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总结 [对高中生物教材中实验的探讨]

2023-10-01 16:51:48
共1条回复
豆豆staR

   [摘 要]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科学规范的操作程序和方法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但是,实验方法的多变性、思维方式的多向性、材料用具的多样性决定了每个实验的设计不是不可变更的。结合有关理论和教学实践经验具体分析了教材中“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两实验的不足之处,对降低两实验的难度和提高实验的可行性及如何具体改进做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物 有丝分裂 色素提取 实验改进

  

  要做好生物实验,科学规范的实验操作方法和程序是根本保证。高中生物实验都是为了验证一定的生命现象或生命运动规律而设计的。但是实验设计过程中牵涉的原理、材料用具、方法、步骤等因素,本身就不是唯一的,不是不可改变的。为了获得满意的实验效果,生物教师要敢于大胆创新,不断实践,以寻找比教材实验内容所述的更加便捷、效果好的实验方法,不断提高自身实验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本文仅就现行高二生物教材中两个重要实验的改进,以教学实践为指导基础,做初浅的探讨。

  (一)关于《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改进

  本实验为高中生物第一册中重点实验。它化抽象为直观,验证生物体由细胞构成、生物体的生长以细胞分裂为基础等等理论知识。经过反复实验验证,该实验成功的关键可归纳为“取材精准,解离透彻,染色适宜,制片到位”。下面重点对解离、染色、制片三环节的改进做详细说明。

  1.“解离时间”的改进。

  教材中装片制作过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其中在解离这一步骤就将剪取2~3毫米的洋葱的根尖,立即放入解离液中,在室温下解离3~5分钟。经过多次的实验,发现效果不是很好,细胞仍未分散情况比比皆是。于是,把解离时间改为8~10分钟,这样改变一下,根尖酥软透了,按照教材所授办法进行压片,组织立即分散呈云雾状单层细胞,成功率极高。

  2.“染色时间、方法”的改进。

  教材中是将解离、漂洗好的根尖放进盛有龙胆紫溶液的玻璃皿中,染色3~5分钟。经过实验,此举有弊端,体现在:染色好后找到材料很困难,花时间;染色时间长,材料浸在染色液中观察不到染色程度,极易染色过深,导致实验失败。改进为:将解离、漂洗好的根尖直接放在载玻片的中央,用吸管取染色液滴一滴在根尖上,染色30~60秒。之后用滴管取清水小心洗去多余染色液,擦干载玻片即可。因为在上述解离步骤中根尖酥软透了,此时极易染色,也减少了染色时间,而且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染色液量少,便于肉眼观察,把握好染色程度。

  3.“制片方法”的改进。

  此步骤教材中是盖上盖玻片以后,在盖玻片上加一片载玻片,用拇指轻轻压载玻片,以便使细胞分散开来。在做这一步骤时往往不容易做成功,毛病出现在:在取盖玻片上的另外加载的载玻片时,加载的载玻片跟盖玻片粘合,被一同取下;标本移动了,细胞分散混乱,不容易找到分生区。在做这一步时可以事先在材料上滴加一滴清水,然后盖上盖玻片(水不能溢出),在盖玻片上放1~2层吸水纸,再加一片载玻片,用拇指轻轻压载玻片,或者改为用带有橡皮头的铅笔,手持铅笔的一端,用橡皮头端轻轻地向实验桌上的盖玻片敲(此过程不能出现玻片间的滑动),重复几次,直到标本成云雾状,这样就避免了上面所述的不容易成功之处。

  总之,本实验增加了解离时间,缩短了染色时间,实验总时间并无大变动,加上各步改进措施配合,降低实验难度,极大地提高了实验成功率。

  (二)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改进

  1.“色素提取液”的改进。

  课本中应用“丙酮”做色素提取液,其弊端在于:①农村中学实验室通风设施差,学生人数众多,该药品高挥发性,有毒性,或多或少都会造成人身毒害。②药品价格不低。③在提取过程往往不能迅速的研磨充分,而丙酮早挥发不少,导致提取的溶液含色素少。针对此,可换用95%的酒精作为色素提取液,效果不错,最重要的保障了人身安全,降低实验成本,实验后废料对环境无遗害。

  2.“画滤液细线工具”的改进。

  要想使四种色素理想的分离开来,“画滤液细线”一环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其要求是“细而直”。教材安排用“毛细吸管”画线,因为人手用力的不均,尺度把握不准,其结果往往不是画粗了就是画弯了。因此,改变画线工具,换为“刮胡刀片”、“加工好的塑料片”、“系在镊子两尖间绷紧的细棉线”,效果很好。其优点体现在:①改进后的工具其画线面是直的,从而保证“滤液细线直”的要求。②改进后的工具其画线面是极薄的,从而保证“滤液细线细”的要求。③所用工具取自生活中的废料,制备极易,而且耐用。不像“毛细吸管”易脆,实验费用高。

  3.“层析液”改进。

  教材规定的层析液由20份石油醚、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也可用93号汽油替代。不管前者还是后者,要么存在有毒的危险,要么存在易挥发,易燃烧的不安全隐患。于是,以95%的酒精作为层析液,其分离效果照样明显,而所花费的材料价格却低廉得多,更具重要意义的是保障了实验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4.“层析用具”改进。

  进行叶绿体色素分离时,教材中介绍的是滤纸条层析法。该操作方法的最大缺陷是得出的分离色素带不够清晰,特别是四种色素中含量低的胡萝卜素很难在滤纸条上看清楚。在多年的实验教学中,笔者尝试了种种方法,发现用普通教学白粉笔来充当层析工具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方法是:取一支完整无损毁的白粉笔,经充分干燥处理后,将较粗大的一端在色素过滤液中多次蘸取色素。该过程的关键为每次蘸的动作要快,而且每蘸一次要待充分干燥后再蘸下一次。层析时再将色素端朝下,把粉笔直立在一个装有适量层析液的小培养皿中进行层析。稍等片刻就能得到较清晰的分离的色素带,效果较滤纸条更理想。

相关推荐

高中生物实验有哪些

高中生物实验有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等。1、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实验原理:(1)高倍显微镜的作用:可以将细胞放大,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的形态、结构,有利于区别不同的细胞。(2)放大倍数的实质:放大倍数是指放大的长度或宽度,不是指面积或体积。(3)放大倍数的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实验操作:(1)显微镜的使用:取镜→安放→对光→压片→观察→收放。(2)低倍镜使用:观察任何标本都必须先用低倍镜,且标本应透明。(3)高倍镜使用:先使用低倍镜确定目标→移动装片,使目标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调焦(转动细准焦螺旋;视野较暗,可调反光镜或光圈)。2、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原理: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RNA的亲和力不同: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盐酸(HCl)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实验操作: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用盐酸进行水解;用蒸馏水冲洗涂片;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进行染色;观察,遵循先低倍镜后高倍镜的原则。3、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实验原理:叶绿体呈绿色,不需染色,制片后直接观察。线粒体呈无色,用染液染成后制片观察。实验操作:将载玻片放在高倍显微镜下,调整焦距和光源强度,即可观察到叶绿体或线粒体的形态和特征。叶绿体通常呈现为绿色的椭圆形或圆形结构,而线粒体则呈现为长条形或椭圆形结构。4、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原理: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植物细胞失水皱缩,所以液泡体积变小,使原生质层收缩,植物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分离;液泡体积变小,液泡中的紫色变深。若将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在低渗溶液中,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操作:(1)制作洋葱表皮的临时装片。(2)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液泡和原生质体。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重复几次后,观察细胞的变化。画图记录。(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复原观察到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从盖玻片的一侧滴水,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重复几次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复原。
2023-09-10 08:21:001

高中生物有哪些对比实验?

在高中生物实验中,常常会进行一些对比实验,以比较不同条件或变量对生物现象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中生物对比实验:1. 控制实验与实验组:将实验分为控制组和实验组,控制组是处理中不添加影响因素的组,而实验组则添加了某种影响因素。这样可以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2. 平行对照实验:将不同条件下的多个实验组与一个相同条件的对照组进行对比。对照组是处理中不添加影响因素的组,用来作为基准进行比较。3. 时间对比实验:比较不同时间点下的生物现象或反应的变化。在一段时间内观察和记录生物现象的变化,以了解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4. 浓度对比实验:通过改变某种化学物质的浓度,比较不同浓度对生物现象或反应的影响。通常会选择几个不同浓度进行测试,并观察其对生物的影响程度。5. 温度对比实验:通过改变温度,比较不同温度对生物的影响。观察生物在不同温度下的生存能力、生长速度或某种生理反应的变化。这些对比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探究生物现象的原因和机制,同时培养科学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在进行实验时,要确保操作规范、数据准确,并进行恰当的统计分析和结论推断。
2023-09-10 08:22:234

高中生物都有哪些探究性实验?

生物实验总结 实验一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DNA 绿色,RNA 红色 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 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实验二 物质鉴定 还原糖 + 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 脂 肪 + 苏丹III 橘黄色 脂 肪 + 苏丹IV 红色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 紫色反应1、还原糖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 ★模拟尿糖的检测 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 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2、脂肪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 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 ↓ 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 ↓ 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 ↓ 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2023-09-10 08:22:412

高中生物常用的实验方法有哪些?

1.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是整个实验设计的精髓,是做好实验设计的关键所在.现将与中学实验有关的一些最常见的经典的实验方法汇总如下: (1)化学物质的检测方法: ①淀粉——碘液 ②还原糖——斐林试剂、班氏试剂 ③CO2——Ca(OH)2溶液或酸碱指示剂 ④乳酸——pH试纸 ⑤O2——余烬复燃 ⑥无O2——火焰熄灭 ⑦蛋白质——双缩脲试剂 ⑧染色体——龙胆紫、醋酸洋红溶液 ⑨DNA——二苯胺试剂 ⑩脂肪——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2)实验结果的显示方法: ①光合速率——O2释放量或CO2吸收量或淀粉产生量 ②呼吸速率——O2吸收量或CO2释放量或淀粉减少量 ③原子途径——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 ④细胞液浓度大小——质壁分离 ⑤细胞是否死亡——质壁分离 ⑥甲状腺激素作用——动物耗氧量,发育速度等 ⑦生长激素作用——生长速度(体重变化,身高变化) ⑧胰岛素作用——动物活动状态 ⑨菌量——菌落数或亚甲基蓝溶液褪色程度 ⑩大肠杆菌——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 (3)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 ①增加水中氧气——泵入空气或吹气或放入绿色植物 ②减少水中氧气——容器密封或油膜覆盖或用凉开水 ③除去容器中CO2——NaOH溶液 ④除去叶片中原有淀粉——置于黑暗环境 ⑤除去叶片中叶绿素——酒精隔水加热 ⑥除去光合作用对呼吸作用的干扰——给植株遮光 ⑦如何得到单色光——棱镜色散或彩色薄膜滤光 ⑧血液抗凝——加入柠檬酸钠 ⑨线粒体提取——细胞匀浆离心 ⑩骨的脱钙——盐酸溶液 ⑾灭菌方法——微生物培养的关键在于灭菌,对不同材料,灭菌方法不同:培养基用高压蒸气灭菌;接种环用火焰灼烧灭菌;双手用肥皂洗净,擦干后用75%酒精消毒;整个接种过程都在实验室无菌区进行. (4)实验中控制温度的方法: ①还原糖鉴定:水浴煮沸加热 ②酶促反应:水浴保温 ③用酒精溶解叶中的叶绿素:酒精要隔水加热 ④DNA的鉴定:水浴煮沸加热 ⑤细胞和组织培养以及微生物培养:恒温培养 2.斐林试剂、班氏试剂与尿糖试纸 这三种物质均可用来检验含醛基的有机物的存在,在医学上用来检验糖尿病,其原理均是利用了Cu2+的氧化性把醛基氧化,但成分略有不同: 斐林试剂:即硫酸铜、氢氧化钠和酒石酸钾钠组成的蓝色混合溶液.分为斐林试剂A和斐林试剂B,A为CuSO4溶液,B为氢氧化钠和酒石酸钾钠的混合溶液,使用时将A、B等体积混合即成斐林试剂. 班氏试剂:即硫酸铜、碳酸钠和柠檬酸钠组成的混合液,又叫本尼迪克特(Benedict)试剂,它与醛反应的结果是与斐林试剂一致的,只是比斐林试剂更稳定,所以在临床化验中更常使用. 尿糖试纸:又叫硫酸铜试纸,呈白色,带蓝色斑点,用于糖尿病患者的尿糖测试.每片含硫酸铜20毫克,枸橼酸300毫克,碳酸钠80毫克,氢氧化钠235毫克.尿糖试纸法快速、方便,试纸的正确使用方法为:将试纸条放在尿液中浸湿,一秒钟后取出,在一分钟内观察试纸的颜色,并与标准色板对照,根据不同的颜色来确定尿糖阳性的程度. 3.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比较 相同点:①都由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构成; ②斐林试剂甲液和双缩脲试剂A都为0.1g/mLNaOH溶液. 不同点:①CuSO4溶液浓度不一样:斐林试剂乙液为0.05g/mLCuSO4溶液, 双缩脲试剂B为0.01g/mLCuSO4溶液. ②配制比例不一样. ③使用方法不一样:斐林试剂是甲、乙液一起混合后再使用, 双缩脲试剂则是先向待鉴定材料加入A试剂摇匀后,再加入试剂B. ④鉴定的对象不一样:斐林试剂鉴定的是还原糖,双缩脲试剂鉴定的是蛋白质. ⑤反应本质及颜色反应不一样. 4.苏丹Ⅲ染液与苏丹Ⅳ染液的比较 都是用来鉴定脂肪.苏丹Ⅳ染液更易溶于脂肪,所以染色更深,同时要求染色时间更短. 生物学中常用的试剂: 1、斐林试剂: 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5g/ml CuSO4(乙液).用法: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体积混合,再将混合后的斐林试剂倒入待测液,水浴加热或直接加热,如待测液中存在还原糖,则呈砖红色. 2、班氏糖定性试剂:为蓝色溶液.和葡萄糖混合后沸水浴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用于尿糖的测定. 3、双缩脲试剂: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1g/ml CuSO4(乙液).用法:向待测液中先加入2ml甲液,摇匀,再向其中加入3~4滴乙液,摇匀.如待测中存在蛋白质,则呈现紫色. 4、苏丹Ⅲ:用法:取苏丹Ⅲ颗粒溶于95%的酒精中,摇匀.用于检测脂肪.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5、二苯胺:用于鉴定DNA.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被染成蓝色. 6、甲基绿:用于鉴定DNA.DNA遇甲基绿(常温)会被染成蓝绿色.(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7、50%的酒精溶液:在脂肪鉴定中,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再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8、75%的酒精溶液:用于杀菌消毒,75%的酒精能渗入细胞内,使蛋白质凝固变性.低于这个浓度,酒精的渗透脱水作用减弱,杀菌力不强;而高于这个浓度,则会使细菌表面蛋白质迅速脱水,凝固成膜,妨碍酒精透入,削弱杀菌能力.75%的酒精溶液常用于手术前、打针、换药、针灸前皮肤脱碘消毒以及机械消毒等. 9、95%的酒精溶液: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可用于凝集DNA. 10、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溶液等体积混合可用于解离根尖. 11、龙胆紫溶液:(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用于染色体着色,可将染色体染成紫色,通常染色3~5分钟.(也可以用醋酸洋红染色) 12、20%的肝脏、3%的过氧化氢、3.5%的氯化铁:用于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13、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3%的蔗糖溶液、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用于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 14、碘液:用于鉴定淀粉的存在.遇淀粉变蓝. 15、丙酮:用于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16、层析液:(成分:20份石油醚、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也可用93号汽油)可用于色素的层析,即将色素在滤纸上分离开. 17、二氧化硅:在色素的提取的分离实验中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使研磨充分. 18、碳酸钙: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中和有机酸,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破坏. 19、0.3g/mL的蔗糖溶液:相当于30%的蔗糖溶液,比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大,可用于质壁分离实验. 20、0.1g/mL的柠檬酸钠溶液:与鸡血混合,防凝血. 21、氯化钠溶液:①可用于溶解DNA.当氯化钠浓度为2mol/L、 0.015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高,在氯化钠浓度为0.14 mol/L时,DNA溶解度最低.②浓度为0.9%时可作为生理盐水.
2023-09-10 08:22:511

高中生物实验的类型

一、验证类实验: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4、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5、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6、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7、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8、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9、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10、性状分离比的模拟;11.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二、探究性实验:1、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2、影响酶活性的条件;3、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4、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5、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6、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7、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三、设计类实验:1、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2、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3、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生物膜模型;4、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5、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6、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2023-09-10 08:23:012

高中生物4个必考实验

教师要明白,利用活动课的 教学 方法 ,能激起学生更多学习生物的热情和自主探索新知识的动力,从而掌握更扎实的生物基础知识。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生物4个必考实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实验一 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1、实验原理 ①叶绿体呈绿色的椭球形或球形,不需染色,制片后直接观察。 ②线粒体呈无色棒状、圆球状等,用健那绿染成蓝绿色后制片观察。 2、实验步骤 ①观察叶绿体: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叶绿体 ②观察线粒体: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健那绿染液染色)→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观察线粒体 3、注意问题 ①实验过程中的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 ②要漱净口腔,防止杂质对观察物像的干扰。 ③用菠菜叶带叶肉的下表皮的原因:靠近下表皮的叶为海绵组织,叶绿体大而排列疏松,便于观察;带叶肉是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④叶绿体在弱光下以椭球形的正面朝向光源,便于接受较多的光照;在强光下则以侧面朝向光源以避免被灼伤。 高中生物实验二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提取色素原理: 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 2、分离色素原理: 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3、各物质作用: 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 层析液:分离色素; 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 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4、结果: 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5、注意事项: (1)画滤液细线:均匀,直,细,重复若干次 (2)分离色素: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高中生物实验三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原理: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 C6H12O6→ 2C2H5OH+2CO2+少量能量 2、检测: (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高中生物实验四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材料: 洋葱根尖(葱,蒜) 2、步骤: (1)洋葱根尖的培养 (2)装片的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3、观察 : (1)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2)换高倍镜下观察: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考点提示 (1)培养根尖时,为何要经常换水? 答:增加水中的氧气,防止根进行无氧呼吸造成根的腐烂。 (2)培养根尖时,应选用老洋葱还是新洋葱?为什么? 答:应选用旧洋葱,因为新洋葱尚在休眠,不易生根。 (3)为何每条根只能用根尖?取根尖的最佳时间是何时?为何? 答:因为根尖分生区的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上午10时到下午2时;因为此时细胞分裂活跃。 (4)解离和压片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压片时为何要再加一块载玻片? 答:解离是为了使细胞相互分离开来,压片是为了使细胞相互分散开来;再加一块载玻片是为了受力均匀,防止盖玻片被压破。 (5)若所观察的组织细胞大多是破碎而不完整的,其原因是什么? 答:压片时用力过大。 (6)解离过程中盐酸的作用是什么?丙酮可代替吗? 答:分解和溶解细胞间质;不能,而硝酸可代替。 (7)为何要漂洗? 答:洗去盐酸便于染色。 (8)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什么? 答:染色最深的结构是染色质或染色体。 (9)若所观察的细胞各部分全是紫色,其原因是什么? 答:染液浓度过大或染色时间过长。 (10)为何要找分生区?分生区的特点是什么?能用高倍物镜找分生区吗?为什么? 答:因为在根尖只有分生区的细胞能够进行细胞分裂;分生区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处于分裂状态;不能用高倍镜找分生区,因为高倍镜所观察的实际范围很小,难以发现分生区。 (11)分生区细胞中,什么时期的细胞最多?为什么? 答:间期;因为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最长。 (12)所观察的细胞能从中期变化到后期吗?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所观察的细胞都是停留在某一时期的死细胞。 (1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否看到染色体?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洋葱表皮细胞一般不分裂。 (14)若观察时不能看到染色体,其原因是什么? 答:没有找到分生区细胞;没有找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染液过稀;染色时间过短。 高中生物4个必考实验相关 文章 : ★ 高中生物20个实验重点知识汇总 ★ 高中会考生物实验知识点整理 ★ 高中生物教材经典实验 ★ 生物高考必备知识 ★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大全 ★ 高中经典生物实验总结大全 ★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整合 ★ 高中生物实验归纳 ★ 高三生物实验必备的知识点 ★ 高中生物必考的知识点汇总
2023-09-10 08:23:251

高中生物实验方法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题怎么做,实验题解题方法有哪些?不清楚的考生看过来,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高中生物实验方法总结”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资讯! 高中生物实验方法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方法   1、根据颜色来确定某种物质或结构的存在:   ⑴淀粉+I2(蓝色);还原性糖+斐林试剂(砖红色);   ⑵脂肪+苏丹Ⅲ(橘黄)或+苏丹Ⅳ(红色);   ⑶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⑷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⑸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成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   ⑹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使 染色体着色,利于观察.   ⑺丙酮或无水乙醇——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   ⑻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⑼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2、用荧光标记法来证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同位素示踪法:①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来源;②光合作用中二氧化碳的去向;③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④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⑤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途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外。   4、确定某种元素为植物生长必需的元素的方法:水培法(完全培养液与缺素完全培养液对照)。   5、获得无籽果实的方法: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花蕾期已去雄的子房,如无籽蕃茄。   6、预实验:先设计一组浓度梯度较大的实验进行探索,在此基础上设计细致的实验.如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7、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⑴样方法,适用于植物。①取样的原则:随机取样②取样的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样方的大小一般以1m2的正方形为宜③计算方法: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⑵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另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可用样方法;土壤小动物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趋光性昆虫可用黑光灯诱捕法。   高中生物必背知识   1、斐林试剂: 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5g/ml CuSO4(乙液)。用法: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体积混合,再将混合后的斐林试剂倒入待测液,水浴加热或直接加热,如待测液中存在还原糖,则呈砖红色。   2、班氏糖定性试剂:为蓝色溶液。和葡萄糖混合后沸水浴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用于尿糖的测定。   3、双缩脲试剂: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1g/ml CuSO4(乙液)。用法:向待测液中先加入2ml甲液,摇匀,再向其中加入3~4滴乙液,摇匀。如待测中存在蛋白质,则呈现紫色。   4、苏丹Ⅲ:用法:取苏丹Ⅲ颗粒溶于95%的酒精中,摇匀。用于检测脂肪。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5、二苯胺:用于鉴定DNA。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被染成蓝色。   6、甲基绿:用于鉴定DNA。DNA遇甲基绿(常温)会被染成蓝绿色。   7、50%的酒精溶液:在脂肪鉴定中,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再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8、75%的酒精溶液:用于杀菌消毒,75%的酒精能渗入细胞内,使蛋白质凝固变性。低于这个浓度,酒精的渗透脱水作用减弱,杀菌力不强;而高于这个浓度,则会使细菌表面蛋白质迅速脱水,凝固成膜,妨碍酒精透入,削弱杀菌能力。75%的酒精溶液常用于手术前、打针、换药、针灸前皮肤脱碘消毒以及机械消毒等。   9、95%的酒精溶液: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可用于凝集DNA。   拓展阅读:高考生物关键答题技巧   一、选择题   1.提倡“两遍读题”   第一遍,快速阅读,抓关键词;第二遍,放慢速度,缩小范围。限定(主语、条件、要求、特征等)。   2.掌握“错误原理”   “知识错误”排第一,“逻辑错误”排第二,“表述错误”排第三,“与题干要求不吻合”排第四。   3.启用“对比思维”,有时候用“已知”推导“未知”   采取先对比、后排除思维,表格、图表以及选择题的四个选项常常存在对比关系,通过对比后,一般都可以剔除一些选项。如果出现一些未知的知识或者选项,采取用已知的知识对比、排除后,推导出未知的知识或者选项正确或是错误。   4.注意一些生物学科特有的“潜规则”   比如,验证性实验试题的结论一般要求与教材上的正面知识一致;课本上出现过的遗传性状(遗传病)要依据课本书写和推导;“遗传类型”没有特别指明的情况下指的是“表现型”;遗传系谱图推导中没有说明“有病”指的就是“正常”等等。   二、探究题   实验探究类大题抢分   (1)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生物学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是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完成探究性实验的基础。   (2)深刻领会教材实验的设计思想。做好探究性实验大题,就要认真分析教材涉及的实验,理解每一个实验的原理与目的要求,弄清材料用具的选择方法与原则,掌握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深入分析实验条件、过程、现象或结果的科学性、正确性、严谨性和可变性,能够描述教材中经典实验的原理、目的、方法步骤、现象与结果预测及结论,为实验设计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搭建基本框架。   (3)学会对已知实验进行变式。发展求异思维,有助于提高实验综合能力。很多实验可选择不同的材料,设计不同的实验步骤,也可从不同的实验结果得出同一个结论,要学会通过变式训练提高科学素养,培养探索精神。   (4)模拟教材经典实验进行重复性实验设计。掌握实验设计的一般规律是提高实验设计能力的保障,教材内容所隐含的实验常常注重原理和结论的提出,省略了实验材料和步骤。这些经典实验的原理和方法科学严谨,模拟教材经典实验进行实验设计,通过经常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能高效培养实验设计能力,提高实验设计技能。   (5)言简意赅,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复习时要加强规范答题训练,提升解题技巧。解题时要做到:找出关键词,明确命题指向,避免答非所问;分析命题意图,明确考查知识范围,排除干扰信息,避免思维定势;依据限制条件,缩小答题范围,提高答题的准确性;运用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准确选用生物学专业术语作答,提高用词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全盘考虑,答全要点,确保答案的完整性;梳理答题要点,提高叙述的简洁性。   三、非选择题   1.学会寻找“题眼”和“关键词”   在做非选择题时,一定要注意材料、题干、设问、图表中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常常也就是题目的题眼。   2.能准确定位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   从近年高考命题分析来看,如果一道大题只考查一两个知识点,常常难度较大,需要进行深入的扩展和发散;如果一道大题考查多个知识点,常常难度不大,许多时候都是要求用课本上的原话作答。   3.答案的寻找遵循“从题干和课本原话”去寻找和组织   从这么多年高考生物试题的命制情况分析来看,除了一些需要深入分析和归纳的试题答案外,许多非选择题的答案都是来自相关内容在课本上的原话,或者题干、设问中词语、语句组合而成。   4.答案的整理采取“逆向推导,顺向作答”的思维模式   就生物非选择题答案的形成分析,如果答案是一句话,这句话一般包括主语(名词)、过程、原因、结果;如果答案有几句话组成,一般包括三句话,第一句话衔接题设,第二句话阐述原因,第三句话表述结果。   5.答案要求“科学、合理、规范、简洁”   生物学属于自然科学,所以,生物试题的答案如果不科学,那就肯定不对。如果答案仅仅是符合生物科学,而不合理,与已有知识矛盾,与目前所知道的现象、结论矛盾,那也将是错误的。
2023-09-10 08:23:351

高一生物实验的知识详细介绍

【 #高一# 导语】高中生物离不开实验,那么高中学生知道的实验知识有哪些?下面 考 网将为大家带来高中生物的实验知识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生物实验的知识介绍   一、常用仪器、试剂或药品的用途   1、NaOH:用于吸收CO2或改变溶液的pH   2、Ca(OH)2:鉴定CO2   3、CaCl2:提高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   4、HCl:解离(15%)或改变溶液的pH   5、NaHCO3:提供CO2、作为酸碱缓冲剂   6、酸碱缓冲剂(Na2CO3/NaHCO3,Na2HPO4/NaH2PO4):用于调节溶液pH   7、NaCl:配制生理盐水(0.9%)或用于提取DNA(0.14M或2M)   8、琼脂:激素或其他物质的载体或培养基,用于激素的转移或培养基   9、酒精:用于消毒(75%)、提纯DNA(95%)、叶片脱色、配制解离液(95%的冷酒精)及洗去浮色(50%)   10、蔗糖:配制蔗糖溶液,测定植物细胞液浓度或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   11、二苯胺:用于DNA的鉴定(沸水浴,蓝色)   12、甲基绿:检测DNA,呈绿色   13、吡罗红:检测RNA,呈红色   15、斐林试剂(甲液0.1g/mLNaOH、乙液0.05g/mLCuSO4)/班氏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性糖(沸水浴,砖红色沉淀)   16、双缩脲试剂:用于蛋白质的鉴定(紫色)   17、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和苏丹Ⅳ染液(红色):用于脂肪鉴定   18、碘液:用于鉴定淀粉(变蓝色)   19、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碱性染料,用于染色体染色时,前者呈深蓝色,后者呈红色   20、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检测染色体,红色   21、健那绿B:检测线粒体,专一性让线粒体染色呈蓝绿色   22、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呈灰绿色   23、溴麝香酚蓝水溶液:检测CO2,由蓝变绿再变黄   24、吲哚酚试剂:用于维生素C的鉴定   25、伊红美蓝:鉴定有无大肠杆菌的存在   26、亚甲基蓝:用于活体染色或检测污水中的耗氧性细菌(细菌的氧化可使之褪色)   27、pH试纸:检验物质的酸碱性,如乳酸   28、卡诺氏固定液:用于细胞有丝分裂根尖的固定   29、解离液(5%盐酸和95%酒精按1:1的比例配成):有丝分裂中根尖的分离与固定   30、层析液:用于叶绿素的分离,主要类型:①由20份石油醚(在60~90℃下分馏出来的)、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②95%的酒精;③93号汽油;④9份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和1份苯混合;⑤汽油或四氯化碳加少许无水硫酸钠。   31、20%新鲜肝脏研磨液:含有H2O2酶,可促进H2O2分解产生O2   32、无土营养液:用于植物无土栽培   33、柠檬酸钠:血液抗凝剂   35、秋水仙素(C22H25O6N):用于单倍体育种,作用机理是可抑制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纺缍体的形成,可导致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是1937年发现的,是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的种子和球茎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植物碱。它是白色或淡黄色的粉末或针状结晶,有剧毒,使用时应特别注意。   36、滤纸:过滤或纸层   37、纱布、尼龙布:过滤,遮光   38、云母片:阻止生长素传递   39、微电流计:测量神经元受刺激时,神经元细胞内或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情况   二、实验技术   1、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包括显微镜的取送、放置、旋转、对光(反光镜及光圈的使用)、低倍观察、高倍观察、镜头的擦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体的长和宽,不是面积,也不是体积)、焦距问题、物镜离装片的远近、准焦螺旋的使用、显微镜使用时物象移动方向、显微镜使用时异物的判断(通常通过移动玻片、转动转换器或旋转目镜来判断)。   2、临时装片、切片和涂片的制作:适用于显微镜观察,凡需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先制成临时装片、切片和涂片,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中要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在“生物组织中脂肪的鉴定”中要制作花生种子的切片,在“观察动物如人体血液中的细胞”中要制作血液的涂片等等。   3、研磨,过滤:适用于从生物组织中提取物质如酶、色素等,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研磨、过滤的方法,如研磨时要先将生物材料切碎,然后加入摩擦剂(常用二氧化硅)、提取液和其它必要物质,充分研磨之后,往往要进行过滤,以除去渣滓,所用过滤器具则根据需要或根据试题中提供的器材加以选用,如可用滤纸、纱布、脱脂棉、尼龙布等。   4、解离技术:适用于破坏细胞壁,分散植物细胞,制作临时装片。   5、恒温技术:适用于有酶参加的生化反应,一般用水浴或恒温箱,根据题目要求选用。   6、层析技术:适用于溶液中物质的分离。主要步骤包括制备滤纸条、划滤液细线、层析分离等。   7、植物叶片中淀粉的鉴定:适用于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主要步骤包括饥饿处理、光照、酒精脱色、加碘等。   8、根尖培养技术:有丝分裂实验的材料   9、小动物饲养技术:饲养小白鼠等实验动物   10、无土栽培技术:用于植物必需元素与非必需元素的鉴定   11、微电流测量技术:用于刺激神经元细胞时,兴奋的传递情况。刺激神经元的某一点时,相对于该神经元的刺激点而言,其两侧均有电位变化(用两表则可在两侧任意位置,用一表测定则相对于受刺激点不等距位置有两次偏转)可证明在同一神经元内具有双向传递性;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时,突触后神经元可测得电位变化,刺激突触后神经元时,突触前神经元测不到电位变化,可证明突触传递具有单向传递性。   12、pH控制技术:利用缓冲液调节pH,确保实验环境的pH相对稳定。   三、实验方法   1、显微观察法:如“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等。   2、观色法:如“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观察动物毛色和植物花色的遗传”“DNA和RNA的分布”等。   3、同位素标记法(元素示踪法):如“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恩格尔曼实验”等。   4、补充法:如用饲喂法研究甲状腺激素,用注射法研究动物胰岛素和生长激素,用移植法研究性激素等。   5、摘除法:如用“阉割法、摘除法研究性激素、甲状腺激素或生长激素的作用”“雌蕊受粉后除去正在发育着的种子”等。   6、杂交法:如植物的杂交、测交实验等。   7、化学分析法:如“番茄对Ca和Si的选择吸收”“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等。   8、理论分析法:如“大、小两种草履虫的竞争实验”“植物向性动物的研究”等。   9、模拟实验法:如“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分离定律的模拟实验”等。   10、引流法:临时装片中液体的更换,用吸水纸在一侧吸引,于另一侧滴加换进的液体。   11、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   ⑴增加水中O2:泵入空气或吹气或放入绿色植物;   ⑵减少水中O2:容器密封或油膜覆盖或用凉开水;   ⑶除去容器中CO2:NaOH溶液、Na2CO3溶液;   ⑷除去叶中原有淀粉:置于黑暗环境(饥饿);   ⑸除去叶中叶绿素:酒精水浴加热(酒精脱色);   ⑹除去植物光合作用对呼吸作用的干扰:给植株遮光;   ⑺单色光的获得:棱镜色散或透明薄膜滤光;   ⑻血液抗疑:加入柠檬酸钠(去掉血液中的Ca2+);   ⑼线粒体提取:细胞匀浆离心;   ⑽骨无机盐的除去:HCl溶液;   ⑾消除叶片中脱落酸的影响:去除成熟的叶片;   ⑿消除植株本身的生长素:去掉生长旺盛的器官或组织(芽、生长点);   ⒀补充植物激素的方法:涂抹、喷洒、用含植物激素的羊毛脂膏或琼脂作载体;   ⒁补充动物激素的方法:口服(饲喂)、注射;   ⒂阻断植物激素传递:插云母片法。   12、实验结果的显示方法——实验现象的观测指标   ⑴光合作用:O2释放量或CO2吸收量或有机物生成量。例:水生植物可依气泡的产生量或产生速率;离体叶片若事先沉入水底可依单位时间内上浮的叶片数目;植物体上的叶片可依指示剂(如碘液)处理后叶片颜色深浅。   ⑵呼吸作用:O2吸收量或CO2释放量或有机物消耗量   ⑶原子或分子转移途径:同位素标记法或元素示踪法   ⑷细胞液浓度大小或植物细胞活性:质壁分离与复原   ⑸溶液浓度的大小:U型管+半透膜   ⑹甲状腺激素作用:动物耗氧量、发育速度等   ⑺生长激素作用:生长速度(体重、体长变化)   ⑻胰岛素作用:动物活动状态(是否出现低血糖症状——昏迷)   ⑼胰高血糖素作用:尿糖的检测(在尿液中加班氏试剂进行沸水浴,看是否出现砖红色沉淀)   ⑽菌量的多少:菌落数、亚甲基蓝褪色程度   ⑾生长素作用及浓度高低的显示:可通过去除胚芽鞘后补充生长素后的胚芽生长情况来判断(弯曲、高度)   ⑿淀粉:碘液(变蓝色)   ⒀还原性糖:斐林试剂/班氏试剂(沸水浴后生成砖红色沉淀)   ⒁CO2:Ca(OH)2溶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⒂乳酸:pH试纸   ⒃O2:余烬复燃   ⒄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⒅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苏丹Ⅳ染液(红色)   ⒆DNA:二苯胺(沸水浴,蓝色)、甲基绿(染色后,呈绿色)   ⒇RNA:吡罗红(呈红色)、苔黑酚乙醇溶液    高中生物的实验原则   1、对照原则   阳性对照:给对照组施以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处理因素。   空白对照:指不做任何实验实验的对照组或不给对照组以任何处理因素。值得注意的是,不给对照组任何处理因素是相对实验组而言的,实际上对照组还是要做一定的处理,只是不加实验组的处理因素,或者说相对于实验组而言,除实验变量外,别的处理与实验组完全相同。空白对照能明白地对比和衬托实验组的变化和结果,增加说服力。通常未经实验因素处理的对象组为对照组,经实验因素处理的对象组为实验组;或处于正常情况下的对象组为对照组,未处于正常情况下的对象组为实验组。   自身对照:指对照组和实验组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不另设对照。自身对照方法简便,关键是看清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相互对照: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对照,其中每一组既是实验组也是其他级别的对照组。在等组实验法中,若不设空白对照,则大都是运用相互对照。相互对照较好地平衡和抵消了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条件对照:指虽然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是这种处理是作为对照意义的,给定的处理因素正是为了保证实验中对照组与实验组相比只是少了实验变量的影响,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通常施以条件因素的对象组为对照组,施以实验因素的对象组为实验组。   标准对照:生物生理、生化的某些项目也都有相应的标准,将观察测定的实验数值与规定的标准值相比较,以确定其正常与否的对照方法。   2、单一变量原则   理解该原则,应弄清几组变量:即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   ①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a.实验变量是研究者主动操纵的条件和因子,是作用于实验对象的刺激变量(也称自变量),自变量须以实验目的和假设为依据,应具有可变性和可操作性。b.反应变量(又称因变量或应变量),是随自变量变化而产生反应或发生变化的变量,反应变量是研究是否成功的证据,应具可测性和客观性。c.二者关系: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即具因果关系。   ②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无关变量又称干扰变量、控制变量,是指与研究目标无关,但却影响研究结果的变量。额外变量,指实验中由于无关变量所引起的变化和结果。无关变量是原因,额外变量是结果,二者也具有因果关系。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实验者应严格控制无关变量,防止额外变量的出现,否则实验结果的真实性无法得到认定,如我们常在实验过程中强调“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幼苗”“数量大小相同的种子”“置于相同并适宜条件下培养”“加入等量的清水”等均是为了控制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所谓单一变量原则,就是要尽可能控制无关变量的作用,以确保实验变量的性。   【案例剖析】例如,生物课本内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低温(冰),适温(60℃),高温(沸水);酶的活性变化即反应变量;试管的洁净度,淀粉酶的稀释度,可溶性淀粉的浓度,碘液的量和浓度,温度处理时间,操作程序等是无关变量。实验中不论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做到每个自变量对应一个因变量,此外还要做到操作规范。在实验设计、实施的全过程中,应严格操纵实验变量,严格控制无关变量,尽可能消除误差,获取较为精确的反应变量。   3、等量原则   实验中要做到“单一变量”(即实验变量)外,其它变量需注意等量原则,即:   ①生物材料要相同:即所用生物材料的数量、质量、长度、体积、来源和生理状况等方面要尽量相同或至少大致相同。   ②实验器具要相同:即试管、烧杯、水槽、广口瓶等器具的大小、型号、洁净度等相同。   ③实验试剂要相同:即试剂的成分、浓度、体积要相同。即使使用不同试剂也要注意体积相同。   ④处理方法要相同:保温或冷却、光照或黑暗、搅拌或振荡都要一致。有时尽管某种处理对对照实验来说,看起来似乎是毫无意义的,但还是要作同样的处理。   4、科学原则:即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科学,包括原理、操作、程序、方法等。   5、安全原则:尽量避免危险性操作(如确需使用,应注明,防止环境污染和人身伤害)。   如: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使用丙酮时,强调指出:“用滤纸打孔盖住研钵进行研磨”以减少挥发。   6、可行原则:实验设计应注意取材方便、药品便宜、装置简单、经济实用、步骤简洁、操作性强、花时经济,在现有实验条件下能够完成。    高中生物的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操作设计注意事项   1、应注意实验选材的合理性   如:⑴所选材料应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如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中应选择“白色或近白色”的材料;   ⑵所选材料应容易获得:尽可能选择无明显季节性、地域性的材料;   ⑶所选材料应价格便宜   2、应注意操作细节的合理性   如:⑴溶液或培养基灭菌后是否要冷却后使用?冷却后   ⑵向淀粉糊中加了唾液后是否要振荡试管呢?要   ⑶酶促反应的试管如何加热?是直接加热,还是水浴加温?水浴加热   ⑷用酒精溶解叶中叶绿素时,酒精直接或隔水加热?隔水加热   ⑸使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进入动物体内的方法应如何操作?是饲喂,还是注射?甲状腺激素饲喂,胰岛素、生长激素注射   ⑹不同的情况下要合理地选用不同的水。如:清水、池水、凉开水、蒸馏水、生理盐水。   3、应注意操作顺序的合理性   例:为“验证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在如下实验步骤中,顺序应该是   ①在1-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0.5%的淀粉液2mL;   ②加完淀粉液后,向各试管中加入相应的缓冲液3mL,使各试管中反应液的pH依次稳定在5.00、6.20、6.80、7.40、8.00;   ③分别向1-5号试管中加入0.5%唾液1mL,然后进行37℃恒温水浴;   ④反应过程中,每隔1min从第3号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比色板上,加一滴碘液显色,待呈橙黄色时,立即取出5支试管,加碘液显色并比色,记录结果;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③②①④D.①③②④   答案:C   4、应注意实验方案的可操作性   例:为“验证镁是植物生活的必需元素”。请写出你的设计思路。   方案1:将幼苗中运载Mg2+的载体去掉   方案2:用去掉镁的砂性土壤培养幼苗   方案3:将植物体内的Mg2+分离出来   方案4: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用符合实验要求的容器,对照组盛有含植物必需的各种矿质元素的完全培养液,实验组盛有不含镁离子的完全培养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方案1、2、3均缺乏可操作性,正确思路应该是方案4。
2023-09-10 08:23:431

高中生物教学有哪些实验

可以查教材或者教参,上面有
2023-09-10 08:24:053

高中生物的实验方法具体到一些著名实验

常规实验方法:(1)显微观察法,如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等。(2)观色法,如观察动物毛色和植物花色的遗传等。(3)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示踪法),如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用18O2和14CO2追踪光合作用中氧原子和碳原子转移途径的实验等。(4)等组实验法,如小麦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实验,发现生长素的燕麦胚芽鞘实验等。(5)加法创意法,如用饲喂法研究甲状腺激素,用注射法研究动物胰岛素和生长激素,用移植法研究性激素等。(6)减法创意法,如用阉割法、手术摘除法、注射法、器官移植法研究性激素、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的实验,雌蕊受粉后除去正在发育着的种子等。(7)杂交实验法,如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的植物杂交、测交的实验,小麦的杂交等。(8)化学分析法,如番茄和水稻对Ca和Si选择性吸收,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等。(9)理论分析法,如大、小两种草履虫竞争的实验,植物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的实验,植物向光性实验等。(10)模拟实验法,如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分离定律的模拟实验等。
2023-09-10 08:24:151

高中生物课本实验总结

  实验是高中生物的必考知识点,高中生物课本实验有哪些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课本实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课本实验 总结   实验一 低倍镜、高倍镜   1、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为什么?   低倍镜的视野大,通过的光多,放大的倍数小;高倍镜视野小,通过的光少,但放大的倍数高。   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如果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对象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3、用转换器转过高倍镜后,转动粗准焦螺旋行不行?   不行。用高倍镜观察,只需转动细准焦螺旋即可。转动粗准焦螺旋,容易压坏玻片。   4、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什么?   答:(1)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   (2)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并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楚材料为止。   5、总结:四个比例关系   a.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而目镜正好与之相反。   b.物镜头放大倍数与玻片距离:倍数越大(镜头长)距离越近。   c.放大倍数与视野亮度: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   d.放大倍数与视野范围: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   实验二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一、实验原理   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 2O沉淀。   葡萄糖+ Cu ( OH )2 葡萄糖酸 + Cu 2Ou2193(砖红色)+ H 2O,即Cu ( OH ) 2被还原成Cu 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   2、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淀粉遇碘变蓝色。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二、实验材料   1、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   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应选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一般要浸泡3~4小时(也可用蓖麻种子)。   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   三、实验注意事项   1、可溶性糖的鉴定   a.应将组成斐林试剂的甲液、乙液分别配制、储存,使用前才将甲、乙液等量混匀成斐林试剂;斐林试剂很不稳定,甲、乙液混合保存时,生成的Cu ( OH ) 2在70~900C下分解成黑色CuO和水;   b. 切勿将甲液、乙液分别加入苹果组织样液中进行检测。甲、乙液分别加入时可能会与组织样液发生反应,无Cu ( OH ) 2生成。   2、蛋白质的鉴定   a. A液和B液也要分开配制,储存。鉴定时先加A液后加B液;先加NaOH溶液,为Cu2+与蛋白质反应提供一个碱性的环境。A、B液混装或同时加入,会导致Cu2+变成Cu ( OH ) 2沉淀,而失效。   b、CuSO4溶液不能多加;否则CuSO4的蓝色会遮盖反应的真实颜色。   c. 蛋清要先稀释;如果稀释不够,在实验中蛋清粘在试管壁,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后会粘固在试管内壁上,使反应不容易彻底,并且试管也不易洗干净。   3、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区别:   验三: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   1.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实验四:体验制备细胞膜的 方法   实验材料: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用这样的红细胞做实验材料就只有细胞膜一种膜结构。   实验五: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一、实验原理   1.叶绿体的辨认依据:叶绿体是绿色的,呈扁平的椭圆球形或球形。   2.线粒体辨认依据:线粒体的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   3.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二、实验材料   观察叶绿体时选用:藓类的叶、黑藻的叶。取这些材料的原因是: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整个小叶直接制片,所以作为实验的首选材料。   若用菠菜叶作实验材料,要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带些叶肉。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三、讨论   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不是静止不动的?为什么?   答:不是。呈椭球体形的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可以运动,这种运动能随时改变椭球体的方向,使叶绿体既能接受较多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   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答: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都有利于接受光照,完成光合作用。如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改变方向。又如叶子上面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比下面的多,这可以接受更多的光照。   实验六 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一、实验原理:   1.质壁分离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2.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   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因为液泡呈紫色,易于观察。也可用水绵代替。0.3g/ml的蔗糖溶液。用蔗糖溶液做质壁分离剂对细胞无毒害作用。   质壁分离的方法(引流法):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临时装片。然后,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即可。   质壁分离复原的方法:改用清水实验。   三、讨论   1.如果将上述表皮细胞浸润在与细胞液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中,这些表皮细胞会出现什么现象?答:表皮细胞维持原状,因为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   2.当红细胞细胞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时,红细胞会不会发生质壁分离?为什么?   答:不会。因为红细胞不具细胞壁。   实验七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一、实验原理   鲜肝提取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和Fe3+都能催化H2O2分解放出O2。经计算,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和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相比,每滴FeCl3溶液中的Fe3+数,大约是每滴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分子数的25万倍。   二、实验注意事项   1.不让H2O2接触皮肤,H2O2有一定的腐蚀性   2. 不可用同一支滴管,由于酶具有高效性,若滴入的FeCl3溶液中混有少量的过氧化氢酶,会影响实验准确性   3.肝脏研磨液必须是新鲜的,因为过氧化氢酶是蛋白质,放置过久,可受细菌作用而分解,使肝脏组织中酶分子数减少,活性降低   4.肝脏研磨要充分,研磨可破坏肝细胞结构,使细胞内的酶释放出来,增加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   实验八 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实验原理:   1、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   2、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后不显色。   注:市售a-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约600C   实验九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实验原理:   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方程式(略)   2、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CO2的产生情况。   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变成灰绿色。   注意事项   增加水中氧气的方法:用橡皮球或气泵通入空气,并用NaOH溶液除去空气中的CO2   实验十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一、实验原理与方法   1.色素的提取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易溶于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提取方法:用丙酮、乙醇等能提取色素。   2.色素分离的原理:层析液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分离方法:纸层析法。用毛细吸管在滤纸条的下端沿铅笔线划一条滤液细线,待滤液干后再划一两次,然后将滤纸条插入层析液中(滤液细线不能接触层析液)。分离结果:滤纸条上从上到下出现四条色素带:橙黄色(最窄,胡萝卜素)、黄色(叶黄素)、蓝绿色(最宽,叶绿素a)、黄绿色(叶绿素b)。胡萝卜素与叶黄素之间距离最大,叶绿素a与叶绿素b之间距离最小。   二、实验注意事项   1.加SiO2为了研磨得更充分。   2.加CaCO3防止研磨时叶绿素受到破坏。因为叶绿素含镁,可被细胞液中的有机酸产生的氢代替,形成去镁叶绿素,CaCO3可中和液泡破坏释放的有机酸,防止叶绿体被破坏。   3.加无水乙醇是因为叶绿体色素易溶于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   三、实验讨论:   1.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   答: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如触及层析液,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就会溶解在层析液中,实验就会失败。   2.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什么?   答:提取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①叶片要新鲜、浓绿;②研磨要迅速、充分;③滤液收集后,要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以免滤液挥发。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一是滤液细线要细且直,而且要重复划几次;二是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线。
2023-09-10 08:24:251

适合参赛的高中生物实验

对于一些生的参赛的实验的话,我觉得可以选那种电解质的实验,这个是比较有难度的。
2023-09-10 08:24:373

高中生物学实验有哪些

高考所考的实验、实习与研究性学习(1)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2)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3)细胞质流动的观察(4)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5)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6)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7)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8)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9)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10)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11)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12)DNA的粗提取与鉴定(13)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14)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15)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6)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17)观察SO2对植物的影响
2023-09-10 08:24:481

求高中生物所有的实验(要求各个实验的步骤)

生物实验总结 实验一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DNA 绿色,RNA 红色 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 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实验二 物质鉴定 还原糖 + 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 脂 肪 + 苏丹III 橘黄色 脂 肪 + 苏丹IV 红色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 紫色反应 1、还原糖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 ★模拟尿糖的检测 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 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2、脂肪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 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 ↓ 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 ↓ 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 ↓ 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3、蛋白质的检测 (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 (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 考点提示: (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 (2 )还原性糖植物组织取材条件? 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 (3)研磨中为何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对实验有何影响? 加石英砂是为了使研磨更充分。不加石英砂会使组织样液中还原性糖减少,使鉴定时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 (4)斐林试剂甲、乙两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为何要现混现用? 混合后使用;产生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不稳定。 (5)还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为? 浅蓝色 棕色 砖红色 (6)花生种子切片为何要薄? 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于显微镜的观察。 (7)转动细准焦螺旋时,若花生切片的细胞总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什么? 切片的厚薄不均匀。 (8)脂肪鉴定中乙醇作用? 洗去浮色。 (9)双缩脲试剂A、B两液是否混合后用?先加A液的目的怎样通过对比看颜色变化? 不能混合;先加A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碱性;先留出一些大豆组织样液做对比。 实验三 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1、材料:新鲜藓类叶、黑藻叶或菠菜叶,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2、原理:叶绿体在显微镜下观察,绿色,球形或椭球形。 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成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 知识概要: 取材 制片 低倍观察 高倍观察 考点提示: (1)为什么可直接取用藓类的小叶,而不能直接取用菠菜叶? 因为藓类的小叶很薄,只有一层细胞组成,而菠菜叶由很多层细胞构成。 (2)取用菠菜叶的下表皮时,为何要稍带些叶肉? 表皮细胞除保卫细胞外,一般不含叶绿体,而叶肉细胞含较多的叶绿体。 (3)怎样加快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最适温度是多少? 进行光照、提高水温、切伤部分叶片;25℃左右。 (4)对黑藻什么部位的细胞观察,所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的现象最明显? 叶脉附近的细胞。 (5)若视野中某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为顺时针,则在装片中该细胞的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怎样的? 仍为顺时针。 (6)是否一般细胞的细胞质不流动,只有黑藻等少数植物的细胞质才流动? 否,活细胞的细胞质都是流动的。 (7)若观察植物根毛细胞细胞质的流动,则对显微镜的视野亮度应如何调节? 视野应适当调暗一些,可用反光镜的平面镜来采光或缩小光圈。 (8)在强光照射下,叶绿体的向光面有何变化?叶绿体的受光面积较小有一面面向光源。 实验四 观察有丝分裂 1、材料:洋葱根尖(葱,蒜) 2、步骤:(一)洋葱根尖的培养 (二)装片的制作 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1. 解离: 药液: 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 : 1混合液). 时间: 3~5min .目的: 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2. 漂洗: 用清水漂洗约3min. 目的: 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并有利于染色. 3. 染色: 用质量浓度为0.01g / mL或0.02g / 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染色3~ 5min 目的: 使染色体着色,利于观察. 4. 制片: 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 然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载玻片. 目的: 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三)观察 1、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2、换高倍镜下观察:分裂中期→分裂前、后、末期→分裂间期。(注意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的特点)。其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考点提示: (1)培养根尖时,为何要经常换水? 增加水中的氧气,防止根进行无氧呼吸造成根的腐烂。 (2)培养根尖时,应选用老洋葱还是新洋葱?为什么? 应选用旧洋葱,因为新洋葱尚在休眠,不易生根。 (3)为何每条根只能用根尖?取根尖的最佳时间是何时?为何? 因为根尖分生区的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上午10时到下午2时;因为此时细胞分裂活跃。 (4)解离和压片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压片时为何要再加一块载玻片? 解离是为了使细胞相互分离开来,压片是为了使细胞相互分散开来;再加一块载玻片是为了受力均匀,防止盖玻片被压破。 (5)若所观察的组织细胞大多是破碎而不完整的,其原因是什么? 压片时用力过大。 (6)解离过程中盐酸的作用是什么?丙酮可代替吗? 分解和溶解细胞间质;不能,而硝酸可代替。 (7)为何要漂洗? 洗去盐酸便于染色。 (8)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什么? 染色最深的结构是染色质或染色体。 (9)若所观察的细胞各部分全是紫色,其原因是什么? 因为在根尖只有分生区的细胞能够进行细胞分裂;分生区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处于分裂状态;不能用高倍镜找分生区,因为高倍镜所观察的实际范围很小,难以发现分生区。 (10)为何要找分生区?分生区的特点是什么?用高倍物镜找分生区吗?为什么? 染液浓度过大或染色时间过长。 (11)分生区细胞中,什么时期的细胞最多?为什么? 间期;因为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最长。 (12)所观察的细胞能从中期变化到后期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所观察的细胞都是停留在某一时期的死细胞。 (1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否看到染色体?为什么? 不能,因为洋葱表皮细胞一般不分裂。 (14)若观察时不能看到染色体,其原因是什么? 没有找到分生区细胞;没有找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染液过稀;染色时间过短。 实验五 比较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考点提示: (1)为何要选新鲜的肝脏?因为在不新鲜的肝脏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会由于细菌的破坏而降低。 (2)该实验中所用试管应选较粗的还是较细的?为什么?应选用较粗的,因为在较细的试管中容易形成大量的气泡,而影响卫生香的复燃。 (3)为何要选动物的肝脏组织来做实验,其他动植物的组织的研磨液能替代吗?因为肝脏组织中过氧化氢酶含量较丰富;其它动植物组织也含有少量的过氧化氢酶,所以能够替代。 (4)相同质量的块状肝脏和肝脏研磨液,哪一个催化效果好?为什么?研磨液效果好;因为它增加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氢的接触面积。 (5)滴入肝脏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时,可否共用下个吸管?为什么?不可共用,防止过氧化氢酶与氯化铁混合,而影响实验效果。 实验六 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丙酮或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分离色素 2、步骤: (1)提取色素 研磨 (2)制备滤纸条 (3)画滤液细线:均匀,直,细,重复若干次 (4)分离色素: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5)观察和记录: 结果滤纸条上从上到下依次为:橙黄色(胡萝卜素)、黄色(叶黄素)、蓝绿色(叶绿素a)、黄绿色(叶绿素b). 考点提示: (1)对叶片的要求?为何要去掉叶柄和粗的时脉?绿色、最好是深绿色。因为叶柄和叶脉中所含色素很少。 (2)二氧化硅的作用?不加二氧化硅对实验有何影响? 为了使研磨充分。不加二氧化硅,会使滤液和色素带的颜色变浅。 (3)丙酮的作用?它可用什么来替代?用水能替代吗? 溶解色素。它可用酒精等有机溶剂来代替,但不能用水来代替,因为色素不溶于水。 (4)碳酸钙的作用?不加碳酸钙对实验有何影响? 保护色素,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不加碳酸钙,滤液会变成黄绿色或褐色。 (5)研磨为何要迅速?要充分?过滤时为何用布不用滤纸? 研磨迅速,是为了防止丙酮大量挥发;只有充分研磨,才能使大量色素溶解到丙酮中来。色素不能通过滤纸,但能通过尼龙布。 (6)滤纸条为何要剪去两角? 防止两侧层析液扩散过快。 (7)为何不能用钢笔或圆珠笔画线? 因为钢笔水或圆珠笔油中含有其它色素,会影响色素的分离结果。 (8) 滤液细线为何要直?为何要重画几次? 防止色素带的重叠;增加色素量,使色素带的颜色更深一些。 (9) 滤液细线为何不能触到层析液? 防止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 (10)滤纸条上色素为何会分离? 由于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它们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就不同。 (11)色素带最宽的是什么色素?它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比什么色素大一些? 最宽的色素带是叶绿素a,它的溶解度比叶绿素b大一些。 (12)滤纸条上相互间距最大的是哪两种色素?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13)色素带最窄的是第几条色素带?为何? 第一条色素带,因为胡萝卜素在叶绿体的四种色素中含量最少。 实验七 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 1、条件: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差,活细胞,大液泡 2、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具紫色大液泡),质量浓度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等。 3、步骤: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盖玻片一侧滴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液泡由大到小,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盖玻片一侧滴清水, 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质壁分离复原) 4、结论: 细胞外溶液浓度 > 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质壁分离 细胞外溶液浓度 < 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质壁分离复原 知识概要:制片 观察 加液 观察 加水 观察 考点提示: (1)洋葱为何要选紫色的?若紫色过淡怎么办? 紫色的洋葱有紫色的大液泡,便于观察液泡的大小变化;让阳光照射。 (2)洋葱表皮应撕还是削?为何? 表皮应撕不能削,因为削的表皮往往太厚。 (3)植物细胞为何会出现质壁分离? 动物细胞会吗? 当细胞失去水分时,其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动物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因为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 (4)质壁分离时,液泡大小和颜色的变化?复原时呢? 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液泡变小,紫色加深;当细胞质壁分离复原时,液泡变大,紫色变浅。 (5)若发生质壁分离后的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原因是什么? 细胞已经死亡(可能是外界溶液浓度过大,细胞失水过多或质壁分离时间过长) (6)高倍镜使用前,装片如何移动? 若要把视野中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上移动。若要把视野中左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左方移动,因为显微镜视野 中看到的是倒像。 (7)换高倍物镜后,怎样使物像清晰?视野明暗度会怎样变化?如何调亮?换高倍物镜后,应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清晰;视野会变暗,可调大光圈或改用反光镜的凹面镜来使视野变亮。 (8)所用目镜、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9)物像清晰后,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和放大倍数的关系? 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越小,放大倍数越大。 (10)总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放大倍数具体指面积的放大倍数还是长度的放大倍数? 总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是指细小物体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 (11)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大小、多少、视野明暗的关系?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越大、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12) 更换目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目镜上;更换物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物镜上、移动载玻片,若异物移动,则异物在载玻片上。 (13)怎样利用质壁分离现象来测定植物细胞液的浓度? ①配制一系列浓度从小到大的蔗糖溶液 ②分别用以上不同浓度的溶液制成某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 ③用显微镜观察某植物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某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就介于不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浓度和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浓度之间。 实验八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考点提示: (1)鸡血能用猪血代替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不能提取DNA。 (2)鸡血中为何要加柠檬酸钠?为何要弃去鸡血细胞的上清液? 防止血液凝固;因为上清液是血浆,不含细胞和DNA。 (3)胀破细胞的方法?能用生理盐水吗? 向血细胞中加入蒸馏水,使细胞大量吸水而胀破;不能用生理盐水,因为血细胞在蒸馏水中不能吸收水分。 (4)该实验中最好应用玻璃烧杯还是塑料烧杯?为什么? 最好用塑料烧杯,因为玻璃烧杯容易吸附DNA。 (5)前后三次过滤时,所用纱布的层数分别是多少?为什么? 第一次用一层纱布,有利于核物质透过纱布进入滤液;第二次用多层纱布,能防止DNA丝状物透过纱布进入滤液;第三次用两层纱布,既有利于DNA透过纱布,又能防止其它杂质透过纱布。 (6)若实验中所得黏稠物太少,其原因是什么? 第一次加蒸馏水过少,细胞未充分胀破;第二次加蒸馏水过多或过少;第一次过滤用了多层纱布;第二次过滤用了一层纱布;使用了玻璃烧杯。 (7)两次加入蒸馏水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是为了使血细胞吸水胀破;第二次是为了降低氯化钠的浓度,有利于DNA有析出。 (8)实验中搅拌溶液时,为何总要沿一个方向搅拌? 防止DNA分子受到损伤。 (9)两次析出DNA的方法分别是什么?原理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是加蒸馏水,降低氯化钠的浓度,促使DNA析出;第二次是加入冷酒精,因为DNA不溶于酒精溶液。 (10)三次溶解DNA的液体分别是什么?原理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第二次都是用浓度为2mol/L的氯化钠溶液,第三次用的是0。015mol/L的氯化钠溶液。其原理是DNA在氯化钠中的溶解度,是随着氯化钠的浓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当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4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2mol/L的氯化钠溶液和0。015mol/L的氯化钠溶液对DNA的溶解度都比较高。 (11)鉴定DNA时为何要用两支试管?其现象分别是什么? 其中不加DNA的试管起对照作用。该试管溶液不变色,另一支加有DNA的试管溶液变蓝色。 实验九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原理: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C6H12O6 + 6O2 + 6H2O 6CO2 + 12H2O + 能量 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 C6H12O6 2C2H5OH + 2CO2 + 少量能量 2、装置:(见课本) 3、检测:(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2023-09-10 08:24:591

高中生物的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 #高一# 导语】高中生物离不开实验,那么高中生物的实验操作有哪些注意事项?下面 无 将为大家带来高中生物的实验操作有哪些注意事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应注意实验选材的合理性   如:⑴所选材料应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如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中应选择“白色或近白色”的材料;   ⑵所选材料应容易获得:尽可能选择无明显季节性、地域性的材料;   ⑶所选材料应价格便宜   2、应注意操作细节的合理性   如:⑴溶液或培养基灭菌后是否要冷却后使用?冷却后   ⑵向淀粉糊中加了唾液后是否要振荡试管呢?要   ⑶酶促反应的试管如何加热?是直接加热,还是水浴加温?水浴加热   ⑷用酒精溶解叶中叶绿素时,酒精直接或隔水加热?隔水加热   ⑸使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进入动物体内的方法应如何操作?是饲喂,还是注射?甲状腺激素饲喂,胰岛素、生长激素注射   ⑹不同的情况下要合理地选用不同的水。如:清水、池水、凉开水、蒸馏水、生理盐水。   3、应注意操作顺序的合理性   例:为“验证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在如下实验步骤中,顺序应该是   ①在1-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0.5%的淀粉液2mL;   ②加完淀粉液后,向各试管中加入相应的缓冲液3mL,使各试管中反应液的pH依次稳定在5.00、6.20、6.80、7.40、8.00;   ③分别向1-5号试管中加入0.5%唾液1mL,然后进行37℃恒温水浴;   ④反应过程中,每隔1min从第3号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比色板上,加一滴碘液显色,待呈橙黄色时,立即取出5支试管,加碘液显色并比色,记录结果;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③②①④D.①③②④   答案:C   4、应注意实验方案的可操作性   例:为“验证镁是植物生活的必需元素”。请写出你的设计思路。   方案1:将幼苗中运载Mg2+的载体去掉   方案2:用去掉镁的砂性土壤培养幼苗   方案3:将植物体内的Mg2+分离出来   方案4: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用符合实验要求的容器,对照组盛有含植物必需的各种矿质元素的完全培养液,实验组盛有不含镁离子的完全培养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方案1、2、3均缺乏可操作性,正确思路应该是方案4。
2023-09-10 08:25:071

高中生物观察细胞的实验有哪

高中生物观察细胞的实验如下:1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2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3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4 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5 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6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7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8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9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10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11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12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13 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14 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15 影响酶活性的条件16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17 环境因素对光和作用强度的影响18 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19 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20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21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22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23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24 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25 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26 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细胞体积的关系27 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28 观察叶绿体29 观察洋葱表皮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的复原30 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31 光和色素的提取与分离32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33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34 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
2023-09-10 08:25:251

高中生物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高中生物实验操作注意事项一 通常,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凡是涉及到在试管中反应有沉淀生成的生物实验,往往要考虑实验结束后沉淀物的清洗问题。在高中生物蛋白质实验操作中涉及此问题比较多。所以要掌握高中生物实验基本操作中的问题处理方法。 在高中生物实验中经常用到滴管,生物实验过程中,有许多学生不注意滴管的区别使用,造成对比实验失败;交叉污染药品导致试剂不纯,并且还会影响后面班级的实验,所以高中生物实验一定要注意清洁。 高中生物实验操作注意事项二 在高中生物实验操作中量筒的使用常被忽略。在生物实验中,有许多试剂的用量都是1ml或2ml。使用量筒量取,要求操作者要细心有耐心。有些学生觉得使用量筒麻烦,常常凭感觉来估计试剂的使用量。这会造成学生所做生物实验中试剂的使用量差别很大:同一组实验不同试管内的试剂量相差太大、不同组间试剂用量差别更明显。这样就不能保证生物实验的准确性,使高中生物定理实验的结果失去真实性。 高中生物实验操作注意事项三 在高中生物实验中显微镜的操作有许多不妥之处。如,用显微镜观察固定切片时,镜臂可倾斜一定角度。在观察其他生物实验中,将新制成的装片固定在载物台上后,为了观察方便,不少学生将镜臂倾斜较大角度,以致装片中的液体往下面流,污染了实验显微镜,并造成生物实验失败。 高中生物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四 高中生物实验多采用分组实验来验证生物实验。有的学生直接从书上找到结论,再做实验;有的不做实验,也有结论。生物定量实验不如实记录结果,凭空捏造数据,导致生物实验失去意义。生物实验失败后,之后还得重做生物实验,找到问题所在。所以在做生物实验是一定要认真。
2023-09-10 08:25:451

怎样进行高中生物的实验教学

一、重视分组,加强纪律教育和管理对于实验组织管理,重点要小组管理上着手。对于一个班级,教师无法深入到每个学生中,生物实验中往往要分组进行,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实验。很多老师的分组一般是由学生自由组合,或者按名单随机组合。这就容易让一些比较活泼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而对实验教学的开展和管理带来影响。所以教师在分组时,要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来进行分组,最好每一组的学生中有一至两名动手能力强,知识掌握全面的学生。这样,通过小组中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形成合力,可以使实验教学能够顺利完成。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由管理者变为引导者,不要过多干涉学生的操作。上好实验课的保证之一,就是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也就是能遵守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则。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需要加强纪律教育和管理。特别是在实验课开始以前,就要向学生讲清道理,说明利害关系。要反复教育,让学生能够自觉遵守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划。二、做好实验准备工作,明确实验教学目标关于实验准备,教师要先动手做一遍实验,这是增强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教师先做一遍实验,既可让教师充分领会实验的教学目标,又能发现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检查实验材料是否达到了实验要求,操作环境是否达到了实验条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避免可能出现的实验误差,从而为学生提供成功实验的先决条件。此外,在实验教学中,总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而产生了不同的实验现象,如果教师对于实验现象了解不深不透,就会对学生的实验现象无法正确评价,出现的问题也无法解答。因此,实验教学前教师要亲自动手做一遍实验,提前预料实验中会出现的问题,既便于更好地改进实验,又能准确评价实验结果,避免诸多尴尬。很多教师在实验前都会做好充分的准备,但往往忽视了学生在实验前的准备。只有让每个学生弄清每个实验的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实验目的等。这样,学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操作。否则,实验中会产生许多问题,实验教学效果也受到影响。以“探究酸雨的危害”的实验教学为例,在实验前,如果学生对酸雨的成分、PH值、形成过程、种子发芽的条件等不是很了解。那么,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在配置溶液,选择小麦种子等方面就会出现问题,达不到实验的要求,严重的对实验结果也会产生影响。在以往的教学中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只是机械地模仿教师的演示或照着书本上的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等实验结束了,可能还不知道实验的目标。因此,教师应向学生明确实验教学目标,让学生心中有数,并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是否达到了目标。如在“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教学中,在实验之前,教师应向学生明确细胞有丝分裂的图像,当学生实验后,再以是否观察到分裂图像来审视实验过程。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目前,实验教学观念仍停留在应试教育模式上,仍有一部分教师把实验课看成是理论课的补充,是一种辅助性教学。在实验教学中,重实验结果、轻实验过程;重知识巩固、轻能力培养。学生在实验中被动多于主动。实验材料、用具的都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实验步骤的实施是按教师或书本上的指令进行的。这种要我做实验的模式不仅减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让学生形成做不做实验都一样,做不好还不如不做,多看看课本就可以的心态。这不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生物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验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是主导。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中来,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变要我做实验为我要做实验。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实验计划的制订。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实验了解,也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发展。如在“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教学中,教材上所选的实验材料是菠菜,教师可以准备好菠菜,然后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些实验材料备用。实验结束后,对不同实验材料得到不同的结果进行分析。这样,一方面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实验的兴趣增加,同时让学生体验到了科学就在自己身边。另一方面学生在选择实验材料的过程中,对实验有了更深的了解。在用多种材料反复的实验中,进一步熟悉了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四、做好实验分析,注重培养学生实验分析的能力一个较为复杂的实验过程是经过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反复摸索,最终才形成书本上的步骤。所以,在实验教学中,不能单纯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出现结果就行了。应根据学生程度和涉及原理的难易程度不同,由教师讲解或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去分析实验中每一步骤的作用,每一个步骤处理的意义以及各步骤之间的联系,从中学习处理问题的方法,为今后进行实验设计,制定实验方案打下基础。
2023-09-10 08:25:551

高中生物里用到同位素标记法的实验有哪些

赫尔希和蔡斯标记T2噬菌体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米西尔森和斯塔尔标记DNA证明了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2023-09-10 08:26:072

高中生物观察实验哪些需要用死细胞观察

采用死细胞的主要有下面几个:1.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2.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3.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4.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采用活细胞的有以下几个:1、植物的质壁分离与复原(死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与复原)2、观察线粒体、叶绿体(健那绿是活性染料)3、制备细胞膜(用人体红细胞吸水胀破,必须是活细胞)4、研究细胞呼吸,酵母菌呼吸5、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6、探究叶绿体的功能7、观察黑藻细胞质流动的实验
2023-09-10 08:26:181

高中生物哪些实验用到假说演绎法

细胞假说 遗传进化
2023-09-10 08:26:304

如何高效开展高中生物演示实验

在高中生物课中,有很多演示实验,这些演示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在农村高中可以克服各个农村学校生物实验器材不足的缺点。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教育开始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生物实验教学在素质教育的路上探索前行,怎样上好一节生物演示实验课是每个生物实验教师必须不断探讨的话题。现在就怎样上好高中生物演示实验课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一、生物教师要极度重视演示实验高中生物教学不同于初中生物教学,已经摆脱了初中生物基础知识的范围更加重视专业知识。高中生物实验的极度专业性使我们的生物实验教学必须重视演示实验,在高中生物课程的设置上每个实践性的内容都对应着一个演示实验。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这就要求我们的高中生物教师想尽办法,不遗余力地开好每一个演示实验,提高演示实验的实验效果,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做演示实验,不能以学生看书代替实验,不能以教师讲解代替试验,否则,学生对生物学的许多知识就缺少感性认识。这样我们生物教师要明确每一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器材的准备要充足,实验步骤要清晰规范,避免实验事故的发生。二、细心设计演示实验为了确保演示实验的顺利进行,教师在实验前一定要做好各项必要的准备工作。生物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考虑每一个实验的演示时间和演示时机,在物质准备上课前要准备完备,要善于机智地处理在实验演示过程中出现的意外事件,这样不至于出现问题乱了阵脚。教师要在实验前做好精心准备。例如,准备好演示实验中所需的仪器、药品、材料等。要清洗干净在实验中要使用的仪器,并放在相应的仪器架上,要把实验中需要的药品准备齐全,实验中需要的试剂要事先配置好。此外实验前,教师还要自制些实验室没有但在实验中很有实用价值的仪器。如,加热中常用的挡风板。又如,观察关节的结构实验,可以购买好猪的关节并事先解剖好。为了保证达到实验的良好效果,在课前教师要在实验室试做一次,这样有利于提高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缩短演示实验的时间,利于演示实验的正常开展,达到实验的预期目的。学生在实验前要充分预习,对实验中出现的仪器、药品名称、作用和操作方法有一定的认知,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这样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时,就有一定的方向性,避免无目的性地看热闹,有利于学生对实验有正确的认识。另外,开展演示实验还必须做好应急准备。一般来说,只有实验前准备工作做得充分,实验才会取得成功。为了保证实验的完满成功,教师还要准备好各种应急措施。比如,在用酒精灯隔水加热叶片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的试验中,如果因为教室的防风玻璃损坏,而影响酒精灯加热作用,这时如果事先带好一块自制的挡风板,问题就得到了解决。三、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演示实验演示实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方法,为学生提供生物学知识的感性认识。演示实验要想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认真观察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学生要仔细地观察实验操作。这要求教师一定要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认真地观察,必要时也可以故意进行一些错误的操作,学生在生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加深了印象,把握了正确的操作方法。这样做还可以为以后开展学生实验和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做好准备。学生更要认真地观察实验现象,实验中的火焰、气泡、沉淀、颜色变化等现象。例如,在做鉴定骨的成分的实验时,用酒精灯煅烧骨时,骨的颜色就会慢慢发生变化,教师在颜色变化前要事先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学生只有通过自身的认真观察,才能通过看到的实验现象的变化情况丰富感性材料,从而提升为理性认识,为归纳总结实验结论提供了保障。四、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演示实验不仅要求学生发现实验现象,更重要的是分析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的原因,为归纳实验结论提供本质的依据。对演示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分析原因,教师不要一包到底,对分析不正确的学生不应过多批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以发现者的姿态进行探究,体验自己通过分析实验现象综合所学知识找到原因的那种成功的感觉,既巩固、强化、更新了所学知识,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欲望。教师要结合实验的进展,及时做好点拨和启发,为学生提供与实验有关的知识,降低学生分析的难度。如,在做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的实验中,教师要提供“淀粉遇碘显蓝色”的知识。在实验现象的分析过程中,教师要设计有效的探究问题,以问题的形式将学生的思维诱导到分析演示实验现象原因的方向上,这样既为推动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展开减少阻力,又为学生在分析实验中出现的现象的原因抓住要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教师要引领学生归纳实验结论,及时进行总结报告衡量一个演示实验是否成功的关键要看学生是否能自主地归纳出实验结论、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总结归纳实验结论不能能由教师包办代替。例如,在做鉴定骨的成分的实验中,将骨原来的物理性质与稀盐酸中处理后的物理性质进行比较,结合骨在稀盐酸中出现气泡的现象及其原因,学生就可得出:“骨含有有机物,且骨的韧性与有机物的含量有关”的结论。教师要将学生归纳的实验结论进行整理,去掉非本质的结论。对学生归纳出的正确结论,教师要让学生尽量锤炼自己的语言,让学生用尽可能简练易背易记的语言进行概括。面对学生错误的结论教师要善于引导,在对比中去伪存真,增强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纠正学生观察认识上的错误和不良习惯。当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认识能够达到正确客观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语言的精确性训练,使每一位学生在演示实验中获得的感性认识都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让我们教师、学生一起努力,还原实验本来面目,实现演示实验的真正目的。
2023-09-10 08:26:461

高中生物,什么实验的材料是要解离的,什么要染色,请详细说明。满意的加高分。

2023-09-10 08:26:585

高中生物实验

是Nacl,不能用0.0015mol/L的,要用2mol/L的。
2023-09-10 08:27:194

高中生物中常见的生物组织物质,它们的检测、鉴定方法,及反应现象

糖类 +斐林试剂 产生砖红色沉淀脂肪 +苏丹3 溶液变成橘黄色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溶液变成紫色 DNA +甲基绿 变绿RNA +吡罗红 变红 线粒体 +健那绿 变绿
2023-09-10 08:27:455

高中生物实验有什么作用提高学生成绩

高中生物实验对提高学生成绩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 增强学习兴趣:生物实验可以让学生以更直观、实践的方式接触生物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2. 深化理解:通过生物实验,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生物学原理和理论知识。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动手进行操作、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等步骤,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生物学的核心内容。3. 提高实验技能:生物实验是一种非常实践性的学习形式,可以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实验技能,如样品处理、标本制备、实验设计与规划、数据分析、报告撰写等,这些技能对于未来的科研或者就业都具有重要意义。4. 加强团队协作:生物实验通常需要同学之间合作完成,这有助于学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以及互相帮助和促进的意识,这些都是未来社会中需要的重要素质。综上所述,生物实验对于提高学生成绩有着很大的帮助,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还可以深化理解、提高实验技能和加强团队协作等方面。
2023-09-10 08:28:021

高中生物实验的几种原则(如单一变量原则)有哪些?

以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为例一、单一变量原则(控制变量):除光照以外,温度、水分等其他条件都相同。二、对照原则: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一边明亮,一边阴暗三、重复实验原则一个组的平均值容易存在误差,不一定反映真实情况.如果全班六个小组,相当于做了5次重复实验,计算6次的平均值作为结果,可以减小误差.
2023-09-10 08:28:431

高中生物 重要人物的实验

到这个网站看看,很全~www.longzhong.com.cn
2023-09-10 08:28:544

高中生物常用的实验材料有哪些

菠菜叶洋葱
2023-09-10 08:29:052

【高中生物】不同实验中酒精的浓度及用途

1、50% :洗去浮色 。2、70% :防腐剂,消毒 。3、95% :解离时固定细胞分裂,洗去多余的试剂,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燃烧加热。4、100%:提取色素 。乙醇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低毒性,纯液体不可直接饮用;具有特殊香味,并略带刺激;微甘,并伴有刺激的辛辣滋味。易燃,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能与氯仿、乙醚、甲醇、丙酮和其他多数有机溶剂混溶,相对密度(d15.56)0.816。扩展资料乙醇的溶解性: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甲醇、丙酮、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能溶解许多物质,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乙醇
2023-09-10 08:29:141

高中生物课要重视实验教学 高中生物知识点

  高中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是比较复杂和抽象的,而对于高中生来说,一些直观性的知识比较容易掌握。因此,教师结合课堂演示实验来讲授新知识或复习旧知识,学生会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另外,通过演示实验,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各种实验仪器并能正确、规范地使用,从而在以后的学生实验中,使他们能够独立、高质量地完成各个实验。所以,演示实验是高中生物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直观教学手段之一,有利于把学生带入发现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分析实验问题之中和解决实验问题中锻炼思维能力。   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   生物学科主要研究生物的生命现象及其规律。在生物教材中,几乎每节课都穿插了实验内容,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深刻地掌握生物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并不能很好地运用这一直观教学手段。一方面,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特别是一些农村中学,在实验室的设备配置和规范管理方面都比较落后;另一方面,在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下,部分生物教师依然穿新鞋走老路,还在采用照本宣科、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虽然在“时间加汗水”的强大阵容下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但是却忽略了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久而久之使学生的兴趣消失殆尽,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样的教育显然是一种失败的教育。新的教学形势要求我们生物教师在教学中端正认识,努力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实验环境,为他们创设亲身实践、动手操作、亲身感受与体会、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感和科学探究的成功感与自豪感。   二、如何运用实验教学   1.运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会激发学习的兴趣,而兴趣又是思维活性的触发剂,求知的需要是学习动机的基础。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发生兴趣时,就会围绕着这个问题积极地思考起来。但是,单纯由“实验”表面的“魅力”所引起的只是直接的兴趣,如果没有更深层次内涵的吸引,维持不了多久。要想保持学生持久的兴趣,就要善于“创造”种种诱因。比如,从生产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引出实验课题,不断明确实验目的、意义,不断提出有趣而又有思考性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等等。通过这些手段,及时地把学生的直接兴趣发展为间接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学生的手脚,相信学生能成功完成实验;如果学生实验失败,也要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直至实验成功。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实验、去探究,从实验中体会,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运用试验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求实的态度。观察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正确的观察程序和方法,所以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对培养学生观察力是很必要的。观察方法的培养:①先整体观察后局部观察,教师要指导学生全面进行观察,抓住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样才能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例如,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先用肉眼观察认识根的形态,掌握直根系、须根系、主根和侧根的形态特征,进而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根毛的位置,根尖的结构,认识和掌握根冠、生长点、伸长区及根毛区的细胞结构特点。局部观察即细微观察,要求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抓住事物最本质的属性,捕捉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从而发现事物各个侧面的特点。比如通过解剖观察使学生认识两种不同类型的花在本质属性方面的区别。②对比观察。是运用纵横比较进行观察,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对比观察能使学生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差异以及从差异中找出共同点或因果关系。在脊蛙反射实验中,首先让学生把去脑的蛙进行翻身反射试验,这样来确定脑是否除净,这种实验要反复进行观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验证脊髓具有反射功能时,也应该重复使用不同浓度硫酸来进行刺激,反复进行观察,最后使学生认识在适宜的条件刺激下,脊髓能完成低级的反射功能。只有指导学生进行反复地观察,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   3.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环境污染作为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已经困扰了人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随着环境破坏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人类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环境破坏的现状,主动关心环境保护方面的大事,使学生逐步形成“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生存空间”的环保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参观访问、组织各种科普活动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或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将环保意识渗透到整个社会中去,使学生在亲身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真正理解环保的概念和意义,更加珍惜和爱护周围美好的生活环境。   实验教学通过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现象,使学生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中学习,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旦被调动,接受知识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从而加快学习速度,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的学习走近路、走直路,用较少的时间获得更多的知识。同时,在进行实验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有关演示实验的思路、设计方法、实验设备和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过程以及实验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说明,而学生可以从中初步了解和掌握生物学科学实验的基本思路、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为他们今后从事生物科学事业奠定一定的基础。   (作者单位:河南省巩义市市直高中)
2023-09-10 08:29:321

高中生物中的实验方法哪些?

(1)显微观察法,如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等。(2)观色法,如观察动物毛色和植物花色的遗传等。(3)原子示综法,如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用18O2和14CO2追踪光合作用中氧原子和碳原子转移途径的实验等。(4)等组实验法,如小麦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实验,发现生长素的燕麦胚芽鞘实验等。(5)加法创意法,如用饲喂法研究甲状腺激素,用注射法研究动物胰岛素和生长激素,用移植法研究性激素等。(6)减法创意法,如用阉割法、摘除法研究性激素、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的实验,雌蕊受粉后除去正在发育着的种子等。(7)杂交实验法,如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的植物杂交、测交的实验,小麦的杂交等。(8)化学分析法,如番茄和水稻对Ca和Si选择性吸收,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等。(9)理论分析法,如大、小两种草履虫竞争的实验,植物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的实验,植物向光性实验等。(10)模拟实验法,如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分离定律的模拟实验等。
2023-09-10 08:30:011

高中生物常用的实验方法有哪些

对比,对照,单一变量,应该还有一个,不记得了。。。。。
2023-09-10 08:30:123

高中所有生物实验

你要干什么?问题明确点。。。
2023-09-10 08:30:232

高中生物都有哪些探究性实验

生物实验总结 实验一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DNA 绿色,RNA 红色 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 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实验二 物质鉴定 还原糖 + 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 脂 肪 + 苏丹III 橘黄色 脂 肪 + 苏丹IV 红色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 紫色反应1、还原糖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 ★模拟尿糖的检测 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 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2、脂肪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 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 ↓ 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 ↓ 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 ↓ 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2023-09-10 08:30:331

高中所有生物实验归纳整理

实验一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DNA 绿色,RNA 红色 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 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实验二 物质鉴定 还原糖 + 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 脂 肪 + 苏丹III 橘黄色 脂 肪 + 苏丹IV 红色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 紫色反应 1、还原糖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 ★模拟尿糖的检测 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 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2、脂肪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 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 ↓ 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 ↓ 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 ↓ 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3、蛋白质的检测 (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 (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 考点提示: (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 (2 )还原性糖植物组织取材条件? 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 (3)研磨中为何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对实验有何影响? 加石英砂是为了使研磨更充分。不加石英砂会使组织样液中还原性糖减少,使鉴定时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 (4)斐林试剂甲、乙两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为何要现混现用? 混合后使用;产生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不稳定。 (5)还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为: 浅蓝色 棕色 砖红色 (6)花生种子切片为何要薄? 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于显微镜的观察。 (7)转动细准焦螺旋时,若花生切片的细胞总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什么? 切片的厚薄不均匀。 (8)脂肪鉴定中乙醇作用? 洗去浮色。 (9)双缩脲试剂A、B两液是否混合后用?先加A液的目的。怎样通过对比看颜色变化? 不能混合;先加A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碱性;先留出一些大豆组织样液做对比。 实验三 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1、材料:新鲜藓类叶、黑藻叶或菠菜叶,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2、原理:叶绿体在显微镜下观察,绿色,球形或椭球形。 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成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 知识概要: 取材 制片 低倍观察 高倍观察 考点提示: (1)为什么可直接取用藓类的小叶,而不能直接取用菠菜叶? 因为藓类的小叶很薄,只有一层细胞组成,而菠菜叶由很多层细胞构成。 (2)取用菠菜叶的下表皮时,为何要稍带些叶肉? 表皮细胞除保卫细胞外,一般不含叶绿体,而叶肉细胞含较多的叶绿体。 (3)怎样加快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最适温度是多少? 进行光照、提高水温、切伤部分叶片;25℃左右。 (4)对黑藻什么部位的细胞观察,所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的现象最明显? 叶脉附近的细胞。 (5)若视野中某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为顺时针,则在装片中该细胞的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怎样的? 仍为顺时针。 (6)是否一般细胞的细胞质不流动,只有黑藻等少数植物的细胞质才流动? 否,活细胞的细胞质都是流动的。 (7)若观察植物根毛细胞细胞质的流动,则对显微镜的视野亮度应如何调节? 视野应适当调暗一些,可用反光镜的平面镜来采光或缩小光圈。 (8)在强光照射下,叶绿体的向光面有何变化?叶绿体的受光面积较小有一面面向光源。 实验四 观察有丝分裂 1、材料:洋葱根尖(葱,蒜) 2、步骤:(一)洋葱根尖的培养 (二)装片的制作 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1. 解离: 药液: 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 : 1混合液). 时间: 3~5min .目的: 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2. 漂洗: 用清水漂洗约10min. 目的: 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并有利于染色. 3. 染色: 用质量浓度为0.01g / mL或0.02g / 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染色3~ 5min 目的: 使染色体着色,利于观察. 4. 制片: 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 然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载玻片. 目的: 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三)观察 1、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2、换高倍镜下观察:分裂中期→分裂前、后、末期→分裂间期。(注意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的特点)。其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考点提示: (1)培养根尖时,为何要经常换水? 增加水中的氧气,防止根进行无氧呼吸造成根的腐烂。 (2)培养根尖时,应选用老洋葱还是新洋葱?为什么? 应选用旧洋葱,因为新洋葱尚在休眠,不易生根。 (3)为何每条根只能用根尖?取根尖的最佳时间是何时?为何? 因为根尖分生区的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上午10时到下午2时;因为此时细胞分裂活跃。 (4)解离和压片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压片时为何要再加一块载玻片? 解离是为了使细胞相互分离开来,压片是为了使细胞相互分散开来;再加一块载玻片是为了受力均匀,防止盖玻片被压破。 (5)若所观察的组织细胞大多是破碎而不完整的,其原因是什么? 压片时用力过大。 (6)解离过程中盐酸的作用是什么?丙酮可代替吗? 分解和溶解细胞间质;不能,而硝酸可代替。 (7)为何要漂洗? 洗去盐酸便于染色。 (8)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什么? 染色最深的结构是染色质或染色体。 (9)若所观察的细胞各部分全是紫色,其原因是什么?染液浓度过大或染色时间过长。(10)为何要找分生区?分生区的特点是什么?能用高倍物镜找分生区吗?为什么? 因为在根尖只有分生区的细胞能够进行细胞分裂;分生区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处于分裂状态;不能用高倍镜找分生区,因为高倍镜所观察的实际范围很小,难以发现分生区。 (11)分生区细胞中,什么时期的细胞最多?为什么? 间期;因为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最长。 (12)所观察的细胞能从中期变化到后期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所观察的细胞都是停留在某一时期的死细胞。 (1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否看到染色体?为什么? 不能,因为洋葱表皮细胞一般不分裂。 (14)若观察时不能看到染色体,其原因是什么? 没有找到分生区细胞;没有找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染液过稀;染色时间过短。 实验五 比较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考点提示: (1)为何要选新鲜的肝脏?因为在不新鲜的肝脏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会由于细菌的破坏而降低。 (2)该实验中所用试管应选较粗的还是较细的?为什么?应选用较粗的,因为在较细的试管中容易形成大量的气泡,而影响卫生香的复燃。 (3)为何要选动物的肝脏组织来做实验,其他动植物的组织的研磨液能替代吗?因为肝脏组织中过氧化氢酶含量较丰富;其它动植物组织也含有少量的过氧化氢酶,所以能够替代。 (4)相同质量的块状肝脏和肝脏研磨液,哪一个催化效果好?为什么?研磨液效果好;因为它增加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氢的接触面积。 (5)滴入肝脏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时,可否共用下个吸管?为什么?不可共用,防止过氧化氢酶与氯化铁混合,而影响实验效果。实验六 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丙酮或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分离色素 2、步骤: (1)提取色素 研磨 (2)制备滤纸条 (3)画滤液细线:均匀,直,细,重复若干次 (4)分离色素: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5)观察和记录: 结果滤纸条上从上到下依次为:橙黄色(胡萝卜素)、黄色(叶黄素)、蓝绿色(叶绿素a)、黄绿色(叶绿素b). 考点提示: (1)对叶片的要求?为何要去掉叶柄和粗的时脉?绿色、最好是深绿色。因为叶柄和叶脉中所含色素很少。 (2)二氧化硅的作用?不加二氧化硅对实验有何影响? 为了使研磨充分。不加二氧化硅,会使滤液和色素带的颜色变浅。 (3)丙酮的作用?它可用什么来替代?用水能替代吗? 溶解色素。它可用酒精等有机溶剂来代替,但不能用水来代替,因为色素不溶于水。 (4)碳酸钙的作用?不加碳酸钙对实验有何影响? 保护色素,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不加碳酸钙,滤液会变成黄绿色或褐色。 (5)研磨为何要迅速?要充分?过滤时为何用布不用滤纸? 研磨迅速,是为了防止丙酮大量挥发;只有充分研磨,才能使大量色素溶解到丙酮中来。色素不能通过滤纸,但能通过尼龙布。 (6)滤纸条为何要剪去两角? 防止两侧层析液扩散过快。 (7)为何不能用钢笔或圆珠笔画线? 因为钢笔水或圆珠笔油中含有其它色素,会影响色素的分离结果。 (8) 滤液细线为何要直?为何要重画几次? 防止色素带的重叠;增加色素量,使色素带的颜色更深一些。 (9) 滤液细线为何不能触到层析液? 防止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 (10)滤纸条上色素为何会分离? 由于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它们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就不同。 (11)色素带最宽的是什么色素?它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比什么色素大一些? 最宽的色素带是叶绿素a,它的溶解度比叶绿素b大一些。 (12)滤纸条上相互间距最大的是哪两种色素?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13)色素带最窄的是第几条色素带?为何? 第一条色素带,因为胡萝卜素在叶绿体的四种色素中含量最少。 实验七 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 1、条件: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差,活细胞,大液泡 2、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具紫色大液泡),质量浓度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等。 3、步骤: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盖玻片一侧滴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液泡由大到小,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盖玻片一侧滴清水, 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质壁分离复原) 4、结论: 细胞外溶液浓度 > 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质壁分离 细胞外溶液浓度 < 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质壁分离复原 知识概要:制片 观察 加液 观察 加水 观察 考点提示: (1)洋葱为何要选紫色的?若紫色过淡怎么办? 紫色的洋葱有紫色的大液泡,便于观察液泡的大小变化;缩小光圈,使视野变暗些。 (2)洋葱表皮应撕还是削?为何? 表皮应撕不能削,因为削的表皮往往太厚。 (3)植物细胞为何会出现质壁分离? 动物细胞会吗? 当细胞失去水分时,其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动物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因为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 (4)质壁分离时,液泡大小和颜色的变化?复原时呢? 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液泡变小,紫色加深;当细胞质壁分离复原时,液泡变大,紫色变浅。 (5)若发生质壁分离后的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原因是什么? 细胞已经死亡(可能是外界溶液浓度过大,细胞失水过多或质壁分离时间过长) (6)高倍镜使用前,装片如何移动? 若要把视野中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上移动。若要把视野中左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左方移动,因为显微镜视野 中看到的是倒像。 (7)换高倍物镜后,怎样使物像清晰?视野明暗度会怎样变化?如何调亮?换高倍物镜后,应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清晰;视野会变暗,可调大光圈或改用反光镜的凹面镜来使视野变亮。 (8)所用目镜、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9)物像清晰后,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和放大倍数的关系? 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越小,放大倍数越大。 (10)总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放大倍数具体指面积的放大倍数还是长度的放大倍数? 总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是指细小物体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 (11)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大小、多少、视野明暗的关系?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越大、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12) 更换目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目镜上;更换物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物镜上、移动载玻片,若异物移动,则异物在载玻片上。 (13)怎样利用质壁分离现象来测定植物细胞液的浓度? ①配制一系列浓度从小到大的蔗糖溶液 ②分别用以上不同浓度的溶液制成某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 ③用显微镜观察某植物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某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就介于不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浓度和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浓度之间。 实验八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考点提示: (1)鸡血能用猪血代替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不能提取DNA。 (2)鸡血中为何要加柠檬酸钠?为何要弃去鸡血细胞的上清液? 防止血液凝固;因为上清液是血浆,不含细胞和DNA。 (3)胀破细胞的方法?能用生理盐水吗? 向血细胞中加入蒸馏水,使细胞大量吸水而胀破;不能用生理盐水,因为血细胞在蒸馏水中不能吸收水分。 (4)该实验中最好应用玻璃烧杯还是塑料烧杯?为什么? 最好用塑料烧杯,因为玻璃烧杯容易吸附DNA。 (5)前后三次过滤时,所用纱布的层数分别是多少?为什么? 第一次用一层纱布,有利于核物质透过纱布进入滤液;第二次用多层纱布,能防止DNA丝状物透过纱布进入滤液;第三次用两层纱布,既有利于DNA透过纱布,又能防止其它杂质透过纱布。 (6)若实验中所得黏稠物太少,其原因是什么? 第一次加蒸馏水过少,细胞未充分胀破;第二次加蒸馏水过多或过少;第一次过滤用了多层纱布;第二次过滤用了一层纱布。 (7)两次加入蒸馏水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是为了使血细胞吸水胀破;第二次是为了降低氯化钠的浓度,有利于DNA有析出。 (8)实验中搅拌溶液时,为何总要沿一个方向搅拌? 防止DNA分子受到损伤。 (9)两次析出DNA的方法分别是什么?原理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是加蒸馏水,降低氯化钠的浓度,促使DNA析出;第二次是加入冷酒精,因为DNA不溶于酒精溶液。 (10)三次溶解DNA的液体分别是什么?原理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第二次都是用浓度为2mol/L的氯化钠溶液,第三次用的是0.015mol/L(或2 mol/L)的氯化钠溶液。其原理是DNA在氯化钠中的溶解度,是随着氯化钠的浓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当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4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2mol/L的氯化钠溶液和0。015mol/L的氯化钠溶液对DNA的溶解度都比较高。 (11)鉴定DNA时为何要用两支试管?其现象分别是什么? 其中不加DNA的试管起对照作用。该试管溶液不变色,另一支加有DNA的试管溶液变蓝色。 实验九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原理: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C6H12O6 + 6O2 + 6H2O6→CO2 + 12H2O + 能量 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 C6H12O6→ 2C2H5OH + 2CO2 + 少量能量 2、装置:(见课本) 3、检测:(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实验十 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1、目的要求: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2、材料用具: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显微镜。 3、方法步骤: (1)在低倍镜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2)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4、讨论:(1)如何判断视野中的一个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还是减数第二次分裂? (2)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相比,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的不同点是什么?末期呢? 实验十一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1、原理:用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 2、方法步骤: (1)洋葱长出约1cm左右的不定根时,放入冰箱的低温室内(4℃),诱导培养36h。 (2)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约0.5~1cm,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0.5~1 h,以固定细胞的形态,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 (3)制作装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4)观察,比较:视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体细胞,也有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细胞. 3、讨论:秋水仙素与低温都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这两种方法在原理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实验十二 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1、 要求:调查的群体应足够大;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 2、 方法: 分组调查,汇总数据,统一计算. 3、计算公式: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 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100% 4、讨论: 所调查的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发病率是否与有关资料相符, 分析原因. 实验十三 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1、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NAA(萘乙酸), 2,4-D, IPA(苯乙酸). IBA(吲哚丁酸)等 2、方法: ①浸泡法: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置好的溶液中,深约3cm,处理几小时或一天。处理完毕就可以扦插了。这种处理方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荫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 ②沾蘸法:把插条的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约5s),深约1.5cm即可。 3、预实验:先设计一组浓度梯度较大的实验进行探索,在此基础上设计细致的实验. 4、实验设计的几项原则: ①单一变量原则(只有溶液的浓度不同);②等量原则(控制无关变量,即除溶液的浓度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③重复原则(每一浓度处理3~5段枝条) ;④对照原则(相互对照、空白对照);⑤科学性原则 实验十四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1、培养酵母菌(温度、氧气、培养液):可用液体培养基培养 2、计数:血球计数板(2mm×2mm方格,培养液厚0.1mm) 3、推导计算 4、讨论:根据7天所统计的酵母菌种群数量画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推测影响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实验十五 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 2、设计数据收集和统计表,分析所搜集的数据。 实验十六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考点提示: (1)什么是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法? 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2)为了便于调查工作的进行,在选择调查对象时,一般应选单子叶植物,还是双子叶植物?为什么? 一般应选双子叶植物,因为双子叶植物的数量便于统计。 (3)在样方中统计植物数目时,若有植物正好长在边线上,应如何统计? 只计算该样方相邻的两条边上的植物的数目。 (4)在某地域中,第一次捕获某种动物M只,标志后放回原处。第二次捕获N只,其中含标志个体Y只,求该地域中该种动物的总数。 MN/Y (5)应用上述标志重捕法的条件有哪些?①标志个体在整个调查种群中均匀分布,标志个体和未标志个体都有同样被捕的机会。②调查期中,没有迁入或迁出。③没有新的出生或死亡。 实验十七 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要求:(1)水族箱必须放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2)组成成分: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3)各生物成分的数量不宜过多,以免破坏食物链 设计实验步骤常用“四步法”。 第一步:共性处理实验材料,均等分组并编号。选择实验材料时要注意应用一些表示等量的描述性语言,如:“生长一致的”,“日龄相同的,体重一致的”等等。分成多少组要视题目中所给的信息而定,(一般情况分两组)。编号最好用A、B、C或甲、乙、丙,而不用1、2、3 避免与实验步骤相混淆。 第二步:遵循单因子变量原则,对照处理各组材料。方法为一组为对照组(往往为处于正常生理状态的),其余为实验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只能有一个实验条件不同(单因子变量),其他条件要注意强调出相同来,这是重要的得分点或失分点。至于变量是什么要根据具体题目来确定。 第三步:相同条件培养(饲养、保温)相同时间。 第四步: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的预测(预期);首先要根据题目判断该题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如果是验证性实验,则结果只有一个,即题目中要证明的内容。如果是探究性实验,则结果一般有三种:①实验组等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的条件对实验无影响。②实验组大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的条件对实验有影响,且影响是正相关。③实验组小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的条件对实验有影响,且影响是负相关。http://www.eebbk.com/downlist.asp?csid=79&classid=96&dhbig=课程辅导&dhsmall=生 物&title=电子图书
2023-09-10 08:30:461

高中生物所有实验的实验过程,方法,结论总结

生物实验总结 实验一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DNA 绿色,RNA 红色 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 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实验二 物质鉴定 还原糖 + 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 脂 肪 + 苏丹III 橘黄色 脂 肪 + 苏丹IV 红色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 紫色反应 1、还原糖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 ★模拟尿糖的检测 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 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2、脂肪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 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 ↓ 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 ↓ 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 ↓ 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3、蛋白质的检测 (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 (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 考点提示: (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 (2 )还原性糖植物组织取材条件? 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 (3)研磨中为何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对实验有何影响? 加石英砂是为了使研磨更充分。不加石英砂会使组织样液中还原性糖减少,使鉴定时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 (4)斐林试剂甲、乙两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为何要现混现用? 混合后使用;产生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不稳定。 (5)还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为? 浅蓝色 棕色 砖红色 (6)花生种子切片为何要薄? 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于显微镜的观察。 (7)转动细准焦螺旋时,若花生切片的细胞总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什么? 切片的厚薄不均匀。 (8)脂肪鉴定中乙醇作用? 洗去浮色。 (9)双缩脲试剂A、B两液是否混合后用?先加A液的目的怎样通过对比看颜色变化? 不能混合;先加A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碱性;先留出一些大豆组织样液做对比。 实验三 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1、材料:新鲜藓类叶、黑藻叶或菠菜叶,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2、原理:叶绿体在显微镜下观察,绿色,球形或椭球形。 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成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 知识概要: 取材 制片 低倍观察 高倍观察 考点提示: (1)为什么可直接取用藓类的小叶,而不能直接取用菠菜叶? 因为藓类的小叶很薄,只有一层细胞组成,而菠菜叶由很多层细胞构成。 (2)取用菠菜叶的下表皮时,为何要稍带些叶肉? 表皮细胞除保卫细胞外,一般不含叶绿体,而叶肉细胞含较多的叶绿体。 (3)怎样加快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最适温度是多少? 进行光照、提高水温、切伤部分叶片;25℃左右。 (4)对黑藻什么部位的细胞观察,所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的现象最明显? 叶脉附近的细胞。 (5)若视野中某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为顺时针,则在装片中该细胞的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怎样的? 仍为顺时针。 (6)是否一般细胞的细胞质不流动,只有黑藻等少数植物的细胞质才流动? 否,活细胞的细胞质都是流动的。 (7)若观察植物根毛细胞细胞质的流动,则对显微镜的视野亮度应如何调节? 视野应适当调暗一些,可用反光镜的平面镜来采光或缩小光圈。 (8)在强光照射下,叶绿体的向光面有何变化?叶绿体的受光面积较小有一面面向光源。 实验四 观察有丝分裂 1、材料:洋葱根尖(葱,蒜) 2、步骤:(一)洋葱根尖的培养 (二)装片的制作 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1. 解离: 药液: 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 : 1混合液). 时间: 3~5min .目的: 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2. 漂洗: 用清水漂洗约3min. 目的: 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并有利于染色. 3. 染色: 用质量浓度为0.01g / mL或0.02g / 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染色3~ 5min 目的: 使染色体着色,利于观察. 4. 制片: 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 然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载玻片. 目的: 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三)观察 1、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2、换高倍镜下观察:分裂中期→分裂前、后、末期→分裂间期。(注意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的特点)。其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考点提示: (1)培养根尖时,为何要经常换水? 增加水中的氧气,防止根进行无氧呼吸造成根的腐烂。 (2)培养根尖时,应选用老洋
2023-09-10 08:30:561

高中生物有什么实验用同位素标记法?所有的…

高中人教版的书中,利用到同位素示踪的实验有: 1.光合作用中释放出的氧来自水还是二氧化碳: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这个问题,证明得到氧全部来自水而不是二氧化碳.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大肠杆菌T2噬菌体作为试验材料,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S35和放射性同位素P32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菌.然后用T2噬菌体分别浸染上述细菌,从而制备出DNA中含有P32或蛋白质中还有S35的噬菌体.接着,他们分别用被P32或S35标记的T2噬菌体去感染未被标记的细菌,经过短时间的保温,用搅拌器搅拌,离心,这时,离心管的上清液中就会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则含有被感染的细菌.从而证明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3.光合作用中固定CO2的途径标记的C的放射性同位素,从而证实C4植物光合作用中的C4途径发生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内,C3途径发生在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内,两者共同完成二氧化碳的固定. 4.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的联系:科学家在豚鼠的胰脏腺细胞中注射H3标记的亮氨酸结果别标记的氨基酸分别出现在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高尔基体,细胞膜.从而证明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是有联系的5.还有一个就是用含有15N标记的NH4CL培养液培养大肠杆菌,让它繁殖几代,再将它转移到14N普通培养液中.然后在不同时刻收集它并提取DNA,再将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记录DNA位置.这个是来证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如果你不是这个教材,我想应该都差不多.谢谢啦
2023-09-10 08:31:061

谁有高中生物全部实验的总结,急需

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一、实验目的:1、学会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2、了解细胞的结构;3、学会制作临时装片。二、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可换)松针、动物血液、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三、实验用具: 载玻片、盖玻片、蒸馏水、滴管、镊子、土豆、刀片、显微镜(物镜5X、10X、40X)四、方法步骤:1、制作松针的临时切片:(1)取干净的载玻片一个平置于试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蒸馏水。(2)将土豆切成条状(截面约:0.5X0.5cm)取两条,将一根松针夹在两个土豆条之间,用刀片削成尽量薄的薄片,削时,手腕不动,靠大臂带动小臂移动刀片。切片数次。从中选取较薄的切片,置于载玻片的水滴上。(3)从一侧轻轻盖上盖玻片,不要产生气泡。用吸水纸轻轻吸去盖玻片周围的水滴,即完成临时切片的制作。2、观察切片:(1)取出显微镜,置于试验台上靠左的位置,打开光源。(2) 将上步制作好的切片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调整载物台位置,使盖玻片对准光源。(3)使用5X物镜观察切片,使松针切片在视野中心,换成10X物镜,观察松针叶面横切结构。(4)换成40X物镜观察,注意细胞及细胞内物质结构,画图。3、 动物血液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除了不用切片,其他类似)4、 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的观察。五、考点提示:1、松针的叶面结构是什么样的?2、动物细胞的结构是什么样的?与植物细胞又什么不同?3、显微镜的物镜倍数愈大,视野的亮度如何?物体的大小如何?4、如何调节焦距?5、如何才能使切片尽量的薄?切片的厚薄对显微镜下观察的效果有什么影响。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一、实验目的: 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阐明实验原理—颜色反应,识记和区分用于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的试剂及产生的特定颜色,初步掌握鉴定上述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学会描述实验现象,掌握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的使用方法。二、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1、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糖类较多,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前三种糖的分子内都含有游离的具还原性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还原糖;蔗糖分子内没有,为非还原糖。实验中所用的斐林试剂,只能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而不能鉴定可溶性非还原糖。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 2O沉淀。如:葡萄糖 + 2Cu2+ + 4OH— 加热 葡萄糖酸 + Cu 2O↓(砖红色)+ H 2O即Cu 2+被还原成Cu 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淀粉遇碘变蓝色(直链)或紫(红)色(支链)。2、脂肪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脂等)统称为脂类。它是构成人体组织的正常成分,不溶于水而易溶于酒精、乙醚、氯仿等脂溶剂中。在化学组成上,脂类属于脂肪酸的酯或与这些酯有关的物质。脂类的主要功能是氧化供能。脂肪主要存积于脂肪组织中,并以油滴状的微粒存在脂肪细胞浆内。在病理检验中,脂类染色法最常用以证明脂肪变性,脂肪栓子以及肿瘤的鉴别。脂类染色使用最广泛的染料是苏丹染料,最常用的有苏丹Ⅲ,苏丹Ⅳ,苏丹黑及油红O等。脂肪被染色,实际上是苏丹染料被脂肪溶解吸附而呈现染料的颜色。经研究认为组织中脂质在液态或半液态时,对苏丹染料着色效果最好。根据这一原理,适当提高温度(37℃-60℃)对组织切片染色效果是有好处的。脂类染色,用冰冻或石蜡切片,以水溶性封固剂封固,如甘油、明胶和阿拉伯糖胶等。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橙红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胆脂素呈淡红色,脂肪酸不着色,细胞核呈蓝色。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三、实验材料:1、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经试验比较,颜色反应的明显程度依次为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应选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一般要浸泡3~4小时(也可用蓖麻种子)。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4、淀粉的鉴定:马铃薯匀浆。四、实验用具:双面刀片、试管(最好用刻度试管)、试管夹、试管架、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载玻片、盖玻片、毛笔、吸水纸、显微镜五、实验试剂:1.斐林试剂(包括甲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 mL CuSO4溶液)2.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3.双缩脲试剂(包括A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 mL CuSO4溶液)4.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5.碘液6.蒸馏水六、方法步骤:一、可溶性糖的鉴定操 作 方 法注 意 问 题解 释1. 制备组织样液。(去皮、切块、研磨、过滤)苹果或梨组织液必须临时制备。因苹果多酚氧化酶含量高,组织液很易被氧化成褐色,将产生的颜色掩盖。2. 取1支试管,向试管内注入2mL组织样液。3. 向试管内注入1mL新制的斐林试剂,振荡。应将组成斐林试剂的甲液、乙液分别配制、储存,使用前才将甲、乙液等量混匀成斐林试剂;切勿将甲液、乙液分别加入苹果组织样液中进行检测。斐林试剂很不稳定,甲、乙液混合保存时,生成的Cu ( OH ) 2在70~ 900C下分解成黑色CuO和水;甲、乙液分别加入时可能会与组织样液发生反应,无Cu OH生成。4. 试管放在盛有50-650C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分钟,观察到溶液颜色:浅蓝色 → 棕色 → 砖红色(沉淀)最好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使试管底部不触及烧杯底部,试管口不朝向实验者。也可用酒精灯对试管直接加热。防止试管内的溶液冲出试管,造成烫伤;缩短实验时间。二、脂肪的鉴定操 作 方 法注 意 问 题解 释花生种子浸泡、去皮、切下一些子叶薄片,将薄片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用吸水纸吸去装片中的水。干种子要浸泡3~4小时,新花生的浸泡时间可缩短。因为浸泡时间短,不易切片;浸泡时间过长,组织较软,切片不易成形。切片要尽可能薄些,便于观察。在子叶薄片上滴2~3滴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染色1分钟。染色时间不宜过长。用吸水纸吸去薄片周围染液,用50%酒精洗去浮色,吸去酒精。酒精用于洗去浮色,不洗去浮色,会影响对橘黄色脂肪滴的观察。同时,酒精是脂溶性溶剂,可将花生细胞中的脂肪颗粒溶解成油滴。用吸水纸吸去薄片周围酒精,滴上1~2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滴上清水可防止盖盖玻片时产生气泡。低倍镜下找到花生子叶薄片的最薄处,可看到细胞中有染成橘黄色或红色圆形小颗粒。装片不宜久放。时间一长,油滴会溶解在乙醇中。三、蛋白质的鉴定操 作 方 法注 意 问 题解 释制备组织样液。(浸泡、去皮研磨、过滤。)黄豆浸泡1至2天,容易研磨成浆,也可购新鲜豆浆以节约实验时间。鉴定。加样液约2ml于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摇匀;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3~4滴,摇匀,溶液变紫色。A液和B液也要分开配制,储存。鉴定时先加A液后加B液。CuSO4溶液不能多加。先加NaOH溶液,为Cu2+与蛋白质反应提供一个碱性的环境。A、B液混装或同时加入,会导致Cu2+变成Cu ( OH ) 2沉淀,而失效。否则CuSO4的蓝色会遮盖反应的真实颜色。可用蛋清代替豆浆。蛋清要先稀释。如果稀释不够,在实验中蛋清粘在试管壁,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后会粘固在试管内壁上,使反应不容易彻底,并且试管也不易洗干净。附:淀粉的检测和观察用试管取2ml待测组织样液,向试管内滴加2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碘液不要滴太多以免影响颜色观察七、考点提示: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 答: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2、还原性糖植物组织取材条件? 答: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3、研磨中为何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对实验有何影响? 答:加石英砂是为了使研磨更充分。不加石英砂会使组织样液中还原性糖减少,使鉴定时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4、斐林试剂甲、乙两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为何要现混现用? 答:混合后使用;产生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不稳定。5、还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为? 答:浅蓝色棕色 砖红色。6、花生种子切片为何要薄? 答: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于显微镜的观察。7、转动细准焦螺旋时,若花生切片的细胞总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什么? 答:切片的厚薄不均匀。8、脂肪鉴定中乙醇作用? 答:洗去浮色。9、双缩脲试剂A、B两液是否混合后用?先加A液的目的怎样通过对比看颜色变化? 答:不能混合;先加A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碱性;先留出一些大豆组织样液做对比。实验三: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一、实验原理:1、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2、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对DNA亲和力强,使DNA显现出绿色,而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强,使RNA呈现出红色。用甲基绿、吡罗红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3、盐酸的作用① 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的跨膜运输;② 盐酸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便于DNA与染色剂的结合二、实验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三、实验用具:大小烧杯、温度计、滴管、消毒牙签、载玻片、盖玻片、铁架台、石棉网、火柴、酒精灯、吸水纸、显微镜四、方法步骤:1、取材ue004① 滴: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ue004② 刮: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ue004③ 涂:将牙签上的碎屑涂抹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中;ue004④ 烘: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烘干。ue0042、水解① 解: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装有30ml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的小烧杯中,进行材料的水解;② 保:将小烧杯放入装有30℃温水的大烧杯中保温5分钟。ue0043、冲洗涂片① 冲:用缓缓的蒸馏水冲洗载玻片10秒钟;② 吸:用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的水分。4、染色ue004① 染:用2滴吡罗红甲基绿混合染色剂滴在载玻片上,染色5分钟;② 吸:吸去多余染色剂;③ 盖:盖上盖玻片。5、观察ue004① 低:在低倍物镜下,寻找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将物像调节清晰;② 高:转到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观察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染色情况。五、考点提示:1、取口腔上皮细胞之前,应先漱口,以避免装片中出现太多的杂质;2、取洋葱表皮细胞时,尽量避免材料上带有叶肉组织细胞;3、冲洗载玻片时水的流速要尽量慢,切忌直接用水龙头冲洗;4、用酒精灯烘烤载玻片时,不要只集中于材料处,而应将载玻片在火焰上来回移动,使载玻片均匀受热,以免破裂;5、烘烤后的载玻片不要马上放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最好先自然冷却1分钟。
2023-09-10 08:31:171

高中生物都有哪些探究性实验?

人教选修 一讲的全是探究性试验你可以看下
2023-09-10 08:31:462

高中生物和化学中那些需要水浴加热的实验?请写出具体温度

高中化学: 1、银镜实验(包括醛类、糖类等的所有的银镜实验,水浴70℃~80℃) 2、硝基苯的制取实验(水浴温度为55℃~60℃) 3、酚醛树酯的制取实验(沸水浴) 4、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水浴温度为70℃~80℃) 5、糖类水解实验(热水浴70℃~80℃) 高中生物: 1、用二苯胺鉴定DNA(沸水浴) 2、酵母细胞固定实验中煮海藻酸钠(热水浴70℃~80℃) 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这个实验中的水解(热水浴70℃~80℃) 4、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水浴调节温度) 5、用斐林试剂或班式糖定性试剂鉴定还原性糖(热水浴) 可能不是非常全,
2023-09-10 08:32:371

生物实验注意事项

生物实验操作注意事项一通常,在生物实验课中,凡是涉及到在试管中反应有沉淀生成的生物实验,往往要考虑实验结束后沉淀物的清洗问题。在高中生物蛋白质实验操作中涉及此问题比较多。所以要掌握高中生物实验基本操作中的问题处理方法。生物实验中经常用到滴管,生物实验过程中,有许多学生不注意滴管的区别使用,造成对比实验失败;交叉污染药品导致试剂不纯,并且还会影响后面班级的实验,所以高中生物实验一定要注意清洁。生物实验操作注意事项二在生物实验操作中量筒的使用常被忽略。在生物实验中,有许多试剂的用量都是1ml或2ml。使用量筒量取,要求操作者要细心有耐心。有些学生觉得使用量筒麻烦,常常凭感觉来估计试剂的使用量。这会造成学生所做生物实验中试剂的使用量差别很大:同一组实验不同试管内的试剂量相差太大、不同组间试剂用量差别更明显。这样就不能保证生物实验的准确性,使高中生物定理实验的结果失去真实性。生物实验操作注意事项三在生物实验中显微镜的操作有许多不妥之处。如,用显微镜观察固定切片时,镜臂可倾斜一定角度。在观察其他生物实验中,将新制成的装片固定在载物台上后,为了观察方便,不少学生将镜臂倾斜较大角度,以致装片中的液体往下面流,污染了实验显微镜,并造成生物实验失败。
2023-09-10 08:32:461

高中生物实验方法

一个完整的实验方案一般包括:①实验题目的确定;② 提出假设;③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法和步骤;④预期实验结果;⑤观察和收集数据;⑥分析推理;⑦得出结论;⑧讨论与交流。
2023-09-10 08:33:182

高中生物必修中,那些实验使用同位素标记法的?哪些没用

你确定是实验吗?
2023-09-10 08:33:294

高中生物演示实验的目录

序号   实验名称   实验类型  1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分组实验  2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分组实验  3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分组实验  4   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分组实验  5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演示实验  6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分组实验  7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分组实验  8   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   演示实验  9   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   选做实验  10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分组实验  11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演示实验  12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演示实验  13   用当地某种生物做有性杂交实验   选做实验  14   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物系统的稳定性   选做实验  15   几种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演示实验  16   自生固氮菌的分离   分组实验  17   学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选做实验  18   观察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影响   演示实验
2023-09-10 08:33:411

高考生物实验有哪些啊?

课本中提到的实验基本都在考试范围内,另外课本中提到的一些结论性的内容也很可能是实验的原型!
2023-09-10 08:33:533

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几点建议

高中新课改的重点之一,就是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高中生物教学也从知识的传授转向技能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在教材内容中实验部分的增加,并且实验形式多样,实验要求多样,实验内容多样。要求学生们通过实验去发现,获取新的知识,并在实验过程中锻炼自身的能力。那么,如何开展好生物实验教学,如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我的建议是:一、重视分组,加强纪律教育和管理对于实验组织管理,重点要小组管理上着手。对于一个班级,教师无法深入到每个学生中,生物实验中往往要分组进行,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实验。很多老师的分组一般是由学生自由组合,或者按名单随机组合。这就容易让一些比较活泼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而对实验教学的开展和管理带来影响。所以教师在分组时,要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来进行分组,最好每一组的学生中有一至两名动手能力强,知识掌握全面的学生。这样,通过小组中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形成合力,可以使实验教学能够顺利完成。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由管理者变为引导者,不要过多干涉学生的操作。上好实验课的保证之一,就是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也就是能遵守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则。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需要加强纪律教育和管理。特别是在实验课开始以前,就要向学生讲清道理,说明利害关系。要反复教育,让学生能够自觉遵守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划。二、做好实验准备工作,明确实验教学目标关于实验准备,教师要先动手做一遍实验,这是增强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教师先做一遍实验,既可让教师充分领会实验的教学目标,又能发现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检查实验材料是否达到了实验要求,操作环境是否达到了实验条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避免可能出现的实验误差,从而为学生提供成功实验的先决条件。此外,在实验教学中,总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而产生了不同的实验现象,如果教师对于实验现象了解不深不透,就会对学生的实验现象无法正确评价,出现的问题也无法解答。因此,实验教学前教师要亲自动手做一遍实验,提前预料实验中会出现的问题,既便于更好地改进实验,又能准确评价实验结果,避免诸多尴尬。很多教师在实验前都会做好充分的准备,但往往忽视了学生在实验前的准备。只有让每个学生弄清每个实验的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实验目的等。这样,学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操作。否则,实验中会产生许多问题,实验教学效果也受到影响。以“探究酸雨的危害”的实验教学为例,在实验前,如果学生对酸雨的成分、PH值、形成过程、种子发芽的条件等不是很了解。那么,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在配置溶液,选择小麦种子等方面就会出现问题,达不到实验的要求,严重的对实验结果也会产生影响。在以往的教学中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只是机械地模仿教师的演示或照着书本上的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等实验结束了,可能还不知道实验的目标。因此,教师应向学生明确实验教学目标,让学生心中有数,并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是否达到了目标。如在“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教学中,在实验之前,教师应向学生明确细胞有丝分裂的图像,当学生实验后,再以是否观察到分裂图像来审视实验过程。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目前,实验教学观念仍停留在应试教育模式上,仍有一部分教师把实验课看成是理论课的补充,是一种辅助性教学。在实验教学中,重实验结果、轻实验过程;重知识巩固、轻能力培养。学生在实验中被动多于主动。实验材料、用具的都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实验步骤的实施是按教师或书本上的指令进行的。这种要我做实验的模式不仅减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让学生形成做不做实验都一样,做不好还不如不做,多看看课本就可以的心态。这不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生物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验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是主导。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中来,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变要我做实验为我要做实验。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实验计划的制订。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实验了解,也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发展。如在“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教学中,教材上所选的实验材料是菠菜,教师可以准备好菠菜,然后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些实验材料备用。实验结束后,对不同实验材料得到不同的结果进行分析。这样,一方面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实验的兴趣增加,同时让学生体验到了科学就在自己身边。另一方面学生在选择实验材料的过程中,对实验有了更深的了解。在用多种材料反复的实验中,进一步熟悉了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四、做好实验分析,注重培养学生实验分析的能力一个较为复杂的实验过程是经过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反复摸索,最终才形成书本上的步骤。所以,在实验教学中,不能单纯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出现结果就行了。应根据学生程度和涉及原理的难易程度不同,由教师讲解或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去分析实验中每一步骤的作用,每一个步骤处理的意义以及各步骤之间的联系,从中学习处理问题的方法,为今后进行实验设计,制定实验方案打下基础。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不少学生只重视实验结果是否出现,不重视分析实验过程;只满足于实验的成功,而失败的实验不愿意分析,找出失败的原因。实验方案是精心设计的,但实验结果更多是动态生成的。选择不同材料来做同一实验,实验现象可能不同;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取材部位应该是在新鲜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紫色较深处。而有学生是在内表皮或紫色很浅的部位取材,这样往往观察不到或仅有很少紫色液泡,导致质壁分离的现象不明显。不同学生做同一个实验,也可能出现不同的现象。如在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有的学生滴加的清水过多,这样制成的装片中,气泡较多,严重影响观察。有的学生不是用镊子撕取洋葱表皮,而是用刀片削,导致取出的表皮较厚,在显微镜下也就看不到单层细胞。所以我们注重培养学生实验分析的能力,教育学生辩证地看待实验的成功与失败,找出错误产生的原因,这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进一步掌握实验操作技能;还可以发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总之,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于生物实验,很多学生是有兴趣,是非常积极主动的。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一种动手实验的快乐。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获取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习得对终身发展有用的技能。参考文献:[1]牟金芝: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J].考试周刊,2011.18[2]赵文宝: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2011.1.
2023-09-10 08:34:041

高一化学检验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步骤

实验目的: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存在。实验原理:糖类,脂肪,蛋白质遇特定溶液变色。实验步骤:准备足够分量的生物组织样液。实验1(糖类)(1)向试管内注入2ML待测组织样液。(2)向试管内注入1ML斐林试剂(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3)将试管放在盛有50-65度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MIN。待一段时间后观察其现象实验2(脂肪)(1)向试管内注入2ML待测组织样液。(2)向试管内滴加3滴苏丹Ⅳ溶液。(3)待一段时间后观察其现象。实验3(蛋白质)(1)向试管内注入2ML待测组织样液。(2)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3)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摇匀。(4)待一段时间后观察其现象。实验现象:实验1.试管中溶液形成砖红色沉淀实验2.试管中溶液被染成红色。实验3.试管中荣产生紫色反应。结论:实验1待测溶液中含有糖类。实验2待测溶液中含有脂肪。实验3待测溶液中含有蛋白质。望采纳
2023-09-10 08:34:131

高中生物中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实验有哪些?都是什么

结如下:1.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必修1P40简答题)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詹姆森等在豚鼠的胰腺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3min后被标记的亮氨酸出现在附有核糖体的内质网中;17min后,出现在高尔基体中;117min后,出现在靠近细胞膜内侧的囊泡中及释放到细胞外的分泌物中。由此发现了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途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外排。2.光合作用中氧气的来源1939年,鲁宾和卡门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然后进行两组对比实验:一组提供H2O和C18O2,另一组提供H218O和CO2。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分析出第一组释放的氧气全部为O2,第二组全部为18O2,有力地证明了植物释放的O2来自于H2O而不是CO2。3.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生成20世纪40年代美国生物学家卡尔文等把单细胞的小球藻短暂暴露在含14C的CO2里,然后把细胞磨碎,分析14C出现在哪些化合物中。经过10年努力终于探索出了光合作用的“三碳途径”——卡尔文循环。为此,卡尔文荣获“诺贝尔奖”。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用35S、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再让被35S、32P分别标记的两种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经离心处理后,分析放射性物质的存在场所。此实验有力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5.DNA的半保留复制1957年,美国科学家梅塞尔森和斯坦尔用含15N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使之变成“重”细菌,再把它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在不同时间取样,并提取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根据轻重链浮力等的不同,就分出新生链和母链,这就证实了DNA复制的半保留性。6.基因工程在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中,采用了DNA分子杂交技术。将转基因生物的基因组DNA提取出来,在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上用放射性同位素作标记,以此为探针使之与基因组DNA杂交,如果显示出杂交带,就表明目的基因已导入受体细胞中。另外,还可采用同样方法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不同的是从转基因生物中提取的是mRNA。7.基因诊断基因诊断是用放射性同位素(如32P)、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分子作探针,依据DNA分子杂交原理,鉴定被检测样本上的遗传信息,从而达到检测疾病的目的。另外,还可以用在植物有机物的运输研究过程中。示踪原子不仅用于科学研究,还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例如,射线能破坏甲状腺细胞,使甲状腺肿大得到缓解。因此,碘的放射性同位素就可用于治疗甲状腺肿大。
2023-09-10 08:34:376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现在考试考实验么?
2023-09-10 08:34: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