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文言文《核舟记》教学案例

2023-09-27 12:50:05
共1条回复
陶小凡

  我一直认为古文易教也难教,说它易教,是因为我发现许多语文教师对古文只是翻译一下就告结束,对文本蕴涵的精髓不予考虑,重难点练习时再补充。说它难教,是因为学生对古文非常之厌倦,认为它既枯燥无味,又深奥难懂,怯于探究。我在古文教学中进行了书画共赏的探究,觉得还有一定的效果。下面我谈一下自己《核舟记》的教学案例

  《核舟记》是新课程初二语文第五单元的一篇古文,文章语言十分简练。全文433字,既概括地介绍了雕刻匠师王叔远技艺的精湛,更具体地说明了核舟雕制的精妙;形象逼真,核舟上雕刻的苏轼、佛印、鲁直、舟子,各有各的情态,核舟上的船舱、窗户、对联u2026u2026,历历可见;层次分明,先概括介绍,然后具体加以说明,在具体说明中,先言船舱,再依次言船头,船尾,船顶,最后归纳小结;重点明确,核舟刻的是“大苏泛赤壁”,文章以第三段写苏东坡等三人坐在“船头”的情景为重点,这段用了131字,占全文总字数的百分之三十。

  因为是第一课时,我把学习重点定为1.字音、句读念准确。2 读通文章,理解大意。第二课时重点分析课文,掌握知识点。下面,我谈一下自己在公开课上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设计:

   一、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导入:

  学生活动:用多媒体播放核舟的图片,学生鉴赏、描绘自己的所见。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这个核舟的文章——《核舟记》,它是远在几百年前我国民间艺术中精湛绝伦的微雕技艺的精彩展示。(师板书课题)

   二、学生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屏显要求:

  1、借助注释、字典,弄懂文句。

  2、想一想每段主要是写什么。

  3、阅读中有不懂之处可随时举手发问。

  学生活动:朗读课文。

  抽读课文:找六个学生各朗读一部分。[朗读中出现的问题,可当即解决,也可留待串讲时解决,最好引导学生自己评价。]

   三、疏通文意:

  用参观的方式,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介绍核舟。

  [老师做参观者,学生做导游]

  教师:有请第一位导游[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核舟的作者:“明有奇巧人”,“巧”,技艺高明,“奇巧”,技艺高明超凡。——王叔远

  人物特点:“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以”,用;“木”,木头,木材;“为”,制,这里指雕刻。“木石”,“木”,树。“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罔”wǎng,没有;“因”,根据;“具”,具有。”

  2、核舟的主题: “盖大苏泛赤壁云”,“盖”,承上文作解说,可译为“是”;“泛”,泛舟,“泛”作飘浮讲;“云”,语气词,无义。

  师小结:这段的主要内容是概略介绍明代雕刻匠师王叔远技艺的精湛超凡,并交代核舟的来历。

  第二位导游

  (1)核舟大小如何?主体则样设计?[八分有奇,高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轩,高起;敞,开阔;为,是。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启,打开;而,连接状语与谓语;比,这里的意思是正对着。]

  (2)在这样小的核舟上雕刻家究竟雕了多少人和物?他们各在干什么?[前三人,后两人;东坡鲁直阅手卷,佛印卧、矫首昂视;舟子右若啸呼状,左抚炉]

  (3)雕刻者是如何精当巧妙地安置这些人物的?[前详后略]

  师下结:这段的主要内容是说明这个小小核舟的船舱部分是如何雕制的,都雕刻了哪些东西。船舶的舱顶有着竹叶做的船篷覆盖,舱两旁各有四扇小窗户,这八扇小窗户能打开能关上,打开了便可看见雕花栏杆左右相对,关上后就能看见右边窗户刻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窗户刻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这16个字是用石青色。长仅八分多一点,高仅两粒黄米的核舟,它的船舱部分就雕刻了工顶船篷(能看出是用什么东西做的)、8扇窗户(能开能关)、左右栏杆(上有花纹)、16个字(字字清晰可见)。

  (4)这段主要采用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这段主要采用数字说明方法。核舟体积有多大,长多少,高多少,船舱部分雕刻了多少种东西,各有其数,明白清楚。

  第三位导游:

  1、小姐,你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船背是怎样的吗?

  2、究竟船的哪一部分是船的背面?[引导学生研讨,认识知识的无止境,对应学过的`“人类的认识史是纠错历史”]

  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主要内容。[总结全文]

   四、学生欣赏课前自己根据理解画的课文画。

  要求学生从画中找出表现了课文的哪一段,哪个地方不符合课文内容,为什么?由其余同学对该位同学的分析情况进行补充。

  五、总结课文结构:[对照板书:

  1、总分总的结构

  2、空间顺序

   六、迁移拓展:写一篇下作文,运用总分总的结构和空间顺序。

   内容:教室里的两幅山水画。

   七、布置作业:

  1、继续完成作文

  2、抄写课文第三段

   第二课时:重点分析课文

   《核舟记》精彩片段实录

  片段实录:

  教师:接下来让我们拿出昨天的作业,看看我们的小画家们为课文设计了哪些插图。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师:我看大多数同学都画的非常好,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评比出本组最出色的画家。[屏幕显出要求:1、要符合文意2、要有创意3、画面要清晰美观。]

  学生小组交流[很多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充满信心,介绍起来振振有辞,还有的学生听说自己的哪个地方与原文有出入,立刻开始对照课文进行修改。]

  教师:我发现大家对自己的作品都能公正的对待,赵欢同学还将自己不准确的地方进行了修改。下面,我们一齐来欣赏几幅同学的作品。

  作品一[投影显示]:

  师:这是刘林同学的作品,我们先请刘画家给我们介绍一下他画的是哪一部分,大家欢迎。

  刘林:我画的是核舟的船的中心部分,表现的是第二段的内容。这段的主要内容是说明这个小小核舟的船舱部分是如何雕制的,都雕刻了哪些东西。船舱的舱顶有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舱两旁各有四扇小窗户,这八扇小窗户能打开能关上,打开了便可看见雕花栏杆左右相对,关上后就能看见右边窗户刻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窗户刻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这16个字是用石青色。长仅八分多一点,高仅两粒黄米的核舟,它的船舱部分就雕刻了1顶船篷、8扇窗户(能开能关)、左右栏杆,上有花纹、16个字。

  教师:你能自己评价一下自己的作品吗?

  刘林:我觉得我有两个地方不太准确。一是16个字的位置我没有读懂,不知道到底年应该把字写在窗上还是窗的两旁,刚才我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我画的不准确,应该把字写在窗扇上,应该关着窗。第二是我的船画的很高很胖,与最后的“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不太符合。

  教师: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吗?谁再来评一评?

  同学一:我觉得刘林同学画的很好,很符合文章所表现的意思。我想说的是他如果能把窗里面也画上栏杆就更符合“雕栏相望焉”。

  同学二:我也想说一说刘林的画,我觉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位置是不是不对。老师讲过对联应该是右边是上联,左边是下联,所以我觉得“山高月小”应该在右边,而“水落石出”应该在左边。[老师和学生一起鼓掌]

  老师:的看来我们的同学对老师讲过的知识还是能够灵活运用的,在这里我们还应该向他的细心观察学习。那,我还想知道,这一小节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这段主要采用数字说明方法。

  教师:具体说说:

  同学三:“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教师:你觉得这一句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同学三:核舟很小。

  教师:还有什么特点,谁能更准确的归纳一下?

  同学四:我认为核舟的特点是长而窄。

  教师:他们谁说的更准确?

  同学五:老师,我认为把他们两个的答案合在一起更好。

  教师:你能说一下吗?

  同学五:核舟的特点是一个又长又窄的小船。

  老师:现在大家想想,哪个地方与这一句相呼应?

  学生一齐回答:“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u2026u2026

   后记: 后面还有许多同学起来交流自己的画。通过图与课文的对比,学生们对课文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通过交流,还培养了学生组织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此种学习方式也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喜欢,学生下课之后,还在津津乐道的谈论着自己的创意和作品。我觉得的这样的课堂不仅学生喜欢,我也喜欢。

相关推荐

高中历史教案模板

高中历史教案模板5篇 高中历史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帮助他们他们树立学习历史的自信心。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高三历史教案模板,欢迎大家查阅。 高中历史教案模板(精选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目标: 1、识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标志;德军的西线攻势、敦刻尔克大撤退及法国败亡;不列颠之战的时间、过程;北非战场的激战。 2、理解:通过对波兰、法国速亡和英国成功粉碎德国侵略计划等史实的学习 , 深刻认识到影响战争胜败的一系列因素,如态度、战略战术方针、军事装备等。 3、运用:分析英国对德国法西斯态度、政策的变化,培养用联系和矛盾变化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归纳:学生通过阅读教 材,自主归纳二战全面爆发的概况,并总结这一阶段二战在战 局、战术方面的特点。 2、问题探究:通过阅读教材和课外材料,探究波兰、法国迅速灭亡的原因和英国成功粉碎德国侵略计划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波兰、法国迅速灭亡的史实的学习,深刻 认识到绥靖政策的危害性树立积极态度的必要性。 2、英国人民在丘吉尔领导下,英勇不屈,单独抗击法西斯,使希特勒的侵略计划首次受挫。 3、始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品质、价值观方面的培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德国入侵波兰;不列颠之战。 难点:“闪电战”;法国败亡的原因。 教学方法与手段 1、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概括有关史实;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2、分析处,冷静推理,启发学生思维;讲解时,慷慨激昂,调动学生情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这节课先请大家看两句名言:“有较大意志力和智力的人经常能够获胜。”“胜利在于意志”。说这话的人肯定是一个意志特别坚强的人,他是谁呢?(展示图片)福煦——世界战争独一无二的三国元帅。正是他,凭着坚强的意志,非凡的智慧,指挥协约国军队取得了一战的胜利。其实,他还有一句名 言广为人知,“此非和平,乃二十年休战也”。不过,这句话说得太不吉利,一语成谶,1939年——恰好时隔一战20年,又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阶段——全面爆发。 讲授新课 请学生快速浏览教材,归纳二战在全面爆发阶段的大概进程。 结合形势图,学生作出回答。 一、德国入侵波兰(东线) 1、经过: (1)1939年9月1日,德军进攻波兰; (2)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3)9月底,华沙沦陷。 2、波兰迅速沦陷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9年的军事问题可以综合为为两句话。在东面一支毫无希望的陆军被一支小型坦克部队所迅速的打垮了,这支坦克部队又和一支优秀空军合作,并且把一种新奇的技术付诸实践。同时,西面,一支行动缓慢的陆军始终未能发挥 任何有效的压力,直至实践已经太迟为止。 材料二 希特勒对他的将领们说:“我在慕尼黑会议上领教过英法的头面人物,他们根本不是能打世界战争的人,再说,英法凭什么同我们打仗?他们根本不肯为一个小 小的波兰找死!” 结合教材内容(包括“历史纵横”),分析波兰迅速沦陷的原因。 学生讨论回答。 波兰:部署不当;装备和战术思想落后。 德国:准备充分,军事力量强大,战术先进——采用闪电战。 链接:何谓“闪电战”? 概念: 集中大量飞机、坦克和机械化部队,发动闪电般的突然袭击的一种战争样式。目的在于一举摧垮敌方的抵抗能力在短期内赢得战争的胜利。法西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 战中首先使用。 特点:奇袭性、进攻性、速决性。 英法:在西线对德国“宣而不战”,致使波兰孤立无援。 二、法国的沦陷(西线) 1、经过: (1)1940年4月,德军攻占丹麦、挪威; (2)1940年5月,德军攻占荷兰、比利时; 敦刻尔克大撤退:在德军地空火力猛烈轰击下,英法联军仍撤出了33.8万余人,被誉为“敦刻尔克奇迹”! 英国的军事历史学家亨利u2022莫尔指出,欧洲的光复和德国的失败就是从敦刻尔克开始的! (3)1940年6月22日,法国投降。 2、法国迅速沦陷的原因: 阅读教材P62“学习延伸”,分析法国速亡的原因。 解题关键:从材料中全面提取信息,概括作者的观点。 思路引领:结合作者观点,参照本课内容,说明个人看法。 答案提示:作者观点:苏德条约使德国单线作战;德国在装备和战术上的先进性;法国不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 个人观点:本题属开放型设问,答案没有惟一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言之有据即可。 三、不列颠之战(西线) (播放视频“不列颠之战”) 材料:对于这场人 类战争最惊心动魄的大空战,英国首相丘吉尔在1940年9月20日的演讲中以这样的名句来赞誉: “在人类战争历,从来没有这么多人从这么少的人那里得到这么多!” 请问: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毫无疑问,这么少的人当然是指英国空军的飞行员、地勤和指挥通信人员,当时英国空军的全部作战人员,从飞行员、地勤到指挥通信,仅区区3000人!这么多的人不但是英国人民,而且还包括所有不愿忍受纳粹暴政的人民。英国空军挽救了英国! 阅读教材【资料回放】,结合以下材料(展示图片),分析英国胜利粉碎德国侵略计划的原因。 学生讨论回答,各抒己见。 抗战的决心!必胜的信心!奉献精神! 设问:英国不是实行绥靖政策 的吗?这个时候抗战的态度为什么会变得这么坚决了? 引导学生用联系和矛盾变化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 四、北非战场的激战 阅读教材,了解北非战场的激战情况。 高中历史教案模板(精选篇2) 第六节 美国的建立和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重点: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背景、1787年宪法 难点: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教师可通过美国国旗导入本节的教学,“请同学介绍一下美国国旗的含义”。美国国旗记载着美国由13个州扩张演变为50个州的历史,也纪念着最初英国殖民统治下的13个州参加独立战争并最终为赢得独立做出的贡献。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 2.北美独立战争的原因和背景,教师可按教材中提到的几个方面内容请学生归纳,也可换一种方法,例如给出几段原始材料,通过学生分析理解,归纳出独立战争爆发的深刻根源。 材料一 北部殖民地,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中部殖民地,以农业为主,土地肥沃,被称为“面包殖民地”。南部殖民地,盛行资本主义种植园奴隶制经济,主要作物是烟草、蓝靛,有一批“蓝靛百万富翁” 材料二 1660年的《航海条例》规定,北美殖民地所有的输入和输出商品都要使用英国船只运输,一切物品只能运往英国。1765年的《印花税法》规定,所有的印刷品、商业单据、法律证件等都要缴纳印花税。 教师提问学生,这两段材料说明什么问题同学们能否从中分析英属北美殖民地人民要求独立的原因?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相比较,归纳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共同原因。在学生思考、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殖民地经济的发展要求摆脱英国的盘剥和束缚,双方矛盾激化致使战争一触即发。 3.独立战争的经过。建议教师给学生一段时间阅读教材关于战争进程的有关内容,按时间先后顺序总结独立战争进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制作一张大事年表。其中包括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1774年第一届大陆会议,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和第二届大陆会议,组成大陆军,1776年发表《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国的诞生,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1781年约克镇大捷,战争胜利结束,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等几个要点。 4.1787年宪法。这部分内容的讲授建议教师通过原始材料的分析加深学生对1787年宪法的理解。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摘录: 我们合众国人民,为了建设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证国内安宁,规划共同国防,增进一般福利,使我们自己和我们后代得到自由和幸福,特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本宪法。 第1条 第1节 本宪法所赋予一切立法权,应操于联邦国会,国会包括参议院和众议院。 第2节第1款 众议院应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的议员组成…… 第3款 众议员名额和直接税,应按照本联邦内各州的人口分配。这种人口 的决定,除全部自由人外,应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这种自由人中 包括必须服一定年限劳级的人口,不包括未纳税的印第安人…… 第3节 第1款 联邦参议院应由每州两名参议员组成。参议员由州议会选出,其任期为六年…… 第2条 第1节 第1款 行政权应操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的任期定为四年…… 第2节 第1款 总统应为联邦的陆海军及奉调为联邦服阶段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 第3条 第1节 联邦的司法权应操于法院及联邦国会得以随时规定并设立的各种低级法院。法院和低级法院两者的法官,只要能忠于职守,即应继续在职…… 教师可就以上这些材料,提问学生,该宪法中规定的建国目的是什么?政府的组成形式是什么?有哪些权力?国家职权由哪三个部门分掌?如何评价这部宪法?通过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完成教学。 5.北美独立战争的影响,引导学生从对美国本身的发展和对世界其他国家及地区的重大影响两方面分析。 教学设计思想 利用现实社会生活中美国的影响入手,结合大量的图片、文字、网上资料,创设历史学习的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在教师的设计、引导下,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完成知识的识记、能力的培养、情感的流露。 高中历史教案模板(精选篇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的地理大发现)和影响(包括欧洲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对美洲和欧洲思想文化的影响等)。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世界地图,了解古代文明区域的分布以及新航路开辟的路线并绘制出各航海家的航线和所到达的地区。 2.采用历史、地理和政治相结合的手段来全方位的把握世界文明由独立、分散走向联结的过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组织形式的形成以及商业革命、价格革命的原理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开辟文明交往航线的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不仅要认识开辟文明交往航线之前世界的状态,了解开辟的原因和过程,也要认识开辟后世界的格局和变化,养成联系地看待历史发展的能力,树立面向世界的眼光。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影响。 难点:地理大发现使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 三、教学方法 (一)教师通过提问、举例、图片和实物的展示、纪录片或书籍的介绍等方式来多角度进行知识讲授。 (二)学生参与问题的回答,材料的阅读,课堂趣味测试、小组讨论等多方式的对知识进行学习和把握。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为纪念新航路的开辟,人们在葡萄牙里斯本塔古斯河口矗立了一个纪念碑。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各国都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终于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西方史学界在欧洲中心论的影响下,一般将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地理大发现改变了世界各大陆和各大洋的分割孤立状态,加强了世界范围的联系,为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准备了条件。新航路的开辟也是充满血腥事件的近代殖民地掠夺和殖民地瓜分的开始。那么,新航路的开辟具体是怎样的.一个背景和过程,又产生了哪些影响,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进入今天的新课。 (二)新课讲授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根本原因(经济原因):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社会原因:欧洲人狂热的追求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特别是《马可·波罗行记》的流传,诱使人们到东方“寻金”。 (3)直接原因(商业危机):引起商业危机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商人居间垄断贸易,使欧洲获利甚少;二是15世纪中叶以后,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传统商路,导致商路不通,引发商业危机。 (4)宗教原因:教会鼓励人们到东方传播天主教。 2.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1)主观条件: ①14、15世纪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其主流社会思潮是人文主义,提倡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鼓励人们敢于冒险、勇于开拓进取去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地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②西班牙、葡萄牙统治者的支持。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君主希望通过海外探险获得财富,以巩固并加强自己的统治。 (2)客观条件: ①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为远航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②物质条件:包括海船、物资和资金; ③地理知识:当时,欧洲已经开始流行地圆学说,绘制地图的技术也已很先进。 3.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1)向东航行 ①1487年,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抵达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 ②1497年,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沿着迪亚士开辟的航路,终于到达了印度。 (2)向西航行 ①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意大利人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②1519~152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绕过了美洲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完成了环球航行。 4.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消极影响 ①对印第安人__,把美洲纳入征服和血腥掠夺的对象。此后,西班牙、葡萄牙占据了美洲大部分地区。在殖民者的__。 ②欧洲殖民者对亚洲、非洲和美洲进行殖民活动,将大量财富运回欧洲并转化为资本,造成殖民地人民的极端贫困和落后。 (2)积极影响 ①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新航路发现以后,世界上原来相互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这可以说是世界各地区之间联系加强的第一步,也可以说是新航路开辟的最重大影响。正是由于世界走向会合,人类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②引发了“商业革命”: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贸易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到大西洋沿岸; ③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西欧贵金属增加了3倍多,引起金银价格下跌,物价高涨,货币购买力降低。自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倍至2倍 半。资产阶级一面付出贬值的货币工资,一面以高价出售商品,牟取暴利。封建地主收取的定额货币地租,也受到价格革命的影响。价格革命是原始积累的因素之一,它帮助了西欧资本主义的成长。 (三)巩固提高 理解“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1.“商业革命”表现为: (1)世界市场的扩大。新航路开辟后,世界上原本相互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欧洲同美洲、亚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 (2)流通商品的种类增多。世界市场扩大意味着产品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各国的市场上。美洲的许多农产品,如马铃薯、玉米等传到欧洲,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 (3)商路贸易中心的转移。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4)人类眼界扩大,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2.“价格革命”表现为: 美洲的白银流向欧洲,使欧洲物价上涨,货币迅速贬值,传统的经济关系受到冲击,这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称为“价格革命”。受价格革命的影响,各阶级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1)制造商品和销售商品的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一方面付出贬值的货币工资,另一方面高价售出商品,获得暴利; (2)按传统方式收取货币地租的封建主,因货币贬值而使实际收入减少,日益衰落; (3)靠土地收入的农民和固定工资收入的雇佣工人,因通货膨胀日益贫困化。这一切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四)课后作业 比较郑和的航行同迪亚士、哥伦布的航行,并做出评价。 五、板书设计 新航路的开辟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2.开辟新航路的条件 3.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4.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高中历史教案模板(精选篇4) 采用读、讲(听)、练、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读书:利用正课时间,明确目的和要求,按照学案,由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读书,在此基础之上理清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第二环节——讲(析):在熟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基本史实,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知识并逐步形成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同时,要针对考点进行知识扩展,教师做到精讲多练,讲重点,要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 第三环节——训练:在课时复习结束后,要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可采取一课一小练(当堂训练)的形式,以便及时巩固落实,练习后,必须核对答案,分析总结。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四环节——讲评:包括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每一单元测试及模块测试后教师要重点讲评,教师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要特别留心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应试能力。 一轮复习侧重点在于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认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贯彻“全、准、新、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和巩固;“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启发我们必须抓好细节,很多问题并不难,但考察很细致,于细微处方显精神,细节决定成败。 具体要求 (一)瞄准高考,落实课程新理念,转变课堂模式。 1、改一讲到底,不训练学生能力。 调动学生参与,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老师重在帮助学生整理思维层次和指导思维方法;边讲边练,这样才能做到训练及时、训练充分 2、改只有知识教学,没有材料教学。 高考无题不材料,如果课堂不进行材料教学,学生就不能形成材料处理能力。 3、改只有纯知识的梳理、分析,没有解读高考考点及其要求。 每堂课都应有高考的考点解读、考题回顾、考情预测和模拟训练。以高考的感觉和要求去指导教与学。否则这是严重的教学不到位,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高考考的许多是老师讲不到的,需要学生具有独立的思维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单凭老师讲授是培养不出来的,需要在训练中参与和培养) (二)落实常规 1、认真备课。 认真编写教学案,优化整合,既有专详,又有高考链接、材料教学与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 2、分层教学。 知识的深浅是有层次的,思维的发展是按层递进的,学生的素质也是有层次差异的,因此实行分层教学,梯度推进,中下等生能接受,上等生能发展,全体学生皆都能得到提高。 3、作业检查。每天应布置一定量的作业,并进行批改或检查,关键在于督促学生在课后练,巩固和深化知识,这是落实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 4、周考月考。知识巩固和思维深化,除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外,还须通过周考、月考去强化。周考、月考也是我们教学时段要检查的内容。要强调的是,周考有的改为周练,练不如考,考对学生的压力感、速度训练和答题规范养成远远超过练。其次,不管练习、周考、月考,有练有考就必须讲评。只有讲评,学生才能明确自己的错误,思路才能得到升华。 5、自习辅导。晚自习读历史是历史学习巩固一个重要的时间保证,但要学生读历史,就必需历史老师能下班辅导。历史老师晚自习下班辅导,有利于学生释疑解难和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还会对学生学习历史产生感情压力和督促作用,这自然有利于历史知识的巩固。 高中历史教案模板(精选篇5) 一、教学目标设计 本案例出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Ⅲ),本课的内容标准及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内容标准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老子、孔子的重要思想主张;孔子在教育上的贡献;战国时期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主张;董仲舒对儒学改造的主要表现。 理解:“道”和“仁”的含义;“天人感应”;董仲舒新儒学。 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和意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归纳:春秋、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的演变。 (2)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学习所得,了解各学派思想主张,并分析比较它们的差异;通过儒学地位的变化,分析政治思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文化这一光辉时段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形成尊崇传统文化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以及儒学在汉代的发展。中国思想的源头起自先秦时期,尤其是春秋战国之时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后世的各种思想潮流大都能从诸子百家那里找到最初的萌芽。当时的“百家争鸣”也对思想的创新与活跃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正是这种局面导致了中国思想史黄金时代的形成。所以,对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别是儒、道、法、墨等主要几派的思想以及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等思想家要有了解,对于西汉以后儒学的发展要有所知晓。 本课的难点是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和新儒学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最活跃、最辉煌的时期之一。百家争鸣对中国思想文化、民族性格的影响巨大而深远,教师要引导学生给予分析和认识。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局面到汉代已不复存在,儒家在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一枝独秀,逐渐成为主导思想,特别是汉武帝时,由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朝廷采纳,此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2023-09-10 06:09:471

高二历史说课稿范例5篇

1.高二历史说课稿范例   一、教材   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XX第三课时   主要内容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为主题,以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和影响以及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更应如何应对。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既是当代世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又将成为新的世界格局的基础,她是任何人、任何国家都不能阻挡。因此,本课对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这一主题起到了总结的作用。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离不开中国。通过本课的学习,既可以使学生辩证地看待经济全球化趋势,又可以使他们增强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念与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含义、主要原因及具体表现影响,经济全球化中国应对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   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通过课前自主预习题、课中探究题、最后的课堂总结等问题的设置,使学生体念参与整课学习的快乐,使课堂达到效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是当代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使学生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意识,增强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念与责任感。   重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肯得基、麦当劳、可口可乐、海马汽车、奔驰轿车、家乐福、耐克、海尔集团、波音飞机……教师提问:说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什么趋势?学生回答:经济全球化趋势教师设问,导入新课: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它是如何到来的?它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2、新课学习:通过设置6多个具体问题,让学生带着具体问题学习课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学生既体验合作学习,有解决本课难点问题。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通过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感受经济全球化趋势,从而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教师总结: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就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通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经济逐渐形成一个整体的趋势。   (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通过阅读教材、获取有效信息,让学生认识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教师提问:我们当前的生活中时时处处体现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它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指导学生根据课本第一个子目“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的正文和小字部分,提取有效信息,找出经济全球化出现的原因:   (1)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的趋势,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客观环境;   (2)各国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发挥优势,弥补不足;   (3)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便利条件。通过PPT补充资料的得出。   (三)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表现(通过收集和整理出的材料,引导学生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增强论从史出的能力,突出重点。)教师出示三则材料,理解内容。   (四)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出示材料: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越富,穷国越穷。——卡斯特罗   课堂小结:当今全球化大潮汹涌澎湃,在国际利益的博弈中是自强还是退却,国人已经找到了一个振聋发聩的答案:那就是在风浪中与全球共同搏击,建立和谐世界,谋求共同发展! 2.高二历史说课稿范例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本课从三个方面说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以霉素味厚的两极世界格局的形成。作为开篇第一课,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两极世界的形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关系中世界格局的重要转折点,又是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转变的起点,因此本课有着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及高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拟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冷战表现和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理解美苏两国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军事措施;就美苏两国在“冷战”状态下的对抗和矛盾的机会对世界和平和国际关系进行深刻分析和理解。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片、视频的演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通过课堂讨论和问题探究,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美苏争锋是两大阵营的对峙,实质是美苏国家利益的争夺。   “冷战”背景下美苏双方的激烈争夺给世界和平与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   3.重点和难点   本着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美苏冷战的表现和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难点:两极格局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二、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辨证思维能力,能较为全面地看待问题,初步具备了查找和收集资料、获取有效信息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些都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2.教学方法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根据学案做好课前预习,初步建立知识体系。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整合课本资源,采用情境教学法、阅读指导法,分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   3.学法指导   利用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重视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合作性、创造性,促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教学过程   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环节中我设计了四个环节: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探究,师生互动;分层训练、巩固提高。   首先——课前预习、自主学习。提前下发学案,学生根据学案做好预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初步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听课。   其次——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0xx年3月19日作为急先锋的法国率先轰炸了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事隔5个月后,战事依旧。法国为何成为北约军事轰炸的急先锋?1949年法国成为北约成员国,1969年法国宣布退出北约,20xx年法国又通过投票重返北约,法国为什么对北约朝三暮四,北约却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今天我们大家通过本课的学习就可以解开这其中的秘密。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再次——合作探究、师生互动   我将教材整合为四部分: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过程、主要对抗形式和两极格局的影响。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通过合作探究来突破重难点。设计意图:   突出重点,条理清晰,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   一、两级格局的形成的背景   利用多媒体显示五则材料,分别是德国、英国、法国、美国和苏联在二战后的状况(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让学生阅读材料,分析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理解美苏两国国际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是两极世界形成的根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提升学生材料解析能力。   二、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   利用多媒体显示: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框架——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标志——两极世界的瓦解的标志,让学生在教材中快速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熟悉教材,形成对知识体系的整体认识。   三、两极格局主要对抗形式:冷战   1.冷战的含义:教师介绍含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清晰地掌握概念,有助于理解本课重点。   2.冷战的过程   多媒体显示三幅图片:1946年“铁幕演说”;1947年杜鲁门国会咨文;1991年苏联解体。利用图说历史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冷战的过程:冷战序幕(1946年铁幕演说)——冷战形成的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冷战的瓦解(苏联解体)。   设计意图:形象直观的图片,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心灵又受到强烈的震憾。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 3.高二历史说课稿范例   说教学   (1)知识方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概况和特点;在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做出贡献的实业家;中国无产阶级的壮大。   (2)能力方面:通过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短暂发展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原因和结果的能力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使学生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统治是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不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得到充分发展。   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有极其深刻的原因。一、辛亥革命的推动,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一些封建障碍。二、“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三、群众的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提倡国货。这些是内因。四、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这是主要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中发展壮大是不可能的,即使有,也是昙花一现。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难点: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特征。由于此部分知识比较分散,学生对这一特点理解一般只停留在表面化、较低层次上。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从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民族主义工业这一阶段发展的概括等多角度、多层次、实事求是地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时期的特征,并由此进一步加深对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理解,以及它对新时代到来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   说教法   提问启发,通过提问,能收到温故知新的效果,从而引出本节所讲内容。   讲解法,针对教材的重难点进行讲述解释,从而使问题化难为易,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讨论法、多媒体技术运用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民主,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与学的活动。   说学法和学生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有所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的阶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加深。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引用材料、形势示意图、设计表格,帮助学生概括、归纳、比较知识点,培养学生分析原因与结果的能力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说教学过程   分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教学反馈、板书设计、布置作业等六部分。   说教学反馈及自我评价   本课教学重难点集中,为巩固教学成果,设计基础训练和能力提升的练习,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发散思维。   说总体设计构想   立足教材实际,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既体现学科综合思想,又渗透新课程意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与管理。 4.高二历史说课稿范例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新课程《历史》必修Ⅰ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的第三课,介绍了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一条主线:君主XX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两对矛盾: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   三个内容: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   2、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3、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并掌握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2)掌握从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尤其是相权的演变。   3)了解从汉至元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即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   4)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并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及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   二、说学情   特点: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   不足:历史知识的储备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对策:加强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培养。   设计理念:创建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说学法   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   四、说教法   讲述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等,创设情境,设疑引思。   五、说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学生自己先预习一遍教科书,再从网络、课外读物中搜集一些关于古代中国君主与宰相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科举考试等内容的资料,基本了解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并进一步布置学生思考: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一些特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2、新课导入   秦统一以后开创了一系列新的政治制度,那么秦亡以后这些政治制度随之消亡了没有呢,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又是如何演变的呢?   直接了当导入新课,使学生迅速进入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内容。   3、问题探究,突破重点、难点   主要讲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部分学生自学。   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包括四个问题:西汉的郡国并行制和汉武帝的推恩令;唐朝的节度使和藩镇;北宋分割限制地方权力;元朝的行省制度   注重补充材料,让学自主学习,自主分析,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动口与动脑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习惯。   材料一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子爵,…然诸侯原本以大,小者*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汉书》   材料二“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XX,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司马迁《史记》   材料三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改其枝群…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错.—司马迁《史记》   材料四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目的: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养成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习惯。   以此背景引出北宋如何解决地方权力过大的难题,培养学生利用历史背景分析解决重大历史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展示《元朝疆域图》:   设置问题:作为中国历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面对如此辽阔的疆域,假如你是当时的统治者,该如何有效的对地方进行统治呢?   目的: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延伸:   讨论:学习从汉到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之后,分析其演变的趋势是什么,反映了什么样的特点?   目的:学生互相讨论,然后回答老师提问,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相互合作的精神。   4、课堂小结   本课学习了从汉到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以及科举制度的演变,其中交叠着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冲突,演变的趋势和矛盾发展的结果是君主XX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5、知能训练,运用迁移   选择题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简答题注意能够概括本科内容:   (1)从汉至元中央和地方制度是怎样演变的?   解题关键:政治制度的内涵和发展轨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及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思路引领:分别从中央和地方两个方面谈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以朝代为时间顺序作答。   答案提示:中央政治制度:皇帝制度;汉朝时“中朝”与“外朝”的形成;三省六部制的逐步形成和不断发展完善;宋朝“二府”、三司削弱相权;元朝加强皇权方面的新发展,中书省和枢密院、宣政院.   地方政治制度:郡、国并行制;州县两级制;州、道等观察区的设立;宋朝削减地方节度使权力的措施;元朝的行省制度及作用。   (2)你认为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解题关键:政治制度的内涵和各朝代发展特点。   思路引领:从发展过程看其发展轨迹和趋势,从各朝代发展概况总结出相应特点。   答案提示:从汉至元中国政治制度屡经变化,不断发展了XX主义中央集权。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地方基层行政组织长期稳定,人身控制严厉,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以实施有效治理。 5.高二历史说课稿范例   我说课的课题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今天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六方面对本框教学进行说明。   首先,教材分析,即本课的教学地位和作用   《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第4册,《生活与哲学》第4单元第11课的第2框的内容。   本节课的这部分内容,是在第一框学生们能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展开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们理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运用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分析社会历史的发展。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本课内容,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人民的主体地位,并为下一课打下基础。   说教学目标(每个说1~2个)   按照新课标教学目标,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以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   2、能力的目标:通过对社会历史的主体理论的学习,明确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形成自觉坚持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看待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坚定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培养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   说教学的重、难点(各说2~3个)   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使学生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名群众通过实践创造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对哲学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在理解上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并且正确理解以上知识点对下一阶段的学习以及树立学生正确主体意识也很重要,因此我把它作为本框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说教法和学法   我们知道,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创新教育的精神和我们政治学科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指导思,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我在采用讲授法的基础上准备配合运用情景设置,提问,集体讨论,活动探究等教学方法,并结合运用我本人所擅长的多媒体道具,根据所创设的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挖掘他们的知识潜能。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创造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的机会,真正实现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分析归纳、自主探究、总结反思等。这些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让学生多动脑、多观察、多思考、多交流、多分析让学生在自己的思维的活跃中领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说教学过程(重点说)   1、课题引入:我设计以提问哲学到底是什么?的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设计典型事例,通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形式,并得出其实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2、讲授新课:(35分钟)通过教材第一目的讲解,让学生明白,生活和学习中有许多蕴涵哲学道理的故事,表明哲学并不神秘总结并过渡:生活也离不开哲学,哲学可以是我正确看待自然、人生、和社会的发展,从而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整个过程将伴随着多媒体影像资料和生生对话讨论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课堂反馈,知识迁移。   最后对本科课进行小结,巩固重点难点,将本课的哲学知识迁移到与生活相关的例子,实现对知识的升华以及学生的再次创新;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重点和难点,为下一框学习做好准备。   4、板书设计   我采用直观板书的方法,对本课的知识网络在多媒体上进行展示。尽可能的简洁,清晰。使学生对知识框架一目了然,帮助学生构建本课的知识结构。   5、布置作业   我会留适当的自测题及教学案例让同学们做课后练习和思考,检验学生对本课重点的掌握以及对难点的理解。并及时反馈。对学生在理解中仍有困难的知识点,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予以疏导。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构想,因为我本人到现在仍没有更多的教学经验,设计上仍有很多不足之处,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也感谢各位老师的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完毕,谢谢老师!
2023-09-10 06:10:021

高三历史下册说课稿优秀范例

1.高三历史下册说课稿优秀范例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   (2)识记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   (3)了解明朝内阁制度形成的经过极其发展。   (4)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5)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内阁、军机处,并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和历史阶段特征加以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开展讨论、辩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表达、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明清君主XX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明清君主XX的加强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XX的措施   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XX的影响   二、说学情   高中学生自身的知识、个性与社会性都比初中有了较为充分的发展,他们具有强烈的探究世界的动机,他们的分析能力、辩证思维也明显增强,而且获得比较丰富的学习策略。对于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时接触过,但对它的认识比较肤浅,大多停留在表层,没有形成系统、深刻的认识。   三、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应该充分利用历史学科蕴含丰富图片、史料资料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动态的、有机的整体。使学习过程成为“感知-理解-运用”的过程,更是掌握方法、积累经验、发展能力、生成情感的过程。   (二)学法   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激发学习激情的重要因素。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以下两种学习方法:   一是观察学习法,充分运用材料作铺垫,引导学生主动地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期望学生在运用历史材料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途径,培养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与辨析历史材料的方法;培养“论从史出”,“以史实为依据”的历史学习习惯。   二是思辨学习法。通过提供相关知识背景,创设各种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情境,开展课堂讨论,形成互动的课堂氛围,在合作与交流中切实体验历史,深刻理解历史。   四、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带领同学们回顾一下第2、3课学习的内容,因为第2课讲的是XX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第3课讲的是XX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对这两节课内容的复习将XX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脉络完整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接下来就通过对胡惟庸案的讲解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问题探究,突破重点、难点   导入新课后,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们展示一段朱元璋大肆杀戮功臣的资料,提示学生大肆杀戮功臣是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之一,接着引导学生看课本提问他们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还采取了哪些措施,从而得出明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关于清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是引导学生回忆清宫戏中见到的一些现象,通过讨论来总结清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因为最近有关清代宫廷的电视剧比较多,学生们应该都接触过。这是难点“明清时期加强君主XX措施”的解决方案。   难点“宰相制和内阁制区别”解决方案:史学家钱穆在其《国史大纲》曾指出:“(明朝)国家并未正式与阁臣以大权,阁臣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权臣”,非大臣。故虽如张居正之循名责实,起衰振弊,为明代有数能臣,而不能逃众议。”引导同学们认识到宰相是“大臣”,握有大权的阁臣只是“权臣”。然后通过课本P17“历史纵横”中张居正的案例来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宰相制下,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巩固。但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虽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的现象发生,但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及其职位,而来自于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比如张居正当时是有皇太后的支持。一旦失宠,其地位便会一落千丈,张居正死后的下场可以证明这点。因此,尽管有人认为明代的首辅即变相重设的宰相,但其权力与前代宰相已不可同日而语,更谈不上制约皇权。”   难点“明清加强君主XX的影响”解决方案:主要是通过对西方内阁和明清时期内阁的比较这一探究性问题来认同学们认识到:明朝的内阁是皇权XX强化的产物,它加强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对全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而西方近代的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XX。中国的内阁使得中国走向XX、愚昧,而西方近代的内格使他们走向民主、科学。从而引导同学们来总结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3.课堂小结   在讲授完本节课的内容后,带领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力求本课内容当堂消化,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作个小结。   4.知能训练,运用迁移   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2.高三历史下册说课稿优秀范例   一.说教材   儒家思想从春秋时期孔子创立,战国孟子、荀子发展,西汉汉武帝时期成为正统,宋明时期成为官方哲学,明清出现反封建的进步思想家在思想文化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而且历年高考也多有涉及,因此本科十分重要。   二.说目标   1.教学目标:   A.通过复习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加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B.通过问题探究,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及归纳、概括和辩证看问题的能力;   C.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2.教学重难点:   ①儒家思想各阶段的代表人物及思想;   ②通过问题探究,政史结合得出结论。   三.说学生:   高三学生已经对必修一、二、三及选修都已学过,还有一些电视剧的演播,学生还是比较了解的。   四.说教法:   问题教学法: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出发点,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   五.说教学过程:   I.导入:先通过二个题来回顾知识;   II.全程分析儒家思想(3.4.5.6.7),得出结论;   III.儒家思想的综合评价(8.9.10),得出结论;   IV.如何正确对待儒家思想(11.12),得出结论。   V.预示高考,布置作业(问答题) 3.高三历史下册说课稿优秀范例   一、说教材   过渡语:教材是联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首先我来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本课是部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的内容,本课有四个子目,分别是宋初XX集权的加强、边疆压力与财政危机、王安石变法、南宋的偏安。学好本课,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掌握两宋时期的政治与军事,使之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说学情   过渡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对学情有所把握。   通过三年的历史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的历史知识,掌握了一些历史学习的方法,但是他们对于历史的了解还停留在表象,不能理清历史之间的联系与实质,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和分析。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语: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宋史》等相关文献和表格资料,了解宋初XX主义集权加强的背景,客观地分析出加强集权的措施给当时北宋带来的作用,同时掌握北宋与其他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2、通过史料分析等方式,将王安石变法的措施放置在当时的时空条件下加以分析,客观地评价这些措施的作用,并且分析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3、通过学习本课内容,能够感悟到王安石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岳飞精忠报国的民族气魄,同时也能辩证地看到XX集权的作用,体会改革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立的重难点如下。   【重点】   北宋集权的措施;王安石变法。   【难点】   北宋集权措施的影响;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五、说教法学法   过渡: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我将采用问答法、情景创设法、小组讨论法、史料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4.高三历史下册说课稿优秀范例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本课在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秦朝开创的君主XX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我国古代大一统王朝政权体制的基础,成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并为以后历代所沿用,对此后我国两千多年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皇帝制度中的世袭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度,源于西周的宗法制度。   2、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的建立,三公九卿和郡县制度、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知识点。   2)理解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的概念,皇权至上的特点。   3)运用比较法分析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利与弊。   4)评价秦朝中央集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在师生问题探究过程中,学习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学习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学习历史地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秦朝建立的君主XX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两千多年来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在当时是进步的,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认识秦朝统一的重大作用,自觉维护祖国统一。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及特点;   2、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利与弊   难点:正确评价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二、说学情   高中的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秦始皇及君主XX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有了初步的了解,已经有了初步的历史认识和历史评价能力。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增强,但是在辩证地历史地分析问题方面仍然存在不足。   三、说学法   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   四、说教法   本单元的重点是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本课的重点难点就要围绕中央集权制度来设置,引导学生对其进行理性思考。评价秦始皇和秦朝巩固统一措施在初中已经作为重点内容学习、所以本课不在列为重难点,避免与初中的知识点重复,提高学习效率。   1、问题探究互动教学,通过设置探究性题目,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而实现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教服务于学,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有关史料图片呈现给学生。   五、说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提炼教材信息:(本环节约8~10分钟)本环节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提炼本课的主要信息,为下一环节的展开奠定基础。大部分知识点初中已学过,避免占用大量时间。   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2、问题探究,突破重点、难点   问题探究讨论:(本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   目的:通过设置探究性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师生、生生合作,互动探究,践行"教的过程就是学的过程"的新课程理念。发挥教师的引导和激发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探究(一):什么是中央集权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有何特点?(突破重点1)   中央集权制度,要联系韩非子的中央集权理论,实现知识的前后贯通;对于这一概念,只要学生能看到中央集权是与地方分权相对立这一点,就可以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从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和郡县制度三个方面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避免与环节二简单重复。   探究(二):秦朝为什么要实行郡县制度?(突破重点2)   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大臣对实行分封和郡县讨论文字(文字详见课本第17页),引导学生从这段史实中获取有效信息,概括王绾,李斯和秦始皇以及淳于越的不同观点,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和利弊,认识秦朝实行郡县制度是历史的必然。   在中央集权制度下,郡县只能服从中央,消除了地方XX割据的因素,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具有进步意义。   探究(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何影响?(突破难点)   通过学生讨论,结合教材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在当时和对后世是具有进步意义以及消极影响   (1)对秦朝当时:正由于有一个统一集中的中央政权,秦王朝才能积极开拓疆域,北拒匈奴,南吞百越,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统一发展;正是有一个强有力中央政府,才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才开驿道、修灵渠,从而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进步。   (2)对后世:秦朝君主XX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确立,建立了我国古代大一统王朝政权体制的基础,成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为以后历代所沿用,并不断完善与发展。对我国此后两千多年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消极影响:正是由于秦始皇专权,进行残酷的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统一的秦帝国迅速土崩瓦解,其XX也成为历代的重要的史鉴之一。   引导学生将其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不仅要考虑其进步意义,还要考虑其消极影响,不仅看到对当时的影响,还要看到对后世的影响,从而学习历史地辩证地认识历史问题。   (4)问题延伸:   讨论:学习从汉到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之后,分析其演变的趋势是什么,反映了什么样的特点?   目的:学生互相讨论,然后回答老师提问,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相互合作的精神。 5.高三历史下册说课稿优秀范例   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的是高中历史《宋明理学》,   一、设计理念:以人为本,主动探究。   充分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了解宋明理学的产生背景使学生认识到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状况的反映:通过了解宋明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通过评价宋明理学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并形成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意识。   这些是课标要求的知识点,而且对于加深以前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并有利于学习以后将要学习的内容。宋明理学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是时代的反映。   【过程与方法】   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聆听教师的讲解,加深对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认识。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搜集材料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学习兴趣;讨论可以注重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有些内容很抽象,有必要教师重点讲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宋明理学及其代表人物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服务的远大理想。   理学对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有极大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教学对象:文科班   四、课程资源:   《四书》等历史文化典籍;《中国历史文化概论》;网络;朱熹等人的传记;多媒体。   五、策略与方法:   针对本课内容较为抽象的特点,采用设置情境、联系现实等策略并且综合运用讨论,讲解等方法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学习兴趣,从而突破难点。   六、过程与模式   1、导入:提问中国古代朝代的顺序和董仲舒对儒学的发展。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汉儒简单的天命观已经无法使其充分起到控制人心的作用,出现了危机,而佛教和道教也乘社会动荡之机兴起,威胁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这样可以是学生形成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状况的反映的基本认识。   2、理学兴起原因部分:主要通过提问分析和展示历史材料。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尽量自己得出结论,养成论从史出的习惯。   3、理学主要思想部分:根据预习的情况,让各小组学生自己归纳。讨论三个问题:理学与汉代儒学的区别;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比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4、理学评价部分:展示几段历史材料,让学生联系历史和现实进行讨论,辨证看待其历史影响。   5、小结:让学生总结。回答什么是理学?主要观点是什么?怎么评价。   可以使学生对这节课形成整体认识。   模式:激趣探究,主动学习模式。   本课思辩性强,需要激发学生兴趣,并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2023-09-10 06:10:101

请你举例说明哪些保定乡土史与高中历史教学有密切联系?

赵氏孤儿《赵氏孤儿》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战国时期一个家族的悲剧故事。该剧中的“赵氏”和“莫愁女”等人物,可以作为高中历史教学中讲解战国时期社会结构和儒家思想的典型案例。慈湖八景慈湖是保定市的一个著名景点,以其“慈湖八景”而闻名。这些八景分别是“松风晓月”、“霞色彩云”、“柳浪闻莺”、“荷香莲影”、“雨花石林”、“云梦殿”、“水调歌头”和“夕阳红照”。这些景点可以作为高中历史教学中介绍明清时期宫廷文化的例证。保定教案1935年,保定市的一所学校发生了一起重大事件,即“保定教案”。该事件中,保定市的一批进步教师因受到反动派的打压而遭受不白之冤。这场事件可以作为高中历史教学中讲解民国时期教育制度和政治动荡的例子。文天祥故里文天祥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的故乡就在保定市境内。保定市设有文天祥故居纪念馆,展示了文天祥的生平事迹和诗词作品。这可以作为高中历史教学中介绍南宋时期文学和政治情况的例子。
2023-09-10 06:10:171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看这篇论文 鉴于历史解释“是检验学生的历史观和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新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把历史解释列为五项学科核心素养之一。 课堂教学是培育和实现上述目标的现实土壤,以下,笔者就围绕课标对历史解释素养的四个能力层次,从材料教学的角度,谈谈如何借助材料的逻辑编排,在理清史实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一、区分史实与解释,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理解和评析 “区分史实与解释”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对学生思维模式的一次洗礼。 从史学发展的历程而言,20世纪前,以尼布尔·兰克为代表的科学主义派提出了“以事实为中心”的史学理念,雄心壮志要“再现全部历史真相”。 但随之而来的,是历史研究中“活生生的实践、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被繁多的数据和抽象的形式化语言掩盖”。 穷则思变,20世纪以后,相关的质疑和反思促成叙事主义派提出“以史家为中心的”史学理念——认为史料本身无法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为了理解历史,必须给历史的遗存“强加某种秩序、提供某些形式、赋予某些模型、确立它们的连贯性,以作为现今已分裂的整个各部分的标示”。 由此,历史研究作为思维过程,更多的是一种历史解释,并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历史学家的个性化的烙印。 类似的,高中学生的年龄、思维特征,使得他们正处在从“科学主义”向“叙事主义”转变的思维飞跃关节点上。 其已有思维发展区,就是“以事实为中心”的历史学习阶段。 他们倾向于把课堂的教学内容直接等同于真实而完整的历史,进而认为一个史实就只能有一种解释,由此史实与解释可合二为一、浑然一体、无需区分。 其最近发展区,就是要突破一种非此即彼的、简单化的思维方式,以防止历史知识的简单化、教条化、绝对化。 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认识到,史学家本身由于受到时代、经验、理念、材料充足程度等的限制,会按照自己的需要(尽管史学家们努力避免)来选择历史材料,这使史学家们在解释历史的时候难免会发生偏差。 有了这种“以史家为中心”的认识后,学生才会去区分史实与解释,并大胆地对各种历史解释投以审视的目光,进而为开展理解和评析奠定心理准备。 所谓“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理解和评析”,笔者认为,应该是指围绕同一历史事件、现象,存在不同的历史解释,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不同的历史解释进行理解,明晰各方的“然”及“所以然”。 所谓不同的历史解释,可分为两种。 一种只是侧重点不同,即各个不同的历史解释之问,不存在实质的冲突,只是选取了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视角罢了。 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最典型的就是以不同的史观来解读同一历史事件。 如关于近代西方崛起的教学,在围绕其崛起的原因进行解释时,不论从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中的哪一个出发,都能给予具有说服力的,至少是自圆其说的解释。 但学生本有的简单化、绝对化的思维,形成了一种认知障碍,面对多种史观,他们感觉眼花缭乱,不知何去何从。 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帮助学生们认识到史观作为观察历史的视角、解释历史的模型,其多样性、复杂性、相对性,恰恰有着巨大的价值。 借助不同的史观,可以看到同一事实的更多侧面,从而以愈发立体的呈现来更多地逼近历史的真实。 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界定和理解各种史观,从而在接触史家的历史解释时,能够明晰历史叙述深处所体现的史观,由此,就为理解、评析不同的历史解释奠定了基础。 当然,史观代替不了历史解释本身,教师们要引导学生探究史学家是如何将特定的史观应用于史实的观察与解释实践的。 特别是对不同的历史解释进行评析时,更要引导学生获取充沛的、多元的材料及信息,以使学生的评析有所依托、持之有据。 另一种是观点的对立,即不同的解释之间,互有出入,构成了实质的冲突。 这就涉及不同解释的正误、深浅问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不同史学家对同一史事的论述,明了各方解释、评判的不同之处,并能从来源、依据、理念、目的等多个方面,解释彼此的矛盾冲突之本质所在。 例如,关于二战后美苏两国从盟友到对手的转变原因,有教师呈现两种不同的历史解释。 第一种,将转变归咎为苏联政府,认为正是苏联的文化传统,其外交上的不妥协性,以及其成为美国最主要对手的事实,是转变得以发生的主要原因。 第二种,将转变归咎于美国政府,认为正是美国对世界各地的经济渗透,全方位包围苏联的企图,称霸世界的战略目标,才是主要原因。 学生在概括材料内容的基础上,分辨了各自的不同。 并通过对来源(美苏两国的历史学家),依据(两者文化传统,国家性质的不同),目的(论证己方措施的正义性、合理性)等角度,看到了双方其实都在维护国家利益的追求中,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了本国意识形态的影响。 双方虽然都得出了美苏必然走向对抗的结论,但显然在分析的过程中,都夸大对手的威胁。 由此,帮助学生认识到,虽然特定的历史解释不一定是正确的,但透过不同的历史解释,通过对比和分析,恰恰能够“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即美苏由盟友变为“对手”的主要原因,正是两者意识形态的对立,国家利益的冲突,随着两者成为最强大的国家而急速加剧。 二、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有理有据表达自己的看法 要想客观论述、有理有据,就要求教师提供足够的、合适的材料,预设好学生思维推进的逻辑路线。 如在教授“新文化运动”时,以往,教师们会在指认其历史贡献之后,涉及其全盘化的局限性。 但2016年的江苏历史高考卷第22题,恰恰抓住了高中教学中的这一偏颇之处,要求学生抛弃原有的认知定势,根据所给材料,论从史出地得出如下史论:即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先驱们,既认为传统文化中存在积极有益成分,不能全盘否定,又认为传统文化中存在封建落后因素,不能全盘肯定。 实际上,单以论从史出的角度看,无论是绝对否定也好,批判继承也好,都可以找到丰富的材料证据进行论证。 在这里,因为存在大量的例外,运用例证法是无效的。 这无疑让学生们陷入了历史的迷雾中。 但是,这看似让教学面临尴尬的地方,正是客观、合理的历史解释得以形成的契机。 如有教师让学生思考,胡适等学贯中西的思想先驱,是否真的会犯连高中学生都能指认的思维片面化、绝对化的错误。 当学生从常理出发,觉得应该不会后,教师导入3则材料。 材料1涉及胡适对传统文化的猛烈批判;材料2涉及胡适对传统文化中积极合理内容的赞扬;材料3涉及胡适对自身看似矛盾的态度的解释:“我是主张全盘西化的,但我同时指出,文化自有一种‘隋性。 全盘西化的结果自然会有一种折中的倾向……全盘接受了,就文化的惰性,自然会使它成为一个折中调和的中国本位新文化。 若我们自命做领袖的人也空谈折中选择,结果只有抱残守阙而已。” 教师要求学生整理材料,并运用自身关于传统文化和新文化运动相关的知识,对“全盘西化”提出自己的解释。 通过概括、归纳等认知梳理,学生指出材料l是胡适面向大众的宣传,材料2是胡适私下的真情流露,材料3能说明胡适把“全盘西化”作为手段而不是目的,其真正目的在于建立健康积极的中国的本位文化。 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依托材料2对“惰性”一词进行解释。 学生意识到,惰性在此并非贬义,其实质是指一种文化中优秀的、普世的内容,自有其坚韧的生命力,人为的批判否定是扼杀不了的。 明了这一点后,学生就能推断出,对传统文化的“绝对否定”,与其说是态度,不如说是方法。 是一种筛选的方法,筛选出那些坚韧的、优秀的内容,同时淘汰那些迂腐愚昧、落后于时代因而一触即溃的内容。 进而,学生们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胡适等思想先驱,对中国传统文化其实有着深厚的学养,对其蕴含的种种优劣之处也有足够清楚的认知,并且也认为“全盘西化”存在片面性和极端性,但一则认为只有主张极端,才能在实际上“化”得恰到好处,二则也是出于当时“启发多数国民之自觉”的迫切需要,所以最终采用了“矫枉必须过正”的策略。 通过上述解释的生发,在学生们眼中,思想先驱们的决绝就不再是漫画式的幼稚。 恰恰相反,他们看似激烈的、形式主义的简单绝对,背后其实有着超出常人的认知甚至文化自信。 在看似敌视、对立冰冷面具下,跳动着的,是一颗颗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理解、体认的赤子之心。 当学生们得出如上的看法时,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对思想先驱的评价,无疑更客观、公正和积极了。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们的历史感悟不止于此。 课堂上,现代化史观的引入,帮助学生们认识到“全盘西化”之所以引发思想混战,很大程度上在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可避免地,但确实又是错误地,把西方的现代化历程的“殊相”错误地等同于世界现代化潮流的“共相”。 若从现代化的角度,从社会历史发展进步的角度审视,随着社会存在领域的革新,作为思想文化上层建筑的传统文化自然有一个“存其所当存,去其所当去”的洗礼,这便又上升到哲理层次,从唯物史观角度进行了深刻的解释。 从史料教学的角度看上述案例,我们发现,要想让学生达到这一层次的要求,教师要做的,就是在呈现和解读史料时,要将它们置于一个预设的理解框架之中,进而以立意、聚焦、思路引领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对历史的理解,并赋予历史性的存在以新的意义。 总之,教师要帮助学生在一定的史观、理论指导之下,发挥理解历史的主动性。 三、能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 所谓历史表象,就高中历史教学而言,主要是指教材在历史叙述中承载的历史事件。 由此,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在课堂上更多地表现为通过教师“教材问题化”的努力,将静态的教材打造为问题的素材。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历史事件的关系网络上缺失的史实,历史逻辑的发展网络上缺失的环节,正是发现和提炼问题的绝佳之处。 当学生致力于填补教材的空白、史实的空缺、逻辑环节的缺失时,其孜孜以求的,其实就是对已知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合乎情理的解释。 如就《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一课的教学而言,教师们往往先完成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的背景条件梳理,再讲授各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最后指出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期间很多所谓的问题探究,只是提供一则则彼此孤立的文言文材料,让学生从中概括、提炼出一些作为背景条件的史实,或作为思想主张的观点。 这其实只是培养和考查学生概括的能力,其中并没有涉及多少真正的因果关系梳理,也就不存在有含金量的历史解释。 实际上,本课的教材存在一个重要的史实空缺和逻辑环节缺失。 即在教学中我们虽再三强调“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但都未明其所以然。 或者说,单单教材中涉及的历史背景、思想主张,都无法论从史出地,逻辑自洽地得出这个结论。 就“解放”一词而言,指的是“解除束缚,得到自由或发展”。 在这个历史阶段,是何物(确切地讲是何种思想理念)对人们的思想施加了“束缚”呢?教材各部分都没有涉及。 那么课堂教学中,政治、经济、文化(重点是教育)背景所涉及的一系列巨大变革与百家争鸣这一思想解放事件之间因果关系,就存在着史实和逻辑的缺失。 有鉴于此,笔者引入3则材料。 材料1是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中的“历史纵横”一栏,对西周的礼乐制度进行了介绍。 材料2是对礼乐制度历史地位的说明:“礼乐制度则从精神心理方面,达成了一种相对的秩序和认同。 实际上,宗法制与分封制只是规定了周代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格局,礼乐制度才是治国之道。 礼乐制度是西周稳定二百余年的奥秘。”材料3是《论语》中的“礼崩乐坏”和《庄子》中的“道术将为天下裂”。 学生通过阅读理解第1、2两则材料,产生两点认识,一是礼乐制度极富人文精神,无所不包,等级分明,并由此发挥了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二是礼乐文化作为与之相应的精神、思想、知识,是西周贵族教育的核心,具有必须遵循的权威性。 由此,学生推知上文所谓的思想束缚,实际是指礼乐制度及礼乐文化。 再结合教材所述的历史背景,便能发现正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一系列巨大变革,无情地宣告了以维护原有旧秩序为己任的礼乐制度的失效,同时也就宣告了礼乐文化之权威性的丧失。 材料3正是印证了原有权威性文化的失效、祛魅、遭弃。 历史发展至此,又必须要有新的思考、思想,解决时代提出的新问题。 从而,才有诸子百家背离礼乐文化,从各自的立场、利益、理念出发,围绕治国平天下,提出各有特色的学说主张。 必须指出的是,此种教学设计,其目的绝不是简单的查漏补缺,而是通过因果关系的扎实梳理,让学生真正把握本课的重难点。 由上文可知,它使学生在明了背景条件的“然”之后,更明了了条件之为条件的“所以然”。 又如本课的重点之一是孔子的思想。 我们既强调思想解放,又强调孔子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 则孔子就具有了创新与保守的两面,两者如何共存,必须给予一个合理的解释。 学生们在上述探究的基础上,发现孔子之创新,恰在于他针对旧礼乐文化的流弊,增加了新内容以补救。 特别是提出“仁”的重要性,认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因此其创新与保守是可以兼容的。 与此同时,“仁”之所以是孔子的核心思想,也就得到了明白的解释。 四、能够以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加以看待和评判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问题 如果说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那么,所谓以史为鉴,就是要通过对已有历史的解读,孕育出历史智慧,以形成、提供一种特殊的视角,来涵养出“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以更有效地审视现实生活、解决现实问题。 实际上,也只有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才能真正激发起学生们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学生们带着切身的问题、困惑去历史中寻找启发、寻找借鉴,才是有价值的历史学习。 现举两例学生置身其中、欲求解决的问题。 一是雾霾问题。 对问题的关心以及相关知识的普及,使学生们都知道雾霾的产生与钢铁、煤炭、化工行业的排放有着直接关系,也知道雾霾治理的关键之一是这些产业的去产能。 但媒体上既讲勇气又显难度的“壮士断腕”“凤凰涅槃”,相关从业者“你们要呼吸,我们要吃饭”的论调,使很多学生都认为,雾霾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其关键是去产能将导致大量失业,从而使得问题因陷入两难而无解。 因此,萌生的是无计无力的悲观感。 果真如此吗?笔者在教学两次工业革命时,就以此问为导入,在激趣的同时,也为教学提供了立意。 在梳理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后,教师引入史实,让学生知道飞梭的发明人凯伊因被追杀而仓皇出逃,珍妮机的发明人哈格里夫斯的家被人捣毁,科特莱特拥有的400多台蒸汽机的织布厂被人纵火烧为废墟。 让学生思考这些伟大发明遭到敌视和反对的原因。 学生思考的结果是,因为纺织业的手工从业者们,害怕新发明的运用已经和将要带来的失业。 之后,在教学工业化促成的城市化进程加快时,教师呈现关于失业率的表格数据,据此,学生进行了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纵观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整体地看,尽管技术不断进步导致不少原有产业部门衰落,但无论哪个国家,都没有带来失业的上升。 带着疑惑,学生们借助书本知识和所给材料尝试进行原因解释,最终的结论是,技术进步不但能催生新兴产业(产业升级),带来新的劳动力需求,还能带动收入和最终消费的增长,并由此增加对劳动力的额外需求。 由此,学生能够明白,如果说雾霾是经济发展的副作用,那么其解决最终也取决于经济的发展,并且一定是质的发展。 国家层面高度重视,社会层面成为热点的“中国制造”产业升级问题,也从历史角度得到了合理性、必要性的论证。 治霾的历程虽不能一蹴而就,虽伴有阵痛,但它绝不是无解的,大可不必悲观。 而同学们也意识到如果自己努力学习以致学有所成,能贡献于“中国制造”的产业升级,也是在为雾霾的治理尽一份力。 另一个是对待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态度问题。 当今,传统文化的复兴日见其成,西方文化的传播也日见深入,与之相关的辩论和诘问也日见增多。 如何处理好几种文化之间的关系,成为一个时代话题。 我们要孕育的先进的、优秀的文化,是否能在争鸣之中诞生呢?这个问题,也能够通过合理的历史解释找到启发和智慧。 笔者在教学《百家争鸣》时,除了强调相互诘难、批驳的“争鸣”之外,还让学生接触如下材料:庄子对孔子的愿望与执著表达过尊重。 孔子曾向老子请教。 荀子的学生中有的成为法家大师(李斯、韩非子)。 法家思想的基石是荀子的“人性恶”。 墨子本来是儒家门生,墨家的献身精神对后世儒家也有影响。 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如下结论:诸子的思想、观点、立场和方法是不同的,这就是“多样”。 他们的问题、态度、愿望和目标,则是相同的,即都在面对中国社会的重大转型,都在认真思考“中国向何处去”,也都希望天下太平。 既然他们的愿望和出发点是真诚的,那么其他各派中凡有价值,有意义的思想,只要有利于更合理地构建自身的学说体系的,就大可以“拿来主义”,而不必故步自封。 正如“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起飞”一样,对历史事件的评价,长时段的审视更有意义。 当我们站在当代,回头远望那段历史,温习那一系列伟大的思想,感受中国博大精深,生命力旺盛的传统文化体系,我们更能肯定当时那种彼此的诘难和吸收的伟大意义。 这就提醒学生,既然诸子百家的思想可以求同存异,彼此借鉴,当代中国人面对古今中外的文化,更可以从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的实际出发,取我所需,而不必人为的厚此薄彼。 我们最应该做的是尽我们所能,认真学习、感悟古今中外的文明智慧,充分吸收其营养,进而将他们有机结合,有机统一起来。 统一于我们这个古老文明的重新崛起,统一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认为课标关于历史解释能力的四个层次要求,可以归为两个类别,一是学生能够理解、评析不同史家(或者不同视角)的历史解释;二是学生能够开展自己个性化的历史解释。 由此而言,总体的培养思路应当是要求学生先了解、熟悉、领会史家提出历史解释的途径、形式,以及形成历史解释的方法、立场、史观,然后在模仿与借鉴的练习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历史解释,学会用合适的途径和形式表达,用科学、专业的方法阐释历史问题,并有自觉的价值立场和史观追求。 要实现这些目标,离不开教师精心的设计、得法的引导、正确的示范以及材料引入上的逻辑编排。
2023-09-10 06:10:271

高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 #工作总结# 导语 】每一个员工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在总结中发现问题,吸收经验教训。本篇文章是 为您整理的《高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阅读。 【篇一】高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高二半学期就将结束了,本学期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已经如期完成了教学任务。下面就分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我在这学期教育教学方面的心得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备课——周到细致   找准重、难点作为一名老教师,我能坚持认真备课和教学,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课程标准》,虚心向同年级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和各种听课交流活动,上好公开课,并能经常听各有经验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经常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常常忙到夜里十一、二点。复习阶段,我把全书及每一单元的重点内容、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予以概括总结,并打印出来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思路。并精心印发了一些历年中考、期末试卷中出现的最新题型,及时地让学生明确考试的方向。   二、上课——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后进生回答。上课后及时做课后反思和写教后感,找出不足之处及时加以改进。   三、作业布置——有针对性和有层次性   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和作业负担,每次布置作业时,我都会精心地挑选,认真地选择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有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作业批改后,我又能及时给予讲解;对于作业错误教多的学生,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及时查缺补漏。这样虽然作业量不多,但是作业的质量很高,学生通过不多的练习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四、辅导——面向全体,关注个别。   在课后,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需求,避免了只重视优生忽视后进生的思想和做法。在课后的辅导中我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力度。我对后进生的辅导,主要是学习思想的辅导,在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的同时,不断的给予鼓励和支持,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事实证明:我的这一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总之,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 【篇二】高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回顾高二一年的教学情况,总的感觉是匆匆忙忙,班主任工作都比较繁琐。作为一名第一次带高二的老师,如何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高质量地完成历史教学任务,是我一直以来在探索的一个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大胆的进行了一些新尝试,当然也暴露出不少的新问题。以下分别就这两方面作简要阐述。   1、对教材的处理。个人觉得近几年的高考,大有回归课本之势。显然,高考对于课本基础知识考察的广度和力度都有所加强。因而,高考要取得好成绩,平时吃透课本就显得相当重要和必要。那么,如何吃透课本呢?我觉得,一是要将课本读“薄”,这就要求我们在认真钻研教学大纲、考试说明和近年的高考试题的前提下,充分探求章目、子目录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融会贯通,深化理解;同时又能系统化课本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实效,落实考点,在强调知识的整体,突出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同时,注意打破章节顺序,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时代特征,理清知识构建体系,活化了历史知识发展脉络,提升了最终的解题能力。   2、对方法的指导。我的理解是除了回归课本外,近几年来常见的另一种现象是逐渐脱离了死记硬背型的知识考查,转而充分利用新颖材料来设置思考问题的情景,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的用意显而易见。要想短期内实现突破读题解题能力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进行常规教学外,我比较注重练习部分的讲解和交流。针对学生在审题时思维缺乏严密的逻辑性,表达时的语言粗糙、不到位、不严谨等问题,我们反复练习讲解,让学生从中体会高考“怎么考”,从其答案中体会“怎么答”,并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反思。   3、还存在的问题。首先,对研究高考方向努力还不是很够。没有注意好对各种信息来源的鉴别和甄选,“尽信书不如无书”.最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的眼光来判断和鉴别。其次,在时间分配上还不够不合理,授课有前松后紧的现象。有点知识容量过大的盲目和仓促之嫌。再次,引导学生落实基础方面,没有做好让学生将已学知识和技巧很好的转化为自身知识和能力工作。在最后的冲刺中也没有注意好教会学生在时间紧,作业多的环境中如何调整复习节奏合理安排学科的方法。 【篇三】高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清晨,窗外鸟儿的啾啾像往常一样将我从睡梦中闹醒,全新的一天又开始了!人生的每一天既平凡又独特,因为它是独一无二的。比如今天,20xx年xx月xx日,它宣告一个学期正式结束。这是一个总结的日子,需要认真梳理自己走过的这一段路程。   一、主要工作。   20xx——20xx学年上期(高二上期),我主要担任历史教学工作。历史教学目标主要有两个:第一,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常识;第二,学生通过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即历史会考)。为了完成以上目标,我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认真备好每一堂课。由于是理科班,教学目标与文科班有较大差异,我依据学情,适当调整备课内容的难度和深度。备课讲究双轨制:一手抓基础知识,一手提学习兴趣。   第二,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依据每个班的情况不一样,我上课的风格有所不同。实验班,学生基础好,我会更多拓展课外历史人物和事件,注重历史原因和历史影响的长段探讨;平行班,学生基础较差,我会更多以有趣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的奇闻异事为牵引,穿插于基础知识的讲述;国际班,学生为留学美国做准备,我重点讲述美国历史,用历史纪录片、电影视频直观引导。   第三,尝试不同的授课形式。由于理科班没有历史高考的压力,恰好是我实验多种教学方式的好机会。在授课中我交叉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讲授型课堂、多媒体PPt主导课堂、电影视频教学、学生讨论教学等,不一而足。   第四,参与文科班历史试卷编改、会考资料整理。由于理科班没有作业批改压力,我积极参加文科班每次月考的阅卷、整理工作,熟悉文科班教学环节。   第五,维护绵中站。作为绵中站的管理员,我从历史课程教学网、中学历史教学园地、人教版高中历史等网站多方收集资料,不断更新史学动态、教研论文、优秀教案、经典课件、学法指导、课外知识,使得站点击率不断上升。   二、工作成果。   一学期的结束,我完成了学校的教学任务,所教班级的历史学业水平考试顺利通过,但更为重要的是以下几个方面的进步:   第一,正确把握理科历史课堂节奏。第一次上历史,我尽量用最少的时间讲述基础知识,打造历史高效课堂;用最生动的语言,打造历史幽默课堂;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思考和讨论,打造学生主体课堂。   第二,传播历史知识,培养人文关怀。社会上的部分“理科男”“理科女”缺乏基本的历史常识、人文精神缺失,这些现象的解决有赖于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参与。我尽量在课堂上纠正历史课本的错误、社会历史的偏见,交给学生正确认知历史、分析历史的方法,力争使他们做成为具有人文关怀的现代公民。经过实践,我的理念得到一些班级,一些同学的理解,能影响一部分学生,我坚信改变就在潜移默化中产生。   第三,挖掘课本,坚持听课。这学期课余时间较多,为熟悉必修三文化史,我坚持认真查阅资料,分析教材,力主抓住教学主题,有纲有目,在大脑中形成教学框架。文科班历史教学,尤其需要学习与研究,我坚持每周至少听三节文科班的课,认真学习黄天文老师、唐海燕老师和杨建老师的教学技巧,总结经验,提升自己的课堂把握能力。   第四,收集教学资料,拓展专业知识。信息社会,网络是一个教学资源库,我在上课期间喜欢收集整理一些资料:原始资料、经典案例、优秀教案、典型试卷等。同时我坚信,书本是我永远的朋友和老师。课余时间,我喜欢阅读一些书籍,弥补自己的无知,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视野。历史教学应该充满人文性、逻辑性、思想性,身不能至,心向往之,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成长。   三、问题与不足。   在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自己存在很多教学硬伤,亟待迅速改变。通过反思,我认识到自己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课堂教学重难点突破不够。教学中,为了增强课堂趣味,我喜欢引申历史故事和生活案例,但是由于对课堂的把控能力不够,往往冲淡教学重难点,没有做到张弛有度。教学是一门艺术,它需要平衡:知识性与趣味性、教师讲授与学生思考等各个方面。   第二,课堂有效性不够。教学重难点的突破直接关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我需要在实践中依据教学目标,整合知识,引领学生思考,避免无效教学。   第三,与学生交流不够。教学是师与生互动的过程,课堂上要打破“教师主讲、学生接受”的模式,大胆把思考的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去总结观点、引导他们分析史料。学会“把自己解放出来”,是我要思考、实践的课题。课堂外,我需要及时通过作业、谈话与学生互动,督促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   第四,工作细节把握不够。本学期,由于自己的疏忽,我在教学工作中犯过两次错误。“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取法其下,法不得也!”犯错说明我还没有用120%的标准要求自己,心存懈怠。在20xx年的工作中,我将向身边优秀的老师们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每一个工作环节。细节决定成败,希望自己能在错误中成长,在教训中进步。   人的行为是思想的结果,更是习惯的自动反应,我希望自己能养成好习惯。辞旧迎新,我将怀着一颗学习的心态继续前行在20xx年的时间轴上,窗外可爱的鸟儿会是我忠实的见证者。
2023-09-10 06:10:541

浅谈高中历史导学案编写的几个教学环节

高中历史导学案的编写,要明确目标,预习环节的编写要非常具体,基础检测环节,知识点讲解环节,拓展练习、强化训练环节,新课导学、作业布置环节的编写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情况,结合教学内容巧妙设计,突出实效性。一、三维目标的设置和教学重难点的编写在导学案的编写中,首先要明确目标,其次,在具体的用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情况,编写出易于操作的方法案例。
2023-09-10 06:11:301

历史教师讲课技巧有哪些

  作为一名专业的历史教师应具备系统、扎实的高中历史教学专业知识。本文就来分享一篇历史教师讲课技巧有,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一、历史教师要拓展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基本条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具备扎实的教学理论知识。   具备扎实的教学理论知识是教师教学的前提,高中历史教师要学会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根据所授高中学生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恰当的教学方式。   近年来,在研究高中历史新课程方面,也出版了一些专著,例如,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学新课标资源库?历史卷》,新华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新课程历史地理教学案例与评析》等;同时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等历史教学专业期刊上也刊载了高中历史新课标方面的许多学术论文和经验文章,这些都是教师专业学习值得借鉴的资料。   2、具备专业的教学知识。   作为一名专业的高中历史教师,具备专业的教学知识是教学最基本的保障。首先专业教师要精通中国通史、世界通史、课标所涉及的主要专题史、地区史和史学理论知识等。   高中历史教师只有完整、系统、扎实、精深地掌握历史学科专业知识,只有深入透彻地了解高中历史新课标所列的主体教学内容及相互间的关系,才能明白它们在高中历史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价值,才能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通观全局地分析教材。   3、应具备宽阔的学术视野。   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社会科学,它涉及到语文、政治、地理、音乐、美术、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例如,“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等专题。这些都要求高中历史教师不仅要掌握历史学科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学科、交叉学科的基础知识。专业教师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宽阔的"学术视野,只有具备了这些知识,才有参与历史学术问题讨论的能力,使自己的专业发展更上一层楼。    二、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   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的学习有相当大的影响,一位专业能力扎实、对教学认真负责的教师教出的学生自然成才的几率高很多的。高中历史教师在提高教学基本技能的同时,尤其要注意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   1、提高历史教学反思能力   对教学而言,教师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有可能带来外显的教学行为的改进。可以说,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如今,是否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已经成为衡量优秀教师的一条重要标准。   何谓教学反思?简言之,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教学反思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地位的提升大有帮助。   反思性学习是高中历史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比如,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所定的本节课的目标理解得如何?学生对本节课会有哪些疑难点?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是否符合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等。   2、提高课堂课程资源的运用能力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对高中历史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包括对不同地区和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   第一,提高历史课程资源利用能力   老师要充分利用好人力资源。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上要以生动的语言、得当的肢体动作、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将其精深的历史专业知识和对所授内容的深刻理解和深厚的专业能力展示给学生,为学生勾画出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去吸引学生,或者运用多媒体效果进行教学,如: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历史短片。   第二,利用好高中学生资源。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运用课余时间收集整理一些关于历史课程资源,如收集历史故事、外出旅游参观历史遗址时的照片、报刊杂志中有关的历史文章等。并进行课堂讨论、组织历史辩论会和故事会、编制历史剧等形式,增强学生对历史的体验和深入理解。   3、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课例教研和课题研究是高中历史教研的两种主要形式。   课例教研就是以“课”为研究对象的教研活动,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课堂实录,即对课堂教学的全程记录。课例研究主要关注的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教学行为,没有关注教师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其行动缺乏理论的支撑,也缺乏科学的、系统的设计。因此,教师在课例教研的基础上,还须提升为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在科学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以解决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目标,并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系统、有序的研究。   综上所述,教师不但是知识的传播者,还应该是研究者。从历史学科来说,研读史家的学术论文,对提高历史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不失为一个极重要的途径。研读史家撰写的论文,不仅能够了解何为学术论文;而且也能进一步审视学术论文是如何写成的,通过研读史学论文,使历史教师逐步掌握史家是如何提出问题,运用不同史料来解决问题,最后进行历史解释的。让学生比较容易的理解接受历史这门课程。
2023-09-10 06:11:421

高中历史老师教学期末工作总结

  弹指一挥间,半年又过去了,一个学期也即将结束了。尊敬的老师们在这个学期中,有哪些收获呢?有哪些不足呢?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英语老师教学期末工作总结”,欢迎大家阅读,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更多文章在工作总结栏目,希望您关注与阅读。   高中历史老师教学期末工作总结【一】   在充实、忙碌和愉悦中,一学期的工作即将划上圆满的句号,我担任高二历史教学工作,在学校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历史教研组的大力支持及本人的辛勤努力下,基本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现主要对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制定计划,研究中学教学理论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并经常听同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学科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历史这一门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但也容易引发他们的兴趣。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教好历史,就要让学生喜爱历史,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历史人物故事,把课堂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会”,让他们了解历史,喜欢历史。   三、思相上严于律已,更新观念,提高思想觉悟   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已,约束自已的言行,加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按时参加市、区、学校的各种学习并认真做好记录,领悟其精神实质并将之贯彻到实际工作中,通过学习和工作实践,使自已的思想不断得到升华;在业务上,求真、求实、求善、求美,努力进取,踏实做事;在风格上,谦虚、谨慎、平和、宽容,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在工作中,敬业、乐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皆尽所能,任劳任怨;一直以“公正、无私、真诚、博爱”作为自已的为师准则,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四、认真钻研新课程,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教材跨度大,在备课过程中能处理好通史与专题史之间的关系,注意模块之间的联系。专题史体系跳跃性大,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对知识储备不足的学生而言,存在理解上困难,对此,我在坚持新课标的前提下,对每课知识按照一定的逻辑思维进行重新整合、梳理,大胆取舍,深入浅出,形成系统性。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同时以一些知识点为切入口,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创设教学情境或者是联系现实,适时利用知识容量大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多参与到我的教学中来,以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教材中原本枯燥的知识。   同时做好初高中历史学习的衔接,改变初中开卷考试形成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的学习方法,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探索性学会、学会合作,让学生先掌握学习的方法再掌握知识。   五、集体备课,发扬备课组协作精神   新的课程特别强调教师的合作意识,我与同组的老师经常一起备课,有问题一起探讨、研究,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式的选择,历史知识的整合,课程资源的利用等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讨,我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资源共享,怎样处理好教材、每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何导入、讲授新课中采用哪种方式更合理、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怎样落实课标要求等一一进行切磋,以免在的教学过程中走弯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我们也一起合作制作了一些教学课件,在教学中适时利用。   六、精选各类习题,认真批改,及时评价   本学期分单元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了批阅,在期末复习时为进一步落实基础知识以提高成绩,对一些精选材料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和讲解,对学习认为较难的问答题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和带领学生集体背诵。   本学期,做了很多工作,也付出了很多,但我深知自已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不够,性情有点急躁,有时对待学生过于严厉,对个别尖子生的转化工作力度不够,对尖子生能力的培养稍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力争改正不足,继续努力提高自已的思想和业务素质,改进工作方法,为我们的学生和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已的微薄之力!   高中历史老师教学期末工作总结【二】   在这个年级中,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刚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同学们还不能适应。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能踊跃回答教师的体温,但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即使基础较好,也不能很快进入状态。   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作为年轻教师,我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并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 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历史这一门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但也容易引发他们的兴趣。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教好历史,就要让学生喜爱历史,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历史人物故事,把课堂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会",让他们了解历史,喜欢历史。   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在期末考时我任教的班级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无论成绩的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进步。   高中历史老师教学期末工作总结【三】   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我一直按照学校的要求,努力推进新课改的进程。新课程的许多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思路都与过去的教学有所不同,教师要重组原来教学中积累的一些经验、教学素材、课件、案例。这就意味着,在新课程面前,教师必须学习新的课程标准,钻研新的教材,建构新的课程观念,摸索新的教学方法。我也对如何更好地开展新课程下的教学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尝试,在这其中,既体验了成功的收获与喜悦,也遭遇到一些挫折与困惑,现结合在历史课堂的所见所闻和实践谈一下关于新课改的一点思考。   新教材十分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因此,我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积极实施这样三种方式的学习,尽量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历史大课堂,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与探究,让学生亲历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成功快乐。在全球化的今天,合作交流是人生存的必备能力,   历史教育必须体现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因此新课改下就出现一种新的历史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我也在课堂上做了这样的尝试。   首先,进行分组。我所教授的班级座位是传统的排列方式,即分为四大组每组12人。在四大组的基础上,再分为每四人为一小组。   其次,揭示分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对合作学习的内容(讨论的问题或争论的观点),我对课文进行钻研,据教学目标要求精心编选既有知识性又有思想性且带有一定思辨性的问题。   第三,督促帮助合作学习小组进行学习合作,如果合作出现困难,还要及时帮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和小组合作的技巧。   第四,鼓励合作小组展示本组的合作学习成果,通常是由小组的发言人将本小组讨论的意见向全班表述出来;其他合作小组进行补充修正。   第五,对学生的成绩做出综合评价并协助学生一起讨论他们彼此合作的情况。   第六,在这些新课改的尝试中,我得到了很多成功的喜悦,但也遭遇到了一些问题与困惑:   1.如何做到让学生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并学会合理安排课余时间。新课改往往要求学生在课前课后用不少时间进行课堂学习的准备和延伸,而现在学生一天的课程安排相当紧凑,一天九节课,另外还有晚自习,很难有空余时间搜集资料,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几门课老师一齐上阵,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如果能高质量完成简直是天方夜谭。这样,新课改的目标我觉得较难实现,所以应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并对学生如何安排课余时间,进行专业性的指导,让他们掌握更适合新课改的主动学习方式。   2.如何有更好的评价体系激发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经常发现一些想思考,善于思考的学生感觉忙不过来,而一些不愿意思考、不善于思考的学生无事可做。因此我觉得应该有更为合理的过程评价体系,才能更好激发所有学生及其教师实施新课改的热情。   3.如何更好地做到有始有终。在历史教学中有时需要学生去搜集资料探究的问题,一开始时学生积极性很高,但由于时间、精力的关系,再加上对搜集资料,查找文献的水平有限,又缺乏老师及时有效的引导,得出的结论不能令人信服,甚至最后不了了之,只留下一些疑问和悬念。结果使得一些历史问题反而变得含糊不清,影响了学习效果。因此,要做到有始有终,明确目标,坚持不懈才能真正掌握真理。   当然,在前一阶段的历史教学中还存在许多其它的经验、误区以及困惑,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在今后的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做一个合格的研究型的历史教师。
2023-09-10 06:11:531

高中历史老师个人研修计划

  高中历史老师个人研修计划1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师资队伍建设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方正县第一中学为教师的成长搭建了平台,作为青年教师应把握发展的机遇,努力提高自身在思想、文化、业务方面的素质与能力,使自己逐步朝着“一专多能”型教师方向发展,让自己更适应教学、适应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和实际发展需要制定了小组研修计划,具体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爱岗敬业,提高师德修养。   2、加强业务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   3、加强文化水平提高,多读书、读好书,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二、具体内容   1、思想方面   认真学习相关的教育法规,树立爱岗敬业的思想,牢记自己的本位,充分发挥在学校、组室工作中的教育骨干作用。   2、业务方面   (1)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和听、评、赛课活动,抓住每一次的机会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2)每位成员必须开设一次公开展示课,并有一份优秀教案。小组成员共同参与听、评课活动,进行相关的主题研讨。   (3)每位成员必须完成一篇教育或教学方面的论文,能不断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总结,促进自身教学研究能力的提高。   (4)每位成员必须在区内或校内开设一次专题讲座,积极发挥骨干作用和辐射作用。   (5)充分利用区内或区间专家型教师的资源,组织2次左右的专家讲座或论坛,创设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6)积极参与学校和教研组的课题研究,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的科研能力。   3、文化方面   认真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类著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每位成员至少就一本好书进行精读,并完成一篇读书笔记或心得。相信不断的积累和沉淀,能不断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   三、实施保障   1、每月的一个周四下午召开全体会议,交流一月以来个人研修计划的实施情况。充分利用方正县第一中学网的技术资源,小组成员要做到常沟通、多交流。   2、依托《中青年教师研修手册》,要求每位成员完成“五个一”,即一节展示课、一份优秀教案、一篇教育教学论文、一篇读书笔记、一次讲座。   3、将个人研修、小组研修、师徒带教研修等方式进行有机的结合,构建有利于成员们个性发展、共同发展的研修模式。   四、具体步骤:   1,20xx年——20xx年:多读对自己有用的书,进行读书研习。广泛阅读各类书目,不断充实、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领悟生活化、情境化课堂教学的真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注意多钻研、勤思考,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在总结和反思中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近期内,我计划精读《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等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刊,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工作之余,我计划欣赏一些文学书籍,写好读书感想,从而不断充实自己。   2,20xx年——20xx年A具体措施及安排:隔周利用半天时间学习各种理论知识,并做好要点笔录,同本备课组老师一起讨论教学上的各种案例。B每年寒暑假进行校本研修学习,并写好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写在业务学习笔记本上。C、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管理行为,不断地总结经验,找准不足之处,写好教学反思和案例,促进自己的不断进步。   3,20xx年——20xx年:尝试进行教学案例的分析,把自己的专题研究从实践层面提升至理论层面。通向未来的路不是回家的路;过去为你赢得成功的方程式将为你的明天带来失败。我相信,自己有能力经受住“极限”的"考验,在超越自我的同时,逐步实现人生的价值。   4,20xx年——20xx年:深入开展校本课题研究。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将培训心得渗透在具体的教学之中。充分利用团队优势,开展集体备课,集体研讨。互相学习提高教学实效。立足学校实际,解决当前历史教学难题,以研促教。   5、认真听课评课,积极备课做课。利用观摩学习的机会,见贤思齐,学习提高。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的教学活动,研修提高教学能力,优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艺术。   高中历史老师个人研修计划2   一、指导思想:   高中课程改革层层深入,四川课改也势在必行。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准和教学业务水平,更新观念,提升能力,完善自我,提高素质,适应现代课堂,走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特制定个人研修及专业成长规划,具体内容如下:   二、研修目标:   1、集体培训和个人研修相结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岗敬业,乐于奉献,铸就良好的师德师风。   2、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手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学观。   3、教学和研究相结合,掌握教育科研的理论和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技术和手段,提升驾驭课程的能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争取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的教育者;推动本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4、推动改善学校教育教学环境,解决在新课程改革中面对的各种实际具体问题和困难,总结和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给我校课改工作起示范带头作用。   5、建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学习型组织。   三、研修任务   1、阅读并熟悉新课改以后的课程标准和各种版本教材;订阅《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等校阅刊物;阅读五本以上历史专著;   2、研究多媒体手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探索有效的集体备课形式;   4、组织好学校的各项历史教学研究活动;   5、进行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争取三年内培养五位青年历史教师。   四、研修形式:   1、创新常规教学工作   规范教学行为,做好教学常规指导工作。在教师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学科教师再集体备一部分课程,并做好课讲评工作。   2、潜心课题研究工作   实施课题带动策略,提升素质。和实验教师一起,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探索,解决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使教研回归教学,使新思想、新做法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   3、在教研中开展会课、听课、评课活动,实践中进行研究   在活动中,确定问题,集中智慧,鼓励其他教师主动探究,大胆创新,敢于质疑,相互沟通、合作,。形成教学研究的共同体,达到相互借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   4、注重青年教师培训   进行青年教师培训。制定培训方案,利用“传、帮、带”的形式,实现“新、活、实”的培训效果。做到内容新——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新的教学方式和新兴的师生关系;方法活——认真听取名师的讲座、观看名师课堂实录、案例分析、和同年级的老师进行讨论;效果实——实际备课时要想到、教学中要做到、课后还要反思到。   5、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引领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研究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提升能力,最后总结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开展“两个三”活动:每月上一节示范课,做一次专题辅导,组织一次教研活动。每周组织一次集体备课,一次评课、会课活动,一次教后反思交流。同时重点指导新任教师备写规范合格的常规课教案,培养和指导教坛新秀开展小课题研究。以“教、扶、放、推”为形式使基层教师踏上专业成长的快车道。   五、研修措施:   1、认真准时参加省教厅、市教育局、教研室、教学组等组织的学习培训,作好培训记录,并将学习内容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2、虚心向他人请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进行教学研讨和提升。积极参加学校的校本研修活动,坚持听评课,汲取成功经验。   3、精心准备自己的研修课程,激发学生认知兴趣,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让学生接受并喜爱这种问题呈现方式和解析方式。   4、加强校际交流。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开放、互通有无,实现师资、设备、信息等资源的共享。另外,通过网络在更大范围内、更多内容上的相互学习和交流,使自己得到充实和提高。   5、广泛阅读各类书目,充实、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领悟生活化、情境化课堂教学的真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注意多钻研、勤思考,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在总结和反思中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空余时间利用电脑网络自学自研,掌握课改的新动向。   5、在教学中积极尝试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对每节课进行反思,写好教育教学札记,在反思中提升科研能力。   在本计划的指引下,我将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顺应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顺应推进课程改革实验的需要,全面实施课程改革目标,在校本教研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教育更具有效力,使学校更具有活力,使教师更具有能力。
2023-09-10 06:12:011

如何上好高一历史导言课?

广东东莞夏辉辉老师的《导言课:认识历史课程 》案例具有很典型的意义。 首先,这节课具有很大强的必要性。导言课是在初中历史不被重视,学生通史的知识基础、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基本的价值判断缺乏、学习历史的兴趣不浓的情况下,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同时也是学生进入高一后,与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有较大变化,为了消除学生的紧张与迷茫,更也地促进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而实施的。因此这节课具有非常大的必要性。 其次,这节课所采用的方法符合学生实际,符合历史教学规律,符合高中课程改革要求。本课夏老师采用讲授为主,讨论为辅的授课方法 ,消除学生的陌生感,具有较强的指导性。第三,这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通过分析历史价值,讨论生活中的历史,告诉学习学习方法,无疑会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历史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会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奠定良好的基础。这节课对我们即将实施高中新课程的教师具有很低强的示范性和指导性。 当然,我认为,这节课也有值得商榷之处,就是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先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历史”,让学生广泛参与进来。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初中阶段学习历史的方法和体会,教师在此基础上指出高中阶段的学习方法。最后再让学生自己谈历史的价值与功能,最后教师加以总结、引导与激励,将课堂气氛引向高潮。可以效果会更好。
2023-09-10 06:12:092

赫鲁晓夫 研究性学习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Nikita Sergeyevich Khrushchev,1894年-1971年)苏联重要领导人,曾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2023-09-10 06:12:522

有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题 1、一位学生在班里丢了10元钱,班主任气不打一处来,让全班32名学生投票选“贼”,结果有2名学生入选。 当2名学生要求拿出证据来,老师举起手中的选票:“这就是证据!” ⑴班主任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⑵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样做? 参考答案: ⑴班主任的做法是不对的。 ⑵分析:该班主任对于“班级里学生丢10元钱”事件,采取了学生“投票”选“贼”的办法,并以此作为证据来处理,这是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不仅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也违反了教育法律法规,不仅给学生造成心灵上的伤害,也有悖于教师的职业形象。 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做到:①教师要模范遵守宪法及其他各项法律、法规,尤其是要带头遵守《教育法》和《教师法》等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坚持德法并重,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完全符合法制的要求和教师职业道德要求。 ②教师要学法、知法、懂法,自觉增强法律意识,全面履行教师的义务和正确行使教师的权利,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学校、学生和自己的合法权利。 2、记得在一个寒冬的早晨,西北风呼呼地刮着。 同学们在上早读,书声朗朗。 我刚到校,来到班上,手插在裤兜里,脸对着全班同学。 这时,一个学生走进教室。 我大声说:“××,你为什么又迟到?把手放下站好……?”忽然,我听到有人叽咕:“……自己也迟到……”一个女同学正在向旁边的同学使眼色,脸上露出不服气的神情。 我心头一惊,正要发作的火一下子熄灭了。 这事儿使我陷入深思。 平时,一些看起来很细小、很微不足道的事情,由于没有重视,结果给了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 课上,有的学生被叫到前边板演,写完后随手粉笔往台上一扔,没有轻轻地放回粉笔盒;小干部用教鞭敲击讲台面要同学安静下来……这不都是我的行为在学生身上的再现吗?我感到,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要十分审慎。 数十双眼睛好像数十面明澈澈的镜子,照得教师毫发毕现,不容你有丝毫的懈怠。 ⑴案例中,教师扮演的是什么角色?为什么?⑵案情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⑴教师扮演了“学生楷模”的角色。 ⑵分析:中小学生正处在成长过程中,教师对他们有一种自然的影响力和特殊的信任感,使学生表现出明显的“向师性”,他们会把受自己尊敬和爱戴的教师视为效法的模范,“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人格、品性、德操都能给学生起奠基作用。 案例中的教师,在课堂上不注意小节,“自己也迟到了”、“随手扔粉笔”、“用教鞭敲击讲台面”等等,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却给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 教师在学生面前,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他都在对学生进行示范。 ⑶启示:①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细节中,要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消除消极影响。 ②教师是学生行为规范的代表,是学生效仿的楷模;教师要担当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角色;③教师的榜样作用,构成了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力”。 教师要成为学生真正的楷模。 3、高中历史课上,教师让学生阅读有关古希腊和中国古代神话的两段描述,然后,提问:“从这两段描述中,可以发现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神话有什么不同?” 学生甲回答:“希腊神话有比较完整的系统,而中国神话比较零散。” 教师点评道:“这位同学的回答很不完整,哪位同学来补充一下?” 这时,甲同学羞得满脸通红,而班里则是一片宁静。 (1)教室里为什么会出现“一片宁静”?(2)请对老师的“点评”进行点评。 参考答案: ⑴教室里出现“一片宁静”的原因是教师的点评不仅伤害了甲同学的自尊心,而且也对其他同学产生了消极性的暗示,挫伤了他们踊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⑵相对于小学生和初中生,高中生的自尊心更强,他们在课堂上能主动举手发言的并不多。 应该说学生甲通过自己的认真思考,总结出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神话的一个不同之处,是难能可贵的,应该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肯定的评价。 可是教师的点评,却是一种否定性的评价,挫伤了学生甲和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是课堂上经常出现的情况,如果教师换一种说法:“这位同学经过认真思考,已经找到了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神话和一个不同之处,很好。 大家再想想,还有没有其它的不同之处?”这样的点评对甲同学是一种褒扬,也必然能激励其他学生继续思考,踊跃回答,课堂教学效果肯定要好得多。 4、2002年2月,美国一所中学28名学生在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时,从互联网上抄袭了一些现成的材料,被任课女教师发现,判28名学生生物课得零分。 他们还将面临留级的危险。 在一些学生家长的抱怨和反对下,学校要求女教师提高学生的分数,女教师愤然辞职,学校有近一半的老师表示,如果学校要求老师改分数,他们也将辞职。 教师们认为:教育学生成为诚实的公民比通过一门生物课的考试更为重要。 社会上一些公司也要求学校公布这28名学生的名单,以确保公司永远不录用这些不诚实的学生。 ⑴案情说明了什么道理?⑵那位女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做? 参考答案: ⑴案情说明了“诚实守信”教育的重要性。 ⑵分析:案例中,学生抄袭作业是不诚实的表现,应当予以教育。 但是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教育?面对一些学生家长和学校要求提高分数的压力,那位女教师愤然辞职,并得到了近一半老师的支持。 这位教师不仅要求学生做到诚实守信,而且自己首先做到诚实守信,坚持原则,不给学生加分数。 这位教师不仅能自觉按教师道德要求行事,认真履行道德义务,而且还能敢于与违背教师道德的人和事作斗争,以强烈的道德责任感维护道德的严肃性和正义性,以自身正直的道德人格力量引导和感召学生和教师。 ⑶这位女教师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 ①诚实是一个文明有序的社会中人人必须具备的起码品格。 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我们应让学生先成人,再成才。 教师的言行必须起示范作用,教育学生本分做人。 ③ 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更是在教育学生如何做人。 ③“教育学生成为诚实的公民比通过一门课的考试更为重要”。 要让诚实在整个社会形成一种风气,必须从我们每个人自身做起。 5、在课间时,一个一年级的学生不慎在厕所里弄得将裤子、鞋子上都是粪便。 张老师给她脱掉满是粪便的裤子和鞋子,一遍遍给她清洗身体,并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 当这位学生接过衣服的时候,两眼含着感激的泪水说:“张老师,您比妈妈还好。”这话一点儿也不夸张。 不知有多少次,她给呕吐的学生打扫脏物,给学生系裤子,擦鼻涕;又不知有多少次,她给学生买早餐,从家里端来开水,给学生服药,一连两个月给患眼病的学生上眼药,背着烫伤脚的学生上厕所,送回家。 有多少家长拉着张老师的手说:“孩子交给您,我们心里踏实。” ⑴请分析说明张老师担当的角色? ⑵简要谈谈你对这一角色的认识。 参考答案 ⑴张老师扮演的是“家长代言人”的角色。 ⑵分析:案例中的张老师给学生清洗身体,洗净衣服,打扫脏物,而且经常给学生买菜送饭,送水送药,上学放学来回接送,真正做到了对学生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爱戴。 ⑶认识: ①教师与其他职业人员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教师要经常扮演慈母的角色。 ②从学生角度来说,中小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很象对自己父母的态度,视教师为长辈,充满尊敬、依恋之情。 从家长角度来说,他们已将管理、教育孩子的责任部分地移交教师,希望教师成为自己在教育子女方面的指导者和释难者;同时也会要求子女听从教师的教诲。 ③教师对学生充满热情、希望和信心,不仅反映在学习上悉心指导,在生活和情感上无微不至关怀,而且还要反映在安全上给予保障。 6、某校一位学生期中物理考试成绩12分,让学生自评时,该生给自己打了99分,于是老师在卷面上批示: “你去死!” 指出该教师存在的错误,并进行原因分析和点评。 参考答案: ①这位教师犯了语言过失错。 ②案情中,这位教师认为,学生考试成绩很差,却自评打分很高,是公然做了手脚,不知羞耻;对老师是一种轻慢与冒犯,于是作出了“你去死”的不文明批示。 这位教师有着强烈的“师道尊严”心态,学生稍有冒犯、怠慢就使教师出现冲过职业“底线”的不道德行为。 现实中还有一种人际关系:教师训斥学生,同事以至家长往往认为老师是“为孩子好”,表示理解与宽容,使得失去监督、获得同情的。 正是这种人际状况使我们有些教师惩罚批评学生时,随心所欲,甚至有恃无怨,以至变相体罚学生,这种行为应当予以纠正。 7、初中数学课上,老师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讲完了规定的内容,老师问:“同学们,听懂了吗?”全班学生大声说:“听懂了。”老师又问:“谁还有没有听懂的地方,请说出来,老师再详细讲解一下。”张同学站起来怯生生地讲了不懂的问题,老师认真做了解答。 最后,老师说:“记住,今后要专心听讲啊。” 请对这位老师的教学行为发表评价。 参考答案: ①按照新课程理念,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知识基础不同,对教师的讲授,有听不懂的地方完全是正常的。 ②案情中,教师认为学生有疑问就是上课没有专心听讲,显然是武断的结论。 老师看似不经意的一句“今后要专心听讲”,实际上是向全班学生传递了一个错误信息,那就是学生有不懂的地方肯定是上课没有专心听讲,哪个学生原意戴上“不专心听讲”的帽子呢?学生有没有听懂的地方,本身就很难为情,是鼓足了勇气才向教师请教的。 ③教师的这句话,极有可能扼杀学生大胆提出问题的勇气和自信;很有可能导致学生再也不敢承认有“不懂”的地方了,这对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8、某班主任将一位调皮学生送到学校政教处,结果他的双手被手铐拷在了办公室窗户的铁棂上。 请对学校政教处的做法阐述您的见解。 参考答案: ①案例中的教师以权冲“线”,是违法的行为,会对学生产生严重的伤害。 ②政教处是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部门,按照正常的情况,应该有的放矢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并积极与班主任取得协调,这是它的职责,也是职业的底线。 案例中,政教处对待调皮学生不是采用耐心说服教育的方式进行教育,而是用对待罪犯的方式进行处置,把学生拷在办公室窗户的铁棂上,这是对学生的合法权益的明目张胆地侵犯。 他们把职责当成了权力,膨化“管”的手段,恃强凌弱,再加上歧视后进生的情绪化因素,便一时性起,无所顾忌,致使丧失了校规、校纪的约束力。 ③案情告诉我们,作为“教师”职业的人必须承载起比普通人更多的道德义务和社会责任,社会的政治与法律也赋予了教师职业更多的权力和义务。 教师心中要有职业“底线”。 9、天堂与地狱的差别 一个基督徒问牧师天堂与地狱之间有什么差别,牧师把基督徒带到地狱,看到地狱里有一口巨大的盛满丰富食物的铁锅,地狱里的每个人都拿着一个长长的勺子去舀食物吃,但是勺子把太长,他们无法把食物送进自己嘴里,结果只能空着肚子饱受饥饿的煎熬,望锅兴叹。 牧师又把基督徒带到地天堂,看到天堂里仍然是一口巨大的盛满食物的大锅,人们手上也拿着一个长长的勺子,但天堂的人们却没有饿着肚子,而是在享受着丰美的食物,其乐融融。 为什么天堂的人这样快乐?原来天堂里的人用长勺彼此喂对方去吃!这就是天堂与地狱之间的差别。 (1)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哲理?(2)请您谈谈对这个故事的理解。 参考答案: ①这故事告诉我们要建立“双赢”的人际关系。 ②分析:故事通过“天堂”与“地狱”的差别的比较,提示了人际关系。 我认为:首先,人人互助就是天堂。 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需求互惠的思考框架和心意。 双赢思维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丰盛的机会、财富和资源,而非你死我活的敌对式竞争。 双赢思维鼓励我们共同解决问题,并协助个人找到互惠的解决办法,是信息、力量、认可和报酬的分享。 其次, 助人者自助!孤家寡人是不可能成功的,因而,一个人要想在自己的事业中取得成功,一定要广结善缘,乐于助人,在帮助别人获得成功的同时,自己也获得成功——达到“双赢”的功效! ③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团队中教师必须本着双赢思维,齐心协力,才能完成学校教书育人的重任;双赢思维是教师之间协作的首要原则。
2023-09-10 06:13:191

高中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5篇

教研组的存在起先是为了让学校教师有一个较好的教学质量,把同一教学任务的教师组织在一起,统一进度,集体备课,可以使大家上的课差不多,水平比较整齐。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历史教研组 工作计划 ,供大家阅读参考。 更多工作计划书相关推荐↓↓↓ 个人工作计划书怎么写 工程师工作计划书 设计师工作计划书范文 采购工作计划书范文 公司年度工作计划书范文 高中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一) 一、学科现状分析 目前高中历史组共有七位老师,其中王俊华、袁文松、李卫民、陈伯林4位为中学高级教师,诸华军、范裴裴2位为中学一级教师,石磊为今年新招聘的老师。陈伯林(备课组长)教高三文科2个班,诸华军高三文科1个班。高二年级,共6位老师,多数跨头教学,袁文松和王俊华各教一个文科班,诸华军(备课组长),高一年级老师为李卫民和范裴裴(备课组长)。 本组成员学历层次高,1位博士、2位硕士、4位本科,专业功底强,是一支有丰富教学 经验 的成熟教师队伍。本组成员教学成果优异,所带小高考和高考成绩斐然,有多人次被评为江宁区教学先进个人、南京市教学先进个人。所有成员均成功开设过南京市级教学公开课,或获得区、市教学竞赛一等奖。这是一支整体素质高,战斗力很强的教研组团队。 二、工作思路与目标 1、注重学习,深入钻研,团结合作,自我成长,努力建立一支专业素质强、教学实绩棒、教科研风气浓郁的团结、高效、奋进的高中历史教研组。 2、立足课堂改革,以“少教多学”为抓手,以备课组建设为重点,坚持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努力实现学科培养目标,提升 教育 教学业绩,为学校教学品质提升作出贡献。 3、结合社会需求,把握高考形势,加强对外交流,教育有理念,教学有 方法 ,坚持国际化视野下的历史教学发展之路。 三、重点工作 1.按照学校教研部、教务部、督导室等的工作部署,做好备课组、教研组常规教学工作。 2.围绕课程、课题、课堂,开展“少教多学” 高效课堂 研究,显著提升教学品质。 3.注重教师专业知识培训,重视教科研活动,加强对外交流,更新教学理念,促成组内全体成员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4.立足“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做好 高一历史 学习兴趣激发、 学习方法 指导,关注高二小高考、高三高考,努力实现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和教育的终极追求。 四、主要 措施 : (一)做好常规工作,争做优秀教研组 1、教研组发展有规划:制定教研组发展规划,指导备课组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引导教师制定个人生涯规划,并督促落实。 2、构建本学科的课程体系:完善本教研组选修、活动课程的筛选、整合和申报工作。开展学科教学的专题讲座。形成有本学科特色的选修、学科活动。 3、强化集体备课与课后 反思 :严格遵照教务部集体备课主要流程要求,①学习交流(约5分钟)②上周教学内容反馈(约5分钟)③本周教学内容研讨(约70分钟)④后期工作布置(约5分钟),备课组长每周检查集体备课、二次备课的情况。强化“深度研究”,备教材、备学生。课后重视反思研究,开展课例的评析,不断反思,不断成长。 4、加强学习交流:制订并落实听课计划(公开课、示范课、日常推磨听课等),重视评课环节。备课组必须参加南京市组织的每一次教研活动。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地申报校级、区级、市级公开课、研究课,每个备课组每学年至少要有1人次在教研组、学校层面或区市级开设研究课。积极参加上级教科研部门组织的各类教科研活动,并及时向组内教师传达上级的工作要求,传达教研教改信息。 5、召开备课组长例会: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备课组长例会,检查与指导备课组工作,检查集体备课情况,检查课堂教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情况,对备课组工作进行考核。 6、加强对考试和评价的研究:为了充分发挥考试评价,促进教学、提高质量的积极作用,要引导教师选编、批改、评讲作业,做到“五有五必”:有练必选、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练必评、有错必纠。研究编制个性化、层次化的作业和试题,鼓励原创,提倡改编,积极参加各类命题工作。 (二)立足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实效。 组织本教研组教师进行正常的教学与研究活动,重点抓好少教多学“负面清单的”划定,成立本学科“研究课题组”,列出课堂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并研究解决的路径。重视备课中情境的创设、问题的设计、错误的暴露,研究发层次教学。 重视“少教多学”“差异教学”,研究学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课堂教学、研究阶段质量,组织好研讨课、观摩课、展示课的研讨。每人每学年争取写一篇教学论文,获奖或发表。 (三)抓好高二小高考、高三 毕业 教学,再上新台阶 1、认真研究制度备课组工作计划,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进度 2、加强集体备课,重视课堂教学研究,坚决落实“少教多学”,“帮教助学”。 3、研究考试方向和范围,加强试题研究,做到针对训练,高效训练,精练精讲。 4、定下教学目标,团结协作,共创辉煌。 (四)走教研之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制定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教师专业发展要做到:教科研有意识,有目标。教科研不怕苦,不怕累。教科研有积淀有尝试(积极参加赛课、基本功大赛、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对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经常对青年教师的备课教案与上课情况进行指导,为青年教师提供和创造各种锻炼与提高的机会,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期;突破“中老年教师”的高原期,开掘潜能,超载自我。总之要有规划目标、读书计划、行动计划,使不同层次的教师专业得到限度的发展。 2、积极参与学校的课题研究:组织开展申报个人课题的工作。个人积极申报各级课题研究工作;充分准备,分工合作完成集体课题的结题工作。 3、重视读书学习:读书学习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主要路径。引导教师将工作与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打造学习型团队。每学期每人读一本历史专业类和一本课堂教学类书籍,每学期不定期组织读书沙龙活动,每人每学期上交一篇 读书心得 或体会。不定期地开设组内微型讲座,就历史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讨,把实际问题当做课题来研究,形成学习探究、交流合作的良好历史教研组 文化 氛围。 (五)创建备课组、教研组文化 注重备课组、教研组文化建设,开展各类活动,建立备课组核心文化。增进感情,加强交流,建立教研组共同价值观。 高中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二) 我校历史教研组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团结向上,奋发有为的团队,正式成立。现根据我校历史教研组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历史教研组概况 滁州二中历史教研组现有教师16人(其中高中部10人,初中部6人),承担全校初、高中共60个班级的历史教学任务。15人具有本科学历,1人具有专科学历,学历合格率100%。现有中学高级教师5人,中学一级教师4人,中学二级教师7人,40岁以下青年教师占2/3以上,是一支整体学历层次较高的、青年教师占主体老中青相结合的、精干的团结的、有战斗力的教师队伍。 近年来,我校历史教研组教师曾经有多人次在省市初高中历史优质课评比、历史教学论文评比、、课尖评比、骨干教师评比等比赛中获奖。多人次受到校级以上表彰和奖励。20__年至20__年期间,承担的滁州市级科研课题“中学历史学科主体性教学策略实验研究”已经于20__年5月顺利结题。目前正主持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__年度立项课题“构建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林桂平老师还参与了国家级子课题“高中历史考试评价题型及其功能研究”的研究。 二、基本工作思路 1.坚持“两个指针”:坚持以学校工作全局和校教导处、教科室的工作部署为基本指针;以新课改理念为基本指针。 2.立足“三个中心”:坚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立足常规教学与课题研究工作有机结合);以教师为中心(调动全组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团结协作精神,力求在教改中著特色,在创新中谋突破,以奋发向上的热情和竞争创新的理念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之中);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实现“四个目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教科研水平(“内练素质,外树形象”);争取基本完成省级课题“构建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争创先进教研组;为我校申报“省示范高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具体工作 1.抓好常规教学工作。 (1)每位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明确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制定适合本学期的 教学工作计划 ,在各年级备课组长的带领下,确定各章节的重难点,并在认真研究之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找到适合学生的 教学方法 ,认真、保质保量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将教学计划落到实处。 (2)加强各年级组的集体备课。六个年级的历史备课组认真落实教导处和教科室的要求,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集体研究,备课组长把关,做到“四统一”(即统一教学目的、统一重难点、统一课时、统一教学进度),做到课前认真准备,写好教案;课间向45分钟要效益;课后及时反思成败得失。 (3)全组教师必须苦练教学基本功。本学期将适当增加公开教学的次数,每位教师必须认真发掘“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手段的优长,鼓励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最大程度的启迪学生思维,鼓励合作与探究学习,促进师生互动,使每一位教师的自身素质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2.做好初三、高三毕业年级的历史学科备考工作。 每年的中考和高考牵动千家万户。承担毕业年级历史教学的教师责任重如泰山。初三年级争取在本学期结束所有新课,制定下学期复习计划。高三年级争取在9月底结束新课,进入第一轮单元复习,以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为目标。要根据《考试大纲》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点进行全面系统复习,深挖教材内容体系,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基本学科能力,在此基础上将基础知识系统化和概括化。高三备课组还要争取在明年1月结束第一轮单元复习,为第二轮专题复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初、 高三历史 教师还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近年来的中考、高考历史试题,通过参加各类教研活动,多方了解和收集中考、高考动态,增强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做好“师徒结对”工作,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根据学校教导处和教科室的要求,历史教研组所有高级教师和部分一级教师必须指导青年教师,做到多听课、多指导,加强对青年教师在备课、教学重难点把握、课堂语言表达、授课板书设计、作业批改、试卷讲评等教学过程所有环节的指导,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对青年教师公开课,实行“组内统一安排—个人主动申报—组内听课评议”的制度,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4.认真学习新课改理念,转变教学观念,使每位教师尽早适应课改角色。 我省初、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分别于20__年和20__年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对我们历史教师带来的冲击包括教材内容变化、教学方式转变、学业评价方式的变化都是空前的。为了尽早适应新课程改革,我们要求历史教研组全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业余时间认真学习有关课程改革的理念、新教材的相关内容,做“学习型教师”和“研究型教师”,切实把新课程理念早日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5.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研活动等。 根据上级安排以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本学期我们将组织教师参加滁州市及省内教研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包括新课程培训、论文评比、课件或教学案例评比、优质课评比、各类观摩活动等;鼓励教师撰写并在各级刊物上发表教学科研论文;达到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开阔视野和展示教学成果的目的。 6.将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0__年7月至12月是我们承担的省级课题《构建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的深化 总结 阶段。为了完成本阶段的研究任务,做好最后阶段的结题以及后期成果推广工作,根据《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省级课题管理办法》的要求、《“构建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的《开题 报告 》及《 实施方案 》中制定的计划,结合前期研究任务的完成情况,我们将制定《“构建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深化总结阶段及结题工作实施方案》,待学校批准后正式实施。我们要以课题研究工作为基本抓手,将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三) 随着高中历史新课改的深入开展,对历史教研组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教研教学要求。历史教研工作对历史教学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不仅要加强对教学法的研究,更要加强对教育对象的研究。 本学期我们历史教研组教研工作的指导思想:以抓教学研究提升教学质量为指导思想,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努力搞好本期教育工作。“一个中心”即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即立足课堂教学和教学后程管理。 通过本期本组教研活动的开展,实现历史组同仁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及时总结经验,分工协作,努力创新,不断摸索与实践,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进一步开创我校历史学科教科研新局面。 鉴于本学期时间比较长( 20__年9月1日——20__年1月31 日),结合本校历史组的实际状况(人少工作任务重),根据学校教研组长会议之精神,经本组教研会本组同仁之讨论、凝聚共识,本期本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工作: 首先,落实教学常规,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和探索 (一)加强教学常规的落实,做到“五统一”(统一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进度、作业)、“六认真”(认真备课、上课、处理作业、考试、命题、辅导)。继续加强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教研活动的重点。如何在新课堂背景下进行有效的历史教学,努力探索适合我校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二)遵循学校教学计划,认真完成教学任务。应立足各年级的具体学情,认真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及教研计划,并按照学校相关部门的具体要求,认真完成教育教学计划,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三)继续加强对课标、课程的学习,深入研究,及时作好本期课改的总结与反思,转变观念,不断调适,与时俱进。要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做好各种信息的资料收集、积累和筛选工作,并切实将课程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常规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要进行集中研究,集思广益,达成共识。对教学中存在的特殊问题,要有针对性地去进行研究,要做到因人而异,因情而异。要求本组各位教师注意搜求相关 文章 与信息,相互学习,交流经验。 (四)继续加强本组的听评课,以相互促进。公开课教学活动要求授课老师认真备课,精心施教。评课老师认真听课,并做好评课准备,评课须贴近实际。根据学校安排,公开课集中进行,基本上每两次教研活动安排一次公开课,时间在周五的上午第二节课,然后全教研组集中研讨。 高中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四) 一、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文科班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完成历史选修I、III规定的各项教学任务。理科班完成历史必修I、II、III基础会考复习工作,争取在基础会考中取得优秀成绩。 2、历史教学要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把教学目标定位于使学生通过对丰富的历史知识的学习,锻炼历史学科能力,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中汲取营养,达到渊博学识、提高自身修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目的。 3、在抓好基本能力培养的同时,也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顺利完成 高二历史 的学习。 二、教材 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以岳麓版20__新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I—III(必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I、III(选修)》为教材,以岳麓版《高中历史I、III(必修)教师教学用书》《高中历史I、III(选修)教师教学用书》为教参。 三、教学内容 教材按历史必修I—III、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战争与和平》,教师可依据课标要求灵活安排教学内容。 四、教学要求 1、认真研究课标、教材,妥善处理教学内容,正确处理好教师和学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 2、教学中应着重于对教材中提供的原始文献资料的运用等方面,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的能力。 3、提倡多种教学手段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掌握基础知识,养成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教学安排 第1—4周完成文科完成选修I第七、八、单元教学任务及第五周测试,理科完成必修I复习任务,第三周周六进行第一次模拟测试 第5—7周文科完成第九单元与选修III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任务及第八周测试,理科完成必修II复习任务并在第六周进行第二次模拟测试。 第8—9周文科完成选修III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教学任务及测试。理科复习必修III及进行第三次模拟测试。 第10周复习准备段考。(节假日放假,则据实际情况往后进行调整) 第11—13周讲评段考试卷及文科完成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任务。理科全面复习加强练习,进行第四次模拟测试。 第14—15周文科完成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教学任务及测试。第16—18周文科进入复习阶段。理科全面复习,进行第五次模拟测试及准备参加会考。 高中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五) 一、教研组情况分析 本教研组共有8位历史老师。从工作经历看,其中有7位老师有着完整的高中历史教学经验;多位老师跨头教学。因此,本教研组老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非常团结,相互协作。把附中“老带新,熟带生”的优良传统很好的落在实处。老教师在备课时、课前、课后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指导新教师分析教材,并积极讨论教学设计和教学机制的采用,发现问题时及时解决问题,促进了本教研组成员的共同发展。 二、各备课组工作安排 根据教学需要,本教研组下共有三个备课组组成,各备课组在本学期中有不同的教学任务。高三备课组的主要任务是在不到一百天的时间里备战高考;高二备课组的主要任务是备战6月下旬的零诊考试;高一备课组的主要任务是备战7月份的九校联考。 从目前进度来看,各备课组都有着繁重的新课教学任务。为此,合理计划新课的教学进度,做好新课的教学和复习工作为教研组所有成员的首要任务。对本教研组所有老师而言,做好备课环节为当前工作之重点。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全组老师都要养成专研教材、教学、教法的习惯,提高教学水平。 三、做好新课改工作 去年9月,新课改已在四川地区全面铺开。本学期在已有成果之上,继续推进新课改。教研组所有老师在本学期要做好以下主要工作: 1.阅读新教材。四川省已确定采用人民版历史教材,包括必修和选修的所有内容。为此,在本学期,组内所有老师都应合理安排时间提前熟悉新教材的相关内容和知识体系。 2.阅读相关专著。历史学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一直在不断的发展演变。史学观点不断更新,也要求中学历史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会用史学观点去分析和理解历史。为此,阅读相关一些前沿的史学专著显得尤为重要。例如陈旭麓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国近代史十五讲》;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等等。以便更新教师自身的史学观念。 3.通过《中史参》等杂志,了解课改地区的情况。广东等地早在__年就开始了新一轮的课改,如今各方面都比较成熟,并形成了相关的体制。其中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这样既能和新课改接轨,也能为我们节约很多时间,避免走弯路。 4.收集近几年新课改地区的高考题,把握新课改的高考命题动向。 5.感受新课改,利用旧课新上的方式在现有的教学中融入新课改的理念。尽管四川地区现行使用的教材是老版的人教版教材,但我们还是可以在教学中通过不同的设计和教育理念,融入新课改的新理念,让我们的高二高三教师提前感受新课改,做好迎接新课改的充分准备。 6.高一老师要积极收集资料,认真备课、讲课、赛课,探索一条符合我校实际的教学模式,为后来年级提供借鉴。 7.高一教师要多方参加教研,吸收外来先进经验,搞好研究性学习,开好选修课,做好学分认定。 高中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 高中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5篇 ★ 高三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5篇 ★ 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5篇 ★ 关于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模板5篇 ★ 教研组工作计划合集大全5篇 ★ 关于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模板5篇 ★ 历史教师个人教研计划5篇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8a6b92a28ca051cd1a9f6beca8dce12e";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2023-09-10 06:13:291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文科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不同的史观
2023-09-10 06:14:032

高中历史教研工作总结

高中历史教研工作总结   导语: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在平时的教研与指导中仍常感到“资源有限”,使用不畅,新课程的理念实践不够。下面和我一起来看高中历史教研工作总结,希望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教研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们历史教研组全面落实学校教研室和教导处的工作计划,深入学习领会我校的办学理念,围绕构建高效课堂这个目标,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贯彻一个标准(课程标准),提高两种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及教师挖掘教材资源整合资源的能力),注重实效,为我校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作出我们的努力。    一、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提升教研组的学术水平。   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顺应教育教学改革形势,树立新的教育观念,认真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考纲要求,以更好地指导教学。   1、继续抓好教研组的常规工作   ①制定好教研组计划、组织备课组做好教学进度表、集体备课、备课组计划和小结工作。   ②向优秀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我们教研组本学期组织了六次公开课。观摩了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不同形式的课,同时通过听课、评课,拓展教师的视野,丰富教师的教学体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③充分围绕课堂教学做文章。用每一次教研组集体活动的机会,给历史教学把脉,挑毛病、找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   2、加强集体备课   加强集体备课,每个备课组都按要求进行了集体备课并有记录,每位老师都能做到提前一周备课,且有各自特色,。每位教师在备课和授课时注意知识体系及问题的设计与处理,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和解决问题题能力。   高一年级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初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实现有效衔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怎样通过有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实现初高中历史学习思维层次的跃升,同时减负增效的高一历史课堂教学也是研究的重点;   高二年级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文科班历史学习自主性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备考就是高二历史备课组研究的课题;   高三年级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以实现高考目标。因此,高三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科核心问题的解决,提升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思考能力,把握规律性的知识是极为重要的,所以我们拟定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方式和教学效果的达成作为高三历史备课组研究的课题。   3、加强教学反思   在集体备课基础上,每个备课组在活动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如“怎样取舍多媒体课和传统历史课”?“如何解决历史教学内容多的情况下教师的教与学?”等问题,进一步提高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   针对原先开展的课题“中学历史目标教学模式的探索与试验”进一步落实。三个教研组均立足于课堂教学,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设计教学各个环节,提高历史教学课堂效率。   高三教研组认真研究、总结了上一年高考情况,汲取经验,查找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加强历史选择题和材料题解析题的训练。强化答题规范、思路,力争更大幅度提升技能和成绩;加强对学科尖子生的培养,同时做好边缘生的工作,在学习的毅力、学法、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指导;认真做好周练的组织工作以及月考的命题、批阅、分析工作。   高二教研组立足于基础,着眼于高考,在平时的教学中狠抓基础。同时适当提升知识的含量和深度,针对新高考模式下的各类题型进行讲评、训练,把握高考新方向。   高一教研组认真研究学情,狠抓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赢在高中学习的起点。   4、继续加强了教学中四个关系的研究   (1)加强《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课本的关系研究   (2)加强教和学的关系研究:历史教学必须发挥两个积极性,既要有教师的积极性,又要有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整理知识进行穿线织网,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例如,列提纲、做表格等,从学会到会学。   (3)加强讲和练的关系研究:学校提倡精讲精练,讲练结合。讲——要讲清基础知识,讲得线索清楚,重点突出,有层次,要加强史实、史论和史法的指导。练——要加强对各种题型的练习。练习的着眼点要放在能力培养上,并进行适应性训练。   (4)加强知识和能力的关系的研究: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知识就谈不上能力,而能力又是进一步获取新知识的条件,所以获取知识只是做数学中的加法,而培养能力则是做数学中的乘法。教师讲课时不仅要注意知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而且要注意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就是学生对掌握的知识,不仅知其一而且知其二,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教师讲课时要使知识以点串线,以线成面,形成知识网络,有主体感觉,就是做到纵的一条线,横的一个面。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取得新进展。   本学年,为了充分发挥学科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曾黎明和欧梦萍、邹晓文和梁治国新老教师结对子拜师。组内教师虚心学习,取长补短。新老教师能够做到不断学习,不断完善,青年教师虚心向老教师请教,而老教师能做到耐心指导。与此同时,我们还能学习外地先进经验,联系实际,借鉴吸收,组内形   成了较为浓厚的研讨学习氛围。在赣州市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中刘老师获得了二等奖,揭老师等老师的课件、教学设计、教学论文获得地级奖。    三、不足与有待提高之处   1、为了充分发挥我校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我们需进一步加强网络教研活动。   2、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在平时的教研与指导中仍常感到“资源有限”,使用不畅,新课程的理念实践不够,以后的充电将是永恒的。   3、组内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不高,参与课题研究、撰写论文质量不高,参与各类竞赛积极性不足,所获奖项不多。    四、下学期的.奋斗目标   (1)鼓励老师多参与科研。采取多阅读、多反思、多执笔的方法,不断促进对课程改革实质内容的进一步领悟,利用好学校的网络资源,经常上网浏览、查阅相关的材料,及时了解课改动态,扩大自身的视野,提高教师们的课堂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能力。因为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尤其是鼓励老师要多写出有质量的教学论文。   (2)加强最新教育理论学习。加强对历史课程标准、历史学科最新教育理论的学习和运用,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备课组各推出一堂示范课进行研究。   (3)更多、更好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加强教研组老师之间教学资源的交流和共享。   (4)在常规教学方面,要改进的有:多听课更要多评课,博采众长;充分调动备课组长工作的热情,充分发挥其学科骨干作用;在做好学校各项常规工作的同时,强化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力量。   (5)加强考试研究。教育现实中,分数不仅是学生的命根子,也成为衡量老师、学校的重要标准。在现实中,我们无法回避应试教育。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规律可循,须讲求科学的。加强考试研究以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节省学生的课余时间,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总之,我们历史组是一个团结向上,具有战斗力的集体,本学年来,我们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在工作中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今后,我们全组教师会继续努力、潜心研究、通力合作,努力构建优质高效的历史课堂,争取在教学、教研方面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学校的发展尽我们更大的努力。   高中历史教研工作总结   20xx年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对于我们港校来说也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市委、市教育局的关怀下,在学校领导的努力下,我们港校顺利由企业办学向政府办学过渡。回顾一年,高中历史教研组在学校领导下,坚持了市教委抓教学质量的主题,在教导处、教研室的具体领导下,认真学习,共同协作,顺利完成了本期各项任务。   一、开学伊始,全组认真落实和坚决执行学校、教导处、教研室工作计划中对本科组工作的要求,并制定了本学年度工作计划。全组成员认真履行教学职责,积极参与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研组坚持参与教研活动,做到每一次教研不缺席一人,教研之后认真总结反思。全组教师共同努力,在教研室的统筹下完成了高二、高三年级的听课、评课、校学科竞赛活动。另外教研组还组织所有成员积极参与20xx年全省中学历史教师说课比赛的观摩活动以及市教研院开展的说课案例评选活动。其中在说课案例评选活动,符瑞青、李飞蛟两位老师荣获三亚市20xx年度“说课论文、说课案例(讲稿)”二等奖。通过一系列教研活动,使本组教师增长了知识,在教学中不断成长,为具体的教学工作起到较好指导作用。   三、全组教师以年轻教师为主,虽然经验不足,但干劲十足。不仅坚持教学六认真,还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学生。教研室、教导处期中、期末检查教案、作业批改情况,本组教师均无一人不合格,而且还获得好评。   四、高二、高三两个备课组很好地发挥了作用。备课组坚持集体备课,研究每次月考、期中、期末考试题,考试后全面进行分析。高二年级要面临会考,高二备课组针对学生能力不够,还不重视历史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和具体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高三年级则针对高三学生的一轮复习,每单元结束后,坚持练习一套题,全批全改,晚自习全面讲解;另外本学期还组织了五次月考,通过复习和训练使学生的答题能力和答题速度有了明显提高。   以上是本期教研组的工作情况。由于学校正处在过渡时期,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缺少机遇和经费,在新的一学期我们一定要多努力,克服困难,创造条件使教研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 ;
2023-09-10 06:14:121

如何通过历史教学开展价值观教育

“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2005年,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感慨地说,“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钱学森之问”拷问教育界和整个社会。日益涌动的世界教育改革浪潮,激荡起中国教育改革的浪花汹涌澎湃。新的教育观、价值观、人才观、世界观的提出与不断完善,使以养成学生的健康人格、合作意识、生命意识、社会责任感、人文精神为关键的新型历史学科课程教学标准日臻完善。新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设定为教学的“三维”目标是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知识与能力”是基础,“过程与方法”是手段,“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归宿,这是一种人文意识的回归,三者缺一不可。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历史课程标准中确定的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在课改中的地位无疑是举足轻重的,它的完成与否,关系着历史课的人文教育功能的实现。历史课程改革将历史教育功能的核心价值定位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正是历史教育本质功能的回归,也是历史学科能够发挥人文教育的功能,来满足社会需要的重要途径。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及特征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深刻内涵。情感,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热情、兴趣、感触等内心体验;态度,既指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也指由此而升华到的对生活和人生的态度;价值观,是指对事物和社会现象的总的看法。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一个人当前面临的事物,常常与自己已经形成的思想意识之间发生关系,对这种关系的切身体验或反映就是情感”;态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态度是指在理论体系指导下自觉程度很高的人生态度;狭义的态度是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社会态度,指人们对一定对象所持有的较一贯的、较稳定的综合性心理反映倾向。价值观念是由人们对那些基本价值的看法、信念、信仰、理想等构成,是人的精神追求的目标系统。广义价值观接近于思想或观念。在新的课程理念背景下,它们被赋予了十分丰富的内涵。就历史学科来讲,情感不仅指历史学习热情兴趣,还包括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爱国主义情感、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及呵护生命存在,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等丰富的内心体验;态度不仅指历史学习态度,还包括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乐观、宽容、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价值观作为一个比较宽泛和抽象的概念,它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以及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具体讲,如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等。从横向上看,这三个要素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们描述了人的情意领域的完整画面;而从纵向上看,这三个要素具有层次递进性,它们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情意发展连续体。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特征。青少年天性活波,好奇、体验求职构成了这个阶段最显著的特点,然而,现实却是应试的压力越来越大、学习的动力越来越小,个性和创造力明显缺失。这就迫切需要在历史教学中注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因素。一是具有地位的独特性。历史新课程标准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的高度,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之外,更加体现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学科本质性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可见,情感态度、价值观成为历史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不是附属的,具有独立地位,还应该被作为最重要的课程目标去实现。二是具有内容的丰富性。以往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忽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新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人与社会相处时的态度体验,扩展到人与自然相处时的态度体验,个人对自身认识产生的态度体验,突破了以往单纯的政治教育层面,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大大丰富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内涵。三是具有指向的明确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内容上明确指向:爱国主义情感;健全的人格和对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审美情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通过这些教育要使学生能自觉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具有爱国主义情感,具有民族自豪感、自尊意识和自信心,具有为促进世界和平进步的历史责任感,具有对未来竞争世界的参与意识,逐步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最终成为一名新时代的合格公民。ue00b二、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实践历史学科的特殊性在于它具备了其它学科难以媲美,贯通古今,横亘中西,得天独厚的材料优势,在一堂历史课中,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就看教师如何把握教材,进行运作、挖掘和取舍;如何诱导学生开启新思维、拓展新思路。 1、选择恰当的契入点。教师通过构建适当的情感纽带,营造情感氛围,尽量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如学习思想文化史时,以“对话”作为情感纽带时,既可以是与孔子等古代的思想家的“对话”,也可以是与马克思等近现代思想家的“对话”。这样,在历史中对话,在对话中学习历史,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和感悟这些宝贵的思想成果。以情感为纽带,确定落实目标的立足点,有利于学生“近距离”地感知历史,有利于强化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发展的内驱力。教师在研究分析教材时,要从知识点中挖掘出情感教育的入点,如在讲授《法国大革命》时,从课文中挖掘出三个教育点——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优良道德品质和弘扬人文主义精神的教育,以这三点为灵魂,组织知识点的传授,安排整个课程教学活动。找到切入点也要避免只是说教和贴标签,学生就没有经历这种身心体验;要注意学生“动”起来了,沉浸于游戏、嬉笑,但流于表面的热闹,“活动有余,思维不足”,看不到他们头脑的飞速运转和心灵的深刻感悟;更要关注学生隐性的思维、情感层面上的丰富、深刻的经历和发展。教师首先应该从意识和理念上强化对该目标的关注;其次应该在理性层面,研读出该目标和其它目标的逻辑关系,梳理出该目标自身的的发展线索;在技术层面,在教学设计中要匠心独运,灵活巧妙地运用相应的切入点,铺设相应的“踏脚石”和“脚手架”。2、善于运用典型案例。 对历史上一些正面典型人物,诸如:戚继光、林则徐u201eu201e学生在经常性的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思想教育中,了解的比较多,对他们的事迹也比较熟悉。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避免老生常谈,以免学生提不起兴趣,甚至过多的灌输反而激起学生反感。典型案例教学方法就是要改变过去常规的角度,从侧面衬托典型的教学方法,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恰当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心灵。从培养适应21世纪人才的角度思考,显然仅仅依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需要,合理、创造性地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资源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历史教师避免生硬的说教和武断的灌输,提倡贯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艺术手段,要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让学生走进历史现场,与历史人物“对话”,获取情感体验;通过扮演历史角色,开展辩论,明辨真理,树立正确的历史是非观;通过丰满历史人物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价值观;用真挚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历史教师要有强烈的角色意识,通过移情,烘托强烈的历史情境,让学生在体验历史的基础上,既要深入历史,与历史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进行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又要站在理智的更高层面,对历史事物做出价值评判,促成情感体验的升华,确立为鲜明的情感态度。 设计讨论会、辩论会等互动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不仅学到了书本知识,而且还掌握了许多书本之外的知识,同时形成了正确的观点。采用观看电影等影像资料,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创设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可以在感知历史的过程中,激发情感,形成价值观。4、给学生充分展示才华的舞台。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主体,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历史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我们认识主体、尊重主体、发展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中学习历史,在体验中“学会学习历史”,在“学会历史”中体会价值和思考理念,就是能力的培养过程和人文素质的提高过程。认识主体,就要转变旧的教学观念,改变“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把“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理念演化为“认知思考提高”的新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要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尊重主体,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学中许多新思维的火花就是在尊重中绽放出来的,尊重主体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个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表现、发展能力的机会。发展主体,就是要探索适合学生主体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作为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活动程序是客观存在的,它受制于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以讲为主”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思想和历史教学传承习惯的体现。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研究的深入,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和落实素质教育精神已成为广大历史教师的自觉行动。越来越多的教师正在探索和试验体现学生主体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可以不同,但遵循的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是有共性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几点思考 采用合理的评价方法,把握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着眼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有机融于总目标的完整体系之中,也就是“渗透”培养,把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应该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知识学习为载体,从一个主题出发,既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又在能力方面得到提高,在情感方面得到体验。要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得以实现,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去思考:1、教师要确立新课程的教育理念,避免将“历史情感教育”等同于“爱国主义教育”。 新的课程标准与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相比,更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把传统的思想情感教育目标拓宽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其内容涵盖了思想、观念、情感、兴趣、态度等多个方面的教育。高中历史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主要突出以下方面:一是培育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主要包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对祖国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感。二是培养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即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尊重生命,呵护生命的人文意识,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价值,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三是树立开放的世界意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不同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新的课程标准更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相结合起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是历史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历史教学目标新理念方面特别强调教学目标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例如:在讲述“林则徐虎门硝烟”这一历史事件时,我很自然的以林则徐的座右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来小结,今天我们就是要从林则徐身上学习他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由此反思,历史情感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结论等所形成的一切思想感受都属于历史情感的范畴,除了爱国主义情感(“史德”)外,对历史素材的认同(“史识”、“史观”、“立场”等)、兴趣、喜好、移情、神入(“态度”倾向等)、人格感悟(“思想转化”)等等也属于历史情感的重要内容。将“历史情感”简单地等同于“爱 国主义”是我们历史教育长期以来受政治教育影响的结果。在这一影响下,我们传统教科书中到处呈现出“政治观点”,历史教育的情感教育被削弱和狭隘化,历史教育的终极目的被淡化了。将是否具有爱国主义情感作为评价和衡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水平的唯一“标尺”(至少是主要的依据),违背了历史教育的本义,是不可取的。历史教育的内涵是丰富的,学生的思想感受也应该是真实的、多样的。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主张要由传统的“认知教育”转向“情感教育”,要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以人为本”,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透过历史事件所形成的独特感受和价值体验(包括肯定或否定的两种倾向) 。2、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培养出来的,教学过程要知情互动。历史教学既是引导学生寻觅人类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轨迹中探索未来世界发展趋势的社会活动。在历史学习中,既有针对学科知识与能力的追求,也有丰富而又温馨的情感交流。不难看出,历史教学过程是一个知识与情感紧密交互的学习和体验过程。学生在历史教学中体验与理解历史独特的魅力,培养历史意识,开发历史智慧,使历史学习成为成长过程中不可替代的学科。喜悦、愤怒、悲哀、崇敬、感动、震撼、宽容、痛恨等等应该是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会有过的心情。通过这些丰富的情感体验,不仅使学生树立崇高的思想境界,也让学生拥有一颗平常心、正常心,历史教育因此培养出一批心理健康的人:有着宽容博爱的心灵、济世救民的情怀和冷静处世的习惯。很好地将情感态度价值观很好地渗透到历史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知情互动,共同发展。认为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就像讲解知识要点一样,通过讲解这类教的方法,把态度和价值观“教”给学生,这是极其错误的认识。例如在学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时,我们会形成一种模式:对正面人物,我们浇灌给学生的都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u201eu201e简单到一讲到这类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时,我们就要学生联系到学生的学习上,联系到爱国主义、勤奋、奉献上,课堂情景往往是学生纷纷表决心,好好学习,为国争光等等,成了课堂上的“新八股”,这种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流于形式,就像记忆历史知识点一样,学生处于无休止的“表态”之中,向模范人物学习之中,只会适得其反,引起学生更大的反感。 3、不要认为凡事都是情感教育的素材,有情而发,无情讲知。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单纯地掌握这些历史知识或提高能力,如果非要和情感教育牵扯在一起的话,结果将适得其反,容易使学生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混淆历史事实与情感的本义区别,降低情感教育的真实价值和地位,将严重地违背历史情感教育的真实价值和地位,将严重地违背历史情感教育的初衷。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是任何一节课都要有“历史情感目标”,不是任何历史事件都具有情感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老师要根据学生思想情感的现有实际水平和教学知识内容的特点,善于选择那些有利于学生情感变化和提升的素材,进行恰当、有效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情感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应有的效能。          4、正确定位师生之间的关系,更有利于教学教育。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过程是师生心灵交流、情感共鸣的过程。如果教师自己在研究与讲授历史时不曾心潮澎湃,如何让学生激动不已?如果自己不曾聪明睿智,如何让学生醍醐灌顶?如果自己不曾感慨愤怒,如何使学生群情激愤?如果自己不曾有爱国心、责任感,如何使学生意识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如果在教师的讲课里没有真正的、由衷的情感,......那么学生的心灵对于知识的感触就是迟钝的,而在心灵没有参与到精神生活里去的地方,也就没有信念。”就高中教育来说,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阶段,课堂教学是关键,而课堂教学又是师生实现其生命价值的主要阵地,师生关系的好坏是至关重要。众多的学生、家长、教师对理想的师生关系的企盼,大家共同期望的师生间应该是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上是师无论优秀生还是后进生,无论考试成绩理想或不理想,无论没过失还是有过失,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人格,都有一定的尊严和自尊心,都有自己的需要和追求,必须一律予以理解、爱护和尊重。随着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推行,会使人们日益意识到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劣根性,也会日益认识到未来的为师之道应该是“关爱为本,友情至上,共同发展”。这种认识和观念,必将成为我们构筑新时代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基础。5、树立正确的教育评价体系,关注人文学科的发展。多年来,教育评估也罢,课程评价也罢,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评估形式太多太滥、缺乏总体设计,评估评价体系单一、拉不开差距,评估造假以下瞒上、敷衍了事,重理轻文厚此薄彼等等。必须下大力气克服解决这些问题,建立规范合理健全的评估评价体系。坚决克服认为评价成分过多,危害教育教学的公平公正。改革是成就“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广大教师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探究化解教与学矛盾的有效方法和破解难题的科学对策。小到唯“奥数是举”,大到及“追捧状元”。把小学孩子的思维框到“奥数”的笼子里来,让他们失去孩童的快乐;把中学学子的生活箍在“状元”梦境里去,懵懵懂懂受苦受罪经受磨砺。高考的指挥棒固然不能丢,但是绝不能为高考而教育。要让孩子们树立起远大的理想,给他们一个宽松向上、竞争有为的环境,培育一双强劲的翅膀,长大为祖国的强大而飞翔。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按理说,这一段文字是多余的,文章的字里行间所表达内容和目的都是在栓述重要意义,但现行的学校教育所涵盖的内容确确实实存在着偏失,在教会孩子如何做题的同时却忽略了应该多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和今后立足社会的基本技能,更忘记了教会他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去欣赏“美”、去体验“快乐”。历史的脚步总是在不停地超越昨天、走过今天、迈向明天。升学主义控制了家长,家长影响了地方行政力量,地方行政部门将升学当作地方上最大的教育成绩。这是一个历史的怪圈在不停的重演,挥之不去,呼之即来。正是由于“功利”思想影响了我们的教育观,致使广大中国青少年对于“中国的历史知识和整个中国的了解”都存在于很大程度的缺少。刘希平说过:“最后整个教育80%的孩子在为那20%的好学生陪跑,这80%的孩子注定了在人生一开始的时候就饱尝失败的经历,这样的结构是非常恶劣的。”叶翠微也说,孩子除了应试能量超级强大以外,身体素质、心理健康、责任感和创造力都令人担忧;有关数据显示,他们的肺活量不如日本和韩国孩子的三分之二。就是把他们输送大学里,多数只会做论文,科技不能有效转化为经济。特别是高中文理分科,大学专业细化,导致学科之间脱节,知理不懂文,知文不研理。面向现代科学前沿领域的创新动力与活力受到限制。小学教育要全而乐——既全面地灌输,又快乐地成长;中学教育要精而神——既要传授各科的精华要领,又要注重培养他们学习的劲头和精神;大学教育要钻而效——既要鼓励钻研创新,又要激发爱国热情、创新驱动和科教转效。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不是通过制定一个情意目标就能实现的,也不可能简单地、短时间内就能通过学生的行为外显出来,这是一个价值不断内化的过程,一个循序渐进、厚积薄发的过程。作为一名教师,任务就是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找出不足,大胆创新,真正发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作为历史教育功能的核心价值的作用。培养学生聚精会神、讲求实效、自我控制、活跃思维、集体意识、彼此沟通和宽容豁达的综合能力。试想,一个个对自己的民族和文化有认同感的人,一个个永远把自己的祖国放在心里,具有敢于“涉险滩”、敢啃“硬骨头”精神的人,就一定能正确把握自己的人生命运,站在科技发展、祖国富强的制高点上。
2023-09-10 06:14:342

高中历史学习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在高中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6方面问题:1、把握老师课堂教学中贯穿的科学思维方法,例如:分析的、推理的、迁移的、辩证的、逻辑的。将典型的思维案例记录下来,学会同理类推的学习方法。2、把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结合起来。不论是课堂还是课下,都要学会读书、学会在书中作微观记录,把老师讲解中的解读内容及时补充的课本之上。积极参与课堂内外的讨论和研究。尤其是在听(专注),思(思维辨析),说(敢于发表看法和论证),写(辨析思路和知识的联系)等环节是拥有课堂的关键。3、在一些具有规律性的问题上,做一些梳理、筛选、总结、整理、构建知识网络,把厚书读薄;迁移知识,类比知识,应用观点解答疑难,加以阐述把薄书再变厚。4、向社会索要。社会生活中处处观察、处处留心,扩大课外知识和常识的认识,并思考体悟与课本理论间的关系,通过举一反三,理解课本的观点和学问。5、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包括按时、按量、按要求、好问、及时处理不解的问题、听要专心、思不退缩、写不偷懒、问不可耻,计划有序等。6、不能过早地选择性地学习一些科目而形成偏科现象。应该在基础课程学习结束后,认真衡量自己的思维偏重;衡量自己的爱好所在和特长优势;衡量自己投入精力的偏向以及可发掘的潜力所在。偏科容易制约自己学习方法的积累,限制自己的知识容量和知识面,也在和大程度上制约自己的思维活跃和发展。
2023-09-10 06:14:441

高中历史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计划,就等于明确了工作的方向和方法,就有了工作的标准流程。就不会出现先射击后画靶子的情况,*哪儿就算哪儿。   【篇一】高中历史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求真务实,探究适合我校学生的教法与学法,落实好新课程的理念,突破以基础夯实与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争取在20xx年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二、复习依据   1、内容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xx卷)文科综合》考纲、人教版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主要素材;考试大纲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2、命题   新课改下的高考是正确引导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体现高中新课程改革精神与理念,反映高中新课程方案的特点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   20xx年是xx省新课改后的第x年高考,因此应认真研究其他新课改地区的高考试题,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引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从而在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达到有机的统一。   三、复习方法   1、时间安排:   2、复习思路: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培养基本技能。   3、主要任务:以教材为主,进行单元内小专题复习,夯实基础,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并在此基础上向深、广度扩展,结合现实,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搞好单元过关,精选习题,精讲精练,及时讲评,并且每节课力争留出时间让学生记忆一些重点知识,做到当堂知识当堂巩固。   4、方法:以课时为主要学习方式,单元内小专题式进行,一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总结与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要进行模块过关测试。   采用读、讲(听)、练、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读书:利用正课时间,明确目的和要求,按照学案,由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读书,在此基础之上理清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第二环节讲(析):在熟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基本史实,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知识并逐步形成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同时,要针对考点进行知识扩展,教师做到精讲多练,讲重点,要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   第三环节训练:在课时复习结束后,要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可采取一课一小练(当堂训练)的形式,以便及时巩固落实,练习后,必须核对答案,分析总结。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四环节讲评:包括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每一单元测试及模块测试后教师要重点讲评,教师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要特别留心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应试能力。   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认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贯彻全、准、新、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和巩固;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启发我们必须抓好细节,很多问题并不难,但考察很细致,于细微处方显精神,细节决定成败。   四、具体要求   (一)瞄准高考,落实课程新理念,转变课堂模式。   1、改一讲到底,不训练学生能力。   调动学生参与,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老师重在帮助学生整理思维层次和指导思维方法;边讲边练,这样才能做到训练及时、训练充分   2、改只有知识教学,没有材料教学。   高考无题不材料,如果课堂不进行材料教学,学生就不能形成材料处理能力。   3、改只有纯知识的梳理、分析,没有解读高考考点及其要求。   每堂课都应有高考的考点解读、考题回顾、考情预测和模拟训练。以高考的感觉和要求去指导教与学。否则这是严重的教学不到位,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高考考的许多是老师讲不到的,需要学生具有独立的思维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单凭老师讲授是培养不出来的,需要在训练中参与和培养)   (二)落实常规   1、认真备课。   认真编写教学案,优化整合,既有专详,又有高考链接、材料教学与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   2、分层教学。   知识的深浅是有层次的,思维的发展是按层递进的,学生的素质也是有层次差异的,因此实行分层教学,梯度推进,中下等生能接受,上等生能发展,全体学生皆都能得到提高。   3、作业检查。每天应布置一定量的作业,并进行批改或检查,关键在于督促学生在课后练,巩固和深化知识,这是落实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   4、周考月考。知识巩固和思维深化,除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外,还须通过周考、月考去强化。周考、月考也是我们教学时段要检查的内容。要强调的是,周考有的改为周练,练不如考,考对学生的压力感、速度训练和答题规范养成远远超过练。其次,不管练习、周考、月考,有练有考就必须讲评。只有讲评,学生才能明确自己的错误,思路才能得到升华。   5、自习辅导。晚自习读历史是历史学习巩固一个重要的时间保证,但要学生读历史,就必需历史老师能下班辅导。历史老师晚自习下班辅导,有利于学生释疑解难和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还会对学生学习历史产生感情压力和督促作用,这自然有利于历史知识的巩固。 【篇二】高中历史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教学工作,紧紧围绕着本校的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学期工作要点,认真贯彻落实教师的备、教、批、辅、考五个环节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突出工作创新,开展切合实际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促进自身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二、主要工作任务   1、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了解新的教育教学动态,利用网上资源查阅相关教学活动信息,观看学校组织的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理论讲座录像,学习《有效教师》、《有效研修》和我所教的英语学科课程标准,写好自学笔记,并有一定的质量,全学期8次。在本学期末上交一篇高质量的教学论文、案例或教学反思。   2、端正态度、提高认识,了解新课程理念,以适应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工作的需要,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在本学期按学校要求听课20节以上,内容真实,并有一定质量的评语。积极参加本学期两周一次的计算机远程培训,并写好记录,做好自学笔记,按时完成。   3、认真理解掌握备、教、批、辅、考的基本要求。   4、认真做好学校三、五工程基础型队伍建设实施细则的制定工作,做好基础型教师的初评工作。   三、英语教学工作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2023-09-10 06:15:101

高中政治教学案例

  高中政治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本框是高一《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内容,本课内容由三目构成,第一目: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第二目: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第三目: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本课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通过对三项政治制度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政治文明的建设和发展程度,本课时内容《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是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学好本课时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基本的政治制度并在实践中能够自觉地落实到行动中学情分析这届高一的学生有强烈的自主学习探究的欲望,有很好的合作意识,他们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对社会中发生的重大问题比较敏感并且比较感兴趣。但是政治生活模块部分知识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点远,高一的学生政治生活的知识还比较欠缺,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有待提高。在学习过程中有些理论问题较难解释他们所接触的实践问题,很多学生往往产生困惑。因此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尽可能做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当前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来设计和展开课堂教学,将生活主题和学科知识较好地结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2、理解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二)能力目标   1、我国解决的原则,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2、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   (三)议(6分钟)   小组充分讨论:   1)教学重点和难点   2)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四)讲(10分钟)   (一)学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总结,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展示目标   (二)精讲点拨。   1、我国民族概况和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板书)   新中国成立后,铲除了民族压迫和剥削的阶级根源,逐步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板书)   (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板书)   第一、民族平等----含义、地位   第二、民族团结----含义、重要性   第三、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因、作用   (2)三大原则之间的关系(板书)   深入分析:民族不平等→民族不团结→民族冲突→战争→社会的动荡国家分裂→经济社会停滞甚至衰退。三项原则互相联系、不可分割。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五)练(10分钟)   题型:易-中--难,兼顾好-中--差   一、选择题2010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延边州或延边)成立60周年。据此回答1~2题。1、为帮助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快速发展,吉林省在项目建设和财政支出上加大支持力度,落实国家“兴边富民”政策,重视发展朝鲜族的民族文化教育,延边州呈现出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和谐发展的局面。这说明①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②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扶持是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动力③我国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作为推动解决的根本途径④各民族共同繁荣为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提供了物质保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以来,延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近几年,延边州GDP年均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4.8%,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6.6%,全州呈现出经济发展、政治安定、文化繁荣、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良好局面。这充分说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为各民族共同繁荣提供了制度依据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③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④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2010年7月9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召开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视频会,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关于做好民族工作、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要求,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我国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是因为民族团结是①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③社会稳定的前提和国家统一的基础④实现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二、问答题7.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对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决定设立喀什经济特区,并由上海、广东、山东等省市对口支援。国务院总理在会议上强调,“要举全国之力,把新疆这块伟大祖国的宝地建设得更加美好”。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什么要推动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六)反思总结(2分钟)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在我国坚持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来处理民族关系。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把巩固和发展新型民族关系付诸行动。本节课在学习方式上采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整个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问题都是学生自己分析、自己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以“平等者的首席”身份出现,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本节课较好地把握了重点知识: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抓住了本课的核心知识,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本节课所设案例有的来自社会中的热点问题,有的来自高中学生的实际,极易引起学生共鸣。本课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基本得以落实,课堂氛围较为轻松。本节课也暴露出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知识目标淡化的“度”该如何操作,心中无数。探究无限,时间有限;本节课虽然在多处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在调动学生学习情趣、营造互动式课堂氛围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有些探究仅停留在表面上,且学生的参与面不是很广。   高中政治教学案例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老师的言行人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一、要做一名可亲、可敬的老师。   首先,老师要可亲。上课要对学生充满激情,要精神饱满,面带微笑,亲切自然,不可冷冰冰,板起面孔。要学会关心学生,表扬学生,不能一味地批评学生,在适当批评时也要注意言辞,尊重学生。如针对高三毕业班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主动性不强的课堂,我不会只顾自己讲课,要抽出一定时间找学生谈心,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在课堂上组织游戏活动,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课堂效果也明显改善。其次,老师要可敬。老师上课教学基本功要扎实。要口齿清楚,语言准确、简炼、生动、形象,仪态大方,表情手势得当。字迹工整。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如在讲到经济生活时,就要了解经济动态,讲到哲学知识时,就要多关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努力做到理论和实际的统一,把了解的故事,趣事穿插到哲学道理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总之要做一个学生佩服的老师。   二、要从学生的求知欲入手,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首先,要让学生懂得所学知识的重要性。   学生只有充分认识了它的重要性,才能产生学习的欲望。例如:组织高一经济生活中关于股份有限公司教学时,我先对学生讲了一段故事:“90年代,榆次有一个生意人去北京出差,在街头购买了3000元某公司的原始股,回家后不慎遗失,10年后,儿子从旧书中偶然翻出了十年前的原始股,他找股市朋友算了算,你们说这3000元原始股价值多少?800多万元(学生一阵长嘘),你们想知道股票是怎么回事吗?是谁赋予它这么神奇的力量,由3000元升到了800多万元。这就必须就股份有限公司谈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教室里静悄悄,都在全神贯注听我讲解新知识。   其次,要利用教材本身知识的吸引力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譬如在讲解哲学常识“意识能反映客观事物”一框时,我给学生讲了,地主,农民对于雪天的不同看法,地主穿着厚厚的棉袄,赞美白茫茫的雪景,农民却冻得发抖,没有御寒的棉衣,学生在对比中轻松地接受和理解了人们因为利益立足点不同,阶级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的反应也会不同的哲学道理。   三、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感   老师在教学中要坚持多表扬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表现积极,问题回答正确,老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成功感。   例如,在讲到《政府职能》一课时,我布置学生课下预习,并收集政府职能的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好多同学都得到展示自己收集成果的机会,并准确说出了反映的什么职能。就此机会我对学生的成果表示赞赏,学生积极性顿时高涨,并且在以后的学习中积极性更高。   四、思想政治教学要讲究手段多样化,不断刺激学生的兴奋点   例如:我在讲到《政府职能》一课时,不仅设计了学生展示资料的教学环节,还发挥了多媒体灵活直观的功效,设计环环相扣的思考问题,穿插展示最新时政新闻,引导学生思考的同时,更直观地调动了学生的时政神经,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充满活力,新颖的教学手段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之,要上好一堂思想政治课,首先应从自身做起,不断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语言能力、思想素质、专业水平,做一个学生喜爱和佩服的政治教师;另外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想方设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打造非常有效的高中政治课堂。
2023-09-10 06:15:431

高中语文《赤壁赋》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与主题   1、案例的背景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我校的一个省级课题,因此学校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也为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实践这些新的理念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条件。转变教学方式,重新定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重新审视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形式,一直是我们教学中思考、实践和反思的话题。   古代散文教学是语文传承古代文化的主要载体,但是传统的古文教学在教师的教学方式、评价形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很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地方。因此探索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古文教学是我们在省级课题之下的一个子课题。如何走出一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古文教学之路?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尝试以宋代美文《赤壁赋》为载体,通过研究性学习,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带领学生进入快乐的古文学习园地。   2、案例的主题   苏轼的《赤壁赋》兼具南北朝骈赋和唐宋古文的双重特点,文质兼美,情理并茂。将纯理念的对社会人生的抽象认识通过欣赏风月,凭吊古人的方式来完成,在主客观的契合间发出哲理的意蕴。文章“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它是高中语文新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中唯一的一篇宋文,其他三篇则是唐文——李密的《陈情表》、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柳宗元的《愚溪诗序》。唐代散文重在意境和情感,而宋代散文则重在情感和理趣。但无论是意境、情感或是理趣,都应该注重对文章语言的鉴赏,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理趣。这也就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因此,在对《赤壁赋》教学过程 中应紧紧抓住“鉴赏”二字,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这也体现了新大纲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鉴于以上的教材分析,确立如下的三个教学目标 :(1)学习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2)感知作品言外的情感理趣;(3)了解诗人儒道兼济的思想。并以“欣赏分析文中的u2018水月u2019意象”和“体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内涵”为教学重点。   教学中,第一课时应运用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多听、多看,同时让学生有感情的反复诵读,重在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第二课时重在研究性的讨论学习,方法是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课外搜集资料,写好发言稿,课堂上以交流、讨论的形式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层面。   案例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生课前预习    1、阅览相关材料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浅谈苏轼逆境中旷达的人生态度》   收集关于赤壁的历史、关于赋的相关知识。   2、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并归纳文章的字词。   3、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将学生按平均水平分为若干小组(4-6人之间)。   说明:这一步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收集材料,学会整理材料,养成预习的习惯,初步感知课文,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作者和解题   以苏轼图片导入 ,由小组学生介绍苏轼的相关经历,教师明确:   1、黄州的苏轼:苏轼人生中最无用世机会的三处贬所:黄州、惠州、儋州。赤壁赋的写作正是苏轼遭受人生第一次挫折时。简单的介绍苏轼躬耕东坡、黄州夜醉及两赋一词。有助于学生对欣赏作品时恰当的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   2、解题:   (1)赤壁的有关话题:三国时的赤壁和黄州的赤壁   (2)赋的特点的演变:骚赋—大赋—小赋—骈赋—律赋—文赋   说明:这一步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和筛选信息的重要性。展示课前所学,得到认可,激发兴趣。    三、第一环节   听录音或看多媒体课件,提醒学生注意字音的准确,语句节奏的缓急和节奏的变化。   教师点明五段文字的五次换韵。    四、第二环节   以诵读为纽带,落实以下几个步骤:   1、正音读—识文字—通义训—察语气—明文法—断句读—辨辞采—别文体   请四位学生分别朗读,其余同学根据注解疏通文意,找出骈句,用心读。   2、学生提出疑问,教师提示重要知识,举例:   词类活用——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   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   名词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句式——定语后置:客有吹洞箫者   宾语前置:何为其然也   说明:以朗读加深对课文的体会,通过读了解文体特点和散文的韵律之美。   五、第三环节:理清文章的思路,(学生默读,检查学生有无动笔勾画)   教师点拨:第一节——月夜泛舟的陶醉   第二节——悲凉箫声的伤感   第三节——人生失意的悲情   第四节——随缘而安的态度   第五节——忘情尘世的洒脱   说明:此步骤重在倡导学生学会自学,学会合作。同时也让学生体会诵读在文言文学习中的重要性,从而在语感上进行强化,促进课文的背诵。从读到理解文意,再从理解文意到背诵,、落实教学目标 。   六、第四环节   通过以上的分析,再让学生齐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的语言,探讨景、情、理的关系(再细读,小组讨论)。学生按四组展开讨论:1、文章写了怎样的景?   2、文章写了怎样的情?   3、文章写了怎样的理?   4、总结情、理、景之间有什么关系?   七、课堂演练,强化双基(略)    八、布置作业 :安排下节课的讨论话题:   (1)搜集苏轼相关作品(词赋)中有“月亮”的句子,欣赏本文中的“水月”的意象,体会苏轼对自然的态度。   参考:《永遇乐》、《虞姜人》、《江城子u2022密州出猫》、《卜算子u2022黄州定惠院寓居作》、《念奴娇u2022赤壁怀古》、《记承天寺夜游》、《后赤壁赋》等。   (2)分析主客的形象,体悟主客问答中的理性思想。   (3)寻找材料,看古人(主要是陶渊明、李白等)的人生观。   第二课时   一、评析文中的“水月”意象   1、苏轼在他许多作品中多次提到“水月”意象,仅以“月”为例,有哪些?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材料,并进行分析(以下为节选):   u2020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永遇乐》)   u2020夜闲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流漓。(《虞姜人》)   u2020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于狼。(《江城子u2022密州出猫》)   u2020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卜算子u2022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u2020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u2022赤壁怀古》)   u2020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   u2020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记承天寺夜游》)   2、课文中都有哪些月亮?与前面同学们搜集的有什么异同之处?(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点拨: 现实中的“水月”——柔和之美——欣赏风月(实)   历史中的“水月”——苍凉之意——凭吊古人(虚)   哲理中的“水月”——人生须臾——体悟人生(虚)   3、学生分析苏轼描写月亮的变化发展过程。讨论明确:   以被贬黄州为界,被贬前,他是一个愉悦轻松、激情满怀的苏轼。明月高在景中呈宁静、轻松之态。到他密州时,到达极致,豪情万丈,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喷薄欲出。“月”成了祥乐、宁静、澄澈、优秀、高洁、圆满、理想的化身。被贬后,他的心态发生大转变。出现在景中的月也是静的,然而却是孤寂的“静”。冷清的“静”。甚至让人产生羽化登仙的虚无感、人生如梦的飘渺感。苏轼由“会换雕弓如满月”的豪情状态轻而为“抱月而长终”的遗此独立。但苏轼毕意是大家,总能于逆境中化解苦闷,随缘自适,超脱放旷。   说明:这一部分重在提高学生研究分析能力,通过研究性学习,在搜集材料、分析材料上得以锻炼,并且通过提供解读的平台,培养学生“知人论文”、“知人论世”的能力。   二、主客是否为两个人?面对眼前的景物,他们有怎样的看法?从中看出他们对待人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将原先的四组分为两组,分别从客和主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1、主和客其实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   主——作为道者的苏轼——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   客——作为儒者的苏轼——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   明确:苏轼将儒与道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   2、三位学生分角色朗诵全文。一读旁白,一读苏子,一读客。读出课文情感的.变化。   3、结合诗歌单元《归园田居》、《梦游天姥吟留别》,谈谈苏轼、陶渊明、李白对传统人格超越。学生展示自己事先搜集好的材料,并结合相关分析,得出:   陶渊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是带性使气的(参考)   李白——安能摧眉要事权贵,使我不开心颜——是深感痛苦的(参考)   苏轼——水逝去而常流,月盈亏而永生——是洒脱旷达的(参考)   说明:利用小组讨论,减少任务量,加大课堂的容量,并且通过竞争激发了兴趣。通过分角色朗读加深对情感的体悟。同样也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古人人生观的理解,通过对比感受人的多姿多彩,感受传统文化的神奇。   三、苏轼这种听任自然,力求豁达的心境却让人有消极感,他是否有陶渊明归园田的心境?(也就是如何正确评价苏轼随遇而安,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   学生讨论出现的情况:   1、苏轼这番话看起来很超脱,但骨子里仍然有人生空虚之感,所以所谓的听任自然,只能是一种自我安慰。   2、我不这么认为。苏轼的人生观应该是乐观旷达的,因为当时他被流放到这偏远的黄州,又几乎丧失人身自由,但他不讲丧气话,不甘陷于苦闷而力求解脱,这很不简单。   3、他与陶渊明的心境还是有区别的,陶渊明是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他是真正厌世。苏轼的思想从本质看是很矛盾的,在《念奴娇》中拿周瑜比,现在与曹操比,都是感叹人生短暂而不能像古代英雄那样有所作为。   4、我认为听任自然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在客观形势对自己最不利时,苏轼不是意志消沉,不去幻想,而是顺乎自然积极去适应现实,在现在竞争社会中,要立足于社会,我们同样要积极地去适应现实,投身到激烈的竞争中去。   5、在现代社会,“一毫而莫取”的观点显然行不通,你不去争取,只有被别人“吃”掉。   6、你的理解是断章取义了,他说这话有前提“苟非吾之所有”,如果用这种态度做官,那现在会少很多贪官,反腐倡廉的工作就好做多了。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作为成语现在还用,如果说是对大自然无节制地索取、破坏,显然是不对的;而作者享受的只限于清风、明月,所以不至 于破坏生态。   小结:同学们不是只停留在读懂字词句上,而是立足于时代来评判古人的文章,批判地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今天我们学习《赤壁赋》,我们不仅走进了作品,也走近了苏轼,感悟到了一种人生的美。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读余秋雨先生写给苏东坡的一段话,和大家互勉。   学生齐读:“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   说明:通过生生之间心灵的碰撞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对他人关注的意识,利用优美的文字唤起对人生的感悟。    四、请学生给本课做个结语   出现的精彩总结:   (1)文章有赋的情韵,散文的笔调,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上的束缚,用比较自由的句式构成带韵的散文,兼具诗的情韵和散文的理意,体现了韵文的优美、绵长的特色。   (2)《赤壁赋》清风和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的幽美景致,都给政治上失意的苏轼带去了莫大的慰藉,于是他用那传神的妙笔,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他描写了秋夜泛舟大江的情景,抒发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感慨,并以水月为喻,畅达宇宙万事万物变与不变的辨证关系,使惆怅的心情在享受清风明月的快意中得到诗意的消解,表现了一种豁达乐观的襟怀。   (3)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缘于诗人痛苦的人生际遇,畅达地看待人生的起起浮浮,是一种豁达的情怀。   说明:还学生自主的权利,同时也是对课堂的总结。   五、布置作业   结合苏轼的词,分析词中所蕴涵的对人生(生命),对苦难的理解。写一篇评论文章800字以上。   参考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等(提供网址: 该网站为词集,没有具体分析)    教学反思   本案例力图体现“重在自主,重在发现,重在探究”的教学理念。笔者认为值得肯定的地方有:   首先,学生的鉴赏活动贯穿教学的始终,无论是对文本意义的读解,还是对意境的感悟,都不是(或很少是)由教师传递、告知的,而是由主体通过探究发现的。在课堂上,鉴赏主体拥有比较充分的鉴赏权、思考权、发言权,这就为主体“发现”提供了保证,学生不再是名义上的、形式上的主体,而是实质性主体——成为学习过程的真正主人。   其次,利用了研究性学习的方式,重视对学生信息搜集和筛选能力的培养。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课外的分组、结合话题指导材料搜集、筛选,对于改变学生原来被动的接受和教师教什么我听什么的学习方式会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教学中,有好多学生都谈到这样的学习非常轻松,并且可以涉猎到更感兴趣、更广泛的知识。   第三,强调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改变教师原来单一的讲解传授方式,依靠材料,依靠学生小组的合作、探究和竞争,变知识的接受为生成。利用现代媒体,利用网络,利用发放的资料,利用生生之间思维的碰撞,打开了克服重难点的大门。我觉得,这对于古文学习方式的改变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第四,将渗透古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学中,原本深奥的人生哲理,遥远的古文常识和古人思想,通过研究学习的形式,通过互相间的探讨,通过阅读他人的解读,化为简单的切合学生实际生活的话题,得到了落实,符合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值得探讨改进的地方:   1、学生的课外预习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掌握,毕竟学生的学习大多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接受型上,习惯很顽固。   2、阅读大量的资料,对于教学进度的完成是一个挑战。(当然,教会学生方法,改变学生的习惯比任何都值)   3、改进的想法是打算结合网络,以利于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
2023-09-10 06:15:521

如何培养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

(一)课题的提出: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材料解析题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它要求学生在读懂试题材料的前提下,依据课文所体现的历史知识网络,从提供的种种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逐一解答试题中所提出的各个问题。这种试题能够有效地考查考生驾驭史料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较高层次的历史学科能力,是高考历史主观性试题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历史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或从中选取某些有效信息支持特定观点。”这是高考考试能力的基本要求。根据上述要求,近年来在全国高考各种模式试卷的历史试题中,考查考生信息提取能力的试题频繁出现。然而学生普遍对这种题型感到畏惧,无所适从。(二)课题相关概念的界定 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含义:所谓信息,即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获取信息即发现、收集信息,解读信息即是对信息的理解。 信息的获取和解读不等同于对知识的获取和理解。它们在获取的渠道、目的等方面是不相同的。对知识的获取主要由课堂或其它形式的教学过程完成,其主要目的是奠定学习者的文化基础;而信息获取的路径较之学习更为宽广,其目的除丰富社会体验、文化内涵外,更重要的是要根据信息传递的内容,准确地分析事物的实质,判断事物的发展并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文化基础愈深厚,对信息感受愈敏锐,对信息的理解和分析愈深刻,判断事物则愈准确。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因而更明显地表现出个体的思维能力。在知识内容迅速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整合的当代,这种捕捉新的讯息,感受新变化、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就更凸显出其重要性。   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首先表现为审题的精准,其次是能把握各种信息的性质,回应信息提供的情境。事实上,对信息的处理将直接影响解决问题的质量和速度二、研究内容:1、研读考纲,分析考题,明确高考能力目标和要求。2、学生在历史有效信息提取能力方面的缺陷。3、探讨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思路和方法。4、研究专题专项练习学案,编写教学案例分析。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行动研究法。进入新课程教学的全体教师都是课题研究的实施者,课题组成员成员既是课题的指导者也是课题的实施者,在行动研究过程中研究,在研究状态中行动,注重实践与科研的有机结合。此外我们还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法 :收集国内外有关的研究成果,指导课题研究。(2) 调查法 :采用问卷、座谈等方法了解学生对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缺陷。(3) 案例研究法: 主要是通过对一些学困生的跟踪分析,摸清他们在历史有效信息提取方面的缺陷,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材料。(4) 经验总结法: 课题组以及研究者个体对研究过程中的体会与得失进行回溯性的研究,探讨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思路和方法。四、.课题研究过程课题研究周期为1年(2011年09-2012年06),分为三个阶段:1、准备阶段:课题成员研读考纲,收集和整理近年来有关的历史材料解释试题,对试题的信息呈现的形式和特点进行分析和归纳。教学中通过对一些学困生跟踪分析,了解学生在提取材料有效信息中存在的困惑和障碍。收集和整理有助于提高学生提取信息能力的方法和技巧。2、实践阶段:结合学生实际和周练习反馈的信息,通过集体备课和个体案例分析的方式,研究成因和对策,逐步形成方法,通过讲评课、复习课和专题训练课方式等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学法指导,在课后以案例分析方式进行课后总结。3、总结阶段,课题组整理资料,撰写论文,申请结题。
2023-09-10 06:16:151

高中文言文教学案例

1. 如何让文言文课堂“活”起来——文言文课堂教学案例 ——文言文课堂教学案例一中lichunxia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毫无兴趣,认为知识点多而杂,不易记忆,而教师讲解也往往“字斟句酌”,侧重字词句的翻译,很是枯燥无味,所以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文言文学习毫无兴趣可言.要想突破这一难点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教育观念,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从而使文言文课堂生动起来,活泼起来.下面就谈谈具体的教学策略.一、换汤首先换药以往文言文课堂中对字词句的意义和用法逐一讲解是主要内容,我们教师和学生必须从中解脱出来.教材中文言文大多叙事性较强,比较通俗易懂,而且现在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教辅资料也很丰富.基于以上两点,我认为对文言文基本内容、基础知识的学习完全可以放手交给学生自学,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课堂上解答疑问,讨论难点,巩固检测,教师讲授要“少而精”.而把一半精力放在对课文思想艺术、人物形象、哲理内涵等的探究上,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必定是深挖课本,仔细研究,进而巩固所学加深理解,同时又开拓了思维,将有限的课堂延伸至无限的课外,达到“结束而又没有结束”的效果.这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就大大提高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文言文的精华——古人高尚的品质精神,学会如何做人做事.下面就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谈谈这堂课的合作研究.提前分发详尽的学案让学生充分预习课文,掌握重点字词的意义、用法,课堂上用大约二十分钟的时间通过反复诵读、互问互答、巩固检测的形式掌握基础知识,用二十分左右的时间进行以下合作探究1、根据你的理解和课下注释来简要勾勒一下烛之武形象.烛之武的外貌,性格特点,精神品质……学生分组讨论.外貌:展开充分联想和想象(年纪、身高、相貌、衣着等)每小组学生代表发言生答:六十来岁,宽衣博带,气宇轩昂.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态度不卑不亢.虽年事已高,但依然风度翩翩,气势逼人.……经学生热烈讨论在脑海中呈现出烛之武立体的形象之后,给大家展示史书的记载:。 2. 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 (语文版)高中必修二《我的回忆》教案 。的回忆[教学目的] 一、帮助学生了解一般传记、自传及回忆录的区别和回忆录 的特点。 二、让学生在了解时代和社会背景的基础上,了解孙中山的人生轨迹和 。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全集 。讨论:1、为什么“认识自我”是世上最大的难题?用书上的话回答。2、为什么说“高中时期是确立自我意识最为关键的阶段”?*参考阅读第一课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 。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全集[整理] 。德赛(节选)荷马教学目标:1了解《荷马史诗》2了解《奥德赛》创作特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阅读长篇叙事诗的能力,把握课文的独到之处教学过程一、导 。 详见: 3. 高中《劝学》原文教案 一《劝学》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煣)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又)槁暴(曝),不复挺者,輮(煣)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xiǔ ),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d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酰酸,而蚋聚焉。 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 《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为之,人也;舍 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 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 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响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 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 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 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 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 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 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 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 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 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 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 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 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 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二 《劝学》教。 4. 中学语文教案具体怎么写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三、重难点分析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先课时划分,然后分别一课时、二课时的写)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以上七点就算完整了,每一个大点都按照你课文的具体内容来填写,有的只需要一句话,比如教学准备,有准备的教具、课件之类的写上就可以了,而有的就要求分细的小点了,甚至连说的过渡语也可以写上,比如教学过程。 注意,如果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还得再前面写上本单元要点分析。 5.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文言文练习 关于文言文阅读的教学,高中新课标有两方面的要求。 一是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二是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这就是说,文言文的教学,首先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因此,掌握文言文常用词语,理解词义和句式,始终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重点。 而朗读、背诵和词义、句式的归纳对比练习以及古文今译练习,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根据必修课教材的整体安排,本单元还要学习提要钩玄的读书方法。 概括要点,提取精要,是阅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概括段意,概括中心,在小学、初中的阅读教学中就训练过。 高中阶段,课文的难度增大了,阅读理解的要求提高了,不仅仅是概括段意或概括中心了。对一句话或几句话、一段话或几段话以及对有关的某部分内容,都要能够根据需要,正确而熟练地进行概括。 概括要点必须在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认真阅读,理清思路,是恰当概括的前提;把握住关键语句,对保证概括的准确性也具有重要意义。 对内容要点的概括,离不开一定的分析。要分清事情的梗概和细节,善于把握住相关事物的联系、把握住它们的相同点或不同点。 文章内容的分析,则离不开对背景知识的掌握,也离不开对表达方式的理解。 6. 怎样让语文课响亮起来 怎样让语文课响亮起来(一)问题现象:请看一个老师上《爱莲说》的教学案例:介绍“说”“记”“铭”等文体知识和特点——齐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学生翻译句子——分析文章内容(找出直接写莲的句子并齐读,作者对莲的感情,托物言志的写法,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修辞手法,骈散结合的特点)——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课后练习我想,无论这位老师的个人素质多么的高,这堂课是失败的。 整堂课只安排了开始的一个齐读全文,中间的一个齐读“直接写莲的句子”。像《爱莲说》这样的短小精炼的美文,缺乏朗朗书声总不是个味。 如此现象决非个别。随手翻阅学生课本,便发现学生学过的课文,周边的空白处及字里行间都密密麻麻写满了字。 学生都已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了?不是。学生在书上写的不是读书的心得,而是从老师那儿“搬运”过来的“条条”。 如各段从第几节到第几节、段落大意、中心思想,“思考u2022练习”中各题的标准答案,某某部分用的手法,诸如“以物喻人”“排比”“对偶”等等。(二)问题思考: 我们的语文课堂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沉闷的现象呢?课堂上朗朗的书声哪去了?经过调查,我们发现造成目前诵读较少的原因有这样一些:1、学校教育受高考中考的影响很深,诵读不能立竿见影地提高学习成绩,急功近利造成了舍本逐末的现象。 2、学生个人认识的偏差,认为只要分数高就行,而考试是不考朗读的,默写又不需要出声。这样的认识和做法造成诵读能力的低下。 3、有的认为朗读是课外的事,课内要滕出时间传授知识。所以有的老师总是一味的强调课前预习,把课前预习当作一种法宝。 总认为,只要学生能做好课前预习,上课时,就会有足够的时间来剖析课文,就会很顺利的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这样一来,碰到篇幅较短的课文,课堂上还能挤出点时间叫学生默读或朗读一、两遍;若是篇幅较长的课文,那就只有教师讲的时间而根本不可能有学生读的时间了。 而背诵要求学生课后自己去“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我们的校园,这样的现象和认识并不少见。 看来,教改较改,这个不改叫没改!既然这样,我们决定以“怎样让语文课堂响亮起来”作为小课题开展探究与实践。二、问题研究:(一)专业学习1.理论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在“评价建议”中对朗读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 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摘自《语文课程标准》以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为代表的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大家,在实践中融汇了传统教育的精华和国外先进的教育科研成果,形成了我国优秀的语文教学理论和经验。他们对诵读教学有独到的研究和精辟的见解。 叶圣陶先生指出:“国文和英文一样,是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现在国文教学,在内容与理法的讨究上比从前注重多了;可是学生吟诵的工夫太少,多数只是看看而已。这又是偏向了一面,丢开了一面。 惟有不忽略讨究,也不忽略吟诵,那才全而不偏。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荆”——摘自《〈精读指导举隅〉前言》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 要正确必须善于摹仿,要熟练必须反复实践。” “在我看来,现在的问题,至少以白话课文而论,不是讲得太少,而是讲得太多。” “语文课既然主要是技能课,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讲解之外,可以诵读课文或者做别的练习,可以指导课外阅读。” ——摘自《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基本认识》、《关于语文教学问题》2、他山之石: 对于课堂诵读的训练,许许多多的教育工作者作了有益的探索。下面是几位老师的案例。 其间既有名师,也有普通老师。王聚元老师《春》的教学设计::1、诵读。 理清结构,领会感情。 2、用“同义替换”法指导学生品味、咀嚼课文的语言。 ①调换词语。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改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钻出来”。 ②增删词语。如“舒活舒活筋骨”句改为“舒活筋骨,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事去”。 ③改变语序。如“野花遍地是”句忙改为“遍地的各种各样的有名字没名字的野花,散在草丛百像眼睛,像星星”。 ④改用平实说法。如“不错的”句改为“不错的,春风是十分柔和的” 3、诵读。 领会文中的语言文字的精妙。 7. 怎样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目标 案例分析 一、新课改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师进行创新教学的必要性1.传统教育对素质教育造成的不利影响,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 虽然素质教育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果,但是在高中语文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与传统教育遗留下的教学理念对当前素质教育造成的不利影响有直接的关系。学生在接受新的语文知识过程中,没有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这种学习的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考和研究探索的精神。 要想在素质教育中,教师实现教学的效果,就需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创新型的语文教育,只有不断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溶入到学习中,积极进行创新学习、探索学习,才能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2.只重视语文课堂的活跃度,而忽视了学生语文素质和语文基础的培养 在实施素质教育后,有的高中语文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参与课程互动的积极性,就在课堂上采取各种方式活跃课堂的活跃度,从短期来看,确实实现了活跃课堂,调动学生参与的效果,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式却与高中语文教学的宗旨背道而驰。 片面的以活跃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偏离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目标无法实现。素质教育是要改变以往传统教育的教育模式,但是不代表把传统教育的优点也抛弃,在进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必须要在教会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上,开展创新的语文教学。 3.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不具有创新性 虽然有的高中语文教师也积极响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但是其对新课改理念理解的有偏差,在采取创新型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没有认识到本身的教学方式并不具备创新性。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时候,上课内容显得空泛,教学内容缺乏创意和新意。 这就会使学生学习兴趣降低,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从而实现教学效果。 二、新课改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师应具有的创新素质1.要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高中语文教师在素质教育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要想实现教学的效果,实现创新型教学,就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素质。高中语文学科是一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学科,只有高质量的语文教学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才能让学生受到感染,才能加深学生到课程的理解和记忆。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也是实现创新型教学的重要基础。教师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把教学内容准确的传授给学生。 2.要具有驾驭课堂的能力 高中语文课堂就是让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要在素质教育中,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完成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尤其是驾驭课堂的能力上,必须要有亮点。 课堂就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场所,也是让学生展示能力的舞台。只有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去认真的组织,并根据课堂情况,随时去进行变化。 在实施创新教育中,教师必须要把课堂作为学生素质提高的重点,通过不断的完善课堂效率,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效果。3.要促进自身教学技能的提高 在新的教育时期,高中语文教学要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体现创新型教学的优势,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增强自身的技能,以适应新的教育形势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教学技能包括多个方面,从教师自身的能力水平、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的拟定以及课堂中的引导方式,这些都需要教师去提高,才能满足当前高中语文创新型教育培养学生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把自己的教学技能体现出来,实现高中语文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4.要有良好的写作能力 语文教学作为人文学科,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和水平,才能在指导学生学习中起到示范作用,才能让学生对老师产生钦佩。教师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才能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写作锻炼的时候,有丰富的经验和正确的导向。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认真观察、认真体会生活中的一点一滴,要引导学生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从而为语文写作积累素材。只有教师具备了良好的写作能力,才能在高中语文的创新型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新课改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采用的创新教学方法1.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养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而高中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具备综合语文素质。在教学开展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辅助教学设施,提高语文课堂的吸引力,增强语文教学的感染力。 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见识到语文教学的魅力,让学生意识到语文教学与大千世界的联系,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2.让学生在不断质疑中思维得到发散 高中语文教学创新型的教学方式,要把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养成作为重点进行培养。 要实现学生发散思维的快速养成,就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敢于质疑、不断质疑,让学生充当探索者,教师充当引路者,从而使学生在不断对知。 8. 如何对高中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和分析 具有较好的基础;五【教学策略】 ;七教学评价设计,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查阅一些有关的图片资料,感悟主人公的 *** 和斗志,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 。 。 :多媒体教室 、难点】 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②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八课后反思及自我评价,在对文章语句赏析与情感把握上面仍然较为生疏,排除字词障碍、动作表现人物性格;1.指导学生诵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味文章气势。 二【教学目标】 ;五教学策略与设计首先教案的格式,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意。 ,技能目标;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篇初中语文例子 ,是主人公屈原的长篇独自;二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 、准确注音,了解屈原。 。 ②课前借助网络或图书,且掌握程度有一定的差距;四【教学重; ,抨击黑暗。 但由于每一位学生学习能力不同以及自身约束能力不同;一【教学思路】 ;六教学过程(重点);②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点。要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正确把握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特点;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 ,会写生字; 2.品味语言; ,合作探究以及独立思索等方法。 ,掌握了基本知识;2.了解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 ,情感目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剧本主要靠语言;知识目标 教学媒体: 。 ,学会合作。并且通过网络收集了解了本文的作者资料以及写作背景; 学生已经通过预习课文。 ,在共处中求知 体会屈原热爱祖国; ,从而在诵读中品味作品的深刻内涵;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本文是历史剧《屈原》的一个片段; 。既能调动学生各种器官的感受;①品味语言;学习环境;四学习者特征分析,走进人物,了解郭沫 ,也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七【课前准备】 ,体会表达效果;①预习课文。 又能让学生提高阅读欣赏能力;主要采取多媒体创设情境,感受情感律动:①屈原专题网站 六【教学资源与工具】 学生。
2023-09-10 06:16:261

历史老师王雄:我们需要怎样的历史课?【10】

历史教师是通过学生在建构一段新历史,传授什么,代际间就会流传什么 在王雄的历史课上,改变不止这些。他的上一届高三班学生尤文恬记得,上王老师的课记不了多少笔记,黑板上总是写满了同学们自己的观点,“一到考试的时候甚至需要拿别的老师准备的讲义来复习”。但是,在她参加的那一年高考里,出现过一道题目新颖的开放式小论文,“很多同学都傻了!但我们却有很熟悉的感觉。” 对于其他班级习以为常的默写,王雄也不怎么“感冒”。有一回临近高考时,历史课代表在黑板上写下了“今晚历史默写”的字样,结果马上有同学惊呼:“这是属于王雄的第一次默写啊!” 一次上公开课,讨论到历史教材的话题,一个学生大胆地用了“枯燥无味”这个词。王雄激动地回应说:“太好了,我们应该这样,去真诚地触摸自己的感觉,有勇气说出真话。” 另一次公开课,一个慕名而来的女教师带着自己上小学的儿子来旁听。结果王雄径直地走到小男孩面前,用“极具蛊惑性”的语调问道:“小朋友,你说,历史是什么呢?” “历史,就是埋在土里的东西。”小男孩童言无忌,王雄则带头为他鼓起掌。 当然,也并非所有人都能适应这种教学方式。 商蕴清记得,小组讨论时有一个同学从来不发言。商蕴清曾经问她原因,她无奈地说:“都怪初中老师,那时候提问题,站起来后答不出来就罚站,从此再也不想说话了。” 在王雄看来,老师对待教科书和学生的态度,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公民人格的塑造。他在自己的专著《中学历史教育心理学》中这样写道:“说得直白一些,我们历史教师是通过学生在建构一段新历史。如果我们只注重说教,他们也会认同说教,他们在成人以后也会像我们一样坚持将说教向后代传递。那么,今天我们自己的偏差、缺憾,甚至混乱的思维,荒唐的举动都会在代际间流传。” 去年,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的主题是“历史教育与学生的公民素养”。王雄特意选择了《辛亥革命》这一课,作为年会上公开课的讲授内容。 在传统的教学习惯里,这堂课的重点应该放在革命的原因以及革命的意义上。但王雄希望换一种方法讲述这段历史,为此他琢磨了整整一个暑假,却连一个字的教案都没有写出来。最后,一个偶然的灵感才“救”了他。 公开课上,他引导学生讨论《钦定宪法大纲》与《临时约法》的不同,还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都用身体雕塑的方式表演两种场景:一个是在皇宫里讨论国家大事的场景;另一个是在国会里议员们的开会状态。 一个饶有意味的结果是,学生们大多用“大臣跪拜皇帝”的形式定格皇宫里的情形,而转到国会议员们的角色时,高中生们便迅速营造出了“举手表决的开会情景”。 王雄为这节课确定的主题是——共和时代已历百年,下一个百年,我们将如何度过。 在后来写成的“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中,王雄这样写道:“仅仅有《临时约法》并不能改变很多人的传统思维和行为方式,共和国建立起来与国民的习惯行为有关,换句话说,真正的制度变革需要的是每个公民从行为上改变自己。如此,公民才成其为公民,共和国也才成其为共和国。”
2023-09-10 06:16:411

新课程理念下历史教师怎样进行教学反思

在新课改逐步推进的过程中,对教师自身综合素质要求也提高了很多。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要求,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师要加强对历史课进行教学反思,与新课改同步,适应新课改的步伐。其中一方面要有计划和组织地参加这方面的培训;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自身教学的反思,自我提高,自发学习,让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得到发展和提升。笔者现就自己多年来从事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和经历谈一些粗浅看法,供同行借鉴和探讨。一、教学反思的作用所谓的“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对于高中历史教师而言,对历史教学进行反思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教师只有在工作的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改进,才能发现问题,并想出解决的办法,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自身工作水平。在历史学科中进行教学反思对教师的自身教研水平的提高也有所带动。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历史教师需要具有一定的研究方面的能力,从教学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因此,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要时刻以研究者的身份要求自己,置身于教育的情境里面,用研究者的眼光进行自我反思,对现实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形成一定的规律认知,实现从“教书匠”向“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发展。二、教学反思的内容高中教学历史教师需要反思的内容很多,既有对教师自身教学理念的反思,如自己的教学观念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是否“与时俱进”,也有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如教学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与学生平等交流、对话,是否对学生有伤害;既有对教学内容的反思,如教学内容是否适度,是否符合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也有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反思,如教学方法、手段是否创新,是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积极性,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既要在课前反思,如准备是否充分,教学设计是否合理,也要在课中或课后反思,如还有哪些不足,怎样改进;既要通过自身感受进行反思,也要借“学生的眼睛”作为“镜头”来质疑自己的教学行为,如学生对教学是否满意,评价如何及有什么意见和建议等等。三、教学反思的策略高中历史新课程的知识容量大,内容错综复杂,覆盖面广,如何进行反思呢?我认为要做大以下几点。(一)历史教师要进行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只有理论学习才能让我们学会“突破”,不再让以往的经验和习惯束缚自己。离开理论学习的指引,我们一般只会在一个自己划定的圈圈里“转”,再也走不开了。理论的学习还能使我们以往的经验得到升华。对于高中教师来说,一方面要一如既往地教育学和心理学进行学习,另一方面也要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进行研究,把握教学规律,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程度。在国家积极推进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时代,历史教师也更应全方面地学习和理解,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和新高考以及国家对未来人才发展的需要。(二)历史教师要不断丰富历史专业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当前仍有不少历史教师只知埋头于教材、教案、练习册等,很少、甚至根本不去认真研读教育教学杂志,更不要说去研读一些史学名著和史家学术论文了。这样,结果就会导致历史教师专业知识的浅薄,信息量的缺乏,对自身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也与新课程改革极不合拍。对于中学教材、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我们要认真地去研读、钻研和探讨,因为它们是我们教学的依据。但我们更应该要去读一些史学名著和史家学术论文,这样不但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了解学科研究前沿,而且还可以从中学到提出问题、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历史的方法,更好地为高中历史教学服务。(三)历史教师要不停在学习中进行反思历史教师要多听一些观摩课,研究其他教师的教学手段和先进的教学思想,感觉和理解别的教师不同的授课方式,以及教学特色。历史教师也可以在教师之间进行相互的交流和探讨,分析和研究改进教学方法的策略。这在无形之中对教师的反思能力又是一种提高。历史教师还要从学生眼中反思自己,因为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最真实也最有价值。从学生眼中看自己,总能了解到一些事情、获得一些启发。教师还要写好教学后记。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强调备好课、上好课,对“教学后记”却未引起足够重视,认为是一种累赘和负担。其实,写“教学后记”,不但不是负担,相反它还是备课的好“帮手”,因为它有利于积累教学经验,加深我们对教材教法的理解,从而改进和提高历史课教学的效率。其实,很多教师都认识到写教学后记的重要性,但究竟如何写?写什么?还不甚了解。其实,在平常的历史教学中,如教材处理意见、教学方法的安排、学生反映情况、课后自我体会等等都可作为教师“教学后记”的内容。总之,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高中历史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投身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在教学中不断地对教学进行反思,才能不断促进历史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和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历史教师还要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反思之间的关系,要以学习为“舟”,以研究为“桨”,以反思为“帆”,积极主动地投身予新课改,相信一定会推动新课改和历史教学工作驶向成功的彼岸,高中历史教学也能走出一片新天地。
2023-09-10 06:16:591

高一历史备课组长工作计划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工作同时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中,何不好好地做个工作计划呢?那么如何做出一份高质量的工作计划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高一历史备课组长工作计划(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历史备课组长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教学领导小组的宏观部署下,在教务处、教科室和高一年级组的统筹下,以提高学科教学教育质量为目标,积极学习课程教学改革思想,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   二、对教学各个层面的要求:   1.集体备课。本学期的高一历史备课要做到既有结合又有个性发挥,新老合作,取长补短。   本备课组共同收集整理教学资料并做到资源高度共享。每人在讲授新课前认真钻研教学内容,并于备课组会上作教材分析发言,同时要将教学该内容期间提供所有材料供本备课组成员参考。杜绝不加修改的使用别人教案或直接使用从网上下载的教案,要求做到教学资源的优化处理。   2.教学要求。本学期所有班级的教学都要以“立足课本、狠抓基础、培养习惯”为教学指导思想,做到“起点要低,讲解要透,因人施教”。尤其注意培养学生的听课、作业、笔记、积极思维、自主学习等行为习惯。坚持抓学生基本素质的积累。另外,在强化班和普通班教学方面是不同的,老师在教学的实施、目标方面要有一定的区别。   三、在课堂教学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不停留在简单地传授书本知识,对教材进行一定程度的拓展,努力挖掘趣味性的东西,实际生活中能碰到的情况,时事新闻等,引入到教学中,达到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把书本中枯燥的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在主观作用下取得进步。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比较相近的知识点;注意从已有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3.加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比较问题和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组织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   1.每周组织一次集体备课和理论学习活动。做到“三定”――双周四下午为固定的备课组活动时间,教学中遇到问题随时讨论;每次活动有明确的内容;每课或联系较紧密的几课定一中心发言人,负责教学的整体设计,提出教学的设想,大家讨论补充,探究最佳方案,实现资源共享。做到“三备”――解决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采取的具体教学方法,特别侧重学生学习式的设计。做到备课组“目标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测试统一”   通过教师间的合作探究,提高整体的备课质量和教学质量,争取每节都是优质课。2.组织教学研究课,加强集体听课、评课,并积极向其他备课组学习,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新课程理念的实施和新型教学模式的形成。3.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并努力出色完成年级组交给的各项任务。   五、教学进度:   略   高一历史备课组长工作计划2   一、 指导思想   以发展教育的理念为指引,以学校教学工作实施方案为指南,努力推进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构建有科组特色的新课程体系,改变原有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乐于合作的精神,使历史教学科研上一个新台阶。   二、 具体工作   (一)务实创新,进行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为引导,结合科组实际,进行教学改革。   高一备课组为实施新课标要求主要做以下几方面工作:   1、学习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新课程的具体要求,利用备课组活动时间,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探讨,交流教学方法。   2、利用备课组活动时间,开展新课程教学研讨。   (二)坚持不懈做好常规教学,责任落实到人。   1、贯彻教学常规,加强备课组职能,充分发挥备课组在年级教学的核心作用,提高备课效率。   2、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优势,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更新教学手段,进行一步完善高一课件库建设,积极开发新教材所适应的课件,并作到资源共享。   3、进一步加强备课组教师的团结协作精神,每课的重点,难点,对课标的理解,把握,都要进行交流,明确。   (三)深入开展教学科研:   每位老师在本学期要计划读一本史书,书目如《全球通史》,《文明史纲》等,为讲好专题史作好知识准备。   (四)备课组定期进行集体备课。   定于每周二下午第二节课,就本组的教学活进度,作业布置作统一要求。   高一历史备课组长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高一历史备课组的工作将紧紧围绕总校及学部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相应的措施,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以课改作为契机,结合本校学情,逐渐形成“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具体来说,将围绕快乐教学、课堂教学质量、教学进度、作业辅导等方面进行教学。   二、教学进度安排:   本学期学的是政治史,共9个专题,时间分配上,前半学期5个专题,后半学期4个专题。同时,各剩余两周作业进行期中和期末复习。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预计共16个班级,教学内容上要以课本为主,高一年级,主要讲清基础知识与主干知识,不必做太多的拓展。   四、教学目标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对政治史的学习探究,除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外,还要重视对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学校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现象与本质直接的关系,所以在分析问题时候,要从当时的政治与经济角度进行分析,力求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全面分析历史进程,正确认识历史发展过程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具体措施坚持集体备课活动   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集体备课中,各种不同的思想可以相互碰撞与交流,对于提高教师个人素质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本学期,我们坚持每周定时(每周三上午第一节和周五晚上第一节)定点备课,在集体备课中,要有主持人,主讲人和记录人,由主讲人总结上周教学情况,确定接下来的教学内容以及重难点。然后由备课组成员相互研讨,针对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一起研讨解决。   坚持互听课制度   互听课是提高教师个人素质的有效方法之一。除了组内公开课,备课组成员必须到场听课外,我们备课组还要积极开展相互听课活动,做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坚持听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定期检查教案   “不上无准备之课” 是我们备课组要坚持的准则。统一教案,定期检查,规范要求。严格的纪律和教师的高度自觉性是我们备课组出色地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   统一作业、练习,坚持讲评   在一个单元内容结束后,对学生进行一次基础过关练习,并做到及时批阅和讲评。而平时每一堂课前或课后,对一些基础知识则坚持采取听写、翻译或课堂提问的方式,重点学生重点培优补差,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对一些基础很差的同学进行补习,真正体现备课组老师对工作的认真负责。   狠抓基础,夯实双基   对每一单元的重要知识点讲清讲透,随堂练习,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提高每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向课堂要质量,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总之,我们备课组将一如既往的保持优良的工作作风,不断吸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为高三的历史教学工作作出大的贡献。   高一历史备课组长工作计划4   本学期是高中六个学期的第一个学期,学生在中考时是开卷考试,历史基础大多比较薄弱,而高中教材理论性比较强。因此要很抓教学常规和基础。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一、关于教学   1、备课:做到深和通。教师必须按教学进度提前写好单元教学计划,在备课组组织下集体备课,深入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弄清本课在承上启下的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熟悉教材的全部内容,写好课时 教案。 教案设计要做到规范化。另外,认真做好导学案,考虑到学生语数外的学习任务较重,导学案要求在课堂完成。   2、上课:   (1)明确目标。明确单元及课时目标,整个教学过程要紧扣教学目标,及时反馈,合理调控,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设计好 导语。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好 导语,以新颖的方式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地吸引到教学目标上来,为实施教学目标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   (3)把握好内容。重点要突出,讲授要得法,要在重点、难点和关键地方下功夫,防止面面俱到,贪多求全和主次不分的现象。   (4)注意启发式教学。讲授知识富有启发性,努力做到科学准确,深入浅出,具体形象,生动有趣;要注意启发式的提问, 精心设置问题意境,做到难易适中,形成探索性问题群;讨论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鼓励发表独到见解,引导学生讨论围绕中心,逐步深化。   (5)学法要指导。鼓励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自学能力和探索 精神。   (6)课堂重训练。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教师 精心组织,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训练过程,课堂习题配备要精当,有梯度,使优生和后进生都能得到训练。   (7)优化教学环节。做到语言要精炼,富于启发性和趣味性,板书板画设计要科学;书写规范工整、大小适宜;教态亲切自然,感情真挚;注意仪表,衣着朴素大方,堪为表率。   (8)采用现代教学手段。自觉地将现代教学媒体引进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要恰当有效。   (9)运用课堂教学机智。对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要按照宽容的原则,恰如其分地处理,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化消极为积极,变阻力为动力。   3、作业:根据年级组的要求,我们历史学科尽量不布置课外作业,作业在课内完成。这就要求作业要适当。紧扣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难易适度,有层次性。注意“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   二、加强教课研。   1、认真学习新课改的理念:包括学习课标、考纲、高考题;深入钻研教材、加强集体备课和研讨;积极开展和参加各层次公开课的观摩、学习和交流;本组内教师进行推磨听课(具体见附表)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素质。   2、本组年轻教师争取在本学期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及时 总结,写 心得、感想或反思。最好能撰写教学论文。为每年各级论文评比做准备。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和使用   按照学校教务处的要求,根据教研组的统一安排,高一年级的校本教学的内容为《大国崛起》。通过学习,能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角度开拓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 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大国兴衰的成败得失,激发学生探索真知的欲望。   四、教学资料库的建设   本组教师把自己的 教案、课件 整理,形成自己的和备课组的资料库。另外每人上交一 篇质量较高的教学案例和课件,也可参加各级评比。   高一历史备课组长工作计划5   一、指导思想:   我们常说,科教兴国,教育的兴衰维系国家的兴衰!根据现在广东省的高考要求,历史学科在高考中同样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历史科组充分发挥团队精神,针对历史科组人员少的情况,既分工又合作,保质保量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为将来的高考打好基础。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设计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整合,使历史学习成为一个不断积累历史知识、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成为一个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一个逐渐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的过程。通过历史学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二、工作重点及目标   1、全组成员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使我们高一历史组更加优秀。   2、互相交流进一步研讨教材及适合与我们学生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3、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入手,提高教学质量   三、情况分析:   1、教材分析:   本学期高一历史学科采用岳麓版教材,教学内容是历史必修二,是“经济成长历程”专题,主要反映了人类社会经济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自下而上和发展的基础,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且它在政治、文化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所以必修2在三门必修课中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要求学生在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经济制度、经济政策、重大经济事件及重要人物基础上,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经济史的内容理论性较强,学习的难度增大。   2、学生分析:   专题经济史的学习,要求对通史知识要熟悉,知识点也多,所以部分学生会感到相当困难,容易造成记忆混乱。   四、具体措施:   1.严格按照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计划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安排历史教学,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安排必修课2的内容。   2.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结合我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落实历史课程目标,尤其应发挥历史课程独到的教育功能,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促进学生科学历史观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3.完整、准确地把握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内容。高中历史教学应在分析重大历史问题的基础上,揭示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和规律性,注意历史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注重学习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学习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   4.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历史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逐步推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现代化。学生要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在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实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对学生学习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不断激励学生的学习,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更好地改进教学。
2023-09-10 06:17:151

历史课程标准

一、高中历史课标和初中历史课标的区别 一、特点不同 1、高中历史课标:构建了“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三类课程所组成的课程体系,并采用通史与专题史相结合的方式呈现。 2、初中历史课标:从基本问题出发,选用合适的案例。所选案例经典而简练,且与前面的理论阐述互相照应,既有正例,又有反例(或者说是不完善的案例);以场景式实践,提出可行的、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改进建议,使教师能够豁然开朗。 案例与评析,将新课程标准的解读与教育教学实践有机结合,与广大一线教师的话语习惯、思维习惯融会贯通,从而实现场景式的路径引领。 二、出版社不同 1、高中历史课标: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2、初中历史课标: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三、内容上不同 1、高中历史课标:注重展现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和历史发展大势,精选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历史启示。 2、初中历史课标:集中提炼、破解新课程实施中的核心问题和突出问题,让问题“露”出来。然后,对这些基本问题进行理论解读,力求彰显前沿视野、理论深度和实践路径,从而让理念“立”起来,让教师对理解新课程标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获得明朗而切实的答案。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历史) 百度百科-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二、一堂优质历史课的基本标准有哪些 在新课程中,一堂优秀历史课的标准究竟是什么?真是见仁见智,众说纷纭。 课堂教学评价既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实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新课程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已经发生变化,同以往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我认为,评价标准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六条:其一,首先要看是否符合《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历史课程标准》是教育部制定的指令性文件,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必须重视对《历史课程标准》的学习,掌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历史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应面向全体学生”;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则规定“在体系的构建上,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 三、历史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人教版)的特点是什么 、《新课标》的十个新特点 第一,对高中历史课课程性质的认识新。 《新课标》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更加科学地揭示了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特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规定了高中历史课的指导思想和内容;“进一步”,强调了在初中历史学习的基础上,继续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揭示了高中历史教学最终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最高目标。 1996年起,原国家教委颁行独立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尽管后来作过多次修改,但对高中历史课程性质的认识一直没有多大改变:2002年4月第1版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指出:“历史学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与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活动密切相关,具有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功能,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其实,《教学大纲》对高中历史课程性质的这一定义,是对“历史学”性质的定义,是从学术上来描述的,它同样适宜于大学阶段的历史课,实际上并没有认清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 比较起来,《新课标》更加科学地揭示了高中历史课开设的目的。 第二,对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目的的认识新。 归结起来,《新课标》对高中历史教学目的作了三个方面的描述:①知识教育与学科能力培养:“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②强调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 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③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和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结合《新课标》对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规定,以及对高中历史教学所提出的建议来理解,《新课标》对后两者更加重视,体现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新理念。 归纳《教学大纲》对教学目的的描述,也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教育。 结合《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的规定,以及对高中历史教学所提出的建议来理解,《教学大纲》对更加重视基础知识教学,体现出“以基础知识为中心”的理念。实话说,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教学大纲》对“思想教育”目标的规定,太过于强调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容易造成学生对“思想教育”的抵触情绪,并没有全面揭示历史学在对人的价值观形成、情感培养方面的教育功能。 总之,《新课标》对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的规定,是对《教学大纲》关于教学目标规定的重大发展。传统的教学大纲较多以学科体系为中心来表述本学科的知识点和教学要求,对能力和教学要求往往采用“初步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抽象的方式,对教师具体了解学生应达到什么程度缺乏明确的指导。 而《新课标》将对学生在知识、技能、态度、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具体化,从而明确了高中教育历史课程教学要达到的基本标准。 第三,对高中历史教学理念的揭示新。 《新课标》用了相当篇幅全面阐述了高中历史教学理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体系的构建上,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 四、《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简答题 三、简答题(每题 15 分,共 45 分) 1 、如何处理教科书与《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关系? 2 、对学生历史学习业绩的评价方法有哪些? 3 、历史学科有哪些丰富的课程资源? 宣城市梅林实验学校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测试卷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被动接受、死记硬背 2 、唯物史观、科学的教育理论 3 、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 4 、学习方式 5 、教师、学生 6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 世界现代史。 7 、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表”规定的总课时 8 、时代性、适应性 9 、学生 二、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三、简答题 1 、答:要正确处理教科书与《标准》的关系。《标准》是教科书编写的惟一 依据。教科书编写者要认真研究《标准》,领会《标准》的基本精神。教科书必 须完整准确地体现《标准》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在此基础上, 教科书可以适当增加一些 " 内容标准 " 之外的知 识, 并使之与 " 内容标准 " 所要求的部分在呈现方式上有所区别, 但这些知识要有 助于学生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2 、答: 1. 个人代表作品档案法。 2. 观察法。 3. 活动法。 4. 学生自我评价法。 5. 测验法。 总之, 要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对历史教学效果做出科学的解释, 使评价 不仅能了解学生历史学习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而且能激发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下载券 416人已下载 ue62d下载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2023-09-10 06:17:371

高三历史怎么复习学习?

高三复习,下面这7个方法你可以参考:1、回归课本,先对知识进行一个梳理。无论是概念、原理、公式,还是具体的知识点,都要具体的过上几遍,对于那些不理解、没记住的知识,要标记出来、并整理出来。没记住的要花时间去记忆背诵,不理解的要抓紧找老师同学弄懂。2、除了课本,还要回顾、分析试题,进行查漏补缺。复习阶段,各种各样的测验、考试将比较频繁。认真分析自己的每一次训练和考试,分析失分中有多少分是自己会做而未得的分,丢分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有意纠正自己审题和解题的不好习惯,尽量减少无谓的丢分。对于当时不会做、做错的题,要特别留意解题的思路和步骤,然后举一反三,找类似的题型来验证。3、对于前面梳理出来的一些重要知识,陆续有计划地去记忆背诵。记忆背诵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尝试回忆法,学完后就尝试着回忆一下,回忆不起来的地方再回头确认巩固。至于一些提高记忆的方法和训练,大多是运用联想、思维的能力,比如“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中:“编码定位记忆”通过“谐音、形象转化、意义转化”来进行编码方便记忆,再结合“人体、家居”等来进行定位记忆;“思维导图记忆”则是发挥思维的力量,对知识进行梳理后的结构化记忆。“记忆力差、有时间的话”倒也是可以学习学习的。知识多多少少会遗忘一些,所以要自己规划一下时间,定期的去温习一下,比如每天睡前花二十分钟回忆、温习一下白天学过的知识,周末花一个多小时温习这一周学习复习的知识。对于一些不好记的要点,也可以做成知识点卡片,方便自己随时学习和记忆。4、遇到问题要和老师及时沟通交流。很多学生不敢问老师问题,害怕被老师笑话。老师就是专门传道授业解惑的,这是他们的职责所在,所以大可不必担心。有不懂的地方要及时向老师请教,及时解决,这样才能打好基础,以后的学习才能稳扎稳打。5、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讲,时间永远是紧张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学习成绩,就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时间管理的关键其实在于任务管理,也就是明确哪一个时间段复习哪一块知识。不说细节到哪一天的哪一节课复习哪一个知识点,最基本的你要分析自己各科的学习状况,什么时间复习什么科目、以及科目中的哪些知识。这些基本的计划一定要有,不要每次复习都从同一个地方开始,从头至尾地去看,毫无目标和重点。6、效率和努力一样重要。很多孩子看起来很努力,课间不出去玩,晚上熬夜学习,周末也窝在家里做题。在学习上花费的时间并不比他人少,但是成绩却平平无奇。原因就是他们只是“看起来很努力”,并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只是在漫无目的、心浮气躁地“磨洋工”,感动了爸妈,也感动了自己。而那些成绩优秀的孩子,则很少熬夜打疲劳战,该放松的时候就放松,该学习的时候就静下心来学习,全神贯注,心无旁骛。所以要想提高学习成绩,就要提高学习效率,要想提高学习效率,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专注地去学习。7、调节好心态。心态决定命运,不要因为成绩有所起伏,就对自己产生怀疑,增添许多心理压力。平时可以多与家长、老师、同学交流,与他人友好相处,相信自己。也建议适当运动、听听音乐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情绪。
2023-09-10 06:18:174

如何培养学生的以史明今能力

一、培养学生“以史明今”能力的重要性  1、民族兴盛的基本保证 唐太宗曾说:“以人为鉴,可知得失;以古为鉴,可知兴替。”这句话充分阐明了历史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内容对于一个民族社会形态发展的巨大影响。历史是对于人类发展历程的描述,我们从综合方面来考虑历史、来观察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历史长河中的客观规律,揭示社会发展奥秘、预示社会前进方向的独特功能。从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我们就会发现历史在其中发挥的预示作用。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再到新 主义时期,再到社会主义社会,历史的发展说明,谁更关注民生,谁就能取得统治权。  2、正确处理国际关系的前提 以史明今是正确处理国际关系的前提,这个重要性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表现出来。  其一,爱国主义的培养。历史有巨大的育人功能,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史学者,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历史是一部活生生的教科书,他用祖辈的泪与血深刻教育着当今时代下的中学生,培养着他们的爱国主义。只有具备了爱国主义,才能够在处理国际关系中一切以国家利益为根本,维护国家利益。  其二,处理关系的参考。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传统大国,尽管在明清时期出现了短暂的敝国时期,但纵观历史,历代君王还是比较推崇对外交流。从军事战争到文化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多年交往经验,我国已经积累了丰厚的交往资料,对于海外诸国的民族风情、国家文化都有了一定的认识,这给我们正确处理国际关系提供了可靠参考。
2023-09-10 06:18:482

初中高中第一学期课堂教学情况反馈

  本次听课小结的时间范围,主要是本学期期中考试后至12月6日。   据不完全统计,本学期期中考试以后校级及中层领导听课、本学期以来校教研员听课共283节次(以下简称“节”),其中不包括展示课听课数量。   1.按学科统计   语文:100节;数学:43节;外语:31节;   政治:33节;历史:16节;地理:4节;   物理:23节;化学:10节;生物:7节;   心理:1节; 信息:1节; 艺术:6节;   体育:8节   2.按年级统计   初一:37节;初二:43节;初三:22节;   高一:53节;高二:44节;高三:84节   3.按等级统计   A:18节;A-:65节;B+:62节;B:98节;B-:34节;C:6节   4.各年级等第统计   年级 A A- B+ B B- C   初一 9 8 5 10 4 1   初二 2 13 6 13 7 2   初三 2 6 8 3 2 1   高一 1 11 19 20 7   高二 4 12 9 10 3 1   高三 2 17 19 37 8 1   我列席行政会,听了领导们的交流,结合自己平时听课的了解,深感一切都不平衡。任何一个方面,都既有人做得好,也有人做得差。特点并不属于每一个人,问题也绝不是人人有份。所以,下面我主要想从几个方面来谈。   一、敬业精神   283节课中,A级18节,A-级65节,共83节课,占总数30%,比例较高。   绝大多数的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努力体现导师制的精神,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提优补差,教学相长,赢得了学生的尊重,获得了听课者的好评。   我从听课者的“听课月报表”中看到了许多对教师的高度赞许之语。例如:   “方国权老师上课思路清晰,启发引导学生得当,气氛活跃,效果好。”   “包旭东老师的课条理清晰,拓展宽泛,以身体语言示范收到良好效果;范读课文与学生朗读相结合,效果好。”   “曹敏敏备课十分认真,课件精致,知识拓展到位,感情丰富,感染力很强。”   “祖军武老师备课非常认真,利用课件辅助教学,讲解清楚到位,温故知新,前后联系,归纳小结,课堂容量大。”   “孙晓蓉教师精神状态极佳,有激情。对教材把握准确,重点、难点、考点突出。教法得当,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互动效果好,学生有强烈的英语学习兴趣。”   “孙金丽工作投入,有激情,注重双基,不求速度,稳扎稳打,注意赏识教育,培养学生习惯。”   “刘庆兰,语法点分析到位,归纳整理全面,实用性很强,学生掌握情况很好。”   “唐璐在上课时能精心设计,强调互动的方式和效果。”   “王健慧、李栋梁、周欣三位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备课仔细认真,组织课堂能力较强,基本已适应高中的教学,尤其周欣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但青年教师在教态、板书、对教材的钻研理解方面还有加强。”   “李婷老师评讲考试作文,能着眼于全班作文实际,提取出有代表性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讲解,并选取典型作文组织讨论,而不是只孤立的讨论某些文章。”我听了赵健蕙老师所上《林黛玉进贾府》课,只觉得教师课前大量付出,课上美不胜收。   首先是精彩的课件美。屏幕上有电视剧《红楼梦》节选场面,贵族家庭门禁森严、豪华煊赫的气势,使人们产生多种联想;人物的服饰、动作、语言、神态,所谓音容笑貌,深深打动着人们,使人们沉浸在艺术美的享受之中。事后我看了一下赵老师为这一篇课文设计的全部课件,共有82幅,数量惊人,兼及作者介绍、前五回在全书中的地位和本文的特定作用,贾府人物关系和荣府内部格局图表,主要人物的出场描写和性格展示,等等。当然,如果一切外在于课文静止地介绍,并无多大意义。可贵的是,赵老师的这些课件所表现的,绝大多数是借助黛玉的形象来看来听来思,也借助别人来看黛玉,紧紧服务于文本教学,与课文相得益彰,那就显得不可替代,十分鲜活,具有旺盛的课堂教学生命了。   第二是浓厚的红学美。赵老师教的是“林黛玉进贾府”这一段,融会的是整部《红楼梦》。比如对人物的分析,就能有机联系此前此后,兼及人物的一生。试看这一堂课上讲到三春、熙凤等出场,无不联系《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上的预示人物命运的诗句,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从课件上,我还看到了对于《红楼梦》的多种评价及教者看法的内容,更可见教者把《林黛玉进贾府》教学作为引导学生走进“红楼”的匠心。   第三是教学文本、有关资料、教者点拨的整合美。这一点上文实际上已涉及到,我这里再单独提出来,以进一步显示教者的精心设计。关于《红楼梦》的资料无疑是多的,就看你知道不知道用,看你怎么用,用得是不是恰倒好处,配合得是否天衣无缝。在这堂课上,教者还多处使用了脂砚斋的"评语,即所谓“甲戌侧批”,自己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以评说,真是成就了一段教学精品。   听了赵老师这一堂课后,我想,为这一节课,做老师的该下了多少工夫啊!反复阅读钻研课文,广为搜集资料,精心设计课件,安排好教学每一个细节,这才能走进文本,走进课堂,与学生对话互动,营造起浓厚而优美的课堂氛围,使听课者无不置于一种美好的境界之中。   可能并不是每个教师都如此认真。这里涉及到一个预设与生成关系的问题,我总觉得预设十分重要,无精彩预设就无精彩生成,也只有精彩预设了,才能对付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千万不能只强调生成而不重视预设,有研究者指出,所谓非预设性教学其实是不存在的。要有精彩预设,备课就要多下工夫。   二、教学方法和有效性   教学要认真,教学也要得法。   按照新课标精神,基本的教学方法,该是在平等基础上的互动和对话。我校的“导师制”,强调的就是平等、互动、多元、共进。   1.不少教师注意师生互动,相机引导。   我曾经连续听了陈来香老师的两节课,教的都是《景泰蓝的制作》。连续听就是因为被吸引。一篇讲制作方法的传统课文,不采用一点新法,教出一点新意,是很难吸引同道的。陈老师尽可能在学生的活动中了解学生,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提高学生,从而充分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她要求学生以讲解员对参观者作介绍的形式来介绍景泰蓝的制作,其他学生则对介绍进行评说,教者也加以指点;同时,陈老师自己也对学生作介绍,介绍时有意留下某些不足,让学生指点。师生介绍成为贯串这堂课教学的一个主动作,通过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对课文理解逐步到位,愈益深刻,课堂气氛非常浓烈。教师对这堂课,既有着充分的预设,但又不死守预设,许多时候视具体情况而作,实现有价值的生成,成就了一则别开生面的教学案例。   体育组几位老师能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互动效果明显。能把单调枯燥的素质练习始终贯穿于游戏之中,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调动学生的激情,符合初中年级的学生特点。放松练习还运用了瑜珈,颇为新颖。   2.有的教师或年级注意分出层次,关注差生,在特定基础上引导。   这一点,可能初中教学更加突出一点。   在这一次的优质课中,初一教师的课十分引人注目。初一被听的37节课中,有9节A级,8节A-级,共17节优秀课,占总数46%,几近一半,非常之高。语文、英语、数学、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都有优质课。我看了各位听课者的登记表,仅缪亚林老师一人就4次获得A等,2次获得A-等的等第。而她总共被听的课就是6节!这表明了什么?显然,任课教师在区市初中教育质量竞争也异常激烈的形势下,在我校初中新生质量不容乐观的现实面前,在今年中考我校物理学科取得优异成绩的鼓舞下,满怀信心,从头抓起,扎实努力,力求重树我校初中形象。   初一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分出层次,关注差生。我们都知道,有些学生课上睡觉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听不懂。这就提出了教学上要关心弱势群体的问题。教学上要分出一定的层次。初一老师基本做到针对现有生源,“蹲下身子”,放慢速度,夯实基础,讲究实效,注重提高弱势群体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课内教学难度要扣住教材,不能盲目提高,刚学习就用“中考”试题的难度要求学生,要布置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作业。缪亚林老师对只考几分的学生能专门设置问题,闵轶老师注意把基本的问题让学生一一弄懂,再作总结。他们在教学上认真,对学生的教育也尽心尽意。如张伟老师在家长会上对每个孩子写了一句话,家长看了很是很感动。   列席上次行政会后,我曾请单老师具体谈谈是怎么抓初一的,单老师说:“现在初一绝对关注差生,每听一节课,都要问一问:这一堂课你有没有关注差生?”他还说:这个意识非常重要,“高中也得关注差生,因为教育局不承认你高中有差生。关注差生,关系到总分、均分、升学率、及格率。比来比去,比的是‘率"。有的学校就提出差生率为0的问题。” 这些话值得全体教师,包括每一个高中教师思考。为了实现大面积的提高,该注意一下分层引导的问题,确保教学实效。   3.不少教师能努力上好各种复习课、习题课、讲评课、活动课等。   现在,不少学科课时比较多,特别是高三更是如此。在这么多的课时中,新授课并不很多,于是复习课、习题课、讲评课等就比较多了。不少教师能努力上好这些课型。葛娟老师的一节练习评讲课,就作了精心的准备。不仅对学生练习的重点错误和知识点缺漏作了归类分析,而且对练习的内容从知识体系上进行整理和拓展,使评讲除了做到查漏补缺外,还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了新的收获,课堂效率高。   有的教师习题课上就只是讲习题,只把解题过程讲完,遇到同类题如何解决,讲不到位,自说自话,跟学生交流较少,不了解学生掌握多少;有的学科老师评讲就是报答案,或由教师自己解释,不注意错误类型分类,不注意迁移引申;有的对一切试题平分精力,就那么一题题解说下去,没有重点,没有针对性;有的教师没有板书,只是依赖课件,或者板书重复课件内容,浪费时间。投影应与板书配合,比如可让投影解决一些危险性实验问题等。   每个教师都要研究不同课型的特定要求。例如复习不是已学到知识的重复叙述,也不是教师的解题表演,要研究复习课的知识梳理与新授课的区别,提高课堂效率;要根据学生的各自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试卷评讲课,选择题部分不必题题讲,主要精力应放在错误率较高的题目上;不仅讲答案,更要讲清思路,指出试题考查的考点在书本中的对应知识,尤其要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思考,如何组织答案。学生的情况反馈与矫正应成为一切教辅活动的重点。   活动课也要上好。现在课本上也设置了各种活动课,比如语文课本上就有“综合性学习”活动。我有一次走进张甜老师执教的初二(2)班,知道这堂课的内容是“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且已是这个内容的第二课时了。心中顿时有了一个想法:我们的老师严格按照课本的要求安排教学,对课本不打折扣,应开展的活动坚决开展,且肯花时间,力求效果。张老师是如此,备课组其他老师无疑也是如此。要知道,有的地方教师对课本打折扣的事儿太多了,要求教的课文不教,要求写的作文不写,特别是要求搞的活动不搞,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诚然,对课本上的内容可以有选择地教,但如果某些方面全都不管不问,恐怕就是一个问题了。比如早几年的高中语文课本上写作部分与阅读部分双峰并峙,平分秋色,可我问某个地方的一个高二学生课本上的写作单元老师重视与否的问题,那个学生惊讶地说:“课本上有什么写作单元?”张老师的那堂课将整个活动分成几“站”,第一站是“桥的基础知识”,第二站是“与桥有关的文学”,第三站是“中外名桥知多少”,第四站是“关于桥的故事”,第五站是“我设计的未来的桥”,最后则是引申意义的桥,如“友谊是一座桥,连接着同学的心;书本是一座桥,带着我们走进知识宝藏的大门等。活动以竞赛的方式进行,有人负责评分。学生参与性和表现欲都很强,通过活动,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熏陶了学生的思想情感,激发了学生的凝聚力。想到了中考试卷,那上面也有综合性活动试题,看来无论从哪个方面看,综合性学习活动都一定要努力搞好才是。   三、常规管理   鉴于当前学生的实际状况,必须舍得花时间组织教学。有人说:过去讲“七分教学,三分管理”,现在可能要提出“七分管理,三分教学”。要在课堂管理上多下工夫,不要让少数人影响多数人。有的班级管理不到位,在“坐下”后立即开口讲课,中途学生的混乱状况不及时治理,用扩音器时声音过高,既引起学生听觉疲劳,达不到效果,在高声的“掩护”下,反而“鼓励”了学生说话;同时,这也严重影响了其他班级上课。还有的教师对前后两排关注不够,只是对着中间几排讲话。须知加强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这是造福一代人的大事。   四、备课组作用   提高教学质量问题,备课组要充分发挥作用,教研组要组织全组的研讨活动,也要指导好备课组开展活动,不能什么都不管。有的听课者指出:“高三教师要加强备课组的集体备课,避免单打独斗。”这话恐怕是有点针对性的。应加强集体备课,共享教学资源,包括课件资源。历史组的教研活动就开展得很好。学校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教师发展,增长木桶的短板。备课组或教研组内,对年轻教师的帮助指导方式应多样化,例如1对1,1对多,多对1等。听课可强调1对多,指导可强调多对1。青年教师应加强主动性,多听同备课组特别是老教师的课;青年教师、刚到高中任教的教师,要尽快适应高中教学。在这个方面,曾在初中任教过的老师似乎更应多注意一点。指导老师要多听多指导青年教师的课。对学生评教时反映不太理想的教师,指导教师要加强随堂听课,加强过程管理,加强德与能两方面的帮扶,指导一定要具体到位。这一次行政会交流听课情况时,有人提出不太成熟的年轻教师的教案要经指导老师审阅的问题,望结对双方能把这事重视起来。年轻老师责任心、上进心强,基本功较扎实。在教学实践中,在老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自身努力,定会有显著进步,事实也已证明了这一点。当然,老教师也要向青年教师学习,应知道,教学能力并不与年龄成正比,学生评教不太理想的,也有老教师。每位校级及中层干部要把自己的备课组看成自己的责任区。   谈到备课组作用问题,我们一定要要高度重视上届初三物理备课组的经验。其成员是:单锦浦、孔北京、姚伟达。他们的教学成绩有三个亮点:民办班和公办班的物理中考均分均列白下区第一,民办班超郑和,公办班超三初;年级均分白下区第一;差生率低,民办班差生率为0,公办班差生率为0.56%。   备课组的主要措施和理念是:   (1)集体备课,资源共享;随时讨论,达成共识;统一进度,分层要求。   课前重点备实验,坚持做到“实验一次灵”;课件和习题等教学资源共享,如:单老师平时积累的资料都拿出来供大家使用,各人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订使用,每人的资源都不保守;整个年级物理学科的教学进度是统一的,但实验班、民办班和公办班所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却不相同,努力做到切合学情,分层要求,以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2)稳住课堂,设法提高课堂效率。   良好的课堂秩序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和前提。本组老师坚持狠抓课常纪律:如实验课能促使学生不迟到,如遇眼操,单老师还提前到班督促所在班的眼操,主动帮班主任老师分担,让学生感到物理老师跟班主任老师一样负责。   课堂的教学过程精心组织,坚持多开实验,激发兴趣;设法引导、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感觉有所获。   小组成员都共同坚持一点:我的课堂我负责。课堂上出了问题,自己解决:找学生谈,找家长谈,与班主任通气,决不轻易交给班主任处理。这也有利于维护教师自身的威信。   (3)作业管理,坚持批改。平时的作业实行量化累积分法,越是紧张,越是要批改,可选择性批改,要有分数,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与同学一起努力。   (4)把握好评价尺度,尽量避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人命题,全体参与审、改,不但可较好地把握好难度,还有助于个人命题技术的进步。命题人必须提前拿出样卷,打印三份,分发给大家审、改。我们认为,这并不存在试题泄密的问题,却能更好地集中全体的智慧。考虑到中考整体难度并不难,我们每次命题都注意把握好难易度,一般保证公办班的均分在70分左右,其他班在80分左右,实验班则更高一些,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到学习物理是有成绩的,也因此不会放弃。   (5)不放弃学困生,以“促”和“哄”为主。课堂上对他们多提一些简单的问题,予以表扬和鼓励,经常集体或个别交谈,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我们清楚,提高均分就靠他们,要哄他们跟你“玩”,我们曾鼓吹:一个月搞定中考,让后进生不畏难。结果也如我们所愿,整个年级物理低分率是全区最低的。   (6)研究中考,明确方向。   加强交流,搜集信息,看准指挥棒。平时积极参与教研活动,研究区县模拟卷,命制好自己的模拟卷,不搞偏、难、怪题,抓住课本,让学生明确考点,进入考场后不陌生,不紧张。   总之,我们要从实际出发,研究学生,调整自己,真正找到与学生共进的新路子。   我觉得,我们学校需进一步加强对上届初三物理备课组经验的宣传,不但对初中要多讲讲,对高中也要多讲。宣传他们的经验,这具有极大的鼓舞和启迪意义,能够振奋人心。不是要完全照搬他们的做法,而是要联系各年级各学科的实际,进一步拟出可行之法来。应该看到,学校招生人员要尽可能吸收优质生员,但一旦招进来,对学生的教育培养之责就在广大教师了,就看我们的敬业精神和工作能力了。   广大教师应该坚信:有了正确的认识、敬业的精神和有效的举措,有了坚定的信念,就可以创造奇迹。物理学科是这样,其他学科同样如此;初中是这样,高中同样如此。我们的学校,必将更加辉煌!
2023-09-10 06:19:331

高中历史课标和初中历史课标的区别

高中历史课程与初中历史课程主要有以下区别:1.深度和广度高中历史课程通常更为深入和广泛,涵盖更多时期和主题,例如从古代文明到现代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同时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分析和评价更具有深度和复杂性。2.方法和技能高中历史课程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要求他们从多个角度和多个来源来分析历史事件,运用各种历史研究方法和技能。与初中历史课程不同的是,高中历史课程更注重学生的学术素养和批判性思维。3.和形式高中历史课程对学生的和形式的要求更高,要求他们能够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运用适当的术语和表现形式来表述历史知识和分析。4.评价和运用高中历史课程强调对历史知识和分析的评价和运用,要求学生不仅要了解和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还要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且针对不同的社会现象进行深入探究。
2023-09-10 06:19:462

我想问一下教师资格证初中历史或者高中历史难考吗

这个有,五八同城全都不要资格证
2023-09-10 06:20:347

洪湖一中历史老师哪个最好

米粒老师。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米粒老师课风灵动轻松,讲解细致,板书严整,总结全面。米粒老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高中高级历史教师,现任教于湖北省荆州市洪湖一中,荣获湖北省、荆州市等各级优质课、教学案例和论文等比武一等奖。
2023-09-10 06:22:561

各种养殖池塘水质的分析及解决办法是什么?

可能是溶氧不足的原因导致的,有可能是有机物比较多的原因导致的,都要对水进行处理,可以使用一些化学物品。
2023-09-10 06:16:354

审计关系的改善

1.要重新界定审计关系虽然传统的审计关系是建立在两权分离,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经济责任关系的基础上,也即是建立在传统审计需求基础上的。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审计需求的进一步扩大,审计关系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因而,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对审计关系的认识,并对其内涵进行重新的界定,在此基础上,对于不同需求情况下的审计,对审计关系界定的角度也不同。传统审计关系构成了审计的基础,注册会计师要接受委托,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和相关信息进行审计,对其客观、公允和一致性发表审计意见。因为传统审计的服务对象众多,对委托人的界定就要分别不同情况进行。在对于同一审计信息的需求者为单一主体,而且审计信息需求者与被审计客体之间存在经济责任关系需要鉴证时,就要明确审计信息需求者即为审计委托人,它在享用审计信息的同时,必须要付出信息的搜寻成本——审计费用,而审计客体则与审计主体之间没有经济利益关系的存在,还审计关系为本来面目,从而保证审计主体的独立性。在对于因同一审计信息的需求者多元化,并导致审计关系不明晰甚至扭曲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按照审计信息需求的不同特点,对需求者的构。成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明确界定审计委托人。就目前而言,主要指对公众公司的审计信息产生的审计需求者多元化。为此,我们可以把对公众公司的审计信息需求者分为三类,其一为审计信息的直接需求者,即投资人,其二为政府有关部门、企业的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其三,为潜在的投资人和债权人。但在这三类的审计需求者中,虽然后两者也会需要上市公司的审计和财务信息,但他们并不会与注册会计师直接发生业务联系,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审计关系。其一为审计信息的直接需求者,即投资人,他们会与CPA (注册会计师)直接发生业务联系,是审计的最直接服务对象,他们期望通过委托审计来实现对经营者的监管,以谋求代理成本的降低。因而,在此情况下,投资人利益的代表者——董事会作为所有者的代表来与注册会计师签约,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审计关系。其二为政府有关部门、企业的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如果投资人委托审计后形成的上市公司审计信息,直接能够为其利用,可以允许其搭投资人的便车。虽然他们也是审计信息的直接需求者,但其并未与注册会计师直接发生业务联系,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审计关系。其三,为潜在的投资人和债权人,他们也是公众公司审计信息的需求者。他们会利用审计信息,为其做出投资、信贷等决策服务。但是,他们并不是审计关系人。我们也难以将上述这些众多而又极为分散的需求者作为审计委托人并收取审计费用。因而,对多元化的需求者而言,我们就要通过相关制度和法律来明确投资人的审计委托人地位,它在享用审计信息的同时,必须要付出信息的搜寻成本——审计费用,使审计关系人之间的对应关系变得更清晰,还审计关系以本来面目。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审计的内涵也在逐步地扩大,现代审计除了提供传统审计服务,还可以提供非审计服务。企业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和经营管理情况,根据自己的需要“量身定作”其他机构或个体无法享用的诸如:资产评估、会计咨询、会计服务、管理咨询、税务代理、IT服务等审计产品。在此情况下的审计关系也不仅仅局限于传统三角架构的审计关系模式,审计关系代表了审计主体和委托人之间以业务为纽带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契约关系。即企业的管理者来聘请注册会计师为其提供中介服务并支付相应的费用,由企业的管理者和注册会计师之间形成的委托与受托责任关系。在这种审计关系中,毫无疑问企业管理者是天然的审计委托人。目前,我国的审计市场中,审计产品较为单一,传统的会计报表审计仍为主打产品,这样,将众多的会计师事务所置于这一狭小范围中,造成其业务在低层次、低水平上的恶性竞争,使审计收费降低,审计技术和水平难以提高。因而,提供多元化的审计业务也是审计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审计业务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不仅可以消除审计主体开展审计和非审计服务会影响审计独立性的疑虑,而且,可以使更多的会计师事务所尽快从目前的恶性竞争中解脱出来,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能力,通过广泛调查研究用户对审计信息需求的内容、结构、方式及其变化情况,据以确定审计市场的不同需求,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开发更多类型的审计产品,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推进审计市场的逐步规范和发展。当然,审计市场需求是有层次的,不同的业务,需要不同规模的事务所来承担。事务所的规模与市场需求相适应,有利于保持适度的市场竞争。因此,要实现这一目标,还要尽可能地创造适合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的空间,不断扩大事务所的规模,提高其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在上述审计关系的界定中,只要把审计委托人界定清楚了,审计主体便可以从其与审计客体的经济利益关系中解脱出来,审计关系得以理顺,从而为注册会计师开展独立审计奠定良好的基础。2.要规范证券市场,引导审计需求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监管措施,整顿市场秩序,设置适合市场经济规范化要求的上市公司退出机制,通过对公司股权结构优化,逐步实现国有股和法人股的流通,完善证券市场的收购兼并功能。并尽快修改我国《证券法》的不适应部分,使之逐步完善,从制度上引导投资者的理性投资,减少市场的投机性,通过规范信息披露行为,加强证券监管,以充分发挥证券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使股价以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为基础,投资者能够从公司股价来判断公司经营状况和评价经营者的能力与努力程度,促使投资者对企业经审计的财务状况予以真正的关注,并能够委托注册会计师对公众公司提供的财务报告进行审计,真正发挥会计和审计信息在投资决策中的作用,使得对上市公司的审计变为投资者的一种真正需求,而并非完全是政府的意愿。这样,使上市公司的审计关系得以改善。3.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以改善现行审计关系针对因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而致使审计关系变异的现状,我们要加大企业改革的力度。对国有企业要通过股权分置等方法逐步解决现行股权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以及对实施公司制后的国有企业实行股权的多元化再改造。无论是国有还是非国有公司,均要尽快改变目前一股独大或所有者缺位的现象,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引入来自公司外部,与公司管理层没有个人的和经济利益上联系的独立董事,强化董事会的制约机制,保护投资者利益,规范内部管理和经营,减少内部人控制,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由审计委员会作为审计委托人,聘请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目前许多公司董事会的相关费用仍然由经营者负担,意味着董事会仍然难以实现实质上的独立性。因此,今后有关部门在修订《公司法》或相关法律和法规中,应明确做出规定:为了保证董事会的独立性,董事会在履行监管职能时,发生的费用应该由股东按照持股比例来承担,而非由经营者承担,即使是董事个人的津贴,也应该由董事的派出股东承担,若为独立董事,其津贴也应该由股东按持股比例承担。上述费用即使由企业支付,也不能从费用中列支,要按照股比从股东的分红中扣除。由董事会进行委托审计时的费用也是如此,这样,才能充分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改变董事会缺乏独立性和独立董事不独立的现象,使董事会真正成为代表所有者的审计委托人,在此情况下的注册会计师要对独立的董事会负责、对股东负责,逐步改变由于存在对经营者的经济依赖而导致审计关系扭曲的局面。当然,审计关系的改善除了要做好上述几个方面的工作外,还要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不断净化独立审计的内、外部环境,减少政府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行政干预,使审计的供需矛盾能够在国家相关的法律框架下,通过市场加以解决,借以促进审计市场逐步推进和有效运行。
2023-09-10 06:16:401

咖啡起源于哪个国家

起源于非洲埃塞俄比亚
2023-09-10 06:16:413

偿债能力分析方法有哪些

偿债能力分析(长期、短期):1)资产负债率(负债比率)=企业负债总额/企业资产总额考察企业长期债务趋势,是反映长期偿债能力的晴雨表2)所有者权益负债率(负债权益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反映债权人和所有者提供资金的比例,反映经营资金是否靠举债取得3)现金流入量对负债总额比率=销售收入(或营运资金)/负债总额它和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指标结合全面判断企业偿债能力大小4)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考察企业自有资本的偿债能力5)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考察企业资产流动性,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6)速动比率(酸性试验比率)=速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判定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7)企业血压=(动负债合计-速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表明企业支付流动负债的缺口有多大8)货币资金比率=货币资金合计/流动负债合计反映货币资金占流动负债比重,比值越大,表明偿债能力越强9)基础防卫期间=速动资产/每日营业固定支出反映无任何收入情况下,现有速动资产能以支付的天数10)营运资金与流动负债比率=流动负债/(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考察企业一定时期营运资金负担企业债务的情况11)即付比率=(现金+银行存款)/(流动负债-预收款项-预提费用-远期借款)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用货币资金支付流动负债的能力大小12)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无形资产)考察企业有形净资产支付债务的能力13)固定资产与所有者权益比率=固定资产净值/所有者权益考察企业购建固定资产的资金由所有者提供的情况14)已获利息倍数=税前利息/支付利息额考察企业一定盈利水平下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反映利息的保障倍数
2023-09-10 06:16:411

仓库管理细则

一、仓库管理工作的任务(1)做好物资出库和入库工作。(2)做好物资的保管工作。(3)做好各种防患工作,确保物资的安全保管。二、对于入库的货物,保管人员要认真验收物资的数量、名称是否与货单相符,对于实物与货单内容不相符的,办理入库手续要如实反映。三、对于货物验收过程中所发现的有关数量、质量、规格、品种等不相符现象,保管人员有权拒绝办理入库手续,并视具体情况报告主管经理。四、对于一切手续不全的提货,保管员有权拒绝发货,并视具体情况报告主管经理。五、仓库保管员要及时登记各种货物明细账,做到日清月结,达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账卡相符。六、每月月底之前,保管人员要对当月各种货物“入、出、存”情况予以汇总,并编制报表上报公司总经理。七、保管员会同财务人员对库存货物每季季末盘点对账。发现盈余、短少、残缺,必须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及时写出书面报告,提出处理意见,报公司总经理。八、做好仓库与运输环节的衔接工作,在保证货物供应、合理储备的前提下,力求减少库存量,并对货物的利用、积压产品的处理提出建议。九、根据各种货物的不同种类及特性,结合仓库条件,保证仓库货物定置摆放,合理有序,保证货物的进出和盘存方便。十、对于有特殊要求等货物,应指定专人管理,并设置明显标志。 十一、建立健全出入库人员登记制度。十二、严格执行安全工作规定,切实做好防火、防盗工作,保证仓库和货物财产的安全。十三、库管人员每天上下班前要做到三“检查”,确保财产货物的完整。如有异常情况,要立即上报主管经理。(1)上班必须检查仓库门锁有无异常,物品有无丢失。(2)下班检查是否锁门、拉闸、断电及不安全隐患。(3)检查有特殊要求物品是否单独存储、妥善保管。十四、严格遵守仓库保管纪律、规定,仓库保管纪律内容规定;(1)严禁在仓库内吸烟。(2)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仓库。(3)严禁涂改账目。(4)严禁在仓库内存放杂物、废品。(5)严禁在仓库内存放私人物品。(6)严禁在仓库内闲谈、谈笑、打闹。(7)严禁随意动用仓库消防器材。(8)严禁在仓库内乱放电源,临时电线,临时照明。
2023-09-10 06:16:421

利息税征收标准历史变迁

利息税的历次调整 1、1950年建国伊始,我国就开征过利息税,税率5%。在1959年中国人民银行调低利率后,国家随即停征利息税 2、1980年通过的《个人所得税法》和1993年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再次把利息税列为应税项目,但是针对当时个人储蓄存款数额较小,物资供应比较紧张的情况,随后对储蓄利息所得税做出免税的规定。 3、1999年国务院决定自1999年11月1日恢复征收利息税,税率20%。 4、2007年7月20日国务院做出决定,自2007年8月15日起将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的税率有20%调整为5% 5、2008年国务院决定从2008年10月9日起暂免征收利息税。
2023-09-10 06:16:444

网络安全未来发展怎么样?

网络安全未来的发展情况,您是说哪一方面是说这个行业呢?还是说这个网络安全未来会怎么样?
2023-09-10 06:16:465

祝愿老师的句子唯美简短

教师节祝福语(一)1、如果我是歌手,我愿用动听的歌来歌颂您的美德;如果我是诗人,我愿用美丽的诗篇来传颂您的品格,可惜我不是,那我只好借用短信祝您:教师节快乐!2、花儿美丽绽放,忘不了春风的爱抚;草儿冉冉出土,忘不了甜美的雨露;我们顺利成长,忘不了老师的谆谆教诲。向敬爱的老师您问候一声:教师节快乐!3、您的辛劳是我们的动力,我们的成功是您的骄傲,然而我们会为您自豪!4、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做朋友那么久,在那些一起走过的日子里,感谢你一直陪在我身边,给我关心和帮助。教师节了,呵呵,谢谢有你在身旁支持我!5、对老师的那份深情,祈祷一万分美好送给园丁,金秋缓缓的踏月而来,愿好运为你大声喝彩,衷心祝愿你事业爱情双双赢,时时刻刻好心情!教师节愉快。6、您的眼神通透心灵,您的教诲照耀前程,您是人生路上的使者,带着我们走向憧憬已久的梦。教师节,请接受我们发自心底的祝福:愿您身体健康,事事如意!7、有一种精神叫奉献;有一种品质很无私;有一种比喻为蜡烛;有一种职业是教师。儿时不识师恩重,长大才知老师亲。老师,教师节快乐!8、有一种爱深似海,那是您对我的爱;有一种恩不能忘,那是您的教育之恩;老师,千言万语无法表达对您的感激;送上祝福,祝你教师节快乐!9、黑板上写不下您的师恩,讲台上露不出您的愁容,脑海里忘不掉您的教诲,短信中谱不下您的诗篇。又是一个教师节,老师,祝您节日快乐!10、迈向成功的道路是呈螺旋形的历史发展走势,倘若没了您的指引,螺旋的圈数不会如此之少,也不会如此之顺。送上最诚挚的祝福教师节快乐!11、多想为您拍去肩膀的粉笔尘,多想为您捧一杯浓浓的铁观音,多想亲口对您说句对不起,多想亲口对您说句谢谢您。您的学生时刻把您牵挂,祝您教师节快乐!12、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辛劳,五德兼备,六艺精通,品追七贤,桃李八方,久享清誉,十分清贫,千秋功业,万世师表。祝教师节快乐!13、黑发积霜织岁月,授业恩情叠又叠,粉笔无言写春秋,园丁风貌心中留,愿把红烛比做您,化为一片赤诚心,金秋时节佳节临,祝福送您情意真,祝教师节快乐。14、一年又一年,你把青春奉献给课堂;一天又一天,你把知识教授给学生。你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遨游,你让我们描绘出不悔的青春。感谢您,老师!师恩永不忘,祝您教师节快乐!15、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敬爱的老师们,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我祝您“师”分开心,“师”分健康,“师”分幸福,“师”分成功,祝您桃李满天下!16、您是航标,指引帆船千千万万;您是园丁,硕果满载海角天边;您是舵手,摆渡学子扬起风帆。亲爱的老师,愿我的祝福化作你襟前的花朵,芬芳您每天的心情,祝您教师节快乐。17、你是精神世界的园丁,播撒智慧的种子;你是知识海洋的舵手,带领学子远航;你是梦想天空的明灯,指引前行的方向。教师节到了,愿老师们节日快乐。18、在这个初秋的日子,我把剑兰花的怀念,百合花的纯洁,康乃馨的温馨,满天星的喜悦,金菊花的超脱,糅合成祝福的香味,送给牵挂的你,祝你教师节拥抱美好。19、恩师,如果把我们比喻为不起眼的铁,您就是炼钢人,您用爱反复的磨钢,经年累月,我们终于变成了钢,光彩熠熠,老师谢谢您,祝您节日快乐,身体安康!20、不计辛勤一砚寒,种树容易树人难。黑发秋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神州。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老师您辛苦了,教师节快乐。21、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儿。我们用绽放的鲜花,献给圣洁的教师节:不忘绿叶庇荫我们,我们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饱含着老师的光和热。22、我愿是一杯清水,您讲课渴了可以润润嗓子;我愿是一段轻音乐,愉悦您疲惫的身体。老师啊,歇歇吧,要爱惜自己。教师节到了,祝您节日快乐,身体健康!23、老师是幅美丽的画卷,红烛摇曳是故事,粉笔书写的是清寒的生活,花朵在他的哺育下结出了硕果,金秋原野,见证着收获的快乐,尊敬的老师,教师节快乐!24、在特殊的日子,献给我的爱人:送个短信祝福你,深深表达我心意。桃李天下漫花雨,幸福常在你心底!在所有的主任中,班主任的职位最低,但是在所有的主任中,班主任对社会贡献最大。老师,我们永远感激您!25、9月10日教师节,送你经考验的快乐,实在在的开心;久长长的健康,全十美的吉祥;鼎之重的好运,拿九稳的幸福。教师节快乐。26、阳光普照,园丁心坎春意浓;甘雨滋润,桃李枝头蓓蕾红。敬爱的老师,您的教诲如春风,似润雨,永铭我心。值此教师节,我虔诚地祝福您安康,如意!27、对您深深地感激,每一颗星星;对您深深地思念,每一丝雨;对您深深地问候,每一缕阳光;对您深深地祝福,每一条短信。祝教师节快乐!28、如果说我们是彩虹,那您就是太阳,给予我们七彩之光,如果说我们是鱼儿,那您就是水中的空气,给予我们新的呼吸。如果说我们是小草,那您就是春季的雨滴,给予我们生命的源泉。
2023-09-10 06:16:473

【浅谈法国饮食文化及形成原因】 法国饮食文化

  【摘 要】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色饮食,也体现出本国的文化,作为全世界公认的饮食王国——法国,它的饮食特别讲究。法国的饮食别具特色,通过了解法国的饮食习惯和特色会让人充分感受法国的风土人情。饮食文化是文化的一部分,它的形成有一定的社会根源,对于法国饮食文化的探究有助于了解法国人的生活习惯并促进两国文化的交流。   【关键词】法国饮食文化;咖啡文化;葡萄酒文化;奶酪文化   法国是一个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国家,这为其烹饪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物质基础。法国饮食经历了亨利四世大帝的发展,迎来路易十四时代的飞跃,逐渐形成了如今的饮食特色,归结起来,法国饮食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菜肴文化:讲究的调料搭配简单的菜样。法餐对菜的配料,火候的讲究,菜肴的搭配,选料的新鲜,不同地区的多元化菜肴及菜肴烹饪的细腻,合理性和艺术性都在其他西餐之上。常用的香料有:百里香,迷迭香,月桂,欧芹,龙蒿,肉豆寇,藏红花,丁香花雷,调味汁达百种,既讲究味道的细微差别,还考虑色泽的不同。相对于种类繁多的配料,菜的类别不过十来种,点餐的顺序是:头道菜是凉菜或汤,尽管菜单上有多种“头道菜”,但只能选一种,在上菜之前会有一道面包,吃完以后服务员帮你撤掉盘子再上第2道,第2道是汤,美味的法式汤类,有浓浓的肉汤,清淡的蔬菜汤和鲜美的海鲜汤。第3道是一顿饭中的正菜,正菜最多的是各种“排”,鸡排,鱼排,牛排,猪排。这所谓的排是剔除骨头和刺的净肉,再浇上配制独特的汁,味道鲜美,吃起来很方便。接着便是餐后甜点,可以是水果,咖啡,蛋糕或冰淇淋。法国的特色菜肴有马赛的“普罗旺斯鱼汤”,鹅肝,巴黎龙虾,红酒山鸡,鸡肝牛排,焗蜗牛等。   第二、就餐文化。法国人十分注重用餐的礼仪,餐具的摆放是饮食文化的内容之一,在法国,最简单的摆放方法是盘子在面前正中位置,餐巾放于盘内,盘子左边放餐叉,右边放餐刀和汤匙。盘子的正前方从左至右依次是水杯,红酒杯和白酒杯。法国人不仅注重用餐礼仪,还特别追求进餐的情调,法国人甚至将饮食赋予哲学的意义,将同桌进餐视为一种联络感情,广交朋友的高雅乐趣和享受。一位世界级的膳食家曾说过:“感受餐桌上的就餐气氛,就可以判断出这个国家国民的整体个性。”因此,法国人对于食物绝不只是停留于填饱肚子的阶段而已,它更是一种享受生活的态度。享用一顿正式的法国菜要花上四五个小时,从开胃菜,海鲜,肉类,乳酪到甜点,虽然程序繁复,但重要的不是吃进多少食物,而是在品尝佳肴中,也充分享受餐厅高级气氛,欣赏餐具与食物的搭配。   第三、咖啡文化。咖啡文化也是法国的一大特色。自1686年,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商人来到这里创办了第一家咖啡馆后,巴黎的咖啡馆就一直兴盛不衰。在巴黎城内外,人行道、广场、花园,几乎无处不是咖啡馆,并且生意异常红火。咖啡与法国人的生活密不可分,从早餐的牛奶咖啡搭配羊角面包,到法国上班族的下午茶,咖啡伴随着法国人的生活,对于遍布各处的咖啡店就不足而奇了。法国的咖啡文化源远流长,绝非吃喝消遣般简单。一杯咖啡配上一个下午的阳光和时间,这是典型的法式咖啡,重要的不是味道而是那种散淡的态度和做派。法国人喝咖啡讲究的是环境和情调,在路边的小咖啡桌旁看书、写作,高谈阔论,消磨光阴。自上世纪以来,咖啡馆往往成了社会活动中心,成了知识分子辩论问题的俱乐部,以至成了法国社会和文化的一种典型的标志。白色的桌子、蓝色的咖啡杯、随风飘扬的遮阳棚、忙碌的服务生、当然还有悠闲的风琴,这些都是法国咖啡馆的特色所在。这些咖啡馆在协和广场、香榭丽舍大街、蒙马特和蒙帕那斯诞生,而后走向辉煌。法国的文学和艺术新思潮在这里生根发芽。这些咖啡馆也亲眼目睹了法国文化从萌芽到鼎盛。   第四、葡萄酒文化。法国的葡萄酒文化是伴随着法国的历史与文明成长和发展起来的。葡萄酒文化已渗透进法国人的宗教、政治、文化、艺术及生活的各个层面,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葡萄酒作为法国人每天餐桌上的必备品,已成为法国饮食文化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法国作为世界上葡萄酒的主要出产国,全国有10个生产葡萄酒的地区,品种繁多,以波尔多地区生产的葡萄酒,香槟地区的香槟酒在世界上最富盛名。在餐桌上,法国人也十分讲究酒与菜肴的搭配,如在饭前饮用较淡的开胃酒,食用沙拉、汤及海鲜时,饮用白酒或玫瑰酒;食用肉类时饮用红酒,而饭后则饮用少许白兰地或甜酒类。香槟则惯用于庆典。   第五、奶酪文化。戴高乐将军曾经感叹道:“谁有办法治理一个有246种奶酪的国家?”其实目前在法国奶酪已经高达487种,也就是说法国人可以一年365天,天天吃不同种类的奶酪,因而在法国人的餐桌上,奶酪也是每餐的必备品。法国的奶酪大致有八类:新鲜奶酪,花皮软质奶酪,水洗软质奶酪,蓝纹奶酪,山羊奶酪,硬质未成熟奶酪,硬质成熟奶酪,融化奶酪。吃奶酪也是一门艺术,正确的搭配方式可以更好地感受其浓郁的风味。一般来说,温和的奶酪,一定要配上柔顺的葡萄酒;味道咸重的奶酪,则要搭配比较强烈的红酒。新鲜初熟的奶酪,应选择质地较脆的法国面包,而浓郁陈年的奶酪,则适合味道偏重的全麦面包。   法国美食的形成和独特的饮食文化是众多因素下的产物。究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历史和经济条件。   长时间的文化、生活方式和经济条件形成发展了法国各地的饮食传统。丰富的肉类菜肴,勃艮第的奶油酱汁不仅归因于勃艮第养牛的卓越,大部分还归因于该地区几个世纪以来经济的繁荣。在另一方面,山区有利于制作坚硬的奶酪,这些奶酪能保存较长时间。历史上,在经济有限的区域,大部分家庭以畜牧业为主要谋生手段,这样就出现了各种食物生产系统工程。   2. 与法国的民族性密切相关。   法国人十分重视饮食,一位法国烹饪家曾有过一句名言:“发现一道新菜,要比发现一颗新星给人类造福更大。”美食对他们而言,不仅是生活的片段还是一种态度,甚至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艺术。这是法国菜肴经久不衰的原因,另外法国人的浪漫情怀,也使法国创造了许多世界上浪漫美妙的生活形式,尤其是对于法国的贵族,他们的特点是骨子里的奢靡和享乐,在宴会,狩猎等活动中,红酒必不可缺,这促进其形成了源远流长的酒文化。因而法国的饮食之所以举世闻名与该民族对于美食孜孜不断的追求密不可分。   3. 法国饮食博采众长。   法国与意大利,西班牙,德国,英国相邻,这有利于法国烹饪博采众长。公元1533年,意大利公主凯瑟琳·狄·麦迪奇下嫁法国王储亨利二世时,带了30位厨师前往,将新的食物与烹饪方法引介至法国。法国人则将两国烹饪的优点加以融合,并逐步将其发扬光大。路易十四别出心裁地发起过烹饪比赛,厨师们竞相献艺,各露绝招。17世纪,法国学习意大利使用刀叉,初步形成如今的西餐礼仪,经过二三百年的不懈努力,终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法国菜征服了各国的美食家,成为欧美西餐的代表。   法国近年来受经济不景气的冲击及年轻人饮食习惯的改变,传统昂贵而精致的美食,整体的价格及水准上皆有下滑的趋势。越来越少的法国人愿意花天文数字般的价格只为了吃一餐。法国的两大权威美食评论宝典《米其林》以及《高特米优》开始倡导物美价廉的新饮食文化,很多过去高不可攀的餐厅都试着大幅降价以吸引更多的食客前往。对于想要品尝法国美食的朋友,到地道的法国餐馆,享受美酒与菜肴的完美一餐也不是可望而不可求之事。   不管社会发展到何等现代化的程度,人的思想和行为如何前卫,美食始终是一个国家传统而古老的艺术,是一个国家文化生活的一种映射,也是了解外国文化的一个窗口。对于法国美食的了解有助于中国了解世界,了解外国文化,促进中国与外国的交流与往来。   【参考文献】   [1]郭隅楠.浅谈法国饮食文化[J].青年文学家,2012(6).   [2]陈虹.浅析法国饮食文化与法国中餐行业现状[J],法国研究,2009(2).   [3]孔凡真.各国不同的餐饮文化简介[J].烹调知识,2009(7).
2023-09-10 06:16:481

大学应该谈恋爱吗

没有什么应该不应该的,爱情来了就接受
2023-09-10 06:16:3314

西方的咖啡文化包含了()

西方的咖啡文化包含了() A.审美风尚 B.时代风貌 C.文化意蕴 D.审美情趣 正确答案:CD
2023-09-10 06:16:301

送给老师的祝福语

送给老师的祝福语推荐如下:1、敬爱的老师,您的教诲如春风,似瑞雨,永铭我心。我虔诚地祝福您:安康,如意!2、祝老师能每天拥有阳光般的笑容健康的身体,您是创造奇迹的劳动者,是您哺育了我们,我们深深感谢您!3、尊敬的园丁:您好!在辛勤耕耘下您已是硕果累累,桃李满天下。衷心祝您教师节快乐!4、一条短信,有如此多的牵挂,只因它承载了浓浓的祝福:亲爱的老师,您辛苦了。5、高山在欢呼,流水在歌唱;太阳在欢笑,小草在舞蹈:赞美您,为人师表,劳苦功高!6、老师,请您接受一份迟到的问候吧!当我初为人师时,我才感受到您曾经为我们的成才付出了多少心血!7、辛勤的汗水是您无私的奉献,桃李满天下是您最高的荣誉。祝您:节日快乐!幸福永远!8、我的灵魂是你净化的,我的天空是你支撑的,老师我一定要给您一片蓝天。祝您幸福健康!9、您因材施教,善启心灵。我们捧着优异的成绩,来祝贺您的胜利!10、我是一棵绿树,沐浴着智慧的阳光,在您知识的土壤里,茁壮成长。天的深情,地的厚爱,铭刻在我心里,生生世世,永不忘怀。
2023-09-10 06:16:291

水质监测分析存在哪些问题?

1、采样不规范2、部分分析标准需更新3、检验检测机构素质参差不齐4、检验分析人员缺乏有效培训
2023-09-10 06:16:261

柳宗元易播州的诗人简介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2023-09-10 06:16:261

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指标有哪些

其指标有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或有负债比率、已获利息倍数、带息负债比率五项。1、资产负债资产负债率又称负债比率,是指企业负债总额对资产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资产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一般情况下,资产负债率越小,说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2、产权比率产权比率也称资本负债率,是指企业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一般情况下,产权比率越低,说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产权比率与资产负债率对评价偿债能力的作用基本上是一样的,两者最大的区别是:资产负债率侧重于分析债务偿付安全性的物质保障程度;产权比率则侧重于揭示财务结构的稳健程度以及自有资金对偿债风险的承受力。3、或有负债或有负债比率,是指企业或有负债总额对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应对可能发生的或有负债的保障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负债总额=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金额+对外担保金额+未决诉讼、未决仲裁金额(除贴现与担保引起的诉讼或仲裁)+其他或有负债金额4、已获利息已获利息倍数,是指企业一定时期息税前利润与利息支出的比率,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债务偿付的保障程度。其中,息税前利润总额指利润总额与利息支出的合计数,利息支出指实际支出的借款利息、债券利息等。其中: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一般情况下,已获利息倍数越高,说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国际上通常认为,该指标为3时较为适当,从长期来看至少应大于L5、带息负债比率,是指企业某一时点的带息负债总额与负债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负债中带息负债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未来的偿债(尤其是偿还利息)压力。其计算公式如下:带息负债总额=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应付利息扩展资料:影响因素1、长期资产与长期债务当企业缺乏盈利能力时,拥有的长期资产是否具有较高的市价或清算价值十分重要。因此,长期资产的计价和摊销方法影响很大。2、长期经营性租赁长期经营性租赁实际上也是一种长期筹资行为,故应该考虑其对企业债务结构的影响,即将与经营租赁相关的资产和负债分别加计到债务总额和资产总额之中。长期经营性租赁费中的“本金”:由于不能确切知道租赁资产价值,故假设资产与负债相等。而与长期经营性租赁相关的负债,应该是全部预期租赁费用中的“本金”部分,或者说是全部预期租赁费用减去其中内含的利息。因此,它约为全部预期租赁费用的2/3。3、或有事项这主要应该通过仔细阅读报表附注加以发现。资产负债表外揭示的金融风险和信贷风险如:如果某一当事人不能履行合同中规定的条款可能给企业带来的预期损失;企业所持有的担保品的状况的描述;债务人所在组织所处的行业和/或地区可能遭受风险的程度的揭示。4、退休金计划退休金计划是企业的法定义务。对企业而言,它是一种负债,是一项未来固定的支付义务,从而影响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5、金融工具这是指报表附注中对估计的金融工具公平市价的揭示,或在未能估计出公平市价时,对公平市价所作的非精确的描述性信息。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2023-09-10 06:16:261

为什么现在还要收农业税

那个地区,什么性质,开没有税务发票?
2023-09-10 06:16:265

专项资金审计重点关注什么方面

1、实际项目的审计。审计往往只是将被审计单位的专项资金收支总账、明细账和记账凭证等会计资料送达审计组,审计完后即为审计结束。即使到实地查看工程,也是走马观花,没有认真丈量、记录,也没有计算材料实际用量与账面决算数所使用数量是否一致,看是否有高估冒算或实际使用量小于决算量的现象。2、银行票据的审计。由于某些配套资金不能足额到位,多数采用配套资金空运行方式,即真拨付、后转回、账面反映配套资金到位了,而实际上根本没有到位,在实际工作中,只要查阅开户行银行对账单所反映的收支明细与被审计单位银行账收支栏目,就可能反映同等金额的一收一支,而且时间相近;还有一种情况是被审计单位账上反映现金增加而银行对账单没有记录付出,则采用现金支票存根联入账,提款联没有取款、主观上也不想取款,客观上也无款可取。只要重视加强对银行票据系列的审核力度,弄虚作假的现象便一目了然。3、资金使用效益。主要看在建工程项目借方数或专项支出数,累加后与上级下达计划指标进行对比,看资金是否全部支出,全部支出即视为专项资金专款专用,没有被挤占、挪用,忽略了该项资金的使用经济效益,有的即便在审计报告中有所反映,也总是很勉强,其数据不够准确真实。形成的主要原因:(1)某些地区或部门为了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早日投入,项目立项具有盲目性、随意性,缺乏对当地经济社会等现实环境的可行性论证,从而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益;(2)工程项目竣工时间较短,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效益不明显;(3)由于审计人员少,时间短,根本不可能深入实地调查了解,往往是“从书本到书本”的反映效益。4、资金到位的时间性。在对各项专项资金审计中,审计人员总是查找上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联合下达的专项资金的指标文件,然后与同级财政部门专项资金额进行对比,计算资金到位率,比例大则资金足额到位,比例小则到位小,并在审计中予以评价。但是,较多当年下达的专项资金的指标,由于财力有限调剂其他用途,下拨渠道不畅等,拖欠到年底,有的甚至到第二年底才勉强拨付完毕,资金到位时间迟缓,严重影响工程项目设施建设。扩展资料审计方法1、顺藤摸瓜法。通过对资金运动轨迹的跟踪,对每一笔资金的来龙去脉追查到底,沿着资金流向,资金到哪追到哪,涉及哪个单位查哪个单位,一直查到资金的最终用途。2、调查法。此法适用于发现账外线索和核实发票审计,是获取账外审计线索或审计证据最有效的方法。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通过专业判断,认为被审计单位存在账外收支款项或支出票据中存在虚假发票,就要采取延伸调查的方法予以核实。3、银行存款核对法。适用于专项资金审计,是发现专项资金转移 挪用最有效的方法。不仅要对余额 未达账项进行核对,而且要对每一笔发生额进行核实,对不符的款项或虽然相符但认为有异常的款项,要进行延伸审计开户行和到对方单位进行核实,查清专项资金的具体使用用途。4、分析性复核法。分析性复核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进行分析,主要目的是发现异常事件和数据,是审计人员进行综合判断的基础。对分析中发现的差异,特别是对异常变动进行调查,必要时要适当追加审计程序。存在问题1、审前调查了解和准备不充分,对专项资金的“ 专项性” 不熟悉。内部控制测评、重要性水平确定与审计风险评估是编制审计方案的三个重要参数. 由于审计机关人力与时间的限制. 审前准备时间受到很大压缩. 专项资金在项目的立项背景、政策制定、资金管理和运作模式、申报批复和验收程序等方面具有专业性和其行业特殊性. 审计人员在审前调查阶段. 主要忙于对上述基本情况的初步收集和专业概念的学习与理解。2、实质性测试不足. 样本不充分导致审计取证不足以透彻说明问题。专项资金重在发挥国家扶持和引导示范的作用, 其业务性质、运作方式和效益水平错综复杂。3、审计方法和技术手段相对落后影响审计信息准确。(1)专项资金的审计大多还停留在账项基础审计层面。仍以资金记录为主线, 从账户人手, 倚重传统经验, 从现象推断本质、部分推断总体进行分析判断。这种思维惯性会在审计纵深交错的项目时. 导致不成熟的观点和错误结论产生。(2)一项资金涉及几百上千项目甚至千家万户,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未设立系统的项目库和信息库, 项目单位也未建立业务信息台帐. 审计设计表格多是闭门造车, 与实际运作不衔接, 表格数据分析利用价值不高。(3)专项资金的政策投向主要在基建投资,项目主要工程量的落实需要到现场查勘、丈量、测算、抽样化验,但审计测量工具和手段无法达到专业验证.在大部分审计领域仍采用相当传统落后的验证手法,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导致审计发现的诸如工程预算与结算不符、实际建设与设计不符等问题只能浅表定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专项资金审计
2023-09-10 06:16: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