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大部制对政府职能的现实要求有哪些?

2023-09-19 03:35:57
共1条回复
cloudcone

  大部制对政府职能的现实要求如下。

  所谓“大部制”,就是要解决职能的有机统一问题,而不是仅仅把注意力关注在“合”这个问题上。 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制约还在探索过程中,下一步,就是怎样建立相对独立的行政执行系统。 现在的关键是,中央和地方权责划分,以及省与市县权责划分急需界定清楚,否则即使给予充分的探索时间,也不能把原则性东西有效落实。

  要做到政府职能有机统一,有三个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政府治理理念要转变,要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目前,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贫富差距加大、能源资源紧张等新问题,而这些都需要政府转变职能。

  其次,要打破一些部门利益的掣肘。在过去,我国在不同程度上形成的一些部门利益开始影响部门的行为,这在社会上也有一些反映。“大部制”改革就是要各个部门从部门利益影响中摆脱出来,要站在全局来考虑问题。

  第三,要改变一些传统的管理方式。过去,我们的部门习惯于管微观、管项目和审批,现在应该探索怎样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角度出发来进行管理,因此,要从过去注重微观管理向注重宏观管理转变。当然,这也需要一个过程。

  “大部制”绝不仅仅是几个部门的简单的合并,或者说为了“大部制”而“大部制”,更不能把西方国家的“大部制”拿过来照抄照搬。但西方给我们的经验,就是通过“大部制”解决了部门之间协调机制的问题。

  西方“大部制”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从外部协调转为内部协调以后,政府提供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产品能更加一体化,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等职能上也能更好地整合我们的行政资源,进而提高行政效率。

  至于从哪里着手,广大群众哪些方面最需要政府更加有效地提供服务产品,就应该从这些相关部门来入手,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整合很快见效。这就需要加强宏观管理职能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即加强解决民生问题的职能。

  在部门间的交叉职能得以合并以后,如何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我觉得很关键的是合并以后的这些大部门本身,它们怎样搞好其内设机构的协调和整合问题。

  过去部门之间的协调,除了有专门的协调机构以外,实际上我们协调的资源不够。通过“大部制”整合之后,相对来说,内部协调的资源就多一些,比如财政手段、经费手段,可进行一些调整,还有干部任用、干部交流等。

  中央、地方的关系应更多从公共服务上来考虑。过去注重经济总量的中央、地方关系,应该转变成以公共服务为导向的关系,因此,哪些事项属于中央管理,哪些事项属于地方管理,就应该理顺。

  在这个基础上,确定推动以公共财政体制为重点的中央、地方关系,这其中有两个地方需要改善:过去以经济总量来划分,某个地区的GDP越高,返还就越多;专项财政转移支付较多,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较少。应该使中央、地方的财政关系适应中央、地方的事权划分。

  第三,在事权明确、财力配备相适应的情况下,建立中央、地方严格的问责制度。现在我们出了一些事情,却不知道该找谁来负责。

  大部制”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在行政体制方面的一个普遍性做法。实现“大部制”取决于两个重要的前提:

  第一个条件是市场成熟程度。西方一些国家的市场成熟程度比较高,所以在政府剥离职能方面,更多工作他们都是交给市场在做,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这样政府和市场的角色定位就比较清楚。

  第二个条件则取决于社会组织的发达程度。社会组织,包括社会中介、行业协会和商会。社会组织越发达,政府越可以把很多职能交出去。

  我们国家现在提出要逐渐形成“大部制”,也正是因为我们基本上具有了这样两个前提,今后政府能更加从宏观角度进行管理,而把微观的、市场的、社会能做的职能剥离出去。正因如此,“大部制”改革应定位成是政府职能转变的产物。

相关推荐

大农业,大组织,大部制扁平化是什么

大农业、大组织、大部制和扁平化是管理学中的一些概念,具体解释如下:1. 大农业:指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大农业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大、技术含量高、资金投入大、管理复杂。大农业的发展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但也可能带来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2. 大组织:指企业或组织规模化、集中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大组织的特点是组织结构复杂、管理层次多、决策权集中、效率高。大组织的发展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但也可能导致组织僵化、创新能力下降等问题。3. 大部制:指企业或组织内部管理结构的调整,将原来的多层次管理结构转变为少层次、大部制的管理模式。大部制的特点是管理层次少、决策权下放、工作流程简化、效率提高。大部制的发展可以提高企业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但也可能导致管理混乱、责任不明等问题。4. 扁平化:指企业或组织内部管理结构的调整,将原来的多层次管理结构转变为扁平化的管理模式。扁平化的特点是管理层次少、决策权下放、工作流程简化、信息流畅通。扁平化的发展可以提高企业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但也可能导致管理混乱、责任不明等问题。
2023-09-07 02:07:461

大部制改革是什么时候?

大部制改革时间:2013年3月10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开启新一轮大部制改革。国务院组成部门将减少至25个。大部制改革内容介绍: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即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特点是扩大一个部所管理的业务范围,把多种内容有联系的事务交由一个部管辖,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扩展资料: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根据一些学者的不完全统计,在国务院现有的66个部门中, 职责多达80多项,仅建设部门就与发改委、交通部门、水利部门、铁道部门、国土部门等24个部门存在职责交叉。大部制是一种政府政务综合管理组织体制,其特征是“大职能、宽领域、少机构”,政府部门的管理范围广,职能综合性强,部门扯皮少。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行的“大部制”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部制改革
2023-09-07 02:07:551

什么是大部制改革?推行大部制改革有何意义

  大部制改革是一个正在探讨实行中的中国行政机构改革方案。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行大部制同时就意味着政府职能必须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己任,打破现有部门利益,从而使得政府权力得以规范、回归公共服务。x0dx0a  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行的"大部制"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具有重要而显现的现实意义。x0dx0a  1、有利于减少职能交叉,完善行政运行机制。我国目前政府组织机构设置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部门过多、职能交叉、权责脱节。职能交叉还损害了国家整体利益的实现,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实行"大部制",能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由传统的以职能为中心的职能导向型政府转向建设以流程为中心的流程导向型政府,有利于整合政府资源,再造工作流程,确保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为公众提供便利和高质量的公共服务。x0dx0a  2、有利于落实"问责制",建设责任政府。部门过多必然造成职能分散、政出多门,既不利于集中统一管理和加强政府应有权威,又不利于落实"问责制"和建设责任政府。大部制强调的是部门职能的有机统一和综合管理,能够较好地协调职能机构统一和专业分工的关系,对于协调部门关系、强化政府权威和落实责任追究具有重要意义。x0dx0a  3、有利于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和深化,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大部制将是未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亮点,应当将大部制改革放到整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全局来定位和设计,综合考虑政府改革的系统配套问题,将组织重建、体制变革、机制创新、职能转变、流程再造、管理方式创新以及相互关系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以全方位推进我国政府组织变革。因此,要从整体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政府治理创新和现代化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大部门的重大意义,将其作为加快行政管理改革的关键环节,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周密设计、统筹协调、稳步推行。x0dx0a  
2023-09-07 02:08:111

什么是大部制?为什么要改?

  所谓大部制改革,就是调整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能和管辖范围,把那些职能相近,业务性质雷同的政府部门,经过合并重构,整合为一个更大的机构,使其管辖的范围较宽,侧重于横向的宏观管理,避免和减少政府部门对微观经济的干预活动。十七大报告提出大部制改革的思路,是对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的举措。这种改革,涉及的范围,不一定仅仅限定在政府系统范围之内,甚至可能涉及到执政党以及人大等部门。  推行大部制改革,是与我们体制本身的发展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的。我们知道,中国建国以后搞了30年计划经济。计划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部门设置多,实行条条管理,部门专政。比如当时的机械工业部下有九个部,有管常规机械的,有管电子的,有管兵器的,有管飞机的。那是典型的计划经济产物。  随着计划经济解体和市场经济确立,政府部门必然要进行调整。从1982年开始,我国先后进行过五次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不断裁减、调整政府机构,使其能够与一定阶段的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以1982年的改革为例,当时中央设置了100个部门,分工非常细,经过调整,裁了39个。同样1998年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把国务院的40个组成部门,一下拿掉11个,保留了29个。在那次改革中,把绝大多数直接管理工业的部门都撤消了。这些改革,为进一步推进大部制管理,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可以说,从纵向比,我国现在的政府架构,与计划经济时代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从横向比,特别是和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政府部门设置依然较多。比如,目前国务院的组成部门仍然有28个,而日本是12个,美国是15个,英国是17个。当然,部门数量多少虽然不应该是衡量一个政府管理优劣的唯一依据,但大量事实证明,政府机构职能交叉、重叠引发的政府管理的问题,是人们普遍都能感受得到的。比如,现在我国的民航总局管空中运输,交通部管水路和公路运输,铁道部管铁路运输,但美国的运输部就包含了海、陆、空运输,甚至在一些国家把邮电也放在运输部的管辖中。这体现了“大运输”的思维。再如美国农业部的职能,大体涵盖了我国的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多个部门的职能,体现出“大农业”概念,管辖范围比较宽。  由此我们可以说,只要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要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就必然会朝着大部制管理方向迈进。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政府不能过多干预微观经济,反映在政府体制上就是必须走大部制管理的道路。
2023-09-07 02:08:191

大部制是什么意思?

有两种说法不知道你找的是哪一个1.大部门体制也称之为“大部制”,是指政府各级部门在机构设置上,加大横向覆盖的范围,将类似的职能尽量集中在一个大的部门中,部门的管理主要是从宏观上管理,制定战略和大的政策。http://www.cheminfo.gov.cn/05/UI/Information/page_info.aspx?id=8258&Tname=zcfg2.所谓大部制,就是西方国家把一些职能相近的部门或职能相关的部门重组为一个大部,把原来的部委或改革为内设的职能司局,或改为部委管理的又具有一定独立地位的机构。http://www.southcn.com/nflr/nydkt/jcck/200604111540.htm
2023-09-07 02:08:271

试述我国推行大部制改革的原则。

【答案】:第一,回应性调适原则。一要回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强化宏观决策,加强市场监管,弱化微观管理,同时兼顾我国在经济转型中培育市场、促进特殊行业发展、有效管理骨干国企的需要。二要回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扩展社会职能,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充分培养社会的自治精神和能力。三要回应利益多元的需要。充分考虑地方利益、地区利益和行业利益的平衡,既要合理配置利益机制,又要防止追逐违法利益。四要回应技术发展的需要。减少管理层级,实行扁平化管理。第二,总体性统筹原则。一要总体统筹职能设置。构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错落有致的服务型政府职能架构。二要总体统筹权力配置。加强国务院最高领导层对各部门的统筹能力,同时合理划分国务院与地方政府人权、财权、事权的权限。三要总体统筹各种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四要总体统筹府际改革,形成国务院机构改革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协调张力。第三,系统性集中原则。一是整合职能。有机合并相近职能,避免职能交叉,相互扯皮。二是整合权责。健全政府权责体系,形成部门间和层级间合理的权责构成。三是整合机构。减少管理环节和层次,优化结构。四是整合机制。整合大部门内部的运行机制,降低协调成本,提高行政效能。第四,制约性协调原则。一是国务院整体(国务院和部门及部门之间)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制约性协调。二是部门内部的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制约性协调。三是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制约性协调。第五,总揽性分别原则。一是要进行改革的总体设计,形成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近期和远期改革的整体方案。二是要实行分层要求,对国务院和省市以下政府改革既要明确共同性,又要有不同针对性。三是要实行分类指导,对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政府改革提出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指导。四是要实行分步实施,既要考虑改革目标的实现,又要考虑改革的现实可操作性,尽可能减少改革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和消极成本。
2023-09-07 02:08:361

大部制改革的原因?

在讨论大部制改革时,被广泛提及的原因,是中国庞大的部委体系。  经过5次改革后,中国依然有国务院组成部委28个,而同样的统计数字,英国、法国都是18个,美国15个,日本则只有1府12省厅。这还不包括其他的国务院直属机构,以及诸如西部开发办、东北振兴办、绿化办、老龄办等一百多个中央议事协调机构。“国外的部长来了,都不知道找哪位部长跟他对口谈,我们的农业部、财政部和人家的同名机构都不对称,而中国的央行跟美联储也不一样。”中国人民大学行政学教授毛寿龙说。  更严重的是,众多的部委造成职能重叠和交叉严重,政出多门。  一些例子听起来颇为极端,比如交通部负责路政管理,公安部负责道路安全管理,两部门为此屡有不同意见。“如成渝高速公路,交通部认为这是管得非常好的一条线,公安部认为是死亡之路,差别就这么大。”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伟说,原国务院一位主要领导在主持任内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时,就提出要解决这一矛盾。  再比如一辆出租车,在城市运行归建设部管辖,一旦出城行驶在公路上就归交通部管理。更极端的例子发生在鲜花身上,“按照部委分工,草本花卉归农业部管,木本花卉归国家林业局管,一个花农要面对两个部委。”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  事实上,多头管理的弊端几乎无处不在,“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劳动保障、人事、教育部门职能交叉;在城市供水、地下水管理方面,水利、建设、国土资源等部门职能交叉;在信息产业管理方面,信息产业部、国新办、广电总局等部门职能交叉。”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李军鹏说。  建设部甚至与发改委、交通部、铁道部、国土资源部等24个部门存在职责交叉。  其他比如食品卫生监管中,卫生部门管餐馆、质检部门管产品、工商部门管市场,各自为战;在能源行业,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电监会多头监管。  部门数量如此冗杂,由此造成矛盾颇多,一些小事都要涉及到部际交涉,而每个部委又归不同的副总理分管,如果矛盾激烈,甚至要麻烦两个副总理协调。  大部制改革是否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只能靠实践来证明
2023-09-07 02:08:451

大部制市场监管改革哪个市

目前中国正在推进大部制市场监管改革,这是一项重要的改革措施,旨在解决当前市场监管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具体来说,大部制市场监管改革是指将原来的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更加集中、规范、高效的市场监管体制。目前,大部制市场监管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开,但是其中一些省市已经率先实施。例如,江苏省率先实施了大部制市场监管改革,成立了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取代了原来的质监、食药监、工商等多个部门。这是因为江苏省作为我国的经济强省,市场监管问题比较突出,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来解决。此外,北京市也是大部制市场监管改革的重要实施地之一。北京市作为我国的首都,拥有着庞大的市场和消费群体,市场监管问题也比较复杂,需要进行改革,加强监管力度,提高市场监管效率。总的来说,大部制市场监管改革是一项全国性的改革,不同省市的实施时间和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但都是为了解决当前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提高市场监管效率,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2023-09-07 02:08:521

顺德推进大部制改革的条件和动力是什么

顺德推进大部制改革的条件和动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发展需要:随着顺德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有的行政管理体制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需要通过大部制改革来优化行政管理结构,提高行政效率,推动经济发展。2、政策支持: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大部制改革的政策,为顺德推进大部制改革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支持。3、社会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政府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通过大部制改革来提高政府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满足社会需求。4、人才支持:顺德拥有众多优秀的人才,他们的支持和参与是推进大部制改革的重要动力。5、制度创新:大部制改革是一项制度创新,需要通过改革来优化行政管理结构,提高行政效率,推动经济发展,这也是推进大部制改革的重要动力。综上所述,顺德推进大部制改革的条件和动力主要来自于经济发展需要、政策支持、社会需求、人才支持和制度创新。
2023-09-07 02:09:001

从管理学角度看:为什么要实行大部制

减少接口,提高协同力;决策者可以高效掌控资源,做到政令畅通,确保目标的实现。
2023-09-07 02:09:282

全国机构大部制改革吗

法律分析:国务院启动“大部制”改革:调整变动15个机构,减少4个正部级机构,新组建环境保护部等5个部级机构。法律依据:《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 二、国务院组成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教育部对外保留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牌子。科学技术部对外保留国家外国专家局牌子。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外保留国家航天局、国家原子能机构牌子。自然资源部对外保留国家海洋局牌子。生态环境部对外保留国家核安全局牌子。
2023-09-07 02:09:361

中国经历过几次大部制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于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进行了5次政府机构改革。站在这个特殊的节点上看,已经进行的五次政府机构改革和正在进行的第六次改革,带来的影响都会十分深远:  第一次:1982年。这次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减少了副职,提高了素质;在精简机构方面,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人员编制从原来的5.1万人减为3万人。  第二次:1988年。通过改革,国务院部委由45个减为41个,直属机构从22个减为19个,非常设机构从75个减到44个。在国务院66个部、委、局中,有32个部门共减少1.5万多人,有30个部门共增加5300人。增减相抵,机构改革后的国务院人员编制比原来减少了9700多人。  第三次:1993年。改革实施后,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原有的86个减少到59个,人员减少20%。国务院不再设置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8个。  第四次:1998年。国务院不再保留的有15个部委,新组建4个部委,更名的有3个部委。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40个减少到29个。  第五次:2003年。这次改革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由28个部门组成。
2023-09-07 02:09:471

运用行政组织的相关理论分析我国当前进行大部制改革的原因

  2008年3月11日,备受社会关注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终于浮出水面。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共15个,新组建部委5个,减少正部级机构4个。2008年的大部制改革成为中国人政治生活中的热点议题,也成为推动中国民主政治进步的里程碑。那么,如何认识大部制的内涵?怎样审视大部制改革?大部制改革究竟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它又如何影响着普通百姓的生活?这一连串的问题给我们带来了诸多思考。  一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大明确指出了未来5年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大部制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一环。所谓大部制,就是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雷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进行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和降低行政成本的目的。大部制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政府管理模式。  从国内来看,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成果丰硕。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日益完善。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客观上要求政府退出微观经济领域,转换其“全能型”、“管制型”角色。因为,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今天,只有顺利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才能要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而大部制正是适应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而进行的有益尝试。纵观我国政府的历次机构改革,都未在操作层面上尝试过大部制实践,自然没有现成的路子可循。因此,如何确保大部制改革的成功及其高效运转,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实践难点。  相比之下,西方发达国家的大部制做法倒是值得我们借鉴。  在西方世界,英国是最早开始尝试大部制改革的国家。英国政府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探索将一些职能相近的部门先后进行合并、重组。在60年代其先后组建合并了三个主要的大部(卫生和社会保障部、外交和联邦事务部及国防部);70年代,贸易工业部和环境事务部这两个大部又应运而生。后来由于职能演化及能源危机,能源部从贸易工业部脱离。几年后,国家因面临公共财政危机、行政效率低下等困境,贸易工业部、环境事务部不得不被拆分。而到了1983年,英国政府又把贸易部和工业部重新整合在一起。美国出于国防安全考虑,9.11事件后成立了特大型的国土安全部,该部包括了12个机构和17万名工作人员。而瑞典当局则集劳工保护、贸易运输、工业发展规划等多项职责集贸易工业部于一身。  由此看来,大部制改革不仅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全世界公共管理领域不断推进的制度式变革。  此外,推行大部制改革也是克服行政组织机构弊端的必然选择。  众所周知,理论界熟知的理性官僚制是各国行政机关所秉持的重要理念。而如何克服官僚制设计层面的固有缺陷,则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学者彼得斯曾经指出,发展中国家和体制转轨国家“在追求政府部门最大经济利益的同时,必须重视建立一个可被预测的,属于全民的,正直的韦伯式的官僚政府。”帕金森定律揭示,行政职能部门有一种自我膨胀的内在倾向,不断的增长机构和人员是它的生存本能。公共选择学派则认为,官僚制行政部门膨胀动机遵循这样的公式,即“部门自身规模越大=预算越多=权力越大”。他们指出,政府官员的眼里,追求的是效用函数的最大化,其中包括选票、薪金、所在机构的规模、荣誉、额外所得、权力和地位等。近年来各国接连曝光的某些贪腐大案,就是官僚体制下权力寻租、滥用的集中体现。  同时,也可以从系统论的角度分析大部制。我们知道,系统是一个由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诸要素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系统的发展取决于各要素的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协调匹配。系统论的方法要求我们立足整体、统观全局,着重从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中综合地考察对象,从而达到功能优化。政府机构本身也是一个自组织、自适应的有机系统,只有保证政府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协调和匹配,才能发挥政府自身的自组织、自适应功能,进而实现系统的协同效应。作为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政府承载着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功能,唯有确保其系统内部行政理念、人员配置、制度安排等诸要素的协调匹配,才能全面提升政府的履职能力。因此,在推行大部制改革的进程中,只有优化人员配置、合理界定功能,完善制度设计,才能合理地集中和整合公共资源,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此举不仅是改进政府治理的需要,也是提升政府公共管理水平的必然。回顾历次机构改革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制度设计层面仍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所以,在大部制推进的过程中,制度设计者必须对政府机构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和调整,并充分吸取社会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将政府机构改革置于社会大背景下统筹考虑、稳步推进,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公共治理效益的最大化而,日臻成熟的大部制改革,无疑是实现上述目标的一个理想选择。  二  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整体谋划大部制改革的总体方略,确保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公平正义和科学高效,是体制改革的主题。因此,在推进大部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统筹考虑、科学规划大部制的总体方案,找准关键环节,完善各项机制、加强机构立法,为大部制改革走上科学规范的发展轨道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统筹考虑、科学规划大部制制改革的总体方案  按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全面、综合、科学地规划当期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大部制制改革的总体方案。所谓总体方案,既是时间概念,又是空间概念,既是领域概念,又是层级概念,应该把总体方案理解为着眼于从表层到深层,从职能到体制,从当前到未来,经过多年和多方面的努力,逐步构建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来讲,就是要合理界定大部制改革的具体目标。即构建政府诚信体系、完善政府服务体系;规范权力运行机制、强化监督制约机制;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合理划分职能结构。只有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大部制改革的蓝图,才能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找准重点、突破难点,有的放矢地推进大部制改革  政府职能转变是行政管理体制的根本目的。只有依托政府职责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才能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当前,政府职责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存在诸多漏洞。这就需要理论界和管理层深入基层,了解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全方位、多角度地收集整理资料,倾听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全面把握当前政府职责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重点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为研究大部制改革提供实证素材。大部制改革的难点,是利益机制的调整。不可否认,我国存在着利益分割、各自为政的行政管理格局。在中央层面,各部委的三定方案是部门履职的依据,固有的“权力观”已深入其观念之中。如果在政府履职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部门利益而不是公共利益,则必将影响行政效能,损害公共利益。因此,在推进大部制改革的进程中,必须将利益机制分析工具引入行政管理体制研究,在取缔部门利益的基础上,构建中央和地方的和谐的政府利益机制,包括充分调动利益动力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利益救济机制。在推进大部制改革的进程中,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部门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分散管理的问题。长期存在的部门权责不清和多头管理问题,已经造成了国家经济社会战略管理的困难,导致宏观调控的效果滞后与失灵,影响了国家整体利益的实现,致使行政成本居高不下和严重的资源浪费等等问题。只有按照科学合理的职能配置原则,才能构建科学、公正、高效的政府体制。  (三)完善机制、加强立法,推动大部制改革走上科学规范的发展轨道  根据已经公布的机构改革方案的总体要求,进一步调整各级政府机构职能,合理划分政府权责体系;健全公共服机制,明确界定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责,确定部门工作内容;深化公共财政预算改革,调整、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健全强化预算约束,规范支出行为,加强预算监控机制,建立健全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公共财政服务体制;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强化对公务员的岗位培训,提高公务员素质,提升公务员的履职能力。  历次机构改革的一个最大弊端,就是忽视组织法的作用,最终致使机构改革功亏一篑。因此,机构法制建设势在必行。在大部制改革的过程中,尤其要重视法律的规范作用。当前,要进一步修订完善《国务院组织法》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抓紧制定《行政组织基本法》。使行政主体制度、行政组织形态、行政组织程序、违法责任追究等基本问题法规化,保证大部制改革走上科学规范的发展轨道。  三  大部制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部门多、利益均衡难的复杂工程,需要做很多耐心细致的工作,绝不能有急躁冒进的心态,要按照中央的部署,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我们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凸显,各种利益的较量激烈,所以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不能低估。当前,我们尤其要注意一下问题:  (一)实现决策、执行、监督权的适度分离与有效运作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这种改革思路意味着要重构政府内部的权力架构和运转机制。目前,我国实行的是议行合一的政治体制,按照宪法规定,政府受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的监督和制约。政府习惯性的做法是履行执行职能,大部分政府机构在决策、监督方面没有经验可循,这也是推行大部制改革的障碍性因素之一。如何在推行大部制的过程中,划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权力的边界如何划分?机构如何设置?众多的问题也是困扰理论界和决策当局的疑团。以前的政府机构改革,从未尝试过这方面的探索和研究,所以推进策略和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可参照西方国家的做法,把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成制定政策、专司决策的机构,把直属机构定位为执行和服务机构,把办事和议事协调机关设定为监督机关;也可考虑在大部门的内部,细化机构功能,将部门的决策权集中在一个司局,成立政策法规司,将执行事务从部门内适当分离出来,设立专司执行的执行局,实现决策权与执行权的相互监督与制约。决策与执行分开后,部长对相对独立的政策司和执行局的管理,要建立在设定绩效指标、确定预算规模、签订服务合同的基础之上,对他们的工作任务提出更高的预期目标。  (二)克服大部制推进过程中的潜层次问题  我国长期以来习惯于归口管理的模式,国家机关的公务员也适应了听指挥、分任务的“上下协调联动”的工作方法。国务院机构调整后,一些国家层级的部门将被撤并。地方的对口部门仍会在短时期内存在,旧体制下的地方部门可能会对上级新部门的工作产生抵触情绪,思想深处会产生“犯上意识”。这就要求各级政府机关要注重对其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摒弃狭隘的老部门情结,树立大局意识。其次,大部制改革后,各部长的管理权限将会增加,其全局驾驭能力也是对其本人能力的全新考验。在这种制度设计下,部门首长就必须提高掌控全局的能力,善于运用各种领导艺术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再次,要注意盲目合并机构带来的问题。尤其在地方层面,切忌定指标、求急求块,把没有成熟的部门捆绑在一起,搞“拉郎配”。因为,不顾实际,盲目合并,势必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其结果,要么再次拆分、要么降低公共治理效能,损害政府公信力。所以,为更好地推进大部制改革,地方政府可先行试点,待经验成熟后,再逐步推广。  (三)继续深化对大部制改革的理论研究  我国以往的机构改革往往是迫于形势压力,临时应对,“应急式”地提出改革方案,由于理论准备不足,最终导致改革的科学性、前瞻性不够。换言之,理论滞后于实践的问题正日益成为制约我国政府改革的突出问题。在当前形势下,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推行大部制,应当着重对我国政府的历次改革进行理性反思,从价值选择的角度探讨政府改革与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制度创新和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关系;要加强政府治理与改革的学术研究,特别是要加强公共组织理论的研究;适应全球化和世界性政府治理与改革的发展趋势,通过国际比较研究,积极借鉴他人经验;注重调查研究,通过实证分析,总结出国内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提炼出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成果,以理论创新促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总之,大部制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绝非一蹴而就之事。这就需要我们理性分析,客观看待,善于发现问题和总结不足,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其实证研究的价值,也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2023-09-07 02:09:561

机关事务管理局在大部制改革中会被取消吗?

这谁答的,胡扯。
2023-09-07 02:10:075

“范正伯”光绪试图改革救清失败?慈禧是不是封杀了?

虽然“大部制”是近年来报纸、电视等媒体上最引人注目的名词,但早在100多年前的清朝光绪年间,“大部制”就有过一次轰轰烈烈的改革。然而,这是一项令人遗憾的改革,没有任何目的。近日,相关媒体披露了“大部制”改革的前因后果和半途而废的惨痛教训。1906年,清朝宣布“预备立宪”,精简机构,改革中央部门,将一些职能重叠的部门合并,组成大部门。具体做法是将太常寺、光禄寺、红红寺合并为礼部,实业部合并为商业部,定名为农工商部,太仆寺合并为兵部,改名为兵部,国子监合并为入口部。当然,这些合并的部门历史悠久。常思庙作为清代的祭祀机构,自秦汉以来一直存在。但到了清代,其职责被礼部所取代,礼部只负责一些祭祀仪式。光思寺是清代的宴会管理机构,职责与礼部严重重叠。1898年戊戌变法时并入礼部,后又分离,最后这次并入礼部。鸿福寺是清代专门从事礼仪的机构,其职责与礼部同等重要。1898年戊戌变法时并入礼部,这次又合并了。清朝的工商部创建于天聪五年,也就是公元1631年。它是一个管理国家事务和宫廷工程的机构,负责民用建筑系统、器皿的使用方法、分散和降低运河和堰的方法以及提供上亿个坟墓的法典。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机械制造工程、矿冶、纺织等官办行业。都是全国范围内负责,负责部分金融货币的统一计量。当时有钱发堂、钱宝元局、火药局。在这次光绪的行政改革中,这些机构都被废除了。太仆寺是清代管理马正的机构。其辖区内有左右马厂,但主要是军务司和八旗负责国家使用的军需。太普寺只是一些皇室需要为皇帝巡视准备马匹。实际上已经成为军务部门的一个分支。此外,国子监被取消,国子监中的学校被分配到以前建立的部门。1861年1月20日,清政府设立总理外事办公室,试图“建立大部制”。在丞相府设立之前,清廷的外交由礼部、藩部、红红寺等机构负责,丞相府集中了分散在这些部门的外交权力。从此,清朝有了专门的外交机构。起初,总理办公室只负责外交、贸易和关税。后来逐渐扩展到铁路、采矿、枪械和武器制造,成为主要部门。戊戌变法光绪年间,刑部郎沈重在追悼会上说:“这是丞相衙门的事。其中不仅有六个是复杂的,而且有六个是全面的。”1901年,总理府外务省改称外务省,仍为“六前”。事实上,在“预备立宪制”公布之前,清朝曾在1898年、1901年、1903年和1905年进行过小规模的机构改革,但此时的零敲碎打的改良对于岌岌可危的晚清政权来说,已无济于事。事实上,在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就颁布了将太常寺、光禄寺和洪松寺纳入礼部的措施,但直到1906年才付诸实施。1998年8月30日,由于“旧体制”,光绪皇帝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康有为虽然也认为是“变政治为勇气”之举,但还是觉得有点突然。康有为说:“我一直在讲改革官制,但主要是增加新的,而不是减少旧的。”他坚持采取新旧并存的温和政策。连梁启超都觉得“裁官最难”那么,当时光绪皇帝为什么要采取如此不同寻常的措施呢?起初,光绪于6月11日颁布《明定国诏书》,宣布实行变法,但到了8月,变法显然处于十字路口,遇到了很大阻力。例如,光绪应该整顿官僚机构,杜绝“官员和专业人士因工作而被强奸”7月29日,他下令衙门砍掉繁琐的管理事务的条条框框,另立新章。于是,衙门拒绝“以无案可援为借口乱报”。因此,光绪皇帝想从废除和合并闲置机构和冗员入手,向顽固守旧势力发起进攻,同时铲除一些守旧官员的活动据点。据记载,光绪八月三十日法令颁布时,“老臣哭到墙角”。改革以来从未实施过“新政”二字的广东省省长被免职;随后,礼部大臣怀塔布等6名礼部高官被光绪皇帝革职。帝制改革是清朝光绪年间戊戌变法后,对朝廷政治管理体制的改革。当年的戊戌变法失败了,随后的“大部制”改革自然也失败了,其中有很多惨痛的教训值得后人深思。总结起来,主要有三个教训:第一,光绪的“大部制”改革操之过急。这个改革太草率了。在“百日维新”的103天里,光绪皇帝先后颁布了约108条改革法令,平均每天1.7条。数量最多的是9月12日,一天之内颁布了11项改革法令。光绪皇帝的这一举动虽然体现了他“边观察时代边自强”的迫切心情,但也留下了改革过于仓促的后遗症。1898年8月30日,废除衙门,裁减冗员的圣旨下达。目前朱改圣旨收录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全文记载于《清志》。可见光绪皇帝对军机起草的政令并不满意。除了圈出一些字外,还有田写的字。在官员起草的法令中,这是用词最多的一条。其中,光绪皇帝严格规定了部门合并的完成日期,朱碧天“限于一个月内完成彩排,似是消除了这种权力,使少量经费逐渐富裕,从而扩大了新的规定”。光绪皇帝对朱碧的限制表明了他对新政的焦虑。二是机构改革缺乏事前规划和事后补救措施。8月30日,光绪下令废除詹世福的衙门、郑桐使者、太常寺、光禄寺、红红寺等。但未能提前完成相关职能的移交。9月1日,他指示将被废除的政府办公室的所有事务合并到6个内阁办公室。合并的具体事务,五天之内由大学士、六大臣、侍郎办理。但显然,5天之内,大学士和6名官员都没能拿出一个具体可行的方案,于是9月10日,光绪再次下令大学士和6名大臣、侍郎、巡抚尽快提出方案。崖门已经宣布取消10天了,但是还没有具体的合并方案。由此产生的权力其实是空虚的,这无疑为旧式势力提供了把柄。第三,对被裁撤的官员没有妥善的安置方案。9月8日,光绪皇帝颁布法令,规定裁员可以由路矿总局和农工商总局决定,以后再作任命。不久,政变发生,光绪皇帝的“大体制”愿望破灭。当然,裁员是当务之急,但如果处理不当,也会给那些对改革持怀疑态度的人增加更多阻力。这是几万甚至几十万人生命的问题。光绪事前没有考虑周全,事后也没有及时想到可行的补救办法。当时在中国海关税务总局工作的英国人赫德说:“皇帝的指示是正确的,但他的顾问康有为等人缺乏工作经验。他们只是用善良扼杀进步。他们放了足够吃九年的食物,不考虑他的胃的大小和消化能力,三个月之内就把他塞了进去,所以他暂时被勒死了。”其实清朝末年,政府腐败,官场黑暗,人民生活贫困,弊端很多。无论是戊戌变法,还是“大统”改革,都无法改变清朝的命运。
2023-09-07 02:10:361

三省六部制和三公九卿制有什么区别?

1,中书省:人大,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有决策权。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颁发皇帝的诏令,其长官为中书令。2,门下省:无现代机构可以对应,勉强比喻,政协。但是门下省有封驳权,也就是否决权,政协没有,只有咨询权。门下省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驳正违失,其长官为侍中。3,尚书省:国务院,有执行权。尚书省是执行机构,负责贯彻执行重要政令,其长官为尚书令,副长官为左右仆射。扩展资料:隋唐的“三省”指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行政级别相当,但功能各异。隋朝规定,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这样三省相互牵制、监督。三省长官实为“宰相”,都参加朝廷最高层决策会议,各对皇帝负责。唐朝进一步改革并明确了中书、门下二省为决策机构,尚书省为中央行政核心,尚书省尚书不能参加决策会议,被排除出决策系统。这种把决策与行政分离的制度设计,是中国古代“大部制”改革的成果之一,相当科学。隋唐时的“六部”是从魏晋时“六官”改来的,即吏部、民(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大部委”,秦汉时“九大部委”(九寺)被缩减掉3个,创造了中国古代“大部制”改革的典范,一直沿袭到清朝。“六部”中的每一部都很大,如工部,便掌管土木、水利工程、农、林、牧、渔等多个领域和行业。“六部”下面各设“四司”,故有“三省六部二十四司”一说。可见,“三省六部”制明显优于“三公九卿”制,大唐盛世与政体的先进不无关系。“九寺”官署在隋唐时期仍保留,只是统统降格降级,与“五监”、“秘书省”一样,是具体办事部门。此时的“九寺”与“六部”没有隶属关系,但得接受六部的督责,与六部有对应关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省六部制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揭秘:中国古代“大部制”改革
2023-09-07 02:10:441

顺德大部制改革中为什么不用讨论"党政合一"与"党政分开"的问题

近年来中国政府领域内最值得关注的就是是顺德的大部制改革。 了解这件事情是几年以前了,但最近再次看到这个消息依然让从事企业管理咨询工作的笔者感到振奋,如果中国的体制能朝这个方向走下去,中国的许多问题,就会有明显的改进。 中国的部门之复杂、官员之多造成的问题很多:uf06e 一是支出惊人。现在政府提出的提高国民收入,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钱从哪里来。如果政府的开支不控制住,不给企业留下更多的钱,企业又从哪里拿钱给员工?uf06e 二是效率严重下降。一个事情,多个部门都插手,要想解决,光这些政府部门达成共识就很难。uf06e 三是很多事情没有明确负责部门。出了问题这些部门也没有很大的压力,乳业的三聚氰胺问题就是个典型例子。 依笔者的看法,中国的政府组织架构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以下几个原因导致的: 1.党、政两个管理体系并存:uf06e 中国的管理架构里,党有一整套完整的体系,同时政府也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在各个省、市最明显的是同样的事情既有分管的书记,又有分管的市长,这导致中国的政府机构的部门及人数几乎是同样国家的两倍。 2.财政的软约束:uf06e 政府机构这么多人能够存在的重要基础是财政,也就是这些人都有钱花、有工资发。反过来,如果不进行体制的改革,中国政府的费用在GDP中的比重是肯定降不下来。 3.政府功能的定义不明确uf06e 政府到底应当管什么,不应当管什么不明确,结果是只要政府想管的就可以管,不想管的就容易推诿。uf06e 有一个现象非常值得注意,就是现在政府总觉得权力不够,人员不够,城市管理除了警察,现在又出现了城管,并且一些地方提出城管要扩权。 中国的国有企业也是同样的问题。以蓝澍霖顾问提供咨询服务的中国移动为例,其决策机构中就包括党委、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股东大会,治理结构远比西方的企业和民营企业复杂,这直接导致了决策效率的下降及相互牵制导致的决策困难。
2023-09-07 02:10:581

中国大部制改革包含哪些内容?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先后于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政府机构改革。站在这个特殊的节点的角度来看,这五个政府机构改革和正在进行的第六次改革,其影响将是深远的:第一次:1982年。改革明确定义的员工数目在各部委,各级,年龄和文化结构,减少副,以提高他们的素质;精简的组织,部门,国务院从100降低到61,人员编制从原来的51,000减少至30,000。 第二次:1988年。通过改革,国务院部委由45个减少到41个,直属机构22日至19日,常设机构从75个减少至44。国务院,佣金,局,32个部门共减少超过15000人在66个部门中,有30个部门共增加5300人。净,机构改革后的国务院人员编制比原来少9700多。 :1993。改革实施后,国务院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从原来的86个减至59,减少20%的工作人员。国家统计局根据国务院不再设置由国务院部委和中央管理机构调整为8。 四:1998。 15个部委不再保留,由国务院,新组建4个部委,更名为三部委。改革后,除办公厅国务院,国务院的组成部门,以减少原来的40至29。 第五次:2003年。这项改革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下进行的。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由28个部门组成。
2023-09-07 02:11:343

唐宋两朝中枢权力基本特点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发现秦朝的收归手段出了问题,相权实际成了中央党政军财政的“一把手”,所以实际新的这一制度,实际就是把中央收归的党政军财政事务分配到三个大部门与六个小部门之间进行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调统筹处理,间接的削弱了相权,这就相当于现在实际的“大部制”既能裁员缩编,又能分散权利 北宋:设参知政事,设枢密院分割 设三司使分割 .进一步的分散秦朝收归中央的权利分配
2023-09-07 02:11:433

合肥知名律师团队?组建律师团队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人们公认的合肥知名律师团队有哪些?

合肥知名律师团队,我知道的是胡瑾律师领导的北京盈科合肥律师事务所刑事律师专业团队!律师团队建设是近期全国律师事务所,尤其是大型律师事务所普遍关注的问题,是律师事务所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要更上一层楼,取得更大的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律师团队建设在安徽律师事务所刚刚起步,北京盈科合肥律师事务所合肥律师事务所是律师团队建设的先行者。得益于盈科律师事务所全球布局(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目前是亚洲最大的离律师事务所,在世界各地与三十多家分支机构),该所十分重视律师团队建设,在盈科全国律师事务所中推行“大部制”,要求律师必须加入律师团队,将律师的各项考评纳入“大部制”规划中。盈科律师事务所成立的大部制,就是各种专业的律师团队。目前盈科合肥律师事务所的各种律师团队中,在安徽律师界,名气最大的是刑事律师团队。盈科合肥刑事律师团队在该所高级合伙人、刑事部主任胡瑾大律师的领导下有良好的社会声誉。由于胡瑾律师本身口碑好、水平高,在安徽省刑事律师界有良好声誉,其团队的刑事律师能发挥团队优势,在办理多人共同犯罪案件、团伙刑事案件、疑难刑事案件中集思广益、协同行动,辩护效果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组建一个律师团队是不容易的事情,一定要有好的带头人。带头人一定要德高望重,有很高的业务水平,而且要有牺牲精神,愿意花精力培养年轻人!
2023-09-07 02:11:521

大部制改革对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的影响有哪些?

整体协调与合作。1、大部制改革可以促进不同环保部门之间的整体协调与合作,通过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责划分,减少重复、交叉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协同效应,实现环境保护工作的整体性和一体化。2、通过统一的管理和调度,合理配置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提高环保工作的效率和成效,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023-09-07 02:12:001

在天津大部制改革的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组织机构调整、人员安置与激励等。1、天津大部制改革通常涉及组织机构的调整和重组,在进行机构调整时,要注意平衡各方利益、保持组织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确保改革后的组织结构更加高效、灵活,并能够适应新的发展需求。2、改革过程中涉及到人员的调整和安置,注意合理安置被调整人员,关注其权益保护和职业发展,避免不必要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也要激励新组织中的员工,提高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2023-09-07 02:12:081

2013年大部制改革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推行大部制改革需要重点解决的若干问题  1.决策、执行、监督的分离与协调问题  目前我国决策职能与执行职能和监督职能不分现象突出,监督流于形式,使决策部门普遍受到执行利益的干扰,导致问责更加困难,国家利益部门化。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探索建立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协调又适度分离的行政运行机制,实现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我们认为,建立不同层面的适度分离机制是可供考虑的思路。即:既要在政府部门的整体层面上构建决策、执行、监督适度分离的组织架构,也要在部门内部建立决策与执行相分离的机制,将公共服务和行政执法等方面的执行职能分离出来,设立专门的执行机构,避免集决策、执行、监督于一身的弊端。有些职权的分工与制约,还需要从与人大、司法部门的关系上来考虑。近几年来,一些部门已经在探索这方面的改革。例如,交通部于1998年实施了水上安全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交通部负责决策、交通部海事局负责监督、交通部所属地方海事机构负责执行的相互协调又适度分离的组织机构体系。  在大部制改革中还需要着力解决市场监管体制问题。我国市场监管部门过多、多头执法、交叉执法的问题非常突出。例如,对食品的监督管理,目前是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质检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查处重大事故。地方政府因机构设置不同,涉及食品监管的部门更多,有的省涉及十几个部门,有的省会城市涉及二十几个部门。这种分段监管体制,不仅造成部门职责交叉,提高监管成本,而且降低了监管效能,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从根本上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必须按照市场统一、开放、竞争的要求,将现行涉及市场监管的有关机构整合,统一行使市场监管职能,以增强监督的统一、公正和有效。  2.综合管理部门与专业管理部门的关系问题  我国目前综合管理职能与专业管理职能配置不科学。综合管理部门权力过于集中,行业或产业管理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不到位、权力分割,项目立项、资金支配等事项都要经过综合管理部门的层层审批,统筹协调困难,对一些问题难以及时出台有效的政策。因此,必须进一步理顺综合部门与专业管理部门的关系,做到各负其责、相互协作。一是综合管理部门的基本定位是服务、协调、指导、监督,主要研究制定国家战略、重大规划、宏观政策,协调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对各个产业或行业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统筹协调。为此要切实减少微观管理和具体审批事项,实现从“项目管理”向“宏观管理”、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二是按照大部制的要求适当拓宽专业管理部门的管理范围,其工作重点是研究解决产业或行业存在的重大问题,拟定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及政策,统筹配置行业资源,发布行业信息标准,维护行业市场秩序,开展行业执法监督检查,提供行业相关信息服务。三是设立专司统筹经济社会事务的办事机构,统一协调解决职责交叉和综合管理事务。
2023-09-07 02:12:171

工信局全称是什么?

全称是工业和信息化局,是原来的工业促进局、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中小企业局(有的地方叫乡镇企业局)合并来的。主要工作就是工业生产和信息化两块,工业生产是从宏观上管理工业行业,促进全市工业行业发展,信息化是通信、软件、电子等行业的宏现管理,推进全市信息化产业发展,也承担了不少行政审批任务。扩展资料主要职责是:(一)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工业、信息化和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起草工业、信息化和数字经济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拟订并组织实施我市工业、信息化和数字经济发展战略、规划、计划及政策措施,指导、监督、检查执行情况。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二)负责监测分析工业、信息化和数字经济运行态势,进行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拟订并组织实施工业运行调控目标、政策和措施。协调解决行业运行发展中的有关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建立并组织实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运行调度机制和工业经济运行应急调度机制。(三)负责拟订并组织实施我市工业行业发展、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负责归口管理工业、信息化、数字经济领域固定资产投资有关工作,指导推进企业技术改造,依法参与指导和推动环境保护工作。拟订并组织实施工业和信息化投资项目利用政府资金的政策及使用管理办法。(四)负责相关能源行业管理,负责监测分析能源运行情况并发布相关信息。衔接电力与煤炭之间的生产和供需平衡,协调解决相关能源领域运行中的重大问题。负责全市电力市场建设、运行和监督管理。提出能源价格调整建议。负责全市电力运行与调度管理。(五)负责全市节能监督管理,组织开展节能监察。负责组织拟订并协调实施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清洁生产、绿色制造的规划和政策措施。组织开展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和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监督管理。依法承担节能相关执法工作。参考资料来源: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要职能
2023-09-07 02:12:254

高校大部制改革后领导怎么办

按工作所需重新聘任。这是高校教育在用人制度上的深化改革,在取消原有编制后按现岗位需要重新核定编制,并按工作所需重新聘任。高校领导的职责是推动高校平稳快速发展。
2023-09-07 02:13:231

什么是顺德模式

广东顺德大部制改革一、改革的原因(背景渊源):一、外因:中共十七大召开后,政府机构改革提到议事日程,确实目前行政体制已经不适应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二、直接原因:在顺德806平方公里这样一个小地方,它创造的经济总量已经非常庞大,去年工业产值3900多亿元,今年截至目前工业产值已经超过4000亿元。高速增大的经济总量,我们的行政管理体制却难以适应。民间组织与政府组织没有分化导致了政府的运行成本非常昂贵,运行效率却低下,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部门利益争夺愈演愈烈。三、根本原因:过去的政府架构在整体上存在的三大问题。一是政府内部各个部门间职能交叉,多头管理问题严重;第二,在党政系统中,职能重叠,如中组部与人事部,中宣部和文化部,广电总局等;第三,在政府和社会的关系上,政府和社会组织没有分化。二、顺德大部制模式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党政联动”模式)主要内容将现有41个党政群机构整合为16个大部门,其中政府部门由29个调整为10个,机构精简近2/3。调整后,设置党委机构6个,全部与政府机构合署办公;设置政府机构10个。区综合设置16个党政机构,包括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和5个党委工作部门、9个政府工作部门和各区公安分局。党政机构主要负责人,由区领导或副处级干部兼任。区委书记、区长、副书记和1名常务副区长,可不兼任大部门负责人。建立部门首长负责制,实现党政决策和管理的扁平化。例如,四区的区府办将与区委办合署办公;而区文广新局(区版权局、区旅游局)除文化许可、旅游市场监管及文化综合执法外的职责,区体育局除体育许可外的职责,都将划入区委宣传部(区文体旅游局)。顺德16个部门首长由常委和副区长担任,目的在于提高执行力。但是,日常政府管理还是有交叉内容,还是需要设立专门的协调领导。大部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为转变政府职能,理顺职责关系,本着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的原则进行,明确佛山市政府履行职责重点,理顺部门职责分工。在这一原则下,原由佛山市政府管辖的37个政府部门,最终简化为31个部门。其最大的特点是合署办公与经过裁撤合并后新设行政机构,其中,有四个部门合署成两家办公,新组建的五个部门则合并了18项职能,原有的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建设局(市房产管理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等不再保留。顺德改革方案最大特点就是其大部制改革思路,而且是党政联动的改革路径。合并同类项的思路来裁减政府部门。企业和市民关心的是,改革后政府为市民和企业办事时,效率有无提高,公共服务内容有无增加。我们就参照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标准,将政府部门按照资源规划、城乡建设、社会管理、经济发展、市场监管、政务监察等标准,对政府进行合并。最大的亮点是建立了党政统合的组织架构,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党政两条腿的机制。由于职能合并而不是取消,只是换了一个名字,因此也与现行体制不相矛盾。到目前为止,顺德是全国唯一进行了党政统合改革的县,其他地方还没有迈出那么大的步子。三、顺德大部制模式运行效果跟踪评估 其一是顺德改革方案最独特之处是党政联动。顺德的改革是党政机构改革,而非政府机构改革 熟悉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人都知道,两者虽一字之差,意义却是完全不同,顺德无疑是第一个吃螃蟹者。顺德这种层级进行这种试探所拥有的特殊优势。这种试探性改革首先突破了原来“党政分开”的认识水平。在改革开放30年的改革路径中,党政分开是相对于改革开放前党政不分的弊端进行的改革,但其实际效果却是党一套机构、政一套机构,经常相互重叠交叉,导致重复行政、人员庞杂、责任不清。对于执政党如何变“执政”为“行政”,中国共产党是不断地进行探索的。因此,顺德改革方案中的党政联动,结果是,原来的一些政府机构归并到党委机构去了,如审计局、人事局部分、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部分、旅游局部分、司法局、民政局部分,以及工青妇等社会团体。也就是说,党委管的东西更实了,只要是党政有交叉的,一般都划归党委。其次,很多地方政府原来党政在一个大院办公,后来都分开办公,形式上的分开并没有把职能分开得很清楚,现在职能分清了,但又可能产生“两个政府”的误导。这是值得顺德党政联动改革注意的。其二是顺德改革方案另一个值得称道之处是同类项合并的原则。党政联动的指导原则是根据社会需求,凡党政机构有同类项的职能进行合并,避免机构的重复设置和职能的交叉。应该说,这是顺德改革幅度比深圳大的关键之一。党政联动、同类项合并是机构大幅度减少近2/3的主要因素。这种精简幅度可能是空前的,决心很大,探索的力度也很大,对各地的机构改革是一个巨大震动,真正体现了“大部制”改革的真谛。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次行政改革,很少有如此大的精简幅度。相比之下,深圳由46个减少为31个,顺德由41个减少到16个。当然不是机构越少越好,但肯定不是越大越好。“大部制”不配之以“少机构”,其“大”就没理由。其三是运行机制创新 改革后顺德的16 个大部门首长全部由目前的区位常委副区长以及区务委员兼任,改变了过去区位常委和副区长分管和副秘书长协调两个环节,实现扁平化管理 副秘书长也由8个减少为3 个。其四是推进速度快 改革方案之前高度保密, 9 月 16 日上午召开干部动员大会宣布方案,下午人大召开常委会议任免相关领导 17 日上午召开区委和区政府会议,宣布16个大部门班子成员名单,同时这些部门集中揭牌按要求,全部工作要在10 月底前基本完成。顺德改革在上述两大突破之外,也有很保守之处,这就是“人员一个不减”。精简机构、人员分流,历来是行政改革的基本招式。顺德改革不进行人员分流,这就使机构改革可以减少摩擦,得以顺利进行。但是,顺德副职不多,却创设了政务委员、局务委员这种新型职位,据说创意来自国务院的国务委员。这种创设保证了“人员不减、待遇不降”,是一大创举。但是,从长远来讲,应该考虑相关岗位的“只减不增”、自然淘汰。虽说顺德G D P1500亿元,只有900个公务员不算多,但如跟西方国家城市的公务员与G D P之处对应一下,就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了。当然,如果把公务员也作为就业的重要安排路径来考虑城市发展战略又另当别论。人口众多、G D P量大都不是公务员队伍要壮大的理由。目前公务员队伍庞大,主要还是政府管得太多。只要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公务员就会忙个不停,队伍就会膨胀壮大。五、顺德大部制模式改进思路先要弄清改革存在三大考题:如何对接公众。公众并不关心改革的过程,他们只关心改革的结果,各部门究竟怎么合并,他们不想也没必要知道,但合并后有没有效果,他们就非常关心了。大部门并不必然地等同于高效率,如果各小部门缺乏有机融入,那么大部门就只是一张皮,皮下依然是各小部门各自为政。再是部门如何磨合。让一个公务员去适应一个部门很容易,但让一个部门去适应另外一个部门,甚至几个部门相互适应则困难得多。每一个部门都有自己的办公流程与习惯,这些流程与习惯都是多年养成的,突然之间就让他们革故鼎新,必然影响办公效率。因此,如何让部门尽快磨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次是如何对接上级。很多部门在这次改革中被整合了,以顺德质监局为例,它被整合进顺德区市场安全监管局,从此顺德再无质监局。今后广东省质监局、佛山市质监局有任务下达,该找哪个部门对接?从长期来看,这些问题都将被解决,但眼下它的确会令人无所适从。因此我们总结出改革思路是:事先在诸如行政服务中心大厅等地方收集民意,可从侧面提升公众参与度。顺德大部制改革中,公务员虽然没有裁撤,但领导职级发生变化。因此要通过改革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环境。在顺德行政服务中心办事时,因大部制改革部门调整,很多部门被合并进新的部门,办事时觉得指引牌不够,介绍不够详细和突出。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改革力度,通过引导、分流等形式,方便群众办事。补充资料和参考文献阅读大部制改革改革相关分析:重要性:机构重叠等落后的管理体制来管理先进的生产力,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最大限度释放生产力,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在顺德的土壤上进一步发展,一定要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目的:丰富政府服务的内涵。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使公权力的公平公正。“大部门制”的改革,是从整体上对国家权力运行机构进行一体化制度设计。除了外交部、公安部、安全部等政治性的机构外,其他的部门都应该按照大部门的思维进行整合。尽管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不能一步到位。政府内部部门的整合的同时,亦需把党政系统功能重叠的问题进行解决,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功能也要分化。要把大部门制度的改革放在整个国家权力架构运行中来观察,才可能进一步认识到它的意义和重要性。“大部门制”政府机构改革,比较鲜明的特点是更重视了法制化,强调了权力运作过程的法制化以及权力在运作过程中的艺术性。施行的阻碍:权力重新划分和利益分割的科学操作思维惯性思维的束缚(我们国家以苏联为样本设置党政机构,60年来虽然历经数次机构改革,但根本架构并没有改变。决策者的突破思维定向,需要见识与胆识。)改革的意义:此次机构改革,表面上看是机构的合并,实质上是党政组织结构的深刻变革,是政府职能的重大转变。顺德通过改革建立决策、执行与监督互相制约又互相协调的行政管理体制,为全国县级行政单位改革探路。顺德1992年的改革是以产权为核心,以行政体制改革为配套的综合体制改革为目标,是解放生产力的改革。尽管以产权为核心,但行政体制改革最大限度释放生产力,奠定了顺德此后的大发展。对比1992年,这次改革在于探索政府如何适应新的管理模式,以建立高效、廉洁、服务型政府为目标进一步推行。建立服务型政府就是要打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政务体系。顺德大部制(合署式行政成效)(一) 切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现了大部制体制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就需要对现有政府机构进行有效整合,改变政府机构繁多、职能交叉的现象。通过减少机构数量,降低了各部门协调困难的难度,使政府运作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宏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角色定位。因此,能否切实有效的梳理政府各部门的职责功能,解决好政府机构中存在的部门过多、职能交叉现象,成为大部制改革成功的标志。(改革必要性)顺德区将现有41 个党政群机构通过整合,形成了16 个职责明确的大部门,大大低于《广东省市县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意见》提出的“由县级市改设的区设24 个以内”的机构限额。顺德区也因此成为我国地方政府中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部制体制政府。(二) 优化了人力资源结构,解决了人员分流难题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中富余人员分流问题,一直是地方大部制改革所面对的一大难题,也是历次政府机构改革陷入“精简- 膨胀”的怪圈的原因之一。顺德区在解决人力资源结构上,主要是通过在大部门之间统筹安排人力资源,解决以往存在的人员配置不平衡的问题,形成更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在解决富余人员安置问题上,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改革中,对涉及调整的干部和人员都做好安置,确保他们的利益不受损害,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在改革后,建立了一系列配套的人事制度方案,如事业单位的改革和政府雇员的改革方案,确保人员的平稳过渡。(三) 健全了权责分配体系,明确了各部门的权利责任关系在改革过程中,顺德区对部门进行了优化组合,避免了简单拆分机构的做法,确保合并后的机构产生“化学反应”,实现“1 + 1 > 2”的良好效果。严格按照权责一致、有权必有责的要求,在赋予部门职权的同时,明确相应承担的责任。在全区范围内形成了大规划、大建设、大监管、大文化、大保障的工作格局,从而有效防止了推诿塞责、重复管理的现象出现。改革的内容,但是作为地方政府,它的改革切中行政体制改革要害,如果将顺德区合署式行政放在中国县域地方政府改革的大背景下,其成功经验是可以被复制的。对我国地方政府改革创新的启示(一) 因地制宜,探索创新模式顺德区合署式行政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一方面离不开顺德区自身的先天优势。顺德区一直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龙头,有着丰富的改革试点经验和历次改革试点积累下来的可喜成就。另一方面,在1999 年,广东省就赋予顺德市行使地级市的管理权限,并直接对省负责。与顺德区相比,我国大部分地方政府的大部制改革,都或多或少的受到自身条件不足或是受到改革调整权限的限制。因此,必须因地制宜的开展改革创新实践。(二) 抓住重点,务求改革实效顺德区进行的合署式行政改革,更是牢牢的抓住了此次中央关于大部制改革的核心内容———转变政府职能。合署式行政有效的整合了党政机关的职能,形成了16 个分工合理,职责明确,协调有序的大部门体系。合署式行政也是务求改革的实际效果,注重具体政策的执行力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解决,所形成的大监管、大设计、大司法格局,在实际运行中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这也就启示其它各地区在改革实践中要抓住改革重点,务求改革实效。(三) 统筹兼顾,减少改革阻力任何改革的成功,一方面需要有强大推动力,另一方面需要减少改革的阻力。为减少人事改革阻力,顺德区采用“人随事走”策略,按照职能划分将科室整体平移,编制和公务员数量基本保持不变,为获得领导干部支持,采取“人员不降级”。因为没有破坏整体利益格局,使得合署式行政得以顺利推进。各地区在改革中要重视改革阻力带来的影响,做到统筹兼顾,妥善安排分流人员,合理调配各部门的权力责任关系。(四) 循序渐进,推进长效机制顺德区的合署式行政改革,看似疾风骤雨般,其实是一个循序渐进、稳步连续的长效改革实践过程。目前,我国已经推广的纪委与监察局合署办公,就是借鉴合署式行政的实践建立的。因此,像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这样的大幅度改革,不能一蹴而就,地方政府要有恒心,科学制定改革方案,循序渐进式的展开,不断改革和完善政府职能,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要求。
2023-09-07 02:13:331

中国建设部的部长是哪位?

王蒙徽 现任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
2023-09-07 02:13:454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有何进步意义?是大部制改革吗?

三省六部制的出现,加强了皇权的集中削弱了相权,将丞相一分为三,是一个大制度的改革。
2023-09-07 02:14:215

浙江杭州市以“大部制”改革思路推进事业单位综合设置

  近年来,在“大部制”改革思路的指导下,杭州市编办积极探索事业单位综合设置模式,通过撤并机构、挂牌运行、重新核编等举措,进一步整合机构编制资源、理顺管理体制、提升服务效率,着力让事业单位设置更加契合本轮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任务要求,取得了良好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是横向整合,理顺管理体制。根据“大部制”改革“理顺职责关系,坚持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的要求,探索实施对过于分散、规模较小、服务对象单一的事业单位综合设置。   二是纵向压缩,形成有机整体。按照“整合资源、利于管理”的思路,科学界定管理部门职责权限,整合原本分散在市、县(区)两级的同类机构和执法管理力量,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   三是内部挖潜,优化资源配置。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总量的要求,对于确有必要新建的事业单位,优先考虑在同部门所属的现有事业机构和编制内进行“挖潜”,从而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节约行政成本,实现职能落实和机构编制规模控制两不误。
2023-09-07 02:15:261

国务院的大部制改革后的部门有多少个?

实行铁路政企分开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重新组建国家能源局这次改革,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其中组成部门减少2个,副部级机构增减相抵数量不变。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5个:1、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5、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6、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10、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12、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1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14、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1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17、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18、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1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2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4、中国人民银行25、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2023-09-07 02:15:341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对今天的大部制的影响?

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发展和完备,实是皇帝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而逐步削夺相权的结果。分设三省的真正意图,实为皇帝避免宰相一人专擅,而收互相制约之效,三省六部制对后世起有重大作用。首先,起到了加强皇权的作用。三省分权,互相配合又互相制约,谁也不能单独做主,最后的实际大权归到了皇帝那里。其次,在国家政治尚清明时,这种制度尚能起到群策群力的作用。如唐太宗建立政事堂的制度,规定中书令取旨后,由政事堂召开三省长官会议,集体讨论,这样就可能做到君臣制约,避免独断独行的失误。三省六部制在我国实行了三百多年,到宋以后才逐渐废除、改变,而尚书六部制度,则相袭千年而未变~
2023-09-07 02:15:421

顺德实施大部制改革的意义有哪些?

(一)有利于减少职能交叉,建设服务政府 改革后建立了职能明晰的“大部门体制”,形成了大规划、大经济、大建设、大文化、大保障、大监管的工作格局,它可解决过去“小部门体制”下部门过多、职能重叠、相互扯皮的问题。将工商、地税、质监、药监、公安、国土、规划、社保等省、市垂直管理部门,一并纳入机构整合范围,使政府职能更为完整,有利于解决目前行政管理因条块分割造成的“横不到边,竖不到底”的问题,更好地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无缝隙”的公共服务。 (二)有利于提高行政效能,建设高效政府 一方面,区联席会议的决策一步到位,直接由16个大部门落实执行。区委常委、副区长和政务委员兼任16个大部门的首长,减少原来区委常委(副区长)分管和区委区政府秘书长协调两个环节,缩短了管理链条,减少了行政层次,提高了决策和执行的效率效能,比如,采购甲流疫苗,若在改革前由于决策层级多至少要两周时间,改革后局长办公会议即可拍板,用了三天就搞定。另一方面,实行大部门制,可以提高部门的执行力,减少了过去一件事情多头管理、部门间 “踢皮球”的现象,方便企业和市民办事。例如,市场肉档老板以前宰一头猪,要跑农业、卫生、经贸、工商等部门办手续,往返多次,相当麻烦,改革后到市场安全监管局一次就完成了。可见,大部制改革有效提高了政府部门的行政效能,降低了行政成本。 (三)有利于落实“问责制”,建设责任政府 过去部门过多造成职能分散,政出多门,职责不清,不利于落实“问责制”,例如,一头猪从养殖场到餐桌,经由农业、经贸、质检、卫生、工商等多个部门交叉管理。但“七八顶大盖帽管不好一头猪”, 一旦出现瘦肉精事件,究竟应该由农业部门调查生产环节,还是质检部门检查流通环节,或者是由工商把关消费环节介入处理?相关执法部门的职责似乎难以厘清。因为是“齐抓共管,大家不管”, 出了问题上级都不知道要“拍哪个部门的屁股”。现在实行大部门制,权责相匹配,一件事就一个部门管,猪肉再发现大问题,就追究市场安全监管局的监管责任,部门领导和有关人员都要负相应的责任,这样就强化了领导责任制,使行政问责制落到实处,有利于建设责任型政府。 (四)有利于加强监督,建设廉洁政府 借鉴中纪委垂管思路,顺德区纪委首次向各部门派驻了纪检组,负责对各大部门的工作进行纪律和绩效监督。派驻纪检人员由纪委直管,且不从事所在部门的其他任何行政事务,保持独立。纪检组要督促所在单位,加强反腐倡廉教育,从思想上筑起抵制腐败的防线;健全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及时发现和制止所在部门违法乱纪的现象。同时,强化人大、政协的监督功能,发挥法律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发挥新闻媒体舆论的监督作用。这样做,使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督促他们依法行政、廉洁从政,有利于维护党纪国法的权威性,加强对机关工作人员行使权力的监督,建设一个干净干事、廉洁为民的政府。 (五)有利于积累改革经验,为全国县级机构改革提供范例和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顺德一直承担着全省体制改革的多项重要任务。1992年被确定为全省综合改革试验县,1999年顺德被确定为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试点市。2009年顺德作为广东省综合改革试验区,承担起为全省深化县(市、区)体制改革、推进科学发展提供示范的重任。顺德推行“大部制”改革,具有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广东省委书记汪洋2009年10月16日在顺德视察工作时指出,省委之所以选择顺德作为试点,是因为“传统的发展模式遇到的挑战,在顺德最早;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顺德最强;实现科学发展的影响,顺德最大”。他强调,“顺德体制改革代表县级城市,深圳则代表大城市,如果搞成功了,对广东下一步的改革有推动,对全国都有意义”。事实证明,顺德大部制改革为至乃全国、全省深化县级行政体制改革,推进科学发展,建设服务型政府,进行了大胆和开创性的探索,改革经验弥足珍贵,为各地提供了极其有益的示范。
2023-09-07 02:15:501

大部门体制的改革亮点

――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行干部年轻化1982年的政府机构改革,主要是为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现干部年轻化,其历史性进步可用三句话来概括:一是开始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二是精简了各级领导班子,三是加快了干部队伍年轻化建设步伐。第一次改革之后,国务院各部委正副职是一正二副或者一正四副,部委的领导班子成员的平均年龄从64岁减到60岁,局级干部的平均年龄从58岁降到50岁。本次改革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政府职能没有转变。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编制从5.1万人减为3万人。 ――“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1988年的政府机构改革是在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其历史性的贡献是首次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这一命题。由于后来一系列复杂的政治经济原因,这一命题在实践中没有及时“破题”,原定于1989年开展的地方机构改革暂缓进行。国务院在调整和减少工业专业经济管理部门方面取得了进展。如,撤消国家计委和国家经委,组建新的国家计委。撤消煤炭工业部、石油工业部、核工业部,组建能源部。撤消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和电子工业部,成立机械电子工业部。撤消劳动人事部,建立国家人事部,组建劳动部。撤消国家物资局,组建物资部。撤消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组建建设部。撤消航空工业部、航天工业部,组建航空航天工业部。撤消水利电力部,组建水利部。撤消隶属于原国家经委的国家计量局和国家标准局以及原国家经委质量局,设立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务院部委由45个减为41个,改革后人员编制减少了9700多人。 ――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首次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中国经济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后,1993年中国进行了第三次政府机构改革。其历史性的贡献在于,首次提出政府机构改革的目的是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但从学术观察的角度,1993年的政府机构改革“目的清楚、目标不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改革任务就是要减少、压缩甚至撤销工业专业经济部门,但从1993年机构设置来看,这类部门合并、撤销的少,保留、增加的多。如机械电子部合并本来是1988年改革的一个阶段性成果,1993年改革时又被拆成两个部――机械部和电子部;能源部本来是在1988年撤消了三个专业经济部门的基础上建立的,1993年改革又撤消能源部,设立了电力部和煤炭部。1993年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是,实行了中纪委机关和监察部合署办公,进一步理顺了纪检检查与行政监察的关系。1993年实行中纪委机关和监察部合署办公的这种做法,是统筹党政机构设置的重要方式之一。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86个减少到59个,人员减少20%。 ――消除政企不分的组织基础鉴于当时机构设置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的现实,1998年中央人民政府实施了2008年之前涉及面最广、改革力度最大的一次政府机构改革。1998年改革的目的与目标高度协调。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是目的,尽快结束专业经济部门直接管理企业的体制是目标。1998年改革历史性的进步是,政府职能转变有了重大进展,其突出体现是撤销了几乎所有的工业专业经济部门,共10个:电力工业部、煤炭工业部、冶金工业部、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化学工业部、地质矿产部、林业部、中国轻工业总会、中国纺织总会。不再保留15个部委,新组建4个部委,3个部委更名。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40个减少到29个。 ――目标: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2003年的政府机构改革,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改革的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革目标是,逐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健全金融监管体制,继续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这次改革重大的历史进步,在于抓住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比如,建立国资委,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银监会,建立监管体制;组建商务部,推进流通体制改革;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调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为国家直属机构,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与安全生产监管。设立国资委、银监会,组建商务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安监总局,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组成部门变为28个。 2008年3月11日公布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务院将新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2008年3月11日下午3时将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听取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这次国务院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共1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具体内容包括:——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要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形成更加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加强能源管理机构。设立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家能源委员会。组建国家能源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组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国家烟草专卖局改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不再保留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组建交通运输部。组建国家民用航空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国家邮政局改由交通运输部管理。不再保留交通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建国家公务员局,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不再保留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建环境保护部。不再保留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不再保留建设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明确卫生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责任。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国务院组成部门如下:1.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5.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6.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10.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12.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1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14.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1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17.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18.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19.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2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6.中国人民银行27.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2008年的大部制改革,应该说是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在地方的大部制改革中,也有一些很好的创新,比如说广东顺德,在大部制改革方面力度就很大。 草案完成2013年,新一轮“大部制”改革方案起草已基本完成,将在即将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二中全会上提交讨论。草案具体内容包括:民政部扩大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权责;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与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进行整合,成立专门的市场秩序监管部门;国家海洋局扩权,强化海洋综合管理权限;铁道部与交通运输部有望进行整合。而此前广为流传的“大能源”、“大文化”、“大金融”“大体改委”等改革,暂未列入此轮改革的重点。 本轮大部制的最大“惊喜”,是将进行全国性的食品安全监管改革。一个名为市场秩序监管总局的机构可能被设立。而且从各系统的内部改革来看,新一轮的改革可见脉络。   2011年,全国省级以下的工商和质检部门开始从垂直管理调整为地方政府分级管理。在此之前,省级以下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也开始了分级管理调整。根据2009年实施的《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由地方政府负总责,减少中央政府的干预,可以方便地方政府行使权力。  而本轮大部制改革最大的遗憾,则是“新体改委”被搁置。此前,经济学家们普遍寄望于打破政府自身利益倾向,重新成立类似于国家体改委的实体性改革协调机构,牵头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然而,一位接近方案研讨的专家告诉记者,即将提交的大部制改革方案中,“新体改委”未在其中,同时对国家发改委的审批权削弱亦有限。这意味着在“十二五”期间,仍由国家发改委同时主导“改革”与“发展”。“虽然草案已经基本完成,但要提交讨论之前,仍存在变化的可能。”上述接近方案讨论的专家透露,在二中全会之后,大部制改革方案方有望“定盘”。 今日起至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将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建议人选将成为会议的主要议题。根据议程,本次会议将讨论《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草案)》稿。此外,会议还将讨论向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推荐的国家机构领导人员建议人选和向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推荐的全国政协领导人员建议人选。由于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在本次会议上,国务院机构改革的相关议题备受关注。自中共十七大以来,尤其是十七届二中全会出台《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后,中国以大部门制改革为主的政府机构调整,一直是中外媒体的焦点话题。200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公布后,国务院新组建交通运输部等5个部委,改革后的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为27个,这次调整也被媒体称为“第一轮大部制改革”。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再次提及“大部制”,十八大报告要求“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有分析称,十八届二中全会将国务院机构改革议题列入日程,这是落实十八大提出的关于行政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这也意味着不久后召开的“两会”将推进新一轮的国务院机构调整。对于新一轮的机构调整,2013年2月2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就指出,“坚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成熟先行,把职能转变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继续简政放权、推进机构改革、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行政效能。”对此,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分析,此轮机构调整应着眼于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内部关系,而不是过多看重外部的部门合并。“大部制改革,不是部门越大越好,而是要达到简政放权的目的,减少政府对市场对社会的干预,削减政府的权力,剥夺政府的部门利益,这才是最核心的,如果没有这些内涵的改革,简单的部门合并其意义并不大。”汪玉凯表示,大部制改革绝不简单仅仅是行政改革,改革的前期是政治改革,后期就是经济改革,大部制是两者的结合点,因此,并不只能从行政的视角对改革进行设计,要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多元角度进行探索设计。有分析称,推进政府改革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很难寄希望于“毕其功于一役”。在明确改革目标后,重在创造条件,积极稳妥地推进,成熟一项推进一项,由此真正释放出强劲的改革红利。(完)
2023-09-07 02:16:001

三省大部制下,三省分别是哪些?分别负责什么?

三省六部制下,三省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省由皇帝直属,负责掌管机要、发布诏书、颁布中央政令;门下省原为皇帝的侍从机构,后来权力逐渐扩大,与中书省共同掌管机要、商议国政;尚书省由皇帝的秘书机构发展而来,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一般下设六部,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2023-09-07 02:16:151

什么是大部制

就是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的部门、业务范围趋同的事项相对集中,合并到一个部门
2023-09-07 02:16:343

“大部制”是什么意思?

http://gov.people.com.cn/GB/46728/114889
2023-09-07 02:16:453

大部制改革是什么时候?

  大部制改革时间:  2013年3月10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开启新一轮大部制改革。国务院组成部门将减少至25个。  大部制改革内容介绍:  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即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  特点是扩大一个部所管理的业务范围,把多种内容有联系的事务交由一个部管辖,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2013年3月10日披露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表明,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即将启动,国务院组成部门将减少至25个。  大部制改革原则:  1.回应性调适原则。一要回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强化宏观决策,加强市场监管,弱化微观管理,同时兼顾我国在经济转型中培育市场、促进特殊行业发展、有效管理骨干国企的需要。  二要回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扩展社会职能,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充分培养社会的自治精神和能力。三要回应利益多元的需要。充分考虑地方利益、地区利益和行业利益的平衡,既要合理配置利益机制,又要防止追逐违法利益。四要回应技术发展的需要。减少管理层级,实行扁平化管理。  2.总体性统筹原则。一要总体统筹职能设置。构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错落有致的服务型政府职能架构。二要总体统筹权力配置。加强国务院最高领导层对各部门的统筹能力,同时合理划分国务院与地方政府人权、财权、事权的权限。三要总体统筹各种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四要总体统筹府际改革,形成国务院机构改革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协调张力。  3.系统性集中原则。一是整合职能。有机合并相近职能,避免职能交叉,相互扯皮。二是整合权责。健全政府权责体系,形成部门间和层级间合理的权责构成。三是整合机构。减少管理环节和层次,优化结构。四是整合机制。整合大部门内部的运行机制,降低协调成本,提高行政效能。  4.制约性协调原则。一是国务院整体(国务院和部门及部门之间)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制约性协调。二是部门内部的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制约性协调。三是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制约性协调。  5.总揽性分别原则。一是要进行改革的总体设计,形成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近期和远期改革的整体方案。二是要实行分层要求,对国务院和省市以下政府改革既要明确共同性,又要有不同针对性。三是要实行分类指导,对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政府改革提出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指导。四是要实行分步实施,既要考虑改革目标的实现,又要考虑改革的现实可操作性,尽可能减少改革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和消极成本。
2023-09-07 02:16:554

什么是大部制改革?推行大部制改革有何意义

  大部制改革是一个正在探讨实行中的中国行政机构改革方案。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行大部制同时就意味着政府职能必须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己任,打破现有部门利益,从而使得政府权力得以规范、回归公共服务。  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行的"大部制"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具有重要而显现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减少职能交叉,完善行政运行机制。我国目前政府组织机构设置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部门过多、职能交叉、权责脱节。职能交叉还损害了国家整体利益的实现,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实行"大部制",能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由传统的以职能为中心的职能导向型政府转向建设以流程为中心的流程导向型政府,有利于整合政府资源,再造工作流程,确保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为公众提供便利和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2、有利于落实"问责制",建设责任政府。部门过多必然造成职能分散、政出多门,既不利于集中统一管理和加强政府应有权威,又不利于落实"问责制"和建设责任政府。大部制强调的是部门职能的有机统一和综合管理,能够较好地协调职能机构统一和专业分工的关系,对于协调部门关系、强化政府权威和落实责任追究具有重要意义。  3、有利于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和深化,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大部制将是未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亮点,应当将大部制改革放到整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全局来定位和设计,综合考虑政府改革的系统配套问题,将组织重建、体制变革、机制创新、职能转变、流程再造、管理方式创新以及相互关系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以全方位推进我国政府组织变革。因此,要从整体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政府治理创新和现代化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大部门的重大意义,将其作为加快行政管理改革的关键环节,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周密设计、统筹协调、稳步推行。  
2023-09-07 02:17:161

关于国务院大部制改革

  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按照业内专家的提法,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特点是扩大一个部所管理的业务范围,把多种内容有联系的事务交由一个部管辖,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 根据一些学者的不完全统计,在国务院现有的66个部门中,职责多达80多项,仅建设部门就与发改委、交通部门、水利部门、铁道部门、国土部门等24个部门存在职责交叉。另外,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管理涉及14个部委。行政职能的错位和交叉,不仅造成了部门之间扯皮现象多,行政效能低下,过多经济资源被行政机构自身消耗掉;更重要的是,它无法履行宏观经济管理、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等职能,无法向民众提供合格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因此,必须对现有政府机构进行有效整合,改变政府机构繁多、职能交叉的现象,通过减少机构数量,降低各部门协调困难,使政府运作更有效率,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宏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角色定位。而不仅仅是像过去一样,简单地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虽然这些是政府机构改革中最基础性的工作。  换言之,推行大部制同时就意味着政府职能必须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己任,从而使得政府权力得以规范、回归公共服务。如果大部制改革达不到转变政府职能的效果,那么,它就会像之前的历次政府机构改革一样,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大部制一个直接的目的就是要打破现有的部门利益,但正如人们所担心的,如果几个部合并成为一个超级部,权力很大,对它进行监督恐怕更加困难,因此,若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权力约束机制,在大部制下,原来的“部”降格为“司”,“阎王”变成了“小鬼”,可手中的权没有变,仍然行使过去“部”的职权,那么,大部制改革就可能把过去分散的部门利益,积聚为集中的部门利益。要解决这一难题,惟有真正转变政府职能。  总之,大部制是社会大转型中政府保障服务性功能突出、行政色彩淡化的必然选择。而一个整合了不同部门利益的强势大部委,其职能也应该适应和体现市场经济发展和公共行政的管理需求。随着两会的来临,有关大部制改革将会受到社会的更多关注,笔者衷心地希望这次大部制改革能够收到扎扎实实的成效,政府部门都能成为一个个办事干练、勤政为民的政府。  一、推行大部制改革的意义  按照部门的职能大小和机构的数量多少不同,政府机构设置一般有“小部制”与“大部制”两种类型。小部制的特征是“窄职能、多机构”,部门管辖范围小、机构数量大、专业分工细、职能交叉多。我国目前实行的即是这种小部门体制。大部制是一种政府政务综合管理组织体制,其特征是“大职能、宽领域、少机构”,政府部门的管理范围广,职能综合性强,部门扯皮少。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行的“大部制”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具有重要而显现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减少职能交叉,完善行政运行机制  我国目前政府组织机构设置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部门过多、职能交叉、权责脱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务院部门之间有80多项职责交叉,例如,建设部门与发展改革部门、交通部门、水利部门、铁道部门、国土资源部门等24个部门存在职责交叉;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管理涉及14个部委(局);劳务输出也存在多头对外的问题;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劳动保障、人事、教育部门职能交叉;在信息产业管理方面,信息产业部、国信办、广电总局等部门职能交叉;在城市供水、地下水管理方面,水利、建设、国土资源等部门职能交叉,等等。这种较为典型的“小部制”,既造成部门之间的职责交叉、推诿扯皮,又导致职能分散、政出多门,削弱了政府的决策职能,也不利于集中统一管理。职能交叉还损害了国家整体利益的实现,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实行“大部制”,能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由传统的以职能为中心的职能导向型政府转向建设以流程为中心的流程导向型政府,有利于整合政府资源,再造工作流程,确保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为公众提供便利和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最终“整合不同的体制,提供无缝隙的服务”。  2.有利于落实“问责制”,建设责任政府  部门过多必然造成职能分散、政出多门,既不利于集中统一管理和加强政府应有权威,又不利于落实“问责制”和建设责任政府。多个部门负责同一项工作的做法,貌似加强领导,实则减轻了部门应承担的责任,同时,还导致部门利益的滋生,使国家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合法化甚至个人化。大部制强调的是部门职能的有机统一和综合管理,能够较好地协调职能机构统一和专业分工的关系,对于协调部门关系、强化政府权威和落实责任追究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鉴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职能的有效划分和呼应,如果国务院将部门数量控制在20个以内,则地方各级政府就基本上能够做到与中央一样合理设置部门,有利于政令上通下达,便于管理的衔接和延续。  3.有利于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和深化,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  大部制将是未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亮点,应当将大部制改革放到整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全局来定位和设计,综合考虑政府改革的系统配套问题,将组织重建、体制变革、机制创新、职能转变、流程再造、管理方式创新以及相互关系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以全方位推进我国政府组织变革。因此,要从整体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政府治理创新和现代化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大部门的重大意义,将其作为加快行政管理改革的关键环节,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周密设计、统筹协调、稳步推行。  值得指出的是,大部制改革反映了地方政府对行政体制改革的普遍愿望。据我们课题组2007年暑期在全国14个省的调查,很多地方政府及部门都提出了推进部门整合的意见,这也说明推行大部制改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二、推行大部制改革的原则  1.回应性调适原则。一要回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强化宏观决策,加强市场监管,弱化微观管理,同时兼顾我国在经济转型中培育市场、促进特殊行业发展、有效管理骨干国企的需要。  二要回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扩展社会职能,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充分培养社会的自治精神和能力。三要回应利益多元的需要。充分考虑地方利益、地区利益和行业利益的平衡,既要合理配置利益机制,又要防止追逐违法利益。四要回应技术发展的需要。减少管理层级,实行扁平化管理。  2.总体性统筹原则。一要总体统筹职能设置。构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错落有致的服务型政府职能架构。二要总体统筹权力配置。加强国务院最高领导层对各部门的统筹能力,同时合理划分国务院与地方政府人权、财权、事权的权限。三要总体统筹各种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四要总体统筹府际改革,形成国务院机构改革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协调张力。  3.系统性集中原则。一是整合职能。有机合并相近职能,避免职能交叉,相互扯皮。二是整合权责。健全政府权责体系,形成部门间和层级间合理的权责构成。三是整合机构。减少管理环节和层次,优化结构。四是整合机制。整合大部门内部的运行机制,降低协调成本,提高行政效能。  4.制约性协调原则。一是国务院整体(国务院和部门及部门之间)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制约性协调。二是部门内部的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制约性协调。三是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制约性协调。  5.总揽性分别原则。一是要进行改革的总体设计,形成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近期和远期改革的整体方案。二是要实行分层要求,对国务院和省市以下政府改革既要明确共同性,又要有不同针对性。三是要实行分类指导,对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政府改革提出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指导。四是要实行分步实施,既要考虑改革目标的实现,又要考虑改革的现实可操作性,尽可能减少改革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和消极成本。  三、推行大部制改革需要重点研究的若干问题  1.决策、执行、监督的分离与协调问题  目前我国决策职能与执行职能和监督职能不分现象突出,监督流于形式,使决策部门普遍受到执行利益的干扰,导致问责更加困难,国家利益部门化。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探索建立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协调又适度分离的行政运行机制,实现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我们认为,建立不同层面的适度分离机制是可供考虑的思路。即:既要在政府部门的整体层面上构建决策、执行、监督适度分离的组织架构,也要在部门内部建立决策与执行相分离的机制,将公共服务和行政执法等方面的执行职能分离出来,设立专门的执行机构,避免集决策、执行、监督于一身的弊端。有些职权的分工与制约,还需要从与人大、司法部门的关系上来考虑。近几年来,一些部门已经在探索这方面的改革。例如,交通部于1998年实施了水上安全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交通部负责决策、交通部海事局负责监督、交通部所属地方海事机构负责执行的相互协调又适度分离的组织机构体系。  在大部制改革中还需要着力解决市场监管体制问题。我国市场监管部门过多、多头执法、交叉执法的问题非常突出。例如,对食品的监督管理,目前是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质检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查处重大事故。地方政府因机构设置不同,涉及食品监管的部门更多,有的省涉及十几个部门,有的省会城市涉及二十几个部门。这种分段监管体制,不仅造成部门职责交叉,提高监管成本,而且降低了监管效能,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从根本上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必须按照市场统一、开放、竞争的要求,将现行涉及市场监管的有关机构整合,统一行使市场监管职能,以增强监督的统一、公正和有效。  2.综合管理部门与专业管理部门的关系问题  我国目前综合管理职能与专业管理职能配置不科学。综合管理部门权力过于集中,行业或产业管理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不到位、权力分割,项目立项、资金支配等事项都要经过综合管理部门的层层审批,统筹协调困难,对一些问题难以及时出台有效的政策。因此,必须进一步理顺综合部门与专业管理部门的关系,做到各负其责、相互协作。一是综合管理部门的基本定位是服务、协调、指导、监督,主要研究制定国家战略、重大规划、宏观政策,协调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对各个产业或行业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统筹协调。为此要切实减少微观管理和具体审批事项,实现从“项目管理”向“宏观管理”、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二是按照大部制的要求适当拓宽专业管理部门的管理范围,其工作重点是研究解决产业或行业存在的重大问题,拟定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及政策,统筹配置行业资源,发布行业信息标准,维护行业市场秩序,开展行业执法监督检查,提供行业相关信息服务。三是设立专司统筹经济社会事务的办事机构,统一协调解决职责交叉和综合管理事务。  3.推行大部制改革的法律保障问题  大部制改革事关政府体制机制的创新和权力利益的调整,应当按照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的要求,畅通利益表达和意愿诉求渠道,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起草改革总体方案,由中央讨论决定,并由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以提高改革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合法性和回应性。应当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切实加强行政组织法体系建设,推进行政组织设置、职能定位和机制运行的法治化。由于受计划经济和部门立法的影响,我国相当程度上存在一个部门一套法律体系,大部制改革后,有关执法主体、诉讼管辖和法律适用可能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必要时可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有关机构改革中法律适用问题的决定予以解决。同时,大部制改革必然涉及到现行法律法规的修改问题,应当以此为契机,增强我国法律体系的协调统一和实行综合立法。  4.与其他改革相配套问题  大部制改革作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涉及到复杂的利益关系和权力关系的调整,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整体配套改革的原则,使大部制改革与其他改革相互协调、彼此促进。当前特别重要的是应当以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创新公共产品的提供机制,重视公益性事业单位在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中的重要作用,还可以更多地采取购买服务的提供方式。要按照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的原则,将大量的技术性、服务性和经办性职能交给事业单位和中介组织承担;规范和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中介组织,为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大部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本质上从属于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有关权力分离和制约问题,需要与司法体制、人大体制相结合来考虑。应当按照十七大确定的“统筹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机构设置”的要求,在政治体制的整体架构中确定改革方案和对策措施。  公共服务型政府与公共财政具有天然的统一性。推进大部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应当重视发挥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作用。西方一些国家没有组织、人事和编制部门,而机构数量和官员及公务员规模能在数量上控制住,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建立机构和增加公务员需要有预算,而预算需要议会批准。实际上是预算在控制编制,政府增加机构和人员的权力在议会,政府是不能自我膨胀的。因此,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改革预算管理体制,既实现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相分离,也实现编制与预算相结合,发挥预算管理改革对巩固机构改革成果的约束作用。此外,要发挥预算制度改革在降低和控制行政成本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设计科学、规范、公正、透明的预算制度,从源头上控制和降低行政成本。  5.加强对大部制改革的理论研究  我国以往的机构改革往往是迫于形势压力,临时应付,一般是从政策阐释的角度提出改革主张,缺乏指导改革实践的较为系统和理性的、前瞻性的理论阐释,导致改革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前瞻性不够。换言之,理论滞后于实践的问题正在日益成为制约我国政府改革的突出问题。当前,在新形势下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推行大部制,应当着重对我国政府改革进行理性的反思,从价值选择的角度讨论政府改革与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制度创新、提高政府能力的关系。要加强政府改革与治理的学术研究,特别是加强公共组织理论的研究。要适应全球化和世界性政府改革与治理的发展趋势,进行国际比较研究,积极借鉴它国经验。要重视实证研究,立足于转型期的中国行政管理实践,调查和总结我国机构设置和改革的经验,提炼出具有规律性的通行做法,通过理论创新促进体制和机制创新。
2023-09-07 02:17:241

大部制的特点

您要问的是大部制的特点是什么?如下:1、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2、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3、降低行政成本。
2023-09-07 02:17:321

大部制改革是指什么?

大部制改革 向服务型政府迈进 提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两个,一个是属于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另一个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实际上是从两个角度去说的,一个是从总体上推进改革开放,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行政管理改革;另一个中国的改革开放走到今天非常重要的是政治体制改革,而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这个是非常明确的。 改革方案体现了总理政府工作报告谈到的稳中求进,要迈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另一方面,又非常稳妥,就是说既要迈开步伐同时又要稳妥。 这次改革总的体现两个:一个是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另一个体现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因此这次部委改革四句话很明确: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另一个要通过行政管理改革达到三个方面:科学决策、执行顺畅、监督有力。从原则上说很清楚,具体落实下来,主要着眼于从宏观调控的角度出发来进行这次部委体制改革的。比如:建设工业与信息化服务,原来政府可能更具体的管经济上的事务,但这次强调的是一种宏观调控。同时又面对经济全球化和高科技的挑战,把工业和原有的信息产业部合在一起,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从政府管理职能上主要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按照业内专家的提法,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特点是扩大一个部所管理的业务范围,把多种内容有联系的事务交由一个部管辖,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 根据一些学者的不完全统计,在国务院现有的66个部门中,职责多达80多项,仅建设部门就与发改委、交通部门、水利部门、铁道部门、国土部门等24个部门存在职责交叉。另外,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管理涉及14个部委。行政职能的错位和交叉,不仅造成了部门之间扯皮现象多,行政效能低下,过多经济资源被行政机构自身消耗掉;更重要的是,它无法履行宏观经济管理、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等职能,无法向民众提供合格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因此,必须对现有政府机构进行有效整合,改变政府机构繁多、职能交叉的现象,通过减少机构数量,降低各部门协调困难,使政府运作更有效率,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宏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角色定位。而不仅仅是像过去一样,简单地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虽然这些是政府机构改革中最基础性的工作。 换言之,推行大部制同时就意味着政府职能必须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己任,从而使得政府权力得以规范、回归公共服务。如果大部制改革达不到转变政府职能的效果,那么,它就会像之前的历次政府机构改革一样,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大部制一个直接的目的就是要打破现有的部门利益,但正如人们所担心的,如果几个部合并成为一个超级部,权力很大,对它进行监督恐怕更加困难,因此,若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权力约束机制,在大部制下,原来的“部”降格为“司”,“阎王”变成了“小鬼”,可手中的权没有变,仍然行使过去“部”的职权,那么,大部制改革就可能把过去分散的部门利益,积聚为集中的部门利益。要解决这一难题,惟有真正转变政府职能。 总之,大部制是社会大转型中政府保障服务性功能突出、行政色彩淡化的必然选择。而一个整合了不同部门利益的强势大部委,其职能也应该适应和体现市场经济发展和公共行政的管理需求。随着两会的来临,有关大部制改革将会受到社会的更多关注,笔者衷心地希望这次大部制改革能够收到扎扎实实的成效,政府部门都能成为一个个办事干练、勤政为民的政府。 一、推行大部制改革的意义 按照部门的职能大小和机构的数量多少不同,政府机构设置一般有“小部制”与“大部制”两种类型。小部制的特征是“窄职能、多机构”,部门管辖范围小、机构数量大、专业分工细、职能交叉多。我国目前实行的即是这种小部门体制。大部制是一种政府政务综合管理组织体制,其特征是“大职能、宽领域、少机构”,政府部门的管理范围广,职能综合性强,部门扯皮少。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行的“大部制”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具有重要而显现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减少职能交叉,完善行政运行机制 我国目前政府组织机构设置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部门过多、职能交叉、权责脱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务院部门之间有80多项职责交叉,例如,建设部门与发展改革部门、交通部门、水利部门、铁道部门、国土资源部门等24个部门存在职责交叉;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管理涉及14个部委(局);劳务输出也存在多头对外的问题;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劳动保障、人事、教育部门职能交叉;在信息产业管理方面,信息产业部、国信办、广电总局等部门职能交叉;在城市供水、地下水管理方面,水利、建设、国土资源等部门职能交叉,等等。这种较为典型的“小部制”,既造成部门之间的职责交叉、推诿扯皮,又导致职能分散、政出多门,削弱了政府的决策职能,也不利于集中统一管理。职能交叉还损害了国家整体利益的实现,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实行“大部制”,能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由传统的以职能为中心的职能导向型政府转向建设以流程为中心的流程导向型政府,有利于整合政府资源,再造工作流程,确保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为公众提供便利和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最终“整合不同的体制,提供无缝隙的服务”。 2.有利于落实“问责制”,建设责任政府 部门过多必然造成职能分散、政出多门,既不利于集中统一管理和加强政府应有权威,又不利于落实“问责制”和建设责任政府。多个部门负责同一项工作的做法,貌似加强领导,实则减轻了部门应承担的责任,同时,还导致部门利益的滋生,使国家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合法化甚至个人化。大部制强调的是部门职能的有机统一和综合管理,能够较好地协调职能机构统一和专业分工的关系,对于协调部门关系、强化政府权威和落实责任追究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鉴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职能的有效划分和呼应,如果国务院将部门数量控制在20个以内,则地方各级政府就基本上能够做到与中央一样合理设置部门,有利于政令上通下达,便于管理的衔接和延续。 3.有利于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和深化,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 大部制将是未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亮点,应当将大部制改革放到整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全局来定位和设计,综合考虑政府改革的系统配套问题,将组织重建、体制变革、机制创新、职能转变、流程再造、管理方式创新以及相互关系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以全方位推进我国政府组织变革。因此,要从整体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政府治理创新和现代化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大部门的重大意义,将其作为加快行政管理改革的关键环节,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周密设计、统筹协调、稳步推行。 值得指出的是,大部制改革反映了地方政府对行政体制改革的普遍愿望。据我们课题组2007年暑期在全国14个省的调查,很多地方政府及部门都提出了推进部门整合的意见,这也说明推行大部制改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二、推行大部制改革的原则 1.回应性调适原则。一要回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强化宏观决策,加强市场监管,弱化微观管理,同时兼顾我国在经济转型中培育市场、促进特殊行业发展、有效管理骨干国企的需要。 二要回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扩展社会职能,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充分培养社会的自治精神和能力。三要回应利益多元的需要。充分考虑地方利益、地区利益和行业利益的平衡,既要合理配置利益机制,又要防止追逐违法利益。四要回应技术发展的需要。减少管理层级,实行扁平化管理。 2.总体性统筹原则。一要总体统筹职能设置。构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错落有致的服务型政府职能架构。二要总体统筹权力配置。加强国务院最高领导层对各部门的统筹能力,同时合理划分国务院与地方政府人权、财权、事权的权限。三要总体统筹各种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四要总体统筹府际改革,形成国务院机构改革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协调张力。 3.系统性集中原则。一是整合职能。有机合并相近职能,避免职能交叉,相互扯皮。二是整合权责。健全政府权责体系,形成部门间和层级间合理的权责构成。三是整合机构。减少管理环节和层次,优化结构。四是整合机制。整合大部门内部的运行机制,降低协调成本,提高行政效能。 4.制约性协调原则。一是国务院整体(国务院和部门及部门之间)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制约性协调。二是部门内部的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制约性协调。三是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制约性协调。 5.总揽性分别原则。一是要进行改革的总体设计,形成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近期和远期改革的整体方案。二是要实行分层要求,对国务院和省市以下政府改革既要明确共同性,又要有不同针对性。三是要实行分类指导,对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政府改革提出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指导。四是要实行分步实施,既要考虑改革目标的实现,又要考虑改革的现实可操作性,尽可能减少改革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和消极成本。 三、推行大部制改革需要重点研究的若干问题 1.决策、执行、监督的分离与协调问题 目前我国决策职能与执行职能和监督职能不分现象突出,监督流于形式,使决策部门普遍受到执行利益的干扰,导致问责更加困难,国家利益部门化。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探索建立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协调又适度分离的行政运行机制,实现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我们认为,建立不同层面的适度分离机制是可供考虑的思路。即:既要在政府部门的整体层面上构建决策、执行、监督适度分离的组织架构,也要在部门内部建立决策与执行相分离的机制,将公共服务和行政执法等方面的执行职能分离出来,设立专门的执行机构,避免集决策、执行、监督于一身的弊端。有些职权的分工与制约,还需要从与人大、司法部门的关系上来考虑。近几年来,一些部门已经在探索这方面的改革。例如,交通部于1998年实施了水上安全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交通部负责决策、交通部海事局负责监督、交通部所属地方海事机构负责执行的相互协调又适度分离的组织机构体系。 在大部制改革中还需要着力解决市场监管体制问题。我国市场监管部门过多、多头执法、交叉执法的问题非常突出。例如,对食品的监督管理,目前是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质检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查处重大事故。地方政府因机构设置不同,涉及食品监管的部门更多,有的省涉及十几个部门,有的省会城市涉及二十几个部门。这种分段监管体制,不仅造成部门职责交叉,提高监管成本,而且降低了监管效能,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从根本上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必须按照市场统一、开放、竞争的要求,将现行涉及市场监管的有关机构整合,统一行使市场监管职能,以增强监督的统一、公正和有效。 2.综合管理部门与专业管理部门的关系问题 我国目前综合管理职能与专业管理职能配置不科学。综合管理部门权力过于集中,行业或产业管理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不到位、权力分割,项目立项、资金支配等事项都要经过综合管理部门的层层审批,统筹协调困难,对一些问题难以及时出台有效的政策。因此,必须进一步理顺综合部门与专业管理部门的关系,做到各负其责、相互协作。一是综合管理部门的基本定位是服务、协调、指导、监督,主要研究制定国家战略、重大规划、宏观政策,协调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对各个产业或行业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统筹协调。为此要切实减少微观管理和具体审批事项,实现从“项目管理”向“宏观管理”、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二是按照大部制的要求适当拓宽专业管理部门的管理范围,其工作重点是研究解决产业或行业存在的重大问题,拟定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及政策,统筹配置行业资源,发布行业信息标准,维护行业市场秩序,开展行业执法监督检查,提供行业相关信息服务。三是设立专司统筹经济社会事务的办事机构,统一协调解决职责交叉和综合管理事务。 3.推行大部制改革的法律保障问题 大部制改革事关政府体制机制的创新和权力利益的调整,应当按照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的要求,畅通利益表达和意愿诉求渠道,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起草改革总体方案,由中央讨论决定,并由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以提高改革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合法性和回应性。应当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切实加强行政组织法体系建设,推进行政组织设置、职能定位和机制运行的法治化。由于受计划经济和部门立法的影响,我国相当程度上存在一个部门一套法律体系,大部制改革后,有关执法主体、诉讼管辖和法律适用可能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必要时可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有关机构改革中法律适用问题的决定予以解决。同时,大部制改革必然涉及到现行法律法规的修改问题,应当以此为契机,增强我国法律体系的协调统一和实行综合立法。 4.与其他改革相配套问题 大部制改革作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涉及到复杂的利益关系和权力关系的调整,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整体配套改革的原则,使大部制改革与其他改革相互协调、彼此促进。当前特别重要的是应当以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创新公共产品的提供机制,重视公益性事业单位在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中的重要作用,还可以更多地采取购买服务的提供方式。要按照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的原则,将大量的技术性、服务性和经办性职能交给事业单位和中介组织承担;规范和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中介组织,为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大部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本质上从属于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有关权力分离和制约问题,需要与司法体制、人大体制相结合来考虑。应当按照十七大确定的“统筹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机构设置”的要求,在政治体制的整体架构中确定改革方案和对策措施。 公共服务型政府与公共财政具有天然的统一性。推进大部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应当重视发挥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作用。西方一些国家没有组织、人事和编制部门,而机构数量和官员及公务员规模能在数量上控制住,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建立机构和增加公务员需要有预算,而预算需要议会批准。实际上是预算在控制编制,政府增加机构和人员的权力在议会,政府是不能自我膨胀的。因此,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改革预算管理体制,既实现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相分离,也实现编制与预算相结合,发挥预算管理改革对巩固机构改革成果的约束作用。此外,要发挥预算制度改革在降低和控制行政成本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设计科学、规范、公正、透明的预算制度,从源头上控制和降低行政成本。 5.加强对大部制改革的理论研究 我国以往的机构改革往往是迫于形势压力,临时应付,一般是从政策阐释的角度提出改革主张,缺乏指导改革实践的较为系统和理性的、前瞻性的理论阐释,导致改革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前瞻性不够。换言之,理论滞后于实践的问题正在日益成为制约我国政府改革的突出问题。当前,在新形势下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推行大部制,应当着重对我国政府改革进行理性的反思,从价值选择的角度讨论政府改革与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制度创新、提高政府能力的关系。要加强政府改革与治理的学术研究,特别是加强公共组织理论的研究。要适应全球化和世界性政府改革与治理的发展趋势,进行国际比较研究,积极借鉴它国经验。要重视实证研究,立足于转型期的中国行政管理实践,调查和总结我国机构设置和改革的经验,提炼出具有规律性的通行做法,通过理论创新促进体制和机制创新。
2023-09-07 02:17:401

2018大部制改革时间

2018年3月13日。2018年3月13日,国务院公布机构改革方案,开启新一轮大部制改革。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即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的部门、业务范围趋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2023-09-07 02:17:481

我国行政机构为什么要进行大部制改革

  按照部门的职能大小和机构的数量多少不同,政府机构设置一般有“小部制”与“大部制”两种类型。小部制的特征是“窄职能、多机构”,部门管辖范围小、机构数量大、专业分工细、职能交叉多。我国目前实行的即是这种小部门体制。大部制是一种政府政务综合管理组织体制,其特征是“大职能、宽领域、少机构”,政府部门的管理范围广,职能综合性强,部门扯皮少。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行的“大部制”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具有重要而显现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减少职能交叉,完善行政运行机制  我国目前政府组织机构设置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部门过多、职能交叉、权责脱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务院部门之间有80多项职责交叉,例如,建设部门与发展改革部门、交通部门、水利部门、铁道部门、国土资源部门等24个部门存在职责交叉;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管理涉及14个部委(局);劳务输出也存在多头对外的问题;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劳动保障、人事、教育部门职能交叉;在信息产业管理方面,信息产业部、国信办、广电总局等部门职能交叉;在城市供水、地下水管理方面,水利、建设、国土资源等部门职能交叉,等等。这种较为典型的“小部制”,既造成部门之间的职责交叉、推诿扯皮,又导致职能分散、政出多门,削弱了政府的决策职能,也不利于集中统一管理。职能交叉还损害了国家整体利益的实现,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实行“大部制”,能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由传统的以职能为中心的职能导向型政府转向建设以流程为中心的流程导向型政府,有利于整合政府资源,再造工作流程,确保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为公众提供便利和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最终“整合不同的体制,提供无缝隙的服务”。  2.有利于落实“问责制”,建设责任政府  部门过多必然造成职能分散、政出多门,既不利于集中统一管理和加强政府应有权威,又不利于落实“问责制”和建设责任政府。多个部门负责同一项工作的做法,貌似加强领导,实则减轻了部门应承担的责任,同时,还导致部门利益的滋生,使国家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合法化甚至个人化。大部制强调的是部门职能的有机统一和综合管理,能够较好地协调职能机构统一和专业分工的关系,对于协调部门关系、强化政府权威和落实责任追究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鉴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职能的有效划分和呼应,如果国务院将部门数量控制在20个以内,则地方各级政府就基本上能够做到与中央一样合理设置部门,有利于政令上通下达,便于管理的衔接和延续。  3.有利于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和深化,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  大部制将是未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亮点,应当将大部制改革放到整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全局来定位和设计,综合考虑政府改革的系统配套问题,将组织重建、体制变革、机制创新、职能转变、流程再造、管理方式创新以及相互关系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以全方位推进我国政府组织变革。因此,要从整体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政府治理创新和现代化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大部门的重大意义,将其作为加快行政管理改革的关键环节,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周密设计、统筹协调、稳步推行。
2023-09-07 02:18:131

08年中央大部制改革的具体内容

所谓“大部制改革”,就是把行政系统中职能相近、管辖领域雷同的部门进行归并重组。关于大部制,去年召开的中共十七大就已定下基调。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在讨论大部制改革时,被广泛提及的原因,是中国庞大的部委体系。  经过5次改革后,中国依然有国务院组成部委28个,而同样的统计数字,英国、法国都是18个,美国15个,日本则只有1府12省厅。这还不包括其他的国务院直属机构,以及诸如西部开发办、东北振兴办、绿化办、老龄办等一百多个中央议事协调机构。“国外的部长来了,都不知道找哪位部长跟他对口谈,我们的农业部、财政部和人家的同名机构都不对称,而中国的央行跟美联储也不一样。”中国人民大学行政学教授毛寿龙说。  更严重的是,众多的部委造成职能重叠和交叉严重,政出多门。  一些例子听起来颇为极端,比如交通部负责路政管理,公安部负责道路安全管理,两部门为此屡有不同意见。“如成渝高速公路,交通部认为这是管得非常好的一条线,公安部认为是死亡之路,差别就这么大。”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伟说,原国务院一位主要领导在主持任内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时,就提出要解决这一矛盾。  再比如一辆出租车,在城市运行归建设部管辖,一旦出城行驶在公路上就归交通部管理。更极端的例子发生在鲜花身上,“按照部委分工,草本花卉归农业部管,木本花卉归国家林业局管,一个花农要面对两个部委。”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  事实上,多头管理的弊端几乎无处不在,“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劳动保障、人事、教育部门职能交叉;在城市供水、地下水管理方面,水利、建设、国土资源等部门职能交叉;在信息产业管理方面,信息产业部、国新办、广电总局等部门职能交叉。”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李军鹏说。  建设部甚至与发改委、交通部、铁道部、国土资源部等24个部门存在职责交叉。  其他比如食品卫生监管中,卫生部门管餐馆、质检部门管产品、工商部门管市场,各自为战;在能源行业,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电监会多头监管。  部门数量如此冗杂,由此造成矛盾颇多,一些小事都要涉及到部际交涉,而每个部委又归不同的副总理分管,如果矛盾激烈,甚至要麻烦两个副总理协调。  大部制改革是否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只能靠实践来证明
2023-09-07 02:18:341

顺德大部制改革的利弊

顺德大部制改革的利弊如下:1、利:政府瘦身,机构明显减少,职能重组,部门职能清晰,治理结构、管理的扁平化。2、弊:职能总量没有减少,出现了机构设置的反弹现象,最终改革没有到位。
2023-09-07 02:18:411

2008年以来我国大部制改革的成效的论述

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根据一些学者的不完全统计,在国务院现有的66个部门中, 大部制改革职责多达80多项,仅建设部门就与发改委、交通部门、水利部门、铁道部门、国土部门等24个部门存在职责交叉。另外,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管理涉及14个部委。行政职能的错位和交叉,不仅造成了部门之间扯皮现象多,行政效能低下,过多经济资源被行政机构自身消耗掉;更重要的是,它无法履行宏观经济管理、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等职能,无法向民众提供合格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因此,必须对现有政府机构进行有效整合,改变政府机构繁多、职能交叉的现象,通过减少机构数量,降低各部门协调困难,使政府运作更有效率,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宏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角色定位。而不仅仅是像过去一样,简单地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虽然这些是政府机构改革中最基础性的工作。换言之,推行大部制同时就意味着政府职能必须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己任,从而使得政府权力得以规范、回归公共服务。如果大部制改革达不到转变政府职能的效果,那么,它就会像之前的历次政府机构改革一样,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大部制一个直接的目的就是要打破现有的部门利益,但正如人们所担心的,如果几个部合并成为一个超级部,权力很大,对它进行监督恐怕更加困难,因此,若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权力约束机制,在大部制下,原来的“部”降格为“司”,“阎王”变成了“小鬼”,可手中的权没有变,仍然行使过去“部”的职权,那么,大部制改革就可能把过去分散的部门利益,积聚为集中的部门利益。要解决这一难题,惟有真正转变政府职能。总之,大部制是社会大转型中政府保障服务性功能突出、行政色彩淡化的必然选择。而一个整合了不同部门利益的强势大部委,其职能也应该适应和体现市场经济发展和公共行政的管理需求。随着两会的来临,有关大部制改革将会受到社会的更多关注,笔者衷心地希望这次大部制改革能够收到扎扎实实的成效,政府部门都能成为一个个办事干练、勤政为民的政府。改革意义按照部门的职能大小和机构的数量多少不同,政府机构设置一般有“小部制”与“大部制”两种类型。小部制的特征是“窄职能、多机构”,部门管辖范围小、机构数量大、专业分工细、职能交叉多。我国目前实行的即是这种小部门体制。大部制是一种政府政务综合管理组织体制,其特征是“大职能、宽领域、少机构”,政府部门的管理范围广,职能综合性强,部门扯皮少。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行的“大部制”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具有重要而显现的现实意义。1.有利于减少职能交叉,完善行政运行机制我国目前政府组织机构设置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部门过多、职能交叉、权责脱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务院部门之间有80多项职责交叉,例如,建设部门与发展改革部门、交通部门、水利部门、铁道部门、国土资源部门等24个部门存在职责交叉;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管理涉及14个部委(局);劳务输出也存在多头对外的问题;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劳动保障、人事、教育部门职能交叉;在信息产业管理方面,信息产业部、国信办、广电总局等部门职能交叉;在城市供水、地下水管理方面,水利、建设、国土资源等部门职能交叉,等等。这种较为典型的“小部制”,既造成部门之间的职责交叉、推诿扯皮,又导致职能分散、政出多门,削弱了政府的决策职能,也不利于集中统一管理。职能交叉还损害了国家整体利益的实现,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实行“大部制”,能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由传统的以职能为中心的职能导向型政府转向建设以流程为中心的流程导向型政府,有利于整合政府资源,再造工作流程,确保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为公众提供便利和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最终“整合不同的体制,提供无缝隙的服务”。2.有利于落实“问责制”,建设责任政府部门过多必然造成职能分散、政出多门,既不利于集中统一管理和加强政府应有权威,又不利于落实“问责制”和建设责任政府。多个部门负责同一项工作的做法,貌似加强领导,实则减轻了部门应承担的责任,同时,还导致部门利益的滋生,使国家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合法化甚至个人化。大部制强调的是部门职能的有机统一和综合管理,能够较好地协调职能机构统一和专业分工的关系,对于协调部门关系、强化政府权威和落实责任追究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鉴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职能的有效划分和呼应,如果国务院将部门数量控制在20个以内,则地方各级政府就基本上能够做到与中央一样合理设置部门,有利于政令上通下达,便于管理的衔接和延续。3.有利于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和深化,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大部制将是未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亮点,应当将大部制改革放到整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全局来定位和设计,综合考虑政府改革的系统配套问题,将组织重建、体制变革、机制创新、职能转变、流程再造、管理方式创新以及相互关系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以全方位推进我国政府组织变革。因此,要从整体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政府治理创新和现代化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大部门的重大意义,将其作为加快行政管理改革的关键环节,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周密设计、统筹协调、稳步推行。值得指出的是,大部制改革反映了地方政府对行政体制改革的普遍愿望。据我们课题组2007年暑期在全国14个省的调查,很多地方政府及部门都提出了推进部门整合的意见,这也说明推行大部制改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改革原则1.回应性调适原则。一要回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强化宏观决策,加强市场监管,弱化微观管理,同时兼顾我国在经济转型中培育市场、促进特殊行业发展、有效管理骨干国企的需要。二要回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扩展社会职能,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充分培养社会的自治精神和能力。三要回应利益多元的需要。充分考虑地方利益、地区利益和行业利益的平衡,既要合理配置利益机制,又要防止追逐违法利益。四要回应技术发展的需要。减少管理层级,实行扁平化管理。2.总体性统筹原则。一要总体统筹职能设置。构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错落有致的服务型政府职能架构。二要总体统筹权力配置。加强国务院最高领导层对各部门的统筹能力,同时合理划分国务院与地方政府人权、财权、事权的权限。三要总体统筹各种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四要总体统筹府际改革,形成国务院机构改革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协调张力。3.系统性集中原则。一是整合职能。有机合并相近职能,避免职能交叉,相互扯皮。二是整合权责。健全政府权责体系,形成部门间和层级间合理的权责构成。三是整合机构。减少管理环节和层次,优化结构。四是整合机制。整合大部门内部的运行机制,降低协调成本,提高行政效能。4.制约性协调原则。一是国务院整体(国务院和部门及部门之间)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制约性协调。二是部门内部的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制约性协调。三是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制约性协调。5.总揽性分别原则。一是要进行改革的总体设计,形成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近期和远期改革的整体方案。二是要实行分层要求,对国务院和省市以下政府改革既要明确共同性,又要有不同针对性。三是要实行分类指导,对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政府改革提出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指导。四是要实行分步实施,既要考虑改革目标的实现,又要考虑改革的现实可操作性,尽可能减少改革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和消极成本。若干问题1.决策、执行、监督的分离与协调问题目前我国决策职能与执行职能和监督职能不分现象突出,监督流于形式,使决策部门普遍受到执行利益的干扰,导致问责更加困难,国家利益部门化。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探索建立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协调又适度分离的行政运行机制,实现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我们认为,建立不同层面的适度分离机制是可供考虑的思路。即:既要在政府部门的整体层面上构建决策、执行、监督适度分离的组织架构,也要在部门内部建立决策与执行相分离的机制,将公共服务和行政执法等方面的执行职能分离出来,设立专门的执行机构,避免集决策、执行、监督于一身的弊端。有些职权的分工与制约,还需要从与人大、司法部门的关系上来考虑。近几年来,一些部门已经在探索这方面的改革。例如,交通部于1998年实施了水上安全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交通部负责决策、交通部海事局负责监督、交通部所属地方海事机构负责执行的相互协调又适度分离的组织机构体系。在大部制改革中还需要着力解决市场监管体制问题。我国市场监管部门过多、多头执法、交叉执法的问题非常突出。例如,对食品的监督管理,目前是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质检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查处重大事故。地方政府因机构设置不同,涉及食品监管的部门更多,有的省涉及十几个部门,有的省会城市涉及二十几个部门。这种分段监管体制,不仅造成部门职责交叉,提高监管成本,而且降低了监管效能,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从根本上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必须按照市场统一、开放、竞争的要求,将现行涉及市场监管的有关机构整合,统一行使市场监管职能,以增强监督的统一、公正和有效。2.综合管理部门与专业管理部门的关系问题我国目前综合管理职能与专业管理职能配置不科学。综合管理部门权力过于集中,行业或产业管理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不到位、权力分割,项目立项、资金支配等事项都要经过综合管理部门的层层审批,统筹协调困难,对一些问题难以及时出台有效的政策。因此,必须进一步理顺综合部门与专业管理部门的关系,做到各负其责、相互协作。一是综合管理部门的基本定位是服务、协调、指导、监督,主要研究制定国家战略、重大规划、宏观政策,协调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对各个产业或行业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统筹协调。为此要切实减少微观管理和具体审批事项,实现从“项目管理”向“宏观管理”、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二是按照大部制的要求适当拓宽专业管理部门的管理范围,其工作重点是研究解决产业或行业存在的重大问题,拟定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及政策,统筹配置行业资源,发布行业信息标准,维护行业市场秩序,开展行业执法监督检查,提供行业相关信息服务。三是设立专司统筹经济社会事务的办事机构,统一协调解决职责交叉和综合管理事务。3.推行大部制改革的法律保障问题大部制改革事关政府体制机制的创新和权力利益的调整,应当按照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的要求,畅通利益表达和意愿诉求渠道,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起草改革总体方案,由中央讨论决定,并由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以提高改革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合法性和回应性。应当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切实加强行政组织法体系建设,推进行政组织设置、职能定位和机制运行的法治化。由于受计划经济和部门立法的影响,我国相当程度上存在一个部门一套法律体系,大部制改革后,有关执法主体、诉讼管辖和法律适用可能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必要时可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有关机构改革中法律适用问题的决定予以解决。同时,大部制改革必然涉及到现行法律法规的修改问题,应当以此为契机,增强我国法律体系的协调统一和实行综合立法。4.与其他改革相配套问题大部制改革作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涉及到复杂的利益关系和权力关系的调整,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整体配套改革的原则,使大部制改革与其他改革相互协调、彼此促进。当前特别重要的是应当以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创新公共产品的提供机制,重视公益性事业单位在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中的重要作用,还可以更多地采取购买服务的提供方式。要按照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的原则,将大量的技术性、服务性和经办性职能交给事业单位和中介组织承担;规范和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中介组织,为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大部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本质上从属于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有关权力分离和制约问题,需要与司法体制、人大体制相结合来考虑。应当按照十七大确定的“统筹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机构设置”的要求,在政治体制的整体架构中确定改革方案和对策措施。公共服务型政府与公共财政具有天然的统一性。推进大部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应当重视发挥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作用。西方一些国家没有组织、人事和编制部门,而机构数量和官员及公务员规模能在数量上控制住,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建立机构和增加公务员需要有预算,而预算需要议会批准。实际上是预算在控制编制,政府增加机构和人员的权力在议会,政府是不能自我膨胀的。因此,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改革预算管理体制,既实现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相分离,也实现编制与预算相结合,发挥预算管理改革对巩固机构改革成果的约束作用。此外,要发挥预算制度改革在降低和控制行政成本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设计科学、规范、公正、透明的预算制度,从源头上控制和降低行政成本。5.加强对大部制改革的理论研究我国以往的机构改革往往是迫于形势压力,临时应付,一般是从政策阐释的角度提出改革主张,缺乏指导改革实践的较为系统和理性的、前瞻性的理论阐释,导致改革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前瞻性不够。换言之,理论滞后于实践的问题正在日益成为制约我国政府改革的突出问题。当前,在新形势下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推行大部制,应当着重对我国政府改革进行理性的反思,从价值选择的角度讨论政府改革与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制度创新、提高政府能力的关系。要加强政府改革与治理的学术研究,特别是加强公共组织理论的研究。要适应全球化和世界性政府改革与治理的发展趋势,进行国际比较研究,积极借鉴它国经验。要重视实证研究,立足于转型期的中国行政管理实践,调查和总结我国机构设置和改革的经验,提炼出具有规律性的通行做法,通过理论创新促进体制和机制创新。
2023-09-07 02:18:501

大部制改革是什么时候

是2003年
2023-09-07 02:18:592

大部制改革特别突出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大部制改革是一个正在探讨实行中的中国行政改革方案。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职能,推行大部制同时就意味着职能必须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己任,打破现有部门利益,从而使得权力得以规范、回归公共服务。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行的"大部制"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具有重要而显现的现实意义。1、有利于减少职能交叉,完善行政运行机制。我国目前组织设置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部门过多、职能交叉、权责脱节。职能交叉还损害了国家整体利益的实现,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实行"大部制",能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由传统的以职能为中心的职能导向型转向建设以流程为中心的流程导向型,有利于整合资源,再造工作流程,确保全面履行职能,为公众提供便利和高质量的公共服务。2、有利于落实"问责制",建设责任。部门过多必然造成职能分散、政出多门,既不利于集中统一管理和加强应有权威,又不利于落实"问责制"和建设责任。大部制强调的是部门职能的有机统一和综合管理,能够较好地协调职能统一和专业分工的关系,对于协调部门关系、强化权威和落实责任追究具有重要意义。3、有利于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和深化,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大部制将是未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亮点,应当将大部制改革放到整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全局来定位和设计,综合考虑改革的系统配套问题,将组织重建、体制变革、机制创新、职能转变、流程再造、管理方式创新以及相互关系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以全方位推进我国组织变革。因此,要从整体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治理创新和现代化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大部门的重大意义,将其作为加快行政管理改革的关键环节,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周密设计、统筹协调、稳步推行。
2023-09-07 02:19:091

机关事务管理局在大部制改革中会被取消吗?

根据2015年最新的国务院大部制改变蓝图来看,机关事务管理局大部制改革中是在被取消部门列表中的。国务院直属机构的调整规划中明确了“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和国家防腐局并入监察部,成为监察部下属的国家局”。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以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社会服务与管理为主。大部制改革是要解决政府部门机构重叠、职权交叉、政出多门的矛盾,以提高行政效率为目的。我国现有的27个国务院组成部门大幅合并成大部。而大部制的改革也要配合事业单位的改革进行,事业单位根据职能一部分转变为企业或民间团体,一部分则转变为行政机关,并入政府组成部门。国务院组成部门的调整:1、发改委进一步收权,转变发改委职责。彻底取消发改委对微观管理实务和具体审批事项的职权,逐步将其主要职能转变为宏观规划的制定和研究。将发改委全称改为国家发展与改革规划委员会。2、撤销科技部。将科技部的科研规划和管理方面的职能并与教育部,将教育部改为教育科学部。3、把科技部经济领域的科技管理职能并入工信部。将工业和信息化部改成工业与信息技术部。4、将国土资源部的资源管理职能并入环保部,组建环境资源部。5、将国土资源部的土地规划与管理职能划入住建部。6、将铁道部并入交通运输部,在交通部下组建铁路运输管理局,负责铁路建设规划、铁路运输的统一调配和管理。将地方铁路局改制为铁路运营企业集团,实现铁路运输市场化。7、将水利部与农业部合并,组建大农业部。8、将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与卫生部合并,组建人口与卫生部。9、将审计署与监察部合并为检查审计部。10、人社部和民政部合并为社会工作部。负责就业、社保、社会救助、社团注册方面的事务,将行政区划调整审批的职能划入发改委。11、基本保持外交部、国防部、商务部、公安部、国安部、司法部和人民银行。12、为保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人民银行不再属于国务院组成部门,而是独立的国家机构,与最高检、最高法平级。13、国家安全部降格为国务院直属机构,改为国家安全总局。14、将民委、宗教事务局与侨办、港澳办、台办合并,组建和平统一委员会。国务院直属机构的调整:1、将国家税务总局并入财政部。在地方则取消地方税务局。2、将工商总局、质监总局、安监总局与卫生部下属的药监局合并,组建国家市场秩序监督管理总局。3、将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体育总局并入文化部。4、统计局并入发改委。5、林业局并入农业部。6、知识产权局并入科学教育部。7、旅游局并入文化部。8、宗教事务局与民委合并,侨办、港澳办、台办并入,组建港澳台侨和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9、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和国家防腐局并入监察部,成为部委下属的国家局。国务院办事机构调整(拟取消的国务院办事机构):1、侨办、港澳办、台办一同并入港澳台侨和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2、法制办并入司法部。扩展资料: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即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的部门、业务范围趋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大部门体制改革始于2008年,中央及各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行大部制改革。2012年11月,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再次提及大部制。2013年3月10日,国务院表明组成部门将减少至25个。大部门体制:Large department system十七大报告提出“大部制”改革的思路,是对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举措;它可以化解政府部门中存在的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的矛盾以及权限冲突,有助于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简化公务手续和环节,提高政策执行效能;也是国外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政府管理模式。大部门体制是大部门体系和机制的有机统一,缺一不可。大部门体系是一种由核心化的行政决策中枢及其办事机构、综合化的政府组成部门、专门化的执行机构三个要素形成的政府组织架构。大部门体系应采取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大部门体制的实质是一种政府治理模式。大部门体制改革应该是政府组织架构调整与政府运行机制再造的统一。特点是扩大一个部所管理的业务范围,把多种内容有联系的事务交由一个部管辖,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部门体制
2023-09-07 02:19:191

下列有关大部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有关大部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利于整合公务员队伍,优化人员结构 B.有利于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 C.实行大部门可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和行政运行机制 D.实行大部门可以集中行政权力,提高行政效率 正确答案:ABC
2023-09-07 02:19: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