叫人萌生“身前既不可想,身后又如何知”的茫然之感! 总之,两篇文章作为祭文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尽管出自不同时期的不同作者之手,但是还是有颇多相似之处。因此,把这两篇文章对照阅读,比较分析,相信会从中受到不少启发的。
2023-09-01 00:08:131

我国古代三大祭文都是什么?

吴兴、王文濡《续古文观止》中注评说:“韩昌黎《祭十二郎文》、欧阳修《泷冈阡表》,皆古今有数文字,得此《祭妹文》,乃鼎足而三。”这三篇散文,被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名祭文”。
2023-09-01 00:08:212

请问:祭妹文(袁枚)中的重点字词有哪些(越全越好,急用!)

1、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2、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 3、虽命之所存 4、天实为之:造成 5、然而累汝至此者 6、汝差肩而坐:比、并 7、爱听古人节义事 8、遽躬蹈之 9、憬然赴目:映入眼帘 10、适先生奓入户:恰逢
2023-09-01 00:08:281

求几篇古代经典祭文

祭孔明呜呼!丞相生焉义烈,死矣忠良。恒矢心以兴炎刘,每锐志以复封疆。奇勋未入凌烟之阁,秋风先成偃月之堂。离恨泉壤,地久天长。巴蜀涂炭,故国荒凉。叹狐奔而兔逐,恨狼竞而鸱张!君如在也,必能保全社稷;君今没矣,伊谁力挽颓唐?惟有伯约,以济太仓!方徙薪乎曲突,忽星没于萧墙。胸中百万兵,功名万年扬!忠心耿耿,扶植纲常。鞠躬尽瘁,轰轰烈烈;死而后已,万古流芳!呜呼!罄南山之竹而书无情,决东海之波而流恨难量。君之名,与天地同大;君之德,与日月争光。呜呼痛哉!伏维尚飨。 吊公瑾  呜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岂不伤?  我心实痛,酹酒一觞;君其有灵,享我丞尝!  吊君幼学,以交伯符;仗义疏财,让舍以民。  吊君弱冠,万里鹏抟;定建霸业,割据江南。  吊君壮力,远镇巴丘;景升怀虑,讨逆无忧。  吊君丰度,佳配小乔;汉臣之婿,不愧当朝,  吊君气概,谏阻纳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  吊君鄱阳,蒋干来说;挥洒自如,雅量高志。  吊君弘才,文武筹略;火攻破敌,挽强为弱。  想君当年,雄姿英发;哭君早逝,俯地流血。  忠义之心,英灵之气;命终三纪,名垂百世,  哀君情切,愁肠千结;惟我肝胆,悲无断绝。  昊天昏暗,三军怆然;主为哀泣;友为泪涟。  亮也不才,丐计求谋;助吴拒曹,辅汉安刘;  掎角之援,首尾相俦,若存若亡,何虑何忧?吊屈原赋谊为长沙王太傅,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度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哉!国无人兮,莫我知也。”遂自投汨罗而死。谊追伤之,因自喻,其辞曰: 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闒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谓随、夷为溷兮,谓跖、蹻为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銛。吁嗟默默,生之无故兮;斡弃周鼎,宝康瓠兮。腾驾罢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 讯曰:已矣!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凤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远去。袭九渊之神龙兮,?"深潜以自珍;偭蟂獭以隐处兮,夫岂从虾与蛭蟥?所贵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使骐骥可得系而羁兮,岂云异夫犬羊?般纷纷其离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历九州而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见细德之险徵兮,遥曾击而去之。彼寻常之污渎兮,岂能容夫吞舟之巨鱼?横江湖之鳣鲸兮,固将制于蝼蚁
2023-09-01 00:08:384

祭妹文是高中课本吗

以人教版为例,截止2022年2月,《祭妹文》并未收录到高中(语文)课本中。《祭妹文》是清代文学家袁枚创作的一篇散文,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祭文珍品。这篇祭文从兄妹之间的亲密关系着眼,选取自己所见、所闻、所梦之事,对妹妹袁机的一生做了绘声绘色的描述,渗透着浓厚的哀悼、思念以及悔恨的真挚情感。文章记述了袁机在家庭生活中扶持母亲,办治文墨,写她明经义,谙雅故,表现出妹妹的德能与才华。写的虽然都是家庭琐事,却描述得“如影历历”,真切可信。作者简介:袁枚(1716-1798),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晚年自号仓山居士,浙江省钱塘(今杭州)人。袁枚是清代乾隆、嘉庆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乾隆三大家”。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改放外任,曾任溧水、江浦、沐阳、江宁等地知县,颇有政绩。乾隆十三年,33岁的袁枚辞官,侨居江宁(今南京),在小仓山上修筑园林,取名“随园”,在此度过了50多年的闲居生活,他一面从事诗文著述,一面广交天下文友,世称“随园先生”。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祭妹文
2023-09-01 00:09:031

有没有其他古代祭文 比如《祭十二郎文》

中国文学上的三大祭文 吴兴、王文濡《续古文观止》中注评说:“韩昌黎《祭十二郎文》、欧阳修《泷冈阡表》,皆古今有数文字,得此《祭妹文》,乃鼎足而三。”这三篇散文,被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名祭文”。《祭妹文》又被誉为“古代祭文中的绝调”。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作《思旧赋》比较有名; 韩昌黎(韩愈)《祭十二郎文》、欧阳修《泷冈阡表》 袁枚《祭妹文》也很不错。 红楼梦里贾宝玉的《芙蓉女儿诔》很是动情的,不妨看一看。
2023-09-01 00:09:201

祭妹文》为甚麼成为哀祭文的代表

袁枚的《祭妹文》是我国文学史上哀祭散文的珍品。近代评论家将它与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欧阳修的《陇冈阡表》相提并论,不为过分。文章通过对作者与亡妹童年以及成长后的许多生活琐事的叙述,表现了对亡妹的深挚悼念之情。文章质朴清新,其抒情艺术更是出于自然,不着痕迹。   本文(除开头、结尾外)以时间先后为顺序组织材料,以兄妹间的亲密关系作为贯串全部内容的线索,写出死者一生的经历,显示死者的品德,抒写了对死者的深情悼念。  一、结构   开头总说亡妹葬于异地,交代祭奠时间、祭者身份,并用“呜呼”一语转第一人称为第二人称,直呼亡妹,奠定全文凄切哀惋的基调。   主体部分先概述亡妹不幸的一生,把她的“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归咎于诗书。以下便按时间的顺序叙事。  先记幼年琐事,表现兄妹间的亲密关系。接着叙妹归母家后兄妹相依之情,从而表现死者的才德。这以前,亡妹在夫家一段情节,已于上文概述她不幸的一生时提及,所以只用“义绝高氏”四字带过。再往下便叙亡妹的病危和死,写她忍死待兄,而临终未得一面,对自己的远游无限懊悔,一字一泪,是全文的顶峰。然后写亡妹身后之事的筹措,安慰与伤痛交错。  结尾直抒悲痛之情。“哭汝”二字总括全文,“奠汝”二字与前面交代语中“奠以文”相应。末了连说“呜呼哀哉”,呼应开头一段的悲叹,一往情深。   从选材的角度看,作者奠祭亡妹边哭边诉,笔随忆至,儿时的回忆,往日的手足情,对亡妹身后诸事的安排,一齐倾叙出来,似乎写得很“散”;但是这一切往事,又始终围绕着亲密的兄妹关系和哀悼亡妹这一中心,这就使文章在结构上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从组织材料的角度看,把当年事和眼前景相结合:通过忆旧来悼念逝者,写这些往事时都紧扣眼前。比如写“今予殓汝葬汝”的事实,就自然联想到儿时共同葬虫吊虫的情景由此更加深了内心的悲痛。这就使“形散而神聚”的特点更加突出。  二、语言运用   本文在写作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叙事中充分抒发自己的强烈的感情。具体来说,是通过两种方式来抒情的:一种是寓情于事,以情动人。文中所记的许多小事都渗透着作者怀念、同情和悲痛亡妹的真挚情意。另一种是在叙事中穿插一些抒情性的语句,来直抒胸臆,表达感情。例如,在回忆儿时的共同生活后说:“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为印证者矣。”在写袁机绝高氏而归对自己的帮助后说:“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在写自己病中受到袁机的关心后说:“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在写袁机病危及去世后说:“然则抱此天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在写为袁机办理后事联想到自己无子时说:“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这些都是在叙事过程中充分表达自己的哀痛心情,感人至深。  三、景物描写   作者在交待了对亡妹的安葬之后,紧接着描写了其墓地的环境。“羊山旷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在这里不仅渲染了凄切悲凉的气氛,而且通过对亡妹逝后所处环境的描写,表达对亡妹的关心,在关心中自然流露出对亡妹的深挚哀悼之情。   四、叙述事件   本文是一篇祭文,祭文的特点是要求概述死者的生平事迹,而袁机是一个封建社会中的妇女,生平无事迹可言,而她和作者又是同胞兄妹。所以作者选取了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来写。例如,回忆幼年时的生活情况,写了兄妹共同捉蟋蟀和埋蟋蟀、兄妹一同在书斋读书、兄长弱冠远游时小妹的悲恸和中进士还家后全家的欢乐等几件事;记叙袁机归居母家后的情况,写了她扶持堂上阿母、治办家中文墨和在兄病时终宵刺探、为说稗官野史等几件事;记叙袁机病中及去世时的情况,写了她病重时阻人走报、病危时盼望兄归,病逝后一目未瞑等几件事。文章就是通过这些生活琐事的叙写,寄托了作者的无限哀思,表达了兄妹间相依相存的亲情,对妹妹不幸遭遇的悲痛之情和感激妹妹的相助之情。  综论:   古代的祭文是一种对死者表示崇敬和怀念的文体,相当于现在的悼词。祭文的体例,一般是以简叙死者生卒年月、享年多少,由某人主祭为发端,以追叙死者生平事迹、抒发哀痛之情为主体,以呼告死者安息、“尚飨”结尾。由于一般祭文是应合礼仪的需要,作者也就虚应故事谀颂死者,因此多浮夸不实,缺乏感人的力量。而本文和一般祭文不同,从内容来看,它不像一般的祭文那样追叙死者生平事迹,而是选取一些典型的生活琐事来写;从感情为抒发来看,它语出肺腑,表达了哀惋真挚的感情。所以,它被称为祭文代表作。
2023-09-01 00:09:291

试举例分析《祭妹文》的主要写作特点。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别号随园老人,钱塘人.他是“性灵说”的倡导者,主张为文要有“真情”.其文别具特色,是描写景物,叙事记人的散文高手.  祭文通常有固定的格式,其内容和形式都容易公式化,为后人传诵的不多.但袁枚的《祭妹文》却不拘格式,写得情真意切,生动感人,为后人传诵.这篇《祭妹文》是我国文学史上哀祭散文的珍品,表现了兄妹之间深挚的情感.文中作者对亡妹的哀痛之情不单单是因为对妹妹的挚爱,还饱含着对她的同情和怜悯,对邪恶不公的愤懑,对“一念之贞”的痛恨,对自己未尽职责的无限悔恨.这使得文章包孕了丰富的思想内含,增强了震撼读者的心灵力量.  被祭的袁素文是袁枚的三妹,名机,字素文.素文未出生时,其父母曾与高氏指腹为婚,高氏子成人后,却是市井无赖,极多劣迹.高氏提出了解除婚约,但袁素文囿于封建礼教,竟执意不肯.婚后,素文备受凌辱,终因不堪肆虐而返居娘家.自此忍辱含垢,年仅四十岁便凄楚离世.  《祭妹文》构思精巧,别巨匠心,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从素文墓地入笔到病根祸源的交代,从野外同捉蟋蟀到书斋共读诗经,从胞妹送哥眼泪流到把盏喜迎兄长归,从离家出嫁到中道归返,从侍奉母亲以示其德到关爱长兄以显其情,从素文之死到后事料理,情节层层推进,感情波起浪涌,叙事历历可见,抒情句句见心,文情并茂,浑然一体.  文章起笔交待亡妹所葬之地、祭奠时间,祭者身份等,随而“呜呼”一转,直呼亡妹,为全文奠定了凄切哀婉的悲怆基调.接着,简洁叙述妹妹的死因:“以一念之负,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意为素文早亡其根源是少年常听先生授经,“爱听古人节义事”,说明是封建诗书的腐朽观念侵害了素文,使她饱受苦难,英年早逝.  接下来,作者追忆与素文共度的难忘时光.童年相伴读书,“差肩而坐”,温馨之情溢于言表;同捉蟋蟀,同葬蟋蟀,则体现了妹妹性情温厚善良.其描述真实生动,一个天真活泼善良的孩童突现于眼前.这本不为奇,妙就妙在作者把追忆与现实联系起来,当年兄妹同葬蟋蟀,今日孤兄独葬亡妹,物换星移,今非昨是,岂能不让人潸然泪下?年长些时,袁枚远行广西,妹妹不忍哥哥分离,椅裳拽衣,不禁放声大哭.当年有妹送兄行,今日唯独兄送妹归,岂不痛哉!袁枚考中进士,衣锦还家,妹妹惊喜万分,扶案而出,家人瞠视而笑.妹妹为哥哥中考得官而欣喜之情,和盘托出,手足之情可见一斑.往日种种锁事,如影历历,仿佛就发生在昨天.“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几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时光不可倒流,昔日不再重来.读到此,读者亦为作者遗失的美好感到痛心.  随后,记妹妹归返母家的种种情形:服侍母亲;治办文墨;袁枚染病在床,妹妹终宵刺探,还想方设法让哥哥高兴,兄妹情深,不必细言.  而后,记妹妹病危和亡逝的情况.素文病入膏肓,大限将至,但不让人给哥哥报信,以宽兄长之心.忍死待兄归,然而终等不及哥哥归来含憾而终,死不瞑目.“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袁枚已预感不祥,急赶归家,在妹妹逝去几小时后才赶到家中,其时素文四肢尚温,却未能与妹妹说上一句心中话,只怪自己轻信医言,远吊扬州,自责之情溢于言表.一句“呜呼痛哉”,把对亡妹的思念、同情、内疚、哀痛统统浓缩在伤心欲绝的悲叹中.  最后,简述妹妹亡后料理事宜.并随感而发:“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  末段,作者把视线拉回到眼前,回到祭奠的暮地.“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逝者已逝,生者却是何等凄切哀伤啊!“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对妹妹的怀念和挚爱之情表达得可畏淋
2023-09-01 00:09:401

跪求,初一补充袁枚·祭妹文翻译!!!

我也是初一的,也是补习耶
2023-09-01 00:09:482

进士前三名依次是什么?

进士前三名依次是状元、榜眼、探花,考试次序从小到大:秀才,举人,进士。1、状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2、榜眼:“榜眼”,是指全国最高级别的科举考试,所选拔出来的进士第二人。第一名状元,第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3、探花:"探花"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对位列第三的举子的称谓。与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合称"三鼎甲"。在唐代的科举时就已经出现。"探花"作为第三人的代称确立于北宋晚期。时至今日,"探花"的称呼仍历久不衰。4、进士: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5、举人:举人,为一种士人的身份,等级在“生员”之上。雅称为“孝廉”,俗称“老爷”。对入京师参与会试的举人雅称为“公车”。举人有时也被称为乡进士。6、秀才:秀才别称茂才,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亦曾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汉武帝改革选官制度,令地方官府考察和推举人才,即为察举。扩展资料科举考试分级:1、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祭妹文》:“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古时考中进士要披宫袍,这里“披宫锦”即指中进士。《祭妹文》:“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2、进士参见“殿试”条。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贡生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3、状元参见“殿试”条。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又称殿元、鼎元。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王维,宋代文天祥都是经殿试而被赐状元称号的。4、会元参见“会试”条。举人参加会试,第一名称会元,其余考中的称贡士。5、解元参见“乡试”条。生员(秀才)参加乡试,第一名称解元,第二至五名为经元,其余考中的称举人。6、连中三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据统计,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7、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8、贡士参加会试而被录取的称贡士。9、举人参见“乡试”条。参加乡试而被录取的称举人。举人可授知县官职。《儒林外史》第三回写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立即送贺仪银和房屋,范的丈人胡屠户也立时变了嘴脸吹捧女婿“是天上的星宿”,而范得了消息,高兴得发了疯。说明古代中举后便可升官发财。10、生员即秀才,参见“童生试”条。通过院试(童试)的可称为生员或秀才。如王安石《伤仲永》“传一乡秀才观之”。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而称秀才为茂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举考试
2023-09-01 00:10:071

袁枚的祭妹文 他的妹妹到底是什么时候死的?

袁枚的妹妹袁机(1720-1759).
2023-09-01 00:10:364

带将字的文言文

1. 将的所有文言文用法 百度百科上找的,删减了一些,希望对你有帮助~~将,jiāng 〈动〉 1. (《说文》:“形声。 从寸,酱省声。”案:从繁体字形看,将字从爿,从手持肉之形。 “爿”指木片。“爿”与“手持肉”联合起来表示“在木片上涂抹肉汁”。 本义:带肉汁的木片。引申义:以带肉汁木片引诱、鼓励。 转义:半液态半固态的涂抹类辅助食品。凡从将之字皆与此本义、引申义及转义有关。) 2. 扶持,扶助将,扶也。——《广雅》 案:扶助即辅助。 “将”作为带肉汁的木片是一种实现目的的辅助手段,故有扶助义。 无将大车。 ——《诗u2022小雅u2022无将大车》 案:此句中的“将”,是“引导”的意思。 天不我将。 ——《诗u2022大雅u2022桑柔》 案,此例句中的“将”,是激励、引导的意思。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乐府诗集u2022木兰诗》 案:扶将,扶助和引领 为人将车。——《史记u2022田叔传》。 索隐:“犹御车也。” 案:将车,引车。 吏谨将之。——《荀子u2022成相》。 注:“持也。” 案:将之:激励之、引领之。 3. 又如:将美(助成好事);将引(扶助收纳);将扶(扶持;搀扶);将助(扶助;支持) 4. 奉行,秉承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元结《贼退示官吏》 5. 送行来者弗迎,去者弗将。——《淮南子u2022诠言》 6. 又如:将意(致意);将迎(送往迎来);将送(送行;遣送) 7. 携带 将家就鱼麦,归 *** 湖边。 ——元结《贼退示官吏》 8. 带领 将胡骏马而归。——《淮南子u2022人间训》 9. 顺从;随从 备物以将形。 ——《庄子u2022庚桑楚》 将自何所至。——《左传u2022僖公三十三年》 10. 供养;奉养 不遑将父。 ——《诗u2022小雅u2022四牡》 不遑将母。 11. 行,进 日就月将。 ——《诗u2022敬之》 12. 使用 菩萨将甚兵器?——《西游记》 〈副〉 1. 就要;将要 君将若之何?——《左传u2022隐公六年》 天将降大任。——《孟子u2022告子下》 将以实笾豆。 ——明u2022 刘基《卖柑者言》 将炫外。 将恐深。 ——《韩非子u2022喻老》 将益深。 将以有为也。 (这是唐朝名将南霁云的话,见于韩愈《张中丞传后序》。文天祥引用此语,说明自己想忍辱留生,以图大举。) ——宋u2022 文天祥《 后序》 柳条将舒。——明u2022 袁宏道《满井游记》带领);将然(指将要发生的事);将欲(将要;打算) 2. 必,必定 将拜君赐。 ——《左传u2022僖公三十三年》 将有所不可。——宋u2022 苏轼《教战守》 民将不安。 3. 将近 将五十里也。——《孟子u2022滕文公》 4. 岂;难道 若无然,民将能登天乎?——《国语u2022楚语》 〈介〉 1. 相当于“拿”、“取” 将雌剑往。 ——晋u2022 干宝《搜神记》 呼儿将出换美酒。——《将进酒》 将子头来。 2. 相当于“把”、“用” 将身后托汝。——清u2022 袁枚《祭妹文》 1. 连接意思平等的词或词组,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又”,“且” 。 例如:将信将疑 2. 如果;假若 吾将再病。——清u2022 袁枚《祭妹文》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孙子》 3. 或;抑 将有人主张之乎?将无人主张之乎?——孟郊《上常州卢使君书》 〈助〉 1.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或进行。在现代汉语里见于方言 宫使驱将惜不得。 ——唐u2022 白居易《卖炭翁》 大虫去了一盏茶时,方才扒将起来。——《水浒传》 将 jiàng 〈名〉 1. (形声。 从寸,酱省声。本义:将领,带兵的人) 2. 同本义 将,帅也。 ——《说文》 将止不面夷。——《国语u2022晋语》。 注:“帅也。” 是将率之事也。 ——《荀子u2022富国》。注:“犹主领也。” 军必有将。——《吕氏春秋u2022执一》。 注:“主也。” 军将皆命卿。 ——《周礼u2022大司马》 鲁欲使 慎子为将军。——《孟子》 将谓五官,左右虎贲、羽林、中郎将也。 ——《后汉书u2022桓帝纪》注 人臣无将。——《汉书u2022叔孙通传》 代廉颇为将。 —— 汉u2022 刘向《列女传》 赵将 马服君。 诸将请所之。 ——《资治通鉴u2022唐纪》 诸将皆失色。 将吏敢复有言迎操者。 ——《资治通鉴》 〈动〉 1. 统率;率领 葛婴将兵。——《史记u2022陈涉世家》 将荆州之军。 ——《三国志u2022诸葛亮传》 自将三千人。——《资治通鉴u2022唐纪》 李进诚将三千。 将数百之众。(将,带领。) ——汉u2022 贾谊《过秦论》 括不可使将。—— 汉u2022 刘向《列女传》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淮南子u2022人间训》 将 qiāng 〈动〉 愿;请求。用来表示礼貌上的尊敬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诗u2022卫风u2022氓》。 2. 将的所有文言文用法 百度百科上找的,删减了一些,希望对你有帮助~~将,jiāng 〈动〉 1. (《说文》:“形声。 从寸,酱省声。”案:从繁体字形看,将字从爿,从手持肉之形。 “爿”指木片。“爿”与“手持肉”联合起来表示“在木片上涂抹肉汁”。 本义:带肉汁的木片。引申义:以带肉汁木片引诱、鼓励。 转义:半液态半固态的涂抹类辅助食品。凡从将之字皆与此本义、引申义及转义有关。) 2. 扶持,扶助将,扶也。——《广雅》 案:扶助即辅助。 “将”作为带肉汁的木片是一种实现目的的辅助手段,故有扶助义。 无将大车。 ——《诗u2022小雅u2022无将大车》 案:此句中的“将”,是“引导”的意思。 天不我将。 ——《诗u2022大雅u2022桑柔》 案,此例句中的“将”,是激励、引导的意思。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乐府诗集u2022木兰诗》 案:扶将,扶助和引领 为人将车。——《史记u2022田叔传》。 索隐:“犹御车也。” 案:将车,引车。 吏谨将之。——《荀子u2022成相》。 注:“持也。” 案:将之:激励之、引领之。 3. 又如:将美(助成好事);将引(扶助收纳);将扶(扶持;搀扶);将助(扶助;支持) 4. 奉行,秉承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元结《贼退示官吏》 5. 送行来者弗迎,去者弗将。——《淮南子u2022诠言》 6. 又如:将意(致意);将迎(送往迎来);将送(送行;遣送) 7. 携带 将家就鱼麦,归 *** 湖边。 ——元结《贼退示官吏》 8. 带领 将胡骏马而归。——《淮南子u2022人间训》 9. 顺从;随从 备物以将形。 ——《庄子u2022庚桑楚》 将自何所至。——《左传u2022僖公三十三年》 10. 供养;奉养 不遑将父。 ——《诗u2022小雅u2022四牡》 不遑将母。 11. 行,进 日就月将。 ——《诗u2022敬之》 12. 使用 菩萨将甚兵器?——《西游记》 〈副〉 1. 就要;将要 君将若之何?——《左传u2022隐公六年》 天将降大任。——《孟子u2022告子下》 将以实笾豆。 ——明u2022 刘基《卖柑者言》 将炫外。 将恐深。 ——《韩非子u2022喻老》 将益深。 将以有为也。 (这是唐朝名将南霁云的话,见于韩愈《张中丞传后序》。文天祥引用此语,说明自己想忍辱留生,以图大举。) ——宋u2022 文天祥《后序》 柳条将舒。——明u2022 袁宏道《满井游记》带领);将然(指将要发生的事);将欲(将要;打算) 2. 必,必定 将拜君赐。 ——《左传u2022僖公三十三年》 将有所不可。——宋u2022 苏轼《教战守》 民将不安。 3. 将近 将五十里也。——《孟子u2022滕文公》 4. 岂;难道 若无然,民将能登天乎?——《国语u2022楚语》 〈介〉 1. 相当于“拿”、“取” 将雌剑往。 ——晋u2022 干宝《搜神记》 呼儿将出换美酒。——《将进酒》 将子头来。 2. 相当于“把”、“用” 将身后托汝。——清u2022 袁枚《祭妹文》 1. 连接意思平等的词或词组,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又”,“且” 。 例如:将信将疑 2. 如果;假若 吾将再病。——清u2022 袁枚《祭妹文》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孙子》 3. 或;抑 将有人主张之乎?将无人主张之乎?——孟郊《上常州卢使君书》 〈助〉 1.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或进行。在现代汉语里见于方言 宫使驱将惜不得。 ——唐u2022 白居易《卖炭翁》 大虫去了一盏茶时,方才扒将起来。——《水浒传》 将 jiàng 〈名〉 1. (形声。 从寸,酱省声。本义:将领,带兵的人) 2. 同本义 将,帅也。 ——《说文》 将止不面夷。——《国语u2022晋语》。 注:“帅也。” 是将率之事也。 ——《荀子u2022富国》。注:“犹主领也。” 军必有将。——《吕氏春秋u2022执一》。 注:“主也。” 军将皆命卿。 ——《周礼u2022大司马》 鲁欲使 慎子为将军。——《孟子》 将谓五官,左右虎贲、羽林、中郎将也。 ——《后汉书u2022桓帝纪》注 人臣无将。——《汉书u2022叔孙通传》 代廉颇为将。 —— 汉u2022 刘向《列女传》 赵将 马服君。 诸将请所之。 ——《资治通鉴u2022唐纪》 诸将皆失色。 将吏敢复有言迎操者。 ——《资治通鉴》 〈动〉 1. 统率;率领 葛婴将兵。——《史记u2022陈涉世家》 将荆州之军。 ——《三国志u2022诸葛亮传》 自将三千人。——《资治通鉴u2022唐纪》 李进诚将三千。 将数百之众。(将,带领。) ——汉u2022 贾谊《过秦论》 括不可使将。—— 汉u2022 刘向《列女传》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淮南子u2022人间训》 将 qiāng 〈动〉 愿;请求。用来表示礼貌上的尊敬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诗u2022卫风u2022氓》。 3. "将"字在文言文中的不同含义并举出例句来 将 #jiāng 【释义】 ①表示行为或情况不久以后会发生:将要|即将|大风将至。②把;用;拿:将车门打开|将计就计|将功折罪。③表示接近某种状态:带的干粮将够吃一天|他出去将近三个小时了。④调养;保养:将养|将息。⑤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帅:将一军|再有一步就将死了。⑥又;且:将信将疑。⑦用言语 *** :几句话就将得他没话说了。⑧姓。 【将计就计】 #jiāng jì jiù jì 利用对方的计策,反过来向对方使计策。 〖例句〗敌人想调虎离山,咱们何不将计就计,打他个措手不及。 【将就】 #jiāngjiu 勉强适应不很满意的事物或环境。 〖例句〗床小了一点,你就将就着睡吧。 【将心比心】 #jiāng xīn bǐ xīn 拿自己的心去比照别人的心。指遇事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例句〗做事要将心比心,多为别人考虑。 【将信将疑】#jiāng xìn jiāng yí 有些相信又有些怀疑。指不敢轻信。 〖例句〗听说自己中奖了,他将信将疑,直到自己核实后才知道真的中了。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将 <;动> (形声。从寸,酱省声。从“寸”,表示与手有关。本义:将领,带兵的人) 扶持,扶助 将,扶也。――《广雅》 无将大车。――《诗·小雅·无将大车》 天不我将。――《诗·大雅·桑柔》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乐府诗集·木兰诗》 为人将车。――《史记·田叔传》。索隐:“犹御车也。” 吏谨将之。――《荀子·成相》。注:“持也。” 又如:将美(助成好事);将引(扶助收纳);将扶(扶持;搀扶);将助(扶助;支持) 奉行,秉承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元结《贼退示官吏》 又如:将明(大臣的辅佐赞助。将:奉行;明 将(将)jiāng ⒈快要:~要。她~去北京。 ⒉介词。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⒊拿,用,随顺:~功补过。~计就计。 ⒋调养,保养:~养。~息。 ⒌扶,持,带领:出入相扶~。挈妇~雏。 ①对高级军官的称呼。 ②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帅"。~军(又〈喻〉使人为难:~了他一军)。 ⒍用语言 *** :你把他~急了。 ⒎〈方〉兽类生子:~驹子。~小猪儿。 ⒏副词。又,且:~信~疑。 ⒐连词。和,与,同:暂伴月~影。 ⒑助词。用于动词"出来"、"起来"、"进去"等的中间:跳~出来。喊~起来。打~进去。迎~上去。 ⒒ ⒓ 将(将)jiàng ⒈带兵的人,高级武官:~领。猛~。虎~。 ⒉敢想敢干的人:闯~。 ⒊军衔名。在校级之上:少~。上~。 ⒋统率,指挥:~兵打仗。 将qiāng 1.愿;请。
2023-09-01 00:10:451

祭妹文中作者如何表达对妹妹深沉的感情?

巜祭妹文》中作者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从素文墓地入笔到病根祸源的交代,从野外同捉蟋蟀到书斋共读诗经,从胞妹送哥眼泪流到把盏喜迎兄长归,从离家出嫁到中道归返,从侍奉母亲以示其德到关爱长兄以显其情,从素文之死到后事料理,作者追忆与素文共度的难忘时光。童年相伴读书,“差肩而坐”,温馨之情溢于言表;同捉蟋蟀,同葬蟋蟀,则体现了妹妹性情温厚善良。简述妹妹亡后料理事宜。并随感而发:“汝死我葬,我死谁埋?表达了作者对妹妹的怀念和挚爱之情。
2023-09-01 00:10:531

祭妹文的时间问题:

1753年
2023-09-01 00:11:013

祭妹文这篇文章是通过哪些生活琐事拉表情达意的?

文(除开头、结尾外)以时间先后为顺序组织材料,以兄妹间的亲密关系作为贯串全部内容的线索,写出死者一生的经历,显示死者的品德,抒写了对死者的深情悼念。 开头总说亡妹葬于异地,交代祭奠时间、祭者身份,并用“呜呼”一语转第一人称为第二人称,直呼亡妹,奠定全文凄切哀惋的基调。 主体部分先概述亡妹不幸的一生,把她的“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归咎于诗书。以下便按时间的顺序叙事。 先记幼年琐事,表现兄妹间的亲密关系。接着叙妹归母家后兄妹相依之情,从而表现死者的才德。这以前,亡妹在夫家一段情节,已于上文概述她不幸的一生时提及,所以只用“义绝高氏”四字带过。再往下便叙亡妹的病危和死,写她忍死待兄,而临终未得一面,对自己的远游无限懊悔,一字一泪,是全文的顶峰。然后写亡妹身后之事的筹措,安慰与伤痛交错。 结尾直抒悲痛之情。“哭汝”二字总括全文,“奠汝”二字与前面交代语中“奠以文”相应。末了连说“呜呼哀哉”,呼应开头一段的悲叹,一往情深。 从选材的角度看,作者奠祭亡妹边哭边诉,笔随忆至,儿时的回忆,往日的手足情,对亡妹身后诸事的安排,一齐倾叙出来,似乎写得很“散”;但是这一切往事,又始终围绕着亲密的兄妹关系和哀悼亡妹这一中心,这就使文章在结构上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从组织材料的角度看,把当年事和眼前景相结合:通过忆旧来悼念逝者,写这些往事时都紧扣眼前。比如写“今予殓汝葬汝”的事实,就自然联想到儿时共同葬虫吊虫的情景由此更加深了内心的悲痛。这就使“形散而神聚”的特点更加突出。
2023-09-01 00:11:091

袁枚的《祭妹文》中的哭侄诗(民兄得了不举)具体是什么?

是袁枚一直没有儿子,妹妹因期望有侄子而不可得。 袁枚在<<祭妹文>>中提到过哭侄诗, 文中所说的哭侄诗,其诗是<<祭妹文>>中袁枚所祭的妹妹所作,因为在妹妹生时,袁枚一直膝下无子.他妹妹希望哥哥能有个儿子,因感慨哥哥年纪渐老而袁家下一代又无男丁,为九族无可继者而悲作<<哭侄诗>>,原诗无从考
2023-09-01 00:11:191

读祭十二郎文和祭妹文的共通之处

欧阳修的《泷冈阡表》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清代袁枚的《祭妹文》并称我国古代"三大祭文"。 《陇冈阡表》《祭妹文》和《祭十二郎文》并称中国古代三大祭文!
2023-09-01 00:11:272

及第 是什么意思?

及第就是赐给住宅。第就是房子。
2023-09-01 00:11:487

袁枚的《祭妹文》讲述了哪三件事

1,幼年时,写捉蟋蟀“奋臂出其间”;2,写共读《缁衣》其声琅琅,先生也“不觉莞尔,连呼则则”;3,写阿兄远行“掎裳悲痛”,阿兄衣锦还乡,又扶案出,使一家“瞠视而笑”。
2023-09-01 00:12:381

分析《祭十二郎文》与《祭妹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点

祭文中的千年绝唱——韩愈《祭十二郎文》 有人说,“读诸葛亮《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祭十二郎文〉〉是一篇千百年来传诵不衰,影响深远的祭文名作,不管我们对文中的思想感情作如何评价,吟诵之下,都不能不随作者之祭而有眼涩之悲。 一、 感情真挚,催人泪下 韩愈写此文的目的不在于称颂死者,而在于倾诉自己的痛悼之情,寄托自己的哀思。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调骨肉求情关系。作者与老成,名为叔侄,情同手足,“两世一身,形单影只”。今老成先逝,子女幼小,更显得家族凋零,振兴无望。这在注重门庭家道的古代,引起韩愈的切肤之痛是理所当然的。二是突出老成之死实出意外。老成比作者年少而体强,却“强者夭而病者全”;老成得的不过是一种常见的软脚病,作者本来不以为意,毫无精神准备,因而对老成的遽死追悔莫及,意外的打击使他极为悲痛。三是表达作者自身宦海沉浮之苦和对人生无常之感,并以此深化亲情。作者原以为两人都还年轻,便不以暂别为念,求食求禄,奔走仕途,因而别多聚少,而今铸成终身遗憾。作者求索老成的死因和死期,却堕入乍信乍疑,如梦如幻的迷境,深感生命瓢忽,倍增哀痛。 二、不拘常格,自由抒情 祭文原本偏重于抒发对死者的悼念哀痛之情,一般是结合对死者功业德行的颂扬而展开的。本文一反传统祭文以铺排郡望、藻饰官阶、历叙生平、歌功颂德为主的固定模式,主要记家常琐事,表现自己与死者的密切关系,抒写难以抑止的悲哀,表达刻骨铭心的骨肉亲情。形式上则破骈为散,采用自由多变的散体。正如林纾在〈〈韩柳文研究法韩文研究法〉〉中所说:“祭文体,本以用韵为正格……至〈〈祭十二郎文〉〉,至痛彻心,不能为辞,则变调为散体。”全文有吞声呜咽之态,无夸饰艳丽之辞,为后世欧阳修〈〈陇冈阡表〉〉、归有光〈〈项脊轩志〉〉、袁枚〈〈祭妹文〉〉等开辟新径。这种自由化的写作形式,使作者如同与死者对话,边诉边泣,吞吐呜咽,交织着悔恨、悲痛、自责之情,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三、语言朴素,行云流水 这篇祭文强烈的感情力量,能如此深刻地感染读者,也得力于作者高超的语言文字技巧。它全用散文句调和平易晓畅的家常生活语言,长长短短,错错落落,奇偶骈散,参差骈散,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得不止;疑问、感叹、陈述等各种句式,反复、重叠、排比、呼告等多种修辞手法,任意调遣,全依感情的需要。再加之作者取与死者促膝谈心的形式,呼“汝”唤“你”,似乎死者也能听到“我”的声音,显得异常自然而真切。这样全文就形成了一种行云流水般的语言气势和令人如闻咳謦的感情氛围。文章就像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拥抱住了它的读者。
2023-09-01 00:12:551

祭妹文文言文答案

本文写了哪些内容?答:写了妹妹回家后照顾老母亲;处理家中的文书事务;我生病了,妹妹担忧并尽心照顾我,给我讲故事让我开心。她是一个孝顺、勤快、善解人意、善良而又注重亲情的封建社会的才女。抒发了对妹妹的怜爱之情,对妹妹的不幸遭遇的悲痛以及感激妹妹的相助之情。
2023-09-01 00:13:061

欧阳修哪篇文章称为祭文中的绝调

《陇冈阡表》
2023-09-01 00:13:176

文言文处的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1. 文言文中“处”有什么意思 之 zhī〈动〉(1) (会意。 象艹过屮。枝茎益大。 本义:出,生出,滋长)(2) 同本义 [grow]之,出也。象艹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说文》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 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之,适也。——《广雅》自伯之东。 ——《诗·卫风·伯兮》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之虚所卖之。 (“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词性变化--------------------------------------------------------------------------------◎ 之 zhī〈代〉(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this;that]宣王说之。 (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虎因喜,计之曰。 (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当分明记之。 (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he;her;it;they;them]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4) 又蹇叔哭之。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its;his;other]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 ——《武王伐纣平话》◎ 之 zhī〈助〉(1) 的 [of](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口之于味,有同耆也。 ——《孟子》。 2. 文言文中“处”有什么意思 之 zhī 〈动〉 (1) (会意。象艹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艹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词性变化 -------------------------------------------------------------------------------- ◎ 之 zhī 〈代〉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this;that]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he;her;it;they;them]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its;his;other]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 之 zhī 〈助〉 (1) 的 [of]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3. 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 1.定义: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2.特点: 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文言的特点,是相对白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而言的,主要表现在语法与词汇两方面。 3.结构: (1)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 如: ①"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陈胜是阳城人。 ②"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③羿,古之善射者也。 (《管子·形势解第六十四》) ④"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⑤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 ①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②即今之傫然在墓者。 ③梁父即楚将项燕。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 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②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③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被动句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 其常见类型有: 1)."见""……见……于""于"表被动。 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③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④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2)."为""为……所"表被动。 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 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③为予群从所得。 ④恐为操所先。 倒装句 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 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 "微斯人,吾谁与归?"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2).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 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用"之"使定语后置。 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2)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 3).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词短语。 4).主谓倒装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 ""快哉,此风。" "美哉,我少年中国。 " [练习]判断下列各句中的句式。 ①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②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③ 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④ 何由知吾可也? 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 文言文中的省句通常有: 1).省略主语。 (1)承前省。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2)承后省。 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自述省。 如:"(予)爱是溪,入二三里,(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4)对话省。 如:"(孟子)曰:"独乐(yuè)乐(lè),与人乐(yuè)乐(lè),孰乐(lè)?"(王)曰:"不若与人。"" 2).省略谓语。 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宾语。 如:"可烧而走(之)也。" 4).省略介词宾语。 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 5).省略介词"于"。 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练习]补充下面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①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②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 ③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④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固定结构 1)、表疑问的固定结构 常见的有:奈何、若何、如何、何如、奈……何、若……何、如(奈)……何、孰与、得无……乎、孰若。 例如: ①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之战》) ③与不 同好,如何?(《左传·齐桓公伐楚》) ④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4. 什么是文言文 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白话文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在国内,中学语文课程中,文言文的学习更是占了很大的分量。 当然,其他国家的古人也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 什么是文言文? 文言文的含义是什么? 1.文言文很精彩。这是无疑的。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文言文。由此可见中国的现代文明历史还是很短的,解构或者解读传统文化还是现代化的必要,因为传统智慧的继承建立于对文言的正确解读。 2.文言文是知识。对,因为文言文已经不再是语言,它纯粹是文字。但文言文是知识,甲骨文也是知识,为什么就不学甲骨文呢?对了,正是因为甲骨文是更原始的文字,所以文言文是进一步学习甲骨文等等传统高级文字(学)的基础。 3.文言文也是技巧。汉语的表述、描绘、组合、转变、喻式、铺比、推演……,在思想的表达上充分承载了汉文明的风格。掌握文言文物理结构,对现代汉语的理解比较精深,对新汉语的构造将有“法”可依。 4.“文言文”是“白话文”的相对。这个词的结构是这样的:文言-文。第一个“文”是“文字”,“言”是语言。“文言”则指“文字化了的语言”。它说明两层意思:其一,指明文言文本是一种语言;其二,这个语言后来被文字化了。“被文字化了”的语言也有两重含义:其一,可以有语言但没有文字的文化,比如大多数少数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其二,语言功能退出生活,以文字的形式成为历史。 “文言文”的字面意思,应该是:被文字化了的语言的一种文体。后面那个“文”指文体。 那么文言文除了在考古研究之外,还有什么“前途”吗?或者说,还会有什么生活的应用价值?我想是有的。在传统形式的生活淡化出现代社会时,只不过人们忽略了一些边缘地区的社会生活,才造成现代应用对文言文的怀疑或者忽略。比如在宗教建设中,某些碑刻仍然会用文言文撰写,仍然采用书法书写,使用工具镌刻。篆书的应用也大多如此。 再放大去看,古典诗词都属于“文言”一类,它们在生活中并没有远离我们而去。只是在语言形态上,之乎者也离开了口头,成为文字之后,显然它对技巧的推敲,表意的扩展,有了确实的规范要求。它的“前途”,就在它的应用,也在它能唤醒含混的词源与典故。可以说,前途看好。 “文言文”这个名词也可以涵载语言与文字之间在文化历史上的相互关系。某种形式上,一旦某种语言——包括方言——被“文”化,文字化,也就是书面化,其语言魅力顿减,而文字功能倍增。因为语言通常是口头相传,与生活密切相关,语言尚未进入文化状态,它是对生活经验的一种保留,没有文字的扩展性能。 我们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不免会产生一种错觉:古时人说话也是这么说的么?我想这可以用现在时态下书面语与口头语在表述上的不同来“感受”,它们之间在结构上规则上并无大的区别。也可以推测,古人说话只不过比文言文更随意,更白化通俗而已,“三言两拍”也可以做参考了。至于现在我们阅读文言文,当然不代表在重复古人的说话,而是在朗诵或者默读一种文体。 阅读文言文,感受的是一种极为明晰的思路,就好像偶尔阅读西方哲人著作,很有那种应有的肃穆。 5. 古文中“处”是什么意思 处1 (处) chǔ(ㄔㄨˇ) [1]居住:穴居野~。 [2]存在,置身:设身~地。~心积虑。~世。 [3]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 [4]决定,决断:~理。 [5]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罚。~决。 [6]止,隐退:~暑。 处2 (处) chù(ㄔㄨˋ) [1]地方:~~。~所。 [2]点,部分:长~。好~。 [3]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办事~。筹备~。 部首: 夂 笔画: 3 外笔画: 2 6. 是 文言文意思是什么 是 形容词义:1、会意字。 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是,直也。——《说文》。 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而疑是精粗之体。 ——《礼记·玉藻》。疏:“谓正也。” 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易·未济》2、对的;正确的。 王弗是。——《国语·楚语》。 注:“理也。” 使目非是,无欲见也。 ——《荀子·劝学》。注:“谓正道也。” 立是废非。——《淮南子·脩务》。 注:“善也。” 彼人是哉。 ——《诗·魏风·园有桃》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清·林觉民《与妻书》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3、概括之词。凡是;任何。 代词义:1、此;这。是谓伐德。 ——《诗·小雅·宾之初筵》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告子下》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汉·贾谊《论积贮疏》动词义:1、赞同;认为正确;肯定。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清·刘开《问说》2、订正。 如是正:订正;校正。3、遵从;以为法则。 不法先王,不是礼义。——《荀子》。 杨柳桥诂:“《尔雅》:‘是,则也。"”4、关系词。 表示肯定判断之词。正是四国。 ——《诗·曹风·鸤鸠》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清·林觉民《与妻书》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5、表示两种事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 ——宋·沈括《梦溪笔谈》6、表示让步。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宋·柳永《雨霖铃》7、尝试。用同“试”。 如是猜:试猜。8、像;似。 如是言不是语:似说非说;旁敲侧击。副词义:1、表示肯定。 如是必:一定要;务必。是须:必须;务须。 是致:以致;因此。连词义:1、表示让步,有虽然的意思。 如是则:虽然,虽则。是则是:是即是;虽则是。 名词义:1、商业、职业或 *** 的事务、业务或国务。君臣不合,则国是(国家正确的方针大计)无从定矣。 ——范晔《后汉书》2、姓。助词义:1、帮助宾语提前。 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清·刘开《问说》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词义梳理:1、正;不偏斜。2、正确。 3、指正确的论断或肯定的结论。4、认为正确;肯定。 5、订正。6、遵从,以为法则。 7、概括之词。凡是,任何。 8、表示肯定判断之词。9、表示加重语气之词。 10、表示答应之词。11、用在动词后面的两个数量结构之间,含有“算作”的意思。 12、代词。此,这;这里。 13、副词。表示范围,相当于“只”。 14、连词。表示承接,相当于“于是”。 15、连词。表示承接,相当于“则”。 16、连词。表示转折,相当于“而”。 17、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相当于“因此”、“因为”。 18、连词。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虽”、“虽然”。 19、连词。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即使”。 20、助词。用在宾语和它的动词之间,起着把宾语提前的作用,以达到强调的目的。 21、助词。犹“夫”,表发端。 22、通“视”。23、通“寔”。 足,满。24、通“寔”。 实在;真实。25、通“氏”。 26、通“时”。此时,这时候。 27、用同“试”。尝试。 28、犹“甚”。怎样。 29、犹“甚”。极;很。 30、用同“事”。事情。 31、姓。三国吴有是仪。 见《三国志·吴志》本传。 7. 在文言文里所在是什么意思,所在在文言文里是什么意思 所在:地方,处所;存在的地方。 文言文中,凡是结构助词“所”字后面紧跟一个动词、介词,都是“所字结构”。只要掌握了它的特点,所有疑问都会迎刃而解。 这里只简单明了地说说“所+动词”。动词前面加上所字,构成名词性结构,可以做主语或宾语。实际上,它指的是动词涉及的对象。理解时,只需要去掉所字,在动词后面加上对象即可。“所种”=种的庄稼;“所欲”=想要的东西;“所读”=读的书。 “在”是一个动词,居于、处于的意思。按照上面的理解方法,“所在”=居处的地方;在什么地方。 【补充】 “所在”有时直接用为名词,表示“地方”,不再是所字结构。 8. 处在文言文中的解释 处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如下: 处chǔ 1、居住:穴居野处。 2、存在,置身:设身处地。处心积虑。处世。 3、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处。 4、决定,决断:处理。 5、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处罚。处决。 6、止,隐退:处暑。 处chù 1、地方:处处。处所。 2、点,部分:长(cháng )处。好处。 3、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办事处。筹备处。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处分[chǔ fèn] 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处罚决定。 2、共处[gòng chǔ] 相处;共同存在。 3、处方[chǔ fāng] 医生给病人开药方。 4、惩处[chéng chǔ] 惩罚处分。 5、处理[chǔ lǐ] 安排(事物);解决(问题)。 6、处境[chǔ jìng] 所处的境地(多指不利的情况下)。 9. 文言文的会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会 动词义: 1、会意字。古文从合从彡。按彡亦众多意。本义:会合。 会,合也。——《说文》 会,聚也。——《广雅·释诂三》 会同有绛。——《诗·小雅·车攻》 会言近止。——《诗·唐风·杕杜》 会朝清明。——《诗·大雅·大明》 会诸其币。——《仪礼·聘礼》 以会天地之藏。——《礼记·月令·季秋》 然后天下会于一。——柳宗元《封建论》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范仲淹《岳阳楼记》 2、晤见;会见。 时见曰会。——《周礼·太宗伯》 相见于却地曰会。——《礼记·曲礼》 会者何,期辞也。——《公羊传·桓公十年》 留待作遗施,于今天会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与燕王会境上。——《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使协调一致;符合。 音韵清畅,又深会女心。——梁·吴均《续齐谐记》 4、(多指在饭馆、茶楼中)付(款)。如会钞、会钱。 5、领悟;领会。 6、应当;应须。如会须:当须;应当。会应:该当。 名词义: 1、器物的盖子。 《礼经》:器之盖曰会,为其上下相合也。——《说文·会·段注》 敦启会。——《仪礼·士丧礼》 命佐食启会。——《仪礼·士虞礼》 2、业务、社交或其他性质的集会。 会论虞常。——《汉书·李广苏建传》 来会计事。——《史记·陈涉世家》 乃罢会。——《资治通鉴》 3、时机。如适逢其会。 4、人物荟萃的地方;主要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如会垣:省城;都市。 5、为一定的目的而成立的团体或团体组织。如帮会、会同馆:明代接待各国使者的地方。 6、灾厄;厄运。 百六有会,《过》、《剥》成灾。——《后汉书·董卓传赞》 7、民间一种小规模经济互助形式。一般由发起人约集若干人,按期等量交款,首次由发起人使用,以后按议定或拈阄决定的顺序轮流使用。 正在各书店里约了一个会,每店三两。——《儒林外史》 8、中医经络穴位名。 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9、古代中国历法所用的单位,等于10800年。 三十年为一世;十二世计三百六十年,为一运;三十运计一万八百年,为一会;十二会计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为一元。——邵雍《皇极经世书》 副词义: 1、必然;一定。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古乐府《孔雀东南飞》 长风破浪会有时。——唐·李白《行路难》 2、恰巧;正好。 会天大雨。——《史记·陈涉世家》 会其怒。——《史记·项羽本纪》 会幸苑中。——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会雨大作,因留寺。——《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会宾客大宴。——《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表示范围。相当于“皆”“都”。 弦、匏、笙、簧,会守拊鼓。——《礼记》 连词义: 1、相当于“与”“同”“和”。 上遣侍郎马尔泰会查郎河按治,于义坐夺官。——《清史稿·刘于义传》 会:kuài 动词义: 1、会意字。本义:计算;总计。本指年终结账。后泛指算账。 会,合也。——《说文》 会,岁计也。——《玉篇》 会,大计也。然则零性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孟子·万章下》正义 凡场务、仓库出纳在官之物,皆月计,季考,岁会。——《日知录》卷二十四 岁终,则会,唯王及后之服不会。——《周礼·天官》 听出入以要会。——《周礼·小宰》。注:“月计曰要,岁计为会。”
2023-09-01 00:13:331

求一篇关于项脊轩志和祭妹文的复杂文章

《项脊轩志》借写项脊轩的兴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些感人至深的细节和场面,写出了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物是人非、家境衰微、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深切怀念,催人泪下。《祭妹文》是袁枚哀悼胞妹袁机的一篇祭文。抒写对亡妹的悼念,情真意切,语出肺腑,读来哀惋真切。是著名散文作品。两文在回忆锁事时,仿佛信手拈来,清灵隽妙;悲悼亲人之遽然长逝又字字玑珠,句句血泪,真挚动人,感人肺腑。两位作者在叙事中寄寓哀痛,行文中饱含真情,同时还穿插些许景物描绘,从而使痛惜、哀伤、悔恨、无可奈何之情有机地揉和在一起,具有摧人痛断肝肠的艺术感染力。
2023-09-01 00:13:412

本人想学写祭文,请问有什么网站有经典祭文,最好是全部押韵的,多谢。

经典祭文:清朝袁枚《祭妹文》 http://www.lifeall.com/tie-8337804-1.ahtml一古文论者将袁枚的《祭妹文》和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王文濡《清文评注读本》说:“韩昌黎的《祭十二郎文》,欧阳修《泷冈阡表》皆古今有数文字,得此(指《祭妹文》)乃鼎足而立。”在祭奠类文章中,这三篇不愧是经典之作,千古绝调。不过,这三篇并不都是祭文,其中,欧阳修的《泷冈阡表》在《古文辞类纂》中被姚鼐列在碑志类。其实说到祭文,自然让我们想到哀祭类的文章。哀祭类的文章不仅只是哀悼死者,也有祭告鬼神的。常见的哀祭类文章有诔、哀辞、吊、祭文等。它们虽然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但不同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诔”是专门用来表彰死者功业德行、表达哀悼之情的文章。刘勰《文心雕龙》就辟有《诔碑》来讨论“诔”。刘勰说:“诔者,累也。累其德行,旌之不朽也。”古人用“累”字来解释“诔”,是因为“诔”就是《释名·释典义》所说的“累列其事而称之”。诔虽古已有之,但“夏商已前,其词靡闻。周虽有诔,未被于士”(《文心雕龙·诔碑》)。起初,诔只限于上诔下,长诔幼,这是古礼。《礼记·曾子问》就说:“贱不诔贵,幼不诔长,礼也。”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后人不太遵守这种礼的规定而已。至于诔文,最早的有鲁哀公为孔子作的诔文,之后“《文选》录曹子建之诔王仲宣,... http://dlib.cnki.net/kns50/detail.aspx?filename=YWJY200513016&dbname=CJFD2005
2023-09-01 00:13:511

予文言文6

1. 古文中予 予 yú部首笔画部首:乙 部外笔画:3 总笔画:4五笔86:CBJ 五笔98:CNHJ 仓颉:NINN笔顺编号:5452 四角号码:17202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4E88基本字义1. 同“余”,我:~智自雄(自夸聪明,妄自夸大).~取~求(原指从我这里取,从我这里求;后指任意索取).详细字义1. “予”假借为“余”,我 [I, me]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宋· 周敦颐《爱莲说》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予知(自认为聪明);予美(自己所爱的人);予圣(自以为圣人);予一人(古代帝王的自称);予小子(古代帝王对先王或长辈的自称;常人对先辈、长者的自称);予末小子(予冲人,予冲子.古代帝王对先王或长辈的自称;常人对先辈、长者的自称);予取予携(予取予夺.从我处掠取);予违汝弼(古代天子勖勉大臣进谏之词.言我有过失,你应匡正);予智予雄(自以为聪明和英雄;形容妄自尊大) 3. 另见 yǔ常用词组1. 予取予求 yúqǔ-yúqiú[ask for freely] 原指从我处取(见于《左传》僖公七年:“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后代用来指任意索取,犹言随心所欲予 yǔ基本字义1. 给与:~以.赐~.赋~.给~.生杀~夺(亦作“生杀与夺”).详细字义〈动〉1. (指事.象两手相与之形.本义:授予;给予) 2. 同本义 [bestow;give grant]予,推予也.象相予之形,谓手拔.——《说文》予,与也.——《广雅》予之与夺也.——《淮南子·本经》君子来朝,何锡予之?——《诗·小雅·干旄》怒不过夺,喜不过予.——《荀子》 3. 又如:予宁(给丧假);予齿去角(天生动物赋予齿就不赋予角.比喻事物无十全十美);予赐(予告和赐告);予归(准予辞官回家);予夺生杀(泛指帝王掌握的生死大权);予决(给予决定或裁决) 4. 赞许,称誉 [praise]主盛处贤,而自予雄也.——《管子·宙合》众必予之.——《管子·小匡》天下之人唯各特意哉,然而有所共予也.言味者予易牙,言音者予 师旷.——《荀子·大略》 5. 出售,卖 [sell]岁适美,则市粜无予.——《管子》岁孰取谷,予之丝漆;茧出,取帛絮,予之食.——《史记》 6. 另见 yú常用词组1. 予夺 yǔduó(1) [give or deprive]∶给予和剥夺生杀予夺 (2) [praise or belitt-le]∶指赞许和贬低褒贬予夺 2. 予人口实 yǔrén-kǒushí[give *** . a handle for] 给人留下指责的话柄 3. 予以 yǔyǐ[give;grant] 给以。 2. 关于予的文言文句子 ◎ 予 yú 〈代〉 (1) “予”假借为“余”,我 [I, me]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宋· 周敦颐《爱莲说》 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清· 袁枚《祭妹文》 ◎ 予 yǔ (1) 授予;给予 予,推予也。象相予之形,谓手拔。——《说文》 予,与也。——《广雅》 予之与夺也。——《淮南子·本经》 君子来朝,何锡予之?——《诗·小雅·干旄》 怒不过夺,喜不过予。——《荀子》 (2) 赞许,称誉 主盛处贤,而自予雄也。——《管子·宙合》 众必予之。——《管子·小匡》 天下之人唯各特意哉,然而有所共予也。言味者予易牙,言音者予 师旷。——《荀子·大略》 (3) 出售,卖 岁适美,则市粜无予。——《管子》 岁孰取谷,予之丝漆;茧出,取帛絮,予之食。——《史记》 你好,满意望采纳,谢谢! 3. 古文 中 予 是什么意思 予 yú 部首笔画 部首:乙 部外笔画:3 总笔画:4 五笔86:CBJ 五笔98:CNHJ 仓颉:NINN 笔顺编号:5452 四角号码:17202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4E88 基本字义 1. 同“余”,我:~智自雄(自夸聪明,妄自夸大)。~取~求(原指从我这里取,从我这里求;后指任意索取)。 详细字义 1. “予”假借为“余”,我 [I, me]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宋· 周敦颐《爱莲说》 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予知(自认为聪明);予美(自己所爱的人);予圣(自以为圣人);予一人(古代帝王的自称);予小子(古代帝王对先王或长辈的自称;常人对先辈、长者的自称);予末小子(予冲人,予冲子。古代帝王对先王或长辈的自称;常人对先辈、长者的自称);予取予携(予取予夺。从我处掠取);予违汝弼(古代天子勖勉大臣进谏之词。言我有过失,你应匡正);予智予雄(自以为聪明和英雄;形容妄自尊大) 3. 另见 yǔ 常用词组 1. 予取予求 yúqǔ-yúqiú [ask for freely] 原指从我处取(见于《左传》僖公七年:“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后代用来指任意索取,犹言随心所欲予 yǔ 基本字义 1. 给与:~以。赐~。赋~。给~。生杀~夺(亦作“生杀与夺”)。 详细字义 〈动〉 1. (指事。象两手相与之形。本义:授予;给予) 2. 同本义 [bestow;give grant] 予,推予也。象相予之形,谓手拔。——《说文》 予,与也。——《广雅》 予之与夺也。——《淮南子·本经》 君子来朝,何锡予之?——《诗·小雅·干旄》 怒不过夺,喜不过予。——《荀子》 3. 又如:予宁(给丧假);予齿去角(天生动物赋予齿就不赋予角。比喻事物无十全十美);予赐(予告和赐告);予归(准予辞官回家);予夺生杀(泛指帝王掌握的生死大权);予决(给予决定或裁决) 4. 赞许,称誉 [praise] 主盛处贤,而自予雄也。——《管子·宙合》 众必予之。——《管子·小匡》 天下之人唯各特意哉,然而有所共予也。言味者予易牙,言音者予 师旷。——《荀子·大略》 5. 出售,卖 [sell] 岁适美,则市粜无予。——《管子》 岁孰取谷,予之丝漆;茧出,取帛絮,予之食。——《史记》 6. 另见 yú 常用词组 1. 予夺 yǔduó (1) [give or deprive]∶给予和剥夺 生杀予夺 (2) [praise or belitt-le]∶指赞许和贬低 褒贬予夺 2. 予人口实 yǔrén-kǒushí [give *** . a handle for] 给人留下指责的话柄 3. 予以 yǔyǐ [give;grant] 给以 4. 6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点击《管宁割席》答案 管宁割席》是一篇文言文,很多同学在学习的时候没有把握其重点中心内容.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是“管宁割席阅读答案”,同学们动手完成下.如果想快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还需要在反复完成阅读习题中积累和磨练哦. 《管宁割席》节选 管宁、华歆(xīn)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予非吾友也.” [注释]席:坐具、坐垫.轩冕:轩,大马车;冕,大礼帽. 管宁割席阅读答案(一) 1,给加点的字、词注音. 华歆掷轩冕 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1)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__________ (2)管挥锄与瓦石不异.____________ (3)又尝同席读书.____________ (4)有乘轩冕过门者._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 (1)华捉而掷去之. (2)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4,“管宁割席”可以看出管宁是怎样一个人? 管宁割席阅读答案 2,(1)共同(2)没有差别(3)曾经(4)······的人 3,(1)华歆拿起来又扔掉了金子. (2)管宁读书和原来一样,华歆放下书出去观看. 4,是一个淡泊名利,不事权贵、非常清高的一个人. 管宁割席阅读答案(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A.又"尝"同席:B.宁读如"故": 2.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不要求加标点符号)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3.翻译“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一句. 管宁割席阅读答案 1、a:曾经 b:先前 2、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3、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 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以上是我整理的管宁割席阅读答案,仅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旨在让同学们更好的把握《管宁割席》这篇文章的重点内容,并有所启发和收获.。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此句译为:司马迁这个话实在是虚夸,不符合实际.但是(在《史记》这本书中)独特长远的见识,用委婉的言辞表达深远的意思,不被世俗的言论观点所牵绊左右,而是自己抒发出自己内心的想法,这也算是得到了《春秋》一个方面的优点了.句首转折连词“然、而”前停顿,断出“然其卓识远见”“ 而自抒发其意”.根据句意断出“此其言诚夸”“ 不拘牵于世俗之论”.(2)8篇 10篇(3)找出文中关键句“此其言诚夸失实”. 答案:(1)此其言诚夸/失实/然其卓识远见/微言晦志/不拘牵于世俗之论/而自抒发其意/亦有得《春秋》之一端者(2)8篇 10篇(3)比其书于《春秋》 诚夸失实参考译文:我读了《太史公自序》这篇文章,(文章中)认为在孔子以后五百年里,(在续写《春秋》上)不敢多谦让,以至于把自己的书与《春秋》相比,司马迁这个话实在是虚夸,不符合实际.但是(在《史记》这本书中)独特长远的见识,用委婉的言辞表达深远的意思,不被世俗的言论观点所牵绊左右,而是自己抒发出自己内心的想法,这也算是得到了《春秋》一个方面的优点了.后代的历史学家,虽然在史书的撰写上体裁清楚细致,文辞丰富,甚至还有超过《史记》的,但是像《史记》这样编写历史事件简洁而有内容,书中主旨深刻,这个方面(是一般其他史书)怎么能够轻易达得到的呢?。 6. 文言文6篇100字左右 1 为学 (清 彭端淑 )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之,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2 劝学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 陋室铭 ( 唐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4 爱莲说 ( 宋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 记承天寺夜游 (宋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6 与朱元思书 (南朝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023-09-01 00:13:581

文言文将有

1. 文言文中是否有将“有”字通假为“友” 一般没有这种通假,有的话,就是通“又”了。 下面是关于“有”的解释: [编辑本段]有 yǒu ㄧㄡˋ 古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无没 笔画数:6; 部首:月; 笔顺编号:132511 (1) ㄧㄡˇ (2) 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 (3) 表示所属:他~一本书。 (4) 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 (5)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 (6) 表示大、多:~学问。 (7)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劳。~请。 (8) 无定指,与“某”相近:~一天。 (9)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夏。~宋一代。 (10) 郑码:GDQ,U:6709,GBK:D3D0 (11) 笔画数:6,部首:月,笔顺编号:132511 2. 【“将”在古文中有哪些解释】 将,jiāng1.快要:要.至.来..2.带领,扶助:雏..军.3.拿,持:心比心.4.把:门关好.5.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帅”.6.用言语 *** :你别~他的火儿了.7.保养:养.息.8.兽类生子:驹.小猪.9.顺从:就(迁就,凑合).计就计.10.又,且:疑.11.助词,用在动词和“出来”、“起来”、“上去”等中间:出来.12.刚,刚刚:.才.13.姓.14.嫁娶:《诗经·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辆将之.”青岛胶南铁山常用词 将媳妇 “吹吹打打的,谁家将媳妇?”“南屋将媳妇.”将,jiàng1.军衔的一级,在校以上,泛指高级军官:领.2.统率,指挥:百万之众.百科。 3. “将”在古文中有哪些解释 已 yǐ ①<;动>;停止。《<;论语>;十则》:“死而后~,不亦远乎?”《劝学》:“学不可以~。” ②<;动>;完毕;完了。《苏武传》:“剑斩虞常~。” ③<;动>;治愈;消除。《捕蛇者说》:“可以~大风、挛踠、瘘、疠。” ④<;动>;罢了;算了。《冯婉贞》:“诸君无意则~,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⑤<;副>;已经。《察今》:“舟~行矣,而剑不行。”《垓下之战》:“汉皆~得楚乎?” ⑥<;副>;随后;随即。《项脊轩志》:“庭中始为篱,~为墙,凡再变矣。” ⑦<;副>;太;过于。《五人墓碑记》:“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众矣。” ⑧<;介>;通“以”。和“上”、“下”、“东”、“西”等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活板》:“五代时始印五经,~后典籍皆为板本。” ⑨<;助>;同“矣”。《<;论语>;十则》:“有如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 【已而】过了不久。 4. 将的所有文言文用法 百度百科上找的,删减了一些,希望对你有帮助~~将,jiāng 〈动〉 1. (《说文》:“形声。 从寸,酱省声。”案:从繁体字形看,将字从爿,从手持肉之形。 “爿”指木片。“爿”与“手持肉”联合起来表示“在木片上涂抹肉汁”。 本义:带肉汁的木片。引申义:以带肉汁木片引诱、鼓励。 转义:半液态半固态的涂抹类辅助食品。凡从将之字皆与此本义、引申义及转义有关。) 2. 扶持,扶助将,扶也。——《广雅》 案:扶助即辅助。 “将”作为带肉汁的木片是一种实现目的的辅助手段,故有扶助义。 无将大车。 ——《诗u2022小雅u2022无将大车》 案:此句中的“将”,是“引导”的意思。 天不我将。 ——《诗u2022大雅u2022桑柔》 案,此例句中的“将”,是激励、引导的意思。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乐府诗集u2022木兰诗》 案:扶将,扶助和引领 为人将车。——《史记u2022田叔传》。 索隐:“犹御车也。” 案:将车,引车。 吏谨将之。——《荀子u2022成相》。 注:“持也。” 案:将之:激励之、引领之。 3. 又如:将美(助成好事);将引(扶助收纳);将扶(扶持;搀扶);将助(扶助;支持) 4. 奉行,秉承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元结《贼退示官吏》 5. 送行来者弗迎,去者弗将。——《淮南子u2022诠言》 6. 又如:将意(致意);将迎(送往迎来);将送(送行;遣送) 7. 携带 将家就鱼麦,归 *** 湖边。 ——元结《贼退示官吏》 8. 带领 将胡骏马而归。——《淮南子u2022人间训》 9. 顺从;随从 备物以将形。 ——《庄子u2022庚桑楚》 将自何所至。——《左传u2022僖公三十三年》 10. 供养;奉养 不遑将父。 ——《诗u2022小雅u2022四牡》 不遑将母。 11. 行,进 日就月将。 ——《诗u2022敬之》 12. 使用 菩萨将甚兵器?——《西游记》 〈副〉 1. 就要;将要 君将若之何?——《左传u2022隐公六年》 天将降大任。——《孟子u2022告子下》 将以实笾豆。 ——明u2022 刘基《卖柑者言》 将炫外。 将恐深。 ——《韩非子u2022喻老》 将益深。 将以有为也。 (这是唐朝名将南霁云的话,见于韩愈《张中丞传后序》。文天祥引用此语,说明自己想忍辱留生,以图大举。) ——宋u2022 文天祥《 后序》 柳条将舒。——明u2022 袁宏道《满井游记》带领);将然(指将要发生的事);将欲(将要;打算) 2. 必,必定 将拜君赐。 ——《左传u2022僖公三十三年》 将有所不可。——宋u2022 苏轼《教战守》 民将不安。 3. 将近 将五十里也。——《孟子u2022滕文公》 4. 岂;难道 若无然,民将能登天乎?——《国语u2022楚语》 〈介〉 1. 相当于“拿”、“取” 将雌剑往。 ——晋u2022 干宝《搜神记》 呼儿将出换美酒。——《将进酒》 将子头来。 2. 相当于“把”、“用” 将身后托汝。——清u2022 袁枚《祭妹文》 1. 连接意思平等的词或词组,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又”,“且” 。 例如:将信将疑 2. 如果;假若 吾将再病。——清u2022 袁枚《祭妹文》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孙子》 3. 或;抑 将有人主张之乎?将无人主张之乎?——孟郊《上常州卢使君书》 〈助〉 1.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或进行。在现代汉语里见于方言 宫使驱将惜不得。 ——唐u2022 白居易《卖炭翁》 大虫去了一盏茶时,方才扒将起来。——《水浒传》 将 jiàng 〈名〉 1. (形声。 从寸,酱省声。本义:将领,带兵的人) 2. 同本义 将,帅也。 ——《说文》 将止不面夷。——《国语u2022晋语》。 注:“帅也。” 是将率之事也。 ——《荀子u2022富国》。注:“犹主领也。” 军必有将。——《吕氏春秋u2022执一》。 注:“主也。” 军将皆命卿。 ——《周礼u2022大司马》 鲁欲使 慎子为将军。——《孟子》 将谓五官,左右虎贲、羽林、中郎将也。 ——《后汉书u2022桓帝纪》注 人臣无将。——《汉书u2022叔孙通传》 代廉颇为将。 —— 汉u2022 刘向《列女传》 赵将 马服君。 诸将请所之。 ——《资治通鉴u2022唐纪》 诸将皆失色。 将吏敢复有言迎操者。 ——《资治通鉴》 〈动〉 1. 统率;率领 葛婴将兵。——《史记u2022陈涉世家》 将荆州之军。 ——《三国志u2022诸葛亮传》 自将三千人。——《资治通鉴u2022唐纪》 李进诚将三千。 将数百之众。(将,带领。) ——汉u2022 贾谊《过秦论》 括不可使将。—— 汉u2022 刘向《列女传》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淮南子u2022人间训》 将 qiāng 〈动〉 愿;请求。用来表示礼貌上的尊敬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诗u2022卫风u2022氓》。 5. 将的所有文言文用法 百度百科上找的,删减了一些,希望对你有帮助~~将,jiāng 〈动〉 1. (《说文》:“形声。 从寸,酱省声。”案:从繁体字形看,将字从爿,从手持肉之形。 “爿”指木片。“爿”与“手持肉”联合起来表示“在木片上涂抹肉汁”。 本义:带肉汁的木片。引申义:以带肉汁木片引诱、鼓励。 转义:半液态半固态的涂抹类辅助食品。凡从将之字皆与此本义、引申义及转义有关。) 2. 扶持,扶助将,扶也。——《广雅》 案:扶助即辅助。 “将”作为带肉汁的木片是一种实现目的的辅助手段,故有扶助义。 无将大车。 ——《诗u2022小雅u2022无将大车》 案:此句中的“将”,是“引导”的意思。 天不我将。 ——《诗u2022大雅u2022桑柔》 案,此例句中的“将”,是激励、引导的意思。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乐府诗集u2022木兰诗》 案:扶将,扶助和引领 为人将车。——《史记u2022田叔传》。 索隐:“犹御车也。” 案:将车,引车。 吏谨将之。——《荀子u2022成相》。 注:“持也。” 案:将之:激励之、引领之。 3. 又如:将美(助成好事);将引(扶助收纳);将扶(扶持;搀扶);将助(扶助;支持) 4. 奉行,秉承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元结《贼退示官吏》 5. 送行来者弗迎,去者弗将。——《淮南子u2022诠言》 6. 又如:将意(致意);将迎(送往迎来);将送(送行;遣送) 7. 携带 将家就鱼麦,归 *** 湖边。 ——元结《贼退示官吏》 8. 带领 将胡骏马而归。——《淮南子u2022人间训》 9. 顺从;随从 备物以将形。 ——《庄子u2022庚桑楚》 将自何所至。——《左传u2022僖公三十三年》 10. 供养;奉养 不遑将父。 ——《诗u2022小雅u2022四牡》 不遑将母。 11. 行,进 日就月将。 ——《诗u2022敬之》 12. 使用 菩萨将甚兵器?——《西游记》 〈副〉 1. 就要;将要 君将若之何?——《左传u2022隐公六年》 天将降大任。——《孟子u2022告子下》 将以实笾豆。 ——明u2022 刘基《卖柑者言》 将炫外。 将恐深。 ——《韩非子u2022喻老》 将益深。 将以有为也。 (这是唐朝名将南霁云的话,见于韩愈《张中丞传后序》。文天祥引用此语,说明自己想忍辱留生,以图大举。) ——宋u2022 文天祥《后序》 柳条将舒。——明u2022 袁宏道《满井游记》带领);将然(指将要发生的事);将欲(将要;打算) 2. 必,必定 将拜君赐。 ——《左传u2022僖公三十三年》 将有所不可。——宋u2022 苏轼《教战守》 民将不安。 3. 将近 将五十里也。——《孟子u2022滕文公》 4. 岂;难道 若无然,民将能登天乎?——《国语u2022楚语》 〈介〉 1. 相当于“拿”、“取” 将雌剑往。 ——晋u2022 干宝《搜神记》 呼儿将出换美酒。——《将进酒》 将子头来。 2. 相当于“把”、“用” 将身后托汝。——清u2022 袁枚《祭妹文》 1. 连接意思平等的词或词组,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又”,“且” 。 例如:将信将疑 2. 如果;假若 吾将再病。——清u2022 袁枚《祭妹文》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孙子》 3. 或;抑 将有人主张之乎?将无人主张之乎?——孟郊《上常州卢使君书》 〈助〉 1.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或进行。在现代汉语里见于方言 宫使驱将惜不得。 ——唐u2022 白居易《卖炭翁》 大虫去了一盏茶时,方才扒将起来。——《水浒传》 将 jiàng 〈名〉 1. (形声。 从寸,酱省声。本义:将领,带兵的人) 2. 同本义 将,帅也。 ——《说文》 将止不面夷。——《国语u2022晋语》。 注:“帅也。” 是将率之事也。 ——《荀子u2022富国》。注:“犹主领也。” 军必有将。——《吕氏春秋u2022执一》。 注:“主也。” 军将皆命卿。 ——《周礼u2022大司马》 鲁欲使 慎子为将军。——《孟子》 将谓五官,左右虎贲、羽林、中郎将也。 ——《后汉书u2022桓帝纪》注 人臣无将。——《汉书u2022叔孙通传》 代廉颇为将。 —— 汉u2022 刘向《列女传》 赵将 马服君。 诸将请所之。 ——《资治通鉴u2022唐纪》 诸将皆失色。 将吏敢复有言迎操者。 ——《资治通鉴》 〈动〉 1. 统率;率领 葛婴将兵。——《史记u2022陈涉世家》 将荆州之军。 ——《三国志u2022诸葛亮传》 自将三千人。——《资治通鉴u2022唐纪》 李进诚将三千。 将数百之众。(将,带领。) ——汉u2022 贾谊《过秦论》 括不可使将。—— 汉u2022 刘向《列女传》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淮南子u2022人间训》 将 qiāng 〈动〉 愿;请求。用来表示礼貌上的尊敬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诗u2022卫风u2022氓》。 6. 文言文中的将是什么意思 将的文言文意思和发音 jiāng ①<;动>;搀扶;扶持。《木兰诗》:“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 ②<;动>;带领;携带。《塞翁失马》:“居数月,其马~胡骏马而归。” ③<;动>;拿;持。《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果品酒馔只顾~来。” ④<;动>;将就;随顺。《新婚别》:“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 ⑤<;动>;想要;打算。《曹刿论战》:“齐师伐我,公~战。” ⑥<;副>;将要;就要。《郑伯克段于鄢》:“国不堪贰,君~若之何?” ⑦<;介>;把;用。《祭妹文》:“可~身后托汝。” ⑧<;连>;抑或;还是。《战国策?楚策四》:“先生老悖乎,~以为楚国祆祥乎?” ⑨<;连>;假若;如果。《祭妹文》:“今而后吾~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⑩<;连>;和;与。李白《月下独酌》:“暂伴月~影,行乐须及春。” ⑾<;助>;用于动词后,以助语气。《卖炭翁》:“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惜不得。” ⑿<;连>;且;又。表顺承。李华《吊古战场文》:“人或有言,~信~疑。” jiàng ①<;动>;统率;率领。《项羽本纪赞》:“三年,遂~五诸侯灭秦。” ②<;名>;将领;将帅。《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者,赵之良~也。” ③<;名使动>;使……为将军。《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威王欲~孙膑。” qiāng ①<;动>;请,愿。李白《将进酒》:“~进酒,杯莫停。” 摘自其他文学网。 7. 古文里将是什么意思 将 I jiāng 1.扶助,扶持。 《诗u2027周南u2027樛木》:“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郑玄笺:“将,犹扶助也。” 《三国志u2027魏志u2027华佗传》:“行数里,昕卒头眩堕车,人扶将还,载归家,中宿死。” 唐白居易《康日华赠坊州刺史制》:“矧吾褒赠以荣之,恻隐以将之。” 2.奉献。 《诗u2027小雅u2027楚茨》:“或剥或亨,或肆或将。” 郑玄笺:“有肆其骨体於俎者,或奉持而进之者。” 《诗u2027周颂u2027我将》:“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 郑玄笺:“将,犹奉也。” 孔颖达疏:“以将与享相类,当谓致之於神。” 3.供养;奉养。 《诗u2027小雅u2027四牡》:“王事靡盬,不遑将父。” 毛传:“将,养也。” 孔颖达疏:“我坚固王事,所以不暇在家以养父母。” 4.行进。 《诗u2027郑风u2027丰》:“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将兮。” 孔传:“将,行也。” 《墨子u2027节用中》:“古者圣王,为大川广谷之不可济,於是利为舟楫,足以将之则止。” 5.送行。 《诗u2027邶风u2027燕燕》:“之子于归,远于将之。” 郑玄笺:“将亦送也。” 《淮南子u2027览冥训》:“不将不迎。” 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若夫迎新将故之劳,缘绝簿书之弊,固其害之小者,不足悉数也。” 6.施行。 《书u2027胤征》:“今予以尔有众奉将天罚。” 孔传:“将,行也u2027奉王命行王诛。” 《庄子u2027山木》:“不知义之所适,不知礼之所将。” 7.遵奉;秉承。 《仪礼u2027聘礼》:“束帛将命于朝。” 郑玄注:“将,犹奉也。” 《列子u2027杨朱》:“人之所以贵於禽兽者,智虑;智虑之所将者,礼义。” 唐李山甫《代孔明哭先主》诗:“鲸鬣翻腾四海波,始将天意用干戈。” 宋岳飞《奏辞镇南军承宣使第三状》:“窃念臣将天威而远讨,致敌垒之一空。” 8.传达;表达。 《仪礼u2027士相见礼》:“请还贽於将命者。” 郑玄注:“将,犹传也。 传命者,谓摈相者。” 《后汉书u2027章帝纪》:“聘问以通其意,玉帛以将其心。” 宋苏轼《赐保州团练使并到任马敕书》:“来效充庭之骏,以将卫上之诚。” 9.带领;携带。 《左传u2027桓公九年》:“楚子使道朔将巴客以聘於邓。” 《淮南子u2027人间训》:“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三国志u2027魏志u2027裴潜传》“谥曰贞侯”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每之官,不将妻子。” 宋陆游《夜与儿子出门闲步》诗:“家住黄花入麦村,闲将稚子出柴门。” 10.顺从;随从。 《庄子u2027庚桑楚》:“备物以将形。” 陆德明释文:“将,顺也。” 《汉书u2027礼乐志》:“招摇灵旗,九夷宾将。” 颜师古注:“将,犹从也。” 唐李商隐《赴职梓潼留别畏之员外同年》诗:“乌鹊失栖常不定,鸳鸯何事自相将?” 11.取;拿。 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u2027平等寺》:“将笔来,朕自作之。” 唐李白《将进酒》诗:“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九:“予读宋白尚书《玉津杂诗》有云:‘坐卧将何物?陶诗与柳文。"” 《儒林外史》第一回:“半年后,朝廷果然遣一员,捧著诏书,带领许多人,将著彩缎表里,来到秦老门首。” 12.控制;约束。 《汉书u2027儿宽传》:“宽为人温良,有廉知自将,善属文。” 元段成己《送孙仲文行台之召》诗:“世人岂无才,要以德自将。” 13.操。 指以某种方言说话。 明张煌言《北征录》:“达衢口,有巡司廨逻卒登舟讥察,见余将北音,貌魁梧,疑为亡虏。” 14.驾御。参见“将车”。 15.逆乱。 《公羊传u2027庄公三十二年》:“君亲无将,将而诛焉。” 将,本指“将为乱”,后因以指逆乱。 《史记u2027刘敬叔孙通列传》:“人臣无将,将即反,罪死无赦。” 裴駰集解引臣瓒曰:“将,谓逆乱也。” 16.壮;大。 《诗u2027小雅u2027北山》:“嘉我未老,鲜我方将。” 毛传:“将,壮也。” 《诗u2027商颂u2027长发》:“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 毛传:“将,大也。” 郑玄笺:“禹敷下土之时,有娀氏之国亦始广大。” 《汉书u2027扬雄传上》:“絪縕玄黄,将绍厥后。” 17.引申为盛。 宋苏轼《送吕希道知和州》诗:“君家联翩三将相,富贵未已今方将。” 18.长久。 《诗u2027商颂u2027烈祖》:“以假以享,我受命溥将。” 马瑞辰通释:“盖言我受天之命溥且长,犹《公刘篇》‘既溥既长",以溥长对举也。” 《楚辞u2027九辩》:“岁忽忽而遒尽兮,恐余寿之弗将。” 王逸注:“惧我性命之不长也。” 19.美。 《诗u2027豳风u2027破斧》:“哀我人斯,亦孔之将。” 王引之《经义述闻》卷五:“毛传曰:将,大也。 家大人曰:大与美义相近。 《广雅》曰:将,美也。 首章言将,二章言嘉,三章言休,将、嘉、休,皆美也。将、臧声近,亦孔之将,犹言亦孔之臧耳。” 20.侧。 《诗u2027大雅u2027皇矣》:“居岐之阳,在渭之将。” 毛传:“将,侧也。” 马瑞辰通释:“将、则二字双声,侧从则声,故将得训侧;将、旁二字叠韵,旁亦侧也。” 21.相当於“为”、“是”。 《管子u2027大匡》:“非子定社稷,其将谁也?” 《吕氏春秋u2027诚廉》:“吾闻西方有偏伯焉,似将有道者。” 22.当;能。 《左传u2027襄公三十年》:“王子相楚国,将善是封殖。” 《三国志u2027吴志u2027孙坚传》:“坚曰:‘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 8. 文言文都有哪些 可以说无数! 古诗类:《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古文类:《千家诗》《诗经》《孝经》《易经》《论语》《礼记》《尚书》《春秋》《战国策》《老子》《庄子》《韩非子》《孟子》《墨子》《荀子》《孙子兵法》《三十六计》《鬼谷子》 《大学u2022中庸》 《朱子家训》《颜氏家训》《吕氏春秋》《楚辞》《忍经》《金刚经》《资治通鉴》 《菜根谭》《围炉夜话》《小窗幽记》《格言联璧》 《百家姓》《幼学琼林》《声律启蒙》《六韬u2022三略》《百战奇略》《龙文鞭影》《 *** 语》《幽梦影》 《传习录》《智囊》《曾国藩家书》《世说新语》《对联》《闲趣偶寄》《梦溪笔谈》《随园诗话》《文心雕龙》《笑林广记》 历史类:《史记》《三国志》《汉书》《后汉书》 其中《文心雕龙》和《龙文鞭影》是教导后人如何行文下笔的,对古文的研究很有帮助。《对联》和《格言联璧》则更像是古文语法。 另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的《杨氏之子》 9. 古文中 将或 是什么意思 吾必谓之学矣。” 意思是:中国电信将或与台湾运营商联合引进CDMA版本iPhone 4(2010-07-04消息)题中的“将或”即“或许将要”的意思,也可译为“或许会”“或者会”(这里的“或者”不表示选择关系,抑扬太过分将或用法相当于“或将”,意思是“或许将要”,“或者将要”:子夏说,其意善矣。然辞气之间,抑扬太过。 吴氏曰,而是“或许”、“也许”之意)。这种用法现在偶尔还可见到;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其流之弊,将或至于废学,其用意是好的。 然而话语之中。必若上章夫子之言,然后为无弊也:“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才是没有弊病。”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意思是:吴氏说:“子夏说的话,其产生的流弊,或许会到废弃读书学习的程度。 一定要像《论语》上一章孔夫子说的那样:“子夏之言,如,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
2023-09-01 00:14:081

祭妹文原文及翻译注释

祭妹文原文及翻译注释如下:一、原文(袁校《祭妹文》节选):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余捉蟋蟀,则败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记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二、译文乾隆丁亥年冬季,安葬我的三妹素文于上元县羊山,作文祭奠她说:唉!你生在杭州,却安葬在这里,距离我们家乡七百里远呀。当你初生的时候,即使做离奇的梦,作虚幻的想象,又怎么料到这里是你埋葬骸骨的地方呢?你因为坚守从一而终的贞节观念,嫁了一个品德败坏的丈夫而被遗弃,以致陷在孤苦落拓的境地,虽然这是命中注定,是上天的安排,然而连累你到这种地步,也未尝不是我的过错。我幼年时跟从老师诵读四书五经,你同我并肩坐在一起,爱听那些古人的节义故事;一旦长大成人,你立即亲身来实践。唉!要是你不懂得经书,也许未必会像这样苦守贞节。(记得儿时),我捉蟋蟀,你挥动双臂现在那里;天冷时蟋蟀冻僵了,我们一同到它的穴边。今天我装殓你安葬你,当日的情景便清楚地呈现在眼前。我九岁时,(有一次)在书斋休息,你梳着成对的发髻,披着细绢单衣来到,(一起)温读《缁衣》一章,正好先生开门进来,听到两个童子书声琅琅,不觉微微含笑,连连发出“啧啧”的赞叹声。这是七月望日的事,你在地下应当清楚地记得这一情景。我刚成年到广西去,你牵着我的衣裳伤心大哭。过了三年,我中进士还家,你从东边厢房扶着几案出来,全家睁眼看着欢笑,不记得当时话题从何说起,大概是说在长安考中进士,递信人报信的迟早的情况,如此等等。所有这些琐事,虽然已经成为陈迹,然而我一天没死,就一天不能忘掉。过去的事充满心胸,一山如想起它们孙唯颤就悲伤哽咽,就像影子一样清清楚楚,逼近捕捉时,却消失无踪。我后悔当时没有将童稚时的情况,详细地记录保存下来。然而你已经不在人间,即使光阴倒流,儿童时代可以再次出现,也没有给它印证的人了。
2023-09-01 00:14:261

祭妹文原文及翻译

一、《祭妹文》清-袁枚,原文: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记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眣汝办治。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汝嫂非不婉嫕,而于此微缺然。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后虽小差,犹尚殗殜,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绵惙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而今已矣!除吾死外,当无见期。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见汝;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惟汝之窀穸,尚未谋耳。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其傍,葬汝女阿印;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旷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所怜者,吾自戊寅年读汝哭侄诗后,至今无男;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睟耳。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呜呼!生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二、翻译:乾隆丁亥年的冬天,在上元县的羊山安葬了三妹素文,写文章祭奠说:唉!你生在浙江杭州却葬在这里,远离咱们的故乡七百里,当年那时候即使是奇特的梦幻,难道能梦到这里是你安葬的地方吗?你因为有坚守贞节的想法,遇人不合,导致了婚姻上的孤独不遇。虽说是命运在作弄,实际上是老天爷的安排;然而连累你到这种地步的,不能说不是我的过错。我从小跟着老师学习儒家的经书,你和我并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的事。一旦长大成人,就亲自去实行。唉!假使你不懂儒家的经文,也许不一定像这样苦守贞节。我逮蟋蟀,你在一旁动胳膊助力;冬天虫子僵死了,(你和我)一同到它的穴边(凭吊)。今天我收殓营葬你,而往事清清楚楚地浮现在眼前。我九岁的时候,在书房里休息,你梳着两个小?髻,披着细绢单褂进来,温习《诗经·缁衣》那一首诗。恰好老师开门进来,听见两个童子清脆响亮的读书声,不觉笑了,连声赞叹。这是(当年)七月十五日的事,你在墓地,应当清楚地记得吧。我二十岁左右去广西,你拉着(我的)衣服伤心大哭。过了三年,我中了进士回家,你从东厢房扶著书桌走出来,一家人瞪着眼直笑,记不得话从哪里说起,大概说些长安中进士以后,家信报知的早晚罢了。总的说来,这些琐事虽然是陈迹了,可我一天没死,就一天忘不了。往事填满心胸,想起来就悲凄地哭不出声来,(它们)象形象那样清楚,可是走近追寻便消逝了。悔恨当时没有把幼年时期天真烂漫的情态,详细记录下来。可是你已经不在人世了,那么,即使岁月倒转,儿童时代还能再来,也没有能和我一起证实当年情况的人了。从你同高家恩断义绝回娘家以后,老母亲依靠着你侍侯,家里动笔墨的事仗着你办理。(我)曾经说过,女人当中最缺少懂得儒家经典和明白文章典故的,你嫂子并非不柔顺,可在这方面稍有些缺欠。所以从你回娘家以后,虽然为你伤心,可实在为我自己高兴。我又比你大四岁,世上岁数大的人先死,可以把身后(的事)托付给你,可没想到你比我先离开人世啊!前年我病了,你整夜地探问,(病)轻点就高兴,(病)重点就忧愁。后来虽然病势稍减,可是还起不了床,没有什么消愁解闷的。你来到床前,给讲述小说演义里面可喜可惊的事,姑且求得一时高兴。哎!从今以后我要是再病了,教我从哪里去喊你呢!你病了,我确信大夫说「不要紧」的话,远去扬州吊唁(别人)。你又怕我伤心,阻止别人去通知我。等到病情危急,母亲问希望哥哥回来吗?(你)强支撑著答应说「想」。我已在头一天梦到你来诀别,心里知道不吉利,(就)飞快地坐船过江。果然我在未时回到家,而你在辰时已经断气了。(你的)四肢还是温暖的,一只眼还没闲上,原来还在忍着死痛等待我啊。哎,伤心哪!早知道和你永别,那么我哪里肯远离出游,即使外出也还有许多心里话讲给你听,和你一起商量呢。现在完了!除了我死以外,是不会有见面的日子了。我又知哪天才死,能够见到你,况且死后有灵无灵,见着见不著,又终于是搞不清楚的。那么我怀着这无边的遗憾,天哪,人哪,竟然遗憾到底了!你的诗,我已经付印了;你的女儿,我已经替你安排她出嫁了;你的一生事迹,我已经作了传;只有你的墓穴我还没安排。先祖的坟地在杭州,到杭州去要经过长江和运河,看情况难以归葬,所以按照母亲的心意把你安放在这儿,便于祭奠。在它旁边安葬你的女儿阿印。那下边的两个坟,一个是父亲的侍妾朱氏的,一个是我的妾陶氏的。羊山地势宽阔,往南看是一片平原和洼地,往西看是栖霞山,刮风下雨或一早一晚,寄居在外的魂灵有伴侣,应当不至于孤寂。所可叹的,我从戊寅年读了你哭侄子的诗以后,到如今还没有男孩,只有两个牙牙学语的女孩,生在你死以后,才一周岁。我虽不敢说自己年老,而牙齿已经活动,头也秃了,(我)心里明白,谁知道在人世还能有几天!阿品远在河南做官,也没有子女,九族没有可以继承的人了。你死我来安葬,我死的时候谁来埋葬呢?你如果有灵,能够告诉我吗?唉!(你)活着时候的事已经没法想像,死后的事又无法知道,哭你既听不到你的回答,祭祀你又看不见你来吃。纸线的烟灰在飞扬,北风广漠而猛烈,哥哥我回家去了,还在不时地回头看你啊。悲痛啊!悲痛啊!赏析:袁枚将整篇文章写得有灵性又不事雕琢。作者在回忆童年与妹妹同度的琐事时,信手拈来,清灵隽妙;悲悼亲人的遽然长逝时,又字字玑珠,句句血泪,真挚动人,感人肺腑。他在叙事中寄寓哀痛,行文中饱含真情,同时还穿插些许景物描绘,从而使痛惜、哀伤、悔恨、无可奈何之情有机地揉和在一起,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袁枚是“性灵说”的倡导者,主张为文要有“真情”。其文别具特色,善于描写景物,叙事记人。祭文通常有固定的格式,其内容和形式都容易公式化,为后人传诵的不多。但袁枚的《祭妹文》却不拘格式,写得情真意切,生动感人,为后人传诵。
2023-09-01 00:15:051

唐寅的《祭妹文》全文

也有袁枚的祭妹文
2023-09-01 00:15:225

【求】袁枚《祭妹文》,原文+翻译

祭妹文 原文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是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日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入户,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纪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目失汝办治。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汝嫂非不婉嫕,而于此微缺然。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后虽小差,犹尚殗碟,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绵惙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详,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已辰时气绝。四肢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而今已矣!除吾死外, 当无见期。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见汝;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惟汝之窀穸,尚未谋耳。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其旁葬汝女阿印;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矿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所怜者,吾自戊寅年读汝哭侄诗后,至今无男,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 呜呼!身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译文 隆丁亥年冬季,安葬我的三妹素文于上元县羊山,作文祭奠她说: 唉!你生在杭州,却安葬在这里,距离我们家乡7印里呀。当你初生的时候,即使做奇离的梦,做虚幻的想象,又怎么料到这里是你埋葬骸骨的地方呢? 你由于坚持贞节的一种念头,遭人离弃,以致孤独忧伤,困苦失意。虽然是命中注定,实际上是上天造成这种不幸;但是连累你到这种地步,未尝不是我的过错啊。我小时候听先生讲授经书,你同我并肩坐着,喜欢听古人讲求节操的事例;一旦长大成人,就亲自付诸实践。唉!假使你不懂得诗书,也许未必这样苦守贞节啊。 (记得儿时),我捉蟋蟀,你挥动双臂现在那里;天冷时蟋蟀冻僵了,我们一同到它的穴边。今天我装殓你安葬你,当日的情景便清楚地呈现在眼前。我九岁时,(有一次)在书斋休息,你梳着成对的发髻,披着细绢单衣来到,(一起)温读《缁衣》一章,正好先生开门进来,听到两个童子书声琅琅,不觉微微含笑,连连发出“喷啧”的赞叹声。这是七月望日的事,你在地下应当清楚地记得这一情景。我刚成年到广西去,你牵着我的衣裳伤心大哭。过了三年,我中进士还家,你从东边厢房扶着几案出来,全家睁眼看着欢笑,不记得当时话题从何说起,大概是说在长安考中进士,递信人报信的迟早的情况,如此等等。所有这些琐事,虽然已经成为陈迹,然而我一天没死,就一天不能忘掉。过去的事充满心胸,一想起它们就悲伤哽咽,就像影子一样清清楚楚,逼近捕捉时,却消失无踪。我后悔当时没有将童稚时的情况,详细地记录保存下来。然而你已经不在人间,即使光阴倒流,儿童时代可以再次出现,也没有给它印证的人了。 你秉持道义与高氏离婚回来后,堂上阿母依靠你扶持,家中文字方面的事务巴望着你办理。我曾经说过女人中很少有明了经书的旨意和熟悉典故的,你嫂子不是不柔顺和静,但是在这方面稍有欠缺。所以自你回来后,虽然替你悲伤,其实又替我自己高兴。我比你大四岁,假若按人世间年长的先死亡的常例,我可以将身后之事托付给你,却不料你在我之前离开了人世啊! 前年我患病时,你通宵探问,病情减一分就高兴,增加一分就担忧。后来虽然病情稍稍好一些,还是半坐半卧,没有什么可以娱乐消遣。你来到床前,替我讲小说野史上的使人高兴和惊讶的故事,姑且给我一点欢乐。唉!今后我若再患病,叫我向哪里呼唤你啊! 你患病时,我听信医生说没有危险,远远地到扬州吊唁友人。你又怕我为你心忧,阻止别人赶来告知(你的病情)。等到病情发展到气息奄奄,阿母问你盼望哥哥回来否,你才勉强答应一声“好”。我已经先一天梦见你来永诀,心知不吉利,飞舟渡过长江。果然,我在未时回到家中,而你在辰时已经气绝。四肢还温热,一只眼睛还没有闭,你还在挣扎着不死等我啊!唉,悲痛啊!早知道会和你永别,那么我怎么肯远行!即使要远行,也还有多少心里话要让你听到、了解,(有多少事)要和你一同商量啊!可是现在(一切都)完了!除了我死之外,将没有相见的日子。我又不知哪一天死,可以见到你,并且死后有没有知觉,能不能和你相见,也终究难以明白。这样说来,那么抱着这无边无际的遗憾;是天意呢,还是人事呢,却竟至如此呢! 你的诗稿,我已经付印;你的女儿,我已经代你嫁了;你的生平,我已经作传;只有你的墓穴还没有筹划。祖先的坟墓在杭州,江广河深,势必难以运回家乡安葬,所以请得母亲的吩咐权且把你安葬在这里,为的是便于祭吊扫墓。你墓旁葬着你的女儿阿印。下首两座坟墓,一座是阿爷的侍妾朱氏,一座是阿兄的侍妾陶氏,羊山空旷辽阔,朝南可望见低湿的原野,朝西可望见栖霞山,刮风下雨,早晨黄昏,你寄居他乡的魂灵也有个伴侣,应当不会孤单寂寞。可怜的是,我自从戊寅年读你写的哭侄诗后,至今没有男孩,两个女孩正在牙牙学语,出生在你死后,不过刚刚周岁。我虽然母亲健在不敢说自己年老,但是牙齿动摇,头发掉光,暗中自己明白,知道在人世间还能有几天啊!阿品远远地在河南作官,也没有子女,九族没有可以继承的人。你死了我埋葬,我死了叫谁埋葬?你如果有灵,能不能告诉我呢? 唉!你身前的事既已不堪回首,你身后的事又不能知道,哭你既没听到你答话,祭奠你又没见到你吃祭品,纸灰飞扬,北风猛烈。你的哥哥回去了,还屡屡回头望你呀。唉,悲伤啊!唉,悲伤啊!
2023-09-01 00:15:461

祭妹文翻译对照逐句翻译

祭妹文翻译对照逐句翻译如下:一、原文(袁校《祭妹文》节选):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余捉蟋蟀,则败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记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二、译文乾隆丁亥年冬季,安葬我的三妹素文于上元县羊山,作文祭奠她说:唉!你生在杭州,却安葬在这里,距离我们家乡七百里远呀。当你初生的时候,即使做离奇的梦,作虚幻的想象,又怎么料到这里是你埋葬骸骨的地方呢?你因为坚守从一而终的贞节观念,嫁了一个品德败坏的丈夫而被遗弃,以致陷在孤苦落拓的境地,虽然这是命中注定,是上天的安排,然而连累你到这种地步,也未尝不是我的过错。我幼年时跟从老师诵读四书五经,你同我并肩坐在一起,爱听那些古人的节义故事;一旦长大成人,你立即亲身来实践。唉!要是你不懂得经书,也许未必会像这样苦守贞节。(记得儿时),我捉蟋蟀,你挥动双臂现在那里;天冷时蟋蟀冻僵了,我们一同到它的穴边。
2023-09-01 00:15:531

《祭妹文》【鉴赏与探究】

1、概述:《祭妹文》是清代文学家袁枚的一篇散文,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哀祭散文的珍品。这篇祭文从兄妹之间的亲密关系着眼,选取自己所见、所闻、所梦之事,对妹妹袁机的一生做了绘声绘色的描述,渗透着浓厚的哀悼、思念以及悔恨的真挚情感。文章记述袁机在家庭生活中扶持奶奶,办治文墨,写她明经义,谙雅故,表现出妹妹的德能与才华。写的虽然都是家庭琐事,却描述得“如影历历”,真切可信。2、鉴赏与探究:袁枚是“性灵说”的倡导者,主张为文要有“真情”。其文别具特色,善于描写景物,叙事记人。祭文通常有固定的格式,其内容和形式都容易公式化,为后人传诵的不多。但袁枚的《祭妹文》却不拘格式,写得情真意切,生动感人,为后人传诵。袁素文名机,素文是她的字,1720年(清康熙五十九年)生。她容貌出众,“最是风华质,还兼窈窕姿”,“端丽为女兄弟冠”,是袁家姐妹中长得最漂亮端庄的。袁素文又“幼好读书”,针线旁边常放着书卷,因此很会作诗。在她未满一周岁时,其父曾仗义救助亡友衡阳县令高清的妻儿,为高清平反了其生前一起因库亏而入狱的冤案。高清的胞弟高八为此感激涕零,表示自己即将出生的孩子若系男儿,就与袁素文婚配,以示报答袁家大恩。不久高八生了个儿子,于是送来金锁作为聘礼,这场指腹婚事就这样正式确定下来。可是当双方成年后,男方却只字不提嫁娶之事,直到1742年(乾隆七年)袁素文二十三岁时,高八突然捎来书信说,因为儿子有病不宜结婚,希望解除婚约。由于袁素文自幼深受封建礼教毒害,“一闻婚早定,万死誓相随”,所以听到男方要解除婚约,就手持金锁哭泣不止,终日绝食。不久高八病死,高清的儿子高继祖特来说明真相,原来高八之子高绎祖并非有病,而是“有禽兽行”,并且屡教不改,其父怕以怨报德,才托言儿子有病解约。可是袁素文为了固守旧礼教的“一念之贞”,竟不顾日后痛苦,仍坚持嫁给高八之子,一时被誉为所谓“贞妇”。袁家家境虽然一般,但因为家学渊源,注重读书,请了教师在家指导袁枚,对待女儿也一样,所以素文自幼随哥哥上课。她很喜爱读书,针线旁边常放着书卷,很会作诗,琴棋书画也样样精通。她容貌出众,是袁家姐妹中长得最漂亮端庄的;尤其是她的脾性温柔,待人贤淑有礼,是出名的淑女。二十五岁时,才貌双全的素文嫁到了如皋高家。婚后,素文孝敬公婆,深得公婆喜爱。可是高八之子绎祖,个头矮小,驼背斜眼,长相十分丑陋,而且品行极为恶劣。他性情暴戾,行为轻佻,整天吃喝嫖赌,无所不为。他看到书卷就发怒,把她的诗稿烧毁,不准妻子读书和做针线,袁素文从此不再敢作诗,也不敢缝纫。他为了外出嫖妓,卖尽家产后又向袁素文逼索嫁妆,不答应就拳打脚踢,有时还用火烧灼袁素文,婆婆前来救护,他连母亲一起殴打,甚至把他母亲的牙齿都打下来了。就这样的虐待,素文还是一一忍受下来,在高家委曲求全,恪守妇道。后来,高绎祖聚赌输了很多钱,竟要卖掉袁素文抵债。她被逼无奈,逃到尼姑庵,看到无路可走了,才请人通知了娘家。袁父接到书信,心痛欲裂,当即赶到如皋告到官府,判决离婚后,他把女儿和她的女儿阿印领回了杭州老家。那年素文二十九岁,结婚才不过四年。袁素文回到娘家以后,一方面悉心侍奉父母兄长,另一方面还惦念着婆母,经常寄赠衣食问安。三年后袁枚定居南京随园,素文也随着全家一起迁徙。由于婚姻极不美满,心灵上受到的创伤,她除了读书作诗自我安慰外,终日都闷闷不乐,生了病也不愿求医,终于在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病死,年仅39岁。袁枚在《哭三妹五十韵》里写道:“彩凤从鸦逐,红兰受雪欺。”“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生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袁素文这位贤淑的才女,由于受封建礼教毒害太深,所以导致了这场催人下泪的婚姻悲剧。她从“淑女”到“贤妇”,结果却差一点成了被卖掉的“弃妇”,并因此过早离开人世,这是与她自幼深受封建礼教的教育是分不开的。袁枚作为她的兄长,也看出了这一点。他在《祭妹文》中说:“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这种无可奈何的叹息,正是一种既沉痛又委婉的控诉。 袁素文留在人间的,除了一个悲婉的故事,还有就是一本著作《素文女子遗稿》。《祭妹文》构思精巧,别巨匠心,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从素文墓地入笔到病根祸源的交代,从野外同捉蟋蟀到书斋共读诗经,从胞妹送哥眼泪流到把盏喜迎兄长归,从离家出嫁到中道归返,从侍奉母亲以示其德到关爱长兄以显其情,从素文之死到后事料理,情节层层推进,感情波起浪涌,叙事历历可见,抒情句句见心,文情并茂,浑然一体。文章起笔交待亡妹所葬之地、祭奠时间,祭者身份等,紧接着“呜呼”一转,直呼亡妹,为全文奠定了凄切哀婉的悲怆基调。接着,简洁叙述妹妹的死因:“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意为素文早亡其根源是少年时常听先生授经,“爱听古人节义事”,说明是封建诗书的腐朽观念侵害了素文,使她饱受苦难,英年早逝。接下来,作者追忆与素文共度的难忘时光。童年相伴读书,“差肩而坐”,温馨之情溢于言表;同捉蟋蟀,同葬蟋蟀,则体现了妹妹性情温厚善良。其描述真实生动,一个天真活泼善良的孩童突现于眼前。这原本不为奇,妙就妙在作者把追忆与现实联系起来,当年兄妹同葬蟋蟀,后来孤兄独葬亡妹,物换星移,昨是今非,让作者潸然泪下。年长些时,袁枚远行广西,妹妹不忍哥哥分离,掎裳拽衣,放声大哭。当年有妹送兄行,后来唯独兄送妹归,令作者十分伤痛。袁枚考中进士,衣锦还家,妹妹惊喜万分,扶案而出,家人瞠视而笑。妹妹为哥哥中考得官而欣喜之情,和盘托出,手足之情可见一斑。往日种种琐事,历历如在作者眼前。“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几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时光不可倒流,昔日也不再重来了。随后,记妹妹归返母家的种种情形:服侍母亲;治办文墨;袁枚染病在床,妹妹终宵刺探,还想方设法让哥哥高兴,兄妹感情深厚。而后,记妹妹病危和亡逝的情况。素文病入膏肓,大限将至,但不让人给哥哥报信,以宽兄长之心。忍死待兄归,然而终等不及哥哥归来含憾而终,死不瞑目。“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袁枚已预感不祥,急赶归家,在妹妹逝去几小时后才赶到家中,其时素文四肢尚温,却未能与妹妹说上一句心中话,只怪自己轻信医言,远吊扬州,自责之情溢于言表。一句“呜呼痛哉”,把对亡妹的思念、同情、内疚、哀痛统统浓缩在伤心欲绝的悲叹中。最后,简述妹妹亡后料理事宜。并随感而发:“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末段,作者把视线拉回到眼前,回到祭奠的暮地。“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逝者已逝,生者十分凄切哀伤。“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对妹妹的怀念和挚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袁枚将整篇文章写得有灵性又不事雕琢。作者在回忆童年与妹妹同度的琐事时,信手拈来,清灵隽妙;悲悼亲人的遽然长逝时,又字字玑珠,句句血泪,真挚动人,感人肺腑。他在叙事中寄寓哀痛,行文中饱含真情,同时还穿插些许景物描绘,从而使痛惜、哀伤、悔恨、无可奈何之情有机地揉和在一起,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023-09-01 00:16:411

祭妹文是什么意思啊?

《祭妹文》是我国文学史上哀祭散文的珍品,表现了兄妹之间深挚的情感。另外作者的痛伤不单单是因为对胞妹的挚爱,还饱含着对她的同情和怜悯,对邪恶不公的愤懑,对自己未尽职责的无限悔恨,这使得文章包孕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增强了震撼读者的心灵力量。被祭的袁素文是袁枚的三妹,名机,字素文,别号青琳居士。素文未出生时,其父母曾与高姓指腹为婚,高氏子成人后,却是市井无赖,极多劣迹。高氏提出了解除婚约,但袁素文囿于封建礼教,竟执意不肯。婚后,素文备受凌辱,终因不堪肆虐而返居娘家。自此忍辱含垢,年仅四十岁便凄楚谢世。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是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日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入户,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纪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目失汝办治。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汝嫂非不婉嫕,而于此微缺然。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后虽小差,犹尚殗碟,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绵惙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详,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已辰时气绝。四肢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而今已矣!除吾死外, 当无见期。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见汝;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惟汝之窀穸,尚未谋耳。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其旁葬汝女阿印;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矿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所怜者,吾自戊寅年读汝哭侄诗后,至今无男,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   呜呼!身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编辑本段]【译文】   隆丁亥年冬季,安葬我的三妹素文于上元县羊山,作文祭奠她说:   唉!你生在杭州,却安葬在这里,距离我们家乡7百里呀。当你出生的时候,即使做奇离的梦,做虚幻的想象,又怎么料到这里是你埋葬骸骨的地方呢?   你由于坚持贞节的一种念头,遭人离弃,以致孤独忧伤,困苦失意。虽然是命中注定,实际上是上天造成这种不幸;但是连累你到这种地步,未尝不是我的过错啊。我小时候听先生讲授经书,你同我并肩坐着,喜欢听古人讲求节操的事例;一旦长大成人,就亲自付诸实践。唉!假使你不懂得诗书,也许未必这样苦守贞节啊。   (记得儿时),我捉蟋蟀,你在那里挥动双臂;天冷时蟋蟀冻僵了,我们一同到它的穴边。今天我装殓你安葬你,当日的情景便清楚地呈现在眼前。我九岁时,(有一次)在书斋休息,你梳着成对的发髻,披着细绢单衣来到,(一起)温读《缁衣》一章,正好先生开门进来,听到两个童子书声琅琅,不觉微微含笑,连连发出“啧啧”的赞叹声。这是七月十五的事,你在地下应当清楚地记得这一情景。我刚成年到广西去,你牵着我的衣裳伤心大哭。过了三年,我中进士还家,你从东边厢房扶着几案出来,全家睁眼看着欢笑,不记得当时话题从何说起,大概是说考中进士,递信人报信的迟早的情况,如此等等。所有这些琐事,虽然已经成为陈迹,然而我一天没死,就一天不能忘掉。过去的事充满心胸,一想起它们就悲伤哽咽,就像影子一样清清楚楚,逼近捕捉时,却消失无踪。我后悔当时没有将童稚时的情况,详细地记录保存下来。然而你已经不在人间,即使光阴倒流,儿童时代可以再次出现,也没有给它印证的人了。   你秉持道义与高氏离婚回来后,堂上阿母依靠你扶持,家中文字方面的事务巴望着你办理。我曾经说过女人中很少有明了经书的旨意和熟悉典故的,你嫂子不是不柔顺和静,但是在这方面稍有欠缺。所以自你回来后,虽然替你悲伤,其实又替我自己高兴。我比你大四岁,假若按人世间年长的先死亡的常例,我可以将身后之事托付给你,却不料你在我之前离开了人世啊!   前年我患病时,你通宵探问,病情减一分就高兴,增加一分就担忧。后来虽然病情稍稍好一些,还是半坐半卧,没有什么可以娱乐消遣。你来到床前,替我讲小说野史上的使人高兴和惊讶的故事,姑且给我一点欢乐。唉!今后我若再患病,叫我向哪里呼唤你啊!   你患病时,我听信医生说没有危险,远远地到扬州吊唁友人。你又怕我为你心忧,阻止别人赶来告知(你的病情)。等到病情发展到气息奄奄,阿母问你盼望哥哥回来否,你才勉强答应一声“好”。我已经先一天梦见你来永诀,心知不吉利,飞舟渡过长江。果然,我在未时回到家中,而你在辰时已经气绝。四肢还温热,一只眼睛还没有闭,你还在挣扎着不死等我啊!唉,悲痛啊!早知道会和你永别,那么我怎么肯远行!即使要远行,也还有多少心里话要让你听到、了解,(有多少事)要和你一同商量啊!可是现在(一切都)完了!除了我死之外,将没有相见的日子。我又不知哪一天死,可以见到你,并且死后有没有知觉,能不能和你相见,也终究难以明白。这样说来,那么抱着这无边无际的遗憾;是天意呢,还是人事呢,却竟至如此呢!   你的诗稿,我已经付印;你的女儿,我已经代你嫁了;你的生平,我已经作传;只有你的墓穴还没有筹划。祖先的坟墓在杭州,江广河深,势必难以运回家乡安葬,所以请得母亲的吩咐权且把你安葬在这里,为的是便于祭吊扫墓。你墓旁葬着你的女儿阿印。下首两座坟墓,一座是阿爷的侍妾朱氏,一座是阿兄的侍妾陶氏,羊山空旷辽阔,朝南可望见低湿的原野,朝西可望见栖霞山,刮风下雨,早晨黄昏,你寄居他乡的魂灵也有个伴侣,应当不会孤单寂寞。可怜的是,我自从戊寅年读你写的哭侄诗后,至今没有男孩,两个女孩正在牙牙学语,出生在你死后,不过刚刚周岁。我虽然母亲健在不敢说自己年老,但是牙齿动摇,头发掉光,暗中自己明白,知道在人世间还能有几天啊!阿品远远地在河南作官,也没有子女,九族没有可以继承的人。你死了我埋葬,我死了叫谁埋葬?你如果有灵,能不能告诉我呢?   唉!你身前的事既已不堪回首,你身后的事又不能知道,哭你既没听到你答话,祭奠你又没见到你吃祭品,纸灰飞扬,北风猛烈。你的哥哥回去了,还屡屡回头望你呀。唉,悲伤啊!唉,悲伤啊!
2023-09-01 00:16:491

祭妹文的主要内容

(转自 pingfang444 的专业回答)搜索不易,还望采纳!选自《小仓山房文集》。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性灵派”的代表人物。著有诗评《随园诗话》。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  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情状,罗缕纪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汝办治。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汝嫂非不婉,而于此微缺然。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  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后虽小差,犹尚,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绵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而今已矣!除吾死外,当无见期。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见汝,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惟汝之窀穸尚未谋耳。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其旁葬汝女阿印。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旷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所怜者,吾自戊寅年读汝哭侄诗后,至今无男,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耳。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  呜呼!身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翻译:  乾隆丁亥年的冬天,(将)三妹素文埋葬在上元县的羊山,并且用文章祭奠(她)说:  唉!你出生在浙江(杭州)却埋葬在这里,距离我们家乡有七百里(之远)了,当初即使(会做各种)怪异的梦、(能产生各种)幻想,难道(会)知道这里是掩埋(你)尸骨的地方吗?  你由于(信奉‘从一而终”这)一种贞节观念,嫁了不好的人而(被迫)离开(他),致使你孤独忧伤、落拓失意。(这)虽说是命中注定,上天的实际安排;但是连累你到了这样(凄惨)的地步,未尝不是我的过错啊。我小的时候听从先生讲授经书,你和我肩并肩地坐在一起,(特别)爱听古人讲求节义的事情;一旦之间长大成人,竟然马上亲身实践它。唉!假使你不懂得诗书(上的事情),或许不一定在艰难的时候(还)如此苦守贞节啊。  (小时候)我捕捉蟋蟀,你(也)张开胳膊来(到)捉蟋蟀的地方;天冷虫于冻僵了,(我们)一同来到埋虫子的洞穴边。现在(当)我装殓你埋葬你(的时候),当日的情形却又清楚地呈现在眼前。我九岁时,(有一次在)书房里休息,你梳着两个小髽(zhua)髻,穿着细绢的单衫来了,(一同)温习(《诗经》中的)《缁衣》一章。恰好先生开门进来,听见两个孩子(读书的)童音清脆响亮,(脸上)不觉(露出了)微笑(并)啧啧称赞不已。这是(当年)七月十五日的事啊,你(现在虽)在地下,(还)应该清楚地记得吧。我二十岁左右前往广西,你拉住(我的)衣裳伤心大哭。过了三年我考中进士(光荣地)回了家,你从东厢房端着盛食物的木盘出来,一家人瞪着眼睛看着(你)笑着,不记得话头从哪里谈起,大概是说(我)在京城中了进士,送信的人报信早晚等等。所有这些琐碎(的事情),虽然成为旧事,可是我一天没有死,就一天不能忘记啊。往事充塞胸膛,想起来就悲伤得心里堵塞,(它们)像影子一样一个一个消清楚楚,想接近(它们而把它们)抓住,(它们)便消失了。(我)后悔当时没有把幼年时期(的言行)情形(都)详细地记录保存下来。可是你已经不在人世间了,那么,即使时光倒过来流驶,儿童时期能够再(经历一次),却也没有和(我一起)证实(当年情形)的人了。  你据义和高家断绝关系回娘家(以后),正房中的母亲仗着你侍候,家里有关文字方面的事务(都)指望你办理。(我)曾说过女人当中最缺少通晓经书要义和熟悉雅训典故的,你嫂子不是不柔顺和静,可是在这方面总有些欠缺。所以自从你回来以后,虽然为你伤心,(可又)确实为我高兴。我又比你大四岁,或许按人间(常规)年长的先死,可以把死后的事托付给你,可没有想到你(竟会)比我先离开(人世)啊!前年我病了,你整夜探问,病好点就高兴,病重些就忧愁。后来虽然病情稍有好转(可)仍然还半卧半坐(的,不能下床活动),没有什么可以消遣解闷的。你来到床前,给(我)讲小说野史中值得高兴值得惊讶的事情,姑且借以求得一时高兴。唉!从今往后我要是再病了,教(我)从哪里去喊你呢!  你的病情,我相信医生说的没有什么危险的话,(所以才)远离(家门)去扬州探访古迹。你又担心我为你的病忧愁,阻止家人跑来报信。等到病情严重到极点,母亲问你是不是希望哥哥回来,(你)硬撑着答应了一声“是”。我已经(在)头一天(就)梦见你来(跟我〕诀别了,心里知道不吉利,急忙乘快船过了江。果然我在未时到家,可是你在辰时断了气。(你的)四肢还有余温,一(只)眼睛(还)没闭上,原来还在忍着死等我啊。唉,痛心啊!早知道(要和)你永别,那我怎么前去远方游历呢,即使去游历,也还有许多心里话要让你知道,(并)和你一起商量啊。可是现在(一切都)完了!除了我死之外,当然不会有见面的日子了。现我又不知道哪天死,可以见到你,况且死后有知觉还是没有知觉,并且能见面不能见面,又终究难以(弄个)明白。既然如此,那么(我)怀着无穷的遗憾,(是)天意呢,(还是)人事呢,然而终究无法弥补了吗!  你的诗,我已经付印;你的女儿,我已经代作嫁出;你的生平,我已经作了传记;只是你的墓穴,(我)还没有筹划好。祖先的坟茔地在杭州,(到杭州要经过)长江和运河,(路远不好走),看样子难于送回去安葬,所以请示母亲,(征得她的同意)让你在这里安息,便于到墓前祭扫凭吊。在它旁边埋葬你的女儿阿印。那下边的两个坟,一个是父亲的侍妾朱氏,一个是哥哥的侍妾陶氏。羊山空旷辽阔,往南远看是(一片)平原和低湿的地方,往西眺望是栖霞山,(在)刮风下雨,早晨黄昏(中)寄居他乡的魂魄有了伴侣,应当不会感到孤单寂寞。让人伤心的是,我自从戊寅年读了你的哭侄诗以后,到现在还没有儿子。两个女儿刚刚牙牙学语,生在你死以后,才一周岁啊。我虽然因为有母亲健在不敢说(自己)年老,可是牙齿动摇、头发脱落,背地里自己知道,知道(自己活)在人世还能再有几天呢!(弟弟)阿品远在河南作官,也没有子女,九族没有可继承的人了。你死了我来埋葬,我(如果)死了谁来埋呢?你如果有灵,可能告诉我吗?  唉!活着时候的事情既不能细想,死了以后的事惰又无法知道;哭你既听不见你说话,祭奠你又看不到你来吃。纸钱的灰烬在飞扬,北风(刮得)很凶猛,哥哥我回去了,(可)还不断地回头看你啊。真哀痛啊!真哀痛啊!
2023-09-01 00:16:571

祭妹文的知识点

补充的??
2023-09-01 00:17:082

祭妹文的全文翻译!

  乾隆三十二年冬,葬三妹素文在上元的羊山上,并作这篇文章来致祭:  唉!你生在浙江,却葬在此地,远离我们的故乡七百里了;当时你即使做梦、幻想,也怎会知道这里竟是你的埋骨所在呢?  你因为坚守从一而终的贞节观念,嫁了一个品德败坏的丈夫而被遗弃,以致陷在孤苦落拓的境地,虽然这是命中注定,是上天的安排,然而连累你到这种地步,也未尝不是我的过错。我幼年时跟从老师诵读四书五经,你同我并肩坐在一起,爱听那些古人的节义故事;一旦长大成人,你立即亲身来实践。唉!要是你不懂得经书,也许未必会象这样苦守贞节。  我捉蟋蟀,你紧跟我捋袖伸臂,抢着捕捉;寒冬蟋蟀死了,你又同我一起挖穴埋葬它们。今天我收殓你的尸体,给你安葬,而当年的种种情景,却一一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我九岁时,在书房里休息,你梳着两个发髻,披了一件细绢单衣进来,共同温习《诗经经》中的《缁衣》一章;刚好老师开门进来,听到两个孩子琅琅的读书声,不禁微笑起来,连声“啧啧”称赞。这是七月十五日的事情。你在九泉之下,一定还清楚地记得。我二十岁去广东,你牵住我的衣裳,悲伤痛哭。过了三年,我考中进士,衣锦还乡,你从东厢房扶着长桌出来,一家人瞪着眼相视而笑,记不得当时话是从哪里说起,大概是说了些在京城考进士的经过情况以及报信人来得早、晚等等吧。所有这些琐碎的事情,虽然已经成为过去,但只要我一天不死,就一天也不能忘却。往事堆积在我的胸中,想起来,心头悲切得像被堵塞似的。它们像影子一样似乎非常清晰,但真要靠近它抓住它,却又不见了。我后悔当时没有把这些儿时的情状,一条一条详细地记录下来;然而你已不在人间了,那么即使年光可以倒流回去,儿童时代可以重新来过,也没有人来为它们对照证实的了。  你与高家断绝关系后回到娘家,堂上老母,依仗你照料扶持;家中的文书事务,期待你去办理。我曾经以为妇女中很少明白经书的意义、熟识古代文物典故的人。你嫂嫂并非不够温柔和顺,但在这方面稍有不足。所以自从你回家后,虽然我为你而悲伤,对我自己来说却很高兴。我又比你年长四岁,或许象世间通常那样年长的先死,那就可以将身后之事托付给你;却没有想到你比我先离开人世。前些年我生了病,你整夜都在打听、探望病情,减轻一分就高兴,加重一分就担忧。后来虽然我的病情稍有好转,但仍半卧半起,感到没有什么好取乐消遣;你来到我的床前,讲一些稗官野史中使人好笑和使人惊奇的故事,给我带来一些欢乐。唉!自今以后,我如果再有病痛,教我从哪里去呼唤你呢?  你的病,我相信医师的话以为不要紧,所以才远游去扬州。你又怕我心中忧虑,不让别人来给我报信。直到病已垂危时,母亲问你:“盼望哥哥回来吗?”,你才勉强答应说:“好。”就在你死前一日,我已梦见你来诀别,心知这是不吉祥的,急忙飞舟渡江赶回家。果然,我于未时到家,而你已在辰时停止了呼吸,四肢尚有余温,一只眼睛还未闭紧,大概你还在忍受着临死的痛苦等待我回来吧。唉!痛心啊!早知要和你诀别,那我怎么肯离家远游呢?即使出外,也还有多少心里话要让你知道、同你一起商量安排啊!如今完了,除非我死,否则就没有相见的日期。可我又不知道哪一天死,才可以见到你;而死后究竟有知觉还是没有知觉,以及能相见还是不能相见,终究是难以明白的啊!如果如此,那么我将终身抱着这无穷的遗恨,天啊!人啊!竟然这样完了吗!  你的诗,我已经付印了;你的女儿,我已替你嫁了出去;你的生平,我已写了传记;只有你的墓穴,还没有安排好。我家祖先的坟墓在杭州,但是江广河深,势难将你归葬到祖坟,所以请示母亲的意见而把你安葬在这里,以便于祭奠扫墓。在你的墓傍,葬着你的女儿阿印,在下面还有两个坟墓,一个是父亲的侍妾朱氏,一个是我的侍妾陶氏。羊山空旷辽阔,朝南是一片宽广的平地,西望面向着栖霞山;风风雨雨,清晨黄昏,你这个羁留在异乡的精魂有了伴侣,当不致于感到孤独寂寞。可怜的是,我自从戊寅年读了你写的哭侄诗后,至今没有儿子;两个牙牙学语的女儿,在你死后出生,才只有一周岁。我虽因母亲健全而不敢说自己老,但齿牙摇动,头发已秃,自己心里知道,在这人世间尚能活几天?阿品弟远在河南为官,也没有子女,我家九族之内没有可以传宗接代的人。你死有我安葬,我死后由谁来埋葬呢?你如果死后有灵的话,能不能告诉我?  唉!生前的事既不堪想,死后的事又不可知;哭你既听不到你回话,祭你又看不到你来享食。纸钱的灰烬飞扬着,北风在旷野里显得更猛,我回去了,但又连连回过头来看你。唉,真悲痛啊!唉,真悲痛啊!
2023-09-01 00:17:181

祭妹文 阅读文段,说说袁枚的三妹是怎样的一个人

祭妹文(译文) 袁枚 乾隆丁亥年的冬天,(将)三妹素文埋葬在上元县的羊山,并且用文章祭奠(她)说:唉!你出生在浙江(杭州)却埋葬在这里,距离我们家乡有七百里(之远)了,当初即使(会做各种)怪异的梦、(能产生各种)幻想,难道(会)知道这里是掩埋(你)尸骨的地方吗? 你由于(信奉‘从一而终”这)一种贞节观念,嫁了不好的人而(被迫)离开(他),致使你孤独忧伤、落拓失意。(这)虽说是命中注定,上天的实际安排;但是连累你到了这样(凄惨)的地步,未尝不是我的过错啊。我小的时候听从先生讲授经书,你和我肩并肩地坐在一起,(特别)爱听古人讲求节义的事情;一旦之间长大成人,竟然马上亲身实践它。唉!假使你不懂得诗书(上的事情),或许不一定在艰难的时候(还)如此苦守贞节啊。 (小时候)我捕捉蟋蟀,你(也)张开胳膊来(到)捉蟋蟀的地方;天冷虫于冻僵了,(我们)一同来到埋虫子的洞穴边。现在(当)我装殓你埋葬你(的时候),当日的情形却又清楚地呈现在眼前。我九岁时,(有一次在)书房里休息,你梳着两个小髽(zhua)髻,穿着细绢的单衫来了,(一同)温习(《诗经》中的)《缁衣》一章。恰好先生开门进来,听见两个孩子(读书的)童音清脆响亮,(脸上)不觉(露出了)微笑(并)啧啧称赞不已。这是(当年)七月十五日的事啊,你(现在虽)在地下,(还)应该清楚地记得吧。我二十岁左右前往广西,你拉住(我的)衣裳伤心大哭。过了三年 我考中进士(光荣地)回了家,你从东厢房端着盛食物的木盘出来,一家人瞪着眼睛看着(你)笑着,不记得话头从哪里谈起,大概是说(我)在京城中了进士,送信的人报信早晚等等。所有这些琐碎(的事情),虽然成为旧事,可是我一天没有死,就一天不能忘记啊。往事充塞胸膛,想起来就悲伤得心里堵塞,(它们)像影子一样一个一个消清楚楚,想接近(它们而把它们)抓住,(它们)便消失了。(我)后悔当时没有把幼年时期(的言行)情形(都)详细地记录保存下来。可是你已经不在人世间了,那么,即使时光倒过来流驶,儿童时期能够再(经历一次),却也没有和(我一起)证实(当年情形)的人了。 你据义和高家断绝关系回娘家(以后),正房中的母亲仗着你侍候,家里有关文字方面的事务(都)指望你办理。(我)曾说过女人当中最缺少通晓经书要义和熟悉雅训典故的,你嫂子不是不柔顺和静,可是在这方面总有些欠缺。所以自从你回来以后,虽然为你伤心,(可又)确实为我高兴。我又比你大四岁,或许按人间(常规)年长的先死,可以把死后的事托付给你,可没有想到你(竟会)比我先离开(人世)啊!前年我病了,你整夜探问,病好点就高兴,病重些就忧愁。后来虽然病情稍有好转(可)仍然还半卧半坐(的,不能下床活动),没有什么可以消遣解闷的。你来到床前,给(我)讲小说野史中值得高兴值得惊讶的事情,姑且借以求得一时高兴。唉!从今往后我要是再病了,教(我)从哪里去喊你呢! 你的病情,我相信医生说的没有什么危险的话,(所以才)远离(家门)去扬州探访古迹。你又担心我为你的病忧愁,阻止家人跑来报信。等到病情严重到极点,母亲问你是不是希望哥哥回来,(你)硬撑着答应了一声“是”。我已经(在)头一天(就)梦见你来(跟我〕诀别了,心里知道不吉利,急忙乘快船过了江。果然我在未时到家,可是你在辰时断了气。(你的)四肢还有余温,一(只)眼睛(还)没闭上,原来还在忍着死等我啊。唉,痛心啊!早知道(要和)你永别,那我怎么前去远方游历呢,即使去游历,也还有许多心里话要让你知道,(并)和你一起商量啊。可是现在(一切都)完了!除了我死之外,当然不会有见面的日子了。现我又不知道哪天死,可以见到你,况且死后有知觉还是没有知觉,并且能见面不能见面,又终究难以(弄个)明白。既然如此,那么(我)怀着无穷的遗憾,(是)天意呢,(还是)人事呢,然而终究无法弥补了吗!你的诗,我已经付印;你的女儿,我已经代作嫁出;你的生平,我已经作了传记;只是你的墓穴,(我)还没有筹划好。祖先的坟茔地在杭州,(到杭州要经过)长江和运河,(路远不好走),看样子难于送回去安葬,所以请示母亲,(征得她的同意)让你在这里安息,便于到墓前祭扫凭吊。在它旁边埋葬你的女儿阿印。那下边的两个坟,一个是父亲的侍妾朱氏,一个是哥哥的侍妾陶氏。羊山空旷辽阔,往南远看是(一片)平原和低湿的地方,往西眺望是栖霞山,(在)刮风下雨,早晨黄昏(中)寄居他乡的魂魄有了伴侣,应当不会感到孤单寂寞。让人伤心的是,我自从戊寅年读了你的哭侄诗以后,到现在还没有儿子。两个女儿刚刚牙牙学语,生在你死以后,才一周岁啊。我虽然因为有母亲健在不敢说(自己)年老,可是牙齿动摇、头发脱落,背地里自己知道,知道(自己活)在人世还能再有几天呢!(弟弟)阿品远在河南作官,也没有子女,九族没有可继承的人了。你死了我来埋葬,我(如果)死了谁来埋呢?你如果有灵,可能告诉我吗? 唉!活着时候的事情既不能细想,死了以后的事惰又无法知道;哭你既听不见你说话,祭奠你又看不到你来吃。纸钱的灰烬在飞扬,北风(刮得)很凶猛,哥哥我回去了,(可)还不断地回头看你啊。真哀痛啊!真哀痛啊!原文注释:祭妹文①清 袁枚 乾隆丁亥冬②,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③,而奠以文曰: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④,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汝以一念之贞⑤,遇人仳离⑥,致孤危托落⑦,虽命之所存⑧,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⑨,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⑩。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11)。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12);岁寒虫僵,同临其穴(13)。今予殓汝葬汝(14),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15)。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16),温《缁衣》一章(17)。适先生奓户入(18),闻两童子音琅琅然(19),不觉莞尔(20),连呼则则(21)。此七月望日事也(22)。汝在九原(23),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24),汝掎裳悲恸(25)。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26),汝从东厢扶案出(27),一家瞠视而笑(28),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29)。凡此琐琐(30),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31),思之凄梗(32),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33),罗缕纪存(34)。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35),堂上阿奶(36),仗汝扶持;家中文墨(37),眣汝办治(38)。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39),汝嫂非不婉嫕(40),而于此微缺然。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41),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后虽小差(42),犹尚殗殜(43),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44)。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45),远吊扬州(46)。汝又虑戚吾心(47),阻人走报,及至绵惙已极(48),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49)!”已予先日一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50),汝以辰时气绝(51),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52)。而今已矣!除吾死外,当无见期。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见汝,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53)?汝之诗,吾已付梓(54);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惟汝之窀穸(55),尚未谋耳(56)。先茔在杭(57),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58),便祭扫也。其旁葬汝女阿印,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59),一为阿兄侍者陶氏(60)。羊山旷渺(61),南望原隰(62),西望栖霞(63),风雨晨昏,羁魂有伴(64),当不孤寂。所怜者,吾自戊寅年读汝《哭侄诗》后(65),至今无男;两女牙牙(66),生汝死后,才周晬耳(67)。予虽亲在未敢言老(68),而齿危发秃(69),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远官河南(70),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71)。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呜呼!身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1)袁枚三妹袁机,字素文,幼好读书,与高姓子指腹为婚,后高氏子行为放荡,曾建议解除婚约,但她深受封建礼教影响,坚持“从一而终”。婚后,高氏子行为愈不检,虐待其妻,又要卖妻抵赌债,不得已,逃回娘家,告官终绝关系。此文祭悼亡妹,意真词切,语语精绝,可与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欧阳修的《泷冈阡表》鼎足而三。作者另有《女弟素文传》叙其平生。 (2)乾隆丁亥:清高宗乾隆三十二年(1767)。 (3)上元:县名,在今南京市区。羊山:在南京市东。 (4)觭(jī基)梦:做梦。《周礼·春官·大卜》:“二月觭梦。”郑玄注:“言梦之所得。” (5)一念之贞:指袁机坚持与高家成婚事。 (6)遇人仳(pī匹)离:嫁了不良的丈夫而被遗弃。《诗经·王风·中谷》:“有女仳离,慨其叹矣。” (7)孤危托落:孤独忧伤。托落,落拓,失意。 (8)命之所存:命中注定。 (9)差(cī疵)肩:并肩。 (10)遽:遂,就。躬蹈:亲身实践。 (11)艰贞:遭遇艰难时坚贞不移。 (12)奋臂:挥动双臂。 (13)同临其穴:同到埋蟋蟀的洞边。 (14)殓(liàn炼):给死人穿衣服装入棺中。 (15)憬然:清晰的样子。 (16)单缣(jiān坚):细绢做的单上衣。 (17)《缁衣》:《诗经·郑风》中的一篇。 (18)奓(zhà炸)户:开门。 (19)琅琅然:读书的声音。 (20)莞(wǎn宛)尔:微笑。 (21)则则:同“啧啧”,赞叹声。 (22)望日:农历每月十五。 (23)九原:犹九泉,地下。 (24)弱冠:古时男子二十岁成年,行加冠礼。粤行:乾隆元年(1736),作者二十一岁,经广东到广西。当时,其叔公袁鸿为广西巡抚金鉷的幕宾,金鉷很赏识作者的文才,荐举他到北京参加博学鸿辞科考试。 (25)掎(jǐ挤)裳:拉着衣服。 (26)披宫锦还家:乾隆三年(1638)作者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还家省亲。披宫锦,指身穿用宫中特制的锦缎所做的袍服。 (27)东厢:东边的房子。边房称厢房。 (28)瞠(chēng撑)视:瞪着眼睛看。 (29)云尔:如此之类。 (30)琐琐:种种琐碎的事。 (31)膺:胸。 (32)凄梗:悲痛得心胸堵塞。 (33)嫛婗(yīní医尼):婴儿。《释名·释长幼》:“人始生曰婴儿,……或曰嫛婗。”这里指儿时。 (34)罗缕纪存:详尽细致、有条有理地记录下来。 (35)义绝:断绝关系。 (36)阿奶:指作者的母亲章氏。 (37)文墨:指文字往来的事务。 (38)眣(shùn舜):目示。这里谓指望。 (39)明经义:了解经书的道理。谙(ān安)雅故:熟悉古代典故。谙,熟悉。 (40)婉嫕(yì意):柔和温顺。 (41)刺探:询问情况。 (42)小差(chāi钗):病情稍愈。差,同“瘥”。《方言》:“差,愈也。” (43)殗殜(yèdié夜蝶):病情不十分重。《方言》:“秦晋之间,凡病而不甚曰殗殜。” (44)聊资:姑且拿来。 (45)无害:没有生命危险。 (46)吊:探访古迹。 (47)虑戚吾心:怕让我担心。 (48)绵惙(chuò龊):病情危急,气息微弱。 (49)诺:应答词。 (50)未时:下午一时到三时。 (51)辰时:上午七时至九时。 (52)筹画:商量。 (53)而竟已乎:就这样完了吗? (54)付梓:付印。梓,古代刻字印刷的木版。袁机诗附在作者《小仓山房诗文集》卷后。 (55)窀穸(zhūnxī谆夕):墓穴。 (56)谋:筹划。 (57)先茔:祖先的坟墓。 (58)宁:安葬。 (59)阿爷:父亲。作者父袁滨,早去世。侍者:侍妾。 (60)陶氏:作者侍妾。 (61)旷渺:空旷辽阔。 (62)原隰(xí席):原野低洼之地。 (63)栖霞:山名,在南京东北。 (64)羁魂:寄居他乡的鬼魂。 (65)戊寅年:乾隆二十三年(1758),此年作者丧子,袁机有《哭侄诗》。 (66)两女:作者妾钟氏所生之孪生女。牙牙:婴儿学话声。 (67)周晬(zuì最):周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育子》:“生子百日。置会,谓之百晬;至来岁生日,谓之周晬。” (68)亲在未敢言老:父母尚在,自己不敢称老。时年作者五十一岁,老母尚在。 (69)齿危:牙齿摇动。 (70)阿品:作者堂弟,名树,字东芗,时任河南正阳县令。 (71)九族:古代指本身及以上父、祖、曾祖、高祖,以下子、孙、曾孙、玄孙为九族。也有人说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为九族。这里泛指内外亲属。
2023-09-01 00:17:261

祭妹文文言知识总结

 袁枚(1716-1797) 字子才,号简斋,别号随园老人,钱塘人.他以诗闻名,创性灵说,多数作品抒发其闲情逸致.又能文,其文别具特色,是描写景物,叙事记人的散文高手.这篇《祭妹文》是我国文学史上哀祭散文的珍品,表现了兄妹之间深挚的情感.另外作者的痛伤不单单是因为对胞妹的挚爱,还饱含着对她的同情和怜悯,对邪恶不公的愤懑,对自己未尽职责的无限悔恨,这使得文章包孕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增强了震撼读者的心灵力量.被祭的袁素文是袁枚的三妹,名机,字素文,别号青琳居士.素文未出生时,其父母曾与高姓指腹为婚,高氏子成人后,却是市井无赖,极多劣迹.高氏提出了解除婚约,但袁素文囿于封建礼教,竟执意不肯.婚后,素文备受凌辱,终因不堪肆虐而返居娘家.自此忍辱含垢,年仅四十岁便凄楚谢世.  【赏析】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别号随园老人,钱塘人.他是“性灵说”的倡导者,主张为文要有“真情”.其文别具特色,是描写景物,叙事记人的散文高手.  祭文通常有固定的格式,其内容和形式都容易公式化,为后人传诵的不多.但袁枚的《祭妹文》却不拘格式,写得情真意切,生动感人,为后人传诵.这篇《祭妹文》是我国文学史上哀祭散文的珍品,表现了兄妹之间深挚的情感.文中作者对亡妹的哀痛之情不单单是因为对妹妹的挚爱,还饱含着对她的同情和怜悯,对邪恶不公的愤懑,对“一念之贞”的痛恨,对自己未尽职责的无限悔恨.这使得文章包孕了丰富的思想内含,增强了震撼读者的心灵力量.  被祭的袁素文是袁枚的三妹,名机,字素文.素文未出生时,其父母曾与高氏指腹为婚,高氏子成人后,却是市井无赖,极多劣迹.高氏提出了解除婚约,但袁素文囿于封建礼教,竟执意不肯.婚后,素文备受凌辱,终因不堪肆虐而返居娘家.自此忍辱含垢,年仅四十岁便凄楚离世.  《祭妹文》构思精巧,别巨匠心,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从素文墓地入笔到病根祸源的交代,从野外同捉蟋蟀到书斋共读诗经,从胞妹送哥眼泪流到把盏喜迎兄长归,从离家出嫁到中道归返,从侍奉母亲以示其德到关爱长兄以显其情,从素文之死到后事料理,情节层层推进,感情波起浪涌,叙事历历可见,抒情句句见心,文情并茂,浑然一体.  文章起笔交待亡妹所葬之地、祭奠时间,祭者身份等,随而“呜呼”一转,直呼亡妹,为全文奠定了凄切哀婉的悲怆基调.接着,简洁叙述妹妹的死因:“以一念之负,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意为素文早亡其根源是少年常听先生授经,“爱听古人节义事”,说明是封建诗书的腐朽观念侵害了素文,使她饱受苦难,英年早逝.  接下来,作者追忆与素文共度的难忘时光.童年相伴读书,“差肩而坐”,温馨之情溢于言表;同捉蟋蟀,同葬蟋蟀,则体现了妹妹性情温厚善良.其描述真实生动,一个天真活泼善良的孩童突现于眼前.这本不为奇,妙就妙在作者把追忆与现实联系起来,当年兄妹同葬蟋蟀,今日孤兄独葬亡妹,物换星移,今非昨是,岂能不让人潸然泪下?年长些时,袁枚远行广西,妹妹不忍哥哥分离,椅裳拽衣,不禁放声大哭.当年有妹送兄行,今日唯独兄送妹归,岂不痛哉!袁枚考中进士,衣锦还家,妹妹惊喜万分,扶案而出,家人瞠视而笑.妹妹为哥哥中考得官而欣喜之情,和盘托出,手足之情可见一斑.往日种种锁事,如影历历,仿佛就发生在昨天.“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几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时光不可倒流,昔日不再重来.读到此,读者亦为作者遗失的美好感到痛心.  随后,记妹妹归返母家的种种情形:服侍母亲;治办文墨;袁枚染病在床,妹妹终宵刺探,还想方设法让哥哥高兴,兄妹情深,不必细言.  而后,记妹妹病危和亡逝的情况.素文病入膏肓,大限将至,但不让人给哥哥报信,以宽兄长之心.忍死待兄归,然而终等不及哥哥归来含憾而终,死不瞑目.“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袁枚已预感不祥,急赶归家,在妹妹逝去几小时后才赶到家中,其时素文四肢尚温,却未能与妹妹说上一句心中话,只怪自己轻信医言,远吊扬州,自责之情溢于言表.一句“呜呼痛哉”,把对亡妹的思念、同情、内疚、哀痛统统浓缩在伤心欲绝的悲叹中.  最后,简述妹妹亡后料理事宜.并随感而发:“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  末段,作者把视线拉回到眼前,回到祭奠的暮地.“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逝者已逝,生者却是何等凄切哀伤啊!“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对妹妹的怀念和挚爱之情表达得可畏淋漓尽致.读到此结尾,就是不想哭也不得不泪垂啊!  袁枚不愧是写情的高手,写得有灵性又不事雕琢.作者在回忆童年与妹同度之锁事时,仿佛信手拈来,清灵隽妙;悲悼亲人之遽然长逝又字字玑珠,句句血泪,真挚动人,感人肺腑.他在叙事中寄寓哀痛,行文中饱含真情,同时还穿插些许景物描绘,从而使痛惜、哀伤、悔恨、无可奈何之情有机地揉和在一起,具有摧人痛断肝肠的艺术感染力.  
2023-09-01 00:17:361

《祭妹文》的文章和意思?

翻译: 隆丁亥年冬季,安葬我的三妹素文于上元县羊山,作文祭奠她说: 唉!你生在杭州,却安葬在这里,距离我们家乡7印里呀。当你初生的时候,即使做奇离的梦,做虚幻的想象,又怎么料到这里是你埋葬骸骨的地方呢? 你由于坚持贞节的一种念头,遭人离弃,以致孤独忧伤,困苦失意。虽然是命中注定,实际上是上天造成这种不幸;但是连累你到这种地步,未尝不是我的过错啊。我小时候听先生讲授经书,你同我并肩坐着,喜欢听古人讲求节操的事例;一旦长大成人,就亲自付诸实践。唉!假使你不懂得诗书,也许未必这样苦守贞节啊。 (记得儿时),我捉蟋蟀,你举着手臂出现在那里;天冷时蟋蟀冻僵了,我们一同到它的穴边。今天我装殓你安葬你,当日的情景便清楚地呈现在眼前。我九岁时,(有一次)在书斋休息,你梳着成对的发髻,披着细绢单衣来到,(一起)温读《缁衣》一章,正好先生开门进来,听到两个童子书声琅琅,不觉微微含笑,连连发出“喷啧”的赞叹声。这是七月望日的事,你在地下应当清楚地记得这一情景。我刚成年到广西去,你牵着我的衣裳伤心大哭。过了三年,我中进士还家,你从东边厢房扶着几案出来,全家睁眼看着欢笑,不记得当时话题从何说起,大概是说在长安考中进士,递信人报信的迟早的情况,如此等等。所有这些琐事,虽然已经成为陈迹,然而我一天没死,就一天不能忘掉。过去的事充满心胸,一想起它们就悲伤哽咽,就像影子一样清清楚楚,逼近捕捉时,却消失无踪。我后悔当时没有将童稚时的情况,详细地记录保存下来。然而你已经不在人间,即使光阴倒流,儿童时代可以再次出现,也没有给它印证的人了。 你秉持道义与高氏离婚回来后,堂上阿母依靠你扶持,家中文字方面的事务巴望着你办理。我曾经说过女人中很少有明了经书的旨意和熟悉典故的,你嫂子不是不柔顺和静,但是在这方面稍有欠缺。所以自你回来后,虽然替你悲伤,其实又替我自己高兴。我比你大四岁,假若按人世间年长的先死亡的常例,我可以将身后之事托付给你,却不料你在我之前离开了人世啊! 前年我患病时,你通宵探问,病情减一分就高兴,增加一分就担忧。后来虽然病情稍稍好一些,还是半坐半卧,没有什么可以娱乐消遣。你来到床前,替我讲小说野史上的使人高兴和惊讶的故事,姑且给我一点欢乐。唉!今后我若再患病,叫我向哪里呼唤你啊! 你患病时,我听信医生说没有危险,远远地到扬州吊唁友人。你又怕我为你心忧,阻止别人赶来告知(你的病情)。等到病情发展到气息奄奄,阿母问你盼望哥哥回来否,你才勉强答应一声“好”。我已经先一天梦见你来永诀,心知不吉利,飞舟渡过长江。果然,我在未时回到家中,而你在辰时已经气绝。四肢还温热,一只眼睛还没有闭,你还在挣扎着不死等我啊!唉,悲痛啊!早知道会和你永别,那么我怎么肯远行!即使要远行,也还有多少心里话要让你听到、了解,(有多少事)要和你一同商量啊!可是现在(一切都)完了!除了我死之外,将没有相见的日子。我又不知哪一天死,可以见到你,并且死后有没有知觉,能不能和你相见,也终究难以明白。这样说来,那么抱着这无边无际的遗憾;是天意呢,还是人事呢,却竟至如此呢! 你的诗稿,我已经付印;你的女儿,我已经代你嫁了;你的生平,我已经作传;只有你的墓穴还没有筹划。祖先的坟墓在杭州,江广河深,势必难以运回家乡安葬,所以请得母亲的吩咐权且把你安葬在这里,为的是便于祭吊扫墓。你墓旁葬着你的女儿阿印。下首两座坟墓,一座是阿爷的侍妾朱氏,一座是阿兄的侍妾陶氏,羊山空旷辽阔,朝南可望见低湿的原野,朝西可望见栖霞山,刮风下雨,早晨黄昏,你寄居他乡的魂灵也有个伴侣,应当不会孤单寂寞。可怜的是,我自从戊寅年读你写的哭侄诗后,至今没有男孩,两个女孩正在牙牙学语,出生在你死后,不过刚刚周岁。我虽然母亲健在不敢说自己年老,但是牙齿动摇,头发掉光,暗中自己明白,知道在人世间还能有几天啊!阿品远远地在河南作官,也没有子女,九族没有可以继承的人。你死了我埋葬,我死了叫谁埋葬?你如果有灵,能不能告诉我呢? 唉!你身前的事既已不堪回首,你身后的事又不能知道,哭你既没听到你答话,祭奠你又没见到你吃祭品,纸灰飞扬,北风猛烈。你的哥哥回去了,还屡屡回头望你呀。唉,悲伤啊!唉,悲伤啊!
2023-09-01 00:17: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