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甘肃社会科学的投稿须知

2023-09-15 03:12:35
共1条回复
阿啵呲嘚

中英文对照标题、中英文摘要(不超过300字)、关键词(不得少于3个)、中英文作者单位(单位名称、省市、邮码)、作者姓名、有效联系方式(通讯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电子版文件请使用Word-2000编辑,文中图、表格和公式请用Office软件编辑。 基金项目及第一作者简介格式如下: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项目编号)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T7714-2005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实引方式在正文中标注,即在正文中用上角标标注参考文献序号,与文后参考文献序号相对应。不要使用作者年制标注参考文献,以避免造成标注混乱。 来稿请在首页页脚附上基金项目名称、项目号和作者简介。 文中一、二、三级标题分别按一、(一)、1编码。 参考文献择其要者在文末列出。引用的文献采用[1]、[2]……统一顺序编码,上标置引文后。参考文献按出版物的不同,列出以下内容: 期刊:作者(列前三名,中间用“,”隔开).文题名[J].期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

专著: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页码.

文集:作者.文题名[A].书名[C].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页码。

来稿请写明作者真实姓名、性别、出生年、籍贯、单位、职务、职称、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等。 来稿文责自负。抄袭稿勿投。发现抄袭者,本刊有权作相应处理。 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若两个月内未接到录用通知,作者可另作他投。

甘肃社会科学

相关推荐

《甘肃社会科学》是中文核心期刊吗?

《甘肃社会科学》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甘肃社会科学》杂志社是由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1979年创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ISSN 1003-3637CN 62-1093/C邮发代号 54-2,所刊文章注重思想性、学术性、原创性、前瞻性、应用性和时效性,倡导学风和朴实的文风,选取刊发高质量、高水平并写作规范的文章。杂志栏目文学研究 、历史研究 政治学研究 、法学研究 、社会学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 、学术争鸣文学、历史、哲学、文化、经济、社会、法学、政治、管理、新闻传媒、出版(书评、编辑)等学科领域,并适时开设跨学科专题研究栏目,努力为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服务。办刊宗旨坚持“双百”方针,重视对现实问题的研究。除照例设有哲经文史四大栏目外,还定期或不定期设有社会学、法学、论理学、丝绸之路。杂志收录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维普资讯。
2023-09-04 21:59:171

甘肃社会科学的期刊简介

刊名:甘肃社会科学Gansu Social Sciences主办:甘肃社会科学院主管:甘肃社会科学院周期:双月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003-3637CN:62-1093/C邮发代号:54-2历史沿革:现用刊名:甘肃社会科学曾用刊名:社会科学(与上海办事处《社会科学》不为同一刊物)创刊时间:1979
2023-09-04 21:59:281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的介绍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自1979年10月正式建院以来,经过2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我省唯一的综合性的哲学社会研究机构。全院现设有经济研究所、农业经济研究所、社会学研究所、法学研究所、文学研究所、历史研究所、哲学研究所、信息研究所等8个研究机构,国情调查、敦煌文学、数量经济、干旱农业生态经济、社会调查、市场营销策划等6个研究中心,《甘肃社会科学》、《开发研究》、《社会科学动态》等三个编辑部。公开出版的刊物为《甘肃社会科学》和《开发研究》。全院现有职工144人,其中科研人员109人(高级专业人员32名,中级专业人员44人)。院图书馆现有藏书18万册,并同省图书馆及省内大专院校建立了藏书互借制度。
2023-09-04 21:59:421

甘肃有哪些期刊是C刊

1、《当代教育与文化》。创刊于1988年,是由甘肃省教育厅主管,西北师范大学主办的教育学术期刊。2、《甘肃社会科学》。创刊于1979年,是由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学术期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术质量第一的方针,注重学术理论的原创性和学术前瞻性,注重应用研究,注重学术信息含量。
2023-09-04 22:00:111

甘肃社会科学的杂志要求

1. 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加副标题,并译成英文。2. 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3. 提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100-200字为宜。4.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5. 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6. 正文文字:一般不超过1万字,用A4纸打印,正文用5号宋体。7. 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fa)的规定》。8.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图题,表中数字应注明资料来源。9. 注释:是对文章某一特定内容的解释或说明,注释文字与标点应与正文一致,注释置于文末,参考文献之前。10.参考文献:是对引文作者、作品、出处、版本等情况的说明,文中用序号标出,详细引文情况按顺序排列文尾。11.基金项目: 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12.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来稿请注明作者收刊人地址、邮编。 14.其他:请勿一稿两投,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投寄稿件后,可以在3个月以内未收到正式录用通知的,作者可自行处理。
2023-09-04 22:00:181

甘肃社会科学发表论文容易吗

你没必要在自己本地发表啊,还不是可以看看其它省份的这个领域的期刊(社会科学前沿)就还行吧 ,开源类的期刊……
2023-09-04 22:00:322

邵宁宁的主要学术成果

2012《赵清阁与老舍的情感“秘史”》(原题《追忆:直面人性的复杂与哀痛》),《南方日报》2012年3月25日第11版2011《网络传播与新民间文学的兴起》,《文艺争鸣》2011年第9期,CSSCI;《甘肃文艺》2011年第2期《中华多民族文学教学中的一些观念问题》,《民族文学研究》2011年第2期,CSSCI《网络传播与信息过剩时代的写作》,《文艺争鸣》2011年第13期,CSSCI《乡土中国与家园重建——钱理群先生访谈录》,《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CSSCI2010《战时生活经验与现代国民意识的凝成》,《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CSSCI;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11年第3期全文转载2009《最后的古典家园梦想及其破灭——论<引力>》,《文艺争鸣》2009年第1期,CSSCI;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9年第4期全文转载2008《献身中国文艺复兴的卓越先驱――郑振铎论》,《文学评论》2008年第3期,CSSCI,第二作者《郑振铎的文学理想与<文艺复兴>杂志的包容性》,《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CSSCI《中国现代文学基本价值观及其超越》,《探索与争鸣》2008年第6期,CSSCI《文学中的“农民进城”专题?主持人语》,《兰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CSSCI《城市化与社会文明秩序的重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进城问题》,《兰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CSSCI《寻求“林中路上的精神相遇”――评<老舍与中国新文化建设>》,《兰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CSSCI《“80后”之后:“90后”不会产生》,《当代文坛》2008年第4期,CSSCI,第二作者2007《关于四十年代后期文学的定位问题》,《文艺争鸣》2007年第3期,CSSCI《现代小说与社会分析――茅盾与我们》,《文艺争鸣》2007年第5期,CSSCI《知识分子的岗位意识与人文情怀:陈思和先生访谈录》,《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CSSCI《80后文学史:概念的缘起与发展流变》,《理论与创作》2007年第5期,第二作者《读者的风格》,《读者》2007年第22期《读者以何制胜》,《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11月16日《雪潇的诗和他的诗论——现代诗歌创作论序》,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一次诗经时代的约会》,《读者欣赏》2007年第1期《洞庭诗意》,《读者欣赏》2007年第2期《洞庭诗意二》,《读者欣赏》2007年第3期2006《骆驼祥子:一个农民进城故事》,《兰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CSSCI;《新华文摘》2006年第20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22期全文;收入中国老舍研究会编《世纪之初读老舍》一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8《关于文学杂志研究的方法论思考》,《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CSSCI;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9期转载《重新思考民族生存与民族文化的有关系――从<怀念振铎>论巴金晚年有关民族文化的思考》,《西北师大学报》2006年第2期,CSSCI《现代文学:学科历史与未来走向――吴福辉先生访谈录》,《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CSSCI;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文学研究》2006年第5期转载《祥子:一个进城农民》,《北京青年报》副刊2006.8.25D2版《巴金研究:现状与思考》,余思牧著《作家巴金》增订本下卷,香港利文出版社2006年3月版《朴野清纯的青春欢歌》,《读者欣赏》2006年第1期《横亘千古的家园迷思》,《读者欣赏》2006年第2期《江山隽永处的生命胜迹》,《读者欣赏》2006年第3期《姑苏台畔的怅惘与叹息》,《读者欣赏》2006年第4期《唐诗中的情趣与理趣》,《读者欣赏》2006年第5期《美丽的爱情与感伤的青春》,《读者欣赏》2006年第6期《生命的自然之道与澄明之境》,《读者欣赏》2006年第7期《刘禹锡诗作中的春光与生命》,《读者欣赏》2006年第8期《晚年杜甫的旅途体验与人生忧思》,《读者欣赏》2006年第9期《故乡诗人笔下的田园》,《读者欣赏》2006年第10期《空明澄澈的盛唐诗境》,《读者欣赏》2006年第11期2005《艰难时世的“文艺复兴”梦想:关于<文艺复兴>杂志的创刊、复刊、停刊问题》,《新文学史料》2005年第2期,CSSCI《作为生命诗学基础的感悟》,《中国文化研究》2005年第1期,CSSCI《汪曾祺小说前后期演变的精神史轨迹》,《文艺争鸣》2005年第3期,CSSCI《抗战生活与知识分子精神气质-论寒夜兼及围城》,《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CSSCI;收入陈思和、李存光主编《一粒麦子落地――巴金研究集刊卷二》,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第10期《巴金研究:现状与问题――李存光访谈录》,《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CSSCI,《共和国文学纵横谈――杨匡汉先生访谈录》,《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CSSCI,《鲁迅的启蒙主义、革命文学的成败得失及其他――支克坚先生谈录》,CSSCI,《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桃夭:一道古老的婚歌》,《读者欣赏》2005年第12期2004《古典忠贞观的现代变奏――以<我在霞村的时候>为中心》,《文学评论》2004年第6期《家园彷徨:<憩园>的启蒙精神与文化矛盾》,《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年第2期;收入《巴金:新世纪的阐释-巴金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命名的意义及其敞开的世界――<红楼梦>人生解读之二》,《红楼梦学刊》,2004年第2期,CSSCI《转型期现象与无家可归的文人--关于<废都>的文化分析》,《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CSSCI《重绘中国文学地图-杨义学术访谈录》,《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CSSCI;《新华文摘》2005年第2期全文转载《学术――人生:赵园先生访谈录》,《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CSSCI,第一作者《咏梅诗的趣味》,《读者欣赏》2004年第1期《悠然南山梦》,《读者欣赏》2004年第3期《中国历史上一场最大的是非》,《读者欣赏》2004年第4期;收入《语数外学习》高中版2004年、《高中语文教学与测试》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采菊东篱与笑傲东轩》,《读者欣赏》2004年第5期《清明的诗意》,《读者欣赏》2004年第8期《苦涩的欢颜》,《读者欣赏》2004年第9期《雨声中的愁思》,《读者欣赏》2004.第10期《易安居士的胸襟》,《读者欣赏》2004年第11期《气格柔弱的风流才子》,《读者欣赏》2004年第12期2003《山水审美的历史转折――以永州八记为中心》,《文学评论》2003年第6期《关于现代文学研究的学术史思考》,《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年第3期《<憩园>的启蒙精神与伦理矛盾――巴金、鲁迅比较论之三》,《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年第6期 ;《新华文摘》2004 年第6期《论点摘编》《生命:无望的逃离之旅――张存学小说论》,《飞天》2003年第1期《聆听诗性智慧的中国声音――杨义学术讲演集校读记》,《杨义学术讲演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人生旅途的飘泊诗意》,《读者欣赏》2003年第1期《理趣的雅与俗》,《读者欣赏》2003年第2期《千载文心的相通》,《读者欣赏》2003年第3期《山居的乐趣》,《读者欣赏》2003年第4期《自然人生的逍遥》,《读者欣赏》2003年第5期《贫士的秋思》,《读者欣赏》2003年第6期《青春生命的悲歌》,《读者欣赏》2003年第7期《永不坠落的昨夜星辰》,《读者欣赏》2003年第8期《一空胸臆的酣畅》,《读者欣赏》2003年第9期《村居读书之乐》,《读者欣赏》2003年第10期《自然山川的人文怀想》,《读者欣赏》2003年第11期《岁月与乡愁》,《读者欣赏》2003年第12期2002《<憩园>的启蒙精神与人生矛盾――巴金、鲁迅比较论之一》,《西北师大学报》2002年第5期,CSSCI《启蒙神话与成长的悲剧——〈红楼梦〉人生解读》,《红楼梦学刊》2002年第2期, ,CSSCI2001《重读〈子夜〉》,《宁夏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CSSCI2000《告别诗的残局:西部文学的精神生态研究》,《飞天》2000年第6期1999《牢笼抑或舟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家的形象演变》,《西北师大学报》1999年第5期,CSSCI;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文学研究》1999年第12期全文转载《现代诗读解:目标与策略》,《社科纵横》1999年第1期1998《危机与自尊――文明冲突中的张承志》,《西北师大学报》1998年第2期,CSSCI《文学在现代人生中的意义》,《社科纵横》1998年第1期《中国诗歌的本土现代性与<侏儒酒吧>》,《飞天》1998年第12期1997《现代诗与电影语言》,《兰州学刊》1997年第3期1996《历史之梦与英雄情结》,《金城》1996年第6期1994《乡土文化精神与甘肃文学创作》,《时代学刊》1994年第6期1993《古籍今译与现代文化建构》,《中国典籍与文化》1993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1994年第1期全文转载1992《李白人格形象的审美价值》,《祁连学刊》1992年2期1989《文化困惑与现代家庭危机》,《现代妇女》1989年第1期1988《作为生命存在的人的悲剧意识与审美人生》,《西北师大学报》1988年语言教学与研究专刊 1.《中国现代诗百首》,甘肃教育出版社19922.《星空的呼喊――中国现代诗品读》,甘肃教育出版社19973.《笔端的流云――中国现代美文品读》(第一作者),甘肃教育出版社19974.《岁月的花树――中国古代美文品读》(第一作者),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5.《红尘酣唱――元曲品读》(第一作者),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6.《海上生明月――唐宋诗品读》(第一作者),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7.《说苑奇葩――晋唐陇右小说》(第一作者),甘肃教育出版社19998.《甘肃当代文艺五十年》(参编),甘肃文化出版社1999年9.《二十世纪中国文学通史》(参编),东方出版中心2003年10.《插图本中国诗词经典?诗经选》(第二作者)三联书店(香港)2004.4 ;岳麓书社,2005.1011. 《插图本中国诗词经典?楚辞选》(第二作者)三联书店(香港)2004.4;岳麓书社,2005.1012. 《插图本中国诗词经典?陶渊明》(第二作者)三联书店(香港)2004.4 ;岳麓书社,2005.1013. 《插图本中国诗词经典?李煜、李清照词》(第二作者)三联书店(香港)2004.4 ;岳麓书社,2005.1014. 《古诗100首精读》,敦煌文艺出版社201215.《古文100篇精读》,敦煌文艺出版社201216.《从鲁迅到毛泽东——支克坚现代文艺思潮论集》(编著)读者出版集团201117.《现代文学:学科历史与未来走向》,读者出版集团201218、《当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第一作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家园伦理》(2008-2012),项目编号:08XZW0132.教育部质量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点建设项目(2008-2012),项目编号: TS11183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40年代后期国统区文学日志》,(2006-2008),项目编号:200604006024.甘肃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0世纪40年代后期中国文学日志》(2006-2008),项目编号:0601B-06)5.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中国现代文学之“家园”问题研究》,(2004-2005)6.甘肃省333、555人才工程科研项目《20世纪40年代自由主义文艺生态的终结》(2005-2007)7.西北师大第三期创新工程项目《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国统区文学研究》(2007-2009)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重点出版项目“中国当代学术史”子项目《当代中国现文学研究》(2009-2012)9.西北师大创新工程科研项目《现代化际遇与家园伦理》(2010-2012) 1.1995年,因班主任工作获甘肃省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奖。2.1998年,获西北师大首届孔宪武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3. 2000年,《精美诗文品读丛书》(主编)获第六届西部地区教育出版社优秀图书奖。4.2000年,《岁月的花树-古代美文品读》获第六届西部地区教育出版社优秀图书奖。5.2000年,《说苑奇葩-晋唐陇右小说》(《陇文化丛书》之一),获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6. 2001年,教学研究《以地方文学研究为突破、促能力培养的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与实践》(参加)获甘肃省教学成果奖。7. 2002年,《说苑奇葩-晋唐陇右小说》(《陇文化丛书》之一)获甘肃省第四届特别优秀图书奖。8. 2002年,专著《红尘酣唱-元曲品读》(第一作者),获甘肃省第四届优秀图书奖。9. 2004年,系列论文《家园彷徨:从古典到现代》获甘肃省高校社科二等奖。10. 2005年,论文《山水审美的历史转折-以永州八记为中心》获甘肃省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11. 2006年,系列论文《四十年代文学论》获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一等奖。12.2006年,入选甘肃省“555科技创新人才”第二层次人才。13.2008年,系列论文《现代文学研究与当前文化建设问题》获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一等奖。14. 2007年,论文《骆驼祥子,一个农民进城故事》获第六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获奖二等奖;15. 2009年,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15.2009年,被评为西北师范大学教学名师。16.2009年,获西北师范大学优秀教学奖。17. 2009年,论文《骆驼祥子,一个农民进城故事》获甘肃社科成果奖三等奖。18.2010年,获西北师范大学优秀教学奖。19.2010年,主讲课程《新时期文学研究》被评为“甘肃省精品课程”。20.2011年,论文《网络传播与新民间文学的兴起》,获甘肃省文联“《甘肃文艺》优秀论文奖”。21. 2011年,教学研究“以优势学科为平台,创新汉语言文学国家级特色专业教学质量规范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获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西北师大优秀教学成果奖。22.2012年,编著《从鲁迅到毛泽东——支克坚现代文学思潮论集》获第九届甘肃省优秀图书奖一等奖。
2023-09-04 22:00:411

钱文科的简介?

钱文科,男,中共党员,旅游管理学士,旅游管理暨规划与开发硕士,现居上海。主要研究领域:旅游企业管理与运营,旅游项目规划与开发,旅游战略管理,旅游会展策划,旅游文化事件运营,旅游娱乐节庆管理。主要学术著作:专著《海南旅游产业发展研究》(2003年海南出版社全国出版发行);《旅游市场营销超市化刍议》发表于《甘肃社会科学》;《旅游营销的新型运作模式》发表于《旅行社之友》;《旅游管理教学头脑风暴法在实践中的应用》发表于《中外教学研究》;《奥运旅游研究》发表于《海南日报》2004年9月;若干小文杂见于各旅游专业刊物和相关媒体。
2023-09-04 22:01:123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的科研成果

1 约阿基姆的历史观与历史哲学 李创同1∕1 哲学 文章 人民日报出版社2 王天下与汉帝国 王晓兴1∕2 哲学 论文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核心3 论西部女性教育问题 张咏梅1∕1 社会学 论文 无 南方人口 核心4 公共卫生治理中的政府激励机制—以西宁为个案的研究 张咏梅1∕2 公共政策、社会学 论文 无 公共政策评论 核心5 我国农村扶贫模式及发展趋势分析 张咏梅1∕2 社会学 论文 无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普通6 舅权:家庭中的第三方权威 靳晓芳1∕1 社会学 论文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核心7 回族皮毛行店的衰落与思考 靳晓芳1∕1 社会学 论文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核心8 农民境外劳务输出对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 靳晓芳1∕1 社会学 论文 西部发展评论-四川大学出版社 会议论文集9 当代电影中“奔跑”主题的哲学诠释 刘贵祥2∕2 哲学 论文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 一般10 海德格后期讨论班中的技术问题 李为学1∕1 外国哲学 论文 四川省社科 核心11 兰州城市青年职工住房现状的实证分析 唐远雄1∕1 社会学 论文 西部发展评论-四川大学出版社 核心12 商界视野中的高校形象 唐远雄1∕1 社会学 论文 大学形象建设论-西北大学出版社 核心13 生命原情与精神还乡 郭吉军1∕1 哲学 专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权威14 作品的言说—聆听《奔月》的言说 郭吉军1∕1 哲学 论文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 省级15 略论卡西尔“符号”概念的自然科学来源 石福祁1∕1 哲学 论文 江苏社会科学 核心16 “西部大开发政策背景下的西北贫困地区留守妻子的微观处境—基于甘肃地区的调查” 魏淑娟1∕1 社会性别与公共管理-天津大学出版社17 第三届“社会性别与公共管理”论坛,“农业女性化背景下思考社会性别敏感的农业科技传播的现实意义”论文二等奖 魏淑娟1∕1 第三届“社会性别与公共管理”论坛论文集18 以“增权视角”解读《士兵突击》中班长史今成功的“社会工作”实践 魏淑娟1∕1 中国社会学网19 《人谱》的过恶思想研究 韩思艺1∕1 宗教哲学 论文 《清华哲学年鉴》-当代中国出版社20 “罪过”:在明清之际耶儒对话中谈“sin”的翻译与诠释 韩思艺1∕1 宗教哲学 论文 《神学关键词》-宗教文化出版社 CSSCI21 何者可友、友者何人 邱德军2∕2 教育学 高等师范学报22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西部农村女童教育 牛芳1∕1 社会学 论文 《西部发展评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3 对西北地区多元民族文化城市社区的解析 刘庸1∕1 社会学 论文 社科基金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一般24 《伊斯兰文化》第二辑 丁士仁主编 宗教学 文集 甘肃出版社 一般25 《伊斯兰伦理对临潭经济的影响》 丁士仁1∕1 宗教学 论文 西北二民院学报 核心26 环境压力动态变化的结构分解分析—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 李勇进1∕2 环境社会学 论文 国家社科基金 西部发展评论-四川大学出版社 文集27 中国环境政策演变对实现生态现代化的启示 李勇进1∕3 环境社会学 论文 国家社科基金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权威28 网络游戏意识对网络游戏行为的影响:以青少年网民为例 黄少华1∕1 社会传播学 论文 新闻与传播研究 权威29 The Structure of Adolescents Online Game Behaviours 黄少华1∕1 社会学 论文 Proceedings 2009 IEEE Symposium on Web Societ EI权威30 Interactive Networks in Virtual Community 黄少华1∕2 社会学 论文 Proceedings 2009 IEEE Symposium on Web Societ EI权威31 青少年网民的网络交往结构 黄少华1∕1 社会学 论文 青少年导刊-人大复印资料 核心32 网络游戏研究现状:一个定量分析 黄少华2∕2 社会学 论文 兰州大学学报 核心33 台湾信息伦理研究现状:概念、议题及实证研究 黄少华2∕2 社会学 论文 兰州大学学报 核心34 青少年网络网吧使用状况研究 黄少华1∕1 社会学 论文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35 网络空间中的自我呈现 黄少华1∕3 社学学 论文 未来与发展 核心36 国外网络道德行为研究现状 黄少华1∕3 社会学 论文 国外社会科学 核心37 福音,还是利润?—当前中国基督徒企业家商业伦理与管理的个案简析 陈声柏1∕1 宗教学 论文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学术网站论文38 第二届“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综述 陈声柏1∕1 宗教学 论文 课题 世界宗教研究 权威39 宗教对话与中国传统文化 陈声柏1∕1 宗教学 论文 课题 兰州大学学报 核心40 中国人要知道的国学常识 陈声柏1∕2 中国哲学 著作 中华书局 权威41 用实践去解读历史 连珩1∕2 哲学 论文 东岳论丛 核心42 交往异化及其扬弃 连珩1∕2 哲学 论文 科学·经济·社会 核心43 消费主体在媒介语境中的存在状态 连珩1∕2 哲学 论文 甘肃社会科学 核心44 关于科学与信仰的问题 连珩1∕2 哲学 论文 民族宗教研究动态 内部刊物45 阿伦特与海德格尔 陈春文1∕1 哲学 著作 商务印书馆 权威46 未知与无知 陈春文1∕1 哲学 文章 现象学会议论文 核心47 认识你自己—利科的主体观解读 刘开会1∕1 哲学 论文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48 现代性视角的文化转向 陈文江1∕2 社会学 论文 社会科学家 核心49 Little Web Log and Bin Social Ecent the Puublic Discourse of Internet 陈文江1∕2 社会学 论文 Proceedings 2009 1st IEEE Symposium on Web Societ IE50 科学研究新领域 社会学发展新平台 陈文江1∕1 社会学 论文 《学林华章》-甘肃人民出版社
2023-09-04 22:01:191

袁文伟出生于哪里

袁文伟袁文伟,男,1974年11月生,汉族,中共党员,籍贯陕西周至,博士后,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史,现在西安邮电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工作。先后于2000年在陕西师范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2005年西北大学获得历史学硕士学位,2009年在陕西师范大学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2012年6月进入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做专项研究。学术兼职有中国现代史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党史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陕甘宁边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西安事变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秦岭发展研究会理事。主讲课程为《中国近现代史纲》、《中国近现代史专题》(研究生)、《个案社会工作》、《现代文化与名人》、《大学生生活导论》、《大学生书法欣赏》等。中文名:袁文伟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974年11月职业:教师毕业院校: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要成就:2013年度陕西高校优秀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代表作品:《复仇与反叛:民国时期的西北土匪问题》职称:副教授学术科研情况介绍(一)专著《复仇与反叛:民国时期的西北土匪问题》,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陕西党史》2011年第6期载文予以介绍和评论。《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4月2日发表书评予以评论。)(二)发表文章1、《1930年代西北考察家的历史记忆与国家建构》,《甘肃社会科学》(核心),2012年第5期。2、《陕甘宁边区的匪患治理与社会整合》,《甘肃社会科学》(核心)2009.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9年第7期摘要介绍。)3、《中国近代军阀政治产生的社会根源》,《西北大学学报》(核心)2009年第2期。4、《近代三维社会变迁与军阀政治的崛起》,《晋阳学刊》(核心),2008年第12期。5、《论延安时期中共的知识分子政策》,《马克思主义理论若干问题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6、《从“箱根计划”看杨虎城与西安事变的发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7、《斯大林与蒋经国的两次秘密会晤》,《文史月刊》2008年第1期。8、《西路军与西安事变》,《85年的奋斗与探索》,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9、《民国时期的西北土匪与社会危机》,《近代中国的城市与乡村》,社科文献出版社2006年8月版。10、《中国近代银行之父盛宣怀》,《文史月刊》2006年第7期。11、《一部系统研究陕西党史的优秀著作——评中国共产党陕西简明历史》,《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12、《对当前陕西乡村社会伦理变迁的思考》,《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科研项目1、2012-2015,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近代西北会匪问题与社会控制研究》项目编号12XZS024。2、2011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民国时期的西北匪患与社会危机管理研究》(11YJC77078)。3、2010主持西安邮电学院中青年基金项目《民国时期西北匪患治理与社会整合研究》(ZL2010-42)。4、2011年主持西安邮电学院教改项目《基于文本多媒体化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资源库构建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GC201134课题。5、2010-2011,主要参与教育厅课题《近三十年陕西乡村社会伦理变迁研究》项目编号2010-JK261,排名第二。6、2012年主要参与陕西省统计局陕西省第六次人口普查重大研究课题《陕西省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项目编号2012030,排名第二。7、2008年参与陕西省党史研究室重点课题,由袁武振教授主持的《陕西执政60年》的研究与写作,排名第四。8、2006-2008年参与西安邮电学院重点课题《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建设》,排名第四。9、2007-2008年参与陕西省党史研究室重点课题《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国际战略以及现实启示研究》,排名第三。10、2007-2008主持西安邮电学院项目《邮电学院校园亚文化的表层分析与对策研究》,获得优秀奖。11、2009年主持西安邮电学院思政项目《当代大学生政治取向的表现及特征》课题。学术活动1、2012年12月参加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主办的陕西省社科界第六届2012学术年会党史分会。2、2012年12月参加西安邮电大学主办的“周文文艺大众化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讨会”。3、2012年8月参加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明清以来西北地区经济、环境与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2005年10月参加陕西省翻译协会主办的“纪念斯诺学术研讨会”。4、2011年11月参加的昆明云南师范大学主办的“边疆与中国现代社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现代史学会2011年年会。5、2011年9月参加沈阳张氏帅府博物馆、吉林省社科院主办的“张学良与九一八事变国际学术研讨会”。6、2011年7月参加陕西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暑期研讨班7、2011年6月参加在西安举办的“张学良诞辰110周年研讨会”。8、2010年10月参加郑州大学举办的“中国现代史研究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9、2010年8月参加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骨干培训会。10、2007年参加陕西省高校思想政治研究会“六大”暨年会,论文《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渗透式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会议交流论文并获得省三等奖。11、2006年9月参加陕西省高校思想政治研究会主办的“全省高校荣辱观研讨会”。12、2006年11月参加延安干部学院、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党史学会等主办的“纪念西安事变70周年学术研讨会”。13、2005年11月参加陕西省党史研究会主办的“纪念国际友人学术研讨会”。主要获奖1、2012年多媒体课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获得陕西省“第十二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组一等奖,1/2。2、2012年陕西省统计局陕西省第六次人口普查重大研究课题《陕西省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获得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2/3。3、2008年4月,《陕西省大学生就业定位趋势研究》获得陕西省统计局课题1%人口抽样调查课题二等奖,4/9。3、2006年7月,论文《西路军与西安事变》获得“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理论征文”三等奖。4、2006年9月,论文《荣辱观: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获得“陕西省高校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征文”三等奖。5、2008年8月,论文《和谐校园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陕西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奖。
2023-09-04 22:01:331

杨红伟的主要成果

1.《社会动员与新中国建立初期青海牧区政治现代化的开启——以泽库县证券建设为例》,杨红伟、马欢,《青海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2.沙沟总管设置于清代循化厅所辖藏区族群政策,《史学月刊》2012年第1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明清史》2013年第2期全文转摘)3.藏族族源传说的佛教化及其宗教化意义,《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7期4.工合运动与抗战时期中国西北慈善事业,《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5.拉卜楞寺与清政府关系综论,《江汉论坛》2012年第4期6.1940年代天水水土保持实验区述论,《水土保持研究》2011年6期7.法尊与民国时期藏密在汉地的传播,《法音》2011年第9期8.建国初期青海牧区的县政建设,《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9.抗战时期文化民族主义对少数民族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杨红伟、储竞争,《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10.明清时期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机制研究,《学术研究》2010年第6期11.冲击与反弹:基督教与藏传佛教的早期遭遇,《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12.抗战时期甘肃农家经济研究,《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13.简论晚清循化藏区的部落冲突及其演变,《中国藏学》2009年第4期14.从经世思潮到抗战时期西北开发思潮,载《赵俪生先生纪念文集》,甘肃民族出版社,2009年15.工业化理论的新谱系:评《半工业化——近代中国乡村手工业的发展与社会变迁》,载章开沅主编《近代史学刊》,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6.简论晚清循化藏区的权力运作机制,《江汉论坛》2008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2008年第10期)17.制度变迁与路径选择:再论张謇君主立宪思想,《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18.近代甘肃“留学教育”研究,载张克非、王劲主编《西北近代社会研究》,民族出版社,2008年19.20世纪上半叶甘肃金融现代化进程平议——基于制度变迁的考察(上),《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20.论抗战时期西北开发思朝形成的表现,《新疆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21.试析1883年拉卜楞火烧王府案背后的权力之争,载刘光华主编《谷苞先生90华诞纪念文集》,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22.救亡图存:近代西北开发思想的价值核心——兼与杨才林同志商榷,《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23.抗战时期西北工业化思想述论,《史学月刊》2006年第1期24.近代留学生创办的报刊略论,《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1期25.略论国家行为与西北环境的历史变迁,《中国社会史评论》,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与南开大学王玉茹教授合作)26.汉唐明时期中原王朝在西北的边防设置述要——兼论西北开发的重要意义,《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27.论西北在中国边防与国家安全史上的地位与作用,《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28.论历史上农业开发对西北环境的破坏及其影响,《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29.试论秦汉时期中国西部经济的地位与作用,《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30.试论西部经济在隋唐时期的地位与作用,《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3期31.顾颉刚与甘肃教育,《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32.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西北地区的农业开发,《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33.《当代中国与世界》之“绪论”、“第12章”,3万余字,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34.近代甘肃的“留学生”及其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期(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35.两晋之际流民对河西发展的影响,《甘肃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36.“留学生”与近代甘肃文教事业,《兰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2023-09-04 22:01:411

章辉的成就

在研项目:伯明翰学派与媒介文化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9XJC751004,负责人)主要科研成果一、著作类1.《后殖民理论与当代中国文化批评》(专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2.《实践美学:历史谱系与理论终结》(专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3.《经验的限度—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研究》(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4.《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参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5.《美育教程》(参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6.《西方美学史》第二卷(参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二、论文1.后殖民理论与当代中国文化批评,《文学评论》,2010年第3期。2.话语实践论和起源本质论批判,《河北学刊》,2010年第3期。3.审美即生活,《中国图书评论》,2009年第10期。4.百年古代文论研究的当代反思,《中国文化研究》,2009年第6期。5.实践范畴与当代中国美学,《学习与探索》,2009年第3期。6.理论旅行: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在中国的历程与问题,《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9年第6期转载。7.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历史选择与现实命运,《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9年第8期转载。8.后实践美学与美学原理写作的困境,《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光明日报》2008年9月22日摘录。9.西方知识与本土经验:三十年文艺学的一个反思,《人文杂志》,2008年第6期。10.当代中国后殖民批评论析,《中国文学研究》,2008年第1期。11.文学理论知识创新的焦虑与新媒介文化的冲击,《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8年第6期转载。12.在政治与学术之间,《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7年第4期摘要。13.当前文学理论写作中的意识形态与纯粹知识问题,《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文摘卡》2008年第1期摘录。14.对古代文论现代化几个问题的思考,《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7年第10期转载。15.反本质主义思维与文学理论知识的生产,《文学评论》,2007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7年第6期摘要;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7年第12期转载。16.美学原理的思想资源和问题意识,《中州学刊》,2007年第1期。17.巴黎手稿与实践美学,《学术研究》,2006年第12期。18.新世纪美学基本理论建设的几点思考,《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6年第6期转载。19.草创时期的文学理论,《文艺研究》,2006年第9期。20.如何理解东方学,《北方论丛》,2006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3期摘要。21.过渡时期的文学理论,《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第8期。22.本体论的歧见及其与当代中国美学的关联,《人文杂志》,2005年第6期;《中国美学年鉴》2005年度收录。23.评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之争,《文学评论》,2005年第6期。24. 美学逻辑的演进与实践美学的崛起,《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5年第4期转载。25. 告别实践美学,《学术月刊》,2005年第3期。26. 现代性:美学研究的一种价值追求,《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5年第12期转载。27. 洛克的美学思想,《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5年第8期转载;《中国学术年鉴》2005 年收录。28.实践美学:一段问题史,《人文杂志》,2004年第3期;《新华文摘》2004年第21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4年第9期转载;《中国美学年鉴》2004年收录。29.论休谟的主体性美学思想,《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3年第11期转载。30.论审美超越,《人文杂志》,2003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4年第1期转载。
2023-09-04 22:02:081

刘继华的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师

刘继华,男,生于1978年2月,江西人,现任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兰州大学宗教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意大利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领域:中国基督教史、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近现代区域史学术兴趣与特长:基督教在西北的传播、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在西北的相遇与对话、中国近现代西北地方政治与社会 1998. 09- 2002. 07 兰州大学历史系历史学基地班攻读历史学学士学位2002. 09- 2005. 07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攻读历史学硕士学位(中国近现代史专业)2005. 07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助教2005. 07 华中师范大学第二期 “中国基督教史研究”暑期讲习班2007. 09- 2007. 11 香港浸会大学宗教及哲学系访问学人2008. 07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2008. 07- 2008. 08 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研修暑期密集课程2008. 09- 华中师范大学攻读历史学博士学位(中国近代基督教与教会大学史方向,师从章开沅教授) 硕士生课程:中国近现代史专题本科生课程: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基督教史 (1)中国内地会与近代西北穆斯林社会(1876-1952),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0-2011,主持(2)基督宗教与近代西北社会,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点项目“当代中东改革与近代中国西北宗教社会史专题研究”子项目,2010,主持(3)基督教中国内地会对西北穆斯林社会的传教活动研究,兰州大学人文社科学科建设基金项目,2009-2011,主持(4)近代中国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相遇与对话,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参与(5)中国内地会与近代西北穆斯林社会,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主持 著作(1)《兰州大学校史》(上编第五至九章撰稿作者),兰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论文1.基督教女传教士在近代西北穆斯林中的传教活动的述论——以内地会濮氏母女为例,《青海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2.基督教内地濮氏父子在近代西北穆斯林中的传教活动述论,《青海民族研究》2013年第2期3.19世纪后期青海基督教传播史考述——兼论基督教传教士与藏族在青海的早期相遇,《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4.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在青海的早期相遇——兼论基督教在青海的早期传播,《青海民族研究》2012年第3期5.汉学家德效骞与早期中罗关系研究,《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6.基督教宣道会对西北藏族传教地理格局的形成及其演变,《青海民族研究》2011年第2期7.第四届辛亥革命研究青年学者论坛召开,《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8.知味墨与基督教在华穆斯林事业:以知味墨的西北之行为中心的探讨,《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9.基督教传教士与陕西辛亥革命:以英国浸礼会传教士为中心的探讨,《近代史学刊》(第7辑)2010年10.中英庚款董事会兴办西北教育活动研究,《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11.中国内地会在甘肃医疗传教事业的兴起:兰州博德恩纪念医院的建立与发展研究,《历史文化探研》(王希隆主编),甘肃民族出版社,2009年12.论于右任的民族主义思想,《历史文化探研》(王希隆主编),甘肃民族出版社,2009年13.清末民初宣道会甘肃传教述论,《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陈声柏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4.民国时期的地方主义与民主主义:从民族主义的视角研究西北回族军阀,《西北近代社会研究》(张克非、王劲主编),民族出版社,2008年15.关于青藏战争的几个问题,《谷苞先生90华诞纪念文集》(刘光华主编),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16.中英庚款“退款”与抗战时期的西北教育,《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化》(涂文学、邓正兵主编),人民出版社,2006年17.民国时期西北民族地区的社会构成及其特点,《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18.龚自珍、林则徐与近代西北开发,《历史文化论丛(第一辑)》(王希隆主编),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19.龚自珍、林则徐开发西北的思想,《兰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20.明朝开发西北的政策述评,《固原师专学报》2003年第5期21.关注西北的史学家——秦翰才,《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22.民国时期西北盟旗制度变迁研究,《甘肃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23.民国时期甘肃土司制度变迁研究,《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曾先后参加“救亡与发展: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化”、“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 “边缘与多元:近代以来甘宁青地区的中西文化交流”、“文明的交融:第二届伊斯兰教与基督教的对话”、“第四届辛亥革命研究青年学者论坛”、“历史与现状: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关系与对话”等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并提交论文。
2023-09-04 22:02:211

王新兰是什么职业

王新兰王新兰,1949年出生,甘肃兰州人,兰州商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1981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1988年结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当现代文学硕士研究生班。甘肃广电学会副会长、甘肃现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新闻高等教育学会理事、甘肃陇台经贸协会副会长。中文名:王新兰出生地:甘肃兰州出生日期:1949年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毕业院校:西北师范大学主要成就:2004年获中国社科院“中国改革开放优秀理论成果奖”代表作品:“欧盟中国便捷式基金项目—甘肃省资源依赖性企业公司治理”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新闻理论、媒介经营与管理。主要科研成果主持(参与)的代表性课题1.主持“欧盟中国便捷式基金项目—甘肃省资源依赖性企业公司治理”,项目费:¥76万;2.主持“新西兰中国项目—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妇女权益保护”,项目费:¥10万;3.主持2005年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甘肃省民族地区妇女问题的调查研究”,项目费:¥8000;已出版代表性专著、译著和编著1.专著:《新闻评论学》,2002年出版,甘肃教育出版社,独著;2.编著:《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与实践》,2006年9月出版,甘肃人民出版社,主编;3.编著:《中国发展之魂—文化篇》,2004年9月出版,甘肃人民出版社,副主编。已公开发表的代表性论文1.甘肃广播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广阔前景【J】,中国广播,2002年第8期;2.甘肃影视艺术事业发展的趋势及对策【J】,兰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3.对甘肃广播影视机构改革的思考和建议【J】,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4.把经济新闻专业办成财经类院校的优势特色专业【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获得的代表性奖励1.广播节目:林海音与《城南旧事》,2001年获中国广播文艺三等奖;2.《浅析邓小平的结构辨证方式》2004年获中国社科院“中国改革开放优秀理论成果奖”;3.《新闻评论学》,20万字,获甘肃省社会科学三等奖、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4.《中国发展之魂—文化篇》,副主编。获2006年甘肃省图书二等奖。
2023-09-04 22:02:361

赵俊的著作及论文

1、《环境公共权力论》法律出版社,2009年4月,专著。2、《环境法立法价值研究》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四期。3、《国际环境法对国际法的贡献》,《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4、《欧盟国家间环境义务的履行对中国区域环境和谐的示范》,《和谐社会与制度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12月。5、翻译菲利浦·桑兹著,《国际环境法原理》(第二版,2003)第二十一章,王曦主编:《国际环境法与比较环境法评论》第二卷,法律出版社,2005年1月,第447页。6、《关于制定&lt;;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实施细则&gt;;的建议》,王曦主编:《国际环境法与比较环境法评论》第二卷,法律出版社,2005年1月,第99页。7.《论中国环境法公众参与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年第2期,(中文核心期刊)。8.《论环境法的理论基础》,《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9.《城市水环境治理与经营公司法律问题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10.《以人为本修改&lt;;环境保护法&gt;;》,《中国环境报》2005年3月10日,第三版。11.《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内含及其内在要求》,《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12.《对加强大学生环境教育的思考》,《理论导刊》,2004年第12期。13.《关于城市水环境治理经营公司的法律地位的政策法律创新建议》《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增刊。14.《坚持以人为本修改&lt;;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gt;;》,王树义主编:《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环境法治:&lt;;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gt;;修改专题研究》,科学出版社,2005版。15.《论伤熊行为的法律适用及中国环境刑事法律的完善》,窦玉珍主编:《环境法思考探索与争鸣》,《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版。16.修订王曦主编《国际环境法》第3、4章,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17.《国际水法评述》,《中俄两国关于跨界河流水环境污染问题研究报告》,水利部出版,2006年7月。18.《论环境法立法目的的价值定位》,《创新型国家与经济法研究》,上海财大出版社,2007年6月。
2023-09-04 22:02:461

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的科研成果

1 南宋辛派词人研究述评 单芳 甘肃社会科学 2009年2期2 敦煌语言文学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伏俊琏 甘肃社会科学 2009年3期 3 文天祥爱国词略论 单芳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03期4 前秦苻氏家族的多元文化倾向及其成因考论 丁宏武 甘肃社会科学 2009年第5期5 试论道教学者葛洪的史学成就 丁宏武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02期6 先秦的祝祷辞、嘏辞及贺辞 董芬芬 辽东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9年01期7 谈离骚受祝辞的影响 伏俊琏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4期8 周绍良先生的敦煌文学研究 伏俊琏 敦煌学辑刊 2009年4期9 《九歌》文体新论 韩高年 兰州大学学报 2009年04期10 春秋卿大夫的文献整理及其文化意义 韩高年 西北师大学报 2009年02期11 李梦阳诗文集流传及版本考辨——古典文献研究第12辑 郝润华 凤凰出版社 2009年7月12 试论李梦阳对杜甫七律的追摹及创获 郝润华 甘肃社会科学 2009年05期13 唐宋元时期三位吴师道考 雷恩海 甘肃社会科学 2009年1期14 李梦阳集版本考——《澳门文献整理研究暨数字化论集》 郝润华 澳门近代文学学会编辑出版 2009年4月15 谈谈佛教与山水 郝润华 文史知识 2009年6期16 《荀子·赋篇》体制新探—兼及其赋学史意义 马世年 文学遗产 2009年01期17 《吴礼部文集》版本源流考述 雷恩海 聊城大学学报 2009年4期18 最后的古典家园梦想及其破灭—论李广田的《引力》 邵宁宁 文艺争鸣 2009年01期19 突破:从研究敦煌艺术再生开始 王建疆 西北师大学报 2009年03期20 李学勤主编标点本《毛诗正义》点校献疑 赵茂林 诗经研究丛刊 2009年6月17辑21 《幸南容墓志铭》非柳宗元所作 尹占华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9年02期22 英国汉学家龙彼得发现的三种戏曲文献 李占鹏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年01期23 鲁迅戏剧评论的涉笔视野与蕴意指向 李占鹏 《飞天》 2009年3期24 梅兰芳兰州巡演回望 李占鹏 甘肃文艺 2009年1期25 中国文学:革命后与后革命 王建疆 探索与争鸣 2009年02期26 北宋真宗仁宗朝的“乐府声诗并著” 杨晓霭 乐府学 2009年月12月5辑27 王绩《游北山赋》注释正补《唐代文学与陇右文化》文集 杨晓霭 文史出版社 2009年6月28 颜延之研究回顾与反思 杨晓斌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01期29 四部分类法中别集与总集关系考论——兼谈“楚辞”的类目设置问题 杨晓斌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9年7月30 说“喝水” 王晶波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9年02期 李宝通:著有《唐代屯田研究》、《简牍学教程》,参编《简牍学研究》、《丝绸之路文化大辞典》、《古代西北屯田开发史》、《甘肃省志·大事记》等。田澍:《嘉靖革新研究》、《宦官》、《朱元璋传》等,主编《中国古代史论萃》、《西北史研究丛书》、《西北开发史研究》等。李并成:独著、合著专著十多部,主要有《河西走廊历史时期沙漠化研究》(科学出版社,2003)、《河西走廊历史地理》(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瓜沙史地研究》(甘肃文化出版社,1996)、《大漠中的历史丰碑》(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丝绸之路文化大辞典》(红旗出版社,1995)、《敦煌学百年文库·地理卷》(甘肃文化出版社, 2000年)、《敦煌学教程》(商务印书馆,2007)等,并主编《敦煌学百年文库·地理卷》(甘肃文化出版社,1999年)等。 在《求是》、《考古》、《地理学报》、《地理研究》、《中国史研究》、《历史地理》、《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北京大学学报》、《中国经济史研究》、《敦煌研究》、《敦煌吐鲁番研究》、《敦煌学辑刊》、《古籍整理研究学刊》、《中国农史》、《中国科技史料》、《中国沙漠》、《中国文物报》、《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不少论文被《中国历史学年鉴》、《中国地理科学文摘》、《中国史研究动态》、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美国agrindex、俄罗斯《科技情报》等刊物摘录、转摘。《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文汇报》、《甘肃日报》、《欧洲时报》、《华声报》以及新华社对内对外广播几次专题报道他的有关成果。李清凌: 合著《隋史新探》等,专著《西北经济史》,《元明清治理甘青少数民族地区的思想和实践》,主编《甘肃经济史》获甘肃省第五届社会科学“兴陇奖”二等奖,主编《西北通史》第三卷,主编《宋史研究论文集》、《史学论丛》多期。何双全:专著《居延新简》、《居延新简释粹》、《散见简牍合辑》,《双玉兰堂》上下集,主编《汉简研究文集》和《秦汉简牍论文集,发表论文40余篇,1993年成立国际简牍学会,并成为第一届会长,出版《国际简牍学会刊》1-5辑。李积顺:《第二次世界大战要论》,《承受不起的战争——丘吉尔的坚韧与帝国的崩溃》。李怀顺:专著《甘宁青考古八讲》尚季芳:专著《民国时期甘肃毒品危害与禁毒研究》 序号 论 文 名 称 作 者 发表刊物 时间 1 南宋辛派词人研究述评 单芳 甘肃社会科学 2009年2期 2 敦煌语言文学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伏俊琏 甘肃社会科学 2009年3期 3 文天祥爱国词略论 单芳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03期 4 前秦苻氏家族的多元文化倾向及其成因考论 丁宏武 甘肃社会科学 2009年第5期 5 试论道教学者葛洪的史学成就 丁宏武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02期 6 先秦的祝祷辞、嘏辞及贺辞 董芬芬 辽东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9年01期 7 谈离骚受祝辞的影响 伏俊琏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4期 8 周绍良先生的敦煌文学研究 伏俊琏 敦煌学辑刊 2009年4期 9 《九歌》文体新论 韩高年 兰州大学学报 2009年04期 10 春秋卿大夫的文献整理及其文化意义 韩高年 西北师大学报 2009年02期 11 李梦阳诗文集流传及版本考辨——古典文献研究第12辑 郝润华 凤凰出版社 2009年7月 12 试论李梦阳对杜甫七律的追摹及创获 郝润华 甘肃社会科学 2009年05期 13 唐宋元时期三位吴师道考 雷恩海 甘肃社会科学 2009年1期 14 李梦阳集版本考——《澳门文献整理研究暨数字化论集》 郝润华 澳门近代文学学会编辑出版 2009年4月 15 谈谈佛教与山水 郝润华 文史知识 2009年6期 16 《荀子·赋篇》体制新探—兼及其赋学史意义 马世年 文学遗产 2009年01期 17 《吴礼部文集》版本源流考述 雷恩海 聊城大学学报 2009年4期 18 最后的古典家园梦想及其破灭—论李广田的《引力》 邵宁宁 文艺争鸣 2009年01期 19 突破:从研究敦煌艺术再生开始 王建疆 西北师大学报 2009年03期 20 李学勤主编标点本《毛诗正义》点校献疑 赵茂林 诗经研究丛刊 2009年6月17辑 21 《幸南容墓志铭》非柳宗元所作 尹占华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9年02期 22 英国汉学家龙彼得发现的三种戏曲文献 李占鹏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年01期 23 鲁迅戏剧评论的涉笔视野与蕴意指向 李占鹏 《飞天》 2009年3期 24 梅兰芳兰州巡演回望 李占鹏 甘肃文艺 2009年1期 25 中国文学:革命后与后革命 王建疆 探索与争鸣 2009年02期 26 北宋真宗仁宗朝的“乐府声诗并著” 杨晓霭 乐府学 2009年月12月5辑 27 王绩《游北山赋》注释正补《唐代文学与陇右文化》文集 杨晓霭 文史出版社 2009年6月 28 颜延之研究回顾与反思 杨晓斌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01期 29 四部分类法中别集与总集关系考论——兼谈“楚辞”的类目设置问题 杨晓斌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9年7月 30 说“喝水” 王晶波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9年02期 31 敦煌文学中的死而复生故事及其内涵 王晶波 甘肃社会科学 2009年01期 32 兰陵萧氏思想信仰分析 杜志强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4期 33 关于侯景之乱的 几则史料释证 杜志强 辽东学院学报 2009年6期 34 清人题咏《桓上草堂图》《松林读书图》述论 漆子扬 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09年04期 35 应劭《姓氏篇》产生背景及清人辑本状况 漆子扬 丝绸之路 2009年20期 36 《潜研堂诗续集》有关甘肃诗人邢澍的几首作品 漆子扬 丝绸之路 2009年10期 37 张澍经学成就概述 漆子扬 甘肃文史 2009年4期 38 张澍的金石学姓氏学成就 漆子扬 甘肃文史 2009年4期 39 张澍文学成就概述 漆子扬 甘肃文史 2009年4期 40 张澍《二酉堂丛书》的学术价值 漆子扬 甘肃文史 2009年4期 41 清代史学家张澍五种方志著述论略 漆子扬 甘肃文史 2009年4期 42 钱大昕题赠甘肃学者邢澍的诗作 漆子扬 丝绸之路 2009年10期 43 钱大昕两首佚诗 漆子扬 甘肃文史 2009年1期 44 冯国瑞先生著述考 漆子扬 甘肃文史 2009年2期 45 冯国瑞先生简谱 漆子扬 甘肃文史 2009年2期 46 邢澍著述考录 漆子扬 甘肃文史 2009年3期 47 邢佺山先生年表 漆子扬 甘肃文史 2009年3期 48 应劭《姓氏篇》产生背景及清人辑本状况 漆子扬 丝绸之路 2009年2期 49 试论先秦儒道两家在文学理论探索上的成就 赵逵夫 江西社会科学 2009年3期 50 屈原的名、字与《渔父》《卜居》的作者、作时、作地问题 赵逵夫 兰大学学报 2009年04期 51 先周历史与牵牛传说 赵逵夫 人文杂志 2009年2期 52 论矒瞍、俳优在俗赋形成中的作用 赵逵夫 陕西师大学报 2009年08期 53 诗的采集与《诗经》的成书 赵逵夫 文史 2009年08期 54 再论《惜往日》《悲回风》的作者问题 赵逵夫 文献 2009年08期 55 《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序 杨晓斌 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9年8月 56 读杜甫的《天河》、《牵牛织女》等诗 赵逵夫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03期 57 汉王朝的兴衰与汉赋的发展及转变 赵逵夫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9年02期 人才培养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简况
2023-09-04 22:03:001

杨光祖的主要专著、论文

1、《守候文学之门——当代文学批判》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获甘肃省第六届敦煌文艺奖一等奖。2、《西部文学论稿》 ,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获甘肃省第五届敦煌文艺奖二等奖。 《审美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全国统编教材,撰写一章,3万多字。《大学语文》,兰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撰写2万字。《公务员应用写作教程》,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副主编。撰写12万字。 1、《西部长篇小说创作的缺失》,《文艺争鸣》2006年第2期,《21世纪年度文学评论选·2006文学评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全文选载;《文学报》2006年4月20日论点摘编;《现当代文学研究资料卡》2006年3期选摘。2、《艰难的突围与挣扎——新世纪西北中短篇小说论》,《文艺争鸣》2008年8期。3、《底层叙事如何超越》,《人民日报》2008年1月17日。3000字。《文学报》2008年1月31日摘发。4、《乡土文学如何突破》,《人民日报》2008年4月6日。3000字。《文学报》2008年5月1日摘发。5、《作家的胸襟与作品》,《人民日报》,2008年9月18日。6、《田小娥论》,《小说评论》2008年4期。7、《〈兄弟〉的恶俗与学院派批评的症候》,《当代文坛》2008年第1期。《文艺争鸣》2008年第6期有专文商榷。8、《贾平凹小说创作的四个阶段及文化心态论》,《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贾平凹研究资料》,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年出版。9、《西部文学的误区》,《文艺报》2007年9月6日。10、《文学批评的伦理底线及其批评家的主体建构》,《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6期。《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2005年6期选载。11、《论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创作误区与文化心态》《社科纵横》2005年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6年3期索引。12、《韩石山:贬鲁崇胡为哪般?》,《社科纵横》2006年9期。13、《雷达散文里的青春气象》,《北京文学》2008年3期。《黄河文学》2008年第5期转载。14、《高扬人性的艺术探索》,《小说评论》2003年6期。15、《乡土叙述的困境》,《中华读书报》2005年6月8日。16、《高校沦落中的女性挣扎》,《作品与争鸣》2006年11期。17、《正在崛起的甘肃小说群落》,《文艺报》2006年11月9日。18、《忧患生于安乐》,《文艺报》2009年4月23日。19、《庄之蝶:肉体的狂欢与灵魂的救赎》 《中州大学学报》2009年2期。20、《乡土散文写作的探索与误区》,《飞天》2005年11期。21、《众声喧哗后面的焦虑》,《飞天》2005年2期。22、《王充闾散文的一种解读》,《山西文学》2005年4期。23、《浩然:一个时代的结束》,《时代文学》2008年5期。署名:阳光。24、《象牙塔里的呓语与希望》,《飞天》2008年6期。25、《打碎文学的名缰利锁》,《文学自由谈》2008年4期。26、《激情燃烧后的文体探索》,《人民日报》2005年3月31日。27、《我们为什么没有伟大的战争小说》,《山西文学》2006年4期。28、《〈平凡的世界〉中的“不平凡”》,《山西文学》2005年2期。29、《直面文坛的李建军》,《中国文化报》2008年2月19日。30、《当代文学怎么了》,《时代文学》2009年3期。31、《个性胡风》,《中华读书报》2009年8月12日。32、《热爱老大哥与奥威尔》,《书屋》2009年11期。33、《粗野是一种力量》,《文艺报》2009年7月3日。34、《〈小团圆〉与张爱玲的创伤记忆》,《中州大学学报》2009年6期。35、《怀念英雄的时代》,《文艺报》2010年1月13日。36、《天籁之音,源自何方》,《飞天》2010年5期。37、《文学的技术与灵魂》,《小说评论》2010年4期。38、《在汉字里回家》,《延河》2010年6期。39、《挑战自我和艺术的极限》,《小说评论》2011年1期。40、《当“文学”成为“我”》,《飞天》2011年5期。41、《暧昧、混乱里的反抗绝望》,《飞天》2011年4期。42、《文学与形式》,《文艺报》2011年1月10日。43、《技术时代的文学阅读》,《文艺报》2011年7月13日。44、《雷达论》,《南方文坛》2012年5期。45、《杨显惠论》,《扬子江评论》2012年2期。46、《张爱玲:恐惧阴影里的天才》,《天津文学》2012年11期。47、《形式与文学的生长》,《西北军事文学》2012年2期。48、《阿信论》,《黄河文学》2012年2期49、《马作的卢飞快——甘肃中短篇小说扫描》,《芳草》2012年3期。50、《甘肃精神的文学表达》,《飞天》2012年10期。51、《陈忠实与宣纸本《白鹿原》》,《延安文学》2012年5期。52、《黑暗的恐惧之影》,《文学自由谈》2012年2期。53、《艺术可以如此无耻吗?》,《文字自由谈》2012年1期。54、《技术时代的文学阅读》,台湾《新地》2012年3期。55、《甘肃精神的文学表达——《飞天》10期报告文学专号读后》,《飞天》2012年第10期56、《玩弄技巧者最终死于技巧——读侯川<从灵魂出发>》,侯川《从灵魂出发·序》(大众文艺出版社,2012年10月)57、《富于穿透力的声音》,《文学界》2013年1期。6500字。  58、《人还是不能写比自己高的东西——《白门柳》论》,《新文学评论》2013年1期,中国新文学学会。  59、《兄弟的恶俗与学院批评的症候》,《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四川省作家协会。  60、《马作的卢飞快——甘肃中短篇小说论》,《天马行空——甘肃文学八骏图文志》,甘肃文化出版社,2013年。  61、《长篇小说热与作家的文体意识》,《甘肃日报》2013年9月12日。  62、《批评是一种稀有的才能》,《甘肃日报》2013年7月18日 1、《歌哭无端纸一堆》,《2009中国散文年选》花城出版社2010。2、《孤独地走过兰州街道》,《2010中国散文年选》花城出版社2011。3、《残酷的成语》,《2011中国散文年选》,花城出版社2012。4、《谁能逾越静默》,《2012中国散文年选》,花城出版社2013年。5、《天上的日喀则》,《西部散文选刊》2011年3期。6、《走向死地的文学批评》《文学自由谈》2008年2期。7、《打碎文学的名缰利锁》,《文学自由谈》2008年4期。8、《学术繁荣的背后》,《文学自由谈》2010年4期。9、《热爱老大哥与奥威尔》,《书屋》2009年11期。10、《歌哭无端纸一堆》,《华夏散文》2009年8期。11、《孤独地走过兰州街道》,《雨花》2010年6期。12、《诸佛也是有情众生》,《兰州文苑》2008年13、《一座城市的记忆》,《延河》2008年11期。14、《说出你的名字比举起石头更难》,《西湖》2008年2期。15、《武夷山邂逅朱熹记》,《文化月刊》2007年8期。16、《夜之暗》,《华夏散文》2009年11期。17、《个性胡风》,《中华读书报》2009年8月15日。18、《人生是爬满虱子的华美袍子》,《作品》2009年1期。19、《我用文字救自己》,《雨花》2009年4期。20、《近源头而居者,断难流离》,《散文世界》2009年4期。21、《秦腔》,美国《侨报》2010年3月3日。22、《生命的热度——读萧红《呼兰河传》》,美国《侨报》2010年5月1日。23、《爷爷的小曲》,美国《侨报》2010年10月19日。24、《文学批评:在学术的名义下死亡》,《山西文学》2007年8期。25、《把房门关紧,别让风吹开》,《飞天》2010年11期。26、《绝唱:逝去的武林》,《兰州文苑》2011年27、《我们都是边塞的文学批评者——牛学智与他的文学批评》,《新疆日报》2011年4月19日。28、《蔵行记》,《海燕》2011年1期。29、《残酷的成语》,《雨花》2011年2期。30、《所有的灯盏都暗下去了》,《黄河文学》2011年3期。31、《《红楼梦》:谁都可以续得吗》,《兰州日报》2011年4月20日。32、《卓别林的伟大在哪里》,《雨花》2011年9期。33、《活着,像泥土一样持续》,台湾《新地》2011年秋之卷。34、《黑暗中发光的声音》,《甘肃日报》2011年11月17日。35、《读萧红《呼兰河传》,《兰州日报》2011年12月24日。36、《秦腔》,《兰州日报》2011年12月14日。37、《在兰州——进入灵魂的事物》,2011年12期。38、《满嘴跑火车的文学史——读孔庆东《国文国史三十年——中国现代文学史全讲》,《文学报》2011年12月29日。39、《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冬日看杨海燕写字》,《民族日报》2012年2月29日。40、《复于天上见深渊——读《卫俊秀日记全编》》,《金城》2012年3—4期。41、《只在僻处自说》,《甘肃日报》1月22日。42、《青草的爱抚,胜于人类的手指》,台湾《新地》2012年冬之卷。43、《回到汉字》,《甘肃日报》2012年2月20日。44、《通渭小曲里永生的爷爷》,《飞天》2012年3期。45、《爷爷的小曲》,《散文百家》2012年4期。46、《打开你的身体》,《文学界》2012年6期。47、《骨血里的文化》,《雨花》2012年7期。48、《艺术不可如此》《杂文月刊》(选刊本)2012年7期。49《定西散记》,刊《飞天》2012年8期50、《陈忠实与宣纸本《白鹿原》》,《延安文学》2012年5期。51、《谁能逾越静默》,《黄河文学》2012年9期。52、《文学还能更好些吗》,《文学报》2012年11月8日。53、《张爱玲:恐惧阴影里的天才》,《天津文学》2012年11期。54、《那一点隐痛却是致命的》,《甘肃日报》2012年12月31日。55、《迟到的阅读》,《作品》2009年4期。56、《自己说》,《华夏散文》2010年3期。57、《梦都装在行囊中》,《华夏散文》2009年12期。58、《马西园:落笔即千山》,《马西园书画集》,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年。59、《好雨雅集序》,《书法导报》2013年1月23日。60、《给陈丹青当粉丝》,《中国艺术报》2013年2月1日。61、《电影与文学的分与合》,《中国艺术报》2013年5月6日。  62、《奶奶的记忆》,《雨花》2013年5期。  63、《苍苍者天茫茫水》,《笔尖下的西藏》,江苏文艺出版社2013,  64、《虚无主义站在门槛上》,《黄河文学》2013年8期。  65、《孤独地走过兰州街道》,《美丽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13.  66、《爷爷的通渭小曲》《中国艺术报》2013年12月16日。
2023-09-04 22:03:301

倪国良人物简介

倪国良倪国良,教授、博士生导师。1962年10月24日生,江苏无锡人,1985年7月毕业于兰州大学历史系,1989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2002年7月毕业于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硕士生导师。省委咨询专家组成员,省委宣讲团成员。省拔尖创新人才,省555创新人才,中国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中文名:倪国良外文名:NiGuoliang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江苏无锡出生日期:1962年10月24日职业:教师毕业院校:兰州大学主要成就:中国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代表作品:《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概论》性别:男人物经历1985年7月毕业于兰州大学历史系;1989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2002年7月毕业于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省委咨询专家组成员,省委宣讲团成员。省拔尖创新人才,省555创新人才。学术兼职1、西北大学西北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兼职教授。2、省地州市党委中心学习组联络员。3、国际政治学会理事。4、中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理事。5、甘肃省政治学学会副会长。6、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理事。7、甘肃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8、西部论坛理事。9、甘肃省咨询业协会理事。10、《政法论坛》编委。主讲课程(一)本科生:1、《国际政治概论》2、《国际关系理论》。3、《世界经济学》4、《思想政治教育学》。(二)研究生课程: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3、《邓小平理论专题研究》4、《世界政治专题研究》。5、《世界经济专题研究》6、《外交理论与实践》。研究方向(1)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3)国际问题与边疆学研究。主要贡献科研项目曾主持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参与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8项。出版专著10部,发表论文60余篇。1、兰州大学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西北地区与中亚五国关系研究》1995年。2、国家九五重点社科规划项目:《黄河文化丛书.黄河人》1997年。3、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大开发中的甘肃少数民族小康文化建设研究》1998年。4、甘肃省社科基金项目:《甘肃贫困地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研究》1998年。5、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人文精神重塑:西部大开发中少数民族的现代转型与西部社会主义新文化构建》2001年。6、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对外开放研究》2001年。7、甘肃省社科基金项目:《以创新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1年。8、甘肃省社科基金项目:《甘肃与东中部地区联动发展的条件模式和对策选择研究》2003年。9、985工程项目:《西部边疆发展研究》2003年。10、福特基金项目:《西部大开发中的中国西部与中亚》2003年。11、横向委托项目:《社会和谐与司法公正》2005年。12、横向委托项目:《地方行政分区设置的可行性研究》2005年。13、横向委托项目:《全球化时代的西部边疆安全问题研究》2005年。14、横向委托项目:《社会稳定与和谐社会构建》2006年。15、横向委托项目:《西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培育研究》2006年。论文论著1、《向西开放:中国西北地区与中亚五国关系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年。2、《百年沧桑: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年。3、《中国西北地区现代化中的经济与文化关系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1998年。4、《甘肃贫困地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1998年。5、《合作与竞争:走向21世纪的世界经济》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年。6、《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副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7、《摆脱贫困:甘肃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奔小康中的社会主义文化研究》民族出版社2002年。8、《经济全球化与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对外开放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9、《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概论》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10、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构建:边疆学理论丛书(2007年——2008年国家级权威出版社出版)11、《边疆政治学》。12、《边疆经济学》。13、《边疆文化学》。14、《边疆安全学》。15、《边疆关系学》。16《西部大开发中少数民族现代转型与西部社会主义新文化构建》国家级权威出版社(正在出版中)17、《君主论》西北大学出版社2007年。18、《联合走西口,建设大通道》中国计划出版社1997年。19、《黄河文化丛书·黄河人》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年。20、季羡林主编《东方文化集成·西部大开发中的中国西部与中亚》昆仑出版社2005年。21、《非公有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2005年。22、《九七后中国内地与香港经济关系展望》(《兰州大学学报》1997年)。2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文化论》兰州大学学报1999年(人民大学《文化研究》1999年转载)。24、《中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非障碍因素分析》(《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1999年)。25、《新疆与哈萨克斯坦边境贸易的现状问题和对策》(《东欧中亚市场研究》2001年)。26、《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兰州大学学报2001年。27、《西部大开发中的南北差异问题》光明日报理论版2002年。28、《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农业的变革》兰州大学学报2002年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导刊》2002年。29、《西部大开发中东西部联动发展的条件模式和政策选择》(《人文》2002年)。30、《对西部资源优势战略的重新认识》(《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31、《民营企业的国际化》2004年1月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乡镇企业》转载。32、《资源优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年。33、《中亚局势变化与上海合作组织困境分析》新疆大学学报2006年。共计发表约60多篇学术论文。获奖记录1、《向西开放:中国西北地区与中亚五国关系研究》获1996年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一等奖。2、《百年沧桑: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获1996年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最高奖二等奖。3、《合作与竞争:走向21世纪的世界经济》获1996年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4、《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课程获1997年兰州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5、《中国西北地区现代化中经济与文化研究》获2001年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最高奖二等奖。中国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省高校优秀青年成才奖;曾多次获省部级社科成果奖。
2023-09-04 22:03:431

周建忠的人物成就

1、《当代楚辞研究论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8月版;2、《楚辞论稿》,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6月版;3、《楚辞评介》,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1月版;4、《楚辞与楚辞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版;5、《兰文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6月版;6、《楚辞学通典》(与汤漳平合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0月版。7、《楚辞考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12月版。 1、《楚辞与楚辞学》,《云梦学刊》2004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第 2期全文转摘2、《屈陶异同论》,[台]《中国文化月刊》2004年第2期3、《明代楚辞要籍题解》,[台]《书目季刊》2003年第2期4、《2000年楚辞要籍题解》,《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5、《屈原“自沉”的可靠性及其意义》,《贵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 科学术文摘》2003年第6期转摘6、《楚辞黄昏意象发微及影响研究》,[台]《古今艺文》2003年第4期7、《兰花的文化内涵与儒学的人格定位》,《东南文化》2003年第7期8、《屈原“爱国主义”研究的历史审视》,《中国文学研究》2002年第4期9、《屈原放逐问题证辩》,《南都学坛》2002年第4期10、《〈九歌〉要籍解题》,《东南文化》2002年第7期11、《宋代楚辞要籍题解》,《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年第6期12、《〈哀郢〉作意研究史略》,《中州学刊》2001年第1期13、《〈天问〉要籍解题》,《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14、《〈离骚〉“求女”研究平议》,《东南文化》2001年第11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4期全文复印15、《二十世纪中国楚辞研究著作总目》,《云梦学刊》2001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5期全文复印16、《荆门郭店一号楚墓墓主考论──兼论屈原生平研究的困惑》,《历史研究》2000年第5期,《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10期摘录17、《楚辞课题研究史》(八),《云梦学刊》2000年第3期18、《楚辞课题研究史》(七),《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4期19、《猗猗九畹易消歇 奕奕百亩多淹留──兰花栽种历史考述兼释〈楚辞〉之“兰”》, 《东南文化》2000年第9期20、《论二十世纪楚辞研究的第二个高潮──抗日战争时期的楚辞研究》,《中国文化研 究》1999年第2期;收入胡经之编《论艺术创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年12月第1版21、《“兰意象”原型发微》,《贵州社会科学》1998年第4期22、《近二十年楚辞研究的回顾及反思》,[台]《中国国学》第二十六辑,1998年11月版23、《千古离骚有馨香──关于楚辞研究的跨世纪思考》,《社会科学报》 1997年3月20 日第4版24、《二十世纪楚辞研究的第一个高潮》,《中州学刊》1997年第5期25、《关于楚辞研究的对象审视与历史回顾──楚辞研究一百年》,《贵州社会科学》1997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7年第12期全文复印26、《当代楚辞学者简论》,《云梦学刊》1994年第2期27、《楚辞课题研究史》(六),《河北师院学报》1994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4年第6期全文复印28、《自学专攻 别开生面──何光岳楚辞研究述评》,《吉首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4年第2期全文复印29、《我是这样走上研究屈原之路的──〈当代楚辞研究论纲〉写作甘苦谈》,《社会科学报》1993年7月29日第2版30、《楚辞课题研究史》(三),《求索》1993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3年第3期全文复印31、《一九九一年国内楚辞研究平议》,《山西师大学报》1993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3年第5期全文复印32、《当代楚辞著作评论平议》,《江西社会科学》1992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3年第4期全文复印33、《一九九一年楚辞研究平议》,《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2年第6期34、《新文化史派、新还原论研究的总结之作──从“萧兵”现象看萧兵新著〈楚辞的文化破译〉》,《甘肃社会科学》1992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3年第2期全文复印35、《楚辞课题研究史》(一),《泰安师专学报》1992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3年第4 期全文复印36、《金开诚的〈楚辞〉研究论析》,《北京大学学报》1992年第5期37、《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十四年(1978-1991)复印“楚辞学”论文分析研究》,《高校社科情报》1992年第3期38、《当代楚辞学漫议》,《中州学刊》1992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2年第8期全文复印;收入《楚辞研究》,北京文津出版社,1992年9月版39、《一九九0年国内楚辞研究平议》,《泰安师专学报》1992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2年第6期全文复印40、《屈原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鸟瞰》,《天津社会科学》1992年第1期41、《当代楚辞学术会议概论》,《绥化师专学报》1991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2年第4期全文复印42、《综合融通 高屋建瓴──汤漳平、陆永品〈楚辞论析〉评介》,《中州学刊》1991年第3期43、《出入中西 纵横古今──毛庆〈屈骚艺术新研〉评介》,《江汉论坛》1991年第3期44、《中国屈原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述评》,《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1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1年第11期全文复印45、《交叉 渗透 拓展──“当代楚辞学”发展纲要》,《南通师专学报》1990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1年第5期全文复印46、《〈离骚〉题意解说类览及反思》,《文史哲》1990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1年第3期全文复印;《山东社会科学情报》1991年第1期全文转载47、《屈原:民族精神的完美象征》,《社会科学报》1990年8月23日第2版48、《白雨斋论词的楚辞尺度》,《学术交流》1989年第5期49、《曹植对屈赋继承与创新的动态过程》,《江西社会科学》1989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9年第12期全文复印50、《元代楚辞学论纲》,《南通师专学报》1989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0年第1期转摘51、《困难?突破?超越──新时期屈原研究述评》,《云梦学刊》1989年第1期52、《元代散曲“嘲讽屈原”通论》,《中州学刊》1989年第3期;《文学遗产》1989年第5 期转摘;收入《中国新时期社会科学成果荟萃》,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8月版53、《试论才子佳人小说婚姻观念的演变》,《南通师专学报》1988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9年第5期全文复印54、《“伯夷”通考──兼释〈楚辞〉〈史记〉有关疑义》,《喀什师院学报》1988年第1期55、《批隙导? 力探奥秘──戴志钧〈读骚十论〉评述》,《学习与探索》1987年第2期56、《说“都”》,《学术论坛》1985年第6期57、《论颜延之的文学创作》,《山东师大学报》1985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5年第21 期全文复印;《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86年第2期转摘;《中国文学研究年鉴》(1986)摘录介绍;收入《中国新时期社会科学成果荟萃》,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8月版58、《“二谢”的人品与文品》,《学术论坛》1983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3年第12期全文复印;《中国文学研究年鉴》(1984 )摘录介绍59、《〈国殇〉祀主辨》,《四川师院学报》1983年第2期;武汉师范学院《中学语文》1983年第10期转摘60、《也谈屈原的思想──与李凤仪先生商榷兼谈以诸子研究屈原思想的得失》,《克山师专学报》1982年第2期 1、独立承担的《五百种楚辞著作提要》(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江苏省委“333工程”研究课题;(3)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2、参与主持的《楚辞学文库》(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九五”规划重点项目;(2)教育部古籍整理委员会资助项目。3、主持的《新世纪高等师范学院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研究》(1)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2)全国高等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3)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4、《中国当代楚辞研究史》入选江苏省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5、《屈原模式与民族精神》入选江苏省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6、《中国当代楚辞学者评传》入选江苏省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7、《楚辞传播学》入选省高校文科科研项目8、《屈原生平研究》被列为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1、《大学语文》,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10月版;2、《大学语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版;3、《中国古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版;4、《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版;5、《大学语文》,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版;6、《中国古代文学史》,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版。 1、江苏省政府授予“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1985年);2、国家教委曾宪梓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三等奖(1994年);3、江苏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994年);4、中国屈原学会十年屈学研究一等奖(1994年);5、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学科带头人(1995年);6、江苏省普通高校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996年);7、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7年);8、江苏省委“333工程”专家(1998年);9、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8年);10、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0年);11、南通市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1年);12、评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2001年);13、江苏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3年);14、南通市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3年)。
2023-09-04 22:04:211

马皑的近期论文与著作

1、《对弱势群体中犯罪现象的思考》,中国法学2003年4期。《中国刑法学精萃·2004年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全文转载。《犯罪心理与矫治新论》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版。2、《弱势群体与心态失衡》,政法论坛2003年6期与乐国安合作。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3期摘录。3、《再论犯罪选择》,中国监狱学刊2006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6年12期,全文转载。《犯罪与司法心理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06年8月版,全文收录。4、《犯罪人本质属性辨析》,政法论坛2008年3期。《Frontiers of Law in china》2009年3期,英文。5、《对当代中国法律心理学学科体系的思考》,心理学在司法中的价值,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版。6、《审讯中的心理学原理》,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年第1期。7、《人性,犯罪人的人性与特性》,刑事法探究第3卷。8、《法律心理学基本问题探讨》,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9、《析黑社会组织的特征与社会控制》,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10、《中国法律心理学的兴盛与发展》(日文),法与心理学(日本)2011年3月。11、《重视心理学在调解中的价值》,法制日报2011年3月9日。12、《犯罪研究之我见》,青少年犯罪问题2011年第4期。13、《相对剥夺感与社会适应方式: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心理学报2012年第3期。14、《心理学在司法中的作用》,中国检察官2012年第5期。15、《相对剥夺感与社会适应方式: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2012年第7期。16、《袭医的社会心理成本有多高》,法律与生活2012年第10期。17、《加拿大碎尸嫌犯的变态心理》,北京科技报2012年6月11日。18、《涵养我们的“廉政文化”》,人民日报2013年4月26日。19、《缓解白领焦虑的五法》,人民论坛2013年第28期。 1、《中国法制心理科学研究文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副主编。2、《犯罪与司法心理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主编。3、 高等政法院校规划教材《犯罪心理学》第4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版,参著。4、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犯罪心理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版,参著。5、《心理学在司法中的价值》,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副主编。6、《源于不平等的冲突──当代中国弱势群体犯罪实证研究》,海南出版社,2010年版。7、《犯罪人特征研究》,法律出版社2010年9月版。8、《中国人心态扫描》,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版。9、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犯罪心理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版,参著。10、《剑桥司法心理学手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2月版,主译人。11、《犯罪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第一版,主编之一。12、《法律实践中的心理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第一版,主编。  近期主持项目1、200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维护稳定过程中不同社会群体心态研究”。2、2006年中国政法大学社科项目:“弱势群体犯罪的原因与对策”。3、2007年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河南省人民检察院项目:“职务犯罪侦查中的心理支持”。4、2008年中国行为法学会项目:“行为的法律调控”。5、2011年,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与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合作项目:“公安干警心理调适系统研发”6、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2YJAZH088):“中国公民司法公正感实证研究”。7、2012年,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与北京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合作项目:“大学生村官合同期满后成长情况调研”。8、2012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机制研究”,子课题“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现状调研”。获奖情况1.2006年9月7日,中国政法大学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2006年12月22日,中国政法大学“第二届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位老师”3.2006年,中国政法大学“优秀班主任”4.2007年,“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5.2008年12月,中国政法大学“第三届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位老师”6.2008年度,首都高校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7.2008年9月,中国政法大学优秀教师特别奖8.2009年9月,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9.2010年7月,中国政法大学育人标兵10.2010年12月,北京高校育人标兵11.2011年12月,中国政法大学“第四届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位老师”12.2012年8月,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13. 2013年12月,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
2023-09-04 22:04:401

礼华老师

袁礼华教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潜心历史学传统学科研究,治学勤奋刻苦,近三年来科研立项和论文论著成果显著。2010年主持获批准教育部纪念建党90周年专项课题一项,经费2万元;2011年主持获批准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课题一项,经费15万元;2012年参与共同申报获批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课题一项(主持人为陈信凌教授),经费20万元;发表中文核心期刊以上论文五篇,其中三篇为CSSCI刊物论文,分别为《试析汉代的上封事制》,载《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10期;《论讽谏艺术及其历史局限性》,载《南昌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论红色中华的舆论监督功能》,载《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第10期;《论中央苏区党领导群众运动反腐败的基本经验》,载《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略论中央苏区反腐败斗争中的群众团体》,载《南昌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主编完成南昌大学211工程研究项目《赣文化通典》第一卷《江西地理与行政区划沿革》,共53万余字,书稿于2011年12月交江西人民出版社待出版;2011年在江西省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试析汉代的上封事制》获批优秀成果叁等奖。 袁礼华教授在导师团队中能起骨干带头作用,有团结协作精神,在申报国家级,省部级课题时积极组织中青年教师参与申报;在科研和研究生教学中能对中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 袁礼华教授能认真履行研究生导师岗位职责,作风正派,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能按照校研究生院的相关规定对研究生进行全面、严格的管理,能积极开展研究生培养与教学改革,注重研究生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并取得较好的成绩,2009级硕士生赵海涛硕士论文经答辩委员会评定成绩为优秀。近三年来,为加强研究生论文撰写各工作环节的管理,提高硕士论文质量,袁礼华教授主要做好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严格论文选题的管理。要求硕士论文选题具有主、客观双重意义,并遵循创新性、量力性和可行性三原则。其中选题的主观意义,要求选题要体现硕士生在平时阅读和听课中既有兴趣爱好,又有一定创新认识的问题;客观意义指选题在社会交流中反映其价值实现程度,注重社会效益。选题创新性原则,要求关注前人研究的空白,前人未注意的问题;或完善、拓展前人的研究成果,或有所纠正前人的研究错误。量力性原则,要求研究生所具备的系统知识和基本理论能驾驭、能胜任所选课题的研究。可行性原则,要求论文资料的准备必须基本齐备,有可靠的论据保证;既避免选题过大,力不从心,又防止选题偏窄,学术价值、社会价值不大,力求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能正常发挥,并力保研究方向的正确。 (二)严格论题相关学术史回顾总结的管理。其一,要求尽可能全面地搜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论著、论文,尤其是论文,不仅要搜集期刊论文,而且要重视搜集相关会议的论文,相关研究机构汇编的论文集,以及国内各高校的硕士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其二,要求对所搜集的学术成果进行系统的整理、分类、归纳、总结,提炼出其中具有重大影响、较大争论的问题,以及代表性的人物和代表性的学术观点。其三,要客观公正地对已有的学术成果进行评价,既要充分肯定前人的成绩和创见,同时也要实事求是地分析前人研究中的欠缺,不足之处或薄弱环节,以便为硕士论文的研究撰写作好铺垫,开辟研究的空间。 (三)严格论文中学术创新的要求。历史学专业有的研究生的确具有“坐冷板凳”精神,在自觉地阅读和搜集资料方面很勤奋,很刻苦,有的甚至达到了夜以继日,手不释卷的程度;可往往也有这样的情形,书读得很多,材料积累也很丰富;可是,由于对所掌握的材料不能很好地进行综合整理和系统分析,致使论文初稿中既提不出什么新的见解,同时在论文的各章节之间缺乏严密的逻辑联系,常常是干巴巴的几条议论,或者是不分轻重主次、没有论证过程的材料堆砌。针对这种状况,袁礼华教授要求研究生刻苦读书必须与刻苦思考相结合,占有材料必须与加强理论修养相统一。其一,要求在思考中多角度、多方位地开拓思路、开拓研究的新领域,进行新的探索,以获得新的认识;其二,要求在思考中要有完整的论文体系结构思维,使研究内容的各个部分之间形成既相互独立、相互并列,又互为依托、互为补充,逐级细化、逐层展开的关系,以便在深入思考的这种过程中提出新的见解;其三,要求在思考中注重历史的内在联系,将研究对象置于当时社会经济结构,阶级关系,思想文化变迁等宏观格局中进行辩析和探索,处理好统观全局与就论题论事之间的关系,即处理好一般与个别之间的关系,力求创造性地揭示事物的特殊属性;其四,要求在思考中综合运用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并通过归纳和演绎相配合的逻辑分析,以及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探索途径,以创立学术研究的新观点;其五,要求在思考中,重视论文中措词用句的准确,概念的清晰和语言的生动,从语法、修辞、逻辑三方面力求论文所所提出的新观点、新见解、新认识在文字表述上的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力求论文全方位地达到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要求。 【添加至收藏夹】【返回首页】【关闭】 所提出的新观点、新见解、新认识在文字表述上的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力求论文全方位地达到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要求。 【添加至收藏夹】【返回首页】【关闭】 袁礼华教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潜心历史学传统学科研究,治学勤奋刻苦,近三年来科研立项和论文论著成果显著。2010年主持获批准教育部纪念建党90周年专项课题一项,经费2万元;2011年主持获批准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课题一项,经费15万元;2012年参与共同申报获批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课题一项(主持人为陈信凌教授),经费20万元;发表中文核心期刊以上论文五篇,其中三篇为CSSCI刊物论文,分别为《试析汉代的上封事制》,载《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10期;《论讽谏艺术及其历史局限性》,载《南昌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论红色中华的舆论监督功能》,载《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第10期;《论中央苏区党领导群众运动反腐败的基本经验》,载《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略论中央苏区反腐败斗争中的群众团体》,载《南昌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主编完成南昌大学211工程研究项目《赣文化通典》第一卷《江西地理与行政区划沿革》,共53万余字,书稿于2011年12月交江西人民出版社待出版;2011年在江西省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试析汉代的上封事制》获批优秀成果叁等奖。
2023-09-04 22:04:581

甘肃省社科联和甘肃省社会科学院是什么关系

1,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地址设在唯一黄河穿越市区中心而过的省会城市兰州,甘肃 兰州 定西路177号(市政设计院16楼),联系人是李铁成,主要经营学术普及、学会管理、编辑刊物、组织全省性重大科研项目的协经研究、组织和管理全省社会科学科研成果的鉴室委、省政府办的各项工作。,于1985年10月1日在兰州工商局登记注册挂牌成立,单位注册资本未提供,在职员工38名2,甘肃省社会科学院:自1979年10月正式建院以来,经过2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我省唯一的综合性的哲学社会研究机构。全院现设有经济研究所、农业经济研究所、社会学研究所、法学研究所、文学研究所、历史研究所、哲学研究所、信息研究所等8个研究机构,国情调查、敦煌文学、数量经济、干旱农业生态经济、社会调查、市场营销策划等6个研究中心,《甘肃社会科学》、《开发研究》、《社会科学动态》等三个编辑部。公开出版的刊物为《甘肃社会科学》和《开发研究》。全院现有职工144人,其中科研人员109人(高级专业人员32名,中级专业人员44人)。院图书馆现有藏书18万册,并同省图书馆及省内大专院校建立了藏书互借制度。3,关系:社科院,也就是社会科学院是由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直属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研究机构。社科联,则是由在省委,省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建立的民间团体,主要是链接政府和社会上的科研工作者。社科院就是政府机构,社科联就是政府赞助的民间机构,我的理解是这样的,不过有些地区社科院和社科联会在一起办公,由同一个领导架构管理,有些地区则是分成了两个不同的班子管理,理论上是应该属于不同的部门的
2023-09-04 22:05:181

甘肃社会科学的杂志最新目录

《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第06期生态批评:文学活动的价值指向及拓展.........................盖光姚鼐诗歌的理学精神与古文旨趣..............................李剑波从主体间性看《历劫佳人》中的女性身份问题..................任重远论伏尔泰对《赵氏孤儿》的借用与衍化........................吕超权力、主体、存在:《李尔王》中疯癫意象新解.................马金海沉默的“他者”——从属下理论解析《土生子》................田园“全文本”与普遍隐含作者..................................赵毅衡从文本形式定义广告:广告符号学的观点.......................饶广祥语境视角下的经验意义解构及译者经验的作用..................李莹从出土简牍看秦汉时期的户税征收............................李恒全流动摊贩与中国近代城市大众文化............................胡俊修腐败与弊政:南宋川陕抗金军政的另一面.......................何玉红敦煌邈真文书赞词语考释....................................杨晓宇中国古代“死而复生”故事的类型与演变......................王晶波迷思与匡正:犯罪亚文化及其治理.............................刘慧明寿春楚器及纹饰的审美特征与文化内涵........................张善庆试论民间艺术研究中的四个基本问题..........................尚竑近代中国社会政治思潮与现代国家的建构......................马勤学理想和现实的融会与疏离——萨托利民主观批判................陈胜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化发展再审视..........................张学中
2023-09-04 22:05:261

张弛老师声音变现接单的是真实吗

靠谱,这个还要看声音好不好听了,好听的话还是很靠谱的。在《宁夏大学学报》、《甘肃社会科学》、《中国市场》等期刊公开发表法学类学术论文20余篇,参编法学教材两部。主持、参与宁夏法学会、银川市人民政府、宁夏高教社科课题3项。教育科研:主讲研究生课程《当代西方法理学》、《比较司法制度研究》,本科生课程《国际私法》、《经济法》、《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等课程。研究方向:经济法学、社会法学、西方法理学。教学成绩突出,曾获得宁夏大学教学优秀奖、宁夏大学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奖、宁夏大学校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优秀指导教师奖。在宁夏大学政法学院2010、2011学年“教风学风建设月”活动中荣获“我眼中的好导师”奖。2010年指导的硕士研究生论文获得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等学校优秀硕士论文奖。
2023-09-04 22:05:411

李韩的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李韩,法学硕士。 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研究方向为宪法与行政法学。现任职于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第一届“中法图杯”全国高校法律书评大赛全国三等奖获得者。2001年度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获得者。曾在《西南政法大学学报》、《安徽大学学报》、《甘肃社会科学》等核心刊物和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关于“程序”理性认识之思考》、《法律的比较研究之方法论思考》、《“行政规制缓和”与自由立宪主义》等论文、文章20余篇,参与编写《行政诉讼制度比较研究》、《宪法学论点要览》等法学论著和“教育考试制度改革”等重点社科课题研究。全程参与《重庆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重庆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重庆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等10余项地方性法规制定、修订工作。获得优秀公务员、优秀党员、市直机关优秀团干部等表彰、奖励20余项。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2023-09-04 22:05:551

杨晓峰的个人概况:

杨晓峰,男,1965年出生,1982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十多年从事教师职业,其后是近十年的宣传报道生涯。2003年兰州大学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2009年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留学。现为兰州财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商务传媒学院院长。 主要科研成果:出版专著《文化传播中的中国音乐电视》并获甘肃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出版专著《消费主义与媒介文化》并获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三等奖;近五年来在《电视研究》、《编辑之友》、《当代传播》、《甘肃社会科学》、《西部电视》等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国家权威期刊及CSSCI期刊论文7篇。 13YD052 甘肃省多媒体融合发展的政策选择研究 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 13.11-14.11 1.5 杨晓峰 2006——2012年发表的高级别论文: 和谐人际关系中的非语言符号使用 杨晓峰 当代传播 2007.06 CSSCI 构建和谐社会与国产电视剧的培养理论分析 杨晓峰 电视研究 2007.12 CSSCI 当代编辑出版思想中的传统人学传承 杨晓峰 编辑之友 2009.01 CSSCI 灾难事件中新闻报道的社会责任 杨晓峰 甘肃社会科学 2010.02 CSSCI 网络媒体低俗化成因及社会责任的重建 杨晓峰 当代传播 2011.01 CSSCI 论“五四”时期四大副刊“编辑权”的效力 杨晓峰 编辑之友 2011.11 CSSCI 欲盖弥彰:论地产广告美化的丑陋诉求 杨晓峰 甘肃社会科学 2013.05 CSSCI 2006——2012年出版的专著: 专著(专利)名称 作者(发明人) 出版(授权)时间 国际标准书号ISBN(专利号) 《消费主义与媒介文化》 杨晓峰 2010.5. ISBN978-7-5490-0003-6 2006——2012年获得的科研奖励: 获奖成果名称 项目完成单位或人 获奖时间 获奖类别名称和等级 文化传播中的中国音乐电视 杨晓峰 2007.1 甘肃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第七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杨晓峰 2009.4 优秀指导教师 消费主义与媒介文化 杨晓峰 2012.8 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三等奖
2023-09-04 22:06:091

于学伟的人物简介

科研情况:出版专著《中共党内民主的理论与实践》2010年。参编3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农民问题》2005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百题问答》2008年,《清史稿大辞典》2009年。在《甘肃社会科学》、《江汉论坛》、《沈阳师范大学学报》、、《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大连民族学院学报》、《中国科学学报》、《亚洲教育》、《辽宁经济》等国内公开出版的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培育人格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苏共民主集中制的演变及教训》《从国民革命到土地革命》、《“为人民服务”与马克思主义伦理的中国化》、《李鸿章张之洞洋务事业比较研究》、《鲍罗廷与蒋介石》、《论选修课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学习三个代表加强党的建设》等论文10余篇。参与国家级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育教学疑难问题研究”、辽宁省教育厅项目“毛泽东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思想研究”、省委宣传部项目“我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主持沈阳工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网络资源库德建设与利用”。
2023-09-04 22:06:231

孙文桢的科研成果

迄今已出版学术专著《私法体系化研究》1部,参编法学著作2部,主编《民法学》等高校法学教材2部;在《法学论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河北法学》和《北方法学》等专业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独撰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CSSCI源刊论文15篇,其他核心期刊、优秀期刊论文20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项,主持省厅级科教研项目3项,参加(排序第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加省厅级科研项目5项。(一)学术专著(独著)《私法体系化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33万字,获武汉市第12次社科成果优秀奖(2011年)。该专著为私法重新建立了体系,并以民法法典化为中心而研究了私法体系化的问题。(二)学术论文(独撰)54.《私法概念之再研究——兼论私法观念的革命》,载《北方法学》2013年第3期。该刊系CSSCI源刊;此文共计13000字。53.《私法公法区分标准之研究》,载《私法》第10辑第1卷(总第19卷),2012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该刊系国内第一份强调将私法作为一个整体的学问进行研究的连续出版物。此文共计26000字;此文获“北大法律信息网”全文转载。52.《国家赔偿能否继续与错案追究挂钩?》,载《行政与法》2012年第9期。该刊系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北方优秀期刊。51.《学科体系性视角下的民法学教学》,载《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2年夏季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出版。50.《论人格权法在我国民法典中的制度安排》,载《湖北省民法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此文系作者提交给本次年会的论文,作者在本次年会上应邀根据此文内容做了主题发言。49.《论商法的未来发展——遵从与推动》,载《中国商法年刊(2011)》。48.《论我国未来民法典中债法的制度结构》,载《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该刊系全国优秀社科学报。47.《我国未来民法典中绝对权法的制度安排》,载《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第3期。该刊系RSSC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46.《论<海商法>法条修改的两个特别维度》,载《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第1期。45.《私法概念的比较研究——兼论私法的体系》,载《法学论坛》2011年第1期。该刊系CSSCI源刊;此文获“北大法律信息网”全文转载。44.《微观视角下的<海商法>修改》,载《国际商务研究》2011年第1期。该刊系CSSCI源刊。43.《论人格继承和继承法的制度结构》,载《北方法学》2011年第1期。该刊系CSSCI源刊;此文获“北大法律信息网”、“中国私法网”和“中国民商法律网”全文转载。42.《<海商法>修改的两个问题:逻辑和法理》,载《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41.《合同法理视野下的婚姻》,载《私法评论》2010年卷,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此文共计36000字,普通期刊因其字数偏多不便于刊登。40.《未来民法典内容和结构模式之我见》,载《河北法学》2010年第12期。该刊系CSSCI源刊;此文共计13000字。39.《我国民法自助行为制度的两个问题》,载《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第11期。38.《民商法学教学中的三大关系及其处理对策》,载《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年第10期。该刊系湖北省优秀期刊。37.《民法法典化价值之我见》,载《淮海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10期。该刊系全国优秀社科学报。36.《私法视野下的<国家赔偿法>修改》,载《河北法学》2010年第9期。该刊系CSSCI源刊;此文获“北大法律信息网”、“中国私法网”、“中国民商法律网”和“国际经济法网”全文转载;此文共计11000字。35.《民事立法语言表述之应然标准》,载《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第8期。34.《民法典法典化视野下的社员权》,载《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年第8期。该刊系湖北省优秀期刊。33.《合同效力问题三论》,载《法治研究》2010年第7期。此文获“北大法律信息网”全文转载。32.《法典化背景下商事法和劳动合同法的完善》,载《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6期。31.《关于我国高校民法学教学的几点思考》,载《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30.《民法典中亲属法的制度安排和意思自治》,载《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该刊系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9.《论我国法人概念的重构》,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该刊系CSSCI源刊、RSSC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28.《论民法法典化的人性基础》,载《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6期。该刊系CSSCI源刊。27.《对<合同法>总则的再研究》,载《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该刊系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26.《企业经营范围性质之研究》,载《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5期。该刊系CSSCI源刊。25.《对我国学生权利保护四个法律问题的研究》,载《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该刊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4.《诉讼离婚理由再研究——自合同法理的角度》,载《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5期。23.《侵权法到底能不能独立于债法?》,载《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4期。该刊系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2.《论<合同法>总则八个条文的修改》,载《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4期。该刊系CAJ-CD获奖期刊。21.《论身份权的界定及客体》,载《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该刊系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0.《论民法规范的界定和逻辑结构》,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0年第4期。19.《论婚姻登记的功能——自合同法理的角度》,载《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3期。该刊系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18.《高校法学教学中的四个问题及其解决对策》,载《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17.《私法体系视野下的商法适用》,载《中国商法年刊(2010)》,法律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本年刊所收50篇论文系在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所收到的220余篇论文中经过严格程序筛选出来的,具有较高的学术权威性。16.《婚姻的实质和基础——自合同法理的角度》,载《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该刊系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15.《婚姻效力状态探析——自合同法理的角度》,载《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14.《婚姻成立条件研究——自合同法理的角度》,载《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1期。该刊系CSSCI源刊。13.《离婚协议效力研究》,载《贵州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第10期。该刊系CSSCI源刊。12.《民事法律事实三论》,载《甘肃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第6期。该刊系CSSCI源刊。11.《婚姻的效力与公序良俗》,载《新疆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该刊系CSSCI源刊。10.《公司超范围经营之法律后果研究——兼论无关联主义》,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该刊系CSSCI源刊。9.《公司人格否认原则研究》,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1999年第1期。8.《<合伙企业法>若干问题研究》,载《法律科学》1998年12月(增刊)。7.《我国民法应建立自助行为制度》,载《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该刊系法学优秀核心期刊。6.《期货经纪公司的法律规制》,载《安徽法学》1998年第2期。5.《香港的继承法律制度》,载《法学论坛》1998年第1期。该刊系CSSCI源刊。4.《“转继承”概念质疑》,载《研究生论坛》1998年第1期。3.《民法理论法理逻辑结构学说之我见》,载《青年法苑》1998年第1期。2.《论我国的离婚理由及其立法完善》,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1997年第4期。1.《完善我国抵押权制度的两点思考》,载《研究生论坛》1997年第1期。(三)主编教材2.《民法学》,武汉大学“创新思维法学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出版。1.《房地产法律实务》,武汉大学“应用型系列法学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四)参编著作2.《中国法治探索》,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1.《‘98律师资格考试案例分析与要点精解》,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年5月出版。(五)主持和参加的重要项目6.主持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1世纪中国民法典人本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12YJA820064。5.主持2012年度武汉工程大学科研基金项目《民法疑难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1611881。4.主持2010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合同法理视野下的婚姻研究》,项目批准号:2010d035。3.主持2009年度武汉工程大学科研基金项目《私法体系化研究》,项目批准号:16098081。2.参加200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农村股份合作制法律问题研究》,排序第二,项目批准号:09BFX025。1.参加2009年湖北省教育厅项目《产学官联盟创新模式下的我国高校知识产权转移问题研究》,排序第三。
2023-09-04 22:06:371

邵敬敏的学术论文

(共计300余篇)1981-2001年拟声词初探[语言教学与研究1981.4]关于“在黑板上写字”句式变换和分化的若干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3]基础短语析句法[杭州大学学报增刊1982]“动+个+形/动”结构分析[汉语学习1984.2/现代汉语补语研究资料]两种不同性质的虚语素“头”[中国语文通讯1984.3]句型的分类及其原则[杭州大学学报增刊1984]说“又”——兼论副词研究的方法(与人合作)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2]评《汉语语法学史》[徐州师院学报1985.3]辞典编写和ABB式形容词的处理[辞书研究1985.4]汉语句型研究述评[语文导报1985.4/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现状和回顾]汉语语法研究现状述略[语文导报1985.5]关于歧义结构的研讨[语文导报1985.10/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现状和回顾]把字句及其变换句式[研究生论文选集.语言文字分册,江苏古籍出版社]同语式探讨[语文研究1986.1]“要了白要,不要白不要”是悖论吗? [汉语学习1986.5]八十年代副词研究的新突破[语文导报1987.2.3/人大复印资料1987.4]吕叔湘语言风格初探[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3]评《语法研究和探索(二)》[中国语文1987.3]从语序的三个平面看定语的移位[华东师大学报1987.4/语法求索/人大复印资料1987.11]把字句研究纵横观[语文导报1987.7]状语后置的条件制约[汉字与文化(一),光明日报出版社]“V成”结构的性质[汉语学习1988.1]“非X不Y”及其变式[中国语文天地1988.1]毛茸茸的感性和下意识的力量[修辞学习1988.3]《现代汉语》教材改革向何处去? [语文建设1988.5]关于汉语语法学史研究的若干问题[华东师大学报1988.5] 形式与意义四论[语法研究和探索(四),北京大学出版社]论汉语语法学发展的历史趋势[语言学通讯1989.1]话语的失误及其补正[中国语文天地1989.1]“什么”非疑问用法研究(与人合作)[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1]叹词疑问句的语义层面分析[语文研究1989.2]语气词“呢”在疑问句中的作用[中国语文1989.3]ABB式形容词的动态研究[世界汉语教学1990.1]说“言外之意”[华东师大学报1990.4]“语文研究”十年来语法论文观感[语文研究1990.4]“X不X”附加问研究[徐州师院学报1990.4]比字句替换规律刍议[中国语文1990.6]“XY”的学术研究风格和创学派意识[汉语学习1990.6]副词在句法结构中的语义指向[汉语论丛,华东师大出版社]汉语的话语话题[语文论文集,百家出版社]上海店名文化心理分析[现代语言学,延边大学出版社]试析上海方言的虚语素“头”[语文论丛(四),上海教育出版社]论中国理论语言学史研究(与人合作) [语言学与语言教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歧义分化方法探讨[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1]辞格研究之我见[修辞学习1991.2]说中国文化语言学的三大流派[汉语学习1991.2/人大复印资料1991.2]八十年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回顾与今后的任务[世界汉语教学1991.3]评对外汉语新编教材《中国家常》[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4]“省略句”与“非主谓句”新说[语文学习1991.7]回声问的形式特点和语用特征分析[华东师大学报1992.2/人大复印资料1992.10]关于中国文化语言学的反思[语言文字应用1992.2/人大复印资料1992.5]简评林祥楣主编的《现代汉语》[语文建设1992.4]关于语法研究中三个平面的理论思考——兼评有关的几种理论模式[南京师大学报 1992.4/人大复印资料1993.3]从新的角度研究广告语言[语言学通讯1993.1.2]评邢福义《语法问题发掘集》(与人合作) [语言研究1993.1]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名词的双向选择[《中国语文1993.3]心理动词及其句型(与人合作) [语文研究1993.3]儿童语言研究的最新成果——评《汉族儿童问句系统习得探微》[汉语学习1993.3]汉语口语失误[语言文字应用1993.4/人大复印资料1994.1]七年磨一剑——读《汉语集稿》有感[汉语学习1993.6]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刍议[语文建设1993.9]汉语的结构句型与功能句型——评《中国句型文化》[语言与文化多学科研究,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年现代汉语研究综述(与人合作) [中国语言学年鉴1992]难忘恩师哺育情[朱德熙先生纪念文集,语文出版社]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社会科学争鸣大系,上海人民出版社]汉语语法学在理论与方法上的十大贡献[中国语文研究四十年纪念文集,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对外汉语教学生成语法系统刍议[语法研究与语法应用,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现代汉语选择问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2]口语与语用研究的结晶——评《汉语习用语功能词典》[世界汉语教学1994.2]打开语言学宝库的金钥匙[汉语学习1994.3]间接问句及其相关句类比较[华东师大学报1994.5]动词的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研究——评《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与人合作) [中国语文1994.6]道路与榜样——评《陆俭明自选集》[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1]简评梅立崇《汉语与汉语教学探索》[世界汉语教学1995.3]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改革的新蓝图——评吕文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汉语学习1995.4]“怎么”疑问句的语法意义及功能类型[语法研究和探索(七)]“吧”字疑问句及其相关句式比较研究[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集]现代汉语正反问研究[汉语研究第4辑]疑问句群语义关系分析[第4届现代语言学讨论会论文集]设问句的类型与问答框架语义关系[庆祝吕叔湘先生90华诞讨论会论文集]动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动词的选择关系[中国语文1995.2]双音节“V+N”的配价分析[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论广告语创作的定位策略[语言文字应用1995.1]广告语研究的现状与我们的对策[汉语学习1995.3]春江水暖鸭先知[汉语学习1996.1]“句法向”与“语义价”及其相互关系[汉语学习1996.3,人大复印资料1997/2]评沈阳《现代汉语空语类研究》(任志萍合作)[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4]论汉语语法的双向选择性原则[中国语言学学报8]关于“功能”和“解释”的几点理论思考[华东师大学报1996.4]港词语规范化与多元标准[香港大公报1996.10.10/香港词库建设通讯1997总第11期]复句研究的新突破———评王维贤等《现代汉语复句新解》(跟胡宗哲合作)[语文研究1996.2]抬头是山路在脚下———评萧国政《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跟任志萍合作)[汉语学习1996.2]香港报纸用语的层次等级及其对策[1997与香港中国语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文应用写作与语言问题[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文通讯》1997.6/42期]上海方言的“辣”“辣辣”“辣海”的比较研究(徐烈炯合作)[方言1997.1]从北京话、上海话、香港话看语言渐变的走势(鲍懋振合作)[香港语文建设通讯1997.3]试谈香港地区普通话教学中的“儿化”和“轻声”问题(沈阳合作)[方言1997.3]从“才”看语义与语法的相互制约关系[汉语学习1997.2]上海方言形容词重叠式研究(徐烈炯合作)[语言研究1997.2,人大复印资料1998/2]“非疑问形式+呢”疑问句研究[语言学论丛17辑,北京商务印书馆]双宾语句的语义分析[语言论丛2,上海辞书出版社]更上一层楼——评陈亚川郑懿德《汉语集稿二》[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3]20世纪末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世界汉语教学1998.4]关于“轻声词”的若干疑难问题[语文建设1999.1/人大复印资料1999/5]《数里乾坤》序[世界汉语教学1999.1/ 《数里乾坤》北京大学出版社]歧义——语法研究的突破口[语法研究入门,商务印书馆1999]关于疑问句的研究[语法研究入门,商务印书馆1999]“阿V”及其相关疑问句式比较研究(徐烈炯合作)[中国语文1999.4/人大复印资料1999.8]上海方言与北京方言疑问代词比较研究(徐烈炯合作)[中国语言学的新拓展,香港城市大学1999]动词重叠核心意义、派生意义和格式意义(吴吟合作)(汉语学报2000.1,湖北教育出版社)《HSK对外汉语水平考试词典》编写的原则与方法(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香港方言外来词比较研究(语言文字应用2000.3,人大复印资料2000.10)“一面P,一面Q”的语义类型及相关句式(王伟丽合作)[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3]2001(6篇)1.试论名词重叠AABB式语法意义及其他(吴吟合作)(语文研究2001.1)2.“v+满”的句法语义分析(税昌锡合作)(日本《现代中国语研究》2001.2)3.《现代汉语口语句法特点研究序言》(香港鹭达出版公司2001.5)4.汉语语法研究必须走向世界(胡建华合作)(世界汉语教学2001.2)5.名词的动态性及其鉴别标准(刘焱合作)(汉语学习2001.6)6.说新崛起的汉语语法学史评学(税昌锡合作)(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1.6)2002(5篇)1.“或者”单用、双用与多用的条件制约(周有斌合作)(语文研究2002.3)2.“是不是VP”肯定性倾向及其类型学意义(朱彦合作)(世界汉语教学2002.3,人大复印资料2003.1)3. 比字句强制性语义要求的句法表现(刘焱合作)(汉语学习2002.5)4. 现代汉语课程教材的实践与创新意识(中国大学教学2002.12)5.谈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以及语言点的设置(语言理论与语言教学,香港教育学院出版2002)2003(6篇)1.陕北方言的正反是非问句(王鹏翔合作)(方言2003.1)2.汉语虚词研究的新起点——评现代汉语虚词丛书(汉语学习2003.4)3.“宁可”格式研究及方法论意义(周有斌合作)(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5)4.新世纪汉语语法研究的几点思考(语言科学2003.4)5.《标题语法》述评(周娟合作)(语文研究2003.6)6.“人家”的指代功能与语义分析(语法研究和探索(十二),商务印书馆2003)2004(8篇)1.现代汉语通论教材编写的创新意识(语文论丛八,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2.“语义语法”说略(暨南学报2004.1,人大复印资料2004.5)3.建立“理解语言学”刍议(赵春利合作)(修辞学习2004.1)4.动宾组合中的制约与反制约关系(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1)5.功能主义与汉语语法研究(罗晓英合作)(汉语学习2004.5,人大复印2005.5)6.“别”字句的语法意义及其对否定项的选择(罗晓英合作)(世界汉语教学2004.4)7.“也”字句与相似性原则(刘焱合作)(庆祝中国语文创刊50周年国际研讨会纪念文集,商务印书馆2004.12)8.当前汉语语法研究的特点与发展趋势(21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商务印书馆2004、5)2005(9篇)1.从语义到形式的研究新思路(罗晓英合作)(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1)2.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的回顾与思考(周芍合作)(暨南学报2005.1)3.语义特征的界定与提取方法(周芍合作)(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1)4.“致使把字句”与“省隐被字句”的语用解释(赵春利合作)(汉语学习2005.4)5.“好”的话语功能分析(朱晓亚合作)(中国语文2005.5)6.香港词语比较研究(浸会大学《人文中国》第11期,2005.8)7.语法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周芍合作)(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4)8.“副+名”组合与语义指向新品种(吴立红合作)(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6,复印2006.2)9.香港社区英文词语夹用现象剖析(吴立红合作)(语言文字应用2005.4)2006(11篇)1.关于语义范畴的理论思考(赵春利合作)(世界汉语教学2006.1)2.试探介词“对”的语法化过程(周芍合作)(语文研究2006.1)3.论语义特征的语法分类(税昌锡合作)(汉语学习2006.1)4.副词“可”的语义分化及其语用解释(罗晓英合作)(暨南学报2006.2)5.汉语谓宾动词的配价研究(王伟丽合作)(语言学问题论丛,三联书店2006.2)6.语义的多维研究序(《语义的多维研究》,语文出版社2006.2)7.港式中文与语言变异(石定栩合作)(华东师大学报2006.2)8.汉语语法的动态研究序言(汉语语法的动态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1)9.含动名词组合的语义分析(周日安合作)(湘潭大学学报2006.5)10.“把字句”“被字句”的认知解释(邢福义主编《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11.浙江学者对现代语言学研究的贡献及其特色(汉语史学刊第6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2)2007年(11篇)1.“V一把”中V的泛化与“一把”的词汇化(中国语文2007.1)2.论“太”修饰形容词的动态变化现象(汉语学习2007.1)3.汉语递进范畴研究序言(汉语递进范畴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1)4.汉语方言正反问比较的几点思考(周娟合作)(暨南大学学报2007.2)5.港式中文的变异特点及其形成机制(石定栩合作)(《山高水长——丁邦新70寿庆论文集,台湾中央研究院2007)6.美英式原型标记“.门”的类化和泛化(周日安合作)(外国语2007.4)7.“NP1有NP2很AP”歧义格式的分化规则(赵春利合作)(语言研究2007.2)8.上海方言的话题疑问句和命题疑问句(华东师大学报2007.4)9.建立以语义特征为标志的汉语复句新系统刍议(世界汉语教学2007.4)10.林焘先生追忆(《林焘先生纪念文集》,商务印书馆2007.10)11.生成语言学背景下的汉语语法及翻译研究序言(《生成语言学背景下的汉语语法及翻译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0)2008年(12篇)1.探索新的理论方法,重铸中国修辞学的辉煌(修辞学习2008.2)2.网络时代汉语嬗变的动态观(马喆合作)(语言文字应用2008.3)3.“动+介+宾”结构的语义模式及认知场景(周娟合作)(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3)4.由“是”构成的三种附加问比较研究(甘肃社会科学2008.4)5.“连A也.都B”框式结构的争议及其框式化进程(语言科学2008.4,复印2008.11)6.从“手机”看不同华语社区同义词群的竞争与选择(刘杰合作)(语文研究2008.4)(新华文摘2009.3全文转载)7.试论“责怪”义标记格式“都是NP” (郑娟曼合作)(汉语学习2008.5)8.“好不好”的否定功用(郑娟曼合作)(暨南学报2008.4)9.教材的精品意识与精品课程建设(中国大学教学2008.5)10.徐通锵先生二三事(《徐通锵先生纪念文集》商务印书馆2008.7)11.几回回梦里回北大……(《未名湖之恋》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12.港式中文与语言接触理论(佛山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4)2009年(9篇)1.从准定语看结构重组的基本原则(山西大学学报2009.1)2.21世纪汉语语法研究的宏观思考(澳门语言学学刊2009.1)3.论反义方位复合词的约量表达(马喆合作)(学术研究2009.3)4.说框式结构“想x就x”(丁倩合作)(华文学院学报2009.3)5.新兴组合“X一下”的泛化趋势及其修辞价值(马婧合作)(修辞学习2009.2)6.香港地区大学普通话教学与考核的互动(王玲玲合作)(中国大学教学2009年第8期)7.上海方言疑问句近百年来的演变和特点(日本《现代中国语研究》2009.11)8.从“V给”句式的类化看语义的决定性原则(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6,复印2010.3)9.“美女”面称的争议及其社会语言学调查(语言文字应用2009.4)2010年(9篇)1.析一种新兴的主观强加性贬义格式(刘杰合作)(语言与翻译2010.1)2.“A到O”结构的语义类型及认知模式(王宜广合作)(暨南学报2010.2)3.“没A没B”框式结构的语义增值及贬义倾向(袁志刚合作)(语文研究2010.3)4.非真值性判断“不是A,而是B”句式研究(王宜广合作)(世界汉语教学2010.3)5.“一A一B”框式结构的位序原则及其构式语义(崔少娟合作,当代修辞学2010.3)6.《新时期汉语语法学史》自序(汉语学习2010.4)7.汉语反递句式的语义信息结构分析(周静合作)(宁夏大学学报2010.6)8.《名名组合的句法语义研究》序(周日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7)9.北大,我心中永不枯竭的源泉(《我们的学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2011年(9篇) 1.新世纪汉语语法研究的特点和趋势(汉语学习2011.1)2.“半A半B”框式结构及相关格式比较(黄燕旋合作)(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2)3.“幸亏”类副词的句法语义.虚化轨迹以及历史层次(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3)4. 汉语框式结构说略(中国语文2011.3)5.评《汉语语法论》的历史地位兼论其“句型”学说(新疆克拉玛依学刊2011.3)6.上海话句末助词“快勒”新解(石定栩合作)(《南方语言学》2011.3,暨南大学出版社)7.汉语社区词的典型性及其鉴定标准(刘宗保合作)(语文研究2011.3)8.社会与认知视角下的歧义研究新探索——评《现代汉语歧义识别与消解的认知研究》(当代修辞学2011.4)9.两岸汉语“男生”“女生”的指称比较(杨海明合作)(语言文字应用2011.4)2012年1.移动动词“来”的会话策略与虚化假设(张寒冰合作)(暨南学报2012.1)2.语言服务业与语言服务学(北华大学学报2012)3.估测副词群的功能比较(《汉藏语学报》2012)4.论汉语语法研究的北大精神(商务印书馆2012)5.是非问内部类型的特点及其比较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12)6.说新兴框式结构“X你个头”及其语义的固化(汉语学报2012)7.“罢了”的语法化进程及其语义的演变(刘晓晴合作)(古汉语研究2012)
2023-09-04 22:07:031

B类论文是什么意思

B类期刊主要依据ISIwebofscience收录的SCI期刊按其分类取各类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前50%的期刊;文科、管理学科按不超过2002年已经列入学校权威期刊总数的一半且每个二级学科最多1种的原则认定,由ISIwebofscience中SSCI、AHCI收录的期刊亦视为B类期刊。B类期刊,未被CSSCI收录的期刊,不列入“B类重要期刊”。ISSHP收录的论文(全文),《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收录的论文(3000字以上),“光明日报”(理论版)、“人民日报”(理论版)发表的论文(3000字以上),等同为在“B类重要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扩展资料:所谓的ABC类(有些地方称为一二三类)期刊,并不是统一的,这种分法,是各单位自己,结合省里的文件,根据自己单位研究的重点学科方向(比如文科和理工科的学校,重点学科是不一样的),从国际核心期刊、国内核心和部分非核心的刊物、报纸里面筛选,制定的一个属于自己的核心刊物目录。这里面既有公认的核心刊物,比如EI、cscd、cssci等等里面的全部或者部分刊物,也有没被任何核心数据库收录的,比如很多地方都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经济日报划归为自己的核心目录里面。A.B.C类期刊差别很大,以文学类的举例,如果一个高校文学类教授要想下一年能有带博士生资格,那么评定的这个几年必须要在A类核心上发表一篇以上的文章,相对来说很难,一般全国这种核心期刊也就10来个。如文学类的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争鸣等。B类相对来说要档次低一些,基本每个省都有这类刊物,如南京社会科学,湖南社会科学,甘肃社会科学等。一般的博士毕业生都要求发表B类论文2篇以上才有答辩资格,每年那些评副教授,教授的都要最少在B类上发表2-4篇核心。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期刊
2023-09-04 22:07:181

周绍良的主要作品

《周绍良文集》《红楼论集 周绍良论红楼梦》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6《梵宫 中国佛教建筑艺术》 周绍良主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6《绍良文集》 北京古籍出版社 2005《馂余杂记》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4《曹素公制墨世家》 古籍出版社 2002《 唐代墓志汇编续集》 周绍良,赵超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全唐文新编》 第1-22部(1-1000册) 周绍良主编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0《敦煌变文讲经文因缘辑校》 周绍良等辑校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8《百喻经今译》 尊者僧伽斯那著 中华书局 1993.9《周一良先生八十生日纪念论文集》 周绍良,田馀庆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1《唐代墓志汇编》 周绍良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 敦煌文学作品选》 周绍良等选注 中华书局 1987《 绍良丛稿》 齐鲁书社 1984《清代名墨谈丛》 文物出版社 1982《敦煌变文论文录》 周绍良,白化文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敦煌变文汇录》 周绍良编辑 上海出版公司 1954 周绍良论《红楼梦》《唐志丛考(续)》 文献 2007/01《唐志丛考》 文献 2006/04《唐才子传·戎昱传》笺证 文献 2004/02《周绍良藏古代小说版刻插图识语汇录(四)》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3/04明万历四十七年《会试中式题名》 文献 2002/04《唐才子传·王维传》笺证 文献 2002/03《佛说大藏经目录》因缘记——为启元白先生90华诞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3《周绍良藏古代小说版刻插图并识语汇录(三)》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0/04《周绍良藏古代小说版刻插图并识语汇录(二)》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0/03《周绍良藏古代小说版刻插图并识语汇录(一)》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0/02《唐才子传·齐己传》疏证 益阳师专学报 1996/01《首都红学家在研讨会上的发言》 红楼梦学刊 1995/03《在柏林禅寺观音殿落成典礼上的讲话》 法音 1995/07《一个建议》 法音 1995/01《中国佛教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法音 1993/12《〈敦煌文学概论〉序言》 社科纵横 1993/01《记明代新兴宗教的几本宝卷》 中国文化 1990/02《在明真法师示寂回向法会上的讲话》 法音 1989/08《五代俗讲僧圆鉴大师》 佛教文化 1989/00《辉禅上人过广济寺因赠》 法音 1988/11《敦煌文学刍议》 甘肃社会科学 1988/01《〈敦煌文学〉序 》 社科纵横 1988/03《唐志丛识》 文博 1987/05《闲话三分》 读书 1987/02《沙州图经》卷子 敦煌研究 1987/02《从石刻探讨契丹之改易国号》 北京社会科学 1986/02《大统历》 文博 1985/06《周叔弢传略》 晋阳学刊 1985/01《明万历年间为九莲菩萨编造的两部经》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85/02《雕红丛札》 红楼梦学刊 1981/03《清代的贡墨和御墨》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80/04《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 红楼梦学刊 1979/01
2023-09-04 22:07:351

晋书 傅玄传

庆阳地区古称北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很早以前,周人就在此建治。秦始皇统一六国,始治郡县,庆阳地区乃为北地郡。在这块黄土地上曾经出现过许多优秀的历史文化名人。东汉大哲学家王符,被称为“后汉三贤”之一,其著《潜夫论》流传深远。明代著名文学家李梦阳,被誉为明“前七子”之首,其书《空洞集》影响深广,他们都在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而魏晋之时的傅玄也是其中之一,他的不朽之著《傅子》及其乐府诗赋,同样在中国思想史和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晋书·傅玄传》称,“傅玄,字体奕,北地泥阳(即今甘肃宁县)人也。”虽为“显贵”,然著述不废,著作甚富。其“撰论经国九流及三史故事,评断得失,各为区例,名为《傅子》,为内外中篇,凡有四部六录,合百四十首,数十万言,并文集百余卷行于世。”备受时人及后人一致称赞。唐房玄龄撰《晋书》借晋司空王沈之言称道:《傅子》所论,“言富理济,经伦政体,存重儒教,足以塞扬墨之流遁,齐孙孟于往代。”将其与孟子、荀子并驾齐驱。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亦说:《傅子》所言“皆关切治道,阐启儒风,精意名言,往往而在,以视《论衡》《昌言》皆当逊之”。将其学术地位提高到王充《论衡》及仲长统《昌言》之上。正因为如此,晋武帝曾有诏说:傅玄“所陈便宜,言农事得失及水官兴废,又安边御胡政事宽猛之宜,申省周备,一二具之,此诚为国大本,当今急务也。”甚至就连清乾隆皇帝也称赞傅玄《傅子》“制事有良方。”然而,自南北朝以降,傅玄《傅子》散失甚多。所以,《唐书·经籍志》,《宋史·艺文志》及《崇文总目》等史书对傅玄《傅子》的记述都远不及《晋书·傅玄传》所言之数。直到清代,才有人开始对傅玄《傅子》的残篇搜集整理。清人严可均在数十年间花费很大气力,从《太平御览》、《北堂书钞》、《初学论》、《艺文类聚》、《群书治要》、《意林》等文献中钩稽出傅玄《傅子》残篇六卷,编入他所校辑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一书之中,前两卷为诗赋,后四卷即《傅子》。所辑较完整的政论二十余篇,史评史料数十条,才是傅玄《傅子》有了一个比较完备的文本。 《晋书·傅玄传》说傅玄死时“六十二岁”,未明其生卒之具体时间。据已故学者陆侃如先生考证,傅玄当生于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卒于西晋武帝咸宁四年(公元278年),是一位魏晋之际的历史人物。《晋书·傅玄传》言“玄少孤贫,博学善属文”,魏齐王芳正始初年,年仅二十出头的他就被州里举为秀才。正始六年选入著作,与著名“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共撰《魏书》。后任弘农太守,领典农校尉,“所居称职”。曹魏末年,司马昭设立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被封为鹑觚男爵,任晋王司马炎的散骑常侍。晋武帝时,晋为子爵,加附马都尉,官历御史中丞、太仆、司隶校尉等。可见,傅玄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曹魏时代,入晋步入“显贵”之后只仅活了十二年就死了。但他仕数朝、官六卿,对魏晋之际特别是晋初所面临的社会矛盾却了如指掌,明察秋毫。因而,为维护西晋王朝的长治久安曾提出过诸多切合时宜的建议和主张。诸如傅玄提出“国以民为本”。他认为欲求国治,必先安民。欲求安民,必先富民。在他看来,“民富则安,贫则危。”“民富则安乡重家,敬上而从教。贫则危乡轻家,相聚而犯上。饥寒切身,而不行非者寡矣。”而富民之要则在于“上息欲”。他说:“上欲无节,众下肆情,淫侈并兴,而百姓受其殃毒矣。”故“不息欲于上,而欲使下之安静,此犹火焚林,而索原野之不凋废者难矣。”为此,他明确告诫为治者,“安民则惠,黎民怀之,其为治之要乎。”又如傅玄认为“治国有二柄,一曰赏,二曰罚。赏者政之大德也,罚者政之大威也。人之所以畏天地者,以其能生而杀之也。为治审持二柄,能使杀生不妄,则其威德与天地并矣。”所以,他说“民之所好莫甚于生,所恶莫甚于死,善治民者,开其正道,因所好而赏之,则民乐其德也。塞其邪路,因所恶而罚之,则民畏其威矣。……故夫威德者,相须而济者也。”若“独任威刑而无德惠,则民不乐生。独任德惠而无威刑,则民不畏死。民不乐生,不可得而教也,民不畏死,不可得而治也。有国立政,能使其民可教可治者,唯威德足以相济者乎。”提出了德威相济、礼法并用的为治方略。再如傅玄倡导“国以贤兴。”他说:“贤者,圣人所与共治天下者也。故先王以举贤为急。”又说:“君不独兴,必有良臣。”“况帝王之佐,经国之任,可不审择其人乎。”充分肯定了贤能之士对于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作用。正是基于这一看法,他对魏晋时代世家贵族嫉贤弃能,以世族门弟取人,而又口口声声“称古多贤,患世无人”的九品中正制度提出批评:“贤能之士何世无之,何以知其然,舜兴而五臣显,武王兴而九贤进。齐桓之霸,管仲为之谋。秦孝之强,商君佐之以法。欲王则王佐至,欲霸则霸臣出,欲富国强兵而富国强兵之人往,求无不得,唱无不和,是以知天下之不乏贤也,顾求与不求耳,何忧天下之无人乎。”真可谓见地深刻,一针见血。正因为如此,傅玄及其《傅子》备受历代政治家和学者们的一致推崇。唐初谏仪大夫魏征为了给唐太宗提供“先王得失”之借鉴而编纂的《群书治安》就大量收录了傅玄《傅子》的政论和史论。中唐马总以旨在“上以防守教之失,中以补比事之阙,下以佐必文之绪”而编纂的《意林》,又再次选录傅玄《傅子》的大量政论,可以想见,唐代统治思想中必然渗透着傅玄的为治思想,傅玄的为治思想是唐统治者选择其为治之术的思想来源之一。由于唐统治者对傅玄《傅子》的推崇,唐以后历代官家私家藏书均有对傅玄《傅子》的抄录和引述。《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以及《唐书·经籍志》、《宋史·艺文志》、《崇文总目》等典籍和史书中均有傅玄《傅子》的篇章或记述。可以说,傅玄及其《傅子》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 傅玄《傅子》及其思想在中国哲学史,文学史和经济史上亦有其重要地位。在哲学上,傅玄基本上倾向于朴素唯物主义。他认为“元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他说:“浩浩元气,遐载太清,五行流迈,日月伐征,随时变化,庶物乃成。”又说:“昔在浑成时,两仪尚未分,阳升垂清景,阴降兴浮云,中和合氛氲,万物各异群。”以“元气”始分阴阳说明自然宇宙万物的生成和演化,发展了汉以来元气一元论的宇宙论,开了魏晋南北朝神灭论的先河。在文学创作上,傅玄着力于汉以来乐府歌辞的创作。乐府诗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其创作在傅玄之前还是非常有限的。今存汉乐府诗歌仅有三四十首。到了魏晋时代,尽管被傅玄早一辈的曹氏父子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终生倾力于乐府歌辞的创作,但今存的乐府诗,三曹合计也不及百篇。与傅玄同时代的阮籍没有乐府诗传世,嵇康也只有少量的乐府诗。比傅玄晚一辈的张华也只有十多首,陆机也不过四十来首。而据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收录傅玄乐府诗八十余首和清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收录傅玄乐府诗一百二十多首来看,傅玄是今存乐府诗创作数量最多的一位乐府诗人。所以,清沈德潜辑《古诗源》评论说“休奕诗,聪颖处时带累句,大约长于乐府”。刘勰《文心雕龙·乐府》更谓:“逮于晋世,则傅玄晓音,创立稚歌,以咏祖宗”。在经济思想方面。傅玄以民为本的分民定业论,以客观需要决定税赋的财政论,以提倡节俭,反对浪费的消费论,以重视农业,强调兴修水利的农业生产论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看出,傅玄是以其卓越的才华称著于魏晋,是魏晋时代一位杰出政论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傅玄及其《傅子》的思想属性,尽管《晋书·傅玄传》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一再称其“存重儒教”,“尊贵儒学”,“阐启儒风”。而事实上并非纯儒,在他的思想中表现出了明显的杂家倾向。他倡导儒学礼乐的教化作用,见其思想中儒学礼教占重要地位;他注意刑法,倡导德威相济,礼法并用,无疑受到汉代陆贾、贾谊、董仲舒的思想影响;他强调观行重事,主张考绩,又可窥见先秦荀子、汉代王充的思想痕迹;他关于元气始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论似乎同东汉王符有其一定联系。而且《周易》之学、黄老思想均在傅玄《傅子》中有所表现。因此,博采众家之说,兼融并蓄,自成一家之言;论学致力于经世济民,论政力切时弊,无空疏浮泛之辞乃傅玄及其《傅子》的基本特征。从《傅子》的文风来看,朴实无华,义理雅正,雄辨有力,流畅通晓,逻辑严紧,尤其辨风是傅玄《傅子》的重要风格。从文章的表现手法来看,引物连类,论事以喻,以近及远,以微阐幽是傅玄《傅子》的重要特点。他勤奋好学,刚正不阿,关心生产,注重人才,同情人民的疾苦,重视国家的统一等思想和品格,以至于在今天,仍然对于我们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傅玄其人其书及其思想,自古及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在历史上唐房玄龄撰《晋书》首立《傅玄传》,开了历史上傅玄研究的先例。房氏的《傅玄传》全面介绍了傅玄其人及其事迹和学说,为人们认识和了解傅玄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房玄龄是历史上傅玄研究的第一人。与房氏同时代的魏征编纂的《群书治要》,首开了后世历代官家私家藏书抄录引述傅玄《傅子》的先风。清《四库全书》更认为傅玄《傅子》的学术成就远远超出他同时代的所有学者,就连汉代王充的《论衡》和仲长统的《昌言》也不能与之相比。尽管其说未必妥当,但由于突出了傅玄及其《傅子》,这就引起了人们对于傅玄的关注。清人严可均编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从浩如烟海的典籍和文献中辑录傅玄《傅子》四卷,诗赋二卷以及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清丁福保《全汉三国魏晋南北朝诗》、清沈德潜《古诗源》均为人们认识了解和研究傅玄及其思想保存了珍贵的文本。当然,事实求是的讲,对傅玄及其思想的研究是从新中国建立以后才开始的。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半个世纪当中,傅玄研究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据现有资料看,仅有《傅玄秦女休行本事考》一文见于《经世季刊》二卷三期外,我们还再找不到有关傅玄研究的只言片语。新中国成立以后,学术界一些老前辈诸如侯外庐、胡寄窗、游国恩等先生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把傅玄纳入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之系统,进行了科学的研究和评论,揭开了傅玄研究的序幕,开拓了傅玄研究的领域。 1950年,侯外庐先生的《中国思想通史》出版,该书第二卷第十八章第三节“魏晋佛老思想的分野与儒道两家神灭思想的兴起”中以“傅玄—杨泉的学派及其神灭论思想”为标题,介绍了傅玄的哲学思想。该书说道:“南北朝时期,反佛的神灭论者,多是与道家混合了的,或吸收了道家思想中科学精神的儒家,这种学风实由傅杨开其端绪”。1957年《中国思想通史》修订再版,其第三卷第八章第三节“魏晋佛老思想的融合与分野,儒道两家神灭思想的兴起”中再以“傅玄—杨泉的学派及其神灭论思想”为标题,明确提出傅玄是唯物主义者。该书言道:“傅杨的‘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九州之外皆水也"的观点能吸收当时自然科学成果来说明宇宙,既不陷于虚无飘渺的玄想,也没有附加神秘的内容,这正表明他们是唯物主义者。”并说:“在佛教与老庄的神学思想盛行的时代,能够保存进步神灭论的遗产,自属难能可贵。”肯定了傅玄在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1966年,胡寄窗先生的《中国经济思想史》出版,该书第二卷第七章“公元第三、第四世纪的经济思想”的第二节以“傅玄的经济思想”为标题,从“分民定业”,“财政观点”,“农业问题”,“货币概念”等方面全面论述了傅玄的经济思想,并评论说:“傅玄的经济思想,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要算接触面比较广阔的。”肯定了傅玄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1963年,游国恩先生的《中国文学史》出版,该书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二章“西晋文学”第一节以“傅玄张华”为标题,介绍了傅玄的文学思想及其影响。游国恩先生说,“傅玄以乐府诗见长。……一部分乐府诗却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传统,反映了社会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其中尤以反映妇女问题的作品为最突出。……颇有汉魏风骨。”“傅玄的一些描写爱情的小诗有着较高的艺术成就。……傅玄的这一类诗善用比兴,构思新巧,语言情深,清丽可喜。”肯定了傅玄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在学术界前辈拓荒性研究的基础上,1961年6月23日《甘肃日报》发表署名苏丰、江夏的《晋初诗人傅玄》的专题文章,这是建国以来傅玄研究见诸于报刊的唯一一篇专论。1963年,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史专家,北京大学教授张岱年先生在中华书局出版的《文史》第三辑上发表题为《<物理论>与<傅子>是否“一家之学”》的专论,首次对侯外庐先生的“傅杨学派”提出争鸣。张先生认为,“杨泉的《物理论》与傅玄的《傅子》本来是不相干的,二家思想也是泾渭有别的。”他根据清人严可均与叶德辉的考证,指出“没有什么理由认为二书是不清楚的。”强调“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来认定杨泉的学说和傅玄的学说是一家之学。”这是建国以来国内傅玄研究公开见于学术刊物的第一篇争鸣文章。改革开放以来,傅玄及其思想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1979年,赵光勇先生在《陕西师大学报》第二期发表《傅玄论》;1980年,穆长青先生在《甘肃文艺》第十一期发表《傅玄》;1981年,魏明安先生在《甘肃师大学报》第二期发表《傅玄是太康作家吗》;1984年,穆纪元先生在《甘肃社会科学》第五期发表《傅玄的美学思想》;同年,赵以武先生在《甘肃社会科学》第二期发表《论傅玄的乐府诗》;1992年,高新民先生在《庆阳师专学报》连续发表《傅玄及其“傅子” 》、《傅玄<傅子>的写作时代及其思想辨析》、《论傅玄的政治思想》等;刘治立先生先后在《史学研究》1998年第2期发表《傅玄及其史学》、在《成都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发表《<傅子>与<三演义>》、在《洛阳师院学报》2000年第3期发表《傅玄与魏征合论》、在《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发表《傅玄教育观评析》、在《固原师专学报》2001年第5期发表《傅玄作品中的易理》、在《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发表《傅玄的以德治国思想》、在《史学论丛》第10辑发表《清代学者的<傅子>研究》;2003年,辛志凤先生在《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发表《傅玄及其<傅子>》。继而,兰州大学教授魏明安先生的《傅玄评传》1996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陇东学院教授高新民先生的《傅玄思想研究》1996年由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陇东学院副教授刘治立先生的《傅玄<傅子>今注今译》也将在近期出版。至此,可以说,傅玄研究日趋活跃,呈现出了令人可喜的局面。 特别需要提到的是,解放以后,为了继承和弘扬我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中华出局将傅玄《傅子》中的《马先生传》选入《中华活页文选》,并作评价。后又一度将其选入高中语文教材。1980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著名文学家大辞典》,比较详尽的介绍了傅玄的生平、事迹及其著述。198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已故学者陆侃如先生的《中古文学系年》,对傅玄的生平进行了系统考证。同时,新版《辞海》哲学分册和文字分册均收有傅玄辞条。而且,近年来庆阳地区也编辑出版过许多普及性读物,其中也多次提到傅玄和他的《傅子》等等。这就为人们认识和了解傅玄提供了广阔的渠道,知道傅玄名字的人越来越多,读其书想其人的读者日益增长。 我们相信,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深入发展,随着西部大开发和庆阳大发展,傅玄及其《傅子》研究必将取得新的成果。庆阳的腾飞与发展必将为傅玄及其《傅子》的研究创造新的机遇,而傅玄及其《傅子》的研究亦必将为庆阳的文化繁荣增添新的亮点,我们应该读读.谢谢! 回答者:郭乃之1 - 童生 一级 3-2 18:57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谢谢相关问题 u2022 谁能给我详细介绍一下《三国志》5虎上将里的魏延? u2022 对《三国志》一书贡献最大的人是谁 u2022 三国演义 u2022 吴蜀时期的南方初步开发资料!!!!!急用 u2022 帮忙找关于关羽的史书中的评价 其他回答 共 11 条 傅 玄:字休奕(217-279),北地泥阳(今陕西省耀县)人,西晋时哲学家、文学家,可算是傅姓族人有史以来最有学问的名人。其学问渊博,精通单律,于诗擅长乐府。在哲学上,把自然和人类历史都看作一种纯粹的自然过程,批判了有神论的世界观和玄学空谈。著有《傅子》等集传世,在晋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卒后被追封为清泉侯。 回答者:wenqiang_j - 门吏 二级 2-24 02:33 傅玄 《傅子》:晋傅元撰。玄字休奕,北地人。官至司隶校尉,封鹑觚子。《晋书·本传》称元撰论经国九流及三史故事,评断得失,各为区别,名为《傅子》。为内、外、中篇,凡有四部六录,合百四十首,数十万言行世。元初作内篇成,以示司空王沈。沈与元书曰:省足下所著书,言富理济,经纶政体,惟重儒教,足以塞杨、墨之流遁,齐孙、孟於往代。其为当时所重如此。 回答者:左左·右右 - 试用期 一级 2-24 02:37 傅玄 回答者:answeriori - 初学弟子 一级 2-24 11:03 傅玄,字休奕,公元217年生于北地郡宜阳,即今铜川市耀县。出身于官宦家庭,是西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幼时,父被罢官,同逃难河南,“专心诵学”。“性刚劲亮直,不能容人之短”。清高、孤赏、不落俗尘,同情农民。举秀才后,选为著作史,“撰集魏书”。再迁弘农太守。精心政务,忠于职守,数次上书,陈说治国之策,指出弊端。因政见超众,奏章明析,封鹑觚男”。 晋武帝即位,进傅玄“爵为子,加附马都尉”,与散骑常侍皇甫陶共掌“谏职”。傅玄以锐敏的眼光,提出在阶级、民族矛盾的实际情况下,应以“舜之化,开正直之路,体夏禹之至俭,举清远有礼之臣,以敦风节;未退虚鄙,以征不恪”。武帝赞同后,化针对晋社会依靠氏族,封官许愿,任人唯亲唯势,机构庞杂的情况,提出要以才录官,考察官员政绩,减少机构,使宦不废职于朝,国无旷官之累。又针对农业衰败,弃农商,富豪子弟游手好闲,不学无术的情况,提出“尊儒尚学,贵农商贱”。武帝甚悦,拜为“侍中”,成为近臣。 傅玄 公元268年,傅玄最有名的“五条政见”,针对当时水旱灾的情况,表达了他重农爱民的政治主张及反对“天命”的唯物观点,晋武帝十分赞许地说:“所陈五事,言农事得失及水官兴废,双安边御胡政事猛宽之宜,申省周备,一二具之,此诚为国大本,当信急务也”。乃下令按“五事”办理,并加傅玄为太仆。 傅玄一生,喜爱读书、写书。虽显贵,而著述不废,撰论经国九流及三史故事,共四部、六录,一百四十卷,数十万言。与文集百卷全为一书,起名《傅子》,刊行于世。文辞之美,深为世人所赞,足可以与《杨子》、《墨子》、《孙子》、《孟子》齐名。278年,卒于家中,年62岁,谥号“刚”,追封“清泉侯”。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72818.htm
2023-09-04 22:07:521

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学术成果

序号 姓名 职称 级别(未审) 论文著作项目获奖名称 刊物或出版社名称、获奖名称 出版年月 1 曹进 正高 B 公共新闻研究:理论、实践与批评 甘肃省第十二届社科优秀成果奖评奖二等奖 2011年1月 2 王琦杨文琴 正高 B 二语习得中的注意机制研究 甘肃省第十二届社科优秀成果奖评奖 二等奖 2011年1月 4 武和平 正高  西部地区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第六届“新标准”杯基础英语教育优秀论文大赛二等奖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编辑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主办) 2011年4月 19 周静 初级  第十五届“外研社中国银行杯”全国英语辩论赛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 2011年5月 82 曹文 中级  第十五届“外研社中国银行杯”全国英语辩论赛优秀评委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 2011年5月 83 曹文 中级 B 第十五届“外研社中国银行杯”全国英语辩论赛三等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 2011年5月 84 孙理和 中级  2009-2010年度参政议政工作 先进个人 中国民主同盟甘肃省委员会 2011年4月 134 郭亚文 中级 校级 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教学质量优秀教师奖 西北师范大学 2011年10月 135 郭亚文 中级 校级 西北师范大学2010-2011学年度“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 西北师范大学 2011年8月 136 尹鹏 初级 校级 西北师范大学2010-2011学年度“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 西北师范大学 2011年8月 145 武和平刘全国周雪殷刚魁王秀秀 正高 校级 体验——反思——实践:基于“专业发展范式”的英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西北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2011082) 2011年10月 147 赵卫博 副高 校级 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实验教学管理奖 西北师范大学 2011年10月 序号 姓名 职称 级别(未审) 论文著作项目获奖名称 刊物或出版社名称、获奖名称 出版年月 出版刊号 5 武和平 正高  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研究 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 2011年4月 2010-2013年NAFLE02113 6 武和平 正高 B1 优秀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 2011年10月 GPA115026(2万) 9 陈玉洪 中级 B1 帕慕克与东西方文学传统的比较研究(7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基金项目) 2011年9月 11YJC752002 10 刘全国 副高 A3 西藏自治区基础教育双语教学研究:模式构想与政策建议 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西藏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项目” 2011年8月  15 王秀秀 中级 D 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研究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一般规划课题 2011年6月 GS[2011]GHBG004 51 蒋世强 中级 D 高中英语网络自主学习监控体系的研究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 2011年6月  99 张宝林 中级 D 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西部地区中学生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一般规划课题 2011年6月  104 周亚莉 副高 校级 翻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2011014A) 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教学研究立项重点项目 2011年  113 姜秋霞 正高 校级 基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大学英语“体验翻译”教学实验研究(2011024B) 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教学研究立项一般项目 2011年11月  114 蔡兰珍 正高 校级 西部(甘肃)无语境大学英语学习者口语语用意识和能力培养实验性研究(2011025B) 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教学研究立项一般项目 2011年11月  115 凌茜 正高 校级 基于大学英语课堂的中国文化嵌入的实证研究(2011026B) 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教学研究立项一般项目 2011年11月  116 丁瑶 副高 校级 基于本土文化的依托式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研究(2011048B) 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教学研究立项一般项目 2011年11月  117 董晓华 副高 校级 基于4C/ID模式的翻译教学设计研究(2011049B) 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教学研究立项一般项目 2011年11月  118 吕文澎 副高 校级 “高级英语”课堂教学多模态话语研究(2011050B) 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教学研究立项一般项目 2011年11月  119 徐国柱 副高 校级 中国翻译教学模式研究的研究(2011051B) 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教学研究立项一般项目 2011年11月  120 韩波 中级 校级 英语阅读语篇分析教学对非专业学生的帮助(2011071B) 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教学研究立项一般项目 2011年11月  121 李莉 中级 校级 西部师范院校俄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研究(2011072B) 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教学研究立项一般项目 2011年11月  122 李升炜 中级 校级 英语专业本科《英国文学史》教材开发(2011073B) 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教学研究立项一般项目 2011年11月  123 孟庆利 中级 校级 日语精读课多媒体合作学习教学实验研究(2011074B) 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教学研究立项一般项目 2011年11月  124 余源 中级 校级 俄语专业(本科)建设探究(2011075B) 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教学研究立项一般项目 2011年11月  125 王国强 初级 校级 高师院校非师范日语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2011082B) 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教学研究立项一般项目 2011年11月   序号 姓名 职称 级别(未审) 论文著作项目获奖名称 刊物或出版社名称、获奖名称 出版年月 8 武和平张维民 正高 A2 后方法时代外语教学方法的重建 课程·教材·教法 2011年6月 11 王琳 中级 D ASSURE模型在信息检索教学中的应用 甘肃科技 2011年6月 12 王琳 中级 D 数字语言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发展  13 王琳 中级 D 数字网络语言实验室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科技资讯 2011年6月 14 王秀秀 中级 D 浅议高校图书馆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问题 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11年9月 16 王琦(1/2) 高级 B 英语教师在线合作行为:一项基于虚拟实践共同体的案例研究 外语电化教学 2011年7月 17 赵秀兰 副高 D 优美的诗句化不开浓浓的哀思——从《当丁香花开放在庭院时》评惠特曼的诗歌艺术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6月 18 武和平(1/2) 正高 B 网络游戏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述略 中国远程教育 2011年4月 20 李莉郎得明 中级 D 浅析俄罗斯传统家庭模式的成员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1年2月 21 李莉 中级 C 甘肃省英语专业二外俄语教学现状与改革对策 中国俄语教学 2011年2月 22 刘莉 中级 D 论外语课堂教学中学生语言创新能力的培养 潍坊学院学报 2011年2月 23 俞婷 正高 B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G381《中学外语教与学》2011年第2期 2011年第2期 24 黄彩霞 副高 D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自我提问研究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1年3月 25 靳琰张丽婷 正高 B 网络批评言语行为释究—基于网络论坛对“44个汉字整形”评论的语料分析 外语电化教学 2011年1月 26 靳琰杨昊昕 正高 B 自然语言的网络再造 电化教育研究  28 白丽梅(1/2) 副高 D 高中学生英语学习成败自我归因研究 海外英语 2011年7月 29 白丽梅(1/2) 副高 D 语言交际中的会话含意与语用推理 考试周刊 2011年2月 30 白丽梅(1/2) 副高 D 关联理论的语用推理特征 出国与就业 2011年3月 32 白丽梅(1/2) 副高 D 二语习得中的语法教学理论述评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1年2月 33 张晓燕 中级 D 他者的悲剧性存在—解读《野草在歌唱》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2月 34 张晓燕 中级 D 父权制社会中女性受支配的根源——《野草在歌唱》的女性主义解读 赤峰学院学报 2011年5月 35 张晓燕 中级 D 被困的灵魂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2011年5月 36 景芳洲(2/2) 中级  清末民初语言变革中的国家意识 社会科学论坛  37 景芳洲(2/2) 中级  清末的白话报刊与现代文学的发生 甘肃社会科学  38 蔡兰珍(2/2) 正高 C 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解析与对策—以武威市凉州区和寨九年制初级中学为例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1年7月 39 蔡兰珍(2/2) 正高 D 怎样提高课堂英语的可理解水平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1年11月 40 蔡兰珍 正高 C 跨文化研究工具翻译及原则 中美英语教学 2011年2月 42 宁振业 副高 C A Study on Teachers"Feedback of English Major Compositions 美中外语 2011年4月 43 马伊莎 中级 D 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变 海外英语 2011年3月 45 吕文澎王静 副高 C Progress and Prospects of Non-literary Transla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china Theory and Practice in Language Studies 2011年11月 46 周雪赵卫博赵鸿章 副高 B 基于Blog-Wiki混合技术的西部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管理平台构建分析 电化教育研究 2011年5月 49 周亚莉吴晓昱 副高 C 甘肃藏族地区英语新课程改革中的文化冲突:问题、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兰州学刊 2011年3月 50 任重远 副高 C Reading Aloud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language 美中外语 2011年7月 52 蒋世强 中级 C A Subcategory Study on English Causative Verb 美中外语 2011年8月 53 蒋世强陈玉洪 中级 D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甘肃省中学生英语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学理论 2011年4月 54 蒋世强黄彩霞 中级 D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自我提问研究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11年9月 55 蒋世强陈玉洪 中级 D 加强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促进英语学习方式的转变 读写算  58 王秀秀  D 浅谈学习型社会高校图书馆员的素质教育 甘肃科技 2011年1月 59 张丽萍 中级 D 从典型范畴角度看英汉宾语的词类,句法位置异同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3月 60 梁海英 中级 D 大学跨系选修课《英语教师课堂口语》教学中的行动研究 甘肃科技纵横 2011年8月 61 曹进(1/2) 正高 D 从概念合成理论视阈解读中国相声中的语言幽默 东南传播 2011年2月 62 龚贻 吕文澎 中级 C 语法隐喻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对《红楼梦》两个译本之比较 中美英语教学 2011年2月 64 曹进(1/2) 正高 D 央视“春晚”传播符号学解析 东南传播 2011年1月 65 武凌云 中级 D 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和二语习得的本质 科技信息 2011年10月 66 武凌云 中级 D 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综述 考试周刊 2011年2月 67 徐国柱 吕文澎 副高 C 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的社会取向 中美英语教学 2011年2月 68 杨晓红 中级 D 汉语新词英译方法小议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10月 69 曹步军 中级  《悲悼》的历史与人文重构 美国文学研究 2010年4月 70 孟庆利 中级 D 《枕草子》里自然风物描写的横向现实性特征—以与中国古典诗歌的比较为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11年10月 72 冯洁 中级 D 影响日语听力的因素及其对策 发展  73 冯洁 中级 D 大学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方法研究 甘肃科技纵横 2011年10月 74 钟莉婷 中级 C 语言磨蚀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的影响 中美英语教学 2011年2月 75 毛刚 钟莉婷 中级  弗莱论加拿大文学的发生发展 兰州大学学报 2011年5月 77 李升炜 中级 C 从《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看中美文化的冲突与交融 时代文学 2011年10月 78 李升炜 中级 D 《德伯家的苔丝》的“圣经”原型阐释 文学界 2011年6月 79 李升炜 中级 D 从《喜福会》的母亲形象解读女性主义 西安社会科学 2011年8月 81 刘全国 慕宝龙 副高 D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外语课堂三语接触模式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1年3月 85 杨海琴 中级 D 浅析“动态对等”原则指导下的“现代中文译本” 科教导刊 2011年4月 86 曹进 曹文 正高 D 言语交际视角下农民工语言使用的嬗变—以兰州市城关区及安宁区为例 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87 杨海琴 中级 D 口译特点与口译训练方法 科技文汇  88 曹文 中级 D 模因化之后的取舍:网络中的语言认同—从“门”字语言谈起 科技信息 2011年1月 89 杨晓红 中级 D 中国传统小说的诗学传统与林译小说的归化策略 文学界 2011年6月 90 姜秋霞 俞婷 正高 B 教学改革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描述分析与反思 中国外语 2011年7月 91 王素华 吕文澎 副高 C 论贝克特《马龙之死》的元小说叙事策略 前沿 2011年4月 92 王素华 副高 D 直面贝克特小说的荒谬艺术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2月 93 刘全国(1/2) 副高 C 我国民族地区英语课堂三语教学模式探索 青海民族研究 2011年1月 94 白丽梅杨玲 副高 D 成败归因对中学生英语学习行为影响研究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10月 95 王茹花 中级 D 论“文化翻译观”的创新与意义 校园英语《教研版》 2011年6月 96 王茹花 中级 D 新历史主义批评视野中的美国战争小说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1年6月 97 张宝林王茹花张生庭 中级 B 生态焦虑与人文反思——以《月亮谷》的个案管窥杰克伦敦的生态思想 甘肃社会科学 2011年11月 98 张宝林王朝一 中级 D 西部中学英语教学应加强学生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 安徽文学 2011年 101 吴晓昱 中级 D 清朝末年陕西新式学堂的外语教育对当今外语教育的启示 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11年11月 107 凌茜(1/2) 正高 C An Empirical Study of Using Imitation—Based Error Correction to Reduce Repeated Errors in English Writing of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1年10月 108 凌茜(1/2) 正高 D 浅析词块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11年9月 109 凌茜(1/2) 正高 D 高中英语预习任务设计探究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11年6月 111 梁海英 中级 C The Sapir-WhorfHypothesis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US-China Foreign Language 2011年9月 112 龚贻 中级 D 突出语篇意识的口译听力教学——以《高校英语听力教程》为例 海外英语 2011年11月上 126 张焕香 中级 D 夏目漱石前期三部曲中的“过去” 安徽文学 2011年 127 张焕香 中级  从早期三部曲看夏目漱石小说的传统美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1年6月 128 温省州  D 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工作探析 发展 2011年6月 129 温省州  D 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问题探究 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11年9月 130 温省州  D 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环境建设语言教学平台 甘肃科技纵横 2011年10月 131 温省州  D 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分析及职后培训问题探讨 甘肃科技纵横 2011年12月 137 代莉 中级 D 试探龙形象在中西文化中的不同意义 丝绸之路 2011年10月下半月 138 丁瑶 中级 D 大学英语学习者语法能力发展模式 海外英语 2011年11月 140 高育松薛小梅 副高 B 语义、频率和母语对中韩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中动结构的影响调查 现代外语 2011年2月 141 张清菡郭亚文 中级 D 《魔戒》的生态批评解读 东南传播 2011年12月 142 徐亚宁 中级 D 从语言的差异来看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4月 143 周雪 副高 D 一种教育时尚:课堂学习共同体 海外英语 2011年12月上 144 蒋贤萍 副高 D 莎士比亚的伦理诗学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2月 146 余源 中级 C 俄汉语中礼貌言语体裁——请求语的对比描写 言语与社会群体——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ISBN978-966-8736-05-7) 2011年
2023-09-04 22:08:021

祁志祥的主要论文

篇名 发表刊物 时间 平淡:中国古代诗苑中的一种风格美 文艺研究 1986年第3期 论审美主体对艺术的双重美学关系 文艺理论研究 1988年第1期 马克思恩格斯“人的本质”定义献疑 探索与争鸣 1988年第2期 论艺术家的情感素质 学习与探索 1988年第5期 文学情感特征的系统透视 内蒙古大学学报 1989年第3期 适性为美:庄子美学系统管窥 华东师大学报 1989年第4期 中国古代文学原理构思 社会科学 1990年第1期 曹雪芹创作思想管窥 红楼梦学刊 1990年第4期 古代文论中的“心物交融”说 文艺理论研究 1990年第6期 征古文化与古代文论 上海大学学报 1991年第1期 “意境”、“境界”、“意象”、“兴象”辨析 广州日报 1991年1月30日 古代文论中的“物我双会”说 文史哲 1991年第6期 “但见情性,不睹文字”说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第15辑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中国古代表现主义民族文论体系刍议 东方丛刊 1992年第1期 古代文论的总体创作方法论——“活法”说研究 学术月刊 1992年第4期 明清曲论中的接受美学 求索 1992年第4期 古代文论方法论的文化阐释 文艺理论研究 1992年第5期 “兴会”说:古代文论中的灵感论 华东师大学报 1992年第6期 “和”:华夏文化的超稳定系统 暨南大学学报 1993年第3期 现代科学思想的拓展与美学新变 文艺理论研究 1993年第4期 “人教”文化与古代文论 青海社会科学 1993年第5期 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观 河南大学学报 1994年第3期 “格律声色”说——中国古代文学的纯形式美论 中国韵文学刊 1995年第1期 华夏“和”文化与中国美学 青海社会科学 1995年第3期 新闻创优中的题材处理 声屏世界 1995年第7期 恩格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考辨 外国美学 第11辑 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汉字训诂与中国美学 贵州社会科学 1996年第1期 佛教“顿悟”说与美学灵感论 青海社会科学 1996年第4期 “无相”之美与“相教”之美 文艺理论研究 1997年第2期 佛教“三界唯心”论与“美是心影”说 苏州大学学报 1997年第2期 论美是普遍愉快的对象 学术月刊 1998年第1期 佛教美学:在反美学中建构美学 复旦学报 1998年第3期 大道至美——老子美学系统管窥 上海大学学报 1999年第3期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 文艺争鸣 1999年第6期 顾准:“用鲜血做墨水的笔杆子” 辽宁大学学报 2000年第1期 佛教的“般若”“禅定”学说与中国的“静观”“玄鉴”理论 云南社会科学 2000年第1期 “亦空亦有”的佛教世界观与“亦僧亦俗”的中国文化 青海社会科学 2000年第2期 佛教理论对审美认识论的影响 新疆大学学报 2000年第3期 佛教“无相而有相”的本体论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甘肃社会科学 2000年第3期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线条美 贵州社会科学 2000年第4期 美是什么? 文汇报 2000年12月30日 美是普遍愉快的对象 文汇报 2001年4月21日 论文艺是审美的精神形态——关于文艺本质的思考 文艺理论研究 2001年第6期 中国人学思想演进的总体把握 文化中国(加拿大) 2001年6月号 以“味”为美——中国古代关于美本质的哲学界定 学术月刊 2002年第1期 以“圆”为美——佛教关于现实美的变相否定之一 文史哲 2002年第1期 道家论以“淡”为美 贵州社会科学 2002年第3期 中国人学思想的古今演变 书屋 2002年第6期 同构为美——中国古代美本质的心理界说 上海大学学报 2002年第6期 龚自珍、魏源的时代归属 文汇读书周报 2002年11月1日 论中国古代的情感美学 人文论丛 2002年卷 以“心”为美——中国古代美学的表现精神 复旦学报 2003年第1期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系统整体观 文学评论 2003年第3期 以“道”为美——中国古代美学的道德精神 文艺理论研究 2003年第3期 以“文”为美 文艺研究 2003年第3期 以“妙”为美——道家论美在有中通无 上海师大学报 2003年第3期 新时期钱中文的理论贡献 学术月刊 2003年第4期 王元化先生的学术成就 学术月刊 2004年第1期 王弼美学:高扬本体之大美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4年第3期 老子美学:“孔德之容,唯道是从” 文艺理论研究 2004年第5期 “寂灭为乐”——佛教美本质观 东方丛刊 2004年第6期 中国古代文论的“用事”说 浙江社会科学 2004年第6期 文章、性情、文采——刘勰《文心雕龙》的美学意义 东方丛刊 2006年第1期 郭象美学:“任性”而“自得” 上海大学学报 2006年第2期 “定法”说——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具体方法论 文学评论 2006年第2期 柳宗元园记创作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 云南大学学报 2006年第2期 真幻说: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真实观 人文杂志 2007年第2期 胡寅《题酒边词》义考 中国美学研究 第2辑 三联出版社2007年3月版 新世纪中国美学研究的拓展 文艺理论研究 2007年第4期 文学与经济关系的学理考量 云南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 “文学以文字为准”——中国古代的文学特征论 厦门大学学报 2007年第5期 柳宗元园记创作刍议 文学遗产 2007年第5期 “任诞”与“雅量”:《世说新语》的美学观 上海市社会科学年会论文集 2007年卷 先秦至清末:中国古代人文思想史上的四次启蒙 学术月刊 2007年第8期 论华严宗以十为美的美学倾向 社会科学战线 2008年第6期 国学人文精神的现代传承 文艺理论研究 2008年第4期 中国人文思想史上的六次启蒙(上)(下)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8年第4、5期 “人权”入宪的历史回顾和意义评估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年会论文集 2008年卷 “和而不同”的实质是尊重公民的权利 北京日报理论周刊 2007年12月17日 梁启超美学:快乐至上的趣味主义 贵州社会科学 2009年第2期 富民利国、解放思想——邓小平人学思想的历史价值与现代意义 探索与争鸣 2009年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刊 中国美学史研究的观念更新与路径创新 学术月刊 2009年第7期 走向人学的文艺美学研究 学术月刊 2009年第7期 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 云南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 审美认识中“主客二分”的重新审视与评价 辽宁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 金圣叹的戏曲批评 长江学术 2010年第1期 生成论与本质论:美学本体论论争 学术月刊 2010年第3期 文艺学论争:“本质”,而不“主义” 学术月刊 2010年第3期 中国古代词体价值观的历史演变 文艺理论研究 2010年第2期 文学与经济关系的二律背反 学习与探索 2010年第5期 国学中的“民本”思想 文汇报·每周演讲专版 2010年7月17日
2023-09-04 22:08:191

所有权与经营权为什么要分离

简单来说就是为了提高效率所有者缺少足够的精力或者专业知识来管理企业如果是个小手工作坊,所有权与管理权一般是合一的因为规模不大,不需要太多精力,同时也不需要什么管理技巧
2023-09-04 22:08:4910

什么叫B类期刊

没有通用的的定义。
2023-09-04 22:10:213

《晋书》傅玄传译文

傅玄,字休奕,北地泥阳人也。玄少孤贫,博学善属文,解钟律。性刚劲亮直,不能容人之短。郡上计吏再举孝廉,太尉辟,皆不就。州举秀才,除郎中,与东海缪施俱以时誉选入著作,撰集魏书。后参安东、卫军军事,转温令,再迁弘农太守,领典农校尉。所居称职,数上书陈便宜,多所匡正。帝初即位,广纳直言,开不讳之路,玄及散骑常侍皇甫俄迁侍中.初,玄进皇甫陶,及入而抵,玄以事与陶争,言喧哗,为有司所奏,二人竟坐免官。陶共掌谏职。五年,迁太仆。时比年不登,羌胡扰边,诏公卿会议。玄应对所问,陈事切直,虽不尽施行,而常见优容。转司隶校尉.献皇后崩于弘训宫,设丧位。旧制,司隶于端门外坐,在诸卿上,绝席。其入殿,按本品秩在诸卿下,以次坐,不绝席。而谒者以弘训宫为殿内,制玄位在卿下。玄恚怒,厉声色而责谒者。谒者妄称尚书所处,玄对百僚而骂尚书以下。御史中丞庾纯奏玄不敬,玄又自表不以实,坐免官。然玄天性峻急,不能有所容;每有奏劾,或值日暮,捧白简,整簪带,竦踊不寐,坐而待旦译文:傅玄,字休奕,公元217年生于北地郡宜阳,即今铜川市耀县。出身于官宦家庭,是西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幼时,父被罢官,同逃难河南,“专心诵学”。“性刚劲亮直,不能容人之短”。清高、孤赏、不落俗尘,同情农民。举秀才后,选为著作史,“撰集魏书”。再迁弘农太守。精心政务,忠于职守,数次上书,陈说治国之策,指出弊端。因政见超众,奏章明析,封鹑觚男”。  晋武帝即位,进傅玄“爵为子,加驸马都尉”,与散骑常侍皇甫陶共掌“谏职”。傅玄以锐敏的眼光,提出在阶级、民族矛盾的实际情况下,应以“舜之化,开正直之路,体夏禹之至俭,举清远有礼之臣,以敦风节;未退虚鄙,以征不恪”。武帝赞同后,化针对晋社会依靠氏族,封官许愿,任人唯亲唯势,机构庞杂的情况,提出要以才录官,考察官员政绩,减少机构,使宦不废职于朝,国无旷官之累。又针对农业衰败,弃农商,富豪子弟游手好闲,不学无术的情况,提出“尊儒尚学,贵农商贱”。武帝甚悦,拜为“侍中”,成为近臣。  公元268年,傅玄最有名的“五条政见”,针对当时水旱灾的情况,表达了他重农爱民的政治主张及反对“天命”的唯物观点,晋武帝十分赞许地说:“所陈五事,言农事得失及水官兴废,双安边御胡政事猛宽之宜,申省周备,一二具之,此诚为国大本,当信急务也”。乃下令按“五事”办理,并加傅玄为太仆。  傅玄一生,喜爱读书、写书。虽显贵,而著述不废,撰论经国九流及三史故事,共四部、六录,一百四十卷,数十万言。与文集百卷全为一书,起名《傅子》,刊行于世。文辞之美,深为世人所赞,足可以与《杨子》、《墨子》、《孙子》、《孟子》齐名。现存5卷。原有集15卷。已散佚。明人著有《傅鹑觚集》。278年,卒于家中,年62岁,谥号“刚”,追封“清泉侯。
2023-09-04 22:10:533

张弛老师声音变现接单的是真实吗

骗子,说的7天之内无理由退款,到现在不退
2023-09-04 22:11:033

赵学勇是哪里人

赵学勇赵学勇(1953—),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中国梁实秋研究学会理事。中文名:赵学勇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陕西乾县出生日期:1953年职业:教师毕业院校:兰州大学中文系代表作品:《沈从文与东西方文化》,《中国现代作家与东西方文化》职称: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职务: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人物经历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点负责人。1977——2005年执教于兰州大学,期间,1987年任讲师,1992年任副教授,1995年1月任教授。曾担任兰州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兰州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所长(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兰州大学学报》主编、编委会主任。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科研工作,涉及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社团、流派,中国现当代重要作家,中国西部文学与文化,比较文学,中外影视文学等领域。2000年聘为博士生导师,至今培养博士生三十余人。兼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中国梁实秋研究学会理事。1977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留该系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工作;1987年,被评聘为讲师;1988年,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92年,评聘为副教授;1995年,评聘为教授;2001年,评聘为博士生导师;1977——2005年,执教于兰州大学,兼职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2005年,正式聘入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任博士生导师;2010年,在西安成立延安文艺中心并任主任一职。主讲课程《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现代小说流派》、《沈从文研究》等;硕士生课程:《20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中国当代文学思潮》、《中国现代作家专题研究》、《中国当代作家专题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现代社会》、《中国当代小说研究》等;博士生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论》、《中国现当代文学重要问题研究》等。主要贡献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科研工作,涉及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社团、流派,中国现当代重要作家,中国西部文学与文化,比较文学,中外影视文学等领域。出版专著3部,合著、参编著作十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学评论》等多家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百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等多家刊物转载、复印3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延安文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等十余项。1.中国新文学对自然生命形式的两次呼唤,兰州大学,1986,首届青年教师优秀论文奖;2.在历史的反思中探索,兰州大学,1987,青年教师优秀论文一等奖;3.沈从文研究,1979--1989年度,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4.现代文化建构的一个重要命题,甘肃省委,1992.10,社科优秀成果奖;5.在配套改革中全面提高《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教学质量,兰州大学,1992.12,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6.在配套改革中全面提高《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教学质量,甘肃省政府,1993.4,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7.办特色教育抓实践培养创国内一流硕士点,兰州大学,1997.1,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8.办特色教育抓实践培养创国内一流硕士点,甘肃省政府,1997.5,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9.生命从中午消失——路遥的小说世界,甘肃省委、省政府,1997.5,甘肃省第五届社会科学“兴隆奖”三等奖;10.府特殊津贴,(98)3600106号,国务院,1998.4;11.文化与人的同构——论现代中国作家的艺术精神,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2002.11,第八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2.更新教育观念,立足教学实践,优化《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兰州大学,2003.9,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3.左翼文学精神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论纲,甘肃省教育厅,2004、7,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二等奖;14.左翼文学精神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论纲,甘肃省委、省政府,2005.4,甘肃省第九次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5.消费文化语境中文学经典的处境和命运,陕西省政府,2009.11,陕西省第九次社科成果三等奖;16.革命·乡土·地域—中国当代西部小说史论,陕西省教育厅,2011、6,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7.革命·乡土·地域—中国当代西部小说史论,陕西省政府,2012,陕西省第十次社科成果(著作)二等奖;18.守望·追寻·创生:中国西部小说的历史形态与精神重构,陕西省教育厅,2013.5,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9.守望·追寻·创生:中国西部小说的历史形态与精神重构,2013年,陕西省第十一次社科成果(著作)二等奖。著作1.《沈从文与东西方文化》,独著,兰州大学出版社,1990年6月初版,2005年1月(修订版);2.《中国现代作家与东西方文化》,参著(吴小美等著),兰州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3.《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历史与现状》,参著(王瑶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4.《沈从文名作欣赏》,参著(赵园主编),中国和平出版社,1993年版(多次再版);5.《新文学与乡土中国—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与西部文学研究》,合著,兰州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6.《生命从中午消失—路遥的小说世界》,独著,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7.《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纲》,参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8.《文化与人的同构——论现代中国作家的艺术精神》,独著,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9.《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主编,教材,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版(多次再版);10.《现代中国文学精品文库》(大型文库),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11.《中国现当代文学通史》(教材),合编,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版(多次再版,高校文科通用教材);12.《中国新时期报告文学研究资料》,主编,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13.《中国电影简史》,编著,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多次再版);14.《外国电影简史》,编著,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多次再版);15.《革命·乡土·地域——中国当代西部小说史论》,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山西教育版社,2009年2月版,中国西部文学艺术与文化研究丛书(主编)16.《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2011年7月版;17.《中国现代文学经典》(1917—2010)精编本,参著(朱栋霖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版;18.《守望·追寻·创生∶中国西部小说的历史形态与精神重构》,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版。论文1.在历史的反思中探索——近年来沈从文研究述评,文学评论,1986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2.中国新文学对自然生命形式的两次呼唤,当代文艺思潮,1987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3.鲁迅·乡土文学·“生命”主题,兰州大学学报,1986年第4期,1987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论文摘登,1993年《中国文学年鉴》对该文评述;4.议“五四”文学创作的情绪特征,兰州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论文摘登;5.沈从文创作的哲学意识和审美选择,中国文学研究,1989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论文摘登;6.“五四”精神与当代参与意识,甘肃日报,1989年5月4日;7.现代文化建构的一个重要命题——论沈从文的文化观,吉首大学学报,1989年第1期(沈从文研究专号);8.20年代乡土文学与现代意识,兰州大学学报,1990年第3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论文摘登;9.人与文化:“乡下人”的思索——沈从文与福克纳的比较研究,兰州大学学报,1991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论文摘登;10.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困境与出路,北方论丛,1989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11.文明与传统的交战——论沈从文的道德观,甘肃社会科学,1992年第1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推荐论文12.论郁达夫创作的忧郁情结,兰州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13.文化深蕴中的艺术营造——论周作人的审美观,兰州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14、在配套改革中全面提高〈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教学质量,兰州大学学报,1993年高等教育专辑;15.沈从文创作的民俗构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4年第1期;16.论郁达夫的艺术个性,郭沫若研究第11辑(1994年);17.中国现代作家审美研究的突破,江汉论坛,1993年第10期,该文收入《国家八·五科研成果汇编》一书;18.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综论,兰州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19.中国乡土文学:从现代到当代西部海南师院学报,1994年第4期;20.人与文化:乡下人的追求——沈从文与贾平凹比较论,中国文学研究,1994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文摘报》专文评述;21.吴立昌与沈从文研究,复旦学报,1994年第5期;22.当代中国文化“商性”管窥,复旦《大潮》(经济·文化论丛),1994年第3期;23.“乡下人”的文化意识和审美追求——沈从文与贾平凹创作心理比较,小说评论,1994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24.中国现代文化人形象的自我塑造,兰州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25.张爱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兰州大学学报,1995年增刊;26.沈从文与民俗文化,吉首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沈从文研究》专号;27.探寻失落的生命之途,国风,1995年创刊号;28.路遥的乡士情结,兰州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该文多家刊物述评,延安大学《路遥研究专辑》转载;29.守望乡土:经验与悲愤,小说评论,1996年第3期;30.文明交汇处的痛苦,社会科学探索,1996年第4期;31.论新时期作家的自我意识及其演变,当代文坛,1997年第2期;32.理想主义者的精神探索——张承志研究评析,兰州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33.办特色教育抓实践培养创国内一流硕士点西北高等教育,1997年第1期;34.鲁迅研究中的儒学阴影,鲁迅研究月刊,1997年第1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该文引起广泛注目(张梦阳《中国鲁迅学通史》以较长篇幅述评);35.反抗危机者的史学背影——前期“新写实”批评的一种再思考,兰州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36.文学史意义的失构——“新写实”与五四现实主义文学传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年第1期;37.自然·生命·历史,读书,1999年第第3期;38.表现于洒脱背面的沉重——〈朝花夕拾〉与〈文化苦旅〉的精神联系,兰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39.审美遇合:东方的美丽与悲郁——沈从文与川端康成比较研究,飞天,2000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40.中国文学的本土化意义及前瞻,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4期;41.重读20世纪50年代小说经典,兰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42.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传统与现实处境,兰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43.九十年代的西北乡土小说,光明日报,2002年5月8日;44.“先锋”的堕落——重读残雪的小说,兰州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45.历史的重创与现实的悲伤,甘肃社会科学,1998年第1期;46.论张承志的精神个性,兰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47.全球化时代的西部乡土小说,唐都学刊,2003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3年第5期全文转载;48、左翼文学精神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论纲(上)、(下)兰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1、2期连载,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6、7期转载;49.《大漠祭》读法几种,小说评论,2003年第1期;50.乡土文学的走向与选择,小说评论,2003年第2期;51.重话20世纪“红色经典”,小说评论,2003年第5期;52.传统批评理念的现代表现——沈从文文学批评的审美特征,文艺研究,2003年第6期;53.1990年代:走向叙事自觉时期的短篇创作,兰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54.30年代的都市想象与叙事,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55.片面的深刻——论沈从文的都市小说,吉首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56.毕飞宇论——兼谈90年代文学现象,理论与创作,2004年第1期;57.“方法”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汕头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58.审美生成与本土化特征,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59.西部小说:概念、命名及历史呈现——当代西部小说与西北地域作家群考察之一,兰州大学学报,2005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60.鲁迅、茅盾比较研究的重要突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年第3期;61.论西部作家的文学精神,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4期,《新华文摘》辑目;62.主体意识、“本土化”与文学超越——当代西部小说与西北地域作家群考察之二,兰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63,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中国考试,2005年第6期;64.巴金的启蒙主义思想——《随想录》精神指归读解,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12期;65.革命叙事与史诗性追求的成功与缺失——从《创业史》看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西部小说,唐都学刊,2006年第1期;66.“文学中心”的转移与当代文学“新方向”的确立,山西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67.《新青年》·新世纪·新文学,江汉论坛,2006年第1期;68.家族文学研究的攻坚之作,中国文学研究,2006年第4期;69.消费时代的文学经典,文学评论,2006年第5期;70.消费文化语境中文学经典的处境和命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6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2006年第21期辑目,《文学评论》2006年第5期论文述要;71.当代文学中的非常态视角叙事研究——以《尘埃落定》《秦腔》《我的丁一之旅》为个案,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72.跨学科视域中的当代文学期刊研究,光明日报,2007年6月16日;73.地域文化与西部小说,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新华文摘要点文章辑目;74.鲁迅杂文研究十年,鲁迅研究月刊,2007年第7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7年第12期转载;75.新世纪文学中对失“根”者的叙事,文艺争鸣,2007年第12期;76.“汉学热”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学术月刊,2008年第5期,新华文摘2008年第20期辑目,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77.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研究述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第5期;78.叙事学视阈中的鲁迅阐释,鲁迅研究月刊,2008年第12期;79.路遥现象与中国当代文坛,小说评论,2008年第6期;80.生态文明意识中的西部小说,兰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81.书写“无须厄运特殊拨弄的悲剧”——比较沈从文与张爱玲对“存在”的探询,人文杂志,2009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9年第5期转载;82.一部近乎被遗忘的史诗——《复仇的火焰》的双向解读,民族文学研究,2009年第1期;83.“五四”新文学的启蒙指归与当代底层写作,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北京大学“纪念五四九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大会发言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年4期述评文章,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摘登(2009、6),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1期(总第73期)64-66页转载;84.论中国西部电影的文学改编,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85.非抒情时代的抒情文学——30年代抒情小说论,文学评论,2010年第1期;86.论长安文化精神对当代秦地作家的深层影响,人文杂志,2010年第2期,收录《长安学术》第1辑(商务印书馆2010年11月版),上海《社会科学报》摘录;87.转折·构建·流变——论中国当代文学“新方向”的确立及历史实践,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88.近年来甘肃城市小说的发展现状,小说评论,2010年第3期;89.和而不同: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寻根”现象与审美取向,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90.试论陕西当代小说创作的地域文化特色,山西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91.扩展历史文化视野提升西部文学品格,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5月25日;92.1979-2009:沈从文研究的几个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第6期;93.文学文化学视域中的作家研究,文学报,2010年10月21日;94.重新认识“延安文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延安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95.地理的空间与文学的意象——以贾平凹小说创作为例,人文地理,2011年第2期;96.“新生代”都市小说中生态美的缺失与重构——以邱华栋的都市小说为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97.新世纪:“底层叙事”的流变与省思,学术月刊,2011年第10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12年第1期转载;98.“美丽总是愁人的”——《边城》的悲剧诗学解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第9期;99.延安文艺与当代文化建设,陕西日报,2011年8月22日;100.经典的剥蚀:“柳青现象“的文学史叙事及反思,当代文坛,2011年第4期;101.欲望的纵情与狂欢——贾平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欲望叙事,兰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102.“老土地”的当代境遇及审美呈现——路遥与中国传统文化,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103.延安文艺研究:历史重评与当代性建构,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8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2012年第16期全文转载;104.延安文艺的大众化:历史实践与当代启示,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5月28日,“全国社科规划办网站”五月三十号“社科文库”“人文”一栏全文转载,人民网“理论版”2012年5月30日全文转载;105.延安文艺与现代中国文学,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13年第2期转载,中国社会科学网,2013年4月26日;106.论新世纪延安文艺研究的进展及其趋向,江汉论坛,2012年第9期;107.再议被文学史遮蔽的路遥,小说评论,2013年第1期;108.延安文艺与20世纪中国文学论纲,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新华文摘2013年第9期辑目;109.当代西部小说的三大主潮,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110.天地之宽与女性解放——延安女作家群述论,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7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10期全文转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13年第10期转载;111.人性的建构与解构——沈从文与张爱玲比较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年第9期;112.对“民国文学”研究视角的反思,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11月1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学坛新论”,2013年11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在线,2013年11月1日“热点文章”,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要览·阶段成果(2013);113.“视角”的限制与“边界”延展的困境——对于“民国文学”构想及其研究视角的思考,厦门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114.沈从文:从边城走向世界,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4月11日(文学版B01);115.雷达的文学评论与中国化批评诗学建设(中国化批评诗学建构中雷达的角色),甘肃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116.东方智慧:寻找“身体”的自由之境——老舍与村上春树短篇小说中的“身体”意象之比较,文艺争鸣,2014年第7期;117.论延安文艺的现代性追求及特征,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高等学报文科学术文摘》2015年第1期摘录,《文学学报》2014年第5期全文转载;118.延安时期文学启蒙思潮的历史演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第9期;119.延安文学:现代性与民族性的双重追求,厦门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文学学报》2015年第1期全文转载;120.文学史书写的鲁迅“形塑”及演变——以唐_、钱理群、严家炎编《文学史》为例,文艺争鸣,2015年第1期;121.追求一种有温度的“书写”——以路遥的写作为例,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6期,《文学学报》2015年第6期全文转载;122.延安女作家创作中集体与边缘的双重叙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年第9期;123.现代主义诗学理论拓展的一个重要界碑——重读袁可嘉的“新诗现代化”理论,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5年第17辑。科研项目1.中国现代乡土文学与西部文学研究,国家教委青年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1990-1992,已完成;2.中国当代文学思潮与流派研究,横向,人文社会科学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已完成;3.自学考试制度与素质教育关系研究,甘肃省教育厅,已完成;4.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学传播与影响研究,横向,西安交通大学,已完成;5.当代西北地域作家群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4BZW049,2004.5-2006.12,已完成,鉴定等级(良好)证书号:20080404;6.世纪之交的甘肃文学研究,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2005.9-2006.9,已完成;7.当代陕西作家的文学接受与史学评价现象研究,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08K001,2008.9—2009.6,已完成;8.中国西部文化与文学艺术研究,兰州大学“985”工程重点项目,2003-2006,已完成;9.中国西部小说的历史形态与精神重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
2023-09-04 22:11:181

行政管理的核心期刊是??

中国行政管理 管理世界
2023-09-04 22:11:383

什么叫B类期刊

B类期刊主要依据ISIwebofscience收录的SCI期刊按其分类取各类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前50%的期刊;文科、管理学科按不超过2002年已经列入学校权威期刊总数的一半且每个二级学科最多1种的原则认定,由ISIwebofscience中SSCI、AHCI收录的期刊亦视为B类期刊。B类期刊,未被CSSCI收录的期刊,不列入“B类重要期刊”。ISSHP收录的论文(全文),《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收录的论文(3000字以上),“光明日报”(理论版)、“人民日报”(理论版)发表的论文(3000字以上),等同为在“B类重要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扩展资料:所谓的ABC类(有些地方称为一二三类)期刊,并不是统一的,这种分法,是各单位自己,结合省里的文件,根据自己单位研究的重点学科方向(比如文科和理工科的学校,重点学科是不一样的),从国际核心期刊、国内核心和部分非核心的刊物、报纸里面筛选,制定的一个属于自己的核心刊物目录。这里面既有公认的核心刊物,比如EI、cscd、cssci等等里面的全部或者部分刊物,也有没被任何核心数据库收录的,比如很多地方都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经济日报划归为自己的核心目录里面。A.B.C类期刊差别很大,以文学类的举例,如果一个高校文学类教授要想下一年能有带博士生资格,那么评定的这个几年必须要在A类核心上发表一篇以上的文章,相对来说很难,一般全国这种核心期刊也就10来个。如文学类的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争鸣等。B类相对来说要档次低一些,基本每个省都有这类刊物,如南京社会科学,湖南社会科学,甘肃社会科学等。一般的博士毕业生都要求发表B类论文2篇以上才有答辩资格,每年那些评副教授,教授的都要最少在B类上发表2-4篇核心。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期刊
2023-09-04 22:11:481

《三国志》中“傅子”是谁?

傅玄
2023-09-04 22:12:0411

赖大仁的主要论文目录

当前文艺与理论批评中的审美价值观 中州学刊 2007/04当前文艺与理论批评中的价值观问题 文学评论 2007/04当代文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回归基本问题 学习与探索 2007/01文学理论课程教学:理念与方法 中国大学教学 2007/02唯物史观视野中的意识形态与文艺 学习与探索 2006/06当前文学面临的危机不容忽视——兼答管怀国的质疑 学术月刊 2006/06大众娱乐文化的一个“范本”——“超女现象”的文化解读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6/01文学批评理论研究:观念与方法——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的意义 文艺评论 2006/01文学理论批评化:趋势与问题 甘肃社会科学 2006/01论生态美学研究的价值立场 社会科学辑刊 2005/06文学研究:终结还是再生?——米勒文学研究“终结论”解读 学习与探索 2005/03文学“终结论”与“距离说”——兼谈当前文学的危机 学术月刊 2005/05图像化扩张与“文学性”坚守 文学评论 2005/02语文学习与人文教育——关于语文与文学关系的现实思考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文学精神价值重建的必要与可能——近十年来文学精神价值重建问题讨论述评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5/01全球化时代的艺术观念 粤海风 2004/04全球化时代的文学与文论:何往与何为——全球化时代的文学与文论发展前景问题讨论述评 文艺评论 2004/05全球化语境与文学研究的转向——近年来“文化研究转向”问题讨论述评 江汉论坛 2004/07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研究文学?——关于米勒近期的“文学研究”观念 文艺理论研究 2004/05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的现代性问题——近年来文学理论现代性问题讨论述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4文学主体性:自觉与自由 理论与创作 2004/03从文学理论教学看当代文论建设与创新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5浸润东方文化精神的民艺美学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3/01中西文化精神论略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3/02当代文学批评形态重构:必要与可能 文艺评论 2001/0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文论发展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420世纪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型与发展 学习与探索 2001/0590年代文学研究:一种新视野 《文艺评论》、《新华文摘》 2001年第3期、2001年第8期当代文论创新建构中的几个问题 《文艺报》、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 2001年7月、2002年第1期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学立场 《文艺报》、《文艺报·文萃》作家出版社2001年8月、2001年12月当代文艺批评的功能性缺失 《文论报》、《新华文摘》 2001年8月、2001年第11期某些“后”、“新”文学现象评析 《文艺报》2001年10月从人学基点看文艺精神价值取向 《文艺报》、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 2000年1月、2000年第4期关于90年代文学转型 《创作评谭》、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 2000年第2期、2000年第9期当代文学批评形态重构:必要与可能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文艺评论》2000年第2期、2001年第1期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的转型与建构 载《反思与超越——20世纪中国文学与理论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年9月出版关于当代文艺学建设的一点思考——兼对“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命题的质疑 载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主编《文学论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建构问题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2文化转型中的精神突围——《高老庄》的文化意蕴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0/02关于文艺本质特性问题的思考——读王元骧先生几篇近作有感 社会科学战线 2000/03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形态略论 青海社会科学 1999/02“意识形态”及相关概念辨析 吉安师专学报 1999/02让自强与博爱的精神更广泛地传播──评报告文学集《自强之歌》 中国图书评论 1999/12关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当代形态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9/04文学批评的角色定位与价值定位 《文艺评论》、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 1999年第1期、1999年第5期呼唤文学批评的学术性——关于90年代文学批评的思考 (第二作者) 《文艺报》、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9年4月、1999年第6期面对后现代文化 《东方》、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 1999年第7期、2000年第1期关于文学批评形态学研究 《江西师大学报》、《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9年第3期、1999年第6期、2000年第1期文学批评中的主体观问题 《人民日报》、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 1998年4月1998年第5期新时期文学批评的转型与探索 《江西师大学报》、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8年第2期、1998年第9期文学批评的自我诊治 《文论报》、《新华文摘》 1998年7月、1998年第10期西方文学批评形态演变轨迹探析 《学习与探索》、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 1998年第5期、1999年第1期相对主义批评的逻辑悖论 《文论报》、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 1998年9月、1998年第11期文学批评形态研究的思路与构想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3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的转型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7/06形态学与文学批评 学习与探索 1997/05马克思主义人学及其当代意义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1996/04创作与批评的观念——兼谈《废都》及其评论 小说评论 1996/04当代文艺学体系论纲 《学习与探索》、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 1994年第1、2期连载;1994年第5期论文学接受系统 《学习与探索》、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 1993年第2期、1993年第5期试论文学价值的生成与实现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04读《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丛书》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3/01关于文学文本论的思考 中州学刊 1993/02论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价值观 河北学刊 1993/01论文学批评的形态 学习与探索 1992/02从实际出发论文艺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02辩证理解意识形态与文艺问题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04正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 江淮论坛 1992/01马克思人类学美学思想略论 青海社会科学 1992/01正确理解马恩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 《江淮论坛》 1992年第1期新现实主义的辩证发展 《文艺理论家》、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3中国文学年鉴》1992年第1期、1992年第9期论新时期文学精神 《创作评谭》1992年第2期《大决战》的史剧品格 《人民日报》1992年8月关于陌生环境与典型人物 《飞天》 1992年第9期辩正理解意识形态与文艺问题 《江西师大学报》1992年第4期当代小说形态论 《文艺理论家》1992年第4期关于文学本体论的思考 学习与探索 1991/01马克思主义人类学与文艺问题 中州学刊 1991/06论马克思晚年的社会人类学研究 《晋阳学刊》 1991年第1期文学的超越与回归——对近年文学与现实关系的一种反思 《飞天》 1991年第10期交感论与对应说——中西诗论的一个比较 《创作评谭》1991年第4期关于主体论的思考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 1990年第1期、1990年第5期复印论汤显祖的情与梦 《争鸣》、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近代文学研究》 1990年第4期、1990年第11期现实主义:当代的新发展 《创作评谭》 1990年第3期文学民族化:从封闭到开放 《飞天》1990年第12期关于文学价值论的思考 中州学刊 1990/04佛教人生哲学的认识与评价 社会科学战线 1989/03马恩现实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04当代文学的新发展与现实主义的再认识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88/03当代文艺创作的意象化趋势 《今日论坛》 1988年第1期
2023-09-04 22:12:281

齐爱民的主要论文

1、《电子商务法学教学中的一个核心理论问题——论网络空间的域名权》(齐爱民),《人大复印资料》2004年第11期(全文转载),原载《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4期。2、《论电子档案中个人资料的法律保护》(齐爱民、贾淼),《人大复印资料》2005年第4期(全文转载),原载《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6期。3、《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示范法草案学者建议稿》,《河北法学》(核心期刊)2005年第5期。4、《论个人资料》(齐爱民),《法学》(核心期刊),2003年第8期。5、《德国个人资料保护法简论》(齐爱民),《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核心期刊)2004年第4期。6、《美德两国个人资料保护立法之比较——兼论我国个人资料保护立法的价值取向与基本立场》(齐爱民),《甘肃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4年第3期。7、《UNCITRAL电子订约公约大会评述》(齐爱民),《法学评论》(核心期刊)2004年第4期。8、《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示范法》(合著),《法学评论》(核心期刊)2004年第4期。9、《UNCITRAL电子商务工作组第四十届大会综述》(齐爱民),《现代法学》(核心期刊)2003年第5期。10、《电子订约中的风险负担原则》,《法律适用》(核心期刊)2005年第5期。11、《英国1998年个人资料保护法》(审校),载《知识产权文丛》(权威法学类论丛),郑成思教授主编,方正出版社2004年总第11卷。12、《土地法、动产法到信息法的社会历史变迁》(齐爱民),《河北法学》(核心期刊),2005年第1期。13、《论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卷》2005年第8期(全文转载),原载《苏州大学学报》(核心期刊),2005年第2期。14、《电子合同典型法律规则研究》(齐爱民),武汉大学学报(社科版)(核心期刊),2002年第2期。15、《信息技术与合同形式》(合著),《法学》(核心期刊),2002年第2期。16、《论电子签章及其法律效力》(齐爱民),《上海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17、《论网络空间的特征及其对法律的影响》(齐爱民),《贵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2期。18、《《洪湖水,浪打浪》著作权纠纷案程序问题评析》(齐爱民),《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19、《电子商务法学教学中的一个核心理论问题——论网络空间的域名权》(齐爱民),《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4期。20、《OECD<关于隐私保护与个人资料跨国流通的指针的建议>》(审校),《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21、《联合国1990年关于自动资料档案中个人资料的指南评析》,齐爱民、候巍,《河南警官司法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22、《网络虚拟财产的权利性质及其保护》(齐爱民、吕光通),载《中国物权法的理论探索》,孟勤国、黄莹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3、《我国电子签章立法的几个基本问题》(齐爱民、张海龙),载《互联网时代的法律问题》,杜敬明、唐建国主编,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24、《论电子签名认证机构的法定义务和民事赔偿责任》(齐爱民、张海龙),《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5期。25、《论美国政府政府信息公开之会议公开制度》,《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学论丛)》,2005年第1期。26、《网络时代合同法的最新发展》,《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27、《美国信息隐私立法透析》,《时代法学》,2005年第2期。28、《知识产权刑法保护客体的价值序位》(齐爱民、潘勤毅),《知识产权》2005年第3期。29、《完善知识产权临时禁令制度的构想》(齐爱民、盘佳),《中国版权》,2005年第3期。30、《论我国知识产权领域临时禁令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齐爱民、盘佳),《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教学论文专刊31、《论网络虚拟物的权利属性与法律保护》,《科技与法律》,2005年第3期。32、《论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客体》,《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2期。33、《论信息法的地位与体系》,《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34、《论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苏州大学学报》(核心期刊),2005年第2期。35、《电子商务法的地位与学科体系》,《学术论坛》,2006年第1期。36、《不畏浮云遮望眼——读郑成思先生主编的新作》,《知识产权》2006年第1期。
2023-09-04 22:12:401

李华瑞的论文目录

1.也评“澶渊之盟”历史教学 1984/022.宋代榷酤发达原因初探 西北师院学报 1985年增刊3.榷酤与北宋边防 西北师院学报 1986年增刊4.南宋抗金名将刘锜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025.试论西夏经营河西 兰州学刊1987/056.庆州兵变与王安石变法 甘肃社会科学1989/047.北宋仁宗时期联蕃制夏政策述论 河北学刊1989/068.宋代榷曲、特许酒户和万户酒制度简论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039.宋代蕃兵设置时间考 中国史研究 1990(4)10.中国烧酒起始的论争 中国史研究动态 1990(8)11.宋代榷酒制度中的买扑形式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0112.宋代酿酒业简述 中国史研究 1991/313.试论宋代酒价及酒的利润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1/314.宋代非商品酒的生产和管理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0315.论宋夏争夺西北少数民族的斗争 西北民族研究1991/0216.论金朝经营陕西 甘肃社会科学1992/0217.关于《青苗法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0318.中国烧酒起始探微 历史研究 1993/519.宋代酒课的征收方法析论 河北学刊1993/0221.宋代画市场初探 美术史论 1993/122.论宋初的西部边疆政策 西北史地 1993/123.宋代酒课征收的方法析论 河北学刊 1993/224.宋金太原之战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0625.论宋代酒业产销的管理体制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0326.关于宋代政治史的分期问题 甘肃社会科学1994/0227.北宋时期经济中心南移了吗?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4/0328.关于宋代酒课的几个问题——与杨师群同志商榷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4/0229.两宋改革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0430.宋代酒的销售简论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331.北宋抗金名将王禀事迹述评 中州学刊1995/0232.宋初黄老思想三题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0333.On the Origin of Alcohol in China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95/0434.读漆侠、乔幼梅先生《辽夏金经济史》书后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5/0435.宋初统治思想略论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0636.元朝人不修西夏史刍议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337.宋代建元与政治 中国史研究1996/0438.对《<宋代经济史>质疑》一文的驳议 李华瑞等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0439.对《〈宋代经济史〉质疑》一文的驳议(续) 李华瑞等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0140.贸易与西夏侵宋的关系 宁夏社会科学1997/0341.北宋朝野人士对西夏的看法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0442.西夏酿酒业初探 见:首届国际西夏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99843.关于宋初先南后北统一方针讨论中的几个问题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444.北宋末期及南宋与西夏的关系 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0345.论西夏联辽、联吐蕃抗宋 固原师专学报1998/0546.论宋哲宗元祐时期对西夏的政策 中州学刊1998/0647.论宋夏战争 河北学刊1999/0248.论北宋政治变革时期的文化 文献1999/0249.试论宋代工商业税收中的祖额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0250.《宋代货币与货币流通研究》评介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0/0251.论北宋与河湟吐蕃的关系河北 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0252.宋史研究的新视点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653.“国际宋史研讨会暨中国宋史研究会第九届年会”会议综述 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0154.唐末五代宋初的食人现象──兼说中国古代食人现象与文化陋俗的关系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155.从《续资治通鉴长编》注文看李焘对王安石及新法的态度 文史 2001/0256.四库馆臣对王安石及其法的评议 韩国宋辽金元史研究 2001/0557.南宋浙东学派对王安石变法的批判 史学月刊2001/0258.《武士的悲哀——北宋崇文抑武现象透析》评介 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0559.论李焘对《王安石日录》的取舍 抚州师专学报2001/0260.评《明清高利贷资本》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0261.漆侠先生访谈录 史学史研究2001/0362.南宋理学家对王安石新学的批判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163.南宋时期新学与理学的消长 史林 2002/0364.20世纪王安石及其变法研究回顾和瞻望(1900-1949)(日本)中国史学 2002/1265.也评朱熹论王安石见:漆侠先生纪念文集 200266.西夏纪念综考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2年西夏研究专号67.评邓广铭、漆侠五十年来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研究 河北学刊2003/0368.20世纪中日“唐宋变革”观研究述评史学理论研究2003/0469林希与《林希野史》见:李埏先生九十华诞论文集 200370.《西夏经济史》评介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0471.宋史研究现状与前瞻见:21世纪中国历史学展望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72.略论南宋政治上的“法祖宗倾向”韩国宋辽金元研究,2003(8)73.宋代妇女地位与宋代社会史研究 见邓小南主编 唐宋女性与社会 上海辞书出版社74.朱胜非与南宋和战文史 2004/0175.宋代思想的新诠释见:岳飞研究第五辑 中华书局,200476.九百年来社会变迁与王安石历史地位的沉浮(上) 河北学刊 2004/0277.2003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研究综述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4/0278.九百年来社会变迁与王安石历史地位的沉浮(下) 河北学刊 2004/0479.朱熹禳弭救荒思想述论 中国农史2004/0380.建国以来的宋史研究 中国史研究 2005年增刊81.《金宋史论丛》读后 史学集刊 2004/0382.宋代的酒文史知识 2004/0283.一桩难以了结的公案 北京日报 2005-3-7理论版84.论宋代乡村客户的社会流动 见:唐研究,2005年11卷(专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85.2004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研究述评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5/0286.《宋史》论赞评析 史学集刊 2005/0387.历史学视野中的政治 文化读书 2005/1088.建国以来的宋史研究 中国史研究 2005/S189.靖康之变 文史知识 2005/1190.北宋治河管理机制述论 中韩辽宋金元史研讨会论文,200591.20世纪西夏党项拓跋部族源及西夏国名研究见:20世纪西夏学,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92.从矿冶业看宋代经济光明日报2006-1-2893.论儒学与佛教在西夏文化中的地位见:10-13世纪北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94.北宋士大夫与王安石变法的兴起 史学集刊 2006/0195.西夏巡检简论 中国史研究 2006/0196.广知邃密求贯通——李华瑞教授访谈录 历史教学 2006/0397.2005年辽宋夏金元经济史研究述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6/0298.关于唐宋变革的两点思考 见:唐宋变革论 黄山出版社,200699.宋代历史小说中的王安石形象 见: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商务印书馆,2007100.九百年来王安石变法评议的演变与发展 历史教学 2007101.北宋黄河河防中的官员奖惩机制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1102.九百年来王安石变法评议的演变和发展 历史教学(高校版) 2007/04103.2006年辽宋西夏经济史研究述评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7/02104.北宋黄河河防中官员奖惩机制(与郭志安合作),河北大学学报,2007105.北宋治河与防边 见澶渊之盟新论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06.宋神宗与王安石共定“国是”考辩 文史哲 2008/01107.2007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研究述评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8/02108.北宋治理黄河的技术和费用 见: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新探索与新动向 三秦出版社,2008109.论宋代祭龙祈雨习俗的嬗变见:基调与变奏—七至二十世纪的中国台北“国立”政治大学历史系、日本中国史学会等,2008110.文天祥与南宋末年宰执之关系考 见:庆祝宁可先生八十华诞论文集 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111.宋代放生池考 见纪念邓广铭教授100周年诞辰国际宋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中华书局,2008112.王安石变法的再思考 河北学刊2008/05113.黑水城出土文献与西夏史研究 中国史研究2008/04114.论题:王安石历史地位沉浮透视 历史教学问题 2009/01115.近三十年来国内宋史研究方向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取向分析与思考 历史教学(高校版)2009/06116.唐宋变革论对国内宋史研究的影响中国史研究 2010/01117.劝分与宋代救荒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0/01118.改革开放以来宋史研究若干问题评述 史学月刊 2010/03119.西夏历史与文化 文史知识 2010/05120.唐宋变革论的由来与发展(上)2010/04121.唐宋变革论的由来与发展(下)2010/05122.北宋荒政的发展与变化 文史哲 2010/0612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变法 2011/01124.2010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研究述评李华瑞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1/02125.宋代救荒中的检田制度李华瑞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5126.宋代的捕蝗与祭蝗李华瑞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6127.南北宋社会变动与山水画风格之演变李华瑞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128.跟随漆侠师学宋史李华瑞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12/01129.“唐宋变革”论与唐宋之际的变革李华瑞 文史知识 2012/04130.2011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研究述评李华瑞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12/03注:更详细内容可参看李华瑞《宋夏关系史》附录五 作者论著目录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427-435页。
2023-09-04 22:12:571

西路军女战士蒙难记属于社会问题式报告文学作品吗

属于社会问题式报告文学作品。《西路军女战士蒙难记》是2001年6月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董汉河。一九三六年十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之后,以四方面军为主体的西路军两万一千余人在河西走廊惨遭失败,近两千名红军女战士几乎全部落入西北军阀马步芳之手。这些尽摧残和蹂躏的坚强女性,忍辱含冤,备受折磨;在以后的几十年历史风雨中,又长期蒙受不白之冤,大部分人默默地活到了今天。作者简介董汉河,1945年生于山东淄博,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理事,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甘肃社会科学》主编。著有长篇报告文学《西路军沉浮录》、《西路军战俘纪实》、电影《红流》电视剧《营救》及小说、散文百余篇,学术论著六十余篇(部)。
2023-09-04 22:13:271

肖晞的主要学术论著

1.“Chinese Education in Diplomacy”, China: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SSCI journal), Volume 10 Number 1(April 2012): pp.77-922.《关于中国安全战略的若干思考》,载《理论视野》(CSSCI来源期刊)2011年第6期,第51-54页(《新华文摘》2011年第21期全文转载,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外交》2011年第9期全文转载)3.《墨家思想对中国国际战略定位的启示》,载《国际观察》(CSSCI来源期刊)2011年第2期,第60-66页4.《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对中国外交的影响》,载《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来源期刊)2010年第2期,第188-194页5.《当代中国外交教学的缺失与启示》,载《世界经济与政治》(CSSCI来源期刊)2010年第5期,第66-79页(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外交》2010年第8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2010年第23期论点摘编)6.《中国外交战略定位:历史进程、现实基础与原则策略》,载《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来源期刊)2010年第3期,第78-83页7.《中国实施良种战略的必要性与路径探析》,载《社会科学战线》(CSSCI来源期刊)2010年第12期,第154-158页8.《中国国际角色与结构性认知》,载《求索》(CSSCI来源期刊)2010年第8期,第88-89页9.《中国国家利益的层次分析与新时期中国外交战略》,载《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第5-8页10.《中国外交战略定位:基于外部环境与国家利益的分析》,载《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第70-72页11.《“和”:中国外交理念的植根之道》,载《吉林日报》2009年10月17日理论版12.《对中国外交史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载《高教研究与实践》2003年第3期,第16-18页 13. 《国际战略惯性与苏联的命运》(第二作者),载《中国社会科学》(CSSCI来源期刊)2011年第6期,第184-192页14.《安全的获得与维持: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对安全问题的思索》,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CSSCI来源期刊)2010年第5期,第105-110页15.《冲突与战争的根源:三种主流国际战争观的分歧及其比较》,载《甘肃社会科学》(CSSCI来源期刊)2010年第5期,第124-127页16.《文化、情感与理性选择政治学:一个政治学的难题》,载《公共管理研究》(CSSCI来源集刊)第8卷(2010年8月出版),第53-63页(《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1期全文转载)17.《结构主义战争观:一个基于历史研究的评估》,载《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来源期刊)2010年第3期,第149-155页18.《新制度主义的新流派:话语性制度主义》,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CSSCI来源期刊)2010年第2期,第23-28页(《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0年第3期全文转载,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政治学》2010年第8期全文转载)19.《论文化对国际制度创新的影响》,载《东北亚论坛》(CSSCI来源期刊)2008年第5期,第41-45页20.《国际关系主流理论范式中的安全合作模式》,载《学习与探索》(CSSCI来源期刊)2008年第5期,第69-72页(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08年第12期全文转载)21.《和谐世界与权力政治观初探》,载《理论探索》(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2006年第3期,第41-43页 22.《东北亚安全走向与中国战略调整》,《教学与研究》(CSSCI来源期刊)2011年第7期,第75-80页(《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1期全文转载)23. “DPRK Integrity Important for Peace” (co-author), China Daily, March 1, 2011, A9.24.《冷战后东亚秩序的转型与中美两国的东亚战略》,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CSSCI来源期刊)2010年第1期,第34-41页(《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0年第2期学术卡片论点摘编)25.《东北亚非传统安全:问题领域与合作模式》,载《东北亚论坛》(CSSCI来源期刊)2010年第2期,第42-48页26.《地缘政治视角下的中日关系》,载《理论探索》(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2008年第6期,第131-132页、144页27.《东北亚安全合作的若干思考》,载《教学与研究》(CSSCI来源期刊)2007年第9期,第64-69页(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07年第12期全文转载)28.《中美在东亚安全结构中的冲突——2006年美国〈四年防务评估报告〉的一种解读》,载《东北亚论坛》(CSSCI来源期刊)2006年第6期,第62-66页29.《后冷战时期的中俄关系:回顾与展望》,载《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2006年第4期,第69-73页30.《冷战后美日同盟:从“漂流”到强化》,载《现代日本经济》(CSSCI来源期刊)2006年第3期,第12-16页(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06年第9期全文转载)31.《21世纪初东亚地缘政治与中国和平崛起的地缘战略》,载《黑龙江社会科学》(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2005年第4期,第73-75页32.《后冷战时期的中日关系——三大理论范式的多重解析》,载《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第44-46页33.《东北亚区域能源安全合作的现实与前景》,载《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第24-26页34.《冷战后美国外交战略解析》,载《史学集刊》(CSSCI来源期刊)2000年第3期,第70-74页 35.《西班牙巴斯克民族主义问题论析》,载《国际论坛》(CSSCI来源期刊)2010年第5期,第63-68页36.《从英国自由党的没落看政党的政策与政策理念》,载《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第28-30页 1.《东北亚地区安全战略研究》(合著),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2.《东北亚地区政治与安全报告(2012)》(参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3.《东北亚地区发展报告(2010)》(参编),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4.《中国外交史》(参编),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撰写第二章、第三章5.《地缘政治学》(参编),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撰写第七章
2023-09-04 22:13:471

张稞政是谁?

你说的是张克政(1980-),男,汉族,甘肃临洮人。自2006年7月起在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任教,2008年晋升为讲师。中文名张克政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甘肃临洮。人物经历2006年6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自2006年7月起在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任教,2008年晋升为讲师。主讲课程近三年,承担本科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有理论体系概论》和伦理学专业研究生《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任务。主要贡献近三年,发表学术论文8篇:(1)《冯友兰《新原人》之境界哲学与功夫理论》,《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2)《论冯友兰功利境界与道德境界之贯通》,《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3)《冯友兰“新理学”道德观论略》,《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4)《冯友兰“新理学”义利观及其当代意义略论》,《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道德建设中终极价值关怀的缺失及其深层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甘肃民族出版社;(6)《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7)《冯友兰“义”“利”观摭谈——以“人生境界说”为分析文本》,《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8)《冯友兰理性人性论刍议》,《洛阳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参编著作1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研究》,甘肃民族出版社,2009年9月(撰写第三章,6万余字)。主持课题3项:(1)2009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儒家人生观在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实践研究》(主持人);(2)2009年度西北民族大学中青年科研基金项目《“新理学”伦理思想及其当代意义研究》(主持人);(3)2011年度甘肃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十二五”时期甘肃省民族地区包容性增长问题研究》(主持人)。获奖记录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1项:国家民委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研究》,甘肃民族出版社,2009年9月)。获得教学成果奖1项:西北民族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运用中华民族传统人生观合理内容增强民族院校人生观教育实效性》)。?。。。
2023-09-04 22:14:001

杨乃坤的科研情况

主持和参加完成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主持完成辽宁省教育厅科研课题4项,主要参加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辽宁省科技厅科研立项2项。正在主持研究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研项目2项,辽宁省科技厅科研、辽宁省科协立项1项;出版《十年建设时期毛泽东经济思想研究》等学术专著7部。 论文、论著、课题名称 发表或立项时间 发表或立项载体名称 “虚君共和”与毛泽东向地方分权思想研究 2005.11 甘肃社会科学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特征分析 2006.12 当代青年研究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问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08.4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对沈阳市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思考 2009.7 辽宁大学学报 对鞍钢宪法内容实质的探讨 2003.6 党史文苑 毛泽东“两参一改三结合”企业管理思想评析 2002.8 “毛泽东思想概论”专辑高等教育出版社 关于国有与私营经济中劳动收入问题的比较研究 2003.10 经济视角 十年建设时期毛泽东经济思想研究十年建设时期毛泽东经济思想研究 2005.4 辽宁人民出版社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研究 2007.12 辽宁人民出版社 东北近代经济问题研究 2005.11 辽宁大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个人收入分配问题研究 2006.4 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5年辽宁省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 2006.2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年辽宁省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 2003.12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形势与政策教育教程 2006.4 中国言实出版社 落实05课改方案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 2007.12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办公室 针对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特点,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问题研究针对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特点,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问题研究 2005.12 辽宁省教育厅 我省大学生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研究 2008.12 辽宁省委宣传部 鞍钢宪法与毛泽东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思想研究 2003.10 辽宁省教育厅 毛泽东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思想研究 2004.11 辽宁省教育厅 东北解放初年 党对私营工商业政策及其在辽宁的实践研究 2002.12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办公室 执政党党内民主与监督问题研究 2000.10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办公室 新世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的研究 2006.1 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 国有企业实行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问题研究 2005.12 辽宁省教育厅 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2002.12 辽宁省教育厅 产业规划与循环经济的形成与建设 2007.12 辽宁省教育厅 不同所有制经济中劳动收入性质、源泉和数量分析 2001.10 辽宁省教育厅 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贡献 2007.8 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2006.8 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03年辽宁省科普资源状况及绩效的研究 2003.1 辽宁省科技厅
2023-09-04 22:14:091

胡颖的教育科研

主讲课程:  为本科生开设“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戏剧史”、“中国古代戏剧专题研究”等课程,  为研究生开设“中国古代戏剧史”、“中国古代小说史”、“中国古代散曲史”、“中国古代戏剧理论专题研究”、“话本小说研究”等课程。  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社科项目“失传元杂剧研究”、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点项目“丝路文化与西部当代戏剧研究”。 参与国家211重点项目:“丝路文化与敦煌文学”。  出版著作:   主持及参与撰写《失传元杂剧本事考说》(甘肃文化出版社 2002、8)、《中国文学史发展纲要》(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7、8)、《中国西部现代文学史》之戏剧影视部分(丁帆主编“十五”国家社会科学资助项目,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10)。此外,《甘肃傩文化研究》一书即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主要学术论文:  近年主要致力于元杂剧、戏曲田野调研等领域,小有收获,曾先后在《文艺研究》《甘肃社会科学》《曲艺》《社科纵横》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失传元杂剧〈秋夜蕊珠宫〉本事新考》、《庾天锡杂剧本事考说》、《吴昌龄杂剧<鬼子母揭钵记>本事考说》、《吴昌龄杂剧<哪吒太子眼睛记>本事考》、《元散曲“题红叶”故事考辨》、《对民间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考》、《傩.社火》、《永靖“七月跳会”渊源考》、《论敦煌变文》等。  主要荣誉及获奖情况:  2004年获兰州大学教学新秀一等奖,2003年专著《失传元杂剧本事考说》获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敦煌文艺奖”二等奖。
2023-09-04 22:14: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