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防范银行信用风险的措施

2023-09-13 23:37:22
共1条回复
马老四
为了防范银行信用风险,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1、强化信用教育,倡导信用至上。培养公民的信用意识,在全社会加强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培养企业的信用意识,使企业认识到良好的信用是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培养政府及其经济管理、司法部门的信用意识,使他们认识到社会信用是建立规范的经济秩序的保证。   2、加强政策引导,净化信用环境。推行信用公示制度,综合治理破坏银行信用的行为。经常组织在新闻媒体上公布一批企业信用等级,让诚实守信企业得到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和支持;让不讲信用的企业受到曝光,并受到联合制裁。  3、建设信用记录制度,防止银行误入“信用陷阱”。商业银行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建设信用记录制度的经验,按市场化运作,建立经营银行信用信息的专业化公司,开展联合征信业务,从企业、银行、税务等部门全方位地收购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诚实守信情况等综合信息,形成客户信用调查报告同时建立企业信用公共信息平台。   4、理顺产权关系,明确银行信用关系的主体。使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真正成为治理结构完善、运行机制健全、经营目标明确、产权关系清晰的市场经济主体,从而真正奠定银行信用往来的基础,使信用交易的授信方有清晰的产权边界,能够独立地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关推荐

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

1、信用风险涵义:信用风险是指由于信用活动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而导致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确切地说,是所有因客户违约而引起的风险。比如资产业务中借款人无法偿还债务引起的资产质量恶化;负债业务中的存款人大量提取现款形成挤兑等等。2、形成原因:信用风险是借款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或银行贷款而违约的可能性。发生违约时,债权人或银行必将因为未能得到预期的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信用风险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1)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在处于经济扩张期时,信用风险降低,因为较强的赢利能力使总体违约率降低。在处于经济紧缩期时,信用风险增加,因为赢利情况总体恶化,借款人因各种原因不能及时足额还款的可能性增加。(2)对于公司经营有影响的特殊事件的发生:这种特殊事件发生与经济运行周期无关,并且与公司经营有重要的影响。例如:当人们知道石棉对人类健康有影响的的事实时,所发生的产品的责任诉讼让一个著名的在石棉行业中处于领头羊位置的公司破产并无法偿还其债务。扩展资料:1、信用风险有四个主要特征:(1)不对称性:预期收益和预期损失不对称,当某一主体承受一定的信用风险时,该主体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损失是不对称的。(2)累积性:信用风险的累积性是指信用风险具有不断累积、恶性循环、连锁反应、超过一定的临界点会突然爆发而引起金融危机的特点。(3)非系统性:与市场风险相比,信用风险观察数据少且不易获取,因此具有明显的非系统性风险特征。(4)内源性:信用风险不是完全有客观因素驱动的,而是带有主观性的特点,并且无法用客观数据和事实证实。2、信用风险的特点:(1)风险的潜在性。很多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明知还不起也要借,例如,许多国有企业决定从银行借款时就没有打算要偿还。据调查,目前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80%左右,其中有70%以上是银行贷款。这种高负债造成了企业的低效益,潜在的风险也就与日俱增。(2)风险的长期性。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尤其在当前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这一过程将是长久的阵痛。切实培养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契约”规则,建立有效的信用体系,需要几代人付出努力。(3)风险的破坏性。思想道德败坏了,事态就会越变越糟。不良资产形成以后,如果企业本着合作的态度,双方的损失将会减少到最低限度;但许多企业在此情况下,往往会选择不闻不问、能躲则躲的方式,使银行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不能弥补所受的损失。(4)控制的艰巨性。当前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理措施,都具滞后性,这与银行不良资产的界定有关,同时还与银行信贷风险预测机制、转移机制、控制机制没有完全统一有关。不良资产出现后再采取种种补救措施,结果往往于事无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信用风险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业银行风险
2023-09-04 01:38:271

商业银行主要的信用风险来源于

银行信用风险是什么?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由于不确定性影响,导致银行遭受损失,且不能获得额外收益的可能性。银行信用风险指的是什么?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指的是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由于不确定性影响,导致银行遭受损失,且不能获得额外收益的可能性,其中商业信用是企业间的直接信用行为。商业信用是指什么?商业信用指企业在商品或劳务交易中,以延期付款或预收货款的方式进行购销活动所形成的借贷关系,是企业间的直接信用行为,也是企业短期资金的重要来源。信用风险的形成原因是什么?信用风险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1、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处于经济扩张期时,信用风险降低,因较强的盈利能力可以降低总体违约率;处于经济紧缩期时,信用风险增加,盈利情况总体恶化,借款人因各种原因不能及时足额还款的可能性增加;2、影响公司经营的特殊事件的发生。特殊事件发生与经济运行周期无关,但与公司经营有重要的影响。信用风险包括哪些?1、市场风险:资金价格的市场波动造成证券价格下跌的风险,如市场利率上涨导致债券价格下跌,债券投资者就会受损。期限越长的证券,对利率波动也越敏感,市场风险越大;2、违约风险:债务人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按期还本付息,不履行债务契约的风险。一般说来,借款人经营中的风险越大,信用风险就越大,风险高低与收益或损失高低呈正相关的关系;3、收入风险:运用长期资金作为多次短期投资时,实际收入低于预期收入的风险;4、购买力风险:即未预期的高通货膨胀率所带来的风险,实际通货膨胀率高于人们的预期水平时,无论是获得利息还是收回本金时所具有的购买力都低于最初投资时预期的购买力。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区别1、含义不同:非系统风险指由于某种特定原因对某特定资产收益率造成影响的可能性,可通过有效的资产组合来消除的风险;系统风险影响所有资产,不能通过资产组合来消除;2、与资产组合数量的关系不同:非系统风险是当组合中资产的个数足够大时该部分风险可以被完全消除,运用多样化投资可以分散;系统风险不能随着组合中资产数目的增加而消失,是始终存在的,通过多样化投资不可进行分散;3、致险因素不同:非系统风险是特定的企业或行业所拥有的;系统风险是影响整个市场的风险因素所引起的。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有哪些商业银行风险主要包括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狭义的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没有足够的现金来弥补客户存款的提取而产生的支付风险,广义的流动性风险还包括商业银行的资金未能满足客户合理的信贷需求或其它即时的现金需求而引起的风险。信用风险是信用活动的不确定性导致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确切地说,是所有因客户违约而引起的风险。市场风险是基础资产市场价格的不利变动或者急剧波动导致衍生工具价格或者价值变动的风险。操作风险是内部程序、人员、系统不充足或者运行失当,以及因为外部事件的冲击等导致直接或间接损失可能性的风险。《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针对以上风险设计了流动性风险指标、信用风险指标、市场风险指标和操作风险指标,以加强对商业银行风险的识别、评价和预警。
2023-09-04 01:38:351

商业银行的风险

商业银行的风险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监管风险等。1、信用风险是指由于信用活动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而导致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确切地说,是所有因客户违约而引起的风险。比如资产业务中借款人无法偿还债务引起的资产质量恶化;负债业务中的存款人大量提取现款形成挤兑等等。2、市场风险是金融体系中最常见的风险之一,通常是由金融资产的价格变化而产生的,市场风险一般又可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3、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没有足够的现金来弥补客户存款的提取而产生的支付风险;广义的流动性风险除了包含狭义的内容外,还包括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不足而未能满足客户合理的信贷需求或其它即时的现金需求而引起的风险。4、监管风险是指由于法律或监管规定的变化,可能影响商业银行正常运营,或消弱其竞争能力、生存能力的风险。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对策与建议。1、树立风险管理的经营理念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就是要倡导和强化风险意识,建立包括各部门、各项业务、各种产品的全方位风险管理体制。推行涵盖事前预测、事中管理、事后处置的全过程风险管理行为,引导和推进风险管理业务的发展。2、规范银行信息披露为规范信息披露工作,商业银行应对银行风险管理制度与程序、资本构成、风险披露的评估和管理程序、资本充足率等领域的关键信息准确核算,按照由内到外、逐步公开的原则,稳步推动信息披露工作的规范化。3、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商业银行应按照一定的制度规则实施资产配置,这样既决定了不确定性问题。又可以使银行的经营更加灵活。建立合理的信息吸收与流动机制。内部控制实际上是在对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采取的一种行动。
2023-09-04 01:38:551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资产指什么

信用风险资产指银行资产负债表表内及表外承担信用风险的资产,主要包括各项贷款、存放同业、拆放同业及买入返售资产、银行帐户的债券投资、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承诺及或有负债等。银行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和其它风险。在计算资本充足比率时,根据外部评级结果确定资产的风险权重,允许一些在国际上先进的银行使用内部评级方法计算风险资产。扩展资料中国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和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商业银行的业务具有集中于本币业务、表内业务和贷款业务的特点,决定了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是信贷风险,因此,债务人违约是造成商业银行“一逾两呆”、“三—五类”银行信贷风险难以化解的主要原因。虽然中国政府采取发行特别国债专门用于补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资本金、成立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接管四大国有银行及政策性银行的不良资产等措施,但信贷风险的根源依然存在。加之商业银行防范信贷风险的措施不能完全落实,金融风险仍有发生的可能。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信用风险资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银行风险资产
2023-09-04 01:39:521

银行信用风险是什么意思

银行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手不能完全履行合同的风险。银行信用风险主要发生在贷款中,除此之外,还有在担保、承兑和证券投资等业务中,这种风险关系到银行的生死存亡。银行的信用风险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存款者到银行提款的时候银行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应付;二是债务到期时候,借款人没有按照规定归还贷款和利息。对于危及生死存亡的银行信用风险预防方法:1、建立信用风险管理体系:防止信用风险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只在某个环节做好是不起作用或者作用较小的,必定要做好整体的防御。在整体上进行统筹建设,建立信用风险管理系统,从业务的获取到放出贷款,再到回收,从每个环节都要做好预防。2、加强风险管理团队的建设:很多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团队较为薄弱,对于银行信用风险防控的作用不能够发挥。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就要加强人才的引起,并且对于风险团队进行教育和培训。3、对于各项业务进行定期核查:风险就潜伏在每一项业务中,不同的业务发生的风险可能性以及危害性不同,银行的风险挂历团队应该定期对业务的可能性和可能造成损失进行评价和识别。4、对于贷款客户要多甄别:在进行业务之前,对于客户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并且甄别信息的准确性,防止出现虚假信息造成对于客户错误的判定。5、分散贷款:很多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常常集中在某一行业,这些行业一旦受到宏观政策的影响出现巨大的变化,那对于贷款人带来的变化就是颠覆性的变化,自然商业银行就是巨大的损失。因此商业银行应扩大自己的信贷行业。
2023-09-04 01:40:001

商业银行最主要的信用风险来源是

商业银行最主要的信用风险来源是是贷款。信用风险既存在于传统的贷款、债券投资等表内业务中,又存在于信用担保、贷款承诺及衍生产品交易等表外业务中。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由于不确定性的影响,导致银行遭受损失,不能获取额外收益的可能性。
2023-09-04 01:40:081

对大多数商业银行来说什么是最主要的信用风险来源

对大多数商业银行来说信贷风险是最主要的信用风险来源。信用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最大风险,其中最主要的信用风险是信贷风险。利率风险主要表现为一种体制风险,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市场定价。
2023-09-04 01:40:161

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来源

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银行的贷款业务和投资业务。在贷款业务中,商业银行需要承担贷款违约的风险。如果贷款人无法偿还贷款,商业银行将会承受损失。此外,商业银行还可能因为贷款质量较差而遭受损失。在投资业务中,商业银行需要承担投资亏损的风险。如果投资的证券价值下降,商业银行将会承受损失。此外,商业银行还可能因为投资的证券质量较差而遭受损失。另外,商业银行还可能因为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合同风险、法律风险等因素而遭受信用风险。为了降低信用风险,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并加强风险监控和防范措施。
2023-09-04 01:40:251

商业银行三大风险包括

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1、操作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2、市场风险主要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商品价格风险。3、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主要拥有不对称性、累积性、非系统性、内源性四个主要特征。
2023-09-04 01:40:331

商业银行主要信用风险来源于

1、信用风险在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中,信用风险是最重要的风险。信用风险是指银行的借款人或者交易对象不能按照事先达成的协议履行义务的潜在可能性。作为银行,是以信用为基础的企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也逐渐增加,而信用风险仍然是最为重要的风险。目前,虽然我国对商业银行进行诸多的风险管理,但是对风险的控制能力远远地低于风险扩张的速度。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主要表现在贷款结构失衡。不良资产数量巨大、资产结构单一、资产与负债期限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上。虽然目前为止商业银行的盈利性非常好,但是我们必须对信用风险的一系列表现引起重视,才能有效分散商业银行风险。2、利率风险
2023-09-04 01:40:541

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相比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具有什么

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相比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具有普遍性、非营利性。1、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基础资产市场价格的不利变动或者急剧波动而导致衍生工具价格或者价值变动的风险,基础资产的市场价格变动包括市场利率、汇率、股票、债券行情的变动,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具有专业性、营利性。2、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方不履行到期债务的风险,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具有单一性。3、商业银行是银行的一种类型,职责是通过存款、贷款、汇兑、储蓄等业务,承担信用中介的金融机构。主要的业务范围是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以及办理票据贴现等。商业银行没有货币的发行权,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主要集中在经营存款和贷款业务,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具有普遍性、非营利性。
2023-09-04 01:41:031

商业银行通常可以采用下列哪些手段管理信用风险?( )

【答案】:A、B、C、D、E信用风险控制的手段包括限额管理、关键业务环节控制和缓释等。在信贷业务流程中,与信用风险管理密切相关的关键流程/环节包括授信权限管理、贷款定价、信贷审批、贷后管理等。信贷业务流程应当结构清晰、职能明确,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做到关键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同时满足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的需要。
2023-09-04 01:41:131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资产指什么

信贷资产是什么信贷资产,也称为“信贷业务”,指的是银行所发放的各种贷款所形成的资产业务。主要通过放款收回本金和利息,扣除成本后获得利润。信贷资产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业务。信贷资产的贷款按期限可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有利于银行掌握资产的流动性;按对象和用途可分为工业贷款、农业贷款、科技贷款、消费贷款、投资贷款、证券贷款等,有利于考察银行信贷资金的流动方向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分布状况,从而有利于分析银行信贷结构与国民经济的情况;按贷款的质量或占用形态可分为正常贷款、呆滞贷款、呆账贷款等。有利于加强银行贷款质量管理,找出产生贷款风险的原因,并为之制定措施以及对策。
2023-09-04 01:41:221

对于大多数商业银行来说什么是最主要的信用风险来源

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的主要风险,一般也被称为违约风险,是指贷款人不能够按照同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按期进行还款,从而导致银行本身利益受到损失;2、市场风险:商业银行所需要承受的市场风险主要取决于商品市场或是货币市场内的波动情况,具体是指商业银行在投资或是买卖不动产时因市场内的价格波动而造成利益损失;3、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主要是指商业银行本身拥有的流动性资金不能够满足用户到期支付的需要,从而导致银行的清算能力丧失;4、操作风险:操作风险主要是指因银行内部人员的操作不当造成银行承受一些直接或是间接的损失;5、法律风险:法律风险主要是指银行方面因为同用户或是组织单位的法律纠纷而进行一定的经济赔偿,是银行资产损失的原因之一;6、国别风险:国别风险主要取决于银行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若是因为某些原因,造成该国家的人民没有能力去偿还在银行中的欠款,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银行资产方面的直接损失;
2023-09-04 01:41:291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有哪些

作者:石方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633783/answer/37010923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信用风险,是违约风险,是银行借款人无法还钱的风险,其成因的话,你原来列举的三点不是适合的角度,或者不是风险发生的原因:比如风险认识不足,这个跟风险成因关系不大,何况现在国内银行风险管理总体上也已经相当专业了,认识上与国外差异不会多大,也早过了这一点导致银行内部管理、制度、风控等方面出现问题,从而产生信用风险的时候了。内控制度不完善,现在不是重要原因,多数制度出问题也都是个别点、较小的问题,叠加其他因素,最终出现风险的(你要相信我国银行监管机构以及商业银行自身多数还是偏风险保守型的,制度多数是从严,可以不做,或者少做,也要避免风险发生)。信息不对称是银行客户营销以及信贷管理的难题,可以说是银行贷款出现风险,未能及时发现的部分原因,但跟风险原因本身关系不大。信用风险成因的话,从银行的角度来看,主要有外部的(宏观上的,行业上的,企业自身的等等),还有银行内部的(管理上的,制度上的,风险控制上的,等等)。目前最主要的、全局性的原因是外部因素,特别是企业之外的国家、地方以及行业等宏观经济情况。银行是顺周期行业,特别是中国经济中“政府的手”非常强大,在中央和地方产业、信贷、税收等各方面政策规划以及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时,企业总体经营效益,盈利和现金流水平与宏观经济高度正相关,这是大环境,大背景,也是影响银行贷款信用风险水平最最重要的因素,是决定银行业行业性、区域性整体逾期、不良发生最重要的条件。外部因素第二个方面,就是企业自身经营中出现的问题,这个因素很多,主要有:经营管理不善;产品不对路,技术不过硬,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扩张过快,现金流跟不上;恶意欺诈,骗贷;发生生产事故,遭遇自然灾害;老板,实际控制人涉案,涉及民间借贷等等。现在也有不少是作为担保人,被别人给拖垮的。内部因素方面,信用风险的成因,主要是银行自身经营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大体上相当于你第二个问题“目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客户选择不当;贷后管理不到位,资金监控、贷后检查等出现问题;个别工作人员违法违规;等等。
2023-09-04 01:41:591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表现形式?

信贷风险的类型可以从总体上划分为市场性风险和非市场性风险两类。市场性风险主要来自企业(借款人)的生产和销售风险(即借款人在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由市场条件和生产技术等因素变动而引起的风险;非市场风险主要指自然和社会风险。自然风险是指由于自然因素使借款人蒙受经济损失无法偿还信贷本息的风险;社会风险是指由于个人或团体在社会上的行为引起的风险。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 主要是不良信贷的防范。工商银行的信贷手册里有一段名言:“我们收取的利息再高, 也难以弥补信贷本金的损失! ”我国2002年全面实行信贷五级分类制度, 该制度按信贷的风险程度, 将银行信贷资产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不良信贷主要指次级、可疑和损失类信贷。银行信贷风险是指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在银行的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实际收益结果与预期收益目标发生背离,有遭受资产损失的可能性。信贷风险是指借款企业因各种原因不能按时归还信贷本息而使银行资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银行信贷业务中占比重大的是信贷业务,信贷具有风险较高、收益突出的特点,对整个银行的经营举足轻重。
2023-09-04 01:42:081

信贷风险是什么

  近年来,在金融业日趋全球化的新形势下,信贷风险已经成为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之一,银行对信贷风险的控制和管理能力关系到银行体系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我整理了一些信贷风险是什么,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信贷风险是什么   信贷风险的形成是一个从萌芽、积累直至发生的渐进过程。在还款期限届满之前,借款人财务商务状况的重大不利变化很有可能影响其履约能力,贷款人除了可以通过约定一般性的违约条款、设定担保等方式来确保债权如期受偿之外,还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交叉违约条款"。交叉违约的基本含义是:如果本合同项下的债务人在其他贷款合同项下出现违约,则也视为对本合同的违约。一般来说,债权人都是以当事人未履行其在本合同项下的义务为由,追究债务人的违约责任,但交叉违约条款突破了这一限制,它颇有"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的味道,即试图赶在借款人其他贷款合同项下的债务出现偿还危机之前采取救济措施,以避免自己处于比其他债权人更糟的处境。此种违约形态在中国现行法上虽无明确规定,但它并不违反合同法的有关法理及法律精神,现行《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辩权可以作为其适用的法理依据。因此,交叉违约条款可以作为约定条款订入合同之中,以使贷款人能够及时全面的掌控借款人的信用水平。   信贷风险的特点   信贷风险的类型可以从总体上划分为市场性风险和非市场性风险两类。市场性风险主要来自企业(借款人)的生产和销售风险(即借款人在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由市场条件和生产技术等因素变动而引起的风险;非市场风险主要指自然和社会风险。自然风险是指由于自然因素使借款人蒙受经济损失无法偿还信贷本息的风险;社会风险是指由于个人或团体在社会上的行为引起的风险。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主要是不良信贷的防范。工商银行的信贷手册里有一段名言:"我们收取的利息再高,也难以弥补信贷本金的损失! "中国2002年全面实行信贷五级分类制度,该制度按信贷的风险程度,将银行信贷资产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不良信贷主要指次级、可疑和损失类信贷。银行信贷风险是指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在银行的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实际收益结果与预期收益目标发生背离,有遭受资产损失的可能性。信贷风险是指借款企业因各种原因不能按时归还信贷本息而使银行资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银行信贷业务中占比重大的是信贷业务,信贷具有风险较高、收益突出的特点,对整个银行的经营举足轻重。因此,研究信贷风险意义重大。一般来说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具有以下特征:   信贷风险的应对对策   一、修订、完善各项信贷管理制度,保证各项制度之间的协调、配合和制约,确保各项信贷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首先,从制度上完善信贷档案管理。尽快制定、实施《信贷档案管理实施办法》,就信贷档案的收集、交接、检查进行明文规定,指派专人负责,并定期检查、考核执行情况。对企业财务资料虚假问题,可以考虑建立"四相符审核"和"财务报表审计失实责任赔偿制度"。具体来说,就是:一方面银行本身对借款企业的总账、明细账、原始凭证和重要实物进行核对,做到"四相符";另一方面可与会计师事务所签订合同,委托事务所对银行贷款申请人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作为银行审批贷款的依据,并同时在合同中规定,如因其报告不实而致使贷款损失,注册会计师本人及其所在事务所负责全额赔偿银行因此而受到的损失。   其次,进一步完善以贷款风险管理为核心的授权授信、审贷分离、分级审批、集体审批、贷款"三查"等风险控制制度。包括:在办理信贷业务时严格按照业务流程、岗位权限以及行使权限的条件进行运作,加强不同岗位、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制约作用,实行对业务全过程的风险控制,杜绝各种违规行为的发生;制定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及贷后检查的办法和实施细则,规定应该包括的内容、调查方式、核实手段等,以避免流于形式。同时,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将信贷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人,严格考核,防止有法不依现象的发生。   二、建立健全信贷专门管理机构,防止信贷权力的过分集中,实行信贷决策民主化、科学化。首先要真正落实审贷分离制度,尽快将贷款的审查和批准权分别落实到不同的职能部门,明确贷款审查部门的工作范围、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规范贷款审批部门的工作制度、审批内容、审批权限、审批程序和审批责任。   其次,对大额贷款和疑难问题贷款,应建立专门的贷款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贷款审批决策问题。该委员会可以是一个非常设的机构,但应当由行政领导和业务专家组成,业务专家负责提供贷款申请人的基本信息、贷款风险分析报告及专家意见,贷款审批实行民主决策。   第三,将贷款风险评估具体落实到一个独立于信贷业务部门的职能部门。贷款风险定期评估是监测贷款风险度的一项具体工作,需要独立、科学、客观地对每一笔贷款生命周期中的风险状况作出量化评估,达到一定风险水平的贷款,就需要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化解、转移风险。因此,为了保证贷款风险评估的客观性、科学性、时效性,这项工作需要一个独立于信贷业务部门的其他部门来独立完成。设立专门的信贷管理机构是为了防范信贷权力的过分集中,利用机构的相对独立性在信贷权力分配中建立起一道"防火墙"。但为了保证信息的流动性,保证各个部门都能充分占有、共享收集到的借款人的资信信息,还应该建立信息在有关部门流动的制度,防止划地为牢、公共信息被一个部门私自占有的情况发生。   三、建立借款人信用信息共享制度。上述两项措施旨在解决商业银行单个分支机构的信贷管理问题,但是由于单个分支机构的业务领域仅限于某一地区,不可能全面掌握现有借款人,特别是未来借款人的资信情况。因此,商业银行还应该在其系统内建立借款人信用信息系统,让其所有的信贷业务部门全面掌握借款人的资信状况、地方经济运行状况、国民经济运行状况、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宏观或微观经济政策。借款人信用系统可以收集有钱不还、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或者企业运行状况较差、贷款风险度过高的借款人的信息,通过在系统内交流"不良借款人黑名单"的形式,禁止其分支机构向不良借款人发放新的贷款,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收回旧贷款
2023-09-04 01:42:181

急求: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与信贷风险问题?

信用风险(Credit risk)。信用风险可定义为银行的借款人或交易对象不能按事先达成的协议履行义务的潜在可能性。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一项传统风险, 也是最主要的风险。而信贷风险则是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中隐含损失的可能性。二者为不同的概念,细究之下,信贷风险应属于信用风险的一部分。信贷风险分类为:市场性风险和非市场性风险两类。市场性风险主要来自企业(借款人)的生产和销售风险(即借款人在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由市场条件和生产技术等因素变动而引起的风险);非市场风险主要指自然和社会风险。自然风险是指由于自然因素使借款人蒙受经济损失无法偿还信贷本息的风险;社会风险是指由于个人或团体在社会上的行为引起的风险。
2023-09-04 01:42:274

银行初级考试风险管理资料: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类别

  导语: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在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由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得银行实际收益偏离预期收益,从而导致遭受损失或不能获取额外收益的可能性。   一、 信用风险   项 目内 容   信用风险的内涵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产品价值,从而给债权人或金融产品持有人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信用风险特征信用风险损失会因为交易对手(包括借款人、债券发行者和其他合约的交易对手)的直接违约造成损失,而且,交易对手信用评级的下降也可能会带来损失。(也即违约可能是最主要的信用风险原因)。   贷款、债券投资、信用担保、贷款承诺、衍生品交易都是信用风险来源,其中基础金融产品和衍生产品带来的风险影响不同,基础金融产品(如债券、贷款),造成的损失最多是其债务的全部账面价值;而对衍生产品而言,由于衍生产品的名义价值通常十分巨大,因此潜在的风险损失也就比较大。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种类,很大程度上由个案因素决定。与市场风险相比,信用风险观察数据少且不易获取,因此具有明显的非系统性风险特征。   作为一种特殊的信用风险,结算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在结算过程中,一方支付了合同资金但另一方发生违约的风险。   二、 市场风险   项 目内 容   市场风险的内涵市场风险是指金融资产价格和商品价格的波动给商业银行表内头寸、表外头寸造成损失的风险。市场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风险和商品风险。   利率风险是最主要的市场风险之一。由于商业银行的资产主要是金融资产,利率波动会直接导致其资产价值的变化,从而影响银行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   市场风险的"特征市场风险具有数据充分和易于计量的特点,适于采用量化技术加以控制。市场风险具有明显的系统性风险特征,难以通过分散化投资完全消除。   三、 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的内涵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根据监管机构的规定,操作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声誉风险和战略风险。操作风险包括四大事件类别和七种可能造成实质性损失的事件类型。具体为人员因素、内部流程、系统缺陷和外部事件四大类别,和内部欺诈,外部欺诈,就业制度和工作场所安全事件,客户、产品和业务活动事件,实物资产损坏,信息科技系统事件,执行、交割和流程管理事件等七种事件类型。   操作风险的特征操作风险广泛存在于商业银行业务和管理的各个领域,具有普遍性和非营利性,不能给商业银行带来盈利。 商业银行之所以承担操作风险是因为其不可避免。   四、 流动性风险   项 目内 容   流动性风险的内涵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和/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而造成损失或破产的风险。   当商业银行流动性不足时,它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取足够的资金,从而导致商业银行资不抵债,影响其正常运营。比如银行挤兑。   流动性风险的特征流动性风险形成的原因复杂,涉及的范围广泛,是一种多维风险。而且信用、市场、操作等风险领域的管理缺陷都会导致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不足,甚至引发风险扩散,造成整个金融系统出现流动性困难。因此,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体现了商业银行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   五、 国家风险   项 目内 容   国家风险的内涵国家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在与非本国居民进行国际经贸与金融往来时,由于别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变化而遭受损失的风险。国家风险可分为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三大类。   (1)政治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受特定国家的政治动荡等不利因素影响(例如长期以来部分南亚和非洲国家政局不稳),无法正常收回在该国的金融资产而遭受损失的风险。政治风险包括政权风险、政局风险、政策风险和对外关系风险等。(2)经济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受特定国家经济衰退等不利因素影响(例如2009年11月发生的迪拜主权债务危机),无法正常收回在该国的金融资产而遭受损失的风险。(3)社会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受特定国家贫穷加剧、生存状况恶化等不利因素影响(例如部分非洲国家长期受困于贫穷、饥饿、卫生、医疗等社会问题),无法正常收回在该国的金融资产而遭受损失的风险。   国家风险的特征国家风险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国家风险发生在国际经济金融活动中;二是在国际经济金融活动中,不论是政府、商业银行、企业,还是个人,都可能遭受国家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风险管理实践中,商业银行通常将国家风险管理归属于信用风险管理范畴。   六、 声誉风险   项 目内 容   声誉风险的内涵声誉是商业银行所有的利益持有者基于持久努力、长期信任建立起来的无形资产。   声誉风险是指由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商业银行负面评价的风险。商业银行的业务性质要求其能够维持存款人、贷款人和整个市场的信心,因此商业银行通常将声誉风险视为其经济价值最大的威胁。   声誉风险的特征几乎所有的风险都可能影响商业银行的声誉,因此声誉风险也被视为一种多维风险。   管理声誉风险的最好办法就是:强化全面风险管理意识,改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并预先做好应对声誉危机的准备;确保其他主要风险被正确识别和优先排序,进而得到有效管理。   七、 法律风险   项 目内 容   法律风险的内涵法律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因日常经营和业务活动无法满足或违反法律规定,导致不能履行合同、发生争议/诉讼或其他法律纠纷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从狭义上讲,法律风险主要关注商业银行所签署的各类合同、承诺等法律文件的有效性和可执行力。从广义上讲,与法律风险密切相关的还有违规风险和监管风险。   (1)违规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由于违反监管规定和原则,而招致法律诉讼或遭到监管机构处罚,进而产生不利于商业银行实现商业目的的风险。   (2)监管风险是指由于法律或监管规定的变化,可能影响商业银行正常运营,或削弱其竞争能力、生存能力的风险。   法律风险的特征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法律风险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操作风险,它包括但不限于因监管措施和解决民商事争议而支付的罚款、罚金或者惩罚性赔偿所导致的风险敞口。   在风险管理实践中,商业银行通常将法律风险管理归属于操作风险管理范畴。   八、 战略风险   项 目内 容   战略风险的内涵战略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追求短期商业目的和长期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因不适当的发展规划和战略决策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或不利影响的风险。或者,战略风险是指经营决策错误,或决策执行不当,或对行业变化束手无策,而对商业银行的收益或资本形成现实和长远的不利影响。   战略风险的特征战略风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商业银行战略目标缺乏整体兼容性;   二是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制定的经营战略存在缺陷;   三是为实现目标所需要的资源匮乏;四是整个战略实施过程的质量难以保证。战略风险同样是一种多维风险。如果缺乏结构化和系统化的风险识别和分析方法,深入理解并有效控制战略风险是相当困难的。
2023-09-04 01:42:461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主要特征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主要特征包括:1. 违约风险: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贷款本息或无法偿还全部贷款本息的风险。2. 担保风险:借款人提供的担保物价值下降或无法变现的风险。3. 利率风险:由于市场利率变化,导致银行的贷款利率与市场利率不匹配,从而导致银行的利润下降或亏损的风险。4. 流动性风险:银行在贷款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资金流动性不足的风险,导致无法满足客户的贷款需求。5. 评估风险:银行在评估借款人的信用风险时,可能会出现评估不准确或评估标准不一致的风险。6. 政策风险:政策变化可能会对银行的信贷业务产生影响,例如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导致银行的房贷业务受到影响。7. 市场风险:银行的信贷业务受到市场变化的影响,例如经济衰退、行业萎缩等,导致银行的贷款违约率上升。
2023-09-04 01:43:251

银行信用风险形成原因?

信用风险的形成原因 信用风险 是借款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或银行贷款而违约的可能性。发生违约时,债权人或银行必将因为未能得到预期的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信用风险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①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在处于经济扩张期时,信用风险降低,因为较强的赢利能力使总体违约率降低。在处于经济紧缩期时,信用风险增加,因为赢利情况总体恶化,借款人因各种原因不能及时足额还款的可能性增加。②对于公司经营有影响的特殊事件的发生;这种特殊事件发生与经济运行周期无关,并且与公司经营有重要的影响。例如:产品的质量诉讼。举一具体事例来说:当人们知道石棉对人类健康有影响的的事实时,所发生的产品的责任诉讼使Johns- Manville公司,一个著名的在石棉行业中处于领头羊位置的公司破产并无法偿还其债务。 银行风险产生的原因及特点 10分 你的问题过于笼统。我试着给你理清一下。银行风险有很多方面,最主要的是信用风险(与信贷业务相关)、市场风险(与资金运用相关)和操作风险(与业务流程相关)。每一类又都包含很多业务领域。 银行风险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不知你要了解的是哪个方面? 影响房地产银行信用风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伟亮标识,值得信赖信用风险的后果影响 信用风险对形成债务双方都有影响,主要对债券的发行者、投资者和各类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有重要作用。 当借款人对银行贷款违约时,商业银行是信用风险的承受者。银行因为两个原因会受到相对较高的信用风险。首先,银行的放款通常在地域上和行业上较为集中,这就限制了通过分散贷款而降低信用风险的方法的使用。其次,信用风险是贷款中的主要风险。随着无风险利率的变化,大多数商业贷款都设计成是是浮动利率的。这样,无违约利率变动对商业银行基本上没有什么风险。而当贷款合约签定后,信用风险贴水则是固定的。如果信用风险贴水升高,则银行就会因为贷款收益不能弥补较高的风险而受到损失。 银行风险管理重要性 众所周知,目前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信用风险。即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债务人不能按期还款而违约所形成损失的可能。二是市场风险。即市场的价格变化使头寸蒙受的损失,它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价格风险等。三是操作风险。即因不完善的内部管理程序和不规范的内部操作程序而形成的风险。信用风险是最常见的,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损失也是最大的。操作风险主要是由于银行点多面广,且管理水平、宽严程度不一等原因造成的,也是较容易出现的风险。市场风险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我国的汇率和利率管理还没有完全放开,这方面造成的损失是较小的。 从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进程和实践来看,在激烈的竞争环境和千变万化的市场条件下,如果信贷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到位,工作力度不够,这三大风险都会给商业银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造成商业银行的倒闭和破产。由于历史背景和客观原因,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始终是一个簿弱环节,表现为规模扩张与资产实力不相适应,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质量不相匹配,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完善等。因此,商业银行要进行有效的风险预警、监测、管理、控制、防范和化解就必须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构筑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形成全程的信贷风险管理流程 按照商业银行的内部设置和审贷分离原则,设客户经理、风险经理、内控审计三道防线。客户经理负责市场营销和客户关系的管理与维护,并对营销的项目及客户的背景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提出初步意见;风险经理在不接触客户的情况下,以客户经理提供的书面材料为基础,对客户的主体资格、融资背景、项目的可行性、合法合规性、合同的完整性以及抵押物产权价值等诸多方面进行独立的审核审查,形成客观独立的书面意见,揭示和预测风险程度,提出降低信贷风险的措施和对策;内控审计主要是在一定时间内负责对客户经理、风险经理的工作是否依法合规进行检查监督,整个经营管理过程在没有政策性因素的影响下,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如果发现风险或出现重大失误和损失,则按照相关规定,对有关部门或相关责任人进行适当的处罚。以上三道防线明确划分了三个部门之间和岗础之间的职责,形成职责分离、相对独立、相互制约。[1] 二、打好风险管理的三项基础,形成全员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 一是进行一定的投资,提高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形成一定规模的数据库,不断完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计量分析模型,建立健全风险指标识别系统、预警系统和监控系统,提高各类信息的处理能力。二是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风险管理专业队伍。信贷风险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风险管理制度、措施、动态和整个运行机制,都要靠人来执行,所以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风险管理专业人才是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三是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制度。使各个业务部门以及下至各个客户经理,对资本成本、费用成本、风险成本等,都要有所了解,使之在处理各项业务时自觉地处理好收益和成本之间的关系、市场与风险之间的关系,保证各项业务建康有序的发展。 三、构建风险管理的三个层面,形成全新的信贷风险管理垂直方法 要实现信贷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就必须改变商业银行现有的分行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建立总行风险管理部——分行风险管理部——支行风险管理部三个层面的专业垂直管理层次,提高和增强风险政策的贯彻力度和速度。总行风险管理部主要制定风险管理的战略决策,制定和修改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建立有效的风险识别、预警、计量、监测和控制系统,确定银行可以承受的风险水平,并对分行以及风险管理机构的负责人进行绩效...... 银行的主要业务面临哪些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主要面临以下几种风险: (1)信用风险:即交易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 (2)市场风险:是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动,银行的表内和表外头寸所面临遭受损失的风险; (3)利率风险:指银行的财务状况在利率出现不利的波动时所面对的风险; (4)流动性风险: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即当银行流动性不足时,它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了其盈利水平的情况; (5)操作风险:主要在于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 (6)法律风险:包括因不完善、不正确的法律意见、文件而造成同预计情况相比资产价值下降或负债加大的风险; (7)声誉风险:该风险产生于操作上的失误、违反有关法规和其他问题。 以下对上述风险进行简要分析: 一,信用风险 这是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指获得银行信用支持的债务人不能遵照合约按时足额偿还本金和利息的可能性.在商业银行业务多样化的今天,不仅涉及传统的信用风险仍然是商业银行的一项主要风险,而且,贴现,透支,信用证,同业拆放,证券包销等业务中涉及的信用风险也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信用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类:   本金风险.是指银行对某一客户的追索权不能得到落实的可能性.如呆帐贷款,最终将表现为本金风险.   潜在替代风险.即由于市场价格波动,交易对手自交易日至交收日期间违约而导致损失的风险,其大小根据市场走势向原先预计的相反方向发展时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来计算.对银行而言,可能是交易对手违约,而市场又向不利方向发展的情况下,被迫代替交易对手完成原有交易所付出的代价.   第三者保证风险.如果债务人违约不能偿还债务,而担保方或承诺方又不能代债务人偿还债务,就出现了第三者担保风险.   证券交易和包销风险.指的是证券二级市场交易和一级市场交易中的风险.   交收风险.指的是资金或证券交与收的过程中,通知时间和实际时间之差可能产生的风险.一旦有关交收无法执行或交手处理错误,该风险将转化为本金风险.   信贷集中风险.是指银行的贷款只发放给少数客户,或者给某一个客户的贷款超过其贷款总额的一定比例,从而使所发放的贷款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大大上升. 二,利率风险 指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利率的波动通过存款,贷款,拆借等业务影响商业银行负债成本和资产收益等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三,流动性风险 是指银行本身掌握的流动资产不能满足即时支付到期负债的需要,从而使银行丧失清偿能力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流动性风险,一方面是一种本原性风险,就是由于流动性不足造成;另一方面,也是最常见的情况,是其它各类风险长期隐藏,积聚,最后以流动性风险的形式爆发出来.从这种意义上讲,流动性风险是一种派生性风险,即流动性不足,可能是由于利率风险,信用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法律风险,国家风险,汇率风险等风险源所造成的,银行最终陷入流动性风险中不能自拔. 四,汇率风险 是指本币或外币汇率升值或贬值,使商业银行的资产在持有或者运用过程中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五,市场风险 是指商业银行投资或者买卖动产,不动产时,由于市场价值的波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商品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不动产市场,期货市场,期权市场等多种市场行情的变动. 六,法律风险 是指因为对法律条文的歧义,变迁,误解,执行不力,规定不细致等原因导致无法执行双边合约,造成银行面临损失的可能性。 七,经营风险 是指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中,发生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程序或控制失...... 我国商业银行主要面临哪些风险?并简单分析原因 我国商业银行主要面临以下几种风险: (1)信用风险:即交易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 (2)市场风险:是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动,银行的表内和表外头寸所面临遭受损失的风险; (3)利率风险:指银行的财务状况在利率出现不利的波动时所面对的风险; (4)流动性风险: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即当银行流动性不足时,它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了其盈利水平的情况; (5)操作风险:主要在于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 (6)法律风险:包括因不完善、不正确的法律意见、文件而造成同预计情况相比资产价值下降或负债加大的风险; (7)声誉风险:该风险产生于操作上的失误、违反有关法规和其他问题。 以下对上述风险进行简要分析: 一,信用风险 这是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指获得银行信用支持的债务人不能遵照合约按时足额偿还本金和利息的可能性.在商业银行业务多样化的今天,不仅涉及传统的信用风险仍然是商业银行的一项主要风险,而且,贴现,透支,信用证,同业拆放,证券包销等业务中涉及供信用风险也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信用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类:   本金风险.是指银行对某一客户的追索权不能得到落实的可能性.如呆帐贷款,最终将表现为本金风险.   潜在替代风险.即由于市场价格波动,交易对手自交易日至交收日期间违约而导致损失的风险,其大小根据市场走势向原先预计的相反方向发展时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来计算.对银行而言,可能是交易对手违约,而市场又向不利方向发展的情况下,被迫代替交易对手完成原有交易所付出的代价.   第三者保证风险.如果债务人违约不能偿还债务,而担保方或承诺方又不能代债务人偿还债务,就出现了第三者担保风险.   证券交易和包销风险.指的是证券二级市场交易和一级市场交易中的风险.   交收风险.指的是资金或证券交与收的过程中,通知时间和实际时间之差可能产生的风险.一旦有关交收无法执行或交手处理错误,该风险将转化为本金风险.   信贷集中风险.是指银行的贷款只发放给少数客户,或者给某一个客户的贷款超过其贷款总额的一定比例,从而使所发放的贷款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大大上升. 二,利率风险 指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利率的波动通过存款,贷款,拆借等业务影响商业银行负债成本和资产收益等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三,流动性风险 是指银行本身掌握的流动资产不能满足即时支付到期负债的需要,从而使银行丧失清偿能力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流动性风险,一方面是一种本原性风险,就是由于流动性不足造成;另一方面,也是最常见的情况,是其它各类风险长期隐藏,积聚,最后以流动性风险的形式爆发出来.从这种意义上讲,流动性风险是一种派生性风险,即流动性不足,可能是由于利率风险,信用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法律风险,国家风险,汇率风险等风险源所造成的,银行最终陷入流动性风险中不能自拔. 四,汇率风险 是指本币或外币汇率升值或贬值,使商业银行的资产在持有或者运用过程中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五,市场风险 是指商业银行投资或者买卖动产,不动产时,由于市场价值的波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商品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不动产市场,期货市场,期权市场等多种市场行情的变动. 六,法律风险 是指因为对法律条文的歧义,变迁,误解,执行不力,规定不细致等原因导致无法执行双边合约,造成银行面临损失的可能性 七,经营风险 是指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中,发生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程序或控制失控,工...... 商业银行风险的成因有哪些,内容是什么? 你好,商业银行风险一般包括以下4点: 市场风险: 市价波动对于企业营运或投资可能产生亏损之风险,如利率、汇率、股价等变动对相关部位损益的影响。 信用风险:指借款者不能按合同要求偿还贷款本息而导致银行遭受损失,它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流动风险: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 操作风险:制度不良与操作疏失以及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其他还有法律风险国家风险 信用卡风险的主要因素 造成信用卡风险的主要原因信用卡风险是一种普遍的客观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导致信用卡风险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缺乏一个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公民个人资信控制处于无序状态良好的信用是市场秩序的根本保障,也是信用卡业务发展的重要灵魂。一方面银行是讲究信用的,另一方面也要求持卡人都必须讲究信用。但是有成千上万向银行申领信用卡的公民是否都具有信用呢?社会上缺乏一个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还没有一个类似控制个人资信状况的咨询机构可供银行选择,银行在发展持卡人的过程中,仅能依凭证件或向申领人单位、派出所咨询,而冒领人单位和公安机关的派出所对个人的资信情况也不甚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卡银行在发卡过程中,不能不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从而给居心不良者以可乘之机。2、欺诈成本低廉,法律打击失之过宽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制度、办法,对规范信用卡业务、抑制信用卡风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尚缺乏全面、系统、细致的法律、法规。仅于1995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 ,对信用卡欺诈作了规定,但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加以具体化、定量化。因此,建立和健全信用卡适用法律十分必要,它是防范信用卡风险的内在因素和第一道防线。3、信用卡受理点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用卡环境尚待优化除一些大宾馆、大商场的少数专业收银人员具有较好的受理业务能力外,大部分特约商户的收银人员对信用卡支付业务比较生疏,他们往往连正常的信用卡受理程序都不熟悉,更不必说如何识别假冒、伪造信用卡。这些收银员对受卡业务之所以比较生疏,一是因为我国人民币信用卡种类多,操作上各不相同,收银人员难以熟记;二是不少特约商户收银员调动频繁,新手多,银行培训跟不上;三是当前信用卡的市场覆盖率低、用卡量小,一些中小商户每天仅几笔,甚至几天一笔业务,收银人员得不到实习锻炼的机会。和特约商户一样,银行受理网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类似的问题。4、持卡人以及各环节操作人员的素质偏低由于各家商业银行盲目竞争,激烈争夺信用卡市场,一味追求发卡量,增加年费收入,完成中间业务收入指标。开卡时对持卡人的品行了解不全面,致使只注意到量,而忽视质的问题。同时,在对特约单位的管理上,人员少、管理经验不足等问题,从而使信用卡在使用时,商户审核不严,给一部分人以可乘之机,造成冒用等风险。 急求: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与信贷风险问题? 50分 ~~信贷风险是信用风险中的一种。 信贷风险分类: 商业银行应至少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关注: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次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可疑: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损失梗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商业银行对贷款进行分类,应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一)借款人的还款能力。 (二)借款人的还款记录。 (三)借款人的还款意愿。 (四)贷款项目的盈利能力。 (五)贷款的担保。 (六)贷款偿还的法律责任。 如果满意请在下面采纳哦!
2023-09-04 01:43:341

信贷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中,贷款业务所占的比重最大,也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获取利润的主要渠道。在当今错综复杂的形式下,防范信贷风险依然十分必要。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信贷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希望你们喜欢。   信贷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一)信息不对称   信息经济学认为,在经济运行中的任何一项交易中,如果交易双方所拥有的与该项交易有关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就会引起“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信息不对称发生的时间来看,不对称信息可能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前,称为事前不对称,也可能发生在签约之后,称为事后不对称。事前不对称信息会引发“逆向选择”;事后不对称信息会导致“道德风险”。而授信活动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导致信贷风险形成的重要因素。   信息经济学把在交易中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知情者)称为代理人,将不具备信息优势的一方(不知情者)称为委托人。在商业银行授信活动中,借款人对其自身的情况以及贷款项目的风险拥有更多的信息,而商业银行对借款人的情况以及信贷用途和风险可能缺乏了解,这种商业银行与借款人在信贷合约签订之前拥有信息的不对等,有可能导致“逆向选择”。因为商业银行在这种现实情况下,要获取较高收益率,必须提高利率水平。由于它无法了解所有项目的风险程度,银行只能根据市场上各个项目的平均风险程度决定贷款利率。这样,低风险项目由于借贷成本高于预期水平而退出借贷市场,而那些愿意支付高利率的都是高风险项目,“逆向选择”由此产生,而贷款的平均风险随之提高。即使商业银行采取了抵押贷款这一风险防范措施,逆向选择依然会存在。这是因为,达成抵押协议的抵押物很可能是低质量资产或是资产净值低于抵押金额的资产。这样,当银行贷款不能正常收回时,抵押物不能补偿资金损失,银行不良资产就形成了。   在信贷合约签订之后,企业在贷款执行过程中,由于商业银行对贷款资金的实际使用状况、投资项目的风险和收益等信息的了解肯定少于借款人,同时由于受到成本控制和信贷员素质、经验等事后监督成本高昂的因素制约,商业银行对随时追踪借款人贷款使用情况的信息所需花费的大量人力和费用力不从心,于是贷款企业就可能产生机会主义动机,隐藏资金使用的真实信息,采取不完全负责的态度,从而可能导致信贷资产损失的发生。   总之,如果商业银行对借款人的筛选和监督是高效率的,并且是无成本或低成本的,通过缩小信息不对称的缺口,就可以有效地分配信贷资金并确保资产质量。如果信息不对称的缺口在扩大,就会导致商业银行对借款人筛选和监督的失误,从而使银行信贷资产质量趋于恶化。   (二)信贷合约的不完全性   信贷合约是一种典型的不完全合约。由于信贷合约不可能是完全合约,从而导致信贷风险出现的可能性。   信贷合约的不完整性与人的有限理性有关。一方面是由于影响授信活动的因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和不确定的;既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既有企业内部的,也有企业外部的;另一方面是银行信贷管理人员对影响授信活动的因素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对有关授信活动的信息的收集、筛选、分析和加工整理以及信息的验证等会受到限制。   由于有限理性与影响授信活动的因素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商业银行既不可能在签订授信合约前把与合约相关的全部信息写入到合约的条款中,也无法预测到将来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同的偶然事件,更无法在合约中为各种偶然事件确定相应的对策以及计算出合约事后的效用结果,同时也会增加授信合同的监督费用和维护费用。由此而导致的不完全信贷合约就意味着信贷风险可能发生。   (三)信贷资产的专用性   资产专用性概念是威廉姆森首先使用的,“是指在不牺牲生产价值的条件下,资产可用于不同的用途和由不同使用者利用的程度。它与沉入成本概念有关”。其涵义是有些投资一旦形成某种特定资产(物质资产或人力资产等)就难以转向其他用途,即使能够再配置也要以重大经济价值损失为代价。与资产专用性对应的概念是资产通用性,它可以被表达为资产专用性接近和等于零。   金融交易中资产的专用性一般是指金融资产的流动性程度,流动性高、可转换能力强的金融资产,其专用性就差、通用性强;而流动性低和可转换能力差的金融资产,其专用性就强、通用性就差。现金和活期存款是流动性极高的金融资产项目,其流动和转让的成本就低。股票、债券的流动性较差,其转换与变现所支付的成本相对较高。银行的信贷市场是一个协议市场而非公开市场交易,贷款大都具有固定的期限安排,资产的专用性特征明显、转换能力差。要保证贷款的安全、防止违约的发生,必然耗费大量的信息收集、分析费用以及谈判、签约、事中检查和事后监督等费用。信贷资产的专用性容易引发机会主义行为,形成信用风险。   (四)高负债经营   商业银行的突出特性是高负债经营,即使按《巴塞尔协议》规定,资本充足率也仅为8%,其中核心资本仅为4%。所以,商业银行资产形成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存款。与银行信贷资产相比,存款具有高提取性、高流动性和短期限性,导致商业银行的资产与负债在流动性与期限性方面往往不一致,不匹配,一旦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恶化,不良贷款大量形成,就会加剧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在流动性与期限性的不对称、不匹配,从而有可能导致银行挤兑风潮出现,甚至银行倒闭。因此,银行高负债经营的特点要求银行加强信贷资产的风险管理   信贷风险管理的目标   信贷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促进信贷业务管理模式的转变,从片面追求利润的管理模式,向实现“风险调整后收益”最大化的管理模式转变;从以定性分析为主的风险管理方式,向以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管理方式转变;在注重单笔信贷业务风险、分散管理的模式的基础上,加强信贷业务组合管理。通过信贷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可以准确识别和计量信贷业务的风险成本和风险水平,从而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匹配,提高银行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   信贷风险管理的实施进程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一方面需要能够及时采集、监测、度量和调制各种风险;另一方面这个系统要能够对银行的各种行为提供完善和全面的决策依据,为未来的风险控制和失误改正提供准则,也为各种监控提供手段和工具。   (1)风险管理的实施程序   构建风险管理体系,首先要保证这个机制的适用和实用,同时还要保证这个机制的有效和及时,因此,这个系统应该遵从风险的本质规律来制定程序。   1.对风险体系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保证银行确立风险管理目标,并为如何选定管理模式打下适用的基础。   2.确定银行所应对的风险分类和结构,以便所建立的风险管理机制有明确的控制和管理对象。   3.选择准确的风险信号,确定对风险信号的采集标准和时间间隔,保证对风险状态了解及时和准确。   4.根据银行自身实际选择适用的风险度量方法。   5.根据以往风险失败案例和风险事件的分析,确定风险临近或发生作用的银行安全阈值,以便作为风险评估的基本标准。   6.确立风险预警系统和中间控制过程,不仅通过人力和组织结构上予以保证,而且应尽可能通过电子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实现上述目的。   7.建立银行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个风险管理部门职责,并为银行选定具备风险度量和控制能力的专业人员。   8.建立风险控制指令和对风险处置的行为标准,并与风险预警信号采集和度量建立对应体系,保证银行风险管理的连续性。   9.保证银行风险预警调节传导的有效运行,控制各个风险管理工具和手段的应用效果,同时确保银行与外部管理部门风险协商机制通畅运行。   10.确定当风险进入后期转化阶段时,银行需拟定对风险处置、转移和退出等一系列管理方案,提高风险抗御能力。   (2)风险管理的实施进程   信贷风险结构决定着一笔贷款的各个风险基点的作用强度和方式有所不同,同时由于时变属性的影响造成信贷风险的结构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因此,银行的风险管理需要按照这种内在的本质和逻辑规律来实施,尽可能将风险的各种关联和过程在一个完整预警体系中得到控制。
2023-09-04 01:43:421

信用风险作为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存在于(  )业务中。

【答案】:A,B,C,D,E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包括:贷款、承兑、同业交易、贸易融资、外汇交易、金融衍生业务、承诺和担保以及交易的结算等。期权交易属于金融衍生业务,所以C选项也是正确的。
2023-09-04 01:43:501

阐述商业银行证券投资面临的主要风险

问题概念不清,商业银行的风险和证券投资的风险,还是商业银行做证券投资的风险?
2023-09-04 01:44:012

商业银行通常可以采用下列哪些手段管理信用风险( )

【答案】:A、B、C、D、E信用风险控制的手段包括限额管理、信用风险缓释、关键业务流程/环节控制、资产证券化与信用衍生产品等。配置经济资本是限额管理的重要手段。信贷业务流程涉及很多重要环节,主要包括授信权限管理、贷款定价、信贷审批、贷后管理中与信用风险管理密切相关的关键流程/环节。
2023-09-04 01:44:101

在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中,内部评级结果可以广泛应用于(  )。

【答案】:A,B,C,D,E内部评级法广泛应用于风险管理过程的各个关键环节,如信贷审批、风险预警、管理报告、授信额度和提取坏账的准备等,在信贷政策、产品定价、限额管理、准备金计提、经济资本分配、绩效考核、资本充足率测算等方面均有应用。
2023-09-04 01:44:181

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如何产生?就是拉拢不具备还款能力的客户,给他们贷款,时间长了使坏账增加。案例:如美国2007年年底爆发的次贷危机。还有97年香港的信用卡危机。
2023-09-04 01:44:293

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哪些

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国别风险、声誉风险以及战略风险,共计八大风险。在实际生活中,商业银行属于银行金融机构的一种类型,通常缩写为 CB ,不具备国家货币的发行权力,主要经营范围为存款以及贷款业务。 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 1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的主要风险,一般也被称为违约风险,是指贷款人不能够按照同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按期进行还款,从而导致银行本身利益受到损失; 2 、市场风险:商业银行所需要承受的市场风险主要取决于商品市场或是货币市场内的波动情况,具体是指商业银行在投资或是买卖不动产时因市场内的价格波动而造成利益损失; 3 、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主要是指商业银行本身拥有的流动性资金不能够满足用户到期支付的需要,从而导致银行的清算能力丧失; 4 、操作风险:操作风险主要是指因银行内部人员的操作不当造成银行承受一些直接或是间接的损失; 5 、法律风险:法律风险主要是指银行方面因为同用户或是组织单位的法律纠纷而进行一定的经济赔偿,是银行资产损失的原因之一; 6 、国别风险:国别风险主要取决于银行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若是因为某些原因,造成该国家的人民没有能力去偿还在银行中的欠款,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银行资产方面的直接损失; 7 、声誉风险:声誉风险主要是指商业银行方面因为外部对其的一些负面评价而造成的直接或是间接损失; 8 、战略风险: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对未来的战略规划是其产生经济效益的重要影响因素。若是商业银行因未来战略而影响整体未来的发展方向,对银行本身而言,是不利的。
2023-09-04 01:45:171

银行的资产,负债,中间,表外四大业务中各面临哪些风险?(8大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主要面临以下几种风险:   (1)信用风险:即交易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  (2)市场风险:是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动,银行的表内和表外头寸所面临遭受损失的风险;  (3)利率风险:指银行的财务状况在利率出现不利的波动时所面对的风险;  (4)流动性风险: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即当银行流动性不足时,它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了其盈利水平的情况;  (5)操作风险:主要在于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  (6)法律风险:包括因不完善、不正确的法律意见、文件而造成同预计情况相比资产价值下降或负债加大的风险;  (7)声誉风险:该风险产生于操作上的失误、违反有关法规和其他问题。  以下对上述风险进行简要分析:  一,信用风险  这是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指获得银行信用支持的债务人不能遵照合约按时足额偿还本金和利息的可能性.在商业银行业务多样化的今天,不仅涉及传统的信用风险仍然是商业银行的一项主要风险,而且,贴现,透支,信用证,同业拆放,证券包销等业务中涉及的信用风险也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信用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类:   本金风险.是指银行对某一客户的追索权不能得到落实的可能性.如呆帐贷款,最终将表现为本金风险.   潜在替代风险.即由于市场价格波动,交易对手自交易日至交收日期间违约而导致损失的风险,其大小根据市场走势向原先预计的相反方向发展时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来计算.对银行而言,可能是交易对手违约,而市场又向不利方向发展的情况下,被迫代替交易对手完成原有交易所付出的代价.   第三者保证风险.如果债务人违约不能偿还债务,而担保方或承诺方又不能代债务人偿还债务,就出现了第三者担保风险.   证券交易和包销风险.指的是证券二级市场交易和一级市场交易中的风险.   交收风险.指的是资金或证券交与收的过程中,通知时间和实际时间之差可能产生的风险.一旦有关交收无法执行或交手处理错误,该风险将转化为本金风险.   信贷集中风险.是指银行的贷款只发放给少数客户,或者给某一个客户的贷款超过其贷款总额的一定比例,从而使所发放的贷款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大大上升.   二,利率风险  指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利率的波动通过存款,贷款,拆借等业务影响商业银行负债成本和资产收益等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三,流动性风险  是指银行本身掌握的流动资产不能满足即时支付到期负债的需要,从而使银行丧失清偿能力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流动性风险,一方面是一种本原性风险,就是由于流动性不足造成;另一方面,也是最常见的情况,是其它各类风险长期隐藏,积聚,最后以流动性风险的形式爆发出来.从这种意义上讲,流动性风险是一种派生性风险,即流动性不足,可能是由于利率风险,信用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法律风险,国家风险,汇率风险等风险源所造成的,银行最终陷入流动性风险中不能自拔.   四,汇率风险  是指本币或外币汇率升值或贬值,使商业银行的资产在持有或者运用过程中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五,市场风险  是指商业银行投资或者买卖动产,不动产时,由于市场价值的波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商品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不动产市场,期货市场,期权市场等多种市场行情的变动.   六,法律风险  是指因为对法律条文的歧义,变迁,误解,执行不力,规定不细致等原因导致无法执行双边合约,造成银行面临损失的可能性。   七,经营风险  是指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中,发生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程序或控制失控,工作人员失误及欺诈,使银行面临的风险.   八,管理风险  是指股东,董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不称职,或者不诚实,使银行面临损失的可能性.   九,国家风险  即国家信用风险,是指借款国经济,政治,社会环境的潜在变化,使该国不能按照合约偿还债务本息,给贷款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十,竞争风险  就是金融业同业竞争造成银行客户流失,质量下降,银行盈利减少,从而增大银行风险,威胁银行安全的可能性.1.面临管理体制的挑战。国外银行大多是按照国际惯例进行经营管理的,基本上不受政府干预。而我国金融业由于对外开放程度低,大部分银行还不熟悉国际惯例,不适应在统一规则下进行管理的要求。尤其是我国的银行业则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之中,还没有完全按照市场机制、竞争规则和效率原则进行管理,一些银行目前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金融企业。国家虽要求国内的银行依据市场规则而不是按国家计划去贷款,但在一定程度上仍承担着政府宏观调控的政策性职能,扮演着政府出纳的角色。不仅银行被迫进行所谓的政策性贷款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在机构管理、业务经营、用工管理及分配方式等方面都还要执行上级行的统一要求。尤其是当国家财政困难时,银行在很大程度上仍替代财政并长期承担国家和地方的大量双重政策性业务。据了解,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政策性贷款仍占25%以上,而政策性贷款历来是银行贷款中质量最低的,也是不良资产贷款比例中最高的。管理上的差距将是制约我国银行业发展的重大隐患。 2.面临经营模式的挑战。我国金融业目前推行的是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制度。按照商业银行法,国内的商业银行不允许开展投资业务,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而国外银行大多采取混业经营的管理方式,即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以及证券、保险于一身。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当综合化的国外金融机构进入我国市场,我国的银行业在竞争中无疑将处于劣势状态。 3.面临业务创新和优质服务的挑战,加入WTO,我国将在金融业务创新和优质服务方面处于劣势,而国外一些大银行在这方面的发展已很成熟。我国银行目前仍主要采用传统的业务经营方式,并且发展业务的着眼点主要集中于存款市场份额上。这样不仅容易导致我国银行业经营传统人民币业务的风险上升,平均利润率下降,而且容易造成涉外业务、中间业务和新的贷款业务发展缓慢,致使国际结算等业务的流失,使一些新的利润增长点后劲不足。据统计,仅在我国的外资银行办理的风险小、成本低、利润高的国际结算等中间业务目前已占有我国市场份额的40%以上。 4.面临技术手段和金融产品的挑战。国外一些大银行由于技术设备先进、科技化程度高、信息网络健全(银行业务全球联网)、创新能力强,使他们在金融业务和产品方面显现出了全球化、自动化、电子化、标准化的趋势,并且在技术手段创新和衍生金融产品等方面始终处于领先地位。由于金融产品的多样性,国外银行可以从各项业务、多种渠道中获得盈利,以弥补某一方面的亏损。这种竞争对我国银行业是不利的。我国银行业由于实行分业经营使业务被限制在非常狭小的存贷款领域,并且基本服务对象主要面对国有企业,造成盈利渠道单一,提供的金融产品传统,从而造成银行的金融风险更加集中,竞争力持续弱化。 5.面临融资风险的挑战。加入WTO,由于我国的金融资产形式和融资手段过于单一,将加大我国银行业的融资风险。目前我国金融资产形式主要是通过银行进行间接融资,间接融资占金融资产形式的80%以上。我国目前这种过度依靠银行的巨额储蓄存款所形成的单一金融资产结构现状,是由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等直接融资市场不发达甚至严重滞后造成的。间接融资比例过高,不仅已经难以适应WTO体制的要求,而且会增大银行的经营风险。在西方发达国家,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例几乎各占50%。同时,由于国外银行在很多领域享受超国民待遇。如在税费方面,我国银行的综合税费负担率高达70%左右,而国外银行只有30%。国外银行这些优势将可能造成国内优质客户的大量流失和国内融资份额大幅度下降。统计表明,我国银行80%的利润来自20%的优质客户。一旦我国的优质客户被国外银行抢走,我国银行的优质资金来源将被分流,融资份额也将被挤占。最终将导致我国银行业市场融资能力差和盈利能力下降。 6.面临人才竞争的挑战。加入WTO,国外金融机构与我国银行业竞争最激烈的将是人才。随着国外银行业务在中国市场的不断拓展,他们将会以高薪聘用、优厚福利、委以重任、出国培训、公平的用人激励机制以及优越的工作环境等条件,吸引大量我国银行业的各类优秀人才,其结果将会使我国银行业新一轮优秀业务骨干流失,进一步加剧我国银行与国际大银行之间的差距。 7.面临金融安全的挑战。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法规不健全、金融装备落后、国产化程度低、风险防范能力差、安全监管能力不足、制约手段不强、内审制度不严格等是我国金融安全的最大隐患。仅以已进入我国的外资银行为例,外资银行只要在我国任何一个地方拥有机构,就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当前外资银行普遍存在多存少贷的倾向,它们一方面将境内吸收的外币存款资金调往境外以套汇套利,另一方面外资银行通过转移利润、少缴存款准备金的方式逃避我国的税收。还有一部分外资银行则利用回扣、提成等非价格手段与国有银行进行不公平竞争。如果我国对现有的少量外资银行都缺乏监管手段,那么一旦加入WTO,资本账户对外开放,国际游资进来,给我国银行业将会带来更大的风险,甚至可能引起金融秩序混乱。同时,由于我国金融安全监管能力弱,还将可能造成被国外银行一向青睐的我国电信、通讯、媒体、铁路、保险、高新技术企业、三资企业、大型私营企业等行业和市场,在对其全力的扶持下,在一定时间内获取垄断行业的利润,以形成市场垄断和产业垄断。 8.面临不良资产的挑战。国外一些大的银行由于规模庞大,资金实力雄厚,资产质量相对优良等优势将在竞争中处于明显得力的地位。如美国花旗集团资产总额高达7000多亿美元,相当于我国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产的总和。美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例目前仅为0.67%,而我国银行的不良资产却高达30%,不仅远远高于人民银行规定的17%的最高界限,同时也都大大高于人民银行规定的逾期贷款不超过8%、保滞贷款不超过5%和呆账不超过2%的比例界限。据调查,如果考虑银行账外贷款和绕规模贷款(贷款科目之外的其他资产科目中隐藏着实际属于贷款的资产,是一种逃避规模控制的违纪行为)因素,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实际不良贷款的比例还要比账面高出10个以上的百分点。如果再把实际的呆账全部冲销,有的国有商业银行可能资不抵债。银行不良资产的扩大是当前我国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也是制约银行业健康运营和入世的重要障碍。
2023-09-04 01:45:331

商业银行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

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的主要风险,一般也被称为违约风险,是指贷款人不能够按照同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按期进行还款,从而导致银行本身利益受到损失;2、市场风险:商业银行所需要承受的市场风险主要取决于商品市场或是货币市场内的波动情况,具体是指商业银行在投资或是买卖不动产时因市场内的价格波动而造成利益损失;3、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主要是指商业银行本身拥有的流动性资金不能够满足用户到期支付的需要,从而导致银行的清算能力丧失;4、操作风险:操作风险主要是指因银行内部人员的操作不当造成银行承受一些直接或是间接的损失;5、法律风险:法律风险主要是指银行方面因为同用户或是组织单位的法律纠纷而进行一定的经济赔偿,是银行资产损失的原因之一;6、国别风险:国别风险主要取决于银行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若是因为某些原因,造成该国家的人民没有能力去偿还在银行中的欠款,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银行资产方面的直接损失;7、声誉风险:声誉风险主要是指商业银行方面因为外部对其的一些负面评价而造成的直接或是间接损失;8、战略风险: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对未来的战略规划是其产生经济效益的重要影响因素。若是商业银行因未来战略而影响整体未来的发展方向,对银行本身而言,是不利的。拓展资料:城市商业银行是中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和特殊群体,其前身是20世纪80年代设立的城市信用社,当时的业务定位是: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为地方经济搭桥铺路。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全国各地的城市信用社发展到了5000多家。然而,随着中国金融事业的发展,城市信用社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许多风险管理方面的问题。很多城市信用社也逐步转变为城市商业银行,为地方经济及地方居民提供金融服务。
2023-09-04 01:45:441

商业银行稳健发展的基础是妥善管理风险,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哪些?

  银行主要面临以下几种风险:  (1)信用风险:即交易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  (2)市场风险:是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动,银行的表内和表外头寸所面临遭受损失的风险;  (3)利率风险:指银行的财务状况在利率出现不利的波动时所面对的风险;  (4)流动性风险: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即当银行流动性不足时,它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了其盈利水平的情况;  (5)操作风险:主要在于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  (6)法律风险:包括因不完善、不正确的法律意见、文件而造成同预计情况相比资产价值下降或负债加大的风险;  (7)声誉风险:该风险产生于操作上的失误、违反有关法规和其他问题。  一,信用风险  这是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指获得银行信用支持的债务人不能遵照合约按时足额偿还本金和利息的可能性.在商业银行业务多样化的今天,不仅涉及传统的信用风险仍然是商业银行的一项主要风险,而且,贴现,透支,信用证,同业拆放,证券包销等业务中涉及的信用风险也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信用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类:   本金风险.是指银行对某一客户的追索权不能得到落实的可能性.如呆帐贷款,最终将表现为本金风险.   潜在替代风险.即由于市场价格波动,交易对手自交易日至交收日期间违约而导致损失的风险,其大小根据市场走势向原先预计的相反方向发展时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来计算.对银行而言,可能是交易对手违约,而市场又向不利方向发展的情况下,被迫代替交易对手完成原有交易所付出的代价.   第三者保证风险.如果债务人违约不能偿还债务,而担保方或承诺方又不能代债务人偿还债务,就出现了第三者担保风险.   证券交易和包销风险.指的是证券二级市场交易和一级市场交易中的风险.   交收风险.指的是资金或证券交与收的过程中,通知时间和实际时间之差可能产生的风险.一旦有关交收无法执行或交手处理错误,该风险将转化为本金风险.   信贷集中风险.是指银行的贷款只发放给少数客户,或者给某一个客户的贷款超过其贷款总额的一定比例,从而使所发放的贷款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大大上升.  二,利率风险  指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利率的波动通过存款,贷款,拆借等业务影响商业银行负债成本和资产收益等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三,流动性风险  是指银行本身掌握的流动资产不能满足即时支付到期负债的需要,从而使银行丧失清偿能力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流动性风险,一方面是一种本原性风险,就是由于流动性不足造成;另一方面,也是最常见的情况,是其它各类风险长期隐藏,积聚,最后以流动性风险的形式爆发出来.从这种意义上讲,流动性风险是一种派生性风险,即流动性不足,可能是由于利率风险,信用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法律风险,国家风险,汇率风险等风险源所造成的,银行最终陷入流动性风险中不能自拔.  四,汇率风险  是指本币或外币汇率升值或贬值,使商业银行的资产在持有或者运用过程中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五,市场风险  是指商业银行投资或者买卖动产,不动产时,由于市场价值的波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商品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不动产市场,期货市场,期权市场等多种市场行情的变动.  六,法律风险  是指因为对法律条文的歧义,变迁,误解,执行不力,规定不细致等原因导致无法执行双边合约,造成银行面临损失的可能性  七,经营风险  是指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中,发生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程序或控制失控,工作人员失误及欺诈,使银行面临的风险.  八,管理风险  是指股东,董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不称职,或者不诚实,使银行面临损失的可能性.  九,国家风险  即国家信用风险,是指借款国经济,政治,社会环境的潜在变化,使该国不能按照合约偿还债务本息,给贷款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十,竞争风险  就是金融业同业竞争造成银行客户流失,质量下降,银行盈利减少,从而增大银行风险,威胁银行安全的可能性.
2023-09-04 01:45:551

信贷风险定义

问题一:信贷风险的定义,以及和信用风险的区别? 信贷风险是信用风险中的一种。 信贷风险 信贷风险的形成是一个从萌芽、积累直至发生的渐进过程。在还款期限届满之前,借款人财务商务状况的重大不利变化很有可能影响其履约能力,贷款人除了可以通过约定一般性的违约条款、设定担保等方式来确保债权如期受偿之外,还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交叉违约条款”。交叉违约的基本含义是:如果本合同项下的债务人在其他贷款合同项下出现违约,则也视为对本合同的违约。一般来说,债权人都是以当事人未履行其在本合同项下的义务为由,础究债务人的违约责任,但交叉违约条款突破了这一限制,它颇有“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的味道,即试图赶在借款人其他贷款合同项下的债务出现偿还危机之前采取救济措施,以避免自己处于比其他债权人更糟的处境。此种违约形态在中国现行法上虽无明确规定,但它并不违反合同法的有关法理及法律精神,现行《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辩权可以作为其适用的法理依据。因此,交叉违约条款可以作为约定条款订入合同之中,以使贷款人能够及时全面的掌控借款人的信用水平。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Credit Risk)又称违约风险,是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即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在过去的数年中,利用新的金融工具管理信用风险的信用衍生工具(Credit Derivatives)发展迅速。适当利用信用衍生工具可以减少投资者的信用风险。业内人士估计,信用衍生市场发展不过数年,在95年全球就有了200亿美元的交易量。 问题二:信贷风险的风险概述 信贷风险的类型可以从总体上划分为市场性风险和非市场性风险两类。市场性风险主要来自企业(借款人)的生产和销售风险(即借款人在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由市场条件和生产技术等因素变动而引起的风险;非市场风险主要指自然和社会风险。自然风险是指由于自然因素使借款人蒙受经济损失无法偿还信贷本息的风险;社会风险是指由于个人或团体在社会上的行为引起的风险。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主要是不良信贷的防范。工商银行的信贷手册里有一段名言:“我们收取的利息再高,也难以弥补信贷本金的损失! ”中国2002年全面实行信贷五级分类制度,该制度按信贷的风险程度,将银行信贷资产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不良信贷主要指次级、可疑和损失类信贷。银行信贷风险是指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在银行的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实际收益结果与预期收益目标发生背离,有遭受资产损失的可能性。信贷风险是指借款企业因各种原因不能按时归还信贷本息而使银行资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银行信贷业务中占比重大的是信贷业务,信贷具有风险较高、收益突出的特点,对整个银行的经营举足轻重。因此,研究信贷风险意义重大。一般来说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具有以下特征:(一)客观性只要有信贷活动存在,信贷风险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确切地说,无风险的信贷活动在现实的银行业务工作中根本不存在。(二)隐蔽性信贷本身的不确定性损失很可能因信用特点而一直为其表象所掩盖。(三)扩散性。信贷风险发生所造成银行资金的损失,不仅影响银行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更多是引起关联的链式反映。(四)可控性指银行依照一定的方法,制度可以对风险进行事前识别、预测,事中防范和事后化解。商业银行信贷的主要风险及对策一、操作风险1)操作风险的概念:入市承诺的兑现使得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度不断提高,本土商业银行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这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基于本土商业银行产权缺位、内部控制机制缺乏,流程设计失当等因素所造成的操作风险日益凸显。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在协议第段所给的定义,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依据风险成因又可细分为两类一类是操作失败或失误风险,包括人员风险、流程风险和技术风险等,另一类是操作策略风险,指在应对外部事件或外部环境时,如政治、税收、监管、 *** 、社会、市场竞争等,由于采取了不适当的策略而导致损失的风险。前者主要与内部控制效率或管理质量有关,又称为内部风险后者主要与外部事件有关,又称为外部事件或外部依存风险。2)操作风险管理对策及建议解决操作风险的方法,根据新协议,主要有基本指针、标准法和内部模型法三种,核心是根据不同的风险权重配置资本。但对中国商业银行来说,由于个人住房信贷操作风险数据收集困难和业务开展时间尚短,基本上无法采用统计法和信息模拟,操作风险的不可预测性在中国尤为突出,因此比较现实的做法是把防范操作风险的重点放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强化流程的管理1对现有流程进行检查和梳理,杜绝可能存在的漏洞。中国各商业银行虽然都设有法规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但没有具体的操作风险管理部门,更谈不上个人住房信贷的操作风险管理部门。在借款合同、借款流程上存在较多的漏洞,如果不及早进行纠正,将严重影响到业务的发展。2对新开发的产品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市场调研,避免盲目投入、无效投入和高风险投入。个人住房信贷业务的产品更新逐渐加快,各行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在还款方式、担保方式、办理方式等很多方面进行了大量创新,但这些创新是否经过了充分的市场调研和严格的操作风险审查,值得怀疑。据了解,中国的商业......>> 问题三:信贷风险一般包括哪几个方面,如何控制风险? 通常来讲,信贷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通俗的说,就是借款人会不会是诈骗分子,纯属来骗钱,或者说是不是存在借钱不还的风险。关于如何控制风险,一般来说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着手,一是放款前的背景调查,主要查看借款人的资料是否真实和还款能力等等;二是放款后的跟踪,主要查看借款人是不是按照借款时的说明用钱的;三是催收,主要是发现借款人存在跑路或者拖欠的情况时。不过对于传统的信贷企业来讲,目前越来越多的开展线上业务,仅凭传统的风控手段来控制风险却存在诸多不足,比如审核和放款的效率。因此越来越多的信贷企业把目光投向了第三方风控软件,从媒体的报道中可以看到目前国内前100名的信贷企业都在用第三方风控软件,尤其是杭州同盾科技的,基本上覆盖了现有的信贷公司。 问题四:什么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概述信贷风险的类型可以从总体上划分为市场性风险和非市场性风险两类。市场性风险主要来自企业(借款人)的生产和销售风险(即借款人在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由市场条件和生产技术等因素变动而引起的风险;非市场风险主要指自然和社会风险。自然风险是指由于自然因素使借款人蒙受经济损失无法偿还信贷本息的风险;社会风险是指由于个人或团体在社会上的行为引起的风险。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 主要是不良信贷的防范。 问题五:贷款老是显示不在风险定义范围中是什么意思 不论是银行还是信贷公司,都会罗列出一些不予受理的客户群体。这些群体风险性较高,是规避风险的一种手段。你被否决的原因就是你属于风险性群体。 问题六: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国培机构的《小额贷款公司的只是百问》以及国培机构小额信贷高效风控课程中提到: (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由于借款单位或个人不履行契约,合同,无力偿还或不愿意偿还贷款本息而形成的一种贷款风险。 (2)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又称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变动引起村,贷款利率在的期限,数量,方式上下部相匹配而给信贷机构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3)内部风险 内部风险又称管理风险或经营风险。 (4)流动性的风险 流动性的风险是银行掌握的流动资产数量的不足以满足支付的需要,银行因此出现清偿能力不足的可能性。 (5)竞争风险 竞争风险是指由于同业的竞争造成客户减少,成本的增加而利润下降的可能性。 (6)政策的风险 政策的风险又称国家的风险。这种的风险往往与国家经济的方针,政策,计划的调整相联系。 问题七:如何防范银行信贷风险的意义是什么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的步伐也越来越快,从而使多年积累的金融问题日渐暴露,潜在的金融风险日益表面化。为此,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是国有商业银行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及早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 一、信贷风险的成因 第一,历史问题长期积累的集中反映。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银行实行的是分级经营、分级管理。作为国有商业银行,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决策,向市场经济条件下按规范程序科学决策转轨,在这一过程中,原有的旧体制下潜伏的信贷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其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企业风险长期隐藏、积累后集中暴露,不良贷款集中出现。由于历史原因,银行与国有企业建立了密切关系,企业大部分资金来自银行,而银行的大部分资产也是对企业的贷款,两者唇齿相依,有着唇亡齿寒的关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是按照国家计划,以完成计划任务为主要目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生产的产品由国家统一调拨,不会卖不出去,经营亏损由国家弥补,不需要企业自身承担。这时,企业的经营风险还没有形成,或者没有暴露出来。相应的银行贷款也没有风险或风险较小。但随着改革的深化,市场调节取代了计划管理,企业拥有自主经营权的同时,也要承担自负盈亏的责任。于是,企业长期积累的问题开始集中暴露出来。从而使不良贷款开始出现,企业的经营风险也就转移为银行的信贷风险。特别是在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把历史遗留的人员负担、债务负担、社会负担大量留在老企业,使原来改制前的银行贷款被大量悬空。因此,目前银行的贷款质量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企业经营风险长期隐藏、积累后集中暴露的结果。 二是银行在过去发放了许多政策性贷款,现在基本上都成为不良贷款。在《商业银行法》未出台以前,国有商业银行的企业法人地位尚未确立,自主经营权没有落实,在地方 *** 行政干预下发放了许多政策性贷款。特别是在成立国家政策性银行之前,各商业银行都承担了相当数量的政策性贷款任务,这些政策性贷款是经 *** 协调后银行对单户企业、单个项目发放的。这些贷款的绝大部分风险很高。目前贷款质量问题,有相当一部分是政策性因素造成的。 第二,与国有企业负债过多、效益较差密切相关。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以及相当一部分流动资金,都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到80年代中期,实行“拨改贷”以后,财政基本不向企业增资,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资金来源,从财政拨款转向银行借款。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资金占用逐步增加。但国有企业的折旧率普遍偏低,自我积累不足,资产负债率越来越高,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越来越强,靠大量占用银行贷款维持生产经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出现困难,国有企业改革举步维艰,国有企业大部分亏损,经营状况不佳,而这些企业负债的主要部分是银行贷款,而且短期借款长期占用,资金实力严重不足,资金周转不灵,抗风险能力很低。当市场略有变化,营销出现困难时,资金运动立即受阻,偿债能力大大降低,直接影响到银行贷款资金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风险势必会在相当程度上转嫁给银行。即使少数效益较好的企业,由于其资产负债率较高,利息负担较重,贷款到期也很难收回,企业能够按时支付贷款利息,不过是银行不断准予续借,贷款质量问题没有暴露出来而已。一旦银行停止续借,不良贷款立即显露出来。这是影响贷款质量的重要因素。 第三,与银行经营管理方式有关。主要表现在:一是在经营上把效益性放在首位,而忽视安全性。《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在表述上将效益性放在首位,而将安全性放在次位, 这对银行经营产生一定......>> 问题八:什么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信贷风险 基本解释 信贷风险的形成是一个从萌芽、积累直至发生的渐进过程。在还款期限届满之前,借款人财务商务状况的重大不利变化很有可能影响其履约能力,贷款人除了可以通过约定一般性的违约条款、设定担保等方式来确保债权如期受偿之外,还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交叉违约条款”。交叉违约的基本含义是:如果本合同项下的债务人在其他贷款合同项下出现违约,则也视为对本合同的违约。一般来说,债权人都是以当事人未履行其在本合同项下的义务为由,追究债务人的违约责任,但交叉违约条款突破了这一限制,它颇有“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的味道,即试图赶在借款人其他贷款合同项下的债务出现偿还危机之前采取救济措施,以避免自己处于比其他债权人更糟的处境。此种违约形态在我国现行法上虽无明确规定,但它并不违反合同法的有关法理及法律精神,现行《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辩权可以作为其适用的法理依据。因此,交叉违约条款可以作为约定条款订入合同之中,以使贷款人能够及时全面的掌控借款人的信用水平。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从广义上理解包括:制定和实施信贷政策,建立和健全内部授权授信制度,制定、贯彻和执行信贷操作程序,以及建立信贷风险监测和控制机制等诸多相互协调、制约的制度系统及其对制度执行效果的监督系统。狭义上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仅指贷款发放前的调查工作、贷款存续期间的管理工作以及贷款出现风险后的监督、控制和处理工作。本文采纳狭义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概念,在分析当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试图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实际操作对策。   当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管理工作薄弱,信贷档案资料漏缺严重。主要表现为借款人和保证人的财务资料、贷款抵押凭证、贷后检查报告、催收通知书等资料的漏缺。信贷档案是银行发放、管理、收回贷款这一完整过程的记录,它的漏缺,尤其是有些法律文件不全,不仅对贷款的风险分析造成困难,也构成了依法收贷的障碍。   二、没有严格执行贷款审贷分离制度。主要表现为:审贷分离机构设置迟缓;审贷分离机构流于形式,如信贷人员常常在贷款审批前已填好贷款合同、借据等法律文件和放款凭证,出现合同签订日期和贷款借据日期早于贷款审批日期,贷款金额和期限与审批金额和期限不同等现象。   三、贷款“三查”制度不落实。主要表现为:一是贷前调查流于形式;二是贷中审查报送不严;三是贷后检查对贷款人贷款使用情况跟踪表面化,忽视对借款人贷后资信情况、抵押物、质押物的变化情况以及保证人经营情况和或有负债的变化进行跟踪调查。   四、贷款经办人员法律知识薄弱,法律意识不强,贷款失去法律保护。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保证人主体资格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2)一些商业银行未对抵押物、质押物的合法性、有效性进行认真审查;(3)按照《担保法》规定必须办理抵押登记的,未按法律规定办理抵押登记,造成抵押行为无效;(4)变更主合同主要条款、延长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加重主债务人债务数额,未征得保证人书面同意,致使保证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5)不能充分运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断或中止的规定,维护银行的依法收贷权。   五、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信贷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忽视对管理者的管理。主要表现在:(1)一些基层行长权力过大,监督约束机制没有真正起到作用,造成一些基层行长乱批贷款、乱投资、乱担保等;(2)贷款责任无法落实,最终导致无人负责,不了了之;(3)行长经营目标考核办法不科学,助长了行长经营上的短期行为,为了完成指标任务,不得不采取违规的做法。......>> 问题九: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类 商业银行应至少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关注: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次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可疑: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商业银行对贷款进行分类,应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一)借款人的还款能力。 (二)借款人的还款记录。 (三)借款人的还款意愿。 (四)贷款项目的盈利能力。 (五)贷款的担保。 (六)贷款偿还的法律责任。 (七)银行的信贷管理状况。 对贷款进行分类时,要以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为核心,把借款人的正常营业收入作为贷款的主要还款来源,贷款的担保作为次要还款来源。
2023-09-04 01:46:041

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风险面临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主要面临以下几种风险:  (1)信用风险:即交易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  (2)市场风险:是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动,银行的表内和表外头寸所面临遭受损失的风险;  (3)利率风险:指银行的财务状况在利率出现不利的波动时所面对的风险;  (4)流动性风险: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即当银行流动性不足时,它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了其盈利水平的情况;  (5)操作风险:主要在于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  (6)法律风险:包括因不完善、不正确的法律意见、文件而造成同预计情况相比资产价值下降或负债加大的风险;  (7)声誉风险:该风险产生于操作上的失误、违反有关法规和其他问题。  以下对上述风险进行简要分析:  一,信用风险  这是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指获得银行信用支持的债务人不能遵照合约按时足额偿还本金和利息的可能性.在商业银行业务多样化的今天,不仅涉及传统的信用风险仍然是商业银行的一项主要风险,而且,贴现,透支,信用证,同业拆放,证券包销等业务中涉及的信用风险也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信用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类: 本金风险.是指银行对某一客户的追索权不能得到落实的可能性.如呆帐贷款,最终将表现为本金风险. 潜在替代风险.即由于市场价格波动,交易对手自交易日至交收日期间违约而导致损失的风险,其大小根据市场走势向原先预计的相反方向发展时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来计算.对银行而言,可能是交易对手违约,而市场又向不利方向发展的情况下,被迫代替交易对手完成原有交易所付出的代价. 第三者保证风险.如果债务人违约不能偿还债务,而担保方或承诺方又不能代债务人偿还债务,就出现了第三者担保风险. 证券交易和包销风险.指的是证券二级市场交易和一级市场交易中的风险. 交收风险.指的是资金或证券交与收的过程中,通知时间和实际时间之差可能产生的风险.一旦有关交收无法执行或交手处理错误,该风险将转化为本金风险. 信贷集中风险.是指银行的贷款只发放给少数客户,或者给某一个客户的贷款超过其贷款总额的一定比例,从而使所发放的贷款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大大上升.  二,利率风险  指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利率的波动通过存款,贷款,拆借等业务影响商业银行负债成本和资产收益等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三,流动性风险  是指银行本身掌握的流动资产不能满足即时支付到期负债的需要,从而使银行丧失清偿能力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流动性风险,一方面是一种本原性风险,就是由于流动性不足造成;另一方面,也是最常见的情况,是其它各类风险长期隐藏,积聚,最后以流动性风险的形式爆发出来.从这种意义上讲,流动性风险是一种派生性风险,即流动性不足,可能是由于利率风险,信用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法律风险,国家风险,汇率风险等风险源所造成的,银行最终陷入流动性风险中不能自拔.  四,汇率风险  是指本币或外币汇率升值或贬值,使商业银行的资产在持有或者运用过程中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五,市场风险  是指商业银行投资或者买卖动产,不动产时,由于市场价值的波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商品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不动产市场,期货市场,期权市场等多种市场行情的变动.  六,法律风险  是指因为对法律条文的歧义,变迁,误解,执行不力,规定不细致等原因导致无法执行双边合约,造成银行面临损失的可能性  七,经营风险  是指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中,发生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程序或控制失控,工作人员失误及欺诈,使银行面临的风险.  八,管理风险  是指股东,董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不称职,或者不诚实,使银行面临损失的可能性.  九,国家风险  即国家信用风险,是指借款国经济,政治,社会环境的潜在变化,使该国不能按照合约偿还债务本息,给贷款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十,竞争风险  就是金融业同业竞争造成银行客户流失,质量下降,银行盈利减少,从而增大银行风险,威胁银行安全的可能性.  以上回答希望可以帮到你
2023-09-04 01:46:131

银行财务风险包括哪些

问题一:商业银行存在的会计风险有哪些?求具体。。。 (一)会计核算风险。其包括的风险有:1、会计基础工作风险。银行会计基础工作,在于真实、完整、及时地对经济业务组织核算,如果核算方法不准确,核算程序不规范,核算质量不高,就容易引发风险。每日大量现金收付,凭证受理审核,科目运用,账户登录和结计等,各个环节都直接或间接与风险相联系。2、决算风险。商业银行以效益为核心,客观上要求其在符合市场需求的前提下,有健全的以财务考核为中心的科学的管理制度:财务报告作为考核各级行经营业绩的主要依据。财务定量评价最直接、最重要的资料是财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由于一些行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吸收高成本资金,呆帐、坏帐准备金的提取比例有误,应收利息计提标准不合理,不提少提应付利息等,造成银行利润虚盈实亏。3、评价风险。对客户提供的财务报告不做认真分析、判断、高估其偿债能力及经营水平,造成潜在风险;对内部夸大信贷资产质量,使一份非可行性论证分析报告在虚假会计信息的掩盖下通过,造成信贷资产损失的风险。 (二)会计结算业务的风险。结算业务是指各种票据的结算,在银行中介服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风险主要有:1、诈骗风险。诈骗风险的产生,是由于犯罪分子利用熟悉银行业务的优势,把银行汇票、银行承兑汇票作为作案的对象和工具,辅之以高科技手段,有预谋、有组织地进行巨额的票据诈骗。2、透支风险。是指客户以“三票一卡”中的信用卡为作案工具,进行恶意透支。此类风险主要是透支者利用银行管理上的漏洞和时间差作案,严重时会使银行产生很大的经济损失。3、真假汇票识别难的风险。由于造假票手段不断提高而银行识别手段相对比较落后,因此,在这方面的风险仍然存在。4、汇票贴现风险。汇票到期后,贴现银行无法收回贴现金额。5、承兑风险。汇票到期后出票人账户无足够资金付款。 (三)内部控制风险。这一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一部分银行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在工作中表现出服务不积极,操作行为不规范,从而容易发生会计事故。2、还有个别银行人员品质恶劣,和不法分子内外勾结,肆意侵害银行利益,从而引发经济案件。3、会计岗位设置缺乏应有的互相制约和牵制,造成一些人员违规、违纪,甚至贪污挪用银行资金,给银行带来风险。 (四)滞后的会计运作手段带来的风险。 问题二:银行的主要业务面临哪些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主要面临以下几种风险: (1)信用风险:即交易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 (2)市场风险:是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动,银行的表内和表外头寸所面临遭受损失的风险; (3)利率风险:指银行的财务状况在利率出现不利的波动时所面对的风险; (4)流动性风险: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即当银行流动性不足时,它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了其盈利水平的情况; (5)操作风险:主要在于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 (6)法律风险:包括因不完善、不正确的法律意见、文件而造成同预计情况相比资产价值下降或负债加大的风险; (7)声誉风险:该风险产生于操作上的失误、违反有关法规和其他问题。 以下对上述风险进行简要分析: 一,信用风险 这是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指获得银行信用支持的债务人不能遵照合约按时足额偿还本金和利息的可能性.在商业银行业务多样化的今天,不仅涉及传统的信用风险仍然是商业银行的一项主要风险,而且,贴现,透支,信用证,同业拆放,证券包销等业务中涉及的信用风险也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信用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类:   本金风险.是指银行对某一客户的追索权不能得到落实的可能性.如呆帐贷款,最终将表现为本金风险.   潜在替代风险.即由于市场价格波动,交易对手自交易日至交收日期间违约而导致损失的风险,其大小根据市场走势向原先预计的相反方向发展时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来计算.对银行而言,可能是交易对手违约,而市场又向不利方向发展的情况下,被迫代替交易对手完成原有交易所付出的代价.   第三者保证风险.如果债务人违约不能偿还债务,而担保方或承诺方又不能代债务人偿还债务,就出现了第三者担保风险.   证券交易和包销风险.指的是证券二级市场交易和一级市场交易中的风险.   交收风险.指的是资金或证券交与收的过程中,通知时间和实际时间之差可能产生的风险.一旦有关交收无法执行或交手处理错误,该风险将转化为本金风险.   信贷集中风险.是指银行的贷款只发放给少数客户,或者给某一个客户的贷款超过其贷款总额的一定比例,从而使所发放的贷款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大大上升. 二,利率风险 指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利率的波动通过存款,贷款,拆借等业务影响商业银行负债成本和资产收益等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三,流动性风险 是指银行本身掌握的流动资产不能满足即时支付到期负债的需要,从而使银行丧失清偿能力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流动性风险,一方面是一种本原性风险,就是由于流动性不足造成;另一方面,也是最常见的情况,是其它各类风险长期隐藏,积聚,最后以流动性风险的形式爆发出来.从这种意义上讲,流动性风险是一种派生性风险,即流动性不足,可能是由于利率风险,信用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法律风险,国家风险,汇率风险等风险源所造成的,银行最终陷入流动性风险中不能自拔. 四,汇率风险 是指本币或外币汇率升值或贬值,使商业银行的资产在持有或者运用过程中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五,市场风险 是指商业银行投资或者买卖动产,不动产时,由于市场价值的波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商品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不动产市场,期货市场,期权市场等多种市场行情的变动. 六,法律风险 是指因为对法律条文的歧义,变迁,误解,执行不力,规定不细致等原因导致无法执行双边合约,造成银行面临损失的可能性。 七,经营风险 是指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中,发生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程序或控制失......>> 问题三:银行业的风险点主要在哪些方面 (1)信用风险:即交易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 (2)市场风险:是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动,银行的表内和表外头寸所面临遭受损失的风险; (3)利率风险:指银行的财务状况在利率出现不利的波动时所面对的风险; (4)流动性风险: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即当银行流动性不足时,它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了其盈利水平的情况; (5)操作风险:主要在于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 (6)法律风险:包括因不完善、不正确的法律意见、文件而造成同预计情况相比资产价值下降或负债加大的风险; (7)声誉风险:该风险产生于操作上的失误、违反有关法规和其他问题。 问题四:银行贷款风险有哪些 银行信贷风险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管理工作薄弱,信贷档案资料漏缺严重。主要表现为借款人和保证人的财务资料、贷款抵押凭证、贷后检查报告、催收通知书等资料的漏缺。信贷档案是银行发放、管理、收回贷款这一完整过程的记录,它的漏缺,尤其是有些法律文件不全,不仅对贷款的风险分析造成困难,也构成了依法收贷的障碍。 二、没有严格执行贷款审贷分离制度。主要表现为:审贷分离机构设置迟缓;审贷分离机构流于形式,如信贷人员常常在贷款审批前已填好贷款合同、借据等法律文件和放款凭证,出现合同签订日期和贷款借据日期早于贷款审批日期,贷款金额和期限与审批金额和期限不同等现象。 三、贷款“三查”制度不落实。主要表现为:一是贷前调查流于形式;二是贷中审查报送不严;三是贷后检查对贷款人贷款使用情况跟踪表面化,忽视对借款人贷后资信情况、抵押物、质押物的变化情况以及保证人经营情况和或有负债的变化进行跟踪调查。 四、贷款经办人员法律知识薄弱,法律意识不强,贷款失去法律保护。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⑴保证人主体资格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 ⑵一些商业银行未对抵押物、质押物的合法性、有效性进行认真审查; ⑶按照《担保法》规定必须办理抵押登记的,未按法律规定办理抵押登记,造成抵押行为无效; ⑷变更主合同主要条款、延长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加重主债务人债务数额,未征得保证人书面同意,致使保证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 ⑸不能充分运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断或中止的规定,维护银行的依法收贷权。 五、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信贷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忽视对管理者的管理。 主要表现在: ⑴一些基层行长权力过大,监督约束机制没有真正起到作用,造成一些基层行长乱批贷款、乱投资、乱担保等; ⑵贷款责任无法落实,最终导致无人负责,不了了之; ⑶行长经营目标考核办法不科学,助长了行长经营上的短期行为,为了完成指标任务,不得不采取违规的做法。 六、违规账外经营严重。违规账外经营是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 题。其违规经营主要采取私设账外账、乱用科目、调整账表和绕规模贷款等形式,并主要投向房地产公司或其他高风险收益领域。由于账外经营是在隐蔽情况下进行的,这部分资产没有处于有效的监督之下,甚至参与了违法犯罪活动,因而这部分信贷资产处于巨大的风险之中。 造成违规账外经营的主要原因包括: ⑴前几年规章制度不健全,下放基层行权力过大,加之地方经济发展过热,资金需求与规模控制矛盾突出,导致了一些基层行经营行为出现严重偏差,违规经营逐步扩大; ⑵个别行领导受个人或小团体利益驱动,无视国家金融法规,置国家三令五申于不顾,存在侥幸心理,隐瞒不报,结果漏洞越来越大; ⑶部分行经营管理混乱,内部控制不严,监督机制形同虚设。 问题五: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危害有哪些? 10分 1、宏观环境复杂多变 众所周知,持续的金融危机,将使公司资金供给发生短缺,资金链断裂,给大量依附银行贷款的公司带来很大的风险,甚至破产。公司在经营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这些宏观环境下,又是不可避免的对企业本身产生巨大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会给公司带来财务风险。 2、财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然而在现实工作中,许多公司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浅薄,由于公司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欠缺,缺乏控制,盲目的进行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大量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回收,直至成为坏账。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3、未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这是公司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不力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给公司带来风险。 问题六:什么是银行会计风险的定义 所谓金融会计风险,就是金融机构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 会计核算错误或会计信息提供失误而导致的决策失误,以及因为主客观条件恶化或其他情况,使金融机构的资金、财产、信誉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问题七:银行的风险控制有哪些手段 1.银行的主要风险还是信用风险,其中贷款风险是主要内容。银行要给一个客户做贷款,一般前提是该客户 在银行有较长时间的结算关系,有账户流水,更重要的是日常企业财务到银行对公柜台储蓄柜台办理各种业务透漏出来的一些信息,客户经理会和企业财务聊,从而 获知企业的运作情况以及资金需求,传统上一般不和陌生客户打交道。当企业符合一定条件了,银行才开始介入授信放款,包括主动向客户营销信贷产 品或客户主动申请贷款。借款人通过贷款银行进行日常结算,银行通过检查账户往来,可以发现一些信息(不是全部,更多的信息要靠银行与企业日常的打交道聊 天,走访获知),例如近期借款人贷款1000万购买100 台汽车,那么1000万支付出去以后,正常情况下后面陆陆续续会有汽车销售收入进账,比如一周进展几十万,那么这就是汽车在销售。如果一个月内没有任何进 账,那么银行就会很紧张!!! 还有借款人缴税、水电费支付都是通过银行代扣代缴、工资通过银行代发。银行通过观察其支付是否中断、是否明显减少等,来判断企业经营是否发生重大变故。 分 析账户交易流水本身就是一种本事,流水又和银行系统参数息息相关。这一点和没有结算业务的贷款公司不同,他们没有结算网络,虽然贷款公司可以索取客户的流 水,但是一方面流水可以PS,而且不同银行的流水格式参数千差万别,贷款公司又如何识别真伪?就算是真的,又如何识别有效信息? 而且银行系统时不时的更新升级,很多同样一个科目又有各种入账方式,隔行如隔山。流水要分析,但是不是全部。 所谓银行信贷风控,就是对每一个细节深入细致的熟悉,而不是空洞的FRM之类的理论。所以要到银行作风控,首先你要熟悉银行的结算系统,对公要熟悉,对私也要熟悉。 不 少互联网公司也有办法,通过一些互联网信息,类似人肉搜索方式做风险控制,运用大数据,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反欺诈等计算,批量化操作。这是一个有意义的 尝试,互联网公司目前都是烧钱期,成熟的商业模式会如何,还未得而知。大数据固然重要,而作为银行人,往往我们要关心的是小数据,与手里的客户相关的小数 据。结算数据类似于抽样,从客户成千上万的变量中抽取最能代表客户风险状况的东西――现金流信息。有时候做好了现金流分析,已经能够判断风险80%,当然 客户的一些社交网络信息,如微博、qq信息,微信信息重要不重要,有时候的确很重要,权当一种预警信息吧。对于那些小微贷款,客户处于社会底层,不在金融 体系里,账户都没有,更别说结算,那么只能用互联网抓瞎,权作一种聊胜于无。对于银行来说,直接放弃这些客户是比较保险的做法。 担保方面的熟悉。第一还款来源前面已经谈过了。下面说说第二还款来源。 抵押物:要熟悉各种抵押物,房产,房产有几种类型,各有什么政策风险?抵押登记如何办理?他项权证也有假的哦,我亲历过,房管局和借款人串通起来骗贷几个亿!!!股权质押如何办理, *** 哪个部分受理?出了风险如何处置?有哪些障碍?汽车抵押如何控制?如何拖车? 所以银行风险控制,就是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一个小细节失控,就是几个亿的漏洞!!! 2.技术与管理。做了十年风险管理,说说自己的体会。 年 少时,认为要专业,什么VBASASCFAFRM风险案例模型研究一大堆,其实到了后来发现,做好还是要团队,要管理,要整合资源。也即是另一种 能力。专业的知识,可以补救,能力提升则不易。明明知道哪些事情该如何做,但是具体的事情要人去做,手下的人品质出了问题,再强大的风险控制体系,都无济 于事。人防物防技防。现在过于偏重技术,例如用大数据建模筛选信贷客......>> 问题八:商业银行的财务报表主要有哪些 商业银行也是企业,也要执行国家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其财务报表主要有: 1、资产负债表,即该银行某一期末时点的财务状况的报表; 2、利润表,即该银行某一时段内经营成果的报表; 3、现金流量表,即该银行某一时段内现金增减变动的报表; 4、股东权益变动情况表,即该银行在某一时段内主要股东情况的报表; 5、报表附注,即对上述报表相关事项的说明资料。 对于银行的分支机构,因为不是一级法人,股东权益变动情况表就没有必要了。 问题九: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中存在较高的风险,而银行的风险与其会计核算密不可分,如何防范银行风险已成为银行管理活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有必要从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出发,分析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防范银行会计风险的对策 问题十:银行对账业务包括什么 银行对账业务就是银行和开户单位之间的账务核对,主要包括每月一次的日常对账,每年1-2次的余额对账,还有一些就是银行内部因为风险防控的需要组织的突击性对账(一般由银监局组织)。 每月一次的对账是由客户主动到银行领取对账单,核对自畅业务的发生额、余额等明细内容,不必向银行反馈;其他形式的对账一般是由银行主动和客户联系,只核对账户的时点余额,并要求客户盖章确认。
2023-09-04 01:46:221

风险暴露是指商业银行对单一客户或一组关联客户的信用风险暴露,商业银行对客户的风险暴露包括( )。

【答案】:A、B、D风险暴露是指商业银行对单一客户或一组关联客户的信用风险暴露,包括银行账簿和交易账簿内各类信用风险暴露。商业银行对客户的风险暴露包括:(1)因各项贷款、投资债券、存放同业、拆放同业、买入返售资产等表内授信形成的一般风险暴露;而选项C描述的表外。(2)因投资资产管理产品或资产证券化产品形成的特定风险暴露;(3)因债券、股票及其衍生工具交易形成的交易账簿风险暴露;而选项E描述的银行账簿。(4)因场外衍生工具、证券融资交易形成的交易对手信用风险暴露;(5)因担保、承诺等表外项目形成的潜在风险暴露;(6)其他风险暴露,指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除上述风险暴露外,信用风险仍由商业银行承担的风险暴露。
2023-09-04 01:46:431

商业银行主要的信用风险来源于

信用风险,是违约风险,是银行借款人无法还钱的风险,其成因的话,你原来列举的三点不是适合的角度,或者不是风险发生的原因:比如风险认识不足,这个跟风险成因关系不大,何况现在国内银行风险管理总体上也已经相当专业了,认识上与国外差异不会多大,也早过了这一点导致银行内部管理、制度、风控等方面出现问题,从而产生信用风险的时候了。内控制度不完善,现在不是重要原因,多数制度出问题也都是个别点、较小的问题,叠加其他因素,最终出现风险的(你要相信我国银行监管机构以及商业银行自身多数还是偏风险保守型的,制度多数是从严,可以不做,或者少做,也要避免风险发生)。信息不对称是银行客户营销以及信贷管理的难题,可以说是银行贷款出现风险,未能及时发现的部分原因,但跟风险原因本身关系不大。信用风险成因的话,从银行的角度来看,主要有外部的(宏观上的,行业上的,企业自身的等等),还有银行内部的(管理上的,制度上的,风险控制上的,等等)。目前最主要的、全局性的原因是外部因素,特别是企业之外的国家、地方以及行业等宏观经济情况。银行是顺周期行业,特别是中国经济中“政府的手”非常强大,在中央和地方产业、信贷、税收等各方面政策规划以及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时,企业总体经营效益,盈利和现金流水平与宏观经济高度正相关,这是大环境,大背景,也是影响银行贷款信用风险水平最最重要的因素,是决定银行业行业性、区域性整体逾期、不良发生最重要的条件。外部因素第二个方面,就是企业自身经营中出现的问题,这个因素很多,主要有:经营管理不善;产品不对路,技术不过硬,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扩张过快,现金流跟不上;恶意欺诈,骗贷;发生生产事故,遭遇自然灾害;老板,实际控制人涉案,涉及民间借贷等等。现在也有不少是作为担保人,被别人给拖垮的。内部因素方面,信用风险的成因,主要是银行自身经营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大体上相当于你第二个问题“目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客户选择不当;贷后管理不到位,资金监控、贷后检查等出现问题;个别工作人员违法违规;等等。
2023-09-04 01:46:511

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实行五级分类

信用卡的五级分类:正常、冻结、止付、呆账、销户、未激活正常、销户、未激活,都属于正常状态没影响。冻结:信用卡长期渝期,情况严重后,经过催收后仍然不还信用卡欠款,银行可能就会冻结信用卡使用权。或者在短期内连续多次发生逾期还款,银行为了防范风险也可能会冻结信用卡。止付:是银行为加强管理,保证安全,防止伪卡及遗失卡被胃用以及被丢失票据造成损失和不良影响而采取的一种防范措旅,同时,也是应持卡人要求止付主卡或附属卡,减少持卡人损失和风险的重要环节。呆账:催讨不能收回,长期处于呆滞状态的贷款,有可能成为坏账的款项,如征信报告中出现此状态,申请信用卡难度极大。
2023-09-04 01:47:061

商业银行对集团法人客户进行信用风险分析时,对( )的分析判断至关重要。

【答案】:D首先,商业银行应当参照单一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和分析方法,对集团法人客户的基本信息、经营状况、财务状况、非财务因素及担保状况等进行逐项分析,以识别其潜在的信用风险。其次,集团法人客户通常更为复杂,因此需要更加全面、深入地分析和了解,特别是对集团内各关联方之间的关联交易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至关重要。故本题选D。
2023-09-04 01:47:141

商业银行应报告的重大信贷风险事项有( )。

【答案】:A,B,C选项A、B、C属于商业银行应报告的重大信贷风险事项,选项D属于应报告的重大市场风险事项,选项E属于应报告的重大突发性事件。
2023-09-04 01:47:251

商业银行的借款人由于经营问题无法按期偿还贷款商业银行面临的是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概述信贷风险的类型可以从总体上划分为市场性风险和非市场性风险两类。市场性风险主要来自企业(借款人)的生产和销售风险(即借款人在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由市场条件和生产技术等因素变动而引起的风险;非市场风险主要指自然和社会风险。自然风险是指由于自然因素使借款人蒙受经济损失无法偿还信贷本息的风险;社会风险是指由于个人或团体在社会上的行为引起的风险。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 主要是不良信贷的防范。工商银行的信贷手册里有一段名言:“我们收取的利息再高, 也难以弥补信贷本金的损失! ”我国2002年全面实行信贷五级分类制度, 该制度按信贷的风险程度, 将银行信贷资产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不良信贷主要指次级、可疑和损失类信贷。银行信贷风险是指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在银行的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实际收益结果与预期收益目标发生背离,有遭受资产损失的可能性。信贷风险是指借款企业因各种原因不能按时归还信贷本息而使银行资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银行信贷业务中占比重大的是信贷业务,信贷具有风险较高、收益突出的特点,对整个银行的经营举足轻重。因此,研究信贷风险意义重大。一般来说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具有以下特征:(一)客观性只要有信贷活动存在,信贷风险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确切地说,无风险的信贷活动在现实的银行业务工作中根本不存在。(二)隐蔽性信贷本身的不确定性损失很可能因信用特点而一直为其表象所掩盖。扩散性。信贷风险发生所造成银行资金的损失,不仅影响银行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更多是引起关联的链式反映。(三)可控性指银行依照一定的方法,制度可以对风险进行事前识别、预测,事中防范和事后化解。二、商业银行信贷的主要风险及对策一、操作风险1)操作风险的概念:入市承诺的兑现使得我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度不断提高, 本土商业银行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这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基于本土商业银行产权缺位、内部控制机制缺乏, 流程设计失当等因素所造成的操作风险日益凸显。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在协议第段所给的定义,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依据风险成因又可细分为两类一类是操作失败或失误风险, 包括人员风险、流程风险和技术风险等, 另一类是操作策略风险, 指在应对外部事件或外部环境时, 如政治、税收、监管、政府、社会、市场竞争等, 由于采取了不适当的策略而导致损失的风险。前者主要与内部控制效率或管理质量有关, 又称为内部风险后者主要与外部事件有关,又称为外部事件或外部依存风险。2)操作风险管理对策及建议解决操作风险的方法, 根据新协议, 主要有基本指针、标准法和内部模型法三种, 核心是根据不同的风险权重配置资本。但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 由于个人住房信贷操作风险数据收集困难和业务开展时间尚短, 基本上无法采用统计法和信息模拟, 操作风险的不可预测性在我国尤为突出, 因此比较现实的做法是把防范操作风险的重点放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强化流程的管理1对现有流程进行检查和梳理, 杜绝可能存在的漏洞。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虽然都设有法规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 但没有具体的操作风险管理部门, 更谈不上个人住房信贷的操作风险管理部门。在借款合同、借款流程上存在较多的漏洞, 如果不及早进行纠正, 将严重影响到业务的发展。2对新开发的产品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市场调研, 进免盲目投入、无效投入和高风险投入。目前个人住房信贷业务的产品更新逐渐加快, 各行为了抢占市场份额, 在还款方式、担保方式、办理方式等很多方面进行了大量创新, 但这些创新是否经过了充分的市场调研和严格的操作风险审查, 值得怀疑。据了解, 我国的商业银行在推出一个新的个人住房信贷产品前, 很少进行精确的数据分析和预测, 住往根据经验和领导的主观判断,这既是由于数据库尚未建立, 也因为我国商业银行对市场调研的不重视。应急手段的建立和完善。对检查出来的漏洞和风险, 应通过合理的手段进行规避和改正, 尽量避免采用过急的手段和霸王条款进行处理。目前, 我国商业银行在这点上做得还不够, 尤其是对提前还款的处理, 银行在理解到提前还款可能造成的损失后, 采用立即加收违约金和限制提前还款的措施, 因在借款合同中并无相应规定, 造成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二规范严格制订业务手册针对个人住房信贷的操作人员, 应该有详细的管理手册。目前, 部分商业银行有了类似的管理办法、操作规范和实施细则, 但还远远不够。一本内容齐备的业务手册是基层人员进行规范操作的必要条件。相当多的情况下, 操作风险来源于操作人员对业务的不熟悉。这样的操作手册必须尽可能详细, 对每一个可能发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处理手册的制定应特别注重对操作风险易发环节的设计与处理。三数据库的建立、管理和维护目前部分商业银行对数据库的建立、管理和维护已经引起重视, 并开始建立自己的个人住房信贷数据库。需要指出的是, 我国商业银行还没有认识到一个好的数据库对业务发展的良好推动作用和在操作风险防范中能起到的指导作用。个人住房信贷的数据库, 并不仅仅是个人信息的数据库, 它还应当包括提前还款、违约风险、操作风险等多方面的数据信息。没有这些全面的数据信息, 就无法通过数学模型对个人, 住房信贷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 也无法制订出最终行之有效的政策。对目前危害很大的假按揭一个好的操作风险防范手段, 是建立防范假按揭发生的数据库,收集大量的案例进行统计分析, 提取出高度相关的因素, 方便在具体操作中对假按揭进行防范。但遗憾的是,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遭遇到大量的假按揭, 但类似的数据库却从来没有建立过, 直到现在,防范假按揭风险的唯一手段, 也仅是通过信贷人员对开发商的静态报表和项目情况的经验判断。四加强人员管理, 优化风险管理岗位设里个人住房信贷业务的操作人员同公司业务的信贷人员有明显的不同, 他们既负责对项目的调查、审批, 又负责对借款个人的调查、审批和手续办理, 也可能仅仅负责两者中的一块。所以, 对操作人员的管理, 是防范操作风险中最重要也是难度最大的一环。经验数据表明, 一旦有银行内部职工的参与, 操作风险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没有优良的人才配备和科学的激励机制, 再完美的管理框架也是无法运作的。从市场发展的要求来看, 商业银行的发展是在风险与机会中不断谋求平衡的过程。因此, 在风险管理体系内建立“ 风险经理制” , 其职能宜确定为以效益为中心, 以风险控制和防范为责任, 在信贷审查、检查和不良信贷的管理中将风险控制在更低点。二、担保风险1)担保风险信贷担保只是发放信贷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发放信贷的充分条件。目前,商业银行对信贷担保还存在一种错误认识,即过于看重信贷担保的作用,认为只要有信贷担保就可以发放信贷。信贷担保只是分散了信贷风险,提供了一种补偿功能,但它不能改变借款人的信用状况,也不能保证足额偿还信贷,因此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信贷风险。缺乏判断抵押品评估机构评估资格和识别评估结论准确与否的标准。对于是由银行还是由借款人聘用评估机构、聘用具有什么资格的评估机构、如何考核评估机构的资信状况、如何判定评估机构的评估结论是否准确等没有明确要求。实际情况是评估机构基本上是由借款人聘用,支付评估费用,受聘的评估机构往往考虑借款人的要求,高估抵押物价值,银行只要看到评估机构的评估报告后就予以认可,造成大多抵押物价值高估,银行处置抵押物时,要么抵押物有价无市,要么清算价值大大低于账面价值。另外也没有判断抵押物变现能力的标准。造成实际工作中无法判断抵押物是否为市场所接受,接受程度如何。2)担保风险管理对策及建议1)银行必须健全保证人担保制度,加强对保证人的风险审查,对其偿债能力进行深入分析:一是从单个保证人出发,考核该保证人的保证能力,其财务状况是否能够承担对外保证的数量,对外提供保证总额与其有形净资产是否在合理的比例关系之内;二是从风险控制角度,把相互保证的保证人视作一组借款人,审查其信用集中情况,防范由于保证不充分而导致的风险过度集中;三是设定授信企业的担保额度,严格限制超额企业的信贷准入。加强对保证人财务实力的分析。在分析保证人的财务实力时,首先要分析掌握保证人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信用评级和或有负债的信息。其次,要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判断保证人是否有履行其义务的能力,分析重点:一是保证人的或有负债情况,特别是目前保证人所提供的数量和金额;二是对外提供保证总额与保证人的有形净资产是否在合理的比例关系之内。2)加强对抵押物、质押物的分析。要按照Mark to Market的原则评估抵押物、质押物。对于抵押物,要考虑抵押物的可变现性和未来的清算价值;对于股票、股份和收费权来说,要考虑公司状况和市场变化的影响,股票未来的价格变化,也要考虑学校、高速公路收费权的不确定性,以切实保护银行的债权。3)银行应对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的资格和声誉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评估机构与借款人是否存在资金或其他利益关系;评估机构与借款人或与银行内部人员之间的关系;评估机构使用的评估方法是否适用于评估项目,评估机构以往的评估结论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等。4)规范信用担保机构。一是对于担保公司要视同信贷客户管理,经过统一授信确定其担保额度。同时,在授信时,探索建立符合担保公司经营管理实际的评信授信体系。二是认真审查担保公司披露的担保额度是否全面,担保额度是否超过担保公司注册资本的一定倍数,风险补偿机制是否健全。三是注意防范借款人与担保公司联合欺诈银行产生的风险,考察担保机构所设定的反担保措施是否完备。对于担保机构所出具的受担保企业的评估报告,银行还需派人对借款企业进行调查等。三、道德风险1)道德风险的概念道德风险是委托人与代理人签约后,在履行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有可能为实现其自身利益最大化,采取不利于他人的行动,侵占他人的利益,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多层次和多方面的委托代理关系,因此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道德风险在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中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和客观存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仍然是信贷业务,信贷业务的道德风险问题也成为近年来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的研究重点。2)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过程中道德风险层次及其表现形式根据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管理体制和操作流程,道德风险主要存在于以下三个层次,并具体表现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决策层的道德风险:目前商业银行信贷的决策层主要是各级行的领导和信贷审批人员。在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产权体制下,进行信贷决策的个人大多不拥有与其职权相适应的产权,事实上并无足够的经济能力对决策结果负责,或者只负有微不足道的责任,而且在目前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机制下,决策人员对信贷所创造的风险和收益所承担的责权利也是不对等的,这是决策层存在道德风险的根本原因,具体表现在决策行为的非市场化,对高级管理层的约束力软化,对违规行为反应迟钝等等。商业银行管理层的道德风险:商业银行的管理层主要指各级管理行的信贷业务管理人员。决策层的道德风险增加了管理层的道德风险,如表达意见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迎合上意”,利益目标短期化,在决策层对管理层的约束力软化的情况下,不同形式的越权经营,对下级违规行为反应麻木甚至默许,账外经营,操纵会计报表,人为调整统计数据,报喜不报忧等等。商业银行经营层的道德风险:商业银行的经营层是指信贷业务的直接经办人员。他们是信息的收集者,是微观信息量最丰富的层次,由于其获取的微观信息量最大,当管理层的监督不到位时,成为商业银行内部道德风险发生频率最高的层次。如工作人员利用制度漏洞,高素质人员利用电脑作案,信贷及不良资产管理人员删除不利信息或提供不实信息误导管理层等等。3)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产生道德风险行为的防范对策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产生道德风险问题的原因复杂,影响因素较多,因此,要有效防范道德风险就必须内外部、制度和人及产生道德风险的各层次进行综合防范。首先,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应该说国内商业银行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作为我国商业银行主体的国有商业银行仍然没有完全摆脱政企不分的局面,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股东作用仍然有限,产权不清、内部人控制等问题难以有效解决,股东大会及商业银行内部监督系统还无法实现对决策层和高级管理层的有效制约。必须真正建立起商业银行决策层以其自身权益对银行的经营效果负责,经营者直接承受经营失败的经济责任的管理体制,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的道德风险控制才可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其次,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将我国商业银行部门分散管理的风险管理方式变为流程管理和系统管理。根据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行为将风险控制分为业务流程的风险控制与管理流程的风险控制进行分别的研究与设计。要在既定的组织结构下,加强各部门内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有效控制各项管理工作及工作流程中的风险,从而充分发挥内部控制体系在道德风险防范中的作用。第三,建立充分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外部监督,可有效地降低商业银行内部道德风险。充分发挥银监会及银行同业公会的作用,如建立金融从业人员信息库,对不适合担任商业银行高级管理职务的人员信息予以充分披露,提高商业银行获取人力资源信息的能力;要求各商业银行提高对违规经营责任人员处罚的透明度等等。同时也要明确监管部门的责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外部监督的及时有效。从而促使商业银行在进行高级管理人员任用时不仅仅限于银行监管部门的资格审查,而且从自身的风险控制角度自觉加强人事任用的审慎性,降低商业银行信贷过程中管理层的道德风险。第四,以法约束,加大对信贷人员从事道德风险行为的惩罚力度。制订严格执行刚性的法律制度对防范银行信贷人员的道德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根据香港《防止贿赂条例》第九条(香港法例第201 章) 规定,银行信贷业务人员为本人或亲属接受客户的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如金钱、礼物、职位、服务、优待等利益,从而在处理信贷业务中给予优待,即为违法,其最高刑罚是入狱7 年及罚款港币50 万元,同时将招致最高7 年的禁止担任任何法团或公共机构管理人员职位或在任何专业中执业的处罚。通过严厉的刑罚,发挥了其在维护金融秩序中的巨大威慑作用,遏制了信贷业务人员的贪欲,使信贷业务人员不以身试法,防止了信贷业务中的道德风险行为。第五,塑造诚信企业文化,建立廉洁高效的信贷人员队伍。企业文化是决定企业运作的核心模式和信念。健全的道德文化,是各级员工处理日常事务的决策基础。如果各级信贷业务人员都能自发地维持高的道德标准,则银行无须担心违法活动的发生。通过建立诚信企业文化,加强对信贷人员的诚信管理。要经常留意各级信贷人员的行为,及早发现问题;要通过不同的人与客户进行联络,防止其对信贷人员进行腐蚀;要通过内部投诉机制,举报各种舞弊行为;要针对员工的具体情况,安排周密的培训计划,如经常开展案例分析,以案说法等防范教育,使信贷从业人员认识到风险,加深其对法律、监管规定、道德标准的认识,提高其对道德两难问题的警觉性及处理有关问题的技巧。
2023-09-04 01:47:371

信用风险缓释是指商业银行运用(  )等方式转移或降低信用风险。

【答案】:A、B、D、E信用风险缓释是指商业银行运用合格的抵质押品、浄额结算、保证和信用衍生工具等方式转移或降低信用风险。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BDE。
2023-09-04 01:47:521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资产指什么

  信用风险资产是指银行资产负债表表内及表外承担信用风险的资产,主要包括:各项贷款、存放同业、拆放同业及买入返售资产、银行帐户的债券投资、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承诺及或有负债等。  银行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和其它风险。在计算资本充足比率时,根据外部评级结果确定资产的风险权重,允许一些在国际上先进的银行使用内部评级方法计算风险资产。市场风险:是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动,银行的表内和表外头寸所面临遭受损失的风险;利率风险:指银行的财务状况在利率出现不利的波动时所面对的风险。
2023-09-04 01:48:211

什么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信贷风险  基本解释  信贷风险的形成是一个从萌芽、积累直至发生的渐进过程。在还款期限届满之前,借款人财务商务状况的重大不利变化很有可能影响其履约能力,贷款人除了可以通过约定一般性的违约条款、设定担保等方式来确保债权如期受偿之外,还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交叉违约条款”。交叉违约的基本含义是:如果本合同项下的债务人在其他贷款合同项下出现违约,则也视为对本合同的违约。一般来说,债权人都是以当事人未履行其在本合同项下的义务为由,追究债务人的违约责任,但交叉违约条款突破了这一限制,它颇有“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的味道,即试图赶在借款人其他贷款合同项下的债务出现偿还危机之前采取救济措施,以避免自己处于比其他债权人更糟的处境。此种违约形态在我国现行法上虽无明确规定,但它并不违反合同法的有关法理及法律精神,现行《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辩权可以作为其适用的法理依据。因此,交叉违约条款可以作为约定条款订入合同之中,以使贷款人能够及时全面的掌控借款人的信用水平。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从广义上理解包括:制定和实施信贷政策,建立和健全内部授权授信制度,制定、贯彻和执行信贷操作程序,以及建立信贷风险监测和控制机制等诸多相互协调、制约的制度系统及其对制度执行效果的监督系统。狭义上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仅指贷款发放前的调查工作、贷款存续期间的管理工作以及贷款出现风险后的监督、控制和处理工作。本文采纳狭义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概念,在分析当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试图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实际操作对策。   当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管理工作薄弱,信贷档案资料漏缺严重。主要表现为借款人和保证人的财务资料、贷款抵押凭证、贷后检查报告、催收通知书等资料的漏缺。信贷档案是银行发放、管理、收回贷款这一完整过程的记录,它的漏缺,尤其是有些法律文件不全,不仅对贷款的风险分析造成困难,也构成了依法收贷的障碍。   二、没有严格执行贷款审贷分离制度。主要表现为:审贷分离机构设置迟缓;审贷分离机构流于形式,如信贷人员常常在贷款审批前已填好贷款合同、借据等法律文件和放款凭证,出现合同签订日期和贷款借据日期早于贷款审批日期,贷款金额和期限与审批金额和期限不同等现象。   三、贷款“三查”制度不落实。主要表现为:一是贷前调查流于形式;二是贷中审查报送不严;三是贷后检查对贷款人贷款使用情况跟踪表面化,忽视对借款人贷后资信情况、抵押物、质押物的变化情况以及保证人经营情况和或有负债的变化进行跟踪调查。   四、贷款经办人员法律知识薄弱,法律意识不强,贷款失去法律保护。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保证人主体资格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2)一些商业银行未对抵押物、质押物的合法性、有效性进行认真审查;(3)按照《担保法》规定必须办理抵押登记的,未按法律规定办理抵押登记,造成抵押行为无效;(4)变更主合同主要条款、延长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加重主债务人债务数额,未征得保证人书面同意,致使保证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5)不能充分运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断或中止的规定,维护银行的依法收贷权。   五、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信贷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忽视对管理者的管理。主要表现在:(1)一些基层行长权力过大,监督约束机制没有真正起到作用,造成一些基层行长乱批贷款、乱投资、乱担保等;(2)贷款责任无法落实,最终导致无人负责,不了了之;(3)行长经营目标考核办法不科学,助长了行长经营上的短期行为,为了完成指标任务,不得不采取违规的做法。   六、违规账外经营严重。违规账外经营是目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 题。其违规经营主要采取私设账外账、乱用科目、调整账表和绕规模贷款等形式,并主要投向房地产公司或其他高风险收益领域。由于账外经营是在隐蔽情况下进行的,这部分资产没有处于有效的监督之下,甚至参与了违法犯罪活动,因而这部分信贷资产处于巨大的风险之中。造成违规账外经营的主要原因包括:(1)前几年规章制度不健全,下放基层行权力过大,加之地方经济发展过热,资金需求与规模控制矛盾突出,导致了一些基层行经营行为出现严重偏差,违规经营逐步扩大;(2)个别行领导受个人或小团体利益驱动,无视国家金融法规,置国家三令五申于不顾,存在侥幸心理,隐瞒不报,结果漏洞越来越大;(3)部分行经营管理混乱,内部控制不严,监督机制形同虚设。   从根本上看,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健全的信贷管理机制包括三个方面:制度、机构以及激励和约束系统。信贷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授权授信规定、信贷工作程序、信贷工作每一程序的内容和目标。信贷管理机构主要解决信贷工作中的权力分工,从机构这个角度确保信贷工作中的权力受到其他部门的制约,分清信贷工作部门的职责,保证信贷工作中的每一项权力都受到相应的监督和制约。激励和约束系统致力于发挥每一位信贷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通过明确信贷工作人员的职责分工,加大对信贷工作人员的纪律约束,保证信贷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具体来说,商业银行解决信贷管理低效率的问题,应该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一、修订、完善各项信贷管理制度,保证各项制度之间的协调、配合和制约,确保各项信贷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首先,从制度上完善信贷档案管理。尽快制定、实施《信贷档案管理实施办法》,就信贷档案的收集、交接、检查进行明文规定,指派专人负责,并定期检查、考核执行情况。对企业财务资料虚假问题,可以考虑建立“四相符审核”和“财务报表审计失实责任赔偿制度”。具体来说,就是:一方面银行本身对借款企业的总账、明细账、原始凭证和重要实物进行核对,做到“四相符”;另一方面可与会计师事务所签订合同,委托事务所对银行贷款申请人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作为银行审批贷款的依据,并同时在合同中规定,如因其报告不实而致使贷款损失,注册会计师本人及其所在事务所负责全额赔偿银行因此而受到的损失。   其次,进一步完善以贷款风险管理为核心的授权授信、审贷分离、分级审批、集体审批、贷款“三查”等风险控制制度。包括:在办理信贷业务时严格按照业务流程、岗位权限以及行使权限的条件进行运作,加强不同岗位、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制约作用,实行对业务全过程的风险控制,杜绝各种违规行为的发生;制定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及贷后检查的办法和实施细则,规定应该包括的内容、调查方式、核实手段等,以避免流于形式。同时,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将信贷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人,严格考核,防止有法不依现象的发生。   二、建立健全信贷专门管理机构,防止信贷权力的过分集中,实行信贷决策民主化、科学化。首先要真正落实审贷分离制度,尽快将贷款的审查和批准权分别落实到不同的职能部门,明确贷款审查部门的工作范围、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规范贷款审批部门的工作制度、审批内容、审批权限、审批程序和审批责任。   其次,对大额贷款和疑难问题贷款,应建立专门的贷款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贷款审批决策问题。该委员会可以是一个非常设的机构,但应当由行政领导和业务专家组成,业务专家负责提供贷款申请人的基本信息、贷款风险分析报告及专家意见,贷款审批实行民主决策。   第三,将贷款风险评估具体落实到一个独立于信贷业务部门的职能部门。贷款风险定期评估是监测贷款风险度的一项具体工作,需要独立、科学、客观地对每一笔贷款生命周期中的风险状况作出量化评估,达到一定风险水平的贷款,就需要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化解、转移风险。因此,为了保证贷款风险评估的客观性、科学性、时效性,这项工作需要一个独立于信贷业务部门的其他部门来独立完成。设立专门的信贷管理机构是为了防范信贷权力的过分集中,利用机构的相对独立性在信贷权力分配中建立起一道“防火墙”。但为了保证信息的流动性,保证各个部门都能充分占有、共享收集到的借款人的资信信息,还应该建立信息在有关部门流动的制度,防止划地为牢、公共信息被一个部门私自占有的情况发生。   三、建立借款人信用信息共享制度。上述两项措施旨在解决商业银行单个分支机构的信贷管理问题,但是由于单个分支机构的业务领域仅限于某一地区,不可能全面掌握现有借款人,特别是未来借款人的资信情况。因此,商业银行还应该在其系统内建立借款人信用信息系统,让其所有的信贷业务部门全面掌握借款人的资信状况、地方经济运行状况、国民经济运行状况、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宏观或微观经济政策。目前借款人信用信息系统可以收集有钱不还、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或者企业运行状况较差、贷款风险度过高的借款人的信息,通过在系统内交流“不良借款人黑名单”的形式,禁止其分支机构向不良借款人发放新的贷款,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收回旧贷款  编辑本段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概述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概述  信贷风险的类型可以从总体上划分为市场性风险和非市场性风险两类。市场性风险主要来自企业(借款人)的生产和销售风险(即借款人在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由市场条件和生产技术等因素变动而引起的风险;非市场风险主要指自然和社会风险。自然风险是指由于自然因素使借款人蒙受经济损失无法偿还信贷本息的风险;社会风险是指由于个人或团体在社会上的行为引起的风险。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 主要是不良信贷的防范。工商银行的信贷手册里有一段名言:“我们收取的利息再高, 也难以弥补信贷本金的损失! ”我国2002年全面实行信贷五级分类制度, 该制度按信贷的风险程度, 将银行信贷资产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不良信贷主要指次级、可疑和损失类信贷。银行信贷风险是指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在银行的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实际收益结果与预期收益目标发生背离,有遭受资产损失的可能性。信贷风险是指借款企业因各种原因不能按时归还信贷本息而使银行资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银行信贷业务中占比重大的是信贷业务,信贷具有风险较高、收益突出的特点,对整个银行的经营举足轻重。因此,研究信贷风险意义重大。一般来说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具有以下特征:   (一)客观性   只要有信贷活动存在,信贷风险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确切地说,无风险的信贷活动在现实的银行业务工作中根本不存在。   (二)隐蔽性   信贷本身的不确定性损失很可能因信用特点而一直为其表象所掩盖。扩散性。信贷风险发生所造成银行资金的损失,不仅影响银行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更多是引起关联的链式反映。   (三)可控性   指银行依照一定的方法,制度可以对风险进行事前识别、预测,事中防范和事后化解。  二、商业银行信贷的主要风险及对策  一、操作风险   1)操作风险的概念:入市承诺的兑现使得我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度不断提高, 本土商业银行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这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基于本土商业银行产权缺位、内部控制机制缺乏, 流程设计失当等因素所造成的操作风险日益凸显。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在协议第段所给的定义,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操作风险依据风险成因又可细分为两类一类是操作失败或失误风险, 包括人员风险、流程风险和技术风险等, 另一类是操作策略风险, 指在应对外部事件或外部环境时, 如政治、税收、监管、政府、社会、市场竞争等, 由于采取了不适当的策略而导致损失的风险。前者主要与内部控制效率或管理质量有关, 又称为内部风险后者主要与外部事件有关,又称为外部事件或外部依存风险。   2)操作风险管理对策及建议   解决操作风险的方法, 根据新协议, 主要有基本指针、标准法和内部模型法三种, 核心是根据不同的风险权重配置资本。但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 由于个人住房信贷操作风险数据收集困难和业务开展时间尚短, 基本上无法采用统计法和信息模拟, 操作风险的不可预测性在我国尤为突出, 因此比较现实的做法是把防范操作风险的重点放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强化流程的管理   1对现有流程进行检查和梳理, 杜绝可能存在的漏洞。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虽然都设有法规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 但没有具体的操作风险管理部门, 更谈不上个人住房信贷的操作风险管理部门。在借款合同、借款流程上存在较多的漏洞, 如果不及早进行纠正, 将严重影响   到业务的发展。   2对新开发的产品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市场调研, 进免盲目投入、无效投入和高风险投入。目前个人住房信贷业务的产品更新逐渐加快, 各行为了抢占市场份额, 在还款方式、担保方式、办理方式等很多方面进行了大量创新, 但这些创新是否经过了充分的市场调研和严格的操作风险审查, 值得怀疑。据了解, 我国的商业银行在推出一个新的个人住房信贷产品前, 很少进行精确的数据分析和预测, 住往根据经验和领导的主观判断,这既是由于数据库尚未建立, 也因为我国商业银行对市场调研的不重视。应急手段的建立和完善。对检查出来的漏洞和风险, 应通过合理的手段进行规避和改正, 尽量避免采用过急的手段和霸王条款进行处理。目前, 我国商业银行在这点上做得还不够, 尤其是对提前还款的处理, 银行在理解到提前还款可能造成的损失后, 采用立即加收违约金和限制提前还款的措施, 因在借款合同中并无相应规定, 造成了社会的强烈反响。   二规范严格制订业务手册   针对个人住房信贷的操作人员, 应该有详细的管理手册。目前, 部分商业银行有了类似的管理办法、操作规范和实施细则, 但还远远不够。一本内容齐备的业务手册是基层人员进行规范操作的必要条件。相当多的情况下, 操作风险来源于操作人员对业务的不熟悉。这样的操作手册必须尽可能详细, 对每一个可能发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处理手册的制定应特别注重对操作风险易发环节的设计与处理。   三数据库的建立、管理和维护   目前部分商业银行对数据库的建立、管理和维护已经引起重视, 并开始建立自己的个人住房信贷数据库。需要指出的是, 我国商业银行还没有认识到一个好的数据库对业务发展的良好推动作用和在操作风险防范中能起到的指导作用。个人住房信贷的数据库, 并不仅仅是   个人信息的数据库, 它还应当包括提前还款、违约风险、操作风险等多方面的数据信息。没有这些全面的数据信息, 就无法通过数学模型对个人, 住房信贷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 也无法制订出最终行之有效的政策。对目前危害很大的假按揭一个好的操作风险防范手段, 是建立防范假按揭发生的数据库,收集大量的案例进行统计分析, 提取出高度相关的因素, 方便在具体操作中对假按揭进行防范。但遗憾的是,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遭遇到大量的假按揭, 但类似的数据库却从来没有建立过, 直到现在,防范假按揭风险的唯一手段, 也仅是通过信贷人员对开发商的静态报表和项目情况的经验判断。   四加强人员管理, 优化风险管理岗位设里   个人住房信贷业务的操作人员同公司业务的信贷人员有明显的不同, 他们既负责对项目的调查、审批, 又负责对借款个人的调查、审批和手续办理, 也可能仅仅负责两者中的一块。所以, 对操作人员的管理, 是防范操作风险中最重要也是难度最大的一环。经验数据表明, 一旦有银行内部职工的参与, 操作风险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没有优良的人才配备和科学的激励机制, 再完美的管理框架也是无法运作的。从市场发展的要求来看, 商业银行的发展是在风险与机会中不断谋求平衡的过程。因此, 在风险管理体系内建立“ 风险经理制” , 其职能宜确定为以效益为中心, 以风险控制和防范为责任, 在信贷审查、检查和不良信贷的管理中将风险控制在更低点。   二、担保风险   1)担保风险   信贷担保只是发放信贷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发放信贷的充分条件。目前,商业银行对信贷担保还存在一种错误认识,即过于看重信贷担保的作用,认为只要有信贷担保就可以发放信贷。信贷担保只是分散了信贷风险,提供了一种补偿功能,但它不能改变借款人的信用状况,也不能保证足额偿还信贷,因此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信贷风险。缺乏判断抵押品评估机构评估资格和识别评估结论准确与否的标准。对于是由银行还是由借款人聘用评估机构、聘用具有什么资格的评估机构、如何考核评估机构的资信状况、如何判定评估机构的评估结论是否准确等没有明确要求。实际情况是评估机构基本上是由借款人聘用,支付评估费用,受聘的评估机构往往考虑借款人的要求,高估抵押物价值,银行只要看到评估机构的评估报告后就予以认可,造成大多抵押物价值高估,银行处置抵押物时,要么抵押物有价无市,要么清算价值大大低于账面价值。另外也没有判断抵押物变现能力的标准。造成实际工作中无法判断抵押物是否为市场所接受,接受程度如何。   2)担保风险管理对策及建议   1)银行必须健全保证人担保制度,加强对保证人的风险审查,对其偿债能力进行深入分析:一是从单个保证人出发,考核该保证人的保证能力,其财务状况是否能够承担对外保证的数量,对外提供保证总额与其有形净资产是否在合理的比例关系之内;二是从风险控制角度,把相互保证的保证人视作一组借款人,审查其信用集中情况,防范由于保证不充分而导致的风险过度集中;三是设定授信企业的担保额度,严格限制超额企业的信贷准入。加强对保证人财务实力的分析。在分析保证人的财务实力时,首先要分析掌握保证人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信用评级和或有负债的信息。其次,要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判断保证人是否有履行其义务的能力,分析重点:一是保证人的或有负债情况,特别是目前保证人所提供的数量和金额;二是对外提供保证总额与保证人的有形净资产是否在合理的比例关系之内。   2)加强对抵押物、质押物的分析。要按照Mark to Market的原则评估抵押物、质押物。对于抵押物,要考虑抵押物的可变现性和未来的清算价值;对于股票、股份和收费权来说,要考虑公司状况和市场变化的影响,股票未来的价格变化,也要考虑学校、高速公路收费权的不确定性,以切实保护银行的债权。   3)银行应对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的资格和声誉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评估机构与借款人是否存在资金或其他利益关系;评估机构与借款人或与银行内部人员之间的关系;评估机构使用的评估方法是否适用于评估项目,评估机构以往的评估结论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等。   4)规范信用担保机构。一是对于担保公司要视同信贷客户管理,经过统一授信确定其担保额度。同时,在授信时,探索建立符合担保公司经营管理实际的评信授信体系。二是认真审查担保公司披露的担保额度是否全面,担保额度是否超过担保公司注册资本的一定倍数,风险补偿机制是否健全。三是注意防范借款人与担保公司联合欺诈银行产生的风险,考察担保机构所设定的反担保措施是否完备。对于担保机构所出具的受担保企业的评估报告,银行还需派人对借款企业进行调查等。  三、道德风险  1)道德风险的概念   道德风险是委托人与代理人签约后,在履行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有可能为实现其自身利益最大化,采取不利于他人的行动,侵占他人的利益,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多层次和多方面的委托代理关系,因此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道德风险在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中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和客观存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仍然是信贷业务,信贷业务的道德风险问题也成为近年来商业银   行风险防范的研究重点。   2)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过程中道德风险层次及其表现形式   根据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管理体制和操作流程,道德风险主要存在于以下三个层次,并具体表   现为: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决策层的道德风险:目前商业银行信贷的决策层主要是各级行的领导和信贷审批人员。在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产权体制下,进行信贷决策的个人大多不拥有与其职权相适应的产权,事实上并无足够的经济能力对决策结果负责,或者只负有微不足道的责任,而且在目前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机制下,决策人员对信贷所创造的风险和收益所承担的责权利也是不对等的,这是决策层存在道德风险的根本原因,具体表现在决策行为的非市场化,对高级管理层的约束力软化,对违规行为反应迟钝等等。   商业银行管理层的道德风险:商业银行的管理层主要指各级管理行的信贷业务管理人员。决策层的道德风险增加了管理层的道德风险,如表达意见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迎合上意”,利益目标短期化,在决策层对管理层的约束力软化的情况下,不同形式的越权经营,对下级违规行为反应麻木甚至默许,账外经营,操纵会计报表,人为调整统计数据,报喜不报忧等等。   商业银行经营层的道德风险:商业银行的经营层是指信贷业务的直接经办人员。他们是信息的收集者,是微观信息量最丰富的层次,由于其获取的微观信息量最大,当管理层的监督不到位时,成为商业银行内部道德风险发生频率最高的层次。如工作人员利用制度漏洞,高素质人员利用电脑作案,信贷及不良资产管理人员删除不利信息或提供不实信息误导管理层等等。   3)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产生道德风险行为的防范对策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产生道德风险问题的原因复杂,影响因素较多,因此,要有效防范道德风险就必须内外部、制度和人及产生道德风险的各层次进行综合防范。   首先,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应该说国内商业银行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作为我国商业银行主体的国有商业银行仍然没有完全摆脱政企不分的局面,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股东作用仍然有限,产权不清、内部人控制等问题难以有效解决,股东大会及商业银行内部监督系统还无法实现对决策层和高级管理层的有效制约。必须真正建立起商业银行决策层以其自身权益对银行的经营效果负责,经营者直接承受经营失败的经济责任的管理体制,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的道德风险控制才可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其次,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将我国商业银行部门分散管理的风险管理方式变为流程管理和系统管理。根据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行为将风险控制分为业务流程的风险控制与管理流程的风险控制进行分别的研究与设计。要在既定的组织结构下,加强各部门内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有效控制各项管理工作及工作流程中的风险,从而充分发挥内部控制体系在道德风险防范中的作用。   第三,建立充分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外部监督,可有效地降低商业银行内部道德风险。充分发挥银监会及银行同业公会的作用,如建立金融从业人员信息库,对不适合担任商业银行高级管理职务的人员信息予以充分披露,提高商业银行获取人力资源信息的能力;要求各商业银行提高对违规经营责任人员处罚的透明度等等。同时也要明确监管部门的责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外部监督的及时有效。从而促使商业银行在进行高级管理人员任用时不仅仅限于银行监管部门的资格审查,而且从自身的风险控制角度自觉加强人事任用的审慎性,降低商业银行信贷过程中管理层的道德风险。   第四,以法约束,加大对信贷人员从事道德风险行为的惩罚力度。   制订严格执行刚性的法律制度对防范银行信贷人员的道德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根据香港   《防止贿赂条例》第九条(香港法例第201 章) 规定,银行信贷业务人员为本人或亲属接受客户的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如金钱、礼物、职位、服务、优待等利益,从而在处理信贷业务中给予优待,即为违法,其最高刑罚是入狱7 年及罚款港币50 万元,同时将招致最高7 年的禁止担任任何法团或公共机构管理人员职位或在任何专业中执业的处罚。通过严厉的刑罚,发挥了其在维护金融秩序中的巨大威慑作用,遏制了信贷业务人员的贪欲,使信贷业务人员不以身试法,防止了信贷业务中的道德风险行为。   第五,塑造诚信企业文化,建立廉洁高效的信贷人员队伍。   企业文化是决定企业运作的核心模式和信念。健全的道德文化,是各级员工处理日常事务的决策基础。如果各级信贷业务人员都能自发地维持高的道德标准,则银行无须担心违法活动的发生。通过建立诚信企业文化,加强对信贷人员的诚信管理。要经常留意各级信贷人员的行为,及早发现问题;要通过不同的人与客户进行联络,防止其对信贷人员进行腐蚀;要通过内部投诉机制,举报各种舞弊行为;要针对员工的具体情况,安排周密的培训计划,如经常开展案例分析,以案说法等防范教育,使信贷从业人员认识到风险,加深其对法律、监管规定、道德标准的认识,提高其对道德两难问题的警觉性及处理有关问题的技巧。
2023-09-04 01:48:401

简要回答什么是信用风险(Credit Risk)以及对银行的主要影响

 信用风险(Credit Risk)是银行贷款或投资债券中发生的一种风险,也即为借款者违约的风险。 信用风险对形成债务双方都有影响,主要对债券的发行者、投资者和各类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有重要作用。 [编辑] 对债券发行者的影响   因为债券发行者的借款成本与信用风险直接相联系,债券发行者受信用风险影响极大。计划发行债券的公司会因为种种不可预料的风险因素而大大增加融资成本。例如,平均违约率的升高的消息会使银行增加对违约的担心,从而提高了对贷款的要求,使公司融资成本增加。即使没有什么对公司有影响的特殊事件,经济萎缩也可能增加债券的发行成本。 [编辑] 对债券投资者的影响   对于某种证券来说,投资者是风险承受者,随着债券信用等级的降低,则应增加相应的风险贴水,即意味着债券价值的降低。同样,共同基金持有的债券组合会受到风险贴水波动的影响。风险贴水的增加将减少基金的价值并影响到平均收益率。 [编辑] 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当借款人对银行贷款违约时,商业银行是信用风险的承受者。银行因为两个原因会受到相对较高的信用风险。首先,银行的放款通常在地域上和行业上较为集中,这就限制了通过分散贷款而降低信用风险的方法的使用。其次,信用风险是贷款中的主要风险。随着无风险利率的变化,大多数商业贷款都设计成是是浮动利率的。这样,无违约利率变动对商业银行基本上没有什么风险。而当贷款合约签定后,信用风险贴水则是固定的。如果信用风险贴水升高,则银行就会因为贷款收益不能弥补较高的风险而受到损失。
2023-09-04 01:48:501

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相比具有什么特点

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相比具有什么特点如下:1、操作风险中的风险因素很大比例上来源于银行的业务操作,属于银行可控范围内的内生风险。2、从覆盖范围看,操作风险管理几乎覆盖了银行经营管理所有方面的不同风险。3、对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而言,风险与报酬存在一一映射关系,但这种关系并不一定适用于操作风险。4、业务规模大、交易量大、结构变化迅速的业务领域,受操作风险冲击的可能性最大。
2023-09-04 01:49:041

信贷风险的主要内容?

  信贷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偏低,传统的信贷风险管理缺乏主动性的理念,信贷风险管理缺乏系统性,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普遍较差。接下来请欣赏我给大家网路收集整理的。   信贷风险的形成是一个从萌芽、积累直至发生的渐进过程。在还款期限届满之前,借款人财务商务状况的重大不利变化很有可能影响其履约能力,贷款人除了可以通过约定一般性的违约条款、设定担保等方式来确保债权如期受偿之外,还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交叉违约条款"。交叉违约的基本含义是:如果本合同项下的债务人在其他贷款合同项下出现违约,则也视为对本合同的违约。一般来说,债权人都是以当事人未履行其在本合同项下的义务为由,追究债务人的违约责任,但交叉违约条款突破了这一限制,它颇有"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的味道,即试图赶在借款人其他贷款合同项下的债务出现偿还危机之前采取救济措施,以避免自己处于比其他债权人更糟的处境。此种违约形态在中国现行法上虽无明确规定,但它并不违反合同法的有关法理及法律精神,现行《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辩权可以作为其适用的法理依据。因此,交叉违约条款可以作为约定条款订入合同之中,以使贷款人能够及时全面的掌控借款人的信用水平。   信贷风险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从广义上理解包括:制定和实施信贷政策,建立和健全内部授权授信制度,制定、贯彻和执行信贷操作程式,以及建立信贷风险监测和控制机制等诸多相互协调、制约的制度系统及其对制度执行效果的监督系统。狭义上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仅指贷款发放前的调查工作、贷款存续期间的管理工作以及贷款出现风险后的监督、控制和处理工作。本文采纳狭义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概念,在分析当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试图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实际操作对策。   当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管理工作薄弱,信贷档案资料漏缺严重。主要表现为借款人和保证人的财务资料、贷款抵押凭证、贷后检查报告、催收通知书等资料的漏缺。信贷档案是银行发放、管理、收回贷款这一完整过程的记录,它的漏缺,尤其是有些法律档案不全,不仅对贷款的风险分析造成困难,也构成了依法收贷的障碍。   二、没有严格执行贷款审贷分离制度。主要表现为:审贷分离机构设定迟缓;审贷分离机构流于形式,如信贷人员常常在贷款审批前已填好贷款合同、借据等法律档案和放款凭证,出现合同签订日期和贷款借据日期早于贷款审批日期,贷款金额和期限与审批金额和期限不同等现象。   三、贷款"三查"制度不落实。主要表现为:一是贷前调查流于形式;二是贷中审查报送不严;三是贷后检查对贷款人贷款使用情况跟踪表面化,忽视对借款人贷后资信情况、抵押物、质押物的变化情况以及保证人经营情况和或有负债的变化进行跟踪调查。   四、贷款经办人员法律知识薄弱,法律意识不强,贷款失去法律保护。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⑴保证人主体资格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⑵一些商业银行未对抵押物、质押物的合法性、有效性进行认真审查;⑶按照《担保法》规定必须办理抵押登记的,未按法律规定办理抵押登记,造成抵押行为无效;⑷变更主合同主要条款、延长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加重主债务人债务数额,未征得保证人书面同意,致使保证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⑸不能充分运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断或中止的规定,维护银行的依法收贷权。   五、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信贷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忽视对管理者的管理。主要表现在:⑴一些基层行长权力过大,监督约束机制没有真正起到作用,造成一些基层行长乱批贷款、乱投资、乱担保等;⑵贷款责任无法落实,最终导致无人负责,不了了之;⑶行长经营目标考核办法不科学,助长了行长经营上的短期行为,为了完成指标任务,不得不采取违规的做法。   六、违规账外经营严重。违规账外经营是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 题。其违规经营主要采取私设账外账、乱用科目、调整账表和绕规模贷款等形式,并主要投向房地产公司或其他高风险收益领域。由于账外经营是在隐蔽情况下进行的,这部分资产没有处于有效的监督之下,甚至参与了违法犯罪活动,因而这部分信贷资产处于巨大的风险之中。造成违规账外经营的主要原因包括:⑴前几年规章制度不健全,下放基层行权力过大,加之地方经济发展过热,资金需求与规模控制矛盾突出,导致了一些基层行经营行为出现严重偏差,违规经营逐步扩大;⑵个别行领导受个人或小团体利益驱动,无视国家金融法规,置国家三令五申于不顾,存在侥幸心理,隐瞒不报,结果漏洞越来越大;⑶部分行经营管理混乱,内部控制不严,监督机制形同虚设。   从根本上看,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健全的信贷管理机制包括三个方面:制度、机构以及激励和约束系统。信贷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授权授信规定、信贷工作程式、信贷工作每一程式的内容和目标。信贷管理机构主要解决信贷工作中的权力分工,从机构这个角度确保信贷工作中的权力受到其他部门的制约,分清信贷工作部门的职责,保证信贷工作中的每一项权力都受到相应的监督和制约。激励和约束系统致力于发挥每一位信贷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通过明确信贷工作人员的职责分工,加大对信贷工作人员的纪律约束,保证信贷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信贷风险的主要特点   ***一***客观性   只要有信贷活动存在,信贷风险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确切地说,无风险的信贷活动在现实的银行业务工作中根本不存在。   ***二***隐蔽性   信贷本身的不确定性损失很可能因信用特点而一直为其表象所掩盖。   ***三***扩散性。   信贷风险发生所造成银行资金的损失,不仅影响银行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更多是引起关联的链式反映。   ***四***可控性   指银行依照一定的方法,制度可以对风险进行事前识别、预测,事中防范和事后化解。   
2023-09-04 01:49:121

什么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信贷风险是信贷放出后本金和利息可能发生损失的风险。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类型可以从总体上划分为市场性风险和非市场性风险两类。市场性风险主要来自企业(借款人)的生产和销售风险人在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由市场条件和生产技术等因素变动而引起的风险;非市场风险主要指自然和社会风险。自然风险是指由于自然因素使借款人蒙受经济损失无法偿还信贷本息的风险;社会风险是指由于个人或团体在社会上的行为引起的风险。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主要是不良信贷的防范。
2023-09-04 01:49:221

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面临哪些风险

利率 风险应该包含在市场风险之中了。同时,商业银行还面临国家风险。
2023-09-04 01:49:363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治有哪些

商业银行防范信用风险的第一点是尽量减少相关的情况的方式,这是要做好事前的一个相关的处理,事前很是重要的,不可忽视。事前做的好能够减少许多信用方面的风险。事前,商业银行要做好相关的调查,调查信贷者的信用情况,这是关键的。对于信用不太好的信贷者尽量不要去贷款,否则会增加银行的信用风险。这一点必须要明确。其次,商业银行防范信用风险要加强对事中的监督,不是把钱贷出去之后就什么也不管了,就高枕无忧了,这是不行的。一定要加强对信贷者的监督。这是必要的。监督是为了防止道德风险的发生,确实会有一定的作用。这样会降低银行的信用风险。监督的方式有很多,时刻的保持对信贷者动态进行相关的了解,这是必要的。必须要明确的是,信用风险肯定会有一部分发生,这就要提前做好相关的准备,一定的准备可以减少信用风险对自己银行的危害。建立良好的风险防范系统是有必要的。我国商业银行如何防范信用风险,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加强对自己的监管是关键。
2023-09-04 01:49:541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特征?

一般来说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具有以下特征:   (一)客观性   只要有信贷活动存在,信贷风险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确切地说,无风险的信贷活动在现实的银行业务工作中根本不存在。   (二)隐蔽性   信贷本身的不确定性损失很可能因信用特点而一直为其表象所掩盖。扩散性。信贷风险发生所造成银行资金的损失,不仅影响银行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更多是引起关联的链式反映。   (三)可控性   指银行依照一定的方法,制度可以对风险进行事前识别、预测,事中防范和事后化解。
2023-09-04 01:5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