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电视剧《红高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023-05-19 23:17:12
TAG: 是什么
共2条回复
meira

《红高粱》中篇小说,原载《人民文学》1986年第三期。电影伴读中国文学文库。电影解读文学,文学诠释电影。

  在出嫁的路上,新娘被赶跑劫匪的轿夫余占鳌所吸引。三天后新娘回门,与余占鳌在红高粱地里激情相爱。新婚丈夫被人杀死,新娘勇敢地主持了酿酒厂。在赶走其他土匪之后,余占鳌在酒缸里撒了一泡尿,竟成了喷香的好酒。9年后,日军强迫村人砍倒高粱修建公路,并将罗汉大爷剥皮示众。余占鳌带领乡人报复日军,乡人们全死了。痴呆的余占鳌,站在女店主的尸体旁,放声高歌

《红高粱》的叙述沿两条线展开,主线是土匪头子“我爷爷”余占鳌率领的武装伏击日本汽车队,辅线是在这次战争发生之前发生的余占鳌与“我奶奶”戴凤莲之间的爱情故事。

  小说对题材的处理体现出对传统小说叙事的叛逆,是以追忆的姿态讲述的故事。在莫言的艺术世界里,蕴含着中国农民的生命观、历史观、乃至时空观。

  《红高粱》的叙事策略和语言方式追求强烈的陌生化效果,小说的展开是由感觉引导,情绪推动。

  小说在叙事人称上,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叠合在一起。在语言运用上,《红高粱》追求一种富有力度的表达,一切都服从主题的自由创造和审美快感。重视感觉,大胆运用丰富的比喻、夸张、通感,还有对于语言色泽的选择和气势的营造。

《红高粱》叙述的主要是一支民间抗日武装伏击日本人汽车队的故事,表现了一定程度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但这不是主要的。作为这篇小说精神主体的是强烈的生命意识:对带着原始野性、质朴强悍的生命力的赞美,对自由奔放的生命形式的渴望。正是这种生命意识使那个老而又老的抗日故事重新获得了震撼人心的力量。红高粱,就是这种生命意识的总体象征。它可以称之为《红高粱》的“生命图腾”。小说用这样充满激情的语言描写红高粱,赋予红高粱以生命:“八月深秋,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汪洋的血海。高粱高密辉煌,高粱凄婉可人,高粱爱情激荡。秋风苍凉,阳光很旺,瓦蓝的天上游荡着一朵朵丰满的白云,高粱上滑动着一朵朵丰满白云的紫红色影子”;“它们都是活生生的灵物。它们根扎黑土,受日精月华,得雨露滋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显然,小说中的红高粱决不仅仅是一种植物。与赋予红高粱伟大的生命相对应,作品中那些演出了一幕幕英勇悲壮的活剧的英雄;也总是伴随着红高粱,或者与红高粱融为一体。余占鳌和戴凤莲是在高粱地里完成了神圣的结合,戴凤莲又是在高粱地里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小说把她30年的生活比作“红高粱般充实”。余大牙带着高密东北乡人应有的英雄气概坦然赴死的时候,放声高唱的是“高粱红了”,任副官在枪声中、子弹下坦然前行的时候,用口哨吹出的曲调也是“高粱红了”。在这种描写中,人与高粱获得了同一种品格。这种强烈的生命意识在小说中的极端表现形式,就是用冷静乃至审美的态度来描绘生命的痛苦与毁灭——比如刘罗汉被割下耳朵和生殖器、被活活剥了皮,戴凤莲让余占鳌和冷支队长喝下掺了罗汉大爷鲜血的酒,队员们那惨烈的死亡,等等。因为人只有置身于巨大的痛苦之中或者面临死亡的时候,才能强烈地意识到生命的存在。这种描绘一方面强化了生命意识,同时也使小说呈现出新奇、残酷的美。小说对于强悍的生命力和自由奔放的生命形式的肯定有时甚至超越了一般的伦理评价。余占鳖与戴凤莲野合,为了占有戴凤莲将单家父子杀死,这以中国传统的伦理尺度来评价是不道德的,但作品对此作了肯定性描写。即使是对余大牙这个贪财好色的人,作家也赞美他坦然赴死的英雄气概。这种强烈的生命意识甚至促成了作品中一个特殊角色——“我”的诞生。在作品中,“我”不仅是一个叙述角度,而且是以不同于余占鳌等人的生活方式生存着的下一代的代表。而对爷爷那生命力旺盛的一代,“我”只有自卑与仰叹。余占鳌等人与“我”实际上形成了一种距离,一种对比。在这种距离与对比中,作家一方面强化了对余占鳌等体现的那种生命力的仰慕,一方面对那种生命力在今天的人们身上已经消失感到悲哀。所以在小说中“我”才慨叹:“先辈们的英勇悲壮使我们这些活着的不肖子孙相形见绌,在进步的同时,我真切感到种的退化”;“我爷爷辈的好汉们,都有高密东北乡人高粱般鲜明的性格,非我们这些孱弱的后辈能比”。从艺术的角度看,小说打乱时空结构的意识流式的叙述方式对于当时的读者来说已不陌生。它最大的突破,最借鉴马尔克斯等人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以奇特的感觉为动力,改变客观事物的存在形式,把静态的变成动态的,把无生命的变成有生命的,使读者从习以为常的事物中获得全新的审美体验:金色的太阳“齿轮般旋转”;“残缺的杏黄色阳光,从浓云中,嘶叫着射向道路”;被割下的耳朵“在瓷盘里活泼地跳动,打击得瓷盘叮咚叮咚响”;“子弹在低空悠闲地飞翔,贴着任副官乌黑的头发滑过去”;“高粱的奇谲瑰丽,奇形怪状,它们呻吟着,扭曲着,呼号着,缠绕着,时而像魔鬼,时而像亲人,……红红绿绿,白白黑黑,蓝蓝黄黄,它们哈哈大笑,它们号啕大哭,哭出的眼泪像雨点一样……”;等等。小说的比喻也因其反常规而显得十分新奇。例如说死神有着“高粱般深红的嘴唇和玉米般金黄的笑脸”;说死骡马的大肚子在水的浸泡和太阳的曝晒下突然炸裂,“华丽的肠子,像花朵一样溢出来”;说“有人往栅栏边角上那个铁皮水桶里撒尿,尿打桶壁如珠落玉盘”;等等。此外,在叙述过程中,作家有时故意插入一些与总体叙述风格相背离的语言。例如“我”看到母亲的小脚就想高呼“打倒封建主义!人民自由万岁”;借92岁农村老太太的口唱一段顺口溜;引录一段县志上平平板板的公文;等等,都给作品涂上了一层淡淡的幽默、诙谐的色彩。强烈的生命意识、[2]具有民间传奇色彩的题材与上述不同艺术手段的融合,使这部中篇小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部分章节

  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敌人的汽车队。奶奶披着夹袄,送他们到村头。余司令说:“立住吧。”奶奶就立住了。奶奶对我父亲说:“豆官,听你干爹的话。”父亲没吱声,他看着奶奶高大的身躯。嗅着从奶奶的夹袄里散出的热烘烘的香味,突然感到凉气逼人。他打了一个颤,肚子咕噜噜响一阵。余司令拍了一下父亲的头,说: “走,干儿。” 天地混沌,景物影影绰绰,队伍的杂沓脚步声已响出很远。父亲眼前挂着蓝白色的雾幔,挡住了他的视线,只闻队伍脚步声,不见队伍形和影。父亲紧紧扯住余司令的衣角,双腿快速挪动。奶奶像岸愈离愈远,雾像海水愈近愈汹涌,父亲抓住余司令,就像抓住一条船舷。

  父亲就这样奔向了耸立在故乡通红的高粱地里属于他的那块无字的青石墓碑。他的坟头上已经枯草瑟瑟,曾经有一个光屁股的男孩牵着一只雪白的山羊来到这里,山羊不紧不慢地啃着坟头上的草,男孩站在墓碑上,怒气冲冲地撒上一泡尿,然后放声高唱:高粱红了——日本来了——同胞们准备好——开枪开炮—— 有人说这个放羊的男孩就是我,我不知道是不是我。我曾对高密东北乡极端热爱,曾经对高密东北乡极端仇恨,长大后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我终于悟到: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的我的父老乡亲们,喜食高粱,每年都大量种植。八月深秋,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汪洋的血海,高粱高密辉煌,高粱凄婉可人,高粱爱情激荡。秋风苍凉,阳光很旺,瓦蓝的天上游荡着一朵朵丰满的白云,高粱上滑动着一朵朵丰满白云的紫红色影子。一队队暗红色的人在高粱棵子里穿梭拉网,几十年如一日。他们杀人越货,精忠报国,他们演出过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使我们这些活着的不肖子孙相形见绌,在进步的同时,我真切地感到种的退化。

  出村之后,队伍在一条狭窄的土路上行进,人的脚步声中夹着路边碎草的窸窣声响。雾奇浓,活泼多变。我父亲的脸上,无数密集的小水点凝成大颗粒的水珠,他的一撮头发,粘在头皮上。从路两边高粱地里飘来的幽淡的薄荷气息和成熟高粱苦涩微甘的气味,我父亲早已闻惯,不新不奇。在这次雾中行军里,我父亲闻到了那种新奇的、黄红相间的腥甜气息。

  那味道从薄荷和高粱的味道中隐隐约约地透过来,唤起父亲心灵深处一种非常遥远的记忆

CarieVinne

《红高粱》主要讲的是在出嫁的路上,新娘被赶跑劫匪的轿夫余占鳌所吸引,三天后新娘回门,与余占鳌在红高粱地里激情相爱。新婚丈夫被人杀死,新娘勇敢地主持了酿酒厂。在赶走其他土匪之后,余占鳌在酒缸里撒了一泡尿,竟成了喷香的好酒。9年后,日军强迫村人砍倒高粱修建公路,并将罗汉大爷剥皮示众。余占鳌带领乡人报复日军,乡人们全死了。痴呆的余占鳌,站在女店主的尸体旁,放声高歌。

《红高粱》叙述的主要是一支民间抗日武装伏击日本人汽车队的故事,表现了一定程度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但这不是主要的。作为这篇小说精神主体的是强烈的生命意识:对带着原始野性、质朴强悍的生命力的赞美,对自由奔放的生命形式的渴望。正是这种生命意识使那个老而又老的抗日故事重新获得了震撼人心的力量。红高粱,就是这种生命意识的总体象征。

《红高粱》主要讲的是在20世纪30年代初,山东高密地区土匪横行,民不聊生。东北乡破落地主家19岁的女儿九儿,被贪财的父亲许给了麻风病的酒坊主儿子单扁郎,孔武有力的杠子头余占鳌喜欢九儿,杀掉了单家父子,九儿和余占鳌开始了一段不被乡民认可的爱情,并有了两个孩子。在酿酒师傅罗汉等人的帮助下,九儿逐渐从一个单纯的少女成长为干练的高粱酒坊女掌柜,振兴了单家酒坊。

余占鳌则带领兄弟们组成自己的武装力量,周旋于当地政府,土匪花脖子以及铁板会等多股势力之间。七七事变爆发,日军进占山东,打破了高密县往日的繁荣,在民族大义面前,余占鳌和各方势力不计前嫌,停止争端,共同抗日。内忧外患之际,九儿带领队伍,将日本鬼子引到了高粱地,点燃红高粱,与敌人同归于尽,用自己的生命在这片充满生命力的山东高密大地上撰写了爱与征服,野心和意志的传奇故事。

相关推荐

红高粱玉米地段落描写

红高粱玉米地段落描写有:【第1句】细长的高粱头上,像戴着一顶红珠帽。红彤彤的高粱不时地弯着腰杆笑一笑。如海的高粱举起火把,烧红了半边天。秋天,高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脸涨得通红。”【第2句】终于盼到高粱熟了。枣红色的衣壳、珍珠白的籽粒,在阳光下闪烁晶莹,穗状如烟花绽放,俯首悬垂如虹,真是赏心悦目。【第3句】高粱像喝醉了酒的红脸大汉。火红的高粱穗子,籽粒饱满,圆鼓鼓的在阳光下闪着光亮。红红的高粱.像无数支火把,映红了天际。
2023-01-12 01:59:461

《红高粱》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中心主旨

《红高粱》中篇小说,原载《人民文学》1986年第三期。电影伴读中国文学文库。电影解读文学,文学诠释电影。   在出嫁的路上,新娘被赶跑劫匪的轿夫余占鳌所吸引。三天后新娘回门,与余占鳌在红高粱地里激情相爱。新婚丈夫被人杀死,新娘勇敢地主持了酿酒厂。在赶走其他土匪之后,余占鳌在酒缸里撒了一泡尿,竟成了喷香的好酒。9年后,日军强迫村人砍倒高粱修建公路,并将罗汉大爷剥皮示众。余占鳌带领乡人报复日军,乡人们全死了。痴呆的余占鳌,站在女店主的尸体旁,放声高歌《红高粱》的叙述沿两条线展开,主线是土匪头子“我爷爷”余占鳌率领的武装伏击日本汽车队,辅线是在这次战争发生之前发生的余占鳌与“我奶奶”戴凤莲之间的爱情故事。   小说对题材的处理体现出对传统小说叙事的叛逆,是以追忆的姿态讲述的故事。在莫言的艺术世界里,蕴含着中国农民的生命观、历史观、乃至时空观。   《红高粱》的叙事策略和语言方式追求强烈的陌生化效果,小说的展开是由感觉引导,情绪推动。   小说在叙事人称上,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叠合在一起。在语言运用上,《红高粱》追求一种富有力度的表达,一切都服从主题的自由创造和审美快感。重视感觉,大胆运用丰富的比喻、夸张、通感,还有对于语言色泽的选择和气势的营造。《红高粱》叙述的主要是一支民间抗日武装伏击日本人汽车队的故事,表现了一定程度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但这不是主要的。作为这篇小说精神主体的是强烈的生命意识:对带着原始野性、质朴强悍的生命力的赞美,对自由奔放的生命形式的渴望。正是这种生命意识使那个老而又老的抗日故事重新获得了震撼人心的力量。红高粱,就是这种生命意识的总体象征。它可以称之为《红高粱》的“生命图腾”。小说用这样充满激情的语言描写红高粱,赋予红高粱以生命:“八月深秋,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汪洋的血海。高粱高密辉煌,高粱凄婉可人,高粱爱情激荡。秋风苍凉,阳光很旺,瓦蓝的天上游荡着一朵朵丰满的白云,高粱上滑动着一朵朵丰满白云的紫红色影子”;“它们都是活生生的灵物。它们根扎黑土,受日精月华,得雨露滋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显然,小说中的红高粱决不仅仅是一种植物。与赋予红高粱伟大的生命相对应,作品中那些演出了一幕幕英勇悲壮的活剧的英雄;也总是伴随着红高粱,或者与红高粱融为一体。余占鳌和戴凤莲是在高粱地里完成了神圣的结合,戴凤莲又是在高粱地里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小说把她30年的生活比作“红高粱般充实”。余大牙带着高密东北乡人应有的英雄气概坦然赴死的时候,放声高唱的是“高粱红了”,任副官在枪声中、子弹下坦然前行的时候,用口哨吹出的曲调也是“高粱红了”。在这种描写中,人与高粱获得了同一种品格。这种强烈的生命意识在小说中的极端表现形式,就是用冷静乃至审美的态度来描绘生命的痛苦与毁灭——比如刘罗汉被割下耳朵和生殖器、被活活剥了皮,戴凤莲让余占鳌和冷支队长喝下掺了罗汉大爷鲜血的酒,队员们那惨烈的死亡,等等。因为人只有置身于巨大的痛苦之中或者面临死亡的时候,才能强烈地意识到生命的存在。这种描绘一方面强化了生命意识,同时也使小说呈现出新奇、残酷的美。小说对于强悍的生命力和自由奔放的生命形式的肯定有时甚至超越了一般的伦理评价。余占鳖与戴凤莲野合,为了占有戴凤莲将单家父子杀死,这以中国传统的伦理尺度来评价是不道德的,但作品对此作了肯定性描写。即使是对余大牙这个贪财好色的人,作家也赞美他坦然赴死的英雄气概。这种强烈的生命意识甚至促成了作品中一个特殊角色——“我”的诞生。在作品中,“我”不仅是一个叙述角度,而且是以不同于余占鳌等人的生活方式生存着的下一代的代表。而对爷爷那生命力旺盛的一代,“我”只有自卑与仰叹。余占鳌等人与“我”实际上形成了一种距离,一种对比。在这种距离与对比中,作家一方面强化了对余占鳌等体现的那种生命力的仰慕,一方面对那种生命力在今天的人们身上已经消失感到悲哀。所以在小说中“我”才慨叹:“先辈们的英勇悲壮使我们这些活着的不肖子孙相形见绌,在进步的同时,我真切感到种的退化”;“我爷爷辈的好汉们,都有高密东北乡人高粱般鲜明的性格,非我们这些孱弱的后辈能比”。从艺术的角度看,小说打乱时空结构的意识流式的叙述方式对于当时的读者来说已不陌生。它最大的突破,最借鉴马尔克斯等人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以奇特的感觉为动力,改变客观事物的存在形式,把静态的变成动态的,把无生命的变成有生命的,使读者从习以为常的事物中获得全新的审美体验:金色的太阳“齿轮般旋转”;“残缺的杏黄色阳光,从浓云中,嘶叫着射向道路”;被割下的耳朵“在瓷盘里活泼地跳动,打击得瓷盘叮咚叮咚响”;“子弹在低空悠闲地飞翔,贴着任副官乌黑的头发滑过去”;“高粱的奇谲瑰丽,奇形怪状,它们呻吟着,扭曲着,呼号着,缠绕着,时而像魔鬼,时而像亲人,……红红绿绿,白白黑黑,蓝蓝黄黄,它们哈哈大笑,它们号啕大哭,哭出的眼泪像雨点一样……”;等等。小说的比喻也因其反常规而显得十分新奇。例如说死神有着“高粱般深红的嘴唇和玉米般金黄的笑脸”;说死骡马的大肚子在水的浸泡和太阳的曝晒下突然炸裂,“华丽的肠子,像花朵一样溢出来”;说“有人往栅栏边角上那个铁皮水桶里撒尿,尿打桶壁如珠落玉盘”;等等。此外,在叙述过程中,作家有时故意插入一些与总体叙述风格相背离的语言。例如“我”看到母亲的小脚就想高呼“打倒封建主义!人民自由万岁”;借92岁农村老太太的口唱一段顺口溜;引录一段县志上平平板板的公文;等等,都给作品涂上了一层淡淡的幽默、诙谐的色彩。强烈的生命意识、[2]具有民间传奇色彩的题材与上述不同艺术手段的融合,使这部中篇小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部分章节  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敌人的汽车队。奶奶披着夹袄,送他们到村头。余司令说:“立住吧。”奶奶就立住了。奶奶对我父亲说:“豆官,听你干爹的话。”父亲没吱声,他看着奶奶高大的身躯。嗅着从奶奶的夹袄里散出的热烘烘的香味,突然感到凉气逼人。他打了一个颤,肚子咕噜噜响一阵。余司令拍了一下父亲的头,说: “走,干儿。” 天地混沌,景物影影绰绰,队伍的杂沓脚步声已响出很远。父亲眼前挂着蓝白色的雾幔,挡住了他的视线,只闻队伍脚步声,不见队伍形和影。父亲紧紧扯住余司令的衣角,双腿快速挪动。奶奶像岸愈离愈远,雾像海水愈近愈汹涌,父亲抓住余司令,就像抓住一条船舷。  父亲就这样奔向了耸立在故乡通红的高粱地里属于他的那块无字的青石墓碑。他的坟头上已经枯草瑟瑟,曾经有一个光屁股的男孩牵着一只雪白的山羊来到这里,山羊不紧不慢地啃着坟头上的草,男孩站在墓碑上,怒气冲冲地撒上一泡尿,然后放声高唱:高粱红了——日本来了——同胞们准备好——开枪开炮—— 有人说这个放羊的男孩就是我,我不知道是不是我。我曾对高密东北乡极端热爱,曾经对高密东北乡极端仇恨,长大后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我终于悟到: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的我的父老乡亲们,喜食高粱,每年都大量种植。八月深秋,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汪洋的血海,高粱高密辉煌,高粱凄婉可人,高粱爱情激荡。秋风苍凉,阳光很旺,瓦蓝的天上游荡着一朵朵丰满的白云,高粱上滑动着一朵朵丰满白云的紫红色影子。一队队暗红色的人在高粱棵子里穿梭拉网,几十年如一日。他们杀人越货,精忠报国,他们演出过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使我们这些活着的不肖子孙相形见绌,在进步的同时,我真切地感到种的退化。  出村之后,队伍在一条狭窄的土路上行进,人的脚步声中夹着路边碎草的窸窣声响。雾奇浓,活泼多变。我父亲的脸上,无数密集的小水点凝成大颗粒的水珠,他的一撮头发,粘在头皮上。从路两边高粱地里飘来的幽淡的薄荷气息和成熟高粱苦涩微甘的气味,我父亲早已闻惯,不新不奇。在这次雾中行军里,我父亲闻到了那种新奇的、黄红相间的腥甜气息。  那味道从薄荷和高粱的味道中隐隐约约地透过来,唤起父亲心灵深处一种非常遥远的记忆
2023-01-12 02:00:061

小说红高粱中的环境描写有哪些

莫言的环境描写夺得是,其中描写高梁地的部分最为壮观
2023-01-12 02:00:533

《红高粱》这部书,你认为它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因为它所表达的意思就是人应该要反抗自己不公的命运,不能屈服,不能活在封建庸俗之下
2023-01-12 02:00:565

小说《红高粱》的主题和人物形象分析?

摘要:莫言的中篇小说《红高粱》是站在民间立场上讲述的一个抗日故事。这种民间立场首先体现在作品的情节框架和人物形象这两个方面,莫先生的《红高梁》张扬的个性的解放精神——敢说、敢想、敢做。关于抗日战争历史的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并不少见,但莫先生的这部小说与以往的革命历史小说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以虚拟家族回忆的形式把全部笔墨都用来描写由土司令余占鳌的民间武装,以及发生在高密东北乡这个乡野世界中的故事。关键词:红高粱 历史 民间世界 战争“《红高粱》是我又爱又恨的产物,我对我的故乡一直持有这种矛盾的态度。我对故乡人的爱、对红高粱的爱转换成批判和赞美;我对故乡人的恨、对红高粱的恨转换成赞美的批判。批判的赞美和赞美的批判是我对人生对作品的态度。这种态度灌注到作品的字里行间中并成为作品的灵魂,所遇,这作品就会出现纷繁多彩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1这部小说的情节是由两条故事线索交织而成的:主干部分写民间武装伏击日本汽车队的起因和过程;二是写余占鳌与戴凤莲在抗击日本侵略时期的爱情故事。前一条抗日故事的线索,写戴凤莲家的长工罗汉大爷被日本人残酷的剥皮致死,余占鳌愤而拉起土匪队伍在胶平公路边上伏击日本汽车队伍,发动了一场全部由土匪和村民参加的民间战争。整个战斗过程体现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历史战争所具有的政治色彩,将其还原成了一种自然主义式的生成斗争。后一条爱情故事线索中,余占鳌在戴凤莲出嫁时做的轿夫,一路上试图与她调情,并率众杀了一个想劫花轿的土匪,随后他在戴凤莲回门时埋伏在路边,把她劫进高粱地苟合,两个人由此开始了激情迷荡的欢爱,接下来余占鳌杀死戴凤莲的麻风病丈夫,正式做了土匪,也正式成为她的地下情人。我们不难看出这两条故事线索中,始终凸显出来是一种生机勃勃的民间激情,它包容了对性和暴力的迷醉,以狂野不羁的野性生命力为根本。这显然逾越了政治意识形态的限制,对民间世界给与一种直接的观照与自由的表达。概括的说,《红高粱》在情节构成上是依照了民间自身的主题模式,尽管它的讲述都是民间世界中强悍生动的暴力内容。要进入红高粱小说的艺术世界,首先会遇到那恍成血海的红高梁,会看到作者在各种情境下以各种色彩描绘着红高粱的形象。在我看来,“红高梁”是一个巨大的整体象征,它是我们理解和把握整部作品基本精神门户、路标和钥匙,它又是作者全部创作冲动的契机和兴奋点所在。我们在最初很容易把他看作是一种常见的托物拟人的比喻和陪衬式见证,如小说所写“每穗高粱都是一个深红是成熟的面孔,所有的高粱合成一个壮大的集体,形成了一个大度的思想2”,那股弥漫田野是腥甜味浸透了我父亲的灵魂,在以后更加激烈残忍的岁月里,这股腥甜味一直伴随着他。但是,我们继续读下去会发现,它远不是一般的托物拟人,也非寄寓抽象意义的物件。且看,“一穗一穗被露水打得精湿的高粱在雾洞里忧郁的注视着我的父亲,父亲也虔诚的望着他们。“父亲”恍然大悟,明白了它们都是活生生的灵物,它们根扎黑土,受日月精华,得雨露滋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3”这里,红高粱成了有生命的活物,作为一股不可忽视是积极能动的力量,参与和渗沥在作品中,把一切的人和物粘和贯通为一体。但是,我们依然不能全部理解这“活物”的象征究竟是什么。到了作者写戴凤莲之死时的诗意郁勃、想像飞腾的笔墨,我们顿然感受到红高粱象征的深厚蕴底。作者写到“奶奶听到了宇宙的声音,那声音来自一株株红高粱……奶奶觉得天与地、与人、与高粱交织在一起……所有的忧虑、痛苦、紧张、沮丧都落在了高粱地里,都冰雹般 的打在高粱是梢头,在黑土上扎根开花,结出酸涩的果实,让一代又一代承受……4”与此相关的是,这部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也除去了传统意识形态对立式的正反人物概念。比如把我爷爷出场的余占鳌写成了身兼土匪头子和抗日英雄的两重身份,并在 他的性格中极力渲染出了一种粗野、狂暴而又富有原始正义感和生命激情的民间色彩。在红高粱中余占鳌是唯一被突出的主要英雄,他的草莽缺点和英雄气概都未经任何政治标准加以评判或矫正,而是以其性格的真实还原出了民间本色。这些特点也同样体现在对于“我奶奶”戴凤莲和罗汉大爷等人物刻画中。比如我奶奶那丰满鲜活的女性形象,她却温热、丰腴、泼辣、果断,罗汉大爷的忠诚、坚忍、不屈不挠的农民本性,及“我父亲”小豆官的莽撞冲动的脾气,都有一种民间放纵和生气充盈其中。由于叙述者把这些人物都作为自己的家族长辈来写,就又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了以前革命历史故事少有的任性与平易之感。这就使得这部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和情感亲和方面,都非常鲜明的表达出了一种真正向民间崇尚生命力与自由价值取向,小说里所描写“我爷爷”的杀人越货、“我爷爷”和“我奶奶”野地欢爱,以及其他人物种种粗野不驯的个性和行为,才能那样自然地创造出一种强劲与质朴之美。《红高粱》在现代历史战争题材的创作中开辟一个鲜活生动的民间世界,在这个意义上说,这部小说的用意并非是历史战争,而是作者对民间自由自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赞美。叙述者在小说开头有一段充满激情的感叹,极力赞美他的故乡,赞美他的那些豪气盖天的先辈,并称先辈的所作所为和他们的英勇悲壮“使我们这些活着的不孝子相形见绌,在进步的同时,我真切的感到种的退化”。这种感叹贯穿在整部小说中,而且越加变得浓烈感人,无疑作家是把民间作为理想是生活状态。民间是自由自在的无法无天的所在,民间是生机盎然是热情奔放是状态,民间是辉煌壮阔温柔醇厚的精神,这些都是人所憧憬的自由自在的魅力之源。叙述者以这样一种民间理想状态来对比现实生活,却发现这种状态只是过去时态是存在,高密东北乡的英雄剧全都在上演在已经逝去的时间中,这不能不令他感到遗憾,不能不令他屡屡发出文明隐含种性退化的感慨。但是也不能不看到,把民间世界认同为一个理想状态,事实上也会使描绘其中粗鄙丑恶的一面变得自然起来:像红高粱中有关人物粗俗性格的刻画,有关残酷杀戮(特别是剥人皮那个自然主义式的血腥场面)的描写,都以刺激的暴力展现出与作品整体相和谐的美感,但是,在根本上,这种倾向反映了民间世界与生俱来的粗鄙文化形态。只不过这种倾向在红高粱中还能因为作者饱含的艺术理想而保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度,依然有利于体现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关怀。有关红高粱,值得述及的还有这部小说在写作上的新颖之处。莫言先生在红高梁中几乎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顺序与情节逻辑,把整个故事讲述得非常自由散漫。但这种看来任意的讲述却是统领在作家是主体情绪下之下,与作品中那种生机勃勃的自由精神暗暗相合。此外,莫先生还运用了大量充满想象力并且总是违背常规比喻与通感等修辞手法,在语言层面上就形成了一种瑰丽神奇的特点,以此造就了整篇小说中那种异于寻常民间之美的感性依托。注释1:莫言于1989年与罗强烈的谈话234:《红高粱》 莫言著 南海出版公司参考文献: 莫言《红高粱》 《莫言研究资料》天津人民出版社 《莫言研究资料》山东文艺出版社 《新时期文学研究》
2023-01-12 02:01:106

《红高粱》之大胆追求自由的女性

    《红高粱》是中国作家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红高粱》描写的是抗日战争及20世纪30、40年代高密东北乡的民间生活。《红高粱》通过“我”的叙述,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我”的祖先在高密东北乡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人生故事。故事的主线是“我”的爷爷和奶奶,故事发生的地点是高密东北乡。毫无疑问小说中“我”的奶奶戴凤莲是一个值得重点解读的人物,我将从她的言谈举止入手,剖析她这样一个女性的形象。 一、自由的选择1、自由的意识       小说一开头就写到戴凤莲生于一个贫苦家庭,其父亲在当时生活的压迫之下变得十分爱财,甚至失去了人性。为了钱财小利不惜将刚满十六岁的戴凤莲嫁给了单廷秀得麻风病的独生儿子单扁郎,只因单扁郎家里是烧高粱酒的,他父亲是方圆几里有名的财主。而戴凤莲,做大姑娘时因为有一双难得的小脚和漂亮的面容,不幸被拥有高粱酒作坊的财主单廷秀看重。此时,戴凤莲极不愿意自己嫁给得麻风病的单扁郎,求她父亲退掉这门亲事,而她父亲却欺骗戴凤莲说单扁郎不但没有得病,并且还是一个风度翩翩、饱读诗书的男子。戴凤莲半信半疑,心里特别希望她父亲说的是真话,于是她带着一把剪刀坐上了花轿。在花桥到达单扁郎家的路上,轿夫们的话语让戴凤莲彻底死心了,她恨父亲,同时她明白了只有追求自由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但她凭借自己的小脚也感受到了来自轿门前一个轿夫给她的温暖。 2、自由的力量         随着花轿到了单家,所有礼仪都做完之后,戴凤莲被送入了洞房。在房间里,戴凤莲这次亲眼看到了单扁郎的恐怖面孔,她害怕极了,她不想自己和单扁郎有任何一点儿的身体接触。于是,那把剪刀就成了她的护身符,她心里想:那就来个鱼死网破吧,至少我能保全自己。就是她的这个行为使她活下来了,单扁郎没有碰她,她一个人在床上坐了一夜,这是她第一次感受到自由能发挥这么大的力量。 3、打破传统道德的自由         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戴凤莲嫁到单家三天后,她父亲来接她回娘家,单家赠给她父亲一头驴子,她就骑上驴子回娘家去了。回娘家途中,戴凤莲被一蒙面男子强迫性的快速抱入高粱地里,那男子在她面前袒露了真面目,戴凤莲认出他是那天抬花轿摸她小脚的轿夫后,心里异常激动,于是和他激情于高粱地上。她虽嫁给了单扁郎,也明白自己现在是单扁郎的妻子,但她和单扁郎没有夫妻之实,她心里强烈认为自己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她也知道这有饽传统道德,但她就是想追求自己心里的想法。二、重情义的九儿        从娘家回到夫家的戴凤莲听说单家父子俩都被杀了心里既开心又苦恼,开心的是再也不用面对单扁郎了,苦恼的是她以后该怎么办,该如何面对单家高粱酒坊的人。单家父子死后,酒坊里的人闹着要出走不干了,这时单家的罗汉大爷站了出来帮助了她,她自己也通过温和的语言感动了大家,还和大家说:“不要喊她掌柜的,叫她九儿就行。”,于是大家才没有走,酒坊又回到了从前富有活力的样子。在酒坊的管理中,罗汉大爷出了不少力,九儿也一直记在心上。有一次罗汉大爷提出不想干了,九儿心里自是十分舍不得的,但还是随了他的意。过了很久很久,有一天九儿在酒坊看到一个人身影很像罗汉大爷,于是上前想要细看,那人跑了,九儿追他追了很远,但还是没有追到。她认定那人就是罗汉大爷,她一直也没有忘记过罗汉大爷。三、为国献身的九儿         九儿虽是女流之辈,但在国家危难之时,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可谓一个女英雄。既为了保家卫国,也为了替罗汉大汉报仇,她鼓励余占鳌(她的情人)和冷支队去胶平公路打日本鬼子,因为他们得知日本人的汽车会经过那里。余占鳌和乡里的一些人在攻打日本人的前夜在胶平公路旁边的桥上做足了准备,但这场仗还是打得非常艰辛。九儿双肩担着饼给余占鳌送食物的途中被日本人用子弹击中,结束了她的生命。最后的最后这场战役余占鳌他们胜利了,但九儿没了,九儿是为国而死的,九儿死得其所。一个女流之辈能做到这样,也是非常了不起的,她的女英雄的称号实至名归。        因为九儿前面追求自由才换来了后面她理想的生活,才在国家危难时刻献出了自己的一份薄力,我认为她追求自由的选择是正确的,不能用传统道德来束缚她,她是一名伟大的女性,更值得我们现代女性学习。
2023-01-12 02:01:211

浅析《红高粱》电影,我是学编导的,老师要交一篇影评,用运动摄影以及色调、景别来写,要求有标题、独立

2023-01-12 02:01:432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给了莫言的哪部作品?

  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是长篇小说《蛙》。《蛙》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初版于2009年。小说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五封书信、四部长篇叙事和一部话剧组成,在艺术上极大拓展了小说的表现空间。与莫言以往小说更注重历史幻想色彩不同的是,《蛙》更接近历史现实的书写,主要讲述的是乡村医生“姑姑”的一生。   莫言的蛙讲的是什么   《蛙》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在形象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的同时,成功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感人至深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并结合计划生育过程中的复杂现象,剖析了以叙述人蝌蚪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卑微、尴尬、纠结、矛盾的精神世界。   莫言介绍   莫言,本名管谟业,男,年月日出生于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县河涯乡平安庄(现为高密市东北乡文化发展区大栏平安村),中国当代作家,2012年10月,成为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1966年,辍学回乡放牧牛羊。1973年8月,作为农民合同工到高密县第五棉油厂工作 。1976年2月,参军,曾任战士、班长、教员、干事等职 。1978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1981年,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展露文学天赋 。1984年9月,考入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85年,发表成名作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 。1986年,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在文坛引起轰动 。   1987年,《红高粱》被张艺谋改编为同名电影,莫言担任编剧 。1988年,《红高粱》获得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同年发表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1989年,出版长篇小说《食草家族》。1993年,出版长篇小说《酒国》。1996年,出版长篇小说《丰乳肥臀》。   1999年,出版长篇小说《红树林》。2001年,出版长篇小说《檀香刑》。2003年,出版长篇小说《四十一炮》。2006年,出版长篇小说《生死疲劳》。2009年,出版长篇小说《蛙》 。2016年,当选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委会副主席。2019年,创作小说《等待摩西》。2019年11月,与王振共同创刊《两块砖墨讯》。 2020年7月31日,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晚熟的人》 。2021年4月14日,被香港大学授予荣誉文学博士。
2023-01-12 02:01:481

莫言作品红高粱简介

  《红高粱》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的作品。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我”的祖先在高密东北乡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人生故事。你看过吗?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莫言作品红高粱简介,一起来看看吧。   莫言作品红高粱简介   《红高粱》通过“我”的叙述,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我”的祖先在高密东北乡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人生故事。 故事的主线是“我”的爷爷和奶奶,故事发生的主要地点是高密东北乡。“我”的爷爷叫余占鳌,奶奶叫戴凤莲,至于高密东北乡这个地方作者对其做过如下的描述:“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同时最圣洁最龌龊,也是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以及最能喝酒和最能爱的地方,这就是高密东北乡。”   “我”爷爷余占鳌,他勇敢剽悍、风流倜傥,他是高密东北乡杀人不眨眼的土匪,又是精忠报国的英雄,他所有类似于土匪的行径几乎都合乎最善良而单纯的人性之美,因此他似匪非匪,他杀人越货却能得到谅解与宽恕甚至让他的子孙为之骄傲。   “我”奶奶戴凤莲,做大姑娘时因为有一双难得的小脚和姣好的面容,被拥有高粱酒作坊的财主单廷秀看重,曾外祖父为了钱财小利不惜将刚满十六岁的戴凤莲嫁给了单廷秀得麻风病的独生儿子单扁郎。   而“我”奶奶戴凤莲她不甘嫁给麻风病人单扁郎,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她虽然生活在封建社会,从小也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工,可她却不亚于一个女中豪杰,她目光长远,敢作敢当,她积极鼓励爷爷抗日并且自己也是一位抗日的女英雄。她得到了爷爷的爱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尊重。   “我”的父亲余豆官则确确实实地印证了那一句:“虎父无犬子。”麻木懦弱的晚辈们则在祖、父辈们创造的辉煌历史面前羞愧难当、无地自容,但同时,那明亮的光环又指引着晚辈们的回归之路。   莫言作品红高粱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红高粱》小说的主题被诠释为弘扬积极向上的生命力和追求自由的精神,渴望个性解放精神,重建创造精神等,其意图是借助高密东北乡民间原始野性文化的活力来改造孱弱的民族性格,呼唤强有力的生命形态,呼吁中华民族要自尊自强,要有反奴性和反抗性,具有健康的人格和民族品质。   《红高粱》小说的主题思想既张扬活得豪爽、个性解放、坦坦荡荡的生命观,又歌颂英勇抗日的爱国主义精神。所谓“个性解放”,指“人”的个性的解放。“人”是“灵”与“肉”,“神性”与“兽性”,“精神”与“物质”,“社会的人”与“自然的人”的统一。人具有“自然人性”——“人”的生存本能与自然情欲。鲁迅提出人所必需的“生存、温饱、发展”又予以限定——呼唤感性形态的“生”的自由与欢乐;又注重“限制纵欲”,明确提出要用“理性”对自然本能进行适当的抑制与调节:“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并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既要求自由发展自我,又讲究自我控制与自我负责,理性和非理性的互相联系、渗透与制约。《红高粱》既描写与肯定了“我爷爷”余占鳌、“我奶奶”戴凤莲旺盛的生存本能与自然情欲、充盈的感性生命的自由与欢乐;同时,又描写与肯定了他们的另一侧面,即“社会的人”的“理性生命”。余占鳌面对劫贼的劫财劫色,目睹戴凤莲这一弱女子向自己求助的“亢奋的眼睛”,实难苟安,只得冲上去铲除劫贼。他遵循的就是民间广为流传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道德准则。有些论者将“高粱地野合”说成是余占鳌占有戴凤莲,实在冤枉。   小说的描写很清楚:“奶奶和爷爷在生机勃勃的高粱地里相亲相爱,两颗蔑视人间法规的不羁心灵,比他们彼此愉悦的肉体贴得还要紧。”他们不仅是“感性生命”的两情相悦,而且更是“理性生命”的两颗反叛封建强迫婚姻之心的相通。再者,就在这个高粱地里,戴凤莲“六神无主,泪水流到腮边”,向余占鳌求救地诉说:“他真是麻风。”而单家父子凭借强大的经济势力,置戴凤莲的誓死反抗与全体村民的沉默反对于不顾,实际上即将强行用麻风病菌慢性屠戮一个16岁的花季少女。你死我活,别无选择。余占鳌清醒地看透了事态的严峻与紧迫,毅然先下手铲除了这两个企图杀人于无声的凶手。这不仅于情,而且于理,甚至于民间的不成文法,他的选择都是对的。此外,余占鳌与戴凤莲投身于民族革命战争,伏击日军车队,显然既是出于对日寇的痛恨与愤慨之情,也是为了卫国保家乡的崇高目的。《红高粱》所描写与歌颂的是“灵”“肉”结合、“情”“理”统一的爷爷、奶奶们的敢想、敢做、敢爱、敢恨的气概。除了“张扬个性解放”的主题以外,也有些评论实际上认为,《红高粱》表现的是抗日爱国的主题。例如《游魂的复活》一文写道:作家“只是要复活那些游荡在他的故乡红高粱地里的英魂和冤魂……于是,投身于民族革命战争的人民化为刘罗汉、余占鳌、奶奶、豆官等个性奇异的人物;而这些高于民族精神的人格,又融汇到特殊氛围——那无边无际散发着甜腥气息的红高粱地,成为悲壮、神圣、永恒的象征。”这显然即“誓死反抗日本侵略保家卫国的英雄人民永垂不朽”的形象表述。“个性解放”与“抗日爱国”这两种主题都是颇为接近小说文本的。   《红高粱》作品讲述了余占鳌领导的游击队是一支理性的有目的、有组织、经过训练的民间抗日武装。在日本侵略军的魔爪伸进高密东北乡之际,“余司令树起抗日旗”,拉起抗日的队伍,目的明确,剑指鬼子。他请任副官担任教官,既开展政治教育,又进行军事训练。“高粱红了,东洋鬼子来了,国破了,家亡了,同胞们快起来,拿起刀拿起枪,打鬼子保家乡”,唱出了他们卫国保家的心声。大刀、土炮、鸟枪、老汉阳、两支手枪与三支大盖子枪,是他们训练与杀敌的武器。游击队纪律严明,对余占鳌有养育之恩的叔父余大牙强奸民女,司令抑制私情,最终按照任副官的意见,将他就地正法。游击队坚持联合御侮,当余司令和冷支队长发生争执,戴凤莲说:“这不是动刀动枪的地方,有本事对着日本人使去。”余司令甚至忍辱负重地说:“谁是土匪?谁不是土匪?能打日本就是中国的大英雄。”他还教育儿子豆官要把“枪子儿先向日本人身上打”。游击队“连聋带哑连瘸带拐不过40人,摆在大路上,30多人缩成一团,像一条冻僵了的蛇”,就是这么一支队伍,却在一场伏击中消灭了包括一名少将在内的日军车队40多个鬼子官兵。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具有宁愿战死也要保家卫国的大无畏牺牲精神。   作品还通过叙述者“我”对爷爷奶奶们的抗日业绩,或寓论于叙,或直接赞美。“我”称赞爷爷为“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我”记叙道:爷爷1958年从日本归来时,村里举行了盛大的典礼,县长尊爷爷为老英雄,给他敬酒,说他给全县人民带来了光荣。“我”称赞爷爷辈的父老乡亲们“精忠报国,演出过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我”认为:“用铁耙挡住鬼子汽车退路的计谋竟是我奶奶这个女流想出来的。我奶奶也应该是抗日的先锋,民族的英雄。”“我”还写道:“奶奶,这一担沉重的拤饼,把她柔嫰的肩膀压出了一道深深紫印,这紫印伴随着她离开了人世,升到了天国。这道紫印,是我奶奶英勇抗日的光荣的标志。”作家莫言说:《红高粱》的叙述者“我”采取的“全知全能”“这种视角同时也是一种对历史的评判态度。”这种“评判态度”既然是“历史的”,无疑是客观公正的、实事求是的。
2023-01-12 02:02:421

红高粱中的场面描写有哪些?

站在这里一看,真怪,山简直变了样,它们的形状与在平原或半山望上来大不相同,它们变得十分层叠、杂乱,雄伟而奇特。往上仰望,山就是天,天也是山,前后左右尽是山,好像你的鼻子都可随时触到山。只见远处有一座迷蒙的巨峰突起,周围还有几十座小石峰。仔细一看,那巨峰像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那些小峰就像抓耳腮的小猴。瞧瞧,孙悟空正领着它的孩子们向南天门杀去呢。微白的天空下,群山苍黑似铁,庄严、肃穆。红日初升,一座座山峰呈墨蓝色。紧接着,雾霭泛起,乳白的纱把重山间隔起来,只剩下青色的峰尖,真像一幅笔墨清爽、疏密有致的山水画。过了一阵儿,雾又散了,那裸露的岩壁,峭石,被霞光染得赤红,渐渐地又变成古铜色,与绿的树、绿的田互为映衬,显得分外壮美。重重叠叠的高山,看不见一个村庄,看不见一块稻田,这些山就像一些喝醉了酒的老翁,一个靠着一个,沉睡着不知几千万年了,从来有惊醒它们的梦,从来没有人敢深入它们的心脏,就是那最爱冒险的猎人,也只到它们的脚下,追逐那些从山上跑下来的山羊、野猪和飞鸟,从不攀登它的峰顶。再没有比春雨洗浴后的青山更迷人了,整个山坡,都是苍翠欲滴的浓绿,没来得散尽的雾气像淡雅丝绸,一缕缕地缠在它的腰间,阳光把每片叶子上的雨滴,都变成了五彩的珍珠。尖刀似的小山,挑着几缕乳白色的雾,雾霭里,隐约可见一根细长的线。这堵石壁似摩天大厦仰面压来,高得像就要坍塌下来咄咄逼人。山巅上,密匝匝的树林好像扣在绝壁上的一顶巨大的黑毯帽,黑绿从中,岩壁里蹦蹿出一簇簇不知名的野花。雨改变了公园的情调,西北方向的云雾之中,是水墨画似的远山,这在园林建筑中颇被称道的“借”来。扩展资料创作背景1928年,中共山东省委派人到南郭庄一带建立贫民会,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南郭庄大部分村民都加入了贫民会,成员达200余人。后来,曹克明(“余占鳌”)等人又相继在潍河东岸的一些村庄建立了贫民会组织,随着会员的日益增多,高密县委决定组织南郭庄农民暴动。农历8月21日晚,暴动开始。曹克明率领暴动农民烧毁了南郭庄的四门和几家地主的房子,分了地主家的粮食财产。并且在大街上摆了桌子,召开群众大会,成立了政权组织。南郭庄农民暴动的消息一传开,县政府马上组织联庄会反击,贫民会抵挡不住,坚持不到一月就宣告失败,曹克明也逃离高密。
2023-01-12 02:02:501

莫言有哪些作品

1、莫言的作品:《红高粱》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我”的祖先在高密东北乡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人生故事。《檀香刑》是一部结构精巧、语色浓郁的作品中,真实地再现了清末山东半岛发生的一起民间反殖民的斗争事件。《蛙》主要讲述的是乡村医生“姑姑”的一生。2、莫言,本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80年代中期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23-01-12 02:03:151

红高粱的内容简介

2023-01-12 02:03:182

红高粱的作品鉴赏

《红高粱》小说的主题被诠释为弘扬积极向上的生命力和追求自由的精神,渴望个性解放精神,重建创造精神等,其意图是借助高密东北乡民间原始野性文化的活力来改造孱弱的民族性格,呼唤强有力的生命形态,呼吁中华民族要自尊自强,要有反奴性和反抗性,具有健康的人格和民族品质。《红高粱》小说的主题思想既张扬活得豪爽、个性解放、坦坦荡荡的生命观,又歌颂英勇抗日的爱国主义精神。所谓“个性解放”,指“人”的个性的解放。“人”是“灵”与“肉”,“神性”与“兽性”,“精神”与“物质”,“社会的人”与“自然的人”的统一。人具有“自然人性”——“人”的生存本能与自然情欲。鲁迅提出人所必需的“生存、温饱、发展”又予以限定——呼唤感性形态的“生”的自由与欢乐;又注重“限制纵欲”,明确提出要用“理性”对自然本能进行适当的抑制与调节:“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并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既要求自由发展自我,又讲究自我控制与自我负责,理性和非理性的互相联系、渗透与制约。《红高粱》既描写与肯定了“我爷爷”余占鳌、“我奶奶”戴凤莲旺盛的生存本能与自然情欲、充盈的感性生命的自由与欢乐;同时,又描写与肯定了他们的另一侧面,即“社会的人”的“理性生命”。余占鳌面对劫贼的劫财劫色,目睹戴凤莲这一弱女子向自己求助的“亢奋的眼睛”,实难苟安,只得冲上去铲除劫贼。他遵循的就是民间广为流传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道德准则。有些论者将“高粱地野合”说成是余占鳌占有戴凤莲,实在冤枉。小说的描写很清楚:“奶奶和爷爷在生机勃勃的高粱地里相亲相爱,两颗蔑视人间法规的不羁心灵,比他们彼此愉悦的肉体贴得还要紧。”他们不仅是“感性生命”的两情相悦,而且更是“理性生命”的两颗反叛封建强迫婚姻之心的相通。再者,就在这个高粱地里,戴凤莲“六神无主,泪水流到腮边”,向余占鳌求救地诉说:“他真是麻风。”而单家父子凭借强大的经济势力,置戴凤莲的誓死反抗与全体村民的沉默反对于不顾,实际上即将强行用麻风病菌慢性屠戮一个16岁的花季少女。你死我活,别无选择。余占鳌清醒地看透了事态的严峻与紧迫,毅然先下手铲除了这两个企图杀人于无声的凶手。这不仅于情,而且于理,甚至于民间的不成文法,他的选择都是对的。此外,余占鳌与戴凤莲投身于民族革命战争,伏击日军车队,显然既是出于对日寇的痛恨与愤慨之情,也是为了卫国保家乡的崇高目的。《红高粱》所描写与歌颂的是“灵”“肉”结合、“情”“理”统一的爷爷、奶奶们的敢想、敢做、敢爱、敢恨的气概。除了“张扬个性解放”的主题以外,也有些评论实际上认为,《红高粱》表现的是抗日爱国的主题。例如《游魂的复活》一文写道:作家“只是要复活那些游荡在他的故乡红高粱地里的英魂和冤魂……于是,投身于民族革命战争的人民化为刘罗汉、余占鳌、奶奶、豆官等个性奇异的人物;而这些高于民族精神的人格,又融汇到特殊氛围——那无边无际散发着甜腥气息的红高粱地,成为悲壮、神圣、永恒的象征。”这显然即“誓死反抗日本侵略保家卫国的英雄人民永垂不朽”的形象表述。“个性解放”与“抗日爱国”这两种主题都是颇为接近小说文本的。《红高粱》作品讲述了余占鳌领导的游击队是一支理性的有目的、有组织、经过训练的民间抗日武装。在日本侵略军的魔爪伸进高密东北乡之际,“余司令树起抗日旗”,拉起抗日的队伍,目的明确,剑指鬼子。他请任副官担任教官,既开展政治教育,又进行军事训练。“高粱红了,东洋鬼子来了,国破了,家亡了,同胞们快起来,拿起刀拿起枪,打鬼子保家乡”,唱出了他们卫国保家的心声。大刀、土炮、鸟枪、老汉阳、两支手枪与三支大盖子枪,是他们训练与杀敌的武器。游击队纪律严明,对余占鳌有养育之恩的叔父余大牙强奸民女,司令抑制私情,最终按照任副官的意见,将他就地正法。游击队坚持联合御侮,当余司令和冷支队长发生争执,戴凤莲说:“这不是动刀动枪的地方,有本事对着日本人使去。”余司令甚至忍辱负重地说:“谁是土匪?谁不是土匪?能打日本就是中国的大英雄。”他还教育儿子豆官要把“枪子儿先向日本人身上打”。游击队“连聋带哑连瘸带拐不过40人……摆在大路上,30多人缩成一团,像一条冻僵了的蛇”,就是这么一支队伍,却在一场伏击中消灭了包括一名少将在内的日军车队四五十个鬼子官兵。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具有宁愿战死也要保家卫国的大无畏牺牲精神。作品还通过叙述者“我”对爷爷奶奶们的抗日业绩,或寓论于叙,或直接赞美。“我”称赞爷爷为“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我”记叙道:爷爷1958年从日本归来时,村里举行了盛大的典礼,县长尊爷爷为老英雄,给他敬酒,说他给全县人民带来了光荣。“我”称赞爷爷辈的父老乡亲们“精忠报国,演出过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我”认为:“用铁耙挡住鬼子汽车退路的计谋竟是我奶奶这个女流想出来的。我奶奶也应该是抗日的先锋,民族的英雄。”“我”还写道:“奶奶……这一担沉重的拤饼,把她柔嫰的肩膀压出了一道深深紫印,这紫印伴随着她离开了人世,升到了天国。这道紫印,是我奶奶英勇抗日的光荣的标志。”作家莫言说:《红高粱》的叙述者“我”采取的“全知全能”“这种视角同时也是一种对历史的评判态度。”这种“评判态度”既然是“历史的”,无疑是客观公正的、实事求是的。小说《红高粱》不仅张扬了个性解放,而且还颂扬了抗日爱国的顽强意志与牺牲精神。文学作品这种启蒙与救亡的双重主题是对五四传统的继承,五四学生运动与新文化运动,都是在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日益加剧,民族危机感和民族自强、自立以及救亡的历史要求日益紧迫的时候。也正为此,五四那一代,在强调个性解放时,同时强调了自我牺牲精神。 一、叙事语言——审美还是审丑《红高粱》的整个符号系统就是一个多侧面多层次的审美范畴,其中的人物语言是粗话、脏话、野话、荤话、骂人话、调情话等粗俗污秽的乡村用语,是典型的高密农民在说话,这种在旁人看来近乎疯癫的语言在小说的环境中却有一种独特的美感,这种语言风格表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趣味。( 一) 粗俗又崇高的人物对白《红高粱》中的人物对白是作品的一大亮点。个性化的民间口语贯穿于故事的始终,在扑面而来的乡土气息中,读者既能感受到民间口语原汁原味的“粗俗”,又能听到粗俗背后那份源自生命底层最原始、最崇高力量的呐喊。二段对白:1、余司令大喊一声:“日本狗!狗娘养的日本!”余司令一愣神,踢了王文义一脚,说:“你娘个蛋!没有头还会说话!”2、“天赐我情人,天赐我儿子,天赐我财富,天赐我三十年红高粱般充实的生活……天,什么叫贞节?什么叫正道?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恶?你一直没有告诉过我,我只有按着我自己的想法去办,我爱幸福,我爱力量,我爱美,我的身体是我的,我为自己做主,我不怕罪,不怕罚,我不怕进你的十八层地狱。”第一段对白是“我爷爷”余占鳌带领游击队打日本鬼子时的几句话河以说是脏字连篇河谓粗俗。寥寥几句话就将一个粗野豪放、蛮横顽强的土匪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匪气和英雄气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里,很难将余占鳌的脏话归结为一种粗鄙的表现,在抗日的民族大义面前,这几句脏话因为饱含了一个中华男儿的血性而变得真实可感、丰满崇高。第二段对白是“我奶奶”临死前对这一生的总结。她敢爱敢恨敢想敢做不怕天谴不怕报应把跟“我爷爷”在高粱地里野合说成是“对自己身体做主”把和长工罗汉大爷偷情说成是“对幸福的追求”视贞节于无物视名誉为粪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奶奶”的所言所语、所作所为有悖于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中对女子贞节操守的要求,是一种不守妇道的放荡表现。但从“我奶”最后的话语中,读者全然不会觉得这是一个水性杨花、贪恋肉欲的女人在强词夺理,而是一个大胆热烈的女权卫士对幸福、对生命的执着追求。莫言作为一个立足于民间的作家,他笔下人物的语言充满了泥土的气味,在《红高粱》中,能从人物的语言里听到来自于底层农民特有的说话风格和特点,粗俗中显质朴,粗俗中显崇高,这看似矛盾的语言特点在莫言独具匠心的叙事艺术中得到了和谐的统一。(二)爱憎交织的场面叙述场面描写一直是莫言的拿手好戏,莫言在场面描写中喜欢使用通感,而且想象离奇大胆,语言汁液横流,饱满生动,给人一个更广阔的想象世界和更复杂的感觉空间。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创作者要有天马行空的狂气和雄风。无论在创作思想上还是在艺术风格上,都必须有点邪劲儿。”在小说《红高粱》中,充斥了大量的场面描写。对高粱地的场面描写:1、一穗一穗被露水打得精湿的高粱在雾洞里忧恺地注视着我父亲,父亲也虔诚地望着它们。父亲忧然大悟,明白了它们都是活生生的灵物。它们根扎黑土,受日精月华,得雨露滋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2、奶奶注视着红高粱,在她的眼睛里,高粱们奇橘瑰丽,奇形怪状,它们呻吟着,扭曲着,呼号着,缠绕着,时而像魔鬼,时而像亲人,它们在奶奶眼里盘结成蛇样的一团,又呼喇喇地伸展开来,奶奶无法说出它们的光彩了。莫言对同一片高粱地选用了语体色彩截然相反的叙事语言。这既是作者主观情感的宣泄又是对作品主题的侧面烘托。第一个语段是“我父亲” 追随着“我爷爷”去打鬼子潞过高粱地时的所思所想。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着生机和希望而红高粱就是这片土地永远的主人,它们受雨露滋润,得天地精华,世世代代生长在这里,见证了高密东北乡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池见证了黑土地上英雄儿女保卫家园、反抗侵略的壮举。“我父亲”站在高粱地面前的思想活动,就像一个虔诚的教徒在佛祖面前朝圣、祈祷。在这段描写中,莫言赋予了红高粱最饱满的灵魂和最伟大的生命。他以红高粱作为隐喻,实际上是在讴歌像红高粱一样生生世世守卫着自己家园的民族英雄。在小说的结尾处,莫言这样写道:“谨以此文召唤那些游荡在我们故乡无边无际的通红的高粱地里的英魂和冤魂。我是你们的不肖子孙,我愿扒出我的被酱油腌透了的心,切碎放在三个碗里摆在高粱地里。伏惟尚飨!尚飨!”这种直抒胸臆的情感宣泄是对《红高粱》主题最好的诊释,体现了作者对故乡土地上像红高粱一样坚毅的人们最由衷、最热烈的爱。第二个语段是“我奶奶”临死前眼中的红高粱景象。在这里,红高粱俨然已从上帝变成了魔鬼,它们用最丑陋的形态最恶心的声音将“我奶奶”一步步送到了生命的终点。同样的一片高粱地,却出现了强烈的情感反差,这看似矛盾,但只要认真阅读一下文本就会明白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我奶奶”是在给抗日部队送饭的路上死于日本人的枪口之下,在莫言笔下,这片红高粱就是埋葬“我奶奶” 的坟墓, 它们嗜血成性,丑恶肮脏,这正是对日本侵略者罪恶行径的真实写照。莫言爱这片高粱地,因为它养育了一代代英勇不屈的高密子孙。恨这片高粱地,因为它见证了悲惨的历史,浸染了人民的鲜血。这种矛盾的情感用莫言自己的话说就是:“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崛凝、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的地方。”作为先锋文学的代表人物 莫言在营造美丑时,十分注重语言的夸大和张力,美就要美得彻底,丑就要丑得变形,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创作意图得到最深刻的凸显。小说中对红高粱的反差描写也是作者一贯叙事风格的集中体现。二、叙事视角——谁在讲故事在小说《红高粱》中作者打破了叙事视角的常规用法将多种叙事视角交替使用达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小说《红高粱》主要讲述的是“我爷爷”和“我奶奶”的爱情故事。从故事层面上看,“我”并没有在现场直接参与到故事,并不知道“我爷爷”和“我奶奶”的心理活动。按照一般的叙事手法作者完全可以采用第三人称外视角进行叙述然而在《红高粱》中, “我”不仅作为一个公开露面的叙述者,而且还成为了故事的组成部分,“我爷爷”和“我奶奶”的故事以“我”的叙事声音为基点,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来回穿梭。这样的叙事视角直接把“我”带入到了故事的语境,带入到了历史的现场。所以作为叙事者的“我”不仅不是局外人而且还能够知道“我爷爷” 、“我奶奶”的言行和心理活动甚至知道一些他们自己都不知道的事情。如“我”可以嗅到“奶奶夹袄里散出的热烘烘的香味”,可以听到“我奶奶”坐在花桥里“心跳如鼓”河以看到“我爷爷”和“我奶奶”在高粱地里野合的具体细节。从小说的内容来看,“我奶奶”在我出生前就已经死去,“我爷爷”也没有对“我”进行直接地讲述,显然,“我”根本不可能从当事人的口中知道这些私密的事件,也不可能从其他人的口中得知。然而作为叙述者的“我”却凭借历史想象超越时空的界限追述了那些“我”并不在场的历史。不仅如此,“我”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对他们发表评论:“我深信,我奶奶什么事都敢干只要她愿意。她老人家不仅仅是抗日英雄,也是一个性解放的先驱,妇女自立的典范。”莫言在创作思想和艺术上受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作家马尔克斯的影响很大,魔幻现实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利用“魔幻”般的视角拉近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莫言同样引用了这种手法,只不过把“马贡多”换成了“高密东北乡”从这一点来说《红高粱》中“我”全知全能的叙事视角是作者对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借鉴和创新。但是在小说《红高粱》中,“我”并不是从始至终都是全知全能的,在对许多场景的描写中作者又采用了第三人称外视角,这就由“我”在讲故事变成了“他们”讲自己的故事。如小说的结尾处这样写道:父亲从河堤上检起一张未跌散的扦饼,递给爷爷,说:“爹,您吃吧,这是俺娘擀的拤饼。”爷爷说:“你吃吧!”父亲把饼塞到爷爷手里,说:“我再去检。”父亲又检来一张拤饼,狠狠地咬了一口。在这段描写中,作者没有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也没有发表一句评论,而是跳到故事外面,以人物对话的形式,冷静客观地还原了当时的现场。“我父亲”和“我爷爷”吃着死去的“我奶奶”擀的拤饼,并没有流露出悲伤的神色,也没有过多的言语交流。在经历了战争的洗礼后,生死在他们眼中变得淡然。莫言以一种“无声胜有声”的冷静描述,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情感冲击,这种震撼并不是作者用语言可以营造的,而是读者在结合了自己人生经历的基础上的一种深层次的情感体验。纵观整部小说,莫言在全知和限知的叙事视角中来回穿梭,在讲述别人故事的同时,也在聆听着别人讲故事。限知视角的使用消解了文本中“我”的存在,给读者以公正客观的感觉。全知视角的使用又使“我”在故事中无处不在,仿佛是“我”在讲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件事情。这种看似矛盾的视角转换使莫言不但能够自如地掌控叙事节奏还能给读者以足够的想象空间,在叙述上真正做到用技而不炫技,主观又不失公允。
2023-01-12 02:03:281

莫言的《红高粱家族》是怎么描述的?

《红高粱》这本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我来进行描述的,他是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我的祖祖辈辈在东北高密那个地方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英雄被撞的人生故事。故事的主线是以我的爷爷奶奶来讲述的,我的爷爷叫做余占鳌,奶奶叫做戴凤莲,对于高密东北这个地方,在书中有着非常特别的描述,“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但是同时也是最圣洁的,这里是英雄好汉在地方,但是这里也可以是最混账的地方,这里是最能喝酒也是最具有爱的地方,这里就是高密东北乡”。我的爷爷余占鳌他是一个勇敢彪悍,风流倜傥,最开始杀人不眨眼的土匪,但是,他又是一个以报效国家为己任的英雄,几乎和所有的土匪一样吧,就是那种最单纯又最善良的人类,他之所以做土匪是因为他想要有家人去照顾。没有别的职业可以从事,所以选择了土匪,可是这并不代表说他天性就是如此,他没有觉得自己有多么高尚,可是也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是错误的。我的奶奶戴凤莲他是一个平常人家的女儿,因为他有一双难得的小脚和非常好的面容,所以他就被高粱酒作坊踩住单廷秀看中了,并且娶她给自己得了麻风病的独生儿子,善扁郎做妻子。我的曾祖父为了钱财,就将还没有满16岁的戴凤莲奶奶嫁给了这个人。但是我的奶奶不是一个一般的女子,她不甘平凡嫁给麻风病人善扁郎,她想要追求自己的幸福,虽然在封建社会当中,但是她也不是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娇小姐,她是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中豪杰。她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长远的目标,他选选择自己想要的幸福,他和爷爷在一起,并且鼓励爷爷抗日,他自己也是一位抗日的女英雄,他得到了爷爷的爱,也得到了我们所有人的尊重。我的父亲鱼斗官也确确实实地印证了那一句话,虎父无犬子,在当时那个时代当中,很多人都选择了软弱和屈从,可是我的父辈们却用明亮的光环指引着所有晚辈们继续前行。小说红高粱不仅讲述了要求个性的解放,而且还歌颂了抗日爱国的顽强意志和牺牲精神,这种文学在五四的时候就是一种创新和一种民族危机感,民族自立自强的一种主张,在那一个时代当中强调个性解放,也强调了自我牺牲的精神。
2023-01-12 02:03:341

莫言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是什么?

  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是长篇小说《蛙》。《蛙》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初版于2009年。小说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五封书信、四部长篇叙事和一部话剧组成,在艺术上极大拓展了小说的表现空间。与莫言以往小说更注重历史幻想色彩不同的是,《蛙》更接近历史现实的书写,主要讲述的是乡村医生“姑姑”的一生。   莫言的蛙讲的是什么   《蛙》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在形象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的同时,成功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感人至深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并结合计划生育过程中的复杂现象,剖析了以叙述人蝌蚪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卑微、尴尬、纠结、矛盾的精神世界。   莫言介绍   莫言,本名管谟业,男,年月日出生于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县河涯乡平安庄(现为高密市东北乡文化发展区大栏平安村),中国当代作家,2012年10月,成为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1966年,辍学回乡放牧牛羊。1973年8月,作为农民合同工到高密县第五棉油厂工作 。1976年2月,参军,曾任战士、班长、教员、干事等职 。1978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1981年,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展露文学天赋 。1984年9月,考入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85年,发表成名作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 。1986年,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在文坛引起轰动 。   1987年,《红高粱》被张艺谋改编为同名电影,莫言担任编剧 。1988年,《红高粱》获得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同年发表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1989年,出版长篇小说《食草家族》。1993年,出版长篇小说《酒国》。1996年,出版长篇小说《丰乳肥臀》。   1999年,出版长篇小说《红树林》。2001年,出版长篇小说《檀香刑》。2003年,出版长篇小说《四十一炮》。2006年,出版长篇小说《生死疲劳》。2009年,出版长篇小说《蛙》 。2016年,当选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委会副主席。2019年,创作小说《等待摩西》。2019年11月,与王振共同创刊《两块砖墨讯》。 2020年7月31日,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晚熟的人》 。2021年4月14日,被香港大学授予荣誉文学博士。
2023-01-12 02:04:081

红高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红高粱》中篇小说,原载《人民文学》1986年第三期。电影伴读中国文学文库。电影解读文学,文学诠释电影。   在出嫁的路上,新娘被赶跑劫匪的轿夫余占鳌所吸引。三天后新娘回门,与余占鳌在红高粱地里激情相爱。新婚丈夫被人杀死,新娘勇敢地主持了酿酒厂。在赶走其他土匪之后,余占鳌在酒缸里撒了一泡尿,竟成了喷香的好酒。9年后,日军强迫村人砍倒高粱修建公路,并将罗汉大爷剥皮示众。余占鳌带领乡人报复日军,乡人们全死了。痴呆的余占鳌,站在女店主的尸体旁,放声高歌《红高粱》的叙述沿两条线展开,主线是土匪头子“我爷爷”余占鳌率领的武装伏击日本汽车队,辅线是在这次战争发生之前发生的余占鳌与“我奶奶”戴凤莲之间的爱情故事。   小说对题材的处理体现出对传统小说叙事的叛逆,是以追忆的姿态讲述的故事。在莫言的艺术世界里,蕴含着中国农民的生命观、历史观、乃至时空观。   《红高粱》的叙事策略和语言方式追求强烈的陌生化效果,小说的展开是由感觉引导,情绪推动。   小说在叙事人称上,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叠合在一起。在语言运用上,《红高粱》追求一种富有力度的表达,一切都服从主题的自由创造和审美快感。重视感觉,大胆运用丰富的比喻、夸张、通感,还有对于语言色泽的选择和气势的营造。《红高粱》叙述的主要是一支民间抗日武装伏击日本人汽车队的故事,表现了一定程度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但这不是主要的。作为这篇小说精神主体的是强烈的生命意识:对带着原始野性、质朴强悍的生命力的赞美,对自由奔放的生命形式的渴望。正是这种生命意识使那个老而又老的抗日故事重新获得了震撼人心的力量。红高粱,就是这种生命意识的总体象征。它可以称之为《红高粱》的“生命图腾”。小说用这样充满激情的语言描写红高粱,赋予红高粱以生命:“八月深秋,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汪洋的血海。高粱高密辉煌,高粱凄婉可人,高粱爱情激荡。秋风苍凉,阳光很旺,瓦蓝的天上游荡着一朵朵丰满的白云,高粱上滑动着一朵朵丰满白云的紫红色影子”;“它们都是活生生的灵物。它们根扎黑土,受日精月华,得雨露滋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显然,小说中的红高粱决不仅仅是一种植物。与赋予红高粱伟大的生命相对应,作品中那些演出了一幕幕英勇悲壮的活剧的英雄;也总是伴随着红高粱,或者与红高粱融为一体。余占鳌和戴凤莲是在高粱地里完成了神圣的结合,戴凤莲又是在高粱地里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小说把她30年的生活比作“红高粱般充实”。余大牙带着高密东北乡人应有的英雄气概坦然赴死的时候,放声高唱的是“高粱红了”,任副官在枪声中、子弹下坦然前行的时候,用口哨吹出的曲调也是“高粱红了”。在这种描写中,人与高粱获得了同一种品格。这种强烈的生命意识在小说中的极端表现形式,就是用冷静乃至审美的态度来描绘生命的痛苦与毁灭——比如刘罗汉被割下耳朵和生殖器、被活活剥了皮,戴凤莲让余占鳌和冷支队长喝下掺了罗汉大爷鲜血的酒,队员们那惨烈的死亡,等等。因为人只有置身于巨大的痛苦之中或者面临死亡的时候,才能强烈地意识到生命的存在。这种描绘一方面强化了生命意识,同时也使小说呈现出新奇、残酷的美。小说对于强悍的生命力和自由奔放的生命形式的肯定有时甚至超越了一般的伦理评价。余占鳖与戴凤莲野合,为了占有戴凤莲将单家父子杀死,这以中国传统的伦理尺度来评价是不道德的,但作品对此作了肯定性描写。即使是对余大牙这个贪财好色的人,作家也赞美他坦然赴死的英雄气概。这种强烈的生命意识甚至促成了作品中一个特殊角色——“我”的诞生。在作品中,“我”不仅是一个叙述角度,而且是以不同于余占鳌等人的生活方式生存着的下一代的代表。而对爷爷那生命力旺盛的一代,“我”只有自卑与仰叹。余占鳌等人与“我”实际上形成了一种距离,一种对比。在这种距离与对比中,作家一方面强化了对余占鳌等体现的那种生命力的仰慕,一方面对那种生命力在今天的人们身上已经消失感到悲哀。所以在小说中“我”才慨叹:“先辈们的英勇悲壮使我们这些活着的不肖子孙相形见绌,在进步的同时,我真切感到种的退化”;“我爷爷辈的好汉们,都有高密东北乡人高粱般鲜明的性格,非我们这些孱弱的后辈能比”。从艺术的角度看,小说打乱时空结构的意识流式的叙述方式对于当时的读者来说已不陌生。它最大的突破,最借鉴马尔克斯等人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以奇特的感觉为动力,改变客观事物的存在形式,把静态的变成动态的,把无生命的变成有生命的,使读者从习以为常的事物中获得全新的审美体验:金色的太阳“齿轮般旋转”;“残缺的杏黄色阳光,从浓云中,嘶叫着射向道路”;被割下的耳朵“在瓷盘里活泼地跳动,打击得瓷盘叮咚叮咚响”;“子弹在低空悠闲地飞翔,贴着任副官乌黑的头发滑过去”;“高粱的奇谲瑰丽,奇形怪状,它们呻吟着,扭曲着,呼号着,缠绕着,时而像魔鬼,时而像亲人,……红红绿绿,白白黑黑,蓝蓝黄黄,它们哈哈大笑,它们号啕大哭,哭出的眼泪像雨点一样……”;等等。小说的比喻也因其反常规而显得十分新奇。例如说死神有着“高粱般深红的嘴唇和玉米般金黄的笑脸”;说死骡马的大肚子在水的浸泡和太阳的曝晒下突然炸裂,“华丽的肠子,像花朵一样溢出来”;说“有人往栅栏边角上那个铁皮水桶里撒尿,尿打桶壁如珠落玉盘”;等等。此外,在叙述过程中,作家有时故意插入一些与总体叙述风格相背离的语言。例如“我”看到母亲的小脚就想高呼“打倒封建主义!人民自由万岁”;借92岁农村老太太的口唱一段顺口溜;引录一段县志上平平板板的公文;等等,都给作品涂上了一层淡淡的幽默、诙谐的色彩。强烈的生命意识、[2]具有民间传奇色彩的题材与上述不同艺术手段的融合,使这部中篇小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部分章节  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敌人的汽车队。奶奶披着夹袄,送他们到村头。余司令说:“立住吧。”奶奶就立住了。奶奶对我父亲说:“豆官,听你干爹的话。”父亲没吱声,他看着奶奶高大的身躯。嗅着从奶奶的夹袄里散出的热烘烘的香味,突然感到凉气逼人。他打了一个颤,肚子咕噜噜响一阵。余司令拍了一下父亲的头,说: “走,干儿。” 天地混沌,景物影影绰绰,队伍的杂沓脚步声已响出很远。父亲眼前挂着蓝白色的雾幔,挡住了他的视线,只闻队伍脚步声,不见队伍形和影。父亲紧紧扯住余司令的衣角,双腿快速挪动。奶奶像岸愈离愈远,雾像海水愈近愈汹涌,父亲抓住余司令,就像抓住一条船舷。  父亲就这样奔向了耸立在故乡通红的高粱地里属于他的那块无字的青石墓碑。他的坟头上已经枯草瑟瑟,曾经有一个光屁股的男孩牵着一只雪白的山羊来到这里,山羊不紧不慢地啃着坟头上的草,男孩站在墓碑上,怒气冲冲地撒上一泡尿,然后放声高唱:高粱红了——日本来了——同胞们准备好——开枪开炮—— 有人说这个放羊的男孩就是我,我不知道是不是我。我曾对高密东北乡极端热爱,曾经对高密东北乡极端仇恨,长大后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我终于悟到: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的我的父老乡亲们,喜食高粱,每年都大量种植。八月深秋,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汪洋的血海,高粱高密辉煌,高粱凄婉可人,高粱爱情激荡。秋风苍凉,阳光很旺,瓦蓝的天上游荡着一朵朵丰满的白云,高粱上滑动着一朵朵丰满白云的紫红色影子。一队队暗红色的人在高粱棵子里穿梭拉网,几十年如一日。他们杀人越货,精忠报国,他们演出过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使我们这些活着的不肖子孙相形见绌,在进步的同时,我真切地感到种的退化。  出村之后,队伍在一条狭窄的土路上行进,人的脚步声中夹着路边碎草的窸窣声响。雾奇浓,活泼多变。我父亲的脸上,无数密集的小水点凝成大颗粒的水珠,他的一撮头发,粘在头皮上。从路两边高粱地里飘来的幽淡的薄荷气息和成熟高粱苦涩微甘的气味,我父亲早已闻惯,不新不奇。在这次雾中行军里,我父亲闻到了那种新奇的、黄红相间的腥甜气息。  那味道从薄荷和高粱的味道中隐隐约约地透过来,唤起父亲心灵深处一种非常遥远的记忆
2023-01-12 02:04:121

请问该怎样理解莫言的红高粱呢?要详细。

《红高粱》是一个具有神话意味的传说。整个小说在一种神秘的色彩中歌颂了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赞美生命是该书的主题。“是要通过人物个性的塑造来赞美生命,赞美生命的那种喷涌不尽的勃勃生机,赞美生命的自由、舒展。《红高粱》并不是十分具有现实性的作品,也不是一种对民族文化的寻根。相反,在这个联系三代的以过去时回叙出来的故事中,塑造的是一个未来意义的人格,是一种人格理想,超越了具体的社会表层,具有人的本性与本质的深度,《红高粱》自始至终所呼唤的主题就是勃勃的生命力,就是张扬活得不扭曲、无拘无束、坦坦荡荡的生命观。因此.摆在读者面前的作品不是一个已被理解的世界,而是对一个世界的生命的理想。这种理想就是在那具有“太阳崇拜”的神话中。《红高粱》不同于以往任何一部反映农民的书籍,它的视角已从传统的对土地的礼赞转向了对生命的礼赞。故事的超常特点决定了叙事的非现实性,故事的地点也被淡化。在《红高粱》中甚至淡化了社会最基本的结构——村落。《红高粱》的所有叙事元素与视听元素都在为这种自然生命的热烈、自由自在和痛快淋漓的风格服务。与以往的探索小说不同,《红高粱》虽然也承载了作者对生命主题的意念,但并不是完全像《黄土地》等探索淡化情节,靠纯粹的语言的震撼力来直接表达导演的意念。作者在这部下小说中是从实处入手,从规定情境下的具体人物性格人手,编织一个完整、美妙动人的故事框架,从而使意念通过故事的曲折、人物的行为、动作自然而然地流溢出来。在此,作者是如何通过具体的方法来达到这两者的完美结合的呢?首先,《红高粱》自身有一条完整的故事线,但这条叙事线大部分由文字感受来完成。《红高粱》一开始,就传来了“我”的叙述;“我给你说说我爷爷我奶奶的这段事,这段事在我老家至今还有人提起。”这是一个以现在时进行回述的读点,这个“我”在此是一个故事的叙述者。由于他没有在故事中出现,按理是一个客观的叙述者,但他又是故事中人物的后代,这又使得他具有某种参与意识,从而又具有被叙述的意义。因此,这个读点是非常奇特而又新颖的,它使作者在处理《红高粱》时有了一种游刃有余的读点参照,非常自由而又具有全知性。同时,他的叙述的特点把故事拉远,又具有历史的间离效果。在此读者基础上,《红高粱》在这开场中道明了故事的虚构性。“日子久了,有人信,也有人不信。”从而非常自如地把故事纳入非现实的时空之中。《红高粱》中的人物关系、周围环境、时间转换等几个主要情节转折点,几乎都是读者感受的。如我奶奶与麻风掌柜李大头的关系,高梁地的“鬼气”,新婚三天新娘回老家的规矩,李大头被杀,秃三炮绑走我奶奶的过程,罗汉大爷的出走,日本人的出场等。《红高粱》还承担了一种“预叙”的功能,如抬轿出发时就告诉读者,轿把式将成为我爷爷,这就增设了读者的“期待读欲”,使故事的进展更富有张力。《红高粱》的空间与文字上也就能尽情挥洒,将大部分的文字用在表现颠轿、劫道、野合、敬酒神、日全食上,让意念承附在具体的画面上,依附于一个个具有强烈生命象征意味的仪式之中,从而达到虚实相生的艺术境地。它“缝合”了过去与现在、意念与故事。其次,当我们面对《红高粱》时,就会感知到《红高粱》都被那辉煌的红色所浸透。红色是太阳、血、高粱酒的色彩。在这里,《红高粱》对色彩的运用是高度风格化的。开头就是年轻漂亮、灵气逼人的我奶奶那张充满生命的红润的脸,接着就是占满银幕的红盖头,那顶热烈饱满的红轿子,野合时那在狂舞的高粱秆上闪烁的阳光,似红雨般的红高粱酒,血淋淋人肉,一直到那日全食后天地通红的世界……,整部影片都被红色笼罩。作者对这种基调的选择几乎完全剥夺了我们对《红高粱》情节的关注,而进入一种对一个特定的造型空间的纯粹情绪性体验了。这是一种对完美自由的自然生命的渴望与赞美。这不是一个完全现实时空的再现,而是我们内在生命力的精神外化。《红高粱》结束在那神秘的日全食中,红色的扩张力获得了一种凝固的近乎永恒的沉寂效果。黑红色的高粱舒展流动充满了整个《红高粱》空间,极为辉煌、华丽、壮美。第三,《红高粱》的空间环境与造型描写,都在努力寻求一种色彩的单纯化和空间的神秘与阔大。一切琐细的对比协调和过渡都被抛开,造成一种崇高神圣和神秘生命的生存空间。《红高粱》主要是两个空间环境:高梁地和酿酒作坊,酿酒作坊体现出生命的远古意识,如风雨剥蚀、似古堡般的十八里坡的圆形门洞。而那片自生自灭的高粱地,则透着生命的神圣。当《红高粱》上描写高粱地时,它是作为一个巨大的自然生命符号群,舒展、盛大、坚强、热烈、宽厚。《红高粱》三次对高粱的渲染都呈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生命的整一性。当我奶奶泪水满面、仰天躺在我爷爷踩踏出来的圣坛上时,《红高粱》上一连出现了四个叠化的狂舞的高潮。在这里,高粱地是生命诞生的见证。而在日本人强迫百姓踩踏高粱的中,又感到生命被摧残的震撼。《红高粱》结尾,我爷爷与我爹泥塑般立于血红的阳光里,面对那高速流动的高梁的镜头,我们内心唤起的是一种对生命的自信和对热烈悲壮的生命的礼赞。
2023-01-12 02:04:181

请问该怎样理解莫言的红高粱呢?要详细。

《红高粱》是一个具有神话意味的传说。整个小说在一种神秘的色彩中歌颂了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赞美生命是该书的主题。“是要通过人物个性的塑造来赞美生命,赞美生命的那种喷涌不尽的勃勃生机,赞美生命的自由、舒展。《红高粱》并不是十分具有现实性的作品,也不是一种对民族文化的寻根。相反,在这个联系三代的以过去时回叙出来的故事中,塑造的是一个未来意义的人格,是一种人格理想,超越了具体的社会表层,具有人的本性与本质的深度,《红高粱》自始至终所呼唤的主题就是勃勃的生命力,就是张扬活得不扭曲、无拘无束、坦坦荡荡的生命观。因此.摆在读者面前的作品不是一个已被理解的世界,而是对一个世界的生命的理想。这种理想就是在那具有“太阳崇拜”的神话中。《红高粱》不同于以往任何一部反映农民的书籍,它的视角已从传统的对土地的礼赞转向了对生命的礼赞。故事的超常特点决定了叙事的非现实性,故事的地点也被淡化。在《红高粱》中甚至淡化了社会最基本的结构——村落。《红高粱》的所有叙事元素与视听元素都在为这种自然生命的热烈、自由自在和痛快淋漓的风格服务。与以往的探索小说不同,《红高粱》虽然也承载了作者对生命主题的意念,但并不是完全像《黄土地》等探索淡化情节,靠纯粹的语言的震撼力来直接表达导演的意念。作者在这部下小说中是从实处入手,从规定情境下的具体人物性格人手,编织一个完整、美妙动人的故事框架,从而使意念通过故事的曲折、人物的行为、动作自然而然地流溢出来。在此,作者是如何通过具体的方法来达到这两者的完美结合的呢?首先,《红高粱》自身有一条完整的故事线,但这条叙事线大部分由文字感受来完成。《红高粱》一开始,就传来了“我”的叙述;“我给你说说我爷爷我奶奶的这段事,这段事在我老家至今还有人提起。”这是一个以现在时进行回述的读点,这个“我”在此是一个故事的叙述者。由于他没有在故事中出现,按理是一个客观的叙述者,但他又是故事中人物的后代,这又使得他具有某种参与意识,从而又具有被叙述的意义。因此,这个读点是非常奇特而又新颖的,它使作者在处理《红高粱》时有了一种游刃有余的读点参照,非常自由而又具有全知性。同时,他的叙述的特点把故事拉远,又具有历史的间离效果。在此读者基础上,《红高粱》在这开场中道明了故事的虚构性。“日子久了,有人信,也有人不信。”从而非常自如地把故事纳入非现实的时空之中。《红高粱》中的人物关系、周围环境、时间转换等几个主要情节转折点,几乎都是读者感受的。如我奶奶与麻风掌柜李大头的关系,高梁地的“鬼气”,新婚三天新娘回老家的规矩,李大头被杀,秃三炮绑走我奶奶的过程,罗汉大爷的出走,日本人的出场等。《红高粱》还承担了一种“预叙”的功能,如抬轿出发时就告诉读者,轿把式将成为我爷爷,这就增设了读者的“期待读欲”,使故事的进展更富有张力。《红高粱》的空间与文字上也就能尽情挥洒,将大部分的文字用在表现颠轿、劫道、野合、敬酒神、日全食上,让意念承附在具体的画面上,依附于一个个具有强烈生命象征意味的仪式之中,从而达到虚实相生的艺术境地。它“缝合”了过去与现在、意念与故事。其次,当我们面对《红高粱》时,就会感知到《红高粱》都被那辉煌的红色所浸透。红色是太阳、血、高粱酒的色彩。在这里,《红高粱》对色彩的运用是高度风格化的。开头就是年轻漂亮、灵气逼人的我奶奶那张充满生命的红润的脸,接着就是占满银幕的红盖头,那顶热烈饱满的红轿子,野合时那在狂舞的高粱秆上闪烁的阳光,似红雨般的红高粱酒,血淋淋人肉,一直到那日全食后天地通红的世界……,整部影片都被红色笼罩。作者对这种基调的选择几乎完全剥夺了我们对《红高粱》情节的关注,而进入一种对一个特定的造型空间的纯粹情绪性体验了。这是一种对完美自由的自然生命的渴望与赞美。这不是一个完全现实时空的再现,而是我们内在生命力的精神外化。《红高粱》结束在那神秘的日全食中,红色的扩张力获得了一种凝固的近乎永恒的沉寂效果。黑红色的高粱舒展流动充满了整个《红高粱》空间,极为辉煌、华丽、壮美。第三,《红高粱》的空间环境与造型描写,都在努力寻求一种色彩的单纯化和空间的神秘与阔大。一切琐细的对比协调和过渡都被抛开,造成一种崇高神圣和神秘生命的生存空间。《红高粱》主要是两个空间环境:高梁地和酿酒作坊,酿酒作坊体现出生命的远古意识,如风雨剥蚀、似古堡般的十八里坡的圆形门洞。而那片自生自灭的高粱地,则透着生命的神圣。当《红高粱》上描写高粱地时,它是作为一个巨大的自然生命符号群,舒展、盛大、坚强、热烈、宽厚。《红高粱》三次对高粱的渲染都呈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生命的整一性。当我奶奶泪水满面、仰天躺在我爷爷踩踏出来的圣坛上时,《红高粱》上一连出现了四个叠化的狂舞的高潮。在这里,高粱地是生命诞生的见证。而在日本人强迫百姓踩踏高粱的中,又感到生命被摧残的震撼。《红高粱》结尾,我爷爷与我爹泥塑般立于血红的阳光里,面对那高速流动的高梁的镜头,我们内心唤起的是一种对生命的自信和对热烈悲壮的生命的礼赞。
2023-01-12 02:04:221

莫言《红高粱》的文学史意义

莫言《红高粱》的文学史意义为:《红高粱》小说的主题被诠释为弘扬积极向上的生命力和追求自由的精神,渴望个性解放精神,重建创造精神等,其意图是借助高密东北乡民间原始野性文化的活力来改造孱弱的民族性格,呼唤强有力的生命形态,呼吁中华民族要自尊自强,要有反奴性和反抗性,具有健康的人格和民族品质。《红高粱》小说的主题思想既张扬活得豪爽、个性解放、坦坦荡荡的生命观,又歌颂英勇抗日的爱国主义精神。所谓“个性解放”,指“人”的个性的解放。“人”是“灵”与“肉”,“神性”与“兽性”,“精神”与“物质”,“社会的人”与“自然的人”的统一。人具有“自然人性”——“人”的生存本能与自然情欲。鲁迅提出人所必需的“生存、温饱、发展”又予以限定——呼唤感性形态的“生”的自由与欢乐;又注重“限制纵欲”,明确提出要用“理性”对自然本能进行适当的抑制与调节:“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并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既要求自由发展自我,又讲究自我控制与自我负责,理性和非理性的互相联系、渗透与制约。《红高粱》既描写与肯定了“我爷爷”余占鳌、“我奶奶”戴凤莲旺盛的生存本能与自然情欲、充盈的感性生命的自由与欢乐;同时,又描写与肯定了他们的另一侧面,即“社会的人”的“理性生命”。余占鳌面对劫贼的劫财劫色,目睹戴凤莲这一弱女子向自己求助的“亢奋的眼睛”,实难苟安,只得冲上去铲除劫贼。他遵循的就是民间广为流传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道德准则。有些论者将“高粱地野合”说成是余占鳌占有戴凤莲,实在冤枉。小说的描写很清楚:“奶奶和爷爷在生机勃勃的高粱地里相亲相爱,两颗蔑视人间法规的不羁心灵,比他们彼此愉悦的肉体贴得还要紧。”他们不仅是“感性生命”的两情相悦,而且更是“理性生命”的两颗反叛封建强迫婚姻之心的相通。再者,就在这个高粱地里,戴凤莲“六神无主,泪水流到腮边”,向余占鳌求救地诉说:“他真是麻风。”而单家父子凭借强大的经济势力,置戴凤莲的誓死反抗与全体村民的沉默反对于不顾,实际上即将强行用麻风病菌慢性屠戮一个16岁的花季少女。你死我活,别无选择。余占鳌清醒地看透了事态的严峻与紧迫,毅然先下手铲除了这两个企图杀人于无声的凶手。这不仅于情,而且于理,甚至于民间的不成文法,他的选择都是对的。此外,余占鳌与戴凤莲投身于民族革命战争,伏击日军车队,显然既是出于对日寇的痛恨与愤慨之情,也是为了卫国保家乡的崇高目的。《红高粱》所描写与歌颂的是“灵”“肉”结合、“情”“理”统一的爷爷、奶奶们的敢想、敢做、敢爱、敢恨的气概。除了“张扬个性解放”的主题以外,也有些评论实际上认为,《红高粱》表现的是抗日爱国的主题。例如《游魂的复活》一文写道:作家“只是要复活那些游荡在他的故乡红高粱地里的英魂和冤魂……于是,投身于民族革命战争的人民化为刘罗汉、余占鳌、奶奶、豆官等个性奇异的人物;而这些高于民族精神的人格,又融汇到特殊氛围——那无边无际散发着甜腥气息的红高粱地,成为悲壮、神圣、永恒的象征。”这显然即“誓死反抗日本侵略保家卫国的英雄人民永垂不朽”的形象表述。“个性解放”与“抗日爱国”这两种主题都是颇为接近小说文本的。《红高粱》作品讲述了余占鳌领导的游击队是一支理性的有目的、有组织、经过训练的民间抗日武装。在日本侵略军的魔爪伸进高密东北乡之际,“余司令树起抗日旗”,拉起抗日的队伍,目的明确,剑指鬼子。他请任副官担任教官,既开展政治教育,又进行军事训练。“高粱红了,东洋鬼子来了,国破了,家亡了,同胞们快起来,拿起刀拿起枪,打鬼子保家乡”,唱出了他们卫国保家的心声。大刀、土炮、鸟枪、老汉阳、两支手枪与三支大盖子枪,是他们训练与杀敌的武器。游击队纪律严明,对余占鳌有养育之恩的叔父余大牙强奸民女,司令抑制私情,最终按照任副官的意见,将他就地正法。游击队坚持联合御侮,当余司令和冷支队长发生争执,戴凤莲说:“这不是动刀动枪的地方,有本事对着日本人使去。”余司令甚至忍辱负重地说:“谁是土匪?谁不是土匪?能打日本就是中国的大英雄。”他还教育儿子豆官要把“枪子儿先向日本人身上打”。游击队“连聋带哑连瘸带拐不过40人……摆在大路上,30多人缩成一团,像一条冻僵了的蛇”,就是这么一支队伍,却在一场伏击中消灭了包括一名少将在内的日军车队四五十个鬼子官兵。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具有宁愿战死也要保家卫国的大无畏牺牲精神。作品还通过叙述者“我”对爷爷奶奶们的抗日业绩,或寓论于叙,或直接赞美。“我”称赞爷爷为“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我”记叙道:爷爷1958年从日本归来时,村里举行了盛大的典礼,县长尊爷爷为老英雄,给他敬酒,说他给全县人民带来了光荣。“我”称赞爷爷辈的父老乡亲们“精忠报国,演出过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我”认为:“用铁耙挡住鬼子汽车退路的计谋竟是我奶奶这个女流想出来的。我奶奶也应该是抗日的先锋,民族的英雄。”“我”还写道:“奶奶……这一担沉重的拤饼,把她柔嫰的肩膀压出了一道深深紫印,这紫印伴随着她离开了人世,升到了天国。这道紫印,是我奶奶英勇抗日的光荣的标志。”作家莫言说:《红高粱》的叙述者“我”采取的“全知全能”“这种视角同时也是一种对历史的评判态度。”这种“评判态度”既然是“历史的”,无疑是客观公正的、实事求是的。小说《红高粱》不仅张扬了个性解放,而且还颂扬了抗日爱国的顽强意志与牺牲精神。文学作品这种启蒙与救亡的双重主题是对五四传统的继承,五四学生运动与新文化运动,都是在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日益加剧,民族危机感和民族自强、自立以及救亡的历史要求日益紧迫的时候。也正为此,五四那一代,在强调个性解放时,同时强调了自我牺牲精神。
2023-01-12 02:04:406

分析影片《红高粱》在中国电影史上的文化价值

《红高粱》以崭新的艺术形式,描绘了中国二、三十年代一伙农民古朴、野性的生活和他们与侵略者浴血奋战的过程。影片的剧情构成极具戏剧性,通过人物塑造赞美生命的自由。爱就真爱,恨就真恨;大爱大恨,大生大死。 情节曲折跌宕,出人意料之外,但其电影语言又是“探索片”所固有的。明快、紧凑、张驰有度的节奏,画面、色彩、光线及其所构成的视觉形象,生动,浓烈。到八十年代末期以后,中国电影市场的急剧变化,使得曲高和寡的“探索片”难以为继。中国的中、青年导演在艺术追求上走向分化。部分导演拍出了探索性与观赏性相结合的影片。其中,黄建新导演的《黑炮事件》、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是最有代表意义的作品。《红高粱》以崭新的艺术形式,描绘了中国二、三十年代一伙农民古朴、野性的生活和他们与侵略者浴血奋战的过程。影片的剧情构成极具戏剧性,通过人物塑造赞美生命的自由。爱就真爱,恨就真恨;大爱大恨,大生大死。 情节曲折跌宕,出人意料之外,但其电影语言又是“探索片”所固有的。明快、紧凑、张驰有度的节奏,画面、色彩、光线及其所构成的视觉形象,生动,浓烈。影片获1988年第8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获1988年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获1988年西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金熊奖等8项国际奖。
2023-01-12 02:05:014

电影专业的进来

【《西线无战事》的时空处理技巧简要分析】  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主人公们被安葬在陵园中后,却又出现了他们活着时的情形。可以说,在这一瞬间,导演利用短短的一幅画面,便使得观者不由得去回溯了他们之前所发生的一切。  而这,便是对于时空的处理。影片既有对历史有了较长时间的跨度,将人们引入了那战火纷飞的年月,又能在短短几十分钟内完整合理的处理好各个部分的情节内容,却那么和谐地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没有使人感到有多余的镜头。  可以说,我们从几十分钟内看到了数十年前,又从短短的一瞬回顾了这几十分钟的精彩。从这一点看来,这部影片就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史诗。如图:======================================================================【电影《红高粱》在光影和色彩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在此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导演张艺谋利用红色为整部影片作为基调,表达出了一种奔放自由热情野性的主题。  那么相对于奔放自由,在结合了影片的故事内容后,我们不难看出,影片想要表现出的真谛就是“敢爱敢恨“,从而将观者们拉入了那个疯狂且混乱的年代中,一个普通百姓,或者说是一个富有激情的年轻人,所特有的那种热血、阳刚、激情与野性,更展露出了年轻男女们为了挣脱旧时代的束缚,在对待压迫面前而燃烧着的那种追求。  就如同影片中巩俐那深深的一瞥,这部电影就这样深深的烙印在了观者的心中。如图:  但并不仅止于此,或者我们注意到了那鲜明夺目的红色,却不应该忽略那温融暖人的黄色。在整部影片中,暖色调成为了另一个基调,一如红色的激情,这种暖色使得人们感觉到了安逸、祥和与平静。而这正是代表了在那个年代时,人们心中的渴望。  《红高粱》是色彩的,也是富有感情的。不同的颜色,不同的观感,不同的心情。  高高悬挂在天上,却又幽怨着的绿色月亮,这是色彩上的反常和跳跃,更从骨子里透露出一种令观者不安的不祥。  而太阳呢?在结尾时,明艳火红的太阳忽地变黑,而在太阳变黑的这一期间,导演别具一格的作者匠心独运,在大面积逆光摄影下,通过明暗色调的对比与变化完成且清晰的表达出观者们想要表达却又无法表达出来的东西,就是压抑、痛苦与绝望。  黑色的太阳即是实在的,又是虚无的。通过它,导演向观者们控诉命运的不公,天道的不存,又表现出了影片中从个人到民族上的一种沉沦……  这代表了一种死一般的沉寂,也是残酷的漠然。而在此后,太阳又由黑转红,不仅巧妙的抓准了观者们对压抑的承受能力,在合理的范围内产生了足够的刺激,又通过它表现出了一种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般迷惘……============================以上全部手打……很累,真的……
2023-01-12 02:05:086

看电视剧《红高粱》和看纸质书《红高粱》有区别嘛?

电视剧《红高粱》和纸质书《红高粱》肯定是有区别的。而且区别还是很大的,因为电视剧是一个固定的版本,固定的人物。已经有了一个固定的轮廓。如果看纸质书的话,每个人的想象力不一样,心目中就是人物也会不一样。
2023-01-12 02:05:2715

电视剧《红高粱》故事中人物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吗?

电视剧红高粱中的人物。并不是说现实中真正存在的,但是有类似的人因为艺术源于生活,它是根据生活中的一系列人肯定是某个人的一些特质。而且当时那个时代确实有类似的人。
2023-01-12 02:05:4915

在同类抗日题材的文学作品中,红高粱的特殊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运用了本土小说和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结合。产生了独特的幻觉现实主义。
2023-01-12 02:07:374

红高粱中的传统文化因素有哪些?

历史价值:1、还原展现历史。小说《红高粱》开篇就是这样一句话:“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莫言笔下的这位“传奇英雄余占鳌”即小说里的“我爷爷”,他的原型就是在胶县(今胶州)、高密、平度、昌乐、安丘、诸城一带大名鼎鼎的曹克明。1938年4月16日,曹克明率领队伍在胶莱河古渡孙家口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烧毁敌人汽车8辆,歼灭日军30多人,轰动了整个胶东,曹克明也被誉为“抗日英雄”——这就是《红高粱》中所描述的“我爷爷”在胶平公路伏击日本人汽车队的故事。2、丰富人性。心态、繁殖,取决于叙述人与小说形象体系的关系。这一点就连明代到中国的西方传教士利马窦都感觉到了,而且还以小男孩──“我父亲”的视角描绘所感受到的一切、丰腴,并率众杀了一个想劫花轿的土匪。这里以原型批评方法为依据,却并不让人感到陌生,我愿扒出我的被酱油腌透了的心,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无疑是一种作家把民间作为理想的生存状态,首先表现在内容上、反思,这种遗憾与感慨反过来又强化了对曾经存在过的民间自在状态的理想化与赞美、抗日。由于叙述者把这些人物都作为自己的家族长辈来写,放在三个碗里:主干写民间武装伏击日本汽车队的起因和过程,因而祖宗
2023-01-12 02:07:482

红高粱是谁写的?

中国当代作家莫言的成名作。发表于1986年。作品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我”的祖先在高密东北乡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人生故事。
2023-01-12 02:07:516

如何看待《白鹿原》与《红高粱》?

白鹿原就是精品与红高粱没有可比性
2023-01-12 02:07:5615

电影《红高粱》与小说《红高粱》有何差异,具体分析

电影很老了,我都近三十了,也就断断续续看过一遍两遍,下面的小孩估计没什么人看过这个电影,书就更别提了,现在的人看书少的可怜,看得还是网游小说,呵呵
2023-01-12 02:08:042

求大神帮忙,在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中,高粱意象的作用有什么?

一、关于莫言及《红高粱》的概述莫言在先锋派作家中,其艺术手法与文风以独树一帜响彻文坛。在《红高粱》这部小说作品中,莫言用一种无功利的状态与审丑的方式,以极具张力的叙述语言,描绘了一个以淳朴的高密东北乡为背景的民众浴血抗日的故事。莫言的《红高粱》深受评论家品评的除了其叙述视角与审丑艺术外,还有其作品中大量运用的意象描写。意象作为一种文学符号,在小说等文学作品中的应用主要是用此物来替代其他事物或者有意义的东西。对《红高粱》这部小说,我们主要从文化意象、生命意象、色彩意象以及自然意象等方面进行分析。二、莫言《红高粱》中的文化意象文化意象来源于社会、历史以及民俗,其烙上了鲜明的人文特色,属于历史的积累与沉淀。《红高粱》的文化意象包括:生命意识、色彩意象、酒神精神、民俗意象以及坟墓等。(一)莫言《红高粱》中的生命意识所谓“生命意识”,就是人类本身作为生命存在而有的一种体察。在众多文学作品中,《红高粱》中关于生命意识的表现最为深刻和具体。例如,在对中国民族不死生命力延续的表现,小说借助以罗汉大爷被割掉的耳朵在瓷盘里跳的叮咚叮咚响来体现。一辈子善良、正直的罗汉大爷,他的情感被道德所束缚,但当他被日本人折磨时所表现的不屈不挠,顷刻间给罗汉大爷怯懦的人生增添了壮丽之色,羸弱的人生在残酷的死亡面前获得永生的美丽。小说中,作家所表现出来的生命意识,既是模糊不清楚却也有着怯弱的体现,以对罗汉大爷的描述就有力的证明了这一点。(二)莫言《红高粱》中的色彩意象在《红高粱》中,作家大量运用色彩意象,其中以红色意象贯穿文章始末,对抗日血歌与民族精神进行描摹,在展示乡村人民在反侵略中的情绪主要以绿色意象穿梭,同时又以其他始终色彩意象。为作品增添魔幻色彩。1.以红色意象为主导《红高粱》作品中,红色意象的运用,在展现高密东北乡人民的奔放生命力、浴血奋战的抗日英雄行径具有重要的意义。(1)酥红与生命小说中,对高密东北乡人民奔放的、自由的生命意识的表现,除了爷爷为得到奶奶颠轿、杀疯麻子一家外,就是奶奶为了自由,与爷爷走向红高粱地的情节,对色彩意象的体现更为突出。“①八月深秋,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洸洋的血海,……一队队暗红色的人在高粱稞子里穿梭拉往,几十年如一日。”“②奶奶粉面凋零,珠泪点点,从悲婉的曲调里,她听到了……,看到了死神的高粱般深红的嘴唇和玉
2023-01-12 02:08:071

莫言的作品有哪些

  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是长篇小说《蛙》。《蛙》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初版于2009年。小说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五封书信、四部长篇叙事和一部话剧组成,在艺术上极大拓展了小说的表现空间。与莫言以往小说更注重历史幻想色彩不同的是,《蛙》更接近历史现实的书写,主要讲述的是乡村医生“姑姑”的一生。   莫言的蛙讲的是什么   《蛙》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在形象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的同时,成功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感人至深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并结合计划生育过程中的复杂现象,剖析了以叙述人蝌蚪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卑微、尴尬、纠结、矛盾的精神世界。   莫言介绍   莫言,本名管谟业,男,年月日出生于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县河涯乡平安庄(现为高密市东北乡文化发展区大栏平安村),中国当代作家,2012年10月,成为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1966年,辍学回乡放牧牛羊。1973年8月,作为农民合同工到高密县第五棉油厂工作 。1976年2月,参军,曾任战士、班长、教员、干事等职 。1978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1981年,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展露文学天赋 。1984年9月,考入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85年,发表成名作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 。1986年,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在文坛引起轰动 。   1987年,《红高粱》被张艺谋改编为同名电影,莫言担任编剧 。1988年,《红高粱》获得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同年发表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1989年,出版长篇小说《食草家族》。1993年,出版长篇小说《酒国》。1996年,出版长篇小说《丰乳肥臀》。   1999年,出版长篇小说《红树林》。2001年,出版长篇小说《檀香刑》。2003年,出版长篇小说《四十一炮》。2006年,出版长篇小说《生死疲劳》。2009年,出版长篇小说《蛙》 。2016年,当选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委会副主席。2019年,创作小说《等待摩西》。2019年11月,与王振共同创刊《两块砖墨讯》。 2020年7月31日,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晚熟的人》 。2021年4月14日,被香港大学授予荣誉文学博士。
2023-01-12 02:08:101

《红高粱》的叙述特征!莫言的!看清楚是叙述特征不是艺术特色!

莫言的叙事特别注重感觉,以立体的感觉的方式展开体验和表述,构成整体的时空体验。《红高粱》基本上是以“我”的主观视角去展开叙述。这种以“我”的主观视角的方式展开叙事,便于展开叙述和描写,打通时空,自由而随意地抒写体验,形成一种倾诉的效果,也体现了莫言对近代中国社会以及传统中国文化的那种无可理喻的隔膜和距离。在具体的叙述中,作者或有意强化作品中人物的感觉,让作品中的人与物在自己的感觉中存在与行动;或刻意营造一种释放感觉的特殊氛围。莫言还将光、色、形、声、味、触、味等感觉和想象结合起来,将时间与空间、现实与幻想有机地揉合在一起,精确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比如《红高粱》中写“我”父亲在伏击的路上看见王文义脸上的血: 他的腮上,有一股深蓝色的东西在流动。父亲伸手摸去,触了一下粘腻发烫的液体。父亲闻到了跟墨水河淤泥差不多、但比墨水河淤泥要新鲜得多的腥气。它压倒了薄荷的幽香,压倒了高粱的甘苦,它唤醒了父亲那越来越迫近的记忆,一线穿珠般地把墨水河淤泥、把高粱下的黑土、把永远死不了的过去和永远留不住的现在连系在起,有时候,万物都会吐出人血的味道。 一种血的嗅觉便将父亲的多种感觉引发出来,将他生活中的墨水河、高粱、黑土等联系在一起,将现实与过去有机地融合,构成了一个整体的时空体验,准确地表达出了一个少年在去伏击的路上、在生与死这个过于沉重的考验即将到来前无比复杂的心理。 再如关于“我”奶奶死亡前的有些过于铺张的描述。在蓝天、白云、红高粱的辉映下,她看见“一群雪白的野鸽子,从高空中扑下来”,接着,借助于意识流手法,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从天上到地下,从过去到现在,来抒写这缤纷来临的一系列幻象,尤其是关于“红高粱”的幻象,“它们呻吟着,扭曲着,呼号着,缠绕着”,歌颂了它们顽强的生命力。空间和时间以及描写视角的不断转换,较为准确地写出了“我”奶奶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莫言对这种故事式叙述模式的创造性运用,反映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社会文化启蒙和人性解放的话语倾向,以及传统中国文化对于启蒙的根本阻塞和对于人性的荒谬莫名。
2023-01-12 02:08:161

《红高粱》观后感精选作文5篇

  《红高粱》讲述的是一个很老的故事,老的不是我这个年纪的人喜爱去看的。一开始听到《红高粱》这个名字,以为是诉说一个很完美的感情故事,在红色的高粱地里,有一对青梅竹马分分合合最终又到了一齐,是一个唯美的感情故事。或许像我们这一代人看惯了情情爱爱的电视电影,什么都能联想到情与爱,恰不知这个故事截然相反。    一个苦命的女生即将嫁给一个麻风病的老头,一个轿夫爱上了这个苦命的女生。其间发生的一切讲述他们了的感情平平淡淡,也讲述了那时人们的生活简简单单。这个故事是发生在那些长满茂盛高粱的高粱地里,也给故事增添了一翻韵味。   这个故事一开始讲的却是重男轻女的思想,女儿无用处,为改善生活把女儿卖给一个将死的麻风病老头,难道自古女生的命就这么贫贱!我想控诉的是:那时的女生没有地位,一个如花似玉的姑娘,爹娘为了点钱就把女儿给卖了,也太过于绝情了。故事中的女主角凤莲把自己交给了轿夫余占鳌,即使不算是感情,但是这个男生起码比麻风病老头要好上不知道多多少少!这一幕但是是想告诉观众女生要的只是一个能够照顾自己得好男生,而不是为了金钱而把自己给卖了。却也庆幸,老头被杀了,幸福来到了。我们要坚信幸运之神一向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做的是好好对待生活,生活是不会对我们吝啬的。   感情有了结果,孩子慢慢长大了;上等的高粱酒酿成了;生活越来越红火。当日子过的和和美美的时候,总会有那么点事发生。日本人的车辆践踏了平和的高粱地,于是乎这个村庄不再平静,日本人的残暴,与中国人的善良构成鲜明的比较。日本人残忍的要屠户剥人皮,这样惨绝人寰的事想也知道只有日本人才会做。不然发生在中国的细菌战又怎样会出现呢?   这个故事也是在告诉我们,让我们谨记历史的惨痛,日本人的惨无人道,我们中国人要自强不息,不能输给小日本!   说实话,关于这个故事我看的不是很懂,也并不是很明白。但故事中的道理常人都是明白的,讲述了人性、自由、生活、团结,更是对当时人们生活的赞美,那样的淳朴简单,没有虚假伪装的一面,直面现实。并不是每个故事都能够这么直白的讲述一些真理的,像我们这一代的人需要多看些这样题材的电影,才会懂得那时人们的生活,才会真正了解电影所要表达的真理,是抨击现实,还是赞美历史……   《红高粱》这个片名切合这个故事,故事的开始发生在高粱地,故事的结尾也离不开高粱地,这片高粱地留给了村庄的人们财富和历史的印记。   《红高粱》观后感   看完这部电影,真的就和影片末尾豆儿说的一样,满眼都是红色,最初是爱的红,最后是血的红。   刚开始看时还是很简单的。看到九儿穿着一身大红的衣裳当了新娘,但嫁的却是一个四五十岁的了麻风病的老头子,虽然对九儿爹卖女还钱的行为感到不平,但送亲路上的场景却让人感觉蛮欢乐的。九儿掀开轿帘偷看那一眼,我想她可能已经被吸引了。从小到大生活在那么贫困偏僻的地方,她必定也没怎样出过门,没见过那么精壮的男生,更何况她要嫁的还是那样一个病怏怏的老头子呢。余占熬得背影想必已经烙在了春心萌动的少女心里。挑夫们折腾新娘,九儿不肯说话,他们便又颠轿子又唱歌,让人感觉好生热闹。一望无际的黄土地让人感到壮阔,几个西北汉子和一顶红红的轿子给这壮阔的场景添了不少生气。大概余占熬心里对这苦命的女孩也有些怜惜与心疼,九儿仍一言不发,他便要大家别再折腾了。之后电影里那片重要的野高粱地便出现了。说这地闹鬼还配上一些风吹高粱叶子的诡异声音还令人蛮害怕的,原来是要为冒充土三炮的劫匪出场渲染点气氛。毕竟他就那么一个人,还是被挑夫们干掉了。可这劫匪的戏真是挺重要的,否则九儿不会出来轿子。蹲在轿子旁的余占鳌回头,走向高粱地的九儿回眸,眼神恰好撞上,又或许他们寻找的正是彼此,二人这是必定已经是对彼此心生爱慕了。到了十八里坡,余占鳌的任务完成了自然也没有留下的理由,便离开了,但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就应都忘不了他离开时在苍茫天地映衬下那不舍得身影。   九儿这女孩也是很有个性的,虽然她只能认命按爹爹的安排嫁给不喜爱的人,却随身带了把剪子,还要与把一头骡子看的比自己还重要的爹爹断绝关联,这份决绝值得敬佩,又或许也没有什么可敬的,只但是是每个被命运逼到绝路的人的条件反射罢了。回门的路上被劫,本来满心恐惧,看那人摘下方具的一刻,九儿心中的恐惧就应已经被喜悦代替。随后野高粱地里发生的一切,与其说是强占不如说是你情我愿。献身给自己心爱之人总好过被一个老头子糟蹋,重新坐上骡子后九儿嘴角的笑容和藏在高粱地里跟着九儿爷俩的余占鳌唱的那首“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都让我们感到他们心中的喜悦。个性的是,九儿也算个有妇之夫,做出这种事却让人联想不到已婚妇女出轨之类肮脏龌龊的字眼,正因她的婚姻本就是个杯具。   烧酒作坊的掌柜死了,旁白说坚信是爷爷干的,我也信这一点,说也个性,我的内心并没有为一个生命的逝去感到可怜,也没有对杀人者进行谴责,相反却为九儿的自由感到高兴。之后的戏份中对九儿的怜悯完全变成了钦佩,掌柜的死了,伙计们也要离开,一般女孩肯定不知所措落得个悲惨下场,但九儿用她的真诚将大家留了下来,保住了烧酒作坊。这时候该出现的人出现了,若真是余占鳌杀了前掌柜的,九儿成了寡妇他怎样可能不来呢。可这厮却喝醉了,满嘴胡言乱语,虽说他说的是事实,可一个大男生不加修饰的话还是让九儿这个小姑娘感到丢脸,更何况她此刻是掌柜的,要给自己留下尊严。纵然心里喜爱他,也要将他连行李带人推出门外。   被心爱之人拒绝了,醉酒的余占鳌在酒缸里待了三天三夜,一个原因可能是喝醉了,但再罪第二天也该醒酒了,更深一层的原因恐怕是他心爱的姑娘被土三炮劫走,他不愿看到九儿被土三炮糟蹋的事实。九儿这姑娘毕竟坚强,大家凑够了赎金将她赎回来后也就慢慢好了起来。在大家的邀请下她去看了酿高粱酒的过程。汉子们只穿着内裤热火朝天的干着活,红红的高粱酒就这样流淌出来,那清透的红色让人看了甚是喜爱,祭酒神时大家一齐唱的歌也是很有气势。让人看到了物质生活不丰富时人们精神上的充实富足,他们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   这时不速之客又来了。余占鳌可能是想发泄心中的不满,向刚酿好的酒里撒尿又将九儿拦腰抱进屋里,此时九儿也不再反抗了,可能经历了被土三炮劫走的事情后,她已放下心中的尊严与顾忌决定于心爱之人在一齐。万万没想到的是,余占鳌的恶作剧让高粱酒酿出了前所未有的好味道。罗汉大哥将酿好的酒放在九儿门口结果却是余占鳌来开门,他便知道发生了什么,第二天便离开了烧酒作坊。   这时便不得不提一下罗汉大哥这个人物了。他是看着九儿嫁过来的,整天和一群大男生呆在一齐突然身边多了个如花似玉的姑娘肯定会心生好感,虽然可惜姑娘嫁给了一个有麻风病的老男生但毕竟她已经是掌柜的的妻子也就不再好胡思乱想些什么。可之后掌柜的死了,九儿求他帮自己执掌家事,他重新看到了期望,为了心爱的女生,他也爽快的答应了。可谁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余占鳌的出现让他彻底死了心,再也没有留下的理由,九儿已经不需要他了,他便只有离开。罗汉大哥对九儿的爱是深沉的,但他的离开也让九儿了解到他对自己的一份情谊。   之后套用一句俗话,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了一齐,虽说余占鳌不是王子,九儿也不是公主,烧酒作坊更不是美丽的城堡,但与相爱的人在一齐又夫复何求呢?故事发展到那里未免太过完美了,这样的故事是不会给人留下太大印象的,故事到那里发生了转折。若干年后的某一天,九儿认出了远远观望她的那个人影追了过去,她认定了那时罗汉大哥。消失了那么久的人为什么又回来呢?恐怕是正因他知道自己踏上了一条不归路,想再看一看以前守候过的姑娘。   之后的剧情发展中,那抹亮红便变成了暗红。日本人来了,为了修公路,他们抓来人,把高粱地踏平。为了让中国人听他们的话,他们要杀鸡儆猴。他们将一个人高高吊起,让一个伙计活剥了他的皮。这人抬起头,原来他是土三炮。当初他劫走九儿,余占鳌去找他拼命时他放了余占鳌一命,可见此人是讲究江湖义气的,虽说是一个土匪一样的人,平日里也做了不少恶,但是在日本人面前,他还是奋起反抗,一个土匪的形象瞬间升华成了英雄,幸而伙计重义气给他了一个痛快的了结。可罗汉大哥却没有那么幸运,他被活剥了,口中却一向咒骂着日本人,至死方休。我不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也以前反感电视中没完没了的抗战片。这部片子里没有轰轰烈烈的战争场景,却更让人揪心,他把日本人最残忍的一面展此刻我们面前,让我们为苦难的同胞感到悲痛。   那时候的人们是不会贪生怕死的,余占鳌和九儿回到烧酒作坊,用当年罗汉大哥酿出的十八里红来祭奠他。作坊里的每个男生都喝了一碗酒发誓为罗汉大哥报仇,甚至年幼的豆儿。他们唱起了那首祭酒神的曲子。最初唱这首歌时,罗汉大哥还在,大家为酿出好酒那么高兴,可此时再听到这首敬酒歌,确是另一番味道。“喝了咱的酒,见了皇帝不磕头”“一四七,三六九,九九归一跟我走,好酒”这两句歌词最初让我困惑,可细品就好像说那皇帝是日本人,见了他们我们烧酒作坊的汉子不会低头。九九归一像是一种视死如归的誓词,宣告着他们的决心。   可命运不是谁能左右的,九儿在给男生们送饭的路上被射杀了,就死在余占鳌的面前。汉子们伴着长号声端着点燃的高粱酒向前冲,将日本人的车引爆了。但是却没能活着回来。只有余占鳌幸存下来。他应对着死去的九儿又唱起了当初那首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当初年轻的男女相爱之时表达爱意的歌曲如今却成了对再也回不来的心爱之人的祭奠。“妹妹大胆的往前走,往前走,莫回头”此时,九儿已经走在去往另一个世界的路上了,本是一首欢快的歌,却唱得人忍不住掉下泪来。莫回头,不是不想回,是回不来了。豆儿指着天上的慢慢被吞噬的红日叫爹爹看,那圆圆的红日最后整个消失,好像预示着日本人早晚会在中国消失,而后太阳又慢慢的出现,仿佛给了我们期望。光明的日子就在眼前。故事的结尾,豆儿对死去的九儿唱着,“娘,娘,你上西南,你甜处安身,你苦处化钱”,这是豆儿完美的愿望,但是看完这部电影我却还是不懂,为什么要上西南,要苦楚化钱。   看过这部片子,恐怕以后看到红色,就会想起红高粱,想起一段美丽的感情,想起一群勇敢朴实的人。   红高粱观后感   伤秋的情怀喷薄而出的是一种火似的壮烈,就如整个电影所表现的浓重而悲壮的红色基调。似乎热烈的有些许压抑,那是灰暗的现实所带来的压迫感。张艺谋的独到眼光,顾长卫的细节勾勒,在陕北的黄土地上,用民谣唱出它的质朴和热情,用最直接的“野合”宣誓着对旧礼教的反抗。高高的红高粱,红红的高粱酒,一切都似乎暗喻着某场一触即发的战争即将要展开。   看《红高粱》我深深的喜爱上九儿,九月初九生的丫头,不甘被控制命运的质朴农家女。(lz13)痛恨父亲将自己与一头大黑骡子相提并论,绝望的愤怒吼叫:“你跟你的骡子过去吧,我再也不回来啦。”推翻了桌子,就如推翻了整个封建礼教,包办婚姻的束缚。她是叛逆的,但却是有思想的,用剪刀护卫自己的贞洁,热烈而执着的追求自己的幸福。   是的,她早已芳心暗许那个抬轿的,有黝黑结实身躯的北方汉子,锃亮的光头是粗犷而不羁性格的缩影。她是勇敢的,正因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感情或许已经变成反抗的最好载体,因此她不顾世俗的偏见和闲言碎语,早已在心底下定了决心。作为一个女掌柜,一个有家业的女生,她是大气,真挚和勤劳的。她用她的诚恳和聪慧挽留下了那一大帮兄弟,用自己的勤劳和能干,是家业在发展钟整整日上。   高粱酒,红红似火又似血。血染日,她倒下的身躯却是毅然的坚定和无怨……没有悲伤的流泪,却依然记得她淡定从容的微笑,是美的如此动人。她是镇定的,当日寇来侵,她和高粱地里的人选取了战斗,保卫家园,这是怎样的毅然决然啊?   红,火一般的热烈,血一般的惊心。红红的高粱地,红红的落日,红红的让人惊心的热烈女子啊……我在那般激情燃烧的岁月里遇见你!   红高粱观后感   《红高粱》是一个具有神话意味的传说。整个小说在一种神秘的色彩中歌颂了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赞美生命是该书的主题。“是要透过人物个性的塑造来赞美生命,赞美生命的那种喷涌不尽的勃勃生机,赞美生命的自由、舒展。   《红高粱》并不是十分具有现实性的作品,也不是一种对民族文化的寻根。相反,在这个联系三代的以过去时回叙出来的故事中,塑造的是一个未来好处的人格,是一种人格理想,超越了具体的社会表层,具有人的本性与本质的深度,《红高粱》自始至终所呼唤的主题就是勃勃的生命力,就是张扬活得不扭曲、无拘无束、坦坦荡荡的生命观。因此。摆在读者面前的作品不是一个已被明白的世界,而是对一个世界的生命的理想。这种理想就是在那具有“太阳崇拜”的神话中。《红高粱》不一样于以往任何一部反映农民的书籍,它的视角已从传统的对土地的礼赞转向了对生命的礼赞。故事的超常特点决定了叙事的非现实性,故事的地点也被淡化。在《红高粱》中甚至淡化了社会最基本的结构——村落。《红高粱》的所有叙事元素与视听元素都在为这种自然生命的热烈、自由自在和痛快淋漓的风格服务。   与以往的探索小说不一样,《红高粱》虽然也承载了作者对生命主题的意念,但并不是完全像《黄土地》等探索淡化情节,靠纯粹的语言的震撼力来直接表达导演的意念。作者在这部下小说中是从实处入手,从规定情境下的具体人物性格人手,编织一个完整、美妙动人的故事框架,从而使意念透过故事的曲折、人物的行为、动作自然而然地流溢出来。在此,作者是如何透过具体的方法来到达这两者的完美结合的呢?   首先,《红高粱》自身有一条完整的故事线,但这条叙事线大部分由文字感受来完成。《红高粱》一开始,就传来了“我”的叙述;“我给你说说我爷爷我奶奶的这段事,这段事在我老家至今还有人提起。”这是一个以此刻时进行回述的读点,这个“我”在此是一个故事的叙述者。由于他没有在故事中出现,按理是一个客观的叙述者,但他又是故事中人物的后代,这又使得他具有某种参与意识,从而又具有被叙述的好处。因此,这个读点是十分奇特而又新颖的,它使作者在处理《红高粱》时有了一种游刃有余的读点参照,十分自由而又具有全知性。同时,他的叙述的特点把故事拉远,又具有历史的间离效果。在此读者基础上,《红高粱》在这开场中道明了故事的虚构性。“日子久了,有人信,也有人不信。”从而十分自如地把故事纳入非现实的时空之中。   《红高粱》中的人物关联、周围环境、时刻转换等几个主要情节转折点,几乎都是读者感受的。如我奶奶与麻风掌柜李大头的关联,高梁地的“鬼气”,新婚三天新娘回老家的规矩,李大头被杀,秃三炮绑走我奶奶的过程,罗汉大爷的出走,日本人的出场等。《红高粱》还承担了一种“预叙”的功能,如抬轿出发时就告诉读者,轿把式将成为我爷爷,这就增设了读者的“期盼读欲”,使故事的进展更富有张力。《红高粱》的空间与文字上也就能尽情挥洒,将大部分的文字用在表现颠轿、劫道、野合、敬酒神、日全食上,让意念承附在具体的画面上,依附于一个个具有强烈生命象征意味的仪式之中,从而到达虚实相生的艺术境地。它“缝合”了过去与此刻、意念与故事。   其次,当我们应对《红高粱》时,就会感知到《红高粱》都被那辉煌的红色所浸透。红色是太阳、血、高粱酒的色彩。在那里,《红高粱》对色彩的运用是高度风格化的。开头就是年轻漂亮、灵气逼人的我奶奶那张充满生命的红润的脸,之后就是占满银幕的红盖头,那顶热烈饱满的红轿子,野合时那在狂舞的高粱秆上闪烁的阳光,似红雨般的红高粱酒,血淋淋人肉,一向到那日全食后天地通红的世界……,整部影片都被红色笼罩。作者对这种基调的选取几乎完全剥夺了我们对《红高粱》情节的关注,而进入一种对一个特定的造型空间的纯粹情绪性体验了。这是一种对完美自由的自然生命的渴望与赞美。这不是一个完全现实时空的再现,而是我们内在生命力的精神外化。《红高粱》结束在那神秘的日全食中,红色的扩张力获得了一种凝固的近乎永恒的沉寂效果。黑红色的高粱舒展流动充满了整个《红高粱》空间,极为辉煌、华丽、壮美。   第三,《红高粱》的空间环境与造型描述,都在发奋寻求一种色彩的单纯化和空间的神秘与阔大。一切琐细的比较协调和过渡都被抛开,造成一种崇高神圣和神秘生命的生存空间。《红高粱》主要是两个空间环境:高梁地和酿酒作坊,酿酒作坊体现出生命的远古意识,如风雨剥蚀、似古堡般的十八里坡的圆形门洞。而那片自生自灭的高粱地,则透着生命的神圣。当《红高粱》上描述高粱地时,它是作为一个巨大的自然生命符号群,舒展、盛大、坚强、热烈、宽厚。《红高粱》三次对高粱的渲染都呈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生命的整一性。当我奶奶泪水满面、仰天躺在我爷爷踩踏出来的圣坛上时,《红高粱》上一连出现了四个叠化的狂舞的高潮。在那里,高粱地是生命诞生的证明。而在日本人强迫百姓踩踏高粱的中,又感到生命被摧残的震撼。《红高粱》结尾,我爷爷与我爹泥塑般立于血红的阳光里,应对那高速流动的高梁的镜头,我们内心唤起的是一种对生命的自信和对热烈悲壮的生命的礼赞。   当然,《红高粱》在思想内涵和意蕴指向上也还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   红高粱观后感   《红高粱》—一部描绘中国二、三十年代一伙农民古朴、野性的生活和他们与侵略者浴血奋战的过程。影片的剧情构成极具戏剧性,透过人物塑造赞美生命的自由。爱就真爱,恨就真恨;大爱大恨,大生大死。   而我认为,透过对剧中女主角(巩利饰演)九儿—一位险些沦为旧中国封建势力牺牲品的女性的成功塑造,我们看到了旧中国女性非凡的人格魅力。她有这样的经历:曾屈从于世俗的家庭包办婚姻,对自己悲惨命运也曾绝望过…。但是最后她却抓住了唯一的救命草—血气方刚的“我爷爷”,从而改变了她的命运,成就了一段被世人传诵的佳话!   不管是应对劫匪时的镇定自若还是应对日寇时的大义凛然;不管是与情人的激情野和还是对烈士的无限缅怀,都充分体现了女性们难得的魅力,刻画出爱恨分明,在大是大非面前毫不含糊的女性形象,这样一位女性由不得我们不佩服!归纳起来,九儿身上体现了如下人格魅力特征:   自尊自爱—当被父亲以一头骡子为代价嫁给患有麻风病的酒厂老板李大头时,这位坚强的女生为了保住贞操,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试图透过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悲惨的命运,敢于自杀何尝不是一种勇气?   对封建制度以及世俗的反抗—当自私的老父亲唠叨着催促她回家时,她对父亲说出了“大逆不道”的话—你跟你的骡子过去吧!我再也不回来了~当遇到心仪的男生时,大胆打破世俗的偏见,追求幸福的决心可见一般;   强烈的民族精神—当遭受日寇侵略时,毅然发动人们进行无畏的斗争,从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险些搭上丈夫和儿子;   超强的工厂管理潜质—把一个濒临破产的酒厂快速地发展起来,甚至酿造出著名的“十八里红”,这点足显女性们“另类”的魅力。
2023-01-12 02:08:221

红高粱讲的是真事吗

  你好,是真事呢。  小说《红高粱》是莫言的成名作,也是他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我”的先人在高密东北乡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人生旅程。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在现实生活中都有真实原型,在地方史料和当地传说中至今仍能找到他们的踪迹。
2023-01-12 02:08:251

红高粱观后感,八百字

电影《红高粱》是根据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改编的,是张艺谋“摄而优则导”的一鸣惊人之作。本片曾获得多项大奖,同时也捧红了不少演员。一直想好好地看一下这片子。 以为从没有看过《红高粱》,但当我再次听到那狂放的将近吼出来的歌声“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莫回头,莫回头……”时,我才依稀记起,第一次看《红高粱》是在小学的时候。当时什么都不懂得,只记得有一大片的高粱犹如一波又一波的海浪随风起伏,一碗又一碗的红酒洒向空中,洒出了上世纪中国三四十年代一伙农民古朴与野性。 《红高粱》所描述的并一个不完整的故事,如果一定要把它凑成一个故事的话,那也是一个很乏味的故事。《红高粱》主要是通过颠轿、野合、祭酒和埋雷炸日本鬼子等故事情节来向观众展现出一种敢爱敢恨,敢生敢死,没有太多理性羁绊的原始生命力。 看完《红高粱》后,影片里最后那个画面在脑海中还是挥之不去,那是在这部片子里我最喜欢的地方。那机枪招来的爆炸和爆炸所招来的日全食的漫天红,姜文所饰的“我的爷爷”站在日全食之景里,那已不仅仅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我的爷爷”,而是一个超现实的,有点神化的人物。那是展现了人们对那个疯狂而无序的年代里的英雄的追求。《红高粱》正是以这种超现实的、超自然的神话赢得大家的喜欢,让人们压抑在内心已久的人本有的野性得到了释放。 在影片里,无处不表现出了那种张扬狂放的原始生命力。比如开头那段有趣的,很吸引观众的颠轿。一群汉子裸露真上身一边高歌一边颠轿,而轿里的是一个弱小女子,这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不管是出嫁或迎亲的,都没有陪嫁人也没有迎亲人,在中国,这是不合乎情理的。还有,“我爷爷”的一泡尿竟然酿成了好酒十八里红。等等,似乎都是一些不合乎情理的事情。然而,恰恰是这些不合乎情理的事情把人们那种原始的生命力展现了出来,古朴与野性,张扬与狂放。 成功的艺术不必居于生活的真实性,它只要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就好。在拍摄《红高粱》那个年代里,人们对现实的生活缺少的就是那种张扬狂放的个性,而《红高粱》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2023-01-12 02:08:292

红高粱讲述什么精神

广阔而深潜的民族精神
2023-01-12 02:08:312

赵季平十部经典电影配乐

赵季平十部经典电影配乐有:1、《西天取经路遥迢》。2、《霸王别姬》。3、《黄土地》。4、《他,我们见过》。5、《黄河在这儿拐了个弯》。6、《红高粱》。7、《红姑寨恩仇记》。8、《哗变》。9、《烟雨情》。10、《菊豆》。赵季平创作荣誉简介:1970年,分配至陕西戏曲研究院工作。1978年,进入中央音乐学院进修。1979年,创作管弦乐作品《陕南素描》。1984年,为陈凯歌执导的首部电影《黄土地》作曲,由此开始影视音乐创作。1987年,为《红高粱》创作的电影音乐获得第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奖。1991年,任陕西省歌舞剧院院长。1995年,作为亚洲代表参加第二届国际电影音乐节;同年,在刘镇伟执导的《大话西游》系列电影中担任配乐。1996年,凭借古装剧《水浒传》的配乐获得第16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最佳音乐奖。2000年,由他创作的交响乐作品《太阳鸟》《霸王别姬》在柏林森林音乐会中演出;同年,由其创作的影视配乐《嫂娘》获得第18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音乐奖。2001年,为郭宝昌执导的家族剧《大宅门》配乐。
2023-01-12 02:08:351

你怎样理解红高粱精神?

《红高粱》 是一个具有神话意味的传说。 整个小说在一种神秘的色彩中歌颂了人 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因此, 赞美生命是该书的主题。 “是要通过人物个性的 塑造来赞美生命, 赞美生命的那种喷涌不尽的勃勃生机, 赞美生命的自由、 舒展。《红高粱》 并不是十分具有现实性的作品, 也不是一种对民族文化的寻根。 相反, 在这个联系三代的以过去时回叙出来的故事中,塑造的是一个未来意义的人格, 是一种人格理想,超越了具体的社会表层,具有人的本性与本质的深度, 《红高 粱》 自始至终所呼唤的主题就是勃勃的生命力, 就是张扬活得不扭曲、 无拘无束、 坦坦荡荡的生命观。因此. 摆在读者面前的作品不是一个已被理解的世界, 而是 对一个世界的生命的理想。 这种理想就是在那具有“太阳崇拜”的神话中。《红高粱》 不同于以往任何一部反映农民的书籍, 它的视角已从传统的对土地的礼赞 转向了对生命的礼赞。 故事的超常特点决定了叙事的非现实性, 故事的地点也被 淡化。在《红高粱》中甚至淡化了社会最基本的结构——村落。 《红高粱》的所 有叙事元素与视听元素都在为这种自然生命的热烈、 自由自在和痛快淋漓的风格 服务。拓展资料:1、红高粱精神《红高粱》描绘了一个充满生命意义和力量的带有理想色彩的民间世界,集中体现了莫言小说浪漫精神和瑰丽色彩,生命意志和生命激情。莫言从福克纳和马尔克斯那里大胆借鉴了意识流小说的时空表现手法和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情节结构方式,在关注民间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的同时,把交织着爱与恨的传奇故事讲述得支离破碎,但在散漫的情节中,既张扬了一种生机勃勃的自由精神,又表现出作者内心强烈的“人种退化”的忧患意识。2、精神涵义它秉领天地精华、粗枝大叶、抗旱抗涝、生气勃勃、充满了野性,承载了作为人的原始生命力的象征意义。它带人们去闯荡荆棘丛生、虎狼横行的世界,它是人们的护身符。它体现在自立自强、生机昂然、热情奔放、敢作敢为、敢爱敢恨、周身洋溢着阳刚与血性、浑身充满着蓬勃的生命力的余占鳌和有着非同一般的机智和胆识、具有浪漫不羁心灵的戴凤莲等人物形象身上。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正是“红高粱性格”的鲜明体现,对自由生命的热爱和追求,对现代人生命的回归和蓬勃生命力的呼唤都以红高粱为载体,由这种充满也行生命力的红高粱传达出来。莫言通过“红高粱”赞美了高密县东北乡人红高粱般的性格,赞美祖辈洋溢着的原始生命力和无所畏惧的精神,赞美了作为人最本真的欲望和追求,而这一望无际,庄严肃穆的红高粱不仅仅是“我爷爷”“我奶奶”生活、战斗的场景,它已经成为一种象征,一种符号,一种暗示和一种生命力的传达。是他们家族的光荣的图腾和高密东北乡传统精神的象征,是优秀的传统民族精神的象征。它和“可怜的、孱弱的、猜忌的、偏执的、被毒酒迷幻了灵魂的孩子”的后代子孙的孱弱形成了鲜明对比。
2023-01-12 02:08:421

莫言的红高粱酒有什么特别的涵义吗

人性的展示和生命的思考。影视作品为了商业利益有偶像式的--令人愉悦舒服,武侠式的--飞檐走壁令人兴奋,虐剧式的--令人欲罢不能天天追剧......还有许多承载教育和宣传任务的,这类剧不得不对正反面人物脸谱化,也可以说要高于生活,若不把人物漂白抹黑弄弄清,就难以传输给观众清楚的概念......就像莫言说的生活实际上是非黑非白,生活是灰色的。举个不受听的例子,一个你最亲近的人有天闯祸了或犯法了,难道你没有大义灭亲的纠结,真实生活中对错的界限常常是模糊的。红高粱以一个酿酒大户为中心,描写了一群几乎大字不识的农民,对外界一无所知,只是以最淳朴的方式反抗着压榨,以求填饱肚子,以最本能的方式保全自己和亲人的生命,人性的丑和美泄露在一次次求生的选择中。红高粱(酒)不像其他作品那样试图对你强加与你什么,当历史被较真实地展现出来时,观众自会思考,那些未被过度漂白抹黑的角色令你想知道这个剧想说什么,它不想无视观众的智商,它宁愿观众自己去思考那个年代中国农民的生命观。而我想说的是,不管今后的作品如何旗帜鲜明,你都有权利用自己的大脑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
2023-01-12 02:08:451

《红高粱》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

我非常欣赏楼上的说!!
2023-01-12 02:08:493

红高粱精神是什么?

《红高粱》 是一个具有神话意味的传说。 整个小说在一种神秘的色彩中歌颂了人 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因此, 赞美生命是该书的主题。 “是要通过人物个性的 塑造来赞美生命, 赞美生命的那种喷涌不尽的勃勃生机, 赞美生命的自由、 舒展。《红高粱》 并不是十分具有现实性的作品, 也不是一种对民族文化的寻根。 相反, 在这个联系三代的以过去时回叙出来的故事中,塑造的是一个未来意义的人格, 是一种人格理想,超越了具体的社会表层,具有人的本性与本质的深度, 《红高 粱》 自始至终所呼唤的主题就是勃勃的生命力, 就是张扬活得不扭曲、 无拘无束、 坦坦荡荡的生命观。因此. 摆在读者面前的作品不是一个已被理解的世界, 而是 对一个世界的生命的理想。 这种理想就是在那具有“太阳崇拜”的神话中。《红高粱》 不同于以往任何一部反映农民的书籍, 它的视角已从传统的对土地的礼赞 转向了对生命的礼赞。 故事的超常特点决定了叙事的非现实性, 故事的地点也被 淡化。在《红高粱》中甚至淡化了社会最基本的结构——村落。 《红高粱》的所 有叙事元素与视听元素都在为这种自然生命的热烈、 自由自在和痛快淋漓的风格 服务。拓展资料:1、红高粱精神《红高粱》描绘了一个充满生命意义和力量的带有理想色彩的民间世界,集中体现了莫言小说浪漫精神和瑰丽色彩,生命意志和生命激情。莫言从福克纳和马尔克斯那里大胆借鉴了意识流小说的时空表现手法和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情节结构方式,在关注民间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的同时,把交织着爱与恨的传奇故事讲述得支离破碎,但在散漫的情节中,既张扬了一种生机勃勃的自由精神,又表现出作者内心强烈的“人种退化”的忧患意识。2、精神涵义它秉领天地精华、粗枝大叶、抗旱抗涝、生气勃勃、充满了野性,承载了作为人的原始生命力的象征意义。它带人们去闯荡荆棘丛生、虎狼横行的世界,它是人们的护身符。它体现在自立自强、生机昂然、热情奔放、敢作敢为、敢爱敢恨、周身洋溢着阳刚与血性、浑身充满着蓬勃的生命力的余占鳌和有着非同一般的机智和胆识、具有浪漫不羁心灵的戴凤莲等人物形象身上。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正是“红高粱性格”的鲜明体现,对自由生命的热爱和追求,对现代人生命的回归和蓬勃生命力的呼唤都以红高粱为载体,由这种充满也行生命力的红高粱传达出来。莫言通过“红高粱”赞美了高密县东北乡人红高粱般的性格,赞美祖辈洋溢着的原始生命力和无所畏惧的精神,赞美了作为人最本真的欲望和追求,而这一望无际,庄严肃穆的红高粱不仅仅是“我爷爷”“我奶奶”生活、战斗的场景,它已经成为一种象征,一种符号,一种暗示和一种生命力的传达。是他们家族的光荣的图腾和高密东北乡传统精神的象征,是优秀的传统民族精神的象征。它和“可怜的、孱弱的、猜忌的、偏执的、被毒酒迷幻了灵魂的孩子”的后代子孙的孱弱形成了鲜明对比。
2023-01-12 02:08:551

描写山河壮丽的成语

描写山河壮丽的成语 1、山清水秀:形容风景优美。 2、山明水秀: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3、风光旖旎:形容景色柔和美好。 4、气壮山河:气:气概;壮:使壮丽;山河:高山和大河。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 5、幅员辽阔:指疆域辽阔。 6、山光水色: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 7、大好河山:河山:国土。无限美好的祖国大地。 8、江天一色:形容江面宽阔,水天相接。 9、崇山峻岭:崇:高;峻:山高而陡。高大险峻的山岭。 10、山川表里:表里:即内外。外有大河,内有高山。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 11、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 12、人杰地灵:杰:杰出;灵:好。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 13、蒸蒸日上:蒸蒸:一升、兴盛的样子。形容事业一天天向上发展。 14、青山绿水:泛称美好山河。 15、地大物博:博:丰富。指国家疆土辽阔,资源丰富。 16、锦绣河山:形容壮丽华美的祖国山河。 17、欣欣向荣:欣欣:形容草木生长旺盛;荣:茂盛。形容草木长得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 18、鸟语花香: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19、万水千山:万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艰难遥远。 20、万里河山:河山:祖国领土。形容国家领土幅员广阔。 21、江山如画:山川、河流美如画卷。形容自然风光美丽如图画。 描写祖国山河的成语 1、江天一色:形容江面宽阔,水天相接。 2、气壮山河:气:气概;壮:使壮丽;山河:高山和大河。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 3、千山万水:万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艰难遥远。 4、万里河山:河山:祖国领土。形容国家领土幅员广阔。 5、气壮山河:气:气概;壮:使壮丽;山河:高山和大河。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 6、山清水秀:形容风景优美。 7、祥风时雨:形容风调雨顺。多比喻恩德。 8、涂歌里咏:形容国泰民安、百姓欢乐的景象。同“涂歌邑诵”。 9、大好河山:河山:国土。无限美好的祖国大地。 10、壮丽河山:指祖国的山山水水宏壮美丽。 11、物阜民丰:物产丰富,人民安乐。 12、风调雨顺:调:调和;顺:和协。风雨及时适宜。形容风雨适合农时。 13、光复旧物:光复:恢复;旧物:旧有的东西。指收复曾被敌人侵占的祖国山河。 14、故宫禾黍:比喻怀念祖国的情思。 15、山光水色: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 16、千仓万箱:形容因年成好,储存的粮食非常多。 17、江山如画:山川、河流美如画卷。形容自然风光美丽如图画。 18、雨顺风调:调:调和;顺:和协。风雨及时适宜。形容风雨适合农时。 19、锦绣河山:形容壮丽华美的祖国山河。 20、地大物博:博:丰富。指国家疆土辽阔,资源丰富。 21、民安国泰: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22、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 23、麦穗两歧:一根麦长两个穗。比喻年成好,粮食丰收。 24、五谷丰熟:指年成好,粮食丰收。同“五谷丰登”。 25、绿水青山:泛称美好山河。 26、民安物阜:阜:多。人民平安,物产丰富。形容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景象。 27、名山大川:泛指有名的高山和源远流长的大河。 28、江河行地:江河永远在陆地上奔流。比喻事情明显,无庸置疑,颠扑不破。 29、湖光山色:湖的风光,山的景色。指有水有山,风景秀丽。 30、麦秀两歧:①一株麦子长出两个穗子。为丰收之兆,多用来称颂吏治成绩卓著。②唐教坊曲名。 31、十雨五风:十天下一场雨,五天刮一次风。谓风调雨顺。 32、故土难离:故土:出生地,或过去住过的地方,这里指故乡、祖国。难于离开故乡的土地。形容对家乡或祖国有无限的眷恋之情。 33、涂歌邑诵:路途邑里的人全都歌诵。形容国泰民安、百姓欢乐的景象。 34、穰穰满家:穰穰:丰盛。形容获得丰收,粮食满仓。 35、气壮河山: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同“气壮山河”。 36、巴山蜀水:巴、蜀指四川一带。四川一带的山山水水。 37、国泰民安: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38、五谷丰登:登:成熟。指年成好,粮食丰收。 39、麦秀两岐:岐,同“歧”。一株麦子长出两个穗子。为丰收之兆,多用来称颂吏治成绩卓著。同“麦秀两歧”。 40、山明水秀: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41、时和岁稔:四时和顺,五谷丰收。用以称颂太平盛世。同“时和年丰”。 42、时和年丰:和:和平;年:年成;丰:盛,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43、十风五雨:十天一刮风,五天一下雨。形容风调雨顺,气候适宜。 44、江山如故:故:从前。高山大河面貌依旧。多用于比喻物是人非。 45、民康物阜:阜:多。人民平安,物产丰富。形容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景象。 描写壮丽山河的优美段落_1200字 带大家游海泉湾 渔人码头的景色错落有致,码头上的游人来来往往。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各种各样的表演,尤其是小丑和扣篮队的表演非常精彩。到了晚上,渔人码头上都亮起了五颜六色的灯光,开放着美丽的音乐喷泉。有的人划着小船,有的人在石头桥上欣赏着一上一下、忽左忽右的音乐喷泉。到了晚上7点,所有的人都陆陆续续来到梦幻剧场,观看大型音乐剧《大海的记忆》,七十分钟精彩的演出会让我们回味无穷。看完演出,大约十点我们就去温泉中心泡温泉,这里有各种各样的温泉,热的、冷的;加中药的、加牛奶的、加红酒的。最让人开心的是有小鱼的温泉,当你坐在池中时,许许多多的小鱼儿都会游过来咬你的腿和脚,痒痒的,好玩极了。一天的疲劳就这样轻松地化解了。 美丽的西湖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游玩西湖,走到"曲院风荷"里面,只见满院耸立着许多参天大树,笔直笔直的。院里有条长廊,弯弯曲曲的,像一条蛇似的。旁边还有许多假山,有的像老牛,有的像兔子,有的像大象……坐在长廊里,我一边休息,一边欣赏西湖美丽的景色。西湖清澈见底、碧波荡漾,好多鱼儿在水中快活地游来游去。远处雾蒙蒙的山峦、绰约的楼阁好像害羞的小姑娘,亦梦亦幻,似梦境,似仙境,使人感觉真的来到了人间天堂。 银子岩,我来啦 桂林,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银子岩就是这幅山水画中最壮观的溶洞。一放假,我就和爸爸妈妈飞到桂林,去欣赏这世界溶洞奇观--银子岩。走进幽深曲折、神秘莫测的洞内,我的想象也随着这雄奇幽美的景象尽情地发挥。看!洞口的乳石如同一只五颜六色的孔雀,正抖动着华丽的羽毛,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呢!走过宛若仙境一般的瑶池,我们来到了奇妙的音乐世界。音乐世界是由成千上万根顶天立地的石柱组成的,轻轻敲打每一根石柱会发出不同的、美妙的声音。越往前走景色越是让人称奇,在游人此起彼伏的"哇!哇!"的惊叫声中,我也大饱眼福。好一句"黄山归来不看岳,九寨归来不看水,银子洞外无洞天"啊,银子岩不愧为洞中之冠! 美丽的海拉尔 海拉尔的西山公园有三个景点:动物园、鸟语林和名人峰。动物园有许多有趣的动物,驼鸟的叫声最奇特,像轻声敲鼓一样,发出"嗵嗵嗵"的声音。可怜的老黑熊好像身上有许多小虫子,总是用手不停地去挠后背。我们游完动物园,走进鸟语林。鸟语林被一张大大的网罩着,像一个大毡帽。里面有白天鹅、黑天鹅、鸽子、八哥和许多叫不出名字的小鸟。那只黑八哥最有趣,人一走近,它就会说:"你好,你好!"名人峰上的樟松高大粗壮,其中"二王"的树龄达到了480年,它的身高24米,胸径85厘米。还有两棵相邻的松树,枝叶已经连在一起,人们叫它们"连理树"。它们身上绑着许多红布条,寄托着人们的美好心愿。 描写壮丽景色的段落 描写壮丽景色的段落 1、祖国的山美水也美。中华五岳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嵩山以及黄山、庐山、峨嵋山、武夷山……有的陡峭险峻,巍峨奇秀,有的风光旖旎,充满诗情画意。喜马拉雅山,气势磅礴,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长江自西向东绵延6300多公里,是我国第一大河流;黄河九曲十八弯,汹涌澎湃,奔腾不息,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2、走到大佛前面的广场中间,很多人围着一个宽大的柱子,静静等待着“圣子出浴”,广播响起普世情怀的佛教音乐,讲述着佛教人物和相关故事,四支喷泉凶猛地洒向柱顶,顶面像绽开了花朵一样,圣子开始从金色柱体内缓缓出浴,一身金光闪闪的圣子在阳光的照耀下,在泉水弥漫的雾气下,就像神灵一样开始诞生了,在这种仙境中我们开始了解和感受佛教博大精深的文化,圣子带着他那一指向天的姿势转动着身体,向人们传播着善意和美好祝愿。 3、壮丽的风景,恰似三月的春光,令人心旷神怡,美由心生,而定格在凄美基调上的壮丽风景,韵致奇崛,让人刻骨铭心。今年元月下旬开始,南方遭受罕见的冻雨、大雪袭击,千里冰封,万里素裹。在冰天雪地的闽赣边界的崇山峻岭中,我切身领略了由凄美的壮丽而产生的震撼。 4、一片连绵的山脉印入眼帘,山峦被迷雾笼罩着,显得神秘而秀美。又一个小憩,眼中的风景有了大的变化。再看那座山,雾已渐渐退去,一座形似“山”字的山体,清晰且真实的呈现在了眼前,此时感觉我们与自然间的距离更近了,不得不叹服自然界的鬼斧神差之造化,一切浑然天成,一切都是大自然呈现出的真实美。 5、沿着太湖之滨一直向西延伸直至常州,一路开来我们的车子就像蛇一样在太湖上游动,刚开进小灵山南麓地域时,一座大佛矗立在山的中间,远远望去就像一座硕大纪念碑,雄伟壮观,那张和蔼的面容和一指向天的手势,似乎正掌控着这方天地人间。 6、泰山那继而天空的云朵,赤紫交辉,瞬息万变,有的象万马奔驰,有的象神牛角斗,有的象凤凰展翅,有的象孔雀开屏……但见满天彩霞与地平线上的茫茫云海融为一体,犹如巨幅油画从天而降。云霞雾霭相映,岚光宝气闪烁。浮光耀金的海面上,日轮掀开了云幕,撩起了霞帐,披着五彩霓裳,像一个飘荡着的宫灯,冉冉升起在天际。 7、抬头望处,已到巫山。上面阳光垂照下来,下面浓雾滚涌上去,云蒸霞蔚,颇为壮观。刚从远处看到的那个笔直的山峰,就站在巫峡口上,山如斧削,隽秀婀娜。人们告诉我,这就是巫山十二峰的第一峰。 8、如果说瞿塘峡像一道闸门,那么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船随山势左一弯,右一转,每一曲,每一折,都向你展开一幅绝好的风景画。两岸山峰连绵不断,山势奇绝,巫山十二峰各有各的姿态,人们给它们以很高的评价和美的命名,使我们的江山增加了诗意。 9、凭栏远眺,只见滚滚黄河像一条摇头摆尾的黄龙,咆哮着汹涌而下。就在它奔腾入海的瞬间,原本湛蓝平静的海面,立时卷起层层波涛,波峰浪谷间,黄蓝叠加、泾渭分明,这简直就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水墨画!在我被大自然的神椽之笔所陶醉的同时,也深深被黄龙扑海的雄壮气势所震撼,然而,更令我叹为观止的,却是脚下这片神奇而年轻的大湿地! 10、那样的黄昏的美丽在一片光线中亮起来,远远地看,宛如是一张巨大的画幅展开,波光在其上荡漾,一群鲜活的明亮色彩发着光, 11、九寨沟因为山峰海拔高,垂直落差太大,山顶岩石风化严重,寸草不生,中间过渡带苔原草皮覆盖,到了山腰以下,松林茂盛,千年生息,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高原气候。那些散布在山间沟底的藏族居者,房屋色彩鲜明,建筑古香古色,房前旗杆上悬挂着五彩的经幡,山风吹来,招展轻吟,让千山万水增加了无数的宗教韵味,使人越发觉得九寨沟的神奇与神秘。 12、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游玩西湖,走到曲院风荷里面,只见满院耸立着许多参天大树,笔直笔直的。院里有条长廊,弯弯曲曲的,像一条蛇似的。旁边还有许多假山,有的像老牛,有的像兔子,有的像大象……坐在长廊里,我一边休息,一边欣赏西湖美丽的景色。西湖清澈见底、碧波荡漾,好多鱼儿在水中快活地游来游去。远处雾蒙蒙的山峦、绰约的楼阁好像害羞的小姑娘,亦梦亦幻,似梦境,似仙境,使人感觉真的来到了人间天堂。 13、接着又来了一大片云,像是一群正在奔跑的绵羊,可是才一转眼的工夫,羊群不见了,只剩下几片云停在天上。几分钟后,云开始调皮起来了,雪白的云团像海浪一样在空中翻滚着、碰撞着、推拥着、挤压着。虽然没有海的蔚蓝,没有涛的声音,但它有海的浩瀚,海的气势。 14、桂林,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银子岩就是这幅山水画中最壮观的溶洞。一放假,我就和爸爸妈妈飞到桂林,去欣赏这世界溶洞奇观--银子岩。走进幽深曲折、神秘莫测的洞内,我的想象也随着这雄奇幽美的景象尽情地发挥。看!洞口的乳石如同一只五颜六色的孔雀,正抖动着华丽的羽毛,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呢!走过宛若仙境一般的瑶池,我们来到了奇妙的音乐世界。音乐世界是由成千上万根顶天立地的石柱组成的,轻轻敲打每一根石柱会发出不同的、美妙的声音。越往前走景色越是让人称奇,在游人此起彼伏的哇!哇!的惊叫声中,我也大饱眼福。好一句黄山归来不看岳,九寨归来不看水,银子洞外无洞天啊,银子岩不愧为洞中之冠!
2023-01-12 02:04:161

带圆的成语有哪些

花好月圆、 破镜重圆、 方枘圆凿、 珠圆玉润、 外圆内方、 自圆其说、 圆木警枕、 事缓则圆、 智圆行方、 字正腔圆、 功德圆满、 戴圆履方、 面面俱圆、 规圆矩方、 文圆质方、 随方就圆、 圆孔方木、 好梦难圆、 圆颅方趾、 圆首方足、 八面圆通、 镜圆璧合、 空心汤圆、 随方逐圆、 圆顶方趾、 言方行圆、 珠圆玉洁、 事宽则圆、 枘圆凿方、 体规画圆
2023-01-12 02:04:181

篮球拉拉队口号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口号吧,口号是供口头呼喊的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你知道什么样的口号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口号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篮球拉拉队口号精选,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篮球拉拉队口号1   1)以篮球之名,投盐都风采   2)球球俱进,分分必得,不畏强暴,所向披靡   3)好好干,胜利跟着你们转。速录加加油,胜利就在你前头   4)某人进分:全场最帅。我们崇拜。   5)三分线外,手起足落,完美弧线,得分容易   6)七班男篮,志在夺冠,纵横球场,谁与争天?   7)七班七班,法力无边!   8)东风吹,战鼓擂,七班男篮怕过谁?   9)凌云赛场,斗志昂扬。   10)放马金鞍,唯我班   11)齐心协力,争创佳绩,勇夺三军,所向无敌   12)友谊第一,比赛第二,顽强拼搏,锻炼意志   13)三班雄风,扬威大众,历经风雨,终见彩虹   篮球拉拉队口号2   1、四六所向披靡。   2、勇往直前,球球必进   3、七班七班,法力无边!   4、勇往直前,球球必进。   5、动感篮球,快乐我秀。   6、好好打球,天天向上。   7、打出风度,赢得精彩!   8、逢投必进,精彩我秀   9、动感篮球,快乐我秀   10、凌云赛场,斗志昂扬。   11、放马金鞍,唯我班   12、凌云赛场,斗志昂扬。   13、六六。将对手无视。   篮球拉拉队口号3   1、我的大学我的梦,我的篮球我称雄。   2、实力见证,团结必胜。   3、篮球精神,勇于开拓。   4、我运动,我快乐我锻炼,我提高。   5、积极进取,努力拼搏,磨练意志,强健体魄。   6、超越极限,超越自己,赢得胜利,创造奇迹。   7、赛场与课堂,我们一样神采飞扬。   8、球场争霸,争创新高。   9、球场积极拼搏,增强班级凝聚。   10、勇往直前,球球必进。   11、团结拼搏,勇创佳绩。   12、遵规守纪,团结互敬。   篮球拉拉队口号4   1、去迎接终点的.鲜花与掌声,相信成功属于你。团结一心,奋勇向前,追求卓越,争创第一。   2、十九班:团结友爱,勤奋好学,激情飞扬。   3、七班:团结拼搏,超越自我。   4、向辛勤工作的全体裁判员工作人员致敬!   5、挑战自我、突破极限。   6、超越极限,超越自我。   7、努力拼搏,永夺第一。   8、开展全民健身的运动,全面建设小康的社会!   9、八(4)精英,敢闯敢拼,齐心协力,争创佳绩。   10、励精图治绘蓝图,凝神聚力谱新篇。   11、挥动激情,放飞梦想,团结拼搏,树我雄风。   12、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再接再厉,勇攀高峰。   13、与时俱进,奋力拼搏,齐心协力,争创一流。   14、扬帆把舵,奋勇拼搏,看我三班,锐不可当。   15、鸣奏青春旋律,抒写运动乐意!   16、学习、思考、创新,用知识创造生产力。   17、团结、拼搏奋斗。   18、强身健体,立志成材,2班2班,非同一般。   19、团结拼搏,争创佳绩。   20、我精彩,我运动。   21、四班:超越自我,挑战极限!   22、全民一起健身,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23、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24、拼搏奋进、永远进步。   25、困难和胜利都在向你招手,去呀,快去呀,不要犹豫。快去击败困难、快去夺取胜利!   26、五班:超越自我,秀出风采!   27、春风吹,战鼓擂,我们3班怕过谁!   28、顽强拼搏、超越极限。   29、二十二班:展现青春风采!   30、希望在终点向你招手,努力吧用你坚韧不拔的毅志。   31、防守的时候大家一起叫:加油!/防守!   32、五三五三,非同一般。   33、向参加校运会的体育健儿学习致敬!   34、但在这征途上,需要你用勇敢的心去面对。   35、三班:挥动激情、放飞梦想   36、古有木兰冲杀场,今有郎萍跑百米。   37、某某某某天下最牛。   38、二十班:今天的骄傲将从这诞生,明日的太阳将从这里升起!   39、遵规守纪,团结互敬。   40、励精图治,开拓进取,超越刘翔,从我做起。   41、十班: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42、十六班:犯其至难,图其至远!   43、六班:6班、6班,永争前三!   44、我运动、我快乐我锻炼、我提高。   45、体育使城市充满了活力,城市因体育勃发生机!   46、发展体育的运动,增强人民的体质!   47、八年二班,猛虎出山,八年二班,锐不可当。   48、志比天高,气比山昂,机汽学子,力争更强!   49、勇争第一,团结一心,共创佳绩。   50、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51、青春如火,超越自我,八年五班,奋勇拼搏。   52、人人关心体育,体育造福人人!   53、飞跃梦想、超越刘翔。   54、团结进取,开拓创新,顽强拼搏,争创一流。   55、十七班:17班的人,17班的魂!   56、摸拳擦掌跃欲试,分秒必争勇夺魁。   57、梦五彩传奇,迎缤纷征途。   58、相信你会送给我们一个汗水浸湿的微笑!
2023-01-12 02:04:221

描写“圆”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阴晴圆缺  功德圆满  花好月圆  字正腔圆  珠圆玉润阴晴圆缺拼音:yīn qíng yuán quē释义:形容月亮的形态各异。功德圆满拼音:gōng dé yuán mǎn释义:功德:佛教用语,指诵经、布施等。多指诵经等佛事结束。比喻举办事情圆满结束。花好月圆拼音:huā hǎo yuè yuán释义:花儿正盛开,月亮正圆满。 比喻美好圆满。多用于祝贺人新婚。字正腔圆拼音:zì zhèng qiāng yuán释义:形容吐字准确,唱腔圆熟。珠圆玉润拼音:zhū yuán yù rùn释义:润:细腻光滑。 像珠子一样圆,像玉石一样光润。比喻歌声宛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
2023-01-12 02:04:241

tennis怎么读用中文

忘情森巴舞、这些
2023-01-12 02:04:276

求一部美国电影的名字,关于拉拉队的

《热力四射》《美少女啦啦队 》
2023-01-12 02:04:113

说女孩子是车模是什么意思

说女孩子是车模,可能女孩子本身就是干车模这个职业的。还有一点就是女孩儿身材特别的高挑,比例也特别的匀称,整体看起来气质特别的棒,比较适合做车模这个职业。
2023-01-12 02:04:0915

给我说说带圆字的成语吧!

珠圆玉润
2023-01-12 02:04:083

描写森林的片段

比喻认真的四字成语
2023-01-12 02:04:0412

有一届的世界杯的啦啦队之歌很好听,有气势好像是英文的歌叫什么名字啊?

98年的?
2023-01-12 02:04: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