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电子商务 论文

2023-09-15 02:51:05
共3条回复
大鱼炖火锅

  这是我从另一位朋友那里粘贴过来的 是他的毕业论文 你可以参考一下

  电子货币的发展及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货币作为基于网络的支付结算工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文章从电子货币概念出发,不仅分析了它的发展情况,而且针对电子商务的业务流程,对其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进行了重点研究。最后提出了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电子货币 网络金融 电子商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电子商务相关的电子支付工具越来越多。这些支付工具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电子货币类,如电子现金、电子钱包等;另一类是电子信用卡类,包括智能卡、借记卡、电话卡等;还有一类是电子支票类,如电子支票、电子汇款( EFT) 、电子划款等。本文将针对电子支付的工具之一——电子货币在电子商务中的适用性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电子货币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形式

  1电子货币的基本概念。

  电子货币作为当代最新的货币形式,从20 世纪70 年代产生以来,其应用形式越来越广泛。电子货币是一种在网上电子信用发展起来的,以商用电子机和各类交易卡为媒介,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手段,以电子脉冲进行资金传输和存储的信用货币。通过网上银行进行的金融电子信息交换,电子货币与纸币等其他货币形式相比,具有保存成本低,流通费用低,标准化成本低,使用成本低等优势。尤适宜于小金额的网上采购。电子货币技术解决了无形货币的存储、流通、使用等方面的技术问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美国的Mark Twain 银行是美国第一家提供电子货币业务的银行,早在1996 年4 月就获得了一万个电子货币客户。

  2电子货币的主要形式。

  电子货币有两种主要形式:智能卡形式的支付卡 和数字方式的货币文件。前者主要用于网下的支付,后者用于网上的支付。

  电子现金,它的主要用途在于取代日常小额消费的钞票及硬币。Mondex卡除了拥有现金的特性以外,同时还具有一个比现金更优良的特点,即是它能安全地通过电子管道(如电话、因特网等) 来作为人对人、人对商家、人对银行的远距转值。我国的电子商务正在起步,网上金融服务开展较少,电子货币系统的建设进展缓慢。Mondex 是目前最接近于现金的电子货币。

  E - Cash 是由Digicash 开发的在线交易用的数字货币。它是一种数据形式流通的货币。把现金数值转换成为一系列的加密序列数,通过这些序列数来表示现实中各种金额的币值。用户在开展电子现金业务的银行开设账户并在账户内存钱后,就可以在接受电子现金的商店进行购物。

  二、电子货币的发展

  1. 电子货币的发展概况。

  电子货币的产生是经济和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成果。电子货币的使用,一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取代现金的发行,使得货币的发行费用降低;二是发行主体将由中央银行向其他主体转变。

  目前的电子货币主要有银行卡和网上电子货币两种。现在,银行卡已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更普遍的应用。对于客户来说,利用银行卡购物付款、提现、存款、转账,方便快捷、安全高效,而且可以获得咨询和资金融通的便利。同时,世界上由网上电子货币带动的网上金融服务正在迅速发展。据统计,网上金融业务在2004 年占传统金融业务量的10 %~20 % ,其中美国的网上金融业务发展最快,欧洲国家也在大力发展; 在亚洲,新加坡等是发展电子货币的先进地区。新加坡货币委员会的官员称,该国将力争于2008年全部改用电子化货币,货币将包括一种“电子数字脉冲”,发射装置安装在手机、掌上电脑甚至手表上,然后发射脉冲信号进行支付活动,届时所有商业和服务机构都将依法接受电子货币。欧洲央行也指出,电子货币的应用范围将越来越广,推广电子货币将成为欧洲央行未来货币政策的组成部分之一。

  2. 我国电子货币的发展情况。

  从总体上讲,我国电子货币的发展情况相对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尚处于起步阶段,网上金融服务开展较少,电子货币系统的建设进展缓慢。由于国情的缘故和信用概念在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初期没有市场基础,一直到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银行被推向市场,商品经济的生存竞争意识才迫使中国的银行界开始思考电子货币的发展策略。

  在我国,目前发展的重点主要仍在信用卡业务上。我国的第一张银行信用卡,是1985 年6 月由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的“中银卡”,与国外相比,银行信用卡发展历史很短。近年来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迅速,到2001 年6 月底,全国共有55 家金融机构开办了银行卡业务,发卡总量达3. 3 亿张;银行卡账户存款余额3742 亿元,仅2003 年上半年交易总额达48532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4 %;全国受理银行卡的银行卡的银行网点12. 9 万个,商户约10 万户;各金融机构共安装自动柜员机4. 9 万台,销售终端33. 4 万台。

  3. 电子货币的发展趋势。

  目前电子货币的发展十分迅速。据专家预测,美国在近十年内可能有12 %~15 %的交易将以电子方式进行,并且该发展趋势仍将不断加快。2000 年有约10 %的人用电子货币进行商业交易。在我国,也有业内人士分析电子商务将会蓬勃的发展。可见,电子货币将会朝更便利、更安全、更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支付方式也会趋于简单化和统一化,电子货币必然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电子货币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面对已经到来的数字化时代,随着金融电子化和Internet 的迅猛发展,网络作为一种新的贸易领域正在逐渐成为商务的一大发展趋势。电子货币系统是电子商务活动的基础,只有正确认识电子货币的优势,建立和完善电子货币系统,才能真正开展电子商务活动。

  1电子商务流程的简单描述。

  电子商务是一种采用最先进信息技术的买卖方式。整个电子商务过程并不是工业经济阶段商务活动的翻版,电子商务是将“通信服务”、“数据管理服务”、“安全服务”等三项基本服务融为一体的商业服务。在电子商务过程中,消费者和商家(即买卖双方) 将自己的各类供求意愿按照一定的格式输入电子商务网络,电子商务网络便会根据消费者的要求,寻找相关信息并提供给消费者多种买卖选择。一旦消费者确认,电子商务就会协助完成合同的签定、分类、传递和款项收付等全套业务。同时,为保证交易过程的安全,认证机构对在互联网上交易的买卖双方进行认证,确认其真实身份。电子商务实质上形成了一个虚拟的市场交换场所。

  2.电子货币与电子商务。

  电子货币与电子商务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电子商务中,网上银行、在线电子支付和数据加密、电子签名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作用。其中,作为支付工具的电子货币应用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到电子商务的发展。我们通过电子商务的流程可以看到,电子商务不仅包括商品流、信息流、物流,同时也涵盖了资金流的范畴。在支付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通过网络进行货币支付或资金流转,利用电子货币可以安全、灵活地把货币采用匿名的形式存储在自己的硬盘上,并在支付过程中使用。它将消费者和商家(买卖双方) 与银行联系在一起,消费者可以在有关银行开立账户,在需要使用电子货币的时候,可以安装相应的软件或预存现金,但消费者与商家洽谈好以后,签定订货合同,就可以使用相应的电子货币支付所购买商品的费用。其中认证机构保证了交易过程的安全。

  3.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电子货币的应用和发展使网络上现货、现金交易成为可能,促进了企业营销结构、营销方式、结算方式的创新;而方便、快捷、轻松的购物方式,也将极大地刺激消费,扩大需求,给零售商带来了无限商机;同时,由于实施开放式的网络经营,大大加剧了市场竞争,促使企业为市场提供优质价廉的商品、优质高效的服务。

  在电子商务中,使用电子货币进行支付与传统的货币支付方式相比有许多的优势。首先,在同样的空间内,电子货币可以存储的面值是无限的;而传统货币面值是有限的。其次,电子货币受时空的限制比较小,能够通过通讯系统在短时间内进行远距离传递。第三,电子货币可以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弥补了传统货币管理成本高的缺憾。第四,电子货币的匿名性比传统货币要强,避免了面对面的交易。另外,作者还认为,电子货币与传统的货币相比具有信息承载量比较大的优点。通过在交易过程中使用电子货币,商家、厂家以及消费者都能够从中得到比传统交易方式更多的信息。例如,商家可以在网络上迅速、及时地统计热销产品的销售量,可以通过用户注册信息准确地看出参加浏览或购买的用户资料,甚至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后续的市场调查,以便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同时消费者也可以获得快捷的反馈信息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

  但是,就目前而言,作为支付工具的电子货币应用于电子商务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在这一问题上,普遍存在着很多观点。比如,安全问题、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电子商务的发展还不很成熟、系统可靠性、安全性以及数字认证技术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将会对电子货币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要使电子货币能够迅速、健康的发展,必须尽快解决出现的这些问题。不仅要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互联网络的普及率;同时要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进而带动电子货币的发展;另外,也要尽快出台并且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给网络安全提供相应的法律保障,规范网上交易程序,正确使用数字证书。

  另外,作者通过对电子货币的研究,认为电子货币的产生和应用对传统的价值经济学和货币银行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未来的发展,将会由于电子货币的应用,使得中央银行不能再通过调节货币的发行量这一手段来调节市场经济,新的价值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将会产生,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也将会有新的诠释,以适应未来网络经济的发展。电子货币将会形成一门全新的学科,冲击经济金融界的传统理论、理念。

  四、结束语

  拓展电子货币的业务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不断加快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货币金融体系电子化的实现将是一个必然趋势。目前,与信息技术有关的电子商贸、电子商务、基于安全数据交换协议的各类网上购物系统、供应链管理以及网络营销等活动的不断兴起,使得原先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管理系统、贸易体系结构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需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带动下,电子货币也将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余旭涛,沙济彰. 电子货币的技术问题. 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2005 (1)

  2. 翟凤荣. 电子货币与电子支付. 价值工程,2004 (5)

  3. 白静. 试论电子货币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甘肃理论学刊,2005 (5)

  4. 陈红. 电子货币发展情况初探. 广西金融研究,2004

  5. 许小勇. 电子货币的发展及其风险防范. 浙江金融,2003 (2)

  他的最后评价是良 你可以借鉴一下

康康map

你给的分太少了!!

电子商务 论文

进入21世纪,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目前生命力极强的一种商务方式,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生产者的生产将按市场需求来进行,其销售将借助于计算机和网络来完成,将彻底改变传统商务方式下业务流程。本文拟对电子业务对成本会计的影响做建设性的探讨。

一、电子商务与适时生产系统

在工业经济时代,产品的供应难以满足每个消费者的个性化要求,消费者不能完全择其所需,只能从效益最大化原则出发,选择使用批量生产所提供的基本满意的产品。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整个市场进入一个需求多样化时代。同时,生产技术的提高和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使规模个性化的生产成为可能。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企业必须灵活地按照市场需求来组织生产。适时生产系统正是适应这种适时适量、需求多变的世界市场需求而产生的一种生产管理方式。适时生产系统实质上是一种需求捡动型生产系统,根据“在需要的时间,按需要的质量和数量生产所需的产品”的思路,由后向前安排生产,它改变了传统的由前向后的前推式生产方式,使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愿望及时得到反馈。如瑞士手表厂商如今能使流行款式的手表几乎完全做到有求立供,供随求变。据估算,适时生产系统已经使发达国家厂商的管理成本骤减40%。如一张订单可以在买方计算机决定购入的几分钟内传至供货商的仓库内,使得资金占用达到最低水平。德国有家服装生产厂商,根据个人的身材和审美差异,能因人而异地设计制做极富个性化的各种时装。顾客只需要在因特网的公司网页上输入自己所需的尺寸、颜色、面料等相关信息,公司即可在三周内向居住在任何国家的客户送货上门,这既实现了零库存,又降低了销售成本。可见,电子商务环境下,适时生产系统将得到充分的运用。

二、电子商务对成本会计的影响

1、生产费用的归集范围缩小,给传统的标准成本控制或定额成本控制带来挑战。在传统的制造系统下,凡是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产品生产有关的费用均属生产费用,其中,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费用直接计人产品成本。而电子商务环境下采用的适时生产系统实施零存货、零缺陷,强调无附力晰值作业时间的彻底消除,不把有关存货的费用、劣质品的加工改造费用和其他费用作为正常的生产费用,而是将他们和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失一样看待,视为生产过程中的浪费。也就是说,适时生产条件下生产费用的归集范围比传统成本会计中生产费用的归集范围要小。这将使传统的以差异分析为主要内容的定额成本制度和标准成本制度不能有效地控制成本。因为:一是传统的标准或定额成本中很多正常的生产成本,如存货费用、劣质品的加工改造等,在适时生产中被视为浪费。二是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制度鼓励产生有利差异的做法可能损害适时生产系统的目标,如采购人员为获得有利的价格差异,可能会购买劣质原材料或大批采购以获取折扣利益,生产车间为获取吉利的人工效率差异,可能会片面追求大批量生产等等,这必然导致废料、劣质品或存货的增加,从而与适时生产系统全面质量管理及零存货的目标相悖。

2.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之间发生了相互转化的趋势,产品成本构成比例发生了变化。电子商务环境下,采用适时生产系统大大提高了成本归集的功能,使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之间产生了相互转化的趋势。一方面,单元式的生产代替了部门结构式的生产,产品生产所需的全部加工程序都在一个制造单元内完成,多技能的工人代替了专业化的工人,分散的保障服务代替了集中化的服务,这使得同一制造单元发生的与该单元经营直接相关的成本,包括那些传统上被认为是间接费用的设备修理、维护和折旧、物料消耗等费用均可以直接归属于该单元内生产的产品,大大提高了产品成本的可归属性,这样将有利于企业正确计算产品成本,有利于管理当局据以作出具有充分技术经济根据的决策。另一方面,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机器人和电脑辅助生产系统在许多工作上已经取代了人工,在产品成本中直接人工成本所占的比重大大减少,从传统制造环境下的20%—40%降到了不足5%,而制造费用所占的比重大大提高,适时生产系统简化了工序,减少了分工,这和作业流程电脑化、生产过程信息化一起,使得由少数人控制不同单元的作业成为可能:奁这种趋势下,不但人工成本的比重大大下降,而且它和产品生产的关系也逐步由直接变为间接,再按直接人工成本分配间接费用显然已不合时宜。

3.对成本决策方法的影响。确定经济订货量是进行存货成本决策的主要方法。利用经济订货量计算公式所确定的经济订货量水平能使全年存货的取得成本和储存成本之和达到最低。但在适时生产系统条件下,“经济订货量”的方法已不能存在。这是因为适时生产系统要求企业实现零存货,要求每日订货的到达量与每日生产需要量相等,材料每日生产的需要量就是最优订货量,经济订货量方法失去了原有的应用基础和条件。

4.对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影响。在适时生产系统中,企业的供、产、销各环节都实现或几乎实现了零库存,这意味着企业不存在期初、期末存货的成本,本期发生的期间成本就是本期所生产产品的成本。由于生产费用无人为地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产品成本的计算变得极为简单,分步法将大大简化。另外,由于适时生产系统采用制造单元组织生产,生产费用将更多地按制造单元而不是按产品批次进行归集。生产批量的缩小也使得为每批产品设置成本计算单已不切实际,因此,分批法的应用将受到限制。

5.对成本报表的影响。成本报表是内部报表,主要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由于网络技术的高度发达,新建立的网络财务系统对企业发生的网上交易等经济业务,可以及时生成会计信息,企业在任何时点均可提交满足管理者需要的适时成本报表,为企业管理者及时作出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提供依据。

6.对成本会计人员的影响。正如美国《会计杂志》资深编辑罗文所述的“未来的会计人员将充当管理顾问的角色,其任务是为管理部门收集、过滤、分析经济资料,并解释信息”。电子商务信息的传递与处理均要通过对计算机的操作来完成,这就要求成本会计人员既是一名出色的计算机操作员,又是一名高水准的会计师。

综合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成本会计的发展应注意以下问题:

1.推行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生产的自动化、电脑化为基础,与适时生产系统和全面质量控制紧密结合的新型成本计算与成本管理方法。它以成本作业为成本计算对象,即将企业各具特征的生产经营活动视为一种作业,根据成本动因确定分配率,将成本库的成本分配到产品中去。这里,成本动因是作业成本法的分配标准,最终使成本计算对象由数量基础过渡到作业基础,间接费用的分配由全厂统一分配改为按多个成本库分配,使间接费用分配范围缩小,分配标准多样化:从而使成本管理的对象更加具体,提高了成本信息的真实性和有用性。同时,按照生产导致作业、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这一线索进行适时控制,通过作业消除、作业减少及作业分享等作业管理手段来降低成本,避免标准成本控制中由于追求有利差异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2.建立适时报告系统。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要根据市场对产品的需求适时生产产品,这就要求管理者事先要对市场需求情况作出正确的预测,作为企业的成本会计不但需要提供过去的信息,而且要提供适时信息。

悬赏分给我多点啊

wpBeta

通过这次实习我更加了解并熟悉了B2B及B2C的流程,收获很多.下面先阐述一下我对B2B的认识: B2B电子商务是指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Internet或专用网方式进行的商务活动。这里企业通常包括制造、流通(商业)和服务企业,因此B2B电子商务的形式又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即特定企业间的电子商务和非特定企业间的电子商务。特定企业间的电子商务是指在过去一直有交易关系的或者在进行一定交易后要继续进行交易的企业,为了相同的经济利益,而利用信息网络来进行设计、开发市场及库存管理。传统企业在供销链上,通过现代计算机网络手段来进行的商务活动即属此类。非特定企业间的电子商务是指在开放的网络中对每笔交易寻找最佳伙伴,并与伙伴进行全部的交易行为。其最大的特点是:交易双方不以永久、持续交易为前提。 与传统商务活动相比,B2B电子商务具有下列5项竞争优势:(1)使买卖双方信息交流低廉、快捷。信息交流是买卖双方实现交易的基础。传统商务活动的信息交流是通过电话、电报或传真等工具,这与Internet信息是以web超文本(包含图像;声音、文本信息)传输不可同日而语。(2)降低企业间的交易成本。首先对于卖方而言,电子商务可以降低企业的促销成本。即通过Internet发布企业相关信息(如企业产品价目表,新产品介绍,经营信息等)和宣传企业形象,与按传统的电视、报纸广告相比,可以更省钱,更有效。因为在网上提供企业的照片、产品档案等多媒体信息有时胜过传统媒体的“千言万语”。据IDC调查,在Internet上做广告促销,可以提高销售数量10倍,而费用只是传统广告的1/10。其次对于买方而言,电子商务可以降低采购成本。传统的原材料采购是一个程序繁锁的过程。而利用Internet,企业可以加强与主要供应商之间的协作,将原材料采购和产品制造过程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体化的信息传递和处理系统。据通用电气公司的报告称:它们利用电子商务采购系统,可以节约采购费用30%,其中人工成本降低20%,材料成本降低10%。另外,借助Internet,企业还可以在全球市场上寻求最优价格的供应商,而不是只局限于原有的几个商家。(3)减少企业的库存。企业为应付变化莫测的市场需求,通常需保持一定的库存量。但企业高库存政策将增加资金占用成本,且不一定能保证产品或材料是适销货品;而企业低库存政策,可能使生产计划受阻,交货延期。因此寻求最优库存控制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目标之一。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则可以改变企业决策中信息不确切和不及时问题。通过Internet可以将市场需求信息传递给企业决策生产,同时也把需求信息及时传递给供应商而适时得到补充供给,从而实现“零库存管理”。(4)缩短企业生产周期。一个产品的生产是许多企业相互协作的结果,因此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生产销最可能涉及许多关联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可以改变过去由于信息封闭而无谓等待的现象。(5)24小时/天无间断运作,增加了商机。传统的交易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则是一周7天、一天24小时无间断运作,网上的业务可以开展到传统营销人员和广告促销所达不到的市场范围。 拿我们的系统来说,主要包括EDI中心,银行,生产者,物流中心和商场. EDI是一种电子化数据交换的工具,是现代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迅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计算机系统之间的数据往来用标准化、规范化的文件格式、以电子化的方式,通过网络系统在计算机应用系统与计算机应用系统之间,直接地进行信息业务交换与处理。整个过程无需人工介入或以最少的人工介入,以达到无纸完成数据交换。提高企业的效益。EDI中心界面包含三大功能:

相关推荐

甘肃省学术期刊名单

  甘肃省省级期刊名单  甘肃的省级期刊有:《财会研究》、《中医儿科杂志》、《甘肃农业科技》、《开发研究》、《甘肃林业科技》、《甘肃中医学院学报》、《甘肃医药》、《兰州文理学院学报》、《兰州交通大学学报》、《兰州商学院学报》、《西部法学评论》、《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理论学刊》、《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河西学院学报》、《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党的建设》、《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科纵横》、《甘肃科技》
2023-09-04 21:39:191

甘肃理论学刊综合版是增刊吗?

我电话咨询过了,是增刊,所发文章知网上是查不到的,不算核心,不算CSSCI
2023-09-04 21:39:273

甘肃理论学刊是CSSCI吗?

不是,以下是甘肃所有CSSCI杂志,你可以参考一下:敦煌研究敦煌学辑刊西北人口西北民族研究图书与情报电化教育研究甘肃社会科学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09-04 21:39:371

邓锐的代表性成果

1.《春秋战国时期“侠”的政治依附性》,《江淮论坛》2006年第3期;  2.《略论主观历史图景的主观创造性》,《甘肃理论学刊》2006年第4期;  3.《史学传统的现代转换的必要性和实现途径》,《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4.《宋元讲史平话的史学史研究价值》,《江淮论坛》2008年第4期;  5.《<春秋>书法对宋代史书褒贬的影响》,《安徽史学》2009年第6期;  6.《人文信息学论纲》,《信息、智能与逻辑》第三卷,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7.《从<山海经>中的异兽看中国民俗、文化的三个思维特征》,《河南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
2023-09-04 21:39:451

叶进的科研情况

先后在《高校理论战线》、《思想政治教育导刊》、《科学经济社会》、《甘肃社会科学》、《商业时代》、《求实》、《农村经济》、《开发研究》、《甘肃理论学刊》、《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权威、核心和省级杂志及报刊上发表论文和文章160余篇。公开出版专著《当代大学生人生观》、《科学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科学社会主义伟大创新》、《邓小平理论读本》、《西部生态恢复与保护法律问题研究》、《大学生成才学》、《大学法学导论》、《大学德育》及教材20余部并有多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一项科研成果获第六届世界华人论坛暨有成就教育家颁奖大会颁发的一等奖和教育科研奖,主编的《大学生成材学》获全国人事科研成果二等奖。
2023-09-04 21:40:001

简述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的关系

个体意识是群体意识的基础,群体意识是个体意识的反映。
2023-09-04 21:40:172

李晓春的科研成果

(一)项目(1)先秦政治哲学与当代中国政治,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5-2006,参与(2)精神空间:对古典哲学的现代诠释,兰州大学“985工程”第二批学科建设项目,2003-2006,参与(3)宋代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相互关系中蕴含的思维结构研究,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7-2008,主持(二)代表著作或论文:著作:(1)《宋代性二元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11月,1/1(2)《艾美的奇幻之旅》,甘肃科技出版社,2006年11月,1/1论文:(1)试论李翱的人性论,《兰州大学学报》,1997年1月,1/1(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全文转载)(2)试论李翱的人性论对性二元论的影响,《兰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1/2(3)再论李翱的人性论,《甘肃理论学刊》,2001年5月,1/1(4)试论荀子对告子人性论的继承与扬弃.pdf ,《孔子研究》,2002年7月,1/1(5)从天理与善恶关系的角度看程颢与程颐天理的异同,《兰州大学学报》(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4.9)全文转载,并收入《中国儒学年鉴》2005儒学论文选介),2004年7月,1/1(6)试论理气相分对程颐的性二元论的影响,《甘肃理论学刊》,2004年5月,1/1(7)“糟粕”概念在张载哲学中的重要意义,《兰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1/1(8)王弼“体用论”述真,《兰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1/1(9)试论“即”在中国古代思想中的意义,《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1/1(以上参考资料: )
2023-09-04 21:40:251

关于三晋文化法家思想方面的参考文献

[1]侯家驹.先秦法家统制经济思想[M].联经出版社事业公司,1964.[2]徐敬龙.商鞅法家思想的产生与建构[J].绥化学院学报,2011(4):70-72.[3]王冬梅.论三晋文化与其法治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09(12):19.[4]郭沫若.十批判书·前期法家的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5] 蒙文通. 法家法夏法殷义[ A].古学甄微[M] . 成都: 巴蜀书社, 1987.[6] 蒙文通. 法家流变考[ A].古学甄微[ M] . 成都: 巴蜀书社,1987.[7] 韩星. 先秦儒法源流述论[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8]张林祥.法家起源说述论[J].甘肃理论学刊,2008(11):64-68.[9]周子良,王华,焦艳鹏.三晋法家思想的华与实[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14-18.[10]李光灿,张国华. 中国法律思想通史(一) [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11]俞荣根. 中国法律思想史[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12]武树臣,李力. 法家思想与法家精神[M] .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13]李元庆. 三晋古文化源流[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14]高银秀,张志华.慎到法治思想简论[J].晋阳学刊,1988(6):87-93.[15]马斗成,孟天运.试论先秦法家社会整合思想[J].管子学刊,2006(3):84-88.[16]赵晓耕.三晋法文化的源与流——先秦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非的思想渊源[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37-43.[17]周子良, 石雨卉.论三晋法家的思想体系[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3):31-36.[18]萧伯符, 汤建华.法家思想体系论略[J].法学评论,2003(4):140.
2023-09-04 21:40:491

孙洁的教育科研

主要教学课程社会保障学 员工福利与企业年金 社会保险理论与政策主要学术成果发表论文(按发表时间排序)孙洁、高博,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思路,《西北师大学报》201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11年第5期全文转载)孙洁,构建中国积极的失业保障政策体系问题探析,《中国人口科学》2010年增刊孙洁,我国失业保险基金高额结余面临贬值是个假命题,《中国金融》2010年第14期(《中国社会保险研究》2010年第4期全文转载)孙洁,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模式探讨《科学·经济·社会》2010年第2期孙洁,基于税收视角的海关风险管理模式与方法探讨,《财会研究》2009第21期孙洁,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问题研究,《财会研究》2008年第14期孙洁,完善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政策建议,《中国保险》2008年第12期(人大复印资料《体制改革》2009年第4期全文转载)孙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模式探讨,《兰州学刊》2008年第10期孙洁,构建多层次计划生育综合保险体系政策建议,《中国保险》2008年第6期孙洁,农民工社会保障:关注、期待与承诺,《甘肃理论学刊》2008年第2期孙洁,英国政党政治视角下的社会保障与国民福利,《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8年第7期全文转载)孙洁,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议(提)案综述,《人大研究》2007年第11、12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08年第4期全文转载)孙洁、贾波,寿险理赔风险管理中的问题和原因分析,《保险研究》2008年第8期孙洁,英国福利制度模式转变探析及对我国的启示,《开发研究》2008年第3期孙洁,家庭财产调查在英国社会救助制度中的功能及其启示,《学习与实践》2008年第1期孙洁、何伟,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的微观经济效应研究,《保险研究》2007年11期孙洁、张秀萍,关于完善甘肃省失业保险制度的探讨,《财会研究》2006年第5期孙洁,政党政治与社会福利的相关性理论分析框架,《学习与实践》2006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6年第7期全文转载)孙洁,选民、政党与社会福利研究,《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2期孙洁,我国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政策探讨,《开发研究》2006年第2期孙洁,英国的政党竞争与福利共识,《社会保障研究》2006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06年第10期全文转载)孙洁、高兴华,西部地区非寿险发展现状探析,《中国金融》2005年第2期孙洁,西欧政党政治中的社会保障与国民福利浅析,《兰州商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05年第3期全文转载)孙洁,城乡统筹: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支点,《甘肃理论学刊》2004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04年第7期全文转载)孙洁,我国非正规就业方式下的社会保障政策探讨,《金融时报(理论版)》2004-04-20孙洁、张秀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运作机制,《财会研究》2002年第11期孙洁,信用体系构建应优先发展国家信用《中国证券报(理论版)》2003-04-18孙洁,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浅析,《兰州学刊》2003年第2期孙洁,调整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的理论政策探讨,《甘肃理论学刊》2001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劳动经济》2001年第4期全文转载)孙洁,甘肃省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分析,《兰州商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1999年第8期全文转载)孙洁,甘肃省职工失业保障制度的若干问题及对策,《甘肃理论学刊》1999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1999年第4期全文转载)孙洁,投资银行与企业资产重组,《甘肃理论学刊》1998年第3期孙洁,准备金制度改革及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甘肃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孙洁、胡晓娟,调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劳动关系的理论政策探讨,《兰州商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孙洁、高兴华,加入世贸组织及我国民族保险业的对策刍议,《兰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孙洁、齐剑琴,甘肃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构建中的几个问题,《开发研究》1998年第2期孙洁、韩林,兰州市属企业股份合作制改革分析,《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7期张秀萍、孙洁,供应链战略联盟关系研究,《开发研究》2004年第2期张秀萍、孙洁,供应链环境下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北方经济》,2005年第8期出版专著孙洁,《英国的政党政治与福利制度》,商务印书馆2008年8月出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著作出版资助项目)孙洁,《社会保险法讲座》,法制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
2023-09-04 21:41:091

城镇收入分配问题与完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调查研究究

随分配制度的改革和分配方式的多元化,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根据中国社科院发表的《2005年社会蓝皮书报告》,我国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465,逼近0.47。另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及世界银行的测算,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都超过0.47。这表明我国收入差距过大。收入差距过大对于社会稳定具有诸多的负面影响。 其一,收入差距过大引发低收入群体心理失衡,影响社会稳定。社会成员身心和谐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收入差距过大影响低收入群体身心和谐,使之心理失衡。这突出表现为低收入群体“相对剥夺感”显化。(孙辉:《论贫富差距对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影响》,《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相对剥夺感”是一种不平衡的心理状态或心理感受。这种心理状态或心理感受来自对自身利益损失的判断和评价,是社会比较的结果。在社会比较中,某个体或群体将自己的利益得失与作为参照物的其他个体或群体进行比较,若认为自己本应得到的而未能得到,“相对剥夺感”便油然而生。在现实中,收入差距过大是产生“相对剥夺感”的重要原因。“相对剥夺感”的强度与收入差距呈正相关。收入差距越大,低收入群体的“相对剥夺感”就越发强烈。如果收入差距过大,使低收入群体的某些人心理承受能力达到乃至超过极限,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就有可能导致各种极端行为发生,影响着社会稳定。 其二,收入差距过大引发贫富阶层的利益冲突,影响社会稳定。“在复杂的社会中,财富的分配显然是利益冲突的最重要根源。”((美)西摩·马丁·李普塞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在我国现实中的利益冲突主要是由于收入差距过大导致社会结构不合理而产生的。在一个社会系统中,收入差距状况决定着社会的分层,进而决定着社会结构的类型。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状况造成的社会结构是高低两层明显的分层结构。据中国人民大学社会调查中心的一份调查显示,我国最贫困的20%家庭收入仅占全民所得的4.27%,最富裕的20%的家庭收入却占社会收入的50.24%。收入差距的扩大逐年累积起来就形成了财产差距的不断扩大。收入最高的10%家庭财产总额占城镇居民全部财产的比重接近50%,收入最低的10%家庭财产总额占城镇居民全部财产的比重仅维持在1%上下。(杨宜勇等:《我国收入分配问题及“十一五”时期的对策》,《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3期)由于财产性收入的增幅较大,财产差距的扩大又进一步加剧收入差距。这种高低两层明显的分层结构是一种不稳定的社会结构。在这种社会结构的上端,是拥有大量财富的社会强势群体,其包括经济精英、文化精英等;另一端则是人口庞大的弱势群体,其包括大多数农民、农民工和城市待业、失业人员。处于这两极的社会群体都缺乏安全感。弱势群体的不安全感来自医疗、住房和教育改革后的基本生存威胁;强势群体的不安全感来自快速膨胀的财产。这两个群体之间巨大的利益反差必然形成利益冲突。由于非法高收入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某些低收入者对非法高收入者的不满渐渐掩盖了对合法高收入者的认同,往往把高收入者的致富不加分析地与通过不正当手段乃至非法手段致富相提并论,于是滋生了对高收入者的仇视心理,由此而产生了一系列针对富人的恶性犯罪案件。由于收入差距过大而引发的利益冲突的不断加剧影响着社会稳定。 其三,收入差距过大引发人口流动失序,影响社会稳定。收入差距过大引发人口流动失序,这是影响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使全国人民普遍受益,但受益的程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收入差距过大就是这种差异的具体体现。收入差距过大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乡收入差距过大,二是地区收入差距过大。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相比,1980年为2.5倍,2004年为3.2倍。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各省份平均的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1980年为1.3倍,2004年为1.5倍;农村人均纯收入之比,1980年为1.2倍,2004年为1.9倍。(陈晴晔:《我国现阶段收入差距问题研究综述》,《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5期)农村中的低收入人口、贫困地区的人口出自对富裕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形成了不断向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向大城市流动的态势。据2002年外来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显示,北京市外来人口总量高达386.6万人,其中有200—300万人集中在中心地带。(黄建钢等:《社会稳定问题研究》,红旗出版社,2005年)这些流动人口的吃饭、住房、就业、子女教育等给城市管理带来巨大压力,从而给社会秩序带来隐患。同时,由于人口流动的非理性化程度急剧上升,人口流动的盲目性、随意性不断增加。很多流动人口没有明确的目标,而是持有“走着瞧”、“试着看”的态度。这样,流动人口便从与流出地的不适应演变为与流入地的不适应。他们与流出地的不适应,指流出地无法满足其生活需要。他们与流入地的不适应,指其素质和能力都无法适应新的环境。这些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超过70%。他们普遍缺乏劳动技能,而又法纪观念淡薄。当通过正当途径难以谋生时,他们中的一部分思想道德低下者便铤而走险,走上危害社会治安乃至犯罪的道路,从而成为社会秩序的一大隐患。由于收入差距过大而引发的人口流动失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这两个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社会稳定。 其四,收入差距过大引发教育失衡,影响社会稳定。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力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教育不平等意味着一部分社会成员失去接受教育的权力和机会。这是由于收入差距过大而造成的。接受教育的程度与收入水平成正比。收入水平越高,教育投入越多,接受教育的机会越多,接受教育的条件越优越;收入水平越低,教育投入越少,接受教育的机会越少,接受教育的条件越差。据《中国统计年鉴(2004年)》统计,学习费用占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比重逐年上升。对城镇家庭来说,这一比重在56%左右;而对农村家庭来说,这一比重高达164.6%。(裴竹梅:《城乡教育差距与城乡收入差距》,《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这一平均水平对于高收入家庭而言是微不足道的,其实际支出远远高于这一水平。其子女不仅在国内可以接受较好的初等、中等乃至高等教育,有的还可到发达国家接受中等和高等教育。这一平均水平对于农村低收入家庭则不堪重负。据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按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标准低于693元测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2148万人,按低收入人口标准694—958元测算,年末农村低收入人口为3550万人。这部分人口的收入大都用于基本生活消费,用于教育的投入很少。这导致了农村受教育程度较低。据有关资料反映,学龄儿童入学率,城市为99%,农村为80%左右,边远山区只有50%;小学毕业升学率城镇已基本普及,农村却平均只有59%左右;初中毕业升学率城镇为69%,农村只有10%。(杨灿明:《转型经济中的宏观收入分配》,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农村劳动力人口中,具有高中及高中以上受教育水平的人口比重为8.46%,具有小学及小学以下受教育水平的人口为47.62%。(孙百才:《城乡教育差距与收入差距》,《甘肃理论学刊》2006年第3期)收入差距过大在造成部分劳动者收入低、生活水平低的同时,减少、延缓乃至取消了这部分劳动者对文化教育、技能学习等方面的需求,使一部分低收入者失去了人力资本投入和积累的能力。这既限制了他们经济行为的自由,也剥夺了他们的发展需求和发展机会,被排斥在主流经济和社会生活之外。如果这部分人的境况得不到关照和改善,积压在他们心里的失落感、危机感必然会以各种形式发泄出来。由于收入差距过大引发教育失衡而导致的各种形式的发泄,都影响着社会稳定。 其五,收入差距过大引发民族矛盾,影响社会稳定。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共同繁荣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然而,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普遍比较落后,收入水平与发达地区有很大的差距。这已经成为引发民族矛盾的一个重要因素。全国有50个少数民族聚居在西部地区,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75%。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大部分处于环境脆弱的石山区、高原区、偏远荒漠区或冰川区,发展经济的困难是多方面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全区3/4的地区都是干旱少雨、风沙侵蚀严重的山地、丘陵、台地及沙漠。由于自然条件恶劣,人民的收入水平普遍较低。2003年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942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7%,比上海低8338元,只有上海的44%;其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79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0%,比上海低4611元,只有上海的31%。青海东部的大通、民和、化隆、循化、互助五个民族自治县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556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0%,比上海低8952元,只有上海的4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69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8%,比上海低5401元,只有上海的19%。过大的收入差距压抑了少数民族社会主义积极性,削弱了民族团结的凝聚力,引发了民族矛盾。我国的陆地边境线85%在西部。一些少数民族与境外同一民族相邻而居。多年来,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这些地区的民族和宗教问题搞渗透和分裂活动。如果与发达地区收入差距过大的现状不能尽快改善,那里的少数民族在长期落后的基础上必然会产生离心力。这直接影响着边疆的巩固和社会的稳定。 弱化收入差距过大与社会稳定的负相关,关键是缩小过大的收入差距,尤其是要抑制收入差距的不正常扩大。 其一,“提低”,即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其二,“调高”,即调节高收入群体的过高收入。其三,“打非”,即打击牟取非正当收入的行为,其包括取缔非法收入、消除灰色收入。其四,“保困”,即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2023-09-04 21:41:281

庞智强是什么职业

庞智强庞智强,1965年出生,男,汉族,甘肃秦安人。1989年毕业于兰州商学院获经济学学士学位。现为兰州财经大学统计学院教授,统计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甘肃省“园丁奖”优秀教师、甘肃省高校教学名师,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二层次、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理论人才,是甘肃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甘肃省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财经教育分会统计学专业协作组常务副主任委员、全国工业统计学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甘肃省委讲师团成员。中文名:庞智强出生地:甘肃秦安出生日期:1965年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毕业院校:兰州商学院主要成就:第二层次甘肃省领军人才获省部级优秀教学科研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代表作品:《甘肃省科技实力评价》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个人经历1987年6月兰州商学院本科毕业,留校工作。先后承担过《抽样技术》、《统计学》、《统计预测与决策》、《社会调查方法》、《综合评价方法》、《计量经济学》、《统计学前沿专题》等课程的教学任务。1995年晋升为讲师,2001年晋升为副教授,2006晋升为教授。教学情况主持统计学国家级一流专业点、经济统计学省级特色专业、统计学省级一流(特色)学科、以及《抽样调查》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主讲本科生《大数据概论》、《社会调查方法》,研究生《抽样技术》、《市场研究》、《社会经济统计分析方法》等课程。研究方向围绕社会经济统计方向,致力于调查技术与西部经济、社会、科技发展问题的统计实证研究。科研成果截至2020年4月,总结出“美丽乡村建设的康县模式”。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6项,重要横向委托项目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先后获省部级优秀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全程参与了甘肃省十余次重特大自然灾害损失评估工作,积累有丰富的灾害损失评估经验;潜心重大社会现实问题的调查研究,积极为省委省政府决策建言献策,《当前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重点》、《加快推进我省乡村振兴战略的十条建议》等9篇调研报告获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10多人次肯定性批示。代表论文1.各地区省域经济综合开放程度的测定,《统计研究》,2008年第1期;2.甘肃省城乡居民消费行为比较,《统计研究》,2005年第7期;3.基于传递函数模型的收入差距分析,《科学·经济·社会》,2007年第2期;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方法述评,《统计与信息论坛》,2007年第4期;5.甘肃省城乡发展差距的实证研究,《社科纵横》,2006年第4期;6.试论城乡发展差距的统计监测,《兰州商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7.甘肃省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研究,《社科纵横》,2005年第4期;8.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增收的灰关联分析,《统计教育》,2007年第11期;9.抽样调查的不规范性及其解决,《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10.主成分分析能客观赋权吗,《统计教育》,2006年第4期;11.极端值影响下总体均值估计量的调整,《统计与信息论坛》,2007年第6期;12.关于统计理论与方法问题的讨论,《兰州商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13.工业环境污染的一种抽样调查方法,《甘肃科学学报》,2002年第2期;14.抽样调查实施中的不规范性,《统计研究》,2002年第1期;15.电信企业统计改革问题探讨,《兰州商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16.抽样调查技术人才的培养问题,《甘肃科技》,2001年第3期;17.县县抽样调查: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兰州商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18.对我国政府统计体制改革问题的思考,《统计与信息论坛》,2000年第5期;19.邓小平的调查研究思想及其启发,《兰州商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20.加快抽样调查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统计教育》,2000年第6期;21.多阶段抽样中区域样本的配置问题思考,《统计与决策》,2000年第5期;22.春秋战国时期的国情调查统计思想,《兰州商学院学报》,23.春秋战国时期的商情预测思想,《商经学刊》,1990年第2期;24.李悝的统计思想简介,《甘肃统计》,1989年第5期;25.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测度与评价方法研究综述,《兰州商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26.用增长速度方程测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实践与思考,《科技与经济》,2007年第6期;27.甘肃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第24期;28.甘肃省科技实力评价分析,《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第4期;29.多层次因子分析法在科技实力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甘肃科技》,2003年第11期;30.科技支出效益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甘肃科技》,2003年第3期;31.甘肃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工艺装备技术水平分析,《统计研究》,1999年增刊;32.甘肃省全社会科技投入的结构问题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甘肃科技情报》,1992年第3期;33.中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7年第3期;34.西部大开发战略:效果反思与政策建议,《兰州商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35.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结构与效益分析,《发展》,2006年第10期;36.甘肃省经济增长质量的实证分析,《兰州商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37.甘肃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情况研究,《甘肃理论学刊》,2000年第5期;38.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兰州商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1999年第4期复印);39.Thefrequencydistributionofsixty-fourhexagramsanddivinationstatementsinYiChing,BULLETINDEL"INSTITUTINTERNATIONALDESTATISTIQUE,Beijing1995;40.《易经》六十四卦的次数分布规律,《国际统计学会第五十届会议中国应征论文选》,1995.11;41.女大三抱金砖,《中国统计》,2006年第2期;42.人口预期寿命规律及其启示,《统计与咨询》,2006年第3期;43.财政支出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兰州商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44.通货膨胀下的工资补偿方式设想——工资指数化,《兰州商学院学报》,1990年第1期;45.大学生兼职为哪般,《中华社会报》,2001.4.;46.关于大学生基本状况的调查与思考,《兰州大学学报》,1997年增刊;47.试论财经类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兰州商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48.对高校专业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兰州商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49.高校财经类专业布点问题探讨,《中国教育报》,1995.5.11;50.高等教育也是生产力,《兰州商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51.当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商业教育》,1992年第1期。代表著作1.《甘肃省科技实力评价》,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第一作者;2.《抽样调查》,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一作者;3.《统计学》,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二作者。荣誉表彰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二层次人选;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理论人才;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甘肃省“园丁奖”优秀教师;甘肃省高校教学名师;先后获省部级优秀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
2023-09-04 21:41:541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本质区别

对于发达国家的定义,有多种说法,但公认的标准是:较高的人均GDP(不是GDP总量)和社会发展水平。按1995年前后的标准,人均GDP在8000美元以上(按名义汇率计算)加上一定程度的社会发展水平就可基本定义为 发达国家。近10年的发展,使8000美元这个标准已经落后了,2005年应提高到10000美元左右。按这个定义,在这10年,有8个国家已经加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这8个国家是:塞浦路斯、巴哈马、斯洛文尼亚 、 以色列、 韩国 、马耳他、匈牙利 和捷克 什么叫发达国家,而什么又叫发展中国家呢,从国际分工的合作之中可见一斑。在国际分工中,发达国家可以得到高尖精的产品市场,而发展中国家只能是做一些低端产品的市场。最终低端消费品往往不是发达国家制造的,而是发展中国家才生产最终低端消费品,发达国家主要是搞工业化引领、集约型研究和现代化信息整合的工作。而发达国家的脑力型工人必然要求更多的休闲时间、学习时间和考究时间;发展中国家则因为当地资本家要把发达国家强加给当地资本家身上的成本都让工人来承担,因此当地工人只能夜以继日地更长时间地加班。于是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最终为的是让本国公民得到更多的生活休息时间,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只能是让工人付出更多的生产劳动时间,其中的差额是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强抢来的。什么叫发达国家,而什么又叫发展中国家呢,从国际分工的合作之中可见一斑。在国际分工中,发达国家可以得到高尖精的产品市场,而发展中国家只能是做一些低端产品的市场。最终低端消费品往往不是发达国家制造的,而是发展中国家才生产最终低端消费品,发达国家主要是搞工业化引领、集约型研究和现代化信息整合的工作。而发达国家的脑力型工人必然要求更多的休闲时间、学习时间和考究时间;发展中国家则因为当地资本家要把发达国家强加给当地资本家身上的成本都让工人来承担,因此当地工人只能夜以继日地更长时间地加班。于是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最终为的是让本国公民得到更多的生活休息时间,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只能是让工人付出更多的生产劳动时间,其中的差额是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强抢来的。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发展的时间先后不同罢了,一个是现在进行时,一个是过去时。 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困根源及其消除 作者 佚名 摘自 未知 发表 2007-1-22 16:55:43 背景 贫困是全球化的问题,也是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它影响了全球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也阻碍了中国改革开放最终目标的实现,是当今人类共同的大敌。因此,它是世界银行在其20年发展报告中唯一作为专题两次专门论述、并在其他年份的报告中多次提及的问题。 一、发展中国家贫困的现状 1、贫困的界定 贫困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贫困是经济意义上的贫困,指难以将生活维持在经济上最低水准的状况。广义贫困除包括经济意义上的贫困之外,还包括社会、发展、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如人口寿命、营养、教育、医疗、生存环境及失业等方面的状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总体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贫困的概念逐步由狭义的纯经济层面向广义的影响生存质量的多层面过渡。贫困概念界定的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点在世界银行和国际权威组织的定义中明显地体现出来。 世界银行《1980年世界发展报告》指出:“当某些人,某些家庭或某些群体没有足够的资源去获取他们在那个社会公认的,一般都能享受的饮食、生活条件、舒适和参加某些活动的机会,就是处于贫困状态。”显然,这里强调的是以消费水平为基础的物质条件。《1980年报告》将贫困线确定为人均年收入75美元。《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指出:“贫困,即缺少达到生活水准的能力”,并认为考虑贫困问题还要考虑人口寿命、营养状况、健康状况、儿童入学率、医疗卫生、识字能力、受教育机会等社会福利文化的内容。《1990年报告》确定了两条国际贫困线:一是人均年收入275美元以下为“赤贫”;二是人均年收入370美元(按1985年购买力平价不变价格计算)为“贫困”。1997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从“人文发展”的角度提出“人文贫困”的概念。它除了包括人均收入的因素外,还包括人均寿命、卫生、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多种指标。这种“人文贫困”的界定方法,能够较全面地反映一国的经济水准和生存状况,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以这个标准衡量,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落后的总体表现。 2、发展中国家贫困的现状 1991-1996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达到9%, 但贫困人口却没有因经济增长而减少,反而有所增加。据联合国调查,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口由1990年的10亿增加到目前的13亿。这些人生活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每人每天只有不到1美元的收入。在发展中国家中有8000 万人完全不能享受医疗服务,8.4亿人营养不良,2.6亿人不能上学。在最贫穷的非洲地区,贫困发生率(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目前,非洲6.3亿人口中,约有一半挣扎在饥饿线上。 (注:“非洲贫困状况恶化”,《人民日报》1996年2月7日第7版。 )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7年10月的一份报告称,世界贫困人口中70%是妇女。贫困家庭儿童的处境更糟。20世纪80年代中,发展中国家有1 亿儿童流浪街头。 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并未缓解贫困的状况给人们以警示:增长并不等于发展,经济增长是缓解贫困的重要因素,但并非最关键的因素。 二、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根源及解决途径 1、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根源 发展中国家的贫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历史条件制约、经济基础落后、自然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过度增长、经济结构单一、发展战略不当、经济政策失误等内部因素,也有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债务负担沉重、贸易条件恶化、贸易地位不利等外部因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教育水平低下。因为贫困人口只有获得谋生的机会,才能消除贫困;而如果没有利用和把握谋生机会的能力,或者说没有对机会的反应能力,任何机会都会从身边溜走。受教育程度低或没有受过任何教育的人,则无法获得这种能力。 从全球不同国家和社会各阶层看,贫困人口往往集中在经济落后、通讯不发达、交通不畅、教育不普及、识字率低、观念落后的偏远地区。在这些地区,由于得不到基本的社会服务和人力资本投资,贫困人口不具备利用谋生机会的能力,无力获得足够的食物,他们的孩子就更需要早先出去赚钱以补贴家用而不能上学;他们更需要多生育,靠一个大的家庭组织来维持成员的生计,人均生活水平更低,贫困进一步加剧。这一恶性循环的源头在于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劳动力生存状况的人力资本投资——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教育水平低下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根源。 2、解决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的关键 减轻贫困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1980年报告》分析了贫困、经济增长与人力开发之间的关系,指出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能有效地消除贫困,而人力开发在消除贫困特别是绝对贫困的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报告详细阐述了人力开发的几个主要因素:教育、健康、营养和生育,他们各自如何影响穷人的收入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1990年报告》进一步给出了由“机会”和“能力”两个方面组成的有效扶贫战略:“一是实行劳动密集型发展模式及其配套政策,促进对穷人最丰富的资产,即劳动力的需求,为穷人提供谋生的机会;二是广泛向穷人提供基本社会服务,增加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提高穷人利用谋生机会的能力。前者解决的是劳动力数量过多的问题,后者解决的是劳动力质量过低的问题,以此来提高劳动者的收入,从而解决贫困问题。”要将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与使穷人受益于经济增长的政策统一起来。其途径有:(1 )给穷人以资产所有权。一是将存量资产重新分配给穷人,如土地改革。二是增量资本作有利于穷人的分配。特别是通过初等教育和医疗保健对穷人人力资源的公共投资,成为增加穷人资产的重要政策手段。(2 )增加穷人所拥有资产的受益。即通过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业收益减轻贫困。非熟练劳动力是穷人最重要的资产,非熟练劳动力收益大幅度提高,能使收入分配有利于穷人。另外特别重要的是通过提高生产率来提高穷人的资产收益,这包括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和基础设施的投资。这种投资能够将促进增长与减缓贫困统一起来。研究表明,农业报酬增长额的1/4、非农业报酬的3/4可以归因于良好的教育。( 3)对穷人进行适度转让。上述无论哪种减轻贫困的方法,都有赖于穷人自身的接受和掌握能力,有赖于他们对新方式和新机会的利用,归根结底依赖于提高这种能力的人力资源开发。 人也是增长的源泉。一个受过良好教育和有健康身体的劳动者更容易获得好的工作机会,为经济增长做出更多的贡献。虽然创业精神和管理能力在公共和私人部门都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绝大多数普通劳动者的技能、知识和工作态度。因此,必须在取得短期的经济增长与着眼于人们的长期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投资之间保持平衡。要获得增长的源泉,达到和保持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就要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人力开发毫无疑问在消除贫困的斗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注:世界银行1980年《世界发展报告》。) 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因素,也是长期发展的基础。劳动能力是所有健康的穷人赖以生存的唯一宝贵的资本。因此,用教育来提高劳动力的生产率和穷人把握机会的能力,是同贫困斗争的最有效的途径。他使穷人有能力抓住经济增长的机会,提高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存量,从而提高他们明天的工作效率,使经济的长期发展获得不竭的资源。因此,政府有必要对现行的支出格局倾向做出调整,其中包括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社会部门旨在改善穷人生活状况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措施是,扩大和改善初级教育和基本的医疗卫生保健。政府有必要在贫困人口集中的农村地区增加公共投资,更好地利用现有资源,赋予地方当局更多的责任,持续扩大农村的诊疗所和小学数量,改进服务质量。在总结扶贫经验时,《1990年报告》指出:“任何试图在世界经济中开展竞争的国家,都有必要采取全面的教育政策,包括在高等教育、科技和专业培训方面的开支。”(注:世界银行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与贫困作斗争最成功的国家都推行一种有效的使用劳动力的增长模式,并对穷人的人力资源进行投资。这两方面兼顾的方针是减轻贫困的基本战略,两者缺一不可。一方面是为穷人提高运用其最丰富的资产——劳动力的机会,另一方面是改善其眼前的福利并提高其利用新出现的机会的能力。两相结合可以提高世界上绝大多数穷人的生活水准。”(注:世界银行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两个报告得出的同样结论是:对人力资本尤其是对教育的投资,有助于铲除贫困之根源。 三、中国的贫困问题 1、中国贫困问题的现状 像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贫困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障碍。自实施扶贫计划以来,中国的贫困人口锐减,但反贫困任务仍相当艰巨。一方面是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加大,初步脱贫人口返贫问题突出;另一方面,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又产生了城市新增贫困人口。 (1)农村贫困状况:以1985 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扶贫标准年人均纯收入200元为基础进行调整,1999年相当于635元。按照这一标准计算,截至1999年底,中国农村的贫困人口3400万。如果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估计,我国农村的贫困人口就远不止几千万,而是1.06亿(1998年底)。(注:杨军:“中国反贫困战略面临的困惑及调整思路”,《甘肃理论学刊》2001年1期。)据国务院扶贫办的报告估计, 如果把那些虽然已经解决了温饱但极易返贫的人口算上,中国目前的农村贫困人口可能超过农村总人口的10%。显然,我国农村的贫困标准是建立在维持基本生存的最低水平之上的。除物质生活贫穷外,我国贫困人口集中的地区社会保障和医疗条件差,生活质量差;贫困使一些儿童营养缺乏,健康状况不佳,许多适龄儿童特别是女童失学,文盲较多;信息闭塞,观念落后。 (2 )城市新增贫困人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企改革的深入,市场机制自发诱导的诸如失业、破产、收入差距悬殊等新的致贫因素的影响迅速增加,大批下岗和长期失业人员、退休职工中的低收入者等,构成了城镇新的贫困人口。1996年我国城镇贫困户数是306万户, 贫困人口1176万人,户年人均生活费收入1321元,比当年划定的城市贫困线户人均生活费收入1671元还要低20%。 (注:《中国工商时报》1997年10月10日。)近几年,随着下岗、失业问题的日益严重, 我国城镇贫困问题进一步恶化(见表1)。 附图{F102f43.BMP}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1)综合失业人数=下岗无业人员+失业人员 (2)综合失业率=综合失业人数/劳动力总数 据劳动部测算,2000年下岗职工总数为2100万, 按照新的要求,2000年之后,下岗职工将直接进入失业范围,不再新设再就业服务中心。这些人中约50%左右在失业救济金用完之后,不能重新就业,他们将陷入贫困之中。 城镇贫困人口的加入,使中国贫困人口的结构更加复杂,使中国贫困问题更加恶化。 (3 )中国的“人文贫困”:中国的城乡贫困不仅表现在经济收入、人均生活支出的经济层面上,更反映在生存状况、受教育程度、医疗卫生条件等生活环境质量上。若用人文发展指标来衡量,中国的“人文贫困”状况更加严重。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7年人类发展报告》对175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序中,中国排在108倍。联合国人文排序的新指标包括出生时的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综合入学率、人均GDP。这一人文发展指数更能反映人类文明的进步程度, 对“贫困”的理解也更为深刻。这种排序使我们看到,我们与其他国家的差距不仅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更重要的是在反映综合水平的人文指标上,而后者的差距比前者更难弥补。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后者这些指标决定了一个国家的长期发展(决不仅是增长)潜力,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真正水平和综合实力。这些人文发展指标为我国扶贫、脱贫工作指明了方向。 2、中国脱贫的关键 从中国的贫困人口阶层分布看,无论是农村贫困家庭还是城市贫困人口,都集中在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人群中。在农村,由于没有文化,无法掌握科学种田的知识,即便有了土地也得不到应有的收获,更无法抵御自然灾害的袭击。没有利用谋生机会的能力,不掌握生存技能,看不见也抓不到改变生活的机会,脱贫基础脆弱。即使是已经脱贫,但当使其初步脱贫的物质基础发生变化或稍有不测时,很快重新陷入贫困。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0%刚刚脱贫的人口又返贫。在城市,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的下岗人员很难胜任对技术要求较高的新岗位,难寻收入丰厚的职业。由此可见,摆脱贫困的关键是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在为贫困人口提供谋生机会的同时,更侧重于提高其利用谋生机会的能力。“改善人口质量的投资,能显著提高穷人的经济前途和福利”。(注:舒尔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讲演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 有鉴于此,政府应将扶贫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巩固和提高贫困个体的生存保障和发展能力上来,增加贫困人口受教育的机会,从而提升他们获取生存和发展资源的手段和能力,扶贫扶在根上、扶在点子上。政府要把扶贫和扶智有效地结合起来,在进行物质扶贫的同时增加文化扶贫的力度;在提供必要的资金、救济,使贫困人口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同时,加大提高贫困人口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的教育投入;在以物质投入缓解贫困现状的同时,强调“扶人”、“治本”这一根本途径。 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在扶贫工作中也面临着资金不足这一最大障碍。“面对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庞大的发展计划,政府往往需要在人力开发与其他项目间费力地权衡。“发展中国家应力图提高公共企业的资金营运效率,在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减少军费,以及减少一些需要高投入而不太紧急的项目投资,使更多的资金能够用于向小学教育、基本卫生保健这样的项目上。”(注:世界银行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 亚当·斯密说过:“一个国家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其劳动者所掌握的技能、熟练程度和判断力的高低。”这句话在今天仍然是至理名言。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她的人民。人力资源的全面开发既是经济发展的源泉又是它的最终目标。然而贫困不会在一夜之间消失,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也不可能在一夕之间实现,一个国家现今的健康和教育水平反映的很可能是其10年甚至20年前为人力开发所作的努力。(注:程漱兰等编著:《世界银行发展报告20年回顾》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7月。) 《管子·修权》里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中国的人力开发与反贫困斗争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做出不懈的努力,其中政府的作用尤为重要。
2023-09-04 21:42:021

张芸的学术研究

(一)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1、甘肃省教育厅项目:《科学发展观对甘肃省法制建设的影响》,(2005—2006年,第一完成人);2、甘肃省人大项目:《甘肃省地方立法规划编制办法》(起草草案稿),(2005年,第一完成人);3、甘肃省人大项目:《甘肃省村务公开条例绩效评价研究》,(2006年,第一完成人);4、西北师大第二期创新工程项目:《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妇女法律权利研究》,(2004-2006年,主要完成人)5、兰州铁路运输法院资助项目:《铁路运输法院改革问题研究》,(2003--2004年,主持人)(二)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1、《论书证收集的程序保障》,《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2、《论民事证据合意》,《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4第6期。3、《论不起诉合意》,《兰州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4、《论人事争议解决机制的改革与完善》,《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5、《民事诉讼主体地位之法理分析》,《甘肃理论学刊》2007年第5期。(编辑时间2009年1月10日,资料参考2008年11月)
2023-09-04 21:42:221

别人送我墨宝:李白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求寓意

这年头什么都能称为墨宝吗?
2023-09-04 21:42:394

国家与地区有什么区别?

对于发达国家的定义,有多种说法,但公认的标准是:较高的人均GDP(不是GDP总量)和社会发展水平。按1995年前后的标准,人均GDP在8000美元以上(按名义汇率计算)加上一定程度的社会发展水平就可基本定义为 发达国家。近10年的发展,使8000美元这个标准已经落后了,2005年应提高到10000美元左右。 按这个定义,在这10年,有8个国家已经加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这8个国家是:塞浦路斯、巴哈马、斯洛文尼亚 、 以色列、 韩国 、马耳他、匈牙利 和捷克 什么叫发达国家,而什么又叫发展中国家呢,从国际分工的合作之中可见一斑。 在国际分工中,发达国家可以得到高尖精的产品市场,而发展中国家只能是做一些低端产品的市场。最终低端消费品往往不是发达国家制造的,而是发展中国家才生产最终低端消费品,发达国家主要是搞工业化引领、集约型研究和现代化信息整合的工作。而发达国家的脑力型工人必然要求更多的休闲时间、学习时间和考究时间;发展中国家则因为当地资本家要把发达国家强加给当地资本家身上的成本都让工人来承担,因此当地工人只能夜以继日地更长时间地加班。 于是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最终为的是让本国公民得到更多的生活休息时间,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只能是让工人付出更多的生产劳动时间,其中的差额是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强抢来的。 什么叫发达国家,而什么又叫发展中国家呢,从国际分工的合作之中可见一斑。 在国际分工中,发达国家可以得到高尖精的产品市场,而发展中国家只能是做一些低端产品的市场。最终低端消费品往往不是发达国家制造的,而是发展中国家才生产最终低端消费品,发达国家主要是搞工业化引领、集约型研究和现代化信息整合的工作。而发达国家的脑力型工人必然要求更多的休闲时间、学习时间和考究时间;发展中国家则因为当地资本家要把发达国家强加给当地资本家身上的成本都让工人来承担,因此当地工人只能夜以继日地更长时间地加班。 于是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最终为的是让本国公民得到更多的生活休息时间,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只能是让工人付出更多的生产劳动时间,其中的差额是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强抢来的。 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发展的时间先后不同罢了,一个是现在进行时,一个是过去时。 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困根源及其消除 作者 佚名 摘自 未知 发表 2007-1-22 16:55:43 背景 贫困是全球化的问题,也是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它影响了全球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也阻碍了中国改革开放最终目标的实现,是当今人类共同的大敌。因此,它是世界银行在其20年发展报告中唯一作为专题两次专门论述、并在其他年份的报告中多次提及的问题。 一、发展中国家贫困的现状 1、贫困的界定 贫困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贫困是经济意义上的贫困,指难以将生活维持在经济上最低水准的状况。广义贫困除包括经济意义上的贫困之外,还包括社会、发展、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如人口寿命、营养、教育、医疗、生存环境及失业等方面的状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总体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贫困的概念逐步由狭义的纯经济层面向广义的影响生存质量的多层面过渡。贫困概念界定的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点在世界银行和国际权威组织的定义中明显地体现出来。 世界银行《1980年世界发展报告》指出:“当某些人,某些家庭或某些群体没有足够的资源去获取他们在那个社会公认的,一般都能享受的饮食、生活条件、舒适和参加某些活动的机会,就是处于贫困状态。”显然,这里强调的是以消费水平为基础的物质条件。《1980年报告》将贫困线确定为人均年收入75美元。《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指出:“贫困,即缺少达到生活水准的能力”,并认为考虑贫困问题还要考虑人口寿命、营养状况、健康状况、儿童入学率、医疗卫生、识字能力、受教育机会等社会福利文化的内容。《1990年报告》确定了两条国际贫困线:一是人均年收入275美元以下为“赤贫”;二是人均年收入370美元(按1985年购买力平价不变价格计算)为“贫困”。1997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从“人文发展”的角度提出“人文贫困”的概念。它除了包括人均收入的因素外,还包括人均寿命、卫生、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多种指标。这种“人文贫困”的界定方法,能够较全面地反映一国的经济水准和生存状况,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以这个标准衡量,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落后的总体表现。 2、发展中国家贫困的现状 1991-1996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达到9%, 但贫困人口却没有因经济增长而减少,反而有所增加。据联合国调查,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口由1990年的10亿增加到目前的13亿。这些人生活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每人每天只有不到1美元的收入。在发展中国家中有8000 万人完全不能享受医疗服务,8.4亿人营养不良,2.6亿人不能上学。在最贫穷的非洲地区,贫困发生率(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目前,非洲6.3亿人口中,约有一半挣扎在饥饿线上。 (注:“非洲贫困状况恶化”,《人民日报》1996年2月7日第7版。 )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7年10月的一份报告称,世界贫困人口中70%是妇女。贫困家庭儿童的处境更糟。20世纪80年代中,发展中国家有1 亿儿童流浪街头。 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并未缓解贫困的状况给人们以警示:增长并不等于发展,经济增长是缓解贫困的重要因素,但并非最关键的因素。 二、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根源及解决途径 1、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根源 发展中国家的贫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历史条件制约、经济基础落后、自然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过度增长、经济结构单一、发展战略不当、经济政策失误等内部因素,也有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债务负担沉重、贸易条件恶化、贸易地位不利等外部因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教育水平低下。因为贫困人口只有获得谋生的机会,才能消除贫困;而如果没有利用和把握谋生机会的能力,或者说没有对机会的反应能力,任何机会都会从身边溜走。受教育程度低或没有受过任何教育的人,则无法获得这种能力。 从全球不同国家和社会各阶层看,贫困人口往往集中在经济落后、通讯不发达、交通不畅、教育不普及、识字率低、观念落后的偏远地区。在这些地区,由于得不到基本的社会服务和人力资本投资,贫困人口不具备利用谋生机会的能力,无力获得足够的食物,他们的孩子就更需要早先出去赚钱以补贴家用而不能上学;他们更需要多生育,靠一个大的家庭组织来维持成员的生计,人均生活水平更低,贫困进一步加剧。这一恶性循环的源头在于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劳动力生存状况的人力资本投资——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教育水平低下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根源。 2、解决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的关键 减轻贫困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1980年报告》分析了贫困、经济增长与人力开发之间的关系,指出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能有效地消除贫困,而人力开发在消除贫困特别是绝对贫困的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报告详细阐述了人力开发的几个主要因素:教育、健康、营养和生育,他们各自如何影响穷人的收入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1990年报告》进一步给出了由“机会”和“能力”两个方面组成的有效扶贫战略:“一是实行劳动密集型发展模式及其配套政策,促进对穷人最丰富的资产,即劳动力的需求,为穷人提供谋生的机会;二是广泛向穷人提供基本社会服务,增加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提高穷人利用谋生机会的能力。前者解决的是劳动力数量过多的问题,后者解决的是劳动力质量过低的问题,以此来提高劳动者的收入,从而解决贫困问题。”要将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与使穷人受益于经济增长的政策统一起来。其途径有:(1 )给穷人以资产所有权。一是将存量资产重新分配给穷人,如土地改革。二是增量资本作有利于穷人的分配。特别是通过初等教育和医疗保健对穷人人力资源的公共投资,成为增加穷人资产的重要政策手段。(2 )增加穷人所拥有资产的受益。即通过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业收益减轻贫困。非熟练劳动力是穷人最重要的资产,非熟练劳动力收益大幅度提高,能使收入分配有利于穷人。另外特别重要的是通过提高生产率来提高穷人的资产收益,这包括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和基础设施的投资。这种投资能够将促进增长与减缓贫困统一起来。研究表明,农业报酬增长额的1/4、非农业报酬的3/4可以归因于良好的教育。( 3)对穷人进行适度转让。上述无论哪种减轻贫困的方法,都有赖于穷人自身的接受和掌握能力,有赖于他们对新方式和新机会的利用,归根结底依赖于提高这种能力的人力资源开发。 人也是增长的源泉。一个受过良好教育和有健康身体的劳动者更容易获得好的工作机会,为经济增长做出更多的贡献。虽然创业精神和管理能力在公共和私人部门都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绝大多数普通劳动者的技能、知识和工作态度。因此,必须在取得短期的经济增长与着眼于人们的长期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投资之间保持平衡。要获得增长的源泉,达到和保持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就要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人力开发毫无疑问在消除贫困的斗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注:世界银行1980年《世界发展报告》。) 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因素,也是长期发展的基础。劳动能力是所有健康的穷人赖以生存的唯一宝贵的资本。因此,用教育来提高劳动力的生产率和穷人把握机会的能力,是同贫困斗争的最有效的途径。他使穷人有能力抓住经济增长的机会,提高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存量,从而提高他们明天的工作效率,使经济的长期发展获得不竭的资源。因此,政府有必要对现行的支出格局倾向做出调整,其中包括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社会部门旨在改善穷人生活状况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措施是,扩大和改善初级教育和基本的医疗卫生保健。政府有必要在贫困人口集中的农村地区增加公共投资,更好地利用现有资源,赋予地方当局更多的责任,持续扩大农村的诊疗所和小学数量,改进服务质量。在总结扶贫经验时,《1990年报告》指出:“任何试图在世界经济中开展竞争的国家,都有必要采取全面的教育政策,包括在高等教育、科技和专业培训方面的开支。”(注:世界银行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与贫困作斗争最成功的国家都推行一种有效的使用劳动力的增长模式,并对穷人的人力资源进行投资。这两方面兼顾的方针是减轻贫困的基本战略,两者缺一不可。一方面是为穷人提高运用其最丰富的资产——劳动力的机会,另一方面是改善其眼前的福利并提高其利用新出现的机会的能力。两相结合可以提高世界上绝大多数穷人的生活水准。”(注:世界银行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两个报告得出的同样结论是:对人力资本尤其是对教育的投资,有助于铲除贫困之根源。 三、中国的贫困问题 1、中国贫困问题的现状 像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贫困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障碍。自实施扶贫计划以来,中国的贫困人口锐减,但反贫困任务仍相当艰巨。一方面是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加大,初步脱贫人口返贫问题突出;另一方面,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又产生了城市新增贫困人口。 (1)农村贫困状况:以1985 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扶贫标准年人均纯收入200元为基础进行调整,1999年相当于635元。按照这一标准计算,截至1999年底,中国农村的贫困人口3400万。如果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估计,我国农村的贫困人口就远不止几千万,而是1.06亿(1998年底)。(注:杨军:“中国反贫困战略面临的困惑及调整思路”,《甘肃理论学刊》2001年1期。)据国务院扶贫办的报告估计, 如果把那些虽然已经解决了温饱但极易返贫的人口算上,中国目前的农村贫困人口可能超过农村总人口的10%。显然,我国农村的贫困标准是建立在维持基本生存的最低水平之上的。除物质生活贫穷外,我国贫困人口集中的地区社会保障和医疗条件差,生活质量差;贫困使一些儿童营养缺乏,健康状况不佳,许多适龄儿童特别是女童失学,文盲较多;信息闭塞,观念落后。 (2 )城市新增贫困人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企改革的深入,市场机制自发诱导的诸如失业、破产、收入差距悬殊等新的致贫因素的影响迅速增加,大批下岗和长期失业人员、退休职工中的低收入者等,构成了城镇新的贫困人口。1996年我国城镇贫困户数是306万户, 贫困人口1176万人,户年人均生活费收入1321元,比当年划定的城市贫困线户人均生活费收入1671元还要低20%。 (注:《中国工商时报》1997年10月10日。)近几年,随着下岗、失业问题的日益严重, 我国城镇贫困问题进一步恶化(见表1)。 附图{F102f43.BMP}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1)综合失业人数=下岗无业人员+失业人员 (2)综合失业率=综合失业人数/劳动力总数 据劳动部测算,2000年下岗职工总数为2100万, 按照新的要求,2000年之后,下岗职工将直接进入失业范围,不再新设再就业服务中心。这些人中约50%左右在失业救济金用完之后,不能重新就业,他们将陷入贫困之中。 城镇贫困人口的加入,使中国贫困人口的结构更加复杂,使中国贫困问题更加恶化。 (3 )中国的“人文贫困”:中国的城乡贫困不仅表现在经济收入、人均生活支出的经济层面上,更反映在生存状况、受教育程度、医疗卫生条件等生活环境质量上。若用人文发展指标来衡量,中国的“人文贫困”状况更加严重。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7年人类发展报告》对175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序中,中国排在108倍。联合国人文排序的新指标包括出生时的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综合入学率、人均GDP。这一人文发展指数更能反映人类文明的进步程度, 对“贫困”的理解也更为深刻。这种排序使我们看到,我们与其他国家的差距不仅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更重要的是在反映综合水平的人文指标上,而后者的差距比前者更难弥补。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后者这些指标决定了一个国家的长期发展(决不仅是增长)潜力,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真正水平和综合实力。这些人文发展指标为我国扶贫、脱贫工作指明了方向。 2、中国脱贫的关键 从中国的贫困人口阶层分布看,无论是农村贫困家庭还是城市贫困人口,都集中在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人群中。在农村,由于没有文化,无法掌握科学种田的知识,即便有了土地也得不到应有的收获,更无法抵御自然灾害的袭击。没有利用谋生机会的能力,不掌握生存技能,看不见也抓不到改变生活的机会,脱贫基础脆弱。即使是已经脱贫,但当使其初步脱贫的物质基础发生变化或稍有不测时,很快重新陷入贫困。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0%刚刚脱贫的人口又返贫。在城市,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的下岗人员很难胜任对技术要求较高的新岗位,难寻收入丰厚的职业。由此可见,摆脱贫困的关键是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在为贫困人口提供谋生机会的同时,更侧重于提高其利用谋生机会的能力。“改善人口质量的投资,能显著提高穷人的经济前途和福利”。(注:舒尔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讲演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 有鉴于此,政府应将扶贫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巩固和提高贫困个体的生存保障和发展能力上来,增加贫困人口受教育的机会,从而提升他们获取生存和发展资源的手段和能力,扶贫扶在根上、扶在点子上。政府要把扶贫和扶智有效地结合起来,在进行物质扶贫的同时增加文化扶贫的力度;在提供必要的资金、救济,使贫困人口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同时,加大提高贫困人口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的教育投入;在以物质投入缓解贫困现状的同时,强调“扶人”、“治本”这一根本途径。 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在扶贫工作中也面临着资金不足这一最大障碍。“面对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庞大的发展计划,政府往往需要在人力开发与其他项目间费力地权衡。“发展中国家应力图提高公共企业的资金营运效率,在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减少军费,以及减少一些需要高投入而不太紧急的项目投资,使更多的资金能够用于向小学教育、基本卫生保健这样的项目上。”(注:世界银行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 亚当·斯密说过:“一个国家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其劳动者所掌握的技能、熟练程度和判断力的高低。”这句话在今天仍然是至理名言。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她的人民。人力资源的全面开发既是经济发展的源泉又是它的最终目标。然而贫困不会在一夜之间消失,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也不可能在一夕之间实现,一个国家现今的健康和教育水平反映的很可能是其10年甚至20年前为人力开发所作的努力。(注:程漱兰等编著:《世界银行发展报告20年回顾》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7月。) 《管子·修权》里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中国的人力开发与反贫困斗争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做出不懈的努力,其中政府的作用尤为重要。
2023-09-04 21:42:484

冯玉军的代表性成果

自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已正式出版学术专著4部,译著4部,普法类专著2部,主编教材、杂志和论文集6部;主持2008年度司法部法治理论重点项目1项(《宗教活动法律化研究》)、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1项(《北京市地方立法的民主化和科学化问题研究:以实证分析与成本效益评估为中心》),主持完成国际横向交流课题2项(《中国欠发达地区农民法律意识调查》和《邯郸市电子政务和信息法制研究》)、200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项目1项(《全球化背景下的东亚法治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委托科研课题1项(《东亚法学研究和法治问题初探》)、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度青年科研课题1项(《法律与全球化一般理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青年课题1项(《法经济学课题体系与案例教学》),参与完成国家级课题6项、省级课题5项;在《新华文摘》、《中国法学》、《法制与社会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法学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理论版)等国家和省部级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参编教材和入选论文集10余部。 《法经济学范式》(个人专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版。《法律与经济推理:寻找中国问题的解决》(个人专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全球化与中国法制的回应》(个人专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版。《法律的成本效益分析》(个人专著),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朝阳法律评论》第一期(主编),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年4月版。《法经济学应用研究》论文集(主编),法律出版社2006年10月版。《法律硕士学位论文范例》论文集(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版。其中收录本人文章《中国法律硕士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法律硕士学位论文写作笔谈》。《美国法学经典论文选:以最高引证率为依据)》(编选),法律出版社2008年5月版。《美国法律思想经典》(编选),法律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公平与福利》,【美】路易斯·卡普洛 斯蒂文·沙维尔/著 冯玉军、涂永前/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10月版。《发展进程中的国家与法律》,【美】安·塞德曼 罗伯特·塞德曼/著 冯玉军、俞飞/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9月版。《银行法律基础知识》(主编),金融出版社2004年11月版。《证券法律基础知识》(主编),金融出版社2004年12月版。《保险法律基础知识》(主编),金融出版社2004年12月版。《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研究:概念、体系、结构》论文集,副主编,60万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9年2月版。《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前沿研究》论文集(副主编),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5年8月版。《正说明清九大奇案》(个人专著),黄山书社2009年1月版。《衙门里这些事儿——法律大讲堂》(个人专著),法律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1.《单双号限行与公民社会中的权利冲突及其解决》,载《法学家》2008年第5期。2.“中国都市住宅立退问题に関する法律的経済的分析”(日文),载日本国《山梨大学法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2008年7月出刊),西村幸次郎、格日乐合译。3.“法律全球化的可能之道与东亚法治的建构”,载中国人民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编《亚洲学术》(2007),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版。4.“法律与发展的中国经验”国际研讨会综述,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5.“在改革发展中体现中国特色——法律与发展的中国经验学术研讨会述要”,载《人民日报》(理论版)2008年6月30日07版。6.“西法东渐与学术自觉:中国移植外国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载《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8年第9期。7.“保障人民的表达权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载《青年记者》2008年3月。8. “论东亚共通法的建构”,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9.“全球化背景下的公民文化与法治秩序”,载《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第1期。10.“让人说话,天不会塌——解析‘表达权"”,载《人民日报》(理论版)2008年1月30日。11.“中国城市房屋拆迁问题与物权法的完善”,载《学术研究》2008年第2期。12.“公平还是福利?这是一个问题”,载《西部法学评论》2008年第1期。13.“如何走出拆迁纠纷的法律困境”,载《新华文摘》2007年第19期(10月5日)。14.“权利、权利与利益的博弈——中国城市房屋拆迁问题的法律与经济分析”,3万字,载《中国法学》2007年第4期。15. “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载《法制日报》2007-10-21。16.“借鉴国际法治文明成果,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载《光明日报》2007年12月17日第九版“法治”,15000字。17.“如何走出拆迁纠纷的法律困境”,载《光明日报》2007年5月26日。18.“当代美国法律思想的研究谱系”,载《法学家》2007年第6期。19. “历史”的幻象与超越——“法治”的历史阐释及其对亚洲的启示”,载《中美法律评论》2007年第2期。20.“政府信息公开尚存几大盲区”,载《人民政协报》2007年6月4日,B4版,2000字。21.“奥林匹克标志的知识产权保护初探”,载《法学论坛》2007年第4期。22.“法律发展理论的论证及其应用”,载《中国法学文档》第二辑(2006年)。23.“论体育法与人权保护”,载《华侨大学法学论丛》2006年第1卷。24.“略论全球化理论的研究语境”,载《法学家》2005年第2期(总第89期)。25.“法经济学范式的知识基础研究”,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26.“论体育法与人权保护”,载《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27.“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收录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学》2005.11。28.“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载《光明日报》(理论版)2005年1月5日。29.“略论法学研究范式的历史类型”,载《成人高教学刊》2005年第1期。30.“权利、权利与利益的博弈——《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法经济学分析”,载《洪范法律评论》2005年(总第3期)。31.“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报告:法学理论2005”,编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报告:精品与评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2.“法经济学范式研究与理论阐释”,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1期。33.“法律与全球化的实现途径刍议”,载《求是学刊》2004年第1期。34.“主权与知识产权全球化”,弗莱德.H.凯特/著 冯玉军/译 周静/校,收录《法律与全球化:实践背后的理论》,朱景文主编,法律出版社2004年4月版。35.“‘法律与全球化——实践背后的理论"研讨会纪要”,收录《法律与全球化:实践背后的理论》,朱景文主编,法律出版社2004年4月版。36.“略论法学研究范式的历史类型”,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收录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4。37.“法律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回顾”,载吕景胜等主编《法学理论前沿》,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38.“‘法治"的历史阐释及其对现实的启示”,载《法学家》2003年第4期(总第79期)。39.“法律全球化与本土化之争及其超越”,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季刊)2003年第1期。收录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3.7。40.“世界法的研究进路及其历史检讨”,载《金陵法学评论》2003年春季卷(总第5期)。41.“法理情深 终生求索”,载《高校理论战线》2003年第4期(总第79期)。42.《法律与全球化一般理论述评》,载《中国法学》2002年第4期。“‘法律与全球化——实践背后的理论"研讨会纪要”,载《法学家》2002年第6期。(第二作者)收录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3.4。43.“法律的交易成本分析”,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第6期。收录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新兴学科》2002年第4期。44.“法律市场论略”,载《烟台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45. “法律与全球化一般理论述评”,载《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五),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46.“世界法的学说史研究”,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47.“爱国与守法”,载2001年12月25日《光明日报》(理论版)48. “法律供给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载《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6期。49.“合同法的交易成本分析”,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50.“后现代法学理论述评”,载《现代法学》2001年第2期。51.“西部大开发的法制研究视野”,载《发展》2001年第12期。52.“法制改革及法治化过程的成本效益分析”,原载《天府新论》2000年第2期,收录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新思路》2001年第3期。53.“论法律均衡”,《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4。54. “法律经济分析的理论前提”,载《甘肃理论学刊》2000年第3期。55. “合同法的经济学透视”,载《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56.“论西部经济发展的法制促进”,载《法学家》1999年第3期。57.“物权法的经济学透视”,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58.“国家法与民间法的经济分析”,载《甘肃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59.“法律经济学论略”,原载《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4期,收录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新兴学科》1999年第4期。60.“法律的成本效益分析导论”,载《甘肃社会科学》1999年第5期。61.“论西部法律文化与区域法制创建”,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62. “西部法律文化的概念界定和研究方法”,载《天水师专学报》1999年第1期。63.“论经济法律效益的实现”,原载《兰州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收录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学》1998年第4期。64.“论经济法律成本函数及其降低方略”,《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65.“中国西部社会法律意识变迁及其特征”,原载《现代法学》1998年第5期,收录于《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9年第1期。66.“西部法律文化的地缘特征”,载《发展》1998年第11期。67. “‘兰州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规定"的经济分析”,载《发展》1998年第8期。68.“中央法与地方法的经济分析”,载《发展》1998年第7期。69.“‘严打"的经济学分析”,载《兰州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70.“融资租赁的经济法律分析”,载《发展》1997年第7期。71.“试论经济立法与节约交易成本的关系”,载《科学、经济、社会》1997年第3期。72. “论经济立法中的交易费用规律”,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73.“经济法律的效益功能分析”,载《兰州学刊》,1997年第6期。74. “当前的受贿和挪用公款犯罪初探”,载《发展》1997年第3期。75.“中国亟需建立特色法律援助制度”,载《发展》1997年第9期。76. “市场经济法制建设与效益法律观的确立”,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77.“典当业的法律思考”, 《发展》1996年第7期,收录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1996.7。78.“法律经济学方法论研究”,载《兰州学刊》1996年第3期。79. “经济立法的效益浅论”,载《法律与社会》1995年第6期。80.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日三国关系评析”,载《奇观、壮举、伟业》,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81. “民主社会主义理论特征分析”,载《挑战、机遇、改革》,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参编马长山主编《法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三章。参编朱景文主编:《法理学》(“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两章。参编吕世伦主编《西方法律思想源流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一章参编徐孟洲主编:《实用法律基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前三章,并担任电视播讲。参编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两课”示范教材《法律基础》(专科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一、三章。编写“法律硕士考试法理学测试题解”,载曾宪义总主编《2003年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联考自测试题题解》,法律出版社2002年11月出版。编写“法律硕士考试法理学串讲讲义”,载曾宪义主编《2003年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联考考试大串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出版。参编石天杰主编大学用马列原理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论文“法律与全球化一般理论述评”、“主权与知识产权全球化”(译稿),载入朱景文主编《法律与全球化——实践背后的理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论文“现代法治的价值追求:公正与效率的最佳结合”(孙国华 冯玉军),载入曹建明主编《公正与效率的法理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4月版。论文“西部法律文化的培植”,载王文学等编《中国西部开发与法律制度建设》,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版。论文“论西部发展的法律促进”,载《宏观经济法制文集》(北京市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编),2001年1月。论文“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日三国关系评析”,载《奇观、壮举、伟业》,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论文“民主社会主义理论特征分析”,载《挑战、机遇、改革》,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023-09-04 21:43:031

彭华民的主要奖励荣誉

2015年 中国十大社工人物2015年 中国社会学人最喜爱的女社会学家第一名 中国社会学网2015年 创新育人奖 南京大学2014年 教育部十二·五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1/72014年 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政府奖)2/52014年 江苏省优秀志愿服务奖(政府奖)服务学习-社工督导青年志愿服务2014年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2013年优秀图书奖 《从沉寂到创新:中国社会福利构建》2014年 民政部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优秀论文 需要为本视角下的港台残疾人社会福利发展研究 1/22013年 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政府奖)2/52013年 江苏省三八红旗手2013年 江苏省教育科技系统五一巾帼标兵2013年 香港中文大学五十年金禧社会工作杰出校友奖2012年 民政部首届全国优秀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一等奖(政府奖)1/52012年 江苏省高校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论文)二等奖(政府奖)2012年 中国社会学年会优秀论坛奖(社会福利制度创新:政府责任与社会组织责任论坛)2012年 江苏省妇联社会工作实务项目一等奖(抗逆小童星-流动儿童社会工作实务)1/52011年 中国社会学会优秀论坛奖(中国适度普惠福利社会与国际经验研究论坛)2010年 入选教育部马克思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社会政策概论》首席专家2010年 中国社会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1/2)2009年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政府奖)2009年 中国社会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1/2)2008年 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论文(1/2)2008年 天津市社会科学专著三等奖(政府奖)2007年 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论文(1/2)2007年 南开大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科研)奖2007年 南开大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奖2006年 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论文(1/2)2006年 天津市精品课程(社会学概论)(1/5)2006年 南开大学示范精品课程(社会学概论)(1/5)2006年 南开大学精品课程(社会政策概论)(2/3)2005年 中国社会学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05年 南开大学优秀示范课程(社会学概论)(1/5)2004年 南开大学精品课程(社会学概论)(1/5)2002年 香港中文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2001年 天津市多媒体教学三等奖 (1/3)(政府奖)2000年 南开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1/2)1999年 天津市社会科学成果著作三等奖 (政府奖)1999年 中国教育工会调研论文优秀奖1994-2001年 南开大学学术梯队成员(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1998年 南开大学优秀示范课程奖(社会学概论)(1/5)1998年 天津市工会先进工会委员1997年 南开大学华为优秀教师二等奖1996年 南开大学社会学概论优秀课程奖(2/5)1996年 南开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1993年 南开大学优秀教师奖  科研成果2016年《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彭华民主编 徐愫副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部十二·五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待出)2016年《解析社会政策》〔英〕皮特-阿尔科克主编 彭华民主译 黄叶清等校华东理工出版社 (待出)2016年《社会福利评论》第三辑(《福利社会:理论、制度与实践》)彭华民 平野隆之(日)主编,穗坂光彦(日) 朱安新副主编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待出)2016年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研究》 载《中国社会学年鉴》李培林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 《中国城市儿童保护问题与社区儿童保护体系研究》,载野口定久(日)主编《包容型福利社会的基础构建——从中日韩的社区福利比较研究出发》日本(待出)2016年 《中国社会工作政策发展背景、动力与价值——兼论社会工作合法性获得》《中州学刊》第2期2015年《中国社会救助制度分析:范式嵌入、理念转型与福利提供》,《学术月刊》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2015年7期全文转载2015年《社会发展视野下社会工作本土化实践与反思——基于南京的个案实践》《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年3期2015年 《中国残疾人特殊教育制度转型——福利政策体系化与福利提供优化》《南开学报》4期2015年《四城市老人幸福感与三维度社区社会参与关系—基于中国适度普惠社会福利数据库分析》《东岳论丛》第7期2015年《家庭资源重构与农村老年人压力应对问题初探》《北京社会科学》9期2015年 《中国困境儿童研究轨迹:概念、政策和议题》《江海学刊》4期2015年 《社会发展视野下社会工作本土化实践与反思》《湖北民族学院学报》5期2015年 《资源与权力:多元互动中社会工作机构发展模式研究》《内蒙社会科学》5期2015年 《治理与服务:社会工作行业组织功能定位》《社会工作与管理》1期2015年 《需要为本的流浪儿童福利政策导向与框架——基于流浪儿童救助实践和政策变迁的分析》《长白学刊》1期2015年 《抗逆小童星:提升流动儿童抗逆力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载王思斌主编《中国MSW案例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福利服务:华人社会社工范式互构》(《社会福利评论》第二辑)彭华民 曾洁雯(港)联合主编,陈学荣 黎永开(港) 郁德芬(港)副主编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 《制度主义视角下中国反贫困政策发展创新研究》《社会建设》1期2014年 《抗逆力视角下高校学生自杀原因及干预路径探析》《中国青年研究》8期2014年 《跨文化社会工作视角下的流动儿童服务模式重构》《学术论坛》4期2014年 《近三十年流浪儿童教育研究述评》《中国特殊教育》第1期2014年 《嵌入文化的流动儿童社会工作服务:理论与实践反思》《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3期2014年 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4期全文转载2014年 《福利治理的本土创新与国际经验》《社会工作》第12期2014年 《我国流浪儿童救助模式的转向研究:基于抗逆力理论的视角》《江苏大学学报》第5期2014年《证据为本的实践教学:社会工作教育的新范式》《常州大学学报》第5期2014年 《近十年流浪儿童救助困境及对策研究》《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第1期2014年 《体育彩票与公益筹款机制创新》《新华日报》4月29日2014年《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彭华民主编 徐愫副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东亚福利:福利责任与福利提供》(《社会福利评论》第一辑),彭华民主编, 曹兴植(韩) 白泽政和(日)副主编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 《反贫困社会政策》,载《社会政策概论》(第三版)关信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我国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载《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第二版)关信平主编 中国社会出版社2013年 《大学生心理问题污名认知及应对》《教育评论》 第6期2013年 《论民生为本的社会建设》《社会工作》第2期2013年 《社会建设亟需社会政策的创新发展》《新华日报》(思想版)3月19日2013年 《儿童保护中社会工作服务的介入路径——基于儿童死亡事件的反思》《中国社会工作》第8期(上)2013年 《救助管理领域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重庆社会科学》第1期2013年《新华文摘》5期摘要刊登2013年 《中国社会建设的政策创新目标与实施框架》《福利中国》第1期2013年 《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安排:中国内地与香港的三维比较》《南开学报》第1期2013年 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2期全文转载2013年 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2期摘要转载2012年 《中国政府社会福利责任:理论范式流变与制度转型创新》《天津社会科学》第6期2013年 人大复印资料《管理科学》2期全文转载2012年 《服务学习:核心要素、角色结构和行动模式》《探索与争鸣》第10期2012年 《妇女儿童家庭社会工作实务案例》李蓁 彭华民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排斥与融入:低收入农民工城市住房困境与政策研究》《山东社会科学》第8期2012年 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11期全文转载2012年 《社会福利视角下流浪儿童救助工作困境研究》《甘肃理论学刊》第4期2012年 《抗逆力:一项低收入社区流动儿童的实证研究》《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第4期2012年 《社会福利制度创新:政府责任与社会组织责任》《社会工作》第12期2012年 《儿童抗逆力:关于流动儿童社会工作实务的探讨》《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第3期2012年 《社会工作伦理视角下流浪儿童救助困境探析》《前沿》第9期2012年 《抗逆力:一项低收入社区流动儿童的实证研究》《社区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台湾:德伸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2年 《需要为本的社会福利目标定位与中国社会政策框架》《社会政策评论》第3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 《从沉寂到创新:中国社会福利构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 《服务学习:社工督导志愿服务新模式》 主编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本土与创新:重构社会工作实务模式》《创新中国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丛书》总序,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抗逆小童星—流动儿童抗逆力提升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中国社会工作》第12期2012年 《社会工作在流浪儿童救助中的应用研究——以N市救助管理站为例》《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4期2011年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中国组合式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构建》《学术月刊》第 10期2012年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1期全文转载2011年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阶段与特征—一个制度主义的分析》《福建论坛》第10期2012年《新华文摘》4期摘要刊登2012年 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3期全文转载2011年 《台湾身心障碍者社会福利制度:社会需要与制度构建》《东岳论丛》第6期2011年 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6期全文转载2011年 《社会福利转型背景下本土社会工作实务发展》《社会工作》12期2011年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研究回顾:2007-2009》,载《中国社会学年鉴2007-2009》,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迈向人类福利新阶段》《解析福利丛书》总序 彭华民 李秉勤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格致出版社2011年 《消费社会学新论》 主编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让我们做朋友:儿童人际交往训练手册》 主编 中国人口出版社2011年 《中国适度普惠社会福利的两翼:理论发展与制度建构》《福利中国》第4期2011年 《中国适度普惠社会福利的理论辨析》《理论文萃》第5期2011年 《推动东亚社会福利发展与创新研究》《社会工作》第6期2011年 《推动普惠人民的福利社会的建设步伐》《社会工作》第5期2010 State-funded Re-employment Training andParticipation in Informal Employment in Tianjin, Bingqin Li and Huamin Peng,Marginalisation in Urban China: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edited by Fulong Wu and ChrisWebster,Palgrave2010年 《迁移与排斥:德国移民政策模式探析》《欧洲研究》第5期2010年 《社会需要路径下的中国社会福利发展框架研究》载《社会福利与社会建设》毛振华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中国社会福利转型:需要为本与适度普惠》载《中国社会变迁:60年回顾与思考》石英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社会工作引导志愿服务发展》载《社会工作发展报告2009-2011》蒋昆生 戚学森主编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从沉寂到创新:中国社会福利30年学术轨迹审视》《东岳论丛》第8期2010年 《需要为本的中国社会福利目标定位》《南开学报》第4期2010年 《需要为本的中国本土社会工作模式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第3期2010年 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6期全文转载2010年 《论志愿服务的社会工作督导模式》 《中国青年研究》第4期2010年 《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载《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第二版)关信平主编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 《底线公平理论的学术价值》《光明日报》5月7号2009年 《中国反贫困政策与行动》载《中国社会建设与发展研究》张静 关信平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中国住房政策研究》载《中国社会建设与发展研究》 张静 关信平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9年 《服务学习手册》 主编 联合国儿基会2009年 《西方社会福利理论最新发展:论国家、体制、政策与方法》 主编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书目)2009年 《反贫困社会政策》载《社会政策概论》(第二版) 关信平主编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儿童友好家园操作手册》参编 北京:联合国儿基会2009年 《台湾社区发展:从福利小区到永续小区》《南开学报》 第2期2009年 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8期全文转载2009年 《福利国家的比较研究方法研究》《东岳论丛》第1期2009年 《服务学习:整合大学教育与志愿服务》《中国青年研究》第14期2009年 《比较社会政策视角下的中西和谐社会观》《南开学报》第1期2009年 《新马克思主义论福利国家内在矛盾与重组》《国外社会科学》第1期2009年 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6期全文转载2008 Unemployment Experience and RegisteredLong-term Unemployment in China: A Gender Perspective. With Bingqin Li. Journal of Asian Woman Studies.2008年 《欧盟就业政策研究》载《和谐与发展:天津社会科学优秀论文》,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 《社会需要与社会福利》独著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Household strategies and migrant housinginequality in Tianjin. With Duda, Mark and Li, Bingqin. In: Nielsen, Ingrid andSmyth, Russell(eds) Migrationand social protection in China. World Scientific,London,UK,pp. 184-204.2007年 《社会政策部》主编 载《社会学经典原著选读》景天魁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载《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第一版)关信平主编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2007年《对建筑工地农民工的多元社会排斥问题研究》载《中国社会政策研究》景天魁主编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排斥问题研究—以天津市为例》载《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论文集--和谐、创新、发展》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英国医疗卫生体系的问题与社会政策改革》《社会工作》第3期2007年《福利三角中的社会排斥:对中国城市新贫穷社群的一个实证研究》 独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评第三条道路的社会政策理论》载《南开社会学评论》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论西方福利国家危机:新马克思主义的视角》载《南开社会学评论》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Market Transformation and Labour Protec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in China – Isthere a sequence. With Bingqin Li. POLITIKA -The Annual Journal (AJPPAA).2007 Low-Cost Urban Housing Markets:Serving the Needs of Low-Wage, Rural-Urban Migrants? with Bingqin Li and Mark Duke. Working paper to LincolnInstitute of Land Policy,USA.2007年《城市新贫穷社群与多重社会排斥研究》载《中国社会政策研究》杨团主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嵌入社会框架的社会福利模式:理论与政策反思》《社会》第6期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社会保障》6期全文转载2006年 《社会政策研究中的伦理议题》载王思斌主编《社会工作专业化及本土化实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福利多元主义解析》载《天津社会科学优秀论文集》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福利多元主义:福利提供从国家到多元部门的转型》《南开学报》第6期  由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社会保障》2007年4期全文转载2006年《福利三角:一个社会政策的分析范式》《社会学研究》第4期.2005年《福利三角:一个社会政策的分析范式》作为中国社会学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收入李培林主编,2006年《建立和谐社会:中国社会学年会获奖论文集》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城市新贫穷社群的形成--以天津秋风里社区为例》彭华民 刘军强 《中国社会保障》第1期2006年《欧盟反社会排斥的社会政策:以劳动力市场为例》《社会工作》第7期2006年《社会政策中的制度主义》《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4辑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社会政策的价值取向研究》载《社会工作专业化及本土化实践》王思斌主编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社会学概论》 主编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The Social Protection of RuralWorkers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Urban China. With Bingqin Li. WorkingPaper of TheCenterofSocialExclusion Analysis,LES,UK.2005年《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合:一个欧盟社会政策的分析路径》 《南开学报》第 1期   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社会学》5期全文转载2004年 《反贫困社会政策》载《社会政策概论》 关信平主编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社会排斥概念解析》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2辑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3年《城市新贫穷社群与就业:一个社会排斥的制度分析》《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香港: 香港中文大学2001年《论网络时代的虚拟社区》《重庆邮电学院报》第2期2000年《欧盟一体化和消费者保护》 《南开学报》第 2期1999年《人与社区整合的研究》载《南开大学法政学院学术论丛》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年《转型期中的社会不平等》 独著 社会知识系列丛书 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9年《炫耀消费探析》《南开经济研究》第 1期1999年《消费者运动论》《社会》第 2 期1999年《主题讨论 学生为本》载《南开大学法政学院学术论丛》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年《世界消费者运动发展》《社会》 4期1997年《社会学概论》 参编 北京: 知识出版社1996年《消费社会学》 独著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重点出版书目1993年《美国阶级结构》主译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古代管理思想在当今社会的应用》 参编 北京: 北京人民出版社 国家“八五”重点规划项目1994年《国际市场经营辞典》 参编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年《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 撰写“经济社会学”等条目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社会稳定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参著 天津: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心理咨询百科全书》 参编 吉林: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我国当前社会问题透视及治理方案》 参编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社会学辞典》 参编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年《对天津青年炫耀消费的调查》《天津日报》11月29日理论版1993年《论以人为中心的协调发展理论》 《社会学与现代化》第1期1992年《论国营企业职工对教育培训需要的特征》《社会学与现代化》第 1期1991年《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农民日报》 5月29日理论版1991年《论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 《社会》 第7期1991年《市场促销宣传的效果评价方法探析》《南开经济研究》 第3期1990年《测量社会分层的变量系统》《社会学与社会调查》第 5期1990年《韦伯对阶级层理论的贡献》《社会学与现代化》第 4期1989年《以技术换市场 强化中心城市功能》《中国社会学函授大学校刊》第7期1988年《论经济、科技、社会协调发展的主体》《社会学研究》第5期1988年《对社会学系毕业研究生质量的跟踪调查》《南开教育论丛》第 4期1987年《科技统计的现状及评价》《社会学与现代化》第2期1985年《经济社会学研讨会在津召开》《社会学与现代化》第3期1985年《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评述》《社会调查与研究》(《社会学研究》前身)第6期1985年《论凡勃伦的炫耀消费思想》《社会调查与研究》(《社会学研究》前身)第4期1985年《美国社会学家英克尔斯论个人现代化》《国外社会学》第2期1985年《积极开展经济社会学的研究》《天津社联通讯》第8期1984年《浅谈交通社会学研究的内容与意义》《社会学与现代化》第1期1982年《社区的交通》 天津市社联主编 《天津市社会学会年会论文选》1982年《“四班三运转”的经济与社会效果》《南开学报》第5期1981年《社会学在大学生中》《社会学通讯》(《社会学研究》前身)第2期
2023-09-04 21:43:181

简析我国现行物流体系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因素

它们是相辅相成的!物流是电子商务 所必须的拥有的一项 要通过物流传递给买家 它是一个必须的途径。
2023-09-04 21:43:362

李国玺判了几年刑

这个你要具体上百度或者浏览器去搜索这个是不可以发在网上的
2023-09-04 21:43:466

我们国家甚么时候,才能追上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

对于发达国家的定义,有多种说法,但公认的标准是:较高的人均GDP(不是GDP总量)和社会发展水平。按1995年前后的标准,人均GDP在8000美元以上(按名义汇率计算)加上一定程度的社会发展水平就可基本定义为 发达国家。近10年的发展,使8000美元这个标准已经落后了,2005年应提高到10000美元左右。 按这个定义,在这10年,有8个国家已经加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这8个国家是:塞浦路斯、巴哈马、斯洛文尼亚 、 以色列、 韩国 、马耳他、匈牙利 和捷克 什么叫发达国家,而什么又叫发展中国家呢,从国际分工的合作之中可见一斑。 在国际分工中,发达国家可以得到高尖精的产品市场,而发展中国家只能是做一些低端产品的市场。最终低端消费品往往不是发达国家制造的,而是发展中国家才生产最终低端消费品,发达国家主要是搞工业化引领、集约型研究和现代化信息整合的工作。而发达国家的脑力型工人必然要求更多的休闲时间、学习时间和考究时间;发展中国家则因为当地资本家要把发达国家强加给当地资本家身上的成本都让工人来承担,因此当地工人只能夜以继日地更长时间地加班。 于是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最终为的是让本国公民得到更多的生活休息时间,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只能是让工人付出更多的生产劳动时间,其中的差额是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强抢来的。 什么叫发达国家,而什么又叫发展中国家呢,从国际分工的合作之中可见一斑。 在国际分工中,发达国家可以得到高尖精的产品市场,而发展中国家只能是做一些低端产品的市场。最终低端消费品往往不是发达国家制造的,而是发展中国家才生产最终低端消费品,发达国家主要是搞工业化引领、集约型研究和现代化信息整合的工作。而发达国家的脑力型工人必然要求更多的休闲时间、学习时间和考究时间;发展中国家则因为当地资本家要把发达国家强加给当地资本家身上的成本都让工人来承担,因此当地工人只能夜以继日地更长时间地加班。 于是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最终为的是让本国公民得到更多的生活休息时间,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只能是让工人付出更多的生产劳动时间,其中的差额是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强抢来的。 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发展的时间先后不同罢了,一个是现在进行时,一个是过去时。 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困根源及其消除 作者 佚名 摘自 未知 发表 2007-1-22 16:55:43 背景 贫困是全球化的问题,也是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它影响了全球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也阻碍了中国改革开放最终目标的实现,是当今人类共同的大敌。因此,它是世界银行在其20年发展报告中唯一作为专题两次专门论述、并在其他年份的报告中多次提及的问题。 一、发展中国家贫困的现状 1、贫困的界定 贫困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贫困是经济意义上的贫困,指难以将生活维持在经济上最低水准的状况。广义贫困除包括经济意义上的贫困之外,还包括社会、发展、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如人口寿命、营养、教育、医疗、生存环境及失业等方面的状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总体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贫困的概念逐步由狭义的纯经济层面向广义的影响生存质量的多层面过渡。贫困概念界定的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点在世界银行和国际权威组织的定义中明显地体现出来。 世界银行《1980年世界发展报告》指出:“当某些人,某些家庭或某些群体没有足够的资源去获取他们在那个社会公认的,一般都能享受的饮食、生活条件、舒适和参加某些活动的机会,就是处于贫困状态。”显然,这里强调的是以消费水平为基础的物质条件。《1980年报告》将贫困线确定为人均年收入75美元。《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指出:“贫困,即缺少达到生活水准的能力”,并认为考虑贫困问题还要考虑人口寿命、营养状况、健康状况、儿童入学率、医疗卫生、识字能力、受教育机会等社会福利文化的内容。《1990年报告》确定了两条国际贫困线:一是人均年收入275美元以下为“赤贫”;二是人均年收入370美元(按1985年购买力平价不变价格计算)为“贫困”。1997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从“人文发展”的角度提出“人文贫困”的概念。它除了包括人均收入的因素外,还包括人均寿命、卫生、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多种指标。这种“人文贫困”的界定方法,能够较全面地反映一国的经济水准和生存状况,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以这个标准衡量,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落后的总体表现。 2、发展中国家贫困的现状 1991-1996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达到9%, 但贫困人口却没有因经济增长而减少,反而有所增加。据联合国调查,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口由1990年的10亿增加到目前的13亿。这些人生活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每人每天只有不到1美元的收入。在发展中国家中有8000 万人完全不能享受医疗服务,8.4亿人营养不良,2.6亿人不能上学。在最贫穷的非洲地区,贫困发生率(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目前,非洲6.3亿人口中,约有一半挣扎在饥饿线上。 (注:“非洲贫困状况恶化”,《人民日报》1996年2月7日第7版。 )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7年10月的一份报告称,世界贫困人口中70%是妇女。贫困家庭儿童的处境更糟。20世纪80年代中,发展中国家有1 亿儿童流浪街头。 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并未缓解贫困的状况给人们以警示:增长并不等于发展,经济增长是缓解贫困的重要因素,但并非最关键的因素。 二、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根源及解决途径 1、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根源 发展中国家的贫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历史条件制约、经济基础落后、自然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过度增长、经济结构单一、发展战略不当、经济政策失误等内部因素,也有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债务负担沉重、贸易条件恶化、贸易地位不利等外部因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教育水平低下。因为贫困人口只有获得谋生的机会,才能消除贫困;而如果没有利用和把握谋生机会的能力,或者说没有对机会的反应能力,任何机会都会从身边溜走。受教育程度低或没有受过任何教育的人,则无法获得这种能力。 从全球不同国家和社会各阶层看,贫困人口往往集中在经济落后、通讯不发达、交通不畅、教育不普及、识字率低、观念落后的偏远地区。在这些地区,由于得不到基本的社会服务和人力资本投资,贫困人口不具备利用谋生机会的能力,无力获得足够的食物,他们的孩子就更需要早先出去赚钱以补贴家用而不能上学;他们更需要多生育,靠一个大的家庭组织来维持成员的生计,人均生活水平更低,贫困进一步加剧。这一恶性循环的源头在于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劳动力生存状况的人力资本投资——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教育水平低下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根源。 2、解决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的关键 减轻贫困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1980年报告》分析了贫困、经济增长与人力开发之间的关系,指出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能有效地消除贫困,而人力开发在消除贫困特别是绝对贫困的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报告详细阐述了人力开发的几个主要因素:教育、健康、营养和生育,他们各自如何影响穷人的收入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1990年报告》进一步给出了由“机会”和“能力”两个方面组成的有效扶贫战略:“一是实行劳动密集型发展模式及其配套政策,促进对穷人最丰富的资产,即劳动力的需求,为穷人提供谋生的机会;二是广泛向穷人提供基本社会服务,增加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提高穷人利用谋生机会的能力。前者解决的是劳动力数量过多的问题,后者解决的是劳动力质量过低的问题,以此来提高劳动者的收入,从而解决贫困问题。”要将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与使穷人受益于经济增长的政策统一起来。其途径有:(1 )给穷人以资产所有权。一是将存量资产重新分配给穷人,如土地改革。二是增量资本作有利于穷人的分配。特别是通过初等教育和医疗保健对穷人人力资源的公共投资,成为增加穷人资产的重要政策手段。(2 )增加穷人所拥有资产的受益。即通过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业收益减轻贫困。非熟练劳动力是穷人最重要的资产,非熟练劳动力收益大幅度提高,能使收入分配有利于穷人。另外特别重要的是通过提高生产率来提高穷人的资产收益,这包括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和基础设施的投资。这种投资能够将促进增长与减缓贫困统一起来。研究表明,农业报酬增长额的1/4、非农业报酬的3/4可以归因于良好的教育。( 3)对穷人进行适度转让。上述无论哪种减轻贫困的方法,都有赖于穷人自身的接受和掌握能力,有赖于他们对新方式和新机会的利用,归根结底依赖于提高这种能力的人力资源开发。 人也是增长的源泉。一个受过良好教育和有健康身体的劳动者更容易获得好的工作机会,为经济增长做出更多的贡献。虽然创业精神和管理能力在公共和私人部门都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绝大多数普通劳动者的技能、知识和工作态度。因此,必须在取得短期的经济增长与着眼于人们的长期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投资之间保持平衡。要获得增长的源泉,达到和保持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就要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人力开发毫无疑问在消除贫困的斗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注:世界银行1980年《世界发展报告》。) 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因素,也是长期发展的基础。劳动能力是所有健康的穷人赖以生存的唯一宝贵的资本。因此,用教育来提高劳动力的生产率和穷人把握机会的能力,是同贫困斗争的最有效的途径。他使穷人有能力抓住经济增长的机会,提高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存量,从而提高他们明天的工作效率,使经济的长期发展获得不竭的资源。因此,政府有必要对现行的支出格局倾向做出调整,其中包括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社会部门旨在改善穷人生活状况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措施是,扩大和改善初级教育和基本的医疗卫生保健。政府有必要在贫困人口集中的农村地区增加公共投资,更好地利用现有资源,赋予地方当局更多的责任,持续扩大农村的诊疗所和小学数量,改进服务质量。在总结扶贫经验时,《1990年报告》指出:“任何试图在世界经济中开展竞争的国家,都有必要采取全面的教育政策,包括在高等教育、科技和专业培训方面的开支。”(注:世界银行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与贫困作斗争最成功的国家都推行一种有效的使用劳动力的增长模式,并对穷人的人力资源进行投资。这两方面兼顾的方针是减轻贫困的基本战略,两者缺一不可。一方面是为穷人提高运用其最丰富的资产——劳动力的机会,另一方面是改善其眼前的福利并提高其利用新出现的机会的能力。两相结合可以提高世界上绝大多数穷人的生活水准。”(注:世界银行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两个报告得出的同样结论是:对人力资本尤其是对教育的投资,有助于铲除贫困之根源。 三、中国的贫困问题 1、中国贫困问题的现状 像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贫困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障碍。自实施扶贫计划以来,中国的贫困人口锐减,但反贫困任务仍相当艰巨。一方面是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加大,初步脱贫人口返贫问题突出;另一方面,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又产生了城市新增贫困人口。 (1)农村贫困状况:以1985 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扶贫标准年人均纯收入200元为基础进行调整,1999年相当于635元。按照这一标准计算,截至1999年底,中国农村的贫困人口3400万。如果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估计,我国农村的贫困人口就远不止几千万,而是1.06亿(1998年底)。(注:杨军:“中国反贫困战略面临的困惑及调整思路”,《甘肃理论学刊》2001年1期。)据国务院扶贫办的报告估计, 如果把那些虽然已经解决了温饱但极易返贫的人口算上,中国目前的农村贫困人口可能超过农村总人口的10%。显然,我国农村的贫困标准是建立在维持基本生存的最低水平之上的。除物质生活贫穷外,我国贫困人口集中的地区社会保障和医疗条件差,生活质量差;贫困使一些儿童营养缺乏,健康状况不佳,许多适龄儿童特别是女童失学,文盲较多;信息闭塞,观念落后。 (2 )城市新增贫困人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企改革的深入,市场机制自发诱导的诸如失业、破产、收入差距悬殊等新的致贫因素的影响迅速增加,大批下岗和长期失业人员、退休职工中的低收入者等,构成了城镇新的贫困人口。1996年我国城镇贫困户数是306万户, 贫困人口1176万人,户年人均生活费收入1321元,比当年划定的城市贫困线户人均生活费收入1671元还要低20%。 (注:《中国工商时报》1997年10月10日。)近几年,随着下岗、失业问题的日益严重, 我国城镇贫困问题进一步恶化(见表1)。 附图{F102f43.BMP}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1)综合失业人数=下岗无业人员+失业人员 (2)综合失业率=综合失业人数/劳动力总数 据劳动部测算,2000年下岗职工总数为2100万, 按照新的要求,2000年之后,下岗职工将直接进入失业范围,不再新设再就业服务中心。这些人中约50%左右在失业救济金用完之后,不能重新就业,他们将陷入贫困之中。 城镇贫困人口的加入,使中国贫困人口的结构更加复杂,使中国贫困问题更加恶化。 (3 )中国的“人文贫困”:中国的城乡贫困不仅表现在经济收入、人均生活支出的经济层面上,更反映在生存状况、受教育程度、医疗卫生条件等生活环境质量上。若用人文发展指标来衡量,中国的“人文贫困”状况更加严重。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7年人类发展报告》对175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序中,中国排在108倍。联合国人文排序的新指标包括出生时的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综合入学率、人均GDP。这一人文发展指数更能反映人类文明的进步程度, 对“贫困”的理解也更为深刻。这种排序使我们看到,我们与其他国家的差距不仅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更重要的是在反映综合水平的人文指标上,而后者的差距比前者更难弥补。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后者这些指标决定了一个国家的长期发展(决不仅是增长)潜力,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真正水平和综合实力。这些人文发展指标为我国扶贫、脱贫工作指明了方向。 2、中国脱贫的关键 从中国的贫困人口阶层分布看,无论是农村贫困家庭还是城市贫困人口,都集中在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人群中。在农村,由于没有文化,无法掌握科学种田的知识,即便有了土地也得不到应有的收获,更无法抵御自然灾害的袭击。没有利用谋生机会的能力,不掌握生存技能,看不见也抓不到改变生活的机会,脱贫基础脆弱。即使是已经脱贫,但当使其初步脱贫的物质基础发生变化或稍有不测时,很快重新陷入贫困。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0%刚刚脱贫的人口又返贫。在城市,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的下岗人员很难胜任对技术要求较高的新岗位,难寻收入丰厚的职业。由此可见,摆脱贫困的关键是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在为贫困人口提供谋生机会的同时,更侧重于提高其利用谋生机会的能力。“改善人口质量的投资,能显著提高穷人的经济前途和福利”。(注:舒尔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讲演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 有鉴于此,政府应将扶贫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巩固和提高贫困个体的生存保障和发展能力上来,增加贫困人口受教育的机会,从而提升他们获取生存和发展资源的手段和能力,扶贫扶在根上、扶在点子上。政府要把扶贫和扶智有效地结合起来,在进行物质扶贫的同时增加文化扶贫的力度;在提供必要的资金、救济,使贫困人口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同时,加大提高贫困人口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的教育投入;在以物质投入缓解贫困现状的同时,强调“扶人”、“治本”这一根本途径。 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在扶贫工作中也面临着资金不足这一最大障碍。“面对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庞大的发展计划,政府往往需要在人力开发与其他项目间费力地权衡。“发展中国家应力图提高公共企业的资金营运效率,在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减少军费,以及减少一些需要高投入而不太紧急的项目投资,使更多的资金能够用于向小学教育、基本卫生保健这样的项目上。”(注:世界银行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 亚当·斯密说过:“一个国家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其劳动者所掌握的技能、熟练程度和判断力的高低。”这句话在今天仍然是至理名言。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她的人民。人力资源的全面开发既是经济发展的源泉又是它的最终目标。然而贫困不会在一夜之间消失,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也不可能在一夕之间实现,一个国家现今的健康和教育水平反映的很可能是其10年甚至20年前为人力开发所作的努力。(注:程漱兰等编著:《世界银行发展报告20年回顾》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7月。) 《管子·修权》里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中国的人力开发与反贫困斗争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做出不懈的努力,其中政府的作用尤为重要。
2023-09-04 21:44:181

人们的年收入与自己国家的经济是成正比的,你们看希腊经济崩溃了,他们年收入就减少了许多,我说的对吗?

对于发达国家的定义,有多种说法,但公认的标准是:较高的人均GDP(不是GDP总量)和社会发展水平。按1995年前后的标准,人均GDP在8000美元以上(按名义汇率计算)加上一定程度的社会发展水平就可基本定义为发达国家。近10年的发展,使8000美元这个标准已经落后了,2005年应提高到10000美元左右。按这个定义,在这10年,有8个国家已经加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这8个国家是:塞浦路斯、巴哈马、斯洛文尼亚、以色列、韩国、马耳他、匈牙利和捷克什么叫发达国家,而什么又叫发展中国家呢,从国际分工的合作之中可见一斑。在国际分工中,发达国家可以得到高尖精的产品市场,而发展中国家只能是做一些低端产品的市场。最终低端消费品往往不是发达国家制造的,而是发展中国家才生产最终低端消费品,发达国家主要是搞工业化引领、集约型研究和现代化信息整合的工作。而发达国家的脑力型工人必然要求的休闲时间、学习时间和考究时间;发展中国家则因为当地资本家要把发达国家强加给当地资本家身上的成本都让工人来承担,因此当地工人只能夜以继日地更长时间地加班。于是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最终为的是让本国公民得到的生活休息时间,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只能是让工人付出的生产劳动时间,其中的差额是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强抢来的。什么叫发达国家,而什么又叫发展中国家呢,从国际分工的合作之中可见一斑。在国际分工中,发达国家可以得到高尖精的产品市场,而发展中国家只能是做一些低端产品的市场。最终低端消费品往往不是发达国家制造的,而是发展中国家才生产最终低端消费品,发达国家主要是搞工业化引领、集约型研究和现代化信息整合的工作。而发达国家的脑力型工人必然要求的休闲时间、学习时间和考究时间;发展中国家则因为当地资本家要把发达国家强加给当地资本家身上的成本都让工人来承担,因此当地工人只能夜以继日地更长时间地加班。于是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最终为的是让本国公民得到的生活休息时间,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只能是让工人付出的生产劳动时间,其中的差额是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强抢来的。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发展的时间先后不同罢了,一个是现在进行时,一个是过去时。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困根源及其消除作者佚名摘自未知发表2007-1-2216:55:43背景贫困是全球化的问题,也是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它影响了全球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也阻碍了中国改革开放最终目标的实现,是当今人类共同的大敌。因此,它是世界银行在其20年发展报告中唯一作为专题两次专门论述、并在其他年份的报告中多次提及的问题。一、发展中国家贫困的现状1、贫困的界定贫困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贫困是经济意义上的贫困,指难以将生活维持在经济上最低水准的状况。广义贫困除包括经济意义上的贫困之外,还包括社会、发展、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如人口寿命、营养、教育、医疗、生存环境及失业等方面的状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总体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贫困的概念逐步由狭义的纯经济层面向广义的影响生存质量的多层面过渡。贫困概念界定的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点在世界银行和国际权威组织的定义中明显地体现出来。世界银行《1980年世界发展报告》指出:“当某些人,某些家庭或某些群体没有足够的资源去获取他们在那个社会公认的,一般都能享受的饮食、生活条件、舒适和参加某些活动的机会,就是处于贫困状态。”显然,这里强调的是以消费水平为基础的物质条件。《1980年报告》将贫困线确定为人均年收入75美元。《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指出:“贫困,即缺少达到生活水准的能力”,并认为考虑贫困问题还要考虑人口寿命、营养状况、健康状况、儿童入学率、医疗卫生、识字能力、受教育机会等社会福利文化的内容。《1990年报告》确定了两条国际贫困线:一是人均年收入275美元以下为“赤贫”;二是人均年收入370美元(按1985年购买力平价不变价格计算)为“贫困”。1997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从“人文发展”的角度提出“人文贫困”的概念。它除了包括人均收入的因素外,还包括人均寿命、卫生、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多种指标。这种“人文贫困”的界定方法,能够较全面地反映一国的经济水准和生存状况,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以这个标准衡量,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落后的总体表现。2、发展中国家贫困的现状1991-1996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达到9%,但贫困人口却没有因经济增长而减少,反而有所增加。据联合国调查,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口由1990年的10亿增加到目前的13亿。这些人生活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每人每天只有不到1美元的收入。在发展中国家中有8000万人完全不能享受医疗服务,8.4亿人营养不良,2.6亿人不能上学。在最贫穷的非洲地区,贫困发生率(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目前,非洲6.3亿人口中,约有一半挣扎在饥饿线上。(注:“非洲贫困状况恶化”,《人民日报》1996年2月7日第7版。)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7年10月的一份报告称,世界贫困人口中70%是妇女。贫困家庭儿童的处境更糟。20世纪80年代中,发展中国家有1亿儿童流浪街头。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并未缓解贫困的状况给人们以警示:增长并不等于发展,经济增长是缓解贫困的重要因素,但并非最关键的因素。二、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根源及解决途径1、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根源发展中国家的贫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历史条件制约、经济基础落后、自然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过度增长、经济结构单一、发展战略不当、经济政策失误等内部因素,也有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债务负担沉重、贸易条件恶化、贸易地位不利等外部因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教育水平低下。因为贫困人口只有获得谋生的机会,才能消除贫困;而如果没有利用和把握谋生机会的能力,或者说没有对机会的反应能力,任何机会都会从身边溜走。受教育程度低或没有受过任何教育的人,则无法获得这种能力。从全球不同国家和社会各阶层看,贫困人口往往集中在经济落后、通讯不发达、交通不畅、教育不普及、识字率低、观念落后的偏远地区。在这些地区,由于得不到基本的社会服务和人力资本投资,贫困人口不具备利用谋生机会的能力,无力获得足够的食物,他们的孩子就更需要早先出去赚钱以补贴家用而不能上学;他们更需要多生育,靠一个大的家庭组织来维持成员的生计,人均生活水平更低,贫困进一步加剧。这一恶性循环的源头在于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劳动力生存状况的人力资本投资——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教育水平低下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根源。2、解决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的关键减轻贫困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1980年报告》分析了贫困、经济增长与人力开发之间的关系,指出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能有效地消除贫困,而人力开发在消除贫困特别是绝对贫困的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报告详细阐述了人力开发的几个主要因素:教育、健康、营养和生育,他们各自如何影响穷人的收入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1990年报告》进一步给出了由“机会”和“能力”两个方面组成的有效扶贫战略:“一是实行劳动密集型发展模式及其配套政策,促进对穷人最丰富的资产,即劳动力的需求,为穷人提供谋生的机会;二是广泛向穷人提供基本社会服务,增加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提高穷人利用谋生机会的能力。前者解决的是劳动力数量过多的问题,后者解决的是劳动力质量过低的问题,以此来提高劳动者的收入,从而解决贫困问题。”要将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与使穷人受益于经济增长的政策统一起来。其途径有:(1)给穷人以资产所有权。一是将存量资产重新分配给穷人,如土地改革。二是增量资本作有利于穷人的分配。特别是通过初等教育和医疗保健对穷人人力资源的公共投资,成为增加穷人资产的重要政策手段。(2)增加穷人所拥有资产的受益。即通过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业收益减轻贫困。非熟练劳动力是穷人最重要的资产,非熟练劳动力收益大幅度提高,能使收入分配有利于穷人。另外特别重要的是通过提高生产率来提高穷人的资产收益,这包括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和基础设施的投资。这种投资能够将促进增长与减缓贫困统一起来。研究表明,农业报酬增长额的1/4、非农业报酬的3/4可以归因于良好的教育。(3)对穷人进行适度转让。上述无论哪种减轻贫困的方法,都有赖于穷人自身的接受和掌握能力,有赖于他们对新方式和新机会的利用,归根结底依赖于提高这种能力的人力资源开发。人也是增长的源泉。一个受过良好教育和有健康身体的劳动者更容易获得好的工作机会,为经济增长做出的贡献。虽然创业精神和管理能力在公共和私人部门都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绝大多数普通劳动者的技能、知识和工作态度。因此,必须在取得短期的经济增长与着眼于人们的长期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投资之间保持平衡。要获得增长的源泉,达到和保持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就要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人力开发毫无疑问在消除贫困的斗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注:世界银行1980年《世界发展报告》。)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因素,也是长期发展的基础。劳动能力是所有健康的穷人赖以生存的唯一宝贵的资本。因此,用教育来提高劳动力的生产率和穷人把握机会的能力,是同贫困斗争的最有效的途径。他使穷人有能力抓住经济增长的机会,提高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存量,从而提高他们明天的工作效率,使经济的长期发展获得不竭的资源。因此,政府有必要对现行的支出格局倾向做出调整,其中包括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社会部门旨在改善穷人生活状况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措施是,扩大和改善初级教育和基本的医疗卫生保健。政府有必要在贫困人口集中的农村地区增加公共投资,更好地利用现有资源,赋予地方当局的责任,持续扩大农村的诊疗所和小学数量,改进服务质量。在总结扶贫经验时,《1990年报告》指出:“任何试图在世界经济中开展竞争的国家,都有必要采取全面的教育政策,包括在高等教育、科技和专业培训方面的开支。”(注:世界银行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与贫困作斗争最成功的国家都推行一种有效的使用劳动力的增长模式,并对穷人的人力资源进行投资。这两方面兼顾的方针是减轻贫困的基本战略,两者缺一不可。一方面是为穷人提高运用其最丰富的资产——劳动力的机会,另一方面是改善其眼前的福利并提高其利用新出现的机会的能力。两相结合可以提高世界上绝大多数穷人的生活水准。”(注:世界银行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两个报告得出的同样结论是:对人力资本尤其是对教育的投资,有助于铲除贫困之根源。三、中国的贫困问题1、中国贫困问题的现状像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贫困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障碍。自实施扶贫计划以来,中国的贫困人口锐减,但反贫困任务仍相当艰巨。一方面是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加大,初步脱贫人口返贫问题突出;另一方面,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又产生了城市新增贫困人口。(1)农村贫困状况:以1985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扶贫标准年人均纯收入200元为基础进行调整,1999年相当于635元。按照这一标准计算,截至1999年底,中国农村的贫困人口3400万。如果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估计,我国农村的贫困人口就远不止几千万,而是1.06亿(1998年底)。(注:杨军:“中国反贫困战略面临的困惑及调整思路”,《甘肃理论学刊》2001年1期。)据国务院扶贫的报告估计,如果把那些虽然已经解决了温饱但极易返贫的人口算上,中国目前的农村贫困人口可能超过农村总人口的10%。显然,我国农村的贫困标准是建立在维持基本生存的最低水平之上的。除物质生活贫穷外,我国贫困人口集中的地区社会保障和医疗条件差,生活质量差;贫困使一些儿童营养缺乏,健康状况不佳,许多适龄儿童特别是女童失学,文盲较多;信息闭塞,观念落后。(2)城市新增贫困人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企改革的深入,市场机制自发诱导的诸如失业、破产、收入差距悬殊等新的致贫因素的影响迅速增加,大批下岗和长期失业人员、退休职工中的低收入者等,构成了城镇新的贫困人口。1996年我国城镇贫困户数是306万户,贫困人口1176万人,户年人均生活费收入1321元,比当年划定的城市贫困线户人均生活费收入1671元还要低20%。(注:《中国工商时报》1997年10月10日。)近几年,随着下岗、失业问题的日益严重,我国城镇贫困问题进一步恶化(见表1)。附图{F102f43.BMP}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1)综合失业人数=下岗无业人员+失业人员(2)综合失业率=综合失业人数/劳动力总数据劳动部测算,2000年下岗职工总数为2100万,按照新的要求,2000年之后,下岗职工将直接进入失业范围,不再新设再就业服务中心。这些人中约50%左右在失业救济金用完之后,不能重新就业,他们将陷入贫困之中。城镇贫困人口的加入,使中国贫困人口的结构更加复杂,使中国贫困问题更加恶化。(3)中国的“人文贫困”:中国的城乡贫困不仅表现在经济收入、人均生活支出的经济层面上,更反映在生存状况、受教育程度、医疗卫生条件等生活环境质量上。若用人文发展指标来衡量,中国的“人文贫困”状况更加严重。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7年人类发展报告》对175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序中,中国排在108倍。联合国人文排序的新指标包括出生时的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综合入学率、人均GDP。这一人文发展指数更能反映人类文明的进步程度,对“贫困”的理解也更为深刻。这种排序使我们看到,我们与其他国家的差距不仅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更重要的是在反映综合水平的人文指标上,而后者的差距比前者更难弥补。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后者这些指标决定了一个国家的长期发展(决不仅是增长)潜力,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真正水平和综合实力。这些人文发展指标为我国扶贫、脱贫工作指明了方向。2、中国脱贫的关键从中国的贫困人口阶层分布看,无论是农村贫困家庭还是城市贫困人口,都集中在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人群中。在农村,由于没有文化,无法掌握科学种田的知识,即便有了土地也得不到应有的收获,更无法抵御自然灾害的袭击。没有利用谋生机会的能力,不掌握生存技能,看不见也抓不到改变生活的机会,脱贫基础脆弱。即使是已经脱贫,但当使其初步脱贫的物质基础发生变化或稍有不测时,很快重新陷入贫困。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0%刚刚脱贫的人口又返贫。在城市,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的下岗人员很难胜任对技术要求较高的新岗位,难寻收入丰厚的职业。由此可见,摆脱贫困的关键是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在为贫困人口提供谋生机会的同时,更侧重于提高其利用谋生机会的能力。“改善人口质量的投资,能显著提高穷人的经济前途和福利”。(注:舒尔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讲演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有鉴于此,政府应将扶贫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巩固和提高贫困个体的生存保障和发展能力上来,增加贫困人口受教育的机会,从而提升他们获取生存和发展资源的手段和能力,扶贫扶在根上、扶在点子上。政府要把扶贫和扶智有效地结合起来,在进行物质扶贫的同时增加文化扶贫的力度;在提供必要的资金、救济,使贫困人口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同时,加大提高贫困人口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的教育投入;在以物质投入缓解贫困现状的同时,强调“扶人”、“治本”这一根本途径。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在扶贫工作中也面临着资金不足这一最大障碍。“面对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庞大的发展计划,政府往往需要在人力开发与其他项目间费力地权衡。“发展中国家应力图提高公共企业的资金营运效率,在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减少军费,以及减少一些需要高投入而不太紧急的项目投资,使的资金能够用于向小学教育、基本卫生保健这样的项目上。”(注:世界银行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亚当·斯密说过:“一个国家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其劳动者所掌握的技能、熟练程度和判断力的高低。”这句话在今天仍然是至理名言。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她的人民。人力资源的全面开发既是经济发展的源泉又是它的最终目标。然而贫困不会在一夜之间消失,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也不可能在一夕之间实现,一个国家现今的健康和教育水平反映的很可能是其10年甚至20年前为人力开发所作的努力。(注:程漱兰等编著:《世界银行发展报告20年回顾》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7月。)《管子·修权》里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中国的人力开发与反贫困斗争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做出不懈的努力,其中政府的作用尤为重要。
2023-09-04 21:44:261

发展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哪些差异

经济发展不同,发达国家经济收入高,全部采用机械化,发展中国家经济收入较低,采用半机械化或人力。
2023-09-04 21:44:363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较高的人均GDP(不是GDP总量)和社会发展水平。按1995年前后的标准,人均GDP在8000美元以上(按名义汇率计算)加上一定程度的社会发展水平就可基本定义为 发达国家。近10年的发展,使8000美元这个标准已经落后了,2005年应提高到10000美元左右。
2023-09-04 21:44:472

国家和地区的区别是什么?

对于发达国家的定义,有多种说法,但公认的标准是:较高的人均GDP(不是GDP总量)和社会发展水平。按1995年前后的标准,人均GDP在8000美元以上(按名义汇率计算)加上一定程度的社会发展水平就可基本定义为 发达国家。近10年的发展,使8000美元这个标准已经落后了,2005年应提高到10000美元左右。按这个定义,在这10年,有8个国家已经加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这8个国家是:塞浦路斯、巴哈马、斯洛文尼亚 、 以色列、 韩国 、马耳他、匈牙利 和捷克什么叫发达国家,而什么又叫发展中国家呢,从国际分工的合作之中可见一斑。在国际分工中,发达国家可以得到高尖精的产品市场,而发展中国家只能是做一些低端产品的市场。最终低端消费品往往不是发达国家制造的,而是发展中国家才生产最终低端消费品,发达国家主要是搞工业化引领、集约型研究和现代化信息整合的工作。而发达国家的脑力型工人必然要求更多的休闲时间、学习时间和考究时间;发展中国家则因为当地资本家要把发达国家强加给当地资本家身上的成本都让工人来承担,因此当地工人只能夜以继日地更长时间地加班。于是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最终为的是让本国公民得到更多的生活休息时间,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只能是让工人付出更多的生产劳动时间,其中的差额是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强抢来的。什么叫发达国家,而什么又叫发展中国家呢,从国际分工的合作之中可见一斑。在国际分工中,发达国家可以得到高尖精的产品市场,而发展中国家只能是做一些低端产品的市场。最终低端消费品往往不是发达国家制造的,而是发展中国家才生产最终低端消费品,发达国家主要是搞工业化引领、集约型研究和现代化信息整合的工作。而发达国家的脑力型工人必然要求更多的休闲时间、学习时间和考究时间;发展中国家则因为当地资本家要把发达国家强加给当地资本家身上的成本都让工人来承担,因此当地工人只能夜以继日地更长时间地加班。于是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最终为的是让本国公民得到更多的生活休息时间,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只能是让工人付出更多的生产劳动时间,其中的差额是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强抢来的。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发展的时间先后不同罢了,一个是现在进行时,一个是过去时。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困根源及其消除作者 佚名 摘自 未知 发表 2007-1-22 16:55:43 背景贫困是全球化的问题,也是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它影响了全球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也阻碍了中国改革开放最终目标的实现,是当今人类共同的大敌。因此,它是世界银行在其20年发展报告中唯一作为专题两次专门论述、并在其他年份的报告中多次提及的问题。一、发展中国家贫困的现状1、贫困的界定贫困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贫困是经济意义上的贫困,指难以将生活维持在经济上最低水准的状况。广义贫困除包括经济意义上的贫困之外,还包括社会、发展、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如人口寿命、营养、教育、医疗、生存环境及失业等方面的状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总体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贫困的概念逐步由狭义的纯经济层面向广义的影响生存质量的多层面过渡。贫困概念界定的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点在世界银行和国际权威组织的定义中明显地体现出来。世界银行《1980年世界发展报告》指出:“当某些人,某些家庭或某些群体没有足够的资源去获取他们在那个社会公认的,一般都能享受的饮食、生活条件、舒适和参加某些活动的机会,就是处于贫困状态。”显然,这里强调的是以消费水平为基础的物质条件。《1980年报告》将贫困线确定为人均年收入75美元。《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指出:“贫困,即缺少达到生活水准的能力”,并认为考虑贫困问题还要考虑人口寿命、营养状况、健康状况、儿童入学率、医疗卫生、识字能力、受教育机会等社会福利文化的内容。《1990年报告》确定了两条国际贫困线:一是人均年收入275美元以下为“赤贫”;二是人均年收入370美元(按1985年购买力平价不变价格计算)为“贫困”。1997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从“人文发展”的角度提出“人文贫困”的概念。它除了包括人均收入的因素外,还包括人均寿命、卫生、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多种指标。这种“人文贫困”的界定方法,能够较全面地反映一国的经济水准和生存状况,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以这个标准衡量,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落后的总体表现。2、发展中国家贫困的现状1991-1996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达到9%, 但贫困人口却没有因经济增长而减少,反而有所增加。据联合国调查,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口由1990年的10亿增加到目前的13亿。这些人生活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每人每天只有不到1美元的收入。在发展中国家中有8000 万人完全不能享受医疗服务,8.4亿人营养不良,2.6亿人不能上学。在最贫穷的非洲地区,贫困发生率(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目前,非洲6.3亿人口中,约有一半挣扎在饥饿线上。 (注:“非洲贫困状况恶化”,《人民日报》1996年2月7日第7版。 )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7年10月的一份报告称,世界贫困人口中70%是妇女。贫困家庭儿童的处境更糟。20世纪80年代中,发展中国家有1 亿儿童流浪街头。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并未缓解贫困的状况给人们以警示:增长并不等于发展,经济增长是缓解贫困的重要因素,但并非最关键的因素。二、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根源及解决途径1、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根源发展中国家的贫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历史条件制约、经济基础落后、自然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过度增长、经济结构单一、发展战略不当、经济政策失误等内部因素,也有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债务负担沉重、贸易条件恶化、贸易地位不利等外部因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教育水平低下。因为贫困人口只有获得谋生的机会,才能消除贫困;而如果没有利用和把握谋生机会的能力,或者说没有对机会的反应能力,任何机会都会从身边溜走。受教育程度低或没有受过任何教育的人,则无法获得这种能力。从全球不同国家和社会各阶层看,贫困人口往往集中在经济落后、通讯不发达、交通不畅、教育不普及、识字率低、观念落后的偏远地区。在这些地区,由于得不到基本的社会服务和人力资本投资,贫困人口不具备利用谋生机会的能力,无力获得足够的食物,他们的孩子就更需要早先出去赚钱以补贴家用而不能上学;他们更需要多生育,靠一个大的家庭组织来维持成员的生计,人均生活水平更低,贫困进一步加剧。这一恶性循环的源头在于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劳动力生存状况的人力资本投资——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教育水平低下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根源。2、解决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的关键减轻贫困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1980年报告》分析了贫困、经济增长与人力开发之间的关系,指出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能有效地消除贫困,而人力开发在消除贫困特别是绝对贫困的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报告详细阐述了人力开发的几个主要因素:教育、健康、营养和生育,他们各自如何影响穷人的收入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1990年报告》进一步给出了由“机会”和“能力”两个方面组成的有效扶贫战略:“一是实行劳动密集型发展模式及其配套政策,促进对穷人最丰富的资产,即劳动力的需求,为穷人提供谋生的机会;二是广泛向穷人提供基本社会服务,增加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提高穷人利用谋生机会的能力。前者解决的是劳动力数量过多的问题,后者解决的是劳动力质量过低的问题,以此来提高劳动者的收入,从而解决贫困问题。”要将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与使穷人受益于经济增长的政策统一起来。其途径有:(1 )给穷人以资产所有权。一是将存量资产重新分配给穷人,如土地改革。二是增量资本作有利于穷人的分配。特别是通过初等教育和医疗保健对穷人人力资源的公共投资,成为增加穷人资产的重要政策手段。(2 )增加穷人所拥有资产的受益。即通过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业收益减轻贫困。非熟练劳动力是穷人最重要的资产,非熟练劳动力收益大幅度提高,能使收入分配有利于穷人。另外特别重要的是通过提高生产率来提高穷人的资产收益,这包括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和基础设施的投资。这种投资能够将促进增长与减缓贫困统一起来。研究表明,农业报酬增长额的1/4、非农业报酬的3/4可以归因于良好的教育。( 3)对穷人进行适度转让。上述无论哪种减轻贫困的方法,都有赖于穷人自身的接受和掌握能力,有赖于他们对新方式和新机会的利用,归根结底依赖于提高这种能力的人力资源开发。人也是增长的源泉。一个受过良好教育和有健康身体的劳动者更容易获得好的工作机会,为经济增长做出更多的贡献。虽然创业精神和管理能力在公共和私人部门都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绝大多数普通劳动者的技能、知识和工作态度。因此,必须在取得短期的经济增长与着眼于人们的长期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投资之间保持平衡。要获得增长的源泉,达到和保持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就要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人力开发毫无疑问在消除贫困的斗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注:世界银行1980年《世界发展报告》。)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因素,也是长期发展的基础。劳动能力是所有健康的穷人赖以生存的唯一宝贵的资本。因此,用教育来提高劳动力的生产率和穷人把握机会的能力,是同贫困斗争的最有效的途径。他使穷人有能力抓住经济增长的机会,提高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存量,从而提高他们明天的工作效率,使经济的长期发展获得不竭的资源。因此,政府有必要对现行的支出格局倾向做出调整,其中包括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社会部门旨在改善穷人生活状况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措施是,扩大和改善初级教育和基本的医疗卫生保健。政府有必要在贫困人口集中的农村地区增加公共投资,更好地利用现有资源,赋予地方当局更多的责任,持续扩大农村的诊疗所和小学数量,改进服务质量。在总结扶贫经验时,《1990年报告》指出:“任何试图在世界经济中开展竞争的国家,都有必要采取全面的教育政策,包括在高等教育、科技和专业培训方面的开支。”(注:世界银行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与贫困作斗争最成功的国家都推行一种有效的使用劳动力的增长模式,并对穷人的人力资源进行投资。这两方面兼顾的方针是减轻贫困的基本战略,两者缺一不可。一方面是为穷人提高运用其最丰富的资产——劳动力的机会,另一方面是改善其眼前的福利并提高其利用新出现的机会的能力。两相结合可以提高世界上绝大多数穷人的生活水准。”(注:世界银行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两个报告得出的同样结论是:对人力资本尤其是对教育的投资,有助于铲除贫困之根源。三、中国的贫困问题1、中国贫困问题的现状像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贫困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障碍。自实施扶贫计划以来,中国的贫困人口锐减,但反贫困任务仍相当艰巨。一方面是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加大,初步脱贫人口返贫问题突出;另一方面,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又产生了城市新增贫困人口。(1)农村贫困状况:以1985 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扶贫标准年人均纯收入200元为基础进行调整,1999年相当于635元。按照这一标准计算,截至1999年底,中国农村的贫困人口3400万。如果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估计,我国农村的贫困人口就远不止几千万,而是1.06亿(1998年底)。(注:杨军:“中国反贫困战略面临的困惑及调整思路”,《甘肃理论学刊》2001年1期。)据国务院扶贫办的报告估计, 如果把那些虽然已经解决了温饱但极易返贫的人口算上,中国目前的农村贫困人口可能超过农村总人口的10%。显然,我国农村的贫困标准是建立在维持基本生存的最低水平之上的。除物质生活贫穷外,我国贫困人口集中的地区社会保障和医疗条件差,生活质量差;贫困使一些儿童营养缺乏,健康状况不佳,许多适龄儿童特别是女童失学,文盲较多;信息闭塞,观念落后。(2 )城市新增贫困人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企改革的深入,市场机制自发诱导的诸如失业、破产、收入差距悬殊等新的致贫因素的影响迅速增加,大批下岗和长期失业人员、退休职工中的低收入者等,构成了城镇新的贫困人口。1996年我国城镇贫困户数是306万户, 贫困人口1176万人,户年人均生活费收入1321元,比当年划定的城市贫困线户人均生活费收入1671元还要低20%。 (注:《中国工商时报》1997年10月10日。)近几年,随着下岗、失业问题的日益严重, 我国城镇贫困问题进一步恶化(见表1)。附图{F102f43.BMP}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1)综合失业人数=下岗无业人员+失业人员(2)综合失业率=综合失业人数/劳动力总数据劳动部测算,2000年下岗职工总数为2100万, 按照新的要求,2000年之后,下岗职工将直接进入失业范围,不再新设再就业服务中心。这些人中约50%左右在失业救济金用完之后,不能重新就业,他们将陷入贫困之中。城镇贫困人口的加入,使中国贫困人口的结构更加复杂,使中国贫困问题更加恶化。(3 )中国的“人文贫困”:中国的城乡贫困不仅表现在经济收入、人均生活支出的经济层面上,更反映在生存状况、受教育程度、医疗卫生条件等生活环境质量上。若用人文发展指标来衡量,中国的“人文贫困”状况更加严重。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7年人类发展报告》对175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序中,中国排在108倍。联合国人文排序的新指标包括出生时的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综合入学率、人均GDP。这一人文发展指数更能反映人类文明的进步程度, 对“贫困”的理解也更为深刻。这种排序使我们看到,我们与其他国家的差距不仅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更重要的是在反映综合水平的人文指标上,而后者的差距比前者更难弥补。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后者这些指标决定了一个国家的长期发展(决不仅是增长)潜力,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真正水平和综合实力。这些人文发展指标为我国扶贫、脱贫工作指明了方向。2、中国脱贫的关键从中国的贫困人口阶层分布看,无论是农村贫困家庭还是城市贫困人口,都集中在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人群中。在农村,由于没有文化,无法掌握科学种田的知识,即便有了土地也得不到应有的收获,更无法抵御自然灾害的袭击。没有利用谋生机会的能力,不掌握生存技能,看不见也抓不到改变生活的机会,脱贫基础脆弱。即使是已经脱贫,但当使其初步脱贫的物质基础发生变化或稍有不测时,很快重新陷入贫困。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0%刚刚脱贫的人口又返贫。在城市,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的下岗人员很难胜任对技术要求较高的新岗位,难寻收入丰厚的职业。由此可见,摆脱贫困的关键是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在为贫困人口提供谋生机会的同时,更侧重于提高其利用谋生机会的能力。“改善人口质量的投资,能显著提高穷人的经济前途和福利”。(注:舒尔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讲演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有鉴于此,政府应将扶贫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巩固和提高贫困个体的生存保障和发展能力上来,增加贫困人口受教育的机会,从而提升他们获取生存和发展资源的手段和能力,扶贫扶在根上、扶在点子上。政府要把扶贫和扶智有效地结合起来,在进行物质扶贫的同时增加文化扶贫的力度;在提供必要的资金、救济,使贫困人口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同时,加大提高贫困人口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的教育投入;在以物质投入缓解贫困现状的同时,强调“扶人”、“治本”这一根本途径。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在扶贫工作中也面临着资金不足这一最大障碍。“面对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庞大的发展计划,政府往往需要在人力开发与其他项目间费力地权衡。“发展中国家应力图提高公共企业的资金营运效率,在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减少军费,以及减少一些需要高投入而不太紧急的项目投资,使更多的资金能够用于向小学教育、基本卫生保健这样的项目上。”(注:世界银行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亚当·斯密说过:“一个国家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其劳动者所掌握的技能、熟练程度和判断力的高低。”这句话在今天仍然是至理名言。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她的人民。人力资源的全面开发既是经济发展的源泉又是它的最终目标。然而贫困不会在一夜之间消失,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也不可能在一夕之间实现,一个国家现今的健康和教育水平反映的很可能是其10年甚至20年前为人力开发所作的努力。(注:程漱兰等编著:《世界银行发展报告20年回顾》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7月。)《管子·修权》里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中国的人力开发与反贫困斗争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做出不懈的努力,其中政府的作用尤为重要。
2023-09-04 21:44:583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影响研究 从哪些角度入手

电子货币系统的建设进展缓慢. 3 亿张。电子货币是一种在网上电子信用发展起来的、更安全,电子货币必然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流通、使用等方面的技术问题。2000 年有约10 %的人用电子货币进行商业交易。三,一直到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银行被推向市场,商品经济的生存竞争意识才迫使中国的银行界开始思考电子货币的发展策略。在我国,目前发展的重点主要仍在信用卡业务上。我国的第一张银行信用卡,是1985 年6 月由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的“中银卡”,与国外相比,银行信用卡发展历史很短。近年来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迅速。Mondex 是目前最接近于现金的电子货币,消费者和商家(即买卖双方) 将自己的各类供求意愿按照一定的格式输入电子商务网络,以商用电子机和各类交易卡为媒介: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二是发行主体将由中央银行向其他主体转变,电子货币系统的建设进展缓慢,同时也涵盖了资金流的范畴。在支付过程中,也有业内人士分析电子商务将会蓬勃的发展。用户在开展电子现金业务的银行开设账户并在账户内存钱后,就可以在接受电子现金的商店进行购物。二、电子货币的发展1、不可缺少的作用,如电子现金,只有正确认识电子货币的优势,与电子商务相关的电子支付工具越来越多。这些支付工具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智能卡形式的支付卡(如Mondex) 和数字方式的货币文件(如E-Cash 和Cyber-Coin) . 电子商务流程的简单描述。电子商务是一种采用最先进信息技术的买卖方式。整个电子商务过程并不是工业经济阶段商务活动的翻版、人对商家、人对银行的远距转值。我国的电子商务正在起步,网上金融服务开展较少,具有保存成本低。尤适宜于小金额的网上采购。电子货币技术解决了无形货币的存储,全国共有55 家金融机构开办了银行卡业务,发卡总量达3,使得货币的发行费用降低。电子货币与电子商务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电子商务中、传递和款项收付等全套业务。同时: 一类是电子货币类。同时,世界上由网上电子货币带动的网上金融服务正在迅速发展。据统计,网上金融业务在2000 年占传统金融业务量的10 %~20 % ,为保证交易过程的安全,认证机构对在互联网上交易的买卖双方进行认证,确认其真实身份。电子商务实质上形成了一个虚拟的市场交换场所。2. 电子货币与电子商务。美国的Mark Twain 银行是美国第一家提供电子货币业务的银行,早在1996 年4 月就获得了一万个电子货币客户。2. 电子货币的主要形式、安全高效,而且可以获得咨询和资金融通的便利。E - Cash 是由Digicash 开发的在线交易用的数字货币,货币将包括一种“电子数字脉冲”,其中美国的网上金融业务发展最快。在我国. 电子货币的发展趋势。目前电子货币的发展十分迅速。据专家预测,美国在近十年内可能有12 %~15 %的交易将以电子方式进行,不可避免地需要通过网络进行货币支付或资金流转,利用电子货币可以安全、灵活地把货币采用匿名的形式存储在自己的硬盘上,并在支付过程中使用。它将消费者和商家(买卖双方) 与银行联系在一起,消费者可以在有关银行开立账户,在需要使用电子货币的时候,可以安装相应的软件或预存现金,但消费者与商家洽谈好以后,签定订货合同,就可以使用相应的电子货币支付所购买商品的费用。其中认证机构保证了交易过程的安全。3. 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电子货币的应用和发展使网络上现货、现金交易成为可能,促进了企业营销结构、营销方式、结算方式的创新;而方便、快捷、轻松的购物方式,也将极大地刺激消费,扩大需求,给零售商带来了无限商机;同时,由于实施开放式的网络经营,大大加剧了市场竞争,促使企业为市场提供优质价廉的商品、优质高效的服务。在电子商务中,使用电子货币进行支付与传统的货币支付方式相比有许多的优势。首先,在同样的空间内,电子货币可以存储的面值是无限的;而传统货币面值是有限的。其次,电子货币受时空的限制比较小,能够通过通讯系统在短时间内进行远距离传递。第三,电子货币可以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弥补了传统货币管理成本高的缺憾。第四,电子货币的匿名性比传统货币要强,避免了面对面的交易。另外,作者还认为,电子货币与传统的货币相比具有信息承载量比较大的优点。通过在交易过程中使用电子货币,商家、厂家以及消费者都能够从中得到比传统交易方式更多的信息。例如,商家可以在网络上迅速、及时地统计热销产品的销售量,可以通过用户注册信息准确地看出参加浏览或购买的用户资料,甚至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后续的市场调查,以便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同时消费者也可以获得快捷的反馈信息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但是,就目前而言,作为支付工具的电子货币应用于电子商务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在这一问题上,普遍存在着很多观点。比如,安全问题、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电子商务的发展还不很成熟、系统可靠性、安全性以及数字认证技术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将会对电子货币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要使电子货币能够迅速、健康的发展,必须尽快解决出现的这些问题。不仅要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互联网络的普及率;同时要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进而带动电子货币的发展;另外,也要尽快出台并且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给网络安全提供相应的法律保障,规范网上交易程序,正确使用数字证书。另外,作者通过对电子货币的研究,认为电子货币的产生和应用对传统的价值经济学和货币银行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未来的发展,将会由于电子货币的应用,使得中央银行不能再通过调节货币的发行量这一手段来调节市场经济,新的价值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将会产生,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也将会有新的诠释,以适应未来网络经济的发展。电子货币将会形成一门全新的学科,冲击经济金融界的传统理论、理念。四、结束语拓展电子货币的业务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不断加快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货币金融体系电子化的实现将是一个必然趋势。目前,与信息技术有关的电子商贸、电子商务、基于安全数据交换协议的各类网上购物系统、供应链管理以及网络营销等活动的不断兴起,使得原先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管理系统、贸易体系结构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需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带动下,电子货币也将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参考文献:1. 余旭涛,沙济彰. 电子货币的技术问题. 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2000 (1)2. 翟凤荣. 电子货币与电子支付. 价值工程,2000 (5)3. 白静. 试论电子货币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甘肃理论学刊,2001 (5)4. 陈红. 电子货币发展情况初探. 广西金融研究,20015. 许小勇. 电子货币的发展及其风险防范. 浙江金融,2001 (2)6. 潘郁. 网络经济———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 南京化工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07. 胡广伟,潘郁. 网络企业及其对我国企业发展战略影响的思考. 南京化工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08. 周洁. 潘郁. 一种全新的企业经营方式———电子商务. 南京化工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0,随着金融电子化和Internet 的迅猛发展,网络作为一种新的贸易领域正在逐渐成为商务的一大发展趋势。电子货币系统是电子商务活动的基础、电子钱包等。前者主要用于网下的支付,后者用于网上的支付、电子货币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形式1。它是一种数据形式流通的货币,电子商务是将“通信服务”、“数据管理服务”。Mondex 卡除了拥有现金的特性以外,发射装置安装在手机、提现、存款。从总体上讲;各金融机构共安装自动柜员机4. 9 万台,销售终端33,同时还具有一个比现金更优良的特点,即是它能安全地通过电子管道(如电话、因特网等) 来作为人对人,支付方式也会趋于简单化和统一化,电子商务网络便会根据消费者的要求,寻找相关信息并提供给消费者多种买卖选择。一旦消费者确认,电子商务就会协助完成合同的签定、分类。3。一;另一类是电子信用卡类,包括智能卡、借记卡、电话卡等. 4 万台。把现金数值转换成为一系列的加密序列数,通过这些序列数来表示现实中各种金额的币值。Mondex 即是E - Mondex(电子现金) ,它的主要用途在于取代日常小额消费的钞票及硬币,建立和完善电子货币系统;还有一类是电子支票类,如电子支票、电子汇款( EFT) 、电子划款等。本文将针对电子支付的工具之一———电子货币在电子商务中的适用性进行分析与研究??面对已经到来的数字化时代、转账,方便快捷,我国电子货币的发展情况相对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尚处于起步阶段,网上金融服务开展较少,才能真正开展电子商务活动。 1,欧洲国家也在大力发展; 在亚洲。其中,作为支付工具的电子货币应用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到电子商务的发展。我们通过电子商务的流程可以看到,电子商务不仅包括商品流、信息流、物流. 电子货币的基本概念。电子货币作为当代最新的货币形式,从20 世纪70 年代产生以来,其应用形式越来越广泛,该国将力争于2008 年全部改用电子化货币,推广电子货币将成为欧洲央行未来货币政策的组成部分之一。2. 我国电子货币的发展情况、掌上电脑甚至手表上。可见,电子货币将会朝更便利. 电子货币的发展概况。电子货币的产生是经济和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成果。电子货币的使用,一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取代现金的发行。由于国情的缘故和信用概念在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初期没有市场基础,利用银行卡购物付款,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手段,以电子脉冲进行资金传输和存储的信用货币。通过网上银行进行的金融电子信息交换,电子货币与纸币等其他货币形式相比,到2001 年6 月底,并且该发展趋势仍将不断加快;全国受理银行卡的银行卡的银行网点12. 9 万个,商户约10 万户,流通费用低、“安全服务”等三项基本服务融为一体的商业服务。在电子商务过程中,标准化成本低,使用成本低等优势。最后提出了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关键词:电子货币 网络金融 电子商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然后发射脉冲信号进行支付活动,届时所有商业和服务机构都将依法接受电子货币。欧洲央行也指出,电子货币的应用范围将越来越广,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目前的电子货币主要有银行卡和网上电子货币两种。现在,新加坡等是发展电子货币的先进地区。新加坡货币委员会的官员称,银行卡已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更普遍的应用。对于客户来说;银行卡账户存款余额3742 亿元,仅2003 年上半年交易总额达48532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4 %,电子货币作为基于网络的支付结算工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文章从电子货币概念出发,不仅分析了它的发展情况,而且针对电子商务的业务流程,对其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进行了重点研究、电子货币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网上银行、在线电子支付和数据加密、电子签名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电子货币有两种主要形式、更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摘要
2023-09-04 21:45:081

谁帮我找点关于电子商务与物流结合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这方面的事例

电子商务对瑞爱公司物流业务的影响 [摘要]:随着Internet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如何使企业的电子商务和物流能够协同发展,本文正是基于此,从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关系入手,剖析电子商务对瑞爱公司物流业务的影响。并提出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协同发展的一些具体措施和对策。 [关键字]: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瑞爱公司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获取生产资料的途径与产品营销的范围日趋扩大,同时,现代企业竞争的结果使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都进入了一个微利时代,产品的成本和利润变得非常透明。而电子商务的推广,加快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在网上实现商流活动后,需要一个有效的现代物流对实物提供低成本、高效率、适时、适量的转移服务,这使现代物流在整个商务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电子商务带来对物流的巨大需求,而物流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瓶颈也日益突出。 瑞爱公司的经营范围在于生产船用家具,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起点很高,品质优良。无论是设计的合理性和周密性,还是加工工艺和制作质量,以及整体配套、包装分类和安装服务环节,都已走在国内船用家具制造业的前列。但是瑞爱公司要想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取得长远的发展,还需要将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的协同发展,需要尽快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电子商务运用越来越广泛的经营环境,从而要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应对来自竞争者的挑战。 一、 电子商务与物流的概念 电子商务是经济和信息技术发展并相互作用的必然产物。对于电子商务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目前能够被大多数人接受的是由美国IT厂商提出的:电子商务是一种商务活动的新形式,它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数字化通信网络和计算机装置替代传统交易过程中以纸介质作为信息载体的存储、传递、统计、发布等环节, 从而实现商品和服务交易以及交易管理等活动的全过程无纸 化,并达到高效率、低成本、 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等目的。 根据我国国情,有关专家将国外的定义与中国的现状相结合,扩大了美国的电子商务定义的范围,提出了包括物流电子化的广义的电子商务概念: 1、电子商务是实施整个贸易活动的电子化; 2、电子商务是一组电子工具在商务活动中的应用; 3、 电子商务是电子化的购物市场; 4、 电子商务是从售前到售后支持的各个环节实现电子化、自动化。 可见,它不仅包含了信息流、资金流、商流,而且包括了物流。 物流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物流概念从1915年提出,经过70多年的时间才有定论。目前国内外有关物流的概念很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是这样定义的:“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美国物流协会对物流的定义是:“物流是为了符合顾客的需要,所发生的从生产地到销售地的物质、服务以及详细的流动过程,以及为使保管能有效、低成本的进行而从事的计划、实施和控制行为。”可见,物流是若干领域经济活动系统的、集成的、一体的现代概念。它的基本含义可以理解为“按用户要求将物的实体从供给地向需要地转移的过程。”物流涵盖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和全部社会再生产过程,因而是一个非常庞大而且复杂的领域。国民经济全部工农业产品生产和制造过程,除了在加工和再生产的时间以外,全部都是物流的时间。 现代物流,是指产品从生产地到消费地之间的整个供应链,运用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进行高效率计划、管理、配送的新型服务业。它通过对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与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从而达到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利润。 二、 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 1、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子商务的本质是商务,商务的核心内容是商品的交易,而商品交易会涉及到四方面:商品所有权的转移,货币的支付,有关信息的获取与应用,商品本身的转交。即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其中信息流既包括商品信息的提供、促销行销、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内容,也包括诸如询价单、报价单、付款通知单、转账通知单等商业贸易单证,还包括交易方的支付能力、支付信誉等。商流是指商品在购、销之间进行交易和商品所有权转移的运动过程,具体是指商品交易的一系列活动。资金流主要是指资金的转移过程,包括付款、转帐等过程。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这四个部分都与传统情况有所不同。商流、资金流与信息流这三种流的处理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实现。物流,作为四流中最为特殊的一种,是指物质实体的流动过程,具体指运输、储存、配送、装卸、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对于少数商品和服务来说,可以直接通过网络传输的方式进行配送,如各种电子出版物、信息咨询服务等。而对于大多数商品和服务来说,物流仍要经由物理方式传输。 过去,人们对物流在电子商务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于物流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应发生变化也认识不足,认为对于大多数商品和服务来说,物流仍然可以经由传统的经销渠道。但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物流能力的滞后对其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物流的重要性对电子商务活动的影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注意。 2、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保证 物流作为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电子商务的重要保证。由电子商务流程图可以知道,离开了现代物流,电子商务过程就不完善。 3、物流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无论在传统的贸易方式下,还是在电子商务下,生产都是商品流通之本,而生产的顺利进行需要各类物流活动的支持。生产的全过程从原料的采购开始,便要求有相应的供应物流活动将所采购的材料到位,否则,生产就难以进行;在生产的各工艺流程之间,也需要有原材料、半成品的物流过程,即所谓的生产物流,以实现生产的流动性;部分余料、可重复利用的物资的回收,也需要所谓的回收物流;废弃物的处理需要废弃物物流。可见,整个生产过程实际上包含了系列化的物流活动。合理化、现代化的物流,通过降低费用从而降低成本、优化库存结构、减少资金占压、缩短生产周期,保障了现代化生产的高效运行。相反,缺少了现代化的物流,生产将难以顺利进行,无论电子商务是多么便捷的贸易形式,仍将是无米之炊。 4、物流服务于商流 在商业活动中,商品所有权在购销合同签订的同时,便由供方转移到了需方,而商品实体并没有因此而到达需方。在电子商务条件下,顾客通过网络购物,完成了商品所有权的交割过程,但电子商务活动并未结束,只有商品和服务真正到达顾客手中,商务活动才告终结。在整个电子商务中,物流实际上是以商流的后续者和服务者的姿态出现的。没有现代化的物流,轻松的商务活动只会退化为一纸空文。5、物流是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根本保证 电子商务的出现,在最大程度上方便了最终消费者。他们不必到拥挤的商业街挑选自己所需的商品,而只要坐在家里,上网浏览、查看、挑选,就可以完成购物活动。但试想,他们所购商品迟迟不能到货,抑或商家送货非自己所购,那消费者还会上网购物吗?物流是电子商务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最终保证,缺少现代化物流技术与管理,电子商务给消费者带来的便捷等于零,消费者必然会转向他们认为更为可靠的传统购物的方式上。 三.电子商务对物流业影响 1.电子商务为物流创造了一个虚拟性的运动空间 在电子商务状态下,人们在进行物流活动时,物流的各项职能及功能可以通过虚拟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在这种虚拟化的过程当中,人们通过各种的组合方式,寻求物流的合理化,使商品实体在实际的运动过程中,达到效率最高、费用最省、距离最短、时间最少的目的。 电子商务可以对物流网络进行实时控制。在电子商务下,物流的运作以信息为中心的,信息不仅决定了物流的运动方向,而且决定着物流的运作方式。在实际运作当中,网络的信息传递,可以有效地实现对物流的实施控制,实现物流的合理化。 2.电子商务对物流各作业环节的影响 1、采购 传统的采购极其复杂。采购员要完成寻找合适的供应商、检验产品、下订单、接取发货通知单和货物发票等一系列复杂繁琐的工作。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采购过程会变得简单、顺畅。 近年来,国际上一些大的公司己在专用网络上使用EDI,以降低采购过程中的劳务、印刷和邮寄费用。通常,公司可由此节约5—10%的采购成本。 2、配送 (1)配送业地位强化 配送在其发展初期,主要是以促销手段的职能来发挥作用。据有的学者研究,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格局才是推行和发展配送的适宜环境。这说明在电子商务产生之前,配送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为了促销。配送建筑在这样的层次上,地位并不高,发展也不太快。我国推行配送制的过程就不很顺利,如试点城市之一的无锡市,物资配送的总金额,1992年和1993年分别达8亿元和10亿元,1995年则降至8亿元,1996年不足8亿元。 而在电子商务时代,B2C的物流支持都要靠配送来提供,B2B的物流业务会逐渐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其供货方式也是配送制。没有配送,电子商务物流就无法实现,电子商务也就无法实现,电子商务的命运与配送业联在了一起。同时,电子商务使制造业与零售业实现“零库存”,实际上是把库存转移给了配送中心,因此配送中心成为整个社会的仓库。由此可贝”配送业的地位大大提高了。 实际上,对于电子商务交易方式本身来说,买方通过轻松点击完成了购买,买方势必要把货物配送到家,否则买方选择这种交易方式的意义何在呢?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方式就是配送方式。 3.电子商务将改变物流企业的竞争状态 在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企业之间依靠本企业提供优质服务、降低物流费用等方面来进行的竞争内容依然存在,但是有效性却大大降低了。原因在于电子商务需要一个全球性的物流系统来保证商品实体的合理流动,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即使其规模再大,也是难以达到这一要求的。这就要求物流企业应相互联合起来,在竞争中形成一种协同合作的状态 ,以实现物流高效化、合理化和系统化。 4.电子商务促进物流基础设施的改善 电子商务高效率和全球性的特点,要求物流也必须达到这一目标。而物流要达到这一目标,良好的交通运输网络、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则是最基本的保证。除此之外,相关的法律条文、政策、观念等都要不断地得到提高。 在电子商务时代,要提供最佳的服务,物流系统必须要有良好的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良好的信息系统能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帮助了解客户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以赢得客户的信赖。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由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趋势,当前的物流业正向全球化、信息化、一体化发展。商品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以空前的速度自由流动。EDI(无纸贸易)与Internet的应用,使物流效率的提高更多地取决于信息管理技术;电子计算机的普遍应用提供了更多的需求和库存信息,提高了信息管理科学化水平,使产品流动更加容易和迅速。物流信息化,包括商品代码和数据库的建立,运输网络合理化、销售网络系统化和物流中心管理电子化建设等等,目前还有很多工作有待实施。可以说,没有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就没有现代化的物流。 90年代早期,由于电子商务的出现,加速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致使物流企业的发展达到了多国化。它从许多不同的国家收集所需要资源,再加工后向各国出口。随着我国加入WTO溶入世界经济的大潮,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登陆我国,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内知名企业走向世界,这都必将涉及物流配送的问题。例如,海尔物流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全球化战略的趋势,使物流企业和生产企业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社会大分工。生产厂集中精力制造产品、降低成本、创造价值;物流企业则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从事物流服务。物流企业的满足需求系统比原来更进一步了。 四、 瑞爱公司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发展战略 在现阶段的电子商务时代,瑞爱公司要取得更加长远的发展,就要占领更加广阔的市场。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要满足客户的需要,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所进行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而电子商务将一个具有巨大优势的选择。电子商务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商务,而商务的核心内容是商品的交易,而商品交易会涉及到四方面:商品所有权的转移,货币的支付,有关信息的获取与应用,商品本身的转交。即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其中,物流作为四流中最为特殊的一种,是指物质实体的流动过程,具体指运输、储存、配送、装卸、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要提供最佳的服务,物流系统必须要有良好的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良好的信息系统能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帮助了解客户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以赢得客户的信赖。电子商务的应用,将使物流效率提高,使产品流动更加容易和迅速。 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同时要加强电子商务物流人才的培养。电子商务物流人才是一种复合型的高级人才,这种人才既懂电子商务,又懂物流;既懂技术,又懂管理。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企业发展的未来。 总而言之,电子商务带给瑞爱公司物流业务的影响,除了是挑战,更多的是机遇,要取得更好的发展,就要将电子商务和物流相互结合,协同发展,与此同时注重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白静. 试论电子货币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甘肃理论学刊,2005 (5) 陈进,《电子商务金融与安全》,清华大学出版社, 张铎,《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现状和趋势》,《电子商务物流篇》,2004.11.27 陈俊,《电子商务在中国的现状研究---对电子物流的分析》,2005.2.16
2023-09-04 21:46:291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差多少?

对于发达国家的定义,有多种说法,但公认的标准是:较高的人均GDP(不是GDP总量)和社会发展水平。按1995年前后的标准,人均GDP在8000美元以上(按名义汇率计算)加上一定程度的社会发展水平就可基本定义为 发达国家。近10年的发展,使8000美元这个标准已经落后了,2005年应提高到10000美元左右。按这个定义,在这10年,有8个国家已经加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这8个国家是:塞浦路斯、巴哈马、斯洛文尼亚 、 以色列、 韩国 、马耳他、匈牙利 和捷克 什么叫发达国家,而什么又叫发展中国家呢,从国际分工的合作之中可见一斑。在国际分工中,发达国家可以得到高尖精的产品市场,而发展中国家只能是做一些低端产品的市场。最终低端消费品往往不是发达国家制造的,而是发展中国家才生产最终低端消费品,发达国家主要是搞工业化引领、集约型研究和现代化信息整合的工作。而发达国家的脑力型工人必然要求更多的休闲时间、学习时间和考究时间;发展中国家则因为当地资本家要把发达国家强加给当地资本家身上的成本都让工人来承担,因此当地工人只能夜以继日地更长时间地加班。于是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最终为的是让本国公民得到更多的生活休息时间,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只能是让工人付出更多的生产劳动时间,其中的差额是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强抢来的。什么叫发达国家,而什么又叫发展中国家呢,从国际分工的合作之中可见一斑。在国际分工中,发达国家可以得到高尖精的产品市场,而发展中国家只能是做一些低端产品的市场。最终低端消费品往往不是发达国家制造的,而是发展中国家才生产最终低端消费品,发达国家主要是搞工业化引领、集约型研究和现代化信息整合的工作。而发达国家的脑力型工人必然要求更多的休闲时间、学习时间和考究时间;发展中国家则因为当地资本家要把发达国家强加给当地资本家身上的成本都让工人来承担,因此当地工人只能夜以继日地更长时间地加班。于是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最终为的是让本国公民得到更多的生活休息时间,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只能是让工人付出更多的生产劳动时间,其中的差额是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强抢来的。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发展的时间先后不同罢了,一个是现在进行时,一个是过去时。 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困根源及其消除 作者 佚名 摘自 未知 发表 2007-1-22 16:55:43 背景 贫困是全球化的问题,也是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它影响了全球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也阻碍了中国改革开放最终目标的实现,是当今人类共同的大敌。因此,它是世界银行在其20年发展报告中唯一作为专题两次专门论述、并在其他年份的报告中多次提及的问题。 一、发展中国家贫困的现状 1、贫困的界定 贫困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贫困是经济意义上的贫困,指难以将生活维持在经济上最低水准的状况。广义贫困除包括经济意义上的贫困之外,还包括社会、发展、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如人口寿命、营养、教育、医疗、生存环境及失业等方面的状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总体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贫困的概念逐步由狭义的纯经济层面向广义的影响生存质量的多层面过渡。贫困概念界定的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点在世界银行和国际权威组织的定义中明显地体现出来。 世界银行《1980年世界发展报告》指出:“当某些人,某些家庭或某些群体没有足够的资源去获取他们在那个社会公认的,一般都能享受的饮食、生活条件、舒适和参加某些活动的机会,就是处于贫困状态。”显然,这里强调的是以消费水平为基础的物质条件。《1980年报告》将贫困线确定为人均年收入75美元。《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指出:“贫困,即缺少达到生活水准的能力”,并认为考虑贫困问题还要考虑人口寿命、营养状况、健康状况、儿童入学率、医疗卫生、识字能力、受教育机会等社会福利文化的内容。《1990年报告》确定了两条国际贫困线:一是人均年收入275美元以下为“赤贫”;二是人均年收入370美元(按1985年购买力平价不变价格计算)为“贫困”。1997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从“人文发展”的角度提出“人文贫困”的概念。它除了包括人均收入的因素外,还包括人均寿命、卫生、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多种指标。这种“人文贫困”的界定方法,能够较全面地反映一国的经济水准和生存状况,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以这个标准衡量,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落后的总体表现。 2、发展中国家贫困的现状 1991-1996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达到9%, 但贫困人口却没有因经济增长而减少,反而有所增加。据联合国调查,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口由1990年的10亿增加到目前的13亿。这些人生活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每人每天只有不到1美元的收入。在发展中国家中有8000 万人完全不能享受医疗服务,8.4亿人营养不良,2.6亿人不能上学。在最贫穷的非洲地区,贫困发生率(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目前,非洲6.3亿人口中,约有一半挣扎在饥饿线上。 (注:“非洲贫困状况恶化”,《人民日报》1996年2月7日第7版。 )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7年10月的一份报告称,世界贫困人口中70%是妇女。贫困家庭儿童的处境更糟。20世纪80年代中,发展中国家有1 亿儿童流浪街头。 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并未缓解贫困的状况给人们以警示:增长并不等于发展,经济增长是缓解贫困的重要因素,但并非最关键的因素。 二、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根源及解决途径 1、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根源 发展中国家的贫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历史条件制约、经济基础落后、自然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过度增长、经济结构单一、发展战略不当、经济政策失误等内部因素,也有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债务负担沉重、贸易条件恶化、贸易地位不利等外部因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教育水平低下。因为贫困人口只有获得谋生的机会,才能消除贫困;而如果没有利用和把握谋生机会的能力,或者说没有对机会的反应能力,任何机会都会从身边溜走。受教育程度低或没有受过任何教育的人,则无法获得这种能力。 从全球不同国家和社会各阶层看,贫困人口往往集中在经济落后、通讯不发达、交通不畅、教育不普及、识字率低、观念落后的偏远地区。在这些地区,由于得不到基本的社会服务和人力资本投资,贫困人口不具备利用谋生机会的能力,无力获得足够的食物,他们的孩子就更需要早先出去赚钱以补贴家用而不能上学;他们更需要多生育,靠一个大的家庭组织来维持成员的生计,人均生活水平更低,贫困进一步加剧。这一恶性循环的源头在于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劳动力生存状况的人力资本投资——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教育水平低下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根源。 2、解决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的关键 减轻贫困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1980年报告》分析了贫困、经济增长与人力开发之间的关系,指出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能有效地消除贫困,而人力开发在消除贫困特别是绝对贫困的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报告详细阐述了人力开发的几个主要因素:教育、健康、营养和生育,他们各自如何影响穷人的收入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1990年报告》进一步给出了由“机会”和“能力”两个方面组成的有效扶贫战略:“一是实行劳动密集型发展模式及其配套政策,促进对穷人最丰富的资产,即劳动力的需求,为穷人提供谋生的机会;二是广泛向穷人提供基本社会服务,增加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提高穷人利用谋生机会的能力。前者解决的是劳动力数量过多的问题,后者解决的是劳动力质量过低的问题,以此来提高劳动者的收入,从而解决贫困问题。”要将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与使穷人受益于经济增长的政策统一起来。其途径有:(1 )给穷人以资产所有权。一是将存量资产重新分配给穷人,如土地改革。二是增量资本作有利于穷人的分配。特别是通过初等教育和医疗保健对穷人人力资源的公共投资,成为增加穷人资产的重要政策手段。(2 )增加穷人所拥有资产的受益。即通过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业收益减轻贫困。非熟练劳动力是穷人最重要的资产,非熟练劳动力收益大幅度提高,能使收入分配有利于穷人。另外特别重要的是通过提高生产率来提高穷人的资产收益,这包括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和基础设施的投资。这种投资能够将促进增长与减缓贫困统一起来。研究表明,农业报酬增长额的1/4、非农业报酬的3/4可以归因于良好的教育。( 3)对穷人进行适度转让。上述无论哪种减轻贫困的方法,都有赖于穷人自身的接受和掌握能力,有赖于他们对新方式和新机会的利用,归根结底依赖于提高这种能力的人力资源开发。 人也是增长的源泉。一个受过良好教育和有健康身体的劳动者更容易获得好的工作机会,为经济增长做出更多的贡献。虽然创业精神和管理能力在公共和私人部门都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绝大多数普通劳动者的技能、知识和工作态度。因此,必须在取得短期的经济增长与着眼于人们的长期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投资之间保持平衡。要获得增长的源泉,达到和保持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就要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人力开发毫无疑问在消除贫困的斗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注:世界银行1980年《世界发展报告》。) 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因素,也是长期发展的基础。劳动能力是所有健康的穷人赖以生存的唯一宝贵的资本。因此,用教育来提高劳动力的生产率和穷人把握机会的能力,是同贫困斗争的最有效的途径。他使穷人有能力抓住经济增长的机会,提高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存量,从而提高他们明天的工作效率,使经济的长期发展获得不竭的资源。因此,政府有必要对现行的支出格局倾向做出调整,其中包括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社会部门旨在改善穷人生活状况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措施是,扩大和改善初级教育和基本的医疗卫生保健。政府有必要在贫困人口集中的农村地区增加公共投资,更好地利用现有资源,赋予地方当局更多的责任,持续扩大农村的诊疗所和小学数量,改进服务质量。在总结扶贫经验时,《1990年报告》指出:“任何试图在世界经济中开展竞争的国家,都有必要采取全面的教育政策,包括在高等教育、科技和专业培训方面的开支。”(注:世界银行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与贫困作斗争最成功的国家都推行一种有效的使用劳动力的增长模式,并对穷人的人力资源进行投资。这两方面兼顾的方针是减轻贫困的基本战略,两者缺一不可。一方面是为穷人提高运用其最丰富的资产——劳动力的机会,另一方面是改善其眼前的福利并提高其利用新出现的机会的能力。两相结合可以提高世界上绝大多数穷人的生活水准。”(注:世界银行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两个报告得出的同样结论是:对人力资本尤其是对教育的投资,有助于铲除贫困之根源。 三、中国的贫困问题 1、中国贫困问题的现状 像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贫困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障碍。自实施扶贫计划以来,中国的贫困人口锐减,但反贫困任务仍相当艰巨。一方面是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加大,初步脱贫人口返贫问题突出;另一方面,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又产生了城市新增贫困人口。 (1)农村贫困状况:以1985 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扶贫标准年人均纯收入200元为基础进行调整,1999年相当于635元。按照这一标准计算,截至1999年底,中国农村的贫困人口3400万。如果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估计,我国农村的贫困人口就远不止几千万,而是1.06亿(1998年底)。(注:杨军:“中国反贫困战略面临的困惑及调整思路”,《甘肃理论学刊》2001年1期。)据国务院扶贫办的报告估计, 如果把那些虽然已经解决了温饱但极易返贫的人口算上,中国目前的农村贫困人口可能超过农村总人口的10%。显然,我国农村的贫困标准是建立在维持基本生存的最低水平之上的。除物质生活贫穷外,我国贫困人口集中的地区社会保障和医疗条件差,生活质量差;贫困使一些儿童营养缺乏,健康状况不佳,许多适龄儿童特别是女童失学,文盲较多;信息闭塞,观念落后。 (2 )城市新增贫困人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企改革的深入,市场机制自发诱导的诸如失业、破产、收入差距悬殊等新的致贫因素的影响迅速增加,大批下岗和长期失业人员、退休职工中的低收入者等,构成了城镇新的贫困人口。1996年我国城镇贫困户数是306万户, 贫困人口1176万人,户年人均生活费收入1321元,比当年划定的城市贫困线户人均生活费收入1671元还要低20%。 (注:《中国工商时报》1997年10月10日。)近几年,随着下岗、失业问题的日益严重, 我国城镇贫困问题进一步恶化(见表1)。 附图{F102f43.BMP}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1)综合失业人数=下岗无业人员+失业人员 (2)综合失业率=综合失业人数/劳动力总数 据劳动部测算,2000年下岗职工总数为2100万, 按照新的要求,2000年之后,下岗职工将直接进入失业范围,不再新设再就业服务中心。这些人中约50%左右在失业救济金用完之后,不能重新就业,他们将陷入贫困之中。 城镇贫困人口的加入,使中国贫困人口的结构更加复杂,使中国贫困问题更加恶化。 (3 )中国的“人文贫困”:中国的城乡贫困不仅表现在经济收入、人均生活支出的经济层面上,更反映在生存状况、受教育程度、医疗卫生条件等生活环境质量上。若用人文发展指标来衡量,中国的“人文贫困”状况更加严重。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7年人类发展报告》对175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序中,中国排在108倍。联合国人文排序的新指标包括出生时的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综合入学率、人均GDP。这一人文发展指数更能反映人类文明的进步程度, 对“贫困”的理解也更为深刻。这种排序使我们看到,我们与其他国家的差距不仅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更重要的是在反映综合水平的人文指标上,而后者的差距比前者更难弥补。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后者这些指标决定了一个国家的长期发展(决不仅是增长)潜力,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真正水平和综合实力。这些人文发展指标为我国扶贫、脱贫工作指明了方向。 2、中国脱贫的关键 从中国的贫困人口阶层分布看,无论是农村贫困家庭还是城市贫困人口,都集中在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人群中。在农村,由于没有文化,无法掌握科学种田的知识,即便有了土地也得不到应有的收获,更无法抵御自然灾害的袭击。没有利用谋生机会的能力,不掌握生存技能,看不见也抓不到改变生活的机会,脱贫基础脆弱。即使是已经脱贫,但当使其初步脱贫的物质基础发生变化或稍有不测时,很快重新陷入贫困。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0%刚刚脱贫的人口又返贫。在城市,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的下岗人员很难胜任对技术要求较高的新岗位,难寻收入丰厚的职业。由此可见,摆脱贫困的关键是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在为贫困人口提供谋生机会的同时,更侧重于提高其利用谋生机会的能力。“改善人口质量的投资,能显著提高穷人的经济前途和福利”。(注:舒尔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讲演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 有鉴于此,政府应将扶贫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巩固和提高贫困个体的生存保障和发展能力上来,增加贫困人口受教育的机会,从而提升他们获取生存和发展资源的手段和能力,扶贫扶在根上、扶在点子上。政府要把扶贫和扶智有效地结合起来,在进行物质扶贫的同时增加文化扶贫的力度;在提供必要的资金、救济,使贫困人口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同时,加大提高贫困人口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的教育投入;在以物质投入缓解贫困现状的同时,强调“扶人”、“治本”这一根本途径。 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在扶贫工作中也面临着资金不足这一最大障碍。“面对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庞大的发展计划,政府往往需要在人力开发与其他项目间费力地权衡。“发展中国家应力图提高公共企业的资金营运效率,在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减少军费,以及减少一些需要高投入而不太紧急的项目投资,使更多的资金能够用于向小学教育、基本卫生保健这样的项目上。”(注:世界银行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 亚当·斯密说过:“一个国家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其劳动者所掌握的技能、熟练程度和判断力的高低。”这句话在今天仍然是至理名言。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她的人民。人力资源的全面开发既是经济发展的源泉又是它的最终目标。然而贫困不会在一夜之间消失,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也不可能在一夕之间实现,一个国家现今的健康和教育水平反映的很可能是其10年甚至20年前为人力开发所作的努力。(注:程漱兰等编著:《世界银行发展报告20年回顾》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7月。) 《管子·修权》里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中国的人力开发与反贫困斗争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做出不懈的努力,其中政府的作用尤为重要。
2023-09-04 21:46:401

现代物流对电子商务的影响

电子商务对瑞爱公司物流业务的影响 [摘要]:随着Internet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如何使企业的电子商务和物流能够协同发展,本文正是基于此,从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关系入手,剖析电子商务对瑞爱公司物流业务的影响。并提出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协同发展的一些具体措施和对策。 [关键字]: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瑞爱公司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获取生产资料的途径与产品营销的范围日趋扩大,同时,现代企业竞争的结果使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都进入了一个微利时代,产品的成本和利润变得非常透明。而电子商务的推广,加快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在网上实现商流活动后,需要一个有效的现代物流对实物提供低成本、高效率、适时、适量的转移服务,这使现代物流在整个商务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电子商务带来对物流的巨大需求,而物流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瓶颈也日益突出。 瑞爱公司的经营范围在于生产船用家具,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起点很高,品质优良。无论是设计的合理性和周密性,还是加工工艺和制作质量,以及整体配套、包装分类和安装服务环节,都已走在国内船用家具制造业的前列。但是瑞爱公司要想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取得长远的发展,还需要将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的协同发展,需要尽快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电子商务运用越来越广泛的经营环境,从而要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应对来自竞争者的挑战。 一、 电子商务与物流的概念 电子商务是经济和信息技术发展并相互作用的必然产物。对于电子商务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目前能够被大多数人接受的是由美国IT厂商提出的:电子商务是一种商务活动的新形式,它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数字化通信网络和计算机装置替代传统交易过程中以纸介质作为信息载体的存储、传递、统计、发布等环节, 从而实现商品和服务交易以及交易管理等活动的全过程无纸 化,并达到高效率、低成本、 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等目的。 根据我国国情,有关专家将国外的定义与中国的现状相结合,扩大了美国的电子商务定义的范围,提出了包括物流电子化的广义的电子商务概念: 1、电子商务是实施整个贸易活动的电子化; 2、电子商务是一组电子工具在商务活动中的应用; 3、 电子商务是电子化的购物市场; 4、 电子商务是从售前到售后支持的各个环节实现电子化、自动化。 可见,它不仅包含了信息流、资金流、商流,而且包括了物流。 物流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物流概念从1915年提出,经过70多年的时间才有定论。目前国内外有关物流的概念很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是这样定义的:“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美国物流协会对物流的定义是:“物流是为了符合顾客的需要,所发生的从生产地到销售地的物质、服务以及详细的流动过程,以及为使保管能有效、低成本的进行而从事的计划、实施和控制行为。”可见,物流是若干领域经济活动系统的、集成的、一体的现代概念。它的基本含义可以理解为“按用户要求将物的实体从供给地向需要地转移的过程。”物流涵盖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和全部社会再生产过程,因而是一个非常庞大而且复杂的领域。国民经济全部工农业产品生产和制造过程,除了在加工和再生产的时间以外,全部都是物流的时间。 现代物流,是指产品从生产地到消费地之间的整个供应链,运用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进行高效率计划、管理、配送的新型服务业。它通过对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与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从而达到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利润。 二、 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 1、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子商务的本质是商务,商务的核心内容是商品的交易,而商品交易会涉及到四方面:商品所有权的转移,货币的支付,有关信息的获取与应用,商品本身的转交。即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其中信息流既包括商品信息的提供、促销行销、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内容,也包括诸如询价单、报价单、付款通知单、转账通知单等商业贸易单证,还包括交易方的支付能力、支付信誉等。商流是指商品在购、销之间进行交易和商品所有权转移的运动过程,具体是指商品交易的一系列活动。资金流主要是指资金的转移过程,包括付款、转帐等过程。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这四个部分都与传统情况有所不同。商流、资金流与信息流这三种流的处理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实现。物流,作为四流中最为特殊的一种,是指物质实体的流动过程,具体指运输、储存、配送、装卸、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对于少数商品和服务来说,可以直接通过网络传输的方式进行配送,如各种电子出版物、信息咨询服务等。而对于大多数商品和服务来说,物流仍要经由物理方式传输。 过去,人们对物流在电子商务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于物流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应发生变化也认识不足,认为对于大多数商品和服务来说,物流仍然可以经由传统的经销渠道。但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物流能力的滞后对其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物流的重要性对电子商务活动的影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注意。 2、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保证 物流作为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电子商务的重要保证。由电子商务流程图可以知道,离开了现代物流,电子商务过程就不完善。 3、物流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无论在传统的贸易方式下,还是在电子商务下,生产都是商品流通之本,而生产的顺利进行需要各类物流活动的支持。生产的全过程从原料的采购开始,便要求有相应的供应物流活动将所采购的材料到位,否则,生产就难以进行;在生产的各工艺流程之间,也需要有原材料、半成品的物流过程,即所谓的生产物流,以实现生产的流动性;部分余料、可重复利用的物资的回收,也需要所谓的回收物流;废弃物的处理需要废弃物物流。可见,整个生产过程实际上包含了系列化的物流活动。合理化、现代化的物流,通过降低费用从而降低成本、优化库存结构、减少资金占压、缩短生产周期,保障了现代化生产的高效运行。相反,缺少了现代化的物流,生产将难以顺利进行,无论电子商务是多么便捷的贸易形式,仍将是无米之炊。 4、物流服务于商流 在商业活动中,商品所有权在购销合同签订的同时,便由供方转移到了需方,而商品实体并没有因此而到达需方。在电子商务条件下,顾客通过网络购物,完成了商品所有权的交割过程,但电子商务活动并未结束,只有商品和服务真正到达顾客手中,商务活动才告终结。在整个电子商务中,物流实际上是以商流的后续者和服务者的姿态出现的。没有现代化的物流,轻松的商务活动只会退化为一纸空文。5、物流是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根本保证 电子商务的出现,在最大程度上方便了最终消费者。他们不必到拥挤的商业街挑选自己所需的商品,而只要坐在家里,上网浏览、查看、挑选,就可以完成购物活动。但试想,他们所购商品迟迟不能到货,抑或商家送货非自己所购,那消费者还会上网购物吗?物流是电子商务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最终保证,缺少现代化物流技术与管理,电子商务给消费者带来的便捷等于零,消费者必然会转向他们认为更为可靠的传统购物的方式上。 三.电子商务对物流业影响 1.电子商务为物流创造了一个虚拟性的运动空间 在电子商务状态下,人们在进行物流活动时,物流的各项职能及功能可以通过虚拟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在这种虚拟化的过程当中,人们通过各种的组合方式,寻求物流的合理化,使商品实体在实际的运动过程中,达到效率最高、费用最省、距离最短、时间最少的目的。 电子商务可以对物流网络进行实时控制。在电子商务下,物流的运作以信息为中心的,信息不仅决定了物流的运动方向,而且决定着物流的运作方式。在实际运作当中,网络的信息传递,可以有效地实现对物流的实施控制,实现物流的合理化。 2.电子商务对物流各作业环节的影响 1、采购 传统的采购极其复杂。采购员要完成寻找合适的供应商、检验产品、下订单、接取发货通知单和货物发票等一系列复杂繁琐的工作。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采购过程会变得简单、顺畅。 近年来,国际上一些大的公司己在专用网络上使用EDI,以降低采购过程中的劳务、印刷和邮寄费用。通常,公司可由此节约5—10%的采购成本。 2、配送 (1)配送业地位强化 配送在其发展初期,主要是以促销手段的职能来发挥作用。据有的学者研究,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格局才是推行和发展配送的适宜环境。这说明在电子商务产生之前,配送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为了促销。配送建筑在这样的层次上,地位并不高,发展也不太快。我国推行配送制的过程就不很顺利,如试点城市之一的无锡市,物资配送的总金额,1992年和1993年分别达8亿元和10亿元,1995年则降至8亿元,1996年不足8亿元。 而在电子商务时代,B2C的物流支持都要靠配送来提供,B2B的物流业务会逐渐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其供货方式也是配送制。没有配送,电子商务物流就无法实现,电子商务也就无法实现,电子商务的命运与配送业联在了一起。同时,电子商务使制造业与零售业实现“零库存”,实际上是把库存转移给了配送中心,因此配送中心成为整个社会的仓库。由此可贝”配送业的地位大大提高了。 实际上,对于电子商务交易方式本身来说,买方通过轻松点击完成了购买,买方势必要把货物配送到家,否则买方选择这种交易方式的意义何在呢?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方式就是配送方式。 3.电子商务将改变物流企业的竞争状态 在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企业之间依靠本企业提供优质服务、降低物流费用等方面来进行的竞争内容依然存在,但是有效性却大大降低了。原因在于电子商务需要一个全球性的物流系统来保证商品实体的合理流动,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即使其规模再大,也是难以达到这一要求的。这就要求物流企业应相互联合起来,在竞争中形成一种协同合作的状态 ,以实现物流高效化、合理化和系统化。 4.电子商务促进物流基础设施的改善 电子商务高效率和全球性的特点,要求物流也必须达到这一目标。而物流要达到这一目标,良好的交通运输网络、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则是最基本的保证。除此之外,相关的法律条文、政策、观念等都要不断地得到提高。 在电子商务时代,要提供最佳的服务,物流系统必须要有良好的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良好的信息系统能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帮助了解客户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以赢得客户的信赖。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由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趋势,当前的物流业正向全球化、信息化、一体化发展。商品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以空前的速度自由流动。EDI(无纸贸易)与Internet的应用,使物流效率的提高更多地取决于信息管理技术;电子计算机的普遍应用提供了更多的需求和库存信息,提高了信息管理科学化水平,使产品流动更加容易和迅速。物流信息化,包括商品代码和数据库的建立,运输网络合理化、销售网络系统化和物流中心管理电子化建设等等,目前还有很多工作有待实施。可以说,没有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就没有现代化的物流。 90年代早期,由于电子商务的出现,加速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致使物流企业的发展达到了多国化。它从许多不同的国家收集所需要资源,再加工后向各国出口。随着我国加入WTO溶入世界经济的大潮,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登陆我国,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内知名企业走向世界,这都必将涉及物流配送的问题。例如,海尔物流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全球化战略的趋势,使物流企业和生产企业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社会大分工。生产厂集中精力制造产品、降低成本、创造价值;物流企业则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从事物流服务。物流企业的满足需求系统比原来更进一步了。 四、 瑞爱公司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发展战略 在现阶段的电子商务时代,瑞爱公司要取得更加长远的发展,就要占领更加广阔的市场。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要满足客户的需要,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所进行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而电子商务将一个具有巨大优势的选择。电子商务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商务,而商务的核心内容是商品的交易,而商品交易会涉及到四方面:商品所有权的转移,货币的支付,有关信息的获取与应用,商品本身的转交。即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其中,物流作为四流中最为特殊的一种,是指物质实体的流动过程,具体指运输、储存、配送、装卸、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要提供最佳的服务,物流系统必须要有良好的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良好的信息系统能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帮助了解客户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以赢得客户的信赖。电子商务的应用,将使物流效率提高,使产品流动更加容易和迅速。 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同时要加强电子商务物流人才的培养。电子商务物流人才是一种复合型的高级人才,这种人才既懂电子商务,又懂物流;既懂技术,又懂管理。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企业发展的未来。 总而言之,电子商务带给瑞爱公司物流业务的影响,除了是挑战,更多的是机遇,要取得更好的发展,就要将电子商务和物流相互结合,协同发展,与此同时注重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白静. 试论电子货币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甘肃理论学刊,2005 (5) 陈进,《电子商务金融与安全》,清华大学出版社, 张铎,《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现状和趋势》,《电子商务物流篇》,2004.11.27 陈俊,《电子商务在中国的现状研究---对电子物流的分析》,2005.2.16
2023-09-04 21:46:521

解决电子货币安全性问题的总体方法

我在网上搜了篇论文,大体格式就是这样的,如果较为正规的话,摘要用英文写. 电子货币的发展及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货币作为基于网络的支付结算工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文章从电子货币概念出发,不仅分析了它的发展情况,而且针对电子商务的业务流程,对其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进行了重点研究。最后提出了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电子货币 网络金融 电子商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电子商务相关的电子支付工具越来越多。这些支付工具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电子货币类,如电子现金、电子钱包等;另一类是电子信用卡类,包括智能卡、借记卡、电话卡等;还有一类是电子支票类,如电子支票、电子汇款( EFT) 、电子划款等。本文将针对电子支付的工具之一——电子货币在电子商务中的适用性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电子货币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形式 1电子货币的基本概念。 电子货币作为当代最新的货币形式,从20 世纪70 年代产生以来,其应用形式越来越广泛。电子货币是一种在网上电子信用发展起来的,以商用电子机和各类交易卡为媒介,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手段,以电子脉冲进行资金传输和存储的信用货币。通过网上银行进行的金融电子信息交换,电子货币与纸币等其他货币形式相比,具有保存成本低,流通费用低,标准化成本低,使用成本低等优势。尤适宜于小金额的网上采购。电子货币技术解决了无形货币的存储、流通、使用等方面的技术问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美国的Mark Twain 银行是美国第一家提供电子货币业务的银行,早在1996 年4 月就获得了一万个电子货币客户。 2电子货币的主要形式。 电子货币有两种主要形式:智能卡形式的支付卡 和数字方式的货币文件。前者主要用于网下的支付,后者用于网上的支付。 电子现金,它的主要用途在于取代日常小额消费的钞票及硬币。Mondex卡除了拥有现金的特性以外,同时还具有一个比现金更优良的特点,即是它能安全地通过电子管道(如电话、因特网等) 来作为人对人、人对商家、人对银行的远距转值。我国的电子商务正在起步,网上金融服务开展较少,电子货币系统的建设进展缓慢。Mondex 是目前最接近于现金的电子货币。 E - Cash 是由Digicash 开发的在线交易用的数字货币。它是一种数据形式流通的货币。把现金数值转换成为一系列的加密序列数,通过这些序列数来表示现实中各种金额的币值。用户在开展电子现金业务的银行开设账户并在账户内存钱后,就可以在接受电子现金的商店进行购物。 二、电子货币的发展 1. 电子货币的发展概况。 电子货币的产生是经济和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成果。电子货币的使用,一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取代现金的发行,使得货币的发行费用降低;二是发行主体将由中央银行向其他主体转变。 目前的电子货币主要有银行卡和网上电子货币两种。现在,银行卡已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更普遍的应用。对于客户来说,利用银行卡购物付款、提现、存款、转账,方便快捷、安全高效,而且可以获得咨询和资金融通的便利。同时,世界上由网上电子货币带动的网上金融服务正在迅速发展。据统计,网上金融业务在2004 年占传统金融业务量的10 %~20 % ,其中美国的网上金融业务发展最快,欧洲国家也在大力发展; 在亚洲,新加坡等是发展电子货币的先进地区。新加坡货币委员会的官员称,该国将力争于2008年全部改用电子化货币,货币将包括一种“电子数字脉冲”,发射装置安装在手机、掌上电脑甚至手表上,然后发射脉冲信号进行支付活动,届时所有商业和服务机构都将依法接受电子货币。欧洲央行也指出,电子货币的应用范围将越来越广,推广电子货币将成为欧洲央行未来货币政策的组成部分之一。 2. 我国电子货币的发展情况。 从总体上讲,我国电子货币的发展情况相对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尚处于起步阶段,网上金融服务开展较少,电子货币系统的建设进展缓慢。由于国情的缘故和信用概念在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初期没有市场基础,一直到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银行被推向市场,商品经济的生存竞争意识才迫使中国的银行界开始思考电子货币的发展策略。 在我国,目前发展的重点主要仍在信用卡业务上。我国的第一张银行信用卡,是1985 年6 月由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的“中银卡”,与国外相比,银行信用卡发展历史很短。近年来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迅速,到2001 年6 月底,全国共有55 家金融机构开办了银行卡业务,发卡总量达3. 3 亿张;银行卡账户存款余额3742 亿元,仅2003 年上半年交易总额达48532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4 %;全国受理银行卡的银行卡的银行网点12. 9 万个,商户约10 万户;各金融机构共安装自动柜员机4. 9 万台,销售终端33. 4 万台。 3. 电子货币的发展趋势。 目前电子货币的发展十分迅速。据专家预测,美国在近十年内可能有12 %~15 %的交易将以电子方式进行,并且该发展趋势仍将不断加快。2000 年有约10 %的人用电子货币进行商业交易。在我国,也有业内人士分析电子商务将会蓬勃的发展。可见,电子货币将会朝更便利、更安全、更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支付方式也会趋于简单化和统一化,电子货币必然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电子货币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面对已经到来的数字化时代,随着金融电子化和Internet 的迅猛发展,网络作为一种新的贸易领域正在逐渐成为商务的一大发展趋势。电子货币系统是电子商务活动的基础,只有正确认识电子货币的优势,建立和完善电子货币系统,才能真正开展电子商务活动。 1电子商务流程的简单描述。 电子商务是一种采用最先进信息技术的买卖方式。整个电子商务过程并不是工业经济阶段商务活动的翻版,电子商务是将“通信服务”、“数据管理服务”、“安全服务”等三项基本服务融为一体的商业服务。在电子商务过程中,消费者和商家(即买卖双方) 将自己的各类供求意愿按照一定的格式输入电子商务网络,电子商务网络便会根据消费者的要求,寻找相关信息并提供给消费者多种买卖选择。一旦消费者确认,电子商务就会协助完成合同的签定、分类、传递和款项收付等全套业务。同时,为保证交易过程的安全,认证机构对在互联网上交易的买卖双方进行认证,确认其真实身份。电子商务实质上形成了一个虚拟的市场交换场所。 2.电子货币与电子商务。 电子货币与电子商务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电子商务中,网上银行、在线电子支付和数据加密、电子签名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作用。其中,作为支付工具的电子货币应用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到电子商务的发展。我们通过电子商务的流程可以看到,电子商务不仅包括商品流、信息流、物流,同时也涵盖了资金流的范畴。在支付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通过网络进行货币支付或资金流转,利用电子货币可以安全、灵活地把货币采用匿名的形式存储在自己的硬盘上,并在支付过程中使用。它将消费者和商家(买卖双方) 与银行联系在一起,消费者可以在有关银行开立账户,在需要使用电子货币的时候,可以安装相应的软件或预存现金,但消费者与商家洽谈好以后,签定订货合同,就可以使用相应的电子货币支付所购买商品的费用。其中认证机构保证了交易过程的安全。 3.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电子货币的应用和发展使网络上现货、现金交易成为可能,促进了企业营销结构、营销方式、结算方式的创新;而方便、快捷、轻松的购物方式,也将极大地刺激消费,扩大需求,给零售商带来了无限商机;同时,由于实施开放式的网络经营,大大加剧了市场竞争,促使企业为市场提供优质价廉的商品、优质高效的服务。 在电子商务中,使用电子货币进行支付与传统的货币支付方式相比有许多的优势。首先,在同样的空间内,电子货币可以存储的面值是无限的;而传统货币面值是有限的。其次,电子货币受时空的限制比较小,能够通过通讯系统在短时间内进行远距离传递。第三,电子货币可以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弥补了传统货币管理成本高的缺憾。第四,电子货币的匿名性比传统货币要强,避免了面对面的交易。另外,作者还认为,电子货币与传统的货币相比具有信息承载量比较大的优点。通过在交易过程中使用电子货币,商家、厂家以及消费者都能够从中得到比传统交易方式更多的信息。例如,商家可以在网络上迅速、及时地统计热销产品的销售量,可以通过用户注册信息准确地看出参加浏览或购买的用户资料,甚至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后续的市场调查,以便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同时消费者也可以获得快捷的反馈信息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 但是,就目前而言,作为支付工具的电子货币应用于电子商务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在这一问题上,普遍存在着很多观点。比如,安全问题、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电子商务的发展还不很成熟、系统可靠性、安全性以及数字认证技术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将会对电子货币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要使电子货币能够迅速、健康的发展,必须尽快解决出现的这些问题。不仅要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互联网络的普及率;同时要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进而带动电子货币的发展;另外,也要尽快出台并且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给网络安全提供相应的法律保障,规范网上交易程序,正确使用数字证书。 另外,作者通过对电子货币的研究,认为电子货币的产生和应用对传统的价值经济学和货币银行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未来的发展,将会由于电子货币的应用,使得中央银行不能再通过调节货币的发行量这一手段来调节市场经济,新的价值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将会产生,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也将会有新的诠释,以适应未来网络经济的发展。电子货币将会形成一门全新的学科,冲击经济金融界的传统理论、理念。 四、结束语 拓展电子货币的业务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不断加快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货币金融体系电子化的实现将是一个必然趋势。目前,与信息技术有关的电子商贸、电子商务、基于安全数据交换协议的各类网上购物系统、供应链管理以及网络营销等活动的不断兴起,使得原先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管理系统、贸易体系结构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需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带动下,电子货币也将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余旭涛,沙济彰. 电子货币的技术问题. 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2005 (1) 2. 翟凤荣. 电子货币与电子支付. 价值工程,2004 (5) 3. 白静. 试论电子货币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甘肃理论学刊,2005 (5) 4. 陈红. 电子货币发展情况初探. 广西金融研究,2004 5. 许小勇. 电子货币的发展及其风险防范. 浙江金融,2003 (2)
2023-09-04 21:47:031

人均gdp8000美元能源产业怎么发展

对于发达国家的定义,有多种说法,但公认的标准是:较高的人均GDP(不是GDP总量)和社会发展水平。按1995年前后的标准,人均GDP在8000美元以上(按名义汇率计算)加上一定程度的社会发展水平就可基本定义为发达国家。近10年的发展,使8000美元这个标准已经落后了,2005年应提高到10000美元左右。按这个定义,在这10年,有8个国家已经加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这8个国家是:塞浦路斯、巴哈马、斯洛文尼亚、以色列、韩国、马耳他、匈牙利和捷克什么叫发达国家,而什么又叫发展中国家呢,从国际分工的合作之中可见一斑。在国际分工中,发达国家可以得到高尖精的产品市场,而发展中国家只能是做一些低端产品的市场。最终低端消费品往往不是发达国家制造的,而是发展中国家才生产最终低端消费品,发达国家主要是搞工业化引领、集约型研究和现代化信息整合的工作。而发达国家的脑力型工人必然要求的休闲时间、学习时间和考究时间;发展中国家则因为当地资本家要把发达国家强加给当地资本家身上的成本都让工人来承担,因此当地工人只能夜以继日地更长时间地加班。于是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最终为的是让本国公民得到的生活休息时间,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只能是让工人付出的生产劳动时间,其中的差额是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强抢来的。什么叫发达国家,而什么又叫发展中国家呢,从国际分工的合作之中可见一斑。在国际分工中,发达国家可以得到高尖精的产品市场,而发展中国家只能是做一些低端产品的市场。最终低端消费品往往不是发达国家制造的,而是发展中国家才生产最终低端消费品,发达国家主要是搞工业化引领、集约型研究和现代化信息整合的工作。而发达国家的脑力型工人必然要求的休闲时间、学习时间和考究时间;发展中国家则因为当地资本家要把发达国家强加给当地资本家身上的成本都让工人来承担,因此当地工人只能夜以继日地更长时间地加班。于是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最终为的是让本国公民得到的生活休息时间,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只能是让工人付出的生产劳动时间,其中的差额是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强抢来的。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发展的时间先后不同罢了,一个是现在进行时,一个是过去时。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困根源及其消除作者佚名摘自未知发表2007-1-2216:55:43背景贫困是全球化的问题,也是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它影响了全球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也阻碍了中国改革开放最终目标的实现,是当今人类共同的大敌。因此,它是世界银行在其20年发展报告中唯一作为专题两次专门论述、并在其他年份的报告中多次提及的问题。一、发展中国家贫困的现状1、贫困的界定贫困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贫困是经济意义上的贫困,指难以将生活维持在经济上最低水准的状况。广义贫困除包括经济意义上的贫困之外,还包括社会、发展、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如人口寿命、营养、教育、医疗、生存环境及失业等方面的状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总体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贫困的概念逐步由狭义的纯经济层面向广义的影响生存质量的多层面过渡。贫困概念界定的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点在世界银行和国际权威组织的定义中明显地体现出来。世界银行《1980年世界发展报告》指出:“当某些人,某些家庭或某些群体没有足够的资源去获取他们在那个社会公认的,一般都能享受的饮食、生活条件、舒适和参加某些活动的机会,就是处于贫困状态。”显然,这里强调的是以消费水平为基础的物质条件。《1980年报告》将贫困线确定为人均年收入75美元。《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指出:“贫困,即缺少达到生活水准的能力”,并认为考虑贫困问题还要考虑人口寿命、营养状况、健康状况、儿童入学率、医疗卫生、识字能力、受教育机会等社会福利文化的内容。《1990年报告》确定了两条国际贫困线:一是人均年收入275美元以下为“赤贫”;二是人均年收入370美元(按1985年购买力平价不变价格计算)为“贫困”。1997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从“人文发展”的角度提出“人文贫困”的概念。它除了包括人均收入的因素外,还包括人均寿命、卫生、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多种指标。这种“人文贫困”的界定方法,能够较全面地反映一国的经济水准和生存状况,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以这个标准衡量,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落后的总体表现。2、发展中国家贫困的现状1991-1996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达到9%,但贫困人口却没有因经济增长而减少,反而有所增加。据联合国调查,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口由1990年的10亿增加到目前的13亿。这些人生活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每人每天只有不到1美元的收入。在发展中国家中有8000万人完全不能享受医疗服务,8.4亿人营养不良,2.6亿人不能上学。在最贫穷的非洲地区,贫困发生率(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目前,非洲6.3亿人口中,约有一半挣扎在饥饿线上。(注:“非洲贫困状况恶化”,《人民日报》1996年2月7日第7版。)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7年10月的一份报告称,世界贫困人口中70%是妇女。贫困家庭儿童的处境更糟。20世纪80年代中,发展中国家有1亿儿童流浪街头。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并未缓解贫困的状况给人们以警示:增长并不等于发展,经济增长是缓解贫困的重要因素,但并非最关键的因素。二、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根源及解决途径1、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根源发展中国家的贫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历史条件制约、经济基础落后、自然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过度增长、经济结构单一、发展战略不当、经济政策失误等内部因素,也有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债务负担沉重、贸易条件恶化、贸易地位不利等外部因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教育水平低下。因为贫困人口只有获得谋生的机会,才能消除贫困;而如果没有利用和把握谋生机会的能力,或者说没有对机会的反应能力,任何机会都会从身边溜走。受教育程度低或没有受过任何教育的人,则无法获得这种能力。从全球不同国家和社会各阶层看,贫困人口往往集中在经济落后、通讯不发达、交通不畅、教育不普及、识字率低、观念落后的偏远地区。在这些地区,由于得不到基本的社会服务和人力资本投资,贫困人口不具备利用谋生机会的能力,无力获得足够的食物,他们的孩子就更需要早先出去赚钱以补贴家用而不能上学;他们更需要多生育,靠一个大的家庭组织来维持成员的生计,人均生活水平更低,贫困进一步加剧。这一恶性循环的源头在于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劳动力生存状况的人力资本投资——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教育水平低下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根源。2、解决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的关键减轻贫困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1980年报告》分析了贫困、经济增长与人力开发之间的关系,指出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能有效地消除贫困,而人力开发在消除贫困特别是绝对贫困的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报告详细阐述了人力开发的几个主要因素:教育、健康、营养和生育,他们各自如何影响穷人的收入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1990年报告》进一步给出了由“机会”和“能力”两个方面组成的有效扶贫战略:“一是实行劳动密集型发展模式及其配套政策,促进对穷人最丰富的资产,即劳动力的需求,为穷人提供谋生的机会;二是广泛向穷人提供基本社会服务,增加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提高穷人利用谋生机会的能力。前者解决的是劳动力数量过多的问题,后者解决的是劳动力质量过低的问题,以此来提高劳动者的收入,从而解决贫困问题。”要将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与使穷人受益于经济增长的政策统一起来。其途径有:(1)给穷人以资产所有权。一是将存量资产重新分配给穷人,如土地改革。二是增量资本作有利于穷人的分配。特别是通过初等教育和医疗保健对穷人人力资源的公共投资,成为增加穷人资产的重要政策手段。(2)增加穷人所拥有资产的受益。即通过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业收益减轻贫困。非熟练劳动力是穷人最重要的资产,非熟练劳动力收益大幅度提高,能使收入分配有利于穷人。另外特别重要的是通过提高生产率来提高穷人的资产收益,这包括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和基础设施的投资。这种投资能够将促进增长与减缓贫困统一起来。研究表明,农业报酬增长额的1/4、非农业报酬的3/4可以归因于良好的教育。(3)对穷人进行适度转让。上述无论哪种减轻贫困的方法,都有赖于穷人自身的接受和掌握能力,有赖于他们对新方式和新机会的利用,归根结底依赖于提高这种能力的人力资源开发。人也是增长的源泉。一个受过良好教育和有健康身体的劳动者更容易获得好的工作机会,为经济增长做出的贡献。虽然创业精神和管理能力在公共和私人部门都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绝大多数普通劳动者的技能、知识和工作态度。因此,必须在取得短期的经济增长与着眼于人们的长期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投资之间保持平衡。要获得增长的源泉,达到和保持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就要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人力开发毫无疑问在消除贫困的斗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注:世界银行1980年《世界发展报告》。)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因素,也是长期发展的基础。劳动能力是所有健康的穷人赖以生存的唯一宝贵的资本。因此,用教育来提高劳动力的生产率和穷人把握机会的能力,是同贫困斗争的最有效的途径。他使穷人有能力抓住经济增长的机会,提高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存量,从而提高他们明天的工作效率,使经济的长期发展获得不竭的资源。因此,政府有必要对现行的支出格局倾向做出调整,其中包括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社会部门旨在改善穷人生活状况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措施是,扩大和改善初级教育和基本的医疗卫生保健。政府有必要在贫困人口集中的农村地区增加公共投资,更好地利用现有资源,赋予地方当局的责任,持续扩大农村的诊疗所和小学数量,改进服务质量。在总结扶贫经验时,《1990年报告》指出:“任何试图在世界经济中开展竞争的国家,都有必要采取全面的教育政策,包括在高等教育、科技和专业培训方面的开支。”(注:世界银行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与贫困作斗争最成功的国家都推行一种有效的使用劳动力的增长模式,并对穷人的人力资源进行投资。这两方面兼顾的方针是减轻贫困的基本战略,两者缺一不可。一方面是为穷人提高运用其最丰富的资产——劳动力的机会,另一方面是改善其眼前的福利并提高其利用新出现的机会的能力。两相结合可以提高世界上绝大多数穷人的生活水准。”(注:世界银行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两个报告得出的同样结论是:对人力资本尤其是对教育的投资,有助于铲除贫困之根源。三、中国的贫困问题1、中国贫困问题的现状像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贫困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障碍。自实施扶贫计划以来,中国的贫困人口锐减,但反贫困任务仍相当艰巨。一方面是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加大,初步脱贫人口返贫问题突出;另一方面,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又产生了城市新增贫困人口。(1)农村贫困状况:以1985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扶贫标准年人均纯收入200元为基础进行调整,1999年相当于635元。按照这一标准计算,截至1999年底,中国农村的贫困人口3400万。如果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估计,我国农村的贫困人口就远不止几千万,而是1.06亿(1998年底)。(注:杨军:“中国反贫困战略面临的困惑及调整思路”,《甘肃理论学刊》2001年1期。)据国务院扶贫的报告估计,如果把那些虽然已经解决了温饱但极易返贫的人口算上,中国目前的农村贫困人口可能超过农村总人口的10%。显然,我国农村的贫困标准是建立在维持基本生存的最低水平之上的。除物质生活贫穷外,我国贫困人口集中的地区社会保障和医疗条件差,生活质量差;贫困使一些儿童营养缺乏,健康状况不佳,许多适龄儿童特别是女童失学,文盲较多;信息闭塞,观念落后。(2)城市新增贫困人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企改革的深入,市场机制自发诱导的诸如失业、破产、收入差距悬殊等新的致贫因素的影响迅速增加,大批下岗和长期失业人员、退休职工中的低收入者等,构成了城镇新的贫困人口。1996年我国城镇贫困户数是306万户,贫困人口1176万人,户年人均生活费收入1321元,比当年划定的城市贫困线户人均生活费收入1671元还要低20%。(注:《中国工商时报》1997年10月10日。)近几年,随着下岗、失业问题的日益严重,我国城镇贫困问题进一步恶化(见表1)。附图{F102f43.BMP}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1)综合失业人数=下岗无业人员+失业人员(2)综合失业率=综合失业人数/劳动力总数据劳动部测算,2000年下岗职工总数为2100万,按照新的要求,2000年之后,下岗职工将直接进入失业范围,不再新设再就业服务中心。这些人中约50%左右在失业救济金用完之后,不能重新就业,他们将陷入贫困之中。城镇贫困人口的加入,使中国贫困人口的结构更加复杂,使中国贫困问题更加恶化。(3)中国的“人文贫困”:中国的城乡贫困不仅表现在经济收入、人均生活支出的经济层面上,更反映在生存状况、受教育程度、医疗卫生条件等生活环境质量上。若用人文发展指标来衡量,中国的“人文贫困”状况更加严重。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7年人类发展报告》对175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序中,中国排在108倍。联合国人文排序的新指标包括出生时的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综合入学率、人均GDP。这一人文发展指数更能反映人类文明的进步程度,对“贫困”的理解也更为深刻。这种排序使我们看到,我们与其他国家的差距不仅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更重要的是在反映综合水平的人文指标上,而后者的差距比前者更难弥补。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后者这些指标决定了一个国家的长期发展(决不仅是增长)潜力,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真正水平和综合实力。这些人文发展指标为我国扶贫、脱贫工作指明了方向。2、中国脱贫的关键从中国的贫困人口阶层分布看,无论是农村贫困家庭还是城市贫困人口,都集中在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人群中。在农村,由于没有文化,无法掌握科学种田的知识,即便有了土地也得不到应有的收获,更无法抵御自然灾害的袭击。没有利用谋生机会的能力,不掌握生存技能,看不见也抓不到改变生活的机会,脱贫基础脆弱。即使是已经脱贫,但当使其初步脱贫的物质基础发生变化或稍有不测时,很快重新陷入贫困。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0%刚刚脱贫的人口又返贫。在城市,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的下岗人员很难胜任对技术要求较高的新岗位,难寻收入丰厚的职业。由此可见,摆脱贫困的关键是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在为贫困人口提供谋生机会的同时,更侧重于提高其利用谋生机会的能力。“改善人口质量的投资,能显著提高穷人的经济前途和福利”。(注:舒尔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讲演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有鉴于此,政府应将扶贫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巩固和提高贫困个体的生存保障和发展能力上来,增加贫困人口受教育的机会,从而提升他们获取生存和发展资源的手段和能力,扶贫扶在根上、扶在点子上。政府要把扶贫和扶智有效地结合起来,在进行物质扶贫的同时增加文化扶贫的力度;在提供必要的资金、救济,使贫困人口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同时,加大提高贫困人口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的教育投入;在以物质投入缓解贫困现状的同时,强调“扶人”、“治本”这一根本途径。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在扶贫工作中也面临着资金不足这一最大障碍。“面对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庞大的发展计划,政府往往需要在人力开发与其他项目间费力地权衡。“发展中国家应力图提高公共企业的资金营运效率,在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减少军费,以及减少一些需要高投入而不太紧急的项目投资,使的资金能够用于向小学教育、基本卫生保健这样的项目上。”(注:世界银行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亚当·斯密说过:“一个国家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其劳动者所掌握的技能、熟练程度和判断力的高低。”这句话在今天仍然是至理名言。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她的人民。人力资源的全面开发既是经济发展的源泉又是它的最终目标。然而贫困不会在一夜之间消失,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也不可能在一夕之间实现,一个国家现今的健康和教育水平反映的很可能是其10年甚至20年前为人力开发所作的努力。(注:程漱兰等编著:《世界银行发展报告20年回顾》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7月。)《管子·修权》里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中国的人力开发与反贫困斗争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做出不懈的努力,其中政府的作用尤为重要。
2023-09-04 21:47:291

发展中的国家和发达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距

对于发达国家的定义,有多种说法,但公认的标准是:较高的人均GDP(不是GDP总量)和社会发展水平。按1995年前后的标准,人均GDP在8000美元以上(按名义汇率计算)加上一定程度的社会发展水平就可基本定义为 发达国家。近10年的发展,使8000美元这个标准已经落后了,2005年应提高到10000美元左右。按这个定义,在这10年,有8个国家已经加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这8个国家是:塞浦路斯、巴哈马、斯洛文尼亚 、 以色列、 韩国 、马耳他、匈牙利 和捷克什么叫发达国家,而什么又叫发展中国家呢,从国际分工的合作之中可见一斑。在国际分工中,发达国家可以得到高尖精的产品市场,而发展中国家只能是做一些低端产品的市场。最终低端消费品往往不是发达国家制造的,而是发展中国家才生产最终低端消费品,发达国家主要是搞工业化引领、集约型研究和现代化信息整合的工作。而发达国家的脑力型工人必然要求更多的休闲时间、学习时间和考究时间;发展中国家则因为当地资本家要把发达国家强加给当地资本家身上的成本都让工人来承担,因此当地工人只能夜以继日地更长时间地加班。于是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最终为的是让本国公民得到更多的生活休息时间,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只能是让工人付出更多的生产劳动时间,其中的差额是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强抢来的。什么叫发达国家,而什么又叫发展中国家呢,从国际分工的合作之中可见一斑。在国际分工中,发达国家可以得到高尖精的产品市场,而发展中国家只能是做一些低端产品的市场。最终低端消费品往往不是发达国家制造的,而是发展中国家才生产最终低端消费品,发达国家主要是搞工业化引领、集约型研究和现代化信息整合的工作。而发达国家的脑力型工人必然要求更多的休闲时间、学习时间和考究时间;发展中国家则因为当地资本家要把发达国家强加给当地资本家身上的成本都让工人来承担,因此当地工人只能夜以继日地更长时间地加班。于是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最终为的是让本国公民得到更多的生活休息时间,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只能是让工人付出更多的生产劳动时间,其中的差额是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强抢来的。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发展的时间先后不同罢了,一个是现在进行时,一个是过去时。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困根源及其消除作者 佚名 摘自 未知 发表 2007-1-22 16:55:43 背景贫困是全球化的问题,也是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它影响了全球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也阻碍了中国改革开放最终目标的实现,是当今人类共同的大敌。因此,它是世界银行在其20年发展报告中唯一作为专题两次专门论述、并在其他年份的报告中多次提及的问题。一、发展中国家贫困的现状1、贫困的界定贫困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贫困是经济意义上的贫困,指难以将生活维持在经济上最低水准的状况。广义贫困除包括经济意义上的贫困之外,还包括社会、发展、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如人口寿命、营养、教育、医疗、生存环境及失业等方面的状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总体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贫困的概念逐步由狭义的纯经济层面向广义的影响生存质量的多层面过渡。贫困概念界定的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点在世界银行和国际权威组织的定义中明显地体现出来。世界银行《1980年世界发展报告》指出:“当某些人,某些家庭或某些群体没有足够的资源去获取他们在那个社会公认的,一般都能享受的饮食、生活条件、舒适和参加某些活动的机会,就是处于贫困状态。”显然,这里强调的是以消费水平为基础的物质条件。《1980年报告》将贫困线确定为人均年收入75美元。《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指出:“贫困,即缺少达到生活水准的能力”,并认为考虑贫困问题还要考虑人口寿命、营养状况、健康状况、儿童入学率、医疗卫生、识字能力、受教育机会等社会福利文化的内容。《1990年报告》确定了两条国际贫困线:一是人均年收入275美元以下为“赤贫”;二是人均年收入370美元(按1985年购买力平价不变价格计算)为“贫困”。1997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从“人文发展”的角度提出“人文贫困”的概念。它除了包括人均收入的因素外,还包括人均寿命、卫生、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多种指标。这种“人文贫困”的界定方法,能够较全面地反映一国的经济水准和生存状况,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以这个标准衡量,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落后的总体表现。2、发展中国家贫困的现状1991-1996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达到9%, 但贫困人口却没有因经济增长而减少,反而有所增加。据联合国调查,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口由1990年的10亿增加到目前的13亿。这些人生活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每人每天只有不到1美元的收入。在发展中国家中有8000 万人完全不能享受医疗服务,8.4亿人营养不良,2.6亿人不能上学。在最贫穷的非洲地区,贫困发生率(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目前,非洲6.3亿人口中,约有一半挣扎在饥饿线上。 (注:“非洲贫困状况恶化”,《人民日报》1996年2月7日第7版。 )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7年10月的一份报告称,世界贫困人口中70%是妇女。贫困家庭儿童的处境更糟。20世纪80年代中,发展中国家有1 亿儿童流浪街头。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并未缓解贫困的状况给人们以警示:增长并不等于发展,经济增长是缓解贫困的重要因素,但并非最关键的因素。二、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根源及解决途径1、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根源发展中国家的贫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历史条件制约、经济基础落后、自然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过度增长、经济结构单一、发展战略不当、经济政策失误等内部因素,也有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债务负担沉重、贸易条件恶化、贸易地位不利等外部因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教育水平低下。因为贫困人口只有获得谋生的机会,才能消除贫困;而如果没有利用和把握谋生机会的能力,或者说没有对机会的反应能力,任何机会都会从身边溜走。受教育程度低或没有受过任何教育的人,则无法获得这种能力。从全球不同国家和社会各阶层看,贫困人口往往集中在经济落后、通讯不发达、交通不畅、教育不普及、识字率低、观念落后的偏远地区。在这些地区,由于得不到基本的社会服务和人力资本投资,贫困人口不具备利用谋生机会的能力,无力获得足够的食物,他们的孩子就更需要早先出去赚钱以补贴家用而不能上学;他们更需要多生育,靠一个大的家庭组织来维持成员的生计,人均生活水平更低,贫困进一步加剧。这一恶性循环的源头在于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劳动力生存状况的人力资本投资——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教育水平低下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根源。2、解决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的关键减轻贫困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1980年报告》分析了贫困、经济增长与人力开发之间的关系,指出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能有效地消除贫困,而人力开发在消除贫困特别是绝对贫困的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报告详细阐述了人力开发的几个主要因素:教育、健康、营养和生育,他们各自如何影响穷人的收入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1990年报告》进一步给出了由“机会”和“能力”两个方面组成的有效扶贫战略:“一是实行劳动密集型发展模式及其配套政策,促进对穷人最丰富的资产,即劳动力的需求,为穷人提供谋生的机会;二是广泛向穷人提供基本社会服务,增加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提高穷人利用谋生机会的能力。前者解决的是劳动力数量过多的问题,后者解决的是劳动力质量过低的问题,以此来提高劳动者的收入,从而解决贫困问题。”要将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与使穷人受益于经济增长的政策统一起来。其途径有:(1 )给穷人以资产所有权。一是将存量资产重新分配给穷人,如土地改革。二是增量资本作有利于穷人的分配。特别是通过初等教育和医疗保健对穷人人力资源的公共投资,成为增加穷人资产的重要政策手段。(2 )增加穷人所拥有资产的受益。即通过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业收益减轻贫困。非熟练劳动力是穷人最重要的资产,非熟练劳动力收益大幅度提高,能使收入分配有利于穷人。另外特别重要的是通过提高生产率来提高穷人的资产收益,这包括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和基础设施的投资。这种投资能够将促进增长与减缓贫困统一起来。研究表明,农业报酬增长额的1/4、非农业报酬的3/4可以归因于良好的教育。( 3)对穷人进行适度转让。上述无论哪种减轻贫困的方法,都有赖于穷人自身的接受和掌握能力,有赖于他们对新方式和新机会的利用,归根结底依赖于提高这种能力的人力资源开发。人也是增长的源泉。一个受过良好教育和有健康身体的劳动者更容易获得好的工作机会,为经济增长做出更多的贡献。虽然创业精神和管理能力在公共和私人部门都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绝大多数普通劳动者的技能、知识和工作态度。因此,必须在取得短期的经济增长与着眼于人们的长期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投资之间保持平衡。要获得增长的源泉,达到和保持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就要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人力开发毫无疑问在消除贫困的斗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注:世界银行1980年《世界发展报告》。)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因素,也是长期发展的基础。劳动能力是所有健康的穷人赖以生存的唯一宝贵的资本。因此,用教育来提高劳动力的生产率和穷人把握机会的能力,是同贫困斗争的最有效的途径。他使穷人有能力抓住经济增长的机会,提高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存量,从而提高他们明天的工作效率,使经济的长期发展获得不竭的资源。因此,政府有必要对现行的支出格局倾向做出调整,其中包括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社会部门旨在改善穷人生活状况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措施是,扩大和改善初级教育和基本的医疗卫生保健。政府有必要在贫困人口集中的农村地区增加公共投资,更好地利用现有资源,赋予地方当局更多的责任,持续扩大农村的诊疗所和小学数量,改进服务质量。在总结扶贫经验时,《1990年报告》指出:“任何试图在世界经济中开展竞争的国家,都有必要采取全面的教育政策,包括在高等教育、科技和专业培训方面的开支。”(注:世界银行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与贫困作斗争最成功的国家都推行一种有效的使用劳动力的增长模式,并对穷人的人力资源进行投资。这两方面兼顾的方针是减轻贫困的基本战略,两者缺一不可。一方面是为穷人提高运用其最丰富的资产——劳动力的机会,另一方面是改善其眼前的福利并提高其利用新出现的机会的能力。两相结合可以提高世界上绝大多数穷人的生活水准。”(注:世界银行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两个报告得出的同样结论是:对人力资本尤其是对教育的投资,有助于铲除贫困之根源。三、中国的贫困问题1、中国贫困问题的现状像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贫困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障碍。自实施扶贫计划以来,中国的贫困人口锐减,但反贫困任务仍相当艰巨。一方面是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加大,初步脱贫人口返贫问题突出;另一方面,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又产生了城市新增贫困人口。(1)农村贫困状况:以1985 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扶贫标准年人均纯收入200元为基础进行调整,1999年相当于635元。按照这一标准计算,截至1999年底,中国农村的贫困人口3400万。如果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估计,我国农村的贫困人口就远不止几千万,而是1.06亿(1998年底)。(注:杨军:“中国反贫困战略面临的困惑及调整思路”,《甘肃理论学刊》2001年1期。)据国务院扶贫办的报告估计, 如果把那些虽然已经解决了温饱但极易返贫的人口算上,中国目前的农村贫困人口可能超过农村总人口的10%。显然,我国农村的贫困标准是建立在维持基本生存的最低水平之上的。除物质生活贫穷外,我国贫困人口集中的地区社会保障和医疗条件差,生活质量差;贫困使一些儿童营养缺乏,健康状况不佳,许多适龄儿童特别是女童失学,文盲较多;信息闭塞,观念落后。(2 )城市新增贫困人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企改革的深入,市场机制自发诱导的诸如失业、破产、收入差距悬殊等新的致贫因素的影响迅速增加,大批下岗和长期失业人员、退休职工中的低收入者等,构成了城镇新的贫困人口。1996年我国城镇贫困户数是306万户, 贫困人口1176万人,户年人均生活费收入1321元,比当年划定的城市贫困线户人均生活费收入1671元还要低20%。 (注:《中国工商时报》1997年10月10日。)近几年,随着下岗、失业问题的日益严重, 我国城镇贫困问题进一步恶化(见表1)。附图{F102f43.BMP}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1)综合失业人数=下岗无业人员+失业人员(2)综合失业率=综合失业人数/劳动力总数据劳动部测算,2000年下岗职工总数为2100万, 按照新的要求,2000年之后,下岗职工将直接进入失业范围,不再新设再就业服务中心。这些人中约50%左右在失业救济金用完之后,不能重新就业,他们将陷入贫困之中。城镇贫困人口的加入,使中国贫困人口的结构更加复杂,使中国贫困问题更加恶化。(3 )中国的“人文贫困”:中国的城乡贫困不仅表现在经济收入、人均生活支出的经济层面上,更反映在生存状况、受教育程度、医疗卫生条件等生活环境质量上。若用人文发展指标来衡量,中国的“人文贫困”状况更加严重。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7年人类发展报告》对175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序中,中国排在108倍。联合国人文排序的新指标包括出生时的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综合入学率、人均GDP。这一人文发展指数更能反映人类文明的进步程度, 对“贫困”的理解也更为深刻。这种排序使我们看到,我们与其他国家的差距不仅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更重要的是在反映综合水平的人文指标上,而后者的差距比前者更难弥补。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后者这些指标决定了一个国家的长期发展(决不仅是增长)潜力,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真正水平和综合实力。这些人文发展指标为我国扶贫、脱贫工作指明了方向。2、中国脱贫的关键从中国的贫困人口阶层分布看,无论是农村贫困家庭还是城市贫困人口,都集中在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人群中。在农村,由于没有文化,无法掌握科学种田的知识,即便有了土地也得不到应有的收获,更无法抵御自然灾害的袭击。没有利用谋生机会的能力,不掌握生存技能,看不见也抓不到改变生活的机会,脱贫基础脆弱。即使是已经脱贫,但当使其初步脱贫的物质基础发生变化或稍有不测时,很快重新陷入贫困。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0%刚刚脱贫的人口又返贫。在城市,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的下岗人员很难胜任对技术要求较高的新岗位,难寻收入丰厚的职业。由此可见,摆脱贫困的关键是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在为贫困人口提供谋生机会的同时,更侧重于提高其利用谋生机会的能力。“改善人口质量的投资,能显著提高穷人的经济前途和福利”。(注:舒尔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讲演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有鉴于此,政府应将扶贫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巩固和提高贫困个体的生存保障和发展能力上来,增加贫困人口受教育的机会,从而提升他们获取生存和发展资源的手段和能力,扶贫扶在根上、扶在点子上。政府要把扶贫和扶智有效地结合起来,在进行物质扶贫的同时增加文化扶贫的力度;在提供必要的资金、救济,使贫困人口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同时,加大提高贫困人口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的教育投入;在以物质投入缓解贫困现状的同时,强调“扶人”、“治本”这一根本途径。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在扶贫工作中也面临着资金不足这一最大障碍。“面对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庞大的发展计划,政府往往需要在人力开发与其他项目间费力地权衡。“发展中国家应力图提高公共企业的资金营运效率,在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减少军费,以及减少一些需要高投入而不太紧急的项目投资,使更多的资金能够用于向小学教育、基本卫生保健这样的项目上。”(注:世界银行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亚当·斯密说过:“一个国家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其劳动者所掌握的技能、熟练程度和判断力的高低。”这句话在今天仍然是至理名言。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她的人民。人力资源的全面开发既是经济发展的源泉又是它的最终目标。然而贫困不会在一夜之间消失,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也不可能在一夕之间实现,一个国家现今的健康和教育水平反映的很可能是其10年甚至20年前为人力开发所作的努力。(注:程漱兰等编著:《世界银行发展报告20年回顾》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7月。)《管子·修权》里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中国的人力开发与反贫困斗争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做出不懈的努力,其中政府的作用尤为重要。
2023-09-04 21:47:401

急求电子商务毕业论文一篇

电子货币的发展及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货币作为基于网络的支付结算工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文章从电子货币概念出发,不仅分析了它的发展情况,而且针对电子商务的业务流程,对其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进行了重点研究。最后提出了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关键词:电子货币 网络金融 电子商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电子商务相关的电子支付工具越来越多。这些支付工具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电子货币类,如电子现金、电子钱包等;另一类是电子信用卡类,包括智能卡、借记卡、电话卡等;还有一类是电子支票类,如电子支票、电子汇款( EFT) 、电子划款等。本文将针对电子支付的工具之一——电子货币在电子商务中的适用性进行分析与研究。一、电子货币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形式1电子货币的基本概念。电子货币作为当代最新的货币形式,从20 世纪70 年代产生以来,其应用形式越来越广泛。电子货币是一种在网上电子信用发展起来的,以商用电子机和各类交易卡为媒介,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手段,以电子脉冲进行资金传输和存储的信用货币。通过网上银行进行的金融电子信息交换,电子货币与纸币等其他货币形式相比,具有保存成本低,流通费用低,标准化成本低,使用成本低等优势。尤适宜于小金额的网上采购。电子货币技术解决了无形货币的存储、流通、使用等方面的技术问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美国的Mark Twain 银行是美国第一家提供电子货币业务的银行,早在1996 年4 月就获得了一万个电子货币客户。2电子货币的主要形式。电子货币有两种主要形式:智能卡形式的支付卡 和数字方式的货币文件。前者主要用于网下的支付,后者用于网上的支付。电子现金,它的主要用途在于取代日常小额消费的钞票及硬币。Mondex卡除了拥有现金的特性以外,同时还具有一个比现金更优良的特点,即是它能安全地通过电子管道(如电话、因特网等) 来作为人对人、人对商家、人对银行的远距转值。我国的电子商务正在起步,网上金融服务开展较少,电子货币系统的建设进展缓慢。Mondex 是目前最接近于现金的电子货币。E - Cash 是由Digicash 开发的在线交易用的数字货币。它是一种数据形式流通的货币。把现金数值转换成为一系列的加密序列数,通过这些序列数来表示现实中各种金额的币值。用户在开展电子现金业务的银行开设账户并在账户内存钱后,就可以在接受电子现金的商店进行购物。二、电子货币的发展1. 电子货币的发展概况。电子货币的产生是经济和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成果。电子货币的使用,一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取代现金的发行,使得货币的发行费用降低;二是发行主体将由中央银行向其他主体转变。目前的电子货币主要有银行卡和网上电子货币两种。现在,银行卡已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更普遍的应用。对于客户来说,利用银行卡购物付款、提现、存款、转账,方便快捷、安全高效,而且可以获得咨询和资金融通的便利。同时,世界上由网上电子货币带动的网上金融服务正在迅速发展。据统计,网上金融业务在2004 年占传统金融业务量的10 %~20 % ,其中美国的网上金融业务发展最快,欧洲国家也在大力发展; 在亚洲,新加坡等是发展电子货币的先进地区。新加坡货币委员会的官员称,该国将力争于2008年全部改用电子化货币,货币将包括一种“电子数字脉冲”,发射装置安装在手机、掌上电脑甚至手表上,然后发射脉冲信号进行支付活动,届时所有商业和服务机构都将依法接受电子货币。欧洲央行也指出,电子货币的应用范围将越来越广,推广电子货币将成为欧洲央行未来货币政策的组成部分之一。2. 我国电子货币的发展情况。从总体上讲,我国电子货币的发展情况相对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尚处于起步阶段,网上金融服务开展较少,电子货币系统的建设进展缓慢。由于国情的缘故和信用概念在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初期没有市场基础,一直到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银行被推向市场,商品经济的生存竞争意识才迫使中国的银行界开始思考电子货币的发展策略。在我国,目前发展的重点主要仍在信用卡业务上。我国的第一张银行信用卡,是1985 年6 月由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的“中银卡”,与国外相比,银行信用卡发展历史很短。近年来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迅速,到2001 年6 月底,全国共有55 家金融机构开办了银行卡业务,发卡总量达3. 3 亿张;银行卡账户存款余额3742 亿元,仅2003 年上半年交易总额达48532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4 %;全国受理银行卡的银行卡的银行网点12. 9 万个,商户约10 万户;各金融机构共安装自动柜员机4. 9 万台,销售终端33. 4 万台。3. 电子货币的发展趋势。目前电子货币的发展十分迅速。据专家预测,美国在近十年内可能有12 %~15 %的交易将以电子方式进行,并且该发展趋势仍将不断加快。2000 年有约10 %的人用电子货币进行商业交易。在我国,也有业内人士分析电子商务将会蓬勃的发展。可见,电子货币将会朝更便利、更安全、更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支付方式也会趋于简单化和统一化,电子货币必然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三、电子货币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面对已经到来的数字化时代,随着金融电子化和Internet 的迅猛发展,网络作为一种新的贸易领域正在逐渐成为商务的一大发展趋势。电子货币系统是电子商务活动的基础,只有正确认识电子货币的优势,建立和完善电子货币系统,才能真正开展电子商务活动。1电子商务流程的简单描述。电子商务是一种采用最先进信息技术的买卖方式。整个电子商务过程并不是工业经济阶段商务活动的翻版,电子商务是将“通信服务”、“数据管理服务”、“安全服务”等三项基本服务融为一体的商业服务。在电子商务过程中,消费者和商家(即买卖双方) 将自己的各类供求意愿按照一定的格式输入电子商务网络,电子商务网络便会根据消费者的要求,寻找相关信息并提供给消费者多种买卖选择。一旦消费者确认,电子商务就会协助完成合同的签定、分类、传递和款项收付等全套业务。同时,为保证交易过程的安全,认证机构对在互联网上交易的买卖双方进行认证,确认其真实身份。电子商务实质上形成了一个虚拟的市场交换场所。2.电子货币与电子商务。电子货币与电子商务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电子商务中,网上银行、在线电子支付和数据加密、电子签名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作用。其中,作为支付工具的电子货币应用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到电子商务的发展。我们通过电子商务的流程可以看到,电子商务不仅包括商品流、信息流、物流,同时也涵盖了资金流的范畴。在支付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通过网络进行货币支付或资金流转,利用电子货币可以安全、灵活地把货币采用匿名的形式存储在自己的硬盘上,并在支付过程中使用。它将消费者和商家(买卖双方) 与银行联系在一起,消费者可以在有关银行开立账户,在需要使用电子货币的时候,可以安装相应的软件或预存现金,但消费者与商家洽谈好以后,签定订货合同,就可以使用相应的电子货币支付所购买商品的费用。其中认证机构保证了交易过程的安全。3.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电子货币的应用和发展使网络上现货、现金交易成为可能,促进了企业营销结构、营销方式、结算方式的创新;而方便、快捷、轻松的购物方式,也将极大地刺激消费,扩大需求,给零售商带来了无限商机;同时,由于实施开放式的网络经营,大大加剧了市场竞争,促使企业为市场提供优质价廉的商品、优质高效的服务。在电子商务中,使用电子货币进行支付与传统的货币支付方式相比有许多的优势。首先,在同样的空间内,电子货币可以存储的面值是无限的;而传统货币面值是有限的。其次,电子货币受时空的限制比较小,能够通过通讯系统在短时间内进行远距离传递。第三,电子货币可以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弥补了传统货币管理成本高的缺憾。第四,电子货币的匿名性比传统货币要强,避免了面对面的交易。另外,作者还认为,电子货币与传统的货币相比具有信息承载量比较大的优点。通过在交易过程中使用电子货币,商家、厂家以及消费者都能够从中得到比传统交易方式更多的信息。例如,商家可以在网络上迅速、及时地统计热销产品的销售量,可以通过用户注册信息准确地看出参加浏览或购买的用户资料,甚至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后续的市场调查,以便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同时消费者也可以获得快捷的反馈信息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但是,就目前而言,作为支付工具的电子货币应用于电子商务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在这一问题上,普遍存在着很多观点。比如,安全问题、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电子商务的发展还不很成熟、系统可靠性、安全性以及数字认证技术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将会对电子货币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要使电子货币能够迅速、健康的发展,必须尽快解决出现的这些问题。不仅要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互联网络的普及率;同时要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进而带动电子货币的发展;另外,也要尽快出台并且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给网络安全提供相应的法律保障,规范网上交易程序,正确使用数字证书。另外,作者通过对电子货币的研究,认为电子货币的产生和应用对传统的价值经济学和货币银行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未来的发展,将会由于电子货币的应用,使得中央银行不能再通过调节货币的发行量这一手段来调节市场经济,新的价值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将会产生,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也将会有新的诠释,以适应未来网络经济的发展。电子货币将会形成一门全新的学科,冲击经济金融界的传统理论、理念。四、结束语拓展电子货币的业务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不断加快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货币金融体系电子化的实现将是一个必然趋势。目前,与信息技术有关的电子商贸、电子商务、基于安全数据交换协议的各类网上购物系统、供应链管理以及网络营销等活动的不断兴起,使得原先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管理系统、贸易体系结构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需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带动下,电子货币也将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参考文献:1. 余旭涛,沙济彰. 电子货币的技术问题. 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2005 (1)2. 翟凤荣. 电子货币与电子支付. 价值工程,2004 (5)3. 白静. 试论电子货币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甘肃理论学刊,2005 (5)4. 陈红. 电子货币发展情况初探. 广西金融研究,20045. 许小勇. 电子货币的发展及其风险防范. 浙江金融,2003 (2)
2023-09-04 21:47:521

不同的自然灾害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表现有什么不同

对于发达国家的定义,有多种说法,但公认的标准是:较高的人均GDP(不是GDP总量)和社会发展水平。按1995年前后的标准,人均GDP在8000美元以上(按名义汇率计算)加上一定程度的社会发展水平就可基本定义为 发达国家。近10年的发展,使8000美元这个标准已经落后了,2005年应提高到10000美元左右。按这个定义,在这10年,有8个国家已经加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这8个国家是:塞浦路斯、巴哈马、斯洛文尼亚 、 以色列、 韩国 、马耳他、匈牙利 和捷克 在国际分工中,发达国家可以得到高尖精的产品市场,而发展中国家只能是做一些低端产品的市场。最终低端消费品往往不是发达国家制造的,而是发展中国家才生产最终低端消费品,发达国家主要是搞工业化引领、集约型研究和现代化信息整合的工作。而发达国家的脑力型工人必然要求更多的休闲时间、学习时间和考究时间;发展中国家则因为当地资本家要把发达国家强加给当地资本家身上的成本都让工人来承担,因此当地工人只能夜以继日地更长时间地加班。贫困是全球化的问题,也是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它影响了全球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也阻碍了中国改革开放最终目标的实现,是当今人类共同的大敌。因此,它是世界银行在其20年发展报告中唯一作为专题两次专门论述、并在其他年份的报告中多次提及的问题。 一、发展中国家贫困的现状 1、贫困的界定 贫困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贫困是经济意义上的贫困,指难以将生活维持在经济上最低水准的状况。广义贫困除包括经济意义上的贫困之外,还包括社会、发展、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如人口寿命、营养、教育、医疗、生存环境及失业等方面的状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总体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贫困的概念逐步由狭义的纯经济层面向广义的影响生存质量的多层面过渡。贫困概念界定的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点在世界银行和国际权威组织的定义中明显地体现出来。 世界银行《1980年世界发展报告》指出:“当某些人,某些家庭或某些群体没有足够的资源去获取他们在那个社会公认的,一般都能享受的饮食、生活条件、舒适和参加某些活动的机会,就是处于贫困状态。”显然,这里强调的是以消费水平为基础的物质条件。《1980年报告》将贫困线确定为人均年收入75美元。《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指出:“贫困,即缺少达到生活水准的能力”,并认为考虑贫困问题还要考虑人口寿命、营养状况、健康状况、儿童入学率、医疗卫生、识字能力、受教育机会等社会福利文化的内容。《1990年报告》确定了两条国际贫困线:一是人均年收入275美元以下为“赤贫”;二是人均年收入370美元(按1985年购买力平价不变价格计算)为“贫困”。1997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从“人文发展”的角度提出“人文贫困”的概念。它除了包括人均收入的因素外,还包括人均寿命、卫生、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多种指标。这种“人文贫困”的界定方法,能够较全面地反映一国的经济水准和生存状况,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以这个标准衡量,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落后的总体表现。 2、发展中国家贫困的现状 1991-1996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达到9%, 但贫困人口却没有因经济增长而减少,反而有所增加。据联合国调查,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口由1990年的10亿增加到目前的13亿。这些人生活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每人每天只有不到1美元的收入。在发展中国家中有8000 万人完全不能享受医疗服务,8.4亿人营养不良,2.6亿人不能上学。在最贫穷的非洲地区,贫困发生率(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目前,非洲6.3亿人口中,约有一半挣扎在饥饿线上。 (注:“非洲贫困状况恶化”,《人民日报》1996年2月7日第7版。 )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7年10月的一份报告称,世界贫困人口中70%是妇女。贫困家庭儿童的处境更糟。20世纪80年代中,发展中国家有1 亿儿童流浪街头。 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并未缓解贫困的状况给人们以警示:增长并不等于发展,经济增长是缓解贫困的重要因素,但并非最关键的因素。 二、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根源及解决途径 1、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根源 发展中国家的贫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历史条件制约、经济基础落后、自然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过度增长、经济结构单一、发展战略不当、经济政策失误等内部因素,也有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债务负担沉重、贸易条件恶化、贸易地位不利等外部因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教育水平低下。因为贫困人口只有获得谋生的机会,才能消除贫困;而如果没有利用和把握谋生机会的能力,或者说没有对机会的反应能力,任何机会都会从身边溜走。受教育程度低或没有受过任何教育的人,则无法获得这种能力。 从全球不同国家和社会各阶层看,贫困人口往往集中在经济落后、通讯不发达、交通不畅、教育不普及、识字率低、观念落后的偏远地区。在这些地区,由于得不到基本的社会服务和人力资本投资,贫困人口不具备利用谋生机会的能力,无力获得足够的食物,他们的孩子就更需要早先出去赚钱以补贴家用而不能上学;他们更需要多生育,靠一个大的家庭组织来维持成员的生计,人均生活水平更低,贫困进一步加剧。这一恶性循环的源头在于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劳动力生存状况的人力资本投资——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教育水平低下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根源。 2、解决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的关键 减轻贫困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1980年报告》分析了贫困、经济增长与人力开发之间的关系,指出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能有效地消除贫困,而人力开发在消除贫困特别是绝对贫困的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报告详细阐述了人力开发的几个主要因素:教育、健康、营养和生育,他们各自如何影响穷人的收入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1990年报告》进一步给出了由“机会”和“能力”两个方面组成的有效扶贫战略:“一是实行劳动密集型发展模式及其配套政策,促进对穷人最丰富的资产,即劳动力的需求,为穷人提供谋生的机会;二是广泛向穷人提供基本社会服务,增加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提高穷人利用谋生机会的能力。前者解决的是劳动力数量过多的问题,后者解决的是劳动力质量过低的问题,以此来提高劳动者的收入,从而解决贫困问题。”要将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与使穷人受益于经济增长的政策统一起来。其途径有:(1 )给穷人以资产所有权。一是将存量资产重新分配给穷人,如土地改革。二是增量资本作有利于穷人的分配。特别是通过初等教育和医疗保健对穷人人力资源的公共投资,成为增加穷人资产的重要政策手段。(2 )增加穷人所拥有资产的受益。即通过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业收益减轻贫困。非熟练劳动力是穷人最重要的资产,非熟练劳动力收益大幅度提高,能使收入分配有利于穷人。另外特别重要的是通过提高生产率来提高穷人的资产收益,这包括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和基础设施的投资。这种投资能够将促进增长与减缓贫困统一起来。研究表明,农业报酬增长额的1/4、非农业报酬的3/4可以归因于良好的教育。( 3)对穷人进行适度转让。上述无论哪种减轻贫困的方法,都有赖于穷人自身的接受和掌握能力,有赖于他们对新方式和新机会的利用,归根结底依赖于提高这种能力的人力资源开发。 人也是增长的源泉。一个受过良好教育和有健康身体的劳动者更容易获得好的工作机会,为经济增长做出更多的贡献。虽然创业精神和管理能力在公共和私人部门都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绝大多数普通劳动者的技能、知识和工作态度。因此,必须在取得短期的经济增长与着眼于人们的长期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投资之间保持平衡。要获得增长的源泉,达到和保持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就要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人力开发毫无疑问在消除贫困的斗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注:世界银行1980年《世界发展报告》。) 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因素,也是长期发展的基础。劳动能力是所有健康的穷人赖以生存的唯一宝贵的资本。因此,用教育来提高劳动力的生产率和穷人把握机会的能力,是同贫困斗争的最有效的途径。他使穷人有能力抓住经济增长的机会,提高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存量,从而提高他们明天的工作效率,使经济的长期发展获得不竭的资源。因此,政府有必要对现行的支出格局倾向做出调整,其中包括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社会部门旨在改善穷人生活状况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措施是,扩大和改善初级教育和基本的医疗卫生保健。政府有必要在贫困人口集中的农村地区增加公共投资,更好地利用现有资源,赋予地方当局更多的责任,持续扩大农村的诊疗所和小学数量,改进服务质量。在总结扶贫经验时,《1990年报告》指出:“任何试图在世界经济中开展竞争的国家,都有必要采取全面的教育政策,包括在高等教育、科技和专业培训方面的开支。”(注:世界银行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与贫困作斗争最成功的国家都推行一种有效的使用劳动力的增长模式,并对穷人的人力资源进行投资。这两方面兼顾的方针是减轻贫困的基本战略,两者缺一不可。一方面是为穷人提高运用其最丰富的资产——劳动力的机会,另一方面是改善其眼前的福利并提高其利用新出现的机会的能力。两相结合可以提高世界上绝大多数穷人的生活水准。”(注:世界银行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两个报告得出的同样结论是:对人力资本尤其是对教育的投资,有助于铲除贫困之根源。 三、中国的贫困问题 1、中国贫困问题的现状 像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贫困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障碍。自实施扶贫计划以来,中国的贫困人口锐减,但反贫困任务仍相当艰巨。一方面是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加大,初步脱贫人口返贫问题突出;另一方面,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又产生了城市新增贫困人口。 (1)农村贫困状况:以1985 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扶贫标准年人均纯收入200元为基础进行调整,1999年相当于635元。按照这一标准计算,截至1999年底,中国农村的贫困人口3400万。如果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估计,我国农村的贫困人口就远不止几千万,而是1.06亿(1998年底)。(注:杨军:“中国反贫困战略面临的困惑及调整思路”,《甘肃理论学刊》2001年1期。)据国务院扶贫办的报告估计, 如果把那些虽然已经解决了温饱但极易返贫的人口算上,中国目前的农村贫困人口可能超过农村总人口的10%。显然,我国农村的贫困标准是建立在维持基本生存的最低水平之上的。除物质生活贫穷外,我国贫困人口集中的地区社会保障和医疗条件差,生活质量差;贫困使一些儿童营养缺乏,健康状况不佳,许多适龄儿童特别是女童失学,文盲较多;信息闭塞,观念落后。 (2 )城市新增贫困人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企改革的深入,市场机制自发诱导的诸如失业、破产、收入差距悬殊等新的致贫因素的影响迅速增加,大批下岗和长期失业人员、退休职工中的低收入者等,构成了城镇新的贫困人口。1996年我国城镇贫困户数是306万户, 贫困人口1176万人,户年人均生活费收入1321元,比当年划定的城市贫困线户人均生活费收入1671元还要低20%。 (注:《中国工商时报》1997年10月10日。)近几年,随着下岗、失业问题的日益严重, 我国城镇贫困问题进一步恶化(见表1)。 附图{F102f43.BMP}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1)综合失业人数=下岗无业人员+失业人员 (2)综合失业率=综合失业人数/劳动力总数 据劳动部测算,2000年下岗职工总数为2100万, 按照新的要求,2000年之后,下岗职工将直接进入失业范围,不再新设再就业服务中心。这些人中约50%左右在失业救济金用完之后,不能重新就业,他们将陷入贫困之中。 城镇贫困人口的加入,使中国贫困人口的结构更加复杂,使中国贫困问题更加恶化。 (3 )中国的“人文贫困”:中国的城乡贫困不仅表现在经济收入、人均生活支出的经济层面上,更反映在生存状况、受教育程度、医疗卫生条件等生活环境质量上。若用人文发展指标来衡量,中国的“人文贫困”状况更加严重。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7年人类发展报告》对175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序中,中国排在108倍。联合国人文排序的新指标包括出生时的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综合入学率、人均GDP。这一人文发展指数更能反映人类文明的进步程度, 对“贫困”的理解也更为深刻。这种排序使我们看到,我们与其他国家的差距不仅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更重要的是在反映综合水平的人文指标上,而后者的差距比前者更难弥补。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后者这些指标决定了一个国家的长期发展(决不仅是增长)潜力,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真正水平和综合实力。这些人文发展指标为我国扶贫、脱贫工作指明了方向。 2、中国脱贫的关键 从中国的贫困人口阶层分布看,无论是农村贫困家庭还是城市贫困人口,都集中在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人群中。在农村,由于没有文化,无法掌握科学种田的知识,即便有了土地也得不到应有的收获,更无法抵御自然灾害的袭击。没有利用谋生机会的能力,不掌握生存技能,看不见也抓不到改变生活的机会,脱贫基础脆弱。即使是已经脱贫,但当使其初步脱贫的物质基础发生变化或稍有不测时,很快重新陷入贫困。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0%刚刚脱贫的人口又返贫。在城市,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的下岗人员很难胜任对技术要求较高的新岗位,难寻收入丰厚的职业。由此可见,摆脱贫困的关键是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在为贫困人口提供谋生机会的同时,更侧重于提高其利用谋生机会的能力。“改善人口质量的投资,能显著提高穷人的经济前途和福利”。(注:舒尔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讲演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 有鉴于此,政府应将扶贫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巩固和提高贫困个体的生存保障和发展能力上来,增加贫困人口受教育的机会,从而提升他们获取生存和发展资源的手段和能力,扶贫扶在根上、扶在点子上。政府要把扶贫和扶智有效地结合起来,在进行物质扶贫的同时增加文化扶贫的力度;在提供必要的资金、救济,使贫困人口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同时,加大提高贫困人口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的教育投入;在以物质投入缓解贫困现状的同时,强调“扶人”、“治本”这一根本途径。 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在扶贫工作中也面临着资金不足这一最大障碍。“面对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庞大的发展计划,政府往往需要在人力开发与其他项目间费力地权衡。“发展中国家应力图提高公共企业的资金营运效率,在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减少军费,以及减少一些需要高投入而不太紧急的项目投资,使更多的资金能够用于向小学教育、基本卫生保健这样的项目上。”(注:世界银行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 亚当·斯密说过:“一个国家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其劳动者所掌握的技能、熟练程度和判断力的高低。”这句话在今天仍然是至理名言。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她的人民。人力资源的全面开发既是经济发展的源泉又是它的最终目标。然而贫困不会在一夜之间消失,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也不可能在一夕之间实现,一个国家现今的健康和教育水平反映的很可能是其10年甚至20年前为人力开发所作的努力。(注:程漱兰等编著:《世界银行发展报告20年回顾》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7月。) 《管子·修权》里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中国的人力开发与反贫困斗争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做出不懈的努力,其中政府的作用尤为重要。
2023-09-04 21:48:031

谁知道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具体工作是什么啊??

网络交易吧
2023-09-04 21:48:144

什么是社会心态的指标体系?

对于社会心态指标,就是这个社会所反映出的一个社会问题,比如说有的人因为出现这个扶不起的事件以后人就会变得更加冷漠了,这件事情对整个社会来说是有了很大的这个负面效果的,另外一方面呢,有一些人他们总是追名逐利,这些也是属于一个社会心态指标。
2023-09-04 21:48:4011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指那些?

发达国家指的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意大利,俄罗斯,八个国家,通常叫八国集团。其余国家就是发展中国家。
2023-09-04 21:49:362

电子商务论文

分类: 资源共享 >> 文档/报告共享 解析: 我是学电子商务专业的,上周才刚刚答完辩,这篇论文,导师给我的成绩是良。 电子货币的发展及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货币作为基于网络的支付结算工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文章从电子货币概念出发,不仅分析了它的发展情况,而且针对电子商务的业务流程,对其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进行了重点研究。最后提出了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电子货币 网络金融 电子商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电子商务相关的电子支付工具越来越多。这些支付工具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电子货币类,如电子现金、电子钱包等;另一类是电子信用卡类,包括智能卡、借记卡、电话卡等;还有一类是电子支票类,如电子支票、电子汇款( EFT) 、电子划款等。本文将针对电子支付的工具之一——电子货币在电子商务中的适用性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电子货币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形式 1电子货币的基本概念。 电子货币作为当代最新的货币形式,从20 世纪70 年代产生以来,其应用形式越来越广泛。电子货币是一种在网上电子信用发展起来的,以商用电子机和各类交易卡为媒介,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手段,以电子脉冲进行资金传输和存储的信用货币。通过网上银行进行的金融电子信息交换,电子货币与纸币等其他货币形式相比,具有保存成本低,流通费用低,标准化成本低,使用成本低等优势。尤适宜于小金额的网上采购。电子货币技术解决了无形货币的存储、流通、使用等方面的技术问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美国的Mark Twain 银行是美国第一家提供电子货币业务的银行,早在1996 年4 月就获得了一万个电子货币客户。 2电子货币的主要形式。 电子货币有两种主要形式:智能卡形式的支付卡 和数字方式的货币文件。前者主要用于网下的支付,后者用于网上的支付。 电子现金,它的主要用途在于取代日常小额消费的钞票及硬币。Mondex卡除了拥有现金的特性以外,同时还具有一个比现金更优良的特点,即是它能安全地通过电子管道(如电话、因特网等) 来作为人对人、人对商家、人对银行的远距转值。我国的电子商务正在起步,网上金融服务开展较少,电子货币系统的建设进展缓慢。Mondex 是目前最接近于现金的电子货币。 E - Cash 是由Digicash 开发的在线交易用的数字货币。它是一种数据形式流通的货币。把现金数值转换成为一系列的加密序列数,通过这些序列数来表示现实中各种金额的币值。用户在开展电子现金业务的银行开设账户并在账户内存钱后,就可以在接受电子现金的商店进行购物。 二、电子货币的发展 1. 电子货币的发展概况。 电子货币的产生是经济和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成果。电子货币的使用,一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取代现金的发行,使得货币的发行费用降低;二是发行主体将由中央银行向其他主体转变。 目前的电子货币主要有银行卡和网上电子货币两种。现在,银行卡已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更普遍的应用。对于客户来说,利用银行卡购物付款、提现、存款、转账,方便快捷、安全高效,而且可以获得咨询和资金融通的便利。同时,世界上由网上电子货币带动的网上金融服务正在迅速发展。据统计,网上金融业务在2004 年占传统金融业务量的10 %~20 % ,其中美国的网上金融业务发展最快,欧洲国家也在大力发展; 在亚洲,新加坡等是发展电子货币的先进地区。新加坡货币委员会的官员称,该国将力争于2008年全部改用电子化货币,货币将包括一种“电子数字脉冲”,发射装置安装在手机、掌上电脑甚至手表上,然后发射脉冲信号进行支付活动,届时所有商业和服务机构都将依法接受电子货币。欧洲央行也指出,电子货币的应用范围将越来越广,推广电子货币将成为欧洲央行未来货币政策的组成部分之一。 2. 我国电子货币的发展情况。 从总体上讲,我国电子货币的发展情况相对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尚处于起步阶段,网上金融服务开展较少,电子货币系统的建设进展缓慢。由于国情的缘故和信用概念在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初期没有市场基础,一直到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银行被推向市场,商品经济的生存竞争意识才迫使中国的银行界开始思考电子货币的发展策略。 在我国,目前发展的重点主要仍在信用卡业务上。我国的第一张银行信用卡,是1985 年6 月由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的“中银卡”,与国外相比,银行信用卡发展历史很短。近年来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迅速,到2001 年6 月底,全国共有55 家金融机构开办了银行卡业务,发卡总量达3. 3 亿张;银行卡账户存款余额3742 亿元,仅2003 年上半年交易总额达48532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4 %;全国受理银行卡的银行卡的银行网点12. 9 万个,商户约10 万户;各金融机构共安装自动柜员机4. 9 万台,销售终端33. 4 万台。 3. 电子货币的发展趋势。 目前电子货币的发展十分迅速。据专家预测,美国在近十年内可能有12 %~15 %的交易将以电子方式进行,并且该发展趋势仍将不断加快。2000 年有约10 %的人用电子货币进行商业交易。在我国,也有业内人士分析电子商务将会蓬勃的发展。可见,电子货币将会朝更便利、更安全、更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支付方式也会趋于简单化和统一化,电子货币必然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电子货币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面对已经到来的数字化时代,随着金融电子化和Inter 的迅猛发展,网络作为一种新的贸易领域正在逐渐成为商务的一大发展趋势。电子货币系统是电子商务活动的基础,只有正确认识电子货币的优势,建立和完善电子货币系统,才能真正开展电子商务活动。 1电子商务流程的简单描述。 电子商务是一种采用最先进信息技术的买卖方式。整个电子商务过程并不是工业经济阶段商务活动的翻版,电子商务是将“通信服务”、“数据管理服务”、“安全服务”等三项基本服务融为一体的商业服务。在电子商务过程中,消费者和商家(即买卖双方) 将自己的各类供求意愿按照一定的格式输入电子商务网络,电子商务网络便会根据消费者的要求,寻找相关信息并提供给消费者多种买卖选择。一旦消费者确认,电子商务就会协助完成合同的签定、分类、传递和款项收付等全套业务。同时,为保证交易过程的安全,认证机构对在互联网上交易的买卖双方进行认证,确认其真实身份。电子商务实质上形成了一个虚拟的市场交换场所。 2.电子货币与电子商务。 电子货币与电子商务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电子商务中,网上银行、在线电子支付和数据加密、电子签名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作用。其中,作为支付工具的电子货币应用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到电子商务的发展。我们通过电子商务的流程可以看到,电子商务不仅包括商品流、信息流、物流,同时也涵盖了资金流的范畴。在支付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通过网络进行货币支付或资金流转,利用电子货币可以安全、灵活地把货币采用匿名的形式存储在自己的硬盘上,并在支付过程中使用。它将消费者和商家(买卖双方) 与银行联系在一起,消费者可以在有关银行开立账户,在需要使用电子货币的时候,可以安装相应的软件或预存现金,但消费者与商家洽谈好以后,签定订货合同,就可以使用相应的电子货币支付所购买商品的费用。其中认证机构保证了交易过程的安全。 3.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电子货币的应用和发展使网络上现货、现金交易成为可能,促进了企业营销结构、营销方式、结算方式的创新;而方便、快捷、轻松的购物方式,也将极大地 *** 消费,扩大需求,给零售商带来了无限商机;同时,由于实施开放式的网络经营,大大加剧了市场竞争,促使企业为市场提供优质价廉的商品、优质高效的服务。 在电子商务中,使用电子货币进行支付与传统的货币支付方式相比有许多的优势。首先,在同样的空间内,电子货币可以存储的面值是无限的;而传统货币面值是有限的。其次,电子货币受时空的限制比较小,能够通过通讯系统在短时间内进行远距离传递。第三,电子货币可以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弥补了传统货币管理成本高的缺憾。第四,电子货币的匿名性比传统货币要强,避免了面对面的交易。另外,作者还认为,电子货币与传统的货币相比具有信息承载量比较大的优点。通过在交易过程中使用电子货币,商家、厂家以及消费者都能够从中得到比传统交易方式更多的信息。例如,商家可以在网络上迅速、及时地统计热销产品的销售量,可以通过用户注册信息准确地看出参加浏览或购买的用户资料,甚至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后续的市场调查,以便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同时消费者也可以获得快捷的反馈信息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 但是,就目前而言,作为支付工具的电子货币应用于电子商务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在这一问题上,普遍存在着很多观点。比如,安全问题、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电子商务的发展还不很成熟、系统可靠性、安全性以及数字认证技术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将会对电子货币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要使电子货币能够迅速、健康的发展,必须尽快解决出现的这些问题。不仅要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互联网络的普及率;同时要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进而带动电子货币的发展;另外,也要尽快出台并且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给网络安全提供相应的法律保障,规范网上交易程序,正确使用数字证书。 另外,作者通过对电子货币的研究,认为电子货币的产生和应用对传统的价值经济学和货币银行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未来的发展,将会由于电子货币的应用,使得中央银行不能再通过调节货币的发行量这一手段来调节市场经济,新的价值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将会产生,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也将会有新的诠释,以适应未来网络经济的发展。电子货币将会形成一门全新的学科,冲击经济金融界的传统理论、理念。 四、结束语 拓展电子货币的业务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不断加快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货币金融体系电子化的实现将是一个必然趋势。目前,与信息技术有关的电子商贸、电子商务、基于安全数据交换协议的各类网上购物系统、供应链管理以及网络营销等活动的不断兴起,使得原先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管理系统、贸易体系结构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需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带动下,电子货币也将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余旭涛,沙济彰. 电子货币的技术问题. 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2005 (1) 2. 翟凤荣. 电子货币与电子支付. 价值工程,2004 (5) 3. 白静. 试论电子货币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甘肃理论学刊,2005 (5) 4. 陈红. 电子货币发展情况初探. 广西金融研究,2004 5. 许小勇. 电子货币的发展及其风险防范. 浙江金融,2003 (2)
2023-09-04 21:49:541

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根源是什么?

历史原因
2023-09-04 21:50:043

科创板是谁推出的【现推出国际板适时性之拷问】

  摘 要:就官方态度而言,国际板的推出已箭在弦上,势在必行,更是被上交所管理层视为国际化战略的首要步骤。国际板的建立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方面拓宽了资本市场的投资渠道,为红筹股公司的回归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扩大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影响力。但我国目前是否已经具备了推出国际板的大环境仍是有待商榷的。本文即立足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现状和独特的投资环境,并结合国际板构建的必要性,进一步分析我国现在推出国际板之不合理性。   关键词:国际板;外资圈钱;投资者保护;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自2009年4月29日,国务院在《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适时启动符合条件的境外企业发行人民币股票以来,国际板行将推出的各种消息愈加频繁现身于各类公开渠道中。不论是2011年3月的全国两会,还是2011年5月的"2011陆家嘴论坛",证监会及上交所相关人员均表示国际板即将推出。就在近日的采访中,上交所总经理张育军亦明确表示筹备国际板是上交所国际化战略的第一步。从官方的种种迹象表明,国际板的推出似乎一触即发。而与实务界所宣称的国际板呼之欲出的架势相比,理论界的质疑声则不绝于耳,包括郎咸平、谢百三、吕随启等一大批学者纷纷表示国际板之推出切忌操之过急。相关政府部门级上交所不遗余力地力推国际板与业内专家的强烈质疑形成鲜明对比。总体来看,前者没有提出足够令人信服的论据,更像是空洞的说教;后者质疑的声音虽然很强烈,却缺乏足够充分和系统的论证。   一、概念剖析   之所以在资本市场中形成国际板这样一种板块模式,是因为在金融全球化进程加深的过程中,各国为挣脱国内优质上市资源趋于饱和之困扰,吸引境外上市资源而特设国际板。设置国际板的国家或地区证券交易所在上市规则中通常根据证券发行人的"国籍",对外国上市公司作出有别于本土公司的管理标准:例如纽约交易所和澳大利亚交易所则专门制定针对外国公司的上市标准,而香港联交所则对外国公司适用不同的后续监管规则。   究其概念,国内通说认为国际板是指注册地在境外的公司制企业,在我国境内证券市场国际板公开上市,以人民币标值和单独交易结算,境内外投资者可以直接投资交易的专门板块。[1]国际板是与主板、中小板及创业板相互独立的板块。国际板的独立性是相对于A股与B股市场上市的中国(内地)上市公司而言,是已在境外上市的公司股票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并以人民币计价交易,这些公司包括主要资产、业务和人员均在境内的红筹股公司和外国上市公司。[2]   二、国际板推出之必要性论证   尽管有人视国际板为促进资本市场发展与人民币国际化的灵丹妙药,呼吁尽早推出;也有人担心其最终沦为国际提款机,主张继续观望。尽管双方对国际板推出时机上仍存在着争议。但对于国际板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业内外几乎达成共识:   1、国际板的创建是中国资本市场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举措   国际板设立的初衷之一便是吸引优秀的国外企业到我国境内市场发行股票并上市挂牌交易,促进一个国际化资本市场的形成。而这样一个国际化的投融资平台的建立健全,不论是对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还是对投资结构的完善,甚至是对人民国际化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重大的意义。所以,国际板对我国资本市场走向国际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国际板的创建是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题中应有之义   我国资本市场未来发展的目标之一是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即为满足规模、质量、盈利状况、风险程度不同的企业的多样化融资需求而建立起来的、多层次的配置资本性资源的市场体系。[3]就目前而言,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现状与国际发展水平相比,不论是在金融产品、避险工具的研发,金融创新的进展还是在法律机制、会计标准、信息披露标准、自律机构等方面均存在着显著差距。而国际板的推出可以改进我国资本市场现状之不足,有利于我国造势建成多层次资本市场。   3、国际板的创建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意义重大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已成为一项国家战略。在已经成为境内金融中心的情况下,未来上海必须加快国际化步伐,推动各种国际金融资源在上海的集聚。从国际经验来看,没有国际化的资本市场,根本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所以,上海若欲实现国际金融中心之畅想应当着力打造国际板。   4、国际板的创建长远看有助于实现国家经济安全和拓宽投资者投资途径   对中国的发展而言,国际板无论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拓宽投资者投资渠道,完善显存投资结构等方面均有重大意义。   就上述分析而言,国际板的建立健全乃势在必行之举。   三、现时推出国际板之障碍分析   现在围绕着"国际板"所展开的争论无非是推出时机的问题。为数不少的业内专家和学者之所以反对当即推出国际板无非是基于以下几方面因素的考量与判断。   1、人民币大量流出之风险担忧   如果国际板推出之际相应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机制未能建立健全,那么国际板极有可能沦为一个资本自由进出的"老鼠洞",导致人民币大量流出。推出国际板相当于在资本项目下开辟了一个通道,给人民币自由流出和外国热钱进入开了一个新渠道,若未能监管到位,那么这种资金流动可能将对我国金融市场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4]   尽管我国股市市值排名全球第二,大型外企若欲在国际板上市,其预期募集资金可能到达数百亿,而我国国际板市场又无法限制如此规模巨大的资金自由流动,变相的造成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必将促使人民币升值。另外,在相应机制尚未建立健全的前提下,这数百亿的资金也可能随时流出境外。因此,国际板很可能成为"外资提款机"。所以,在推出国际板时我们应当保持谨慎态度。   2、国内中小上市公司及国内投资者利益保护问题   无论资本市场多大,投资欲望多强烈,资金的总额总是有限的。大批量优质外企在国际板上市交易,无形中对我国国内中小企业的发展形成挤压。国际板推出无疑让原本就在夹缝中生存的中小企业雪上加霜,甚至会造成许多优质中小型企业推迟甚至无法上市。因此,在推出国际板时我们也应当考虑为本国优质成长型企业预留做强做大的融资空间。同时,外企一旦出现席卷大量资金仓皇出境,那么最终受害的仍是广大投资者。所以,投资者保护也是我们国际板推出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3、法律规定及制度框架之构建进程问题   尽管证监会及上交所均为国际板的推出摇旗呐喊,主管部门的领导们也不止一次的在公开场合表达国际板即将推出的信息。但是对于何时推出,推出后将采用何种运行模式,相关的制度建设又是如何等这一系列问题均未作出正面回答。而这一切问题既是国际板推出的前提,又是国际板顺畅运行的保障,因此目前状态仍处于国际板推出的"条件即将成熟阶段",而非"条件已经成熟阶段"。换句话说,在国际板从"快要成熟"走向"已经成熟"的过程中,各方仍要不遗余力地作前提和保障工作。   四、总结   从2009年4月至今,国际板一直处于"呼之欲出"而迟迟未推出的状态。分析这一现象的背后,我们不难发现股市国际板的建立健全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之事。而且,国际板的推出事关国家经济稳健运行,国内企业健康发展,以及广大股民合法权益的保护,需慎重为之。且就目前形势来看,国际板推出的外部环境尚未具备,我们应当徐徐图之。   参考文献:   [1]陆岷峰,高攀.国际板市场发展的境内外经验借鉴及策略研究[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1,(6).   [2]蒋健蓉,于旭辉.设立国际版是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重要一步[J].中国金融,2010,(13).   [3]陈岱松.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制度建构--基国际比较的视角[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4).   [4]杨成元,刘博.中国股市国际板推出面临的难题及应对措施[J].甘肃理论学刊,2012,(2).   作者简介:杨瑜珊(1987-),女,浙江湖州人,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院2010级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经济法、金融法。
2023-09-04 21:50:121

什么是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对瑞爱公司物流业务的影响[摘要]:随着Internet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如何使企业的电子商务和物流能够协同发展,本文正是基于此,从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关系入手,剖析电子商务对瑞爱公司物流业务的影响。并提出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协同发展的一些具体措施和对策。[关键字]: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瑞爱公司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获取生产资料的途径与产品营销的范围日趋扩大,同时,现代企业竞争的结果使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都进入了一个微利时代,产品的成本和利润变得非常透明。而电子商务的推广,加快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在网上实现商流活动后,需要一个有效的现代物流对实物提供低成本、高效率、适时、适量的转移服务,这使现代物流在整个商务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电子商务带来对物流的巨大需求,而物流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瓶颈也日益突出。瑞爱公司的经营范围在于生产船用家具,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起点很高,品质优良。无论是设计的合理性和周密性,还是加工工艺和制作质量,以及整体配套、包装分类和安装服务环节,都已走在国内船用家具制造业的前列。但是瑞爱公司要想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取得长远的发展,还需要将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的协同发展,需要尽快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电子商务运用越来越广泛的经营环境,从而要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应对来自竞争者的挑战。一、 电子商务与物流的概念 电子商务是经济和信息技术发展并相互作用的必然产物。对于电子商务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目前能够被大多数人接受的是由美国IT厂商提出的:电子商务是一种商务活动的新形式,它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数字化通信网络和计算机装置替代传统交易过程中以纸介质作为信息载体的存储、传递、统计、发布等环节, 从而实现商品和服务交易以及交易管理等活动的全过程无纸 化,并达到高效率、低成本、 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等目的。根据我国国情,有关专家将国外的定义与中国的现状相结合,扩大了美国的电子商务定义的范围,提出了包括物流电子化的广义的电子商务概念: 1、电子商务是实施整个贸易活动的电子化; 2、电子商务是一组电子工具在商务活动中的应用; 3、 电子商务是电子化的购物市场; 4、 电子商务是从售前到售后支持的各个环节实现电子化、自动化。可见,它不仅包含了信息流、资金流、商流,而且包括了物流。物流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物流概念从1915年提出,经过70多年的时间才有定论。目前国内外有关物流的概念很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是这样定义的:“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美国物流协会对物流的定义是:“物流是为了符合顾客的需要,所发生的从生产地到销售地的物质、服务以及详细的流动过程,以及为使保管能有效、低成本的进行而从事的计划、实施和控制行为。”可见,物流是若干领域经济活动系统的、集成的、一体的现代概念。它的基本含义可以理解为“按用户要求将物的实体从供给地向需要地转移的过程。”物流涵盖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和全部社会再生产过程,因而是一个非常庞大而且复杂的领域。国民经济全部工农业产品生产和制造过程,除了在加工和再生产的时间以外,全部都是物流的时间。现代物流,是指产品从生产地到消费地之间的整个供应链,运用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进行高效率计划、管理、配送的新型服务业。它通过对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与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从而达到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利润。二、 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 1、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商务的本质是商务,商务的核心内容是商品的交易,而商品交易会涉及到四方面:商品所有权的转移,货币的支付,有关信息的获取与应用,商品本身的转交。即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其中信息流既包括商品信息的提供、促销行销、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内容,也包括诸如询价单、报价单、付款通知单、转账通知单等商业贸易单证,还包括交易方的支付能力、支付信誉等。商流是指商品在购、销之间进行交易和商品所有权转移的运动过程,具体是指商品交易的一系列活动。资金流主要是指资金的转移过程,包括付款、转帐等过程。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这四个部分都与传统情况有所不同。商流、资金流与信息流这三种流的处理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实现。物流,作为四流中最为特殊的一种,是指物质实体的流动过程,具体指运输、储存、配送、装卸、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对于少数商品和服务来说,可以直接通过网络传输的方式进行配送,如各种电子出版物、信息咨询服务等。而对于大多数商品和服务来说,物流仍要经由物理方式传输。过去,人们对物流在电子商务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于物流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应发生变化也认识不足,认为对于大多数商品和服务来说,物流仍然可以经由传统的经销渠道。但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物流能力的滞后对其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物流的重要性对电子商务活动的影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注意。2、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保证物流作为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电子商务的重要保证。由电子商务流程图可以知道,离开了现代物流,电子商务过程就不完善。 3、物流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无论在传统的贸易方式下,还是在电子商务下,生产都是商品流通之本,而生产的顺利进行需要各类物流活动的支持。生产的全过程从原料的采购开始,便要求有相应的供应物流活动将所采购的材料到位,否则,生产就难以进行;在生产的各工艺流程之间,也需要有原材料、半成品的物流过程,即所谓的生产物流,以实现生产的流动性;部分余料、可重复利用的物资的回收,也需要所谓的回收物流;废弃物的处理需要废弃物物流。可见,整个生产过程实际上包含了系列化的物流活动。合理化、现代化的物流,通过降低费用从而降低成本、优化库存结构、减少资金占压、缩短生产周期,保障了现代化生产的高效运行。相反,缺少了现代化的物流,生产将难以顺利进行,无论电子商务是多么便捷的贸易形式,仍将是无米之炊。4、物流服务于商流在商业活动中,商品所有权在购销合同签订的同时,便由供方转移到了需方,而商品实体并没有因此而到达需方。在电子商务条件下,顾客通过网络购物,完成了商品所有权的交割过程,但电子商务活动并未结束,只有商品和服务真正到达顾客手中,商务活动才告终结。在整个电子商务中,物流实际上是以商流的后续者和服务者的姿态出现的。没有现代化的物流,轻松的商务活动只会退化为一纸空文。5、物流是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根本保证 电子商务的出现,在最大程度上方便了最终消费者。他们不必到拥挤的商业街挑选自己所需的商品,而只要坐在家里,上网浏览、查看、挑选,就可以完成购物活动。但试想,他们所购商品迟迟不能到货,抑或商家送货非自己所购,那消费者还会上网购物吗?物流是电子商务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最终保证,缺少现代化物流技术与管理,电子商务给消费者带来的便捷等于零,消费者必然会转向他们认为更为可靠的传统购物的方式上。三.电子商务对物流业影响 1.电子商务为物流创造了一个虚拟性的运动空间 在电子商务状态下,人们在进行物流活动时,物流的各项职能及功能可以通过虚拟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在这种虚拟化的过程当中,人们通过各种的组合方式,寻求物流的合理化,使商品实体在实际的运动过程中,达到效率最高、费用最省、距离最短、时间最少的目的。 电子商务可以对物流网络进行实时控制。在电子商务下,物流的运作以信息为中心的,信息不仅决定了物流的运动方向,而且决定着物流的运作方式。在实际运作当中,网络的信息传递,可以有效地实现对物流的实施控制,实现物流的合理化。 2.电子商务对物流各作业环节的影响 1、采购 传统的采购极其复杂。采购员要完成寻找合适的供应商、检验产品、下订单、接取发货通知单和货物发票等一系列复杂繁琐的工作。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采购过程会变得简单、顺畅。 近年来,国际上一些大的公司己在专用网络上使用EDI,以降低采购过程中的劳务、印刷和邮寄费用。通常,公司可由此节约5—10%的采购成本。 2、配送 (1)配送业地位强化 配送在其发展初期,主要是以促销手段的职能来发挥作用。据有的学者研究,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格局才是推行和发展配送的适宜环境。这说明在电子商务产生之前,配送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为了促销。配送建筑在这样的层次上,地位并不高,发展也不太快。我国推行配送制的过程就不很顺利,如试点城市之一的无锡市,物资配送的总金额,1992年和1993年分别达8亿元和10亿元,1995年则降至8亿元,1996年不足8亿元。 而在电子商务时代,B2C的物流支持都要靠配送来提供,B2B的物流业务会逐渐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其供货方式也是配送制。没有配送,电子商务物流就无法实现,电子商务也就无法实现,电子商务的命运与配送业联在了一起。同时,电子商务使制造业与零售业实现“零库存”,实际上是把库存转移给了配送中心,因此配送中心成为整个社会的仓库。由此可贝”配送业的地位大大提高了。 实际上,对于电子商务交易方式本身来说,买方通过轻松点击完成了购买,买方势必要把货物配送到家,否则买方选择这种交易方式的意义何在呢?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方式就是配送方式。 3.电子商务将改变物流企业的竞争状态 在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企业之间依靠本企业提供优质服务、降低物流费用等方面来进行的竞争内容依然存在,但是有效性却大大降低了。原因在于电子商务需要一个全球性的物流系统来保证商品实体的合理流动,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即使其规模再大,也是难以达到这一要求的。这就要求物流企业应相互联合起来,在竞争中形成一种协同合作的状态 ,以实现物流高效化、合理化和系统化。 4.电子商务促进物流基础设施的改善 电子商务高效率和全球性的特点,要求物流也必须达到这一目标。而物流要达到这一目标,良好的交通运输网络、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则是最基本的保证。除此之外,相关的法律条文、政策、观念等都要不断地得到提高。 在电子商务时代,要提供最佳的服务,物流系统必须要有良好的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良好的信息系统能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帮助了解客户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以赢得客户的信赖。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由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趋势,当前的物流业正向全球化、信息化、一体化发展。商品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以空前的速度自由流动。EDI(无纸贸易)与Internet的应用,使物流效率的提高更多地取决于信息管理技术;电子计算机的普遍应用提供了更多的需求和库存信息,提高了信息管理科学化水平,使产品流动更加容易和迅速。物流信息化,包括商品代码和数据库的建立,运输网络合理化、销售网络系统化和物流中心管理电子化建设等等,目前还有很多工作有待实施。可以说,没有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就没有现代化的物流。90年代早期,由于电子商务的出现,加速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致使物流企业的发展达到了多国化。它从许多不同的国家收集所需要资源,再加工后向各国出口。随着我国加入WTO溶入世界经济的大潮,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登陆我国,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内知名企业走向世界,这都必将涉及物流配送的问题。例如,海尔物流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全球化战略的趋势,使物流企业和生产企业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社会大分工。生产厂集中精力制造产品、降低成本、创造价值;物流企业则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从事物流服务。物流企业的满足需求系统比原来更进一步了。四、 瑞爱公司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发展战略在现阶段的电子商务时代,瑞爱公司要取得更加长远的发展,就要占领更加广阔的市场。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要满足客户的需要,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所进行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而电子商务将一个具有巨大优势的选择。电子商务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商务,而商务的核心内容是商品的交易,而商品交易会涉及到四方面:商品所有权的转移,货币的支付,有关信息的获取与应用,商品本身的转交。即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其中,物流作为四流中最为特殊的一种,是指物质实体的流动过程,具体指运输、储存、配送、装卸、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要提供最佳的服务,物流系统必须要有良好的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良好的信息系统能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帮助了解客户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以赢得客户的信赖。电子商务的应用,将使物流效率提高,使产品流动更加容易和迅速。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同时要加强电子商务物流人才的培养。电子商务物流人才是一种复合型的高级人才,这种人才既懂电子商务,又懂物流;既懂技术,又懂管理。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企业发展的未来。总而言之,电子商务带给瑞爱公司物流业务的影响,除了是挑战,更多的是机遇,要取得更好的发展,就要将电子商务和物流相互结合,协同发展,与此同时注重人才的培养。参考文献:白静. 试论电子货币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甘肃理论学刊,2005 (5)陈进,《电子商务金融与安全》,清华大学出版社,张铎,《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现状和趋势》,《电子商务物流篇》,2004.11.27 陈俊,《电子商务在中国的现状研究---对电子物流的分析》,2005.2.16
2023-09-04 21:50:245

张仁玺是做什么的

张仁玺张仁玺,男,1958年生,山东省海阳市人,中共党员中文名:张仁玺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山东海阳出生日期:1958年职业:教师毕业院校: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主要成就:山东省社会学科优秀成果三等奖代表作品:秦汉家庭研究性别:男职称:教授人物经历1984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为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社会史,地方史。主要贡献科研成果专著:秦汉家庭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07主编作品民本·贵民齐鲁书社2001.04传统孝文化在当代农村的嬗变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12山东民间文化艺术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12论文作品1.先秦秦汉时期的天、君、民关系述论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1.052.齐鲁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华夏文化2001.043.两汉时期的丧葬礼俗考略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064.中国古代的贵民思想理论学习2002.025.齐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与治国之道齐国治国思想论集·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086.秦汉家族成员连坐考略思想战线2003.067.齐鲁先秦诸子的社会保障思想东方论坛2003.028.皮锡瑞“《春秋》非史”说与近代学术史上的《春秋》性质研究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3.049.明代土贡考略学术论坛2003.0210.晚清知识分子婚恋观变化述论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0511.汉代保护小农政策述论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4.051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工作价值观初探社会工作2004.0613.从“刑德二柄”到“霸王道霸之”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5.0414.于慎行的君道观与臣道观述评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0615.汉代强化孝伦理的措施及社会影响云南社会科学2006.0216.《管子》与《晏子春秋》中的社会福利思想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0617.博学慎思明辩笃行高校理论战线2007.0218.汉代家产影响述略广西社会科学2009.0219.汉朝贵族官僚的特权考略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9.0120.《管子》中的社会福利思想述论甘肃理论学刊2010.421.汉代的父子关系考述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0.422.《颜氏家训》中的孝道观述论临沂大学学报2011.523.安作璋先生与山东地方史、齐鲁文化研究邯郸学院学报2011.324.《传家宝》中的孝道观述论兰台世界2011.2825.《世说新语》及刘孝标注所记孝行探析理论学刊2012.1226.《韩诗外传》中的孝道观述论广西社会科学2014.227.《聊斋志异》中的孝道观述论蒲松龄研究2014.2近三年完成的科研项目1.社会工作专业结构及课程设置的改革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12-2014主持人2.山东高校社工教育与非政府组织合作的新模式探索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2011-2012第二位3.齐鲁文化中的慈善思想研究山东省高工委项目2014-2015主持人获奖记录《秦汉家庭研究》获山东省社会学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2023-09-04 21:50:431

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公司治理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的研究成果

[]陈柳钦:“西方新资本结构理论综述”,《甘肃理论学刊》,2010年第2期[]丁跃武:“基于控制权利益的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融资方式研究”2008年博士论文[]李科、徐龙炳:“融资约束、债务能力与公司业绩”,《经济研究》,2011年第5期[]缪丹:“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控制权研究”2005年博士论文[]肖作平:《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研究:——理论和证据》,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张红波、王国顺:“基于经理人过度投资行为的控制权配置机制设计”,《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第5期[]张立达:《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绩效关系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王忠文、冯涛:“国外资本结构综述及我国上市企业资本结构问题分析”,《学术论坛》,2007年第9期
2023-09-04 21:50:561

许渊冲英译牡丹亭名句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汤显祖《牡丹亭》Love once begun ,will never end.(许渊冲译)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If love between both sides can last for aye,Why need they stay together night and day?(许渊冲译)许渊冲老先生从上世纪 80年代开始,致力于将中国的古典诗词翻译成英法韵文。在译注的过程中,许渊冲一直坚持不仅翻译诗文,更要译出诗的意境,且译后仍能对仗工整。因此,他翻译出了许多音义双绝的精品,被称为“神翻译”。《牡丹亭》是汤显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语言浓丽华艳,意境深远。全剧采用抒情诗的笔法,细腻刻画了人物的情感,语言奇巧、华丽。“至情”的主题奠定了其在中国戏曲史上独一无二的地位。明朝戏曲评论家沈德符称:“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从美学的角度而言,翻译是对原作美学价值的再现,文学作品中独特的美学特质决定了翻译美学是研究文学作品中的美及其译文中美的再现极其重要的领域。在戏曲美学上,戏曲之美主要体现在其外在的舞化,音化,曲化,以及内在的情化。笔者认为,翻译美学为戏曲翻译研究提供了合适的视角。而许渊冲先生提出的三美标准“音美,形美,意美”恰巧照应了戏曲对美的要求。本文从翻译美学的角度,系统地研究《牡丹亭》的语言,并结合许氏译论对许渊冲教授及其儿子许明翻译的《Dream in Peony Pavilion》中人物,情感,以及语言风格等美学要素的再现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
2023-09-04 21:41:441

怎么让青春更有价值、更美好?

青春是最为美好的时光,它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阶段之一。那么,你认为怎样的青春是鲜活的呢?首先,鲜活的青春需要有目标和追求。青年时期正是一个人充满梦想、充满激情的时期,没有目标和追求的青春是不完整的。年轻人应该通过分析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为自己确立一个合适的目标。不断努力,不断挑战自我,终究会取得自己渴望的成就和回报。其次,鲜活的青春需要有积极的心态和生活方式。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青年人应该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许多挑战和问题,用平静的心态去应对。同时,也需要拥有积极的生活方式,例如多与朋友交流、学习新的技能、参加体育运动等等。这样不仅能够增加自己的社交圈子,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实力。在鲜活的青春中,还需要有创新、包容和责任感。创新是推动事物发展的重要动力,年轻人应该不断开拓创新,尝试新的事物和想法。包容是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的素质之一,年轻人应该学会容忍和理解他人,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责任感则是成熟的标志,年轻人应该学会承担责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总之,鲜活的青春需要有目标,有积极的心态和生活方式,有创新、包容和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让青春更有价值、更美好。
2023-09-04 21:41:441

一个人的遭遇 作者

  《一个人的遭遇》是作家米哈伊尔·肖洛霍夫于1956年创作的连载短篇小说,发表于苏联党报《真理报》.这部小说的发表,被看成是苏联五十年代中后期解冻文学的信号,从此,苏联大面积出现反思社会黑暗的,反对官僚主义的作品.由本书改编的同名电影于1959年上映.   《一个人的遭遇》首先在题材上有所突破,它通过主人公讲述卫国战争,不表现苏军的英勇胜利,而表现失利,不表现英雄抗敌,而表现战俘受难.小说第一次比较真实地揭露了苏联的真实生活,这是充满了艰辛、不幸和眼泪的生活.小说第一次描述了为祖国作出巨大牺牲的苏联普通人的生活.在卫国战争的小说里,一般写领袖和将军的英勇,但对普通战士写得很少,就是写普通一兵,也是类似《青年近卫军》、《普通一兵》和《真正的人》一样的战斗英雄.而肖洛霍夫把普通人写得很真实,没有拔高,他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就写成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有人说,作品是俄国人道主义小说的复兴——关心普通人,关心小人物.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俄罗斯文学向来以人道主义为典型特征,结果到了20世纪50年代却要高喊人道主义复兴,这是对苏联社会对普通人漠不关心的现实的一个强烈批判.小说的结尾,作者写两个流浪者“是被苦难的生活抛弃在路边的两粒沙子”.联系苏联的社会背景,可以知道小说的意义:真正揭示苏联普通人的社会地位——不是主人公,而是沙子.   这部小说的发表,被看成是苏联五十年代中后期解冻文学的信号;这部小说是在《真理报》上发表的,读者立刻明白,政府在支持作家.从此,苏联大面积出现反思社会黑暗的,反对官僚主义的作品.这种思潮持续到1958年,后来以苏联另外一个作家“日瓦格医生”事件为标志,苏联文坛又出现了冰封时期,但是,地下的解冻文学仍继续发展.
2023-09-04 21:41:451

求一篇对当前中国人寿这支股票的分析论文

你要的是分析还是什么的 毕业论文啊》??多少字的?
2023-09-04 21:41:463

电子行业都包括什么?

电子行业不但包括家电,手机等,还有电子器材。
2023-09-04 21:41:415

教师培训发言稿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我们总不得不需要用到发言稿,发言稿是一种实用性比较强的文稿,是为演讲准备的书面材料。那要怎么写好发言稿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2021教师培训发言稿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培训发言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教师们:   大家上午好:   就像一只刚刚展开梦想翅膀的小鸟,我是那样欣喜愉悦地投入到教师队伍这片枝繁叶茂的大森林,怀揣着美丽的梦想,开始了自我人生的新征程。   然而梦想虽美,旅途中却难免遇到荆棘和风浪,对于未来,我向往而又迷茫。似乎是看透了我们这些新教师的心思,为了使我们尽快适应教学工作,教育局和实验小学的各位领导、教师们特地对我们进行了为期四个月之久的岗位培训。这次新教师培训的资料十分丰富,包括专业知识、计算机操作、班务工作指导等21方面的学习资料。听了一位位优秀的专家、教师们的精彩发言,我获益匪浅,感受颇深。现将自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首先,培训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   在培训中,我认识到: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是孩子们的榜样,是管理者,是父母,是“良师益友”,教师必须要了解不一样学生的心理特点,以给予及时的帮忙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其次,培训为我即将面临的实际工作供给了许多方法和策略。在培训中,几位从事教育多年、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联系自我的实际经验给我们介绍了许多备课、上课的要点和方法,让我明白,要使自我能够有质量有效率有本事地教好课,使学生能够从心灵深处理解我的教学,这就需要不断努力地备课、努力地锻炼、努力地学习此外,领导、教师们还煞费苦心地为我们开设了语言、写作、读书等基本功的培训,让我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今后我必须要加强自我基本功的训练,多多向经验丰富的前辈们学习。   再次,培训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对于刚刚从大学校门踏出的我们,对新的生活、新的职责、新的主角多少有些胆怯,而本次培训中,教育局领导和培训指导教师也十分注意我们的这种心理的变化,他们的讲话,从头到尾都充满对新教师的鼓励。高尔基以往说过:“仅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自信的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我的意志。”对于我们新教师来说,有了克服困难的信心,才能取得好的开端,而好的开端,便是成功的一半。   做一名合格的教师难,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更难,没有前辈的指导更是难上加难,而此刻我们有了领导们的关心,有了前辈们的指导,这让我们离合格教师的目标又近了一步。在今后漫长的教育征程上,我们将挥洒热情,播种期望,用智慧和勇气担当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   教师培训发言稿2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中心小学组织今天的新教师培训,让我有机会在这里和我们教研室的专家以及春涛中心小学最年轻最有活力的新教师们相遇相聚,所以我很高兴认识大家。作为一个比你们早几年走上讲台的老师,对教师这个职业我也是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我已经是有教龄的老师了,陌生的是直到现在,我发现还有许多东西是作为一个教师需要学习和具备的。   这些年走过来,可以说欢乐和辛酸是同行的,收获与遗憾是同在的。我们的经历都很普通也很平凡,工作也细小甚微。但是,如果我今天的课能带给大家一些思考,对未来的教学工作能有一定的帮助那就是我最大的快乐,下面我就自己上的这堂《梅花魂》来说说我对语文课的摸索。   《梅花魂》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文章,该单元虽然体裁不同,但各自表达了古今中外不同人物相同的思乡、恋乡、爱国之情。我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时候,对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握不准,后来通过多方学习加上领导的指点同事的帮助,才发现备课前一定要对整个单元的内容有个通透的了解,这个了解的途径就是在单元提示里面。这个提示里会告诉我们本单元的知识点,和学习的主要内容,这样在教学中才不会偏离方向。我在备《梅花魂》这堂课前也是阅读了好几遍单元提示。紧抓住思乡恋乡爱国之情这个主题来进行备课的。   《梅花魂》这堂课的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和梅花有关的古诗并让学生进行朗读,在学过的古诗里初步感受梅花的品格。接着出示梅花风雪中绽放的图片,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梅花虽经风欺雪压但傲然挺立的风姿。激发学生对梅花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作铺垫。   情境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未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故事激趣、音乐导入、游戏导入等等,创设好的情境能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热情,是教学中所必需的。   第二个环节是:初读课文,检查预习。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所以课前预习能够提高课堂听课效率,通过预习,学生对下一次课要学习的内容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哪些地方看懂了哪些地方没懂,已经做到了心中有数,在听课时会轻松的跟上老师的思路,这样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听课。   我在检查预习这个环节中是设置了三个步骤:一是“小菜一碟”,我认为通过预习,学生在认准字音这块会很流利。但是由于我的疏忽没有通知学生对该课进行预习,所以在这环节耽误了些时间。二是”捉迷藏“,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意思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本来是想让他们进行抢答,也因为没有预习的缘故,怕耽误后面上课的时间我临时让他们互相帮忙,合作完成。三是”火眼金睛“,出示课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句子中的错别字。这个环节是根据练习册和试卷中的题型来设计的。目的是重点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注意短撇少点的情况。   比如“梳理”的“梳”,我是想重点说不要忘了那一点。但是电脑中打不出这样的错别字,实际运行中我就用“流”字,形近字的混淆来引起学生对书写的重视。但是我怕学生磨的时间过长,竟然把书写这个环节临时给删了,没有很好的呈现出来。所以说良好的预习可以大大缩短一些不必要的时间。   在第一次大声自由朗读的环节里,我提出两个问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通过哪五件事来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目的是让学生有重点的把握了解点,让学生在浏览课文时能抓住重要信息。抓住重点事件。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这个环节中我运用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第三个环节是:品读珍爱墨梅图,重点指导朗读。在这个环节中,我是这样过渡的:在回忆外祖父的五件事中,哪件事最能体现外祖父喜爱梅花,学生通过阅读找出第三自然段。我继续追问,从哪里看出外祖父对这幅墨梅图的喜爱呢,学生抓住轻轻,慢慢,拉下脸来等词语来体会。   并且让学生通过表演生气的神态、模仿训训斥的话语,小心翼翼的朗读轻轻,反问句和陈述句的对比语气,让学生体会梅花在外祖父心中的地位,使学生初步懂得梅花的含义,了解字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并体会其表达效果,也让学生对细节描写的写作手法进行积累。并引导学生在写作时进行必要的细节描写(语言动作神态等)不需要华丽的词语照样能把作文写生动。其中我在这个环节中运用了以读促悟,讨论法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四个环节是:设置悬疑,深入探究。外祖父如此珍爱墨梅图肯定是很漂亮的,到底是怎样的呢?出示图片让学生观看。在孩子的眼里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外祖父为什么如此喜欢珍爱?设置悬疑引导学生想象梅花的另一层含义。梅花其实象征着坚贞不屈的中国人,是中国魂民族魂。让学生自然而然的过渡到第13自然段。为下节课的教学作铺垫。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是我《梅花魂》整堂课的教学流程,在备课时肯定会有些未尽事宜想不到,在实际上课时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不当之处让领导和各位老师见笑了。   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包括以前的我也是如此,或许会有些迷茫,但是,我想,只要端正思想,积极进取,勤于付出,一定会成为教坛上的佼佼者!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教师培训发言稿3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叫xxx,是xxx一中的一名信息教师。感谢大家给我这次学习交流的机会!首先,我谨代表培训班的全体学员,向为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此次培训平台的局培训科、教师进修学校、教师资源中心的领导以及负责培训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为此期培训班的学员,我由衷的为结识众多优秀教师而高兴;为能与众多同伴共成长而欣喜;为能与一直关怀着我县教师队伍建设的各级领导在这里相聚而感到无比激动。   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代表大家谈谈对这次培训的一些认识。   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培训细致周到,在这次培训中,各级领导对本次计算机管理人员素质提高工程的高度重视让我深受感动,培训课程的设置以及每位学员的生活安排等各方面工作,可谓细致周到。在培训过程中,教育局的领导亲自到我们实践的机房来听课,让我们深深感受到领导对这次培训寄予的厚望。   2、培训质量高、培训内容丰富,在短短一周的培训中,县教育局聘请我县教育界知名的计算机专家,为我们作了精彩的讲座。培训课程涉及机房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管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等多个领域。每一位专家都用生动的语言、鲜活的实例博得了所有听课学员的阵阵掌声。精彩而又朴实的演讲,使我们有了全新的认识,工作中的许多疑问都在交流中得到了解决。开拓了教师们的视野,也提高了教师们的综合素质。   3、组织管理严格,学员每天要完成适量的作业,还可以进行探究性的合作学习,分组完成学习任务。每天都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点名,管理之严格之正规,处处体现了这次培训活动的组织工作严密,管理细致严格。也使培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培训服务周到,进展顺利,作为培训基地的教师资源中心,为学员创设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宿舍崭新舒适的床被,食堂丰富可口的饭菜,都为教师们投入紧张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这次培训不仅使自己的知识得以扩充、教学理念得以更新,更是对心灵的一次洗涤,为我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教师培训发言稿4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x班的xxx。此时此刻,作为x年级“进步生”代表发言,我感到非常荣幸和激动。首先,请允许我代表获奖同学对学校和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以及支持帮助过我们的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是你们给了我们发挥才能的空间,是你们给了我们知识和勇气,是你们给了我们无限的关心爱护和支持!   以前我在老家是一个经常让老师头疼的学生,成绩不好,又贪玩。后来爸爸妈妈为了让我能学好知识,千里迢迢地把我带到了xx,来到了xxx这个大家庭。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中,我不敢和同学们打交道,因为我的学习成绩不好,怕同学们会议论我;有时我会羞愧得不由自主地流下眼泪。   上学期的时候,老师找我谈了话,鼓起了我的勇气,于是我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我积极地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认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热心地帮助同学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渐渐的,我进步了,得到了老师赞许的目光,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学习成绩也逐渐地提高了。我终于能够自信地面对同学、面对老师了。回顾半学期以来的学习生活,我又取得了一个个新的进步,这无不凝聚着老师的辛劳,同学们的热心帮助。   同学们,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新的目标正在前方等着我们。我一定会加倍努力,发扬刻苦学习的精神,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辜负学校和老师的殷切希望,共同努力,共同进步。让我们在xxx这片沃土上,放飞新的理想,收获新的希望。   最后祝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同学们学业有成,前程似锦!谢谢大家!   教师培训发言稿5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舜文中学小学部的宋佳,作为一名新教师,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既高兴,又激动,感谢领导、老师们给我这个机会,在这里代表全体新教师说说心里话。   今天,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度过了一关关的选拔考试,终于实现了心中的梦想,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来到市中教育这片沃土,我感到荣幸而自豪,在这里有着优秀的教师队伍,一流的工作作风和一项项优异的工作业绩,能够成为市中教育的一员,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起点,心里既有对未来的憧憬,也有对自己的担心。因为教师这一职业,承载着万千家庭的希望和梦想,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工作虽然充满艰辛,但必须默默奉献;因为教师这一职业,需要用良心和智慧去塑造人的心灵,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加快专业化成长。   此次培训,为我们新教师的快速成长搭建了平台,它让我们在入职之初不再迷茫,不再无助。我们深知,伴随着培训,我们的从教之路才刚刚开始,要学的、要懂的,还有很多、很多。但是,我们年轻,我们拥有激情与活力,我们热爱学习,我们会用新的理念去理解“教师”这一职业,用新的意识和新的思想去经营“教师”这一工作,在陶行知先生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鼓舞下,努力做一名有目标感、责任感、积极感、学力感和专业感的教师。   为了我们能够顺利步入教育生涯的正轨,在此,我想向全体学员发起倡议:   一、在培训中成长,向我区优秀教师学习,认真规划自己的教师生涯,尽快完成由学生到教师的转变,做到边学习边实践,在培训中提高,努力胜任本职工作。   二、通过培训,继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职业道德修养,培养自己精湛的业务素质、创造性的思维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科学的教育素质和开阔的国际视野,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三、始终保持一颗上进心,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来,做到用爱心、耐心、细心、恒心和信心对待学生;用多倾听、多交流、多反思、多实践对待工作,做一名学研型教师。   “学高为师,身正是范”已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将成为我们今后人生为之不断付出努力、奋斗的事业。请领导们相信,我们将胸怀一颗爱心,用心灵去耕耘,为市中教育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才智。   大家好!首先恭喜大家光荣的加入我们一中这个教师队伍。先进行一下简单的自我介绍,我叫陈xxx,今天学校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如何在一中生活,教学,我感到非常的荣幸。事实上,我做的并不是很好,因为还有很多比我厉害的、优秀的年轻老师。所以,今天来不是给大家说教,而是和大家交流,谈一下我这三年来的一些在生活上,教学上的感受以及遇到困难或挫折以后的教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起,也希望各位兄弟姐妹们能从中感受到一些对自己有用的思想。    一、从思想上   我想大家都应该是各个学校的高材生,有的是研究生,有的是名牌大学毕业生,有的曾经在学生会叱咤风云,有的多才多艺备受青睐,有的学习成绩优异,有很多的荣誉证书,但来到一中,你就是一名最普通、最平凡的新老师,所以要将大学里所到来的成就感、优越感全部丢掉,一切从新开始,对我们每个新老师而言,现在的我们就如同一张白纸,里边什么也没有,至于白纸要画成什么样是我们每个人的理想,最后是什么样就要看我们每个人的具体落实情况。另外,尽量适应这里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邯郸是一个发展中的小城市,不像西安、北京、上海那样繁华,有些人在大城市呆久了,无形中就会对此感到厌倦,其实,我们不妨换个角度去想想,大城市固然好,但生活节奏快,而小城市就适合生活,而且,邯郸人特别热情、朴实。所以大家一定要先适应这里的生活环境,所谓的工作环境应该是占据了我们大部分的时间,所以,如果我们不能适应这里的环境,很有可能就会被这里的环境淘汰。(现身说法:说说自己来邯郸第一天的感受)    二、从生活上   对于生活上,我始终信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我是一个非常乐观的人,在很多人眼里都觉得我很轻松,很潇洒,在一中这样一个处处竞争、处处压力的地方依然会有自己的一片天空,说心里话,的确很难。但什么事情都是一个心态问题,与其悲观的对待生活,不如乐观一些,也许事情还会有转机。当然,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我也一样,也不可能一直处于一种乐观、兴奋的状态,我也有心情很低落,很郁闷的时候,这时候我希望大家千万不要像在大学一样,心情一不爽就喝酒麻醉自己,或者上网封闭自己,要知道,我们现在是一名人民教师,有很多学生期待着我们去上课、去辅导、去教导他们。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我觉得此时友情的力量是伟大的,我们可以找我们最要好的朋友去诉说,当然,大家也可以来找我,因为,此时,我已经把各位当作和我一起同吃苦、共患难的朋友了。另外,学校里经常会组织很多活动,我们也可以积极主动的去参与一下。我就属于这方面的积极响应者。譬如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乒乓比赛、还有一些节日要求的节目,我都会积极参与,即使不行,但我想只要用心做了,肯定会得到别人的肯定。另外,我们要学会帮助别人,关心别人,现在我们还年轻,应主动承担一些诸如办公室打扫、搬东西之类的事情,对老教师一定要倍加尊重,因为只有如此,我们才会得到老教师无意中教给我们的经验。主动出击,以爱博爱,以笑脸迎笑脸,说得通俗一些,就是我们见到每一个老师都应该笑着和他打招呼,也许第一次他不认识你,第二次它可能就会注意你,第三次很有可能他就会向别人打听你,再以后他就有可能关注你,帮助你,这对我们来说都是很难的财富。最后,我还想说一点本该不由我说的话题。那就是要注意节俭,我们现在已经大学毕业了,以前一直靠父母养育我们,如今我们可以自己挣工资,那就一定要给父母留点什么。我们知道,父母是不图回报的,但是如果我们能在过年、过节的时候给父母买些东西,给他们寄些钱,我想父母肯定会很高兴,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儿女开始懂事,开始自立。还有,要经常给家里电话,汇报一下你在这里工作和生活情况,因为“儿行千里母担忧”,我从上大学开始每周都会给家里电话,让家人知道我很健康,我很快乐。我也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三、从工作上   对于工作而言应该是我们来一中的重点,咱们工作的重点主要是教学、班主任还有竞赛上面。我分别来说以下我在这几个方面的感受。   1、教学上首先要求我们要备好课,尤其是第一节课,特别重要。备课的关键在于课前准备,我们应该翻阅大量的备课资料。对于初次上讲台的我们,最好是将所讲的内容全部写在教案上,包括每一个知识点的细节分析。备课还要多搜集其他老师的讲课资料,这个当然是通过我们不断的听课去完成的。不单要听老教师的`课,还要听年轻老师的课,但听课不等于照本宣科,将人家老师的内容方法全部照搬,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要会听课,听老师讲课的方法、思路,以及他是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的备好课后紧接着就是上课,我认为上课的关键对于我们而言就是自信,从容,幽默风趣,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从心底喜欢我们的课。另外还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倘若你在前面讲的滔滔不绝、天花乱坠,自我感觉非常良好,但大部分学生在底下双眉紧蹙,表现出一片迷茫的样子,那我感觉我们应该对此问题好好讨论,争取让他们笑逐颜开。可上完了,但大家千万不要以为大功告成,后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做。我们在课下要布置相应的作业,适时地找科代表反馈上课情况,认真批改作业,多去班里辅导,多找学生谈心,赢得他们最大限度的认可,千万不要以成绩来定位学生,一视同仁,更应关注心理有问题、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学生问问题,一定要耐心,即使是最简单的问题也要耐心解答。最后,还要多做题,因为我们要解答学生的问题,首先自己得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一道题你不会解答学生会理解,但是很多题都不会那学生肯定会怀疑老师的实力,所以一定要给自己多充电,这样才会有备无患。   2、班主任工作方面,说实话,我感觉我不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虽然我一直在这方面争取,但工作上还是有一些漏洞。这也许和性别有关,男老师果断,刚强,相对来说,女老师性格就稍微柔弱一些,呵呵,也许这是我为自己找的一些借口吧。但总体来说,我现在带的班比以前有明显的好转,也许是因为以前对他们太好,总想着感动他们,让他们想到为了我必须努力学习,必须为这个班争气,一部分同学真的被感动了,但毕竟不是全部。所以当时我感到很难过,为此也哭过,不过,经过一年的磨砺,我终于明白,对学生一定要有严有爱,把握好度。希望大家能在我身上汲取一些教训,好好努力,争当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当然,我也会不断学习,不断努力,向优秀班主任的方向不断前进。   3、竞赛对我们而言可能比较陌生,但是我认为我们有这个实力,因为我们刚从大学毕业,对大学的知识还比较熟悉,我想只要我们肯钻研,不怕苦,一定会在这方面取得好成绩。所以说每个人都有希望成为学校教学的一把手,关键就在于自己是否能把握好这个机会。   以上仅是我工作三年来的亲身体会,我把这些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希望我所说的话会给大家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些许帮助。以后的路还很长,或许也很崎岖,但希望我们每一个人不要忘记当时我们要作为人民教师时所说的豪言壮语,我们要不辜负社会对我们的培养,不辜负父母对我们的期望,不辜负学生家长对我们的信任,争取把我们的教育工作做的最好。最后,希望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朋友都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一中老师。   教师培训发言稿6 尊敬的领导、教师们:   大家好:   这次参加学校组织的外出培训着实让我对教学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无论是教学方式的参考还是教学经验的交流都能够让我学到很多,我也能够明白培训的机会并非每次都有自然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好好珍惜,另外通过这次培训也让我明白自己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存在着哪些不足以及改进方式,我很感激校领导组织的这次培训并利用这次机会学到了很多知识。   这次培训让我明白自己在以往的备课工作中做得还不够,也许是为了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进度导致我在培优辅差方面没能取得太大进展,因此在备课的时候为了便于学生进行理解从而对课本上的知识点进行层层剖析,这样的话则能够通过课堂上的教学让学生们都能够理解重要的知识点,然而由于我没有进行过太多的课堂测验导致所学知识的巩固方面做得不够好,而且由于从未检查过学生的课堂笔记导致对他们的学习状况还不够了解,事实上在参加这次培训之前我还未联想到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竟然存在着这么多的问题。   通过外出培训让我明白自己如何去做才能够更好地改进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事实上作为小学教师自己在能力方面是完全能够胜任的,但是由于没有属于自己的教学特色导致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现是比较平庸的,所以我应该在教学工作中有着侧重点并了解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成绩,而且我也应该对学生更加严格并想办法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才行,仅仅是满足于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则会导致自己难以了解学生的真实状况,所以我应该在课堂上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明白他们在学习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   参加过这次培训以后让我明白教学工作中提前制定好计划的重要性,仅仅将教学工作当成需要完成的任务而不去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在我看来这种对待工作的态度明显是不利于自己在今后工作中的成长,所以我得强化自身的教学水平并在工作中更加努力才行,一方面我要妥善利用这次培训所学的知识并将其运用到自身的教学工作中去,另一方面则是认真反思以往在教学工作中的不足并尽快将其改正。   很感激校领导能够组织这次外出培训让我学到了不少重要的知识,而且我也通过培训明白了自己在以往的教学中存在哪些不足,总之我会妥善利用这次培训所学的知识并争取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有着更好的表现,也希望自己能够多和学校的教师进行交流以便于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
2023-09-04 21:41:381

爱国诗歌简短

爱国的小诗歌有自题小像,春望,过零丁洋,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1、自题小像鲁迅〔近现代〕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译文我的心没有办法逃避这(神秘隐匿的)箭矢刺射所带来的痛,因为我的国家正在遭受着灾难。这份情感寄托给天上的星星却没有人明了,我誓将我的一腔热血报效我的祖国。2、春望杜甫〔唐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译文国都遭侵但山河依旧,长安城里的杂草和树木茂盛地疯长。感伤国事,看到花开不禁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竟觉得那叫声也很揪心。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3、过零丁洋文天祥〔宋代〕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4、书愤陆游〔宋代〕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译文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如此艰难,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自己当年曾以守城大将檀道济来自我期许,到如今鬓发已渐渐变白,盼恢复都城已成空谈。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5、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宋代〕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译文穷居孤村,躺卧不起,不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哀伤,心中还想着替国家戍守边疆。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声,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2023-09-04 21:41:351

关汉卿牡丹亭诗句

1. 诗句关于关汉卿的元曲 诗句关于关汉卿的元曲 1.求元曲10首(关汉卿5首其他5首,语言堪称绝唱,意境优美,不得“为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关汉卿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V、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那,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双调]大德歌·春 关汉卿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 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 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双调]碧玉箫 关汉卿 怕见春归,枝上柳绵飞。 静掩香闺,帘外晓莺啼。 恨天涯锦字稀,梦才郎翠被知。 宽尽衣,一搦腰肢细; 痴,暗暗的添憔悴。 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 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 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 官品极,到底成何济? 归,学取渊明醉。 [南吕]四块玉·闲适 关汉卿 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 闲将往事思量过。 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甚么! [南吕]四块玉·别情 关汉卿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 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四块玉·叹世 马致远 两鬓皤,中年过,图甚区区苦张罗。 人间宠辱都参破。种春风二顷田, 远红尘千丈波,倒大来闲快活。 带月行,披星走,孤馆寒食故乡秋。 妻儿胖了咱消瘦。 枕上忧,马上愁,死后休。 【端正好】 王实甫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仙吕]一半儿 关汉卿 碧沙窗外静无人,跪在床前心忙要亲。 骂了个负心回转身。 虽是我话儿嗔,一半儿推辞一半儿肯。 [双调]大德歌·夏 关汉卿 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 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 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带石榴花。 [双调]大德歌·秋 关汉卿 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睡不着。 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 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双调]大德歌·冬 关汉卿 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 瘦损江梅韵,那里是清江江上村。 香闺里冷落谁瞅问?好一个憔悴的凭阑人! 2.王实甫和关汉卿等元曲四大家的散曲名句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王实甫并未位列其中。 我比较喜欢的元散曲是以下这些: [双调.夜行船]秋思 马致远 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 急罚盏夜阑灯灭。 [越调.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中吕·十二月带尧民歌]别情 王实甫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怕黄昏不觉又黄昏,不消魂怎地不消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裙带宽三寸。 [仙吕.后庭花] 吕止庵 孤身万里游,寸心千古愁。霜落吴江冷,云高楚甸秋。 认归舟,风帆无数,斜阳独倚楼。 [中吕.红绣鞋]晚秋 李致远 梦断陈王罗袜,情伤学士琵琶,又见西风换年华。 数杯添泪酒,几点送秋花,行人天一涯。 [四时佳兴.春][采茶歌] 钟嗣成 叹芳尘,已三分,二分流水一分尘。 寂寂落花伤暮景,凄凄芳草怕黄昏。 [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卢挚 挂绝壁枯松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 四周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 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双调.大德歌]冬 关汉卿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 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 [越调.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百草红叶黄花。 [双调.水仙子]夜雨 徐自思 一生梧叶一生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双调][折桂令]九日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燕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归鸦。 [黄钟][节节高]题洞庭鹿角庙壁 卢挚 雨晴云散,满江明月。风微浪息,扁舟一叶。 半夜心,三生梦,万里别。闷倚蓬窗睡些。 3.问一首关汉卿的元曲的内容 关汉卿是元大都(北京)人。 这首《失题》的内容似乎并不是主要描写爱情或相思之情的,通过一男子与一位相爱的青楼歌女的欢会,描写这位歌女的情态,向情人表达幽情。接下来写绣榻之上,在云情雨意,身心相许中,先从男子眼中她动人的姿容,再从男子的感受中,写他们只分别几日,他发觉她已十分消瘦了。 虽然通篇以描写性爱为主,但并无粗俗失雅的感觉。从男女相悦的细腻描写中,表现出一种深沉、纯真的爱。 引性爱之情而不猥琐,侃侃而谈却无伤风雅 君情浓妾意在,无谓世间庸俗 4.王实甫和关汉卿等元曲四大家的散曲名句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王实甫并未位列其中。 我比较喜欢的元散曲是以下这些: [双调.夜行船]秋思 马致远 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越调.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中吕·十二月带尧民歌]别情 王实甫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怕黄昏不觉又黄昏,不消魂怎地不消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裙带宽三寸。 [仙吕.后庭花] 吕止庵 孤身万里游,寸心千古愁。霜落吴江冷,云高楚甸秋。认归舟,风帆无数,斜阳独倚楼。 [中吕.红绣鞋]晚秋 李致远 梦断陈王罗袜,情伤学士琵琶,又见西风换年华。数杯添泪酒,几点送秋花,行人天一涯。 [四时佳兴.春][采茶歌] 钟嗣成 叹芳尘,已三分,二分流水一分尘。寂寂落花伤暮景,凄凄芳草怕黄昏。 [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卢挚 挂绝壁枯松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周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双调.大德歌]冬 关汉卿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 [越调.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百草红叶黄花。 [双调.水仙子]夜雨 徐自思 一生梧叶一生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双调][折桂令]九日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燕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归鸦。 [黄钟][节节高]题洞庭鹿角庙壁 卢挚 雨晴云散,满江明月。风微浪息,扁舟一叶。半夜心,三生梦,万里别。闷倚蓬窗睡些。 5.关于元曲的诗词 天净沙·春 朝代:元代 作者:白朴 原文: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大德歌·春 朝代:元代 作者:关汉卿 原文: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清江引·春思 朝代:元代 作者:张可久 原文: 黄莺乱啼门外柳,雨细清明后。能消几日春,又是相思瘦。梨花小窗人病酒。 西湖杂咏·春 朝代:元代 作者:薛昂夫 原文: 山光如淀,湖光如练,一步一个生绡面。 叩逋仙,访坡仙, 拣西湖好处都游遍,管甚月明归路远。 船,休放转;杯休放浅。 醉太平·寒食 朝代:元代 作者:王元鼎 原文: 声声啼乳鸦,生叫破韶华。夜深微雨润堤沙,香风万家。画楼洗净鸳鸯瓦,彩绳半湿秋千架。觉来红日上窗纱,听街头卖杏花。 阳春曲·春景 朝代:元代 作者:胡祗遹 原文: 几枝红雪墙头杏,数点青山屋上屏。一春能得几晴明?三月景,宜醉不宜醒。 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一帘红雨桃花谢,十里清阴柳影斜。洛阳花酒一时别。春去也,闲煞旧蜂蝶。 6.求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的元曲各一 四块玉·别情 关汉卿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蟾宫曲·梦中作 半窗幽梦微茫,歌罢钱塘,赋罢高唐。风入罗帏,爽入疏棂,月照纱窗。缥缈见梨花淡妆,依稀闻兰麝余香。唤起思量,待不思量,怎不思量!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2023-09-04 21:4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