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体现在哪些作品上?

2023-09-10 21:50:22
共1条回复
okok云
  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集中体现在喜剧中,在《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捕风捉影》,《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暴风雨》。莎士比亚的喜剧成就与其悲剧一样斐然。他以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乐观主义精神作为喜剧创作的基调,在作品中清晰地表达出要求个性解放、热爱现实生活、歌颂真挚爱情等人文主义思想,同时以笑声为武器,对各种各样阻挠社会发展的封建保守势力,给以无情的讽刺。《威尼斯商人》是这些喜剧中最富有讽刺意义的一部。剧本表现了男女青年争取个人幸福、反对封建婚姻的主题,揭露了原始积累时期高利贷商人的丑恶行为,歌颂了人文主义理想——友谊、爱情、仁慈对仇恨、贪婪、狠毒的胜利。
  在喜剧中刻画的女性形象也格外的引人注目。她们天生丽质,感情纯真,心地善良,才思敏捷,热情活泼,意志坚强。在她们身上“天赋的灵气”和“绝色的仙姿”,达到了完美和谐的统一。在她们的身上我也看到了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充分的肯定人的价值,赞美人性的光辉。在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亨利四世》中,拥护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反对封建割据。塑造了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君主的形象,体现作者在政治上的人文主义理想。
  
  
  在《麦克白》中,剧中描绘了一个由野心驱使走上了谋杀贤君,暗害忠良成为一个举国声讨的历史罪人,麦克白。剧本从反面引证了保持人的善良本性的重要性。莎士比亚的悲剧对人性做了全面、透彻的剖析,深刻揭示了权势和金钱是导致人性普遍堕落的根源,所以他热切的呼唤人性的复归。
  在莎士比亚创作的晚期,封建王朝进一步暴露其专制的本来面目,清教徒的力量明显壮大,他们和王权的斗争随之尖锐起来,人文主义者的理想很难在现实中实现。作品更多的是转向宗教性的思考,超现实主义的思考,人文主义依然寄托于乌托邦式。纵观莎士比亚的三个创作时期,我们清晰的看到了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理想的歌唱、幻灭以及“复活”。他引导人们认识自己,懂得人的价值。而我认为莎士比亚在最后阶段是对人文主义理想的绝望,只是人类的美好愿望。让人文主义在自己的作品中尽情书写。
  《暴风雨》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曾被一些文学评论家认为是莎士比亚的“诗的遗嘱”。一场暴风雨最后归于风平浪静。这里,莎士比亚正面宣扬了人性善良、改恶从善的思想

相关推荐

《亨利四世》简析|介绍|赏析|鉴赏

《亨利四世》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1564—1616)的民族历史剧,与《理查二世》、《亨利五世》合为一套“四部曲”,另一套“四部曲”包括《理查三世》、《亨利六世》 (上、中、下)。《亨利四世》根据14世纪末、15世纪初的具体历史事件写成,虽然分为两出戏,前后剧情及冲突却一脉相承。上篇描写亨利父子敉平霍茨波(亨利·潘西)等重臣叛乱的战绩,下篇表现亨利王等粉碎约克大主教所策划的新叛乱阴谋的过程。亨利四世利用理查二世的昏庸怯懦而登上王位后,“惊魂初定,喘息未复”,就陷进了内忧外患之中。诺森伯兰伯爵、华斯特伯爵居功自傲,乱法狂悖。诺森伯兰之子霍茨波,凭着他的生命发誓,一定要在叛乱中闹得“日月无光,风云变色”。约克大主教支持诺森伯兰、华斯特、葛兰道厄三家分裂英国的内战阴谋。亨利四世虽为此忧心忡忡,却能采取果断措施,决定御驾亲征,为了消除内部隐忧,他在出征之前召见了放浪形骸的哈尔太子,责勉他改邪归正,重视国事。太子过去常与“骑士”福斯塔夫等出入“野猪头酒店”,寻欢作乐,胡闹鬼混。亨利王的警告,使太子醒悟,他作了痛改前非、为国杀敌立功的保证。当亨利王的征讨军杀向战场时,三家联盟内部步调很不一致,诺森伯兰和葛兰道厄都按兵不动,霍茨波只得带领薄弱的兵力迎战。索鲁斯伯雷一战,亨利父子大获全胜,霍茨波死于太子剑下。亨利四世抓住时机,乘胜追击,命令哈尔太子攻打葛兰道厄和马契伯爵,兰开斯特公爵(太子之弟)讨伐诺森伯兰和约克大主教。兰开斯特等人施展“和谈”计谋,解散叛军后逮捕了约克大主教和其他叛逆头目。经常犹豫不决的诺森伯兰终于采取行动了,他和巴道夫勋爵一道起事,但被约克郡的郡吏击败,死在战场上。一连串胜利的消息传来时,亨利四世却病倒在卧榻上。不久,亨利四世逝世,哈尔太子继承王位,称为亨利五世。亨利五世登基后,与过去的酒肉朋友断绝关系,并且放逐了福斯塔夫,下定决心整顿朝纲与法纪。 这部历史剧充分表达了莎士比亚的政治观点与人文主义理想。剧作家肯定智勇双全的亨利四世敉平封建诸侯叛乱的功绩,主张中央集权、国家统一,反对贵族纷争、分封割据。可是,亨利四世并不是剧作家的理想的君主,史剧也谴责了他的王位“来路不明”,他篡夺王位的血腥手段,给叛逆贵族找到了造反的借口。剧作家从发展中刻画哈尔太子的形象,寓有深刻的思想意义。“浪子”哈尔太子变为贤明的亨利五世,说明剧作家寄望于爱国爱民的理想君主。在史剧中,莎士比亚还以福斯塔夫的活动为中心,组成了一个广阔的“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即“福斯塔夫式的背景”)。福斯塔夫是英国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雇佣兵”和“冒险家”,他怯懦、吹牛、邪恶,却又不乏机智、幽默的特征。剧作家揭发他的纵欲主义、利己主义,同时也为他指出一条道德改造的道路。史剧关于亨利四世敉平叛乱、哈尔太子与福斯塔夫生活浪荡的两条线索,平行而交织,严肃的政治斗争场景与诙谐的讽刺画面结合,颇有吸引力。剧中人物性格鲜明、突出、丰富。剧作家善于运用独白、旁白来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借大量比喻、隐喻加强语言的形象性。
2023-09-02 18:35:331

莎翁的历史剧《亨利四世》的故事概要

《亨利四世》主要描写了亨利四世与各个王子和反叛诸侯的斗争。 莎士比亚打破了传统,在整部作品中只有两条主线: 亨利四世的生活、福斯塔夫的生活,通过展现二者不同的生活来逐渐推动作品情节的发展,进而展示出文章的主题。 该剧具有历史剧和喜剧的双重性质,融崇高典雅与幽默诙谐于一体。 波林勃洛克率众反叛理查,即位为亨利四世。 在《亨利四世》上篇里,新即位的国王面临着威尔士、苏格兰和诺森伯兰的反叛。 由于理查的死所引起的负疚,以及目睹霍茨波同自己的亲身儿子威尔士亲王哈尔的巨大反差所产生的忧虑,他身患重病,不能在镇压反叛中起较多作用。 福斯塔夫与哈尔的关系是全剧的核心。 在第五幕,索鲁斯伯雷一战,哈尔显示了自己的才干,率领父亲的军队打败和杀死了霍茨波。 在《亨利四世》下篇,哈尔的兄弟兰开斯特率军镇压叛乱,而哈尔开始逐渐摆脱福斯塔夫。 因为负债,福斯塔夫受到了被捕的威胁,他去葛罗斯特郡招募军队,并参加了保王党,与他那个饶舌的老朋友夏禄法官待在一起。 在约克郡,兰开斯特设计使叛军放下武器,然后将其围捕。 此时,亨利王已病入膏盲,但依然不能放心让哈尔继承王位。 他忧心忡忡地入睡,这时哈尔拿走了王冠。 当他醒后,哈尔终于将他说服,自己已完全变了人样,适合做一国之君。 亨利死去,哈尔与宿敌大法官媾和,同意采用法治。 在登基时,福斯塔夫上前搭讪。 然而,哈尔拒绝了他。 过去的已消逝,英格兰在新的明主统治下获得新生,它的荣耀因即将开始的哈尔同法国的战争得到恢复。 扩展资料: 主要人物: 1、亨利四世 敌人称他波林勃洛克,以示轻蔑和憎恶,他自己也常为弑君篡位的历史而内疚不安。 作为王室的旁系,他本无合法继承权,但他有假装的德行和并非假装的才能,因此当年能推翻昏聩的理查二世,结束群雄各自为政的局面。 但他明白那些自恃匡扶有功,尾大不掉的大贵族早晚要向他发难,所以从一开始他就谋划远征圣地,以此转移潜在政敌的注意力,并消耗他们的实力。 此计不可谓不高,但叛乱的烽火提前燃起,迫使他不得不仓猝应敌。 敌人的凶悍骁勇固然使他头痛,而更令人忧虑的则是接班人哈尔的离经叛道。 2、哈尔王子(威尔士亲王) 哈尔被福斯塔夫等人看成是他们一类人:无拘无束、恣意享乐、寻求恶作剧。 他的亲王地位只不过是一个闹着玩的笑柄,同巴道夫的红鼻子、福斯塔夫的大肚皮差不离。 然而,读者知道(通过哈尔的独白),其实他是在演戏,他只是暂时同他们“一起无聊鬼混”,有朝一日要“抛弃这种放荡的行为”。 这种描述可谓一种尖刻的反讽,不独对盖兹希尔那几场(他和波因斯装扮起来捉弄福斯塔夫),也对哈尔同他的父王、廷臣的关系。 他们以为他的暂时鬼混是其真实本性,因而不相信他说的心地善良、责任心强、有君王品质等为自己辩白的话。
2023-09-02 18:35:411

莎翁的历史剧亨利四世的故事概要

故事概要: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是反映亨利四世和他的王子们与反叛的诸侯贵族进行殊死斗争的过程。莎士比亚突破传统历史剧多条线索交织发展的网状结构,采用了两条线索平行发展的结构--以亨利四世为代表的宫廷生活线索和以福斯塔夫为代表的市井生活线索。 《亨利四世》是于2012年上映的剧情电影,由理查德·艾尔执导,由汤姆·希德勒斯顿等主演。本片是2012年英国BBC为迎接奥运而拍摄的历史片《空王冠》系列的第二部,分为上下两集。改编自莎士比亚的同名历史剧本。主要讲述了亨利四世登基即位之后平定叛乱,太子成长的故事。
2023-09-02 18:35:491

能评价下莎士比亚的《亨利四世》吗?

《亨利四世》 ——不朽的杰作 《亨利四世》上下篇和紧随其后的《亨利五世》是连续性的作品,其描 写的重点是亨利五世继位前后的事件。相反亨利四世在剧中并不显得重要。 全剧有两条线索,一是老国王亨利四世发兵平定北方贵族叛乱,一是王 子哈尔开始不务正业,与一群市井流氓混在一起,后来与他们断绝关系,参 加平叛战争,立下战功,最终成为一个贤明的君主。两条线索交叉前进,互 相映衬。 《亨利四世》上篇写国王即位后时时想到自己的御座系篡夺而来,良心 十分不安,再加上太子哈尔镇日与一群流浪汉厮混,吃喝嫖赌,打家劫舍, 全无正形,老国王非常气愤和懊丧,觉得这是上帝对他篡位的一种惩罚。他 为了排遣国内人们的不满情绪,决定派兵参加十字军,去耶路撒冷保护圣陵。 但消息传出,宗室里的反对派诺森伯兰伯爵和北方贵族摩提默发动叛乱,他 们得到了苏格兰人和威尔士人的支持。诺森伯兰伯爵的儿子霍茨波是一员勇 猛的战将,在他的指挥下,叛军所向无敌,一时朝野震惊,亨利王父子动用 全部兵力,御驾亲征,王子一改旧习,积极参战。 其实王子是个富于心计的人。他身在酒肆,心想天下,对自己的将来早 已胸有成竹。上篇第一幕第二场,在和酒肉朋友们打闹一阵后,他有一大段 独白: 我完全知道你们,现在虽然和你们在一起无聊鬼混,可是我正 在效法着太阳,它容忍污浊的浮云遮蔽它的庄严的宝相,然而当它 一旦穿破丑恶的雾障,大放光明的时候,人们因为仰望已久,将要 格外对它惊奇赞叹。……只有偶然难得的事件,才有勾起世人兴味 的力量。所以当我抛弃这种放荡的行为,偿付我所从来不曾允许偿 还的欠债的时候,我将要推翻人们错误的成思,证明我自身的价值 远在平日的言行之上,正象明晃晃的金银放在阴暗的底面上一样, 我的改变因为被我往日的过失所衬托,将要格外耀人眼目,格外容 易博取国人的好感,我要利用我的放荡的行为,作为一种手段,在 人们意料不及的时候一反我的旧辙。 这说明他并不是误入歧途,而是把这当作一种手段,同下层群众接触, 了解民生疾苦,为将来实施有效的统治作准备。 果然,他帮助父王平定了北方的叛乱。叛军的首领比起他来黯然失色。 他们为了各自集团的利益,互相猜忌,加以傲慢轻敌,刚愎自用,很快败在 王子的团结一致的雄师手下,即便叛军猛将霍茨波号称英勇无比,举世无双, 也无济于事,终于在索鲁斯伯雷战役中被哈尔王子杀死。上篇以王军胜利告 终。 但叛军并未全被消灭。霍茨波的父亲诺森伯兰伯爵伙同约克大主教重新 集结军队,向王军开战,下篇就描写亨利四世与哈尔王子第二次出征,出奇 计打败了叛军,在国内彻底恢复了和平局面。正当大军凯旋,举国欢庆之时, 亨利四世大病不起,不久去世。在他弥留之际。哈尔王子一席肺腑之言,倾 诉自己内心所想,表现了他一贯深谋远虑,使国王放心地把国事托付给他。 将上下篇连结在一起看,是在写哈尔王子的成长过程。莎士比亚注重把 他放在特定环境中,在与周围各种人的对比中来刻画他的性格特点。在历史 剧创作中,一般他很少对历史事实做大的修改,也很少加进自己编排的东西。 但在这出戏中,他做了一些适合自己设想的安排。如历史上这场战争开始时, 国王亨利四世只有三十六岁,莎士比亚把他写成一位老人;霍茨波当时三十 八岁,哈尔王子只有十几岁,但莎士比亚为了戏剧效果,将他们写成年龄相 当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作者在剧作中常常将他们两人相提并论,加以对 比。全剧开始,老国王上场,忧虑重重,痛骂自己的不肖之子,而对霍茨波 这位勇敢的骑士赞赏有加 (这时还没有叛变):“提起这件事,就使我又是 伤心,又是妒嫉,妒嫉我的诺森伯兰伯爵居然会有这么一个好儿子,他的声 名流传人口,就象众木丛中一株最挺秀卓异的佳树,他是命运的骄儿和爱宠。 当我听见人家对他的赞美的时候,我就看见放荡和耻辱在我那小儿哈尔额上 留下的烙印。”但正如前面说过的,王子是个有心计又有远见卓识的人。他 有时确有些任性使气,但他勇于改正缺点。有力的证明是他在酒店里与小偷 为伍,曾被法庭拘押,在公堂上他对王家大法官大打出手,遭到监禁。但在 他即位后,非但没有报复大法官,而且称赞他秉公执法,尽忠国事。他的与 市民平等相处及认为接受大法官的惩罚是 “以身奉法”等,都有些人文主义 思想的色彩。他继位后立即疏远了酒肆中的一班老伙计,但也不是一阔脸就 变,砍头渐多的那种绝情,而是加以妥善安排,告诫他们要走正道、务正业。 后来在 《亨利五世》中,莎士比亚又写他在阿金库尔战役前,微服私访,给 战士们以极大鼓舞,表现了他的大智大勇。莎土比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场 合和手法来写他的优点。如在本剧中王子与霍茨波在战场上相遇,王子使用 的语言生动贴切,庄严崇高,相反,霍茨波讲话,正象他的名字所显示的 (Hotspur热马刺),急躁,狂妄。二者的优劣是很明显的。 然而 《亨利四世》中最吸引人的地方不是战争,而是其中的喜剧场面。 最受观众欢迎的角色不是王子,而是一个荒唐的大肚汉约翰·福斯塔夫爵士。 他是一个骑士,但早已破落,几乎丝毫也没有骑士们应有的荣誉感。他 的外貌就很滑稽,一个大得出奇的肚子,大得他看不见自己的膝盖。好酒贪 杯,脑满肠肥,一路走过,贫瘠的土地立刻就会泛出油膏。他虽白发苍苍, 但是个好色之徒。他的境况很糟,照他自己的话说就是 “钱袋的消瘦已经无 药可医了。”然而他不愿放下骑士的臭架子,总想过不劳而获的寄生生活。 因此他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混迹于下层社会,干些阴暗的勾当。他不是一个 平常的市井流氓,他能说会道、妙语连珠,厚颜无耻,肆无忌惮。在快嘴桂 嫂开设的野猪头酒店里,遇上亲王后,他更是无法无天,把他的那套路数发 挥到极致。 王子经常拿他开玩笑,他呢,鬼机灵,倚老卖老,象个小丑和弄臣,说 些逗乐的话,因此深得王子的欢心。上篇第二幕他和王子打闹,最后玩起了 游戏,福斯塔夫扮演老国王教训王子,演得一本正经,声调沉郁,泪流满面, 谈到王子在外面交的那些朋友,他不忘赞赏自己几句。他说他注意到在那些 人中有一个德行高尚的人,这个人仪表堂堂,体格魁梧,是个胖胖的子; 他有一副愉快的容貌,一双有趣的眼睛和一种非常高贵的神采,噢,想起来 啦,他的名字叫福斯塔夫,这个人是绝对不会干什么荒淫放荡的事的。当王 子扮演父王的时候,就把他好好地数落一顿道:那是魔鬼扮成的胖老头,一 只人形的大酒桶,一个充满着怪癖的箱子,一个塞满了兽性的柜子,水肿的 脓包,庞大的酒囊,堆叠着腑脏的衣袋,肚子里填满着腊肠的烤牛,道貌岸 然的恶徒,一个须发苍苍的罪人,空口说白话的无赖,邪恶而可憎的诱惑青 年的老撒旦。福斯塔夫是难不倒的,他总是振振有词,为自己辩护。不怕别 人嘲笑是他最坚强的防御武器。在剧中几个喜剧场面里,他都是主角,巴道 夫、波因斯等人只有听他神吹。单看他讽刺巴道夫的红鼻子用的一连串比喻, 就可知他的领导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剧中最有趣的是他受亲王等人的愚弄,丑态百出而又强词夺理的场面, 第二幕第四场他去盖茨山上抢劫,哈尔王子和波因斯知道了,伪装成劫匪在 福斯塔夫抢得东西后突然杀将出来,福斯塔夫鬼哭狼嚎、抱头鼠窜。但当回 到野猪头酒店,惊魂甫定,赶紧把自己的剑砍出几个缺口,当众 (王子也在 场)夸起口来。他义正词严地嚷道,愿世上没胆的懦夫们都遭瘟疫,世上难 道真的没有勇士了吗?还说什么好人都上了绞架了,剩在英国的总共还不到 三位,其中的一个已经发了胖,一天老似一天。当王子问他为什么这么光火 时,他大骂王子等人都是懦夫,说自己早上带了几个人去抢了一千镑,可是 有一百来个人把他们包围,夺走了胜利果实。还说他跟十二个人展开白刃战, 有四个穿麻衣的恶汉扑向他一人,但一会儿在他嘴里就变成七个,再说下去 升为十一个了。越说越离奇,什么天黑得简直瞧不见自己的手,三个穿草色 衣服的杂种在背后向他举刀猛刺。等王子戳穿他的谎言时,他不但不觉得羞 愧,反而用诡辩术为自己开脱,说这是本能使然。本能是可以摧毁一个人的 勇气的,他怎么能向金枝玉叶的王子行刺呢?因为本能的作用,他才变成一 个懦夫,他将要把这回的事终身引为自豪…… 福斯塔夫活活是个酒囊饭袋,走几步路就汗流浃背。贪享受又吃不得一 点儿苦,尤其贪生怕死。所以在战场上他出尽洋相。虽是骑士但对荣誉毫不 介意,这与叛军将领霍茨波形成鲜明对比。后者把荣誉视为生命,为它不惜 一切。所以哈尔王子在杀死他后还称赞他有高贵的心灵,对他表示了敬意。而福斯塔夫在战场上东躲西藏,转动他那自私自利的念头: 嗯,可是假如当我上前的时候,荣誉把我报销了呢?那便怎么 样?荣誉能替我重装一条腿吗?不。重装一条手臂吗?不。解除一 个伤口的痛楚吗?不。那么荣誉一点不懂得外科的医术吗?不懂。 什么是荣誉?两个字。那两个字荣誉又是什么?一阵空气。好聪明 的算计!谁得到了荣誉?星期三死去的人。他感觉到荣誉没有?没 有。他听见荣誉没有?没有?那么荣誉是不能感觉的吗?嗯,对于 死人是不能感觉的。可是它不会和活着的人生存在一起吗?不。为 什么?讥笑和毁谤不会容许它的存在。这样说来,我不要什么荣 誉;荣誉不过是一块招牌。我的自问自答,也就到此为止。 在战场上,他遇上叛将道格拉斯,吓得失魂落魄,刚一交手就倒地装死, 他的理由是 “智虑是勇敢的最大要素,凭着他我才保全了性命。”当他爬起 来看见叛军首领霍茨波的尸体 (是王子杀死他的)时又吓得浑身发抖,生怕 霍茨波是假装死亡突然起身要他的命。于是又找了剑在尸体的大腿上添加一 个伤口。等确认了霍茨彼是死的,他又心生一计,要扛了敌帅的尸体,去见 老国王,邀功领赏,等遇上王子的揭发时,他愤愤地叫道:世人都是这样善 于说谎!说他怎样与对手恶战了足足一个钟头,他到死都要坚持说,霍茨波大腿上的伤口是他刺的。这一场戏中福斯塔夫的表演活灵活现,成串的妙语, 拙劣的诡计,使人读之忍俊不禁。 福斯塔夫的恶行可以说层出不穷。在 《亨利四世》下篇,他利用征兵机 会,贪赃枉法,营私舞弊。他总能为他的恶行找到堂而皇之的至少也是说得 过去的理由。他征兵来到乡下,沉吟道: “既然大鱼可以吞食小鱼,按照自 然界的法则,我想不出为什么我不应该抽他几分油水。”他征来的兵尽皆老 弱残废,因为那些有油水可抽的富人为了逃避兵役,都给他贿赂。他得意扬 扬地吹嘘说,他已经把一百五十个兵丁名额换到了三百多镑钱。 在福斯塔夫经常出入的野猪头酒店里,聚集着大批市井之徒。他们—— 酒保、快嘴桂嫂、波因斯、巴道夫等——以及乡村法官夏禄等人的戏在剧中 占了较大的篇幅,以描写他们为主的喜剧场面起着与战争场面穿插相间的效 果,场景从宫廷到酒店,又从酒店到营地、战场,时而严肃,时而轻松,既 增加了全剧的趣味性,又得以展示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人们把这个剧的背 景称作 “福斯塔夫式背景”就是强调了莎士比亚描写平民社会的卓越成就。 福斯塔夫这个角色受到当时观众,上到女王,下到平民百姓的一致喜 爱。他那整天兴趣盎然的样儿,他的自知自炫的邪恶,他那笨拙地步的聪明 和诡计,就象一个顽皮的孩子,或者说象马戏团的小丑,逗得所有的人开怀 大笑。他是莎士比亚戏剧中使人难忘的人物形象之一。
2023-09-02 18:35:583

《亨利四世》表达了莎士比亚对哪些事情的批判?

《亨利四世》是莎士比亚最有代表性的历史剧,写出了封建制度没落的趋势,表现了作者对封建割据局面的批判,并形象地描绘了如何通过道德改善而产生理想君主的过程。亨利四世以封建的血腥方式篡夺了理查二世的王位,不仅自己日夜良心不安,而且由于不得人心,给野心勃勃的贵族造成借口,他又和封臣争夺俘虏,引起叛乱。莎士比亚认为封建主之所以跋扈,敢于同王权较量,根源在于君主。他认为亨利四世、五世、六世以至理查三世100年的混乱根源于亨利四世的行动。另一方面,莎士比亚又看出封建贵族的没落,他们傲慢、迷信,彼此各谋私利,不能团结一致,只能被国王击败。贵族青年飞将军代表封建贵族的新生一代,为了维护贵族“荣誉”和利益,敢于赴汤蹈火,但勇而无谋,终于战死。贵族“荣誉”在太子的流氓伙伴福斯塔夫口中更是受到百般奚落。剧本令人信服地表明,整个封建制度已经不成气候。但作者认为英国这个“患病的躯体”只要有“良言和少许药物”还是能恢复健康的。亨利四世自始至终要去耶路撒冷忏悔自己的罪孽,亨利五世则改邪归正,由一个浪子转变为英明君主,表现了作者对于道德改善所寄予的幻想。
2023-09-02 18:36:081

求莎士比亚(亨利四世)简介,100-200字~ 谢谢了哦!!

本剧主要内容是反映亨利四世和他的王子们与反叛的诸侯贵族进行殊死斗争的过程。这部戏是喜剧手法和具有悲剧性质的历史剧创作手法的完美结合。《亨利四世》是莎士比亚历史剧中最成功、最受欢迎的一部,被看成莎士比亚历史剧的代表作。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是反映亨利四世和他的王子们与反叛的诸侯贵族进行殊死斗争的过程。莎士比亚突破传统历史剧多条线索交织发展的网状结构,采用了两条线索平行发展的结构——以亨利四世为代表的宫廷生活线索和以福斯塔夫为代表的市井生活线索。剧中轻松、平庸、充满恶作剧的快乐的市井生活与紧张、复杂、充满流血阴谋的宫廷生活形成强烈对比,使作品的内容不仅散发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而且具有一定的历史深度。这部戏是喜剧手法和具有悲剧性质的历史剧创作手法的完美结合。
2023-09-02 18:36:173

莎士比亚二大历史剧

莎士比亚总共有9部历史剧:9部历史剧中除《约翰王》是写 13 世纪初英国历史外 ,其他8部是内容相衔接的两个4部曲 :《 亨利六世 》上 、中、下篇与《理查三世》;《理查二世》、《亨利四世》(被称为最成功的历史剧)上、下篇与《亨利五世》。
2023-09-02 18:36:262

《亨利四世》主要讲了什么?

《亨利四世》是英国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所著历史剧的作品,分上、下篇,写于1597~1598年。15世纪初,英格兰在亨利四世统治下,国家多故,风雨飘摇,内忧外患,争战不休。诺森伯兰伯爵曾扶助亨利四世登上王位,他居功自傲,对国王使出君主的威严大为不满。他和华斯特勾结摩提默和葛兰道厄,阴谋策划反亨利四世的叛乱。与此同时,太子哈利好像不求上进,行为放荡,整日鬼混。叛乱爆发,亨利四世的王军与诺森伯兰伯爵的爱子潘西的叛军在索鲁斯伯雷相遇,结果国王的人马彻底击溃了叛军。接着又平定了一场叛乱。接二连三传来胜利的消息,这时亨利四世却一病不起,弥留之际他对太子的品格深感不安,但太子表示一定要洗心革面,用超乎一切的努力保住王冠。亨利四世驾崩,亨利五世一改年轻时的荒唐,变成了一个圣明的君王,太平盛世亨利五世王朝即将开始了。作品既赞扬了亨利四世维护国家统一的业绩,又揭露了他非法篡夺王位的罪过。而且还将广阔的社会生活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的生动画面。作者刻画人物性格形象、生动。
2023-09-02 18:36:371

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亨利四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怎样的?

《亨利四世》是莎士比亚历史剧的代表作,以历史剧与喜剧平分秋色而著称,也为后来的历史小说开创了先例。剧中创造的福尔斯塔夫形象,不仅是英国文学中滑稽人物的鼻祖,也是世界文学中创造的第一个最完美、最深刻、成就最高的喜剧角色。法国批评家夏多布里昂说莫里哀与莎士比亚“两人分占了欢笑和悲痛的王国”,其实,这一荣誉都应归莎士比亚所有。
2023-09-02 18:36:451

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四大历史剧和四大悲剧

剧是莎士比亚中期创作的,被称为“四大悲剧”的是:《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 喜剧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被人们称为“四大喜剧”的是《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和《威尼斯商人》。历史剧是《约翰王》喜剧《泰尔亲王里克里斯》、《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
2023-09-02 18:36:552

莎士比亚《亨利四世》读后感

莎士比亚《亨利四世》读后感 莎士比亚《亨利四世》读后感[书 BBC电影《空王冠》第一季02《亨利四世(上)、(下)》] 身不由己、行将就木的亨利四世,老奸巨猾又爱子心切;玩世不恭、不羁礼法的哈尔王子,心机深沉又英勇无畏。 《亨利四世》中的主角,实际当属哈尔王子(即威尔士亲王,即位后称亨利五世)。此时的亨利四世在谋乱四起、风雨飘摇中病痛缠身,已不复当年的辉煌,而哈尔王子才二十来岁,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但又不失城府谋略。 哈尔王子以浪荡公子的形象出场,这在《理查二世》的篇末已有暗示。亨利四世问手下的大臣有谁见过他那放荡的儿子,诺森伯兰伯爵称自己见到过王子,“他的回答是,他要到妓院里去,从一个最丑的娼妇手上拉下一只手套,戴着作为纪念;凭着那手套,他要把最勇猛的挑战者掀下马来。” 年轻的哈尔王子与盗贼为伍,称酒保作兄弟,终日不务正业。他混迹于市井,接受了无知小人对他、对国家的侮辱性的话语,并一一嬉笑回应。他甚至和福斯塔夫互相扮演父子,互称陛下,开着各种有辱王权的笑话,像个跳梁小丑。 但这其实是他的伪装,他以堕落为外衣,容忍污浊作为自己的表象,等到来日上台后,只要他一改前行,推翻人们对他的成见,便能一鸣惊人,大放光明。他说:“我要利用我放荡的行为,作为一种手段,在人们意料不及的时候一反我的旧辙。” 他的做法实际上与亨利王不谋而合,只是亨利王不知道罢了。亨利王称自己隐藏自我,“所以不动则已,一有举动,就像一颗彗星一般,受到众人的惊愕”,真不愧是父子。他的行为也确实成功地蒙蔽了世人,亨利四世在一次私人谈话里对他说:“整个宫廷和王族都把你视作路人;世人对你的希望和期待已经毁灭,每一个人的心里都在预测着你的倾覆。”在电影里,当看到哈尔油腔滑调的嘴脸后,亨利王愤怒地抽了他一巴掌。 他的韬光养晦与霍茨波的锋芒毕露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霍茨波能征善战,武艺超群。亨利四世赞美他少年英武,同时又对这位多次打胜仗的猛将多有忌惮,他私下对哈尔王子说,现在的霍茨波,就像当年起兵讨伐理查二世的自己。潘西家族因为亨利王的出尔反尔、鸟尽弓藏早有反心,于是霍茨波借着摩提默之事联合苏格兰起兵造反,进攻英格兰(亨利四世的领土)。 霍茨波素有威名,在他还是亨利四世的臣子时 ,年老的贵族和主教们都愿意听从这样一个毛头小子的领导,参加战争。他曾三次击败强大的道格拉斯,“一次把他捉住了又释放,和他结为朋友”。可以说,如果哈尔能打败霍茨波,就意味着获得将士们的拥戴,意味着人们对他的改观。 临战前,霍茨波的父亲忽然重病,他却乐观地将父亲的缺席视作前进的动力,展现了他年少轻狂又不惧风浪的一面。他在众人面前高喊着“末日将至,一同赴死,心甘情愿”, 令人心潮澎湃。但他年轻气盛,不愿意接受任何不好的评价,先是顶撞国王,又多次冒犯盟友他妻舅的丈人葛兰道厄,连他的叔叔华斯特都说他“粗暴、无礼、躁急、傲慢、顽固”。他不听人劝告,未等后援到来就开始发起进攻。他又素来瞧不起哈尔王子,他轻蔑地称哈尔为“那个善于奔走、狂野不羁的威尔士亲王”。 哈尔王子是勇猛的,他在内战爆发时亲自上阵奋战,身披数创仍奋勇杀敌。哈尔与霍茨波之战无疑是最精彩的几段之一。在救下父亲后,他和霍茨波在战场上狭路相逢,激战后终于将霍茨波杀死,赢得了荣耀。紧接着霍茨波的军队便军心涣散,因为他的军队“是借着他钢铁般的意志团结起来的”,他一旦身亡,众人便各自为政,士兵四下逃窜如丧家之犬。 冲动易怒的霍茨波,骁勇善战的霍茨波,对妻子不失温柔的霍茨波,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哈尔是善于伪装的,但他的内心亦有脆弱的一面。在父亲重病的时候,他表面上满不在乎、嬉笑如故,暗地里却对波因斯吐露真言。当波因斯问他“有几个孝顺的少年王子会在这种时候向您一样跟人家闲聊天”时,他说:“我是不应该悲哀的……因为没有更好的人,我只好把你当做朋友”,他的内心悲伤泣血,“却只好收起一切悲哀的外貌”,因为如果他流着泪,便会被世人说成“最高贵的伪君子”。可惜波因斯并不能真正理解他,波因斯只是个“下流的伙伴”,也不过是他的酒肉朋友罢了。 说到哈尔王子昔日的狐朋狗友,不得不提起福斯塔夫。福斯塔夫是这部戏剧中不可或缺的人物。他是个低劣的盗贼,是个不尊国王、不敬王法的盗贼,让这样一个人拥有“爵士”的名号是一种极大的讽刺。他在背地里不断的诋毁哈尔王子,说哈尔是个“浅薄无聊的小子”,他甚至说:“年轻的亲王把我导入歧途,他是我的狗。”他在征兵时收受贿赂,招了一群叫花子一样的炮灰上战场,又妄图窃走哈尔的战功。 当福斯塔夫得知哈尔将要成为亨利五世后,以为自己飞黄腾达的日子到了,于是匆匆赶到威敏斯特寺。他们在登基大典上再次相逢,此时亨利五世头戴王冠,风光无限,他说:“我不认识你,老头儿。”他称福斯塔夫为弄人小丑,将自己过去与混混为伍的荒唐视作令人憎恶的梦,他已完全丢弃了过去的自己,以及那些伴侣们,他不允许福斯塔夫出现在离他十里之内,否则就要将他处死。这着实证明了“政治家的嘴,骗人的鬼”的永恒真理。对此,华列克伯爵看得通透,他在亨利四世在世时便说过:“亲王到了适当的时候,一定会摒弃他手下的那些人们。” 当然,这也是福斯塔夫为自己的自私与贪婪付出了代价。他的低贱衬托出哈尔的高贵,他是哈尔的垫脚石,是哈尔心中的一个无关紧要的小人,也是一个少不了的丑角,因为他是千千万万个小人物的缩影,游走于下层社会里,妄自尊大又不知廉耻。哈尔几个旧识最终也没能逃脱法律的制裁,锒铛入狱。 哈尔善用人心,他在恰当的时候展现了自己的容人之量。亨利王去世后,曾经监禁过哈尔王子的大法官担心自己受到新王的报复,哈尔却耐心地听他为自己辩护,并且不计前嫌宽恕了秉公执法的大法官。然后他借此对着自己的臣子表达决心,表示要“一反世人的期待,推翻一切的预料”,从此洗心革面,让人们曾经对他的偏见一扫而空。无论这些行为是否发自内心,至少他表现出来的是这样。 在这部《亨利四世》中,亨利四世再一次露出了他虚伪的一面,他一面说着“我嫉妒我的诺森伯兰伯爵(霍茨波之父)居然会有这么一个好儿子”,一面又问大臣霍茨波“是不是骄傲得太过分”。他既想得到所有的俘虏,又不愿替有功之臣霍茨波赎回他的妻舅摩提默,因为摩提默是废王理查二世的血亲。 但他深爱着哈尔王子,这一点毋庸置疑,面对放浪形骸的儿子,他痛心疾首,“谁见了你都生厌,我却希望多看见你几面。”当看到哈尔在战场上毫不畏惧时,他欣慰地说:“虽然他只是一个羽毛未丰的战士……那种坚强的毅力远超过我的预料。” 亨利王临终时,仍一心为哈尔铺路,让自己其他的儿子,尤其是兰开斯特公爵(约翰王子)尊敬哈尔,毕竟能够不费一兵一卒计胜叛军的约翰王子,自不是等闲之辈。哈尔回宫后,看到病榻上的父亲气息全无,以为他已经去世,于是心情沉重地戴上王冠离去,在隔壁的房间里泪流满面。 亨利王醒来后,在斥责哈尔急切地拿走王冠的行为之余,于弥留之际教导他如何为政,如何巩固权利,扫除那些觊觎王座的奸佞。他心知自己得位不正,他说:“上帝知道我是用怎样诡诈的手段取得了这一顶王冠……在你确是合法继承的权利……愿你能够平平安安享有他它!” 亨利四世胸怀抱负,他在内乱四起时亲赴战场杀敌、身先士卒,终于平定战乱,他老谋深算,以篡位之身端坐王位,于临终之前为最喜爱的儿子铺平道路、扫除障碍。他或许并不是最完美、最理想的君王,但他无疑是一个才干出众的好国王、一个望子成龙的好父亲。 亨利四世的时代是战乱的年代,是人才辈出、风起云涌的年代。从《理查二世》到两部《亨利四世》,莎士比亚以豪壮又不失细腻的笔调,写下了一代明君从崛起到陨落,一位王子从深藏不露到改头换面;谱写了一个历史阶段的潮起潮落、王朝更迭,以及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酒徒脚夫的世间百态。 “愿得醉乡封骑士,不羡他人万户侯。” 最迟江山 2018.12.12 PS:1.电影《亨利四世》里,年老的亨利四世居然比《理查二世》中年轻的亨利四世头发还多,换了个演员感觉真是奇怪。 2.很喜欢朱生豪先生的翻译,不拘泥于英语的语法细节,而是沿用了汉语的习惯用法。 赛伦斯喝着酒唱着的歌谣,“何以长年,大笑千场”,“愿得醉乡封骑士,不羡他人万户侯”,真的很有意境,美不胜收,古风词从英国人的口中唱出,却丝毫没有违和感。 3.强推朱生豪先生的译本,可惜译者32岁便英年早逝,他翻译了31部莎翁作品,有6部未能完成。
2023-09-02 18:37:471

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代表是什么

《亨利四世》是莎士比亚历史剧的高峰,也是最受欢迎的剧作之一。 它不仅有宏大的历史事件,也有轻松的生活场景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是历史剧和喜剧的融合。 它描写了亨利四世在位时期,青年王子亨利(即后来的亨利五世)的活动,写出了一个理想君主的基本品质和成长过程。 剧中常与亨利王子鬼混的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笔下最有名的喜剧人物之一,他好酒贪杯,纵情声色,善于利用拍马、吹牛、逗笑来谋取生活,是一个封建制度解体时没落的骑士阶层的典型形象。 当时,正值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时期。 英国王室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得到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大力支持。 英国王室又推行了对外侵略扩展的政策。 当时的英国在军事上非常有实力,这也为它打败西班牙奠定了基础。 后来英国成了世界上的“日不落帝国”。 它通过侵略扩张建立起了强大的殖民体系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其工商业的迅速发展。 作者从本国现实的安定和富强想到了英国百年来的动荡历史得出国家的统一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的重要性从而创作了这些历史剧。
2023-09-02 18:38:071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欲握玫瑰,必承其伤出处 必承其重语出哪里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出自韩剧《继承者们》的台词,而其本身为英国的一句谚语,出自著名诗人、剧作家莎士比亚所著的《亨利四世》戏剧中,原文为:“Heavyistheheadwhowearsthecrown。”而“欲握玫瑰,必承其伤”是现代人根据这句英国谚语改编的。  谚语释义及寓意  释义:要想戴王冠,就必须能承受它的重量。(王冠本身很重);要想拿一束玫瑰,就要能忍受它的刺带来的伤。寓意:要想拥有更美好的东西,就必须能接受各种苦难,不畏惧任何艰险。  《亨利四世》简介  《亨利四世》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分为上、下篇,首次出版于1598年。《亨利四世》主要描写了亨利四世与各个王子和反叛诸侯的斗争。  莎士比亚打破了传统,在整部作品中只有两条主线:亨利四世的生活、福斯塔夫的生活,通过展现二者不同的生活来逐渐推动作品情节的发展,进而展示出文章的主题。该剧具有历史剧和喜剧的双重性质,融崇高典雅与幽默诙谐于一体。
2023-09-02 18:38:151

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哈姆雷特
2023-09-02 18:39:006

莎士比亚各个时期的作品风格和形成原因,不同风格之间的对比

  第一时期(1590~1600年) 以写作历史剧、喜剧为主,有9部历史剧、10部喜剧和2部悲剧。 《麦克白》9部历史剧中除《约翰王》是写 13 世纪初英国历史外 ,其他8部是内容相衔接的两个4部曲 :《 亨利六世 》上 、中、下篇与《理查三世》;《理查二世》、《亨利四世》(被称为最成功的历史剧)上、下篇与《亨利五世》。这些历史剧概括了英国历史上百余年间的动乱,塑造了一系列正、反面君主形象,反映了莎士比亚反对封建割据,拥护中央集权,谴责暴君暴政,要求开明君主进行自上而下改革,建立和谐社会关系的人文主义政治与道德理想。  10部喜剧《错误的喜剧》、《驯悍记》、《维洛那二绅士》、《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无事生非》、《皆大欢喜》和《第十二夜》大都以爱情、友谊、婚姻为主题,主人公多是一些具有人文主义智慧与美德的青年男女,通过他们争取自由、幸福的斗争,歌颂进步、美好的新人新风,同时也温和地揭露和嘲讽旧事物的衰朽和丑恶,如禁欲主义的虚矫、清教徒的伪善和高利贷者的贪鄙等。莎士比亚这一时期戏剧创作的基本情调是乐观、明朗的,充满着以人文主义理想解决社会矛盾的信心,以致写在这一时期的悲喜剧《罗密欧和朱丽叶》中,也洋溢着喜剧气氛。尽管主人公殉情而死,但爱的理想战胜死亡,换来了封建世仇的和解。然而,这一时期较后的成熟喜剧《威尼斯商人》中,又带有忧郁色彩和悲剧因素,在鼓吹仁爱、友谊和真诚爱情的同时,反映了基督教社会中弱肉强食的阶级压迫、种族歧视问题,说明作者已逐渐意识到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难以解决的矛盾。  第二时期(1601~1607年)  以悲剧为主 ,写了3部罗马剧、5部悲剧和3部“阴暗的喜剧”或“问题剧”。  罗马剧《尤利乌斯·凯撒》、《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和《科里奥拉努斯》是取材于普卢塔克《希腊罗马英雄传 》的历史剧。  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 》、《 李尔王 》、《麦克白》和悲剧《雅典的泰门》标志着作者对时代、人生的深入思考,着力塑造了这样一些新时代的悲剧主人公:他们从中世纪的禁锢和蒙昧中醒来,在近代黎明照耀下,雄心勃勃地想要发展或完善自己,但又不能克服时代和自身的局限,终于在同环境和内心敌对势力的力量悬殊斗争中,遭到不可避免的失败和牺牲。哈姆雷特为报父仇而发现“整个时  作品《哈姆雷特》视频截图(10张)代脱榫”了,决定担起“重整乾坤”的责任,结果是空怀大志,无力回天。奥赛罗正直淳朴,相信人而又嫉恶如仇,在奸人摆布下杀妻自戕,为追求至善至美反遭恶报。李尔王在权势给他带来的尊荣 、自豪 、 自信中迷失本性 ,丧失当国王而做一个普通人,也能同样或更加伟大,因而经受了一番痛苦的磨难。麦克白本是有功的英雄,性格中有善和美的一面,只因王位的诱惑和野心的驱使,沦为“从血腥到血腥”、懊悔无及的罪人。这些人物的悲剧,深刻地揭示了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已开始出现的种种社会罪恶和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表现了人文主义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矛盾的不可调和,具有高度的概括意义。  由于这一时期剧作思想深度和现实主义深度的增强,使《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终成眷属》和《一报还一报》等“喜剧”也显露出阴暗的一面,笼罩着背信弃义、尔虞我诈的罪恶阴影,因而被称为“问题剧”或“阴暗的喜剧”。  第三时期(1608~1613)  倾向于妥协和幻想的悲喜剧或传奇剧。  主要作品是4部悲喜剧或传奇剧《泰尔亲王里克里斯》、《辛白林》、《冬天的故事 》、《暴风雨》。这些作品多写失散、团聚、诬陷、昭雪。尽管仍然坚持人文主义理想,对黑暗现实有所揭露,但矛盾的解决主要靠魔法、幻想、机缘巧合和偶然事件,并以宣扬宽恕、容忍、妥协、和解告终。  莎士比亚还与弗莱彻合作写了历史剧《亨利八世》和传奇剧《两位贵亲》,后者近年来被有的莎士比亚戏剧集收入。  是啊 1590年到1600年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早期,又称为历史剧、喜剧时期。这一时期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和艺术风格渐渐形成。当时的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鼎盛时期,王权稳固统一,经济繁荣。莎士比亚对在现实社会中实现人文主义理想充满信心,作品洋溢着乐观明朗的色彩。这一时期,他写的历史剧包括《理查三世》(1592)、《亨利四世》(上下集)(1597—1598)和《 亨利五世 》(1599)等9部。剧本的基本主题是拥护中央王权,谴责封建暴君和歌颂开明君主。比如,《亨利四世》展现的是国内局势动荡的画面,贵族们联合起来反叛国王,但叛乱最终被平息;王太子早先生活放荡,后来认识错误,在平定内乱中立下战功。剧作中,历史事实和艺术虚构达到高度统一。人物形象中以福斯塔夫最为生动,此人自私、懒惰、畏缩,却又机警、灵巧、乐观,令人忍俊不禁。 这一时期创作的喜剧 莎士比亚包括诗意盎然的《仲夏夜之梦》(1596)、扬善惩恶的《威尼斯商人》(1597)、反映市民生活风俗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1598)、宣扬贞洁爱情的《无事生非》(1599)和歌颂爱情又探讨人性的《第十二夜》(1600)等10部。这些剧本基本主题是爱情、婚姻和友谊,带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表现了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生活理想。与此同时,他还写了《罗密欧和朱丽叶》(1595)等悲剧3部,作品虽然有哀怨的一面,但是基本精神与喜剧同。莎士比亚还写有长诗《维纳斯和阿多尼斯》(1592—1593)、《鲁克丽丝受辱记》(1593—1594)和154首十四行诗。  17世纪初,伊丽莎白女王一世与詹姆士一世政权交替,英国社会矛盾激化,社会丑恶日益暴露。这一时期,莎士比亚的思想和艺术走向成熟,人文主义理想同社会现实发生激烈碰撞。他痛感理想难以实现,创作由早期的赞美人文主义理想转变为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批判。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二时期(1601—1607),又称悲剧时期。他写出了《哈姆雷特》(1601)、《奥瑟罗》(1604)、《李尔王》(1606)、《麦克白》(1606)和《雅典的泰门》(1607)等著名悲剧。《奥瑟罗》中出身贵族的苔丝狄蒙娜不顾父亲和社会的反对,与摩尔人奥瑟罗私下结婚,表现了反对种族偏见的主题,而导致他们悲剧的原因不仅是奥瑟罗的嫉妒,而且是以伊阿古为代表的邪恶势力的强大。奥瑟罗临死前的清醒,包含着人类理性的胜利。《李尔王》中展现的则是一个分崩离析的社会,李尔王因为自己的刚愎自用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主人公从具有绝对权威的封建君主变成了一无所有、无家可归的老人,人物命运和性格发生巨大的变化,这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最具特色。《麦克白》中,一位英雄人物由于内在的野心和外部的唆使,成为个人野心家和暴君。其悲剧意义在于,个人野心和利己主义可以毁灭一个原本并非邪恶的人物。总体而言,这些悲剧对封建贵族的腐朽衰败、利己主义的骇人听闻、金钱关系的罪恶和劳动人民的疾苦,作了深入的揭露;风格上,浪漫欢乐的气氛减少,忧郁悲愤的情调增加,形象更丰满,语言更纯熟。  1608年以后,莎士比亚进入创作的最后时期。这时的莎士比亚已看到人文主义的理想在现实社会中无法实现,便从写悲剧转而为写传奇剧,从揭露批判现实社会的黑暗转向写梦幻世界。因此,这一时期又称莎士比亚的传奇剧时期。这时期,他的作品往往通过神话式的幻想,借助超自然的力量来解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作品贯串着宽恕、和解的精神,没有前期的欢乐,也没有中期的阴郁,而是充满美丽的生活幻想,浪漫情调浓郁。《暴风雨》(1611)最能代表这一时期的风格,被称为“用诗歌写的遗嘱”。此外,他还写有《辛白林》和《冬天的故事》等3部传奇剧和历史剧《亨利八世》。  莎士比亚的作品从生活真实出发,深刻地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他认为,戏剧“仿佛要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貌,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马克思、恩格斯将莎士比亚推崇为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家,提出戏剧创作应该更加“莎士比亚化”。这是针对戏剧创作中存在的“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的缺点而提出的创作原则。所谓“莎士比亚化”,就是要求作家象莎士比亚那样,善于从生活真实出发,展示广阔的社会背景,给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提供富有时代特点的典型环境;作品的情节应该生动、丰富,人物应该有鲜明个性,同时具有典型意义;作品中现实主义的刻画和浪漫主义的氛围要巧妙结合;语言要丰富,富有表现力;作家的倾向要在情节和人物的描述中隐蔽而自然地流露出来。
2023-09-02 18:39:251

莎士比亚写了哪些历史剧?

9部历史剧中除《约翰王》是写 13 世纪初英国历史外 ,其他8部是内容相衔接的两个4部曲 :《 亨利六世 》上 、中、下篇与《理查三世》;《理查二世》、《亨利四世》(被称为最成功的历史剧)上、下篇与《亨利五世》。
2023-09-02 18:39:352

哈尔王子是莎士比亚哪个剧本中的人物

《亨利四世》
2023-09-02 18:39:443

莎士比亚所有作品

莎士比亚作品是莎士比亚主观掌握的文艺复兴时代从1590年到1613年间之英国现实生活,莎士比亚之反映现实,又是以动态形象把握这个大变革时代多变的生活,那时,一切都在变化,也可以说是瞬息万变,令人目不暇接。莎士比亚是时代的一份子,他也在发展变化;他一生追求、探索真理,追求社会理想的路程在变;尤其是,他的人文主义思想在逐渐形成、发展中变化。因而莎士比亚的艺术也发展变化.以下分类说明其值得称道的地方.莎翁经典喜剧在时代生活方面,英国封建制度已经开始没落瓦解,黄金时代生活仍有残留,正可以借以塑造理想生活,以与封建时代矛盾现实对比,一方面以历史剧写历代帝王统治辉煌历史,实际写封建帝王残酷统治及血腥争夺王权的丑剧,而成为封建衰亡史;另一方面以喜剧写社会新生力量,以蓬勃生命力争取胜利。在艺术上历史剧重史实和现实生活,以补充喜剧想象之飞跃,才不致脱离现实;同时也以喜剧丰富的想象润色历史枯燥事实,使之寓有诗意。诗人更注意历史转折关键大事,忽略某些历史细节真实,使历史成为诗化的历史;而其喜剧中亦从日常生活中找出诗,而诗化现实。莎翁经典悲剧时期莎士比亚所反映的社会,在这过渡时代不经过任何过渡一下落入铁的时代,随着封建社会解体,新贵族围地喂羊,农民被逐出田园,和城市游民汇合,以致哀鸣遍地,惨不忍睹,诗人对人文主义理想之实现,几至幻灭。这个时期,莎士比亚在艺术上已臻成熟,不只是善于写社会矛盾发展,还善于写人物内心的矛盾发展,成为深刻的心理悲剧。如果说莎士比亚在喜剧中写人物在理想社会享受原始节日般的乐天精神,那么他悲剧中写的是社会上深刻的阶级斗争,写人民求生存、求生活得更美好些的生死斗争,而且,在悲剧中的王公大宰往往把自己的苦难与苦难联系起来,因而扩大了自己,与全人类同命运共呼吸,以巨大魄力为人类命运而斗争,这样,他的悲剧就不只写出主人公个人悲剧、性格悲剧,也写了社会、甚至全人类的客观悲剧,写出全人类的不幸与抗争。
2023-09-02 18:40:091

莎士比亚对亨利五世是如何看待的?

《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部)与《亨利五世》这三部历史剧,所反映的历史时序是连贯一致的,写理查二世优柔寡断,听信谗言,不能维持各贵族阶级间利益的平衡,以致被他的堂弟赶下台去。这位堂弟坐上王位,被称为亨利四世,然而由于他不是王权的合法继承者,因此心里不免惴惴不安。他虽有一些治国之策,平息了两次贵族叛乱,但无奈其子与市井流氓为伍,不务正业,游手好闲,这使他老境堪怜,郁郁寡欢。后来,他的儿子浪子回头,即位为亨利五世之后,发愤图强,对外英勇善战。一举夺回了被法国人占去的领地,也通过此举,有效地解决了国内的矛盾。在亨利五世身上,莎士比亚寄托了人文主义者对开明君主的美好期望。
2023-09-02 18:41:211

莎士比亚写过什么书?

四大悲剧:《哈姆雷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
2023-09-02 18:41:323

莎士比亚的故事

莎士比亚的故事:莎士比亚出生在英国中部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福镇,父亲是个商人。4岁时,他的父亲被选为“市政厅首脑”,成了这个拥有两千多居民,20家旅馆和酒店的小镇镇长。 这个小镇经常有剧团来巡回演出。莎士比亚在观看演出时惊奇地发现,小小的舞台,少数几个演员,就能把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故事表现出来。他觉得神奇极了,深深地喜欢上了戏剧。他经常和孩子们一起,学着剧中的人物和情节演起戏来,并想长大后从事与剧本相关的工作。但不幸的是,他父亲经商失利,14岁的莎士比亚只好离开学校,给父亲当助手。18岁时他结了婚,不到21岁,已有了3个孩子。他的妻子比他大8岁,莎士比亚对自己的婚事常常感到遗憾,在他的作品中曾说:“女人应该与比自己年纪大的男子结婚”。不过,他对辛勤持家,抚养孩子成人的妻子依然关怀备至。1586年,富于进取精神的莎士比亚随一个戏班子步行到了伦敦,并找到一份为剧院骑马的观众照看马的差使。这虽然是打杂,但毕竟跟戏剧挂了钩了,莎士比亚尽力尽心地干这个工作,他干得很好。骑马来的观众都原意把马交给他。莎士比亚常常忙不过来,只得找了一批少年来帮忙,他们被叫做“莎士比亚的孩子们”。 莎士比亚头脑灵活,口齿伶俐,工作之余,还悄悄地看舞台上的演出,并坚持自学文学、历史、哲学等课程,还自修了希腊文和拉丁文。当剧团需要临时演员时,他“近水楼台先得月”,再加上他的才华,他终于能演一些配角了。演配角时,莎士比亚也认真演好,他出色的理解力和精湛的演技,使他不久就被剧团吸收为正式演员。那时候,伦敦的剧团对剧本的需要非常迫切。因为一个戏要是不受观众喜欢,马上就要停演,再上演新戏。莎士比亚在坚持学习演技的同时,还大量阅读各种书籍,了解了自己祖国的历史和人民不幸的命运,他决定也尝试写些历史题材的剧本。 27岁那年,他写了历史剧《亨利六世》三部曲,剧本上演,大受观众欢迎,他赢得了很高声誉,逐渐在伦敦戏剧界站稳了脚跟。 1595年,莎士比亚写了一个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剧本上演后,莎士比亚名霸伦敦,观众像潮水一般涌向剧场去看这出戏,并被感动得流下了泪水。 这部剧本中,作家写了自由爱情的可贵,谴责了封建制度对爱情的迫害,歌颂了理想的爱情。 1599年,莎士比亚已经很有钱了,他所在的剧团建成了一个名叫环球剧院的剧场,他当了股东。他还在家乡买了住房和土地,准备老了后回家备用。不久,他的两个好友为了改革政治,发动叛乱,结果,前者被送上绞刑架,后者被投入监狱。莎士比亚在悲愤不已,倾注全力写成剧本《哈姆雷特》,并亲自扮演其中的幽灵。
2023-09-02 18:41:524

莎士比亚的代表作

1、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理查二世》等。2、莎士比亚还写过154首十四行诗,二首长诗,莎士比亚1616年4月23日病逝,和意大利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伽利略同一年出生。
2023-09-02 18:42:541

莎士比亚代表作

1、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理查二世》等。2、还写过154首十四行诗,二首长诗,莎士比亚1616年4月23日病逝,和意大利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伽利略同一年出生。
2023-09-02 18:43:021

莎士比亚写作特点和类型

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取材有所依据,但并不拘泥于历史实际,主要是借历史题材来表现他的人文主义的社会政治思想,也就是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的思想. 《理查三世》里的主人公是莎士比亚历史剧中写得最突出的暴君形象.《亨利四世》上、下篇是莎士比亚历史剧中最好的两部作品. 莎士比亚喜剧的基本主题是爱情和友谊,描写青年男女为追求爱情自由,与各种封建偏见、封建意识,与自私欺骗的行为所进行的斗争. :(1)他的创作基本上是遵循现实主义原则的(真实性).(2)莎士比亚戏剧能通过丰富、生动的情节来反映现实生活(丰富性).(3)莎士比亚戏剧情节的生动丰富,还与剧中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有关,同时,这种生动性并不是外加的人为的,而是由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所决定的.(4)莎士比亚打破了古代戏剧的框框,在一个剧本中把悲剧因素和喜剧因素结合在一起,这也加强了情节的生动性.(5)莎士比亚对欧洲戏剧的重大贡献,在于他刻画人物性格方面的成就:①人物性格具有多面性和复杂性.②人物性格在不断地变化发展.③莎士比亚善于在人物对比中突出主人公的性格.④内心独白直接揭示人物内心,也可以用来交代一些情节,推动剧情发展.(6)莎士比亚戏剧的语言丰富多彩,总词汇量达到两万以上.
2023-09-02 18:43:111

你知道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吗?

  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集中体现在喜剧中,在《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捕风捉影》,《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暴风雨》。莎士比亚的喜剧成就与其悲剧一样斐然。他以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乐观主义精神作为喜剧创作的基调,在作品中清晰地表达出要求个性解放、热爱现实生活、歌颂真挚爱情等人文主义思想,同时以笑声为武器,对各种各样阻挠社会发展的封建保守势力,给以无情的讽刺。《威尼斯商人》是这些喜剧中最富有讽刺意义的一部。剧本表现了男女青年争取个人幸福、反对封建婚姻的主题,揭露了原始积累时期高利贷商人的丑恶行为,歌颂了人文主义理想——友谊、爱情、仁慈对仇恨、贪婪、狠毒的胜利。  在喜剧中刻画的女性形象也格外的引人注目。她们天生丽质,感情纯真,心地善良,才思敏捷,热情活泼,意志坚强。在她们身上“天赋的灵气”和“绝色的仙姿”,达到了完美和谐的统一。在她们的身上我也看到了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充分的肯定人的价值,赞美人性的光辉。在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亨利四世》中,拥护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反对封建割据。塑造了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君主的形象,体现作者在政治上的人文主义理想。      在《麦克白》中,剧中描绘了一个由野心驱使走上了谋杀贤君,暗害忠良成为一个举国声讨的历史罪人,麦克白。剧本从反面引证了保持人的善良本性的重要性。莎士比亚的悲剧对人性做了全面、透彻的剖析,深刻揭示了权势和金钱是导致人性普遍堕落的根源,所以他热切的呼唤人性的复归。  在莎士比亚创作的晚期,封建王朝进一步暴露其专制的本来面目,清教徒的力量明显壮大,他们和王权的斗争随之尖锐起来,人文主义者的理想很难在现实中实现。作品更多的是转向宗教性的思考,超现实主义的思考,人文主义依然寄托于乌托邦式。纵观莎士比亚的三个创作时期,我们清晰的看到了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理想的歌唱、幻灭以及“复活”。他引导人们认识自己,懂得人的价值。而我认为莎士比亚在最后阶段是对人文主义理想的绝望,只是人类的美好愿望。让人文主义在自己的作品中尽情书写。  《暴风雨》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曾被一些文学评论家认为是莎士比亚的“诗的遗嘱”。一场暴风雨最后归于风平浪静。这里,莎士比亚正面宣扬了人性善良、改恶从善的思想
2023-09-02 18:43:181

谁知道莎士比亚的资料,紧急

上面这些哥们姐们的好有耐心啊,或者都是粘贴高手?其实象莎士比亚这样的名人资料,你上网都可以直接查到,何必这么麻烦呢?还耽误时间。
2023-09-02 18:43:422

莎士比亚的第二个四部曲包含哪几部作品?

《理查二世》(1595年)、《亨利四世》上、下部(1597~1598年)和《亨利五世》(1599年)构成第二个四部曲,从历史顺序看来,第一个四部曲正衔接在第二个四部曲之后。
2023-09-02 18:44:001

莎士比亚是哪个流派的戏剧家?

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以喜剧和历史创作为主,如《威尼斯商人》和《亨利四世》;中期以悲剧创作为主,如《哈姆雷特》和《麦克白》;后期以传奇剧创作为多,如《暴风雨》。悲剧代表了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同时,在喜剧方面,莎士比亚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乐观主义是莎士比亚的喜剧创作的基调。在他的喜剧中,蕴含着人文主义者的美好理想,以及对人类光明前途的展望。扩展资料作品分类——1、喜剧仲夏夜之梦,无事生非,一报还一报,暴风雨,驯悍记,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们,爱的徒劳,维洛那二绅士,泰尔亲王佩力克尔斯,辛白林,冬天的故事等。2、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亨利八世,约翰王,里查二世,里查三世。3、十四行诗爱人的怨诉,鲁克丽丝失贞记,维纳斯和阿多尼斯,热情的朝圣者,凤凰和斑鸠等。
2023-09-02 18:44:081

莎士比亚上演的第一部戏剧是什么

《维纳斯与阿多尼斯》(1593)
2023-09-02 18:44:225

莎士比亚的戏剧有哪些呢?他的作品全是戏剧吗?哈姆雷特算戏剧吗?

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英:Hamlet)、《奥赛罗》(英:Othello)、《李尔王》(英:King Lear)、《麦克白》(英:Mac Beth)。著名的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As you like it》)。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查理三世》。正剧、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不只是戏剧,他还有诗作传世。他还写过154首十四行诗,二首长诗。
2023-09-02 18:44:401

莎士比亚的历史剧《查理三世》、《亨利四世》《亨利五世》、四大悲剧、四大喜剧的内容介绍

1111``````理查三世———————————— 剧本从理查描述他的哥哥爱德华四世即位开始:“现在我们严冬般的宿怨已给这颗约克的红日照耀成为融融的夏景;那笼罩着我们王室的片片愁云全都埋进了海洋深处。”这段演说显示了理查德妒忌和野心,因为他的哥哥爱德华四世将国家管理得很成功。理查是一个丑陋的驼背,他描述自己“天生我一副畸形陋相,不适于调情弄爱”,他对自己的状况很痛苦,“就只好打定主意以歹徒自许,专事仇视眼前的闲情逸致了”。他计划陷害他的哥哥克莱伦斯,“为的是有人传说爱德华的继承人之中有个G字起头的要弑君篡位”,而克莱伦斯的名字乔治的首字母为G。(而实际上后来观众发现这个篡位者指得是他自己葛罗斯特公爵,葛罗斯特的首字母为G。)之后的第二场理查讨好安夫人——亨利六世子爱德华之寡妻,他对观众吐露,“我这个杀死了她丈夫和他父王的人,要在她极度悲愤之余娶过她来”。尽管对理查有偏见,但是在他的恳求下,安同意嫁给他。这段情节体现了理查谄媚技巧。第三场发生于宫中一室,被理查的阴谋陷害的爱德华四世的王后伊利莎白的拥护者并没有很强的实力。亨利六世的寡后玛格丽特从流放途中回来,谴责理查和他身边的贵族。第四场理查命令两个杀手去杀死被关押在伦敦塔的哥哥克莱伦斯,克莱伦斯告诉他的看守勃莱肯伯雷他做了一个梦。梦中他和弟弟葛罗斯特上了一艘想像中的船,葛罗斯特打了他,将他摔下海。他看到水底下“上千的人被海鱼啮食着”,他还看到“海底散满了金块、大锚、成堆的珍珠、无价的宝石和难以计值的饰品”,其中“有的嵌进了死人的头颅”。接下来他梦见自己死亡,并且被他的岳父和哥哥的灵魂拷问。在他醒来后,勃莱肯伯雷安慰他入睡。之后勃莱肯伯雷感叹“王公贵人无非把称号头衔当做尊荣,以浮面的声誉换取满心的苦恼”。当凶手来到后,他将钥匙留下就离开了。克莱伦斯醒来后恳求杀手不要杀他,“你们如果为赏金而来行刺,就请回去找我弟弟葛罗斯特,他一定会为我重赏你们”,而凶手则告诉他“就是他派我们来杀你的”。最后其中的一个凶手被他说服,但是为时已晚,另一个凶手杀死了他。第一幕结束。第二幕开始,爱德华四世去世,他的弟弟理查也去除了登基的最后一个障碍。他与自己的侄子——年轻的爱德华五世会面,后者返回伦敦参加加冕礼。理查将年轻的王子和他的弟弟监禁在伦敦塔。威廉·贺加斯描绘的《理查三世》第五幕第三场,理查梦见了所有被他杀害的人的幽灵第三幕中,在勃金汉的帮助下,理查发起了一个活动,表现出自己是王位最适合的人选。反对者海司丁斯勋爵以伪造的罪名被逮捕并处死。其他的勋爵被勃金汉的花言巧语说动,尽管理查的侄子还活在世上,接受理查作为新的国王。第四幕,理查加冕后,新地位使他有足够的信心来处置他的侄子。勃金汉提出当时理查答应赏赐他伯爵爵位和动产,但是被理查拒绝,勃金汉感到了恐惧。理查试图用老办法来说动伊利莎白公主,娶她为妻,“新婚之夜我要向她历数战功,尊她为女中之雄,凯撒之凯撒”。但是她母亲伊利莎白王后并不为理查所欺骗,“这叫我怎么讲才好? 说她父亲的弟弟要做她的夫君吗?”随着勃金汉和里士满(未来的亨利七世)相继叛乱,飘飘然的理查很快失去了他的声望。第五幕中双方在波士委战场(Bosworth Field)展开激战。在战争前,理查遇见了所有被他杀害的人的幽灵。他们都和他说,“要看你绝望而死”,甚至在梦境的最后,曾经帮助理查登基的功臣---白金汉公爵的幽灵(鬼魂?)倒把著一把名为“死亡之剑”,并且以忿怨的口气说:“吾乃助汝上位之大功臣,然汝竟以此等罪名将吾斩决!受死吧,.......理查!吾欲汝携著悔恨、愧疚至地狱接受神之审判-----”。他醒来呼唤耶稣来帮助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在这世界上孤身一人,甚至憎恨自己。“天下无人爱怜我了;我即便死去,也没有一个人会来同情我;当然,我自己都找不出一点值得我自己怜惜的东西,何况旁人呢?”理查最后的一小时体现出他开始后悔自己犯下的罪恶,可是已经太晚了。当战争开始后,理查发表了可能是英国文学中最不激动人心的演说,“莫让喋喋的梦呓使我们丧胆;良心无非是懦夫们所用的一个名词,他们害怕强有力者,借它来做搪塞;铜筋铁骨是我们的良心,刀枪是我们的法令……战吧,英国人!战吧,英勇的士兵们!……”斯丹莱勋爵(里士满的继父)和他的追随者,使理查陷入了困境。里士满即位成为国王亨利七世。通过娶爱德华四世的长女,约克家族最佳的继承人约克的伊丽莎白为妻来巩固他的统治,也导致玫瑰战争的结束。2·2222222222222······四大悲剧(1)哈姆雷(莱)特 描述丹麦王驾崩,守夜卫兵看见老王幽魂出现,告知哈姆雷特王子。而叔父克劳狄斯服丧未满,即娶其兄嫂继承王位。王子与幽魂对话,获知叔父谋害父王之真相,王子装疯卖傻为证实真相,导演一出王被毒杀的短剧,请新王与新后观赏,叔父当场色变,母后以为王子疯了,奥菲莉亚遭情人失踪及丧父子之痛投河自杀,引起雷奥提斯心头之恨,与克劳迪王共谋比剑时涂剧毒于剑锋,酒内下毒,加害王子,不料被葛楚皇后误饮,雷奥提斯自己亦为毒剑所伤,临死告知王子真相,王子报了父仇,自己亦壮烈牺牲。(2) 奥赛罗 《奥赛罗》是以15世纪末叶赛浦路斯岛作为舞台的。主角奥特罗是一位黑皮肤的摩尔人,担任威尼斯军的统帅。他因听信部下的谗言,杀死了美丽忠贞的妻子黛丝德莫娜。等到明白事情的真相后,悔恨交集,终于自刀,追随爱妻于黄泉下。(3) 李尔王 《李尔王》也是威廉·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叙述了年事已高的李尔王意欲把国土分给3个女儿,口蜜腹剑的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赢其宠信而瓜分国土,小女儿考狄利娅却因不愿阿谀奉承而一无所得。前来求婚的法兰西国王慧眼识人,娶考狄利娅为皇后。李尔王离位,大女儿和二女儿居然不给其栖身之地,当年的国王只好到荒郊野外……考狄利娅率队攻入,父女团圆。但战事不利,考狄利娅被杀死,李尔王守着心爱的小女儿的尸体悲痛地死去(4) 麦克白(麦克佩斯)》  苏格兰国王邓肯的表弟麦克白将军,为国王平叛和抵御入侵立功归来,路遇三个女巫。女巫对他说了一些预言和隐语,说他将进爵为王,但他并无子嗣能继承王位,反而是同僚班柯将军的后代要做王。麦克白是有野心的英雄,他在夫人的怂恿下谋杀邓肯,做了国王。为掩人耳目和防止他人夺位,他一步步害死了邓肯的侍卫,害死了班柯,害死了贵族麦克德夫的妻子和小孩。恐惧和猜疑使麦克白心里越来越有鬼,也越来越冷酷。麦克白夫人神经失常而自杀,对他也是一大刺激。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麦克白面对邓肯之子和他请来的英格兰援军的围攻,落得袅首的下场。3 ------------------ 四大喜剧(1)威尼斯商人 《威尼斯商人》的主要情节如下:威尼斯富商安东尼奥为了成全好友巴萨尼奥的婚事,向犹太人高利贷者夏洛克借债。由于安东尼奥贷款给人从不要利息,并帮夏洛克的女儿私奔,怀恨在心的夏洛克乘机报复,佯装也不要利息,但若逾期不还要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不巧传来安东尼奥的商船失事的消息,资金周转不灵,贷款无力偿还。夏洛克去法庭控告,根据法律条文要安东尼奥履行诺言。为救安东尼奥的性命,巴萨尼奥的未婚妻鲍西娅假扮律师出庭,她答允夏洛克的要求,但要求所割的一磅肉必须正好是一磅肉,不能多也不能少,更不准流血。夏洛克因无法执行而败诉,害人不成反而失去了财产。(2) 仲夏夜之梦  书中讲述了由“魔汁”引起的冲突及冲突被解决、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有两个男青年拉山德、狄米特律斯同时爱上了女青年郝米娅(Hermia),而郝米娅恋着拉山德,她的好友海丽娜(Helena)又恋着狄米特律斯。郝米娅为了反对包办婚姻和情人私奔,来到约定好的森林里。海丽娜将这一消息告诉了狄米特律斯,二人也跟着赶到了森林里。这个森林里本来住着仙王、仙后和侍奉他们的小仙、精灵,此时仙王、仙后正因为一个“换儿”(传说中仙人常于夜间将人家美丽的小儿窃去充做侍童)而不和。仙王为了让仙后做出让步,便派小精灵迫克(Puck)去取来魔汁(西方一朵纯洁的白色小花因为误中了丘比特的爱情之箭,受创伤后而流出的汁液)以戏弄仙后。这种魔汁有这样的魔力:如果它滴在睡者的人的眼皮上,无论男女,醒来一眼看见的生物,就都会发疯似的爱上它。 因为魔汁的出现,整个故事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魔汁滴在睡着的拉山德的眼皮上,他醒来时一眼看见的是误闯进来的海丽娜,因此而“移情别恋”,对海丽娜大献殷勤,这让可怜的郝米娅伤心万分;而狄米特律斯醒来时一眼看见的恰是被精灵引来的海丽娜,因而“旧情复燃”,这让可怜的海丽娜苦恼万分。两个同样美丽、善良的女孩如今一个被悲伤逼得要发疯、一个被惊喜冲昏了头脑,于是开始恶意地揣测甚至中伤起对方。而另外两个痴情的热血青年又在愤怒中为海丽娜而决斗。此刻我们发现这四个人分别在不同的方向跑着,读来令人忍俊不禁又顿生同情。幸福的斗争是如此艰难,天命弄人,可是这种斗争的过程并非一种痛苦,一种悲剧,而是一种有着快乐意味的戏剧性的东西。而在这个故事中,最具戏剧性的情节恐怕要数仙后在魔汁的作用下与一个闯入林中的织工荒唐的“相爱”。这个滑稽可笑的织工本来是和几个同是手艺人的伙伴们来林中来排戏,小精灵迫克使织工变成了一头更可笑的蠢驴,而仙后在接触魔汁后一觉醒来时正是看见了这个可怜的家伙。于是对于织工而言,“横祸”又变成了“横福”,因为他得到了尊贵的仙后的恩宠。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又显得多么滑稽!而这一切都取决于魔汁的威力、仙王的旨意和小精灵迫克的顽皮。后来也正是按着仙王的旨意,魔力得以解除、情人终成眷属、仙人和好如初,仙界、人间复归太平。(3)皆大欢喜 已故的罗兰爵士有三个儿子,大儿子阿立夫没有按照父亲的遗嘱好好的照顾小儿子欧兰得,于是欧兰得准备拿著属于自己的遗产离开哥哥,阿立夫为了不让欧兰得得到遗产,安排他和大公爵的武士卡而斯比武。大公爵被自己的弟弟取代了爵位,他的女儿罗斯兰却因为和新公爵弗得利克的女儿西利亚要好而留了下来。罗斯兰和西利亚去观看了比武,胜利的欧兰得爱上了罗斯兰,罗斯兰也对他抱有好感。弗得利克放逐了罗斯兰,西利亚决定和她一起走,她们带著小丑试金石去亚敦森林投奔被放逐的大公爵。    在森林里,罗斯兰和欧兰得相遇并且相爱了。阿立夫被弗得利克拿去了所有的田产,也来到了森林,大公爵收留了他,他和自己的弟弟冰释前嫌并且和西利亚相爱。最後阿立夫拿回了自己的田产,欧兰得继承了大公爵的爵位和财产,故事有了皆大欢喜的结局。(4) 第十二夜西巴斯辛和薇奥拉是相貌相同的孪生兄妹。在一次航海事故中,两人在伊利里亚岸边失散。薇奥拉以为哥哥身遭不幸,便女扮男装,化名西萨里奥,投到当地奥西诺公爵的门下当侍童。奥西诺公爵派薇奥拉替他向年轻貌美而富有的伯爵小姐奥丽维娅求婚。可是,这时薇奥拉已经暗暗地爱上了主人奥西诺。而奥丽维娅却对代主求婚的薇奥拉一见钟情。事情变得微妙复杂了。与此同时,一个密谋正在奥丽维娅家中进行。她的叔父托比等人由于受到傲慢的大管家马伏里奥的斥责,便对他进行报复。他们模仿奥丽维娅的笔迹写了一封情书给马,信中鼓励马大胆求爱,并要他经常穿着令人厌恶的黄色长袜。马伏里奥鬼迷心窍,上了他们的当,丑态百出;而奥丽维娅则以为管家在发疯。为赢得奥丽维娅的芳心,奥西诺再次派薇奥拉到奥丽维娅的家中游说。奥丽维娅愈加爱慕薇奥拉了。而奥丽维娅的叔父却执意要将她嫁给蠢笨的富户安德鲁,于是便与奥丽维娅的女仆玛莉娅一起极力鼓动安德鲁和薇奥拉决斗。原来薇奥拉的哥哥西巴斯辛遇难时被海盗船长安东尼奥所救,俩人结成莫逆之交。来到伊利里亚后,由于安东尼奥船长惧怕伊利里亚当局的追捕,不能陪西巴斯辛逛城,便把钱袋交给他使用。   安东尼奥船长意外地碰到正在和安德鲁决斗的薇奥拉,他错把她当成她的哥哥西巴斯辛,遂上前拔刀相助。然而,路过此地的警察认出了他并把他逮捕。安东尼奥看到薇奥拉对自己被捕既无动于衷,也不肯还他钱袋,大为吃惊,遂指责她忘恩负义。安德鲁等人还想找薇奥拉决斗,但是他们遇到了西巴斯辛,错把他当成薇奥拉,便拔剑相向,幸被及时赶来的奥丽维娅所制止。奥丽维娅也错把西巴斯辛当成薇奥拉,并把他请到家里表示爱情,俩人遂私下结百年之好。 马伏里奥被宣布患有精神错乱而关进了暗室,并被装扮成牧师的小丑百般戏弄。后来马伏里奥得机写信向奥丽维娅小姐申辩,才使得真相大白。最后,西巴斯辛和薇奥拉兄妹重逢,西巴斯辛和奥丽维娅相爱,奥西诺公爵被薇奥拉的品貌所感动,宣布娶她为妻,安东尼奥船长亦获自由。除马伏里奥外,众人皆大欢喜。弱弱的问一句,能给分吗?????????总结了好久的说
2023-09-02 18:44:491

高分求莎士比亚所有作品角色,人物,时间,地点,结局

悲剧 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四大悲剧),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裘力斯·凯撒,安东尼与克莉奥佩屈拉(埃及艳后),科利奥兰纳斯,特洛埃围城记,雅典的泰门等。喜剧 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四大喜剧),错中错,终成眷属,无事生非,一报还一报,暴风雨,驯悍记,温莎的风流娘们,爱的徒劳,维洛那二绅士,泰尔亲王佩力克尔斯,辛白林,冬天的故事等。悲喜剧(正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历史剧 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亨利八世,约翰王,里查二世,里查三世。十四行诗 爱人的怨诉,鲁克丽丝失贞记,维纳斯和阿多尼斯,热情的朝圣者,凤凰和斑鸠等。英国文豪,创作了37部诗剧,四大悲剧
2023-09-02 18:44:582

莎翁的历史剧《亨利四世》的故事概要

是莎土比亚最著名的英国历史剧之一。本剧描写精力衰竭的亨利四世面对叛乱,忧愁后继无人。浪荡不羁的哈利王子翻然改过,在战场决斗中战胜强敌霍茨波,一举显示了一个未来英明君主的端倪。特别是莎士比亚创作的福斯秦夫这一角色,以他的幽默、欢乐、厚脸皮和夸大话博得英国观众的热烈欢迎。《亨利四世》上、下篇(1597)是莎士比亚历史剧的代表作,描写亨利四世在位时期,青年王子亨利(即位后叫亨利五世)的活动。剧本一方面通过描写亨利王子平定北方大贵族的叛乱来表现统一王权对封建割据势力的胜利;另一方面描写王子同福斯塔夫一伙人始而交往,终于断绝关系的过程,来表示一个英明君主的成长。这两部戏加上《亨利五世》,集中表现亨利五世一生中的两件大事:即位前平定国内叛乱和即位后对德作战。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莎士比亚写出了一个理想君主的基本品质和成长过程。剧中的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笔下最出名的喜剧人物之一,就出身说,他是一个破落的封建贵族——爵士,在他身上带有浓厚的封建寄生生活的特点:好酒贪杯,纵情声色。他是军人,却缺少一个封建骑士的荣誉观念和勇敢。同时,他生活在从封建社会向近代市民社会过渡的时期,他没有新兴市民阶级的进取心,却染上了他们的愉快乐观和自我享受,他利用拍马、吹牛、逗笑、取乐来谋取生活。莎士比亚通过一系列难忘的喜剧场面,塑造出这样一个从封建社会向市民社会过渡时期的寄生者的典型。
2023-09-02 18:45:223

能评价下莎士比亚的《亨利四世》吗?

莎士比亚戏剧《亨利四世》是分为上、下两部的历史剧,大概在1597~1598年间演出,上部出版于1598年,下部出版于1600年。这个戏虽然名为亨利四世,其实亨利四世在剧中只处于陪衬地位。活跃在舞台上的主要是他的儿子哈利王子(后来的亨利五世)和约翰·福斯塔夫。次要人物品类繁多,从妓女到乡绅都有,还有一位大法官。莎士比亚早期的历史剧取材于十三世纪初到十五世纪末的英国史实,鲜明地表达出人文主义的政治历史观点:反对封建诸侯割据,拥护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剧中揭露了封建家族之间的纠纷(如《亨利六世》中的约克家族与兰开斯托家族)和诸侯叛乱(如《亨利四世》中的北方大贵族)对于国家统一的危害,用以说明国家统一的必要性。与此同时,莎士比亚还通过不同类型的封建君主的形象对比来说明这一观点。他一方面对亨利六世的软弱无能,对外战争失利,对内引起诸侯叛乱和农民起义,对理查二世的奢侈放纵、不负责任和理查三世的暴虐无道、失尽民心都进行了揭露和谴责;另一方面又在《亨利四世》上、下篇和《亨利五世》中,着重塑造了一个符合资产阶级要求的“理想”君王(亨利五世)的形象,写他从当太子到登基后,内平诸侯叛乱,外胜强敌法国,法令严明,接近人民的事迹。
2023-09-02 18:45:371

能评价下莎士比亚的《亨利四世》吗?

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一部分, 《亨利四世》是一部叙述英格兰历史上亨利四世统治时期的戏剧。该剧描绘了亨利四世成功夺取王位的过程,并描述了他与他的儿子亨利王子的关系,以及他们与反抗势力之间的斗争。这部剧以其讽刺、幽默、戏剧性和深度的心理描写而闻名。其中,夜间当王子独自一人时,与打鼾的酒鬼福尔斯塔夫的互动成为了这部剧的重头戏,福尔斯塔夫也因此成为了莎士比亚的经典角色。此外,亨利四世和他的儿子之间的关系也是这部剧的重要主题,这种亲子关系中的紧张和矛盾反映了人类思想和情感上的冲突,令人深思。总体而言,《亨利四世》不仅在情节上引人入胜,在人物塑造上也非常优秀,以至于两个人物不构成完整人物形象也会让人感觉到它们是由真实的人类灵魂所组成的。它显示了莎士比亚善于描绘复杂情感和复杂人物的天赋,这也是他成为世界文学大师的原因之一。
2023-09-02 18:45:462

能评价下莎士比亚的《亨利四世》吗?

莎士比亚戏剧《亨利四世》是分为上、下两部的历史剧,大概在1597~1598年间演出,上部出版于1598年,下部出版于1600年。这个戏虽然名为亨利四世,其实亨利四世在剧中只处于陪衬地位。活跃在舞台上的主要是他的儿子哈利王子(后来的亨利五世)和约翰·福斯塔夫。次要人物品类繁多,从妓女到乡绅都有,还有一位大法官。莎士比亚早期的历史剧取材于十三世纪初到十五世纪末的英国史实,鲜明地表达出人文主义的政治历史观点:反对封建诸侯割据,拥护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剧中揭露了封建家族之间的纠纷(如《亨利六世》中的约克家族与兰开斯托家族)和诸侯叛乱(如《亨利四世》中的北方大贵族)对于国家统一的危害,用以说明国家统一的必要性。与此同时,莎士比亚还通过不同类型的封建君主的形象对比来说明这一观点。他一方面对亨利六世的软弱无能,对外战争失利,对内引起诸侯叛乱和农民起义,对理查二世的奢侈放纵、不负责任和理查三世的暴虐无道、失尽民心都进行了揭露和谴责;另一方面又在《亨利四世》上、下篇和《亨利五世》中,着重塑造了一个符合资产阶级要求的“理想”君王(亨利五世)的形象,写他从当太子到登基后,内平诸侯叛乱,外胜强敌法国,法令严明,接近人民的事迹。《亨利四世》是莎士比亚历史剧中最成功、最受欢迎的一部,被看成莎士比亚历史剧的代表作。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是反映亨利四世和他的王子们与反叛的诸侯贵族进行殊死斗争的过程。莎士比亚突破传统历史剧多条线索交织发展的网状结构,采用了两条线索平行发展的结构——以亨利四世为代表的宫廷生活线索和以福斯塔夫为代表的市井生活线索。
2023-09-02 18:45:561

亨利4世主要内容

本剧主要内容是反映亨利四世和他的王子们与反叛的诸侯贵族进行殊死斗争的过程。这部戏是喜剧手法和具有悲剧性质的历史剧创作手法的完美结合。《亨利四世》是莎士比亚历史剧中最成功、最受欢迎的一部,被看成莎士比亚历史剧的代表作。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是反映亨利四世和他的王子们与反叛的诸侯贵族进行殊死斗争的过程。莎士比亚突破传统历史剧多条线索交织发展的网状结构,采用了两条线索平行发展的结构——以亨利四世为代表的宫廷生活线索和以福斯塔夫为代表的市井生活线索。剧中轻松、平庸、充满恶作剧的快乐的市井生活与紧张、复杂、充满流血阴谋的宫廷生活形成强烈对比,使作品的内容不仅散发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而且具有一定的历史深度。这部戏是喜剧手法和具有悲剧性质的历史剧创作手法的完美结合。 这作品的主要内容是反映亨利四世和他的王子们与反叛的诸侯贵族进行殊死斗争的过程。剧本一方面通过描写亨利王子平定北方大贵族的叛乱来表现统一王权对封建割据势力的胜利;另一方面描写王子同福斯塔夫一伙人始而交往,终于断绝关系的过程,来表一个英明君主的成长。剧中的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笔下最出名的喜剧人物之一,就出身说,他是一个破落的封建贵族——爵士,在他身上带有浓厚的封建寄生生活的特点:好酒贪杯,纵情声色。他是军人,却缺少一个封建骑士的荣誉观念和勇敢。同时,他生活在从封建社会向近代市民社会过渡的时期,他没有新兴市民阶级的进取心,却染上了他们的愉快乐观和自我享受,他利用拍马、吹牛、逗笑、取乐来谋取生活。
2023-09-02 18:46:061

莎士比亚的《亨利四世》描写了哪些内容?

《亨利四世》的主题不仅体现在国王与太子的行动以及国王与贵族的战争中,而且和广阔的社会生活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剧中描写了宫廷和贵族城堡中的生活,公路上的抢劫,政府的搜捕,四乡的征兵骚扰,官吏的无情压榨和层层敲诈,农民和手工艺人的失业贫困,以至酒店、妓馆的情景,构成了一幅16世纪英国动荡社会的生动画面。这一“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的核心人物是福斯塔夫。他是个破落骑士,是一批流氓的首领,倚仗他和太子的亲密关系,招摇撞骗以至打家劫舍,无恶不作。在战场上,他保持一种“有分寸的勇敢”,为了苟全性命,不惜装死并进而虚报军功。他躯体肥胖,自己看不见自己的膝盖,他走过的地方,贫瘠的土地象涂上一层猪油。他是个酒色之徒,他的谋生本领是吹牛、欺骗、诡辩、顺风转舵、趁火打劫、浑水摸鱼,他唯恐天下不乱。对于被抓的壮丁,他毫无同情怜悯之心。他出身封建阶级,但对于这一阶级视为最珍贵的品质——荣誉,则弃之如敝屣。他的生活理想只在声色口腹的享乐。福斯塔夫正是封建关系解体时期“无衣无食的雇佣兵”和“冒险家”的典型形象。但莎士比亚也十分欣赏他的机智,以同情的笔调写他被摈弃之后在悲愤中默默无闻死去的情景。这种矛盾态度统一于作者的资产阶级世界观。
2023-09-02 18:46:151

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代表是什么?

《李尔王》
2023-09-02 18:46:232

莎士比亚简介 谁知道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以及欧洲最重要的作家。1564年4月26日他出生了,默默无闻。1616年4月26日他去世了,举世闻名。在整整52年的生涯中,他为世人留下了37个剧本,一卷14行诗和两部叙事长诗。他的剧本至今还在世界各地演出。在他生日的那天,每年都有许多国家在上演他的剧本纪念他。马克思称他是“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他就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大师——莎士比亚。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他是莎士比亚的名言,也是他能在艺术天地里自由飞翔,成为一代艺术大师的秘密。 莎士比亚出生在英国中部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福镇,父亲是个商人。4岁时,他的父亲被选为“市政厅首脑”,成了这个拥有两千多居民,20家旅馆和酒店的小镇镇长。 这个小镇经常有剧团来巡回演出。莎士比亚在观看演出时惊奇地发现,小小的舞台,少数几个演员,就能把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故事表现出来。他觉得神奇极了,深深地喜欢上了戏剧。他经常和孩子们一起,学着剧中的人物和情节演起戏来,并想长大后从事与剧本相关的工作。但不幸的是,他父亲经商失利,14岁的莎士比亚只好离开学校,给父亲当助手。18岁时他结了婚,不到21岁,已有了3个孩子。他的妻子比他大8岁,莎士比亚对自己的婚事常常感到遗憾,在他的作品中曾说:“女人应该与比自己年纪大的男子结婚”。不过,他对辛勤持家,抚养孩子成人的妻子依然关怀备至。1586年,富于进取精神的莎士比亚随一个戏班子步行到了伦敦,并找到一份为剧院骑马的观众照看马的差使。这虽然是打杂,但毕竟跟戏剧挂了钩了,莎士比亚尽力尽心地干这个工作,他干得很好。骑马来的观众都原意把马交给他。莎士比亚常常忙不过来,只得找了一批少年来帮忙,他们被叫做“莎士比亚的孩子们”。 莎士比亚头脑灵活,口齿伶俐,工作之余,还悄悄地看舞台上的演出,并坚持自学文学、历史、哲学等课程,还自修了希腊文和拉丁文。当剧团需要临时演员时,他“近水楼台先得月”,再加上他的才华,他终于能演一些配角了。演配角时,莎士比亚也认真演好,他出色的理解力和精湛的演技,使他不久就被剧团吸收为正式演员。 那时候,伦敦的剧团对剧本的需要非常迫切。因为一个戏要是不受观众喜欢,马上就要停演,再上演新戏。莎士比亚在坚持学习演技的同时,还大量阅读各种书籍,了解了自己祖国的历史和人民不幸的命运,他决定也尝试写些历史题材的剧本。 27岁那年,他写了历史剧《亨利六世》三部曲,剧本上演,大受观众欢迎,他赢得了很高声誉,逐渐在伦敦戏剧界站稳了脚跟。 1595年,莎士比亚写了一个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剧本上演后,莎士比亚名霸伦敦,观众像潮水一般涌向剧场去看这出戏,并被感动得流下了泪水。故事是这样的: 在意大利的一座城市中,有两个世世代代都是仇敌的贵族,一个叫蒙太古,一个叫凯普雷特。 有一次,凯普雷特家举办了一次盛大的化装舞会。蒙太古家的独生子罗密欧冒着风险,戴着假面具去参加了。他结识了凯家的独生女儿朱丽叶。两个年轻人一见钟情,互相倾心,陷入爱情中。在一个神父的帮助下,两个相爱的年轻人悄悄地举行了婚礼。 不幸的是,不久两家又发生了仇杀事件。朱丽叶的表兄在决斗中被罗密欧刺死,罗密欧因此被赶出城市,不久朱丽叶的父亲准备把她嫁给另一个贵族青年。 朱丽叶忠于罗密欧的爱情,她宁愿死也不愿意再嫁。在神父的帮助下,她喝下了一种长眠的药,假装死去,神父同时叫人通知罗密欧赶紧回来。但不幸的是送信人没把信及时送到,罗密欧听说朱丽叶已经死去,悲痛欲绝。他赶回来,在假死的朱丽叶面前服毒自杀。朱丽叶醒来后,见罗密欧已死,她拔出罗密欧的剑也自杀了。这一悲剧,深深地感动了两家人,他们最终消除了他们世代的仇恨,友好起来了。 这部剧本中,作家写了自由爱情的可贵,谴责了封建制度对爱情的迫害,歌颂了理想的爱情。 1599年,莎士比亚已经很有钱了,他所在的剧团建成了一个名叫环球剧院的剧场,他当了股东。他还在家乡买了住房和土地,准备老了后回家备用。不久,他的两个好友为了改革政治,发动叛乱,结果,前者被送上绞刑架,后者被投入监狱。莎士比亚在悲愤不已,倾注全力写成剧本《哈姆雷特》,并亲自扮演其中的幽灵。 哈姆雷特本来是丹麦的一个快乐王子。他正直的父王被叔叔毒死,叔叔篡夺了王位,并霸占了他的母亲。在国外上大学的哈姆雷特赶回国,他的父亲的鬼魂告诉他自己的被害经过,要儿子报仇。 哈姆雷特为了报仇,装疯卖傻,寻找机会了解事实的真相。一次,他请一个戏班子演了一出杀兄篡位的旧戏,情节和他父亲鬼魂所说的一样。在演出过程中,他的叔父惊慌失措,从而证实了他自己的罪恶。 哈姆雷特决心报仇。但一次偶然的失误却把自己情人的父亲误杀了。他的叔父把他送到英国,并让英国国王杀死他。哈姆雷特半路上跑了回来,又发现自己的情人因父亲死去,爱人远离而精神失常,误入河中淹死。 叔父唆使哈姆雷特情人的哥哥和哈姆雷特决斗,结果两人都中了敌人的诡计。临死前,哈姆雷特奋力刺死了叔父,为父亲报了仇,但他没有完成重整“颠倒混乱的时代”的大业。在这出悲剧中,哈姆雷特代表的是那些具有先进思想的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他热爱生活,反抗邪恶但却思想多于行动,过于优柔寡断;叔父代表的是封建反动势力,他荒淫无耻,奸险毒辣、诡计多端。哈姆雷特的复仇行动,表达了文艺复兴时期,先进的人文主义者要求冲破封建势力束缚的强烈愿望,哈姆雷特的悲剧反映了包括莎士比亚在内,整整一代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在以后的几年里,莎士比亚又写出了《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它们和《哈姆雷特》一起被称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1616年,莎士比亚由于生病离开了人世。在他的墓碑上刻着这样的碑文: “看在上帝的面上, 请不要动我的坟墓, 妄动者将遭到诅咒, 保护者将受到祝福。” 他的墓现在他家乡的一座小教堂旁,每年都有数以千万计的人象朝圣一般去瞻仰。 (《世界上下五千年(古代卷)》)
2023-09-02 18:47:005

莎士比亚的生平简介?

啥啥莎士比亚在生产前写了很多,很多剧目很出名的
2023-09-02 18:47:3013

莎士比亚的《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与《亨利五世》三部历史剧内容之间有什么联系?

《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部)与《亨利五世》这三部历史剧,所反映的历史时序是连贯一致的,写理查二世优柔寡断,听信谗言,不能维持各贵族阶级间利益的平衡,以致被他的堂弟赶下台去。这位堂弟坐上王位,被称为亨利四世,然而由于他不是王权的合法继承者,因此心里不免惴惴不安。他虽有一些治国之策,平息了两次贵族叛乱,但无奈其子与市井流氓为伍,不务正业,游手好闲,这使他老境堪怜,郁郁寡欢。后来,他的儿子浪子回头,即位为亨利五世之后,发奋图强,对外英勇善战。一举夺回了被法国人占去的领地,也通过此举,有效地解决了国内的矛盾。
2023-09-02 18:48:041

莎士比亚的背景是什么?

17世纪初,伊丽莎白女王一世与詹姆士一世政权交替,英国社会矛盾激化,社会丑恶日益暴露。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理想同社会现实发生激烈碰撞。他痛感理想难以实现,创作由早期的赞美人文主义理想转变为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批判,史称“悲剧时期”。这些悲剧对封建贵族的腐朽衰败、利己主义的骇人听闻、金钱关系的罪恶和劳动人民的疾苦,作了深入的揭露;风格上,浪漫欢乐的气氛减少,忧郁悲愤的情调增加,形象更丰满,语言更纯熟。
2023-09-02 18:48:152

莎士比亚的经典事迹

  威廉·莎士比亚,1564年4月23日出生于英国中部瓦维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其父约翰·莎士比亚是经营羊毛、皮革制造及谷物生意的杂货商,1565年任镇民政官,3年后被选为镇长。  莎士比亚7岁时被送到当地的一个文法学校念书,在那里读了六年的书,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技巧与较丰富的知识。除此之外,他还学过拉丁语和希腊语。因父亲破产,他未能毕业就走上独自谋生之路。  1577年,被父亲从学校接回,不得已帮父亲做了一段时间的生意。他当过肉店学徒,也曾在乡村学校教过书,还干过其它各种职业,这使他增长了许多社会阅历。  莎士比亚读书时就卓尔不凡,与众不同。有传言说他曾在一个叫托马斯·露西的富裕财主兼地方行政长官的土地上偷猎,结果被露西的管家发现,他为此挨了揍。出于报复,他写了一首讥讽大财主的打油诗。这首诗没过多久便传遍了整个乡村。大财主无论走到哪里,总有人用这首打油诗来嘲笑他。托马斯乡绅非常恼火,于是就想惩罚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因此被迫离开斯特拉福德小镇,到伦敦避难。
2023-09-02 18:48:244

莎士比亚的创作分哪几个时期,各时期的代

莎士比亚的创作分三个时期:① 第一时期1590-1600称为历史剧、喜剧时期. 代表作有历史剧《亨利四世》上下篇、《亨利五世》,喜剧《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第十二夜》.总特点:当时英国社会处于上升期间,呈现出一片繁荣富强的景象.莎对现实抱乐观态度,这一时期创作的基调是明朗和乐观.历史剧的特点:历史剧的核心是反对封建割据,主张国家统一,歌颂开明君主.喜剧的特点:基本主题是爱情和友谊,歌颂人文主义理想的胜利,人物形象的特点是性格开朗、勇敢、热情,结局往往是恶人悔悟,好人宽恕,皆大欢喜.② 第二时期1601-1607是悲剧时期.代表作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塞罗》《李尔王》《麦克白》.总特点:这时期英国社会陷入到一种动荡不安之中,莎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这个时期他的作品主要是悲剧,反映了时代的特点,是一种悲愤、阴郁的情调,早先对个人主义文主义理想的歌颂转变为对现实的严峻的批判.③ 第三时期1608-1612传奇剧时期.代表作《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特点:对现实的认识越深刻,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也越是尖锐激烈,便从现实世界转入幻想世界.
2023-09-02 18:48:451

莎士比亚在文学界的地位怎么样?他最有名的作品是什么?

莎士比亚是文学界的泰斗,最有名的作品是《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等等
2023-09-02 18:50:133

莎士比亚简介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剧作家和卓越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提出创作方法上要“莎士比亚化”, 称赞莎士比亚剧作情节丰富,浑然一体,赞许他历史剧中的“福斯塔夫式的背景”。他以奇伟的笔触对英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历史转折斯的英国社会做了形象、深入的刻画。 1564年4月23日, 莎士比亚出生于英国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的一位富裕的市民家庭。他少年时代曾在当地的一所主要教授拉丁文的“文学学校”学习,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技巧与较丰富的知识,但因他的父亲破产,未能毕业就走上独自谋生之路。他当过肉店学徒,也曾在乡村学校教过书,还干过其他各种职业,这使他增长了许多社会阅历。 18岁时他和一个比自己大8负的农场主女儿结了婚,几年后就做了三个孩子的父亲。 22岁时他离开家乡独自来到伦敦。最初是给到剧院看戏的绅士们照料马匹,后来他当了演员,演一些小配角。1588年前后开始写作,先是改编前人的剧三,不久即开始独立创作。当时的剧坛为牛津、剑桥背景的“大学才子”们所把持,一个成名的剧作家曾以轻蔑的语气写文章嘲笑莎士比亚这样一个“粗俗的平民”、“暴发户式的乌鸦”竟敢同“高尚的天才”一比高低!但莎士比亚后来却赢得了包括大学生团体在内的广大观众的拥护和爱戴,学生们曾在学校业余演出过莎士比亚的一些剧本,如《哈姆雷特》、《错误的喜剧》。 写作的成功,使莎士比亚赢得了骚桑普顿勋爵的眷顾,勋爵成了他的保护人。莎士比亚在90年代初曾把他写的两首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鲁克丽丝受辱记》献给勋爵,也曾为勋爵写过一些十四行诗。借助勋爵的关系,莎士比亚走进了贵族的文化莎龙,使他对上流社会有了观察和了解的机会,扩大了他的生活视野,为他日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从1594年起,他所属的剧团受到王宫大臣的庇护,称为“宫内大臣剧团”;詹姆斯一世即位后也予以关爱,改称为“国王的供奉剧团”,因此剧团除了经常的巡回演出外,也常常在宫廷中演出,莎士比亚创作的剧本进而蜚声社会各界。 1599年莎士比亚参加了伦敦著名的环球剧院,并成为股东兼演员。莎士比亚逐渐富裕起来,并为他的家庭取得了世袭贵族的称号。1612年他作为一个有钱的绅士衣绵还乡,四年后就与世长辞。
2023-09-02 18:50:425

莎士比亚的生平经历

威廉.莎士比亚,公元1564~公元1616。伟大的英国剧作家、诗人威廉·莎士比亚1564年生于英格兰斯特拉福镇。他虽受过良好的基本教育,但是未上过大学。莎士比亚18岁时与一个26岁的女子结婚,他不满21岁时已有了三个孩子。几年后他来到伦敦,成为一名演员和剧作家。他三十而立,蜚声剧坛,四年后就已经成了英国戏剧界的泰斗。在随后的十年中他写了《儒略·凯撒》、《奥塞罗》、《麦克白》和《李尔王》这样的杰作。莎士比亚在伦敦住了二十多年,而在此期间他的妻子仍一直呆在斯特拉福。他在接近天命之年时隐退回归故里斯特拉福。1616年莎士比亚在其五十二岁生日前后不幸去世。他的子孙都已经断宗绝代了。莎士比亚给世人留下了三十七部戏剧,其中包括一些他与别人合写的一般剧作。此外,他还写有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和三、四首长诗。就莎士比亚的天才、成就和声望而言,他的名字未能在本册中名列前茅看来有点离奇。我把莎士比亚排得这样低,不是因为我不赏识他的艺术成就,而是我认为文学艺术人物一般说来对人类历史影响较小。宗教领袖、科学家、政治家、探险家、哲学家或发明家的活动经常影响到人类奋斗的许多其他领域的发展。例如,科学的进展对经济和政治事物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影响了宗教信仰、哲学观点和艺术的发展。一位著名的画家,虽然可能对后来的画家的作品影响很大,但是他对音乐和文学可能带来的影响却微乎其微,对探险和其他人类奋斗的领域实际上则毫无影响可言。类似的说法也适合于诗人、剧作家和音乐作曲家。一般说来,文艺人物只对文艺有影响,实际上只对他们所从事的那个特殊领域有影响。正是由于这种原因,没有一名文学、音乐或美术人物被列进前三十名,且只有少数几个人物才被列入本册。那么为什么本册中有文艺人物呢?这是因为欣赏文艺对每个人的生活有一定的直接影响(虽然这种影响并不总是很大),换句话说,一个人可能会花一部分时间听音乐,一部分时间读书,一部分时间作画,等等。即使我们听音乐的时间对我们的其他活动毫无影响(这肯定是种夸张的说法),这一部分时间仍然代表着我们生活中的无聊时间。一位艺术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可能比我们听、读或看他的作品所花的时间还要多。这是因为他的作品很可能对其他作家的创作活动产生影响,他们的作品为我们所体验和赏识。在有些情况下,文艺作品或多或少地有些明确的哲学内容,这会影响我们对其他问题的看法。当然文学作品比音乐或美术作品更经常是如此这般。例如,在《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三幕,第一场)中,莎士比亚让亲王说:“对杀人的凶手不能讲慈悲,否则就是鼓励杀人。”这里提出的观点(不管人们接受与否)具有鲜明的哲学内容,可能会对人们的政治态度产生影响,而不是其他如欣赏“蒙娜丽莎”①所产生的影响。莎士比亚在所有的文学人物中首屈一指,这看来是无容置辩的。相对来说,今天很少有人谈乔叟、维吉尔、甚至荷马的作品,但是要上演一部莎士比亚的戏剧,肯定会有很多观众。莎士比亚创造词汇的天才是无与伦比的,他的话常被引用——甚至包括从未看过或读过他的戏剧的人。况且他的名气也并非昙花一现。近四百年来他的作品一直给读者和评论家带来了许多欢乐。由于莎士比亚的作品已经接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因此在将来的许许多多世纪里也将会受到普遍欢迎,这一推测看来不无道理。在评价莎士比亚的影响时,我们应该这样考虑,如果没有他,就根本不会有他的作品(当然类似的论断适合于每一位文学艺术人物,但是这个因素在评价一般的艺术家的影响时看来并不特别重要)。虽然莎士比亚用英文写作,但是他是一位真正闻名世界的人物。虽然英语不完全是一种世界语言,但是它比任何其它语言都更接近世界语言。而且莎士比亚的作品被译成许多种文学,许多国家都读他的著作,上演他的戏剧。当然有些受欢迎的作家的作品也会受到文学评论家的轻视,但是莎士比亚就不同了,文学学者都不遗余力地赞扬他的作品。世世代代的戏剧家都研究他的作品,企图获得他的文学气质。正是因为莎士比亚对其他作家有巨大的影响和不断受到大众的赏识,才使他在本书中获得相当高的名次。①“蒙娜丽莎”(MonaLisa):又称“拉·乔肯达”La Cioconda。为达·芬奇最著名的作品,完成于1503—1506年间。画中的蒙娜丽莎虽身著丧服,但是从脸上神秘微笑的表情,以及背景的自然描写,成为充满了强烈暗示性的作品,连带的也产生了许多传说。
2023-09-02 18:51:001

莎士比亚是真名还是笔名

如果是国外的那个人 就是有这个人是真名
2023-09-02 18:51:104

莎士比亚晚年最著名的作品~

1、莎士比亚晚年的作品:晚年创作时期:1608——1613,作品有: 《辛白林》(1609)《冬天的故事》(1610)《暴风雨》(1611)。2、按思想和艺术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1590——1600)有: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鲁克丽斯受辱记》《十四行诗》(1592——1598)历史剧《亨利六世》上中下三部《理查三世》《约翰王》《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两部《亨利五世》《驯悍记》《维络那二绅士》《爱的徒劳》《罗米欧与朱丽叶》《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第二时期(1601——1607)有:《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1602?)《终成眷属》(1603?)《一报还一报》(1603?)《哈姆莱特》(1601)《奥瑟罗》(1604)《李尔王》(1605)《麦克白》(1606)《雅典的泰门》(1606?)《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1607)《科里奥兰纳斯》(1607)第三时期为晚年时期。
2023-09-02 18:5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