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所谓的逆反心理指的是什么意思呢?

2023-09-22 01:22:12
共4条回复
皮皮

何为逆反心理

根据相关的资料来看,逆反心理指的是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简单来说就是你让他往东,他偏要往西等。这种心理除去在请少年身上较为明显外,有些时候还会在一些长期遭受压力和束缚的成年人身上出现,当周遭的环境和人让他感到压抑和痛苦时,他就会通过逆反的方式来进行反抗,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来对自己进行保护。

逆反

青少年逆反

青少年是逆反心理的高发人群,主要表现为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的消极抵抗,和父母之间剑拔弩张等,若不及时加以引导的话,稍不注意就可能陷入歧途。建议此时家长应适当的让孩子有一个喘息的机会,不要总是将学习成绩挂在嘴边,让他的身心得到一定的放松,之后再平心静气的进行沟通,将彼此间的误会都说清楚,需要注意的是这一阶段的孩子往往是非常敏感的,作为家长一定要注意态度,不可太过强硬,以免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中老年人逆反

当到了一定的年龄后,有些老人会逐渐将自己的逆反心理展现出来,如开始厌恶自己,觉得自己不中用啦,经常故意和子女们找茬等,不仅会影响到彼此间的感情,还不利于自身的健康。建议此时作为子女应尽可能地保持耐心,把老人当成一个小孩子来看待,多哄她多陪她,或者可以给她报个老年大学,让她通过出去和同龄人交流来舒缓负面情绪,或者可以约上几个她的好朋友,让她们彼此之间进行开导,久而久之就能够足够从逆反状态中走出来啦,切记注意多给她一点时间,不要操之过急。

逆反

小菜G

逆反心理其实就是喜欢不走正常路,你越要他做事情,他越跟你反着来,这样的性格需要好好的教育或者调教,让他遵从你的想法。

Chen

逆反心理就是对对方说的话做的事产生否定的态度,并且不遵从规定。

黑桃云

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相关推荐

逆反是什么意思

品德奄运阶层赝尉
2023-09-08 03:19:103

逆反是什么意思

反逆的解释 (1). 相反 。《史记·晋 世家 》:“今适庶名反逆,此后 晋 其能毋乱乎?” (2).叛逆;谋反。《汉书·晁错传》:“ 吴王 反逆亡道,欲危宗庙, 天下 所当共诛。”《明史·宁献王权传》:“弟 弋阳王 奠壏 讦其反逆,巡抚 韩雍 以闻。” 郭沫若 《我的童年》二:“这 大约 是我的 一生 成为了反逆者的第 一步 。” (3). 北齐 刑律有重罪十条,首为反逆,不在八 议论 赎之列。 隋 唐 律承 北齐 制,置十恶之条,改称谋反。参阅《隋书·刑法志》。亦指谋反犯。《资治通鉴· 齐明 帝建武四年》:“反逆既异馀犯,虽欲矜恕,如何可得?” (4). 颠簸 。 宋 苏轼 《问养生》:“遇大风焉,舟中之人,如附於桔橰,而与 之上 下,如蹈车轮而行,反逆眩乱不可止;而吾饮食起居如他日。” 词语分解 反的解释 反 ǎ 翻转,颠倒:反手(a.翻过手,手到背后;b.反掌)。 反复 。反侧。 翻转的,颠倒的,与“正” 相对 :正反两方面的 经验 。反间( 利用 敌人 的间谍,使敌人内部自相 矛盾 )。反诉。反馈。适得其反。物极必反。 逆的解释 逆 ì 方向相反,与“顺”相对:逆流。逆行。逆风。逆转(僴 )(局势恶化)。莫逆之交。 抵触,不顺从: 忤逆 。忠言逆耳。 背叛,背叛者或背叛者的:叛逆。逆产。 迎接: 逆旅 (旅店)。 预先:逆料(预料)。
2023-09-08 03:19:201

什么是逆反

和父母说的对着干,和父母顶嘴
2023-09-08 03:19:483

为什么会产生逆反心理?

您好,人为什么会产生逆反心理?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逆反的心理。 所谓逆反,顾名思义,就是反叛的思想、行为。就是忤逆 正常的规律,与现实相反,违背他人的本意,常常做出一些出乎 意料之外的事。 逆反在思维形式上属于“求异思维” 是标新立异,希望引起别人注意的表现。 心理学上解释: 逆反 心理是指人们 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 种心理状态。 逆反心理一般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 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 青少年正 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 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 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 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 自己的独立存在,オ产生了逆反心理,从而用各种手段、方 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 逆反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思想和行为上: 不喜欢按照别人说的去做; 认为绝大多数规章都是不合 理的,应该废除; 如果父母再三叮瞩同一件事会使他感到厌 烦; 对于那些与老师对着干的同学大加赞赏; 认为大人的话 有漏洞,大人的批评常常引起他们反感和愤怒; 一旦决定做 某件事,不管别人怎样劝阻也不会改变主意; 越是不让他做 的事,就越要去做。你叫他往东,他一定往西,就是存心不让大 人顺心也不让自己听从大人的! 觉得自己很有主见。 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多种多样,一般有以下几点: 1、父母传统思想的原因 传统思想太深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 总认为孩子还不成熟,要绝对服从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 法,否则就是“忤逆”“对着干”,因此,孩子不会或很少 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倾诉对象,怕自己做错事后,受到家长 责备。 2、父母与子女缺乏双向交流,产生思想矛盾 某些家 长出于对子女的保护,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这样子女的 渴望独立与家长不恰当的好意关心,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冲突 矛盾。或许有些家长因工作繁忙,很少与子女谈心,进行 思想交流,只是定下一些严格的规定来约束限制子女的行为 。当孩子与父母缺乏交流时,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 3、家长认识上的错误 一些家长 缺乏普通的心理学常识,对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 暴,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孩子们 有了过失时,不是与孩子们一起分析错误,商量补救办法, 而是责骂甚至殴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错误时感到孤立无援 产生逆反心理。 4、学校老师的教育方式 有些老师不了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居高临下,指示 学生必须怎样想,必须怎样做,根本不与学生交流思想,共同探究,这容易激起学生逆反心理。 5、 大众媒体一些不恰当的渲染 比如一些影视作品,极力美化逆反者的个人行为,夸 大逆反者的能力,鼓吹个人主义。许多高中生十分欣赏电 卡通片中描写的“逆反英雄”。 结语: 逆反期的心理、行为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导致 青少年对人对事产生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对抗 社会 等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 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 和病态心理转化,从而走向极端。 每个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都会有一个成长的过程,相互之间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包容。这样才能避免逆反心理的产生。 您好,我是社交心理资讯的我开开,很高兴为您解答这个问题。 在现代 社会 当中,逆反心理越来越常见,那什么逆反心理、如何造成、如何克服呢?下面我将为您一一解答。 逆反心理主要是指 接受信息者所产生的行为,与发出信息者所希望的要求,并不一致且有相互抵触反抗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反从众心理的特殊表现,而产生逆反心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接受信息者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自主意识导致的。 逆反心理产生的表现 一般有主客观两方面,主观上可能是青春期的独立和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不希望再受到大人监护,就会利用各种手段方法来明确自己与外界对立的 情感 ,而客观上可能是教育者的可信任度、教育手段、方法、地点的不适当,往往也会导致逆反心理。 造成逆反心理 产生其实是有三种原因的,好奇心是第一种原因,如不让看不让干的事情,由于好奇心的推使就非要去看去做,第二是对立情绪,当有人苦口婆心劝说确认为是虚情假意,第三则是心理上的需要,则是越得不到越想要。然后,如果这太难,你可以换一种办法,你可以不知道你是谁,但你首先要知道自己不是谁。然后再开始进一步的自我完善,丰富人生阅历是克服逆反心理的根本道理。广泛的阅读和见识能使我们避免固执和偏激;一个见多识广的人。自然就会很理智地处理问题,而不会只是一味逆反。换句话说,一味逆反往往是少见识的表现。另外还应该运用 社会 力量,提高素质培养,要注意的是,把对青少年的思想情操等各方面的培养与经济文化活动以及 社会 道德风尚联系起来,用这样的方法可以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杜会。不致迷失人生的方向。 逆反心理,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会涉及,可能出现时间不同,大多数出现在青春期。 为什么会产生逆反心理? 因为我要维护我的尊严,所以我会对别人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做法。 此时想起卡伦.霍妮的那句话: “如果移除了障碍,人会自然地发展为成熟、充分实现自我的个体,就像一颗橡树籽成长为一株橡树。” 青春期少年,也像一棵树,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都处于一个很重要的时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极力想向外发展自己的能力,这是生命自然的发展方向,但父母因为自己过往经历,会有种种担心,所以会告诉孩子,要这样走,才能避开那个坑,或者要那样走,才能过去。我们的说话方式,或者不由自主把自己放在家长的高度,高于孩子的位置,很容易让孩子感受到我们想要左右他们的方向,他们感觉到自己自然生长的力量受到阻碍,会采取相反的方式也属于正常。 也许,认真倾听,试着先去理解孩子的需要,把自己的目标整合到孩子的需要里,再与孩子沟通,可能他们更容易理解接受。 人为什么会产生逆反心理,原因有二: 1.强烈好奇。当某事物被禁止时,最容易引起人们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只作出禁止而又不加任何解释的情况下,浓厚的神秘色彩极易引起。 2.标新立异。青年处于性格形成和寻找自我的时期,通过否定权威和标新立异可以在心理求得自我肯定的满足感。青年人与 社会 的认同不仅是简单地采取适应 社会 规范的途径,而且还希望 社会 承认他的价值和地位,从而获得与 社会 之间的认同。因此他往往表现得偏执,好表现自己,有意采取与其他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以引起别人的注意。
2023-09-08 03:19:581

叛逆与逆反的区别

前者是青春期的正常心理现象,逆反相对更严重吧。
2023-09-08 03:20:093

你是如何看待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的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孩子到十二三岁的时候,往往产生一种与父母相抵触的情绪。他们心里有什么话也不愿向父母说,对于父母的批评和劝导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人们把孩子的这种现象称为逆反心理。逆反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子女与父母年龄差、经历不同、处世方法不同而出现的代沟。
2023-09-08 03:20:543

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逆反心理是一种单值、单向、单元、固执偏激的思维习惯,它使人无法客观地、准确地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而采取错误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逆反心理经常地、反复地呈现,就构成一种狭隘的心理定势,无论何时何地都与常理背道而驰。表现形式上与富有创造性的行为颇有类似之处,因此某些逆反倾向严重的青年也常对此津津乐道,或在心理上为自己的怪异行径寻求“科学”的根据。然而,逆反心理在本质上与创造性的个人素质有着根本区别,它往往是孤陋寡闻、妄自尊大、偏激和头脑简单的产物。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都可能发生,且有多种表现。如对正面宣传作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对先进人物、榜样无端怀疑,甚至根本否定;对不良倾向持认同情感,大喝其彩;对思想教育及守则遵纪的消极、抵制、蔑视对抗等等。
2023-09-08 03:21:114

逆反心理的种类

逆反心理是指个体用相反的态度与行为来对外界的劝导做出反应的现象。典型的逆反心理有3种:1.超限逆反超限逆反是机体过度的接受某种刺激后出现的逃避反应。人对任何刺激,包括对个体带来极大满足的刺激的接受能力都是有限的。如果超过限度,对个体就是一种压力,甚至是伤害,个体就会采取措施来逃避。比如,山珍海味再好吃,天天吃也倒胃口;父母为儿女好而喋喋不休也会让子女不厌其烦;朋友之间,就算是为对方好而提意见也不能反复说起。总的来说,就是任何事都要把握好一个“度”。2.自我价值保护逆反自我价值和尊严对人的生活具有特别的意义。当外在的劝导或者影响威胁到人们的自我价值的时候,人们就会有意、无意的进行自我价值保护,对外在的影响起对抗的反应。比如,父母即便是为了子女好,也不要站在权威的角度去肆无忌惮的批评子女,甚至说出难听的话;亲友之间更是如此,无论为了什么原因,决不能让对方当面下不了台。切记,要想有效的说服别人,就必须要给别人留面子,维护别人的价值和尊严。3.禁果逆反禁果逆反是指理由不充分的禁止反而会激发人们更强烈的探究欲望。因为探究未知是人类的一种基本需要。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对事情直接简单的禁止,那么该事物就会对个体产生特别的吸引力。比如,某些电影和书籍越禁越畅销,就体现了禁果逆反的巨大作用。现实中,我们特别嘱咐别人“不能动”的东西,反而会让别人更有兴趣去探究。所以,有时候,如果我们不能具体让别人知道“禁止行为”对其的危害,不如采取逆向思维,不要去强调“禁止行为”,要尽量去弱化它的存在。如果大家能运用好以上3种逆反心理的特征和心态,在说服他人的时候就能事半功倍,成为谈判达人哦!
2023-09-08 03:21:451

什么是逆反心理?

社会文化的变迁,使父母在文化知识的占有上不再是孩子心目中的绝对权威。社会文化的变迁,带来两代人之间价值观上更加明显的差异;文化失调乃至社会行为标准在某些方面的失范带来观念、态度与规范之冲突。
2023-09-08 03:22:159

有逆反心理的人,如何改善逆反?

孩子逆反心理解决的方法,应根据年龄段选择合适的方法,说明如下:1、2-3周岁:这个时期孩子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力,经常会做出一些叛逆的事情,要和孩子多沟通,多讲道理。如果无理取闹,要进行冷处理,让孩子安静的待在安全的地方自己反省;2、青春期:孩子开始出现第二性征的发育,学习的压力比较大,孩子容易产生叛逆的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一定要正确理解这个时期孩子的特点,多包容、鼓励,少刺激,做孩子的好榜样,多陪伴,并留有一些隐私的空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知识的积累,叛逆期会逐渐平稳过渡。
2023-09-08 03:22:443

什么叫逆反行为,有何特点?

您好!逆反行为指的是在逆反心理驱使下产生的你要东我偏要西,你要我向南,我偏向北的一种行为模式。逆反心理并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东西。一般地说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容易诱出逆反心理:1.强烈的好奇心当某事物被禁止时,最容易引起人们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只作出禁止而又不加任何解释的情况下,浓厚的神秘色彩极易引起。2.企图标新立异青年处于性格形成和寻找自我的时期,通过否定权威和标新立异可以在心理求得自我肯定的满足感。青年人与社会的认同不仅是简单地采取适应社会规范的途径,而且还希望社会承认他的价值和地位,从而获得与社会之间的认同。因此他往往表现得偏执,好表现自己,有意采取与其他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以引起别人的注意。3.特异生活经历比如,有的人多次失恋,便认为人世间没有真正的爱情;有的人一向循规蹈矩、与世无争,而偶然有一次受到了莫名其妙的冤枉,以至于性情大异,变得粗暴、多疑、怪僻。这种在特定条件下,其言行与当事人的主观愿望相反,产生了与常态性质相反的逆向反应,是逆反心理的典型表现。一旦这种心态构成了心理定势,就会对人的性格产生极大的影响,经常性地左右他的一举一动,成为他言行举止的一个基本特征。逆反心理是一种单值、单向、单元、固执偏激的思维习惯,它使人无法客观地、准确地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而采取错误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逆反心理经常地、反复地呈现,就构成一种狭隘的心理定势,无论何时何地都与常理背道而驰。表现形式上与富有创造性的行为颇有类似之处,因此某些逆反倾向严重的青年也常对此津津乐道,或在心理上为自己的怪异行径寻求"科学"的根据。然而,逆反心理在本质上与创造性的个人素质有着根本区别,它往往是孤陋寡闻、妄自尊大、偏激和头脑简单的产物。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都可能发生,且有多种表现。如对正面宣传作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对先进人物、榜样无端怀疑,甚至根本否定;对不良倾向持认同情感,大喝其彩;对思想教育及守则遵纪的消极、抵制、蔑视对抗等等。折叠形成机制逆反心理的形成是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的结果。其心理机制的过程是:首先,是教育的内容及相关的信息在特定的教育情景中,引起受教育者的注意;其次,是受教育者接触并理解教育的内容(信息),并将所理解的信息及所形成的观点和态度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包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知识修养)和态度观念加以比较;最后,经过比较、分析,作出接受或抵制的态度反应。如果受教育者经过比较分析之后,确认与原有的认知相悖就产生抵制,进而产生逆反心理。可见,逆反心理的实质是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是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的逆向心理倾向。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有三种:一是好奇心,例如,一些不健康的文艺作品,越是受批评,人们越是想看,想方设法要弄到手,一睹为快。这些都是由于好奇心的缘故。二是对立情绪,任凭你"苦口婆心",千言万语,他却无动于衷,认为你是虚情假意,吹毛求疵。三是心理上的需要,孩子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越是不让知道的事情,越想知道。这是人们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由于孩子理智程度较差,这种欲求也更强烈。谢谢阅读!
2023-09-08 03:28:251

大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家长怎么应对

大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家长怎么应对 大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家长怎么应对,在日常生活中,相信很多家长都有遇到过自己的孩子叛逆的情况,特别是在孩子青春期的时候,但是有些家长对于大学生时期出现的逆反心理不知道怎么处理,下面我分享大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家长怎么应对,一起来看下吧。 大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家长怎么应对1 1、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分析他们感受和需求。 当孩子向你谈他感兴趣的问题时,要集中注意力听,不要似听非听。耐心听完,充分了解他们的看法,分析孩子背后的感受和需求,并充分考虑,然后用朋友式的商量口吻,语气平和地与孩子交换意见和看法。 2、尊重孩子,坦诚交流。 在与孩子的交流沟通中要做到“坦诚”二字,诚意、诚恳、真诚,它常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特别要注意尊重、保护孩子的隐私权。 3、引导孩子交友 人有与他人交往的天性,但目前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部分家长往往会限制孩子交友,孩子觉得孤独。家长其实可以引导孩子与同龄人交往,关注、引导、教育孩子交友对象的人品、性格、习惯。 4、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放手让孩子去做事情。 对孩子做的事不要每件都去指手划脚,许多事可以放手让他们去独立进行。父母要做的就是经常关心他们,给他们出主意,提供信息、资源。 5、对孩子所做的任何事尽可能宽容,并保持冷静,避免做出过分的反应。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大学时期是容易犯错误的时期,要尽量指导孩子少犯错误,但不能一味地要求孩子不犯错误。 6、多鼓励孩子。 大学时期的孩子非常重视周围人的积极评价,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寻找方向。家长和教师对他们的积极评价至关重要,所以对孩子要多进行赏识教育,多鼓励,多表扬。 7、建议家长能经常主动与学校联系、沟通,使家庭、学校形成合力。 提高教育的效果。有情况及时和班主任老师交流,及早地堵源头、抓苗头,看势头,及时做好工作,就可能避免出现更大的麻烦。尤其是在孩子成绩或行为习惯出现较大的滑坡时,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及时找孩子谈,找班主任了解情况,找到原因,及时解决问题。 大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家长怎么应对2 大学生心理逆反的原因 主观因素 1、思维凸现批判性。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思维的批判性较以前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智力活动中分析和批判的程度得到提高。他们开始用怀疑和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一切事物,不满足成^和书本上的结论,喜欢争论、辩驳和提出一些新奇的想法,不迷信权威,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中所灌输的理论知识不是全盘接受,而是从自身已有的经验出发,带着批判的眼光去分析理解,并将理论和实际相比较,以证明理论的正确性。 2、自我意识增强 自我意识是指一个^对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中的自我独立、自我评价,自我设计等是导致大学生逆反心理的重要诱因。他们逐步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力量,意识到自己的独立地位,希望独立自主的处理人生的各种问题,追求自我设计,希望别人尊重自己。不喜欢老师管得太多,干涉得太多,对来自学校、家庭等方面的教育只要与主观意愿相违背,就会产生强烈的反感,即使错的也要坚持。 3、情感情绪的不稳定 大学生情绪和情感是联系在一起的,它们的生理基础相同,都是大脑皮层与皮层下中枢协同活动的结果。大学生在这一时期呈现出易动感情,情绪强烈的心里特征。 一、正确掌握心理健康知识 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的认识上存在着偏差,首先是对健康定义的片面理解,只注意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其次是对心理健康标准的片面理解,认为心理健康就是没病,只有患有精神病的人心理才有问题;再次,是对心理健康水平的片面理解,自认为没有什么心理烦恼、心理困惑,就是心理健康水平高的人,自我感觉良好,心理调适与己无关。作为大学生,消除以上的认识偏差,要求认真学习心理健康的知识,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并付诸行动。正确掌握心理健康知识,首先要避免盲目对号人座。其次,要明确读书的目的。读心理方面的书籍是为了战胜内心的不安,更好地改变和发展自己,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世界、面对人生。再次,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是为了指导自己的行动。有的人读书越多,情绪越坏,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从未付诸行动。当情绪不振、沮丧、烦躁时,应用行动来调节,支配和改变自已的情绪。 二、积极地自我调适 掌握了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将其运用于实践,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积极的自我调整,对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更为关键。 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时期,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直接关系到心理能否健康发展。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能使人对社会、对人生、对事物持较正确的认识,并能采取较为适当的态度和行为反应,客观地理解、分析和处理各种事物,保持开阔的心胸,提高对心理冲突和挫折的耐受能力。 四、充分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许多大学生并没有正确地了解自已,或是对自己估计过高,过于自信,或是对自己估计过低,过于自卑,这两种情况都会令人丧失适合自己发展与成功的机会。因此,要学会从多方面、多途径了解自己,要学会从周围的世界中提取有关自我的真实反馈,避免由于自已的主观理解所带来的`误差。正确认识自我后还要接纳自己。人无完人,对待自己的不足与缺陷,要注意如下两点:一是避免以惟一的标准进行社会比较;二是要有适当的抱负水平。 五、积极的人际交往 通过人际交往,可以同他人交流思想、感情,相互启发,相互疏导,相互帮助,增进相互间的沟通和理解,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建立充分的安全感、信任感。人际交往的时间与空间范围越大,精神生活就越丰富、愉快;而孤独、不合群的人,常有更多的烦恼和苫闷。在人际交往中,要注意,一是对他人期望不要过高,如果期望太高,会使自己倍感失望,甚至抱怨,难以从交往中获益,甚至心理失衡,影响与他人进一步交往。二是不要盲目与人处处竞争。如果以自己的弱势同他人去竞争,难免遭到失败,使自我产生挫折感。特别是,如果把任何一种友情都看成竞争,就失去了参与的乐趣,使自己过度紧张,心理承受过大压力。 六、学会调整情绪 首先应学会恰当的宣泄方式。当自己遇到不快时,可以向同学、老师、朋友等倾吐自己的烦闷,减少内心压力,并获取情感支持和理解。其次,积极培养自己的各种兴趣、爱好。听音乐、旅游、跳舞都可以消除由于长时间学习、工作造成的紧张和疲劳,转换心情,振奋精神。 七、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一种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向来访者提供心理学帮助的过程。目前,大多数大学和大型医院设有心理辅导或心理门诊机构。大学里的心理辅导是免费的,如果某位学生前去咨询,会面对一位受过专业训练的咨询员,他、她、会真诚、认真地接待、倾听和提供有关的帮助与建议。除非咨询者主动告知,否则,咨询员不询问当事人的姓名等个人资料。心理咨询机构严格替当事人保密,该机构独立于学生所在的院系,不介人学籍管理等。
2023-09-08 03:28:351

18岁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现有哪些?产生逆反心理怎么办?

情绪不稳定;以自我为中心;情绪低落。家长正确对待,切忌粗暴,可以和孩子谈谈心
2023-09-08 03:28:443

什么是逆反心理及表现?

逆反心理是指儿童成长到一定阶段,心理日趋成熟时所产生的一种与成人,尤其是父母对着干的情绪,医学上称之为敌意对抗心理。逆反心理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产生的呢?研究表明,逆反心理大致有两个阶段,一为儿童时期的逆反心理,另为青少年时期的逆反心理。1.儿童时期的逆反心理当孩子从完全依赖父母成长为可以相对独立的时候,他们的心理处于一种波浪式的不平衡状态,行为也相对比较混乱。一般来讲,当孩子2~4岁,可以独立行走说话的时候,便开始出现第一阶段的逆反。而到了6~7岁,又开始出现了第二阶段的反抗期。在这一时期中,他们似乎更热衷于做自己还不能够做的事情或是不符合现实的事情。俗话说“还不会走就想跑”就是这一阶段比较突出的表现。其他表现还有:违抗大人的命令,不愿意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而总喜欢做自己做不了的事情。在他们觉得父母不对,却硬要他们执行命令的时候,他们会故意装作没听见或是和大人顶嘴,并产生对着干的情绪。2.青少年时期的逆反心理青少年时期的逆反心理是最严重也是最让父母老师头疼的问题之一。在孩子成长到13~18岁,也就是中学生时期,逆反心理也随之而来了。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不再是完全依赖父母的小孩子,尤其是心理上,精神上也开始独立,父母的权威已经开始逐步被怀疑,也不能够完全从精神上满足他们。他们极力反抗以摆脱父母的“束缚”和管教,追求一种自由和自主。加之书本知识和社会知识的积累和增长,父母的价值标准、社会观念经常会和他们产生出入,于是他们不再惟命是从,要按照自己的意志来处理自己的事情。于是,家庭内部的矛盾时有发生,经常会“战争”不断。父母为此伤透了脑筋,常常觉得孩子已经管不了了,不听话了,翅膀还没硬就想飞了。其实,这种完全的我行我素的思想行为作风就是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最直接的体现。如果处理不好,很有可能出现离家出走的现象。心理学家研究指出,预防并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平等的新型的家庭关系,是防治逆反心理的最好方法。
2023-09-08 03:29:581

孩子出现“逆反”的表现,家长究竟该如何正确地处理其中的关系呢?

这个时候家长不要动怒,也不要去打孩子,要温柔的对待孩子,让孩子不跟父母对着干。
2023-09-08 03:30:065

什么叫逆反心理

http://baike.baidu.com/view/54004.htm
2023-09-08 03:31:586

逆反心理的危害是什么?

逆反心理危害的是,成人,和青少年的思维,对事物做不出,正确的判断,造成家庭,和社会的很多,矛盾和麻烦,
2023-09-08 03:32:292

什么是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常会发现个别人就是“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详见百度百科)
2023-09-08 03:32:392

中学生逆反心理有什么特点?

中学生逆反心理具有四个特点,具体如下:第一,从结构来看,逆反心理是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者的有机统一。逆反心理的认知成分是指对逆否决象的知觉、理解及评价。情感成分是指对逆否决象的抵触情感,即人对逆否决象是反感或厌恶的;行为倾向是指对逆否决象意欲默示出来的行为,即逆反行为的筹备状况。在三者中,逆反心理的认知成分是基本,如不美观不合错误客不美观情形是否合适个体需要关系进行熟悉,是不成能有响应的情感与行为倾向的。抵触情感是首要成分,往往起支配浸染。第二,从非凡性来看,逆反心理是社会依存性与相对自力性的有机统一。逆反心理与其他社会意理一样,具有两个根基特征:一方面依靠于它所反映的对象,即社会存在;另一方面临所反映的对象又具有相对自力性。逆反心理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它发生于客不美观存在不弘统瞒体需要瞬息,并不是无缘无故的,当需要获得知足时,则不会发生。另一方面,逆反心理不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简单被动的反映,而是经由加工、刷新的能动反映。第三,从浸染来看,逆反心理有积极与消极之分。此刻有一种倾向,即提到逆反心理,不是认为它是好的,就是认为它是坏的,甚至认为它是一种反常心理。把逆反心理说成是一种反常心理显然是错误的,因为逆反心理是人脑对一部食客不美观事物的正常反映,任何一个正常的社会成员都可能发生。至于评价逆反心理的好与坏,必然要视具体情形而定,抽象地谈论它的积极与消极与否是不正确的,是以也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其判定尺度是看某一逆反心理能否对客不美观事物进行正确反映。第四,从存在来看,逆反心理是相对不变性与可变性的统一。某种逆反心理一经形成,将持续较长时刻不易改变。每当对象一呈现,就以不异立场待之,从而默示出必然的不变性。可是,逆反心理又是一种可变的社会立场,在导致逆否决象的前提发生根柢转变后,原有的逆反心理也会逐渐淡化,直至消逝踪。某种逆反心理一经形成,将持续较长时刻不易改变。每当对象一呈现,就以不异立场待之,从而默示出必然的不变性。可是,逆反心理又是一种可变的社会立场,在导致逆否决象的前提发生根柢转变后,原有的逆反心理也会逐渐淡化,直至消逝踪。
2023-09-08 03:32:472

什么叫做逆反心理

首先搞清楚什么是逆反心理逆反心理也成逆向心理和对抗心理,为了维护尊严,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抑制和否定的一种心理状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里也提到逆反心理指个体在生理基本成熟、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没有真正成熟的时候,渴望在思想上、行动上乃至经济上尽快独立,从而表现出较强独立意识的心理状态。以题主的问题描述来看,确是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一种常见的不良自我意识。想要克服,不妨试试:调节自我:常常提醒自己遇到不顺心的事,要调节好自己,提高自我修养。要明确自己的与众不同并不是通过对抗他人来实现的,并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独立思考:不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开拓视野,拓展思维,养成独立思考,克服偏执的思维模式。理解尊重:换个角度看待问题,要明确长辈和晚辈之间会存在代沟,学会相互接纳,相互尊重,对其抱有宽容的态度。逆反心理的克服是一个渐进过程。在自我心理调适中,要注意凡事不能只想到“要面子”,应当理性对待那些善意、正确的意见,常换位思考,经常自我反省,从而弱化内心对他人的意见和批评的抵触情绪,逐渐产生认同感,增强心理接受能力。其实,即使是你最抵触、最不喜欢的人或事,也有其可取之处。
2023-09-08 03:33:081

老师遇到逆反的学生如何处理

现在来看那些小学生,这中间就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往往产生与长辈对抗心理,心理有什么话也不愿与父母、教师说,对于老师的批评和劝导也听不进去,甚至产生厌恶情绪。在平时与家长的联系中我也经常听到家长这样说:“孩子为什么越来越不听话?”“这孩子我说东他偏要说西。”“我的孩子为什么变得不爱说话了?”“我的孩子为什么这么内向?”这其实就是孩子逆反心理的表现。出现这种情形,父母越是恼火,越发训斥,孩子越是反感,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疏远。在教学中也是如此,现在的孩子独立意识增强,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是和他们个人的喜好分不开的,就像有的老师说的,如果你不对他的胃口,你教的再怎么好也是白搭,因为他不会听你的。反之,如果你越要求他们按照你的要求去做,那么他们只会越不听,周而复始,就形成了一种恶性的循环。 下面就我平时教学中的三个案例谈谈我对小学生的逆反心理的一点研究。 [案例一]在一节公开课上,执教老师正讲到精彩之处,他抛出了一个很有想象空间,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的题目,的确,几乎每个人都举手了,他微笑着叫起了一个平时在每个老师看来都是一无事处的学生,他是希望这个孩子也能在这样一个时候获得成就感。可是,该生站起来的回答却让他后悔不已,他说:“你让我站起来干什么?我又不会回答问题!”他很震惊,可毕竟是有经验的老教师,他依旧微笑着问:“那么你现在可以尝试着想一想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回答的很漂亮!”可是这个学生并没有买他的帐:“我很笨的,我想不出来,能有什么办法?”精彩的一堂课就因为这样一个插曲而划上了一道遗憾的痕迹。 [反思]在学校里,老师每天面对着一个个兴趣各异、性格不同的学生,理所当然的那些,学习好又听话的孩子就成了他们的“宠爱”,相反一些经常惹是生非,学习不认真的学生就会被打入“冷宫”。这完全取决于老师的执教态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 1、教师不顾学生感受,任意践踏学生的尊严。有些教师为了维护自己的“师道尊严”,对犯了错误的学生严厉训斥,恶语讽刺,甚至体罚学生等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和人格,引起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反抗对立情绪,拒绝接受教师的说教,不愿执行教师提出的要求,甚至故意对抗。 2、在处理学生问题上不公正,引起学生反感,促使他们产生对立情绪。教师往往对学生先入为主的思想定势影响而产生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评价误差,(心理学上的晕轮效应)。在这种心理影响下,教师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注重调查了解,不尊重事实,主观臆断,依据以往经验草率判断处理,做出不公正不合理的结论。试想,受到错误批评的同学感到委曲不说,就连受到庇护的同学也会对教师的公正产生怀疑。 3、教师的要求不符合学生的需求和愿望。教师不顾学生个体的差异,往往使求全心理的作怪,以优秀学生作为标准衡量其他学生。教师往往会对部分差生说:“你如果有某某同学一半认真,也不会是这种成绩,如果有他一半的成绩,我就心满意足了。这种言语如果常说的话,对于被贬低的同学会产生不满和厌烦的情绪,产生对教师和同学的恨,甚至自暴自弃。这样,怎能去接受和执行教师的要求。 [措施]经过观察,我挑选了一天放学时,请这位学生在教室里等我,告诉他我想请他带一封信给他母亲。当着他的面,我写了封信,随后我强调了好几遍,信是写给她妈妈的,不允许他擅自拆看,于是将信留在教室,称自己去取信封让他稍等。学生点头答应,但一脸的不情愿。我便走出了教室,我在教室外暗暗地观察着,没一会,发现这孩子谨慎的打开我的信读了起来,渐渐地脸上露出了微笑。稍后,我进教室将信封好交给了他。其实,孩子原本认为老师带信是为了告状,却没想到老师在信中写了他很多闪光点,并肯定、表扬了他。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优点。之后的日子里,学生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观。这中间,我利用了学生禁果逆反心理,引导了孩子,达到了多次谈心都无法达到的说教效果。 “人之初,性本善。”“天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要我们能够多花点心思,相信我们的教育工作会更好。 1、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我们经常提倡关爱每一个学生,对学生要充满爱心。教师应讲求民主创设良好氛围,体贴学生,尤其对常犯错误的学生,更应从感情上亲近他们,从兴趣上引导他们,从学习上帮助他们,从生活上关心他们,使他们对教师的隔阂和对抗心理消除,乐意接受教育劝导,逐渐改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和不良行为。 2、留下空间,让出余地,给学生时间反省。当学生遇到违反纪律或与教师“顶牛”时,教师要适当地使用短暂的沉默,自己既有了理清思路,选择措辞和观察学生反应的机会,又可让学生有思考反省自己的机会。这样的“冷处理”,能够缓和气氛,使学生冷静理智,从而接受老师的教育。有时候,用沉默可替代对学生的直接批评。 3、公平公正,树立老师威信。如果老师刻意的偏袒某人,必然会引起其他学生的不满,那么作为一个老师的威信也将不复存在,因此提醒教师在处理学生具体问题时,一是要体现公平公正,对事不对人,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平时观察学生时要做到优生差生一视同仁,不分厚薄,不能存有“一好百好,一恶百恶”的心理,能善于发现每一人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这样,在处理问题时才不会随心所欲,依主观印象办事。另外,对所处理的问题,一定要通过多种方法不同渠道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真相,进行客观分析,作出公正合理的结论,得到学生广泛的赞同和支持。这也可以提高教师的威信,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亲近程度。 4、对症下药,纠正学生不良心理。因为学生的“逆反”心理的形成因素很多,故要进行分析,对症下药,因势利导,纠正学生“逆反”心理。如因教师处理不当造成的,教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以实际行动取信于学生,重新赢得他们的信任与支持。 [案例二]小仪是一个外地来的学生,在学校里是出了名的调皮鬼,上课坐不住,屁股下面像是抹了油似的,手和脚总是没有停下来的时候。最令人气愤的是,他的脾气很倔强。只要是他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爸爸妈妈再怎么说都没有用,如果说话的语气重一点,他就发脾气,不吃饭,不睡觉,不理人。有一次,由于妈妈不肯给他买电动玩具,他竟然离家出走了!在老师和家长寻找了整整5个小时之后,终于在一间旧房子的一个角落里找到了他,他已经哭得筋疲力尽,可是还是不肯回家,他的爸爸忍无可忍,狠狠地打了他一顿,最后被强行抱回了家。 [反思]前苏联教育家费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说过:“请你不要忘记,孩子们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特别是这种待遇来自一个亲近的人的时候,他的痛苦心情会在心灵里留下一个长久的痕迹。” 一些家庭中不良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例如家长教育方式的简单粗暴或命令式、专断式等惯用的教育方法,以及在生活、学习等方面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等,这些都无形的在孩子心理上造成一种压力,当这种压力不断积蓄、沉淀,小学生又找不到良策排解时,便在情感上对我们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说教、劝说产生抵触,在情绪上不满,进而产生逆反心理。有的父母对孩子给予的心理和物质的照顾过多,尤其是对孩子教育上的要求过多,超过了孩子所能耐受相容忍的程度,对孩子来说往往是一种被强加的、不正常的无形的压力,易于引起他们无谓的烦恼,也抑制了他们的独立性和完整个性的健康发展,易产生逆反心理。 [措施]家庭是小学生成长的根本环境,它是人生中最先接受教化的地方。家庭中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培养出孩子不同的心理品质和个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1)民主平等,培养独立的人格。 学生虽然是小孩,但是他们也有独立的人格。父母与孩子之间要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孩子遇到困难失败时,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明辨是非,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当然,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和不良行为家长不能过于迁就,要通过适当的说服、诱导的方法进行疏导。 (2)懂得表扬孩子,适当的肯定孩子。 恰当的表扬不但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激励其进取和自信,而且还会起到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导向作用。所以作为父母要做好孩子的贴心人,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细微的进步,了解他们的长处和优点。当发现他们的优点时,不论大小,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有时这一细微的表扬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有时甚至会改变其一生。 (3)善于倾听,建立良好关系。 不管孩子的想法是否正确,父母都应该让小孩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多听听孩子说话,当他们认为父母亲是可亲近的,可信任的时候,就会畅所欲言。当他们的想法子与自己的想法子不一致时,也不可一口否认,而应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对他加以辅导,最后达成一致。 [案例三]一年级学生刚入学,我就响应学校的号召,警告学生不得在无人陪伴的情况下到学校操场上的活动区去玩,那里有单杠、双杠还有爬竿等,虽然下面是沙坑,但是由于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不够,为防止他们受到意外的伤害,班主任老师总是三令五申的。要学生不准去玩,说那里没什么好玩的,只是几根竿子而已。如果不当心还会摔下来,曾经有个学生就是因为没听老师的话,顾自己跑去玩,所以摔下来跌断了胳膊。虽然每天都在耳提面命的讲,苦口婆心的说,但是后来我发现这样反复重复的后果是激起了更多学生的好奇心,因此还是经常有学生偷偷的跑到那里去玩,而小事故也经常不断发生。 [反思]小学生多数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受好奇心的驱使,他们喜欢新事物和新知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好奇心过强能形成一种特殊的心理需要,这种心理上的认知需要可以转化为学习活动的动机,诱发学习兴趣,促使和推动学习者去探索有关的事物和认知信息。小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迷信、不盲从,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正是他们好奇心的具体表现。一般说来,人们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这就是所谓“禁果逆反”。我们有些老师、家长禁止小学生做某事,却又不说明为什么不能做的理由,结果适得其反,使“不要打架”、“不要上网玩游戏”之类禁令达不到应有的预期效果;对于被禁止、批判的电影、文学作品、理论文章却怀着极大兴趣去观看、查阅。“被禁的果子是甜的”,好奇心驱使小学生有时甘冒受惩罚的风险去尝也许并不甜的“禁果”。 [措施]针对“学校的故事”后来我采用了这样的方法:在体育课上,我请体育老师协助,让他给学生示范几个动作,然后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但是有很多学生都无法完成甚至有学生还从爬竿上摔了下来,幸亏有老师在旁边帮助,要不然就闯祸了。当很多学生亲身经历了这一场景,他们明白了,这是一种很危险的活动,如果没有老师在旁帮助,那么后果就会很严重。等他们认识到了这一点,我再和他们商量,只要老师有时间,那么我们就一起去活动,不要再个别行动了。从此以后,学生再也不去那里玩了,当然事故也没有发生过。 无论是心理学理论还是大量的社会现实都在说明,感情是一只无形的手,推动着人们的行为倾向和一些做法。有些事情并非顺理成章,并非符合科学要求,但由于感情的因素,无形地左右着人们的某些行为,这就是情感魅力。对于生理、心理均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说,在其行为意向和决策中,受感情因素影响很大,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好感与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们都有体会,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很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喜欢某个老师的结果。如果我们教育者在感情上与被教育者多些相容、多些亲近,相信在小学生心理上就不会再有那种厌恶、背离、逆反心理自然就会淡化或消除了。 爱,其实很简单,学生,其实也很简单。
2023-09-08 03:33:171

怎样正确对待青春期的逆反心理?

青春期逆反心理咨询:自主发展 重庆寸草心心理咨询提醒同样到了12、13岁,心理学上把它叫做“第二自主发展期”,也就是说,这是孩子第二次自我意识飞跃发展的时期,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青春期”。青春期心理表现如下:  1、体验自主性,反抗现有的社会的规范青春期就是“第二自主发展期”,同样又一次说“不”的年龄,想自己做决定。  2、情绪易激惹,夸大自己的感受这个年龄阶段是生理上性的成熟,一夜之间使得少男少女们突然意识到躯体的成熟,而此时他们的心理尚未成熟。这种心理和生理上的不对称,导致了个体强烈的烦躁情绪,也就是进入“青春的易激惹期  3、特别自恋,表现得特别关注自身。比如这个期间特别关注自己的身体,腿,脚,特别是脸!看看自己是不是帅?是不是美?  4、自我的认同,表现为各种追星。这时候他们会在家庭以外,去寻找新的理想客体。表现为各种追“星”,比如歌星、舞星、体育明星等,或者在一些物体上表现,比如说某些特殊的发饰,特殊的衣服,特殊的某项运动,特殊的音乐等等,都会如痴似醉地追求,他们开始通过追星来寻找自己,后来发现这些都是小case。真正的寻找自己,是要通过异性的眼光。他就逐渐转向寻找异性的新客体,大家习惯把这种现象叫“早恋”,我个人觉得不合适,他虽然 “早”,但不是真正心理学意义上的“恋”。他是通过异性的眼中看到“我是谁”,然后知道“我是谁”,所以他会寻找很多的异性新客体,不同的异性新客体来证明“我是谁”,目的还是寻找自我。  重庆寸草心心理咨询认为青春期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心理转折阶段,“自我认同”是他们的主要任务。确认“我是谁”,“我应该是谁”,“我要成为谁”,他们在这些意识里,有些自相矛盾和混乱的情况,要了解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就要了解他们内心的矛盾是什么,以及这些内心矛盾的类别和性质。
2023-09-08 03:33:293

如何解决青春期学生逆反心理的问题

主要有两种表现:(1)一般社会成员反抗权威、反抗现实的心理倾向。如“唯上是反”、“唯制度是反”、“唯先进是反”等等。作为社会心理现象,它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反抗性、偏激性、自发性、盲从性等特点。它往往与社会腐败、不正之风、经济利益分配不公、政治民主不落实、教育方法不当、个人思想认知偏差等诸多因素有关。应从净化社会氛围,建立良好的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入手,真正实现政治民主化和教育科学化来加以解决。逆反心理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如对官僚主义、不正之风所产生的逆反心理,实际上是对社会腐败的一种反对、抵制,但也有些是消极的。它不仅成为教育工作的阻力,而且对社会安定、和谐的发展具有负面作用。对此应勇于引导,敢于进行有力度的教育,纠正错误认知,树立健康心态。(2)青少年成长中为求自我独立对父母或师长所表现出来的反抗心态。如你让他向东,他偏向西;你让他做,他偏不做;你不让他做,他偏要做。作为发展心理现象,它具有鲜明的年龄的阶段性、半成熟和半幼稚的特征,青少年较为突出。对此既要正视和尊重他们的要求独立发展的一面,又要看到他们处于幼稚无知的一面。消除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关键在教育者的正确对待和教育机制。[1] 青少年逆反心理表现形式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都可能发生,且有多种表现。如对正面宣传作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对先进人物、榜样无端怀疑,甚至根本否定;对不良倾向持认同情感,大喝其彩;对思想教育及守则遵纪的消极、抵制、蔑视对抗等等。形成机制逆反心理的形成是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的结果。其心理机制的过程是:首先,是教育的内容及相关的信息在特定的教育情景中,引起受教育者的注意;其次,是受教育者接触并理解教育的内容(信息),并将所理解的信息及所形成的观点和态度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包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知识修养)和态度观念加以比较;最后,经过比较、分析,作出接受或抵制的态度反应。如果受教育者经过比较分析之后,确认与原有的认知相悖就产生抵制,进而产生逆反心理。可见,逆反心理的实质是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是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的逆向心理倾向。原因表现产生这种逆反心理的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主观上,是青少年正处于“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要求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倾向于持批判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无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对立的情感。客观方面,教育者的可信任度、教育手段、方法、地点的不适当,往往也会导致逆反心理。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有三种:一是好奇心,例如,一些不健康的文艺作品,越是受批评,人们越是想看,想方设法要弄到手,一睹为快。这些都是由于好奇心的缘故。二是对立情绪,任凭你“苦口婆心”,千言万语,他却无动于衷,认为你是虚情假意,吹毛求疵。三是心理上的需要,孩子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越是不让知道的事情,越想知道。这是人们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由于孩子理智程度较差,这种欲求也更强烈。如何缓解孩子的逆反心理当孩子进入到青春期,他们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开始有了自我的意识,对于父母强加给他的意愿,就开始出现了逆反心理,而每当这个时候,就是父母对如何教育青春期孩子最为头疼的时候,既然对于孩子的这些逆反心理,只要父母注意到以下几点,完全是可以缓解的。下面就家长如何缓解孩子的逆反心理,提出以下几个方法:A 尊重孩子当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是最需要得到他人认同与他人尊重的时期。当孩子对你的意愿表现出逆反时,家长不要急着去进行镇压,而要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反抗。同时你可以向他表示:“我尊重你的看法”,或“你尽量举例说明”,这样你就赢了一大半,你千万不要说:“你所说的是两码子事,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或者“你的观点微不足道,这是不对的”。千万不要去忽略孩子的意见!不要过度表现出对事情了若指掌或经验老道的样子,对孩子的反对意见,表现出不在乎或不重视,这会激怒孩子。应该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意见,尤其是将内心的感觉表达出来,然后给予完全的重视和关心。让别人觉得他的反对意见是很独特的见解,让他们知道他们的确与众不同。注意语言说话时注意语气、语调与用词。尽量避免使用命令的辞令,青春期的孩子不喜欢被命令、被驾驭、被强迫或被规定做任何事。有些字像“应该”、“必须”、“务必”、“一定”等,都是激起反抗情绪的祸源,命令会引起抗拒的心理。相反,应该以征求同意的方式。尽量使用“我们”,而不要使用“你”或“你们”。千万不要硬碰硬,你最好说出你的道理、想法、观念、意见、理想和问题。尽量避免使用那些容易引起磨擦的文字,造成不愉快的关系。C 委婉的纠正孩子的错误当孩子出现错误时,不要过份的指责与强调,应该委婉的提出。如果你毫不留情地揪出他们的错误,就等于激起他们反对你。事实上,所有的人际关系中都如此。奇怪的是,绝大多数人却都喜欢这么做。他们总是喜欢纠正孩子,指出孩子的错误,对于孩子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去吹毛求疵,泼孩子冷水,通过这些来证明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与价值,希望让孩子继续依赖自己,却不明白,越这样做,孩子的逆反心理越强。D 学会聆听当问题出现时,家长可以先提出问题,然后注意聆听孩子的想法。到目前为止,缓和反抗情绪最有价值的方法,就是提出问题,并注意聆听,而这两者都需要耐心。当你听到孩子的反对意见时,要故作镇定状,并表现出听得津津有味的模样,这确实不容易。大多数情况下父母都会迫不及待地予以辩驳,而且大多数人也都认为,他们必须举出事实“纠正别人”,以及给这个持反对意见的人“洗洗脑”。但是,应当暂时控制住这股冲动,再想想为什么别人会反对。一般来讲,这也不过是做一项决定前的一种过程而已。如果一个人说:“等一下,让我再想一想。你要求我改变,做我从来没做过的事,我不能这么爽快答应你。”这非常合情合理,所以拖延一点时间是必然的。因此,提出问题和耐心的倾听,就是给予别人必要的喘息时间,以便解除反抗的情绪。如果家长学会了上面四种方法,那么,你与孩子不再是敌人,而是朋友。当然,在这里,家长自己的心态改变是非常重要的,家长要明白,孩子已经不再是一个儿童,他是一个成年人,他有了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他已经知道如何去看待问题与思考这个世界与社会。他不再是一个什么都需要依赖父母的儿童,而是一个有着独立个体与独立人格的成年人。
2023-09-08 03:33:491

如何教育有逆反心理的学生

在心理学中,逆反心理指的是一种比校稳定的,对客观事物表现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的情绪体验或行为倾向。 逆反心理大都具有危害性,逆反心理过重或自己不善于处理和自我调节,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引起心理障碍。逆反心理还容易造成感情失控,与家长、教师感情疏远、关系僵化,甚至对立,学生就会听不进正确的教育和劝导,可能会造成大错。因此,教师有必要了解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具体原因,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在产生逆反心理时,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塑造健全的人格。 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青春期心理特点的影响 其实,逆反心理是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萌发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初中生刚刚进入青春期,作为未威年人,他们面对紧张的学业,升学的压力和难以处理的人际关系,逆反心理往往有比较突出的表现。进入青春期以后,由于活动领域的逐渐扩大和交际圆的不断拓宽,他们更愿意跟朋友在一起。他们感到自己已经长大威人了,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成为他们重要的心理倾向。他们希望自己能象成年人一样受到尊重,自尊感明显增强,做事喜欢自作主张,不希望成年人干涉,渴望独立,他们对父母和老师之言不再“唯命是从”了,往往嫌父母和老师管得太严、太罗嗦,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2、家庭的因素 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大于其他人的影响。家庭环境的影响具有特殊意义。孩子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很长,约占其全部生活时间的三分之二,父母对子女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首先,有的父母对孩子给予的心理和物质的照顾过多,尤其是对孩子教育上的要求过多,超过了孩子所能耐受相容忍的程度,对孩子来说往往是一种被强加的、不正常的无形的压力,易于引起他们无谓的烦恼,也抑制了他们的独立性和完整个性的健康发展,易产生逆反心理。 其次,家长提出要求的方式也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有的家长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方式是居高临下的、粗暴的、命令式的,摆出封建家长式的威风,甚至使用暴力使孩子屈服,不给孩子任何自主性的空间。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对父母的这种敬育方式就会产生反感、抵触,而且以后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别人。 再次,父母不和也是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父母长期的分歧、敌对、争吵不休、紧张冲突,会使子女的内心产生严重的焦虑与矛盾、多疑、心神不宁或神经质,甚至导致心理变态以及反社会行为。 3、学校教育的因素 首先,有些教师在数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不公正的处理,这样也会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有的教师比较偏爱某些成绩好、听话的学生,当好学生犯了错误也会很容易地原谅他,即使批评也是和颜悦色、和风细雨式的。而听说一些成绩不好、喜欢调皮捣蛋的所谓“差生”犯了错误时,教师的表现是疾言厉色、大声训斥,即使“差生”没有明显的过错或根本没有过错时,教师也不道歉。结果是“差生”不喜欢这个教师、甚至恨这个教师,上他的课就是不听、故意捣乱,与教师作对。即使理智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在感情上,他仍然不能接受这个教师。前苏联教育家费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说过:“请你不要忘记,孩子们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特别是这种待遇来自一个亲近的人的时候,他的痛苦心情会在心灵里留下一个长久的痕迹。” 其次,学生在班集体中的位置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 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时间生活在班集体里,班集体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社会,学生们在以社会化学习为中心的共同活动中形成各种关系,每一个学生在这种关系结构中占据一定的位置,并由此决定了他在集体中的地位和角色。班级社会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班级中活动和交往的主导动机之一是他们力求在同龄人群体中寻找自己满意的地位。如果这种欲望经常得不到满足,那么社会与个性的对立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有的学生因为各种原因,他们在班级中没有知心朋友,他们中不少人也向往集体生活,想与同龄人交往,希望在班级里取得一定的地位,试图用各神手段吸引同学们的注意,甚至不借用与常态相反的行为来引起大家的注意。 由于逆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不利于中学生的成长。因此,作为被师,我们有责任对存在逆反心理的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使之科学转化。 1、教育者要有正确的观点 教师可以向学生讲清逆反心理的客观存在及科学转化的方法。可以告诉学生,逆反心理是青春期的孩子萌发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它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表现得比较突出。逆反心理有明显的缺陷:不分是非、不分善恶,一味地排斥、一味地反对。这样做实际上是头脑简单、幼稚、不够成熟的表现。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他们是长辈,学识和经验比较丰富,而且教育青少年都是从良好的愿望出发,目的是教育、关心和帮助青少年,而不会是故意找茬。也许长辈的态度不太友好,方式方法简单粗暴,但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厉耳利于行。”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家长和教师的教育,分清是非,有选择地接受或者排斥。 我们也应看到,逆反心理也有它积极的一面:有时,家长和教师的做法可能是错误的,不切实际的,反抗这一做法则是正确的行为。我们的教育不是培养一味顺从的人,盲从或盲拒都是不正确的行为表现,事事顺从也不是心理键康的表现,相反意味着另一种不健康,不利于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培养素质全面的人才。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培养奇主见、有个性、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其中包括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的独立性指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独立地寻找答案,而不是依赖别人。思维的独立性与思维的批判性密切联系着。思维的批判性指思考问题时不受别人暗示的影响,能严格而客观地评价、检查思维的结果,冷静地分析问题。 在这里,我们要区分盲目反抗和合理的拒绝,前者是一种缺乏思考的机械的行为模式,是幼稚的、盲目的;后者是有分析的理性的选择,体现了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因此,我们应该把前者科学转化为后者,这样才是正确科学的态度。 2、教师应努力尊重学生 有逆反心理的学生经常受到教师的斥责、惩罚,一般都比较心虚、敏感,对教师怀有戒心敌意,但他们又需要教师的谅解和信任。为了使他们能更好地接受教育,必须首先使他们解除顾虑、摆脱消极的态度定势。最根本的方法是调整师生之间的关系。为此,教师应自己带头真正实意地帮助这些学生。 俗话说:“ 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作为教师,我们应改变过去严厉而单一的批评式的语态,尽量对学生和蔼可亲、态度诚恳、多与学生交流、谈心聊天,让这些“特殊”的学生觉得老师真心实意地对他友好,消除他们的敌意和戒备心理。我们还应降低对“差生”的要求,尽可能多地鼓励、表扬而尽可能少地批评、指责。盖杰和伯令纳曾在他们,合著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的方法。有时教师忘记了他们对于学生的表扬是多么重要。”教师还应对自己的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善于发现“难看”的孩子身上的优点,并寻找时机让他发现自己的长处,表现自己,改变他在老师和同学中的形象。 3、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学生在班级中生活,这种班级生活构成学生的“心理活动空间”。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把个人行为的产生变化规律,用一筒单公式示之: B=f〈p、E〉,其中B代表行为(Behaviour) f是变量,p是个人〈Person〉,E是环镜〈Environmeat〉,P和E的交互作用形成心理场,即情境。当代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这个情境中,关键在于“场中人”的主观感觉,即心理气氛。不同的班级具有不同的心理气氛,不同的情境产生不同的具体行为,学校的教育实践也证明,营造一个具有民主、宽容、善意友好的班级氛围,有利于改善学生的逆反心理等攻击性心理及行为。 教师应善于采用组织手段,在班内组织起有一定层次的正式关系的网络,为学生日益扩展交往范围、建立多样的生活联系、形成丰富的责任依从关系提供充分的条件,从而使他们逐步深入到人际关系的各个方面去,使他们的精神世界变得更为充实和美好。针对存在逆反心理的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组织帮教小组,给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行为习惯等方面予以特别的关心和帮助,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学的善意,他们会逐渐消除对立情绪,乐于接受大家,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并从中得到教益。 教师可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教育情境,并发挥其教育效能,以培养积极的人际关系、减少消极的人际关系的影响。班主任可以组织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努力使班级体成为良好的交往环境,使所有的学生特别是存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对交往发生一定的兴趣,并在实践活动中积极学习交往,从而对活动感兴趣、对集体感兴趣,逐渐改变原先的态度和看法。 4、指导家庭教育优化 作为教师,应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争取家庭教育的配合。在教师的指导下,家长如果能够意识到与子女和自身双重角度上考虑教育问题,合理调整教育行为,这将对改善家庭教育质量、提高家庭教育效果、纠正子女的不良心理包括逆反心理产生良好的作用。 我们可以引进一个原理——适度原理。即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和期望应采取适中的原则,即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要符合子女的实际,否则家庭教育的功效就会消弱。 首先,家长对子女应给予适度的爱。爱的缺乏和过度的爱都会对子女的教育产生不利的影响和后果。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在家庭教育中,“严励和慈爱——是一个最难解决的问题。正如奎宁一样,正如食物一样,爱的要求是有一定份量的”。因此,父母对子女应该有理智、有分寸地爱。 其次,家长对子女的期望水平也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目前,在相当一部分的家长中,对子女期望过高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他们往往想把自己失去的东西在子女身上得到补偿。这样脱离子女实际、超越子女水平的家长期望容易引起子女的抵触情绪,必须得到改变,作为家长应该面对现实,合理地调整自己对子女的期望水平,这样才有利于子女的成长。 总之,适度原理对家庭功效的正常发挥、优化家庭教育、改善父母子女关系、纠正孩子的逆反心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我们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也即是要做到使敏育与学生的心理相匹配。这就要求我们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情况下,对症下药,采取多种方法,转变学生的不良心理,使学生的不良心理得到控制,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实践证明,在青春期常见的逆反心理经过合理的调适、疏导,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转化,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形成键康心理、健全人格。
2023-09-08 03:34:001

如何应对读初中孩子的逆反心理

主动去了解他,多沟通.我觉得沟通最重要,注意说话的方式,我觉得家庭教育对人的一生的性格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2023-09-08 03:34:112

奔三的人了为什么跟父母还有逆反心理

奔三的人了为什么跟父母还有逆反心理 父母以前管教的太严了 都三十岁了还不放手 就算父母说的再怎么对 孩子都会有逆反心理 其实这只是沟通出现了问题 父母没有把孩子放在对等的层次上面 忘记了自己只有建议权 而是帮孩子做了决定... 青少年与父母有逆反心理,怎么办? 请问你是孩子还是家长。 这个问题很普遍啦。 不过了, 也不是没解决的办法 。多沟通 吧。 学会跟家长(孩子)做朋友 , 放下原本的身份。 就做朋友 。 人与人之间 本来就需要多沟通嘛。不要太主观了。 客观一点。 但也别太客观了。 多换位思考。 虽然 很多家长跟孩子 之间都有代沟。 有的都能称做鸿沟了。 但只要多做努力 。 会好的。 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 得看逆反的次数、程度。并且要看哪些事情特别让他产生逆反心理,比如母亲的话特别多的时候,或者为了玩游戏等这些事情,而比较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这时候作为家长,我觉得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一定要放低自己的身价,把孩子当成是特别好玩的朋友,和孩子说话的时候不要用命令式的语气和他沟通,比如你就该怎么怎么样,不该怎么怎么样等这样的方式尽量不用。改用一些疑问句方式的语气来跟他沟通,并且用心去倾听孩子的回答。就以玩游戏为例子,你不让他玩,可他就是去玩,你该怎么办?你要是直接跟他说,玩游戏不好,会影响你的学习,他会听你的吗?肯定不会,那你就问他, 你觉得玩游戏能带给你什么?通过玩游戏学到了什么?也可以让他写一篇关于游戏的作文之类的,…… 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是不尊重父母的表现 不是。逆反准确的定义是追求自我意识的独立和获得自主权。并不一定会有针对父母长辈的攻击性行为,从逆反的定义上来说更谈不上尊重与否。 自我意识飞跃和家长的管教难免会有冲突,并呈现出对抗性。但是这种冲突是不是理性的,会不会带有不尊重的意味完全在于家庭的教养及父母的世界观价值观。 但是我感觉这似乎不是你想问问题的重点,建议补充吧 为什么青少年有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的形成是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的结果. 逆反心理指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情绪色彩和内在的意识,具有对立性质或者否定性质的心理倾向。众所周知,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中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充满危机的时期。由于个体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内在需要与其实际能力、社会水平及个人政治经济地位等方面存在矛盾,这一时期的个体往往要经历较为激烈的内心冲突和外部冲突的磨练,情感两极化明显,也易出现挫折感、悲观等心理不平衡现象,因此这一时期常称为“暴风骤雨时期”、“危机时期”。然而这种心理冲突和心理危机是青少年时期必然要经过的,成为青少年的某种心理发展阶段特征,逆反心理现象尤为突出。这也是家长、学校领导和班主任最头痛的问题。 其实什么事情都可一分为二地看待,逆反心理现象,从学生心理发展角度来看是正常的,是每个人心理发展的必要、重要的过程。总体上看它是一种牴触性的心理倾向,但严格意义上可还分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两种情况,区别的关键就是看具有逆反心理的行为意向是有利于集体各项实践、班级舆论导向和健康向上的人格等。在多数情况下,学生当中所表现出来的逆反心理,往往会对所在环境产生消极的影响作用,对班级建设有阻碍作用,如果一旦出现这种现象,就不能一味采取硬管手段,强迫学生就范,要使用深入细致和说服办法引导,否则就可能会激发矛盾。要消除和避免消极的逆反心理现象,还是应该认真分析一下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首先这与青少年青春期变化密切相关,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强化,他们人格或个性模式往往较多倾向于自我评价;另一方面青少年的情感还处在“否定期”,难于接受与他们情感不相适应的各类资讯。在一定程度上,青少年很多行为仍然依靠外部评价、同龄人的反应来定向,因此对外部评价的反应往往较为敏感和强烈,对同年龄人群体具的较大的求同倾向。许多独生子女由于家庭教育的某些不当和失误,(如父母溺爱、父母百依百顺、隔代养育等)一旦他们到了新的环境或进入青春期与不同层次或年龄的人相处就易爆发逆反心理现象。还有特殊家庭的孩子,也是易发群体。 态度和偏见是产生逆反心理又一个因素。社会心理学调查表明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态度越接近,就越具备交往稳定性;对他从人格特征也因为意气相投而容易接收和认同。相反,人们相互之间态度出现明显差异时就容易发生情绪不协调。因为心胸狭窄时常出现对对方人格不认可的现象,即偏见(狭隘、嫉妒等)。而这些难以在一个短时期内可改变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与教师本来就存在许多差距(特别是思想、意识形态等观念上),而我国教育忽略青少年个性塑造方面的心理卫生问题,缺乏辅导和疏通,很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传统的师道尊严,学生要言听计从的观念是逆反心理产生的思想根源。 社会认知中的方法失衡是青少年当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人们要保证社会认知的一致性,一方面是对所认知的物件和领域要接近;另一方面在认知的方法上也应当统一。但在实际上,人们并不是按照统一方法模式进行的,青少年独创性和大胆尝试,常被大人们排斥,这是认知方法的失衡,因此易使他们出现逆反心理现象。 一般来说,逆反心理一旦形成,很容易在各方面表现出来,有些时期,这种表现不但是公开的,同时还有挑战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不接受倾向,甚至敌对。其次是态度上的牴触,这是逆反心理表现最明显的一个方面,它包含着攻击的内容。伴随着态度的偏激和极为简单的态度——反驳。第三,情感的冷漠现象也是逆反心理的一种反映。除此之外,具有鲜明逆反心理特征的行为上的违拗性也是不可忽视的。违拗形成现象是指有意不服从的行为倾向,就好比不撞南墙不回头,不到黄河心不死的。 逆反心理是种暂时的心理现象,避免这种心理现象的出现也不难。首先应找出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原因找准了,再采取相应的对策,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比如说,如果是意识形态方面的对立,就应分清是非,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如果是认知方法上的差异,双方就应当尽量谋求认知上的相近;如果是人格评价的的偏见,就应当加强沟通,澄清误会,加深相互了解。 敌对心理的产生,同不良的家庭教育、学校乃至整个社会中教育工作的失误以及青少年自身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有关。纠正青少年的敌对倾向,首先要从对他们的关心、爱护着手。因为具有敌对倾向的青少年,虽然外表看来满不在乎,但他们内心却充满了痛苦和不安。所以,教师、家长和其他成年人的关怀、体贴,必将有助于他们敌对情绪的缓和以及对立双方心理上的沟通。其次,要注意以理服人,分清是非,使敌对的青少年在平和的状态下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种认识上的转变对于克服敌对倾向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环境调整,正面鼓励,对于化解敌对倾向也有所助益。 清除逆反心理,还应当重视调整人际关系。这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办法。为了尽可能防止逆反心理在集体成员心理气氛中扩大影响,对班级成员的人际关系进行必要的调整,是一种可行的手段。它包括对人际对立关系中的比例调整,对主要影响人物的调整。以及对基本成员的正面教育和疏导等等。如让学生信赖的亲戚、朋友来做思想工作;班级班干带头造舆论。这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比老师单纯正面教育效果要好一些。 及时说明人际交往的资讯内容,力求做到,准确无误,这也是清除逆反心理的基本方式之一。许多事例表明,来自学生中的许多逆反心理,都与未能正确理解所接受的资讯有关。加强学生与家长、学生与老师的沟通,对消除误解,对改变或防止对立性的逆反心理是非常有益的。 最后,还在指出一点,就是多渠道向学生介绍有关心理方面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心理变化,调节好心理状态。改善心理环境使他们心理品格有所升华。心理卫生学这门学科如果学校有条件的话,学生应该选学,让学生知道自身生理、心理变化特点,可通过自查、自治,从而达到内化健康人生心理的作用。 心理活动贯穿个体的活动的全过程,学生逆反行为表现是以一定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决定行为表现的因素是多样而复杂的,有心理的因素,更有生理、社会思想、道德、政治等方面因素,除了心理教育或心理咨询方面,更要从思想道德、社会环境等方面去解决问题。以后我们再来探讨。 怎样克服逆反心理,与父母和谐相处 年轻的时候,谁都会有这样的心理。 与人沟通最难的一环就是,怎样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看待问题,也许你觉得父母总是说你不好,也许他们经常唠叨你。 这并不是他们的错,他们只是想让你更好,正因为是自家人,也许说话就不转弯,做儿女的要学会体谅他们这么说你,如果你聪明的话,就把你的想法告诉他们,让他们知道你长大了; 相反,如果你和他们对着干的话,那验证了他们认为你还小的想法,毕竟他们的经验是比你多的,多和父母沟通吧,适当的时候表现一下自已。 面对有逆反心理的孩子父母要注意什么 叛逆就是走别途,是一种尝试!千万不要打断他的创造性。 不要拿自己的思路来衡量他。 要让他的思路展示出来,让他先把自己的思路先说出来,然后你再把他的思路中找出闪光点,吸收成为自己的。陪着他一起尝试,就行了。 我家的侄女要玩游戏,我总是先玩一遍,然后再和她一起玩。 从来都不觉得成人不能玩游戏,更不会觉得游戏象人想象得那么能让人入迷。 如果你能尝试一下孩子正在接触的东西,然后,他就能跟你靠的很近,产生一种行为上的偶像错觉,不再去崇拜虚幻的明星。因为,他觉得你值得他来崇拜,因为你的***游戏玩的真不错。 等他渐渐崇拜你的某一项优势,然后他能错觉的相信你是一个能干的人哦。 举个例子,为什么有的孩子要到成家了,才发现父母是最好的,因为孩子也成为了父母,于是他和他的父母有了同一个话题,怎么养孩子。 叛逆期的孩子最需要跟父母找到同一个话题。他正在明白和懂事,但是他还找不到成人的切入口,他不知道找什么样的话题去影响父母,甚至听不懂,感觉不明白父母做事的目的性。而父母因为复杂的社会、烦躁的工作,又对孩子太小不懂世故为由,一再推脱,不去引导孩子长大,其实这对孩子没有好处。 就是这么多了:找共同兴趣、共同话题,引导进入成人世界。 孩子逆反心理严重动手打父母怎么办 孩子出现逆反心理,这种情况是需要引导的,而家长的耐心是很重要的。 找出孩子出现叛逆心理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去解决问题才会更有效果。 什么时候有逆反心理? 每个人不同。。。处于青春期以及叛逆期。。这个看个人成熟度 有的人的逆反心理怎么办 凡事都想后果就好了
2023-09-08 03:34:331

逆反心理是什么

逆反心理就是 我知道答案 ,但就是不告诉你
2023-09-08 03:34:453

初中生的逆反心理写一篇80字的英语作文

Students" parents have such an experience larg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on children since the day began not listen to their parents any more. You let him eastward, he preferred the West, you let him beat the dog, he thrust bias chicken. This is high school students reverse psychology. The so-called reverse psychology is that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to produce the other party will, aspirations and demands run counter to the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In some rebellious high school students who behave some obvious, these children are sometimes mothers in tears, his father shaking with anger; in other high school students who behave weaker. But every parent has come such a feeling that the child in the process of growing and there is always a period of time against their own. Child"s rebellious began from the junior high school, junior high school grades twenty-three was most prominent after high school, the child"s rebellious slowly began to subside. Parents should consider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1. Understand the child"s reverse psychology. After junior high school children, parents and children should be prepared to go against their own, they should give up discipline methods to discipline pupils formed, and replaced by equality, communicative, and persuasion. Parents should know the child"s rebellious, not intended against you, you have emotional, but their performance is not mature self, which shows that they grew up and started their own mind up. This time, the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against the upper surface everywhere, in fact, their hearts are still very eager to get parental care and education, as long as the parents" education is equality rather than mandatory, the parents of the request is reasonable and not rigid, parents preaching is calm rather than whining.2. For adolescent children demonstrated by some, such as putting in fancy dress, stole the mirror, and steal makeup, peep the opposite sex, masturbation and other phenomena, the parents do not think this is outrageous and rudely reprimanded even blindly beaten. But should grasp this opportunity to appreciate and understand the child, the child"s close friends do, come back in some basic guidance on child education, enabling them toward a good direction.3. On the small things, can let go, let the children make their own decisions, such as to the child what style of clothes, choose what something dry methods. Even adult children heard something, then dry wrong, that there is no need to blame the child. I believe children will be in frustration own lessons, understand the words most adults is justified, and many things that children do not eat a cut, hard wisdom, indirect experience alone is not enough adults. It is the child in frustration grew mature. If the little things to keep the kids by the point of frustration, too exhaustive to discipline their children, so that children will be tired of hearing, then the child will not listen to their parents in the event, then the case will suffer setbacks in the event.Recommended Reading "" "Three days parents listen more and more exchangesTaiyuan strong schools based on the risk for withdrawn and weariness, addicted to online games, puppy love, runaways, fights, violent and other bad habits of the students to provide professional counseling and corrective, adhere to warm car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intensive training combined. Pay attention to each child"s uniqu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ne to one counseling, self-excited children grow instinct, complemented by intensive training, students will hone form good habits!
2023-09-08 03:34:531

青春期逆反心理如何教育

1、从生活入手去改变,对于青春期的孩子,生活上父母注意让孩子独立,充分挖掘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养成处理自己生活琐事的习惯,否则事事代劳,反而会与他自我意识的觉醒增强相矛盾。其次从权威的影响向客观的分析引导过渡,因为社会的迅猛发展,父母常常一开口就显得很外行,权威性渐渐丢失。要避免指令式的“教育”,孩子在遇到困难、问题、挫折之后,只是需要来自父母的客观分析和引导,而且,这种分析和引导还应该是朋友式的。2、再次,要耐心持久地与孩子一起做他喜欢的事,接近孩子,发现优点,给予鼓励,并学会“示弱”,为孩子创造超越家长的机会,凡是孩子做得好的地方(不局限学习方面),都要夸赞,进一步引向孩子学习。注意万不可只重视学习,再加上许多父母付出了很多,对孩子的要求顺势拔高,出现比较持续和厉害的不满情绪,影响与孩子的一切交流。3、2、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有了对事物的自我辨知能力,做父母的如果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变化,而是一味地像以往一样,牵着孩子按自己设计的路线走,自然就会引起孩子不满,有意跟家长对着干。要与孩子融洽相处,父母就得正确认识孩子,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4、孩子小时候对事物的认知性不强,这就需要父母的提醒与帮助。孩子渐渐长大,父母习惯了孩子对自己的依赖,忽略了孩子成长,依然对孩子指手画脚,当然会让孩子厌烦。所以家长要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孩子。5、3、家长要会索取“爱”,不少家长在“爱”的问题上,只尽“给予”的义务,不讲“索取”。如此一来,日久天长会在孩子心中形成这样一个概念——父母的爱是应该的。因此,要向孩子索爱,让孩子学会感恩。一般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太低,如果孩子在饭桌上给自己夹菜就会感动万分,其实家长可以向孩子要求更多,聪明妈妈不妨撒娇,要让孩子觉得家长的不容易。当然可以向孩子多要求一点,孩子自然也会多回报一些。6、不要开口就下“命令”青春期的孩子特别敏感,所以父母不要开口就是下命令,“你应该??”“你不能??”如此一来,在孩子心里,你只是一个领导。其实,青春期的孩子渴望被当成大人,要让他感觉受到了尊重。7、尊重孩子隐私,签一份“保密合同”偷听孩子打电话、偷看孩子日记,或者是上网看孩子的留言等美其名曰是为了解孩子的行为,千万不要有。事实上,这是破坏孩子对家长信任度的首要杀手。和孩子签了一份 “保密合同”,写下什么事情是父母可以知道的,哪些是属于孩子的秘密,然后双方违规会怎么样。8、同一错误别老调重弹,对于同一错误,千万不能“老调重弹”,会引起孩子的厌烦情绪。在批评中要切中要害,简短数语指明问题,也要避免“廉价”的表扬,过多的表扬使孩子对表扬失去敏感性,就会失去激励作用,甚至怀疑表扬的真实性。
2023-09-08 03:35:011

逆反的意思

各方面都朝相反的方向发展.
2023-09-08 03:35:112

如何对待儿童的逆反期

如何对待儿童的逆反期 如何对待儿童的逆反期,不是只有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出现逆反的心理,很多的儿童逆反心理更加的严重,这让很多的家长们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应对,以下分享如何对待儿童的逆反期 如何对待儿童的逆反期1 处理儿童逆反心理的方法 1、冷却法 当孩子出现逆反心理,情绪强烈激荡时,父母不要恼怒,不可“针尖对麦芒”,以任性对任性,否则会火上加油。正确的做法是冷处理,对他的任性不予理睬。 2、温暖法 父母要尊重、理解、关怀、鼓励和信任孩子,经常和他沟通,做他的贴心人。一旦发现他有细小的进步,就及时给予肯定、鼓励。 3、刺激法 要掌握儿童争强好胜的心理,利用逆反心理来激发他。如有意识地说“你不会穿衣服,是不是?”“你不会说礼貌话,对不对”之类的话来刺激他。 4、心理保健法 帮助指导孩子客观地了解自我,克服认识上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培养良好情感和锻炼意志,增强自我控制能力,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逆反心理的简介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常会发现个别人就是“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最叛逆的,他们经常会因感情用事,思想简单,而容易与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父母的要求形成一种对抗。孩子会出现逆反心理,通常都是因为家长的教育方法不适当造成的,这说明很多家长都缺乏对孩子的了解,不善于与孩子打交道,不明白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儿童逆反心理的原因 1、期望不切实际 现在的家长大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他们往往忽视了孩子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不考虑他们的兴趣、爱好,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煞费苦心设计好的蓝图,硬要他们去做一时还难以做到的事情,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甚至一事无成,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对立情绪。 2、过于严厉,损伤孩子自尊心 现在,有些家长还是满脑子的“不打不成材”的观念。认为“严”就是体罚,很少考虑孩子的自尊心,随意在外人面前揭孩子的短处,甚至讽刺、挖苦,有时还要对孩子动武。 3、压抑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的探索心理特别强,世界对他们来说充满神秘和惊奇,大人司空见惯,不以为然的事物,他们都要问问、玩玩、摸摸,有时就难免会闯祸。如果家长不了解他们的好奇心,认为这是胡闹,不分青红皂白地呵斥、打骂孩子,就很自然地会引起他们的不满情绪。 4、反复唠叨,引起厌烦 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唯恐他们不听,就反反复复、唠唠叨叨不休。如果孩子长期处于这种“马拉松”式的说教环境中,就会产生心理障碍。 儿童逆反心理的表现 1、脾气大 也许是因为家长说话太过唠叨,还把已经高中的他们当做小朋友看待,事无巨细的叮嘱和照顾,导致青春期的孩子变得急躁,脾气大。 2、多疑、孤僻、内向 孩子的这些 表现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这种表现多见于家庭氛围严肃、不够和谐,家长强势、孩子独自处理事情机会少的家庭。 3、易激动,爱表现自我 喜欢表现自我是青少年最常见的心理活动表现,青年处于性格形成和寻找自我的时期,通过否定权威和标新立异可以在心理求得自我肯定的满足感。 4、有很强的反对情绪 为反对而反对,这件衣服不穿,那件衣服不穿;不准妈妈上厕所,不准妈妈吃饭,不准妈妈说话。提出的无理甚至荒诞要求一再触碰家长底线。 如何对待儿童的逆反期2 孩子叛逆期怎么沟通 1、尊重孩子,不作道德评价。做家长的不要过于严厉,一旦孩子叛逆就给孩子扣上“不听话”的 帽子,甚至对孩子“上纲上线”。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少用这样的话语,减少孩子的逆反心理。 2、多点理解多点包容。叛逆期是每个人必经的人生过程,换位思考一下,当爹当妈的自己以前也有过青春的时候,这个时候孩子处于叛逆期也是可以理解的。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宽容,这样有利于孩子情绪沉淀,减少不必要的言语冲撞。 3、停下来倾听孩子。叛逆期的孩子往往内心有许多感情无法诉说,家长在忙碌的生活和工作中可能会忽视孩子的情感诉求。实际上,通过诉说沟通才能使孩子和家长建立起更加信任的关系。家长通过平等地和孩子沟通,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给孩子建议,能帮助孩子排解情绪。 4、找孩子信服的人来开导。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会有乐于倾诉的对象。处在叛逆期的孩子如果无法很好地和父母沟通,那么可以换个方式,找孩子信任的人与他沟通。这样所取得的效果可能比强迫孩子与家长沟通更好。 ... 孩子叛逆期是什么时候 古人说,“三岁看老”,这其实说的是人生中第一个叛逆期的教育问题。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叛逆期,而且叛逆期还不止一个。经过叛逆期的孩子就像经历风雨的花苞,成长为扎根土壤的花朵。妈妈们不必多度担心孩子叛逆,搞清楚孩子叛逆期的年龄和表现,面对叛逆宝宝做到了然于心。 1、第一个叛逆期:8个月的烦躁您感到陌生 人见人爱的宝宝本来见谁都愿意抱的,可是这个时候只要妈妈以外的人靠近都板着脸,这说明宝宝进入了第一个叛逆期。 2、第一叛反期:2岁半到3岁左右,自我意识萌发 这个时候的宝宝自我意识快速萌发,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宝宝在一岁前左右就开始有叛逆的表现了。因为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聪明了,加上家长教育孩子的越来越小心,孩子变得更加敏感。 这个时期的宝宝叛逆的表现是“打人”,他们会通过这个行为表达自己反对的意见,表达“不”这个意识。这段时期是孩子与家长最早的意识分离,他开始形成自己的想法和态度,感受与他人分离的快乐。 3、第二叛反期:7-9岁,准大人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和婴儿时期的叛逆表现又有所不同,他们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大人了,一方面孩子变得任性不讲道理,凡事和父母对着干;另一方面又十分依赖父母,爱哭娇气。 孩子叛逆期的原因是什么 孩子在步入三岁时就变成一个小顽皮了,让他往东他偏要往西,让他干嘛他就跟家长反着来。如果你的`宝贝是这样那就说明他进入了叛逆期了,不少家长虽自己经历过叛逆期,但其实对叛逆期并不理解。孩子叛逆期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其实大多数原因是家庭和环境。 1、孩子步入三岁这个年龄,正处在一个探索世界的过程中。这个时候的孩子简直就是个好奇宝宝好吗?要么东摸摸,要么西摸摸,家长看到这样的孩子可能对孩子进行教育,这样更加促成了孩子的叛逆。 2、孩子虽然还小,但这个年龄的他已经有了自尊心。要是家长在很多人面前批评他,或者动不动打他同样会造成孩子叛逆。 3、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于关心,总是有说不完的话对孩子唠叨。说着说着就批评起孩子了,孩子听多了难免产生逆反心理。 4、家庭工作的繁忙让家长忽略了和孩子感情沟通。家长动不动就批评孩子,而不给孩子机会倾诉,久而久之孩子变得沉默叛逆。 5、父母对孩子不尊重,孩子也会反之这样对待父母。 6、父母没有做好榜样,孩子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也会以叛逆的情绪表达出来。 如何对待儿童的逆反期3 孩子叛逆心理解决方法 一、对儿童合理的反抗行为要尊重、鼓励。 儿童合理的反抗行为是有利于其独立人格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 二、正确理解儿童的逆反行为。 成人不能老是戴着一付有色眼镜去观察小孩,而要从小孩的角度去认识小孩,去理解小孩,去尊重小孩。儿童的逆反行为往往是由于他们对独立非常需求,而成人对他们限制过多造成的。随着小孩的成长,他的独立意识也不断的成长,儿童的独立愿望促使他想摆脱成人的干涉。而有些家长不理解这点,他们对小孩仍然是一切包办,这势必引起儿童的反抗。 三、对儿童的不合理的反抗行为则要制止、转化。 对儿童的不合理的反抗行为要进行合理的引导,不能采取一种粗暴的态度。可以采用改变小孩的认识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冷处理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当然,最终目标就是要改变儿童对自己一概反抗行为的认识。 以上的介绍,都是可以有效地克服孩子逆反心理的方法,家长们在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都可以尝试,同时在生活中除了要注意孩子物质上的需要之外,心理上的需要也不能忽视,心理健康才更利于他们的成长。 孩子教育的正确方式 一、教孩子遇到困难学会自己解决 家庭是孩子们生活的主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言谈举止,道德行为,对孩子成长具有决定的影响,要想让孩子从小健康成长,家长就得对孩子进行一定的受挫能力的培养,不能迁就孩子、惯养孩子、溺爱孩子。 家长要随时教育孩子遇到困难不要害怕,要有随时迎接困难的思想准备,学会动脑、用脑,解决身边的小事、小问题,用智慧去战胜困难。教育孩子克服困难,要有顽强的意志。要迎难而上,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缺。 二、教孩子学会面对自己 面对挫折,家长应教会孩子该抱着正确的态度,这样才能把每次挫折变成一次锻炼自己、完善自己的机会。挫折不是拦路虎,而是垫脚石。经历生活中的一次次挫折,才能慢慢成熟,逐渐长大,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正确对待挫折,增添勇气去战胜挫折。 表扬是一种鼓舞,而不是一个蜜罐;批评是一种鼓舞,而不是一种刺激,我们既不能因为得到表扬而沾沾自喜,进而忘乎所以,也不能因为受到批评而气馁,失去上进进取之心。 三、教孩子学会面对父母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家长看到孩子学习成绩考差时,不懂得教育的父母就会生气地批评孩子,有的孩子不能接受父母的批评教育,与家长产生抵触,不服从家长,甚至于向家长示威。这样的孩子思想、行为处于危险的边沿。其实,作为家长应教育孩子:挫折和打击并不可怕,怕的是遇到挫折和打击不知道想办法应付。 我们要学会迎接挫折和打击,也要学会对付挫折和打击,只有那些敢于面对同学,面对教师,面对父母,面对社会,面对困难,面对人生坎坷的人,才是真正勇敢的人,是最了不起的人,是人们最敬佩的人。
2023-09-08 03:35:211

怎样克服逆反心理

1、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生理的变化而引起心理上的变化所产生的,另一方面是由于父母的管教方式所引起的。青春期青少年正处于“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要求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倾向于持批判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无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对立(逆反心理)的情感。2、家长对待青春期的孩子,一般是无原则的事顺着他,原则的事要坚持,对逆反行为不要急于否定,理解和宽容最重要,,让他知道有关知识和道理,并让他的情绪得到宣泄。尽量和孩子多沟通多互动,发现孩子的长处多鼓励,让孩子有时愿意和家长述说。家长做到接纳、尊重和理解就可以顺利地渡过这一时期。3、如果你自己处在青春逆反期,在发作时要冷静,想想别人的话是否有理,这样可以减少发脾气,帮助自己成长。
2023-09-08 03:35:324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特点是什么?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特点:1、态度强硬、举止粗暴有相当一部分初中生,是以一种风暴式的方式对抗某些外在力量的。这种反抗行为发生得十分迅速,常使对方措手不及。当时的任何劝导都无济于事,但事态平息以后,这种强烈的反抗情绪也将很快的随之消失。这种情形一般出现在性格外向、个性张扬的学生身上。2、反抗的迁怒初中生反抗行为的迁怒是指,当某个人的某一方面言行引起了他们的反感时,就倾向于将这种反感及排斥迁移到这一个人的方方面面,甚至将这个人全部否定。3、漠不关心,冷淡相对初中生的另一种反抗不表现在外显的行为上,只存在于内隐的意识中。这种情况常出现于性格内向的初中生身上。他们不直接顶撞予以反抗的对象,而采取一种漠不关心、冷淡相对的态度,对对方的意见置若罔闻。这种反抗态度和情绪不易随具体情境的变化而转移,具有固执性。这种情形女生比较多见。教育方法注意家庭份围的和谐男孩子进入了青春逆反期的年龄的时候,也是家庭和谐份围被打破的时候,双方总是对立的,父母还想像先前一样掌控孩子,而孩子想努力跳出父母的说教,甚至发展到严重的地步的时候,孩子会发出真不想回家的感叹。这个时候,父母就应该考虑先把家庭份围搞好,那怕以顺着孩子为代价,也要把家庭先和谐起来,因为这关系着孩子以后性格的形成,家庭份围和谐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算叫孩子听话了,这是有利于男孩子青春逆反期的成长的。给孩子空间和自由处于逆反期期的男孩慢慢会变得不再像小时候那么的粘着父母,而是自己经常会寻找自己单独的空间,来发泄和表现自己,所以作为父母不要觉得孩子不如小时候懂事等等埋怨的心理,要更加的关系孩子,主动和孩子沟通。同孩子交流,家长不要老以学习成绩入题,这样只会让孩子心有压力,怀疑家长交流的动机。交流时,家长可以从家事入手,将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谈正事。
2023-09-08 03:35:421

叛逆期和逆反,有什么区别!?

成因和表现: 据专家分析,孩子逆反的成因主要包括:父母唠叨、要求过高、专制粗暴、过分溺爱、设限过多、没有做好表率、缺少必要的尊重、过分关心、过多批评、要求上的不一致、对孩子的关注过少等;而逆反的表现主要是:不服从老师或家长的教育;结成同龄群体,寻找“知音”和“朋友”;对社会产生不满情绪,向社会挑战等。“逆反期”的危害:“逆反期”的心理、行为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导致青少年对人对事产生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对抗社会等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处于“逆反期”的青少年通常对教育者有明显的“反控制”、“对抗”心理,即你越是要求他这样,他偏不这样。而这种情形,最容易引起老师、父母的恼火。而老师、父母越是恼火,对他(她)越发训斥,就会使他(她)更加反感,直接影响到与父母、老师之间的正常关系,以至于将叛逆性格发展至极端,导致人格和行为的不健康。近年来社会上多发的青少年逆反期杀亲案、出走现象、自杀事件屡见不鲜!
2023-09-08 03:36:002

如何看待逆反心理

孩子~~听话~~~~~
2023-09-08 03:36:118

什么是逆反心理

问题一:叛逆心理的本质是什么 叛逆心理的本质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简言之,逆反心理是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是青少年在长期的社会化教育过程中形成的对认知信息的比较稳定的一种心理倾向,其心理结构是由认知、情感、意向三种心理因素构成的。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在青少年中常表现为“不受教”、“不听话”,常与老师家长“顶牛”、“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生理的变化而引起心理上的变化所产生的,另一方面是由于父母的管教方式所引起的。青春期青少年正处于“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要求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倾向于持批判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无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对立(逆反心理)的情感。 问题二:逆反心理的危害是什么? 逆反心理有危害 (1)逆反心理的表现 要我这样,我偏那样;你说这好,我偏说那好;让我信这,我偏信那。 (2)对逆反心理的辨证分析对于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说是错的,有的反抗不无道理。在家庭教育父母也难免有误区。与父母平等交往,有助于帮助父母更新观念、走出家教的误区,也有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3)逆反心理导致的危害从结果上看,逆反心理导致的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都是惩罚了自己――不是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就是拿父母的错误惩罚自己,这种结果也是对父母的一种伤害――不是拿自己的错误伤害父母,就是拿父母的错误伤害自己。为了不伤害自己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就要努力克服消极的逆反心理,在情绪冲动时要努力克制自己。 问题三:如何看待逆反心理 楼主,你好: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孩子到十二三岁的时候,往往产生一种与父母相抵触的情绪。他们心里有什么话也不愿向父母说,对于父母的批评和劝导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人们把孩子的这种现象称为逆反心理。逆反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子女与父母年龄差、经历不同、处世方法不同而出现的代沟。 对于逆反心理,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那种认为逆反心理完人不对,有害无益这种说法是片面的。逆反心理是青春期的正常心理,比如说“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你说这个好,我偏说那个好;让我相信这个,我偏相信那个。” 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有:为了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和自尊,有时不能控制自己,独立意识比小时候明显增强,有了不同与父母的兴趣和追求等。 对于逆反心理,有些是错误的,但有些反抗也是有道理的。 那种认为逆反心理总是正确合理的想法也是片面的,如果任其发展,就可能给我们带来很多负面的结果。 逆反心理有危害,即使它是正常的一种心理,但我们要努力去克服消极的逆反心理,在情绪冲动时,要努力克制自己。 问题四:逆反心理是什么意思 就是,你这样说,他偏那样做 问题五:逆反心理是什么意思 产生逆反心理的四大因素 1、社会文化的变迁,使父母在文化知识的占有上不再是孩子心目中的绝对权威。 2.社会文化的变迁,带来两代人之间价值观上更加明显的差异;文化失调乃至社会行为标准在某些方面的失范带来观念、态度与规范之冲突。3.核心家庭与青少年亚文化的出现,使青少年的社会化更多的受同辈体的影响。 4.社会文化的变迁使得亲子之间的角色扮演与角色期待之间发生冲突。 问题六:逆反心理是指什么? 逆反心理(Reversal Mind),在心理学上又叫控制心理,它是指行为主体按照特定的标准或社会规范对人们进行引导和控制时,行为客体产生的反向心理活动。也可以说是人们由于受某种原因的影响而产生对某事物(内容和形式)持对立、抵触、反对态度的心理状态。 逆反心理是指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问题七:产生逆反心理的四大因素是什么 产生逆反心理的四大因素 1、社会文化的变迁,使父母在文化知识的占有上不再是孩子心目中的绝对权威。 2.社会文化的变迁,带来两代人之间价值观上更加明显的差异;文化失调乃至社会行为标准在某些方面的失范带来观念、态度与规范之冲突。 3.核心家庭与青少年亚文化的出现,使青少年的社会化更多的受同辈群体的影响。 4.社会文化的变迁使得亲子之间的角色扮演与角色期待之间发生冲突。 问题八:什么叫逆反行为,有何特点? 您好!逆反行为指的是在逆反心理驱使下产生的你要东我偏要西,你要我向南,我偏向北的一种行为模式。 逆反心理并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东西。一般地说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容易诱出逆反心理: 1.强烈的好奇心 当某事物被禁止时,最容易引起人们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只作出禁止而又不加任何解释的情况下,浓厚的神秘色彩极易引起。 2.企图标新立异 青年处于性格形成和寻找自我的时期,通过否定权威和标新立异可以在心理求得自我肯定的满足感。青年人与社会的认同不仅是简单地采取适应社会规范的途径,而且还希望社会承认他的价值和地位,从而获得与社会之间的认同。因此他往往表现得偏执,好表现自己,有意采取与其他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以引起别人的注意。 3.特异生活经历 比如,有的人多次失恋,便认为人世间没有真正的爱情;有的人一向循规蹈矩、与世无争,而偶然有一次受到了莫名其妙的冤枉,以至于性情大异,变得粗暴、多疑、怪僻。 这种在特定条件下,其言行与当事人的主观愿望相反,产生了与常态性质相反的逆向反应,是逆反心理的典型表现。一旦这种心态构成了心理定势,就会对人的性格产生极大的影响,经常性地左右他的一举一动,成为他言行举止的一个基本特征。 逆反心理是一种单值、单向、单元、固执偏激的思维习惯,它使人无法客观地、准确地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而采取错误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逆反心理经常地、反复地呈现,就构成一种狭隘的心理定势,无论何时何地都与常理背道而驰。表现形式上与富有创造性的行为颇有类似之处,因此某些逆反倾向严重的青年也常对此津津乐道,或在心理上为自己的怪异行径寻求科学的根据。 然而,逆反心理在本质上与创造性的个人素质有着根本区别,它往往是孤陋寡闻、妄自尊大、偏激和头脑简单的产物。 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都可能发生,且有多种表现。如对正面宣传作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对先进人物、榜样无端怀疑,甚至根本否定;对不良倾向持认同情感,大喝其彩;对思想教育及守则遵纪的消极、 *** 、蔑视对抗等等。 折叠形成机制 逆反心理的形成是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的结果。其心理机制的过程是:首先,是教育的内容及相关的信息在特定的教育情景中,引起受教育者的注意;其次,是受教育者接触并理解教育的内容(信息),并将所理解的信息及所形成的观点和态度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包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知识修养)和态度观念加以比较;最后,经过比较、分析,作出接受或 *** 的态度反应。 如果受教育者经过比较分析之后,确认与原有的认知相悖就产生 *** ,进而产生逆反心理。可见,逆反心理的实质是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是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的逆向心理倾向。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有三种: 一是好奇心,例如,一些不健康的文艺作品,越是受批评,人们越是想看,想方设法要弄到手,一睹为快。这些都是由于好奇心的缘故。 二是对立情绪,任凭你苦口婆心,千言万语,他却无动于衷,认为你是虚情假意,吹毛求疵。 三是心理上的需要,孩子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越是不让知道的事情,越想知道。这是人们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由于孩子理智程度较差,这种欲求也更强烈。 谢谢阅读!
2023-09-08 03:37:371

大学生为什么会有逆反心理

大学生为什么会有逆反心理 大学生为什么会有逆反心理,逆反心理作为一种非理性的心理状态,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在长期的生活学习中受内因和外因的共同影响才形成的。那么大学生为什么会有逆反心理。希望对你有用! 大学生为什么会有逆反心理1 1、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互联网的迅速蔓延,校园网已经遍及大学生活的各个角落,在引进大批先进文化的同时,西方自由化思潮也开始在我国泛滥。特别是西方网络上的各种文化思潮、哲学思潮、政治思潮在大学校园内推波助澜,是大学生逆反心理迅速蔓延的外部条件。 2、现实社会中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 经济运行中的某些失误和社会上存在的不正之风,例如贪污受贿、欺蒙诈骗等社会阴暗面,一时还难以根除,有些大学生对此不理解,甚至故意夸大其词、混淆视听,因此也容易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 3、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 (1)由原来的中学、家庭变为大学环境。学生由课业繁重、父母管制、老师监督,被升学任务压得透不过气来的中学生活,一下变为课程自由选择,没有硬性规定,课业相对较为轻松,且时间、生活可以自主料理的大学生活,就像刚飞出笼的小鸟,不受约束、不服管理,稍有不慎,极易激起逆反心理。 (2)人际关系改变。大学生活与中学相比,人际关系的广度和复杂性显著增加。由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唯我独尊的家庭生活变为完全靠自己、人人平等的学校集体宿舍生活;由家庭成员为主或比较单纯的师生、生生关系变成较为复杂的师生、生生和社会关系,也容易产生不合群、不适应的心理反应。 4、独生子女自我管理能力的欠缺。 现在的大学生9%以上为独生子女,相当一部分在家养尊处优惯了,离开家庭、离开父母几乎不能单独处理问题,严重缺乏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又不太愿意接受学校的管理。 5、独立意识的盲目增强以及自我认识的偏颇。 (1)独立意识是大学生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摆脱他人监督、支配和管教的一种自我意识倾向。大学生拓展了自由空间、交际面和活动空间。急于在新的环境里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找到自己的位置。他们希望自己独立自强,成为一个有独立见解、能决定自己命运的`人。但因为大学生经济上尚未独立,心理上没有完全成熟,社会地位还未确立,其独立性表现往往具有非理智性和盲目性,表现出反抗权威,不愿遵循传统,总想标新立异。 (2)大学生由于受自身认识水平的限制,在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时缺乏必要的客观性和正确性,对事情的理解和判断流于表面,不能冷静地、客观地分析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和因果关系,造成某种偏见、主观和武断,易出现自我否定、自卑;自负、盲目自大等倾向。 由此可见,逆反心理是一种反常心理,是一种单值、单向、单元、顺势偏激的思维习惯,逆反心理容易使人无法客观、准确地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而采取消极、错误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其后果是严重的,它会导致青少年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蘼等。希望以上说的这些可以帮助我们面对逆反学生该怎么办,更多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就尽在安全网。 大学生为什么会有逆反心理2 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1、主观因素 (1)思维凸现批判性。大学生处于青春期,思维的批判性较以前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智力活动中分析和批判的程度得到提高。他们开始用怀疑和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一切事物,不满足成^和书本上的结论,喜欢争论、辩驳和提出一些新奇的想法,不迷信权威,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中所灌输的理论知识不是全盘接受,而是从自身已有的经验出发,带着批判的眼光去分析理解,并将理论和实际相比较,以证明理论的正确性。 (2)自我意识增强 自我意识是指一个^对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中的自我独立、自我评价,自我设计等是导致大学生逆反心理的重要诱因。他们逐步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力量,意识到自己的独立地位,希望独立自主的处理人生的各种问题,追求自我设计,希望别人尊重自己。不喜欢老师管得太多,干涉得太多,对来自学校、家庭等方面的教育只要与主观意愿相违背,就会产生强烈的反感,即使错的也要坚持。 (3)情感情绪的不稳定 大学生情绪和情感是联系在一起的,它们的生理基础相同,都是大脑皮层与皮层下中枢协同活动的结果。大学生在这一时期呈现出易动感情,情绪强烈的心里特征。 掌握了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我们要做一些疏导工作,克服大学生的逆反心理。 一、正确掌握心理健康知识 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的认识上存在着偏差,首先是对健康定义的片面理解,只注意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其次是对心理健康标准的片面理解,认为心理健康就是没病,只有患有精神病的人心理才有问题;再次,是对心理健康水平的片面理解,自认为没有什么心理烦恼、心理困惑,就是心理健康水平高的人,自我感觉良好,心理调适与己无关。作为大学生,消除以上的认识偏差,要求认真学习心理健康的知识,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并付诸行动。正确掌握心理健康知识,首先要避免盲目对号人座。其次,要明确读书的目的。读心理方面的书籍是为了战胜内心的不安,更好地改变和发展自己,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世界、面对人生。再次,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是为了指导自己的行动。有的人读书越多,情绪越坏,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从未付诸行动。当情绪不振、沮丧、烦躁时,应用行动来调节,支配和改变自已的情绪。 二、积极地自我调适 掌握了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将其运用于实践,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积极的自我调整,对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更为关键。 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时期,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直接关系到心理能否健康发展。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能使人对社会、对人生、对事物持较正确的认识,并能采取较为适当的态度和行为反应,客观地理解、分析和处理各种事物,保持开阔的心胸,提高对心理冲突和挫折的耐受能力。 四、充分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许多大学生并没有正确地了解自已,或是对自己估计过高,过于自信,或是对自己估计过低,过于自卑,这两种情况都会令人丧失适合自己发展与成功的机会。因此,要学会从多方面、多途径了解自己,要学会从周围的世界中提取有关自我的真实反馈,避免由于自已的主观理解所带来的误差。正确认识自我后还要接纳自己。人无完人,对待自己的不足与缺陷,要注意如下两点:一是避免以惟一的标准进行社会比较;二是要有适当的抱负水平。 五、积极的人际交往 通过人际交往,可以同他人交流思想、感情,相互启发,相互疏导,相互帮助,增进相互间的沟通和理解,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建立充分的安全感、信任感。人际交往的时间与空间范围越大,精神生活就越丰富、愉快;而孤独、不合群的人,常有更多的烦恼和苫闷。在人际交往中,要注意,一是对他人期望不要过高,如果期望太高,会使自己倍感失望,甚至抱怨,难以从交往中获益,甚至心理失衡,影响与他人进一步交往。二是不要盲目与人处处竞争。如果以自己的弱势同他人去竞争,难免遭到失败,使自我产生挫折感。特别是,如果把任何一种友情都看成竞争,就失去了参与的乐趣,使自己过度紧张,心理承受过大压力。 六、学会调整情绪 首先应学会恰当的宣泄方式。当自己遇到不快时,可以向同学、老师、朋友等倾吐自己的烦闷,减少内心压力,并获取情感支持和理解。其次,积极培养自己的各种兴趣、爱好。听音乐、旅游、跳舞都可以消除由于长时间学习、工作造成的紧张和疲劳,转换心情,振奋精神。 七、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一种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向来访者提供心理学帮助的过程。 目前,大多数大学和大型医院设有心理辅导或心理门诊机构。大学里的心理辅导是免费的,如果某位学生前去咨询,会面对一位受过专业训练的咨询员,他(她)会真诚、认真地接待、倾听和提供有关的帮助与建议。除非咨询者主动告知,否则,咨询员不询问当事人的姓名等个人资料。心理咨询机构严格替当事人保密,该机构独立于学生所在的院系,不介人学籍管理等。
2023-09-08 03:37:471

孩子叛逆怎么办呢

因人而异 说些具体问题啊 不然怎么答啊
2023-09-08 03:37:582

叛逆心理的本质是什么

叛逆心理的本质是什么 叛逆心理的本质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简言之,逆反心理是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是青少年在长期的社会化教育过程中形成的对认知资讯的比较稳定的一种心理倾向,其心理结构是由认知、情感、意向三种心理因素构成的。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在青少年中常表现为“不受教”、“不听话”,常与老师家长“顶牛”、“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生理的变化而引起心理上的变化所产生的,另一方面是由于父母的管教方式所引起的。青春期青少年正处于“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要求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倾向于持批判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无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对立(逆反心理)的情感。 逆反心理的危害是什么? 逆反心理有危害 (1)逆反心理的表现 要我这样,我偏那样;你说这好,我偏说那好;让我信这,我偏信那。 (2)对逆反心理的辨证分析对于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说是错的,有的反抗不无道理。在家庭教育父母也难免有误区。与父母平等交往,有助于帮助父母更新观念、走出家教的误区,也有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3)逆反心理导致的危害从结果上看,逆反心理导致的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都是惩罚了自己——不是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就是拿父母的错误惩罚自己,这种结果也是对父母的一种伤害——不是拿自己的错误伤害父母,就是拿父母的错误伤害自己。为了不伤害自己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就要努力克服消极的逆反心理,在情绪冲动时要努力克制自己。如何看待逆反心理 楼主,你好: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孩子到十二三岁的时候,往往产生一种与父母相抵触的情绪。他们心里有什么话也不愿向父母说,对于父母的批评和劝导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人们把孩子的这种现象称为逆反心理。逆反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子女与父母年龄差、经历不同、处世方法不同而出现的代沟。 对于逆反心理,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那种认为逆反心理完人不对,有害无益这种说法是片面的。逆反心理是青春期的正常心理,比如说“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你说这个好,我偏说那个好;让我相信这个,我偏相信那个。” 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有:为了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和自尊,有时不能控制自己,独立意识比小时候明显增强,有了不同与父母的兴趣和追求等。 对于逆反心理,有些是错误的,但有些反抗也是有道理的。 那种认为逆反心理总是正确合理的想法也是片面的,如果任其发展,就可能给我们带来很多负面的结果。 逆反心理有危害,即使它是正常的一种心理,但我们要努力去克服消极的逆反心理,在情绪冲动时,要努力克制自己。 逆反心理是什么意思 就是,你这样说,他偏那样做 逆反心理是什么意思 产生逆反心理的四大因素 1、社会文化的变迁,使父母在文化知识的占有上不再是孩子心目中的绝对权威。 2.社会文化的变迁,带来两代人之间价值观上更加明显的差异;文化失调乃至社会行为标准在某些方面的失范带来观念、态度与规范之冲突。3.核心家庭与青少年亚文化的出现,使青少年的社会化更多的受同辈体的影响。 4.社会文化的变迁使得亲子之间的角色扮演与角色期待之间发生冲突。 逆反心理是指什么? 逆反心理(Reversal Mind),在心理学上又叫控制心理,它是指行为主体按照特定的标准或社会规范对人们进行引导和控制时,行为客体产生的反向心理活动。也可以说是人们由于受某种原因的影响而产生对某事物(内容和形式)持对立、抵触、反对态度的心理状态。 逆反心理是指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产生逆反心理的四大因素是什么 产生逆反心理的四大因素 1、社会文化的变迁,使父母在文化知识的占有上不再是孩子心目中的绝对权威。 2.社会文化的变迁,带来两代人之间价值观上更加明显的差异;文化失调乃至社会行为标准在某些方面的失范带来观念、态度与规范之冲突。 3.核心家庭与青少年亚文化的出现,使青少年的社会化更多的受同辈群体的影响。 4.社会文化的变迁使得亲子之间的角色扮演与角色期待之间发生冲突。 什么叫逆反行为,有何特点? 您好!逆反行为指的是在逆反心理驱使下产生的你要东我偏要西,你要我向南,我偏向北的一种行为模式。 逆反心理并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东西。一般地说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容易诱出逆反心理: 1.强烈的好奇心 当某事物被禁止时,最容易引起人们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只作出禁止而又不加任何解释的情况下,浓厚的神秘色彩极易引起。 2.企图示新立异 青年处于性格形成和寻找自我的时期,通过否定权威和标新立异可以在心理求得自我肯定的满足感。青年人与社会的认同不仅是简单地采取适应社会规范的途径,而且还希望社会承认他的价值和地位,从而获得与社会之间的认同。因此他往往表现得偏执,好表现自己,有意采取与其他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以引起别人的注意。 3.特异生活经历 比如,有的人多次失恋,便认为人世间没有真正的爱情;有的人一向循规蹈矩、与世无争,而偶然有一次受到了莫名其妙的冤枉,以至于性情大异,变得粗暴、多疑、怪僻。 这种在特定条件下,其言行与当事人的主观愿望相反,产生了与常态性质相反的逆向反应,是逆反心理的典型表现。一旦这种心态构成了心理定势,就会对人的性格产生极大的影响,经常性地左右他的一举一动,成为他言行举止的一个基本特征。 逆反心理是一种单值、单向、单元、固执偏激的思维习惯,它使人无法客观地、准确地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而采取错误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逆反心理经常地、反复地呈现,就构成一种狭隘的心理定势,无论何时何地都与常理背道而驰。表现形式上与富有创造性的行为颇有类似之处,因此某些逆反倾向严重的青年也常对此津津乐道,或在心理上为自己的怪异行径寻求"科学"的根据。 然而,逆反心理在本质上与创造性的个人素质有着根本区别,它往往是孤陋寡闻、妄自尊大、偏激和头脑简单的产物。 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都可能发生,且有多种表现。如对正面宣传作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对先进人物、榜样无端怀疑,甚至根本否定;对不良倾向持认同情感,大喝其彩;对思想教育及守则遵纪的消极、 *** 、蔑视对抗等等。 摺叠形成机制 逆反心理的形成是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的结果。其心理机制的过程是:首先,是教育的内容及相关的资讯在特定的教育情景中,引起受教育者的注意;其次,是受教育者接触并理解教育的内容(资讯),并将所理解的资讯及所形成的观点和态度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包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知识修养)和态度观念加以比较;最后,经过比较、分析,作出接受或 *** 的态度反应。 如果受教育者经过比较分析之后,确认与原有的认知相悖就产生 *** ,进而产生逆反心理。可见,逆反心理的实质是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是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的逆向心理倾向。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有三种: 一是好奇心,例如,一些不健康的文艺作品,越是受批评,人们越是想看,想方设法要弄到手,一睹为快。这些都是由于好奇心的缘故。 二是对立情绪,任凭你"苦口婆心",千言万语,他却无动于衷,认为你是虚情假意,吹毛求疵。 三是心理上的需要,孩子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越是不让知道的事情,越想知道。这是人们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由于孩子理智程度较差,这种欲求也更强烈。 谢谢阅读!
2023-09-08 03:38:171

如何教育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求解答

这样的年龄正在越来越趋向于低龄化。  现在来看那些小学生,这中间就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往往产生与长辈对抗心理,心理有什么话也不愿与父母、教师说,对于老师的批评和劝导也听不进去,甚至产生厌恶情绪。在平时与家长的联系中我也经常听到家长这样说:“孩子为什么越来越不听话?”“这孩子我说东他偏要说西。”“我的孩子为什么变得不爱说话了?”“我的孩子为什么这么内向?”这其实就是孩子逆反心理的表现。出现这种情形,父母越是恼火,越发训斥,孩子越是反感,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疏远。在教学中也是如此,现在的孩子独立意识增强,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是和他们个人的喜好分不开的,就像有的老师说的,如果你不对他的胃口,你教的再怎么好也是白搭,因为他不会听你的。反之,如果你越要求他们按照你的要求去做,那么他们只会越不听,周而复始,就形成了一种恶性的循环。  下面就我平时教学中的三个案例谈谈我对小学生的逆反心理的一点研究。[案例一]  在一节公开课上,执教老师正讲到精彩之处,他抛出了一个很有想象空间,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的题目,的确,几乎每个人都举手了,他微笑着叫起了一个平时在每个老师看来都是一无事处的学生,他是希望这个孩子也能在这样一个时候获得成就感。可是,该生站起来的回答却让他后悔不已,他说:“你让我站起来干什么?我又不会回答问题!”他很震惊,可毕竟是有经验的老教师,他依旧微笑着问:“那么你现在可以尝试着想一想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回答的很漂亮!”可是这个学生并没有买他的帐:“我很笨的,我想不出来,能有什么办法?”精彩的一堂课就因为这样一个插曲而划上了一道遗憾的痕迹。[反思]  在学校里,老师每天面对着一个个兴趣各异、性格不同的学生,理所当然的那些,学习好又听话的孩子就成了他们的“宠爱”,相反一些经常惹是生非,学习不认真的学生就会被打入“冷宫”。这完全取决于老师的执教态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  1、教师不顾学生感受,任意践踏学生的尊严。有些教师为了维护自己的“师道尊严”,对犯了错误的学生严厉训斥,恶语讽刺,甚至体罚学生等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和人格,引起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反抗对立情绪,拒绝接受教师的说教,不愿执行教师提出的要求,甚至故意对抗。  2、在处理学生问题上不公正,引起学生反感,促使他们产生对立情绪。教师往往对学生先入为主的思想定势影响而产生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评价误差,(心理学上的晕轮效应)。在这种心理影响下,教师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注重调查了解,不尊重事实,主观臆断,依据以往经验草率判断处理,做出不公正不合理的结论。试想,受到错误批评的同学感到委曲不说,就连受到庇护的同学也会对教师的公正产生怀疑。  3、教师的要求不符合学生的需求和愿望。教师不顾学生个体的差异,往往使求全心理的作怪,以优秀学生作为标准衡量其他学生。教师往往会对部分差生说:“你如果有某某同学一半认真,也不会是这种成绩,如果有他一半的成绩,我就心满意足了。这种言语如果常说的话,对于被贬低的同学会产生不满和厌烦的情绪,产生对教师和同学的恨,甚至自暴自弃。这样,怎能去接受和执行教师的要求。[措施]  经过观察,我挑选了一天放学时,请这位学生在教室里等我,告诉他我想请他带一封信给他母亲。当着他的面,我写了封信,随后我强调了好几遍,信是写给她妈妈的,不允许他擅自拆看,于是将信留在教室,称自己去取信封让他稍等。学生点头答应,但一脸的不情愿。我便走出了教室,我在教室外暗暗地观察着,没一会,发现这孩子谨慎的打开我的信读了起来,渐渐地脸上露出了微笑。稍后,我进教室将信封好交给了他。其实,孩子原本认为老师带信是为了告状,却没想到老师在信中写了他很多闪光点,并肯定、表扬了他。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优点。之后的日子里,学生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观。这中间,我利用了学生禁果逆反心理,引导了孩子,达到了多次谈心都无法达到的说教效果。  “人之初,性本善。”“天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要我们能够多花点心思,相信我们的教育工作会更好。  1、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我们经常提倡关爱每一个学生,对学生要充满爱心。教师应讲求民主创设良好氛围,体贴学生,尤其对常犯错误的学生,更应从感情上亲近他们,从兴趣上引导他们,从学习上帮助他们,从生活上关心他们,使他们对教师的隔阂和对抗心理消除,乐意接受教育劝导,逐渐改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和不良行为。  2、留下空间,让出余地,给学生时间反省。当学生遇到违反纪律或与教师“顶牛”时,教师要适当地使用短暂的沉默,自己既有了理清思路,选择措辞和观察学生反应的机会,又可让学生有思考反省自己的机会。这样的“冷处理”,能够缓和气氛,使学生冷静理智,从而接受老师的教育。有时候,用沉默可替代对学生的直接批评  3、公平公正,树立老师威信。如果老师刻意的偏袒某人,必然会引起其他学生的不满,那么作为一个老师的威信也将不复存在,因此提醒教师在处理学生具体问题时,一是要体现公平公正,对事不对人,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平时观察学生时要做到优生差生一视同仁,不分厚薄,不能存有“一好百好,一恶百恶”的心理,能善于发现每一人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这样,在处理问题时才不会随心所欲,依主观印象办事。另外,对所处理的问题,一定要通过多种方法不同渠道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真相,进行客观分析,作出公正合理的结论,得到学生广泛的赞同和支持。这也可以提高教师的威信,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亲近程度。  4、对症下药,纠正学生不良心理。因为学生的“逆反”心理的形成因素很多,故要进行分析,对症下药,因势利导,纠正学生“逆反”心理。如因教师处理不当造成的,教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以实际行动取信于学生,重新赢得他们的信任与支持。[案例 二]  小仪是一个外地来的学生,在学校里是出了名的调皮鬼,上课坐不住,屁股下面像是抹了油似的,手和脚总是没有停下来的时候。最令人气愤的是,他的脾气很倔强。只要是他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爸爸妈妈再怎么说都没有用,如果说话的语气重一点,他就发脾气,不吃饭,不睡觉,不理人。有一次,由于妈妈不肯给他买电动玩具,他竟然离家出走了!在老师和家长寻找了整整5个小时之后,终于在一间旧房子的一个角落里找到了他,他已经哭得筋疲力尽,可是还是不肯回家,他的爸爸忍无可忍,狠狠地打了他一顿,最后被强行抱回了家。[反思]  前苏联教育家费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说过:“请你不要忘记,孩子们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特别是这种待遇来自一个亲近的人的时候,他的痛苦心情会在心灵里留下一个长久的痕迹。”  一些家庭中不良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例如家长教育方式的简单粗暴或命令式、专断式等惯用的教育方法,以及在生活、学习等方面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等,这些都无形的在孩子心理上造成一种压力,当这种压力不断积蓄、沉淀,小学生又找不到良策排解时,便在情感上对我们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说教、劝说产生抵触,在情绪上不满,进而产生逆反心理。有的父母对孩子给予的心理和物质的照顾过多,尤其是对孩子教育上的要求过多,超过了孩子所能耐受相容忍的程度,对孩子来说往往是一种被强加的、不正常的无形的压力,易于引起他们无谓的烦恼,也抑制了他们的独立性和完整个性的健康发展,易产生逆反心理。[措施]  家庭是小学生成长的根本环境,它是人生中最先接受教化的地方。家庭中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培养出孩子不同的心理品质和个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1)民主平等,培养独立的人格。  学生虽然是小孩,但是他们也有独立的人格。父母与孩子之间要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孩子遇到困难失败时,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明辨是非,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当然,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和不良行为家长不能过于迁就,要通过适当的说服、诱导的方法进行疏导。(2)懂得表扬孩子,适当的肯定孩子。  恰当的表扬不但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激励其进取和自信,而且还会起到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导向作用。所以作为父母要做好孩子的贴心人,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细微的进步,了解他们的长处和优点。当发现他们的优点时,不论大小,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有时这一细微的表扬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有时甚至会改变其一生。(3)善于倾听,建立良好关系。  不管孩子的想法是否正确,父母都应该让小孩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多听听孩子说话,当他们认为父母亲是可亲近的,可信任的时候,就会畅所欲言。当他们的想法子与自己的想法子不一致时,也不可一口否认,而应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对他加以辅导,最后达成一致。[案例三]  一年级学生刚入学,我就响应学校的号召,警告学生不得在无人陪伴的情况下到学校操场上的活动区去玩,那里有单杠、双杠还有爬竿等,虽然下面是沙坑,但是由于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不够,为防止他们受到意外的伤害,班主任老师总是三令五申的。要学生不准去玩,说那里没什么好玩的,只是几根竿子而已。如果不当心还会摔下来,曾经有个学生朱亚昊就是因为没听老师的话,只顾自己跑去玩,爬上足球架摔下来跌断了胳膊。虽然每天都在耳提面命的讲,苦口婆心的说,但是后来我发现这样反复重复的后果是激起了更多学生的好奇心,因此还是经常有学生偷偷的跑到那里去玩,而小事故也经常不断发生。[反思]  小学生多数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受好奇心的驱使,他们喜欢新事物和新知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好奇心过强能形成一种特殊的心理需要,这种心理上的认知需要可以转化为学习活动的动机,诱发学习兴趣,促使和推动学习者去探索有关的事物和认知信息。小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迷信、不盲从,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正是他们好奇心的具体表现。一般说来,人们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这就是所谓“禁果逆反”。我们有些老师、家长禁止小学生做某事,却又不说明为什么不能做的理由,结果适得其反,使“不要打架”、“不要上网玩游戏”之类禁令达不到应有的预期效果;对于被禁止、批判的电影、文学作品、理论文章却怀着极大兴趣去观看、查阅。“被禁的果子是甜的”,好奇心驱使小学生有时甘冒受惩罚的风险去尝也许并不甜的“禁果”。[措施]  针对“学校的故事”后来我采用了这样的方法:在体育课上,我请体育老师协助,让他给学生示范几个动作,然后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但是有很多学生都无法完成甚至有学生还从爬竿上摔了下来,幸亏有老师在旁边帮助,要不然就闯祸了。当很多学生亲身经历了这一场景,他们明白了,这是一种很危险的活动,如果没有老师在旁帮助,那么后果就会很严重。等他们认识到了这一点,我再和他们商量,只要老师有时间,那么我们就一起去活动,不要再个别行动了。从此以后,学生再也不去那里玩了,当然事故也没有发生过。  无论是心理学理论还是大量的社会现实都在说明,感情是一只无形的手,推动着人们的行为倾向和一些做法。有些事情并非顺理成章,并非符合科学要求,但由于感情的因素,无形地左右着人们的某些行为,这就是情感魅力。对于生理、心理均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说,在其行为意向和决策中,受感情因素影响很大,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好感与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们都有体会,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很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喜欢某个老师的结果。如果我们教育者在感情上与被教育者多些相容、多些亲近,相信在小学生心理上就不会再有那种厌恶、背离、逆反心理自然就会淡化或消除了。  爱,其实很简单,学生,其实也很简单。如果你以充满爱的眼神去看他们,那么在你的身边就会少很多性格乖僻的孩子,反而会充满阳光,立洋的同仁们,大家一起来试试吧。2010.5.1.
2023-09-08 03:38:291

十八岁逆反期要多久才能过去

最多不到一个月
2023-09-08 03:38:404

什么是逆反原理

光路逆反原理吧,这回答都是瞎bb,虽然我也不很清楚
2023-09-08 03:38:525

家长必读:如何教育叛逆期的孩子

跟他好好沟通,不要采用压迫的方式,那样只会适得其反
2023-09-08 03:39:133

如何与逆反心理很重的青少年交谈?怎么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请不要用不科学的方法胡乱教育孩子,我是心理咨询师,看得太多不当教育的恶果了。其实心理咨询不仅可以帮助你解决现在的表面的问题,还可以帮你找出深层的原因,会使用一些科学的方法帮助他们更好的成长。带他去做做心理咨询吧,其实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的问题,是家长的问题。
2023-09-08 03:39:264

如何理性应对孩子的逆反心理

不急不火,不愠不怒。
2023-09-08 03:39:373

什么是逆反思维?

经济方面:逆反思维,是经营者根据人在特殊情况下产生的逆反心理,进行不同于常规的经营变革,并贯穿始终的思维。依据逆反思维而采取的逆反行为,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当有效地调动、利用甚至控制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能够收到正向思维及其行为所收不到的特殊效果。由于每个人都无法摆脱一定的社会历史局限性,并且受到经验阅历、理论修养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在认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形成一定的认知定势,包括知识背景、认知图式、概念框架、思维模式、价值取向、习惯心理、固有的潜意识等等。传统认为:逆反思维的培养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奠基石。大凡有所成就有所作为的人,他都具备推理、反思、想象的思维方式,并以此权衡思量创造事物。
2023-09-08 03:40:171

什么是逆反心理

这不就是别人让你做什么,可你偏就不做什么吗。
2023-09-08 03:41:018

孩子会有逆反心理,这是为什么呢?

他们认为他们自己长大了,觉得做的事情就是对的,但实际上都是他们自己觉得的。
2023-09-08 03:41:2813

孩子逆反期怎么办?

积极的去开导他。
2023-09-08 03:42:156

孩子为什么会逆反?为什么叛逆?

首先我认为,逆反跟叛逆这两个次都是一个相对词,他更多的话可能就是会是父母去衡量孩子的一些行为来的时候去来用这两个字,首先是逆反法,为什么会有逆反,可能就会是父母的话在孩子的心理没有起到权威性,或者孩子不愿意接受父母的观点的时候就会发生。首先的话它可能就会出现的是孩子的自我意识萌发,第二个是孩子对父母的观点并不是很认同,第三个孩子觉得自己更好的观点。并不认同,甚至蔑视父母的观点。但这是他的成长,必然要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必然学会去产生的一些行为或者心理的原因。比如说孩子为什么会逆反心理,很多的话是她有一个独立意识,他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个自我的意识,他希望能够继续长大,但是他的长大跟父母的期望或者父母的观点,父母的一些价值观是相冲时。那父母就会认为他是逆反,或者他有些行为不是很真心对父母这边的一些意见,所以他们会觉得还是处在了逆反期。那什么是叛逆呢?叛逆跟逆反其实是等相类似的一个词,叛逆的成分会更重一些,对于孩子而言,为什么去叛逆,更多的话可能就他自己受到的同伴影响,或者更多会发生在青春期前期或者青春期的时候。这时候可能因为自己的小伙伴不受父母待见,或者父母对自己的一些行为过多的干涉,或者觉得父母不理解他,不在一个世界里。种种行为及矛盾和长大后的冲突都会造成孩子的叛逆心理。其实更多的话是源于孩子的一个青春期的弑父弑母的心理发展阶段。他们需要去独立,这时候可能就会跟父母的各种的管教还有世界观等更深层次的东西起冲突,这时候父母就会觉得孩子已经处在叛逆期了,不听话。不按时完成写作业,甚至跟你跟父母对着干,这些行为就会让父母觉得孩子是处在叛逆期。所以总的来说,孩子为什么会叛逆或者会有逆反的情绪呢,更多的话是因为孩子的自我意识的逐步形成,让孩子从心理和行为上产生了这些的让父母认为是逆反和叛逆的行为。
2023-09-08 03:4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