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千里澄江如练”是借用()的诗句,原句是什么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化用的是什么典故

2023-09-23 22:16:13
TAG: 诗句 典故
共4条回复
LocCloud

一、借用的是南朝山水诗人谢朓的诗句。

南朝 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意思: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彩锦,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白练。

二、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语出唐 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意思:韩擒虎已来到朱雀门外,张丽华还在结绮阁欢声笑舞。)

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统兵伐陈,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陈后主、张丽华被韩俘获,陈亡于隋。门,指朱雀门。楼,指结绮阁。

扩展资料:

宋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可能是王安石出知江宁府时所作。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王安石第一次任江宁知府,写有不少咏史吊古之作;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之后王安石被罢相,第二次出知江宁府。这首词当作于这两个时段的其中之一。

作为一个改革家、思想家,王安石站得高看得远。这首词通过对六朝历史教训的认识,表达了他对北宋社会现实的不满,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金陵为六朝古都所在。从三国时期东吴在此建都起,先后有东晋、宋、齐、梁、陈在此建都。到赵宋时,这里依然是市廛栉比,灯火万家,呈现出一派繁荣气象。

在地理上,金陵素称虎踞龙蹯,雄伟多姿。大江西来折而向东奔流入海。山地、丘陵、江湖、河泊纵横交错。秦淮河如一条玉带横贯市内,玄武湖、莫愁湖恰似两颗明珠镶嵌在市区的左右。

王安石正是面对这样一片大好河山,想到江山依旧、人事变迁,怀古而思今,写下了这篇“清空中有意趣”的政治抒情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桂枝香·金陵怀古

大鱼炖火锅

千里澄江似练语出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O(∩_∩)O~

苏州马小云

是南朝谢眺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澄江,意为清澈的江水。练,意为白色的绢。后人多次引用,到王荆公已是.....了

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而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

里论外几

千里澄江似练:形容长江像一匹长长的白绢。语出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澄江,清澈的长江。练,白色的绢。

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

相关推荐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古诗和意思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古诗的译文

1、原文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谢朓〔南北朝〕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2、译文 我像王粲与潘岳那样怀着眷恋之情,傍晚登上三山回头眺望京城。 斜阳照射使飞耸的屋脊色彩明丽,高高低低清晰可见。 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美丽的彩锦,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一匹白练。 喧闹的群鸟覆盖了春天的小洲,各种花朵开满了芳草遍地的郊野。 我将远离京城在他乡久留,真怀念那些已停办的欢乐宴会。 想到离开后不知何时才能归来,不由得心中惆怅,留下雪珠般的眼泪。 怀着望乡之情的人,又有谁能不白了头发呢?
2023-09-08 22:41:001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原文及翻译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原文及翻译如下: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翻译:我就像王粲在灞陵上眺望长安,又像潘岳在河阳回顾洛阳那样登上三山回望京城。夕阳使飞耸的屋脊色彩明丽,京城内的屋宇高低不齐,历历在目。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彩锦,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白练。喧闹的群鸟覆盖了春天的小洲,各种花朵开满了芳草遍地的郊野。我将远离京城在他乡久留,真怀念那些已停办的欢乐宴会。回乡的日期在何时,我惆怅不已泪落如雪珠。有感情的人都知道思念家乡,谁的黑头发能不改变?赏析:唐代伟人李白的诗句“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吟哦的是南齐诗人谢朓的名句。金陵城(今南京)西楼前的美景使李白深深领悟了“澄江静如练”的意境,追忆前贤,这位大诗人不禁发出了古来知音难遇的长叹。然而李白应未想到,由于他的叹赏,谢朓这句诗却在后世得到了无数的知音。
2023-09-08 22:41:201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谢朓)原文及翻译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谢朓 系列:古诗三百首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注释    1三山:山名,在今南京市西南。还望:回头眺望。京邑:指南齐都城建康,即今南京市。    2灞涘望长安:借用汉末王粲《七哀诗》「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诗意。灞,水名,源出陕西蓝田,流经长安城东。河阳视京县:借用西晋诗人潘岳《河阳县诗》「引领望京室」诗意。河阳:故城在今河南梦县西。京县:指西晋都城洛阳。两句意为:我怀着眷恋之情,傍晚登上三山,回头眺望都城建康。    3丽:使动用法,这里有「照射使……色彩绚丽」的意思。飞甍:上翘如飞翼的屋脊。甍:屋脊。参差:高下不齐的样子。两句意为:在日光的照耀下,京都建筑色彩绚丽,高高低低都能望见。    4绮:有花纹的丝织品,锦缎。澄江:清澈的江水。练:洁白的绸子。两句意为: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一匹白练。    5喧鸟覆春洲:形容鸟儿众多。覆:盖。杂英:各色的花。甸:郊野。    6方:将。滞淫:久留。淹留。怀:想念。    7佳期:指归来的日期。怅:惆怅。霰:雪珠。两句意为:分别了,想到何日才能回来,不由得令人惆怅悲伤,留下雪珠般的眼泪。    8鬒:黑发。变:这里指变白。两句意为:怀着望乡之情的人,又有谁能不白了头发呢? 译文    我就像王粲在灞陵上眺望长安,又像潘岳在河阳回顾洛阳那样登上三山回望京城。    夕阳使飞耸的屋脊色彩明丽,京城内的屋宇高低不齐,历历在目。    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彩锦,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白练。    喧闹的群鸟覆盖了春天的小洲,各种花朵开满了芳香的郊野。    我将远离京城在他乡久留,真怀念那些已停办的欢乐宴会。    回乡的日期在何时,我惆怅不已泪落如雪珠。    有感情的人都知道思念家乡,谁的黑头发能不改变?? 赏析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句「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吟哦的是南齐诗人谢朓的名句。金陵城(今南京)西楼前的美景使李白深深领悟了「澄江静如练」的意境,追忆前贤,这位大诗人不禁发出了古来知音难遇的长叹。然而李白应未想到,由于他的叹赏,谢朓这句诗却在后世得到了无数的知音。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是一首五言古诗,抒写诗人登上三山时遥望京城和大江美景引起的思乡之情。    这首诗应作于公元495年(齐明帝建武二年),谢朓出为宣城太守时。在这次出守途中,他还做了一首题为《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的古诗,据《水经注》记载,江水经三山,从板桥浦流出,可见三山当是谢朓从京城建康到宣城的必经之地。三山因上有三峰、南北相接而得名,位于建康西南长江南岸,附近有渡口,离建康不远,相当于从灞桥到长安的距离。此诗开头借用王粲《七哀诗》「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的意思,形容他沿江而上,傍晚时登上江岸的三山回望建康的情景,十分贴切。「河阳视京县」一句从字面上看似乎与上句语意重复,其实不然。这儿借用潘岳《河阳诗》「引领望京室」句暗示自己此去宣城为郡守,遥望京邑建康,正如西晋的潘岳在河阳为县令,遥望京城洛阳一样。王粲的《七哀诗》作于汉末董卓被杀,李傕、郭汜大乱长安之时,他在灞涘回望长安,所抒发的不仅是眷恋长安的乡情,更有向往明王贤伯、重建清平之治的愿望。谢朓这次出守之前,建康一年之内换了三个皇帝,也正处在政治动荡不安的局面之中。因此首二句既交代出离京的原因和路程,又借典故含蓄地抒写了诗人对京邑眷恋不舍的心情,以及对时势的隐忧。    首二句领起望乡之意,以下六句写景,六句写情。诗人扣住题意,选取富有特征性的景物,将登临所见层次清楚地概括在六句诗里。远远望去,皇宫和贵族第宅飞耸的屋檐高低不齐,在日光照射下清晰可见。只「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两句,便写尽满城的繁华景象和京都的壮丽气派。此处「白日」指傍晚的日光。「丽」字本有「附着」、「明丽」两个意思,这里兼取二义,描绘出飞甍在落日中愈加显得明丽辉煌的情景,可以见出谢朓炼字的功夫。「参差」二字既写京城宫殿楼阙的密集,又使整个画面显得错落有致。「皆可见」三字则暗中传达出诗人神情的专注:既然全城飞甍都历历可见,那么从中辨认自己的旧居当也是一般登高望乡之人的常情。所以这两句虽是写景,却隐含着一个凝目远眺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诗人没有点明在山上流连凝望的时间有多久,但从「白日」变为「余霞」的景色转换中自然就显示出时辰的推移过程。「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二句,描写白日西沉,灿烂的余霞铺满天空,犹如一匹散开的锦缎,清澄的大江伸向远方,仿佛一条明净的白绸。这一对比喻不仅色彩对比绚丽悦目,而且「绮」、「练」这两个喻象给人以静止柔软的直觉感受,也与黄昏时平静柔和的情调十分和谐。「静」字一作「净」,亦佳。明人谢榛曾批评「澄」、「净」二字意思重复,想改成「秋江净如练」。另一位诗论家王世贞不以为然,认为江澄之后才谈得上净。清代诗人王士祯也讥讽谢榛说:「何因点窜『澄江练』?笑杀谈诗谢茂秦!」(《论诗绝句》)其实,如果没有谢榛窜改,这「澄」字的好处还真容易被人忽视。唯其江水澄清,「净」(或「静」)字才有着落,才能与白练的比喻相得益彰。同时,「澄」净的江水还能唤起天上云霞与水中倒影相互辉映的联想。李白在《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中引用「澄江静如练」以形容大江沉浸在月光之中的清空透明之感,「澄」字就更有点晴意义。可见「静如练」这一比喻是因为有了「澄」字的衬托,才成功地表现出大江宁静澄澈的境界。「静」与「净」相比,「静」字写境更为传神。唐代徐凝曾用白练来比喻瀑布:「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被王世贞讥为「恶境界」,原因就在用静态的白练来形容飞泻的水瀑,反将活景写呆了。这个例子可以帮助读者从反面体味「静如练」的好处。如果将谢朓这两句诗与谢灵运的「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登江中孤屿》)相比较,可以看出谢朓在景物描写上的飞跃。谢灵运以直叙的手法来说明水天辉映、空明澄澈的景象,意思较实。而谢朓则能够利用恰当的比喻进行形容,使水天相映的景象不但有鲜明悦目的色彩,并能融进主人公对景物情调的感受,表达更为空灵。    如果说「余霞」两句是用大笔晕染江天的景色,那么「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两句则是以细笔点染江洲的佳趣。喧闹的归鸟盖满了江中的小岛,各色野花开遍了芬芳的郊野。群鸟的喧嚷越发衬出傍晚江面的宁静,遍地繁花恰似与满天落霞争美斗艳。鸟儿尚知归来,而人却离乡远去,何况故乡正满目春色如画,直教人流连难舍。无怪诗人叹息:「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这两句巧用此处字义可作两解的特点,既抒发了将要久客在外的离愁和对旧日欢宴生活的怀念,又写出了诗人已去而复又半途迟留、因怀乡而罢却欢宴的情态。「去矣」、「怀哉」用虚词对仗,造成散文式的感叹语气,增强了声情摇曳的节奏感。    至此登临之意已经写尽,往下似乎无可再写。但诗人却巧妙地跳过一步,由眼前对京城的依恋之情,想到此去之后还乡遥遥无期,泪珠像雪糁般散落在胸前,感情便再起一层波澜。「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则又由自己的离乡之苦,推及一般人的思乡之情:人生有情,终知望乡。长此以往,谁也不能担保黑发不会变白。结尾虽写远忧,而实与开头呼应,仍然归到还望的本意,而诗人的情绪也在抒发人生感慨之时跌落到最低点。    这首诗写景色调绚烂纷繁、满目彩绘,写情单纯柔和,轻清温婉。诗人将京邑的黄昏写得如此明丽美好,毫无苍凉暗淡之感,固然是为了渲染他对故乡的热爱,但也与诗中所表现的游宦怀乡之情并无深永的感伤意味有关。全诗结构完整对称,而给人印象最深的则是「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两句。这种情景分咏、名句往往突出于一篇之中的现象是宋齐山水诗还处于早期阶段的共同特点,也与谢朓诗存在着钟嵘所说「篇末多踬」的毛病有关。谢朓山水诗仍然沿袭谢灵运前半篇写景、后半篇抒情的程式。由于思想感情贫乏,没有远大的理想和志趣,后半篇的抒情大多缺乏健举的风力,加之又「专用赋体」,直陈其意,不像写景那样凝炼形象,更觉意弱而文散。此篇结尾情绪柔弱消沉,便与前面所写的壮丽开阔的景色稍觉不称。但尽管如此,他在景物剪裁方面的功力,以及诗风的清丽和情韵的自然,却标志著山水诗在艺术上的成熟,对唐人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李白每逢胜景,常「恨不能携谢朓惊人诗句来」(《云仙杂记》),「解道澄江静如练」只是这类佳话中的一例而已。
2023-09-08 22:41:521

谢朓的山水诗《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赏析

【 #诗词鉴赏# 导语】《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是南朝诗人谢朓创作的一首山水诗。这首诗写登山临江所见到的春晚之景以及遥望京师而引起的故乡之思。下面就和 无 一起来欣赏下这首诗词,欢迎阅读!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赏析】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两句,写诗人伤心落泪的神情。诗的前八句写登高所见美景,其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两句,描写白日西沉,江水澄净的傍晚景色,连用“绮”、“练”两个比喻,给人以静止柔软的直观感受,把日暮时分的景色描写得十分生动真实。然而,景越美,就越发衬托出情之悲。因为京城景色如此壮美多娇,而诗人却不得不离开,这一去,千里烟波,归期难以计算,诗人不觉双泪潸然,眼泪像雪珠一样掉下来。“泪下如流霰”这一比喻,言简意赅,省却了千言万语,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扩展阅读:谢眺的简介   谢眺入政后,初为太尉豫章王萧嶷行参军,迁随王萧子隆东中郎府,转王俭卫军东阁祭酒,后为随王镇西功曹,转文学。永明九年,随王为荆州刺史,“亲府州事”,谢眺也跟着到了荆州,“以文才尤被赏爱”。后调还京都,任新安王中军记室,兼尚书殿中郎,又为骠骑谘议,领记室,掌霸府文笔,又掌中书诏诰。建武二年,出为宣城太守,后迁尚书吏部郎。   东晋初,谢氏举家随元帝南渡长江,迁居京邑建康(今南京)乌衣巷。谢眺的高祖谢据,是“淝水之战”的东晋统帅谢安的弟弟。作为南朝历数百年经久不衰的门阀士族的冠冕——王、谢、袁、萧四姓之一,谢氏不但在政治上颇有影响和势力,而且也出过很多有名的诗人,诸如谢安、谢道韫(女)、谢灵运、谢庄、谢混、谢惠连等等,都长于写景,每有清新的风格。谢朓秉承家风,史称他“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又说他“善草隶,长五言”,因而能与响逸百代的刘宋山水诗人谢灵运并称“大、小谢”,早早地在文坛上崭露头角了。   谢朓没有逃脱政治浊浪的裹挟。萧鸾死去后,其儿子荒*无度的东昏侯萧宝卷登位。在始安王萧遥光,贵戚江祏、江祀、刘沨等合谋的又一起夺位阴谋中,因为谢朓拒绝了他们奉立萧遥光为帝的要求,终于受诬而死。那时,他只有三十六岁。    扩展阅读:谢眺的诗词风格   谢眺主张“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南史·王昙首传附王筠传》),他的诗歌创作正是贯彻了这一审美观点。要达到“圆美流转”,声律是一个重要因素。他把讲究平仄四声的永明声律运用于诗歌创作中。因此他的诗音调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悦耳。   谢眺是永明诗人的代表,在当世就享有盛名。萧衍说:"三日不读谢(眺)诗,便觉口臭。"名重一时的刘孝绰也很推崇谢眺。“常以谢诗置几案间,动静辄讽味”(《颜氏家训·文章》篇)。他关于声律对仗和写景状物的技巧,对于唐代诗坛有着深刻的影响。   杜甫说“谢眺每诗篇堪诵”(《寄岑嘉州》),李白更是经常提起谢眺,“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三山怀谢眺,水澹望长安”(《三山望金陵寄殷淑》),“我吟谢眺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可见李白对于谢眺的倾倒,所以清人王士稹《论诗绝句》说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谢眺诗歌不仅影响了唐代诗人,而且影响了一代诗风。宋赵紫芝诗云“玄晖诗变有唐风”,严羽也说“谢眺之诗,已有全篇似唐人者”,明胡应麟《诗薮》认为唐人“多法宣城(谢眺)”。   
2023-09-08 22:42:001

谢朓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作者:谢朓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注释: 1、三山:山名,在今南京市西南。还望:回头眺望。京邑:指南齐都城建康,即今南京市。 2、灞涘望长安:借用汉末王粲《七哀诗》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诗意。灞,水名,源出陕西蓝田,流经长安城东。河阳视京县:借用西晋诗人潘岳《河阳县诗》引领望京室诗意。河阳:故城在今河南梦县西。京县:指西晋都城洛阳。两句意为:我怀着眷恋之情,傍晚登上三山,回头眺望都城建康。 3、丽:使动用法,这里有照射使色彩绚丽的意思。飞甍:上翘如飞翼的屋脊。甍:屋脊。参差:高下不齐的样子。两句意为:在日光的照耀下,京都建筑色彩绚丽,高高低低都能望见。 4、绮:有花纹的丝织品,锦缎。澄江:清澈的江水。练:洁白的绸子。两句意为: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一匹白练。 5、喧鸟覆春洲:形容鸟儿众多。覆:盖。杂英:各色的花。甸:郊野。 6、方:将。滞淫:久留。淹留。怀:想念。 7、佳期:指归来的日期。怅:惆怅。霰:雪珠。两句意为:分别了,想到何日才能回来,不由得令人惆怅悲伤,留下雪珠般的眼泪。 8、鬒:黑发。变:这里指变白。两句意为:怀着望乡之情的人,又有谁能不白了头发呢? 翻译: 我就像王粲在灞陵上眺望长安, 又像潘岳在河阳回顾洛阳那样登上三山回望京城。 夕阳使飞耸的屋脊色彩明丽, 京城内的屋宇高低不齐,历历在目。 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彩锦, 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白练。 喧闹的群鸟覆盖了春天的小洲, 各种花朵开满了芳香的郊野。 我将远离京城在他乡久留, 真怀念那些已停办的欢乐宴会。 回乡的日期在何时, 我惆怅不已泪落如雪珠。 有感情的人都知道思念家乡, 谁的黑头发能不改变? 赏析: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句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吟哦的是南齐诗人谢朓的名句。金陵城(今南京)西楼前的美景使李白深深领悟了澄江静如练的意境,追忆前贤,这位大诗人不禁发出了古来知音难遇的长叹。然而李白应未想到,由于他的叹赏,谢朓这句诗却在后世得到了无数的知音。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是一首五言古诗,抒写诗人登上三山时遥望京城和大江美景引起的思乡之情。 这首诗应作于公元495年(齐明帝建武二年),谢朓出为宣城太守时。在这次出守途中,他还做了一首题为《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的古诗,据《水经注》记载,江水经三山,从板桥浦流出,可见三山当是谢朓从京城建康到宣城的必经之地。三山因上有三峰、南北相接而得名,位于建康西南长江南岸,附近有渡口,离建康不远,相当于从灞桥到长安的距离。此诗开头借用王粲《七哀诗》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的意思,形容他沿江而上,傍晚时登上江岸的三山回望建康的情景,十分贴切。河阳视京县一句从字面上看似乎与上句语意重复,其实不然。这儿借用潘岳《河阳诗》引领望京室句暗示自己此去宣城为郡守,遥望京邑建康,正如西晋的潘岳在河阳为县令,遥望京城洛阳一样。王粲的《七哀诗》作于汉末董卓被杀,李傕、郭汜大乱长安之时,他在灞涘回望长安,所抒发的不仅是眷恋长安的乡情,更有向往明王贤伯、重建清平之治的愿望。谢朓这次出守之前,建康一年之内换了三个皇帝,也正处在政治动荡不安的局面之中。因此首二句既交代出离京的原因和路程,又借典故含蓄地抒写了诗人对京邑眷恋不舍的心情,以及对时势的隐忧。 首二句领起望乡之意,以下六句写景,六句写情。诗人扣住题意,选取富有特征性的景物,将登临所见层次清楚地概括在六句诗里。远远望去,皇宫和贵族第宅飞耸的屋檐高低不齐,在日光照射下清晰可见。只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两句,便写尽满城的繁华景象和京都的壮丽气派。此处白日指傍晚的日光。丽字本有附着、明丽两个意思,这里兼取二义,描绘出飞甍在落日中愈加显得明丽辉煌的情景,可以见出谢朓炼字的功夫。参差二字既写京城宫殿楼阙的密集,又使整个画面显得错落有致。皆可见三字则暗中传达出诗人神情的专注:既然全城飞甍都历历可见,那么从中辨认自己的旧居当也是一般登高望乡之人的常情。所以这两句虽是写景,却隐含着一个凝目远眺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诗人没有点明在山上流连凝望的时间有多久,但从白日变为余霞的景色转换中自然就显示出时辰的推移过程。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二句,描写白日西沉,灿烂的余霞铺满天空,犹如一匹散开的锦缎,清澄的大江伸向远方,仿佛一条明净的白绸。这一对比喻不仅色彩对比绚丽悦目,而且绮、练这两个喻象给人以静止柔软的直觉感受,也与黄昏时平静柔和的情调十分和谐。静字一作净,亦佳。明人谢榛曾批评澄、净二字意思重复,想改成秋江净如练。另一位诗论家王世贞不以为然,认为江澄之后才谈得上净。清代诗人王士祯也讥讽谢榛说:何因点窜澄江练?笑杀谈诗谢茂秦!(《论诗绝句》)其实,如果没有谢榛窜改,这澄字的好处还真容易被人忽视。唯其江水澄清,净(或静)字才有着落,才能与白练的比喻相得益彰。同时,澄净的江水还能唤起天上云霞与水中倒影相互辉映的联想。李白在《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中引用澄江静如练以形容大江沉浸在月光之中的清空透明之感,澄字就更有点晴意义。可见静如练这一比喻是因为有了澄字的衬托,才成功地表现出大江宁静澄澈的境界。静与净相比,静字写境更为传神。唐代徐凝曾用白练来比喻瀑布: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被王世贞讥为恶境界,原因就在用静态的白练来形容飞泻的水瀑,反将活景写呆了。这个例子可以帮助读者从反面体味静如练的好处。如果将谢朓这两句诗与谢灵运的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登江中孤屿》)相比较,可以看出谢朓在景物描写上的飞跃。谢灵运以直叙的手法来说明水天辉映、空明澄澈的景象,意思较实。而谢朓则能够利用恰当的比喻进行形容,使水天相映的景象不但有鲜明悦目的色彩,并能融进主人公对景物情调的感受,表达更为空灵。 如果说余霞两句是用大笔晕染江天的景色,那么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两句则是以细笔点染江洲的佳趣。喧闹的归鸟盖满了江中的小岛,各色野花开遍了芬芳的郊野。群鸟的喧嚷越发衬出傍晚江面的宁静,遍地繁花恰似与满天落霞争美斗艳。鸟儿尚知归来,而人却离乡远去,何况故乡正满目春色如画,直教人流连难舍。无怪诗人叹息: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这两句巧用此处字义可作两解的特点,既抒发了将要久客在外的离愁和对旧日欢宴生活的怀念,又写出了诗人已去而复又半途迟留、因怀乡而罢却欢宴的情态。去矣、怀哉用虚词对仗,造成散文式的感叹语气,增强了声情摇曳的节奏感。 至此登临之意已经写尽,往下似乎无可再写。但诗人却巧妙地跳过一步,由眼前对京城的依恋之情,想到此去之后还乡遥遥无期,泪珠像雪糁般散落在胸前,感情便再起一层波澜。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则又由自己的离乡之苦,推及一般人的思乡之情:人生有情,终知望乡。长此以往,谁也不能担保黑发不会变白。结尾虽写远忧,而实与开头呼应,仍然归到还望的本意,而诗人的情绪也在抒发人生感慨之时跌落到最低点。 这首诗写景色调绚烂纷繁、满目彩绘,写情单纯柔和,轻清温婉。诗人将京邑的黄昏写得如此明丽美好,毫无苍凉暗淡之感,固然是为了渲染他对故乡的热爱,但也与诗中所表现的游宦怀乡之情并无深永的感伤意味有关。全诗结构完整对称,而给人印象最深的则是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两句。这种情景分咏、名句往往突出于一篇之中的现象是宋齐山水诗还处于早期阶段的共同特点,也与谢朓诗存在着钟嵘所说篇末多踬的毛病有关。谢朓山水诗仍然沿袭谢灵运前半篇写景、后半篇抒情的程式。由于思想感情贫乏,没有远大的理想和志趣,后半篇的抒情大多缺乏健举的风力,加之又专用赋体,直陈其意,不像写景那样凝炼形象,更觉意弱而文散。此篇结尾情绪柔弱消沉,便与前面所写的壮丽开阔的景色稍觉不称。但尽管如此,他在景物剪裁方面的功力,以及诗风的清丽和情韵的自然,却标志着山水诗在艺术上的成熟,对唐人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李白每逢胜景,常恨不能携谢朓惊人诗句来(《云仙杂记》),解道澄江静如练只是这类佳话中的一例而已。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李白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译文及注释】 我登上谢朓北楼俯瞰坐落在江畔的宣城,我觉得它美得好像在画里一样。句溪和宛溪夹城而流,在秋天里,溪水格外澄清,水面泛出晶莹的光,如明镜一般。横跨两溪的凤凰桥和沂川桥在碧水夕阳的映照下宛若天上落下的彩虹。人家的一缕缕炊烟,使橘柚的深碧、梧桐的微黄色呈现出一片苍寒的颜色,秋色使梧桐树更显苍老。谁能想到就在这时候,我在这里迎着萧飒的秋风怀念着当年的谢眺呢? 1、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 2、这里的江城,泛指水边的城。 3、两水,指句溪和宛溪,两水夹明镜,是指两水绕城,水如明镜。 【赏析】 谢朓北楼是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又名谢公楼,唐代改名叠嶂楼,是宣城的登览胜地。宣城处于山环水抱之中,陵阳山冈峦盘屈,三峰挺秀;句溪和宛溪的溪水,萦回映带着整个城郊,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这首诗作于754年(天宝十三年),这一年中秋节后,李白从金陵再度来到宣城。 一个晴朗的秋天的傍晚,诗人独自登上了谢公楼。岚光山影,景色十分明净。诗人凭高俯瞰,江城犹如在图画中一样。开头两句,诗人把他登览时所见景色概括地写了出来,总摄全篇,一下子就把读者深深吸引住,一同进入诗的意境中去了。严羽《沧浪诗话》说:太白发句,谓之开门见山。指的就是这种表现手法。 中间四句是具体的描写。这四句诗里所塑造的艺术形象,都是从上面的一个望字生发出来的。从结构的关系来说,上两句写江城如画,下两句写山晚晴空;四句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而又是有层次的。两水指句溪和宛溪。宛溪源出峄山,在宣城的东北与句溪相会,绕城合流,所以说夹。因为是秋天,溪水更加澄清,它平静地流着,波面上泛出晶莹的光。用明镜来形容,用语十分恰当。双桥指横跨溪水的上、下两桥。上桥叫做凤凰桥,在城的东南泰和门外;下桥叫做济川桥,在城东阳德门外,都是581年600年(隋文帝开皇年间)的建筑。这两条长长的大桥架在溪上,倒影水中,诗人从高楼上远远望去,缥青的溪水,鲜红的夕阳,在明灭照射之中,桥影幻映出无限奇异的璀灿色彩。这更像是天上的两道彩虹,而这彩虹的影子落入明镜之中去了。这两句与诗人的另一名作《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相似。两者同样是用比拟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同样用一个落字把地下和天上联系起来;然而同中有异,异曲同工:一个是以银河比拟瀑布的飞流,一个是用彩虹写夕阳明灭的波光中双桥的倒影;一个着重在描绘其奔腾直下的气势,一个着重在显示其瑰丽变幻的色彩,两者所给予读者的美感也不一样,而诗人想象的丰富奇妙,笔致的活泼空灵,则同样十分高明。 秋天的傍晚,原野是静寂的,山冈一带的丛林里冒出人家一缕缕的炊烟,橘柚的深碧,梧桐的微黄,呈现出一片苍寒景色,使诗人感到是秋光渐老的时候了。当时诗人的心情是完全沉浸在他的视野里,他的观察是深刻的,细致的;而他的描写又是毫不粘滞的。他站得高,望得远,抓住了一刹那间的感受,用极端凝炼的形象语言,在随意点染中勾勒出一个深秋的轮廓,深深地透漏出季节和环境的气氛。他不仅写出秋景,而且写出了秋意。他在高度概括之中,用笔丝丝入扣。 结尾两句,从表面看来很简单,只不过和开头二句一呼一应,点明登览的地点是在北楼上;这北楼是谢朓所建的,从登临到怀古,似乎是照例的公式,因而李白就不免顺便说一句怀念古人的话罢了。这里值得注意是谁念两个字。怀谢公的怀,是李白自指,谁念的念,是指别人。两句的意思,是慨叹诗人临风怀谢公的心情没有谁能够理解。这就不是一般的怀古了。 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之后,政治上一直处于失意之中,过着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客中的抑郁和感伤,特别当摇落秋风的时节,他那寂寞的心情,读者是可以想象的。宣城是他旧游之地,现在他又重来这里。一到宣城,他就会怀念到谢朓,这不仅因为谢朓在宣城遗留下了像叠嶂楼这样的名胜古迹,更重要的是因为谢朓对宣城有着和诗人相同的情感。当李白独自在谢朓楼上临风眺望的时候,面对着谢朓所吟赏的山川,缅怀他平素所仰慕的这位前代诗人,虽然古今世隔,然而他们的精神却是遥遥相接的。这种渺茫的心情,反映了他政治上苦闷彷徨的孤独之感;正因为政治上受到压抑,找不到出路,所以只得寄情山水,尚友古人;他当时复杂的情怀,很难有人能理解。 书怀贻京邑同好 孟浩然 书怀贻京邑同好 维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 诗礼袭遗训,趋庭沾末躬。 昼夜常自强,词翰颇亦工。 三十既成立,嗟吁命不通。 慈亲向羸老,喜惧在深衷。 甘脆朝不足,箪瓢夕屡空。 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 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 当途诉知己,投刺匪求蒙。 秦楚邈离异,翻飞何日同。 【译文及注释】 同好:一作故人。 维先句:暗示诗人为孔孟之后。 常:又作恒。翰:又作赋。 甘脆:美食。 毛公:指东汉毛义为母求仕故事。 刺:名刺、名帖、名片。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李白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三山怀谢脁,水澹望长安。芜没河阳县,秋江正北看。 卢龙霜气冷,鳷鹊月光寒。耿耿忆琼树,天涯寄一欢。 【赏析】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逝世于安徽当涂县。其父李客,夫人有许氏、刘氏等四位,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2023-09-08 22:42:111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原文及翻译,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原文及翻译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五言古体诗)   (齐)谢I   灞逋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带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I不变。   第一层是开头的两句:“灞逋长安,河阳视京县。”这两句化用古人诗句,以喻今日自己的心态。作者以古人的“望京”来比自己的“望京”:以灞濉⒑友舯热山,以长安、洛阳比建康,以王粲、潘岳比自己,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望”是贯穿全篇的线索   第二层是以下的六句,紧扣“望”字,描绘了“登三山望京邑”所见的壮丽景象。“白日丽飞甍”是写在夕阳的照耀下,飞动的屋脊明丽多姿。“参差皆可见”是写京邑内的屋宇高低不齐。“余霞散为绮,澄江静如练”是千古名句。描绘了天空的云霞散布如绮,澄静的江水宛如白练。作者选择富有时令和环境色彩的词语来描写,形象地显示了“余霞”、“澄江”的特色。“喧鸟覆春洲”的大意是:喧闹的群鸟覆盖了春天的小洲。“杂英满芳甸”的大意是说:杂花开满了芬芳的郊野。这一层的六句,描写了一幅明艳壮阔的春晴晚景图。良辰美景陈现眼前,令人陶醉和留恋。   第三层从“去矣方滞淫”到“谁能I不变”。这一层融景入情,抒发诗人登山临江望京邑所引起的怀乡愁绪。“去矣方滞淫”的大意是:就要离开京邑而长久地滞留他乡了。“怀哉罢欢宴”的大意是:多么怀念那已停办的欢乐宴会。“佳期怅何许”的大意是:回乡的日期不知在何时,令人怅恨。“泪下如流霰”的大意是:眼泪流下犹如雪珠。“有情知望乡,谁能I不变”这两句的大意是:有感情的人都知道怀念家乡,谁人的黑头发能够不变白呢?这两句回应开头的两句,说明自己与王粲、潘岳同具去国之悲。   全诗开头两句以用典起始,借王粲、潘岳之典抒发愁思。中间六句大写江天美景,然后层层抒情。以乐景衬愁情,更见其愁。   精华鉴赏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鉴赏   ①采用对比手法。一是色彩相对:绮红练白,红白相衬,对比鲜明。二是动静相对:霞动江静,动静相谐。   ②比喻得当。把霞比作绮,把江比作练,形象生动、具体。   ③精于选词。前句之“余”和“散”:因为霞“散”才显得“余”(残余);后句之“澄”和“静”:因为江“澄”才现出“静”。选词的精当揭示了事物之间内在的因果关系   参考译文   我就像王粲在灞陵上眺望长安,又像潘岳在河阳回顾洛阳那样登上三山回望京城。   夕阳使飞耸的屋脊色彩明丽,京城内的屋宇高低不齐,历历在目。   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彩锦,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白练。   喧闹的群鸟覆盖了春天的小洲,各种花朵开满了芳香的郊野。   我将远离京城在他乡久留,真怀念那些已停办的欢乐宴会。   回乡的日期在何时,我惆怅不已泪落如雪珠。   有感情的人都知道思念家乡,谁的黑头发能不改变?
2023-09-08 22:42:201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作者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作者:谢朓。谢朓谢朓(464年—499年),字玄晖,斋号高斋,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太康县)人,南齐诗人,出身陈郡谢氏,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南齐建元四年(482年)“解褐入仕”,为豫章王萧嶷太尉行参军。永明五年(487年),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之游,任其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永明十年(492年),随随王萧子隆至荆州,永明十一年(493年)还京,为骠骑咨议、领记室,掌霸府文笔。又掌中书诏诰。建武二年(495年),出为宣城太守,因又称谢宣城。两年后,复返京为中书郎。之后,又出为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永泰初因告岳父王敬则谋反,迁尚书吏部郎,因又称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年),因泄露江祏兄弟欲立始安王萧遥光事,遭构陷而死于狱中。年仅三十六岁。谢朓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长于五言诗,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有集已佚。后人辑有《谢宣城集》。谢朓诗歌的主要成就在于山水诗创作。谢朓以其清逸流丽、工细自然的诗笔,描写了以宣城为中心的皖南山水,对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作了新的开拓和发展,给后来的唐诗以良好影响。谢朓在“竟陵八友”中诗名最著。他在西邸创作的诗歌,题材比较狭窄,除了游宴应酬之外,就是咏物,如《咏风》《咏竹》等。这类咏物诗虽略有寄托,但主要是求其形似。还有不少是模拟汉魏晋宋的乐府民歌。这部分作品虽然不曾反映重大的社会内容,但表现闺情,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自从随府赴荆州以后,谢朓的诗歌创作有了新的开拓,特别是经历了政治风波,出任宣城太守以后他的诗歌无论内容或者形式,都取得了新的成就。他不仅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表现山川之美和自己的生活感受,还创作了诸如《赛敬亭山庙喜雨》《赋贫民田》等诗歌,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
2023-09-08 22:42:341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赏析

此诗写登山临江所见到的春晚之景以及遥望京师而引起的故乡之思。全诗十四句,前两句交代离京的原因和路程,领起望乡之意;中六句写景,描绘登山所望见的景色;后六句写情,抒发人生感慨。其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首二句领起望乡之意,以下六句写景,六句写情。诗人扣住题意,选取富有特征性的景物,将登临所见层次清楚地概括在六句诗里。远远望去,皇宫和贵族第宅飞耸的屋檐高低不齐,在日光照射下清晰可见。只“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两句,便写尽满城的繁华景象和京都的壮丽气派。此处“白日”指傍晚的日光。“丽”字本有“附著”、“明丽”两个意思,这里兼取二义,描绘出飞甍在落日中愈加显得明丽辉煌的情景,可以见出谢_炼字的功夫。“参差”二字既写京城宫殿楼阙的密集,又使整个画面显得错落有致。“皆可见”三字则暗中传达出诗人神情的专注:既然全城飞甍都历历可见,那么从中辨认自己的旧居当也是一般登高望乡之人的常情。所以这两句虽是写景,却隐含着一个凝目远眺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诗人没有点明在山上流连凝望的时间有多久,但从“白日”变为“余霞”的景色转换中自然就显示出时辰的推移过程。“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二句,描写白日西沉,灿烂的余霞铺满天空,犹如一匹散开的锦缎,清澄的大江伸向远方,仿佛一条明净的白绸。这一对比喻不仅色彩对比绚丽悦目,而且“绮”、“练”这两个喻象给人以静止柔软的直觉感受,也与黄昏时平静柔和的情调十分和谐。“静”字一作“净”,亦佳。明人谢榛曾批评“澄”、“净”二字意思重复,想改成“秋江净如练”。另一位诗论家王世贞不以为然,认为江澄之后才谈得上净。清代诗人王士祯也讥讽谢榛说:“何因点窜‘澄江练"?笑杀谈诗谢茂秦!”(《论诗绝句》)其实,如果没有谢榛窜改,这“澄”字的好处还真容易被人忽视。唯其江水澄清,“净”(或“静”)字才有着落,才能与白练的比喻相得益彰。同时,“澄”净的江水还能唤起天上云霞与水中倒影相互辉映的联想。李白在《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中引用“澄江静如练”以形容大江沉浸在月光之中的清空透明之感,“澄”字就更有点晴意义。可见“静如练”这一比喻是因为有了“澄”字的衬托,才成功地表现出大江宁静澄澈的境界。“静”与“净”相比,“静”字写境更为传神。唐代徐凝曾用白练来比喻瀑布:“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被王世贞讥为“恶境界”,原因就在用静态的白练来形容飞泻的水瀑,反将活景写呆了。这个例子可以帮助读者从反面体味“静如练”的好处。如果将谢_这两句诗与谢灵运的“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登江中孤屿》)相比较,可以看出谢_在景物描写上的飞跃。谢灵运以直叙的手法来说明水天辉映、空明澄澈的景象,意思较实。而谢_则能够利用恰当的比喻进行形容,使水天相映的景象不但有鲜明悦目的色彩,并能融进主人公对景物情调的感受,表达更为空灵。如果说“余霞”两句是用大笔晕染江天的景色,那么“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两句则是以细笔点染江洲的佳趣。喧闹的归鸟盖满了江中的小岛,各色野花开遍了芬芳的郊野。群鸟的喧嚷越发衬出傍晚江面的宁静,遍地繁花恰似与满天落霞争美斗艳。鸟儿尚鸟归来,而人却离乡远去,何况故乡正满目春色如画,直教人流连难舍。无怪诗人叹息:“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这两句巧用此处字义可作两解的特点,既抒发了将要久客在外的离愁和对旧日欢宴生活的怀念,又写出了诗人已去而复又半途迟留、因怀乡而罢却欢宴的情态。“去矣”、“怀哉”用虚词对仗,造成散文式的感叹语气,增强了声情摇曳的节奏感。至此登临之意已经写尽,往下似乎无可再写。但诗人却巧妙地跳过一步,由眼前对京城的依恋之情,想到此去之后还乡遥遥无期,泪珠像雪糁般散落在胸前,感情便再起一层波澜。“有情鸟望乡,谁能_不变”则又由自己的离乡之苦,推及一般人的思乡之情:人生有情,终鸟望乡。长此以往,谁也不能担保黑发不会变白。结尾虽写远忧,而实与开头呼应,仍然归到还望的本意,而诗人的情绪也在抒发人生感慨之时跌落到最低点。诗人将京邑的黄昏写得如此明丽美好,毫无苍凉暗淡之感,固然是为了渲染他对故乡的热爱,但也与诗中所表现的游宦怀乡之情并无深永的感伤意味有关。全诗结构完整对称,而给人印象最深的则是“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两句。这种情景分咏、名句往往突出于一篇之中的现象是宋齐山水诗还处于早期阶段的共同特点,也与谢_诗存在着钟嵘所说“篇末多踬”的毛病有关。谢_山水诗仍然沿袭谢灵运前半篇写景、后半篇抒情的程式。由于思想感情贫乏,没有远大的理想和志趣,后半篇的抒情大多缺乏健举的风力,加之又“专用赋体”,直陈其意,不像写景那样凝炼形象,更觉意弱而文散。此篇结尾情绪柔弱消沉,便与前面所写的壮丽开阔的景色稍觉不称。但尽管如此,他在景物剪裁方面的功力,以及诗风的清丽和情韵的自然,却标志着山水诗在艺术上的成熟,对唐人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李白每逢胜景,常“恨不能携谢_惊人诗句来”(《云仙杂记》),“解道澄江静如练”只是这类佳话中的一例而已。
2023-09-08 22:43:201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之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① (谢 朓)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②。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③。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④。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⑤。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⑥。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⑦。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⑧?  【注释】  1、三山:山名,在今南京市西南。还望:回头眺望。京邑:指南齐都城建康,即今南京市。  2、灞涘望长安:借用汉末王粲《七哀诗》“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诗意。灞,水名,源出陕西蓝田,流经长安城东。河阳视京县:借用西晋诗人潘岳《河阳县诗》“引领望京室” 诗意。河阳:故城在今河南梦县西。京县:指西晋都城洛阳。两句意为:我怀着眷恋之情,傍晚登上三山,回头眺望都城建康。  3、丽:使动用法,这里有“照射使……色彩绚丽”的意思。飞甍:上翘如飞翼的屋脊。甍:屋脊。参差:高下不齐的样子。两句意为:在日光的照耀下,京都建筑色彩绚丽,高高低低都能望见。  4、绮:有花纹的丝织品,锦缎。澄江:清澈的江水。练:洁白的绸子。两句意为: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一匹白练。  5、喧鸟覆春洲:形容鸟儿众多。覆:盖。杂英:各色的花。甸:郊野。  6、方:将。滞淫:久留。淹留。怀:想念。  7、佳期:指归来的日期。怅:惆怅。霰:雪珠。两句意为:分别了,想到何日才能回来,不由得令人惆怅悲伤,留下雪珠般的眼泪。  8、鬒:黑发。变:这里指变白。两句意为:怀着望乡之情的人,又有谁能不白了头发呢?  【导读】  谢朓(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诗人。出身世家大族,祖、父辈皆刘宋王朝亲重,祖母是史学家范晔之姐,母亲为宋文帝之女长城公主,与谢灵运同族,经历有些类似,时与谢灵运对举,亦称小谢。初任豫章王太慰行参军,后在随王萧子隆、意陵王萧良幕下任功曹、文学等职,颇得赏识,为“竟陵八友”之一。公元495年出任宣城太守,故有谢宣城之称。后因告发岳父王敬则谋反事受赏,举为尚书吏部郎。后被诬陷死于狱中。现存诗二百多首,其中山水诗的成就很高,观察细微,描写逼真,风格清俊秀丽,一扫玄言余习。写景抒情清新自然,意境新颖,富有情致,且佳句颇多。如“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天际识归舟,云中辩江树”(《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游东田》)等,至今脍炙人口。  这是谢朓的名作。诗写诗人即将离开京邑(建康)时,登上三山,望见京邑春色满目,引起离悲别恨满怀。京邑景色越美,越能勾留住诗人离去的脚步,所以,此诗中的景色描写已经能和情感抒发融为一体。  此诗描写春日暮景,色彩鲜明,又极其洗练流丽。其“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二句,想象奇妙,精警工丽,韵致悠扬,是历来被人称颂的名句。李白曾赞美道:“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金陵城西楼月下口令》)。
2023-09-08 22:43:301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全诗拼音.及诗的题目

晚登三山还(huán)望京邑 南朝齐·谢朓 灞涘(sì)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méng),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xiàn).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zhěn)不变?
2023-09-08 22:43:551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创作背景

这首诗应作于齐明帝建武二年(495年),谢朓出为宣城太守时。在这次出守途中,他还写了一首题为《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的古诗,据《水经注》记载,江水经三山,从板桥浦流出,可见三山当是谢朓从京城建康到宣城的必经之地。三山因上有三峰、南北相接而得名,位于建康西南长江南岸,附近有渡口,离建康不远,相当于从灞桥到长安的距离。
2023-09-08 22:44:041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拼音

wǎn、dēng、sān、shān、huán、wàng、jīng、yì。《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是南朝诗人谢朓的代表诗作。此诗写登山临江所见到的春晚之景以及遥望京师而引起的故乡之思。全诗十四句,前两句交代离京的原因和路程,领起望乡之意;中六句写景,描绘登山所望见的景色;后六句写情,抒发人生感慨。其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2023-09-08 22:44:321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拼音

  灞涘望长安bà sì wàng cháng ān,河阳视京县hé yáng shì jīng xiàn。白日丽飞甍bái rì lì fēi méng,参差皆可见cēn cī jiē kě jiàn。余霞散成绮yú xiá sàn chéng qǐ ,澄江静如练chéng jiāng jìng rú liàn。喧鸟覆春洲xuān niǎo fù chūn zhōu,杂英满芳甸zá yīng mǎn fāng diàn。去矣方滞淫qù yǐ fāng zhì yín ,怀哉罢欢宴huái zāi bà huān yàn 。佳期怅何许jiā qī chàng hé xǔ,泪下如流霰lèi xià rú liú xiàn。有情知望乡yǒu qíng zhī wàng xiāng,谁能鬒不变shuí néng zhěn bù biàn?    原文及翻译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谢朓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翻译:   我就像王粲在灞陵上眺望长安,又像潘岳在河阳回顾洛阳那样登上三山回望京城。   夕阳使飞耸的屋脊色彩明丽,京城内的屋宇高低不齐,历历在目。   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彩锦,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白练。   喧闹的群鸟覆盖了春天的小洲,各种花朵开满了芳草遍地的郊野。   我将远离京城在他乡久留,真怀念那些已停办的欢乐宴会。   回乡的日期在何时,我惆怅不已泪落如雪珠。   有感情的人都知道思念家乡,谁的黑头发能不改变?    赏析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是南朝诗人谢朓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是一首山水诗,抒写诗人登上三山时遥望京城和大江美景引起的思乡之情。   全诗十四句,前两句交代离京的原因和路程,领起望乡之意;中六句写景,描绘登山所望见的景色;后六句写情,抒发人生感慨。其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2023-09-08 22:44:491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作品鉴赏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句“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吟哦的是南齐诗人谢朓的名句。金陵城(今南京)西楼前的美景使李白深深领悟了“澄江静如练”的意境,追忆前贤,这位大诗人不禁发出了古来知音难遇的长叹。然而李白应未想到,由于他的叹赏,谢朓这句诗却在后世得到了无数的知音。《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是一首五言古诗,抒写诗人登上三山时遥望京城和大江美景引起的思乡之情。此诗开头借用王粲《七哀诗》“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的意思,形容他沿江而上,傍晚时登上江岸的三山回望建康的情景,十分贴切。“河阳视京县”一句从字面上看似乎与上句语意重复,其实不然。这儿借用西晋诗人潘岳《河阳诗》“引领望京室”句意暗示自己此去宣城为郡守,遥望京邑建康,正如西晋的潘岳在河阳为县令,遥望京城洛阳一样。王粲的《七哀诗》作于汉末董卓被杀,李傕、郭汜大乱长安之时,他在灞涘回望长安,所抒发的不仅是眷恋长安的乡情,更有向往明王贤伯、重建清平之治的愿望。谢朓这次出守之前,建康一年之内换了三个皇帝,也正处在政治动荡不安的局面之中。因此首二句既交代出离京的原因和路程,又借典故含蓄地抒写了诗人对京邑眷恋不舍的心情,以及对时势的隐忧。首二句领起望乡之意,以下六句写景,六句写情。诗人扣住题意,选取富有特征性的景物,将登临所见层次清楚地概括在六句诗里。远远望去,皇宫和贵族第宅飞耸的屋檐高低不齐,在日光照射下清晰可见。只“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两句,便写尽满城的繁华景象和京都的壮丽气派。此处“白日”指傍晚的日光。“丽”字本有“附著”、“明丽”两个意思,这里兼取二义,描绘出飞甍在落日中愈加显得明丽辉煌的情景,可以见出谢朓炼字的功夫。“参差”二字既写京城宫殿楼阙的密集,又使整个画面显得错落有致。“皆可见”三字则暗中传达出诗人神情的专注:既然全城飞甍都历历可见,那么从中辨认自己的旧居当也是一般登高望乡之人的常情。所以这两句虽是写景,却隐含着一个凝目远眺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诗人没有点明在山上流连凝望的时间有多久,但从“白日”变为“余霞”的景色转换中自然就显示出时辰的推移过程。“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二句,描写白日西沉,灿烂的余霞铺满天空,犹如一匹散开的锦缎,清澄的大江伸向远方,仿佛一条明净的白绸。这一对比喻不仅色彩对比绚丽悦目,而且“绮”、“练”这两个喻象给人以静止柔软的直觉感受,也与黄昏时平静柔和的情调十分和谐。“静”字一作“净”,亦佳。明人谢榛曾批评“澄”、“净”二字意思重复,想改成“秋江净如练”。另一位诗论家王世贞不以为然,认为江澄之后才谈得上净。清代诗人王士祯也讥讽谢榛说:“何因点窜‘澄江练"?笑杀谈诗谢茂秦!”(《论诗绝句》)其实,如果没有谢榛窜改,这“澄”字的好处还真容易被人忽视。唯其江水澄清,“净”(或“静”)字才有着落,才能与白练的比喻相得益彰。同时,“澄”净的江水还能唤起天上云霞与水中倒影相互辉映的联想。李白在《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中引用“澄江静如练”以形容大江沉浸在月光之中的清空透明之感,“澄”字就更有点晴意义。可见“静如练”这一比喻是因为有了“澄”字的衬托,才成功地表现出大江宁静澄澈的境界。“静”与“净”相比,“静”字写境更为传神。唐代徐凝曾用白练来比喻瀑布:“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被王世贞讥为“恶境界”,原因就在用静态的白练来形容飞泻的水瀑,反将活景写呆了。这个例子可以帮助读者从反面体味“静如练”的好处。如果将谢朓这两句诗与谢灵运的“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登江中孤屿》)相比较,可以看出谢朓在景物描写上的飞跃。谢灵运以直叙的手法来说明水天辉映、空明澄澈的景象,意思较实。而谢朓则能够利用恰当的比喻进行形容,使水天相映的景象不但有鲜明悦目的色彩,并能融进主人公对景物情调的感受,表达更为空灵。如果说“余霞”两句是用大笔晕染江天的景色,那么“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两句则是以细笔点染江洲的佳趣。喧闹的归鸟盖满了江中的小岛,各色野花开遍了芬芳的郊野。群鸟的喧嚷越发衬出傍晚江面的宁静,遍地繁花恰似与满天落霞争美斗艳。鸟儿尚知归来,而人却离乡远去,何况故乡正满目春色如画,直教人流连难舍。无怪诗人叹息:“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这两句巧用此处字义可作两解的特点,既抒发了将要久客在外的离愁和对旧日欢宴生活的怀念,又写出了诗人已去而复又半途迟留、因怀乡而罢却欢宴的情态。“去矣”、“怀哉”用虚词对仗,造成散文式的感叹语气,增强了声情摇曳的节奏感。至此登临之意已经写尽,往下似乎无可再写。但诗人却巧妙地跳过一步,由眼前对京城的依恋之情,想到此去之后还乡遥遥无期,泪珠像雪糁般散落在胸前,感情便再起一层波澜。“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则又由自己的离乡之苦,推及一般人的思乡之情:人生有情,终知望乡。长此以往,谁也不能担保黑发不会变白。结尾虽写远忧,而实与开头呼应,仍然归到还望的本意,而诗人的情绪也在抒发人生感慨之时跌落到最低点。这首诗写景色调绚烂纷繁、满目彩绘,写情单纯柔和,轻清温婉。诗人将京邑的黄昏写得如此明丽美好,毫无苍凉暗淡之感,固然是为了渲染他对故乡的热爱,但也与诗中所表现的游宦怀乡之情并无深永的感伤意味有关。全诗结构完整对称,而给人印象最深的则是“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两句。这种情景分咏、名句往往突出于一篇之中的现象是宋齐山水诗还处于早期阶段的共同特点,也与谢朓诗存在着钟嵘所说“篇末多踬”的毛病有关。谢朓山水诗仍然沿袭谢灵运前半篇写景、后半篇抒情的程式。由于思想感情贫乏,没有远大的理想和志趣,后半篇的抒情大多缺乏健举的风力,加之又“专用赋体”,直陈其意,不像写景那样凝炼形象,更觉意弱而文散。此篇结尾情绪柔弱消沉,便与前面所写的壮丽开阔的景色稍觉不称。但尽管如此,他在景物剪裁方面的功力,以及诗风的清丽和情韵的自然,却标志着山水诗在艺术上的成熟,对唐人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李白每逢胜景,常“恨不能携谢朓惊人诗句来”(《云仙杂记》),“解道澄江静如练”只是这类佳话中的一例而已。 灵运在永嘉因梦惠连,遂有“池塘生春草”之句,玄晖在宣城因登三山遂有“澄江静如练”之句。二公妙处在鼻无垩,目无膜。尔鼻无垩,斤将曷运?目无膜,篦将曷施?所谓混然天成,天球不琢者欤。(唐庚《唐子西语录》)虚谷曰:起句以长安洛阳拟金陵,用王粲潘岳二诗,极佳!李白云:“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却忆谢玄晖。”此一联尤佳也。三山今犹如故,回望建康甚近,想六朝时甚盛也。味末句,其惓惓于京邑如此,去国望乡,其情一也。有情无不知望乡之悲,而况去国乎!(方回《文选颜鲍谢诗评》卷三)咏物之难,非肖难也。惟不局局于物之难。玄晖“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山水烟霞,衷成图绘,指点盻顾,遇合得之,古人佳处当不在言语间也。(陆时雍《古诗镜·诗镜总论》)折合处速甚,所谓羚羊挂角者。如此,虽有踪如无踪也。佳句率成,故中动供奉知赏。(王夫之《古诗评选》)玄晖含英咀华,一字百炼而出。如秋山清晓,霏蓝翕黛之中,时有爽气。齐之作者,公居其冠。刘后村谓:“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皆吞吐日月、摘蹑星辰之句。故李白《登华山落雁峰》云:“恨不携谢朓惊人诗,搔首问青天。”其服膺如此。(田雯《古欢堂集》卷十七)齐人寥寥,谢玄晖独有一代,以灵心妙悟,觉笔墨之中,笔墨之外,别有一般深情名理。(沈德潜《说诗晬语》)
2023-09-08 22:45:061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景

比喻的修辞手法(例如诗中以“绮”和“练”分别比喻“余霞”和“澄江”)“去矣”两句,承上启下,由上文的状物写景转为下文的直抒胸臆,由惋惜将不得不离开鸟语花香景美的京邑,切入诗人对昔日家乡欢宴的美好忆念,转笔自然。
2023-09-08 22:45:232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拼音

wǎn晚dēng登sān三shān山huán还wàng望jīng京yì邑。余霞成绮,汉语成语,拼音是yúxiáchéngqǐ,意思是晚霞象美丽的锦缎一样,形容晚霞色彩绚丽。出自《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早晚的彩云。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
2023-09-08 22:45:421

鼓声连日烛连宵,晚登叁山望京邑。这两句和什么生肖有关?为什么

细腰宫绝句  【朝代】:唐   【作者】:汪遵   【文体】:绝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文  鼓声连日烛连宵①,贪向春风舞细腰②。   争奈君王③正沈醉,秦兵江上促征桡④。 作品信息  【名称】《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年代】南朝齐   【作者】谢朓   【体裁】五言古诗 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①   灞涘(sì)望长安,河阳视京县②。   白日丽飞甍(méng),参差皆可见③。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④。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⑤。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⑥。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xiàn)⑦。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zhěn)不变⑧?[
2023-09-08 22:45:503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为什么要写“望长安”“视京县”?

看你头像挺眼熟的,你叫张岩岩吗?
2023-09-08 22:46:001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译文及注释】 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 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 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 你的文章就像汉代文学作品一般刚健清新。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 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 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湍急了。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消去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 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退隐江湖)罢了。 1、此诗选自《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1977年版)卷一八。《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一为李云,一为李华。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诸家注本多系此诗于天宝十二载秋,然于叔华、叔云均含糊其辞。待考。《新唐书李华传》:天宝十一载迁监察御史。《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上:赵郡李氏西祖房景昕子仲云,左司员外郎;叔云,监察御史。宣州:今安徽宣城县一带。谢朓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李白于天宝十二载(753)由梁园(今开封)南行,秋至宣城。李白另有五言诗《秋登宣城谢朓北楼》。饯别:以酒食送行。校书:官名,即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个别字的读音:朓(tiǎo)、饯(jin)、校(jio) 长风:远风,大风。 2、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3、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建安风骨经秘籍并皆在也。建安骨:汉末建安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七子分别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4、建安骨:建安风骨,指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的诗文创作风格为代表的文学风格。建安,为汉献帝(196-220)的年号。 5、小谢:指谢朓(464-499),字玄晖,南朝齐诗人。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举,称为大谢、小谢。这里用以自喻。 6、清发:指清新秀发的诗风。发,秀发,诗文俊逸。  7、逸兴(xīng):飘逸豪放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王勃《滕王阁序》:遥襟甫畅,逸兴遄飞。李白《送贺宾客归越》: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壮思:雄心壮志。 8、揽是摘取的意思。是明月或是日月有争议。 9、称(chn)意:称心如意。 10、明朝(zhāo):第二天早晨。 11、散发:不束冠,意谓不做官。这里是形容狂放不羁。古人束发戴冠,散发表示闲适自在弄扁舟:乘小舟归隐江湖。 12、弄扁(piān)舟:指隐逸于江湖之中。扁舟,小船。春秋末年,范蠡(li)辞别越王勾践,乘扁舟浮于江湖。 【赏析】 这首诗先写虚度光阴、报国无门的痛苦,而后赞美主客双方的才华与抱负,最后以挥洒出世的幽愤作结。全诗感情色彩浓烈,情绪如狂涛漫卷,笔势如天马行空。 诗中抒发年华虚度、壮志难酬的苦闷,盛赞汉代文章、建安风骨及谢眺诗歌的豪情逸兴,最后流露出消极处世的情绪。 诗的开头显得很突兀,因为李白当时很苦闷,所以一见到可以倾诉衷肠的族叔李云(李华),就把满腹牢骚宣泄出来。李白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时间不长便弃官而去,过着飘荡四方的游荡生活。十年来的人间辛酸,作客他乡的抑郁和感伤,积聚在心头,今天终于可以一吐为快了。 长风两句借景抒情,在秋高气爽之日,目接风送秋雁之境,精神为之一振,烦恼为之一扫,感到心与境合得舒畅,酣饮高楼的豪情油然而生。 蓬莱两句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以建安骨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中间是指南朝;小谢是指谢眺,因为他在谢灵运(大谢)之后,所以称小谢。这里李白是自比小谢,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一句抒发了作者远大的抱负。并且览字富有表现力。用了夸张的手法。抒发了作者的远大抱负。 抽刀一句用来比喻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显得奇特而富有创造性。举杯一句道出了他不能解脱,只能愁上加愁的不得志的苦闷心情,同时也抒发了离别的悲伤。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词。李白长期处于不称意的苦闷之中,不得不寻求另一种超脱,即散发弄扁舟。逃避现实虽不是他的本意,但当时的历史条件和他不愿同流合污的清高放纵的性格,都使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这首诗运用了起伏跌宕的笔法,一开始直抒胸中忧愁,表达对现实强烈不满。既而又转向万里长空,精神一振,谈古论今,以小谢自比自己,表露出自己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远大抱负。接着诗人又从美丽的理想境界回到了苦闷的现实当中,只得无奈地选择逃避现实。全诗大起大落,一波三折,通篇在悲愤之中又贯穿着一种慷慨豪迈的激情,显出诗人雄壮豪放的气概。 李白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这样做不免有些消极,但是他这样做也是在表示对恶势力的不屈服,表示与现实社会的决绝。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李白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译文及注释】 我登上谢朓北楼俯瞰坐落在江畔的宣城,我觉得它美得好像在画里一样。句溪和宛溪夹城而流,在秋天里,溪水格外澄清,水面泛出晶莹的光,如明镜一般。横跨两溪的凤凰桥和沂川桥在碧水夕阳的映照下宛若天上落下的彩虹。人家的一缕缕炊烟,使橘柚的深碧、梧桐的微黄色呈现出一片苍寒的颜色,秋色使梧桐树更显苍老。谁能想到就在这时候,我在这里迎着萧飒的秋风怀念着当年的谢眺呢? 1、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 2、这里的江城,泛指水边的城。 3、两水,指句溪和宛溪,两水夹明镜,是指两水绕城,水如明镜。 【赏析】 谢朓北楼是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又名谢公楼,唐代改名叠嶂楼,是宣城的登览胜地。宣城处于山环水抱之中,陵阳山冈峦盘屈,三峰挺秀;句溪和宛溪的溪水,萦回映带着整个城郊,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这首诗作于754年(天宝十三年),这一年中秋节后,李白从金陵再度来到宣城。 一个晴朗的秋天的傍晚,诗人独自登上了谢公楼。岚光山影,景色十分明净。诗人凭高俯瞰,江城犹如在图画中一样。开头两句,诗人把他登览时所见景色概括地写了出来,总摄全篇,一下子就把读者深深吸引住,一同进入诗的意境中去了。严羽《沧浪诗话》说:太白发句,谓之开门见山。指的就是这种表现手法。 中间四句是具体的描写。这四句诗里所塑造的艺术形象,都是从上面的一个望字生发出来的。从结构的关系来说,上两句写江城如画,下两句写山晚晴空;四句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而又是有层次的。两水指句溪和宛溪。宛溪源出峄山,在宣城的东北与句溪相会,绕城合流,所以说夹。因为是秋天,溪水更加澄清,它平静地流着,波面上泛出晶莹的光。用明镜来形容,用语十分恰当。双桥指横跨溪水的上、下两桥。上桥叫做凤凰桥,在城的东南泰和门外;下桥叫做济川桥,在城东阳德门外,都是581年600年(隋文帝开皇年间)的建筑。这两条长长的大桥架在溪上,倒影水中,诗人从高楼上远远望去,缥青的溪水,鲜红的夕阳,在明灭照射之中,桥影幻映出无限奇异的璀灿色彩。这更像是天上的两道彩虹,而这彩虹的影子落入明镜之中去了。这两句与诗人的另一名作《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相似。两者同样是用比拟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同样用一个落字把地下和天上联系起来;然而同中有异,异曲同工:一个是以银河比拟瀑布的飞流,一个是用彩虹写夕阳明灭的波光中双桥的倒影;一个着重在描绘其奔腾直下的气势,一个着重在显示其瑰丽变幻的色彩,两者所给予读者的美感也不一样,而诗人想象的丰富奇妙,笔致的活泼空灵,则同样十分高明。 秋天的傍晚,原野是静寂的,山冈一带的丛林里冒出人家一缕缕的炊烟,橘柚的深碧,梧桐的微黄,呈现出一片苍寒景色,使诗人感到是秋光渐老的时候了。当时诗人的心情是完全沉浸在他的视野里,他的观察是深刻的,细致的;而他的描写又是毫不粘滞的。他站得高,望得远,抓住了一刹那间的感受,用极端凝炼的形象语言,在随意点染中勾勒出一个深秋的轮廓,深深地透漏出季节和环境的气氛。他不仅写出秋景,而且写出了秋意。他在高度概括之中,用笔丝丝入扣。 结尾两句,从表面看来很简单,只不过和开头二句一呼一应,点明登览的地点是在北楼上;这北楼是谢朓所建的,从登临到怀古,似乎是照例的公式,因而李白就不免顺便说一句怀念古人的话罢了。这里值得注意是谁念两个字。怀谢公的怀,是李白自指,谁念的念,是指别人。两句的意思,是慨叹诗人临风怀谢公的心情没有谁能够理解。这就不是一般的怀古了。 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之后,政治上一直处于失意之中,过着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客中的抑郁和感伤,特别当摇落秋风的时节,他那寂寞的心情,读者是可以想象的。宣城是他旧游之地,现在他又重来这里。一到宣城,他就会怀念到谢朓,这不仅因为谢朓在宣城遗留下了像叠嶂楼这样的名胜古迹,更重要的是因为谢朓对宣城有着和诗人相同的情感。当李白独自在谢朓楼上临风眺望的时候,面对着谢朓所吟赏的山川,缅怀他平素所仰慕的这位前代诗人,虽然古今世隔,然而他们的精神却是遥遥相接的。这种渺茫的心情,反映了他政治上苦闷彷徨的孤独之感;正因为政治上受到压抑,找不到出路,所以只得寄情山水,尚友古人;他当时复杂的情怀,很难有人能理解。 谢朓 王孙游·绿草蔓如丝 《王孙游绿草蔓如丝》 作者:谢朓 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 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 注释: 1、蔓:蔓延。 2、英:花。 3、无论:莫说。 4、歇:尽。 翻译: 地上长满了如丝的绿草, 树上开满了烂漫的红花, 已是暮春时节了。 莫说你不回来, 即使回来,春天也过去了。 赏析: 这是一首乐府诗,《乐府诗集》收入杂曲歌辞一类。魏晋以来,文人创作乐府诗往往有一个特点:总是围绕着古辞(汉乐府)打转转,或拟古辞,或以古辞为引子生发开去(当然也有弃古辞于不顾而自铸伟辞的)。这种从古辞中寻找母题使创作上有所依傍的作法,已形成一个程式。南朝诗人写乐府诗虽然也依这一程式,但却出现另一种倾向,他们有时撇开汉乐府古辞,而直接上溯到《楚辞》中去寻找母题。比如,南齐王融和萧梁费昶都写过一首《思公子》,中心题旨就是采自《楚辞九歌》: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谢朓的这首诗也属于这种情况,其母题出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也就是说,诗人的创作灵感获自《楚辞》,而所写内容则完全是现实生活中的感受。在古老的母题之中,贯注了活生生的现实内容。 蔓,蔓延;红英,即红花。春天,绿草如丝,葱葱茸茸,蔓延大地,绘写出一派绿的世界;各种各样的树上,红花竞放,绚丽夺目。绿的氛围,红的点染,在鲜明的对比之中,烘托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窈窕少女,目睹此景,心伤离情,不禁怦然心动,情思缱绻,不无惆怅地发出了感叹: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意谓:且不要说心上的人儿不回来,即使等到他回来,那绚丽的花朵早已凋谢了,那大好春光早已白白地流逝了,我那美妙的年华也早巳悄然飘去了。红颜难久持。这里,诗人不主要写少女如何急切地等待着情人,如何急不可耐,而是着重写她对于红花的珍惜,对于大好春色的留恋,由此描写出她思君、恋君的春一般的情愫,流露了美人迟暮的怅然之情。如此写来,就把主人公的心态从一般的少女怀春,从感情的倾诉和宣泄,升华到了一种对春的珍惜、对时的留恋的理性高度,渗透出一种强烈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这样,从景的描绘,到情的抒发,再到理性的升华,三者水乳交融般地融汇在一起了。所以,这是一首充满了生命意识的景、情、理俱佳的好诗。 诗虽短小,艺术风格却颇具特色,体现了齐梁间诗歌创作雅俗结合的一种倾向。首先,从《楚辞》中生发出来的母题,显而易见带有文人的雅、艳色彩,暗示了它与文人文学的关系;但诗人却用南朝乐府民歌五言四句的诗歌形式,来表现这一古老母题,这便将原有华贵、雍雅的色彩悄悄褪去,淡化,使之在语言风格上呈现出清思婉转,风情摇曳的特色。其次,诗写春的景色逗引起春的情思,因景而生情,情景相生,短章逸韵,风姿绰约,这原是南朝乐府民歌的本色,是俗。然而在描写笔法上却颇具匠心,诗人在绿的氛围中缀以红花的点染,巧笔对比,着意渲染,流露出文人精心构制的痕迹,表现出雅。雅俗结合,创为佳构。另外,诗的用韵也值得一提。诗用仄韵,短促,急切,对表现出主人公惜春、惜时的时不我待的急切心情,起到很好的作用,呈现出语浅意深、韵短情长的艺术风貌。谢朓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作者:谢朓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注释: 1、三山:山名,在今南京市西南。还望:回头眺望。京邑:指南齐都城建康,即今南京市。 2、灞涘望长安:借用汉末王粲《七哀诗》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诗意。灞,水名,源出陕西蓝田,流经长安城东。河阳视京县:借用西晋诗人潘岳《河阳县诗》引领望京室诗意。河阳:故城在今河南梦县西。京县:指西晋都城洛阳。两句意为:我怀着眷恋之情,傍晚登上三山,回头眺望都城建康。 3、丽:使动用法,这里有照射使色彩绚丽的意思。飞甍:上翘如飞翼的屋脊。甍:屋脊。参差:高下不齐的样子。两句意为:在日光的照耀下,京都建筑色彩绚丽,高高低低都能望见。 4、绮:有花纹的丝织品,锦缎。澄江:清澈的江水。练:洁白的绸子。两句意为: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一匹白练。 5、喧鸟覆春洲:形容鸟儿众多。覆:盖。杂英:各色的花。甸:郊野。 6、方:将。滞淫:久留。淹留。怀:想念。 7、佳期:指归来的日期。怅:惆怅。霰:雪珠。两句意为:分别了,想到何日才能回来,不由得令人惆怅悲伤,留下雪珠般的眼泪。 8、鬒:黑发。变:这里指变白。两句意为:怀着望乡之情的人,又有谁能不白了头发呢? 翻译: 我就像王粲在灞陵上眺望长安, 又像潘岳在河阳回顾洛阳那样登上三山回望京城。 夕阳使飞耸的屋脊色彩明丽, 京城内的屋宇高低不齐,历历在目。 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彩锦, 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白练。 喧闹的群鸟覆盖了春天的小洲, 各种花朵开满了芳香的郊野。 我将远离京城在他乡久留, 真怀念那些已停办的欢乐宴会。 回乡的日期在何时, 我惆怅不已泪落如雪珠。 有感情的人都知道思念家乡, 谁的黑头发能不改变? 赏析: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句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吟哦的是南齐诗人谢朓的名句。金陵城(今南京)西楼前的美景使李白深深领悟了澄江静如练的意境,追忆前贤,这位大诗人不禁发出了古来知音难遇的长叹。然而李白应未想到,由于他的叹赏,谢朓这句诗却在后世得到了无数的知音。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是一首五言古诗,抒写诗人登上三山时遥望京城和大江美景引起的思乡之情。 这首诗应作于公元495年(齐明帝建武二年),谢朓出为宣城太守时。在这次出守途中,他还做了一首题为《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的古诗,据《水经注》记载,江水经三山,从板桥浦流出,可见三山当是谢朓从京城建康到宣城的必经之地。三山因上有三峰、南北相接而得名,位于建康西南长江南岸,附近有渡口,离建康不远,相当于从灞桥到长安的距离。此诗开头借用王粲《七哀诗》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的意思,形容他沿江而上,傍晚时登上江岸的三山回望建康的情景,十分贴切。河阳视京县一句从字面上看似乎与上句语意重复,其实不然。这儿借用潘岳《河阳诗》引领望京室句暗示自己此去宣城为郡守,遥望京邑建康,正如西晋的潘岳在河阳为县令,遥望京城洛阳一样。王粲的《七哀诗》作于汉末董卓被杀,李傕、郭汜大乱长安之时,他在灞涘回望长安,所抒发的不仅是眷恋长安的乡情,更有向往明王贤伯、重建清平之治的愿望。谢朓这次出守之前,建康一年之内换了三个皇帝,也正处在政治动荡不安的局面之中。因此首二句既交代出离京的原因和路程,又借典故含蓄地抒写了诗人对京邑眷恋不舍的心情,以及对时势的隐忧。 首二句领起望乡之意,以下六句写景,六句写情。诗人扣住题意,选取富有特征性的景物,将登临所见层次清楚地概括在六句诗里。远远望去,皇宫和贵族第宅飞耸的屋檐高低不齐,在日光照射下清晰可见。只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两句,便写尽满城的繁华景象和京都的壮丽气派。此处白日指傍晚的日光。丽字本有附着、明丽两个意思,这里兼取二义,描绘出飞甍在落日中愈加显得明丽辉煌的情景,可以见出谢朓炼字的功夫。参差二字既写京城宫殿楼阙的密集,又使整个画面显得错落有致。皆可见三字则暗中传达出诗人神情的专注:既然全城飞甍都历历可见,那么从中辨认自己的旧居当也是一般登高望乡之人的常情。所以这两句虽是写景,却隐含着一个凝目远眺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诗人没有点明在山上流连凝望的时间有多久,但从白日变为余霞的景色转换中自然就显示出时辰的推移过程。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二句,描写白日西沉,灿烂的余霞铺满天空,犹如一匹散开的锦缎,清澄的大江伸向远方,仿佛一条明净的白绸。这一对比喻不仅色彩对比绚丽悦目,而且绮、练这两个喻象给人以静止柔软的直觉感受,也与黄昏时平静柔和的情调十分和谐。静字一作净,亦佳。明人谢榛曾批评澄、净二字意思重复,想改成秋江净如练。另一位诗论家王世贞不以为然,认为江澄之后才谈得上净。清代诗人王士祯也讥讽谢榛说:何因点窜澄江练?笑杀谈诗谢茂秦!(《论诗绝句》)其实,如果没有谢榛窜改,这澄字的好处还真容易被人忽视。唯其江水澄清,净(或静)字才有着落,才能与白练的比喻相得益彰。同时,澄净的江水还能唤起天上云霞与水中倒影相互辉映的联想。李白在《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中引用澄江静如练以形容大江沉浸在月光之中的清空透明之感,澄字就更有点晴意义。可见静如练这一比喻是因为有了澄字的衬托,才成功地表现出大江宁静澄澈的境界。静与净相比,静字写境更为传神。唐代徐凝曾用白练来比喻瀑布: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被王世贞讥为恶境界,原因就在用静态的白练来形容飞泻的水瀑,反将活景写呆了。这个例子可以帮助读者从反面体味静如练的好处。如果将谢朓这两句诗与谢灵运的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登江中孤屿》)相比较,可以看出谢朓在景物描写上的飞跃。谢灵运以直叙的手法来说明水天辉映、空明澄澈的景象,意思较实。而谢朓则能够利用恰当的比喻进行形容,使水天相映的景象不但有鲜明悦目的色彩,并能融进主人公对景物情调的感受,表达更为空灵。 如果说余霞两句是用大笔晕染江天的景色,那么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两句则是以细笔点染江洲的佳趣。喧闹的归鸟盖满了江中的小岛,各色野花开遍了芬芳的郊野。群鸟的喧嚷越发衬出傍晚江面的宁静,遍地繁花恰似与满天落霞争美斗艳。鸟儿尚知归来,而人却离乡远去,何况故乡正满目春色如画,直教人流连难舍。无怪诗人叹息: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这两句巧用此处字义可作两解的特点,既抒发了将要久客在外的离愁和对旧日欢宴生活的怀念,又写出了诗人已去而复又半途迟留、因怀乡而罢却欢宴的情态。去矣、怀哉用虚词对仗,造成散文式的感叹语气,增强了声情摇曳的节奏感。 至此登临之意已经写尽,往下似乎无可再写。但诗人却巧妙地跳过一步,由眼前对京城的依恋之情,想到此去之后还乡遥遥无期,泪珠像雪糁般散落在胸前,感情便再起一层波澜。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则又由自己的离乡之苦,推及一般人的思乡之情:人生有情,终知望乡。长此以往,谁也不能担保黑发不会变白。结尾虽写远忧,而实与开头呼应,仍然归到还望的本意,而诗人的情绪也在抒发人生感慨之时跌落到最低点。 这首诗写景色调绚烂纷繁、满目彩绘,写情单纯柔和,轻清温婉。诗人将京邑的黄昏写得如此明丽美好,毫无苍凉暗淡之感,固然是为了渲染他对故乡的热爱,但也与诗中所表现的游宦怀乡之情并无深永的感伤意味有关。全诗结构完整对称,而给人印象最深的则是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两句。这种情景分咏、名句往往突出于一篇之中的现象是宋齐山水诗还处于早期阶段的共同特点,也与谢朓诗存在着钟嵘所说篇末多踬的毛病有关。谢朓山水诗仍然沿袭谢灵运前半篇写景、后半篇抒情的程式。由于思想感情贫乏,没有远大的理想和志趣,后半篇的抒情大多缺乏健举的风力,加之又专用赋体,直陈其意,不像写景那样凝炼形象,更觉意弱而文散。此篇结尾情绪柔弱消沉,便与前面所写的壮丽开阔的景色稍觉不称。但尽管如此,他在景物剪裁方面的功力,以及诗风的清丽和情韵的自然,却标志着山水诗在艺术上的成熟,对唐人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李白每逢胜景,常恨不能携谢朓惊人诗句来(《云仙杂记》),解道澄江静如练只是这类佳话中的一例而已。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 云唯美句子 。
2023-09-08 22:46:291

《三山》古诗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谢 朓)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2023-09-08 22:46:553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比喻:利用恰当的比喻进行形容,使水天相映的景象不但有鲜明悦目的色彩,并能融进主人公对景 物情调的感受,表达更为空灵。借景抒情:抒写诗人登上三山时遥望京城和大江美景引起的思乡之情。借古喻今:借用西晋诗人潘岳《河阳诗》“引领望京室”句意暗示自己此去宣城为郡守,借典故含蓄地抒写了诗人对京邑眷恋不舍的心情,以及对时势的隐忧。
2023-09-08 22:47:581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是南朝诗人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中的名句,请问

余霞散成倚。长江静如练。是南朝诗人。协调。晚登三山。还望姜力。中的名句。也是一个流传千古的名言。
2023-09-08 22:48:081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李白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三山怀谢脁,水澹望长安。芜没河阳县,秋江正北看。 卢龙霜气冷,鳷鹊月光寒。耿耿忆琼树,天涯寄一欢。 【赏析】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逝世于安徽当涂县。其父李客,夫人有许氏、刘氏等四位,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谢朓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译文及注释】 我就像王粲在灞陵上眺望长安,又像潘岳在河阳回顾洛阳那样登上三山回望京城。 夕阳使飞耸的屋脊色彩明丽,京城内的屋宇高低不齐,历历在目。 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彩锦,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白练。 喧闹的群鸟覆盖了春天的小洲,各种花朵开满了芳香的郊野。 我将远离京城在他乡久留,真怀念那些已停办的欢乐宴会。 回乡的日期在何时,我惆怅不已泪落如雪珠。 有感情的人都知道思念家乡,谁的黑头发能不改变?? 1、三山:山名,在今南京市西南。还望:回头眺望。京邑:指南齐都城建康,即今南京市。 2、灞涘望长安:借用汉末王粲《七哀诗》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诗意。灞,水名,源出陕西蓝田,流经长安城东。河阳视京县:借用西晋诗人潘岳《河阳县诗》引领望京室诗意。河阳:故城在今河南梦县西。京县:指西晋都城洛阳。两句意为:我怀着眷恋之情,傍晚登上三山,回头眺望都城建康。 3、丽:使动用法,这里有照射使色彩绚丽的意思。飞甍:上翘如飞翼的屋脊。甍:屋脊。参差:高下不齐的样子。两句意为:在日光的照耀下,京都建筑色彩绚丽,高高低低都能望见。 4、绮:有花纹的丝织品,锦缎。澄江:清澈的江水。练:洁白的绸子。两句意为: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一匹白练。 5、喧鸟覆春洲:形容鸟儿众多。覆:盖。杂英:各色的花。甸:郊野。 6、方:将。滞淫:久留。淹留。怀:想念。 7、佳期:指归来的日期。怅:惆怅。霰:雪珠。两句意为:分别了,想到何日才能回来,不由得令人惆怅悲伤,留下雪珠般的眼泪。 8、鬒:黑发。变:这里指变白。两句意为:怀着望乡之情的人,又有谁能不白了头发呢? 【赏析】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句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吟哦的是南齐诗人谢朓的名句。金陵城(今南京)西楼前的美景使李白深深领悟了澄江静如练的意境,追忆前贤,这位大诗人不禁发出了古来知音难遇的长叹。然而李白应未想到,由于他的叹赏,谢朓这句诗却在后世得到了无数的知音。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是一首五言古诗,抒写诗人登上三山时遥望京城和大江美景引起的思乡之情。 这首诗应作于公元495年(齐明帝建武二年),谢朓出为宣城太守时。在这次出守途中,他还做了一首题为《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的古诗,据《水经注》记载,江水经三山,从板桥浦流出,可见三山当是谢朓从京城建康到宣城的必经之地。三山因上有三峰、南北相接而得名,位于建康西南长江南岸,附近有渡口,离建康不远,相当于从灞桥到长安的距离。此诗开头借用王粲《七哀诗》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的意思,形容他沿江而上,傍晚时登上江岸的三山回望建康的情景,十分贴切。河阳视京县一句从字面上看似乎与上句语意重复,其实不然。这儿借用潘岳《河阳诗》引领望京室句暗示自己此去宣城为郡守,遥望京邑建康,正如西晋的潘岳在河阳为县令,遥望京城洛阳一样。王粲的《七哀诗》作于汉末董卓被杀,李傕、郭汜大乱长安之时,他在灞涘回望长安,所抒发的不仅是眷恋长安的乡情,更有向往明王贤伯、重建清平之治的愿望。谢朓这次出守之前,建康一年之内换了三个皇帝,也正处在政治动荡不安的局面之中。因此首二句既交代出离京的原因和路程,又借典故含蓄地抒写了诗人对京邑眷恋不舍的心情,以及对时势的隐忧。 诗人没有点明在山上流连凝望的时间有多久,但从白日变为余霞的景色转换中自然就显示出时辰的推移过程。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二句,描写白日西沉,灿烂的余霞铺满天空,犹如一匹散开的锦缎,清澄的大江伸向远方,仿佛一条明净的白绸。这一对比喻不仅色彩对比绚丽悦目,而且绮、练这两个喻象给人以静止柔软的直觉感受,也与黄昏时平静柔和的情调十分和谐。静字一作净,亦佳。明人谢榛曾批评澄、净二字意思重复,想改成秋江净如练。另一位诗论家王世贞不以为然,认为江澄之后才谈得上净。清代诗人王士祯也讥讽谢榛说:何因点窜澄江练?笑杀谈诗谢茂秦!(《论诗绝句》)其实,如果没有谢榛窜改,这澄字的好处还真容易被人忽视。唯其江水澄清,净(或静)字才有着落,才能与白练的比喻相得益彰。同时,澄净的江水还能唤起天上云霞与水中倒影相互辉映的联想。李白在《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中引用澄江静如练以形容大江沉浸在月光之中的清空透明之感,澄字就更有点晴意义。可见静如练这一比喻是因为有了澄字的衬托,才成功地表现出大江宁静澄澈的境界。静与净相比,静字写境更为传神。唐代徐凝曾用白练来比喻瀑布: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被王世贞讥为恶境界,原因就在用静态的白练来形容飞泻的水瀑,反将活景写呆了。这个例子可以帮助读者从反面体味静如练的好处。如果将谢朓这两句诗与谢灵运的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登江中孤屿》)相比较,可以看出谢朓在景物描写上的飞跃。谢灵运以直叙的手法来说明水天辉映、空明澄澈的景象,意思较实。而谢朓则能够利用恰当的比喻进行形容,使水天相映的景象不但有鲜明悦目的色彩,并能融进主人公对景物情调的感受,表达更为空灵。金陵晚望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注释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意思是“世间无数大画家,谁也难画出此刻的一片伤心之感。” 赏析 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金陵(今南京)城头远望,只见浮云落日映照着这座古城,一种沧桑之感涌上心头。这里所说的“一片伤心”,即是指这种情绪而言。浮云落日是有形之物,丹青能画;而“一片伤心”,乃抽象感情,所以纵有丹青妙手,也难以描绘。黄叔灿《唐诗笺注》说:“‘画不成"三字,是‘伤心"二字这神。”正因为画不成,故见“伤心”之深;也正因为伤心如此,所以谁也难以传神地画出这种心声。 结尾两句,感慨深沉。高蟾预感到唐王朝危机四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末日。他为此感到苦恼,而又无能为力。金陵望汉江 李白 金陵望汉江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赏析】 《金陵望汉江》为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古诗,主要描绘出了长江下游万流横溃,直下东海,水势浩瀚,气势博大的特点,全诗用典自然、文辞大气、气势磅礴,最后诗中反用任公子东海钓巨鱼的典故,来表达作者喻言江汉宁静,地无巨寇,则王者之征伐可除也的理想。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 山行古诗 。
2023-09-08 22:48:161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名句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描写白日西沉,灿烂的余霞铺满天空,犹如一匹散开的锦缎,清澄的大江伸向远方,仿佛一条明净的白绸。
2023-09-08 22:48:291

李白《三山望金陵寄殷淑》古诗赏析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唐代:李白   三山怀谢脁,水澹望长安。   芜没河阳县,秋江正北看。   卢龙霜气冷,鳷鹊月光寒。   耿耿忆琼树,天涯寄一欢。    译文   登上三山远怀谢眺,波水澹静眺望金陵。   我如同在荒芜的河阳的潘岳远望京城,秋日站在江边向北看去。   卢龙关塞霜气冷寂,鹩鹊观上月光寒冷。   诚心诚意怀念友人,相隔天涯同期一欢。    注释   三山:在南京附近的长江边上。金陵:今南京。殷淑,道士李含光门人,道号中林子。   谢脁:南朝齐诗人,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   澹:水势平静。长安:代指金陵。王粲《七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此用其意。   河阳:今河南孟县。晋人潘岳有《河阳县作》,其中有“引领望京室”句。   卢龙:在金陵西。   鳷鹊:汉代长安观名。   琼树:指友人。    赏析   首联所写登三山、望金陵与谢脁所作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相同,借用谢脁诗句,以长安代指金陵,即地即景即事自然而生的缅怀古人之情十分熨贴而浓郁。“水澹”是描绘江水恬静的样子,变绘形态为绘色彩。   颔联“芜”是繁草丛生之貌,“河阳县”位今河南省孟县西,谓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次句“河阳望京县”,以河阳代指三山,李白循此。此联承首联“望长安(金陵)”,意为登上繁茂草木掩映下的三山,面对大江秋色而北望金陵。这一联中,不仅有“芜没”的“河阳”,秋日的大江,更有在这寥廓江山中引领北望的诗人形象。无论是葱茏的三山、旷远的秋江还是凝望的诗人,都隐含着深深的"情意。此句联系诗题“寄殷淑“可以体味出诗人寄托的是思友之情。在这一联,诗人的登临之意已由首联的缅怀古人而暗暗地向思念友人过渡。   颈联“卢龙”即卢龙山,与三山同在当时的升州,临大江,远接金陵,此处用以代指望中之金陵;“鳷鹊”本鸟名,南朝时金陵建有鳷鹊楼,此处亦用以代指望中之金陵。“霜气冷”,“月光寒”均借助于人的感受来写景,它与上联的“秋”字相呼应,透出遥望金陵所见的一片寒凉冷寂之气。以凄凉索寞的哀景引出孤独凄凉的思友意境。这一联表面并未明言思念友人,而思念之情浸溶于景中,显得更为深沉而浓挚。   尾联,思友之情由暗转明。“琼树”本是树的美称,此处用以比喻殷淑美好的人品。此联意为自己真诚地忆念着友人,将寄诗天涯,使远离的友人得到一点友情的欢慰。在这一联中,诗人的“耿耿”之情,友人的“琼树”之美,相隔“天涯”之远,寄上“一欢”之慰,把友情推向了至深至浓至切的境地。   这首诗化用了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诗题,也借鉴了谢脁诗首二句的句意,且同为抒写愁怀。谢脁诗写思故乡之恋,李白诗写故友之思;二者所寄情不同。李白这首诗写秋夜哀景,景中有哀情,景又正衬其衰情;又以“琼树”、“一欢”作结,留给人的是飘逸之态。四联中起承转合关系中包蕴感情变化。
2023-09-08 22:49:131

诗词赏析: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南北朝:谢朓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   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译文   船走水路与江水背向而行,而流水却知入海而归。   浩淼水天之际能够认识出返归之船,云雾之中能分辨江岸的树。   船在摇荡,困倦惆怅之心也在摇荡,这种孤独的远行已非一次。   虽然为得朝廷赏识而高兴,但又怎能比得上遁迹僻远之地的情趣。   世间喧嚣从此远隔,庆幸得到这种机会。   虽然没有玄豹深藏远害的资质,但也终于能够隐于南山的雾中。    注释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之,到。宣城,在今安徽宣州市。板桥,板桥浦,在离建康不远的西南方,《文选》李善注引《水经注》:“”水上经三山,又湘浦(一作幽浦)出焉,水上南北结浮桥渡水,故曰板桥浦,江又北经新林浦。   江路:长江的水路。句:写诗人逆水向西南而行。   永:长,远。毛传:“永,长。”《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归流:归向大海的江流。   鹜(wù):通“鹜”,奔驰。如,鹜置,以马疾驰传递。鹜行,疾驰。引申为追求。如,好高鹜远。   天际:天边,指江天相接处。   归舟:返航的船,这里指归向京城的船。南朝宋谢灵运《酬从弟惠连》诗:“梦寐伫归舟,释我吝与劳。”   江树:江边之树。   摇摇:.心神不定貌。《诗·王风·黍离》:“行迈靡靡,中心摇摇。”毛传:“摇摇,忧无所愬。”孔颖达疏:“《战国策》云:楚威王谓苏秦曰:寡人心摇摇然,如悬旌而无所薄。然则摇摇是心忧无所附著之意。”心情恍惚貌。   屡:副词,屡空,经常贫乏而一无所有。屡复,多次告白,后用以指贫穷、衣食不继。;   禄情:怀恋俸禄。   协(xié):会意。从办,从十。办,亦声。协,表示同力。十,表示众多。合起来表示众人同力。本义,和睦;融洽。《书·尧典》:“协和万邦。”传:“合也。   沧洲:滨水的地方。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三国魏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笺》:“然后临沧洲而谢支伯,登箕山以揖许由。”   嚣(xiāo)尘:亦作“嚻尘”。喧闹扬尘。《左传·昭公三年》:“子之宅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杨伯峻注:“嚣,喧闹。尘,尘土飞扬。”宋曾巩《灵岩寺兼简重元长老二刘居士》诗:“更闻雷远相从乐,世道嚣尘岂可干。”,这里指喧嚣的尘世。   赏心:.心意欢乐。南朝宋谢灵运《晚出西射堂》诗:“含情尚劳爱,如何离赏心?”宋邵雍《同程郎中父子月陂上闲步吟》:“必期快作赏心事,却恐赏心难便来。”令人心情舒畅的事。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刘向《列女传》卷二载,陶答子治陶(古邑名,在今山东)三年,名誉不兴,家富三倍。其妻独抱儿而泣,曰:"妾闻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犬彘(猪)不择食以肥其身,坐而须(等待)死耳。"一年后,答子之家果以盗诛。玄豹,颜色黑中带红的豹。此以玄豹为喻,说自己外任宣城,远离京都是非之地,可以全身远害。    赏析   全诗十二句分二层。   第一层开头四句,写自已离开建康乘船逆流西行。第一、二句“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鹜”,点明此行溯流而上,与江水相背而行,水长路远。谢朓的船第一站定是新林浦,由此出发。在赴宣城的途中有不少佳篇,又如《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是侍停靠写的。新林浦、三山的在建康西南,离京邑不远,宣城也在建康西南,所以开头是说,江舟向西南方向行驶,水流却东北流去。此时诗人想,江水尚知道入海为归,而人却辞别故土而去。这时诗人对归海的江水感慨万千,羡慕不已。他又遥想,水流归海的途中正经过自已的家乡京邑,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永”与“鹜”不但形容了逆流而上与顺流而下的不同水速,而且融入了自已思念故乡的真情实感。第三、四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由近写到远,继续写江舟远行时的景物,表达自已不舍的眷念。江面上点点帆影,消逝在远方的天空,但它仍是归去的舟船,再向前看,远处江岸还有约隐约现的树林,那树林的深处,不正是我的家乡吗?一字一句,情真意切。诗人以“识”与“辨”两字写出自己当时回望故乡专注与眷念的心绪。   前四句是写景,后八句是抒情。   第二层后八句。诗的第五、六句“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摇摇,心神不定貌,这里是双关。一是写眼前涛涛的江水使船颠簸,摇晃不定。二是写当时的心情。在离开京邑赴宣城前夕,南齐在一年(495)之内换了三个皇帝,其中之一就是谢朓充任中军记室的新安王,他仅做了三个月的皇帝。新安王登基之时,谢朓连迁骠骑谘议、中书诏浩、中书郎官职。明帝废新安王,谢朓官职虽未动,但他心有余悸。第二年就被外放出任宣城太守。这时的他心情复杂,他既对京邑留恋,又庆幸自已摆脱了纠葛。这两句巧妙地把由眷念故土转换成自我排遣。这是一个倒装句,说从前我孤游不止一次,回想起旅途行程,自已总是心神不定。这里借景抒情,诗家稼研“神来之笔”。   第七、八句“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禄情,怀恋俸禄。欢喜、愿去做官领俸禄。沧洲,滨水的地方。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这两句是说又要当官,又做隐士,正合乎自已意向。隐居的志趣又合乎自已隐居的志趣。中国古代文人既要当官,又做隐士,是合二而一,在六朝以后渐成风气。而谢朓这次去宣城赴任,亦官亦隐,正好达到了这个目的。   第九、十句“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作者自己说,从此我将离开这烦嚣的是非之地,赏心乐事从此开始了。这只是作者一种天真的想法,实际是不可能的;如有,也只能是公务入之外逍遥吟咏的散淡生活,并非真正的避世远遁。   最后两句“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借用典故,一典多用,精当巧妙。据刘向《列女传》卷二载:“陶答子治陶(古邑名,在今山东)三年,名誉不兴,家富三倍。其妻独抱儿而泣,曰:‘妾闻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犬彘(猪)不择食以肥其身,坐而须(等待)死耳。一年后,答子之家果以盗诛。玄豹,颜色黑中带红的豹。”诗人借用此典,说自已虽无玄豹的姿质,不能深藏远害,但这次去宣城,与南山雾雨一样隐敝。“玄豹姿”,喻自已虽为一郡之守,并无美德,也未必能治好此郡,但自已却深爱名声,绝不会做陶答子邦样贫污、弄贫国家的事。从字面意义看,是借外任隐遁远祸,但更深的意义是说自己将以淡泊心境处理政务。这还包罗了“既欢怀禄情”照应,让人看到了诗人乘舟向西南江路漫漫前行、最终隐没在云遮雾绕的远山深林之中的景象。    鉴赏   “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诗题如此准确具体地标明了行程和去向,诗人却没有以他那清丽的秀句描绘新林浦的佳景和板桥渡的幽致。诗中展现的是浩渺无涯、东流而去的江水,伫立船首、回望天际的归客,隐隐归舟,离离江树,只如淡墨般的几点,溶化在水天相连的远处。   这是公元495年(齐明帝建武二年)的春天,谢朓出任宣城太守,从金陵出发,逆大江西行。据李善引《水经注》:“江水经三山,又湘浦(一作幽浦)出焉。水上南北结浮桥渡水,故曰板桥浦。江又北经新林浦。”谢朓溯流而上,出新林浦是第一站。宣城之行留下不少佳篇,除这首以外,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即作于下一站泊舟三山时。新林浦、三山都在金陵西南,距京邑不远,宣城也在金陵西南方向,所以首句“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先点明此行水长路远,正与江水流向相背。江舟向西南行驶,水流向东北奔驰。江水尚知入海为归,人却辞别旧乡而去,这就自然令人对江水东流生出无限思慕:那水流在归海的途中,不也经过地处东北的京邑吗?那正是自己告别不久的故乡呵!此处未作一句情语,仅在人与江水相逆而行的比较中自然流露出深长的愁绪。“永”和“骛”,不但精确地形容了逆流而上与顺流而下的不同水速,而且微妙地融进了不同的感*彩:水流已将抵达它的归宿,所以奔流得那么迅速,人却是背乡而去,而且行程刚刚开始,所以更觉得前路漫无尽头。   离思和归流自然将诗人的目光引到了遥远的天际:“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江面上帆影点点,即将从视野中消逝,但还能认出是归去的船只。再用心辨认,还可以看出,那隐现在天边云雾中的是江畔的树林,而有树之处就是彼岸,就是金陵呵!诗人在这里用清淡的水墨染出了一幅长江行旅图,以“辨”、“识”二字精当地烘托出诗人极目回望的专注神情,则抒情主人公对故乡的无限怀恋也就不言自明了。清人王夫之说:“语有全不及情而情自无限者,心目为政,不恃外物故也。‘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隐然一含情凝眺之人,呼之欲出。从此写景,乃为活景。故人胸中无丘壑,眼底无性情,虽读尽天下书,不能道一句。”(王夫之《古诗评选》卷五)历来称赏谢朓这一联名句者,鲜有如王夫之说得这样透彻。从汉魏到两晋,文人五言诗以抒情言志为主,写景成分虽逐渐增多,但总的说来情语多而景语少,即使写景也是由情见景,不忘兴喻,景语仅仅是情语的点缀。直到谢灵运的山水诗出现,五言古诗才有了纯写景而全不及情的描写。大谢山水诗刚从玄言诗脱胎而出,玄言诗中的山水描写作为玄理的印证,本来就有万象罗会、堆砌繁富的特点,这对于谢灵运寓目辄书、写景颇以繁富为累的山水诗自有直接的影响。大谢力求从山水中发现理趣,将枯燥的玄理说教变成抒情写意的手段,但还不善于使抒情说理和写景融合在一起,景物虽刻划精工而只求形似,缺少情韵,这就使他的山水诗产生了情景“截分两橛”(王夫之《姜斋诗话》)的弊病。比如同是水上行旅之作,谢灵运只能情景分咏:“旅人心长久,忧忧自相接。故乡路遥远,川陆不可涉。……极目睐左阔,回顾眺右狭。日末涧增波,云生岭逾叠。白芷竞新苕,绿苹齐初叶。摘芳芳靡谖,愉乐乐不燮。佳期缅无象,骋望谁云惬。”(《登上戍石鼓山诗》)这首诗倾泻忧思则径情直遂,殆无賸语,刻划景物则左顾右盼,笔笔不遗。作者还不善于将观望美景而更加郁郁不乐的心情融会在涧波、云岭、白芷、绿苹等客观景物的描绘里,也不善于将各种零散的印象集中在骋望的目光中,镕铸成完整的意境。小谢则以清新简约的文笔洗去大谢繁缛精丽的词采,仅淡淡勾勒出寓有思乡之情的江流、归舟、云树的轮廓,并统一在远眺的视线中,这就使语不及情的景物含有无限的情韵,变成了活景。这一变化不仅使大谢与小谢诗有平直和含蓄之别,而且促使厚重典实的古调转为轻清和婉的近调,从此以后,诗歌才开出由景见情一种境界,为唐代山水行役诗将景中情、情中景融为一体,提供了成功的艺术经验。所以陈祚明说:“‘天际"二句竟堕唐音,然在选体则渐以轻漓入唐调。”(《采菽堂古诗选》)参较孟浩然的《早寒江上有怀》,不难体味小谢此诗启唐渐近之处。孟诗后半首说:“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意为客中怀乡的泪水已经流尽,眺望孤帆的目光还凝留在天际。寒雾漠漠的大江上,哪里是迷途者的津渡?唯有满目夕照,平海漫漫,展示着渺茫的前程。诗中再现了“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的意境,只是渗透着久客在外的怀乡之情以及仕途迷津的失意之感,较之小谢诗寄托更深。也更加浑融完整、清旷淡远。   出任宣城太守之前,南齐在公元494年一年之内改了三个年号,换了三个皇帝,其中之一是谢朓为之充任中军记室的新安王,在位仅三个月之久。新安王登基时,谢朓连迁骠骑谘议、中书诏诰、中书郎等官职。明帝废新安王自立后,谢朓的前程虽未受影响,但目睹皇帝走马灯似地变换,不能不心有余悸。所以当他第二年出牧宣城时,对京邑固然不无留恋,不过也很庆幸自己能离开政治斗争的漩涡。此诗后八句就表现了这种复杂的情绪。“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这两句承上启下,巧妙地由前四句眷恋故乡的惆怅心情转换为无可奈何的自我排遣。“摇摇”写人随着江舟的颠簸摇来晃去的感觉,以及倦于行旅、思绪恍惚的状态,是传神之笔。不说此次孤身出仕,只说从前孤游已经不止一次,越是强自宽解,便越见出眼前的孤独。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这话虽是指此去宣城既遂了做官的心愿,又合乎隐逸的幽趣,却也精炼地概括了诗人一生感激皇恩、安于荣仕和远隔嚣尘、畏祸全身这两种思想的矛盾。魏晋以后,朝隐之风逐渐兴盛,调和仕隐的理论在士大夫中也很流行。晋王康琚甚至说:“小隐隐林薮,大隐隐朝市”(《反招隐诗》),但将热衷利禄之心和遁迹沧洲之意这两种本来相互排斥的生活情趣如此轻巧而直截了当地统一起来,“沧洲趣”便更像是为“怀禄情”所涂上的一层风雅色彩,只是徒然显示了诗人志趣的平庸而已。   好在谢朓厌恶尘俗嘈杂的感情还是真挚的:“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当然这种赏心乐事充其量不过是公务之暇逍遥吟咏的散淡生活,并非真正的避世远遁,然而终究可以离开那烦嚣的是非之地,幽栖远害。所以末二句说:“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结尾一典多用,精当巧妙。据《列女传·贤明传·陶答子妻》载:“答子治陶三年,名誉不兴,家富三倍。……居五年,从车百乘归休,宗人击牛而贺之。其妻独抱儿而泣。姑怒曰:‘何其不祥也!"妇曰:‘妾闻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今夫子治陶,家富国贫,君不敬,民不戴,败亡之征见矣!愿与少子俱脱。"……处期年,答子之家果以盗诛。”从上下文看,诗人是说自己虽无玄豹的姿质,不能深藏远害,但此去宣城,亦与隐于南山雾雨无异;从典故的含义看,“玄豹姿”又借喻自己身为一郡之守,虽无美政德行,未必能使一郡大治,但也深知爱惜名誉,决不会做陶答子那样的贪官污吏,弄得家富国贫。   所以字面意义是借出仕外郡之机隐遁远祸,典故含义又是指以淡泊心境处理政务,这就借一个典故包罗了“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的两重旨趣,更深一层地阐明了自己以仕为隐的处世之道和以隐为仕的治政之法。结尾不但扣住赴宣城为郡守的正题,而且字面形象与首句“江路西南永”照应,令人在掩卷之后,仿佛看到诗人乘舟向着西南漫漫的江路缓缓前去,隐没在云遮雾绕的远山深处。   这首诗情景分咏,又相互映衬。前半首写江行所见之景,又暗含离乡去国之情;后半首直写幽栖远害之想,也是自我宽解之词。胸中重重丘壑,尽以“闲旷之情迢递出之”(《采菽堂古诗选》),因此结构完整,思致含蓄,语言清淡,情味旷逸,堪称谢朓山水诗中的上乘之作。    创作背景   齐明帝建武二年(495)的春天,谢朓外任宣城太守,从建康乘船,逆长江西行,这首排律就是在乘船作的。诗的题目明确告诉人们,是到宣城去,从新林浦出发,向板桥方向走。
2023-09-08 22:49:201

关于春草图的诗句古诗

1. 关于描写春草图的诗句 关于描写春草图的诗句 1.形容春草图的诗句 大概是春草吧。 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_韩愈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_白居易 3.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春思_李白 4.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_谢眺 5.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登池上楼_谢灵运 6.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春中喜王九相寻_孟浩然 7.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山中送别_王维 8.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金门答苏秀才_李白 2.自己编春草图的诗句 你可以在描写春天的古诗和描写春天的名句中摘一些合适的.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仓庚喈喈,采蘩祁祁。迟迟:缓慢。 卉木:草木。萋萋:草茂盛的样子。 仓庚:莺。喈喈:鸟鸣声众而和。 蘩:白蒿。祁祁:众多。 《诗经·小雅·出车》 时在中春,阳和方起阳和:春天的暖气《史记·秦始皇本纪》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阳春白日风在香晋 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 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晋 乐府古辞《盂珠》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秀:秀丽。屯:驻,聚集。 南朝宋 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变鸣禽:鸣叫的鸟换了种类。两句写冬去春来,鸟儿已经替换了。 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覆春洲:落满了春天的沙洲。杂英;各种各样的花。 芳甸:郊野。南朝梁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洛城:洛阳城。 风日:春光风物。道:说。 唐 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海曙:海上日出。 梅柳渡江春:梅柳渡过江来,江南一片春色。淑气:春天的和暖气息。 转绿苹浪:使水中苹草转绿。四句意谓:彩霞伴着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绿柳把春意带过了江面,黄鸟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阳光催绿了苹草。 唐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 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唐 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唐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唐 李白《落日忆山中》 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唐 李白《古风》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唐 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唐 刘昚虚《阙题》 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唐 刘昚虚《积雪为小山》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意为:道路被白云遮断,春景与青青的流水一样绵延不断。唐 刘昚虚《阙题》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唐 李华《春行即兴》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后两句谓日色渐长.春色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唐 杜甫《春运》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燕支:胭脂。 荇:荇菜,一种水生草本植物。唐 杜甫《曲江对雨》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萱草:一种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草。 此句说萱草萌芽,侵陵雪色。漏泄:透露。 唐 杜甫《腊日》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唐 杜《远怀舍弟颖观等》 春城而色动微寒唐 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而色动微寒。”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朝:早晨。 唐 杜甫《清明二首》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唐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阳和:春天的和暖之气。 唐 钱起《春郊》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汀:水岸平地。 唐 戴叔伦《苏溪亭》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半;多数。未匀:参差不齐。 唐 杨巨源《城东早春》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唐 张籍《春别曲》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此是清明时节的景色描写。 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两句写白雪等不及春天到来,已穿树飞花装点早春之景。唐 韩愈《春雪》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天街:京城里的街道。草色遥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点细芽,远看一片新绿,近看却似不见。 绝胜;远远胜过。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芳菲:美盛的花草。 唐 韩愈《晚春》 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唐 韩愈《感春五首》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唐 杜牧《怅诗》:“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一夜风:一夜春风。 唐 王涯《春游曲》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飒飒:风声。唐 李商隐《无题四首》 寒随一夜去,春还五更来唐 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唐 丘为《题农父庐舍》 不觉春风换柳条唐 韩滉《晦日呈诸判官》:“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觉春风换柳条。” 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唐 赵嘏《喜张沨及第》 描写春天的古诗和描写春天的名句(三)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若个:哪个? 唐·东方虬《春雪》 马踏春泥半是花 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见:显现。 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唐·刘方平《代春怨》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唐·刘方平《夜月》 一夜好风吹,。 3.【请帮忙找一下关于描写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春草图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 草色遥看近却无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风吹草低见牛羊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草青临水地,头白见花人 蟾光澹荡,冷浸琪花瑶草 春花图 1.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2.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独酌》) 3.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4.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5.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8.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9.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10.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11.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2.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王冕《墨梅》) 13.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杜甫) 14.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 15.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范成大) 16.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唐)李峤(qiáo) 17.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18.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 19.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 20.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 21.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高鼎:) 22.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23.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 24.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5.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 26.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27.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佚名) 28.桃花潭水三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29.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 30.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 (温庭筠) 31.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32.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 33.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春风图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元日》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唐·李白《春思》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唐僧志安《绝句》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春雨图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螟》)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4.描写春草的诗句或词句 希望下面的诗句能解决您的疑问: 1.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2.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4.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5.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卢纶:《塞下曲》) 6.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 7.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 (陶渊明:(归园田居)) 8.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韦应物:(滁州西涧)) 9.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11.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12.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李叔同:《送别》) 13.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韦应物:《滁州西涧》) 14.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郎》) 15.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16.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卢纶《塞下曲》) 17.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 5.描写春草的诗句 1、《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2、《春词》【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3、《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4、《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5、《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6、《玉楼春》【宋】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6.描写春草的诗句有哪些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2023-09-08 22:49:331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中的绮读音

读(qǐ )。绮:有花纹的丝织品,锦缎。出处:南朝诗人谢朓所作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原文: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鬓不变?译文:我就像王粲在灞陵上眺望长安,又像潘岳在河阳回顾洛阳那样登上三山回望京城。夕阳使飞耸的屋脊色彩明丽,京城内的屋宇高低不齐,历历在目。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彩锦,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白练。喧闹的群鸟覆盖了春天的小洲,各种花朵开满了芳草遍地的郊野。我将远离京城在他乡久留,真怀念那些已停办的欢乐宴会。回乡的日期在何时,我惆怅不已泪落如雪珠。有感情的人都知道思念家乡,谁的黑头发能不改变?扩展资料此诗写登山临江所见到的春晚之景以及遥望京师而引起的故乡之思。全诗十四句,前两句交代离京的原因和路程,领起望乡之意;中六句写景,描绘登山所望见的景色;后六句写情,抒发人生感慨。其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首诗写景色调绚烂纷繁、满目彩绘,写情单纯柔和,轻清温婉。诗人将京邑的黄昏写得如此明丽美好,毫无苍凉暗淡之感,固然是为了渲染他对故乡的热爱,但也与诗中所表现的游宦怀乡之情并无深永的感伤意味有关。全诗结构完整对称,而给人印象最深的则是“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两句。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2023-09-08 22:49:411

桂枝香金陵怀古原文及翻译注释

桂枝香金陵怀古原文: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翻译:登上高楼凭栏极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气刚刚开始索肃。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帆船在夕阳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飘扬。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图画也难把它画足。遥想当年、故都金陵何等繁盛堂皇。感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亡国悲恨接连相续。千古以来凭栏遥望,映入眼帘的景色就是如此,可不要感慨历史上的得失荣辱。六朝旧事已随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寒烟惨淡、绿草衰黄。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遗曲。注释:1、登临送目:登山临水,举目望远。2、故国:旧时的都城,指金陵。3、千里澄江似练:形容长江像一匹长长的白绢。语出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澄江,清澈的长江。练,白色的绢。4、如簇:这里指群峰好像丛聚在一起。簇,丛聚。5、去棹(zhào):往来的船只。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申为船。6、星河鹭(lù)起:白鹭从水中沙洲上飞起。长江中有白鹭洲(长江与秦淮河相汇之处的小洲)。星河,银河,这里指长江。7、画图难足: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8、繁华竞逐:(六朝的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竞逐:竞相仿效追逐。9、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10、悲恨相续:指亡国悲剧连续发生。11、凭高:登高。这是说作者登上高处远望。12、谩嗟荣辱:空叹什么荣耀耻辱。这是作者的感叹。13、六朝:指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它们都建都金陵。14、商女:歌女。15、《后庭》遗曲:指歌曲《玉树后庭花》,传为陈后主所作。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人认为是亡国之音。赏析此词通过对金陵(今江苏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上阕写登临金陵故都之所见。“澄江”“翠峰”“征帆”“斜阳”“酒旗”“西风”“云淡”“鹭起”,依次勾勒水、陆、空的雄浑场面,境界苍凉。下阕写在金陵之所想。“念”字作转折,今昔对比,时空交错,虚实相生,对历史和现实,表达出深沉的抑郁和沉重的叹息。全词情景交融,境界雄浑阔大,风格沉郁悲壮,把壮丽的景色和历史内容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自成一格,堪称名篇。
2023-09-08 22:50:011

《古近体诗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白)译文赏析

古近体诗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系列:李白诗集(古近体诗) 古近体诗 金陵城西楼1月下吟 【题解】 李白游金陵时,月夜独登城西孙楚酒楼作此诗。诗中通过水摇空城、白露垂珠的夜景描绘,抒发了对南齐诗人谢的追慕和自己孤寂的心情。 【原文】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2。 白云映水摇空城3,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4澄江净如练5,令人长忆谢玄晖6。 【注释】 1西楼:《景定建康志》卷二十一《李白酒楼》条下引有此诗,注云:即城西孙楚酒楼。2吴越:即今江苏苏州至浙江绍兴一带。3空城:指城中寂无声息,像无人居住的空城。4解道:懂得说。5练:洁白的熟绢。6谢玄晖:即谢朓,南齐著名诗人。他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中有云:「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是被人传诵的名句。 【译文】 金陵的夜晚静寂而孤独,秋风吹起,已经有凉凉的寒意,我独自一人登上城西的孙楚酒楼,登高临风,遥望吴越大地。俯视白云和城垣的影子倒映在江面上,微波涌动,恍若白云、城垣在轻轻摇荡;仰观遥空垂落的露珠,在月光映照下,像珍珠般晶莹,仿佛是从月亮中滴出。我伫立在月下,沉思默想,久久不肯归。人世混浊,知音难遇,不仅是我眼前知音稀少,自古以来有才华、有抱负的人当时也都是如此。谢朓能吟「澄江净如练」这样的好诗,使人永远忆念。我与谢玄晖精神「相接」,他的诗我能理解;今日我写此诗,与谢玄晖当年心情相同,有谁能「解道」,能「长忆」呢?
2023-09-08 22:50:201

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景》原文及翻译赏析

塞鸿秋·浔阳即景原文: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塞鸿秋·浔阳即景翻译及注释 翻译 万里奔流的长江,像一匹白色的素绢;对岸几处小点,像是染上了青色的颜料,那是淮地的远山。几片白帆,箭一般地驶过了江面;而近处的高山上,长长的泉流飞下,犹如一道流电。天色渐渐昏黄,暮色中的云层难以分辨,仿佛化作了这满地的露点。一钩新月模仿著扇形,在天上高悬。逼近了,逼近了,成「一」字的横线在空中排开,那是北方飞来的大雁。 注释 浔阳:今江西九江市。即景:写眼前景物。练:白绢。淮山:泛指长江以北淮河流域的山。淀:同「靛」,即靛青,一种青兰色染料。江帆:江面上的船。「新月」句:新月开始像团扇那样圆了起来。塞鸿:边地的鸿雁。新月初学扇:言新出的月亮,圆得像团扇似的。班婕妤《怨歌行》:「裁成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塞鸿秋·浔阳即景翻译及注释二 翻译 万里长江犹如一条长长的白色绸缎伸向远方,淮河两岸青翠的远山连绵起伏。江上的片片帆船急速地行驶著,如同离弦的箭;山上的清泉从高耸陡峭的悬崖上飞奔而下,仿佛迅捷的闪电。道道晚霞都变成了白白的云朵,一弯新月宛若刚刚展开的扇子。从塞外归来的大雁在高高的天上一字排开,宛如一条细细的银线。 注释 1正宫:宫调名。塞鸿秋:曲牌名。浔(xun)阳:今江西省九江市的别称。 即景:写眼前的景物。2练:白绢,白色的绸子。3淮山:在安徽省境内,这里泛指淮水流域的远山。淀:同「靛(dian)」,即靛青,一种青蓝色染料。4江帆:江面上的船。5晚云都变露:意思是说傍晚的彩霞,都变成了朵朵白云。露,这里是「白」的意思。6初学扇:意思是新月的形状像展开的扇子。7塞鸿:边地的鸿雁。 塞鸿秋·浔阳即景赏析   作品描绘浔阳一带景色,一连铺排了长江、淮山、帆、泉、云、月、大雁七种景物,每一种都加意出色,有着鲜明、充实的形象。画面有面有点有线有片,有青有白,有静物有动态,远近高下,相得益彰,诚可谓尺幅千里。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举头远望,目所能及之处,有秋江万里,澄澈耀眼,静如白练,绵延屈曲,伸向远方;有秋山「数点」,葱郁苍翠,青如蓝靛,给人一种秋天特有的苍茫、寂静、高远的感受。作品从大处、远处起笔,为全篇设置了一个宏阔、高远的背景基调。开头两句句属于远眺。它们分别脱化于南朝谢朓「澄江净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及金诗人杨奂「淮山青数点,不肯过江来」(《题江州庾楼》)的诗句,意象雄远。大江万里浩荡,江面开阔,同遥远的淮山呈现出的「数点」形成了空间形象上的悬殊对比,而「白如练」之旁点染几点「青如靛」,则在色彩上又形成了对映。这两句以工对的形式出现,就更容易使人注意到它们的互补。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俯瞰脚下,江上点点白帆,轻疾如离弦之箭;仰望高崖瀑布,飞流直下快如闪电。作者从江与山的众多景物中各截取其一点,从近处、细处着眼于江上疾驶如飞的「江帆」,悬崖陡壁间飞泻千尺的「山泉」。虽然写的只是一个个的个体的景物,却又极富群像性,给人以动态的感官体验。三、四两句移近了视界。「江帆」实因大江的流急而益现轻灵,「山泉」也得力于山崖的陡峭,这都是句面以外的意境。这两句又以工整的对偶叙出,带着分明的动感,说明这已是一组近景。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在这两句里,词人转换了视觉角度,由前边写地上的景物转换为写天上的景物,抓住事物特有的物征描绘了「晚云」与「新月」的情态变化和背景的明暗变化。五、六两句是仰观的背景,更是表现时间的流动。从「变露」与「学扇」这两个词语里,读者不仅能体会到景物变化的动态美,意态形象的朦胧美,还能清晰地感受到时间的流动感。晚云变露,是说夜晚天空的云层渐渐模糊难以认辨,而空气却越来越凉冷湿润,地面上也凝结了露珠;而新月学扇,则是月牙儿冉冉升上的景象,且有它尽力欲呈露半面的趋向的意味。这都是深秋典型的景观。   「塞鸿一字来如线」,写从塞外归来的大雁,排成长长的一字形掠过烟波浩渺的江天,仿佛就像一条细长晶莹的银色丝线。这一句不仅点明了季节时令,也创建了一个令人展开无限遐想的空间。文势至最后本转为徐缓,殊不料末句顿时又异军突起。这「一字」塞鸿,将前时的六幅画面绾联交通,使人感受到雁阵冲寒所蕴涵的苍凉秋意,联想到岁暮、客愁、乡情等人事方面的内容,有题外传神之妙。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令,作者选择了独特的视觉角度,按照由远及近、自下而上的空间顺序,采用了比喻、对仗并用的修辞手法,借助于动态描写的艺术表现形式,为读者勾画了一幅生动传神的浔阳江动态秋景图。从作品的表现中可以看出,作者善于捕捉充满活力的艺术镜头,在他的笔下,江舟、山泉、晚云、新月、塞鸿这些景点都呈动态,并且都在万里长江和数点淮山这一整体构思中被不露痕迹地融合起来。全曲笔势排奡,形象简洁,比喻精到,不愧为散曲的写景杰作,而音韵浏亮,也符合作者在《中原音韵作词十法》中所提出的「既耸观,又耸听」的度曲要求。 塞鸿秋·浔阳即景创作背景   浔阳江,即长江流经江西九江的那段。此曲是作者傍晚登浔阳城楼的即兴写景之作,具体作年不详。 塞鸿秋·浔阳即景鉴赏   傍晚时分,秋风徐徐地吹来,令人感觉全身透凉,舒服又惬意。周德清刚吃完晚饭,肚子饱得难受,他就想去散散步以促进消化。   于是,德清来到浔阳江旁,就在那附近逛了一圈。他放眼看去,只能看到几尺之内的事物,总觉没法尽兴。他想:「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何不登上浔阳城楼,纵目远眺万里长江呢?黄昏景总是美丽动人的,得赶快登高临望抓住一景一物,饱览祖国河山啊。」于是德清就向浔阳城楼走去。   傍晚散步的人很多,也有一些人登上浔阳城楼看风景。城楼很高,德清很不容易才登上城楼。人站得高就能看得远,总有一种大地尽在我脚下的感觉,何况德清现在是站在浔阳城楼上,远近风景尽收在他眼底。站在城楼上,就有登高临远的感觉了,德清放眼远看,看到浩渺清澈的万里江水滚滚的流着,宛如一条银光闪烁的白练,淮南远山看似「数点」,苍翠得如蓝靛。他又收回眼光看看近处,看到在宽阔浩瀚的江面上,江帆几片,轻疾如飞箭地开着,巍峨高耸的庐山上,山泉瀑布好像千尺银河要落地,快得如闪电。啊!这是多么色彩鲜艳、美丽壮观的景色啊!德清不禁感叹:「为什么我以前就没有留意到呢?真是可惜呀!原来祖国的河山是如此多娇的,就我眼前的一段江水,几座青山,几片江帆,一条山泉就已经如此美丽了,那我没看到的美景想必还有很多。看来,我以后要多出来散步才行,要把祖国的美丽河山都看透。」   这时晚霞散开了,在天边渐渐消逝,变成了雾气雾水,天色也变黑了。德清被刚才看到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不愿离去,只想再多留一会儿,他觉得还有更美丽的景色在等着他。这时一轮新月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来,在普通眼里,新月就只是新月,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的。可是德清被刚才看到的万里长江的壮丽雄奇景象激发了他的想像力,他觉得这一轮新月在挑逗他,故意露著半边脸,看上去像半圆形团扇的样子。新月可真冤枉啊,她老人家用得着去挑逗德清你吗?是德清的诗情发作又在胡思乱想了。他在想:「如此娇美的江山,我应该用什么言语来描述她呢?怎样才能表达我对她的喜爱呢?」这时,一群鸿雁排成一字从天空中飞了过来,这一群雁声把德清从幻想中惊醒过来。他抬头看着这一群鸿雁,想起了王勃的「落雁与故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他想:「王勃真是有才华啊!我也要作一句诗句,要跟他的一样精妙,这样我也可以被人千古吟唱了。」   德清闭上眼睛回想刚才所看到的一切,他要把看到的江水、青山、江帆、山泉、晚云、新月、鸿雁都一一描写出来,那该怎样写呢?一眨眼功夫,他就想出来了:「既然江水如白练,远山似数点,江帆、山泉都像在飞,新月只有一弦,鸿雁要南飞,那我知道如何描述如此多娇的江山了。」于是,德清下了城楼,就飞快地跑回家,拿起笔就写「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他一口气就把这首曲写了出来。他摸了摸胡子,看着曲子,不禁为自己那么有才感到高兴。他想:「今晚的散步真是正确的选择,明晚还得去,如此娇丽的江山真该多去观赏,而且还是我作曲的好材料。」想完,他有再一次拿起自己的作品欣赏起来。 诗词作品: 塞鸿秋·浔阳即景 诗词作者:【 元代 】 周德清 诗词归类: 【秋天】、【写景】
2023-09-08 22:50:301

关于晚霞的文言文

1. 晚霞的文言文作文 有人喜欢天上的繁星,洁白的云朵,费尽心机地把它们画出来,用美丽的语言去赞美它们。然而,我却喜欢淡淡的晚霞。每当傍晚,我都会坐在阳台旁去看晚霞。它如诗如画,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它使人忘掉一天的疲劳,完全沉醉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开始,天空是一片深蓝色,太阳慢慢往西坠,几片云朵染成了淡淡红色。太阳红红的,放射出彩色的光芒。房屋,树木,花草,人,都沐浴在夕阳的柔光中。 岸边的垂柳,宛如长发的美女,阿娜多姿,载满梦的魅惑,在空中尽情娇媚,翡翠的绿色,缭绕在河面,轻盈的刻花,如果天公作美,夕阳西斜时,晚霞灿烂,波光粼粼,烟柳摇影,风染春馨,此时此刻令人魂牵梦绕,久久沉醉。鱼塘周围怪石嶙峋,千姿百态,晚霞把光彩洒在上面,则成了宝石。那怪石有的像美猴王抓耳挠腮,有的像盆景中重叠的山峦…只见晚霞烧红了半边天,映红了一塘水,染红了整片山。 夕阳西下,晚霞映红了半边天,又反射到江中,江水霎时变成了红色!真像一朵朵红莲绽开在江中,美丽极了! 多彩的晚霞在奇妙地变幻着,颜色越变越深,最后变成浓墨画似的几笔,更显得神奇妩媚。天是一片青色,几片桔红色的朝霞稀稀疏疏地分布在天空中,慢慢地朝霞的范围扩大了,颜色由桔红变成鲜红。红霞照在湛绿的水上,散为金光,而红霞的欲下沉的日光,也幻成异样的色彩。一层层的光和色,相击相荡,闪闪烁烁的都映现在我眼底。 晚霞染红了西面的天空。微微地照在了每一个角落。这时的晚霞,像是羞涩的小姑娘,只是抹上了一层橘黄色。天上的云朵模模糊糊,成了各种形式。有的像只小羊,再大草地上奔跑;有的像和平鸽,自由自在的飞翔。 晚霞很神秘,不一会儿,便变成了浅红,这时,仿佛世间的一切都被晚霞留下了阴影,像是在花林间飘荡一般。海上,静静的。晚霞有点儿不愿意了,使出浑身的劲儿,那种颜色,让人感到变化莫测,难以忘怀。。霞光的范围慢慢地缩小,颜色也逐渐变浅了,紫红变成了深红,深红变成了粉红,又由粉红变成了淡红……黄昏收起缠满忧伤的长线,像一阵风吹似的,淡淡的晚霞末了,消失在云层间………夜,来了,天 睁着黑色的瞳仁注视着大地。残风的轻拂,晚霞的忧伤,夜空下的宁静。这些都是那么的凄美,徘徊在寂静的星空下,静听着轻鸣的蝉吟蟋叫,多少轻忧伴着这夜里的残风回荡在耳边、缠绕。 2. 关于晚霞的诗句 1,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出自南北朝: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白话文释义:夕阳使飞耸的屋脊色彩明丽,京城内的屋宇高低不齐,历历在目。 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彩锦,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白练。 2,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出自宋代:苏轼《江城子·江景》 白话文释义:凤凰山下,雨后初晴,云淡风清,晚霞明丽。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白话文释义:正值雨过天晴,虹消云散,阳光朗煦,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水和长天连成一片。 4,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出自五代:欧阳炯《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平》 白话文释义:夕阳斜照着故都金陵,茵绿的春草与江岸连平,晚霞烧红了江天,大江东去滔滔无情。 5,黯黯青山红日暮,浩浩大江东注。 余霞散绮,向烟波路。——出自宋代:晁补之《迷神引·贬玉溪对江山作》 白话文释义:青山渐渐被暮霭笼罩红日慢慢向西坠落,浩浩长江奔腾不息汹涌地向东流去。 天空中缕缕残霞就像有花纹的罗绮渐渐散开,回首望去浩淼的烟波掩映着漫漫路途。 3. 找关于黄昏和晚霞的诗句,急用 黄昏: 【春怨】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从军行】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代赠二首之一】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卜算子】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蝶恋花】 楼外垂杨千万缕, 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犹自风前飘柳絮, 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 便作无情,莫也愁人苦。 把酒送春春不语, 黄昏却下潇潇雨。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描写晚霞的诗句 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新月已生飞鸟外,落霞更在夕阳西。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一溪绿水皆春雨,半岸清山半夕阳。 5、阊闾城碧铺秋草,鸟鹊桥红带夕阳。 6、南忆新安郡,千山带夕阳。 7、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8、空林网夕阳,寒鸟赴荒园。 9、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10、流连狂乐恨景短。奈夕阳送晚。 11、河水平秋岸,关门向夕阳。 12、好看落日斜衔处,一片春岚映半环。 1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4、荷笠带斜阳,青山独远归。 15、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16、江村片雨外,野寺夕阳边。 17、小店青帘疏雨后,遥村红树夕阳间。 18、疲马卧长坡,夕阳下通津。 19、一片晕红才着雨,几丝柔柳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 20、店青帘疏雨后,遥村红树夕阳间。 21、东风渐急夕阳斜,一树夭桃数日花。 22、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2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4、日落西山头,人约黄昏后。 25、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5. 有关晚霞的诗句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钱起 【访李卿不遇】画戟朱楼映晚霞,高梧寒柳度飞鸦.门前来不见归轩至,城上愁看落日斜.陈嘉言 【晦日宴高氏林亭】公子申敬爱,携朋玩物华.人是平阳客,地即石崇家源.水文生旧浦,风色满新花.日暮连归骑,长川照晚霞.刘禹锡【秋晚新晴夜月如练有怀乐天】知雨歇晚霞明,风调夜景清.月高微晕散,云薄细鳞生.露草百虫思,秋林千叶声.相望一步地,脉脉万重情.居易 【庾顺之以紫霞绮远赠,以诗答之】千里故人心郑重,一端香道绮紫氛氲.开缄日映晚霞色,满幅风生秋水纹.为褥欲裁怜叶破,制裘将翦惜花分.不如缝作合欢被,寤寐相思如对君.。 6. 关于“晚霞”的诗句有哪些 1、水宿风餐第几程,落帆刚趁晚霞明。 ——王纶《秦邮晚泊》 赏析:描写的在海上漂泊,刚好赶上晚霞落日的情境。表达了王纶的思乡之情。 2、雨歇晚霞明,风调夜景清。——刘禹锡 《秋晚新晴夜月如练有怀乐天》 赏析:该句意思是:雨下了很久,终于停了,晚霞很漂亮,天气很明朗,起风了,晚上的景色很清明。 3、开缄日映晚霞色,满幅风生秋水纹。——白居易《庾顺之以紫霞绮远赠,以诗答之》 赏析:诗意是晚霞被落日映照成红色,秋水被风吹皱了波纹。 表现了美好的情谊。 4、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卢照邻《长安古意 》 赏析:这首诗托“古意”,实抒今情。它的题材、用语与萧纲的《乌栖曲》等齐梁宫体诗非常接近,但思想感情却大不相同。 它的词采虽然富丽华赡,但终不伤于浮艳。诗的写法近似汉赋,对描写对象极力铺陈泻染, 并且略带“劝百讽一”之意。 5、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定晚霞。——刘禹锡《浪淘沙 》 赏析:作者的诗思从江边场景宕开,从转折对比中提炼出高远的深意。 前两句讴歌了淘金妇女们的劳动,顺接来写,固然可以,但不会产生警人的力量。诗人别具慧眼,择取标志上层社会富贵奢靡功名权势的首饰与金印来立意,指出权贵们所占用的黄金,正是劳动者经过千辛万苦从沙中浪底淘漉而来。 揭示了当时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劳动者创造了世间一切财富,却难得温饱;不劳者却可以无限度地占有劳动者的劳动果实,从而表现了诗人深切地同情劳动人民的主题。 这首诗以明快而又婉转的民歌风调,表现了深邃高卓的思想。 语言质朴浅近,精炼准确,很有特色。首句“照”、“开”两个动词,准确而有层次地写出了时间的推移。 第二句的“满”字,既写出人数之多,也暗示了淘金劳动早已开始。这些通俗字眼,从生活直观中提炼出来,熔入诗中,形象而富有动态美。 第三句两个名词性词组并列,却不嫌堆砌,反见其神思飞动,用词精警。第四句一个“尽”字,充分揭示当时社会的本质,使结尾两句成为精辟警策的佳句。 正因为这样,这首意境深警的喻理小诗,才这么耐人寻味,这么给人启迪。 6、画戟朱楼映晚霞,高梧寒柳度飞鸦。 ——钱起《访李卿不遇 》 赏析:登上晚霞映照着有雕饰或绘制纹路图案的红色楼房,高耸的梧树,因天冷而乏力的柳,有阵阵乌鸦飞过。 7、日暮连归骑,长川照晚霞。 ——陈嘉言《晦日宴高氏林亭》 赏析:诗意为我在太阳落山的黄昏骑着马回家,我只看到满天的红霞映红了山川。 8、岸远沙平,日斜归路晚霞明。 ——欧阳炯《南乡子·岸远沙平》 赏析:《南乡子·岸远沙平》是五代北宋时期词人欧阳炯创作的一首词。此词写南国傍晚水边风物。 首句写沙岸而暗带水,次句写晚霞而明带晚归人。其中,沙滩空旷,晚霞满天,景象开阔。 末三句,写孔雀临水自照,自怜其美。全篇形象地描绘出一幅和平宁静的画面,意境优美。 9、凤凰山下雨出晴。水风清,晚霞明。 ——苏轼《江城子·凤凰山下雨初晴》 赏析:诗意为凤凰山下,雨后初晴,云淡风清,晚霞明丽。据《墨庄漫录卷一》载:东坡在杭州,一日,游西湖,坐孤山竹阁前临湖亭上。 时二客皆有服,预焉。久之,湖心有一彩舟,渐近亭前。 靓妆数人,中有一人尤丽,方鼓筝,年且三十余,风韵娴雅,绰有态度。二客竞目送之。 曲未终,翩然而逝。公戏作长短句云云。 词中将弹筝人置于雨后初晴、晚霞明丽的湖光山色中,使人物与景色相映成趣,音乐与山水相得益彰,在对人物的描写上,作者运用了比喻和衬托的手法。 10、过雨园林绿渐浓,晚霞明处暮云重。 ——赵彦端《浣溪沙·过雨园林绿》 赏析:描写了晚霞很美的意境。 11、白露收残暑,清风衬晚霞。 ——仲殊《南歌子》 赏析:这首词通篇写景。十里青山,数声鸟啼,残月白露,清风晓霞。 有声有色地表现了江南的夏季景色。词中上、下片的结句,委婉含蓄地提到人,而且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全词清新雅洁,优美柔和,饶有意味。 7. 描写晚霞的,诗句 1、《山行》清代:施闰章野寺分晴树,山亭过晚霞。 春深无客到,一路落松花。译文:山野寺庙把林子分开了,山亭好像从晚霞中间穿过去。 春已经深了,可是从没有客人到来;一路走来,仿佛听到了松花落地的声音。2、《晓至湖上》清代:厉鹗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影。 译文:出城天色刚破晓微明,站立水边让我心意稍微宁静。水面泛起的薄雾弥漫开来仿佛与天相连。 水中的苇草弯曲下来发出声响,遥远的青山如黛仿佛连淡淡的影子也若有似无。一会儿过后晨日初起,远处三三两两的小舟泛在水上。 怎么能够学得野鸭一般,能去追逐那远方的清影呢。3、《落日忆山中》唐代:李白雨后烟景绿,晴天散馀霞。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花落时欲暮,见此令人嗟。 愿游名山去,学道飞丹砂。译文:雨后原野一片翠绿,烟景渺茫, 晴空里余霞像一幅幅绮锦。 东风跟随春姑娘回来了,催开了我家的鲜花。现在正是花落日暮的时候,怎么不让人嗟叹不止?我想去游名山大川,找仙人学道炼丹砂金丹。 4、《诉衷情令》宋代:康与之夕阳西下,塞雁南飞,渭水东流。译文:黄昏时候,惟见塞雁南来,渭水东流,益觉伤感。 5、《满庭芳》宋代:秦观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译文:会稽山上,云朵淡淡的像是水墨画中轻抹上去的一半;越州城外,衰草连天,无穷无际。城门楼上的号角声,时断时续。 在北归的客船上,与歌妓举杯共饮,聊以话别。回首多少男女间情事,此刻已化作缕缕烟云散失而去。 眼前夕阳西下,万点寒鸦点缀着天空,一弯流水围绕着孤村。扩展资料:形成原理晚霞的形成是由于空气对光线的散射作用。 当太阳光射入大气层后,遇到大气分子和悬浮在大气中微粒,就会发生散射,这些大气分子和微粒本身是不会发光的,但由于它们散射了太阳光,使每一个大气分子形成了一个散射光源。根据瑞利散射定律,太阳光谱中的波长较短的紫、蓝、青等颜色的光最容易散射出来,而波长较长的红、橙、黄等颜色的光透射能力很强。 因此,我们看到晴朗的天空总是呈蔚蓝色,而地平线上空的光线只剩波长较长的黄、橙、红光了。这些光线经空气分子和水汽等杂质的散射后,那里的天空就带上了绚丽的色彩。 俗话说“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就是说,早晨出现鲜红的朝霞, 说明大气中水滴已经很多,预示天气将要转雨。 如果出火红色或金黄色的晚霞,表明西方已经没有云层,阳光才能透射过来形成晚霞,因此预示天气将要转晴。 在日出和日落前后的天边,有时会出现五彩缤纷的霞。 日出前后在东方天空看到霞称早霞,日落前后的霞称晚霞。 8. 关于晚霞的词语 锦霞 落霞 丹霞 霞光 霞色 霞影 霞帔 斑斓 碧绿 鹅黄 梨黄 紫色 绎色 蔚蓝 湛蓝 绯红 金黄 缤纷 驳杂 灿烂 苍苍 璀璨 淡雅 光润 瑰丽 华丽 黄晕 豁亮 晶莹 烂漫 朦胧 迷离 迷蒙 明净 明朗 明丽 明媚 凝碧 浓艳 绮丽 闪烁 疏落 鲜妍 绚烂 绚丽 眩目 殷红 嫣红 酽酽 阴森 莹白 幽微 幽香 黝黑 娇妍似锦 瑰丽多彩 光辉灿烂 彩霞满天 彩霞缤纷 晚霞如火 朝霞灿烂 晚霞绯红 晚霞瑰丽 丹霞似锦 云霞飘浮 霞光耀目 朱霞烂漫 红霞满天 霞光万道 灿烂夺目 绚烂多姿 光彩照人 令人眩目 彩云满天 彩云绚丽 神奇缥缈 轻盈柔美 9. 描述晚霞的诗句有哪些 《醉思仙·晚霞红》 宋·孙道绚 晚霞红。 看山迷暮霭,烟暗孤松。动翩翩风袂,轻若惊鸿。 心似鉴,鬓如云,弄清影,月明中。 谩悲凉,岁冉冉,蕣华潜改衰容。 前事销凝久,十年光景匆匆。念云轩一梦,回首春空。 彩凤远,玉箫寒,夜悄悄,恨无穷。 叹黄尘久埋玉,断肠挥泪东风。 《晚霞》 宋·林用中 晚霞掩映祝融峰,衡岳高低烂熳红。 愿学陵阳修炼术,朝餐一片趁天风。 《湖天晚霞》 宋·盛烈 鲛人织出绡五色,冯夷不敢閟深泽。 闯得烛龙归崦嵫,横舒几占半天碧。 光绚列岑浮紫翠,琉璃倒蘸成琥珀。 何当乘风掣下来,并州快剪随意划。 制就诗囊百万个,分与江湖放吟客。《次主簿叔晚霞》 宋·杨万里 病眼何愁未苦佳,膮看霜了晚看霞。 只惊天上三冬月,那得西湖十里花。 景与诗争酣未退,兴如水涌云难遮。 却嫌醉墨欹倾甚,整整斜斜半似鸦。《和元晦晚霞》 宋·张栻 早来雪意遮空碧,晚喜晴霞散绮红。 便可悬知明旦事,一轮明月快哉风。
2023-09-08 22:50:411

李白的"解道澄江净如练"是化用了谁的诗句

1、李白的"解道澄江净如练"是化用:南齐著名诗人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一诗中的诗句“澄江浄如练”2、李白这句是“解道‘澄江浄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意思是说,谢朓能吟出“澄江浄如练”这样的好诗,令我深深地怀念他。这两句,话中有“话”,其“潜台词”是,我与谢浄精神“相接”,他的诗我能理解;今日我写此诗,与谢浄当年心情相同,有谁能“解道”、能“长忆”呢?可见李白“长忆”谢浄,乃是感慨自己身处暗世,缺少知音,孤寂难耐。这正是此诗的命意,在结处含蓄地点出,与开头的“独上”相呼应,令人倍感“月下沉吟”的诗人是多么的寂寞和忧愁。3、《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南朝齐 谢朓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2023-09-08 22:50:501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古诗和意思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古诗的译文

1、原文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谢朓〔南北朝〕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2、译文 我像王粲与潘岳那样怀着眷恋之情,傍晚登上三山回头眺望京城。 斜阳照射使飞耸的屋脊色彩明丽,高高低低清晰可见。 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美丽的彩锦,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一匹白练。 喧闹的群鸟覆盖了春天的小洲,各种花朵开满了芳草遍地的郊野。 我将远离京城在他乡久留,真怀念那些已停办的欢乐宴会。 想到离开后不知何时才能归来,不由得心中惆怅,留下雪珠般的眼泪。 怀着望乡之情的人,又有谁能不白了头发呢?
2023-09-08 22:51:131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原文及翻译

南北朝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原文如下: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译文:我像王粲与潘岳那样怀着眷恋之情,傍晚登上三山回头眺望京城。斜阳照射使飞耸的屋脊色彩明丽,高高低低清晰可见。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美丽的彩锦,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一匹白练。喧闹的群鸟覆盖了春天的小洲,各种花朵开满了芳草遍地的郊野。我将远离京城在他乡久留,真怀念那些已停办的欢乐宴会。想到离开后不知何时才能归来,不由得心中惆怅,流下雪珠般的眼泪。怀着望乡之情的人,又有谁能不白了头发呢?创作背景这首诗应作于公元495年(齐明帝建武二年),谢朓出为宣城太守时。在这次出守途中,他还写了一首题为《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的古诗,据《水经注》记载,江水经三山,从板桥浦流出,可见三山当是谢朓从京城建康到宣城的必经之地。三山因上有三峰、南北相接而得名,位于建康西南长江南岸,附近有渡口,离建康不远,相当于从灞桥到长安的距离。此诗写登山临江所见到的春晚之景以及遥望京师而引起的故乡之思。全诗十四句,前两句交代离京的原因和路程,领起望乡之意;中六句写景,描绘登山所望见的景色;后六句写情,抒发人生感慨。其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2023-09-08 22:51:261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原文及翻译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原文及翻译如下:1、原文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2、翻译(1)我像王粲与潘岳那样怀着眷恋之情,傍晚登上三山回头眺望京城。夕阳使飞耸的屋脊色彩明丽,京城内的屋宇高低不齐,历历在目。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彩锦,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白练。喧闹的群鸟覆盖了春天的小洲,各种花朵开满了芳草遍地的郊野。(2)我将远离京城在他乡久留,真怀念那些已停办的欢乐宴会。想到何日才能回到家乡,不由得令人惆怅悲伤流下雪珠般的眼泪。凡是有情之人无不望乡而悲痛,谁能够不为此而白了头发呢?3、创作背景这首诗应作于齐明帝建武二年,谢朓出为宣城太守时。在这次出守途中,他还写了一首题为《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的古诗,据《水经注》记载,江水经三山,从板桥浦流出,可见三山当是谢朓从京城建康到宣城的必经之地。三山因上有三峰、南北相接而得名,位于建康西南长江南岸,附近有渡口,离建康不远,相当于从灞桥到长安的距离。
2023-09-08 22:51:431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是几年级课文

高一语文《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谢朓 〔南北朝〕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译文我像王粲与潘岳那样怀着眷恋之情,傍晚登上三山回头眺望京城。斜阳照射使飞耸的屋脊色彩明丽,高高低低清晰可见。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美丽的彩锦,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一匹白练。喧闹的群鸟覆盖了春天的小洲,各种花朵开满了芳草遍地的郊野。我将远离京城在他乡久留,真怀念那些已停办的欢乐宴会。想到离开后不知何时才能归来,不由得心中惆怅,留下雪珠般的眼泪。怀着望乡之情的人,又有谁能不白了头发呢?注释三山:山名,在今南京市西南。还望:回头眺望。京邑:指南齐都城建康,即今南京市。灞,水名,源出陕西蓝田,流经长安城东。河阳视京县:借用西晋诗人潘岳《河阳县诗》“引领望京室” 诗意。河阳:故城在今河南孟县西。京县:指西晋都城洛阳。丽:使动用法,这里有“照射使……色彩绚丽”的意思。飞甍:上翘如飞翼的屋脊。甍:屋脊。参差:高下不齐的样子。绮:有花纹的丝织品,锦缎。澄江:清澈的江水。练:洁白的绸子。喧鸟覆春洲:形容鸟儿众多。覆:盖。杂英:各色的花。甸:郊野。方:将。滞淫:久留。淹留。怀:想念。佳期:指归来的日期。怅:惆怅。霰:雪珠。鬒:黑发。变:这里指变白。▲
2023-09-08 22:52:111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原文_翻译及赏析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南北朝·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南北朝 : 谢朓 古诗三百首 , 写景 , 山水思乡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就像王粲在灞陵上眺望长安,又像潘岳在河阳回顾洛阳那样登上三山回望京城。 夕阳使飞耸的屋脊色彩明丽,京城内的屋宇高低不齐,历历在目。 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彩锦,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白练。 喧闹的群鸟覆盖了春天的小洲,各种花朵开满了芳草遍地的郊野。 我将远离京城在他乡久留,真怀念那些已停办的欢乐宴会。 回乡的日期在何时,我惆怅不已泪落如雪珠。 有感情的人都知道思念家乡,谁的黑头发能不改变? 鉴赏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句“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吟喔的是南齐诗人谢朓的名句佳句。金陵城(今南京)西楼前的美景使李白深深领悟了“澄江静如练”的意境,追忆前贤,这位大诗人不禁发出了古来知音难遇的长叹。然而李白应未想到,由于他的叹赏,谢朓这句诗却在后世得到了无数的知音。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是一首五言古诗,抒写诗人登上三山时遥望京城和大江美景引起的思乡之情。 这首诗应作于公元495年(齐明帝建武二年),谢朓出为宣城太守时。在这次出守途中,他还做了一首题为《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的古诗,据《水经注》记载,江水经三山,从板桥浦流出,可见三山当是谢朓从京城建康到宣城的必经之地。三山因上有三峰、南北相接而得名,位于建康西南长江南岸,附近有渡口,离建康不远,相当于从灞桥到长安的距离。此诗开头借用王粲《七哀诗》“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的意思,形容他沿江而上,傍晚时登上江岸的三山回望建康的情景,十分贴切。“河阳视京县”一句从字面上看似乎与上句语意重复,其实不然。这儿借用潘岳《河阳诗》“引领望京室”句暗示自己此去宣城为郡守,遥望京邑建康,正如西晋的潘岳在河阳为县令,遥望京城洛阳一样。王粲的《七哀诗》作于汉末董卓被杀,李傕、郭汜大乱长安之时,他在灞涘回望长安,所抒发的不仅是眷恋长安的乡情,更有向往明王贤伯、重建清平之治的愿望。谢朓这次出守之前,建康一年之内换了三个皇帝,也正处在政治动荡不安的局面之中。因此首二句既交代出离京的原因和路程,又借典故含蓄地抒写了诗人对京邑眷恋不舍的心情,以及对时势的隐忧。 首二句领起望乡之意,以下六句写景,六句写情。诗人扣住题意,选取富有特征性的景物,将登临所见层次清楚地概括在六句诗里。远远望去,皇宫和贵族第宅飞耸的屋檐高低不齐,在日光照射下清晰可见。只“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两句,便写尽满城的繁华景象和京都的壮丽气派。此处“白日”指傍晚的日光。“丽”字本有“附着”、“明丽”两个意思,这里兼取二义,描绘出飞甍在落日中愈加显得明丽辉煌的情景,可以见出谢朓炼字的功夫。“参差”二字既写京城宫殿楼阙的密集,又使整个画面显得错落有致。“皆可见”三字则暗中传达出诗人神情的专注:既然全城飞甍都历历可见,那么从中辨认自己的旧居当也是一般登高望乡之人的常情。所以这两句虽是写景,却隐含着一个凝目远眺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诗人没有点明在山上流连凝望的时间有多久,但从“白日”变为“余霞”的景色转换中自然就显示出时辰的推移过程。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二句,描写白日西沉,灿烂的余霞铺满天空,犹如一匹散开的锦缎,清澄的大江伸向远方,仿佛一条明净的白绸。这一对比喻不仅色彩对比绚丽悦目,而且“绮”、“练”这两个喻象给人以静止柔软的直觉感受,也与黄昏时平静柔和的情调十分和谐。“静”字一作“净”,亦佳。明人谢榛曾批评“澄”、“净”二字意思重复,想改成“秋江净如练”。另一位诗论家王世贞不以为然,认为江澄之后才谈得上净。清代诗人王士祯也讥讽谢榛说:“何因点窜‘澄江练"?笑杀谈诗谢茂秦!”(《论诗绝句》)其实,如果没有谢榛窜改,这“澄”字的好处还真容易被人忽视。唯其江水澄清,“净”(或“静”)字才有着落,才能与白练的比喻相得益彰。同时,“澄”净的江水还能唤起天上云霞与水中倒影相互辉映的联想。李白在《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中引用“澄江静如练”以形容大江沉浸在月光之中的清空透明之感,“澄”字就更有点晴意义。可见“静如练”这一比喻是因为有了“澄”字的衬托,才成功地表现出大江宁静澄澈的境界。“静”与“净”相比,“静”字写境更为传神。唐代徐凝曾用白练来比喻瀑布:“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被王世贞讥为“恶境界”,原因就在用静态的白练来形容飞泻的水瀑,反将活景写呆了。这个例子可以帮助读者从反面体味“静如练”的好处。如果将谢朓这两句诗与谢灵运的“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登江中孤屿》)相比较,可以看出谢朓在景物描写上的飞跃。谢灵运以直叙的手法来说明水天辉映、空明澄澈的景象,意思较实。而谢朓则能够利用恰当的比喻进行形容,使水天相映的景象不但有鲜明悦目的色彩,并能融进主人公对景物情调的感受,表达更为空灵。 如果说“余霞”两句是用大笔晕染江天的景色,那么“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两句则是以细笔点染江洲的佳趣。喧闹的归鸟盖满了江中的小岛,各色野花开遍了芬芳的郊野。群鸟的喧嚷越发衬出傍晚江面的宁静,遍地繁花恰似与满天落霞争美斗艳。鸟儿尚知归来,而人却离乡远去,何况故乡正满目春色如画,直教人流连难舍。 无怪诗人叹息:“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这两句巧用此处字义可作两解的特点,既抒发了将要久客在外的离愁和对旧日欢宴生活的怀念,又写出了诗人已去而复又半途迟留、因怀乡而罢却欢宴的情态。“去矣”、“怀哉”用虚词对仗,造成散文式的感叹语气,增强了声情摇曳的节奏感。 至此登临之意已经写尽,往下似乎无可再写。但诗人却巧妙地跳过一步,由眼前对京城的依恋之情,想到此去之后还乡遥遥无期,泪珠像雪糁般散落在胸前,感情便再起一层波澜。“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则又由自己的离乡之苦,推及一般人的思乡之情:人生有情,终知望乡。长此以往,谁也不能担保黑发不会变白。结尾虽写远忧,而实与开头呼应,仍然归到还望的本意,而诗人的情绪也在抒发人生感慨之时跌落到最低点。 谢朓(464~499年),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谢朓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谢朓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南北朝·何逊《咏早梅 /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 咏早梅 /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 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古诗三百首 , 咏物 , 梅花言志沉阴结愁忧,愁忧为谁兴?念与君相别,各在天一方。良会未有期,中心摧且伤。不聊忧餐食,慊慊常饥空。端坐而无为,仿佛君容光。峨峨高山首,悠悠万里道。君去日已远,郁结令人老。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时不可再得,何为自愁恼?每诵昔鸿恩,贱躯焉足保。浮云何洋洋,愿因通我词。飘摇不可寄,徙倚徒相思。人离皆复会,君独无返期。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惨惨时节尽,兰叶复凋零。喟然长叹息,君期慰我情。辗转不能寐,长夜何绵绵。蹑履起出户,仰观三星连。自恨志不遂,泣涕如涌泉。思君见巾栉,以益我劳勤。安得鸿鸾羽,觏此心中人。诚心亮不遂,搔首立悁悁。何言一不见,复会无因缘。故如比目鱼,今隔如参辰。人靡不有初,想君能终之。别来历年岁,旧恩何可期。重新而忘故,君子所尤讥。寄身虽在远,岂忘君须臾。既厚不为薄,想君时见思。——魏晋·徐干《室思》 室思 魏晋 : 徐干 沉阴结愁忧,愁忧为谁兴? 念与君相别,各在天一方。 良会未有期,中心摧且伤。 不聊忧餐食,慊慊常饥空。 端坐而无为,仿佛君容光。 峨峨高山首,悠悠万里道。 君去日已远,郁结令人老。 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 沉阴结愁忧,愁忧为谁兴? 念与君相别,各在天一方。 良会未有期,中心摧且伤。 不聊忧餐食,慊慊常饥空。 端坐而无为,仿佛君容光。 峨峨高山首,悠悠万里道。 君去日已远,郁结令人老。 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 时不可再得,何为自愁恼? 每诵昔鸿恩,贱躯焉足保。 浮云何洋洋,愿因通我词。 飘摇不可寄,徙倚徒相思。 人离皆复会,君独无返期。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惨惨时节尽,兰叶复凋零。 喟然长叹息,君期慰我情。 辗转不能寐,长夜何绵绵。 蹑履起出户,仰观三星连。 自恨志不遂,泣涕如涌泉。 思君见巾栉,以益我劳勤。 安得鸿鸾羽,觏此心中人。 诚心亮不遂,搔首立悁悁。 何言一不见,复会无因缘。 故如比目鱼,今隔如参辰。 古诗三百首思念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宋代·志南《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古诗三百首 , 春游 , 写风写雨
2023-09-08 22:52:191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谢眺)诗句译文赏析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谢眺 系列:关于描写花的古诗词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注释    1三山:山名,在今南京市西南。还望:回头眺望。京邑:指南齐都城建康,即今南京市。    2灞涘望长安:借用汉末王粲《七哀诗》「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诗意。灞,水名,源出陕西蓝田,流经长安城东。河阳视京县:借用西晋诗人潘岳《河阳县诗》「引领望京室」诗意。河阳:故城在今河南梦县西。京县:指西晋都城洛阳。两句意为:我怀着眷恋之情,傍晚登上三山,回头眺望都城建康。    3丽:使动用法,这里有「照射使……色彩绚丽」的意思。飞甍:上翘如飞翼的屋脊。甍:屋脊。参差:高下不齐的样子。两句意为:在日光的照耀下,京都建筑色彩绚丽,高高低低都能望见。    4绮:有花纹的丝织品,锦缎。澄江:清澈的江水。练:洁白的绸子。两句意为: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一匹白练。    5喧鸟覆春洲:形容鸟儿众多。覆:盖。杂英:各色的花。甸:郊野。    6方:将。滞淫:久留。淹留。怀:想念。    7佳期:指归来的日期。怅:惆怅。霰:雪珠。两句意为:分别了,想到何日才能回来,不由得令人惆怅悲伤,留下雪珠般的眼泪。    8鬒:黑发。变:这里指变白。两句意为:怀着望乡之情的人,又有谁能不白了头发呢? 译文    我就像王粲在灞陵上眺望长安,又像潘岳在河阳回顾洛阳那样登上三山回望京城。    夕阳使飞耸的屋脊色彩明丽,京城内的屋宇高低不齐,历历在目。    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彩锦,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白练。    喧闹的群鸟覆盖了春天的小洲,各种花朵开满了芳香的郊野。    我将远离京城在他乡久留,真怀念那些已停办的欢乐宴会。    回乡的日期在何时,我惆怅不已泪落如雪珠。    有感情的人都知道思念家乡,谁的黑头发能不改变?? 赏析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句「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吟哦的是南齐诗人谢朓的名句。金陵城(今南京)西楼前的美景使李白深深领悟了「澄江静如练」的意境,追忆前贤,这位大诗人不禁发出了古来知音难遇的长叹。然而李白应未想到,由于他的叹赏,谢朓这句诗却在后世得到了无数的知音。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是一首五言古诗,抒写诗人登上三山时遥望京城和大江美景引起的思乡之情。    这首诗应作于公元495年(齐明帝建武二年),谢朓出为宣城太守时。在这次出守途中,他还做了一首题为《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的古诗,据《水经注》记载,江水经三山,从板桥浦流出,可见三山当是谢朓从京城建康到宣城的必经之地。三山因上有三峰、南北相接而得名,位于建康西南长江南岸,附近有渡口,离建康不远,相当于从灞桥到长安的距离。此诗开头借用王粲《七哀诗》「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的意思,形容他沿江而上,傍晚时登上江岸的三山回望建康的情景,十分贴切。「河阳视京县」一句从字面上看似乎与上句语意重复,其实不然。这儿借用潘岳《河阳诗》「引领望京室」句暗示自己此去宣城为郡守,遥望京邑建康,正如西晋的潘岳在河阳为县令,遥望京城洛阳一样。王粲的《七哀诗》作于汉末董卓被杀,李傕、郭汜大乱长安之时,他在灞涘回望长安,所抒发的不仅是眷恋长安的乡情,更有向往明王贤伯、重建清平之治的愿望。谢朓这次出守之前,建康一年之内换了三个皇帝,也正处在政治动荡不安的局面之中。因此首二句既交代出离京的原因和路程,又借典故含蓄地抒写了诗人对京邑眷恋不舍的心情,以及对时势的隐忧。    首二句领起望乡之意,以下六句写景,六句写情。诗人扣住题意,选取富有特征性的景物,将登临所见层次清楚地概括在六句诗里。远远望去,皇宫和贵族第宅飞耸的屋檐高低不齐,在日光照射下清晰可见。只「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两句,便写尽满城的繁华景象和京都的壮丽气派。此处「白日」指傍晚的日光。「丽」字本有「附着」、「明丽」两个意思,这里兼取二义,描绘出飞甍在落日中愈加显得明丽辉煌的情景,可以见出谢朓炼字的功夫。「参差」二字既写京城宫殿楼阙的密集,又使整个画面显得错落有致。「皆可见」三字则暗中传达出诗人神情的专注:既然全城飞甍都历历可见,那么从中辨认自己的旧居当也是一般登高望乡之人的常情。所以这两句虽是写景,却隐含着一个凝目远眺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诗人没有点明在山上流连凝望的时间有多久,但从「白日」变为「余霞」的景色转换中自然就显示出时辰的推移过程。「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二句,描写白日西沉,灿烂的余霞铺满天空,犹如一匹散开的锦缎,清澄的大江伸向远方,仿佛一条明净的白绸。这一对比喻不仅色彩对比绚丽悦目,而且「绮」、「练」这两个喻象给人以静止柔软的直觉感受,也与黄昏时平静柔和的情调十分和谐。「静」字一作「净」,亦佳。明人谢榛曾批评「澄」、「净」二字意思重复,想改成「秋江净如练」。另一位诗论家王世贞不以为然,认为江澄之后才谈得上净。清代诗人王士祯也讥讽谢榛说:「何因点窜『澄江练』?笑杀谈诗谢茂秦!」(《论诗绝句》)其实,如果没有谢榛窜改,这「澄」字的好处还真容易被人忽视。唯其江水澄清,「净」(或「静」)字才有着落,才能与白练的比喻相得益彰。同时,「澄」净的江水还能唤起天上云霞与水中倒影相互辉映的联想。李白在《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中引用「澄江静如练」以形容大江沉浸在月光之中的清空透明之感,「澄」字就更有点晴意义。可见「静如练」这一比喻是因为有了「澄」字的衬托,才成功地表现出大江宁静澄澈的境界。「静」与「净」相比,「静」字写境更为传神。唐代徐凝曾用白练来比喻瀑布:「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被王世贞讥为「恶境界」,原因就在用静态的白练来形容飞泻的水瀑,反将活景写呆了。这个例子可以帮助读者从反面体味「静如练」的好处。如果将谢朓这两句诗与谢灵运的「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登江中孤屿》)相比较,可以看出谢朓在景物描写上的飞跃。谢灵运以直叙的手法来说明水天辉映、空明澄澈的景象,意思较实。而谢朓则能够利用恰当的比喻进行形容,使水天相映的景象不但有鲜明悦目的色彩,并能融进主人公对景物情调的感受,表达更为空灵。    如果说「余霞」两句是用大笔晕染江天的景色,那么「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两句则是以细笔点染江洲的佳趣。喧闹的归鸟盖满了江中的小岛,各色野花开遍了芬芳的郊野。群鸟的喧嚷越发衬出傍晚江面的宁静,遍地繁花恰似与满天落霞争美斗艳。鸟儿尚知归来,而人却离乡远去,何况故乡正满目春色如画,直教人流连难舍。无怪诗人叹息:「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这两句巧用此处字义可作两解的特点,既抒发了将要久客在外的离愁和对旧日欢宴生活的怀念,又写出了诗人已去而复又半途迟留、因怀乡而罢却欢宴的情态。「去矣」、「怀哉」用虚词对仗,造成散文式的感叹语气,增强了声情摇曳的节奏感。    至此登临之意已经写尽,往下似乎无可再写。但诗人却巧妙地跳过一步,由眼前对京城的依恋之情,想到此去之后还乡遥遥无期,泪珠像雪糁般散落在胸前,感情便再起一层波澜。「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则又由自己的离乡之苦,推及一般人的思乡之情:人生有情,终知望乡。长此以往,谁也不能担保黑发不会变白。结尾虽写远忧,而实与开头呼应,仍然归到还望的本意,而诗人的情绪也在抒发人生感慨之时跌落到最低点。    这首诗写景色调绚烂纷繁、满目彩绘,写情单纯柔和,轻清温婉。诗人将京邑的黄昏写得如此明丽美好,毫无苍凉暗淡之感,固然是为了渲染他对故乡的热爱,但也与诗中所表现的游宦怀乡之情并无深永的感伤意味有关。全诗结构完整对称,而给人印象最深的则是「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两句。这种情景分咏、名句往往突出于一篇之中的现象是宋齐山水诗还处于早期阶段的共同特点,也与谢朓诗存在着钟嵘所说「篇末多踬」的毛病有关。谢朓山水诗仍然沿袭谢灵运前半篇写景、后半篇抒情的程式。由于思想感情贫乏,没有远大的理想和志趣,后半篇的抒情大多缺乏健举的风力,加之又「专用赋体」,直陈其意,不像写景那样凝炼形象,更觉意弱而文散。此篇结尾情绪柔弱消沉,便与前面所写的壮丽开阔的景色稍觉不称。但尽管如此,他在景物剪裁方面的功力,以及诗风的清丽和情韵的自然,却标志著山水诗在艺术上的成熟,对唐人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李白每逢胜景,常「恨不能携谢朓惊人诗句来」(《云仙杂记》),「解道澄江静如练」只是这类佳话中的一例而已。
2023-09-08 22:52:401

请说说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写了什么,抒发怎样的情感,,并谈谈诗中余霞散成绮?

 此诗写登山临江所见到的春晚之景以及遥望京师而引起的故乡之思。全诗十四句,前两句交代离京的原因和路程,领起望乡之意;中六句写景,描绘登山所望见的景色;后六句写情,抒发人生感慨。其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谢朓 〔南北朝〕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译文我像王粲与潘岳那样怀着眷恋之情,傍晚登上三山回头眺望京城。斜阳照射使飞耸的屋脊色彩明丽,高高低低清晰可见。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美丽的彩锦,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一匹白练。喧闹的群鸟覆盖了春天的小洲,各种花朵开满了芳草遍地的郊野。我将远离京城在他乡久留,真怀念那些已停办的欢乐宴会。想到离开后不知何时才能归来,不由得心中惆怅,留下雪珠般的眼泪。怀着望乡之情的人,又有谁能不白了头发呢?
2023-09-08 22:53:091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全诗拼音.及诗的题目

晚登三山还(huán)望京邑南朝齐·谢朓灞涘(sì)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méng),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xiàn)。有情知望乡,谁能鬒(zhěn)不变?
2023-09-08 22:53:301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1、这是描写思乡之情的一首诗;  2、原诗如下: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朝代:南北朝  作者:谢朓  原文: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2、详解: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是一首五言古诗,抒写诗人登上三山时遥望京城和大江美景引起的思乡之情。
2023-09-08 22:53:391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名句是哪几句

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是名句。本诗约作于齐明帝建武二年,作者出任宣城太守初离京城之时,写诗人登三山所见美景,以及望京的思乡之情,是写景诗的代表作品。诗歌的只要特点是用美丽的景色来承托凄凉的心境,诗人用绚丽的笔触描绘建康城的美景,用以低沉的笔调续写离乡的悲伤之情,作者从小出生在京城,已经把京城作为自己的故乡,即将在这样美丽的春景中,去国离乡,情何以堪。全诗意境优美,语言清丽。
2023-09-08 22:53:474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名句

华为荣耀四核相机
2023-09-08 22:53:571

描写春天的诗句: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朝代】南北朝   【作者】谢朓   【原文】   灞涘望长安,   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   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   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   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   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   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   谁能鬒不变。   译文   我就像王粲在灞陵上眺望长安,又像潘岳在河阳回顾洛阳那样登上三山回望京城。   夕阳使飞耸的屋脊色彩明丽,京城内的屋宇高低不齐,历历在目。   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彩锦,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白练。   喧闹的群鸟覆盖了春天的小洲,各种花朵开满了芳草遍地的郊野。   我将远离京城在他乡久留,真怀念那些已停办的欢乐宴会。   回乡的日期在何时,我惆怅不已泪落如雪珠。   有感情的人都知道思念家乡,谁的黑头发能不改变?   注释   ①三山:山名,在今南京市西南。还望:回头眺望。京邑:指南齐都城建康,即今南京市。   ②灞涘望长安:借用汉末王粲《七哀诗》“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诗意。灞,水名,源出陕西蓝田,流经长安城东。河阳视京县:借用西晋诗人潘岳《河阳县诗》“引领望京室” 诗意。河阳:故城在今河南梦县西。京县:指西晋都城洛阳。两句意为:我怀着眷恋之情,傍晚登上三山,回头眺望都城建康。   ③丽:使动用法,这里有“照射使……色彩绚丽”的意思。飞甍:上翘如飞翼的屋脊。甍:屋脊。参差:高下不齐的样子。两句意为:在日光的照耀下,京都建筑色彩绚丽,高高低低都能望见。   ④绮:有花纹的丝织品,锦缎。澄江:清澈的江水。练:洁白的绸子。两句意为: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一匹白练。   ⑤喧鸟覆春洲:形容鸟儿众多。覆:盖。杂英:各色的花。甸:郊野。   ⑥方:将。滞*:久留。淹留。怀:想念。   ⑦佳期:指归来的日期。怅:惆怅。霰:雪珠。两句意为:分别了,想到何日才能回来,不由得令人惆怅悲伤,留下雪珠般的眼泪。   ⑧鬒:黑发。变:这里指变白。两句意为:怀着望乡之情的人,又有谁能不白了头发呢?
2023-09-08 22:54:111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写作背景

谢朓这次出守之前,建康一年之内换了三个皇帝,也正处在政治动荡不安的局面之中。因此首二句既交代出离京的原因和路程,又借典故含蓄地抒写了诗人对京邑眷恋不舍的心情,以及对时势的隐忧。
2023-09-08 22:54:202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赏析

此诗写登山临江所见到的春晚之景以及遥望京师而引起的故乡之思。全诗十四句,前两句交代离京的原因和路程,领起望乡之意;中六句写景,描绘登山所望见的景色;后六句写情,抒发人生感慨。其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首二句领起望乡之意,以下六句写景,六句写情。诗人扣住题意,选取富有特征性的景物,将登临所见层次清楚地概括在六句诗里。远远望去,皇宫和贵族第宅飞耸的屋檐高低不齐,在日光照射下清晰可见。只“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两句,便写尽满城的繁华景象和京都的壮丽气派。此处“白日”指傍晚的日光。“丽”字本有“附著”、“明丽”两个意思,这里兼取二义,描绘出飞甍在落日中愈加显得明丽辉煌的情景,可以见出谢_炼字的功夫。“参差”二字既写京城宫殿楼阙的密集,又使整个画面显得错落有致。“皆可见”三字则暗中传达出诗人神情的专注:既然全城飞甍都历历可见,那么从中辨认自己的旧居当也是一般登高望乡之人的常情。所以这两句虽是写景,却隐含着一个凝目远眺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诗人没有点明在山上流连凝望的时间有多久,但从“白日”变为“余霞”的景色转换中自然就显示出时辰的推移过程。“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二句,描写白日西沉,灿烂的余霞铺满天空,犹如一匹散开的锦缎,清澄的大江伸向远方,仿佛一条明净的白绸。这一对比喻不仅色彩对比绚丽悦目,而且“绮”、“练”这两个喻象给人以静止柔软的直觉感受,也与黄昏时平静柔和的情调十分和谐。“静”字一作“净”,亦佳。明人谢榛曾批评“澄”、“净”二字意思重复,想改成“秋江净如练”。另一位诗论家王世贞不以为然,认为江澄之后才谈得上净。清代诗人王士祯也讥讽谢榛说:“何因点窜‘澄江练"?笑杀谈诗谢茂秦!”(《论诗绝句》)其实,如果没有谢榛窜改,这“澄”字的好处还真容易被人忽视。唯其江水澄清,“净”(或“静”)字才有着落,才能与白练的比喻相得益彰。同时,“澄”净的江水还能唤起天上云霞与水中倒影相互辉映的联想。李白在《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中引用“澄江静如练”以形容大江沉浸在月光之中的清空透明之感,“澄”字就更有点晴意义。可见“静如练”这一比喻是因为有了“澄”字的衬托,才成功地表现出大江宁静澄澈的境界。“静”与“净”相比,“静”字写境更为传神。唐代徐凝曾用白练来比喻瀑布:“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被王世贞讥为“恶境界”,原因就在用静态的白练来形容飞泻的水瀑,反将活景写呆了。这个例子可以帮助读者从反面体味“静如练”的好处。如果将谢_这两句诗与谢灵运的“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登江中孤屿》)相比较,可以看出谢_在景物描写上的飞跃。谢灵运以直叙的手法来说明水天辉映、空明澄澈的景象,意思较实。而谢_则能够利用恰当的比喻进行形容,使水天相映的景象不但有鲜明悦目的色彩,并能融进主人公对景物情调的感受,表达更为空灵。如果说“余霞”两句是用大笔晕染江天的景色,那么“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两句则是以细笔点染江洲的佳趣。喧闹的归鸟盖满了江中的小岛,各色野花开遍了芬芳的郊野。群鸟的喧嚷越发衬出傍晚江面的宁静,遍地繁花恰似与满天落霞争美斗艳。鸟儿尚知归来,而人却离乡远去,何况故乡正满目春色如画,直教人流连难舍。无怪诗人叹息:“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这两句巧用此处字义可作两解的特点,既抒发了将要久客在外的离愁和对旧日欢宴生活的怀念,又写出了诗人已去而复又半途迟留、因怀乡而罢却欢宴的情态。“去矣”、“怀哉”用虚词对仗,造成散文式的感叹语气,增强了声情摇曳的节奏感。至此登临之意已经写尽,往下似乎无可再写。但诗人却巧妙地跳过一步,由眼前对京城的依恋之情,想到此去之后还乡遥遥无期,泪珠像雪糁般散落在胸前,感情便再起一层波澜。“有情知望乡,谁能_不变”则又由自己的离乡之苦,推及一般人的思乡之情:人生有情,终知望乡。长此以往,谁也不能担保黑发不会变白。结尾虽写远忧,而实与开头呼应,仍然归到还望的本意,而诗人的情绪也在抒发人生感慨之时跌落到最低点。诗人将京邑的黄昏写得如此明丽美好,毫无苍凉暗淡之感,固然是为了渲染他对故乡的热爱,但也与诗中所表现的游宦怀乡之情并无深永的感伤意味有关。全诗结构完整对称,而给人印象最深的则是“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两句。这种情景分咏、名句往往突出于一篇之中的现象是宋齐山水诗还处于早期阶段的共同特点,也与谢_诗存在着钟嵘所说“篇末多踬”的毛病有关。谢_山水诗仍然沿袭谢灵运前半篇写景、后半篇抒情的程式。由于思想感情贫乏,没有远大的理想和志趣,后半篇的抒情大多缺乏健举的风力,加之又“专用赋体”,直陈其意,不像写景那样凝炼形象,更觉意弱而文散。此篇结尾情绪柔弱消沉,便与前面所写的壮丽开阔的景色稍觉不称。但尽管如此,他在景物剪裁方面的功力,以及诗风的清丽和情韵的自然,却标志着山水诗在艺术上的成熟,对唐人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李白每逢胜景,常“恨不能携谢_惊人诗句来”(《云仙杂记》),“解道澄江静如练”只是这类佳话中的一例而已。
2023-09-08 22:54:271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翻译

我就像王粲在灞陵上眺望长安,又像潘岳在河阳回顾洛阳那样登上三山回望京城。 夕阳使飞耸的屋脊色彩明丽,京城内的屋宇高低不齐,历历在目。 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彩锦,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白练。 喧闹的群鸟覆盖了春天的小洲,各种花朵开满了芳香的郊野。 我将远离京城在他乡久留,真怀念那些已停办的欢乐宴会。 回乡的日期在何时,我惆怅不已泪落如雪珠。 有感情的人都知道思念家乡,谁的黑头发能不改变
2023-09-08 22:54:361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拼音

灞涘望长安bà sì wàng cháng ān,河阳视京县hé yáng shì jīng xiàn。白日丽飞甍bái rì lì fēi méng,参差皆可见cēn cī jiē kě jiàn。余霞散成绮yú xiá sàn chéng qǐ ,澄江静如练chéng jiāng jìng rú liàn。喧鸟覆春洲xuān niǎo fù chūn zhōu,杂英满芳甸zá yīng mǎn fāng diàn。去矣方滞淫qù yǐ fāng zhì yín ,怀哉罢欢宴huái zāi bà huān yàn 。佳期怅何许jiā qī chàng hé xǔ,泪下如流霰lèi xià rú liú xiàn。有情知望乡yǒu qíng zhī wàng xiāng,谁能鬒不变shuí néng zhěn bù biàn?译文我像王粲与潘岳那样怀着眷恋之情,傍晚登上三山回头眺望京城。斜阳照射使飞耸的屋脊色彩明丽,高高低低清晰可见。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美丽的彩锦,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一匹白练。喧闹的群鸟覆盖了春天的小洲,各种花朵开满了芳草遍地的郊野。我将远离京城在他乡久留,真怀念那些已停办的欢乐宴会。想到离开后不知何时才能归来,不由得心中惆怅,流下雪珠般的眼泪。怀着望乡之情的人,又有谁能不白了头发呢?
2023-09-08 22:54:441

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耆旧

孟浩然 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耆旧 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征君。 日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予复何为者,栖栖徒问津。 中年废丘壑,上国旅风尘。 忠欲事明主,孝思侍老亲。 归来当炎夏,耕稼不及春。 扇枕北窗下,采芝南涧滨。 因声谢同列,吾慕颍阳真。 【赏析】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后为荆州从事,患疽卒。曾游历东南各地。诗与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书怀贻京邑同好 孟浩然 书怀贻京邑同好 维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 诗礼袭遗训,趋庭沾末躬。 昼夜常自强,词翰颇亦工。 三十既成立,嗟吁命不通。 慈亲向羸老,喜惧在深衷。 甘脆朝不足,箪瓢夕屡空。 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 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 当途诉知己,投刺匪求蒙。 秦楚邈离异,翻飞何日同。 【译文及注释】 同好:一作故人。 维先句:暗示诗人为孔孟之后。 常:又作恒。翰:又作赋。 甘脆:美食。 毛公:指东汉毛义为母求仕故事。 刺:名刺、名帖、名片。 冬日归旧山 李白 冬日归旧山 未洗染尘缨,归来芳草平。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 嫩篁侵舍密,古树倒江横。 白犬离村吠,苍苔壁上生。 穿厨孤雉过,临屋旧猿鸣。 木落禽巢在,篱疏兽路成。 拂床苍鼠走,倒箧素鱼惊。 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 此时重一去,去合到三清。 【译文及注释】 1、旧山:此指江油境内的大匡山,李白长期在此隐居读书。 2、染尘缨:沾满灰尘的帽子。 3、芳草平:即芳草坪。 4、篁(hung):竹子。 5、雉(zh):野鸡。 6、素鱼:白色的蛀虫。 7、素贞:指清操。这两句的意思是要发愤读书,养成青松一样高尚的品格。 8、三清:最高的神仙境界,比喻朝廷。 【赏析】 这首诗收录在《文苑英华》、《李太白全集》及《彰明县志》,是李白出游成、渝等地,返回匡山时所作。旧山就是大匡山,《敕赐中和大明寺住持记》碑载:太白旧山大明古寺,靠戴天之山。冬日,一般学者认为是公元721年(唐玄宗开元九年)冬天。 这首诗首先写冬归旧山的急切心情,再写归山所见景象。虽然时值寒冬,地冷谷寒,但难掩诗人对旧山的喜爱:万点雪峰,在阳光下闪烁;爬满青藤的山间小路,依然充满生机。接着近距离描写旧居的荒凉破败。由于离居时久,诗人居所已成雉飞,猿啼、鼠走、兽奔之地。铺陈描写中诗人难以掩饰的叹惋之情表露无遗。最后诗人表示要重新振作,发愤读书,以求闻达于当世,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这首诗采用移步换形之法,铺陈描写旧山景象和旧居的荒败,实际上表达了一种即将告别隐居读书生活的留恋之情。结尾两句收束有力,正是年轻诗人又一次整装待发前的坚定誓言。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谢朓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译文及注释】 我就像王粲在灞陵上眺望长安,又像潘岳在河阳回顾洛阳那样登上三山回望京城。 夕阳使飞耸的屋脊色彩明丽,京城内的屋宇高低不齐,历历在目。 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彩锦,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白练。 喧闹的群鸟覆盖了春天的小洲,各种花朵开满了芳香的郊野。 我将远离京城在他乡久留,真怀念那些已停办的欢乐宴会。 回乡的日期在何时,我惆怅不已泪落如雪珠。 有感情的人都知道思念家乡,谁的黑头发能不改变?? 1、三山:山名,在今南京市西南。还望:回头眺望。京邑:指南齐都城建康,即今南京市。 2、灞涘望长安:借用汉末王粲《七哀诗》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诗意。灞,水名,源出陕西蓝田,流经长安城东。河阳视京县:借用西晋诗人潘岳《河阳县诗》引领望京室诗意。河阳:故城在今河南梦县西。京县:指西晋都城洛阳。两句意为:我怀着眷恋之情,傍晚登上三山,回头眺望都城建康。 3、丽:使动用法,这里有照射使色彩绚丽的意思。飞甍:上翘如飞翼的屋脊。甍:屋脊。参差:高下不齐的样子。两句意为:在日光的照耀下,京都建筑色彩绚丽,高高低低都能望见。 4、绮:有花纹的丝织品,锦缎。澄江:清澈的江水。练:洁白的绸子。两句意为: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一匹白练。 5、喧鸟覆春洲:形容鸟儿众多。覆:盖。杂英:各色的花。甸:郊野。 6、方:将。滞淫:久留。淹留。怀:想念。 7、佳期:指归来的日期。怅:惆怅。霰:雪珠。两句意为:分别了,想到何日才能回来,不由得令人惆怅悲伤,留下雪珠般的眼泪。 8、鬒:黑发。变:这里指变白。两句意为:怀着望乡之情的人,又有谁能不白了头发呢? 【赏析】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句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吟哦的是南齐诗人谢朓的名句。金陵城(今南京)西楼前的美景使李白深深领悟了澄江静如练的意境,追忆前贤,这位大诗人不禁发出了古来知音难遇的长叹。然而李白应未想到,由于他的叹赏,谢朓这句诗却在后世得到了无数的知音。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是一首五言古诗,抒写诗人登上三山时遥望京城和大江美景引起的思乡之情。 这首诗应作于公元495年(齐明帝建武二年),谢朓出为宣城太守时。在这次出守途中,他还做了一首题为《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的古诗,据《水经注》记载,江水经三山,从板桥浦流出,可见三山当是谢朓从京城建康到宣城的必经之地。三山因上有三峰、南北相接而得名,位于建康西南长江南岸,附近有渡口,离建康不远,相当于从灞桥到长安的距离。此诗开头借用王粲《七哀诗》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的意思,形容他沿江而上,傍晚时登上江岸的三山回望建康的情景,十分贴切。河阳视京县一句从字面上看似乎与上句语意重复,其实不然。这儿借用潘岳《河阳诗》引领望京室句暗示自己此去宣城为郡守,遥望京邑建康,正如西晋的潘岳在河阳为县令,遥望京城洛阳一样。王粲的《七哀诗》作于汉末董卓被杀,李傕、郭汜大乱长安之时,他在灞涘回望长安,所抒发的不仅是眷恋长安的乡情,更有向往明王贤伯、重建清平之治的愿望。谢朓这次出守之前,建康一年之内换了三个皇帝,也正处在政治动荡不安的局面之中。因此首二句既交代出离京的原因和路程,又借典故含蓄地抒写了诗人对京邑眷恋不舍的心情,以及对时势的隐忧。 诗人没有点明在山上流连凝望的时间有多久,但从白日变为余霞的景色转换中自然就显示出时辰的推移过程。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二句,描写白日西沉,灿烂的余霞铺满天空,犹如一匹散开的锦缎,清澄的大江伸向远方,仿佛一条明净的白绸。这一对比喻不仅色彩对比绚丽悦目,而且绮、练这两个喻象给人以静止柔软的直觉感受,也与黄昏时平静柔和的情调十分和谐。静字一作净,亦佳。明人谢榛曾批评澄、净二字意思重复,想改成秋江净如练。另一位诗论家王世贞不以为然,认为江澄之后才谈得上净。清代诗人王士祯也讥讽谢榛说:何因点窜澄江练?笑杀谈诗谢茂秦!(《论诗绝句》)其实,如果没有谢榛窜改,这澄字的好处还真容易被人忽视。唯其江水澄清,净(或静)字才有着落,才能与白练的比喻相得益彰。同时,澄净的江水还能唤起天上云霞与水中倒影相互辉映的联想。李白在《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中引用澄江静如练以形容大江沉浸在月光之中的清空透明之感,澄字就更有点晴意义。可见静如练这一比喻是因为有了澄字的衬托,才成功地表现出大江宁静澄澈的境界。静与净相比,静字写境更为传神。唐代徐凝曾用白练来比喻瀑布: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被王世贞讥为恶境界,原因就在用静态的白练来形容飞泻的水瀑,反将活景写呆了。这个例子可以帮助读者从反面体味静如练的好处。如果将谢朓这两句诗与谢灵运的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登江中孤屿》)相比较,可以看出谢朓在景物描写上的飞跃。谢灵运以直叙的手法来说明水天辉映、空明澄澈的景象,意思较实。而谢朓则能够利用恰当的比喻进行形容,使水天相映的景象不但有鲜明悦目的色彩,并能融进主人公对景物情调的感受,表达更为空灵。
2023-09-08 22:55: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