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科教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有哪些

2023-09-22 05:08:44
共1条回复
可可
目前,虽然我国各高校已逐渐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各个科教管理环节中,逐渐实现了信息化科教管理,但由于信息技术在高校科教领域的应用时间较短,使其技术尚未足够成熟,加之各高校在信息化管理方面投入资金较少,配置的信息化基础设备质量较差等,从而使高校信息化科教管理存在诸多问题[2]。www.11665.cOM具体问题详细分析如下:

  1.1技术安全性较低

  在高校信息化科教管理中,常存在技术安全性普遍低下的现象,这不仅增加了更新与维护软件工作人员的压力,在公开、自由的网络环境中,还会使高校信息化管理系统中bs及gs架构模式在运行期间,容易受到病毒、嘿客的入侵和攻击,从而导致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瘫痪,对高校科教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严重影响。另外,部分高校还存在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软件版本过低的情况,这不仅影响高校科教管理系统的正常工作,还给其维护工作引发各种问题。

  1.2系统兼容性较差

  目前在部分高校信息化科教管理体系中,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兼容性均较差,这便使得管理体系中各系统之间无法进行良好的兼容,从而导致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由于格式和内容的限制,无法获得有效的传递和共享,继而对高校信息化科教管理的建设和发展造成严重阻碍,甚至降低了科教管理的效果。

  1.3系统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信息化科教管理系统虽然可满足高校管理的基本要求,但由于目前的信息化科教管理技术尚未足够成熟,使得其仍存在各种技术性限制的问题,从而导致其无法满足高校科教管理的各种具体化要求。另外,不同的院校之间,其科教管理体系、管理方式及运行模式等也存在较大差异,而由于操作系统及管理条件的限制,使信息化科教管理系统无法为各高校管理提供不同的具体化服务。

  2.高校科教信息化管理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

  2.1加强技术资源管理

  技术资源管理是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故此需对其进行加强管理,可从以下几点对其进行加强:(1)对信息化科教管理系统进行合理利用,并对其开展二次开发;同时还应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来对自身技术进行合理开发和规划,期间需要避免重复引进已有的软件,以减少或规避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另外,还应将企业开发条件与教师技术资源相互结合,使两者能够在本身系统基础上对其进行二次开发,以研制出可达到不同高校具体化需求的管理系统。(2)在建设高校信息化科教管理系统时,需确保各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使各部门将各自系统规划及流程再造进行整合统一,从而才可开发出能够满足各部门实际工作需求的管理软件系统。其中在规划系统时,需对各部门信息进行全面集成,同时对各部门职能发挥加以高度重视,并建立达到各部门工作要求的基础数据库,将其数据类型进行整合统一,从而实现最终的资源共享。(3)在进行科教管理人员选拨时,需对其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加以严格考核,并以信息技术水平作为人员选用的最终标准,从而选拨出符合现代化高校科教管理工作要求的信息化技术型人才。在信息化建设不断向前迈进的形势下,对于科教管理人员所具备的相关知识水平及技术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其充分掌握当下最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才可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种数据信息,继而才能够推动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更快发展[3]。

  2.2强化技术组织管理

  在技术组织管理方面,需要注意以下两点问题,即技术部门管理与组织管理。由于高校的科教管理工作较繁复、工作量较大等,使其在技术管理及组织管理方面操作起来存在一定困难,因此需要严格加强技术管理和组织管理。在技术管理方面,可设立技术管理部门。目前,由于大部分高校原有的科教管理系统无法获得扩展或升级而需要进行更换,或是拓展和升级后的管理系统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求而无法发挥其真正效用和优势,这不仅导致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还对教学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若各大高校能够组建自己的信息化技术团队,并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同时根据自身管理要求来开发相应的管理系统,或是根据需求来升级系统功能,不断提升自身技术管理水平,则可极大降低不断更换系统而产生的各种资源消耗,提升自身教学管理工作水平。而在组织管理方面,要十分明确各部门之间在数据处理方面的工作责任,同时还应建立能够对数据流转环节实现"扁平化"管理的快捷系统,该管理方式能够有效避免部门重复设置或分层过多而造成的资源共享阻滞、信息传递速度缓慢的现象用户首次输入之前,输入框中的文本

相关推荐

信息化管理是什么意思

信息化管理主要指通过数据驱动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主要包括以下阶段:第一阶段:数据可视化。通过数据可视化发现内部流程管理上的问题。第二阶段:数据透明化。通过数据分析,不断去调整和纠偏,不断优化内部的流程环节,让数据发挥价值,从而改善运营管理。第三阶段:数据智能化。当数据得到海量积累,数据就形成了知识,最终形成知识图谱,那未来就有机会去驱动行为。
2023-09-08 06:17:462

什么叫信息化管理

问题一:什么是企业信息化的管理系统? 大家知道,企业管理主要围绕人、财、物核心三要素来进行。如果把企业管理比喻成柱状体的话,那么它的纵截面是围绕财和物,以优化资源的组合模式、优化商业模式和业务创新为手段,以提升企业外在驱动力和业务效率为目标的管理,这就是业务管理。如:生产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客户管理、财务管理、资本管理、产品管理……;而柱状体的横截面则是围绕团队和团队行为,以优化决策、文化、结构、制度、项目、流程、授权、规范、激励、沟通、知识、控制、时间管理为手段,以提升企业内在驱动力和运营效率为目标的管理,这就是基础管理。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取决于内在驱动力,也就是基础管理能力。 业务管理+基础管理=兑现战略。企业战略管理解决的是方向问题,战略要落地,二者缺一不可。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认识到,信息化管理是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必经之路。然而,目前许多中小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往往面临两种情况: 一是上马了ERP或CRM后,发现只有财务,库存,销售等几个部门实现了部分信息化,完全没有全面覆盖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而且软件互不兼容,信息共享性差,出现许多断层,也就是管理漏洞,一些公司在花巨资购买软件并花数月进行实施后仍不得不停用或效果远不如预期理想; 二是公司刚开始实现信息化,由于公司规模较小,而ERP虽对物和财管理比较细,但相对刚性的管理模式不太适合公司情况,无法迅速实现对管理公司各种业务流程和信息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和管理。 深圳市捷为科技---企业信息门户EIP(Enterprise Information Portal)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应运而生的。EIP是指在Internet的环境下,把各种应用系统(诸如ERP、CRM、OA等)、数据资源和互联网资源统一集到企业信息门户之下,根据每个用户使用特点和角色的不同,形成个性化的应用界面,并通过对事件和消息的处理、传输把用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EIP是“一站式”全面解决企业信息化问题的最佳选择叮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 问题二:什么是信息化管理 计算机操作 问题三:信息化建设 是什么 机关信息化是指主要为了迎接盯息时代的到来,利用信息技术,通过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对传统 *** 机关管理和公共服务进行改革。这个主要相对于商务信息化来说的。 机关信息化建设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任务:统一的网络平台建设、统一的数据环境建设、建设重点业务系统,其中最艰巨最复杂的是统一的数据环境建设。 机关信息化建设,从理论上说就是工业时代的 *** 机关向信息时代的机关演变的过程。具体说,机关信息化就是应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以及对 *** 需要的和拥有的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来提高机关的工作效率、决策质量、调控能力、廉洁程度、介于 *** 开支,改进 *** 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工作方式,全方位的向社会民众提供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限制的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机关信息化建设包含三个组成部分:机关部门内部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办公; 机关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而进行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 *** 部门通过网络与企业和大众之间进行的双向信息互动。 ahwhw916 问题四:企业信息化是什么意思? 企业信息化: 企业以企业流程(优化)重组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有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一解)“企业信息化”是指“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发和使用企业的信息资源,提高管理水平、开发能力、经营水平的过程”。企业信息化从发展程度看,分为三个层面和发展水平的不同阶段。第一是利用计算机实现对产品生产制造过程的自动控制。第二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系统化。第三是利用互联网开展的电子商务。(二解)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企业要在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两个方面加紧推进。 问题五:什么叫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是对一个组织(单位、企业或部门)进行全面管理的人和计算机相结合的系统,它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信订技术、管理技术和决策技术,与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结合起来,辅助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决策。 问题六:什么叫培训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它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融合,转变企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业务流程、传统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重新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问题七:信息化管理与普通管理有什么异同 不同:企业信息化管理,利用互联网结合企业的实质管理企业,企业管理者会看清市场的需求,结合自己灵活的大脑为企业带来更多的资讯和市场,可以直接的说是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普通管理则是采用人工管理,相对来说对人力、物力财力的耗损要大一些 相同:二者都属于管理 目前很多企业都采用信息化管理 问题八:什么叫信息化战略 信息化战略是指企业为适应激烈的环境变化,通过集成聚合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应用信息资源,并能够聚合组织制度以期获取未来竞争优势的长远运作机制和体系。 哈佛商学院教授小詹姆斯u30fb卡什等人曾指出:“现在任何组织几乎都有购买任何IT的能力,但IT本身并不能够促成企业的任何优势,它只是企业运行的必要条件,关键是IT的应用如何与企业的战略、组织、流程和管理制系统等结合起来。”这实际上也就指出了信息化建设需要从战略的角度出发进行规划和设计。 信息化决策和信息化规划是否上升到战略高度,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战略导向、IT投资比例以及在项目实施时对涉及到的流程、组织变革和文化培训的决心与执行力(关系到IT项目的成败)。对于我国的企业来说,制定一个好的信息化战略,是引导本企业信息化向着要效益见成效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 信息化战略的内容 企业在信息化决策时应首先制定一个清晰的支持商业战略的信息化战略,即与企业信息功能相关的目标、任务和计划,这是一个包括信息技术罚信息资源、信息组织、信息文化等的战略体系。 图1:信息化战略的体系 图1所示的信息化战略强调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组织以及电子商务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在一个系统的范围内思考诸多管理要素,但并不是说在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中要齐头并进,而是表明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战略规划。企业的网络建设、部门软件开发、信息系统应用等都将在企业信息化集成管理的战略框架中逐步实施,在实施一个步骤时能清楚地知道下一个步骤的目标、当前步骤在总体计划中的位置,以及其他部门同时实施的系统情况。 在信息化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还需要特别重视企业信息系统规划,也就是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战略的规划。在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实践中,“信息系统规划”的“设计”功能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IT战略、信息系统架构大都缺少统一、整体的规划,通常是 “业务要什么,IT就做什么”,而由于“业务”本身通常也缺少规划和优化,从而导致了信息化建设的盲目投资,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信息化战略实施中的问题[1] 图2:信息化战略实施中的问题 1、管理者信息化战略意识薄弱 信息化不仅是技术变革,也是管理变革.企业无论采用怎样的技术与管理手段。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企业战略。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没有明确清晰的战略.即使有,也是模糊地存在于最高管理者的脑海中,信息化规划的制定者要想运用企业战略指导信息化建设。无疑存在一定困难。 然而,在任何企业管理活动中.认识是第一位的,没有认识上的提高就不可能产生行动上的积极性.也就不能产生预期的良好效果。很多企业的管理者以及员工没有意识到企业信息系统的有效作用,不认同其有巨大的管理功能和信息处理功能。企业管理者不能正确地认识企业信息化,有些效益比较好的企业满足于现状。认为不提高信息化建设照样可以使企业良好运转.因此.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有些企业的高层领导在企业信息化初期,对信息技术抱有太高的期望,希望通过企业信息化获得较高收益。一旦看到投资费用增多,而效益在短期内并没有明显提高.便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丧失信心。企业领导不能用长远的眼光看待企业的信息化.急功近利,严重地阻碍了企业信息化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2、信息管理技术和手段有待加强 据《国研网》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数据显示.近70%的企业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1,3左右的企业采用了办公自动化(OOA)、企业内部网(INTERNET)和管理信息系统(MIS)。14.1%的企业已经应用了企业资源规划(ERP),其中房地产业为18......>> 问题九:什么叫信息化工作,比如有哪些? 所谓信息化,就是把企业的业务、流程、渠道等重要资源通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软件技术、互联网技术、智能感知技术等进行整合、重组和优化,以达到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信息工作的初级阶段就是引入计算机,帮助编辑文档、处理简单的财务表格等; 信息化工作的第二阶段是建立计算机网络,实现办公室内部的资源共享和有限的工作流; 信息化工作的第三阶段是开始建立企业级的信息化系统,包括ERP、OA、HR等等,有了初步的电子商务的概念; 信息化工作的第四阶段是集成,将原来众多孤立的系统进行集成,建立企业门户,尽力消除信息孤岛,渐渐实现信息挖掘和商业决策支持; 信息化工作的第五阶段是开始认识并实施信息化战略规划,根据企业战略规划指导和制定企业IT战略规划,并以此指导企业的信息化实施; 信息化工作的第六阶段是构建全方位的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体系,以保证企业业务的连续性开展。 未来还有更多的阶段 ---------------------------------------- 以上划分只是我的一家之言,现在中国的企业可以说是处于上述各个阶段的都有。 问题十:企业管理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管理有区别么?区别是什么啊? 这个题目有点弯弯绕啊。 1.企业管理信息化,以前的企业管理都是文字记录,通俗的话说就是以人治的手段管理企业,手段落后,信息闭塞、缓慢。现在转换为计算机控制、管理。比如制定计划、安排生产、收集信息等等。 2.通俗的讲,就是办公实现信息化管理,用一个企业比方各部门、各科室、各生产车间都通过工厂区域网进行企业的生产安排、调度、管理。
2023-09-08 06:18:101

涉及信息化管理的专业有哪些

有以下专业设计信息化管理: 1、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它涉及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平台、标准、设计模式等方面。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专业涵盖软件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信息的处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 3、物联网: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 4、通信工程:通信工程是电子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电子信息类子专业,同时也是其中一个基础学科。该学科关注的是通信过程中的信息传输和信号处理的原理和应用。 5、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是传统商业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
2023-09-08 06:18:191

建筑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

这个中达咨询带来建筑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的介绍,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1、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特点与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建筑施工的目的,是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建筑物产品。建筑物产品的位置固定、形式多样、结构复杂和体积庞大等基本特征,决定了建筑施工具有生产周期长、资源使用的品种多、用量大、空间流动性高等特点。对建筑施工过程本身以及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是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主要有以下特点: (1)涉及面广。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是一个多部门、多专业的综合全面的管理。它不单包括施工过程中的生产管理,还涉及到技术、质量、材料、计划、安全和合同等方方面面的管理内容。 (2)工作量大。一个建筑物的形成,需要消耗的物资种类繁多,需要大量的施工活动共同参与。对所有这些施工环节及其用到的资源都做到管理工作的深入到位,可以想见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复杂与繁重程度,而这些仅仅是项目管理中的生产管理和材料管理两个侧面。 (3)制约性强。项目管理工作必须符合建筑施工从准备到竣工验收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规律。因此,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不仅要符合建筑工程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还要做到彼此协作、安排有序。 (4)信息流量大。信息与物质、能源一样,是构成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离不开某种信息的处理工作。建筑施工项目各方面的管理活动并不孤立,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联系。于是,各管理活动之间必然需要信息的交流与传递,而且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复杂与繁重程度,直接决定了项目管理过程中信息流动的复杂和频繁等特点。 可是,在传统的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模式中,项目上各种信息的存储,主要是基于表格或单据等纸面形式;信息的加工和整理,完全由大量的手工计算来完成;信息的交流,绝大部分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手工传递甚至口头传递;信息的检索,则完全依赖于对文档资料的翻阅和查看。信息从它的产生、整理、加工、传递到检索和利用,都是以一种较为缓慢的速度在运行,这容易影响信息作用的及时发挥而造成项目管理工作中的失误。随着现代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施工技术的难度与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各部门和单位交互的信息量不断扩大,施工技术的难度与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各部门和单位交互的信息量不断扩大,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变得越来越频繁,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越来越突出。由此可见,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在速度、可靠性以及经济可行性等方面已明显地限制了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环境中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一些实力雄厚的建筑施工单位率先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辅助项目参与人进行某些项目管理工作。例如,专业预算员使用概预算软件编制施工概预算,生产计划员使用网络计划软件安排施工进度,技术资料员使用AutoCAD图形软件绘制竣工图纸等,通过这些软件的使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了显著改善和提高。这说明在建筑施工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应该看到,建筑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不仅仅意味着在建筑施工项目内部的管理过程中使用计算机,它具有更广泛更深刻的内涵。首先,它基于信息技术提供的可能性,对管理过程中需要处理的所有信息进行高效地采集、加工、传递和实时共享,减少部门之间对信息处理的重复工作,共享的信息为项目管理服务、为项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其次,它使监督检查等控制及信息反馈变得更为及时有效,使以生产计划和物资计划为典型代表的计划工作能够依据已有工程的计划经验而变得更为先进合理,使建筑施工活动以及项目管理活动流程的组织更加科学化,并正确引导项目管理活动的开展,以提高施工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2、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可行性 信息技术主要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二者结合形成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从经济上、技术上和工程应用等三个方面保证了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可行性: (1)经济上信息设备性能价格比的大幅度提高,使其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的普及应用成为可能。以目前的市场价格,为一个项目组配置10台性能较好的计算机并组成局域网,用不到20万元的投资就可以办到;而信息技术的推广、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一个稍微大一点的项目从物资以及管理成本中节省下来的开支,将远远超过这20万。况且,这种一次性的投资,能给施工单位带来多年的信息资源利用和数百个项目的成本节省。 (2)技术上信息技术的利用,使施工项目信息能够基于电子介质进行海量存储、高效加工和高速传输,使各项目参与人能够通过网络方便地共享信息、协同工作,从而更有效地综合利用信息资源,促进工程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使从根本上改变建筑施工领域高新技术含量不高的局面成为可能。 (3)工程应用首先是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ComputerIntegratedManufacturingSystem)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在制造行业的综合应用,为全国20多个省市、十几个行业的200多家企业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次,在建筑施工领域,以一些技术力量雄厚的大型企业为代表,计算机辅助施工和信息技术综合利用已有了长足进步。例如,在上海金茂大厦的施工中,就是利用计算机监测混凝土温度和通水量来监控大体积基础混凝土施工,避免出现超规范的温度裂缝;利用计算机多点监测标高引导钢模板体系的提升,尽可能避免出现模板的垂直偏差。这些信息技术在工程中的成功应用的实例证明,建筑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必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制步骤 在我国,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制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首先是一批民营高科技公司相继推出了网络化的管理信息平台,如北京梦龙公司的Mr2000,大连同洲公司的项目管理2000等;其次,一些技术力量雄厚的施工企业自主开发了适用于项目层次、企业层次的实用化管理软件,如中建一局四公司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中建五局三公司的建筑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等;最后,建筑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引起了国内一些专家学者的高度注意,相关的研究工作正在一些有技术经济实力的高等院校中逐步开展,例如,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和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等。 尽管这些努力使施工领域在计算机应用远远落后于设计领域的局面有所改观,并使施工项目的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的确有了明显提高,但在系统的自动化、集成化和系统化等方面还比较落后。为更好地深入建筑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制,使信息技术更有效地为施工生产服务。 (1)周密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深入的文献调研、已有信息管理系统的调查以及优缺点分析。 (2)深入的工地调研,并采用科学的系统分析方法在这些准备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适合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发的多层次多侧面的信息模型。 (3)对基于系统分析得到的这些信息模型,进行全面的系统设计。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是系统配置设计、系统的总体设计、数据库设计和输入输出等设计。 (4)应用一定的开发策略,通过具体的编程、测试等环节来开发一个比较全面的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并通过初步的工程应用,说明该信息化管理系统研制的价值和意义。 4、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1)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便利,减轻了项目参与人日常管理工作的负担。例如,它为各项目参与人提供完整、准确的历史信息,方便浏览并支持这些信息在计算机上的粘贴和拷贝,使部位不同而内容上基本一致的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减少了传统管理模式下大量的重复抄录工作。 (2)可以提供一个机制,使各项目参与人很好地协同工作。例如,它在信息共享的环境下通过自动地完成某些常规的信息通知,减少了项目参与人之间需要人为信息交流的次数,并保证了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及时和通畅。 (3)它适应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对信息量急剧增长的需要,允许将每天的各种项目管理活动信息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并提供对各管理环节进行及时便利的督促与检查,实行规范化管理,从而促进了各项目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4)建筑施工项目的全部信息以系统化结构化的方式存储起来,便于施工后的分析和数据复用。因此,对建筑施工项目实行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用尽可能少的费用、尽可能快的速度来保证优良的工程质量,获取项目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2023-09-08 06:19:231

信息化管理是什么意思?

信息化管理主要指通过数据驱动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主要包括以下阶段:第一阶段:数据可视化。通过数据可视化发现内部流程管理上的问题。第二阶段:数据透明化。通过数据分析,不断去调整和纠偏,不断优化内部的流程环节,让数据发挥价值,从而改善运营管理。第三阶段:数据智能化。当数据得到海量积累,数据就形成了知识,最终形成知识图谱,那未来就有机会去驱动行为。
2023-09-08 06:19:352

如何把握信息化项目管理

根据美国Hackett公司的一项调查发现,只有37%的信息化项目在计划时间内完成,只有42%的信息化项目在预算内完成。那么如何去定义信息化项目的成败?如何分析项目存在的风险?如何进行有效的项目管理?以及如何进行信息化项目风险的防范?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予以探讨。   信息化项目成败的判定标准   信息化项目如何衡量其成功与否,一直是业内争论很久的话题。而且信息化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工程,以什么样的指标体系去衡量,如何衡量,确实是个大难题。   本文不想就此展开过细的指标体系的讨论,仅从几个可控的关键要素来分析信息化项目的成败标准。从我们对项目的定义,可以知道信息化项目的关键要素只有三个,即时间、成本、质量。因此,我们不妨把这三个要素落实到信息化项目的成败标准讨论中来。即项目有没有在进度上超出计划?项目在成本上有没有超出预算?项目在质量上有没有满足需求?后者还可以进一步分解成更细的标准,如:系统的功能是否符合需求计划?系统的信息处理和运行方式是否合适?项目的整体运行状态是否适应企业的运营体系?等等。   如果对以上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则基本可以判定项目是失败的;如果对以上问题的回答是不确定的,则说明项目的建设是不彻底的,也是存在风险的;如果对以上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则基本可以判定项目是成功的。   信息化项目的失败,具体分析可能会发现很多种原因,而信息化项目的成功,归纳起来,还是可以有一些标准来描述的,比如:用户对系统满意,系统运行达到设定目标等。   信息化项目风险及失败原因分析   由于信息化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工程,更是一个管理工程和系统工程。因此,信息化项目的风险也主要来自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技术风险。包括项目的技术结构、项目的规模以及项目实施方的技术能力和经验。项目的技术结构设计过于复杂,项目的信息处理结构化程度过低,都会直接影响项目实施方对技术的把握,从而影响项目的质量,以及用户对技术的理解和消化。项目的规模过于庞大,则会造成资源配置和进度控制的困难。此外,项目实施方的技术能力直接决定项目开发的水平。   二是管理风险。管理风险主要来自于项目人员的组织有效性,项目时间、资源的计划确定性和可控性,以及项目质量监控的力度和立场。项目五类角色如何有效组织,并协同发挥积极因素是一个项目组织的课题,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而项目进度的计划和项目预算是否具有确定性直接影响项目的可控程度。最后,项目监控的力度和立场在实际过程中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和阻力。   三是系统风险。系统在这里指的是由信息化相关要素组成的动态联系的有机体系。主要指的是用户自身的组织规范化、组织的观念转变、组织责任与控制体系的适应性等。一个信息化项目如果没有相适应的组织体系和观念体系做保障,很难想象项目不会面临风险。   项目管理方法及项目风险防范   针对项目管理的三个内容(项目规划、项目监控、项目评价),对应的项目管理方法是:在项目规划阶段,重视第三方专业咨询;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入第三方监理;在项目评估阶段,重视第三方的验收评估。通过引入专业的第三方,全过程地为项目管理保驾护航,减少项目风险。   针对项目管理的三要素,对应的项目管理方法是:重视项目前期的进度计划和成本预算,强化过程的进度监控和成本控制;重视项目前期的需求分析和目标量化,强化过程的质量测试和阶段性评估控制。   针对项目管理的三大风险,对应的项目管理方法是:重视企业自身的技术培训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强化技术能力,同时选择有技术优势和经验的开发商合作,以减少技术风险;重视企业自身的管理规范化,同时积极与开发方以及第三方专家组成高效的项目管理小组,对项目实施有效控制,以减少管理风险;重视企业观念的转变和组织体系的转变,为项目顺利推行提供良好的支撑环境。   具体来看,项目管理的核心在项目控制,而项目控制的核心在对项目关键流程、关键要素和关键资源的控制。计划的指标是否可量化,是否可分解,是否可衡量,直接决定项目是否可控。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项目管理的精髓在于项目规划的水平。其次才是项目的后续监控。   信息化项目及项目管理的内涵   所谓信息化项目,是指在一定期限内,依托一定的资源,为达成一定的信息化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这里,我们不难发现信息化项目作为一个完整的定义,至少有三个关键要素,即:时间、资源、目标。其中资源的最终体现是成本,目标的最终体现是绩效。因此,一个信息化项目最核心的制约因素就是这三要素:时间要素、成本要素、绩效要素。而绩效的评价和控制往往量化到质量上,即质量要素。   所有项目的失败必然是失败在这三个要素中至少其中的一个要素,即要么是项目进度控制不够,要么是项目成本超标,要么是项目质量失控。   而项目管理正是对项目计划、组织以及对项目所需资源的控制,目的是确保项目在规定时间内、规定预算内达成预定的绩效目标。项目管理落到实处,就是对项目的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项目管理中有五个方面的角色在发挥影响和作用。   一是用户方的业务人员。他们是信息化项目需求的主要提出者,也是信息系统的最终使用者,同时也是信息系统的最终评价者,因此,他们往往在信息化项目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是用户方的决策人员。他们是信息化项目立项的决策者和项目规划的拍板者,以及项目资源的预算批准者。因此,他们往往对项目的成败具有决定性影响。   三是开发方的技术人员。他们是信息系统的直接研发者和系统建设的实施者和技术支持者,他们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项目的效率和质量。   四是开发方的项目管理人员。他们是项目开发的监控者和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者,他们的工作方法和力度将很大程度上影响项目开发的可控程度和项目的推进。   五是项目的监管者。可能是用户,可能是用户与开发方组成的联合小组,也可能是第三方。项目监管者的专业素质和立场将直接决定项目整体进度的把握,以及预算的执行和项目绩效的评估。
2023-09-08 06:19:591

信息化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信息化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需要使用岗位职责的场合越来越多,岗位职责是一个具象化的工作描述,可将其归类于不同职位类型范畴。什么样的岗位职责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信息化管理人员岗位职责,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信息化管理人员岗位职责1   为明确各单位信息管理相关人员工作内容及职责,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区卫生计生系统所属各单位。    一、信息化工作分管领导职责   (一)全面规划、组织、协调本单位信息化发展规划工作,并组织实施。   (二)制定信息系统管理、信息安全等制度,负责单位信息化管理、监督、检查和考核工作。   (三)制定工作计划,明确职责分工,指导单位各部门按质按量完成工作。   (四)负责督导本单位信息部门开展信息系统的维护和安全管理,确保单位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信息安全。   (五)收集单位各部门信息系统软件、硬件需求信息,申请购置、更新系统设备。   (六)负责单位信息部门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技能培训、考核和其他日常管理工作。    二、信息管理员职责   (一)拟定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软、硬件的使用、维护、安全等管理制度。   (二)负责单位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的日常安装、维护和管理工作,负责用户名、口令的`定期更改等系统安全保密工作。   (三)根据各部门信息系统软、硬件的需求情况,协助负责人拟订购置、更新计划,制定实施方案;   (四)协助信息系统的投入应用的实施工作,包括制订实施方案,安排实施进度,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实施,确保信息系统的成功运行。   (五)做好信息系统的日常维护,包括安装、迁移、故障排除等工作;   (六)负责应用程序的一些功能新增、变化需求的收集,如报表、功能、存储过程等,并记录新增、修改模块的有关技术文档;   (七)负责信息流程对业务流程的反馈与再优化工作;   (八)负责做好有关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培训;   (九)负责解决工作中涉及各应用系统技术性问题;   (十)做好计算机安全管理工作,定期维护杀毒软件、防火墙等网络安全设备,做好客户端系统补丁的升级和病毒库的升级,预防和查杀网络病毒,保障信息安全。对网络审计信息随时监控,对异常现象及时进行分析和整改;   (十一)做好计算机机房防火、防盗工作,保证机房内应用系统的安全运行;   (十二)落实数据备份等安全措施,定期、多方案备份各类重要数据,确保网络信息化系统可靠、顺利运行;   (十三)协助开展信息安全、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方面的工作;   (十四)协助部门负责人做好信息安全硬件购置、更新计划;制定实施方案;   (十五)负责其他信息化日常工作。   信息化管理人员岗位职责2   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1、研究制订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全面负责学校信息化建设。   2、制订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制度,确保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顺利开展。   3、完善机制,指导、监督并落实学校信息化建设各项具体工作。   4、搞好教师信息化技能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   5、强化网络教研活动,提升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水平。   6、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广泛征求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7、落实信息化指导教师待遇,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信息中心主任职责   1、在学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主持信息中心的日常工作。   2、负责制订信息中心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3、搞好工作分工,明确工作任务,完善并落实相关制度。   4、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及时解决有关问题,积极为学校信息化工作出谋划策。   5、负责组织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技能培训工作。   6、负责组织校内信息技术学术研讨交流和教科研活动。   7、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学校网络管理员岗位职责   1、负责本校网络设备的日常检查,保证网络畅通。   2、负责本校入网计算机IP地址的申请、发放、登记和管理等工作。   3、协助本校用户解决网络使用上的疑难问题。   4、负责从技术上监督、制止利用网络从事与教学工作无关的活动。   5、负责网络信息安全,过滤各种有害信息,有责任和义务制止和举报各种非法行为。   6、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学校信息化指导教师职责   1、负责学校信息化设备和资源的管理维护工作。   2、指导专任教师用好信息化设备和资源,协助相关人员学会并用好各种教育管理应用平台。   3、协同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好各种信息化教育教学活动。   4、协同学校搞好教师的信息化技能培训。   5、负责抓好信息技术课教学,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6、负责组织开展学校信息化业务活动。   7、定期向信息中心主任汇报信息化设备管理、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8、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信息化管理人员岗位职责3   1、协助网络中心主任制定学院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及年度建设计划,协助主任具体实施学院信息化建设目标和任务。   2、负责学院WEB、教学、FTP、数据库等应用服务器的安装、配置、维护、调整及更新,保证各应用服务器的正常运行,做好信息系统安全定级备案管理工作。   3、负责监控学校主页信息和对网站信息上传故障进行应急处理;协助和帮助各单位进行主页信息维护,解决各单位提出的关于主页更新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整理网站建设需求,指导各部门发布公共信息。   4、统一管理服务器及其相关设备,完整保存服务器及其相关设备的驱动程序、保修卡及重要随机文件。   5、负责制定数字化校园项目计划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学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等系统的开发与维护,对委托开发项目提出具体技术要求,实施进度和质量控制。负责已开发的应用系统的试运行,对使用部门(人员)提供培训与技术支持。   6、定期对各应用系统数据进行本地备份和异地备份,负责开发项目的资料整理和归档,建立各应用系统灾难性恢复应急预案,建立系统维护日志。   7、参与我院网络信息资源的系统开发、设计、建设和维护;协助相关部门开展网络教学工作,并提供技术支持,协助做好本部门的网络管理工作。   8、推动学院办公及教学软件系统使用的普及,开展学院内软件系统使用的培训。   9、负责网络宽带账号管理、资源分配,做好校内办公上网用户的备案及管理工作、   10、及时完成主任交办的其它任务,积极主动配合、协助中心其他岗位的工作。 ;
2023-09-08 06:20:201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和对策?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可以及时发现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解决问题,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提升自身竞争力,推动我国建设行业的快速发展。基于此,论文针对当前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更好地推进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现代化的发展与完善,以供参考。1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目前,我国的工程项目数量逐渐增多,提高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水平非常重要。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项目管理中,可以使管理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工程项目的质量也会得到明显的提高。但是目前,我国的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仍处在前期摸索阶段,除了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还要面临强大的国外竞争。就目前国内的科学技术而言,很多管理软件较国外有很大的差距,管理模式千篇一律,信息技术不够成熟等,这些都使企业在竞争中毫无优势,不能实现要达到的目标。因此,加快我国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迫在眉睫,应学习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同时不断自我创新,解决我国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减小我们与国外之间的差距。2工程项目管理实现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在国外,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各个环节的管理联系紧密,从项目工程的开始到结束,管理者均可以参照信息管理化系统解决工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但在我国还达不到这种技术水平,我国的大数据目前刚刚起步,很多环节还不够成熟,使企业之间缺乏联系,各个工程环节也缺乏衔接,导致管理者对各个环节的决策考虑不周,从而影响工程进度。在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中,工程中的施工、设计、监理和咨询各环节都相互独立,都是在为本环节谋取利益,起不到连接整个工程的管理作用,也对信息化管理的整合带来了一些的困难,影响了我国工程信息化管理的整体发展进度。3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对策3.1建立与完善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筑企业管理工作的框架大致分为管理模式、管理组织、管理制度以及管理职责等。由于建筑行业本身分支多,涉猎广等特殊性和复杂性,在管理上会存在很大的困难,因此,借助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解决这项难题。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以使各个部门更好地联系起来,还能实现工程信息的整合、分类及共享。只有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顺应了社会管理体系,才能提高建筑企业在社会中的威信力。除此之外,还要不断完善现有的企业信息化管理,从而确保企业下达的指令及时准确地下达给员工,提高建筑工程的工作效率。由此可见,建立和完善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迫在眉睫。3.2建立建筑企业管理组织文化以及标准化企业管理组织文化对企业至关重要,建筑企业由于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渗入,要求企业管理组织文化也要对此进行相应的调整,使二者不会发生管理上的冲突。而且对于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是组织文化管理的基础,不能脱离其中,还要为建筑企业信息化建立标准,促其快速发展。3.3完善物资管理各项规章制度项目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应依据上级部门和业主公司制定的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完善物资管理制度和规定,严格按照制度办事,针对项目自身的特点,对物资全面实施分类管理,明确各类物资采购供应管理的具体步骤,制定规范的工作流程,确保物资管理工作规范有序。3.4加强采购管理采购管理是指由物供科依据审批后的采购方式进行采购,包括采购信息的公开、采购价格的确定、供应商的选择、采购合同的签订等。目前,采购分为股份公司区域集采、集团公司招标、公司参与招标、项目自行招标、电商竞价采购等方式。在现代信息化背景下,可以通过信息化管理方法,在网站公开采购信息,有利于扩大供应商范围,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从而突破传统采购模式的局限,从货比三家到货比多家,在比质比价的基础上找到满意的供应商,大幅度的降低采购成本。对不合格的供应商应及时予以清除,及时发布合格供应商、不合格供应商及存在危险谨慎合作的供应商名录,从而降低物资采购的风险。3.5严格货物验收货物验收是确保采购物资能够满足项目施工需要的最后防线。货物验收可以采用条形码的形式对进场物资的品种、品牌、规格、型号、质量等进行验收。通过设定好的物资分类,利用手持机做好物资收入并打印条形码,然后通过无线网络技术将验收物资的数据上传到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中。企业应规范验收流程,对物资的单据是否统一、物质规格型号、计量单位等与采购数据是否一致进行检查验收。仓库保管员凭借条形码单据,按照物资的品种、规格、型号、数量进行二次清点并进行摆放。3.6提高物资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物资管理人员是物资管理工作的重要执行者,因此,物资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了物资管理效率及水平。实际中,物资管理人员应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和其工作责任心,将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相联系;同时,物资管理人员还要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有效适应作业环境,对工程项目施工产品的类型及作用等进行深入的了解,树立科学正确的质量意识和成本意识。此外,物资管理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因此,还需引入信息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从信息、运用新软件方面分析,引进、管理、利用好专业人才对物资管理的发展非常重要,有规范的操作,科学合理的配置,全面的核算处理,从而促使物资的全面发展,为物资的经济效益提供保障,有利于构建相对成熟的管理体制,实现人才管理工作体制的规范化[1]。4结语综上所述,由于工程项目管理的动态性,分散性以及信息多元性等特点,使项目管理既要保证准确的工作质量,又要保证快速地工作效率,因此,需要借助如今方便快捷的信息化管理技术,不仅能快速收集整理数据,还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定位。因此,工程企业要引起高度重视,把先进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运用到自己的企业发展中,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越做越大,推动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壮大发展。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2023-09-08 06:21:011

信息化管理是做什么的

 导语:21世纪四网络时代,信息时代,飞跃发张的时代!信息技术在经济管理领域应用广泛,网络经济的发展对电子商务、金融工程等人才的需求势必增加,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的发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的人才将受到人才市场的青睐。   一、 就业前景   毕业后可报考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国家和省市各级信息产业、财政和金融部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与管理的关系日渐紧密,也日趋融合,信息和信息技术已经并将进一步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以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开发与管理,信息产业管理,系统仿真与知识管理等内容为主的该研究方向一直是重点研究领域,而且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研究方向近年来除了在原有领域继续开展研究外,加强了对电子商务和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研究。   二、毕业生适应的工作领域   主要到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工作。   据最新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统计分析,不同行业单位,不同省市地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有所不同,下面就是有关详情:   1. 机关单位接受本科毕业生数量最多的10种专业是: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侦察学、英语、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汉语言文学、交通运输、刑事科学技术、会计学等。   2. 科研设计单位接受毕业生最多的10种专业是: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电器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热能与动力工程。   3. 高等学校接受本科毕业生专业最多的10个专业是: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体育教育、法学、临床医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机械设计制造极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思想政治教育、会计学。   4. 医疗卫生单位接受本科毕业生最多的"10种专业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口腔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中医学、麻醉学、医学影象学、公共事业管理。   5. 金融单位接受本科毕业生最多的10种专业是:金融学、会计学、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财政学、英语。   (注:高校除个别专业如:英语、数学、计算机等热门专业外,已不接收本科学历学生。)   三、毕业去向   毕业生可在银行业、服务业、证券业、图书馆、学校、机关等担任计算机工程助理师。主要从事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维护,负责管理信息领域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开发、维护、使用和管理工作;大型数据库数据管理员,在信息管理领域内负责大型数据库的系统管理、安全管理和性能管理工作;网站,在工程师的指导下,负责网站的日常维护工作;计算机高级文员。   四、毕业生就业分布统计   国有企业16.03%;录取研究生12.63%;三资企业9.13%;民营及私营企业9.06%;金融单位6.32%;高等学校5.76%;机关5.56%;科研设计单位4.35%;中小学及其它教学单位4.14%;其它事业单位2.73%;出国1.12%;部队0.34%;医疗卫生单位0.04%;其它0.56%。   与以上相比本专业的各方向及就业率分别是经济信息管理73.14%、信息学91.67%、科技信息86.46%、管理信息系统83.26%、林业信息管理57.3%。
2023-09-08 06:21:221

信息化管理的介绍

信息化管理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它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融合,转变企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业务流程、传统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重新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2023-09-08 06:21:491

信息化管理4大问题如何解决?

文|周璐珊(知本咨询咨询顾问) 《关于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在信息化管理方面,提出要“加强信息细化管理,提升系统集成能力”。 对标国际一流实践,解决企业以往在信息化管理过程存在的诸多问题。具体来看: 首先,是要解决信息化管理缺乏统筹规划的问题。《通知》指出,要“结合‘十四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规划制定和落实,以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转型为主线,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充分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 其次,是要解决信息化与业务“两张皮”的问题。《通知》指出,要“促进业务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推进信息系统的平台化、专业化和规模化,实现业务流程再造,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 第三,是要解决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不够的问题。《通知》指出,要“打通信息‘孤岛",统一基础数据标准,实现企业内部业务数据互联互通,促进以数字化为支撑的管理变革”。 最后,是要解决信息安全隐患的问题。《通知》指出,要“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落实安全责任,完善技术手段,加强应急响应保障,确保不发生重大网络安全事件”。 二、信息化规划 信息化规划,一方面要坚持战略引领。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是一个涉及各个层级、各个领域、各个业务板块的,综合性、系统性、复杂性工程。 需要纳入到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制定过程中,进行统一研判、集中部署。 例如:中国海油在2020年工作会议上提出的“1534”总体发展思路,包括一个目标,建设中国特色国际一流能源公司;五个战略,创新驱动、国际化发展、绿色低碳、市场引领、人才兴企;三个作用,中国海油要争做推进“卡脖子”技术攻关的先锋队,争做油气上产的主力军,争做国民经济持续 健康 发展的“稳定器”“压舱石”;四个跨越,要实现从常规油气到非常规油气的跨越,从传统能源到新能源的跨越,从海上到陆地的跨越,从传统模式到数字化的跨越。 中国海油“1534”总体发展思路,即将数字化转型,纳入到集团总体发展战略之中,作为四个跨越之一,支撑中国特色国际一流能源公司建设目标的实现。 另一方面,要坚持需求为导向、问题为导向。 以中国大唐的数字化、信息化战略为例。 在认识到全球能源产业格局正在重塑,清洁化发展趋势不断加速,能源供需结构与供需模式不断转变,以及我国能源行业深化“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战略,加速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的产业背景下,中国大唐提出了打造“数字大唐”,建设世界一流能源的企业的发展愿景。 提出了集团管控能力、运营生产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三大提升方向,从定位、管控、运营、能力和架构,五个方面开展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均与大唐集团的运营与业务管理提升需求紧密结合。 如典型:在新运营环节,强调开展一体化智慧运营,形成运营流程端到端集成、企业外部广泛互联(生态圈)、数字驱动的智慧运营能力(智慧建设、智慧电厂等),适应新能源时代运营要求。 图|打造“数字大唐”,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企业发展思路 当然,我们说在具备了完善的顶层设计的同时,合理有效的统筹安排,清晰的规划路径,也是坐实企业信息化规划,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的必要保障。 来看一个华能集团的案例,分阶段落实完善数字化、信息化规划建设。 第一阶段,在2021年3月底以前,是华能信息化建设、数字化转型战略的战略规划与夯实基础阶段。 在战略+层面,出台了《数字化转型总体规划》的同时,在数据基础层面,华能构建了企业数据治理体系,统一了数据结构与数据编码,从而形成了共性元数据与根数据。 而在运营层面,则实现所有风电、光伏数据对智慧能源数据平台的接入,并完成了瑞金智慧电厂示范项目的建设工作。 第二阶段,预计为2021-2022年,是华能信息化建设、数字化转型战略的重点突破与引领示范阶段。 华能将以纳入了风电、光伏数据的智慧能源数据平台为基础,完成对水电、火电、核电等数据的接入,从而形成统一的智慧能源数据平台。 在运营层面形成全流程、全业务的元数据管理和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治理服务能力。同时,完成主要产业和企业重点业务的数字化转型。 第三阶段,为2023年,是华能信息化建设、数字化转型战略的巩固提高和全面转型阶段。 华能将实现全面的数字化转型,同时也将其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要成果。 将数据资源作为驱动发展的新动力,通过数据共享、数据服务,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从而形成多产业链、多系统集成的智能化生产、管理、决策体系和生态。 三、信息化与业务的融合 信息化与业务的融合发展,从政策层面可以追溯到2013年的工信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其后,在政策的持续推动与企业的积极行动之下,我国信息化与业务的融合发展进入快车道。 从融合实施进程来看,2013-2018年,可以说是我国信息化与业务融合发展的业务级融合阶段。 在企业内部,主要是在部门层面,业务层面开展融合工作,即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活动,在局部实现信息化、数字化改造。 这一阶段往往采用“百人计算机拥有量”、“信息系统覆盖率”等数据指标作为关键表征性指标。 当前,我国信息化与业务的融合发展,已经进入企业级融合阶段。 主要是通过对企业业务的集成化改造,对原有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模式进行跨业务领域、跨管理环节的整体优化。 这一阶段的关键表征性指标,除了原有的“信息系统覆盖率”等指标外,还应加入如“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字化控制覆盖率”等与生产经营联系更加紧密的数据指标。 以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为例,进入企业级融合阶段,其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与业务的深入融合,主要成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是通过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是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改造实现制造产业智能化升级。 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依托包括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在内的21家高水平创新平台,开展数字化研发、设计、仿真、试验和验证工作,实现国内领先,有力支撑了集团的重点研发体系建立,研发周期平均缩短30%。 特别是在 汽车 产业领域,通过“六国九地”的全球数字化协同研发平台,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建立了多学科综合数字化建模仿真系统,填补了国内设计空白。 在实现制造产业智能化升级方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在集团信息化规划基础上,制定了《智能制造专项规划》,以智能化车间、智能化产品、智能化模式、智能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务,五个智能化为抓手,全面推进智能制造,逐步实现柔性化生产和个性化定制,从而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 同时,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积极推进工信部国家级两化融合试点工作,75%的企业达到综合集成水平,在 汽车 、医药等领域建成了5个国家级智能车间示范项目,采用数字孪生技术,实现数字化工厂的虚实制造结合,产品生产周期缩短25%以上,制造成本降低10%以上。 但在立足于实际需求,通过信息化与业务的深度融合,解决和提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问题与能力的同时,更要深入挖掘数据资源潜力,将信息与数据资源转变产品与服务,为企业、用户和 社会 创造更多价值。 国家电网在信息与数据资源的产品与服务开发方面,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国家电网党组书记、董事长辛保安指出,“电力大数据是一座‘富矿",有巨大的价值挖掘潜力”。 当前,国家电网正积极推动平台业务、数据产品业务的发展。 第一是开展能源电商业务。 国家电网打造了目前国内最大的能源电商平台,在2B方面,通过整合能源产业链上的上下游资源,推动能源产业链各环节物资的电商化采购;在2C方面,依托智能缴费服务,不断拓展平台功能,为客户提供综合城市生活服务,截止2020年底,注册用户超过2.7亿。 第二是开展智能车联网业务。 围绕电动 汽车 充电服务,国家电网与普天新能源、特来电、星星充电等17家充电运营商联合,建成了全球覆盖范围最广、接入设备最多、技术水平最高的智慧车联网平台。 目前平台接入充电桩103万个,为480万辆电动 汽车 的绿色出行提供便捷智能的充、换电服务,实现“车-桩-网”间高效协同,助理我国电动 汽车 产业的高速发展。 第三是开展电力大数据征信业务。 国家电网利用企业用电数据,积极开展信贷反欺诈、授信辅助、贷后预警等方面的数据分析与应用服务,目前国家电网下属17家省级公司和国网电商公司与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促成了935家中、小微企业,33.8亿元的融资。 第四是开展助力政府精准施策的政务服务业务。 例如:在协助环保监测方面,国家电网开发了智慧环保电力大数据产品,在线监测污染源企业的排污情况;在协助复工复产方面,疫情期间,国家电网开发了“企业复工电力指数”,及时准确反映各行业复工复产情况,为各级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四、信息互通支撑管理变革 在业务层面,通过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改造传统经营模式,拓展数据产品、服务价值的同时,在管理层面,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也是推动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以上文提到的中国兵装集团为例,在通过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制造产业智能化升级的同时,也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推动了集团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 首先,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依托运营监控和大数据分析,提升优化集团的战略管控体系,将财务、人力、资产、审计、党建、“三重一大”等战略管控主要工作内容全部实现信息化,同时全面推进管理会计工具全行业信息化应用,业财一体化100%覆盖,显著降低两金占用,集团供应链管理实现集中率95%,采购降本28.88亿。 第二,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建立了动态的竞争情报分析、监测、评估体系,形成“大安全体系”,包括14个一级指标、57个二级指标, 科技 大数据近2万条专利、数百个核心技术以及智能制造核心能力指标, 汽车 大数据研、产、供、销等1300个指标全部实现实时监控和智能分析,从而有效支撑产品、业务、管理和组织的创新; 第三,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完善了数据治理体系,统一数据资产标准,打通数据产业链,力争实现数据资产的保值增值。 第四,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形成了数字化监管体系,增强集团治理能力,建设数字化总部,实现精准管控、精准决策、精准运营。 另一个打通数据“孤岛”,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推动企业管理变革的典型案例是南网电网。南方电网党组书记、董事长孟振平在署名文章《以数字化转型催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中提出,要“打造数字企业,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孟振平指出:将数字技术融入企业管理全过程,是当今世界一流企业的共同发展趋势,更是电网企业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南方电网大力建设数字企业,推动数字化运营与决策,实现管理化繁为简,提升管控力、决策力、组织力和协同力,让企业治理发挥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应有作用。 具体来看,南方电网首先是以数据驱动业务发展。 一方面,南方电网已经建设完成了覆盖企业运营管理全业务流程的一体化数字业务平台,以数据驱动公司的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结构优化,促进跨层级、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高效协作,进一步优化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南方电网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以技术赋能经营管理,提升管理效率,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提升财务工作效率80%以上,计量物资集约化管理降低库存52%。 其次,南方电网以数字化实现精益管理。 南方电网建设了企业运营管控平台,形成横向互联、纵向贯通的企业“驾驶舱”。 同时,以数字技术实现管理工作的量化评价,形成精益化管理,实现战略运营、业务运行、产业链运转等各类生产经营活动的实时监控、动态分析和风险管控,在提升洞察能力与集团管控水平额同时,也全面支撑了公司的运营风险管控和科学决策。 最后,南方电网以资产作为治理纽带,推动资产数据化与数据资产化。 在资产数据化方面,南方电网深化资产的全生命周期运营管理和数字化协作应用,促进资产管理各个环节的有序运转和高效协同,提升资产使用效率和管理效益;在数据资产化方面,南方电网建立健全了数据资产管理体系和管理平台,提升企业整体的数据治理能力和数据价值创造能力。 五、信息安全 2019年4月,新版《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施行,将网络安全纳入到了央企负责人的考核指标体系之中,再次凸显了信息安全、数据安全的重要性。 同样,本次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中,也将解决信息安全隐患,作为企业信息管理能力提升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 信息安全体系建设,首先要从管理理念、管理思路入手,坚持信息、数据价值开发与保护并重,国家电网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实践。 国家电网长期积累的电力数据,既是企业的战略资源和核心生产要素,也是能够直接反映经济运行、 社会 民生、产业运转、用户信用等情况的重要敏感信息。 因此,国家电网在挖掘信息、数据“富矿”价值,开发信息、数据产品的过程中,始终将安全合规作为前提和底线,确保数据安全,保护用户隐私,坚决防止发生敏感数据和个人信息的泄露,以及由于网络安全引发的大电网安全事故。 具体来看,国家电网在信息安全方面,坚持人防与技防并重,持续强化互联网大区、管理信息大区和生产控制大区三道防线建设,构建全场景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同时,积极开展攻防实战,将网络实战攻防固定化、常态化,在“护网2020”网络攻防演习中,国家电网夺得了全国防守方第一名的优秀成绩。 第二,总书记关于网络安全的重要讲话指出,“网络安全是整体的而不是割裂的,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是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所以企业信息安全、数据安全与网络安全建设,要全盘考虑,统筹规划,从信息流的各个环节入手,全面提升安全保障水平。 典型如华润集团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从开展伊始,就明确了集团统一筹划、各业务单元协同落地的工作原则。 考虑到集团下属各个业务单元间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的现实差距,华润在相关技术领域制定了统一的安全技术标准与规范,以及一体化的安全运营管理机制,贯穿集团总部到下属各个业务单元。 同时,华润积极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信息化、数字化与智能化建设,研发三大作战指挥平台,慧脑SCP安全作战指挥云平台、慧眼SSP安全态势感知云平台和慧联STP安全协同平台,以及MarvelNet网络智能运维平台、Rango系统漏洞智能修复平台、Tota护网实战事件管理平台等,一系列平台级工具软件,将安全管理体系、技术体系、运营体系融为一体,使相关管理流程、机制固化到了管理系统中,融合联动了各类异构防护设备(G01、K01、WAF等)、监测设备(D01、网络流量安全感知等)与网络设备,实现了基于资产的威胁自动分析、IP自动封堵、事件自动提单、跨领域人员高效协同研判与处置、辅助作战指令下达、全局态势洞察等多项功能,实现全集团安全上下一体,全局风险与威胁可视、可管、可控。 第三,在企业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建设过程中,技术只是工具,管理才是主线,只有建立了完善的网络信息安全应对策略、组织与流程,才能使各类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从而全面保障企业的信息安全。 平安集团智慧经营副总裁、首席增长官张君毅在2020年5月第二届移动互联网安全峰会上的发言,提到:平安认为,以数据为中心的安全保护,七分靠管理,三分靠技术,有效管理是数据安全有效保护的前提。平安集团的信息与数据安全体系建设,一直践行着这一理念。 一是平安建立了一体化的信息与数据安全保护组织体系。 从决策层到管理层,以及控制层和执行层,都有专人负责信息安全事件的响应和审批,通过闭环管理,规避企业内部对外数据传递过程中的系统化风险。 二是平安制定了严格的信息与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流程。 将制度建在流程上,将流程建在系统上,形成了规范化的流程制度体系,使信息与数据安全的控制理念,贯穿于整个经营生产流程之中。 三是平安搭建了一个可控、可查、可见的一体化数据安全运营中心。 通过不断地对标差距、搭建体系,形成完善的信息与数据安全能力矩阵,保证平台信息与数据安全体系的健全运行和安全合规。 六、信息化对标分析总结 在信息化规划部分,通过对中国海油、中国大唐和华能集团的信息化战略与规划案例分析,可以深刻的认识到,信息化规划,一方面要坚持战略引领;另一方面,要坚持需求为导向、问题为导向。 同时,合理有效的统筹安排,清晰的规划路径,也是坐实企业信息化规划,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的必要保障。 在信息化与业务的融合部分,通过对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与国家电网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到信息化与业务融合,一方面是要立足于实际需求,通过信息化与业务的深度融合,解决和提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问题与能力;另一方面是要更加深入的挖掘数据资源潜力,将信息与数据资源转变产品与服务,为企业、用户和 社会 创造更多价值。 在信息互通支撑管理变革部分,通过对南方电网和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的管理变革案例,突出了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对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重要推动作用。 在信息安全部分,通过对国家电网、华润集团和平安集团的信息与数据安全体系建设,强调了信息与数据价值开发和保护并重的信息安全管理理念;信息与数据安全体系建设要全盘考虑,统筹规划,从信息流的各个环节入手,全面提升安全保障水平;同时,在企业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建设过程中,技术只是工具,管理才是主线,只有建立了完善的网络信息安全应对策略、组织与流程,才能使各类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从而全面保障企业的信息安全。 编辑丨叶子
2023-09-08 06:23:031

高校科教信息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情况下,使其应用范围也随之不断扩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高校科研教学管理体系中(以下简称科教),尤其促使了高校科教信息管理实现信息化技术管理,使其高校管理质量得到提升。但目前,在高校科教信息管理中如何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仍然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主要就信息技术在高校科教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前言信息技术作为社会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有效推动力。信息技术,是主要应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近年来,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界甚至各行各业获得了广泛应用,其中也包括了科教领域。在高校科教信息管理中实施信息管理系统,不仅可有效调控、监管和规划科教管理工作过程,还可极大提升科教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1]。但在实际情况中,信息技术在科教信息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对其应用效果造成一定影响,故此还需要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制定出有效的对策进行解决。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点对此开展相关探讨。1.高校科教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技术手段问题目前,虽然我国各高校已逐渐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各个科教管理环节中,逐渐实现了信息化科教管理,但由于信息技术在高校科教领域的应用时间较短,使其技术尚未足够成熟,加之各高校在信息化管理方面投入资金较少,配置的信息化基础设备质量较差等,从而使高校信息化科教管理存在诸多问题[2]。www.11665.cOM具体问题详细分析如下:1.1技术安全性较低在高校信息化科教管理中,常存在技术安全性普遍低下的现象,这不仅增加了更新与维护软件工作人员的压力,在公开、自由的网络环境中,还会使高校信息化管理系统中bs及gs架构模式在运行期间,容易受到病毒、嘿客的入侵和攻击,从而导致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瘫痪,对高校科教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严重影响。另外,部分高校还存在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软件版本过低的情况,这不仅影响高校科教管理系统的正常工作,还给其维护工作引发各种问题。1.2系统兼容性较差目前在部分高校信息化科教管理体系中,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兼容性均较差,这便使得管理体系中各系统之间无法进行良好的兼容,从而导致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由于格式和内容的限制,无法获得有效的传递和共享,继而对高校信息化科教管理的建设和发展造成严重阻碍,甚至降低了科教管理的效果。1.3系统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信息化科教管理系统虽然可满足高校管理的基本要求,但由于目前的信息化科教管理技术尚未足够成熟,使得其仍存在各种技术性限制的问题,从而导致其无法满足高校科教管理的各种具体化要求。另外,不同的院校之间,其科教管理体系、管理方式及运行模式等也存在较大差异,而由于操作系统及管理条件的限制,使信息化科教管理系统无法为各高校管理提供不同的具体化服务。2.高校科教信息化管理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2.1加强技术资源管理技术资源管理是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故此需对其进行加强管理,可从以下几点对其进行加强:(1)对信息化科教管理系统进行合理利用,并对其开展二次开发;同时还应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来对自身技术进行合理开发和规划,期间需要避免重复引进已有的软件,以减少或规避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另外,还应将企业开发条件与教师技术资源相互结合,使两者能够在本身系统基础上对其进行二次开发,以研制出可达到不同高校具体化需求的管理系统。(2)在建设高校信息化科教管理系统时,需确保各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使各部门将各自系统规划及流程再造进行整合统一,从而才可开发出能够满足各部门实际工作需求的管理软件系统。其中在规划系统时,需对各部门信息进行全面集成,同时对各部门职能发挥加以高度重视,并建立达到各部门工作要求的基础数据库,将其数据类型进行整合统一,从而实现最终的资源共享。(3)在进行科教管理人员选拨时,需对其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加以严格考核,并以信息技术水平作为人员选用的最终标准,从而选拨出符合现代化高校科教管理工作要求的信息化技术型人才。在信息化建设不断向前迈进的形势下,对于科教管理人员所具备的相关知识水平及技术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其充分掌握当下最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才可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种数据信息,继而才能够推动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更快发展[3]。2.2强化技术组织管理在技术组织管理方面,需要注意以下两点问题,即技术部门管理与组织管理。由于高校的科教管理工作较繁复、工作量较大等,使其在技术管理及组织管理方面操作起来存在一定困难,因此需要严格加强技术管理和组织管理。在技术管理方面,可设立技术管理部门。目前,由于大部分高校原有的科教管理系统无法获得扩展或升级而需要进行更换,或是拓展和升级后的管理系统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求而无法发挥其真正效用和优势,这不仅导致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还对教学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若各大高校能够组建自己的信息化技术团队,并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同时根据自身管理要求来开发相应的管理系统,或
2023-09-08 06:23:541

财务管理信息化主要解决哪些问题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企业将面临一大难题,那就是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问题。计算机网络的普遍应用,财务管理信息化趋势是一大重要发展趋势。财务是企业的核心,是促进企业财务与业务快速发展的基础。本文主要是针对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趋势;问题  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为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促进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是寻找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有效方法,也是加强企业的管理、建立企业的制度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它不仅有利于企业内部财务的加强管理, 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控制风险的有效性, 而且还能增强我国企业的竞争力。但是我国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而这些也是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1.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1.1开拓了企业财务管理的空间  企业的管理信息化不仅可以实现企业远程处理数据,而且还可以方便企业掌握库存数量,在此基础上 ,还能在第一时间内响应上级为下级所布置的任务,各部门也能通过网络对数据进行处理与管理,在一定的程度上开拓了企业财务管理的空间[1]。  1.2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率  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使企业从关注整个内部财务的信息转变成关注整个企业的财务信息,极大的提高了企业资金的利用率 ,网上采购、开支、支付和理财、信息调查、结算等都成为了可能,对过去依赖部门的局域网参与的财务决策方式来说有很大的意义,在目前的网络信息化下,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率是主要问题。  1.3提高资金操控的安全性  建立网上银行系统是企业财务信息化对企业的要求,企业网上银行系统的建立,使企业的财务人员不仅可以足不出户完成各个款项的划拨,而且还缩短了资金转账的时间,同时还避免了资金在往返银行途中丢失的问题,但资金的划拨必须是由出纳预先的提交,等会计或财务主管审核后才可以执行,而且在网上的操作人、操作时间以及操作内容都有详细的记录,这大大的提高了企业资金操控的安全性。  2.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2.1企业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不足  企业管理职员对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认识能提高财务职员的工作效率,减轻他们的工作量压力,但是很多工作人员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认识较肤浅,没有深入的了解掌握。  2.2不重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使用、维护与开发  部分企业投入了较多的资金建立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却忽略了网络系统的作用,财务、生产、采购、销售等部门各司其职,没有及时的进行信息交流与整体的内部信息整理,却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其他部门的网络建设;一些企业依然利用传统的工作方式,进行手工数据的统计和运算,纸张的利用是只增不减,对现代化的财务管理信息的使用率降低;还有的企业对财务管理信息的使用虽然是重视了,但是忽略了对财务管理信息的系统维护工作。  2.3企业自身基础管理能力弱,财务信息不精确,不能提供正确的决策方针  我国有较多的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就较薄弱,财务管理的制度过于散慢,资金的预算管理制度就更不能得到利用;还有部分企业,财务部门好像是为政府的监督部门以及金融机构所建立的,人为的制作假账,导致财务的信息不准确;还有一些企业部门之间没有及时的进行信息交流,造成信息单一;而这些问题往往不能给决策者提供正确的决策方针[2]。  2.4企业财务管理发展落后,满足不了企业财务工作的需求  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性,就要建立一套与企业文化及管理模式统一的财务管理信息的软件,目前我国能建立适合企业财务管理需求的软件专门技能人才是相当很稀缺的。国外的软件不仅昂贵还不适合我国企业的特色,为加强我国企业的发展与合作,开发出适合我国企业特色的软件,这是我国软件行业努力的目标,这也是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解决的问题,才能进一步满足财务工作的需求。  2.5企业财务管理职员的业务素质低  目前企业财务管理的现代化,财务部门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财务的整体水平是由财务管理职员的水平、能力与素质决定的,企业信息的现代化,财务职员的主动性是必不可少的,部分的现代企业的财务职员对网络不了解,对财务办公软件不熟悉甚至不会操控,导致了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无法顺利进行。  3.促进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对策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规范性与有序性,是企业加快发展的基础,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首要问题。  第一,管理人员要转变观念,建立以信息化管理为核心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以创新企业财务管理为目标,以完善企业管理信息化制度为手段,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企业能在规模的扩大下和业务迅速发展的过程下保持坚实的管理,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管理者应该具备运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能够真正了解管理服务、为经营服务的管理模式。这是一个观念、体制以及机制创新的过程。  第二,企业进行正确的自身定位,做好整体的规划,建立适应自己的信息化系统,以企业的需求开发软件的方向,促进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所以,企业应根据管理的实际要求,将软件的开发和使用相结合起来。该软件的管理人员不论在何处都可以查到所需的财务信息,管理决策职员可依据需要进行大致的结算,迅速作出决策。对管理模式进行适当的改变,达到持续优化,最终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3]。  第三、培训企业财务信息化的管理,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实现财务管理人员不仅懂财务,而且懂业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特点决定了财务人员必须具备财会和经济理论、良好的职业素质,还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  4.结语  由此看来,财务管理人员要在思想观念上对财务管理信息化进行更大一步的认识与掌握,在此基础上,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建立要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并且在系统建立的过程中认真贯彻和落实,并加强对财务职员的考核标准,提高财会人员的相关业知识,进一步的增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鼓励财务职员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专业能力,把财务人员培养成既熟悉计算机操控,又有丰富的财务管理理论的人才。
2023-09-08 06:24:241

信息化管理的手段包括哪些

这要看你所说的企业是什么行业的了。一般来讲,企业常规的管理信息化包括:办公管理(oa)、人力资源管理(hr)、客户关系管理(crm)、财务管理(fm)等。还有一些例如:erp(生产企业)、供应链管理(商易或生产企业)、生产管理(生产企业)、项目管理(工程企业等)等,这些系统要看企业的需要来选择。
2023-09-08 06:25:261

信息化管理的概述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智能化工具又称信息化的生产工具。它一般必须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的功能。)与智能化工具相适应的生产力,称为信息化生产力。内涵理解1.信息化管理是为达到企业目标而进行了的一个过程信息化管理是企业为了达到其经营目标、以适量投入获取最佳效益、借助一些重要的工具和手段而有效利用企业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的过程。信息化是手段、运营是关键、业务流程的优化或重组是核心,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是最终目的。不能为了片面地追求信息系统的准确、信息的快速获得而忽视了信息是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2.信息化管理不是IT与经营管理简单的结合,而是相互融合和创新信息化管理不是简单地用IT工具来实现已经陈旧的管理逻辑,不要期望将某种解决方案、ERP等等系统套用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之上就会产生某种神奇的功效,当信息系统与现行的管理制度、组织行为发生剧烈冲击和碰撞的时候,当需要真正的创新发生在现有的管理层面,甚至企业治理结构层面的时候,信息系统往往无法提供更多的帮助,而需要的是通过信息化带动企业管理的创新,站在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重新审视过去积淀的企业文化、企业理念、管理制度、组织结构,将信息技术融入到企业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中。3.信息化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和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企业的信息化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渐次渐高的。企业内外部环境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系统软件也要与之相适应,管理信息系统的选型、采购、实施、应用是一个循环的动态过程。这一动态过程是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业务流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023-09-08 06:26:121

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有哪些优点

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工作。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是当今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即人力资源信息化,那么什么是人力资源信息化呢?这其中有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的定义,在狭义的意义上来看,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以现代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基础,来对传统意义上的人力资源进行管理。从广义上说,人力资源信息化是基于电子商务理念的所有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数据电子化,二是流程的电子化,三是管理的电子化,即运用一些数学模型、信息管理模型和计算机仿真模型,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优化控制和战略分析,从而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 1、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计算机在管理领域的普遍应用,国外一些先进的应用软件企业开始将关注点聚焦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首先利用应用软件进行的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复杂最繁重的薪资管理,这大大降低了该项工作的繁冗程度并且提高了效率。 到了80年代的中后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组织对信息化要求的普遍提高,很多企业已经不再满足于单一的、孤立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状态,管理者需要及时的掌握最新的人力资源状况。因此网络化逐步被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并且成为了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的关键应用技术,这期间大量的网络版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应运而生。网络技术带给人力资源管理,或者说网络技术带给各种管理工作的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技术更新,更是一种革命。 随着组织管理思想的逐步成熟,人们开始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是组织内部的一种辅助的管理行为,而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关键。[1]这时,人们开始考虑如何改善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这种管理思想的变革,逐渐的延伸到人力资源信息化,于是出现了e-HR这种新的人力资源信息化模式。 2、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及其对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强力渗透,无疑对人力资源及其管理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整合管理资源,降低管理成本。通过开发或者引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企业可以整合现有的管理资源,为其他管理系统提供基础平台。人力资源信息包括最为完善的员工背景信息,可以说是企业所有员工作为丰富的信息库。[2]对人力资源进行信息化管理可以方便企业在进行其他管理时方便地调取各种信息。 其次,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提高管理效率的需要。考勤、工资发放、员工信息管理等工作作为人力资源管理日常性的事务,往往要持续占据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大量时间,手工操作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错。同时,因为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一些基础性的人力资源信息收集和分析工作显得十分繁杂,并且收集到的信息不能有效的共享。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可使上级的有关信息和资料直接传递到基层,有利于管理和政策的实施。另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有助于企业迅速、有效地收集各种信息,加强内部沟通,加强对全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时监控,提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 最后,办公室的自动化也和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关系极为密切。因为人力资源管理从广义上来讲,也是属于办公系统的一部分,如果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了信息化,也可以说是办公系统实现了自动化。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主要以纸和笔为主要工具,其效率较低,并且检索性较差。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和网络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主要劳动工具,无论是人员培训、岗位分析、招聘和录用资料的处理,还是面试、笔试、绩效评估,都可以运用计算机和网络完成。 3、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过程中的障碍 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从80年代初开始兴起于国外,随着90年代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趋势更是愈来愈明显。而我国在80年代初才刚刚实现改革开放,引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理念更是90年代以后的事,受困于我国落后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和计划经济体制残留的保守僵化思想,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并不顺利,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 企业管理人员的观念落后 人力资源的管理较为复杂,牵扯到企业内部的每个人,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更是如此,所以企业各方的配合支持是极为重要的,尤其是高层人员,更是需要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当前有不少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理解不够,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误区。[3]很多的管理者认识不到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目光短浅,只关注能直接创造效益的项目和工作,将其视为可有可无甚至是负担。 3.2 企业信息化的硬件水平较低 所谓企业信息化的硬件,主要是指的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的操作水平、建立信息化企业人力资源库所需的设备等等,这与被称为企业软件的信息化管理观念正相对。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不光是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同时这些管理人员还需具备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所具备的对企业未来规划的理解,对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的熟悉,还要具备做企业员工思想工作的能力。因此,当前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不但是IT人才,还是人力资源和IT的混合人才。 3.3 追求一步到位,造成停滞不前 很多单位在进行人力资源信息化的过程中,出于长远的考虑,往往趋向于选择完美的软件系统。事实上,成功的人力资源信息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盲目追求完美解决方案可能导致企业为适应先进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而对现在的管理模式进行大规模的再造,引起一场“管理革命”。[4]中国企业近70%没有实现完全的市场化运作,因此采用渐进式改革更为合适。 4、信息化人力资源系统方法 企业信息化人力资源系统的建立,在技术上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4.1 协同办公 将办公收发文件的处理与其他各项业务活动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协同,达到业务信息处理和办公自动化相结合,办公和业务协同,利用办公自动化协同并推动业务信息化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处理。 4.2 协同档案管理 将员工的档案管理与日常业绩考核的相关信息进行协同,利用信息系统完成档案的自动归档,提高档案管理的功能,方便信息的检索,使得业务管理与档案管理进行互动,提高档案管理的管理效率,同时提高业务的处理能力。 4.3 人机协调 通过业务技术的处理,实现人机的协调工作,包括时间的协调,业务处理的协调,从业务处理的各个角度通过信息系统提供业务辅助,能够提供即时的信息帮助;并通过操作人员的合适处理、简单操作进行业务的处理,达到人与机器的充分协调。 4.4 数据信息自动匹配,辅助业务决策 在员工管理的过程中,考核人员经常要对多种考核标准、管理要求、法规依据等因素进行检查然后再做出合适的处理结果。在系统中利用计算机查找各类供参考的规则或事实,并自动对数据进行匹配,提示信息提出处理建议,让管理人员可以从容地根据这些信息做出最恰当的处理。 4.5 数据的输入与输出 数据的输入输出是系统使用及性能的重要体现,达到合理简便的数据输入,系统采集足够的信息资源,有效的数据输出,展现系统的处理结果,以实现系统的信息化目标。这要求系统必须能够实现输入的正确性、规范性、合法性和便利性,也保证输出的数据丰富、灵活便捷、具有人性化。 4.6 数据保护 为了更好地保护数据库和应用系统的安全,首先需要认识数据库安全的重要性,搞清楚受到哪些主要威胁,正确理解数据库系统的安全要求,才能确定合理的安全策略。数据库主要的安全要求是数据库的完整性、可靠性、保密性、可用性和可靠性。其中完整性包括物理完整性、逻辑完整性和元素完整性;保密性要求包括访问控制、用户认证、审计跟踪、数据加密等内容。 5、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方面 5.1系统规划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 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过程进行统筹考虑。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次开发就能完成的事,需要企业结合行业发展战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不断提升。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的建设难度有足够的估计,对建设过程和模式的认识要统一。不仅要从整体上考察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作用和实施步骤,同时系统科学的细分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实现过程中的每一步,对各项实施工作加以规划,也对各项任务的责任人有明确的规划。[5] 5.2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的内外环境要充分融合 e-HR系统解决方案实施过程必须同时考察系统运行的内外部环境。实施一套新的程序系统需要考虑内外部环境的诸多因素,诸如企业内部原有的管理制度、企业员工的素质、企业文化等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很多因素都可能影响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运行。持续不断的修正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使得系统本身和运行的内外部环境相匹配,这样才能使新型的管理模式得以无障碍的推行。 5.3 充分利用各类资源 企业应当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一方面企业应当向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高的企业学习,借鉴他人成熟的经验,有效的实现信息共享。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培养员工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特别是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形成学习型组织模式。 5.4 动态对待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实现 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过程和系统使用的过程中要前瞻性地考虑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做到未雨绸缪,避免不利因素对未来工作造成干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充分收集相关信息,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应急方案。以免问题出现时仓皇应对,耽误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5.5 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要及时准确地进行系统评价 任何管理活动都需要及时的进行控制,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完成后需要及时进行效果评价,科学评估项目实施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偏差,保证实施的效果和计划一致,使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发挥最佳作用。 6、结语 目前很多企业都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我国的企业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足,所以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时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肯定的是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必然趋势,因此企业需要坚定决心,多动脑筋,克服遇到的困难,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
2023-09-08 06:26:551

企业信息化的管理和建设

企业信息化的管理和建设   现代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进行信息化的管理和建设,在企业信息化管理和建设的过程当中要以企业自身为主体,不能让IT厂商越俎代庖,在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中,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下面整理了关于企业信息化管理和建设的文章,欢迎大家阅读!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以及融合了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的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已经成为了决定企业生存、竞争、进步的重要环节。作为当代最具活力的生产力——信息正在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企业信息化指的是企业在生产、管理、经营等各个环节、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应用先进的通信、计算机以及互联网等信息化的产品和技术,并充分整合利用企业内外各方面的信息资源,以此来提高切管理、经营以及生产方面的水平,达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从以往国外的实践证明来看,相比较于传统经济来说,信息技术所推动的经济增长更具优势,它可以实现高增长、低通胀,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这正是经济学家梦寐以求的理想状态。能否搞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为题以及未来的竞争能力问题,因此,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和建设是现代企业的必由之路。   二、当前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国对重点企业的行业调研发现,目前我国的企业普遍存在着信息机构不健全、信息化程度偏低,信息化投入不足与成本过高的问题,具体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管理者对管理信息化的认知过程存在困惑   目前,我国的很多企业的管理者仅仅的所谓的信息化管理单纯的理解为对计算机的简单操作,根本没有意识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和建设,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庞大、复杂、系统的工程,这就导致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并不能够收到应有的效果,事实上,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计算机网络的建设和程序的开发,更重要的是业务流程的重组以及新型管理制度的建设,如果这些不能够有企业一把手的支持是很难开展起来的。   2.信息资源基础不能适应建设需要   有的企业信息资源基础不统一、不一致。信息采集渠道较单一,缺少灵活性,使得信息来源不够全面,传输的渠道不够畅通,更难以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这就使得资源潜力无法充分发挥。企业信息化管理和建设的实质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进行的较为高层次的管理重组,仅仅重视技术上的更新以及设备上的投资而忽视了企业管理模式上的改变是不能够取得成功的,而这也是我国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和建设不成功的主要原因。   3.缺乏专门的人才和专业服务伙伴   目前,我国从事企业信息化的工作人员中,大多数为纯粹的技术人员,而他们缺乏管理方面的知识,不能适应信息商品化、效益增量化的.要求,此外,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也比较复杂,在维护的过程当中会遇到一些针对本企业的麻烦,并且市场上也缺乏相关的专业咨询机构,也不利于信息系统的推广与维护。   4.缺乏统一的指挥和领导   事实上,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和建设是一项周期长、风险大、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它是一个不断地改进、逐步提高的过程,而目前我国的一些企业在信息化的管理和建设过程当中会出现缺乏统一的指挥和领导的困境,造成企业内部的信息部队称,从而最终影响了自身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和建设进程。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步骤   1.解决企业基础管理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最迫切解决的问题是企业信息基础方面的建设工作,在该阶段,企业要进行的是企业信息化的准备工作,即企业内部的所有资源是不是已经被数字化或者信息化了,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的信息化不是在于引用,二是在于应用,要致力于企业资源的数字化处理,要建立统一的标准化制度和体制,防止各个部门根据自己的理解数字化而出现的同一产品在不同部门的命名和编码不一致的情况的发生。   2.实现企业的一体化集成管理   企业应确认内部的基础管理是否规范化,基本管理的流程是不是通过信息化的手法来实现的,诸如产、供、销的业务是否连贯,财务处理是否规范,与业务处理是否实现一体化,是否具备实时有效的计划和预算等。特别要注意的是电算化和信息化的区别,仅仅用计算机来代替手工工作只能是电算化,是企业信息化最初级的阶段,不应认为电算化就是对企业资源最有效的利用。在企业流程信息化过程中,改革传统的业务结构,以业务流为导向优化业务方式,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获得最大的利润,这才是集成化管理的目标。信息化的结果是加速业务的运作,如果不对不合理的流程、规范、标准进行变革,其结果是加剧了不合理,造成投资的浪费。   3.实现对外部资源的利用   通过对外部资源的利用,实现对企业的客户关系、供应链等方面的有效管理,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企业在做好内部资源的同时,还是注重外部环境方面的工作,及时的跟踪客户的情况,开发市场,加强与供应商的联系,从而迅速的对市场做出反应,适应市场的变化,从而获得领先优势。   四、企业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要创造性的应用信息技术   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并不是显而易见的,它需要企业系统而认真地思考自身的任务、使命和具体的业务,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竞争优势,这就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信息系统,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和建设并不是片面的追求自动化,而是要创造性的应用信息技术。   2.建立科学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组织   在发展企业的信息化过程当中,过分的强调用控制或者集中控制都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企业必须建立对通信、计算机和数据库的管理标准和指南,同时,信息系统又必须适应终端用户的环境,要满足其不同部门的需要。为了更好地控制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和建设,企业必须处理好功能开发、系统运行、人员培训、系统维护和数据库管理等集中或者分散的控制。   3.企业信息化投资决策的原则   表面上看,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是一种新型的信息管理系统,实际上是一场对现有的企业管理观念、管理方式、组织结构等管理系统的革命性变革,已经超越了企业本身的固有的框架模式,就像质量管理体系当中的ISO9000一样,是一种基于企业价值链而建立起来的规范管理体系。企业的信息化投资决策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实用性、长远性、效益性、阶段性以及整体性的原则,实用性是指企业在选择信息管理系统的时候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要一味的求先进,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长远性是指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和建设要动态的考虑信息化的投资问题,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效益性是指要综合的考虑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投资,不能够一味地重视建设而忽视了管理;阶段性是指企业的信息化投资要分批投入,不断积累经验,通过评估来指导下阶段的投资;整体性是指要从企业的整体出发,综合的考虑提高企业各方面的能力。 ;
2023-09-08 06:27:191

ICT项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ICT项目是指信息与通信技术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网络建设:包括网络规划、设计、建设、测试、运维等,涉及到网络设备、网络安全、网络优化等方面。2.软件开发:包括软件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上线等,涉及到各种软件开发语言、开发工具、开发框架等方面。3.数据库设计与管理:包括数据库规划、设计、实现、维护等,涉及到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备份与恢复、数据安全等方面。4.信息安全: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等方面,涉及到安全策略、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等方面。5.电子商务:包括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电子支付、电子合同等方面,涉及到电子商务技术、电子商务法律等方面。6.信息化管理:包括信息化战略规划、信息化项目管理、信息化资源管理等方面,涉及到信息化管理理论、信息化管理工具等方面。以上是ICT项目的主要内容,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ICT项目的内容也在不断扩展和更新。
2023-09-08 06:27:371

城市信息化管理是什么

问题一:什么是城市信息化建设? 城市信息化建设可归类为四大部分: 一是信息网络与资源 二是城市管理与运行 三是服务与社区 四是产业与经济 (publish.it168/2004/1019/20041019001401.shtml) 问题二:城市信息化是指城市空间的信息化吗 城市信息化是指城市空间的信息化吗 所谓城市信息化就是,在城市管理、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城市信息化涵盖电子 *** 、数字城市、电子商务、智能交通、智能建筑等众多领域。 数字城市是实现城市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数字城市是在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生产、生活中,充分利用数字信息和通信网络技术,将城市的各种数字信息和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并充分利用。 问题三:什么是城市信息化 5分 所谓城市信息化就是,在城市管理、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城市信息化涵盖电子 *** 、数字城市、电子商务、智能交通、智能建筑等众多领域。 数字城市是实现抚市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数字城市是在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生产、生活中,充分利用数字信息和通信网络技术,将城市的各种数字信息和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并充分利用。 我国目前城市信息化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即“重建设,轻应用”。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在应用上取得了突破。通过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应用、整合多项数字城市技术和研发信息采集器――“城管通”,创新信息实时采集传输手段,创建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两个轴心”的城市管理体制,城市管理的流程再造,加上动态、实时的评价体系,实现了城市管理工作流程的透明化。 城市管理新模式在城市科学管理方面迈出了一大步,具有广阔的拓展空间。新模式在功能设定、理念确立、组织设计、方法设计、激励约束机制设计、管理对象精确化、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方面,都迈出了一大步。这套系统不仅可以用于城市管理,而且对于其他领域(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公共安全、社会保障、社区卫生等)的管理也同样适用,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和广阔的拓展空间。 新模式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了城市管理全过程信息的实时传递与处理;实现了技术支撑体制、体制保障技术应用的良性互动;支撑了整个系统流程再造,系统的内生评价;支撑了精确、敏捷管理方式的实现,摆脱了过去为信息化而信息化、信息化与生产和管理很大程度上脱节的怪圈,做到了需求引导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带动 *** 管理效率的提高,使信息化建设“落地”。 问题四:城市信息化建设以网络为基础,以什么为核心 智慧民生 问题五:智慧城市规划与信息化规划有什么区别 智慧城市经常与数字城市、感知城市、无线城市、智能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等区域发展概念相交叉,甚至与电子政务、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行业信息化概念发生混杂。对智慧城市概念的解读也经常各有侧重,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技术应用,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网络建设,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人的参与,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智慧效果,一些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先行城市则强调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创新。总之,智慧不仅仅是智能。智慧城市绝不仅仅是智能城市的另外一个说法,或者说是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应用,还包括人的智慧参与、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等内涵。综合这一理念的发展源流以及对世界范围内区域信息化实践的总结,《创新2.0视野下的智慧城市》一文从技术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层面的创新对智慧城市进行了解析,强调智慧城市不仅仅是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通过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的方法论应用。 智慧城市通过物联网基础设施、云计算基础设施、地理空间基础设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 Lab、Living Lab、综合集成法、网动全媒体融合通信终端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伴随网络帝国的崛起、移动技术的融合发展以及创新的民主化进程,知识社会环境下的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之后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 从技术发展的视角,智慧城市建设要求通过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实现全面感知、泛在互联、普适计算与融合应用。从社会发展的视角,智慧城市还要求通过维基、社交网络、Fab Lab、Living 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实现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可持续创新,强调通过价值创造,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2010年,IBM正式提出了“智慧的城市”愿景,希望为世界和中国的城市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IBM经过研究认为,城市由关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类型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环境六个核心系统组成:组织(人)、业务/政务、交通、通讯、水和能源。这些系统不是零散的,而是以一种协作的方式相互衔接。而城市本身,则是由这些系统所组成的宏观系统。 与此同时,国内不少公司也在“智慧地球”启示下提出架构体系,如“智慧城市5大核心平台体系”,已在智慧城市案 江苏集群智慧城市总体架构5大平台体系 例智慧徐州、智慧丰县、智慧克拉玛依等项目中得到应用。 团队总结认为:21世纪的“智慧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问题六:如何通过信息化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信息海量化、网络互联化、动态实时化、覆盖全面化的特点,使城市信息化建设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管理体系是保证城市畅通运转的基础,如何运用高科技的手段使城市管理更加有效?对此,住房和城市建设部总经济师李秉仁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城市信息化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新动力将带动城市管理模式变革,在提升城市科学管理方面具有广阔的拓展空间。 问题七:信息化建设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区别 如果你说的信息化建设是指用信息化的手段(利用现在规划最热门的大数据)进行规划建设,那么信息化建设就是智慧城市规划的一部分,也可以说信息化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种手段;如果你说的信息化建设是指企业为了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那这两者服务对象方式等都有很大差别。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叙简科技SCOOPER为你回答~ 问题八:信息化建设 是什么 机关信息化是指主要为了迎接盯息时代的到来,利用信息技术,通过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对传统 *** 机关管理和公共服务进行改革。这个主要相对于商务信息化来说的。 机关信息化建设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任务:统一的网络平台建设、统一的数据环境建设、建设重点业务系统,其中最艰巨最复杂的是统一的数据环境建设。 机关信息化建设,从理论上说就是工业时代的 *** 机关向信息时代的机关演变的过程。具体说,机关信息化就是应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以及对 *** 需要的和拥有的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来提高机关的工作效率、决策质量、调控能力、廉洁程度、介于 *** 开支,改进 *** 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工作方式,全方位的向社会民众提供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限制的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机关信息化建设包含三个组成部分:机关部门内部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办公; 机关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而进行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 *** 部门通过网络与企业和大众之间进行的双向信息互动。 ahwhw916 问题九:城市信息化建设靠谱吗? 不靠谱 问题十:移动城市的移动城市――城市的移动信息化 所谓“移动城市”,就是利用移动技术,构建一个信息化应用与服务平台,为城市中的居民、企事业单位提供综合的、统一接口的移动信息化服务。城市的移动信息化不仅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潮流和趋势,而且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动力。移动信息化,将对经济、社会、人文等方面起着推动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重要贡献。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在城市生活方方面面的应用,移动城市也必将发展为高效的、温馨的、多彩的城市。本次论坛也将分为“温馨城市”、“高效城市”、“多彩城市”三个篇章。其中,温馨城市对应的是移动政务,移动信息化技术将传统的政务应用结合到移动通信平台,实现 *** 公务人员之间、 *** 与公众之间通过移动通信技术随时随地相互间的信息传递,提高效率,同时“移动城市”为城市居民与 *** 职能部门之间搭建了一座可以随时沟通的桥梁;高效城市则是移动商务的发展方向,快节奏的商务生活,必然要求速度领衔,效率制胜,移动信息化将为企业提供移动办公等全新的工作体验,有效的提高办公的效率,使商务生活在快节奏中有条不紊;多彩的城市对应的是移动信息化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数据业务让居民的生活更加丰富,居民不但能用手机通信,还可以用手机购物、看节目、聊天交友、获取及时的新闻资讯、收听下载音乐等等,多样的移动业务给市民的生活带来更多色彩。据业内资深人士分析,“移动城市”的实施将会催生多个新行业,吸引大量投资,带来大量商机,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实现各种资源的再融合和优化配置。另一方面,移动城市的构建将创造出巨大的社会效益,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提升 *** 管理、服务的能力,充分展示城市形象,对未来城市的居民生活、城市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2008年奥运的到来,“移动城市”这一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综合信息平台,将为科技奥运,数字奥运做出突出的贡献。同时,移动城市在辽宁省的构建和普及,将为辽沈地区的城市居民带来全新的信息服务和移动体验,也必将为辽宁老工业基地的腾飞添翼。温馨,高效,多彩的移动城市,值得我们梦想。
2023-09-08 06:28:181

什么是信息化管理

举个例子:一个公司,有销售、采购、财务等部门,老板想监督这几个部门的工作效率或其他。有的老板是开会议来了解情况,而有的老板是通过软件查看。就拿erp来说,购、销、存。想查看上个年度,哪个部门的效率没有达到,在软件上可以一目了然;又或者,采购这个部门在上个年度的花费过大,大多少,都可以通过erp得知。erp起到规范管理流程,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个系统。这就是信息化管理
2023-09-08 06:28:312

如何应用信息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可以使用协同管理软件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啊,可以解决信息孤岛、应用孤岛和资源孤岛三大问题,实现信息的协同、业务的协同和资源的协同,充分发挥企业的“战斗力”。协同办公管理系统首先它的应用是全员化的,涉及到企业的所有部门和员工,企业的规模越大使用办公管理系统的必要性和作用就越大;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软件平台,可以集成HR(人力资源)、CRM等其他的企业管理软件和业务系统功能,将各业务模块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以云南远信超大规模协同管理平台为例,它的功能涵盖了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从合同、公文公告、简报制度到行政办公等等的管理,支持高并发、多人数、跨区域应用,平台将各业务模块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以最小代价实现企业日常协同办公的整体管理。
2023-09-08 06:28:412

怎么体现信息化制度与工作要求适应

信息化当前信息化应用正逐步深入,财务管理、资源规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电子商务(EC)等应用日益广泛。信息化建设促使的组织形式、管理体制、控制要点发生相应的改变,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化,管理人员越来越依赖于管理信息经营和控制,电子商务也成为进行全球贸易经营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信息化也给的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本研究拟探讨信息化应用对内部控制产生的影响,为适应变化内部控制应进行的改变以及应该如何加强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一、信息化对内部控制提出挑战 内部控制是现代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五部委对上市提出规范管理的明确要求。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在于: (1)保障生产经营的效果与效率; (2)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堵塞内部管理漏洞,确保生产、业务数据的真实性,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及依据; (3)使自觉遵循国家、地方相关法令、法规,预防、控制内部的舞弊行为。 按照国际权威美国COSO委员会定义,内部控制包括5个要素: (1)控制环境 影响员工内部控制意识,使内部控制得以贯彻执行,确保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 (2)风险评估 在市场日趋激烈竞争中,内部控制必须分析、了解自身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并适时加以处理。 (3)控制活动 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实现的政策和程序。控制活动主要包括:交易授权、职责分离、监管、业务记录、接触控制和独立稽核。 (4)信息和沟通 必须保证员工能够取得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经营过程中所需的信息,使员工顺利履行其职责。 (5)监督 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必须施以恰当的监督,并在必要时对其加以修正。 信息化增加了内部控制的潜在风险,在由传统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变过程中,构建系统、严密、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不仅是现代必须遵循的基本管理法则,也是提高防范风险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的内在要求。二、信息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2.1 主要体现方面 一信息化应用增加了决策者的管理幅度,使组织结构扁平化,优化、固化了业务流程,内控制度必须与之相适应; (1)信息化改变了管理信息的采集、存储及整理方式,数据及时、准确、真实性大大提高,为实施更有效的内部控制打下了基础; (2)信息化改变了管理信息的沟通、处理方式,提高了管理效率和信息的集成性,内部控制由传统控制转向实时控制。 实时控制主要体现在: (1)控制目标,由“确保资产安全完整”变为“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实现价值增值”; (2)控制内容,由“资金或资本会计要素的单项变动控制”发展为“价值链系统及网络的多维控制”; (3)控制方式,由“只限于经营活动过程中的适时控制”变为“实时控制”; (4)控制信息,由“以货币价值量的控制”发展为“利用时间量、实物量和货币量的信息控制”; (5)控制属性,由静态控制拓展为动态控制,由局部控制转向经营活动全过程的控制,以满足信息使用者任何时间、地点获取所需的信息。2.2 对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影响 (1)对控制环境的影响 信息化使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化,管理层次减少,对管理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决策者全面、及时地掌握运营情况,为正确制定战略、资源分配和绩效评价等决策提供依据。 (2)对风险评估的影响 信息化规范、固化了业务流程,系统控制降低了人员疏漏或舞弊的风险;同时信息存储高度集中,系统失灵、崩溃和数据窃取等风险增加,需建立良好的IT 治理机制,防范灾难和减少灾难发生时的损失。 (3)对控制活动的影响 ①控制活动是根据业务流程的节点控制进行设置,业务控制对象是生产经营过程,对业务控制由信息系统自动完成; ②业务授权由信息系统完成,但授权过程不明显,控制的失效往往在发生损失后才被察觉。应关注、检查系统授权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③业务职责分离、监管及独立稽核仍是重要的控制措施,信息系统应建立规范的审批工作流程; ④信息化环境下,业务记录不再是书面的签章、编码、交叉索引等,而是通过登录密码、操作日志等技术手段进行业务记录,其有效性受信息系统的正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的影响; ⑤信息化环境下,对于信息资产的接触控制,由于网络的远程接入性,应当通过防火墙、操作员权限设置、登录密码安全策略、信息系统审计等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加以实现。 (4)对信息和沟通的影响 信息化有利于内部控制的信息和沟通,利用完善的信息系统,员工能够更好地取得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经营过程中所需的信息,顺利履行其职责。当然,也要警惕信息过量及借助高速信息处理能力造假的问题。 (5)对监督的影响 借助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实时监督,从而提高监督效果和效率,对信息系统的开发、实施和维护过程所进行的监督,应当成为监督的重点。应运用CSA做法,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估,评估其有效性及实施的效率效果,以期能更好地达到内部控制的目标。三、加强内部控制的对策 3.1 建立与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信息化应服从整体发展战略,要站在治理的高度,制定与发展战略相融合的信息化战略,从战略、管理变革的角度,降低信息化风险。帮助管理层建立以战略为导向,以外界环境为依据,以业务和信息化整合为中心,针对不同业务发展要求,整合信息资源,制定并执行推动发展的信息化战略。 3.2 加强信息系统控制及审计 在信息化环境下,对信息系统的有效控制是开展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和保障。内部审计是信息系统控制最重要的执行者之一,在信息系统的开发、实施、维护和操作过程中应当进行严格的独立审查和监督,保证信息系统的正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信息系统审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评价信息系统的管理、规划与组织方面的策略、政策、标准、程序和相关实务。 (2)评价在信息系统技术基础设施与操作实务的管理和实施方面的有效性及效率,以确保其充分支持的运营目标。 (3)对逻辑、环境与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确保其能支持保护信息资产的需要,防止信息资产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被使用、披露、修改、损坏或丢失。 (4)评价灾难恢复与业务持续计划,这些计划保证在发生灾难时,能够使持续处理业务。 (5)对应用系统的开发、获得、实施与维护方面所采用的方法和流程进行评价,以确保其满足的业务目标。 (6)评估业务系统与处理流程,确保根据的业务目标对相应风险实施管理。 3.3 实施业务流程优化和固化 信息化系统,蕴含了先进管理思想,但其业务流程仍然保持手工环境下的状态,必然造成信息系统与业务流程之间的冲突,从而使生产经营管理出现低效率,而且会形成内部控制的弱点和许多问题。因此,信息化过程中实施业务流程优化、固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4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管理要以人为本,人力资源管理是合理配置和开发的人力资源,以实现目标的管理活动。在信息化环境下,加强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 对于内部控制而言,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主要是保证和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品行。信息化环境对员工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员工不但要熟悉业务,还要掌握系统的操作。应该通过完善的内控制度来约束员工行为,建立良好的绩效评价、激励机制,防止掌握重要信息资源的人才流失以及相应的信息资源损失。 3.5 重在执行 管理效率取决于管理流程的规范、业务流程的畅通以及信息上传下达的及时准确,内部控制、ISO9001、TQM等管理体系,无不强调的是过程控制,一切由数据说话。信息化建设目标之一就是为管理者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管理数据。 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规范管理、保证信息化系统有效运行的基础,而信息化系统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管理信息及时、准确,量化考核做到公正、客观,制度得以真正落实下去的关键。因此,无论是内部控制,还是信息化应用,有效执行是关键。
2023-09-08 06:28:511

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创新策略论文

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创新策略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创新策略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为了创新图书馆管理形式和内容,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分析了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缺乏信息化建设意识,缺乏专业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提出信息化背景下图书馆管理的创新策略:应创新管理机制,分类管理资料,以人为本,提高服务质量,优化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效率,完善服务模式,合理运用手机App与微媒体,强化数据管理能力,解决文献资源服务的突出问题,合理利用云计算技术,打破传统的文献管理模式。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策略;    1、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概述   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是为了与时代发展相适应,更好地满足客户基本需求,通过信息技术来更好地让图书馆管理工作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发展。图书馆信息化的管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管理图书馆工作中,整体上利用信息技术。图书馆管理工作是一类信息以及文化服务。所以,对图书馆服务的手段及管理模式要求比较多,需要和时代发展步伐相适应,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第二,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优化配置图书馆信息化管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也需要进行深入创新和改革。因此,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让图书馆信息管理实现更好的资源优化配置,使图书馆管理手段更加丰富,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第三,不断更新图书馆信息。互联网时代下实现了图书馆信息化管理,进一步推动了管理模式的现代化、个性化发展,对图书馆进行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意义重大。    2、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缺乏信息化建设的意识   很多人认为图书馆管理工作比较轻闲,而信息化建设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虽然一些图书馆已经在向着数字化的方向迈进,但因为思想观念比较保守,在具体的应用方面并没有获得大的.成效,更没有实现信息共享等目标。再加上信息化建设及管理缺乏规范性,使得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发展缓慢。   2.2、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   要想使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管理落到实处,必须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管理队伍,只有专业的人才作为支撑,才能达到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效性。当前的图书馆管理人员结构比较单一,在管理水平及综合素质方面也参差不齐,信息化建设难以与时代接轨。   2.3、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   图书馆管理工作要想改变传统管理的现状,实现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就必须要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进行现代化、网络化建设,比如数据库建设及各项硬件、软件设施的建设,都需要资金的支持,但从当前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来看,这些基本要求并没有达到,并且距离信息化管理的目标差距较大,需要各地政府部门的扶持与关注。    3、信息化背景下图书馆管理创新的策略   3.1、创新管理机制,分类管理资料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图书馆管理机制也要有相应的变化,管理者应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创新图书馆的采购方式,合理规划采购数量和类型。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清楚地了解不同种类书籍的需求,按照读者需要的种类、数量采购书籍,这样既能满足读者的图书需求,也简化了管理者的工作内容,提高了图书采购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信息化管理系统还能为读者提供书籍搜索功能,管理者可以根据读者的搜索记录分析图书情况,完善图书馆书籍。图书的管理和放置都有一定的规则,管理者需要了解采购书籍的类型和内容,找到书籍间的联系,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书籍分类,才能方便读者查找。利用信息技术管理图书时,管理者可以将书籍名称输入到系统中,系统能够自行对书籍分配和定位,读者在查找书籍时可以看到相关的资料,还能了解相似的书籍。这样既节省了管理者的排列时间,也整合了图书馆的资源,提高了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   3.2、以人为本,提高服务质量   图书馆管理者需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服务和满足读者的需求,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开放度,实现图书馆资源的共享。管理者要运用人性化的方式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例如,管理者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分析,了解读者关注和阅读较多的书籍,将它们放置到明显的区域,使读者能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合理规划图书馆区域,将影响力或关注度较大的书籍单独放置在一个区域,这样能够为读者提供选择。还可以根据信息系统对书籍的分析,为每本书制作简介,这样读者就能清楚了解书籍的基本内容、相关信息和作者简介。图书馆管理需要管理者关注读者不同的需求,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3.3、优化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效率   读者不仅通过纸质书籍获取信息,还可以利用视频、网络、音频等获取想要的信息。图书馆应针对这一现象创新信息管理形式,及时更新书籍信息,了解网络动态,使读者能够在网络上下载电子书或电子文献。管理者还要创新借阅方式,如网络预约借书、代借书籍等。如果读者想要借阅图书馆的书籍,可以先登录官网查看书籍的借阅情况。可以在官网上开辟读者建议模块,让读者对图书馆管理提出自己的意见或服务反馈,根据读者的意见适当调整管理内容,这样能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实现图书馆管理的创新。   3.4、完善服务模式,合理运用手机App与微媒体   对于图书馆工作人员而言,在“互联网+”环境下应充分认识到手机App与微媒体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媒介寻找新的服务模式。例如,可以直接在微信公众号上以本图书馆为ID注册平台,并提供文献资料服务,这样读者能够直接在关注公众号之后,通过检索关键词来获得自己想要的文献资料,有助于提高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而图书馆的相关文献管理政策,也能够通过公众号直接发送到读者手机上,实现了图书馆与读者双方的有效交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直接推出图书馆文献的手机App,该App应该根据图书馆文献资源管理服务的对象开设不同的版块,包括学生版块、教师版块、权威文献资料版块等,使读者可以直接通过App查阅文献资料。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记录读者的文献查阅信息与浏览时间,对于多次检索并且长时间阅读的文献资料,可以利用App的信息推送功能随时推送给读者,减少读者不必要的查阅步骤,有助于提高服务满意度。   3.5、强化数据管理能力,解决文献资源服务的突出问题   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需要进一步强化文献资料管理能力,针对不同需求的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例如,图书馆可以建立互联网平台,该平台的主要职能是统计读者的阅读需求信息,若读者对某些文献资料产生需求之后,可以直接在平台上阐述,该平台则通过大数据技术,快速抓取用户需求的关键词,了解读者想要阅读的文献资料,并统一反馈给工作人员;图书馆可以与本地的上门服务单位达成合作,将相关资料通过快递方式邮寄到家中,保证用户足不出户就能阅读文献,扩大图书馆的用户群体。   3.6、合理利用云计算技术,打破传统的文献管理模式   工作人员可以借助云计算技术进一步完善服务模式。通过大数据统计不同读者的阅读兴趣爱好,并根据兴趣爱好进行分类,如历史资料、政策资料、文学资料等;在分类之后,分别建立云计算平台,通过技术成熟的百度云盘等手机App,上传资料,工作人员可定期对网盘信息进行更新。当读者对某些文献产生需求之后,将需求反馈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可快速在网盘中查阅资料,并通过网盘的好友分享功能,直接将文献分享给读者,方便快捷。    参考文献   [1]戴伟.信息化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的优化路径研究[J].才智,2019,(01):55-56.   [2]杜栎荣.信息化背景下图书馆管理模式发展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26):77-78. ;
2023-09-08 06:29:111

什么叫管理信息化

管理信息化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它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融合,转变企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业务流程、传统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重新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2023-09-08 06:29:271

如何提高仓库的信息化管理?

在我国,先进仓储业的信息化发达程度,并不能掩盖大多数企业的“初级阶段现状”。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研分析显示,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立体仓库目前主要出现在烟草、医药、家电等行业的一些大型生产企业,专业化的仓储或物流企业还极少见到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立体仓库。中国仓储协会59家会员企业填报的数据显示:只有31家企业拥有管理信息系统,其中多数企业只有单一的仓储管理系统。现代化仓储设施的建设、先进装备的构置和各作业环节信息系统的构建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源,而所有的高科技技术的实施和信息系统的应用,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进行操作,当然,还必需有足够的服务对象的需求才行,因此,我国的仓储现代化还只是在国有大型企业和外资或合资企业中有所体现。在大多数物流企业、仓储企业中体现最多的信息化也只是单一的信息模块的建设,或局部信息技术的使用和部分先进装备的操作。有的甚至还停留在原始的仓库租赁的简单业务中,除了一纸租赁合同外就什么都不用做了。如果想提高仓库的信息化管理,可以从WMS开始,深圳航信WMS是基于SaaS云平台,云平台的模式最大的节约了用户的成本。通过在仓库收货、上下架、 拣货、集货、发货、送货各环节的信息化应用,实现仓库信息化、无纸化、规范化作业,全面提升仓库作业效率和管理水平。系统具备强大的策略管理,可实现多仓库,多客户(货主)管理,波次作业,精细化库存管理,满足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工业制造、食品、医药等行业仓储管理要求,可根据行业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仓储管理系统。
2023-09-08 06:29:393

安全生产管理应建立什么机制

现场管理安全可考虑数字化管理模式。利用设备联网功能改变了传统“一人负责一机”的管理模式,实现“一人负责多机”、“一人负责一个车间”,甚至是“无人车间”的高效数字化管理模式。大幅减少生产一线尤其是脏活、累活、污染岗位、危险岗位的劳动用工。
2023-09-08 06:29:532

企业管理信息化

  导语:目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各个企业都需要一个有效的管理模式,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分析了企业信息化的含义以及对企业的积极影响,并指出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找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企业管理信息化   在这样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企业的生存环境相比较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传统的管理模式必然要被取代,企业必须对管理模式甚至整个企业的运营模式进行改革。而开展信息化管理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企业信息化建设是管理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虽然我国企业吸取了很多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取得了很好的建设效果,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改进。   一、企业信息化的含义及作用   (一)企业信息化含义   在企业的管理、作业和经营等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使用合适的网络、通信、软件和计算机等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和设备把各种数字化信息加工成新的信息资源,让各层次的员工能够熟悉企业各类业务中的信息,以便能够做出资源合理配置的决策,让企业在充满变数的市场环境中具有充分的竞争优势,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信息化的作用   企业信息化的影响很大,它是企业的管理思想以及经营行为产生深刻变革的导火索,能够促进组织模式以及管理模式的改革。传统信息的传递方式是垂直型的,企业信息化会把它变为扁平型,这种管理组织层次改变了,对于市场信息、生产活动、技术信息的结合非常有利。企业信息化有助于管理者对市场迅速做出反应,进行科学的决策,让企业的人、物和财力资源得到了有效配置。   1、缩短作业周期   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可以有效的减少信息作业在流转和处理过程中耗费的时间,让整体技术水平得到提高,作业程序得以改善,作业的速度得以提高,因此缩短了企业作业的周期。   2、企业的要素和资源被高效的利用   以前企业对于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的使用比较浪费,而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使用效率,只用少量的资源就可以代替原有的效果,为企业节省了大笔开支。   3、作业空间得到扩大   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是金字塔式,作业模式是固定场所作业式,广泛应用的信息技术把管理模式和作业模式改为了网络式和全球式。在实际空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个虚拟的网络空间,各级管理人员或普通员工都能实现互相协作。   4、企业竞争力得到提高   企业广泛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让产品设计以及生产自动化的水平得到提高,生产了大量的高附加值的产品,让设计与生产实现敏捷化、智能化、精益化、柔性化,企业经济效益得到很大改善。   二、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计世资讯近期的一组数据中可以看出,25个省市百余家信息化建设结果显示,信息化建设的水平比较高的还是大型企业,建设内部网的企业大约有92%,拥有财务管理软件的占有76%,建立外部网站的比例大约为73%,具有企业资源规划系统的为36%,而设立客服中心系统的比例大约为29%。   在国家对重点企业的调查中可以发现,很多大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都很少,只占总资产的0.3%,而发达国家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投资与总资产的比例为8%,两个数据相差很大。大企业尚且如此,中小企业建设信息化的水平更低了。据调查,我国中小企业占有工商企业的总数量的99%,不少企业尚未配备计算机,而对于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ERP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等信息化技术的企业的数量更少。很多企业对于实现企业信息化的理解还仅仅处于初级阶段。总体而言,我国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还有很多问题。   (一)对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   很多企业缺少信息技术的应用知识,一些管理者并没有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缺少建设的积极性,由于长期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约束,存在观念上的障碍,严重阻碍了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缺少准备。企业在投资过程中比较盲目,对于生活设施和生产建设愿意大笔投资,对于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方面却精打细算,舍不得投入资金。还有些企业可以通过计算机管理财务和生产自动,但是不能很好的应用互联网和外部市场进行有效的沟通,不能很好的整合组织管理体系和物流、信息流、资金流。   (二)信息化过程的.管理体制不合理   我国很多企业的管理体制并不完善,没有对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进行深入的分析,而且企业有些运作机制存在很多问题,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悖,包括部门的职能交叉,业务的流程不规范,机构层次过多等问题。如果单纯把这种管理方式通过高科技进行包装,会虚化信息管理的手段,浪费投资。   (三)缺少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   人才是科技的第一生产力,企业缺少信息化专业人才,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很多企业中实施信息化的员工缺少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对于企业应用信息化管理的认识并不深刻。员工的素质与企业信息化的要求相差很大,这是造成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除了缺少优秀专业的信息人才,对从事信息化建设的员工也缺乏培训,因此员工的专业技能往往提升不上去。   (四)缺少有效法律法规的支持   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一系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滋生出很多以信息技术为途径的不法行为。针对这一情况,国家出台了对应的法律法规,同时各个地区也加大管制的力度,但依然没有在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总体而言,我国对于信息化进程的法律体系建设还处于落后的阶段,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约束,缺少对网络犯罪问题的预防手段,导致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缺少安全性,以上种种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三、完善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我们要吸取发达国家信息化管理建设的经验,政府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鼓励、引导和支持非常重要。政府可以通过建设并完善网络设施和配套体系、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维护网络安全来改进信息化建设的环境。除了政府的协助建设,企业管理者也要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对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以及思维方式进行创新和改革。多年实践经验表明,领导者在企业信息建设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领导者决定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趋势。   (二)信息技术与管理创新紧密结合   信息技术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应用到生产、管理和经营等各个方面。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和各个国家的信息产业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信息产业越强大,对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推动作用越明显。企业管理信息化本质上是企业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企业进行创新管理是应用信息化管理的必然要求。我国企业的管理思想、机制和方法的水平还不高,信息化建设就是管理方式的创新。   (三)培养信息化人才   人才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关键,企业培养一支懂信息技术,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队伍是非常必要的。因此企业必须要投入大笔资金挖掘专业人才,给企业信息化建设注入新的力量,同时还要加强员工的培训,让他们具有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实现企业的高效信息化管理。   (四)完善法律法规的建设   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能够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政府要依据我国企业目前的实际情况,统一协调和分工合作,提高制定和修订信息化相关法律法规的效率,制定的过程中也要使用国际标准,把中文标准推行为国际标准,实现各个信息系统的互联和互通。通过这样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来监督规范企业和员工的信息行为,让信息资源可以共享。   四、结论   企业实现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工作是非常复杂的一项工程,不同的行业和企业有自己的特点,制定的方案也大不相同。但是企业要注意设计方案的目标不能背离企业的目标,不能偏离企业的实际发展方向,这样信息化管理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
2023-09-08 06:30:231

信息化项目管理分为几个阶段

学习了!
2023-09-08 06:30:394

如何做好信息化项目管理

除了标配技术 人才 外加设备外 就要体现人本位的思想了,你问的这个是个大问题,每个领导不同 方式也不同 没法具体回答。只能统而概论!
2023-09-08 06:30:492

管理信息化的目的

一、大大减轻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会。二、大大提高企业管理工作效率。三、有力促进提高企业管理工作规范化。四、奠定国民经济信息化基础。五、促进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六、将企业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建立一种相对独立的税务会计核算体系,是当今世界的普遍潮流,中国也不例外。航信软件认为,通过航信软件Aisino ERP懂税的ERP”系统制定一整套最优纳税操作方案,尽可能为企业减轻税负,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筹划企业未来。
2023-09-08 06:31:351

什么是ICT项目?

ICT项目是指信息与通信技术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网络建设:包括网络规划、设计、建设、测试、运维等,涉及到网络设备、网络安全、网络优化等方面。2.软件开发:包括软件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上线等,涉及到各种软件开发语言、开发工具、开发框架等方面。3.数据库设计与管理:包括数据库规划、设计、实现、维护等,涉及到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备份与恢复、数据安全等方面。4.信息安全: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等方面,涉及到安全策略、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等方面。5.电子商务:包括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电子支付、电子合同等方面,涉及到电子商务技术、电子商务法律等方面。6.信息化管理:包括信息化战略规划、信息化项目管理、信息化资源管理等方面,涉及到信息化管理理论、信息化管理工具等方面。以上是ICT项目的主要内容,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ICT项目的内容也在不断扩展和更新。
2023-09-08 06:31:501

高校在信息化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目前,虽然我国各高校已逐渐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各个科教管理环节中,逐渐实现了信息化科教管理,但由于信息技术在高校科教领域的应用时间较短,使其技术尚未足够成熟,加之各高校在信息化管理方面投入资金较少,配置的信息化基础设备质量较差等,从而使高校信息化科教管理存在诸多问题[2]。www.11665.cOM具体问题详细分析如下:  1.1技术安全性较低  在高校信息化科教管理中,常存在技术安全性普遍低下的现象,这不仅增加了更新与维护软件工作人员的压力,在公开、自由的网络环境中,还会使高校信息化管理系统中bs及gs架构模式在运行期间,容易受到病毒、嘿客的入侵和攻击,从而导致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瘫痪,对高校科教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严重影响。另外,部分高校还存在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软件版本过低的情况,这不仅影响高校科教管理系统的正常工作,还给其维护工作引发各种问题。  1.2系统兼容性较差  目前在部分高校信息化科教管理体系中,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兼容性均较差,这便使得管理体系中各系统之间无法进行良好的兼容,从而导致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由于格式和内容的限制,无法获得有效的传递和共享,继而对高校信息化科教管理的建设和发展造成严重阻碍,甚至降低了科教管理的效果。  1.3系统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信息化科教管理系统虽然可满足高校管理的基本要求,但由于目前的信息化科教管理技术尚未足够成熟,使得其仍存在各种技术性限制的问题,从而导致其无法满足高校科教管理的各种具体化要求。另外,不同的院校之间,其科教管理体系、管理方式及运行模式等也存在较大差异,而由于操作系统及管理条件的限制,使信息化科教管理系统无法为各高校管理提供不同的具体化服务。
2023-09-08 06:32:061

什么叫培训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它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融合,转变企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业务流程、传统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重新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2023-09-08 06:32:172

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推动政务信息系统跨部门跨层级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强化政务信息系统应用绩效考核,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2016〕51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的国家政务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实施的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国家重点业务信息系统、国家信息资源库、国家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国家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机房等)、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以及相关支撑体系等符合《政务信息系统定义和范围》规定的系统。  第三条 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应当坚持统筹规划、共建共享、业务协同、安全可靠的原则。  第四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牵头编制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规划,对各部门审批的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进行备案管理。财政部负责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预算管理和政府采购管理。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审批、建设、运行和安全监管等相关工作,并按照“以统为主、统分结合、注重实效”的要求,加强对政务信息化项目的并联管理。  第五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中央网信办、国务院办公厅、财政部建立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的协商机制,做好统筹协调,开展督促检查和评估评价,推广经验成果,形成工作合力。
2023-09-08 06:32:271

信息化管理的数据采集汇聚中有哪部门组织数据填报完整?

信息化管理的数据采集和汇聚中,通常由以下部门组织数据填报:信息中心:作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核心部门,负责建立和维护企业信息化平台,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共享等,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数据管理部:负责制定和执行企业数据管理政策,包括数据采集、整合、存储、备份、恢复和管理等,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一致性和完整性。市场营销部:作为企业销售数据的主要来源之一,负责提供销售数据,包括销售额、销售渠道、客户信息等,以支持企业决策和数据分析。生产管理部门:提供生产计划、生产进度、库存等信息,以支持企业生产管理和数据分析。人力资源部门:提供员工信息、招聘数据、员工绩效等数据,以支持企业人才管理和数据分析。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数据填报组织方式可能因企业规模、行业特点和数据来源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2023-09-08 06:33:011

湖北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监督管理,全面推进信息化进程,保障和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依据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信息化建设活动及对其实施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对保密和电信业的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三条 从事信息化建设应当遵循统筹规划、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安全可靠、务求实效的原则。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广泛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努力提高本地区信息化总体水平;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信息化建设领域,依法保护信息化建设者的合法权益。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的统一规定,准确及时地提供信息化统计资料,接受统计调查和统计监督。第六条 省人民政府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省信息化建设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信息化建设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拟订本省信息化建设的有关技术标准; (三)对本省计算机信息网络、信息安全及重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进行综合协调,促进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社会服务网络的互联互通; (四)配合各应用部门搞好信息应用系统建设,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信息化知识的普及、宣传和教育; (五)负责本省行政区域内信息化指标的收集、整理和汇总工作; (六)完成国家信息化管理机构交办的其他工作。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发展与改革、建设、公安、国家安全、保密、通信、广播电视等部门,应当依据法定的职责做好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第八条 市(州)、直管市、县(市)人民政府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协调与监督工作。第九条 省人民政府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全省信息化发展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省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应在全省信息化发展规划的指导下,编制本部门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并报省人民政府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各市、州、直管市人民政府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有关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省人民政府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第十条 凡使用或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进行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建设单位应按照法定程序向投资主管部门申报审批或核准。投资主管部门在审批或核准前,应当征求同级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第十一条 从事信息化建设项目设计、开发、施工、服务及保障业务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经过资质认定,并在其资质等级相对应的范围内开展业务。 禁止无资质证书者或者超出资质等级承接信息化建设项目。第十二条 从事信息化建设,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的,可以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制定具体措施,对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质量实施监督,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并完善信息化建设招标投标制度、监理制度、竣工验收制度。第十四条 信息化建设项目必须与信息网络安全保障系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涉密信息化建设项目必须与保密设施建设同步进行,经市(州)级以上保密部门验收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第十五条 下列信息化建设项目应当依法实施招标投标和监理: (一)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项目; (二)全部或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或者国家融资的资金,以及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总投资规模在50万元以上的信息化建设项目。 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以任何方式规避招标、监理、质量监督和验收。第十六条 从事信息化建设项目监理活动的单位,必须具备国家规定的相应资质。同一项目的建设和监理必须由相互独立的机构分别承担。监理单位要先于建设单位介入。没有确立监理单位的项目,建设单位不得开始建设。第十七条 未按国家规定取得监理资质证书的单位不得从事信息化建设监理业务。 监理单位不得伪造、转让、出租、买卖资质证书;不得转让或者超越资质等级承接监理业务。
2023-09-08 06:33:111

项目管理信息化是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

项目管理信息化是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下面中达咨询招投标老师为你解答以供参考。一.建筑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2004—2010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指出:建筑业信息化是指运用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等,提高建筑业主管部门的管理、决策和服务水平,提高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推动建筑业快速发展。建筑业属于传统产业,用信息化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传统产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建筑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建筑业信息技术的应用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为了适应建筑业发展的新形势,引导、指导和规范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了该规划纲要。规范纲要从企业资质就位方面,对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为切实推进国内建筑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07年3月13日发布了《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建市[2007]72号),对企业信息化管理作为科技进步水平考核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07年3月1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实施意见》的通知(建市[2007]241号),对资质要求作了具体说明;2010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发布了最新的《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实施办法》。其中,《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信息化考评表》,为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提供指引。二.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在施工项目部在政府对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推动下,一些施工企业出于自身管理的需求,也有不少企业考虑到资质就位工作的需要,开始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其间,国内一些较大的、原来就从事施工企业管理软件、项目管理软件开发的软件企业,针对文件的各项要求做了大量开发工作,同时,还有许多国内较有影响的、原来从事研发其他行业管理系统软件的企业,加入到为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服务的行列中,为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做出很大贡献。在对一些特级资质的施工企业进行的调研中,发现大多数企业应用的信息管理系统,把施工企业信息化的管理重点放在企业的科室这个层面,注重企业管理部门的信息流转审批程序、方案审批、合同审批、部门间的协调、管理者的决策等等。但是,其中大多数软件系统,在注重企业科室层面应用的同时,忽视了施工企业最需加强管理的层面——施工项目部。毋庸置疑,这些软件系统所关注的,都是施工企业运作过程中的大事,确实需要加强管理,而且,现在也完全有条件用计算机技术来帮助企业完成这些工作。我们认为,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在施工项目部!理由如下:⑴施工项目部是施工企业的基础管理单位,施工企业的绝大多数基础信息,出自于项目部,如果从这里产生的信息不及时、不准确,甚至出现虚假信息,企业管理层面的软件做得再好、再漂亮,也只是在处理一堆垃圾。领导不可能依赖这些垃圾信息做出准确的决策。⑵对一个具有特级资质的施工企业来说,其体量已经是相当庞大了,企业的科室部门,有的就象政府机关一样,在这样的企业机关中,管理人员中年轻的大学生较多,文化层次相对较高,只要领导下决心,实施这样的系统没有大的障碍。但如果仅仅在公司科室层面实现信息化管理,而项目管理层面还是老样子,这样的管理系统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⑶项目部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有些人员素质很低,不少人不会用计算机,有许多项目部没有计算机,有的有计算机,但没有上网条件。另外,采用习惯的、落后的管理方法,甚至根本没有管理的项目部,比比皆是,要他们在短时间内改变管理习惯,同时又要适应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实际上确实很难做到。如果不能切实解决项目部层面的信息化管理问题,施工企业科室层面的系统做得再好,也是白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项目部的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成效,将最终决定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败。三.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绝不能流于形式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大多数特级资质的施工企业开始寻求合适的软件公司,为本企业建设一个平台和两大管理系统。我们认为,施工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同时考虑过关和实用两大因素。但由于当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有关文件没有详细的、具体的要求,企业对过关和实用的理解各不相同,甚至有许多企业领导很现实地提出,不管是否实用,只要能过关就行,实用的问题,情愿以后再花钱、花精力重新做。这让我们想起了企业上ISO认证的运动,认证和管理两张皮,为了通过认证,拿到证书,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加班加点忙着做数据,劳民伤财,而企业的实际管理工作完全是两回事,企业ISO中制定的管理程序,很少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得到贯彻实施。不可否认,国内有一些施工企业,在通过ISO认证后,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走上了轨道,大大提高了管理水平,但是,有更多的企业在ISO运动中得到了什么呢?再来说我们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从与许多特级资质施工企业领导的交流来看,当时许多人有又一个ISO运动的想法。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规模比ISO大得多,包括硬件、软件、人力等,企业的投入动辄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这样的系统如果最后不能成功,或者过了资质就位的关,但不能在实际管理中真正发挥作用,所造成的浪费是巨大的。因此,企业领导在考虑确保信息化建设过关的时候,还必须要求系统能在今后的企业运作中能真正发挥作用,绝不能流于形式,再为企业买来一个劳民伤财的花架子。举两个例子:1.赢得值分析什么是赢得值分析?赢得值分析又称为挣值法或偏差分析法,是在工程项目实施中使用较多的一种方法,是对项目进度和费用进行综合控制的一种有效方法。我们不讨论赢得值法的计算方法,仅讨论一下其计算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几个参数:⑴计划工作量的预算费用(BCWS)——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某阶段计划要求完成的工作量所需的预算费用。计算公式为:BCWS=预算定额单价-计划工作量。(这些数据是在预算文件中的,现在流行的大多数的信息管理系统与预算文件没有接口,由于数据量很大,不可能用人工录入的办法解决,那么,预算定额单价、计划工作量这些数据如何进入信息管理系统?)⑵已完成工作量的实际费用(ACWP)——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某阶段实际完成的工作量所消耗的费用。ACWP主要是反映项目执行的实际消耗指标。⑶已完工作量的预算成本,或称挣值、盈值和挣得值(BCWP)——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某阶段按实际完成工作量及按预算定额计算出来的费用,即挣得值(Earned Value)。BCWP的计算公式为:BCWP=预算定额单价-已完工作量。通过分析知道,如果信息系统本身不可能产生赢得值法计算所必须的三个参数,那么,这个分析法在系统中有什么作用呢?2.三算对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特级资质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要求中,提到一项具体的功能要求:三算对比。三算中的第一算:项目投标成本——投标时的报价,其中包括投标总价、各种资源的投标总需求量。这些量,应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细分到每个月的计划完成量、各种资源的月需求量等。业内人士很清楚,这些数据必须是从预算文件中获取的,如果系统没有办法自动获取这些数据,而是需要人工输入,甚至要每个月输入一次(比如当月资源需求的种类、数量、投标单价),才能制订出月度投标成本值,项目管理人员就不会用这样的系统,因为太麻烦了。第二算:目标成本——规范的做法:依据企业定额编制施工预算。目前,大多数企业没有企业定额,所以,很少有人用这种方法来制订目标成本。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2023-09-08 06:33:191

企业信息化管理与ERP的关系

ERP与企业信息化 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现在是各类企业追逐的对象,仿佛应用了ERP软件就是实现了企业信息化,就能帮助企业走出困境,走向辉煌,其实不然。ERP只是反应现阶段先进管理思想的一种管理软件,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等于企业信息化。 ERP的特点和局限性 1ERP的特点 1)ERP由MRP、MRPⅡ发展而来,它继承了MRP、MRPⅡ许多优点,如:把企业各子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全面生产管理优化系统,各子系统的数据一致性和共享性非常好,实现物流和资金流的管理集成。 2)作为MRPⅡ的替代者,ERP系统的管理深度、广度均超越了MRPⅡ。 ERP将企业管理从企业内部延伸到企业外部,把客户需求、企业生产和供应商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一条供应链,并对供应链的所有环节进行管理。 ERP不再像MRPⅡ那样,局限于几种单一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标准,由单一型生产方式向混合型生产管理发展,满足企业的多角化经营需求。 ERP还增加对跨地区,多工厂的集团生产经营管理的支持,以满足集团公司的需求。 3)ERP融入了许多现代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同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IT)的优势,是先进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对企业全面资源计划管理的综合体现。世界上许多企业都有非常成功的应用。 4)ERP系统的开放性好,一般采用客户机/服务器(C/S)体系结构,便于集成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其它软件系统。 2ERP的局限性 1)ERP起源于制造业,并主要用于制造业(工业经济时代的主导产业)。在制造业,特别是离散型制造业,ERP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发挥得淋漓尽致,虽然ERP现在已扩展延伸到各行各业,但它毕竟难以尽展其能了,例如:金融业、服务业等。 2)ERP系统先进性要发挥作用,产生效益,企业就必须先进行业务流程重组(BPR)使其管理思想、管理体制和方法适应ERP模式,这就使得ERP系统无法满足企业个性化管理的需求,而且随着管理理论和IT技术的不断创新,市场的千变万化,企业流程不断创新在所难免,ERP不能动态地满足企业流程变化的需求,必须经过艰难的二次开发和实施才能实现。虽然一些ERP公司(如BAAN公司)正在进行动态企业建模的探索,但都还处于初级阶段。 3)在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知识资本已经成为企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升智力资本的价值,企业已开始认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人力资源的开发,知识的取得、加工和运用,已经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课题,而ERP系统就如何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体系中加上知识管理系统没有答案。 4)ERP虽然是面向供应链管理,但其重心仍在企业内部,在现在激烈的买方市场竞争中,客户已经成为企业兴衰的关键。如何以客户为中心,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是ERP系统要改善的一个重要环节。 5)随着互联网(Internet)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E-Commerce)的兴旺,数字经济已经影响到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基于Interet/Intranet、B/S体系结构的ERP软件系统(iERP)还处于初级阶段,对电子商务的支持也尚未成熟。 6)作为管理软件系统,ERP系统不可能包括工厂基础自动化控制部分。 2ERP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 在全球化、数字化、网络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IT)来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ERP作为企业全面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的杰出代表,是企业信息化的首选目标,但是它并不等于企业信息化,无论从时间、从深度、从广度,ERP都不可能取代信息化,它只是现阶段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企业信息化基础和核心。
2023-09-08 06:33:493

信息化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关系

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应用到管理业务中的一个过程,管理信息系统狭义说是一套软件,广义说,是一套方法论,可以说管理信息系统即是信息化的载体,也是信息化的呈现方式,而信息化是管理信息系统的灵魂和指导方向,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2023-09-08 06:34:082

施工企业信息化与知识管理?

下面是中达咨询给大家带来关于施工企业信息化与知识管理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传统建筑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加入WTO后,日韩、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建筑企业纷纷把目光转移到了中国这个巨大的建筑市场。据日韩两国业界对中国建设市场的调查资料显示,中国目前的建设市场规模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居全球第三位。2004年9月中国政府出台规定,承认外国建设工程公司在其本国所取得的建设施工资格和成绩及其技术人员的资格。目前已有日、韩、美等国家的多家企业获得了中国建设市场的准入资格。中外企业、外国企业之间在中国建筑市场上的激烈竞争逐渐展开。国内的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保持优势,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结合知识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正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施工企业信息化现状施工企业信息化的外部环境。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专业领域有建设部的“中国工程建设和建筑业信息网”,各省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地方管理网站,“中国建筑资讯网”等专业的中达咨询站,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管理信息化,如北京市建委建筑业管理处的网上资质管理系统、招投标信息的发布系统等。根据建设部《2003年—2008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至2008年,要建立建筑材料与设备信息库、工程造价信息库、施工工法信息库、建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信息库等信息资源数据库,建立建筑市场综合监管和企业信用档案等信息系统等。在公共资源领域,如工商、税务等部门已在国家信息化“三金”工程的平台下实现了年检、报税等网上办公。以上建筑业信息化基础建设和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完善将为施工企业的信息化提供一个较为良好的外部环境。施工企业信息化的推行状况。目前国内施工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参差不齐。一些大型企业已设立了自己的网站或网页,能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各项计算作业和辅助管理工作,如办公自动化系统、招投标系统、设计计算系统、项目管理系统等,初步实现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但多数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很大一部分工作还依靠手工,信息基础平台不健全,应用专业软件的范围较窄,主要集中在财务、预算软件上,且以单机版为主,没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自动传递。还有一些企业由于基层的管理还较为混乱,对工程施工中的各种成本浪费和不正当行为尚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使得专业软件很难发挥作用,出现“软件用了没效果”,或是“软件有人买没人用”的局面。一些人,尤其是企业的领导者对信息化没有给予充分地重视,或者认为配置了电脑等软硬件设施就是信息化,这种误解在企业中普遍存在。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措施。信息化建设的第一层次是信息网络平台的建立,实行办公自动化。调查显示,传统建设工程项目中2/3的问题与信息交流有关;建设项目中10%到33%的成本增加与信息交流问题有关;在大型工程项目中,因信息交流问题而导致的工程变更和错误约占工程总成本的3%到5%,可见信息交流对企业的重要性。借助于信息网络平台,可以实现企业内信息的共享和及时地上传下达,使信息流通方便快捷。同时,建立以企业本部为核心的网络与通信系统,为项目部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通过企业即时通讯工具,如MSN等的应用,方便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及时沟通。通过应用Visual Meeting多媒体工具使总经理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组织会议,视频信息通过宽带网络传达到各个项目部的终端,不但详细的记录了会议的过程,而且还可以回顾会议中的重要信息,解决了企业异地施工项目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存储问题,实现了高效率的网络协同工作。另一方面,建立企业的网上对外窗口,可以及时完成企业和工商、税务、社保、业主、监理、分包等之间的资料传输,既节约了成本,也提高了企业的对外运转效率。同时,也要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集防入侵、防病毒、传输加密、认证和访问控制于一体的,包括有较完备安全制度的,动态的信息系统安全体系。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信息化建设的第二个层次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一体化系统或集成系统,它进行的信息管理从总体出发,全面考虑、保证各种职能部门共享数据,减少数据的冗余度,保证数据的兼容性和一致性。依靠管理系统实现信息的收集、分析、应用、共享,只有集中统一化,才能成为企业的可用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不只是计算机的应用,关键是要有各类管理软件组成的子系统的支持。如以财务管理、经营计划、人力资源、客户关系管理等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信息系统;以计划进度控制、估算与费用控制、采购管理和材料控制、质量控制、费用/进度综合监测、设计管理、采购管理、施工管理、合同管理、项目财务管理、项目电子文档管理系统、项目管理信息协同平台等为核心的综合项目管理系统;提高方案优化和工程设计水平,提高设计信息共享与复用性的工程设计集成化系统。通过这些软件的应用实现整个企业层面和项目层面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提高施工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信息化建设中的知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第三个层次是基于信息技术的知识、技术等资源的扩散和创新。当前的企业信息化已经不只是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企业要获得持久的竞争力,必须具有将信息所带来的短暂竞争优势转化成持久竞争优势的能力,必须拥有捕捉信息价值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来源于企业信息化的深层次发展,即企业的知识化,企业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知识管理为手段的知识、技术等资源的扩散和创新。知识管理并不是简单的对知识的收集、整理和传播,而是利用组织智力或知识资产创造价值的过程,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显性知识的透明化。一般来讲,企业的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类。显性知识包括企业的各种规章、工作流程、商业计划与工程项目管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等等。显性知识一般能通过计算机进行整理、归档和储存。(通过采用编码和分类技术,利用信息网络,使之非常容易被检索和查阅。)企业中的每个人都可以及时地获知企业中最新的知识变更,如规章制度的修订、企业重要事件的发生、工程项目管理新理论和新方法等。对于企业的新员工,通过网络平台可以迅速地了解企业的规章制度,很快就可以熟悉环境,融入到企业的文化中来。二是隐性知识的共享化。隐性知识侧重于企业及员工在工作中积累的一些方法和经验,主要储存在人们的大脑里。对隐性知识的识别和共享是知识管理的一个难点。在传统的施工企业中,很多缺乏经验的项目管理人员依然是在实践的失败中积累自己的经验,给工程项目带来损失的同时,也阻碍了本人的发展速度。对此,企业可以通过人员间的交流,辅之以定期的培训,由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将工作中的知识积累制作成文档或者PPT,通过培训传授给其他人员。也可以通过MSN,Chatting Room等即时通讯工具,使各项目部及公司总部员工之间在遇到疑难问题时及时沟通,使员工围绕这些主题进行讨论,群策群力,帮助找到一个较为满意的解决办法,避免盲目施工带来的诸多损失。同时,企业应注意将各种途径表现出来的有价值隐性知识及时归纳总结,编成案例库或流程规范等,从而将隐性知识转化成显性知识,供公司及其他项目部参考借鉴。三是知识创新的持久化。对于我们所处的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任何依赖于固有技术和知识的竞争优势都是短暂的。为了不让竞争优势随着原有知识价值的贬值而消逝,企业应当拥有对知识持久创新的能力。知识创新不是单纯的依靠知识管理工具来提供,更多的是要依靠企业员工的创造性发挥,依靠的是有创新精神的人,因此知识创新的关键在于激发企业的创造力,将创新精神融入到企业文化之中,使员工将创新作为一种对工作精益求精的追求,这也是构筑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源泉。要达到对员工的激励目的,必须具有相应的奖惩机制。企业可以通过一些容易量化的指标,如员工在系统平台中为其他员工存在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的数量和质量,对知识共享平台建设的合理化建议数目,将新理论、新工具应用于实践的成功案例等对员工的创新情况进行考核结合相应的激励措施来增强企业员工在工作中相互帮助和交流知识经验的积极性,增强企业员工知识创新的欲望,使企业朝着学习型组织的方向良性发展最终使企业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由于建筑业属于传统行业,受原始工作方式的影响较为深入,一些企业的决策者对信息技术和先进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和作用还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信息化进展缓慢的原因表面上看来好像是施工企业相关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较低,员工的素质普遍不高,企业管理不规范等,但实际上最深层的原因是企业决策者的管理观念没有转变,还没有危机感。信息化是一个较为新生的事物,其建设过程中难免会走些弯路,取得企业决策者的认同和全力支持,是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一步。同时,在企业信息化实践中,还存在重硬件而轻视软件建设、重技术性设施而忽视信息源的组织与开发、忽视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促进知识创新等情况,可以看出很多人对信息化的认识还处于比较浅显的层面上。要真正发挥信息化建设的作用,企业必须认识到基于信息技术的知识扩散和创新的意义,认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从而达到通过信息化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的目的。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2023-09-08 06:34:171

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的内涵和作用

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安创网络2022-2-18 13:092021年9月1日,新《安全生产法》开始实施。新条款与旧条款相比在很多地方作出了调整,其中一处重要的改变就是新《安全生产法》将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作出了明确要求。新《安全生产法》第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大对安全生产资金、物资、技术、人员的投入保障力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不是企业的枷锁,而是企业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帮手和有效辅助工具。为什么这么说?从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作用就可略见一斑。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作用有哪些?以河北安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智慧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为例,我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作用和意义。1、安全管理工作全部在线上完成,省时省力风险点动态显示,实时监控,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随时可查;隐患排查治理线上闭环,发现隐患——上报隐患——隐患整改——隐患复查,全程操作留痕;危险作业票线上审批,便于保存;法律法规库健全,3000多条法律法规随时备查;员工安全培训线上完成,培训进度随时可查;员工安全考试线上答题,自由组卷,自动判卷,并给出详尽的分析报告;数据监控大屏显示,安全管理无死角;职业健康管理,及时关注每位员工的身心健康。2、风控资料一键导出在旧的管理模式下,风控资料都是以纸质版本保存的,查找起来非常困难。当相关部门例行检查,需要某个时间段的风控资料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去重新梳理。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不存在这个问题,选择好时间段和部门后,风控资料可以一键导出,省时省力,同时条理性也更强。3、多端数据共通,操作便捷依据载体不同,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分为PC端、APP端、微信端3种模式,不同终端可同步操作,支持随时随地的数据交互与处理。4、提高企业安全管理参与度员工参与度低,是困扰安全管理部门的难题。很多人为认为,安全管理只是安全管理部门的事情,跟他们无关,殊不知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只依靠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工作是无法做到尽善尽美的。就拿隐患排查来说吧,安全员发现了隐患,并完成了上报,指定了整改人,如果整改人不配合,那么隐患就始终存在,不会自行消失。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让每个员工都成为安全管理员。智慧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平台独有的随手拍功能,可以让员工发现隐患随时上传,最大程度上减少隐患的存在时间。5、帮助企业落实安全责任制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安全管理是安全部门的事情,出了问题,也要安全部门承担责任。这种观点其实是非常错误的!2021年9月1日实施的新《安全生产法》对此作出了明确要求: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不落实岗位安全责任,不服从管理,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者操作规程的,由生产经营单位给予批评教育,依照有关规章制度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的每一步操作都会留痕,每位员工的安全责任一目了然。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责任落实全程可追溯。6、提高员工的安全素养员工安全素养是制约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怎样提高员工的安全素养,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智慧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平台独有的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教育考试模块,让企业轻松实现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并通过安全考试,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从而有效提升员工的安全素养。真正实现,人人都是安全员的目标。搜索安全管理信息化的应用煤矿信息化六大系统统一安全生产管理平台安全风险动态管理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信息化安全的重要性
2023-09-08 06:34:271

什么是ICT项目?

ICT项目是指信息与通信技术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网络建设:包括网络规划、设计、建设、测试、运维等,涉及到网络设备、网络安全、网络优化等方面。2.软件开发:包括软件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上线等,涉及到各种软件开发语言、开发工具、开发框架等方面。3.数据库设计与管理:包括数据库规划、设计、实现、维护等,涉及到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备份与恢复、数据安全等方面。4.信息安全: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等方面,涉及到安全策略、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等方面。5.电子商务:包括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电子支付、电子合同等方面,涉及到电子商务技术、电子商务法律等方面。6.信息化管理:包括信息化战略规划、信息化项目管理、信息化资源管理等方面,涉及到信息化管理理论、信息化管理工具等方面。以上是ICT项目的主要内容,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ICT项目的内容也在不断扩展和更新。
2023-09-08 06:34:361

什么叫安全管理模式

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策划、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安全生产档案等。 安全生产管理资料包括文件和记录。 文件主要有:安全手册、文件管理、安全法规管理、安全目标与绩效、安全投入管理、设备制度、危险点、特种设备、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职业防护管理、安全事故报告与处理、安全隐患与整改、安全培训等。 安全记录是上述管理过程产生的记录表,如安全整改报告单,安全责任制、安全会议纪要等。
2023-09-08 06:35:113

如何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

  一、基础接入。与一般网络平台不同的是,居民并非只有上网才能使用小区服务  平台,这个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当然,这得益于平台先进的应用技术开发。  二、技术应用。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中国互联网的技术应用水平丝毫不逊色于世  界上的发达国家。经过借鉴和探索,国内电子商务、电子政务领域的发展已经有  了比较成熟的经验。这也为利用社区开展各项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活动打下了牢  靠的基础。通过B2B、B2C和C2B三种模式相互结合,构建了三方和谐的社区模式,  是小区信息化的先决条件。  三、信息资源。由于之前小区信息化配套建设都属于单干,缺乏系统的规划和支  持,因此,信息资源缺乏有效地整合与开发,难以实现有效地交换和共享。而通  过小区信息化建设服务的经验积累,总结了过去小区信息化建设和推广的经验、  教训,坚持“以人为本”为原则,一方面整合了小区周边的服务资源,包括了家  电维修、家具维修等维修服务;养护油烟机、养护煤气灶等养护服务;宠物照看  、宠物洗澡、宠物美容、宠物治病等宠物服务;插花、花圃园艺等专业服务;简  单装修(门窗维修、打孔、换水管等)、废品回收、开锁修锁、送水、叫外卖、  裁缝等简单服务;家政、陪护看管、接送、泊车洗车、厨卫保洁、烫洗衣服等特  需服务。另一方面,通过与物业公司的合作,也嫁接了诸如物业通知、费用缴纳  、物业保修等物业服务。今后,居民们再也不用担心来不及或没看到停水、停电  、燃气检修等通知的情况,从而给生活带来不便。届时,居民能够通过张贴、短  信、邮件的形式确保居民及时收到通知。  四、终端设备。“云”技术已经成功进入家家户户,因此在小区信息化技术中也  少不了“云”的身影以支持庞大的数据通过平台终端轻松完成交互与处理。无论  是管理者还是使用者,操作起来简单、易懂,毫不复杂。  五、体系建设。只要涉及交易,必然离不开完善的诚信体系保障。在这方面,是  小区信息化的最终目标。任何平台上所有的使用者均不得违反现行的互联网法规  和信息法规。在大的法律框架下,商户入住还必须有其资质审核和诚信记录的门  槛。而平台本身也受到信息部和网络安全部门的监督。这点是小区信息化的难点  ,也是目前各大平台致力解决的问题。 由上可见,小区信息化建设要想展翅高飞  ,还是需要从以上五点出发考虑。 小区信息化建设对于全面提升社区管理与服务  的水平和效率,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对于推动社区服务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建设全  面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城市的社区信息化发展和城市  管理水平的提升也将带来深远的影响。
2023-09-08 06:35:283

企业信息化的管理有哪些相关的法律法规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目标,大力推动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的企业信息化,发挥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渗透和改造作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高工业化水平,实现技术和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二)总体目标   1.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研究开发设计水平,实现创新过程电子化;改造生产工艺,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改善经营管理,实现管理方式系统化;改进信息系统,实现知识管理网络化;改变营销手段,实现商务运营电子化。使我市工业企业信息化总体水平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2.到2003年底,大中型企业建立内部网和企业网站的比率达到100%;企业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覆盖率达90%,大中型企业应用企业资源计划(ERP)等管理系统的覆盖率达80%以上,小企业不低于30%;有一批计算机应用基础较好的企业建立较完善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实现生产和管理的集成化和信息化;改进营销手段,重点企业集团应用电子商务,实现商务运营电子化和网络化。   3.建成与我市及华南地区企业生产经营信息化相适应的,比较配套、完善的业务体系;并通过企业信息化促进广州软件产业、集成电路、移动通信、光电子等产业进入国内先进行列。   二、工业企业信息化的主要任务   (一)用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改造、规范和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实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建立以ERP、CRM(客户关系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信息管理体系,实现管理系统的集成化和信息化,加强企业内部网的建设,大力拓展对广域网和外部网络的利用,实现信息快速传送和网络化管理,以信息化促进管理规范化。   (二)用信息技术提高设计能力、改进制造过程,实现技术创新。要用信息技术(数控数显、变频、自控等技术)改造、提升大型连续加工工业的过程控制水平,实施程序化控制和自动化管理。用信息技术提升产品设计开发效率和工艺制造水平,做到设计、制造一体化,缩短产品设计和制造周期,增强产品性能,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增强产品的市场应变力和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三)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品,实现产品创新。重点抓好用信息系统集成和技术改造,提升成套设备和组合加工设备的技术“含金量”;用嵌入式软件技术(专用IC)提升工业产品的智能化水平,使主导产品从模拟走向数字,从单机走向网络,提高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和竞争力。   (四)用电子商务技术改造企业物流系统和采购、销售系统,实现企业营销创新。构>信息技术平台,形成中小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支撑业务体系,推进企业信息化。   (五)推动信息产业化。开发生产移动通信、数字视听、集成电路三大产品。建设光电子产业、计算机及外围设备制造业、软件产业三大基地。促进我市软件产业、技术业务业和数控技术等三个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企业信息化的工作重点   (一)在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中推行财务管理和营销管理的信息化。   1.通过财务系统的信息化,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效率,加快资金的周转率,降低财务成本。使出资者和管理者及时、准确地掌握经营者的资本运营及财务状况,规范经营行为。   2.通过财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立赊销审批制度、客户的资信档案制度、应收账款分类建档制度、呆坏账损失核销制度、应收账款指标考核制度等五项制度,着重按应收账款的账龄、金额大小、还款期限等方面加强监控,不断减少赊销风险和成本。   3.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程,扩大企业营销区域及效果。以信息技术手段规范企业的营销管理,保护企业利益。通过应用管理系统及时准确地掌握市场信息、库存信息、资金信息,实行以销定产的管理模式,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应变能力。   (二)以机电、医药及轻工行业实施信息化推进工程作为切入口,推进全市制造业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工程。   全市不同的制造行业必须根据自身的现状特征去确定各自的企业信息化工作重点。其中,机电行业以重型机械、船舶、输变配电设备、信息化装备、电梯、包装机械、数控机械、环保机械、热能动力设备等制造企业为重点;医药行业要紧密围绕实现中药现代化推进企业信息化,重点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产品创新、改造生产装备,改善企业管理;轻工行业则要针对众多名牌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较高声二、市场前景良好的现状,紧密结合提高名牌产品的营销手段和拓展市场来进行。重点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应用计算机技术辅助新产品设计、电子商务和生产过程自动化。   1.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对企业流程进行重组,在财务、生产、采购、销售、库存、配送、物料等环节,逐步建立起与资源计划系统相适应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生产经营中动态的、错综复杂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分析和处理,对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事先计划及测算、集中控制和事后反馈,从而达到合理利用企业资源、降低库存、增加企业应变和竞争能力的目的,做到以销定产。推广应用CIMS/MRPⅡ(制造资源计划)/ERP技术,在企业内部形成网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互动,使集团内企业或集团与集团之间,通过互联网络初步建立“虚拟”制造协作网。   2.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提高设计、生产能力和水平,做到设计制造一体化,零部>标准化,实现企业生产多品种、快反应、低成本和高效益。其中,机电行业要在三年内达到应用CAD的覆盖率达95%,应用CAD出图率达90%以上,60%以上的企业应用三维CAD系统进行产品设计;应用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的覆盖率达50%以上;具备数控加工中心的企业应用CAM的覆盖率达90%以上;应用PDM(产品数据管理)的覆盖率达90%。   3.推广应用数控数显技术、变频技术、自控技术、光机电一体化和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应用柔性加工、数控和激光加工、快速原型技术等现代先进技术改造主要生产装备,关键生产设备基本实现数控化。要利用计算机辅助测试和分析技术,提高分析和监控水平,并积极利用自控技术不断提高生产装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实现生产的高效率、高品质。   4.大力发展嵌入式系统,利用嵌入式系统改造消费型电子产品和各种工业设备,达到产品的智能化和网络化,并为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供技术支撑。重点发展采用信息技术集成的机械设备、智能化家电、网络家电、移动通信终端设备、机顶盒、PDA(个人数据助理)等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工业控制器、可编程序控制器(PLC)、触>屏控制技术、模糊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现代先进技术在机电行业主导产品上的应用率要达到50-70%以上。   5.推进企业制造过程信息化与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工作相结合。对广州工业分三年重点支持20项技术创新项目,开发生产智能化、网络化产品。重点支持10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提升大型连续加工工业的过程控制水平,实施程序化控制和自动化管理,实现生产数据的即时采集和传输,通过在线检测,实现产品质量的实时监控,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建立企业信息化体系,实现产品生产的高效率、高品质。   6.企业要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在实现企业内部信息化的基础上,通过互联网与供应商、代理商进行交易,实现内外部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畅通无阻。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供应链管理,通过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实现与客户的互动营销,通过供应链管理(SCM)实现整个物流体系的即时协作。   建设广州市名牌产品网上交易中心,以网上博览的形式展示名优产品。建立一个网上商城,开展BtoB和B to C业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上交易,将网站建成集信息发布、专业咨询、技术业务、网上交易为一体,利用电子商务这种永不落幕和没有区域限制的展销方式,招商引资,赢取商机,将广州名牌产品推向全球市场。   (三)创立中小企业信息化业务平台,建设三个基地,发展三大产业。   1.创立中小企业信息化业务平台。一是要在年内挑选几家企业组建行业的企业信息化业务中心,构建行业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平台。在取得经验后,继续支持若干家企业共同组建信息技术平台,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网络、技术、信息和人才的共享配套业务,降低企业信息化投入成本。>是要加快整合、聚集企业资源,由市经委、市信息中心等单位联合筹备建设全市统一的综合应用数据库系统平台,建立全市企业数据库和产品数据库,为全市工业企业提供联机、互动式业务,通过企业信息化网络业务平台与国家企业网联网,向国内外动态发布产品、供求、投资、技术创新资源信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    2.建设CAD/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E(计算机辅助工程)通用平台开发基地、MIS/MRPⅡ/ERP软件开发基地、现代制造技术业务基地。大力促进企业信息化与我市软件产业(信息产业化)发展的结合。对于企业信息化所用到的各种软件产品和系统,要在引进、消化和吸收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软件,扶持和促进我市软件产业的发展。   3.发展制造业专用软件产业、技术业务产业、数控和激光加工等三大产业。发挥现代信息及技术对传统工业企业的渗透、改造作用,以企业信息化促进我市工业的发展,形成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大力发展集成电路(IC)产业,重点发展IC设计和封装测试业。   我市发展IC的思路是重点引进,优先设计。IC制造业的生产线以引进外商投资为主,政府尽量在地价、水、电、气价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快推进省、市和华南理工大学共同合作建设的IC设计平台,使众多的软件公司能开展IC设计的业务,在广州形成一个IC设计群体,使广州成为IC产业的研发中心,大力发展嵌入式软件和专用IC。   四、企业信息化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对企业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建立由市经委、科技局、市信息中心等部门领导参加的企业信息化联席会议制度,设立企业信息化协调办公室和专家小组,负责组织、指导、协调企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办公室设在市经委,专家小组在协调办公室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并作为办公室的咨询和决策支持机构。各级政府要把企业信息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要引导企业建立和健全信息化工作的组织机构,完善工作制度,落实企业信息化职能。大中型企业要建立企业信息主管(CIO)制度,把信息化建设与技术改造、技术进步、管理体制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加强企业信息化的规划工作。各级政府、市各工业资产经营公司、集团公司要根据全市的统一部署,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做好企业信息化的规划工作。按照“由政府引导,以企业为主体,通过市场运作,循序加速发展”的原则,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结合实际,分类指导,推进重点,带动一般。通过推进基础条件比较好的重点企业信息化,带动本地区、本行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此外,要注重工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城市信息化及宽带信息网络的建设同步发展,充分利用广州宽带主干网络的基础结构去构造企业信息化系统,并通过网上审批、网上报税、网上年审、网上报表和与社会保障系统建立网络系统接口等方式,促进工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电子政府工程和社会信息化相结合。   (三)要加大对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资金投入。政府和企业都要重视对企业信息化的投入,以企业投入为主,政府扶持为辅。对信息化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基础数据库的建立,信息技术平台和业务支撑体系建设等信息化项目,要给予重点资金投入。市经委、科技局在近三年从挖潜改造资金、技术创新资金等专项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中,优先对重点企业信息化项目给予扶持。各区、县级市政府和有关部门每年要安排一定资金支持企业信息化工程。同时,鼓励科技风险投资基金投向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以加快推进我市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四)建设企业信息化培训、技术咨询与业务、专家人才资源等三个业务体系。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社会资源,组成企业信息化的培训体系。首先对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经营班子进行培训,从抓财务和营销管理信息化入手,大力推进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其次是分门别类地对其他企业负责人、中层、基层人员从思想观念、实施操作等方面进行培训;第三,要做好对咨询机构、监理机构的培育和从业人员的培训。组成信息技术业务体系,组织、调动我市的大专院校、科技业务中介机构、系统集成公司等力量,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一体化的业务。组成专家、人才资源体系,发挥信息技术专家及在企业、科研院所从事信息技术工作的专业人才的作用,为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提供策划、咨询、指导业务。   (五)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扎实有效地推动企业实施信息化工程。对企业计算机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软件得到普遍应用,并已形成了系统集成,建有企业内部网的企业,下一步的主要工作是建立和完善信息高集成、一体化的ERP系统和CIMS系统。对企业有一定的基础设施,建立了部分子系统,但还没有形成系统集成的企业,下一步的主要工作是在进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总体方案,分步实施,优化组织结构,重组业务流程,建立实际有效运行的多个子系统或形成系统集成。对信息化基础、经济效益目前欠佳的中小企业,可从单项计算机辅助管理起步,利用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业务平台,从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计算机系统管理入手,少投入、低成本逐步实现企业的信息化。对在全国建立营销网络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进行电子商务的试点。   (六)加速计算机与管理类复合型人才的吸纳、培养和使用。改善创业、激励、法制、治安等外部环境,增强对信息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复合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吸引国内外公司、学校和研究所到广州办研发机构,吸引国内外留学生到广州参加信息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工作。支持院校专业培养和定期脱岗培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快造就既精信息技术又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完善继续教育体系和人才流动机制,尽快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信息技术人才队伍。控全局提供
2023-09-08 06:35:391

如何抓好信息化建设的需求管理

  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中,需求分析与需求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对专业性要求非常高的工作。在建筑施工企业中,有些用户没有意识到需求分析的专业性,误认为可以凭借业务经验自行完成需求分析;有些系统开发商轻视了建筑施工企业需求分析的复杂性与特殊性,草率照搬其他行业信息化的需求模式,最后造成系统运行效果与实际业务需求之间差距太大,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甚至导致系统失败。在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不少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业务需求分析不准确,加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业务需求管理失控。如何在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做好业务需求分析与管理,首先必须澄清在这个问题上的一些误解,还要以正确的方法管理好业务需求,才有可能避免甲乙双方在业务需求问题上发生矛盾,避免项目因需求冲突陷入困境。   需求分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业务需求对信息系统建设起着目标导向的作用。在软件项目实施过程中,无论采用哪种开发模式,一般包括如下过程:需求调研、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或系统选型、系统调试、系统上线。不论项目大小、不论开发模式差异,这些过程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只是表现形式与程度不同。不同行业在管理信息化需求上彼此存在较大差异。由于行业特性的原因,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系统需求中包含较多不确定性,技术与非技术性的问题常常混杂在一块,造成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需求管理比那些标准化基础好的企业更加复杂、更加困难。在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实践中,存在以下一些需求分析及需求管理问题:   有些系统开发者将业务需求分析、业务需求确认的责任完全推给用户,认为用户是业务系统的使用者,最熟悉自己的业务系统,所以要求用户自己提出并最后确认管理系统需求。从专业的角度看将管理系统需求分析、需求确认的责任完全推给用户是不合理的。管理信息化的需求分析是信息系统设计过程中的一个十分专业性的环节,不能将这项任务推给不具备信息化专业技术的用户去完成。用户只能提出管理需求的一些原始素材,但无法提出真正管理系统的信息化需求。这一点如同读者可以向作家提供生活素材,但不能教作家如何提炼写作素材一般。用户自然也不能承担至少不能主要承担需求分析与确认的责任。开发者不愿承担用户需求分析与确认的主要责任也许是因为缺乏行业背景知识所致,也许是因为缺乏沟通能力或其他缘故。不管怎样开发者如果推却业务需求分析的责任,必将给系统实施埋下巨大的隐患。   用户在需求分析中坚持完全以用户为中心,认为提出的需求越多越好,提出的需求难度越大越显示自己有业务水准;有的用户在业务需求中将计算机等同于人脑,不了解系统实施中技术上的实施风险与难度,按人脑对业务的处理模式、习惯提出管理信息化的要求。这也是需求分析与管理中的致命伤。如果用户忽视管理系统的复杂性与计算机系统的专业性,任意提出管理需求,随意改变管理需求,同样也会给系统实施带来巨大困扰,甚至导致系统无法实施。也有用户完全放弃对需求的管理与参与,将需求分析、管理的责任完全推给专业公司,自己当甩手掌柜,将信息化项目视为类似某些“交钥匙”的工程项目一样。针对目前国内信息化市场实际环境,考虑到管理系统的差异性及系统实施中的时间、成本等约束性因素,这种看似超脱的做法将大大增加系统的实施代价与风险。   采用通用模式中的业务需求代替个性化的业务需求。通用模式来自对一些成功案例的总结,但是要注意通用模式产生的业务背景及其适用的业务范围。世上没有可以覆盖一切业务需求的万能通用模式。核心管理系统具有不可复制性。如果将电讯、金融等行业中应用效果很好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直接引进到建筑施工企业,十有八九难以成功。原因就是业务需求不同。当然工具化的软件可以采用通用模式,如文字处理,一般电子表格处理等,管理系统由于企业管理差异化的原因很难采用通用业务模式。   分析以往失败的一些案例可以发现,建立系统时尽管所选用的信息系统在技术上、管理理念收那个是先进的、成熟的甚至是国际一流的,客户的管理水平也是无可非议,但是系统上线之后却不能实现预期的效果。从系统上线之日起,用户就抱怨不断直至系统终止。这些管理信息系统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选用的信息系统产品中的管理需求模式与用户的实际管理需求模式不一致。如果强迫用户改变实际管理需求模式去适应系统无异是让用户削足适履。   需求分析中的困难   任何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都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需要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挖掘事物的深层本质规律,面向应用领域的需求分析涉及到计算机及应用领域专业背景两个方面的知识,需要比较高层次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需求由于业务的一些行业特性变得更加复杂。   建筑施工企业的主营业务具有离散性、单件性、松耦合、流动性、非标准、突发性的特点,工程项目点多面广,大部分工程都在远离本部的异地进行生产活动,具有复杂的物流、信息流。建筑施工行业没有固定的、严格按确定流程控制的生产线。生产对象(工程项目)是按业主个性化要求专门设计定制,工程地点是变动的。在动态且伴随大量随机事件的业务过程中,管理业务会经常受到大量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管理人员在决策过程中不仅仅依靠专业逻辑进行分析,同时也考虑业务过程中的非技术因素,如文化、传统、习惯、经验甚至人际关系艺术。受这种行业特殊性的深层影响,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信息化建设不能简单照搬其他行业的信息化需求模式。且不提建筑施工企业的核心业务项目管理系统,那些看上去比较通用的管理系统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等在建筑施工企业里也呈现出典型的不同于其他行业的业务特点。例如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其他行业中人事与薪资二个子系统具有紧耦合的业务特点,但在建筑施工企业这二个子系统却是松耦合。如果信息系统设计时不注意这些业务特点,必然会在系统上线后,出现许多业务事务无法处理的问题。将其他行业已应用得比较成熟的这类业务系统应用到建筑施工行业十有八九达不到在其他行业里已有的效果。仅从一般性分析这些业务系统并不容易发现行业性的差异,还可能误认为只须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变得规范化,这类系统可以在建筑施工企业通用。建筑施工企业业务特殊性对信息化的需求分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概括建筑施工企业管理需求分析主要困难有以下几点:   ● 工程项目类型、施工环境经常变化,造成业务需求不稳定,经常发生改变。   ● 工程项目基本按需定制,一次性完成,缺乏可复制性,难以抽象出共性的业务需求。   ● 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伴随大量随机事件,管理业务经常受到大量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造成业务处理过程过于复杂,在需求分析中很难把握。   ● 行业标准化程度低,经验色彩浓,管理中包含大量非技术性因素,如文化、传统习惯等,难以转化为信息化需求。   做好需求分析与管理的建议   面对建筑施工企业业务需求的复杂性与艰巨性,在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高度重视业务需求分析工作,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避免盲目照搬其他企业的业务应用模式。认真分析本行业的业务特点及计算机的特点,挖掘合理的需求,这样才能避免失败发生。无论用户还是开发者,在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需求分析与管理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加强行业研究,真正把握行业的业务特性与信息化需求的本质,除了掌握业务的共性之外,要特别认真对待业务的专业特性。这一点无论对专业公司或是企业用户都非常重要。   加强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在业务需求分析中,要注意计算机技术的局限性,不要把信息化的范围无限扩大。管理系统远比计算机复杂,有很多业务要求难以转化为可实现的信息化需求,不能用计算机去处理,该由人来做的事情还是交给人去完成。不要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不要为了大而全增加无用的需求,从需求分析中把好控制风险第一关,滤掉对计算机来讲不合理的需求,将信息化做到实处。用户在这方面应该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学习与理解,避免在管理信息化实施中提出不切实际的需求,也避免被不切实际的信息技术产品所迷惑,提高防范信息化实施风险的能力。   以实用的原则提出需求。需求不是越多越好,更不是难度越大越有价值。合理的需求是保证系统成功的前提。   以务实的态度管理需求。管理中不确定因素较多,管理信息化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管理需求很难保证一成不变,预先确定的需求也不能肯定合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甲乙双方都应该以务实的态度面对需求的调整、变更,这样才可能实现双赢的结果。在项目实施中要根据实际需求变化,实时调整方案,事先要做好调整准备措施。当然需求变更也不能太随意,有时还要权衡需求变更的代价及必要性。   建立企业复合型人才队伍。需求分析与管理需要复合型人才。基于目前计算机市场特点和管理系统特有的复杂性,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求完全外包或完全自行分析的风险与成本较大,可考虑培养企业自己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内外结合进行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与管理,防范信息化需求风险,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长期稳定发展。   充分发挥信息中心在需求分析、管理中的桥梁作用。专业公司计算机专业人员与直接用户之间存在专业上的鸿沟,在业务交流上非常困难,需要在这条鸿沟之间架一座沟通的桥梁。企业的信息部门应该起到这座桥梁的作用。因为信息部门熟悉企业的业务特点和文化特色,对企业的业务比较熟悉,对业务需求的把握比较准确;信息部门比一般业务部门对信息技术有更深的认识,比专业公司计算机技术人员对企业业务更熟悉,在信息技术方面接触的范围也比较广,对需求的实现难易程度给出比较合理的评估,能在业务和技术两者之间权衡一个平衡点;信息部门在项目实施中,更适合扮演协调业务部门和实施方之间关系的调停角色。在业务需求管理上能站在一个比较中立的立场上给出客观的判断;一般业务部门容易将业务信息视为部门所有,在业务需求分析中习惯仅从单个业务角度看问题。信息部门看待信息资源的视角更宽广,不会对业务信息产生私有化的欲望。信息部门更适合站在全局的角度统筹信息资源,消除信息孤岛,在需求分析中避免仅从单一业务需求考虑问题的局限;专业公司在面对用户业务需求问题上,受时间、资源、复杂的专业背景知识所限,在较短时间限制下将用户需求完全把握难度极大,与信息部门合作会减少走弯路的风险,节省业务需求分析的代价。   需要注意的是,在信息系统实施中业务部门会产生自己的业务领地被信息部门入侵的感觉,信息部门要把握好分寸,注意信息部门的职责是提供信息化手段及平台,协调好外部专业公司与业务部门的关系,同时注意在有关业务部门的具体业务上不要越俎代庖,这样才能得到业务部门的合作与配合。在对外合作中,涉及到深层专业技术问题,要学会尊重专业公司技术专家的意见,不可犯夜郎自大的错误。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面对每天都在做的工作,可能熟视无睹,未必就能看清它的本质。将我们的工作转换到计算机网络环境中去运作,必然会遇到很多不熟悉的问题。人不能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在面对管理信息化需求问题上,切不可妄自尊大,自以为是。谦虚谨慎,认真细致,寻求专家的帮助,多了解别的企业用户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才能帮助我们避开信息化建设中虚假需求的陷阱。
2023-09-08 06:35:501

二级保密资格单位信息化管理和运行维护都由下级单位信息中心负责,符合保密资格要求?

不适合。运营和维护可以委托夏季信息中心,但信息化管理必须是该单位的第二个单位。
2023-09-08 06:35:5915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应用与管理现状?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水平一直以来都较低。我国刚刚开始应用信息化管理的建筑企业,企业实施的是erp。直到现在,我国建筑企业成功实施erp的非常低。很多建筑施工企业,依然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初级应用阶段。而我国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仍然应有单项的技术。总的看来,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和开发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着不小差距。建筑施工企业不能足够理解信息化建设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有很多都没有认识到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建筑施工企业的变革,对于建筑企业信息化的严肃性、重要性都没有足够的认识,而建筑企业的长期的工作习惯以来养成,没有足够的认识企业信息化对于业务流的程影响。施工企业缺乏整体规划企业信息化建设,有些企业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实用性,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概念不清楚,所以,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与企业基础信息资源的建设同步进行。目前,我国较落后的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目前,我国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仍然有较多的跟风现象,也有少数个别的企业实施了信息化,自己的企业马上也要搞信息化。对于这样的跟风现象,这些施工企业基本上没能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于自身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并不明确,所以会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企业信息化的应用与投入我国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对于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对于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些施工企业已经建立了专业的信息化管理制度,成立了信息化专业小组、设立了网络系统和中心机房;但,水平总体来讲并不高,特别是真正能为建筑施工的企业创造除的效益信息化内容并不多。主要是软件系统的建设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人才缺乏,专业技术水平有限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是针对企业的业务实际情况所指定的专业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在信息化系统服务和专业技术方面,必须由专业的技术和人才来实施。而实际上,建筑施工企业大部分都缺乏专业的信息化技术人才,特别是更缺乏那些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业务和管理的复合全能型人才。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效益又普遍不理想,对企业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与设立并不到位,系统也不完善,复合全能型人才与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更是严重流失,建筑施工企业对于人才的启用与培养也不到位,根本就留不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这种情况给施工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带来了十分严重不利影响。 src="https://.cbi360.net/2019/6/19/d2506e23-07ce-4d1f-a63a-1df388939573.jpg" title="众和软件文中图片.jpg" alt="众和软件文中图片.jpg"/>以上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应用与管理现状由中达咨询搜集整理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2023-09-08 06:36:241

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解读 什么是职称制度改革

 一、职称制度改革:  职称制度改革是《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的简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6年11月1日上午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  二、内容解读: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 ***于2016年11月1日上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
2023-09-08 06:23:321

我国逆向物流发展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我国逆向物流发展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1,所谓逆向物流是指在企业物流过程中,由于某些物品失去了明显的使用价值(如加工过程中的边角料、消费后的产品、包装材料等)或消费者期望产品所具有的基本功能失去了效用或已被淘汰,将作为废弃物抛弃,但在这些物品中还存在可以再利用的潜在使用价值,企业为这部分物品设计一个回收系统,使具有再利用价值的物品回到正规的企业物流活动中来。这个回收系统就是逆向物流系统,而系统中的物流就是逆向物流 逆向物流,它并不是简单的对废弃物进行回收,也不是被动的保护环境,而是通过对产品的重新利用、等活动形式,实现对资源的最有效利用和对环境的最小破坏,从而实现资源节约、生产成本的降低和环境和保护。 2,逆向物流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这里所指的就是绿色物流,包括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中所有绿色物流活动。 逆向物流的存在取代了传统物料的单向运作模式,有利于减少不适当物流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减少因焚烧、填埋带来的资源浪费。同时也能降低企业处理废旧物品的成本,改善企业和整个供应链的绩效,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绿色逆向物流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充分节约和利用资源与能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 中国哪个地区逆向物流绿色物流发展最好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5-2020年 中国物流行业运营模式与重点企业分析报告前瞻》 2015年1-5月物流运行整体上呈现平稳态势。物流需求保持稳步增长,结构调整明显,其中消费行业及与民生相关行业的物流需求回升加快。 1-5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可比增长5.5%,增速与1-4月基本持平。分结构看,工业物流总额总体持平,进口物流总额回落,单位与居民物流总额加快增长。消费行业物流需求回升明显。 1-5月物流市场规模增速回落,物流业总收入2.9万亿元,同比增长5.1%,增速比1-4月回落0.3个百分点。在规模增速回落的同时,受到服务价格持续低迷等因素影响,物流企业经营依然较困难,1-4月份重点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6.7%,主营业务利润额同比下降22.8%。 从后期走势看,物流市场仍将保持平稳运行,但受到季节等因素影响将有所回落。 从后期走势看,5月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中的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回落4.1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比上月回落3个百分点。显示出在全国夏季高温和南方雨季来临等季节性因素影响下,物流需求企稳回升的基础仍不牢固,物流运行总体平稳但将有所回落。 目前,我国物流行业呈现出遍地开花的态势,目前形成了以邮政、"四通一达"为主导,其它快递公司陆续入驻的局面,物流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就物流区域来看,我国已形成了九大物流区域,包括: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华北物流区域,以沈阳、大连为中心的东北物流区域,以青岛为中心的山东半岛物流区域,以上海、南京、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区域,以厦门为中心的东南沿海物流区域,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物流区域,以武汉、郑州为中心的中部物流区域,以西安、兰州、乌鲁木齐为中心的西北物流区域,以重庆、成都、南宁为中心的西南物流区域。 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由发达国家制定的不和理得政治经济格局;发展中国家不和理的经济发展模式~~ 我国西南地区阻碍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C 西南地区有叫丰沛降水,生态环境都是景点级的,矿产资源也不少 但由于很多地方都是山地地形,所以地势崎岖,交通极其不便,严重制约了交通发展 谁知道什么是逆向物流? 什么是逆向物流? 逆向物流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组织对来源于客户手中的物资的管理(吉恩蒂尼和安戴尔,1995 Giuntinia nd Andel,1995)。逆向物流包含来自于客户手中的物资、包装品和产品。更简单的概括是,逆向物流就是从客户手中回收用过的、过时的或者损坏的产品和包装开始,直至最终处理环节的过程。但是现在越来越被普遍接受的观点是,逆向物流是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对产品和物资的完整的、有效的和高效的利用过程的协调。 如何利用逆向物流促进循环利用发展 “循环经济”思想萌芽于上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的“宇宙飞船理论”,该理论对传统经济的“资源—产品—排放”的线性增长方式提出批评,逐步地受到了学术界和许多国家政府的许可。目前,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实践证明,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能源、资源、环境、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循环经济,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ue5e5ue5e5循环经济的内涵 ue5e5ue5e5循环经济,实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国家发改委,2004)。循环经济通过“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更有效的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方面,有助于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缓解资源的约束矛盾,另一方面,减少经济发展带来的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获得经济、社会、环境的同步协调可持续发展。 ue5e5ue5e5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要求企业改变以前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依靠科技、组织、制度的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次品率,减少废弃物、污染物的排放,同时要对生产中的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这就要求企业重新审视原来的供应链物流管理,不仅提高正向物流的效率,更要将逆向物流提高到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 ue5e5ue5e5逆向物流与发展循环经济的关系 ue5e5ue5e5逆向物流就是对由最终消费端到最初的供应源之间的对制品、库存、制成品及相应的信息流、资源流进行的一系列计划、执行和控制等活动及过程,目的是对产品进行适当的处理或者恢复一部分价值(美国物流管理协会,1992年)。逆向物流涵盖退货逆向物流和回收逆向物流两部分。退货逆向物流是指下游顾客将不符合定单要求的产品退回上游供应商。而回收逆向物流是指将最终顾客所持有的废旧物品回收到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主要包括回收分捡、储存、拆分处理及处理后可再次使用的材料或没有使用价值要填埋的废弃物等环节,处理后再次使用的材料又可回到原供应商,它也被称为“环保物流”。逆向物流是现代物流供应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与正向物流一起构成循环的物流体系。逆向物流与循环经济的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ue5e5ue5e5逆向物流是循环经济的支撑 ue5e5ue5e5循环经济的流程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流程中包括了回收、回收物的处理、可再利用资源再投入到生产的逆向物流,使得在正向物流中产生的残次品、包装物等经过逆向物流,对其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形成可再利用的能源,部分完全失去使用价值的废物经过焚烧和填埋回到自然生态系统中。可见逆向物流是实现循环经济的必要手段,只有构建起顺畅的逆向物流,才能形成封闭的循环流程,物质才能高效、低成本循环、否则循环链将断裂,循环经济将不能实现 ue5e5ue5e5逆向物流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ue5e5ue5e5降低资源消耗,提高物资的利用率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也是降低社会资源消耗、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逆向物流的开展为废旧物品的回收和利用架设了桥梁,节省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同时也使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获得竞争上的优势。这又促使企业更重视逆向物流,进一步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目前阻碍我国广告创意向前发展的障碍是什么? 一,广告人缺乏创新精神.有了一个好的广告,大家就争相模仿,真乏味. 二,缺乏幽默感 三,缺乏对日常生活的观察. 我国对通信产业发展的障碍是什么? 一、对通信一体化的基本认识从某种程度上说,通信一体化既是经济一体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通信业自身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必然结果。提高对通信一体化的认识,是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的前提。 1.经济一体化简言之,经济一体化主要指区域经济一体化,即在一个区域内,经济能够实现互补、集群、同步、协调以及和谐发展。一般而言,经济一体化包含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区域内部实现同城效应,通过同城化实现交通、科技、文化和教育等资源的融合与共享;二是在同一区域内遵循基本相同的经济政策,实现政策的一体化;三是在同一区域内统筹经济资源,协调产业布局,防止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等现象的出现;四是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注重协调发展,杜绝出现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等区域割据的局面;五是在区域内实现人、财、物资源的自由流动,逐步消除户籍对人员流动产生的影响;六是居民的消费能力、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逐步趋同,形成一体化的区域市场。由此可见,经济一体化实际上是通过消除行政割裂等因素,实现区域内经济的协调、持续和快速发展。 2.通信一体化通信一体化就是要实现统一区号和取消漫游费。这样不仅可以方便通信用户拨号,而且可以减少漫游费,便利通信,有助于经济发展。不同的通信参与主体,对通信一体化的理解和认识有很大的差异。 对于通信运营商而言,通信一体化并不是简单的资费同城化,而更应该体现出客户服务的一致性、客户体验的一致性和信息服务的一体化。 对于政府而言,随着长三角、珠三角以及长株潭、武汉经济圈等区域经济和城市群的发展,各地纷纷提出了通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希望能以通信一体化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在具体的措施上,不少地方政府把通信号码的升位并网作为首选的手段,以此促进城镇一体化、提升城市形象、拉动经济发展。 对于各地的通信主管部门而言,通信一体化并不只是简单的号码统一和资费同城的问题。某一地区通信一体化的实施,既要与技术发展水平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又要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适应。因此,各地通信主管部门对通信一体化的认知有着比较大的差异,在具体的推进措施上也会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 综上所述,通信一体化是指在区域之间取消各种可能的通信障碍,以实现同城化的通信运行,并在政府、通信主管部门和运营商之间建立某种协调和平衡。其核心内容是实现通信网络同城化、通信业务同城化、通信资费同城化。最终目的是让广大通信用户享受丰富多样、价廉物美、方便快捷的电信服务,使区域内通信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促进通信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由此可见,通信一体化并不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它需要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引,以市场为导向稳步推进、有序实施。 二、长三角通信一体化的发展动因分析在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的今天,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处于我国经济发展中心地带的长三角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都在向一体化的方向迈进,支撑这四大流的基础设施则是畅通的区域交通网和完整的城市信息通信网。在长三角地区,交通一体化已进入有序推进的阶段,而通信一体化则相对滞后。因此,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推进长三角通信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对推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更好更快的发展无疑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1.通信一体化有助于长三角信息流的畅通信息流是开展各种经济活动的基本条件,也是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命脉。通信一体化要求打破信息通信封锁和阻碍,畅通信息流。这既有利于共同市场的形成,又能有效地降低社会交易成本。在长三角区域内实现信息流的高效流转,不但可以促进国际跨国公司向内地延伸以及统一管理,而且也给内地中小企业提供了向大市场发展的契机。与此同时,还能促进各种服务体系(包括国际航运服务体系、国际金融服务体系、高端制造业服务体系等配套设施)的建立和完善,全面提升长三角国际化水平和国际辐射能力,增强对国际生产要素的吸引力。 2.通信一体化有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作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一直是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通信一体化对促进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有着多方面的作用:第一,进一步发展信息通信产业,使其在长三角的经济地位得到有力提升,并在做大做强我国的信息通信产业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第二,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使长三角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为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第三,通信一体化对促进企业间的合作,尤其是两省一市内跨地域的合作有巨大的作用。 3.通信一体化有助于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形成通信一体化能加快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流动速度,通过信息化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优化生产体系、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以及客户响应速度等,并促进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出现。 通信一体化的发展对充分应用信息通信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预见,伴随着通信一体化的深入发展,长三角这一国内最为活跃的经济区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必将会源源不断地出现。 三、长三角通信一体化的发展现状长三角是我国通信业发展最为活跃、需求最为强劲的区域之一,广大通信用户对通信一体化的发展要求也甚为迫切。经过多年的发展,长三角通信一体化已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1.相关政策为长三角通信一体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几年来,长三角的通信业发展迅猛,其用户规模、服务水平都走在全国前列。为了充分发挥通信一体化在促进经济一体化发展中的作用,两省一市于2006年出台的长三角区域信息化十一五合作规划明确指出,要引导主营移动通信业务的企业开展长三角移动通信一体化的可行性研究,促进构筑区域移动通信一体化网络,实现区域移动通信同城效应。这一区域性的合作协议,既对通信一体化提出了发展要求,又明确了具体的发展方向。 2.运营商之间的合作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幕拉开以来,两省一市在交通、信息、能源、旅游和环保等方面的合作得到了快速的推进。各大通信运营商也积极把握机会,把推动区域通信合作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予以推进。在网络维护方面,三家运营商的建设部门建立了联席会议机制,交换小区基站数据,协商解决边界漫游等问题;在客户服务方面,展开了针对高端客户的异地缴费、充值、查询、补卡等服务。 尽管各大运营商在推进通信一体化发展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利益冲突和合作障碍,但各方的积极努力,对推动长三角通信一体化的健康发展有着实质性的促进作用。 3.运营商内部的一体化正在有序推进通信运营商在两省一市范围内实现一体化的运营和同城化的管理是长三角通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内容之一,三大运营商为此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探索,并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中国移动推出了长三角异地一卡双号业务,一张SIM卡上可同时开通上海移动号码和一个外地(如江苏或浙江)移动号码,用户可通过一定设置,在不关机、不换机的条件下进行软切换;上海、江苏、浙江三地联通公司推出了在长三角区域统一漫游费的商旅卡,打破了行政区划的概念,实现了统一的通话费率;中国联通上海分公司还提出了加快跨行业渗透速度,加大跨区域合作力度,促进区域通信一体化,实现真正服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为联通自身在长三角的一体化鸣锣开道;江苏电信在长三角率先启动了无线宽带省际漫游业务,江苏、浙江、上海的中国电信无线宽带用户只要在原有的宽带账号后增加相应后缀,就可在两省一市的无线宽带覆盖区域内享受互联网接入服务。 不难看出,运营商内部的通信一体化实现起来相对容易些,但在发展深度上还存在着区域不同步和整体性不高等现象,有待进一步深入推进。 四、长三角通信一体化发展存在的问题经过多年发展,长三角通信一体化已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对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行政管理体制的制约由于苏浙沪两省一市分属于不同的行政区划,由此衍生的监管难题成为制约长三角通信一体化推进的现实障碍。各行政区域在追求地方利益的同时,必然会从某种程度上忽视或损害长三角的整体利益。目前苏浙沪通信运营商基本上是每个省或市的税收大户,实现通信一体化将暴露出各种难以调和的矛盾和问题。因此,在现有的行政管理体制下,要解决不同地方政府的利益冲突显然存在着很大的困难,绝非一朝一夕能取得根本性的突破。 2.长三角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参差不齐虽然长三角两省一市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全国总体处于领先地位,但两省一市之间、甚至各省市内部仍存在很大差异,如苏南与苏北、浙东与浙西的差距,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长三角通信一体化的总体进程。因此,应尽快将两省一市的通信能力及服务水平进行整体提升,逐步推进通信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以期能为长三角通信一体化更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长三角两省一市通信资费差距明显由于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加上通信市场的不均衡性,各地的通信资费标准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虽然浙江联通曾提出在长三角地区建立一个统一的通信资费标准,但这一提议由于各种现实障碍一直未能真正实现。因此,不论是不同运营商之间,还是同一运营商在不同区域之间,网间和网内结算仍然是个难题。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长三角通信资费的趋同化将成为通信一体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只有这样才能使长三角的通信市场变得更加融合和同步。 4.通信业务运行的割据状态依然存在目前各通信运营商的业务范围一般都以省级作为划分的依据,因而各省级通信公司所提供的业务办理和服务一般也都局限在该公司的属地范围之内。 一旦该运营商的用户离开其所属地,在异地由于各类原因需要寻求服务支持时,其所在的当地服务商往往无法满足相应的要求。直到今天,长三角通信服务的一体化也基本停留在一家运营商跨区域的充值缴费上,这与通信一体化的发展要求还相距甚远。因此,在运营商内部到运营商之间在长三角范围内实现通信服务的一体化,既是确保通信一体化的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通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五、长三角通信一体化背景下江苏通信业发展的对策长三角通信一体化快速、有序的推进,必将会给长三角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 江苏通信业如何在这一新的形势下把握机遇、应对挑战,不仅关系到江苏通信业自身的发展,而且对江苏乃至长三角的经济社会发展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需要我们对此进行审慎的思考和积极的行动。 1.为江苏通信业融入长三角通信一体化提供政策保障长三角通信一体化已是大势所趋,为更好地适应这一新的形势,江苏通信业必须未雨绸缪,并争取成为引领这一潮流的主力军。长三角通信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将会给现有的通信管理体制、业务经营规则以及资费政策等各个方面带来全方位的冲击,因此必须在政策层面为江苏通信业推进长三角通信一体化的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作为江苏通信行业的主管部门,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应会同三大通信运营商共同研究和探讨,从资费政策、网间结算和服务资源共享等多个方面为运营商之间的一体化提供政策保障。 逆向物流是否包括废弃物物流 首先需要搞清楚两者的概念; 废弃物物流 是指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也就是所谓的废弃物),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逆向物流 是指与传统供应链反向,为价值恢复或处置合理而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消费地到起始点的有效实际流动所进行的计划、管理和控制过程。 从概念上我们就能很清楚的看到废弃物物流的关键词 废弃物(无价值),因为处理需求而衍生的物流服务;逆向物流的关键词 方向相反,生产消费过程中的产品(产品可能为无价值或较原价值降低),为恢复其价值或合理处置而衍生的物流需求。 从上述的概念对比分析中就可以清晰的看到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了。无价值的废弃物也是生产消费环节中的产品为了对其进行合理处置而进行的物流过程,也是符合逆向物流这一概念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废弃物物流也是逆向物流的一部分。 怎样开办逆向物流公司? 最好依托再生资源基地(园区、回收处理工厂)签订提供专业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合同,能够满足再生资源基地(园区、回收处理工厂)生产需要。
2023-09-08 06:23: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