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夜书所见古诗带拼音

2023-09-14 03:08:21
共2条回复
苏州马小云

xiāoxiāowúyèsònghánshēng,jiāngshàngqiūfēngdòngkèqíng。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zhīyǒuértóngtiǎocùzhī,yèshēnlíluòyīdēngmíng。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注释】萧萧:风声。梧:梧桐树。客情:旅客思乡之情。挑:读上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篱落:篱笆。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牛云

夜书所见古诗带拼音如下:

yè shū suǒ jiàn

《夜书所见》

sòng yè shào wēng

宋 叶绍翁

xiāo xiāo wú yè sòng hán shēng ,

萧萧梧叶送寒声,

jiāng shàng qiū fēng dòng kè qíng 。

江上秋风动客情。

zhī yǒu ér tóng tiāo cù zhī ,

知有儿童挑促织,

yè shēn lí luò yī dēng míng 。

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

①萧萧:风声。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

④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⑤篱落:篱笆。

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夜书所见古诗

创作背景:

江上的`秋风吹过来,梧桐树沙沙作响,使人感受到了寒意。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找并捉蟋蟀。

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相关推荐

夜书所见古诗全文

  宋朝诗人叶绍翁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他最擅长写景抒情,其字句华美精丽,令人赞叹。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夜书所见古诗全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词语注释】   1、萧萧:风声。   2、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3、挑:挑弄、引动。   4、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5、篱落:篱笆。   【诗词译文】   萧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仿佛在告诉我深秋到来的消息。   从辽阔的"江面上吹来的秋风,不禁让我想起自己是旅居在外的游客,引起我对家乡的无限思念。   突然间看到远处有闪烁的灯光,便知道那是几个顽皮的小孩正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夜深人静了还不愿意去睡觉。   【作者简介】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鉴赏】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蟋蟀。挑,读一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挑”字用得极为准确。这首诗在最后两句用了一个修辞手法,“之所以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是因为:夜深了,但篱笆下面还有一盏灯在发亮。”
2023-09-04 04:10:121

夜书所见的古诗和意思

《夜书所见》古诗和意思如下:1、古诗:《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2、意思: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夜书所见》创作背景及鉴赏:这是叶绍翁在异乡触景生情之作。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找并捉蟋蟀。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抒发了羁旅之愁和深挚的思乡之情。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江上秋风瑟瑟寒,梧叶萧萧吹心冷。诗中一个“送”字令人仿佛听到寒气砭骨之声。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这首诗,写秋夜所见之景,抒发羁旅思乡之情。一句写梧叶,“送寒声”,微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时,旅人的敏锐感觉。
2023-09-04 04:10:581

夜书所见叶绍翁_夜书所见古诗

夜书所见叶绍翁_夜书所见古诗 《夜书所见》 作者: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作者简介: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有《四朝闻见录》、《靖逸小集》。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所着诗集《靖逸小集》。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注释: 1、萧萧:风声。 2、动:打动。 3、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4、挑:捉。 5、促织:俗称蟋蟀,在其他地方又名蛐蛐。 6、篱落:篱笆。 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 使客游在外的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因为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赏析: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蟋蟀。挑,读一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挑字用得极为准确。这首诗在最后两句用了一个修辞手法,之所以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是因为:夜深了,但篱笆下面还有一盏灯在发亮。 钱钟书《宋诗选注》说:这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烟,世间儿女。若补上陈廷焯评姜词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话》卷二),便可想见诗人此时内心深处的悲哀了。 查慎行 舟夜书所见 《舟夜书所见》 作者: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 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 散作满河星。 注释: 1、书:这里作动词用,是写、记的意思。 2、萤:萤火虫。这里比喻灯光像萤火虫一样微弱。 3、风簇浪:风吹起了波浪。簇,聚集、簇拥。 翻译: 夜黑了, 见不到一点月光渔船上孤零零的灯光好像微弱的萤火虫的光芒, 微风吹起了细细的波浪,由于水波动荡,映在水面上的灯光好像化成了许多闪耀的星星。 赏析: 虽然诗歌只有二十字,但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细微的观察力。没有月亮的夜是看不清什么的,然而因为有一点微风,远处的一盏小如萤火的渔灯,让诗人看到了满河的星星。诗歌写出了少中有多、小中有大的哲理。同时也用诗的本身启发我们,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美,美在你的心中,美在你的眼中。 散字是全诗的诗眼。散字写出了渔灯倒影散作满河星的神奇画面。把作者所见到的景象逼真地反映出来,我们读了也仿佛身临其境。 舟夜书所见的诗意 舟夜书所见的诗意 《舟夜书所见》 作者:查慎行 原文: 月黑见渔灯, 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 散作满河星。 注释: 1、书∶这里作动词用,是写、记的意思。 2、萤∶萤火虫。这里比喻灯光像萤火虫一样微弱。 3、风簇浪∶风吹起了波浪。簇,聚集、簇拥。 诗意: 夜黑了,见不到一点月光, 渔船上孤零零的灯光好像微弱的萤火虫的光芒, 微风吹起了细细的波浪,由于水波动荡, 映在水面上的灯光好像化成了许多闪耀的星星。 赏析: 虽然诗歌只有二十字,但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细微的观察力。没有月亮的夜是看不清什么的,然而因为有一点微风,远处的一盏小如萤火的渔灯,让诗人看到了满河的星星。诗歌写出了少中有多、小中有大的哲理。同时也用诗的本身启发我们,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美,美在你的心中,美在你的眼中。 散字是全诗的诗眼。散字写出了月光和渔灯倒影在水上,微风一吹,零零散散地散在水面上,给人一种画面感和静谧感。把作者所见到的景象逼真地反映出来,人们读了也仿佛身临其境。 所见古诗_所见袁枚 所见古诗_所见袁枚 《所见》 作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作者简介: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注释: 1、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2、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3、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4、欲:想要。 5、捕:捉。 6、鸣:叫。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 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 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赏析: 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手呢!这情景,全被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2023-09-04 04:11:351

《夜书所见》古诗的意思

这首诗描绘了秋风落叶篱笆下的灯火小孩拨弄蟋蟀的场景抒发了作者客居在外思念家乡的感情
2023-09-04 04:11:4713

《夜书所见》古诗内容是什么?

这首诗谁能一秒背出来?
2023-09-04 04:12:474

夜书所见古诗解析

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译文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注释萧萧:风声。客情:旅客思乡之情。挑:挑弄、引动。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篱落:篱笆。解析  《夜书所见》中的“见”是一个古今字,但在本文中是看见,所见的意思。所以在这里应读“jiàn”。全诗的理解应为:(题目)在孤寂夜里写写所思念的景象。(诗句)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最记挂是自己疼爱的孩子,此时可能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夜深人静了还不肯睡眠。  本诗交织作者的凄情暖意、欢怀挂心。表现古诗《夜书所见》唯美性,可从九方面赏析。  1、借景抒情,以景入情。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风秋江,传达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引发后两句书写的思忆之情,思念家中小儿此时可能还在挑灯夜戏,挑逗斗蟀。孤独之时幻想天伦之情,萧索之景催发想念嬉耍之乐。以景入情,情景交融,相互映衬,构思神妙。  2、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秋叶、秋风、秋声、秋江、秋舟、孤灯、顽童、斗蟀,均是写动景,动得有声有色、有光有影;篱落小屋,幽深夜晚,漆黑无边,这是写静景,静得凄神寒骨,令人惆怅满怀。那落叶片片,萧萧风声,却又引动诗人在幽静的深秋半夜挂念家中亲人思绪。  3、悲欢交织,以欢掩悲。一二句写悲景,秋风扫落叶,长天送寒意;三四句叙欢情,深夜挑促织,异地思欢情。一悲一喜,悲喜交潜,以欢掩悲,更显游子流浪天涯的孤寂无奈、强烈思亲之情。  4、虚实相益,以实映虚。全诗四句中一、二句写所见实景:叶落声寒,水动风凉;三、四句写引发想象:黑夜明灯,童观蟋斗。所见所闻,或明或暗,虚实相映。满耳秋声,满目秋夜,满怀乡情。实中有虚,寓虚于实,言寥寥而意无尽!  5、心驰神往,远近互动。诗人因身受寂夜孤单之苦,而产生眷恋远方亲人之心。虽身在千里之距,嬉戏场景犹在眼前。近处寒叶声声扰,天伦乐事曼曼来。那物那景,直教人无限唏嘘。  6、冷暖两分,“寒”“挑”传神。“寒”字一语双关,既有秋风袭来寒凉逼人之感,更有落泊天涯心神凄清之意。“挑”字于细节逼真见妙趣。写出儿童的专注嬉戏、轻挑细拨、忽屏息观斗、忽乍喜兴呼的斗蟋蟀场面,全在一“挑”。“挑”出了性格,“挑”出了神韵,“挑”出了思忆亲人温暖之情!  7、“动”“知”连气,一气呵成。诗歌以落叶“送”寒, 寒声“动”情,情牵亲人,思亲慰寂,一气连成。“动”为诗“骨”,“知(思)”为诗“心”,做好了前后承接,使全诗起落得体、张驰有度。  8、暗用典故,明了心意。“江上秋风动客情”暗用张翰辞官典故。据传晋人张翰官居洛阳,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于是辞官回乡,了却心愿。“秋上心头使人愁”,更能传达诗人当时客居在外,乡愁满怀的心境。  9、巧用修辞,情意绵长。“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这一“送”一“动”,寓情于物,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思绪。这些物态声情的诗文,怎不把读者带进这风送寒凉、情动秋江的意境之中,令人痴迷难返,惆怅满怀。“萧萧梧叶送寒声”妙用通感,以萧萧之声催动凄凉心境,用听觉形象沟通触觉感受,意味绵长。
2023-09-04 04:13:142

夜书所见古诗拼音版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夜书所见古诗拼音版,欢迎阅读与收藏。 yè shū suǒ jiàn 夜书所见 sòng yè shào wēng 宋·叶绍翁 xiāo xiāo wú yè sòng hán shēng, 萧萧梧叶送寒声, jiāng shàng qiū fēng dòng kè qíng。 江上秋风动客情。 zhī yǒu ér tóng tiāo cù zhī , 知有儿童挑促织, yè shēn lí luò yī dēng míng。 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 ①萧萧:风声。 ②动:打动。 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④挑:捉。 ⑤促织:俗称蟋蟀,在其他地方又名蛐蛐。 ⑥篱落:篱笆。 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 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因为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鉴赏 《夜书所见》中的“见”是一个古今字,但是在本文中是看见,所见的意思。所以在这里应读“jiàn”。全诗的理解应为:(题目)在孤寂夜里写写所思念的景象。(诗句)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最记挂是自己疼爱的孩子,此时可能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夜深人静了还不愿意睡眠。 本诗交织诗人的凄情暖意、欢怀挂心。表现古诗《夜书所见》唯美性,可从九方面赏析。 1、借景抒情,以景入情。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风秋江,传达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引发后两句书写的思忆之情,思念家中小儿此时可能还在挑灯夜戏,挑逗斗蟀。孤独之时幻想天伦之情,萧索之景催发想念嬉耍之乐。以景入情,情景交融,相互映衬,构思神妙。 2、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秋叶、秋风、秋声、秋江、秋舟、孤灯、顽童、斗蟀,均是写动景,动得有声有色、有光有影;篱落小屋,幽深夜晚,漆黑无边,这是写静景,静得凄神寒骨,令人惆怅满怀。那落叶片片,萧萧风声,却又引动诗人在幽静的深秋半夜挂念家中亲人思绪。 3、悲欢交织,以欢掩悲。一二句写悲景,秋风扫落叶,长天送寒意;三四句叙欢情,深夜挑促织,异地思欢情。一悲一喜,悲喜交潜,以欢掩悲,更显游子流浪天涯的孤寂无奈、强烈思亲之情。 4、虚实相益,以实映虚。全诗四句中一、二句写所见实景:叶落声寒,水动风凉;三、四句写引发想象:黑夜明灯,童观蟋斗。所见所闻,或明或暗,虚实相映。满耳秋声,满目秋夜,满怀乡情。实中有虚,寓虚于实,言寥寥而意无尽! 5、心驰神往,远近互动。诗人因身受寂夜孤单之苦,而产生眷恋远方亲人之心。虽身在千里之距,嬉戏场景犹在眼前。近处寒叶声声扰,天伦乐事曼曼来。那物那景,直教人无限唏嘘。 6、冷暖两分,“寒”“挑”传神。“寒”字一语双关,既有秋风袭来寒凉逼人之感,更有落泊天涯心神凄清之意。“挑”字于细节逼真见妙趣。写出儿童的专注嬉戏、轻挑细拨、忽屏息观斗、忽乍喜兴呼的斗蟋蟀场面,全在一“挑”。“挑”出了性格,“挑”出了神韵,“挑”出了思忆亲人温暖之情! 7、“动”“知”连气,一气呵成。诗歌以落叶“送”寒,寒声“动”情,情牵亲人,思亲慰寂,一气连成。“动”为诗“骨”,“知(思)”为诗“心”,做好了前后承接,使全诗起落得体、张驰有度。 8、暗用典故,明了心意。“江上秋风动客情”暗用张翰辞官典故。据传晋人张翰官居洛阳,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于是辞官回乡,了却心愿。“秋上心头使人愁”,更能够传达诗人当时客居在外,乡愁满怀的心境。 9、巧用修辞,情意绵长。“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这一“送”一“动”,寓情于物,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思绪。这些物态声情的诗文,怎不把读者带进这风送寒凉、情动秋江的意境之中,令人痴迷难返,惆怅满怀。“萧萧梧叶送寒声”妙用通感,以萧萧之声催动凄凉心境,用听觉形象沟通触觉感受,意味绵长。
2023-09-04 04:13:232

夜书所见古诗的意思

夜书所见古诗的意思是: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创作的得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江上的秋风吹过来,梧桐树沙沙作响,使人感受到了寒意。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找并捉蟋蟀。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2023-09-04 04:13:321

古诗夜书所见的内容是什么

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注释]①萧萧:风声。梧:梧桐树。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③挑:捉。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④篱落:篱笆。[解说]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2023-09-04 04:13:461

舟夜书所见古诗的意思?

古诗的意思是:漆黑之夜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孤独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像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河面好像撒落无数的星星。
2023-09-04 04:14:1814

古诗夜书所见的意思 古诗夜书所见的意思简述

1、古诗《夜书所见》的意思: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出门在外的游子,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在夜深人静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呢。 2、原文: 《夜书所见》 作者: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023-09-04 04:14:531

舟夜书所见古诗带拼音

清代诗人查慎行创作的《舟夜书所见》古诗的原文、注音如下:1、原文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2、注音yuè hēi jiàn yú dēng, gū guāng yī diǎn yíng。wēi wēi fēng cù làng, sàn zuò mǎn hé xīng。3、译文漆黑之夜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孤独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像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河面好像撒落无数的星星。《舟夜书所见》的文学赏析前两句写黑夜舟中见渔灯,是静态描写,把暗色和亮色联系在一起,显得形象鲜明。“月黑见渔灯”,“见”写的是视像,有突然发现的意思。因为月黑无光突然见到河中的一盏渔灯,所以格外引人注目。“孤光一点萤”,写如豆灯光像江岸边一点萤火,是意中之象,描写渔灯的形象。“孤”表现了环境的寂寞、单调,寄寓着一定的感情色彩。一种茫然无奈的情感袭上诗人的心头。后两句为动态描写,写孤灯倒影的瞬间美景。“微微风簇浪”,抛开了灯光,一转而写夜风。“微微”二字又体现了风是如此的小,“簇”说明了就算是微风也能掀起一簇簇的浪花。渲染了一种宁静舒适的气氛。“散作满河星”,“散”字是此诗的诗眼。“散”字写出了渔灯倒影在水上,微风一吹,零零散散地散在水面上,给人一种画面感。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舟夜书所见
2023-09-04 04:15:001

夜书所见表现作者想象的诗句是哪句

《夜书所见》表现作者想象的诗句是“知有儿童挑促织”。《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诗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原文: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创作背景:这是叶绍翁在异乡触景生情之作。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文心雕龙·物色》说:“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2023-09-04 04:15:151

夜书所见的意思是什么

  1. 《夜书所见》是南宋著名江湖派诗人叶绍翁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它的意思是——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2.附原文如下: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  ①萧萧:风声。梧:梧桐树。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捉。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④篱落:篱笆。
2023-09-04 04:15:231

古诗《夜书所见》出自哪篇著作

这是南宋著名诗人叶绍翁的作品,出自其所著诗集《靖逸小集》。原文:夜书所见萧萧①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②。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夜深篱落⑤一灯明。①萧萧:风声。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③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④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⑤篱落:篱笆。翻译: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以上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3-09-04 04:15:431

夜书所见古诗一首

《夜书所见》 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①萧萧:风声。   ②动:打动。   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④挑:捉。   ⑤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   ⑥篱落:篱笆。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2023-09-04 04:16:073

夜书所见的古诗是什么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023-09-04 04:16:275

夜书所见叶绍翁古诗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夜书所见叶绍翁古诗,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夜书所见   作者:叶绍翁   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翻译: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夜书所见字词解释:   ⑴萧萧:风声。梧:梧桐树。   ⑵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⑶挑:读上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   ⑷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⑸篱落:篱笆。   作者简介:   叶绍翁(生卒年不详),字嗣宗(sì zōng),号靖逸,龙泉人,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祖籍浦城。原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叶氏,祖父李颖士于宋政和五年(1115)中进士,曾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建炎三年(1129),颖士抗金有功,升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因赵鼎党事,被贬。绍翁因祖父关系受累,家业中衰,少时即给龙泉叶姓为子。光宗至宁宗期间,曾在朝廷做小官,与真德秀过从甚密。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葛天民互相酬唱(酬唱:用诗词互相赠答)。   夜书所见赏析: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蟋蟀。挑,读一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挑”字用得极为准确。这首诗在最后两句用了一个修辞手法,“之所以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是因为:夜深了,但篱笆下面还有一盏灯在发亮。”   钱钟书《宋诗选注》说:“这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烟,世间儿女。"”若补上陈廷焯评姜词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话》卷二),便可想见诗人此时内心深处的悲哀了。
2023-09-04 04:16:471

夜书所见古诗意思解读全诗

夜书所见古诗意思和解读如下:意思: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原文:《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作者: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赏析:《夜书所见》中的“见”是一个古今字,但在本文中是看见,所见的意思。所以在这里应读“jiàn”。全诗的理解应为:题目在孤寂夜里写写所思念的景象。诗句,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最记挂是自己疼爱的孩子,此时可能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夜深人静了还不肯睡眠。
2023-09-04 04:16:571

夜书所见这首古诗咋写

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023-09-04 04:18:062

夜书所见叶绍翁_夜书所见古诗

  《 夜书所见 》   作者: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作者简介 :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有《四朝闻见录》、《靖逸小集》。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所着诗集《靖逸小集》。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注释 :   1、萧萧:风声。   2、动:打动。   3、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4、挑:捉。   5、促织:俗称蟋蟀,在其他地方又名蛐蛐。   6、篱落:篱笆。    译文 :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   使客游在外的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因为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赏析 :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蟋蟀。挑,读一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挑”字用得极为准确。这首诗在最后两句用了一个修辞手法,“之所以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是因为:夜深了,但篱笆下面还有一盏灯在发亮。”   钱钟书《宋诗选注》说:“这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烟,世间儿女。"”若补上陈廷焯评姜词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话》卷二),便可想见诗人此时内心深处的悲哀了。
2023-09-04 04:18:131

村居,所见,宿新徐公店,四时田园杂一,夜书所见古诗

树头花落未成阴,忙趁东风放纸鸢。儿童散学归来早。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儿童急走追黄蝶,拂堤杨柳醉春烟,飞入菜花无处寻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小径深
2023-09-04 04:18:232

夜书所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抒写深秋夜不成寐的见闻和旅思. 首从听觉印象着笔,用“萧萧”像梧桐落叶之声,加上“寒”字,显示秋深的季节特征. 次句点出地点“江上”,落叶之声乃“秋风”所致.补足了环境景物描写,完成全诗大的背景,让人不禁想起“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名句.不过,叶绍翁有自己的特色,他的境界不像杜诗那样阔大,气势不如杜诗那样浑宏,然而,就是江上秋风、萧萧梧叶、侵人寒意的铺陈之笔,就已经构成了一种萧瑟气氛,足以触动那颗“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游子之心.“动客情”三字是以上景物铺陈和气氛营造之后的水到渠成之笔.“不让离人不忧”.正如汉朝那位在北方做官的南方人张翰一样,闻秋风就起归思,这种客情,前人已经作过无数次动人的抒发.
2023-09-04 04:18:3312

夜书所见古诗

1、《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2、译文: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2023-09-04 04:19:141

夜书所见古诗注释及意思

夜书所见古诗注释及意思,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①萧萧:风声。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③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④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⑤篱落:篱笆【翻译】: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抓蟋蟀。【赏析】: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写。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这首诗写羁旅相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
2023-09-04 04:19:341

夜书所见是谁写的古诗?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写的,那么,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夜书所见古诗原文,希望大家喜欢。 夜书所见 作者:叶绍翁 萧萧①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⑥客情②。 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 夜深篱落⑤一灯明。 注释 ①萧萧:风声。 ②动:打动。 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④挑:捉。 ⑤促织:俗称蟋蟀,在其他地方又名蛐蛐。 ⑥篱落:篱笆。 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 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因为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赏析: 江上的秋风吹过来,梧桐树沙沙作响,使人感受到了寒意。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找并捉蟋蟀。 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夜书所见》,写秋夜所见之景,抒发羁旅思乡之情。一句写梧叶,“送寒声”,微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时,旅人的敏锐感觉。 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是秋天的突出景象。诗词中常以具有物候特征的“梧叶”,置放在风雨之夜的典型环境中,表现秋的萧索。韦应物《秋夜南宫寄沣上弟及诸生》诗:“况兹风雨夜,萧条梧叶秋。”就采用了这一艺术手法。 《夜书所见》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寂静。接着用一“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在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仿佛含有砭骨的寒气;以听觉引起触觉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 二句接以“江上秋风”四字,既点明秋风的起处,又进一步烘托出了寒凉的.气氛。秋风已至,而人客居他乡未归,因此触动了思乡之念。一个“送”字和一个“动”字,都用得十分传神,前者写“惊”秋之意,,后者抒“悲”秋之情。 阵阵秋风,触发了羁旅行客的孤寂情怀。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故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回家了。《夜书所见》作者耳闻秋风之声,牵动了旅中情思,也怅然欲归。这两句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居心境的凄凉。再以“动”字揭出“客情”,情景凑泊,自然贴切,弥见羁愁之深。 三、四句写儿童挑促织,表面上看似乎与“客情”无关,实际上是用儿童的快乐——无忧无虑,来反衬自己旅居的孤独和愁思。 这两句,从庭内移到户外,来了个大跨度的跳跃。这两句是倒装句,按意思顺序,应该前后互移。作者意绪纷繁,难以入睡,转身步出户外,以排遣萦绕心头的羁思离愁,但眼前的夜景又给他以新的感受。 “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谢朓《秋夜》)。那茫茫的夜色中,闪现在篱落间的灯火,不正是“儿童挑促织”吗?这种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作者的凄然情伤、低回不已,形成鲜明的对比。 《夜书所见》也有这个意思。暗夜中的一盏灯光,在作者心灵的屏幕上映现出童年生活的片断:“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张镃《满庭芳·促织儿》)。眼前之景与心中之情相遇合,使作者陷入了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中。他以“篱落一灯”隐寓自己的“孤栖天涯”,借景物传达一片乡心,与“江上”句相关联,收束全篇,尤觉秋思洋溢,引人遐想。 《夜书所见》先写秋风之声,次写听此声之感慨,末两句点题,写户外所见。全诗语言流畅,层次分明,中间转折,句似断而意脉贯穿。作者善于通过艺术形象,把不易说出的秋夜旅人况味委婉托出而不落入衰飒的境界。最后以景结情,词淡意远,颇耐人咀嚼。
2023-09-04 04:20:061

舟夜书所见古诗及译文

  《舟夜书所见》的原文: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译文:无月的黑夜里,河面只有渔船上孤零零的灯光像萤火一样闪烁。微风拂过,水面上泛起层层波澜。灯火散落河中,好似繁星洒落在人间。   赏析   《舟夜书所见》描绘了夏夜里江边安逸宁静的景象。首句“月黑见渔灯”写一个晚上的黑寂。只有渔船上一盏围灯,孤零零闪着萤火虫一样微弱的光。第二句“孤光一点萤”,写如豆灯光像江岸边一点萤火,是意中之象,描写渔灯的形象。后两句“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为动态描写,由静入动,描绘出一个十分生动神奇的画面。全诗构成一幅独特而又令人神往的舟夜渔火图,使读者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作者介绍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 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2023-09-04 04:20:141

古诗夜书所见每句诗意是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 ①萧萧:风声。梧:梧桐树。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捉。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④篱落:篱笆。 [解说]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2023-09-04 04:20:231

夜书所见古诗和意思

1、《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2、诗意:这首诗的意思为: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出门在外的游子,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在夜深人静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呢。《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诗的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纷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该诗以景衬情,动静结合,以梧桐树叶声和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还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儿童夜捉促织的乐景反衬自己客居他乡的悲情。
2023-09-04 04:20:431

《夜书所见》古诗译文及赏析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夜书所见》古诗译文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 叶绍翁《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 ①萧萧:风声。梧:梧桐树。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捉。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④篱落:篱笆。 [解说]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译文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 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 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鉴赏: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蟋蟀。挑,读一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挑”字用得极为准确。这首诗在最后两句用了一个修辞手法,“之所以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是因为:夜深了,但篱笆下面还有一盏灯在发亮。” 这首诗,写秋夜所见之景,抒发羁旅思乡之情。一句写梧叶,“送寒声”,微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时,旅人的敏锐感觉。 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是秋天的突出景象。诗词中常以具有物候特征的“梧叶”,置放在风雨之夜的典型环境中,表现秋的萧索。韦应物《秋夜南宫寄沣上弟及诸生》诗:“况兹风雨夜,萧条梧叶秋。”就采用了这一艺术手法。 此诗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寂静。接着用一“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在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仿佛含有砭骨的寒气;以听觉引起触觉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 二句接以“江上秋风”四字,既点明秋风的起处,又进一步烘托出了寒凉的气氛。秋风已至,而人客居他乡未归,因此触动了思乡之念。一个“送”字和一个“动”字,都用得十分传神,前者写“惊”秋之意,,后者抒“悲”秋之情。 阵阵秋风,触发了羁旅行客的孤寂情怀。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故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回家了。此诗作者耳闻秋风之声,牵动了旅中情思,也怅然欲归。这两句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居心境的凄凉。再以“动”字揭出“客情”,情景凑泊,自然贴切,弥见羁愁之深。 三、四句写儿童挑促织,表面上看似乎与“客情”无关,实际上是用儿童的"快乐——无忧无虑,来反衬自己旅居的孤独和愁思。 这两句,从庭内移到户外,来了个大跨度的跳跃。这两句是倒装句,按意思顺序,应该前后互移。诗人意绪纷繁,难以入睡,转身步出户外,以排遣萦绕心头的羁思离愁,但眼前的夜景又给他以新的感受。 “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谢朓《秋夜》)。那茫茫的夜色中,闪现在篱落间的灯火,不正是“儿童挑促织”吗?这种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的凄然情伤、低回不已,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首诗也有这个意思。暗夜中的一盏灯光,在诗人心灵的屏幕上映现出童年生活的片断:“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张镃《满庭芳·促织儿》)。眼前之景与心中之情相遇合,使诗人陷入了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中。他以“篱落一灯”隐寓自己的“孤栖天涯”,借景物传达一片乡心,与“江上”句相关联,收束全篇,尤觉秋思洋溢,引人遐想。 这首诗先写秋风之声,次写听此声之感慨,末两句点题,写户外所见。全诗语言流畅,层次分明,中间转折,句似断而意脉贯穿。诗人善于通过艺术形象,把不易说出的秋夜旅人况味委婉托出而不落入衰飒的境界。最后以景结情,词淡意远,颇耐人咀嚼。
2023-09-04 04:20:511

夜书所见古诗的意思?

夜书所见古诗的意思是: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出处】《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扩展资料1、《夜书所见》创作背景这是叶绍翁在异乡触景生情之作。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找并捉蟋蟀。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2、《夜书所见》鉴赏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抒发了羁旅之愁和深挚的思乡之情。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江上秋风瑟瑟寒,梧叶萧萧吹心冷。诗中一个“送”字令人仿佛听到寒气砭骨之声。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这首诗,写秋夜所见之景,抒发羁旅思乡之情。一句写梧叶,“送寒声”,微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时,旅人的敏锐感觉。
2023-09-04 04:20:591

《夜书所见》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2023-09-04 04:21:1712

三年级古诗词《夜书所见》原文及翻译赏析

【 #三年级# 导语】江上的秋风吹过来,梧桐树沙沙作响,使人感受到了寒意。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找并捉蟋蟀。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以下是 整理的相关资料。   夜书所见   宋代: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注释   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挑:挑弄、引动。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篱落:篱笆。   鉴赏   《夜书所见》中的“见”是一个古今字,但在本文中是看见,所见的意思。所以在这里应读“jiàn”。全诗的理解应为:(题目)在孤寂夜里写写所思念的景象。(诗句)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最记挂是自己疼爱的孩子,此时可能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夜深人静了还不肯睡眠。   本诗交织作者的凄情暖意、欢怀挂心。表现古诗《夜书所见》唯美性,可从九方面赏析。   1、借景抒情,以景入情。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风秋江,传达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引发后两句书写的思忆之情,思念家中小儿此时可能还在挑灯夜戏,挑逗斗蟀。孤独之时幻想天伦之情,萧索之景催发想念嬉耍之乐。以景入情,情景交融,相互映衬,构思神妙。   2、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秋叶、秋风、秋声、秋江、秋舟、孤灯、顽童、斗蟀,均是写动景,动得有声有色、有光有影;篱落小屋,幽深夜晚,漆黑无边,这是写静景,静得凄神寒骨,令人惆怅满怀。那落叶片片,萧萧风声,却又引动诗人在幽静的深秋半夜挂念家中亲人思绪。   3、悲欢交织,以欢掩悲。一二句写悲景,秋风扫落叶,长天送寒意;三四句叙欢情,深夜挑促织,异地思欢情。一悲一喜,悲喜交潜,以欢掩悲,更显游子流浪天涯的孤寂无奈、强烈思亲之情。   4、虚实相益,以实映虚。全诗四句中一、二句写所见实景:叶落声寒,水动风凉;三、四句写引发想象:黑夜明灯,童观蟋斗。所见所闻,或明或暗,虚实相映。满耳秋声,满目秋夜,满怀乡情。实中有虚,寓虚于实,言寥寥而意无尽!   5、心驰神往,远近互动。诗人因身受寂夜孤单之苦,而产生眷恋远方亲人之心。虽身在千里之距,嬉戏场景犹在眼前。近处寒叶声声扰,天伦乐事曼曼来。那物那景,直教人无限唏嘘。   6、冷暖两分,“寒”“挑”传神。“寒”字一语双关,既有秋风袭来寒凉逼人之感,更有落泊天涯心神凄清之意。“挑”字于细节逼真见妙趣。写出儿童的专注嬉戏、轻挑细拨、忽屏息观斗、忽乍喜兴呼的斗蟋蟀场面,全在一“挑”。“挑”出了性格,“挑”出了神韵,“挑”出了思忆亲人温暖之情!   7、“动”“知”连气,一气呵成。诗歌以落叶“送”寒,寒声“动”情,情牵亲人,思亲慰寂,一气连成。“动”为诗“骨”,“知(思)”为诗“心”,做好了前后承接,使全诗起落得体、张驰有度。   8、暗用典故,明了心意。“江上秋风动客情”暗用张翰辞官典故。据传晋人张翰官居洛阳,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于是辞官回乡,了却心愿。“秋上心头使人愁”,更能传达诗人当时客居在外,乡愁满怀的心境。   9、巧用修辞,情意绵长。“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这一“送”一“动”,寓情于物,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思绪。这些物态声情的诗文,怎不把读者带进这风送寒凉、情动秋江的意境之中,令人痴迷难返,惆怅满怀。“萧萧梧叶送寒声”妙用通感,以萧萧之声催动凄凉心境,用听觉形象沟通触觉感受,意味绵长。   情感评析   ①作者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   诗中一、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他会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他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他会想起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种如归故里,如返童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②诗歌抒发了作者客居他乡、归无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   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一江秋水,满天黑暗,触耳寒声,诗人彻夜难眠必定是心有郁结,意有不顺。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③诗歌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留恋的思想感情。   通观全诗,整体而论,三、四两句写诗人客舟所见。儿童夜捉蟋蟀,兴致勃动,忘记了瑟瑟秋风、阵阵寒意,忽略了落木纷纷、秋江冷冷,深更半夜了,还津津有味地抓蟋蟀。那份专注痴迷,那份谨慎小心,那份起落不定的敏感,全在一举手一投足的举止中展露无遗。这种欢快有趣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勾起诗人对自己童年生活的追亿、留恋。一二两句也可以作这样的理解,萧萧寒声、梧叶摇落的秋景,流露出一种漂泊不定、愁绪莫名的感觉,更反衬出诗人客居他乡对童年无虑生活的留恋、思念。   写作手法   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全诗四句均是写景。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三四两句写生活场子景。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风秋江,传达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秉灯夜游,捉弄蟋蟀,儿童欢悦,流露忘乎所以、得鱼忘筌之意。一悲一喜,相互映衬,均是不着痕迹地融汇在环境描写之中。   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秋叶、秋风、秋声、秋江、秋灯、秋童、秋舟、秋意,均是写动,动得有声有色、有光有影;漆黑如墨,幽深莫测,黑暗无边,这是写静,静得凄神寒骨、惆怅满怀。萧萧风声,顽皮儿童,这些动态情景巧妙地反衬出深秋半夜的幽深寂静,更引发人们对寒凉静夜中诗人那颗愁绪难眠的苦况心灵的体味。   ③悲欢对比,以欢衬悲。一二句写景,秋风扫落叶,长天送寒意,是悲景,传悲情;三四句写人,深夜挑促织,明灯照篱落,是乐景,传欢情。悲喜交加,以欢衬悲,更显游子流浪天涯的孤寂无奈、惆怅无眠。   ④传情达意,暗用典故。“江上秋风动客情”暗用张翰典故。据传晋人张翰官居洛阳,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于是辞官回乡,了却心愿。诗句传达了诗人久居在外、归家不得、思家念亲的思想感情。   ⑤拟人、通感,增辉添彩。“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一“送”一“动”,寓情于物,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意绪。这些物态声情的诗文,似乎把读者带进了一种风送寒凉、情动秋江的意境之中,痴迷难返,惆怅满怀。“萧萧梧叶送寒声”妙用通感,以萧萧之声催发寒秋之感,用听觉形象沟通触觉感受,意味深长。   ⑥字斟句酌,“寒”“挑”传神。“寒”字一语双方,既有秋风袭来寒凉逼人之感,更有落泊天涯心神凄清之意。“挑”字于细节逼真见妙趣。儿童的专注敏感、精挑细翻,儿童的屏息观察、惊喜兴奋,全在一“挑”。   ⑦虚实结合,以实映虚。全诗四句写景写人,所见所闻,或明或暗,全是写实。满耳秋声,满目秋夜,一江秋水,一群儿童,犹如场景写真,给人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之感。这活灵活现的场景写实巧妙地传达出诗人愁绪满怀、长夜难眠的凄清孤寂之情。实中有虚(客情),寓虚(情)于实,以实映虚,言有尽而意无穷!
2023-09-04 04:22:011

夜书所见古诗及译文

1、原文《夜书所见》叶绍翁〔宋代〕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2、译文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3、赏析《夜书所见》中的“见”是一个古今字,但在本文中是看见,所见的意思。所以在这里应读“jiàn”。全诗的理解应为:(题目)在孤寂夜里写写所思念的景象。(诗句)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最记挂是自己疼爱的孩子,此时可能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夜深人静了还不肯睡眠。
2023-09-04 04:22:091

夜书所见的古诗意思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我精心为你整理了夜书所见的"古诗意思,希望对你有所借鉴作用哟。 一、原文 夜书所见 作者: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二、注释 ①萧萧:风声。 ②动:打动。 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④挑:捉。 ⑤促织:俗称蟋蟀,在其他地方又名蛐蛐。 ⑥篱落:篱笆。 三、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使客游在外的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四、鉴赏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然而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蟋蟀。挑,读一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挑”字用得极为准确。这首诗在最后两句用了一个修辞手法,“之所以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是因为:夜深了,然而篱笆下面还有一盏灯在发亮。” 钱钟书《宋诗选注》说:“这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烟,世间儿女。"”若补上陈廷焯评姜词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话》卷二),便可想见诗人此时内心深处的悲哀了。
2023-09-04 04:22:161

夜书所见的作者是谁?

《夜书所见》的作者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全诗如下: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全诗的字面意思: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全诗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抒发了羁旅之愁和深挚的思乡之情。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江上秋风瑟瑟寒,梧叶萧萧吹心冷。诗中一个“送”字令人仿佛听到寒气砭骨之声。此诗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寂静。接着用一“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在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仿佛含有砭骨的寒气;以听觉引起触觉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第二句方点出“秋风”。“月寒江风起”,来自江上的阵阵秋风,触发了羁旅行客的孤寂情怀。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故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回家了。此诗作者耳闻秋风之声,牵动了旅中情思,也怅然欲归。这两句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居心境的凄凉。再以“动”字揭出“客情”,情景凑泊,自然贴切,弥见羁愁之深。三四两句,从庭内移到户外,来了个大跨度的跳跃。这两句是倒装句,按意思顺序,应该前后互移。诗人意绪纷繁,难以入睡,转身步出户外,以排遣萦绕心头的羁思离愁,但眼前的夜景又给他以新的感受。那茫茫的夜色中,闪现在篱落间的灯火,不正是“儿童挑促织”吗?这种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的凄然情伤、低回不已,形成鲜明的对比。
2023-09-04 04:22:242

夜书所见是哪个季节的诗?

【作品简介】《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创作的得一首七言绝句。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作品原文】夜书所见萧萧①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②。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夜深篱落⑤一灯明。【作品注释】①萧萧:风声。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③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④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⑤篱落:篱笆。【作品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创作背景】江上的秋风吹过来,梧桐树沙沙作响,使人感受到了寒意。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找并捉蟋蟀。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作品鉴赏】《夜书所见》中的“见”是一个古今字,但在本文中是看见,所见的意思。所以在这里应读“jiàn”。全诗的理解应为:(题目)在孤寂夜里写写所思念的景象。(诗句)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最记挂是自己疼爱的孩子,此时可能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夜深人静了还不肯睡眠。本诗交织作者的凄情暖意、欢怀挂心。表现古诗《夜书所见》唯美性,可从九方面赏析。1、借景抒情,以景入情。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风秋江,传达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引发后两句书写的思忆之情,思念家中小儿此时可能还在挑灯夜戏,挑逗斗蟀。孤独之时幻想天伦之情,萧索之景催发想念嬉耍之乐。以景入情,情景交融,相互映衬,构思神妙。2、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秋叶、秋风、秋声、秋江、秋舟、孤灯、顽童、斗蟀,均是写动景,动得有声有色、有光有影;篱落小屋,幽深夜晚,漆黑无边,这是写静景,静得凄神寒骨,令人惆怅满怀。那落叶片片,萧萧风声,却又引动诗人在幽静的深秋半夜挂念家中亲人思绪。3、悲欢交织,以欢掩悲。一二句写悲景,秋风扫落叶,长天送寒意;三四句叙欢情,深夜挑促织,异地思欢情。一悲一喜,悲喜交潜,以欢掩悲,更显游子流浪天涯的孤寂无奈、强烈思亲之情。4、虚实相益,以实映虚。全诗四句中一、二句写所见实景:叶落声寒,水动风凉;三、四句写引发想象:黑夜明灯,童观蟋斗。所见所闻,或明或暗,虚实相映。满耳秋声,满目秋夜,满怀乡情。实中有虚,寓虚于实,言寥寥而意无尽!5、心驰神往,远近互动。诗人因身受寂夜孤单之苦,而产生眷恋远方亲人之心。虽身在千里之距,嬉戏场景犹在眼前。近处寒叶声声扰,天伦乐事曼曼来。那物那景,直教人无限唏嘘。6、冷暖两分,“寒”“挑”传神。“寒”字一语双关,既有秋风袭来寒凉逼人之感,更有落泊天涯心神凄清之意。“挑”字于细节逼真见妙趣。写出儿童的专注嬉戏、轻挑细拨、忽屏息观斗、忽乍喜兴呼的斗蟋蟀场面,全在一“挑”。“挑”出了性格,“挑”出了神韵,“挑”出了思忆亲人温暖之情!7、“动”“知”连气,一气呵成。诗歌以落叶“送”寒, 寒声“动”情,情牵亲人,思亲慰寂,一气连成。“动”为诗“骨”,“知(思)”为诗“心”,做好了前后承接,使全诗起落得体、张驰有度。8、暗用典故,明了心意。“江上秋风动客情”暗用张翰辞官典故。据传晋人张翰官居洛阳,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于是辞官回乡,了却心愿。“秋上心头使人愁”,更能传达诗人当时客居在外,乡愁满怀的心境。9、巧用修辞,情意绵长。“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这一“送”一“动”,寓情于物,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思绪。这些物态声情的诗文,怎不把读者带进这风送寒凉、情动秋江的意境之中,令人痴迷难返,惆怅满怀。“萧萧梧叶送寒声”妙用通感,以萧萧之声催动凄凉心境,用听觉形象沟通触觉感受,意味绵长。【名家评论】对于这首诗,钱钟书《宋诗选注》说:“这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烟,世间儿女。"”若补上陈廷焯评姜词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若,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话》卷二),便可想见诗人此时内心深处的悲哀了。【作者简介】叶绍翁(公元1194年~公元1269年) ,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南宋中期诗人。叶绍翁原姓李,后因受祖父李颖士牵连,家业中衰,少时即嗣于龙泉叶氏。宋光宗至宋宁宗期间,曾在朝廷做小官,与真德秀过从甚密。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又与葛天民互相酬唱。叶绍翁著有《四朝闻见录》,补正史之不足,被收入《四库全书》。诗集《靖逸小稿》、《靖逸小稿补遗》,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属江湖诗派风格。
2023-09-04 04:22:431

古诗《夜书所见》中的"书"的意思是什么?

《夜书所见》的“书”的意思是书写。《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全文为: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译文: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不禁思念起自己自己的家乡,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2023-09-04 04:23:313

《夜书所见》是谁写的古诗?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写的,那么,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夜书所见古诗原文,希望大家喜欢。 夜书所见 作者:叶绍翁 萧萧①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⑥客情②。 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 夜深篱落⑤一灯明。 注释 ①萧萧:风声。 ②动:打动。 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④挑:捉。 ⑤促织:俗称蟋蟀,在其他地方又名蛐蛐。 ⑥篱落:篱笆。 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 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因为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赏析: 江上的秋风吹过来,梧桐树沙沙作响,使人感受到了寒意。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找并捉蟋蟀。 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夜书所见》,写秋夜所见之景,抒发羁旅思乡之情。一句写梧叶,“送寒声”,微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时,旅人的敏锐感觉。 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是秋天的突出景象。诗词中常以具有物候特征的“梧叶”,置放在风雨之夜的典型环境中,表现秋的萧索。韦应物《秋夜南宫寄沣上弟及诸生》诗:“况兹风雨夜,萧条梧叶秋。”就采用了这一艺术手法。 《夜书所见》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寂静。接着用一“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在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仿佛含有砭骨的寒气;以听觉引起触觉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 二句接以“江上秋风”四字,既点明秋风的起处,又进一步烘托出了寒凉的.气氛。秋风已至,而人客居他乡未归,因此触动了思乡之念。一个“送”字和一个“动”字,都用得十分传神,前者写“惊”秋之意,,后者抒“悲”秋之情。 阵阵秋风,触发了羁旅行客的孤寂情怀。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故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回家了。《夜书所见》作者耳闻秋风之声,牵动了旅中情思,也怅然欲归。这两句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居心境的凄凉。再以“动”字揭出“客情”,情景凑泊,自然贴切,弥见羁愁之深。 三、四句写儿童挑促织,表面上看似乎与“客情”无关,实际上是用儿童的快乐——无忧无虑,来反衬自己旅居的孤独和愁思。 这两句,从庭内移到户外,来了个大跨度的跳跃。这两句是倒装句,按意思顺序,应该前后互移。作者意绪纷繁,难以入睡,转身步出户外,以排遣萦绕心头的羁思离愁,但眼前的夜景又给他以新的感受。 “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谢朓《秋夜》)。那茫茫的夜色中,闪现在篱落间的灯火,不正是“儿童挑促织”吗?这种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作者的凄然情伤、低回不已,形成鲜明的对比。 《夜书所见》也有这个意思。暗夜中的一盏灯光,在作者心灵的屏幕上映现出童年生活的片断:“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张镃《满庭芳·促织儿》)。眼前之景与心中之情相遇合,使作者陷入了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中。他以“篱落一灯”隐寓自己的“孤栖天涯”,借景物传达一片乡心,与“江上”句相关联,收束全篇,尤觉秋思洋溢,引人遐想。 《夜书所见》先写秋风之声,次写听此声之感慨,末两句点题,写户外所见。全诗语言流畅,层次分明,中间转折,句似断而意脉贯穿。作者善于通过艺术形象,把不易说出的秋夜旅人况味委婉托出而不落入衰飒的境界。最后以景结情,词淡意远,颇耐人咀嚼。
2023-09-04 04:24:001

夜书所见古诗注释及意思

夜书所见古诗注释及意思,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①萧萧:风声。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③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④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⑤篱落:篱笆【翻译】: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抓蟋蟀。【赏析】: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写。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这首诗写羁旅相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
2023-09-04 04:24:071

夜书所见古诗的注释和译文

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译文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注释萧萧:风声。客情:旅客思乡之情。挑:挑弄、引动。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篱落:篱笆。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抒发了羁旅之愁和深挚的思乡之情。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江上秋风瑟瑟寒,梧叶萧萧吹心冷。诗中一个“送”字令人仿佛听到寒气砭骨之声。  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这首诗,写秋夜所见之景,抒发羁旅思乡之情。一句写梧叶,“送寒声”,微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时,旅人的敏锐感觉。  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是秋天的突出景象。诗词中常以具有物候特征的“梧叶”,置放在风雨之夜的典型环境中,表现秋的萧索。韦应物《秋夜南宫寄沣上弟及诸生》诗:“况兹风雨夜,萧条梧叶秋。”就采用了这一艺术手法。  此诗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寂静。接着用一“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在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仿佛含有砭骨的寒气;以听觉引起触觉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  二句接以“江上秋风”四字,既点明秋风的起处,又进一步烘托出了寒凉的气氛。秋风已至,而人客居他乡未归,因此触动了思乡之念。一个“送”字和一个“动”字,都用得十分传神,前者写“惊”秋之意,,后者抒“悲”秋之情。  阵阵秋风,触发了羁旅行客的孤寂情怀。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故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回家了。此诗作者耳闻秋风之声,牵动了旅中情思,也怅然欲归。这两句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居心境的凄凉。再以“动”字揭出“客情”,情景凑泊,自然贴切,弥见羁愁之深。  三、四句写儿童挑促织,表面上看似乎与“客情”无关,实际上是用儿童的快乐——无忧无虑,来反衬自己旅居的孤独和愁思。  这两句,从庭内移到户外,来了个大跨度的跳跃。这两句是倒装句,按意思顺序,应该前后互移。诗人意绪纷繁,难以入睡,转身步出户外,以排遣萦绕心头的羁思离愁,但眼前的夜景又给他以新的感受。  “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谢朓《秋夜》)。那茫茫的夜色中,闪现在篱落间的灯火,不正是“儿童挑促织”吗?这种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的凄然情伤、低回不已,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首诗也有这个意思。暗夜中的一盏灯光,在诗人心灵的屏幕上映现出童年生活的片断:“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张镃《满庭芳·促织儿》)。眼前之景与心中之情相遇合,使诗人陷入了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中。他以“篱落一灯”隐寓自己的“孤栖天涯”,借景物传达一片乡心,与“江上”句相关联,收束全篇,尤觉秋思洋溢,引人遐想。  诗歌流露出留恋童年生活之情。儿童夜捉促织,勾起诗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这首诗先写秋风之声,次写听此声之感慨,末两句点题,写户外所见。这首诗语言流畅,层次分明,中间转折,句似断而意脉贯穿。诗人善于通过艺术形象,把不易说出的秋夜旅人况味委婉托出,而不落入衰飒的境界。最后以景结情,词淡意远,耐人咀嚼。
2023-09-04 04:24:383

夜书所见古诗意思?

夜书所见古诗的意思是: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出处】《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扩展资料1、《夜书所见》创作背景这是叶绍翁在异乡触景生情之作。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找并捉蟋蟀。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2、《夜书所见》鉴赏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抒发了羁旅之愁和深挚的思乡之情。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江上秋风瑟瑟寒,梧叶萧萧吹心冷。诗中一个“送”字令人仿佛听到寒气砭骨之声。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这首诗,写秋夜所见之景,抒发羁旅思乡之情。一句写梧叶,“送寒声”,微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时,旅人的敏锐感觉。
2023-09-04 04:24:451

(夜书所见 )这首古诗是怎样写的?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023-09-04 04:25:032

综治维稳工作表态发言材料

  综治维稳工作表态发言材料 篇1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过去的一年,我们砖桥社区由于社区主要领导不重视综治信访工作,措施不落实,矛盾化解不力,多次发生到区、去扬、赴省、进京上访,给党委政府增加了工作压力,给全镇和谐稳定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被市综治委确定为“一票否决”单位,被镇明确为信访维稳工作重点管理单位。   深感做好20**年综治平安建设和信访工作压力巨大。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深挖根源,找准差距,学习先进,真抓实干,把综治平安建设和信访工作推向深入,以构建“平安砖桥”为目标,以化解社会矛盾为主线,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坚决摘掉信访维稳工作重点单位帽子。为此,我们将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一、组织领导再充实、再完善、再强化   我们将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调整充实综治工作领导小组,书记、主任负总责亲自抓,两委会成员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把综治平安建设和信访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根据上级要求,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实施方案,确保工作措施落实;坚持做到每月召开综治平安建设领导小组例会,每季度召开平安创建专题会议,就治安重点整治、警务室建设、安全生产检查、矛盾纠纷排查、平安社区创建等进行研究,切实解决综治平安建设和信访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明确阶段性工作任务,锁定工作重点,强化措施落实,确保综治平安建设和信访工作有序开展。   二、信访维稳再细致、再深入、再巩固   做好信访维稳工作是我们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将进一步做好《信访条例》等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引导群众理性反映问题;进一步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每半月排查分析一次信访问题,把排查出的问题逐一落实包案领导,并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组织人员及时介入,全力化解;大力开展社会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加强预警信息收集,对各类矛盾纠纷和不安定因素,力求做到早发现、早化解、早处置,杜绝越访、集访和重访;侧重做好缠访、闹访人员的教育稳控工作,对不听劝阻、一意孤行、无理取闹者将依法进行严厉打击,坚决遏制“赴省进京上访”的事件发生,争创信访工作“六无”社区,确保“小矛盾不出组,大矛盾不出社区”。   三、平安创建再深化、再全面、再扎实   以创建“平安砖桥”为载体,加快依法治理进程,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方针,积极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活动,大力宣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积极开展平安社区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六五”普法,不断提高全民平安意识和法制意识;坚持“严打”方针,打防并举,群防群治,清除隐患,维护稳定,有效控制刑事、治安案件的发生;加强治安巡防队伍和治安防控点建设,努力降低可防性案件发案率;继续推进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工作,深化禁毒宣传和无毒创建活动;加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工作,深入开展校园及周边社会治安集中整治;加强对流动人口、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人员等重点人群的管理,有效维护社区的社会稳定;努力实现年内无刑事案件、无重大治安事件、无吸贩毒新增人员、无新增两劳释放人员的目标。   综治平安建设和信访工作责任重大,一票否决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请镇党委、政府放心,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区、镇两级的部署要求,振奋精神,凝心聚力,扎实工作,迎难而上,以实际行动向党委政府交上满意的答卷。   谢谢大家!   综治维稳工作表态发言材料 篇2 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石峡镇如何扎实开展综治维稳工作,做以经验交流和表态发言,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镇党委、镇政府始终把社会维稳和经济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坚持做实做细平时工作,做到不留隐患,坚持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做到不走过场,坚持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做到不激化矛盾,坚持不断强化责任追究,做到不走形式,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注重做实做细平时工作,防患于未然。镇党委、镇政府一贯坚持对平时各项经常性工作的重视和指导,对于涉及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灾后重建等资金的管理,切实做到从严管理,按要求及时、足额、规范和发放,对于涉及项目建设和民生建设工程,更加注重对群众切身利益的维护,通过召开党员会、村民代表会、群众大会等形式,多征求意见建议,多做思想工作,多想解决办法,切实防范发生各种隐患。全镇在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灾后重建、小城镇建设拆迁改造和新农村建设方面未发生一起上访事件。   二是注重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掌握一手资料。就是将各类活动排查走访活动,作为掌握民情的主要方式,作为消化解决问题的重要基础,把各种活动的走访、下访、排查等活动与经常性的计划生育、合作医疗和农村“一事一议”等工作有机结合,坚持矛盾纠纷排查不走过场,发现问题,找准原因,及时梳理登记造册。截止目前,全镇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25起,其中:婚姻家庭纠纷4起,邻里纠纷7起,赔偿纠纷1起,劳动纠纷2起,土地承包纠纷4起,房屋宅基地纠纷6起,其他纠纷1起。   三是注重发挥职能部门职能,及时消化问题。针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和平时群众反映的问题,坚持充分发挥镇村人民调解委员会、镇综治办和司法所等各部门职责,及时消化调处、解决各类矛盾纠纷和问题,坚持将问题消化在萌芽状态,坚持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做到不激化矛盾、不上交矛盾。目前已有23起矛盾纠纷成功调处,还有2起矛盾纠纷正在调处之中。   四是注重全面落实责任追究,加强组织领导。对于综治维稳工作,坚持从上到下,从村社干部到镇上领导,按照属地管理、划片包干、包人包户、责任到人等形式,要求对所在村社,所包村、所包片的综治维稳工作,随时掌握情况,及时向相关部门及经办人员反映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联系协调相关部门及时解决调处,并制定了严格的奖惩办法,将维稳工作与对镇村干部和相关单位的年终考核挂钩,严格兑现奖罚。   总之,我们在综治维稳工作上,做了大量工作,想了许多办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还存在一些潜在的、未发现的矛盾纠纷;部分党员干部服务广大群众的意识还不强;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亟待形成长效机制等。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努力加以解决。   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全力以赴,以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和县十六届人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为指针,多措并举、扎实苦干,为石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综治维稳工作表态发言材料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我就个人在推进综治维稳工作、巩固平安创建成果具体做法作一个简要发言。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黄柏镇是山区小镇,社会稳定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全镇经济社会的发展。为营造一个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作为镇政法委员,我积极带领全镇政法工作人员,认真履职,落实好打、防、管、控,突出以“预防为主,打防结合”的工作思路,通过不懈的努力,为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具体做法是:   一是亲自参与,发挥领导带头作用。面对影响我镇社会稳定的因素大量存在,政法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切实抓好社会稳定,我始终坚持把综治维稳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定期听取各村各单位汇报,亲自安排、部署,强化工作措施,狠抓责任落实,切实解决政法部门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政法工作深入开展,充分发挥了领导、管理、组织、协调、督促、服务作用,团结政法部门上下一心,团结协作,切实履行职责,细化工作任务,及时解决了一些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保证了社会政治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二是深入基层,切实解决群众困难。全镇综治维稳工作千头万绪,存在的问题较多,为了更好的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我经常和联系村镇干深入一线,为群众办实事。社会治安秩序进一步好转,各村各单位以“平安镇”创建活动为载体,认真抓好各系统、各行业、各单位创建措施的落实,并表彰了一批“平安家庭”优秀代表。结合平安创建活动,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积极预防、及时发现、有效控制、妥善解决”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了包括村、单位、公共场所等在内的全方位、立体化的治安防控网络,有效调处和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有力地维护了基层稳定。同时,进一步加大打击违法犯罪力度。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三是信访工作水平进一步巩固。各级村各单位重心下移,工作前移,进一步完善了领导包案责任制、首问负责制、责任追究制,扎实开展联合接访、开门接访、集中整治信访秩序等活动,全面落实各项稳控工作措施,应急处置机制得到加强,妥善化解和处理了大量矛盾纠纷。在全镇推行干部下访制度,转变了工作作风,畅通了信访渠道,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信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四是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狠抓石材、危险化学品等行业领域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不断强化安全生产措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矿山、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改善,安全生产各项指标控制较好,在全市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中评为一等奖。   五是依法治镇进程进一步推进。认真落实“五五”普法规划,依法治镇取得新进展,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组织实施,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通过网站、电视台等媒体广泛深入地开展法制宣传,营造了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各级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司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进一步树立。积极开展法律援助,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切实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依法治镇的同时,政法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全力做好维护稳定、交通保畅、抢险救灾和服务群众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了生力军、突击队作用。   综治维稳工作表态发言材料 篇4 各位 领导 ,同志们:   在去年的全县民调工作中,我局排名靠后,综治维稳表态发言。现在,全省的民调工作即将开始,我县马上就要进入民调工作的关键时期。为了配合做好这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民调工作,下面,我代表县广电局作个表态发言:   一、提高认识,加强 领导 。   为了更好地配合好省市对我县的综合治理民调工作,我局 党 组和局 领导 班子经过研究,重新对民调工作 领导 小组进行了调整充实,由局长袁仕文同志为组长, 党 组书记罗湘玲同志、副局长杨剑飞、李振、纪检组长黄锦平任副组长,由各股室的主要14名负责人任成员。专门对这项工作进行 精心 组织和周密布署,为调查工作 提供 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制定 方案 、 精心 组织。   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局里制定了相应的配合民调的工作 方案 ,准备召开 党 组会、局务会、股室负责人会、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以及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就如何配合做好民调工作进行专门研究,并对如何配合做好民调工作进行周密的部署和 精心 安排,局里通过会议、宣传栏等形式对全体干部职工宣传民调的目的、意义,同时也向每位干部职工讲清民调的方法,让每一位干部职工都能正确对待民调工作,并切实了解民调的目的、意义和方法。为了更有效地保证民调工作的胜利进行,我局还和各蓝山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也为今年民调工作打下了基矗。   三、加大投入,保证经费。   为配合做好民意调查工作,我局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增加了投入,凡是与民调工作有关的工作,局里都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最大支持。我局里先后投入2万元,到省节目中心组织了大量的反映主旋律、弘扬正气的电视节目并在电视台播出以营造气氛。同时,局里还投入1万余元新增了一台摄像机,专门保证综治维稳方面的采编工作。此外,局里还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全局职工积极参与配合民调工作,并给予适当的补贴和奖励。   四、外树形象,内强实力。   我局是服务单位,为使全县人民能更好地看好电视,我局电视台在节目设置方面也进行了新的改进,新闻报道增加了贴进生活、贴进实际、贴进大众的社会新闻和群众关心的热点新闻。广告部增加了公益广告,播放了紧跟时代脉搏,群众共闻乐见的优秀电视剧。窗口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改善,不断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获得了群众的好评。   此外,我局在 网 络维护方面也增加维修力量,把技术好的同志放到一线,每天上下班实行签到制,维护实行维修回单制,维修人员维修好后交用户签字认可才能回来交单,以确保有故障能得到及时维修;同时我局还增设一部故障投诉电话。   综治维稳工作表态发言材料 篇5 各位领导、同志们:   “学校安全重于泰山”,校园安全事关全体师生的生命和财产,事关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本学期,我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 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 精神 和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 思想 ,紧紧围绕教育教学中心工作,以创建安全、文明、和谐校园为载体,严格落实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责任,深入排查调处不稳定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化解不稳定隐患,创建和谐稳定的教育环境。现将我校综治维稳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对维稳工作的 领导 ,建立维稳工作的长效机制学校成立了安全工作 领导 小组,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安全责任制,实行责任追究制。学校把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学校 工作计划 中,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和工作日程,使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二、加强教职工的法律法规教育,增强职工依法执教意识。学校大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帮助教师自觉践行师德规范,把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实际行动,杜绝因老师个人的原因造成不稳定因素的发生,有效维护校园稳定。   三、广泛宣传,加强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学校利用会议、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横幅等形式广泛宣传安全知识,全员参与安全防范。学校把安全工作作为学校日常的重点工作,寓安全教育于活动中,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养成安全习惯。   四、正确对待家长和学生意见,及进处理矛盾纠纷,全力维护学校稳定   为了创建一个安全稳定的育人环境,学校每期征求学生、家长意见一至两次,了解师生、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查、疏导、处理,将老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   五、加强校园内部安全管理,对校舍、食堂、消防等进行严格细致的排查和整改。给学生食堂下发整改通知书,收缴学生携带的管制刀具,排除各类安全隐患。   六、加强学校卫生管理工作,加强与工商等部门的相互协调,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力度,严禁在校园周边乱摆摊设点,防止发生学生中毒和流行病事件。   七、加强校外值班巡查制度。   本学期开学,每晚8点半至10点,安排两名老师在校门外巡查,督促学生及时回家,预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八、加强校外住宿生的管理。   学校定期组织班主任对校外住宿生进行巡查,了解掌握学生表现,配合住户对校外住宿生加强教育监督,消除安全隐患。学校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事关国家发展,教育成败。因此,我校将按上级有关要求,继续做好学校维稳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综治维稳工作表态发言材料 篇6 尊敬的各位 领导 、亲爱的同事及社区居民朋友:   上午好!   我叫xx,先后工作于街道城管国土办、综治办,工作一向务实,做人、做事不善张扬。xx年在综治办一年工作,我街综治维稳工作获得了长沙市最高荣誉,成绩的取得,我始终认为是我街全体干部职工同心协力、特别是各职能部门、各社区(村)通力协作取得的。在此,我代表综治办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各位 领导 、同事及社区(村)居民朋友不管我能否继续当任综治办第一副主任或是从事街道其他工作,都能一如暨往的关心、支持、鼓励并提携我。   xx年综治维稳及安全工作整体目标是: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区大目标,紧扣确保市综治红旗街道荣誉和创省安全生产示范街道为具体目标,加强各类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工作,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精细化管理,为我街经济又好又快、率先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比照xx年工作,要保证xx年综治维稳及安全工作目标实现,我想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改变综治线队伍作风,消除日渐滋生的暮气,通过各种形式、途径增强与社区(村)居民及驻街单位的接触,保证拿得出手,沉得下去,从而培养增长这支队伍的虎气、底气和大气,提高队伍协调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   2、在去年“46810”工程搭好的架框基础上,进一步将“46810”工程工作落到实处。   3、强化三调联动机制,形成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相互对接配合的工作体系,突出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工作。   4、街道必须进一步完善社区(村)的服务和保障功能。为“和谐社区(村)”建设 提供 坚实的基础,各社区(村)必须充分发挥社区(村)居委会的主渠道作用。将平安建设与繁荣社区文化、完善社区服务结合,与解决村居民生产、生活等系列现实问题结合,积极发挥社区村)就地化解矛盾纠纷的作用。   5、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及社会治安防控方面典型案例、典型经验的 总结 和推广。   让我以湘军统帅曾国藩的一句至理名言“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与大家共勉。   谢谢!   综治维稳工作表态发言材料 篇7 尊敬的各位 领导 、亲爱的各位同事以及在座的各位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借此竞职演讲的机会,先向大家拜个晚年,祝各位新年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合家欢乐,心想事成!   首先,我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我叫xxx,26岁,中共 党 员,本科文化,xx年9月参加工作,去年通过竞聘任街道综治办副主任。在此,深鞠一躬,以此感谢各位 领导 、同事和朋友们在过年一年对我工作和生活上的关心、照顾和支持。   今天,我参加竞聘的职位仍然是综治办副主任,我认为我竞聘这个职位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一、熟悉。    去年任综治办副主任的一年,通过工作实践和自身学习,我熟练地掌握了各项综治业务和安全生产知识,为今年能够更好地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热爱。    我认为一个人如果对自身工作不喜欢,不充满激情,即使他能力再强也干不好,我相信勤能补拙,正因为对综治工作的热爱,使我在这个岗位上能够倾注心血、吃苦耐劳。   三、年轻。    我相信20多岁、单身的我能够随时接受任务,处理突出情况,适应经常加班加点的综治工作和生活,并能以年轻人特有的朝气和活力,为我街的综治和安监工作打开新思路、 提供 新思维,使之符合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建设潮流。   四、责任。    综治维稳和安全生产工作,责任重于泰山,历经七年警队生涯的我,使我养成了处理任何事情都认真负责的态度和敢挑重担的责任感,我相信有了这种态度和责任感,一定能使我在工作中无所畏惧,勇挑重担,一往直前。   如果我此次竞职成功,我将在上级 领导 的指导下、各位同事的支持下,社区(村)朋友们的帮助下,用满腔的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全力配合综治办主任,团结各位同事,以确保今年我街市综治红旗街道荣誉和创省安全生产示范街道为目标,为我街的经济发展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决不辜负大家对我的信任和支持。   当然,“金无赤足,人为完人”,不管这次竞职成功与否,我都将一如暨往,勤奋工作,踏实做人,在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我的竞职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23-09-04 04:12:201

贾平凹简介名人轶事

贾平凹(wā),原名贾平娃,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52年出生,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人,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西安市作协名誉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美文》杂志主编,中国海洋大学驻校作家等。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他是当代中国一位最具叛逆性、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秦腔》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作品《我不是个好儿子》、《月迹》、《落叶》入选中学教材。2010年11月15日,第五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贾平凹荣登作家富豪榜第25位,引发广泛关注。
2023-09-04 04:12:201

芝麻男孩和玉米女孩的故事是真的吗?

芝麻和玉米都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说过芝麻女孩和玉米男孩的故事,看过这两个故事的人都将其称为十宗罪中最恶心的按键,下面就给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玉米男孩和芝麻女孩的图片故事,还有真人恐怖照片。 玉米男孩和芝麻女孩的图片故事 芝麻女孩的故事 芝麻女孩和玉米男孩的故事最开始都来源于著名的恐怖小说《十宗罪》,这部小说里面讲述了大量恐怖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芝麻女孩的故事了。故事中描述一个生活在贫困农村的女孩,从一生下来就异于常人,她的毛孔天生就比常人大很多,她的父母想要将其扔掉,但是奶奶觉得她毕竟是一个生命,所以就将她养了下来。 就这样等到小女孩七八岁的时候,一天村里来了一个道士,奶奶听人说他法力高强,于是就向道士请教根治小女孩疾病的方法。老道士告诉老奶奶,只只需要用黑芝麻给小女孩洗澡就可以根治这种病,于是老奶奶就听信了道士的话就用黑芝麻给小女孩洗澡。 老奶奶在屋外等了许多都没见女孩出来,于是进去一看,吓了一大跳。女孩的毛孔中到处全都是黑芝麻,小女孩正在用小木签一颗一颗的将黑芝麻挑出来,但是无奈毛孔中的黑芝麻实在是太多了,女孩无论是怎么挑也挑不完,这就是芝麻女孩的故事。 玉米男孩的故事 其实玉米男孩并不是特指一个人,而是指一类人,这类人患有严重的皮肤病,而且这种皮肤病非常的奇特。得了这种怪病的人,一开始背部会有些瘙痒,而且是越抓越痒,所以只能不停地抓,有的时候直接将背部抓的鲜血淋漓,看着非常的恐怖,而最恐怖的事......。
2023-09-04 04:12:201

罗晋演的电视剧

罗晋演的电视剧有(部分):2003年,出演《售楼处的故事》。2006年主演战争剧《战争目光》2007年,出演情感剧《婚姻密码》;之后,出演情感剧《梦幻天堂》。2008年,主演《正义永恒》;同年,主演年代剧《美丽的南方》。2009年,出演陈建斌、于和伟、张博主演的古装剧《三国》,在剧中饰演汉献帝刘协。2010年3月15日,主演《美人心计》;同年,主演《阿诚》;之后,《穆桂英挂帅》。2011年5月18日,主演《远去的飞鹰》;同年,出演《唐宫美人天下》;随后,主演古装剧《小白菜奇案》;11月13日,主演《被遗弃的秘密》。2012年,主演《王的女人》;同年,主演《X女特工》,之后,主演革命剧《枪侠》。2013年5月28日,主演《断奶》;随后主演《十送红军》;12月4日,主演《爱的相对论》。2014年2月12日,主演《错放你的手》;2月28日,主演《我和我的传奇奶奶》;4月30日,主演的《幸福36计》;同年,出演《美人制造》。2015年,主演古装神话剧《封神演义》;7月3日,主演《爸爸父亲爹》;7月22日,主演《克拉恋人》。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罗晋
2023-09-04 04:12:211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有何特色?怎样继承其积极因素和发挥其现代价值? 张岱年版《中国文化概论》的习题,求解答

因材施教。
2023-09-04 04:12:173

古朗月行的全诗是什么?

古朗月行 唐 · 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译文: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2023-09-04 04:12:151

赏析句子(至少20字)?

散步: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化鲜花:比喻
2023-09-04 04:1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