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什么是对联?它有什么特点?

2023-10-01 22:08:18
TAG: 对联
共8条回复
小教板

一、对联,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二、特点: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扩展资料

对联的特征

1、独特性和普遍性

楹联是中国最独特的一种文学形式,独特性主要表现在结构和语言上。

2、寄生性和包容性

寄生性,指楹联本从古文辞赋的骈词俪语派生发展而来,小而言之,它就是一对骈偶句,因此,它能寄生于各种文体之中。诗、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戏剧、小说中。楹联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可以兼备其他文体的特征,吸收其他文体的表现手法。

3、通俗性和高雅性

楹联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既纯粹又丰富的艺术,诚如前所述,楹联的规则并不复杂,尤其是对语言的色彩、风格,对题材、内容都没有什么要求,它一般很短小。

又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不象其它文学形式戴着一副高雅的面孔,它易学、易懂、易记,也不难写。只要对得好,无论语言之俗雅,题材之大小,思想之深浅,皆成对联。

4、实用性和艺术性

楹联是中国古典文学形式的一种,理所当然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它以诗、词、曲等前所未有的灵活和完美而体现了中国文字的语言艺术风采。对联之美在于对称、对比和对立统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对联

牛云

  对联的特点

  一、对联上下两联必须字数相等

  一副对联,由上联、下联和横批组成。贴在右侧的称为上联,贴在左侧的称为下联,贴在上方的称为横批,也称横额,内容是横着书写的。横批对于春联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通常为四个字,也有五、六个字的。横批的意思要与上下联相配合,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有些对联对于横批,可以用,也可以不用。对联的上联和下联没有一定的字数限制,少的只有二言、三言,多的有几十、几百言的长联,由几个分句组成,不管怎样,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如常见的一副春联:“又是一年春草绿,依旧十里杏花红。”1925年,黄埔军校门口的对联:“要革命的靠拢来;不革命的走开去。”反映农村改革成就的春联:“除旧岁家中储粮十担;迎新春银行存款千元。”横批“有吃有穿”。每联上下联字数都相等。

  二、讲究对仗工整;

  对联的对仗除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外,还要求句法相似。句法相似主要包括三个内容:句式相当,词类相同,结构相应。

  句式相当,指上联如果是四、三句式,下联也必须是四、三句式;如果上联是二、四句式;则下联也必须是二、四句式。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是四三句式,即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

  是二四句式,即

  “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

  再如广东新会县杜源叱石山写景的对联,其一:

  “月暄穿石水;风折断岩烟。”

  是二三句式,即

  “月暄――穿石水;风折――断岩烟。”其二:

  “鸟语和溪音,自在笙簧,不假人间丝竹;山云笼树色,天然图画,何劳笔下丹青。”

  是二三、二二、二四句式,即

  “鸟语――和溪音,自在――笙簧,不假――人间丝竹;山云――笼树色,天然――图画,何劳――笔下丹青。”

  词类相当,是指要使上下联对应位置上的词性相当,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语气词对语气词,迭词对迭词。如北京碧波寺联:

  “一庭芳草围新绿;十亩藤花落古香。”

  “一庭”对“十亩”是数量词,“芳草”对“藤花”是偏正式名词,“围”对“落”是动词,“新绿”对“古香”是偏正式名词。

  再如济南趵突泉联:

  “画阁镜中,看幻作神仙福地;飞泉云外,听写成山水清音。”

  “画阁”对“飞泉”是偏正式名词,“镜”对“云”是名词,“中”对“外”是方位名词,“看”对“听”是表示动作的动词,“幻作”对“写成”是动词,“神仙”对“山水”是名词,“福地”对“清音”是偏正式名词。

  再如晚清年间,云南某地农民对地主豪绅愤慨时而作的一副春联:

  “咦,哪里放炮?哦,他们过年。”

  “咦”对“哦”是象声词,“哪里”对“他们”是代词,“放炮”对“过年”是动词。

  结构相应,是指构成对联的词语之间的关系应该相同,如上联是主谓结构,下联就应该对以主谓结构;上联是动宾结构,下联就应该对以动宾结构等。如辛弃疾纪念祠联:

  “力挽河山,浩气贯日月,空余英雄心一颗;

  名垂宇宙,夕光冲牛斗,剩有悲壮词千篇。”

  其中,“力挽河山”和“ 名垂宇宙”都是主谓结构,并且其中的谓语部分又是动宾结构;“ 浩气贯日月”和“ 夕光冲牛斗”也是主谓结构,并且谓语部分也是动宾结构;“ 空余英雄心一颗”和“剩有悲壮词千篇。”是动宾结构,并且宾语部分又是补充式的结构。

  又如山东泰山南天门联:

  “门辟九宵,仰步三天胜迹;阶崇百级,俯临千嶂奇观。”

  “门辟九宵”和“阶崇百级”都是主谓结构,且谓语部分又是动宾结构“仰步三天胜迹”和“俯临千嶂奇观”都是动宾结构,并且宾语部分偏正结构,结构完全相同。

  三、讲究平仄

  对联的平仄,与旧体诗律诗的颔联颈联的要求基本上一致。强调平仄,是为了使对联读起来抑扬顿挫,有音律和谐美。对联的平仄要求平对仄,仄对平。也可以“一三五不论”(即句中第一、第三、第五等处于单数位置的字可以放宽要求),但是要“二四六分明”(即处于句中第二、第四、第六等双数位置的字必须严格按平仄要求)。所谓平仄,古代的“平”指的是平声,“仄”指的是上声、去声和入声。现代的平仄是指按普通话的读音来分的,一、二声(即阴平和阳平)为平声,三、四声(即上声和去声)为仄声。如鲁迅先生写的: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此联的平仄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又如向楚所撰四川眉山三苏祠联:

  “北宋文章名父子,南州胜迹古祠堂。”

  此联的平仄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再如贵州黄果树瀑布观瀑亭悬一联:

  “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

  此联的平仄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可仄可平平”下联中标“可”字处者,表示不合平仄对应的规律,但是根据“一三五不论”的原则,可平可仄者是在一、三、五位置上,是允许的。

  对联讲究平仄,读起来音韵铿锵,有节奏感,富有音乐美。

  要讲究平仄,就必然要求上下联词性相同的地方不能同字。因为如果同字了,就必然会破坏平仄相对的规则。例如有一副旧社会戏楼对联:

  “少唱点雪月风花免得心猿意马;

  多演些忠孝仁义挽回世道人心。”

  “唱点”的“点”和“演些”的“些”意思相同,但不能同字,如同字,就不能对仗了。

  但是,根据辞不害意的原则,为了表达的需要,同字在特殊情况下不得已也允许出现,也会被人接受。这当然影响平仄了,但这就已经属于宽对一类了。宽对对于平仄和对仗的要求不是很严的。如明代户部右侍郎张津任南安知府时,为海宁县谯楼撰一联提倡廉政:

  “宽一分则民多受一分赐;

  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钱。”

  其中就出现了二字、四字、八字三个位置上的同字,但是,由于此联内容意义深刻,人们就不在乎它的平仄不合规律了。

  再如周恩来挽蔡元培联:

  “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

  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此联中的第一、第四、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三、第十四等七处出现了同字。但是,此联把蔡元培先生一生中的伟大贡献作了高度的概括,内容精炼,人们也就不会去计较它的平仄是否合规则了。

  四、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

  从内容上看,每一副对联都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特殊情况例外,如明清时期开始出现的无情对。对联上下联的意义相同、相近、并互相补充、深化的,叫正对;上下联意义相反、相对,内容上互相映衬、互相对照的,叫反对。

  如董必武题南湖革命纪念馆联:

  “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

  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

  这是正对,上下联互相补充、深化,表现了南湖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影响,对革命的伟大贡献。

  再如有一副挽李大钊的对联:

  “为革命而奋斗,为革命而牺牲,死固无憾;

  在压迫下生活,在压迫下呻吟,生者何堪?”

  这是反对,把李大钊的为革命而“奋斗”和“牺牲”,与其它有的人的在压迫下“生活”和“呻吟”,两相对比,歌颂了李大钊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从上下联的关系看,大多数对联的上下联是并列的,这通常叫做“平对”。例如,何香凝挽廖仲恺:

  “夫妻恩今世未全来世有;儿女债两人同负一人完。”

  此联写的是廖仲恺被反动派杀害以后,与妻子儿女永别。上联是从妻子的角度写的,下联是从子女的角度写的,是并列的两个方面。

  但也有上下联是顺承的,这叫做“串对”。例如,杜甫的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有一联: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此联上下联之间是顺承关系,即下联是上联的继续。当然,顺承关系还包括条件与结果,先后连接,转折连接等关系。

  但是,在对联中不能出现“合掌”,即上下两联事意重复。如:

  “宣尼悲获麟;西狩涕孔丘。”

  这里,“宣尼”和“孔丘”是同一个人;“悲”和“涕”是同义,“获麟”和“西狩”指的是同一件事。

LocCloud

特点:对联上下两联必须字数相等;讲究对仗工整;讲究平仄;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主要分四个方面:一是形式对称,二是内容相关,三是文字精练,四是节奏鲜明。也有人将其称为对联四美,即建筑美、对称美、语言美和节律美。

对联的特点

拓展资料:

(一)形式对称:对称,指上下联句的对仗形式,也称对偶形式。对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项重要的修辞方法,是对联的魅力和生命之所在。什么是对仗呢?对仗,换言之,就是对偶句的对称。“对仗”一词来源于古代宫中卫队行列(仪仗队),这种行列是两两相对排列,故称对仗。

(二)内容相关:对联,之所以称其为对联,不但在其中需要对仗,重要的还在于一个“联”字,对联不联则不能称其为对联。如果上下联是两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即成败笔。比如:一劳永逸长生乐;万象回春大地新。

(三)文字精练:对联之所以从古至今千年不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文字精练,表现力强,精悍短小,便于传播,对仗精巧,朗朗上口。如云南昆明西山三清阁联:听鸟说甚;问花笑谁。

(四)节奏鲜明:关于对联的节奏,将在有关章节里详细论述,这里仅就节奏与结构及平仄的一些相互关系加以说明。对联与诗词的不同之处在外在形式上。即对联的字数、篇幅不限,相比之下比较灵活、自由,但有一点必须注意,即对联的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也就是说,所有的对联字的总数必须是偶数。

nicehost

一、对联特点

1、 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 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 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 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二、拓展说明

1、【对句】即“对联”中的“对”,是相互成对而没有统一中心的上下两句。一般有出句和应句,多由两人以上互相应对完成。如:张之洞,陶然亭。

2、【联语】在对句的基础上有统一的中心和主题的上下两句,一般由一人单独完成,多独立悬挂出来。如:水清鱼读月,花静鸟谈天。

3、【对联】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它以对偶句为基本形式,讲求声韵,格式自由的独立的文学艺术,它萌发于民间具对偶特点的对句,而后孕育于诗歌、骈赋,最后脱体于律诗成为对独立的对联。它具有民俗性、文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它既独立于与诗、词、曲、赋、散文、谜语、俚语等各种文字艺术表现形式以外,但又能包容这些艺术形式的特长。因过去对联常题写在楹柱上,所以也称楹联。

4、【对联的历史】目前认为,它萌芽于律诗之前,发展于律诗之后,鼎盛于诗、词日益衰落的清代,至今仍被广泛地使用。从历史朝代来说,对联的萌芽阶段:从汉晋到唐;发展阶段:从五代到元;繁盛阶段:明清两代。

5、【桃符】据传,古代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音“图”)、郁垒二神,主管万鬼,如遇作祟的鬼,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梗”,又称“桃符”,即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两旁,为驱避鬼怪。到五代时,桃木板上的神像就演变为书写文字的对联。

6、【对联与文字】汉族语言不同于其它民族语言,其它民族语言往往很难做出文字上的两两相对和形式工整协调的对联。汉语文字字形方正,结构优美,音节分明,声调匀称。因此,汉字便于形成对句,适合创作对联。汉字的特点使对联成为汉语言文学所独具的一种艺术形式,各种拼音文字都不可能产生对联。

7、【副】对联以副计量,上下联(全联)合称“一副对联”。

8、【言】诗体的“言”以每一句的字数计算,如五言、七言……对联则以上联(或下联)的字数计算,如“愿闻己过;求通民情”为四言;“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为七言。长句,尤其是长联,一般称字,而不论言,如昆明大观楼长联称百八十字联,而不称九十言联。

9、【字】一副对联的字数为全联文字数量的总和。如:“愿闻己过;求通民情”为八字;“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为十四字;昆明大观楼长联为一百八十字。

10、【对联的标点】文章中引用对联一般在上联收尾处用标点符号。一般而言,单句联联尾用分号为宜;中长联,联中已用了分号、句号,上联尾用句号为宜;至于某些表达特殊语气的标点符号,可使用疑问号或惊叹号等。对联中一般不使用括号、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等标点符号。对联贴在墙上或门的两侧不用标点符号。

coco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其中,第一组称上联,第二组称下联。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对联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二:一是字句灵活,二是对仗严格。

蓓蓓

对联有四个特点:

1、上下联字数相等;

2、上下联平仄相对;

3、上下联词性相同;

4、上下联意思上要递近。

相关拓展:

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对应位置词性相同。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对的位置上。

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按韵脚来分,上联韵脚应为仄声,下联韵脚应为平声,谓之仄起平收。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

对联起源于我国古典诗词,源头可追溯到先秦典籍中的对偶句。商周两汉的对偶句及魏晋南北朝辞赋中的骈俪句,为后来对联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盛唐以后,律诗、律赋的结构已臻于尽善尽美,对偶句已经成为诗文的组成部分,并且其独立性也在逐渐加强。对联就是由格律诗中的对偶句和骈赋中的俪句发展而来的。

明清两代,对联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类对联都得到广泛的应用。自明朝起,由于皇帝垂青,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吟诗作对蔚然成风。加之康乾二帝的推崇,一时楹坛高手云集,挥毫泼墨,各式名联异彩纷呈。

慧慧

对联有四个特点:

1、上下联字数相等;

2、上下联平仄相对;

3、上下联词性相同;

4、上下联意思上要递近。

苏州马小云

大家好!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其中,第一组称上联,第二组称下联。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对联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二:一是字句灵活,二是对仗严格。

形式:回文联,顶针联,叠字联,数字联……

相关推荐

对联的特点

  对联的特点有六点,分别是:字数要相等、词性要相当、结构要相称、节奏要相应、平仄要和谐、内容要相关。对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联的对仗一定要是规整的,且平仄要协调。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等,是一种对偶文学,一说起源于桃符。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对联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贴对联也叫贴年红,年红还包括门神、年画、福字、横批、窗花等,因这些是过年时贴的红色喜庆元素,所以统称为“贴年红”。贴年红是中华传统过年习俗,它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增添喜庆的节日气氛,并寄予着人们对新年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2023-09-10 12:37:191

对联的特点是什么

工整相对
2023-09-10 12:37:318

对联的特点是什么?

对联特点:对联既要用诗一般精练的语言表达完整统一的语义,又要以工整巧妙的形式和优美和谐的韵律来体现。形式工整和韵律优美是对联最突出的特点。具体来讲,一副好的对联应满足以下几个要求:一、字数相等。这是对联的基本要求,也是对联形式工整的前提。二、断句一致,词性相对。即上联的一个字对应下联的一个字,上联的一个词对应下联的一个词,上联的一个短语对应下联的一个短语。同时对应位置上的字词应具有相同的词性。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等等。三、语义相关。上下联所表达的含义要相互关联,上下联内容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语义。四、仄起平落,平仄相合。即上联的最后一个字用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用平声。除此以外,上下联对应位置上的字要尽可能平仄相反,使得对联读起来抑扬顿挫,优美动听。
2023-09-10 12:38:191

对联的特点是什么

1、对联的特点是既要有“对”,又要有“联”。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2、字数要相等。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3、词性相当。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4、结构相称。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5、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6、平仄相谐。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上下联平仄相反。二是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7、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2023-09-10 12:38:291

对联的特点是什么?

1、一副标准的对联,总是由相互对仗的两部分所组成,前一部分称为“上联”,又叫“出句”、“对头”、“对公”;后一部分称为“下联”,又叫“对句”。两部分成双成对。只有上联或只有下联,只能算是半副对联。2、横批在这种是对联中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往往是对全联带有总结性、画龙点睛或与对联互相切合的文字,一般是四个字,也有两个字、三个字、五个字或七个字的。3、对联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可以兼备其他文体的特征,吸收其他文体的表现手法,尤其是长联和超长联,简直能集中国文体技法之大成。扩展资料:要求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2023-09-10 12:38:391

对联的特点

对联的特点有:字数要相等、词性要相当、结构要相称、节奏要相应、平仄要和谐、内容要相关这六点。对联,又称春联、楹联、对对子,相传起于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国主孟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对联中上联和下联的字数要分别相等,例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联中词性也要相当,词可以分为虚词和实词,一定要“虚对虚,实对实”,例如:实对“古佛堂前风扫地,高山顶上月为灯”,虚对“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对联中上下联的语法结构一定要相称,即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例如:“水天一色,风月无边。”水天对风月,一色对无边。然后对联的节奏要相应,就是指上下联中停顿的地方必须是一致的
2023-09-10 12:39:001

对联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一种形式,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对仗平衡:对联由两句话组成,每句话有相同或相似的字数和节奏,构成对仗平衡的结构。意义相关:对联中的两句话表达的意义相关,通常是相互呼应、反映对称或者对称颠倒等形式。文字优美:对联中的文字要求用词得体、顺口易记,既能传达深刻的思想,又能展现出汉字书法的美感。内容精炼:对联中的内容要尽量精炼简练,表达清晰明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是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之,对联是一种富有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文学形式,它通过语言艺术的手段来表达情感、塑造形象,传递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思想。
2023-09-10 12:39:211

什么是对联 对联的特点

1、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2、对联又称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有偶语、俪辞、联语、门对等通称,以“对联”称之,则开始于明代。 它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为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 3、对联要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2023-09-10 12:39:331

对联的特点是什么

  作为中国人,我们对对联并不陌生。然而,关于对联你又了解多少呢?以下是我带来的对联的特点,欢迎阅读。   一、对联的概念: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二、对联的特点:   1、字数相等:字数多少无规定,但要求上下联字数相同。上下联的字数同时可长可短,一般最短四字,长可达数百字。   2、词性相同:词性相同,位置相对。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3、 结构相应:上下联结构要相当: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而且结构类型要基本保持一致。   4、平仄相对:平仄要和谐、相对,尤其是上下联的尾字,平仄要交错,传统习惯是“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对联种类:   清朝梁章钜的《楹联丛话》、《楹联续话》、《楹联三话》把对联分成十个门类,即故事、应制、庙寺、廨宇、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杂缀。民国年间出版的《楹联集成》将对联分成二十个类别,即庆贺、哀挽、廨宇、学校、商业、会馆、祠庙、寺院、剧场、第宅、园墅、岁时、名胜、投赠、香艳、集字、集句、滑稽、白话、杂俎。这两种分类方法都是以实用范围来划分的,但后者比前者类别分得更细。如果按对联的文字结构、修辞技巧、逻辑关系来分类,就有四、五十种。例如:   1.对偶形式: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等。   2.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用字技巧: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等。   4.逻辑结构:并列、转折、选择、因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一步发达,对联的科目将会更多,更为齐全和完善。   对联的形式特点   (一)上下两联数字相等,长短一致   对联由上下联组成,上下联又分别可以称作出句,对句。有的对联还有横批,也叫横额。横批就好象是对联的题目一样,同对联内容相关,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对联无论长短,对上下两联而言字数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不能一个字数多,一个字数少。再长的对联也是这样。需指出的是对联不管多短多长,何为上联,何为下联,要搭配好,一般次序不宜颠倒。另外,对联写作的长短一般视所挂的地方的需要而定。   (二)上下两联要求对称   具体来讲就是上下两联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代词对代词;副词对副词;介词对介词。词与词之间所构成的"关系也需一致,要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另外要求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数字对数字。   当然有的对联要求也不十分严格,只要词性,结构基本相对就行了,这种对联叫宽式对。如: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这里“蝉”对“鸟”、“林”对“山”是名词对名词;“愈”对“更”是副词对副词;“静”对“幽”是形容词对形容词;“噪”对“鸣”是动词对动词;“蝉噪”对“鸟鸣”是主谓相对;“林愈静”对“山更幽”也是主谓相对。同时两句话的意思又分别是由一种因果关系构成的,这是两联对仗工整的句子。   又如: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这是一句宽式对,上下联的词性都不相对,物名之间也不构成对应关系。   (三)上下两联要求平仄相对   平仄即从声调、节奏、韵律方面讲。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偶句不同,不必押脚韵,但必须分节奏,调平仄。   对联要有节奏感,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节奏感在对联中是重要的,不论是五字联、七字联,都需节拍谐调,长短强弱不能乱。长对联是由许多短句组成的,其节拍可依据短句的要求而要求。   对联要注意平仄相对,遵守“上仄下平”的规则。   即上句最末一字要用仄声字,下句最末一字要用平声字。这里平仄是词诗格律中的术语。在古汉语中,四声为“平、上、去、入”。今天的阳平阳平相当于“平”,上声去声相当于“仄”。而古汉语的入声字是分别派入到现代汉语的四声之中了,入声字归入仄”。   过去人们流传这样一个口决叫“平对仄,仄对平,平仄要分清。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就是说,上下联相应的字平仄要相对,每句的第一三五个字可以不受限制,而第二四六三个字则必须按照平仄格式,要平仄分明。   平仄的基本句式有以下几种:   三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四言句: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五言句: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句;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掌握好对联的平仄和它的分布规律非常重要。仄声字具有短促有力的特点,平声字具有舒缓悠长的特点,故平仄的交替安排,往往可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产生轻重、抑扬、回旋的音乐美。   如:   海阔凭鱼跃(仄仄平平仄)   天高任鸟飞(平平仄仄平)   又如:   柳绿千山秀(平平仄仄平平仄)   风和万水欢(仄仄平平仄仄平)   过年对联经典对联   上联:福日九州共乐,下联:新年四海同春   上联:国贵安定团结,下联:家宜勤俭节约   上联:和睦聚财致富,下联:忠厚多福永安   上联:红梅初绽花二,下联:东方风来又一   上联:虎跃龙骧鹏举,下联:花明柳暗春浓   上联:华夏政通人杰,下联:神州长治久安   上联:欢歌笑语辞旧,下联:爆竹花灯迎新   上联:火树银花盛景,下联:红梅绿柳新春   上联:家家恭喜致富,下联:人人庆贺安康   上联:生活逐日美满,下联:光阴鼠年幸福。   上联:欣子鼠为岁首,下联:咏梅句带香韵。   上联:鼠年百业兴旺,下联:子岁五谷丰登。   上联:鼠舞碧桃枝上,下联:莺歌绿柳花下。   上联:鼠年春作首,下联:六畜猪为先   上联:鹊语红梅放,下联:鼠年喜气浓   上联:人欢为体健,下联:鼠硕因年丰   上联:鼠为生肖首,下联:春乃岁时先   上联:鼠至调新律,下联:鸡鸣早报春   上联:欣有鼠须笔,下联:喜题燕尾书   上联:新妆鼠嫁女,下联:美景艳迎春   上联:子年春到户,下联:鼠岁喜临门   上联:子时春意闹,下联:鼠岁笑声甜   上联:子为地支首,下联:鼠乃生肖先   上联:子夜松涛劲,下联:鼠年鹊语香   上联:子夜钟声响,下联:鼠年爆竹喧   上联:黄山松鼠跳,下联:子夜阳春来   上联:黄莺鸣翠柳,下联:金鼠恋苍松   上联:鼠颖题春贴,下联:鹊舌报福音   上联:百年推甲子,下联:福地在春申   上联:碧野青蛙叫,下联:黄山松鼠鸣   上联:丙辉觇瑞应,下联:子庶庆丰登   上联:苍松随岁古,下联:子鼠与年新   上联:春潮传喜讯,下联:鼠岁报佳音   上联:春风拂绿柳,下联:灵鼠跳松青   上联:春燕鸣暖树,下联:金鼠跳青松   上联:豕去呈丰稔,下联:鼠来报吉祥   上联:豕去春无限,下联:鼠来岁有余   上联:玉鼠辞旧岁,下联:金牛迎新春
2023-09-10 12:39:441

对联的特点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汉族传统文化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对联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2023-09-10 12:39:541

对联的特点介绍

对联的特点介绍   对联是有特点的,要判识一副对联是否合格,就要依据它的诸项特点来衡量。这里说的对联的诸项特点指的是对联必须具备的各个要件和应该遵守的各种原则,这些特点主要有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同,句式相类,平仄相谐,文字相别,文气相当这七个要件与七种原则,只有同时具备这些特点的对联,才能被称作是一副合格的对联。以下是对联的特点介绍,欢迎阅读。   一、上联与下联要字数相等   对联是要成“对”的,而“成对”的最起码条件就是上下联要字数相等。对偶句通常都是字数相等的,因此也不妨将其看作是对联,例如《陋室铭》中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就是两副很好的对联。当然也有字数不相等的,例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像这样字数不相等的对偶句就不能算作对联。   明此原则,在创制对联的时候一定要让其字数相等,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当然也有利用字数相等原则为难别人的,如有人出一上联:“三宝殿前三个塔,塔塔塔”,如果你想好了下联的前半句“五凤楼台五层楼”,可你又不能一口气说五个“楼”字,因为那样的话字数就不相等了,你只能对以“五凤楼台五层楼,楼楼楼”,可是这样对下来字数倒是相等了,五层楼却变成三层楼了。   然而也不是绝对没有字数不相等的对联,迄今为止,有一副挽袁世凯的对联就是上联五个字“袁世凯千古”,下联六个字“中国人民万年”,此联一出便有人质疑作者:三个字的“袁世凯”怎么能对四个字的“中国人民”呢?但仔细思忖便能悟出“袁世凯”复辟帝制,扼杀共和,确实对不起“中国人民”,原来作者正是借此“字数对不起”来双关“行为对不起”,借以表达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的意思,此联因而成了绝少见到的字数不相等的特殊对联。   二、出句与对句要内容相关   对联再短小也是一件独立的文学作品,因此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上下联必须要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也就是说要上下联不光要“对”得上,还要“联”得起,这就是“内容相关”的含义,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哪怕字词上对得再好也不能成为一副好对联。   一般说来,上下联应围绕相关的主题,或并行表达,或正反表达,也可构成延续、因果等各种关系。有一个“五行偏旁巧对”的上联:“烟锁池塘柳”甚是难对,所谓“五行偏旁巧对”就是要求出句与对句都有五个字分别具有“金木水火土”的偏旁,关于这个上联,有人对以“炮镇海城楼”,也有人用“茶烹凿壁泉”来对,哪个对得好呢?   表面看来,“炮镇海城楼”对的好,对得很工整,连照样偏旁在左的“火金水土木”的顺序都一致;但若认真追究起来,你就会发现上下联的内容缺少相关性,风格上也一个婉约一个豪放;而“茶烹凿壁泉”,虽然偏旁是上下结构(出句为左右结构),而且顺序也与出句不一致(“烹”的下边是火,繁体字“凿”的下边是金)。然而仔细体味,你就会发现“茶烹凿壁泉”相对来说要好些,因为它与上联的内容具有相关性,容易共同拥有一个主题意境。   三、相对应的字词要词性相同   这一原则要求一副对联上下联中处于相同位置的字词,尽量具有相同的词性。也就是要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量词对量词,代词对代词,疑问词对疑问词,虚词对虚词。例如:“禅门深似海,佛法大如山”(九华山普济寺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杭州岳飞墓对联),这两副对联对得都很工整,因为它们上下联对应词的词性完全一致。当然词性相同不是绝对要求,有时不便因形害意,也可以有个别的词性不同,即使是名家名联也有这种情形。   初学对联的人,往往产生误解,以为大量使用同义词才算对仗工整,例如有人为深圳特区创作的对联:“赤县无双宝地,神州第一名区”就是刻意追求对仗工整。其实,这一联中“赤县”就是“神州”,“无双”就是“第一”,“宝地”与“名区”也基本就是一个意思,大量同义词反复使用的结果,使上下联内容完全相同,这种情况叫“合掌”,就像两只手掌合在一处似的,是一种文字上的巨大浪费,为对联创作所忌,实不可取。   四、出句与对句要句式相类   所谓句式相类,大约含有以下几层意思:   其一,语法结构相同。例如湖北黄鹤楼联:“黄鹤去来无定所,白云今古拥高楼”,上联为主谓句,下联也必为主谓句。又如四川青城山联:“览胜而登顶,留连而忘返”上联为并列结构,下联也必为并列结构。   其二,句子的分断节奏相同。例如四川都江堰伏龙观联:“两千年好事,车同轨,书同文,天府百流同灌;数万顷良田,水有源,禾有本,中华一大有洲”这副对联的上联是按“五/三/三/六”的"节奏来断句的,下联也必然是采用这样的节奏。   其三,较长的对联断句并没有一定的规矩,只需上下联句式相同即可,例如四川乐山乌尤寺东坡读书台联:“江上此台高,问坡颖而还,千载读书人几个?蜀中游迹遍,看嘉峨并秀,扁舟载酒我重来”这副对联跟都江堰伏龙观联都是上下联各由17个字构成,但其断句节奏却是“五/五/四/三”的节奏。   五、对联整体要平仄相谐   对联的平仄问题,本《例话》拟将专题讨论,这里仅简单说一下。汉语语音注重声调的区分,古今都有四声之别,古代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现代普通话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进而把它们分为平(古之“平”、现代之“阴平、阳平”)和仄(“平”以外诸声)两大类型。古代的平声或者现代的阴平、阳平均可归入“平”一类,凡是“平”以外的各种声调都可归入“仄”一类型。   平与仄,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谐调,读起来方能流利舒畅,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原则上,对联的平声字与仄声字在同一联内要相间隔地分布,例如:“平平仄仄平平仄”;而在上下联的同一位置上要相对立(相反)存在,即上联用了仄声字,下联相应位置上应用平声字,反之亦然。例如:   平平仄仄平平仄(上联)   仄仄平平仄仄平(下联)   有这样一副一笔墨店对联,看看它是否符合平仄的要求:   纸上跃起黄山景(仄仄仄仄平平仄)   笔端题破锦江春(仄平平仄仄平平)   上例通过括号内的解析,可以看出这副对联无论是在一联之内还是在上下联之间,都没有完全达到平仄相谐的要求。   六、上下联的异位字要文字相别   文字相别的要求就是不要有异位重复字。有许多对偶句也很整齐,上下句字数相等,词语对应也很工整,例如:“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然而它的内部却含有相同的字词,上下句在相同的位置都用了“者”字与“可”字,那么这个对偶句可不可以看作对联呢?可以,因为它的重复字是“同位重复字”(上下句在相同的位置用了相同的字),不是“异位重复字”。   什么叫“异位重复字”呢?请看澳大利亚悉尼唐人街北牌楼的一副对联:   澳陆风光,物阜民康,邦交友善;   中原气象,德门义路,揖让仁风。   这一副对联中上联的“风”跟下联的“风”出现在不相对应的位置,这就叫“异位重复字”,凡是出现了这种情形,就违背了文字相别的原则要求。   也就是说,只要不是“异位重复字”,在一联之内可以随便出现重复字,在上下联之间的相同位置上有重复字也是允许的(一般为虚词,最好不是实词)例如:   正其谊不谋其利   明其道不计其功   这一联中,副词“不”和代词“其”都在上下联的相同位置重复,但它们都不属于“异位重复字”,而且副词和代词在古诗文中都可以看作是虚词,因此这是一副合乎规范的对联。   七、上联与下联要文气相当   对联虽小却是一个完整的文学作品,它跟其他文学样式一样也要讲究文气,什么是文气?通常是指文学作品中的隐形精神气质,对联的文气通常是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上下联内容强度的对照,一是上下联语气强度的对比。   对联的强弱,大体有三神情况:一种是上弱下强,这是允许的,也是常见的,国人喜欢用好戏压场,高潮在后面,但应注意“反差”不要过大;另一种是上下同等,上下联语气差别不大,力度要均衡,即强弱要大体相当,从理论上分析,这是最好的,但并不容易做到;再一种就是上强下弱,这是创作对联要忌讳的,也是必须克服的缺点。   上下联语气强度的对比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上联语气过强,下联就会压不住阵脚,例如《晚霞》杂志征联曾出过“精准脱贫,不到长城非好汉”的上联,由于出句气势豪迈,故不太容易找到既能对得工整又寓意合适的词语,难度较大,下联对以“辛勤致富,曾经沧海亦豪杰”才能勉强做到上下联旗鼓相当。因此创作对联时,上联的语气不要太强,方能为下联留有余地。   从上下联内容的强度对照来说,通常是:宏观为强,微观为弱;抽象为强,具象为弱;历史为强,地理为弱;议论为强,叙述为弱。请看下面这副征联:   出山海踞岭催涛纵观千秋华夏风流史   入校园挥汗洒血培育一代祖国向阳花   这副对联的上联是在宏观角度“纵观千秋华夏风流史”,属于抽象的、历史的、议论的因素居多,而下联则是在微观角度“培育一代祖国向阳花”,属于具象的、地理的、叙述的因素居多,其强度对比刚好是上强下弱,这就有违文气相当的原则。 ;
2023-09-10 12:40:441

对联都有哪些特点?

具有汉字特点的对联如下:1、上联是:横竖弯钩四平八稳,下联是:点提撇捺百变千方。2、上联是:横竖弯钩四平八稳,下联是:点提撇捺百态千姿。3、上联是:点横撇捺传承历史,下联是:真草隶篆光大文明。4、上联是:入门兵部体,下联是:出户翰林身。5、上联是:君子多乎哉,下联是:小人樊须也。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对联:顺风帆逆风帆,帆迟帆快;涨潮橹退潮橹,橹直橹扳。分析:祝允明对某友。“帆迟”谐“樊迟”,孔子弟子;“帆快”谐“樊哙”,汉初大将;“橹直”谐“鲁直”,宋黄庭坚字;“橹扳”谐“鲁班”,古代巧匠。●对联:船尾拔钉,孔子生于舟末;云间闪电,霍光出自汉中。分析:解缙对某友。“舟”谐“周”,“霍光”谐“火光”。●对联:猫儿竹下乘凉,全无暑气;蝴蝶花间向日,更有风来。分析:“暑”谐“鼠”,“风”谐“蜂”。●对联:披衣靸鞋而走,急事急事;弃甲曳兵而走,常输常输。分析:兵部尚书夏元吉、给事中周大有戏对。“急事”谐“给事”,“常输”谐“尚书”。●对联:解衣脱冕而行,舍人给事;弃甲曳兵而走,宣抚尚书。分析:赵九龄对张焘。“给事”谐“急事”,“尚书”谐“常输”。
2023-09-10 12:40:571

对联的特点

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已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023-09-10 12:41:0913

对联的特点

对联的特点: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词性相对,位置相同。内容相关,上下衔接。此外,张挂的对联的传统作法必须是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对联的特点 对联又称为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楹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与对联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和中心。好的横批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2023-09-10 12:42:101

对联有哪些特点

作为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瑰宝之一的对联,它的分类标准很多。今天就从用途上来分,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 、交际联和谐趣联等。
2023-09-10 12:42:477

对联的六个特征是什么?

一个完整的对联,是有6个雷打不变的基本特征(即6个相)所组成: 它们分别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节奏相合、平仄相协和意义相关。
2023-09-10 12:43:083

对联的特点

字句凝练,整齐精严,联语字数四言至多言不一,以五、七言律诗及八言文句体为常见,内容涵盖丰富,几诗词、格言、警句、谚语乃至白话文皆可,典丽琳琅,文采映耀,实为照人眼目、字字珠玑的篇章。因此,将书法与对联融为一体,翰墨之中品味美文的诗情哲理,词句之间赏观佳书的风神韵致,诚然是人文艺术的完美体现。古往今来,书家乐以此酬应赠答,文人好将此雅悬斋壁,当是其书文双美、艺趣相生的魅力,令人为之钟情而历久不衰。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分类】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格式】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2023-09-10 12:43:284

对联的特征是什么

对联,又称春联、楹联、对对子,相传起于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国主孟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从传统对联角度来看,出题的对联叫出句,对应的对联叫对句。对联的基本特征是出律时要求有平仄,要求上联尾字为仄,即上声(第三声)和去声(第四声);下联尾字为平,即阴平(第一声)和阳平(第二声),不然就不会朗朗上口。平仄合律就是为了抑扬顿挫的韵律。但步入现代社会后,从文学文化的范畴看,更多的人不再去拘于对联一些枝末小节,也抛弃了一些约束的烦冗条框。更多的人更看重对联的意境和韵味,倒不怎么在乎上下联之间的字字平仄对仗,很多人也不去管或不懂什么是平仄,这让传统对联有了一种现代对联的改革和创新的味道。而且只要声母和韵母在上下联的首尾声调只要不是一致的,总会有些许抑扬顿挫的感觉,从而大都会有那么一些韵味的。而着随着文化的变迁和时代的与世俱进,对于对联的压仄已经没有如从前这般传统和讲究了。所以,只要掌握现代对联的几大基本特征:对字工整(数字相同且不会出现上下重复字)、对词对仗(即字意相对或相近)、压仄(上下联之间首尾两字的音调不同)、音韵(读起来朗朗顺口)、且整个联对读起来有意境,则是为一个较合律的对联了。
2023-09-10 12:44:003

对联的特点 对联的特点一起来看看

1、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 2、对仗,即词性相同。上联某一处用了某一类词,下联同一处也要用同一类词。但词语门类有大小之分,如名词,有表示天文、地理、自然、动物、植物、器具等的,上下联相对的词性只用一个大门类的,叫“宽对”,难度就小;用小门类的,如上句用花卉名,下句也要用同一花卉名的,这样用对叫“工对”。 3、平仄相对。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如对联上句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下句便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相对读起来便感到悦耳和谐。但现代撰联已不太拘泥平仄了。内容特点:春联多是寄情抒怀,希望一年吉祥如意,含有迎新春、颂盛世之意。 4、在我国,无论塞北、江南,乡村、城市,机关、军营,都有贴春联的习惯。各行各业有不同的喜庆联语,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都洋溢着春的气息、时代的气息和喜悦的气春联用语一般轻松欢快,喜气洋溢,切情切景,大红色彩配上吉祥话语,为春节平添了欢乐气氛。 5、在古时,人们撰贴春联主要是突出其喜庆气氛,多用一些吉祥词句,而不过分追求其内容。新中国成立以后,时代赋予大地以新的生机,春联也相应有了新的变化,人们在突出其喜庆气氛的同时,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在以歌颂祖国、自由、劳动、团结等为主题的春联大量涌现,给人以全新的感觉。比如:一元复始;万像更新,祖国有天皆丽日,神州无处不春风。
2023-09-10 12:44:081

对联的六大基本特征 对联的六大基本特征有哪些

1、对联的六个特征是:民族性、民俗性、实用性、启蒙性、严谨性、精炼性。 2、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对联艺术具有民族性、民俗性(也即群众性、传统性)、实用性、启蒙性等文化特征与功能。 3、另一方面,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对联艺术具有显著的严谨性(集中体现为对称性)和精炼性等文艺创作特征与要求。 4、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2023-09-10 12:44:161

对联有什么特点和分类?

上联:文涌千秋天籁雅 。下联:澜翻万里画图新 。上联:一城文化三江。下联:八境楼台四面风。上联:宇轩道畅老街拓新景。下联:物裕风情古巷展秀颜。上联:鉴古通今,与时才能俱进。下联:古往今来,和谐必可发展。上联:禾苗茁壮春雨润。下联:田野辽阔文化新。上联:棋牌书画怡情养性。下联:弹唱吹拉娱乐休闲。称对子,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传到越南亦出现使用喃字的对联。对联的特点为五个对立统一:1、独特性和普遍性人们普遍认为楹联是中国最独特的一种文学形式。其独特性主要表现在结构和语言上。楹联可称之为“二元结构”文体。2、寄生性和包容性所谓寄生性,指楹联本从古文辞赋的骈词俪语派生发展而来,小而言之,它就是一对骈偶句,因此,它能寄生于各种文体之中。诗、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戏剧、小说,哪一样中又没有工整的对偶句呢?但反过来,楹联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可以兼备其他文体的特征,吸收其他文体的表现手法,尤其是长联和超长联,简直能集中国文体技法之大成。诸如诗之精炼蕴藉,赋的铺陈夸张,词之中调长调,曲的意促爽劲,散文的自由潇洒,经文的节短韵长等等,皆兼收并蓄,熔铸创新。3、实用性和艺术性如前所述,楹联是中国古典文学形式的一种,理所当然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它以诗、词、曲等前所未有的灵活和完美而体现了中国文字的语言艺术风采。对联之美在于对称、对比和对立统一。4、通俗性和高雅性楹联固规则简单,形式纯粹,但其对道、联艺,却博大精深,没有止境。短小隽永者,一语天然,非俗手能为;长篇巨制者则更是铺锦列绣,千汇万状,如同史诗,非大手笔不能作。那些优秀的风景名胜联,辉映山川古迹,永放异彩;那些著名的哲理格言联,传播四海,流芳百世;那些仁人志士的言志联,慷慨磊落,光耀千秋,岂非大雅乎?5、严肃性和游戏性一般来说,文学和艺术是严肃的,人们反对游戏文学、游戏语言的那种不严肃的创作态度。 但对于楹联来说,情况就不同了。楹联历来被很多人视为笔墨游戏,虽为偏见,但也说明了楹联具游戏性的特点。由于楹联追求对仗,自然是对得越工稳,越巧妙越好。这其中既是文学创作,又包含了思维游戏和语言游戏的成份。对联分类:按用途分类1.通用联——春联,新年专用之对联。如:杨柳吐翠九州绿;桃杏争春五月红。2.专用联——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寿联、婚联、喜联,又称为贺联,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时用。如:一对红心向四化;两双巧手绘新图。(喜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寿联)按字数分类1.短联(十字以内)2.中联(百字以内)3.长联(百字以上)等。按修辞技巧分类1.对偶联: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2.修辞联: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3.技巧联: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按联语来源分类1.集句联:全用古人诗中的现成句子组成的对联。2.集字联:集古人文章,书法字帖中的字组成的对联。3.摘句联:直接摘他人诗文中的对偶句而成的对联。4.创作联:作者自己独立创作出来的对联。按内容分类1.节令联:是指有特定的应时性或纪念性、内容多为一般的咏物、抒情、议论、祝愿的对联。严格来看,可将其区分为节日联和时令联,但鉴于二者往往合一,这种区分已无实际意义。一般可直接将节令联划分为春联、元旦联、国庆联等若干子类即可。节令联中,最主要的是春联。所谓春联,就是用于春节的节令联。大多数春联可以通用。2.喜庆联:又称贺联,是指除节日庆祝以外的、内容上带有某种特定祝贺性质的对联。按其内容和对象,可划分为婚联、寿联、新居联(乔迁联)等若干子类。喜庆联突出的特征是带有特定的喜庆、祝贺性质,其内容必须是表示良好祝愿、喜庆吉祥的。喜庆联有通用的,也有专用的。是否通用,要因联而异,不可简单地照搬照抄,以免出现张冠李戴的笑话。3.哀挽联:又简称挽联,指的是用于吊唁亡人的对联。其内容限于对亡人的吊唁、缅怀、评价、祝愿,其风格一般是哀痛、肃穆、深沉、庄严的。也有为未亡人作挽联或未亡人作自挽联的,则另当别论。挽联可从多种角度来划分,如挽老年人联、挽中年人联、挽青少年人联等,或者挽长辈联、挽同辈联、挽晚辈联等。另外,还可分出挽名人联、自挽联等,还可将祭祀联作为挽联的一个子类。挽联的内容所指一般有较具体的对象,虽然同样有通用的和专用的,但在实用中更要注意区分。4.名胜联:是指张贴、悬挂、雕刻于风景名胜处的对联。其内容大多为题写该名胜景观(如山水楼台、文物古迹等),或者与它密切相关(有关的人、事等)。这类对联往往成为名胜景观甚至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名胜联可分为山水园林、寺庵庙观、殿阁亭台、院舍堂馆、碑塔墓窟等若干子类,不一而足。5.行业联:是指其内容为针对某一行业、部门或领域的对联。由于时代的变迁,对联在行业上的运用虽已不如以前,但仍旧可观。从其适用范围和内容特色看,它仍不失为对联的一大种类。行业联可按行业、部门来划分子类。6.题赠联:是指题赠给他人的对联。虽然许多对联都带有某种题赠性质,但这里所说的题赠联,仅限于人际关系交往(或向往)的题赠之作,不包括挽联与贺联之类。其内容一般带有某种赞颂、祝愿、劝勉性质。从对联的运用情况来看,题赠联不失为一大种类。根据题赠对象的不同,题赠联一般可分为题长辈联、题同辈联、题晚辈联等若干子类。7.杂感联:是指没有特定对象,而内容包罗比较广泛的对联。这种对联往往带有比较单纯的文学创作特色,如哲理言志联、咏物抒情联、劝喻讽刺联等。8.学术联:是指带有某种学术性质的对联。这种学术性质指的是在内容和用途上不属于上述几大类的某种专业性质。其内容往往比较专门,带有某种学科或宗教特色,如科普联、佛教联、道教联等。从对联的运用范围及发展空间而言,有必要将学术联作为单独的一大种类。如作者所撰写的《触闻集----佛教对联1200副》一书,就以对联的方式将许多佛教人物与佛教义理比较系统地写成了一部学术专著。推而广之,也可将许多科学知识或其他学问道理用对联的方式加以撰写,并且在内容上突出其学术或专业性质。9.趣巧联:是指比较突出趣味或技巧而相对不注重内容的对联。如各种谐趣联、技巧联等。这类对联的内容,要么是突显某种风格的独特性(谐趣联),要么是相对不太重要(技巧联),从而显得别具一格。从这个意义上,可将其作为单独的一大种类。写对联要求与禁忌:特点: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形式:顾名思义,对联是要成“对”的,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起来(平仄相对),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1、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
2023-09-10 12:44:241

对联的起源?对联的别称?对联的特点?对联在生活中的使用范围?

一、起源:对联起源于桃符。它是用纸,布或竹子,木头或柱子写的双重陈述。这些单词简洁明了,它们是相同的艺术形式,相同数量的单词和相同的结构。它是一种独特的中国艺术形式。二、特点:1、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楹联是中国古典文学形式的一种,理所当然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它以诗、词、曲等前所未有的灵活和完美而体现了中国文字的语言艺术风采。对联之美在于对称、对比和对立统一。2、严肃性和游戏性的统一。文学和艺术是严肃的,人们反对文学、语言的那种不严肃的创作态度。但对于楹联来说,情况就不同了。楹联有严肃性创作,也有性的。3、独特性和普遍性的统一。 从语言上看,楹联的语言既不是韵文语言,又不是散文语言,而是一种追求对仗和富有性的特殊语言。楹联这种特殊的“语言──结构”方式,完全取决于汉语言及其文字的特殊性质。这种“语言──结构”的独特性使得楹联创作在构思、立意、布局、谋篇上迥异于其它文学形式。同样的客观对象和内容,楹样总是设法从两个方面、两个角度去观察和描述事物,并且努力把语言“整形”规范到二元的对称结构之中去。4、通俗性和高雅性的统一。人们常说对联雅俗共赏,这丝毫不假。试想,还有那一种文学形式,象楹联一样,上为学者文人,下为妇人孺子所喜闻乐道,既可走进象牙之塔,又能步入陇亩民间,既是阳春白雪,又是下里巴人呢?这种奇妙的合一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因在于楹联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既纯粹又丰富的艺术,诚如前所述,楹联的规则并不复杂,尤其是对语言的色彩、风格,对题材、内容都没有什么要求,它一般很短小,又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不象其它文学形式戴着一副高雅的面孔,它易学、易懂、易记,也不难写。只要对得好,无论语言之俗雅,题材之大小,思想之深浅,皆成对联。但其他文学则未必然。 5、寄生性和包容性的统一。所谓寄生性,指楹联本从古文辞赋的骈词俪语派生发展而来,小而言之,它就是一对骈偶句,因此,它能寄生于各种文体之中。诗、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戏剧、小说,哪一样中又没有工整的对偶句呢?但反过来,楹联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可以兼备其他文体的特征,吸收其他文体的表现手法,尤其是长联和超长联,简直能集中国文体技法之大成。诸如诗之精炼蕴藉,赋的铺陈夸张,词之中调长调,曲的意促爽劲,散文的自由潇洒,经文的节短韵长等等,皆兼收并蓄,熔铸创新。三、别称: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四、适用范围:1、通用联——如春联。2、专用联——如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
2023-09-10 12:44:374

对联特点150字,快点

对联特点:  一,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   二,对应位置词性相同。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对的位置上。  三,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按韵脚来分,上联韵脚应为仄声,下联韵脚应为平声,谓之“仄起平收。  四,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
2023-09-10 12:45:121

对联的起源、别称、特点、使用范围

  关于对联的相关问题详解如下:  一、关于对联的起源:  楹联习俗源于中国古代汉语的对偶现象,早在秦汉以前,中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  西晋时期(公元290年左右),出现合律讲究的对句,可视为其形成的重要标志。在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传衍过程中,楹联与骈赋、律诗等传统文体形式互相影响、借鉴,历北宋、明、清三次重要发展时期,形式日益多样,文化积淀逐渐丰厚。  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现代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  二、关于对联的特点:  1、独特性和普遍性的统一。  人们普遍认为楹联是中国最独特的一种文学形式。其独特性主要表现在结构和语言上。楹联可称之为“二元结构”文体。一副标准的对联,总是由相互对仗的两部分所组成,前一部分称为“上联”,又叫“出句”、“对头”、“对公”;后一部分称为“下联”,又叫“对句”、“对尾”、“对母”。两部分成双成对。只有上联或只有下联,只能算是半副对联。  许多对联,特别是书写悬挂的对联,除了上联、下联外,还有横批。横批在这种是对联中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往往是对全联带有总结性、画龙点睛或与对联互相切合的文字,一般是四个字,也有两个字、三个字、五个字或七个字的。  从语言上看,楹联的语言既不是韵文语言,又不是散文语言,而是一种追求对仗和富有音乐性的特殊语言。楹联这种特殊的“语言──结构”方式,完全取决于汉语言及其文字的特殊性质。这种“语言──结构”的独特性使得楹联创作在构思、立意、布局、谋篇上迥异于其它文学形式。同样的客观对象和内容,楹样总是设法从两个方面、两个角度去观察和描述事物,并且努力把语言“整形”规范到二元的对称结构之中去。  2、寄生性和包容性的统一。  所谓寄生性,指楹联本从古文辞赋的骈词俪语派生发展而来,小而言之,它就是一对骈偶句,因此,它能寄生于各种文体之中。诗、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戏剧、小说中都有工整的对偶句。  反过来,楹联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可以兼备其他文体的特征,吸收其他文体的表现手法,尤其是长联和超长联,简直能集中国文体技法之大成。诸如诗之精炼蕴藉,赋的铺陈夸张,词之中调长调,曲的意促爽劲,散文的自由潇洒,经文的节短韵长等等,皆兼收并蓄,熔铸创新。  3、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楹联是中国古典文学形式的一种,理所当然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它以诗、词、曲等前所未有的灵活和完美而体现了中国文字的语言艺术风采。对联之美在于对称、对比和对立统一。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引《复斋漫录》记载;晏殊一次邀王琪吃饭,谈起他一个上句:“无可奈何花落去”,恨无下句。王琪应声对道:“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大喜,于是把这个绝妙对句写进了《浣溪沙》一词。杨慎称这个对句“二语工丽,天然奇偶”。这就是对联的艺术魅力。  楹联的艺术性,可以当代学者白启寰一副对联来概括:  对非小道,情真意切,可讽可歌,媲美诗词、曲赋、文章,恰似明珠映宝玉;联本大观,源远流长,亦庄亦趣,增辉堂室、山川、人物,犹如老树灿新花。  4、通俗性和高雅性的统一。  对联雅俗共赏,没有一种文学形式,象楹联一样,上为学者文人,下为妇人孺子所喜闻乐道,既可走进象牙之塔,又能步入陇亩民间,既是阳春白雪,又是下里巴人。这种奇妙的合一,原因在于楹联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既纯粹又丰富的艺术。  楹联的规则并不复杂,尤其是对语言的色彩、风格,对题材、内容都没有什么要求,它一般很短小,又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不象其它文学形式戴着一副高雅的面孔,它易学、易懂、易记,也不难写。只要对得好,无论语言之俗雅,题材之大小,思想之深浅,皆成对联。  楹联俗而能雅,而且是大雅。楹联固规则简单,形式纯粹,但其对道、联艺,却博大精深,没有止境。  5、严肃性和游戏性的统一。  楹联历来被很多人视为笔墨游戏,虽为偏见,但也说明了楹联具游戏性的特点。由于楹联追求对仗,自然是对得越工稳,越巧妙越好。这其中既是文学创作,又包含了思维游戏和语言游戏的成份。如果单纯向对得工、对得巧上发展,就纯粹变成了一种语文斗才和思想斗智。事实上,纯以逗乐谐趣、斗智试才为目的游戏性楹联也不少,它往往借助汉字音、形、义某一方面的特殊情况,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别出心裁的奇思异构撰写而成。  三、关于对联的别称: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别称门联、联语;  四、关于对联的适用范围:  1、春联:新年专用之门联 。如:杨柳吐翠九州绿;桃杏争春五月红。  2、贺联: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时用。如:一对红心向四化;两双巧手绘新图。(喜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寿联)[6]  3、挽联:哀悼死者用。如:著作有千秋,此去震惊世界;精神昭百世,再来造福人群。  4、赠联:颂扬或劝勉他人用。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5、自勉联:自我勉励之用。如: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6、行业联:不同行业贴于大门或店内之用。如:欲知千古事;须读五车书。(书店)虽是毫发生意;却是顶上功夫。(理发店)欢迎春夏秋冬客;款待东西南北人。(旅店)  7、言志联:道出志向之用。如: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
2023-09-10 12:45:224

如何欣赏对联、对联有哪些特点

一、对联特点1、 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2、 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3、 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4、 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二、拓展说明1、【对句】即“对联”中的“对”,是相互成对而没有统一中心的上下两句。一般有出句和应句,多由两人以上互相应对完成。如:张之洞,陶然亭。2、【联语】在对句的基础上有统一的中心和主题的上下两句,一般由一人单独完成,多独立悬挂出来。如:水清鱼读月,花静鸟谈天。3、【对联】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它以对偶句为基本形式,讲求声韵,格式自由的独立的文学艺术,它萌发于民间具对偶特点的对句,而后孕育于诗歌、骈赋,最后脱体于律诗成为对独立的对联。它具有民俗性、文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它既独立于与诗、词、曲、赋、散文、谜语、俚语等各种文字艺术表现形式以外,但又能包容这些艺术形式的特长。因过去对联常题写在楹柱上,所以也称楹联。4、【对联的历史】目前认为,它萌芽于律诗之前,发展于律诗之后,鼎盛于诗、词日益衰落的清代,至今仍被广泛地使用。从历史朝代来说,对联的萌芽阶段:从汉晋到唐;发展阶段:从五代到元;繁盛阶段:明清两代。5、【桃符】据传,古代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音“图”)、郁垒二神,主管万鬼,如遇作祟的鬼,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梗”,又称“桃符”,即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两旁,为驱避鬼怪。到五代时,桃木板上的神像就演变为书写文字的对联。6、【对联与文字】汉族语言不同于其它民族语言,其它民族语言往往很难做出文字上的两两相对和形式工整协调的对联。汉语文字字形方正,结构优美,音节分明,声调匀称。因此,汉字便于形成对句,适合创作对联。汉字的特点使对联成为汉语言文学所独具的一种艺术形式,各种拼音文字都不可能产生对联。7、【副】对联以副计量,上下联(全联)合称“一副对联”。8、【言】诗体的“言”以每一句的字数计算,如五言、七言……对联则以上联(或下联)的字数计算,如“愿闻己过;求通民情”为四言;“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为七言。长句,尤其是长联,一般称字,而不论言,如昆明大观楼长联称百八十字联,而不称九十言联。9、【字】一副对联的字数为全联文字数量的总和。如:“愿闻己过;求通民情”为八字;“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为十四字;昆明大观楼长联为一百八十字。10、【对联的标点】文章中引用对联一般在上联收尾处用标点符号。一般而言,单句联联尾用分号为宜;中长联,联中已用了分号、句号,上联尾用句号为宜;至于某些表达特殊语气的标点符号,可使用疑问号或惊叹号等。对联中一般不使用括号、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等标点符号。对联贴在墙上或门的两侧不用标点符号。
2023-09-10 12:45:401

对联的发展史及其特点

对联又称楹联、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 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一音的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对联,是从古代诗文辞赋中的对偶句逐渐演化、发展而来。这个发展过程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对偶阶段——时间跨度为先秦、两汉至南北朝;骈偶阶段——起源于东汉的辞赋,兴于魏晋,盛于南北朝;律偶阶段——形成于唐代。 对联的特点: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2023-09-10 12:45:501

楹联的文化特点

 楹联又称对联或对子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汉字文化的独特产物, 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但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对联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也可以是十言、几十言。在我国古建筑中,甚至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的本领,才可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
2023-09-10 12:46:142

对联有许多特点,词性相对的有吗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1,字数相等:上下联都是七个字.2,同一位置词性相同,意义相同,或相反,相对:书---学,名词,意义相对;山----海,名词,意义相对有---无,动词.意义相反.路---涯,名词,意义相对;勤---苦,形容词,意义相对;为---做,动词,意义相同;径---舟,名词,意义相对.3,平仄相对: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
2023-09-10 12:46:241

写一副对联并说出它有什么特点?表达出什么?

周恩来年轻时写的一联: 浮舟沧海; 立马昆仑。对联的特点: 1,形式对称,即字数相等; 2,内容相关,即上下联要照映、贯通、呼应等; 3,文字精练; 4,节奏鲜明,即对联的结构跟平仄的关系;该联浓缩了广阔的空间和深邃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出世救国的伟大胸襟和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英雄气概。
2023-09-10 12:46:512

对联有什么特点?

对联有个特点,被称为【六相】这六相指的是什么呢?一,上下联字数要相等。就是说上联和下联的字数要一样,上联是5个字,下联也要5个字,上联是7个字,下联也要7个字,上联是11个字,下联也要11个字。如:郑板桥书斋里的对联上联:删繁就简三秋树 (七个字)下联:领异标新二月花 (七个字)如:杭州西湖天下景联上联:绿绿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十个字)下联: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十个字)二,上下联平仄相谐平仄是什么呢?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声调。现代的一声,二声是平,三声,四声为仄。也有一些古汉为平,现代为仄,或者可平可仄的多音字。对联中的平仄一般都是按照平水韵谱。如数字的七,八,现代汉语都是平声,而在平水韵中为仄韵。这些可以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步学习,慢慢记住就好。对联一般都是仄起平收,也就是说,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定是仄声结尾,而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一定是平声结尾。所以,我一般出都是上联,都是已仄(3,4声)结尾的,如果您对的下联也是(3,4声)就不对了哦。好多人不知道上联和下联的区别和看法,只需看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就知道了哦。下列为律诗的基本四式:七字为七言,括号内为五言。对联亦可参照。1、平平(仄仄平平仄)2、仄仄(平平仄仄平)3、仄仄(平平平仄仄)4、平平(仄仄仄平平)出句平仄为1,的对联,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就要用2, 仄仄(平平仄仄平)去对。出句的平仄为3,的对联,仄仄(平平平仄仄) 下联就用4,平平(仄仄仄平平)去对。
2023-09-10 12:47:012

对联有什么特点?

概括起来对联的特点有两方面:一是字句灵活,二是对仗严格。x0dx0ax0dx0a作为文学的样式之一,对联与诗文词赋等固然有共性,但其个性也是很明显的。x0dx0ax0dx0a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x0dx0ax0dx0a概括起来对联的特点有两方面:一是字句灵活,二是对仗严格。x0dx0ax0dx0a先说字句灵活。律诗每首8句,五言的40字,七言的56字;绝句每首4句,五言的20字,七言的28字。x0dx0ax0dx0a词按词牌填写,各有规定字句数,如《浣溪沙》上下阕各3句,共42字,《满江红》上下阕各11句,共93字。x0dx0ax0dx0a对联则不然,字数句数完全根据内容要求,可多可少。x0dx0a最短的联,《挽九·一八死难者》:x0dx0a死对“生”(注:此“生”字倒写)x0dx0a只有2字。x0dx0a《庐山含鄱口石坊》联:x0dx0ax0dx0a湖光对“山色”x0dx0a共4字。x0dx0ax0dx0a人名巧对:x0dx0ax0dx0a孙行者对“胡适之”x0dx0a共6字。各都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至于上下联各4字者,比比皆是,无须列举。x0dx0a长联更无字数句数限制,梁章钜认为40字为长联,而孙髯的《大观楼》联共l80字,钟云舫《四川江津城楼》联长达l612字。
2023-09-10 12:47:491

什么是对联

去百科里搜一下,巨详细。
2023-09-10 12:48:003

对联的特点?

对联的六个特点是:民族性、民俗性、实用性、启蒙性、严谨性、精炼性。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对联艺术具有民族性、民俗性(也即群众性、传统性)、实用性、启蒙性等文化特征与功能。另一方面,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对联艺术具有显著的严谨性(集中体现为对称性)和精炼性等文艺创作特征与要求。对联的要求: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对联是要成“对”的,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起来(平仄相对),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对联的对仗,虽然与诗有相同之处,但它比诗要求更严。对联有宽对和狭对之分。宽对只要求上下联内容有联系即可成联,而狭对则要严格按《笠翁对韵》的标准来撰写。不过在实用对联中,采用宽对较多,而狭对则往往因为对仗的要求太严,束缚了人们的思维,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应用。
2023-09-10 12:48:221

对联的六个特点是什么?

对联,又称春联、楹联、对对子,相传起于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国主孟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从传统对联角度来看,出题的对联叫出句,对应的对联叫对句。对联的基本特征是出律时要求有平仄,要求上联尾字为仄,即上声(第三声)和去声(第四声);下联尾字为平,即阴平(第一声)和阳平(第二声),不然就不会朗朗上口。平仄合律就是为了抑扬顿挫的韵律。但步入现代社会后,从文学文化的范畴看,更多的人不再去拘于对联一些枝末小节,也抛弃了一些约束的烦冗条框。更多的人更看重对联的意境和韵味,倒不怎么在乎上下联之间的字字平仄对仗,很多人也不去管或不懂什么是平仄,这让传统对联有了一种现代对联的改革和创新的味道。而且只要声母和韵母在上下联的首尾声调只要不是一致的,总会有些许抑扬顿挫的感觉,从而大都会有那么一些韵味的。而着随着文化的变迁和时代的与世俱进,对于对联的压仄已经没有如从前这般传统和讲究了。所以,只要掌握现代对联的几个特点:对字工整、字意相对或相近、数字相同且不会出现上下重字、上下联之间首尾两字的音调不同、音韵读起来朗朗顺口,且整个联对读起来有意境,则是为一个较合律的对联了。
2023-09-10 12:48:372

对联特征有哪些?

对联特点:对联既要用诗一般精练的语言表达完整统一的语义,又要以工整巧妙的形式和优美和谐的韵律来体现。形式工整和韵律优美是对联最突出的特点。具体来讲,一副好的对联应满足以下几个要求:一、字数相等。这是对联的基本要求,也是对联形式工整的前提。二、断句一致,词性相对。即上联的一个字对应下联的一个字,上联的一个词对应下联的一个词,上联的一个短语对应下联的一个短语。同时对应位置上的字词应具有相同的词性。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等等。三、语义相关。上下联所表达的含义要相互关联,上下联内容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语义。四、仄起平落,平仄相合。即上联的最后一个字用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用平声。除此以外,上下联对应位置上的字要尽可能平仄相反,使得对联读起来抑扬顿挫,优美动听。
2023-09-10 12:48:532

对联的特点是什么?

字数要相等:  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
2023-09-10 12:49:056

对联有哪些特点?

对联的六个特点是:民族性、民俗性、实用性、启蒙性、严谨性、精炼性。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对联艺术具有民族性、民俗性(也即群众性、传统性)、实用性、启蒙性等文化特征与功能。另一方面,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对联艺术具有显著的严谨性(集中体现为对称性)和精炼性等文艺创作特征与要求
2023-09-10 12:49:453

对联的特征是什么

对联的特点是:不限定字数、句数,常见有四言联、五言联、七言联和十一言联等。几言联即单联为几个字组成,如较长单联分为两句或更多,上下联要保持一致。创作时,上下联互相对偶的字平仄对立,即平对仄、仄对平,达到阴阳相对、音韵和谐的审美效果。过联句中有规律的停歇和韵律变化,体现和谐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因此上下联间的节奏(包括声律和语意两个方面)要相同或相应,尽可能保持一致。上下联在句法结构上须互相照应,彼此对称。现代汉语中的句子由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种成分组成,单句句型结构分为主谓式、主谓宾式、无主句式、包孕句式、倒装句式和独词句式。上下联相对应的词或词组的词性要一致。现代汉语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量词六类,虚词包括副词、连词、介词、助词、叹词、语气词六类。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等。
2023-09-10 12:49:552

对联的特点

一、对联的特点:1、字数相等:字数多少无规定,但要求上下联字数相同。上下联的字数同时可长可短,一般最短四字,长可达数百字。2、词性相同:词性相同,位置相对。- -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3、结构相应:上下联结构要相当: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而且结构类型要基本保持一致。4、平仄相对:平仄要和谐、相对,尤其是上下联的尾字,平仄要交错,传统习惯是“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二、对联的概念: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三、对联的种类清朝梁章钜的《楹联丛话》、《楹联续话》 、《楹联三话》把对联分成十个门类,即故事、应制、庙寺、廨宇、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杂缀。民国年间出版的《楹联集成》将对联分成二十个类别,即庆贺、哀挽、廨宇、学校、商业、会馆、祠庙、寺院、剧场、第宅、园墅、岁时、名胜、投赠、香艳、集字、集句、滑稽、白话、杂俎。
2023-09-10 12:50:181

对联的六个特征是什么?

一个完整的对联,是有6个雷打不变的基本特征(即6个相)所组成:它们分别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节奏相合、平仄相协和意义相关。
2023-09-10 12:50:472

对联有什么特点?

对联上下两联必须字数相等
2023-09-10 12:51:0015

对联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特点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2、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古代汉语的词性分类与现代汉语不同),就是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3、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对联的平仄要求为“仄起平收”,即上联韵脚为仄声的话,那么下联韵脚便要平声收尾,谓之“仄起平收”。至于对联中,偶有“平起仄收”之现象,但应视为变格,不应视为对联的常例。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宜相互衔接,不宜重复。(无情对不在此列)扩展资料:分类一、按用途分1、春联:新年专用之对联。如:杨柳吐翠九州绿;桃杏争春五月红。2、贺联: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时用。如:一对红心向四化;两双巧手绘新图。(喜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寿联)3、挽联:哀悼死者用。如:著作有千秋,此去震惊世界;精神昭百世,再来造福人群。4、赠联:颂扬或劝勉他人用。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5、自勉联:自我勉励之用。如: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6、行业联:不同行业贴于大门或店内之用。如: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屠户)欲知千古事;须读五车书。(书店)虽是毫发生意;却是顶上功夫。(理发店)欢迎春夏秋冬客;款待东西南北人。(旅店)7、言志联:道出志向之用。如: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杨邦乂)大泽龙方蛰,中原鹿正肥。(袁世凯)8、祝寿联: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有庆。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二、按位置分1、楹联:挂于楹柱之上,住宅、机关、传统建筑等处所用。2、门联:贴于大门之上3、中堂联:挂于客厅、居室醒目处配合字画的对联。三、按艺术特点分1、叠字联:同一个字连续出现。如: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洽洽;风风雨雨,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上海豫园)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秦皇岛孟姜女庙)2、复字联:同一个字非连续重复出现。 如:佳山佳水佳风佳月,千秋佳地;痴声痴色痴梦痴情,几辈痴人。 (朱元璋)3、顶真联:前一个分句的句脚字,作为后一个分句的句头字。 如:无锡锡山山无锡;平湖湖水水平湖。(唐寅)4、嵌字联:包括嵌入序数、方位、节气、年号、姓氏、人名、地名、物名(如药名)等。 如:鸡鸣茅屋听风雨;戈盾文章起斗争。(老舍赠茅盾)5、拆字联:将联中某一合体字拆成几个独体字;有人细分为“拆字、合字、析字”等。 如:此木为柴山山出; 因火成烟夕夕多。6、音韵联:包括同音异字、同字异音和叠韵。 如:树上桐子,树下童子,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屋前园外,屋内员外,员外扫园外,园外净员外静。7、谐趣联:取诙谐幽默之意。如: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乾隆);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纪晓岚)。8、无情对:上下联意思毫不相干,但每一个字词却对仗工整。多数无情对都非常有趣,完全可以同时归入谐趣联。如:公门桃李争荣日,法国荷兰比利时。三星白兰地;六月黄梅天。(何淡如)9、回文联:顺读,倒读,意思完全一样。如:马歇尔歇马,华来士来华。(事件报纸标题)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10、最长的对联:作者是清末重庆府江津县的秀才锺云舫,于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在成都狱中为抒发愤懑而写的《拟题江津县临江城楼联》,上下联合计1612字。
2023-09-10 12:51:472

对联的特点

对联的特点是既要有“对”,又要有“联”。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对联的特点概括起来是“六相”:一、字数要相等。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二、词性相当。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三、结构相称。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四、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五、平仄相谐。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上下联平仄相反。二是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六、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对联的起源和句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 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因而对联所用句式,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不同。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2023-09-10 12:52:081

对联得主要特点是什么?

对联,又称春联、楹联、对对子,相传起于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国主孟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从传统对联角度来看,出题的对联叫出句,对应的对联叫对句。对联的基本特征是出律时要求有平仄,要求上联尾字为仄,即上声(第三声)和去声(第四声);下联尾字为平,即阴平(第一声)和阳平(第二声),不然就不会朗朗上口。平仄合律就是为了抑扬顿挫的韵律。但步入现代社会后,从文学文化的范畴看,更多的人不再去拘于对联一些枝末小节,也抛弃了一些约束的烦冗条框。更多的人更看重对联的意境和韵味,倒不怎么在乎上下联之间的字字平仄对仗,很多人也不去管或不懂什么是平仄,这让传统对联有了一种现代对联的改革和创新的味道。而且只要声母和韵母在上下联的首尾声调只要不是一致的,总会有些许抑扬顿挫的感觉,从而大都会有那么一些韵味的。而着随着文化的变迁和时代的与世俱进,对于对联的压仄已经没有如从前这般传统和讲究了。所以,只要掌握现代对联的几个主要特点:对字工整、字意相对或相近、数字相同且不会出现上下重字、上下联之间首尾两字的音调不同、音韵读起来朗朗顺口,且整个联对读起来有意境,则是为一个较合律的对联了。
2023-09-10 12:52:307

对联有哪些特点呢?

【对联的基本规范】1、上下联字数相等。2、上下联句子结构相同。3、上下联同位字平仄相对。宽泛的要求是“一三五不问,二四六分明”。也就是说,句子的节奏点上或韵点上的字,必须平仄相对。4、上联尾字应该是仄声,下联尾字平声。5、对仗工整。上下联同位字词词性相同。也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同时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
2023-09-10 12:52:592

对联的特征是什么

对联特点:对联既要用诗一般精练的语言表达完整统一的语义,又要以工整巧妙的形式和优美和谐的韵律来体现。形式工整和韵律优美是对联最突出的特点。具体来讲,一副好的对联应满足以下几个要求:一、字数相等。这是对联的基本要求,也是对联形式工整的前提。二、断句一致,词性相对。即上联的一个字对应下联的一个字,上联的一个词对应下联的一个词,上联的一个短语对应下联的一个短语。同时对应位置上的字词应具有相同的词性。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等等。三、语义相关。上下联所表达的含义要相互关联,上下联内容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语义。四、仄起平落,平仄相合。即上联的最后一个字用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用平声。除此以外,上下联对应位置上的字要尽可能平仄相反,使得对联读起来抑扬顿挫,优美动听。
2023-09-10 12:53:221

关于对联的特点

对联的特点是既要有“对”,又要有“联”。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
2023-09-10 12:54:304

对联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对仗工整 (字数相等,词性相同) 平仄协调 (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境相连 (上下联能很好的体现出一种意境)
2023-09-10 12:54:417

语文问题详细写出对联有什么特点

对联有什么特点? 一、对联上下两联必须字数相等 一副对联,由上联、下联和横批组成。贴在右侧的称为上联,贴在左侧的称为下联,贴在上方的称为横批,也称横额,内容是横着书写的。横批对于春联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通常为四个字,也有五、六个字的。横批的意思要与上下联相配合,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有些对联对于横批,可以用,也可以不用。对联的上联和下联没有一定的字数限制,少的只有二言、三言,多的有几十、几百言的长联,由几个分句组成,不管怎样,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如常见的一副春联:―又是一年春草绿,依旧十里杏花红。‖1925年,黄埔军校门口的对联:―要革命的靠拢来;不革命的走开去。‖反映农村改革成就的春联:―除旧岁家中储粮十担;迎新春银行存款千元。‖横批―有吃有穿‖。每联上下联字数都相等。 二、讲究对仗工整; 对联的对仗除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外,还要求句法相似。句法相似主要包括三个内容:句式相当,词类相同,结构相应。 句式相当,指上联如果是四、三句式,下联也必须是四、三句式;如果上联是二、四句式;则下联也必须是二、四句式。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是四三句式,即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 是二四句式,即 ―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 再如晚清年间,云南某地农民对地主豪绅愤慨时而作的一副春联: 三、讲究平仄 对联的平仄,与旧体诗律诗的颔联颈联的要求基本上一致。强调平仄,是为了使对联读起来抑扬顿挫,有音律和谐美。对联的平仄要求平对仄,仄对平。也可以―一三五不论‖(即句中第一、第三、第五等处于单数位置的字可以放宽要求),但是要―二四六分明‖(即处于句中第二、第四、第六等双数位置的字必须严格按平仄要求)。所谓平仄,古代的―平‖指的是平声,―仄‖指的是上声、去声和入声。现代的平仄是指按普通话的读音来分的,一、二声(即阴平和阳平)为平声,三、四声(即上声和去声)为仄声。如鲁迅先生写的: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此联的平仄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对联讲究平仄,读起来音韵铿锵,有节奏感,富有音乐美。 要讲究平仄,就必然要求上下联词性相同的地方不能同字。因为如果同字了,就必然会破坏平仄相对的规则。例如有一副旧社会戏楼对联: 四、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 从内容上看,每一副对联都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特殊情况例外,如明清时期开始出现的无情对。对联上下联的意义相同、相近、并互相补充、深化的,叫正对;上下联意义相反、相对,内容上互相映衬、互相对照的,叫反对。 对联,之所以称其为对联,不但在其中需要对仗,重要的还在于一个―联‖字,对联不联则不能称其为对联。如果上下联是两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即成败笔。
2023-09-10 12:55:031

对联的六大基本特征有哪些

1、对联的六个特征是:民族性、民俗性、实用性、启蒙性、严谨性、精炼性。2、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对联艺术具有民族性、民俗性(也即群众性、传统性)、实用性、启蒙性等文化特征与功能。3、另一方面,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对联艺术具有显著的严谨性(集中体现为对称性)和精炼性等文艺创作特征与要求。4、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2023-09-10 12:5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