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君

阅读 / 问答 / 标签

西周君主有没有庙号(不是谥号),如果有,请列举一些。

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周朝确立谥号制度,对君主和大臣的一生作为给予盖棺定论的评价。庙号制度被废止。秦朝连谥号制度也废止了。  汉朝以后承袭了庙号这一制度。汉朝对于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刘邦是开国君主,庙号为太祖(但自司马迁时就称其为高祖,后世多习用之)。汉朝强调以孝治天下,所以继嗣皇帝谥号都有“孝”字。两汉皇帝人人都有谥号,但有庙号者极少。西汉刘邦为太祖(孝惠帝刘盈上庙号)、刘恒为太宗(孝景帝刘启上庙号)、刘彻为世宗(孝宣帝刘询上庙号)、刘询为中宗(刘秀上庙号);东汉刘秀为世祖(孝明帝刘庄上庙号)、刘庄为显宗(孝章帝刘炟上庙号)、刘炟为肃宗(孝和帝刘肇上庙号)。另外还有些皇帝有庙号:刘肇为穆宗、刘祐为恭宗、刘保为敬宗、刘志为威宗,不过这些庙号在孝献帝时被取消。  到了唐朝,除了某些亡国之君以及短命皇帝之外,一般都有庙号。   除了中国以外,王氏高丽、李氏朝鲜,以及越南的李朝、陈朝、后黎朝、莫朝、阮朝帝王也有庙号。但是日本没有采用庙号制度。

西周君王顺序

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昭王,周穆王,周共王,周懿王,周孝王,周夷王,周厉王,周宣王,周幽王,共12为君主。

西周君东周君谁是天子

东周末年,周王室衰微,从周王室又分出两个姬姓小国,也就是东周国和西周国,秦朝灭亡就是其中的东周国。

苏子是如何说服西周君的。?

东周想种水稻,西周不放水,东周为此而忧虑,苏子就对东周君说:“请让我去西周说服放水,可以吗?”于是去拜见西周君,说:“您的主意打错了!如果不放水,反而使东周有了致富的机会。现在东周的百姓都种麦子,没有种其他东西。您如果想坑害他们,不如突然一下子给他们放水,去破坏他们的庄稼。放下了水,东周一定又改种水稻;种上水稻就再给他们停水。如果这样,那么就可以使东周的百姓完全依赖于西周而听命于您了。”西周君说:“好。”于是就放水。苏子得到了两国赏金。来自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06842216.html 希望能帮到你

战国策中"东周欲为稻"说东周君和西周君同时存在,请问这是正确的吗? 怎解?

东周君和西周君同时存在 是在战国末期。 当时周天子已经是个摆设。他连自己的王畿之地也管不了原文  东周欲为稻,西周不下水,东周患之。苏子谓东周君曰:“臣请使西周下水,可乎?”乃往见西周之君曰:“君之谋过矣!今不下水,所以富东周也。今其民皆种麦,无他种矣。君若欲害之,不若一为下水,以病其所种。下水,东周必复种稻;种稻而复夺之。若是,则东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而受命于君矣。”西周君曰:“善。”遂下水。苏子亦得两国之金也。译文  东周想种水稻,西周不放水,东周为此而忧虑,苏子就对东周君说:“请让我去西周说服放水,可以吗?”于是去拜见西周君,说:“您的主意打错了!如果不放水,反而使东周有了致富的机会。现在东周的百姓都种麦子,没有种其他东西。您如果想坑害他们,不如突然一下子给他们放水,去破坏他们的庄稼。放下了水,东周一定又改种水稻;种上水稻就再给他们停水。如果这样,那么就可以使东周的百姓完全依赖于西周而听命于您了。”西周君说:“好。”于是就放水。苏秦得到了两国赏金。

东周君、西周君和周天子什么关系

东周君和西周君分别是东周公国和西周公国的君主,西周公国是周天子分封的,第一任国君是周考王的弟弟,第二代重现了争位现象,于是西周公国又分出来东周公国,周天子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东周君和西周君地位和其他诸侯是一样的,不过是实力太小罢了。

为什么秦始皇时期还有一个东周君和一个西周君?

秦始皇时期的西周君已经没有实权了,只是有一个名号,他所有的土地、人口都归属了秦国,而东周国是西周国分裂出去的一小部势力,以君王自称,实力并不大。一、西周君投降秦国西周是姬发建立的朝代,是周武王灭商之后改建的国号,并且都城定在了陕西长安周边,后来迁都到了洛阳。西周发展三百多年,以诸侯制度为主导,所以在后期的时候,西周国力逐渐衰微,诸侯兴起,中央的实权已经下降。在战国纷争的阶段,秦国势力逐渐强大,其他各国联合攻秦的时候,秦朝设计攻打西周,将西周王逼迫的投降,献出了自己的土地和人口,而秦国答应让西周王仍以王自称,还能居于都城。所以在秦始皇时期,西周王仍然是存在的,只不过他没有任何的实权,也没有任何属于自己的土地和人口。二、东周国是西周的叛乱势力在西周国发展的末期,周王室发生了内乱,是周考王封赏了自己弟弟一片土地,称为了桓公,东周国的开国君王是东周惠公,这位东周国是从西周王室分出来的周王室的后代,势力分出来之后又有自己的土地,就自称了东周国,定都在了河南巩义一带,但是势力很小。当西周王投降秦国之后,其实周朝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名存实亡了,但是东周国作为一股势力仍然存在于战国时代,所以秦始皇时期的时候仍然有东周王的存在。但是最终东周君王与其他六国合谋,想要攻占秦国土地,被秦国的丞相吕不韦打败并诛杀,将东周国的势力尽数收入了秦国,自此之后周朝彻底灭亡。秦始皇时期的西周君是秦国君王受降之后特意给的恩赐,让西周君可以留在都城,并且以君王自称,但是却没有任何实权,而东周君是从西周王室分裂出的一小股势力,最终也被秦朝所灭。

西周君和周天子什么关系

西周君和周天子是君臣关系,周天子即君主,西周公、东周公为臣子,为周王所封,爵位为公。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大封诸侯,建立周朝。周朝辉煌约300年后衰落。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奴隶制王朝,周王朝一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0年。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和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

大秦赋里的西周君是谁 大秦赋剧情简介

1、《大秦赋》剧中的西周君和东周君并不是东周的天子,他们只是周天子分封的两个诸侯国而已,西周君是西周公国的国君,而东周君是东周公国的国君。 2、剧情简介:战国晚期,秦国一家独大。一代雄主秦昭襄王与继承王位的秦孝文王相继离世,秦国朝堂陡然出现嫡庶之争。大富商吕不韦阳谋篡国,扶植流亡在外的公子嬴异人上位,长公子嬴傒恨别咸阳,政乱平定。秦国征伐六国,渐有一统天下之势,惟有与宿敌赵国之间的交战,败绩频仍,且将星凋零,民苦国累,秦赵结仇愈深。王子嬴政与母亲赵姬返回秦国之后,在仲父吕不韦的训教下,母后的呵护下,显现王者之尊。为了儿子的王位,赵姬与吕不韦联手,打压以华阳夫人为首的楚国派系势力。而嬴政用王弟成蟜之血,洗清通向王位的道路。污秽内宫的嫪毐日益做大,且有篡国之念;嬴政利用吕不韦、宗室嬴傒,铁腕涤荡嫪毐之乱。动乱平息,嬴政再无情驱逐母后赵姬,贬相国吕不韦。至此,嬴政揽政于手,主国于秦。

东周君是谁?西周君是谁?

西周灭亡后,东周建立(前770年),周考王元年(前440年)封其弟揭于河南,以延续周公的官职,是为西周桓公。周显王二年(前367年)封周国公子根于巩,是为东周惠公。这是周朝最后一次分封,周朝土地分封完毕,周天子也寄居东周国,东西周分治时间 前770年性质 政治朝代 周朝历史背景前441年,周贞定王崩,其有四子,长子姬去疾继位,即周哀王。三个月后,二子姬叔弑兄篡位,即周思王。五个月后,三子姬嵬又弑兄篡位,即周考王。姬嵬弑兄篡位之后,忧前事重现,前440年,姬嵬即位后,划王畿河南之地,封其弟揭于王城,建(西)周国,疆域为瀍水以西、洛河以南,是为周桓公。桓公卒,其子威公代立。前367年,威公卒,公子朝代立,即西周惠公,公子根遂叛。赵成侯与韩懿侯乘乱侵周,分周为两,逼周显王封公子根于巩,建(东)周国,即东周惠公。前307年,因周赧王拒绝秦武王试举周鼎的要求,被秦军逐出成周王宫,赧王徙居西周王城。分治年表前367年开始分治,前256年西周国灭亡。前249年,东周国灭亡,都被秦所灭。西周君(前440年~前256年)在位时间东周君(前367年~前249年)在位时间桓公(姬揭)26惠公(姬班)38威公(~灶)47文公(~昭)23惠公(~朝)50武公(~根)50武公(~共之)28靖公(~杰)8文公(~咎)33西周君桓公(姬揭)(26)——威公(~灶)(47)——惠公(~朝)(50)——武公(~共之)(28)——文公(~咎)(33)东周君惠公(姬班)(38)——文公(~昭)(23)——武公(~根)(50)——靖公(~杰)(8)秦灭二周公元前256年(赧王59年,秦昭襄王51年),秦兵攻打西周,赧王听西周公之言,以西周三十六城、三万户降秦),秦王将周赧王贬爵为君,西周公为家臣,封于梁城(今陕西省韩城县南)。赧王至梁城一月而死,国除,置九鼎于咸阳(途中一鼎落于泗水)。自次年起(昭襄王52年,前255年)史家以秦王纪年,然东周尚存,周朝尚未彻底灭亡。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东周君欲趁秦连丧昭襄、孝文二王合纵伐秦,秦庄襄王以吕不韦为大将,起兵十万,执东周君而归,尽收巩城等七邑。周朝至此彻底灭亡

东周君、西周君和周天子什么关系?

东周君和西周君是周天子的臣子,分别担任东周公国和西周公国的君主。东周君和西周君其实是同宗亲戚,都是周王朝分封的君主。西周公国是周天子分封的,第一任国君是周考王的弟弟。而东周公国是在西周公国的基础上分出来的,由于出现了争位现象,西周公国又分出来东周公国。总的来说,东周君和西周君都是周天子的臣子,只是分别担任了两个周国的君主。而周天子则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