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东周君是谁?西周君是谁?

2023-09-20 10:01:31
共2条回复
贝贝

东周君、西周君和周天子是亲戚关系。

东周末期,周天子分封了个弟弟,称为西周君,跟天子是同宗亲戚。周天子,周朝君主,周朝时期的最高统治者,姬姓,黄帝后裔,又称周天子,如周武王、周平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周,行分封制,周天子为天下之主,共传30代37王,后期周天子大权旁落,但仍为名义上的华夏最高统治者。

西周时周天子和诸侯之间关系

1、根据分封制,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周天子授予诸侯土地和土地上的百姓,即授民授疆土;诸侯承担相应的义务:定期朝觐、派兵随周天子作战、定期上供等。

2、根据宗法制,周王和同姓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周天子与诸侯的关系很亲近,分封的对象是同姓亲族是主体,还有功臣姻亲、被商灭掉的古国等。

3、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通过分封,确立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这样,周天子与诸侯就有了等级关系,并通过礼乐制度加以巩固。

meira

西周灭亡后,东周建立(前770年),周考王元年(前440年)封其弟揭于河南,以延续周公的官职,是为西周桓公。周显王二年(前367年)封周国公子根于巩,是为东周惠公。这是周朝最后一次分封,周朝土地分封完毕,周天子也寄居东周国,东西周分治

时间 前770年

性质 政治

朝代

周朝

历史背景

前441年,周贞定王崩,其有四子,长子姬去疾继位,即周哀王。三个月后,二子姬叔弑兄篡位,即周思王。五个月后,三子姬嵬又弑兄篡位,即周考王。姬嵬弑兄篡位之后,忧前事重现,前440年,姬嵬即位后,划王畿河南之地,封其弟揭于王城,建(西)周国,疆域为瀍水以西、洛河以南,是为周桓公。

桓公卒,其子威公代立。前367年,威公卒,公子朝代立,即西周惠公,公子根遂叛。赵成侯与韩懿侯乘乱侵周,分周为两,逼周显王封公子根于巩,建(东)周国,即东周惠公。

前307年,因周赧王拒绝秦武王试举周鼎的要求,被秦军逐出成周王宫,赧王徙居西周王城。

分治年表

前367年开始分治,前256年西周国灭亡。前249年,东周国灭亡,都被秦所灭。

西周君(前440年~前256年)

在位时间

东周君(前367年~前249年)

在位时间

桓公(姬揭)

26

惠公(姬班)

38

威公(~灶)

47

文公(~昭)

23

惠公(~朝)

50

武公(~根)

50

武公(~共之)

28

靖公(~杰)

8

文公(~咎)

33

西周君

桓公(姬揭)(26)——威公(~灶)(47)——惠公(~朝)(50)——武公(~共之)(28)——文公(~咎)(33)

东周君

惠公(姬班)(38)——文公(~昭)(23)——武公(~根)(50)——靖公(~杰)(8)

秦灭二周

公元前256年(赧王59年,秦昭襄王51年),秦兵攻打西周,赧王听西周公之言,以西周三十六城、三万户降秦),秦王将周赧王贬爵为君,西周公为家臣,封于梁城(今陕西省韩城县南)。赧王至梁城一月而死,国除,置九鼎于咸阳(途中一鼎落于泗水)。自次年起(昭襄王52年,前255年)史家以秦王纪年,然东周尚存,周朝尚未彻底灭亡。

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东周君欲趁秦连丧昭襄、孝文二王合纵伐秦,秦庄襄王以吕不韦为大将,起兵十万,执东周君而归,尽收巩城等七邑。周朝至此彻底灭亡

相关推荐

东周君、西周君和周天子什么关系?

东周君和西周君是周天子的臣子,分别担任东周公国和西周公国的君主。东周君和西周君其实是同宗亲戚,都是周王朝分封的君主。西周公国是周天子分封的,第一任国君是周考王的弟弟。而东周公国是在西周公国的基础上分出来的,由于出现了争位现象,西周公国又分出来东周公国。总的来说,东周君和西周君都是周天子的臣子,只是分别担任了两个周国的君主。而周天子则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
2023-09-07 20:06:092

西君和周天子什么关系

周王就是周天子,就是周朝的共主,比如周赧王。是个很悲剧的一代周天子,他在位期间,处于孔子说的礼崩乐坏的时代,大部分土地被诸侯国侵占了,他把剩下不多的土地分给了两个小公国,也就有了东周国和西周国(注:这与西周、东周历史断代是两回事;东周时期起于迁都洛阳,分为两个历史时段春秋和战国,周赧王处于战国末期),其君主分别为东周君和西周君;周天子居住在西周国。秦相吕不韦灭掉西周国时,周天子寄居在西周做了俘虏,周朝结束了。
2023-09-07 20:06:432

大秦赋里的西周君是谁 大秦赋剧情简介

1、《大秦赋》剧中的西周君和东周君并不是东周的天子,他们只是周天子分封的两个诸侯国而已,西周君是西周公国的国君,而东周君是东周公国的国君。 2、剧情简介:战国晚期,秦国一家独大。一代雄主秦昭襄王与继承王位的秦孝文王相继离世,秦国朝堂陡然出现嫡庶之争。大富商吕不韦阳谋篡国,扶植流亡在外的公子嬴异人上位,长公子嬴傒恨别咸阳,政乱平定。秦国征伐六国,渐有一统天下之势,惟有与宿敌赵国之间的交战,败绩频仍,且将星凋零,民苦国累,秦赵结仇愈深。王子嬴政与母亲赵姬返回秦国之后,在仲父吕不韦的训教下,母后的呵护下,显现王者之尊。为了儿子的王位,赵姬与吕不韦联手,打压以华阳夫人为首的楚国派系势力。而嬴政用王弟成蟜之血,洗清通向王位的道路。污秽内宫的嫪毐日益做大,且有篡国之念;嬴政利用吕不韦、宗室嬴傒,铁腕涤荡嫪毐之乱。动乱平息,嬴政再无情驱逐母后赵姬,贬相国吕不韦。至此,嬴政揽政于手,主国于秦。
2023-09-07 20:06:531

西周君和周天子什么关系

西周君和周天子是君臣关系,周天子即君主,西周公、东周公为臣子,为周王所封,爵位为公。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大封诸侯,建立周朝。周朝辉煌约300年后衰落。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奴隶制王朝,周王朝一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0年。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和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
2023-09-07 20:07:011

为什么秦始皇时期还有一个东周君和一个西周君?

秦始皇时期的西周君已经没有实权了,只是有一个名号,他所有的土地、人口都归属了秦国,而东周国是西周国分裂出去的一小部势力,以君王自称,实力并不大。一、西周君投降秦国西周是姬发建立的朝代,是周武王灭商之后改建的国号,并且都城定在了陕西长安周边,后来迁都到了洛阳。西周发展三百多年,以诸侯制度为主导,所以在后期的时候,西周国力逐渐衰微,诸侯兴起,中央的实权已经下降。在战国纷争的阶段,秦国势力逐渐强大,其他各国联合攻秦的时候,秦朝设计攻打西周,将西周王逼迫的投降,献出了自己的土地和人口,而秦国答应让西周王仍以王自称,还能居于都城。所以在秦始皇时期,西周王仍然是存在的,只不过他没有任何的实权,也没有任何属于自己的土地和人口。二、东周国是西周的叛乱势力在西周国发展的末期,周王室发生了内乱,是周考王封赏了自己弟弟一片土地,称为了桓公,东周国的开国君王是东周惠公,这位东周国是从西周王室分出来的周王室的后代,势力分出来之后又有自己的土地,就自称了东周国,定都在了河南巩义一带,但是势力很小。当西周王投降秦国之后,其实周朝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名存实亡了,但是东周国作为一股势力仍然存在于战国时代,所以秦始皇时期的时候仍然有东周王的存在。但是最终东周君王与其他六国合谋,想要攻占秦国土地,被秦国的丞相吕不韦打败并诛杀,将东周国的势力尽数收入了秦国,自此之后周朝彻底灭亡。秦始皇时期的西周君是秦国君王受降之后特意给的恩赐,让西周君可以留在都城,并且以君王自称,但是却没有任何实权,而东周君是从西周王室分裂出的一小股势力,最终也被秦朝所灭。
2023-09-07 20:07:121

东周君、西周君和周天子什么关系

东周君和西周君分别是东周公国和西周公国的君主,西周公国是周天子分封的,第一任国君是周考王的弟弟,第二代重现了争位现象,于是西周公国又分出来东周公国,周天子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东周君和西周君地位和其他诸侯是一样的,不过是实力太小罢了。
2023-09-07 20:07:383

东周的亡国之君是谁

东周末代君王周赧王本名姬延,周赧王是后世史官给他的谥号,从这个谥号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他经历的悲惨和屈辱。这个皇帝在位期间所经历的那些事与我们印象当中的皇帝可谓大有不同,周赧王可以说是东周历史上最屈辱的一个皇帝。首先,在周赧王在位的时期,周朝的统治区域已经非常狭小,仅限于当时的王畿地区也就是现在的洛阳附近区域,他所统治的地区只有三十多座城池、总共三万多人口。虽然周赧王作为帝王,想要进行一些改变,但是大势所趋,他已经没有办法把东周从灭亡的悬崖边拉回来。统治区的狭小让周赧王受尽屈辱,平时还要接受各地诸侯国派来的使臣冷嘲热讽。对于这些情况,他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表面维持平静,内心到底有多懊悔,我们都不得而知。周赧王虽然是东周名义上的帝王,但实际上周赧王早已经没有了实权,从他的统治区域方面我们就可以看出,而且此时秦国的秦昭襄王励精图治,在他的治国策略之下,整个秦国的经济发展的非常迅速,军事实力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因此秦国的势力迅速扩大。在当时秦国居然敢以西戎霸主的名号自居。在战国七雄当中,当时的秦昭襄王权倾朝野,他基本上已经取代了周赧王的天子地位,如果各诸侯国有什么大事,一般都是直接去找秦国商量而略过了周天子,名存实亡这一点让周赧王更加屈辱。周赧王在位期间是东周即将灭亡的时候,所以此时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尤为激烈,主要是秦国开始向其他国家发出猛烈的攻击,楚、韩、赵、魏这些国家都受到了猛烈的打击,而这些国家又分别处在东周都城的不同方位,因此周天子常常能够听到秦国攻打诸侯国的消息。作为周天子的周赧王当然想竭尽全力地制止这些恶战,但是他既没有实权,也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更没有经济基础,所以只能十分窝囊地选择忍气吞声。周赧王这位天子是可以说是历史上最穷的天子,在他的统治期限内,为了准备讨伐秦国,他想方设法联合了当时的战国七雄当中除秦国之外的大部分诸侯国,想要借助他们的军事力量一举歼灭秦国或者给秦国一个惨痛的打击。为了做足准备,他甚至向西边的富户借债,因此欠下了许多的外债。最后,因为军事力量过于薄弱,诸侯国也没有过多的响应,所以他失败了,完全没有实现自己的军事目标,欠下的外债也没有办法偿还。
2023-09-07 20:07:472

战国策中"东周欲为稻"说东周君和西周君同时存在,请问这是正确的吗? 怎解?

东周君和西周君同时存在 是在战国末期。 当时周天子已经是个摆设。他连自己的王畿之地也管不了原文  东周欲为稻,西周不下水,东周患之。苏子谓东周君曰:“臣请使西周下水,可乎?”乃往见西周之君曰:“君之谋过矣!今不下水,所以富东周也。今其民皆种麦,无他种矣。君若欲害之,不若一为下水,以病其所种。下水,东周必复种稻;种稻而复夺之。若是,则东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而受命于君矣。”西周君曰:“善。”遂下水。苏子亦得两国之金也。译文  东周想种水稻,西周不放水,东周为此而忧虑,苏子就对东周君说:“请让我去西周说服放水,可以吗?”于是去拜见西周君,说:“您的主意打错了!如果不放水,反而使东周有了致富的机会。现在东周的百姓都种麦子,没有种其他东西。您如果想坑害他们,不如突然一下子给他们放水,去破坏他们的庄稼。放下了水,东周一定又改种水稻;种上水稻就再给他们停水。如果这样,那么就可以使东周的百姓完全依赖于西周而听命于您了。”西周君说:“好。”于是就放水。苏秦得到了两国赏金。
2023-09-07 20:07:582

周朝最后一个皇帝叫什么被谁所杀

周朝被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襄王所灭,秦始皇的始字是第一个的意思周朝没有称帝,秦始皇是第一个称帝的人,是中国第一个皇帝。
2023-09-07 20:08:084

苏子是如何说服西周君的。?

东周想种水稻,西周不放水,东周为此而忧虑,苏子就对东周君说:“请让我去西周说服放水,可以吗?”于是去拜见西周君,说:“您的主意打错了!如果不放水,反而使东周有了致富的机会。现在东周的百姓都种麦子,没有种其他东西。您如果想坑害他们,不如突然一下子给他们放水,去破坏他们的庄稼。放下了水,东周一定又改种水稻;种上水稻就再给他们停水。如果这样,那么就可以使东周的百姓完全依赖于西周而听命于您了。”西周君说:“好。”于是就放水。苏子得到了两国赏金。来自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06842216.html 希望能帮到你
2023-09-07 20:09:171

西周君东周君谁是天子

东周末年,周王室衰微,从周王室又分出两个姬姓小国,也就是东周国和西周国,秦朝灭亡就是其中的东周国。
2023-09-07 20:09:252

战国七雄为何没人敢动周王室,东周国和西周国又是怎么回事呢

战国时期,礼乐崩坏,群雄并起,为了城池、土地、利益,各国之间相互征伐,尔虞我诈。其中以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诸侯国实力最为强大,被后世称为战国七雄。那么,早已名存实亡的周王室,地处中原,实力微弱,本应该是各个国家眼中的一块肥肉,却为何直到战国末期才被秦国灭掉?本来只有巴掌大点地盘的周王室,又为何分为东周国和西周国呢? 周王室能够苟延残喘的存活这么久,主要有三个原因。 其一,是因为周朝的礼法制度。周朝自周武王灭商建立,到最后被秦所灭,历时长达800年。周朝所建立的礼法制度早已刻入到所有人的骨子里,影响着人们的一言一行。周王室代表的是天子,而所有的诸侯都是他的臣民,臣民不得冒犯天子,否则就是大不敬,这是人们根深蒂固的思想认知。 所以,纵然周王室逐渐失去了对诸侯的控制力,但在名义上依然是他们不可逾越的鸿沟。如果谁敢出兵灭掉周王室,就会遭到天下人的口伐笔诛,陷入不义的境地,这个罪名是没有哪个诸侯愿意承担的。 其二,是诸侯们需要周王室的存在。周天子分封的诸侯中,等级是不一样的,有君、侯、王等不同的称谓。无论是春秋时期田氏齐国的建立,还是三家分晋后韩、赵、魏的独立,都需要周王室来确认他们地位的合法性。到了战国时期,实力强大起来的诸侯国,都想要称王,来彰显实力,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王的名义,就必须由周王室以天子的名义来赐封,这样才会名正言顺,被天下人认可,否则若是自封为王,不仅得不到认可,还会被天下人耻笑。所以,鉴于诸侯们有这样的需求,而这个需求只有周王室能满足,那么周王室的存在就很有必要了。虽然周王室并不是真心诚意的封王,然面对强大的诸侯,也只能唯命是从,尽到作为列国吉祥物的职责。 其三,是没有人敢轻易灭掉周王室。这跟周王室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众所周知,周朝的国都自“平王东迁”到洛邑后,一直居于这里,洛邑就是今天的洛阳。它的周边是秦、韩、魏三国。 对于秦国而言,洛邑是他们东出夺取天下的必经之地,但如果没有吞并六国的实力,贸然占领该地,就会被以韩、魏为首的国家联合其他几国共同讨伐,所以秦国在未强盛之前是不敢灭掉周王室的,就连举鼎而亡的秦武王,也只是想去洛邑转一圈,把九鼎运回来,并没有灭掉周王室的想法。 对于韩魏来说,他们更是不敢对周王室有想法,因为进驻洛邑,就相当于卡住了秦国东出的咽喉,势必会遭来秦国疯狂地报复,本就惧怕虎狼之秦的韩魏,是断然不会做得罪秦国的事的。更何况,出兵灭掉周王室,就会暴露其吞并天下、称霸九州的野心,会招来其他诸侯国的共同讨伐。要知道,在战国中期,强大的齐国就因为私自吞灭了中山国,遭来其他六国联合出兵围攻,最后差点被灭国,更何况周王室呢。 综上来看,弱小的周王室能够长久的屹立不倒,是十分合理的。那么,被逐渐蚕食、地盘所剩无几的周王室,又怎么分成了东周国和西周国呢? 话说在天下诸侯纷争不断的时候,没落的周王室也没闲着,其内部也一直存在着激烈的权力斗争。周考王时期,他将洛阳西边的土地封给了自己的弟弟,是为西周国。 西周国经过几代传承,依然争斗不断,到了周惠公的时候,他又在西周国内分出一块地盘给了自己的弟弟,是为东周国,此后,西周国和东周国不断发展各自的地盘,周王室几乎被东周国和西周国瓜分,甚至到了周朝最后一位天子周赧王时期,天子将朝堂宗庙搬到了西周国内。这就是东周国和西周国的由来,也是当时周王室的权力架构。 那么,之前一直没敢触碰周王室这块肥肉、全力与山东六国周旋的秦国,怎么突然就先后灭掉了西周国和东周国呢? 秦国自秦孝公商鞅变法之后,国力大增,从被其他国家鄙视的弱秦,一举成为令其畏惧的虎狼之秦。之后,经过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等六世的经营,已然成为了诸侯中最强大的国家,尤其自秦赵长平之战后,当时唯一能与秦国抗衡的赵国从此一蹶不振,秦国已经有了一统天下的实力,出兵灭周王室,也就不再惧怕其他诸侯国的讨伐。然而,当时的秦国其实并没有出兵灭掉周王室的打算,是西周国和东周国主动招惹秦国,才导致了灭亡。 秦昭襄王晚年的时候,一直默默无闻的西周国君突然正义感爆棚,认为秦国到处欺负其他诸侯国,破坏了天下格局,于是以天子的名义,联合其他诸侯国,合纵伐秦。联军浩浩荡荡50多万,包围了秦国的伊阙之地。然而,老谋深算的秦昭襄王并没有驰援伊阙,而是派孙子嬴异人和将军嬴摎带兵直取周王室,连下三十五城后,将洛邑团团包围。 得知消息的西周君大惊失色,赶紧回兵救援,奈何为时已晚,秦军已将洛阳围的水泄不通,几乎没有兵力防守的洛阳城对于秦军来说如探囊取物。无奈之下,西周君只得选择与秦国谈判。然而,强硬的秦国给出的条件是要西周国所有的城池、人口全部由秦国管辖,天子朝堂仍可以居住洛阳。否则就要攻入城内,毁掉周王室的宗庙社稷。没有第二条路可走,西周公只得答应。从此,西周国灭亡。 七年后,东周国君步西周君的后尘,突然也想联合其他诸侯国伐秦,此时在秦国刚刚成为丞相的吕不韦,正愁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听说东周君要伐秦,立刻向秦庄襄王要了五万精兵,前去讨伐东周国。 东周君听说吕不韦只带了五万兵马,心中稍安,连忙派人向其他六国求助,当听说韩魏两国派兵到来后,大喜过望,准备联合韩魏援军合击秦军。令他万万没想到是,韩魏两国派兵前来,并不是要帮他抵抗秦军,而是准备趁着秦国攻打东周国之际,来抢占东周国的城池。结果,韩、魏两国的军队遭遇后,自己先打了起来,最后又被蒙骜秘密埋伏的秦军击败,各自逃回了本国。 这下东周君傻了眼,他仿佛看到了之前西周君的结局。于是毅然放弃了抵抗,出城投降。至此,周王室最后一块土地完全归入秦国,绵延800年的周朝彻底灭亡。 周朝的灭亡,我认为根本原因还是分封制导致的。周王室在建立之初,分封了天下的诸侯,固然促进了权力和 社会 的稳定。然而,随着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被封的诸侯越来越多,天子的掌控力越来越弱,最终导致天下大乱,因为人的本性就是想要的更多。可笑的是,已经被天下诸侯摒弃的周王室,最后还在分封所剩无几的土地,以至于天子最后都只能寄人篱下。大家是怎么看的呢?
2023-09-07 20:09:341

西周君王顺序

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昭王,周穆王,周共王,周懿王,周孝王,周夷王,周厉王,周宣王,周幽王,共12为君主。
2023-09-07 20:09:441

为什么说幽王是周最后一个皇帝不是周平王呢

西周灭亡,周幽王是西周最后一个王。然后东周建立,起初出现了二王并立现象,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和周幽王弟弟周携王两个都上位了。后来晋灭了周携王公国,于是周平王成了正统。
2023-09-07 20:09:522

秦灭六国后,周王室的天子被怎么处置了?

《史记·周本纪》载:"考王封其弟于河南,是为桓公,以续周公之官职。桓公卒,子威公代立。威公卒,子惠公代立,乃封其少子于巩以奉王,号东周惠公。"周考王之弟名揭,河南即今洛阳,是为西周之始君,称西周桓公。西周历桓公、威公、惠公、武公、文公五世。西周威公死后,其子不和,幼子于公元前367年在巩建国,巩在王城即洛邑之东,是为东周;王城则为西周。《国语》云:”东周欲为稻,西周不下水。“即是也。东周历惠公、文公、武公、靖公四世。《史记·周本纪》载:王赧时东西周分治,王赧徙都西周。周赧王的时候,官方承认东西周的地位。周天子居于西周之城。周赧王五十七年(前256年),秦昭王使将军摎灭西周;秦庄襄公元年(前249年),吕不韦灭东周。周亡。《史记》说:“秦庄襄王元年,灭东周,不绝其祠,以阳人地赐周君。”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所以总结一下,秦灭六国前周朝已经覆灭,周天子被贬低爵位,称为“君”,在阳人这个地方待着。
2023-09-07 20:10:047

《大秦赋》:周赧王投降,东周正式覆灭,为何还有个西周?

因为早在周武王姬发建立西周之后。是就有一个周公国了。所以还会有个西周。
2023-09-07 20:10:415

《战国策》中西周与东周并存是怎么事?

东周公和西周公 周王室世卿中有周公,召公。战国末期,周公子侄分封出去后势力大了,争夺周公这个称号,而这时王室疲敝,不能化解矛盾,只能用平和的手段,周公也就封了两个,和春秋时晋国的历史差不多,曲沃武公和侄子争夺晋国一样
2023-09-07 20:11:562

西周有几个皇帝

西周历代天子列表 (本表数据采用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成果) 序 谥号 名 在位年代 年数 备注 1 周武王 发 前1046年—前1043年 4 2 周成王 诵 前1042年—前1021年 22 3 周康王 钊 前1020年—前996年 25 4 周昭王 瑕 前995年—前977年 19 5 周穆王 满 前976年—前922年 55 6 周共王 繄扈 前922年—前900年 23 即位当年改元 7 周懿王 囏 前899年—前892年 8 8 周孝王 辟方 前891年—前886年 6 9 周夷王 燮 前885年—前878年 8 10 周厉王 胡 前877年—前841年 37 (共伯和) 和 前841年—前828年 14 共和当年改元 11 周宣王 静 前827年—前782年 46 12 周幽王 宫涅 前781年—前771年 11
2023-09-07 20:12:063

秦统一后周天子去哪了

秦朝在统一之前周天子就去世了。公元前256年周天子,周赧王郁愤而终。王朝国权已为西周公与东周公把持,西周公据洛阳,东周公据巩邑。其后不久,西周文公姬咎逝世,西周一地的民众就纷纷向东方逃亡。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将军摎攻韩,取阳城、负黍。西周君背秦,与诸侯约从,将天下锐兵出伊阙攻秦,令秦毋得通阳城。于是秦使将军摎攻西周。西周君(走来自归,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城,口三万。秦王受献,归其君于周。五十二年,周民东亡,其器九鼎入秦)。也就是说周赧王五十九年和秦昭襄王五十一年是同一年,而周民不可能在赧王死后一年才东亡,秦也不可能在赧王活着时取九鼎。秦国崛起秦人是华夏族(汉族)西迁的一支。秦孝公时期下令求贤,向全天下颁布《求贤令》:“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卫人商鞅从魏国跑到秦都栎阳,帮助秦孝公实行变法革新,并迁都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在孝公宠臣景监的举荐下,商鞅献上了一套“循名责实,信赏必罚”的变法计划。秦孝公大为赞赏,决心实行变法。商鞅变法的核心思想是:重刑、弱民、抑商和禁旅。迅速使得秦国从一个西方不起眼的弱国变成为“天子致胙”,“诸侯毕贺”的军事强国。
2023-09-07 20:12:151

西周君主有没有庙号(不是谥号),如果有,请列举一些。

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周朝确立谥号制度,对君主和大臣的一生作为给予盖棺定论的评价。庙号制度被废止。秦朝连谥号制度也废止了。  汉朝以后承袭了庙号这一制度。汉朝对于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刘邦是开国君主,庙号为太祖(但自司马迁时就称其为高祖,后世多习用之)。汉朝强调以孝治天下,所以继嗣皇帝谥号都有“孝”字。两汉皇帝人人都有谥号,但有庙号者极少。西汉刘邦为太祖(孝惠帝刘盈上庙号)、刘恒为太宗(孝景帝刘启上庙号)、刘彻为世宗(孝宣帝刘询上庙号)、刘询为中宗(刘秀上庙号);东汉刘秀为世祖(孝明帝刘庄上庙号)、刘庄为显宗(孝章帝刘炟上庙号)、刘炟为肃宗(孝和帝刘肇上庙号)。另外还有些皇帝有庙号:刘肇为穆宗、刘祐为恭宗、刘保为敬宗、刘志为威宗,不过这些庙号在孝献帝时被取消。  到了唐朝,除了某些亡国之君以及短命皇帝之外,一般都有庙号。   除了中国以外,王氏高丽、李氏朝鲜,以及越南的李朝、陈朝、后黎朝、莫朝、阮朝帝王也有庙号。但是日本没有采用庙号制度。
2023-09-07 20:12:431

周朝灭亡后王室去哪了?

周朝末代天子是周赧王,周赧王在位期间,天子的最后一块土地也册封给了诸侯,为此,周天子只能寄居在西周君(周天子的一个小诸侯)的地盘上生活,此时的周天子,和寻常百姓没啥区别。周朝后期,已经是一个名存实亡的政权,因此,秦昭襄王对于周王室成员没怎么在意,没给特殊照顾,也没迫害,周王室成员也随后自谋生路去了。扩展资料公元前440年,周考王分封其弟姬揭于王城,建立周国(西周公国)。前367年,周公国公子根叛乱,赵国与韩国支持公子根,逼周显王封姬根于巩。至此,周朝王畿分属西、东两周公国,周王仅余成周的王宫,寄居于东周公国。前307年,秦军逐周赧王出王宫,周赧王迁居西周公国的王城。前256年,秦灭西周公国,周赧王病逝,西周灭亡。前249年,秦灭东周公国。
2023-09-07 20:12:502

秦国实力特别的强,秦国灭东周是在哪一年?

秦国灭东周是在公元前256年。襄王十七年(前635年),发生子带之乱,周襄王不能平,求救于晋文公,文公诛叔带,遂为伯而得河内地 。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襄王为晋文公所迫,于河阳践土会盟。周赧王时,国势益弱,分为东周国和西周国。周赧王八年(前307年),秦国借道东周攻打韩国,周人两边都不敢得罪,左右为难。东周王城位于诸强国之间,不能同心协力,反而彼此攻杀。至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西周被秦国所灭,同年周赧王病死,东周覆亡。七年后,东周国亦被秦所灭。东周共传25王,历时515年。
2023-09-07 20:13:205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周天子的后人结局如何,去了哪里?

回去家
2023-09-07 20:13:489

战国时同时存在的西周和东周是怎么回事?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建都于宗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部),由于周朝后来将都城东迁,所以称这一时期的周朝为西周。综述西周从公元前11世纪(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朝起至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杀为止,共经历11代12王,大约历经275年。公元前770年,申侯和其它一些诸侯立周平王(宜臼)为国王,平王将京都从宗周迁至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历史上称东迁以后的周王朝为东周。东周(前770年—前256年),商朝之后的周朝京都从镐京东迁至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历史上称东迁以后的周王朝为东周,之前周朝国都在镐京之时称为西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两个时期。因此这一时期也称为春秋战国时期。更详细的资料请看:http://baike.baidu.com/view/27039.htmhttp://baike.baidu.com/view/26914.htm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请发消息给我,并附上问题的连接,谢谢
2023-09-07 20:15:316

《秦令樗里疾以车百乘入周》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刘向【提要】和东周一样,西周在战国时早已式微。弱国、弱者在世界上生存,就要有更多的智慧。很多出身贫寒的孩子,过早地在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中应付、拼搏和奋争,所以具有出众的生存能力和生存智慧。穷则思变,让我们看看弱者是如何与强者、次强者交往的。【原文】秦令樗里疾以车百乘入周,周君迎之以卒,甚敬。楚王怒,让周,以其重秦客。游腾谓楚王曰:“昔智伯欲伐?由,遗之大钟,载以广车,因随入以兵,?由卒亡,无备故也。桓公伐蔡也,号言伐楚,其实袭蔡。今秦者,虎狼之国也,兼有吞周之意;使樗里疾以车百乘入周,周君惧焉,以蔡?由戒之,故使长兵在前,强弩在后,名曰卫疾,而实囚之也。周君岂能无爱国哉?恐一日之亡国,而忧大王。”楚王乃悦。【译文】秦国派樗里疾率领100辆马车去访问西周,西周君用100名士卒的盛大仪式出城欢迎,仪式隆重,非常重视和尊敬樗里疾。楚王知道以后大为愤怒,严词责难周君不该这样重视秦国使者。周臣游腾就对楚王解释说:“以前晋的智伯要讨伐?由时,先赠送由一口大钟,?由为了能用大车运这口大钟,就特别修了一条宽广的道路。谁也没料到智伯却乘机由这条道路进兵攻击?由,?由终于因此而灭亡,这主要是因为?由没有防备的缘故。齐桓公攻打蔡国时,表面上声称去攻打楚国,实际上却是讨伐蔡国。如今秦国是一个虎狼之国,贪得无厌,凶猛无比,还有吞灭周朝的野心,秦国派樗里疾率领100辆战车到西周时,周君当然非常害怕,于是心里以当年的蔡国和?由的事情作为警戒,在欢迎仪式上派手持长柄武器的士兵走在前面,派手持强弓的士兵走在后面,名义上是欢迎、保卫樗里疾,实际上是围住他。周君难道不爱他的国家吗?惟恐一旦被灭,对您楚国也不利,这是为了大王担忧啊。”楚王这才高兴起来。【评析】没有事实本身,只存在它的传播方式。事实在于你如何去传播它,语言作为一种传播方式,对事实本身甚至会起到支配、调遣和改变的作用。不管西周君是欢迎樗里疾还是防备樗里疾,整个仪式是完全可以有多种解释的。要善于揣摩他人的心理和利益,善于说出利他利己的话。周臣游腾引用蔡国和?由两个历史案例来引证自己观点的案例归纳法,值得我们仿效。
2023-09-07 20:15:491

读史记·战国那些口若悬河的谋臣们

这两天看到周赧王本纪,心中竟涌出百般滋味。 周赧王,是最后一任周天子,却连名义上的天子威仪都荡然无存。他被秦国赶出王城,寄人篱下,暂居在西周公国,和西周武公共享西周王城这个黄豆大点儿的地方。这时候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道义以及行为规范,似乎随着天子的没落,已经消失殆尽。随着禁忌的解除,人心中的贪婪犹如猛虎,也苏醒了。这猛虎摇摇头,晃一晃脑袋,打量着这个前所未有的世界,一步一步从黑暗中走了出来。它眼睛里能看见的,只有猎物,只有利益,这有点像《列子》里描述的那位欲金者,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伴随着贪婪的苏醒和有恃无恐,诸侯国之间,以及东周和西周之间摩擦不断。为了争抢猎物,为了攫取利益,有力量的,就恃强凌弱,不那么强的,也要想方设法从别人手里变着法儿骗过来,把自己变强,同时还要保住自己的宝贝不要被人夺走。 这种社会环境,很有点黑暗森林的意味,我要消灭你,这与你无关。这种社会环境和大刘笔下的《三体》有点相似,所不同的是,这里的力量太多,之间的关系更复杂,因而也就有了借力打力,以少胜多,辗转腾挪间谋求一线生机的可能。而这可能性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在很多场合,已经成了诸多因素左右的结果,更大程度上靠计谋说了算。而且,这时的土地变成了一种流动的资源,可以被别国随时攻伐下来,也可以在利益交换时当做礼物馈赠,因而人对于土地的归属感相对就会淡漠许多,自己究竟算是哪个国家的,已经不是一成不变的了,可能还得分是在什么时候是哪国的子民。在这种背景下,尤其是秦国求贤令的发布,催生了一种新的职业,可以叫他们游士或者纵横家。他们可以跨越国界,辅助别国的君王实现自己的抱负,也正因为他们,人才的流动频繁起来,甚至一人担任数国要职也成为可能,比如苏秦,就身受六国相印。 这种社会环境还分化了国内的大臣,有些人扮起了间谍或者内应的角色。身在甲国,为乙国谋利,甚至同时服务于丙国,就看谁的条件更优厚,更有吸引力。 他们在国与国复杂关系的背景下,成了口若悬河的谋士和大臣。他们的故事虽然不是这时期的全部,但是无疑成了历史舞台上闪耀的星星,有时候甚至还能亮瞎人的眼睛。这样的大臣数起来,楚国的大夫左成算得上一位。在共太子死而西周国册立太子这件事上,左成不动声色,老谋深算,既让事情按照自己预期的方向发展,又让西周武公,楚王,楚国大夫司马翦等都觉得事情是按照自己的意图在实施,因而皆大欢喜。左成也成了藏在幕后搅弄风云的人物,着实风光了一把。这样的谋士或者纵横家,除了苏秦,张仪,苏代也可算上一个。在楚王看周不顺眼想要伐周之际,苏代为周游说楚王,使周免遭楚国的侵伐,赢得了暂时的安全,从这一点上看,苏代也算为自己的母国做了一点贡献。如果战国时期的谋士和大臣都像这样倒也还好,可偏偏就有些家伙,他们给出的计策,常常让人觉得有两面三刀的嫌疑,常常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只要能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这些谋士、大臣,在纷乱中发现了前所未有的升迁契机。他们看见,在一定的场合,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可以比刀更锋利,可以比剑更伤人,有时候甚至可以力敌三军,完全可以为君王排忧解难,当然也因此能给自己挣得一个锦绣前程,甚至可以借机改换门庭,搞得好的,还能爬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辅之位。而他们所需要付出的,只是夸大其词,强调片面,玩一点小心机,甚至可以降低一点底线,耍赖不认账,比如张仪之于楚王的六里、六百里之说,正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不拘小节”到什么程度,不妨看个例子。东周和西周之间开战,而韩国出兵救援西周。东周就派人游说韩国国君,说是您看啊,西周可是过去的天子之国,那家伙,可少不了名器重宝。韩国只要按兵不动,就算是给我们东周帮忙了,不但东周感念韩王的好,西周的这些宝贝也自然尽皆归韩王所有。 可是,东周君主是谁?是东周惠公。西周君主是谁?是西周武公。他俩什么关系?他俩都是周惠公的儿子,是兄弟!没错,是兄弟。兄弟的大臣谋士察言观色,净讲些君王爱听的。东周君、西周君兄弟掐架,大臣就忙着煽风点火。韩国来帮西周,东周就说,别帮,让我俩先打一阵子再说。打完了,西周的好东西就都归你。好吧,真是好兄弟。现在有人戏称防火防盗防闺蜜,我看放在战国,得说防火防盗防兄弟。东西周都成弹丸之地了,牙齿还如此尖利,还真令人惊讶。可是秦召周君,西周君又扮可怜,就像好些人推诿责任时常常说的,这事我也没办法,我势单力薄的,也作不得主呀。秦惠王叫西周君来一趟,西周君心里害怕,不敢去。怎么办呢,就有大臣给西周君出主意,咱们扮可怜。怎么个扮法儿呢?由西周君派人给韩王送信,说是秦国叫西周君去秦国,是要让西周攻打韩国的南阳。西周君自然不想去,可是不去又没法给秦王交差。要不大王你看这样行不行,您到南阳那个地方搞个军事演习吧,这样的话,我们西周君就给秦王说,韩国在南阳的兵力太强了,周国打不过,秦国一看韩国早有准备,也一定会放弃攻打南阳的念头了。看他们这些谋士大臣出的主意,总有一种极其复杂的感觉,又像是人常说的狗皮袜子没反正。在丧失了道义和规则的时候,他们的嘴里就像是噙着个转轴,随时可以变向。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这话,似乎放到东周再合适不过。而那些口若悬河搅弄风云的谋臣,也把东周的这锅粥,搅和得更黏糊了些。难怪出个义士,比如士为知己者死的豫让,就连被他刺杀的赵襄子也大义之,不但没有先下手为强,除之而后快,反而有意成全他。的确,道义自在人心,只是你知我知,不想用的时候只当它不存在罢了。
2023-09-07 20:15:571

八十岁被债主堵门,在高台暗自垂泪的天子是哪一位?

这位是周朝末代天子周赧王,当时周已经名存实亡了。后周赧王征兵讨伐秦国,没有资金就向富商借债,并允诺双倍偿还。结果讨伐不成,还背上了一身债。结果被债主找上门讨债。
2023-09-07 20:16:064

西周是谁建立的?姜子牙的封地是哪?

准确是周武王,姜尚的封地在山东
2023-09-07 20:16:538

战国末期的西周东周是怎么回事?

西周与东周的划分,是根据国都的变化来划分的,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定都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部),最后一个天子是周幽王,周幽王贪婪腐败,任用奸臣,民怨沸腾,最后被西夷犬戎在骊山下杀死。东周是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第一任天子是原先被周幽王废的太子宜臼,史称周平王。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和洛邑;东周由周平王姬宜臼建立,定都洛邑。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西周时,周朝鼎盛,四方诸侯都望之臣服,天下还算和平。东周时,周朝衰微,朝纲不振,四方诸侯各自为政,互相侵略吞并,争霸称王;西周时完全是奴隶社会,而东周是向封建社会转化的过渡阶段。
2023-09-07 20:18:497

大秦赋中周王朝是如何灭亡的?

主要是因为周王朝没有合适的君主,再加上他们自己也不注重自己国家的发展,因为一些决定,所以导致了灭亡。
2023-09-07 20:19:064

西周衰落的标志是什么?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和申侯杀死,次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一个国家的天子被外人????????
2023-09-07 20:19:5410

秦朝统一全国之后,周天子得到了怎样的待遇呢?

你说半天,一个屁也没成
2023-09-07 20:20:2415

战国策文言文的翻译

导语:《战国策》是一部很特殊的史书,它的主要内容是纪录战国时期各国说客辩士的策谋权变及政治、军事大事和各国的关系的。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关于战国策之秦攻宜阳文言文的翻译。欢迎阅读! 战国策文言文的翻译 篇1 ——秦攻宜阳 【原文】 秦攻宜阳,周君谓赵累曰:“子以为何如?”对曰:“宜阳必拔也。”君曰:“宜阳城方八里,材士十万,粟支数年,公仲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临山而救之,秦必无功。”对曰:“甘茂,羁旅也,攻宜阳而有功,则周公旦也;无功,则削迹于秦。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议而攻宜阳。宜阳不拔,秦王耻之。臣故曰拔。”君曰:“子为寡人谋,且奈何?”对曰:“君谓景翠曰:‘公爵为执圭,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不胜,则死。不如背秦,秦拔宜阳。公进兵,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从事公;公中慕公之为己乘秦也,亦必尽其宝。"”秦拔宜阳,景翠果进兵。秦惧,遽效煮枣,韩氏果亦效重宝。景翠得城于秦,受宝于韩,而德东周。 【译文】 秦国攻打韩国的宜阳城,周赧王对大臣赵累说:“你预测一下事情的结果会怎样?”赵累回答说:“宜阳必定会被秦国攻破。”赧王说:“宜阳在不过8里见方的地方有英勇善战的士兵10万,粮食可以支用好几年;在宜阳附近有韩国国相公仲的军队20万,附近还有楚国大将景翠率领的兵士,依山扎寨,相机援救宜阳,秦国一定不会成功、宜阳不会被秦国攻破的。”赵累回答说:“攻打宜阳的秦将甘茂是寄居秦国的客将,如果攻打宜阳有功,就成了秦国的周公旦;如果不成功,就将在秦国被革除官职。秦武王不听群臣父兄们的意见,执意要进攻宜阳,如宜阳攻不下来,秦武王会以此为耻。大势如此,所以我说宜阳一定能攻下来。” 周赧王说:“那么你替我谋划一下,我们应当怎么办?”赵累回答说:“请君王对楚将景翠说:‘你的爵位已经是执圭,你的官职已经是柱国,就是打了胜仗,官爵也不可能再升了;如果不取胜,就必遭死罪。不如与秦国作对而去援助宜阳。只要你一出兵,秦国就会害怕你要乘秦军疲惫去袭击它,就一定会拿出宝物送给你,韩国国相公仲也会因为你乘虚攻打秦国而敬慕你,他也一定会宝物送给你。"” 秦军攻陷宜阳以后,楚将景翠听取周王意见发兵攻秦。秦国大为恐惧,赶紧把煮枣地方献给景翠。韩国果然也拿出重宝酬谢景翠。景翠不但得到了秦国的煮枣城,又得到了韩国的财宝,所以他非常感激东周对他的恩德。 【评析】 晓之以理,才能说服他人;挑明真相,才能使一时反应不过来的人恍然大悟。说话的功能很简单,就是把事情讲清楚,由不同的行动讲到不同的结果,由发端讲到演变,再讲到结局。其实很多事情就是一层薄窗纸,由话语轻轻一点,就能捅破。只可惜没头脑的事主们往往弄不清事情的真相,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千万不要对要说服的对象估计过高,该捅破的就一定要捅破,该说清楚的一定要说清楚。 老谋深算的赵累,首先通过精辟的分析、很有远见地向君王指明了宜阳必定陷落的"结局。接着对楚将景翠讲明了各国的冲突利害关系,给他说出了各种抉择所产生的不同后果。 最后又以巨大的利益诱惑他,使景翠终于在赵累的谋划之中行事了。赵累和他的国家,由于高瞻远瞩、谋划得当,在唇齿之间,在他人角逐混战之时,垂手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作为这些谋士说客们的后代子孙,我们的头脑和口才能不能与他们相比呢? 战国策文言文的翻译 篇2 原文 秦召周君,周君难往。或为周君谓魏王曰:“秦召周君,将以使攻魏之南阳。王何不出于河南?周君闻之,将以为辞于秦而不往。周君不入秦,秦必不敢越河而攻南阳。” 翻译 秦国邀请西周君,西周君有些畏惧,不敢去秦国,有人为西周君对魏王说:“秦国邀请西君其目的是想让西周进攻魏地南阳。君王您为何不在黄河南岸进行军事演习,周君听说后,就可以借口魏国进兵西周,而不去秦国了。西周君不去秦国,秦国一定会担心西周将绝其后路。便不敢渡过黄河来进攻南阳。” 评析 作为有实力者更应该重视名誉对自己长远利益的巨大帮助。千万不能因为蝇头小利干那些有损自己声誉的事。对那些人所共知的道义形象,应该是保护和利用,而绝不应该毁坏他。政治家们最善于树立道德形象,对那些血统高贵的遗老遗少、文化名人、道德楷模一定要加以尊重,以笼络人心、以德治天下。 在乱世中对待前朝皇帝最好的模式当属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维护了王朝的道统,获得了道义上的唯一合法性和权力上的威严性,在天下普通民众眼中,显得很具有道德形象。当然,对手和智者很会看穿这种手段,但是天下之大,有头脑又有话语权的人又有几个呢? 战国策文言文的翻译 篇3 韩一·郑彊载八百金入秦 作者:刘向 郑彊载八百金入秦,请以伐韩。泠向谓郑彊曰:“公以八百金请伐人之与国,秦必不听公。公不如令秦王疑公叔。”郑彊曰:“何如?”曰:“公叔之攻楚也,以几瑟之存焉,故言先楚也。今已令楚王奉几瑟以车百乘居阳翟,令昭献转而与之处,旬有余,彼已觉。而几瑟,公叔之讎也;而昭献,公叔之人也。秦王闻之,必疑公叔为楚也。” 文言文翻译: 郑强车载八百金进入秦国,请求秦国讨伐韩国。冷向对郑强说:“您用八百金请求秦国讨伐它自己的盟国,秦国一定不会听从您。您不如让秦王怀疑公叔。” 郑强说:“怎么做呢?” 冷向说:“公叔进攻楚国,是因为几瑟在楚国,所以他主张首先进攻楚国。现在已经让楚王用百辆车子送几瑟回到阳翟,再让昭献回转阳翟与几瑟住在一起,十多天之后,公叔虽已察觉为时已晚。几瑟是公叔的仇人;昭献是公叔的朋友。秦王听说此事,一定怀疑公叔帮助楚国。”
2023-09-07 20:21:562

王室完了是何意?出自于哪?

“王室完了”隐喻一个国家或朝代的灭亡。此典出自《史记?周本纪》:“五十九年,秦取韩阳城、负黍,西周恐,倍秦,与诸侯约从,将天下锐师出伊阙攻秦,令秦无得通阳城。秦明王怒,使将军胠攻西周。西周君奔秦,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口三万。秦受其献,归其君于周。周君王赧卒。周民遂东亡。秦取九鼎宝器,而迁西周公于五十七狐。后七岁,秦庄襄王灭东、西周。东、西周皆人于秦,周既不祀。”战国时候,周赧王打了败仗,没能拿到一点战利品,出征前借老百姓的钱也还不了,天子只好在高台上躲避债主的吵闹。大臣们报告的事比那要账的事儿更倒霉。领头的是西周公,后面跟着一群大臣们。他们惶恐地嚷嚷着说:“不得了!不得了!秦国的军队打到西周来了!”天子吓得差点晕过去,哭丧着脸问西周公:“各国的诸侯呢?燕国和楚国的军队呢?”西周公说:“各国的诸侯连自己还顾不过来。秦国打败了韩国,夺去了阳城(在河南省登封县东南)和负黍(在登封县西南),杀了四万多韩国的士兵。燕国和楚国的军队早就回去了。如今咱们既没有像样的军队,又没有粮饷、草料,简直就是坐以待毙!”周赧王说:“那就逃到三晋去吧。”西周公说:“有什么用呢?天子归附了三晋,等到秦国把三晋灭了再去归附秦国,反倒多受一回罪,丢两次脸。我看还不如直截了当地投降秦国,也许还能留下一点儿地位。”周赧王只好带着自己的子侄和大臣到太庙去,对着上代祖宗痛哭了一场。西周公到秦国兵营去投降,献上了三十六个小城,三万户口。周朝的天子周赧王到了咸阳后,红着脸见了秦昭襄王,鞠躬认错。秦昭襄王看到他这个样子,禁不住地替他难受,就把梁城赐给他,称他为周公,这位由天子降为周公的老头儿,心里烦恼,再加上路上的劳累,到了梁城就病危了。不到一个月工夫,就死了。秦昭襄王立刻收回了周公的领土,拆了周朝的宗庙。从此以后,西周结束了。秦昭襄王灭了西周以后,列国诸侯就更不敢得罪秦国了,都争先恐后地先派使臣到咸阳去道贺。韩桓惠王头一个朝见秦昭襄王,紧跟着就是齐、楚、燕、赵,都派使臣去朝贺。秦昭襄王一看,列国诸侯全都来了,却只少了个魏国,魏王没派人来。秦昭襄王要派河东太守王稽去征伐。王稽跟魏国一直有交情,就偷偷地派人去告诉魏安僖王。魏安僖王得到了这个消息,立刻让太子连夜赶到秦国来道歉。就这样,六国的诸侯全都归顺了秦国。到了公元前251年秋天,这位精明强干、一心一意想统一中国的秦昭襄王,不久便病死了。太子安即位,就是秦孝文王。当时,秦孝文王已经五十三岁。他立子楚(就是王孙异人)为太子。秦孝文王即位三天,“中毒”身亡。子楚即位,称秦庄襄王。秦庄襄王封华阳夫人为太后,封赵姬为王后,儿子赵政为太子。这位秦庄襄王是吕不韦一手培养起来的,因而他必须要重用吕不韦。蔡泽就告了病假,交了相印。于是秦庄襄王拜吕不韦为丞相,封他为文信侯,把洛阳十万户作为他的俸禄封给吕不韦。吕不韦对秦庄襄王说:“我近来得到各地的报告,都说东周公为了秦国接连去世了两位君王,认为秦国不能安定,他就派使者去游说各国,要重新联合抗秦。我觉得咱们既然把西周灭了,就不能再留着东周。”秦庄襄王就拜吕不韦为大将,带着十万兵马去打东周。东周本来就是快要灭了。如今哪经得住狂风暴雨?周朝从武王即位(公元前1122年)到东周君被秦国掳去(公元前249年),总共874年,从此就完结了。
2023-09-07 20:22:041

东周欲为稻文言文

1. 东周欲为稻 注释解释 所以:……的结果 注释 ①为:动词,种植。 ②下水:指往下流水。西周居于河流的上游,东周居于西周的下游。 ③苏子:即苏代。 ④一仰:都仰仗。一,都,一切。仰,“有望于上则仰”,指仰仗、依靠。 译文 东周想种水稻,西周不放水,东周为此而忧虑,苏子就对东周君说:“请让我去西周说服放水,可以吗?”于是去拜见西周君,说:“您的主意打错了!如果不放水,反而使东周有了致富的机会。现在东周的百姓都种麦子,没有种其他东西。您如果想坑害他们,不如突然一下子给他们放水,去破坏他们的庄稼。放下了水,东周一定又改种水稻;种上水稻就再给他们停水。如果这样,那么就可以使东周的百姓完全依赖于西周而听命于您了。”西周君说:“好。”于是就放水。苏秦得到了两国赏金。 2. 东周欲为稻文 西周放水成功原因 西周之所以愿意放水,是因为西周君受了苏秦的蛊惑,认为放水可以给西周带来更多的利益。 原文:《战国策.东周策》 东周欲为稻,西周不下水,东周患之。苏子谓东周君曰:“臣请使西周下水,可乎?”乃往见西周之君曰:“君之谋过矣!今不下水,所以富东周也。今其民皆种麦,无他种矣。君若欲害之,不若一为下水,以病其所种。下水,东周必复种稻;种稻而复夺之。若是,则东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而受命于君矣。”西周君曰:“善。”遂下水。苏子亦得两国之金也。 译文: 东周想种水稻,西周不放水,东周为此而忧虑,苏子就对东周君说:“请让我去西周说服放水,可以吗?”于是去拜见西周君,说:“您的主意打错了!如果不放水,反而使东周有了致富的机会。现在东周的百姓都种麦子,没有种其他东西。您如果想坑害他们,不如突然一下子给他们放水,去破坏他们的庄稼。放下了水,东周一定又改种水稻;种上水稻就再给他们停水。如果这样,那么就可以使东周的百姓完全依赖于西周而听命于您了。”西周君说:“好。”于是就放水。苏子得到了两国赏金。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秦康公筑台三年 小题1:B小题1:D小题1:A小题1:(1) 援救弱小的宋国而得罪强大的齐国,这是人忧虑的原因,但楚王却很高兴,他一定是用(答应救援)来坚定我们的信心。 (2)魏国攻占中山国,必然不能越过赵国去拥有中山国。这样用兵的是魏国,而(实际)得到土地的是赵国。 小题1:过:犯错误。小题1:因此根据 A均为介词“把”B均为连词,表修饰 C均为“作为”小题1:这一计可以称为“顺水推舟”,既得了人情、面子,最后还可以分得一点好处。 正是因为同为强国,魏国得中山就不容易了。小题1:1)恶于大齐”“ 所以”“说”“坚”各1分,文意畅通1分(2)“拔”“越”“是”,判断句式各1分,文意畅通1分。 古文翻译:秦康公让民众建造观赏游乐用的高台已历时三年。楚国人发动军队,将要用兵攻打齐国。 任妄说:“荒年会召来敌兵,疾病瘟疫会召来敌兵,百姓劳苦会召来敌兵,政局混乱会召来敌兵。君主建造高台已经三年,如今楚国人起兵将要攻打齐国,臣下我怕他们拿攻打齐国来虚张声势,而实际上是来袭击秦国,不如对他们加以防备。” 于是派兵防守东面边境,楚国人就停止了行动。齐国攻打宋国,宋国派臧孙子到南面去向楚国求救。 楚王非常高兴,答应救援,十分起劲。臧孙子十分忧虑地回到楚国。 他的车夫说:“来求救而获得成功,现在先生却脸带忧色,为什么呢?”臧孙子说:“宋国弱小而齐国强大。援救弱小的宋国而得罪强大的齐国,这是使人忧虑的事情,但楚王却很高兴,他一定是用答应救援来坚定我们的信心。 我们坚定而齐国人就会疲惫,这对对楚国就有利了。”臧孙子就回国了。 齐国人攻占了宋国的五个城镇而楚国的救兵也没有到。魏文侯向赵国借用道路去攻打中山国,赵烈侯准备不答应。 赵刻说:“君主错了。魏国攻打中山国而不能夺取,那么魏国必然就会疲惫。 魏国表现出疲惫,那么魏国就会被轻视;魏国被轻视,那么赵国就显得重要。魏国攻占中山国,必然不能越过赵国去拥有中山国。 这样用兵的是魏国,而实际得到土地的是赵国。君主必须答应他们。 但答应他们的时候如果太高兴,那么他将会知道你从他的进攻中可以得利,他必将停止行动。君主不如借给他道路,又做出迫不得已的样子。” 有个温邑人到东周国都城雒邑去,当时雒邑不准外客入境。因而问他说:“你是外客吗?”他回答说:“我是主人。” 问他同巷居住的人他却不知道,守城官吏便囚禁了他。周国君主派人来问他:“先生不是周国人,而又自称不是客,这是为什么呢?”他回答说:“我小时候常诵读《诗经》,那《诗经》上说:‘天下所有的土地,没有一处不归王;全天下的百姓没有谁不是王的臣民。 "现在的周君,是天子,那么我就是天子的臣民。哪里有做了别人的臣民又成为他的外客的呢?所以我说‘我是主人"。” 周国君主便放了他。
2023-09-07 20:22:131

东周和西周哪个先出现

西周先出现。先有西周。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西周是由周武王姬发创建的,都城为镐京,后来公元前771年镐京陷落,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定都成周,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先有西周。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社会生产力比之商代更加提高,农业繁盛,文化也进一步发展。宗法制和井田制是当时最基本的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周王朝强盛时,势力所及,南过长江,东北至辽宁省,西至甘肃省,东到山东省。国号“西周”除了朝代名,还是东周时期的国家名称,即西周侯国(前367——前256),是战国末年周王室分裂的产物。在《战国策》当中有“东周与西周争”“昌他灭西周”等记载,显然战国时代出现的“西周”并不是那个灭亡于公元前771年的西周王朝。而是西周国。公元前367年周王室内乱,京畿之内分出东周、西周二侯国。两国以伊洛河交汇处为界,西属西周都王城,东属东周都巩,经东西周一分,天子周赧王失去了养生地,孤居成周城,经济依赖于西周。秦昭襄王于公元前256年破周王城洛阳,攻灭西周国,周赧王及西周君被废为平民,迁出成周城与王城,不久寄居在西周国的周赧王卒,挂名天子不复存在,秦取象征天子权力的“九鼎”宝器置于咸阳。周不再称王,史家开始以秦纪年。
2023-09-07 20:22:221

公元前364年西周公国在干啥

公元前364年西周公国介入了诸侯对秦的战斗,获昝秦国。
2023-09-07 20:22:502

西周和东周时期。都城都建在了哪里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是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后所建立,定都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部)。由于周朝后来将都城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称东周,所以称这一时期的周朝为西周
2023-09-07 20:23:002

东周和西周到底是朝代还是国家

既是朝代也是国家。古代就为国家,现代人称呼为朝代。
2023-09-07 20:23:383

西周的政体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
2023-09-07 20:23:489

战国策之东周卷的翻译

○秦兴师临周求九鼎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 借救于齐。” 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 内自尽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 图之!”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 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 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 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 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少海之上,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 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 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 颜率曰:“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效醯壶酱甀耳,可怀甀挟 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漓然止于齐者。昔周之伐殷,得九鼎, 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今 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 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 止。 ○秦攻宜阳 秦攻宜阳,周君谓赵累曰:“子以为何如?”对曰:“宜阳必拔也。”君曰: “宜阳城方八里,材士十万,粟支数年,公仲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临山而 救之,秦必无功。”对曰:“甘茂,羁旅也,攻宜阳而有功,则周公旦也;无功, 则削迹于秦。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义,而攻宜阳,宜阳不拔,秦王耻之。臣故曰 ‘拔"。”君曰:“子为寡人谋,且奈何?”对曰:“君谓景翠曰:‘公爵为执 圭,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不胜,则死。不如背秦。援宜阳,公进兵, 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以宝事公。公中慕公之为己乘秦也,亦必尽其宝。"” 秦拔宜阳,景翠果进兵。秦惧,遽效煮枣,韩氏果亦效重宝。景翠得城于秦, 受宝于韩,而德东周。 ○东周与西周战 东周与西周战,韩救西周。为东周谓韩王曰:“西周者,故天子之国也,多 名器重宝。案兵而勿出,可以德东周,西周之宝可尽矣。” ○东周与西周争 东周与西周争,西周欲和于楚、韩。齐明谓东周君曰:“臣恐西周之与楚、 韩宝,令之为己求地于东周也。不若谓楚、韩曰:‘西周之欲入宝,持二端。今 东周之兵不急西周,西周之宝不入楚、韩。"楚、韩欲得宝,即且趣我攻西周。 西周宝出,是我为楚、韩取宝以德之也,西周弱矣。” ○东周欲为稻 东周欲为稻,西周不下水,东周患之。苏子谓东周君曰:“臣请使西周下水 可乎?” 乃往见西周之君曰:“君之谋过矣!今不下水,所以富东周也。今其民皆种 麦,无他种矣。君若欲害之,不若一为下水,以病其所种。下水,东周必复种稻; 种稻而复夺之。若是,则东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而受命于君矣。”西周君曰: “善。”遂下水。苏子亦得两国之金也。 ○昭献在阳翟 昭献在阳翟,周君将令相国往,相国将不欲。苏厉为之谓周君曰:“楚王与 魏王遇也,主君令陈封之楚,令向公之魏。楚、韩之遇也,主君令许公之楚,令 向公之韩。今昭献非人主也,而主君令相国往;若其王在阳翟,主君将令谁往?” 周君曰:“善。”乃止其行。 ○秦假道于周以伐韩 秦假道于周以伐韩,周恐假之而恶于韩,不假而恶于秦。史黡谓周君曰: “君何不令人谓韩公叔曰‘秦敢绝塞而伐韩者,信东周也。公何不与周地,发重 使使之楚,秦必疑,不信周,是韩不伐也。"又谓秦王曰:‘韩强与周地,将以 疑周于秦,寡人不敢弗受。"秦必无辞而令周弗受。是得地于韩,而听于秦也。” ○楚攻雍氏 楚攻雍氏,周粻秦、韩。楚王怒周,周之君患之。 为周谓楚王曰:“以王之强而怒周,周恐,必以国合于所与粟之国,则是劲 王之敌也。故王不如速解周恐,彼前得罪而后得解,必厚事王矣。” ○周最谓石礼 周最谓石礼曰:“子何不以秦攻齐?臣请令齐相子,子以齐事秦,必无处矣。 子因令周最居魏以共之,是天下制于子也。子东重于齐,西贵于秦,秦、齐合, 则子常重矣。” ○周相吕仓见客于周君 周相吕仓见客于周君。前相工师藉恐客之伤已也,因令人谓周君曰:“客者, 辩士也,然而所以不可者,好毁人。” ○周文君免士工师藉 周文君免士工师藉,相吕仓,国人不说也。君有闵闵之心。 谓周文君曰:“国必有诽誉,忠臣令诽在已,誉在上。宋君夺民时以为台, 而民非之;无忠臣以掩盖之也。子罕释相为司空,民非子罕而善其君。齐桓公宫 中七市,女闾七百,国人非之;管仲故为三归之家,以掩桓公非,自伤于民也。 《春秋》记臣弑君者以百数,皆大臣见誉者也。故大臣得誉,非国家之美也。故 ‘众庶成强,增积成山。"”周君遂不免。 ○温人之周 温人之周,周不纳。问曰:“客耶?”对曰:“主人也。”问其巷而不知也, 吏因囚之。 君使人问之曰:“子非周人,而自谓非客,何也?”对曰:“臣少而诵《诗》, 《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今周君天下,则我 天子之臣,而又为客哉?故曰‘主人"。”君乃使吏出之。 ○或为周最谓金投 或为周最谓金投曰:“秦以周最之齐疑天下,而又知赵之难子齐人战,恐齐 韩之合,必先合于秦。秦、齐合,则公之国虚矣。公不若救齐,因佐秦而伐韩、 魏,上党、长子赵之有已公东收宝于秦,南取地于韩、魏,因以因徐为之东,则 有合矣。” ○周最谓金投 周最谓金投曰:“公负令秦与强齐战。战胜,秦且收齐而封之,使无多割, 而听天下;之战不胜,国大伤,不得不听秦。秦尽韩、魏之上党,太原西止秦之 有已。秦地天下之半也,制齐、楚、三晋之命,复国且身危,是何计之道也。” ○石行秦谓大梁造 石行秦谓大梁造曰:“欲决霸王之名,不如备两周辩知之士。”谓周君曰: “君不如令辩知之士为君争于秦。” ○谓薛公 谓薛公曰:“周最于齐王也而逐之,听祝弗、相吕礼者,欲取秦;秦、齐合, 弗与礼重矣。有周齐,秦必轻君。君弗如急北兵趋赵以秦、魏,收周最以为后行, 且反齐王之信,又禁天下之率。齐无秦,天下果,弗必走,齐王谁与为其国?” ○齐听祝弗 齐听祝弗外周最。谓齐王曰:“逐周最、听祝弗、相吕礼者,欲深取秦也。 秦得天下,则伐齐深矣;夫齐合则赵恐伐,故急兵以示秦。秦以赵攻,与之齐伐 赵,其实同理,必不处矣。故用祝弗,即天下之理也。” ○苏厉为周最谓苏秦 苏厉为周最谓苏秦曰:“君不如令王听最以地合于魏,赵故必怒,合于齐。 是君以合齐与强楚。吏产子君,若欲因最之事,则合齐者,君也;割地者,最也。” ○谓周最曰仇赫之相宋 谓周最曰:“仇赫之相宋,将以观秦之应赵、宋败三国。三国不败,将兴赵、 宋合于东方以孤秦,亦将观韩、魏之于齐也;不固,则将与宋败三国,则卖赵、 宋于三国。公何不令人谓韩、魏之王曰:‘欲秦、赵之相卖乎?何不合周最兼相, 视之不可离,则秦、赵必相卖以合于王也。” ○为周最谓魏王 为周最谓魏王曰:“秦知赵之难与齐战也,将恐齐、赵之合也,必阴劲之。 赵不敢战,恐秦不己收也,先合于齐。秦、赵争齐,而王无人焉,不可。王不去 周最,合与收齐。而以兵之急,则伐齐无因事也。” ○谓周最曰魏王以国与先生 谓周最曰:“魏以国与先生,贵合于秦以伐齐。薛公故主,轻往其薛,不顾 其先君之丘墓,而公独修虚信,为茂行,明群臣,据故主,不与伐齐者产,以忿 强秦,不可。公不如谓魏王、薛公曰:‘请为王入齐,天下不能伤齐,而有变, 臣请为救之;无变,王遂伐之。且臣为齐奴也,如累王之交于天下,不可。王为 臣赐厚矣,臣入齐,则王亦无齐之累也。"” ○赵取周之祭地 赵取周之祭地,周君患之,告于郑朝。郑朝曰:“君勿患也,臣请以三十金 复取之。”周君予之,郑朝献赵太卜,因告以祭地事。及王病,使卜之。太卜谴 之曰:“周之祭地为祟。”赵乃还之。 ○杜赫欲重景翠于周 杜赫欲重景翠于周,谓周君曰:“君之国小,尽君子重宝珠玉以事诸侯,不 可不察也。譬之如张罗者,张于无鸟之所,则终日无所得矣;张于多鸟处,则又 骇鸟矣。必张于有鸟无鸟之际,然后能多得鸟矣。今君将施于大人,大人轻君; 施于小人,小人无可以求,又费财焉。君必施于今之穷士不必且为大人者,故能 得欲矣。” ○周共太子死 周公太子死,有五庶子,皆爱之而无适立也。 司马翦谓楚王曰:“何不封公子咎,而为之请太子?”左成谓司马翦曰: “周君不听,是公之知困而交绝于周也。不如谓周君曰:‘孰欲立也?微告翦, 翦今楚王资之以地。"” 公若欲为太子,因令人谓相国御展子廧夫空曰:“王类欲令若为之,此健士 也,居中不便于相国。”相国令之为太子。 ○三国隘秦 三国隘秦,周令其相之秦,以秦之轻也,留其行。有人谓相国曰:“秦之轻 重未可知也。秦欲知三国之情,公不如遂见秦王曰:‘请谓王听东方之处。"秦 必重公。是公重周,重周以取秦也。齐重,故有周而已取齐,是周常不失重国之 交也。” ○昌他亡西周 昌他亡西周,之东周,尽输西周之情于东周。东周大喜,西周大怒。冯且曰: “臣能杀之。”君予金三十斤。冯且使人操金与书,闲遗昌他。书曰:“告昌他: 事可成,勉成之;不可成,亟亡来,亡来。事久且泄,自令身死。”因使人告东 周之候曰:“今夕有奸人当入者矣。”候得而献东周,东周立杀昌他。 ○昭翦与东周恶 昭翦与东周恶,或谓照翦曰:“为公画阴计。”照翦曰:“何也?”“西周 甚憎东周,尝欲东周与楚恶,西周必令贼贼公,因宣言东周也,以西周之与王也。” 照翦曰:“善。吾又恐东周之贼己,而以轻西周恶之于楚。”遽和东周。 ○严氏为贼 严氏为贼,而阳竖与焉。道周,周君留之十四日,载以乘车驷马而遣之。韩 使人让周,周君患之。客谓周君曰:“正语之曰:‘寡人知严氏之为贼,而阳竖 与之,故留之十四日以待命也。小国不足,亦以容贼?君之使又不至,是以遣之 也。"”严遂谋杀了韩相侠累,阳竖参与其事。事后阳竖逃亡,经过东周,东周君收留了他,让他住了十四天,以后用四匹马拉的车子把他放走了。韩国派人责问东周君,东周君因此忧虑不安。有人对东周君说:“您就直截了当、毫不隐讳地对韩国使臣说:‘我本来是知道阳竖参与了严遂的谋杀事件的,所以把他留了十四天,等待贵国的指示。我们国小力弱,怎能违抗贵国,接纳杀人凶犯呢?可是,贵国的使臣又不来,所以就把他放走了。"”
2023-09-07 20:25:451

东周末期东西周分治是怎么回事

东周末期出现了东西周分治的情况,这是由于周王分封了诸侯国西周(不是前1046~771·的西周,而是东周分的小国),后来诸侯国西周又分出来一个小国,由于在西周东面,故也称东周。这导致了东周王朝被分成东西两部分。西周公国位于王畿洛阳及周边地区,东周公国则位于洛阳以东的河南地区。虽然东周王朝两个部分合在一起才是正式的东周,但此时东周已名存实亡,因为王权已经衰落,大权旁落,诸侯国不再听从王命。
2023-09-07 20:25:563

周朝是怎样灭亡的,确切的说和春秋时代分界线是那一年

周朝分为“西周”与“东周”两个时期。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杀为止  东周,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  东周又分为“春秋”及“战国”。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or 前770~前403年)    战国,前476年~前221年(or 前403~前221年)  此外,周赧王时,东周益弱,同时内部争斗不休,以至分为 东周国 和 西周国 。    西周国,前256年,为秦所灭    东周国,前249年,亦为秦所灭,周亡  所以,东周和春秋的分界线是前771年,西周为犬戎所灭,东周为秦所灭
2023-09-07 20:26:204

秦王扫六合的六国君主分别是谁

战国(公元前 476 年~前 221 年)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利的兴修,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春秋中后期,各诸侯国的经济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政治形势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最重要的是诸侯国内部卿大夫的势力逐渐发展起来,著名的如鲁国的三桓,齐国的田氏,晋国的六卿。他们利用自己的经济实力,控制和瓜分公室,并互相争斗,以扩充领地。晋国的六卿争斗到最后,剩下韩、魏、赵三家。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前403年),周王正式承认三家为诸侯。周安王十一年(前391年),田民废除了齐康公,自立为国君,也得到周王的承认。三晋和田氏的胜利,宣布了强者生存、弱者淘汰的残酪政治法则。于是,以魏国的李悝改革为起点,各国争相进行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变法运动。变法的核心是将劳动者固着到土地上,以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社会文明程度的加深,使统治者对物质享受的贪欲急骤膨胀。增加剥削量的最直接的办法,是掠夺更多的土地,而掠夺土地的最便捷的途径是战争。所以,这个时期,战争愈来愈多,愈打愈大。据统计,从周元王元年(前475年)至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 的二百五十五年中,有大小战争二百三十次。战争打起来,双方动辄出动几万至几十万人。西汉末年的刘向,将有关这段历史的各种资料编成一本书,取名《战国策》,从此,人们都将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最有实力的是齐、楚、燕、秦、韩、赵、魏,人称「战国七雄」。魏文侯(前445年-前369年在位)任用李悝进行改革,尽地力之教,建立武卒,重用吴起、西门豹等人治理地方,发展经济,成为战国初期第一个强国。魏武侯时,吴起受魏相公叔排挤,离魏至楚。周安王二十年(前382年),楚悼王任用吴起进行变法,裁减冗官,废除贵族的世卿世棣,明法审令,禁止私门请托,也日益强盛了起来。但楚国旧势力太强,楚悼王刚死,吴起就被乱箭射死。魏惠王将国都迁至大梁,招徕士人,发展水利,对外用兵,图谋吞并以濮阳为都城的卫国,引起周围国家的不满。这时,齐威王任用邹忌等人进行改革,大力整顿政治,鼓励臣民进谏,制定法律,招抚流亡,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实力仅次于魏的大国。周显王十六年(前353年)的桂陵之战和周显王二十八年(前341年)的马陵之战,齐国以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用奇计打败了魏军,从此,齐国成为中原最强的国家。为了满足对人才的需求,齐宣王扩建位于齐都临淄的稷下学宫,对前来稷下的学者,给予土大夫的优厚俸禄和舒适的生活待遇,让他们专心学术,培养弟子,促进了学术的进步和繁荣。 周显王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的变法最为彻底。商鞅变法鼓励人口增殖,重农抑商,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奖励军功,编制户口,实行连坐之法,使秦国成为战国中期以后最为强大的国家。虽然后来商鞅被车裂而死,新法却并未废止。齐国和秦国东西对峙,展开了争取其它诸侯国、孤立对方的斗争,而韩、魏、赵、楚、燕等国,则在联秦抗齐和联齐抗秦中摇摆。这时,出现了两个著名的政治家--张仪和公孙衍,他们分别连横(分化六国)和合纵(联合抗秦),导演了一幕生动悲壮的活剧。 强大起来的秦国,不断地向东方扩张领土。周显王四十年(前329年)魏人张仪来到秦国,向惠文君上连横之策,建议与魏、楚相亲善,接着在魏、楚的配合下,进攻韩国的新城和宜阳,将军队开到洛阳,挟天子以令诸侯,最后再回过头来攻取魏、楚的领土,迫使天下诸侯都西面事秦,完成称王的大业。这一策略正中惠文君下怀,遂以张仪为客卿。张仪一再鼓动秦军攻打魏国,又将所夺土地还魏,迫使魏国首先事秦,纳上郡十五县予秦,对其它东方国家形成很大的威胁,张仪被任命为秦的国相。周显王四十六年(前323年),魏将公孙衍行合纵之策,促使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为王,以联合抗秦。但不久,楚国就派兵伐魏,公孙衍的策略受到挫折。魏相惠施联合齐、楚的活动也遭到失败,被驱逐。魏惠王受到齐楚的打击,不得不于周显王四十七年(前322年)任用张仪为魏相,想联合秦、韩之兵以伐齐、楚。但张仪的真正意图,是要魏国首先事秦,而让其它诸侯国仿效。魏惠王没有听从张仪的意见,在齐、楚、燕、赵、韩等国的支持下,于周慎靓王二年(前319年),赶走张仪,以公孙衍为魏相。次年,公孙衍发动魏、楚、燕、赵、韩五国第一次合纵攻秦,以楚怀王为纵长,被秦击溃。 此后,秦不断进击三晋,又利用巴蜀互攻的机会,出兵占领了巴蜀全境,获得了一个富庶的后方基地。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燕王哙将王位让给国相子之。子之为王三年,国内大乱,将军市被与太子平结党进攻子之,百姓反攻,杀太子平和市被,死者数万。齐宣王乘机派兵伐燕,五十余日,就攻取燕国全境。由于齐军大量杀戮平民,燕人起而反抗,齐军被迫撤退。但此事证明,齐国的力量仍相当强大。同时,齐与楚结盟,更加强了齐与秦抗衡的力量。 为了破坏楚、齐联盟,周赧王二年(前313年)张仪出使楚国,使楚与齐绝交。当楚怀王察觉受骗,又发兵攻秦。秦军在丹阳打败楚军,攻取楚国的汉中地六百里。张仪又说服韩、赵、燕与秦连横。周赧王十四年(前301年),齐、韩、魏联合政楚,杀楚将唐昧。周赧王十六年(前299年),楚怀王受骗往秦,被扣留,最后死于秦国。从此,楚国一蹶不振。 周赧王八年(前307年),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改传统的甲兵为骑兵,改车战为运动战,使赵国的军事实力大为增强,成为秦国向东发展的新障碍。秦昭王为了打击赵国,派穰侯魏冉到齐, 约齐闵王与秦昭王同时称帝,联合五国攻赵。游说家苏秦识破了秦的阴谋,劝告齐闵王放弃帝号,发动合纵,会合燕、韩、魏、赵等五国军队,于周赧王二十八年(前287年)联合政秦,秦被迫割地给魏、赵以求和。此后,赵将赵奢、廉颇,赵相蔺相如一再粉碎了秦人的军事进攻和外交重压,捍卫了赵的尊严和国土。 齐军从燕国撤退后,继位的燕昭王奋发图强,卑身事贤,以图雪耻复仇。周人苏秦和魏人乐毅受到重用。乐毅帮助燕昭王进行政治改革,使燕国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秦则作为间谍出使齐国, 劝说齐闵王伐宋、攻楚,以削弱齐的力量。二人并与赵、魏、楚等国约定,联合伐齐。周赧王三十一年(前284年),燕将乐毅率燕、赵、秦、魏、楚五国之兵,联合攻齐,一直攻破齐都临淄,夺其大部分疆土,虽然后来齐将田单收复了失地,齐国从此再也没有与秦抗衡的力量。 周赧王三十七年(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城,揭开了秦国统一战争的序幕。楚国避秦军威势,迁都于陈,爱国诗人屈原痛感国家沦亡,投汨罗江自尽。周赧王四十四年(前271年),客卿范雎向秦昭王献「远交近攻」之策,就是与远方国家结盟,集中力量先打败邻近的国家,再逐步兼并其它各国。秦昭王纳范雎之策,于周赧王五十年(265前年)出兵伐韩,封闭上党郡与韩都城新郑的联系,迫使韩国将上党献给秦。上党军民向赵求救,赵派老将廉颇率军驻守长平,声援上党。周赧王五十四年(前260年),秦派大将王龁夺取上党,与廉颇军在长平对峙。廉颇加固壁垒,以守为攻,打破了秦兵速战速决的计划,双方僵持达四月之久。秦用反间计,使赵国以年轻气盛且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为长平赵军统帅。秦国同时秘密地换来大将白起。赵括一到前线就主动出击,白起派出奇兵分割赵军,并将赵括包围起来。赵军被围断粮四十六天,杀人以食,军心大乱。赵括冒险突围,当场丧命,全军大败。白起将赵军四十万降卒全部活埋。长平之战是秦国与他在中原最后一个强手的决战,也是战国最后一次大战。至此,东方六国都已不再是秦国的对手。 长平之战前,东方出现了著名的战国四公子,即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关心国事,谋取权势,采取各种公开的秘密的、光明的卑鄙的手段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长平战后,秦军乘势包围赵都邯郸。秦军的残杀,激起了赵人的义愤和别国的恐惧,在危急存亡面前,楚春申君、魏信陵君率军与赵军内外夹攻,大败秦军。燕太子丹甚至派遣荆轲去刺杀秦王政。然而,历史的大潮已无法扭转,六国终于未能摆脱亡国的命运。 战国时,周王室连名义上的共主地位也没有了,但仍在洛阳一带勉强维持。西周初年营建洛邑时,共修建了两座城。西边的方十七里,叫王城,东边的小些,叫成周。战国时,由于王室内部争权和分封,先后出现了居于王城的西周公和以巩邑(今河南巩县)为都城的东周公,真正天子的周显王寄居于东周公治下。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秦军攻取韩国的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负黍(今登封西南)二地,斩首四万。西周君联合诸侯军队出伊阙(今河南洛阳南)攻秦,以隔断秦与阳城的通道。秦昭王于是发兵攻西周,西周君不得不将其三十六邑全部献给秦,西周灭亡。同年,周赧王死去,作为天子之国的周朝不复存在。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秦相吕不韦带兵灭东周公。 秦自孝公时商鞅变法,中经秦惠王、武王、昭王,一百余年间,建立了比较巩固的中央集权的统治,注重水利和农业生产,奖励军功,军队装备优良,又充分利用客卿为秦谋划作战,在诸侯国中越战越强,终于打败了东方各个强大的敌手,成为天下第一的强国。秦孝文王立一年(前250年) 而卒,秦庄襄王继位,商人出身的吕不韦为丞相,第二年就率兵灭东周,取韩之成皋、荥阳,建三川郡。次年,秦军击赵,伐韩,在上党设太原郡。庄襄王三年(前247年)死,十三岁的秦王政继位,他就是后来的秦始皇。秦王政五年(前242年),秦军攻魏,夺其酸枣等二十城,设东郡,又于秦王政六年(前241年)粉碎了楚、赵、魏、韩等国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合纵对秦的军事进攻,还用反间计除掉了反秦最激烈的魏信陵君。至此,在疆土广大兵强马壮的秦国面前,东方六国君主形同于秦的郡县长官。 秦王政九年(前238年),平嫪毒之乱,嬴政亲自执掌政权,随即出动大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六国旧势力,史称秦灭六国。于十七年(前230年)灭韩,二十二年(前225年)灭魏,二十四年(前223年)灭楚,二十五年(前222年)灭燕、灭赵,二十六年(前221年)灭齐,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2023-09-07 20:26:311

春秋战国历史

建议你买本书自己看一下,记忆更深刻。
2023-09-07 20:26:436

秦国当时是最大的帝国,东周被其灭掉是发生在哪一年?

至周赧王五十九年,东周被秦国所灭,同年周赧王病死,东周覆亡。东周共传25王,历时515年。
2023-09-07 20:27:036

东周和西周有没有共存

一前一后 怎么能并存?
2023-09-07 20:27:439

秦始皇的曾祖父叫什么?

他曾祖父就是秦昭襄王嬴稷。芈月的儿子。也就是白起为将时。
2023-09-07 20:28:042

画龙点睛怎样造句

画家一挥笔,
2023-09-07 20:06:277

中国类似于孔明灯的传统玩具还有哪些?

中国民间传统玩具风筝 最早的风筝并不是玩具,而是用于军事、通讯上。唐代晚期,因为有人在风筝上加入了琴弦,风一吹,就发出像古筝那样的声音,于是就有了 “风筝”的叫法。风筝是用细竹条作骨架,贴上鲜艳的纸或丝绸,再画上画。到了宋代,清明节放风筝就成为一种我们喜爱的活动。香包 古时候 ,每当端午节,家里的长辈用棉布、丝绸等材料制成香包,在里面填上带香味的药材,戴在小孩子 的胸前或挂在床头,可以除病 求福。等过了端午节就把戴过 的香包扔掉,表示弃除疾病 。 所以你在路上看到别人扔的香 包,可千万不能捡啊。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中国西北部甘肃的陇东皮影主要分布于平凉、庆阳各县,较为集中的为东临陕西、宁夏的三角地带。陇东皮影戏大约在明清(14世纪-19世纪)时就已经十分流行,皮影造型俊俏大方,外轮廓挺拔概括;镌刻精细流畅。陇东皮影制作选用年轻、毛色黑的公牛皮,这种牛皮厚薄适中,质坚而柔韧,青中透明。牛皮刮干净、晾至净亮透明时即可制作。先将样稿轻画在牛皮上,然后用各种型号的刀具或刻或凿。之后用透明水色着色,颜色一般不调和,故而纯正绚丽、对比强烈。刻凿、着色完毕后“出水”即熨平,这是其中最关键也是最难的一关。出水后再晾干,装订组合即可上台表演。空竹 空竹又叫“抖嗡”,是一种著名的民间玩具。用两根小竹棍拴线,缠在木轴上抖动,空竹高速旋转而发出声音,早在明末,北京的空竹就成为春季的玩具了,人们在胡同里、院落中抖响空竹,悠扬悦耳的声响便在北京城内此起彼伏。挂虎与大座狮 挂虎、大座狮是民间用来辟邪的挂饰,用泥土和纸浆制成,有黑白、彩色两种,线条的变化很多,色彩的对比强。一些考古学家认为,挂虎从戏中的面具变化而来,后来被农民挂于门上,用以迎新驱鬼。泥叫叫 泥叫叫是一种可以吹的哨子,它五颜六色,外表涂上油后,又黑又亮又好看,适宜儿童玩耍。泥叫叫有很多种,如:鸟哨、鱼哨、猪哨等。贵州黄平泥哨 陶响球 陶响球是一种重要原始乐器,也是最早的声音玩具。出土的陶响球都是陶质的球形,中间是空的, 里面装有弹子或沙粒,摇动时哗哗作响。 九连环 起源于古代民间,在清代,妇女儿童都喜欢玩九连环。九连环被国外认为是人类发明的最巧妙的玩具之一,其奥妙是开解方法的巧妙和复杂。拨浪鼓 拨浪鼓本来是一种古乐器,后来失去奏乐的作用,成为儿童的玩具。拨浪鼓是一面小鼓,依*系于两侧的小球击鼓发声。各个地区的拨浪鼓形状不一,有长如腰鼓的,也有扁似大鼓的,还有四鼓叠加的,发声时高高低低,响亮悦耳。 山西布艺玩具 打腰鼓 陀螺 不倒翁 弹弓 万花筒 吹糖人 小鸡窝(北京) 河北新城泥公鸡 旋木娃娃(山东郯城) 刻花葫芦(甘肃 ) 白釉彩绘陶猫(山西运城) 水斗(江苏无锡) 民间玩具之一:岁时节令玩具 1、民间岁时节令玩具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几千年来,农业一直是立国之本,所以对农时的节气节令非常重视,它们贯穿於人们的生活之中,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岁时节令民俗。在各种岁时民俗活动中,都少不了民间玩具的参与。现按时间顺序排列一下: 春节:是一年一度中最为热闹的节日,各种民间玩具在过年前近一个月时间就开始销售。春节庙会是民间玩具最为集中的热卖之地。在北京传统庙会上,常见的传统玩具有近百种,如风车、花灯、空竹、陀螺、削木玩具、风筝泥塑、纸花、益智玩具等等 。 二月二:河南人祖庙会卖「泥泥狗」各类泥玩具。 立春:民间有春鸡(多为布制和泥哨)、春牛(捏泥玩具)。 清明:放风筝。寒食节(原是在清明前的一、二日。后来,民间将它与扫墓祭祀的清明 节合二为一。):北方有面塑「寒燕」。 端午节(五月初五):各种香包。 七夕:七月七「乞巧节」,宋代都城卖「摩合罗」等泥玩具。 七月十五:北方黄河流域普遍有送「面羊」习俗。 八月十五:中秋节,民间使用月饼模和巧果模制作月饼和点心。 北京和南京有泥塑「兔儿爷」和「兔子王」等玩具。 十月至年底:开始准备年货,包括各种玩具。 民间玩具之二:人生礼仪玩具 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各个阶段都经历了人生礼仪,甚至当人还未出生时,妇女们就开始了「乞子」活动。从出生到满月、周岁,再到成人、恋爱和结婚、祝寿、葬礼,玩具艺术都伴随著这一系列人生礼仪。 1、乞子活动:由希望生子的妇女到当地的娘娘庙等神庙烧香祭拜,并买回象徵子嗣的「大阿哥」或「泥泥狗」一类的泥玩具。 2、生子和满月:这是人生重要的开始阶段,当孩子出生时,亲友们都将送来贺礼,祖母和姥姥更是忙碌,这些礼品中最多的就是孩子的日用品和玩具,如童衣、童鞋,布老虎、童枕等。 3、周岁: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时刻,中国民间从南到北都有「抓周」习俗,让孩子自己任意抓取身边摆放的物品,其中不乏小儿玩具。 4、成长礼: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玩的玩具很多,甚至用来镇宅拴魂的石狮子都成了孩子的玩具。羊拐、布娃娃、布口袋、翻花、连环玩具、陶模等等都是孩子离不开的玩物。有的地方在孩子长到12岁时,举行成丁礼,以示孩子已经长大成人。 5、结婚:新婚夫妇在结婚当天会受赠大量礼品,心急的亲友会送来小孩用的物品和玩具,以表达对新人「早生贵子」的祝愿。其中的布猴和布虎是最常见的;一对雌雄布猴的作用是男女婚配的暗示。其他如面塑(面花)等更是少不了的装饰。 6、丧葬:早在史前时代的原始墓葬中,已有用玩具陪葬的习俗。后来演变为葬礼上,人们送来面塑(北方)和纸扎人,这是为「喜丧」之家准备的东西,山西至今仍有为寿终之人在棺材中放置纸泥制作的「寿星公、寿星母」偶人的习俗。如果某人是暴毙而亡,则要请戏班演皮影戏为其招魂。 7、人的一生,孩提时代是使用玩具的主要时期,玩具也主要是为孩子们制作的,但这些出自成人之手的玩具,也陪伴了成人和老人。 民间玩具之三:日常生活游戏娱乐玩具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孩子们的生活,玩具无处不在。游戏活动是展现玩具的作用和风采之处。各地均盛行的体育活动如来源於古代的蹴鞠 —— 足球、踢毽、跳绳,还有小孩子玩的「过家家」(一种模仿成人生产和劳动的游戏,由孩子们扮演不同角色)、「骑竹马」(以竹竿为马,骑於胯下的小儿游戏,成语「青梅竹马」即形容两小无猜的友情)、「乞巧节」(每年七夕是传统的「女儿节」,小女孩要拜月,听大人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乞求自己能像织女一样的手巧)、「丢手绢」、玩「嘎拉哈」(即「羊拐」—— 羊关节骨)、「跳皮筋」、「拼七巧板」、「玩打仗」(小男孩模仿战斗的集体游戏,小兵器是这种游戏的主要道具)、跳格子(也叫跳房子)、荡秋千等等都是民间玩具使用的场合。 日常的家居生活也是玩具陈设之地,人们从庙会上买来的各种玩具摆放在家中——泥塑和陶瓷神像、大阿哥、栓来的娃娃都被供奉在正厅之位。墙上贴著年画《升官图》,老人们还在玩著古老的「水浒叶子戏」 (以水浒人物作装饰图案的纸牌游戏)和连环玩具,这一切仿佛是一首悠然自得的田园牧歌
2023-09-07 20:06: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