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赏析古诗《清明》300字

2023-09-17 09:22:58
共1条回复
meira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怎见得呢?“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一场大雪来”。但是临到雨,情况却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这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

1、这首诗的全诗: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3、这首诗的诗人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相关推荐

清明杜牧全诗?

全诗如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出处:唐代杜牧的《清明》诗歌赏析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2023-09-06 07:22:221

杜牧的清明古诗

杜牧的清明古诗原文如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译文:清明时节,细雨纷飞,路上的旅人因不能回家扫墓伤感不已。他向人问询哪儿有客栈可以喝点酒,避避雨,牧童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赏析:根据《江南通志》记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杜湖、东南湖附近的杏花村饮酒。诗中的行人、酒家、牧童和杏花村,加上山道弯弯、春雨飘洒,构成了一幅情趣盎然的“清明烟雨图”。这首诗写出了清明时节典型的天气特征,抒发了离乡在外之人在春雨绵绵的清明时节想要借酒浇愁的心情,其中有凄苦,也有希望。清明时节的江南地区天气变化很大,时而春光明媚,时而烟雨蒙蒙。第一句紧扣诗题,点明了此时的天气特征。接着用“断魂”二字,传神地写出了行路人凄迷忧伤的心情。清明有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本该家人团聚。然而,诗中的“行人”却独处异乡,孤身赶路,心中倍感孤寂、凄凉,偏偏又赶上这蒙蒙细雨,更增添了一种莫名的惆怅和烦扰。
2023-09-06 07:22:351

清明杜牧的全诗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文解释】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向人询问酒家哪里有,牧童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村。 【词语解释】 纷纷:形容多。 断魂:形容十分伤心悲哀。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本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诗文赏析】 山西杏花村的白酒,醇香可口,年代长久。在杏花村考古工作者发掘出许多汉代的制酒的工具和酒器,推测大约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北魏时期就大规模地酿造白酒。到了唐代,村里酒店已经有七十二家了。杏花村的酒闻名于世,李白和杜甫也曾在此饮酒作诗,但杜牧的《清明》诗家喻户晓。据说,到了清朝,杏花村的酒家已经有了二百二十家。本诗大意是清明时节,本该家人团聚,可是对于冒雨赶路的行人来讲,不禁心情迷乱,难以平静,好在找到了解脱的形式。全诗自然流畅、通俗易懂、余味无穷。-----------------------------------如有疑问欢迎追问!满意请点击右上方【选为满意回答】按钮
2023-09-06 07:23:061

《清明》古诗全文

清明夜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2023-09-06 07:23:177

杜牧的清明诗

杜牧的清明诗如下:《清明》 原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赏析:《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经过金陵杏花村饮酒。清明节是踏春的好日子,但是这一天却下起了小雨,古人将清明节下雨称为“泼火雨”。这是一种小雨,虽然不大,但是却让路更加泥泞,难以行走,使得原本舒畅的心情变得失落惆怅。此时,笔锋一转,杜牧开始问起哪里有酒家,诗中的牧童随手指向了杏花村,一幅江南杏花春雨的情景就展现在了读者面前。拓展资料:作者简介。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2023-09-06 07:23:531

杜牧清明诗

唐代诗人杜牧写的《清明》全诗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注释:1、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2、纷纷:形容多。3、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是指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4、借问:请问。5、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受此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清明》赏析《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全诗色彩清淡,心境凄冷,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历来广为传诵。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清明
2023-09-06 07:24:241

杜牧《清明》原文

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时至清明,华南气候温暖,春意正浓。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关于杜牧的唐诗——《清明》,希望大家喜欢! 《清明》 作者: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①清明:节气名,在阳历每年4月4日或5日。此诗《樊川诗集》及《别集》、《全唐诗》均未收。最早见于谢枋得编《千家诗》,明代的谢榛认为是杜牧所作。 ②行人:这里指行旅在外的人。 ③欲:几乎要,简直要。 ④断魂:比喻感伤愁苦之深,好像神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⑤借问:请问。 ⑥酒家:酒店。 ⑦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后人遂以它来命名以产酒著名的地方。 白话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 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 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居中书舍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作品背景: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杜牧,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作品主要内容: 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赏析: 清明这个节日,本来就容易勾起出门在外的人思归之念,而春雨绵绵,更增添旅途的愁苦和艰辛。这样一种复杂的思绪,诗人却用一句极通俗的语言,作了很好的概括。接下来探问酒家何处有,既是想歇息解乏,又含有借酒浇愁的意绪。结尾以牧童指路结束全篇,给行旅之人带来了安慰和希望,显得含蓄不尽,余味无穷。这首诗对旅途情景的描绘,旅人情怀的抒发,十分真实自然,语言也通俗流畅,音节和谐,景象新鲜生动,易懂易记,因而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篇。
2023-09-06 07:24:441

《清明·杜牧》原文与赏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此诗为杜牧任池州(今安徽贵池)刺史时所作,是一首千百年来流传甚广的诗篇。清明时节正当阳春三月,花艳柳绿,春光明媚。不过,有时也会细雨纷纷,下个不停。首句所写,正是这样一种易于令人伤感的天气。次句接写细雨濛濛中的“路上行人”。“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断魂”二字极写雨丝风片中“路上行人”情灵摇荡的情状。一个“欲”字下得很有分寸,意为尚未断魂而已难以为情。其抒情之婉曲尽情,非深有体会者所不能道。 三四两句笔意荡开,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以寄情写意。“借问酒家何处有”,是谁借问,没有说,看来是诗人自己,但也不妨就是某一“行人”。被问者是谁,从答句中带出。回答了什么,“遥指杏花村”,没有语言,而是一目了然的动作,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杏花村”是一个村名,还是一个酒家的名称,诗中一概不作交待,给读者留下的是想象的广阔空间。从诗情来说,这句诗将“雨纷纷”带来的浓重的“欲断魂”的哀愁气氛推开,使全诗自然转向了一个生机盎然的新境界。 这首诗极富于画感。诗中展现的是一幅江南清明时节的风情画,透过雨帘,可以看到晃动的人影,接着叠印出诗人的形象,他询问牧童酒店的去处,牧童指着远方作答。诗人层层布景,处处设色,一片天趣自然涌出。谢榛评此诗为“宛然入画”(《四溟诗话》卷一),是颇有见地的。还应指出的是,此诗的前两句与末一句之间的两种感情——外泄的烦恼与深蕴的喜悦,以及两种色调——暗色与明色、冷色与热色,转接过渡极为自然,表现出一种疏朗洒脱的风格。这既与诗人豁达的胸襟有关,也是与其高度的语言艺术分不开的。全诗四句都作散行文字,承上启下的第三句的巧妙措辞,都有助于前后字句间的和谐流利与造成疏朗洒脱的风格。
2023-09-06 07:24:511

清明古诗杜牧原文 清明原文及翻译

1、原文:《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翻译: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2023-09-06 07:24:591

杜牧的清明诗句

杜牧的清明诗句 :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杜牧写的。是一首广为流传非常经典的诗词了,我们在小学学校就会要求背诵,已经选为小学古诗七十首了。其诗句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容易背诵。诗句大致的意思就是清明节的时候下起了雨,路人的行人感到落魄断魂,想借问一下哪里有酒可以来消愁,牧童笑着不回答指向了杏花村。杜牧的诗句广为流传,其中《清明》就是非常经典的一首诗。小学我们就会学会写会背诵了。有时候阴雨连连的天气也会想起这首诗。
2023-09-06 07:25:282

杜牧的《清明》全诗的意思是什么?

杜牧的《清明》全诗的意思:清明节,传统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可是诗中的“行人”却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独、凄凉的,再加上春雨绵绵不绝,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然而“行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让自己能置身于人和酒的热流之中。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点出那远处的一片杏花林。诗歌的结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得非常清新、明快。
2023-09-06 07:26:151

杜牧《清明》原文及翻译赏析

清明原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翻译及注释 翻译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注释 1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2纷纷:形容多。3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4借问:请问。5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清明赏析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怎见得呢?「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一场大雪来」。但是临到雨,情况却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这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著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行人」不等于「游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魂」就是「三魂七魄」的灵魂吗?不是的。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一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   清明这个节日,在古人感觉起来,和我们今天对它的观念不是完全一样的。在当时,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除了那些贪花恋酒的公子王孙等人之外,有些头脑的,特别是感情丰富的诗人,他们心头的滋味是相当复杂的。倘若再赶上孤身行路,触景伤怀,那就更容易惹动了他的心事。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给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层愁绪。这样来体会,才能理解为什么诗人在这当口儿要写「断魂」两个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   这样,我们就又可回到「纷纷」二字上来了。本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zǎn]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问题也发生了。怎么办呢?须得寻求一个解决的途径。行人在这时不禁想到:往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事情很明白:寻到一个小酒店,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小饮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湿的衣服;最要紧的是,借此也就能散散心头的愁绪。于是,向人问路了。   是向谁问路的呢?诗人在第三句里并没有告诉我们,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在语法上讲,「牧童」是这一句的主语,可它实在又是上句「借问」的宾词——它补足了上句宾主问答的双方。牧童答话了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动」为答复,比答话还要鲜明有力。我们看《小放牛》这出戏,当有人向牧童哥问路时,他将手一指,说:「您顺着我的手儿瞧!」是连答话带行动——也就是连「音乐」带「画面」,两者同时都使观者获得了美的享受;如今诗人手法却更简捷,更高超:他只将「画面」给予读者,而省去了「音乐」。不,不如说是包括了「音乐」,读者欣赏了那一指路的优美「画面」,同时也就隐隐听到了答话的「音乐」。   「遥」,字面意义是远。但我们读诗的人,切不可处处拘守字面意义,认为杏花村一定离这里还有十分遥远的路程。这一指,已经使我们如同看到,隐约红杏梢头,分明挑出一个酒帘——「酒望子」来了。若真的距离遥远,就难以发生艺术联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妙就妙在不远不近之间。《红楼梦》里大观园中有一处景子题作「杏帘在望」,那「在望」的神情,正是由这里体会脱化而来,正好为杜郎此句作注脚。《小放牛》里的牧童也说,「我这里,用手儿一指,……前面的高坡,有几户人家,那杨柳树上挂著一个大招牌」,然后他叫女客人「你要吃好酒就在杏花村」,也是从这里脱化出来的。「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这只需要说明指往这个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就够了,不言而喻,那里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不但如此。在实际生活中,问路只是手段,目的是得真的奔到了酒店,而且喝到了酒,才算一回事。在诗里就不必然了,它恰恰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剩下的,行人怎样地闻讯而喜,怎样地加把劲儿趱上前去,怎样地兴奋地找著了酒店,怎样地欣慰地获得了避雨、消愁两方面的满足和快意……,这些诗人就能「不管」了。他把这些都含蓄在篇幅之外,付与读者的想像,由读者自去寻求领会。他只将读者引入一个诗的境界,他可并不负责导游全景;另一面,他却为读者开展了一处远比诗篇语文字句所显示的更为广阔得多的想像余地。这就是艺术的「有余不尽」。   这才是诗人和我们读者的共同享受,这才是艺术,这也是我国古典诗歌所特别擅场的地方。古人曾说过,好的诗,能够「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在于言外」。拿这首《清明》绝句来说,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当之无愧的。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 *** 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 *** 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的地方吧! 清明创作背景   此诗首见于 南宋 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 唐诗 ,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 唐诗 》。《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 诗词作品: 清明 诗词作者:【 唐代 】 杜牧 诗词归类: 【清明节】、【写雨】、【写人】、【行路】
2023-09-06 07:26:221

《清明》唐 杜牧 这首诗的诗意是什么?

清明节这天下着小雨,路上的行人悲伤到极点,问问牧童酒家哪里有,木头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
2023-09-06 07:26:3312

清明杜牧写了什么

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清明时节,天气多变,有时春光明媚,花红柳绿,有时却细雨纷纷,绵绵不绝。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原文:清明[唐] 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翻译: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扩展资料:1、创作背景杜牧在池州清明节外出时不见阳光,遭遇细雨纷纷。 他看见路上行人吊念逝去亲人,伤心欲绝。 诗人融景伤怀至极,而又要冒雨赶路,雨湿衣衫、春寒料峭。诗人希冀借酒消愁。于是,他便向人问路。 “牧童遥指”把读者带入了一个与前面哀愁悲惨迥异的焕然一新的境界,小牧童热心甜润的声音,远处杏花似锦,春意闹枝,村头酒旗飘飘,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韵致。诗的前两句创造了一幅凄迷感伤的艺术画面,后两句则创造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前抑后扬,对比交错,相映成趣。2、鉴赏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2023-09-06 07:27:071

关于唐朝诗人杜牧所写的《清明》诗的意思

《清明》诗歌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杜牧(1126年—1193年),南唐诗人。字致能,又字幼元、友生,号山中居士,又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经略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曾使金,坚强不屈,几被杀。晚年退居故乡石湖,卒谥文穆。其诗题材广泛,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唐四大家”。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清明
2023-09-06 07:27:167

杜牧为什么要写“清明”诗

“路上行人欲断魂”写行路人的心境.“断魂”,指内心十分凄迷哀伤而 并不外露的感情.这位行人为何“欲断魂”呢?因为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大节日,照例该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现在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 地方赶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心境就更加凄迷纷乱了.所以杜牧写下了这首《清明》
2023-09-06 07:27:433

杜牧的《清明》解释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向人询问酒家哪里有,牧童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村
2023-09-06 07:27:514

杜牧的清明全诗有几句 我听说是8句呢? 请问有人知道吗。

  杜牧的诗《清明》四句  诗歌 杜牧诗词《清明》  [3]原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含义: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便问牧童哪儿有酒店,牧童指着远处的杏花村里有酒店。   手法:借清明时的景物抒发自己思乡的内心。   主题: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活灵尖现的雨中问路图。   感情:思乡之情。   感悟:独自在外的人在节日时是倍加想家的。    注:“ 这首诗文学界基本上肯定这是一首伪诗。第一,这首诗很可能不是杜牧写的,第二,很可能不是为清明写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施爱东博士做客人民网《金台会馆》时指出。 清明诗意  因为这首诗词最早出现在南宋末年,过去编杜牧各种各样的集子,这首诗从来没出现过,研究杜牧的人也根本不知道有这首诗,后来突然冒出来,标著是杜牧(写的),最早的时候不叫《清明》,叫《杏花村》,实际上就是一个人在清明时节找酒喝,并不是一个人去上坟,心里很悲悲泣泣,且不说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主要是他不是去上坟。上坟主要是带着酒、肉,祭过祖先的人叫做“作肉”,就是有福气的,祖先喝过的酒,我们叫“作酒”,这些酒肉是不能浪费的,一定要吃掉,所以唐代形成的习俗就是先去祭祖,然后把这些酒肉吃了。如果写这首诗的人应该自己拎着酒,不然是违背常理的。所以这首诗词可以肯定的是即便是杜牧的,也不是去上坟。   清明是一个春天的节日,过去的时候有寒食、有清明、有上巳节,后来只剩下清明了,清明集合了过去所有春天节日的特征。有的时候歌咏清明就是歌咏春天,所以清明节的诗词既有上坟的悲喜交集的,也有是纯粹的高兴,就是游春喜悦的大量诗词。   诗歌赏析:诗的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点明诗人所置身的时间、气象等自然条件。清明节为唐代的大节日之一 ,这一天,或合家团聚,或上坟扫墓,或郊游踏青,活动多样。但是杜牧在池州所过的清明节却不见阳光,只是“天街小雨润如酥”,细雨纷纷。   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由写客观转入状摹主观,着重写诗人的感情世界。他看见路上行人吊念逝去亲人,伤心欲绝,悲思愁绪。   “借问酒家何处有”一句。诗人融景伤怀至极,而又要冒雨赶路,雨湿衣衫、春寒料峭。诗人希冀借酒消愁。于是,他便向人问路了。   结句“牧童遥指杏花村 ”,点明了上句诗人问路的对象,“牧童遥指”把读者带入了一个与前面哀愁悲惨迥异的焕然一新的境界,小牧童热心甜润的声音,远处杏花似锦,春意闹枝,村头酒旗飘飘,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韵致诗的前两句创造了一幅凄迷感伤的艺术画面,后两句则创造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前抑后扬,对比交错,相映成趣。与诗人的感情脉搏一致。   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清明时节,天气多变,有时春光明媚,花红柳绿,有时却细雨纷纷,绵绵不绝。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写出了“泼火雨”的特征(清明前两天是寒日节,旧俗要禁火三天,这时候下雨称为“泼火雨”)。次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写行路人的心境。“断魂”,指内心十分凄迷哀伤而并不外露的感情。这位行人为何“欲断魂”呢?因为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大节日,照例该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现在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心境就更加凄迷纷乱了。   如何排遣愁绪呢?行人自然想:最好在附近找个酒家,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饮点酒,解解寒;更主要的可借酒驱散心中的愁绪。于是他问路了:“借问酒家何处有?”问谁,没有点明。末句“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牧童”二字,既是本句的主语,又补充说明上句问的对象。牧童的回答以行动代替语言,行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一片红杏盛开的树梢,隐隐约约露出了一个酒望子(古代酒店的标帜)。诗到这里戛然而止,至于行人如何闻讯而喜,兴奋地赶上前去,找到酒店饮上几杯,获得了避雨、解寒、消愁的满足等等,都留待读者去想象。   由于这首诗的广泛流传,“杏花村”三字在后世便成了酒家的雅号。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甚至时有“疾风甚雨”。但这日的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这“雨纷纷”,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的;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竭力形容那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在古代风俗中,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而今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是复杂的。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又平添了一层愁绪。因而诗人用了“断魂”二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这样,我们就又可回到“纷纷”二字上来了。本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里情在景中、景即是情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接着写行人这时涌上心头的一个想法:往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事情很明白:寻到一个小酒店,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小饮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湿的衣服,—最要紧的是,借此也就能散散心头的愁绪。于是,向人问路了。   是向谁问路的呢?诗人在第三句里并没有告诉我们,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在语法上讲,“牧童”是这一句的主语,可它实在又是上句“借问”的宾词—它补足了上句宾主问答的双方。牧童答话了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动”为答复,比答话还要鲜明有力。我们看《小放牛》这出戏,当有人向牧童哥问路时,他将手一指,说:“您顺着我的手儿瞧!”是连答话带行动—也就是连“音乐”带“画面”,两者同时都使观者获得了美的享受;如今诗人手法却更简捷,更高超:他只将“画面”给予读者,而省去了“音乐”,—不,不如说是包括了“音乐”。读者欣赏了那一指路的优美“画面”,同时也就隐隐听到了答话的“音乐”。   “遥”,字面意义是远。然而这里不可拘守此义。这一指,已经使我们如同看到,隐约红杏梢头,分明挑出一个酒帘—“酒望子”来了。若真的距离遥远,就难以发生艺术联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妙就妙在不远不近之间。《红楼梦》里大观园中有一处景子题作“杏帘在望”,那“在望”的神情,正是由这里体会脱化而来,正好为杜郎此句作注脚。“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这只需要说明指往这个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就够了,不言而喻,那里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诗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剩下的,行人怎样的闻讯而喜,怎样的加把劲儿趱上前去,怎样的兴奋地找着了酒店,怎样的欣慰地获得了避雨、消愁两方面的满足和快意……,这些,诗人就能“不管”了。他把这些都付与读者的想象,为读者开拓了一处远比诗篇语文字句所显示的更为广阔得多的想象余地。这就是艺术的“有余不尽”。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的地方吧!
2023-09-06 07:28:001

清明古诗杜牧 清明古诗译文

1、《清明》 杜牧 〔唐代〕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2023-09-06 07:28:191

清明的作者

杜牧《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全诗色彩清淡,心境凄冷,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历来广为传诵。杜牧个人简介:杜牧(803年—852年),唐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字牧之。杜佑之孙。唐代文学家 大和进士。历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监察御史、宣州团练判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左补阙、史馆编撰、司勋员外郎以及黄、池、睦、湖等州刺史。晚年长居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性刚直,不拘小节,不屑逢迎。自负经略之才,诗、文均有盛名。文以《阿房宫赋》为最著,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世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代表作《泊秦淮》《江南春》《赤壁》《题乌江亭》等,脍炙人口。年轻时即好读兵书,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又著《罪言》《战论》《守论》《原十六卫》等文论当代兵事。会昌三年(843年),昭义军乱,上书李德裕论用兵之法,为德裕采纳。著有《樊川文集》。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樊川诗集注》《樊川文集》。
2023-09-06 07:28:291

杜牧的《清明》全诗的意思是什么?

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注释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纷纷:形容多。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情绪低落,神魂散乱。借问:请问。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2023-09-06 07:28:492

杜牧在什么情况下写的清明

杜牧在晚唐统治阶级腐败情况下写得清明,《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原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此诗最早见于宋人谢枋得编《千家诗》,杜牧的《樊川文集》(杜牧外甥延翰编,北宋人续编)、清人冯集梧《樊川诗集注》(版本依据为《樊川文集》)及《全唐诗》均未收录。谢枋得为南宋人,然从《草堂诗余》前集卷上所载宋祁《锦缠道》词“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数句可知,此诗在北宋已流传入口。尤以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句流传最广,江南一带可谓家喻户晓。此诗当作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时杜牧为池州刺史。关于杏花村到底在何处,历来也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或说在山西汾阳,或说在湖北黄州,或说在江苏南京(金陵),亦有以为诗人虚拟者。然而,诸说之中,以池州说最为可信。池州贵池西郊,有杏花村。据方志记载,唐会昌间,有黄公名广润者,在此酿酒出售。店内有井,水似甘泉,人称“黄公广润玉泉”。而杜牧会昌年间,恰有出使池州的经历,借本地风光,组织成诗,为水到渠成之事。《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经过金陵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得。
2023-09-06 07:28:581

清明唐杜牧的诗意以及古诗翻译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全诗色彩清淡,心境凄冷,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历来广为传诵。   《清明》原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注释   1、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2、纷纷:形容多。   3、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4、借问:请问。   4、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位于安徽池州贵池区秀山门外。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清明》赏析   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   全诗色彩清淡,心境凄冷,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历来广为传诵。   《清明》创作背景   此诗写清明是诗人的春雨中所见。   《清明》作者介绍   杜牧,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太和二年(828年)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   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参考文献: 1、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陈伯海.唐诗汇评(下).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23-09-06 07:29:441

《清明》(唐 杜牧)的赏析

[注释] 1. 断魂:形容凄迷哀伤的心情。 2. 借问:请问。 3. 遥指:远远地指着。[简析] 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清明时节,天气多变,有时春光明媚,花红柳绿,有时却细雨纷纷,绵绵不绝。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写出了“泼火 雨”的特征(清明前两天是寒日节,旧俗要禁火三天,这时候下雨称为“泼火雨”)。次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写行路人的心境。“断魂”,指内心十分凄迷哀伤而 并不外露的感情。这位行人为何“欲断魂”呢?因为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大节日,照例该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现在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 地方赶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心境就更加凄迷纷乱了。如何排遣愁绪呢?行人自然想:最好在附近找个酒家,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饮点酒,解解寒;更主要的可借酒驱散心中的愁绪。于是他问路了:“借问酒 家何处有?”问谁,没有点明。末句“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牧童”二字,既是本句的主语,又补充说明上句问的对象。牧童的回答以行动代替语言,行人顺着他 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一片红杏盛开的树梢,隐隐约约露出了一个酒望子(古代酒店的标帜)。诗到这里戛然而止,至于行人如何闻讯而喜,兴奋地赶上前去,找 到酒店饮上几杯,获得了避雨、解寒、消愁的满足等等,都留待读者去想象。由于这首诗的广泛流传,“杏花村”三字在后世便成了酒家的雅号。
2023-09-06 07:30:001

清明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描写的是清明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作者什么的情感?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就是值得后人学习继承的地方。
2023-09-06 07:30:302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全诗是谁

全诗作者是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豪迈的,一是香艳的,前者“或为遣愁,或为吊古,或为感怀之作,多是用一种拗峭的笔调写成,立意奇特”;后者“大半是用一种清新的笔调来轻描淡写的,所以便不至满纸都脂粉气了。原诗全文: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查看全部6个回答超好看的手机壁纸大全!一定有你想要的小红书广告相关问题全部
2023-09-06 07:30:538

杜牧写清明祭扫的诗

杜牧写清明祭扫的诗:清明作者: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023-09-06 07:32:461

唐诗《清明》杜牧主旨

通过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2023-09-06 07:33:142

有关清明的诗句及赏析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古诗词作者简介 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唐代晚期的著名诗人。人们把他和杜甫并提,称他为“小杜”,称杜甫为“老杜”。“小杜”有才华,有抱负,写诗喜欢评今论古,抒发军事、政治见解。他有不少描写山水风光的小诗,名朗秀丽,清新自然,深受读者喜爱。古诗词注释 ①清明――我国传统的扫墓节日,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②欲断魂――形容愁苦极深,好像神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③借问――请问。  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  诗人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在那天满杏花的村庄,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揽行人呢!  这首小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活灵尖现的雨中问路图。小牧童的热情指引,自然会叫诗人道谢连声;杏花村里那酒店的幌子,更在诗人心头唤起许多暖意!
2023-09-06 07:33:253

杜牧写《清明》的时候的背景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甚至时有“疾风甚雨”。但这日的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扩展资料作品原文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白话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参考资料清明(唐代杜牧诗作)百度百科
2023-09-06 07:34:041

杜牧在什么地方写了《清明》

山西省汾阳市
2023-09-06 07:34:376

清明节古诗(必须是自创)

旅途集中精力充沛纳海澜之家居服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
2023-09-06 07:35:024

把杜牧的《清明诗》改写成四言诗和五言诗

更多一些刮大风付过款肯打鸡行吧降低点都叫你下决心背带裤都关机读法吃U0001f623U0001f614U0001f623U0001f604U0001f623U0001f623U0001f623U0001f623U0001f623U0001f623U0001f623U0001f623U0001f623U0001f623U0001f623U0001f623U0001f623好v好好处理不是个开车飞机不急怪咖出发就打好啦刷卡费尴尬有飞机头发估计超级飞机覅好看的付费刚开学惊喜烦他豆腐打击干洗机饭卡干洗机工薪阶层赶快出门刚吃过可惜风大吗广发卡还发看哈打卡打卡韵达快发快发快发快出发看哈怪咖还发好卡饭卡干死他申诉特一发看法
2023-09-06 07:35:589

杜牧《清明》诗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

404 Not Found--------------------------------------------------------------------------------
2023-09-06 07:36:242

关于清明节的故事,要古诗和解释,紧急!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简析] 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清明时节,天气多变,有时春光明媚,花红柳绿,有时却细雨纷纷,绵绵不绝。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写出了“泼火雨”的特征(清明前两天是寒日节,旧俗要禁火三天,这时候下雨称为“泼火雨”)。次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写行路人的心境。“断魂”,指内心十分凄迷哀伤而并不外露的感情。这位行人为何“欲断魂”呢?因为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大节日,照例该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现在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心境就更加凄迷纷乱了。 如何排遣愁绪呢?行人自然想:最好在附近找个酒家,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饮点酒,解解寒;更主要的可借酒驱散心中的愁绪。于是他问路了:“借问酒家何处有?”问谁,没有点明。末句“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牧童”二字,既是本句的主语,又补充说明上句问的对象。牧童的回答以行动代替语言,行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一片红杏盛开的树梢,隐隐约约露出了一个酒望子(古代酒店的标帜)。诗到这里戛然而止,至于行人如何闻讯而喜,兴奋地赶上前去,找到酒店饮上几杯,获得了避雨、解寒、消愁的满足等等,都留待读者去
2023-09-06 07:36:354

清明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描写春雨中所见情景诗句是?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023-09-06 07:37:302

古诗《清明》杜牧

导语: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下面我为大家带来杜牧的关于清明节的古诗——《清明》,希望大家喜欢! 《清明》 作者: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文解释】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 乱凄凉。向人询问酒家哪里有,牧童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村。 【注释】 ①清明――我国传统的扫墓节日,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②欲断魂――形容愁苦极深,好像神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③借部――请问。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居中书舍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作品背景】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杜牧,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2023-09-06 07:37:551

清明杜牧古诗的意思

清明杜牧古诗的意思如下:《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原文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译文是: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原文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译文是: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含义: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便问牧童哪儿有酒店,牧童指着远处的杏花村里有酒店。
2023-09-06 07:38:091

杜牧的清明诗

清明杜牧 〔唐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023-09-06 07:38:484

杜牧《清明》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唐代晚期的着名诗人。人们把他和杜甫并提,称他为“小杜”,称杜甫为“老杜”。“小杜”有才华,有抱负,写诗喜欢评今论古,抒发军事、政治见解。他有不少描写山水风光的小诗,名朗秀丽,清新自然,深受读者喜爱。   ①清明――我国传统的扫墓节日,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②欲断魂――形容愁苦极深,好像神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③借部――请问。   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   诗人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在那天满杏花的村庄,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揽行人呢!   这首小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活灵尖现的雨中问路图。小牧童的热情指引,自然会叫诗人道谢连声;杏花村里那酒店的幌子,更在诗人心头唤起许多暖意!
2023-09-06 07:39:021

清明,杜牧。

  一、这一句诗的意思是: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二、扩展知识:1、原词欣赏: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作品简介:《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3、作者简介: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2023-09-06 07:39:121

清明杜牧诗意

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清明时节,天气多变,有时春光明媚,花红柳绿,有时却细雨纷纷,绵绵不绝。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原文:清明[唐] 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翻译: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扩展资料:1、创作背景杜牧在池州清明节外出时不见阳光,遭遇细雨纷纷。 他看见路上行人吊念逝去亲人,伤心欲绝。 诗人融景伤怀至极,而又要冒雨赶路,雨湿衣衫、春寒料峭。诗人希冀借酒消愁。于是,他便向人问路。 “牧童遥指”把读者带入了一个与前面哀愁悲惨迥异的焕然一新的境界,小牧童热心甜润的声音,远处杏花似锦,春意闹枝,村头酒旗飘飘,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韵致。诗的前两句创造了一幅凄迷感伤的艺术画面,后两句则创造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前抑后扬,对比交错,相映成趣。2、鉴赏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2023-09-06 07:39:201

杜牧的诗《清明》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思念已去世的亲人
2023-09-06 07:39:3114

杜牧的《清明》全诗的意思是什么?

鸡儿估计沙海呜哈哈
2023-09-06 07:40:172

清明唐杜牧的诗

清明唐杜牧的诗如下:《清明》 原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赏析:《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经过金陵杏花村饮酒。清明节是踏春的好日子,但是这一天却下起了小雨,古人将清明节下雨称为“泼火雨”。这是一种小雨,虽然不大,但是却让路更加泥泞,难以行走,使得原本舒畅的心情变得失落惆怅。此时,笔锋一转,杜牧开始问起哪里有酒家,诗中的牧童随手指向了杏花村,一幅江南杏花春雨的情景就展现在了读者面前。拓展资料:作者简介。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2023-09-06 07:40:321

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

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如下:作品原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全诗色彩清淡,心境凄冷,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历来广为传诵。创作背景:此诗最早见于宋人谢枋得编《千家诗》,杜牧的《樊川文集》(杜牧外甥延翰编,北宋人续编)、清人冯集梧《樊川诗集注》(版本依据为《樊川文集》)及《全唐诗》均未收录。谢枋得为南宋人,然从《草堂诗余》前集卷上所载宋祁《锦缠道》词“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数句可知,此诗在北宋已流传人口。尤以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句流传最广,江南一带可谓家喻户晓。此诗当作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时杜牧为池州刺史。关于杏花村到底在何处,历来也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或说在山西汾阳,或说在湖北黄州,或说在江苏南京(金陵),亦有以为诗人虚拟者。然而,诸说之中,以池州说最为可信。池州贵池西郊,有杏花村。据方志记载,唐会昌间,有黄公名广润者,在此酿酒出售。店内有井,水似甘泉,人称“黄公广润玉泉”。而杜牧会昌年间,恰有出守池州的经历,借本地风光,组织成诗,为水到渠成之事。《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经过金陵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
2023-09-06 07:41:021

请问清明杜牧的全诗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文解释】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向人询问酒家哪里有,牧童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村。 【词语解释】 纷纷:形容多。 断魂:形容十分伤心悲哀。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本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诗文赏析】 山西杏花村的白酒,醇香可口,年代长久。在杏花村考古工作者发掘出许多汉代的制酒的工具和酒器,推测大约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北魏时期就大规模地酿造白酒。到了唐代,村里酒店已经有七十二家了。杏花村的酒闻名于世,李白和杜甫也曾在此饮酒作诗,但杜牧的《清明》诗家喻户晓。据说,到了清朝,杏花村的酒家已经有了二百二十家。本诗大意是清明时节,本该家人团聚,可是对于冒雨赶路的行人来讲,不禁心情迷乱,难以平静,好在找到了解脱的形式。全诗自然流畅、通俗易懂、余味无穷。-----------------------------------如有疑问欢迎追问!满意请点击右上方【选为满意回答】按钮
2023-09-06 07:41:341

杜牧的清明古诗一首

杜牧的清明古诗一首: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赏析如下:根据《江南通志》记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杜湖、东南湖附近的杏花村饮酒。诗中的行人、酒家、牧童和杏花村,加上山道弯弯、春雨飘洒,构成了一幅情趣盎然的“清明烟雨图”。这首诗写出了清明时节典型的天气特征,抒发了离乡在外之人在春雨绵绵的清明时节想要借酒浇愁的心情,其中有凄苦,也有希望。清明时节的江南地区天气变化很大,时而春光明媚,时而烟雨蒙蒙。第一句紧扣诗题,点明了此时的天气特征。接着用“断魂”二字,传神地写出了行路人凄迷忧伤的心情。清明有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本该家人团聚。然而,诗中的“行人”却独处异乡,孤身赶路,心中倍感孤寂、凄凉,偏偏又赶上这蒙蒙细雨,更增添了一种莫名的惆怅和烦扰。那么,该怎样排遣这满怀的惆怅呢?行人想:在附近找个酒家喝点酒吧,浇一浇心中的愁绪;同时也能歇歇脚,解解寒,避避雨。于是,他上前问路。至于问谁,没有点明。末句中“牧童”二字补充说明了上句中行人发问的对象。牧童用行动代替语言来回答,行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杏花深处有一个酒家隐约可见。诗到此处戛然而止,兴味深长。至于行人如何闻讯而喜,如何借酒消愁,都留着读者去想象。
2023-09-06 07:41:491

杜牧关于清明节的诗

杜牧关于清明节的诗如下:1、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李清照《念奴娇·春情》2、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3、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4、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白居易《寒食野望吟》5、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杜甫《小寒食舟中作》6、丹心终不改,白发为谁新。——胡皓《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7、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杜甫《小寒食舟中作》8、上巳清明都过了,只是春寒。——蒋春霖《浪淘沙·云气压虚栏》9、雨下飞花花上泪,吹不去,两难禁。——陈子龙《唐多令·寒食》10、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11、一箭流光,又趁寒食去。——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12、春空云淡禁烟中,冷落那堪客里逢。——朱孟德《西夏寒食遣兴》13、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14、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周邦彦《琐窗寒·寒食》15、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2023-09-06 07:42:291

清明的古诗三首

清明的三首古诗分别是、杜牧《清明》、王禹偁《清明》、黄庭坚《清明》。1、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2、王禹偁《清明》: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3、黄庭坚《清明》: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杜牧《清明》赏析《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清明》
2023-09-06 07:42: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