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2003年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举措有哪些

2023-09-18 10:11:36
共1条回复
黑桃云

生部门正从系统内部全力治理“看病难、看病贵”现象, 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重组现有卫生资源,将政府、 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举办的部分一级、 二级医院调整组建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将部分诊所调整组建为社区卫生服务站。此外,各医疗机构要本着“ 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对城乡特困群众, 包括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承担起医疗救治任务。 加大农村卫生投入 支持农村卫生、公共卫生、社区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 加大公共卫生投入,保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执法监督、 妇幼保健、血液中心、中心血站等机构的人员经费、公务费、 业务费和发展建设与装备经费。 严禁各医疗机构在物价部门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之外擅自设立收费 项目、分解项目收费或提高标准加收费用。 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实际需要实施检查, 费用较低的检查能够明确诊断的, 不得再进行同一性质的其他检查项目;不是病情需要, 同一检查项目不得重复实施。不准接受医疗器械、试剂等生产、 销售企业或人员的回扣、提成和其他不正当利益, 不准通过介绍病人到其他单位检查、 治疗或购买医疗器械等收取回扣或提成。 医疗机构不准实行仪器检查、 化验检查及其他医学检查等开单提成办法。 医疗机构当年度内两次违反上述规定,除免除其主要负责人职务、 给予医疗机构相应的行政处罚外,还将取消该医院级别,摘牌整改。

相关推荐

我们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什么协同发展和治理

我们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近年来我国批准上市的创新药大部分属于跟随式、引进式创新,新靶点、新化合物、新作用机理的原创性新药不多,创新的质量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差距。为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提高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质量,毕井泉提出了9方面建议:一是鼓励原创性研发,鼓励临床价值更优药物上市。二是提高监管水平的效率,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毕井泉表示,药物药品研发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要与国际通行做法的最佳实践对标,找出差距,完善政策,提高效率和透明度,为科学家和企业提供更加高效更可预见的服务,提高医药研发的国际竞争力。三是使患者能够用上最好的治疗药物,要鼓励医疗机构及时采购批准上市的新药,不受医院用药数量的限制。“现在每年批准上市的新药只有几十种,不会对医疗机构用药数量的增加构成什么压力,建立调整相关规定。”毕井泉说。四是稳定创新药的市场预期。毕井泉表示,稳定市场预期,对于新药持续研发至关重要。而创新药的价格形成机制直接影响企业的市场预期。五是发展高质量的仿制药。“解决药品可及性的根本性措施是发展仿制药。”
2023-09-06 17:42:171

三年医改始于

1978年。医改即医疗体制改革,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简称医改,三年医改始于1978年,社会医疗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是指把国家、集体和个人资金,抗御各种风险、促进健康水平的一整套医疗保健服务体制。
2023-09-06 17:42:381

医药体制改革的意义

1.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有利于建立更加合理的相关医疗机制。2.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将有助于医院提高治疗效率。3.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有利于促进基层卫生产业的发展。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与国药品管理法》第三条药品管理应当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风险管理、全程管控、社会共治的原则,建立科学、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全面提升药品质量,保障药品的安全、有效、可及。第四条国家发展现代药和传统药,充分发挥其在预防、医疗和保健中的作用。国家保护野生药材资源和中药品种,鼓励培育道地中药材。第五条国家鼓励研究和创制新药,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研究、开发新药的合法权益。
2023-09-06 17:42:451

医疗体制改革属于政治吗

属于。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医改不仅仅是民生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最终目标是一步一步地提高人民的福利,要让老百姓都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不能让老百姓因病致贫。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2023-09-06 17:42:551

为什么要实行医改

为什么要实行医改 谈到医改,这是一个很为复杂的话题,说好听一点医改是关系民生的一件大事,说坏一点吧,这是团体间的利益分配。现在的中国,各行各业杂乱无章,五花八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总之一句话,想方设法把国家的钱分掉,就医改而言,国家是想改善人民的生活,可下面那些个官员就是要把国家给人民的好政策当做敛财的途径,中国 *** 为什么要医改?看看当今的中国,医疗环境是多么的恶劣,农民有病没钱医,医生有病人不敢治,在7080年代只听说某个医生医术高明,现在听到的是某个专家说要转诊,以前碰到危重病人要立即有效救治,现在只能往上转诊,否则人命关天要吃官司的,以前的乡村医生可以救死扶伤,现在是弃死弃伤,只能看好人,不能看病人,这病不能看,那病不能医,只能往上转,这病人不是医死掉也得转死掉! 为什么要推行医疗卫生改革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憨发展中国家前列。尤其是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以来,各级 *** 投入加大,公共卫生、农村医疗卫生和城市社群卫生发展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群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执行机制不完善, *** 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个人负担过重,对此,人民群众反映强烈。 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医药卫生工作任务繁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善医药卫生服务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都给医药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国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区域差距大,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艰钜的任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明确方向和框架的基础上,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探索,才能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因此,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既要坚定决心、抓紧推进,又要精心组织、稳步实施,确保改革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标。 为什么要实施新医改?新医改和旧的医改有什么区别?谢谢!非专业勿回答,急 好像新医改就是减低了药价吧 求采纳 当下为什么必须重提医改 重提医改,我们必须直面当下医改所面临的十大严重问题: 一、国家卫生经费投入巨大,医保基金穿底风险陡增 据统计,新医改以来 *** 卫生经费投入巨大,2009年4816.26亿元,2010年5732.49亿元,2011年7464.18亿元,2012年8431.98亿元,2013年9545.81亿元,2014年10579.23亿元,2015年12533亿元,7年增幅高达160.22%,远高于同期GDP和居民收入增长幅,医改7年 *** 支出总计达59102.95亿元。但是,随着医疗费用的大幅增长,很多地方出现了医保资金收不抵支的状况,从2000年至2013年13年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的年均增幅一直大于收入年均增幅。据推测,明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就将出现当期收不抵支现象,到了2024年则会出现基金累计亏空7353亿。 二、个人卫生支出不降反升,老百姓看病反而更贵了 *** 钜额的财政投入并没有降低老百姓的看病负担。据统计,医改7年来,全国卫生经费个人卫生支出金额从2008年的5875.86亿元上升到2015年的12164亿元,涨幅107.01%,翻了比一倍还多。其中,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从2008年的146.5元上涨到2015年的233.9元,上涨87.4元,涨幅59.65%。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从2008年的5463.8元上涨到2015年的8268.1元,上涨了2804.3,涨幅51.32%,均远高于同期居民收入增长幅。老百姓看病反而更贵了。 三、基层医疗服务体系被摧毁,加剧了患者的看病难题 新医改以来,以行政化手段配置医疗服务资源,“收支两条线”、“财政养医”的大锅饭政策,养懒人、养庸医,极大的伤害了优秀医生的积极性,导致基层医生流失严重,基层医疗机构被完全摧毁。 *** 虽然投入了钜额资金为基层医疗机构盖房子买装置,但是由于缺乏让患者信任的医生,患者不得不舍近求远被迫挤到大医院,让大医院一号难求的问题更加严重,加剧了患者看病难题。全国政协常委、前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指出:“基层医疗机构虽然人员待遇和装置、硬体得到提升,但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反而下降,不少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十分冷清”。 四、禁止医生自由执业让分级诊疗变成一句空话 医生作为所有医疗资源中最重要、最核心也是最稀缺的资源。在公立医院事业单位编制化的管理下,医生是单位人,被限定于所在医院,不能自由流动或难以自由流动。一直以来,我国医疗机构按照保障区域和规模大小分为三级十等,各等级医院必须严格按照卫生部门评定的级别配置装置、人员、确定收费标准。在医院分级的情况下,不同级别的医院在工作环境、薪资待遇、职称评定、科研经费资助等方面存在着天壤之别。为了获得较好的就业环境与发展空间,大量的优秀医生聚集在城市公立医院特别是大型三甲医院,基层几乎没有可以看病的医生,导致基层患者医生携手奔向三甲医院,让全科医生里外不是人,使分级诊疗变成了一句空话。 五、卫生部门以“招标”和“集中采购”的名义插手药品价格,导致药价虚高愈演愈烈,药品回扣氾滥成灾 新医改以来,我国公立医疗机构的药品价格由省级药品招标确定,招标导致药价虚高,医生收受药品的现象十分普遍。例如,2010年5月16日央视曝光的药价虚高1300%的芦笋片事件,出厂价15.5元的药品在湖南省的中标价高达185.22元,零售价213元,医生收受的回扣为80元,占中标价的43.2%;2011年11月13日央视曝光的药价虚高2000%的克林霉素磷酸酯事件,出厂价为0.60元,在北京的中标价却高达11元,医院的零售价为12.65元,医生收受的药品回扣为4.4元...... 为什么中国的医生们不选择弃医改行 您好,每年12月在国家医学考试服务平台登入介面填写正确的使用者名称、密码及验证码成功登入后,进入“考试成绩”介面,点选分数右侧的“检视成绩”连结即可查询成绩 助理医师分数线由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确定,并于每年的12月间向社会公告。2015年国家医师考试分数线已经于11月30日下午18:00正式公布。经国家卫生计生委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2015年11月30日会议讨论决定,; 临床执业分数线360 中医执业分数线360 中西医执业分数线360 口腔执业分数线360 公卫执业分数线360 乡村全科助理分数线170 临床助理分数线180 中医助理分数线180 中西医助理分数线180 口腔助理分数线184 公卫助理分数线180 特朗普废除医改,为什么特朗普要废除医改 1月20日,就职后几个小时,特朗普在白宫办公室签署了第一份总统行政令,废除奥巴马医改。 据报道,白宫办公厅主任赖因斯·普里伯斯称,这份行政令旨在最大限度减少奥巴马医改带来的经济负担,内容包括各联邦机构不得再为扩大这部法律的普及面而释出新规,要求卫生与公众服务部推迟实施医改法中任何可能给各州 *** 、医保提供方以及家庭和个人带来“财政负担”的条款等。 奥巴马医改即《平价医疗法案》,被视为奥巴马执政8年“最重要的内政遗产”,自2010年生效以来争议巨大。而废除奥巴马医改,是去年总统选举期间特朗普的核心主张之一。凯泽家庭基金会分析师拉里·莱维特说:“这表明特朗普 *** 决心用行政手段拆解这部法律。” 我为什么对中国医改丧失信心 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个“新”,是相对于传统工业化来讲的。要全面把握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意义,必须了解传统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及其弊端。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当时的国际环境,从“一五”时期到改革开放前夕,我国的工业化没有突破苏联计划经济的模式。其特点是: 一、在所有制结构上,实行单一的公有制。20世纪50年代初,私有经济在我国经济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经过改造,到年,全民所有制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80.8%,集体所有制工业占19.2%,二者相加,占到工业总产值的%,个体、私人工业企业已不复存在。 二、在资源配置上,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体制集中过多、统得过死的弊端虽早已显露,国家也进行了几次诸如“大权独揽,小权分散”、“下放权力,调动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等改革的尝试,但都没有突破高度集中计划体制的总体框架。 三、在发展战略上,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战略,使我国工业化走上一条资本密集型的发展道路,造成劳动力转移滞后。年我国工业吸收的劳动力仅为万,比年增长%,而同期固定资产却增长了%,相当于工业劳力增长的6.8倍,这给我国以后的经济发展带来很大压力。 四、在发展方式上,追求高速度和粗放式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客观上表现为片面强调经济增长速度,忽视经济效益。工业生产获得的快速发展,是靠高积累、高投入、高消耗来支撑的。 五、在工农与城乡关系上,工业依靠工农产品剪刀差积累资金。我国的工业化是在一个经济落后、底子薄弱的基础上起步的,进行工业化建设所需资金主要依靠农业和农民提供。尽管工农业产值的比例年已由年的3:7变成7:3,但城乡人口比例则仍为2:8。在近30年里,农业劳动生产率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六、在国际关系上,因特殊的历史背景而片面强调自力更生。改革开放前,我国对外贸易虽然有时发展较快,但总体水平不高。年,我国外贸依存度是9.4%,以后历年都没有超过10%。不重视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我国工业化的程序。 综上所述,可以清楚地看出,传统工业化道路虽然使我国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却付出了超常的代价。在新的历史时期,传统工业化道路很难再培养出新的竞争优势。如果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我们原有的竞争优势可能会逐步丧失,所以必须走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报告中曾作了概括的描述。这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路子。这条新路与传统工业化相比,它的“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发达国家都是在工业化之后推进资讯化的。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近年来资讯化发展很快。我们完全可以在工业化程序中推进资讯化,以资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资讯化,从而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第二,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特别是在快速发展时期,大多数是以消耗能源、牺牲环境为代价,负面影响是很大的。因此,我们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特别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强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三,在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过程中,机械化和自动化是主要着力点,从而导致失业问题的出现。我国的国情是人口多,劳动力成本比较低。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业化程序中,处理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有意识地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扩大就业。很明显,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在总结世界各国工业化经验教训基础上,从我国国情出发,根据资讯化时代实现工业化的要求和有利条件提出的,对于加快我...... 为什么医改改了半天,很多人还是看不起病 无论怎么改,医院都是要赚钱的,得利一定是他们,这是最根本,赚的多少先不说,说说现在的医生,随着国家对医院的改革,而医生想要赚更多的钱,怎么办?从病人入手,有些医生,看病人,如果这个病人家里钱比较多,他们会把这个病人全身上下只有一点毛病也会说到全身上下有很多毛病。所以这种时候就算病人不听,家人在旁边肯定担心,得治,这就导致,接下来杂七杂八的医药费,一些庸医就更不用说,他们连家庭经济非常困难的人都会欺骗。 特朗普废除医改 特朗普为什么要废除医改 那是奥巴马的政绩。 美国的医改成了某一部分利益集团牟利的工具。 医改为啥要征求人民的意见 供,求关系,要改,当然要征求提供医疗服务的医院意见和求也就是上医院看病的人民的意见
2023-09-06 17:43:191

医药行业迎来大变天,医药代表将消失,医疗体制的改革能改善医患关系吗?

怎么业务员还是一如既往的穿梭各个科室,反而更勤劳了呢?
2023-09-06 17:43:336

医改是从哪年开始的?

2009年医疗体制改革,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简称医改。1994年,国务院决定在江苏镇江、江西九江进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试点,为全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探索经验,由此揭开医改序幕。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简称医改。
2023-09-06 17:45:194

医改后医生收入

医生临床平均收入为9.4万元,其中70%的医生表示税前收入在10万以下,仅有14%的科室主任/副主任年收入超过20万元。医疗体制改革,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简称医改。1994年,国务院决定在江苏镇江、江西九江进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试点,为全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探索经验,由此揭开医改序幕。 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简称医改。医疗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为了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目的是为了确保每个人包括弱势群体都能享受到政府的医疗服务。长期以来,卫生医疗体制改革经常作为一个笼统的概念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其实这里面包含着丰富而具体的内容。1998年开始推行“三项改革”,即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2000年国务院专门召开会议就“三改并举”进行部署。在这期间,有关部门对中国医改的构成以及具体内容进行探讨,以期界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医改范畴,2007年1月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提出四大基本制度,即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医疗保障体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管理制度。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卫生医疗领域的“四大体系”,即“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四大体系”的提出不仅系统总结了以前的研究,还为今后的改革构建了崭新的框架。长期以来,由于对医疗领域的范畴没有明确界定,甚至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两类不同性质的领域也没有明确划分,相关部门职能和政策界限模糊,因此本章回顾论述时依照不同时期惯例,对不同领域不作严格区分,但在分析讨论时,尽量将问题置于“四大体系”分析框架中。计划经济体制下,医疗卫生体系定位明确,中国医疗卫生创造了一系列辉煌,在医疗服务、预防保健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农村和城镇的医疗服务也在这时全面展开,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大大增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影响以及“政事一体化”的管理,我国在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索新的发展途径。
2023-09-06 17:45:27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背景简介

紧迫性和艰巨性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尤其是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以来,各级政府投入加大,公共卫生、农村医疗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发展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个人负担过重,对此,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医药卫生工作任务繁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善医药卫生服务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都给医药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国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区域差距大,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明确方向和框架的基础上,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探索,才能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因此,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既要坚定决心、抓紧推进,又要精心组织、稳步实施,确保改革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标。
2023-09-06 17:45:371

美国医改是怎么回事?

美国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也同样突出: 首先,美国的医疗体制是世界上最贵的一个,美国的卫生总费用占其GDP的比重为17%,每年的医疗花费已经高达2万亿美元,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但是美国也是发达国家中唯一一个没有实现全民医疗保障的国家。美国目前还有50 00万人口没有医疗保险(主要是65岁以下的既不符合穷人医疗报销标准,也没有雇主提供商业医疗保险的人),依然面对着满意程度较低的医疗服务质量,和与高昂花费不相称的医疗绩效,也即医疗系统的低覆盖、低效率和高成本这三大问题。 其次,美国的昂贵的医疗费用使得有商业保险或者享有老年医疗保险和穷人医疗保险的患者也承担不起,因为即使有保险,个人也还要支付一定的比例。卫生经济学早已证明,有了保险之后,会推高医疗费用。随着医疗费用的上升,保险公司要么增加保费,要么削减保险覆盖内容,增加自费项目,总之,会使患者负担更重。美国的媒体称之为医疗费用的螺旋式上升。奥巴马以他母亲为例说,很多患者即使有保险,但在生命的最后时期,整天担心保险公司会以各种理由拒付,更担心很多医疗项目报销不了而支付不起。 低效率问题主要体现于医生和医疗机构层面。当前,美国的医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应付医疗保险、医疗授权和医疗诉讼的事务。而现行医保偿付体制的缺陷和因为对可能面对的诉讼的担心,则倾向于让医生有激励进行许多不必要的检查和诊疗。 更为严峻的是,美国的医疗负担已经成为美国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掣肘。医疗是目前美国政府财政支出中最大的项目,高于教育和国防的支出,老年医疗保险和穷人医疗保险已经成为美国财政最大的包袱,历届政府都为此头疼。美国的医疗保险主要是雇主依法为雇员支付的,而这也成为美国企业的沉重负担,并被认为是损害美国企业竞争力的元凶之一。 在此次金融危机之前,福特、通用汽车等美国大企业就已经因为医疗保险负担而难以为继。奥巴马呼吁说,美国的医疗体制再不改革,将拖垮整个美国。因此他将医疗改革的目标定位为:为美国未来的持续发展建立全新的基础。由此可见奥巴马政府对于医改的重视程度和医改在美国的战略高度。 美国医改要改什么? 广覆盖和低成本意味着,不仅要扩大保险所覆盖的人群,而且要扩大保险所覆盖的医疗项目,同时,还要通过信息化等手段控制美国整体医疗系统螺旋式上升的成本。 奥巴马指出,改革将要建立一个全新的医疗系统,为医生提供良好的专业环境,并以最低的成本为所有美国人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这样的系统能够减轻企业压力,释放经济活力,创造就业岗位,增加实际工资,并在每年为美国经济带来多达数百亿美元的额外增长,让医疗系统和整体经济更为强健。 目前,奥巴马政府拟定的医改的具体内容包括几个方面。比如,政府应该严格管制商业保险公司的行为,不允许保险公司“撇奶油”——这个词的原意是把牛奶里的奶油撇走,指保险公司总是倾向于把保险卖给健康、年轻和高收入人群,而给年老体弱和低收入人群设置苛刻的条件。奥巴马的医改方案要对这种状况下刀,要求保险公司必须接受所有申请者,而且不能根据申请者的疾病史和疾病状况收取更高的保费,而且,保险方案还提出,要防止保险公司缩小报销的项目,保险公司必须提供联邦政府所确定的“最低受益包”。 而联邦政府应该提供补贴以帮助收入并不高的人购买保险,而对于低收入者,应该有穷人医疗保险的适合人群。 为了压缩老人医疗保险的巨额费用负担,奥巴马提出应该改革支付方式,以按价值付费方式代替传统的按服务项目和服务数量付费方式。 虽然美国的医改似乎找准了一个极好的时机,但是,真正的推进还困难重重,争论还在继续,从6月至今,奥巴马已经在很多场合为其医改新政游说和辩论。而据《纽约时报》的分析,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两个:一是这个庞大的医改计划要花多少钱;二是建立一个政府运行的医疗保险项目以覆盖目前所有没有保险的人群,会不会改变美国的“自由市场”价值观。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最早估计这次医改计划要耗资1万亿美元,这不免触动着经济危机中广大纳税人的神经,引起了极大的阻力。因为这意味着雇主将支付更多的保费或者税收的增加。后来计划进行调整,瘦身到2000亿美元,但是,共和党和美国医疗协会的反对者们依然不买账。更大的分歧在于奥巴马的全民医保,将通过建立一个政府运行的医疗保险项目的方式推行,因为这触动了美国“自由市场”的价值理念,也触动了特殊的利益集团,尤其是保险业的利益。而这些将是美国医改推动致命的阻力,而且这也不是当前才有的阻力。 一个最发达的国家花费了最贵的医疗费用却是唯一一个没有实现全民医疗保障的发达国家。 美国虽然是被认为世界上最自由开放的国家,但是美国也是一个价值取向非常明确的国度。出于特定的政治和文化原因,美国对“社会主义”有着神经质一般的恐惧。 比意识形态的作用更加巨大、更加现实的,是特殊利益集团。每个社会群体都可以有自己的正当利益,这不叫做“特殊利益集团”,所谓“特殊利益集团”,是指占人口比例极小、但是对政策的影响力远远大于其占人口规模的集团,利用其政策影响力,极力维护有利于自己而有违于社会福利的政策。 哪些利益集团反对医改呢?那就要看看,医改损害了哪些集团的利益。美国医改要实现“低成本、广覆盖”,受到损害的利益集团主要有三个: 一是商业保险公司,因为商业保险是靠“撇奶油”来盈利的,只把那些收入高、身体健康的人挑出来卖保险,这样就损害了医疗保险本身应该有的分散风险和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实现“全民医保”势必挤压商业保险公司的如意算盘; 二是药品企业,要控制成本,必然将更多地使用便宜而有效的适宜药品、适宜技术,这样医药企业的盈利空间将会大大缩小; 三是医生协会,与我国对医生的劳务报酬过低不同,在美国,医生是最体面的职业,医生协会也担心医改会损害医生的利益。 纵观美国的历史,医疗保障计划的流产,无不是商业保险、药品企业和医师协会作祟的结果。它们出于维护既得利益,组成强大的院外游说集团,通过国会和政府里的代理人,使得一次次的医改努力化为泡影。
2023-09-06 17:45:541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必须立足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正确的改革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医药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改革方案设计、卫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则,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   ——坚持立足国情,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坚持从基本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总结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准确把握医药卫生发展规律和主要矛盾;坚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充分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作用;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发挥地方积极性,探索建立符合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加强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促进公平公正。同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促进有序竞争机制的形成,提高医疗卫生运行效率、服务水平和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   ——坚持统筹兼顾,把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与完善制度体系结合起来。从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兼顾供给方和需求方等各方利益,注重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的结合,正确处理政府、卫生机构、医药企业、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既着眼长远,创新体制机制,又立足当前,着力解决医药卫生事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既注重整体设计,明确总体改革方向目标和基本框架,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多元办医格局,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2023-09-06 17:46:051

如何认识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1、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2、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3、完善医药卫生四大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4、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5、着力抓好五项重点改革,力争近期取得明显成效6、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医改方案-五项改革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可及性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居民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明显缓解。会议决定,从2009年到2011年,重点抓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等五项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3年内使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2010年,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提高报销比例和支付限额。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调整管理机制和供应保障体系。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药品报销目录。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县级医院(含中医院)、乡镇卫生院、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和困难地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制定并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增加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经费标准。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今年开始试点,2011年逐步推开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监管机制,提高公立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初步测算,为保障上述五项改革,3年内各级政府预计投入8500亿元。新医改方案-四大亮点第一个就是体现了公平性和公益性公平性主要体现在提出了全民医保的目标,还有提出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这样一些内容。公益性主要体现在全国公立医院改革,维护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还有通过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来维护群众用药的公益性。第二个亮点是强调政府职能通过加大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投入,明确政府对群众健康的责任。第三个亮点是在改革重点上突出基层面向农村惠及群众在这个医改意见里面提出了要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然后要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使广大群众不出乡村社区就能够就近得到比较好的医疗服务。第四个亮点强调将政府主导和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在突出基层保基本的同时,强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比如利用社会资本来形成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来形成多元化的办医格局,促进有序的竞争,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
2023-09-06 17:46:321

我国目前的医疗体制改革都包含哪些内容?有哪些阻力?

2012年3月14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2007年2月 卫生部定医改任务·2007年2月发改委发布《医药价格工作守则》2007年1月 新医改方案发布·2007年1月 药品今年重新审核·2006年12月清华正式公布宿迁医改报告阻力:①1998年,医改进入组织实施阶段。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覆盖全体城镇职工、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陆续出台医药分家、药品招标采购、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等一系列政策。但总体上说,政策的落实步履维艰。②在卫生投入的宏观绩效方面,尽管全社会的卫生投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居民综合健康指标却没有明显的改善。2002年,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已经增至5.42%,但在某些领域特别是公共卫生领域,一些卫生、健康指标甚至恶化。改革开放前已被控制的部分传染病、地方病开始死灰复燃,新的卫生、健康问题也不断出现。在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对191个成员国的卫生总体绩效评估排序中,中国仅列144位,结果令人深思。③·2003年,突如其来的SARS病魔让人们发现,医疗卫生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竟然不堪一击问题的根源:在于商业化、市场化的走向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结论:对于地级市,医疗体制改革必须有政府支持,建立医疗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实行医院财务收支两条线;实行药品归类制度;医药、医疗设备及医疗耗材要由市级采购中心统一采购,由高向低拍卖;医药加价应以改革前加价的绝对值为参考标准,逐渐过渡到国家规定加价率的15%;市级要建立昂贵医疗检验项目中心,全市各医疗行业技术及设备资源要网络化,共同享用;逐渐实行限价及定价医疗;要大力发展社区医院,实行非急诊患者社区医院首诊制度;全市医疗技术人员实行全行业流动;通过医疗改革实践,要找出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医疗卫生工作健康发展的道路。
2023-09-06 17:46:471

美国医改方案全文

美国医改来龙去脉 建立全民医疗保障体系,是美国人的一个梦,尤其是美国民主党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梦想,也是美国很多经济学家和卫生学家所致力推动的。奥巴马的上台以及当前所面临的严峻的经济危机,似乎给了美国一个极好的改革机会。 于是,奥巴马推出了他的医改方案,其宏伟目标和中国一样,同样是两个——“广覆盖”和“低成本”,最终目的是为美国全民提供“可以负担得起”的医疗保险。 美国为什么要医改? 美国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也同样突出: 首先,美国的医疗体制是世界上最贵的一个,美国的卫生总费用占其GDP的比重为17%,每年的医疗花费已经高达2万亿美元,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但是美国也是发达国家中唯一一个没有实现全民医疗保障的国家。美国目前还有50 00万人口没有医疗保险(主要是65岁以下的既不符合穷人医疗报销标准,也没有雇主提供商业医疗保险的人),依然面对着满意程度较低的医疗服务质量,和与高昂花费不相称的医疗绩效,也即医疗系统的低覆盖、低效率和高成本这三大问题。 其次,美国的昂贵的医疗费用使得有商业保险或者享有老年医疗保险和穷人医疗保险的患者也承担不起,因为即使有保险,个人也还要支付一定的比例。卫生经济学早已证明,有了保险之后,会推高医疗费用。随着医疗费用的上升,保险公司要么增加保费,要么削减保险覆盖内容,增加自费项目,总之,会使患者负担更重。美国的媒体称之为医疗费用的螺旋式上升。奥巴马以他母亲为例说,很多患者即使有保险,但在生命的最后时期,整天担心保险公司会以各种理由拒付,更担心很多医疗项目报销不了而支付不起。 低效率问题主要体现于医生和医疗机构层面。当前,美国的医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应付医疗保险、医疗授权和医疗诉讼的事务。而现行医保偿付体制的缺陷和因为对可能面对的诉讼的担心,则倾向于让医生有激励进行许多不必要的检查和诊疗。 更为严峻的是,美国的医疗负担已经成为美国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掣肘。医疗是目前美国政府财政支出中最大的项目,高于教育和国防的支出,老年医疗保险和穷人医疗保险已经成为美国财政最大的包袱,历届政府都为此头疼。美国的医疗保险主要是雇主依法为雇员支付的,而这也成为美国企业的沉重负担,并被认为是损害美国企业竞争力的元凶之一。 在此次金融危机之前,福特、通用汽车等美国大企业就已经因为医疗保险负担而难以为继。奥巴马呼吁说,美国的医疗体制再不改革,将拖垮整个美国。因此他将医疗改革的目标定位为:为美国未来的持续发展建立全新的基础。由此可见奥巴马政府对于医改的重视程度和医改在美国的战略高度。 美国医改要改什么? 广覆盖和低成本意味着,不仅要扩大保险所覆盖的人群,而且要扩大保险所覆盖的医疗项目,同时,还要通过信息化等手段控制美国整体医疗系统螺旋式上升的成本。 奥巴马指出,改革将要建立一个全新的医疗系统,为医生提供良好的专业环境,并以最低的成本为所有美国人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这样的系统能够减轻企业压力,释放经济活力,创造就业岗位,增加实际工资,并在每年为美国经济带来多达数百亿美元的额外增长,让医疗系统和整体经济更为强健。 目前,奥巴马政府拟定的医改的具体内容包括几个方面。比如,政府应该严格管制商业保险公司的行为,不允许保险公司“撇奶油”——这个词的原意是把牛奶里的奶油撇走,指保险公司总是倾向于把保险卖给健康、年轻和高收入人群,而给年老体弱和低收入人群设置苛刻的条件。奥巴马的医改方案要对这种状况下刀,要求保险公司必须接受所有申请者,而且不能根据申请者的疾病史和疾病状况收取更高的保费,而且,保险方案还提出,要防止保险公司缩小报销的项目,保险公司必须提供联邦政府所确定的“最低受益包”。 而联邦政府应该提供补贴以帮助收入并不高的人购买保险,而对于低收入者,应该有穷人医疗保险的适合人群。 为了压缩老人医疗保险的巨额费用负担,奥巴马提出应该改革支付方式,以按价值付费方式代替传统的按服务项目和服务数量付费方式。 虽然美国的医改似乎找准了一个极好的时机,但是,真正的推进还困难重重,争论还在继续,从6月至今,奥巴马已经在很多场合为其医改新政游说和辩论。而据《纽约时报》的分析,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两个:一是这个庞大的医改计划要花多少钱;二是建立一个政府运行的医疗保险项目以覆盖目前所有没有保险的人群,会不会改变美国的“自由市场”价值观。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最早估计这次医改计划要耗资1万亿美元,这不免触动着经济危机中广大纳税人的神经,引起了极大的阻力。因为这意味着雇主将支付更多的保费或者税收的增加。后来计划进行调整,瘦身到2000亿美元,但是,共和党和美国医疗协会的反对者们依然不买账。更大的分歧在于奥巴马的全民医保,将通过建立一个政府运行的医疗保险项目的方式推行,因为这触动了美国“自由市场”的价值理念,也触动了特殊的利益集团,尤其是保险业的利益。而这些将是美国医改推动致命的阻力,而且这也不是当前才有的阻力。 一个最发达的国家花费了最贵的医疗费用却是唯一一个没有实现全民医疗保障的发达国家。 美国虽然是被认为世界上最自由开放的国家,但是美国也是一个价值取向非常明确的国度。出于特定的政治和文化原因,美国对“社会主义”有着神经质一般的恐惧。 比意识形态的作用更加巨大、更加现实的,是特殊利益集团。每个社会群体都可以有自己的正当利益,这不叫做“特殊利益集团”,所谓“特殊利益集团”,是指占人口比例极小、但是对政策的影响力远远大于其占人口规模的集团,利用其政策影响力,极力维护有利于自己而有违于社会福利的政策。 哪些利益集团反对医改呢?那就要看看,医改损害了哪些集团的利益。美国医改要实现“低成本、广覆盖”,受到损害的利益集团主要有三个: 一是商业保险公司,因为商业保险是靠“撇奶油”来盈利的,只把那些收入高、身体健康的人挑出来卖保险,这样就损害了医疗保险本身应该有的分散风险和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实现“全民医保”势必挤压商业保险公司的如意算盘; 二是药品企业,要控制成本,必然将更多地使用便宜而有效的适宜药品、适宜技术,这样医药企业的盈利空间将会大大缩小; 三是医生协会,与我国对医生的劳务报酬过低不同,在美国,医生是最体面的职业,医生协会也担心医改会损害医生的利益。 纵观美国的历史,医疗保障计划的流产,无不是商业保险、药品企业和医师协会作祟的结果。它们出于维护既得利益,组成强大的院外游说集团,通过国会和政府里的代理人,使得一次次的医改努力化为泡影。 历史是不断重复的,当下奥巴马同样面临着诸多前任们类似的难题。经济危机的出现,似乎为美国医改提供了更多的动力。不过,要真正在意识形态上被大家接受,与特殊利益集团达成妥协,奥巴马政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23-09-06 17:47:321

中国的医保体系改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主旋律,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中国医疗保障的制度背景开始经历重大变化,传统的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失去了自身存在的基础。城镇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与财政体制改革、医疗体制改革、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所有制结构的变化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改革开放各个相关领域改革的进行,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公费和劳保医疗制度主要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前,这里不作过多说明。医疗保障改革试点。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一些企业和地方就已经开始了自发地对传统职工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探索,如医疗费用定额包干或仅对超支部分按一定比例报销,以及实行医疗费用支付与个人利益挂钩的办法等,这些改革实践的持续发展也为职工个人负担医疗费用奠定了一定的心理基础,呈现出一种由公费医疗制度向适度自费制度的过渡。为了进一步解决医疗保障领域日益突出的问题,1984年4月28日,卫生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费医疗管理的通知》,提出要积极慎重地改革公费医疗制度,开始了政府对传统公费医疗制度改革探索的新阶段。首先介入医疗制度改革实践的是地方政府,主要做法是通过社会统筹这种方式对费用进行控制,例如河北石家庄地区自1985年11月起,先后在六个县、市开展离退休人员医疗费用社会统筹试点;1987年5月北京市东城区蔬菜公司首创“大病医疗统筹”,这对巨额医疗费用的棘手问题提供了一种比较容易操作的解决思路。1988年3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由卫生部牵头,国家体改委、劳动部、卫生部、财政部、医药管理总局等八个部门参与的医疗制度改革方案研究并对医疗改革试点进行指导。同年7月,该小组推出《职工医疗保险制度设想(草案)》。1989年,卫生部、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公费医疗管理办法的通知》,在公费医疗开支范围内对具体的13种自费项目进行了说明。同年3月,国务院批转了《国家体改委1989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指出,在丹东、四平、黄石、株洲进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同时在深圳、海南进行社会保障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在相关政策的指引下,吉林省四平市率先进行了医疗保险试点,重庆市璧山县也参照试点方案进行了改革的一些尝试。1990年4月,四平市公费医疗改革方案出台;1991年11月,海南省颁布了《海南省职工医疗保险暂行规定》,并于1992年起施行;1991年9月,深圳市成立医疗保险局,并于1992年5月颁布了《深圳市职工医疗保险暂行规定》及《职工医疗保险实施细则》。1994年,国家体改委、财政部、劳动部、卫生部共同制定了《关于职工医疗制度改革的试点意见》,经国务院批准,在江苏省镇江市、江西省九江市进行了试点,即著名的“两江试点”。新农村医疗改革在“两江试点”的基础上,199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体改委、财政部、劳动部、卫生部四部委《关于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扩大试点的意见》,进行更大范围的试点。根据统一部署,1997年医疗保障试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58个城市,至8月初,已有30多个城市启动医改扩大试点。截至1998年底,全国参加医疗保险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改革的职工达401.7万人,离退休人员107.6万人,该年的医疗保险基金收入达19.5亿元。到1999年被确定为试点地区的58个城市已全部开展了试点工作。“两江试点”初步建立了医疗保险“统账结合”(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模式。这一模式,经过扩大试点社会反应良好。与此同时,全国不少城市按照“统账结合”的原则,对支付机制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除了“两江试点”的“三通道式”的统账结合模式外,统账结合的具体模式主要有:深圳混合型模式,即对不同类型的人群分别实行不同层次的保险模式,主要包括综合医疗保险、住院医疗保险、特殊医疗保险三个层次;海南“双轨并行”模式采取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基金分开管理的办法,后者用于支付住院费用,并且不能向前者透支,由社会保障局管理和运作;青岛“三金”型模式其基本做法是在建立个人账户金与统筹医疗金之间,增设单位调剂金,由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单位调剂金和个人账户金由企业管理。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确立。1998年12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明确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和政策框架,要求1999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覆盖全体城镇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这一文件的发布为标志,中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中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保障城镇职工身体健康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自1999年制度正式实施以来,制度覆盖面不断扩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城镇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探索。第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扩容。自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以来就不断扩容,增加了不少新的覆盖人群。如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和中央军委办公厅联合发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退役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并规定国家实行军人退役医疗保险制度,设立军人退役医疗保险基金,对军人退出现役后的医疗费用给予补助;1999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做出了《关于铁路系统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该方案引导铁路系统职工由原来的劳保医疗制度向社会医疗保险转变。早在1996年,上海首先出台了“上海市少年儿童住院互助基金”,2004年9月1日,北京市中小学生、婴幼儿住院医疗互助金正式启动。河北、广东、江苏、浙江、江西、吉林、四川等省份都有相应的政策出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3年5月出台了《关于城镇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指导意见》,并于次年5月又出台《关于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意见》,将灵活就业人员、混合所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以及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纳入医疗保险范围。2004年,江西省就出台了《江西省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试行办法》将各设区市城区及县城关镇从事灵活就业的人员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2004年5月24日,江西省九江市进一步完善了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政策,2004年7月1日起该政策开始实施。湖北省武汉市于2004年11月出台了《武汉市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并于同年12月1日开始实施。广东省广州市于2005年12月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住院医保的范围,实现了本地户籍劳动年龄人口“全覆盖”。南京、贵阳、重庆、太原、保定、张家口、汕头、牡丹江、沈阳等城市都有相关政策的出台。从2006年开始,医疗保险制度将农民工列为覆盖人群。2006年3月27日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2006年5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关于开展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专项扩面行动的通知》,提出“以省会城市和大中城市为重点,以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和服务业等行业为重点,以与城镇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民工为重点,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全面推进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工作”。第二,医疗救助体系的开展。2005年之前,中国还没有全国范围内的医疗救助制度。200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2005年4月民政部、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的意见》,指出从2005年开始,用2年时间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部分县(市、区)进行试点,之后再用2—3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意见》指出,要认真选择试点地区,要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基金,《意见》还规定救助对象主要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的人员和其他特殊困难群众。第三,补充医疗保险的发展。中国一直鼓励用人单位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劳动法》第75条指出“国家鼓励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为劳动者建立补充保险”。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还提出“超过(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的医疗保险费用,可以通过商业医疗保险等途径解决”。1996年的四川省成都市在中国较早进行补充医疗保险试点。中国已出现的补充医疗保险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国家对公务员实行的医疗补助。根据《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家公务员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享受医疗补助政策。这种医疗补助政策实际上就是适用于公务员的一种补充医疗保险。实行这种补充医疗保险的目的在于,保障国家公务员的医疗待遇水平与改革前相比不下降。二是社会医疗保险机构开展的补充医疗保险。这种形式是由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在强制性参保的“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开办的自愿参保的补充医疗保险,其保险起付线与基本医疗规定的“封顶线”相衔接,对部分遭遇高额医疗费用的职工给予较高比例的补偿,可真正起到分散风险,减轻用人单位和患病职工负担的作用。由于社会医疗保险机构在补充医疗保险基金的收缴、管理和医疗费用控制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这种形式不失为解决职工补充医疗保险问题的一个好办法。执行中应注意的是:补充医疗保险基金和“基本医疗保险”的各项基金间应相互独立,不得相互透支。同时应当积极扩大补充医疗保险的投保规模以提高补充医疗保险基金的抗风险能力。三是商业保险公司开办的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公司开办的补充医疗保险分为两种情况:一那情况是由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单位和个人向商业保险公司投保,用以补偿高额医疗费用的补充医疗保险,如厦门模式。“基本医疗保险”的“封顶线”即为商业性补充医疗保险的起付线,起付线以上的高额医药费由商业医疗保险承担,但商业保险公司一般仍规定有一个给付上限,如每年的补偿金额不超过15元万人民币或20万元人民币。目前国内部分商业保险公司已经积极地介入了补充医疗保险市场,但由于高额医疗保险(即商业性补充医疗保险)的风险较大,管理难度高,仅有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和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在某些地区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估计商业保险公司大规模地承保此类业务还有一个过程。另一种情况是由各大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的针对某些特殊疾病的“重大疾病保险”、“癌症保险”等商业保险,也能为职工超过“封顶线”的高额医疗费用提供一定程度的补偿。此外,补充医疗保险制度还包括由工会组织经营的职工互助保险,即主要利用原有的工会组织系统开展互助保险业务。对补充医疗保险制度的探索,有利于提高参保人的保障水平,从而抵御更大的医疗费用风险,从而形成我国保障方式多层次、保障资金多渠道、支付方式科学、管理办法有效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障体系。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试点。“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大方向的决议是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2006年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提出“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从2004年下半年起就已经开始探讨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并在2005年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方案研究设计工作。同时,一些由地方主导的试点也在陆续展开。2007年4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并明确2007年将在有条件的省份选择一两个市,进行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启动,2008年总结试点经验、继续推广,预计到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开。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2023-09-06 17:47:421

牡丹江2019医保改革制度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主旋律,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中国医疗保障的制度背景开始经历重大变化,传统的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失去了自身存在的基础。城镇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与财政体制改革、医疗体制改革、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所有制结构的变化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改革开放各个相关领域改革的进行,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公费和劳保医疗制度主要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前,这里不作过多说明。医疗保障改革试点。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一些企业和地方就已经开始了自发地对传统职工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探索,如医疗费用定额包干或仅对超支部分按一定比例报销,以及实行医疗费用支付与个人利益挂钩的办法等,这些改革实践的持续发展也为职工个人负担医疗费用奠定了一定的心理基础,呈现出一种由公费医疗制度向适度自费制度的过渡。为了进一步解决医疗保障领域日益突出的问题,1984年4月28日,卫生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费医疗管理的通知》,提出要积极慎重地改革公费医疗制度,开始了政府对传统公费医疗制度改革探索的新阶段。首先介入医疗制度改革实践的是地方政府,主要做法是通过社会统筹这种方式对费用进行控制,例如河北石家庄地区自1985年11月起,先后在六个县、市开展离退休人员医疗费用社会统筹试点;1987年5月北京市东城区蔬菜公司首创“大病医疗统筹”,这对巨额医疗费用的棘手问题提供了一种比较容易操作的解决思路。1988年3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由卫生部牵头,国家体改委、劳动部、卫生部、财政部、医药管理总局等八个部门参与的医疗制度改革方案研究并对医疗改革试点进行指导。同年7月,该小组推出《职工医疗保险制度设想(草案)》。1989年,卫生部、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公费医疗管理办法的通知》,在公费医疗开支范围内对具体的13种自费项目进行了说明。同年3月,国务院批转了《国家体改委1989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指出,在丹东、四平、黄石、株洲进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同时在深圳、海南进行社会保障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在相关政策的指引下,吉林省四平市率先进行了医疗保险试点,重庆市璧山县也参照试点方案进行了改革的一些尝试。1990年4月,四平市公费医疗改革方案出台;1991年11月,海南省颁布了《海南省职工医疗保险暂行规定》,并于1992年起施行;1991年9月,深圳市成立医疗保险局,并于1992年5月颁布了《深圳市职工医疗保险暂行规定》及《职工医疗保险实施细则》。1994年,国家体改委、财政部、劳动部、卫生部共同制定了《关于职工医疗制度改革的试点意见》,经国务院批准,在江苏省镇江市、江西省九江市进行了试点,即著名的“两江试点”。新农村医疗改革在“两江试点”的基础上,199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体改委、财政部、劳动部、卫生部四部委《关于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扩大试点的意见》,进行更大范围的试点。根据统一部署,1997年医疗保障试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58个城市,至8月初,已有30多个城市启动医改扩大试点。截至1998年底,全国参加医疗保险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改革的职工达401.7万人,离退休人员107.6万人,该年的医疗保险基金收入达19.5亿元。到1999年被确定为试点地区的58个城市已全部开展了试点工作。“两江试点”初步建立了医疗保险“统账结合”(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模式。这一模式,经过扩大试点社会反应良好。与此同时,全国不少城市按照“统账结合”的原则,对支付机制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除了“两江试点”的“三通道式”的统账结合模式外,统账结合的具体模式主要有:深圳混合型模式,即对不同类型的人群分别实行不同层次的保险模式,主要包括综合医疗保险、住院医疗保险、特殊医疗保险三个层次;海南“双轨并行”模式采取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基金分开管理的办法,后者用于支付住院费用,并且不能向前者透支,由社会保障局管理和运作;青岛“三金”型模式其基本做法是在建立个人账户金与统筹医疗金之间,增设单位调剂金,由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单位调剂金和个人账户金由企业管理。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确立。1998年12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明确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和政策框架,要求1999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覆盖全体城镇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这一文件的发布为标志,中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中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保障城镇职工身体健康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自1999年制度正式实施以来,制度覆盖面不断扩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城镇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探索。第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扩容。自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以来就不断扩容,增加了不少新的覆盖人群。如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和中央军委办公厅联合发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退役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并规定国家实行军人退役医疗保险制度,设立军人退役医疗保险基金,对军人退出现役后的医疗费用给予补助;1999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做出了《关于铁路系统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该方案引导铁路系统职工由原来的劳保医疗制度向社会医疗保险转变。早在1996年,上海首先出台了“上海市少年儿童住院互助基金”,2004年9月1日,北京市中小学生、婴幼儿住院医疗互助金正式启动。河北、广东、江苏、浙江、江西、吉林、四川等省份都有相应的政策出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3年5月出台了《关于城镇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指导意见》,并于次年5月又出台《关于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意见》,将灵活就业人员、混合所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以及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纳入医疗保险范围。2004年,江西省就出台了《江西省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试行办法》将各设区市城区及县城关镇从事灵活就业的人员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2004年5月24日,江西省九江市进一步完善了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政策,2004年7月1日起该政策开始实施。湖北省武汉市于2004年11月出台了《武汉市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并于同年12月1日开始实施。广东省广州市于2005年12月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住院医保的范围,实现了本地户籍劳动年龄人口“全覆盖”。南京、贵阳、重庆、太原、保定、张家口、汕头、牡丹江、沈阳等城市都有相关政策的出台。从2006年开始,医疗保险制度将农民工列为覆盖人群。2006年3月27日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2006年5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关于开展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专项扩面行动的通知》,提出“以省会城市和大中城市为重点,以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和服务业等行业为重点,以与城镇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民工为重点,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全面推进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工作”。第二,医疗救助体系的开展。2005年之前,中国还没有全国范围内的医疗救助制度。200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2005年4月民政部、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的意见》,指出从2005年开始,用2年时间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部分县(市、区)进行试点,之后再用2—3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意见》指出,要认真选择试点地区,要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基金,《意见》还规定救助对象主要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的人员和其他特殊困难群众。第三,补充医疗保险的发展。中国一直鼓励用人单位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劳动法》第75条指出“国家鼓励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为劳动者建立补充保险”。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还提出“超过(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的医疗保险费用,可以通过商业医疗保险等途径解决”。1996年的四川省成都市在中国较早进行补充医疗保险试点。中国已出现的补充医疗保险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国家对公务员实行的医疗补助。根据《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家公务员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享受医疗补助政策。这种医疗补助政策实际上就是适用于公务员的一种补充医疗保险。实行这种补充医疗保险的目的在于,保障国家公务员的医疗待遇水平与改革前相比不下降。二是社会医疗保险机构开展的补充医疗保险。这种形式是由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在强制性参保的“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开办的自愿参保的补充医疗保险,其保险起付线与基本医疗规定的“封顶线”相衔接,对部分遭遇高额医疗费用的职工给予较高比例的补偿,可真正起到分散风险,减轻用人单位和患病职工负担的作用。由于社会医疗保险机构在补充医疗保险基金的收缴、管理和医疗费用控制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这种形式不失为解决职工补充医疗保险问题的一个好办法。执行中应注意的是:补充医疗保险基金和“基本医疗保险”的各项基金间应相互独立,不得相互透支。同时应当积极扩大补充医疗保险的投保规模以提高补充医疗保险基金的抗风险能力。三是商业保险公司开办的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公司开办的补充医疗保险分为两种情况:一那情况是由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单位和个人向商业保险公司投保,用以补偿高额医疗费用的补充医疗保险,如厦门模式。“基本医疗保险”的“封顶线”即为商业性补充医疗保险的起付线,起付线以上的高额医药费由商业医疗保险承担,但商业保险公司一般仍规定有一个给付上限,如每年的补偿金额不超过15元万人民币或20万元人民币。目前国内部分商业保险公司已经积极地介入了补充医疗保险市场,但由于高额医疗保险(即商业性补充医疗保险)的风险较大,管理难度高,仅有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和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在某些地区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估计商业保险公司大规模地承保此类业务还有一个过程。另一种情况是由各大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的针对某些特殊疾病的“重大疾病保险”、“癌症保险”等商业保险,也能为职工超过“封顶线”的高额医疗费用提供一定程度的补偿。此外,补充医疗保险制度还包括由工会组织经营的职工互助保险,即主要利用原有的工会组织系统开展互助保险业务。对补充医疗保险制度的探索,有利于提高参保人的保障水平,从而抵御更大的医疗费用风险,从而形成我国保障方式多层次、保障资金多渠道、支付方式科学、管理办法有效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障体系。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试点。“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大方向的决议是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2006年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提出“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从2004年下半年起就已经开始探讨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并在2005年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方案研究设计工作。同时,一些由地方主导的试点也在陆续展开。2007年4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并明确2007年将在有条件的省份选择一两个市,进行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启动,2008年总结试点经验、继续推广,预计到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开。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2023-09-06 17:47:501

奥巴马为什么对医疗体制进行改革

其实之所以改革,是因为过去的体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滋生出很多问题美国医疗保健制度改革(Healthcare reform)历来是美国内政中问题最复杂、争议最激烈的内容之一。尽管多届总统均提出了医改方案,但总体而言,由于各方意见分歧较大,医改之路总是显得崎岖而艰难。直至奥巴马总统入主白宫,着力进行医改,经过多方博弈和漫长的协商,终于2010年3月21日,美国众议院以219:212票通过了医改法案,向全民医保之路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奥巴马政府的医疗改革主要目标是实现医疗保险的全民覆盖,遏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全面提高医疗保健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实现改革目标,奥巴马政府制定了改革应遵循的八项原则
2023-09-06 17:47:581

医改是从哪一年开始的

2009年医疗体制改革,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简称医改。1994年,国务院决定在江苏镇江、江西九江进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试点,为全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探索经验,由此揭开医改序幕。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简称医改。
2023-09-06 17:48:162

现行医疗体制是谁改革或主导的?

当然是政府主导。改革开放后至“非典”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取得丰硕成果,有人将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套搬到到医疗卫生行业,提出了医疗体制市场化改革。一时间,医疗机构变成了只追求经济效益的企业,医生变成了唯利是图商人。医生和医疗机构利益人民群众看病,来发家致富。给人民群众就医带了不利影响。非典以后,党和政府认识到了这一点,提出将医疗回归公益性质。并进行全方位医改,结果如何,咱们拭目以待。
2023-09-06 17:48:251

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内容 新在哪里!?

十二、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46)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落实政府责任,建立科学的医疗绩效评价机制和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人事薪酬制度。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加强区域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整合。取消以药补医,理顺医药价格,建立科学补偿机制。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加快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 (50)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2023-09-06 17:48:362

国有企业改革对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有什么启示,存在什么问题?

我国医疗体制现状与快速发展的社会不匹配,存在卫生资源总体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疗机构以药补医,公益性淡化,医疗保障制度存在明显缺陷、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人事薪酬制度不匹配等问题。通过国有企业改革看我国医疗体制改革,需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健全网格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落实政府责任,建立科学的医疗绩效评价机制和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人事薪酬制度。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加强区域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整合。取消以药补医,理顺医药价格,建立科学补偿机制。
2023-09-06 17:49:161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原则.总体目标是什么

2009年4月中国政府出台了耗资8500亿元人民币的医疗体制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中国政府计划将为13亿中国人获得平等的基本医疗服务打下基础。根据这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到2011年,中国政府将把巨额投资用于全体国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和公共医疗服务。除此之外,政府还将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改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中国第一次将基础医疗定义为所有公民应享有的公共服务。基础医疗应是基本人权的一部分。这项由国务院高规格发布的行动计划详细列出了2009年至2011年的任务和目标,并且阐释了如何实施长期医疗体制改革。行动计划说,医疗改革“旨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较多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从根本上改变部分城乡居民没有医疗保障和公共医疗卫生服务长期薄弱的状况,扭转公立医疗机构趋利行为,使其真正回归公益性”“为全面实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中国当前的目标是,到2011年使九成以上国民享有至少一种基本医疗保险,以减轻高额医疗费用给人民带来的沉重负担。现行的三种医疗保险计划,分别针对城市在职人口、城市下岗工人或农村人口,保险金由政府、工作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实际上,一些财力允许的地方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已超过九成。截至去年底,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近11万农牧民中,参加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的超过94%。在农牧民个人年缴费仍维持在10元的原有标准情况下,全旗人均筹资标准由以往的70元翻倍到现在的140元。增加的部分完全由各级政府来承担。政府选择在这个时候对医疗卫生等公共产业进行大力投入很重要,因为中国正奋力扩大国内市场,以减轻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三年行动计划注重纾解民生问题。政府将对城市下岗工人和农村人口的医保补贴提高百分之五十。与此同时,政府将逐步提高住院病人和门诊病人的医疗费用报销额度。享有医疗保险的人群将扩大到已破产企业或经济不景气企业的退休人员、农民工、创业人员及个体户。政府承诺将对医保资金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并探索更为合理、方便的方法帮助群众享用医疗保险计划。政府计划在国有医院、诊所、药店推广基本药物。基本药物的清单将于今年出台。这项改革针对社会上对处方药价格虚高的广泛批评。在基层医疗设施建设方面,政府计划投资建设约2000所县级医院,保证每个县至少能有一所医院;中央财政将于2009年出资建设2.9万所乡镇医院,并将5000所已有的乡镇医院进行升级;中央将在未来三年内出资建设偏远地区的乡村诊所,保证每村拥有一座诊所。中国医疗改革的总体方针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所推广的原则,比如平等原则,即在医疗政策中保证穷人也能享受医疗服务
2023-09-06 17:49:271

现在的医疗体制改革,使每个乡镇都有一个卫生所和大医院里一样,看病用药贵,花费高

还是药的回扣在起作用
2023-09-06 17:49:583

医疗改革最早从哪一年开始实施

中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根据享受对象可以分为城市医疗保障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农村合作医疗,起源于40年代陕甘宁边区的“医疗合作社”,到1979年,全国90%以上的生产大队办起了合作医疗。其经费来源个人和社区集体共同负担。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化,合作医疗由于没有及时地进行改革和完善而跌入低谷。对于中国城市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来说,其发展大体上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94年。第二阶段是从1994年后的制度创新阶段。(改革阶段)2009年8月,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一系列数据表明,3年来,医疗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各项改革事业取得积极进展,为实现“十二五”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3年来,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逐年扩大。2009年以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人数不断扩大。2011年,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加人数达到47292万人,比2008年增加49%。新农合参保率从2008年的91.5%提高到2011年的97.5%。2011年,医疗保险覆盖人口超过13亿人。
2023-09-06 17:50:17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体制机制

完善医药卫生的管理、运行、投入、价格、监管体制机制,加强科技与人才、信息、法制建设,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八)建立协调统一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实施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不论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均由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中央、省级可以设置少量承担医学科研、教学功能的医学中心或区域医疗中心,以及承担全国或区域性疑难病症诊治的专科医院等医疗机构;县(市)主要负责举办县级医院、乡村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余公立医院由市负责举办。强化区域卫生规划。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组织编制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医疗机构的数量、规模、布局和功能。科学制定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各级医院建设与设备配置标准。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医疗机构要逐步进行整合,严格控制大型医疗设备配置,鼓励共建共享,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新增卫生资源必须符合区域卫生规划,重点投向农村和社区卫生等薄弱环节。加强区域卫生规划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的衔接。建立区域卫生规划和资源配置监督评价机制。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从有利于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和政府有效监管出发,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多种实现形式。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卫生行政部门主要承担卫生发展规划、资格准入、规范标准、服务监管等行业管理职能,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进行管理和提供服务。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体制。中央统一制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框架和政策,地方政府负责组织实施管理,创造条件逐步提高统筹层次。有效整合基本医疗保险经办资源,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行政管理的统一。(九)建立高效规范的医药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公共卫生机构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按照承担的职责任务,由政府合理确定人员编制、工资水平和经费标准,明确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严格人员准入,加强绩效考核,建立能进能出的用人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政府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界定服务功能,明确规定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为广大群众提供低成本服务,维护公益性质。要严格核定人员编制,实行人员聘用制,建立能进能出和激励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要明确收支范围和标准,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财务管理办法,并探索实行收支两条线、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经费的总额预付等多种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严格收支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改革药品加成政策,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加强和完善内部管理,建立以服务质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制度,形成保障公平效率的长效机制。建立规范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公立医院要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规范用药、检查和医疗行为。深化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机制。推进医药分开,积极探索多种有效方式逐步改革以药补医机制。通过实行药品购销差别加价、设立药事服务费等多种方式逐步改革或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同时采取适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改革支付方式等措施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严格预算管理,加强财务监管和运行监督。地方可结合本地实际,对有条件的医院开展“核定收支、以收抵支、超收上缴、差额补助、奖惩分明”等多种管理办法的试点。改革人事制度,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严格工资总额管理,实行以服务质量及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健全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运行机制。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和分配制度,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医疗保险经办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十)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明确政府、社会与个人的卫生投入责任。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筹资,向城乡居民均等化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费用。特需医疗服务由个人直接付费或通过商业健康保险支付。建立和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要增加对卫生的投入,并兼顾供给方和需求方。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使居民个人基本医疗卫生费用负担有效减轻;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使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新增政府卫生投入重点用于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卫生投入责任。地方政府承担主要责任,中央政府主要对国家免疫规划、跨地区的重大传染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以及有关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等给予补助。加大中央、省级财政对困难地区的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完善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机制。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和业务经费由政府全额安排,按照规定取得的服务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逐步提高人均公共卫生经费,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完善政府对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机制。政府负责其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人员经费和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使其正常运行。对包括社会力量举办的所有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地都可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核定政府补助。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合理补助。落实公立医院政府补助政策。逐步加大政府投入,主要用于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扶持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补贴政策性亏损等,对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专项补助,形成规范合理的公立医院政府投入机制。对中医院(民族医院)、传染病院、精神病院、职业病防治院、妇产医院和儿童医院等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标准和贷款行为。完善政府对基本医疗保障的投入机制。政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保证相关经办机构正常经费。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积极促进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抓紧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法规,规范社会资本包括境外资本办医疗机构的准入条件,完善公平公正的行业管理政策。鼓励社会资本依法兴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国家制定公立医院改制的指导性意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在内的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制的试点,适度降低公立医疗机构比重,形成公立医院与非公立医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支持有资质人员依法开业,方便群众就医。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依法加强对社会力量办医的监管。大力发展医疗慈善事业。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慈善医疗机构,或向医疗救助、医疗机构等慈善捐赠。(十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其余由医疗机构自主定价。中央政府负责制定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及项目、定价原则及方法;省或市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定基本医疗服务指导价格。基本医疗服务价格按照扣除财政补助的服务成本制定,体现医疗服务合理成本和技术劳务价值。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和医生提供的服务,实行分级定价。规范公立医疗机构收费项目和标准,研究探索按病种收费等收费方式改革。建立医用设备仪器价格监测、检查治疗服务成本监审及其价格定期调整制度。改革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合理调整政府定价范围,改进定价方法,提高透明度,利用价格杠杆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促进国家基本药物的生产和使用。对新药和专利药品逐步实行定价前药物经济性评价制度。对仿制药品实行后上市价格从低定价制度,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严格控制药品流通环节差价率。对医院销售药品开展差别加价、收取药事服务费等试点,引导医院合理用药。加强医用耗材及植(介)入类医疗器械流通和使用环节价格的控制和管理。健全医药价格监测体系,规范企业自主定价行为。积极探索建立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发挥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和药品费用的制约作用。(十二)建立严格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体制。强化医疗卫生监管。健全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加强城乡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强化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和质量监管,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规范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加快制定统一的疾病诊疗规范,健全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监测网络。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准入和运行监管。加强对生活饮用水安全、职业危害防治、食品安全、医疗废弃物处置等社会公共卫生的监管。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违法行为。完善医疗保障监管。加强对医疗保险经办、基金管理和使用等环节的监管,建立医疗保险基金有效使用和风险防范机制。强化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的监控作用,完善支付制度,积极探索实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方式,建立激励与惩戒并重的有效约束机制。加强商业健康保险监管,促进规范发展。加强药品监管。强化政府监管责任,完善监管体系建设,严格药品研究、生产、流通、使用、价格和广告的监管。落实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加强对高风险品种生产的监管。严格实施药品经营管理规范,探索建立药品经营许可分类、分级的管理模式,加大重点品种的监督抽验力度。建立农村药品监督网。加强政府对药品价格的监管,有效抑制虚高定价。规范药品临床使用,发挥执业药师指导合理用药与药品质量管理方面的作用。建立信息公开、社会多方参与的监管制度。鼓励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和个人对政府部门、医药机构和相关体系的运行绩效进行独立评价和监督。加强行业自律。(十三)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推进医药卫生科技进步。把医药卫生科技创新作为国家科技发展的重点,努力攻克医药科技难关,为人民群众健康提供技术保障。加大医学科研投入,深化医药卫生科技体制和机构改革,整合优势医学科研资源,加快实施医药科技重大专项,鼓励自主创新,加强对重大疾病防治技术和新药研制关键技术等的研究,在医学基础和应用研究、高技术研究、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等方面力求新的突破。开发生产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器械。广泛开展国际卫生科技合作交流。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和实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培养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农村、城市社区和中西部地区服务。对长期在城乡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业务培训、待遇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完善全科医师任职资格制度,健全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人员在岗培训制度,鼓励参加学历教育,促进乡村医生执业规范化,尽快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加强高层次科研、医疗、卫生管理等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强化继续医学教育。加强护理队伍建设,逐步解决护理人员比例过低的问题。培育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稳步推动医务人员的合理流动,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人才的纵向和横向交流,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规范医院管理者的任职条件,逐步形成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医疗机构管理队伍。调整高等医学教育结构和规模。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完善标准化、规范化的临床医学教育,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加大医学教育投入,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社区的高等医学本专科教育,采取定向免费培养等多种方式,为贫困地区农村培养实用的医疗卫生人才,造就大批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合格医生。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加强医德医风建设,重视医务人员人文素养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大力弘扬救死扶伤精神。优化医务人员执业环境和条件,保护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调动医务人员改善服务和提高效率的积极性。完善医疗执业保险,开展医务社会工作,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增进医患沟通。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医疗卫生工作者、尊重患者的良好风气。(十四)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整合资源,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加快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完善以疾病控制网络为主体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提高预测预警和分析报告能力;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积极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医疗。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加快基金管理、费用结算与控制、医疗行为管理与监督、参保单位和个人管理服务等具有复合功能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与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对接,积极推广“一卡通”等办法,方便参保(合)人员就医,增加医疗服务的透明度。建立和完善国家、省、市三级药品监管、药品检验检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建立基本药物供求信息系统。(十五)建立健全医药卫生法律制度。完善卫生法律法规。加快推进基本医疗卫生立法,明确政府、社会和居民在促进健康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建立健全卫生标准体系,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衔接与协调。加快中医药立法工作。完善药品监管法律法规。逐步建立健全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相适应、比较完整的卫生法律制度。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执法,切实提高各级政府运用法律手段发展和管理医药卫生事业的能力。加强医药卫生普法工作,努力创造有利于人民群众健康的法治环境。
2023-09-06 17:50:271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内容是什么2016

  首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艰巨而长期的任务,需要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在改革初期首先着力解决公平问题,保障广大群众看病就医的基本需求,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  其次,医疗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性质弱化,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价格虚高是医药卫生领域突出的问题,推进五项改革就是要改变部分城乡居民没有基本医疗保障和公共医疗卫生服务长期薄弱的状况,扭转公立医疗机构趋势利行为,真正回归公益性,有效解决当前医药卫生领域的突出问题,为全面实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最后,推进五项重点改革,旨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较多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将全体城乡居民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切实减轻群众个人支付的医药费用负担。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便群众就医,降低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使全体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大限度地预防疾病。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提高公立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努力解决群众“看好病”问题。
2023-09-06 17:51:571

怎么看待医疗体制改革

换汤不换药
2023-09-06 17:52:313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什么发展和治理

法律分析:为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检查,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医疗费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改善人民群众就医体验,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医疗检查的指导意见》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行动目标 通过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严肃查处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诊疗技术规范,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不合理医疗检查(包括各类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检查等,下同)行为,指导医疗机构建立健全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医疗检查的制度规范,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推进建立医疗检查监管长效机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二、行动范围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违法违规开展医疗检查的其他机构。 三、重点内容 (一)治理违法违规开展医疗检查行为。对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超出诊疗科目范围开展医疗检查,开展禁止临床使用的医疗检查,使用未依法注册或者备案的医疗器械、聘用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医疗检查,以及违规收取医疗检查费用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对专项治理行动中发现存在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行为的定点医疗机构及相关涉事人员,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二)治理无依据检查、重复检查等不合理检查行为。组织对医疗机构门(急)诊、住院患者医疗检查情况进行自查和抽查,组织专家对检查必要性、规范性进行论证,对于违反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规定及有关诊疗技术规范等开展的无依据检查、非必要重复检查等行为进行查处,责令整改,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三)治理违反知情同意原则实施检查行为。重点治理实施特殊检查未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形。引导医疗机构强化落实知情同意和院务公开要求,加强科普宣教,公开本院开展的检查项目收费标准。医务人员在为患者开具检查单前,要说明检查目的和必要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理解与配合。对于特殊检查,要取得患者或家属书面同意。 (四)治理可能诱导过度检查的指标和绩效分配方式。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和科室实施“开单提成”、设置业务收入指标并与医务人员收入直接挂钩等可能诱导过度检查的行为。推动将技术水平、疑难系数、工作质量、检查结果阳性率、患者满意度等作为绩效分配重点考核指标,引导建立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和技术价值的绩效分配方式。 (五)治理违反规划配置大型医用设备行为。加强对有关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对于违反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违规使用配置大型医用设备用于临床诊疗的行为予以查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四、责任分工 卫生健康部门会同各有关部门制订专项治理行动方案,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工作。具体负责检查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医疗检查行为及内部管理,收集、整理群众举报线索并依职责转交相关部门查办,对专项治理行动取得的进展和成果进行宣传。 市场监管部门依法查处各类价格违法行为。对在日常监管中发现涉嫌未取得合法资质开展医疗检查的,及时通报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医保部门对专项治理行动中发现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行为的定点医疗机构及相关涉事人员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药品监管部门对使用未依法注册或者备案的医疗器械开展检查活动的机构和相关责任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中医系统医疗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组织实施。 军队卫生部门负责军队系统医疗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组织实施。 五、实施步骤 专项治理活动时间为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分4个阶段实施。 (一)部署阶段(2021年4月—5月)。各地结合实际,确定多部门联合工作机制,制订并发布本地区实施方案并开展相关培训宣贯,对专项治理行动内容、要求等进行强调部署。 (二)自查阶段(2021年5月—8月)。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牵头,组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按照本方案要求开展自查和整改。专项治理自查范围要实现辖区内医院(含中医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全覆盖,其他类型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门诊部、诊所)覆盖50%以上。 (三)检查评估阶段(2021年9月—2022年1月)。各地有关部门对本区域内医疗机构进行抽查,对发现问题进行整改,依法依规处理,指导医疗机构建立健全制度规范,对专项治理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各相关部门组织对部分地区进行检查和评估。 (四)总结阶段(2022年2月—3月)。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牵头,对本区域内专项治理工作情况进行总结。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充分认识不合理医疗检查专项治理对于推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促进医疗行业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重要意义。各有关单位要主动作为、加强领导,建立省级多部门联合协作机制,细化措施、明确分工。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履职尽责,切实落实工作方案要求,组织开展医疗机构自查和对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工作。 (二)依法依规处置。各地各部门要对专项治理工作中发现的医疗检查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台账,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在卫生健康领域相关举报热线、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基础上设立不合理医疗检查监督举报专线和专用通道并向社会公布,广泛征集线索,认真调查核实,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三)加大宣传力度。各地各部门要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对于典型案例及情节严重案例等,要予以通报曝光,组织开展跟踪式报道。大力宣传净化行业环境、促进行业规范有序发展的有力举措和工作成效,为专项行动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推动长效机制建设。各地要指导医疗机构针对发现问题狠抓整改落实。针对专项治理行动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共性问题,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创新监管手段,纳入医疗服务监管日常工作,推动建立信息化监管平台,常抓不懈。积极推动行业自律,充分发挥质控中心、行业学(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切实落实医疗机构主体责任。坚持正向引导与问题整治相结合,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诊疗规范化水平,推进薪酬制度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方面持续发力,形成促进合理医疗检查的良好政策环境。 (五)做好信息报送。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牵头负责对本区域内专项治理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填写《不合理医疗检查专项质量量化统计表》,并汇总各部门治理工作措施、取得的成效、典型经验和建立的制度化政策等,形成报告材料,分别于2021年9月15日、2022年3月15日前,将半年报告和全年报告报送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法律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第三十七条 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应当提出书面申请。申请书应当载明申请人的基本情况、有关事实、具体请求及理由等。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 第四十六条 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第四十七条 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的,应当制作协议书。协议书应当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和医疗事故的原因、双方当事人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以及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等,并由双方当事人在协议书上签名。
2023-09-06 17:52:391

我国医疗制度存在哪些问题

法律分析:医疗体制改革,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简称医改。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药价虚高看病难。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严格遵守医疗卫生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和要求,书写和妥善保管病历资料。病历资料承担医疗纠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司法鉴定和法律诉讼举证责任。法律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一条为了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制定本条例。
2023-09-06 17:52:511

新兴医院“送子神话”,是医疗体制改革路径之失?

对于中国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社会的主流意见是实行股权多元化,将医院推向市场。卫生部拟出台的《医院体制改革指导意见》就规定,在政府所属医疗机构中,国有资产的持股权不低于51%,这意味着更多的社会资本将被允许进入公立医院。但是,日前媒体对北京新兴医院“送子神话”的曝光和质疑说明,简单地将医院市场化或民营化是不能解决积存 已久的问题的。  从《了望东方周刊》的报道来看,新兴医院取得“送子神话”的商业成功主要是靠广告。但巨额的广告费,对一家民营医院来说,想必也是一笔不少的负担。我相信,新兴医院产生的问题,与它的财政压力是有关的。根据一些资深医师的分析,新兴医院的秘诀在于,让患者一直吃药,3个月不好就吃6个月,吃得越多,医院挣得就越多,直到患者吃不起为止。这时候,医院就可以“患者自己放弃治疗”为由推卸责任。  新兴医院之所以敢这么做,原因在于医疗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按照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罗的理论,卫生服务不同于一般商品市场:一是存在供需双方信息的严重不对称性。患者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对自己的病情并不了解,他们为了早日康复,将会对供方即医生和医院言听计从。作为供方的医生掌握专业知识,他可以为患者治病,当然也知道如何为患者提供服务从而获得更多的酬金。而同样作为供方的医院,由于有建设和给员工发奖金的压力,也希望患者越多越好,患者花的钱越多越好,因此存在诱导消费的倾向。二是购买医疗卫生服务或产品存在着不确定性。一个人多久会得病,得什么病,得病后怎样进行治疗,治疗效果如何,随之要付多少钱,患者往往很无知。  新兴医院的诱导消费、私抬药价以及违反科学常理看病等问题表面上看起来是其一家的问题,但从上述分析来看,实际上它直指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即医疗体制的改革路径。如前所述,目前的主流观点是用股权多元化来缓解国家对医院的投入不足和因药价虚高而引起的医患紧张,但问题在于,现实中各地推行的股权多元化和市场化往往就是民营化,就像过去的将国企一买了之一样,现在很多地方也是简单地将医院一买了之,以为一股就灵,能够解决上述存在很久的积弊。  但公立医院的性质决定了其不宜搞成与营利性私人投资相结合的股份制。国家办公立医院的目的本是为社会提供近似福利化的医疗服务,保障对弱势人群医疗服务的可及性。而私人投资医院是为了取得回报和利润,与公立医院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是不一样的。在一个股份制医院里,一边是国有资本,一边是民间资本,如何使这两种性质和目标不同的资本结合到一起?又如何将它定位和定性(营利性还是非营利性)?这是一个挑战。  另外,医院市场化和民营化以后,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依然不能改变,患者与医院之间依然是不平等的关系。而且,作为营利性医院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以及作为医生对其职业道德的要求,两者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内部的张力,怎么把它们统一起来?所以,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道德监督机制,没有足够强大的专业监督机制,简而言之,没有足够强大的保障公平的机制,单是推进医院的市场化改革,医院的效率是可以提高,但广大患者的利益又如何来保障?问题是我们现在恰恰缺乏上述监督机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要通过改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公司治理模式,而不是完全的市场化和民营化。其实,这也与医疗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以,是竞争,而不是民营化,才是医疗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日京/编制)(来源:金羊网)时论  改革就是要建立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政策相适应的医疗服务和经营管理新体制,逐步增强公立医院的活力和竞争能力。  对于中国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社会的主流意见是实行股权多元化,将医院推向市 场。卫生部拟出台的《医院体制改革指导意见》就规定,在政府所属医疗机构中,国有资产的持股权不低于51%,这意味着更多的社会资本将被允许进入公立医院。但是,日前媒体对北京新兴医院“送子神话”的曝光和质疑说明,简单地将医院市场化或民营化是不能解决积存已久的问题的。  从《望东方周刊》的报道来看,新兴医院取得“送子神话”的商业成功主要是靠广告。据新兴医院的顾问透露,在做电视广告的第一年,新兴医院就花费了1亿元的费用。目前新兴医院至少在20个地方卫星电视台同时播发广告。广告既为新兴医院带来了大量的患者,但巨额的广告费,对一家民营医院来说,想必也是一笔不少的负担。新兴医院产生的问题,与它的财政压力是有关的。根据一些资深医师的分析,新兴医院的秘诀在于,让患者一直吃药,3个月不好就吃6个月,吃得越多,医院挣得就越多,直到患者吃不起为止。这时候,医院就可以“患者自己放弃治疗”为由推卸责任。因此,其“最大的问题是违反科学常理看病。一些根本看不好的病,医院还是收治不误”。  新兴医院之所以敢这么做,原因在于医疗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按照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罗的理论,卫生服务不同于一般商品市场:一是存在供需双方信息的严重不对称性。患者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对自己的病情并不了解,他们为了早日康复,将会对供给方即医生和医院言听计从。作为供给方的医生掌握专业知识,他可以为患者治病,当然也知道如何为患者提供服务从而获得更多的酬金,而同样作为供给方的医院,由于有建设和给员工发奖金的压力,也希望患者越多越好,患者花的钱越多越好,因此存在诱导消费的倾向。二是购买医疗卫生服务或产品存在着不确定性。一个人多久会得病,得什么病,得病后怎样进行治疗,治疗效果如何,随之要付多少钱,患者往往不清楚。  新兴医院的诱导消费、私抬药价以及违反科学常理看病等问题表面上看起来是其一家的问题,但从上述分析来看,实际上它直指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即医疗体制的改革路径。如前所述,目前的主流观点是用股权多元化来缓解国家对医院的投入不足和因药价虚高而引起的医患紧张,但问题在于,现实中各地推行的股权多元化和市场化往往就是民营化,就像过去的将国企一买了之一样,现在很多地方也是简单地将医院一买了之,以为一股就灵,能够解决上述存在很久的积弊。  的确,医院民营化以后,产权可以明晰,政医可以分开,核算可以独立,或许管理也可以科学。但公立医院的性质决定了其不宜搞成与营利性私人投资相结合的股份制。国家办公立医院的目的本是为社会提供近似福利化的医疗服务,保障对弱势人群医疗服务的可及性。而私人投资医院是为了取得回报和利润,与公立医院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是不一样的。在一个股份制医院里,一边是国有资本,一边是民间资本,如何使这两种性质和目标不同的资本结合到一起?又如何将它定位和定性(营利性还是非营利性)?这是一个挑战。  另外,医院市场化和民营化以后,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依然不能改变,患者与医院之间依然是不平等的关系。而且,作为营利性医院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以及作为医生对其职业道德的要求,两者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内部的张力,怎么把它们统一起来?所以,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道德监督机制,没有足够强大的价格监督机制,没有足够强大的专业监督机制,简而言之,没有足够强大的保障公平的机制,单是推进医院的市场化改革,医院的效率是可以提高,但广大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权和利益又如何来保障?  问题是我们现在恰恰缺乏上述监督机制。在这种情况下,竞争可以弥补由监督机制缺乏带来的缺憾。由于医疗服务市场存在技术上的垄断和不完全竞争,我们才要通过改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公司治理模式,而不是完全的市场化和民营化。其实,这也与医疗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一致的。改革无非是要建立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政策相适应的医疗服务和经营管理新体制,增强公立医院的活力和竞争能力,并切实保障和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所以,是竞争,而不是民营化,才是医疗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2023-09-06 17:53:151

乡镇卫生院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前景

目前没看到好效果。
2023-09-06 17:53:414

支付方式改革是如何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的

支付方式改革有效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通过支付方式的改革,可有效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并降低医疗服务的成本。法律依据:《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第三十三条司法行政机关应当按照统一部署,依法对司法鉴定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司法鉴定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进行举报、投诉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进行监督、检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处理。医疗保险作用:一、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医疗保险是社会进步、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反过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又会进一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一方面医疗保险解除了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使其安心工作,从而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劳动者的身心健康,保证了劳动力正常再生产。二、调节收入差别,体现社会公平性。医疗保险通过征收医疗保险费和偿付医疗保险服务费用来调节收入差别,是政府一种重要的收入再分配的手段。三、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保障。医疗保险对患病的劳动者给予经济上的帮助,有助于消除因疾病带来的社会不安定因素,是调整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的重要社会机制。四、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手段。医疗保险和社会互助共济的社会制度,通过在参保人之间分摊疾病费用风险,体现出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新型社会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
2023-09-06 17:53:511

在我国目前医疗体制改革形势下,建立以预防为先导的健康意义是什么?

就是主导我们过绿色生活.
2023-09-06 17:54:073

重庆医疗保险制度变化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主旋律,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中国医疗保障的制度背景开始经历重大变化,传统的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失去了自身存在的基础。城镇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与财政体制改革、医疗体制改革、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所有制结构的变化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改革开放各个相关领域改革的进行,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公费和劳保医疗制度主要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前,这里不作过多说明。医疗保障改革试点。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一些企业和地方就已经开始了自发地对传统职工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探索,如医疗费用定额包干或仅对超支部分按一定比例报销,以及实行医疗费用支付与个人利益挂钩的办法等,这些改革实践的持续发展也为职工个人负担医疗费用奠定了一定的心理基础,呈现出一种由公费医疗制度向适度自费制度的过渡。为了进一步解决医疗保障领域日益突出的问题,1984年4月28日,卫生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费医疗管理的通知》,提出要积极慎重地改革公费医疗制度,开始了政府对传统公费医疗制度改革探索的新阶段。首先介入医疗制度改革实践的是地方政府,主要做法是通过社会统筹这种方式对费用进行控制,例如河北石家庄地区自1985年11月起,先后在六个县、市开展离退休人员医疗费用社会统筹试点;1987年5月北京市东城区蔬菜公司首创“大病医疗统筹”,这对巨额医疗费用的棘手问题提供了一种比较容易操作的解决思路。1988年3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由卫生部牵头,国家体改委、劳动部、卫生部、财政部、医药管理总局等八个部门参与的医疗制度改革方案研究并对医疗改革试点进行指导。同年7月,该小组推出《职工医疗保险制度设想(草案)》。1989年,卫生部、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公费医疗管理办法的通知》,在公费医疗开支范围内对具体的13种自费项目进行了说明。同年3月,国务院批转了《国家体改委1989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指出,在丹东、四平、黄石、株洲进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同时在深圳、海南进行社会保障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在相关政策的指引下,吉林省四平市率先进行了医疗保险试点,重庆市璧山县也参照试点方案进行了改革的一些尝试。1990年4月,四平市公费医疗改革方案出台;1991年11月,海南省颁布了《海南省职工医疗保险暂行规定》,并于1992年起施行;1991年9月,深圳市成立医疗保险局,并于1992年5月颁布了《深圳市职工医疗保险暂行规定》及《职工医疗保险实施细则》。1994年,国家体改委、财政部、劳动部、卫生部共同制定了《关于职工医疗制度改革的试点意见》,经国务院批准,在江苏省镇江市、江西省九江市进行了试点,即著名的“两江试点”。新农村医疗改革在“两江试点”的基础上,199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体改委、财政部、劳动部、卫生部四部委《关于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扩大试点的意见》,进行更大范围的试点。根据统一部署,1997年医疗保障试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58个城市,至8月初,已有30多个城市启动医改扩大试点。截至1998年底,全国参加医疗保险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改革的职工达401.7万人,离退休人员107.6万人,该年的医疗保险基金收入达19.5亿元。到1999年被确定为试点地区的58个城市已全部开展了试点工作。“两江试点”初步建立了医疗保险“统账结合”(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模式。这一模式,经过扩大试点社会反应良好。与此同时,全国不少城市按照“统账结合”的原则,对支付机制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除了“两江试点”的“三通道式”的统账结合模式外,统账结合的具体模式主要有:深圳混合型模式,即对不同类型的人群分别实行不同层次的保险模式,主要包括综合医疗保险、住院医疗保险、特殊医疗保险三个层次;海南“双轨并行”模式采取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基金分开管理的办法,后者用于支付住院费用,并且不能向前者透支,由社会保障局管理和运作;青岛“三金”型模式其基本做法是在建立个人账户金与统筹医疗金之间,增设单位调剂金,由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单位调剂金和个人账户金由企业管理。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确立。1998年12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明确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和政策框架,要求1999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覆盖全体城镇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这一文件的发布为标志,中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中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保障城镇职工身体健康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自1999年制度正式实施以来,制度覆盖面不断扩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城镇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探索。第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扩容。自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以来就不断扩容,增加了不少新的覆盖人群。如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和中央军委办公厅联合发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退役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并规定国家实行军人退役医疗保险制度,设立军人退役医疗保险基金,对军人退出现役后的医疗费用给予补助;1999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做出了《关于铁路系统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该方案引导铁路系统职工由原来的劳保医疗制度向社会医疗保险转变。早在1996年,上海首先出台了“上海市少年儿童住院互助基金”,2004年9月1日,北京市中小学生、婴幼儿住院医疗互助金正式启动。河北、广东、江苏、浙江、江西、吉林、四川等省份都有相应的政策出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3年5月出台了《关于城镇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指导意见》,并于次年5月又出台《关于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意见》,将灵活就业人员、混合所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以及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纳入医疗保险范围。2004年,江西省就出台了《江西省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试行办法》将各设区市城区及县城关镇从事灵活就业的人员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2004年5月24日,江西省九江市进一步完善了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政策,2004年7月1日起该政策开始实施。湖北省武汉市于2004年11月出台了《武汉市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并于同年12月1日开始实施。广东省广州市于2005年12月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住院医保的范围,实现了本地户籍劳动年龄人口“全覆盖”。南京、贵阳、重庆、太原、保定、张家口、汕头、牡丹江、沈阳等城市都有相关政策的出台。从2006年开始,医疗保险制度将农民工列为覆盖人群。2006年3月27日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2006年5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关于开展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专项扩面行动的通知》,提出“以省会城市和大中城市为重点,以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和服务业等行业为重点,以与城镇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民工为重点,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全面推进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工作”。第二,医疗救助体系的开展。2005年之前,中国还没有全国范围内的医疗救助制度。200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2005年4月民政部、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的意见》,指出从2005年开始,用2年时间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部分县(市、区)进行试点,之后再用2—3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意见》指出,要认真选择试点地区,要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基金,《意见》还规定救助对象主要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的人员和其他特殊困难群众。第三,补充医疗保险的发展。中国一直鼓励用人单位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劳动法》第75条指出“国家鼓励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为劳动者建立补充保险”。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还提出“超过(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的医疗保险费用,可以通过商业医疗保险等途径解决”。1996年的四川省成都市在中国较早进行补充医疗保险试点。中国已出现的补充医疗保险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国家对公务员实行的医疗补助。根据《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家公务员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享受医疗补助政策。这种医疗补助政策实际上就是适用于公务员的一种补充医疗保险。实行这种补充医疗保险的目的在于,保障国家公务员的医疗待遇水平与改革前相比不下降。二是社会医疗保险机构开展的补充医疗保险。这种形式是由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在强制性参保的“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开办的自愿参保的补充医疗保险,其保险起付线与基本医疗规定的“封顶线”相衔接,对部分遭遇高额医疗费用的职工给予较高比例的补偿,可真正起到分散风险,减轻用人单位和患病职工负担的作用。由于社会医疗保险机构在补充医疗保险基金的收缴、管理和医疗费用控制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这种形式不失为解决职工补充医疗保险问题的一个好办法。执行中应注意的是:补充医疗保险基金和“基本医疗保险”的各项基金间应相互独立,不得相互透支。同时应当积极扩大补充医疗保险的投保规模以提高补充医疗保险基金的抗风险能力。三是商业保险公司开办的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公司开办的补充医疗保险分为两种情况:一那情况是由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单位和个人向商业保险公司投保,用以补偿高额医疗费用的补充医疗保险,如厦门模式。“基本医疗保险”的“封顶线”即为商业性补充医疗保险的起付线,起付线以上的高额医药费由商业医疗保险承担,但商业保险公司一般仍规定有一个给付上限,如每年的补偿金额不超过15元万人民币或20万元人民币。目前国内部分商业保险公司已经积极地介入了补充医疗保险市场,但由于高额医疗保险(即商业性补充医疗保险)的风险较大,管理难度高,仅有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和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在某些地区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估计商业保险公司大规模地承保此类业务还有一个过程。另一种情况是由各大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的针对某些特殊疾病的“重大疾病保险”、“癌症保险”等商业保险,也能为职工超过“封顶线”的高额医疗费用提供一定程度的补偿。此外,补充医疗保险制度还包括由工会组织经营的职工互助保险,即主要利用原有的工会组织系统开展互助保险业务。对补充医疗保险制度的探索,有利于提高参保人的保障水平,从而抵御更大的医疗费用风险,从而形成我国保障方式多层次、保障资金多渠道、支付方式科学、管理办法有效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障体系。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试点。“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大方向的决议是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2006年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提出“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从2004年下半年起就已经开始探讨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并在2005年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方案研究设计工作。同时,一些由地方主导的试点也在陆续展开。2007年4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并明确2007年将在有条件的省份选择一两个市,进行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启动,2008年总结试点经验、继续推广,预计到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开。
2023-09-06 17:54:151

重庆医疗保险制度变化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主旋律,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中国医疗保障的制度背景开始经历重大变化,传统的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失去了自身存在的基础。城镇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与财政体制改革、医疗体制改革、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所有制结构的变化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改革开放各个相关领域改革的进行,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公费和劳保医疗制度主要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前,这里不作过多说明。医疗保障改革试点。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一些企业和地方就已经开始了自发地对传统职工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探索,如医疗费用定额包干或仅对超支部分按一定比例报销,以及实行医疗费用支付与个人利益挂钩的办法等,这些改革实践的持续发展也为职工个人负担医疗费用奠定了一定的心理基础,呈现出一种由公费医疗制度向适度自费制度的过渡。为了进一步解决医疗保障领域日益突出的问题,1984年4月28日,卫生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费医疗管理的通知》,提出要积极慎重地改革公费医疗制度,开始了政府对传统公费医疗制度改革探索的新阶段。首先介入医疗制度改革实践的是地方政府,主要做法是通过社会统筹这种方式对费用进行控制,例如河北石家庄地区自1985年11月起,先后在六个县、市开展离退休人员医疗费用社会统筹试点;1987年5月北京市东城区蔬菜公司首创“大病医疗统筹”,这对巨额医疗费用的棘手问题提供了一种比较容易操作的解决思路。1988年3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由卫生部牵头,国家体改委、劳动部、卫生部、财政部、医药管理总局等八个部门参与的医疗制度改革方案研究并对医疗改革试点进行指导。同年7月,该小组推出《职工医疗保险制度设想(草案)》。1989年,卫生部、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公费医疗管理办法的通知》,在公费医疗开支范围内对具体的13种自费项目进行了说明。同年3月,国务院批转了《国家体改委1989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指出,在丹东、四平、黄石、株洲进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同时在深圳、海南进行社会保障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在相关政策的指引下,吉林省四平市率先进行了医疗保险试点,重庆市璧山县也参照试点方案进行了改革的一些尝试。1990年4月,四平市公费医疗改革方案出台;1991年11月,海南省颁布了《海南省职工医疗保险暂行规定》,并于1992年起施行;1991年9月,深圳市成立医疗保险局,并于1992年5月颁布了《深圳市职工医疗保险暂行规定》及《职工医疗保险实施细则》。1994年,国家体改委、财政部、劳动部、卫生部共同制定了《关于职工医疗制度改革的试点意见》,经国务院批准,在江苏省镇江市、江西省九江市进行了试点,即著名的“两江试点”。新农村医疗改革在“两江试点”的基础上,199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体改委、财政部、劳动部、卫生部四部委《关于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扩大试点的意见》,进行更大范围的试点。根据统一部署,1997年医疗保障试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58个城市,至8月初,已有30多个城市启动医改扩大试点。截至1998年底,全国参加医疗保险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改革的职工达401.7万人,离退休人员107.6万人,该年的医疗保险基金收入达19.5亿元。到1999年被确定为试点地区的58个城市已全部开展了试点工作。“两江试点”初步建立了医疗保险“统账结合”(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模式。这一模式,经过扩大试点社会反应良好。与此同时,全国不少城市按照“统账结合”的原则,对支付机制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除了“两江试点”的“三通道式”的统账结合模式外,统账结合的具体模式主要有:深圳混合型模式,即对不同类型的人群分别实行不同层次的保险模式,主要包括综合医疗保险、住院医疗保险、特殊医疗保险三个层次;海南“双轨并行”模式采取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基金分开管理的办法,后者用于支付住院费用,并且不能向前者透支,由社会保障局管理和运作;青岛“三金”型模式其基本做法是在建立个人账户金与统筹医疗金之间,增设单位调剂金,由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单位调剂金和个人账户金由企业管理。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确立。1998年12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明确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和政策框架,要求1999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覆盖全体城镇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这一文件的发布为标志,中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中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保障城镇职工身体健康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自1999年制度正式实施以来,制度覆盖面不断扩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城镇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探索。第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扩容。自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以来就不断扩容,增加了不少新的覆盖人群。如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和中央军委办公厅联合发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退役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并规定国家实行军人退役医疗保险制度,设立军人退役医疗保险基金,对军人退出现役后的医疗费用给予补助;1999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做出了《关于铁路系统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该方案引导铁路系统职工由原来的劳保医疗制度向社会医疗保险转变。早在1996年,上海首先出台了“上海市少年儿童住院互助基金”,2004年9月1日,北京市中小学生、婴幼儿住院医疗互助金正式启动。河北、广东、江苏、浙江、江西、吉林、四川等省份都有相应的政策出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3年5月出台了《关于城镇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指导意见》,并于次年5月又出台《关于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意见》,将灵活就业人员、混合所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以及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纳入医疗保险范围。2004年,江西省就出台了《江西省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试行办法》将各设区市城区及县城关镇从事灵活就业的人员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2004年5月24日,江西省九江市进一步完善了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政策,2004年7月1日起该政策开始实施。湖北省武汉市于2004年11月出台了《武汉市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并于同年12月1日开始实施。广东省广州市于2005年12月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住院医保的范围,实现了本地户籍劳动年龄人口“全覆盖”。南京、贵阳、重庆、太原、保定、张家口、汕头、牡丹江、沈阳等城市都有相关政策的出台。从2006年开始,医疗保险制度将农民工列为覆盖人群。2006年3月27日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2006年5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关于开展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专项扩面行动的通知》,提出“以省会城市和大中城市为重点,以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和服务业等行业为重点,以与城镇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民工为重点,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全面推进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工作”。第二,医疗救助体系的开展。2005年之前,中国还没有全国范围内的医疗救助制度。200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2005年4月民政部、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的意见》,指出从2005年开始,用2年时间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部分县(市、区)进行试点,之后再用2—3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意见》指出,要认真选择试点地区,要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基金,《意见》还规定救助对象主要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的人员和其他特殊困难群众。第三,补充医疗保险的发展。中国一直鼓励用人单位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劳动法》第75条指出“国家鼓励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为劳动者建立补充保险”。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还提出“超过(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的医疗保险费用,可以通过商业医疗保险等途径解决”。1996年的四川省成都市在中国较早进行补充医疗保险试点。中国已出现的补充医疗保险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国家对公务员实行的医疗补助。根据《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家公务员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享受医疗补助政策。这种医疗补助政策实际上就是适用于公务员的一种补充医疗保险。实行这种补充医疗保险的目的在于,保障国家公务员的医疗待遇水平与改革前相比不下降。二是社会医疗保险机构开展的补充医疗保险。这种形式是由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在强制性参保的“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开办的自愿参保的补充医疗保险,其保险起付线与基本医疗规定的“封顶线”相衔接,对部分遭遇高额医疗费用的职工给予较高比例的补偿,可真正起到分散风险,减轻用人单位和患病职工负担的作用。由于社会医疗保险机构在补充医疗保险基金的收缴、管理和医疗费用控制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这种形式不失为解决职工补充医疗保险问题的一个好办法。执行中应注意的是:补充医疗保险基金和“基本医疗保险”的各项基金间应相互独立,不得相互透支。同时应当积极扩大补充医疗保险的投保规模以提高补充医疗保险基金的抗风险能力。三是商业保险公司开办的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公司开办的补充医疗保险分为两种情况:一那情况是由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单位和个人向商业保险公司投保,用以补偿高额医疗费用的补充医疗保险,如厦门模式。“基本医疗保险”的“封顶线”即为商业性补充医疗保险的起付线,起付线以上的高额医药费由商业医疗保险承担,但商业保险公司一般仍规定有一个给付上限,如每年的补偿金额不超过15元万人民币或20万元人民币。目前国内部分商业保险公司已经积极地介入了补充医疗保险市场,但由于高额医疗保险(即商业性补充医疗保险)的风险较大,管理难度高,仅有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和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在某些地区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估计商业保险公司大规模地承保此类业务还有一个过程。另一种情况是由各大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的针对某些特殊疾病的“重大疾病保险”、“癌症保险”等商业保险,也能为职工超过“封顶线”的高额医疗费用提供一定程度的补偿。此外,补充医疗保险制度还包括由工会组织经营的职工互助保险,即主要利用原有的工会组织系统开展互助保险业务。对补充医疗保险制度的探索,有利于提高参保人的保障水平,从而抵御更大的医疗费用风险,从而形成我国保障方式多层次、保障资金多渠道、支付方式科学、管理办法有效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障体系。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试点。“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大方向的决议是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2006年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提出“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从2004年下半年起就已经开始探讨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并在2005年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方案研究设计工作。同时,一些由地方主导的试点也在陆续展开。2007年4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并明确2007年将在有条件的省份选择一两个市,进行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启动,2008年总结试点经验、继续推广,预计到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开。
2023-09-06 17:54:251

据你了解当前我国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推行区域卫生规划,严格收入制度,实行卫生全行业管理。 (2)把医疗机构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类进行管理,非营利性医院政府适当给予经费补助,并享受税费优惠政策,医疗收费执行政府指导价格。营利性医院自主经营,价格放开。 (3)理顺卫生执法监督体系,成立卫生监督所,强化卫生执生监督职能。成立疾病控制中心,加强预防保健工作。 (4)医院药品采购实行统一招标,门诊药房收支实行两条线管理。 (5)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行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全员聘用制,进行劳动分配制度改革。
2023-09-06 17:54:331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工作安排

卫生部印发2011年卫生工作要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〇一一年一月十日)卫生部新闻办公室日前,卫生部印发了2011年卫生工作要点。要点指出,2011年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健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为重点,全面完成2009-2011年五项重点改革任务,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和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促进中医药发展,统筹推进各项卫生工作。要点指出,卫生行政部门要紧密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纪念建党90周年,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切实加强行业指导,激励调动广大医药卫生工作者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的内在动力,增强责任意识,提高业务本领,加强行业作风建设。要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突出医改重点任务,抓住关键环节,落实目标责任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全面完成深化医改近期五项重点任务、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提供政治动力和组织保证。一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降低群众用药负担。巩固和扩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到2011年底,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覆盖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零差率销售。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村卫生室和非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不断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调整完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使用部分),更好地适应基层用药需求,适时启动制定新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工作。建立健全国家基本药物采购机制,规范采购配送工作,建立药品价格信息库。加强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管理。开展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培训。二是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使人民群众切实受惠。确定一批易操作、经验成熟的重点政策措施向全国推广。按照“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公立医院改革原则,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便民惠民措施,让人民群众尽快享受到便利的医疗服务。加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管理,优化公立医院布局结构,组织开展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试点。优先发展县级医院,选择300个覆盖县域人口较多、基础较好的县医院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完善有序规范就医的引导政策,加快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逐步实施首诊在社区,建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双向转诊制度。推行优质护理服务、预约诊疗、先诊疗后结算、志愿者医院服务、便民门诊等便民惠民措施。继续制定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路径,增加实施病种数量,扩大临床路径实施覆盖面。积极探索支付制度改革,完善政策措施,适当提高医务人员待遇水平,扩大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和乡镇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试点范围。积极探索重大体制机制改革试点。推动试点城市开展综合改革,在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等难点方面进行探索。积极推广公立医院以支付制度改革为切入点解决以药补医的做法。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满足群众的多层次需求。将实施便民惠民措施与推进综合改革、探索解决体制机制问题相结合,使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的成果。三是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障水平,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农合制度。稳定参合率,继续保持在90%以上的较高水平。进一步提高筹资水平、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住院补偿最高支付限额,稳步扩大门诊统筹实施范围,逐步将门诊常见病、多发病及重性精神病门诊费用纳入统筹补偿范围。以省为单位全面推开提高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展大病救助保障病种范围。健全管理经办机构,提高管理和服务能力,全面实现参合人员在统筹区域内自主就医和即时结算,推行农民健康“一卡通”工作。加大基金监管力度,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监督管理,推行支付方式改革。继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和规范化管理,落实补偿政策,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完善人事分配制度,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强化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乡村医生补助政策的落实。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大力推进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扎实做好卫生应急、重大疾病防控和妇幼卫生工作。全面完成国家基本、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快实施国家基本、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研究扩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和覆盖面,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人均经费标准。制定并落实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完善工作机制,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加大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力度,建立信息报告及发布制度,开展项目评估,加强督导、考核,确保完成各项任务。加强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妇幼保健和健康教育工作。五是强化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加大卫生监督力度。强化食品安全管理。开展《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监督检查,完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落实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任务,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继续打击使用列入“黑名单”物质和其他化学原料生产加工食品行为。组织实施《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信息公布制度。继续清理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组织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和地方监测方案,开展风险评估,及时发布预警公告,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组织机构建设。完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制度,着力加强事故报告和通报机制,提高事故应急处置能力。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加大职业病防治工作力度。认真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及《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制定完善配套规章和标准。加强卫生监督工作,继续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启动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六是加强医疗服务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推进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重点临床专业国家级医疗质量与控制中心建设。继续推进同级医疗机构辅助检查结果互认工作,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确定并实施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重点培育专科建设项目,提高我国专科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研究建立临床药师准入制度,推进临床合理用药。加强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管理。加强院前急救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提高急救急诊服务能力。规范临床检验工作,加大医院感染管理力度,保障医疗安全。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建立无偿献血长效机制,保证血液质量安全和临床用血需要。进一步推动医疗康复、防盲治盲和戒毒医疗管理工作。严格医疗广告的审批和监管。强化医疗服务监管,启动医院评审评价工作,继续加强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开展以改善医疗服务为重点的优质医院创建活动,推进“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加强人体器官移植监管,进一步推动人体器官捐献工作。七是强化药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加强药品监管工作。加大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环节监管力度,加强各地电子监管能力建设。加强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定期分析评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控制药品安全风险。开展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评价试点工作,建立健全地方政府主导的药品安全责任体系。扎实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加强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八是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积极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细化实化中医药事业发展相关政策措施。以县级中医医院达标建设和扩大城乡基层中医药服务覆盖面为重点,加强中医服务体系建设及能力建设。继续推进“治未病”健康工程,推动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做好民族医药工作。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和技术骨干培养,继续开展乡村医生中医专业学历教育和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实施基层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继承项目,探索建立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推进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加快推进公立中医医院改革,继续推广中医临床路径,开展付费改革试点。加强对中药基本药物临床应用的指导。研究制定鼓励提供和使用中医药服务的优惠政策。加快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关中医药任务。九是加大卫生人才培养力度,推动卫生科技创新与发展。加强卫生人才培养。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推动全科医生培养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开展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项目,继续开展和适当扩大专科医师准入试点。扩大实施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项目,继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开展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训药师工作。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加大公共卫生和临床药学人才培养力度。开展西部卫生管理干部和大型医院领导干部的培训。加强医学教育宏观协调和管理,推进高校医学院共建工作。推进卫生科技事业发展。扎实推进“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重大新药创制”两个科技重大专项及公益性行业专项等科技计划项目的组织实施。十是统筹推进各项卫生工作。深入开展卫生政策研究与卫生立法工作,实施医药卫生发展战略规划,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展国际及港澳台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2023-09-06 17:55:00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四大体系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形成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四大体系相辅相成,配套建设,协调发展。(四)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确定公共卫生服务范围。明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增加服务内容。鼓励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中央规定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增加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明确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职能、目标和任务,优化人员和设备配置,探索整合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有效形式。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对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和出生缺陷等疾病的监测与预防控制。加强城乡急救体系建设。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医疗卫生机构及机关、学校、社区、企业等要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健康、医药卫生知识的传播,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公众合理营养,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将农村环境卫生与环境污染治理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推动卫生城市和文明村镇建设,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卫生环境。加强卫生监督服务。大力促进环境卫生、食品卫生、职业卫生、学校卫生,以及农民工等流动人口卫生工作。(五)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建设结构合理、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县级医院作为县域内的医疗卫生中心,主要负责基本医疗服务及危重急症病人的抢救,并承担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业务技术指导和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乡镇卫生院负责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综合服务,并承担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村卫生室承担行政村的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诊治等工作。有条件的农村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积极推进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政府重点办好县级医院,并在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卫生院,采取多种形式支持村卫生室建设,使每个行政村都有一所村卫生室,大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服务质量。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功能,以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一般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初级诊疗服务、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坚持主动服务、上门服务,逐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健全各类医院的功能和职责。优化布局和结构,充分发挥城市医院在危重急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医学教育和科研、指导和培训基层卫生人员等方面的骨干作用。有条件的大医院按照区域卫生规划要求,可以通过托管、重组等方式促进医疗资源合理流动。建立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城市医院通过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等方式,带动社区卫生服务持续发展。同时,采取增强服务能力、降低收费标准、提高报销比例等综合措施,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整合城市卫生资源,充分利用城市现有一、二级医院及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疗机构和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机构等资源,发展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充分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服务中的作用。加强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中医院建设,组织开展中医药防治疑难疾病的联合攻关。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采取扶持中医药发展政策,促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建立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制度。发达地区要加强对口支援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城市大医院要与县级医院建立长期稳定的对口支援和合作制度,采取临床服务、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设备支援等方式,帮助其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六)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共同组成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分别覆盖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农村人口和城乡困难人群。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原则,从重点保障大病起步,逐步向门诊小病延伸,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建立国家、单位、家庭和个人责任明确、分担合理的多渠道筹资机制,实现社会互助共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筹资水平和统筹层次,缩小保障水平差距,最终实现制度框架的基本统一。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快覆盖就业人口,重点解决国有关闭破产企业、困难企业等职工和退休人员,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问题;2009年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重视解决老人、残疾人和儿童的基本医疗保险问题;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提高政府补助水平,适当增加农民缴费,提高保障能力;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对困难人群参保及其难以负担的医疗费用提供补助,筑牢医疗保障底线。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鼓励工会等社会团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医疗互助活动。鼓励和引导各类组织和个人发展社会慈善医疗救助。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以城乡流动的农民工为重点积极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以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为重点改进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妥善解决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问题。签订劳动合同并与企业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要按照国家规定明确用人单位缴费责任,将其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其他农民工根据实际情况,参加户籍所在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务工所在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适应不同需要的健康保险产品,简化理赔手续,方便群众,满足多样化的健康需求。鼓励企业和个人通过参加商业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解决基本医疗保障之外的需求。在确保基金安全和有效监管的前提下,积极提倡以政府购买医疗保障服务的方式,探索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七)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加快建立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用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中央政府统一制定和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按照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的原则,结合我国用药特点,参照国际经验,合理确定品种和数量。建立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保障体系,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基本药物实行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减少中间环节,保障群众基本用药。国家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在指导价格内,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招标情况确定本地区的统一采购价格。规范基本药物使用,制定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并确定使用比例。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物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规范药品生产流通。完善医药产业发展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严格市场准入和药品注册审批,大力规范和整顿生产流通秩序,推动医药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医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药品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促进药品生产、流通企业的整合。建立便民惠农的农村药品供应网。完善药品储备制度。支持用量小的特殊用药、急救用药生产。规范药品采购,坚决治理医药购销中的商业贿赂。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建立药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
2023-09-06 17:55:101

论述我国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思路及财政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重点工作

卫生医疗事业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随着SARS疫情的暴发和“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的凸现,近年来,我国卫生医疗体制改革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如何进一步深化我国卫生医疗体制改革,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需要我们在认真总结国内外卫生医疗改革与发展既有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理清新时期改革的基本思路,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一般来说,卫生医疗主要包括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两大层面。从国际实践和我国实际出发,本文将从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供给方面)、医疗保障(医疗需求方面)三个角度对卫生医疗体制改革进行阐述。
2023-09-06 17:55:291

医疗保险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作用

医保在医改中的基础性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医保的性质决定医改的性质,医保的保险属性决定了医改必须引入市场机制;二、医保是医疗服务价格机制形成的基础,医改中必须坚持充分发挥医保的谈判功能;三、医保为医改提供物质基础,必须保持医保基金的可持续性。医保为医改奠定物质基础,首先强调的是物质基础的合理性,要坚决反对对医保物质基础的不合理要求,其次强调的是医保的物质基础性作用要可持续,不能片面地提出增强医保的物质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医保的基础性作用不等于兜底责任。自从《“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首次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全民基本医保的基础性作用”“医保的基础性作用”在政策文件中多次出现,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16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6〕43号)、《关于积极推动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6〕56号)、《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等均提出要发挥医保在医改中的基础性作用。全民医保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既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药卫生体制的重要内容,所以无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在推进“健康中国”战略中,都具有重要的制度功能和基础性作用(王东进,2015)。但是如何发挥基础性作用,理论与实践中众说纷纭,其中不乏误解之处。本文旨在修正相关的错误认识,并提出对医保在医改中基础性作用的三大见解。医保的性质决定医改的性质我国现代医疗保险制度自建立之初,就是社会保险,不是社会福利。《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明确提出,“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即要“建立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求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3号)提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而互助共济、分散风险正是保险制度的内在要求。因此,从概念上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应是保险制度而不是福利制度。《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7〕20号)也提出要“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保的性质决定了医改的性质,医保的方向决定了医改的方向。医保的保险属性决定了医改必须引入市场机制,要充分发挥市场在医疗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能走计划经济回头路。我们强调鼓励和允许各地对医改进行积极探索,但所有探索都不能动摇医保保险属性的基本前提,都不能违背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医改实践中曾出现过第三方付费与“一手托两家”的争论,其实质是选择市场机制还是计划经济模式。发挥医保在医改中的基础性作用,就是要充分发挥第三方付费机制的作用,而不是“一手托两家”。有人或许会对此提出疑问,认为新医改方案中提出了“强化政府责任与投入”的要求,强化第三方付费机制是否与“强化政府责任与投入”的要求相违背呢?第三方付费并不是否定政府责任,而是强调应该通过引入市场机制,通过第三方付费的方式补贴医疗保险的需求方,而一手托两家,通过直接补贴医疗机构,让医疗机构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则是走计划经济老路。医保是形成医疗服务、药品价格机制的基础在医疗领域,医疗服务、药品价格机制应该由买卖双方相互谈判形成,而不是由政府拍脑袋决定。充分发挥医保在医改中的基础性作用,就是要充分发挥医保作为需求方代表的谈判功能,通过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厂商等谈判,为合理的医疗服务、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奠定基础。谈判功能是医保的基本功能之一。从理论上讲,医保作为需求大户,应该具有较强的谈判能力和威慑力,能够起到有效规范和约束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厂商行为的作用。但实践中,医保的谈判功能未能发挥作用。原因有很多,如当前医保经办机构与医保行政主管部门管办不分,医保经办机构不是独立的法人主体,缺乏主动搜索相关医疗信息控制医疗费用的动力。但根本原因在于医疗服务、药品价格不是由买卖双方相互谈判形成的,而是由政府定价决定的。作为需求大户的医保,未能参与到医疗服务、药品价格的形成过程中。充分发挥医保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坚持发挥医保的谈判功能,加强医保谈判实力和谈判能力建设。为此,必须要:(1)改变职工医保、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各自为战的局面,加大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整合力度,提升基本医疗保险的整体效能。(2)积极推进医疗机构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医保经办机构与医保行政主管部门的“管办分开”,强化医疗领域相关市场主体的独立法人地位,强化独立法人自负盈亏的约束机制。医保机构只有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强调医保机构的控费责任才能不会成为一句空话,医保机构也才有动力主动的搜集相关信息,约束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厂商的行为,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3)改变医疗服务、药品的政府定价机制,改变过去买单方与点菜方分离的状态,积极探索医保机构直接参与医疗服务、药品定价的谈判模式,形成医保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厂商谈判决定的价格形成机制。医保为医改提供物质基础医保为医改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据相关资料显示,2011年,由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医疗费已达6140亿元,参保人员的医疗总费用占医疗机构全部业务收入的60%-70%,部分地区甚至高达90%(王东进,2012)。医保基金已经成为医疗机构的最大付费方。医疗保险的运行状况和医疗保险基金的稳健性,直接关系医改成败,影响医改方向。如果医疗保险基金出现崩盘的危险,整个医改就会停顿,甚至会走回头路。因此,发挥医保在医改中的基础性作用,就是要确保医保基金稳定运行,保证基金不出险。实践中,有种错误观点认为医改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医保的物质基础不牢;医改要取得成功,就要筑牢医保的物质基础,提高医保的报销比例。事实上,医保的报销比例已经达到70%-80%,部分地区甚至高达90%。过高的报销比例已经严重影响医保基金安全,医保基金结余不足或当期收不抵支的现象已经越来越严重,这对医保健康可持续产生严重影响。还有种错误观点认为,为推进分级诊疗,应该进一步改革医保付费机制,提高基层就诊时医保的报销比例。事实上,分级诊疗制度一直未能建立,其根本在于医疗资源配置出现问题,行政对医疗资源的管控导致医疗机构大的越来越大、强的越来越强。如在卫计委严令限制医院病床数量的情况下,号称全球最大医院的郑大一附院今年仍新增了3000张床位。行政管控的结果是基层医疗机构逐渐被掏空。中央层面一直在强调强基层,但基层依然羸弱、没有好医生。这不是因为医保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不够,而是因为行政的过度管控,多点执业、管办分开一直没有做好。医保为医改奠定物质基础,首先强调的是物质基础的合理性,要坚决反对对医保物质基础的不合理要求,其次强调的是医保的物质基础性作用要可持续,不能片面地提出增强医保的物质基础。为此,一要确定合理的报销比例,考虑到保险与激励的矛盾,国际经验表明75%的报销比例能够较好地协调保险与激励的关系;二要设计合理的起付线、封顶线和费用支付方式,要认识到医保的基础性作用,不等于医保的无限责任,医保不能也没有能力承担所有医疗费用。医保的性质决定医改的性质实践中,有种观点把基础性作用与兜底责任混为一谈,认为应该强化医保的兜底责任,尤其是在因病致贫问题上,应该进一步提高医保报销比例、降低医保的起付线、提高最高支付限额,建立大病保险制度解决大病导致的因病致贫问题。基本医疗保险是保险而不是救助或福利,是一种分散疾病带来的财务损失风险的机制,而不是消除贫困的制度。基本医疗保险讲责任分担,即个人在筹资和医疗费用上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使参保人有节约医保基金的经济动力。设置医保的起付标准、报销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就是落实责任分担的具体政策措施。而且,起付标准不是越低越好,报销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也不是越高越好,否则,难免会失去节约基金资源的动力,甚至导致浪费。基础性作用与兜底责任不同,不能混为一谈。虽然保基本和兜底线通常一起使用,但二者属于不同的范畴:保基本属于基本医疗保险的范畴,兜底线属于医疗救助的范畴;基本医疗保险只能够保基本,不能也没有能力兜底线。现实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大量出现,原因不在于基本医疗保险保基本功能没有发挥好,而是医疗救助兜底线能力不强。民政部门管理的医疗救助项目,本应承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兜底责任。然而,财政投入杯水车薪,使得这种兜底功能远远未能发挥出来。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政府应该加大医疗救助等社会救助的兜底线能力建设,而非一味强调医疗保险的保基本作用。总之,正确理解医保在医改中的基础性作用,要求既不能贬低该作用,也不能夸大该作用,更不能在争权时贬低医保的基础性作用,在诿责时刻意夸大医保基础性作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夸大医保基础性作用的倾向。以分级诊疗为例,有种观点把分级诊疗制度没有建立归结为医保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发挥好,归结为医保的指挥棒没有发挥作用。实际上,医保的指挥棒能够发挥作用,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密切的关系,取决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进程。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2023-09-06 17:55:381

医改是从哪一年开始的

法律分析:对于中国城市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来说,其发展大体上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94年。第二阶段是从1994年后的制度创新阶段。法律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第二条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必须立足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正确的改革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医药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改革方案设计、卫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则,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坚持立足国情,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坚持从基本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总结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准确把握医药卫生发展规律和主要矛盾;坚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充分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作用;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发挥地方积极性,探索建立符合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加强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促进公平公正。同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促进有序竞争机制的形成,提高医疗卫生运行效率、服务水平和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坚持统筹兼顾,把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与完善制度体系结合起来。从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兼顾供给方和需求方等各方利益,注重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的结合,正确处理政府、卫生机构、医药企业、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既着眼长远,创新体制机制,又立足当前,着力解决医药卫生事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既注重整体设计,明确总体改革方向目标和基本框架,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2023-09-06 17:55:471

速求关于“医疗保健制度改革”的3000字论文

参考一下,然后再加上一点个人的看法和身边的例子就可以了哦,祝你成功!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党的十七大对今后一个时期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方针作了明确阐述,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提出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标志着我国将进入世界上实施全民保健的国家行列。 报告强调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卫生战线的具体体现,为我国即将全面展开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今后卫生工作指明了方向,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卫生工作的高度重视。报告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为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强调了医疗与百姓生活的密切关系。明确提出建立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总目标,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实际,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党和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高度关注,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最重要的当属医疗体制改革问题。当前,政府正在集思广益,多方征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综观多年有关卫生改革的讨论,对于其中共识的部分,在改革方案中比较容易确定,而医改难点问题如何解决,则是决定医改方案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因此,值得我们关注并加以正确处理和解决。 一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设计问题。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个渐进的、连续的过程,涉及到医疗体制、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医疗保险等问题。因此,可分为若干阶段。设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首先要确定好宏观的改革框架,明确改革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从而分阶段实施改革,逐渐趋近目标。另外,设计改革目标要量力而行,各级政府承担公民医疗卫生保障的能力有限,特别是贫困地区,让政府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医疗卫生事业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二是政府的投入与职责问题。政府对人民健康的责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建立保障居民健康的卫生政策;通过各种形式的经费投入,提高居民对基本卫生服务的利用能力。其中第二个方面更为关键。因此,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卫生的投入,通过供方补偿即对卫生机构的经费投入与需方补偿即保障制度建设相结合的方式,保障全体居民健康的需要。根据贵州省的实际情况,政府在维护居民健康时,在资金投入上必须既要补贴需方,也要补贴供方,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公平性,且易控制费用。 三是建立全民保障体系问题。十七大报告提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和卫生服务,内容非常丰富。第一,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如果到2020年,就要覆盖15亿人,将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工程和艰巨的任务。第二,“享有”,一是“享”,即让所有居民都得到服务;二是“有”,基本医疗和卫生服务成为民众的一项重要权益。第三,服务包括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二者不可偏废,不可顾此失彼。 目前,社会各界对“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给予高度关注。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也就是要保证全体居民基本卫生服务的需要,促进健康和卫生服务的公平性。但是,如何才能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除了通过增加政府投入,建立基本卫生保健制度,还需要有医疗保险制度作保障。通过医疗保险制度,分摊居民的疾病经济负担,提高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能力。在目前的经济和卫生发展现状下,“看病贵”问题的解决,医疗保险是重要的手段之一。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的目标,也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现实生活中人们已感受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已拉大。政府要促进医疗卫生领域的社会公平,只能在再分配中建立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确保所有的社会成员平等享受基本医疗服务。建立具有强制性的全民健康保障制度,是卫生改革的远期目标。中期目标是建立全民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比较公平地解决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问题。近期目标是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城市大病救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行并推广城镇非从业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达到全民覆盖。在政府举办全民健康保障制度的同时,可鼓励社会举办商业医疗保险,以满足公民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同时促进公立医疗保险机构服务水平的提高。四是公立医院的改革问题。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医院作为卫生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承担起为社会和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职责和义务。但关键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宏观政策应该如何对公立、民营、合资、股份制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医院系统进行科学的定位,并为之搭建起一个公平、合理、互补的发展平台,进而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 公立医院的改革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及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紧密相连,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思路。关键的问题在于医院筹资机制怎么改,政府管多少及怎么管。现在全国有近两万家医院,95%是政府开办的,但政府又拿不出足够的钱对其进行投入,转出一部分到社会上去,势在必然。目前,应当根据区域卫生规划中的基本医疗需要,确定一定数量的医院由政府举办,其余交由社会去办。公立医院的资产属于人民,本不应以营利为目标。 目前,由于政府财政投入不能完全满足公立医院的开支,医院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各项经营性服务项目成为了医院成长和医务人员工资福利的主要来源。避免由于公立医院的趋利性所带来的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和群众就医困难的问题,是政府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目的。公立医院改革的成功离不开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的支持。政府的卫生投入、医疗机构预算补偿政策、药品政策和医保政策、健全的法律体系和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都将对改革的开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五是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执业行为问题。建立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都是为了向城乡居民提供基本的健康保护,但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近年来,城市居民工资水平不断上涨,人均职工医保基金大幅度上升,新农合的基金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实施结果是,城镇职工医保对参保人员的医药费补偿比例基本没有增加,医保基金显得入不敷出。新农合的医药费用补偿比例也没明显增长。 据了解,2005年全国人均最低筹资30元,平均住院实际补偿比为20%左右,2006年最低筹资50元,平均住院实际补偿比约28%,远低于筹资额增长幅度。究其原因,医疗费用水平快速上涨是主要因素。医疗费用的上涨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筹资水平增长的作用。导致医药费用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医疗机构的不规范行为,如过度提供医疗服务、诱导需求等。对此,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制定有效措施,规范医疗机构的行为,促进医疗机构的合理服务、规范服务,引导居民合理利用卫生服务,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上涨,提高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如通过预付包干,激励医疗机构主动规范行为;通过补偿政策的制定,引导居民更多地利用基层和社区卫生服务。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涉及许多方面的利益调整,必须统一卫生改革对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性的认识,由政府强力协调各方,解决各种难点问题。同时,政府要紧抓改革的主导权,及时纠正改革中出现的偏差,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实现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2023-09-06 17:55:581

多少年提出医卫体制深化改革

2009年提出医卫体制深化改革。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法律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第一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
2023-09-06 17:56:051

物理通报终审说不易刊登,可以发邮件咨询原因吗

来稿要求: 1 投稿前,请先阅读我刊,明确我刊的办刊宗旨、用稿范围、栏目设置等,避免盲目投稿。 2 来稿请用word格式以附件形式上传。文章中请注明单位地址、邮编、电子信箱、手机号码,以便我们与您及时沟通与联系。稿件的处理进度会及时在《中学物理教学参考》博客上面公布。 3 审稿分为初审、复审、终审,一般为三个月,三审的结果会及时在《中学物理教学参考》博客上公布。 4 上半月投稿请不要同时投在两个邮箱,每个邮箱请不要反复投同样的稿件。收到系统自动回复为投稿成功。 5 本刊严禁一稿多投,我们会尽量缩短审稿时间,尽快给您回复。 地址: 西安市长安路199号陕西师范大学内,邮编: 710062 。
2023-09-06 17:48:091

北京开启官方补课服务,参与教师每学期最高多拿5万元

北京开启官方补课服务,参与教师每学期最高多拿5万元   北京开启官方补课服务,参与教师每学期最高多拿5万元,对于教师激励上,在线辅导以分钟为单位,不足1分钟的部分不计入积分。北京开启官方补课服务,参与教师每学期最高多拿5万元。   北京开启官方补课服务,参与教师每学期最高多拿5万元1   北京市“双减”再放大招。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数量的同时,北京加大了官方个性化辅导的供给。   近日,北京市教委发布《北京市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计划(试行)》(下称“《计划》”)。《计划》中明确提出,北京市建设教师在线辅导云平台,由公办学校名师为学生提供免费的一对一实时在线辅导、一对多实时在线辅导(互动课堂)、问答中心以及微课学习四种形式在线辅导,教师和学生实行实名统一认证。   根据《计划》实施步骤,从2022年起,除节假日和寒暑假外,周一至周五每天18时至21时,北京市所有初中学生都可享受在线辅导服务,辅导学科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等9门。   这将直接与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正面竞争。“双减”让学校重回教育主阵地,北京市开放辅导连同课后服务一起,将满足学生的答疑辅导刚需。   另根据该《计划》,参与教师每学期最多可以获得5万元奖金。对于公立学校教师来说,他们会如何选择?    官方补课推向全市    提供四种形式在线辅导   据北京市人民政的府网站消息,近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发布关于印发《北京市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计划(试行)》(以下简称《计划》)的通知。   辅导学科为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辅导时间为校历规定的每个学期周一到周五的18:00-21:00(原则上不含节假日和寒暑假)。   辅导方式上,《计划》显示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   1、一对一实时在线辅导,单次辅导时长不超过30分钟;   2、一对多实时在线辅导(互动课堂),单次辅导时长不超过30分钟,教师连续两次开课间隔不能少于10分钟;   3、问答中心,学生用文字、图片等方式描述问题进行开放提问;   4、微课学习,教师可以将代表自己教学特长的微课上传到云平台,学生可以自由浏览、学习。   值得注意的是,开放辅导也遵守了“双减”政策。以往,开放辅导的时间是周一至周五18:00—22:00,双休日及法定节假日8:00—22:00。目前,辅导时间则限定在周一到周五的18:00-21:00(原则上不含节假日和寒暑假)。此外,为保障学生学习效果和保护学生视力,平台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合理控制学生连续线上辅导时间。   开放辅导的最大特色是公立学校名师免费辅导。《计划》明确提出,在线辅导将招募北京市中学和教师研修机构在职在岗的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根据实施情况适时拓展到部分有资质的校外教育机构学科教师、高校或社会各界知名专家。   据央广网,北京海淀区的中学生家长张先生也对记者表示,有专业职称的教师来进行在线辅导,既让人放心,也能减轻家长的负担,同时他也更关心,能否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开展不同类别的在线辅导。   张先生说:“每一科还是要分出一个层次的,让不同的学生进不同的‘教室"。因为现在各学校的教学进度、教学方式等各个方面都不同,希望在线辅导的针对性能够更强一点,让基础差一点的学生能够把基础补上来,中等的学生能够学扎实再提高,有能力的学生再加深一点。”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也指出,关键还是要看在线辅导的效能和效果,能不能适应不同学生个性化的需要,这也将是新的挑战,是在线辅导云平台能否深入推广的关键因素。   此外,免费辅导意味着财政需要加大投入。北京市政府官网今年10月一则消息称,朝阳区财政拨付29.25万元,主要用于2020年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计划教师辅导费。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不过,一名参与了开放辅导计划运营人士告诉记者,北京市开放辅导惠及大量初中生之外,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或学生上线时间不匹配,导致空等问题;学生恶意评价辅导教师,引发不满和投诉;有的学生把作业提交辅导获得答案等。    “难以顾及家庭”,物质激励:    官方补课教师每学期或可多挣5万元   “双减”压减了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数量,但开展课后服务和开放辅导,却让学校教师的工作量增加了。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新教育研究院院长、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原校长李镇西不久前开展了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6653名中小学教师的问卷调查,他在问卷中提问:你所在学校课后服务一般由哪些老师承担?   结果显示,56.53%由语数英老师承担,54.04%由所有学科老师承担。   而对“双减”给教师的工作带来哪些变化的回答显示,82.92%的教师选择工作时间延长,77.3%的教师选择工作压力增大,75.32%的教师选择工作强度变大。   有的老师留言称,“难以顾及家庭,自己的孩子都没法照顾,家庭矛盾,……影响到个人生活了,开始不爱这份工作了。”还有的老师留言称,“工作纸质留痕更多,从早自习到晚自习结束教室全程高清监控,工作机械化。”   教师切身利益是否得到保证是该《计划》能否做好的重要一环。例如辅导都在晚上进行,那么,教师的休息权能否得到保障?   北京开放辅导计划为参与教师提供了物质激励。学生每次被辅导后要根据自己实际在线学习的情况(学习时长和学习的实际获得等)在云平台上按要求支付在线教师积分。   在线辅导以分钟为单位,不足1分钟的部分不计入积分。另外,上述四种辅导方式均有单独的积分结算方式,同时部分积分还与学生评价有关。以一对一辅导为例,每位教师一小时辅导工作量在12-16个积分之间,其中包括6个积分的辅导时长激励和6-10个积分的辅导绩效。   教师每学期绩效积分上限为5000分,按照每个积分10元计算辅导劳务费。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一位老师每学期能拿满5000积分,将额外收入50000元。   另外,在线辅导计划试行结束后,依据在线教师获取积分的数量、辅导质量等指标综合评选北京市在线辅导 星级教师 ;教师参与项目情况,还将作为任期内履职的重要参考,也将作为后续各级 骨干教师评选的参考条件之一 。市级协调小组办公室每学年对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单位进行表扬。参与辅导的教师和学生均可在学期结束后下载电子证书。   据21世纪经济报道,除了北京,上海等地也组织了公立学校教师为学生答疑辅导,但上述参与了开放辅导计划运营人士介绍,参与的学生人数、频次并不算多。   “有的校长担心开放辅导是一种变相、隐形的师资流失,不支持甚至反对本校教师参与辅导,有的老师担心开放辅导和自己的教学不匹配,对本班学生参与辅导持旁观甚至反对态度。”他说。    有人质疑:这会不会演变成集体补课?   有媒体评论称,北京推“骨干教师在线辅导”消息一出,立刻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质疑:这会不会演变成集体补课?   其实,仔细阅读《计划》的内容,就知道无需如此担忧了。计划规定,辅导时间集中在周一到周五晚上,单次辅导时长不超过30分钟,平台还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合理控制学生连续线上辅导时间……在如此严格的管控之下,在线辅导很难演变成过去那种补课或校外培训模式。   相反,人们更应该担心的,可能是能不能抢到课的问题。有家长在看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表示:现在就想报名!而从供给方面来说,因为必须是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才能报名参加,还要通过校、区、市三级审核才能进行辅导,所以很可能会出现资源稀缺、需要“拼手速抢课”的情况。   那么,组织骨干教师在线辅导学生,是否与国家“双减”政策相冲突?并不会。一方面,“双减”减的是什么?是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其中,“过重”是一个不能忽略的关键词。归根结底,学习仍然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掌握程度不一样,那么,就必然会存在答疑解惑、查漏补缺等需求。这些需求如果在校内得不到满足,就必然会延伸到校外。这也是近几年课外培训火爆的原因之一。而由教育主管部门推出、骨干在职教师提供服务的在线辅导云平台,显然更了解学生的需求,也更能有效控制学习时间和强度,有望更好地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   另一方面,在线辅导将招募本市中学和教师研修机构在职在岗的`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根据实施情况适时拓展到部分有资质的校外教育机构学科教师、高校或社会各界知名专家。这些都是优质教育资源。在线云平台的建设,实际上是把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并充分利用起来,并通过线上的形式,全面铺开,惠及更多学生,是教育资源均衡化的一种举措。   因此,总而言之,由政府统筹资金建设的在线辅导云平台,对本地所有学生都是利好,可以说是官方发福利了。   北京开启官方补课服务,参与教师每学期最高多拿5万元2   当校外教培机构纷纷关停之际,北京市再放大招,让公办学校老师们为学生补课,而且还是免费的!简直就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不仅如此,老师也不再是“免费劳动力”,每个学期还可以享受高额激励金,真是两全其美之策。   北京开启“官方补课”模式,为学生免费辅导,老师每学期多挣5万元   虽然校外学科培训机构纷纷被“斩下马”,但学生的补课需求却有增无减,面对家长的无奈哭诉,北京市加大官方辅导的供给。   简单来说,就是让公办学校的名师为学生提供一对一、一对多在线辅导,来满足学生答疑解惑的刚性需求。   这样的辅导模式同样遵循官方时间安排,限定在周一到周五的18点到21点,不包含法定假日和寒暑假。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模式直接和校外辅导机构形成正面对抗,但老师也不再是呼之即来的“免费劳动力”。参加补课的老师,每学期都可以多挣5万元,这对于他们而言,无疑是一笔巨款。   其实,早在2016年北京就开启了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计划(简称“开放辅导”),起初只是面对一个区的初中生,后来逐渐慢慢拓展范围,今年决定面向全市所有初中生。   开放辅导最大的特色就是由“公立学校名师”免费辅导,均是中级及以上职称的老师,师资力量很雄厚。辅导学科包含语数英、政史地、理化生,非常全面。   面对这样的政策调整,家长可是喜大普奔,没有校外培训,但是有公办名师指导,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最关键还是免费辅导,这样的优质教师资源真是求之不得。   网友也纷纷表示羡慕,果然是北京市,教育政策永远引领潮流,多希望可以全国推广,让更多学生感受到“官方补课”的利好。   在学生、家长拍手称赞之际,我们更应该关注教师群体。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学生减负意味着教师增负,开放辅导意味着老师们工作时间延长,怎样安抚教师情绪、减缓工作压力更是重中之重。   在一份调查报告中显示,双减之后,82%的老师工作时间延长,77%的老师工作压力增大,75%的老师工作强度变大。   “难以兼顾家庭、影响个人生活”是不少人的抱怨之词,可见,让老师们劳有所得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为此,在开放辅导模式中,官方为老师提供奖励补贴,每位老师每学期最多可以获得5万块钱的激励金。   如果按照最高标准执行,一位教师一年可以收获将近十万块钱的激励金,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吸引力,老师们再也不是苦情的“免费劳动力”。   北京开启“官方补课”模式,让家长感受到新形式带来的欣喜,曾经因为痛失补课班的孩子们,立马精神抖擞。老师们辛苦付出,也终于看见回报。   不过也有专业人士指出,官方补课初衷虽好,但仍然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比如这项政策是否具有可推广性?毕竟不是所有地区有足够的经济能力。   其次,教师资源紧张也是难以避开的话题,公办在编老师本就有“限额”,让他们提供这项服务,无疑增加工作压力,提供的补贴能否弥补老师的付出?   还有家长对于在线辅导的教学质量存疑,部分老师担心开放辅导会和自己所授科目不匹配……   总而言之,“官方补课”还有很多亟待完善的地方,需要在发展过程中实现自我蜕变,也需要家长、老师的全面配合,为孩子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服务。   北京开启官方补课服务,参与教师每学期最高多拿5万元3   据北京市人民政府的网站消息,近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发布关于印发《北京市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计划(试行)》(以下简称《计划》)的通知。   《计划》显示,通过搭建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管理服务平台,鼓励中学教师发挥自身教育特长和优势,自主开放教学资源,提供多种形式的在线辅导服务,供全市中学学生按需选择适合的教师开展在线学习,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强基础、补短板、提能力。   《计划》披露,根据实施步骤,2021年上半年面向通州、延庆、怀柔、密云、平谷、房山、门头沟、大兴和经开区的初中学生开放,2021下半年和2022年拓展到全市所有初中学生。辅导学科为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辅导时间为校历规定的每个学期周一到周五的18:00-21:00(原则上不含节假日和寒暑假)。   辅导方式上,《计划》显示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一对一实时在线辅导,单次辅导时长不超过30分钟;一对多实时在线辅导(互动课堂),单次辅导时长不超过30分钟,教师连续两次开课间隔不能少于10分钟;问答中心,学生用文字、图片等方式描述问题进行开放提问;微课学习,教师可以将代表自己教学特长的微课上传到云平台,学生可以自由浏览、学习。   对于教师激励上,学生每次被辅导后要根据自己实际在线学习的情况(学习时长和学习的实际获得等)在云平台上按要求支付在线教师积分。在线辅导以分钟为单位,不足1分钟的部分不计入积分。另外,上述四种辅导方式均有单独的积分结算方式。《计划》显示,教师每学期绩效积分上限为5000分,按照每个积分10元计算辅导劳务费。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一位老师每学期能拿满5000积分,将额外收入50000元。
2023-09-06 17:48:091

会计关键绩效指标有哪些

(一)KPI是关键业绩指标,不是目标,但可以借此确定目标:1.KPI是反映一个部门或员工关键业绩贡献的评价指标,即衡量业绩贡献的多少,从另一个角度看,是衡量目标实现的程度。2.公司阶段性目标或工作中的重点不同,相应各个部门的目标也随之发生变化,在阶段性业绩的衡量上重点也不同,因此关键业绩指标KPI存在阶段性、可变性或权重的可变性。3.涉及到职位的员工业绩指标不一定是从部门KPI直接分解得到的,越到基层部门KPI就越难与职位直接相联,但是应对部门关键业绩指标有贡献,不同职位的业绩指标的权重也要根据部门的阶段性目标而变化。4.一旦各部门或职位的KPI明确后,相应的工作重点即阶段性关键的业绩贡献也就能够明确,结合所在部门的工作目标,每个人的工作重点也就是清楚的,即每个人对所在部门的目标完成所做的关键业绩贡献也就十分清楚了,避免了一些无效的,对目标达成没有意义的工作。5.部门管理者给下属制定目标的依据来自部门的KPI,部门的KPI来自公司的KPI.这样保证每个职位都朝公司蟮淖芴迥勘攴⒄埂?br>(二)绩效考核与绩效改进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循环的一个环节,KPI是基础性依据:1.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循环中的一个环节,绩效考核要实现两个目的:一是绩效改进,二是价值评价。面向绩效改进的考核重点是问题的解决及方法的改进,从而实现绩效的改进。2.绩效管理最重要的是让员工明白公司对他的要求是什么,他将如何开展工作和改进工作;主管也要清楚公司对他的要求,对他所在部门的要求,即了解部门的KPI是什么,同时主管要了解员工的素质,以便有针对性的分配工作和制定目标。(三)通过KPI的讨论,通过沟通,明确部门目标与员工目标的一致性经理在工作过程中与下属不断沟通、不断辅导与帮助下属,记录员工的工作数据或事实依据,保证目标达成的一致性,这比考核本身更重要。(四)评价员工的绩效改进情况及绩效结果,KPI是基础性依据,它提供评价的方向、数据及事实依据(五)定量的KPI可以通过数据来体现,定性的KPI则需通过对事实的描述来体现
2023-09-06 17:48:101

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有哪些

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有哪些怎么写好?很多注册公司的朋友不知怎么写才规范,实际上填写公司经营范围并不难,我们可以参考优秀的同行公司来写,再结合自己经营的产品做一下修改即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有哪些,有简短的也有丰富的,仅供参考。模板示例1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专业承包、劳务分包;零售建筑材料、玻璃制品、化工产品(不含危险化学品及易制毒品)、电线电缆、仪器仪表、专用设备、通用设备。(领取本执照后,应到区县住建委(房管局)取得行政许可。;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模板示例2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生产、加工:装饰材料、建筑五金。批发、零售:装饰材料,建筑五金。模板示例3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批发、零售:建筑材料,装饰材料,防水材料、钢材;服务: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咨询。(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模板示例4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销售建筑材料、装饰材料、不锈钢制品、金属材料、玻璃制品、化工产品、消防器材、水暖器材、文化用品;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仓储服务(未列入相关专项规划的建筑面积在1万平方米(含)以上的物流仓储设施除外);委托加工金属制品;承办展览展示;会议服务;保洁服务;技术开发;家居装饰及设计;专业承包;劳务分包;园林绿化工程。(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模板示例5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新型地坪材料的销售、技术服务;环氧地坪工程;交通设施、塑胶跑道、建材、陶瓷、防水材料、防腐保温材料的销售、技术服务;钢材的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模板示例6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园林绿化工程;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凭资质证书经营);林业技术咨询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模板示例7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环保技术研发及咨询、环保工程、环保新材料、混凝土外加剂、预拌砂浆生产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模板示例8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建材销售。模板示例9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建筑装潢材料生产、加工、销售及水电安装。(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模板示例10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水泥制品、纤维水泥平板制品制造、销售;复合墙体安装;loft楼板制作安装;钢结构制作安装。(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模板示例11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门窗加工制造;建筑安装工程;机电设备(除特种)安装及批发零售;保温材料、塑料制品、电子元件、五金配件、门帘批发零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模板示例12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批发:建筑装饰材料,五金机电及配件(除九座及九座以下乘用车),门窗,金属材料(不含稀贵金属),电子产品,汽车配件;劳务服务(不含境外劳务和咨询);建筑工程施工;室内外装饰装潢设计、施工;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道安装(不含特种设备);房屋修缮;保洁服务(不含高空作业)。(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模板示例13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煤矸石空心砖、多孔砖生产、销售。模板示例14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生产、销售:保温砌块;销售:保温材料、建筑材料、装饰材料(以上均不含危险品)。(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模板示例15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新型轻质节能实心墙板、水泥预制件的研发、制造、销售;新型墙砖材料、建筑装饰材料的销售。(依法须经审批的项目,经相关部门审批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模板示例16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研发、销售、安装:钢结构房屋;钢结构工程及施工;智能钢结构建筑设计、研发、安装;销售: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化工原料(不含危险化学品)。(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模板示例17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生产、销售:耐磨地坪材料;销售:建筑材料;建筑工程施工。(以上均不含法律法规及国务院规定的前置审批和禁止、限制经营项目,需环评审批的须经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运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模板示例18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销售建材、化工产品(不含危险化学品)、五金交电、机械设备、电子产品、针纺织品、日用品、工艺品、文具用品、体育用品;家居装饰及设计;技术推广服务;展览服务;组织文化艺术交流(不含演出)。(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模板示例19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施工总承包;劳务分包;专业承包;批发建材;销售五金交电(不含电动自行车)、金属材料、日用品、服装、电子产品、工艺品、机械设备、装饰材料、化工产品(不含危险化学品)、家具、体育用品、防水材料、保温材料;技术开发;技术咨询(中介除外);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家居装饰设计;家庭劳务服务;安装、维修门窗、机械设备。(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模板示例20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建筑用玻璃制品销售;门窗制造、加工、销售;建筑幕墙工程施工(涉及资质的凭资质证书经营)模板示例21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生产轻质建筑材料(砂石及其制品除外)、防水材料、保温材料;销售装饰材料、金属材料(铁合金除外)、玻璃制品、家具、五金、汽车配件、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仪器仪表、音响设备、电气设备、机械设备、电子产品、化工产品(一类易制毒化学品及化学危险品除外)、袋装水泥、服装、日用百货。(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模板示例22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水磨石、墙砖、地砖的制作与销售;钢材销售;建筑工程施工;水磨石砖的生产制作与现场施工;耐磨地坪、环氧地坪、固化地坪现场制作施工;人造玉石件的生产、销售与施工;房屋及大型公共场所的装修与施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模板示例23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石膏建材、膨胀剂、排气管道、预拌砂浆、现浇石膏复合内隔墙板加工;混凝土外加剂、外墙保温、防腐、耐火材料的销售及施工。模板示例24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煤矸石空心砖的生产、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模板示例25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水泥方砖、粉石灰粉、陶粒制品、机加工、编织带、水泥销售。模板示例26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塑料制品生产技术的研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聚乙烯管道及管件、五金配件、钢管及管件、排水系统、雨水回收系统、塑料检查井、污水处理设备制造、加工、销售;机电设备安装(凭有效的资质证书经营);新型预制装配式建筑构件、抗震产品、综合支吊架、检测设备及相关软件的技术研发、制造、销售;机电工程施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模板示例27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加工、销售:新型墙体材料、轻质隔墙板、防火门、井盖、建筑材料(陶瓷制品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模板示例28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粉煤灰制品的生产、研发、销售;建材、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砖、蒸压加气混凝土板、蒸压加气粉煤灰砖的批发、零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模板示例29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建材销售(除危险品)。模板示例30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销售,铝合金、水泥制品加工、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模板示例31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加工、销售:艺术陶瓷;批发、零售:地板砖、内墙砖、卫浴、铝型门窗。(以上范围需经许可经营的,须凭许可证经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模板示例32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新型建材、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办公家具、玻璃制品、铝合金材料、五金交电、成品隔断、不锈钢制品、金属材料、机电产品、照明灯具、大理石、瓷砖、板材销售;雕塑、园林景观、室内外装饰工程、水电安装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防水工程设计、施工;建筑铝模设计、安装及保养;电气设备、旋转门、自动门窗、岗亭、自动终端设备的设计、制作、销售、安装、调试、维修及技术服务;道路货物运输(须取得许可或批准后方可经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模板示例33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新型建筑材料研发、生产(限分支机构);建筑材料、五金交电、办公家具、日用百货销售;建筑装饰工程设计、安装、施工;净化工程安装服务;建筑工程造价咨询。(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模板示例34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生产、销售:新型建筑材料、办公玻璃隔断、办公屏风、门、铝合金制品、装饰材料、五金材料(以上项目不含钢铁生产及南海区产业导向目录中禁止类和限制类项目除外);室内外装修装饰工程;装饰设计工程;贸易代理。(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模板示例35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普通货运(有效期以许可证为准);生产销售小型水泥制品、外墙及地面仿真石、外墙砂岩(不含开采)、围栏、雕塑、保温材料、篷布、建筑网、绳子、帐篷、五金制品(不含电镀)、建筑材料、水性涂料(不含危险品),加工销售大理石(不含开采),生产销售安装eps构件,园林设计、施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模板示例36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新型建材、铝合金生产、销售;铝艺、锌钢、护栏制作、安装、销售;建筑安装;五金配件生产、销售;国内贸易;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模板示例37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聚氨酯保温材料、夹克管(pe管)的加工、销售;钢材、五金机电、建筑材料、化工产品(不含危险品)、pe颗粒、pe制品的销售以及进出口业务;防腐保温工程、热力工程。(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模板示例38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许可项目:建设工程施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新型建筑材料、电子产品、服装及辅料、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轻工合成材料、钢材、金属制品、建材、机械设备、钢结构销售;财务咨询;钢结构、机械加工。(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模板示例39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建筑装饰材料、混凝土外加剂、防水保温材料的销售;机械设备租赁。以下限分支机构经营:建筑装饰材料、混凝土外加剂、防水保温材料的加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模板示例40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生产、销售:金属建筑材料、玻璃制品、胶板。(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模板示例41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水性涂料制造(限分支机构);建筑材料的制造(限分支机构);化工产品研发;干粉砂浆建筑材料的生产(限分支机构);水性涂料、建筑材料、干粉砂浆建筑材料的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模板示例42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专业承包;施工总承包;劳务分包;工程勘察设计;技术推广、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开发;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电脑图文设计、制作;承办展览展示;会议服务;销售建筑材料、五金交电、机械设备、化工产品(不含危险化学品)、橡胶制品、塑料制品;零售电气设备、家用电器、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电子产品、文化用品、体育用品(不含弩)、苗木、花卉、玩具;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区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模板示例43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石膏制品加工及销售;建筑、装修、装饰及建材的生产、销售及安装(以上经营项目国家有专项规定的凭许可证、资质证、批文经营)***模板示例44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金属结构制造;金属门窗制造;日用玻璃制品制造;建筑、家具用金属配件制造;金属制日用品制造;模具制造;建材批发;五金、家具及室内装饰材料专门零售;五金产品批发;贸易代理;软件开发;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其他技术推广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模板示例45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石膏、石膏制品的加工、销售;建材销售;塑料包装袋生产、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模板示例46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一般经营项目:新型建材墙体砖、混凝建筑砌块、轻体板、水泥制品、路面砖、草坪砖、异型砖、粉煤灰砖、粉煤灰板材、加气砼砌砖、通风烟道制造、销售,经营本企业自产品及技术的出口业务和本企业所需的机械设备、零配件、原辅材料及技术的进口业务(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以上范围需经许可经营的,须凭许可证经营)。模板示例47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生产销售:圆型模板;销售:平模板、塑胶模板、装饰板材、建材.(以上范围需经许可经营的,须凭许可证经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模板示例48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新型建材的研发、销售;室内外装饰工程施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模板示例49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门窗加工设备、中空玻璃加工设备、复合墙板成型机、轻质隔墙体板成型设备、钢骨架轻型板、钢桁架轻型板、轻质隔墙板、钢边框保温隔热轻型板的生产、销售;建材的销售;新型建材技术开发、转让及咨询服务;新型墙体材料节能技术推广服务;防水工程、防腐保温工程的施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模板示例50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石膏粉、石膏板设备加工、安装、销售;石膏粉、石膏板销售;石膏粉、石膏板生产技术推广、信息咨询服务;机械设备加工、安装、销售;进出口贸易(国家限制、禁止进出口的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2023-09-06 17:48:101

上司让你帮他打卡,面对原则和公司规定,你会怎么做?

其实,我不明白,现在外面不都是指纹打卡机吗?为什么还会有刷卡这样的行为?我上次去面试,面试官问我会不会帮上级打卡,我说不会,然后她就下一个话题了~结果,当然,我没成功
2023-09-06 17:48:086

社会交往的规则

最好不要太接近你女友的闺蜜,因为可能会发生两种情况:她闺蜜不喜欢你,你们会分手;她闺蜜喜欢你,你们还是会分手。10有些事情是要说出来的,不要等着对方去领悟,因为对方不是你,不知道你想要什么,等到最后只能是伤心和失望,尤其是感情。11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2023-09-06 17:48:088

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是什么

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是: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老师介绍如下:老师,是一种职业,指教学生正确知识的人。老师有各种各样的教育类型小学老师、初中老师,高中老师。同时也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学习,和能够给大家带来正确知识,有能力的人。相关节日是9月10日的“教师节”。2016年,中国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数为1578.2万人,其中,普通小学专任教师为578.9万人,初中阶段专任教师为348.8万人,全国幼儿园专任教师数为223.2万人。全国特殊教育专任教师数为5.3万人。全国普通高中老师173万人,全国中专老师为84万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160万人。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学生介绍如下:学生,也叫学子;一般指正在学校、学堂或其他学习地方受教育的人,而在研究机构或工作单位如医院研究所学习的人也称学生,根据学习的不同阶段。学生可以分为:幼儿园学生、小学生、中学生、高等院校学生大学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等。学生是一种身份的名词,具有学籍的人都统称学生。师生关系介绍如下: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而且是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生命意义的具体体现。
2023-09-06 17:48: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