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一叶障目的意思及典故

2023-09-16 05:51:24
TAG: 典故
共1条回复
再也不做稀饭了

一叶障目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yí yè zhàng mù,意思是一片叶子挡在眼前会让人看不到外面的广阔世界。比喻被局部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

详细释义

【解释】: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出自】:毛泽东《论持久战》:“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

【出处】:毛泽东《论持久战》:“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

【近义词】:以偏概全、只见树木、掩耳盗铃、管中窥豹、不见森林、不见泰山

【反义词】:洞若观火

典故出处

原文

楚人居贫的日子,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译文

楚国有一个人,家境贫寒,穷困潦倒。他读了《淮南子》,看到书上有这样的记载:螳螂在捕蝉时用树叶遮住自己的身体,其它小昆虫就看不见它,(要是有人能得到那片树叶)就能用它隐藏自己的身体。他十分高兴,于是跑到一棵树下抬头仰望,希望找到那片螳螂在捕蝉时用来遮蔽自己的树叶。偶然发现了,就伸手摘下来。不料失手,那片树叶竟飘落地下。树下原本就有落叶,(混在一起)再也无法辨认。

于是,他索性将落叶全部扫起,,收了足足有几斗回家。抱回家后,他一片一片地轮番拿树叶来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妻子:“你还能看见我吗?”开始,妻子一直说:“能看见。”后来,折腾了一整天,妻子于是疲倦不堪,很不耐烦,便骗他说:“看不见了!”这人一听心里暗暗大喜,急忙将选出的树叶揣在怀里,跑到街上去。到了闹市,他举着树叶,旁若无人,当面拿别人的东西。结果被官府差吏当场抓住,押送县衙。县官审问他的时候,他老老实实地叙述了事情的始末。县官听了大笑不止,没治罪就把他放了。

相关推荐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及详细词语解释

注音一式 ㄧ ㄧㄝˋ ㄓㄤˋ ㄇㄨˋ , ㄅㄨˋ ㄐㄧㄢˋ ㄊㄞˋ ㄕㄢ 汉语拼音 yī yè zhàng mù bù jiàn tài shān 同义词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一叶障目 一叶蔽目 一叶两豆 一叶迷山 出处 四部丛刊本鹖冠子˙卷上˙天则:「夫耳之主听,目之主明,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世上这般双瞳如豆、一叶迷山的,以至糊涂下人,又有几个深明大义的呢!」 释义 一片树叶遮住眼睛,就无法看到眼前高大的泰山。比喻为局部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无法认清全面或根本的问题。亦作「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一片树叶遮住眼睛,就看不见高大的泰山。比喻为局部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全局或根本的问题。「泰」文献异文作「太」。亦作「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例句 可是由于多年积习,内地 *** 总是将满洲部落看成辽东夷狄之邦,非腹心之患。正所谓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姚雪垠《李自成》第五卷第四章 采取不同观点的水平思考,可避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之弊。 *** 《论持久战》:「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 你们不能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仅仅因为一些小的失误就全盘否定我们所取得的成就。 抗战后期,日军在某些地区仍然显得很有势力,有的人就拿一时一地的强弱现象,当为整体的强弱现象,认为日本人垮不了,这真是典型的「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元洪老矣,一叶两豆,或蔽聪明,深渊薄冰,常怀惕惧,耳提面命,深所欢迎。 《黎元洪痛斥军阀干政电》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头脑简单;用于劝诫人 相似词 以偏概全,两豆塞耳,不闻雷霆,只见秋毫,未见舆薪,见树不见林 相反词 洞若观火,洞烛幽微,智者千虑
2023-09-05 17:26:321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意思是

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 眼睛 ,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 比喻 为 局部 现象所 迷惑 ,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成语出处: 《鹖 冠子 ·天则》:“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成语例句: 你们 不能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仅仅因为一些小的失误就全盘否定我们所取得的成就。 繁体写法: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注音: ㄧ ㄧㄜˋ ㄓㄤˋ ㄇㄨˋ ,ㄅㄨˊ ㄐㄧㄢˋ ㄊㄞˋ ㄕㄢ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近义词: 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成语语法: 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含贬义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 复句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a single leaf the eyes blocks out the view of a mountain 俄语翻译: за листочком не видеть горы тайшань 成语谜语: 自 读音注意: 障,不能读作“zhānɡ”;见,不能读作“xiàn”。 写法注意: 障,不能写作“章”。
2023-09-05 17:26:391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什么意思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本义是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的整体,也比喻目光短浅。出自先秦《鹖冠子·天则》(作者不详)的“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意思是一片树叶遮住眼睛,就看不见高大的泰山;两粒豆子塞住耳朵,就听不见很响的雷声。楚国的书生天真地认为只要一片叶子就可以隐身,但他不明白叶子只遮住了他自己的眼睛。盲目地相信他人,做事根本不经过头地思考是愚蠢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一叶障目的事情比比皆是。许多人对待事情往往只注重表面和局部,他们自以为得到了正确的认识,却不知自己看到的离真相还差很远。为避免因没能全面认识而产生的偏差或错误,应具备基本的判断能力,去思考,去分析,不要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而做出错误的决定。造句:一、你们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仅仅因为一些小的失误而全盘否定我们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二、有人只见树不见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三、我们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要看到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四、对世界形势要做全面的分析,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五、这句话的含义,实质上是在启发我们,人生不能被眼前利益遮蔽,要能看到更长远的利益,要能高瞻远瞩;切不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2023-09-05 17:26:471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意思

障:遮,挡。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高大的泰山也看不见了。比喻被局部的、暂时的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事物的本质。也作“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拼音:yīyèzhàngmù,bùjiànTàishān)是一则来源于寓言故事的复句成语,该成语最早见于《_冠子·天则》。“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本义是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的整体,也比喻目光短浅;在句中一般充当宾语、分句;含贬义。
2023-09-05 17:27:064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什么意思?

【拼音】 yī yè zhàng mù,bù jiàn tài shān 【解释】 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出处】 《鹖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故事 【例子】 你们不能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仅仅因为一些小的失误就全盘否定我们所取得的成就。 【相关】百度“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2023-09-05 17:27:131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什么意思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指一个小小的遮挡物即使只遮住一片叶子,也会让人无法看到高耸入云的泰山“的意思。“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一句成语,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韩愈与李白》中。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一个小小的遮挡物即使只遮住一片叶子,也会让人无法看到高耸入云的泰山,暗喻一个人看问题少了一分客观、公正,就会对整个事物产生错误的判断。因此,这句成语在现代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注意力狭隘,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没有全面深入地观察和理解问题的本质。
2023-09-05 17:27:211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什么意思

障:遮,挡。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高大的泰山也看不见了。比喻被局部的、暂时的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事物的本质。也作“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拼音:yīyèzhàngmù,bùjiànTàishān)是一则来源于寓言故事的复句成语,该成语最早见于《_冠子·天则》。“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本义是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的整体,也比喻目光短浅;在句中一般充当宾语、分句;含贬义。
2023-09-05 17:27:291

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的意思及故事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障:遮住,挡着。泰山:中国的一座大山,在山东省。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的整体。【概述】:障: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被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也比喻目光短浅。故事从前,有个楚国人家里很穷。一天,他正在读《淮南子》,看到书上写着:“如果得到螳螂捕捉知了时用来遮身的那片叶子,就可以把自己的身体隐蔽起来,谁也看不见。”于是他就整天在树林里寻找螳螂捉知了时藏身的叶子。终于有一天,他找到了螳螂隐身的那片树叶,他扑上去摘下那片叶子,一不小心那叶子掉在地上,与满地的落叶混在一起,分辨不出了。他只得拿来一只畚箕,把地上的落叶全都收拾起来,带回家去。回到家里,他举起一片又一片树叶遮住自己,反复问他的妻子说:“你能看得见我吗?”他妻子开始一直回答“看得见”,但到后来,他妻子厌烦了,随口答道:“看不见啦!”那人一听乐坏了。他拿了树叶,来到街上,用树叶挡住自己,当着别人的面就伸手拿人家东西,被送到了官府。县官问他究竟是怎么回事,楚人细说了原委,县官不由哈哈大笑,把他放回了家。 成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原指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的、暂时的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情的全局、主流及本质。本故事告诉我们楚人居贫而不能守志,心生邪念、利令智昏,因而做出自欺欺人的蠢事。 意义: 讽刺了:利欲熏心,想不劳而获,自欺欺人、轻信妄说的蠢人。 成语:楚人隐形中楚人是十分愚蠢的人,贪婪的人,用成语概括: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2023-09-05 17:27:371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什么意思?

【发 音】yī yè zhàng mù,bù jiàn tài shān 【物理原理】人要想看见物体,就要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有叶片挡住光线时,就是泰山那样大的物体射出的光线,也不会射入人眼,人也就看不见叶片以外的物体了。 【近义词】:井底之蛙 管窥蠡测 管中窥豹 坐井观天 【用 法】:复句式;作宾语、分句。 【词性】:贬义词 【现状】:现已被编入北京市中考2014年语文考试说明 【示例】:我们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仅仅因为一些小的失误就全盘否定我们所取得的成就。
2023-09-05 17:27:451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什么意思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本意是什么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本意是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 1、喻意。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的整体,也比喻目光短浅。在句中一般充当宾语、分句,含贬义。 2、出处。一叶蔽目,不见太(通“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鹖冠子·天则》)
2023-09-05 17:27:531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的意思

楚国有个书生,由于生活贫穷,很想找到一条发财的门路。 他读到一本书,书上说:“谁得到螳螂捕蝉时遮身的那片树叶,别人就看不见了。”他信以为真,整天在树下抬头望着。嘿!他终于看到了一只螳螂躲在一片树叶后面,正准备捕捉知了呢!他连忙把那片树叶摘下来。不料那片树叶掉下来,混在地上的落叶里,再也辨认不出了。他只好把所有的树叶扫回家来,一片一片地试。他把树叶遮住自己的眼睛,问妻子:“你看得见我吗?”妻子总是说:“看得见!”后来,妻子被他问得厌烦了,随口答了一声:“看不见!”他马上带着这片树叶,当面去取人家的东西,结果被人家扭送到衙门去了。县官经过审问,忍住笑,说:“你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呀!” 成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原指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两颗豆子把耳朵塞住,连轰轰的雷鸣声也无法听见。比喻为局部的、暂时的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情的全局、主流及本质。
2023-09-05 17:28:132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什么意思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一句成语,意思是因为一个小小的事物而无法看到更大的事物。这个成语的寓意是警告人们不要把眼光局限在狭隘的范围内,而应该放眼更广阔的世界,以便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事物。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庄子》中,庄子讲述了一个故事:有一个人站在山脚下,看到一片树叶遮住了眼前的山峰,便认为这座山很小。但当他爬上山顶,才发现山峰的高度远远超过他的想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这个成语的含义不仅适用于个人的认识和思考,也适用于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例如,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如果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和短期目标,而忽略了更大的格局和长远的影响,就会导致错误的决策和损失。同样,在文化和教育领域,如果只注重表面的成绩和功利性的教育,而忽略了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就会导致社会的浅薄和文化的贫乏。因此,“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个成语教导我们要开阔眼界,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以便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事物。只有把握全局,兼顾细节,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和判断。同时,这个成语也提醒我们要保持谦虚和学习的心态,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和经验,以便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变化的世界。
2023-09-05 17:28:211

一叶障目的文言文和译文

1. 一叶障目 文言文翻译 一、翻译: 楚国有一个人,家境贫寒,穷困潦倒。他读了《淮南子》,看到书上有这样的记载:螳螂在捕蝉时用树叶遮住自己的身体,其它小昆虫就看不见它,(要是有人能得到那片树叶)就能用它隐藏自己的身体。他十分高兴,于是跑到一棵树下抬头仰望,希望找到那片螳螂在捕蝉时用来遮蔽自己的树叶。偶然发现了,就伸手摘下来。 不料失手,那片树叶竟飘落地下。树下原本就有落叶,(混在一起)再也无法辨认。于是,他索性将落叶全部扫起,,收了足足有几斗回家。 抱回家后,他一片一片地轮番拿树叶来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妻子:“你还能看见我吗?” 开始,妻子一直说:“能看见。”后来,折腾了一整天,妻子于是疲倦不堪,很不耐烦,便骗他说:“看不见了!”这人一听心里暗暗大喜,急忙将选出的树叶揣在怀里,跑到街上去。 到了闹市,他举着树叶,旁若无人,当面拿别人的东西。结果被官府差吏当场抓住,押送县衙。县官审问他的时候,他老老实实地叙述了事情的始末。 县官听了大笑不止,没治罪就把他放了。 二、魏·邯郸淳《一叶障目》原文: 楚人居贫的日子,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 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本片文章选自三国魏·邯郸淳撰的《笑林》,本文讲述了楚国人因为一片叶子挡在眼前会让人看不到外面的广阔世界的故事。故事警示世人要看清事物的全貌,还不能盲目轻信、盲目崇拜,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和验证,以谦虚谨慎的态度予以看待。 《笑林》为古笑话集,三国魏邯郸淳撰。三卷。所记都是俳谐的故事,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笑话专书。原书已佚,今存二十余则。鲁迅《古小说钩沉》辑本较完备。 作者简介 邯郸淳,字子叔,颖川(今河南禹县人)。邯郸淳博学多才,擅长书法,他所编《笑林》共三卷,都是一些嘲讽愚庸的笑语故事,其中一些具有较强的社会意义。此书已亡佚,现仅存29则。后世的一些笑话书,都受《笑林》一书的影响。 2. 跪求古文《一叶障目》原文及译文 原文:夫耳之主,目之主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声 译文:耳朵是管听的,眼睛是管看的。一片树叶遮住眼睛,就会连泰山也看不见;两粒豆子塞住耳朵,就会连雷声也听不见。 出处 《欧冠子·天则》 成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常用来比喻某人被眼前极其细微的事物蒙蔽,看不到事物的整体和本质。这来源于古书“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句。 后人解释此语时,以三国时期邯郸淳写的《笑林》最为有趣。他讲“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笑话说,楚地住着个穷书生,想发歪门邪道之财。书生记得读书时读过螳螂捕蝉故事,那螳螂藏在树叶后,一举成功。 于是他去找荫蔽螳螂的树叶。他真的发现一片螳螂藏于后的树叶,连忙摘下来,却不小心滑了手,那片树叶掉在一堆落叶当中了。书生将所有树叶装进箩筐之中,带回家一片片挡住自己眼睛做试验,并问妻子:“你看得见我吗?” 开始时妻子如实回答看得见,但是这穷书生不厌其烦地拿一箩筐树叶试验,妻子突骗他道:“这片叶子荫蔽住你了,我看不见了。”穷书生如获至宝,认为这就是那片藏螳螂的神叶。他带着那片树叶,跑到集市上挡住眼睛便拿商贩的货品。当然,立即被商人将他抓住交官了。县官一听案情,早笑得前仰后合,觉得书生蠢钝迂腐到幼稚可笑!骂他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狠揍一顿,把他赶回家去。 笑话毕竟是笑话,不过,以夸张的笑话比喻现实生活中某些人的类似举措,讽刺不看整体,以偏盖全却非常合宜。 3. 文言文翻译 一叶障目 一叶障目u0625 原文: 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 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 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若见我不 "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 ,绐云:"不见."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u0624 译文: 楚国有一个人,家境贫寒,穷困潦倒.u0625 他读了《淮南子》,得知螳螂捕蝉时,掩蔽过的树叶,可以用来隐没人身,便真的去寻找. 他跑到一棵树下抬头仰望,居然发现一片隐蔽着螳螂的树叶,就伸手摘下来.不料失手,那 片树叶竟飘落地下,和许多落叶混在一起,再也无法辨认.于是,他索性将落叶全部扫起, 收了足足有几斗.u0625 抱回家后,他一片一片地轮番拿来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妻子:"你还能看见我吗 "开始 ,妻子一直说:"能看见."后来,因为折腾了一整天,妻子疲倦不堪,很不耐烦,便哄他 说:"看不见了.."u0625 这人一听大喜,急忙将选出的树叶揣在怀里,跑到街上去.到了闹市,他举着树叶,旁苦无 人,当面拿别人的东西.结果被官府差吏当场抓住,扭送县衙.u0624 4. 一叶障目文言文 楚人居贫,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否?”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给云:“不见。”默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楚国有个人非常贫苦,读了《淮南方》,知道螳螂捕捉知了时用一片树叶把自己遮蔽起来,就可以隐形,使知了看不到自己。于是,他便站在树下仰面朝上,摘取树叶。当他看见螳螂攀着树叶侦候知了的时候,他便把这片树叶摘了下来,结果树叶掉落在地上,而树下原先有许多树叶,再也分不清哪一片树叶是他想用来隐形的。于是他扫了好几斗树叶回去,一片一片地拿来遮蔽自己,还不时地问妻子:“你看得见我吗?” 妻子开头总是说:“看得见。”被他打扰了一整天,已经厌烦极了,丈夫仍然纠缠不休,妻子就干脆哄骗他说:“看不见了。”这个人嘿嘿地笑了起来,显得异常高兴他还着这片树叶跑到街上去,当着别人的面偷东西,给官吏抓着送到县衙门去了。县官审问他,他便把此事的始末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县官听了大笑不止,没治罪就把他放了。 。。。 【说明】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书呆子,同时也讽刺那些干坏事的人——他们总以为有什么高明手法可以把不光彩的事遮挡起来,其实,纸是包不住火的。 百度文库版本:!!! 一叶障目 楚人居贫, 读《淮南方》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 妻始时恒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dài云:“不见。”嘿mò然大喜,赍jī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yì县。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古时候,楚地有个穷苦的读书人,读《淮南子》这部书时,看到书上有这样的记载:螳螂用树叶遮住自己的身体,其它小昆虫就看不见它,要是有人能得到那片树叶,就能用它隐藏自己的身体.看到这里,书生呆呆地想:要是我能得到那片树叶,该有多好.我用树叶遮住自己,想要什么只管到集市上去拿,再也不会过这苦日子了.想到这里,他扔下书就往树林跑去,想找那种螳螂藏身的树叶.他抬着头,一棵树一棵树地找过去,脖子都酸了,也没找到那种叶子.忽然,他看见一只螳螂躲在一片树叶的背后.他高兴极了,赶紧爬上树,准备采那片叶子.可巧,一阵风吹过来,树叶纷纷飘落,他要采的那片叶子也落到地上.究竟哪片树叶是螳螂藏身的那片,他怎么也分不清.好不容易找到的宝贝树叶总不能不要呀!它准在这堆树叶里.书生脱下衣服,把地上的树叶都包了回去.回去之后,他一片一片地拿起树叶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妻子:”你能看见我吗?”起初,他妻子老老实实告诉他,:”看得见.”后来,见他没完没了地问,不耐烦了,说:”别问了,看不见了.”他高兴地跳起来,大声喊道:”宝贝可找到了!宝贝可找到了!”说完,拔腿就往市场跑.市场可真热闹,什么东西都有.书生满心欢喜,一只手拿树叶遮住自己的眼睛,另一只手去偷人家的东西,结果,给人当场抓获,被扭送到县衙门.县官审问他的时候,他老老实实地说:”我找到了一片能隐身的树叶,用它遮住自己的眼睛,什么人都看不到我,这才去拿人家的东西.不知怎么搞的,这片树叶失灵了,我给别人看见就被逮住了.” 县官听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知道他是个书呆子,训斥了一顿就把他释放了. 5. 【跪求古文《一叶障目》原文及译文 原文:夫耳之主,目之主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声译文:耳朵是管听的,眼睛是管看的.一片树叶遮住眼睛,就会连泰山也看不见;两粒豆子塞住耳朵,就会连雷声也听不见.出处 《欧冠子·天则》成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常用来比喻某人被眼前极其细微的事物蒙蔽,看不到事物的整体和本质.这来源于古书“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句.后人解释此语时,以三国时期邯郸淳写的《笑林》最为有趣.他讲“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笑话说,楚地住着个穷书生,想发歪门邪道之财.书生记得读书时读过螳螂捕蝉故事,那螳螂藏在树叶后,一举成功.于是他去找荫蔽螳螂的树叶.他真的发现一片螳螂藏于后的树叶,连忙摘下来,却不小心滑了手,那片树叶掉在一堆落叶当中了.书生将所有树叶装进箩筐之中,带回家一片片挡住自己眼睛做试验,并问妻子:“你看得见我吗?” 开始时妻子如实回答看得见,但是这穷书生不厌其烦地拿一箩筐树叶试验,妻子突骗他道:“这片叶子荫蔽住你了,我看不见了.”穷书生如获至宝,认为这就是那片藏螳螂的神叶.他带着那片树叶,跑到集市上挡住眼睛便拿商贩的货品.当然,立即被商人将他抓住交官了.县官一听案情,早笑得前仰后合,觉得书生蠢钝迂腐到幼稚可笑!骂他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狠揍一顿,把他赶回家去.笑话毕竟是笑话,不过,以夸张的笑话比喻现实生活中某些人的类似举措,讽刺不看整体,以偏盖全却非常合宜.。 6.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文言文翻译 有个过着贫穷生活的楚国人,读《淮南子》,看到书中写有"螳螂窥探蝉时用树叶遮蔽自己的身体,可以用这种方法隐蔽自己的形体",于是就在树下仰起身子摘取树叶──螳螂窥伺蝉时使自己隐身的那枚树叶,来摘取它。 这枚树叶落到树底下,树下原先已经有许多落叶,不能再分辨哪种是螳螂隐身的那枚树叶。楚人便扫集收取树下的好几筐树叶拿回家中,一片一片地用树叶遮蔽自己,问自己的妻子说:"你看不看得见我?"妻子开始总是回答说:"看得见",整整过了一天,(妻子)就厌烦疲倦得无法忍受,只得哄骗他说:"看不见。 "楚人内心暗自高兴,(他)携带着树叶进入集市,当着别人的面拿取人家的物品。于是差役把他捆绑起来,送到了县衙门里。 县官当堂审问,楚人自己诉说事件从头到尾的经过,县官大笑起来,释放了他,没有治罪。 7. 古文 伺:等待、等候 一叶障目 楚人居贫,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 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 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否?”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给云:“不见。” 默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 吏遂缚诣县。县官受辞,自说本末。 官大笑,放而不治。 译文: 楚国有个人非常贫苦,读了《淮南方》,知道螳螂捕捉知了时用一片树叶把自己遮蔽起来,就可以隐形,使知了看不到自己。 于是,他便站在树下仰面朝上,摘取树叶。当他看见螳螂攀着树叶侦候知了的时候,他便把这片树叶摘了下来,结果树叶掉落在地上,而树下原先有许多树叶,再也分不清哪一片树叶是他想用来隐形的。 于是他扫了好几斗树叶回去,一片一片地拿来遮蔽自己,还不时地问妻子:“你看得见我吗?” 妻子开头总是说:“看得见。”被他打扰了一整天,已经厌烦极了,丈夫仍然纠缠不休,妻子就干脆哄骗他说:“看不见了。” 这个人嘿嘿地笑了起来,显得异常高兴他还着这片树叶跑到街上去,当着别人的面偷东西,给官吏抓着送到县衙门去了。县官审问他,他便把此事的始末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 县官听了大笑不止,没治罪就把他放了。 。 【说明】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书呆子,同时也讽刺那些干坏事的人——他们总以为有什么高明手法可以把不光彩的事遮挡起来,其实,纸是包不住火的。 8. 一叶障目的原文翻译 翻译一:楚国有一个人,家境贫寒,穷困潦倒。 他读了《淮南子》,看到书上有这样的记载:螳螂在捕蝉时用树叶遮住自己的身体,其它小昆虫就看不见它,(要是有人能得到那片树叶)就能用它隐藏自己的身体。他十分高兴,于是跑到一棵树下抬头仰望,希望找到那片螳螂在捕蝉时用来遮蔽自己的树叶。 偶然发现了,就伸手摘下来。不料失手,那片树叶竟飘落地下。 树下原本就有落叶,(混在一起)再也无法辨认。于是,他索性将落叶全部扫起,,收了足足有几斗回家。 抱回家后,他一片一片地轮番拿树叶来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妻子:“你还能看见我吗?”开始,妻子一直说:“能看见。”后来,折腾了一整天,妻子于是疲倦不堪,很不耐烦,便骗他说:“看不见了!”这人一听心里暗暗大喜,急忙将选出的树叶揣在怀里,跑到街上去。 到了闹市,他举着树叶,旁若无人,当面拿别人的东西。结果被官府差吏当场抓住,押送县衙。 县官审问他的时候,他老老实实地叙述了事情的始末。 县官听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知道他是个书呆子,训斥了一顿就把他释放了,并没有惩治他。 翻译二:楚国有一个人,家境贫寒,穷困潦倒。他读了《淮南子》,看到书上有这样的记载:螳螂在捕蝉时用树叶遮住自己的身体,其它小昆虫就看不见它,(要是有人能得到那片树叶)就能用它隐藏自己的身体。 他十分高兴,于是跑到一棵树下抬头仰望,希望找到那片螳螂在捕蝉时用来遮蔽自己的树叶。偶然发现了,就伸手摘下来。 不料失手,那片树叶竟飘落地下。树下原本就有落叶,(混在一起)再也无法辨认。 于是,他索性将落叶全部扫起,,收了足足有几斗回家。 抱回家后,他一片一片地轮番拿树叶来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妻子:“你还能看见我吗?”开始,妻子一直说:“能看见。” 后来,折腾了一整天,妻子于是疲倦不堪,很不耐烦,便骗他说:“看不见了!”这人一听心里暗暗大喜,急忙将选出的树叶揣在怀里,跑到街上去。到了闹市,他举着树叶,旁若无人,当面拿别人的东西。 结果被官府差吏当场抓住,押送县衙。 。
2023-09-05 17:28:421

一叶障目文言文

1. 一叶障目 文言文翻译 一、翻译: 楚国有一个人,家境贫寒,穷困潦倒。他读了《淮南子》,看到书上有这样的记载:螳螂在捕蝉时用树叶遮住自己的身体,其它小昆虫就看不见它,(要是有人能得到那片树叶)就能用它隐藏自己的身体。他十分高兴,于是跑到一棵树下抬头仰望,希望找到那片螳螂在捕蝉时用来遮蔽自己的树叶。偶然发现了,就伸手摘下来。 不料失手,那片树叶竟飘落地下。树下原本就有落叶,(混在一起)再也无法辨认。于是,他索性将落叶全部扫起,,收了足足有几斗回家。 抱回家后,他一片一片地轮番拿树叶来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妻子:“你还能看见我吗?” 开始,妻子一直说:“能看见。”后来,折腾了一整天,妻子于是疲倦不堪,很不耐烦,便骗他说:“看不见了!”这人一听心里暗暗大喜,急忙将选出的树叶揣在怀里,跑到街上去。 到了闹市,他举着树叶,旁若无人,当面拿别人的东西。结果被官府差吏当场抓住,押送县衙。县官审问他的时候,他老老实实地叙述了事情的始末。 县官听了大笑不止,没治罪就把他放了。 二、魏·邯郸淳《一叶障目》原文: 楚人居贫的日子,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 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本片文章选自三国魏·邯郸淳撰的《笑林》,本文讲述了楚国人因为一片叶子挡在眼前会让人看不到外面的广阔世界的故事。故事警示世人要看清事物的全貌,还不能盲目轻信、盲目崇拜,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和验证,以谦虚谨慎的态度予以看待。 《笑林》为古笑话集,三国魏邯郸淳撰。三卷。所记都是俳谐的故事,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笑话专书。原书已佚,今存二十余则。鲁迅《古小说钩沉》辑本较完备。 作者简介 邯郸淳,字子叔,颖川(今河南禹县人)。邯郸淳博学多才,擅长书法,他所编《笑林》共三卷,都是一些嘲讽愚庸的笑语故事,其中一些具有较强的社会意义。此书已亡佚,现仅存29则。后世的一些笑话书,都受《笑林》一书的影响。 2. 【跪求古文《一叶障目》原文及译文 原文:夫耳之主,目之主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声译文:耳朵是管听的,眼睛是管看的.一片树叶遮住眼睛,就会连泰山也看不见;两粒豆子塞住耳朵,就会连雷声也听不见.出处 《欧冠子·天则》成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常用来比喻某人被眼前极其细微的事物蒙蔽,看不到事物的整体和本质.这来源于古书“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句.后人解释此语时,以三国时期邯郸淳写的《笑林》最为有趣.他讲“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笑话说,楚地住着个穷书生,想发歪门邪道之财.书生记得读书时读过螳螂捕蝉故事,那螳螂藏在树叶后,一举成功.于是他去找荫蔽螳螂的树叶.他真的发现一片螳螂藏于后的树叶,连忙摘下来,却不小心滑了手,那片树叶掉在一堆落叶当中了.书生将所有树叶装进箩筐之中,带回家一片片挡住自己眼睛做试验,并问妻子:“你看得见我吗?” 开始时妻子如实回答看得见,但是这穷书生不厌其烦地拿一箩筐树叶试验,妻子突骗他道:“这片叶子荫蔽住你了,我看不见了.”穷书生如获至宝,认为这就是那片藏螳螂的神叶.他带着那片树叶,跑到集市上挡住眼睛便拿商贩的货品.当然,立即被商人将他抓住交官了.县官一听案情,早笑得前仰后合,觉得书生蠢钝迂腐到幼稚可笑!骂他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狠揍一顿,把他赶回家去.笑话毕竟是笑话,不过,以夸张的笑话比喻现实生活中某些人的类似举措,讽刺不看整体,以偏盖全却非常合宜.。 3. 跪求古文《一叶障目》原文及译文 原文:夫耳之主,目之主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声 译文:耳朵是管听的,眼睛是管看的。一片树叶遮住眼睛,就会连泰山也看不见;两粒豆子塞住耳朵,就会连雷声也听不见。 出处 《欧冠子·天则》 成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常用来比喻某人被眼前极其细微的事物蒙蔽,看不到事物的整体和本质。这来源于古书“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句。 后人解释此语时,以三国时期邯郸淳写的《笑林》最为有趣。他讲“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笑话说,楚地住着个穷书生,想发歪门邪道之财。书生记得读书时读过螳螂捕蝉故事,那螳螂藏在树叶后,一举成功。 于是他去找荫蔽螳螂的树叶。他真的发现一片螳螂藏于后的树叶,连忙摘下来,却不小心滑了手,那片树叶掉在一堆落叶当中了。书生将所有树叶装进箩筐之中,带回家一片片挡住自己眼睛做试验,并问妻子:“你看得见我吗?” 开始时妻子如实回答看得见,但是这穷书生不厌其烦地拿一箩筐树叶试验,妻子突骗他道:“这片叶子荫蔽住你了,我看不见了。”穷书生如获至宝,认为这就是那片藏螳螂的神叶。他带着那片树叶,跑到集市上挡住眼睛便拿商贩的货品。当然,立即被商人将他抓住交官了。县官一听案情,早笑得前仰后合,觉得书生蠢钝迂腐到幼稚可笑!骂他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狠揍一顿,把他赶回家去。 笑话毕竟是笑话,不过,以夸张的笑话比喻现实生活中某些人的类似举措,讽刺不看整体,以偏盖全却非常合宜。 4. 文言文翻译 一叶障目 一叶障目u0625 原文: 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 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 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若见我不 "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 ,绐云:"不见."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u0624 译文: 楚国有一个人,家境贫寒,穷困潦倒.u0625 他读了《淮南子》,得知螳螂捕蝉时,掩蔽过的树叶,可以用来隐没人身,便真的去寻找. 他跑到一棵树下抬头仰望,居然发现一片隐蔽着螳螂的树叶,就伸手摘下来.不料失手,那 片树叶竟飘落地下,和许多落叶混在一起,再也无法辨认.于是,他索性将落叶全部扫起, 收了足足有几斗.u0625 抱回家后,他一片一片地轮番拿来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妻子:"你还能看见我吗 "开始 ,妻子一直说:"能看见."后来,因为折腾了一整天,妻子疲倦不堪,很不耐烦,便哄他 说:"看不见了.."u0625 这人一听大喜,急忙将选出的树叶揣在怀里,跑到街上去.到了闹市,他举着树叶,旁苦无 人,当面拿别人的东西.结果被官府差吏当场抓住,扭送县衙.u0624 5. 古文 伺:等待、等候 一叶障目 楚人居贫,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否?”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给云:“不见。”默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译文: 楚国有个人非常贫苦,读了《淮南方》,知道螳螂捕捉知了时用一片树叶把自己遮蔽起来,就可以隐形,使知了看不到自己。于是,他便站在树下仰面朝上,摘取树叶。当他看见螳螂攀着树叶侦候知了的时候,他便把这片树叶摘了下来,结果树叶掉落在地上,而树下原先有许多树叶,再也分不清哪一片树叶是他想用来隐形的。于是他扫了好几斗树叶回去,一片一片地拿来遮蔽自己,还不时地问妻子:“你看得见我吗?” 妻子开头总是说:“看得见。”被他打扰了一整天,已经厌烦极了,丈夫仍然纠缠不休,妻子就干脆哄骗他说:“看不见了。”这个人嘿嘿地笑了起来,显得异常高兴他还着这片树叶跑到街上去,当着别人的面偷东西,给官吏抓着送到县衙门去了。县官审问他,他便把此事的始末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县官听了大笑不止,没治罪就把他放了。 。。 【说明】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书呆子,同时也讽刺那些干坏事的人——他们总以为有什么高明手法可以把不光彩的事遮挡起来,其实,纸是包不住火的。
2023-09-05 17:28:501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来历和含义

障:遮,挡。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高大的泰山也看不见了。比喻被局部的、暂时的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事物的本质。也作“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拼音:yīyèzhàngmù,bùjiànTàishān)是一则来源于寓言故事的复句成语,该成语最早见于《_冠子·天则》。“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本义是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的整体,也比喻目光短浅;在句中一般充当宾语、分句;含贬义。
2023-09-05 17:28:582

一叶障目 , 不见泰山?

一片树叶挡住眼睛,就看不见泰山了。看不到事物全貌。往往用来形容自以为是。
2023-09-05 17:29:072

管中窥豹 坐井观天 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的意思

管中窥豹: 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坐井观天:坐在井底里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眼睛被一片树叶拦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2023-09-05 17:29:151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体现什么哲学道理

关键部分影响整体?
2023-09-05 17:29:243

人常说 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 这是什么道理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又如何解释 请画图说明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发 音】yī yè zhàng mù,bú jiàn tài shān  【解 释】: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出 处】:《鹖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示 例】:你们不能~,仅仅因为一些小的失误就全盘否定我们所取得的成就。  【近义词】: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用 法】: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含贬义  【典 故】:  有个楚国人,过着贫穷的日子,一次读《淮南子》这本书,看到书中写有“螳螂窥探蝉时用树叶遮蔽自己的身体,可以用这种方法隐蔽自己的形体”,于是就在树下仰起身子摘取树叶──就是螳螂窥伺蝉时使着隐身的那片树叶,来摘取它。这片树叶落到树底下,树下原先已经有许多落叶,不能再分辨哪片是螳螂隐身的那片树叶。楚人便扫集收取树下的好几筐树叶拿回家中,一片一片地用树叶遮蔽自己,问自己的妻子说:“你看不看得见我?”妻子开始总是回答说“看得见”,整整过了一天,就厌烦疲倦得无法忍受,只得欺骗他说“看不见了”。楚人内心暗自高兴,携带着树叶进入集市,当着面拿取人家的货物。于是差役把他捆绑起来,送到了县衙门里。县官审问他,听他说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后大笑起来。于是县令把他放了,没有治罪。  成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原指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的、暂时的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情的全局、主流及本质。 窥豹一斑 ( kuī bào yī bān )   解 释 从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的一块斑纹。比喻只见局部未见整体,以小见大或以偏概全。   出 处 《晋书·王献之传》:“曰:"南风不竞。"门生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用 法 动宾式;作主语、宾语;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   示 例 宋·李光《与胡邦衡书》:“然尝鼎一脔,~,亦足见其大略矣。”   近义词 可见一斑、坐井观天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反义词 巨细无遗、具体而微 见微知著
2023-09-05 17:30:021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体现什么哲学道理

一叶障目,说明人的视觉范围很有限,往往一片寻常可见的树叶就会蒙蔽双眼,让人看不见远处的泰山.眼前的小事物,往往会让人看不见或想不到更高的理想追求与目标.(也比喻目光短浅.)道理:这是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的体现,要求我们要从整体上全面把握事物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搞清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盲人摸象”“管中窥豹”是同样的道理.也就是只看到事物的一面就断定那就是事物本质的盲目片面的认知.
2023-09-05 17:30:111

一叶闭目不见泰山下一句

《鹖冠子·天则》:“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成语示例 》 1 你们不能~,仅仅因为一些小的失误就全盘否定我们所取得的成就。 2 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全面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切不可“~”,这也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解释:  原指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的、暂时的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情的全局、主流及本质。  出处: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毛泽东《论持久战》  这句歇后语、来源于《笑林》。一叶障目的下一句是不见泰山。  一  故事  楚国有个穷书生,在家闲居时,读了《淮南子》,看见上面记载:“得到了螳螂捕蝉时遮蔽自己的树叶,可以用来隐身。”  于是,他就到树下仰着头寻找这种叶子。他看见一只螳螂正躲在一片叶子后面伺机捕蝉,就去采摘这片叶子。忽然叶子落到了树下,和树下原有的落叶混在一起,分辨不清了,他只好扫了几斗落叶带回家里,然后一片一片地拿起树叶,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的妻子:“你看得见我吗?”  他妻子开始总是回答说:“看得见。”后来见他整天这样问就厌烦了,随口谎骗他说:“看不见了。”  这个人心中暗自高兴,拿着这片树叶到集市上去了。他当着人家的面,就偷人家的东西,被官吏捕获送到了县衙里。  县官受理这一案件,让他先从头到尾把事情的经过说一遍,县官听后大笑起来,把这个书生放了。  寓意  这句歇后语比喻被眼前的细小事物蒙蔽,看不见事物的全貌、主流和本质。  一叶障目的下一句  成语示例  ◎你们不能一叶障目,仅仅因为一些小的失误就全盘否定我们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此人初出茅庐自以为是,仅观眼前方圆,可谓一叶障目,不知世态。  ◎在处理重要的人或事时,我们千万不能一叶障目,必须要多方面考虑!
2023-09-05 17:30:211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出自哪里?

一叶障目 充耳不闻 望采纳,O(∩_∩)O谢谢,好人
2023-09-05 17:30:294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打一地名。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意思: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故事:  古时候,楚地有个穷苦的读书人,读《淮南子》这部书时,看到书上有这样的记载:螳螂用树叶遮住自己的身体,其它小昆虫就看不见它,要是有人能得到那片树叶,就能用它隐藏自己的身体。 看到这里,书生呆呆地想:要是我能得到那片树叶,该有多好。我用树叶遮住自己,想要什么只管到集市上去拿,再也不会过这苦日子了。想到这里,他扔下书就往树林跑去,想找那种螳螂藏身的树叶。他抬着头,一棵树一棵树地找过去,边脖子都酸了,也没找到那些种叶子。  忽然,他看见一只螳螂躲在一片树叶的背后。他高兴极了,赶紧爬上树,准备采那片叶子。可巧,一阵风吹过来,树叶纷纷飘落,他要采的那片叶子也落到地上。究竟哪片树叶是螳螂藏身的那片,他怎么她分不清。好不容易找到的宝贝树叶总不能不要呀!它准在这堆树叶里。书生脱下衣服,把地上的树叶都包了回去。回去之后,他一片一片地拿起树叶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妻子:“你能看见我吗?”起初,他妻子老老实实告诉他,:“看得见。”后来,见他没完没了地问,不耐烦了,说:“别问了,看不见了。”他高兴地跳起来,大声喊道:“宝贝可找到了!宝贝可找到了!”说完,拔腿就往市场跑。市场可真热闹,什么东西都有。书生满心欢喜,一只手拿树叶遮住自己的眼睛,另一只手去人偷人家的东西,结果,给人当场抓获,被扭送到县衙门。  县官审问他的时候,他老老实实地说:“我找到了一片能隐身的树叶,用它遮住自己的眼睛,什么都看不到,这才去拿人家的东西。不知怎么搞的,这片树叶失灵了,我给别人看见就被逮住了。”  县官听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知道他是个书呆子,训斥了一顿就把他释放了。
2023-09-05 17:30:371

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不是科学道理哦.

本故事告诉我们楚人居贫而不能守志,心生邪念、利令智昏,因而做出自欺欺人的蠢事. 意义: 讽刺了:利欲熏心,想不劳而获,自欺欺人、轻信妄说的蠢人. 成语:楚人隐形中楚人是十分愚蠢的人,贪婪的人,用成语概括: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2023-09-05 17:30:461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意思是什么?

障:遮,挡。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高大的泰山也看不见了。比喻被局部的、暂时的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事物的本质。也作“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拼音:yīyèzhàngmù,bùjiànTàishān)是一则来源于寓言故事的复句成语,该成语最早见于《_冠子·天则》。“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本义是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的整体,也比喻目光短浅;在句中一般充当宾语、分句;含贬义。
2023-09-05 17:30:542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句话证明了光在均匀介质种是沿______传播的规律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一片叶子挡住了眼睛,眼睛就看不见后面的泰山了.这是因为叶子挡住了来自泰山的光线,之所以能挡住就是因为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答案为:直线.
2023-09-05 17:31:021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 相得益彰管中窥豹坐井观天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拔苗助长徒劳无功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是

成语
2023-09-05 17:31:115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后半句?

两豆塞耳,不闻雷霆。出自《鹖冠子•天则》
2023-09-05 17:31:512

一叶障目是什么意思

成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常用来比喻某人被眼前极其细微的事物蒙蔽,看不到事物的整体和本质。这来源于古书“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句。后人解释此语时,以三国时期邯郸淳写的《笑林》最为有趣。他讲“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笑话说,楚地住着个穷书生,想发歪门邪道之财。书生记得读书时读过螳螂捕蝉故事,那螳螂藏在树叶后,一举成功。于是他去找荫蔽螳螂的树叶。他真的发现一片螳螂藏于后的树叶,连忙摘下来,却不小心滑了手,那片树叶掉在一堆落叶当中了。书生将所有树叶装进箩筐之中,带回家一片片挡住自己眼睛做试验,并问妻子:“你看得见我吗?”开始时妻子如实回答看得见,但是这穷书生不厌其烦地拿一箩筐树叶试验,妻子突骗他道:“这片叶子荫蔽住你了,我看不见了。”穷书生如获至宝,认为这就是那片藏螳螂的神叶。他带着那片树叶,跑到集市上挡住眼睛便拿商贩的货品。当然,立即被商人将他抓住交官了。县官一听案情,早笑得前仰后合,觉得书生蠢钝迂腐到幼稚可笑!骂他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狠揍一顿,把他赶回家去。笑话毕竟是笑话,不过,以夸张的笑话比喻现实生活中某些人的类似举措,讽刺不看整体,以偏盖全却非常合宜。参考资料:zhidao.baidu.com/...wtp=wk
2023-09-05 17:32:017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意思

成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原指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的、暂时的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情的全局、主流及本质。
2023-09-05 17:32:411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含义是什么

障:遮,挡。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高大的泰山也看不见了。比喻被局部的、暂时的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事物的本质。也作“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拼音:yīyèzhàngmù,bùjiànTàishān)是一则来源于寓言故事的复句成语,该成语最早见于《_冠子·天则》。“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本义是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的整体,也比喻目光短浅;在句中一般充当宾语、分句;含贬义。
2023-09-05 17:32:492

一叶障目,这个成语说明了一个什么物理原理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023-09-05 17:33:004

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的意思

障:遮,挡。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高大的泰山也看不见了。比喻被局部的、暂时的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事物的本质。也作“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拼音:yīyèzhàngmù,bùjiànTàishān)是一则来源于寓言故事的复句成语,该成语最早见于《_冠子·天则》。“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本义是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的整体,也比喻目光短浅;在句中一般充当宾语、分句;含贬义。
2023-09-05 17:35:023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意思是什么?

形容人被小事遮蔽了视线,而看不见大事物,多形容目光狭隘
2023-09-05 17:35:182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意思

我得理解是被欲望迷失了双眼,看不见真正的好东西
2023-09-05 17:35:467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意思是什么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含义

1、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意思是: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物的整体。 2、【出处】先秦·鹖冠子《鹖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译: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两颗豆子堵住了耳朵,听不见轰隆隆的雷声。 3、【语法】复句式;作宾语、分句,贬义词。 4、【近义词】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井底之蛙、管窥蠡测
2023-09-05 17:36:021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什么意思

障:遮,挡。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高大的泰山也看不见了。比喻被局部的、暂时的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事物的本质。也作“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拼音:yīyèzhàngmù,bùjiànTàishān)是一则来源于寓言故事的复句成语,该成语最早见于《_冠子·天则》。“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本义是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的整体,也比喻目光短浅;在句中一般充当宾语、分句;含贬义。
2023-09-05 17:36:162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意思是什么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含义

1、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意思是: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物的整体。 2、【出处】先秦·鹖冠子《鹖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译: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两颗豆子堵住了耳朵,听不见轰隆隆的雷声。 3、【语法】复句式;作宾语、分句,贬义词。 4、【近义词】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井底之蛙、管窥蠡测
2023-09-05 17:36:311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意思

分类: 文化/艺术 >> 文学 >> 小说 解析: 成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常用来比喻某人被眼前极其细微的事物蒙蔽,看不到事物的整体和本质。这来源于古书“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句。 后人解释此语时,以三国时期邯郸淳写的《笑林》最为有趣。他讲“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笑话说,楚地住着个穷书生,想发歪门邪道之财。书生记得读书时读过螳螂捕蝉故事,那螳螂藏在树叶后,一举成功。 于是他去找荫蔽螳螂的树叶。他真的发现一片螳螂藏于后的树叶,连忙摘下来,却不小心滑了手,那片树叶掉在一堆落叶当中了。书生将所有树叶装进箩筐之中,带回家一片片挡住自己眼睛做试验,并问妻子:“你看得见我吗?” 开始时妻子如实回答看得见,但是这穷书生不厌其烦地拿一箩筐树叶试验,妻子突骗他道:“这片叶子荫蔽住你了,我看不见了。”穷书生如获至宝,认为这就是那片藏螳螂的神叶。他带着那片树叶,跑到集市上挡住眼睛便拿商贩的货品。当然,立即被商人将他抓住交官了。县官一听案情,早笑得前仰后合,觉得书生蠢钝迂腐到幼稚可笑!骂他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狠揍一顿,把他赶回家去。笑话毕竟是笑话,不过,以夸张的笑话比喻现实生活中某些人的类似举措,讽刺不看整体,以偏盖全却非常合宜。
2023-09-05 17:36:491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意思是什么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下面跟着我来看看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意思是什么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发音:yī yè zhàng mù,bù jiàn tài shān   释义: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出处:《鹖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示例:你们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仅仅因为一些小的"失误就全盘否定我们所取得的成就。
2023-09-05 17:36:561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什么意思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意思是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读音:yī yè zhàng mù,bù jiàn tài shān。释义:障:遮,挡。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高大的泰山也看不见了。比喻被局部的、暂时的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事物的本质。也作“一叶蔽目,不见泰山”。出处:《鹗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近义词:一叶障目、井底之蛙、管窥蠡测。用法:“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比喻被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事物的全貌或本质;在句中可充当宾语、分句;含贬义。也说“一叶障目”“一叶蔽目”。成语寓意楚国的书生天真地认为只要一片叶子就可以隐身,但他不明白叶子只遮住了他自己的眼睛。盲目地相信他人,做事根本不经过头脑的思考是愚蠢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一叶障目的事情比比皆是。许多人对待事情往往只注重表面和局部,他们自以为得到了正确的认识,却不知自己看到的离真相还差很远。为避免因没能全面认识而产生的偏差或错误,应具备基本的判断能力,去思考,去分析,不要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而做出错误的决定。
2023-09-05 17:37:041

一叶障目的下一句 是不见泰山

1、下一句是不见泰山。叶障目,不见泰山意思是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的整体,也比喻目光短浅。 2、成语出处:《鹖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示例:我们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仅仅因为一些小的失误就全盘否定我们所取得的成就。
2023-09-05 17:37:281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个成语故事说明了一个______物理原理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指一片叶子挡在眼前就看不见东西了,这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答案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023-09-05 17:37:352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本意是什么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本意是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1、喻意。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的整体,也比喻目光短浅。在句中一般充当宾语、分句,含贬义。2、出处。一叶蔽目,不见太(通“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_冠子·天则》)
2023-09-05 17:37:551

问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体现怎样哲学道理

一叶障目,说明人的视觉范围很有限,往往一片寻常可见的树叶就会蒙蔽双眼,让人看不见远处的泰山.眼前的小事物,往往会让人看不见或想不到更高的理想追求与目标.(也比喻目光短浅.) 道理:这是是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的体现,要求我们要从整体上全面把握事物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说是整体与部分,联系.还有透过现象看本质. “盲人摸象”“管中窥豹”是同样的道理.也就是只看到事物的一面就断定那就是事物本质的盲目片面的认知.
2023-09-05 17:38:051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什么意思

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 眼睛 ,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 比喻 为 局部 现象所 迷惑 ,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成语出处: 《鹖 冠子 ·天则》:“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成语例句: 你们 不能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仅仅因为一些小的失误就全盘否定我们所取得的成就。 繁体写法: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注音: ㄧ ㄧㄜˋ ㄓㄤˋ ㄇㄨˋ ,ㄅㄨˊ ㄐㄧㄢˋ ㄊㄞˋ ㄕㄢ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近义词: 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成语语法: 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含贬义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 复句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a single leaf the eyes blocks out the view of a mountain 俄语翻译: за листочком не видеть горы тайшань 成语谜语: 自 读音注意: 障,不能读作“zhānɡ”;见,不能读作“xiàn”。 写法注意: 障,不能写作“章”。
2023-09-05 17:38:121

一叶障目文言文翻译

1. 一叶障目 文言文翻译 一、翻译: 楚国有一个人,家境贫寒,穷困潦倒。他读了《淮南子》,看到书上有这样的记载:螳螂在捕蝉时用树叶遮住自己的身体,其它小昆虫就看不见它,(要是有人能得到那片树叶)就能用它隐藏自己的身体。他十分高兴,于是跑到一棵树下抬头仰望,希望找到那片螳螂在捕蝉时用来遮蔽自己的树叶。偶然发现了,就伸手摘下来。 不料失手,那片树叶竟飘落地下。树下原本就有落叶,(混在一起)再也无法辨认。于是,他索性将落叶全部扫起,,收了足足有几斗回家。 抱回家后,他一片一片地轮番拿树叶来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妻子:“你还能看见我吗?” 开始,妻子一直说:“能看见。”后来,折腾了一整天,妻子于是疲倦不堪,很不耐烦,便骗他说:“看不见了!”这人一听心里暗暗大喜,急忙将选出的树叶揣在怀里,跑到街上去。 到了闹市,他举着树叶,旁若无人,当面拿别人的东西。结果被官府差吏当场抓住,押送县衙。县官审问他的时候,他老老实实地叙述了事情的始末。 县官听了大笑不止,没治罪就把他放了。 二、魏·邯郸淳《一叶障目》原文: 楚人居贫的日子,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 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本片文章选自三国魏·邯郸淳撰的《笑林》,本文讲述了楚国人因为一片叶子挡在眼前会让人看不到外面的广阔世界的故事。故事警示世人要看清事物的全貌,还不能盲目轻信、盲目崇拜,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和验证,以谦虚谨慎的态度予以看待。 《笑林》为古笑话集,三国魏邯郸淳撰。三卷。所记都是俳谐的故事,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笑话专书。原书已佚,今存二十余则。鲁迅《古小说钩沉》辑本较完备。 作者简介 邯郸淳,字子叔,颖川(今河南禹县人)。邯郸淳博学多才,擅长书法,他所编《笑林》共三卷,都是一些嘲讽愚庸的笑语故事,其中一些具有较强的社会意义。此书已亡佚,现仅存29则。后世的一些笑话书,都受《笑林》一书的影响。 2. 【跪求古文《一叶障目》原文及译文 原文:夫耳之主,目之主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声译文:耳朵是管听的,眼睛是管看的.一片树叶遮住眼睛,就会连泰山也看不见;两粒豆子塞住耳朵,就会连雷声也听不见.出处 《欧冠子·天则》成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常用来比喻某人被眼前极其细微的事物蒙蔽,看不到事物的整体和本质.这来源于古书“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句.后人解释此语时,以三国时期邯郸淳写的《笑林》最为有趣.他讲“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笑话说,楚地住着个穷书生,想发歪门邪道之财.书生记得读书时读过螳螂捕蝉故事,那螳螂藏在树叶后,一举成功.于是他去找荫蔽螳螂的树叶.他真的发现一片螳螂藏于后的树叶,连忙摘下来,却不小心滑了手,那片树叶掉在一堆落叶当中了.书生将所有树叶装进箩筐之中,带回家一片片挡住自己眼睛做试验,并问妻子:“你看得见我吗?” 开始时妻子如实回答看得见,但是这穷书生不厌其烦地拿一箩筐树叶试验,妻子突骗他道:“这片叶子荫蔽住你了,我看不见了.”穷书生如获至宝,认为这就是那片藏螳螂的神叶.他带着那片树叶,跑到集市上挡住眼睛便拿商贩的货品.当然,立即被商人将他抓住交官了.县官一听案情,早笑得前仰后合,觉得书生蠢钝迂腐到幼稚可笑!骂他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狠揍一顿,把他赶回家去.笑话毕竟是笑话,不过,以夸张的笑话比喻现实生活中某些人的类似举措,讽刺不看整体,以偏盖全却非常合宜.。 3. 文言文翻译 一叶障目 一叶障目u0625 原文: 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 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 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若见我不 "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 ,绐云:"不见."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u0624 译文: 楚国有一个人,家境贫寒,穷困潦倒.u0625 他读了《淮南子》,得知螳螂捕蝉时,掩蔽过的树叶,可以用来隐没人身,便真的去寻找. 他跑到一棵树下抬头仰望,居然发现一片隐蔽着螳螂的树叶,就伸手摘下来.不料失手,那 片树叶竟飘落地下,和许多落叶混在一起,再也无法辨认.于是,他索性将落叶全部扫起, 收了足足有几斗.u0625 抱回家后,他一片一片地轮番拿来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妻子:"你还能看见我吗 "开始 ,妻子一直说:"能看见."后来,因为折腾了一整天,妻子疲倦不堪,很不耐烦,便哄他 说:"看不见了.."u0625 这人一听大喜,急忙将选出的树叶揣在怀里,跑到街上去.到了闹市,他举着树叶,旁苦无 人,当面拿别人的东西.结果被官府差吏当场抓住,扭送县衙.u0624 4. 一叶障目文言文 楚人居贫,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否?”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给云:“不见。”默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楚国有个人非常贫苦,读了《淮南方》,知道螳螂捕捉知了时用一片树叶把自己遮蔽起来,就可以隐形,使知了看不到自己。于是,他便站在树下仰面朝上,摘取树叶。当他看见螳螂攀着树叶侦候知了的时候,他便把这片树叶摘了下来,结果树叶掉落在地上,而树下原先有许多树叶,再也分不清哪一片树叶是他想用来隐形的。于是他扫了好几斗树叶回去,一片一片地拿来遮蔽自己,还不时地问妻子:“你看得见我吗?” 妻子开头总是说:“看得见。”被他打扰了一整天,已经厌烦极了,丈夫仍然纠缠不休,妻子就干脆哄骗他说:“看不见了。”这个人嘿嘿地笑了起来,显得异常高兴他还着这片树叶跑到街上去,当着别人的面偷东西,给官吏抓着送到县衙门去了。县官审问他,他便把此事的始末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县官听了大笑不止,没治罪就把他放了。 。。。 【说明】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书呆子,同时也讽刺那些干坏事的人——他们总以为有什么高明手法可以把不光彩的事遮挡起来,其实,纸是包不住火的。 百度文库版本:!!! 一叶障目 楚人居贫, 读《淮南方》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 妻始时恒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dài云:“不见。”嘿mò然大喜,赍jī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yì县。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古时候,楚地有个穷苦的读书人,读《淮南子》这部书时,看到书上有这样的记载:螳螂用树叶遮住自己的身体,其它小昆虫就看不见它,要是有人能得到那片树叶,就能用它隐藏自己的身体.看到这里,书生呆呆地想:要是我能得到那片树叶,该有多好.我用树叶遮住自己,想要什么只管到集市上去拿,再也不会过这苦日子了.想到这里,他扔下书就往树林跑去,想找那种螳螂藏身的树叶.他抬着头,一棵树一棵树地找过去,脖子都酸了,也没找到那种叶子.忽然,他看见一只螳螂躲在一片树叶的背后.他高兴极了,赶紧爬上树,准备采那片叶子.可巧,一阵风吹过来,树叶纷纷飘落,他要采的那片叶子也落到地上.究竟哪片树叶是螳螂藏身的那片,他怎么也分不清.好不容易找到的宝贝树叶总不能不要呀!它准在这堆树叶里.书生脱下衣服,把地上的树叶都包了回去.回去之后,他一片一片地拿起树叶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妻子:”你能看见我吗?”起初,他妻子老老实实告诉他,:”看得见.”后来,见他没完没了地问,不耐烦了,说:”别问了,看不见了.”他高兴地跳起来,大声喊道:”宝贝可找到了!宝贝可找到了!”说完,拔腿就往市场跑.市场可真热闹,什么东西都有.书生满心欢喜,一只手拿树叶遮住自己的眼睛,另一只手去偷人家的东西,结果,给人当场抓获,被扭送到县衙门.县官审问他的时候,他老老实实地说:”我找到了一片能隐身的树叶,用它遮住自己的眼睛,什么人都看不到我,这才去拿人家的东西.不知怎么搞的,这片树叶失灵了,我给别人看见就被逮住了.” 县官听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知道他是个书呆子,训斥了一顿就把他释放了. 5.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文言文翻译 有个过着贫穷生活的楚国人,读《淮南子》,看到书中写有"螳螂窥探蝉时用树叶遮蔽自己的身体,可以用这种方法隐蔽自己的形体",于是就在树下仰起身子摘取树叶──螳螂窥伺蝉时使自己隐身的那枚树叶,来摘取它。 这枚树叶落到树底下,树下原先已经有许多落叶,不能再分辨哪种是螳螂隐身的那枚树叶。楚人便扫集收取树下的好几筐树叶拿回家中,一片一片地用树叶遮蔽自己,问自己的妻子说:"你看不看得见我?"妻子开始总是回答说:"看得见",整整过了一天,(妻子)就厌烦疲倦得无法忍受,只得哄骗他说:"看不见。 "楚人内心暗自高兴,(他)携带着树叶进入集市,当着别人的面拿取人家的物品。于是差役把他捆绑起来,送到了县衙门里。 县官当堂审问,楚人自己诉说事件从头到尾的经过,县官大笑起来,释放了他,没有治罪。 6. 跪求古文《一叶障目》原文及译文 原文:夫耳之主,目之主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声 译文:耳朵是管听的,眼睛是管看的。一片树叶遮住眼睛,就会连泰山也看不见;两粒豆子塞住耳朵,就会连雷声也听不见。 出处 《欧冠子·天则》 成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常用来比喻某人被眼前极其细微的事物蒙蔽,看不到事物的整体和本质。这来源于古书“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句。 后人解释此语时,以三国时期邯郸淳写的《笑林》最为有趣。他讲“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笑话说,楚地住着个穷书生,想发歪门邪道之财。书生记得读书时读过螳螂捕蝉故事,那螳螂藏在树叶后,一举成功。 于是他去找荫蔽螳螂的树叶。他真的发现一片螳螂藏于后的树叶,连忙摘下来,却不小心滑了手,那片树叶掉在一堆落叶当中了。书生将所有树叶装进箩筐之中,带回家一片片挡住自己眼睛做试验,并问妻子:“你看得见我吗?” 开始时妻子如实回答看得见,但是这穷书生不厌其烦地拿一箩筐树叶试验,妻子突骗他道:“这片叶子荫蔽住你了,我看不见了。”穷书生如获至宝,认为这就是那片藏螳螂的神叶。他带着那片树叶,跑到集市上挡住眼睛便拿商贩的货品。当然,立即被商人将他抓住交官了。县官一听案情,早笑得前仰后合,觉得书生蠢钝迂腐到幼稚可笑!骂他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狠揍一顿,把他赶回家去。 笑话毕竟是笑话,不过,以夸张的笑话比喻现实生活中某些人的类似举措,讽刺不看整体,以偏盖全却非常合宜。 7. 古文 伺:等待、等候 一叶障目 楚人居贫,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 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 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否?”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给云:“不见。” 默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 吏遂缚诣县。县官受辞,自说本末。 官大笑,放而不治。 译文: 楚国有个人非常贫苦,读了《淮南方》,知道螳螂捕捉知了时用一片树叶把自己遮蔽起来,就可以隐形,使知了看不到自己。 于是,他便站在树下仰面朝上,摘取树叶。当他看见螳螂攀着树叶侦候知了的时候,他便把这片树叶摘了下来,结果树叶掉落在地上,而树下原先有许多树叶,再也分不清哪一片树叶是他想用来隐形的。 于是他扫了好几斗树叶回去,一片一片地拿来遮蔽自己,还不时地问妻子:“你看得见我吗?” 妻子开头总是说:“看得见。”被他打扰了一整天,已经厌烦极了,丈夫仍然纠缠不休,妻子就干脆哄骗他说:“看不见了。” 这个人嘿嘿地笑了起来,显得异常高兴他还着这片树叶跑到街上去,当着别人的面偷东西,给官吏抓着送到县衙门去了。县官审问他,他便把此事的始末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 县官听了大笑不止,没治罪就把他放了。 。 【说明】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书呆子,同时也讽刺那些干坏事的人——他们总以为有什么高明手法可以把不光彩的事遮挡起来,其实,纸是包不住火的。 8. 一叶障目的原文翻译 翻译一:楚国有一个人,家境贫寒,穷困潦倒。 他读了《淮南子》,看到书上有这样的记载:螳螂在捕蝉时用树叶遮住自己的身体,其它小昆虫就看不见它,(要是有人能得到那片树叶)就能用它隐藏自己的身体。他十分高兴,于是跑到一棵树下抬头仰望,希望找到那片螳螂在捕蝉时用来遮蔽自己的树叶。 偶然发现了,就伸手摘下来。不料失手,那片树叶竟飘落地下。 树下原本就有落叶,(混在一起)再也无法辨认。于是,他索性将落叶全部扫起,,收了足足有几斗回家。 抱回家后,他一片一片地轮番拿树叶来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妻子:“你还能看见我吗?”开始,妻子一直说:“能看见。”后来,折腾了一整天,妻子于是疲倦不堪,很不耐烦,便骗他说:“看不见了!”这人一听心里暗暗大喜,急忙将选出的树叶揣在怀里,跑到街上去。 到了闹市,他举着树叶,旁若无人,当面拿别人的东西。结果被官府差吏当场抓住,押送县衙。 县官审问他的时候,他老老实实地叙述了事情的始末。 县官听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知道他是个书呆子,训斥了一顿就把他释放了,并没有惩治他。 翻译二:楚国有一个人,家境贫寒,穷困潦倒。他读了《淮南子》,看到书上有这样的记载:螳螂在捕蝉时用树叶遮住自己的身体,其它小昆虫就看不见它,(要是有人能得到那片树叶)就能用它隐藏自己的身体。 他十分高兴,于是跑到一棵树下抬头仰望,希望找到那片螳螂在捕蝉时用来遮蔽自己的树叶。偶然发现了,就伸手摘下来。 不料失手,那片树叶竟飘落地下。树下原本就有落叶,(混在一起)再也无法辨认。 于是,他索性将落叶全部扫起,,收了足足有几斗回家。 抱回家后,他一片一片地轮番拿树叶来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妻子:“你还能看见我吗?”开始,妻子一直说:“能看见。” 后来,折腾了一整天,妻子于是疲倦不堪,很不耐烦,便骗他说:“看不见了!”这人一听心里暗暗大喜,急忙将选出的树叶揣在怀里,跑到街上去。到了闹市,他举着树叶,旁若无人,当面拿别人的东西。 结果被官府差吏当场抓住,押送县衙。 。
2023-09-05 17:38:221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意思是什么

1、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意思是: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物的整体。2、【出处】先秦·_冠子《_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译: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两颗豆子堵住了耳朵,听不见轰隆隆的雷声。3、【语法】复句式;作宾语、分句,贬义词。4、【近义词】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井底之蛙、管窥蠡测
2023-09-05 17:38:301

一叶障目的下一句 是不见泰山

1、下一句是不见泰山。叶障目,不见泰山意思是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的整体,也比喻目光短浅。 2、成语出处:《鹖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示例:我们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仅仅因为一些小的失误就全盘否定我们所取得的成就。
2023-09-05 17:38:371

文言文翻译 一叶障目

一叶障目的.楚国有个人非常贫苦,读了《淮南方》,知道螳螂捕捉知了时用一片树叶把自己遮蔽起来,就可以隐形,使知了看不到自己.于是,他便站在树下仰面朝上,摘取树叶.当他看见螳螂攀着树叶侦候知了的时候,他便把这片树叶摘了下来,结果树叶掉落在地上,而树下原先有许多树叶,再也分不清哪一片树叶是他想用来隐形的.于是他扫了好几斗树叶回去,一片一片地拿来遮蔽自己,还不时地问妻子:“你看得见我吗?”妻子开头总是说:“看得见.”被他打扰了一整天,已经厌烦极了,丈夫仍然纠缠不休,妻子就干脆哄骗他说:“看不见了.”这个人嘿嘿地笑了起来,显得异常高兴他还着这片树叶跑到街上去,当着别人的面偷东西,给官吏抓着送到县衙门去了.县官审问他,他便把此事的始末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县官听了大笑不止,没治罪就把他放了..【说明】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书呆子,同时也讽刺那些干坏事的人——他们总以为有什么高明手法可以把不光彩的事遮挡起来,其实,纸是包不住火的.不知道是不是,你看一下吧.
2023-09-05 17:38: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