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应对措施包括()。

2023-09-14 01:17:34
共1条回复
cloudcone

【答案】:A、B、C

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应对措施如下:

1.快速反应

要及早发现、及早介入。突发性群体事件,事发突然,情况紧急。因此,对事态的驾驭要及时果断,尽可能及早介入,及早控制事态的发展,不能因为反应迟、行动慢,使矛盾走向激化对抗。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演化通常使某一特定群体的某种利益受到损害,由此产生挫折感,表现为不满、怨恨、暴躁、抵触情绪等。这种挫折心理强化将外化表现为否定性语言,如发牢骚,讲怪话、气话和否定性行为的产生。此时,如果组织有有效的沟通平台和沟通机制,或该特定群体通过调解组织调解或仲裁等体制安排解决了矛盾,就不会发生突发性群体事件。如果这些方式都不能解决其问题,他们的诉求积蓄已久,个体心理通过情绪感染转化为群体心理,个体之间通过行为模仿转化为群体行为。在这两个转化阶段如果做到快速发现,快速报告,快速出动,快速到位,快速展开,快速介入,抓住先机,争取主动,突发事件可能就会被化解,至少可以抑制一般突发事件向严重突发事件的升级。

2.准确的信息引导

突发性群体事件发生时,组织要做到准确迅捷的信息传递和及时的信息确认,杜绝任何形式的信息偏误;科学地理解信息以及据此 信息做出准确的信息引导,稳定群众情绪。信息传播混乱,人们心理状态的失衡以及情绪的波动,容易接受失真信息的蛊惑,从而产生非理性行为。及时披露事实真相,正确地引导群众的注意力,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3.化解矛盾

在处理突发性群体事件时要坚持协调和化解矛盾的原则。弄清事件起因,分类处置,灵活施策。在动用警力和采取强制措施方面必须慎重决策,严格依法办事。要注意方法的灵活性和策略的多样性,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于有关部门因工作失误而引发的突发性群体事件,要敢于承担责任,吸取教训,重新决策。对符合政策,但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要想方设法解决,切忌敷衍推诿不管。对于群众要求基本合理,但采取的方法过激,甚至违法的突发性群体事件,处置中对当事的群众既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也要明之以法,开展强有力的法制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明辨是非,提高觉悟。不管是何种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处理时务必要公正,任何偏袒和压制,都会导致矛盾的激化和事态的恶化。

相关推荐

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应采取哪些应急处置措施?

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与救援过程中,需要做的工作包括先期处置,快速评估,决策指挥,信息发布。
2023-09-04 02:54:471

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特征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的特征有突发性、危险性、不确定性、紧迫性。突发事件的特征的具体如下:1、突发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危害性难以预测,往往超乎人们的心理惯性和社会常态秩序;2、危害性。事件的发生会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或给国家、社会带来严重危害。这种危害往往是社会性的,受害主体也往往是不确定的群体;3、紧迫性。事件发展迅速需要采取非常态措施,非程序化作出行政决定,才可能避免局势恶化;4、不确定性。事件的发展和可能的影响往往根据既有的经验和措施难以判断、掌控,处理不当可导致事态迅速扩大。根据突发事件发生原因、机理、过程、性质和危害对象,将其分为以下四大类: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干旱洪涝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森林草原灾害等;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企业各类安全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核与辐射事故、环境污染、生态污染破坏事件等;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的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及其它严重影响公共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五条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
2023-09-04 02:55:041

适用突发事件应对法内容包括

一、突发事件应对法内容包括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二、突发事件应对法于哪一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该法律共七章70条。三、应对突发事件的基本原则1、坚持事前预防与事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在萌芽状态或初始阶段化解事件,及时有效控制事态发展。2、坚持统一领导、协同作战的原则。处置突发事件,由企业应急工作小组统一领导、指挥和调配,明确责任,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坚决执行应急工作的处置方法和措施。3、坚持快速反应、科学应对的原则。建立企业的预警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出现突发事件,确保发现、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的紧密衔接,及时应对。4、坚持各尽其责、分级控制的原则。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迅速组织相关人员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和控制。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一条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制定本法。
2023-09-04 02:55:111

适用突发事件应对法内容包括

一、突发事件应对法内容包括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二、突发事件应对法于哪一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该法律共七章70条。三、应对突发事件的基本原则1、坚持事前预防与事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在萌芽状态或初始阶段化解事件,及时有效控制事态发展。2、坚持统一领导、协同作战的原则。处置突发事件,由企业应急工作小组统一领导、指挥和调配,明确责任,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坚决执行应急工作的处置方法和措施。3、坚持快速反应、科学应对的原则。建立企业的预警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出现突发事件,确保发现、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的紧密衔接,及时应对。4、坚持各尽其责、分级控制的原则。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迅速组织相关人员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和控制。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一条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制定本法。
2023-09-04 02:55:421

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相关新闻:  恐怖袭击及核事件列入北京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恐怖袭击列入北京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恐怖袭击”写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巴南涪陵交界处一公路隧道发生突水事故致3死4伤  巴南涪陵交界处天池隧道 发生突水事故 3人死4伤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评估与考核等活动。  本条例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是所辖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对下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必要时可派出工作组。  中央直属驻粤有关单位应当依照法定职责,根据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的要求,予以配合和支持。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予以配合和支持。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立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统一领导、综合协调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主任由本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相关部门、驻地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和中央直属驻粤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各级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设立专项应急指挥机构,按类别组织、协调和指挥同类别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专项应急指挥机构接受本级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的领导。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本级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日常工作。  有关部门应当加强专业应急指挥机构建设。省突发事件专项应急指挥机构、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成员单位应当设立应急管理办事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  乡级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以根据需要设立或者确定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建立健全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度。第六条 各级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及其成员单位、专项应急指挥机构应当根据需要成立应急管理专家组,建立健全专家决策咨询制度。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各级财政的预备费应当优先保证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第九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扶持政策和优惠措施,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相关机构等开展公共安全技术理论研究,开发用于突发事件预防、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具,促进应急管理教学科研一体化。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应急管理区域合作,建立健全应急管理联动机制。第二章 预防与应急准备第十一条 本省根据国家规定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完善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省人民政府负责统筹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加强对应急预案的管理。第十二条 省人民政府负责制定省总体应急预案,组织制定省专项应急预案,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制定本部门省级应急预案。  市、县人民政府参照省制定预案的做法,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乡级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结合本行政区域实际,制定应急预案;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所在地人民政府的指导下,制定相关应急预案。  企业事业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单位应急预案;重大活动主办单位、公共场所经营或者管理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具体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制订单位应当根据应急预案制定应急操作规程。第十三条 应急预案应当结合实际情况适时修改、完善,保障其可操作性。  乡级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应急预案每两年至少研究修改一次,其他应急预案每三年至少研究修改一次。
2023-09-04 02:55:511

突发事件应对法基本原则是什么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一般有四个基本原则。具体内容如下:(一)信息公开与真实的原则。1、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突发事件信息。2、应急信息主动公开:政府须统一准确及时发布相关信息 。3、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应急处置工作虚假信息将被处罚。(二)社会动员的原则。国家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确立了社会动员的应急基本原则。(三)比例原则。紧急事件的突发性和紧急状态的紧急性要求将一种强制性的权力赋予某个组织或个人,并尽可能地减少对这种紧急权采取常规状态下的种种限制。(四)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预防和应急相结合的原则。“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备而无患”,“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人类千百年来各种突发危机所积累下来的普遍认识,也是世界各国公共应急法制的共同原则。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五条,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
2023-09-04 02:55:591

学生干部应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良好平静的心态。平稳良好的心态是处理突发事件万里长程的第一步,没事不要惹事,有事不要怕事,突发事件来的时候不要慌张,要淡定,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味的心急火燎解决不了事情,要静下心来想对策。战略行动高度重视。突发事件来的突然,一时难于处理,或者处理程序复杂时要讲突发事件提上计划、行动日程。提出有针对性的实施计划和方案。突发事件的处理要有针对性,有力度的措施,做到心中有数,心中不慌。及时控制事态的发展,立刻调整应对措施。突发事件犹如秋季野火,瞬间满山偏野烧成一缕缕青烟,事态变化,马上采取有力措施,遏制事态苗头发生。扩展资料:注意事项:一个人的想法和能力都是有限的,在遇到重大问题时,单独行动是不可取的。一定要所有的团队中人一起谈论,及时的开个紧急会议,集合大家的智慧与能力,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遇到问题最忌讳的就会慌乱。不要慌,无论问题多么严重,都要强迫用户冷静下来。冷静下来,找出问题的原因,及事发的真相,才能做出相应的补救措,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发现问题时要及时的控制,不能让事态越阔越大,越演越烈,那样越到最后就越无法收拾。特别是生命,财产,舆论,这些重要的方面,要做为重点保护,及时的阻止事态变动。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如何进行突发事件中的舆情引导
2023-09-04 02:56:091

应急处置措施有哪5个

一、应急处置措施有哪5个1、应急处置措分别如下:(1)扑灭初期火灾:最先发现火情的人根据火情大小,做出相应的处置方式;(2)切断电源:由电工负责切断电源,防止事态扩大;(3)疏散人群:组织人员清理、疏散现场人员和易燃易爆等;(4)道路畅通:疏通事故发生现场的道路,保持消防通道的畅通,保证消防车辆通行及救援工作顺利进行;(5)及时抢救:在急救过程中,遇有威胁人身安全情况时,应首先确保人身安全,迅速疏散人群至安全地带,以减少不必要的伤亡。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五条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二、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安全生产事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城市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要做到居安思危,严阵以待,重点做好应急预案、应急物资、应急队伍的准备。要加强今冬明春重要时节的安全生产值班,及时掌握安全生产信息动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节日期间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值班,一旦发生事故,要在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到场、第一时间处置。要周密制订和完善应急预案,有计划地组织应急演练,整合各类专业救援力量和专家队伍,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反应迅速、灵敏、高效。
2023-09-04 02:56:361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两个原则是什么?

镇定,不要慌,
2023-09-04 02:56:453

突发事件应对法中规定我国突发事件分为什么

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规定我国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条,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
2023-09-04 02:57:161

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调整范围包括

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调整范围包括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并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突发事件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不能消除或者不能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的,应当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采取措施,统一领导应急处置工作。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的,从其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积极配合并提供必要的支持。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为应对突发事件,可以征用单位和个人的财产。被征用的财产在使用完毕或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应当及时返还。财产被征用或者征用后毁损、灭失的,应当给予补偿。《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二十二条 所有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本单位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掌握并及时处理本单位存在的可能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问题,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的情况,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2023-09-04 02:57:351

无法应对突发问题如何解决?

面试一问,只见那人磕磕绊绊的说我,我有名字,第三位。面试官好,你被录取了
2023-09-04 02:57:4510

为什么突然?探讨突发事件的原因和应对方法

对于突发事件的应对,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其对我们的影响。首先,我们应该做好预防工作。比如在自然灾害可能发生的地区,我们可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力。在防范恐怖袭击方面,我们可以加强安全检查和监控,提高警惕。其次,我们应该学会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比如在火灾发生时,我们应该及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找到安全出口逃生。在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躲到桌子下或者其他安全的地方,避免站在窗户或者门口。突发事件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自然灾害、恐怖袭击、交通事故、火灾等等。其中,自然灾害是最常见的突发事件之一。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与气候变化、地质构造等自然因素有关。而人为因素也是突发事件的原因之一,比如恐怖袭击、火灾等。这些事件的发生往往与人们的行为有关,比如恐怖袭击是因为某些人的极端思想和行为导致的,火灾则可能是因为人们的疏忽大意或者使用不当导致的。对于突发事件的应对,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其对我们的影响。首先,我们应该做好预防工作。比如在自然灾害可能发生的地区,我们可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力。在防范恐怖袭击方面,我们可以加强安全检查和监控,提高警惕。其次,我们应该学会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比如在火灾发生时,我们应该及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找到安全出口逃生。在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躲到桌子下或者其他安全的地方,避免站在窗户或者门口。对于突发事件的应对,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其对我们的影响。首先,我们应该做好预防工作。比如在自然灾害可能发生的地区,我们可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力。在防范恐怖袭击方面,我们可以加强安全检查和监控,提高警惕。其次,我们应该学会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比如在火灾发生时,我们应该及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找到安全出口逃生。在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躲到桌子下或者其他安全的地方,避免站在窗户或者门口。突发事件指的是突然发生,且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往往是无法预测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其原因和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来减少其对我们造成的影响。
2023-09-04 02:58:111

突发事件的应对方案有哪些

【法律分析】:一般情况下,按照应急预案的功能和目标,应急预案可分为3个层次: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法律依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3 分类分级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紧急事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级(特别重大)、级(重大)、级(较大)和级(一般)。【温馨提示】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
2023-09-04 02:58:181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突发事件应对条例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提高政府应急处置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公共安全和环境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结合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以下简称自治州)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自治州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适用本条例。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突发事件主要包括:  (一)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  (二)工矿商贸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危险化学品泄漏,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件;  (三)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四)各类群体性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事件。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第四条 自治州、县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自治州、县、乡(镇)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第五条 自治州、县人民政府成立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工作。应急指挥机构由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责人、驻自治州、县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有关负责人组成,统一领导、协调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必要时,请求上级人民政府派出工作组指导有关工作。  自治州、县人民政府设立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综合协调。  自治州应急指挥机构内设相关工作小组,负责应急措施的组织和落实。必要时,可以聘请有关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有关专家学者,为应急指挥提供决策建议,参加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第六条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自治州、县人民政府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排查和综合性评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第七条 自治州、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救援物资、资金、项目的监管,规范接受救援、捐赠、对口支援工作。  自治州、县、乡(镇)人民政府在突发事件的预防、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方面,同相邻地区人民政府开展合作与交流,建立共同联防机制。第八条 自治州、县人民政府作出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以及应急处置、救援和突发事件有关现况信息,应当及时公布。对涉及突发事件的谣言、传言,应当及时公开澄清事实,消除不良影响。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收集和保护与突发事件有关的证据。第九条 自治州、县人民政府作出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应当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特别重大和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专项工作报告。第二章 预防与应急准备第十条 自治州、县、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制定突发事件总体和专项应急预案,有关部门制定突发事件部门应急预案。  自治州内举办大型的会议、大型宗教活动和重大群众性活动,主办单位应当制定应急预案。  重大建设项目施工单位应当制定应急预案。第十一条 应急预案应当针对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和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具体规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和突发事件的预防与预警机制、处置程序、应急保障措施以及事后恢复与重建措施等内容。  应急预案制定机关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势变化,及时修订应急预案,加强各类应急预案的协调配合,形成整体联动。
2023-09-04 02:58:321

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什么为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的特点如下:1、引发突然性。突发事件是事物内在矛盾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是通过一定的契机诱发的,诱因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不易发现的隐蔽性,它以什么方式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是人们所无法把握的,这就是说突发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实际规模,具体态势和影响深度,是难以预测的;2、目的明确性。任何突发事件(除自然事件外),都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欲望性,因为人们选择和行为的目标,都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自然事件本身虽无目的性,但是在处理这类事件的过程中,人们的目的性也是十分明显的;3、瞬间的聚众性。任何一类突发事件,都必然要涉及一部分人的切身利益,使其产生心理压力和变化,引起人们的关注和不安也属正常。尤其是社会性的突发事件,多是由少数人操纵,通过宣传鼓动把一些群众卷到事件中来。近期,在一些地方因地界、征地、拆迁安置而发生的突发性事件,往往是一人纠合,数人响应,使其具有聚众性;4、行为的破坏性。不论什么性质和规模的突发事件,都必然不同程度地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政治、经济和精神上的破坏与损失;5、状态的失衡性。由于事件的发生,会使人们生活处于不稳定状态,昔日和谐安宁的社会环境遭到了破坏,组织常规工作方式和工作程序已失去了作用,必须用特殊的手段才能奏效,整个组织处于混乱无序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七条 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并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突发事件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不能消除或者不能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的,应当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采取措施,统一领导应急处置工作。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的,从其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积极配合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2023-09-04 02:58:391

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施什么原则

你好!1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
2023-09-04 02:58:502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措施

法律分析:向上级报告;联系救援;现场状态控制,如紧急疏散人群;善后处置;发生突发事件之后,在解决了受灾群众的基本温饱之后,将转入恢复重建工作。恢复重建工作可能涉及到广泛的领域:建设永久性住房、修复永久性道路、恢复生产设施和生产环境等。初期的恢复重建工作可能需要一部分外地支援;后期的恢复重建工作主要依靠本地自力更生。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第四十九条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可以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应急处置措施:(一)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并妥善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以及采取其他救助措施;(二)迅速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划定警戒区,实行交通管制以及其他控制措施;(三)立即抢修被损坏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向受到危害的人员提供避难场所和生活必需品,实施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以及其他保障措施;(四)禁止或者限制使用有关设备、设施,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人员密集的活动或者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采取其他保护措施;(五)启用本级人民政府设置的财政预备费和储备的应急救援物资,必要时调用其他急需物资、设备、设施、工具;(六)组织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要求具有特定专长的人员提供服务;(七)保障食品、饮用水、燃料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八)依法从严惩处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制假售假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稳定市场价格,维护市场秩序;(九)依法从严惩处哄抢财物、干扰破坏应急处置工作等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维护社会治安;(十)采取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的必要措施。
2023-09-04 02:59:171

政府在突发事件的什么方面

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采取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应当与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的性质、程度和范围相适应;有多种措施可供选择的,应当选择有利于最大程度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益的措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突发事件可分为哪四类?突发事件1、什么是突发事件?答: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困燃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2、自然灾害分汪枣虚几级?答: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岩绝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3、公共事件分几级?答: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4、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有谁确定?答: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5、我国建立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体制的要求是什么?答: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6、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原则是什么?答: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综上问题所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作出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应当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专项工作报告。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作出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应当及时公布。
2023-09-04 02:59:251

关于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答案】:D《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七条: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并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突发事件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不能消除或者不能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的,应当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采取措施,统一领导应急处置工作。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的,从其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积极配合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因此选择D项
2023-09-04 03:00:011

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可分为什麽和社会安全事件

法律主观: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规定我国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条 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 法规 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
2023-09-04 03:00:101

突发事件工厂怎样预防和应对措施?

1、稳定局面,如罢工,就找罢工的原因,尽量部让事情扩大,针对员工提出问题合理解决,或者把带头的拿下或者安抚,来推进工作继续进行!2、设备故障、通讯中断、信息系统破坏,如果不影响主生产或者工作流程操作的,立即调整工作方向,把分流的工作或不能进行的工作转移到能继续进行的工作上,马上找原因解决方法,避免流失生产扩大,然后就先分析影响面有多大?会带来的损失多大?有预备方案最好,没有马上启动应急预案,组成临时工作委员会等部来完成指导,监督,解决等临时性处理工作!3、其他部可预测,应该考虑危害性,公司应该考虑这方面的保险,来作为保障,其他如发生就应该把重大突发的因素考虑清楚,尽量不影响生命的危害,保障有力的前提,生产的工作可以先做好准备工作(比如仓库设立临时的半成品加工生产等),如果出现就应该稳定员工的心里,福利保障要做好,领导要亲临亲为!以上是淡谈谅解!
2023-09-04 03:00:211

《突发事件应对法》试卷:名次解析,简答题,论述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预防与应急准备  第三章 监测与预警  第四章 应急处置与救援  第五章 事后恢复与重建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制定本法。  第二条 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适用本法。  第三条 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  第四条 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第五条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  第六条 国家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增强全民的公共安全和防范风险的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避险救助能力。  第七条 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  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并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  突发事件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不能消除或者不能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的,应当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采取措施,统一领导应急处置工作。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的,从其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积极配合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第八条 国务院在总理领导下研究、决定和部署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国家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必要时,国务院可以派出工作组指导有关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由本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驻当地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有关负责人组成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领导、协调本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相关类别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组织、协调、指挥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上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指导、协助下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应部门做好有关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  第九条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第十条 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作出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应当及时公布。  第十一条 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采取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应当与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的性质、程度和范围相适应;有多种措施可供选择的,应当选择有利于最大程度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益的措施。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第十二条 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为应对突发事件,可以征用单位和个人的财产。被征用的财产在使用完毕或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应当及时返还。财产被征用或者征用后毁损、灭失的,应当给予补偿。  第十三条 因采取突发事件应对措施,诉讼、行政复议、仲裁活动不能正常进行的,适用有关时效中止和程序中止的规定,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四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织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军事法规的规定以及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参加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  第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突发事件的预防、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方面,同外国政府和有关国际组织开展合作与交流。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作出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应当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专项工作报告。
2023-09-04 03:00:401

湖北省突发事件应对办法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  本办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第三条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实行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与领导干部绩效考核。第四条 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和应急预案,指导、协调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派出机构做好相关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依法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先期处置等应对工作。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依法履行法定义务,配合和支持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应急管理委员会,主任由本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应急管理委员会下设应急管理办公室,应急管理办公室承担其日常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以及直接涉及公共安全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明确承担应急管理职责的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各级财政的预备费应当优先保证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专业人才库,建立健全专家咨询制度,为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提供分析评估和决策咨询。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应急联动机制,加强应急管理委员会成员单位之间的合作,并与相邻地区开展区域合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第二章 预防与应急准备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其有关部门应当制定突发事件部门应急预案。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企业事业单位、村(居)民委员会、学校幼儿园以及其他人员流动密集场所,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集会、庆典、会展、文艺演出、体育赛事等大型群众性活动和大型宗教活动的主办单位以及公共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当制定安全保障应急预案。  江河、桥梁、隧道、大坝、地铁、机场、高速公路、客(货)运枢纽等重要场所的主管单位,应当结合实际,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报本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主管部门备案。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应急预案落实情况的管理。应急预案每3年进行一次评估,并根据情况发展和变化,适时进行调整和完善。第十二条 应急预案制定单位应当建立应急预案演练制度。  大型群众性活动和大型宗教活动举办之前,应急预案编制单位应当至少组织开展一次综合性实战应急演练。  自然灾害易发地区的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和其他有关单位,应当根据灾害特点,选择重点区域,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灾害区域内单位和群众参加的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演练;并经常组织开展防汛、地震、消防、森林防火、安全生产等应急演练。  学校幼儿园每学期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应急演练。第十三条 城乡规划应当符合预防、处置突发事件需要,统筹规划应对突发事件所必需的基础设施。  已有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设备不符合突发事件应对需要的,当地人民政府、相关所有权人或者管理使用单位应当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并制定改造方案,逐步组织实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科学规划、合理确定应急疏散通道和应急避难场所并向社会公告;根据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需要,建立或者确定隔离治疗和观察场所。
2023-09-04 03:00:491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

法律分析: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第五条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
2023-09-04 03:00:591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什么相结合的原则

你好,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
2023-09-04 03:01:073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中实行什么原则?

首先更正一下,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一般有四个基本原则。具体内容如下:(一)信息公开与真实的原则。1、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突发事件信息。2、应急信息主动公开:政府须统一准确及时发布相关信息 。3、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应急处置工作虚假信息将被处罚。(二)社会动员的原则。国家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确立了社会动员的应急基本原则。(三)比例原则。紧急事件的突发性和紧急状态的紧急性要求将一种强制性的权力赋予某个组织或个人,并尽可能地减少对这种紧急权采取常规状态下的种种限制。(四)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预防和应急相结合的原则。“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备而无患”,“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人类千百年来应对各种突发危机所积累下来的普遍认识,也是世界各国公共应急法制的共同原则。
2023-09-04 03:01:231

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采取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

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采取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应当与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的性质、程度和范围相适应;有多种措施可供选择的,应当选择有利于最大程度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益的措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作出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应当及时公布。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采取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应当与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的性质、程度和范围相适应;有多种措施可供选择的,应当选择有利于最大程度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益的措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为应对突发事件,可以征用单位和个人的财产。被征用的财产在使用完毕或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应当及时返还。财产被征用或者征用后毁损、灭失的,应当给予补偿。因采取突发事件应对措施,诉讼、行政复议、仲裁活动不能正常进行的,适用有关时效中止和程序中止的规定,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织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军事法规的规定以及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参加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突发事件的预防、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方面,同外国政府和有关国际组织开展合作与交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作出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应当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专项工作报告。
2023-09-04 03:01:431

突发事件有哪些特点和应对原则

突发事件具有四个明显特点:一是突然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带有很强的随机性,暴发突然,蔓延迅速,始终处于急速变化之中,容易引发连锁反应。二是不确定性。突发事件各有各的情况,很难对某一个事件的形成、发展、演变给出一个明确的客观判断。三是社会性。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势必会给事发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损失,并很快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四是决策的非程序化。对突发事件的处置必须打破常规,省略很多程序,由现场指挥员直接决策,负责指挥处置,而不能按部就班地层层召开会议研究。
2023-09-04 03:01:573

分享|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如何处理因突发事件引起的焦虑和烦躁? 1、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可以想一想,我们如何应对这个事件的态度其实是比这个事件本身更重要的事情。2、发生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去看待这个事情。 3、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那我们怎么去面对呢?如何才能更好地处理和面对?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 4、和生死相比那么其他所有的事儿都是小事儿,如何看待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5、生活中的智慧是发生一件不太好的事情的时候,如何从积极的一面去看待他,当我们面对这样的事情的时候或者其他的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可以把他看成是一个锻炼我们成长的一个机会,那么如果我们能对这个事情能冷静、能不焦不急不躁地去面对他,那么我们可能会想出更多的一个更合适的一个办法是去处理他。 6、事情已经发生了,自己不能改变事件的发生,也无法阻止他发生的时候,那么如何看待这个事情是决定我们情绪和行为的一个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总结: 冷静自持,搞清楚原因坦然接受,做出最有利选择 深度复盘,预防下一次危机 不要惊慌,冷静的权衡利弊,尽可能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实在不行也可以尝试更换赛道,选择不一样的道路。
2023-09-04 03:02:041

山西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信息报告与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突发事件的等级和分级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第四条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纳入政府工作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应当将突发事件应对体系建设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应对的日常工作,主要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综合协调、督查指导等职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设立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第七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确定专人负责突发事件应对日常工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配合人民政府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第八条 工会、共青团、妇联和红十字会等社会组织应当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开展应急服务,协助人民政府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对公众进行突发事件应对知识的宣传、教育,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应对突发事件知识的公益宣传。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当对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中伤亡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抚恤。第二章 预防与应急准备第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组织制定专项应急预案。街道办事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应当根据职责制定应急预案。第十二条 下列单位应当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煤矿,非煤矿山,冶炼、化工、制药企业,建筑施工单位;  (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病原微生物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使用单位;  (三)供(排)水、发(供)电、供热、供气、供油、通信、网络、广播电视、防洪等公共设施的经营、管理单位;  (四)学校、幼儿园、图书馆、医院、金融证券交易场所、车站、机场、港口、码头、体育场(馆)、会展中心、商(市)场、影剧院、休闲娱乐场所、宾馆、饭店、公园、旅游景区(点)等公共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  (五)交通运输经营、管理单位;  (六)大型群众性活动的主办单位;  (七)其他应当制定应急预案的单位。第十三条 制定应急预案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十八条的规定。  应急预案实行批准、备案制度,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布,并适时修订。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单位、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专业机构和专业监测网点,应当实行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度。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危险源、危险区域的数据信息库和管理制度,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实行分类分级管理。第十六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对决策风险评估机制、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及时排查、消除突发事件隐患,有效处理可能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矛盾纠纷。第十七条 设区的市和县(市、区)城乡规划应当符合应对突发事件的要求,统筹安排应对突发事件所必需的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合理确定应急避难场所。已有的城乡规划不符合应对突发事件需要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进行修改;已有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不符合应对突发事件需要的,设区的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采取补救措施,必要时制定改造计划并组织实施;新建的广场、体育场、公园等场所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定规划建设。  应急避难场所的所有权人或者管理使用单位,应当履行维护和管理应急避难场所的职责,保证其正常使用。  应急避难场所应当设置明显标志,并向社会公布。
2023-09-04 03:02:121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原则是

你好! 1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
2023-09-04 03:02:203

应对突发事件有什么基本要求?

一是果断及时原则。一旦发生事件,主要领导要立即赶赴现场,快速掌握情况,及时制定措施,果断应对处置。要区分不同情况,抓住主要矛盾,因情施策,因人制宜,及时疏导化解矛盾,及时平息事态。现场的掌控和事态的平息是第一位,必要时还需动用政法机关维护现场秩序,迫使事态不朝难以收拾地步发展,以防止社会闲杂不法分子借机滋事、闹事,尽量减少社会波及面,防止造成社会动荡。“5.28”事件是在市委主要领导指导下,动员社会司法机关和地方政府通力配合才及时将突发事件现场处置下来。 二是疏导教育原则。对发生的突发事件要本着“宜顺不宜激、宜疏不宜堵、宜解不宜结、宜散不宜聚”的指导思想,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加以处置,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
2023-09-04 03:02:293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中实行什么原则

首先更正一下,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一般有四个基本原则。具体内容如下:(一)信息公开与真实的原则。1、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突发事件信息。2、应急信息主动公开:政府须统一准确及时发布相关信息 。3、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应急处置工作虚假信息将被处罚。(二)社会动员的原则。国家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确立了社会动员的应急基本原则。(三)比例原则。紧急事件的突发性和紧急状态的紧急性要求将一种强制性的权力赋予某个组织或个人,并尽可能地减少对这种紧急权采取常规状态下的种种限制。(四)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预防和应急相结合的原则。“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备而无患”,“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人类千百年来应对各种突发危机所积累下来的普遍认识,也是世界各国公共应急法制的共同原则。
2023-09-04 03:02:561

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采取的措施包括什么

突发事件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不能消除或者不能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的,应当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采取措施,统一领导应急处置工作。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的,从其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积极配合并提供必要的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七条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并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突发事件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不能消除或者不能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的,应当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采取措施,统一领导应急处置工作。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的,从其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积极配合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2023-09-04 03:03:031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什么原则

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遵循的原则是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于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自2007年11月1日起实施,共7章70条,是一部规范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原则和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内容的重要法律,能够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有效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二、为了提高社会各方面依法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及时有效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迫切需要在认真总结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经验教训、借鉴其他国家成功做法的基础上,根据宪法制定一部规范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共同行为的法律。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提高依法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是政府全面履行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迫切需要,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客观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把突发事件划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四大类。《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五、主要包括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城乡应急基础设施和应急避难场所、排查和治理突发事件风险隐患、组建培训专兼职应急队伍、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普及活动和应急演练、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等方面内容。六、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制度。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七、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场所和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或者管理单位应当制定具体应急预案,为交通工具和有关场所配备报警装置和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设施,注明其使用方法,并显著标明安全撤离的通道、路线,保证安全通道、出口的畅通。有关单位应当定期检测、维护其报警装置和应急救援设备、设施,使其处于良好状态,确保正常使用。八、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有针对性地采取人员救助、事态控制、公共设施和公众基本生活保障等方面的措施。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依法采取强制隔离当事人、封锁有关场所和道路、控制有关区域和设施、加强对核心机关和单位的警卫等措施。发生严重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突发事件后,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有关主管部门可以采取保障、控制等必要的应急措施。九、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上级人民政府报送突发事件信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通报突发事件信息。专业机构、监测网点和信息报告员应当及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报告突发事件信息。有关单位和人员报送、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应当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十、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准确、及时发布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工作的信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编造并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而进行传播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暂停其业务活动或者吊销其执业许可证;负有直接责任的人员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对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十一、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公民应当服从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所属单位的指挥和安排,配合人民政府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积极参加应急救援工作,协助维护社会秩序。十二、一是采取或继续实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的必要措施;二是评估损失,制定恢复重建计划,修复公共设施,尽快恢复生产、生活、工作和社会秩序;三是上一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损失和实际情况,提供资金、物资支持和技术指导,组织其他地区提供资金、物资和人力支援;四是受突发事件影响地区的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遭受损失的情况,制定善后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五是查明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改进措施,评估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十三、《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违反本法规定,不履行法定职责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根据情节,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未按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突发事件,或者未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导致发生次生、衍生事件的;迟报、谎报、瞒报、漏报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或者通报、报送、公布虚假信息,造成后果的;未按规定及时发布突发事件警报、采取预警期的措施,导致损害发生的;未按规定及时采取措施处置突发事件或者处置不当,造成后果的;不服从上级人民政府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的;未及时组织开展生产自救、恢复重建等善后工作的;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应急救援资金、物资的;不及时归还征用的单位和个人的财产,或者对被征用财产的单位和个人不按规定给予补偿的。十四、单位或者个人违反《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不服从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发布的决定、命令或者不配合其依法采取的措施,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单位或者个人违反《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导致突发事件发生或者危害扩大,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法律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五条规定,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
2023-09-04 03:03:241

应对突发事件,一般要有哪三个方面

在处理突发事件中,相关领导必须考虑得周全一点、细致一点、人性一点。舆论引导是处理突发事件的重要内容。在网络时代,任何地方的任何突发事件都可能形成两个舆论场,一个是以电视台、报刊等传统媒体为主的“主流舆论场”,另一个是依托口口相传,特别是互联网传播为主的“民间舆论场”,人们通过微博、论坛等各种渠道传播、评论突发事件的相关消息。因此,在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中,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这两个舆论场,最大限度地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介的良性互动,以及时、准确、透明的信息打通两个舆论场,为突发事件的成功处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2023-09-04 03:03:341

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采取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是什么

【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采取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应当与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的性质、程度和范围相适应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并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突发事件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不能消除或者不能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的,应当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采取措施,统一领导应急处置工作。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的,从其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积极配合并提供必要的支持。【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第十七条 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国务院制定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组织制定国家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和国务院相关应急预案,制定国家突发事件部门应急预案。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以及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制定机关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势变化,适时修订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程序由国务院规定。
2023-09-04 03:03:421

面对突发事件应具备哪些能力

面对突发事件,我们应该具备以下能力:1. 冷静应对:在面对突发事件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冷静的头脑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判断事态,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应对措施。2. 紧急处理能力: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我们需要迅速采取措施,以最快的速度减少损失和危害。例如,火灾发生时,我们需要立即拨打火警电话,疏散人员,扑灭火源等。3. 应急逃生技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我们需要迅速逃离现场,以保障自己的安全。因此,我们需要具备逃生技能,如熟练掌握逃生路线,知道如何使用灭火器、应急照明器等。4. 求生自救能力: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我们可能会面临一些生存危险,如被困、受伤等。因此,我们需要具备求生自救能力,如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制造简单的避难所,寻找食物和水源等。5. 团队合作精神: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我们需要与他人合作,共同应对危机。因此,我们需要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如互相帮助、协作配合、分工合作等。总之,面对突发事件,我们需要保持冷静、迅速应对、掌握逃生技能、具备求生自救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危害。
2023-09-04 03:03:511

如何应对组织策划中的一些突发事件

如何应对组织策划中的一些突发事件 在组织策划中就应该考虑一些细节,平时做好基础工作,掌握更多资讯,做到心中有数,尽量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如果意外发生突发事件,你手中才会有很多资讯供你去解决,去应对。总之,能否应对突发事件,要看平时日常工作的基础是否深厚,管理是否细密,预测是否准确,有无远见。 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应对突发事件叫危机管理。 危机管理是企业为应对各种危机情境所进行的规划决策、动态调整、化解处理等活动过程。 危机管理对策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做好危机预防工作 危机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不排除偶然的原因,多数危机的产生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如果企业管理人员有敏锐的洞察力,根据日常收集到的各方面资讯,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完全可以避免危机的发生或使危机造成的损害和影响尽可能减少到最小程度。因此,预防危机是危机管理的首要环节。 1、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 企业进行危机管理应该树立一种危机理念,营造一个危机氛围,使企业的员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充满危机感,将危机的预防作为日常工作的组成部分。首先,对员工进行危机管理教育。教育员工认清危机的预防有赖于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全员的危机意识能提高企业抵御危机的能力,有效地防止危机发生。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员工时刻把与公众沟通放在首位,与社会各界保持良好的关系,消除危机隐患。其次,开展危机管理培训。危机管理培训的目的与危机管理教育不同,它不仅在于进一步强化员工的危机意识,更重要的是让员工掌握危机管理知识,提高危机处理技能和面对危机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危机管理水平能力。 2、建立预防危机的预警系统。 预防危机必须建立高度灵敏、准确的预警系统。资讯监测是预警的核心,随时蒐集各方面的资讯,及时加以分析和处理,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预防危机需要重点做好以下资讯的收集与监测:一是随时收集公众对产品的反馈资讯,对可能引起危机的各种因素和表象进行严密的监测。二是掌握行业资讯,研究和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方针。三是研究竞争对手的现状、进行实力对比,做到知己知彼。四是对监测到的资讯进行鉴别、分类和分析,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型别及其危害程度做出预测,并在必要时发出危机警报。 3、建立危机管理机构。 这是企业危机管理有效进行的组织保证,不仅这是处理危机时必不可少的组织环节,而且在日常危机管理中也非常重要的。危机发生之前,企业要做好危机发生时的准备工作,建立起危机管理机构,制定出危机处理工作程式,明确主管领导和成员职责。成立危机管理机构是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是顺利处理危机、协调各方面关系的组织保障。危机管理机构的具体组织形式,可以是独立的专职机构,也可以是一个跨部门的管理小组,还可以在企业战略管理部门设定专职人员来代替。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规模以及可能发生的危机的性质和概率灵活决定。 4、制定危机管理计划。 企业应该根据可能发生的不同型别的危机制定一整套危机管理计划,明确怎样防止危机爆发,一旦危机爆发立即做出针对性反应等。事先拟定的危机管理计划应该囊括企业多方面的应酬预案。在计划中要重点体现危机的传播途径和解决办法。 (二)进行准确的危机确认 危机管理人员要做好日常的资讯收集、分类管理,建立起危机防范预警机制。危机管理人员要善于捕捉危机发生前的资讯,在出现危机征兆时,尽快确认危机的型别,为有效的危机控制做好前期工作。 (三)危机处理的理论依据(游昌乔先生的危机公关5S原则) 1、承担责任原则(SHOULDER THE MATTER) 危机发生后,公众会关心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利益的问题,利益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因此无论谁是谁非,企业应该承担责任。即使受害者在事故发生中有一定责任,企业也不应首先追究其责任,否则会各执已见,加深矛盾,引起公众的反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是感情问题,公众很在意企业是否在意自已的感受,因此企业应该站在受害者的立场上表示同情和安慰,并通过新闻媒介向公众致歉,解决深层次的心理、情感关系问题,从而赢得公众的理解和信任。 实际上,公众和媒体往往在心目中已经有了一杆秤,对企业有了心理上的预期,即企业应该怎样处理,我才会感到满意。因此企业绝对不能选择对抗,态度至关重要。 2、真诚沟通原则(SINCERITY) 企业处于危机漩涡中时,是公众和媒介的焦点。你的一举一动都将接受质疑,因此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企图蒙混过关。而应该主动与新闻媒介联络,尽快与公众沟通,说明事实真相,促使双方互相理解,消除疑虑与不安。 真诚沟通是处理危机的基本原则之一。这里的真诚指“三诚”,即诚意、诚恳、诚实。如果做到了这“三诚“,则一切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1)、诚意。在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公司的高层应向公众说明情况,并致以歉意,从而体现企业勇于承担责任、对消费者负责的企业文化,赢得消费者的同情和理解。 (2)、诚恳。一切以消费者的利益为重,不回避问题和错误,及时与媒体和公众沟通,向消费者说明消费者的进展情况,重拾消费者的信任和尊重。 (3)、诚实。诚实是危机处理最关键也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我们会原谅一个人的错误,但不会原谅一个人说谎。 3、速度第一原则(SPEED) 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在危机出现的最初12-24小时内,讯息会象病毒一样,以裂变方式高速传播。而这时候,可靠的讯息往往不多,社会上充斥着谣言和猜测。公司的一举一动将是外界评判公司如何处理这次危机的主要根据。媒体、公众及 *** 都密切注视公司发出的第一份宣告。对于公司在处理危机方面的做法和立场,舆论赞成与否往往都会立刻见于传媒报道。 因此公司必须当机立断,快速反应,果决行动,与媒体和公众进行沟通。从而迅速控制事态,否则会扩大突发危机的范围,甚至可能失去对全域性的控制。危机发生后,能否首先控制住事态,使其不扩大、不升级、不蔓延,是处理危机的关键。 4、系统执行原则(SYSTEM) 在逃避一种危险时,不要忽视另一种危险。在进行危机管理时必须系统运作,绝不可顾此失彼。只有这样才能透过表面现象看本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化害为利。 危机的系统运作主要是做好以下几点: (1).以冷对热、以静制动:危机会使人处于焦燥或恐惧之中。所以企业高层应以“冷”对“热”、以“静”制“动”,镇定自若,以减轻企业员工的心理压力。 (2).统一观点,稳住阵脚:在企业内部迅速统一观点,对危机有清醒认识,从而稳住阵脚,万众一心,同仇敌忾。 (3).组建班子,专项负责:一般情况下,危机公关小组的组成由企业的公关部成员和企业涉及危机的高层领导直接组成。这样,一方面是高效率的保证,另一方面是对外口径一致的保证,使公众对企业处理危机的诚意感到可以信赖。 (4).果断决策,迅速实施:由于危机瞬息万变,在危机决策时效性要求和资讯匮乏条件下,任何模糊的决策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必须最大限度地集中决策使用资源,迅速做出决策,系统部署,付诸实施。 (5).合纵连横,借助外力:当危机来临,应充分和 *** 部分、行业协会、同行企业及新闻媒体充分配合,联手对付危机,在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同时,增强公信力、影响力。 (6).循序渐进,标本兼治:要真正彻底地消除危机,需要在控制事态后,及时准确地找到危机的症结,对症下药,谋求治“本”。如果仅仅停留在治标阶段,就会前功尽弃,甚至引发新的危机。 5、权威证实原则(STANDARD) 自己称赞自己是没用的,没有权威的认可只会徒留笑柄,在危机发生后,企业不要自己整天拿着高音喇叭叫冤,而要曲线救国,请重量级的第三者在前台说话,使消费者解除对自已的警戒心理,重获他们的信任。 (以上摘自著名危机公关专家游昌乔先生创导的“危机公关5S原则”) (三)危机的善后工作 危机的善后工作主要是消除危机处理后遗留问题和影响。危机发生后,企业形象受到了影响,公众对企业会非常敏感,要靠一系列危机善后管理工作来挽回影响。 1、进行危机总结、评估。对危机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价,包括对预警系统的组织和工作程式、危机处理计划、危机决策等各方面的评价,要详尽地列出危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2、对问题进行整顿。多数危机的爆发与企业管理不善有关,通过总结评估提出改正措施,责成有关部门逐项落实,完善危机管理内容。 3、寻找商机。危机给企业制造了另外一种环境,企业管理者要善于利用危机探索经营的新路子,进行重大改革。这样,危机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商机。 总之,危机并不等同于企业失败,危机之中往往孕育著转机。危机管理是一门艺术,是企业发展战略中的一项长期规划。企业在不断谋求技术、市场、管理和组织制度等一系列创新的同时,应将危机管理创新放到重要的位置上。一个企业在危机管理上的成败能够显示出它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成功的企业不仅能够妥善处理危机,而且能够化危机为商机。 如何应对考试中的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处理预案(试行) 为(见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闽人发[2006]12号) 及时、有效、稳妥处理录用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笔试突发事件,确保笔试的正常进行,特制定本预案(试行)。 一、总则 第一条 突发事件是指考试实施过程中因不可抗力、人为因素或因工作失误等原因造成的涉及面较广且不可预见的事件。第二条 处理预案是针对第一条所列的突发事件预先准备的应对方案。第三条 处理突发事件要坚持内紧外松、迅速及时、防止扩散和安全保密的原则。 二、突发事件类别 第四条 试卷运送突发事件。包括试卷运送过程中因山体滑坡、路桥冲毁、车辆浸水、车辆故障和其他突如其来的交通意外事故;因交通堵塞预计试卷未能及时送达考点,影响正常开考等突发事件。 第五条 试卷预订有误引发的突发事件.主要是指考试科目试卷数量漏订、少订等情况。第六条 试卷保管突发事件。包括试卷在保管过程中发生被盗、启封或因遭火灾、水灾毁坏试卷等突发事件。 第七条 考场混乱、冲突突发事件。主要是发生同一考场或同一考室误安排不同专业(科目)考试以及其他矛盾等引发的考场混乱、冲突事件。 第八条 出现大面积违纪舞弊,围攻殴打考试工作人员或故意扰乱考场秩序等突发事件。 第九条 考试过程中突然发生火灾、爆炸等突发事件。 第十条 考试过程中发生传染性疾病和其他突发性疾病不能坚持考试的突发事件。第十一条 其他突发事件。 三、突发事件处理应对预案 第十二条 处理试卷运送突发事件,应首先尽全力保护现场试卷安全,并立即向考区主要负责人汇报,同时请求当地公安交警部门帮助封闭观场、疏导交通或采取果断措施调运试卷。处理过程逐步上报省公务员主管部门,如试卷被毁,又无法在考试之前运送到备用考卷的,经请示同意后,可宣布停考。 第十三条 处理试卷预订有误引发的突发事件,立即报告考场主考和当地考试机构负责人后,清点各科目所缺试卷数,按先调剂备用卷、空白卷,后调剂缺考卷的办法进行。经调剂仍未能满足的,上报并经省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后,立即进行速印(影印)试卷并严把保密关。缺卷考场的考生应留在考室候考,考试时间相应顺延。第十四条 处理试卷保管突发事件,应立即封闭,保留现场,并将情况逐级上报。经确认试题已泄密的,报省公务员主管部门作出处理决定;确认试卷已毁坏但未泄密的,经请示省公务员主管部门同意立即调剂试卷。 第十五条 处理考场、考室混乱、冲突突发事件。如同一考场或同一考室因误安排不同专业科目引发的混乱、冲突,立即与考场或考室的上一级巡视负责人商议,确定不同专业(科目)两方考生的去留。对调剂出来的考生,要做好耐心解释和疏导工作,同时启用备用考场、考室或可供考试的礼堂等紧急用以考试,因此而耽误的考试时间在严格的管制下予以顺延。处理情况逐级上报。因其他原因引发的混乱、冲突,视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但考试应照常进行,不能延迟。 第十六条 对出现大面积违纪舞弊、围攻殴打考试工作人员或故意扰乱考场秩序等重大案件时,要及时控制现场,尽快平息考场秩序,防止混乱蔓延,并储存证据,不准涉案人员离开考场,立即报告上级考试机构,并请公安、纪检部门介入协助处理。第十七条 考试过程中考生发生疾病时,报考场主考后立即请考场医生救治,对于不能继续坚持考试的考生,劝其离场。对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的考生立即调整到备用考场,进行封闭隔离。隔离后,如考生自愿坚持考试的,应允许继续考试,但不予顺延考试时间,考试后试卷送回原考室装袋。第十八条 处理其他突发事件,可视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办法进行。 四、相关要求 第十九条 省公务员主管部门成立考试突发事件处理小组,负责突发事件的沟通、协调和决策处理事宜。各设区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及其考试机构要加强与省公务员主管部门以及当地公安、纪检、保密等有关部门的联络,保证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 第二十条 突发事件发生后,该考场要将突发事件发生的经过、证据及处理情况如实地上报省公务员主管部门。
2023-09-04 03:04:151

区人民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原则是

一、区人民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原则是什么1、区人民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原则是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有效的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五条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二、突发事件具有哪些特点突发事件具有以下特点:1、突发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带有很强的随机性,暴发突然,蔓延迅速,始终处于急速变锁反应;2、不确定性。突发事件各有各的情况,很难对某一个事件的形成、发展出一个明确的客观判断;3、社会性。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势必会给事发地人;4、决策的非程序化。对突发事须打破常规,省略很多程直接决策,负责指挥处置会议研究。
2023-09-04 03:04:231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什么原则

法律分析: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二条 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适用本法。第三条 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
2023-09-04 03:04:311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什么原则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并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突发事件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不能消除或者不能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的,应当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采取措施,统一领导应急处置工作。什么是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因素导致的突发事件包括山洪、火灾、地震、陨石、海啸、瘟疫、蝗灾等,也有部落之间的矛盾冲突。突发事件有的是由文化、民族等各种社会矛盾引发的,有的是由多种自然和环境因素变化造成的。突发事件根据发生的场所,可分为单位内部事件、公共场所事件、重要地区事件、跨地区或全国性事件。
2023-09-04 03:04:391

什么是创业培训?创业培训的目的又是什么

自主创业
2023-09-04 02:56:265

为什么大学计算机专业有电子电路基础这门课程?与计算机编程有什么联系吗

只是一种附加可课,全面一下呗。
2023-09-04 02:56:274

心理咨询师哪个机构的好

中科院的授权培训机构。它是可以登陆官网查询的,而且现在都是支持跨地区报考的,建议选择全国范围内比较靠谱的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选择靠谱的机构可以从以下这几点选择:1.正规性:首要条件—是否有中科院的授权。只有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授权,才能报考。必要的时候可以上天眼查或者企查查搜寻此家机构看是否正规、从业时间、机构是否专业做心理咨询。2. 资质和师资力量:要想学的好首先教课的老师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在网上搜搜看那些老师的师的相关背景,主要是看他的从业时间、服务时长以及自身的学习经历、学员对其课程培训效果的评价等。3.收费:重点是避开有二次收费项目的机构,比如教材费、考试费、证书费单独收取的都算,不要等到最后还要不断的续交费用。最主要的一点但凡牵扯到买卖收费的就一定要钱合同,一定要留下缴费时的发票4.服务:要了解清楚课程是直播还是录播,是否有后续的班主任服务,监督学习等等。立即点击蓝色字体进入全国心理咨询师统一报名入口:
2023-09-04 02:56:271

磨课活动有感

年前同事离职,于是翻转师的事宜就由我来接手了。先说一下什么是翻转师,翻转师其实算是讲师的一种,翻转师最重要的技能,其实是把一本书转成一堂课。 翻转师训练营就是教你如何将一本书转成一堂课,而上完训练营还远远不够,这种技能,需要一遍又一遍的打磨和实操。因此在翻转师训练营结束之后,我们也会成立翻转师俱乐部去陪伴大家践行,打磨出自己的课程。而这个俱乐部怎样执行,怎样运营,怎样维护,也需要一遍一遍去摸索。 最开始的磨课是招2~3个人,每个人完整地讲完一门课,但是发现大家的参与度并不高。思考下来可能是翻转成完整的一堂课的难度有点高。因此现在的磨课采用了新的形式,分成了几个模块,3分钟20分钟和60分钟。这样每个人就都能够参加到磨课中来。 最近一共举办了三次翻转师俱乐部磨课活动,每一次都会有不一样的发现。三次磨课下来,我发现3个很重要的事项,时间的把控,费用的问题,磨课质量的把控。 首先是时间的把控。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尤其是对于一名讲师,如何把控自己的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课程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但就像我们上学时的老师都喜欢拖堂,磨课的老师们也喜欢拖堂。但是我不知道怎么去打断,尤其在一开始一切都在摸索,规则也没有完全明确的时候,只是简单地用牌子提示告知老师不要超时远远不能达到准时结束的目标。讲课的人超时点评的人超时,大家的体验感就很不好,尤其在下面的人都已经昏昏欲睡的时候,上面的人还在讲,整个气氛就会很低沉。而如果强硬地要求老师停止自己的分享,似乎又觉得有些不近人情。 其次是收取费用的问题。第1次和第2次的活动都是免费的,但是茶歇之类的也会有成本,因此考虑收些许的费用以覆盖我们的成本,也让俱乐部能够良性的运转下去。因此第3次我设置了观众收费,19块9一个人。收了90多块钱,基本上可以覆盖掉两次活动的茶歇费用。但有一位老师提出了质疑,这位老师说吃东西是每个人都会吃的,而只有观众收费,这样的话对于那些交费了的人是不是不公平?我当时觉得有道理,就在后面的几次活动,把所有人的费用都调整成了19块9。对于一些付出劳动的角色,设置了9块9。我猜可能是因为收费的这件事情没有跟大家讲,所以当大家看到收费的时候,又有一位老师过来问我说什么时候开始收费的。我当时就突然觉得很烦躁,因为好像觉得怎么做其实都不对。后来一想其实也不是收费的这件事情大家不接受,而是要收费的这个行为没有提前跟大家讲清楚。而我觉得烦躁最根本的原因也可能是自己在这件事情上考虑的不周全和不干脆。 最后是磨课质量的把控。因为来参加磨课的老师能力不同。有的老师有授课经验,而有的老师是小白,那么就会有一个问题,当磨课的老师讲的好了,活动的质量就会好,而如果磨课的老师讲的一般,活动的质量也就很一般。这种活动质量要靠磨课老师的情况就很不可控。毕竟俱乐部并不仅仅是已经毕业了的翻转师的俱乐部,它不是一个自娱自乐的存在,我们想要把它做好,吸引更多的非翻转师报名参加翻转师训练营,加入到翻转师俱乐部的大家庭。所以究竟有什么办法能够实现这样的目标,即便老师讲的不好,我们活动的质量也不会因此而大打折扣。 除了以上3点磨课执行中的问题,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发挥出俱乐部每个人的作用,让每个人都投身到俱乐部的运营当中,已让俱乐部达到自运营的状态。 以上几个问题我还没有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只是有一些初步的想法,不断在之后的活动中做调整。 在时间把控方面我的想法是,跟来参加磨课的每位老师讲清楚严格遵守时间规则,同时在活动开始的时候再次强调时间的重要性,在活动中严格执行。这似乎有些不近人情,但却是一定要做的。 关于费用收取的问题,我会跟老师们解释清楚,会收取些许的费用以覆盖成本,同时4月底会开启俱乐部会费的形式,之后俱乐部就不能免费参加了。我想大家也不是真的在意20块钱,而是希望得到更多的尊重吧。 在磨课质量上我会多提醒老师们,让老师们好好准备以达到最精彩的呈现,同时在环节的设计上面我也会更加用心,这样即便老师的分享也许未达预期,大家的体验感也会不一样,就像《行为设计学·打造峰值体验》这本书中提到的,人们对一个活动或一场旅行的整体评价,在于课程或旅途的最开始和最末尾,而这些行为,是可以设计出来的。 对于实现俱乐部自运营这一点,就需要找机会去跟老师进行1对1沟通,寻找那些有意愿的人,让他们觉得参与其中很有价值。 突然意识到将脑海里的东西写下来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个过程其实是将无形的东西变得有形的过程,将你的感受、想法写下来,也许就会发现真正的问题所在,而不是一味的被情绪所困扰。没有记录就相当于没有做,没有复盘就相当于没有进步。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2023-09-04 02:56:271

经济适用房住十年了没办房产证怎么办?

经济适用房住十年了没办房产证首先要需要确定项目是否证件齐全,以及符合房产申请的必要条件,如果是由业主自己办理房产证,也需得到开发商的配合。其房产证办理程序如下: 1、企业持应提交的证件,向房管所提出申领房产证的申请。2、办证员对申请和提交的资料进行初审,符合条件的马上受理并开具收件回执,约定现场查丈时间。3、办证员在预定的时间内到现场实地查丈,确定房屋的位置、结构、面积,绘制平面简图并注明尺寸和四邻墙界。4、依据申请资料和查丈结果,对符合政策规定的给予审批,确定房屋产权。5、申领房产证的产权人按规定交纳办证费。6、房管部门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完毕,房屋产权人到房管所领取房屋所有权证。扩展资料:房产证管理办法:1、房屋购销合同原件以及补充合同原件。2、房屋购买销售统一原件。3、房屋的外业测绘调查表以及分层分户平面图原件。如果房屋测绘报告为旧格式的,则还需要出具竣工验收单以及填写市房地产登记申请书,新格式只需要提供房屋的外业测绘调查表以及分层分户平面图原件就可以了。4、完税凭证,即契税缴款书。5、房屋购买人如果已经结婚了,这样就需要房屋买卖双方带上身份证复印件,还需要带上房屋买卖双方身份证进行校验。6、房屋购买人如果已经结婚了,房屋购买人需要带上房屋购买人的婚姻证明复印件,还需要带上结婚证的原件用来校验。7、房屋买卖双方如果任何一方不能亲自到场办理,则需提供私章;如果委托办理房屋房产证第三方代办,则需要同时提供房屋购买者夫妻双方私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房产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经济适用房
2023-09-04 02:56:261

磨课经历

真的是弹指一挥间,我竟然不知不觉地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工作了十年之久。我有过数次磨课经历,算了算,几乎可以覆盖到每个学期。距离最近的一次磨课是上个月底我校举行的英语郑陆片区四校联动的活动,我想用几个关键短语来描述我的感受。 一 最初的痛苦 第一次尝试绘本教学,从选材料开始就伴随着挣扎,在集体备课时,以五年级的一般现在时作为切入点,最终共同商定了内容。 除了找到一篇相关的评课之外,网上没有任何参考资料,一筹莫展。学科主任承老师很着急,因为在校时间有限,我们只能回家通过微信——语音备课。 制作课件,没有任何资料。从0开始都是一张张空白的幻灯片。所有的素材,文字我都要一个一个编辑。 我记得,第一个礼拜我每天都是12点之后睡觉。整个磨课的三周,睡眠严重不足,再贵的面膜都救不了我。 二 满满的幸福 用英语的话说,我真的是个lucky dog。 学科主任承璇老师与我连续几晚语音备课、改教案,改课件,打电子教案,忙到深夜。网上替我购买绘本书。有三次我收到她的信息时,分别是凌晨2点,3点,4点。我真的特别感动。 孙红,汪菊芬,潘琦老师涉及到他们的班级试上以及展示,学生那头铺垫到位,立求达到最好的课堂效果。青年教师朱竹青和朱昳丽主动帮助我改教学设计,调整教学思路。徐梦和张学平替我制作教具,分担我的工作。信息老师承浩利用电脑技术帮我截取一段一段的音频,我很感激。 所以我想说,我并不孤单,在磨课的这三个礼拜,我很幸运,有太多的人陪伴我,支持我,帮助我,给我无限力量。 三 最后的收获 1.经历磨课,我的课件制作技术又提升了。 2.对绘本教学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不论是从选材,到教学设计,还是教学目标的确立都更清楚了,对文本大问题的设计也明了了许多。 3.我更加明白了团队的合作,我们的教研组虽然人少,但是力量却是无穷的。就犹如天宁教育的公众号上说: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 本次展示课,留给我的不仅仅是一堂课的记忆,从选课到设计,从理论到实践,一次次的试上,反思,更新,收获,都让我深刻体会到“磨课”的滋味,有苦,有甜,有思考,有迷惑,在困惑中思考,在迷惘中前行,只有这样才能收获成长。 最后,感谢所有支持我的同事,再此对你们表示真挚的感谢,“谢谢你们!”
2023-09-04 02:56:201

你认为小品《五官争功》好在哪里?为什么?

各位师友,大家好! 我所看过的《五官争功》是一段群口相声,表演者:马季——脑袋,冯巩——眼睛,王金宝——鼻子,刘伟——耳朵,赵炎——嘴。 这段相声是群口相声中最成功的一个,人物众多但丝毫不乱。相声说的是马季(脑袋)获得荣誉后,他脸上的五官纷纷前来争功,先是冯巩(眼睛)、王金宝(鼻子)、刘伟(耳朵)、赵炎(嘴)各自站在自己的角度表功,然后他们彼此开始了指责对方攻其缺陷的争吵,最后都居功至傲一致要求长脑袋顶上……这段相声讽刺了那些只懂得强调自己重要,不讲究整体统一、团结一致的人。 《五官争功》的艺术构思、结构安排、包袱设计高新而谈,是一个充满趣味的作品。它将每个人都习惯的寻常东西,发掘得趣味十足,能引发人简单的笑,会心的笑。创作上遵循传统相声的规律,反映的都是新事物,新想法。 《五官争功》是一个创举。五位表演艺术家同台献艺,包袱密集,效果火爆,共同把一段完整结构和戏剧冲突的群口相声表演的惟妙惟肖,开创了群口相声之先河。 相声,是被大众喜闻乐见的曲艺节目,是极高的语言艺术表演形式之一。从街头巷尾的“下里巴人”,到大雅之堂的“阳春白雪”,相声艺术在几代艺术家的不懈努力和坚持下,走过一段艰辛的历程,才植根于人民大众之中。 群口相声,也是相声表演的一种形式,是通过几位或多位艺术家的合作表演,来共同完成一部作品。群口相声表演难度大,对演员的综合能力要求高,因此,舞台上很少有这种形式的演出。 《五官争功》是群口相声表演的经典之作,这部作品首次出现在1987年的央视舞台上,是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的一个经典节目。由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先生创作,并与冯巩,赵炎,刘伟,王金宝共同完成。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引起了一时的热议。 《五官争功》之所以能够“一夜成功”,甚至今天仍然被人们认可,当然有其根本的原因。 首先从表演水平上看,参演的都是演技超群的艺术家。众所周知,马季师从于相声界泰斗侯宝林先生,有深厚的功底,又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表演风格。其他几位演员除王金宝之外,都是马季的弟子,也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打法,几位艺术家在舞台上活力四射,而且表演时师徒间的配合默契有加,节奏把控环环到位,包袱笑料总是让观众出其不意,王金宝也把角色拿捏得恰到好处。 以上这些只是《五官争功》的部分成功因素。确切地说,只是二次创作过程中的一抹色彩。 有一句成语叫“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没有一个好的作品,艺术造诣再深的艺术家,也难以把作品演绎成经典。《五官争功》的创作,以拟人的手法,通过人们最熟悉不过的五官“错位争功”,来制作笑料,设下包袱,在情理之间和意料之外的矛盾转换中, 来达到突出作品思想主题的目的。 思想性是作品的灵魂,是作品的生命力。《五官争功》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得到人们普遍认可,除了其具有喜闻乐见的欣赏性和艺术性之外,还有其更深的思想价值和内涵。 大家都知道,每个人的五官,自己都可以做到触手可及。原因就是都有固定的位置。当然,它们同样只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也才更有意义。作为人体器官,都关乎着 健康 和生命,都在为维护生命服务,所以,虽然各有分工,但是贡献相同。都有自己的重要性。 《五官争功》通过“五官”的错位“争宠”抢功衍生的矛盾笑料,告诉人们,团体与每个人之间的利害关系,每个人都应找到自己最合适的位置,在那里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团结合作,才是一个有生命力的团体。 《五官争功》正因为具备从作品思想性,艺术性,到表演水平的高度统一,才能成为在相声艺术低迷的今天,依然是被大众喜欢的跨世经典。 五官争功忽视了集体,强调了个人,这是现实也是 社会 。 五官争功说的是 社会 现象,告诉我们, 社会 中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作用,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人的功劳,只有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相互协调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缺一不可,单打独斗任何时候都不能走长走远。 五官争功说明了合作的重要,告诉我们,每一个成绩背后都有一个团队,个人能力再强也是有限的,个人的发展靠团队,个人的优秀靠组织,个人的成长靠集体。 五官争功指明指挥者的重要性,在好的集体也要有一个优秀的指挥者,在好的指挥者也要有兵,只有官兵一致齐心协力才能才勇往直前战无不胜。 五官争功是小品却说的是大智慧,演的是五官揭露的是 社会 现象。成大事建伟业离不开团队,离不开协作,离不开核心…… 说起群口相声,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经典作品《扒马褂》。 这确实是一段非常精彩的相声作品,几十年来很多相声前辈包括年轻演员也都表演过。 不过这些年群口相声非常少,对口相声相对更容易创作,也更为观众所接受。 如果说这二三十年最为成功的群口相声,那就非马季创作的《五官争功》莫属。 在这段作品中,马季扮演脑袋,也就是当事人,其他年轻相声演员分别代表眼睛、鼻子、耳朵和嘴。他们之间相互展开了一场难分上下的荣誉争夺,听起来既有趣,也有那么一点点现实意义。 大部分观众最早看到《五官争功》,是在1987年的央视春晚上。马季带领冯巩、刘伟和赵炎三个徒弟,加上同事王金宝一起表演。 几位演员你一言我一语的抢白,赢得了现场观众一次又一次的笑声和掌声。 争论的缘起是马季获得了“全国十大笑星”之首的荣誉,这些器官就开始争辩,到底谁对马季做出的贡献最大,而且还都为马季的婚事操心。就在大家争论得不可开交的时候,马季大手一挥将他们全部赶走,不过马上就又请他们回来,因为“你们几位全走啦,我这脑袋成鸭蛋啦”。 现在来看,《五官争功》是近二三十年来最为成功的群口相声作品。不过如果说到最初,它并不是一段群口相声,而是对口相声。 最早时候这段作品就是马季和赵炎俩人一起说,马季作为逗哏,将这个故事全部叙述出来,一会儿演眼睛,一会儿演鼻子,一会儿演耳朵,来回来去地说。 最初表演下来之后马季对赵炎说,“这样演不行,我一个人说太累,另外观众很多时候也搞不清楚我到底是嘴还是眼睛。要不咱俩分分,四种器官眼睛、鼻子、嘴、耳朵,你来俩我来俩。” 改完之后演出效果好了一些,但一个人扮演两个角色还是有些干扰,到最后互相争论的时候不容易争起来。 最后的最后,马季才干脆改成五个演员一起说,将对口相声改成了群口相声。马季扮演脑袋,其余四个人分别饰演各个器官。 《五官争功》从最开始说对口到最后改成群口,前后经历了一年多时间,在全国各地也演了很多次,作品逐渐变得成熟,最终登上1987年春晚。 一个经典的相声段子,需要经过千锤百炼,不断精进,一遍拆洗一遍新。 由于《五官争功》受到全国观众的空前欢迎,后来马季带领几位演员到其他地方演出,还专门写了一段《五官争功》续篇叫做《五官争谦》。 原来抢功的这些器官到这里变成互相谦让,惹得啼笑皆非。不过这段作品的精彩程度和影响力,远远比不上《五官争功》。 还不仅是《五官争谦》, 到2009年的春晚上,马季的儿子马东担任当年晚会的语言组导演,他就联合姜昆、赵福玉等人,创作了《五官争功》的新篇《五官新说》,由马东、刘伟、郑健、大山、周炜五个人表演。 马东像他父亲那样继续扮演当事人,其余几个人扮演四个器官,表现酒驾之后接受交警处理的情节。其中有几个包袱儿还比较有意思,比如大山说自己是外国鼻子,而周炜模仿《北京欢迎你》的旋律唱了一段酒后自白,说“我还能酒后开飞机”。 不过总体来看,《五官争功》所有的续篇,包括这些年出现的新群口作品,影响力都不及当年的《五官争功》。 《五官争功》首先遇到了一个好故事和好结构,而这个故事和架构正好适合多人演绎,演出效果比对口相声好很多。 如今的春晚每年也都有一两段相声,但基本不再出现群口相声,即使出现也是质量极低的所谓“南北大拜年”。按理说热热闹闹的群口相声非常适合春晚舞台,但实际情况并不如人意。创作难度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作品归属问题。 一段对口相声成功之后,观众马上明白这是这两位演员的作品,但一段群口相声受到欢迎,算是谁的功劳呢?不少费力最后却不太显功,年轻相声演员们不太愿意做这样的事情。 有空的时候,再听听30多年前那段《五官争功》吧——“我跟大家说个事儿啊,我昨儿晚上做了个梦,我这个梦啊特别奇怪,我梦见我这五官啊……” 娱乐 答不休,我是郑捕头。欢迎关注。 五官争功小品说明做好一件事, 社会 合作很重要,离了谁都不行。 以一个家庭来说,男人常常做为一家之主,重担主功担当。妻子帮助家中管好家务,带好孩子,分担生活劳动重担。老人在力所能力的情况帮助分担家务,照看孩子。孩子好好听大人的话,好好学习。一家人齐心合力,家中才有条有理,烝烝日上。 以一个国家来说,国家工,农,兵,干部,等分工分确。 在说国家工业,城市发展了,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农业,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是勤部,大家都住在城市,吃的,喝的,穿的,都从哪里来。 就象小品五官来说,少了谁都不行。 《五官争功》无疑是在相声史中,能够载入史册的作品。 它借用传统相声《六畜兴旺》的梁子,破天荒的加入西方戏剧的元素,这是开先河的创举。 所以如此,《五官争功》到底是戏剧小品还是曲艺相声,一直争论不少。 私以为相声和小品最纲性的区分在于: 表演过程中演员是否有角色的跳出;或者演员是否在扮演角色。 这段节目,马季先生在最前面向观众们交代了一句: “……我再跟大家说个事儿啊,昨天晚上呐我做了个梦,我这个梦呐特别奇怪……”。 这些话是对观众说的,是以演员的身份在和观众们沟通,也是跳出角色之外的。 所以并不像题目中说的《五官争功》是小品,它是实打实的相声节目。 同理反之,马季先生另外一段前无古人的《一个推销员》,则是货真价实的小品了。 《五官争功》主要讽刺的是“见荣誉就上”的 社会 现象。 其讽刺力度之大之深,在央视春晚上除了《巧立名目》,没有能出其右者。 敢说如果央视春晚主办宗旨不变的话,这两段相声将是绝后的作品。 在文本上,《五官争功》本来是一段对口相声,后来马赵二老觉着分包赶角有点乱,一人需要多次转换多个角色,难度也太大。 所以才改成了群口。 所谓群策群力,这块活在几位大能的共同努力下,使它无论从文学性上、创造性上、技巧性上、或者包袱的结构性上,都是无与伦比的经典作品之一。 非要吹毛求屁的话,在表演过程中,刘伟老师“撞”了一个外加吃了一个“栗子”,则是美中不足的地方。 不过瑕不掩瑜,这点小毛病掩盖不了《五官争功》的成功,也阻挡不了它成为殿堂级作品的事实。 以上…… 折射 社会 中喜大好功的人多,踏实做事的人少,具有深刻的讽刺和警醒之意 五官争功是群口相声佳品,生动活泼,既反映 社会 现实,又包袱连连,最重要的是主旨明确,把人人都懂的 社会 分工协作浅显道理用拟人化五官生动呈现出来,画面感十足。阿B认为好在下面三个方面。 一选角好,马季老好人形象,知名度高,体态圆润,脑袋形象十足,冯巩刘伟老搭档,节奏顶尖,人一立那就吊足了观众兴趣,赵炎王金宝基本功更不在话下。最重要的是他们都在盛名之时,无异于相声最强天团。 二 社会 影响好,符合当时主流思想,主流媒体反复播放,观众当时信息渠道也少,好作品较现在影响要深远得多。 三老少通吃,十几岁孩子都听的懂,掀起一股校园热,属于校园元旦必备节目单。儿童喜欢,尤其当时计划生育严,孩子更是个宝,儿童的兴趣就是家长的业余爱好,让爸爸演嘴巴他不敢吹胡子,让妈妈演耳朵厨房菜糊了也不能走。我小时候演过耳朵,现在有点耙耳朵,后遗症。 把我逗乐啦 用风趣幽默的形式引起观众的注意,以寓教于乐的吸引力进行教育,用讽刺的艺术手法对 社会 存在的问题进行揭露和抨击。让人在笑声中看清某些丑恶现象的具体表现过程。起到了预防抑制报警的积极作用。
2023-09-04 02:56: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