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货币形式的公式表示

2023-09-27 08:13:36
TAG: 货币
共1条回复
真可

MV=PT。

1911年,费雪在其代表作《货币购买力:其决定因素及其与信贷、利息和危机的关系》中提出现金交易方程式。指出,在商品交易中,买者支出的货币总额总是等于卖者收入的货币总额,如以M代表货币供应量,以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以P代表物价水平,以T代表社会交易量,则:

MV=PT

费雪认为M由现金和活期存款组成,因而:

M = M1 + M2

V = V1 + V2

研究货币数量

以研究货币在经济运行中是否发挥作用的货币主义学派被称作“现代货币数量论”。这一学派的最杰出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他在1956年发表了《货币数量论:一种新表述》一文,提出了纯货币需求理论,即现代货币数量论。

现代货币数量论试图用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来重新表述货币数量论,它不考虑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而只是象剑桥学派那样设定货币具有效用,然后考察什么因素决定人们想要持有货币的多少。

相关推荐

现代货币数量论的基本内容

现代货币数量论(modern quantity theory of money) (重定向自现代货币数量论(modern quantity theory of money)) 现代货币数量论是货币主义的理论核心。早期的货币数量论大致可分为以费雪为代表的货币数量论和以马歇尔等人为代表的剑桥学派的数量论即现金余额说。弗里德曼是沿着剑桥方程式来重新表述他对货币数量论见解的。认为可以把剑桥方程式M=kPT=ky看作是货币需求函数,其中PT是货币需求中的两个变量,而把k代表所有其他变量,因此,在数值上不能看作是一个常量,把k当作包含其他变量的函数。同早期的货币数量论一样,货币主义也承认货币数量在经济生活中起支配作用。区别在于货币主义的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既影响物价水平的变动,也影响总产量或国民收入的变动。凯恩斯主义并不否认货币的重要作用,认为“货币也重要”,但他们更强调的是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而货币主义从现代货币数量论出发,得出的是“货币最重要”的结论,认为经济波动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过快和无规则的变化。至于货币供应,弗里德曼认为货币供应基本上取决于货币制度,即由法律和货币当局决定货币量。 在弗里德曼看来,货币是债券,股票,商品的替代品,货币需求是个人拥有的财富及其他资产相对于货币预期回报率的函数。据此,弗里德曼将他的货币需求公式定义如下:其中,Md/p表示对真实货币余额的需求;Yp表示永久性收入,即理论上的所有未来预期收入的折现值,也可成为长期 平均收入;rm表示货币预期回报率;re表示债券预期回报率;η表示股票预期回报率;πe表示预期通货膨胀率。在弗里德曼看来,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总财富,但总财富实际上是无法衡量的,只能用永久性收入而不是用不稳定的现期收入来代替。对于Yp而言,它是永久性收入,一般而言,随着收入的增加即财富的增加,货币需求增加。弗里德曼认为,人们永久性收入是稳定的,它是人们长期收入的平均预期值,在商业周期扩张阶段,人们的暂时性收入大于永久性收入。收入变动幅度平均来说是比较稳定的,趋于永久性收入,即永久性收入是稳定的。弗里德曼的永久性收入是由非人力财富和人力财富组成的。永久性收入在弗里德曼的货币函数中起主导作用,在凯恩斯的消费函数中,消费是现期收入的函数,并用消费支出增量和现期收入增量的关系——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说明消费不足和短期经济波动。而根据永久性收入假说,即使现期收入增加,消费是按永久性收入而稳定变化的,与现期收入关系不大。同时,永久性收入假说的一个必然逻辑是既然收入与货币需求正相关,那么永久性收入的稳定性必然要求货币需求的稳定性,这就是弗里德曼的“单一规则”的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相对而言,凯恩斯认为货币预期回报率是常量,而弗里德曼认为不是常量。当经济中利率上升时,银行可以从贷款中获得更多的利润,从而用更高的利率吸收存款,所以以银行存款形式持有货币回报率随着债券和贷款利率的上升而上升。银行存款竞争一直到没有超额利润为止,这一过程使rb-rm保持相当稳定。弗里德曼这种观点意味着利率变动对货币需求影响极小,那么利率的变动在长期中对产量和就业的影响就小,这也使弗里德曼反对将变动利率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的理论渊源。取决于持有的商品价格上涨时预期通货膨胀率πe,它的值是稳定的。弗里德曼不同于凯恩斯之处之一是弗里德曼将货币和商品视为替代品,商品和货币互为替代品的假设表明,货币数量的变动可能对总产出产生影响。所以弗里德曼的永久性收入是决定货币需求主要因素,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永久性收入的稳定导致了货币需求的稳定。
2023-09-10 02:46:571

什么是现代货币主义

现代货币主义也称为“现代货币数量论”,属于美国的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流派。现代货币主义以现代货币数量论作为理论依据,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物价水平和经济活动变动的最根本原因,主张国家除控制货币供应量外,不应干预经济生活。现代货币主义是反凯恩斯主义的学说。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曾统治西方长达半个世纪,但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各种反凯恩斯主义思潮纷纷涌现,现代货币主义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登台,其思想渊源于早期的货币数量论和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
2023-09-10 02:47:121

货币数量论的现代理论

现代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数量论不是关于产量、货币收入或价格水平的理论,而首先是一种货币需求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M.弗里德曼。1956年,他在《货币数量论──重新表述》中提出的货币需求函数,后来他又将它扩展。货币需求函数的经济意义是:单个财富持有者的货币需求决定于三类因素:①财富持有者的财富总量或总收入,即y和w;②各种形式的财富的价格与收益,即rm、rb、re、(1/P) (dP/dt);③财富持有者的偏好即u。弗里德曼认为,若将M、y、w分别视为人均持有货币量、人均真实收入、人均财产收入,则这一货币需求函数公式可应用于整个社会。弗里德曼提出这样的货币需求函数式是要表明:①货币需求与其决定因素之间具有极为稳定的关系;②货币需求独立于货币供给,即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与货币供给完全无关,还需要建立一个货币供给函数,才能完善货币分析。在弗里德曼看来,由于货币需求函数是极为稳定的,因而物价的变动决定于货币的供给。从货币供给的变动去研究对物价的影响是货币数量论的特点。不仅如此,货币供给的变动还影响产量和名义收入,但货币量的增长对名义收入的增长的影响有一个时间间隔,因为名义收入是个综合性指标,它包括价格和产量。货币供给量的增长先影响产量后影响价格。这一点又区别于早期的货币数量论,早期的货币数量论假定充分就业,即假定产量不变。
2023-09-10 02:47:191

现代货币数量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现代货币数量论是什么意思?现代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既影响物价总水平的变动,也影响总产量或国民收入的变动。下面,我来为你介绍现代货币数量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现代货币数量论主要内容   在弗里德曼看来,货币是债券,股票,商品的替代品,货币需求是个人拥有的财富及其他资产相对于货币预期回报率的函数。据此,弗里德曼将他的货币需求公式定义如下:   其中,   表示对真实货币余额的需求;   Yp表示永久性收入,即理论上的所有未来预期收入的折现值,也可成为长期 平均收入;   表示货币预期回报率;   re表示债券预期回报率;   u03b7表示股票预期回报率;   u03c0e表示预期通货膨胀率。   在弗里德曼看来,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总财富,但总财富实际上是无法衡量的,只能用永久性收入而不是用不稳定的现期收入来代替。   对于Yp而言,它是永久性收入,一般而言,随着收入的增加即财富的增加,货币需求增加。弗里德曼认为,人们永久性收入是稳定的,它是人们长期收入的平均预期值,在商业周期扩张阶段,人们的暂时性收入大于永久性收入。收入变动幅度平均来说是比较稳定的,趋于永久性收入,即永久性收入是稳定的。弗里德曼的永久性收入是由非人力财富和人力财富组成的。   永久性收入在弗里德曼的货币函数中起主导作用,在凯恩斯的消费函数中,消费是现期收入的函数,并用消费支出增量和现期收入增量的关系——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说明消费不足和短期经济波动。而根据永久性收入假说,即使现期收入增加,消费是按永久性收入而稳定变化的,与现期收入关系不大。同时,永久性收入假说的一个必然逻辑是既然收入与货币需求正相关,那么永久性收入的稳定性必然要求货币需求的稳定性,这就是弗里德曼的“单一规则”的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   对   而言,凯恩斯认为货币预期回报率是常量,而弗里德曼认为不是常量。当经济中利率上升时,银行可以从贷款中获得更多的利润,从而用更高的利率吸收存款,所以以银行存款形式持有货币回报率随着债券和贷款利率的上升而上升。银行存款竞争一直到没有超额利润为止,这一过程使rb-rm保持相当稳定。弗里德曼这种观点意味着利率变动对货币需求影响极小,那么利率的变动在长期中对产量和就业的影响就小,这也使弗里德曼反对将变动利率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的理论渊源。   取决于持有的商品价格上涨时预期通货膨胀率u03c0e,它的值是稳定的。弗里德曼不同于凯恩斯之处之一是弗里德曼将货币和商品视为替代品,商品和货币互为替代品的假设表明,货币数量的变动可能对总产出产生影响。   所以弗里德曼的永久性收入是决定货币需求主要因素,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永久性收入的稳定导致了货币需求的稳定。   现代货币数量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经济发展问题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每一个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向现代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又突出反映于经济的货币化过程。因而,各发展中国家寻求适合于其本国情况的货币理论以指导其经济发展,就成为了突出重要的问题。   由于现代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经济,因而,在现代经济学中货币理论流派众多,可以说,每一位经济学大师都有其自己的货币观。而在这流派纷呈的货币理论中,最有影响的莫过于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u2022弗里德曼所创立的货币主义一一现代货币数量论。   这里通过对现代货币数量论的理论分析及对发展中国家主要是中国的现实考察,提出发展中国家不应照搬现代货币数量论,现代货币数量论不是"指南针"而是"参照物"。各发展中国家应结合本国情况进行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改革是发展中国家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因。   现代货币数量论:理论与假设   以研究货币在经济运行中是否发挥作用的货币主义学派被称作"现代货币数量论"。这一学派的最杰出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u2022弗里德曼。他在1956年发表了《货币数量论:一种新表述》一文,提出了纯货币需求理论,即现代货币数量论。   现代货币数量论试图用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来重新表述货币数量论,它不考虑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而只是象剑桥学派那样设定货币具有效用,然后考察什么因素决定人们想要持有货币的多少。其货币需求函数可以表述为:   (M/P)d=f(r,Yp,h,ze,u)   其中,M/p是实际货币需求,r是一组收益率,如债券利率和股票市场收益。YP是永久性收入,h是人力资本对非人力资本的比率,ze是预期通货膨胀率,u是一个混合变量,它反映了嗜好和偏爱的变动。   现代货币数量论认为,只要货币需求函数稳定,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就将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化;由于货币具有作为商品的媒介的功能,使它具有很高的生产性,这种生产能力同现金余额持有量的实际规模直接有关,因而确定了资本存量规模,M/p的扩张就会增加总产出。   任何理论的成立都包含一定的前提假设,现代货币数量论也不例外。这里我们不打算探讨其理论自身的前提假设,而是要着重揭示现代货币数量论隐含的前提假设, 即:经济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运行;资本市场是完善的;经济运行中各经济主体产权边界清晰,行为独立。正是在这一系列假定前提下,货币主义者得出了上述现代货币数量论的基本结论一一价格水平会随货币量的增加而上升;实际货币量的增加会导致实际产出的增加,即增加货币即可促进经济发展。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况考察   各发展中国家在其经济发展中,都存在着著名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的二元经济现象。因而,在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其经济具有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过渡性;另一方面,在其金融领域,也相应存在着"金融二元机制",即在有组织的货币市场和无组织的货币市场之间,货币需求存在着不同行为。前一市场由于存在货币的投机需求,因而对利率比较敏感。如果以M.代表货币投机需求,r.为利率,则其运行机制为:   r.u2191u2192M.u2193 或 r. u2193u2192M.u2191   但在后一市场,人们重视实物资产的风险和报酬,所以对利率的变动不太敏感,即:dMd/dr   该式表明利率升降率大于货币需求的降升率。这是问题的第一方面。   其次,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一般可以表现为由非货币经济向货币经济的转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加的货币供给量,并不一定必然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拿中国情况来看,1979~1984年期间,由于农村的体制变革,乡镇企业的发展等情况,中国经济逐渐货币化。在这一期间,流通中货币大约每年超额发行13.5%,但通货膨胀却并不显著,反映了超额货币供给量被经济的货币化所吸收。   再次,在发展中国家,通过增加货币数量,并不必然会促进实际产出的增加。因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经常受到旧体制的束缚,其不成熟的市场经济和体制的过渡性,成为了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   例如在中国,大量国有企业长期亏损,政府和银行通过财政补贴或优惠信贷不断给其投入大量货币,但由于企业制度的落后和经营机制的不健全,因而并没有使其摆脱亏损,实际产出可以说是个负数。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在发展中国家由于金融二元机制的存在,利率这个变量并没有起到现代货币数量论所强调的那种重要作用.因而,发展中国家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培育和健全金融市场,消除市场分割性,逐步使金融机制一元化。唯此,才能使利率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必须考虑到经济货币化问题。特别是中国,由于其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使经济非货币化程度极高,那么在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其货币化程度必然加深,也就要求有足够的货币供应量与其相适应。否则,会抑制经济的发展及市场化改革。   在发展中国家,制度变量往往比货币量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要大。就中国来看,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不是来自于货币量的增加,而是来自于体制变革。如80年代初的农村改革,"人还是那些人,地还是那块地,资金还是那么多,工具还是老样子,可产量却大幅度地增加了",因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必须对原有体制进行变革。   而且,就货币数量论的隐含假定前提之一一一经济主体产权边界清晰,行为独立,结合当前中国情况看,金融改革必须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是产权的界定,中国几次金融领域中出现的混乱,究其深层原因,都与金融产权模糊有关,这正严重抑制了中国的经济发展。金融领域的深层次制度创新就在于金融产权的重组与界定。   总之,弗里德曼所创立的现代货币数量论为我们提供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促进经济发展的另一个视角.然而,现代货币数量论给我们提供的是一个"参照物"而不是一枚"指南针”,从某种意义上讲,使现代货币数量论得以成立的隐含假设前提,正是我们所要努力达到的目标,而这种目标的达到,只有一条途径一一改革。   现代货币数量论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无论是产权边界明晰、行为独立的市场主体的确立,还是市场经济的成熟,这些都需依靠改革来达到。改革,是发展中国家促进经济发展的最终动力。 猜你喜欢: 1. 世界上流通的面值最大的货币 2. 什么是货币 货币的职能 3. 钱币的基础知识 4. 带你了解货币的书籍
2023-09-10 02:47:331

现代货币数量论的介绍

50年代,以美国弗里德曼为核心的货币主义流派倡导现代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既影响物价总水平变动,也影响总产量或国民收入变动。著作有弗里德曼《货币数量论—一个重新表述》货币稳定方案《价格理论》(1962)。1956年,弗里德曼在《货币数量论—一个重新表述》中发展了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探讨人们持有货币的原因采取了与凯恩斯不同的方法,不再具体研究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而将货币作为构成财富资产的一种,通过影响人们选择资产的种类来保存财富的因素来研究货币需求,实际上是资产需求理论在货币需求理论的应用 。
2023-09-10 02:47:411

货币数量公式

MV=PT。1911年,费雪在其代表作《货币购买力:其决定因素及其与信贷、利息和危机的关系》中提出现金交易方程式。指出,在商品交易中,买者支出的货币总额总是等于卖者收入的货币总额,如以M代表货币供应量,以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以P代表物价水平,以T代表社会交易量,则:MV=PT费雪认为M由现金和活期存款组成,因而:M=M1+M2V=V1+V2扩展资料以研究货币在经济运行中是否发挥作用的货币主义学派被称作“现代货币数量论”。这一学派的最杰出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他在1956年发表了《货币数量论:一种新表述》一文,提出了纯货币需求理论,即现代货币数量论。现代货币数量论试图用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来重新表述货币数量论,它不考虑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而只是象剑桥学派那样设定货币具有效用,然后考察什么因素决定人们想要持有货币的多少。其货币需求函数可以表述为:(M/P)d=f(r,Yp,h,ze,u)其中,M/p是实际货币需求,r是一组收益率,如债券利率和股票市场收益。YP是永久性收入,h是人力资本对非人力资本的比率,ze是预期通货膨胀率,u是一个混合变量,它反映了嗜好和偏爱的变动。
2023-09-10 02:47:561

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是当代西方经济学主流学派——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理论及其政策主张,被称为“新货币数量论”或“货币主义”,而他的货币需求理论又是其全部理论的核心。“新货币数量论”的基本内容是:物价水平乃至名义收入(国民总产值或国民收入)的水平是由货币供应和货币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货币供应是由货币当局和有关立法来控制的,其变化独立于经济体系的内部运转,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了解货币需求函数的状况。理论分析和统计资料证明,货币需求函数是极为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使货币供应量的人为变化不能被货币需求所抵消,从而作用于物价乃至名义收入,对经济生活发生影响。因此,货币供应量的不规则变动是经济波动的根本原因,通货膨胀就是货币供应过多的结果。如要控制通货膨胀,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就必须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即将货币供应量作为唯一的政策工具,并制定货币供应量增长的数量法则(如美国应执行每年4%~5%的固定增长率),使货币增长率同预期的经济增长率保持一致。 弗里德曼对影响货币需求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1)实际货币需求不受物价水平(P)的影响。(2)实际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作为总财富代表的恒久性收入(Y/P)。由于恒久性收入在长期内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状况(如生产技术水平、人口、物质资源及其利用状况等等),其变动是相对平稳的,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货币需求也是相对稳定的。美国统计资料的经验数据证明,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为1.394,即当收入提高1%时,货币需求提高1.394%。(3)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极小。rm、rb、re决定于市场利率,而实际统计资料表明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的敏感性很差。统计资料还表明,物价变动率只有在幅度很大,持续时间很长的情况下,才会影响货币需求,因而不会对货币需求发生较大影响。 弗里德曼的研究表明,尽管货币需求是多种复杂变量的函数,但是,由于起决定作用的变量受社会生产力水平和制度等因素制约,从长期来看,不会发生大的变动,尤其是具有高度稳定性的恒久性收入这一因素对货币需求起主导作用。一些易变因素如利率、价格变动率等对货币需求的作用十分有限。因此,从总体上看,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经过努力,货币需要量是可以预测的。问题的关键只在于,货币当局能否按货币需要量控制货币供应,使货币供应量稳定增长
2023-09-10 02:48:041

根据货币数量论,货币量增加的影响是什么?

物价提高
2023-09-10 02:48:143

13 货币理论与货币需求

货币理论 :货币对经济的影响机制 1.费雪:传统货币数量论 2.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 3.弗里德曼:现代货币数量论 传统货币数量论 货币数量说:以货币的数量及其变动来说明货币的价值或一般物价水平及其变动的一种理论 货币数量的任何变动,都将引起一般物价水平作同方向、等比例的变动 费雪现金交易说:现金交易方程 M×V=P×T 货币数量×货币流通速度(常数)=一般物价水平×商品与劳务交易量(常数) 剑桥学派现金余额说:剑桥一般方程式 M=k×P×y 货币数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财富或收入所占的比例×一般物价水平×实际产出(常数) 现金交易说和现金余额说比较 不同之处: 1.货币数量含义不同 现金交易说货币是流通中的货币,是一定时期货币流通量 现金余额说的货币处于停息状态,是一定时点货币存量 2.对经济主体的意志在决定货币需求中的作用的认识不同 现金交易说是机械的数量说,认为货币的需求只是被动地适应货币的供给 现金余额说强调人们主观意志的作用 3.对货币职能的认识不同 现金交易说认为货币只有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 现金余额说认为货币还有价值储藏职能 4.宏观货币需求与微观货币需求的不同 现金交易说考察的是宏观的货币需求总量 现金余额说考察的是微观经济主体的货币需求,重视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 相同或相似之处: 1.基本结论相同,都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动将导致一般物价水平同方向等比例的变动 2.方程式的实质相同:V与k互为倒数,流量与存量可以相互转化 将货币流通速度V视为常数 流动性偏好理论 货币流通速度不是常数 货币数量说只有在充分就业,产量一定下才有可能成立,并且具备以下条件:货币只有交易媒介职能,没有价值贮藏职能;有效需求必须与货币数量等比例增长,决定于流动性偏好函数、资本边际效率、消费函数形态 流动性偏好:人们普遍具有的喜欢持有虽没有收益,但可灵活周转的货币的心理倾向,实际上指人的货币需求 1.交易动机 货币所具有的交易媒介职能,可以用于完成日常交易 货币需求的交易部分与收入成比例 2.预防动机 人们为了应付意外发生的支出,为了不错过意外的有利的购买机会以及为了偿付未来债务而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持有货币不仅用于当期交易,还用于预防意料之外的需求 预防性货币余额的数量主要取决于人们对未来交易规模的预期,这些交易与收入成比例。因此这部分需求也主要决定于收入的数量,且与收入的数量成正比 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都是对交易媒介需求,且与交易数量成正比,故合称交易性货币需求 3.投机动机 如果预期利率上升,债券价格下跌,资本利得为负,预期利率上升幅度如果足够大,债券预期回报率为负,人们更愿意用货币来贮藏财富 利率会趋于某个正常值,利率低于正常值,则预期未来利率上升,货币需求上升;利率高于正常值,则预期未来利率下降,货币需求下降 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与利率水平负相关 流动性偏好函数Md/P=f(i,Y)(实际货币余额) 货币流动速度V=Y/f(i,Y) 货币流通速度并不是常数 1.收入水平既定,利率上升激励人们减少持有的实际货币余额,货币流通速度上升 2.预期未来正常利率水平上升,货币需求增加,货币流通速度下降 流动性陷阱 :当市场利率已降到一个极低的水平时,人们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趋于无穷大,即使货币供给再增加,也将被人们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所吸收,从而市场利率不再下降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进一步发展 1.交易需求 即使处于交易目的而持有的货币余额,对利率水平也很敏感 利率较高时,获取债券利息收益高于成本,人们将持有更多债券更少现金,从而货币需求减少 货币的交易需求与利率负相关 鲍威尔模型 :交易量增加1%,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增加0.5%,利率上升1%(不是100个基点),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就减少0.5% 2.预防需求 利率上升,持有预防性货币余额的机会成本增加,货币持有余额下降 货币的预防需求与利率负相关 3.投机需求 托宾:人们将同时持有债券和货币,降低资产组合的总风险水平 托宾资产选择理论 理论基础:Hicks投资分散化分散风险,Markowitz资产组合理论 基本方法:均值-方差分析 现代货币数量理论 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 1.总财富:制约人们货币需求量的规模变量,分为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用恒久性收入来代表 2.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的比例:人力财富占总财富比例越大,货币需求就相对越多 3.货币及其他资产的收益:其他资产的收益是人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其他资产收益率越高,货币需求越少,主要有债券预期收益率、股票预期收益率、实物资产预期收益率 货币本身收益可抵消持有货币机会成本 4.影响货币需求其他因素 货币需求函数M=f(P,rb,re,rm,1/P·dP/dt,w,Y, u) P物价水平,rb债券预期收益率,re股票预期收益率,rm货币预期收益率,1/P·dP/dt实物资产预期收益率,w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比例,Y名义恒久性收入,u其他因素 M是关于P和Y的一阶齐次函数 实际货币需求函数M/P=f(rb,re,rm,1/P·dP/dt,w,Y/P, u) M/P=f(Yp,rb-rm,re-rm,πe-rm) 货币需求与永久性收入正相关,与债券、股票、商品相对货币的预期收益率负相关 货币回报率rm与银行提供的服务、货币余额的利息收入有关 传统货币数量理论与现代货币数量理论 联系: 1.前者是后者的理论渊源 2.后者是前者的重大发展和重新表述 区别: 1.理论性质:前者是货币价值理论或物价理论,后者是货币需求理论 2.货币流通速度:前者假设其为常数,后者认为其是稳定可观测函数 3.决定货币需求的收入:前者中的收入是不稳定的现期收入,后者的收入是稳定的恒久性收入 4.货币数量变动的结果:前者认为可以引起物价水平的等比例变动,后者认为其引起名义收入的变动,短期内实际产出也变动 弗里德曼理论与凯恩斯理论比较 1.将许多资产视作货币等价物,重要意义的利率不止一种 2.将货币和商品视为替代品,货币数量变动可能对总支出产生直接影响 3.不认为货币的预期回报率是一个常数,利率上升银行会吸收存款扩大贷款规模,rb-rm稳定,因此利率变动对货币需求几乎没有影响 4.本质上,永久性收入是决定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Md/P=f(Yp) 5.货币需求的随机波动很小,可对货币需求作出准确观测,货币流通速度V=Y/f(Yp)也可以观测 6.货币供给仍是决定名义收入的主要因素 7.可以解释货币流通速度的顺周期现象 实证分析结果 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但没有证据表明出现过流动性陷阱 长期内支持货币需求函数稳定性,但金融创新改变货币内涵使得货币需求函数不稳定
2023-09-10 02:48:311

货币数量论的代表作

早期的代表人物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和英国经济学家休谟。本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提出了现金交易论,英国剑桥学派创始人马歇尔提出了现金余额说,其门徒庇古提出剑桥方程式。20世纪,30年代以来,由于凯恩斯的货币经济理论,使货币数量论的势头减弱。50年代起,以美国的弗里德曼为核心的货币主义流派倡导现代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既影响物价总水平的变动,也影响总产量或国民收入的变动。主要著作有: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论——一个重新表述》(1956)货币稳定方案(1959),《价格理论》(1962)等。
2023-09-10 02:48:401

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与凯恩斯货币需求的区别

记录片《货币》第七集,通胀之殇,专门提到了他们俩。可以看看,很好的。
2023-09-10 02:49:062

【答案】A【答案解析】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强调货币供应量变动直接影响名义国民收入。
2023-09-10 02:49:131

总需求曲线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因什么而右移

总需求曲线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因名义货币供给量增加而右移。总需求曲线表示在一系列价格总水平下经济社会的均衡的总支出水平。总需求函数可以表示为:Y=AD(P)。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首先价格总水平对消费支出的影响。在既定的收入条件下,价格总水平提高使得个人持有的财富可以购买到的消费品数量下降,从而消费减少。反之,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人们所持有财富的实际价值升高,人们会变得较为富有,从而增加消费。总之,价格总水平与经济中的消费支出成反方向变动系。其次考察价格总水平对投资支出的影响。随着价格总水平的提高,利息率上升。而利息率上升会使得投资减少,即价格水平提高使得投资支出减少。相反,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从而利息率下降,引起厂商的投资增加,即价格总水平下降使得经济中的投资支出增加。因此,价格总水平与投资支出成反方向变动关系。第三,是由于当价格水平上升的时候,出口会下降,进口增加,导致了净出口的下降。总需求模型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产出水平的组合,是新古典综合派对凯恩斯理论与新古典理论和货币理论又一新的综合,同时在一定意义上还体现了凯恩斯学派与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的大融合。凯恩斯在对总需求分析时,有三点重要的假定:1.总供给不变。假定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总供给曲线处于水平线的区域,总需求的增加可以引起均衡国民收入上升,即总供给可以适应总需求的增加而增加(也就是不考虑总供给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2.潜在的国民收入,即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不变。3.价格水平既定。凯恩斯所认为的总需求是一种需求与国民收入的变动,这就是总需求模型的雏形。但它仅仅是从产品市场来考虑了总需求。而在传统的简单的货币数量论模型中,则从货币市场的角度考察了总需求,并建立了描述货币供求相等的均衡方程。现代货币数量论据此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将直接影响名义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
2023-09-10 02:49:211

如何根据现代货币数量论分析移动支付的普及是否会减少货币的需求

是。移动支付的出现和普及,对货币已经产生很大的影响。当移动支付开始替代现金的时候,将会减少经济对货币的需求量,使得银行的货币业务明细下降。
2023-09-10 02:49:461

古典货币数量论与现代货币数量论的联系与区别

古典货币数量论和现代货币数量论在解释货币数量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时,实际上都假设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是通畅无阻的。也就是说,中央银行供给的基础货币,经过金融机构与市场的乘数扩张而形成的货币供给量,是完全作用于实体经济之中。
2023-09-10 02:49:531

试述20世纪20-30年代货币数量论的主要发展线索

本章还重点考察了发生在20世纪20、30年代的关于信用周期理论的争论,这次争论中的主要参与者对现代宏观经济学和货币理论的各个主要学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分析得出的结论是:20、30年代信用周期理论的发展,本质上是试图将新古典的边际主义价值论和货币理论结合在一起,对周期性现象解释纳入到新古典经济均衡理论体系中。
2023-09-10 02:50:023

咨询工程师:宏观经济政策资料

一、主要问题提示:   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现在一般经济学家都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应该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稳定。   为此要同时达到四个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减少经济波动和实现经济增长,如果考虑到开放经济还应该包括国际收支平衡与汇率稳定。   充分就业并不是人人都有工作,只要消灭了周期性失业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是维持一个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这种通货膨胀率能为社会所接受,对经济也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减少经济波动并不是要消灭经济周期,只要使波动的程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而且,尽量缩短经济衰退的时间,使衰退程度减少到最低,就达到了目的。   经济增长是达到一个适度的增长率,这种增长率要既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能达到的。   2.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是用来达到政策目标的手段。   一般说来,政策工具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政策工具都有自己的作用,但也往往可以达到相同的政策目标。在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中,常用的有需求管理、供给管理政策,以及国际经济政策。   需求管理是通过调节总需求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这也是凯恩斯主义所重视的政策工具。需求管理包括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供给管理是要通过对总供给的调节,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供给管理包括控制工资与物价的收入政策,指数化政策,改善劳动力市场状况的人力政策,以及促进经济增长的增长政策。   现实中各国经济之间存在着日益密切的往来与相互影响。一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中有国际经济关系的内容(即国际收支平衡),其他目标的实现不仅有赖于国内经济政策,而且也有赖于国际经济政策。因此,在宏观经济政策中也应该包括国际经济政策,或者说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中也包括了对国际经济关系的调节。   3.财政政策的运用   (1)财政政策是通过政府支出与税收来调节经济的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政府支出与税收。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公共工程支出、政府购买,以及转移支付。政府税收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其他税收。   (2)财政政策就是要运用政府开支与税收来调节经济。具体来说,在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政府就要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与减少税收。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政府则要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来压抑总需求,以实现物价稳定。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减少政府支出与增加税收。   4.内在稳定器   (1)某些财政政策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具有自动地调节经济,使经济稳定的机制,被称为内在稳定器,或者自动稳定器。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以及各种转移支付。   (2)内在稳定器自动地发生作用,调节经济,无需政府作出任何决策,但是,这种内在稳定器调节经济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它只能减轻萧条或通货膨胀的程度,并不能改变萧条或通货膨胀的总趋势;只能对财政政策起到自动配合的作用,并不能代替财政政策。因此,尽管某些财政政策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但仍需要政府有意识地运用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   5.赤字财政政策   (1)现实中,许多国家都运用赤字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财政赤字就是政府收入小于支出。   (2)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认为,财政政策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   这就因为:第一,债务人是国家,债权人是公众。国家与公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政府的财政赤字是国家欠公众的债务,也就是自己欠自己的债务。第二,政府的政权是稳定的,这就保证了债务的偿还是有保证的,不会引起信用危机。第三,债务用于发展经济,使政府有能力偿还债务,弥补赤字。这就是一般所说的“公债哲学”。   (3)政府实行赤字财政政策是通过发行债券来进行的。债券卖给不同的人就有了不同的筹资方法。如果把债券卖给中央银行,称为货币筹资。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政府不必还本付息,从而减轻了政府的债务负担。但缺点是会增加货币供给量引起通货膨胀。如果把债券买给中央银行以外的其他人,称为债务筹资。这种筹资方法相当于向公众借钱,不会增加货币量,也不会直接引发通货膨胀,但政府必须还本付息,这就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   6. 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   (1)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机制。   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是要通过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来调节利率,再通过利率的变动来影响总需求的货币政策。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机制就是:       货币量一→利率一→总需求在这种货币政策中,政策的直接目标是利率,利率的变动通过货币量调节来实现,所以调节货币量是手段。调节利率的目的是要调节总需求,所以总需求变动是政策的最终目标。   (2)货币政策的运用。   在不同的经济形势下,中央银行要运用不同的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   在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为了刺激总需求,就要运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其中包括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降低贴现率并放松贴现条件、降低准备率,等等。这些政策可以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刺激总需求。   在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为了抑制总需求,就要运用紧缩性货币政策,其中包括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提高贴现率并严格贴现条件、提高准备率,等等。这些政策可以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抑制总需求。   (3)注意:再复习一下货币供给理论。   7.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   (1)它不属于需求管理。   (2)其理论基础是现代货币数量论,即认为影响国内生产总值与价格水平的不是利率而是货币量。   (3)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政策不应该是一项刺激总需求的政策,而应该作为防止货币本身成为经济失调的根源的政策,为经济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并抵消其他因素所引起的波动。因此,货币政策不应该是多变的,应该以控制货币供给量为中心,即根据经济增长的需要,按一固定比率增加货币供给量,这也被称为“简单规则的货币政策”。这种政策可以制止通货膨胀,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8.反馈规则与固定规则   (1)反馈规则指政策行为要对经济状态的变动作出反应,即根据经济状况的变动制定相应的稳定经济的政策。在采用反馈规则时,制定经济政策的方法称为相机抉择。相机挟择是指政府在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来调节经济时,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机动地决定和选择当前究竟应采取哪一种或哪几种政策措施。   (2)固定规则是所采用的经济政策不取决于经济状况,无论经济进入衰退还是繁荣,经济政策都不会改变。   (3)反馈规则与固定规则之争的实质是要不要国家干预经济。   未来宏观经济政策走向:谨慎的财政扩张政策在结束的2005年中,中国经济有三个转变值得关注:顺差大幅增加、净出口急剧上升;CPI(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滑;工业企业利润率下降。   根据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历史经验,当顺差大幅增加、净出口急剧上升,CPI大幅下滑以及工业企业利润率下降这三个现象同时发生时,经济增长的转折点一定已经出现。   虽然经济增长充满了不确定性,经济紧缩也许不会在近期出现,但很可能会在中长期发展成为一种趋势。面对这一新问题,如何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防止经济紧缩以及降低失业率,必将纳入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新的视野。   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两个方面,就目前情况而言,进行货币政策调整的可能性不大。   这主要因为虽然我国房地产投资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依然很快,粗放浪费的资源使用模式还没有得到改善。由于货币政策一般比财政政策更能产生立竿见影的心理暗示效果,若盲目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粗放式投资竞赛。在这种情况下,轻易改变货币政策只会让市场变得混乱,甚至会影响前一段宏观调控的效果。同时,由于出现了经济紧缩的一系列现象,CPI已接近于零增长,进一步紧缩货币将会提升银行利率,进一步加速经济萎缩。所以,货币*应该不会轻易运用货币政策来解决经济紧缩的问题,在这一点上,也已经得到了不少专家的肯定。   相对于货币政策,谨慎的财政扩张政策应该在未来的宏观调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近些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净出口。净出口对国内经济增长的影响功不可没。但随着下游加工制造产业利润的逐渐降低和印度等后起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中国的出口产业(主要是加工制造业)能否在2006年仍保持高速的出口速度还是个未知数。因此采取适度谨慎的财政扩张政策既能够扩大一定数额的内需也能减少经济增长对净出口的依赖性。   当然,在财政扩张政策的投向方面肯定也要有所选择,以房地产投资为代表的固定资产投资应首先被剔除出去,谨慎的财政扩张政策应重点放在诸如医疗卫生、教育科研、环境保护、社会福利保障体系、铁路网络等领域。这些行业不仅具有公共产品性质,同时还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没有受到太多重视但又十分重要的瓶颈领域。这样做有助于改善当前经济的结构性不平衡,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保持适度而不是盲目的财政扩张政策,尤其是适度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对于降低银行呆账比率、提升银行资产质量、保证金融安全也具有十分关键的现实意义。   根据目前国内经济的具体情况及以上所述理由,运用谨慎的财政扩张政策将很有可能成为我国未来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走向,让我们拭目以待。 对宏观经济政策的评价,其实已经是个世界性难题。许多新经济现象的出现都会为宏观调控带来新的挑战。因此,对于调控中出现的政策失误,社会各界也应抱有相应的宽容。   当前我国外贸顺差大幅增加的原因主要是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竞争力进一步显现,以及在投资领域过热产生的产能部分向国际市场释放。2005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继续存在投资偏热等问题与我国利率水平偏低密切相关。当前在能源、资金价格偏低的背景下,适度上调国内资源、能源价格,适度上调利率水平,将有利于适度控制投资增长和产能扩张,调控出口增速,促进外贸趋于平衡。对于大国经济来说,宏观调控中利率应该比汇率占有更主导、更主要的地位。利率手段将在宏观调控中起主导作用2006财政政策将在宏观调控中扮演更重要角色最新一期香港《经济导报》载文称,今年中国的财政政策将充分发挥财政的再分配职能,促进社会公平协调发展。同时,中国今年面临税制改革的良好机遇,深化税收制度改革料有新措施将陆续出台。所涉及的改革内容包括: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开征燃油税、调整进出口环节税收政策等。   2005年,中国在加强财政宏观调控、深化财税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依法理财,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实施了以“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为主要内容的稳健财政政策,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财政经济状况进一步改善。2005年1~11月,全国财政收入28,941.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5%,预计全年财政收入将突破3万亿元大关。   2006年,中国将继续执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将在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中扮演更重要角色。   200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脉络已经清晰。国民经济在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的情况下,出现了几个值得关注的趋向:一是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连续下滑,目前已经进入理想的区间;二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实施,人民币汇率在初始升值2%之后稳中有升;三是在人民币升值后净出口继续上升,贸易顺差大幅增加,外汇储备创历史新高;四是工业企业利润率下降;五是部份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增加了操作的难度。若要保持高增长、低通涨的理想发展格局,短期内通过利率、汇率调节经济增长、改善进出口平衡、提高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压缩长线投资等已经没有太大的余地。而与货币政策相比,财政政策则可以通过降低企业税负总水平、调整进出口关税政策、实行有差别的行业税制和税收优惠政策、调整公共支出的方向和比例、加大转移支付等措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抑制和消除目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健康因素,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2006年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2006金融调控:“重”货币“轻”信贷。12月1日,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敲定了2006年经济工作的主旋律——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其实,一些宏观经济部门的政策信息早已透出此意,央行日前表示“下一阶段将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还要增强政策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注意加强预调和微调”。虽然经历了2004年10月和2005年3月的两次加息,但目前我国央行基准利率水平仍然维持历史较低水平,一旦出现经济衰退,利用降息启动经济的货币政策空间十分有限。
2023-09-10 02:50:111

分析解释美国双赤字之间的传导机制

财政赤字;宏观经济效应;传导机制作为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方式,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究竟有什么样的影响, 有无效应、有多大效应,以及效应的产生过程和实现路径,历来是经济学家们感兴趣的问题,也是必须认真考虑和回答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3 种观点[1 ] :一是财政赤字有益论,主张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财政赤字有益于一国的经济发展;二是财政赤字有害论,认为赤字对经济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三是财政赤字中性论,认为要分析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必须要看财政赤字发生的一些条件,由于具体条件的差异,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财政赤字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是有利、有害或无关紧要,基本上取决于学者们对某种理论的选择或偏好。一、财政赤字宏观经济效应的一个理论分析框架“最经久不衰的宏观经济争论围绕着联邦政府财政展开。在宏观经济政策的5 个争论问题中,其中之一就是政府是否应当平衡其预算赤字。”自由竞争时期的古典经济学家对财政赤字基本上持否定态度[2 ] 。从整个财政赤字理论的发展历史看,最具有革命性的是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理论[3 ] ,主张推行赤字财政政策。直到20 世纪70 年代,凯恩斯主义的这种观点主宰了整个经济学界。尽管在20 世纪60 年代以后,由于经济滞胀的原因,使凯恩斯的赤字财政理论从1970 年代开始逐步退出了主流经济学理论的位置,但1980 年代以后兴起的新凯恩斯主义进一步完善了凯恩斯学派的理论,使该学派又重新回到主流经济学之中,并在1990 年代以后,继续对一些国家制订经济政策提供理论指导[4 ] 。20 世纪60 年代以后兴起的各经济学流派有关财政赤字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学派认为,财政赤字政策不仅无效,而且有害。公共选择学派主张约束政府的支出规模,保持财政平衡,反对财政赤字及相应的国债政策;货币学派对赤字财政政策也是坚决持反对态度;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凯恩斯学派的财政政策无论在短期还是在长期都是无效的,其代表人物之一Barro运用生命周期假说和跨时模型,用数理方法表达了李嘉图的财政赤字中性理论;供给学派认为不能仅仅根据财政赤字规模的大小来对财政赤字的宏观经济效应进行评价,关键是导致财政赤字的根源是什么。为了实现经济长期增长,供给学派主张削减政府公共支出,同时实施减税的财政政策,最终实现财政收支平衡。Gale 和Orszag 提出的分析财政赤字宏观经济效应的理论框架和Saleh[5 ]关于财政赤字宏观经济效应的文献综述都指出,财政赤字的宏观经济效应体现在财政赤字对私人投资、私人消费、储蓄、经济增长、利率、汇率、通货膨胀、贸易收支(或经常项目) 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上。其他的一些文献还研究了财政赤字对货币供给、就业或失业的影响,以及财政赤字的供给效应、财政赤字与经济周期、财政赤字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等问题。本文以Saleh 关于财政赤字宏观经济效应的文献综述和Gale 和Orszag 提出的分析财政赤字宏观经济效应的理论框架为基础,综合考虑各学派有关财政赤字宏观经济效应的理论,对Gale 和Orszag 提出的理论分析框架加以改进和拓展,提出了一个更为完善和系统的分析财政赤字宏观经济效应的理论框架。Saleh 仅仅分别讨论财政赤字对有关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缺乏逻辑体系和理论分析框架;Gale 和Orszag 虽然建立了财政赤字宏观经济效应的理论分析框架,但并不完善,缺乏对财政赤字的贸易收支效应、通货膨胀效应、货币供给效应等的分析。本文提出的理论分析框架的改进之处主要在于:补充了图1 中的传导机制①和④,并在传导机制②和③中加入财政赤字的贸易收支效应。二、对理论分析框架的解释说明具备可持续性是财政赤字政策有效发挥其宏观调控作用的前提。同时,财政赤字的可持续性,其本身就是财政赤字宏观经济效应的体现。Gale 和Orszag 认为,财政赤字与国民储蓄的关系是分析财政赤字宏观经济效应的关键。根据国民收入恒等式,私人储蓄= Y - T - C ,公共储蓄= T - G,国民储蓄S = 私人储蓄+ 公共储蓄= Y - C - G。其中, Y 为GDP , T 为税收收入, C 为居民消费, G为政府支出。又有Y = C + I + G+ NX ,可得S = I + NX ,即国民储蓄等于投资与净出口之和。其中, I 为私人投资, NX 为净出口。这个简单的等式很好地描述了财政赤字的宏观经济效应。预算赤字增加导致国民储蓄减少,则或投资减少,或净出口减少,或两者兼而有之。投资和净出口减少之和正好与国民储蓄的减少相等。净出口的减少意味着贸易赤字的增加。国民储蓄的减少对利率水平有影响,进而对汇率水平产生影响。财政赤字宏观经济效应的产生过程和实现路径,可以围绕这个简单的等式进行。由于对该过程和路径认识的不同,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观点。传导机制①总结的是传统的凯恩斯学派的理论思路。在凯恩斯主义看来,公众中的很大一部分或者是缺乏远见的或者是受流动性约束的。这些人倾向在当前的个人可支配收入水平范围外进行消费。因此,暂时的政府支出增加或税收削减会立即对总需求产生相当数量的影响。如果经济中的资源初始时未充分利用,则国民收入增加,进而产生著名的“凯恩斯乘数效应(Keynesian multiplier) ”。由于财政赤字对消费和国民收入均产生刺激作用,储蓄和资本积累并不随财政赤字增加而减少。这样,恰当控制的财政赤字给经济带来有利影响。通常,财政赤字增加导致GDP 增加和就业增加,使私人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乐观而增加投资,称之为“挤进效应”。凯恩斯主义的吸收理论指出,财政赤字的增加会通过乘数效应增加国民收入,诱导国内吸收和进口扩张而恶化贸易收支(或经常项目) 。若国内吸收超过国民收入,则贸易赤字,否则贸易顺差。传统凯恩斯学派财政赤字理论的传导机制在于:财政赤字增加→财政支出增加或税收减少→GDP 增加(乘数效应和挤进效应) →国内吸收增加→恶化贸易收支(或经常项目) 。因此,财政赤字增加对经济增长具有有利影响。需要注意的是,传统的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主义存在两个基本的区别:一是资源可能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二是存在大量受流动性约束的居民,总消费对可支配收入的变动非常敏感。许多传统的凯恩斯主义者认为财政赤字并不一定挤出私人投资。如Eisner (1989) 认为,总需求的增加提高了私人投资的利润率,导致在任何利率水平上增加投资。因此,财政赤字可能刺激储蓄和投资,尽管财政赤字提高了利率。财政赤字并非具有挤出效应,反而具有挤进效应。一方面,作为替代,公共投资挤出私人投资;另一方面,由于提高了私人投资的回报率,公共资本挤进私人资本。这两股力量决定了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到底是挤出效应还是挤进效应。当公共资本主要投资于基础设施时,将提高私人投资的边际生产率而与私人投资产生互补作用,即产生“挤进效应”(Aschauer ,1989) 。如果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竞争购买资源而产生过度需求,则公共投资将挤出私人投资和消费( Yellen ,1989) 。Premchhand (1984) 指出,如果通过发行政府债券为财政赤字融资,为了提高政府债券的吸引力,政府债券的利率水平上升,将阻碍私人投资和私人消费。因此,财政赤字的这种融资方式会产生挤出效应。传导机制②总结的是李嘉图等价定理的理论思路。根据李嘉图等价定理(the Ricardian Equivalence) ,财政赤字增加导致的私人储蓄增加的数量恰好等于政府储蓄减少的数量(即财政赤字增加的数量) , 国民总储蓄保持不变[6 ] 。其传导机制在于:财政赤字增加→私人储蓄增加量恰好等于财政赤字增加量→无需资本内流→GDP 不变→利率不变→汇率不变→贸易收支(或经常项目) 状况不变。因此,财政赤字增加对经济无影响。传导机制③总结的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学派的理论思路。由于S = I + NFI ,则ΔS =ΔI +ΔNFI 。其中,NFI为净外国投资。若国民储蓄下降,或者国内投资下降,或者净外国投资下降,或者是两者的不同组合。这些投资数量的变化会导致价格(利率、汇率) 的不同变化从而对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私人储蓄增加的数量少于公共储蓄减少的数量,则国民储蓄下降,需要进一步调整,使国民储蓄同国内投资与净国外投资之和再度保持平衡。如果私人储蓄的增加不能完全抵消公共储蓄的下降,若外国资本流入具有无限弹性,则数量调整完全依赖资本流入(ΔS =ΔNFI) 。此时,净外国投资下降,国内资本存量保持不变(ΔI = 0) 。由于国内资本存量保持不变,国内产出(GDP) 保持不变。然而,由于增加的国外借贷(资本内流) 需要偿还,因此,未来的国民生产总值(GNP) 会下降。在这种情形下,由于资本流入具有无限弹性,利率水平不发生改变。对本币投资的需求增加,因而本币升值。本币升值,吸引外资内流,出口减少,进口增加,贸易收支(或经常项目) 恶化。尽管利率水平不发生改变,更多的财政赤字仍然会减少将来的GNP。这种情形被称之为小型开放经济、完全资本流动情况(thesmall open economy viewor the perfect capital mobility view) 。其传导机制在于:财政赤字增加→私人储蓄增加量少于财政赤字增加量→国民储蓄减少、将来的GNP 减少→资本内流增加量等于国民储蓄减少量(资本完全流动) →GDP 不变→利率上升或不变→本币升值→恶化贸易收支(或经常项目) 。因此,财政赤字增加对经济具有有害影响。另外一种可能情况是,国际资本的供给并非具有无限弹性。此时,相关的价格(利率、汇率) 及数量调整与小国开放经济的情况有差异,但最终结果——将来的国民收入下降——仍然相同。在资本不能完全流动性的情况下,国民储蓄下降意味着,在现有的利率和汇率水平下,投资资金出现短缺。由于厂商争夺有限的投资资金,这种不平衡带来利率上涨的压力。利率提高导致国内投资减少(挤出效应,ΔI < 0) 。在封闭经济中,对国民储蓄减少的调整完全来自于国内投资(ΔI =ΔS) 。在资本不完全流动的开放经济中,国民储蓄的减少导致的利率上升,会导致两个结果:一是国内投资减少,二是净外国投资下降(即资本内流增加) 。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利率上升对资本内流影响的程度。这种变化必须足够以保证国民投资(national in许雄奇,等:财政赤字宏观经济效应的理论传导机制) 等于国民储蓄。利率上升,吸引外资内流,本币升值,出口减少,进口增加,贸易收支(或经常项目) 恶化。根据Elmendrof 和Mankiw[7 ] 的表述,这种情况称之为传统观点(the conventional view) 。其传导机制在于:财政赤字增加→私人储蓄增加量少于财政赤字增加量→国民储蓄减少、将来的GNP 减少→资本内流增加量少于国民储蓄减少量(资本不完全流动) →GDP 下降→利率上升→本币升值或汇率不变→恶化贸易收支(或经常项目) 。此时,财政赤字增加对经济的影响也是不利的。传导机制④总结的是不同的经济学学派对财政赤字不同弥补方式所产生的宏观经济效应理论思路上的差异。一般而言,当出现财政赤字时,政府通过借债(包括外债和内债) 或发行货币以创造铸币税收入来为其支出融资。经济理论指出,财政赤字的货币供给效应、通货膨胀效应依赖于财政赤字的融资方式和财政赤字对总需求、总供给等的影响。在货币主义的框架中,财政赤字是否引发通货膨胀取决于财政赤字货币化的程度。在财政占优的经济体制中,央行被迫货币化财政赤字而引发通货膨胀。Sargent 和Wallace[8 ]指出,若财政赤字是持续性的,政府最终将不得不增加基础货币并引发通货膨胀。如果实际利率超过经济增长率,政府债务将以快于实际收入的速度增长。此时,货币当局被迫通过货币创造为政府赤字融资。在内生货币供给理论的框架下,即使央行足够独立,财政赤字支出也可通过影响经济增长和利率、物价等而对货币供给产生影响。弗里德曼也认为财政赤字能够促成物价上涨和助长过度的政府支出。从微观角度讲,如果政府用公债融资取代税收融资,持有公债的消费者认为自己的资产(财富) 增加了,消费支出将增加,就会产生扩张性效应[9 ] 而引发通货膨胀。根据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如果资源没有充分利用,预算赤字的增加就会对总需求产生正效应。总需求的扩张通过乘数效应增加国民收入,货币交易需求随之增加,央行将不得不适应货币需求的变化而增加货币供给并提高价格水平。萨缪尔森在他的名著《经济学》中指出,预算赤字的增大如靠增加货币供应量来弥补,则意味着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货币政策,这虽然会增加GNP ,但同时也导致通货膨胀的加剧和挤出投资。巴罗[10 ]认为,公债不是净财富;在财政支出既定的情况下,税收融资和债务融资的相对数量变化,对总需求、利率和资本形成都没有影响,因此,李嘉图等价定理成立,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对货币供给和价格水平无影响。综观各经济学学派,对现代财政赤字政策争论激烈,观点迥异,但财政赤字政策始终在坎坷中不断发展,成为各国宏观调控的主流政策。各个学派的财政赤字理论都不能完美地解释现实,但都能够在某一方面对现实做出比较成功的解释。三、中国财政赤字政策的理论基础从财政经济理论的发展过程来看,在古典经济学的财政理论体系里,资源的充分就业是在市场机制的相互作用下自动完成的,其思想根源在于著名的萨伊定律,认为财政政策不起作用,政府应当追求不干预政策或自由放任政策。面对1929 —1933 年的经济大萧条,古典经济学的宏观经济理论束手无策,凯恩斯学派应运而生,经过希克斯、汉森、萨缪尔森等经济学家的发展,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逐渐完善,认为增加总需求的赤字财政政策(再辅之以扩张的货币政策) 是解决伴随大规模失业的通货紧缩问题的唯一出路,主张实行“逆经济风向而动”的反周期财政政策。在20 世纪40 年代到60 年代,凯恩斯主义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盛行之际,新自由主义抬头,出现了货币学派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学派。他们极力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强有力的干预,认为旨在调控总需求水平的财政政策,不仅不会稳定经济,反而会使经济更加不稳定。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学派以其现代货币数量论为依据,强调货币在影响宏观经济运行中的核心地位,在政策主张上反对凯恩斯学派的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实行单一的货币政策。货币学派主张恢复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反对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进入20 世纪70 年代后,西方国家陷入“滞胀”困境,凯恩斯学派经济学所倡导的由国家运用财政政策进行“需求管理”的一套政策措施出现了危机。这时,以卢卡斯、萨金特和华莱士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学派,根据“理性预期假说”和“持续的市场出清”假说,对凯恩斯学派的理论和政策主张提出挑战,全盘否定稳定政策的有效性,认为政府应该放弃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主张用规则的财政政策抑制通货膨胀。面对各经济学派的批评,一批被Parkin 命名为“新凯恩斯主义者”的经济学家(包括曼昆、斯蒂格利茨等) ,坚持传统凯恩斯学派的基本信条,从20 世纪80 年代起,逐渐建立和形成了具有微观基础的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派,反驳了需求管理政策无效的观点,对“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和理性预期在使政策无效方面的作用这2 个方面提出质疑。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派不但认为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有用的,而且是有效的[11 ] 。一些转轨国家根据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制定的改革方案,在实施中不断遇到许多始料不及的巨大困难。这似乎能够表明,新古典经济学对市场经济的理解存在某种缺陷,对过渡经济的认识则准备不足。倘若李嘉图等价定理成立,那么,以增发国债为赤字融资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就不会产生扩大总需求的效应。新凯恩斯主义不赞同“李嘉图等价定理”,认为据此得出的结论不仅在理论上是错误的,而且和经验事实也是相悖的。很显然,如果这一定理是成立的,那么财政政策特别是凯恩斯主义的赤字财政政策就是根本无效的。无论是针对美国还是其他发达国家,关于李嘉图等价定理的经验研究都没有得到明确的结论。Bernheim(1987) 、Masson 等(1995) 、Giavazzi (2000) 等的经验研究都否定了李嘉图等价定理[12 ] 。一般认为,李嘉图等价定理成立所必需的条件在发展中国家比在发达国家更不可能得到满足。Agenor 和Montiel (1996) 指出,在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欠发达,资本市场常常受到高度扭曲和压抑,消费者对税收归宿也很不清楚。因此,在发展中国家,李嘉图等价定理也很难成立。郭庆旺等对中国的经验分析也证实李嘉图等价定理在中国不成立。刘溶沧等[13 ] ,赵志耘等[14 ] ,付文林、沈坤荣[15 ] ,马拴友[16 ] ,许雄奇[17 - 18 ] 等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均认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对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学派完全否定财政赤字政策的有效性,以及李嘉图等价定理认为财政赤字政策对宏观经济无影响的理论观点,都不太符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际状况。从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发展过程来看,在过去60 余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面对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或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各国政府所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基本上都是以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及其需求管理政策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从欧、美、日等国的财政政策实践来看,尽管有学者否定和政界人士反对,但赤字政策仍然作为最主要的反周期政策被使用,一直到现在从未被放弃过,只是使用的强度和方式随着时代和国家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罢了。中国财政运行从平衡财政到赤字财政是以1978 年为界限和转折点的。在1978 年以前,中国的财政预算是严格按照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的原则进行的,财政支出坚持的是量入为出的原则。改革开放以后,为了加快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步伐,基本上安排了赤字预算自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20 世纪90 年代之后,财政政策就逐步走到了中国宏观调控的前台。从20 世纪80 年代末的扩张财政政策到90 年代初中期的紧缩财政政策,再到2000 年前后的积极财政政策,2005 年前后的稳健财政政策,以及2008 年底开始的积极财政政策,可以看出中国财政政策中的相机选择性较强,财政政策规模和操作具有显著的周期性特征,符合现代宏观经济政策理论的逆调节要求。中国近年来实施的财政赤字政策也是把扩大社会总需求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仍然是治理(由需求不足导致的) 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的有效方式,应该成为中国实施赤字财政政策的理论基础。综上所述,作者认为,凯恩斯主义的财政赤字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成为中国赤字财政政策的理论基础。虽然中国的宏观经济正处在一个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阶段,市场机制尚不完善,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且在中国的财政政策中,政府直接投资还是影响经济最主要的手段,但是,近年来中国的宏观管理实践证实,中国的财政政策在反周期的实际操作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并且随着改革的深化,中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中国财政赤字政策的实践基本上是符合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的。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矛盾不是一个简单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而是一种相对过剩问题,表现出来的是结构性矛盾,供给过剩与需求不足并存。因此,中国应实施总量调节与结构调整相结的财政政策,不能完全照搬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财政赤字理论。参考文献:[1 ] Gale William ,Peter Orszag. The Economic Effects of Sustained Budget Deficits[J ] . National Tax Journal ,2003 (9) :473.[2 ] 尚长风. 公共财政政策理论与实践[M] .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54 - 260.[3 ] 郭守杰. 中国的积极财政政策理论与实践[M] .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1 - 10.[4 ] 郭红玉. 国债宏观经济效应研究[M] .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89 - 93.[5 ] Saleh Ali Salman. The Budget Deficit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 A Survey. University of Wollongong Economics .2003.Working Paper Series.[6 ] Barro R.Are government bonds net wealth ? [J ] . Journal ofPolitical Economy ,1974 ,82 :1095 - 1117.[7 ] Elmendorf D W,Jeffery B L. Social security reform and national saving in an era of budget surplus[J ] .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2000 (2) :1 - 7.[8 ] Sargent TJ ,Wallace N. Some Unpleasant Monetarist Arithmetic[J ] . The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Minneapolis Quarterly Review , 1981 (3) :1 - 17.[9 ] Patinkin D. Money , Interest and Prices : An Integration ofMonetary and Value Theory[M] . New York :Harper Row ,1965 :58 - 61.[10 ] Barro R. Macroeconomics [M] . 3d ed. New York : JohnWiley Sons ,1990 :78 - 95.[11 ] 斯蒂格利茨. 经济学[M]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352.[12 ] 郭庆旺. 积极财政政策及其与货币政策配合研究[M]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222 - 224.[13 ] 刘溶沧. 赤字、国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兼评积极财政政策是否有挤出效应[J ] . 经济研究,2001 (2) :13 - 19 ,28.[14 ] 赵志耘. 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实证分析[J ] . 财贸经济,2005 (7) :8 - 14.[15 ] 付文林. 中国公共支出的规模与结构及其增长效应[J ] . 经济科学,2006 (1) :20 - 29.[16 ] 马拴友. 国债与宏观经济的动态分析[J ] . 经济研究,2006 (4) :35 - 46.[17 ] 许雄奇. 财政赤字、金融深化与通货膨胀: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的实证检验(1978 - 2002) [J ] . 管理世界,2004 (9) :24 - 32.[18 ] 许雄奇. 财政赤字与贸易收支不平衡:来自中国经济的经验证据(1978 - 2003) [J ] . 世界经济,2006 (2) :41- 50.
2023-09-10 02:50:341

现代西方利率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

(1) 西方货币需求理论沿着货币持有动机和货币需求决定因素这一脉络,经历了传统货币数量学说、凯恩斯学派货币需求理论和货币学派理论的主流沿革。(2) 西方早期的货币需求理论为传统货币数量说,主要研究货币数量对物价水平和货币价值的影响。代表性理论为:费雪的现金交易数量说和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数量论。两个理论的结论和方程式的形式基本相同,都认为货币数量决定物价水平。但是,两者分析的出发点不同,费:货币需求仅包括交易媒介的货币,剑:货币需求是以人们手中保存的现金余额来表示,不仅包括交易媒介的货币,还包括贮藏货币;因此,前者注重的是货币的交易功能,关心的是社会公众使用货币的数量和速度。后者强调的是货币的资产功能,把货币需求当成保存资产或财富的一种手段,因此,货币需求量决定于货币资产的边际收益和其他资产边际收益的比较;费:重视影响交易的货币流通速度的金融和经济制度等技术因素;剑:重视资产的选择,即持有货币的成本与满足程度之间的比较,强调人的主观意志及心理因素的作用,这一观点和方法对后来的各学派经济学家都影响很大。传统货币数量说的缺陷是没有分析货币数量对产出量的影响,对影响货币持有量的效用和成本的因素没有详细分析。(3)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货币需求理论,沿着现金余额分析的思路,同样从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角度开始分析,指出货币需求就是人们特定时期能够而且愿意持有的货币量,这种货币需求量的大小取决于流动性偏好心理。而人们对流动性偏好来源于三种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这三种动机可归结为L1(交易动机)L2(投机动机),L1取决于收入,与收入成正比,L2取决于市场利率,与市场利率成反比。由于短期内人们投机动机需求及不稳定,导致市场利率波动,进而影响投资,影响产出量和经济增长量。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虽然弥补了传统货币数量说认为货币量不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和产出量的理论局限,但由于过度强调需求管理而忽视了货币供给量变动对物价的影响。此外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是短期分析,其中影响货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变量都是短期变量,进而得出货币需求是不稳定的结论。(4)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第一:鲍莫尔对交易性货币需求的修正,深入分析了交易性货币需求与利率之间的关系;第二:托宾对投机性货币需求的修正。托宾讨论了在利率预期不确定前提下,作为风险回避者的投资者最优金融资产的组合,和人们的调整资产组合行为对货币投机需求的影响。第三,新剑桥学派对凯恩斯货币需求动机理论的发展。将凯恩斯的三大货币需求动机扩展为七个动机,将凯恩斯的三大货币需求动机具体化,并提出了公共权利动机,即政府实施扩张性需求政策所产生的扩张性货币需求动机。(5) 货币主义学派的现代货币数量论。以弗里得曼为首的货币主义学派一方面采纳凯恩斯将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思想,采纳了相同的需求动机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并利用它把传统的货币数量论改写为货币需求函数,(公式);另一方面又基本肯定货币数量论的结论,即货币量的变动影响物价水平。但由于其把凯恩斯的短期分析变为长期分析,提出了有别于凯恩斯短期收入变量的恒久收入变量,并认为恒久收入是一个稳定的变量,同时用实证分析指出货币需求对利率缺乏弹性,从而其重要结论是,因为影响货币需求的各因素是稳定的变量,所以,货币需求是一个稳定的函数。既然货币需求是稳定的,中央银行就能够客观准确地制定货币供应量增长目标,实施稳定的货币政策。他反对凯恩斯需求管理的政策主张,将管理的重点放在货币供给上,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使供给与需求相一致,以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控制通货膨胀。
2023-09-10 02:50:431

弗里德曼有什么社会影响?

弗里德曼自30年代初出茅庐直至50年代中期,他的社会影响并不很大。但到了50年代后期,随着他的经济理论逐渐形成,他在学术界和国际经济事务中的声誉与日俱增。弗里德曼开始公开地向战后盛行一时的凯恩斯主义发起挑战,提出了现代货币数量论,与之对抗,他于1956年出版《货币数量论的一个重新表述》,明确指出现代货币数量论就是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
2023-09-10 02:50:511

如何理解凯尔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是货币经济理论最显著的发展之一,它是众所周知的凯恩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对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它构成了众多货币经济论题讨论的经济学基础,也是分析评价宏观经济政策绩效的理论基础之一。但是,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也非止于完善,随着现代经济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对微观基础的日益强调,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也显示出若干缺陷,因此,从现代经济学多元发展的角度重新认识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发展及其局限,这对促进货币需求问题的理论研究和正确认识货币政策的作用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凯恩斯之前的货币理论可归结为货币数量论传统,该理论可追溯至休谟的《论货币》,其后经历100余年的发展,并经马歇尔、维克塞尔、费雪和庇古等经济学家的斧正基本止于完善。货币数量论因其形式的简洁性和逻辑解释能力,在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之前一直居于经济学的主流位置,在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之后,由于简单形式的货币数量论在现实经济的解释能力方面明显不足和凯恩斯理论对现实解释能力的明显优势,使得该理论退居到非主流位置。到目前为止,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理论仍是现代主流货币理论。下面我们从货币的交易需求和投机性需求的角度讨论该货币需求理论的微观基础。 对交易需求,正如帕廷金等所批评的那样,传统货币理论同样包括凯恩斯主义的交易需求理论缺乏充分的微观基础。从形式上讲,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直接以个人的行为作为分析对象,但是交易需求分析本质上是一种静态分析,交易需求本身是需要加以说明的。固然,凯恩斯主义货币经济模型通过将物品市场、劳动市场和货币市场连接成一般均衡模型,交易需求在某种程度上得到说明,然而这种说明是不充分的,它只是停留在宏观层次,而没有解决货币需求如何由个人的最优化行为导出,这里个人的最优化行为不仅仅是指个人的最优理财行为,同时亦指个人的最优消费行为。后者将由消费者动态效用最大化决定,因此,货币需求必须在个人理财费用的约束下由个人动态消费效用最大化导出。但是,在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模型中,个人理财费用得到了充分的强调,而个人效用最大化基本没有涉及,这是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动态化方面的重大缺陷之一。为克服这一缺陷,有两种可供选择的解决思路:第一是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他的货币数量论一般可表述为:MDP=fW,r-1rdrdt,1pdpdt,h式中MD是名义货币需求,r是利率,W代表财富,h是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的比率,P是价格水平,t代表时间。对弗里德曼而言,货币同其它任何资产一样,会给持有者带来效用,其效用是给持有者提供劳务流量,劳务流量效用服从边际效用递减原理,而这正可以利用效用最大化原理分析应用,因此,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是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之上,而作为体现动态最优化的是所谓的持久收入假定,但是在弗里德曼的理论中始终缺乏明确的最优化程序,其对动态行为的处理也是不充分的。 第二种思路是明确从动态最优化的角度阐述货币需求决定的现代新古典宏观研究方法。这一方法中最有名的新古典主义货币模型是货币迭代模型,它源自萨缪尔逊的“纯碎消费借贷”模型。新古典主义的货币迭代模型的效用函数为:U=U[c1(t),c2(t)]式中,c1(t)代表年轻一代在他们年轻时的消费,c2(t)代表他们在年老时的消费。由于年轻人和老年人有各自的资源禀赋,借助货币交换,年轻人将选择c1(t)和c2(t)使其效用最大化。但是对于迭代模型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第一是货币资产与生息资产的共存性,第二是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如何在模型中得到体现。对于这两个问题的处理分别引出了货币的法定限制理论(Fama,1982)和克洛尔约束假设,后者导出了众所周知的卢卡斯的具有交易约束的迭代模型.
2023-09-10 02:51:001

货币自动循环的核心观点

现代货币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现代货币数量论:现代货币主义把货币作为影响经济最重要的因素,货币数量论首先是指货币需求理论,而不是关于产量、货币收入或价格的理论。物价水平或名义收入水平是货币需求函数和货币供给函数相互作用的结果。名义收入货币理论:说明了货币数量的变化在一定时期内对产量和物价都有影响。通货膨胀理论: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持续普遍的上涨,因此通货膨胀始终是、而且时时处处是一种货币现象。自然失业率与滞胀问题:只是因为自然失业率的存在,扩张性财政的实施只能是增加了货币供应量,引起通货膨胀‘而又无法消灭失业,这样就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出现了目前所存在的滞胀局面。政策主张的基调:自由放任、简单规划的财政政策、收入指数化方案、负所得税方案、浮动贿赂制度。在垄断竞争中,厂商凭产品差别,获得垄断的市场地位。由于厂商依照利润最大化原则生产的平均成本小于平均收益,厂商户的超额利润。所以厂商扩大再生产,平均成本曲线上移。吸引行业外的资源进入该行业,扩大本行业的供给,导致产品价格下降,收益曲线下移。由于厂商是按照利润最大化的原则进行生产的,当平均成本等于平均收益时厂商获得市场平均利润率!现阶段的宏观政策财政政策主要有:调节政府支出和税收。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来调节总需求。积极的财政政策:在萧条时期,总需求不足,所以政府应该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以便刺激总需求的扩大,消灭失业,扩大内需。增加政府支出包括:增加公共工程开支,增加政府购买,增加转移支付。IS右移。货币政策是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给量,影响利息率来间接调节总需求。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以调节货币供应量。萧条时,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把货币投入市场。贴现率政策:贴现率是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时的利率。萧条时,央行降低贴现率,这样商业银行增加对央行的借款,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扩大放款,并通过银行创造货币的作用增加货币的供应量,降低利息率。法定存款准备金: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时必须保存的准备金比率。萧条时,降低法定准备率,使银行能够创造出更多的货币,从而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息率。Lm右移CPI升高,滞胀。
2023-09-10 02:51:081

简述货币需求理论的四个表达式,货币银行学?

一、传统货币需求理论1、费雪的现金交易说:公式:MV = PY (费雪的现金交易方程)(M:货币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价格水平,Y为产出)2、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说:公式: Md = kPY(PY是名义收入,k:总财富PY中持有货币的比例,其大小取决于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或者说取决于其他类型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上式意味着,由一定水平的名义收入引起的交易水平决定了人们的货币需求。可见,在费雪的货币数量理论中,货币需求仅为收入的函数,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1、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凯恩斯提出货币需求的三个动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投机动机前两者合写为M1 = L1(Y)这两者和收入水平有关,投机动机写为M2 = L2(r),它和利率水平有关。因此M = L1 (Y)+ L2(r)。凯恩斯理论表明货币需求既与收入有关也与利率有关。(f(Y,r))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理论指出,货币的投机需求受利率的影响,呈反比,交易需求不受利率影响。三、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公式:Md/P = f(Yp,w,rm,rb,rc,(1/P)*(dP/dt),u)(Md/P为对真是货币余额的需求,Yp为永久收入,w为非人力财富占个人总财富的比率或得自财产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率,rm rb rc分别为货币、债券、股票的预期回报率,(1/P)*(dP/dt)为预期通货膨胀率,u为反映主观偏好、风险、客观技术、制度等因素的综合变数)供参考。
2023-09-10 02:51:163

欧文·费雪的对经济学的贡献

费雪被公认为美国第一位数理经济学家,他使经济学变成了一门更精密的科学。他提高了现代对于货币量和总体物价水平之间关系的认识。他的交换方程大概是解释通货膨胀的原因的理论中最成功的。费雪认为可以保持总体物价水平的稳定,而价格水平的稳定会使得整个经济保持稳定。1923年,他创办了数量协会,是第一家以数据形式向大众提供系统指数信息的组织。费雪是经济计量学发展的领导者,加大了统计方法在经济理论中的应用。在经济学中,费雪对一般均衡理论、数理经济学、物价指数编制、宏观经济学和货币理论都有重要贡献。费雪的代表作之一是1922年出版的《指数的编制》,这本书利用时间逆转测验法(time reversal test)和因子逆转测验法(factor reversal test)编制物价指数,对以后物价指数的编制影响颇大。在今天人们仍然经常提到费雪是由于他对货币数量论和宏观经济学的贡献。这方面他的代表作是《货币的购买力》 (1911)和《利息理论》。美国加州柏克利大学经济学教授J.B.迪龙(J. B .De Long)在评论货币主义时把费雪称为“第一代货币主义者”。这就是指费雪的货币数量论是最早的货币主义。费雪货币数量论的中心是交易总量 (T)乘价格(P)等于货币量(M)乘货币流通速度(V)(T·P=M·V),当T和V不变时,物价水平(P)取决于货币数量(M)。这也正是弗里德曼现代货币数量论的中心思想。费雪提出,通货膨胀率加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强调了预期通货膨胀对名义利率一对一的影响。这种观点被称为费雪效应,现在仍是每一本宏观经济学教科书的基本内容。费雪对经济学的主要贡献是在货币理论方面阐明了利率如何决定和物价为何由货币数量来决定,其中尤以贸易方程式(也作费雪方程式)为当代货币主义者所推崇。费雪方程式是货币数量说的数学形式,即MV=PQ。其中M为货币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价格水平,Q为交易的商品总量。该方程式说明在V、P比较稳定时,货币流通量M决定物价P。费雪还对经济计量学、价值和价格理论、资本理论以及统计学等有所贡献。
2023-09-10 02:51:251

通货膨胀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和后果

要看通货膨胀的程度,小于5%的轻微的是没有害处的,还有一定的好处的.
2023-09-10 02:51:403

货币数量公式

V为货币流通速度,,Q为交易的商品总量M为货币量 P为价格水平,
2023-09-10 02:51:483

弗里德曼为什么认为现代货币数量论首先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

  现代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数量论不是关于产量、货币收入或价格水平的理论,而首先是一种货币需求理论。  50年代,以美国弗里德曼为核心的货币主义流派倡导现代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既影响物价总水平变动,也影响总产量或国民收入变动。著作有弗里德曼《货币数量论—一个重新表述》货币稳定方案《价格理论》(1962)。1956年,弗里德曼在《货币数量论—一个重新表述》中发展了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探讨人们持有货币的原因采取了与凯恩斯不同的方法,不再具体研究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而将货币作为构成财富资产的一种,通过影响人们选择资产的种类来保存财富的因素来研究货币需求,实际上是资产需求理论在货币需求理论的应用 。
2023-09-10 02:52:041

现代货币数量论的解析现代货币数量论

经济发展问题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每一个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向现代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又突出反映于经济的货币化过程。因而,各发展中国家寻求适合于其本国情况的货币理论以指导其经济发展,就成为了突出重要的问题。由于现代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经济,因而,在现代经济学中货币理论流派众多,可以说,每一位经济学大师都有其自己的货币观。而在这流派纷呈的货币理论中,最有影响的莫过于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所创立的货币主义一一现代货币数量论。这里通过对现代货币数量论的理论分析及对发展中国家主要是中国的现实考察,提出发展中国家不应照搬现代货币数量论,现代货币数量论不是指南针而是参照物。各发展中国家应结合本国情况进行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改革是发展中国家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因。 以研究货币在经济运行中是否发挥作用的货币主义学派被称作现代货币数量论。这一学派的最杰出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他在1956年发表了《货币数量论:一种新表述》一文,提出了纯货币需求理论,即现代货币数量论。现代货币数量论试图用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来重新表述货币数量论,它不考虑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而只是象剑桥学派那样设定货币具有效用,然后考察什么因素决定人们想要持有货币的多少。其货币需求函数可以表述为:(M/P)d=f(r,Yp,h,ze,u)其中,M/p是实际货币需求,r是一组收益率,如债券利率和股票市场收益。YP是永久性收入,h是人力资本对非人力资本的比率,ze是预期通货膨胀率,u是一个混合变量,它反映了嗜好和偏爱的变动。现代货币数量论认为,只要货币需求函数稳定,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就将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化;由于货币具有作为商品的媒介的功能,使它具有很高的生产性,这种生产能力同现金余额持有量的实际规模直接有关,因而确定了资本存量规模,M/p的扩张就会增加总产出。任何理论的成立都包含一定的前提假设,现代货币数量论也不例外。这里我们不打算探讨其理论自身的前提假设,而是要着重揭示现代货币数量论隐含的前提假设, 即:经济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运行;资本市场是完善的;经济运行中各经济主体产权边界清晰,行为独立。正是在这一系列假定前提下,货币主义者得出了上述现代货币数量论的基本结论一一价格水平会随货币量的增加而上升;实际货币量的增加会导致实际产出的增加,即增加货币即可促进经济发展。 各发展中国家在其经济发展中,都存在着著名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的二元经济现象。因而,在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其经济具有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过渡性;另一方面,在其金融领域,也相应存在着金融二元机制,即在有组织的货币市场和无组织的货币市场之间,货币需求存在着不同行为。前一市场由于存在货币的投机需求,因而对利率比较敏感。如果以M.代表货币投机需求,r.为利率,则其运行机制为:r.↑→M.↓ 或 r. ↓→M.↑但在后一市场,人们重视实物资产的风险和报酬,所以对利率的变动不太敏感,即:dMd/dr该式表明利率升降率大于货币需求的降升率。这是问题的第一方面。其次,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一般可以表现为由非货币经济向货币经济的转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加的货币供给量,并不一定必然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拿中国情况来看,1979~1984年期间,由于农村的体制变革,乡镇企业的发展等情况,中国经济逐渐货币化。在这一期间,流通中货币大约每年超额发行13.5%,但通货膨胀却并不显著,反映了超额货币供给量被经济的货币化所吸收。再次,在发展中国家,通过增加货币数量,并不必然会促进实际产出的增加。因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经常受到旧体制的束缚,其不成熟的市场经济和体制的过渡性,成为了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例如在中国,大量国有企业长期亏损,政府和银行通过财政补贴或优惠信贷不断给其投入大量货币,但由于企业制度的落后和经营机制的不健全,因而并没有使其摆脱亏损,实际产出可以说是个负数。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在发展中国家由于金融二元机制的存在,利率这个变量并没有起到现代货币数量论所强调的那种重要作用.因而,发展中国家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培育和健全金融市场,消除市场分割性,逐步使金融机制一元化。唯此,才能使利率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必须考虑到经济货币化问题。特别是中国,由于其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使经济非货币化程度极高,那么在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其货币化程度必然加深,也就要求有足够的货币供应量与其相适应。否则,会抑制经济的发展及市场化改革。在发展中国家,制度变量往往比货币量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要大。就中国来看,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不是来自于货币量的增加,而是来自于体制变革。如80年代初的农村改革,人还是那些人,地还是那块地,资金还是那么多,工具还是老样子,可产量却大幅度地增加了,因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必须对原有体制进行变革。而且,就货币数量论的隐含假定前提之一一一经济主体产权边界清晰,行为独立,结合当前中国情况看,金融改革必须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是产权的界定,中国几次金融领域中出现的混乱,究其深层原因,都与金融产权模糊有关,这正严重抑制了中国的经济发展。金融领域的深层次制度创新就在于金融产权的重组与界定。总之,弗里德曼所创立的现代货币数量论为我们提供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促进经济发展的另一个视角.然而,现代货币数量论给我们提供的是一个参照物而不是一枚指南针”,从某种意义上讲,使现代货币数量论得以成立的隐含假设前提,正是我们所要努力达到的目标,而这种目标的达到,只有一条途径一一改革。现代货币数量论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无论是产权边界明晰、行为独立的市场主体的确立,还是市场经济的成熟,这些都需依靠改革来达到。改革,是发展中国家促进经济发展的最终动力。
2023-09-10 02:52:241

现代货币数量论的现代货币数量论对中国的意义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强调货币需求的财富限制,他的一些观点对于正确分析我国的现在经济状况有一定的作用。我国大多数消费者属于中低收入阶层,多数消费者的预期永久性收入减少或增长缓慢,结果低收入者手持货币减少,以储蓄的方式储蓄货币,使商品和货币的替代率下降,一方面造成商品存货的持续增加,另一方面人们无力消费或减少消费。央行的几次降息,对人们的货币需求影响很小,储蓄存款的持续增加便说明了这一问题。
2023-09-10 02:53:161

现代货币金融学说形考任务一增发货币,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夏斌:四年货币超发63万亿

现代货币金融学说形考任务一增发货币肯定是利弊共存的,至于谁更大要看国家的相应政策。拓展资料:一、现代货币主义亦称“现代货币数量论”。上个世纪50—6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流派。主要创始人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米尔顿·弗里德曼。该学派以反凯恩斯主义的面目出现,以现代货币数量论作为理论依据,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物价水平和经济活动变动的最根本的原因,主张国家除控制货币供应量外,不应干预经济生活。自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问世以来,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统治西方长达半个世纪,但是到了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各种反凯恩斯主义思潮纷纷涌现,现代货币主义就是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登台的。现代货币主义的思想渊源是早期的货币数量论和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现代货币主义不过是这两种理论的“混血儿”。二、现代货币主义(Modern Monetarist)是在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的大力倡导下,以芝加哥大学为发源地和大本营,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的西方经济学流派。而所谓的“现代”货币主义是相对于传统的货币数量说而言的。鉴定一个经济学家是不是现代货币主义者的四条标准是:第一,强调货币因素对名义收入变动的决定作用。第二,赞同货币主义模式的传导机制,认为货币是通过相对价格机制对现实经济发生直接影响的。第三,坚持市场经济具有内在自动稳定性的信条,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具有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的自然趋势,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干预的失误。第四,相信由私人经济行为决定的资源配置与名义收入的短期变动无关。总之,关于货币供应的变化是名义收入变化的主要因素这一条,是现代货币数量论的主要论点,也是现代货币主义的狭义定义。
2023-09-10 02:53:301

货币数量论的实况考察

各发展中国家在其经济发展中,都存在着著名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的二元经济现象。因而,在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其经济具有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过渡性;另一方面,在其金融领域,也相应存在着“金融二元机制”,即在有组织的货币市场和无组织的货币市场之间,货币需求存在着不同行为。前一市场由于存在货币的投机需求,因而对利率比较敏感。如果以M.代表货币投机需求,r.为利率,则其运行机制为:r.↑→M.↓或r.↓→M.↑但在后一市场,人们重视实物资产的风险和报酬,所以对利率的变动不太敏感,即:dMd/dr,该式表明利率升降率大于货币需求的降升率。这是问题的第一方面。其次,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一般可以表现为由非货币经济向货币经济的转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加的货币供给量,并不一定必然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拿中国情况来看,1979~1984年期间,由于农村的体制变革,乡镇企业的发展等情况,中国经济逐渐货币化。在这一期间,流通中货币大约每年超额发行13.5%,但通货膨胀却并不显著,反映了超额货币供给量被经济的货币化所吸收。再次,在发展中国家,通过增加货币数量,并不必然会促进实际产出的增加。因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经常受到旧体制的束缚,其不成熟的市场经济和体制的过渡性,成为了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例如在中国,大量国有企业长期亏损,政府和银行通过财政补贴或优惠信贷不断给其投入大量货币,但由于企业制度的落后和经营机制的不健全,因而并没有使其摆脱亏损,实际产出可以说是个负数。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在发展中国家由于金融二元机制的存在,利率这个变量并没有起到现代货币数量论所强调的那种重要作用。因而,发展中国家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培育和健全金融市场,消除市场分割性,逐步使金融机制一元化。唯此,才能使利率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必须考虑到经济货币化问题。特别是中国,由于其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使经济非货币化程度极高,那么在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其货币化程度必然加深,也就要求有足够的货币供应量与其相适应。否则,会抑制经济的发展及市场化改革。在发展中国家,制度变量往往比货币量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要大。就中国来看,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不是来自于货币量的增加,而是来自于体制变革。如80年代初的农村改革,人还是那些人,地还是那块地,资金还是那么多,工具还是老样子,可产量却大幅度地增加了,因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必须对原有体制进行变革。而且,就货币数量论的隐含假定前提之一一一经济主体产权边界清晰,行为独立,结合当前中国情况看,金融改革必须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是产权的界定,中国几次金融领域中出现的混乱,究其深层原因,都与金融产权模糊有关,这正严重抑制了中国的经济发展。金融领域的深层次制度创新就在于金融产权的重组与界定。总之,弗里德曼所创立的现代货币数量论为我们提供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促进经济发展的另一个视角.然而,现代货币数量论给我们提供的是一“参照物”而不是一枚指南针”,从某种意义上讲,使现代货币数量论得以成立的隐含假设前提,正是我们所要努力达到的目标,而这种目标的达到,只有一条途径一一改革。现代货币数量论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无论是产权边界明晰、行为独立的市场主体的确立,还是市场经济的成熟,这些都需依靠改革来达到。改革,是发展中国家促进经济发展的最终动力。
2023-09-10 02:53:391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论与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的不同点

一个是以利率为中心,一个不考虑利率,只关注货币数量。
2023-09-10 02:53:542

总需求曲线较为陡峭的情况有以下哪些,为什么?

1.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弹性越大,斜率越大,越陡峭。2.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弹性越大,斜率越大,越陡峭。3.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弹性越小,斜率越大,越陡峭。4.乘数,乘数越小,斜率越大,越陡峭。
2023-09-10 02:54:052

现代货币主义的什么是现代货币主义

现代货币主义(Modern Monetarist)是在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的大力倡导下,以芝加哥大学为发源地和大本营,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的西方经济学流派。而所谓的“现代”货币主义是相对于传统的货币数量说而言的。鉴定一个经济学家是不是现代货币主义者的四条标准是:第一,强调货币因素对名义收入变动的决定作用。第二,赞同货币主义模式的传导机制,认为货币是通过相对价格机制对现实经济发生直接影响的。第三,坚持市场经济具有内在自动稳定性的信条,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具有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的自然趋势,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干预的失误。第四,相信由私人经济行为决定的资源配置与名义收入的短期变动无关。总之,关于货币供应的变化是名义收入变化的主要因素这一条,是现代货币数量论的主要论点,也是现代货币主义的狭义定义。
2023-09-10 02:54:121

货币主义学派认为物价调整快吗

货币主义学派认为物价调整快。现代货币主义亦称现代货币数量论。上个世纪50—6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流派。主要创始人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米尔顿·弗里德曼。该学派以反凯恩斯主义的面目出现,以现代货币数量论作为理论依据,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物价水平和经济活动变动的最根本的原因,主张国家除控制货币供应量外,不应干预经济生活。自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问世以来,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统治西方长达半个世纪,但是到了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各种反凯恩斯主义思潮纷纷涌现,现代货币主义就是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登台的。现代货币主义的思想渊源是早期的货币数量论和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现代货币主义不过是这两种理论的混血儿。
2023-09-10 02:54:371

现代货币数量论有哪些研究结论 当代西方经济思潮

1956年,弗里德曼在《货币数量论——一个重新表述》一文中发展了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探讨人们持有货币的原因采取了与凯恩斯不同的方法,他不再具体研究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而将货币作为构成财富资产的一种,通过影响人们选择资产的种类来保存财富的因素来研究货币需求的,实际上是资产需求理论在货币需求理论上的应用 。弗里德曼看来,货币是债券,股票,商品的替代品,货币需求是个人拥有的财富及其他资产相对于货币预期回报率的函数。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因此,凯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凯恩斯经济理论的主要结论是经济中不存在生产和就业向完全就业方向发展的强大的自动机制。这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所谓的萨伊法则相对,后者认为价格和利息率的自动调整会趋向于创造完全就业。试图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联系起来的努力成了凯恩斯《通论》以后经济学研究中最富有成果的领域,一方面微观经济学家试图找他他们思想的宏观表达,另一方面,例如货币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试图为凯恩斯经济理论找到扎实的微观基础。二战以后,这一趋势发展成为新古典主义综合学派
2023-09-10 02:54:481

现代货币数量论与凯恩斯货币理论有什么不同?

1956年,弗里德曼在《货币数量论——一个重新表述》一文中发展了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探讨人们持有货币的原因采取了与凯恩斯不同的方法,他不再具体研究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而将货币作为构成财富资产的一种,通过影响人们选择资产的种类来保存财富的因素来研究货币需求的,实际上是资产需求理论在货币需求理论上的应用 。弗里德曼看来,货币是债券,股票,商品的替代品,货币需求是个人拥有的财富及其他资产相对于货币预期回报率的函数。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因此,凯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凯恩斯经济理论的主要结论是经济中不存在生产和就业向完全就业方向发展的强大的自动机制。这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所谓的萨伊法则相对,后者认为价格和利息率的自动调整会趋向于创造完全就业。试图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联系起来的努力成了凯恩斯《通论》以后经济学研究中最富有成果的领域,一方面微观经济学家试图找他他们思想的宏观表达,另一方面,例如货币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试图为凯恩斯经济理论找到扎实的微观基础。二战以后,这一趋势发展成为新古典主义综合学派
2023-09-10 02:54:592

为什么说货币主义不通过利率

现代货币主义亦称“现代货币数量论”。上个世纪50—6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流派。主要创始人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米尔顿·弗里德曼。该学派以反凯恩斯主义的面目出现,以现代货币数量论作为理论依据,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物价水平和经济活动变动的最根本的原因,主张国家除控制货币供应量外,不应干预经济生活。自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问世以来,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统治西方长达半个世纪,但是到了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各种反凯恩斯主义思潮纷纷涌现,现代货币主义就是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登台的。现代货币主义的思想渊源是早期的货币数量论和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现代货币主义不过是这两种理论的“混血儿”。
2023-09-10 02:55:111

现代货币的消极作业

在货币的消极作业,现在现在的货币消极作业是什么?我不明白,我也不会做,我也不懂,真的不懂
2023-09-10 02:55:192

为什么说在小国开放经济中,当储蓄不等于投资时,市场仍然是出清的

财政赤字;宏观经济效应;传导机制作为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方式,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究竟有什么样的影响, 有无效应、有多大效应,以及效应的产生过程和实现路径,历来是经济学家们感兴趣的问题,也是必须认真考虑和回答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3 种观点[1 ] :一是财政赤字有益论,主张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财政赤字有益于一国的经济发展;二是财政赤字有害论,认为赤字对经济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三是财政赤字中性论,认为要分析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必须要看财政赤字发生的一些条件,由于具体条件的差异,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财政赤字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是有利、有害或无关紧要,基本上取决于学者们对某种理论的选择或偏好。一、财政赤字宏观经济效应的一个理论分析框架“最经久不衰的宏观经济争论围绕着联邦政府财政展开。在宏观经济政策的5 个争论问题中,其中之一就是政府是否应当平衡其预算赤字。”自由竞争时期的古典经济学家对财政赤字基本上持否定态度[2 ] 。从整个财政赤字理论的发展历史看,最具有革命性的是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理论[3 ] ,主张推行赤字财政政策。直到20 世纪70 年代,凯恩斯主义的这种观点主宰了整个经济学界。尽管在20 世纪60 年代以后,由于经济滞胀的原因,使凯恩斯的赤字财政理论从1970 年代开始逐步退出了主流经济学理论的位置,但1980 年代以后兴起的新凯恩斯主义进一步完善了凯恩斯学派的理论,使该学派又重新回到主流经济学之中,并在1990 年代以后,继续对一些国家制订经济政策提供理论指导[4 ] 。20 世纪60 年代以后兴起的各经济学流派有关财政赤字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学派认为,财政赤字政策不仅无效,而且有害。公共选择学派主张约束政府的支出规模,保持财政平衡,反对财政赤字及相应的国债政策;货币学派对赤字财政政策也是坚决持反对态度;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凯恩斯学派的财政政策无论在短期还是在长期都是无效的,其代表人物之一Barro运用生命周期假说和跨时模型,用数理方法表达了李嘉图的财政赤字中性理论;供给学派认为不能仅仅根据财政赤字规模的大小来对财政赤字的宏观经济效应进行评价,关键是导致财政赤字的根源是什么。为了实现经济长期增长,供给学派主张削减政府公共支出,同时实施减税的财政政策,最终实现财政收支平衡。Gale 和Orszag 提出的分析财政赤字宏观经济效应的理论框架和Saleh[5 ]关于财政赤字宏观经济效应的文献综述都指出,财政赤字的宏观经济效应体现在财政赤字对私人投资、私人消费、储蓄、经济增长、利率、汇率、通货膨胀、贸易收支(或经常项目) 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上。其他的一些文献还研究了财政赤字对货币供给、就业或失业的影响,以及财政赤字的供给效应、财政赤字与经济周期、财政赤字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等问题。本文以Saleh 关于财政赤字宏观经济效应的文献综述和Gale 和Orszag 提出的分析财政赤字宏观经济效应的理论框架为基础,综合考虑各学派有关财政赤字宏观经济效应的理论,对Gale 和Orszag 提出的理论分析框架加以改进和拓展,提出了一个更为完善和系统的分析财政赤字宏观经济效应的理论框架。Saleh 仅仅分别讨论财政赤字对有关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缺乏逻辑体系和理论分析框架;Gale 和Orszag 虽然建立了财政赤字宏观经济效应的理论分析框架,但并不完善,缺乏对财政赤字的贸易收支效应、通货膨胀效应、货币供给效应等的分析。本文提出的理论分析框架的改进之处主要在于:补充了图1 中的传导机制①和④,并在传导机制②和③中加入财政赤字的贸易收支效应。二、对理论分析框架的解释说明具备可持续性是财政赤字政策有效发挥其宏观调控作用的前提。同时,财政赤字的可持续性,其本身就是财政赤字宏观经济效应的体现。Gale 和Orszag 认为,财政赤字与国民储蓄的关系是分析财政赤字宏观经济效应的关键。根据国民收入恒等式,私人储蓄= Y - T - C ,公共储蓄= T - G,国民储蓄S = 私人储蓄+ 公共储蓄= Y - C - G。其中, Y 为GDP , T 为税收收入, C 为居民消费, G为政府支出。又有Y = C + I + G+ NX ,可得S = I + NX ,即国民储蓄等于投资与净出口之和。其中, I 为私人投资, NX 为净出口。这个简单的等式很好地描述了财政赤字的宏观经济效应。预算赤字增加导致国民储蓄减少,则或投资减少,或净出口减少,或两者兼而有之。投资和净出口减少之和正好与国民储蓄的减少相等。净出口的减少意味着贸易赤字的增加。国民储蓄的减少对利率水平有影响,进而对汇率水平产生影响。财政赤字宏观经济效应的产生过程和实现路径,可以围绕这个简单的等式进行。由于对该过程和路径认识的不同,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观点。传导机制①总结的是传统的凯恩斯学派的理论思路。在凯恩斯主义看来,公众中的很大一部分或者是缺乏远见的或者是受流动性约束的。这些人倾向在当前的个人可支配收入水平范围外进行消费。因此,暂时的政府支出增加或税收削减会立即对总需求产生相当数量的影响。如果经济中的资源初始时未充分利用,则国民收入增加,进而产生著名的“凯恩斯乘数效应(Keynesian multiplier) ”。由于财政赤字对消费和国民收入均产生刺激作用,储蓄和资本积累并不随财政赤字增加而减少。这样,恰当控制的财政赤字给经济带来有利影响。通常,财政赤字增加导致GDP 增加和就业增加,使私人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乐观而增加投资,称之为“挤进效应”。凯恩斯主义的吸收理论指出,财政赤字的增加会通过乘数效应增加国民收入,诱导国内吸收和进口扩张而恶化贸易收支(或经常项目) 。若国内吸收超过国民收入,则贸易赤字,否则贸易顺差。传统凯恩斯学派财政赤字理论的传导机制在于:财政赤字增加→财政支出增加或税收减少→GDP 增加(乘数效应和挤进效应) →国内吸收增加→恶化贸易收支(或经常项目) 。因此,财政赤字增加对经济增长具有有利影响。需要注意的是,传统的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主义存在两个基本的区别:一是资源可能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二是存在大量受流动性约束的居民,总消费对可支配收入的变动非常敏感。许多传统的凯恩斯主义者认为财政赤字并不一定挤出私人投资。如Eisner (1989) 认为,总需求的增加提高了私人投资的利润率,导致在任何利率水平上增加投资。因此,财政赤字可能刺激储蓄和投资,尽管财政赤字提高了利率。财政赤字并非具有挤出效应,反而具有挤进效应。一方面,作为替代,公共投资挤出私人投资;另一方面,由于提高了私人投资的回报率,公共资本挤进私人资本。这两股力量决定了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到底是挤出效应还是挤进效应。当公共资本主要投资于基础设施时,将提高私人投资的边际生产率而与私人投资产生互补作用,即产生“挤进效应”(Aschauer ,1989) 。如果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竞争购买资源而产生过度需求,则公共投资将挤出私人投资和消费( Yellen ,1989) 。Premchhand (1984) 指出,如果通过发行政府债券为财政赤字融资,为了提高政府债券的吸引力,政府债券的利率水平上升,将阻碍私人投资和私人消费。因此,财政赤字的这种融资方式会产生挤出效应。传导机制②总结的是李嘉图等价定理的理论思路。根据李嘉图等价定理(the Ricardian Equivalence) ,财政赤字增加导致的私人储蓄增加的数量恰好等于政府储蓄减少的数量(即财政赤字增加的数量) , 国民总储蓄保持不变[6 ] 。其传导机制在于:财政赤字增加→私人储蓄增加量恰好等于财政赤字增加量→无需资本内流→GDP 不变→利率不变→汇率不变→贸易收支(或经常项目) 状况不变。因此,财政赤字增加对经济无影响。传导机制③总结的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学派的理论思路。由于S = I + NFI ,则ΔS =ΔI +ΔNFI 。其中,NFI为净外国投资。若国民储蓄下降,或者国内投资下降,或者净外国投资下降,或者是两者的不同组合。这些投资数量的变化会导致价格(利率、汇率) 的不同变化从而对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私人储蓄增加的数量少于公共储蓄减少的数量,则国民储蓄下降,需要进一步调整,使国民储蓄同国内投资与净国外投资之和再度保持平衡。如果私人储蓄的增加不能完全抵消公共储蓄的下降,若外国资本流入具有无限弹性,则数量调整完全依赖资本流入(ΔS =ΔNFI) 。此时,净外国投资下降,国内资本存量保持不变(ΔI = 0) 。由于国内资本存量保持不变,国内产出(GDP) 保持不变。然而,由于增加的国外借贷(资本内流) 需要偿还,因此,未来的国民生产总值(GNP) 会下降。在这种情形下,由于资本流入具有无限弹性,利率水平不发生改变。对本币投资的需求增加,因而本币升值。本币升值,吸引外资内流,出口减少,进口增加,贸易收支(或经常项目) 恶化。尽管利率水平不发生改变,更多的财政赤字仍然会减少将来的GNP。这种情形被称之为小型开放经济、完全资本流动情况(thesmall open economy viewor the perfect capital mobility view) 。其传导机制在于:财政赤字增加→私人储蓄增加量少于财政赤字增加量→国民储蓄减少、将来的GNP 减少→资本内流增加量等于国民储蓄减少量(资本完全流动) →GDP 不变→利率上升或不变→本币升值→恶化贸易收支(或经常项目) 。因此,财政赤字增加对经济具有有害影响。另外一种可能情况是,国际资本的供给并非具有无限弹性。此时,相关的价格(利率、汇率) 及数量调整与小国开放经济的情况有差异,但最终结果——将来的国民收入下降——仍然相同。在资本不能完全流动性的情况下,国民储蓄下降意味着,在现有的利率和汇率水平下,投资资金出现短缺。由于厂商争夺有限的投资资金,这种不平衡带来利率上涨的压力。利率提高导致国内投资减少(挤出效应,ΔI < 0) 。在封闭经济中,对国民储蓄减少的调整完全来自于国内投资(ΔI =ΔS) 。在资本不完全流动的开放经济中,国民储蓄的减少导致的利率上升,会导致两个结果:一是国内投资减少,二是净外国投资下降(即资本内流增加) 。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利率上升对资本内流影响的程度。这种变化必须足够以保证国民投资(national in许雄奇,等:财政赤字宏观经济效应的理论传导机制) 等于国民储蓄。利率上升,吸引外资内流,本币升值,出口减少,进口增加,贸易收支(或经常项目) 恶化。根据Elmendrof 和Mankiw[7 ] 的表述,这种情况称之为传统观点(the conventional view) 。其传导机制在于:财政赤字增加→私人储蓄增加量少于财政赤字增加量→国民储蓄减少、将来的GNP 减少→资本内流增加量少于国民储蓄减少量(资本不完全流动) →GDP 下降→利率上升→本币升值或汇率不变→恶化贸易收支(或经常项目) 。此时,财政赤字增加对经济的影响也是不利的。传导机制④总结的是不同的经济学学派对财政赤字不同弥补方式所产生的宏观经济效应理论思路上的差异。一般而言,当出现财政赤字时,政府通过借债(包括外债和内债) 或发行货币以创造铸币税收入来为其支出融资。经济理论指出,财政赤字的货币供给效应、通货膨胀效应依赖于财政赤字的融资方式和财政赤字对总需求、总供给等的影响。在货币主义的框架中,财政赤字是否引发通货膨胀取决于财政赤字货币化的程度。在财政占优的经济体制中,央行被迫货币化财政赤字而引发通货膨胀。Sargent 和Wallace[8 ]指出,若财政赤字是持续性的,政府最终将不得不增加基础货币并引发通货膨胀。如果实际利率超过经济增长率,政府债务将以快于实际收入的速度增长。此时,货币当局被迫通过货币创造为政府赤字融资。在内生货币供给理论的框架下,即使央行足够独立,财政赤字支出也可通过影响经济增长和利率、物价等而对货币供给产生影响。弗里德曼也认为财政赤字能够促成物价上涨和助长过度的政府支出。从微观角度讲,如果政府用公债融资取代税收融资,持有公债的消费者认为自己的资产(财富) 增加了,消费支出将增加,就会产生扩张性效应[9 ] 而引发通货膨胀。根据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如果资源没有充分利用,预算赤字的增加就会对总需求产生正效应。总需求的扩张通过乘数效应增加国民收入,货币交易需求随之增加,央行将不得不适应货币需求的变化而增加货币供给并提高价格水平。萨缪尔森在他的名著《经济学》中指出,预算赤字的增大如靠增加货币供应量来弥补,则意味着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货币政策,这虽然会增加GNP ,但同时也导致通货膨胀的加剧和挤出投资。巴罗[10 ]认为,公债不是净财富;在财政支出既定的情况下,税收融资和债务融资的相对数量变化,对总需求、利率和资本形成都没有影响,因此,李嘉图等价定理成立,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对货币供给和价格水平无影响。综观各经济学学派,对现代财政赤字政策争论激烈,观点迥异,但财政赤字政策始终在坎坷中不断发展,成为各国宏观调控的主流政策。各个学派的财政赤字理论都不能完美地解释现实,但都能够在某一方面对现实做出比较成功的解释。三、中国财政赤字政策的理论基础从财政经济理论的发展过程来看,在古典经济学的财政理论体系里,资源的充分就业是在市场机制的相互作用下自动完成的,其思想根源在于著名的萨伊定律,认为财政政策不起作用,政府应当追求不干预政策或自由放任政策。面对1929 —1933 年的经济大萧条,古典经济学的宏观经济理论束手无策,凯恩斯学派应运而生,经过希克斯、汉森、萨缪尔森等经济学家的发展,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逐渐完善,认为增加总需求的赤字财政政策(再辅之以扩张的货币政策) 是解决伴随大规模失业的通货紧缩问题的唯一出路,主张实行“逆经济风向而动”的反周期财政政策。在20 世纪40 年代到60 年代,凯恩斯主义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盛行之际,新自由主义抬头,出现了货币学派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学派。他们极力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强有力的干预,认为旨在调控总需求水平的财政政策,不仅不会稳定经济,反而会使经济更加不稳定。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学派以其现代货币数量论为依据,强调货币在影响宏观经济运行中的核心地位,在政策主张上反对凯恩斯学派的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实行单一的货币政策。货币学派主张恢复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反对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进入20 世纪70 年代后,西方国家陷入“滞胀”困境,凯恩斯学派经济学所倡导的由国家运用财政政策进行“需求管理”的一套政策措施出现了危机。这时,以卢卡斯、萨金特和华莱士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学派,根据“理性预期假说”和“持续的市场出清”假说,对凯恩斯学派的理论和政策主张提出挑战,全盘否定稳定政策的有效性,认为政府应该放弃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主张用规则的财政政策抑制通货膨胀。面对各经济学派的批评,一批被Parkin 命名为“新凯恩斯主义者”的经济学家(包括曼昆、斯蒂格利茨等) ,坚持传统凯恩斯学派的基本信条,从20 世纪80 年代起,逐渐建立和形成了具有微观基础的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派,反驳了需求管理政策无效的观点,对“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和理性预期在使政策无效方面的作用这2 个方面提出质疑。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派不但认为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有用的,而且是有效的[11 ] 。一些转轨国家根据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制定的改革方案,在实施中不断遇到许多始料不及的巨大困难。这似乎能够表明,新古典经济学对市场经济的理解存在某种缺陷,对过渡经济的认识则准备不足。倘若李嘉图等价定理成立,那么,以增发国债为赤字融资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就不会产生扩大总需求的效应。新凯恩斯主义不赞同“李嘉图等价定理”,认为据此得出的结论不仅在理论上是错误的,而且和经验事实也是相悖的。很显然,如果这一定理是成立的,那么财政政策特别是凯恩斯主义的赤字财政政策就是根本无效的。无论是针对美国还是其他发达国家,关于李嘉图等价定理的经验研究都没有得到明确的结论。Bernheim(1987) 、Masson 等(1995) 、Giavazzi (2000) 等的经验研究都否定了李嘉图等价定理[12 ] 。一般认为,李嘉图等价定理成立所必需的条件在发展中国家比在发达国家更不可能得到满足。Agenor 和Montiel (1996) 指出,在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欠发达,资本市场常常受到高度扭曲和压抑,消费者对税收归宿也很不清楚。因此,在发展中国家,李嘉图等价定理也很难成立。郭庆旺等对中国的经验分析也证实李嘉图等价定理在中国不成立。刘溶沧等[13 ] ,赵志耘等[14 ] ,付文林、沈坤荣[15 ] ,马拴友[16 ] ,许雄奇[17 - 18 ] 等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均认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对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学派完全否定财政赤字政策的有效性,以及李嘉图等价定理认为财政赤字政策对宏观经济无影响的理论观点,都不太符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际状况。从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发展过程来看,在过去60 余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面对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或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各国政府所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基本上都是以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及其需求管理政策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从欧、美、日等国的财政政策实践来看,尽管有学者否定和政界人士反对,但赤字政策仍然作为最主要的反周期政策被使用,一直到现在从未被放弃过,只是使用的强度和方式随着时代和国家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罢了。中国财政运行从平衡财政到赤字财政是以1978 年为界限和转折点的。在1978 年以前,中国的财政预算是严格按照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的原则进行的,财政支出坚持的是量入为出的原则。改革开放以后,为了加快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步伐,基本上安排了赤字预算自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20 世纪90 年代之后,财政政策就逐步走到了中国宏观调控的前台。从20 世纪80 年代末的扩张财政政策到90 年代初中期的紧缩财政政策,再到2000 年前后的积极财政政策,2005 年前后的稳健财政政策,以及2008 年底开始的积极财政政策,可以看出中国财政政策中的相机选择性较强,财政政策规模和操作具有显著的周期性特征,符合现代宏观经济政策理论的逆调节要求。中国近年来实施的财政赤字政策也是把扩大社会总需求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仍然是治理(由需求不足导致的) 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的有效方式,应该成为中国实施赤字财政政策的理论基础。综上所述,作者认为,凯恩斯主义的财政赤字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成为中国赤字财政政策的理论基础。虽然中国的宏观经济正处在一个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阶段,市场机制尚不完善,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且在中国的财政政策中,政府直接投资还是影响经济最主要的手段,但是,近年来中国的宏观管理实践证实,中国的财政政策在反周期的实际操作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并且随着改革的深化,中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中国财政赤字政策的实践基本上是符合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的。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矛盾不是一个简单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而是一种相对过剩问题,表现出来的是结构性矛盾,供给过剩与需求不足并存。因此,中国应实施总量调节与结构调整相结的财政政策,不能完全照搬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财政赤字理论。参考文献:[1 ] Gale William ,Peter Orszag. The Economic Effects of Sustained Budget Deficits[J ] . National Tax Journal ,2003 (9) :473.[2 ] 尚长风. 公共财政政策理论与实践[M] .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54 - 260.[3 ] 郭守杰. 中国的积极财政政策理论与实践[M] .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1 - 10.[4 ] 郭红玉. 国债宏观经济效应研究[M] .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89 - 93.[5 ] Saleh Ali Salman. The Budget Deficit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 A Survey. University of Wollongong Economics .2003.Working Paper Series.[6 ] Barro R.Are government bonds net wealth ? [J ] . Journal ofPolitical Economy ,1974 ,82 :1095 - 1117.[7 ] Elmendorf D W,Jeffery B L. Social security reform and national saving in an era of budget surplus[J ] .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2000 (2) :1 - 7.[8 ] Sargent TJ ,Wallace N. Some Unpleasant Monetarist Arithmetic[J ] . The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Minneapolis Quarterly Review , 1981 (3) :1 - 17.[9 ] Patinkin D. Money , Interest and Prices : An Integration ofMonetary and Value Theory[M] . New York :Harper Row ,1965 :58 - 61.[10 ] Barro R. Macroeconomics [M] . 3d ed. New York : JohnWiley Sons ,1990 :78 - 95.[11 ] 斯蒂格利茨. 经济学[M]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352.[12 ] 郭庆旺. 积极财政政策及其与货币政策配合研究[M]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222 - 224.[13 ] 刘溶沧. 赤字、国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兼评积极财政政策是否有挤出效应[J ] . 经济研究,2001 (2) :13 - 19 ,28.[14 ] 赵志耘. 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实证分析[J ] . 财贸经济,2005 (7) :8 - 14.[15 ] 付文林. 中国公共支出的规模与结构及其增长效应[J ] . 经济科学,2006 (1) :20 - 29.[16 ] 马拴友. 国债与宏观经济的动态分析[J ] . 经济研究,2006 (4) :35 - 46.[17 ] 许雄奇. 财政赤字、金融深化与通货膨胀: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的实证检验(1978 - 2002) [J ] . 管理世界,2004 (9) :24 - 32.[18 ] 许雄奇. 财政赤字与贸易收支不平衡:来自中国经济的经验证据(1978 - 2003) [J ] . 世界经济,2006 (2) :41- 50.
2023-09-10 02:55:433

西方经济学家对货币流通速度的看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

古典学派理论——货币流通速度是由制度决定的常数 凯恩斯主义——货币流通速度是变化的 现代货币主义——货币流通速度是相当稳定的 在1911年出版的《货币购买力》一书中,美国经济学家费雪对古典的货币数量论作了清晰的阐述。货币数量论最著名的交易方程式可以表示为:MV=PY。那么货币流通速度V=PY/M。该式中,Y表示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总量,P表示一般物价水平,M表示流通中的货币量。费雪在这里认为Y总是维持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所以它在短期内是不变的,V是由支付制度、个人习惯等因素决定的,由于这些影响因素在短期内是稳定的,所以在短期内可视为不变的常量,这样决定物价水平的是市场上的货币量。费雪方程式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说明物价水平的变动仅源于货币数量的变动,最大的特点是假定货币的流通速度保持稳定。 凯恩斯主义假定人们对货币需求出于3个动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他的实际货币需求模型是Md/P=f(i,Y),式中i表示利率,Y表示国民收入,即货币的需求是利率和国民收入的函数,把上式代入V=PY/M,其中M用Md代替可以得出:V= PY/M=Y/f(i,Y),该式反映出货币流通速度是实际国民收入和利率水平的函数。由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小于1,因此货币流通速度随收入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实际国民收入增加,货币的流通速度加快;同样,货币流通速度与利率水平呈正方向变动,其原因在于利率水平的上升,货币持有成本增加,货币需求就会减少,这导致货币流通速度加快。正由于货币流通速度对收入和利率的变化做出有规律的反应,收入和利率水平变化又是事实,这就决定了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理论否定了古典学派货币数量论关于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假定,它分析了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并得出,中央政府的货币政策影响实际的货币量,其中货币政策通过对利率的影响实现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财政政策首先通过改变货币总需求影响收入和利率,收入和利率又影响货币的流通速度,而货币流通速度又会影响国民收入。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收入水平增加、利率上升,这就加快了货币流通速度,使收入水平进一步增加;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使收入水平减少、利率下降,这就减缓了货币流通速度,收入水平进一步下降。它还证明了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随利率的周期变动也是顺周期的,这样就否定了古典的简单货币数量论中财政政策无效的观点,为自己的财政政策主张奠定了理论基础。由此来看,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表明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有用。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得曼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现代货币数量论,即现代货币主义,理论核心是证明“唯有货币最重要”,即货币量的变动是决定名义收入的唯一重要变量,在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分析和认识中,首要的是说明它的货币需求函数。弗里得曼认为,经济生活中,实际货币需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主要的是由恒久收入决定的。恒久收入是一种平均收入,在短期中波动的幅度并不大;在长期中,恒久收入是稳定增加的,货币需求也在稳定增加,所以实质货币需求函数也就具有相对稳定性,由恒久收入和货币存量所决定的货币流通速度也就是一个稳定的函数。 现代货币数量论的货币需求模型对货币流通速度的观点既不同于古典学派的简单货币数量论,也区别于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模型,它认为货币流通速度虽然不是一个常数,但却具有稳定性,这一点与古典学派相近。现代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认为价格水平变动率与利率水平都影响实际的货币需求,但在影响程度的认识上产生了分歧。现代货币数量论则认为,虽然价格水平变动率与利率实际上会影响实际的货币需求与货币流通速度,但实证分析它们的影响是十分微小的,主要影响的是恒久收入水平。由于恒久收入水平在长期内是稳定的,所以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需求一样是相当稳定的,这样就自然地得出了和古典的货币数量论十分相近的政策结论:财政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非常小,而货币政策的作用是主要的。这就是货币主义者反对凯恩斯主义用财政政策干预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原因,也是两个学派的重大分歧之一,凯恩斯主义着眼于短期的经济波动,货币主义关注的是长期发展的经济环境。 对吗?
2023-09-10 02:55:521

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主义是什么?

货币是导致通胀的主因
2023-09-10 02:56:012

简述现代西方利率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

参看 经典著作 利率史
2023-09-10 02:56:112

米尔顿·弗里德曼的社会影响力是怎样的?

弗里德曼自30年代初出茅庐直至50年代中期,他的社会影响并不很大。但到了50年代后期,随着他的经济理论逐渐形成,他在学术界和国际经济事务中的声誉与日俱增。弗里德曼开始公开地向战后盛行一时的凯恩斯主义发起挑战,提出了现代货币数量论,与之对抗,他于1956年出版《货币数量论的一个重新表述》,明确指出现代货币数量论就是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
2023-09-10 02:56:201

请问一下,网络信息安全专业好吗(本科)

信息安全专业,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专业代码为080904K,属于计算机类(0809)。具有全面的信息安全专业知识,使得学生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进一步发展的基本能力;加强学科所要求的基本修养,使学生具有本学科科学研究所需的基本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具有应用已掌握的基本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系统的应用、开发以及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努力使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应用能力;既可以承担实际系统的开发,又可进行科学研究。
2023-09-10 02:53:013

长恨歌赏析

长恨歌赏析 长恨歌的主题说历来众说风云,有政治主题说的,有爱情主题说的,也有爱情主题说的。 当然笔者认为是双重主题说,但是爱情占8分,政治占2. 首先,从第一层“汉皇重色思倾国”到“尽日君王看不足”作者用了隐喻的笔法,这也是唐朝诗人惯用的习作笔法,应为唐皇帝与汉皇帝在中色这方面有一样的癖好。 这一段写的就是玄宗皇帝中色,而且整日沉迷于美色中,连早朝也不上,误国误民,还将贵妃的亲戚也分侯赐爵的。 第一段是揭露了玄宗的荒淫无度,但是没有写的直接,只是一般的叙述。 第二层从“渔阳鼙鼓动地来"到“回看血泪相和流”写的是因为重色而导致的安史之乱,玄宗皇帝出逃,贵妃被赐死。 第三层从“黄埃散漫风萧索”到“魂魄不曾来入梦”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在描绘贵妃死后,玄宗皇帝朝朝暮暮情,生死两重天,但是思念却不能截断,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叫人如何不泪垂,描写的就是君王对贵妃的思念,把爱情歌颂的那样的淋漓尽致。 第四段是从临邛道士鸿都客到此恨绵绵无绝期,写的是贵妃在思念君王,在得知皇帝派使者到来时,花冠不整下堂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体现出贵妃的思念之情之切。 所以从整体来分析是爱情占8. 其次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第一对仗手法突出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原作比连理枝。 等都是对仗,起作用是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能够把生离死别的痛哭和生死两从天的思念以及至死不渝的忠贞爱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第二、采用重复手法 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如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生。 这是为了强调玄宗对贵妃的专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迟迟和耿耿是为了强调渲染气氛,突出玄宗对贵妃的无限思念之情,悠悠生死别经年,中的悠悠是为了突出玄宗和贵妃生离死别有一年后,那种缠绵饿爱情还未能被割断,反而更加强烈。 第三、顶针手法 如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是采用了顶针手法,顶针的作用是进一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节奏紧蹙, 最后是写作手法 作者采用了避实就轻,虚实结合的的写作手法,淡化历史,美化爱情。 作者在描写玄宗和贵妃这段为世人不齿的公公和儿媳妇之间的恋情时,采用的就是避实就轻的写作笔法,只是写道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一笔带过。 而更多的去发掘那种刻骨铭心的爱情,他抛弃了帝王的外衣,单纯的男女之爱。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颜参差是。 闻到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这是虚写,目的是在创造一个神秘的仙界,让俩人的爱情可以延续,也更能突出两人的忠贞爱情,不管是生还是死,都一样的执着,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2023-09-10 02:53:021

请问沈阳医学院是二本还是三本呢

沈阳医学院是二本。一、学校简介:1、沈阳医学院简称“沈医”,位于辽宁沈阳北部大学城,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2、沈阳医学院始建于1949年,时为沈阳市立高级护产学校,1978年12月在沈阳市卫生学校基础上改建为沈阳医学专科学校,1987年沈阳医学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沈阳医学院。3、据2022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面积48.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7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4.6亿元,仪器设备总值2.15亿元,图书馆藏书107万余册,中外文期刊2237种,设有管理机构19个,二级学院18个,教辅机构10个,实践教学基地150家,开设24个专业,现有教职工及医护人员4514人。二、合作交流:1、据2022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与美、英、日、荷、澳、加等国家二十余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友好关系,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多次承办国际,全国学术会议,先后有来自64个国家的2220名留学生在校学习。2、《沈阳医学院学报》是省级医药卫生类综合性学术期刊,辟有专家论坛、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临床护理、技术方法、大学生科技园地等栏目。3、学校馆藏纸质图书107万册,电子图书21万册,馆藏中外文期刊2237种,纸质图书中生物医药卫生类图书占藏书比重的49.93%,拥有计算机200台,拥有中国知网SPRINGER等电子资源数据库29个。
2023-09-10 02:53:051

军训自我鉴定思想上怎么写

军训自我鉴定思想从提高纪律性、培养团队意识等方面来写。提高纪律性。军训期间要求我们严格遵守军营规章制度,以身作则,遵守纪律,增强自身纪律思想和遵守纪律的能力。培养团队意识。军训期间,我们需要在一个集体中共同生活,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出团队意识,锻炼出合作精神,提升了个人的协作能力。建立自信心。在军训中,每个人都要面对一些困难和挑战,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建立一个新的自我,增强自己的信心和勇气,树立起积极向上、勇毅坚毅的人生态度。养成乐观向上的思想。在军训中,每个人都会经历一些艰难险阻,需要积极面对挑战,通过时间和努力来克服困难,培养出乐观向上的思想,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军训简介:军训是指在学校进行的一种军事训练,旨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纪律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防观念。军训通常在学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进行,持续时间一般为2至4周。军训内容包括军事基础知识、军事技能训练、军事礼仪等方面的内容。在军训期间,学生需要遵守军事纪律,服从指挥,严格要求自己,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和身体素质。通过军训,学生可以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3-09-10 02:53:001

大学生暑假实践报告2000字暑假工

  暑假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各位同学们是如何安排自己的暑假生活呢?是继续没日没夜的学习,还是后不管不顾的玩?这都不行,我们要劳逸结合还需要在外做一些实践活动,过的更加有意义。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暑假实践报告2000字暑假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学生暑假实践报告2000字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系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虽然一个月的时间活动让我觉得很累很辛苦,但我从中锻炼了自己,并且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也通过一个月的实践,使我有了些关于社会基层建设的心得体会。   炎炎夏日列日当头。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环境,正激起了我要在暑假参加社会实践的决心。我要看看我能否在恶劣的环境中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双手和大脑维持自己的生存,同时,也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深入基层,同基层领导谈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我是一名大一学生,即将走上社会,更应该提早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使同学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尤其是我们学生,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往往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发挥的不很理想。通过实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就是紧密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水平。通过实践,原来理论上模糊和印象不深的得到了巩固,原先理论上欠缺的在实践环节中得到补偿,加深了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消化每一天,捧着厚厚的问卷,怀着一份份坚定的信念,我们在烈日下奔跑着。感谢这次暑期实践活动,让我们在这过程中成长了不少,懂得了不少。   做为一名大学生,我深深地感到初会实践的重要性。并希望以后能够经常参加实践,这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在大学中的社团生活所无法比拟的,只有在真正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亲身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才能使自己得到锻炼,才能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运用到实践,才能使自己成为真正有用于实际,使自己成为真正有用于社会的学生。社会实践弥补了理论与实际的差距和不足,社会实践的意义也在于此。   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使我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也使我增强了扎根实践吃苦耐劳的精神。亲身地服务于群众,服务于社会,真的很有意义,我想以后我还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大学生的暑期实践。   大学生暑假实践报告2000字   转眼间大学四年就快要结束就还剩下一年了,即将踏上社会的我而很懵懂,不知道社会的酸甜苦辣,之前一直是学生,也没有到社会上去实践工作过,这很是不好。终于在即将踏入社会之前有了一次社会实习的机会,我当然不能放过,兴高采烈的去参加实践去了。希望在毕业之前能够了解工作生活的艰辛,在毕业以后踏上社会也不至于无所依赖。   在实践结束以后我感觉这个暑假过得异常的丰富,其中最大的收获就是第一次真正的接触了与中药学专业有关的社会部门,进行了短期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次活动让我亲身经历了本专业的工作流程,仿佛是一次模拟的职场人生,受益匪浅。   联系到中医院实习是通过一位要好的初中同学,她所读的专业是药学(中药学方向)。今年过年的同学聚会上,我便听她聊起了她在寒假时14天的到中医院实习的经验。当时的我兴奋不已,直说暑假的时候也要一起加入她们的行列。   八月初,我带着从辅导员那开的证明信,和好朋友一起来到了中医院报道。首先去科教科和那里的医生说明我们是来进行短期实习的学生,然后科教科开介绍信给财计科和药剂科说明我们的来意。在财计科交完费后,一位李老师带我们去中药房熟悉环境。   第二天开始正式上班。我们的实习期虽短,但实习的内容和其他大三、大四的实习生没有什么区别。每天和专属的指导老师一样时间上下班,在药房里协助老师抓药,有空的时候将缺的药材及时补够。   还记得刚到药房的几天,我对药材所在的位置都很不熟悉,抓一味药就要问一次老师,烦的不得了。于是我在有空的时候用纸将药材的名字按顺序抄下,再多多转转药盘,刻意的去记记药的位置,甚至于想到一个联想的办法,比如从下面开始将药盘编号,将编号和药材的名字进行联想几天下来就对药材的位置有了大概的印象。   然后再过了几天,进入了另外一个阶段。由于我们的中药学课程还没有学,所以我对药材的药性不是很清楚,老师一开始教我用药性的方法来归类,然后不知不觉地,下次再见到这味药的时候就自然想起了上次的暗示,回忆起了药的位置。   在药房里的时光过得很快,每天都是站在药盘中间不停的抓药,其实我觉得这是一份很机械的工作,没有什么专业度可言,只要是看得懂字,记得住位置的人都可以胜任这样的一份工作。药房里的老师每天都找不同的话题来聊,有时候说得火了甚至还骂两句,但我想,这也是因为工作本身没有太多的乐趣和潜力的原因吧。   4天的实习生活让我和中药有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我记录下了中医院中药房里所有的药材,同时也将大部分的常用药材记在了心里。认识了300多种常用药材,我想这是我最大的收获吧。   带我实习的老师和我算是半个老乡,老师很慈祥,她经常在工作不忙的时候教我一些认识鉴别中药的方法,也和我讲一些有关在药房工作的利弊,她说她在药房工作了三十几年,人情世故见得最多。我还在平时不用上班的时候去安娜老师家拜访了一回,老师带我参观她的书柜,里面全是有关中药的书籍,其中最老的竟然比我还要大上三、四十年。我在老师家借了三本书回去看,受益匪浅。   在实习期结束的时候,老师为了些了一段实习鉴定,其中有一句话令我兴奋了一天。她在评语中写到:“由于学习刻苦,目前已具备了独立操作的能力……”,这是对我的实习工作的一种认可,也是我这14天来不断努力的最大的收获。   暑期的社会实践活动,给了我们更多的接触社会的机会。在这写实践活动中,我感觉自己就像是社会中的一员,在社会中不断的磨练自己,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学会特殊的技能,学会更好的容入社会。   这一次暑假的学习实践,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宝剑锋从磨砺出,腊梅香子苦寒来”这次实践活动有苦也有甜,在魔力和充实自己的同时,让我更多的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经体会到社会的更多方面。   大学生暑假实践报告2000字   暑期的打工虽然只有短短的1个月,但是在这段苦的日子锻炼一下意志品质,同时积累一些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这些经验是一个大学生所拥有的“无形资产”,真正到了关键时刻,它们的作用就会显现出来。大学生除了学习书本知识,还需要参加社会实践。因为很多的大学生都清醒得明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不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   大学生要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潜力。透过参加一些实践性活动巩固所学的理论,增长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因为知识要转化成真正的潜力要依靠实践的经验和锻炼。应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新月异的社会,我觉得大学生就应转变观念,不要简单地把暑期打工作为挣钱或者是积累社会经验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借机培养自我的创业和社会实践潜力。此刻的招聘单位越来越看重大学生的实践和动手潜力以及与他人的交际潜力。   作为一名大学生,只要是自我所能承受的,就就应把握所有的机会,正确衡量自我,充分发挥所长,以便进入社会后能够尽快走上轨道。在这次暑期的工作中,我懂得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获益良多,这对我今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大程度上的启发。这次的打工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起点,我相信这个起点将会促使我逐步走向社会,慢慢走向成熟。   作为一名在校学生,能在暑期参加社会实习,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使我们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后,迅速的加以实践运用。巩固学习成果。同时,能对所学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化理解,便于更好的学习。这是学业上的优势。更为可贵的是,我们在实践中成长的更加成熟,无论是思想还是心理上。由于我们一贯生活在校园中,时刻有老师、家长和同学关爱,生活能够说用无忧无虑来形容,很少接触社会,也很少吃苦。在这次暑期打工中,困难时刻严峻的考验着我们。透过这次工作,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同时还结识了很多很好的同事和朋友,他们让我更深刻地了解了社会,他们拓宽了我的视野,也教会了我如何去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而作为一名还未走出校园的学生,我深知自我要学的东西有很多很多。   另外,在这次实践中,让我很有感触的一点就是人际交往方面,回想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学到了很多,从我接触的每个人身上学到了很多社会经验,自我的潜力也得到了提高,而这些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要善于与人沟通,不管是工友还是主管,都应尽可能与他们多交流,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地理解。这样你才能进步,成长。   大家都明白社会人际交往十分复杂,但是具体多么复杂,我想也很难说清楚,只有经历了才能了解。才能有深刻的感受,大家为了工作走到一齐,每一个人都有自我的思想和个性,要跟他(她)们处理好关系得需要许多技巧,就看你怎样把握了。既然我们不能改变一些东西,那我们就学着适应它。如果还不行,那就改变一下适应它的方法。让我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掌握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就是使我在接人待物、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在这次实践中使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务必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我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能够虚心请教他人,而没有自学潜力的人迟早要被社会所淘汰。   沿着许多成功者足迹来勘察,我们能够看到成就梦想的路途,知识可能是斩断路途中荆棘的刀,但在前行的过程中更需要我们课堂上无法学习到的东西,也许我们从社会上吸取了这些知识才能真正改变我们的命运。经过这一个多月时光的社会实践,透过自身的努力,无论是在思想上、学习上还是工作上我都学会了很多自强自立,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招"难!"确实,在家里有父母照顾,关心,呵护,日子过得无忧无虑。但是,到外面工作的时候,不管你遇到什么困难,挫折都是靠自已一个人去解决,在这一个月里,我更加的自强自立了!   谦虚做人,个性对于即将踏入社会的我们至关重要,我们本来对于社会上的知识知之甚少,我们千万不能骄傲自大,自以为是,那是肤浅的表现,我们要谦虚做人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   在学校里学习的理论知识,假若不经过实践,那么便成了纸上谈兵,用处不大。大学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适当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方能在操作中认清自我的不足,然后去研究,去改善,去上进。无论是作为学生,还是上班族,都应当在成长的途中多注意沿途所存在的问题,走得太快的时候,也要偶尔停下脚步,给自我适当的时光,调整自我的状态。多看多学多检讨多反省,之后再焕然一新地出发,虽然这样或许会让你觉只是浪费时光,没必要,但是,你要明白,有时候,很多事情,你一味地做下去,错了也不及时修整,只会偏离你想要走的轨道,反而会离目的地更远。中途的停歇,以实际去衡量自我走的轨迹是否正确,错了及时矫正,虽然看似慢了下来,但最后,还是会比原先的你快。假期的实习,少了点看书的时光,但是我用实践,去意识到书上的理论并非完全可信,以此为将来的学习做出了微妙的调整,相信自我,能够走得更加顺畅。   有人认为,打暑假工纯属就是玩过两个月,挣点小外快,不必太在意。打暑假工,并不只是为了消磨时光,其实仔细想想,只要换个思维方式去看待,那么打工就不仅仅仅是打工那么简单了。事情不能只看表面,想得深远一点,凡事做起来也就多了股动力,每一个举措,也就有了不一般的好处。   最后领的工资虽然只是一点点的钱,但是我明白,一个人在他的学生时代最重要的是学习东西,增长见识,锻炼潜力,尤其在大学学习时候,参于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赚钱不是主要的,作为学生,能赚多少钱,等我们毕业了会有很多赚钱的机会,只要有知识和潜力,智慧,我们就能够找到好的工作。实习是为将来打基础的重要阶段,珍惜我们的每一个工作机会,不论什么人,什么学历,从事什么工作,好好的表现、展示自我的潜力,不要错过好的机遇。没有一件事情是轻简单松的,但每一件事都是让人成长的,经历一段过程,喜悦或是艰辛,尽管经历的方式不尽相同,但它的结果是相同的,我们都会因涉事而成长。   其实工作中不必须有太多地方用到专业知识,更多的是我们要耐心、细心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际的去工作,只有基本工作做的够好,才能赢得上级和同事的信赖,才有机会展示更多的才华。单凭专业知识不可能在工作上高枕无忧,更多的是在做一些很小的事情,而决定一个人的工作潜力怎样恰恰是从些事情上看出来的,正可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现实,就是这样。   透过社会实践来到达锻炼自我的意志品质,同时积累一些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为自我即将步入社会做好铺垫。同时也是为了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从而使自我的暑假生活过得更充实更有好处。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在今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磨练自我的同时让自我认识的更多,使自我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为自我即将步入社会做好足够的准备。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透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   一个月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我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我在实践中得到许多的感悟:挣钱的辛苦,人际关系的沟通,管理者的管理要求,自强自立,认识来源于实践以及专业的重要性。   透过这次社会实践,我得到了很多锻炼,更新了观念,吸收了新的思想与知识,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摆正心态,正确定位,更加发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适应时代的要求。   以上就是我这些日子来的体会,我的不足之处期望老师给予纠正和指导,多谢!   大学生暑假实践报告2000字   暑假期间,我在寻甸的一家餐馆打工。在暑假有限的时光里,我充分利用,以充实自我。透过实践,来领略社会,了解社会。这份实践报告便是对我暑假期间实践学习的整理和总结。   在暑假没有来临之前,我便将暑假的时光排满,便是为了让这个假期过得更充实与有好处,不再重复以往的空虚与闲度。更是改变只是在书中学得知识的方式,透过实践来获取不一样的知识,体味不一样的生活,以便能学习更多的知识。带着很多目的,让我对本次实践充满激情。想体会一下打工者的生活,尝尝自我赚钱的滋味,或酸或甜,绝知此事还须躬行。本次实践的主要目的是透过打工,了解社会,是自我更加成熟,学习在书中学不到的知识,让自我多一份经历,提升自我的潜力,拓展自我的潜力,拓展自我的知识面。   出去找工作才发现找一份工作并不是如自我想象中的那么容易,看着很多店贴着招聘启事,进去一问,基本都是招长期工。短期工、暑假工的工作少之又少。最后在找了三天之后了找到了一份在餐馆的工作。   找到工作的第二天,我便开始了暑期的打工生涯。由于没有太多的工作经验,所以我工作起来个性的卖力与认真。透过几天的学习观察,我便熟练地掌握了工作流程。每一天上午8:30上班,晚上9:30下班。早上上班的第一项任务便是收拾昨日客人走后的餐桌,扫地、拖地。   等卫生打扫完之后,便是摆上碗筷,等待客人的到来。当有客人时,帮忙招呼一下,上茶水,报价、帮客人点菜开单。然后,便是传菜。客人在吃饭期间有什么需要,及时带给。客人走后,便是收拾餐具,打扫卫生。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客人多时,也时常手忙脚乱。个性是当客人等待很长时光时,总是会催老板快一点,老板催促服务生快一点,服务生催促厨师快一点,厨师恨不得要催时光慢一点。   打工累点是自然的事。与受气相比,受累是算不了什么的,个性是像我这种初出茅庐、没有经验的学生。每一天应对不一样的客人,每个客人都有不一样的性格和习惯。有很多客人喝醉酒后,总是乱说一些我们难以应付的问题,还有时有的客人会拿服务生开玩笑。而作为一名服务生,是没有发脾气的权利的,也不能与客人争吵争辩,因为“顾客就是上帝”。而工作中并非只是收顾客的气,有时工作中的失误与不足,还会挨管理人员的训。但是在一段时光以后,我便慢慢适应了。作为一名打工者,在顾客和老板面前,要做的便是服从、服从、再服从。其实,老板大多数时候是很关心员工的,有时会鼓励我,在受到顾客的委屈时,也会给予安慰。有机会时,其他的老员工,总会给我讲很多道理事情和处理的方法。   我也会问一些自我不明白的问题,他们也能帮我很好的解答。我在其中学到了不少社会知识和一些为人处事的原则。出门在外,打工受气在所难免。所以想得开了,再大的误会也会烟消云散。在饭店打工,以前以为没有客人的时候会是闲着舒服。工作之后才发现,即使没有客人,也要站着等候客人的到来。一天站10个多小时的生活,开始并不是很习惯。即使习惯以后,一下班也有立刻坐下的冲动。不禁悟到:站得久了,发现能够坐着的人就是幸福的。由于是在餐馆,所以吃到很多以前未曾吃过的东西,也算是开了口界。由于常在门口站着,店门前恰好是一条公路,所以了解了很多不一样类型的车,宝马、奔驰也不再像以往那么眼生。常在城市转,那里养狗和鸟的个性多,也看到很多不一样品种的狗和不一样种类的鸟,煞是搞笑。   到了x月xx日,我一个月的打工生涯结束了。老板为了给我送别,准备了好的酒菜,让我十分感动。老板对我一个月来的工作给予了肯定,他表示很满意,并满口的赞意,让我感到很欣慰。我想这都是我就应做的。一个月来,对老板的落落大方、管理方式、经营策略都广有认识,其实做老板也非一件易事。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回忆和很多员工一齐忙碌的日子,还有点恋恋不舍的感觉。或许我已经习惯了打工的生活。一个月的辛苦也是有回报的,拿到工资时,真的很欣慰。但是并不是因为有钱能够领,也不是结束了打工的苦日子,而是自我的付出最后有了结果和回报,自我的实践也有了收获。回想一下自我的努力,觉得很值。我一个月的工作也到此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道听途说的苦远不如亲身尝到的苦感受深切。打工的生活与学校的生活是判若两世的。真正体会到打工的苦时,方知大学生活的其乐无穷。亲身于社会中体验生活,才明白生活根本不能和小说电影相比,生活比它们复杂多了。每个人都很辛苦。这个世界不会贴合你所有的想象,甚至连一个你的想象也不贴合,但是我们还得生存下去。   透过本次实践,我明白了父母的辛苦和供我上学的艰辛。想想以我一个月一千多一点的工资计算难以维持我一年的大学生活的。原本以为辛苦的我,在经历过一次打工后真正明白,比起打工的艰难多阻,这点苦又算得了什么。社会比想象中的复杂还要复杂。世界虽有太多的五彩缤纷,但看起来远不如大学的单纯美。经过打工的磨练,更知原先大学生活的纯真是多么完美。这让我更加懂得珍惜大学生活,人生这段完美的时光。在打工中,正是由于工作中的失误与不足,让我学会虚心理解批评,并认真改正,明白拒绝对错误的认知,便会导致正确的迟来。这份工作让我变的更有耐心,更能热情地对待周围的人与事。当从暑假实践中走出,感觉像是由难入易,犹如金蝉脱壳,一切变的都是如此容易。透过实践,真正使自我丰富了知识,磨练了意志。我将用我在实践中学到的知识,让大学生活变得更完美。
2023-09-10 02:53:001

中国水污染堪忧的现状将带来哪些影响

首先影响到的是水源附件的生物,当然也包括我们人类,凡是都是有因果循环,人类种下的过就是人类自己承担
2023-09-10 02:52: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