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在哪儿能买到一化杰哥化学课件

2023-09-27 07:20:16
共1条回复
小教板

直接去找主播买一化杰哥化学课件就可以了。一化杰哥是一位教学高中化学的网络主播。2009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2014年考中清华大学化学博士,具有多项化学方面的专利和发明。所以化学是不错的。

相关推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课件

高中化学合集百度网盘下载链接:提取码:1234简介:高中化学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2023-09-10 02:06:171

高一化学二氧化硫课件

   高一化学二氧化硫课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⑵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两个学生实验,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和学习化学的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   ⑴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   ⑵加强环保意识,做珍爱家园——地球的主人。    教学重点 :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    教学用品:   1、学生用品:   (两人一组)盛有SO2的试管(用胶塞塞好二支),试管、火柴、水槽、酒精灯、石蕊试液(含滴管)、品红试液(含滴管)、试管夹。   2、教师用品:除学生用品外,需导管、投影仪、SO2发生装置、有色花朵。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实验法。   学法引导:1、做好两个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2、 SO2的氧化还原性,通过分析硫元素的化合价来理解。   3、 SO2的漂白性关键在于做好实验,并与氯水、过氧化钠的漂白作用比较。   4、 引导学生评价SO2的利弊,想办法来变害为利。    【作业】   1、完成家庭小实验   测定雨水的pH值    第二节 二氧化硫   一、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   二、化学性质   1、酸性氧化物:SO2 + H2O== H2SO3   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2SO2 + O23 3、漂白性:与有机物结合生成无色物质,不稳定。   三、SO2的用途   四、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五、二氧化硫防治   作业:P133页:习题一,习题五:1,2。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依据新课程为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旨,力求三个维度建构课程目标,在教学设计上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围绕学生的学以及“自主、合作、探究”为出发点进行教学设计。本节以学习二氧化硫的性质为载体,采用边讲边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结合教材中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的内容,培养学生关注环境污染,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树立科学发展意识。   (一)教材处理方面   新课程强调“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即课程,课程包含教材、教师、参考资料、网络等各种资源,教师只要完成课程标准即可进行调整。为此本节作以下调整:   1、增加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投影,从空气质量日报入手引出新课。   2、改两个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为了保证二氧化硫有毒气体学生能做分组实验,本实验做了改进。   3、增加了二氧化硫污染的3个画面和二氧化硫来源的图片。   4、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增加讨论二氧化硫防治的方法。   5、增加了二氧化硫漂白花朵的图片。   (二)创设学习化学情景方面   为了充分发挥情感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和探究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习更有效,更有针对性,本节情景创设作如下设计:   1、从空气质量日报入手引导学生学习二氧化硫。 2、增加污染、来源图片。   (三)在师生关系处理方面   教学不能以“知识为本”,知识仅是载体,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意识,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力求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而不是从知识结构角度去讲授。具体处理如下   1、讲授SO2的性质力求从学生实验去认识;   2、整个过程设计多个学与问、形成性练习和诊断性练习,力求师生对话、互动; 3、教学着力点是“广积粮”而不是“深挖洞”。本节未补充二氧化硫与氯气、硫化氢、高锰酸钾的反应,有关这方面内容在高三选修课中会进一步学习。   (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为了使学科教育体现STS教育,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养成用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生活、认识社会、认识自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养成终身学习化学的习惯,同时为了学生辨证看等二氧化硫,本节除了重点讲授二氧化硫的污染,本节还补充了应用化学方法可以变害为宝。具体处理如下:   1、从网上下载了空气质量日报等内容。   2、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增加讨论二氧化硫防治的方法。
2023-09-10 02:06:321

高中化学选修1:主题5课题2《怎样科学使用卫生清洁用品》 课件PPT(共19张PPT)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6tp87EaMI7FodtKmnIjOk8ZgnGjRWGWE_qmXerOyEBAw5F0-Kp6O7OvcYnBxMC8ph6TSmF5joUu4467KlqH1yw-GYF9bn4cuHfTdSIsUPh3
2023-09-10 02:06:553

高一化学教学课件

  碱金属是指在元素周期表中第IA族的六个金属元素:锂、钠、钾、铷、铯、钫。我收集了高一化学教学课件,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碱金属元素性质的异同,能够用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来理解它们性质上的差异和递变规律,为今后学习元素周期律打好基础。   了解焰色反应的操作及应用。   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总结、推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培养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建议   碱金属知识结构网络图   在学习完全章后应该指导学生总结出本章内容的知识网络图。这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个金属元素族,关键是熟悉自然族的学习方法。每一族重点掌握代表物质的性质,其他元素的性质可以利用相似性和递变性的规律加以掌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形成知识结构的网络可以把分散的内容统一起来。为以后学习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族 卤族铺平道路,使得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水到渠成”。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包含两个主要内容: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其单质的性质、焰色反应。其中前一部分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   第一部分内容中,先由两张表格切入,让学生通过表中提供的数据等信息的分析,总结归纳出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的特点。为后面学习它们的化学性质打好基础,因为结构决定性质,通过总结结构的相同点和递变性,完全可以大胆的预测其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然后利用实验事实验证推测的正确性,这样的学习顺序是对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培养。教材在重点介绍了钠的有关知识之后,由个别到一般,进一步归纳出碱金属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以及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从知识基础、科学方法等方面为介绍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等打基础,使将来元素周期律的引出能够做到“水到渠成”。   第二部分内容中,主要介绍了钠和钾的焰色反应,以及它的正确操作和应用。   阅读材料“金属钾的发现”,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化学史的教育。   教学建议   高一第二章第三节的编写,采用了化学学习中使用较多的科学方法模式,即通过实验和观察,将实验现象和数据等资料加以分析,找出规律性的知识,并根据这些规律性的知识,进一步对一些物质的性质作出推论和预测,当这些推论和预测经过多次论证后,便可将其中的正确部分上升为理论。这种科学方法模式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因此在这一节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1.碱金属单质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原子结构的特点,可以让学生以教材中的两个表格为主要依据,结合前面学过的钠的有关性质,运用对比的方法通过自学、讨论的方法掌握这部分知识。建议从相同点和递变性两方面指导学生总结出规律。   2.碱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可以让学生结合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去思考,利用规律大胆推测,然后用实验加以验证。此处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机。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此处的实验尤为重要。要做好钾在空气中燃烧以及钾和水反应的实验。可以事先复习钠的有关的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氧化剂和还原剂,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再通过讲解或者阅读,从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的剧烈程度以及生成物等方面比较Li、Na、K、Rb、Cs与氧气反应,与水反应的不同,从而得出结论:“碱金属的金属性都很强,是强还原剂,而且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而逐渐增强”的结论。从知识基础、科学方法等方面为介绍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等打基础。   3.碱金属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可以结合它们的化学性质让学生自然地得出结论。此外还应涉及药品的保存,例如:钠和钾应保存在煤油里,锂保存在石蜡中。   4.焰色反应的教学,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美丽的烟火、食盐溅在火焰上呈现黄色。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离子的焰色反应,引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强调焰色反应的正确操作方法和步骤及其原因,特别指出钾的焰色反应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并解释原因。讲解焰色反应的应用时应明确它可以用来检验金属或其化合物。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三节 碱金属元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碱金属元素性质的异同,能够用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来理解它们性质上的差异和递变规律,为今后学习元素周期律打好基础。   (2)了解焰色反应的操作及应用。   2.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总结、推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培养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碱金属元素结构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及其原因。   难点:   科学方法模式的训练;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1.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引入]学生上黑板写出碱金属元素的名称、符号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提问]   (1)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的相同点是什么?   最外层有一个电子,在反应中易失掉一个电子,表现出还原性。   (2)碱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是否相似?   接着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6页[表 2—l],碱金属的主要物理物质并加以总结。①色状:银白色金属(铯略带金色光泽)②柔软、密度小,熔点低 ③有较强的导电导热性。   [提问]   (1) 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的不同点是什么?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它们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核对于外层电子的束缚能力越来越弱,失电子的能力越来越容易。   (2)碱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有什么变化规律?   指导学生根据课本第36页[表2—1]与[表2-2],总结出碱金属由于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递增,原子半径渐大,物理性质也有所不同。如:   a.硬度:柔软,有展性,由小到大;   b.密度:由小到大,(K反常)。   c.熔沸点:由高到低, 略低于水的沸点,K稍高于人的体温, 低于人的体温,除汞外,金属中铯的熔点最低。   [归纳]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到结论。①在变化规律中有个别反常现象,如钾的密度比钠的密度小,②从密度的大小得到锂的密度比煤油小,得到锂保存在石蜡中,而钠钾则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2.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讲解]碱金属原子的最外层都是1个电子。则化学性质应与金属钠相似。对比 与 、 、 的反应及碱金属其他金属的反应,加上阅读课文,发现 与 反应只生成氧化物, 与 反应会生成氧化物和过氧化物,而K与 反应除生成氧化物、过氧化物外,还能生成超氧化物。这说明 的活泼性,应该是 。分析了碱金属与 的反应后,再比较钾与水的反应   [演示实验]课本第37页实验[2—9]与[2—10],教师可边演示边强调操作方法,并要求学生注意比较实验的现象与程度。   [讲解]通过观察现象可知,钾与 反应能产生超氧化钾,且比钠与氧气反应更加剧烈,钾与水反应,与钠与水反应的产物是一样的,但更剧烈。   [讨论]   (1)碱金属表现哪些共同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电子层数、原子半径的变化有什么   联系?   (2)碱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与相应离子半径的关系?   [小结](1)碱金属的共同的化学性质与递变性   a.碱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从锂到铯反应越来越剧烈,生成物为氧化物(锂)、过氧化物(钠)、比过氧化物更复杂的氧化物,如超氧化物等(钾、铷、铯)。   b.碱金属都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物和氢气。从锂到铯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   c.均为强还原剂 ,我们知道,物质的化学性质是由其本性决定的,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决定了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碱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都是一个电子,决定了它们都是活泼的金属,强还原性。而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减小,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活动性逐渐增强,因而,生成氧化物时越复杂,与水反应更剧烈。   (2)因为碱金属元素为活泼金属,易失去最外层电子使次外层变为最外层,所以其原子半径大于相应的离子半径。如:   即: 原子半径 半径。   3.焰色反应   [引入]每当我们看到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的焰色时就会想:焰火是怎么制造的?为什么燃烧时火焰会有不同的颜色呢?我们下面可以根据演示实验的现象来解释这些问题。   [演示]课本第38页实验[2—11],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焰色反应的定义。   [提问]   (1)每次试验完后,为什么都要用盐酸洗净铂丝(或光洁的铁丝或镍、铬、钨丝)?   (2)除金属的化合物之外,单质金属能不能有同样的现象?   (3)在观察钾的火焰颜色时,为什么要隔着蓝色的钴玻璃?   (4)学习焰色反应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让学生参阅课本封里“焰色反应”彩图,了解除碱金属及它们的化合物外,钙、锶、钡、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也能呈现焰色反应,并重点记忆钠钾焰色反应的颜色。强调  指出:由于一般钠盐、钾盐易溶于水,在溶液中又无颜色,无法通过其他反应进行检验“ ”,所以常常利用焰色反应来检验。   总结、扩展   1.总结   碱金属作为典型的金属族,通过分析、总结碱金属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学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一族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事物内在的不同和联系的学习方法。   2.扩展   学习碱金属元素性质的相同性与递变性的变化规律,掌握了学习元素及化合物性质的规律的方法,为学习其他各族元素及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2023-09-10 02:07:211

求 下载高中化学课件和视频的网站

I have ,add me 747031266 球球
2023-09-10 02:08:062

求高中化学必修一和必修二教学视频(全套)~前提是要可以下载的 距离高考只有206天了

看光盘
2023-09-10 02:08:162

求高中化学教学视频,百度云

高中化学合集百度网盘下载链接:提取码:1234简介:高中化学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2023-09-10 02:08:283

高三年级化学说课稿5篇

1.高三年级化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章教材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的第二章第三节内容,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在高中阶段学生对氧化还原的认识是一个分阶段、螺旋上升的过程:   水平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性和还原性等基本概念;能够分析哪些化学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说出哪些物质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初步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了解化合价与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关系。   水平2:在Na、Al、Fe、Cl、N、S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中,学会研究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思路方法,初步体会到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存在强弱关系,如Cl2与Fe3+的氧化性强弱等;学生初步应用电子转移守恒进行一些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如浓、稀XX与金属铜的反应配平;学生能够书写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水平3:在周期表周期律的学习中,学生对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建立规律性认识,如同周期和同主族元素得失电子能力的比较,并能够从物质结构(原子结构)的角度预测分析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并对比强弱关系。   水平4:在电化学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达到电子转移的定量水平,对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认识有进一步提高。在这里可以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水平5:高三复习,达到应用氧化还原反应解决分析综合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综合应用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进行定量计算、物质制备、能量转化、实验设计等综合问题,甚至还要跟其他相关的知识联系共同解决问题。   可见本节内容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为以后学习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利用化合价升降,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   2能从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剂、还原剂及被氧化、被还原的概念;   3能列举中学阶段常用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4能够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现象进行解释说明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的分析,初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广泛存在于生活中;通过知识内容类比,学会判断电子转移和化合价升降的关系。   2通过参与探究活动,领悟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材料对比方法获取信息,培养学生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并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体验探究过程,体验知识生成的愉悦感。   本节内容的重点   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以及电子转移的观点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本节内容的难点   1用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观点以及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2会用“双线桥”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刚进入高中不久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心理状态活跃,易于调动   2学生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已初步了解原子结构的组成,并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结构及离子结构   3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初步形成了简单的分类思想,经过离子反应的学习对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形态理解的比较清楚   四、教学方法及策略   1概念教学通常是老师讲授为主,平铺直叙,课堂教学氛围比较沉闷,学生兴趣不高。为打破这种局面笔者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以探究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分析现象产生原因,主动建构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氯化钠、氯化氢入手,让学生从微粒的角度分析反应前后元素的形态是否发生了改变,引出氧化还原反应中原子状态的变换,从而认清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变化的原因。   3利用课本插图及动画模拟作为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变化的原因,突破难点。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大家是否注意过一个现象:削了皮的苹果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苹果表面变成褐色;但市售的苹果汁不变色,为什么呢?(展示市售苹果汁的成分,提示其中的维生素C起到了防止苹果汁变色的作用)   提示:在空气中苹果中的Fe2+被氧化成Fe3+而使苹果变色,苹果汁中加的Vc将Fe3+还原为Fe2+而防止变色。这里面涉及到我们这节课的重点——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设计】§2-3氧化还原反应   【探究活动一】请学生写出可以制取NaCl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分析各反应中的化合价如何变化。   学生有的写出来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有的写出了钠与氯气的反应……   学生完成后,引导学生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将这些化学反应分类: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和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我们就将有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重点分析钠和氯气反应中化合价的变化。   【探究活动二】请大家阅读课本36页,图2-11,用自己的话描述氯化钠形成过程中微粒的变化,分析形成氯化钠的过程中化合价变化的原因,并归纳化合价与电子得失的关系。   【通过讨论让学生初步感知化合价变化与电子得失的关系,由于钠和氯原子间电子的得失而使两元素分别显示+1、—1】   【活动三】若参加反应的物质中的元素都不容易得失电子化合价变化又是如何产生的?请大家看课本37页第一段,然后观看动画氯化氢形成的过程及电子对的形成和偏移情况。   【小结】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该物质即为氧化剂;失去电子(或电对偏离)的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该物质为还原剂。   【小结】有电子转移的(得失或者偏移)的反应即为氧化还原反应。电子的转移决定了了化合价的升降。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有化合价的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   【活动四,回扣情景】削了皮的苹果在空气中放置颜色变为褐色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加入Vc起到了什么作用?   【我们如何用电子转移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2.高三年级化学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的说课题目是: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专题3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中的“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打开课件〕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说的同时打开课件这个按钮〕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知识是本专题的重点之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加深巩固“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的知识,并为下一节“钢铁的腐蚀”的学习奠定基础,故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部分知识体系打破了以往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中的“结构—性质—制备—用途”的模式,而是从熟悉的这些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事例着手,引发学生对“他们在自然界如何存在?人类如何获取这些物质”的思考,进而产生探究的X望。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更广阔的视野下,认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了解化学在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中的意义和作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与解决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并且通过“铁三角”的学习还能进一步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说这句话的同时打开相应按钮〕   【知识目标】   1、了解铁、铜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2、掌握铁、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3、掌握的Fe2+、Fe3+的检验方法   【能力目标】   1、通过铁、铜制品及课堂表述,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能准确表述有关信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在“实验—反思—再实验—再反思”的过程中体验实验探究的方法技能。   3、通过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使实验能力、水平得到提高。   【情感目标】   1、通过问题讨论的过程,培养学生善于合作的精神。   2、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总结,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说这名话时打开课件对应的按钮〕   重点:铁、铜的化学性质、Fe2+与Fe3+的相互转化.   难点:Fe2+与Fe3+的相互转化.   四、教法和学法〔说这句话时按课件对应的按钮(教法按一次,学法接着再按一次)〕   教法:关于本部分内容的教学,我采用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法,从实验现象中分析得出结论。先引导学生从生活常识发现两者在性质上的差异,然后通过结论总结铁、铜应具有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及方法。   学法:学生在本节课中主要用实验,观察,对比,归纳等方法,模拟发现过程,通过推测、设计探究实验以及学生自主实验探究认识Fe2+、Fe3+的区别和转化。最后由学生总结归纳三方面的结论要点,尝试用简洁的图示方法自主构建“铁三角”关系。这样不但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达到发展学生智能的目的,同时让学生逐步掌握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学风。   五、教学的程序〔按教学的程序的按钮,以下按顺序点击〕   第一部分:情景引入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以极高的兴趣进入课堂,采用图片引入法。   铁、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金属材料,它们的用途特别广泛(展示图片:江阴长江大桥、火锅、门锁、电线等)你能根据图片说出它们的物理性质吗?学生回答,教师幻灯片投影总结   2、交流与讨论对于铁、铜参加的一些反应,在初中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请你写出下列(课本72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若是氧化还原反应指出氧化剂、还原剂。你还知道有铁、铜参加的其他反应吗?由学生分组讨论完成,比一比哪组既快又正确。   第二部分:实验探究活动   1、活动与探究----Fe2+、Fe3+的性质及互相转化   先告诉学生Fe2+、Fe3+的性质及检验方法,其次介绍Fe2+、Fe3+可以相互转化,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探究实验,最后由学生得出Fe2+、Fe3+转化的条件,尝试构建“铁三角”关系。   告诉大家:Fe2+、Fe3+的检验:   ⑴观察法:含Fe2+的溶液颜色为浅绿色;含Fe3+的溶液颜色为黄色色   ⑵显色法:Fe3+遇KSCN溶液显血红色;Fe2+遇KSCN溶液不显血红色   【分组实验】现有下列试剂:铁粉、0.1mol·L-1FeCl3溶液、0.1mol·L-1FeCl2溶液、KSCN溶液、新制氯水(双氧水)、其它试剂和仪器。怎样设计实验来证实Fe2+和Fe3+之间的转化?   【归纳】能否用简洁的图例表示(归纳)Fe、Fe2+、Fe3+转化的关系?   2、活动与探究----Cu、Cu2+的性质及互相转化   这个实验由老师做,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原因   第三部分:创新应用   创新应用一:   实验室中配制氯化亚铁溶液,试剂瓶中为何要放一枚光亮的铁钉?   创新应用二: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Fe2+和Cu2+的氧化性强弱。 3.高三年级化学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化学_____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__________(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XX》是鲁科版XX年级必修X(或选修X)第#单元的第#节第#课时,本节是化学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与高中化学的始终,本节是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介绍XX为今后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本节内容在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节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通过,学生掌握、了解。   2.能力目标:通过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的教学,形成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养成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导学法、讲授法、点拨法。讲授法与导学法相结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和导学法,让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我设计的XX是()此XX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让学生结合导学稿中(回顾与思考)环节进行自学释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环节3: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请学生先分组讨论。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环节4:课堂矫正、拓展延伸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XXX等等之类   环节5:课堂小结、巩固迁移   在学习本节教学内容后进行简单的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系统的认识,并通过练习在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4.高三年级化学说课稿   一、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说教材   本节课是《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   二、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说学情   在物理课的相关学习中,学和生对金属的物理性质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到一些金属制品,因此,学生对金属、金属材料及其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已有不同程度的认识。此前,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探究能力,能通过查找资料、调查研究进行一些分析和总结。但由于学生参与自主学习时承担责任的意愿和能力有所不同,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   三、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3)能区分生铁和钢,认识金属与金属材料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通过讨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会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金属材料的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四、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说重点、难点   重点: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辩证关系。   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说教法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要求,以及本节课的内容。我确定的教学方法是: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通过教学,将学生的思维活动由认识知识到认识方法,由书本知识拓展到课外知识,教学活动层次逐步深化,学生的个性得到的张扬,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在兴奋的状态。   六、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说学法   由于本课实验的探究的内容很多,学生的思维又特别活跃,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中,会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取长补短,形成技能,培养合作意识,使创新能力逐步得到发展。   七、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说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教师讲授前面已学习了碳、氢、氧等非金属单质的知识,今天我们要研究另一类单质-金属。请同学们说出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金属制品,并展示他们课前收集到的金属制品,如:铜钱、硬币、纪念章等,使学生感觉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并用多媒体播放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等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资料,请同学们讲出,还有哪些领域用到了金属制品,进一步突出化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产生了解金属性质的探究欲。   新课讲授:   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我们知道金属有很多用途,可为什么金属会有这么广泛的用途呢这是由它们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物理性质决定的。同学们想知道金属的性质吗   请学生利用实验台上的仪器、材料,尽可能多地探究出金属的物理性质。(教师可以预先设计一些试验步骤,并在多媒体上放映。)   学生分别取出铁丝、铜丝、铝丝。①用细砂纸打磨这些金属丝,用滤纸擦拭后,观察它们的颜色和光泽;②用力试试它们是否容易被弯曲、折断;③分别用小刀割一下;④分别用铁锤用力锤一下;⑤用手拿着金属丝的一端,在酒精灯上加热另一端,试试它们能不能传热;⑥用电池、小灯泡试试它们能不能导电。   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验结果,介绍实验探究方法,同时进行师生评价。科学探究结束,让学生归纳出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大多数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常温下多数是固体,密度、硬度一般较大,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和延展性等。   多媒体展示物理性质图   教师指出:金属除具有一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外,还具有各自的特性。如:铁、铝等大多数金属都呈银白色,但铜却呈紫红色,金呈黄色;在常温下,铁、铝、铜等大多数金属都是固体,但体温计中的汞却是液体……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熔点、硬度等物理性质差别也较大。出示几种金属的物理性质数据表,请同学们分析,留意导电性,密度,熔点,熔点最低,硬度金属是什么等)的物理性质。 5.高三年级化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此次课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上册第一章。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研究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和规律,对学好化学是非常重要的。在学习许多重要元素以及化合物知识时,凡涉及元素价态变化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只有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们理解这些反应的实质,所以本节内容在本章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2.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参照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确定一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加深对氧化、还原、氧化剂、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学会用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学会用箭头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理解氧化还原的实质。   能力培养: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分析,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思想: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科学品质:激发创造意识,培养勇于探索认识新事物的优良品质。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难点:从电子转移的观点来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   二、教学方法:   以讲解、分析、体温、概括为主体,抓住化合价变化跟电子得失的关系着一关键,通过氢气与氧化铜反应,钠在氯气中燃烧等例子,从得失氧、化合价升降、电子的转移等一一揭示反应的实质,这样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又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讲练提问讨论归纳总结的程序将问题逐步引向深入,使学生在了解程序下一步步完成学习化学的思维活动,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知识有清晰的认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让学生明白氧化—还原反应是矛盾对立的,同时又是统一的,以此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三、学法指导:   复习初中学过的知识,注重初、高中知识的衔接,采用讲练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的。鼓励学生做笔记并思考,分析归纳总结,让学生参与“学中练,练中学”。在练习中,可让学生依老师的思维模式,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理解后再按适合自己的方法理解、记忆,最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四、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   复习初中学生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自然过渡到新知识,使学生的思维很快进入课堂学习状态,XX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写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同学思考回答:“氧化铜失去铜,发生还原反应,氢气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像这样一种物质被氧化,另一种物质被还原叫氧化—还原反应。”同学们在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已经掌握了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知识,现在我们就进一步学习有关知识。   2.讲授新知识   以Na在Cl2中燃烧和H2与CuO反应为例,通过得失氧情况和价态分析,总结如何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即: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外部特征:化合价升降。启发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元素化合价变化原因,认识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主要特征。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内部本质:电子转移。电子得失、电子对偏移,氧化反应,失e、价升;还原反应,得e、价降。从而解除疑难,进行下一环学习。   (三)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剂,得电子的物质(化合价降低),具有氧化性;还原剂,失电子的物质(化合价升高),具有还原性。就这样边讲课边板书,在化学方程式上画线,标明化合价及电子得失,启发学生分析讨论,并总结归纳。教会学生用箭头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即:化合价降低,得2e,被还原   化合价降低,得2e,被还原   氧化剂还原剂   为了理解,加深记忆,让学生先看几分钟书,然后让一位学生上台写出H2在Cl2中燃烧这个化学反应,并分析,即:   价升,(电子对偏离)发生氧化反应;价降,(电子对偏向)发生还原反应。   为了使知识更清晰,可以给出小节,并给出类似题型的练习题,达到巩固加强。最后一起总结出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即:   接受电子失去电子   化合价降低化合价升高   被还原被氧化   具有氧化性具有还原性   四、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记忆方法:   1.总结:元素化合价升高则原子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该物质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元素化合价降低,则原子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该物质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2.分析四种类型的化学反应,总结出复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得看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无变化。   3.联系反馈:   写出Zn与HCl反应,Cu在Cl2中燃烧的反应式,并标出化合价、氧化剂、还原剂并同时布置课后作业,以达到巩固新知识,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发生学生的理解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透彻讲解,使其完全理解。   4.小结   5.布置作业
2023-09-10 02:08:591

高中化学选修的有机化学基础里面的知识点,资料 ,不需要网址要我自己找 希望有详细资料

给邮箱,发给你
2023-09-10 02:09:083

高中化学说课稿

【实用】高中化学说课稿三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说课稿3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化学说课稿 篇1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化学选修二《化学反应热的计算》。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本章通过化学能与热能转化规律的研究帮助学生认识热化学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率的实际意义。   在必修化学2中,学生初步学习了化学能与热能的知识,对于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有了一定的认识,本章是在此基础上的扩展与提高。引入了焓变的概念,使学生认识到在化学反应中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的,二者密不可分,但以物质为主。而能量的多少则是以反应物和产物的物质的量为基础。把对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定性分析变成了定量分析。解决了各种热效应的测量和计算的问题。在这一节里,我们将进一步讨论在特定条件下,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以热效应表现时的“质”“能”关系,这既是理论联系实际方面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规律和特点也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内容是第一章的重点,因为热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反应热效应的计算。反应热的计算对于燃料燃烧和反应条件的控制、热工和化工设备的设计都具有重要意义。   (2)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反应途径与反应体系。   2、 理解盖斯定律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3、能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从途径角度、能量守恒角度分析和论证盖斯定律,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盖斯定律的有关计算,培养计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盖斯定律的发现过程及其应用的学习,感受化学科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同时养成深入细致的思考习惯。   2、通过加强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学习重难点   1、盖斯定律的涵义和根据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计算。   2、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进行反应热的计算。   (4)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 、说教法   a、类比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途径角度理解盖斯定律。   b、推理法-从能量守恒角度理解盖斯定律。   c、言语传递法—适时引导。   d.实践训练法—例题分析、当堂训练。   教学中还要注意的问题:   1、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反应热、燃烧热、盖斯定律等理论概念,熟悉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重视概念和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2、进行有关燃烧热计算时,要强调以1mol纯物质为标准,因此须注意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和反应的△H相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出现分数形式)。同时还要注意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等之间的换算关系,但还要强调是以1mol纯物质完全燃作标准来进行的。   3、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与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联系很紧密,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4、可以适当补充一些不同类型的习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如以煤、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发生燃烧的反应为例,不仅巩固、落实了知识和计算能力,还能通过计算的结果说明这些物质燃烧时,其△H的数值都很大,进一步认识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化石燃料。唤起学生资源利用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5、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解题模式:审题→分析→求解(2)有关热化学   方程式及有关单位书写正确。(3)计算准确(4)反思解题关键处(燃烧热的标准、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及错误易发处   三、 说学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实验来学习,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最具有说服力。教学时,我注意及时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同时利用这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活跃学生思维,学会或增强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因此学法指导使课堂教学进入素质教育领域的重要方面,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本节课进行以下学法指导:1、自主学习能力。2、实验探究能力。 3、运用化学知识能力。   四、 教学过程   环节一 知识铺垫: 与旧知识“燃烧热”相衔接,减少学生的陌生感,且为学生设计测定“H2(g)+1/2O2(g)==H2O(g) △H1=-241.8kJ/mol, H2O(g)==H2O(l) △H2=-44kJ/mol。那么,H2的燃烧热△H应该是多少?做好知识与理解的.铺垫 复习燃烧热的概念及其计算,从旧知出发能把学生的认知情绪激发起来,并为新知的掌握做铺垫。   环节二 创设情景 如何测出这个反应的反应热:C(s)+1/2O2(g)==CO(g) ΔH1=?   引入新课   思考并回答:①能直接测出吗?如何测?   ②若不能直接测出,怎么办?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习兴趣   环节三 盖斯定律的引出 分析教材中的插图1-9,在进行类比,得出盖斯定律,并从能量守恒角度加以理解,培养阅读自学能力和自我检查的意识。   环节四 盖斯定律 适当练习,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通过练习,   的应用 加深对概念本身的理解盖斯定律和加强概念的应用。   检测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知识   环节五 小结盖斯定律、作业、 归纳小结 、突出重点 ,促使学生的知识条理化 、系统化。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一 盖斯定律   1.盖斯定律的内容:   ΔH3=ΔH1+ΔH2   2.盖斯定律的应用:   可计算出难以直接测定的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如反应慢、副反应多等   二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高中化学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⒈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酸碱盐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高中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知识体系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标准的另一种形式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原理基础,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必备的重点知识和能力。掌握好这一内容,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选修四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进而使学习者揭示和理解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   ⒉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对溶液导电性的分析,从宏观、微观、符号三个水平上建立对电离的认识。   ②初步了解电解质的概念;能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学会常见酸、碱、盐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③认识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的本质。   ⑵过程与方法   ①化学概念是化学基础知识的核心,在教学中,创设各种情景,运用有效手段,让学生体验、探究概念的形成及发展过程。   ③化学原理反映着化学现象及事实的本质,有严密的逻辑性,引领或启发学生通过逻辑思维过程的一种探究方式而发现或总结出原理,从本质上认识、掌握原理。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科思想是学科的灵魂,学生具备了相应的学科思想,就会从本质上获得学科研究的基本方法,从而就会具备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动力。   ⒊教学重难点   1.从宏观、微观、符号三个水平上建立对电离的认识。   2.认识电解质之间的反应本质   二、学情学法分析   初中化学已经了解了氯化钠溶液可以导电,蔗糖溶液不导电,但是对于溶液导电的本质以及还有哪些物质能导电并不是很清楚,本课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计实验和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自主实验、积极思考和相互讨论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教法   创设情景,使电解质等概念的教学过程化,离子反应等原理的教学逻辑化。整堂课围绕在对溶液导电的研究中,教学方法是实践法、发现法。   四、教学程序   我们学校从今年开始实行小班化,采用"两先两后---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的教学模式。教学中充分落实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过程。本节内容,在特定的背景中学生领悟到溶液在导电,拓宽了视野的同时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溶液中什么样的溶质可导电?为什么导电?整堂课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物质导电的本质、导电的条件、探究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的本质,   【创设情境】   展示图片,从"家用电器—简易手电筒"的工作原理,引导同学获得信息。重点落实到探讨导电的液体物质是什么。   【问题导入】   准备12种试剂和一套自己设计的简易测定物质导电性的装置,学生以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测定13次以上物质的导电性的实验。(目的:若简单的思维条件下,只能做12次,13次实验操作,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教师主导的切入点:不同的溶剂下物质导电性的变化或者溶液相互反应后的导电性的变化。)   【设计方案】   学生的探究设计   要求:以一定的依据进行分类,每一类选择一种物质测定导电性,然后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本组所能解决   的问题。(目的:①如果学生设计的实验都进行测定在时间上是不允许的②培养学生在物质分类的   基础上对分类有更深的理解③为学习酸碱盐定义做准备)   流程:学生自我思考,设计方案;小组交流,互相补充,达成共识;小组汇报。(目的: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小组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相互交流的能力。这个过程也实现了科学探究的理性化,即在一定的目的下完成实验的探究)   二、教师的探究设计   用导电装置测定CuSO4溶液的导电性,然后逐滴加入Ba(OH)2溶液,让学生观察导电装置中灯泡的变化和溶液中的现象。(目的:在学生的认知水平达不到探究的目的时,发挥教师的辅助作用,给学生们一个探究的切入点。)   【实验探究】   学生六人一组进行分组实验。   ⑴连接测定导电性的简易装置。   ⑵测定所选试剂的导电性。   【课堂纪实】   一、学生的探究设计:   学生能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分类,得到的两种结果是:   潜意识的根据组成分类——选择的试剂有:酸、碱、盐、有机物的溶液;   解决的问题:什么物质可以导电。   潜意识的根据物质状态分类——选择的试剂有:蒸馏水、固体、溶液;   解决的问题:导电的原理、条件   这些与预期的相同,在第二种分类的情况汇报时,有的组认为应该测定蒸馏水的导电性,为此学生之   间展开了讨论,并达成了共识,水是使物质电离的条件。但是学生没有认识到乙醇也可以做溶剂,教师在此给予引导,不但突破了对分散剂认知的局限性,并凸显了水在电离中的作用,还为学习离子反应做了准备。   落实知识点: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从微观、符号水平上认识电离;从本质上认识酸、碱、盐。(书写板书)   二、教师的探究设计:   学生的方案中有设计溶液相互反应后体系导电性变化的实验,但是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大多数的学生因为繁琐没有做,少数同学做了也没有达到实验目的(选择的试剂不同)。所以我课堂演示了这个"高难度"的实验(方案是学生设计的,只是选择了能达到探究目的的试剂,还要提示学生控制试剂的用量)。   落实知识点:认识离子反应、掌握离子反应的本质(书写板书)   【拓展应用】   手电筒中的溶液是电解质的溶液(目的:扣题,解决了创设情景中的问题,也为电解质理论中电化学知识打下基础)   初中所学的化学反应中那些是离子反应?进行分类?(目的:寻找学生学习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宏观的表现为生成沉淀、气体和水)   用化学语言表示出离子反应的本质。(目的:促进学生在学习了电离方程式后会用微粒观分析电解质溶液间的反应,为下一课时学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打下基础)   【教学反思】   科学探究的最终目的是达成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的演变过程我们是亲身经历者。从讲授、灌输到一定层面上的注重形式的探究,再到包含各种探究要素的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认为是一节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教学环节在应用中关注本质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形成提出问题的氛围,进而建立假设——制定研究方案——检验假设——得出结论——交流结果。从课堂的教学效果看,基本上达成了教学目标。但教学过程中,我也深刻体会到有的学生提不出问题(小组学习的优势此时体现),有的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缺乏感悟(想不到测水的导电性),有很多同学对做实验的目的性不清楚,所以我感受到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是不可能仅仅依靠一种形式化的探究步骤来实现的,必须坚持在教学的点点滴滴中,必须坚持在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学过程中,还需处理好考试与教学的关系,在探究教学下,有的教师会感受到教学时间不够,知识点强化所需要的时间不够,如何解决?我的体会是:学生能自己悟到理解的并在小组交流中表达出来的不要再重复,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关注知识点的落实,关注典型问题的解决。   每堂课都要做到有效的教学设计,它在考验着教师的教学理念,它在考验着教师的教学功底,它在考验着教师的职业素养,它关系到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让我们共同来实践吧。   【板书设计】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二节离子反应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1.从电离认识化合物 3.从电离认识酸、碱、盐   电解质 酸   非电解质 碱   盐   2.电离的表达 4.从电离认识化学反应   电离方程式 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的本质: 高中化学说课稿 篇3   一、对教材的分析及教学目标的确立   1.教学内容: 高中化学第一册(必修)第五章第四节《化学键》第一课时包括:①化学键,②离子键,③共价键,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2.教材所处的地位: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学习化学键知识。本节内容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对分子结构知识——化学键的学习,学习这些知识有利于对物质结构理论有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认识。同时对下节教学——电子式的学习提供基础,下节课重点解决的问题就是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学生首先要知道化学键的概念。学习化学键知识对于今后学习氮族元素、镁铝等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教材分析: 第一部分是关于离子键的内容——复习初中学过的活泼的金属钠跟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氯气起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过程。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对这段知识进行复习,同时予以拓宽加深,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离子键的概念;第二部分是关于共价键的内容——跟离子化合物一样,复习初中学过的氯气和氢气起反应形成共价化合物氯化氢的过程基础上提出共价键的概念;第三部分介绍非极性键和极性键,它是对共价键知识的加深,学生学习了共价键之后,必然要考虑成键原子之间对共用电子对吸引能力的大小以及共用电子对在成键原子间的位置,教材回答了学生的疑问,引出了非极性键和极性键的概念。   4.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目标: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条件;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2)能力目标:对立统一论思想:阴、阳离子构成了离子化合物中的矛盾的两个方面。   3)情感目标:通过观察钠跟氯气起反应、氯气和氢气的演示实验,从宏观上体验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所引起的化学变化,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的好奇心;通过课件演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是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   难点:化学键的概念,化学反应的本质。   确立依据:化学键存在于微观结构中,我们无法进行观察,只能通过CAI演示,使学生去了解形成过程。这部分内容属于化学基本概念,这在高考试题中也属于重点,所以很有必要去突破这部分内容。   三、教材处理   内容调整:这节课先讲解化学键相关的知识,把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内容放到下一课时去学习。 ;
2023-09-10 02:09:361

人教版高一化学《化学键》说课稿

  【篇一】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1.教学内容:高中化学第二册(必修)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包括:①化学键,②离子键,③共价键,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2.教材所处的地位: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学习化学键知识。本节内容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对分子结构知识——化学键的学习,学习这些知识有利于对物质结构理论有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认识。同时对下节教学——电子式的学习提供基础,下节课重点解决的问题就是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学生首先要知道化学键的概念。学习化学键知识对于今后学习化学反应及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教材分析:第一部分是关于离子键的内容——复习初中学过的活泼的金属钠跟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氯气起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过程。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对这段知识进行复习,同时予以拓宽加深,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离子键的概念;第二部分是关于共价键的内容——跟离子化合物一样,复习初中学过的氯气和氢气起反应形成共价化合物氯化氢的过程基础上提出共价键的概念;第三部分介绍非极性键和极性键,它是对共价键知识的加深,学生学习了共价键之后,必然要考虑成键原子之间对共用电子对吸引能力的大小以及共用电子对在成键原子间的位置,教材回答了学生的疑问,引出了非极性键和极性键的概念。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典型化合物形成的分析,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含义,进而认识化学键的含义   (2)、理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3)、知道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化学键的重组   (4)、学会用电子式表示简单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氯化钠生成过程的实验观察和微观想象,产生探究*   (2)、了解模型方法在解决化学问题上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观察钠跟氯气起反应、氯气和氢气的演示实验,从宏观上体验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所引起的化学变化,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的好奇心;通过课件演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是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3、教学重点及确定依据:   重点: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和概念。   难点: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极性,化学键的概念。   确立依据:离子键和共价键都是指相邻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东西,完全要靠学生的想象力来理解,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都为离子键和共价键。   二、教材处理   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离子键和共价键;第二课时: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本节课进行第一课时教学。   三、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取启发-掌握式教学方法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   作为物质组成的重要理论,化学键是一个纯理论、极其抽象的知识,至今还在不断的完善之中。对于学生来说,化学键没有实验、没有具体感官认知,是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所以如何创设一种氛围,引导学生进入积极思考的学习心理状态就很重要了。而启发-掌握式教学就重在教师的启发,创设问题情景,以此调动学生内在的认知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另外,电脑多媒体以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形式强化对学生感观的刺激,这一点是粉笔和黑板所不能比拟的,采取这种形式,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这样一节完全是理论知识的课,更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原子、分子等微观世界放大无数倍,通过动画、模型等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引入:用两块不同磁极的磁铁相吸后再拉开,让学生思考相吸原因;同时播放钠和氯气反应录象,思考氯原子和钠原子如何结合成氯化钠,从而引出课题—化学键。   新课教学:   (投影):钠原子遇到氯原子发生变化的示意图。   (启发思考):同学们通过初中物理的学习知道,带同种电荷的粒子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粒子相吸引。请同学们根据钠离子与氯离子的结构分析钠离子和氯离子间经典作用力的产生原因。   (结论):1、离子间作用力:吸引和排斥;   2、离子键定义:人们把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成为离子键   (过渡):我们知道,原子发生化学变化时,只是最外层电子(价电子)数发生了变化,所以科学上为了表示化合物的形成引入了电子式。   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课本,思考电子式的构成要素,如何用电子式来表示化合物的形成。   (投影):1、常见元素的电子式   2、氯化钠形成过程的电子式   3、已知钾原子与钠原子类似,溴原子与氯原子类似,请写出溴化钾形成过程的电子式。   目的: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问):根据离子键的特点,请同学们考虑哪些元素结合时会形成离子键》   (投影)形成离子键的元素特点。   (展示)一瓶氯化钠溶液,请同学分析溶液中有哪些微粒?(Na+、Cl-、H2O)   (过渡)那么氯化氢是如何形成的呢?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投影)二、共价键   (动画演示):氯化氢形成过程。   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用电子式表示氢气、氯气和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请一位同学描述氯气分子的形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流畅的表达思想的能力。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然后布置课后作业:用几个不同层次、有发散性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从练习中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   板书设计:   第三节化学键   一、离子键   1、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氯化钠形成过程分析:   2、离子键   ①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叫离子键   ②相互作用指同种电荷之间的排斥和异种电荷之间的吸引   ③形成离子键的元素特点   二、共价键   1、氯气、氯化氢形成过程分析   氯分子的表示:Cl-Cl   2、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3、形成共价键的元素特点   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比较:   【篇二】   一、对教材的分析及教学目标的确立   1.教学内容:高中化学第一册(必修)第五章第四节《化学键》第一课时包括:①化学键,②离子键,③共价键,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2.教材所处的地位: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学习化学键知识。本节内容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对分子结构知识——化学键的学习,学习这些知识有利于对物质结构理论有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认识。同时对下节教学——电子式的学习提供基础,下节课重点解决的问题就是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学生首先要知道化学键的概念。学习化学键知识对于今后学习氮族元素、镁铝等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教材分析:第一部分是关于离子键的内容——复习初中学过的活泼的金属钠跟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氯气起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过程。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对这段知识进行复习,同时予以拓宽加深,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离子键的概念;第二部分是关于共价键的内容——跟离子化合物一样,复习初中学过的氯气和氢气起反应形成共价化合物氯化氢的过程基础上提出共价键的概念;第三部分介绍非极性键和极性键,它是对共价键知识的加深,学生学习了共价键之后,必然要考虑成键原子之间对共用电子对吸引能力的大小以及共用电子对在成键原子间的位置,教材回答了学生的疑问,引出了非极性键和极性键的概念。   4.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目标: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条件;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2)能力目标:对立统一论思想:阴、阳离子构成了离子化合物中的矛盾的两个方面。   3)情感目标:通过观察钠跟氯气起反应、氯气和氢气的演示实验,从宏观上体验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所引起的化学变化,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的好奇心;通过课件演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是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   难点:化学键的概念,化学反应的本质。   确立依据:化学键存在于微观结构中,我们无法进行观察,只能通过CAI演示,使学生去了解形成过程。这部分内容属于化学基本概念,这在高考试题中也属于重点,所以很有必要去突破这部分内容。   三、教材处理   内容调整:这节课先讲解化学键相关的知识,把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内容放到下一课时去学习。   四、教学方法   3W教学法(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How:怎样做)。   五、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一)、引入:请学生回忆钠和氯气反应、氢气和氯气的反应实验现象。接着播放上述两个实验的录象,让学生加深实验现象。过渡,让学生思考这两个反应的微观实质是什么?引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新课教学:   (1)、离子键:演示NaCl的形成过程引出概念,分析成键原因、特点,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再来分析哪些原子之间会明显以离子键结合?在周期表中处于什么位置?   (2)、共价键:通过演示HCl的形成过程引出概念,分析其成键原因、特点,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同样来分析哪些原子之间会明显以共价键结合?根据原子吸引电子能力不同共价键分为非极性共价键和极性共价键。   (3)、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比较:从概念、成键粒子、粒子间作用、形成条件等方面去比较二者。   (4)化学键:由演示甲烷各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引出化学键的概念。强调:存在与分子内或晶体内,分子间不存在;必须是相邻的原子或阴、阳离子间。   (5)、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通过对NaCl、HCl形成的讨论,得出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及反应条件和反应热的原因。   六、课堂小结:离子键、共价键、化学键的概念,化学反应的本质。   七、布置作业:课后习题一,巩固本节所学内容   【篇三】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高中化学课本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为下一章的化学反应与能量奠定基础,也为第三章解释有机物的分子结构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教和学双方合作实现的共同目标。既是教师教的目标,也是学生学的目标,表现为教学活动所引起的学生终结行为的变化,它着眼于教师的教而落脚于学生的学。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我深入的研究课标、教材、学生找到三者的结合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自修,能正确说出离子键的概念、找出离子键的构成微粒、形成条件;   2.通过讨论、总结、练习,能用电子式准确表示离子化合物及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3.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情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2.用电子式表示典型离子化合物及形成过程。   难点:用电子式表示典型离子化合物及形成过程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参与状态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要落实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之上。   A.知识基础   1.学生已经具备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基本知识,知道粒子在最外层电子为2或8时稳定。   2.原子间的结合方式与各自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B.能力分析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实验探究能力。   C.障碍分析在微观概念的理解上要由有表征性抽象到原理性抽象过渡,不易吃透,知识迁移和应用上还比较缺乏。   三、教法分析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本节教材涉及的化学基本概念内容抽象,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虽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还是易于接受感性认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我会采用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模式,低起点,小台阶,采用动画演绎,归纳总结、练习巩固,提升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对知识技能推进的同时,努力渗透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将三维目标融为一体;有效落实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设计   1.【设问1】:(1)为什么物质的种类远远超过元素的种类?   (2)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些呢?这些微粒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相互作用?   通过设问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2、新课教学:多媒体演示金属钠与氯气的反应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   【设问2】:金属钠与Cl2能够发生剧烈反应生成NaCl,它们为什么可以发生反应呢?启发学生透过现象看变化的本质,提出问题,我们现在从微观角度来分析该反应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1)请同学们写出Na和Cl原子结构示意图;   (2)分组讨论:a.两种原子要达到稳定结构,它们分别容易发生什么变化?   b.当它们变化后又会有什么相互影响呢?   接着引导学生运用核外电子排布知识解释NaCl的形成,由表征性抽象向原理性抽象过渡,引出离子键的概念、形成条件等。用动画演示比较抽象的离子键形成的过程,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降低难度。   3、启发学生从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组织讨论从产物NaCl到其他常见的离子化合物中元素所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构成离子键的物质。之后,由小组派代表发表小组讨论的结果,最后由我来评价总结。通过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能互相沟通、增进友谊、交流观点、合作性学习,而且其归纳总结能力也将得以锻炼。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4、过渡并设问引出电子式:   【设问3】:以上我们从原子结构的角度,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Na原子和Cl原子发生变化生成NaCl的过程,它清晰、直观,但是,书写结构示意图时有些麻烦,1、如何形象地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2、如何用较为形象直观的方法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   这种表示方法叫做电子式,请同学们看21页的资料卡片,归纳电子式的定义和书写方法。   引出电子式并激发学生继续深入探究问题的好奇心。讲解电子式的概念并带领学生了解原子,阴、阳离子的表示方法。   【设问4】:原子的电子式我们知道怎样写了,那阳离子、阴离子的电子式又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几种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子式,请同学们归纳它们的书写规律。   阳离子:Na、Mg、Al、+2+3+   阴离子:   (引导学生从电子数目、结构特征、电荷位置等考虑)   讲解电子式的概念并带领学生学习原子、阴阳离子的表示方法。总结出书写要点,尤其是阴离子的书写学生容易犯错,用顺口溜"打点、穿衣、带帽"帮助学生记忆,并加以习题巩固。   练习:请写出下列微粒的电子式:硫原子,溴原子,硫离子,溴离子,   通过用电子式表达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的练习进行反馈强化了化学用语书写的规范性。在教学方法上边学习边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完善知识、系统总结的习惯,也巩固了课堂教学成果整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性,做到师生互动。   5、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这是本节课的重难点,课堂上我先用电子式表示出三种类型的离子化合物(AB型如NaCl,A2B型如Na2O、Na2S,AB2型如MgCl2)的形成过程,说出书写要点:   1.相同的原子可以合并写,相同的离子要单个写;   2.不能把"→"写成"====";   3.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也可不标)   在学习中,学生最易犯的是眼高手低的毛病。为了加深学生对错误的认识,让学生在黑板上板书。之后再指出错误所在,加深印象。   6.教学小结,布置作业   作业:1.写出下列粒子的电子式:C、S、Mg、K、Br、O   2.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NaFK2O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化学键(第1课时)   一、离子键   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时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   二、电子式   (1)定义: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   (2)书写a原子:H×Na×   b阳离子:NaMg   C阴离子:   d离子化合物:ABA2BAB2   (3)用电子式表示物质形成过程   +2+2++-2-
2023-09-10 02:10:341

谁有完整版的 高中化学选修4的教学视频? 也就是有机反应原理的那一本?

爱学啦 应该有 你去看看吧 百度一下就知道啦
2023-09-10 02:10:436

高一下册化学说课稿五篇

【 #高一# 导语】高中学习容量大,不但要掌握目前的知识,还要把高中的知识与初中的知识溶为一体才能学好。在读书、听课、研习、总结这四个环节都比初中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 高一频道整理了《高一下册化学说课稿五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高一下册化学说课稿   各位专家,下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社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下面我从六个方面说一说这节课的整体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元素周期律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工具。在学生已经学习Na、Mg、Al、Fe、Cu等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初步了解了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归纳总结出元素周期律,是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的。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对元素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引导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关注元素性质间的联系与区别,对他们今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学习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重点:   (1)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和实质。   (2)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   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使学生初步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2、认识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周期性排布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元素周期律的初探,使学生学会利用图表分析处理数据和培养他们归纳的科学方法。   2、体验科学推测,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元素周期律的归纳过程中,重视发现意识、让学生在发现中寻找结论,在合作中享受成功。   2、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事物相互联系的规律   4、教具准备   教学媒体、课件;有关实验试剂和仪器   三、说教法   课前发放预习学案,让学生在课下利用教材提供的数据画图表,然后在课堂展示。引导学生运用图表来分析总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规律。通过发挥图表作用和学生的合作交流,以达到难点的突破。   为了让学生理解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提出元素得失电子能力的探究,采用理论推理假设,试验验证的方法突破。 2.高一下册化学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的说课题目是: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专题3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中的“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打开课件〕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说的同时打开课件这个按钮〕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知识是本专题的重点之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加深巩固“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的知识,并为下一节“钢铁的腐蚀”的学习奠定基础,故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部分知识体系打破了以往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中的“结构—性质—制备—用途”的模式,而是从熟悉的这些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事例着手,引发学生对“他们在自然界如何存在?人类如何获取这些物质”的思考,进而产生探究的X望。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更广阔的视野下,认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了解化学在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中的意义和作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与解决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并且通过“铁三角”的学习还能进一步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说这句话的同时打开相应按钮〕   【知识目标】   1、了解铁、铜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2、掌握铁、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3、掌握的Fe2+、Fe3+的检验方法   【能力目标】   1、通过铁、铜制品及课堂表述,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能准确表述有关信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在“实验—反思—再实验—再反思”的过程中体验实验探究的方法技能。   3、通过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使实验能力、水平得到提高。   【情感目标】   1、通过问题讨论的过程,培养学生善于合作的精神。   2、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总结,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说这名话时打开课件对应的按钮〕   重点:铁、铜的化学性质、Fe2+与Fe3+的相互转化.   难点:Fe2+与Fe3+的相互转化.   四、教法和学法〔说这句话时按课件对应的按钮(教法按一次,学法接着再按一次)〕   教法:关于本部分内容的教学,我采用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法,从实验现象中分析得出结论。先引导学生从生活常识发现两者在性质上的差异,然后通过结论总结铁、铜应具有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及方法。   学法:学生在本节课中主要用实验,观察,对比,归纳等方法,模拟发现过程,通过推测、设计探究实验以及学生自主实验探究认识Fe2+、Fe3+的区别和转化。最后由学生总结归纳三方面的结论要点,尝试用简洁的图示方法自主构建“铁三角”关系。这样不但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达到发展学生智能的目的,同时让学生逐步掌握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学风。   五、教学的程序〔按教学的程序的按钮,以下按顺序点击〕   第一部分:情景引入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以极高的兴趣进入课堂,采用图片引入法。   铁、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金属材料,它们的用途特别广泛(展示图片:江阴长江大桥、火锅、门锁、电线等)你能根据图片说出它们的物理性质吗?学生回答,教师幻灯片投影总结   2、交流与讨论对于铁、铜参加的一些反应,在初中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请你写出下列(课本72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若是氧化还原反应指出氧化剂、还原剂。你还知道有铁、铜参加的其他反应吗?由学生分组讨论完成,比一比哪组既快又正确。   第二部分:实验探究活动   1、活动与探究----Fe2+、Fe3+的性质及互相转化   先告诉学生Fe2+、Fe3+的性质及检验方法,其次介绍Fe2+、Fe3+可以相互转化,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探究实验,最后由学生得出Fe2+、Fe3+转化的条件,尝试构建“铁三角”关系。   告诉大家:Fe2+、Fe3+的检验:   ⑴观察法:含Fe2+的溶液颜色为浅绿色;含Fe3+的溶液颜色为黄色色   ⑵显色法:Fe3+遇KSCN溶液显血红色;Fe2+遇KSCN溶液不显血红色   【分组实验】现有下列试剂:铁粉、0.1mol·L-1FeCl3溶液、0.1mol·L-1FeCl2溶液、KSCN溶液、新制氯水(双氧水)、其它试剂和仪器。怎样设计实验来证实Fe2+和Fe3+之间的转化?   【归纳】能否用简洁的图例表示(归纳)Fe、Fe2+、Fe3+转化的关系?   2、活动与探究----Cu、Cu2+的性质及互相转化   这个实验由老师做,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原因   第三部分:创新应用   创新应用一:   实验室中配制氯化亚铁溶液,试剂瓶中为何要放一枚光亮的铁钉?   创新应用二: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Fe2+和Cu2+的氧化性强弱。   第四部分:布置作业 3.高一下册化学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化学_____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__________(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XX》是鲁科版XX年级必修X(或选修X)第#单元的第#节第#课时,本节是化学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与高中化学的始终,本节是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介绍为今后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本节内容在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节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通过,学生掌握、了解。   2.能力目标:通过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的教学,形成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养成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导学法、讲授法、点拨法。讲授法与导学法相结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和导学法,让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我设计的XX是()此XX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让学生结合导学稿中(回顾与思考)环节进行自学释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环节3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请学生先分组讨论。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环节4课堂矫正、拓展延伸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等等之类   环节5课堂小结、巩固迁移   在学习本节教学内容后进行简单的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系统的认识,并通过练习在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4.高一下册化学说课稿   大家好,我要讲的这节课是《*****》。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部分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简要说明本说课的内容来自哪一学科、哪一册书、哪一章节)   (二)、本说课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所处地位和作用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   按照《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为贯彻实施《****教学法》,结合校学生实际学情确立如下三维目标:(或者这样衔接:根据教学大纲和本节教材的特点,我设立了以下教学目标:)(或者这样衔接:依据教改的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难点:本节课的难点   3、确立依据   二、说教法   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我觉得,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或这样衔接:教学方法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节课我通过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取启发-掌握式教学方法并充分发挥电脑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   (二)、教学手段   (三)、教学媒体的运用   (根据教学内容和采取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做到授之于渔)   三、说学法   (一)、学习方法   (二)、能力培养   四、说教学程序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结合化学新教材的编写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如下尝试:   (或者这样衔接:依照教材的安排和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教学中应以让学生掌握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反应为主,不宜把问题向纵深引申。我对本节课的安排如下:)   (或者这样衔接:教与学有机结合而对立统一。良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体现,教师必须善于驾驭教法,指导学法,完成教学目标,从而使学生愉快地、顺利地、认真地、   科学地接受知识。本节课教学设计、意图如下:)   (一)、新课导入   熟话说:“兴趣是的老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实际,呈现给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素材,这将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新知识的学习   (三)、检测训练   (四)、总结巩固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时要体现出程序性、概括性、指导性、艺术性)说课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不能搞一刀切。应因材、因时、因地、因人(学生、教师)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说课方式和方法,提高说课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5.高一下册化学说课稿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2)初步认识物质结构学习中的模型方法。   2、过程与方法   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程,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树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2)了解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索。   二、教学重难点   知道原子的结构,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三、预学设计   在预习的基础上对下列问题进行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1)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为题,提出自己的假设。   (2)预习"联想与启示",试着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物质的过程。那么不同的原子(如氢原子和氧原子)有什么差异呢?上述问题的答案要从原子的内部去寻找,这就涉及到又一个新的问题:微粒—原子能不能分成更小的微粒?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为题,提出你的假设。   思考假设:我想:原子是一个实心球。原子象一个乒乓球。原子象一个气球。原子是一个空心球。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原子结构的求知欲讲述:在大家心目中的原子是一个没有内部结构的圆球。但是,经过20世纪整整一个世纪的努力,科学家们不但打开了原子的大门,而且发现小小的原子内部结构复杂,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已经发现了很多种,至今仍然在探索中。人类对原子内部结构的认识是一部壮丽的史诗——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说明原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1911年卢瑟福发现原子核。结合联想和启示,播放α粒子轰击金箔的动画。你能试着对上述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吗?   交流讨论:大多数的α粒子能穿透金箔,说明金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α粒子一穿而过。一小部分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线,发生了偏转。说明原子内部有带正电荷的粒子存在。有极少部分粒子反弹回去,说明运动中遇到了坚硬的不可穿透的质点,这说明原子中有一个很小的核,因为核很小,所以只有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去。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程,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提问:金属是否带电?构成金属的原子是否带电?为什么原子不带电呢?   思考回答阅读:P67—P68及拓展视野多媒体演示:原子内部结构   交流讨论:原子的结构结论: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利用模型学习物质结构总结:   盘点收获回忆、总结、发言形成原子的结构练习:看屏幕,做练习学以致用   五、反思本节内容比较抽象,为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原子的构成,我主要采用了:阅读前人的实验现象——发现问题——分析——提出假设——验证的方法,通过课堂的表现来看,这种方法还是可行的。学生的积极性较高,并且大多数学生能投入思考,提出自己的假设。但也看出部分学生探究意识还不够,仅停留在面上,未作深入的思考。
2023-09-10 02:11:031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化学方程式

  人教版高中化学方程式大全一.金属单质(Na,Mg,Al,Fe,Cu)的还原性2Na+H22Na+O22NaH 4Na+O2==2Na2O 2Na2O+O2Na2O2 2Na+S==Na2S(爆炸)―2Na2O2 2Na+2H2O==2NaOH+H2↑ 2Na+2H2O=2Na++2OH+H2↑―2Na+2NH3==2NaNH2+H2↑ 2Na+2NH3=2Na++2NH2+H2↑4Na+TiCl42Mg+O2 4NaCl+Ti Mg+Cl2Mg+SMgCl2 MgS Mg+Br2MgBr2 2MgO 2Cu+SCu2S (Cu2S只能由单质制备)Mg+2H2OMg(OH)2+H2↑2Mg+TiCl42Mg+CO2Ti+2MgCl2 2MgO+C Mg+2RbClMgCl2+2Rb 2Mg+SiO22MgO+Si Mg+H2S==MgS+H2Mg+H2SO4==MgSO4+H2↑2Al+3Cl22AlCl3 (Mg+2H+=Mg2++H2↑)4Al+3O2===2Al2O3 (常温生成致密氧化膜而钝化,在氧气中燃烧) 4Al(Hg)+3O2+2xH2O===2(Al2O3.xH2O)+4Hg(铝汞齐) 4Al+3MnO22Al+Fe2O32Al2O3+3Mn Al2O3+2Fe 2Al+Cr2O32Al+3FeOAl2O3+2Cr (铝热反应) Al2O3+3Fe 2Al+6HCl===2AlCl3+3H2↑ 2Al+6H+=2Al3++3H2↑ 2Al+3H2SO4===Al2(SO4)3+3H2↑ 2Al+6H+=2Al3++3H2↑ 2Al+6H2SO4(浓)===Al2(SO4)3+3SO2+6H2O (Al,Fe在冷,浓的H2SO4,HNO3中钝化)–Al+4HNO3(稀)===Al(NO3)3+NO↑+2H2O Al+4H++NO3=Al3++NO↑+2H2O––2Al+2NaOH+2H2O===2NaAlO2+3H2↑ 2Al+2OH+2H2O=2AlO2+3H2↑2Fe+3Br2===2FeBr3 3Fe+2O2 Fe3O4 2Fe+O22FeO (炼钢过程) Fe+I2FeI2 Fe+SFeS (FeS既能由单质制备,又能由离子制备)3Fe+4H2O(g)Fe3O4+4H2↑Fe+2HCl===FeCl2+H2↑ Fe+2H+=Fe2++H2↑ Fe+CuCl2===FeCl2+Cu Fe+Cu2+=Fe2++Cu↓ Fe+SnCl4===FeCl2+SnCl2(铁在酸性环境下,不能把四氯化锡完全还原为单质锡Fe+SnCl2==FeCl2+Sn↓ Fe+Sn2+=Fe2++Sn↓三.非金属氢化物(HF,HCl,H2O,H2S,NH3) 金属氢化物(NaH)1、还原性:4HCl(浓)+MnO2MnCl2+Cl2↑+2H2O–4H++2Cl+MnO2Mn2++Cl2↑+2H2O4HCl(浓)+PbO2PbCl2+Cl2↑+2H2O–4H++2Cl+PbO2Pb2++Cl2↑+2H2O4HCl(g)+O22Cl2+2H2O16HCl+2KMnO4===2KCl+2MnCl2+5Cl2↑+8H2O-– 16 H++10Cl+2MnO4=2Mn2++5Cl2↑+8H2O6HCl+KClO3==KCl+3Cl2↑+3H2O––6H++5Cl+ClO3=3Cl2↑+3H2O14HCl+K2Cr2O7===2KCl+2CrCl3+3Cl2↑+7H2O––14H++6Cl+Cr2O72=2Cr3++5Cl2↑+7H2O2H2O+2F2===4HF+O22HCl+F2=2HF+Cl2 (F2气与HCl、HBr、HI、H2S、NH3气体不能共存) 2HBr+Cl2=2HCl+Br2 (Cl2气与HBr、HI、H2S、NH3气体不能共存) 2H2S+3O2(足量)2SO2+2H2O 2H2S+O2(少量)2S↓+2H2O 2H2S+SO2===3S↓+2H2O H2S+H2SO4(浓)===S↓+SO2↑+2H2O 3H2S+2HNO3(稀)===3S↓+2NO↑+4H2O–3H2S+2H++2NO3=3S↓+2NO↑+4H2O5H2S+2KMnO4+3H2SO4===2MnSO4+K2SO4+5S↓+8H2O–5H2S+2MnO4+6H+=2Mn2++5S↓+8H2O3H2S+K2Cr2O7+4H2SO4===Cr2(SO4)3+K2SO4+3S↓+7H2O–3H2S+Cr2O72+8H+===2Cr3++3S↓+7H2OH2S+4Na2O2+2H2O===Na2SO4+6NaOH-H2S+4Na2O2+2H2O=8Na++SO2+OH- 42NH3+3CuO3Cu+N2+3H2O2NH3+3Cl2===N2+6HCl 8NH3+3Cl2===N2+6NH4Cl NH3+NaNO2+HCl==NaCl+N2↑+2H2O–NH3+NO2+H+=N2↑+2H2O4NH3+3O2(纯氧)2N2+6H2O 催化剂 4NH3+5O2△ 4NO+6H2O 4NH3+6NO===5N2+6H2O (用氨清除NO)NaH+H2O===NaOH+H2↑ (生氢剂)–NaH+H2O=Na++OH+H2↑4NaH+TiCl4Ti+4NaCl+2H2↑ CaH2+2H2O=Ca(OH)2↓+2H2↑2、酸性:4HF+SiO2===SiF4+2H2O(可测定矿样或钢样中SiO2的含量,玻璃雕刻) 4HF+Si===SiF4+2H2↑2HF+CaCl2===CaF2+2HCl H2S+Fe===FeS↓+H2↑
2023-09-10 02:11:153

高中化学微课答辩ppt包含哪几个方面

1、开场白部分,需要研究做一个简要的介绍,还可以对导师、评委和同学表达感谢之情。2、正文部分,包括问题提出、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等内容,需要对研究进行详细的说明和论证,同时还要用数据和图片等展示方式来支持观点。3、总结部分,需要对研究进行一个完整的总结,并且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同时可以在结尾处表达个人收获和感悟。
2023-09-10 02:11:361

广东高中化学高二上那几本教材,选修学习顺序,主要选修12345,有没有从事高中教学工作的老师指点一下 ,谢

是人教版教材都是这样化学 高一 必修一、二 高二 上学期 选修四 化学反应原理高二下学期选修五 有机化学基础 (有选修一 化学与生活或 选修三 物质结构与性质 看自己省市选哪个) 高三复习物理 高一 必修一、二 跟力学有关高二 选修3-1 3-2 3-4 主要是电学 (可能跟自己省市选什么也有关,比如3-3)高三 选修3-5生物 高二 必修一、二、三 高三 选修三 (得看自己省市选什么)数学 高二上学期 选修2-1,,2-2高二下学期选修2-3 、 4-1(平面几何 变量控制) 其实知道自己省市学什么就行,什么时候学影响不大吧是人教版教材就行
2023-09-10 02:12:162

求 高中化学方程式 汇总

发邮件行不?
2023-09-10 02:12:322

求高中化学必修一讲离子反应的教学视频

你去三及第教育网,找课程那里,搜一下,什么都出来了!!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介绍:1.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等等!!!!
2023-09-10 02:12:592

跪求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和必修二的电子书,以及苏教版必修二电子书

请补充一下作者和出版社信息。
2023-09-10 02:13:155

我是一名高中化学老师,乐乐课堂的视频播放中有小动画,非常的棒,请问课件是怎么制作的?

一般课件中的动画都是用flash制作的,flash动画课件的优点就是画面美观,交互性很强。一般这样的动画都是需要定制的。每秒30-100不等。有需要可以咨询兴森动画,专业制作动画的公司,8年资深团队,口碑很好。
2023-09-10 02:13:431

跪求高中化学边角知识总结!!!

二、 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 Fe2+——浅绿色 Fe3O4——黑色晶体 Fe(OH)2——白色沉淀 Fe3+——黄色 Fe (OH)3——红褐色沉淀 Fe (SCN)3——血红色溶液 FeO——黑色的粉末 Fe (NH4)2(SO4)2——淡蓝绿色 Fe2O3——红棕色粉末 FeS——黑色固体铜:单质是紫红色 Cu2+——蓝色 CuO——黑色 Cu2O——红色 CuSO4(无水)—白色 CuSO4u20225H2O——蓝色 Cu2 (OH)2CO3 —绿色 Cu(OH)2——蓝色 [Cu(NH3)4]SO4——深蓝色溶液 BaSO4 、BaCO3 、Ag2CO3 、CaCO3 、AgCl 、 Mg (OH)2 、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 白色絮状沉淀 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 F2——淡黄绿色气体 Br2——深红棕色液体 I2——紫黑色固体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 KMnO4--——紫色 MnO4-——紫色Na2O2—淡黄色固体 Ag3PO4—黄色沉淀 S—黄色固体 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 O3—淡蓝色气体 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 0C) 品红溶液——红色 氢氟酸:HF——腐蚀玻璃 N2O4、NO——无色气体 NO2——红棕色气体 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三、 现象: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 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产生黑烟; 12、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13、HF腐蚀玻璃:4HF + SiO2 = SiF4 + 2H2O 14、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 15、在常温下:Fe、Al 在浓H2SO4和浓HNO3中钝化; 16、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 17、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 18、在空气中燃烧:S——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H2——淡蓝色火焰 H2S——淡蓝色火焰 CO——蓝色火焰 CH4——明亮并呈蓝色的火焰 S在O2中燃烧——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9.特征反应现象: 20.浅黄色固体:S或Na2O2或AgBr21.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22.有色溶液: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色) 有色固体:红色(Cu、Cu2O、Fe2O3)、红褐色[Fe(OH)3] 黑色(CuO、FeO、FeS、CuS、Ag2S、PbS) 蓝色[Cu(OH)2] 黄色(AgI、Ag3PO4) 白色[Fe(0H)2、CaCO3、BaSO4、AgCl、BaSO3]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四、 考试中经常用到的规律: 1、溶解性规律——见溶解性表; 2、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指示剂 PH的变色范围甲基橙 <3.1红色 3.1——4.4橙色 >4.4黄色酚酞 <8.0无色 8.0——10.0浅红色 >10.0红色石蕊 <5.1红色 5.1——8.0紫色 >8.0蓝色3、在惰性电极上,各种离子的放电顺序: 阴极(夺电子的能力):Au3+ >Ag+>Hg2+ >Cu2+ >Pb2+ >Fa2+ >Zn2+ >H+ >Al3+>Mg2+ >Na+ >Ca2+ >K+ 阳极(失电子的能力):S2- >I- >Br– >Cl- >OH- >含氧酸根 注意: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Pt、Au除外) 4、双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左边写出水解的离子,右边写出水解产物; (2)配平:在左边先配平电荷,再在右边配平其它原子;(3)H、O不平则在那边加水。 例:当Na2CO3与AlCl3溶液混和时: 3 CO32- + 2Al3+ + 3H2O = 2Al(OH)3↓ + 3CO2↑ 5、写电解总反应方程式的方法:(1)分析: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2)配平。 例:电解KCl溶液:2KCl + 2H2O == H2↑+ Cl2↑+ 2KOH 配平:2KCl + 2H2O == H2↑+ Cl2↑+ 2KOH 6、将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写成二个电极反应的方法:(1)按电子得失写出二个半反应式;(2)再考虑反应时的环境(酸性或碱性);(3)使二边的原子数、电荷数相等。 例:蓄电池内的反应为:Pb + PbO2 + 2H2SO4 = 2PbSO4 + 2H2O 试写出作为原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 写出二个半反应: Pb –2e- → PbSO4 PbO2 +2e- → PbSO4 分析:在酸性环境中,补满其它原子: 应为: 负极:Pb + SO42- -2e- = PbSO4 正极: PbO2 + 4H+ + SO42- +2e- = PbSO4 + 2H2O 注意:当是充电时则是电解,电极反应则为以上电极反应的倒转: 为: 阴极:PbSO4 +2e- = Pb + SO42- 阳极:PbSO4 + 2H2O -2e- = PbO2 + 4H+ + SO42- 7、在解计算题中常用到的恒等:原子恒等、离子恒等、电子恒等、电荷恒等、电量恒等,用到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差量法、归一法、极限法、关系法、十字交法 和估算法。(非氧化还原反应:原子守恒、电荷 平衡、物料平衡用得多,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用得多) 8、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9、晶体的熔点:原子晶体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中学学到的原子晶体有: Si、SiC 、SiO2=和金刚石。 原子晶体的熔点的比较是以原子半径为依据的: 金刚石 > SiC > Si (因为原子半径:Si> C> O). 10、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11、胶体的带电: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 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12、氧化性:MnO4- >Cl2 >Br2 >Fe3+ >I2 >S=4(+4价的S) 例: I2 +SO2 + H2O = H2SO4 + 2HI 13、含有Fe3+的溶液一般呈酸性。 14、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 、NH3 、HF、CH3CH2OH 。 15、氨水(乙醇溶液一样)的密度小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大,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16、离子是否共存:(1)是否有沉淀生成、气体放出;(2)是否有弱电解质生成;(3)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4)是否生成络离子[Fe(SCN)2、Fe(SCN)3、Ag(NH3)+、[Cu(NH3)4]2+ 等];(5)是否发生双水解。 1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 HClO4(高氯酸)—是最强的酸 18、熔点最低的金属是Hg (-38.9C。),;熔点最高的是W(钨3410c);密度最小(常见)的是K;密度最大(常见)是Pt。 19、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成为了酸雨。 20、有机酸酸性的强弱:乙二酸 >甲酸 >苯甲酸 >乙酸 >碳酸 >苯酚 >HCO3- 21、有机鉴别时,注意用到水和溴水这二种物质。 例:鉴别: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浮)、溴苯(不溶于水,沉)、乙醛(与水互溶),则可用水。 22、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磺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23、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变的。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2、H2O和耗O2量。 24、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烯、炔等不饱和烃(加成褪色)、苯酚(取代褪色)、乙醇、醛、甲酸、草酸、葡萄糖等(发生氧化褪色)、有机溶剂[CCl4、氯仿、溴苯、CS2(密度大于水),烃、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发生了萃取而褪色。 25、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醛、甲酸、甲酸盐、甲酰铵(HCNH2O)、葡萄溏、果糖、麦芽糖,均可发生银镜反应。(也可同Cu(OH)2反应) 计算时的关系式一般为:—CHO —— 2Ag 注意:当银氨溶液足量时,甲醛的氧化特殊: HCHO —— 4Ag ↓ + H2CO3 反应式为:HCHO +4[Ag(NH3)2]OH = (NH4)2CO3 + 4Ag↓ + 6NH3 ↑+ 2H2O 26、胶体的聚沉方法:(1)加入电解质;(2)加入电性相反的胶体;(3)加热。 常见的胶体:液溶胶:Fe(OH)3、AgI、牛奶、豆浆、粥等;气溶胶:雾、云、烟等;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等。 27、污染大气气体:SO2、CO、NO2、NO,其中SO2、NO2形成酸雨。 28、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工业三废:废渣、废水、废气。 29、在室温(20C。)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易溶;大于1克的——可溶;小于1克的——微溶;小于0.01克的——难溶。 30、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地面淡水总量不到总水量的1%。当今世界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石油主要含C、H地元素。 31、生铁的含C量在:2%——4.3% 钢的含C量在:0.03%——2% 。粗盐:是NaCl中含有MgCl2和 CaCl2,因为MgCl2吸水,所以粗盐易潮解。浓HNO3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固体NaOH在空气中易吸水形成溶液。 32、气体溶解度: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气体的体积。 五、无机反应中的特征反应
2023-09-10 02:13:553

求网课资源,或是高考状元笔记资料电子版(事成后我再随便提个问题给100悬赏然后采纳你)

2023-09-10 02:14:205

高中高一化学课件:氧化还原反应

【 #课件# 导语】课件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下面是 整理的高中高一化学课件:氧化还原反应,欢迎阅读与借鉴。    【 篇一 】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安排在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中的第三节,有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元素价态变化的反应都是氧还原反应。而且金属的腐蚀及电化学部分是氧化还原的重要应用。只有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们理解这些反应的实质。学生对本节教材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以后对化学的学习。本节教材安排在这里是承前启后,它既复习了初中的基本反应类型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重要知识,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习,还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氧化和还原是一对典型矛盾,它们既是相反的,又是相依存的,通过认真引导使学生逐步理解对系统规律在自然现象中的体现,又会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   此节内容分两部分,第一是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第二是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二)、学生分析   ⑴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已经接触了许多反应,并已经掌握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把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从具体的反应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但并没认识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特征;学习了化合价,理解了化合价的变化。但并没有了解化合价变化的实质以及化合价的变化与得失电子之间的关系。   ⑵学生在初中化学一年的学习中只对化学知识有了初步了解,有了一定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但仍有待提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从化合价的变化,认识并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通过对典型化学反应的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学会怎样从特殊到一般规律,再从一般规律到特殊的认识问题的科学方法;   2、通过对氧化剂和还原剂这一矛盾体的学习,具有能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   3、通过“思考与交流”、“问题探究”等活动,增强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演变,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态度、勇于探索的品质学习化学;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诱导   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望。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的学习,初步形成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使学生形成勇于创新的习惯、培养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难点:用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四、教学策略及方法   为了突破重点、难点,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讨论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设计富有驱动性、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归纳,并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微观过程,化抽象为形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将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   五、教学流程图   思考与交流   分组讨论   思考、讨论   讨论、归纳   练习、归纳、总结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   课   引   入   复习引入:【思考1】:在初中阶段我们学过哪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各举一个反应实例。   【思考2】:这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思考3】:Fe2O3+3CO==2Fe+3CO2↑属于哪种基本反应类型?独立思考,回忆所学知识;动手写方程式   复习初中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通过举例,说明初中的分类方法存在局限,引出新的分类方法的必要性。   【思考与交流1】:请举几个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实例,指出这类化学反应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分组讨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分别独立进行的吗?为什么?回忆所学知识;动手写方程式 【思考、回顾】H2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复习初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知识。   使学生对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作为矛盾的共同体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引出氧化还原反应。   从化合价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问题探究1】:怎样判断一个反应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复习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思考   标化合价,思考化合价口诀   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复习化合价知识,为氧化还原反应学习打下基础   【思考与交流2】   请分析下列3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无变化,讨论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有什么关系。   2CuO+C==2Cu+CO2↑   H2O+C==H2+CO   CuO+H2==Cu+H2O   标化合价,思考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合价的关系   从化合价升降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练习与思考】   Fe+CuSO4=FeSO4+Cu   2Na+Cl2=2NaCl   H2+Cl2=2HCl   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为什么?   练习、思考、交流   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化合价升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外部特征及判断依据,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形成规律性知识的认知能力。   从电子转移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问题探究2】: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本质原因是什么?(阅读教材36页)   教师板书:氧化还原反应   1、特征:元素化合价升降(可作为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   2、本质:电子转移(电子的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以NaCl、HCl为例,从微观的角度分析。   学生思考、做笔记   从微观角度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问题探究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练习〗判断下列哪些是氧化还原反应?   Cu+Cl2===CuCl2   CaO+H2O===Ca(OH)2   CaCO3===CaO+CO2↑   2KClO3===2KCl+3O2↑   Fe+CuSO4==Cu+FeSO4   NaOH+HCl==NaCl+H2O思考、归纳、整理   以练习归纳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化学反应的不同分类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分层训练   1、必做题   1.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CuO+2HCl=CuCl2+H2O   B.2Na2O2+2H2O=4NaOH+O2   C.Zn+CuSO4=ZnSO4+Cu   D.Ca(OH)2+CO2=CaCO3+H2O   2、下列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中,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B、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C、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所有的元素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D、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2、选做题   1.某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由化合态(化合物)变为游离态(单质),则该元素()A.一定被氧化B.一定被还原C.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D.以上都不是   2.下列变化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Fe2O3FeB.ZnZnCl2   C.Na2CO3CO2D.AlAl2O3   回忆所学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寻求答案; 回答问题,进行组间交流;其他同学进行补充、评价   通过练习,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通过分层训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小结与作业安排   本章小结:   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与本质   2、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的关系   作业:1、教材P38,1、5、6   2、课外同步练习1   3、预习氧化剂和还原剂部分知识   实践活动:通过报纸、杂志、书籍或互联网等,查阅有关氧化还原反应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中应用的几个具体事例,讨论并交流你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整理记录知识点 规律:高、失、氧;降、得、还   记录   思考   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能力,与前面的学习目标相呼应   用顺口溜记忆更好   巩固本堂内容   为下节课学习打基础 为下课时氧化还原反应的的应用打伏笔 七、板书设计: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   1、特征:元素化合价升降(可作为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   2、本质:电子转移(电子的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   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 篇二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分析及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习由表及里以及逻辑推理的抽象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氧化还原这一对典型的矛盾,领悟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学情分析   1、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基础:学生已学习了初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已掌握了有关氧化还原反应中特殊例子,通过分初中概念的逐步分析,使学习能从初中的特殊例子转移到高中扩大的概念的实质了来。若能从理论上、其它概念的发展的类比上进行分析,学习对其实质的理解还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2、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能力: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深刻理解,一定会使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一定会理解许多反应的进行的实质,对电化学知识也一定会达到一定的理解程度。对知识的理解一定会使学生的能力提高,也使学生学习化学的理论水平有很大提高,对学生的今后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学习会起到相当大的帮助作用。3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心理:新上高一的学生从心理上还未完全从初中的心理、思维方式上转变过来,理解能力还不十分强,但上高中后都有一种好奇心、好胜心,同时也都有一定的进取心,特别是考入重高的学生更是如此,因此,正确引导,逐步培养,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也是培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好时期。3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理解初中氧化还原反应(特例)概念的基础是,理解高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及特征。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评论(0)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分析及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习由表及里以及逻辑推理的抽象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氧化还原这一对典型的矛盾,领悟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评论(0)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理解初中氧化还原反应(特例)概念的基础是,理解高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及特征。   评论(0)学时难点   氧化还原的概念及特征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从分类引入氧化还原反应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板书】氧化还原反应不知道大家看到氧化还原反应这几个字有没有一种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呢?提到反应,大家先来回忆一下,在初中我们学过的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他们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活动2【讲授】从得失氧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过渡】以氢气还原氧化铜为例,初中阶段我们认为它是还原反应。我们仔细思考,在反应中仅仅发生了还原反应吗?如果继续看,会发现氢气得到氧变为水。我们可以这样想,物质它不会消失,既然氧化铁失去了氧,必然有另一种物质得到氧,才能达到平衡。就好比商人,要卖出一件物品,是不是必然要有人来买?买和卖是同时进行的。同样的,得失氧也是同时进行的,换句话说,氧化和还原反应是同时进行的,我们给这种反应起了一个名字,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小结】有得失氧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活动3【讲授】从化合价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思考与讨论】下列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能否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学生活动】反应中均有化合价变化   【学生活动】通过对比观察,思考,归纳,交流,得出结论:这些氧化还原反应中都有某些元素化合价的升高与降低,进而逆推出凡是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定义】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活动4【讲授】从电子转移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思考与讨论】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为什么会有化合价的变化?引导学生探究如下环节:   环节1:以金属钠与氯气反应为例,结合教材阅读,引导学生分析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特点。教师结合教材中氯化钠形成过程示意图完善该反应中电子得失与化合价变化间联系的表达式。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36-37页   环节2:分析氢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特点及氯化氢形成示意图   3.从电子转移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结论】从NaCl和HCl的形成看化合价升降的根本原因是电子的得失或偏移,即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有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活动5【讲授】分析氧化还原反   双线桥法:   (1)标出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的化合价,判断其升降。   (2)画箭头,箭头由反应物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指向生成物中同种元素。   (3)在桥上标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被氧化、被还原,同时用a×be-形式表示得、失电子数。   a—得、失电子的原子总数   b—每个原子得失电子数(a,b为1时可省略)   口诀:升失氧、降得还   【练习】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活动6【讲授】总结   氧化还原反应   1.特征、判断依据:化合价升降   2.本质:电子的得失与偏移   3.标双线桥口诀:升失氧、降得还   活动7【作业】课后作业   完成学案上习题。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1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分析及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习由表及里以及逻辑推理的抽象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氧化还原这一对典型的矛盾,领悟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理解初中氧化还原反应(特例)概念的基础是,理解高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及特征。   学时难点   氧化还原的概念及特征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从分类引入氧化还原反应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板书】氧化还原反应不知道大家看到氧化还原反应这几个字有没有一种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呢?提到反应,大家先来回忆一下,在初中我们学过的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他们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活动2【讲授】从得失氧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过渡】以氢气还原氧化铜为例,初中阶段我们认为它是还原反应。我们仔细思考,在反应中仅仅发生了还原反应吗?如果继续看,会发现氢气得到氧变为水。我们可以这样想,物质它不会消失,既然氧化铁失去了氧,必然有另一种物质得到氧,才能达到平衡。就好比商人,要卖出一件物品,是不是必然要有人来买?买和卖是同时进行的。同样的,得失氧也是同时进行的,换句话说,氧化和还原反应是同时进行的,我们给这种反应起了一个名字,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小结】有得失氧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活动3【讲授】从化合价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思考与讨论】下列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能否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学生活动】反应中均有化合价变化   【学生活动】通过对比观察,思考,归纳,交流,得出结论:这些氧化还原反应中都有某些元素化合价的升高与降低,进而逆推出凡是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定义】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活动4【讲授】从电子转移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思考与讨论】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为什么会有化合价的变化?引导学生探究如下环节:   环节1:以金属钠与氯气反应为例,结合教材阅读,引导学生分析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特点。教师结合教材中氯化钠形成过程示意图完善该反应中电子得失与化合价变化间联系的表达式。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36-37页   环节2:分析氢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特点及氯化氢形成示意图   3.从电子转移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结论】从NaCl和HCl的形成看化合价升降的根本原因是电子的得失或偏移,即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有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活动5【讲授】分析氧化还原反   双线桥法:   (1)标出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的化合价,判断其升降。   (2)画箭头,箭头由反应物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指向生成物中同种元素。   (3)在桥上标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被氧化、被还原,同时用a×be-形式表示得、失电子数。   a—得、失电子的原子总数   b—每个原子得失电子数(a,b为1时可省略)   口诀:升失氧、降得还   【练习】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活动6【讲授】总结   氧化还原反应   1.特征、判断依据:化合价升降   2.本质:电子的得失与偏移   3.标双线桥口诀:升失氧、降得还   活动7【作业】课后作业   完成学案上习题。
2023-09-10 02:15:531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精品课件

高中化学合集百度网盘下载链接:提取码:1234简介:高中化学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2023-09-10 02:16:291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实验化学全套PPT课件

高中化学合集百度网盘下载链接:提取码:1234简介:高中化学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2023-09-10 02:17:131

谁有高中化学选修三的教学视频和电子教案 求分享

或称教学目标写教案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十项。(二)讲授新课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精当概括,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在教案书写过程中。 3.提问那些学生、有密度:(一)导入新课 1.设计新颖活泼,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教学过程是关键,有层次,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能力性,还是复习课)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方法步骤)九.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要考虑知识拓展性,需用多少时间等、有坡度。(三)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四)归纳小结(五)作业安排布置那些内容
2023-09-10 02:18:182

有没有学而思网校的高中化学资源!我的百度云在网站上保存不了!不知道为什么!!谢谢了!!

再去学而思看看吧
2023-09-10 02:19:272

2020高中化学金属晶体教案

  金属阳离子所带电荷越高,半径越小,金属键越强,熔沸点越高,硬度也是如此。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0高中化学金属晶体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2020高中化学金属晶体教案一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三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是在第三章第一节《晶体的常识》和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基础上认识金属晶体。学生已经具备了晶体和晶胞的初步知识,对微观粒子的排列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较好的完成老师布置的 课前预习 。   本节教学内容包含知识点主要有金属的内部结构、、共性、电子气理论、金属晶体的结构与金属性质的关系、金属晶体的四种原子堆积模型等,需要三个课时才能完成。本节课是第二课时,主要探究金属晶体4种基本堆积模型及与分子晶体、原子晶体比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金属晶体内原子在二维空间的两种排列方式,   2) 掌握简单立方堆积和体心立方堆积以及二者的特点和区别   2 、过程 方法 目标:   1)通过对金属晶体结构的学习与研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像能力等   2)通过两个学与问制作模型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 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小组讨论交流、实践活动制作模型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金属晶体的4种基本堆积模型   2、教学难点:金属晶体的4种基本堆积模型   根据微观晶胞图片和动画的相关教学材料,制作成PPT,使微观的粒子直观化,形象化,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本节是第三节课,学生已经具备了晶体和晶胞的初步知识,对微观粒子的排列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在二维平面排列和非密置层堆积的问题上,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本节中的难点在于密置层堆积形成的镁型和铜型的堆积方式,他正是本课的难点和重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预习和模型的制作,再结合教师的多媒体展示,共同完成学习的目标。   四、 教学方法 :   科学探究:质疑----实验----分析----解决---归纳---比较   多媒体课件与自制教具相结合的互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师生探究模式:教师主动参与到学习小组的探究活动中,适时调控学生的探究进展和探究方向,在交流展示时适时恰当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形成集体性正确的观点和解题思路。   生生探究模式:课堂上教师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对某个问题或者多个问题进行探究,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发挥集体的智慧,把自己的疑问探究透彻,并在交流互动中让所有人共享探究过程和探究结论   五、学生分析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视频资料的下载、教学案设计、基本堆积模型的制作   学生:用生活中的材料( 乒乓球 、玻璃球等)按照书上图准备一些模型的素材。学生自己动手做模型,感受晶体结构的奥秘(可以网上搜索)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复习提问   情境引入   【提问】:1、金属晶体组成微粒、微粒间作用力   2、金属晶体的物理性质   3、什么是电子气理论   【质疑】:为什么原子晶体没有延展性呢?   PPT展示原子晶体(金刚石)   【小结】正是由于金属键无方向性的特点,我们可以把金属原子看成直径相同的小球紧密的堆积在一起,当然这种堆积是有规则的,呈周期性的。   学生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原子晶体中原子间的作用力是共价键,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受外力作用时,原子间的位移必然导致共价键的断裂,无延展性。   1、复习巩固   1、促进学生思考2、铺垫、引入新课   环节二:   金属晶体   微观粒子   堆积   (二维) 【指导活动1】   1、金属原子在平面里的紧密排列有哪些方式?   2、除了书本上的两种以外还有其他形式吗?   3、这些不同的放置方式有什么特点?   【 总结 】:PPT展示   非密置层:行列对齐,四球一空,配位数为4。密置层: 行列交错,三球一空, 配位数为6。   分组活动1:在一个自己准备的小方盒里排放小玻璃球。   学生总结回答:只有两种方式:行列对齐和行列相错。配位数一个是4,一个是6.   在二维平面中初步感受微粒堆积的规律,自己动手增加感性认识和兴趣。   2、认识密置层与非密置层的不同。   环节三:   金属晶体   微观粒子   堆积   (三维1) 【指导活动2】   将非密置层一层一层地在三维空间堆积起来,使相邻层的球紧密接触。除了书上的两种堆积方式外,是否可能有第三种方式?   PPT展示:   【小结】 PPT展示:非密置层三维金属晶体原子堆积模型——简单立方和体心立方 分组活动2:用自己准备好的三个非密置层,按照要求先试做课本上的两种,再尝试其他的方式。   总结发言:   简单立方堆积(Po):配位数:6,每个晶胞含有的原子数为1。    2020高中化学金属晶体教案二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 2,学科:化学   2.课时:1   3.课前准备:结合学校的科技节布置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看微观粒子的堆积方式,并动手制作。   教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视频资料的下载、教学案设计、基本堆积模型的制作   学生:用生活中的材料(乒乓球、玻璃球等)按照书上图准备一些模型的素材。学生自己动手做模型,感受晶体结构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金属原子堆积的4种基本模式。   (2)掌握金属晶体与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金属晶体结构的学习与研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空间想像能力等   (2)通过对金属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在晶体结构上的区别和性质上的差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过对金属晶体学习与认识,激发学生探索认识微观世界的兴趣   (2)通过对三种晶体结构与性质的比较,进一步坚定“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研究物质性质的科学理念,形成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与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三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是在第三章第一节《晶体的常识》和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基础上认识金属晶体。学生已经具备了晶体和晶胞的初步知识,对微观粒子的排列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在学习晶体的时候,学生已经通过上网搜索资料,学习了一些微观粒子的知识,对百度搜索的使用也比较熟练,能够较好的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前预习。   本节教学内容包含知识点主要有金属的内部结构、、共性、电子气理论、金属晶体的结构与金属性质的关系以及金属晶体的四种原子堆积模型等,需要三个课时才能完成。本节课是第二课时,主要探究金属晶体4种基本堆积模型及与分子晶体、原子晶体比较。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金属晶体的4种基本堆积模型   2、教学难点:金属晶体的4种基本堆积模型   教学设计中根据课堂教学需要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国庆阅兵式” 视频材料和微观晶胞图片等的相关教学材料,制作成PPT,使微观的粒子直观化,形象化,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本节内容是在《晶体的常识》和《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基础上认识金属晶体,学生已经具备了晶体和晶胞的初步知识,对微观粒子的排列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在平面排列和非密置层堆积的问题上,学生探究的方向明确,便于达成。本节中的难点在于密置层堆积形成的镁型和铜型的堆积方式,教师提出的探究问题正是本课的难点和重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网上搜索的图片和制作的模型并结合教师的多媒体展示,共同完成探究的目标。 五、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质疑----实验----分析----解决---归纳---比较   多媒体课件与自制教具相结合的互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师生探究模式:教师在互动探究过程中提供视频和图片材料支撑和方法指导,并主动参与到学习小组的探究活动中,关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或奇思妙想,及时把握学情,适时调控学生的探究进展和探究方向,在交流展示时适时恰当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形成集体性正确的观点和解题思路。   生生探究模式:学生在课前浏览网页、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就已经对金属晶体的堆积方式进行了自主探究并有了质疑。课堂上教师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对某个问题或者多个问题进行探究,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发挥集体的智慧,把自己的疑问探究透彻,并在交流互动中让所有人共享探究过程和探究结论。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感受微观世界   【设计意图】从宏观世界的规则排列联想到微观粒子的有规则周期性排列,感受立体美,对称美,规则美。   【教师引入】【百度视频】阅兵式表演:   一个个整齐的方阵,由解放军战士有规律的周期性排列而形成,雄伟而壮观,我们正在学习的晶体的结构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队列是人为的,那微粒是依靠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回顾金属晶体的世界吧:   【复习回顾】学生回答:金属晶体   组成粒子:金属阳离子、自由电子   微粒间作用力:金属键(无方向性)   金属的共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金属光泽。   电子气理论:脱落的价电子形成遍布整块晶体的“电子气”,被所有原子所共用,从而把所有原子维系起来。   【质疑】为什么原子晶体没有延展性呢?   【百度搜索】原子晶体的图片   原子晶体中原子间的作用力是共价键,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受外力作用时,原子间的位移必然导致共价键的断裂,无延展性。   【小结】正是由于金属键无方向性的特点,我们可以把金属原子看成直径相同的小球紧密的堆积在一起,当然这种堆积是有规则的,呈周期性的。   环节二:探索微观世界(二维)   【设计意图】在二维平面中初步感受微粒堆积的规律,自己动手增加感性认识和兴趣。认识密置层与非密置层的不同。   教师:【试一试想一想】   1、金属原子在平面里的紧密排列有哪些方式?   2、除了书本上的两种以外还有其他形式吗?   3、这些不同的放置方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四人一组动手操作:在一个自己准备的小方盒里排放小玻璃球。学生总结回答:只有两种方式:行列对齐和行列相错。配位数一个是4,一个是6.   总结:非密置层:行列对齐,四球一空,配位数为4   密置层: 行列交错,三球一空, 配位数为6   【PPT】   环节三:探索微观世界(三维)   教师:【动手试一试】将非密置层一层一层地在三维空间堆积起来,使相邻层的球紧密接触。除了书上的两种堆积方式外,是否可能有第三种方式?   学生:【分组操作】用自己准备好的三个非密置层,按照要求先试做课本上的两种,再尝试其他的方式。最后由学生代表总结发言。   【PPT】   【小结】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   1.简单立方堆积(Po):配位数:6,每个晶胞含有的原子数为1,空间占有率为:52%   2.体心立方堆积——钾型(碱金属):配位数:8,每个晶胞含有的原子数为2,空间占有率为:68%   环节四:探索微观世界(三维)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空间想像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信息整理的能力。   教师:【过渡设疑】这两种堆积方式中,仍然有尽一半和三分之一的空间没有利用,有没有更好的堆积方式来提高金属原子的空间利用率呢?   【动手试一试】   将密置层一层一层地堆积起来,使相邻层的球紧密接触。在三维空间里又有哪些堆积方式?先试试书上介绍的两种方式【PPT】   第二层 对第一层来讲最紧密的堆积方式是将球对准1,3,5( 或对准 2,4,6   位,其情形是一样的 )   关键是第三层,对第一、二层来说,第三层可以有两种最紧密的堆积方式。   【PPT】【百度搜索】图片    2020高中化学金属晶体教案三   课标要求:知道金属键的涵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能够列举金属晶体的基本堆积模型。讨论:为什么金属晶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教材分析:教材简单介绍了什么是金属键,以及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及延展性。用了较大篇幅介绍了金属晶体的四种堆积,即简单立方堆积、体心立方堆积、六方最密堆积和面心立方最密堆积。教材中还简单介绍了石墨晶体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知道金属键的涵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⑵能列举金属晶体的基本堆积模型,认识六方最密堆积与面心立方最密堆积的区别。   ⑶了解石墨晶体的特殊结构。   ⑷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空间感,体验微观结构研究的过程,提高结构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⑴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⑵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模型。   教学难点   ⑴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⑵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模型。   教学方法 运用模型和比较法   教学用品:模型、视频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设问]同学们都知道金属能导电、导热、有延展性,金属为什么具有这些性质?金属中的自由电子来源于哪里?   新课进行   [板书]第三节 金属晶体   一、金属键   [讲述]要想解释金属的各种物理性质,让我们先来认识“金属键与电子气理论”。   [板书]1、金属键   [讲述]描述金属键本质的最简单理论是“电子气理论”。该理论把金属键描述为金属原子脱落下来的价电子形成遍布整块晶体的“电子气”,被所有原子 所共用,从而把所有的金属原子维系在一起。由此可见,金属晶体跟原子晶体一样,是一种“巨分子”。金属键的强度差别很大。例如,金属钠的熔点较低、硬度较小,而钨是熔点最高、硬度最大的金属,这是由于形成的金属键强弱不同的缘故。   [板书]金属键为金属原子脱落下来的价电子形成遍布整块晶体的“电子气”。脱落下来的价电子又称自由电子。   [思考]怎样用电子气理论解释的各种物理性质呢?   [板 书]2、解释 金属的物理性质:延展性、导热性、导电性(自由电子、金属键不断裂)。   ⑴金属导电性的解释。   [讲述]在金属晶体中,充满着带负电的“电子气”,这些电子气的运动是没有一定方向的,但在外加电场的条件下电子气就会发生定向移动,因而形成电流,所以金属容易导电。   ⑵金属导热性的解释。   [讲述]金属容易导热,是由于电子气中的自由电子在热的作用下与金属阳离子频繁碰撞从而把能量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从而使整块金属达到相同的温度。   ⑶金属延展性的解释   [讲述]当金属受到外力作用时,晶体中的各原子层就会发生相对滑动,但不会改变原来的排列方式,弥漫在金属原子间的电子气可以起到类似轴承中滚珠之间润滑剂的作用,所以在各原子层之间发生相对滑动以后,仍可保持这种相互作用,因而即使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也不易断裂。因此,金属都有良好的延展性。   [投影]电子气理论对金属良好延展性的解释:   [过渡]金属原子象钢球一样堆积着,咱们接着研究金属原子的堆积模型。   [板书]二、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   [讲述]金属晶体中的原子可看成直径相等的球体。把它们放置在平面上(即二维空间里),可有两种方式,如图3—22所示。   [投影]金属原子在平面上的的两种放置方式:   [讲述] 金属原子在二维平面里放置得到的两种 方式,配位数分别为4和6,可分别称为非密置层和密置层。   [交流探究]动手: 将直径 相等的圆球放置在平面上,使球面紧密接触,除上面两种方式外,还有没有第三种方式?你不妨用实物(如用中药丸的蜡壳或玻 璃球等)自己动手试一试。   [过渡]金属晶体可看成金属原子在三维空间中堆积而成。金属原子堆积有如下4种基本模式。   [板书]1、简单立方堆积:   [投影]   [讲解]不难理解,这 种堆积方式形成的晶胞是一个立方体,每个晶胞含1个原子,被称为简单 立方堆积。这种堆积方式的空间利用率太低,只有金属钋(Po)采取这种堆积方式。   [板书] 晶胞:一个立方体,1个原子,如金属钋。   2、体心立方堆积(钾型)   [投影]   [讲解]非密置层的另一种堆积方式是将上层金属原子填人下层的金属原子形成的凹穴中,每层均照此堆积,如图3—24所示。   [设问]与立方堆积相比空间利用率那一个高?   [板书]晶胞:体心立方,两个原子。如碱金属。   [交流探究]动手:把非密置层的小球黏合在一起,再一层一层地堆积起来,使相邻层的球紧密接触。试一试,除了上述两种堆积方式外,是否可能有第三种方式?   [板书]3、六方最密堆积(镁型)和面心立方最密堆积(铜型)   [讲述] 密置层的原子按上述钾型 堆积方式堆积,会得到两种基本堆积方式——镁型和铜型。镁型如图3—25左所示,按ABABABAB……的方式堆积;铜型如图3—25右所示,按ABC ADCABC……的方式堆积。分别用代表性金属命名为镁型和铜型①,这两种堆积方式都是金属晶体的最密堆积,配位数均为12,空间利用率均为74%,但所得晶胞的形式不同。   [投影]金属晶体的两种堆积方式:   [板书]   ⑴镁型:按ABABABAB……方式堆积;配位数均为12,空间利用率均为74%。   ⑵铜型:ABCADCABC……方式堆积;配位数均为12,空间利用率均为74%。   [小结]金属晶体的四种模型对比 :   堆积模型 采纳这种堆积的典型代表 空间利用率 配位数 简单立方 Po 52% 6 钾型(bcp) Na、K、Fe 68% 8 镁型(hcp) Mg、Zn、Ti 74% 12 铜型(ccp) Cu、Ag、Au 74% 12 [作业]P80 1、2、3、4、5 2020高中化学金属晶体教案相关 文章 : ★ 2020高考化学重要知识点归纳整理 ★ 2020高考化学重要知识点归纳大全 ★ 2020年高中第二学期化学教学的工作计划5篇 ★ 2020年高考化学最全重点知识点归纳 ★ 2020高中冲刺化学知识点复习 ★ 2020高中化学老师的工作计划 ★ 2020高考化学重要知识 ★ 2020高中化学教师工作反思范文 ★ 2020化学高考知识点归纳 ★ 2020高考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
2023-09-10 02:20:341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全部重点知识点!

这是我上传的http://wenku.baidu.com/view/bcf02786bceb19e8b8f6ba23.html要的话我发给你。。
2023-09-10 02:20:554

有没有哪位有 高中化学电子课本的选修的 苏教版 可以发给我吗谢谢

http://www.fyhxw.cn/Soft_Class.asp?ClassID=32
2023-09-10 02:22:352

安徽合肥高中化学,数学是哪个版本,目前高一的已经上了哪几本书了?有PPT,教案么

安徽合肥高中化学,数学是哪个版本,目前高一的已经上了哪几本书了?有PPT,教案么安徽合肥高中的数学教材目前为高中数学(新课标版),高一已经上了《高中数学(新课标版)第一册》、《高中数学(新课标版)第二册》以及《数学建模课程指导》。目前暂无教案、PPT等资料。如果觉得可以的话给我个点个赞!谢谢!
2023-09-10 02:23:421

七十九碳酸CH3-(CH2)77-COOH溶于水么?

化反应,是一类有机化学反应,主要是是醇跟羧酸或无机含氧酸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分为羧酸跟醇反应和无机含氧酸跟醇反应和无机强酸跟醇的反应三类。羧酸跟醇的酯化反应是可逆的,并且一般反应极缓慢, …甲胺 -6.3 是多数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液态甲胺与水、醚、苯、丙酮、低级醇混溶,其盐酸盐易溶于水, 不溶于、醚、酮、氯仿、乙酸乙酯 中等毒性,易燃 二甲胺 7.4 是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CH2 COOH 3、柠檬酸 (3-羟基-3-羧基戊二酸) HO C COOH CH2 COOH 柠檬酸易溶于水、乙醇和乙醚,有较强的酸味。 在食品工业 中用作糖果和饮料的调味剂。在临床上,柠檬酸铁铵是常用的 补血药;柠檬酸钠有防止血液凝固的作用,常用作抗凝血剂。 柠檬 ...基础化学第三版习题解答.doc,基础化学第三版习题解答要点基础化学(第3版)mol硫酸的质量是98.0g”,对吗? 答:错误!未指明基本单元,正确说法是1 mol H2SO4的质量是98.0g或1 mol [(1/2) (H2SO4)]的质量是49.0g 。 0.4 mol H2SO4溶解于水,配 ...高中化学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三节羧酸酯课件新人教版选修5.ppt,4.(2020·哈尔滨高二检测)某分子式为C10H20O2的酯,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图的转化过程: 则符合上述条件的酯的结构可有 ( ) A.2种 B.4种 C.6种 D.8种 【解析】选B。因C在一定条件下 ...
2023-09-10 02:24:264

求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最后的元素周期表图!!!要清楚的

2023-09-10 02:24:401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竞赛试题要免费的,请大家帮忙找一下(最好带答案)谢谢

........
2023-09-10 02:25:394

谁有有机化学的教案或是免费下载的网址?谢谢!

化学选修5(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专题3:“常见的烃”教材分析北郊中学高二化学备课组 【专题结构】(一)本专题在全书中的地位在必修II学习了几个典型有机物代表后,学生通过学习《有机化学基础》专题1和专题2,初步从理论上掌握有机物组成与结构方面的基础知识。本专题主要介绍各类烃的分子结构、性质、制法和主要用途,以及它们的性质与分子结构的关系,是对上两个专题理论学习的一个具体的应用与演译过程,同时为下一专题进一步学习其它烃的衍生物奠定基础,巩固了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二)本专题结构(1)本章内部结构关系1.内容分为脂肪烃和芳香烃两大块,按组成与结构不同进行质分块,突出官能团的性质和比较。2.采取呈现方式主要是用对必修II已有的知识进行回顾,并补充新的性质(如烯烃的不对称加成、氯乙烯的生产工艺、苯的同系物的性质),“由点到面”的完善有机物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学会的对比和归纳等学习方法,初步形成有机化学的知识体系和化学研究的方法。3.丰富和巩固了化学反应的有关知识。同时也为下一章学习烃的衍生物打下基础。4. 比较必修II中有机内容和本章的学习编排充分体现了非线性的螺旋梯次递进学习规律。(2)本章相关内容的新旧对比分析在过去编写的多套教科书中,有机化学知识是基本都是一步到位在高二下半学期的内容。新的课程标准对于与有机物有关的知识,放在必修II介绍基础的物质的性质,形成初步的概念,在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中作为核心内容介绍。1.新旧课程标准的对比新课程内容标准 原化学教学大纲内容 1.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甲烷的化学性质乙烯的化学性质苯的结构、苯的性质烯烃、乙炔、乙烯的用途、乙烯的实验室制法2.能说出天然气、石油液化气、汽油的组成,认识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石油的分馏产品和用途石油的分馏、裂化和裂解煤的干馏和综合利用4.根据有机化合物组成和结构的特点,认识加成和取代反应 渗透在各个环节的考查中,未单独列出。5.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某些烃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渗透在环保内容部分,未单独列出。对比发现:1. 新课程更注重贴近生活生产,注重高科技的呈现。2.新课标注重以代表物质入手,从如何研究这一类物质的角度去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应用,更多地需要从不同类别的有机物,其结构上的区别去认识其性质和应用的区别,更多的需要关注不同类别的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3.注重实验的探究性与师生的互动(新增)2.新旧教材内容的对比 要的话发给你
2023-09-10 02:28:102

2020高中化学离子晶体教案

  离子晶体一般硬而脆,具有较高的熔沸点,熔融或溶解时可以导电。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0高中化学离子晶体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2020高中化学离子晶体教案一   《离子晶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关于离子晶体,教材以离子键的知识为基础,以学生比较熟悉的NaCl晶体为例子,介绍了离子晶体的结构模型,并对一些性质作了解释。教材还通过举例归纳一些离子晶体的溶解性,使教材与初中内容衔接,帮助学生复习初中学过的知识。该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教材除了选择学生易接受的知识和使用通俗的语言外,还选配了较多的插图,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并提高兴趣。   学生分析:学生在高一曾学习了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离子键、共价键等知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离子晶体,不但可使学生对有关知识有更全面的了解,也可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但由于该内容抽象,离子晶体的化学式所表示的含义,学生不易理解,均摊法求晶体的化学式也是对学生来说也是一大难点。   设计思路:   1、为了加强直观教学,尽可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降低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利用3D动画把离子晶体的空间结构充分展示给学生,关于均摊法求化学式也就由难变易,有效地突破了难点;   2、这节课我大胆改革,是一节学生自主学习课,全部的课程内容都在课件中体现,无须教师讲解,学生只要操作电脑就可以把本节内容学习,并配有课堂练习、趣味化学等,使学生的学习不局限在书本上,教师只起到引导、适时点拔的作用。(该课件在哈市课件大赛上获一等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离子晶体的晶体结构模型及其性质的一般特点;   理解离子晶体的晶体类型与性质的关系;   学会确定离子晶体化学式的 方法 。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观察模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勤于思索、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体验发现的乐趣。 教学重点 离子晶体的结构模型 教学难点 均摊法求离子晶体的化学式 教学策略 诱导、分析、推理、归纳相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 3D多媒体课件,安装在每个同学的电脑上,以便于学生自主操作。 教 学 过 程 预 设 教 师 活 动 预 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教   过   程   引入:电脑展示几副晶体的图片,请同学说出这几种晶体的名称,并追问:你还能举出哪些固体是晶体?   小结:   1、晶体的定义   晶体的分类及依据:根据构成晶体的粒子种类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不同分为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等。   提问并小结:   粒子种类:分子、原子、离子等   粒子间的相互作用: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范德瓦耳斯力   过度:不同的离子,半径不同,空间排列方式也不相同,性质也会有差异   离子晶体   定义:离子间通过离子键结合面成的晶体   离子晶体的结构分析:(以NaCl、CsCl为例)   = 1 GB3 ① NaCl晶体:   课件展示:指导学生点击“NaCl晶体结构模型”   学生观察:在NaCl晶体中,每个Na+周围吸引着几个带相反电荷的Cl-?每个Cl-周围吸引着几个带相反电荷的Na+?   分析:每个Na+周围吸引着6个Cl-,每个Cl-周围同时吸引着6个Na+   追问:Na+周围紧邻且等距离的Na+是几个?   Cl-周围紧邻且等距离的Cl-是几个?   学生点击课件,观察分析   结论:在Na+周围紧邻且等距离的Na+是12个,在Cl-周围紧邻且等距离的Cl-也是12个   过渡:CsCl晶体与NaCl晶体结构相同吗?   = 2 GB3 ② CsCl晶体   课件展示:CsCl晶体结构模型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相同的两个问题,并得出   结论:   每个Cs+周围吸引着8个Cl-,每个Cl-周围吸引着8个Cs+;   Cl-周围紧邻且等距离的Cl-是6个   在Cs+周围紧邻且等距离的Cs+是6个   师 总结 讲解:   离子晶体的构成微粒:阴阳离子   NaCl与CsCl是化学式而非分子式   过渡: 其它 离子晶体的化学 式是如何确定的呢?   用均摊法确定晶体的化学式   = 1 roman i 处于顶点的粒子   = 2 roman ii 处于的棱上的粒子   = 3 roman iii 处于面上的粒子    2020高中化学离子晶体教案二   高考资源网【复习巩固】   1.什么是离子键?作用力的实质是什么?   2.什么是晶格能?影响因素有哪些?   3.晶格能的大小与离子晶体的熔沸点、硬度的关系怎样?   [练习]   1.指出下列物质中的化学键类型。   KBr CCl4 N2 CaO NaOH   2.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离子化合物?哪些是只含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哪些是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   KCl HCl Na2SO4 HNO3 NH4Cl O2 Na2O2   【过渡】大多数离子化合物在常温下以晶体的形式存在。   【板书】   离子晶体   1. 定义:离子间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晶体   【思考】离子晶体能否导电,主要的物理共性有哪些?   2. 特点:(1)、晶体不导电,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导电,不存在单个分子   (2)、硬度较高,密度较大, 难压缩,难挥发,熔沸点较高   【思考】判断下列每组物质的熔沸点的高低,影响离子晶体的熔沸点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1)NaF NaCl NaBr NaI   (2)MgO Na2O   3. 离子晶体熔沸点高低的影响因素:离子所带的电荷(Q)和离子半径(r)   Q越大、r越小,则晶格能(U)越大,离子键越强,熔沸点越高,硬度越大.   【思考】:哪些物质属于离子晶体?   4. 物质的类别:强碱、部分金属氧化物、绝大部分盐类属于离子晶体。   【过渡】离子晶体也有一定的空间结构   【板书】   二、离子晶体的空间结构   【讲解】   离子晶体有多种晶体结构类型,其中氯化钠型和氯化铯型是两种最常见的离子晶体结构类型。首先看NaCl的晶胞:   组成具有代表性, 对称性(轴, 面, 中心)也与晶体相同, 所以乙为NaCl的晶胞   【思考】:   1.每个Na+同时吸引 个 Cl-,每个Cl-同时吸引 个Na+,而Na+数目与Cl-数目之为 化学式为   2.根据氯化钠的结构模型确定晶胞,并分析其构成。每个晶胞中有 Na+,有 个Cl-   3.在每个Na+周围与它最近的且距离相等的Na+有  个   4.在每个Na+周围与它最近的且距离相等的Cl-所围成的空间结构为 体   5.已知氯化钠的摩尔质量为58.5g.mol-1,阿伏加德罗常数取6.02×1023mol-1,则食盐晶体中两个距离最近的Na+的核间距离最接近下面四个数据中的哪一个.( )   A.3.0×10-8cm B.3.5×10-8cm C.4.0×10-8cm D.5.0×10-8cm   组成和对称性均有代表性. 看空心圆点, 除了立方体的顶点的8个, 无其它, 称为简单立方晶胞. 配位数为8   【思考】:   1.每个Cs+同时吸引 个 Cl-,每个Cl-同时吸引 个Cs+,而Cs+数目与Cl-数目之为 化学式为   2.根据氯化的结构模型确定晶胞,并分析其构成。每个晶胞中有 Cs+,有 个Cl-   3.在每个Cs+周围与它最近的且距离相等的Cs+有   个    2020高中化学离子晶体教案三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离子晶体的概念,能识别氯化钠、氯化铯、氟化钙的晶胞结构。   2.学会离子晶体的性质与晶胞结构的关系。   3.通过探究知道离子晶体的配位数与离子半径比的关系。   4、了解晶格能的应用,知道晶格能的大小可以衡量离子晶体中离子键的强弱。   【教学重点】离子晶体的物理性质的特点;离子晶体的配位数及其影响因素;晶格能的定义和应有用。   【教学难点】离子晶体配位数的影响因素;晶格能的定义和应有用。   【教案设计】   【回忆复习】分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别有哪些物理特性?   【投影】晶体比较   晶体类型 分子晶体 原子晶体 金属晶体 构成粒子 ? ? ? 粒子间相互作用 ? ? ? 硬度 ? ? ? 熔沸点 ? ? ? 导电性 ? ? ? 溶解性 ? ? ? 典型实例 ? ? ? ?   【问题引入】   1.钠原子与氯原子是如何结合成氯化钠的?你能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吗?   2.常见的离子化合物包括哪些?常温下以什么形态存在?晶体是如何形成的?构成微粒是什么?这些微粒是怎样堆集的?   【展图观察】NaCl、CsCl晶体模型。   【板书】一、离子晶体   1、? 定义:离子间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晶体   (1)结构微粒:阴、阳离子   (2)相互作用:离子键   【讲解】通常情况下,阴、阳离子可以看成是球形对称的,其电荷分布也是球形对称的,只要空间条件允许,一个离子可以同时吸引多个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因此离子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板书】离子键无方向性和无饱和性   【展示图片】(3)种类繁多:含离子键的化合物晶体:强碱、活泼金属氧化物、绝大多数盐   (4)理论上,结构粒子可向空间无限扩展   【思考】NaCl、CsCl晶体中有无单个个分子,“NaCl”、“CsCl”是否代表分子组成呢?   【讲述】在NaCl晶体或CsCl晶体中,都不存在单个的NaCl分子或单个的CsCl分子,但是,在这两种晶体里阴、阳离子的个数比都是1∶1。所以,NaCl和CsCl是表示离子晶体中离子个数比的化学式,而不是表示分子组成的分子式。   【思考】在 NaCl晶体中,每个Na+周围有几个Cl-?每个Cl-周围有几个Na+?在CsCl晶体中,每个Cs+周围有几个Cl-?每个Cl-周围有几个Cs+?   【板书】二、离子晶体中离子键的配位数   (1) 定义:是指一个离子周围邻近的异电性离子的数目   【探究】NaCl和CsCl晶体中阴、阳离子的配位数   离子晶体 阴离子的配位数 阳离子的配位数 NaCl ? ? CsCl ? ? ?   【思考】为什么同是 A B型 离子晶体, CsCl与NaCl的晶体结构和配位数不一样?请从两者的组成中试寻找形成差异的原因。   【板书】(2)影响阴、阳离子的配位数的因素|:   ①正、负离子半径比的大小   【投影】   离子 Na+ Cs+ Cl- 离子半径/pm 95 169 181 ?   【学生活动】 NaCl、CsCl中正、负离子的半径比和配位数   NaCl CsCl r+/r- = r+/r- = C.N.=6 C.N.=8 ?   【自主探究】CaF2晶体中阴、阳离子的配位数   前面两例中每种晶体的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相同,阴、阳离子个数相同,配位数不相同。如果离子晶体中阴、阳离子的电荷数不相同,阴、阳离子个数不相同,各离子的配位数是否也不相同?下面请看CaF2晶体结构回答问题:   ?   请根据图中晶胞结构计算:每个Ca2 +周围最邻近的F-有____个,表明Ca2 +的配位数为____。每个F-周围最邻近的Ca2 +有____个,表明F-的配位数是_____。由此可见,在CaF2晶体中,Ca 2 +和F-个数比为______,刚好与Ca2 +和F-的电荷数之比______。整个晶体的结构与前面两例的结构完全不相同。因此可以得出晶体中阴、阳离子电荷比也是决定离子晶体结构的重要因素,称为电荷因素。   (2)电荷因素:晶体中阴、阳离子电荷比   此外,决定离子晶体结构的因素还有离子键的纯粹程度,称为键性因素。对此高中不作详细学习。   (3)键性因素:离子键的纯粹程度   【思考】:   1、根据氯化钠的结构模型确定晶胞,并分析其构成。每个晶胞中有 Na+,有 个Cl-   2、在每个Na+周围与它最近的且距离相等的Na+有 个   3、在每个Na+周围与它最近的且距离相等的Cl-所围成的空间结构为 体   【板书】立方晶系的晶胞中, 原子个数比的计算:   (1)处于体心的原子: 完全属于该晶胞   (2)处于面心的原子,属于两个晶胞共有,每个晶胞平均占有它的1/2   (3)处于棱上的原子,属于四个晶胞共有,每个晶胞平均占有它的1/4   (4)处于顶点的原子,属于八个晶胞共有,每个晶胞平均占有它的1/8   晶胞中微粒个数= 晶胞中可视的微粒个数×晶胞占有值   【练习】CsCl的结构晶胞:   1、根据氯化铯的结构模型确定晶胞,并分析其构成。每个晶胞中有 Cs+,有 个Cl-   2、在每个Cs+周围与它最近的且距离相等的Cs+有   个   [小结]   类型 离子晶体 结构 构成晶体的粒子 ? 相互作用 ? ?   [反馈练习]   1.某离子晶体的晶胞结构如下图所示:   则该离子晶体的化学式为 ( )。   A.abc B、abc3   C.ab2c3 D.ab3c   ?2.高温下,超氧化钾晶体呈立方体结构。晶体中氧的化合价可看作部分为0价,部分为-2价。下图为超氧化钾晶体的一个晶胞(晶体中最小的重复单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A.晶体中与每个K+距离最近的K+有12个   B.晶体中每个K+周围有8个O2-,每个O2-周围有8个K+   C.超氧化钾的化学式为KO2,每个晶胞含有14个K+和13? 个O2-   D.晶体中,0价氧原子与-2价氧原子的数目比可看作为3:1   5.某离子晶体部分结构如图   ?   (1)晶体中每个Y同时吸引着最近的________个X,   每个X同时吸引着最近的________个Y,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晶体中每个X周围与它最近且距离相等的X共有________个.   (3)晶体中距离最近的2个X与一个Y形成的夹角∠XYX的角度________   (4)设该晶体的摩尔质量为M g mol-1,晶体密度为 ,阿佛加德罗常数为NA,则晶体中两个距离最近的X中心间距离为_____cm   5.答案: (1)从图中可知,Y位于立方体中心,X位于立方体相向的四个项点,故一个Y同时吸引着最近的X有4个,每个X同时吸引着最近的8个Y,由此确定其化学式.:XY2   (2)由于顶点X是8个立方体共有,每个面是两个立方体共享,故晶体中每个X周围与它最近且距离相等的X应有8×3× =12(个)   (3)可将图中4个X分别与Y连线,   形成的构型类同于CH4分子,∠XYX=   (4)每个小方体中会XY2的物质的量为   【作业】1.当人们谈论1991年初春海湾战争中的先进武器时,都免不了要提到隐身战斗机F-117A,目前研制和应用陷隐形材料是铁氧体等磁性物质,右图是某隐形材料晶胞,其化学式表示为( )   A、XY B、X4Y C、XY2 D、X2Y   3.如图是氯化铯晶体的晶胞(晶体中最小的重复单元),已知晶体中2个最近的Cs+离子核间距为a cm,氯化铯的式量为M,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氯化铯晶体的密度为   A. g/cm3 B. g/cm3   C.g/cm3 D. g/cm3   4.已知氯化钠的摩尔质量为58.5 g.mol-1,阿伏加德罗常数取6.02×1023 mol-1,则食盐晶体中两个距离最近的Na+的核间距离最接近下面四个数据中的哪一个.( )   A、3.0×10-8 cm B、3.5×10-8 cm C、4.0×10-8 cm D、5.0×10-8 cm   ?第二课时   【练习】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离子晶体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   B、晶体中若有离子键则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C、离子晶体中一定无非极性共价键 2020高中化学离子晶体教案相关 文章 : ★ 2020高中化学必备关键知识点总结(关于离子电子方面) ★ 2020年高中第二学期化学教学的工作计划5篇 ★ 2020高中化学老师的工作计划 ★ 2020年高考化学最全重点知识点归纳 ★ 2020高中冲刺化学知识点复习 ★ 2020高考化学重要知识 ★ 2020高中化学教师工作反思范文 ★ 2020高考化学必备知识点 ★ 2020高三化学老师的教学工作计划 ★ 2020高考化学重要知识点归纳整理
2023-09-10 02:29:161

高中理科 数学 物理 化学 生物 各科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天利易搜您现在的位置:天利考试信息网>>高考频道>>各科备考>>综合>>正文2009高考总复习:各科备考资料汇总http://www.TL100.com作者:佚名文章来源:天利考试信息网整理更新时间:2009/4/1414:54:49相关链接:2009高考各地最新月考、模拟试题语文高考最常见的300个错别字高考常见最易读错的字高考作文易错100字点拨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高考语文必备俗语集锦修辞方法知识汇总高考易错熟语全解析文学常识识记方法归纳高中语文教材1—6册背诵名句汇总诗歌赏析术语梳理中国古代重要文学作品简介中国古代重要作家简介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特殊数字外国文学重要作家作品知识文言文常用句式例解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120个实词18个常见文言虚词数学高考数学知识网络图高中数学概念及公式大总结高考数学填空题解题技巧高考数学选择题解题技巧湖南师大附中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项精练英语熟记985个高考英语考试大纲核心单词情景交际常用句型100例高一到高三所有重点英语词组汇总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及写作必备词组汇总高中英语易拼混单词150组2009届英语写作经典必看200例句型高考英语作文最常引用的36句格言2009高考英语作文经典必背100句高考英语书面表达常用句式分类整理物理资料集锦:生活“俗语”中的物理知识2009届高三物理二轮专题精练化学高中化学所有知识点大汇总高中常用化学方程式总复习巧妙记忆法之《化学口诀汇总》高中化学各种题型解题方法精粹近十年高考化学热点知识大统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知识点总结高三备考:有机化学重要知识点总结无机推断难点总结高中化学中的16条优先原理高中物理公式大总结生物高中生物结论性语句111条09届高中生物知识点大全高考生物经典易混、易错考点汇总2009年生物高考考前复习资料政治2009年政治高考考点全面精析2008年4月-12月国内外时事政治汇总高中政治经济学十四个精品热点解析高考政治复习答题方法全攻略历史中国古代史考点大盘点高考备考:世界近现代史重要知识点归纳世界近现代史重难点解析2009年高考新课程历史总复习讲义(岳麓版)高中历史精品课件2009届高三历史必修Ⅰ、Ⅱ、Ⅲ复习提纲高考历史主观题解题方法精品例析2009年十一个时政热点历史解读地理高中地理详解六大板块构造图2009高三地理高考考生必须注意的考点高中地理常见易混概念全方位比较地理高考中常考的地理计算八条主要经纬线经过的中国省区各类时间计算问题解析高三地理晨昏线的判读高三地理最新时事地理练习归纳突破高中地理必背考点高考地理常见简答题答题思路分析
2023-09-10 02:29:563

求:201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一、原子半径 同一周期(稀有气体除外),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半径递减;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递增。 二、主要化合价(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递增(从+1价到+7价),第一周期除外,第二周期的O、F元素除外; 最低负化合价递增(从-4价到-1价)第一周期除外,由于金属元素一般无负化合价,故从ⅣA族开始。 三、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四、单质及简单离子的氧化性与还原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还原性减弱;所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减弱,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增强。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所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元素单质的还原性越强,金属性就越强;单质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就越强。 五、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 同一周期中,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增强(碱性减弱); 同一族中,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增强(酸性减弱)。 六、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难。 七、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 此外还有一些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可以作为元素周期律的补充: 随着从左到右价层轨道由空到满的逐渐变化,元素也由主要显金属性向主要显非金属性逐渐变化。 随同一族元素中,由于周期越高,价电子的能量就越高,就越容易失去,因此排在下面的元素一般比上面的元素更具有金属性。 元素的最高价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金属性就越强;最高价氢氧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非金属性就越强。 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同一族的元素性质相近。 具有同样价电子构型的原子,理论上得或失电子的趋势是相同的,这就是同一族元素性质相近的原因。 以上规律不适用于稀有气体。 还有一些根据元素周期律得出的结论: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第一电离能就越小;非金属性越强,其第一电子亲和能就越大。 同一周期元素中,轨道越“空”的元素越容易失去电子,轨道越“满”的越容易得电子。
2023-09-10 02:30:432

高中理科 数学 物理 化学 生物 各科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天利易搜
2023-09-10 02:32:047

高中化学必修二人教版教科书答案 急@!!!!!!

1、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 电 负 氧化 正 还原 听够反应物,反应环境2、(1)B (2)C (3) D (4) B>A>C>D 3、B4、C5、D6、一次性干电池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是不可逆的,放完电之后就不能再使用。而蓄电池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是可逆的,它在放电时所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充电时可以逆向进行,使生成物恢复原状。7、从电极材料判断:活泼金属作负极,不活泼金属(或石墨)作正极。从发生的反应判断: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是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是正极。8、废电池混在垃圾中,不仅污染环境,而且造成浪费。普通干电池里含有镉和汞两种元素,这两种元素若污染了土壤和水源,进入人类的食物链,就会发生“水俣病”(汞中毒)和“痛痛病”(镉中毒)。为防止悲剧重演,我们应该把废旧电池与其他垃圾分开,集中回收。
2023-09-10 02:34:424

赢在课堂 高一化学必修一答案 速求!!!!!

第一章1、C2、B3、A4、BC5、C6、(1)×没有明确O2的状态(2)×氢氧化钠加入水中后,形成溶液的体积不能确定(3)×水在常温下是液体(4)√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分子数之比。7、(1)5%(2)0.28mol/L8、(由左到右由上到下填)铁粉、过滤铜、铁硫酸亚铁溶液铜、硫酸亚铁溶液蒸发结晶9、1.42g步骤:(1)计算所需硫酸钠的质量,m(硫酸钠)=0.2mol/L×0.05L×142g/mol=0.56g(2)称量(3)溶解并冷却至室温(4)转移至50ml容量瓶,并洗涤小烧杯2次~3次,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5)定容,加水至刻度线下1cm~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液体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6)反复上下颠倒,摇匀第二章1.(1)非金属单质,酸,CO2,O2(2)2Cu+CO2+O2+H2O=Cu2(OH)2CO32.还原性3.C,S和KNO34.A5.C6.D7.B8.C9.A10.B11.H2SO42NaOH+H2SO4==Na2SO4+2H2O,OH-+H+==H2ONa2CO3+H2SO4==Na2SO4+H2O+CO2↑,CO32-+2H+==H2O+CO2↑Ba(OH)2+H2SO4==BaSO4↓+2H2O,Ba2++2OH-+2H++SO42-==BaSO4↓+2H2O12.肯定含有K2CO3,CaCl2,可能含有Ba(NO3)2第三章1.B2.C3.D4.D5.A6.C7.2Cu+O2=加热=2CuOCuO+H2SO4==CuSO4+H2OCuSO4+2NaOH==Na2SO4+Cu(OH)2Cu(OH)2=加热=CuO+H2OCuSO4+Fe==FeSO4+Cu8.CO2+2OH-==CO3-+H2O9.CaCO3=高温=CaO+CO2↑CaO+H2O==Ca(OH)2Na2CO3+Ca(OH)2==CaCO3+2NaOH10.一般不做要求11.Mg+2H+==Mg2++H2↑x-----------------------------x2Al+6H+==2Al3++3H2↑y---------------------------2y/324x+27y=5.1x+2y/3=5.6/22.4解得x和y(1)铝的质量分数=27y/5.1*100%=(2)铝和镁的物质的量比为y:x第四章1.MnO2+4HCl(浓)=加热=MnCl2+Cl2↑+2H2OMnO2,HCl高锰酸钾2.(1)N2,性质稳定(2)液氮..高压低温下氮气会被液化.具有无毒无害并且比热大的好处(3)NH3,NH3+H+==NH4+(4)铵盐,NH4++OH-==NH3↑+H2O3.(1)2NaCl+2H2O=通电=NaOH+H2↑+Cl2↑(2)Cl2+H2=点燃=2HCl4.C5.B6.D7.D8.B9.D10.有白雾和白烟产生,2NH3+3Cl2=6HCl+N2,NH3+HCl=NH4Cl11.N2+3H2=放电=2NH3NH3+H2O=NH4OH12.S+O2==SO2SO2+H2O=H2SO32H2SO3+O2=H2SO413.不做要求14.这道你OK的啦15.2Cu+O2=2CuO2CuO+2SO2+O2=2CuSO4
2023-09-10 02:35:131

求化学元素周期表..有下载地址也可以哦

化学元素周期表化学元素周期表包括每个元素的原子,电子,结构及化学性质等
2023-09-10 02:35:352

《乙醇》的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乙醇》的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中的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本节是以学生初中所学的有机化合物常识为基础的,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介绍了有机物甲烷、乙烯、苯等烃的基础上引入的。通过本节的探究学习,既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也为以后学习更复杂衍生物如苯酚、乙醛、乙酸打下基础。乙醇这节课将学习到官能团决定同一类物质的性质,进一步巩固深化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通过实验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本节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高中有机化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高考重要考点。   2、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能解释与乙醇有关的生活现象。   ②知道乙醇的分子式和分子结构,能辨认乙醇的官能团。   ③从乙醇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变化,强调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让学生建立“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学习模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尝试科学探究设计实验、实施实验来探究乙醇与钠反应的产物以及乙醇的结构式。   ②经历合作、探究的过程,形成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对酒的发明的介绍,感受我国历史文化的悠久增强爱国情怀。   ②调查酗酒造成的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强社会责任感。   ③体验合作、探究学习带来的乐趣。   3、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乙醇的结构推断和化学性质   乙醇的化学性质是整个醇类化学性质的“龙头”,掌握了乙醇的化学性质,可以类推其他醇类的性质,并为后面学习苯酚、乙醛等的性质做好铺垫。   难点:乙醇的化学性质和结构的关系   乙醇在反应中断裂和生成的化学键分别在哪个部位以及为什么这样断键是学生较难理解的。通过学生已有的有机化学知识,利用实验产物,可推知化学键断裂和生成部位,并通过电脑动画可以更形象直观地看出这些部位,有利于难点的突破。   二、说学情   学生已经学完烃的基本知识,对有机物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掌握了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对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乙醇的一些性质和用途,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已有一些了解,所以对于进一步学习乙醇的组成和性质,有着较强的求知欲。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渴望独立地去完成科学探究的过程。初中化学只介绍了乙醇的用途,但没有从分子结构的角度让学生系统地认识到乙醇的性质、组成和用途。指导学生建立起“结构—性质—用途”这样一个有机物的学习模型。特别要让学生体会到“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这样将为进一步学习烃的衍生物打下方法论基础。   三、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1、创设共同探索情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模式:边教边实验法。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探究性实验中,保持一种积极、主动参与的状态,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的精神。   2、将微观问题宏观化、直观化。利用多媒体课件,将乙醇的微观结构直观、动态地展示给学生,同样,借助多媒体手段动态演示乙醇与钠的反应、乙醇催化氧化等反应历程。   3、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说学法   1、抓住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用途的知识主线。   2、官能团对于有机物的性质起着主要作用,学好烃的衍生物就要抓住官能团的结构特征。   3、抓好反应类型,掌握反应规律。   四、说教学过程   1、导课:   首先我利用一幅优美的图片,在图片上古诗对接。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引出了乙醇这种物质,中国是最早掌握酿酒技术的国家之一,我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引入新课。   切入主题后,让学生回忆初中所学乙醇的知识,并且结合生活中的已有经验,再加上给学生演示的酒精的样品,进行观察,请学生说一说对酒精的了解。估计学生能说到酒精的化学名称、分子式、某些物理性质,还有可燃性这样一个化学性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回答,进一步完善对乙醇物理性质的教学。   对乙醇的物理性质教学当中,特别对乙醇的溶解性要结合实例进行强调。比如说它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能够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例如生活中的碘酒啊,用酒精来泡中药,溶解有机物等等这些实例来让学生能够了解酒精的溶解性。   2、重点、难点突破   紧接着设疑:因为学生知道乙醇的分子式是两个碳原子六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那么这样的一个分子它可能有哪几种结构呢?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   根据乙醇的分子式C2H6O及各原子的价键关系写出乙醇的可能结构并搭出球棍模型。   请学生按照这样一个分子式,来写出它有可能的分子结构并且请同学上黑板来演示,并能搭出它相映的球棍模型。那么在引导这个问题的时候,把乙醇的分子和乙烷的分子做对比,   多出一个氧原子。请学生思考这个氧原子究竟应该插入到乙烷的哪个键当中,这样就化解了难度,学生很容易能够搭出乙醇有可能具有的两种分子模型,那么搭出模型以后,就进一步的想知道乙醇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构?这也就是我们本节课要解决的第一个重难点,必须要通过实验来解决,通过实验来探究乙醇分子的真正结构,所以我们给出这样一个实验:   [实验促学]   探究一:在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乙醇、煤油和水,另外请同学分别利用同样米粒大小的金属钠加进去,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由于实验现象比较明显,学生会把实验现象记录的相对比较完整。在现象的基础上诱导学生进一步的来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讨论的深度需要老师引导。通过交流讨论我们看到煤油和钠不反应,那就说明煤油当中主要成分是各类的烃,烃分子中的C—H键上的氢是不能被钠原子所取代的。再看乙醇和水却都能与钠反应产生气体,那么乙醇和水必然具有共同的组成结构,那就是都有氢氧键,而且氢氧键上的氢原子都能被钠原子取代,这样实际上就能够看出乙醇的结构应该是我们刚才探讨的其中的A式。到这儿,这两点的讨论一般学生能够得出来。但是对乙醇和水与钠反应,它们反应现象的剧烈程度为什么不一样呢?那么这样的一个讨论深度,就要由老师引导学生去思考,乙醇结构中乙基和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对氢氧键的影响看来还是不一样的,所以反应速率以及剧烈程度明显不同。那么由这个讨论实际上是为我们后面的学习有机物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导致性质差异这个特点,会给他们造成思想上一个预示。   通过交流与讨论,学生认识了乙醇分子的微观结构,此时可以趁热打铁,进行乙醇结构的教学。结构教学当中我们需要介绍结构式、化学式、简式以及乙醇分子内的两个基团的名称。   根据刚才的实验,知道乙醇和钠能发生化学反应,这样就顺利过度到乙醇的化学性质的教学当中。启发学生书写出正确的方程式,而由同学们一开始回忆的乙醇具有可燃性,这是我们在初中教学中就知道的,这样引导学生把乙醇的燃烧反应方程式直接书写出来,那么这个反应到底是属于哪个反应类型呢?学生会自然的说出是氧化反应,从而进入氧化反应的教学中。   在乙醇氧化反应教学当中,我们不仅要知道乙醇可以燃烧,教师也可以进行演示实验,或举例如实验时用的酒精灯,酒精的燃烧等等。   在氧化反应当中,我们关键还是要突破乙醇催化氧化的教学。首先催化氧化可以教师演示实验。教师可以将铜丝放在酒精灯的外焰上灼烧,慢慢的移向内焰,上下做几次,那么同学们可以直接观察铜丝变化的现象,由铜丝在外焰上灼烧变黑到内焰又变红这样一个特殊的变化现象,让学生们去思考,到底内焰和外焰的区别在哪里?学生会想到,可能内焰和外焰可能酒精蒸汽的浓度不一样,这就意味着酒精蒸汽可能和铜直接有一些必然的联系或着说有一些反应,那么这样再请同学们进一步自己来探究实验。这也就是我们本节课的.第二个探究实验:在试管中加入3到5ml的无水乙醇,将铜丝烧热至红热状态,迅速插入乙醇中,反复多次,观察铜丝的颜色、闻乙醇气味的变化。同学们可以把实验的现象记录下来。那么从铜丝在火焰上烧热由红变黑,然后再反复插入到无水乙醇中,又由黑变红这样两个不同的现象,再结合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这样三个现象,我们共同去探讨。   交流讨论:为什么从红变黑了,同学们会推出来铜可以氧化为氧化铜,那么为什么又由红变黑呢,这说明氧化铜和乙醇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铜,那么氧化铜变成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被还原的过程,有被还原的物质必然就有被氧化的物质,那是什么被氧化了?——乙醇被氧化了,氧化生成什么了?有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那就是乙醛。在这可以先出现乙醛的分子式。因此这两步反应是前后连锁的两步反应,那么我们可以请同学把它叠加成为一个总反应。这说明:乙醇是可以被氧化生成新物质——乙醛和水的,而在这个过程当中,铜所起的真正作用是催化剂的作用,这也就是乙醇催化氧化——第二种氧化方式。为了让学生更清晰的理解乙醇的催化氧化,从微观的角度进行进一步加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这个反应原理。乙醇为什么会变成乙醛,它是乙醇分子中氢氧键的断裂,同时这个氢氧键影响了它邻位的C—H键,使这个C—H键也活泼了,也断裂了,那么断下来的两个氢与氧结合生成水,乙醇的C—O单键就变成了C=O双键,这样生成了新物质——乙醛。电脑动画展示乙醇变为乙醛的结构式变化。为进一步强化这个反应原理的学习,可以通过一些相应的方程式的迁移练习,譬如让学生写出丙醇催化氧化的反应方程式。   以上通过乙醇结构的研究、与钠的反应以及氧化反应机理的研究,学生已经清楚的认识到乙醇分子中氢氧键存在的中重要性,也就是羟基存在的重要性,可以自然进行构建导学,完善我们本节课内容的一个概念体系。羟基到官能团,官能团到烃的衍生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另外,由于本节我们还学习了有机物的氧化反应,所以在这儿还可以强调有机氧化反应是怎么一回事,顺代也提出有机的还原反应又是怎样一回事,进行概念体系的完善。通过这样一种构建导学,我们可以加强学生反应的知识的拓宽,让学生意识到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乙醇和生活、工业、农业生产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为了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进一步的广泛应用到实践当中去,我们通过这样两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进行迁移。   第一个例子:为什么使用乙醇汽油,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得出这样三个结论:节省石油资源;乙醇掺入汽油能让燃料变得更“绿”;消耗陈化粮,促进我国的粮食转化。   第二个例子:是生活中常见的,人都会喝酒的,酒量有大有小。有的人喝酒满脸通红,那么酒精在人体当中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原理呢?可以联系乙醇的性质,把乙醇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展示给同学们,引起学生的兴趣。最后我们可以利用学生所学的结构和性质来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两个思考题。及时反馈课堂效率。   3、课堂练习   1、乙醇分子中不同的化学键如图:化学反应中乙醇发断键位置:   (1)与活泼金属反应键断裂。   (2)在Cu或Ag催化下和O2反应键断裂。   2、下列有关乙醇的物理性质应用中不正确的是()   A、由于乙醇的密度比较小,所以乙醇中的水可以通过分液的方法除去。   B、由于乙醇可以溶解很多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所以可以用乙醇提取中草药的有效成分。   C、由于乙醇可以以任意比溶解在水中,所以酒厂可以勾兑各种浓度的酒。   D、由于乙醇容易挥发,所以才有俗语“酒好不怕巷子深”的说法。   在新课结束之前,可以结合板书指导学生用结构、性质、用途的这样一个思路,先让学生自己来总结本节课的收获,然后我们再来帮助他梳理、落实课堂知识,并给学生留下作业:   1、书面作业   2、乙醇工业制备的了解(可以通过上网去查询);酗酒的危害性。通过这两项作业,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也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2023-09-10 02:37:091

那有关于高中学习的免费网址!拜托,大哥大姐

以下是一些关于高中学习的:1. 高中学科网:gaokao/2. 快乐学习网高中频道:klxxw/gaozhong/3. 有道高中学习网:gaozhong.youdao/4. 高考资源网:gkzyw/5. 高中英语听力在线:elllo.org/6. 地球学院:earthedu/7. 高中历史课堂:5icq.net/liuxue/gaozhong/lishi/8. 中国古诗词网:gushiwen.org/gs/gaozhong.aspx9. 高中物理之家:phy.nchu.edu.tw/~suekao4112/gaozhong.htm10. 全国优秀教师网络课堂:chinazikao/jiaosj/ketang.shtml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2023-09-10 02:38:143

上海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化学)。面试主要考什么,说要试讲,需要自己准备教案和ppt什么的带过去吗?

试讲的时候不是现场准备教案吗。你们那边有点不同哦,面试考试程序(一)候考:考生持面试准考证、身份证件,按时到达测试考点,进入候考室候考。(二)抽题:根据考点安排,登陆“面试测评软件系统”,计算机从题库中抽取一组试题,考生任选其中一道试题,系统打印备课纸及试题清单。(三)备课:考生持备课纸、试题清单进入备课室,撰写教案(或演示活动方案),备课20分钟。(四)回答规定问题:考官从题库中随机抽取2个规定问题,考生回答,时间5分钟。(五)试讲(模拟上课):考生按照准备的教案(或活动方案)进行试讲,时间10分钟。(六)答辩:考官围绕考生试讲内容和测试项目进行提问,考生答辩,时间5分钟。(七)评分:考官组依据评分标准对考生面试表现进行综合评分,填写《面试评分表》,经组长签字确认,同时通过面试测评系统提交评分。
2023-09-10 02:38:391

高一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总结吧。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下面是我高一化学教学工作总结(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一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1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年级(4)(5)(9)(10)四个班的化学教学任务,从学生总体的化学成绩来看,这四个班的化学成绩一般,学生的基础较薄弱,学习化学的方法基本上停留在初三的学习阶段,主要靠死记硬背来学习,没有找到一种自身学习的方法,再者,很少主动学习,因而造成学习效率不高。   一学期来,本人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严格执行文科会考为中心目标,理科高考为目的化学教学。已经如期、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高一化学必修2模块的教学,同时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习进行复习,并做好补缺查漏工作。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下面就本人的工作做一个小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   本学期除了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教育教学,主要的目标就是激发学生兴趣,点燃对化学“喜爱”的火花,增强责任感,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注重夯实学生基础,改进学习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吸引学生,每节课都以饱满的热情走上讲台,以激情的教学吸引学生,以精彩的表演感动学生,让学生入迷。尽可能做到学生渴望上化学课,爱听化学课,想听化学课,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学习化学的兴趣浓厚了,学习成绩也就慢慢提高了。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同时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水平。 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的编排有了大的改革,比以前系统,但知识点间的联系较差,因此在备课时,认真参考和分析了很多有关资料,尽量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方式,认真写好教学纲要,尽量使知识点的教学有条理性,学生较易学和理解。化学实验是为学生学习化学提供感性认识最为有效的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等能力的有效方法,还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动机的途径。因此,我们不但不能因为(9)(10)班学生是文科学生,实验要求较低而削弱化学实验,而通过实验来调动文、理科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培养文、理科生的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正确的科学价值取向。   认真批改作业,及时进行针对性评价。作业是一种很好的信息反馈方式,从作业中能够发现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布置作业要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对网上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选编习题,力求每一节练习都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我认真分析并记录了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针对性的评讲,并及时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做到有的放矢。   根据学生实际,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我教的四个班中,大部分同学上课还是很认真,学习劲头也较浓,只是个别班后进生面太大了,后进生基础太差,考试成绩也就差,有些学起来就没信心,更不想去学。针对这种情况,我通过找他们个别谈话和分析他们的作业、试卷了解原因,对于对化学不感兴趣的,我就用一些实际例子跟他们说说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或聊一些有趣的化学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对于没有努力去学的学生,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希望可以在化学科成绩能慢慢的有所突破。以 上是本人一学期化学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和想法,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高一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2   本学期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在学校教导处的领导下,化学教研组的各项工作在全体组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   一、订计划,工作有条不紊   开学初,经过全体组员的共同讨论,制订了切合本校实际的切完可行的教研组计划,在计划中,规定了月进度,周进度,各章节的训练题的出题人,单元检测题的出题人,并在教学工作中落实到位,制订了听课计划,规定了主讲人,讲课的内容等。   二、识大体,服从学校安排   化学科组成员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识大体,顾大局,服从学校分工,勇挑重担,在本组成员中,有从事后勤管理的领导,有从事党纪管理的副书记,有从事妇代会管理的主任,有从事学生团支部工作的书记。在工作上人人扎实、尽责,在科组里都起了带头作用。   三、抓教研,提升教学水平   每周三上午第一节课同组成员对本周的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同组成员各抒已见,形成共识,做到了年级进度统一,训练统一,及时反馈,纠错及时。按照计划进行听课、评课、本期每位教师听课节次不少于10节,涉及的课型有新授课、复习课、探究课等,使本组成员在新课程改革中获益非浅。   坚持以老带新,提高年轻教师的业务水平,对年轻教师不遗余力地提供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在学科知识,大纲要求,教材处理、教学方法、作业设计等方面提高认识,使他们的教学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为我校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证。   四、抓常规、细节决定成功   本组教师常规工作到位,做到了认真细致地研究教材和大纲,并据此编制教案,学生练习精心设计,学生作业做到了全批全改,个别学生的作业做到面批面改,对学生错误进行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并采取适当的纠错方法。   五、多联系,提高学生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理化生三学科加强联系,注意了学科知识的一致性、科学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整合,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阅读题目,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审题能力、分析能力,通过练习的讲授,介绍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在练题中的应用,通过讲练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一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3   新课改的形势愈演愈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也随着改变,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式,在边学边教的过程中,付出一定的辛劳,有得到一些收获,当然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以下是我对于高一下学期的化学教学的总结:   一、课改之风来袭,教学思想改观   今年,是实行新课改的第一年,课改之风来袭,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也要随之改变。一切为了学生。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重要。课堂上舍得花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能有充分的时间看书、思考和练习,不能让学生太过依赖老师。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合作是很重要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学会和同学之间合作,懂得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会主动寻找学习方法,主动学会解决问题。在课堂处理时,时时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既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可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和成就感。   二、学习小组合作,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学习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是势在必行了。学习小组的运作已经稍显成熟了,学生对于这一学习方式也比较熟悉。第一,学生需要主动与他人合作,了解合作这一方式的重要性;第二,学会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要主动与他人分享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学习方法。第三,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课堂效率提高了,对于学习的方式、学习的状态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信心。   三、习惯从基本抓起,学会主动思考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弱,没有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不会主动思考问题。所以,锻炼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基础抓起,稳步前进。在做笔记的时候,把要点记清楚,课后再补充完整,还要注意表达方式的准确,养成规范表达的习惯。在作业完成方面,进行选择性的批改,或者采用同学互改的形式,以提醒学生注意预习和及时复习。在一些阶段性的考试中,题目错误的书写到错题集,一一改正,并自己在错题后面写出清晰的解释,意义在于一方面可以再次熟悉这种类型的题目的做法,另一方面是在往后的复习中可以参考同种类型题目的做法,也可系统的复习自己常常出现错误的题型。   学会思考,是很重要的学习方式。学会独立的思考,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课堂的思考时间一定要足够,让学生充分地运用自己的大脑,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以此来自主提高学习效率。   由于缺乏教学经验,使学生掌握的不扎实,结果花费了许多时间,导致期末的复习时间有些紧促。而期末的成绩不是那么的理想。但这不并使我失去信心,我会再接再厉,汲取更多的经验和优秀的教学方式,摈弃不足,相信一定会有很大的改善,也能使学生的学习习惯更好,学习兴趣更浓,学习态度更端正,学习劲头更足,取得的成绩更理想。   高一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4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两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已经如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本学期已完成了必修1第一章至第四章的教学内容,期末复习工作也顺利进行。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习进行复习,并做好补缺查漏工作。下面就本人的工作做一个小结。   一、弹性调节难度   教学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胃口,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要求。若要求过高、过难,学生接受不了,会产生厌学情绪,成绩更差;若要求过低,学生会感觉太简单、无味,不投入精力学习,成绩平平,甚至后退。所以我对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要求不同,进行弹性调节,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加强方法指导   对原有知识基础较好、学习方法得当、学习信心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把知识向纵、横两个方向发展,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学有余味;对原有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方法欠佳、学习信心时弱时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坚持由学生自己阅读,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三、课堂、课后有分别   不管是难度和广度的调节,还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中心任务的主战场,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主渠道,所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备课时坚持启发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联系生活,从各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候适当利用课件加强教学直观性。注重课堂的节奏、容量大小,充分发挥教师语言的特点,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课后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培优补差的.方式。四、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使教学工作有效开展按照学校的要求,我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按时按量的布置了学生作业,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五、实验教学有待加强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尽量做好每个演示实验。尽自己的努力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 上是我进以行化学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和想法,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高一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5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496、497、498班的化学教学工作。经过这一年的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这一年里自己成长的许多。但是,还存在很多的不足,还有很多地方有待提升。教学中我虚心向前辈们学习,在各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并很好的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圆满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为使今后的工作能够更加出色的完成,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如下:   一、认真备课。   每节新课前,我都会去听取其他老师对本堂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方法,并且结合自身实际,整理并优化自己的教学课件,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并为每节课都设计了学案。并且在课前,自己会先做练习,掌握本节课内容的出题方向,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分析与讲解,让学生能明显的感受到,学完本节课知识后能有效的完成课后练习。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课本上的每一个演示实验都会在课堂上认真给学生呈现,并且每次实验前自己都会亲自提前操作,防止在课堂上出现实验失败等现象,确保课堂教学能够有序的进行。   二、增强教学技能。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使自己所讲授的知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我会去听每一位高一化学老师的课,从他们的课堂中去总结,让自己站在学生的立场,试问自己,这个知识点是否应该这样去讲解才能够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所以,每次听课我都会认真做笔记,将自己在听课过程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课后跟前辈们讨论。并且,每次课后都会对各位老师的课堂进行总结,整理出更加合适教学的教学课件。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作为一名新老师,可能在教学上会遇到各种问题。但是,每次我都会做到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记录,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缺点,改进工作。并且,认真参加每次的集体备课,向各位前辈们认真学习。   四、认真批改作业。   每次课后都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的给学生布置作业,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并且会通过默写的方式让学生对当天所学的公式及化学方程式进行默写。每次的作业都会收上来进行认真的批改,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在课后辅导工作中,注意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而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并且,我会注意在平时作业上给学生打适当的评语,以提高学生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成绩好的学生,我开展了培优训练,让他们能够深化所学知识,提前让他们接触一些高考题,提前适应高考难度。   六、认真做好实验。   依据教材内容,认真做好学生自主动手实验和演示实验。每次实验前,我都会在实验室先进行正确的实验演示,确保实验能够顺利的进行,不影响课堂进度。同时对于大部分实验,都让学生动手来做,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的能力,提高他们观察实验现象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同时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七、存在的不足。   作为一名新老师,在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比如,还需要提升自己的习题量,积累各种题型。在教学方法上可能还存在一些有待改进或者是提升的地方。但是,我一定会继续努力学习,通过不断的积累去克服自己的不足。希望来年自己能做的更好,表现能够更加出色。
2023-09-10 02:39:581

高一下学期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2017高一下学期化学教学工作总结1】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13至18班共6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 ,下面就本人的工作作一个小结。   化学教学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化学知识系统和化学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联系,相互作用及其统一。它的中心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能, 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怎样才能在教与学的统一中完成这个中心任务呢 通过对学生的研究,发现学生差别很大,主要表现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方法上和信心上三方面。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以下分层教学对策:   一, 弹性调节难度   教学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胃口,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要求。若要求过高,过难,学生接受不了,会产生厌学情绪,成绩更差;若要求过低,学生会感觉太简单,无味,不投入精力学习,成绩平平,甚至后退。所以我对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要求不同,进行弹性调节,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加强方法指导   对原有知识基础较好,学习方法得当,学习信心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把知识向纵,横两个方向发展,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学有余味;对原有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方法欠佳,学习信心时弱时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坚持由学生自己阅读,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三,课堂,课后有分别   不管是难度和广度的调节,还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中心任务的主战场,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主渠道,所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备课时坚持启发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化学学科的待点,多做实验,联系生活,从各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候适当利用课件加强教学直观性。注重课堂的节奏,容量大小,充分发挥教师语言的特点,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课后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培优补差的方式。   四, 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使教学工作有效开展   按照学校的要求,我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集体备课,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共享,全备课组共用。每周至少两次的学生作业,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每章至少一次的学生实验,要求全体学生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课后认真书写实验报告;每章至少一份的课外练习题,要求要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   以上是我进行化学教学中的.几点做法,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向老教师学习请教,争取更大的进步。   【2017高一下学期化学教学工作总结2】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的化学教学工作。过去的教学中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现总结如下:   一、认真备课,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并为每节课都设计了学案,准备学案是一件非常细致的工作,但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此我们付出了艰苦的努力。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具,如一些课件、模型等。课后能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二、 定时进行备课组活动,解决有关问题。高一化学备课组,做到了:每个教学环节、每个教案都能在讨论中确定;备课组有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一般每次备课组活动都有专人主要负责发言,时间为二节课。经过精心的准备,每次的备课组活动都能解决几个相关的问题。这样使我们的教学研究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三、增强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四、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   五、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六、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   七、认真做好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依据教材内容,对于实验部分基本都能认真完成,本学期我还尝试了在讲课过程中让学生来完成探究实验,虽然有很多问题存在,但学生很感兴趣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   八、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学生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对个别基础特差、甚至放弃了理化学习,缺少行之有效的教学办法。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2023-09-10 02:40:431

高中美术老师教案(5篇合集)

  美术老师准备的教案该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吗?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美术老师教案(5篇合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高中美术老师教案合集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古代大型雕塑的遗存。   2、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内容:地上纪念性雕塑、墓室内随葬的俑和明器,其代表一年级数学试卷doc性作品与艺术成就;从中体会纪念性大型雕塑与小型架上雕塑之间不同的艺术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对典型作品的艺术分析,启发学生理解大型广场雕塑与室内小型雕塑的不同特点;理解不同材质的作品对雕塑语言的不同运用。   2、古代随葬的俑和明器所反映的灵魂观念对后世仍有影响,现在社会上仍有以纸人、冥币等随葬的封建迷信活动,启发学生对此有批判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唐三彩属于什么?兵马俑你了解多少?   二、新课   1、20世纪下半叶,中国古代雕塑有什么样的重大高中化学试卷网发现?   欣赏视频:三星堆   2、讨论: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包括几部分?兵马俑有什么样的特点?   3、引导学生比较霍去病墓石刻群,指名鉴赏。   简介:唐乾陵,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位于陕西省乾县北的梁山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陵墓石刻唐18陵石刻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重要宝库之一,其题材和雕刻手法均大大超过了以前的陵墓石刻,既有圆雕,也有浮雕和线雕。有唐太宗生前所乘的6匹战马的浮雕──昭陵六骏。自乾陵以后,石刻群的组合基本固定,按性质不同,可分6类:   1、狮子;   2、石人石马和马夫;   3、翼兽化学工业出版社电话和北门六马;   4、“蕃酋”像;⑤华表;⑥碑石、无字碑和述圣记碑。   你最喜欢哪件作品?   重点:击鼓说唱俑:东汉时期,陶俑继续流行于中原和关中一带,造型较西汉时期更为生动。洛阳东汉墓中多出土各种庖厨、侍仆和乐舞百戏俑,特别是乐舞百戏俑,形体较小,但是姿态传神,舞姿优美,是生动的古代雕塑艺术精品。形象极为生动。   总结:地上纪念性雕塑高一物理教案、墓室内随葬的俑和明器,其代表性作品与艺术成就。   三、布置课外思考: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包括几部分?它们和现实生活有什么联系?   篇二:高中美术老师教案合集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帛画的背景、画面内容、主题思想以及帛画的艺术特征,学会鉴赏帛画作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帛画《龙凤仕女图》的描述、分析,了解帛画的艺术特征,提高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帛画作品的形式美感,提高审美意趣,领悟中国古代美术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龙凤仕女图》的画面内容和艺术特征。   难点:能够从帛画作品当中领悟中国古代美术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播放国家宝藏视频《帛画魂》,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这首歌唱了哪些内容?视频中出现的作品是什么?   学生认真观看并回答:歌词描绘的是千年珍宝——辛追墓T型帛画中的故事,进而揭示课题《中国古代绘画撷英——帛画》。   活动二:描述分析   1.画面内容   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欣赏作品《龙凤仕女图》,并提问:   《龙凤仕女图》是何时何地出土的?   这幅作品描绘了什么内容?   学生交流后回答,教师总结:右下方有一位侧身而立的中年妇女,发髻高盘,阔袖长袍,双手合十像在祈祷。妇人头顶上有一只腾空飞舞的凤鸟,尾羽向上卷起。左侧是一条体态扭曲的龙,正向上升腾。   2.造型、线条、色彩   继续观察《龙凤仕女图》,提出问题:作品中的人物、龙凤造型上分别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人物体态婀娜清丽,龙凤姿态极为矫健,整幅作品造型生动、形象。   放大《龙凤仕女图》局部,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问题:作品的色彩、线条分别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线条极为概括洗练,刚健古拙,沉凝有力,色彩淡雅,以平涂为主。   3.主题   继续引导学生欣赏《龙凤仕女图》并追问:   这幅作品主要表达什么思想呢?(引魂升天)   学生思考,教师总结:这幅作品是古代葬仪中使用的旌幡,反映了当时楚国上层社会流行的死后升天的意识。   活动三:总结解释   请学生总结《龙凤仕女图》的艺术特征。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总结出:《龙凤仕女图》人物做正侧面的立像,以典型服饰表现其地位、身份和性别,造型生动,比例匀称,仪态肃穆。注重形象轮廓,线条勾勒兼平涂着色,反映了“引魂升天”的主题。   活动四:鉴赏评价   1.出示帛画《人物御龙图》,请学生运用欣赏帛画的角度和方法,组织学生四人为一小组,用8分钟的时间进行讨论、鉴赏。   2.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3.讨论结束后,以“档案”评说人的形式,每组选一名代表来介绍《人物御龙图》。   (如《人物御龙图》:造型——男子正侧面;线条——流利挺拔;主题——引魂升天)。   最后,教师从造型、线条、主题等方面进行总评(这幅画基本上运用白描手法进行绘制,用线细劲到位,人物造型相当准确,是楚国墓葬中用于引魂升天的帛画)。   活动五:小结作业   1.课堂尾声师生共同总结升华:我们深入地了解了帛画,体会到中国艺术作品的魅力,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课后搜集自己喜欢的帛画作品,下节课和大家一起分享。   篇三:高中美术老师教案合集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成就及其特点,有所了解和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一是通过对中国结构建筑体系的介绍以及对北京故宫总体布局、主要建筑的屋顶形式和色彩的运用等方法的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色;二是通过课文图版提供的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典型实例,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对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现在仅凭课文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时应想方设法克服这一困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具准备:   图片、录象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常规)   二. 复习:   提问:建筑的社会作用有哪些?   三. 引入新课: (出示课题)   园林建筑:   与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同样显示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艺术成就的,是中国古代的园林艺术。它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高度的成就,而且独树一帜,自成体系,与欧洲、阿拉伯园林艺术并称世界三大园林体系。   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灵囿(“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它的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山水式园林。由于文人参予园林的建设,中国古代的园林充满了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为达到这一目的。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的结合。其中,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品。   欣赏:   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座轩”:取苏轼词“与谁同座,明月清风我”之句为名。苏轼词的原意是标榜清高不群,这里只借以写景,使意境更为丰富。   苏州网师园月到风来亭和濯缨水阁:其中,亭中横匾“月到风来”,取自唐代韩愈的诗句“晚年秋将至,长月送风来”;“濯缨水阁”是引用《孟子》中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以示其志之清高。   苏州网师园殿春:其得名是由这一景区庭院内种植芍药花而来,因为芍药花开在春末,宋代诗人苏东坡有诗云:“多谢花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殿春”即春末,“”是与阁相连的小屋。所以,将庭院内留住春天的一角天地,美其名曰“殿春”,是很富于诗情画意的。   中国古代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等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皇家园林,面积较大,气派宏伟,如圆明园、颐和园等。   二是私家园林,风格因园主的情趣而异,如苏州 的拙政园、网师园等。   三是城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如杭州西湖、无锡鼋头渚等。这种园林规模较大,多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景物融为一体。   中国的自然山水式园林,其主要特点表现在摹仿自然,以人工的力量创造自然的景色,体现了中国古人尊重自然并与自然相亲近的观念。在园林的布局上强调自由曲折。我们江南面积较小的私家园林中表现得尤其突出。   中国园林布局的另一个特点是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善于“借景”。借景是中国古代园林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一种传统手法。把园林以外的风景巧妙地引“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例如无锡寄畅园“借”锡山的景。   篇四:高中美术老师教案合集    一、说教材   《走进意象艺术》属于高中美术鉴赏模块,意象艺术属于三大美术类型之一,是介于具象艺术和抽象艺术之间的综合的艺术类型,兼有两种艺术的特点,也为学生后续学习难理解的抽象艺术打下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和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来辨析意象艺术。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分析,初步掌握什么是意象艺术,通过对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的分析,以及艺术家的意图方面来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提高审美素养,开阔眼界,理解多元化艺术。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物象多视角表达的两种方法即平面表达和立体表达。   【难点】   能理解物象多视角表达的方法,并用手绘线条的形式表达物象的多个视角。    五、说教法、学法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美术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与学法:教法为情境法、展示法、实践练习指导法,而学法则用自主探究法、比较分析法。    六、说教学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我做了如下的准备:PPT课件。   七、说教学过程   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出发,我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环节如下: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精心设计好导入,无疑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胜,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揉入到活动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将展示《布罗格利公主像》与《带帽的妇人》,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不同。在学生对意象艺术有一个直观感知后,继续引出这样的一个故事:当年有一位女士看到《带帽的妇人》后,便问马蒂斯“难道我们女人都像您画的那样子吗”而马蒂斯却回答到:“夫人,那不是一位女士,那是一幅画”。通过设疑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意象艺术的兴趣,让学生把精力集中到课堂中来。   环节二:欣赏作品,探究意象艺术   根据费德门教授提出的美术鉴赏的程序“描述——分析——解释——评价”,我确定我的基本环节为:感知怪异—分析怪异—理解意象艺术。   (一)感知怪异   在感知怪异环节,我或多媒体展示一系列的意象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谈一谈对这些作品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在学生答出怪异时我会继续追问:为什么会有“怪异”的感觉?师生共同总结出画面夸张。在这一环节通过对名画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认识意象艺术的特别之处。   (二)分析怪异   在学生感受了意象艺术的“怪异”后,展示《圣维克多山》油画和圣维克多山实景照片,引导学生对比赏析,师生共同探讨出艺术家表达传递出的不是艺术家的“眼”中之象,而是艺术家的“意”中之象,即“意象”,从而引出意象是画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通过老师设问,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探讨,增强师生互动,使学生理解什么是意象艺术,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对于本课的重点,我将展示学生较为熟悉的作品《呐喊》,并且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启发,集思广益,通过对作品的内容、形象、色彩、线条等方面的描述、分析掌握意象艺术的基本特征,比如主观、夸张、变形等等,因此在这个阶段只要适度的引导,学生就能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一些意象艺术的特征来,从而能挖掘出不同层次总结、归纳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三)理解意象艺术   “如何理解意象艺术”是本课的关键,也是学生鉴赏意象艺术的根本要求。这一环节,我重点是要传达给学生两个理解的切入点。故此我分别展示两组作品,首先通过分析朱耷《鹌鹑图》中的眼睛理解艺术家是按照“我”想表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然后展示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和培根的《被牛肉片包围的肖像》分析两幅作品,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并运用比较法的方式寻找差异,进而总结归纳出意象艺术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的样子来表现世界。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体会意象艺术是“表达作者内心世界”的艺术形式,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是如何与作者个人的主观意识、生活经验等进行整合与联系的。通过学生的发言、讨论,再加上教师的点拨归纳,学生对“意”与“象”的关系有了深刻的理解,并体会到“我”在艺术中的重要性,对意象的“真实性”产生了认同和共鸣。   环节三:学以致用,辨析意象艺术   最后,我设置了“学以致用,辨析意象艺术”的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运用,理解本课的精髓,说出自己的收获。故此我将展示一系列的意象艺术作品与具象艺术作品,并且设置辩论活动:你是否认为意象艺术比具象艺术更有表现力?为什么?通过大量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对各种艺术风格和世界多元化艺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激活学生思维,拓展视野。   环节四:总结回顾,拓展提高   在课程即将结束时,以回顾式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意象艺术的概念及其特点进行归纳和梳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更加系统全面的认识。   篇五:高中美术老师教案合集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本课主要了解和认识三大美术类型中的第二种类型——意象艺术。   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来辨析意象艺术。   2、教学重点   使学生分清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的区别,并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尤其是从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家的意图来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3、教学难点   如何解释清楚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二、教法设计:   课件图片展示、讲授、练习    三、学法:   鉴赏课本、观察、思维、想象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美术作品并非完全是对客观现实的“如实”再现,除此之外,它还可以表达艺术家的主观世界,这一点在具象艺术中也有表现,但在意象艺术中艺术表现的主观性更为突出,并已成为艺术家关注的重点。   教师活动:(1)展示作品《蒙娜丽莎》和《马蒂斯夫人像》   (2)提出问题:找出这两幅作品的不同之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学生活动:(1)讨论(2)回答   师生总结:这是两件肖像名作,但表现形式却迥然不同,《蒙娜丽莎》用笔细腻、描绘真实具体、形象逼真自然;而《马蒂斯夫人像》则是用笔粗放、用色大胆泼辣、表现对象特别、不符合一般常人的理解。   这说明,《马蒂斯夫人像》是画家马蒂斯为了表达自己的某种观点、看法而故意采取的一种表现方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意象艺术中艺术表现的主观性更为突出。   (引出课题并板书:)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   2、什么是意象艺术   为什么有的美术作品形象怪异?这句话从意象艺术的一个极端方面来解释意象艺术的,因为在一般人看来,意象艺术的作品往往是怪异的。这样解释主要是为了打消一般人因为习惯于具象艺术的真实性而对意象艺术产生的不理解和排斥心理。指出意象艺术主要是艺术家对现实的的感觉以及他们的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的表现密切相关。因此,艺术家的感觉和所要表达的意图越独特、强烈,所产生的艺术形象就可能越怪异。   教师活动:(1)板书:什么是意象艺术   (2)提出问题:A、从下面即将展示的作品中,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分析,意象艺术的美术作品和我们习惯上对具象艺术作品的认识在表现形式和手法上有哪些不同。   B、为什么美术作品形象怪异?   (3)展示作品:《圣维克多山》、《呐喊》《星月夜》《内战的预感》   (4)提问   (5)板书: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   学生活动:(1)欣赏(2)讨论(3)回答   师生总结:意象艺术主要是艺术家对现实的的感觉以及他们的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的表现密切相关。因此,艺术家的感觉和所要表达的意图越独特、强烈,所产生的艺术形象就可能越怪异。   3、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如何理解意象艺术”是本课的关键,也是学生鉴赏意象艺术的根本要求。这一环节,我重点是要传达给学生这样两个理解的切入点,那就是: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的样子来表现世界,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想表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突出的就是“感觉”和“想”。   教师活动:   (1)板书: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2)展示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和培根的《被牛肉片包围的肖像》   (3)提出问题:A、两幅作品的不同之处?(提示:我们从《教皇英诺森十世》中感觉到的对象的性格特点,在培根《被牛肉片包围的肖像》中感受到的是一种情绪和气氛,即紧张和惶恐)   (4)展示:朱耷的《鹌鹑图》   (5)提出问题:画面中鹌鹑的眼睛有什么特点?现实中会出现吗?   学生活动:(1)欣赏(2)讨论(3)回答   师生总结:理解意象艺术从以下两个角度: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的样子来表现世界,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想表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   意象艺术的特点:A、意象艺术更倾向于心理的真实。B、艺术形象更集中更典型。C、超越了具象艺术在形象和时空上的限制。   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在意象艺术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而每个人的主观感受和感觉是不同的,所以意象艺术作品才给我们以怪异的感觉。   板书: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的样子来表现世界,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想表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   4、总结回顾:这一节课我们进一步深入的认识了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我们知道,意象艺术就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理解意象艺术: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的样子来表现世界,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想表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
2023-09-10 02:40:511

秦皇岛卢龙县中学好不好?

秦皇岛卢龙县中学简介河北省卢龙县中学,是有着百年悠久历史的冀东名校。学校始建于1902年,时称“永平府中学堂”。著名的白眉初教授曾在这里执教。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先生曾在这里度过不平凡的中学时代(1905年—1907年)。原天津北洋大学工学院院长李书田为本校1918届毕业生。1986年,学校被确定为省级重点中学,2004年,学校被认定为省级示范性高中。学校名称 秦皇岛卢龙县中学所在地区 河北秦皇岛学校地址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卢龙镇文化路1号学校电话 河北省卢龙县中学,是有着百年悠久历史的冀东名校。学校始建于1902年,时称“永平府中学堂”。著名的白眉初教授曾在这里执教。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先生曾在这里度过不平凡的中学时代(1905年—1907年)。原天津北洋大学工学院院长李书田为本校1918届毕业生。1986年,学校被确定为省级重点中学,2004年,学校被认定为省级示范性高中。秦皇岛卢龙县中学理念从1997年开始,学校提出了“质量立校、科研兴校、开放强校、以校养校”的四大发展战略,以改革的精神,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力争把河北省卢龙县中学办成环境优美、管理科学、师资雄厚、设备先进、科研领先、特色鲜明质量一流的示范性窗口学校,并提出了“科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使每一位河北省卢龙县中学学生都主动和谐地得到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学校在办学理念、管理方法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都出现了新局面。尤其在教学研究和改革方面,出现了以“自学辅导”教改实验为代表的教学改革热潮。为了推广河北省卢龙县中学经验,县教育局成立了跨校教研组,以河北省卢龙县中学各科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定期举办“教学开放周”、“教学观摩周”和“专题教学研讨”等活动。带动了全县教学研究和改革活动的开展。秦皇岛卢龙县中学师资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所以学校把培养教师队伍作为常抓不懈的工作来抓。学校注意用现代教育理念特别是素质教育理论武装教师,组织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三次全教会精神及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文件精神,同时邀请专家来校举办现代教育思想讲座,使大家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其次,是切实抓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学校责成专人负责,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培养青年教师,促使他们迅速成为教学骨干。三是鼓励教师进修。至2004年底,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同时有13名教师完成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四是进行校本培训。1997年以来学校利用寒暑假、公休日、晚上等时间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八轮现代化教育培训,使他们基本掌握了windows98操作,阅卷系统和教学管理系统,Word、Excel等公用软件的使用,powerpoint、authorwere、flash课件制作工具、网络知识等多种教学软件和上网知识、各种信息化资源综合使用的基本方法。50岁以下任课教师人人能自己制作课件,50岁以上教师都能上网阅览或下载有关教学资料,并很好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秦皇岛卢龙县中学前景美好未来几度风雨,几度春秋。河北省卢龙县中学这所百年老校,虽历尽沧桑,但雄厚的历史积淀和发扬大钊精神的光荣传统,一直传承不衰,它激励着卢中人在曲折中奋进,在改革中腾飞。如今,已成为省级示范性高中的河北省卢龙县中学,正以百倍的斗志、锐意进取的精神,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秦皇岛卢龙县中学成绩建校初期,历届当局政府都高度重视,从永平府中学堂到直隶四中,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革命先驱李大钊就是最典型的代表。改革开放后,河北省卢龙县中学以先进的教学设备、雄厚的师资力量、独特的育人环境、科学的发展战略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取得了辉煌的办学成就。中国驻智力全权大使任景玉、世界乒乓球冠军耿丽娟、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吴光强、英国剑桥大学博士赵杨等就是我校培育出的众多优秀学生代表。为打造卢龙教育品牌,创建教育名县,学校制定了《省级质量名校发展规划》,通过实施“学科品牌、德育品牌、精英品牌”三个品牌战略,通过“学案课堂”组织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每年均有近100名同学在数学、物理、生物奥赛及语文、英语能力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150余名教师获市级以上奖励。学校先后获“河北省文明单位”“河北省自主学习实验学校”“河北省创新教育实验学校”“河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样本学校”等一系列荣誉称号。走过110个春秋的河北省卢龙县中学,已经踏上了争创省级质量名校的新征程,继续谱写新的辉煌。扎实深入的课堂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推动了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攀升。在历年高考中,《高中化学程序启发教学改革实验》、《高中数理化自学导练式教学改革实验》、《高中物理教案、学案一体化复习法》等改革都显现了强大的生命力。2000年以来,学校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高考成绩在市内同类学校中一直名列前茅,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名校的学生就有200余人。
2023-09-10 02:41:041

王帆为何退出学而思

为了自主创立“帆课堂FunClass”在线教育品牌,退出学而思。学而思十佳名师:初中语文老师王帆、初中数学老师朱韬、初中英语老师刘飞飞、初中物理老师杜春雨、高中数学老师郭化楠、高中数学老师邓诚、高中英语老师顾斐、高中物理老师章进、高中生物老师高阳、高中化学老师郑瑞。学而思教研特色:1、教研团队学而思在创立之初就成立了独立的研发团队,有专职研发团队近300人,由知名高校的优秀毕业生和拥有多年一线教学经验的资深教师共同组成。此外,学而思还与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机构展开广泛合作与交流,定期邀请北大、清华博导、国家级中小幼教育专家、国际知名教育人士莅临学而思交流指导。摩比思维馆和学而思培优还与美国知名出版社麦格劳·希尔教育集团在教材研发方面展开合作。2、ICS智能教学系统2010年,学而思全面推出ICS1.0智能教学系统,使教师可以运用音频、视频、flash、PPT等各种多媒体软件制作课件,更全面、直观、生动、有趣地展示教学内容。2011年,学而思又升级到ICS2.0,引入了互动白板,使学生通过笔触白板就能参与教学互动,获得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同时,互动白板还有两个特征:一、它还是一种特殊的书写板,老师可以在上面板书,不用担心粉笔灰的困扰;二、它不受阳光的干扰,白天不用拉下窗帘就可以清晰地看到白板上的字迹,对学生的眼睛有保护作用。
2023-09-10 02:4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