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辩论题,贸易保护主义本国案例、

2023-09-15 12:20:52
共1条回复
Chen
中国受贸易保护主义影响加大
受国际贸易环境恶化的影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出口产品遭遇的贸易摩擦处于高发状态。贸易摩擦的显著特点是反倾销、反补贴的合并调查案件明显增加。与单纯的反倾销相比,“两反”不仅涉及到经营中的微观层面,还涉及政策制定和执行中的宏观层面,应对难度加大。

贸易保护主义壁垒包括什么?
1. 绿色壁垒。2.技术壁垒。3.贸易管理及其他。其政策主张上大多涉及自愿限制出口、补贴、国家贸易垄断等。特别是反倾销措施,具有很强的壁垒效应,是新贸易保护主义者极力主张的政策之一。出于危机下对本国产业的保护,各国都会加快新标准制定。“技术标准之争”将是09年中国外贸主要面临的摩擦方式。

相关推荐

新贸易保护主义以什么为主

新贸易保护主义以非关税措施为主。新贸易保护主义(NewTradeProtectionism)又被称为“超贸易保护主义”或“新重商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初才兴起的,以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为主要表现形式。目的是想规避多边贸易制度的约束,通过贸易保护,达到保护本国就业,维持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中的支配地位。它们在维护民族利益,保护资源与环境的旗帜下,行保护之目的,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隐蔽性,手段上的欺骗性和战略上的进攻性等特点。无论是新,或老的贸易保护主义,其中心思想是:任何一项经济政策都可能会影响到一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因而不同社会阶层或利益集团对此会有不同的反应,但两相相比,新贸易保护主义至少在表现形式上更胜一筹,具有强制性强,对贸易各方影响大而直接,受约束范围广和表现形式多样等特点。
2023-09-05 04:33:561

新贸易保护主义和旧贸易保护主义有何区别

你好,1.,新旧贸易保护主义区别的根本点在于旧贸易保护主义主要采用关税 壁垒,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保护手段以非关税为主。2.新贸易保护主义又被称为“超贸易保护主义”或“新重商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初才兴起的,以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为主要表现形式。目的是想规避多边贸易制度的约束,通过贸易保护,达到保护本国就业,维持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中的支配地位。
2023-09-05 04:34:081

为什么美国既是贸易自由化的倡导者,又是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源地?

自从1945年二战结束以后,美国总结了20年代末经济大萧条以来的经验教训,举起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大旗,美国在贸易自由化过程中获利巨大,据美国国际经济研究中心估计,进入20世纪后,每一个美国家庭从深化的自由贸易中每年增加收入达到9000美元,从这个角度看,美国倡导贸易自由化是必然的;与此同时,贸易自由化也损害了部分美国家庭的利益,特别是对就业的影响,以及在国际贸易中长期的贸易逆差,造成较大的压力,所以利益集团提出了一些新的措施来保护美国的产业和市场,这就是新贸易保护主义。
2023-09-05 04:34:201

判断】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在国际贸易自由化中出现了新贸易保护主义。直到当今,这一趋势仍未受到抑制.

命题正确。自从70年代开始,资本主义黄金20年宣告结束(OPEC成立,石油危机出现),经济出现衰退,以美元71年和73年连续贬值,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为标志,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调整贸易自由化政策,出现新保护贸易主义——以克服国际收支失衡,缓解国内经济危机----目前来看,这一趋势仍然没有受到抑制。
2023-09-05 04:34:401

多选: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是()

答案:ABCD解析: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是A.被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B.贸易保护措施多样化 C.转向更系统化的贸易管理制度D.受到保护的程度不断提高
2023-09-05 04:34:481

新贸易政策对中国的影响,你对其有何建议,举例说明?

新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从对外的角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与亲情心情和增强和增强国际的
2023-09-05 04:34:582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有哪些特点?对中国的贸易有何影响?我们如何面对?

  当代全球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十大特点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加快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进程,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发了新的贸易保护主义。与传统贸易保护相比,在关注的焦点、实施的手段、保护的方式、保护的动机和目的以及影响等方面表现出十大突出特点。一 新贸易保护关注的焦点在以往的贸易保护理论中,无论是发展中国家使用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还是流行于发达国家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其关注的焦点主要是经济问题,重点是产业的发展。所不同的是,前者保护的是幼稚产业,而后者保护的是战略性产业。但近年来流行的新贸易保护理论如保护就业论、保护环境论等,其关注的焦点已由经济问题扩展到社会问题,由产业发展转向了人本身。其中,保护就业论关注的是人的劳动权力,保护环境论关注的是人的生存环境,绿色壁垒关注的是人的健康和安全。由于新贸易保护关注焦点的变化,从而导致劳工标准、社会责任国际标准认证(SA8000)、产品质量认证标准,动植物检疫标准等成为发达国家实行贸易保护的重要工具。如美国、法国和意大利等正在讨论一项协议,要求中国所有纺织、成衣、玩具、鞋类等出口产品企业必须事先获得SA8000认证,否则将联合抵制进口。二 新贸易保护实施的手段为了保护本国产业的发展,在传统的贸易保护理论框架下,各国主要通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贸易政策实行进口限制。而在新贸易保护理论的框架下,由于保护关注的焦点变化,传统的贸易保护手段受到了局限,新贸易保护的手段发生了变化:(1)以保护公平贸易为由,滥用WTO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条款,通过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或者激励企业实行反倾销的方式,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如2000年10月美国通过的们白德修正案》,明确规定,美国财政部将海关征收的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以“抵消款”的形式发给提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申请的国内生产商。(2)以保护消费者安全和健康为由,通过建立新的动植物检验检疫措施、环境技术标准等削弱对方优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如2003年10月,欧委会出台《化学品注册、评估与许可规则(草案)》,要求用统一的“注册一评估一许可”体系管理化工品的生产、进口和销售。日本规定,2003年后,日本进口大米必须标明品种、产地、生产者姓名和认证号码等,否则禁止销售。(3)以维护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为由,通过建立新的社会责任国际标  准认证,削弱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目前,全球200多家跨国公司制定并推行了公司社会责任守则,要求供应商和合约工厂遵守劳工标准。据统计,在中国,已经有家乐福、耐克、阿迪达斯、雅芳、通用电气等50多家跨国公司开展了社会责任审核。有关专家预测,目前中国沿海地区有8000多家企业接受这类审核,50000多家企业准备随时接受检查。由于劳工标准涉及工人的年龄、加班时间、宿舍条件等人权问题,技术标准涉及一国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水平等问题,从而贸易保护的手段也由关税等贸易政策转向了劳工标准和技术标准等社会经济技术政策。 (四)保护手段更趋多样化 首先,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传统保护手段仍被频繁应用。其次,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标准等贸易壁垒花样翻新,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发达国家利用自身在环保和科技方面的优势,制定更高的环保、技术、商品和劳工标准,以削弱发展中国家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而获得的出口竞争力。由于这些新型贸易保护手段具有良好的定向性、隐蔽性和灵活性,其中一些技术和环保方面的要求以提升技术水平、维护消费者利益为出发点,甚至可以视为中性的贸易标准,加之WTO对这些贸易措施应用的限制并不统一,因而,其保护效果更为突出,进一步加剧了世界范围内的贸易摩擦。三 新贸易保护的方式在传统贸易保护框架下,贸易保护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等限制进口,建立国内产业保护的防线。受WTO降低关税和取消非关税壁垒等的限制,新贸易保护方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1)通过出口补贴、保护国内市场等方式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由限制进口转向扩大出口。如欧美以出口补贴支持空中客机和波音飞机的发展,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日本通过限制进口保护国内市场使本国半导体厂商获得规模经济优势,提高在国外市场的竞争力,达到扩大出口的目的。(2)通过多边贸易谈判将发达国家比较优势产业纳入WTO的框架,迫使其他国家开放市场,以扩大出口。如克林顿执政时期,通过乌拉圭回合谈判,将服务贸易纳入其中,打开了服务贸易市场。同时,又在1997年达成了《全球基础电讯协议》、《信息技术协议》、《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协议》,要求各成员国向外国公司开放电信市场、银行、证券、保险市场等,并在2000年1月实现相关信息技术产品的零关税。(3)通过确立劳工标准、技术标准等达到全面禁止进口的目的。如跨国公司将SA8000与企业的订单挂钩,不符合标准的不能出口;2002年1月,欧盟以从中国进口的部分动物源性食品中含有氯霉素残留和中国农药残留体系未达到要求为由,全面禁止从中国进口动物源性产品;2003年1月,欧委会公布第2003/03/EC号指令,禁止纺织晶和皮革制品中使用名为蓝色着色剂的偶氮染料,产品达不到该指令的不得进口。四 新贸易保护的动机和目的在传统的贸易保护框架下,幼稚产业论主要是发展中国家通过关税壁垒建立起本国产业保护的防线,战略性贸易政策主要是发达国家通过关税和补贴等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扩大市场份额,提高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而新贸易保护理论是从根本上削  弱甚至使对方丧失国际竞争力。其主要表现在:(1)通过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等削弱对方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如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平均征收高于工业国10倍以上的反倾销税。”(2)通过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使发展中国家丧失高附加价值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如2003年2月,欧盟公布《关于报废电子电气设备的第2002/96/EC号指令》和《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第2002/95/EC号指令》,要求对2005年8月13日以后投放市场的产品,生产者应以提供担保的方式,保证有关报废电子电气设备的收集、处理、回收和环保处置费用资金由生产者提供等。有关专家预测,电子电气设备两项指令将涉及国内2000多家企业和270亿美元出口,其实施将对中国机电产品对欧出口造成严重影响。(3)通过设置动植物检疫标准、劳工标准等,使发展中国家丧失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方面的国际竞争力。如发达国家不断提高出口水产晶包装的检疫标准,由原来的几项,十几项增加到几十项,导致近年来中国出口的水产品因包装不合格被驱逐出市场,损失高达70多亿;美国推行的社会责任认证对工人最低工资和工作时间等提出特殊要求,致使中国企业因成本支出过大,或未能通过SA8000认证而拿不到跨国公司的订单等。五 新贸易保护的成效无论采取哪一种贸易保护措施,其目的都是通过限制进口扩大出口,带动本国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获得最大经济利益。但大量的事实也表明,贸易保护的结果不仅没有达到保护的目的,获得经济利益,相反却付出了沉痛代价。在传统的贸易保护框架分析中我们看到,贸易保护的结果不仅使消费者受到损失,使生产者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且,由于勒纳对称效应,政府在限制别国进口的同时也限制了本国出口,使本国的出口贸易受到了影响。同时,近期英国财政部和贸工部发表的研究报告《贸易与全球经济:国际贸易在生产力、经济改革和增长中的作用》也显示,贸易保护主义也使全球经济遭受了巨大损失,发达国家持续的贸易壁垒使世界经济每年损失5000亿美元。在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今天,虽然没有翔实的数据论证新贸易保护对本国消费者、生产者以及一国带来的损失,但是从布什上台以来,美国实施新贸易保护的结果致使贸易逆差越来越大。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后关税的下降和非关税壁垒的取消,中国的贸易以两位数增长,超过经济增长速度,并迅速跃居世界第三大贸易国。由此可  以预测,新贸易保护主义也将遭遇传统贸易保护同样的代价。六 新贸易保护的影响在传统的贸易保护中,贸易保护的对象或者是国内幼稚产业、衰退产业,或者是国内战略性产业。以关税和数量限制等非关税壁垒措施实行贸易保护不仅直接影响一国相关产业,涉及微观经济领域,而且通过进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最终影响一国经济增长和就业。新贸易保护主义与此不同,由于新贸易保护的手段主要是通过劳工标准、环境标准、技术标准等实施贸易限制,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一律不能进口。而要使产品符合上述标准出口,必须改变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调整社会经济政策,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等,从而新贸易保护不仅影响到经济领域,而且会渗透到国内社会经济制度。如作为多哈谈判的新议题——贸易和环境问题,虽然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歧目前没有被纳人 WTO框架体系,但为了应对环境壁垒,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中国已经开始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提出建立循环经济。完善劳工法规,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步伐也正在加快。七 新贸易保护的起源经过近20年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已经由1/4提高到了1/3,出口贸易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以往主要出口农产晶和资源,变成主要出口制成品,生产高附加价值产品。Q)随着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地位的提高,在制成品出口中与发达国家竞争的加剧,发达国家对来白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开始实行严格的保护。不仅运用传统的贸易手段,以高于工业国4倍的高额关税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制成品进口,而且为了削弱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实力,一方面利用发达国家在技术方面的优势,通过设立严格的技术标准限制发展中国家出口,另一方面利用发展中国家在环境保护和劳动条件方面的弱势,通过多边贸易谈判极力将劳工标准纳人到WTO框架下,限制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如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美国和法国首次将劳工标准引入贸易中。其后,又在世贸组织成立后的首届部长级会议上,将劳工标准纳入WTO部长会议议题。《新加坡部长会议宣言》确认了劳工标准,但不将其与贸易直接挂钩。之后,美国又在WTO西雅图会议上,公开提出世界贸易组织建立对侵犯劳工权力的国家实行制裁机制,再一次企图将劳工标准问题纳入到谈判议程。重视环境保护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出劳工标准也有助于保护劳动者的  基本权利,但是无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环境保护及劳动条件方面的较大差距,将其与贸易挂钩,纳入WTO框架,不仅会削弱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方面的优势,严重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而且由于发展中国家市场的萎缩,也必将影响发达国家的市场开拓。八 新贸易保护的根源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一方面加快了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进程,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加剧了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发了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其主要表现在: (1)发达国家之间产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在国际多边贸易谈判中,发达国家对本国劣势产业实行保护,很难就共同关注的问题达成一致。如在多哈回合关于农产晶谈判中,在出口补贴方面,凯恩斯集团建议取消并禁止对农产品一切形式的出口补贴,而欧盟不同意完全终止或一次性大幅度削减出口补贴,认为凯恩斯集团提出的出口补贴建议是一种歧视,无法接受,主张渐进式削减出口补贴;在特殊保障措施方面,美国坚持取消特殊农业措施,而日本主张保留,并引入季节性和易腐烂农产晶的特殊保障机制。(2)发达国家内部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发达国家极力主张对本国优势产业实行自由贸易,并将其纳入到WTO统一框架中,对本国劣势产业实行贸易保护。如美国在乌拉圭回合中将本国优势产业服务业纳人WTO框架中,确立了《6艮务贸易总协定》,而对于本国劣势产业纺织品等通过配额和保障措施等实行限制保护。(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产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在国际多边贸易谈判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各自关心的议题中产生巨大的差异,很难达成共识,影响多边贸易谈判的进程。如在多哈回合谈判中,发达国家急于启动新加坡议题,即贸易与投资、贸易与竞争政策、政府采购透明度和贸易便利化的谈判,而发展中国家更多关注的是发达国家农产晶出口补贴和市场开放问题,两者巨大的差异和分歧导致坎昆会议失败,多哈回合的基本目标仍然没有实现。九 新贸易保护和传统贸易保护手段的关系降低关税,取消数量限制是WTO的基本原则。经过多次谈判,虽然发达国家整体平均关税水平较低,但在农产品和纺织品等领域,仍然利用传统的贸易保护手段——较高的关税保护本国劣势产业,关税高峰和关税升级的问题仍很严重:(1)在关税高峰方面,2003年欧盟所有产品的平均关税税率为6.4%,但在农产品领域,对肉类、  奶制品、加工的海产品和水果等仍然维持关税高峰,奶制品的最高关税达209. 9%。同样,按照国际关税高峰指标计算,美国纺织晶和服装的259类产品仍然保持较高的关税,其中,服装类产品的关税为33.3%,某些羊毛纤维的关税为31.5%。(2)在关税升级方面,欧盟在纺织品关税的制定上,原料平均税率为0.7%,而服装平均税率为11.9%,成衣的关税远远高于纺织原料的关税。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对部分产品仍然实行配额限制,如2003年日本对乳制品、皮鞋等20类产品实施关税配额管理。欧盟对中国出口的鞋类、陶、瓷餐具三类工业晶共9个税号项目下的产品实行数量限制等。此外,解决国际贸易争端时,为了维持公平贸易,关税和数量限制仍然是成员国实行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重要手段。与传统的贸易手段相比,只不过针对的国家和针对的产品有所不同而已。十 新贸易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的关系从国际贸易发展史来看,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经常是交替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世界经济由危机一复苏一高涨一萧条的变化,国际贸易政策的走向也经历了保护贸易一贸易自由化一新贸易保护的过程。而在当代,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国际背景下,由于全球产业结构处于大的调整中,世界经济增长缓慢,各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导致自由贸易和新贸易保护同时进行。其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在WT0多边贸易谈判中,将贸易与环境、贸易便利化、贸易与竞争政策、贸易与技术转让、贸易与债务、财政、电子商务等7个新议题列人多哈回合谈判中,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另一方面区域经济集团和双边贸易谈判发展迅速,对内统一实行开放政策,对外实行贸易保护。一方面发达国家极力主张启动“新加坡议题”;另一方面以巴西、印度、南非、阿根廷、中国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组成21国集团联合实行抵制。发达国家一方面在本国优势产业中极力主张实行自由贸易,如美国积极推动电子商务、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谈判,将其纳入到W,rO框架下;另一方面在本国劣势产业中通过各种手段实行贸易保护,如对纺织品和服装实行配额,对农产品实行补贴等措施。美国大选后,由于国内保护主义势力抬头,并且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在短期内很难从根本上消除,预计国际新贸易保护主义将更加盛行。但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自由贸易也将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
2023-09-05 04:35:071

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有利的地方

从网上搜的。在当前世界贸易自由化的总体趋势下,贸易保护主义也在以新的形式发展着。传统的贸易保护,一般表现为关税壁垒、政府对进口贸易及外汇的管制。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贸易保护主义则基本上采取以配额、补贴、许可证等新型的非关税制度为主要手段的贸易保护政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贸易自由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国际多边贸易体系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WTO已经作为正式法人取代了GATT。 一、新贸易保护主义现状  (一)新贸易保护采取的措施更加隐蔽  WTO成立以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配额、补贴、许可证制度等非关税贸易保护措施受到WTO规则的限制,越来越无法发挥作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为了减少贸易摩擦、获得最大利益,不得不从WTO规则中寻求可利用的措施。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侧重点转向农业领域  在WTO的条款规定下,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对工业产品的关税逐年走低。目前,发达国家的工业产品的平均关税水平在3%左右。然而,这些国家在农业领域的关税却恰恰相反,最典型的表现是对农业进行补贴和支持。例如:美国农业关税为11.9%、给农民的棉花补贴超过30 亿美元,欧盟农业关税为21.1%、每年给生产者的直接预算补贴高达1000 亿美元,日本农业关税为33.4%、对大米的补贴高达生产成本的700%。  (三)利用区域性经济一体化集团实施新贸易保护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了减少贸易摩擦新贸易保护主义不宜再以国家为基础实行贸易保护,而转变为以区域性经济一体化集团为基础实行贸易保护,既增强了区域内部经济实力也扩大了贸易保护的范围。成员国在集团内实行统一的规则进行自由贸易,而对非集团成员国建立贸易壁垒,阻止非成员国进入本区域的市场。  (四)劳工标准成为近年来新贸易保护问题的焦点  近十年间,美国等西方世界经济发达国家总是不遗余力地想把劳工标准纳入多边贸易体制。如果一国认为贸易伙伴提供的产品是由劳改犯、童工参与制造,或者是在没有安全和健康保障的条件下生产的,并且这些国家有证据证明上述事实存在,就会将贸易伙伴的产品拒之门外。目前来讲西方国家认为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劳工还未享有国际劳工公约所包括的结社自由、集体谈判、罢工等劳工的基本权益。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的影响  (一)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的不利影响  2005年我国成为按美元计价的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已经步入世界生产大国的行列,占据了全球经济较大的市场份额。同时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以及外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使得我国对外贸易纠纷问题日趋严峻。 1.新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我国商品拓展国际市场,削弱了传统商品的竞争优势。我国传统商品出口以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受技术水平、人员素质等因素的限制,商品的科技含量、质量较低并且难以迅速使之得到提高。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出于保护本国经济及生产者的利益等目的考虑,往往制定较高的质量标准以技术性标准限制我国“价廉”商品的进入,这对我国的商品出口制造了极大的障碍。  2.新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我国服务贸易及投资业务向世界范围扩展,打击了我国企业参与世界贸易活动的积极性。近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纠纷不仅发生在传统的商品贸易领域,而且还有向服务贸易及投资业务蔓延的趋势。以2005年我国中海油集团竞标收购美国尤尼科受阻一事为例,美国曲解及滥用WTO的国家安全条款,以不利于国家安全为由阻碍中海油集团的竞标。我国以并购的方式向海外投资遇到了极大阻力。同时欧盟和美国还批评我国在服务业领域,特别是金融和零售业对外开放程度远远不够,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标准、卫生环境、人权等方面加大施压力度。转(二)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的有利影响  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实行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这客观上刺激了我国企业为了跨过这些贸易保护措施不得不加大技术投资力度、提高技术水平、积极参与国际的各项认证。这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企业整体的素质水平。  三、我国面对新贸易保护主义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  (一)我国应积极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和诉讼程序解决贸易纠纷  可以使争议的双方和平、理性、可预见地解决争议体现了在争端解决中的不损害公正、不歧视的特点,可避免和防止贸易限制的扭曲,有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可见,WTO争端解决机制的一个主要作用,是能够确保经济弱国对经济强国的不公平贸易行为提出挑战。我国加入WTO五年来只有一起将贸易争端诉至WTO的案例。而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自2001年向WTO提起16起诉讼。我国应该积极利用这一机制,以谋取最大利益。  (二)我国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支持企业应对国外贸易壁垒  一方面政府可以利用自身信息优势帮助国内企业收集各国关于质量、技术、环保标准的信息,建立相关的资料库并及时更新。另一方面我国应积极鼓励企业联合起来应对(下接第31页)(上接第20页)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我国应借鉴国外经验,采取“谁应诉、谁受益”原则,在企业与政府携手应对的基础上, 鼓励涉案企业积极应诉、挽回市场;同时政府可以按我国成功的建立行业协会的经验,建立不同产品的行业协会,以行业协会代表全行业进行反倾销应诉,商务部专门代表国家,帮助企业与外国政府谈判。  (三)研究运用WTO规则, 完善我国的反倾销、反补贴及相关保障制度,实行有理有度的保护,避免国内的产业受到严重损害  目前WTO并不要求其成员国实行完全的自由贸易,不要求成员国取消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而是要求成员国依照各自国内的商品竞争力和发展状况,采取适合本国国情的、合理的保护措施。WTO第18条规定,发展中国家为了建立、发展新的工业或为了保护刚刚建立、尚不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产业即幼稚产业可实行进口限制。因此,我国应积极利用此类规则,完善我国的反倾销、反补贴及相关保障制度以保护相关产业,使其获得宝贵的发展时间,从而在国际竞争力上具有比较优势。  (四)我国应同广大发展中国家联合起来在WTO中共同争取达成相对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条款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1995年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占世界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3%,到2004年已达到前所未有的43%。在WTO现有的成员中,有2/3是来自发展中国家。我国应同广大发展中国家联合起来,积极参与WTO条款的制定。同时我国从总体经济增长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来看与发达国家均存在较大差距,仍属发展中地区,应该享有发展中国家待遇,因此我国应充分利用WTO中发展中国家的差别优惠待遇及相关优惠条款,发展我国对外贸易
2023-09-05 04:35:181

为什么非关税壁垒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手段?

因为它比起关税壁垒而言更加的隐蔽更加的灵活等等
2023-09-05 04:35:281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简答论述精选(续1)

16、试对李斯特保护幼稚产业理论学说作一评价(4)   积极意义:①保护幼稚产业理论把经济发展看作一个规律性的历史过程来研究,强调国际贸易中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强调各国应根据各自国家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选择对外贸易政策。   ②认为国家生产力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而建立高度发达的工业又是提高生产力的关键,因而有必要对国内处于发展中的、有前途的,但遭遇到国外有力竞争的产业部门采取适当的保护。   ③强调保护的过渡性和有选择性,强调贸易保护是达到发展工业、发展生产力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认为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将逐步降低保护,最终走向自由贸易。   ④对美、德当时经济政策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缺陷:①对生产力的理解比较含糊,对影响生产力的因素分析也很混乱。   ②以经济部门作为划分经济发展阶段的基础歪曲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真实过程。   ③保护对象的选择缺乏客观具体的标准。   17、简述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自由贸易理论的主要观点 (4)   ①自由贸易可以形成互相有利的国际分工。   ②扩大国民的实际收入。   ③自由贸易可以阻止垄断,加强竞争,提高经济效益。   ④自由贸易有利于提高利润率,促进资本积累。   18、简述二战后贸易自由化的表现形式。 (4)   ①大幅度削减关税   A、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成员国范围内大幅度地降低关税。   B、欧共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实行关税同盟,对内取消关税,对外通过谈判,达成关税减让协议,导致关税大幅度下降。   C、通过普遍优惠制的实施,发达国家对来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的进口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关税优惠。   ②降价或撤销非关税壁垒   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一些国家程度不同地放宽了进口数量限制,扩大了进口自由化;放宽或取消了外汇管制,实行货币自由兑换,促进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19、简述二战后贸易自由化的主要特点 (4)   ①美国成为战后贸易自由化的积极推行者。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大的经济和贸易国家。   ②各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战后贸易自由化建立了物质基础。   ③战后贸易自由化是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日益加强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因而带有浓重的政府干预色彩。   ④各种区域性贸易集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建立都是以贸易自由化为宗旨。   ⑤战后贸易自由化发展不平衡。发达国家之间贸易自由化超过它们对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自由化。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内部的自由化超过集团对外的贸易自由化。不同商品贸易自由化程度也不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自由化超过农产品的贸易自由化,机械设备的贸易自由化超过工业消费品的贸易自由化。   ⑥战后贸易自由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   20、简述贸易自由化作用评价(4)   ①战后贸易自由化推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的高速发展。   ②战后贸易自由化确立了各国贸易政策发展的总趋势。   ③战后贸易自由化为国家贸易、经济,为可通过协商、协调获得发展提供了先例。   21、简述管理贸易、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的区别 (4)   管理贸易是介于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之间,属于有组织的自由贸易。它是以协调国家经济利益为中心,以政府干预贸易环境为主导,以磋商谈判为轴心,对本国进出口贸易和全球贸易关系进行全面干预、协调和管理的一种贸易制度。   管理贸易不同于自由贸易,管理贸易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由竞争,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夹杂了许多人为干预因素。   管理贸易不同于保护贸易,保护贸易只关心本国的经济利益,而管   理贸易则是在寻求整体利益平衡的前提下,在兼顾贸易伙伴经济利益的同时,追求本国利益的化。   22、简述管理贸易实现的机制和途径 (4)   ①通过国际会议对贸易进行意向性的管理   ②地区贸易集团通过条约、协定和建立超国家机构对地区贸易进行管理③通过多边政府协定和组织对参加方的贸易关系进行管理   ④通过具体的商品协定和生产国组织对具体商品的产、销、价格进行管理   ⑤通过标准化对国际贸易行为、商品规格、质量进行管理   ⑥通过双边政府贸易协定或协议协调和管理双边贸易关系   ⑦各国政府加强对贸易活动的宏观干预   23、简述管理贸易政策评价(4)   ①管理贸易是在战后贸易自由化大趋势下,面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而出现的贸易体制。其目标是在自由贸易的原则基础上,协调相互之间的贸易关系,均分贸易利益,促进各方发展。作为一种新的贸易体制,它将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①纯粹的自由竞争让位于有组织的自由竞争或不完全的自由竞争。   ②自由贸易政策与保护贸易政策将让位于管理贸易政策。   ③国家之间经济利益的连带性和包容性增强。   ④国家的经济实力成为参与国际竞争、参与国际贸易利益分配的主要筹码。   24、简述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4)   ①被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   ②限制进口措施的重点从关税转向非关税   A非关税措施的项目日益繁杂   B非关税措施的利用范围日益扩大   C非关税措施的歧视性增长   ③贸易保护的重点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   ④贸易保护日益制度化、法律化。   25、简述垄断时期的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 (4)   与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相比,超保护贸易政策有着自己的特点:   ①不仅保护幼稚工业而且更多地保护国内发达的或出现衰落的工业。   ②不再是培养自由竞争的能力,而是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   ③不是防御性地限制进口,而是在垄断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对国外市场进行进攻性扩张。   ④不是保护代表先进势力的一般工业资产阶级,而是保护大垄断资产阶级。   ⑤保护政策的措施不仅有关税和贸易条约,还有其他各种奖出限入措施。   26、试述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的理论依据 (4)   凯恩斯在批判传统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以有效需求不足为基础,以边际消费倾向、边际资本效率、灵活偏好三个基本规律为核心,以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为政策基点,把对外贸易和国内就业结合起来,创立了保护就业理论,其追随者又充实和发展了凯恩斯的观点,从宏观角度论证了对外贸易差额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主张国家干预,实行奖出限入的政策,最终形成了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   ①投资乘数原理:认为一国投资量的变动与国民收入的变动之间客观存在一种依存关系,由投资而引发的国民收入变动往往几倍于投资量的变动,其倍数的大小则取决于该国的边际消费倾向。   ②对外贸易乘数原理:一国出口和进口的波动会对国民收入的变动产生倍数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动量将几倍于出口与进口的变动量。   27、试对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进行评价 (4)   ①凯恩斯主义的保护贸易理论是用以说明发达国家如何通过实施保护贸易政策,实现国内充分就业,提高国民收入水平,以保持其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地位。   ②对外贸易乘数揭示了贸易量与一国宏观经济以及各主要变量,如投资、储蓄等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指出了对外贸易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某些内在的规律性。   ③从理论上,凯恩斯主义的保护贸易理论没有多少新意,与其他理论相比更侧重于政策方面,即理论的实用性,因而成为发达国家推行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   ④该理论没有考虑到国家之间贸易政策的连锁反应,一国的奖出限入势必会招致其他贸易伙伴国的报复,从长期看,会对一国经济与贸易产生更为严重的负面效果。   ⑤对外贸易差额对一国经济发展积极作用的发挥只有在世界总进口值增加的条件下才能成行。否则依靠降低出口价格来维护出口扩张的做法无法长期对国民经济增长奏效。   28、简述发展中国家保护贸易政策特点(4)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战略或发展方式总体上看,可归纳为两种模式:一是外向型发展战略,二是内向型发展战略。由此围绕发展战略而采取的贸易政策也可以分为两大类:进口替代政策和出口导向政策。进口替代贸易政策指为保证替代进口的实现,达到保护、扶持和促进本国工业发展的目标而采取的贸易政策。出口导向贸易政策通过鼓励出口来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   29、简述普雷维什的保护理论(4)   普雷维什的保护理论,是发展中国家贸易保护的理论依据。其理论主要分为两部分:即“中心 - 外围论”和“贸易条件恶化论”。   中心 - 外围论:普雷维什将世界分为中心国家与外围国家,即由发达国家构成的中心体系和由发展中国家构成的外围体系。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经济结构和技术结构体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外围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经济结构单一,在技术进步利益的分配中处于被动。   贸易条件恶化论:普雷维什认为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有恶化的趋势,外围国家以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因而在与中心国家的贸易过程中处于不利的局面。   基于上述分析,普雷维什认为传统的国际分工与贸易理论只适合用于中心国家之间,而不适用于中心国家与外围国家之间,外围国家只有实行保护贸易政策独立自主地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工业化,才能摆脱在国际分工与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30、简述战略贸易理论的基本论点及其最终结论(4)   ①布朗德——斯潘塞的“以补贴促进出口”论点   ②克鲁格曼“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论点   ③“战略支持产业的外部经济效应”论点   综合上述战略贸易政策理论的论点,战略贸易政策理论的核心是政府通过干预对外贸易,扶持战略性产业的发展是一国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获得资源次优配置的选择。
2023-09-05 04:35:361

(2),当今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中国应该怎么做?

在当今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形势下,为适应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形势,中国更应该走出去,更好地实行一带一路,和更多的国家开展合作。
2023-09-05 04:35:552

要做个关于国际贸易的ppt然后演讲 怎么选题才好?

要把题目细分一下,这样才会有叙述的重点,比如贸易术语、结算方式、甚至是信用证等等,这样会更简单一些
2023-09-05 04:36:062

求二战后欧美经济政策的演变的文章!!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战争结束后,经过恢复与改造,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南部呈现繁荣景象;第二阶段,面对危机与“通胀”,经过调整,8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形势好转,但债务负担沉重;第三阶段,通过调整政策,90年代以来,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发展及其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骤然增长,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占有全面的优势。在完成了由战时经济向和平时期转变之后,美国经济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上述优势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持续增长。从1955至1968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以每年4%的速度增长。虽然在同一时期西欧各国和日本的整体经济增长速度赶上了美国(法国为5.7%、联邦德国为5.1%、日本为7.2%、英国为2.8%),但是战后美国经济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仍占有优势地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时期美国经济曾经出现连续106个月的持续增长,这一记录直至90年代出现所谓的“新经济”之后才被打破。 美国战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优势地位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国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战后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是表现在采取工业国有化的形式,而是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对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进行干预。其主要特点是不断地依靠增加国家预算中的财政支出,依靠军事定货和对垄断组织甚至中小私营企业实行优惠税率来刺激生产,增加社会固定资本投资。虽然美国没有在战后实行工业国有化,其经济体制仍保持着较为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但是,美国联邦政府在战后对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现代化公共设施进行大量的投资。比如美国政府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至1970年共计175亿美元;对宇航工业的投资,从60年代末起每年投入50多亿美元。美国政府之所以如此做,是因为战后科技革命的需要。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战后美国的经济繁荣有直接的作用,然而,对新科技产业部门的投资风险高,因此战后美国政府就主动出面承担起对这些部门的投资任务。美国政府在战后对经济的干预还表现在,为了维持高出口水平,一方面在“援外”项目下通过国家购买进行出口,另一方面对某些美国产品的出口实行补贴。在“援外”项目下提供的出口在美国出口比重中,1949年占46%,50年代占30%左右,60年代占20%左右。此外,美国政府还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科研和教育网点,推行社会保障政策等,在缓和国内阶级矛盾的同时,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一系列新特点。首先,从50~6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出现了一个西方经济学家所称的“黄金时代”。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经过“黄金时代”的发展从1961年的5 233亿美元上升到1971年的10 634亿美元;1965~1970年美国的工业生产以18%的速度增长。1970年美国拥有世界煤产量的25%,原油产量的21%,钢产量的25%。1971年美国拥有汽车1.11亿辆,83%的家庭至少拥有一辆汽车。1970年美国农产品比1950年增长了2倍,一个农民能养活47.1个人。战后美国经济增长出现“黄金时代”的主要原因为:(1)上述已经提到的美国联邦政府对经济加强了干预;(2)为应付冷战而加强的国民经济军事化极大地刺激了经济的增长;(3)战后技术革命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发展;(4)利用战后的经济优势地位,扩大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充分利用国外的廉价资源,其中特别是石油资源,从而极大地获取高额利润;(5)战后美国的国内政治局面相当稳定。 其次,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重心逐渐向西部和南部转移。美国传统的工业区在东北部,随着战后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没有传统工业负担的美国西部和南部,由于拥有新兴工业的原料——石油而特别适宜于诸如飞机制造业、石油工业和石油化工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美国西部和南部的新财团也骤然兴起,在经济乃至政治上与传统的东北部财团形成激烈的竞争。比如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亚的资本家,形成了加利福尼亚财团,控制了美国最大的银行——美洲银行;而南部的得克萨斯州由于战时石油开采和军事工业的扩建也形成了得克萨斯财团。加利福尼亚财团在50年代就已成为美国的第三大财团,其实力仅次于摩根财团和洛克菲勒财团。得克萨斯财团的实力虽然差一些,但是它经常和其他财团结盟与东北部的老财团如摩根和洛克菲勒财团展开对抗。美国西部和南部经济实力的增长,以及西部和南部新财团的兴起,对美国的政治也产生巨大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历届政府的大权主要由东北部的财团操纵,但是这种政治局面在战后开始发生变化,西部和南部的财团逐渐在政治上与东北部的财团展开竞争。美国的政治权力不再由“多雪地带”的东北部独占,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带”开始分享政治权力。 再次,现代跨国公司在美国兴起。跨国公司在20世纪上半期就已出现,但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早期的跨国公司还是以局部地区为重点,其经济实力和业务经营的多样化也没有达到现代跨国公司的地步。战后,现代跨国公司首先在美国获得空前的发展,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现代跨国公司首先在美国飞速发展的原因是:(1)美国在战后凭借其经济、政治和军事上的绝对优势地位,掌握了世界经济的领导权。美国的垄断企业因此可以自由地向海外扩张,充分地利用全球资源和世界市场,通过直接投资,以投资代替出口,扩大并保持在世界市场上的绝对份额,从而赢得高额利润。(2)美国政府对待企业特别是对待大公司采取十分宽容的态度。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美国经历了三次企业兼并的浪潮。第一次兼并浪潮发生于 19、20世纪之交,主要为同一产业部门的大企业吞并小企业。第二次兼并浪潮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其特点是从控制生产开始,到控制原料的供应和加工,直至最终控制销售市场。第三次兼并浪潮就发生在二战后,从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其特点为混合合并,即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互不联系的企业进行合并和吞并,从而形成混合联合公司。这样的混合联合公司从一开始就不是仅以争夺美国国内市场为主要目标,而是以世界市场为导向,为世界市场设计商品,根据全球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不同分布情况,同时在几个国家生产,并把自己的金融和销售战略瞄准世界市场。由此,通过战后混合兼并的美国大公司纷纷成为现代跨国公司。它们拥有巨额的资本、广泛的经营范围,并且其业务经营强调“全球战略”,因此可以获取庞大的利润。例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原先的主业是制造汽车,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公司除了制造汽车,还制造飞机发动机、洲际导弹、潜艇、宇宙飞船和家用电器等,并且在全球范围内设立子公司,形成全球性的生产和销售网络,以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润。美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在60年代合并了120个不同的工商企业,并将业务扩展至全球,在海外的57个国家中建立150余家子公司,经营范围也扩大到面包和食品、人造纤维和纺织、建筑、旅游、印刷和出版、金融和保险等行业和部门,当然电话和通讯业依然是该公司的主业。 最后,战后美国的经济危机的烈度大大减低。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60年代末,美国没有出现过1929~1933年那样的经济大危机,但是曾经经历过5次经济衰退(或者可以说发生过5次一般的经济危机)。战后美国经历的第一次经济衰退是在1948~1949年,其间工业生产下降了8.3%,失业率达5%。第二次经济衰退从1953年8月延续至1954年8月,工业生产的幅度下降 9.1%,失业率达6.2%。第三次经济衰退从1957年7月起到1958年4月止,时间虽比较短,但是程度却比较严重,工业生产骤然下降13.5%,失业率高达7.5%。1960年2月到1961年2月美国发生了战后的第四次经济衰退。工业生产下降8.6%,失业率为7%左右。1969年10月到1970年11月美国发生了战后的第五次经济衰退。工业生产下降8.1%,失业率达7%以上。从上述一系列数字可见,虽然战后美国经济并没有摆脱资本主义经济固有的周期性循环,经济危机或经济衰退依然相隔一段时间就要出现一次,但是经济危机的烈度都不很大,比如工业生产下降幅度基本在10%以下,只有一次在13.5%,但恰恰这次持续的时间最短。另一方面,战后美国政府对经济危机都实行了一系列凯恩斯主义的反危机手段,即运用赤字财政,通过膨胀通货,刺激总需求,从而抑制经济危机的破坏程度,避免大量的企业在危机中倒闭,同时控制失业率的急剧攀升,稳定社会秩序。当然,美国政府的这些国家干预的办法,在解决危机的同时,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国债大增,通货膨胀有增无减,以至于积重难返,对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经济产生强烈的负面影响。
2023-09-05 04:36:221

当前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有哪些特点

国际经济结构调整,国际现状 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国际金融快速发展的核心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了资本,生产,技术,服务,信息和其他元素在快速的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世界各经济体的经济联系不断加深,新的功能和运行机制的国际经济结构调整出现。 (一)国际经济结构调整的多元化,“金砖四国”表现不俗 2003至2006年,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自70年代以来连续四年。按实际汇率计算,2006年全球经济增长率达到3.8%;世界贸易增长9.4%,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2%,达到1.2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本轮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中经济体已提出了全面振兴。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2006年为7.3%,低于世界3.5%的整体增长率越高,经济增长在发展中国家;从2001年到2006年,发展中国家占全球GDP的比重从20%上升到了全球的贡献率为30%,25%,按照购买力平价超过50%。其原因是:首先,由于投资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及其发展资源的经济能力增强的领域进入较快增长;其次,中东国家和贸易顺差得益于石油收入,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更多的长期和稳定的员工队伍的工作,年均经济增长速度从过去的约3%到目前的6%;三,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正在经历自上世纪最强劲的经济增长,70年代2006年,5.2%的经济增长率;四是经济稳定增长在拉丁美洲,大国削减公共开支,减少赤字,降低利率,鼓励私人投资,以抵御日益增加的外部冲击的能力,经济增长在2006年的5.3%; 5亚洲发展中经济体表现良好,虽然有过短暂的泰国金融风暴,东盟经济整体的声音,四小龙经济较快增长,2006年,亚洲(不包括日本)的8.3%的经济增长;六是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金砖四国”已经成为在美国之外的另一大动力拉动世界经济增长,也有研究报告预测,在未来五年内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将超过G7集团。 (二)结构调整的不平衡催生了流动性泛滥,导致全球资产市场泡沫在2007年,尽管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但仍然很高。同时,在经济体系的结构性失衡问题依然严峻。这种不平衡的贸易不平衡主要表现,美国的贸易赤字在最近几年扩大,短短几年已经翻番。这种不平衡反映了深层次的结构性失衡,相对缺乏美国的储蓄,而其他国家相对缺乏消费,而来自美国的低端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正是这种错位和产业转移导致贸易失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流动性泛滥,并没有反映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通过流动性和利率上升的持续收缩,CPI增速在主要经济体目前都比较适中。更重要的是,在大多数国家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按服务价格(特别是物价和生活相关的服务,如租金等)占主导地位导致了上涨,而贸易品(不包括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但由于全球化和提高生产力和呈现下降趋势。但流动性泛滥的资产泡沫方面得到真正的体现。在经历不仅房地产价格仍然固执地上涨宏观调控(美国房地产价格保持在历史高位,不太可能大幅下跌),以及股市继续朝着泡沫新的高度。 2006年,全球股市上涨了近20%,已经超越了创建2000年初的历史峰值,同时,在流动性支持商品市场已经运行的高。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反弹,可能会接触到商品市场,流动性将支撑繁荣的能源,原材料等商品价格高企反弹,回到上升通道。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导致了全球资产市场泡沫。 (三)新一轮重组凸显了产品价值链分工和劳动力特征元素的分工发展,特别是外国直接投资的跨国公司和全球分销,传统商品贸易的增长劳动力在被打破的意义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国际劳动分工逐步深入到企业,劳动力由劳动分工的产业间分工和分工的产业内产品延伸的要素,划分出劳动,工业产品事业部和新模型元素分工的产业间分工并存。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一,全球行业贸易的快速增长。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进口和出口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从全球范围来看,产业内贸易持续增长,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中心,在20世纪90年代的产业内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量的1/4-1/3。同时,产业内贸易在各国的对外贸易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二,微型跨国公司成为劳动力的主要国际分工。在国际劳动分工的新模式,跨国公司发挥着全球生产和交换的“组织者”的角色。从劳动力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在全球价值链的启动子主要是大型跨国公司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电流分配。生产的跨国公司全球化导致了公司内部贸易的发展,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世界投资报告”(1999),美国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占了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较大,尤其是在发生化学贸易关系机械标准化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水平,电子,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是比较高的,母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更加紧密。这表明,跨国公司,而不是只是一个市场的秩序内部贸易中竞争,而是要服从他们的全球竞争。 3是产品价值链分工导致生产的“分节”,并改变资源分配。产品内部,当的形式划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从生产过程的劳动密集的生产工序进行升级,从链接中,“分节”的核心组成部分转让产品组装领域可以实现生产的产品。不同生产过程的副产品,可以在不同的国家,这已经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只能在生产的国家或地区进行。目前,贸易流量的现象,就是新兴工业国家出口中间产品和资本货物 - 中国出口产品 - 发达国家,全球化体现在资源分配的新形势。 贸易总额增长,结构优化,发展中国家加大贸易的贡献(d)为国际关系和核心内容的基本形式。经济全球化导致国际贸易的自由化,WTO多边贸易体制的协调下,关税水平世界范围内显著下跌约束非关税壁垒,从而为商品和服务的国际贸易的有利环境。在扩大总量,随着全球产业结构,提高国际贸易的结构升级。提高工业化国家在世界上刺激全球工业生产和消费的快速增长的整体水平,使贸易的制成品的比重不断上升的国际贸易,初级产品的比重逐步下降。此外,世界货物贸易的发展带动了出口的增长在发展中国家:按名义价值计算,货物从发展中国家2006年出口同比增长20%,至42700亿美元,世界商品出口的比重提高到36%,为历史最高水平;进口增加了17%,在世界进口商品的比重提高到31%,创历史最高水平在近三十年。 (5)国际直接投资的地域分布不均匀,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流入的主要行业据联合国的初步数据显示,2007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总额为150万亿美元,2000年之前超过1.4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2007年,美元疲软促使更多的外国投资进入美国,美国成为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预计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达193十亿。其次是英国,约为1.71十亿,第二大外资接受国补充说,法国排在第三位为$ 123十亿。欧盟是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地区,占全部外国投资的40%。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总额67美元十亿,略有下降较2006年斥资69十亿。 2007年,富裕国家和贫穷国家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增长都在同一时间方面,跨国并购在世界上许多地方的表现是积极的。生产性服务业跨国转移成为新一轮国际投资,外国直接投资在世界总存量跨境投资服务占当年流量的60%的一个突出特点还不止一半。世界跨国公司继续加快服务转型的步伐,目前超过了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为服务,这也依赖于相当一部分生产业务总收入的一半。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融合,创造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推动服务外包的发展。 2006年加快全球服务外包行业的结构调整,总规模估计为860十亿。低成本离岸外包对发展中国家的高素质人才的快速发展,扩大软件外包的类型,后台服务,呼叫中心,研发设计,服务外包丰富产品供给的内涵,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服务传递的形式。 (6)国际协调机制经济快速发展 1,协调国际贸易的多边协调,主要由世界贸易组织。同时,在双边和区域层面,“自由贸易协定”(FTA)的方式和贸易渠道的国际协调的签署和实施,并不断丰富和完善。 2,投资国际协调在所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共同努力的领域,投资的国际协调机制领域已经初步建立:(1)在多边层面,因为乌拉圭回合签署“以及由于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TRIMs协议),国际协调世贸组织投资政策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在双边层面上,国际协调主要透过投资于国家(位)之间达成的实现双边投资协定领域。 (3)在区域一级,90年代以来,几乎所有的地区(包括外资流入减少南亚,西亚和非洲西部)经济组织已就投资自由化的谈判,并达成适当的框架协议,合作。计划旨在促进资本流动。 3,国际竞争政策协调国际竞争环境的变化,使竞争政策的国际协调正在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尽管国际竞争政策仍是“没有”,但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意识到需要发展全球竞争法规,都走上了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 二,经济结构调整国际潮流(a)在参与国际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增加,“金砖四国”将继续成为一个亮点加速适应全球化,技术进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国际经济发展趋势,未来将有更多的国家参与经济结构的国际积极调整,经济结构的调整将重点支持了“新的”帮助“高”,支持“大” ,帮助“名牌”来调整方向。富的“新”。是大力支持的新的增长点,带动行业结构优化;帮助“高”。是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技术升级的发展;帮“大”。这种支持企业规模,提升优化,实现规模效益的企业组织结构;帮助“的品牌。”是支持品牌产品,完善产品结构,提高竞争力。除了美国和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结构的调整不仅会分散体,但在亚洲,非洲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将继续通过结构调整,促进整体经济增长;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金砖四国”将继续成为经济转型中的国际经济影响力越来越大的亮点。 (2)国际经济结构调整的非平衡持续的经济转型失衡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对货币制度,流动性泛滥,这已成为全球性问题的影响。 (三)转型到服务型经济,资本流动,呈现出水平在世界经济中的国际资本流动结构调整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主要是受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重组。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重组知识为基础的面向服务的特性是显而易见的。目前,服务业占世界GDP的比重达到68%,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支柱产业的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和升级的快速发展,使国际竞争竞争力的成本和价格,以技术和品牌的竞争,进而演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转变,决定要成为世界的钥匙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在美国因素。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在后工业社会的经济生产位置应相对逐渐下降。从资本流动,资本提供者这两个国家,同时也是消费者的资金的趋势,国际资本流动水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资本流动的两个主要方向之间的相互投资。结构变化的国际资本流动,看到未来几年有可能增加国际资本发展中经济体或发展中地区的流动,特别是对那些正在进一步开放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措施流谁。区域特点(四)结构调整增强功能,新贸易保护主义可通过双边,多边或区域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以促进经济合作改变区域内的经济关系,建立上升次转型,许多国家新的结构,以确保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区域一体化组织的最大的特点是“自由的内部和外部的保护”,因此,区域组织,一方面发展通过“创造贸易和投资效应”将有助于区域内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水平劳动的区域内分工促进统一的区域市场,这导致增加区域内投资和贸易的形成;在另一方面,对非成员国的进口区域贸易壁垒构成障碍全球贸易自由化了一些负面影响。区域化和全球化两大趋势在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既相互激励,相互克制。通过内部利益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全球化带来的主权移交要求的部分,在区域一级,这被看作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然而,尽管建立区域一体化组织,减少了世贸组织多边贸易谈判的水平,但在现有的协商机制,世贸组织多边贸易谈判,区域一体化组织成为一个平台,突出感兴趣的领域在一定程度上,不断增长的区域一体化组织的议价能力和维护地区利益,往往使谈判陷入僵局,从而多边协调机制的有效性,并带来了新的挑战。 (5)次转型将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正在拉大的竞争在经济全球化,市场,信息技术发展的世界,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处于领先和主导地位,但竞争在经济,技术,市场将是不平衡的经济发展发达的资本主义法律之间更激烈的仍然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一些发展中国家将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产业结构升级,成为另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但由于产业化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过程尚未完成,高新技术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或者虽已启动,但尚未形成规模,其经济仍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国际竞争力较弱的主要成分,因此,每一个国家参与全球化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还可能会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大的不平衡的经济发展差距。 (6)跨国公司将继续发展,但受大政府和社会力量,以提高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兼并,收购不亚于大规模的数量,更比历史。新业务利润率或新经济是非常小的,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基本上垄断开发新的,进入门槛条件越来越高,高于国民经济和国家市场的容量更是可以提供规模和盈利能力。在一定意义上的跨国公司垄断世界市场份额的开始,而不是继续投资,从而导致跨国公司和非跨国公司扩大之间的差异,非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已逐步纳入劳动制度的国际分工,从而形成了发展模式分级分类和控制,这将在本世纪初变得更加明显。在这个意义上说,那种新人的国家试图通过跨越式发展全面战略追赶的可能无法实现,或者很难实现。 但是,另一方面,受跨国公司的制约因素正在增加。如果你不能解决所造成的经济,金融的冲突和危机自己的跨国公司,政府和干预之间的政策协调,往往会加强这种网络和金融时报,这个问题将变得明显。最后,政府,企业和其他组织将共同参与经济全球化,完美的旧规则新规则的制定和,就可以建立经济全球化的指导方针。经济全球化和游戏规则的发展不再由发达国家所垄断。百度的最佳答案,希望有用
2023-09-05 04:36:311

满分悬赏!!。关于形势与政策考试!

我是来消灭零回复的,楼主你好,楼主再见
2023-09-05 04:36:415

知识产权国际贸易兴起的原因有哪些 ?

一、知识产权国际贸易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国际贸易,是一国的法人或自然人通过贸易方式,按照一定的交易条件,将知识产权转让给不同国家的法人或自然人的活动。 知识产权是指法律赋予知识产权所有人对其创造性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知识产权是一种财产权,知识产权所有人可以通过对其所拥有的知识产权的许可或转让而获得收益。目前,知识产权已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利转让,专利和商标的许可使用权、版权的许可等,已在各国之间的贸易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含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例如新的药品和其他高科技产品,电影、音乐、书籍、计算机软件,知名品牌商品,植物新品种等等。据美国最新统计,电影、音像、计算机、传媒等“版权产业”其出口额占所有行业的第一位,1996年产值达4250亿美元,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6.7%,版权业的产品出口和对外转让版权收入超过430亿美元,雇佣员工550万人。近年来美国的外贸逆差逐年上升,1999年达到2676亿美元,但在知识产权领域却年年出现顺差,盈余250亿美元。同年美国知识产权出口额达到370亿美元,超过了飞机和通讯设备的出口。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这个趋势变得更加明显。知识产权贸易的发展,使各个国家都认识到一个国家经济的振兴和发展,不单单取决于该国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和金融资本的多少,而更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对知识成果的应用和保护程度。各国都利用知识产权制度,保护自己的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并力图阻止外来更强大的技术优势的冲击。对最发达的国家来说,出口产品的绝大部分依赖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因此,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成为国际贸易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二、当代国际知识产权贸易的形式与发展  1、许可证贸易  许可证贸易是知识产权贸易中使用最广泛和最普遍的一种形式。许可证是指拥有知识产权的一方,对该产权行使某种法律权利。许可证贸易是以知识产权以及相应产品的制造和销售权为内容,通过签定许可证协议而进行的技术贸易。目前专利、专有技术贸易大都通过许可证贸易来进行,现在计算机软件贸易也越来越多地采取许可证形式,甚至出现了不针对特定用户的“启封式许可证”。尽管许可证贸易比普通商品贸易产生的时间晚,但其发展速度十分迅速,对技术知识的传播起了重大作用,也有利于加速科技进步,赶上世界先进技术水平。  2、特许经营  特许经营是一种商业服务和技术体系的许可,是指已经取得成功经验的商业企业(特许方)将其商标、商号名称、服务标志、专利、专有技术、服务标志以及经营管理的方法或经验许可另一家商业企业(被特许方)使用。被特许方使用特许方的商业名称经营业务,遵循特许方制定的方针和程序,特许方则从被特许方处收取特许费。特许经营形式适合于商业、服务业和工业,  对于特许经营许可方来说,特许可以为打入市场提供机会,除了直接收取特许费外,还可以通过提供技术服务收取服务费,并阻止可能的竞争。对被特许方来说,可以解决技术能力不足、资金匮乏、缺乏品牌优势等问题,减少投资风险。因此二战后始于美国的特许经营,近二、三十年流行于美洲、欧洲和亚洲。目前美国零售总额的60%由特许经营完成,特许经营为美国安置了超过11%的就业人口,麦当劳通过特许经营在117个国家建立了2.5万个连锁店。  3、合作方式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不同企业共同出资组建成一个新的企业。  由于各方可以以知识产权进行出资,这种出资实际上是把出资方所拥有的知识产权转让给了新成立的企业,因此这种方式也成为国际知识产权贸易的一种形式。如果出资方不以知识产权为出资形式,那么该出资方可以通过签署知识产权许可合同,规定出资方是技术的供方,新企业是技术的受方,这样出资方既可获得股权也可得到知识产权许可费用。这种方式对于知识产权的供、受双方都是有利的。受方可借此引进外国较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技术和销售技术,培养自己的技术队伍,还可利用国外资金;供方则可以利用受方的劳动力和资源,扩大海外市场,通过收取知识产权使用费回收设备与技术研制的费用,因此这种方式受到了很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欢迎。  4、计算机交钥匙合同  交钥匙合同是指供方为建成整个工厂,向受方提供全部设备、技术、经营管理方法,包括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设备的提供与安装,受方人员的培训、试车,直到能开工生产后,才把工厂交给受方。目前在知识产权贸易方面,更多体现在计算机应用领域。所谓计算机交钥匙合同就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买卖与软件的转让。一般不包括供方承建厂房,主要内容是:供方向受方出售硬件,提供软件许可证,提供对硬件、软件的维修服务并延续到开机后一段较长时间,计算机的安装与测试、软件的测试。  5、知识产权服务  技术服务是技术提供方受另一方委托,通过签订技术服务合同,为委托方提供技术劳务,完成某项服务任务,并由委托方支付一定技术服务费。一般来说,技术服务提供的技术是知识产权与专有技术之外的一般技术。但目前随着技术贸易的发展,尤其是软件贸易的发展,知识产权服务贸易也不断出现(这里的知识产权服务不是指专业知识产权机构或企业提供的服务,而是指一般商业企业)。如在软件贸易中,软件销售商或开发商在提供软件使用许可的同时,提供软件的技术服务,包括安装、培训、运行支持和维护等内容。在软件贸易的初级阶段,这种伴随着知识产权使用许可而提供的服务,一般是包含在软件价格之内的。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用户对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一些大型应用软件,需要软件厂商花费长时间对用户的需求进行调研、定制开发、组织实施、进行维护和支持,因此这种服务也就成为软件贸易不可缺少的部分,并成为单独收费的商品。现在一些大型软件公司服务的收入已经占到公司收入的2/3,超过了软件本身的收入。  除了上述几种知识产权贸易形式外,随着国际经济交往及各种第三产业的发展,还会出现新的国际知识产权贸易形式,如美国的一些银行开办的“存取技术”业务,知识产权所有人可以将知识产权存入银行,银行像贷款一样把它贷给需要的企业,收取利息。在中国加入WTO后,这些贸易形式必然会不断进入中国,而我们的企业也应该了解和运用这些贸易形式,获取最大利益。
2023-09-05 04:37:013

当前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中国为何仍然坚定不移推动全方位对 外开放?

因为全球化对中国最有利。今天中国面对的最大的危险就是逆全球化,美国特朗普各种方式退群、贸易战和单方面的关税壁垒,似乎给世界上营造了一种不可阻挡的逆全球化趋势。可以很明确的说,反全球化就是反中国。从2018年开始美国就有人提出新冷战这个说法,要美国跟中国全面脱钩、美国和中国各自形成势力范围并砍断一切联系,形成各自的保留地。然而我们必须尽力避免形成新冷战,首先我们在现在的全球框架之中,其实是占据主动权的,甚至可以说我们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当然这个说法有争议,在某些朋友眼中可能美国才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但我认为,_管美国的资本家获得了巨大的利益,美国的民众也想享受到了物美价廉的产品,不用很努力就可以活得很轻松。但是我认为全球化给美国这个国家带去的产业空心化,长远来看弊大于利。而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齐全的工业。我们是全球最大的生产国、最大的消费国、是全球126个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我们拥有着全世界最强大最齐全的工业能力,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严重的生产过剩。不仅仅是生产产品过剩,同时面临着资本过剩,劳动过剩。在今天这个全球化的世界,全世界都是我们的市场,我们缓解了三大过剩,尽情地倾销我们的产品,带动我们的产业升级,向全世界输出我们的资本、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劳动力。扩展资料:现在特朗普不断地推动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就是因为他们在除了比如尖端芯片、航空航天、尖端医疗器械等领域的还具有优势以外,其他的领域对面中国早已经溃不成军。特朗普试图使制造业回流美国,让美国重新变成一个强大的产业大国。中国必须全力阻止制造业回流美国,因为我们绝对不想面对一个具有金融霸权、美元霸权还具有产业霸权的美国。未来,中国的目标是继续维持与日韩、欧洲等发达国家的贸易关系,同时积极推动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的过程当中获利使他们积极地融入由中国主导的全球化进程。告诉其他国家任何反对全球化的措施都是自绝于世界。只有这样凭藉着我们强大的工业能力、强大的对外贸易优势和巨大的市场、萝卜加大棒的方式,使得更多的国家更深度地融入全球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他们的力量。
2023-09-05 04:37:231

中国怎样对待全球化热潮?

约6000字,说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我不知道你的文章的重点和目的,所以你自己整理的信息做出选择,肯定是够的材料。 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第二十二届,内容的安排,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与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点。安排学习时间,只是在美国和欧盟的纺织品争端的高潮,从而抢眼。胡锦涛总书记主持这项研究并讲话,揭示了中国高层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在一个更??高的战略层面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的能力。 目前的政治状况和特点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内部改革和开放政策,以及从经济全球化中受益。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随着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国家的发展水平不可避免地被纳入全球经济。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发展的国际劳动分工的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和资本,技术和其他生产要素,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率,大流量,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发展空间最大化,但也导致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的国际竞争,同时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产业安全,金融安全。如何正确认识和应对经济全球化已成为摆在世界面前的一个普遍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中国的发展正面临着快速变化,日益复杂的新形势下,在国内和国外,到了关键时刻。 看来,陈向阳博士,副主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战略研究中心和中央强调,要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全面提高水平开放的,有着深刻的国内和国际背景。 从国内的情况来看,首先,继续坚持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需求。在21世纪的头20年,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到目前为止,20年已经过去了近1/4,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次,明年即将开始实施“十一五”规划,中国正在进入改革攻坚阶段,为确保稳定的的深入改革和加快发展的前提可以作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巨大的作用,在促进开放了的外部世界和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为一体的车轮推动中国的发展是必然的平滑实施的“十一五”发展规划。从国际形势来看,中国的崛起炒热,吸引了国际媒体的关注中国市场。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中国前所未有的重视,花了一个星期专用报告,中国的各个方面;美国“新闻周刊”的标题“中国的世纪”登出专辑;访问3度的“财富”杂志“全球论坛”中国,国际问题权威频繁讲话,谈论有关中国的高发展的领导再转让的国际力量...... 在接受的观察新闻周刊采访时,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全球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时,南京大学 -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彭中英指出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ONN中国的整体明显的显著影响,对世界经济增长的上升势头,从而获得更多的关注。欧洲和的美国的国家政策对中国,特别是经济政策的调整尤为明显。同时,在各种全球化的冲击力不断深化的全球化,欧洲和美国,扩大联合抵制全球化的各个方面,新的欧洲和美国的国内政治特征美国,新的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发展的结果。保护主义的特点,这是与西方传统的自由贸易精神背道而驰。在这种情况下,快速发展的国家,如中国和印度正在成为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欧洲和美国的主要目标攻击,复杂,成为西方国家国内贸易形势和政治斗争的替罪羊。专家强调,推动经济领域的国际贸易摩擦增加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客观趋势。具体到中国,中国已经进入了转型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开始面对难以想象的,国际经济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美国,欧盟出口到中国纺织不必要的限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三年后,开始体验到真正的挑战。另外,在非经济领域的强劲发展,西方列强也调整其外交战略中国政策的协调面明显增加,最突出的,他全面深化美日同盟美国和日本来遏制中国和相互借重,相互利用。美国对外战略从反恐到反恐怖主义防扩散防范大郭两者的崛起,日本,中国的全面赶超充满了焦虑,近期中国经常寻衅滋事,可见一斑。面对困难,保持头脑冷静,并选择什么样的态度来处理的关键。“故事发生在国内和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全球性的战略眼光,我们必须统筹国内发展计划,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党学研究的国际研究所战略研究,副秘书长,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刘李说:“目前,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已进入一个关键时期,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第三步“战略目标的任务变得更加困难,需要进一步对外开放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了望“新闻周刊”。 “重大战略思想转换在他的讲话中,胡锦涛指出,开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促进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须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全球化和中国的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树立全球战略意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全面提高水平向外界开放的新形势。 />探索胡锦涛强调,需要全球性的战略眼光,建立全球战略的意义的认识,庞中英,现在的世界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中,全球化,全球化使得利益和机会可能存在世界上任何地方,竞争力的威胁和挑战来从四面八方日本,韩国,新加坡和其他亚洲国家是基于对全球经济发展。中国要实现经济发展在世界上,必须有一个全球性的心态。中国的顶级领导的建议,以建立一个全球性的战略意识,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思想转换,全社会应高度重视。“胡锦涛在集体学习中国在全球的战略眼光和全球的战略构想意识具有深远的达到历史意义。“陈向阳认为它一般包含2的含义:第一,从在中国点的看着这个世界,在国际竞争中的积极参与,以最大限度的维护和推广中国的国家利益;第二是看中国的发展,从全球的角度来看,站在在全球,准确地把握中国的立场的高度,并促进中国的发展在世界上的发展。在他看来,的变化在世界上作为一个整体的一部分的。新形势下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多地集成和世界的发展,的影响和意义的原来意义上的国内事务已经长已经超越了国界,因此,有是一个迫切需要是从内部和外部,包括从世界的角度看中国的发展战略和世界的发展相结合的整体利益。而且,及时制定中国的全球战略是实现真正崛起国家复兴的需要,但也以承担责任,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电力需求的勇气。变化不断改善与中国的全面的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中国移动从电源到一个政治和经济权力的人口和地理意义,从该地区有一个显著影响一个主要的世界权力。中国大步走向世界各地,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同时也为世界承认和接受的国家。作为世界主要权力的发展,中国应该有其自己的战略,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中国的全球战略。世界,对未来的规划是一个下雨的天,是被迫的时代。庞中英,从最近的贸易中国和美国,欧洲联盟,世界经济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首先,非常密切的经济和政治关系,贸易保护主义在欧洲和美国的世界贸易秩序造成严重影响,中国和其他之间的纠纷一些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进一步上升面临着重要的历史建筑的关头,竞争,矛盾和纠纷,冲突和合作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因此,中国要充分认识到自然在世界经济中正在发生的变化,要把握全球经济的根本趋势,为了抢占先机。这应该做的:首先,经济政策制定者和企业负责人认为,从全球的角度来看。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市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在这个市场上的国际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中国企业不仅要加强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并加强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如寻求新的增长点,加强管理,注重质量,并寻求法律保护,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尊重市场机制,等等,这是非常必要的。第二,在全球市场经济,习惯贸易战,贸易战是正常的,有没有贸易战是不正常的。中国政府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美国和欧洲的政治压力,面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性质和表现形式来自欧洲和美国,一方面,从维护中国市场,企业,劳工,合理,功能强大的反击不合理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根本利益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与欧洲和美国的斗争交易(学习在欧洲和美国之间,在处理贸易纠纷的日本和美国)之间的经验,另一方面,使充分利用的WTO争端和解机制,以挑了的国际法律武器保护中国的利益。 三,进一步促进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和保护,并有助于提高欧洲和美国的经济和贸易关系。庞中英观察“新闻周刊”说:“最根本的是要深化改革,解放生产力,提高他们的竞争力。”“四个重点”有着深刻的背景面对严峻的激烈竞争在当前国际形势下,胡锦涛“四个重点”总结我们的当务之急,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也就是说,在当前情况下,必须把握主动,在国际竞争中破解四个方面的问题。长期随访研究世界和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倪月菊研究员,中共中央党校的一位研究员刘力,说:“应特别注意支付给“解决每个的四个中央领导的。·外贸转变增长方式的重点。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大变化领域的国际贸易时的数量,中国的返回到了世界市场,一个主要出口国的态度。从1979年到2004年,中国出口总额增长了约43倍,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17.4%,一个巨大的贸易商品出口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然而,外贸增长方式的角度来看,中国的贸易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成长为主要表现在:出口商品结构的工业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虽然上升,但高科技产品的比重仍然偏低。据统计WTO的角度来看,面向对象的§WTO,早在2000年,平均高技术含量的世界十大出口国家和地区已达40%,而中国所占的比例在2004年只有28%左右。从贸易的角度来看,加工贸易仍然是中国的出口贸易。近年来,对加工贸易已经占到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例如,在2002年,中国的加工贸易出口高新技术产品60.63亿美元,占89.6%,占总出口高科技产品,这是非常不同的,这表明,一般贸易出口和世界贸易强国的比例大于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分工的劳动力,中国仍然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中国继续在目前的出口产品结构,扩大出口,可能会导致以下不良后果:一方面,低附加值的产品的独特性和能力的反金融危机,出口竞争力较弱的产品,关键时刻难以发挥一个稳定的作用,出口。在另一方面,中国的劳动力密集型出口产品都内置在低劳动成本的基础上对这些行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低费用,很容易进入市场。这也是容易出现过度投资,导致生产过剩,产能过剩,最后导致供给过剩和供给过剩,势必恶性竞争,无序竞争的最终结果是要面对控方证明或保障。同时,继续减少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高收益”,即出口增长引起出口效益下降导致出口的国际市场价格。 >所以,只有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给予充分发挥中国的比较优势,以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扩大具有独立知识产权财产权利,其自己的品牌,产品和服务的出口,增加值,增加高出口提高加工贸易产业水平,增强国内配套,以逐步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能力。重点放在提高质量和利用水平,OE外资。改革的深化和开放的决定,从1992年中共14大以来,中国吸收FDI的速度越来越快,数量越来越多。2003年,外商投资已达到535亿美元在2004年超过60亿美元左右。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达到了一个高峰期13880亿美元,在2000年,2003年以来一直减少,至559.6亿美元,中国已吸收了近10%,外商直接投资占GDP的比重贡献超过40%,1/4的外国投资者的征税。中国外贸继续大幅增长,2/3是产生于国际直接投资。此外,在市场竞争的影响带来约外资企业的进入三资企业,跨国公司的本土化战略所产生的关联效应,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也带来了很多问题。首先,追求利润是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根本动力,因此,外国投资者在投资行业的选择,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挑肥拣瘦”一个非常大的兴趣,投资于高有利可图的产业。跨国公司的投资往往不符合中国的产业政策,是难以吸引外国投资和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相结合。二,情况并不理想跨国公司转让技术和技术的发展。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商务部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今年发布的“2005年跨国公司在中国”,说:“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的后果面向对象的§外国直接投资核心技术缺乏症,这的确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但不得不面对。 “我们的市场,但是没有得到适当的技术,以提高我们的市场技术摆在首位,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同样,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企业凭借经济和技术优势,在竞争与中国国有企业的一个非常有利的位置,在国内市场,扩大市场份额,状态国有企业节节败退。 党校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际战略研究所研究员,刘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关键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吸引外资的重点是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利用外资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国有企业的改革和重组相结合; 从普遍优惠制,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成为一个差分系统喜好。在关键领域采取倾斜政策,比如在农业,高新技术领域,老工业基地改造,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允许采取外资优惠制,取消一般项目的优惠政策鼓励外商投资设立服务外包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地区总部,高附加值的产业转移到中国; 4,推动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市场合作,引导中国企业参与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 中央政府加强外商投资政策的协调,以避免不公平竞争,在竞争中对外商投资。 - 重点实施“走出去”战略。 “走出去”是必要的。不仅以扩大国内需求,并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中国的经济需求,也是面对的客观要求,在经济全球化,进入WTO和重要措施,但也开起来的过程,以进一步提升的必然选择。 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走出去”战略已经初见成效。但是,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些公司,如缺乏思想犯盲动错误的战略,导致操作失败。一些国有企业由于投资决策机制和管理制度,对外投资法令决策,有不同程度的问题,导致选择项目,地点,合作伙伴,企业战略的制定,人事安排,执行的落后监督录得投资亏损。此外,海外投资缺乏有效的监督,中国的国有财产的损失,成为一个巨大的漏洞。此外,由于缺乏统一的“走出去”战略协调,管理“出来的”多门,政策不配套的法律规范和政策法规和政府管理冲突。相关的外汇,投资,审批,金融等方面的政策也有待提高。等。 因此,为了更好地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这是必要的,以进一步改善外国投资和服务体系,赋予企业更大的管理自主权外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的法律和法规。柳传志认为,“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以避免“赶”出去,你必须有一个重点。首先,境外资源开发,主要是为了缓解资源富聚的贸易摩擦;促进加工贸易出口,投资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利用。 ,OE的经济体系的改革重点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的经济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世界经济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的作用。然而,中国的经济体制,特别是经济系统中,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将影响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和甚至会影响到中国未来的国际地位。 看到来自中国的外贸体制的改革取得了显着的进步,但现有的进出口制度在市场开放,透明的政策,贸易管理的方法与WTO规则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协议的要求差距仍存在,有许多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在月经前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加快了进出口管理系统的改革,集中清理,废止,调整了一些政策和法规,并颁布了“反倾销条例,反补助办法和保障措施条例“的新的政策和法规。然而,密集的国外贸易,均衡发展,这是不足够的修复局部或暂时的唯一现有的进口和出口系统必须作出彻底的改变中国的进口和出口体系,建立一个新的国外贸易是符合WTO规则的系统,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竞争中发展。 从外交政策的角度来看,以吸引外国投资在中国仍然严重依赖安排的各项优惠政策。过度依赖优惠政策,加剧了市场扭曲,拉大地区差距,但也构成了中国加入WTO后与国际规则接轨的障碍。因此,它应该是普遍适用于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的原则,调整我们的外交政策目标的核心,并最终外商投资企业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国内企业也有相同的权利和同样的义务。内外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从长远来看,建立系统的高度法制化的市场竞争,是为了吸引外国投资,特别是在大型跨国公司投资的重要因素,同时也优化中国的投资环境的关键步骤。为了适应加入WTO后外商投资的新形势,我们的外交政策的主旨应该是市场准入逐步转向鼓励竞争,提高国内市场有竞争力的,国内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规范市场行为。
2023-09-05 04:37:381

新重商主义是超贸易保护主义吗? 产生于二十世纪什么年代? 产生背景是什么? 谢谢~

20世纪30年代早期,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由战前的债务国变为战后的债权国。此外,战争已经破坏了古典的金本位制度,并且提高了贸易与投资的壁垒。此时大多数支持正统观点的理论经济学家呼吁美国应该减少贸易壁垒使主要国家回归到战前的金本位制的体系当中。而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却认为美国以及战时的同盟国应当取消德国对其的赔款及债务。此时美国的商务部部长赫伯特*胡佛以充分就业与高工资为核心目标组织贸易关系,以防止对美国工资标准的侵蚀,同时强劲推动美国出口,以扩大美国的就业。然而,这种经济民族注意倾向明显的与国际主义观点相冲突,于是产生了旧式重商主义者与新古典理论家的争论。在20年代期间,胡佛及其商业助手们建立了一个模型,对新古典主义的责难作了一些回答。“这些利益悠关的问题却没有精确正式的词语来表达 ”[4]到了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出版了宏观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后,这种经济民族主义及国家干预主义才有了较为广泛的认可的理论基础。直到到上世纪70年代以后才用“新重商主义”来概括这些经济民族主义思潮以及后来的凯恩斯超贸易保护主义。这便是“新重商主义”这一术语的内涵与来历。
2023-09-05 04:37:461

宏观调控微观指导什么意思

宏观调控是指政府为实现定观(总量)平衡,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而对货币收支总量、财政收支总量、外汇收支总量和主要物资供求的调节与控制。通常把政府为弥补市场失灵采取的其他措施也纳入宏观调控的范畴。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表现为国家利用经济政策、经济法规、计划指导和必要的行政管理,对市场经济的有效运作发挥调控作用微观调控:中国加入WTO后,在世界贸易规则导向下,理顺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关系,加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和强化地方政府的规制,可以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政策和微观规制政策的互补性,扩大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政策的覆盖范围,消除政策领域的空白,建立既能保证中央政府权威又能发挥地方政府积极性的高效运转的政府纵向管理体系,对经济社会进行有效的管理。一、加入WTO后理顺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关系的必要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理顺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关系,需要改变国内流行的将宏观调控含义泛化的倾向。对宏观调控含义泛化导致重宏观调控、轻微观规制,以及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1.宏观调控含义泛化宏观调控含义的泛化,是指在非常宽泛的意义上理解和解释宏观调控的思维模式,曲解了宏观调控。这种思维模式对宏观调控含义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泛化理解:一是政府所有的管理经济社会的活动都是宏观调控,中央政府管理经济社会的活动是宏观调控,地方政府管理经济社会的活动也是宏观调控。因此,中央应该将一部分宏观调控权下放给地方,建立起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二级或多级宏观调控体系。二是混淆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的区别,将宏观调控扩大到微观规制领域。或把微观规制看作宏观调控,或认为宏观调控已经包含着微观规制。如有人认为,加强对金融业监管也是加强宏观调控。虽然金融业是经济命脉,但是,金融业只是服务业中的一个行业,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是直接对金融业的市场主体进行监管,属于微观规制。政府加强对金融业监管是典型的加强微观规制而不是加强宏观调控。三是政府干预经济社会的政策都是宏观调控政策,政府制定执行影响经济总量的政策是宏观调控政策,政府管理某个行业、某种产品微观规制政策也是宏观调控政策。如有人认为,国家有关粮食流通的政策也如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样,是宏观调控政策。实际上,虽然粮食是非常重要的农产品,它关乎国计民生,但是,粮食是农业中的一个行业,有关粮食的政策仅是行业性政策,是典型的微观规制政策。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事关国民经济总量的平衡,是宏观调控政策。四是各级政府都认为,宏观调控是重要的,微观规制是次要的或不重要的,抓宏观调控是大事,抓微观规制是小事。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只是为微观规制提供了环境,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经济秩序需要加强微观规制。对宏观调控含义泛化地理解的成因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中央政府可以通过各级政府直接管理微观经济主体,地方政府又缺乏自主权,所以,不论是对宏观经济总量的管理还是对行业的管理或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管理,都可以通过中央政府直接给各级地方政府层层下达指标或指令而实现。因此,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央政府可以同地方政府共同完成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的双重任务,没有必要区分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宏观调控可以代替或取代微观规制。2.宏观调控含义泛化的影响宏观调控含义泛化的思维模式不仅在学术界有影响,而且在政府公务员中,特别是地方公务员中有很大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一是学术界重宏观调控的研究轻微观规制的研究。近年来,有关宏观调控的研究成果汗牛充栋,而关于微观规制的研究成果则很少。二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部门都高度重视宏观调控而轻视微观规制,形成政府管理职能的越位和缺位。地方政府争宏观调控权是政府职能的越位,中央和地方政府轻视微观规制、没有很好进行微观规制是政府职能的缺位。越位和缺位都会增加治理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和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难度。三是影响科学地划分中央与地方职能。由于地方政府认为自身主要职能是宏观调控而不是微观规制,因而,地方政府向中央要宏观调控权的观点和建议多年来不绝于耳。四是在WTO实行关税减让后,微观规制成为WTO成员国的新贸易保护主义者们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的利器。中国这方面的微观规制政策还比较少,缺乏形式多样的、涉及产品的安全标准、健康标准、质量标准、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微观规制政策保护国内产业。二、加入WTO后微观规制和宏观调控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加入WTO后,政府理顺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的关系,需要明确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内涵,进而明确两者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宏观调控,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战略,在发挥市场机制调节配置资源的基础上,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辅之以行政手段干预和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自觉行为。微观规制,是政府为了维护公众利益,依据法律和法规,以行政、法律和经济等手段规范和限制市场中特定的市场主体活动的行为。
2023-09-05 04:37:551

论我国当前外交形势与外交新挑战

一看就是西工大大二的~
2023-09-05 04:38:0412

当前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有什么特点?对未来世界经济会造成哪些方面的影响?

和一国科技水平成正比。科技发达,经济高利润,反之,靠人力。说到底靠人。世界交流手段越来越丰富,人的素技会曲折达到水平。
2023-09-05 04:38:272

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这里有6000字左右,都是讲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的,我不知道你论文的侧重点和用途,所以你自己针对资料来取舍整理好了,材料肯定够用。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进行的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安排的内容为“经济全球化趋势与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点”。本次学习安排的时间,恰在中美欧纺织品争端高潮迭起之际,因而格外引人注目。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这次学习时的讲话,透出中国高层在当前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把掌握国际竞争主动权的能力提高到了一个更高的战略层面。 当前的时局及特点 中国迅猛发展得益于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同时也受惠于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随着当代科技革命的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都不可避免的被纳入到全球经济体系之中。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国际分工的大发展、世界经济结构的大调整及产业的大转移和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大流动,提高了经济增长的效率,实现了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发展空间的最大化;但也导致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同时对产业安全、金融安全等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如何正确认识和应对经济全球化已成为摆在世界各国面前带有普遍性的难题。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的发展正面临急剧变化的、越来越复杂的国内外新形势,到了一个关键点。 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向阳博士看来,中央强调要掌握国际竞争中的主动权、要求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是有着深刻国内和国际背景的。 从国内的角度看,首先,是继续维护与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需要。21世纪头20年为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时至今日,20年已过去了近1/4,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依然任重道远; 其二,明年即将开始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国正在进入改革攻坚阶段。要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深化改革并加快发展,可谓是世界性难题。而对外开放与外经贸作为推动中国发展的轮子之一,必将为“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巨大促进作用。 从国际形势看,中国崛起势头正猛,引起国际舆论纷纷聚焦中国。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空前关注中国,专门花了一周时间报道中国的方方面面;美国《新闻周刊》以“中国世纪”为题登出中国专辑;《财富》杂志“全球论坛”三度光临中国;国际问题权威人士更是频发言论,高谈中国的发展正在导致国际权势的重新转移…… 在接受《了望新闻周刊》采访时,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全球问题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研究中心访问研究员庞中英教授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总体崛起的势头对世界经济的重大影响越来越显现出来,因而受到更多关注。欧美的对华政策,特别是经济政策,调整尤为明显。与此同时,伴随全球化不断加深,欧美内部各种受到全球化冲击的力量展开对全球化的各方面抵制,成为欧美国家新的国内政治特征,其结果造成新的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发展。这种保护主义的特点已与西方传统的自由贸易精神背道而驰。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和印度等快速发展的国家正在成为欧美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攻击的主要对象,成为西方国家复杂的国内贸易形势和政治斗争的替罪羊。 专家强调,在经济全球化的驱动下,国际经贸领域摩擦不断增加,已经成为一种客观趋势。具体到中国,中国已进入到入世的后过渡期,正开始面临超乎想像、越来越大的国际经济竞争压力。美国、欧盟对中国出口纺织品无端设限,说明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三年后,开始遭遇真正的挑战。 另外,在非经济领域,因应中国的强劲发展,西方大国也纷纷调整对外战略,对华政策的协调面明显增加,这其中又以美日同盟的全面深化最为突出,美日出于为牵制中国而相互借重、相互利用。美国对外战略正从反恐转向反恐防扩散与防范大国崛起并重。日本则对中国的全方位赶超深感焦虑,近来对华频频寻衅滋事即为明证。 面对困难,保持头脑冷静,选择以何种态度应对至关重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要求我们必须以全球战略眼光谋划国内发展,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秘书长刘力对《了望新闻周刊》说:“目前,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三步"战略目标的任务更加艰巨,需要进一步对外开放和参与经济全球化。” 重大的战略思想转换 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要发挥好对外开放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新发展和我国改革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树立全球战略意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探求胡锦涛强调要有全球战略眼光,要树立全球战略意识的深意, 庞中英认为,现在的世界正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中国也正在全球化。全球化使得利益和机会可能存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竞争、威胁和挑战也会来自四面八方。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都是立足全球经济得以发展的。中国想要在世界上取得经济上的成功,必须具有全球思维。中国最高领导提出要树立全球战略意识,就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思想转换,全社会都应高度重视。 “胡总书记在此次集体学习中提出中国的全球战略眼光与全球战略意识两个概念,具有极为深远的历史意义。”陈向阳认为,其大致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待世界,从对国际竞争的积极参与中最大限度地维护与促进中国的国家利益;二是从全球的角度来审视中国的发展,即站在全球的高度,准确把握中国所处的位置,并以中国的发展来促进世界的进步。 在他看来,新形势下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和世界的发展融为一体,原来意义上的国内事务的影响和意义早已越出国界,成为世界整体变化的一部分。因而,迫切需要从内外结合、包括从全球与世界整体的视角来制定中国的发展战略。 而且,及时制定中国的全球战略是实现中国真正崛起与民族复兴的需要,也是中国勇于承担责任、成为负责任的世界大国的需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与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正从人口和地理意义上的大国向政治和经济大国迈进,从区域内有重大影响的大国向世界大国转变。中国大步走进全世界,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也为世界各国所承认并接受。作为发展中的世界大国,中国理应有自己的大战略,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便是中国的全球战略。 放眼世界,谋划未来,既是未雨绸缪,也是时势所迫。庞中英认为,从最近中国与美国、欧盟的贸易争端来看,世界经济具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经济与政治的联系非常密切,欧美的贸易保护主义严重冲击世界贸易秩序;二是中国和其他一些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和地位进一步上升,世界经济面临历史性的重大结构转折关头,竞争、矛盾、纠纷、冲突和合作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因此,对中国来说,充分认识世界经济体系正在发生的变化的性质,把握全球经济的根本趋势,方能掌握主动。当前应当做到的是:首先,经济决策者和公司负责人,一定要从全球的角度思考问题。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世界市场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而且这个市场上的国际竞争非常激烈。中国企业不仅要加强在世界上其他市场上的竞争力,而且要加强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诸如探索新的增长方式、改进管理、重视质量、寻求法律保护、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尊重市场机制,等等,就显得非常必要。 第二,在全球市场经济中,要习惯于贸易战。贸易战是正常的,没有贸易战才是不正常的。中国政府要认清欧美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本质和表现形式,面对来自欧美的政治压力,一方面,要从维护中国市场、企业、劳工的根本利益出发,有理、有力地反击不合理的贸易保护主义,增强与欧美贸易斗争的本领(借鉴欧美之间、日美之间处理贸易纠纷问题的经验),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拿起国际法律武器保护中国利益。 第三,进一步促进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和保护,有助于改善与欧美的经济贸易关系。 庞中英对《了望新闻周刊》说:“最根本的还是要深化改革,解放生产力,增强竞争力。” “四个着力”的深刻背景 面对当前国际间激烈竞争的严峻形势,胡锦涛用“四个着力”概括我国在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当务之急,亦即在当前情况下掌握国际竞争主动权必须破解的四个难题。长期对世界和中国外经贸进行跟踪研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倪月菊研究员、中共中央党校的刘力研究员对这四个中央高层认为“尤其要重视”的方面逐一进行了解析。 ●着力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贸易领域的最大变化当数中国以出口大国姿态重返世界市场。1979年~2004年,中国出口总额增长约43倍,年均增长17.4%,庞大的货物贸易出口额表明中国已经成为“贸易大国”。但从外贸增长方式上看,中国要成长为“贸易强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主要表现在: 从出口商品结构上看,工业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例虽然不断上升,但高技术产品的比重仍然偏低。据世贸组织WTO 统计,早在2000年,世界前十大出口国和地区的产品平均高新科技含量已达40%,而中国在2004年的该比例也仅为28%左右。 从贸易方式上看,加工贸易仍然是中国产品出口的主要贸易方式。近年来,加工贸易一直占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以高技术产品为例,2002年,中国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高技术产品为606.3亿美元,占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89.6%。这与世界贸易强国一般贸易出口比重大于加工贸易出口的情况大相径庭,表明在高技术产业的国际分工体系中,中国还处于较低层次。 中国按目前的出口产品结构继续扩大出口,可能引发以下不利结果:一方面中国低附加值产品独特性低,抗危机能力差,出口商品竞争力不强,关键时刻难以起到稳定出口的作用。另一方面中国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是建立在低劳动力成本基础上的,这些产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成本低,市场容易进入。从而也很容易引起投资过剩,进而导致生产过剩,生产能力过剩最后导致供给过剩,供给过剩就必然会出现恶性竞争。无序竞争最终的结果就是遭遇反倾销起诉或保障措施。同时,不断降低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会造成外贸出口“丰产不丰收”,即出口额增长引起出口效益下降。 所以,只有像胡锦涛所强调的那样,在充分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同时,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和服务出口,扩大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提高加工贸易的产业层次并增强国内配套能力,才能使中国逐步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着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从1992年中共14大作出深化改革开放的决定以来,中国吸收FDI的速度越来越快,金额也越来越多。2003年使用外资已经达到了535亿美元,2004年将超过600亿美元。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资料,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在2000年达到13880亿美元的高峰之后,2003年已降到5596亿美元,中国吸收了将近10%。外商直接投资为GDP的贡献超过40%,税收的1/4都来自于外资。而中国外贸的持续性大幅增长,其2/3产生于国际直接投资。另外,外资企业的进入所带来的市场竞争效应,跨国公司的本土化战略所产生的关联效应,都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外商直接投资给中国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首先,追求利润是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根本动力。因此,外商在投资的行业选择上,呈现出非常明显的“挑肥拣瘦”现象,对高利润行业投资兴趣非常大。跨国公司的投资常常与我国的产业政策不相符合,难以将引进外资与调整国内产业结构很好地结合起来。 其次,跨国公司转让技术和开发技术的状况不令人满意。商务部对外经济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在今年发布的《2005跨国公司在中国报告》中指出:“大量外商直接投资FDI 带来的结果是核心技术缺乏症,这的确让人不可思议却又不得不面对。”我们“让出了市场却没有获得相应的技术提升,这同我们‘市场换技术"的初衷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再次,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凭借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在同我国国有企业的竞争中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不断扩大其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而国有企业则节节败退。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研究员刘力认为,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关键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吸收外资的重点是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利用外资和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国有企业改革重组结合起来; 二、对外资的鼓励政策要从普遍优惠制变为差别优惠制。对重点领域采用优惠政策,比如在农业、高新技术领域、老工业基地改造、中西部地区开发等才允许采取外资优惠制,取消一般项目的优惠政策; 三、鼓励外商设立服务外包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地区总部等,把高附加值的产业转移到中国来; 四、推动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方面的合作,引导中国企业参与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网络。 五、中央政府加强对外资企业政策的协调,避免各地为争夺外资进行不合理竞争。 ●着力实施“走出去”战略。 “走出去”是必要的。这不仅是扩大内需、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不仅是应对加入WTO的重要措施,也是对外开放进程进一步提升的必然选择。 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走出去”战略已经初见成效。但在“走出去”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一些企业缺乏周密思考,战略上犯有盲动错误,造成了经营失利。而一些国有企业由于投资决策机制和管理体系的落后,海外投资成为政令式决策,在选择项目、地点、合作伙伴,经营策略的制定、人事安排、执行及监督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从而导致投资失利。还有,海外投资缺乏有效监督,成为我国国有财产流失的巨大漏洞。另外,由于缺乏统一的“走出去”战略协调,管理“走出去”的部门太多,政策不相配套,法律规范与政策规定和政府管理时有冲突。相关的外汇、投资、审批、金融等方面的政策也有待完善。等等。 因此,要想使“走出去”战略得到更好的实施,必须进一步完善对外投资的法律法规和服务体系,赋予企业更大的境外经营管理自主权,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刘力认为,实施“走出去”战略,要避免“一窝蜂”走出去,就得要有重点。一是境外资源开发,主要是在资源富聚地区;二是促进加工贸易出口,缓解贸易摩擦;三是通过向发达国家投资,达到利用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目的。 ●着力改革涉外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很大的进展,在世界经济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特别是涉外经济体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若不有效解决,将影响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甚至影响到中国未来的国际地位。 从我国外贸体制看,尽管改革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现行进出口制度在市场开放程度、政策透明度、贸易管理方式等方面,与WTO规则和中国入世议定书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针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我国在加入WTO前后的一段时期内,加快了进出口管理体制的改革,集中清理、废止、调整了一批政策法规,并相继颁布了《反倾销条例》、《反补贴条例》和《保障措施条例》等新政策法规。然而,实现对外贸易集约、均衡发展,仅对现行进出口制度做局部或临时性的修补是远远不够的,而必须对我国的进出口制度进行全面调整,构建与WTO规则相吻合的新型外贸体制,以适应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竞争发展的新形势。 从外资政策来看,目前,我国吸引外商投资仍很大程度上依靠各种优惠政策安排。对优惠政策的过度依赖不仅加剧了市场扭曲、拉大了地区差距,而且也对我国加入WTO后与国际规则接轨构成了障碍。因而,应将对外商投资企业普遍适用国民待遇原则作为我国外资政策调整的核心目标,最终使外商投资企业享有与国内企业同样的法律地位,拥有同样的权利,承担同样的义务。为内、外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从长远来看,建立可竞争的高度法制化的市场体系是吸引外商投资尤其是大跨国公司投资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我国优化投资环境的关键步骤。为适应加入WTO后外商投资的新形势,我国外资政策的主旨应由市场准入逐步转向鼓励竞争,提高国内市场的可竞争性,规范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市场行为。
2023-09-05 04:38:361

新贸易保护主义主要特点

新贸易保护主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不平衡,特别是日美贸易摩擦,美国货物贸易逆差急剧上升,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发源地。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 一是被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被保护的商品从传统产品、农产品转向高级工业品和劳务部门。 二是加强了征收反补贴和反倾销的活动。世界贸易组织建立后,关税、非关税措施受到严格限制,各国起来越多地用反倾销、反补贴等WTO所允许的保护方法。用合法的理由保护本国的贸易,使贸易保护主义更有隐蔽性。 三是非关税措施中的技术和环境壁垒不断增高。苛刻的技术和环境标准限制了后工业化国家的出口贸易 在贸易保护的问题上,其实质主要是为了保护自己国家的对外贸易差额而设立的,您只要明白了这点,就不难知道为什么会出现现在的新贸易保护理论了. 由于时间问题,加上我怕说的太多,您也看的累,就简单的为您复述了一边关于新贸易保护理论的相关知识!如果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请及时的加我的QQ,我将为您一一解答(尽我所知). 问题问的很好,希望努力!
2023-09-05 04:39:022

试述20世纪80年代贸易政策非关税措施呈现出怎样的新的发展趋势

新贸易保护主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不平衡,特别是日美贸易摩擦,美国货物贸易逆差急剧上升,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发源地。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一是被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被保护的商品从传统产品、农产品转向高级工业品和劳务部门。二是加强了征收反补贴和反倾销的活动。世界贸易组织建立后,关税、非关税措施受到严格限制,各国起来越多地用反倾销、反补贴等WTO所允许的保护方法。用合法的理由保护本国的贸易,使贸易保护主义更有隐蔽性。三是非关税措施中的技术和环境壁垒不断增高。苛刻的技术和环境标准限制了后工业化国家的出口贸易在贸易保护的问题上,其实质主要是为了保护自己国家的对外贸易差额而设立的,您只要明白了这点,就不难知道为什么会出现现在的新贸易保护理论了.由于时间问题,加上我怕说的太多,您也看的累,就简单的为您复述了一边关于新贸易保护理论的相关知识!如果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请及时的加我的QQ,我将为您一一解答(尽我所知).问题问的很好,希望努力!
2023-09-05 04:39:401

解析“超贸易保护主义”?

呵呵,蛋卷不知道解析要具体到什么程度,是名词解释还是包括所有内容的解析。所以就都说了把:  超贸易保护主义又被称为“新贸易保护主义”或“新重商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初才兴起的,以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为主要表现形式。目的是想规避多边贸易制度的约束,通过贸易保护,达到保护本国就业,维持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中的支配地位。它们在维护民族利益,保护资源与环境的旗帜下,行保护之目的,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隐蔽性,手段上的欺骗性和战略上的进攻性等特点。 产生有其客观原因:1、国际竞争加剧 2、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发展改变了国际贸易差额的分布 3、国际贸易中双边主义与区域主义兴起 4、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并对国际贸易格局产生了一定冲击 形式及特点:1、绿色壁垒,包括 1)、绿色标志 2)、绿色包装 3)、环境成本2、技术壁垒,包括 1)、市场准入 2)、认证、认可制度。3、贸易管理及其它
2023-09-05 04:39:521

西方国家和中国在减排问题上有什么不同的认识

2009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它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排行动作出了安排,但大会并没有就2012年后的全球减排行动、资金技术支持等方面达成具体共识。这表明,当今的气候问题不是单纯的气候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历史气候、政治气候、道德气候、责任气候问题,核心是经济利益和发展利益问题,本质是气候霸权主义与反气候霸权主义的问题。一、“气候霸权主义”的内涵及其表现所谓“气候霸权主义”是指少数发达国家试图利用气候这一问题来打击对手、遏制对手,限制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大国的发展,同时不顾自身应负的责任,以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继续维护自身在新形势下的全球霸权地位。西方大国的“气候霸权主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以保护环境为名,实施环境贸易壁垒ue004环境贸易壁垒是指一些国家或国际组织以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为由,通过制定环境标准和法规,对可能形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一些国际贸易活动加以管制,从而对国际贸易形成障碍的一种非关税壁垒措施。当今,实施环境贸易壁垒的主要是发达国家和地区,主要有五种形式。第一,绿色关税。又称环境进口附加税,指一些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由,对一些污染和影响生态环境的进口产品除征收一般关税外,再加征环境税。其中的碳关税是当今不少发达国家正准备使用的一种新型关税,主要对进口的高耗能产品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2009年6月美国众议院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规定,美国有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实施碳减排限额国家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征收碳关税,法案从2020年起开始实施。第二,绿色技术标准。即以保护环境的名义,通过立法手段制定苛刻的强制性环保技术标准,限制或禁止外国商品进口。如欧盟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系统,要求进入欧盟国家的产品从生产前到制造、销售、使用以及最后的处理阶段都要达到规定的技术标准。目前,欧盟已经形成了包括300多个具有法律效力的欧盟指令和10万多个技术标准的双重结构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管理体系,内容涉及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技术标准、商品包装和标签的规定及认证制度以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贮藏等各个环节。欧盟也因此成为世界上运用技术性贸易保护措施最频繁和最严格的地区之一。 [1]第三,市场准入制度。一般是以进口产品的生产制造环境、方法、过程等不符合本国环境要求为理由,强行禁止某些产品进入其市场。第四,绿色环境标志。这是一种贴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绿色”图形,表明该产品不但质量符合标准,而且在生产、使用、消费、处理过程中符合环保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均无伤害。目前,主要发达国家都已建立了环境标志制度,并趋向于协调一致,相互承认。另外,还有环境许可证制度、环境配额等其他制度。
2023-09-05 04:40:072

经济逆全球化 贸易保护主义是什么?

亲建议全球化的贸易保护主义,值得其实就是一个整体的循环。
2023-09-05 04:40:152

全球化能减少还是增加贸易壁垒

全球化最终能减少贸易壁垒。因为在全球化的体系下,各国的经济联系密切,贸易壁垒没有用武之地。贸易壁垒是逆全球化的产物。贸易壁垒(Trade Barriers/Barrier to trade) 又称贸易障碍。对国外商品劳务交换所设置的人为限制,主要是指一国对外国商品劳务进口所实行的各种限制措施。贸易壁垒的出现并不断强化并非偶然,它是国际经济、社会、科技不断发展的产物。分析新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最主要的在于以下几点。1.社会进步及发达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安全健康意识空前加强,越来越关心产品对身体健康和安全的影响,以致在国际贸易中以健康、安全和卫生为主要内容的新贸易壁垒日益增多。2.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关心赖以生存的地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要求国际贸易中的产品本身及其生产加工过程都不要以破坏环境或牺牲环境为代价;同时要求生产这些产品时也不要以牺牲劳动者的健康为代价。于是,绿色壁垒和社会壁垒等新贸易壁垒将在国际贸易中不断出现。3.新贸易壁垒的日益增多与传统贸易壁垒受到约束关系很大。传统贸易壁垒如关税、许可证和配额等的使用不仅会受到国际公约制约和国际舆论的谴责,而且也易遭到对等报复。因此,这些传统贸易壁垒措施将来的发展空间不是很大,这就为绿色壁垒等新贸易壁垒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4.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为新贸易壁垒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手段。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不断提高,特别是信息技术产品,涉及的技术问题较为复杂,容易形成新贸易壁垒。同时高灵敏和高技术检测仪器的发展使检测精度大大提高,给一些国家设置新贸易壁垒提供了技术和物质条件。5.主要发达国家因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有重新抬头之势,随着传统贸易壁垒作用的弱化纷纷寻求新贸易壁垒,以保护其国内产业。
2023-09-05 04:40:371

新形势下新在何处,有何新特点?

新形势指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之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进入深水区下,同时在国际背景下面对的一超多强的格局,和平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但是贸易大战和贸易保护主义与经济全球化并存,也称为新常态。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以新常态来判断当前中国经济的特征,并将之上升到战略高度,表明中央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阶段变化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正在对宏观政策的选择、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产生方向性、决定性的重大影响。《人民日报》近日发表的文章给出的观点让人印象深刻——“这次,恐怕回不去了!”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直指:“这次不是景气循环周期的下行区间,而是经济增长阶段的根本性转换。”中国经济增速迎来换挡期,从高速增长期向中高速平稳增长期过渡。经济学家厉以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个国家在一段时期内会呈现高速增长,但时间不会拖太久。以平常心来看待经济增速放缓,首先要明白一个经济学原理——GDP增速往往围绕潜在增长率合理波动。未来一段时间,潜在增长率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经济增长潜力受到劳动年龄人口、治理环境成本、消费者偏好、民资占经济比重等要素的影响。随着劳动力供给下降、环境治理成本上升、消费向服务性商品的倾斜,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下降,相应地,GDP增速也会有所回落。【什么叫“新常态”】什么叫“新常态”。中国经济结构正发生转折性变化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国际竞争历来就是时间和速度的竞争,
2023-09-05 04:40:461

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具体不包括

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具体不包括:世界经济复苏强劲。一、世界进入动荡的表现1、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具体表现在政治上,许多国家出现了政治动荡,政府改组,政党派系纷争,政治稳定性受到严重影响。经济上,许多国家出现了经济不稳定,通货膨账,失业率上升,经济增长缓慢,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2、中国处在关键时期关键期是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个时期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经济长期向好,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大,正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二、调整的变化1、全球经济格局发生变化:近年来,全球经济格局出现了从西方主导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崛起的趋势。新的贸易规则、投资合作机制和产业链布局已大幅改变了全球经济格局。2、技术变革推动转型升级: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各行各业进行转型升级,缓解传统产业结构矛盾,带动新经济发展。3、网络数字化对传统行业冲击: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推动线上购物、在线教育以及数字游戏等行业蓬勃发展。传统行业面临锐利竞争压力,需要积极拥抱数字化升级,才能保持市场竞争力。4、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单边主义、贸易壁垒等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不断涌现。国际市场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企业经营风险加大。面对这一形势,需要加强国际间合作,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并适应并应对地缩小不同市场之间的差距。5、绿色可持续发展进程加速: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各国政府提出了多种绿色可持续发展方案和计划。绿色技术、能源和产品需求大幅增加,为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新契机。
2023-09-05 04:40:541

对奥巴马外交政策的评价

  从伊拉克战争、防止核武器扩散、改善美国国际形象等方面来说,奥巴马的外交政策与布什相比,可谓千差万别。只有在中国问题上,奥巴马将在很大程度上延续布什政府政策,继续与中国展开全方位合作。  奥巴马身边不乏经验丰富的“知华派”,必将推动新一届政府在处理对华关系上,向着理性、积极的方向发展。奥巴马已经明确表态,当选后将继续与中国在环保、能源合作等方面保持对话。  双方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会进一步发展  中美关系必定会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奥巴马在竞选过程中一再强调中美两国有共同利益,主张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在对台问题上,民主党一贯主张一个中国原则,主张维护台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奥巴马也提出将反对将美国就业机会大量输出到中国,反对中国在汇率方面的政策,也许在他当选后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会增多。但是由于双方之前的合作关系已经非常深厚,上述的问题只是小小的担忧。在目前的国际大背景下,奥巴马一定会致力于建立中美双方的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  奥巴马当选消息推高美股 或定A股四年走势  美国大选的结果左右着这个全球经济头号强国的走向,并决定美股和全球股市在未来四年的走势。纽约股市4日创出24年来美国大选日最大涨幅,三大指数涨幅全部超过3%,道琼斯指数上涨超过300点。  追随美股涨势,亚太股市周三早盘走高。日本股市日经股指早盘上涨2.82%,收盘报于9371.67点;韩国首尔综合指数大涨4.97%。  在早市未收盘股市中,中国沪深股市涨幅近3%,香港股市恒生指数上涨4.84%;澳大利亚普通股指数涨1.80%,台湾加权指数涨1.10%。  阻碍作用:  奥巴马或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加大中美贸易压力  分析奥巴马的贸易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时殷弘教授表示出了一个担忧。奥巴马的经济政策中,更注重创造国内就业机会的重要性,也就是说,鼓励大企业从向外投资转到向内创造工作机会,时教授认为,这个政策其实有着比较明显的保护主义色彩。“在竞选中奥巴马经常发表这样的言论,认为美国的就业机会都让外国人占去了,大财团也都到国外投资给别国的人民创造就业机会,这就说明他上台之后的政策是要趋于保护主义的。”时教授说,“如果奥巴马当选,极有可能新政府会把美国已经在国外的投资和所提供的工作机会通过某种方式减少或者收回去。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有些报道表明一些亚洲人对奥巴马是有看法和担忧的。  竞选过程中,奥巴马自己一直提出他也是支持自由贸易的,但是言谈举止和他的利益集团的背景来看,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还是存在的,这是需要我们密切关注的。
2023-09-05 04:41:222

碳排放交易、碳税是怎么回事?怎么确定碳排放是多少?

  碳关税是指对高耗能产品进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  “碳关税”开征对我国的影响     (一)我国将面临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   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出现抬头趋势,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家,深受其害。截至2009年11月初,全球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了101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额超过116亿美元。若欧美国家再借气候环境问题,征收“碳关税”,中国将面临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由于目前国际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碳排放量标准,欧美等国一旦开征“碳关税”,实施符合自己利益的碳标准,那么其他国家也可以按自己的标准征收“碳关税”,这势必会引发贸易大战。     (二)中国高能耗的出口产品将成为“碳关税”的课税对象   目前,提出开征“碳关税”的国家主要是欧美等发达国家,而中国对欧美国家出口的商品不仅量大,且集中于高能耗产品。2008年,中国对美国、欧盟出口的商品以机电产品、家具玩具和纺织品及原料为主,出口总额分别为2254.5亿美元、2431亿美元,占中国对美国、欧盟出口总额的66.8%、67.3%,这些出口产品大多是高耗能、高含碳而低附加值的产品,极易成为“碳关税”的课税对象。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称,如果“碳关税”全面实施,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制造可能将面临平均26%的关税,出口量因此可能下滑21%。     (三)“低碳”标准的实行,将淘汰我国不能达标的企业 碳风险,将是未来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目前,跨国公司已率先行动,通过各种方式降低自己的碳排放。沃尔玛公司已经要求10万家供应商必须完成商品碳足迹验证,并贴上碳标签,这将影响全球超过500万家工厂,其中大部分在中国。这意味着,中国大量相关企业必须进行碳足迹验证,承担减排责任,否则跨国公司的订单将与你无缘。可见“低碳”标准一旦实行,不仅增加我国企业生产成本,削弱产品竞争能力,一批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还将被淘汰。  影响  从中国对美贸易的总体情况来看,美国“碳关税”的征收,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均将产生负面影响,比较而言,对美出口的影响要略大于进口的影响。出口方面,若征收30美元/吨碳的关税,将会使得中国对美国出口下降近1.7%,当关税上升为60美元/吨碳时,下降幅度增加为2.6%以上;进口方面,若征收30美元/吨碳的关税,将会使得中国对美国进口下降1.57%,当关税上升为60美元/吨碳时,下降幅度增加为2.59%。除却直接影响产业发展外,美国对华征收碳关税还将对中国就业、劳动报酬以及居民福利造成负面效应。  至于CO2的排放量根据具体行业有不同的计算方法,现在国家都出台了一些计算标准,可以在网上搜一下,资料还是挺多的。
2023-09-05 04:41:341

新时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大学生的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去奋斗,青春只有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新世纪的大学生,要进一步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明确成才的目标,确立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志向,努力成长为对党和国家、对人民有所贡献的人。 1、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继承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继续破浪前进。 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创业的时期,正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时代位同学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大好机遇和广阔空间。2、是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的潮流。国际局势正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增多,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加剧,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面临着新的挑战。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保持清醒的头脑,培养大无畏的胆略和气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做一个有理想、有远见的人,为振兴中华贡献力量。3、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特殊的责任。应该自觉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青春力量的远大志向,珍惜年华、刻苦学习,磨练意志、砥砺品格,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4、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把个人的“小我”融入国家和集体的“大我”之中,在维护和实现国家与人民利益的过程创造个人的辉煌人生。 知行统一、脚踏实地。当代大学生要努力将书本知识和实际行动密切联系起来,塑造“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良好形象。
2023-09-05 04:41:421

什么是市场营销中的4p,6P,4C

都是销售的过程
2023-09-05 04:41:533

新形势是什么意思

新形势指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之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进入深水区下,同时在国际背景下面对的一超多强的格局,和平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但是贸易大战和贸易保护主义与经济全球化并存,也称为新常态。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以新常态来判断当前中国经济的特征,并将之上升到战略高度,表明中央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阶段变化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正在对宏观政策的选择、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产生方向性、决定性的重大影响。《人民日报》近日发表的文章给出的观点让人印象深刻——“这次,恐怕回不去了!”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直指:“这次不是景气循环周期的下行区间,而是经济增长阶段的根本性转换。”中国经济增速迎来换挡期,从高速增长期向中高速平稳增长期过渡。经济学家厉以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个国家在一段时期内会呈现高速增长,但时间不会拖太久。以平常心来看待经济增速放缓,首先要明白一个经济学原理——GDP增速往往围绕潜在增长率合理波动。未来一段时间,潜在增长率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经济增长潜力受到劳动年龄人口、治理环境成本、消费者偏好、民资占经济比重等要素的影响。随着劳动力供给下降、环境治理成本上升、消费向服务性商品的倾斜,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下降,相应地,GDP增速也会有所回落。【什么叫“新常态”】什么叫“新常态”。中国经济结构正发生转折性变化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国际竞争历来就是时间和速度的竞争,
2023-09-05 04:42:181

疫情三年为什么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增加

1、由于人们在家办公和学习的需求增加,导致了数字化和信息化产品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2、疫情期间,一些国家和地区采取了一些保护主义的经济政策,导致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剧,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也受到了一定影响。但是,高新技术产品的不断创新和应用,以及全球供应链的重构和调整,也为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提供了新的机遇和空间。
2023-09-05 04:42:271

中国人是不是现在面临着新的内忧外患呀

一个国家的存在面临内忧外患是必然的,有大有小,有多有少。在内有: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同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真正改变。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外患: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上的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改变。美国人的C形包围,在南海的骚扰,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军队苟同日本人和韩国人常游曵。西方的观念输出也是一大威胁。
2023-09-05 04:42:492

当前金融背景下,想写篇论文,国贸方面最好,给提点意见

我有现成的毕业论文 把邮箱给我我发给你~
2023-09-05 04:43:124

欧洲为什么能主导世界贸易

工业革命在那里扎了根,开了花,最后结了果!
2023-09-05 04:43:313

美国建立后到一战前的经济状况

一、独立战争、禁运和1812年战争 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胜利,但是独立并没有自然而然地带来繁荣和发展。独立战争期间,由于对英贸易的滞阻,北美的制造业得到了一定发展,但从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看则仍远落后于英国。战争结束后,英国利用自身强大的制造业和商业优势,一方面对美国的出口实施严厉的商业限制,包括禁止美国货进入西印度群岛;另一方面则向美国大量倾销英国货。独立前夕,北美平均每年运往英国的生铁为3929吨,1791年下降为797吨。烟草、稻米、蓝靛等大宗农产品的出口也大幅度下降,由此带累商业和航海业停滞,造船业衰落。据统计,从1784年到1786年,美国从英国进口的货物总值约为760万英镑,而同期美国向英国出口则仅为249万英镑,逆差高达521万英镑。出口萎缩、市场缩小,使价格大幅下跌,商人、农场主纷纷破产,债务链条破裂,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许多地方爆发了农民起义,最著名是的谢司起义。在美国史上,1781年至1789年被称为“危机时期”。从竞争的观点来看,其实质是英国挟裹着其市场竞争的强者优势对新独立的弱小的美国进行打击,以经济殖民来代替政治、军事殖民。 危机给美国上层社会带来了广泛的冲击,“美国向何处去”一时成为报纸和小册子所讨论的焦点。在一片喧嚣声中,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的两大声音至今仍清晰可辨。推崇自由贸易多为南部大种植园主、北部大商人。在危机时期,南部大种植园主兼并了大量小农的土地,巩固了竞争地位,他们虽然对英国限制出口不满,却得益于优质廉价的工业品。因此他们主张自由贸易,一方面要求英国取消出口限制,另一方面试图摆脱英国的商业垄断,开拓南欧、北欧市场及其他全球市场,同时则加快向西部扩张,将西部广袤的土地变为农产品的生产基地,以增强美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北部大商人也主张自由贸易,因为他们的利益得益于对外贸易的扩大,无论进出口是否出现逆差,只要贸易总额上升,就少不了他们的利润。主张贸易保护者成份比较复杂,既有保卫独立战争成果的爱国主义成份,又有在谢司起义前巩固统治秩序的成份,既有受英国打击最沉重的广大小农,又有为数不多的制造业主。由于当时主要矛盾是抵制英国的经济侵略,因此,主张增强邦联政府力量、加强贸易保护的代表,财政部长汉密尔顿事实上控制了政府决策。汉密尔顿认为英国的力量来源在于制造业,因此美国必须重视制造业的发展。而要发展制造业,则必须有政府保护。他指出需要政府保护的三个理由,一,外国政府对制造业有保护和奖励;二,农业国居民出于习惯往往不愿意轻易放弃自己熟悉的职业;三,制造业国在技术、资金、市场方面已经具有优势,这就使“最新建立制造业的国家与制造业已成熟的国家在平等条件下进行竞争,在多数情况下是不可行的。” 遗憾的是,尽管汉密尔顿提出加强联邦政府权力、重视制造业、提倡贸易保护的一揽子方案,但由于当时美国社会经济结构由依附于英国的种植园主和大商人主导,故唯一落实的是加强了联邦政府权力,建立了财政税收制度,恢复了公共信用,顺利发行了新国债,使联邦政府不再有名无实。然而汉密尔顿所珍视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却未得到推行,1789年的的关税法案规定进口税率仅为9%,远不足以保护新生的制造业。英国知道自己的竞争优势所在,一开始就禁止机器和技术以及技术人员外流。由于西部土地的吸引,美国工人的工资平均又比英国高1/3到1/2。加以英国企业主资金雄厚,有现成的销售网络等因素,使美国制造业举步维艰。1801年的326家股份公司中,只有8家投资于制造业,仅占总数的2.4%。 如果照此发展下去,美国很难摆脱后来中南美洲各国的命运,成为欧洲工业国的附庸。因为主宰着独立后美国社会的是大农场主和大商人,他们都从依附地位中获益。发展制造业的每一个重大措施都与这个既得利益集团相抵触,征收高关税首先种植园主要花更多的钱购买欧洲的工业消费品,如果对方实施报复性措施,则还会连带出口下降,价格下跌,收入减少。在这种社会经济结构中,资源越丰富就越可以依赖开发资源来获取收益,就越缺乏发展制造业的动力。杰斐逊的自由贸易主义和农业国之梦,正是建立在对美国丰富资源的依赖上。这个甜美、舒适的梦完全有可能将美国的制造业腻死。 正当美国迷迷糊糊地做着西部农业梦的时候,英国的军舰的炮声把它惊醒了。1807年,英国为与拿破仑作战,炮击美国战舰“切萨皮克号”,强征舰上海员。此举激起了强烈的反英爱国情绪,1807年12月,美国国会通过《禁运法案》,禁止一切船只离开美国前往外国港口,意在用中断对英国的农产品供应来教训英国。不料,禁运不仅没能给英国造成伤害(英国可以从世界其他国家进口粮食,本国也生产粮食),反而使美国经济全面瘫痪。禁运充分暴露了美国经济的殖民性和依附性。1807-1808年,美国出口下降88%,进口下降59%,航海业濒临破产,大批海员失业,北部的大小商人损失惨重,农产品价格不断下跌,小农场主和小业主纷纷破产,工业消费品供应发生严重困难,关税收入急剧减少,财政出现巨额亏空。在强大的压力下,《禁运法案》不得不在1809年初取消。然而,正是这个禁运风潮,使美国制造业得到了空前发展,至1810年制造业的生产总值达到1.2亿美元,相当于禁运前出口总额的2/3。禁运使国内制造业不再面对国外竞争,工业品价格上涨又使制造业利润大增,航海业、对外商业的萧条促使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制造业。更重要的是,禁运使美国人初步懂得了制造业对于民族独立和国家强大的重要性,从而为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摆脱经济的依附性带来了第一线光明。但是,就在普通美国人得出上述结论时,作为权力结构核心的部分大农场主和商人却增强了依附性,更害怕与英国打贸易战。因此,禁运结束刚后,财政部长加勒庭提交国会一份《关于制造业的报告》又被搁置了。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美国的让步并没有换来英国的回报,英国继续劫掠美国船只。再加上美国国内西部扩张主义者的鼓动,1812年,美英正式交战。这场战争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和禁运十分相似,对外贸易和航海业陷入长期萧条和停滞,而制造业却飞速发展,对英国霸权构成了真正威胁。战争结束后,英国商人不惜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向北美倾销商品,英国国会和政府则在一旁积极支持,布鲁厄姆勋爵在英国下院称:“为了把美国在战争期间产生的幼稚制造业扼杀在摇篮中,即使在最初的大量出口中受些损失也是值得的。”但英国的如意算盘并没有得逞。这有三方面原因,首先,当时英国的技术还是相对简单、容易掌握、也容易改进的技术,美国制造业在技术上已经并非处于绝对劣势;其次,从规模上看,美国制造业已经有相当实力,而且也得到了国内金融势力的支持;第三,1816年美国颁布了第一个保护关税法案,制造业品的平均税率骤升至25%。此后,直至十九世纪末,贸易保护主义一直是美国的经济政策的基调。 由此可见,1807年禁运和1812年战争实际上是美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没有这两场战争——战争是最极端的保护主义,和由此而来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美国很可能成为另一个巴西,而世界历史的面貌也将大不相同。遗憾的是,无论中国还是美国的美国史学界都没能充分注意这一转折点的重大意义。其原因恐怕是,无论中外理论界还是史学界,都没能摆脱某种历史必然论、历史决定论的思维模式。如果每一个国家最终都能走上资本主义的“康庄大道”,或都必须经过资本主义阶段,那么也就不存在转折问题了,最多只有曲折。 二、南北战争 摆脱弱者地位的历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了斗争和曲折。由于当时英国的强者地位并非象今天的美国那样突出,它先是没能阻止美国独立,后是没能在1812年战争中重新占领美国(由于英国顾虑欧洲大陆重启战争),再是没能在战后搞垮美国经济。但这并不等于英国、法国等欧洲强国就此承认美国的崛起,而是在继续伺机压制美国。就美国国内而言,从原有的殖民地型社会经济结构,向以制造业集团为中心的自主型社会经济结构转变,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冲突和斗争。大商人集团、航海集团、南部种植园主和北部制造业集团之间,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之间的矛盾仍然时起时伏,构成了地方主义与国家主义(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奴隶制和废奴主义,新申请州是否向奴隶制开放,以及民主党与共和党斗争等诸多重大矛盾的核心。随着这对矛盾逐渐统摄国内的各种矛盾,矛盾逐渐从经济领域延伸到政治、文化、宗教等领域,社会情绪越来越激动,直至爆发南北战争[1]。 事实上,尽管通过禁运和战争确立和关税保护原则,美国工业一时间还很弱小。在1820年以前,作为工业化最重要的部门的钢铁业,其铁产量比殖民地时间还少。铁矿的开采、冶炼和铁器业完全被英国所主之宰。第一个真正对钢铁工业起到保护作用的关税是1824年的关税,其后是1828年的关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初,自由贸易集团控制了政权,降低了关税,钢铁业生产很快就停滞、滑坡;1842年参议院决议恢复高关税,铁产量又直线上升。如此,自由贸易路线和贸易保护路线反复斗争,钢铁业也反复涨落,直至林肯上台,把关税提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从而最终建立起了强大的钢铁业。 总的来说,关税的争夺战越来越对贸易保护主义者有利,主张自由贸易的南部种植园主、北部进出口商和航海集团则满腹牢骚。北部进出口商业利益的代言人如马萨诸塞州的丹尼尔·韦伯斯特始终反对高关税,南部则把1828年的高关税称为“可憎的税率”,特别是南卡罗来纳州。为了反对高关税,南卡罗来纳州不惜脱离联邦。为此,它提出了宪法“公约论”,即认为州创立了联邦,当中央政府的决定不符合州的意愿时,州有权作出自己的决定。1832年7月,在自由贸易者的强大压力下,国会通过了新关税法案,比1828年的关税有所下调,但仍不能满足南卡罗来纳州的要求。同年11月,南卡罗来纳州召开州代表大会,宣布国会通过的关税法无效。如联邦政府采取强制措施,则南卡罗来纳州将脱离联邦。面临联邦分裂的形势,国会不得不再次通过妥协性法案,扩大免税商品种类。 妥协是达成了,但矛盾并未解决。自由贸易者和贸易保护主义者在一次次的较量中慢慢廓清了阵营,形成了以南部种植园主为核心和以北部制造业集团为核心的两大派别。在世界范围的废奴主义运动的推动下,这两大派别的斗争又进一步激化为蓄奴州和自由州的斗争。这两大派别都希望控制参众两院、政府和最高法院。由于各州的参议员人数相等,而南北两派所控制的州数相等,两派力量在参议员势均力敌。这时如果新加入的州是蓄奴州,则该南部就能控制参议院。因此,一个又一个新开发地区被批准为新州之日,也就是两大派别一次次较量之时。每一次,出于维护联邦的考虑,双方都达成了妥协,如1820年的1820年的《密苏里妥协》,《1850年妥协》等。《1850年妥协》中,北方限制了奴隶制的扩张,同时也向南方承诺了严厉的《缉奴法》,从而维护了脆弱的南北政治均势。但每一次妥协都酝酿着矛盾的进一步激化,《1850年妥协》被称为“火山口上的壶盖”。此后,南北双方斗争的火药味越来越浓,在1854年堪萨斯州问题上,两大派别发生了武装冲突。这是南北战争的前奏。 [1] 1800年以前的两大党是“联邦党”(汉密尔顿的党)和“民主共和党”(杰斐逊的党),至1800年联邦党下台,不久后瓦解,此后二十多年之内基本是民主共和党一党独大,1830年,民主共和党分裂为民主党(即现在的)和辉格党,50年代,辉格党瓦解,从民主党和辉格党内分裂出以北方、主张废奴为背景的(即现在的)共和党
2023-09-05 04:43:441

中美轮胎特保案的负面影响

这对正在恢复中的全球经济来说,无疑是个坏消息。如今,就连美国媒体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奥巴马此前曾表示强烈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希望在即将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匹兹堡峰会上表达支持自由贸易的立场,但其他国家很可能会以中美轮胎特保案的裁决,作为美是否真正支持自由贸易立场的一个检验。不仅如此,一些国家可能还会效仿美国的做法,从而将这种负面影响扩大化。鉴于美股达到了相对高点,此间舆论担心,奥巴马此举极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会打击全球的投资热情。而此前的诸多事实表明,如果重新回到经济民族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其结果将是近乎全面一致的市场下跌。而在金融危机一周年之际,奥巴马的这一做法还使人们对中美两国的经济刺激计划产生诸多担心。事实上,奥巴马的“妥协”意味着美国政府改变了在特保案中的一贯立场,将加剧中美的贸易摩擦。更重要的是,特保案的通过将把中国众多产业都置于相同的威胁之下。人们担心的是,在奥巴马表示支持轮胎特保案后,美国其他行业近期内也可能对中国产品提出类似的贸易救济措施,而奥巴马政府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可能祸水东引,纵容更多行业对华施压甚至相继采取强硬做法。这样,钢铁、纺织、机电等行业将会受到极大冲击。其连锁反应将对中国的经济恢复产生消极影响。奥巴马此举,也等于是在逼迫中方采取强硬措施。如今,已有专家建议,为回应华盛顿的轮胎保护主义,中国也可以对美国生产的汽车采取限制措施。这意味着,面对销售前景最好的中国市场,美国制造商将会丧失大量机会,而美国的汽车制造业依靠政府的补贴救济勉强有所恢复,却很可能会再次面临打击。奥巴马此举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是多方面的。尽管奥巴马的这一做法让工会感到满意,但对美国的就业很难产生刺激作用,对吸引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投资更是不利。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还会影响到美国企业进军其他国家。在美国政府积极救市的同时,中国、俄罗斯、法国、日本等国都在积极投入巨资刺激经济,也相应地产生许多经济机会,对此,美国公司也是虎视眈眈。但如果美国对中国如此一意孤行的话,其所可能丧失的机会将是惊人的,而这对恢复中的美国经济将非常不利。 按照美国政府发布的消息,今后三年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将实施惩罚性关税,即在4%的原有关税基础上,分别加征35%、30%和25%的附加关税。“中国生产的轮胎中有40%出口,而其中三分之一出口美国。最高征收高达35%的关税,这意味着第一年中国的轮胎产品将不能出口到美国了。据初步测算,这将影响到10万左右工人的就业,损失约10亿美元出口额。”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范仁德说。 事实上,中美经贸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美国封堵“中国制造”的结果只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目前美国在华有4家轮胎生产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占中国对美轮胎出口的三分之二,限制中国轮胎产品进口将给这些美资企业带来直接损失。据姚坚透露,美国在轮胎之外提出其他不合理要求,不仅涉及其他多个行业,而且要求中国调整财税政策。正如美国国内媒体描述的那样,奥巴马在这一问题的抉择上也是“进退两难”。奥巴马上台后曾在许多公开场合强调美国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然而具体到中国输美轮胎特保案,却最终自食其言。奥巴马为何言行不一呢?分析人士认为,首先, 这次特保案起诉方是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劳工团体一直是奥巴马的铁杆支持者。美国失业率的攀升对奥巴马形成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奥巴马不愿因坚持自由贸易而开罪劳工团体。其次,随着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制造”正成为主要靶子。一些政客在其中不断搬弄是非以捞取政治好处,而在医疗改革等重大问题上,奥巴马需要这些政客的支持。 商务部公平贸易局有关负责人昨晚对本报记者透露,有关产业对“双反”的申请材料已经递交很久,而这些申请材料充足,是选择这两个产业进行“双反”的最重要原因。“长期以来,美国对其国内产业的保护太过了,以致于我国在公平贸易方面的压力非常大。这是我们的第一步回应,下一步要看美国的反应。”该人士透露,本次提起的两种产品的“双反”调查涉及金额达20多亿美元。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商务部对提起的部分汽车和肉鸡两种产品的“双反”调查具有针对性,特别是对美国汽车业。知名汽车分析师贾新光介绍,全球对汽车业的1600亿美元补贴中,美国就占去了880多亿,美国为着其汽车业竞争力的恢复,对汽车业的补贴比较严重。全国乘用车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指出,去年以来,美国政府给予汽车业大力度的救助,更成为通用汽车公司的大股东,汽车业不仅成为美国经济复苏的重要推动力,也将深刻影响美国政治的变化。美国汽车集团对美国政府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崔东树认为,“美国汽车‘三巨头"(福特、通用、克莱斯勒)对白宫有一定的发言权。因此,对美国汽车业的‘双反"可引起美国反思贸易保护主义。”而通用汽车公司前不久刚与上海通用汽车签订协议,将向中国出口6亿多美元的汽车产品,业内认为,这可视为中国对美国恢复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支持。而在肉鸡产品方面,日前,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马闯介绍,长期以来,美国鸡肉凭借其便宜的价格正在大量出口到中国,并严重影响了中国企业的利润和正常销售。资料显示,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鸡肉生产加工商,巴西和中国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美国也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商,2008年美国出口到中国的鸡肉达58.43万吨,占到其总出口的20%以上。
2023-09-05 04:43:551

谈到新重商主义、重农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级差地租和凯恩斯思想其中任何一项的书籍有哪些?

2023-09-05 04:44:173

材料一: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新形势

(1)请从经济学的角度,谈谈我国应如何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11分) .①要着力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进一步实施以质取胜的战略,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出口竞争力,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②要着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完善利用外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不断优化引进外资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③要着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促进形成“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的双向对外开放格局。④要着力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创造良好法制环境,完善公平贸易政策,规范市场运行秩序,健全市场信用体系,改进市场监管体系,形成稳定、透明的涉外经济管理体制;完善对外贸易运行监控体系和国际收支预警机制,切实维护国家根本利益和保障国家经济安全。(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常识知识对 “中方希望各方能够体会到中方坚定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决心”这一观点进行评述。(10)“中方希望各方能够体会到中方坚定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决心”,是因为:当代世界市场随着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加深而迅速发展。对外开放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市场经济竞争性、开放性的需要。发展对外贸易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节约社会劳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引进当代世界先进技术,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可以促进企业更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国际化。而贸易保护主义与世界市场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趋势是背道而驰的,必然会增加贸易摩擦,违背平等互利原则,阻碍各国及世界经济的发展。 略
2023-09-05 04:44:291

美国为什么成为最大的贸易国家?

不清楚
2023-09-05 04:44:594

贸易保护主义的起源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持续快速增长,进出口贸易总额在世界上的排名不断提升,据世界贸易组织(世贸组织)的发布,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位次于2004年, 2005年和2006年稳居世界第三,而我国货物进出口连续四年快速增长,是历史上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正是由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持续快速增长,致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中更频繁遭遇各种贸易保护壁垒。这种状况不仅中国独有,根据经济发展与国际合作组织(经合组织)对发展中国家贸易官员的调查发现,贸易保护壁垒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影响都非常巨大,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面临的挑战则更加突出。 在国际贸易领域中已经形成了以非关税壁垒为主,以关税壁垒为辅的新的贸易保护主义,以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为主要表现形式,目的是想规避多边贸易制度的约束,通过贸易保护,达到保护本国就业,维持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中的支配地位。 本文拟从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基本理论分析着手,在阐明新贸易保护的概念,背景,起源,形式和特点的基础上,对其相关趋势进行详尽的分析,着重于对和我国面临的挑战进行系统分析,主要有频繁遭受反倾销调查,频繁遭受反补贴调查,形形色色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弹道导弹我国面临的其他挑战-国际金融危机等。最后通过研究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造成的严重影响,尝试就我国应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行理论上的探讨,主要包括八个方面:改善我国贸易环境;建有自我特色的壁垒体系;强化进出口企业的分类与指导;夯实认证,认可体系;重视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推进“以进带出”战略,完善我国技术标准和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 本文同时强调了在努力寻求对策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同时,我们也要增强信心,不必过分担心我中国所受到的贸易保护主义影响。我国只要能长期坚持最佳的战略,在国家新的政策支持及当地政府的切实贯彻落实下,不断完善政策,加快结构调整和基础创新步伐,继续密切跟踪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积极开拓国际潜在市场,努力化解和应对外部冲击,则有效应对新贸易保护壁垒,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不再只是梦想。
2023-09-05 04:46:101

凯恩斯的超保护贸易主义学说与二战后新贸易保护主义学说的不同?

本质一脉相承 后者范围更加严密 同时国家发挥作用更加系统化
2023-09-05 04:46:331

英国废除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原因及影响

1被保护的商品不断曾加2限制进口措施的重点从关税壁垒进一步转向非关税壁垒3管理贸易日益合法化、系统化4奖出限入措施的重点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5加强了征收反补贴税和反倾销税行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保护措施扭曲了贸易流向2保护的程度不断提高3贸易限制推动价格上涨4进口限制未能有效地维持就业5新贸易保护主义使发达国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6新贸易保护主义伤害了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2023-09-05 04:46:412

当代对华交易保护主义现状与特点是什么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加快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进程,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发了新的贸易保护主义。与传统贸易保护相比,在关注的焦点、实施的手段、保护的方式、保护的动机和目的以及影响等方面表现出十大突出特点。一 新贸易保护关注的焦点在以往的贸易保护理论中,无论是发展中国家使用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还是流行于发达国家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其关注的焦点主要是经济问题,重点是产业的发展。所不同的是,前者保护的是幼稚产业,而后者保护的是战略性产业。但近年来流行的新贸易保护理论如保护就业论、保护环境论等,其关注的焦点已由经济问题扩展到社会问题,由产业发展转向了人本身。其中,保护就业论关注的是人的劳动权力,保护环境论关注的是人的生存环境,绿色壁垒关注的是人的健康和安全。由于新贸易保护关注焦点的变化,从而导致劳工标准、社会责任国际标准认证(SA8000)、产品质量认证标准,动植物检疫标准等成为发达国家实行贸易保护的重要工具。如美国、法国和意大利等正在讨论一项协议,要求中国所有纺织、成衣、玩具、鞋类等出口产品企业必须事先获得SA8000认证,否则将联合抵制进口。二 新贸易保护实施的手段为了保护本国产业的发展,在传统的贸易保护理论框架下,各国主要通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贸易政策实行进口限制。而在新贸易保护理论的框架下,由于保护关注的焦点变化,传统的贸易保护手段受到了局限,新贸易保护的手段发生了变化:(1)以保护公平贸易为由,滥用WTO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条款,通过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或者激励企业实行反倾销的方式,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如2000年10月美国通过的们白德修正案》,明确规定,美国财政部将海关征收的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以“抵消款”的形式发给提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申请的国内生产商。(2)以保护消费者安全和健康为由,通过建立新的动植物检验检疫措施、环境技术标准等削弱对方优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如2003年10月,欧委会出台《化学品注册、评估与许可规则(草案)》,要求用统一的“注册一评估一许可”体系管理化工品的生产、进口和销售。日本规定,2003年后,日本进口大米必须标明品种、产地、生产者姓名和认证号码等,否则禁止销售。(3)以维护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为由,通过建立新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认证,削弱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目前,全球200多家跨国公司制定并推行了公司社会责任守则,要求供应商和合约工厂遵守劳工标准。据统计,在中国,已经有家乐福、耐克、阿迪达斯、雅芳、通用电气等50多家跨国公司开展了社会责任审核。有关专家预测,目前中国沿海地区有8000多家企业接受这类审核,50000多家企业准备随时接受检查。由于劳工标准涉及工人的年龄、加班时间、宿舍条件等人权问题,技术标准涉及一国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水平等问题,从而贸易保护的手段也由关税等贸易政策转向了劳工标准和技术标准等社会经济技术政策。三 新贸易保护的方式在传统贸易保护框架下,贸易保护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等限制进口,建立国内产业保护的防线。受WTO降低关税和取消非关税壁垒等的限制,新贸易保护方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1)通过出口补贴、保护国内市场等方式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由限制进口转向扩大出口。如欧美以出口补贴支持空中客机和波音飞机的发展,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日本通过限制进口保护国内市场使本国半导体厂商获得规模经济优势,提高在国外市场的竞争力,达到扩大出口的目的。(2)通过多边贸易谈判将发达国家比较优势产业纳入WTO的框架,迫使其他国家开放市场,以扩大出口。如克林顿执政时期,通过乌拉圭回合谈判,将服务贸易纳入其中,打开了服务贸易市场。同时,又在1997年达成了《全球基础电讯协议》、《信息技术协议》、《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协议》,要求各成员国向外国公司开放电信市场、银行、证券、保险市场等,并在2000年1月实现相关信息技术产品的零关税。(3)通过确立劳工标准、技术标准等达到全面禁止进口的目的。如跨国公司将SA8000与企业的订单挂钩,不符合标准的不能出口;2002年1月,欧盟以从中国进口的部分动物源性食品中含有氯霉素残留和中国农药残留体系未达到要求为由,全面禁止从中国进口动物源性产品;2003年1月,欧委会公布第2003/03/EC号指令,禁止纺织晶和皮革制品中使用名为蓝色着色剂的偶氮染料,产品达不到该指令的不得进口。四 新贸易保护的动机和目的在传统的贸易保护框架下,幼稚产业论主要是发展中国家通过关税壁垒建立起本国产业保护的防线,战略性贸易政策主要是发达国家通过关税和补贴等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扩大市场份额,提高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而新贸易保护理论是从根本上削弱甚至使对方丧失国际竞争力。其主要表现在:(1)通过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等削弱对方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如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平均征收高于工业国10倍以上的反倾销税。”(2)通过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使发展中国家丧失高附加价值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如2003年2月,欧盟公布《关于报废电子电气设备的第2002/96/EC号指令》和《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第2002/95/EC号指令》,要求对2005年8月13日以后投放市场的产品,生产者应以提供担保的方式,保证有关报废电子电气设备的收集、处理、回收和环保处置费用资金由生产者提供等。有关专家预测,电子电气设备两项指令将涉及国内2000多家企业和270亿美元出口,其实施将对中国机电产品对欧出口造成严重影响。(3)通过设置动植物检疫标准、劳工标准等,使发展中国家丧失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方面的国际竞争力。如发达国家不断提高出口水产晶包装的检疫标准,由原来的几项,十几项增加到几十项,导致近年来中国出口的水产品因包装不合格被驱逐出市场,损失高达70多亿;美国推行的社会责任认证对工人最低工资和工作时间等提出特殊要求,致使中国企业因成本支出过大,或未能通过SA8000认证而拿不到跨国公司的订单等。五 新贸易保护的成效无论采取哪一种贸易保护措施,其目的都是通过限制进口扩大出口,带动本国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获得最大经济利益。但大量的事实也表明,贸易保护的结果不仅没有达到保护的目的,获得经济利益,相反却付出了沉痛代价。在传统的贸易保护框架分析中我们看到,贸易保护的结果不仅使消费者受到损失,使生产者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且,由于勒纳对称效应,政府在限制别国进口的同时也限制了本国出口,使本国的出口贸易受到了影响。同时,近期英国财政部和贸工部发表的研究报告《贸易与全球经济:国际贸易在生产力、经济改革和增长中的作用》也显示,贸易保护主义也使全球经济遭受了巨大损失,发达国家持续的贸易壁垒使世界经济每年损失5000亿美元。在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今天,虽然没有翔实的数据论证新贸易保护对本国消费者、生产者以及一国带来的损失,但是从布什上台以来,美国实施新贸易保护的结果致使贸易逆差越来越大。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后关税的下降和非关税壁垒的取消,中国的贸易以两位数增长,超过经济增长速度,并迅速跃居世界第三大贸易国。由此可以预测,新贸易保护主义也将遭遇传统贸易保护同样的代价。六 新贸易保护的影响在传统的贸易保护中,贸易保护的对象或者是国内幼稚产业、衰退产业,或者是国内战略性产业。以关税和数量限制等非关税壁垒措施实行贸易保护不仅直接影响一国相关产业,涉及微观经济领域,而且通过进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最终影响一国经济增长和就业。新贸易保护主义与此不同,由于新贸易保护的手段主要是通过劳工标准、环境标准、技术标准等实施贸易限制,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一律不能进口。而要使产品符合上述标准出口,必须改变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调整社会经济政策,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等,从而新贸易保护不仅影响到经济领域,而且会渗透到国内社会经济制度。如作为多哈谈判的新议题——贸易和环境问题,虽然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歧目前没有被纳人 WTO框架体系,但为了应对环境壁垒,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中国已经开始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提出建立循环经济。完善劳工法规,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步伐也正在加快。七 新贸易保护的起源经过近20年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已经由1/4提高到了1/3,出口贸易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以往主要出口农产晶和资源,变成主要出口制成品,生产高附加价值产品。Q)随着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地位的提高,在制成品出口中与发达国家竞争的加剧,发达国家对来白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开始实行严格的保护。不仅运用传统的贸易手段,以高于工业国4倍的高额关税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制成品进口,而且为了削弱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实力,一方面利用发达国家在技术方面的优势,通过设立严格的技术标准限制发展中国家出口,另一方面利用发展中国家在环境保护和劳动条件方面的弱势,通过多边贸易谈判极力将劳工标准纳人到WTO框架下,限制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如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美国和法国首次将劳工标准引入贸易中。其后,又在世贸组织成立后的首届部长级会议上,将劳工标准纳入WTO部长会议议题。《新加坡部长会议宣言》确认了劳工标准,但不将其与贸易直接挂钩。之后,美国又在WTO西雅图会议上,公开提出世界贸易组织建立对侵犯劳工权力的国家实行制裁机制,再一次企图将劳工标准问题纳入到谈判议程。重视环境保护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出劳工标准也有助于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但是无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环境保护及劳动条件方面的较大差距,将其与贸易挂钩,纳入WTO框架,不仅会削弱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方面的优势,严重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而且由于发展中国家市场的萎缩,也必将影响发达国家的市场开拓。八 新贸易保护的根源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一方面加快了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进程,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加剧了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发了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其主要表现在: (1)发达国家之间产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在国际多边贸易谈判中,发达国家对本国劣势产业实行保护,很难就共同关注的问题达成一致。如在多哈回合关于农产晶谈判中,在出口补贴方面,凯恩斯集团建议取消并禁止对农产品一切形式的出口补贴,而欧盟不同意完全终止或一次性大幅度削减出口补贴,认为凯恩斯集团提出的出口补贴建议是一种歧视,无法接受,主张渐进式削减出口补贴;在特殊保障措施方面,美国坚持取消特殊农业措施,而日本主张保留,并引入季节性和易腐烂农产晶的特殊保障机制。(2)发达国家内部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发达国家极力主张对本国优势产业实行自由贸易,并将其纳入到WTO统一框架中,对本国劣势产业实行贸易保护。如美国在乌拉圭回合中将本国优势产业服务业纳人WTO框架中,确立了《6艮务贸易总协定》,而对于本国劣势产业纺织品等通过配额和保障措施等实行限制保护。(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产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在国际多边贸易谈判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各自关心的议题中产生巨大的差异,很难达成共识,影响多边贸易谈判的进程。如在多哈回合谈判中,发达国家急于启动新加坡议题,即贸易与投资、贸易与竞争政策、政府采购透明度和贸易便利化的谈判,而发展中国家更多关注的是发达国家农产晶出口补贴和市场开放问题,两者巨大的差异和分歧导致坎昆会议失败,多哈回合的基本目标仍然没有实现。九 新贸易保护和传统贸易保护手段的关系降低关税,取消数量限制是WTO的基本原则。经过多次谈判,虽然发达国家整体平均关税水平较低,但在农产品和纺织品等领域,仍然利用传统的贸易保护手段——较高的关税保护本国劣势产业,关税高峰和关税升级的问题仍很严重:(1)在关税高峰方面,2003年欧盟所有产品的平均关税税率为6.4%,但在农产品领域,对肉类、奶制品、加工的海产品和水果等仍然维持关税高峰,奶制品的最高关税达209. 9%。同样,按照国际关税高峰指标计算,美国纺织晶和服装的259类产品仍然保持较高的关税,其中,服装类产品的关税为33.3%,某些羊毛纤维的关税为31.5%。(2)在关税升级方面,欧盟在纺织品关税的制定上,原料平均税率为0.7%,而服装平均税率为11.9%,成衣的关税远远高于纺织原料的关税。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对部分产品仍然实行配额限制,如2003年日本对乳制品、皮鞋等20类产品实施关税配额管理。欧盟对中国出口的鞋类、陶、瓷餐具三类工业晶共9个税号项目下的产品实行数量限制等。此外,解决国际贸易争端时,为了维持公平贸易,关税和数量限制仍然是成员国实行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重要手段。与传统的贸易手段相比,只不过针对的国家和针对的产品有所不同而已。十 新贸易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的关系从国际贸易发展史来看,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经常是交替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世界经济由危机一复苏一高涨一萧条的变化,国际贸易政策的走向也经历了保护贸易一贸易自由化一新贸易保护的过程。而在当代,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国际背景下,由于全球产业结构处于大的调整中,世界经济增长缓慢,各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导致自由贸易和新贸易保护同时进行。其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在WT0多边贸易谈判中,将贸易与环境、贸易便利化、贸易与竞争政策、贸易与技术转让、贸易与债务、财政、电子商务等7个新议题列人多哈回合谈判中,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另一方面区域经济集团和双边贸易谈判发展迅速,对内统一实行开放政策,对外实行贸易保护。一方面发达国家极力主张启动“新加坡议题”;另一方面以巴西、印度、南非、阿根廷、中国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组成21国集团联合实行抵制。发达国家一方面在本国优势产业中极力主张实行自由贸易,如美国积极推动电子商务、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谈判,将其纳入到W,rO框架下;另一方面在本国劣势产业中通过各种手段实行贸易保护,如对纺织品和服装实行配额,对农产品实行补贴等措施。美国大选后,由于国内保护主义势力抬头,并且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在短期内很难从根本上消除,预计国际新贸易保护主义将更加盛行。但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自由贸易也将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
2023-09-05 04:47:121

国内外对于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的研究现状

这个问题暂时不知道,希望你能找到好答案。不过呢,我记到有个考研交流网有好多这方面的内容,你可以去查找一下看看,至于怎么找这个网站嘛~~~上百度找找就OK。
2023-09-05 04:47: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