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关于和合文化的诗句

2023-09-08 14:33:11
共1条回复
陶小凡
1. 关于和合诗句
关于和合诗句 1. 有关和合古诗词
寒山,拾得的《忍耐歌》 寒山、拾得笑呵呵,我劝世人要象我。

忍一句。祸根从此无生处。

饶一著。切莫与人争强弱。

耐一时。火坑变作白莲池。

退一步。便是人间修行路。

任他嗔。任他怒。

只管宽心大著肚。 终日被人欺。

神明天地知。若还存心忍。

步步得便宜。 世人欺我。

害我打我骂我骗我。如何处之。

禅师答曰: 只管任他。凭他远他莫要理他。

再过几年看他。 身穿破衲袄。

淡饭随时饱。涕唾在脸上,不弃自乾了。

有人来骂我。我也只说好。

有人来打我。我自先睡倒。

他也省气力。我也无烦脑。

这个波罗蜜。就是无价宝。

能依这忍字。一生过到老。

听天由命。 听听听。

堂前父母须当敬。兄弟同胞要一心。

枕边谗言休要听。 天天天。

天意与人无两般。为人莫作亏心事。

举头三尺有青天。 由由由。

也有欢喜也有愁。世间苦乐不均事。

万物从天不自由。 命命命。

五行八字皆前定。切莫算计他人有。

富贵贫穷都是命。 安分守己。

安安安。夜间一宿日三餐。

非干己事休招惹。身得安时梦也安。

分分分。今生衣禄前生定。

休将巧计害他人。儿孙自有儿孙福。

守守守。命理有时终须有。

莫恨贫苦怨爹娘。儿孙兄弟常相守。

己己己。别人闲事不要理。

休言长短去笑人。何不将心谅自己。
2. 带有 和 合 的名句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 飞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王慕漪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王观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韦应物:东郊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 韩愈:石鼓歌金星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白居易:长恨歌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白居易:长恨歌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钱起:赠阙下裴舍人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卢纶:塞下曲四首之四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 顾况:宫词。
3. 与合相关的诗句
寒山,拾得的《忍耐歌》 寒山、拾得笑呵呵,我劝世人要象我。

忍一句。祸根从此无生处。

饶一著。切莫与人争强弱。

耐一时。火坑变作白莲池。

退一步。便是人间修行路。

任他嗔。任他怒。

只管宽心大著肚。 终日被人欺。

神明天地知。若还存心忍。

步步得便宜。 世人欺我。

害我打我骂我骗我。如何处之。

禅师答曰: 只管任他。凭他远他莫要理他。

再过几年看他。 身穿破衲袄。

淡饭随时饱。涕唾在脸上,不弃自乾了。

有人来骂我。我也只说好。

有人来打我。我自先睡倒。

他也省气力。我也无烦脑。

这个波罗蜜。就是无价宝。

能依这忍字。一生过到老。

听天由命。 听听听。

堂前父母须当敬。兄弟同胞要一心。

枕边谗言休要听。 天天天。

天意与人无两般。为人莫作亏心事。

举头三尺有青天。 由由由。

也有欢喜也有愁。世间苦乐不均事。

万物从天不自由。 命命命。

五行八字皆前定。切莫算计他人有。

富贵贫穷都是命。 安分守己。

安安安。夜间一宿日三餐。

非干己事休招惹。身得安时梦也安。

分分分。今生衣禄前生定。

休将巧计害他人。儿孙自有儿孙福。

守守守。命理有时终须有。

莫恨贫苦怨爹娘。儿孙兄弟常相守。

己己己。别人闲事不要理。

休言长短去笑人。何不将心谅自己。
4. 形容“融合”的诗句有哪些
1. 《鸟鸣涧 》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 《饮酒》

(东晋)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辩已忘言。

3. 《渔歌子 》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体现的是渔父与自然的另一种和谐。

4. 《水龙吟》

(宋)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5. 《行路难三首》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6.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 有关共赢的诗句
共赢需要同心同德的合作,现将表示共赢,相对脍炙人口的诗句整理如下:

1、

与子同袍,与子同仇;与子同泽、与子偕作;与子同裳,与子偕行;与子同德,与子共赢。(先秦·佚名·《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注:这里“与子同德,与子共赢。”为补充。

2、

百般红紫共芳菲 (唐· 韩愈· 《晚春》)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这里将“百般红紫斗芳菲”巧用为“百般红紫共芳菲”。

3、

人心齐,泰山移。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豆角开花藤牵藤,朋友相处心连心。《古今贤文(合作篇)》

4、

共骖赢女(宋·百兰·《醉蓬莱》)

怪柳吟翻雪,梅笑冲寒,郁匆如彩。

还是瑶池,宴神仙俦侣。罗幕轻掀,绣帘低揭,按霓裳宫羽。

宝炷熏浓,佩环声颤,凤飞鸾舞。犹记年时,玉箫吹彻,并驾萧郎,共骖赢女。

旋捧麒麟,种旧家前武。政了摘星天上,早约个、嫦娥住。妆点华堂,双扶醉玉,黑颠如许。

5、

瘦童赢马共依依(宋·伍乔·《冬日道中》)

去去天涯无定期,

瘦童羸马共依依。暮烟江口客来绝,寒叶岭头人住稀。

带雪野风吹旅思,入云山火照行衣。钓台吟阁沧洲在,应为初心未得归。

6、

赢得闲身共欢赏

(明·李流芳·《南归后六日偕闲孟子薪家茂初无垢集鲁生园亭》)

频年不到此花中,

喜见花枝压路通。近坐繁香如殢酒,当杯落瓣尚禁风。

朝光已逐轻阴变,晚气遥随积霭空。赢得闲身共欢赏,莫将开谢比飘蓬。

相关推荐

和合文化的含义

和合文化是指汉族和合文化,是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立文提出的名词。“和”是中国哲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用现在的话就是“和谐”的意思。“和”本身已经包含了“合”的意思,就是由相和的事物融合而产生新事物。张教授要突出这一点,就在“和”后面加了“合”。他整理国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将这一精神加以阐发,而其弟子跟起,成一时风气,而有和合之学焉。其和合学,是对中国哲学尤其是儒家“和”精神的总结。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和、合二字都见之于甲骨文和金文。和的初义是声音相应和谐;合的本义是上下唇的合拢。殷周之时,和与合是单一概念,尚未联用。《易经》和字凡两见,有和谐、和善之意,而合字则无见。《尚书》中的和是指对社会、人际关系诸多冲突的处理;合指相合、符合。
2023-09-01 03:53:511

和合文化的含义

和合文化是指不同的文化、信仰、民族、地区、社会阶层之间在相互交流互动中,通过相互理解、尊重、包容、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共生的文化体系。和合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和谐、平等、合作、共享为核心价值观,主张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弘扬文化多样性,推崇文化平等、文化包容、文化交流、文化创新、文化共享的理念,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在和合文化的共同体中,各种文化可以和谐共存,丰富彼此,互相借鉴,共同发展。
2023-09-01 03:54:172

幼儿园和合文化的含义

“和合”二字的内涵不断丰富,“和则群策群力, 合则共生共进”的文化氛围日益浓厚,幼儿园以其广阔博达的视野,开放包容的胸襟,兼济天下的教育情怀,举办具有大格局的教育。幼儿园以“和合”文化为引领,倡导以“和”的氛围,以“合”的方法,促进师幼的和谐生长,促进园所的和谐发展。和合的基础是“真”有不同才有和合,这是朴素又基本的哲学道理。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元素,便是一个“天人合一”的思想。包含了个人的内外和谐、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和谐,以及人和自然和谐的多个层面。“天人合一”其实是一种矛盾统一,对“真善美”大的追求是一致的,可每个人的实际和个性又不同。“天人合一”就是用这个大的境界来包容并引导所有个体的真实,并不是要消灭这种个体的真实。更为精妙的是,这种思想的主流更多以为只能通过个体的真实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通俗地说,只有承认真实的欲望和其核心代表的利,才能产生和合和其核心代表的义或美。和合文化的生命力其实也就是在这个上面,在矛盾中寻找结构与度,这才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的和合。
2023-09-01 03:55:031

什么是"和合"文化?

  和合文化也叫汉族和合文化,是由现代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立文提出的名词。  “和”是中国哲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用现在的话就是“和谐”的意思。“和”本身已经包含了“合”的意思,就是由相和的事物融合而产生新事物。张教授要突出这一点,就在“和”后面加了“合”。他整理国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将这一精神加以阐发,而其弟子跟起,成一时风气,而有和合之学焉。其和合学,是对中国哲学尤其是儒家“和”精神的总结。  意义:  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思想,科学理解和正确弘扬中华和合文化,加强对和合思想的研究和推广,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在思维方式上有助于纠正以往“斗争哲学”的偏差。和合文化不是不讲矛盾、斗争和冲突,而是既承认矛盾、冲突和差异,又解决矛盾、冲突,使诸多异质要素、各个不同的事物在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求同存异,形成总体上的平衡、和谐、合作,把斗争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并吸取各要素的优质成分,择优汰劣,促使新事物的产生,即由旧的和合体发展为新的和合体,由此而促进事物的不断发展。这种取代单纯“斗争哲学”的和合思维方式与新时代发展的潮流和实践相适应,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2.对内有利于推动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国家的安定团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充满了竞争,有竞争就有矛盾冲突,就有成功者和落伍者,就带来差异、矛盾和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如不妥善解决,将影响安定团 结。我们看到随着经济在竞争中发展,整个社会逐渐走向经济与市场的一体化;竞争是为了发展,是为了繁荣,但也需要协调个人与社会、不同利益集团、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共谋发展,把各方的利益都融和进去,而不可偏废。整个社会经过由相互冲突,到解决冲突,化解矛盾的过程,合理满足各方的利益和要求,这样就可以使市场经济得到健康发展。  3.对外有利于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两大潮流,提供反对霸权主义的价值评判标准。当今国际社会进入了后冷战时代,对当年的军事竞争变成了经济竞争;民族主义抬头,民族纠纷增加,面对这些差异和矛盾,亨廷顿提出了所谓的“文明冲突论”,认为未来国际政治斗争的主线,将由文明冲突取代意识形态及经济冲突,强调西方文明应防范儒学与伊斯兰两大文明的联合。这种理论实际上是“西方文化中心论”和“西方文化优越论”在新形势下的翻版,旨在以西方文明排斥其他文明,抹煞各种文化相互间的交流、吸取与融合,将文明的差异极端化,企图以西方文化及价值观为标准来规范当今社会及其未来发展方向。这与世界文化多元发展的走向极不协调,因而遭到了许多国家和人民的反对。事实上,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有好几千个民族,有不同的文明和文化。不能只有一种模式、一种要求。国际社会应该是多元而又互补的,即冲突又相交流的。国与国之间的冲突、矛盾难以避免,但不应诉诸武力,而应以和平的方式化解冲突,摈弃冷战思维。在这方面,中华和合文化可提供解决冲突、和平共处、互不干涉、共同发展的思想理论的指导,提供反对霸权主义的价值评判标准,使人类文明和文化在迎接新时代的挑战中,相互吸取优长,融会贯通,综合创新,而共同创造21世纪人类未来的文化。  4.有利于推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实现中华民族及海外侨胞的大团结。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战略构想,指引我们顺利解决了香港问题,完成了香港回归。中国的完全统一已为时不远。“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依据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结合新的时代发展的形势,创造性地提出的伟大构想,与中华和合文化的“和而不同”思想也有某种契合的因素。“一国”可理解为“和”,“两制”即是“不同”。既承认“不同”社会制度、生活方式之差异,又以“和”来统一之,和合差异,而不抹煞个性。从一定意义上讲,“一国两制”与“和而不同”是相互沟通的。因此可以说,与中华和合文化相契合的“一国两制”构想,既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宣传和论证中华和合文化、“和而不同”思想与“一国两制”相契合的关系,容易得到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的认同,实现中华民族及海外华人的大团结。
2023-09-01 03:55:253

和合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价值和精髓。()

和合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价值和精髓。(正确)传统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它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一种统称。中国的传统文化,依据中国历史大系表顺序,经历了史前时期的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轩辕氏)、尧、舜、禹等时代 ,到夏朝建立。之后绵延发展。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儒家、佛家、杂家、纵横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和阴阳家等文化意识形态,具体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以及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其中,儒家、佛家、道家思想,以及“三位一体”的合流思想对中国传统影响最为直接而深刻。
2023-09-01 03:55:481

中国的和文化是什么?

和文化就是和合文化和合文化是指汉族和合文化,是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立文提出的名词。“和”是中国哲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用现在的话就是“和谐”的意思。“和”本身已经包含了“合”的意思,就是由相和的事物融合而产生新事物。张教授要突出这一点,就在“和”后面加了“合”。他整理国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将这一精神加以阐发,而其弟子跟起,成一时风气,而有和合之学焉。其和合学,是对中国哲学尤其是儒家“和”精神的总结。拓展资料:形成发展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和、合二字都见之于甲骨文和金文。和的初义是声音相应和谐;合的本义是上下唇的合拢。殷周之时,和与合是单一概念,尚未联用。《易经》和字凡两见,有和谐、和善之意,而合字则无见。《尚书》中的和是指对社会、人际关系诸多冲突的处理;合指相合、符合。春秋时期,和合二字联用并举,构成和合范畴。《国语·郑语》称:“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韦昭注:“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意思是说商契能把五教加以和合,使百姓安身立命。《国语·郑语》并记述了史伯关于和同的论述:“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认为阴阳和而万物生,完全相同的东西则无所生。可见和合中包含了不同事物的差异,矛盾多样性的统一,才能生物,才能发展。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以和作为人文精神的核心。其弟子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这代表了孔子的思想,认为治国处事、礼仪制度,以和为价值标准。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孔子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既承认差异,又和合不同的事物,通过互济互补,达到统一、和谐。这与“同而不和”,取消不同事物的差异的专一观念形成对照。道家创始人老子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四十二章)的思想,认为道蕴涵着阴阳两个相反方面,万物都包含着阴阳,阴阳相互作用而构成和。和是宇宙万物的本质以及天地万物生存的基础。《管子》将和合并举,指出:“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习。”(《管子集校》第八)认为畜养道德,人民就和合,和合便能和谐,和谐所以团聚,和谐团聚,就不会受到伤害,给和合以高度重视。墨子认为和合是处理人与社会关系的根本原理,指出天下不安定的原因在于父子兄弟结怨仇,而有离散之心,所以“离散不能相和合”(《墨子间诂》卷三)。《易传》提出十分重要的太和观念,讲“保合太和,乃利贞”(《周易集解》卷一)。重视合与和的价值,认为保持完满的和谐,万物就能顺利发展。因此在先秦时期,和合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概而言之,所谓和合的和,指和谐、和平、祥和;合指结合、融合、合作。和合连起来讲,指在承认“不同”事物之矛盾、差异的前提下,把彼此不同的事物统一于一个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并在不同事物和合的过程中,吸取各个事物的优长而克其短,使之达到最佳组合,由此促进新事物的产生,推动事物的发展。在此和合精神的指导下,中华文化不断创新,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由此可见,和合文化并不否认矛盾、差异和必要的斗争,它本身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只是把矛盾、差异和斗争限定在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防止因过度的矛盾斗争而破坏了不同事物共同存在的基础,使得事物的发展停滞不前。这表明,和合文化有两个基本的要素,一是客观地承认不同,比如阴阳、天人、男女、父子、上下等等,相互不同;二是把不同的事物有机地合为一体,如阴阳和合、天人合一、五教和合、五行和合等等。中国古代先哲们通过对天地自然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和合现象作大量观察和探索,从而提出了和合的概念,对和合现象作本质的概括,由此促进事物的发展和新事物的产生。在这个过程中,中华和合文化得以产生、流传和发展,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观念。而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较能够反映和合文化的本质,而不仅限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国与国、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天人)之间,都可以用“和而不同”,或不同而和,来加以概括。秦汉以来,和合概念被普遍运用,中国文化的发展也呈现出一种融合的趋势,同时也保留各家的鲜明特色和个性。不仅世俗文化各家各派讲和合,而且宗教文化也讲和合。宗教文化与世俗儒家文化之间也讲和合,在保持各自文化特色的同时,相互融合,相互吸取,由此促进了中国文化的持续发展。和合思想自产生以来,作为对普遍的文化现象本质的概括,始终贯穿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各个时代、各家各派之中,而成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和被普遍认同的人文精神。时代意义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思想,科学理解和正确弘扬中华和合文化,加强对和合思想的研究和推广,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在思维方式上有助于纠正以往“斗争哲学”的偏差。和合文化不是不讲矛盾、斗争和冲突,而是既承认矛盾、冲突和差异,又解决矛盾、冲突,使诸多异质要素、各个不同的事物在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求同存异,形成总体上的平衡、和谐、合作,把斗争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并吸取各要素的优质成分,择优汰劣,促使新事物的产生,即由旧的和合体发展为新的和合体,由此而促进事物的不断发展。这种取代单纯“斗争哲学”的和合思维方式与新时代发展的潮流和实践相适应,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和价值。2.对内有利于推动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国家的安定团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充满了竞争,有竞争就有矛盾冲突,就有成功者和落伍者,就带来差异、矛盾和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如不妥善解决,将影响安定团 结。我们看到随着经济在竞争中发展,整个社会逐渐走向经济与市场的一体化;竞争是为了发展,是为了繁荣,但也需要协调个人与社会、不同利益集团、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共谋发展,把各方的利益都融和进去,而不可偏废。整个社会经过由相互冲突,到解决冲突,化解矛盾的过程,合理满足各方的利益和要求,这样就可以使市场经济得到健康发展。3.对外有利于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两大潮流,提供反对霸权主义的价值评判标准。当今国际社会进入了后冷战时代,对当年的军事竞争变成了经济竞争;民族主义抬头,民族纠纷增加,面对这些差异和矛盾,亨廷顿提出了所谓的“文明冲突论”,认为未来国际政治斗争的主线,将由文明冲突取代意识形态及经济冲突,强调西方文明应防范儒学与伊斯兰两大文明的联合。这种理论实际上是“西方文化中心论”和“西方文化优越论”在新形势下的翻版,旨在以西方文明排斥其他文明,抹煞各种文化相互间的交流、吸取与融合,将文明的差异极端化,企图以西方文化及价值观为标准来规范当今社会及其未来发展方向。这与世界文化多元发展的走向极不协调,因而遭到了许多国家和人民的反对。事实上,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有好几千个民族,有不同的文明和文化。不能只有一种模式、一种要求。国际社会应该是多元而又互补的,即冲突又相交流的。国与国之间的冲突、矛盾难以避免,但不应诉诸武力,而应以和平的方式化解冲突,摈弃冷战思维。在这方面,中华和合文化可提供解决冲突、和平共处、互不干涉、共同发展的思想理论的指导,提供反对霸权主义的价值评判标准,使人类文明和文化在迎接新时代的挑战中,相互吸取优长,融会贯通,综合创新,而共同创造21世纪人类未来的文化。4.有利于推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实现中华民族及海外侨胞的大团结。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战略构想,指引我们顺利解决了香港问题,完成了香港回归。中国的完全统一已为时不远。“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依据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结合新的时代发展的形势,创造性地提出的伟大构想,与中华和合文化的“和而不同”思想也有某种契合的因素。“一国”可理解为“和”,“两制”即是“不同”。既承认“不同”社会制度、生活方式之差异,又以“和”来统一之,和合差异,而不抹煞个性。从一定意义上讲,“一国两制”与“和而不同”是相互沟通的。因此可以说,与中华和合文化相契合的“一国两制”构想,既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宣传和论证中华和合文化、“和而不同”思想与“一国两制”相契合的关系,容易得到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的认同,实现中华民族及海外华人的大团结。参考资料:和合文化 (汉族和合文化)
2023-09-01 03:56:051

"和合文化"怎么准确翻译为英语?请高手指教.

With gathers the culture
2023-09-01 03:56:163

和合二仙是什么意思?

“合和二仙”是中国传统典型的象征形象,而且百年来作为“家庭和合,婚姻美满”的意义早已深入人心,随着历史的变迁,“和合二仙”又被赋予新的象征意义,它是“和合文化”的象征,也是“和谐社会”的象征,更是“和平世界”的象征。和合二仙之像,为两个笑容可掬、蓬头垢面的和尚,一手持荷叶莲花,谐音“和”,一手捧宝盒,谐音“合”。和合二仙代表着人们美好的愿望,愿新人百年好合、家庭团结和睦。画像中的和合二仙,即是寒山、拾得,本是天台山的两位高僧。清朝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帝下诏封天台寒山大士为和圣,拾得大士为合圣,寒山、拾得和合二仙的身份由官方确认。相关说明“和合二仙”象征着“和合文化”包涵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自身发展的和谐,作为传统文化精髓的“和合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仍有着它积极的意义。尤其是寒山诗歌所传达的“和合文化”意蕴,则是这种中国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合二仙”就是其的形象符号。形象上的定型,1,大都为孩童像,披发或束髻,笑容满面,活泼可爱,2,一般都一个手持荷花,另一个手捧园盆,迎合“和合”之意,3,多为设色,而且色彩鲜明,使得和合二仙的形象在整体比较接近大众的审美趣味,和原先的禅意画中描绘的寒山拾得形象有很大的不同。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合和二仙
2023-09-01 03:56:241

和合文化海外驿站对外贸易的作用

海外展示路桥文化的窗口,推动对外文化贸易的枢纽。和合文化海外驿站主要通过文化交流、文化贸易、文化传播等方式,在服务海外华人华侨文化需求的同时,面向主流社会、贴近当地民众,使之成为海外展示路桥文化的窗口、体验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平台、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的阵地和推动对外文化贸易的枢纽。
2023-09-01 03:57:141

为什么说和谐文化是具体的历史

一和谐文化是具体的历史的。建设和谐文化,要站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优良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长处,坚持不懈推动文化创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建设和谐文化,要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实现文化繁荣与和谐。建设和谐文化,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要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高度上认识弘扬传统和谐文化的现实意义。文化建设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以其固有的文化传统为基础而进行的文化传承、变革与创新。我国有着优秀的“和合”文化传统,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发展,已经深深地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文明的基本特性和重要价值取向。底蕴深厚的传统和谐理念,为我们今天建设和谐文化提供了丰富而厚重的思想资源。承接和弘扬中国传统和谐理念的合理内涵,充分发掘其蕴含的当代价值,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对于建设和谐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建设和谐文化,还要注意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共同理想,和谐理念在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国家文化发展史上同样占有重要地位。无论是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在文化发展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都有追求和谐的内容,都对人类进步作出了贡献,应该彼此尊重,相互学习和吸收。建设和谐文化,离不开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对话。以宽广的眼界和博大的胸怀,积极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博采众长,使其熔铸于和谐文化建设之中,这是建设和谐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西方文化对个人独立自主精神的强调、对科学理性的推崇、对民主法治的追求、对人的价值重视等等内容,也是我们建设和谐文化值得吸收借鉴的。但是学习必须以我为主,借鉴不能照抄照搬,要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和自信,在文化交流与合作中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和原则。二和谐文化是动态而不是静态的,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建设和谐文化,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更要着眼于现实的要求。从总体上说,我国的社会发展还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成员的生活和发展条件有很大差异,思想道德水平不可能整齐划一。和谐文化的基本内容,不能脱离现实,不能超越社会发展阶段和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要包容多样,把握好建设的层次性,区分不同对象和层次,鼓励先进,团结多数,从而引导好不同阶层、不同思想觉悟的人。这应是建设和谐文化的一个基本思路。建设和谐文化,既要有先进性要求,又要有广泛性要求,要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使和谐文化建设符合时代和现实的要求。任何一种文化形态的生成与发展,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不可能通过急风暴雨式的“文化运动”来实现。建设和谐文化,以培育和谐精神,树立和谐理念为目标,更应突出强调重在动态的建设。当前,我国文化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谐文化的动态建设,就是要把文化作为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汇聚成和谐文化的时代潮流;就要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三我们今天提出的和谐文化是建立在现代化基础上的和谐文化,它既是对传统和合文化的继承,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和谐思想的发展。要建设好这样一种新的和谐文化,是有一定难度的。当务之急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主导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关系。建设和谐文化应强调各种健康思想文化的相互借鉴、相得益彰,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不同文化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实现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有机统一。二是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的关系。文化是动态的,文化是流。文化是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在变化中,各种不同的文化都会争先恐后地顽强地表现自己。多种文化的自我张扬与凸显,必然带来多元文化之间的文化冲突、碰撞、摩擦、博弈。如果不注意协调、妥善解决,就会引起思想混乱,甚至导致社会危机。有文化冲突就需要进行文化整合。对文化冲突经过整合之后,往往会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三是文化积累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文化是过程,是积累的过程。文化积累有快慢之分,多少之别。在积累中,不同的文化有消有长。一般说来,新文化传播迅速,会为人们广泛吸收,也就是大规模积累。因此,我们要提倡创新。创新是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途径。必须站在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沿,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培育创新意识,鼓励创新精神,形成有利于激发文化创造活力的生动局面。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言:“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2023-09-01 03:57:221

合和二仙的文化象征意义

摘要:本文探讨:“和合二仙”象征形象的起源,发展乃至成熟升华。关键词:和合二仙;象征形象;和合“和合二仙”是中国传统典型的象征形象,而且百年来作为“家庭和合,婚姻美满”的象征意义早已深入人心,虽然“和合二仙”并不像其他象征图案如鱼纹,龙凤纹那样起源很早,却流传很广,且“和合二仙”有着与时俱进的生命力,随着历史的变迁,时代又赋予“和合二仙”新的象征意义,它是“和合文化”的象征,也是“和谐社会”的象征。这是其他象征图形所不具备的特征。本文探讨:“和合二仙”象征形象的起源,发展乃至成熟升华。
2023-09-01 03:57:291

中国历史处理民族问题为什么总是以和合文化为主?

从最初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有教无类”开始,就表明了中国人不喜欢血统论与过于严酷的等级划分。孟子更是言明:“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中华的上古圣王尚且还是各种曾经的蛮夷出身,后世更不应该以血脉不同的民族来形成敌对。只要才能与品格够好,不管什么民族与血统,都能为王、为相,都能获得老百姓的认可。所以,后世各种朝代从帝王到平民,都可以是不同的民族。中国人更看重品德与才能,也就能不断凝聚融合各种民族为和而不同的一体。
2023-09-01 03:57:441

北京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文化

合众人寿由北京永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六家公司发起设立。由于股东的精诚团结,共同创业,使公司在保监会批筹的八家寿险公司中率先开业,显示了股东雄厚的资金实力和长久经营保险业的理念。合众人寿以中国传统思想的精髓“和合”文化为企业理念的基石,倡导一种和谐、自然的企业文化。“和合”文化广可涵盖天地万物,狭可蕴藏人心之中。“天地人和;礼之用,和为贵;王之道,斯为美”——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化解人世间的风险,用今天的积善求和应对明天的变化,是合众人对和合文化执著的期盼。合众人寿秉承稳健经营的理念,自创业之日起,就建立了科学、明晰的投资组织架构、专业化的决策体系及风险管控体系,保证了投资决策的稳健性和有效防范风险。公司开发了一整套完备的产品体系,覆盖传统的长期寿险、分红保险、重大疾病保险和短期险产品等种类。合众人寿具有业内领先的后援系统。作为一家新型综合性保险公司,合众人寿从开业之初就建立了完善的集中后援运营模式,并采用目前国内市场上先进的软件产品,其功能稳居业界前列,这为客户享受到人性化服务提供了高科技的技术保证。
2023-09-01 03:57:541

中国传统文化和合理念古语

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清·郭松龄《太学补遗·卷八十八》)意思:读万卷书,笔下神功夫。2. 以德报怨,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以直报直。(《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意思:对待怨恨,要用德报答;对待不义,要用义力回报。3.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庄子·外篇》)意思:君子之交淡漠如水,小人之交甜蜜如蜜。4.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意思:不积小步难以达成大目标。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意思:不要去做自己不希望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6.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南朝梁·萧统《文选》》)意思:学习就像逆水行舟,如果不进步就会倒退。7.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战国策·楚策·第三十二章》)意思:水可以载舟,也可以翻过舟。8. 事必躬亲,方可致远。(清·范文澜《古今谈钩·卷一十五》)意思:要亲自参与事务,才能取得成功。9.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诗经·小雅·鹤鸣》)意思:君子的内心宽广无私,而小人的内心因斤斤计较而烦麻不已。10.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楚辞·九章·招魂》)意思:齐心协力,可以克服任何困难。时运不好,即使名驹也不能顺利前行。
2023-09-01 03:58:113

和合是什么意思

“和合”是一种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先贤在实践中孕育的智慧,“和合”的价值观影响了人们的处世原则和交往理念
2023-09-01 03:58:224

文化内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华和合文化“和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和合”之境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追求的理想境界。已故文化巨匠张岱年先生曾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东西,即中国传统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统一。程思远先生把中国传统文化命名为“中华和合文化”,认为“中华民族已经形成了运用和合概念与和合文化研究自然界的生成和人的生成,研究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研究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关系,研究人的身心统一规律和养生之道的文化传统”。“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最富生命力的文化内核和因子。“和合文化”不仅要求个体身心和谐、人际和谐、群体与社会和谐,更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为“天人合一”的整体哲学精神,强调“天人共存、人我共存”的辩证立场,以宽容、博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张扬着丰富的天道与人间和谐融洽观念,对于当前消解社会矛盾、人与自然的冲突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二、儒家和道家的和谐观中华文化就其本质来讲就是一种和谐文化。古代文化主体的儒家、道家等学派关于和谐的丰富思想,既形成了和谐文化的固有传统,也是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可资利用的宝贵的思想资源。1.儒家的和谐观。儒家贵“和”尚“中”,认为“德莫大于和”。《中庸》有云“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论语?学而》有云“礼之用,和为贵”。《礼记?中庸》又有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和谐”思想发展到政治领域,就有儒家本源之一——《周礼》的“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的政治准则。“和为贵”和“贵和”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核心的价值取向。中华先民对“和”的理解是知情意的统一。儒家倡导推己及人,由近至远的思维模式,主张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八德。儒家主张,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洞明“和实生物”之道;个人修身养性,要讲究“心平气和”之工;与人交往,要恪守“和而不同”之法;应对潮流,要坚持“和而不流”之则;治理国家,要追求“政通人和”之理;与国交往,要坚持“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之规,最后的终极关怀乃是“天人合一、宇宙和谐”价值追求,这是中国古圣先贤们积千年之理论与实践而积淀流传下来的精华瑰宝。作为今人,要建设和谐社会,须高度重视和弘扬这一历史传统。儒家学说更看重“人和”。孟子所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把“人和”看得高于一切。儒家强调人际关系“以和为美”, 提出的仁、义、礼、智、忠、孝、爱、悌、宽、恭、诚、信、笃、敬、节、恕等一系列伦理道德规范,其目的就在于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普遍和谐,并把这种普遍的“人和”原则作为一种价值尺度规范每一个社会成员。儒家还为中国文化指出一个“大同”社会的远景目标,以至成为中国历史上生生不息的价值之源。《礼记?礼运第九》中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儒家在此首先强调了“天下为公”的思想,描述了重诚信、讲仁爱、求友善、修和睦、选贤能、富庶安康、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等和谐理想社会的基本特征到了近代,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洪秀全设计出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令广大农民心驰神往的和谐社会蓝图。儒家还强调“讲信修睦”社会和谐观。所谓“信”,就是“诚信”。社会和谐必须以诚信为本。子贡问孔子治国之道,孔子讲“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并强调三者之中,“民信”最为重要,因为“民无信不立”。所谓“睦”就是“和睦”。社会和谐包括夫妻和睦、家庭和睦、宗族和睦、邻里和睦、地区和睦、民族和睦国家太平。“政通人和”,“协和万邦”、“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和衷共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等古语都是古代先贤们对社会和谐的体认和追求。为此,荀子提出“以善和人”的要求。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做人原则,将其推广到整个社会,就成了儒家崇尚的“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人们“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以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伦理法则。展开剩余82%推荐阅读“淫过,必有祸”:做人,请不要伤害这4种人,因果不饶人!文字温暖心... 6天前人像和形体,美到极致的展现!国际艺术大... 2020.10.21鬼谷子忠言:没钱不要管这三件事,人穷不要说这三句话晓小说 昨天22:50他发明一个汉字,却被中国女性辱骂3年,如今女性每天都离不开它顺园谈历史 22小时前朱之文的“书法”又涨价了,1字值4万,专家:书法家比不过文盲?历史战争 3天前痛!92年的法院人赵玉民同志(女)去世,终年27岁法律1+1 20小时前他因发明1个汉字,当初被女性足足骂了3年,如今人人都在普遍使用铁血大讲坛 4天前鲁迅没说过的话大行其道,但鲁迅真正说过的金句,却十人九不知天涯看点历... 3小时前江苏南通最美援鄂女护士于鑫慧翻车:男的是渣男,女的已婚生子南山小胖子 2020.10.15汉字被废除,书法却保留下来,没有汉字的越南书法,实在难以欣赏有画说艺术 昨天06:30原央视名嘴张泉灵:因一场乌龙病辞职,今靠奇葩方式再度走红娱乐动态每... 6天前曾国藩:认准一个人,“两句话”就够了周樵夫 3天前戊戌维新120周年祭(下)一个虫虫的... 21小时前这句话,特朗普还是问出来了。搜狐城市-... 4小时前《蒙娜丽莎》被盗:毕加索无辜躺枪?真正偷窃者,竟是他……搜狐文化 5小时前戊戌变法120周年祭(上)一个虫虫的... 21小时前施一公的呐喊:中国潜伏的最大危机!中国封面 2020.10.13说文解字丨“恒”:长久如日月大道知行 4小时前研究大闸蟹,17岁女生获顶尖科学家大会颁奖观察者网 15小时前神秘男子去银行取钱,经理看了支票数字都蒙了军事 搜狐阅读偏远深山中发现“爬行村”,全村人不会正常走路,靠爬行出入有你时光恰... 17小时前马云被英国记者刁难:你是百万富翁吗?马云机智反击让其无话可说万州微视界 2020.10.25赵孟頫集字《送别》欣赏差点吧 2020.10.30希望你关掉屏幕,依靠炉火,陪着家人;离开今年这场双11莫洛尼壁炉 4天前穿越成最不受宠的皇子,发展现代科技,统一全球热销完本 搜狐阅读李白客居异乡,深夜睡不着,随口吟出一首诗,仅28字却成千古名作文化常识大... 17小时前张文宏:疫苗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大幅降低病死率迎接世界重启澎湃新闻 3小时前陈飞院长:营销神话的打造,神秘感营销秘籍星焦点 5小时前大洋诗歌:我在寒冷的冬天取出滚烫的梦大洋诗歌 5小时前在线直播>>全国校花同台PK让你看花眼一叶金黄,一溪秋水,一起守望(诗歌)奎先达坂西 23小时前10月28日《梨园春》在丹江大观苑景区成功举办!豫看世界 2020.10.29住进电影里中房协商旅... 4天前新影像|浦东激荡30年,从昔日烂泥渡到国际金融中心澎湃新闻 4小时前号
2023-09-01 03:59:042

什么是中国精神

请看相关链接:
2023-09-01 03:59:242

和合学的学界对和合学的评价

著名社会活动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华和合文化弘扬工程”组委会主任程思远先生为了弘扬和普及中华和合文化,不顾年迈,撰写专文《世代弘扬中华和合文化精神》,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程思远副委员长指出:“‘和合"是中华民族独创的哲学概念、文化概念。国外也讲和平、和谐;也讲联合、合作。但是,把‘和"与‘合"两个概念联用,是中华民族的创造。”(程思远:《世代弘扬中华和合文化精神———为“中华和合文化弘扬工程”而作》,《人民日报》1997年6月28日),程思远副委员长主张,“弘扬中华和合文化,需要澄清国内国际的不正确认识,以保证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能得到完整的继承和弘扬。”他指出:“国内一直有一种看法和说法,认为提和合就是抹煞矛盾,抹煞斗争。一提到‘和"或‘合",就自然联想到不搞斗争,就将其与矛盾、斗争绝对对立起来。说得严重点,这是‘文革"遗毒的表现。事实上,和合文化不仅不抹煞矛盾和斗争,而且本身是矛盾学说和斗争学说的展现。”他认为正是由于有相异物质的存在,才有相互和合事物的产生。和合的过程也就是一种矛盾的斗争和融通过程,这两者不是对立的。著名哲学家、中国思想史家、北京大学教授张岱年先生重视研究中国文化的和合精神,对天人合一思想作了深刻剖析,他指出:“合有符合、结合之义。古代所谓合一,与现代语言中所谓统一可以说是同义语。合一并不否认区别,合一是指对立的双方彼此又有密切相联不可分离的关系。”(张岱年:《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剖析》)对当前开展的和合文化研究,张岱年先生作了充分肯定。他说:“近来许多同志宣扬‘和合"观念,这是有重要意义的。‘和合"一词起源很早。用两个字表示,称为‘和合";用一个字表示,则称为‘和"。……许多不同的事物之间保持一定的平衡,谓之和,和可以说是多样性的统一。‘和实生物",和是新事物生成的规律。”(张岱年:《漫谈和合》)张岱年先生曾经对和合学体系大加赞赏,他说:“在此世纪交替之际,国内外学术界都在思考21世纪的文化战略问题。张立文同志经过深思熟虑,率先提出和合学,乃是我们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著名思想史家、台湾学者钱穆对中华和合文化深有研究和心得。他并不否定文化冲突和文化变异,但他所强调的是中国文化的融和精神。他说:“中国人常抱着一个天人合一的大理想,觉得外面一切异样的新鲜的所见所值,都可融会协调,和凝为一。这是中国文化精神最主要的一个特性,”(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影印本,第162页)并指出:“文化中发生冲突,只是一时之变,要求调和,乃是万世之常。”(钱穆;《中国文化精神》台北三民书局1971年7月初版,第51页)认为西方文化似乎冲突性更大,而中国文化则调和力量更强,中国文化的伟大之处,乃在最能调和,使冲突之各方兼容并包,共存并处,相互调济。钱穆以他自己的眼光考察了历史和现实的中西方文化性格和国民性格,指出:“西方人好分,是近他的性之所欲。中国人好合,亦是近他的性之所欲。今天我们人的脑子里还是不喜分,喜欢合。大陆喜欢合,台湾亦喜欢合,乃至……全世界的中国人,这都喜欢合。”(钱穆:《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国民性及中国文化》,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2年再版本,第27页)著名思想家、东方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对中华和合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命题作了深入研究和新解,甚至认为“天人合一”的命题不仅是中国,而且亦是东方综合思维模式的最高、最完整的体现。他指出,“天人合一”,“这个代表中国古代哲学主要基调的思想,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含义异常深远的思想。”(季羡林:《21世纪文化瞻望———“天人合一”新解》)并揭示了在西方文化的主宰下,世界范围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酸雨到处横行,淡水资源匮乏,大气受到污染,臭氧层遭到破坏,海、洋、湖、河、江遭到污染,一些生物灭种,新的疾病冒出等等,威胁着人类的未来发展,甚至人类的生存。这些灾害如果不能控制,则用不到一百年,人类势将无法生存下去。面对危机,季先生提出挽救的办法“就是以东方文化的综合思维模式济西方的分析思维模式之穷。”著名中国哲学史家、北京大学教授汤一介先生十分重视中华和合文化中的和谐观念,并对此作了深入研究。他认为,在当今科技高度发展的信息时代,人类要生存和发展下去,就必须争取“和平共处”,必须实现“共同发展”。要达到此目的,就要建立起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扩而大之,就是要调整好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地区与地区的关系。同时也要建立起一种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而“在中国的儒家和道家思想中,为我们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和谐"观念的资源。”(汤一介:《世纪之交看中国哲学中的和谐观念》)汤先生认为,中国哲学的和谐观念由四个方面构成,“这就是说,由‘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构成了中国哲学的‘普遍和谐"的观念。”(同上)汤一介先生认为这四种和谐构成的“普遍和谐”观念,即是“太和”观念。所谓太和,《周易·乾·彖辞》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即是说,天道的大化流行,万物各得其正,保持完满的和谐,万物就能顺利发展。著名哲学家、《求是》杂志总编辑、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华和合文化弘扬工程”执委会主任委员邢贲思教授站在全局的高度,深刻揭示了弘扬中华和合文化的现实意义。他说:“面对我们争取国际和平环境和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时代背景,面对国内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大联合、大团结,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局面,最近一批新闻单位和学术机构发起和开展了‘中华和合文化弘扬工程"。这个工程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关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我认为,深入开掘和研究中华和合文化的内涵和本质特征,发挥其文化凝聚力,有助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人们的精神素质和道德水平;有助于强化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推动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国家的安定团结;有助于我们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价值评判标准,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两大潮流。”(邢贲思:《中华和合文化体现的整体系统观念及其现实意义》)邢贲思强调:“必须指出的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强调‘和合",并不否认事物的本来矛盾和进行必要的斗争。”他认为“和合”不是等同,更不是社会领域的“无冲突境界”,而是通过矛盾的克服,形成总体上的平衡、和谐、合作即和合状态。从这点上说,和合文化有助于我们认识事物的矛盾并正确掌握斗争的尺度。我们推动事物的矛盾转化,正是为了促使新的事物即新的和合状态的产生。
2023-09-01 03:59:311

产和合价值是什么

和合文化也叫汉族和合文化,是由现代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立文提出的名词。  “和”是中国哲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用现在的话就是“和谐”的意思。“和”本身已经包含了“合”的意思,就是由相和的事物融合而产生新事物。张教授要突出这一点,就在“和”后面加了“合”。他整理国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将这一精神加以阐发,而其弟子跟起,成一时风气,而有和合之学焉。其和合学,是对中国哲学尤其是儒家“和”精神的总结。  意义:  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思想,科学理解和正确弘扬中华和合文化,加强对和合思想的研究和推广,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在思维方式上有助于纠正以往“斗争哲学”的偏差。和合文化不是不讲矛盾、斗争和冲突,而是既承认矛盾、冲突和差异,又解决矛盾、冲突,使诸多异质要素、各个不同的事物在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求同存异,形成总体上的平衡、和谐、合作,把斗争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并吸取各要素的优质成分,择优汰劣,促使新事物的产生,即由旧的和合体发展为新的和合体,由此而促进事物的不断发展。这种取代单纯“斗争哲学”的和合思维方式与新时代发展的潮流和实践相适应,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2.对内有利于推动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国家的安定团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充满了竞争,有竞争就有矛盾冲突,就有成功者和落伍者,就带来差异、矛盾和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如不妥善解决,将影响安定团 结。我们看到随着经济在竞争中发展,整个社会逐渐走向经济与市场的一体化;竞争是为了发展,是为了繁荣,但也需要协调个人与社会、不同利益集团、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共谋发展,把各方的利益都融和进去,而不可偏废。整个社会经过由相互冲突,到解决冲突,化解矛盾的过程,合理满足各方的利益和要求,这样就可以使市场经济得到健康发展。  3.对外有利于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两大潮流,提供反对霸权主义的价值评判标准。当今国际社会进入了后冷战时代,对当年的军事竞争变成了经济竞争;民族主义抬头,民族纠纷增加,面对这些差异和矛盾,亨廷顿提出了所谓的“文明冲突论”,认为未来国际政治斗争的主线,将由文明冲突取代意识形态及经济冲突,强调西方文明应防范儒学与伊斯兰两大文明的联合。这种理论实际上是“西方文化中心论”和“西方文化优越论”在新形势下的翻版,旨在以西方文明排斥其他文明,抹煞各种文化相互间的交流、吸取与融合,将文明的差异极端化,企图以西方文化及价值观为标准来规范当今社会及其未来发展方向。这与世界文化多元发展的走向极不协调,因而遭到了许多国家和人民的反对。事实上,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有好几千个民族,有不同的文明和文化。不能只有一种模式、一种要求。国际社会应该是多元而又互补的,即冲突又相交流的。国与国之间的冲突、矛盾难以避免,但不应诉诸武力,而应以和平的方式化解冲突,摈弃冷战思维。在这方面,中华和合文化可提供解决冲突、和平共处、互不干涉、共同发展的思想理论的指导,提供反对霸权主义的价值评判标准,使人类文明和文化在迎接新时代的挑战中,相互吸取优长,融会贯通,综合创新,而共同创造21世纪人类未来的文化。  4.有利于推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实现中华民族及海外侨胞的大团结。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战略构想,指引我们顺利解决了香港问题,完成了香港回归。中国的完全统一已为时不远。“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依据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结合新的时代发展的形势,创造性地提出的伟大构想,与中华和合文化的“和而不同”思想也有某种契合的因素。“一国”可理解为“和”,“两制”即是“不同”。既承认“不同”社会制度、生活方式之差异,又以“和”来统一之,和合差异,而不抹煞个性。从一定意义上讲,“一国两制”与“和而不同”是相互沟通的。因此可以说,与中华和合文化相契合的“一国两制”构想,既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宣传和论证中华和合文化、“和而不同”思想与“一国两制”相契合的关系,容易得到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的认同,实现中华民族及海外华人的大团结。
2023-09-01 03:59:451

辽宁博物馆“和合中国”特展有哪些亮点?这些文物体现出了什么?

这次特征的最大亮点在于规模非常的宏大,而且呈现的种类也非常的丰富;这些文物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2023-09-01 03:59:543

任泽二中校园和合文化歌

任泽二中校园和合文化歌首篇 新任泽,史久远,忆拾得,念寒山。 重文化,讲和合,新时代,谋发展。 我二中,紧跟前,促和平,讲和谐。 出亮点,拼第一,二二年,谱新篇。 和合歌,献与君,师生本,道德先。 德树人,家国安,天下同,归自然。1. 安全篇 进校园,仰起脸,测测温,细细盘。 电子品,垃圾食,管制刀,拒外边。 查发型,不手软,过了关,方入园。 防事故,离危险,校内外,遵规范。 防溺水,不下河,守交规,避车祸。 遇险情,要镇静,110,记心间。 上下楼,不争先,不打闹,文明现。 三字歌,天天唱,保安全,最喜欢。2. 防疫篇 测体温,戴口罩,排队伍,一米间。 少聚集,不拉扯,通风勤,空气新。 打喷嚏,捂口鼻,人与人,要隔开。 不抹嘴,不揉眼,勤打扫,不吐痰。 就餐前,先洗手,用餐时,不交谈。 班与班,不串玩,组与组,不争辩。 有发热,要谨慎,不误报,不谣传。 晨即起,夜即息,强体健,战新冠。3. 党建篇 创三红,强党建,开三会,评先进。 先锋岗,双引领,倡四进,讲奉献。 党组建,分工明,抓落实,重实干。 照镜子,找问题,练党性,正衣冠。 守忠诚,重品行,严责任,勇担当。 正党风,明乾坤,中国梦,大复兴。4. 师德篇 为人师,需敬业,树形象,德才兼。 学为师,身为范,气质雅,言行端。 爱当先,严跟上,循规律,勤钻研。 忌挖苦,禁体罚,晓以理,真情见。 懂宽容,会欣赏,悔不倦,学不厌。 尚科学,采众长,特色明,高效显。 教为本,百年计,丹心育,桃李艳。 育栋梁,兴中华,惠桑梓,后人赞。5. 教学篇 生之学,贵自主,师之教,勿教满。 独立探,合作学,重互助,深理解。 助动力,生乐学,助方法,生会学。 助行为,生勤学,创意高,态度端。 有个体,有全体,形式多,方法全。 造氛围,细推敲,研好题,引高攀。6. 作业篇 做作业,要主动,按时交,字迹端。 做习题,多思考,明题意,抓关键。 有错误,及时改,不抄袭,不依赖。 常坚持,贵于恒,好习惯,终身伴。7. 励志篇 人生路,曲又弯,少不为,误终年。 若成业,志必坚,杵成针,石可穿。 书山高,志者攀,学海深,苦扬帆。 书之道,悟领先,精于勤,毁于懒。 爱自己,莫贪婪,扬己长,避己短。 惜时间,想未来,品学兼,成大业。8. 劳动篇 劳动观,要树立,人若勤,土变金。 做值日,要认真,不怕累,不嫌脏。 在校间,见垃圾,随手捡,美校园。 在家中,做家务,抢着干,父母赞。9. 德育篇 升国旗,要肃立,遇师长,道声安。 守诺言,讲诚信,律言行,做模范。 爱公物,校为家,学雷锋,美少年。 守校规,知责任,倡保险,促安全。 勿拉帮,莫结派,讲和睦,忌野蛮。 仰高洁,弃粗鄙,行正义,前程奔。 改恶习,树正气,见人贤,即思贤。尾篇 和合歌,今传唱,润生命,铸情怀。 和为贵,合养德,促成长,修和合。 亲仁德,近贤明,聚人心,育雅品。 二中人,和百福,信而美,歌而善。
2023-09-01 04:01:201

合众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

合众人寿以中国传统思想的精髓“和合”文化为企业理念的基石,以“和合各方利益,实现多赢共好”为核心价值理念,倡导一种简单和谐、共同分享的企业文化。“和合”文化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化解人世间的风险,用今天的积善求和应对明天的变化,通过合众人寿数万员工的共同努力,最终达到和睦共生、和谐共事、和美共荣、“司和万事兴”的完美境界。
2023-09-01 04:01:301

兴来赋诗赞“和合”

“和合二仙”相传是唐代的两位智者寒山与拾得,二人本是唐代天台山国清寺的隐僧,也是佛教史上著名的诗僧。寒山与拾得行迹举止怪诞,言语非常,传说是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的化身,特地来到人世间开启人和解脱智慧。他们是中国传统典型的象征形象,作为“家庭和合,婚姻美满”的意义早已深入人心。随着历史的变迁,“和合二仙”又被赋予新的象征意义,它是“和合文化”的象征,是人们热切祈望吉祥幸福、和谐美好的象征。民间以和合二仙为掌管婚姻的喜神,并有“欢天喜地”的别称。人们图绘、模塑他们的形象,用来祝福。和合二仙的形象往往是两个蓬头、笑面、赤脚的男人或男童模样,一个持盛开的荷花,一个捧有盖的圆盒(或一如意、一宝珠,取和[荷]谐合[盒]好之意。和合之像多在婚礼时陈列悬挂,或者常年悬挂在堂中,取谐好吉利之意。 和合二仙也是历代画家喜绘题材,代有佳作面世。我亦喜画之,也探索过不同的构成表现(封面画是我的作品之一〉,惜至今均感尚不如意,我仍会努力!现有诗赞和合二仙,以致敬意:和合二仙赞 寒山拾得双喜仙, 降瑞播福沐禅缘。 蓬头宽服行天下, 笑面憨态捧玉莲。 甘将佛心凝诗语, 乐传善念济大千。 春风化雨乾坤丽, 和合美名誉千年。 ——2017、11、23于昊瀚堂 2019年4月15日晚重改编发
2023-09-01 04:01:441

同流合污什么意思是否符合我们提倡的和合文化思想

同流合污就是说:你虽然内心有底线,所以你不能再跟别人交流的时候,老是特立独行,自己装逼。别人就会排挤你出他们所在的圈子。所以,他们做的事情,你要参与。但是参与归参与,自己还是要有独立的思考。
2023-09-01 04:01:511

寒山拾得与寒山寺

2021年春节假期余额的最后一天,有幸参加了寒山寺举办的讲座《寒山拾得与寒山寺》,没想到姚院长是一位年老学者,可是讲起寒山拾得,和合文化与寒山寺时,精神抖擞恍如精力百倍的小伙子。 寒山、拾得两人就是和合文化的人格化身,寒山寺的寺名从唐玄宗命名后,虽然经历过几次的改名,最终在雍正年代恢复寒山寺这个寺名,使用至今有1500多年的历史。 关于寒山拾得的传说很多,唯有他们的诗词留给我们后人。特别要提一下寒山问拾得的有名对话,通过姚院长的讲解,对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云:“只要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拾得回答的精髓在于人人天生有佛性的基础上来理解,忍他,让他,由他,是相信因果的行为,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即相信对方会改变,如果对方不改变,自有其因果报应找他。这个关键点是理解与修行的窍门。 的确,讲起来容易,做起来不易,是高境界的胸怀,更是大包容的修行。 首先,和合的前提就是不同的甚至的矛盾事物之间的和合,然后就是多种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取长补短达到最佳状态的和合,对立面互相渗透,产生互相依赖的状态,如此,再产生新的事物,从而达到推动事物的发展。 当年上海改革开发,建立浦东新区的时期广为老百姓流传“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的说法,如今的上海东方明珠作为城市标志广为世界人民熟知,期间所有经历的改革之路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合精髓的体现最好的见证! 和合之贵 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充分说明和合难能可贵之处。 和合之真 和生万物,充分说明宇宙中事物运动规律的反映。 和合之善 和合首先是君子文化,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和合之美 世上所有美的事物都是和谐的,简言之,美即和谐。 和合之赢 合作共赢,共享,共荣。 寒山与拾得作为和合文化的欢喜人格化身,不仅仅佛家的化身,它也是儒释道三家文化和合融通的文化丰碑,他们先学儒家,然后道家,最后出家修佛,因此,和合文化充满神奇力量和大智慧的无限生命。 很高兴在这里与你相遇,欢迎交流与关注!
2023-09-01 04:01:591

艾美特电器的艾美特企业文化

艾美特致力成为一个永续发展的企业,秉承和合文化的精神,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指和谐、和平、详和;「合」意融合、结合、合作,艾美特将之演绎为和合文化。艾美特的和合文化包括一个核心、五大关系。“一个核心”即为自主创新,又包含管理创新、文化创新、技术创新和品牌创新。自主创新是「和合文化」的核心和前提,只有「自立」方能「合众」;自主创新也是企业持续升级的原动力。“五大关系”主要包括:其一,对内部员工求「和善」,基于信任与尊重的企业伦理,关注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就业及成长的空间;其二,对消费者求「合用」,以消费者为中心,提供符合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及服务;其三,对经销商求「合作」,为经销商提供精致管理和服务,并持续与经销商携手合作共创长期价值;其四,对行业求「和平」,行业竞争应当和而不同,在和平竞争的同时,力求差异化竞争优势;其五,对自然及社会求「和谐」,艾美特积极履行企业公民职责,热心于节能减排与社会公益事业,促进自身与整个社会环境和谐共生,共存共荣。
2023-09-01 04:02:071

强认寒山故里:来自河北任县的那一场没品没脸没智商的闹剧

陕西历史人物寒山子,生于726年,因为安史之乱流落到天台山地区,大约757年在该地区重新组成一个新的家庭,实际上也就是入赘。大约776年这个家庭包括这个小村庄都被山洪暴发给彻底毁灭了,他在天台县购买书籍并被朋友留宿,所以说,才有幸逃过一劫。之后在国清寺东北10-15里人迹罕至的山区进行隐居54年,831年死亡。与佛道以及任县皆毫无关系。在终生非佛非道的自然人寒山子死亡121年之后,佛教界才开始逐步对其进行强行“收编”:公元952年出版的《祖堂集》,却还没有正式给寒山子穿上佛教的袈裟。寒山、拾得没有宗派出身,也没有重要的禅宗地位,寒山是作为逸士出现,拾得只是言其在国清寺,更重要的是,此书中的寒山、拾得并没有一起出现。公元961年编辑出版的《宗镜录》这本书才反映,寒山、拾得已与志公、庞居士等并提。公元988年出版发行赞宁编撰的《宋高僧传》,其卷第十九《唐高僧丰干、寒山子、拾得传》,才正式完善了这个所谓的寒山子之体系的构建。
2023-09-01 04:02:332

是否有合和美好这个词?

有这个词,和合之美的意思是:各种文化的相互交流与相互融合,从而促进主流文化的发展。和合是一种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先贤在实践中孕育的智慧,“和合”的价值观影响了人们的处世原则和交往理念。“和合”文化基因的现代转化及其创新发展,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中国最具安全感的一个影响因子,这种影响是长久的、可持续的,它在根本上规范了当代中国的思维和意识,使中国成为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和现实支撑。
2023-09-01 04:02:561

1.为什么说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既有着中国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有着中国发展的历史根源?

实现和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1)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2)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渴望和平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  (3)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023-09-01 04:03:074

中国古代的“爱神”,指的是不是牛郎?

中国古代的爱神,除了牛郎织女之外,还有女娲娘娘、月光娘娘、月下老人、床神、恋爱之神、子孙之神、和合之神。
2023-09-01 04:03:164

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

估计没人愿意帮你写,可以成为论文集了。呵呵
2023-09-01 04:03:432

和合塔的来由?

中华民族人文哲学的精髓是“和合文化”,这种文化也是中华“龙”文化的主要内容。正是这种“和合”精神使中华民族能够在本民族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兼收并蓄,交融多种外来文化,使中华民族得以枝繁叶茂,日趋强盛。新余的繁荣,尤其是近年来的崛起,集中地体现了这种“和合”精神的强大生命力。为弘扬“和合”精神,构建和谐新余,拟在仰天岗主峰建造“外园内方和合塔”,简称“和合塔”。其大致设计建议为:除塔基层外,塔身分为七层,每层高三米,喻为“七仙女下凡”之意,顶端为一火炬,用太阳能照明,晚上发光,作为新余标志。并且在塔基层用作电视电讯发射塔机房,尖端作发射天线。其外层围以园形螺旋型不锈钢旋梯,并可由旋梯进入每层塔身。每层塔身内壁可饰以新余文明发展史绘画雕刻。每层空间可用作游客休闲、观景、管理人员经营之用。塔身横截面为方形,旋梯横裁面为园形。喻“外圆内方”之意,亦为古币铜钱造型。集中体现了中华和合文化的精髓。该塔可造于仰天岗主峰,游客可由缆车或现有路线步行登塔。该塔各部分涵意为:外园:包容精神,民族大众,园融变通。内方:民族精神,民族精英,基本原则。螺旋:发展是螺旋式的上升运动。火炬:理想、目标,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偷取天火。基座:雕刻纪念文字。顶端:可在一莲花座上置一旋转夜光球(太阳能),球上为火炬。喻人类大同,天人合一。层高:每层三米共二十一米,意为“不管三七二十一,发展总是硬道理”。
2023-09-01 04:03:521

三贤是哪三贤

三贤是指孔门圣贤卜子、闵子和冉子。三贤又指南朝诗人王融、谢朓与沈约。又指丰干、拾得、寒山三位隐士。还指屈原、李白、杜甫。三贤:指十住、十行、十回向。诗人合称三贤:是南朝齐梁诗人王融、谢朓和沈约的合称。王融、谢朓、沈约是诗歌声律说的首创者和提倡者,又因为他们都是官宦人家的子弟,且从少年时代起就以好学、有文才而知名当世,这使他们的提倡得到众多的士族文士的响应,流为时尚,故称之为“三贤”。梁钟嵘《诗品》下:“昔有王元长(王融的字)者,常谓余云:‘宫商与二仪俱生,自古词人不知之。唯颜宪子乃云:律吕音调,而其实大谬。唯见范晔、谢庄颇识之耳。”尝欲造《知音论》,未就而卒。王元长创其首,谢脁、沈约扬其波。三贤咸贵公子,幼有文辨。于是士流景慕,务为精密,襞积细微,专相凌架。故使文多拘忌,伤其真美。”圣贤合称:三贤:指的是孔门圣贤卜子(卜子夏)、闵子(闵子骞)、冉子(冉有)。唐代隐士三贤:丰干、拾得、寒山传说他们分别是阿弥陀、文殊、普贤的化身,隐身于天台山国清寺,现在还保留有“三贤堂”,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其中拾得、寒山还被清雍正帝封为“和合二圣”,是“和合文化”的创始人。他们的作品被后人收集为《寒山诗集》。归水三贤:此说源于伪托唐朝韩愈名义撰的《题杜子美坟》提出“三贤(指屈原、李白、杜甫)同归一水”的说法。
2023-09-01 04:03:592

中华文化精神的内涵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发展历史中,积淀和形成了自己独特而伟大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表现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居安思危、乐天知足、崇尚礼仪等等特征。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就在于“和合”二字。(1) 和合的字源和理念“和”、“合”二字均见于甲骨文和金文。和合,就词义本身而言,“和”,指和谐、和平、祥和;“合”是结合、合作、融合。“和合”是实现“和谐”的途径,“和谐”是“和合”的理想实现,也是人类古往今来孜孜以求的自然、社会、人际、身心、文明中诸多元素之间的理想关系状态。中国传统文化中贵和持中的和谐意识,表现于两个方面:一是“天人合一”,指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二是“中庸”,指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天人和一”旨在承认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反对将它们割裂开来。“中庸”则强调对待事物关系要把握一个度,以避免对立和冲突。提倡“贵和”、“持中”的和谐意识,有利于处理现代社会各种矛盾,以保持社会的稳定。在中国,以广泛深厚的和合文化为基础的追求社会和谐的思想源远流长。老子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 子》第四十二章),认为道蕴涵阴阳两个相反方面,万物都包含着阴阳,阴阳相互作用而构成和。这是宇宙万物的本质以及天地万物生存的基础。《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把和作为处事、行礼的最高境界。其他人如墨子、管子、荀子等先秦诸子也多有关于“和”或“和合”的论述。“和合”概念在先秦时期基本形成。随着“和合”概念的形成,中国的原创文化也经过“百家争鸣”,逐渐“和合”形成儒、道两大显学,并且在两汉之际“和合”地接纳了由印度原创的崇尚“因缘和合”“圆融无碍”的佛教文化。因缘和合论成为佛教的重要理论,在历史上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此,“和合”概念被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道佛所通用,并成为其概括本身宗旨的核心概念,同时也被其他文化流派的思想家普遍接受并广泛运用。西汉董仲舒为适应“大一统”杜会发展的需要,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实则以儒家思想为本位,兼取道、法、阴阳五行说等各家思想,主张把礼治与法治相结合,明显受到燕齐文化的影响。
2023-09-01 04:04:252

家和万事兴是什么意思?

有两个意思,1个是家和为什么会万事兴,第2个要想万事兴就得修家和。侧重于第1个方面回答你,第2个为辅助。《为何家和万事兴》:很多人常常把家和万事兴挂在嘴上,但是却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用现在话说,家庭和谐的人,不一定全部特别优秀,但大部分至少都是有很大的优点和过人之处。u200b 因为在一个家庭里面生活处事,涉及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一个人的综合素质高低,就决定了不管他是上班也好做官也好还是经商也好,对本身事业的加成幅度有多大。比如今天丈母娘无缘无故把女婿训斥了一顿,那么女婿可以有如下几种反应。第①板着个脸不吭声,或者是当场顶撞,完了给媳妇抱怨生气发火,甚至给第三者说,后遗症很多,以后小矛盾成大矛盾了,见面都尴尬。第②不吭声,心里不高兴,回去给媳妇儿说,媳妇儿最多安慰两句,然后左右为难,最多说丈母娘两句,媳妇儿真可怜,两头都得罪。第③,点铁成金阴阳转换!当场给丈母娘满满的爱,安慰宽谕劝解,让她满腹怨气不满变成满腔欢喜!完了回家再给媳妇说,今天妈妈如何如何情绪不好,我如何如何理解她,我如何如何安慰了她,我们以后一定要如何如何多关心她,因为我爱你,就会如何如何爱爸妈,灌媳妇几桶蜜再说……同样一个事情至少得有七八种不同的处理方式,才能够保证处理的比较恰当。u200b 一个人动不动就喜欢生气上火发脾气摔东西哭泣骂人绝食酗酒抽烟,说好听点呢是不会表达,说难听点呢是脑子不怎么够用。比如生活中很常见的,某某我看到你老公和某某在逛商场,直接把小视频给你看,告诉你你要小心点哦,马上作出正确恰当的反应!某某你婆婆说你坏话哟,那么多人面前说你如何如何如何,手机小视频点给你看看,马上做出正确恰当的反应!某某你丈母娘说你是废物,她的女儿嫁给你倒血霉,说的好恶毒好难听,马上把手机小视频给你看,马上做出正确恰当的反应!很难的,大部分人都是着急生气上火抱怨骂人哭泣摔东西等,没啥新意,我可以举出几十上百种正反不同的例子。古人说悬崖勒马回头是岸,没有那么简单的,那个怒气就像骑马一样凶猛快捷,要马上让它停止,知道继续发作下去就有后遗症,就像性欲来了,或者要高潮了,很难忍得住,所以古代修道者,把这个脾气和性欲比做龙虎,修行要调和坎离降龙伏虎!u200b 今天看一个帮倒忙的事,一个人帮人家出主意,出的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抄的人抄出问题了。就像小时候写作文,老师布置的是,和家里宠物的故事。同学写的我和我家的猫咪不得不说的故事,然后抄的人题目是我和我家的狗不得不说的故事,然后内容也不改,人家写的是我家的猫咪抓老鼠可厉害了,直接就抄我家的狗抓老鼠可厉害了,人家写的是我家的猫咪爬树可厉害了,直接就抄我家的狗爬树可厉害了,只是把猫换成了狗然后肯定就翻车了。所以现在做事情很难,你不光要考虑到后续的几步,还要考虑到中途出现的变动,不光要考虑到当事人,还要考虑到当事人的受众,以及当事人和受众的时间环境情绪。所以这个家和万事兴很重要,看一个人看他的家庭就知道,家庭什么样的工作几乎也不会好到哪儿去,或者精确点说,看两口子怎么样。反过来上班的时候看一个人,看他的思维逻辑是怎么样,也可以知道夫妻关系怎么样家庭和不和睦。生活工作当中很多事情搞砸,都是因为这个思维逻辑不正确,底层软件的问题,并不完全是能力的问题。好的思维模式可以在家庭生活当中逐步有序的提高自己的能力,乃至逐步转变自己的家庭和家庭成员,给自己提供良好的助力支持,这种思维模式是可以慢慢训练培养出来的。家庭不和睦则会消耗大量的资源感情经历时间,陷入长期的内耗之中,家庭和家庭成员会拖累自己。一个家庭一个公司一个国家最严重的就是内耗!
2023-09-01 04:04:351

什么是和合文化?

在先秦时期,和合文化已得以产生和发展,并在佛教里也多有运用和阐释。概而言之,所谓和合的和,指和谐、和平、祥和;合指结合、融合、合作。
2023-09-01 04:05:162

“和合”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基因?

“和合”是一种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先贤在实践中孕育的智慧,“和合”的价值观影响了人们的处世原则和交往理念。“和合”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也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概念,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具有广泛而久远的影响。“和合”文化基因的现代转化及其创新发展,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中国最具安全感的一个影响因子,这种影响是长久的、可持续的,它在根本上规范了当代中国人的思维和意识,使中国成为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和现实支撑。历史发展因此在先秦时期,和合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概而言之,所谓和合的和,指和谐、和平、祥和;合指结合、融合、合作。和合连起来讲,指在承认“不同”事物之矛盾、差异的前提下,把彼此不同的事物统一于一个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并在不同事物和合的过程中,吸取各个事物的优长而克其短,使之达到最佳组合,由此促进新事物的产生,推动事物的发展。在此和合精神的指导下,中华文化不断创新,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由此可见,和合文化并不否认矛盾、差异和必要的斗争,它本身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只是把矛盾、差异和斗争限定在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防止因过度的矛盾斗争而破坏了不同事物共同存在的基础,使得事物的发展停滞不前。这表明,和合文化有两个基本的要素,一是客观地承认不同,比如阴阳、天人、男女、父子、上下等等,相互不同;二是把不同的事物有机地合为一体,如阴阳和合、天人合一、五教和合、五行和合等等。
2023-09-01 04:05:331

和合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价值和精髓。()

和合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价值和精髓。(√)和合文化是指汉族和合文化,是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立文提出的名词。“和”是中国哲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用现在的话就是“和谐”的意思。“和”本身已经包含了“合”的意思,就是由相和的事物融合而产生新事物。张教授要突出这一点,就在“和”后面加了“合”。他整理国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将这一精神加以阐发,而其弟子跟起,成一时风气,而有和合之学焉。其和合学,是对中国哲学尤其是儒家“和”精神的总结。简介:大陆关于中国哲学的一些研究者多有成一家之言的打算,张立文先生是其一。有欲成新道家者,有欲成新儒家者。中华和合文化研究及其时代意义。形成发展: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和、合二字都见之于甲骨文和金文。和的初义是声音相应和谐;合的本义是上下唇的合拢。殷周之时,和与合是单一概念,尚未联用。《易经》和字凡两见,有和谐、和善之意,而合字则无见。《尚书》中的和是指对社会、人际关系诸多冲突的处理;合指相合、符合。春秋时期,和合二字联用并举,构成和合范畴。《国语·郑语》称:“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韦昭注:“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意思是说商契能把五教加以和合,使百姓安身立命。《国语·郑语》并记述了史伯关于和同的论述:“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认为阴阳和而万物生,完全相同的东西则无所生。可见和合中包含了不同事物的差异,矛盾多样性的统一,才能生物,才能发展。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以和作为人文精神的核心。其弟子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这代表了孔子的思想,认为治国处事、礼仪制度,以和为价值标准。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孔子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既承认差异,又和合不同的事物,通过互济互补,达到统一、和谐。这与“同而不和”,取消不同事物的差异的专一观念形成对照。
2023-09-01 04:05:511

和合文化的含义

和合文化是指汉族和合文化,是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立文提出的名词。“和”是中国哲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用现在的话就是“和谐”的意思。“和”本身已经包含了“合”的意思,就是由相和的事物融合而产生新事物。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和、合二字都见之于甲骨文和金文。和的初义是声音相应和谐;合的本义是上下唇的合拢。殷周之时,和与合是单一概念,尚未联用。《易经》和字凡两见,有和谐、和善之意,而合字则无见。《尚书》中的和是指对社会、人际关系诸多冲突的处理;合指相合、符合。春秋时期,和合二字联用并举,构成和合范畴。《国语·郑语》称:“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韦昭注:“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意思是说商契能把五教加以和合,使百姓安身立命。《国语·郑语》并记述了史伯关于和同的论述:“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认为阴阳和而万物生,完全相同的东西则无所生。可见和合中包含了不同事物的差异,矛盾多样性的统一,才能生物,才能发展。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以和作为人文精神的核心。其弟子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这代表了孔子的思想,认为治国处事、礼仪制度,以和为价值标准。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孔子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道家创始人老子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四十二章)的思想,认为道蕴涵着阴阳两个相反方面,万物都包含着阴阳,阴阳相互作用而构成和。和是宇宙万物的本质以及天地万物生存的基础。《管子》将和合并举,指出:“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习。”(《管子集校》第八)认为畜养道德,人民就和合,和合便能和谐,和谐所以团聚,和谐团聚,就不会受到伤害,给和合以高度重视。墨子认为和合是处理人与社会关系的根本原理,指出天下不安定的原因在于父子兄弟结怨仇,而有离散之心,所以“离散不能相和合”(《墨子间诂》卷三)。《易传》提出十分重要的太和观念,讲“保合太和,乃利贞”(《周易集解》卷一)。重视合与和的价值,认为保持完满的和谐,万物就能顺利发展。
2023-09-01 04:06:261

什么是和文化

定义与解释: “和”文化也是和谐文化,是以和谐的内涵为理论基础的文化体系,是中国乃至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思想文化,是创建和谐社会与创建和谐世界的前提条件。 “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范畴。时至今日,“和为贵”、“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等饱含传统“和文化”意蕴的用语仍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建设和谐文化。其中一个重要命题,是正确认识、科学运用我国传统的“和文化”。  传统“和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儒家“和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理想观;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文化观;民贵君轻的政治观;德主刑辅的治理观;仁者爱人、推己及人的道德观;修身正己、以德化人的教育观;恒产与均平的经济公平观;以义统利、群己和谐的社会伦理观;国家统一、协和万邦的民族国家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等等。这其中的许多成分可以通过扬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用。在实践路径与方法方面,儒家以“中庸”的思想方法认知和谐,通过培养造就“君子”来促进和谐,用伦理道德维系和谐等,在今天也有可借鉴之处。  两千多年来,传统“和文化”对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安定、文明风尚的养成、人才的造就、政德政风的淳化等,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直到今天,贯穿其中的人文精神和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等价值取向,仍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源泉。  韩国、日本、新加坡等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改造和利用,二战后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一定程度上的社会和谐。1991年,新加坡以儒家“和文化”为基础,对“亚洲价值观”进行了典型表述:“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助,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1994年,李光耀在纪念孔子诞辰2545周年纪念大会上说:“要不是新加坡的大部分人民都受过儒家价值观的熏陶,我们是无法克服困难和挫折的。”美国学者赫尔曼·卡恩认为,儒家价值观中包含的强烈的奉献精神、对政治群体的认同、内在责任感等,使现代东亚社会达到了比西方社会更快的发展速度和更高的经济效率。  传统“和文化”的根本性缺陷决定了,我们不能将其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成方案。必须看到,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发展繁荣并不能完全归功于儒家文化。儒家文化之所以能够在其中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是因为人们对其进行了改造和扬弃,努力使其与现代文明相符合。况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儒家文化劣性遗产的消极影响在这些国家愈来愈鲜明地显示出来。国内外诸多学者指出,儒家文化中的人治与裙带之风、政治伦理化、一元化强权、压抑个性自由、等级秩序等,在未来的现代化中将显示出更多的负面作用。2001年,李光耀坦言,儒家价值观不仅导致了过分的做法,而且某些方面在信息时代已经过时。  中国历史表明,儒家“和文化”未能造就出真正的和谐社会。究其原因,封建社会的根本制度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剥削制度以及维护地主阶级统治的君主专制制度,传统“和文化”企图在不触动、不变革封建社会根本制度的前提下,通过补偏救弊来优化这个制度,实现其和谐理想,这就注定了其大同社会的理想必然落空。从政治文化的角度来看,儒家治理观的根本性缺陷是“人治”模式:重社会伦理目标的应然性憧憬,轻实然性的社会治理系统的构建;重政治主体即“政治人”建设、工于人格塑造,轻政体即合理权力结构的安排,拙于体制制度的设计;重说教轻操作。它可以成为统治者缓和社会矛盾的润滑剂与调节器,而不能成为各阶层一体推进社会和谐的发动机。  我们所追求的和谐,既不是封建统治者诉诸专制强权加以建立和维系的等级制度下的“秩序”,也不是农民起义所诉求的平均主义的“和谐”,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民主法治制度为保障的、体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和谐。尽管传统“和文化”有可借鉴的思想资源,但它与现代和谐治理观有着质的不同,不能简单地加以采用和直接地进行对接。  超越传统治理观,通过民主和法治的制度化重构现代和谐治理观。理想目标和观念形态的价值观只有落实到制度层面,才能对改变社会面貌发挥稳定而持久的作用。传统“和文化”之所以未能造就出真正的和谐社会,正是由于缺乏民主和法治制度。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重构民主法治形态的现代和谐治理观。  传统治理观是伦理政治而非制度化政治、明君贤相的人治而非法治、自律型政治而非他律型政治,造成传统国家治理多说教而少制度、多权术而少规范、多任意性而少程序化、多经验治理而少科学治理,难以实现社会和谐和长治久安。超越传统治理观,根本性的转变在于:围绕民主和法治开辟一条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和靠制度执政、靠制度治国的新路。  加强民主和法治的制度化建设,必须增强制度理性、制度意识和制度精神,创新制度文化,将和谐治理观落实到制度层面。加强制度设计,更加重视体制和制度的改革,对权力结构和权力运作进行科学的制度化安排,从靠“政治人”实行“善政”变为靠“善制”走向“善治”。增强制度创新能力和制度供给能力,提高党、国家和全社会的制度化水平,使和谐理想的实现具有制度上的可规范性、法律上的可保障性、现实上的可操作性,逐步实现国家治理的制度化。
2023-09-01 04:06:496

和合文化的含义

和合文化是指汉族和合文化。和合文化这一名词是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立文教授所提出来的。“和”是中国哲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用现在的话就是“和谐”的意思。“和”本身已经包含了“合”的意思,就是由相和的事物融合而产生新事物。张教授要突出这一点,就在“和”后面加了“合”。张教授整理国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将这一精神加以阐发,而其弟子跟起,成一时风气,而有和合之学焉。其和合学,是对中国哲学尤其是儒家“和”精神的总结。
2023-09-01 04:07:181

"和合文化"怎么理解

和合文化(汉族和合文化)现代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立文提出的名词。“和”是中国哲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用现在的话就是“和谐”的意思。“和”本身已经包含了“合”的意思,就是由相和的事物融合而产生新事物。张教授要突出这一点,就在“和”后面加了“合”。他整理国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将这一精神加以阐发,而其弟子跟起,成一时风气,而有和合之学焉。其和合学,是对中国哲学尤其是儒家“和”精神的总结。
2023-09-01 04:07:411

和文化是什么?

和文化就是和合文化和合文化是指汉族和合文化,是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立文提出的名词。“和”是中国哲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用现在的话就是“和谐”的意思。“和”本身已经包含了“合”的意思,就是由相和的事物融合而产生新事物。张教授要突出这一点,就在“和”后面加了“合”。他整理国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将这一精神加以阐发,而其弟子跟起,成一时风气,而有和合之学焉。其和合学,是对中国哲学尤其是儒家“和”精神的总结。拓展资料:形成发展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和、合二字都见之于甲骨文和金文。和的初义是声音相应和谐;合的本义是上下唇的合拢。殷周之时,和与合是单一概念,尚未联用。《易经》和字凡两见,有和谐、和善之意,而合字则无见。《尚书》中的和是指对社会、人际关系诸多冲突的处理;合指相合、符合。春秋时期,和合二字联用并举,构成和合范畴。《国语·郑语》称:“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韦昭注:“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意思是说商契能把五教加以和合,使百姓安身立命。《国语·郑语》并记述了史伯关于和同的论述:“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认为阴阳和而万物生,完全相同的东西则无所生。可见和合中包含了不同事物的差异,矛盾多样性的统一,才能生物,才能发展。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以和作为人文精神的核心。其弟子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这代表了孔子的思想,认为治国处事、礼仪制度,以和为价值标准。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孔子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既承认差异,又和合不同的事物,通过互济互补,达到统一、和谐。这与“同而不和”,取消不同事物的差异的专一观念形成对照。道家创始人老子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四十二章)的思想,认为道蕴涵着阴阳两个相反方面,万物都包含着阴阳,阴阳相互作用而构成和。和是宇宙万物的本质以及天地万物生存的基础。《管子》将和合并举,指出:“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习。”(《管子集校》第八)认为畜养道德,人民就和合,和合便能和谐,和谐所以团聚,和谐团聚,就不会受到伤害,给和合以高度重视。墨子认为和合是处理人与社会关系的根本原理,指出天下不安定的原因在于父子兄弟结怨仇,而有离散之心,所以“离散不能相和合”(《墨子间诂》卷三)。《易传》提出十分重要的太和观念,讲“保合太和,乃利贞”(《周易集解》卷一)。重视合与和的价值,认为保持完满的和谐,万物就能顺利发展。因此在先秦时期,和合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概而言之,所谓和合的和,指和谐、和平、祥和;合指结合、融合、合作。和合连起来讲,指在承认“不同”事物之矛盾、差异的前提下,把彼此不同的事物统一于一个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并在不同事物和合的过程中,吸取各个事物的优长而克其短,使之达到最佳组合,由此促进新事物的产生,推动事物的发展。在此和合精神的指导下,中华文化不断创新,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由此可见,和合文化并不否认矛盾、差异和必要的斗争,它本身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只是把矛盾、差异和斗争限定在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防止因过度的矛盾斗争而破坏了不同事物共同存在的基础,使得事物的发展停滞不前。这表明,和合文化有两个基本的要素,一是客观地承认不同,比如阴阳、天人、男女、父子、上下等等,相互不同;二是把不同的事物有机地合为一体,如阴阳和合、天人合一、五教和合、五行和合等等。中国古代先哲们通过对天地自然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和合现象作大量观察和探索,从而提出了和合的概念,对和合现象作本质的概括,由此促进事物的发展和新事物的产生。在这个过程中,中华和合文化得以产生、流传和发展,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观念。而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较能够反映和合文化的本质,而不仅限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国与国、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天人)之间,都可以用“和而不同”,或不同而和,来加以概括。秦汉以来,和合概念被普遍运用,中国文化的发展也呈现出一种融合的趋势,同时也保留各家的鲜明特色和个性。不仅世俗文化各家各派讲和合,而且宗教文化也讲和合。宗教文化与世俗儒家文化之间也讲和合,在保持各自文化特色的同时,相互融合,相互吸取,由此促进了中国文化的持续发展。和合思想自产生以来,作为对普遍的文化现象本质的概括,始终贯穿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各个时代、各家各派之中,而成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和被普遍认同的人文精神。时代意义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思想,科学理解和正确弘扬中华和合文化,加强对和合思想的研究和推广,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在思维方式上有助于纠正以往“斗争哲学”的偏差。和合文化不是不讲矛盾、斗争和冲突,而是既承认矛盾、冲突和差异,又解决矛盾、冲突,使诸多异质要素、各个不同的事物在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求同存异,形成总体上的平衡、和谐、合作,把斗争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并吸取各要素的优质成分,择优汰劣,促使新事物的产生,即由旧的和合体发展为新的和合体,由此而促进事物的不断发展。这种取代单纯“斗争哲学”的和合思维方式与新时代发展的潮流和实践相适应,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和价值。2.对内有利于推动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国家的安定团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充满了竞争,有竞争就有矛盾冲突,就有成功者和落伍者,就带来差异、矛盾和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如不妥善解决,将影响安定团 结。我们看到随着经济在竞争中发展,整个社会逐渐走向经济与市场的一体化;竞争是为了发展,是为了繁荣,但也需要协调个人与社会、不同利益集团、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共谋发展,把各方的利益都融和进去,而不可偏废。整个社会经过由相互冲突,到解决冲突,化解矛盾的过程,合理满足各方的利益和要求,这样就可以使市场经济得到健康发展。3.对外有利于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两大潮流,提供反对霸权主义的价值评判标准。当今国际社会进入了后冷战时代,对当年的军事竞争变成了经济竞争;民族主义抬头,民族纠纷增加,面对这些差异和矛盾,亨廷顿提出了所谓的“文明冲突论”,认为未来国际政治斗争的主线,将由文明冲突取代意识形态及经济冲突,强调西方文明应防范儒学与伊斯兰两大文明的联合。这种理论实际上是“西方文化中心论”和“西方文化优越论”在新形势下的翻版,旨在以西方文明排斥其他文明,抹煞各种文化相互间的交流、吸取与融合,将文明的差异极端化,企图以西方文化及价值观为标准来规范当今社会及其未来发展方向。这与世界文化多元发展的走向极不协调,因而遭到了许多国家和人民的反对。事实上,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有好几千个民族,有不同的文明和文化。不能只有一种模式、一种要求。国际社会应该是多元而又互补的,即冲突又相交流的。国与国之间的冲突、矛盾难以避免,但不应诉诸武力,而应以和平的方式化解冲突,摈弃冷战思维。在这方面,中华和合文化可提供解决冲突、和平共处、互不干涉、共同发展的思想理论的指导,提供反对霸权主义的价值评判标准,使人类文明和文化在迎接新时代的挑战中,相互吸取优长,融会贯通,综合创新,而共同创造21世纪人类未来的文化。4.有利于推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实现中华民族及海外侨胞的大团结。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战略构想,指引我们顺利解决了香港问题,完成了香港回归。中国的完全统一已为时不远。“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依据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结合新的时代发展的形势,创造性地提出的伟大构想,与中华和合文化的“和而不同”思想也有某种契合的因素。“一国”可理解为“和”,“两制”即是“不同”。既承认“不同”社会制度、生活方式之差异,又以“和”来统一之,和合差异,而不抹煞个性。从一定意义上讲,“一国两制”与“和而不同”是相互沟通的。因此可以说,与中华和合文化相契合的“一国两制”构想,既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宣传和论证中华和合文化、“和而不同”思想与“一国两制”相契合的关系,容易得到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的认同,实现中华民族及海外华人的大团结。参考资料:和合文化 (汉族和合文化)
2023-09-01 04:08:091

和文化是什么意思

和文化就是和合文化和合文化是指汉族和合文化,是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立文提出的名词。“和”是中国哲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用现在的话就是“和谐”的意思。“和”本身已经包含了“合”的意思,就是由相和的事物融合而产生新事物。张教授要突出这一点,就在“和”后面加了“合”。他整理国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将这一精神加以阐发,而其弟子跟起,成一时风气,而有和合之学焉。其和合学,是对中国哲学尤其是儒家“和”精神的总结。拓展资料:形成发展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和、合二字都见之于甲骨文和金文。和的初义是声音相应和谐;合的本义是上下唇的合拢。殷周之时,和与合是单一概念,尚未联用。《易经》和字凡两见,有和谐、和善之意,而合字则无见。《尚书》中的和是指对社会、人际关系诸多冲突的处理;合指相合、符合。春秋时期,和合二字联用并举,构成和合范畴。《国语·郑语》称:“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韦昭注:“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意思是说商契能把五教加以和合,使百姓安身立命。《国语·郑语》并记述了史伯关于和同的论述:“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认为阴阳和而万物生,完全相同的东西则无所生。可见和合中包含了不同事物的差异,矛盾多样性的统一,才能生物,才能发展。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以和作为人文精神的核心。其弟子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这代表了孔子的思想,认为治国处事、礼仪制度,以和为价值标准。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孔子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既承认差异,又和合不同的事物,通过互济互补,达到统一、和谐。这与“同而不和”,取消不同事物的差异的专一观念形成对照。道家创始人老子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四十二章)的思想,认为道蕴涵着阴阳两个相反方面,万物都包含着阴阳,阴阳相互作用而构成和。和是宇宙万物的本质以及天地万物生存的基础。《管子》将和合并举,指出:“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习。”(《管子集校》第八)认为畜养道德,人民就和合,和合便能和谐,和谐所以团聚,和谐团聚,就不会受到伤害,给和合以高度重视。墨子认为和合是处理人与社会关系的根本原理,指出天下不安定的原因在于父子兄弟结怨仇,而有离散之心,所以“离散不能相和合”(《墨子间诂》卷三)。《易传》提出十分重要的太和观念,讲“保合太和,乃利贞”(《周易集解》卷一)。重视合与和的价值,认为保持完满的和谐,万物就能顺利发展。因此在先秦时期,和合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概而言之,所谓和合的和,指和谐、和平、祥和;合指结合、融合、合作。和合连起来讲,指在承认“不同”事物之矛盾、差异的前提下,把彼此不同的事物统一于一个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并在不同事物和合的过程中,吸取各个事物的优长而克其短,使之达到最佳组合,由此促进新事物的产生,推动事物的发展。在此和合精神的指导下,中华文化不断创新,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由此可见,和合文化并不否认矛盾、差异和必要的斗争,它本身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只是把矛盾、差异和斗争限定在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防止因过度的矛盾斗争而破坏了不同事物共同存在的基础,使得事物的发展停滞不前。这表明,和合文化有两个基本的要素,一是客观地承认不同,比如阴阳、天人、男女、父子、上下等等,相互不同;二是把不同的事物有机地合为一体,如阴阳和合、天人合一、五教和合、五行和合等等。中国古代先哲们通过对天地自然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和合现象作大量观察和探索,从而提出了和合的概念,对和合现象作本质的概括,由此促进事物的发展和新事物的产生。在这个过程中,中华和合文化得以产生、流传和发展,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观念。而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较能够反映和合文化的本质,而不仅限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国与国、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天人)之间,都可以用“和而不同”,或不同而和,来加以概括。秦汉以来,和合概念被普遍运用,中国文化的发展也呈现出一种融合的趋势,同时也保留各家的鲜明特色和个性。不仅世俗文化各家各派讲和合,而且宗教文化也讲和合。宗教文化与世俗儒家文化之间也讲和合,在保持各自文化特色的同时,相互融合,相互吸取,由此促进了中国文化的持续发展。和合思想自产生以来,作为对普遍的文化现象本质的概括,始终贯穿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各个时代、各家各派之中,而成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和被普遍认同的人文精神。时代意义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思想,科学理解和正确弘扬中华和合文化,加强对和合思想的研究和推广,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在思维方式上有助于纠正以往“斗争哲学”的偏差。和合文化不是不讲矛盾、斗争和冲突,而是既承认矛盾、冲突和差异,又解决矛盾、冲突,使诸多异质要素、各个不同的事物在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求同存异,形成总体上的平衡、和谐、合作,把斗争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并吸取各要素的优质成分,择优汰劣,促使新事物的产生,即由旧的和合体发展为新的和合体,由此而促进事物的不断发展。这种取代单纯“斗争哲学”的和合思维方式与新时代发展的潮流和实践相适应,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和价值。2.对内有利于推动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国家的安定团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充满了竞争,有竞争就有矛盾冲突,就有成功者和落伍者,就带来差异、矛盾和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如不妥善解决,将影响安定团 结。我们看到随着经济在竞争中发展,整个社会逐渐走向经济与市场的一体化;竞争是为了发展,是为了繁荣,但也需要协调个人与社会、不同利益集团、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共谋发展,把各方的利益都融和进去,而不可偏废。整个社会经过由相互冲突,到解决冲突,化解矛盾的过程,合理满足各方的利益和要求,这样就可以使市场经济得到健康发展。3.对外有利于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两大潮流,提供反对霸权主义的价值评判标准。当今国际社会进入了后冷战时代,对当年的军事竞争变成了经济竞争;民族主义抬头,民族纠纷增加,面对这些差异和矛盾,亨廷顿提出了所谓的“文明冲突论”,认为未来国际政治斗争的主线,将由文明冲突取代意识形态及经济冲突,强调西方文明应防范儒学与伊斯兰两大文明的联合。这种理论实际上是“西方文化中心论”和“西方文化优越论”在新形势下的翻版,旨在以西方文明排斥其他文明,抹煞各种文化相互间的交流、吸取与融合,将文明的差异极端化,企图以西方文化及价值观为标准来规范当今社会及其未来发展方向。这与世界文化多元发展的走向极不协调,因而遭到了许多国家和人民的反对。事实上,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有好几千个民族,有不同的文明和文化。不能只有一种模式、一种要求。国际社会应该是多元而又互补的,即冲突又相交流的。国与国之间的冲突、矛盾难以避免,但不应诉诸武力,而应以和平的方式化解冲突,摈弃冷战思维。在这方面,中华和合文化可提供解决冲突、和平共处、互不干涉、共同发展的思想理论的指导,提供反对霸权主义的价值评判标准,使人类文明和文化在迎接新时代的挑战中,相互吸取优长,融会贯通,综合创新,而共同创造21世纪人类未来的文化。4.有利于推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实现中华民族及海外侨胞的大团结。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战略构想,指引我们顺利解决了香港问题,完成了香港回归。中国的完全统一已为时不远。“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依据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结合新的时代发展的形势,创造性地提出的伟大构想,与中华和合文化的“和而不同”思想也有某种契合的因素。“一国”可理解为“和”,“两制”即是“不同”。既承认“不同”社会制度、生活方式之差异,又以“和”来统一之,和合差异,而不抹煞个性。从一定意义上讲,“一国两制”与“和而不同”是相互沟通的。因此可以说,与中华和合文化相契合的“一国两制”构想,既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宣传和论证中华和合文化、“和而不同”思想与“一国两制”相契合的关系,容易得到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的认同,实现中华民族及海外华人的大团结。参考资料:和合文化 (汉族和合文化)
2023-09-01 04:08:161

和文化是什么意思啊?

和文化就是和合文化和合文化是指汉族和合文化,是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立文提出的名词。“和”是中国哲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用现在的话就是“和谐”的意思。“和”本身已经包含了“合”的意思,就是由相和的事物融合而产生新事物。张教授要突出这一点,就在“和”后面加了“合”。他整理国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将这一精神加以阐发,而其弟子跟起,成一时风气,而有和合之学焉。其和合学,是对中国哲学尤其是儒家“和”精神的总结。拓展资料:形成发展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和、合二字都见之于甲骨文和金文。和的初义是声音相应和谐;合的本义是上下唇的合拢。殷周之时,和与合是单一概念,尚未联用。《易经》和字凡两见,有和谐、和善之意,而合字则无见。《尚书》中的和是指对社会、人际关系诸多冲突的处理;合指相合、符合。春秋时期,和合二字联用并举,构成和合范畴。《国语·郑语》称:“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韦昭注:“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意思是说商契能把五教加以和合,使百姓安身立命。《国语·郑语》并记述了史伯关于和同的论述:“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认为阴阳和而万物生,完全相同的东西则无所生。可见和合中包含了不同事物的差异,矛盾多样性的统一,才能生物,才能发展。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以和作为人文精神的核心。其弟子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这代表了孔子的思想,认为治国处事、礼仪制度,以和为价值标准。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孔子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既承认差异,又和合不同的事物,通过互济互补,达到统一、和谐。这与“同而不和”,取消不同事物的差异的专一观念形成对照。道家创始人老子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四十二章)的思想,认为道蕴涵着阴阳两个相反方面,万物都包含着阴阳,阴阳相互作用而构成和。和是宇宙万物的本质以及天地万物生存的基础。《管子》将和合并举,指出:“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习。”(《管子集校》第八)认为畜养道德,人民就和合,和合便能和谐,和谐所以团聚,和谐团聚,就不会受到伤害,给和合以高度重视。墨子认为和合是处理人与社会关系的根本原理,指出天下不安定的原因在于父子兄弟结怨仇,而有离散之心,所以“离散不能相和合”(《墨子间诂》卷三)。《易传》提出十分重要的太和观念,讲“保合太和,乃利贞”(《周易集解》卷一)。重视合与和的价值,认为保持完满的和谐,万物就能顺利发展。因此在先秦时期,和合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概而言之,所谓和合的和,指和谐、和平、祥和;合指结合、融合、合作。和合连起来讲,指在承认“不同”事物之矛盾、差异的前提下,把彼此不同的事物统一于一个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并在不同事物和合的过程中,吸取各个事物的优长而克其短,使之达到最佳组合,由此促进新事物的产生,推动事物的发展。在此和合精神的指导下,中华文化不断创新,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由此可见,和合文化并不否认矛盾、差异和必要的斗争,它本身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只是把矛盾、差异和斗争限定在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防止因过度的矛盾斗争而破坏了不同事物共同存在的基础,使得事物的发展停滞不前。这表明,和合文化有两个基本的要素,一是客观地承认不同,比如阴阳、天人、男女、父子、上下等等,相互不同;二是把不同的事物有机地合为一体,如阴阳和合、天人合一、五教和合、五行和合等等。中国古代先哲们通过对天地自然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和合现象作大量观察和探索,从而提出了和合的概念,对和合现象作本质的概括,由此促进事物的发展和新事物的产生。在这个过程中,中华和合文化得以产生、流传和发展,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观念。而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较能够反映和合文化的本质,而不仅限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国与国、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天人)之间,都可以用“和而不同”,或不同而和,来加以概括。秦汉以来,和合概念被普遍运用,中国文化的发展也呈现出一种融合的趋势,同时也保留各家的鲜明特色和个性。不仅世俗文化各家各派讲和合,而且宗教文化也讲和合。宗教文化与世俗儒家文化之间也讲和合,在保持各自文化特色的同时,相互融合,相互吸取,由此促进了中国文化的持续发展。和合思想自产生以来,作为对普遍的文化现象本质的概括,始终贯穿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各个时代、各家各派之中,而成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和被普遍认同的人文精神。时代意义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思想,科学理解和正确弘扬中华和合文化,加强对和合思想的研究和推广,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在思维方式上有助于纠正以往“斗争哲学”的偏差。和合文化不是不讲矛盾、斗争和冲突,而是既承认矛盾、冲突和差异,又解决矛盾、冲突,使诸多异质要素、各个不同的事物在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求同存异,形成总体上的平衡、和谐、合作,把斗争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并吸取各要素的优质成分,择优汰劣,促使新事物的产生,即由旧的和合体发展为新的和合体,由此而促进事物的不断发展。这种取代单纯“斗争哲学”的和合思维方式与新时代发展的潮流和实践相适应,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和价值。2.对内有利于推动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国家的安定团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充满了竞争,有竞争就有矛盾冲突,就有成功者和落伍者,就带来差异、矛盾和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如不妥善解决,将影响安定团 结。我们看到随着经济在竞争中发展,整个社会逐渐走向经济与市场的一体化;竞争是为了发展,是为了繁荣,但也需要协调个人与社会、不同利益集团、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共谋发展,把各方的利益都融和进去,而不可偏废。整个社会经过由相互冲突,到解决冲突,化解矛盾的过程,合理满足各方的利益和要求,这样就可以使市场经济得到健康发展。3.对外有利于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两大潮流,提供反对霸权主义的价值评判标准。当今国际社会进入了后冷战时代,对当年的军事竞争变成了经济竞争;民族主义抬头,民族纠纷增加,面对这些差异和矛盾,亨廷顿提出了所谓的“文明冲突论”,认为未来国际政治斗争的主线,将由文明冲突取代意识形态及经济冲突,强调西方文明应防范儒学与伊斯兰两大文明的联合。这种理论实际上是“西方文化中心论”和“西方文化优越论”在新形势下的翻版,旨在以西方文明排斥其他文明,抹煞各种文化相互间的交流、吸取与融合,将文明的差异极端化,企图以西方文化及价值观为标准来规范当今社会及其未来发展方向。这与世界文化多元发展的走向极不协调,因而遭到了许多国家和人民的反对。事实上,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有好几千个民族,有不同的文明和文化。不能只有一种模式、一种要求。国际社会应该是多元而又互补的,即冲突又相交流的。国与国之间的冲突、矛盾难以避免,但不应诉诸武力,而应以和平的方式化解冲突,摈弃冷战思维。在这方面,中华和合文化可提供解决冲突、和平共处、互不干涉、共同发展的思想理论的指导,提供反对霸权主义的价值评判标准,使人类文明和文化在迎接新时代的挑战中,相互吸取优长,融会贯通,综合创新,而共同创造21世纪人类未来的文化。4.有利于推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实现中华民族及海外侨胞的大团结。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战略构想,指引我们顺利解决了香港问题,完成了香港回归。中国的完全统一已为时不远。“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依据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结合新的时代发展的形势,创造性地提出的伟大构想,与中华和合文化的“和而不同”思想也有某种契合的因素。“一国”可理解为“和”,“两制”即是“不同”。既承认“不同”社会制度、生活方式之差异,又以“和”来统一之,和合差异,而不抹煞个性。从一定意义上讲,“一国两制”与“和而不同”是相互沟通的。因此可以说,与中华和合文化相契合的“一国两制”构想,既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宣传和论证中华和合文化、“和而不同”思想与“一国两制”相契合的关系,容易得到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的认同,实现中华民族及海外华人的大团结。参考资料:和合文化 (汉族和合文化)
2023-09-01 04:08:241

和文化是什么意思?

和文化就是和合文化和合文化是指汉族和合文化,是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立文提出的名词。“和”是中国哲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用现在的话就是“和谐”的意思。“和”本身已经包含了“合”的意思,就是由相和的事物融合而产生新事物。张教授要突出这一点,就在“和”后面加了“合”。他整理国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将这一精神加以阐发,而其弟子跟起,成一时风气,而有和合之学焉。其和合学,是对中国哲学尤其是儒家“和”精神的总结。拓展资料:形成发展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和、合二字都见之于甲骨文和金文。和的初义是声音相应和谐;合的本义是上下唇的合拢。殷周之时,和与合是单一概念,尚未联用。《易经》和字凡两见,有和谐、和善之意,而合字则无见。《尚书》中的和是指对社会、人际关系诸多冲突的处理;合指相合、符合。春秋时期,和合二字联用并举,构成和合范畴。《国语·郑语》称:“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韦昭注:“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意思是说商契能把五教加以和合,使百姓安身立命。《国语·郑语》并记述了史伯关于和同的论述:“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认为阴阳和而万物生,完全相同的东西则无所生。可见和合中包含了不同事物的差异,矛盾多样性的统一,才能生物,才能发展。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以和作为人文精神的核心。其弟子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这代表了孔子的思想,认为治国处事、礼仪制度,以和为价值标准。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孔子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既承认差异,又和合不同的事物,通过互济互补,达到统一、和谐。这与“同而不和”,取消不同事物的差异的专一观念形成对照。道家创始人老子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四十二章)的思想,认为道蕴涵着阴阳两个相反方面,万物都包含着阴阳,阴阳相互作用而构成和。和是宇宙万物的本质以及天地万物生存的基础。《管子》将和合并举,指出:“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习。”(《管子集校》第八)认为畜养道德,人民就和合,和合便能和谐,和谐所以团聚,和谐团聚,就不会受到伤害,给和合以高度重视。墨子认为和合是处理人与社会关系的根本原理,指出天下不安定的原因在于父子兄弟结怨仇,而有离散之心,所以“离散不能相和合”(《墨子间诂》卷三)。《易传》提出十分重要的太和观念,讲“保合太和,乃利贞”(《周易集解》卷一)。重视合与和的价值,认为保持完满的和谐,万物就能顺利发展。因此在先秦时期,和合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概而言之,所谓和合的和,指和谐、和平、祥和;合指结合、融合、合作。和合连起来讲,指在承认“不同”事物之矛盾、差异的前提下,把彼此不同的事物统一于一个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并在不同事物和合的过程中,吸取各个事物的优长而克其短,使之达到最佳组合,由此促进新事物的产生,推动事物的发展。在此和合精神的指导下,中华文化不断创新,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由此可见,和合文化并不否认矛盾、差异和必要的斗争,它本身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只是把矛盾、差异和斗争限定在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防止因过度的矛盾斗争而破坏了不同事物共同存在的基础,使得事物的发展停滞不前。这表明,和合文化有两个基本的要素,一是客观地承认不同,比如阴阳、天人、男女、父子、上下等等,相互不同;二是把不同的事物有机地合为一体,如阴阳和合、天人合一、五教和合、五行和合等等。中国古代先哲们通过对天地自然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和合现象作大量观察和探索,从而提出了和合的概念,对和合现象作本质的概括,由此促进事物的发展和新事物的产生。在这个过程中,中华和合文化得以产生、流传和发展,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观念。而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较能够反映和合文化的本质,而不仅限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国与国、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天人)之间,都可以用“和而不同”,或不同而和,来加以概括。秦汉以来,和合概念被普遍运用,中国文化的发展也呈现出一种融合的趋势,同时也保留各家的鲜明特色和个性。不仅世俗文化各家各派讲和合,而且宗教文化也讲和合。宗教文化与世俗儒家文化之间也讲和合,在保持各自文化特色的同时,相互融合,相互吸取,由此促进了中国文化的持续发展。和合思想自产生以来,作为对普遍的文化现象本质的概括,始终贯穿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各个时代、各家各派之中,而成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和被普遍认同的人文精神。时代意义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思想,科学理解和正确弘扬中华和合文化,加强对和合思想的研究和推广,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在思维方式上有助于纠正以往“斗争哲学”的偏差。和合文化不是不讲矛盾、斗争和冲突,而是既承认矛盾、冲突和差异,又解决矛盾、冲突,使诸多异质要素、各个不同的事物在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求同存异,形成总体上的平衡、和谐、合作,把斗争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并吸取各要素的优质成分,择优汰劣,促使新事物的产生,即由旧的和合体发展为新的和合体,由此而促进事物的不断发展。这种取代单纯“斗争哲学”的和合思维方式与新时代发展的潮流和实践相适应,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和价值。2.对内有利于推动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国家的安定团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充满了竞争,有竞争就有矛盾冲突,就有成功者和落伍者,就带来差异、矛盾和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如不妥善解决,将影响安定团 结。我们看到随着经济在竞争中发展,整个社会逐渐走向经济与市场的一体化;竞争是为了发展,是为了繁荣,但也需要协调个人与社会、不同利益集团、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共谋发展,把各方的利益都融和进去,而不可偏废。整个社会经过由相互冲突,到解决冲突,化解矛盾的过程,合理满足各方的利益和要求,这样就可以使市场经济得到健康发展。3.对外有利于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两大潮流,提供反对霸权主义的价值评判标准。当今国际社会进入了后冷战时代,对当年的军事竞争变成了经济竞争;民族主义抬头,民族纠纷增加,面对这些差异和矛盾,亨廷顿提出了所谓的“文明冲突论”,认为未来国际政治斗争的主线,将由文明冲突取代意识形态及经济冲突,强调西方文明应防范儒学与伊斯兰两大文明的联合。这种理论实际上是“西方文化中心论”和“西方文化优越论”在新形势下的翻版,旨在以西方文明排斥其他文明,抹煞各种文化相互间的交流、吸取与融合,将文明的差异极端化,企图以西方文化及价值观为标准来规范当今社会及其未来发展方向。这与世界文化多元发展的走向极不协调,因而遭到了许多国家和人民的反对。事实上,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有好几千个民族,有不同的文明和文化。不能只有一种模式、一种要求。国际社会应该是多元而又互补的,即冲突又相交流的。国与国之间的冲突、矛盾难以避免,但不应诉诸武力,而应以和平的方式化解冲突,摈弃冷战思维。在这方面,中华和合文化可提供解决冲突、和平共处、互不干涉、共同发展的思想理论的指导,提供反对霸权主义的价值评判标准,使人类文明和文化在迎接新时代的挑战中,相互吸取优长,融会贯通,综合创新,而共同创造21世纪人类未来的文化。4.有利于推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实现中华民族及海外侨胞的大团结。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战略构想,指引我们顺利解决了香港问题,完成了香港回归。中国的完全统一已为时不远。“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依据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结合新的时代发展的形势,创造性地提出的伟大构想,与中华和合文化的“和而不同”思想也有某种契合的因素。“一国”可理解为“和”,“两制”即是“不同”。既承认“不同”社会制度、生活方式之差异,又以“和”来统一之,和合差异,而不抹煞个性。从一定意义上讲,“一国两制”与“和而不同”是相互沟通的。因此可以说,与中华和合文化相契合的“一国两制”构想,既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宣传和论证中华和合文化、“和而不同”思想与“一国两制”相契合的关系,容易得到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的认同,实现中华民族及海外华人的大团结。参考资料:和合文化 (汉族和合文化)
2023-09-01 04:08:321

和合二仙有什么象征意义?

“合和二仙”是中国传统典型的象征形象,而且百年来作为“家庭和合,婚姻美满”的意义早已深入人心,随着历史的变迁,“和合二仙”又被赋予新的象征意义,它是“和合文化”的象征,也是“和谐社会”的象征,更是“和平世界”的象征。和合二仙之像,为两个笑容可掬、蓬头垢面的和尚,一手持荷叶莲花,谐音“和”,一手捧宝盒,谐音“合”。和合二仙代表着人们美好的愿望,愿新人百年好合、家庭团结和睦。画像中的和合二仙,即是寒山、拾得,本是天台山的两位高僧。清朝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帝下诏封天台寒山大士为和圣,拾得大士为合圣,寒山、拾得和合二仙的身份由官方确认。相关说明“和合二仙”象征着“和合文化”包涵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自身发展的和谐,作为传统文化精髓的“和合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仍有着它积极的意义。尤其是寒山诗歌所传达的“和合文化”意蕴,则是这种中国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合二仙”就是其的形象符号。形象上的定型,1,大都为孩童像,披发或束髻,笑容满面,活泼可爱,2,一般都一个手持荷花,另一个手捧园盆,迎合“和合”之意,3,多为设色,而且色彩鲜明,使得和合二仙的形象在整体比较接近大众的审美趣味,和原先的禅意画中描绘的寒山拾得形象有很大的不同。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合和二仙
2023-09-01 04:08:401

和合二仙的故事和寓意

“合和二仙”是中国传统典型的象征形象,而且百年来作为“家庭和合,婚姻美满”的意义早已深入人心,随着历史的变迁,“和合二仙”又被赋予新的象征意义,它是“和合文化”的象征,也是“和谐社会”的象征,更是“和平世界”的象征。和合二仙之像,为两个笑容可掬、蓬头垢面的和尚,一手持荷叶莲花,谐音“和”,一手捧宝盒,谐音“合”。和合二仙代表着人们美好的愿望,愿新人百年好合、家庭团结和睦。画像中的和合二仙,即是寒山、拾得,本是天台山的两位高僧。清朝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帝下诏封天台寒山大士为和圣,拾得大士为合圣,寒山、拾得和合二仙的身份由官方确认。相关说明“和合二仙”象征着“和合文化”包涵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自身发展的和谐,作为传统文化精髓的“和合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仍有着它积极的意义。尤其是寒山诗歌所传达的“和合文化”意蕴,则是这种中国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合二仙”就是其的形象符号。形象上的定型,1,大都为孩童像,披发或束髻,笑容满面,活泼可爱,2,一般都一个手持荷花,另一个手捧园盆,迎合“和合”之意,3,多为设色,而且色彩鲜明,使得和合二仙的形象在整体比较接近大众的审美趣味,和原先的禅意画中描绘的寒山拾得形象有很大的不同。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合和二仙
2023-09-01 04:08:541

和合二仙的故事和寓意

“合和二仙”是中国传统典型的象征形象,而且百年来作为“家庭和合,婚姻美满”的意义早已深入人心,随着历史的变迁,“和合二仙”又被赋予新的象征意义,它是“和合文化”的象征,也是“和谐社会”的象征,更是“和平世界”的象征。和合二仙之像,为两个笑容可掬、蓬头垢面的和尚,一手持荷叶莲花,谐音“和”,一手捧宝盒,谐音“合”。和合二仙代表着人们美好的愿望,愿新人百年好合、家庭团结和睦。画像中的和合二仙,即是寒山、拾得,本是天台山的两位高僧。清朝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帝下诏封天台寒山大士为和圣,拾得大士为合圣,寒山、拾得和合二仙的身份由官方确认。相关说明“和合二仙”象征着“和合文化”包涵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自身发展的和谐,作为传统文化精髓的“和合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仍有着它积极的意义。尤其是寒山诗歌所传达的“和合文化”意蕴,则是这种中国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合二仙”就是其的形象符号。形象上的定型,1,大都为孩童像,披发或束髻,笑容满面,活泼可爱,2,一般都一个手持荷花,另一个手捧园盆,迎合“和合”之意,3,多为设色,而且色彩鲜明,使得和合二仙的形象在整体比较接近大众的审美趣味,和原先的禅意画中描绘的寒山拾得形象有很大的不同。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合和二仙
2023-09-01 04:09:081

和合二仙是什么?

“合和二仙”是中国传统典型的象征形象,而且百年来作为“家庭和合,婚姻美满”的意义早已深入人心,随着历史的变迁,“和合二仙”又被赋予新的象征意义,它是“和合文化”的象征,也是“和谐社会”的象征,更是“和平世界”的象征。和合二仙之像,为两个笑容可掬、蓬头垢面的和尚,一手持荷叶莲花,谐音“和”,一手捧宝盒,谐音“合”。和合二仙代表着人们美好的愿望,愿新人百年好合、家庭团结和睦。画像中的和合二仙,即是寒山、拾得,本是天台山的两位高僧。清朝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帝下诏封天台寒山大士为和圣,拾得大士为合圣,寒山、拾得和合二仙的身份由官方确认。相关说明“和合二仙”象征着“和合文化”包涵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自身发展的和谐,作为传统文化精髓的“和合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仍有着它积极的意义。尤其是寒山诗歌所传达的“和合文化”意蕴,则是这种中国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合二仙”就是其的形象符号。形象上的定型,1,大都为孩童像,披发或束髻,笑容满面,活泼可爱,2,一般都一个手持荷花,另一个手捧园盆,迎合“和合”之意,3,多为设色,而且色彩鲜明,使得和合二仙的形象在整体比较接近大众的审美趣味,和原先的禅意画中描绘的寒山拾得形象有很大的不同。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合和二仙
2023-09-01 04:0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