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求科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注意是科教版

2023-09-27 05:21:36
共1条回复
牛云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一)

重点、难点:

1. 在于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知识

2. 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3. 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4. 了解统一计量标准的意义,熟悉长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以及与其他单位换算

5. 学习使用刻度尺

6.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对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

知识点分析:

(一)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1. 参观实验室:

长度测量基本工具:刻度尺、游标卡尺、千分尺

实验室质量测量的基本工具:托盘天平和砝码

时间测量的仪器:秒表

测量温度的常用仪器:温度计

电流的测量仪器:电流表

电压的测量仪器:电压表

力的测量仪器:弹簧测力计、圆盘测力计

直接测液体体积的测量仪器:量筒

2. 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5)分析和论证

(6)评价

(7)交流与合作

3. 学习建立家庭实验室

(二)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1. 测量的重要性: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测量是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物理量的测量首先要规定它的标准,并以之作为单位,将待测量物理量与它的标准量进行比较。国际单位制是进行科学、科技、贸易交流的保障。

(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

•国际单位: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

•常用单位: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1mm=10-6m

1nm=0.001μm=10-9m

•换算方法:

单位间的换算关系采用等量代替法,即先照写数值,然后乘以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并注

换算过程为:“数不变,单位换,进行算”

(2)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刻度尺之前要“三观察”

•观察零刻度线的位置在哪里,是否磨损;如果磨损可重新确定一刻度线为起始刻度线。

•观察量程是多少,实际情况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量程的刻度尺。

•观察分度值是多大,据不同情况和要达到的精确度,选择分度值合适的刻度尺

2)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要“三会”

•会放: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重新确定的起始刻度线要与被测物体的起始端对齐,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要贴近被测物体且与被测长度平行,不能放倾斜。

•会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眼睛不可倾斜,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的,无单位的记录结果是毫无意义的。

【典型例题】

例1. 小宇在家中建立了家庭物理实验室,他先用一个瓶口水杯,一张厚纸片,一支筷子和一些水,请你帮助他用现有知识设计几个有趣的实验。

解析:

1. 杯里倒上水,把筷子斜放在水杯里,筷子看上去从水面处弯折了。

2. 杯里倒满水,把纸片剪成杯口大小(比杯口稍大)放到杯上,用手按住纸片,迅速使杯子倒过来,松手。看到水并没有溢出来。

评注:在家里建立家庭实验室是个非常好的培养我们对物理的兴趣和锻炼观察、思维能力的手段,在家里现有一些废旧的生活用品都可以直接或经过改装变成我们的实验仪器,快去动手做一做吧!

例2. 如下图所示,该物体长度是 ( )

A. 10.94cm B. 10.9cm

C. 2.9cm D. 2.94cm

解析:选A、B项是误把物体右端示数当做物体长度,选C项是没有估计值。

当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时,被测长度数值上就等于其两端所对刻度值之差。本题中物体左端所对刻度值是8.00cm,右端所对刻度值为10.94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10.94cm-8.00cm=2.94cm。所以应选D项。

答案:正确选项为D

启示:(1)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弄清刻度尺的分度值是非常关键的;(2)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不一定非要让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只要认清物体两端分别对齐的刻度值,知道被测长度总等于其两端所对应刻度值之差就行。

例3. 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

26cm= = m

解析: 要做好单位换算的题目,首先必须把单位换算关系弄清楚,即把大小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记清楚,其次抓住单位的“换”和“算”两个字做文章。26cm是26个1cm, ,所以26cm是26个 m,这就由厘米换算成米了。

其正确的解答为:26cm=26 m=0.26m

说明:本题考查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也考查基本的记忆能力和运算能力。解题的关键是:(1)记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2)26cm理解为26 ;(3)注意在运算过程中,单位和数字一起进行乘、除运算。

单位换算题目的解题规律可简单归纳为:“数不变,单位换,进行算”。

例4. 在学校运动会中测量跳高成绩时,应选取的合适的测量工具是( )

A. 分度值是1cm的15cm皮卷尺

B. 分度值是1mm的1.5m钢卷尺

C. 分度值是1mm的米尺

D. 自制一根分度值是1cm的硬杆长尺

解析:选取合适的测量工具,第一步要看测量的具体需要,确定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再根据测量要求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第二步要根据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种类的长度测量工具。

正确答案:D

说明:解答本题很容易出现错选B和C,其思维障碍是不会抓住测量的具体要求,没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误认为分度值越小越好,解决的方法是:①从理论上掌握选用刻度尺的方法;②在实际中多动手、动脑,将学到的物理知识联系实际。

例5. 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上单位,下列记录结果中,哪一个数据的单位是米( )

A.一名学生的身高为16.3

B.一支铅笔的长度为0.175

C.一本字典的厚度为3.5

D.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为1.9

解析:本题考查了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估测长度的能力,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0—20cm,0.175m=17.5cm,符合常识,因而B选项是正确的,A、C、D选项中,若以m为单位,显然不符合生活常识,是错误的。故选B

评注:测量结果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只写数字未标明单位是初学物理者最易犯的错误之一,要正确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多积累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值,如人的身高、课本的厚度、课桌的高度等作为解题的依据。

例6. 找出下图中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的错误之处。

解析:正确放置刻度尺的方法是贴、平、齐,即(1)刻度尺有刻度线的边跟被测物体紧贴。(2)刻度尺跟被测物体的边平行。(3)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跟被测物体的起始端对齐。

本题要求指出错误之处,即只需指出错误的地方就可以了。如解答时写成“①应该对齐零刻度线;②尺应该与被测物体平行;③刻度尺的刻度线应该紧贴被测物体”,则变成“改正错误之处”反而不符合题目要求。故本题的错误之处:①被测长度起始端没有对好零刻度线;②尺面没有与被测物体平行;③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填空题

1. 一切奇妙的现象,都是有原因的,科学探究就是要找其中的原因及其 。 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

2. 走进实验室的首要目的是让大家 ,了解 。

3. 学习的目的 ,我们不仅要注意用学过的知识点 ;还可以利用家庭实验室搞一些 、 、 ,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 进行下列单位换算

8.75m= mm= km

m= mm

5.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测量单位是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

6. 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它的 ,在物理实验中测长度往往都需要精确些,就要估读到 的下一位。

二、选择题

1. 一支新中华2B铅笔的长度大约为( )

A. 17.5mm B. 17.5cm C. 17.5dm D. 17.5m

2. 某刻度尺测得物体的长度为25.76dm,则此尺的分度值为( )

A. 1dm B. 1cm C. 1mm D. 1m

3. 测量是物理实验的基本内容,对某一物理量的测量,需要测量仪器进行测量,对测量仪器选择的方法是( )

A. 任何测量仪器都可以 B. 根据需要选择

C. 规格较大的仪器 D. 精密度较高的仪器

4. 许多科学发现和重大发明都是从实验室得来的,由此说明实验室的作用是( )

A. 科学探究的基础 B. 重大发明的基地

C. 科学发现的起源地 D. 提供观察物理现象的基地

5. 用一把刻度均匀但不标准的米尺,量得一桌边长为0.987m,用标准尺量得米尺的长度为1.020m,则桌边的实际长度是( )

A. 1.000m B. 1.007m C. 0.985m D. 0.987m

6. 在实验室中,小名要测量一水杯的体积和质量,他要用到的测量仪器为( )

A. 刻度尺、秒表 B. 千分尺、天平

C. 量筒、天平 D. 量筒、弹簧测力计

7. 四位同学用分度值为1分米的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错误的测量数据是( )

A. 4.5dm B. 45cm C. 0.45m D. 45mm

8. 1.60 可能是( )

A. 一个人的高度 B. 一本书的长度

C. 一个篮球场的长度 D. 一座山的高度

9. 在运动会跳远比赛中,用皮卷尺测量比赛成绩,如在测量时将皮卷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值会(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都有可能

10. 现代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是一个创新和发明的时代,那么你在努力学习的方法上采取的是( )

A. 刻苦学习,牢记课本知识

B. 分秒必争,认真完成作业

C. 注意观察和思考,勤于探究

D. 以上三种同时采用

你看看知识点加对应联系怎么样?

相关推荐

求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要详细的 谢谢

恩恩
2023-09-10 00:36:033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重点难点)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知道声音产生的条件 (振动); 知道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发声现象发声的振动部位在哪里; 2、知道声音传播的条件 (介质); 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并能比较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的快慢比较; 熟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40m/s), 并能运用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声音传播的形式(以波的形式)。 3、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和传播的过程。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2、知道骨传导的原理。 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三)声音的特性 1、了解声音的特性(响度、音调、音色):响度、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 响度(振幅) 音调(振动的频率) 通过什么实验可以证明? 2、音色有什么作用?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中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c=3×108m/s=3×105km/s 4、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二)光的反射 1、熟悉光的反射中的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反射面的位置和之间的关系;反射角(r)等于入射角(i) ;三线共面;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在法线两侧2、熟悉光的反射定律并能运用解决简单的问题; 3、理解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三)平面镜成像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知道怎么区分实象和虚像;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的特点及其应用。 (四)光的折射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它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现象时,光路的可逆性。 4、会用光的折射规律解析简单的折射现象。 (五)看不见的光 知道什么是红外线,什么是紫外线?
2023-09-10 00:36:152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第六章)

无论你是即将踏入 八年级 刚接触物理的同学,还是初三将要中考的同学,都应该学会 总结 。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第六章),供大家阅读参考。 目录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第六章) 初中物理1mpa等于多少公斤 物理知识水蒸气是气体还是液体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第六章)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一、质量 1.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m表示。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质量的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3.天平是实验室测质量的常用工具。当天平平衡后,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4.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天平所能称的最大质量);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盘中。 5.托盘天平的结构:底座、游码、标尺、平衡螺母、横梁、托盘、分度盘、指针。 6.使用步骤: ①放置——天平应水平放置。 ②调节——天平使用前要使横梁平衡。首先把游码放在标尺的“0”刻度处,然后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移向高端),使横梁平衡。 ③称量——称量时应把被测物体放天平的左盘,把砝码放右盘(先大后小)。游码能够分辨更小的质量,在标尺上向右移动游码,就等于在右盘中增加一个更小的砝码。 总结:一放平,二调零,三转螺母成平衡,一边低向另一边转,针指中线才算完。左物右码镊子夹,游码最后调平衡,砝码游码加起来,物体质量测出来。 二、密度 1、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 2、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不同,这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这种特性。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的公式:ρ=m/V 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 m——质量——千克(kg) V——体积——立方米(m3) 密度的常用单位1g/cm3,1g/cm3单位大,1g/cm3=1.0×103 kg/m3。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3、密度的应用:鉴别物质:ρ=m/V。 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体积:V=m/ρ。 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质量:m=ρV。 三、测量物质的密度 1、量筒的使用:液体物质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测出。量筒(量杯)的使用 方法 : ①观察量筒标度的单位。1L=1dm3 1mL=1cm3 ②观察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和分度值(最小刻度)。 ③读数时,视线与量筒中凹液面的底部相平(或与量筒中凸液面的顶部相平)。 2、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只要测量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通过ρ=m/V就能够算出物质的密度。质量可以用天平测出,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或量杯来测量。 四、密度与社会生活 1、密度与温度: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一般物体都是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即:热胀冷缩,水在4℃以下是热缩冷胀),密度变小。 2、密度与物质鉴别: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通过测量物质的密度可以鉴别物质。 <<< 初中物理1mpa等于多少公斤 1mpa相当于10公斤压力。根据这个公式1MPa=10^6Pa,而1千克力/平方厘米等于10牛顿/10^-4平方米,结算可以得出1MPa等于10^5牛顿/平方米,也就是 什么是1mpa 压强单位,简称“Pa” Pa是压强单位,1Pa就是1N/㎡,1Pa是1N的力均匀的压在1㎡面积上所产生的压强。可想而知,1Pa是一个 很小的压强,直接用帕做压强的计量单位也会给实际的计算造成很多不便,所以经常会使用一些较大的计量单位。就比如1MPa,1atm,1mmHg。 1MPa是1Pa的100万倍,即1MPa=10^6Pa, 质量换算 1长吨(long ton)=1.016吨(t)1千克(kg)=2.205磅(lb) 1磅(lb)=0.454千克(kg) 1盎司(oz)=28.350克(g) 1短吨(sh.ton)=0.907吨(t)=2000磅(lb) 1吨(t)=1000千克(kg)=2205磅(lb)=1.102短吨(sh.ton)=0.984长吨(long ton) 10^5Pa,相当于10公斤压力。 <<< 物理知识水蒸气是气体还是液体 水蒸汽顾名思义就是气体,而平时我们所看到的“雾”是水蒸汽在空气中液化之后形成的小水珠,那种并不是水蒸汽,真正的水蒸汽是肉眼看不到的。 1水蒸气定义 水蒸气,简称水汽,是水(H2O)的气体形式。当水达到沸点时,水就变成水蒸气。在海平面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99.974°C或212°F或373.15°K。当水在沸点以下时,水也可以缓慢地蒸发成水蒸气。而在极低压环境下(小于0.006大气压),冰会直接升华变水蒸气。水蒸气可能会造成温室效应,是一种温室气体。 2汽化定义 1.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2.汽化过程不断从外界吸热。如:湿衣服变干。 3.汽化的两种类型:a.蒸发。b.沸腾。 3沸腾定义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 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3.沸腾必须满足的条件:a.达到沸点。b.继续吸热。 注意:沸腾时,水中气泡由小变大。 4什么是熔化 熔化是指对物质进行加热,使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它是物态变化中比较常见的类型。熔化需要吸收热量,是吸热过程。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化的逆过程是凝固。 <<<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第六章)相关 文章 : ★ 初二物理的知识点上册 ★ 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 ★ 苏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 ★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上册 ★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上册 ★ 物理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 初二物理知识点上册 ★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单元试题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提纲 ★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第五章)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8a6b92a28ca051cd1a9f6beca8dce12e";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2023-09-10 00:36:251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01-11 16:33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1、记住的物理量 物理量 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 光在真空的速度 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 1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 人体 正常 体温 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电流表的量程 和分度值 分别为: 数值 340m/s 3×10^8 m/s 100℃ 0℃ 37℃ 35-42℃ 0.1℃ 0--3A 0.1A 0--0.6A 0.02A 2、知识要点 一、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中不能传声。 3、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中最慢。 二、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强弱),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3、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三、1、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超过50dB。--(听、学、休,9、7、5) 3、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四、1、声能传递信息,如:隆隆雷声;超声波检测;听诊器听诊;声呐探测。 2、声波能传递能量,如:超声波粉碎结石;清洗零件。 五、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激光准直;射击时三点一线;排队看齐;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 2、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 3、光年是最大的长度单位(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路程)。 六、1、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光的反射现象。 2、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两线分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两角相等(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它们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5、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七、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所成的像是虚像。(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像)---(像虚、等大、等距、垂直、左右相反) 2、应用:练功镜、潜望镜。 3、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如: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牙科医生用镜,天文望远镜的反光镜。 4、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如:汽车后视镜,马路拐弯处的观察镜。 八、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如:水中筷子变弯,池底变浅,钢笔错位,海市蜃楼,提前看日出,凸透镜成像。 2、光垂直于分界面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空气中角较大) 4、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5、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九、1、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2、白光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 3、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4、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 5、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6、白色透明物体能透过所有色光,白色不透明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 十、1、红外线:太阳光谱红端以外人类看不见的光,应用: (1)热作用强。照相——有助于诊断疾病;夜视仪——用在步枪的瞄准器上;浴室暖灯。 (2)穿透能力强。遥控器;监测森林火灾;地质勘探。 2、紫外线:太阳光谱紫端以外人类看不见的光。特性: (1)化学作用强,照相底片感光; (2)生理作用强,能消毒、杀菌; (3)具有荧光效应,防伪。应用:鉴别古画;验钞;摄影;消毒、杀菌。 十一、1、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对平行光具有会聚作用。 2、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对平行光具有发散作用。 3、通过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4、透镜焦点(F)到透镜的距离叫做焦距(f),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叫做物距(u),像到透镜的距离叫做像距(v)。 十二、1、实像的特征: (1)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2)能用光屏承接的像; (3)实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两侧; (4)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像。 2、虚像的特征: (1)是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像; (2)不能用光屏承接,只能用眼睛看到的像; (3)虚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凸透镜所成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3、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卷相当于光屏,照相机照相时在胶卷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且物距大于像距。4、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起会聚光的作用;平面镜起反射光线(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作用;屏幕相当于光屏。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5、放大镜的镜头也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十三、1、凸透镜成像实验。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安装: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点燃蜡烛,调节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u>2f(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照相机;(2)f<u<2f(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投影仪;(3)u<f(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3、成像规律概括: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十四、1、眼球好象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看远处的物体晶状体变厚,看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变薄。2、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物体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前,应佩带镜片是凹透镜的眼镜。3、远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薄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物体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后,应佩带镜片是凸透镜的眼镜。 十五、1、显微镜镜筒两端各有一组凸透镜。物镜——投影仪,目镜——放大镜。2、望远镜,物镜——照相机,目镜——放大镜。 十六、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2、实验室里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酒精、水银、煤油)。温度计的正确使用:(1)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2)待示数稳定后,且玻璃泡仍留在被测液体中读数;(3)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3、体温计是用于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量程:35℃至42℃;分度值:0.1℃。它有一段很细的缩口,能保证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示数不变。使用体温计前要先用力向下甩,使水银退回玻璃泡。 十七、1、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状态从一种变成另一种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2、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这种晶体的熔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这种晶体的凝固点,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是晶体有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处于熔点和凝固点的晶体可能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凝固过程要放出热量。 十八、1、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汽化过程要吸热,液化过程要放热。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沸腾是液体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水沸腾时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散发到空气中去;且水在沸腾时要继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3、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汽化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的高低、表面积的大小、表面上空气流动的快慢。蒸发吸热,使周围的气温降低,具有致冷作用。4、液化的两种方法:(1)降低温度,如:雾、露、“白气”的形成;(2)压缩体积,如:气体打火机液体、火箭的液态氧和液态氢、煤气罐里的煤气。 十九、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2、常见的升华现象:(1)冰冻的衣服变干;(2)卫生球变小;(3)用久的灯丝变细;(4)干冰升华吸热进行人工降雨和人造烟雾。3、常见的凝华现象:(1)霜的形成;(2)雾凇的形成;(3)窗冰花的形成;(4)用久的灯泡变黑(先升华后凝华)。 二十、1、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用摩擦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做摩擦起电。2、自然界中只存在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电荷。正电荷——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验电器是检测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是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道理制成的。4、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C”。5、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符号“e”,e=1.6×10-19C。6、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如:金属,大地,人体,石墨,酸、碱、盐的水溶液。7、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金属导电靠自由电子。 二十一、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正电荷、负电荷或正负电荷同时定向移动)。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正极——用电器——电源负极。2、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等电路元件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路径叫做电路。(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如:电池、发电机。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如:电灯、电炉、电风扇等,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导线——连接各元件的导体)。产生持续电流的条件:(1)电路是闭合的;(2)有电源。3、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画电路图时:(1)导线要画得横平竖直;(2)元件要分配均匀,不能画在拐角处;(3)所画的电路图要有棱有角,最好呈长方形。4、在连接电路时开关是断开的。 二十二、1、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串联电路,如:节日作装饰的小彩灯。串联电路的特点:(1)只有一条电流路径;(2)用电器互相干扰工作;(3)只用一个开关就可以控制整个电路,且开关的位置不会影响其控制作用。2、用电器并列连接的电路,叫做并联电路,如:家庭电路、路灯。并联电路的特点:(1)不止一条电流路径;(2)用电器互不干扰能独立工作;(3)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只控制该支路上的用电器。 二十三、1、电流(I)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国际单位:安培,简称安,符号“A”。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μA),1mA= A,1μA= A。 2、电流表是实验室里测量电路中电流大小的仪器,正确使用规则:二要(一是电流表要与被测部分串联;二是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二不(一不: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最大测量值);二不:电流表不允许经过用电器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三看清:(读数时,一要看清使用电流表的量程,二要看清所使用电流表的分度值,三要看清指针指零的位置) 二十四、1、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I=I1=I2)2、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个支路电流之和(I=I1+I2)。
2023-09-10 00:36:361

九年级上册物理中期复习提纲 人教版

2023-09-10 00:36:523

新人教版八下物理提纲

物理是很多初二、初三的学生都在学习的一门课程,但是就其他科目来说,初中物理是一个学生不怎么熟悉的科目,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新人教版八下物理提纲,如果喜欢,欢迎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新人教版八下物理提纲 【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 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力时不能超过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 方法 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 三、重力、 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其中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力和运动】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 总结 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 经验 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2、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利用惯性: 跳远 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 二、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3.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 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三、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4、、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5、滑动摩擦力:①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②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③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7、应用: ①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 ②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压强】 一、压强 1、压力: 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注意: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F=G ⑵方向: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的物体。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课本P30图9.1—3中,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液体的深度:液体中的某点到液面下的距离叫做该点在液体中的深度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3、压强:⑴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 ⑵公式:p=F/S推导公式:F=PS、S=F/p ⑶单位:压力F的单位:牛顿(N),面积S的单位:米2(m2),压强p的单位:帕斯卡(Pa)。 (4)应用: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 增大压强。如:缝衣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的特点: ⑴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⑵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⑷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2、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 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密度ρ的单位用kg/m3,压强p的单位用帕斯卡(Pa)。 学习物理的方法与技巧 1.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知识点 初三学生冲刺中考一定会做很多题,有些学习进度快的孩子可能已经将初中所有物理书上的内容学完了,但是还是要重视认真专研课本知识的过程,及时将自己学得不好的地方学透,这样才能有一定的基础做各种练习题。 建议所有的初三学生不要死记硬背课本上的内容,最起码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记忆书上的内容,不管是基本的概念、公式、还是一些重要原理,要明白其中的具体含义,这样才能够对根本知识灵活变通。 2.重视物理上课时间 初三学生一定要重视上课的时间,一般初三老师的教学经验都很丰富,对重点知识和精髓内容也非常了解,所以在物理课上也能很精炼的概括出重点内容,学生一定要全神贯注的认真听老师讲课,不要走神发呆。 在听课的过程中,要及时的将重点内容整理到笔记上,上课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如果时间不够用,在记笔记和听课不能兼顾的情况下,要以听课为主,把重点的地方简单标记一下,课下的时间再进行整理。 3.初三综合训练很关键 当然初三学生要想快速的提高自己的物理成绩,一定要注意综合题的训练,基础不好的学生可以从简单的练习题开始训练,然后逐渐加大题型的难度,成绩的提升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做一些拔高的练习题训练。 初三学生应该将自己做错的练习题整理到一起,好好 反思 一下当时为什么没有解答出来,常见考点又有哪些,多做一些典型的物理习题,这会对你的成绩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希望每一个初三学生要对自己有信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全力拼一把,不要让物理学科拖了自己的后腿。 学习初中物理要注意什么 1.抓紧课堂 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神。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 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 尽量与老师保持一致、同步,不同看法下课后再找老师讨论,不能自搞一套,否则就等于是完全自学了。 入门以后,有了一定的基础,则允许有自己一定的活动空间,也就是说允许有一些自己的东西,学得越多,自己的东西越多。 2.对比法 对于反映两个互为可逆的物理量可用这种方法进行学习,例如:熔解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有用功与额外功。 3.坚持做笔记 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 笔记本 ,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 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 笔记本不只是记上课老师讲的,还要作一些读书摘记,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好的解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就是同学们常说的“好题本”。 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笔记本要进行编号,以后要经学看,要能做到爱不释手,终生保存。 4.分类法 对所学概念进行分类,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初中物理学的概念可分为四小类①概念的物理量是几个物理量的积,例如:功、热量;②概念是几个物理量的比值,如:速度、密度、压强、功率、效率;③概念反应物质的属性,例如:密度、比热、燃烧值、熔点、沸点、电阻率、摩擦系数等;④概念没有定义式,只是描述性的,如力、沸点、温度。 新人教版八下物理提纲相关 文章 : ★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 新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 八下物理人教版知识点(2) ★ 人教版八下物理知识点 ★ 八下物理人教版知识点 ★ 新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2) ★ 新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复习提纲大全 ★ 2021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
2023-09-10 00:37:201

2012-2013最新版八下物理期末复习提纲....

弱弱问一句,是人教版的?
2023-09-10 00:37:322

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提纲

一、电压1.电压的作用 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2.电压的单位 1 KV=103 V 1 V=103 mV 1 mV=103 μV3.电压测量(1)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2)使用规则:两要、一不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见第七章后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三、电阻1.  1 MΩ=103 KΩ 1 KΩ=103 Ω2.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导线越长,电阻越大。导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四、变阻器1.滑动变阻器变阻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2.滑动变阻器作用:①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压; ②保护电路。第七章 欧姆定律一、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公式 I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阻1.原理:I=2.电路图:3.步骤4.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压),同时又保护电路(限流)。四、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1、电压越高越危险只有不高于36V的电压才是安全的。2、断路和短路通路:用电器能够工作的电路。(接通的电路)断路:断开的电路。如,接线松动,接触不良,也是断路。短路:电流不流经用电器,而是电源两极直接相连。根据欧姆定律知道,由于导线的电阻很小,电源短路时电路上的电流会非常大。这样大的电流,电池或者其他电源都不能承受,会造成电源损坏;更为严重的是,因为电流太大,会使导线的温度升高,严重时有可能造成火灾。第八章 电功率一、电能1、电灯泡把电能转变为光能,电动机把电能转变为动能,电热器把电能转变为热(内能)。2、电能的计量(1)电能的单位: kW·h  1 kW·h=3.6×106 J(2)电能表上“600 revs/kW·h”,表示接在该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千瓦时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600转。(3)测量较小电能时,用表盘转数读数。如:某用电器单独工作,电能表(600R/kwh)在10分钟内转30转。则10分钟内电器消耗的电能W = ×3.6×106J = 1.8×105J.二、电功率1、单位:瓦(W) 千瓦(kW) 1kW=1000W。公式:P =2、额定功率 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的实际功率大小。3、电功率的测量P = UI根据 I=U/R P=UI 得:P = UI = U· U/R=U2/R 即P = U2/R根据 U=I R P=UI 得:P = UI = IR·I = I2 R 即P = I2 R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伏安法测灯泡的额定功率:①原理:P=UI②电路图(与用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相同)③所需仪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池组、开关、小灯泡、导线。④实验目的:测定小灯泡在三种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U实 = U额 U实 =1.2 U额 U实 < U 额⑤实验结论:对于同一小灯泡来说,其实际功率随着它两端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实际电压越大,灯泡的实际功率越大;只有在额定电压下它才能正常发光,此时的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四、电与热1、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热,这个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2、焦耳定律 计算公式:Q = I2Rt (适用于所有电路)对于纯电阻电路 Q=W=Pt=UIt= U2t/R=I2Rt3、利用电热:电热水器、电饭锅、电熨斗防止电热:电视机的后盖有很多孔,电动机的翼状散热片4.电热器优点:清洁卫生没有污染、热效率高、方便控制和调节温度。五、电功率和安全用电1、家庭电路电流过大原因:短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2、保险丝的作用 ①保险丝是由电阻率较大、熔点较低的铅锑合金制作的。②保险丝保险原理:当电流过大时,它由于温度升高而熔断,切断电路,起到保护的作用。六、生活用电常识1、家庭电路的组成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进户线(火线零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装置、插座、灯座、开关、用电器。家庭电路的连接:各种用电器是并联接入电路的,插座与灯座是并联的,控制各用电器工作的开关与电器是串联的。2、火线和零线用试电笔可以判断哪条是火线。3、三线插头和漏电保护器正常情况下,用电器通过火线、零线和供电系统中的电源构成闭合电路。如果站在地上的人不小心接触了火线,电流经过人体流入大地,漏电保护器就会迅速切断电流,对人身起到保护作用。4、两种类型的触电①人体同时接触火线和零线,人体、导线和电网中的供电设备构成了闭合电路。②人体同时接触火线和大地,人体、导线、大地和电网中的供电设备构成了闭合电路。5、触电的急救如果发生了触电事故,要立即切断电源。第九章 电与磁一、磁现象1.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中间最弱。2.磁极间的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3.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二、磁场1.磁场方向规定: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2.磁感线的方向:在用磁感线描述磁场时,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磁体的S极。3.地磁极: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磁偏角:地理的两极和地磁的两极并不不重合,这个现象最先由我国宋代的沈括发现。三、电生磁1、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奥斯特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电与磁之间有联系的人。2、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N极。四、电磁铁1.电磁铁工作原理:电流的磁效应。2、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插入铁芯,电磁铁的磁性会更强。五、电磁继电器 扬声器1、电磁继电器继电器是利用低电压、弱电流电路的通断,来间接地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的装置。2、扬声器扬声器是把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的一种装置。它主要由永久磁体、线圈和锥形纸盆组成。六、电动机1、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磁感线的方向都有关系。当电流的方向或者磁感线的方向变得相反时,通电导线受力的方向也变得相反。2、电动机主要由转子和定子组成。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而转动的原理制成的。3、电动机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七、磁生电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的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有关。2、发电机主要由转子和定子组成。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在发电的过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第十章 信息的传递一、现代顺风耳——电话1、1876年由美国科学家亚力山大·贝尔发明了电话。话筒把声音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听筒把电信号变成声音信号。2、为了提高线路的使用效率,人们发明了电话交换机。3、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丢失信息,而且抗干扰能力不强,保密性也很差,信号衰减厉害。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二、电磁波的海洋1、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电磁波。2、电磁波的速度和光速一样,都是3×108 m/s(或3×105 km/s).c=λf 单位分别是m/s(米每秒)、m(米)、Hz(赫兹)。三、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由广播电台完成。发射部分主要由话筒、载波发生器、调制器、放大器和发射天线组成。信号的接收由收音机完成。接收部分主要由接收天线、调谐器、解调器和扬声器组成。2、电视信号的传输与无线电广播基本相同,只是发射部分多了摄像机,摄像机把图像变成电信号。接收部分多了显像管,显像管把电信号还原成图像。3、移动电话既是无线电的发射装置,又是无线电的接收装置。它的特点是体积小,发射功率不大,天线简单,灵敏度不高,需要基站台转发信号。四、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1、微波通信 微波是波长在10m ~ 1mm之间,频率在30MHz ~ 3×105MHz之间的电磁波。一条微波线路可以同时开通几千、几万路电话。微波大致沿直线传播,所以每隔50km左右就要建一个微波中继站。2、卫星通信 利用卫星做通信中继站,称之为卫星通信。在地球周围均匀分布3颗卫星,就可以实现全球通信。3、光纤通信 光纤由中央的玻璃芯和外面的反射层、保护层构成的,可以传输大量的信息。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纤中传输信号的。4、网络通信 现在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叫因特网。人们经常使用的网络通信方式是电子邮件(e-mail),电子邮件传递信息既快又方便。
2023-09-10 00:37:432

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复习提纲

第九章信息的传递 1、1876年由美国科学家贝尔发明了电话。最简单的电话由话筒和听筒组成。话筒将声信号转变为音频电信号,听筒将音频电信号转变为声信号。通话双方的话筒和听筒是互相串联的,自己的话筒和听筒是互相独立的。 2、为了节约电话线路的使用效率,人们发明了电话交换机,1891年出现了自动电话交换机,它通过电磁继电器进行接线。 3、电话按信号输方式来分,可分为有线电话和无线电话;按信号类型来分,可分为模拟电话和数字电话。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完全一样,这种信号叫模拟信号,这种通信叫模拟通信。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叫数字信号,这种通信叫数字通信。 4、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丢失信息,而且抗干扰能力不强,保密性也很差,信号衰减厉害。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种中,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 二、电磁波的海洋 1、导线中的电流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电磁波。电磁波在空气、水、某些固体,甚至真空中都能传播。光波也是电磁波的一种。 2、电磁波的速度和光速一样,都是3108ms,电磁波的速度,等于波长和频率f的乘积c=f单位分别是ms、m、Hz;频率的常用单位还有千赫和兆赫。 3、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电磁波是数百千赫至数百兆赫的那一部分,叫做无线电波。 三、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1、无线电广播的发射由广播电台完成;发射部分主要由话筒、载波发生器、调制器、放大器和发射天线组成。接收部分主要由接收天线、调谐器、解调器和扬声器组成。 2、电视信号的传输与无线电广播基本相同,只是发射部分多了摄像机,接收部分多了显像管。 3、移动电话既是无线电的发射装置,又是无线电的接收装置。它的特点是体积小,发射功率不大,天线简单,灵敏度不高,需要基站台转发信号。无绳电话是家话中主机电话与分机电话沟通的一种家用电话,一般使用范围在几十米或几百米之内。 4、音频电流和视频电流加载到高频电流上,形成了发射能力很强的射频电。 VIDEOIN视频输入VIDEOOUT视频输出 AUDIOIN音频输入AUDIOOUT音频输出 RADIOIN射频输入RADIOOUT射频输出 S-VIDEOS端子 四、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1、微波是波长在10m~1mm之间,频率在30MHz~3105MHz之间的电磁波。微波大致直线传播,所以每隔50公里左右就要建一个微波中继站。 2、利用卫星做通信中继站,称之为卫星通信。这种卫星相对于地球静止不动,叫做同步地球卫星。在一球周围均匀分布3颗卫星,就可以实现全球通信。 3、1960年,美国科学家梅曼发明了第一台激光器。激光的特点是频率单一、方向高度集中。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纤中传输信号的。光纤由中央的玻璃芯和外面的反射层、保护层构成的,可以传输大量的信息。 4、将数台计算机通过各种方式联结在一起,便组成了网络通信。现在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叫因特网。它使用最频繁的通信方式是电子邮件(e-mail)。例如@前面是用户名,后面是服务器名,cn表示这个服务器是在中国注册的。电子邮件传递信息既快又方便。 本册物理知识汇总 本册有关名称概念 名称含义符号单位单位符号 电流电路中电流强度的大小I安培A 电压电路中产生电流的原因U伏特V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R欧姆 电功率电流做功的快慢P瓦特W 电能电流具有的做功的能量W焦耳J 波速电磁波的传播速度C米每秒ms(kms) 波长电磁波一个波长的长度米m(km) 频率1秒钟内波长的个数f赫兹Hz(kHz、MHz) 本册有关公式 名称公式含义变形公式 欧姆定律I=UR电流跟电压成正比,跟电阻成反比U=IRR=UI 电功率公式1P=Wt电功率与电能正比,与时间成反比W=PtT=WP 电功率公式2P=IU电功率等于电流与电压的乘积I=PUU=PI 电功率公式3P=I2R电功率等于电流的平方与电阻的乘积R=PI2 电功率公式4P=U2R电功率与电压的平方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R=U2P 电磁波速度公式c=f波速等与波长与频率的乘积=cff=c 本册有关科学家 姓名国籍事迹涉及物理学知识 欧姆德国1826年总结归纳出欧姆定律电路物理量的关系 奥斯特丹麦1820年发现了电与磁的关系电流的磁效应 法拉第英国1831年发现了磁场产生电流的规律电磁感应现象 贝尔美国1876年发明了电话信息的传递 富兰克林美国发明了避雷针安全用电 沈括中国宋代发现地理两极与地磁两极并不完全重合地磁场 梅曼美国1960年发明了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激光 莫尔斯发明了电报数字通信 串联、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的总分关系 连结情况电流、电压、电阻三者的总分关系表达式 串联电路电流各处相等I总=I1=I2= 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的电压之和U总=U1+U2+ 总电阻等于各用电器的电阻之和R总=R1+R2+ 并联电路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I总=I1+I2+ 电压各处相等U总=U1=U2= 总电阻的倒数和等于各支路的倒数之和=++物理复习资料 密度 1密度该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2密度=质量体积 3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本身有关,与质量体积大小均无关。不同物质,密度通常是不同的 3密度表示了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⑴属性与外界因素无关 ⑵特性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 4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 5密度水=1gcm3=1000kgm3 物理意义每1立方米的水质量为1000千克 6气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小于固体的密度 7同一物质所处的态度不同,密度也会不。 8目前宇宙中发现的密度最大的星体是中子星 压力&压强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并指向表面的力叫做压力 2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受力面 3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是由物体单位受力面积上的压力所决定的 4当接触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5当压力相同时,接触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压力与重力的不同点 不同点重力压力 方向竖直向下垂直于受压面 作用点重心受压物体表面 符号GF 大小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取决于物体间形变的大小 定义由于地球吸引物体受的力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 6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7压强=压力受力面积p=FS 8在SI制中,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9一个成年人对地面的压强为10000Pa。 物理意义每1平方米受到的压力为10000N。 10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都可以减小压强 11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都可以增大压强 12极限压强经验表明,所有材料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个限度,加在材料上的压强一旦超过这个限度,材料就会受到损坏。 液体内部的压强 1液体没有一定的形状,而且具有流动性 2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有压强。 3液体内部存在着向各个方向的压强,而且在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的压强相等 4液体内部压强的测量工具U型管压强计 5液体压强大小与何因素有关? ⑴深度在同种液体内部,深度越深,该处压强也越大 ⑵密度在不同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密度大的液体产生的压强大 ⑶高度差判别液体压强有无 6公式p=密度深度 连通器 1连通器底部相通上部开口或相通的多个容器组成 2为了让连通器中液面相平的条件 ⑴同种液体 ⑵液体静止后 3血压计利用u型管压强计来测定人体血压的装置 阿基米德原理 1阿基米德原理当物体全部或部分浸在液体中时,它会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所排开这部分液体所受的重力大小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液体的密度增大浮力增大 浸入液体的物体的体积增大浮力增大 2F浮=G排悬浮液体密度等于物体密度 F大于G上浮液体密度小于物体密度 7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空气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问题 8排水量指船栽满时的质量 9液体密度计刻度从上到下数值从小到大 10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改变自身的体积改变所受的浮力 改变浮力的方法改变液体的密度改变浸入的体积 11V浮V总=物体的密度液体的密度 12如果物体漂浮物体浸入1n物体密度=1n液体密度初二物理下学期期末测试题 一,填空题 9,杠杆的平衡是指杠杆处于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状。 10,用一个动滑轮将质量是100千克的物体匀速提起10米,用了10秒,那么绳子自由端上升的速度是___________米秒,提起物体的功率是__________瓦。 二,选择题 1,下面哪句话说得不对? A,一个物体受到了力,一定有别的物体对它施力; B,上升的氢气球没有受到重力的作用; C,游泳时,人对水施加了力,同时水对人也施加了力; D,挂在树上的苹果也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2,某同学用250牛顿的力竖直向上提起一个重200牛顿的水桶时,桶受到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A,450牛顿,向上;B,450牛顿,向下;C,50牛顿,向下;D,50牛顿,向上。 3,关于惯性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人走路时,被石头拌倒会向前倒; B,用铁铲把沙送上车厢时,铁铲不动了,沙仍会向前运动; C,站在车上的乘客,当车突然开动时,会向前倒; D,桌面上有一张十分光滑纸条,在纸条上放一只鸡蛋。当快速把纸条抽掉后,鸡蛋仍留在桌面上。 4,下面哪两个力是平衡力? A,用钓鱼杆把钓到的鱼从水里加速拉上来时,拉力和鱼的重力; B,汽车在平直道路上作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 C,用很大的力气推箱子,箱子终于被推动了,人的推力和箱子受到的摩擦力; D,放在桌面上的电视机,电话机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受到的压力。 5,下面哪种做法是为了减小摩擦? A,在鞋底、轮胎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B,下雨天在泥泞的路面上撒些炉渣或沙子; C,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D,增大压力和增大接触面之间的粗糙程度。 6,下面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帕斯卡概括出力学的惯性规律;B,马德堡半球的实验表明存在大气压; C,阿基米德发现了浮力的计算方法;D,托里拆利实验测出了大气压强的。 7,一个1牛顿的钩码,挂在弹簧秤钩上,当钩码浸没在水里时,弹簧秤的示数是0.87牛顿,这个钩码受到水的浮力是 A,0.13牛顿,B,1.87牛顿;C,0.87牛顿;D,1牛顿。 8,如图所示,在装有水的容器里,水对容器里a、b、c三点的压强大小是 A,水对a点没有压强;B,水对c点没有压强; C,水对a点的压强最大,对b点的压强最小;D,水对b点的压强最大,对a点的压强最校 9,把同一个小球放到三种密度不同的液体里,小球静止时的情况如图所示,那么 A,图甲液体的密度最大;B,图乙液体的密度最大; C,图丙液体的密度最大;D,图甲跟图乙的液体密度一样大。 10,如图,甲、乙、丙、丁是四个体积、形状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球,根据它们在水中静止不动时的情况可以判定受到密度最小的是 A,甲;B,乙;C,丙;D,叮 11,下面关于杠杆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硬的直棒就是杠杆;B,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C,费力杠杆的动力臂比阻力臂长;D,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连线叫阻力。 12,如图所示,弹簧秤对杠杆拉力的力臂与钩码对杠杆拉力的力臂之比是52,弹簧秤读数是4牛,杠杆重忽略不计,则钩码重 A,10牛;B,4牛;C,2.5牛;D,1.6牛。 13,分别用图中所示的装置甲和乙把同一重物吊到同一高度时 A,用装置甲吊起重物比用装置乙省力; B,用装置乙吊起重物比用装置甲省力; B,用装置甲或装置乙吊起重物所用拉力相同; D,用装置乙吊起重物,动力移动的距离比用装置甲校 14,下列哪种情况不是重力做功? A,熟透了的苹果从村上掉到地下;B,飞机在高空作水平飞行; C,竖直向上抛后的石块直往下砸;D,放进水池里的玻璃球慢慢下沉。 15,对于使用滑轮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以省力,但必须改变用力方向;B,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C,可以省力,同时有可省距离;D,可以省力,同时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但不能同时省距离。 16,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如果把玻璃管倾斜,在倾斜过程 A,玻璃管中的水银柱长度始终不变;B,玻璃管中的水银柱长度变大、竖直高度始终不变; C,玻璃管中的水银柱的长度和竖直高度都变大;D,玻璃管中的水银柱的长度不变、竖直高度变校 17,下列工具中属于省力的杠杆是 A,镊子;B,螺丝刀;C,理发剪刀;D,钓鱼杆。 18,一木块浮在水面时,有14的体积露出水面,若截去这露出水面的部分,则剩下的木块将会 A,全部浸没在水中;B,有14的体积露出水面; C,有一半露出水面;D,有34的体积露出水面。 19,如图所示,杠杆OA的B点挂着一重物,A端用绳子吊在滑环M下,此时OA恰好成水平,且A点与圆弧架PQ的圆心重合,那么当滑环M从P点逐渐滑到Q点的过程中,绳子对A端拉力的大小将 A,保持不变;B,逐渐增大;C,逐渐减少;D,由大变小再变大。 20,一个铁盒漂浮在水面,当铁盒倾斜后因进水而沉入容器的底部后,则 A,容器内的水面将下降;B,容器内的水面将升高;C,容器内的水面将不变; D,无法判断水面高度的变化。 21,把质量为2千克、体积为1.8分米3的物体放入水中,放手后这物体将会 A、上浮;B、不动;C、下沉;D、无法确定。 22,甲、乙两人爬山比赛,已知两人的体重之比为32,爬完相同的山,所用的时间之比是43,则甲乙两人的功率之比为 A,12;B,21;C,89;D,98。 23,甲乙两个机械,甲机械的效率是70%,乙机械的效率是50%,则 A,使用甲机械做功省力;B,使用乙机械做功多;C,使用甲机械做功快;D,以上说法都不对。 24,用200牛顿的拉力,沿水平方向拉质量是100千克的大车和50千克的小车,它们都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10米,拉大车和小车所用的时间各不相同,则 A,拉大车做功多;B,拉小车做功多;C,拉大车、小车做功一样多; D,拉大车、小车做功快慢相。 三,计算题 1,体积是100厘米3、重2.65牛顿的铝块挂在弹簧秤上,当铝块全部浸没在底面积为0.2分米2的圆柱体容器里的水中时,水没有溢出容器。。 弹簧秤的示数; 由于铝块浸没在水中,水容器底部增加的压强。 2,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其中OA长1米,OB长0.25米,重物P重58.8牛,滑轮和杠杆的质量不计,求重物G重多少牛?滑轮悬挂点D、C各受多大的力? 四,实验题 1,在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如图所示,若动滑轮的物重为5N。 重物重为100N,则拉力至少为______N,若把钩码匀速拉升10厘米,弹簧秤示数如图所示,则拉力为_____N;有用功为_______焦耳;总功为______焦耳;机械效率为_______。 2,在研究杠杆平衡的实验中,按右图所示,把钩码挂在杠杆两边,改变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根据上图所示,用图上的符号,写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当杠杆平衡时,填写下表中的空。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 0.984.08.0 1.472.456.0 2.01.964.0 五,问答题 跳远时,要助跑一段路程,这对提高跳远成绩有什么好处?为什么?一、物体带电 1、概念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质的性质,即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摩擦起电两种不同的物质相互摩擦,使物体带电; 接触带电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与带电体接触可带电。 二、两种电荷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丝绸与玻璃棒摩擦所带电荷是正电荷用+表示; 毛皮与橡胶棒摩擦所带电荷是负电荷用-表示。 三、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同种电荷互相排斥。2、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四、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1、根据带电体具有的性质和电荷间相互作用来判断。 2、验电器 作用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封闭罩。 原理双金属箔片、同性相斥。 五、电荷量 1、概念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用符号Q表示。 2、单位国际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用符号C表示。
2023-09-10 00:37:551

八年级下册期中物理该怎样复习

初中物理 把课本看好就可以了 我初中的物理差不多都是自学的 老师讲课就是把书读一道 我就是自己好好的看教材 研究教材 中考的时候物理99分
2023-09-10 00:38:174

初中的学习计划

1、制定初中学习计划,要有针对性。先学会给自己定定目标(大、小、长、短),这样学习会有一个方向;然后要学会梳理自身学习情况,以课本为基础,结合自己做的笔记、试卷、掌握的薄弱环节、存在的问题等,合理的分配时间,有针对性、具体的去一点一点的去攻克、落实。2、可以学习掌握速读记忆的能力,提高学习复习效率。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复习方法,其训练原理就在于激活“脑、眼”潜能,培养形成眼脑直映式的阅读、学习方式。速读记忆的练习见《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软件》,用软件练习,每天一个多小时,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把阅读速度提高5、6倍,记忆力、注意力、思维、理解力等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最终提高学习、复习效率,取得好成绩。如果你的阅读、学习效率低的话,可以好好的去练习一下。3、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4、做题的时候要学会反思、归类、整理出对应的解题思路。遇到错的题(粗心做错也好、不会做也罢),最好能把这些错题收集起来,每个科目都建立一个独立的错题集(错题集要归类),当我们进行考前复习的时候,它们是重点复习对象,保证不再同样的问题上再出错、再丢分。
2023-09-10 00:38:3115

英语问题!!!!!!

b b
2023-09-10 00:39:016

科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提纲!!!最新的!

1、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2、科学探究的工具:长度:刻度尺、千分尺、游标卡尺。 质量:托盘天平和砝码。 时间:秒表 温度:温度计。 电:电流表和电压表 力:弹簧测力计。 体积:量筒和量杯。3、科学探究的环节:①提出问题 ②猜想与假设 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⑤分析与论证 ⑥评估 ⑦交流与合作4、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刻度尺。 长度的国际主单位:米(m) 长度的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Km =103m。 1m = 101dm = 102cm =103mm =106um =109nm5、使用刻度尺的规则: "认" 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放" 尺要平行所测长度,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读" 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 测量值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的单位是分度值,最末一位是估计值。6、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能避免的,环境的影响、测量工具不准、人为估读不同等都会造成误差。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平均值的小数位数和测量值的位数必须相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应该消除而且能够消除的,所以误差不是错误。7、 控制变量法:当某个物理量的变化和多个因素有关时,研究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必须保持其它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在应用中,要研究某个因素对问题的影响,那么这个因素就不同,其它因素相同。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2、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3、机械运动:物体间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三种运动:分子运动、机械运动、天体运动)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4、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观众法: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越长,运动越快。②裁判法: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越短,运动越快。③综合法:时间、路程都不同,比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5、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定义: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6、公式:V= (S=Vt t= ) (S--m t--s v--m/s) 国际单位:m/s(米每秒)。 如v = 10m/s表示物体每秒通过的路程是10m。7、在交通运输中常用的速度单位:km/ h(千米每小时)8、匀速直线运动: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在任何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速度不变,运动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9、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V平= = ;路程相等速度不等:V平= 10、注意:过桥过洞、相遇问题、追及问题、超错车时间、水流问题、平均速度、比值问题。11、能量形式:太阳能、化学能、机械能、内能、电能、光能等。(注意能量之间的转化)第三章 声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15℃时,V空气=340m/s)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一般情况,温度一定时:V固>V液>V气。4、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波→鼓膜→听觉神经→大脑听觉中枢 骨传导5、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乐音。 6、 响度 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符号是dB)响度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 距发声体远近、向一个方向传声(声音是否分散)也会影响响度大小。7、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材料的长短、粗细、松紧、厚薄影响音调。8、音色又叫音品,反映了声音的特色。决定于发声体自身的材料、结构。9、噪声定义: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律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 危害:轻则分散注意力,影响情绪;重则伤害身体,甚至危及生命。 10、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11、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将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再次被我们听见就成了回声。 人耳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S>17m)。 发生共鸣的条件:一个物体已经振动,另一物体与振动物体固有频率相同且距离较近。12、超声定义: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 . 超声特点:方向性好;穿透力强;能量很大且非常密集。超声波可传递信息,也可传递能量。 应用:B超、回声定位、超声波报警器(信息)、清洗机械零件、去结石(能量)等13、次声定义: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 。次声特点:传播时能量损失很小,能传得很远;穿透力极强,破坏力极大。 14、人耳听声范围是20Hz-20000 Hz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1、光源: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形成、激光准直、排队列、射击时的三点一线等都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2、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实像。所成的像和物体的形状一样,和小孔的形状无关。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m/s = 3×10的5 Km/s 4、光年是长度单位,是指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路程。 1光年 = 9.46×1015 m = 9.46×1012 Km5、光的反射定律:①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②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简称: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6、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不管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7、常见的反射现象:倒影、平面镜成像等。8、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2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4像和物左右相反○5像是虚像注意:○1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原因: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选两只大小一样蜡烛的原因: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大小。9、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平面镜所成的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10、平面镜的作用:①成像;②改变光路。11、平面镜成像的两种作图方法: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 1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不等(空气中的角最大)。13、光垂直入射到界面时,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都是0度。光反射和折射时光路均可逆。14、透镜有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透镜对光线的作用:uf08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过焦点;uf082过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uf083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 15、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 像距 像的性质 应用U>2f f<V<2f 倒立、缩小、实像 照相机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 复印机f<U<2f V>2f 倒立、放大、实像 幻灯机U=f 无像 U<f 物像同侧 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镜 注意:1倍焦距点是实像、虚像分界点。2倍焦距点是放大、缩小分界点。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物近像远像越大。(成虚像时,物远像远像越大)16、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形成,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形成,光屏上不能成像,但可透过镜子用眼睛看到像。 17、眼睛是一台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18、近视眼:晶状体太厚,折射太强,会聚太早、成像在视网膜前,应戴凹透镜矫正。 远视眼:晶状体太薄,折射太弱,会聚太迟、成像在视网膜后,应戴凸透镜矫正。19、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照相机的镜头,在焦点附近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物镜所成的像再次放大;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投影仪的镜头,成倒立放大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把物镜成的像再次放大。18、光的色散:白光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的现象。是光的折射形成。19、各种色光中,红光最不容易偏折,紫光最容易偏折。 20、色光三原色:红、绿、蓝(三者混合为白光)。 颜料三原色:品红、黄、蓝(三者混合为黑色)。21、白色表面的物体反射任何光(所有色光),黑色表面的物体吸收任何光(所有色光)。22、透明体颜色由透过色光的颜色决定,不透明体颜色由反射色光的颜色决定。 第五章 物态变化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单位: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温度计原理: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进行工作。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分度值是0.1℃。体温计有缩口,使用前用力向下甩。4、温度计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5、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6、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晶体:(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奈、金属) 7、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晶体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8、非晶体:(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等)非晶体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9、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10、晶体凝固特点:固液共存,继续放热,温度不变 。 11、晶体凝固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12、凝固点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13、非晶体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14、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15、蒸发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16、影响蒸发快慢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17、蒸发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18、沸腾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19、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温度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20、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21、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热气遇冷液化放热)22、液化方法:⑴ 降低温度;⑵ 压缩体积。 液化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23、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24、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放热。 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1、质量: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2、单位:国际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kg、g、mg 1t =103 Kg 1Kg =103g 1g =103mg。3、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 、一头大象约 6t 、 一只鸡约2kg 4、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5、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看”:观察天平的量程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这时天平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天平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 = 盘中砝码总质量 +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如果放反) 6、密度定义: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叫做组成物体的这种物质的密度(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7、公式: 变形:m=ρv 8、单位:国际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 单位换算关系:1g/cm3 = 103kg/m3 1kg/m3=10-3g/cm3 水的密度: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 物理意义: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9、理解密度公式: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 V成正比;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体积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正比。 10、利用图象比较密度:右图所示:ρ甲 >ρ乙 11、测体积——量筒(或量杯) ⑴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排水法、针压法等)⑵使用方法: “看”:单位:毫升(ml)=厘米3 ( cm3 )、 量程、分度值。 “放”:放在水平台上。“读”:量筒里的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1方=1立方米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12、测固体密度:(测小石子的密度)(调好天平后)(排水法测小石子体积) ○1用天平测出小石子质量m;○2石子放入前量筒中水的体积v1;○3石子放入后量筒中水的体积v2 ○4小石子体积v=v2-v1 ; ○5小石子密度ρ= 。13、测液体密度:(剩余法)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一部分到量筒中,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 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④得出液体的密度ρ= 。 14、密度的应用:⑴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⑵求质量:对不便直接测量质量的物体,可测出体积,再用公式m =ρV算出它的质量。 ⑶求体积:对不便直接测量体积的物体,可测出质量,再用公式V = m/ρ算出它的体积。 ⑷判断物体空心或实心。初二物理上期计算注意:一、计算题格式:已知、求、解、答。 二、速度计算:1、平均速度公式的理解2、平均速度的计算3、回声问题4、比例问题三、密度计算:1、密度公式的理解2、比例问题3、空瓶问题4、空心问题5、固体测量6、液体测量
2023-09-10 00:39:321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我有很多复习的提纲,但这里规定内容只能有100字,你能和我发起临时对话吗
2023-09-10 00:39:542

谁有八年级上册物理的复习资料啊???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发生体在振动——实验;声音靠介质传播——介质:一切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空气中声速(约340m/s);一般的,固体中速度>液体中速度>气体中速度;声音速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 回声——回声所需时间和距离;应用 计算——和行程问题结合 2.音调、响度和音色 客观量——频率(注意人听力范围和发声范围)、振幅 主观量——音调、响度(高低大小的含义);影响响度的因素:振幅、距离、分散程度 音色——作用;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物理和生活中的噪声(物理-不规则振动,生活-影响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噪声等级:分贝(0dB-刚引起听觉);减小噪声方法(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四大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 1.光源——火把、蜡烛、电灯、恒星(月亮和行星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均一);可在真空中传播;现象(激光准直、影子、小孔成像P78及大树下的光斑、日食、月食);真空中的光速(3×10[sup]8[/sup]m/s),光年是长度单位 3.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角相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符合反射定律(现象解释:抛光的金属表面、平静的水面、冰面、玻璃面可看作镜面;其他看作粗糙面,P79图5-40;应根据现象回答) 4.平面镜 平面镜成像——规律(等距、等大、正立、虚像);能看见(看不见)像的范围;潜望镜 5.作图——按有关定律做图 1.光的折射 折射——定义(……方向一般发生变化);折射规律(三线共面、两侧、角不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现象解释(水中的鱼变浅、水中筷子弯曲、海市蜃楼等) 2.光的传播综合问题 注意区分折射和反射光线;注意区分不同的影子和像 3.透镜 透镜中的名词——主光轴、光心、焦距、焦点(测量焦距的方法)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光线”和“使光线会聚”的区别:“会聚光线”是能聚于一点的光线,“使光线会聚”是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比原来接近主光轴) 透镜的原理——多个三棱镜组合;光线在透镜的两个表面发生折射 变化了的凸透镜——玻璃球、盛水的圆药瓶、玻璃板上的水滴等 黑盒问题 4.凸透镜成像 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过光心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像距/像的大小/虚实/正倒和物距的关系;像移动的快慢(依据:光路图);实际应用 1.温度计 温度计——常见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原理、量程(体温计:35~42℃;寒暑表:-20~50℃) 使用方法——体温计构造及使用(缩口部分;甩体温计的作用、原理;不甩的后果-只影响测低温)、温度计的使用(注意量程的选择);校正温度计;读数(一般地,读数时不能离开物体)温标——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及换算;绝对零度;常见温度 2.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实验装置(水浴加热);常见晶体、非晶体;熔点、凝固点;图象 汽化——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实验装置;蒸发和沸腾的联系、区别(都是汽化;剧烈程度、发生条件等);酒精灯的使用(可参照化学相关内容) 液化——两种途径(降温一定可使气体液化;压缩可能使气体液化) 升华和凝华——实例 3.物态变化中的热量传递 吸热——固→液→气(即使温度不变也有热量的传递);放热——气→液→固 4.其他 现象解释——例:P3图0-3、纸锅烧水、“白气”和玻璃上的水珠(液化)、霜、露、晾衣服(蒸发和升华)、樟脑等;电冰箱原理;物态变化中的热量计算;注意名词的写法(汽、气;溶、融、熔;化、华;凝)以及字母(t和T;℃和K) 就这么多 够了吧!
2023-09-10 00:40:141

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物理是初中非常容易拉分的科目之一,那么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有哪些呢。以下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 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 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 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观众方法   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   2.速度:   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   换算关系:1m/s=3.6km/h。   计算公式:   v=ts   其中:s——路程——米(m);或千米(km)   t——时间——秒(s);或小时(h)   v——速度——米/秒(m/s);或千米/小时(km/h)   v=ts,变形可得:s=vt,t=vs。   四、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ts。    拓展阅读:初中提升物理成绩方法   (1)重视基础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没有把基础知识掌握牢,课本上的公式记不住,物理绝对不可能考高分!掌握住课本的基本概念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谁都不可能看一遍就牢牢记住,要想彻底吃透就要课下反反复复的回头看,有一段艰苦困难的历程。物理内容涵盖面太广,分支之间的联系又紧密,把基础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考试才能游刃有余。要做好这一步,首先要在课堂上虚心听老师的讲解,又要不断思考总结,循序渐进地提高自己;同时,课下还要多做题,在细心、耐心的解题过程中总结解题方法,提高和锻炼应试水平。   (2)同学们要认真去总结和反思自己的错题   犯错的地方都反映出我们的薄弱环节,每一道错题都是值得深入挖掘的知识宝藏。研究透一道典型的错题,找出自己的知识漏洞,胜过做十道新题。   (3)通过做题和总结来深入理解考点   把一些典型解题规律、公式使用条件搞清楚。学物理,离不开做题,多做一些练习题既能巩固知识点,也能加快解物理题的速度,拓展思维并提高物理分析能力。不过要明白,做题的目的还是为了巩固考点,巩固教材上的基础内容。常见的考点最好做一个总结,当然要结合自己做过的题了。比如,机械能守恒的条件(零势能面的规定原则);动能定理的典型应用场景;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环境(前提条件)等。   (4)细节上重视敌人,战略上藐视敌人   学习物理不能总是抱怨物理难学,那样你永远也学不好,要有自信,要相信自己通过努力就能考高分。当然了,不能盲目的自信,还是要反思方法,找到应对的策略。经常听到同学们说物理难,抱怨考题多,自己考分低,究其原因,大多情况还是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对路;可别忘了,咱们身边总有物理学的特别好的学生。所以,要放下抱怨,咱们要向他们学习,改善自己的学习效率。高中生学物理也重在学习思路和方法,理清处理、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通过习题我们才能对考点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拓展解题思维,逐步提高解题的质量与速度。   (5)最近几年高考对实验考核的力度不断增加   在复习中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同时,要加强数字运算和字母运算的能力。另外,提醒同学们,考场上答卷中一定要有一些关键的文字说明,答题中要注意写教材中的基本公式,不要直接使用导出公式,不能把某些题的结论拿过来直接用。
2023-09-10 00:40:241

八年级上册物理总复习

我可以给你做这个辅导 你是哪里的?加QQ吧 可以远程给你辅导,我是物理本科毕业的。
2023-09-10 00:40:352

人教版八年级复习提纲 那科都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发生体在振动——实验;声音靠介质传播——介质:一切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空气中声速(约340m/s);一般的,固体中速度>液体中速度>气体中速度;声音速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 回声——回声所需时间和距离;应用 计算——和行程问题结合 2.音调、响度和音色 客观量——频率(注意人听力范围和发声范围)、振幅 主观量——音调、响度(高低大小的含义);影响响度的因素:振幅、距离、分散程度 音色——作用;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物理和生活中的噪声(物理-不规则振动,生活-影响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噪声等级:分贝(0dB-刚引起听觉);减小噪声方法(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四大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 1.光源——火把、蜡烛、电灯、恒星(月亮和行星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均一);可在真空中传播;现象(激光准直、影子、小孔成像P78及大树下的光斑、日食、月食);真空中的光速(3×10[sup]8[/sup]m/s),光年是长度单位 3.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角相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符合反射定律(现象解释:抛光的金属表面、平静的水面、冰面、玻璃面可看作镜面;其他看作粗糙面,P79图5-40;应根据现象回答) 4.平面镜 平面镜成像——规律(等距、等大、正立、虚像);能看见(看不见)像的范围;潜望镜 5.作图——按有关定律做图 1.光的折射 折射——定义(……方向一般发生变化);折射规律(三线共面、两侧、角不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现象解释(水中的鱼变浅、水中筷子弯曲、海市蜃楼等) 2.光的传播综合问题 注意区分折射和反射光线;注意区分不同的影子和像 3.透镜 透镜中的名词——主光轴、光心、焦距、焦点(测量焦距的方法)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光线”和“使光线会聚”的区别:“会聚光线”是能聚于一点的光线,“使光线会聚”是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比原来接近主光轴) 透镜的原理——多个三棱镜组合;光线在透镜的两个表面发生折射 变化了的凸透镜——玻璃球、盛水的圆药瓶、玻璃板上的水滴等 黑盒问题 4.凸透镜成像 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过光心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像距/像的大小/虚实/正倒和物距的关系;像移动的快慢(依据:光路图);实际应用 1.温度计 温度计——常见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原理、量程(体温计:35~42℃;寒暑表:-20~50℃) 使用方法——体温计构造及使用(缩口部分;甩体温计的作用、原理;不甩的后果-只影响测低温)、温度计的使用(注意量程的选择);校正温度计;读数(一般地,读数时不能离开物体)温标——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及换算;绝对零度;常见温度 2.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实验装置(水浴加热);常见晶体、非晶体;熔点、凝固点;图象 汽化——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实验装置;蒸发和沸腾的联系、区别(都是汽化;剧烈程度、发生条件等);酒精灯的使用(可参照化学相关内容) 液化——两种途径(降温一定可使气体液化;压缩可能使气体液化) 升华和凝华——实例 3.物态变化中的热量传递 吸热——固→液→气(即使温度不变也有热量的传递);放热——气→液→固 4.其他 现象解释——例:P3图0-3、纸锅烧水、“白气”和玻璃上的水珠(液化)、霜、露、晾衣服(蒸发和升华)、樟脑等;电冰箱原理;物态变化中的热量计算;注意名词的写法(汽、气;溶、融、熔;化、华;凝)以及字母(t和T;℃和K) 第四章 电路 1.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 静电——电荷种类的判断;验电器结构(P45图);电量(单位:库仑C) 物质微观结构——原子结构(可与化学中原子概念对照);摩擦起电原因(核外电子的转移) 2.电路相应概念 电流(及方向:正电荷移动方向);电源;导体、绝缘体;串联、并联;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及运动方向;电路图;通路、断路及短路;常见电路(楼道电路;电冰箱电路:第一册P60图4-18) 等效电路的判断——先去除电流表/电压表(电流表:短路;电压表:断路)再做判断 1.各个物理量(I、U、R、P)的定义、单位(单位符号)及含义、换算 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量程及量程的选择、串并联、正负极、能否直接接电源两端)及其构造 2.电阻的测量(基本方法及变化);影响电阻的因素;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使用(P94图7-7);变阻箱的使用及读数(P95图7-9、7-10;电位器);滑动变阻器的变形(如P101图7-19) 3.欧姆定律及变形(注意物理意义) 4.串并联电流、电压、电阻公式(注意条件。如串联时功率和电阻成正比,并联时成反比;焦耳定律求功率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求热量时适用于一切电路) 常用结论(各比例式;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时,电路中各物理量的变化情况-注意推导顺序) 5.电功——W=UIt=UQ;电能表及利用电能表测功率(P130); 电器铭牌;电冰箱工作时间系数(P130) 6.电学计算——①画等效电路图(几个状态画几个图);②按串联、并联找等量关系和比例关系;③求解(注意电流、电压、电功率均应取同一状态下的值)
2023-09-10 00:40:441

求2014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生物,地理,物理复习提纲,谢了。。

哦!!!!
2023-09-10 00:40:542

八年级上物理复习提纲

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第一章 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物体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V固 > V液 > 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前者不能治愈,后者可以治愈。3.骨传导:声音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4.双耳效应三、声音的特性1.音调: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可闻声:频率在20~20000Hz之间。次 声:频率低于20Hz。超 声:频率高于20000Hz。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产生的响度越大。3.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人们根据音色能辨别乐器或区分人。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2.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听觉下限)为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3.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五、声的利用1.声可传递信息的例子:a.用声呐技术探测海底的深度。b.判断雷声有多远。  c.医生用超声波检查身体。回声定位――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2.声可传递能量的例子: a.工人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b.外科医生用超声波把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第二章 光现象一、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 ①激光准直。 ②日食月食的形成 ③射击时瞄准目标。④小孔成像。⑤影子的形成。 ⑥排纵队看齐。   3.光速: C = 3×108m/s = 3×105km/s与声速相反,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v气>v液>v固二、光的反射 1.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即: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每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三、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即: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2.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四、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即: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⑵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速度越大,光线在里面与法线的夹角越大。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光线在里面的夹角最大。ɑ气体﹥ɑ液体﹥ɑ固体2.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五、光的色散1.色散:一束太阳光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色光的现象。 2.透明的物体只透过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不透明的物体只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3.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等比例混合后为白色光。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等比例混合后为黑色。六、看不见的光1.红外线热作用强,穿透云雾的能力强,可以用来烘烤、遥控、拍照等。红外线辐射到物体上,可使被照的物体发热; 一般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红外线的本领越强。红外线夜视仪是根据夜间人的体温比周围草木或建筑物的温度高,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比它们强的原理制成的。3. 紫外线化学作用强,可用来杀菌,促进骨骼生长,应用它的荧光效应还可以进行防伪。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合成维生素D,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阳光中的紫外线大部分被大气层上部的臭氧层吸收,不能到达地面。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2.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在焦点。3.凸透镜焦距越短,会聚作用越强。同种材料制成的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短。4.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二、生活中的透镜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和实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凸透镜成虚像时,物体和虚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同侧。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实倒虚正。物距等于像距( u = v = 2f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照相机:物距大于像距( u > 2f ,f < v <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物距小于像距( f< u 2f ,v > 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 u < 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四、眼睛和眼镜1.近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因此应该利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2.远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来自远处一点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达到视网膜了。因此,应该利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凸透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五、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是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一(缩小的)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第四章物态变化一、温度计1.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它们之间有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2.热力学温度与常用温度的换算关系T=t+273.15 K3.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4.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液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二、熔化和凝固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1.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晶体物质:海波、冰、各种金属。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晶体熔化时的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晶体凝固时的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3.晶体物质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物质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发生改变。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三、汽化和液化 (汽化吸热 液化放热)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的形式。它们都需要吸热。①沸腾:在一定温度下(达到沸点),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叫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⑴液体温度的高低;⑵液体表面积的大小;⑶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蒸发的作用:蒸发吸热致冷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有两种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液化的好处: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四、升华和凝华 (升华吸热 凝华放热)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一、电荷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2.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4.验电器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5.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绕核运动。6.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单位:库仑(C)元电荷 1e=1.6×10-19C 7.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8.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二、电流和电路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电流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当电路闭合时,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3.电路的组成:①电源:提供电能 ②用电器:消耗电能③导线:输送电能 ④开 关:控制电路的通断4.三种电路:①通路:接通的电路。 ②开路:断开的电路。③短路: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三、串联和并联 1.串联电路的特点:①电流只有一条路径。②各个元件之间相互影响。③开关能控制整个电路的电流通断,其控制作用与它所处的位置无关。2.并联电路的特点:①电流有两条或两条以上路径。②各元件之间互不影响。③开关的控制作用取决于它所处的位置。干路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的电流通断;支路开关只能控制本支路电流的通断。四、电流的强弱1. 1A=103mA 1mA=103μA2.测量方法:一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二使用时规则:两要、两不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五、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1.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与电路中各用电器大小无关)I=I1=I2 2.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I1+I2当各支路用电器大小相等时 I1=I2当各支路用电器大小不等时 I1≠I2
2023-09-10 00:41:151

八年级上物理复习提纲

0
2023-09-10 00:41:271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在哪里?

发把嗯呒卡几哈噶亽
2023-09-10 00:41:394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发生体在振动——实验;声音靠介质传播——介质:一切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空气中声速(约340m/s);一般的,固体中速度>液体中速度>气体中速度;声音速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 回声——回声所需时间和距离;应用 计算——和行程问题结合 2.音调、响度和音色 客观量——频率(注意人听力范围和发声范围)、振幅 主观量——音调、响度(高低大小的含义);影响响度的因素:振幅、距离、分散程度 音色——作用;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物理和生活中的噪声(物理-不规则振动,生活-影响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噪声等级:分贝(0dB-刚引起听觉);减小噪声方法(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四大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 1.光源——火把、蜡烛、电灯、恒星(月亮和行星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均一);可在真空中传播;现象(激光准直、影子、小孔成像P78及大树下的光斑、日食、月食);真空中的光速(3×10[sup]8[/sup]m/s),光年是长度单位 3.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角相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符合反射定律(现象解释:抛光的金属表面、平静的水面、冰面、玻璃面可看作镜面;其他看作粗糙面,P79图5-40;应根据现象回答) 4.平面镜 平面镜成像——规律(等距、等大、正立、虚像);能看见(看不见)像的范围;潜望镜 5.作图——按有关定律做图 1.光的折射 折射——定义(……方向一般发生变化);折射规律(三线共面、两侧、角不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现象解释(水中的鱼变浅、水中筷子弯曲、海市蜃楼等) 2.光的传播综合问题 注意区分折射和反射光线;注意区分不同的影子和像 3.透镜 透镜中的名词——主光轴、光心、焦距、焦点(测量焦距的方法)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光线”和“使光线会聚”的区别:“会聚光线”是能聚于一点的光线,“使光线会聚”是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比原来接近主光轴) 透镜的原理——多个三棱镜组合;光线在透镜的两个表面发生折射 变化了的凸透镜——玻璃球、盛水的圆药瓶、玻璃板上的水滴等 黑盒问题 4.凸透镜成像 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过光心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像距/像的大小/虚实/正倒和物距的关系;像移动的快慢(依据:光路图);实际应用 1.温度计 温度计——常见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原理、量程(体温计:35~42℃;寒暑表:-20~50℃) 使用方法——体温计构造及使用(缩口部分;甩体温计的作用、原理;不甩的后果-只影响测低温)、温度计的使用(注意量程的选择);校正温度计;读数(一般地,读数时不能离开物体) 温标——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及换算;绝对零度;常见温度 2.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实验装置(水浴加热);常见晶体、非晶体;熔点、凝固点;图象 汽化——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实验装置;蒸发和沸腾的联系、区别(都是汽化;剧烈程度、发生条件等);酒精灯的使用(可参照化学相关内容) 液化——两种途径(降温一定可使气体液化;压缩可能使气体液化) 升华和凝华——实例 3.物态变化中的热量传递 吸热——固→液→气(即使温度不变也有热量的传递);放热——气→液→固 4.其他 现象解释——例:P3图0-3、纸锅烧水、“白气”和玻璃上的水珠(液化)、霜、露、晾衣服(蒸发和升华)、樟脑等;电冰箱原理;物态变化中的热量计算;注意名词的写法(汽、气;溶、融、熔;化、华;凝)以及字母(t和T;℃和K) 第四章 电路 1.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 静电——电荷种类的判断;验电器结构(P45图);电量(单位:库仑C) 物质微观结构——原子结构(可与化学中原子概念对照);摩擦起电原因(核外电子的转移) 2.电路相应概念 电流(及方向:正电荷移动方向);电源;导体、绝缘体;串联、并联;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及运动方向;电路图;通路、断路及短路;常见电路(楼道电路;电冰箱电路:第一册P60图4-18) 等效电路的判断——先去除电流表/电压表(电流表:短路;电压表:断路)再做判断 1.各个物理量(I、U、R、P)的定义、单位(单位符号)及含义、换算 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量程及量程的选择、串并联、正负极、能否直接接电源两端)及其构造 2.电阻的测量(基本方法及变化);影响电阻的因素;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使用(P94图7-7);变阻箱的使用及读数(P95图7-9、7-10;电位器);滑动变阻器的变形(如P101图7-19) 3.欧姆定律及变形(注意物理意义) 4.串并联电流、电压、电阻公式(注意条件。如串联时功率和电阻成正比,并联时成反比;焦耳定律求功率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求热量时适用于一切电路) 常用结论(各比例式;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时,电路中各物理量的变化情况-注意推导顺序) 5.电功——W=UIt=UQ;电能表及利用电能表测功率(P130); 电器铭牌;电冰箱工作时间系数(P130) 6.电学计算——①画等效电路图(几个状态画几个图);②按串联、并联找等量关系和比例关系;③求解(注意电流、电压、电功率均应取同一状态下的值)
2023-09-10 00:41:491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发生体在振动——实验;声音靠介质传播——介质:一切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空气中声速(约340m/s);一般的,固体中速度>液体中速度>气体中速度;声音速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 回声——回声所需时间和距离;应用 计算——和行程问题结合 2.音调、响度和音色 客观量——频率(注意人听力范围和发声范围)、振幅 主观量——音调、响度(高低大小的含义);影响响度的因素:振幅、距离、分散程度 音色——作用;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物理和生活中的噪声(物理-不规则振动,生活-影响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噪声等级:分贝(0dB-刚引起听觉);减小噪声方法(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四大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 1.光源——火把、蜡烛、电灯、恒星(月亮和行星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均一);可在真空中传播;现象(激光准直、影子、小孔成像P78及大树下的光斑、日食、月食);真空中的光速(3×10[sup]8[/sup]m/s),光年是长度单位 3.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角相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符合反射定律(现象解释:抛光的金属表面、平静的水面、冰面、玻璃面可看作镜面;其他看作粗糙面,P79图5-40;应根据现象回答) 4.平面镜 平面镜成像——规律(等距、等大、正立、虚像);能看见(看不见)像的范围;潜望镜 5.作图——按有关定律做图 1.光的折射 折射——定义(……方向一般发生变化);折射规律(三线共面、两侧、角不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现象解释(水中的鱼变浅、水中筷子弯曲、海市蜃楼等) 2.光的传播综合问题 注意区分折射和反射光线;注意区分不同的影子和像 3.透镜 透镜中的名词——主光轴、光心、焦距、焦点(测量焦距的方法)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光线”和“使光线会聚”的区别:“会聚光线”是能聚于一点的光线,“使光线会聚”是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比原来接近主光轴) 透镜的原理——多个三棱镜组合;光线在透镜的两个表面发生折射 变化了的凸透镜——玻璃球、盛水的圆药瓶、玻璃板上的水滴等 黑盒问题 4.凸透镜成像 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过光心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像距/像的大小/虚实/正倒和物距的关系;像移动的快慢(依据:光路图);实际应用 1.温度计 温度计——常见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原理、量程(体温计:35~42℃;寒暑表:-20~50℃) 使用方法——体温计构造及使用(缩口部分;甩体温计的作用、原理;不甩的后果-只影响测低温)、温度计的使用(注意量程的选择);校正温度计;读数(一般地,读数时不能离开物体) 温标——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及换算;绝对零度;常见温度 2.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实验装置(水浴加热);常见晶体、非晶体;熔点、凝固点;图象 汽化——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实验装置;蒸发和沸腾的联系、区别(都是汽化;剧烈程度、发生条件等);酒精灯的使用(可参照化学相关内容) 液化——两种途径(降温一定可使气体液化;压缩可能使气体液化) 升华和凝华——实例 3.物态变化中的热量传递 吸热——固→液→气(即使温度不变也有热量的传递);放热——气→液→固 4.其他 现象解释——例:P3图0-3、纸锅烧水、“白气”和玻璃上的水珠(液化)、霜、露、晾衣服(蒸发和升华)、樟脑等;电冰箱原理;物态变化中的热量计算;注意名词的写法(汽、气;溶、融、熔;化、华;凝)以及字母(t和T;℃和K) 第四章 电路 1.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 静电——电荷种类的判断;验电器结构(P45图);电量(单位:库仑C) 物质微观结构——原子结构(可与化学中原子概念对照);摩擦起电原因(核外电子的转移) 2.电路相应概念 电流(及方向:正电荷移动方向);电源;导体、绝缘体;串联、并联;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及运动方向;电路图;通路、断路及短路;常见电路(楼道电路;电冰箱电路:第一册P60图4-18) 等效电路的判断——先去除电流表/电压表(电流表:短路;电压表:断路)再做判断 1.各个物理量(I、U、R、P)的定义、单位(单位符号)及含义、换算 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量程及量程的选择、串并联、正负极、能否直接接电源两端)及其构造 2.电阻的测量(基本方法及变化);影响电阻的因素;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使用(P94图7-7);变阻箱的使用及读数(P95图7-9、7-10;电位器);滑动变阻器的变形(如P101图7-19) 3.欧姆定律及变形(注意物理意义) 4.串并联电流、电压、电阻公式(注意条件。如串联时功率和电阻成正比,并联时成反比;焦耳定律求功率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求热量时适用于一切电路) 常用结论(各比例式;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时,电路中各物理量的变化情况-注意推导顺序) 5.电功——W=UIt=UQ;电能表及利用电能表测功率(P130); 电器铭牌;电冰箱工作时间系数(P130) 6.电学计算——①画等效电路图(几个状态画几个图);②按串联、并联找等量关系和比例关系;③求解(注意电流、电压、电功率均应取同一状态下的值)
2023-09-10 00:42:021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发生体在振动——实验;声音靠介质传播——介质:一切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空气中声速(约340m/s);一般的,固体中速度>液体中速度>气体中速度;声音速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 回声——回声所需时间和距离;应用 计算——和行程问题结合 2.音调、响度和音色 客观量——频率(注意人听力范围和发声范围)、振幅 主观量——音调、响度(高低大小的含义);影响响度的因素:振幅、距离、分散程度 音色——作用;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物理和生活中的噪声(物理-不规则振动,生活-影响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噪声等级:分贝(0dB-刚引起听觉);减小噪声方法(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四大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 1.光源——火把、蜡烛、电灯、恒星(月亮和行星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均一);可在真空中传播;现象(激光准直、影子、小孔成像P78及大树下的光斑、日食、月食);真空中的光速(3×10[sup]8[/sup]m/s),光年是长度单位 3.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角相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符合反射定律(现象解释:抛光的金属表面、平静的水面、冰面、玻璃面可看作镜面;其他看作粗糙面,P79图5-40;应根据现象回答) 4.平面镜 平面镜成像——规律(等距、等大、正立、虚像);能看见(看不见)像的范围;潜望镜 5.作图——按有关定律做图 1.光的折射 折射——定义(……方向一般发生变化);折射规律(三线共面、两侧、角不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现象解释(水中的鱼变浅、水中筷子弯曲、海市蜃楼等) 2.光的传播综合问题 注意区分折射和反射光线;注意区分不同的影子和像 3.透镜 透镜中的名词——主光轴、光心、焦距、焦点(测量焦距的方法)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光线”和“使光线会聚”的区别:“会聚光线”是能聚于一点的光线,“使光线会聚”是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比原来接近主光轴) 透镜的原理——多个三棱镜组合;光线在透镜的两个表面发生折射 变化了的凸透镜——玻璃球、盛水的圆药瓶、玻璃板上的水滴等 黑盒问题 4.凸透镜成像 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过光心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像距/像的大小/虚实/正倒和物距的关系;像移动的快慢(依据:光路图);实际应用 1.温度计 温度计——常见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原理、量程(体温计:35~42℃;寒暑表:-20~50℃) 使用方法——体温计构造及使用(缩口部分;甩体温计的作用、原理;不甩的后果-只影响测低温)、温度计的使用(注意量程的选择);校正温度计;读数(一般地,读数时不能离开物体) 温标——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及换算;绝对零度;常见温度 2.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实验装置(水浴加热);常见晶体、非晶体;熔点、凝固点;图象 汽化——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实验装置;蒸发和沸腾的联系、区别(都是汽化;剧烈程度、发生条件等);酒精灯的使用(可参照化学相关内容) 液化——两种途径(降温一定可使气体液化;压缩可能使气体液化) 升华和凝华——实例 3.物态变化中的热量传递 吸热——固→液→气(即使温度不变也有热量的传递);放热——气→液→固 4.其他 现象解释——例:P3图0-3、纸锅烧水、“白气”和玻璃上的水珠(液化)、霜、露、晾衣服(蒸发和升华)、樟脑等;电冰箱原理;物态变化中的热量计算;注意名词的写法(汽、气;溶、融、熔;化、华;凝)以及字母(t和T;℃和K) 第四章 电路 1.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 静电——电荷种类的判断;验电器结构(P45图);电量(单位:库仑C) 物质微观结构——原子结构(可与化学中原子概念对照);摩擦起电原因(核外电子的转移) 2.电路相应概念 电流(及方向:正电荷移动方向);电源;导体、绝缘体;串联、并联;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及运动方向;电路图;通路、断路及短路;常见电路(楼道电路;电冰箱电路:第一册P60图4-18) 等效电路的判断——先去除电流表/电压表(电流表:短路;电压表:断路)再做判断 1.各个物理量(I、U、R、P)的定义、单位(单位符号)及含义、换算 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量程及量程的选择、串并联、正负极、能否直接接电源两端)及其构造 2.电阻的测量(基本方法及变化);影响电阻的因素;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使用(P94图7-7);变阻箱的使用及读数(P95图7-9、7-10;电位器);滑动变阻器的变形(如P101图7-19) 3.欧姆定律及变形(注意物理意义) 4.串并联电流、电压、电阻公式(注意条件。如串联时功率和电阻成正比,并联时成反比;焦耳定律求功率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求热量时适用于一切电路) 常用结论(各比例式;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时,电路中各物理量的变化情况-注意推导顺序) 5.电功——W=UIt=UQ;电能表及利用电能表测功率(P130); 电器铭牌;电冰箱工作时间系数(P130) 6.电学计算——①画等效电路图(几个状态画几个图);②按串联、并联找等量关系和比例关系;③求解(注意电流、电压、电功率均应取同一状态下的值)
2023-09-10 00:42:131

物理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发生体在振动——实验;声音靠介质传播——介质:一切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空气中声速(约340m/s);一般的,固体中速度>液体中速度>气体中速度;声音速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 回声——回声所需时间和距离;应用 计算——和行程问题结合 2.音调、响度和音色 客观量——频率(注意人听力范围和发声范围)、振幅 主观量——音调、响度(高低大小的含义);影响响度的因素:振幅、距离、分散程度 音色——作用;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物理和生活中的噪声(物理-不规则振动,生活-影响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噪声等级:分贝(0dB-刚引起听觉);减小噪声方法(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四大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 1.光源——火把、蜡烛、电灯、恒星(月亮和行星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均一);可在真空中传播;现象(激光准直、影子、小孔成像P78及大树下的光斑、日食、月食);真空中的光速(3×10[sup]8[/sup]m/s),光年是长度单位 3.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角相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符合反射定律(现象解释:抛光的金属表面、平静的水面、冰面、玻璃面可看作镜面;其他看作粗糙面,P79图5-40;应根据现象回答) 4.平面镜 平面镜成像——规律(等距、等大、正立、虚像);能看见(看不见)像的范围;潜望镜 5.作图——按有关定律做图 1.光的折射 折射——定义(……方向一般发生变化);折射规律(三线共面、两侧、角不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现象解释(水中的鱼变浅、水中筷子弯曲、海市蜃楼等) 2.光的传播综合问题 注意区分折射和反射光线;注意区分不同的影子和像 3.透镜 透镜中的名词——主光轴、光心、焦距、焦点(测量焦距的方法)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光线”和“使光线会聚”的区别:“会聚光线”是能聚于一点的光线,“使光线会聚”是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比原来接近主光轴) 透镜的原理——多个三棱镜组合;光线在透镜的两个表面发生折射 变化了的凸透镜——玻璃球、盛水的圆药瓶、玻璃板上的水滴等 黑盒问题 4.凸透镜成像 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过光心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像距/像的大小/虚实/正倒和物距的关系;像移动的快慢(依据:光路图);实际应用 1.温度计 温度计——常见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原理、量程(体温计:35~42℃;寒暑表:-20~50℃) 使用方法——体温计构造及使用(缩口部分;甩体温计的作用、原理;不甩的后果-只影响测低温)、温度计的使用(注意量程的选择);校正温度计;读数(一般地,读数时不能离开物体) 温标——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及换算;绝对零度;常见温度 2.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实验装置(水浴加热);常见晶体、非晶体;熔点、凝固点;图象 汽化——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实验装置;蒸发和沸腾的联系、区别(都是汽化;剧烈程度、发生条件等);酒精灯的使用(可参照化学相关内容) 液化——两种途径(降温一定可使气体液化;压缩可能使气体液化) 升华和凝华——实例 3.物态变化中的热量传递 吸热——固→液→气(即使温度不变也有热量的传递);放热——气→液→固 4.其他 现象解释——例:P3图0-3、纸锅烧水、“白气”和玻璃上的水珠(液化)、霜、露、晾衣服(蒸发和升华)、樟脑等;电冰箱原理;物态变化中的热量计算;注意名词的写法(汽、气;溶、融、熔;化、华;凝)以及字母(t和T;℃和K) 第四章 电路 1.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 静电——电荷种类的判断;验电器结构(P45图);电量(单位:库仑C) 物质微观结构——原子结构(可与化学中原子概念对照);摩擦起电原因(核外电子的转移) 2.电路相应概念 电流(及方向:正电荷移动方向);电源;导体、绝缘体;串联、并联;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及运动方向;电路图;通路、断路及短路;常见电路(楼道电路;电冰箱电路:第一册P60图4-18) 等效电路的判断——先去除电流表/电压表(电流表:短路;电压表:断路)再做判断 1.各个物理量(I、U、R、P)的定义、单位(单位符号)及含义、换算 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量程及量程的选择、串并联、正负极、能否直接接电源两端)及其构造 2.电阻的测量(基本方法及变化);影响电阻的因素;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使用(P94图7-7);变阻箱的使用及读数(P95图7-9、7-10;电位器);滑动变阻器的变形(如P101图7-19) 3.欧姆定律及变形(注意物理意义) 4.串并联电流、电压、电阻公式(注意条件。如串联时功率和电阻成正比,并联时成反比;焦耳定律求功率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求热量时适用于一切电路) 常用结论(各比例式;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时,电路中各物理量的变化情况-注意推导顺序) 5.电功——W=UIt=UQ;电能表及利用电能表测功率(P130); 电器铭牌;电冰箱工作时间系数(P130) 6.电学计算——①画等效电路图(几个状态画几个图);②按串联、并联找等量关系和比例关系;③求解(注意电流、电压、电功率均应取同一状态下的值)
2023-09-10 00:42:241

八年级上册,物理的复习提纲(资料)

一章声现象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乐音 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5、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7、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消声)、传播过程中(吸声)和人耳处(隔声)减弱 第二章 光现象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海市蜃楼、早晨看到太阳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星星的闪烁等)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V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V,玻璃中为2/3V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理解: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光滑平面) 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粗糙平面或曲面)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2)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即平面镜是物像连线的中垂线。 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折射的同时必发生反射, 折射中光速必定改变,而反射中光速不变 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共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4、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 凸透镜: 边缘薄, 中央厚 凹透镜: 边缘厚, 中央薄 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6、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7、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 距(u) 成像大小 虚实 像物位置 像 距( v ) 应 用 u > 2f 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f < v <2f 照相机 u = 2f 等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f < u <2f 放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幻灯机 u = f 不 成 像 u < f 放大 虚像 透镜同侧 v > u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 物远像变大;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8、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9、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第四章 物态变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符号:t 单位:摄氏度<℃>) 瑞典的摄尔修斯规定:①把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②把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③把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一℃ 3、温度计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做到以下三点: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 体温计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35—42℃ 0.1℃ 离开人体读数,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 无 —20—10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 无 —30 —50℃ 1℃ 同上 5、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6、熔点和凝固点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温度 ②继续从外界吸热 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温度 ②继续向外界放热 【记忆】常见的一些晶体与非晶体 7、汽化与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这两种方式都要放热。 8、蒸发现象 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9、沸腾现象 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10、升化和凝化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记忆法】 蒸 发 沸 腾 不同点 发生部位 剧烈程度 温度条件 温度变化 影响因素 相 同 点 升华 ┌—————————┐ │ 熔化 汽化 固体——→液体——→气体 (吸热) -- -- -- -- -- -- -- -- -- -- -- 气体——→液体——→固体 (吸热) │ 液化 凝固 │ └—————————┘ 凝华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简单电现象 电路 1、电荷 电荷也叫电,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①电荷只有正、负两种。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的电荷叫正电荷;而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相同的电荷叫负电荷。 ②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③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④电荷的多少称为电量。 ⑤验电器: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是依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 2、导体和绝缘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都是是常见的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橡胶、塑料、玻璃、陶瓷等是常见的绝缘体。 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也能变成导体,例如在常温下是很好的绝缘体的玻璃在高温下就变成了导体。又如常态下,气体中可以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自由电子和正、负离子)极少,因此气体是很好的绝缘体,但在很强的电场力作用下,或者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由于气体的电离而产生气体放电,这时气体由绝缘体转化为导体。所以,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界限。在条件改变时,绝缘体和导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3、电路 将用电器、电源、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的电流通路 电路的三种状态: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也叫闭合电路,此时有电流通过;断开的电路叫断路也叫开路,此时电路中没有电流;用导线把电源两极直接连起来的电路叫短路。 4、电路连接方式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是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理解:识别电路的基本方法是电流法,即当电流通过电路上各元件时不出现分流现象,这几个元件的连接关系是?/ca
2023-09-10 00:42:331

八年级上物理复习资料!!!急用啊!!

sssssssss
2023-09-10 00:42:433

八年级上册物理,明天期末考,要复习哪些重点?

光的反射
2023-09-10 00:43:074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买一本带知识提要的练习册,结合课本,从头复习吧,才开始不用太多的基础,有些东西就是眼熟了,就掌握了
2023-09-10 00:43:264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人教版)(2011年秋)急!急!急!

1、电压:作用:电压是形成 的原因。单位:V、 、mV。2、电压表:使用方法:电压表要 在电路中;电流从 流入,从 流出。串联并联电池组的电压规律: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节电池的电压之 ;并联电池组的电压 每节电池的电压实验:串联、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 之和,表达式: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 ,表达式: 。3、电阻:定义:导体对电流的 作用的大小。单位: 、KΩ、MΩ。实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 、 、 、 。4、变阻器:原理:通过改变连人电路的电阻丝的 来改变 。一般 联在电路中使用。连接方法:一般 联在电路中使用;同时 。作用:①改变电路两端的 。②改变电路中 的大小。③ 。(实验连接时,开关要 ;变阻器的滑片要移至 端。)《6.1电压》实时、强化训练1.如图6-1所示的电路中,符合电压表测灯L2两端电压的图是( )2.灯L1和L2串联,先用电压表测灯L1两端的电压,如图6-2所示,再测L2两端电压时,只将电压表接A的一端改接C,这种接法 (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3.如图6-3所示的各电路图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均正确的是( )4.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80 V=_________ mV=_________ kV; (2)3.6×103 mV=_________ V=_________ kV。5.某同学在用电压表测电压时,选用了“+”“3”接线柱,读数时却误按照“+”“15”接线柱来读,得到电压值为13.5 V。则实际值为( )A.4.5 V B.2.7 V C.3.5 V D.1.5 V6.(2010内蒙古包头模拟,12)在图6-4甲的电路中,当闭合开关S后,电路正常工作。两只电压表指针位置均为图乙所示,则电阻R1、R2两端电压分别是( )A.4.8 V 1.2 V B.6 V 1.2 VC.1.2 V 6 V D.1.2 V 4.8 V7.(2010福建福州模拟,10)图6-5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后,要使电阻R1、R2串联,甲、乙应该接入的是( )A.甲接电压表,乙接电流表 B.甲接电流表,乙接电压表C.甲、乙都接电压表 D.甲、乙都接电流表8.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_________ V,一个铅蓄电池的电压是_________ V,照明电路的电压是_________ V,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_________ V。9.请读出图6-6中各电压表的示数:甲_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图6-1-1110.小红家的录像机使用几年后,如今蓄电池的正负极已经模糊不清,你有办法利用电压表帮助小红判断出蓄电池的正负极吗?解析:把电压表和开关串联到蓄电池的两端,用开关进行试触,如果电压表的指针向左偏,则与电压表正接线柱连接的是电源的负极;如果指针向右偏,则与电压表正接线柱相连接的是电源的正极。11.如图6-7所示,要测量干路和支路的电流及灯泡两端的电压,在空白处标出电流表或电压表,并标出电表的正、负接线柱。12.将图6-1-13中的元件用笔画线连接起来,要求两节干电池串联,电灯L1与L2串联,电压表V1测L1两端的电压,V2测L2两端的电压。快乐时光10秒钟 一天,很多人围在马路旁,小刚喜欢看热闹,可他怎么也挤不进去,他就站在人群后面,大声喊:“让开,让开,里面的人,是我哥。”人们听见了,一一让开了,可是,小刚往里一看,里面原来是头死猪。《6.2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实时、强化训练1.如图6-2-1所示,电源电压为6 V,电压表示数为3.8 V,则( )A.L1两端电压为2.2 V B.L2两端电压为3.8 VC.电源与L1两端电压之和为3.8 V D.L2两端电压为2.2 V2.如图6-2-2所示,电源电压恒定,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 V;当S1断开、S2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5 V,则灯L1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 V,灯L2两端电压为________ V。3.在图6-2-3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V1的示数为6 V,V2的示数为7 V。若电源电压为10 V,则灯L1两端电压为( )A.1 V B.10 V C.3 V D.6 V4.如图6-2-4所示的电路,灯L1、L2均发光,关于电压表V1、V2、V3的示数,下列各组数据中正确的是( )A.9 V、6 V、3 V B.9 V、3 V、6 VC.9 V、9 V、9 V D.6 V、9 V、3 V5.某同学用电压表测小灯泡的电压。当闭合电路开关时,发现电压表指针指在如图6-2-5所示的位置,这说明( )A.电压表的量程选得太小了,应选15 V的量程B.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C.这纯属偶然,只需断开开关,再重新闭合开关,电压表就会正常工作D.这是电压表与灯泡串联连接所造成的6.如图6-2-6所示,当S1闭合、S2断开时,电压表示数为2.5 V;当S1断开、S2闭合时,电压表示数为6 V。灯L1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_V,灯L2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_ V,电源电压为_________ V。7.按图6-2-7甲的电路图,将图乙的实物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起来,要求导线不要交叉。(甲图中电压表V1的示数是1.8 V,电压表V2的示数是3 V)8.根据图6-2-8所示的实际电路,在虚线框内画出电路图。《6.3 6.4电压》实时、强化训练1._________________叫做电阻,用字母_________表示,单位是________,简称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2.(2010天津模拟,11)图6-3-1为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示意图,当滑片P向右滑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的是( )3.如图6-3-2所示,粗细、长短都相同的铜丝和铁丝分别连入电路中,闭合开关后,观察到电路中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这个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图6-3-3所示,该电阻箱的示数是___________ Ω。5.在探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时,某老师引导学生作了如下的猜想:猜想A: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B: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长度有关;猜想C: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材料有关。如图6-3-4所示是他们进行实验探究的器材,演示板上固定了四条金属电阻丝,a、b、c三条长度均是1 m,d的长度是0.5 m;a、b的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a、c的材料相同,但c的横截面积大于a;a、d的材料和横截面积都相同。(1)在探究电阻跟横截面积的关系时,可依次把M、N跟__________的两端连接,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分析比较这两根金属丝电阻的大小。(2)依次把M、N跟a、d的两端连接,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分析比较a、d两根金属丝电阻的大小,可探究电阻跟__________的关系,其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3)以上方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经常用到,被称为控制变量法。试根据学过的物理知识再列出两例用这种方法研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用电压表测小灯泡两端电压,用电流表测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滑动变阻器与小灯泡串联,滑片P向右移动时小灯泡变亮。(1)根据要求在虚线框中画出电路图;(2)根据电路图将图6-3-5所示的实物连起来。
2023-09-10 00:43:341

八年级上册物理(上海科技版)复习提纲,求,急…………!!!!!!!!!!!!!!!!!!!!!!!!!!!!!!!!!!!!!!!

和你不是一个版本
2023-09-10 00:43:463

求八年级上册新沪粤版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Km=10的三次方 m=10 m=10 dm=10 cm=10 mm=10的三次方um=10的三次方 nm 长度的单位换算时,小单位变大单位用乘,大单位换小单位用除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 ① 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 厚尺子要垂直放置 ④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正确记录测量值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 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 (2) 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6、特殊方法测量 (1)累积法 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 (2)卡尺法 (3)代替法 二、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间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间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间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4、音调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响度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音色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三、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的八次方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理解: (1)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2)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3)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 (1)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2) 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像和物的大小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抽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一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如图 6、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如图)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如图) 7、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 距 (u) 成像 大小 像的 虚实 像物位置 像 距 ( v ) 应 用 u > 2f 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f < v <2f 照相机 u = 2f 等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f < u <2f 放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幻灯机 u = f 不 成 像 u < f 放大 虚像 透镜同侧 v > u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运像变小” 口决二: 三物距、三界限,成像随着物距变;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8、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9、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五、热现象 1、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 (1)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 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 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 体温计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35—42℃ 0.1℃ ① 离开人体读数 ② 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 无 —20—10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 无 —30 —50℃ 1℃ 同上 5、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6、熔点和凝固点 (1)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 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迷熔点相同 7、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8、蒸发现象 (1) 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2)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9、沸腾现象 (1) 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 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10、升化和凝化现象 (1)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 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11、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六、质量和密度 1、质量 (1) 定义: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字母“m”表示。 (2)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对于一个给定的物体,它的质量是确定的,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 置,状态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3)质量的单位及换算: 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kg )。常用单位有吨(t )、克(g)和毫克(mg) 1t= 10的三次方 kg= 10的三次方g =10的三次方 mg 2、质量的测量 生活中称质量的工具是秤,在物理实验室里,用天平称质量,其中包括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1) 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② 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③ 估计被测物的质量,把被测物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2)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①天平调好后,左右两托盘不能互换,否则要重新调节横梁平衡 ②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最大秤量 ③砝码要轻拿轻放,不能用手拿,要用镊子,以免因为手上的汗而腐蚀砝码 ④ 保持天平盘干燥、清洁。不要直接放潮湿或有腐蚀性的物体。 (3) 天平的称量和感量: 每台天平能够称的最大质量叫天平的最大称量,也叫秤量。 感量表示天平所能测量的最小质量数,就是标尺上最小刻度所代表的质量数。 3、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用字母“ρ”表示。 (2)密度的计算公式: (3)单位:国际单位是kg/m3,实验中常用单位是g/cm3,1g/cm3=103kg/m3
2023-09-10 00:43:541

急1求八年级上物理复习提纲(苏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期末复习宝典 ----家教 郑克第一章:声现象 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递声音)。 2. 声音的三大特性: ①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②响度: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③音色:由物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物体的音色不同。 3. 噪声:物理和生活中的噪声(物理-不规则振动,生活-影响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 减少噪声的措施: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的控制考虑问题。四大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第二章:热现象(物态变化)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单位:摄氏度( ℃ ) 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 0℃ ; 沸水的温度 —— 100℃ 2.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常用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 3.温度计的使用:一看:使用前要先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二放:玻璃泡全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三读: ○1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2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液面; ○3读数时眼睛要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量程:35℃~42℃;分度值:0.1℃ ; 使用前要将水银甩下去。 5.物态变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吸热)。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放热)。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放热)。 6.常见的晶体有冰、海波、各种金属;非晶体有蜡、沥青、松香、玻璃等。要求能判别出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曲线。 7.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但温度不变;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温度不断上升;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温度不断下降。 8.汽化有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1沸腾: a.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b.沸腾条件:①达到沸点; ②继续加热。 c.沸腾时的特点:液体在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2蒸发: a.定义: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气化现象。 b.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液体温度的高低: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液体表面积的大小: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c.蒸发有致冷的作用。 8.液化有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9.能解释日常生活中各种物态变化现象。如:雾、露水、霜、冰雹、雪的形成、各种“白气”、窗边的冰花、卫生球变小、灯管变黑、灯丝变细、冰化成水、铁水涛成钢件等。 10.水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海拔越高,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第三章:光现象 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c = 3 × 108 m/s 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v = 340 m/s 3.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激光引导掘进隧道、日食、月食的形成、影子的形成、瞄准时用到的“三点一线”、小孔成像等都是运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得到的。) 光源: ○1自然光源:如水母、太阳、萤火虫等。 ○2人造光源:如电灯、手电筒、蜡烛等。(注意:不月亮是光源) 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4.光在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5.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角相等;①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同面) ②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反射角i=入射角r 光的折射规律: ② 从空气进入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②光从其他介质进入空气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平面镜成像特点: 等大、等距、垂直、虚像①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等大) ②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等距) ③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垂直) ④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虚像) 6.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作图——按有关定律做图7.反射有两种: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能举例说明) 8.红外线的作用 紫外线的作用。 ① 红外线摇控 ①杀菌作用 ②红外线夜视仪 ②使荧光物质发光来判断物质的真假 ③探测病人的健康情况 ③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帮助钙的吸收 9.光谱太阳光分解成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4)透镜及其应用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3.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4.能找出主光轴、焦点、焦距。 5.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凸透镜成像规律:u=f不 成 像物距与焦距关系 像距与焦距关系 像的正、倒 像的大、小 像的虚、实u>2f f<v<2f 倒立 缩小 实像u=2f v=2f 倒立 等大 实像f<u<2f v>2f 倒立 放大 实像 u<f 无限远 正立 放大 虚像结论: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6.照相机: u > 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幻灯机:f < u < 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 u < 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显微镜: 目镜:起放大作用;物镜:f < u < 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望远镜:目镜: 起放大作用;物镜:u > 2f ,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7.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形成的原因。 矫正:近视眼用凸透镜矫正;远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得会画原因图。第四章:电路 1.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 静电——电荷种类的判断;验电器结构;电量(单位:库仑C) 元电荷: e = 1.6 × 10 –19 C物质微观结构——原子结构(可与化学中原子概念对照);摩擦起电原因(核外电子的转移) 2.电路相应概念 电流(正电荷定向移动);电源;导体、绝缘体;串联、并联;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及运动方向;电路图;通路、断路及短路;常见电路等效电路的判断——先去除电流表/电压表(电流表:短路;电压表:断路)再做判断 电路分析,画图,电流表、电压表和连接方法(注意量程选接线柱和正、负极)免费附送的点心:A. 知识点: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而沸腾在表面及内部同时进行,蒸发较平和,沸腾较剧烈,蒸发可在任何温度进行,而沸腾在达到一定温度才能发生,蒸发自身及周围温度降低,沸腾温度不变。 B. 挑选西瓜时,用手指弹几下。如果声音清脆,就知道是生瓜。这是用声音的哪个特征判断的/答案:音调。 C. 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棒粘着白粉是什么物态变化现象? 答案:凝华。 D. 小孔成像的实验中,说法错误的是?像与物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物体做顺时针转动,像做逆时针转动 物体离的越远像越小。 答案:物体做顺时针转动,像做逆时针转动。 E. 互相垂直的两个平面镜组成的角反射器,射入光线与射出光线平行,当角反射器转动时,射出光线不偏转,仍与射入光线平行。 F. 桌面上竖一玻璃板,板前放了一根蜡烛,但无论怎样调节另一只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原因是? 答案: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G. 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他应将烛焰,凸透镜,光屏调整在同一高度。
2023-09-10 00:44:041

~~高分悬赏~~八年级物理上复习提纲(人教)谢了(满意后加分,避免刷分)

1)声现象 1.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电、力等的物理现象。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递声音。 3.声音的三大特性: ①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②响度: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③音色:由物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物体的音色不同。 4.人们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 ①鼓膜的振动 → 听小骨及其他组织 → 听觉神经→ 大脑 ②颌骨、头骨 → 听觉神经 → 大脑 5.声音的作用: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能举例说明) 6.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是噪声。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 (2)物态变化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单位:摄氏度( ℃ ) 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 0℃ ; 沸水的温度 —— 100℃ 2.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常用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 3.温度计的使用:一看:使用前要先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二放:玻璃泡全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三读: ○1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2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液面; ○3读数时眼睛要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量程:35℃~42℃;分度值:0.1℃ ; 使用前要将水银甩下去。 5.物态变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要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要放热。 6.常见的晶体有冰、海波、各种金属;非晶体有蜡、沥青、松香、玻璃等。要求能判别出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 7.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但温度不变;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温度不断上升;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温度不断下降。 8.汽化有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1沸腾: a.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b.沸腾条件:①达到沸点; ②继续加热。 c.沸腾时的特点:液体在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2蒸发: a.定义: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气化现象。 b.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液体温度的高低: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液体表面积的大小: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c.蒸发有致冷的作用。 8.液化有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9.能解释日常生活中各种物态变化现象。如:雾、露水、霜、冰雹、雪的形成、各种“白气”、窗边的冰花、卫生球变小、灯管变黑、灯丝变细、冰化成水、铁水涛成钢件等。 10.水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海拔越高,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3)光现象 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c = 3 × 10 8 m/s 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v = 340 m/s 3.元电荷: e = 1.6 × 10 –19 C 二.要点知识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激光引导掘进隧道、日食、月食的形成、影子的形成、瞄准时用到的“三点一线”、小孔成像等都是运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得到的。) 2.光源: ○1自然光源:如水母、太阳、萤火虫等。 ○2人造光源:如电灯、手电筒、蜡烛等。(注意:不月亮是光源) 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4.光在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5.光的反射定律: ①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同面) ②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反射角i=入射角r 光的折射规律: ①光从空气进入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②光从其他介质进入空气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平面镜成像特点: ①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等大) ②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等距) ③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垂直) ④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虚像) 6.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7.反射有两种: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能举例说明) 8.红外线的作用 紫外线的作用。 ① 红外线摇控 ①杀菌作用 ②红外线夜视仪 ②使荧光物质发光来判断物质的真假 ③探测病人的健康情况 ③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帮助钙的吸收 9.光谱太阳光分解成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4)透镜及其应用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3.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4.能找出主光轴、焦点、焦距。 5.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与焦距关系 像距与焦距关系 像的正、倒 像的大、小 像的虚、实 u>2f f<v<2f 倒立 缩小 实像 u=2f v=2f 倒立 等大 实像 f<u<2f v>2f 倒立 放大 实像 u=2f 不 成 像 u<f 无限远 正立 放大 虚像结论: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6.照相机: u > 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幻灯机:f < u < 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 u < 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显微镜: 目镜:起放大作用;物镜:f < u < 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望远镜:目镜: 起放大作用;物镜:u > 2f ,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7.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形成的原因。 矫正:近视眼用凸透镜矫正(凸透镜为负);远视眼用凹透镜矫正(凹透镜为正)。 8.透镜焦度:Φ=1 / f ( f →焦距
2023-09-10 00:44:132

急需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Km 103 m 10 m 10 dm 10 cm 10 mm 103um 103 nm 长度的单位换算时,小单位变大单位用乘,大单位换小单位用除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 ① 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 厚尺子要垂直放置 ④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正确记录测量值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 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 (2) 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6、特殊方法测量 (1)累积法 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 (2)卡尺法 (3)代替法 二、简单的运动 1、机械运动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2、参照物 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 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 (2) 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3、相对静止 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4、匀速直线运动 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5、速度 (1)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在匀速直线动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 速度公式:v= S t (4) 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 :m/s 常用单位:km/h 1m/s = 3.6 km/h 6、平均速度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某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叫物体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求平速度必须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7、测平均速度 原理:v = s / t 测理工具:刻度尺、停表(或其它计时器) 三、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间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间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间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4、音调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响度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音色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四、热现象 1、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 (1)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 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 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 体温计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35—42℃ 0.1℃ ① 离开人体读数 ② 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 无 —20—10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 无 —30 —50℃ 1℃ 同上 5、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6、熔点和凝固点 (1)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 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迷熔点相同 7、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8、蒸发现象 (1) 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2)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9、沸腾现象 (1) 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 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10、升化和凝化现象 (1)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 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11、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五、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理解: (1)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2)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3)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 (1)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2) 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像和物的大小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 六、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抽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一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如图 6、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如图)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如图) 7、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 距 (u) 成像 大小 像的 虚实 像物位置 像 距 ( v ) 应 用 u > 2f 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f < v <2f 照相机 u = 2f 等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f < u <2f 放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幻灯机 u = f 不 成 像 u < f 放大 虚像 透镜同侧 v > u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运像变小” 口决二: 三物距、三界限,成像随着物距变;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8、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9、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七、质量和密度 1、质量 (1) 定义: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字母“m”表示。 (2)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对于一个给定的物体,它的质量是确定的,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 置,状态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3)质量的单位及换算: 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kg )。常用单位有吨(t )、克(g)和毫克(mg) 1t 103 kg 103 g 103 mg 2、质量的测量 生活中称质量的工具是秤,在物理实验室里,用天平称质量,其中包括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1) 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② 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③ 估计被测物的质量,把被测物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2)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①天平调好后,左右两托盘不能互换,否则要重新调节横梁平衡 ②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最大秤量 ③砝码要轻拿轻放,不能用手拿,要用镊子,以免因为手上的汗而腐蚀砝码 ④ 保持天平盘干燥、清洁。不要直接放潮湿或有腐蚀性的物体。 (3) 天平的称量和感量: 每台天平能够称的最大质量叫天平的最大称量,也叫秤量。 感量表示天平所能测量的最小质量数,就是标尺上最小刻度所代表的质量数。 3、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用字母“ρ”表示。 (2)密度的计算公式: (3)单位:国际单位是kg/m3,实验中常用单位是g/cm3,1g/cm3=103kg/m3
2023-09-10 00:44:351

求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发生体在振动——实验;声音靠介质传播——介质:一切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空气中声速(约340m/s);一般的,固体中速度>液体中速度>气体中速度;声音速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 回声——回声所需时间和距离;应用 计算——和行程问题结合 2.音调、响度和音色 客观量——频率(注意人听力范围和发声范围)、振幅 主观量——音调、响度(高低大小的含义);影响响度的因素:振幅、距离、分散程度 音色——作用;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物理和生活中的噪声(物理-不规则振动,生活-影响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噪声等级:分贝(0dB-刚引起听觉);减小噪声方法(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四大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 1.光源——火把、蜡烛、电灯、恒星(月亮和行星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均一);可在真空中传播;现象(激光准直、影子、小孔成像P78及大树下的光斑、日食、月食);真空中的光速(3×10[sup]8[/sup]m/s),光年是长度单位 3.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角相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符合反射定律(现象解释:抛光的金属表面、平静的水面、冰面、玻璃面可看作镜面;其他看作粗糙面,P79图5-40;应根据现象回答) 4.平面镜 平面镜成像——规律(等距、等大、正立、虚像);能看见(看不见)像的范围;潜望镜 5.作图——按有关定律做图 1.光的折射 折射——定义(……方向一般发生变化);折射规律(三线共面、两侧、角不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现象解释(水中的鱼变浅、水中筷子弯曲、海市蜃楼等) 2.光的传播综合问题 注意区分折射和反射光线;注意区分不同的影子和像 3.透镜 透镜中的名词——主光轴、光心、焦距、焦点(测量焦距的方法)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光线”和“使光线会聚”的区别:“会聚光线”是能聚于一点的光线,“使光线会聚”是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比原来接近主光轴) 透镜的原理——多个三棱镜组合;光线在透镜的两个表面发生折射 变化了的凸透镜——玻璃球、盛水的圆药瓶、玻璃板上的水滴等 黑盒问题 4.凸透镜成像 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过光心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像距/像的大小/虚实/正倒和物距的关系;像移动的快慢(依据:光路图);实际应用 1.温度计 温度计——常见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原理、量程(体温计:35~42℃;寒暑表:-20~50℃) 使用方法——体温计构造及使用(缩口部分;甩体温计的作用、原理;不甩的后果-只影响测低温)、温度计的使用(注意量程的选择);校正温度计;读数(一般地,读数时不能离开物体)温标——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及换算;绝对零度;常见温度 2.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实验装置(水浴加热);常见晶体、非晶体;熔点、凝固点;图象 汽化——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实验装置;蒸发和沸腾的联系、区别(都是汽化;剧烈程度、发生条件等);酒精灯的使用(可参照化学相关内容) 液化——两种途径(降温一定可使气体液化;压缩可能使气体液化) 升华和凝华——实例 3.物态变化中的热量传递 吸热——固→液→气(即使温度不变也有热量的传递);放热——气→液→固 4.其他 现象解释——例:P3图0-3、纸锅烧水、“白气”和玻璃上的水珠(液化)、霜、露、晾衣服(蒸发和升华)、樟脑等;电冰箱原理;物态变化中的热量计算;注意名词的写法(汽、气;溶、融、熔;化、华;凝)以及字母(t和T;℃和K) 第四章 电路 1.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 静电——电荷种类的判断;验电器结构(P45图);电量(单位:库仑C) 物质微观结构——原子结构(可与化学中原子概念对照);摩擦起电原因(核外电子的转移) 2.电路相应概念 电流(及方向:正电荷移动方向);电源;导体、绝缘体;串联、并联;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及运动方向;电路图;通路、断路及短路;常见电路(楼道电路;电冰箱电路:第一册P60图4-18) 等效电路的判断——先去除电流表/电压表(电流表:短路;电压表:断路)再做判断 1.各个物理量(I、U、R、P)的定义、单位(单位符号)及含义、换算 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量程及量程的选择、串并联、正负极、能否直接接电源两端)及其构造 2.电阻的测量(基本方法及变化);影响电阻的因素;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使用(P94图7-7);变阻箱的使用及读数(P95图7-9、7-10;电位器);滑动变阻器的变形(如P101图7-19) 3.欧姆定律及变形(注意物理意义) 4.串并联电流、电压、电阻公式(注意条件。如串联时功率和电阻成正比,并联时成反比;焦耳定律求功率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求热量时适用于一切电路) 常用结论(各比例式;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时,电路中各物理量的变化情况-注意推导顺序) 5.电功——W=UIt=UQ;电能表及利用电能表测功率(P130); 电器铭牌;电冰箱工作时间系数(P130) 6.电学计算——①画等效电路图(几个状态画几个图);②按串联、并联找等量关系和比例关系;③求解(注意电流、电压、电功率均应取同一状态下的值)百度文库里有好多
2023-09-10 00:45:003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THANKS!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第一节 走进神奇第二节 探索之路第三节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觉得这章并不是很重要,我们老师说主要记住13页的7个方法就行了:交流与合作、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试验、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第一节 动与静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第三节 快与慢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这章嘛..讲‘力"的,有点重要期中应该要考记住v=s/t这个公式)第三章 声的世界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二节 乐音与噪声第三节 超声与次声(这章很重要哦!老师说过这章不能丢分,一定要记哦而且要终点记,提出几个重点吧:1、空气的传播速度:340m/s 2、听觉效果与声音的强弱 3、响度、音调和音色是决定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第四章 多彩的光第一节 光的传播第二节 光的反射第三节 光的折射(期中考试只考到这里,这章也挺重要的要记住日食月食可能要考哦,特别重要的这个和声音容易混淆,声音不能在真空传播,传播速度 空气<液体<固体 而光可以在真空传播,传播速度 真空>空气>液体>固体(透明的)光的传播速度是3×10的⑧次方 空气中传播比真空慢一点点 它的传播速度也看成3×10的⑧次方 shiu中的传播速度约是真空的3/4,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是真空的2/3)呵呵,你一定在为期中考试而犯愁吧,我也是八年级的希望这些参考能帮助到你,加油呀!
2023-09-10 00:45:203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复习提纲!

1)声现象 1.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电、力等的物理现象。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递声音。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声速是声音在介质中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与传播的介质、介质的温度有关。在15摄氏度的空气中 传播的速度是340m/s。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就可辨别回声。 回声测距的计算公式 s=vt/23.声音的三大特性: ①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②响度: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③音色:由物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物体的音色不同。 4.人们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 ①鼓膜的振动 → 听小骨及其他组织 → 听觉神经→ 大脑 ②颌骨、头骨 → 听觉神经 → 大脑 5.声音的作用: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能举例说明) 6.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是噪声。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控制:(1)在噪声产生处,比如说消音手枪;(2)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比如说告假快速干道系统;(3)在噪声接受处,比如捂住双耳。10)哪四大污染? 答:噪声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水污染。 11)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 答:20Hz~20000Hz。 12)什么是超声?超声有何特点?有哪些应用? 答:超声是高于20000Hz的声音;特点:(1)超声具有频率高的特点,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可以用B超来检查、治疗人体疾病、超声金属探伤仪能探测金属内部存在的缺陷。(2)超声对物体还有很强的破碎能力。它能将一般情况下不能湖北和的液体(如油和水)混合在一起,还能破坏细菌结构,因此用来对医疗器械和事物等进行杀菌消毒。(3)用超声处理过的种子可以缩短发芽时间,提高发芽率。 13)什么是次声?次声有何特点?哪些现象可以产生次声?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答:低于20Hz的声音;特点:具有很大的破坏里。自然界中,地震、火山爆发、核爆炸、导弹发射等都能产生次声。危害:强次声能使机器设备破裂、飞机解体、建筑物倒塌。使人的平衡功能受到破坏,从而产生晕眩、恶心、旋转等。(2)物态变化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单位:摄氏度( ℃ ) 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 0℃ ; 沸水的温度 —— 100℃ 2.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常用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 3.温度计的使用:一看:使用前要先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二放:玻璃泡全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三读: ○1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2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液面; ○3读数时眼睛要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量程:35℃~42℃;分度值:0.1℃ ; 使用前要将水银甩下去。 5.物态变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要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要放热。 6.常见的晶体有冰、海波、各种金属;非晶体有蜡、沥青、松香、玻璃等。要求能判别出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 7.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但温度不变;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温度不断上升;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温度不断下降。 8.汽化有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1沸腾: a.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b.沸腾条件:①达到沸点; ②继续加热。 c.沸腾时的特点:液体在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2蒸发: a.定义: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气化现象。 b.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液体温度的高低: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液体表面积的大小: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c.蒸发有致冷的作用。 8.液化有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9.能解释日常生活中各种物态变化现象。如:雾、露水、霜、冰雹、雪的形成、各种“白气”、窗边的冰花、卫生球变小、灯管变黑、灯丝变细、冰化成水、铁水涛成钢件等。 10.水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海拔越高,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3)光现象 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c = 3 × 10 8 m/s 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v = 340 m/s 3.元电荷: e = 1.6 × 10 –19 C 二.要点知识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激光引导掘进隧道、日食、月食的形成、影子的形成、瞄准时用到的“三点一线”、小孔成像等都是运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得到的。) 2.光源: ○1自然光源:如水母、太阳、萤火虫等。 ○2人造光源:如电灯、手电筒、蜡烛等。(注意:不月亮是光源) 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8.红外线的作用 紫外线的作用。 ① 红外线摇控 ①杀菌作用 ②红外线夜视仪 ②使荧光物质发光来判断物质的真假 ③探测病人的健康情况 ③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帮助钙的吸收 9.光谱太阳光分解成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2023-09-10 00:45:314

我要八年级上册物理总复习的资料

我有啊:QQ:88458858
2023-09-10 00:45:592

求八年级上册期中物理、化学复习提纲 要人教版的谢谢哦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发生体在振动——实验;声音靠介质传播——介质:一切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空气中声速(约340m/s);一般的,固体中速度>液体中速度>气体中速度;声音速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 回声——回声所需时间和距离;应用 计算——和行程问题结合 2.音调、响度和音色 客观量——频率(注意人听力范围和发声范围)、振幅 主观量——音调、响度(高低大小的含义);影响响度的因素:振幅、距离、分散程度 音色——作用;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物理和生活中的噪声(物理-不规则振动,生活-影响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噪声等级:分贝(0dB-刚引起听觉);减小噪声方法(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四大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 1.光源——火把、蜡烛、电灯、恒星(月亮和行星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均一);可在真空中传播;现象(激光准直、影子、小孔成像P78及大树下的光斑、日食、月食);真空中的光速(3×10[sup]8[/sup]m/s),光年是长度单位 3.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角相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符合反射定律(现象解释:抛光的金属表面、平静的水面、冰面、玻璃面可看作镜面;其他看作粗糙面,P79图5-40;应根据现象回答) 4.平面镜 平面镜成像——规律(等距、等大、正立、虚像);能看见(看不见)像的范围;潜望镜 5.作图——按有关定律做图 1.光的折射 折射——定义(……方向一般发生变化);折射规律(三线共面、两侧、角不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现象解释(水中的鱼变浅、水中筷子弯曲、海市蜃楼等) 2.光的传播综合问题 注意区分折射和反射光线;注意区分不同的影子和像 3.透镜 透镜中的名词——主光轴、光心、焦距、焦点(测量焦距的方法)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光线”和“使光线会聚”的区别:“会聚光线”是能聚于一点的光线,“使光线会聚”是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比原来接近主光轴) 透镜的原理——多个三棱镜组合;光线在透镜的两个表面发生折射 变化了的凸透镜——玻璃球、盛水的圆药瓶、玻璃板上的水滴等 黑盒问题 4.凸透镜成像 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过光心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像距/像的大小/虚实/正倒和物距的关系;像移动的快慢(依据:光路图);实际应用 1.温度计 温度计——常见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原理、量程(体温计:35~42℃;寒暑表:-20~50℃) 使用方法——体温计构造及使用(缩口部分;甩体温计的作用、原理;不甩的后果-只影响测低温)、温度计的使用(注意量程的选择);校正温度计;读数(一般地,读数时不能离开物体) 温标——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及换算;绝对零度;常见温度 2.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实验装置(水浴加热);常见晶体、非晶体;熔点、凝固点;图象 汽化——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实验装置;蒸发和沸腾的联系、区别(都是汽化;剧烈程度、发生条件等);酒精灯的使用(可参照化学相关内容) 液化——两种途径(降温一定可使气体液化;压缩可能使气体液化) 升华和凝华——实例 3.物态变化中的热量传递 吸热——固→液→气(即使温度不变也有热量的传递);放热——气→液→固 4.其他 现象解释——例:P3图0-3、纸锅烧水、“白气”和玻璃上的水珠(液化)、霜、露、晾衣服(蒸发和升华)、樟脑等;电冰箱原理;物态变化中的热量计算;注意名词的写法(汽、气;溶、融、熔;化、华;凝)以及字母(t和T;℃和K) 第四章 电路 1.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 静电——电荷种类的判断;验电器结构(P45图);电量(单位:库仑C) 物质微观结构——原子结构(可与化学中原子概念对照);摩擦起电原因(核外电子的转移) 2.电路相应概念 电流(及方向:正电荷移动方向);电源;导体、绝缘体;串联、并联;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及运动方向;电路图;通路、断路及短路;常见电路(楼道电路;电冰箱电路:第一册P60图4-18) 等效电路的判断——先去除电流表/电压表(电流表:短路;电压表:断路)再做判断 1.各个物理量(I、U、R、P)的定义、单位(单位符号)及含义、换算 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量程及量程的选择、串并联、正负极、能否直接接电源两端)及其构造 2.电阻的测量(基本方法及变化);影响电阻的因素;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使用(P94图7-7);变阻箱的使用及读数(P95图7-9、7-10;电位器);滑动变阻器的变形(如P101图7-19) 3.欧姆定律及变形(注意物理意义) 4.串并联电流、电压、电阻公式(注意条件。如串联时功率和电阻成正比,并联时成反比;焦耳定律求功率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求热量时适用于一切电路) 常用结论(各比例式;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时,电路中各物理量的变化情况-注意推导顺序) 5.电功——W=UIt=UQ;电能表及利用电能表测功率(P130); 电器铭牌;电冰箱工作时间系数(P130) 6.电学计算——①画等效电路图(几个状态画几个图);②按串联、并联找等量关系和比例关系;③求解(注意电流、电压、电功率均应取同一状态下的值)
2023-09-10 00:46:092

八年级物理复习资料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乐音 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5、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7、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消声)、传播过程中(吸声)和人耳处(隔声)减弱 第二章 光现象 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海市蜃楼、早晨看到太阳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星星的闪烁等)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V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V,玻璃中为2/3V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理解: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光滑平面) 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粗糙平面或曲面)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2)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即平面镜是物像连线的中垂线。 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折射的同时必发生反射, 折射中光速必定改变,而反射中光速不变 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共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4、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 凸透镜: 边缘薄, 中央厚 凹透镜: 边缘厚, 中央薄 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6、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7、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 距(u) 成像大小 虚实 像物位置 像 距( v ) 应 用 u > 2f 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f < v <2f 照相机 u = 2f 等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f < u <2f 放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幻灯机 u = f 不 成 像 u < f 放大 虚像 透镜同侧 v > u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 物远像变大;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8、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9、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第四章 物态变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符号:t 单位:摄氏度<℃>) 瑞典的摄尔修斯规定:①把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②把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③把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一℃ 3、温度计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做到以下三点: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 体温计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35—42℃ 0.1℃ 离开人体读数,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 无 —20—10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 无 —30 —50℃ 1℃ 同上 5、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6、熔点和凝固点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温度 ②继续从外界吸热 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温度 ②继续向外界放热 【记忆】常见的一些晶体与非晶体 7、汽化与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这两种方式都要放热。 8、蒸发现象 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9、沸腾现象 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10、升化和凝化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记忆法】 蒸 发 沸 腾 不同点 发生部位 剧烈程度 温度条件 温度变化 影响因素 相 同 点 升华 ┌—————————┐ │ 熔化 汽化 固体——→液体——→气体 (吸热) -- -- -- -- -- -- -- -- -- -- -- 气体——→液体——→固体 (吸热) │ 液化 凝固 │ └—————————┘ 凝华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简单电现象 电路 1、电荷 电荷也叫电,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①电荷只有正、负两种。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的电荷叫正电荷;而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相同的电荷叫负电荷。 ②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③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④电荷的多少称为电量。 ⑤验电器: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是依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 2、导体和绝缘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都是是常见的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橡胶、塑料、玻璃、陶瓷等是常见的绝缘体。 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也能变成导体,例如在常温下是很好的绝缘体的玻璃在高温下就变成了导体。又如常态下,气体中可以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自由电子和正、负离子)极少,因此气体是很好的绝缘体,但在很强的电场力作用下,或者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由于气体的电离而产生气体放电,这时气体由绝缘体转化为导体。所以,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界限。在条件改变时,绝缘体和导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3、电路 将用电器、电源、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的电流通路 电路的三种状态: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也叫闭合电路,此时有电流通过;断开的电路叫断路也叫开路,此时电路中没有电流;用导线把电源两极直接连起来的电路叫短路。 4、电路连接方式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是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理解:识别电路的基本方法是电这几个元件的连接关系是串联,若出现分流现象,则分别在几个分流支路上的元件之间的连接关系是并联。 5、电路图 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形。
2023-09-10 00:46:224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发生体在振动——实验;声音靠介质传播——介质:一切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空气中声速(约340m/s);一般的,固体中速度>液体中速度>气体中速度;声音速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 回声——回声所需时间和距离;应用 计算——和行程问题结合 2.音调、响度和音色 客观量——频率(注意人听力范围和发声范围)、振幅 主观量——音调、响度(高低大小的含义);影响响度的因素:振幅、距离、分散程度 音色——作用;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物理和生活中的噪声(物理-不规则振动,生活-影响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噪声等级:分贝(0dB-刚引起听觉);减小噪声方法(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四大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 1.光源——火把、蜡烛、电灯、恒星(月亮和行星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均一);可在真空中传播;现象(激光准直、影子、小孔成像P78及大树下的光斑、日食、月食);真空中的光速(3×10[sup]8[/sup]m/s),光年是长度单位 3.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角相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符合反射定律(现象解释:抛光的金属表面、平静的水面、冰面、玻璃面可看作镜面;其他看作粗糙面,P79图5-40;应根据现象回答) 4.平面镜 平面镜成像——规律(等距、等大、正立、虚像);能看见(看不见)像的范围;潜望镜 5.作图——按有关定律做图 1.光的折射 折射——定义(……方向一般发生变化);折射规律(三线共面、两侧、角不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现象解释(水中的鱼变浅、水中筷子弯曲、海市蜃楼等) 2.光的传播综合问题 注意区分折射和反射光线;注意区分不同的影子和像 3.透镜 透镜中的名词——主光轴、光心、焦距、焦点(测量焦距的方法)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光线”和“使光线会聚”的区别:“会聚光线”是能聚于一点的光线,“使光线会聚”是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比原来接近主光轴) 透镜的原理——多个三棱镜组合;光线在透镜的两个表面发生折射 变化了的凸透镜——玻璃球、盛水的圆药瓶、玻璃板上的水滴等 黑盒问题 4.凸透镜成像 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过光心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像距/像的大小/虚实/正倒和物距的关系;像移动的快慢(依据:光路图);实际应用 1.温度计 温度计——常见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原理、量程(体温计:35~42℃;寒暑表:-20~50℃) 使用方法——体温计构造及使用(缩口部分;甩体温计的作用、原理;不甩的后果-只影响测低温)、温度计的使用(注意量程的选择);校正温度计;读数(一般地,读数时不能离开物体) 温标——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及换算;绝对零度;常见温度 2.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实验装置(水浴加热);常见晶体、非晶体;熔点、凝固点;图象 汽化——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实验装置;蒸发和沸腾的联系、区别(都是汽化;剧烈程度、发生条件等);酒精灯的使用(可参照化学相关内容) 液化——两种途径(降温一定可使气体液化;压缩可能使气体液化) 升华和凝华——实例 3.物态变化中的热量传递 吸热——固→液→气(即使温度不变也有热量的传递);放热——气→液→固 4.其他 现象解释——例:P3图0-3、纸锅烧水、“白气”和玻璃上的水珠(液化)、霜、露、晾衣服(蒸发和升华)、樟脑等;电冰箱原理;物态变化中的热量计算;注意名词的写法(汽、气;溶、融、熔;化、华;凝)以及字母(t和T;℃和K) 第四章 电路 1.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 静电——电荷种类的判断;验电器结构(P45图);电量(单位:库仑C) 物质微观结构——原子结构(可与化学中原子概念对照);摩擦起电原因(核外电子的转移) 2.电路相应概念 电流(及方向:正电荷移动方向);电源;导体、绝缘体;串联、并联;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及运动方向;电路图;通路、断路及短路;常见电路(楼道电路;电冰箱电路:第一册P60图4-18) 等效电路的判断——先去除电流表/电压表(电流表:短路;电压表:断路)再做判断 1.各个物理量(I、U、R、P)的定义、单位(单位符号)及含义、换算 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量程及量程的选择、串并联、正负极、能否直接接电源两端)及其构造 2.电阻的测量(基本方法及变化);影响电阻的因素;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使用(P94图7-7);变阻箱的使用及读数(P95图7-9、7-10;电位器);滑动变阻器的变形(如P101图7-19) 3.欧姆定律及变形(注意物理意义) 4.串并联电流、电压、电阻公式(注意条件。如串联时功率和电阻成正比,并联时成反比;焦耳定律求功率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求热量时适用于一切电路) 常用结论(各比例式;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时,电路中各物理量的变化情况-注意推导顺序) 5.电功——W=UIt=UQ;电能表及利用电能表测功率(P130); 电器铭牌;电冰箱工作时间系数(P130) 6.电学计算——①画等效电路图(几个状态画几个图);②按串联、并联找等量关系和比例关系;③求解(注意电流、电压、电功率均应取同一状态下的值)
2023-09-10 00:46:431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基础知识梳理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小时(h)、分(min)。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计算公式:v=S/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S/t,变形可得:s=vt,t=S/v。   四、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秒表   2、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3、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回声,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声音传播路程:S=V*T,距离L=S/2(注意:请各位同学一定要认真审题再下结论)   四、声音的特性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   2、响度   3、音色:辨别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靠音色   五、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六、声音的利用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传递信息(交谈,医生查病时的听疹,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   (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   (2)从环保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5、控制噪声:(1)在减弱(安装消声器);(2)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第三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   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也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   温度计的使用:(测量液体温度)   (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体温计: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温度计;   测量范围:35℃~42℃;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熔化和凝固是互为可逆过程;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   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例如冰、海波、各种金属);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例如蜡、松香、玻璃、沥青)   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4、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5、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熔化过程:   (1)AB段,物体吸热,温度升高,物体为固态;   (2)BC段,物体吸热,物体温度达到熔点(50℃),开始熔化,但温度不变,物体处在固液共存状态;   (3)CD段,物体吸热,温度升高,物体已经熔化完毕,物体为液态;   凝固过程:   (4)DE段,物体放热,温度降低,物体为液态;   (5)EF段,物体放热,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50℃),开始凝固,但温度不变,物体处在固液共存状态;   (6)FG段,物体放热,温度降低,物体凝固完毕,物体为固态。   注意: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   五、汽化和液化   (一)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二)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三)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   (1)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   2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   3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   4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   (2)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跟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很○快就干);   2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   3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   (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1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   2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3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4沸腾比蒸发剧烈。   (四)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工作中的可燃气体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液化,便于储存和运输)   六、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   3、凝华现象:雾凇、霜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   七、云、雨、雪、雾、露、霜、“白气”的形成   1、高空水蒸汽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液化)   2、高空水蒸汽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大水滴,就形成雨;(液化)   3、高空水蒸汽与冷空气相遇凝华成小冰粒,就形成雪;(凝华)   4、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附在尘埃上形成雾;(液化)   5、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液化)   6、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凝华)   7、“白气”是水蒸汽遇冷而成的小水滴;(液化)   第四章光的传播   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月亮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取得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会作图)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4、一、光速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3×108m/s;   2、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跑100m时,声音传播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时间可忽略不计)。   二、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做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5、光路图(要求会作):   (1)、确定入(反)射点:入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反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交点即为入射(反射)点   (2)、根据法线和反射面垂直,作出法线。   (3)、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   6、两种反射:   (1)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   (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光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不同点是: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下雨天向光走走暗处,背光走要走亮处,因为积水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发生漫反射,电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处,黑板上“反光”是发生了镜面反射)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轴对称图形)。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距离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像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物体远离或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像也要随着远离或靠近镜面相同距离)。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   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3、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线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注意:进入眼睛的光并非来自像点,而是反射光。要求能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同一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作光路图(作出物、像、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四、凸面镜和凹面镜   1、以球外表面为反射面叫,以球内表面为反射面的叫;   2、凸面镜对光有;   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太阳灶,利用光路可逆制作电筒)   五、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光在的介质中传播时,光的传播方向也会发生偏折。   3、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六、光的折射定律   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2、在空气中的角度最大,在水中的角度次之,在玻璃中的角度最小。(利用光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大小来判断)   3、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4、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5、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   七、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1、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   (1)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   (2)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   (3)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   (4)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   (5)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要求会作光路图)   八、光的色散: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   2、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3、天边的彩虹是光的   4、是:红、绿、蓝;其它色光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白光是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世界上没有黑光;
2023-09-10 00:46:551

八年级上物理期中复习提纲!

1)声现象1.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电、力等的物理现象。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递声音。3.声音的三大特性:①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快,音调越高。②响度: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③音色:由物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物体的音色不同。4.人们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①鼓膜的振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听觉神经→大脑②颌骨、头骨→听觉神经→大脑5.声音的作用: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能举例说明)6.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是噪声。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2)物态变化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单位:摄氏度(℃)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0℃;沸水的温度——100℃2.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常用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3.温度计的使用:一看:使用前要先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二放:玻璃泡全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三读:○1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2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液面;○3读数时眼睛要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4.体温计:量程:35℃~42℃;分度值:0.1℃;使用前要将水银甩下去。5.物态变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要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要放热。6.常见的晶体有冰、海波、各种金属;非晶体有蜡、沥青、松香、玻璃等。要求能判别出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7.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但温度不变;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温度不断上升;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温度不断下降。8.汽化有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1沸腾:a.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b.沸腾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加热。c.沸腾时的特点:液体在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不变○2蒸发:a.定义: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气化现象。b.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液体温度的高低: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表面积的大小: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c.蒸发有致冷的作用。8.液化有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9.能解释日常生活中各种物态变化现象。如:雾、露水、霜、冰雹、雪的形成、各种“白气”、窗边的冰花、卫生球变小、灯管变黑、灯丝变细、冰化成水、铁水涛成钢件等。10.水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海拔越高,气压越高,沸点越高。)(3)光现象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v=340m/s3.元电荷:e=1.6×10–19C二.要点知识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激光引导掘进隧道、日食、月食的形成、影子的形成、瞄准时用到的“三点一线”、小孔成像等都是运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得到的。)2.光源:○1自然光源:如水母、太阳、萤火虫等。○2人造光源:如电灯、手电筒、蜡烛等。(注意:不月亮是光源)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4.光在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5.光的反射定律:①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同面)②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③反射角i=入射角r光的折射规律:①光从空气进入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②光从其他介质进入空气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等大)②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等距)③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垂直)④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虚像)6.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7.反射有两种: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能举例说明)8.红外线的作用紫外线的作用。①红外线摇控①杀菌作用②红外线夜视仪②使荧光物质发光来判断物质的真假③探测病人的健康情况③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帮助钙的吸收9.光谱太阳光分解成为:红、橙、黄、绿、蓝、靛、紫。(4)透镜及其应用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3.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4.能找出主光轴、焦点、焦距。5.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与焦距关系像距与焦距关系像的正、倒像的大、小像的虚、实u>2ff<v<2f倒立缩小实像u=2fv=2f倒立等大实像f<u<2fv>2f倒立放大实像u=2f不成像u<f无限远正立放大虚像结论: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6.照相机:u>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显微镜:目镜:起放大作用;物镜: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望远镜:目镜:起放大作用;物镜: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7.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形成的原因。矫正: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凹透镜为负);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凸透镜为正)。8.透镜焦度:Φ=1/f(f→焦距
2023-09-10 00:47:093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期末考试就要到了,我给大家整理归纳了八年级物理上册重要知识点,接下来分享具体的内容,供参考。 机械运动 1.定义: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 2.机械运动的形式 运动、静止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 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即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2、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3、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4、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 2.光源分类: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3、光的直线传播:在同种均匀物质中,光沿直线传播。 4、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不是真实存在的。 5、光的直线传播实例:(1)小孔成像;(2)影子的形成;(3)日食和月食的形成;(4)激光引导掘进方向;(5)排队看齐;(6)射击瞄准(7)立竿见影。 6、小孔成像特点: (1)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2)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3)当物体与小孔的距离不变时,光屏离小孔越远,像越大。(光屏离小孔越近,像越小); 当光屏与小孔的距离不变时,物体离小孔越远,像越小。(物体离小孔越近,像越大) 7、影子的形成:因为光沿着直线传播,且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所以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上,在物体的另一侧会有一个光照不到的区域,这就是影子。 8、判断月食:太阳、地球、月亮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地球在中间。 9、判断日食:太阳、月亮、地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月亮在中间。 10、光速: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0×108m/s。 11、光年:常用于天文学中,是一个非常大的距离单位,它等于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1光年=9.46×1012Km。
2023-09-10 00:47:191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这篇文章我给大家总结归纳了八年级物理上册的重要知识点,接下来分享具体的内容,供参考。 物态变化 1.物态变化: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它们两两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所以物态变化有6种: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2.物态变化过程: 熔化:固态→液态(吸热) 凝固:液态→固态(放热) 汽化:(分沸腾和蒸发):液态→气态(吸热) 液化:(两种方法: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气态→液态(放热) 升华:固态→气态(吸热) 凝华:气态→固态(放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的产生: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说明:物体在振动时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且V固>V液>V气),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 (5)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3.回声: 人耳能辨别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S或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m。 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 (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法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入射光线与镜面成θ角,入射角为90°-θ,反射角为90°-θ) (3)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而变化,因而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镜面旋转θ,反射光旋转2θ) (4)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等于多少?答:垂直入射时,入射角为0度,反射角亦等于0度。 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吸热) 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4、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蒸发的致冷作用) 5、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6、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7、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液面气压,提高液体沸点的原理制成的。 8、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9、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10、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气体液化放出热量。 11、常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它液化储存在钢瓶里的。
2023-09-10 00:47:291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趁年轻少壮去探求知识吧,它将弥补由于年老而带来的亏损。智慧乃是老年的精神养料,所以年轻时应该努力,这样,年轻时才不致空虚。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人教版 八年级 物理上册知识点 总结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1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 方法 : ① 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 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 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观众方法 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 2.速度: 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 换算关系:1m/s=3.6km/h。 计算公式: v=ts 其中:s——路程——米(m);或千米(km) t——时间——秒(s);或小时(h) v——速度——米/秒(m/s);或千米/小时(km/h) v=ts,变形可得:s=vt,t=vs。 四、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ts。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2 第二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的产生: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说明:物体在振动时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且V固>V液>V气),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 (5)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3.回声: 人耳能辨别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S 或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m. 4.百米赛跑: 终点计时员应该在看见发令枪冒白烟时计时,若再听见枪声计时,则会少记0.294S(约为0.3S)。 5.人类怎样听到声音: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非神经性耳聋——鼓膜或听小骨损坏——可以治愈 6.耳聋 神经性耳聋——听觉神经损坏——不易治愈。 7.骨传导及实例: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导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上把这样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骨传导实例: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 8.双耳效应: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二、声音的特性 1.频率: 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赫兹,符号HZ。 2.超声波和次声波: 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大象可以用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发生,一些机器在工作时也会产生次声波;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 3.人耳听觉范围: 20HZ---20000HZ 4.音调: (1)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低; (3)短而细的弦,发声的音调高; (4)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高; (5)一般来说,女士的音调高于男士的音调;小孩的音调高于成人的音调。 “这首歌太高,我唱不上去”、“她是唱女高音的”、“脆如银铃”都是描述音调的。 5.响度: (1)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震耳欲聋”、“高声呼叫”、“低声细语”、“声如洪钟”、“引吭高歌”、“请勿高声喧哗”、“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曲高和寡”都是描述响度的。 6.音色: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闻其声,知其人”、“悦耳动听”描述的是音色。 作用:用来辨别发声的物体是什么,辨别物体是否损坏。 三、声的利用 1.声音传递信息的实例: (1)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 (2)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 (3)医生用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 (4)医生用B超为孕妇作常规检查; (5)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 (6)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7)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和鱼群位置。 2.声音传递能量的实例: (1)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 (2)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出去人体内的结石。 3.超声波的应用: (1)声呐;(定向性好,传播距离远。) (2)B超;(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 (3)超声波测速器。(易于获得较为集中的声能。) 四、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1.噪声: 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 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休息,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分贝: 人们以分贝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符号dB;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3.噪声的控制: (1) 防止噪声的产生 或 消声 或 在声源处减弱; (2) 阻断噪声的传播 或 吸声 或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或 隔声 或 在人耳处减弱。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3 第三章 物态变化 一、温度 1.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度计制作原理: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 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 4.温度计使用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部或侧壁; (2)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 面相 平。 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2.熔化的条件: 到达熔点,继续吸热。 3.凝固: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4.凝固条件: 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三、汽化和液化 1.汽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2.汽化现象: 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 3.汽化的两种方式: 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4.沸腾和蒸发的异同 5.影响蒸发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 (2)液体的表面积 (3)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 6.液化: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7.液化现象: 雾的形成;露的形成;夏天冰糕冒白气。 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升华现象: 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了;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3.凝华: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4.凝华现象: 霜的形成;窗玻璃上的“冰花”;树枝上的“雾凇” 5.吸热与放热: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4 第四章 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能够自行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 2.光源分类: 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3.光的直线传播: 在同种均匀物质中,光沿直线传播。 4.光线: 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不是真实存在的。 5.光的直线传播实例: (1)小孔成像; (2)影子的形成; (3)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4)激光引导掘进方向; (5)排队看齐; (6) 射击 瞄准 (7)立竿见影。 6.小孔成像特点: (1)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2)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3)当物体与小孔的距离不变时,光屏离小孔越远,像越大。(光屏离小孔越近,像越小); 当光屏与小孔的距离不变时,物体离小孔越远,像越小。(物体离小孔越近,像越大) 7.影子的形成: 因为光沿着直线传播,且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所以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上,在物体的另一侧会有一个光照不到的区域,这就是影子。 8.判断月食: 太阳、地球、月亮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地球在中间。 9.判断日食: 太阳、月亮、地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月亮在中间。 10.光速: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0×108m/s。 11.光年: 常用于天文学中,是一个非常大的距离单位,它等于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1光年=9.46×1012Km。 二、光的反射 1.法线: 垂直于镜面的直线叫做法线。 2.入射角: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 3.反射角: 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 4.反射定律: (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位于同一个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5.反射的分类: 反射有两种,一是镜面反射,一是漫反射。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6.光路可逆性: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三、平面镜成像 1.探究平面镜成像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在桌上竖立一块玻璃当做平面镜,平面镜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平面镜后面放一支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移动蜡烛,直到从前面看上去也像点燃的一样,这就是烛焰的像。通过观察可知,像与烛焰的大小相等;像与烛焰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实物到镜面的距离。 2.面镜分类 平面镜 面镜 凹面镜 球面镜 凸面镜 3.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4.球面镜的应用 凹面镜:太阳灶、反射式天文望远镜; 凸面镜:汽车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手电筒的反光装置。 5.平面镜成像规律: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经光的反射形成的正立的虚像。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想象叫做光的折射。 2. 光的折射现象: 潭清疑水浅、海市蜃楼。 3.光的折射规律: (1)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 (4)光从速度较快的介质斜射入速度较慢的介质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5)光从速度较慢的介质斜射入速度较快的介质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特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冰、玻璃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特例:光从水、冰、玻璃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五、光的色散 1.色散: 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白屏上依次得到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彩带 2.色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 3.颜料的三原色: 品红、黄、青。 4.物体的颜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无色透明物体的颜色能让所有的光都透过。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不透明的物体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不透明的物体能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5.光谱: 把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6.天空呈蓝色的原因: 大气对阳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散射较多。 7.傍晚太阳发红的原因: 傍晚的阳光要穿过厚厚的大气层,蓝光、紫光大部分被散射掉了,剩下红光、橙光射入我们的眼睛。 8.雾灯选择黄色的原因: 人眼对黄色光敏感度较高,且黄光不易被空气散射,有较强的穿透作用,能让更远的人看到。 9.红外线的应用: (1)红外线夜视仪; (2)红外线遥感。 10.紫外线的应用: (1)杀菌; (2)防伪; (3)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 11.紫外线的危害: 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十分有害,轻则使皮肤粗糙,重则引起皮肤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必背总结 ★ 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 ★ 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 初二物理力的知识点总结 ★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 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整理 ★ 八年级上册物理思维导图 ★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第三章)
2023-09-10 00:47:391

求八年级上册除了地理,生物,物理外的所有科目复习提纲!

能给我份物理的 吗?
2023-09-10 00:47:493

急,八年级上历史、政治、生物、地理、物理的复习提纲(麻烦详细点)

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 1、 目前己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这些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有脊柱;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没有脊柱。 2、 生物的多样性:1、种类的多样性;2、生活环境的多样性;3、00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3、 鱼之所以能在水里生活,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1)能靠游泳老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2)能在水中呼吸。 4、 鱼可以在克服水中阻力的结构:流线形(梭子形)身体;身体表面分泌粘液。 5、 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有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靠背鳍、胸鳍、腹鳍、臀鳍来保持平衡,靠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6、 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7、 各种鳍在运动中起到辅助协调的作用。 8、 鳃是鱼的呼吸器官。 9、 鳃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因此鳃是鲜红色的。 10、 鳃丝又多又细,是为了扩大与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充分进行气体交换。鳃不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氧,鱼离开水后,鳃丝相互覆盖,减小了与空气接触面积,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因此缺氧而死。 11、 鱼鳃对水中呼吸至关重要的特点:鳃丝鲜红,含丰富毛细血管;鳃丝又多又细。 12、 水从鱼口流入,从鳃盖后缘流出。 13、 流出鱼鳃的水中,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14、 气体交换 水中O2——鳃丝的毛细血管中 鳃丝中Co2—水中 15、 鱼的主要特征:体表常常有鳞,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6、 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7、 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 18、 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的动物,叫做甲壳动物。甲壳动物用鳃呼吸。 19、 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 20、 水中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21、 与水域环境相比,陆地环境要复杂得多。(1)比较干燥;(2)昼夜温差大;(3)缺少水中的浮力;(4)有气态的氧;(5)陆地环境复杂多变。 22、 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2、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2、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4、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23、 环节动物不是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是无脊椎动物。 24、 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 25、 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因为蚯蚓是冷血动物,温度变化不大,适合蚯蚓生活。 26、 身体分节可以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 27、 蚯蚓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刚毛的支撑和固定运动。 28、 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系统,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29、 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30、 恒温动物比不恒温动物较高等,更能适应环境,有利于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 31、 兔的体温恒定,不仅靠体表的毛,还需发达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共同协调。 32、 兔的后肢较长,前肢较短,后肢肌肉发达,适于跳跃。 33、 门齿——切断食物 犬齿——撕裂食物 臼齿——磨碎食物 34、 兔的心脏和肺的结构及部位与人体的相似,这说明了人与兔的分类很接近,同属哺乳动物。 35、 食性 植食性(如兔) 肉食性(如狼) 杂食性(如人) 36、 盲肠主要用于消化纤维,草食性动物盲肠发达。 37、 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臼齿适于磨碎食物。兔的消化道上有发达的盲肠,这些都是与它们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 38、 兔有发达的大脑及遍布全身的神经,有发达的四肢,使它们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 39、 哺乳动物是最高等的动物,是脊椎动物,种类很多,地球上大约有4000多种,除极个别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征(其他特征: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属恒温动物,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40、 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41、 鸟的外形呈流线形,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42、 鸟的羽毛分正羽和绒羽(有保暖作用),正羽有羽轴,翼呈扇形,可增大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便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43、 鸟的胸肌发达,附于龙骨突,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44、 鸟的骨骼中空,轻而坚固,胸骨突出,有龙骨突的结构,便于发达的胸肌附于胸骨(龙骨突),减轻重量,利于飞行。 45、 鸟类消化特点:1、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满足飞行时能量的消化;2、粪便不贮存,减轻体重,利于飞行;3、直肠短,排便频繁。 46、 鸟的心脏发达,工作能力强,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强,有利于飞行。 47、 鸟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不是呼吸器官),辅助肺进行呼吸,满足飞行时氧气的需要。 48、 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 49、 恒温动物 哺乳动物 鸟类 50、 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体温高而恒定。 51、 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已知的种类超过100万种(占动物种类的4/5),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52、 昆虫的翅与鸟翼结构不同,但就适于飞行来看都有这些共同点:都有利于飞行的扇形结构,这些结构的运行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都可以在空气中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前进的动力,相对身体来说,都有轻、面积大的特点,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53、 翅对昆虫生活和分布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取食,逃避敌害,扩大活动和分布范围,有利于寻偶交配,寻找适宜的产卵场所。 54、 昆虫的外部特征: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胸部有发达的肌肉,附在外骨骼上,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会发生蜕皮),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55、 昆虫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还有蜘蛛、蜈蚣、虾、蟹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56、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过变态发育,此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57、 动物的行为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58、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骨、骨骼肌(运动肌肉)、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如关节))组成的。 59、 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和骨连接(如关节)组成。 60、 人有206块骨 颅骨、胸骨、肋骨(不能活动) 躯干骨(半活动) 四肢骨(能活动) 能活动的骨连结(关节) 61、 人有26块脊椎骨(半活动骨连结) 62、 关节结构:关节头、关节囊、关节腔(有滑液,使关节活动灵活)、关节窝、关节软骨(缓冲作用)。 关节囊 关节头 关节腔 关节软骨 关节窝 63、 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是骨绕着转动的点。 64、 人体主要的关节:上肢 肩关节 下肢 髋关节 肘关节 膝关节 腕关节 踝关节 指关节 趾关节 65、 所有脊椎动物都有关节。 66、 运动时,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容易受伤。 67、 如何在运动中保护关节:一、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运动;二、运动强度应适当;三、佩戴护腕和护膝。 68、 骨骼肌(是器官)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 69、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70、 为什么骨骼肌能牵动骨: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71、 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72、 人全身有六百多块骨骼肌,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73、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74、 当然,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75、 一句话概括骨、关节、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运动。 76、 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另一类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77、 有很多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二者结合的结果,如鸟的迁徙。 78、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学习行为使动物更能适应多变的环境,更好地生存。 79、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越能适应复杂环境。同样,环境越复杂,要学习的行为越多。 80、 先天性行为有很大局限性,如果一种生物只有先天性行为而没有学习行为,就会被自然淘汰。 81、 对一个人来说,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学习是与大脑的发育阶段相适应的,一旦错过学习的关键时期就很难弥补。 82、 社会行为的特征: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3、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83、 群体中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制度。 84、 “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其他成员会对它做出表示顺从的姿态,对它的攻击不敢还击,也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 85、 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86、 社会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靠群体的力量往往更易获得食物和战胜天敌的侵袭,能有效保证物种的繁衍,使群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活。 87、 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人有人言,兽有兽语)。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88、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在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 89、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2、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4、生物防治。 90、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除以虫治虫外,还有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等。 91、 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供人们食用;在医药保健方面发挥作用;在观赏、娱乐方面,文学艺术方面有一定的形象;人们在生活中用来比喻一些形象或某些特点;动物传播给人类一些疾病(害处)。 92、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93、 现在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生物(如动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就是生物反应器。 94、 生物反应器的好处: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95、 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 96.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97.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能呈现红、褐、绿、黑等不同的颜色。 98.从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种类。 99.菌落常用来作为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 100.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营养基。②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冷却。③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此过程叫接种)。④培养皿放在保持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也可以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培养。 101.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广泛分布的生物。 102.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需要水分、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还有有机物。 103.经过严格高温霉菌的环境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 104.乳酸菌只有在无氧的条件下才能把有机物分解成乳酸。 105.所有的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106.有些细菌互相连接成团或长链,但每个细菌也是独立的生活的。 107.细胞结构示意图: 108.营养方式分为自养和异养,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都为异养,异养又分为腐生和寄生。 109.有些细菌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小而轻还可以随风飘散各处,落在适当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无处不在。(细菌分裂速度极快) 110.酵母菌为单细胞真菌。霉菌、食用菌、大型真菌为多细胞真菌。 111. 112.真菌的细胞中都没有叶绿体,进行孢子生殖。 113.酵母菌为出芽生殖。 114.青霉:孢子青绿色,排列呈扫帚状。营养方式为异养。 115.曲霉:孢子有多种颜色,排列呈放射状。营养方式为异养。 116.引起食物发霉的真菌为霉菌。 细菌 真菌 相 同 点 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异养)。 不 同 点 单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分裂生殖。 既有单细胞种类也有多细胞种类,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多数为孢子生殖。 117.比较真菌与细菌: 118.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参与物质循环;(2)引起动、植物患病(3)与动物共生。 119.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120.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有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 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121.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从活的动植物体和人体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动植物和人患不同疾病。 122.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做共生。(一旦分开,可以独立生活,叫做共栖) 123.寄生(往往有害);共生(互利)。 124.酵母菌发酵状态: 有机物 酵母菌 二氧化碳+水+能量(多) [多用于做面包] 有机物 酵母菌 二氧化碳+酒精+水+能量(少) [用于酿酒] 125.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称作呼吸作用) 126.食物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这些细菌和真菌可从食品中获得有机物,并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导致食品的腐烂,因此食品保存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防腐。防止食物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新军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生长和繁殖。 127.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抗生素(抗菌素)。 128.科学家还能用现代技术手段,把其他生物的某种基因转入一些细菌内部,只这些细菌能够生产药品(用细菌做生物反应器)。 129.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明抗生素。 130.生物分类的意义:了解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使每个物种在生物分类上的位置一目了然,同时也进一步明确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131.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形态结构、内部构造、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132.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133.每个界分为六个更小的等级,它们从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134.两种生物之间共有的分类单位越多,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近。 135.纲 < 亚门 < 门 136.分类登记越高,射干内务体间的差异越大,共同特征越少,所含生物数量越多。 137.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是基因的多样式,外在形式是种类的多样性。 138.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139.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 140.生态系统的多阳性受到破坏就会导致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丧失。 141.自然条件下,平均2000年一种鸟类灭绝。平均8000年一种哺乳动物灭绝。 142.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1)生存环境改变和破坏;(2)掠夺式的开发利用;(3)环境污染;(4)生物入侵。 143.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法律有《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水土保护法》。(每个法律前要加“中华人民共和国”) 144.建立自然保护区分为:就地保护和圈地保护。 145.森林是全球50%~90%的陆生生物的家园。 146.珙桐是被子植物。银杉是裸子植物。
2023-09-10 00:48: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