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十个一乡村文化建设工程是什么内容

2023-09-27 14:58:29
共2条回复
真可

“十个一”乡村文化建设工程的内容:

为每个行政村配备一名文明宣传员、一个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栏(网络宣传视屏)、一所市民文明学校、一个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一个乡情村史陈列室、一个标准篮球场、一个乡村大戏台、一支特色文体队伍、一支志愿服务队、一个农村居民信息服务站等项目。

首都文明办创建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十个一”建设将以“全国文明村”、“首都文明村”和“北京最美的乡村”为突破口,以点带面、逐步推进,最终逐一验收、逐个达标。建设资金将以市、区县政府的财政投资为主,同时鼓励企业和个人捐赠兴办这些农村公益性文化设施。

扩展资料:

四川省以“十个一”工程推进文化扶贫:

2018年,四川省文化系统扶贫工作将聚焦3500个计划退出贫困村文化室建设,以文化扶贫扶志(智)为核心,推进文化扶贫工作全面落实。

四川省将实施“十个一”工程:

(1)建设一批达标村文化室,配送一批流动文化车,提升打造一批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数字文化驿站,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创作一批文艺作品。

(2)保护利用一批文化遗产和民族工艺,落地一个“飞地”文化产业园区,命名一批文化扶贫示范村,打造一批村史纪念馆和乡村特色博物馆,培育一批乡土文化文艺人才和文化志愿者。

参考资料来源:北京新闻——“十个一”工程建设农村文明新生活

cloud123

挖掘一段村史,彰显人文底蕴

  提炼一句村训,教育引导群众

  确定一幅村徽,标志对外形象

  编写一首村诗,反映地方特色

  打造一条长廊,弘扬文明新风

  建设一块广场,提供活动场所

  搭建一方舞台,活跃文化生活

  成立一支队伍,突出文化惠民

  创作一批作品,打造文化名片

  推出一群好人,引领道德风尚

相关推荐

乡村文化建设包括哪些方面

中国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其传承和发扬乡村文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文化传承和发展,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在如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传统乡村文化面临很多的挑战,如何传承乡村文化成为了我们面临的问题之一。 一、传承乡村文化的意义 乡村文化是来自生活中的真实记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延伸和发展,具有着丰富多彩的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乡村文化中的各种传统节日、习俗,不仅为农民带来精神享受,也更好地诠释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理念,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和自我认同感。因此,传承传统乡村文化,弘扬和发展农村文化,不仅是一个文化继承的问题,更是一个文明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问题。 二、传承传统乡村文化的方法 保护传统建筑:乡村建筑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建筑形式、风俗习惯和地方文化都是乡村文化的重要体现。应当加强对乡村建筑的保护和维护工作,重点建立完善的乡村建筑文物保护机制。 传承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作为乡村文化中的重要节目,应当通过各种媒介途径,让更多的人了解乡村文化的内涵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可以通过组织大型的庆祝活动、举办文艺表演等方式,增强人们对乡村传统节日的认知和参与感。 开发特色品牌:乡村文化的特色和特点是各不相同的,可以从乡村特色文化中提炼出特色品牌,挖掘利用地方资源,创新发展乡村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三、传承乡村文化的现状 在当今人心惶惶的快速发展的时代中,乡村文化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挑战。乡村文化缺乏足够的资金和资源支持,让许多地方失去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由于新生代农民对乡村文化认识的缺失,以及社会主体对乡村文化重要性认识的不足,导致乡村文化传承的空缺现象。 四、建设和谐文化生态系统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我们应该建立和谐的文化生态系统。应该全面落实新时代文化体制改革,强调乡村文化创作、交流和人才培养,加大对乡村文化保护工作的资金和物质支持,积极倡导社会主体对乡村文化的认识和重视,通过多种方式,强化对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推动乡村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这样就可以为乡村文化传承和发扬这个中华民族文化宝藏注入生命力,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中继续活跃。
2023-09-10 07:43:422

乡村文化建设的方向是什么?

乡村文化建设的方向是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建设新农村提供精神支撑。丰富文化活动,培育文化氛围。同时建立健全文艺骨干的激励机制,保障村级组织有文艺骨干。建设娱乐体育设施,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确立村文化联络员,组织举行文化活动和比赛。以提高村民的参与热情。乡村文化建设的重点:乡村文化建设的立足点在于村民的文化需求,在推进文化建设时要注定立体的文化网络建设,不仅仅是集中于单一的文化项目,而是推进乡村广播电视、文化信息和文化服务网络等多层次的建设,让文化建设能够涵盖的范围更加广泛,同时深入的挖掘当地的特色文化,对特色文化进行保护和发扬,以此为核心建立起当地的公共文化网络。文化建设不是短期项目,是在乡村建设中需要不断深入推进的事业,所在乡村文化建设中建立健全乡村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一件事,建立的健全乡村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实际上是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的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使得乡村文化有着长远发展的机制和自我纠正的体系,使得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
2023-09-10 07:43:501

乡村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答案】:(一)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迫切需要(二)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动力源泉(三)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是增强乡村社会凝聚力的重要手段(四)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是提高农民素质的关键举措(五)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切实办法(六)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是建设和谐农村的有效途径(七)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是打破宗法势力藩篱的有力武器
2023-09-10 07:44:091

如何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

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要突出农民主导地位。要引导推动群众自办文化,用组建基层群众文化团体的模式动员农民参与乡村文化振兴。要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在基层推进阵地融合、活动融合、供给融合,丰富公共文化服务长期、常态化供给,让文化为旅游引流,促进文旅供需的有效耦合。加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际上就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乡村文明通常是以客观形式存在的,也是文明传递的重要载体,其中高度凝聚着当地村民世世代代的文化基因,但是在以往很长时间之内,由于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视程度明显强于文化建设,所以农村当地的文化事业也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很多优秀的传统公共文化正在逐渐消失,干部群众关系十分紧张。此外,乡村公共文化建设还可以有效培养淳朴民风和文明乡风,可以不断提升当地村民的精神风貌,使社会文明程度能够再上一个阶级,从而让当地人民获得幸福感。
2023-09-10 07:44:181

如何进一步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1.加快建设和完善农村文化设施,发挥农村文化中心的功能和作用。2.整合农村文化资源,着力做好开发、利用文章,努力打造文化品牌。3.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繁荣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4.开展农民艺术素质培训,抓好各类业余文艺团队建设。5.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社会文化环境。6.发展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
2023-09-10 07:44:361

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

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最主要的是促进经济的发展。具体如下:在新农村建设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仅能够提高农夫综合素养,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进展。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增加农夫投身于新农村建设的各种技能和本事,提高农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想熟悉和自觉性。同时,文化也是生产力,在经济与文化相互融合的市场经济进展中,文化已不再是经济进展的服务手段,而是新型的朝阳产业。农村文化生活的丰富,可以架起沟通心灵的桥梁,给农夫带去人文关怀和感情抚慰,引领和启迪思想,抚慰和激励精神,疏导和缓解冲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村文化进展,使燕赵文化的古韵呈现当代价值,使当代精神风貌的核心融入农夫心灵。
2023-09-10 07:44:461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首先要按照()的要求

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县级公共文化机构辐射作用,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提升服务效能。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公共文化资源要重点向乡村倾斜,提供更多更好的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支持“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生产,鼓励文艺工作者不断推出反映农民生产生活尤其是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文艺作品,充分展示新时代农村农民的精神面貌。培育挖掘乡土文化本土人才,开展文化结对帮扶,引导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文化建设。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丰富农村文化业态,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监管。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2.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繁荣兴盛农村文化、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等方面进行安排部署。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文件确定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4.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法律依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一、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三、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四、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五、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七、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八、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九、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十、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十一、开拓投融资渠道,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十二、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2023-09-10 07:45:041

如何搞好乡村文化建设

中国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其传承和发扬乡村文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文化传承和发展,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在如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传统乡村文化面临很多的挑战,如何传承乡村文化成为了我们面临的问题之一。 一、传承乡村文化的意义 乡村文化是来自生活中的真实记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延伸和发展,具有着丰富多彩的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乡村文化中的各种传统节日、习俗,不仅为农民带来精神享受,也更好地诠释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理念,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和自我认同感。因此,传承传统乡村文化,弘扬和发展农村文化,不仅是一个文化继承的问题,更是一个文明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问题。 二、传承传统乡村文化的方法 保护传统建筑:乡村建筑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建筑形式、风俗习惯和地方文化都是乡村文化的重要体现。应当加强对乡村建筑的保护和维护工作,重点建立完善的乡村建筑文物保护机制。 传承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作为乡村文化中的重要节目,应当通过各种媒介途径,让更多的人了解乡村文化的内涵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可以通过组织大型的庆祝活动、举办文艺表演等方式,增强人们对乡村传统节日的认知和参与感。 开发特色品牌:乡村文化的特色和特点是各不相同的,可以从乡村特色文化中提炼出特色品牌,挖掘利用地方资源,创新发展乡村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三、传承乡村文化的现状 在当今人心惶惶的快速发展的时代中,乡村文化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挑战。乡村文化缺乏足够的资金和资源支持,让许多地方失去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由于新生代农民对乡村文化认识的缺失,以及社会主体对乡村文化重要性认识的不足,导致乡村文化传承的空缺现象。 四、建设和谐文化生态系统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我们应该建立和谐的文化生态系统。应该全面落实新时代文化体制改革,强调乡村文化创作、交流和人才培养,加大对乡村文化保护工作的资金和物质支持,积极倡导社会主体对乡村文化的认识和重视,通过多种方式,强化对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推动乡村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这样就可以为乡村文化传承和发扬这个中华民族文化宝藏注入生命力,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中继续活跃。
2023-09-10 07:45:252

农村的文化建设农民的教育水平文明程度的提高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保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 文化振兴)是焕发文明新风的措施。 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文化具有特殊的巨大力量,能塑造人的精神世界,能形成相互联结的精神纽带,还能在共同的文化活动中消解困顿,赋予生活以意义、价值和快乐。乡村振兴关键是要提振、激发农民的信心和力量。只有加强乡村文化的振兴,才能帮助农民树立发展信心、振奋精神、生发激情,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才能帮助农民提高思想道德水准和科学文化等各方面素质,改变落后思想观念,主动摒弃陈规陋习,从而在提高广大农民文化科技素质的同时,不断推进乡村物质财富的增加和乡村的整体进步。 乡村文化振兴为完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奠定了基础。农民的政治意识和政治参与能力,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水平和乡村的有效治理,而且影响整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与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只有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和法律素养,提高农民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水平,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的民主为遵循,形成办事民主的作风和依法办事的习惯,才能为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乡村文化振兴能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追求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希望生活在政治清明、和谐安宁、协调有序的社会里,对文化知识的渴望与日俱增……这是新时期农民群体的一致追求和愿望。只有振兴乡村文化,构建文明乡风,才能顺应农民群众的愿望,促进乡村全面发展。而传统农耕文化有着丰富的形态,往往使人们在极具乡土气息的文化活动中,获得辛勤劳作后的快乐,并由此创造和丰富灿烂的农业文明。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社会稳定的基石。我国乡村文化形成了一整套价值、情感、知识和趣味文化系统,总结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道法自然”的生活方式,以及对生命本体的参悟智慧。正是这种追求和谐稳定安详从容的农耕文明土壤,才孕育出深厚博大的农耕文化,夯实了我国农业社会稳定的基石,使中国乡村稳定安宁,使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和脉得以延续伸展。 由此可见,文化振兴既是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中五项标准之一,也是农民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幸福感的需要,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内在强大力量。只有通过乡村文化振兴,赋予乡村生活以价值感、幸福感和快乐感,才能激发起人们对乡村生活的依恋,并为乡村振兴不懈努力、快乐奉献。
2023-09-10 07:45:331

十个一乡村文化建设工程是什么内容

“十个一”乡村文化建设工程的内容: 为每个行政村配备一名文明宣传员、一个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栏(网络宣传视屏)、一所市民文明学校、一个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一个乡情村史陈列室、一个标准篮球场、一个乡村大戏台、一支特色文体队伍、一支志愿服务队、一个农村居民信息服务站等项目。 首都文明办创建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十个一”建设将以“全国文明村”、“首都文明村”和“北京最美的乡村”为突破口,以点带面、逐步推进,最终逐一验收、逐个达标。 建设资金将以市、区县 *** 的财政投资为主,同时鼓励企业和个人捐赠兴办这些农村公益性文化设施。 扩展资料: 四川省以“十个一”工程推进文化扶贫: 2018年,四川省文化系统扶贫工作将聚焦3500个计划退出贫困村文化室建设,以文化扶贫扶志(智)为核心,推进文化扶贫工作全面落实。 四川省将实施“十个一”工程: (1)建设一批达标村文化室,配送一批流动文化车,提升打造一批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数字文化驿站,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创作一批文艺作品。 (2)保护利用一批文化遗产和民族工艺,落地一个“飞地”文化产业园区,命名一批文化扶贫示范村,打造一批村史纪念馆和乡村特色博物馆,培育一批乡土文化文艺人才和文化志愿者。
2023-09-10 07:45:431

新兴县农实施了农村文化建设

新兴县农实施了农村文化建设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不断流失,经济发展水平也无法与城市相比。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新兴县开始着手实施农村文化建设,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力度 为了让农村地区的居民能够体验到城市化生活的便利,新兴县政府开始对农村地区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力度。通过对农村文化场所的修缮、新建等方式,为农民们提供更好的文化生活。新兴县政府还在村庄中修建标准化的文化广场和文化中心,为农民提供文艺、体育等方面的活动场所,吸引更多农民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推行文化惠民工程 为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新兴县政府通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积极推行文化惠民工程。通过开展书画、音乐、舞蹈等活动,让农民们大饱眼福,在舒适的环境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此外,新兴县还鼓励优秀的文化团队、艺术家到农村地区举办巡回演出、展览等活动,为农民提供更广阔的文化体验。这些举措不仅让农民们感受到城市文化的魅力,同时也激发了农民学习文化的兴趣。扶持乡土文化 新兴县还通过扶持乡土文化的方式,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通过寻求乡土文化的发掘和挖掘,保护传统文化,让农民了解并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新兴县的农村文化建设并不仅仅是纸上谈兵,还付诸实际行动。近年来,新兴县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积极推动农村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这种文化建设的良性循环,将继续推动新兴县的农村发展。
2023-09-10 07:45:531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我们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大部分地区农村面貌变化相对较小,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不通公路、群众看不起病、喝不上干净水、农民子女上不起学。这种状况如果不能有效扭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空话。因此,我们要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发展经济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农村集中了我国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亿万农民的潜在购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拉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特别是通过加强农村道路、住房、能源、水利、通信等建设,既可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消费环境,又可以消化当前部分行业的过剩生产能力,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社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的社会和谐。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关系总体是健康、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我们要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决策的重大意义,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
2023-09-10 07:46:051

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要突出什么?

推进农村村公共文化建设,要突出农民(D)地位。A.首要。B.主要。C.主导。D.主体。正确答案:D。简介。充分尊重农民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自主选择地位。乡村振兴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2023-09-10 07:46:132

运用文化及其作用的有关知识 谈谈新时期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

用文化生活得有关知识,谈谈对材料一的认识
2023-09-10 07:46:473

如何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及管理

这样来分析,你先搞清楚什么是文化,农村只是个环境或群体。所谓的文化就是人思想生活的表象性的提炼,思维的变化和提升才会产出文化,人们为什么会产生变化,是因为环境所至。因此思想和环境的相辅相成的一个结构,思想影响文化,文化反过来又影响环境。因此加强农村文化建设,首先从人们的思想领域入手。!
2023-09-10 07:46:571

农村文化现状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何影响

农村文化,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以农村为主要改革的主体,能够全面的展现出农村文化中展现出来的文化水平以及经济基础,把人民群众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等价值观念以及生活状态展现出来,能够表达农民的心灵世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构建农村文化,这就需要全面了解我国农村的文化现状: (一)长期受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具有落后性。 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的受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封建性。因为农民在生活中以农耕为主,与文化知识的联系性不大,而且缺少与其他文化互相沟通交流,这就使得农民的思想观念具有凝固性,不能展示出文化的精髓。在农村,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使得临近城镇的农村和边缘地区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方式不仅仅是以农耕为主,但是大多数的农村还是依旧耕作,文化就更为落后。 (二)农民政治观念、文化素质不高 在农村,农民由于学习不够,其很难改变农民的政治观念以及文化素质,这就容易使得农村闯入不良的文化,增加了农村的封建性。农民的文化程度不高,不容易接受新兴的外来的文化,容易轻信封建迷信。 (三)一些农村家族、宗族文化比较活跃。 在部分农村,农村在一定的历史因素的影响下,往往会形成以血缘为关系的纽带,或者以宗教为信仰的裙带关系,这样能够使得农村传入新兴文化时比较困难。 (四)经费不足,基础设施陈旧。 在当今农村环境中,文化馆不能免费开放,其政府对农村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大,其政府的财政拨款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农村文化的支持,使得农村本身在传统文化的理解下,对新兴的文化不能够接受,在现代社会中就显得单薄。另外,农村的平均收入相对来说较少,收入来源较少,农民在有限的收入下就不能进行文化学习,农村的文化建设更为困难,其在农村中的教育力度不够,农民的文化程度不高这就不利于农村文化的总体建设和发展。 从农村的发展现状来看,不利于整体环境下的农村发展。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力发展下,农村文化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 首先,世界经济一体化,使得我国的经济技术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农村经济也受到了影响,对于这种文化发展的大形势下,农村文化的总体建设有了新的机遇。 其次,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激发了整个农村的建设,使得城乡为一体进行带动发展,青年在整个环境中起到了积极分子的作用,其改革开放得到的经济基础为我国农村的发展带来了较多的能量。同时,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农村文化发展提供力量基础。 第三,经济的总体发展以及农民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这就为文化的建设提供了经济条件。农村本身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就具备了学习文化的精神需求,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力度。使得全面建设小康大环境下的农村文化建设具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另外,先当今的农村人口开始向大城市涌进,农民工在大城市中能够更深入的了解城市,能够在城市中学习相应的文化素养,等到农民工回到家乡,就会把在大城市中学习到的文化知识以及所见所闻传播到农村中,能够最大限度的带动农村文化观念发生巨大的变化。 第四,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城乡发展成为了当今重要的发展总方向,带动性发展成为了关键。在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过程中,大量崛起的城市连带着周边农村进行发展,能够为农村带来了机遇,经济的发展对农村文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依托,其他沿海农村的快速崛起对其他农村带来了映射的作用。 第五,全球化时代的发展为农村的文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不仅带来了经济全球化,而且也是文化的全球化时代,这就对农村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其经济的发展为农村的互联网时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得网络成为农村必不可少的对外联系的工具,成为了在农村发展中的一个有力的学习榜样,能够使得农村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能够通过网络学习其他农村文化发展的例子。农村要抓住这一机遇,并学习利用,这样才能为农村赶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强有力的基础。
2023-09-10 07:47:131

如何发展乡村文化?(如何推进乡村文化建设?)

我对发展乡村文化工作的几点体会和经验总结:主流“乡村文化观的反思: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乡村文化理解大多依据西方学术界对文化的定义,从功能角度进行分类,并进行研究,我认为这种西方思维实际上将乡村文化当做异文化来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肢解,很难触碰到中国乡村文化的内核;乡村文化是一个有机生命体:受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我会把乡村文化系统看作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每个部分是有机联系且动态变化的,因此从事乡村文化工作必须带着情感去做,要亲身投入进去,与文化形成一体,共同发展;乡村文化的具体状态可用阴阳理论来进行判断,封闭、保守、排斥、冷漠、风俗败坏、集权..可为阴,开放、包容、接纳、热情、邻里互助、民主..可为阳,判别清楚阴阳关系,便可遵循扶阳为纲的原则,进行扶正祛邪,实现阴阳的平衡;乡村文化可从精气神三个层面进行分析,精为文化的表象,为一切能看得见,触摸到的文化形式,如祠堂、庙宇、戏台、碑文、古书、歌谣、戏剧、舞蹈、老物件等,气为文化表象的功用及影响,例如古建承载了社区的公共生活,碑文延续了祖先的意志,戏剧是多种文化艺术形式的呈现载体,神为文化形式所承载的社区精神和价值内涵,如祠堂代表了族群的凝聚和对祖先的尊敬,庙宇体现了居民对自然和灵活的崇拜和信仰,分清楚文化的精气神,便可以知道从哪里入手,关注的目标是什么,如何加深干预效果,使得文化工作更有深度和意义;用五行理论来建构乡村文化的系统:五行理论是中国古人对于世界万事万物的系统化思考后所提出的一个模型,用在乡村文化方面也非常实用。乡村文化形式多样,又存在不同的地区差异,因此如果从表现形式入手,按照西方的文化研究理论,短期内会摸不着边,长期深入进去也会纷乱复杂,摸不着头绪,更会被复杂的社区关系所干扰。但从五行理论来看,文化的最关键承载者和拥有者无非是人,人群大致可分为儿童、青年、中年、妇女和老人这五个基本人群,根据其特质和社区功能,相对应地分别为木、火、土、水、金,从家庭层面,便可以快速建构家庭五行,从社区曾经可以建构社区五行,相应不同的文化形式也可归入其中,五行之间存在生克乘侮关系,人群之间亦然然,文化之间也是如此,便可对症下药分别找出相应的对策;从具体的实践经验来看,社区组织的培育、公共文化空间的修复和建设、文化传承和教育都是所有社区乡村文化发展的关键点和着力点;此外有很重要的一个前提,发展乡村文化,必须首先给乡村文化解绑,避免一上来就用封建糟粕、封建迷信、先进落后等评判思维对文化进行简单粗暴的划分,最好是先沉下心来,抛开偏见,向乡村文化虚心学习、体会、实践、反思然后再有所改变,这样才不会打着发展乡村文化的旗号去大肆破坏乡村文化。以上几点思考是笔者这十几年在家乡及数十个乡村开展文化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所得,如有不同意见,欢迎讨论。谢邀原创首先从国家层面来讲,乡村文化是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的文化建设关系到我们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我觉得发展乡村文化可以从下面几个点入手:第一要在本土资源下好功夫乡村有乡村的气息不像大城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既然是乡村我们就要有乡村的气息和格调让来的人流连忘返,返璞归真!尤其是我们的古宅,祠堂宗庙,古历史的建筑等文化遗产要保护好宣传好!还有就是我们的民间杂耍社火,传统的技艺,乡戏曲,等文化遗产!还有就是我们乡村固有的特色文化要亮出来发挥好!第二要在本土文化上拓展路子就是利用好乡规乡贤这些都是榜样也是一面旗帜!深入挖掘乡土的文化名人和典型故事整理成文化品牌推出去,再一个就是要积极的发展旅游业打造农家乐,农家院等新的产业特色,要把乡土的资源融合进去,让来的人不想走,走的人想回来!逐步完善乡规乡矩,让俗风陋习去一边,文明新风尚要活跃起来!形成美好的局面!可以修建文化广场,文化墙,展览馆等设施!其实振兴和发展乡村还是要靠文化,积极的走出去请进来让更多的能人志士走进乡村共同建设,丰富乡村文化!让乡村文化不断振兴和巩固,从而永续发展!我来自农村更热爱农村!乡村文化需要每个人去努力!谢谢您的关注,一起学习交流!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现在的乡村自上世纪50、60年代以后,乡绅、乡村古建筑、乡村风俗习惯已经被毁掉得七七八八了。“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等优秀家训十不存一,导致现在的农村很多变得破落、空心化,更有甚者还出现了汕尾陆丰博社村这样的制毒村。今天,要重新建设新农村,按照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我们今天要发展乡村文化,首先就是要把新“乡绅们一是在城市的退休人员,可以是落叶归根的老乡,也可以是想去农村居住的城市居民,二是在城市发展的青壮年们请回来。对于他们,要提供宅基地,要么鼓励那些在城市打工者将修建在乡下的房子出售或出租给从城市回来的乡亲。三是乡镇文化体育机构要挖掘、开发传统文化优秀的东西大力推广,古为今用。四是要对那些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开发新文化做出贡献的人和组织,给予大力表彰。非常感谢!全国各地区正在全力推进乡村振兴,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要全力推动乡村文化的振兴或者叫复兴。当然,也需要推动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不能一拥而上,必须要发挥规划先行的引领作用,不能拆了建,建了废。那么要实现乡村文化振兴,要怎么做呢?个人觉得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第一就是要弘扬传统文化。可别忘了,我们可是有着五千年的文化传统,这里面有非常多的精华值得我们去记忆、去汲取、去弘扬。比如说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比如说端午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比如说芒种谷雨大寒小寒等传统立法,比如说乡绅乡贤文化,比如等等,不在一一枚举。可以说流传下来的每一间古屋,每一种乐器和唱法都饱含我们的智慧。急需我们结合新时代的要求,弘扬壮大。第二,就是要做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尤其在贫困地区,要保证有书看有学上。第三,就是要丰富文化下乡和文化进城的活动,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碰撞。发展乡村文化应该从家庭教育抓起,首先要让每个家庭重视文化科学知识教育,文化的生存才会有基础空间。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对传统文化的过分否定,大家不相信文化对人的发展会起什么作用,一切向钱看,过分追求物质财富,很多人就不重视文化教育,特别是那些没有读很多书,认不到几个字的人,凭胆大包天和无恶不作竟然可以发家致富,文化就显得特别可怜了,所以,读书无用论的市场就越来越大,农村尤其如此。当大多数人都觉得教育没有价值的时候,你怎样去发展乡村文化?一名来自山区乡村的大学生来谈谈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何为乡村文化。乡村文化在我的理解中,就是这个乡村所在地的人群中所形成的独特文化。这里面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另一方面是文化的价值属性。乡村文化要有自己的特色,人们的生产活动在长期过程中形成了当地的文化,文化反过来又运用于当地人们,因此当地特色的乡村文化要保留发展,因为它可以指导人们,让人们有依据行事。另一方面,乡村要大力弘扬健康积极的文化观,让整个乡村笼罩在和谐的文化氛围中,村民也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收到感染,自觉的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发展乡村文化,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乡村文化的“乡土本色!有别于城市文明,乡村文化的核心是其“乡土本色。近些年,受城市发展冲击,乡村城镇化现象极为严重。以铺装地砖替代青石板,名贵花木代替乡土植物,洋房高楼代替民俗建筑乡村的“乡土性作为落后的表征在发展中被逐斥。盲目仿效城市的乡村发展,造成了干村一面,以及外来文明驱逐本土文明的悲剧。乡村之所以成为乡村,文化的“乡土性是其灵魂与本源。因此,在乡村文化构建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关系,在保持乡村文化“乡土本源基础上,吸纳外来文化可资利用的养料,从而推动乡土文化的更新与发展。12月26日,由蓝海咨询机构主办的2021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TED演讲将在北京举行,欢迎广大新农人报名参加!请留言或私信咨询报名!关注“蓝海咨询,获取更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资讯!首先阐明,本人理解的乡村文化不是乡村经济,乡村经济的强弱与乡村文化没有因果关系。在贫穷的乡村,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家庭里妻贤子孝的比比皆是一。而有些经济富裕乡村的人们,却表现出那种为富不仁的冷漠,对一切以事物和人情,都以钱的多少来衡量是非。邻居不睦,子女不孝的也是成为常态。我这样说并不是指富裕的乡村的人没文化,只是纠正一下少部分人的误区,经济振兴不等同文振兴。现在推行的乡村振兴,上上下下的领导者都理解成经济振兴。基本没有人去管传统乡村文化的振兴与传承。现在社会的大环境都是向钱看,所谓的创业都是以钱为主导,很少考虑到什么是业。振兴乡村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挣钱的一场大运动。认为乡村文化不当吃不当喝的,没有多少人关心。本木倒置了。发展乡村文化应该因地制宜,一般乡村文化应该和当地特色结合起来,只有大力宣传乡村特色文化的价值,充分利用利益机制,积极寻找文化资源结合当地农民和游客兴趣的结合点,才能促成乡村文化发展和乡村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关系。农村文化是取之不尽的文化矿藏,具有极大的发展和拓展空间,农村文化的内容也是非常丰富的。发展农村文化顺应了当前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历史潮流,要把发展农村的文化产业作为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突破口来展开。只有这样,农村单一的生产模式和产业格局才能够得到改善,农民不仅可以种田,还可以利用当地资源发展旅游业以及民间工艺手工业,甚至还可以发展农村民俗的表演等第三产业。在这种举措的作用下,农村的生产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突破,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农民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得到熏陶,文化素质也就能得到提高,进而带给大家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同时,我们需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农村文化丰富多彩,但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是精华,其中必定有糟粕,所以在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时候,我们要挑选那些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的传统文化,对于那些落后的文化,能改造的就尽量改造,无法改造的就只能剔除。
2023-09-10 07:47:361

农村如何推进物质文化建设?

一,建立微信群,拉起年轻团体的阵地,先从年轻人开始进行宣传动员,激起他们的参与和加入,再由他们去带动全家。二,树先评优,从村里的一些先进家庭开始进行大张旗鼓表彰,用大喇叭和微信群进行宣传,宣传栏进行实物照片张贴,从而带动其他家庭的参与。
2023-09-10 07:47:473

农村 文化建设 指标体系如何建立

无非就是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2023-09-10 07:49:321

什么是农村社区文化以及如何理解

对于什么是农村社区文化,目前似乎没有统一的定义,甚至一些学者并未严格区分“农村社区文化”和“农村文化”两个不同概念,常常将它们相提并论或者混为一谈。很明显,农村社区文化是指农村社区的文化,而非一般意义上的农村文化。不同的农村社区具有不同的社区文化,俗话说农村“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讲的就是农村社区文化的差异。而农村文化这个概念,主要是相对城市文化(或都市文化)而言的。农村社区文化是农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界定农村社区文化之前,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农村社区、什么是文化,然而,关于农村社区和文化的定义又是各说纷纭。相比较而言,文化的定义更加纷繁复杂。一般认为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dward B. Tylor)最早对文化进行定义,他说:“文化或者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而言,是指这样一个复合整体,它包含了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①格尔茨(Clifford J. Geertz)认为,这种泰勒式大杂烩理论方法将文化概念带入一种困境。这在克拉克洪(ClydeKluckhohn)的《人类之镜》②一书中表现得尤其明显。在论述文化概念时,克拉克洪用了将近27页的篇幅将文化依次界定为:⑴“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的总和”;⑵“个人从群体那里得到的社会遗产”;⑶“一种思维、情感和信仰的方式”;⑷“一种对行为的抽象”;⑸“就人类学家而言,是一种关于一群人的实际行为方式的理论”;⑹“一个汇集了学识的宝库”;⑺“一组对反复出现的问题的标准化认知取向”;⑻“习得行为”;⑼“一种对行为进行规范性调控的机制”; (10)“一套调整与外界环境及他人的关系的技术”; (11)“一种历史的积淀物”;最后,或许是出于绝望,他转而求助于比喻手法,把文化直接比作一幅地图、一张滤网和一个矩阵。①格尔茨从符号学(semiotic)角度,把文化定义为“一些由人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他因此主张“对文化的分析不是一种寻求规律的实验科学,而是一种探求意义的解释科学”。②尽管人们不满意泰勒对文化所下的定义,但是几乎每一个研究文化的学者都不得不引用他的定义开始自己的研究,在博安南(PaulBohannan)和格雷泽(Mark Glazer)看来,泰勒的文化定义“是当其他定义被证明为太麻烦的时候,人类学家可以回头求助的定义”。③其实,对泰勒文化研究的最大争议并非是其文化的定义,而是他关于文化的观念。一方面,遍及各种文明的一致性,在很大程度上或许能够归结为基于相同的原因而产生的相同行为;然而另一方面,其不同的级别可能被视为发展或者进化的不同阶段,每一阶段都是之前历史的产物,并且为塑造未来的历史扮演相应的角色。④简单地说,泰勒关于文化的观念,实际上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是均变论(uniformitarianism);二是遗留物(survivals)的概念。泰勒这一进化论思想影响了一大批文化学者。例如,摩尔根(LewisH.Morgan)的《古代社会》就体现了类似的文化进化论观点。他在该书开篇就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关于人类早期情形的最新研究结果都倾向于得出这样一种结论:人类是从最低等级开始其生涯的,并通过缓慢的经验性知识的积累,逐步从蒙昧迈向文明。不可否认,人类家庭中仍然有部分生活在蒙昧社会状态,也有部分生活在野蛮社会状态,当然还有部分生活在文明社会状态。他们都经历了或是即将从蒙昧迈向文明的过程,这似乎是一样的,从而这三种不同的情形在一个自然的,同时也是必然的进化序列中彼此关联。⑤尽管有许多学者批评了这种单线历史进化观,但是直到今天,文化进化论仍然得到不少人的认同。文化进化论实际上是一种历史普遍主义,与之不同的是,如今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历史具体主义的文化观点,试图对各种特殊文化模式进行解释,甚至强调从特殊的文化语境中理解一个特定社会的文化实践。例如,格尔茨认为,文化只是“地方性知识”。这种文化相对主义思潮日渐抬头,对于我们研究中国农村社区文化具有重要启发性。接下来再来看看国内关于农村社区文化的定义。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国内关于农村社区文化的专题研究还不多见,其中不少论文回避了农村社区文化概念的界定,直奔主题讨论农村社区文化和农村社区文化建设问题。从个别文章的定义来看,无论是关于社区文化还是农村社区文化的界定,基本上是泰勒式的。例如,张健认为:“社区文化是指在特定区域内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所反映出来的有关人的行为模式、社区习俗、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走向等文化现象的总和。”⑥郑杭生认为:“社区文化包括物质生活方式和精神生活方式两方面。前者主要是指人们衣食住行以及工作和娱乐的方式;后者主要包括人们的价值结构(追求、期望、时空价值观等)、信仰结构和规范结构(风俗、道德、法律等)诸方面。”⑦毕天云认为:“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居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并为社区居民分享的思想价值观念(values)和行为规范(norms)的总和。”⑧孟固、白志刚认为:“社区文化是社区成员为保护、改善聚居地的条件、形态、氛围,并使自己与之相融而形成的精神活动、生产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⑨对于农村社区文化的定义,一般只是在前述社区文化定义的基础上加上“农村”二字而已。例如,赖晓飞、胡荣认为,社区文化是我国新时期兴起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作为农村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已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娱乐、文化设施,还影响和包容着人们的行为规范、民情习俗、信仰观念、人际关系等。①张桂芳认为,农村社区文化就是由居住在农村的一定地域范围内(非严格的行政区划)的人们,由一定的纽带和联系而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生活方式、情感归属和道德规范等。从形态的视角出发,农村社区文化可分为三个层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三者缺一不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构成社区文化统一体。②张兴杰等认为,农村社区文化就是由居住在农村的一定地域范围的人们,由一定的纽带和联系而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生活方式、情感归属和道德规范等。③诸如此类的农村社区文化定义,严格而言不利于农村社区文化研究的累积或增量推进。二、处境化经验这些关于农村社区和农村社区文化的定义,都试图找出一个关于什么是农村社区、什么是农村社区文化的本体主义的答案来,然而,由于人们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不同必然对于一个事物是什么存在不同的看法,这就导致一个概念界定的分歧或争议;这样的界定更多是一种概念的分析或词语的“考古”,而不是一种经验性研究———缺乏实践性内容和生活意义。所谓经验性研究,就是根源于社会实践,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社会实践的一种阐释,因此它不得不深入社会实践而具有属人的生活价值。从经验性研究而言,所谓农村社区,就是指一群农民日常生活的范畴(这一范畴不单指地理区位的范围,更主要是指生活本身的差别与界分),他们享有共同的价值规范。因此,农村社区不能仅从区域上进行解释,还须从生活本身去理解,也就是说,与其说农村社区是一个界限分明的地理区域,毋宁说是一个活生生的生活共同体;所谓文化,是指一套处境化的经验以及论证该套经验合理性的话语和相应的维护机制(如行为规范等)。在这样的基础上,不妨将农村社区文化定义为,一群农民日常生活所共同享有的处境化经验及其价值规范。1.农村社区文化首先是一种在地性文化。在地性具有本地性、地方性和区域性等多种意涵。这也就是说,农村社区文化是农村社区本地人所共享的文化,也是一种“地方性知识”,因而它具有区域性特点,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文化。2.农村社区文化具有特定的社会适应性。每个具体的农村社区文化只是适应那个农村社区的社会生活需要,与该社区特定的物质条件和生产方式相统一。恰如毕天云所言,对于“局外人”来说,社区文化是一个重要的社区象征,了解一个社区的文化,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把握了一个社区;对于“局内人”而言,熟悉和掌握本社区的文化就成为一种适应社区的“生存和生活技艺”,这种“技艺”能够使他(或她)在社区里的一切生活和活动显得“自然而然”。④3.农村社区文化跟农民的日常生活相关联。它不是脱离日常生活的独立实体。尽管农村社区文化一旦生成以后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这种独立性也只是相对于生活于其中的个体而言的。即便如此,个体的行动一方面虽然受制于该社区文化,另一方面却也在某种程度上实际地影响着该社区文化,吉登斯(AnthonyGiddens)的结构化理论对此已有恰到好处的解释。4.农村社区文化是生活经验的表征。文化是作为经验存在的,它只在实践时发生。⑤经验是一种实践性知识,因此农村社区文化是农村社区日常生活实践理性的表现,它跟这个社区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这种实践性知识是长期累积的结果,在当地反复进行实践,并被实践所检验、印证和改造。为什么在传统的农村社区里长老具有很高的威望和权力?因为他们人生阅历的丰富而拥有应付该社区生产、生活,几乎一切的实践知识或生活经验。如果该社区成员实际地脱离了这种生产和生活实践领域,这一农村社区文化对他也就失去了作用。譬如,一个农民进城务工以后如果他的工作脱离了农业生产,其生活的重心也转向城市的话,不但原有的农村社区文化和社会资本无益于他现今的工作和生活,而且也对他产生不了规制或约束作用,其行为必然脱离原来社区的道德生活,产生一种“脱域”①效应。5.农村社区文化是一套经验体系。它既包括具体的生活经验知识,也包括与之相应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规范。所谓的意识形态,实际上是一种论证性话语,它常常论证并维护某一社会结构的合理性。严格地说,农村社区文化本身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基础层次是一套生活经验知识,其次是与这套经验知识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规范。意识形态论证该套生活经验的合理性,价值规范则规约人们按照这套经验知识去行动———玛丽·道格拉斯(MaryDouglas)说得好,她说:“从公共意义上说,文化是将一个群体的价值观标准化,它在个人经验间起仲裁和调和的作用。”②6.农村社区文化呈现差序格局。由于生活经验体系是有层次的,农村社区文化也因此而具有一定的差序结构。一个具体的社区生活经验只是符合该社区的生活需要,与该社区处于同样物质条件和生产方式的相邻社区一起则表现同一区域的文化形态。譬如,皖南农村地区文化与皖北农村地区文化不同,华南农村文化与华北农村文化相差异,农业文化与游牧业文化相区别。从一个具体的农村社区由内向外看,农村社区文化呈现出明显的差序格局。三、处境化理解那么,如何来研究农村社区文化?既然农村社区文化是一套处境化经验体系,也就只能通过处境化的方式去理解、阐释。所谓处境,就是一个东西存在于其中的各种情况的相互关联的网络。处境总是基于特定社区而言的。居于语境这个概念基础深处的,是地点这个要素。语境是地点创造的:地点是最底层形式的语境。地点不仅就地理方面而言,还包括观念上的地点。这样的地点是由意义、文化价值取向、支配社会礼仪礼节的规则、地区性的场景和空间方位、时间和历史契机、个人经历上的因素、与会话直接相关的圈子、当前的境遇等等意识形态的、宗教的华盖塑造形成。一个世界就是围绕着由类似于此的因素组成的地点而崛起。③这里所说的“地点”,便是我们所说的社区。处境化理解采取的是主位的视角。简单地说,所谓主位的视角,就是研究者站在被研究者的角度、立场去看问题。在研究农村社区文化时,只有站在该社区人民的角度、立场去看待他们的文化,才能发现该社区文化是符合当地人的生活实际需要的。也只有从这个角度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其实每一种文化不分高低、落后与先进,它之所以存在是有其存在的理由,而且这个存在的理由也只是局限于这个特定的社区范围,它是由这个社区特定的生活条件和生产方式所决定的。处境化理解也是一种“内部的视界”( the n-ative"s pointofview)。格尔茨非常赞赏马林诺夫斯基用“文化持有者的内部视界”去研究另一个文化,“你不必真正去成为特定的‘文化持有者本身"而理解他们,亦即文化人类学的分析方法所昭示的两重概念所揭示的角色处理问题。或者,更确切地说,在不同的个案中,人类学家应该怎样使用原材料来创设一种与其文化持有者文化状况相吻合的确切的诠释”。④强调从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光来看问题,而不是把研究者的观念强加到当地人的身上,不仅是从研究者的视角来对当地的文化现象做出解释和评判。去理解一些别人的贴近感知经验的概念,并将之有效地重铸进理论家们所谓已知的关于社会生活一般知解的遥远感知经验中去,是一种极其设身处地精微细致的任务,即使它不像是魔术那样不可思议,也应像是钻进别人皮层内里一样深入体察。其关键就是别被向你提供信息的当地人把你导入其内在精神的同一对应。或许,应该像我们大多人一样,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指称他们自己的心灵,他们毕竟不似有人指称的那样敏锐。最重要的是描述出他们自己是怎么想,怎么做的。①处境化理解尽管不是跟文化持有者融为一体,却是要求把研究者纳入社区整体进行思考,即研究者是处境其中对社区文化进行理解和阐释,而且把研究者与该社区的人关联起来,不是简单地把二者对立起来或者采取主/客二分的方式去解释。语言人类学家派克(Pike Kenneth)针对人类学描写的“族内人”( insider)和“外来者”(outsider)两种不同视角,提出了“emic/rtic”的描写理论: emic是文化承担者本身的认知,代表着内部的世界观乃至其超自然的感知方式。它是内部的描写,亦是内部知识体系的传承者,它应是一种文化持有者的唯一的谨慎的判断者和定名者;而etic则代表着一种用外来的观念来认知、剖析异己的文化。在这儿,“科学性”是etic认知及描写的唯一的谨慎的判断者。②王海龙认为, etic这种以外部的描写、外部的理解来对特定的文化颁布给定的名义,它到底有多少“科学性”,以及在什么意义上赋予其“科学性”是值得质疑的。③尽管派克的“emic/rtic”的描写理论抛弃了“主/客”的分析,但是他讨论的两种描写方式仍然是判然相对的。处境化理解显然超越了这种对立的描写和思考方式,将二者构成一个互动的统一体。研究者在进入异己文化理解之前,是一个“外来者”,往往持有“科学性”的价值理念,但是在理解的过程之中,他试图深入到这个异己文化结构的深处,站在“族内人”的角度去体验、去看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再抽身出来进行理论的阐释,这一阐释虽然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主观,却也带有文化持有者的印记,这是etic所不具有的。我们在关于中国农村社区文化的研究中看到,更多的学者戴着“有色眼镜”研究农村社区文化,在他们眼中农村社区文化不免是落后的或者低人一等,他们主张用先进的城市文化去取代农村社区文化。即便有个别学者自觉地抛却了这种“有色眼镜”,但他们采取的却是etic描写方式,以所谓科学或客观的名义去研究农村社区文化。问题是,这一etic描写方式的结论最终跟前者合流,他们主张用所谓的现代性文化去改造落后的中国农村社区文化。与之相反,如果采取处境化理解,或许看到中国农村社区文化的另一番景观,在这种景观中不可能存有任何的文化偏见;在处境化理解方式中,我们看到中国农村社区文化正在遭遇千年未有之变化,国家的和市场的力量正在重新型构中国农村社区文化。
2023-09-10 07:49:431

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对尚存的乡村传统文化挖掘保存并根据新的形势加以

B
2023-09-10 07:49:531

农村文化建设包括哪些

农村文化建设覆盖范围比较广泛,农村文化必须自己有自己的图书室,小广场进行娱乐活动,广场有健身器材,村里不定期组织大家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等惠民政策。
2023-09-10 07:50:021

如何做好农村群众文化建设

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包括硬件和软件。硬件是增加基础设施的投入,如图书馆,活动窒等。软件是指群众的内在要求强烈,可以把文化活动和经济效率结合起来,以文化带动群众的经济收入,改变农村面貌。如开办新技术培训班,以科技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劳动附加值。发展乡村特式观光农业等。网友建议,仅供参考。祝你好运!
2023-09-10 07:50:121

乡村文化建设的导向是什么?

中国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其传承和发扬乡村文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文化传承和发展,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在如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传统乡村文化面临很多的挑战,如何传承乡村文化成为了我们面临的问题之一。 一、传承乡村文化的意义 乡村文化是来自生活中的真实记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延伸和发展,具有着丰富多彩的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乡村文化中的各种传统节日、习俗,不仅为农民带来精神享受,也更好地诠释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理念,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和自我认同感。因此,传承传统乡村文化,弘扬和发展农村文化,不仅是一个文化继承的问题,更是一个文明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问题。 二、传承传统乡村文化的方法 保护传统建筑:乡村建筑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建筑形式、风俗习惯和地方文化都是乡村文化的重要体现。应当加强对乡村建筑的保护和维护工作,重点建立完善的乡村建筑文物保护机制。 传承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作为乡村文化中的重要节目,应当通过各种媒介途径,让更多的人了解乡村文化的内涵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可以通过组织大型的庆祝活动、举办文艺表演等方式,增强人们对乡村传统节日的认知和参与感。 开发特色品牌:乡村文化的特色和特点是各不相同的,可以从乡村特色文化中提炼出特色品牌,挖掘利用地方资源,创新发展乡村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三、传承乡村文化的现状 在当今人心惶惶的快速发展的时代中,乡村文化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挑战。乡村文化缺乏足够的资金和资源支持,让许多地方失去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由于新生代农民对乡村文化认识的缺失,以及社会主体对乡村文化重要性认识的不足,导致乡村文化传承的空缺现象。 四、建设和谐文化生态系统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我们应该建立和谐的文化生态系统。应该全面落实新时代文化体制改革,强调乡村文化创作、交流和人才培养,加大对乡村文化保护工作的资金和物质支持,积极倡导社会主体对乡村文化的认识和重视,通过多种方式,强化对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推动乡村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这样就可以为乡村文化传承和发扬这个中华民族文化宝藏注入生命力,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中继续活跃。
2023-09-10 07:50:552

我国推动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举措有哪些?

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要突出农民主导地位。要引导推动群众自办文化,用组建基层群众文化团体的模式动员农民参与乡村文化振兴。要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在基层推进阵地融合、活动融合、供给融合,丰富公共文化服务长期、常态化供给,让文化为旅游引流,促进文旅供需的有效耦合。加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际上就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乡村文明通常是以客观形式存在的,也是文明传递的重要载体,其中高度凝聚着当地村民世世代代的文化基因,但是在以往很长时间之内,由于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视程度明显强于文化建设,所以农村当地的文化事业也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很多优秀的传统公共文化正在逐渐消失,干部群众关系十分紧张。此外,乡村公共文化建设还可以有效培养淳朴民风和文明乡风,可以不断提升当地村民的精神风貌,使社会文明程度能够再上一个阶级,从而让当地人民获得幸福感。
2023-09-10 07:51:131

如何推进农村先进文化建设

1.加快建设和完善农村文化设施,发挥农村文化中心的功能和作用。2.整合农村文化资源,着力做好开发、利用文章,努力打造文化品牌。3.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繁荣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4.开展农民艺术素质培训,抓好各类业余文艺团队建设。5.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社会文化环境。6.发展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
2023-09-10 07:51:311

如何增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积极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型的农民,农民的主动性、创造性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因,新农村建设的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那么,如何促进新农村文化的建设呢? (一)废除城乡文化交流的制度性障碍,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加强城乡文化交流与融合。 一方面,要加强城乡文化交流,加快现代工业文明与传统农村文化的融合。人口流动可以促使城乡文明的碰撞与交流,这有利于冲击农村传统的生活方式,改变农民的精神生活、价值观念,进而引发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而这种交流与碰撞得发生关键是需要政府打破限制城乡文化交流、人口有效流动的各种制度性障碍,构建城乡文化交流的机制和平台。另一方面,要根据城乡不同的文化需要,正确处理农村传统文化与城市现代文化的矛盾,采取不同的文化推广形式和推广运行机制来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在农村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与碰撞中,把推广现代文明与发展农村特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创造性地改造。 (二)强化政府文化职能,充分发挥政府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增加对农村文化产品的供给。 各级政府应从城乡和谐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新农村文化建设,进一步强化政府的文化职能:政府作为文化产品的供给者,应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财力投入和转移支付,用于文化建设的财政资金增量应向农村地区倾斜;改变过去重经济、轻文化的政府职能,强化农村文化产品投入;建立和完善政府农村文化建设监督制度,纠正农村腐朽陈旧落后的文化,传播积极向上的新农村文化,为新文化的传播培育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三)大力发展和推广农业科技教育,向农村传播新知识、新思想、新技术,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综合素质。 农村文化不发达最主要体现在农民无法掌握与现代社会需要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知识文化和能力技能,从而导致生存、生活、社会适应能力跟不上社会发展和对社会发展的不适应。作为政府除了向农村地区教育投入倾斜外,为了缓解政府财政压力,还可以引导民间资本、非营利组织在农村发展教育事业,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得投入,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做好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水平。
2023-09-10 07:52:061

如何推动农村文化建设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积极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型的农民,农民的主动性、创造性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因,新农村建设的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那么,如何促进新农村文化的建设呢? (一)废除城乡文化交流的制度性障碍,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加强城乡文化交流与融合。 一方面,要加强城乡文化交流,加快现代工业文明与传统农村文化的融合。人口流动可以促使城乡文明的碰撞与交流,这有利于冲击农村传统的生活方式,改变农民的精神生活、价值观念,进而引发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而这种交流与碰撞得发生关键是需要政府打破限制城乡文化交流、人口有效流动的各种制度性障碍,构建城乡文化交流的机制和平台。另一方面,要根据城乡不同的文化需要,正确处理农村传统文化与城市现代文化的矛盾,采取不同的文化推广形式和推广运行机制来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在农村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与碰撞中,把推广现代文明与发展农村特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创造性地改造。 (二)强化政府文化职能,充分发挥政府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增加对农村文化产品的供给。 各级政府应从城乡和谐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新农村文化建设,进一步强化政府的文化职能:政府作为文化产品的供给者,应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财力投入和转移支付,用于文化建设的财政资金增量应向农村地区倾斜;改变过去重经济、轻文化的政府职能,强化农村文化产品投入;建立和完善政府农村文化建设监督制度,纠正农村腐朽陈旧落后的文化,传播积极向上的新农村文化,为新文化的传播培育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三)大力发展和推广农业科技教育,向农村传播新知识、新思想、新技术,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综合素质。 农村文化不发达最主要体现在农民无法掌握与现代社会需要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知识文化和能力技能,从而导致生存、生活、社会适应能力跟不上社会发展和对社会发展的不适应。作为政府除了向农村地区教育投入倾斜外,为了缓解政府财政压力,还可以引导民间资本、非营利组织在农村发展教育事业,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得投入,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做好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水平。
2023-09-10 07:52:471

如何加强农村新型社区文化建设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积极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型的农民,农民的主动性、创造性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因,新农村建设的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那么,如何促进新农村文化的建设呢? (一)废除城乡文化交流的制度性障碍,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加强城乡文化交流与融合。 一方面,要加强城乡文化交流,加快现代工业文明与传统农村文化的融合。人口流动可以促使城乡文明的碰撞与交流,这有利于冲击农村传统的生活方式,改变农民的精神生活、价值观念,进而引发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而这种交流与碰撞得发生关键是需要政府打破限制城乡文化交流、人口有效流动的各种制度性障碍,构建城乡文化交流的机制和平台。另一方面,要根据城乡不同的文化需要,正确处理农村传统文化与城市现代文化的矛盾,采取不同的文化推广形式和推广运行机制来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在农村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与碰撞中,把推广现代文明与发展农村特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创造性地改造。 (二)强化政府文化职能,充分发挥政府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增加对农村文化产品的供给。 各级政府应从城乡和谐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新农村文化建设,进一步强化政府的文化职能:政府作为文化产品的供给者,应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财力投入和转移支付,用于文化建设的财政资金增量应向农村地区倾斜;改变过去重经济、轻文化的政府职能,强化农村文化产品投入;建立和完善政府农村文化建设监督制度,纠正农村腐朽陈旧落后的文化,传播积极向上的新农村文化,为新文化的传播培育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三)大力发展和推广农业科技教育,向农村传播新知识、新思想、新技术,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综合素质。 农村文化不发达最主要体现在农民无法掌握与现代社会需要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知识文化和能力技能,从而导致生存、生活、社会适应能力跟不上社会发展和对社会发展的不适应。作为政府除了向农村地区教育投入倾斜外,为了缓解政府财政压力,还可以引导民间资本、非营利组织在农村发展教育事业,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得投入,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做好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水平。
2023-09-10 07:52:561

如何推进农村先进文化建设

这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2023-09-10 07:53:073

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要突出农民( )地位。

推进农村村公共文化建设,要突出农民(D)地位。A.首要。B.主要。C.主导。D.主体。正确答案:D。简介。充分尊重农民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自主选择地位。乡村振兴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2023-09-10 07:53:182

如何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的文化实现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既要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又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要推进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加强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一、如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一贯致力于提高农民思想文化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出发,强调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培养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围绕中心、着眼基层、面向群众、与时俱进,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的进展。加大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力度,农民群众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充满信心。各地各部门把宣传党的农村方针政策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大力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宣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宣传中央关于扶持粮食生产、直补种粮农民、减免农业税、维护农民工权益等支农惠农政策,宣传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等重大部署,宣传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等重大举措。广大农民群众进一步增强了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坚定了加快改革发展的信心。加大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力度,农民群众精神面貌发生可喜变化。深入宣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广泛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修订完善乡规民约,依托农村道德评议会、红白喜事理事会等,组织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抓住防治非典和禽流感的契机,开展“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树新风”活动,引导农民群众革除各种陋习。弘扬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访贫问苦活动,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农民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多了,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多了,追求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多了,积极向上、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文明新风在农村逐步兴起。加大文明村镇创建力度,农民群众文明素质有新的提高。把创建文明村镇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基层政权结合起来,同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为广大农民服务结合起来,以户为抓手、以村为基础、以乡镇为龙头,不断深化拓展创建活动。文明农户创建活动形式多样,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吸引了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文明村创建活动丰富多彩,文明示范村、小康文明村等新载体不断涌现。从具体事情抓起,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有效推动了村容镇貌的建设,提升了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加大农村文化建设力度,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农村文化建设投入出现了由少到多、由临时申请到列入专项预算、由政府财政投入到社会各方面共同投入的新局面。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农村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举办农民艺术节、乡村青年文化节,活跃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农村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广大文艺院团转换经营观念,积极开拓农村文化市场。农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逐步高涨,农民投资自办文化在许多地方悄然兴起。总的看,几年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在服务“三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要看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还是初步的。由于各地物质条件、生态环境、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差异很大,东西南北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特点各异,发展还很不平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有的领导不够重视,有的认识不够全面,有的目标不够明确,有的措施不够有力,有的方法不够科学,制约了一些地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迫切要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领导亿万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是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系统工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在农村,难点同样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的提出,既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新的动力,也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农村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既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表现在交通、通讯、自来水、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上,也表现在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上。统筹城乡发展,既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又要统筹城乡社会发展;既要统筹城乡物质文明建设,又要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在新形势下,如何贯彻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建立以工补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不断提高农村文明程度,让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共享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持续较快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三农”工作的永恒主题。现在,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发展农村经济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支撑。应当看到,农村经济建设所需的新观念、新风尚要依靠精神文明建设来传播,所需的人文精神、创业精神要依靠精神文明建设来培育,所需的舆论氛围、社会环境要依靠精神文明建设来营造。在新形势下,如何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这个中心,不断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条件,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是把农村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农民文化水平较为低下,职业技能较为缺乏,与市场经济、科学技术和社会文明迅速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整体素质亟待提高。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没有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在新形势下,如何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快农民知识化进程,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培养造就具有较高素养、较高技能的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服务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物质生活改善,农民群众求知、求乐、求美,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愿望更加强烈。但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适应,农村文化生活的落后面貌尚未根本改变。农村文化事业经费投入明显不足,乡镇文化站设施陈旧落后,反映农村题材的图书、文艺作品、影视作品等明显不够,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状况还没有得到完全改变。在新形势下,如何不断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精神文化需求,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群众思想文化多元、多变、多样的特点日益明显。在马一些农村地区非社会主义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有所滋长,腐朽落后文化有所抬头,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出现了不少值得注意的突出问题。有的农村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欺骗欺诈等现象屡禁不止,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有的农村封建迷信活动泛滥,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有的农村干部作风粗暴、方法简单,损害群众利益情况时有发生。解决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的这些矛盾和问题,既要靠政策,靠发展,也离不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使农民群众安定有序、和睦相处,促进农村的稳定和谐,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三、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加强改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着力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着力增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着力提升农村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社会和谐,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牢共同思想基础,营造和谐舆论环境,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创造良好文化条件。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凝聚了人民意志,反映了时代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把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和教育农村干部群众,作为极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要把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同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起来,广泛深入宣传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宣传“十一五”规划的奋斗目标和重要部署,宣传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举措,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和进展情况,宣传全社会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巨大热情和实际行动。把科学发展观对“三农”工作的基本要求讲到位,把中央的方针政策讲清楚,把党委和政府对农民群众的利益安排讲明白,引导农民群众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心同德、步调一致地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推进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综合素质。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性质和方向,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中心环节。要坚持从农村和农民实际出发,坚持不懈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导农民群众发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发扬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增强发展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使村村谋发展、家家忙致富、人人思创业蔚然成风。深入开展民主法制教育,帮助农民群众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推动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促进农村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良好风尚。切实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事关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事关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要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适应国家建设资金更多地投入农村这一重大转变,切实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大力推进广播电视进村入户,加快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进度,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的倾斜,对重要的公共文化资源进行合理调整,增加为农村服务的资源总量,逐步改变城乡文化资源严重失衡的状况。积极发展农村群众文化,进一步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普及性强,参与面广,是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要培育内容积极健康、形式多姿多彩、风格清新质朴,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农村群众文化。按照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要求,利用节日和集市,开展花会灯会、文艺演出、体育健身、读书征文等文体活动,发掘民族民间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按照政府支持、培育主体、市场运作、增强活力的思路,鼓励各种形式的农民自办文化,培养一批文化中心扶持一批民间职业剧团、农村业余剧团,支持他们扎根民间、深入农村、服务农民,传承民间艺术,传播有益文化。要继续深入开展“三下乡等活动,鼓励专业文艺机构、表演团体等积极组织各种小分队下乡演出,把多姿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送到农村,把欢乐送给农民群众。广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农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建设美好生活的伟大创造。要广泛开展以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三讲一树”活动,开展创建各种形式的文明户、文明村、文明企业、文明市场、文明城镇活动,开展创建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活动,巩固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格局。适应农民群众对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新要求,倡导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引导和帮助农民群众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要大力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和适用技术,提高农民科学素养和劳动技能,引导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依靠科技增收致富。要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文明意识、健康意识、卫生意识、节俭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农村形成健康文明新风尚。从近年来的工作实践看,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探索新思路,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发展新文化。就工作措施和方法来说,有以下几点体会:——领导重视是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关键在于领导。领导重视不重视,摆没摆上位置,有没有兴趣,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十分直接的影响。只有党政主要领导同志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摆上突出位置,纳入总体规划,真抓实干,经常研究思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关问题,出思路、想办法、提要求,才能为开展工作提供有力保证,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落到实处。——政策支持是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从根本上说,主要得益于以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行和完善。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政策支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同样需要政策支持。只有适应农村发展需要,从经费投入、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制定完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政策和配套措施,才能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获得更好的发展条件,具有强大的发展动力。——制度建设是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就容易产生长官意志,导致工作随意性大,出现“前任政绩、后任包袱”等现象。只有把制度建设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加大建章立制力度,必要时辅之以立法手段,用好的制度和机制来管人管事,才能保证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长期性,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走向科学化规范化轨道。——围绕中心是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原则。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是辩证统一的。物质文明建设搞不好,精神文明建设就会失去前进基础;反之,精神文明建设搞不上去,物质文明建设也会受破坏、走弯路。只有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做到发展农村经济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农村经济建设,才能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多办实事是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要坚持把无形变有形,从具体事情抓起,从一件一件的实事抓起。只有坚持服务群众与引导群众相结合,在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同时,把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风尚送到农村,力戒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才能调动和激发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社会参与是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仅靠农村农民自身不够,仅靠职能部门也不行,需要城市与农村共同努力,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这是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客观要求。只有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把各方面力量调动起来,增强服务农民群众的光荣感、使命感,才能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局面。——典型示范是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好经验好作法,对推动工作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虽然各地经济基础有强有弱,自然条件有优有劣,情况千差万别,但都有许多从实际出发、生动鲜活、各具特色的典型经验。只有善于挖掘发现典型、培养爱护典型,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让各地农村都有典型经验可学,都有身边榜样可追,才能以点带面,实现工作整体推进。——依靠群众是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遵循。农民群众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他们当中蕴藏的巨大热情和创造活力,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动力之源。农民群众自觉参与意识普遍增强之日,就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见到成效之时。只有充分相信农民群众,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大胆实践、大胆探索、大胆创造,才能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永葆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2023-09-10 07:53:511

如何搞好农村社区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积极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型的农民,农民的主动性、创造性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因,新农村建设的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那么,如何促进新农村文化的建设呢? (一)废除城乡文化交流的制度性障碍,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加强城乡文化交流与融合。 一方面,要加强城乡文化交流,加快现代工业文明与传统农村文化的融合。人口流动可以促使城乡文明的碰撞与交流,这有利于冲击农村传统的生活方式,改变农民的精神生活、价值观念,进而引发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而这种交流与碰撞得发生关键是需要政府打破限制城乡文化交流、人口有效流动的各种制度性障碍,构建城乡文化交流的机制和平台。另一方面,要根据城乡不同的文化需要,正确处理农村传统文化与城市现代文化的矛盾,采取不同的文化推广形式和推广运行机制来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在农村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与碰撞中,把推广现代文明与发展农村特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创造性地改造。 (二)强化政府文化职能,充分发挥政府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增加对农村文化产品的供给。 各级政府应从城乡和谐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新农村文化建设,进一步强化政府的文化职能:政府作为文化产品的供给者,应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财力投入和转移支付,用于文化建设的财政资金增量应向农村地区倾斜;改变过去重经济、轻文化的政府职能,强化农村文化产品投入;建立和完善政府农村文化建设监督制度,纠正农村腐朽陈旧落后的文化,传播积极向上的新农村文化,为新文化的传播培育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三)大力发展和推广农业科技教育,向农村传播新知识、新思想、新技术,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综合素质。 农村文化不发达最主要体现在农民无法掌握与现代社会需要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知识文化和能力技能,从而导致生存、生活、社会适应能力跟不上社会发展和对社会发展的不适应。作为政府除了向农村地区教育投入倾斜外,为了缓解政府财政压力,还可以引导民间资本、非营利组织在农村发展教育事业,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得投入,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做好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水平。
2023-09-10 07:54:131

乡村振兴的文明之路应该怎么建设?

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要突出农民主导地位。要引导推动群众自办文化,用组建基层群众文化团体的模式动员农民参与乡村文化振兴。要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在基层推进阵地融合、活动融合、供给融合,丰富公共文化服务长期、常态化供给,让文化为旅游引流,促进文旅供需的有效耦合。加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际上就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乡村文明通常是以客观形式存在的,也是文明传递的重要载体,其中高度凝聚着当地村民世世代代的文化基因,但是在以往很长时间之内,由于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视程度明显强于文化建设,所以农村当地的文化事业也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很多优秀的传统公共文化正在逐渐消失,干部群众关系十分紧张。此外,乡村公共文化建设还可以有效培养淳朴民风和文明乡风,可以不断提升当地村民的精神风貌,使社会文明程度能够再上一个阶级,从而让当地人民获得幸福感。
2023-09-10 07:54:201

农村文化建设现有研究成果以及代表思想是什么?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与支持下,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力度逐年加大,基础文化设施逐步完善,农民文化生活日渐丰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各级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公共服务职能,积极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努力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平衡、服务优良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重解决了农民群众看书读报、看戏曲电影、参加文化培训与文体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问题。目前,农村文化建设逐渐呈现欣欣向荣之势。  加大投入,文化服务体系网络初步形成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维护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农民群众多种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径,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央在2003年初就提出了“国家今后每年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文化建设非常重视,在每年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上,都把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予以部署。农村文化建设离不开资金支持,多年来,各级财政部门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为改善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加快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  2001年至2007年,全国文化事业投入总计859.9亿元。其中,2007年全国文化事业费用达到198.96亿元,比2006年增加了40.93亿元,增加了25.9%。2007年全国人均文化事业费用达到15.06元,比2006年的人均11.91元,增长了26.4%。2007年农村文化投入共计56.13亿元,比2006年的44.6亿元增加11.53亿元,增长了25.9%。  国家发改委从2002年到2005年共投入4.8亿元,用于扶持1086个县级文化馆、图书馆设施建设。到“十五”期末,“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的目标基本实现。“十一五”期间,又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国家通过转移支付39.48亿元,新建和扩建2.67万个农村乡镇综合文化站,到2010年,将实现“乡乡有综合文化站”的建设目标。  2007年,中央投入1亿元资金,地方自筹配套资金5300万元,开展乡镇文化站建设试点工作,20个省区534个项目被列入试点项目。2008年,中央投入2亿元,安排125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财政部将边疆文化长廊建设补助资金和基层文化设施设备维修补助资金从每年1100万元增加到6000万元,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启动重点文化建设项目,用于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明显增加。  全国各地也加大了投入力度,落实了一批基层文化设施建设项目,扶持公共文化建设。目前,全国共有县以上公共图书馆 2799个,文化馆 3217个,博物馆1722个,文化站37384个,社区、村文化室137665个,初步形成了覆盖乡村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农村文化领域不断拓展,文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面向基层,一系列重大文化工程深入农村  近几年,文化部和财政部联合实施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送书下乡工程等一系列重大文化项目,为农村文化生活注入了新鲜内容,送去了怡人春风,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对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并通过卫星、互联网和光盘等传输渠道为社会公众服务的一项重要工程。通过工程的基层服务站点,广大农民群众可以享受到丰富、快捷的数字化文化服务。中央财政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列为重点支持的文化建设工程,从2007年至2010年,将投入24.67亿元支持工程建设。目前,这一工程的数字资源总量已达到69TB(1TB数据量相当于25万册电子图书或926个小时视频节目);自建、共建的基层服务站点已超过61.4万个。到2010年,将基本形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  送书下乡工程是文化部、财政部为解决基层群众看书难问题而实施的文化工程。2003年至2007年,已累计投入资金1亿元,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乡镇配送图书总数达787万册。这些图书内容健康,实用性、可读性强,为农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受到农民群众的广泛欢迎。  此外,还实施了流动舞台车等工程。从2007年到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3亿元资金,为基层文化机构配备1000多辆流动舞台车,用于送戏下乡,开展文化戏曲巡演。流动舞台车为农民群众带来了灵活、新颖、方便的文化服务。我国多项重大文化工程的进村入乡,推进了农村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提升了文化素质,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得到明显改观。  灵活多样,农村文化发展模式不断创新  为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农村文化的快速发展,各地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河北省文安县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文化网络建设,构建了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龙头,以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为阵地,以农村文化社团为骨干,以农村文化示范户为延伸,以惠农文化服务窗口为平台的农村综合文化网络,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文安还在123个村建起了村民文化活动中心,组建了各类农民文化社团283个,吸引了3万多村民参与社团活动。为积极将文化知识转化成社会生产力,文安组织各级农业、林业、科技、畜牧等涉农部门培养发展了“蔬菜种植文化示范户”、“文化娱乐示范户”、“养殖文化示范户”等8类共计3200余户的文化示范户,培养了一大批“土专家”、“科技能人”,带动了农民群众学习文化知识,走上致富道路。  浙江省嘉兴市积极探索以“政府主导、多级投入、集中管理、资源共享”为主要特点的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模式,取得初步成效。2008年,嘉兴市一半的乡镇建有图书分馆,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乡镇分馆、村(社区)图书流通站全覆盖,实现文献资源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全市书刊借阅 “一卡通”。据统计,自2007年5月以来,嘉兴市5个乡镇分馆先后建成开放,累计到馆读者32万人次,共办证5400余张,外借图书14.6万册次。同时,为方便农民群众,根据农村作息时间规律,实行晚上开放制度,极大方便了群众阅览。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同城市居民基本一致的阅读待遇,借阅积极性高涨,读者量不断攀升。  江西省投入1亿元,设立了农村文化事业专项资金。通过政府购买的形式,鼓励专业文艺演出团体赴农村文艺演出、电影公司组织放映队赴乡村放映电影、乡镇政府组织农民群众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向基层、低收入和特殊群体提供免费文化服务,初步解决了农民群众看书读报、看戏曲、看电影电视、参加文体活动与文化培训等难题,保障了农民群众的各项文化权益,对促进农村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年来,全国各地根据自身特色,积极创新农村文化发展模式,积累了丰富经验,探索出了较有成效的发展路子,不少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成效逐步凸显,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权益得到了有力保障。
2023-09-10 07:54:391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什么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采取符合农村特点的有效方式,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挖掘农村传统道德教育资源,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推进诚信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法律依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第一章 重大意义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于乡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有利于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增强我国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2023-09-10 07:54:491

新农村文化建设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

包容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2023-09-10 07:54:582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之“魂”。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高度重视乡风文明建设。首先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筑牢乡风文明的底色。要着力在生态建设上示范引领,探索发展“山、水、田、林、园”相结合的乡土景观新模式,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旅游景观,引领农村农业产业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其次要抓好农村文化建设,增强乡风文明的感召力。相伴相生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是维系乡村集体认同感的关键。最后:还要充分发挥当代乡贤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上的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农村社会文明新风尚。要组织开展“新乡贤”评选活动,评选一批致富带头人、德能兼备者作为当代乡贤先进典型,支持当代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和制定村规民约,并发挥当代乡贤在弘扬好家风、好家规、好家训方面的引领作用。
2023-09-10 07:55:181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我们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大部分地区农村面貌变化相对较小,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不通公路、群众看不起病、喝不上干净水、农民子女上不起学。这种状况如果不能有效扭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空话。因此,我们要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发展经济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农村集中了我国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亿万农民的潜在购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拉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特别是通过加强农村道路、住房、能源、水利、通信等建设,既可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消费环境,又可以消化当前部分行业的过剩生产能力,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社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的社会和谐。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关系总体是健康、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我们要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决策的重大意义,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
2023-09-10 07:55:391

我国为什么要重视农村文化建设

因为农村人口占了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而农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要想提高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必须从农村文化抓起,才能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所以重视农村文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2023-09-10 07:55:491

什么是农村公共文化建设

根据文化产品的分类,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大致可以分成二类:一是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务,是指其内容意义的“公共性”特别高,即直接关系到国家文化主权、文化信息安全或社会稳定,或与国家和民族文化创新、传承直接相关的文化产品服务。这些文化服务,必须由政府直接控制管理或由政府直接投入经费加强建设和发展,如中央电视台、中央电台的新闻频道、国家信息网络、各类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文化站、广播电视、美术馆、纪念馆等。二是准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务,是指其内容意义的“公共性”较低,并且与国家主权、文化信息安全关联不大、还可以通过培育市场,并通过市场采购获得的文化产品服务,如娱乐、电影、演出、展览、美容、健身等。
2023-09-10 07:56:011

2019年农村文化建设工作计划

   【篇一】   今年,我镇文化站在区文体新局的直接指导下和镇委、镇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文化强区发展战略,并根据区、镇各时期中心工作任务要求,努力抓好文化艺术,繁荣我镇文艺事业,为地方经济环境建设服务。   一、抓好文化艺术交流,提高文化艺术创作水平,促进创作积极性。   2月初,镇文化站书法协会,分别与中国移动办事处、中国电信分局联会二次开展写春联、送春联下乡活动。为圩镇和农村村民送上即席挥毫的春联共500多对,受到群众的和踊跃索取。书法协会的同志在开展活动中面对广大群众,既战胜了心理胆怯,增强了临场挥毫的勇气,又为群众做了好事。   三月中旬,镇文化站邀请了新会区书、画家等到我镇为书画爱好者进行书法和中国水墨画技法创作讲座,镇20多名书画爱好者通过听讲座和即席现场挥毫,激发了大家学习书画的热情。镇文联分会的卢家更等摄影爱好者还多次与区摄影爱好者及江海区外海镇的摄影爱好者们自发组织到等地采风,走进大自然,在同行中互相学习,促进提高摄影技术。   为了促进农村曲艺演艺的提高,活跃群众文娱生活,镇政府、等村委邀请了市粤剧团、市粤剧团等来演出。曲艺社还邀请了国家一级演员等到曲艺社演唱和指导,会员们均表示获益匪浅,并希望倪惠英团长等抽时间多来指点。我镇曲艺社通过观摩学习,曲艺演唱、演技都有所提高。10月份中心湾溪村挂牌成立了曲艺社。目前我镇共有8个农村曲艺社,曲艺社之间常常相互往来交流演唱、演技技巧。全镇曲艺社今年应邀外出演出30多场,既体现了曲艺艺术高雅的一面,同时也为曲艺社弥补了经济的不足,曲艺社的社员们都增强了唱粤曲的信心。   二、配合区、镇中心工作,认真开展各项文化艺术活动。   为配合区做好文化强区建设。我镇书画社等同志先后积极投稿参加市、区举办的各种书画展。今年6月同志的中国画“喜迎春”在中国文艺家协会举办的首届“翰墨养生杯”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中荣获金奖。同月又获得“21世纪艺术发展”贡献奖银奖。10月,在市举办的“爱心满”慈善书画拍卖活动中,陈汉君的2幅国画作品共筹得善款25000元,全部捐献给市慈善基金会。在“五一节”区职工书法、美术摄影比赛中,我镇共有13件书画、摄影作品获奖(其中摄影、书法各1件获市总工会二、三等奖),甘少敏、胡润聪分别荣获书画一、二等奖。   今年10月我镇文联分会摄影爱好者残疾人卢家更应邀在西安参加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命题“室内摄影”大赛中以精湛的摄影技术夺得第一名,为市、区、镇取得了荣誉。参赛艺术作品的获奖,促进了文艺爱好者们的学习热忱和创作信心。   在参加区第xx届艺术节四项文艺比赛中,我镇精心组织队伍参赛,获得了二金、二银的好成绩。为配合区做好艺术节“良溪古风”专题摄影及“良溪—后珠玑巷”研讨会顺利进行,我镇认真做好良溪环境卫生和资料提供等工作,受到区领导的表扬。    【篇二】   1、加强村领导班子思想建设。深入学习党的十x大、十x届x中全会精神,领会实质,指导实践。坚持学习制度,做到有计划、有记录、结合实际,针对性强、有实效。班子成员全年写心得体会不少于2篇,记读书笔记1万字以上,政治理论测试平均成绩达到80分以上。   2、政治观念强,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村“两委”班子及班子成员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决贯彻执行镇党委、政府及村上的的重大决策,在处理突出事件和复杂问题时,善于识别,方法得当,全年没有因处理不妥而引发重特大事件发生。   3、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严格执行“三项制度”。实行民主决策,班子团结协调,分工明确,政令畅通。努力提高班子民主生活会质量,坚持党性原则,大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三代”常效机制,狠抓“两委”班子整改的落实,有效增强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巩固和深化“民情工程”活动,切实推进“四民主、两公开”工作,深化“党务公开”和“民主日”活动。   4、牢固树立抓党建、促经济、保稳定、求发展的思想,因地制宜,实施党建目标管理责任制,切实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共青团、妇女、民兵等配套组织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坚持以党的xx大、xx届三中、xx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五个好”为标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5、狠抓干部党员教育培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视农牧民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实施党员电教科技工程,加大党员电化教育工作和“五好”播放室创建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按照县、镇要求,深化“四个培养”措施,做好“三老”人员教育管理工作,全面落实“三老人员”政治、生活待遇。    【篇三】   为了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xx大xx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三个文明建设,促进全镇人民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使我镇政治、经济、文化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我镇将不断丰富全镇人民文体生活,全力提高农村文化建设。经研究决定,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乡村为目标,创新农民文体活动方式,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增加农民体质,丰富农民生活,促进我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和谐发展。   二、工作目标   1、大力加强文体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各村文化活动中心作用,积极开展文化进学校、进村落等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2、逐步建立新农村示范点的体育场地,以点带面,举办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促进群众体育事业发展。   3、恢复并开通大义村广播站,及时宣传并发布各类惠农政策和信息,加强群众的文化思想教育。   4、重视农村文体活动队伍建设,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队伍。   5、落实开展“送电影下村”、“送文化下村”等活动,丰富农民的业余生活。   三、组织机构   组长:杨晓黎   副组长:裴晏   成员:杨冬秋李强陆友勇杨光华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杨冬秋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并负责日常工作。   四、活动内容及安排   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重点举办庆祝重大节日的文体赛事。   1、元月份重点做好庆“元旦”演出活动,中心校切实组织抓好学校文艺活动。   2、春节期间,各村组建芦笙对、腰鼓队、龙灯队等各类文体队伍,因地制宜地进行表演,活跃春节生活。   3、3月份,学校要组织搞好“双学”活动,妇联负责组织庆祝“国际三八妇女节”活动。   4、落实“送电影下乡”活动,镇团委组织团员登山,镇工会开展拔河比赛。   5、镇农业服务中心邀请种、养植专业户进行经验交流。   6、各中小学校组织庆祝“六一儿童节”的文化活动。   7、通道三中、镇中心校组织抓好艺术节比赛活动。   8、组织开展五一劳动节、七一、八一等节日庆祝活动。   9、组织全镇各单位参加“七一”篮球赛。   10、做好庆祝国庆的活动工作,加强国庆活动宣传。   五、文体活动经费预算   1、经费预算   20xx年全镇文体活动经费预算为1万元。   2、经费来源   采取上级拨、政府支、单位筹、社会助等多种方式,筹集文体活动经费,保证活动正常进行。   六、工作措施及要求   1、精心组织。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并将文体活动列入全年工作内容,安排专人负责,发现并培养文艺积极分子,成立文体队伍。   2、注重宣传。要结合工作实际,坚持劳逸结合原则,通过文艺表演方式,宣传农村先进文化,引导农民树立健康向上的创业思想。   3、突出实效。各单位要立足现状做好文体工作。活动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内容丰富;既要生动活泼,又要富有新意,更要有民族特色,确保文体活动开展扎实有效。   4、保障经费。各单位要将文体活动经费列为本单位开支预算,并保障经费及时到位。   溪口镇人民政府
2023-09-10 07:56:101

推进农村村公共文化建设,要突出农民什么地位?

推进农村村公共文化建设,要突出农民(D)地位。A.首要。B.主要。C.主导。D.主体。正确答案:D。简介。充分尊重农民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自主选择地位。乡村振兴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2023-09-10 07:56:181

从文化角度分析怎样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挖掘本地特色 本地潜力
2023-09-10 07:56:372

问什么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申端锋说当前中国农村出现了伦理性危机,我以为其根本则是农民的本体性价值发生了危机。所谓本体性价值,是指个人得以安身立命的基本理念和意义系统,是个人行为中最深层的基本意义和关怀。正是因为本体性价值发生了危机,农村出现了各种光怪陆离的伦理性问题,也就是申端锋所说伦理性危机。 ( http://www.tecn.cn )  在传统中国,因为受到儒家影响,中国社会缺乏抽象信仰,而十分生活化和现实化,孔子说“不知生鄢知死”,“敬鬼神而远之”,乃典型的中国实用主义。但是,实用主义不能解决有限人生的意义问题,也因此,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中国人通过无限的子子孙孙的延续,来使有限的生命获得意义。徐旺生先生认为,中国人的子孙延续,与西方社会和日本都有巨大的差异,即每个成年男子都有延续子孙的责任、义务和愿望,而断不可将这个任务交与他人,包括自己的兄弟。当成年男子结婚后没有子嗣,一般要通过过继来解决此一难题。因为每个成年男子都有传宗接代的任务,就使中国的纵向社会难以发育,人与人的合作变得困难,中国人自私的一面暴露无遗。西方社会和日本均是长子继承制,只有长子才有传宗接代的任务,其他人并无强烈的传宗接代压力。西方社会因此容易建立起纵向社会结构。 ( http://www.tecn.cn )  当传宗接代变成每个中国人的义务时,家庭的意义就远不止是一个生产和生活单位,而且是一个宗教单位,是一个让人安身立命之所,是一个让个人有限生命找到无限意义之所,是一个人可以忍辱负重投入全部感情和身心之所。家庭的这种影响,仍然深深烙在每个中国人的身上,比如,中国人的成功,往往不是自己的成功,而是子女的成功,“望子成龙”,子女功成名就,自己人生就圆满了。而无论自己多么成功,子女不成器,则会深深地受挫,人生也无成功可言。家庭因此寄托了普通中国人的全部期待和希望,成为中国人的生活目的本身,成为中国的宗教。家庭就是中国人的全部,面对着家庭,虽然有着各种矛盾、冲突,却仍然对家庭怀有信心。而一旦有人不能成家,传宗接代无望,则这样的人就可能会被抛离出来,成为社会中十分危险的不顾及基本伦理的力量。 ( http://www.tecn.cn )  中国人重家庭,家庭构成人生意义全部的现象,与中国人缺少超越性宗教,是一体两面,相辅相成的。因为有了家庭这个宗教,有限人生的意义就被赋予到了无限的子孙延续事业中,个人就会有长远考虑,有大志向,有抑制短期利益而服务于长远事业的决心。个人就会变得行为有底线,行事有耐心,做事有原则,就不会仅仅为个人暂时利益而不择手段。 ( http://www.tecn.cn )  不过,自近代以来,随着现代性因素的冲击,家庭本身的宗教意义逐步变得成为问题。尤其是199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发生了快速的变迁,市场经济的强力渗透,现代传媒的进入和农民的大规模流动,都将现代性的因素强有力地嵌入到了农村社会和农民家庭中。尤其要害的是,这次现代性因素的进入,不象以前仅仅摧毁了农村社会的表层结构,而是在强有力地改变农民的价值和意义系统,这次改变之细密和彻底,是之前任何粗暴的表面改变所不可比拟的。简单地说,经过20世纪一百年的现代性因素的冲击,到了21世纪,中国农村终于开始发生更为彻底而根本的改变,这就是对人的价值系统的改变,对人生意义的重构,对使人安身立命基础的摧毁。这才真正是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之前在器物层面被打碎的东西,因为意义系统仍在,而可以重建,现在意义系统发生了改变,器物层面就无重建的理由与可能。 ( http://www.tecn.cn )  中国是一个巨型国家,虽然最近10多年全国农村都处于快速的变迁中,但因为不同地区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差异,不同地区在应对现代性因素的冲击时,反应的方式和速率各有差异,中国农村成为了展示现代性与传统碰撞,传统在与现代化的碰撞中节节后退的巨大现场(试验场)。 ( http://www.tecn.cn )  我们可以随意抽取当前中国农村现场的一些现象,来展示中国农村千年未有之变局。比如,地下基督教以从未有过的速度快速传播,比如,丧事上跳脱衣舞现象相当地普遍。有人说中国农村传统中就有喜丧一说,也有庄子在妻子死后且歌且舞。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现象上的类似,而在于背后的关怀。传统中国的喜丧说,是有其内在关怀和内部逻辑的,是有底线和原则的,是有文化意涵的,是被寄托了理想的。而目前丧事上跳脱衣舞,则仅是传统意义消失后,人们不知所措而以社会性竞争来替代之一种形式,不具有意义生产能力,且事实上解构了传统的丧事仪式所内含的意义。有村庄的老年人说,他们村近年来就没有正常死亡的老人。子女虐待父母之触目惊心,到了用“道德沦丧”也无法形容的地步,且几成中国农村的普遍现象。有人说传统社会也存在子女虐待父母现象,但那只是个例,而非普遍现象。有人说传统社会生儿育女也是为了“多子多福”,指望子女将来赡养自己,所谓“养儿防老”。但传统社会“养儿防老”的底蕴是传宗接代,“养儿防老”与“传宗接代”不仅不矛盾,而且相辅相成,传统社会从来不存在单纯的养儿防老的考虑。 ( http://www.tecn.cn )  在现代性因素的冲击下,家庭本身作为宗教的一面逐渐被改造,“养儿防老”从“传宗接代”中脱离出来,因此生儿生女都一样,因此生儿子不如养猪种树,不如购买社会养老保险可靠,就变成了真理。而在当前中国农村,当父母已经垂垂老矣,丧失劳动能力时,子女对父母的不孝乃至虐待,就教育所有后来者要为自己留下后手,而不能指望子女。因为传宗接代的消失,或家庭宗教意义的消失,生儿育女,“人渡人”(老田语,见《天涯》)就变成了一件不划算的事情。 ( http://www.tecn.cn )  在河南农村调查,农民有“生两个儿子哭一场”的说法。为什么生两个儿子要哭一场?因为现在为两个儿子“操心”,将他们养到18岁,再为他们建房子娶媳妇,不是一个把容易的事情,而是要有数十年投入才可能完成的人生任务。“操心”是农民传统的责任,而非现代法律规定的义务。但为什么河南农民要生儿子及要尽为儿子操心的责任?生儿子当然首先是传宗接代,没有儿子是不行的。而为儿子操心建房娶媳妇,是因为只有儿子生了孙子,家庭传宗接代、子孙延续的事业才可以继续下去,有限人生的意义才可以被无限的子孙延续事业所建构出来。 ( http://www.tecn.cn )  但是,河南农村,农民也开始有些怀疑子孙延续事业的正当性了。一方面是现代因素将短期的即时的利益变得重要。一方面是子女对待父母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子女不孝越来越普遍,养儿防老越来越不可靠。也就是在河南,因为一方面传统的传宗接代仍在起作用,一方面子女不孝也越来越普遍,因而容易发生激烈的代际冲突。父母有千般理由谴责子女,子女则有万般借口来只顾自己。 ( http://www.tecn.cn )  一旦家庭代际冲突普遍化,且父母越来越指望不上子女时,父母也就留下更多后手,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自己养老的问题,而并不一定非得“养儿防老”,而一旦生儿育女与传宗接代的联系并不紧密,则传统的作为宗教单位、作为人们寄予全部期待与希望的家庭,就理性化了。 ( http://www.tecn.cn )  家庭理性化的意义极为重大,因为家庭理性化就彻底改变了农民的意义系统和行为选择机制,就彻底改变了乡村治理的逻辑。之前我们讨论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主要是讨论在家庭结构不变,在个人行为意义系统不变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现在则是家庭结构已变,个人行为的意义系统已变。这个意义上,我们就要进一步讨论社会基础的家庭前提和个人基础了。 ( http://www.tecn.cn )  一旦家庭不再是一个人可以寄托全部生命的宗教单位,则个人的理性选择就会让我们大吃一惊,却又在情理之中。前不久到四川绵竹农村调查,在我们调查的一个村民组,一位70岁的老太太与瘫痪在床的丈夫离婚,不顾众多子女的一致反对,毅然决然地嫁给了一个城里的退休工人。这个老太太的行为让我们极为吃惊,已经70岁了,家庭生活中,儿孙满堂,不说幸福,至少是自己辛劳一生所操持的成果。现在70岁了,有生之年并不多了,却抛弃过去积累下来的一切,而去追求那有点飘渺的幸福生活去了。不过,若仔细再想,则这个老太太的决定也是合乎情理的,她为什么不可以在有生之年通过嫁到城市退休工人,来获取剩余人生的安逸生活,假若说她与丈夫、子女之间仅仅是物质性的关系,而非亲情、爱情、宗教等更多的关系,则她的选择就是对的。恰恰在今天的中国农村,家庭关系的理性化,使家庭的宗教意义解体,亲情、爱情变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现实的眼前的物质利益。 ( http://www.tecn.cn )  我们调查的川西平原这个村民组,并非仅这个老太太嫁到城里退休工人的孤例,而是已有三例老太太毅然决然地嫁到城里退休工人了。 ( http://www.tecn.cn )  一旦家庭宗教意义削弱,一旦家庭不再可以成为人们寄托全部期待和希望,不再是人们的终极目的和安身立命之所,则向来缺少超越性信仰的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农民,他们从家庭中释放出来的感情能量、交往需求和终极关怀,可以在何处生基?如果没有一种力量来承接因为家庭意义削弱所释放出来的这种感情能量,则农村出现的各种没有底线和原则的伦理危机就会变得不可收拾。 ( http://www.tecn.cn )  川西平原倒是有了承接家庭理性化所释放出来的个人感情能量的场所,一是大量的茶馆,农民有时间就到茶馆打麻将聊天。二是大量的庙子及频繁的庙会。庙会的关键不是宗教而是热闹。热闹的庙会和茶馆,为人们提供了宣泄感情的场所,正是有了这些频繁而热闹的活动,川西平原才可以以十分平和的形式来完成有些惊世骇俗的变化。[1] ( http://www.tecn.cn )  如果说今天中国农村家庭的理性化是必然的宿命的话,则我们要考虑的,至少是要有诸多承接家庭理性化所释放出来能量的机制和安排。川西平原的茶馆和庙会为川西人提供了再造传统的样板。但也就在川西农村,政府往往以庙会聚会容易发生不安全事件(如吃斋饭食物中毒,发生火灾等,都有先例)为由,要取缔庙会。另外的理由认为这些是封建迷信。江西宗仁县曾发布政府文告,禁止传统的龙舟比赛,江西万载县则发布文告宣布宗族是非法组织,这些政府行为实在荒唐。此外,借口节约土地而不分地区地强制火葬,为计划生育而不择手段地宣传“要致富,少生孩子多养猪”,等等,都是一些让人难以理喻的事情。这样下去,恐怕再过几年,中国农村就成了地下基督教的天下。 ( http://www.tecn.cn )  新农村建设则有可能通过政府的大量投入,通过建立文化设施,开展文体活动,组织各类协会,来承接家庭理性化所释放出来的感情能量。我们在湖北四村建立的老年人协会,正可以为此提供借鉴。 ( http://www.tecn.cn )  梁漱溟在1930年代说中国的问题是文化失调。我很同意梁先生的意见。文化失调后怎么办?恢复是困难的,但我们至少要考虑如何承接文化失调造成的后果,从而减少因此而来的对中国人民精神的损害,减少因此而来的伦理性危机。 ( http://www.tecn.cn )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文化建设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的战略任务。
2023-09-10 07:57:491

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有哪些涉及乡村文明建设

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有涉及乡村文明建设的为:1、繁荣发展农村文化。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尽快形成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大力好农村教育事业。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完善义务教育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保障经济困难家庭儿童、留守儿童特别是女童平等就学、完成学业,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3、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重点好县级医院并在每个乡镇好一所卫生院,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向农民提供安全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4、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5、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等等。
2023-09-10 07:57:571

运用文化及其作用的有关知识 谈谈新时期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新时期推动农村文化建设能够发展农村优秀文化,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2023-09-10 07:58:061

高二政治:为什么农村文化建设要运用漫画、顺口溜、小品、舞蹈、快板等多种通俗易懂的形式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受到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制约。不同的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事物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因此,农村建设文化墙,应该采取漫画、诗歌、顺口溜等多种通俗易懂的形式,让老百姓看得懂、喜欢看。②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该提倡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倡导面向广大人民、为人民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的大众文化,因此,通过多种形式建设农村文化墙,可以满足不同百姓的需要,让农村文化建设取得更好的效果。
2023-09-10 07:58:152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

参考答案: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农村优秀文化能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当前农村落后文化严重束缚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农村文化建设能够丰富精神世界,增强农民的精神力量,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激发创造热情. ④有利于发展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乡风文明的新农村.
2023-09-10 07:58:261

现代商务礼仪的图书目录

第1章 商务礼仪概述1.1 礼仪的基本概念1.2 现代礼仪的发展演变1.3 商务礼仪知识测试与技能训练第2章 商务人员仪容、仪态礼仪2.1 商务人员仪容礼仪2.2 商务人员仪态礼仪知识测试与技能训练第3章 商务人员服饰礼仪3.1 商务人员服饰礼仪概述3.2 男性商务人员西装着装礼仪3.3 女性商务人员套裙着装礼仪3.4 商务人员配饰礼仪知识测试与技能训练第4章 商务交际礼仪4.1 商务介绍礼仪4.2 商务拜访与见面礼仪4.3 商务接待礼仪4.4 商务馈赠与接受礼品礼仪知识测试与技能训练第5章 商务语言礼仪5.1 商务语言的要求与技巧5.2 商务电话礼仪5.3 商务演讲语言礼仪知识测试与技能训练第6章 商务办公与文书礼仪6.1 商务办公礼仪6.2 商务文书礼仪6.3 商务信函文书礼仪6.4 商务致辞类与商务帖类文书礼仪知识测试与技能训练第7章 商务会议礼仪7.1 洽谈会礼仪7.2 新闻发布会礼仪7.3 赞助会礼仪7.4 展览会礼仪7.5 茶话会礼仪知识测试与技能训练第8章 商务仪式礼仪8.1 签约仪式礼仪8.2 开业仪式礼仪8.3 庆典仪式礼仪8.4 剪彩仪式礼仪8.5 交接仪式礼仪知识测试与技能训练第9章 商务宴请礼仪9.1 耍请礼仪9.2 中餐宴会礼仪9.3 西餐宴会礼仪知识测试与技能训练第10章 商务求职礼仪10.1 商务交通礼仪10.2 商务旅行住宿礼仪10.3 舞会礼仪知识测试与技能训练第11章 商务求职礼仪11.1 书面求职与电话求职礼仪11.2 面试礼仪知识测试与技能训练第12章 涉外商务礼仪12.1 涉外商务礼仪的概念和原则12.2 部分国家的习俗和礼仪知识测试与技能训练
2023-09-10 07:5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