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香港的司法体制有什么特点?

2023-10-04 21:47:11
共1条回复
ardim

香 港 特 别 行 政 区 的 法 律 制 度 是 以 普 通 法 为 基 础 , 与 内 地 的 法 制 有 别 。

《 中 英 联 合 声 明 》 为 香 港 特 区 的 法 律 制 度 在 国 际 层 面 订 下 宪 制 框 架 , 而 由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全 国 人 民 代 表 大 会 根 据 《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宪 法 》 第 三 十 一 条 通 过 的 《 基 本 法 》 , 则 在 本 地 层 面 为 香 港 特 区 的 法 律 制 度 提 供 宪 法 依 据 。 《 中 英 联 合 声 明 》 和 《 基 本 法 》 均 保 证 , 一 九 九 七 年 七 月 一 日 中 国 恢 复 对 香 港 行 使 主 权 後 , 原 有 的 法 律 制 度 得 以 延 续 。

普 通 法 原 则 继 续 适 用 於 香 港 特 区 , 而 在 一 九 九 七 年 七 月 一 日 之 前 实 施 的 所 有 条 例 , 也 差 不 多 全 部 继 续 生 效 。 有 些 条 例 需 要 作 出 适 应 化 修 改 , 以 符 合 《 基 本 法 》 和 反 映 香 港 作 为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特 别 行 政 区 的 新 地 位 。 现 在 , 大 部 分 这 类 条 例 已 完 成 适 应 化 修 改 。 馀 下 尚 未 作 出 适 应 化 修 改 的 条 例 , 由 於 涉 及 政 策 问 题 , 须 予 更 深 入 的 考 虑 。

一 九 九 七 年 七 月 一 日 , 香 港 重 新 设 立 原 有 的 法 院 和 审 裁 处 ( 虽 然 有 些 须 予 重 新 命 名 ) 。 香 港 终 审 法 院 也 於 当 日 成 立 , 取 代 英 国 枢 密 院 司 法 委 员 会 作 为 香 港 最 高 的 上 诉 法 院 。 香 港 特 区 行 政 长 官 在 一 九 九 七 年 七 月 一 日 重 新 委 任 所 有 在 任 的 法 官 。 在 一 九 九 七 年 七 月 一 日 前 提 出 的 一 切 司 法 程 序 , 均 凭 藉 《 香 港 回 归 条 例 》 而 得 以 继 续 进 行 。

香 港 特 别 行 政 区 目 前 实 施 的 法 律 为 :

( 一 ) 《 基 本 法 》 ;

( 二 ) 《 基 本 法 》 附 件 三 载 列 的 全 国 性 法 律 ;

( 三 ) 经 全 国 人 民 代 表 大 会 常 务 委 员 会 通 过 成 为 香 港 特 区 法 律 的 一 九 九 七 年 七 月 一 日 前 原 有 法 律 ; 以 及

( 四 ) 香 港 特 区 立 法 机 关 制 定 的 法 律 。

与 国 防 、 外 交 及 其 他 在 香 港 特 区 自 治 范 围 以 外 的 事 务 有 关 的 全 国 性 法 律 , 可 由 香 港 特 区 公 布 或 自 行 立 法 , 在 本 地 施 行 。 目 前 有 12 条 全 国 性 法 律 适 用 於 香 港 特 区 。

香 港 特 区 现 行 的 条 例 均 为 双 语 法 例 , 中 英 文 本 同 为 真 确 版 本 。 这 些 条 例 及 其 附 属 法 例 , 除 以 书 本 形 式 发 表 於 该 等 法 例 的 活 页 版 外 , 也 在 互 联 网 上 刊 登 。

根 据 《 基 本 法 》 , 多 边 条 约 可 适 用 於 香 港 特 别 行 政 区 。 这 类 条 约 现 时 约 有 225 份 。 香 港 特 区 可 在 某 些 领 域 内 自 行 签 订 双 边 协 议 , 已 签 订 的 双 边 协 议 有 156 份 。 这 些 条 约 和 协 议 的 名 单 , 可 在 互 联 网 上 阅 览 。

自 一 九 九 七 年 七 月 一 日 起 , 香 港 首 次 拥 有 一 套 详 尽 的 成 文 宪 法 。 诉 讼 人 可 以 援 引 《 基 本 法 》 的 条 文 作 为 论 据 , 对 他 们 认 为 牴 触 《 基 本 法 》 的 行 为 提 出 质 疑 。

多 类 案 件 的 诉 讼 人 曾 根 据 《 基 本 法 》 提 出 法 律 上 的 质 疑 。 诉 讼 人 根 据 宪 制 提 出 质 疑 的 案 件 所 涉 及 的 事 宜 , 包 括 各 类 人 士 的 香 港 居 留 权 、 在 法 庭 使 用 中 文 的 权 利 、 旅 行 和 入 境 自 由 、 终 审 法 院 的 终 审 权 、 获 得 法 律 代 表 的 权 利 , 以 及 言 论 和 集 会 自 由 。 《 基 本 法 》 法 理 体 系 的 逐 步 发 展 , 令 《 基 本 法 》 得 以 更 有 效 地 界 定 香 港 市 民 获 保 证 可 享 有 的 权 利 、 责 任 、 权 力 和 特 权 。

相关推荐

中国司法制度

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体制由国家审判机关(法院)、国家检察机关(检察院)、行政司法职能的行政机关(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构成。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最高检察机关。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2023-09-11 10:19:12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立什么的社会主义司法体制

2003年时提出的司法目标是“公正和高效”两大目标。 后来司法权威面临着挑战,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就提出了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体制,把权威又作为司法的一个目标。十八大继续延续了这样一个提法。 它是由于每个历史阶段发展不同,社会情势不同,提出的目标也不同。但是不管再怎么变,公正一直是司法的最高追求。高效也好,权威也好,都要服从并最后归结到公正上去。所以公正司法其实就是对司法的一个价值要求。王明明老师写到,公正司法关键在于一支专业的司法队伍,他们具有较强的道德自律能力,信奉法治,坚守良知,敢于同人情社会陋习进行坚决斗争。 司法除公正价值外,还应遵循便民原则,让每一个公民及时方便地感受法治的力量,这有助于法治国家目标的实现。尚淑敏老师从人权保障、立案登记制、阳光司法、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四个方面充分阐释了司法改革的民本本色。最近,法学院和香坊区法院正在积极探索包括校园法庭、教师陪审员等在内的全面深化合作机制。这对于提升司法公正形象,传播法治精神,都将起到引领作用。
2023-09-11 10:19:281

2022年司法体制改革存在哪些问题

存在的问题有三项。1、司法制度改革观念滞后。2、缺少全面的改革方案与统筹。3、改革与执法制度的混淆。
2023-09-11 10:19:381

司法体制改革的方面有哪些

中国司法体制是在继承革命根据地司法制度传统的基础上,受苏联的直接影响而形成的。它奠基于1954年,确立于1982年。具有以下特点:①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并列为司法机关;②审判权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③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实行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④司法机关对权力机关负责;⑤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司法体制总体上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适应,符合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全面落实和民众司法需求的日益增长,司法体制迫切需要改革、完善和发展。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按照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的要求,完善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和管理制度”;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2012年,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都明确提出了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具体要求。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2023-09-11 10:20:091

司法责任制改革和司法体制改革的区别

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四项改革的内容:深入推进司法改革,全面推进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四项改革试点。1、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充分发挥审前主导和过滤作用,健全听取辩护律师意见机制,防止案件“带病”起诉,确保侦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2、深化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探索检察环节认罪认罚从宽制度。3、扎实推进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试点,深入推进跨行政区划检察院改革试点。4、研究建立行政违法行为法律监督制度,完善和规范检察建议的提出、受理、办理、反馈机制,完善民事执行活动监督范围和程序。抓好各项改革落实,巩固改革成果。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必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要从中国国情出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指导司法体制改革实践,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司法改革之路。要遵循司法规律,紧紧抓住司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凡是进入法官、检察官员额的,要在司法一线办案,对案件质量终身负责。要坚持以提高司法公信力为根本尺度,把解决问题、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贯穿司法体制改革始终。要深入调研论证,充分听取广大群众和政法干警的意见建议,广泛凝聚改革共识。排除非法干预、保证公正司法,首先要从司法机关内部做起,从司法领导干部做起。这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规定》,与防止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制度相互衔接配套,共同构筑起抵御干扰公正司法的制度防火墙。中央政法各单位都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办法,切实将这项制度落实好。
2023-09-11 10:20:331

明朝加强皇权专制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一、司法机关体系 (一)中央司法体制 明朝中央司法机关分别是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统称三法司。但与唐宋中央司法体制不同的是,明朝以刑部掌审判,大理寺掌复核,都察院掌监督纠察。 刑部由唐宋时期的复核机关改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明初下设四司,后扩充为十三清吏司,主要审理中央百官违法犯罪案件和京师地区重大案件,分别受理地方上诉案件,审核各地重大案件。刑部有权判决死刑以下案件,但徒流刑案件须报送大理寺复核。 大理寺由唐宋时期的中央审判机关改为复核机关,主要复核刑部和地方判决的徒流刑以上案件。如发现判决不当,可驳回原审机关或改由刑部重审,死刑案件则须奏请皇帝批准。 都察院作为皇帝的耳目和监督纠察机关,除纠察弹劾各级官员的违法失职行为外,有权监督检察刑部和大理寺的审判复核活动,并且经常与刑部和大理寺共同会审重大案件。 (二)地方司法体制 明朝地方司法机关分为省、府(直隶州)、县(州)三级,府、县仍由行政长官兼理司法,而省一级变化较大。各省设布政使掌行政事务,提刑按察使专掌司法审判。按察使有权判决徒刑以下案件,徒刑以上案件须报送刑部审查批准。 (三)军户案件的管辖 明朝实行世袭兵制,军人编入军户,部分训练征战,部分屯田耕种。军户之间发生奸盗、诈伪、户婚、田土、斗殴纠纷,一般不受普通司法机构管辖,而由各卫所的镇抚司、省都指挥使司的断事司审理。但人命案件则约会当地司法机构检验审理,军民交叉诉讼也由军事机构与当地司法官会同审理。 (四)申明亭制度 明朝各地基层乡里组织设有“申明亭”,由本乡人推举三五名正直公允的老人主持,负责调处民间纠纷争讼。经调解后不愿和解者,也可向官府起诉。这一组织的设立,已具有基层民间调解制度的性质,可以发挥申明教化、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反映了明朝统治者“明刑弼教”的法制思想。 二、会审制度 为了加强皇帝对审判权的控制,有助于法律的统一适用,并对司法机关的审判活动予以监督,明朝对重案、疑案以及死刑复核案实行会审制度,包括廷审、三司会审、九卿圆审、朝审、大审、热审等。 廷审是由皇帝亲自审讯犯人的一种特别审判。明初朱元璋规定,对武臣所犯死罪案件,必须亲自审讯;遇有特别重大的案件,皇帝认为有必要时,也可亲自进行审讯。 三司会审源于唐朝的“三司推事”,是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长官共同审理重大案件的制度。 九卿圆审是对特别重大案件或二次翻供不服案件,由三法司长官会同吏、户、礼、兵、工五部尚书及通政使等九家重要官员共同审理的制度。 朝审即由三法司长官与公、侯、伯等爵高位重者,在每年霜降后共同审理大案重囚的制度。它始于英宗天顺三年(1459年),直接影响到清朝的朝审制度。 大审是由皇帝委派太监会同三法司官员共同审录罪囚的制度。它始于英宗正统年间,宪宗成化十七年(1481年)后定制,每五年举行一次。这是明朝独有的一种由宦官指挥司法、会审重囚的制度。 热审是由司礼监传旨刑部,会同都察院、锦衣卫于小满后十余天暑热季节进行的会审制度。自永乐二年(1404年)起,因夏天炎热,为清理牢狱,乃令中央府、部、科协同三法司遣放或审决在押囚犯。一般笞罪无干证者,即行释放;徒流刑以下减等发落;重囚有疑难者以及戴有枷号者,奏请皇帝最后裁决。 明朝对大案、要案、疑难案件进行会审的制度,在清理积案、审慎刑罚并对各级司法机关进行监督检查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也保证了皇帝对司法大权的有效控制。 三、“厂卫”制度 明朝司法制度的突出特点是“厂卫”干预司法。厂指东厂、西厂、内行厂,卫指锦衣卫,合称厂卫,是明朝统治者为了强化君主专制统治,在普通常设司法机关之外设立的特务司法机构。 锦衣卫由保卫皇帝安全的侍卫亲军组成,是皇帝最亲信的贴身禁卫军,主要负责皇宫警卫及皇帝出行仪仗事宜。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为了有效控制臣民,赋予锦衣卫侦查、逮捕、审讯等司法权,并直接对皇帝负责,大理寺和刑部不得过问其审判活动。锦衣卫下设南北镇抚司,南镇抚司主管本卫军、匠人员纪律,北镇抚司专理诏狱,设有专门监狱。洪武二十年,朱元璋又明令禁止锦衣卫干预司法。但到永乐年间,又恢复了锦衣卫干预司法的职能,并一直延续到明末。 东厂、西厂、内行厂是由宦官指挥组织的特务司法机构。永乐十八年(1420年),成祖依靠宦官设立东厂,专门从事侦缉活动,并行使审判权。由于东厂直接听命于皇帝,事无大小一律向皇帝奏报,甚至夜间遇有急事也可面见皇帝,就连锦衣卫也在东厂侦查的范围之内,而且东厂人数众多,形成了以京师为中心的全国性的特务网,权力很大。宪宗成化年间,社会治安进一步恶化,原有的厂卫机构已不能满足需要,于是又设立西厂。其四处刺探民间反叛行为,权力和人数又大大超过东厂,进一步发展了特务司法机构。武宗正德年间,为强化镇压职能,又在东西厂之外设立内行厂。其不仅侦缉官民,而且还操纵、控制、监视东西厂,权力更在东西厂之上。 厂卫制度是明朝始创并独有的,是受皇帝指使的法外司法机关,具有独立的侦查、缉捕、审讯权。厂卫不受法律和司法程序约束,而有一套特殊的手段和程序,可监视各类会审,可随意到各级官府或各地侦缉、查讯,可自设法庭对犯人进行随时随地的刑讯问罪,可制造口供、迫害异己、严刑定案、任意杀戮。这些做法严重破坏了正常的司法制度,加深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官僚与厂卫之间的冲突也日益激烈,成为明朝中后期的一大政治弊端。厂卫干预司法,导致封建法制的紊乱,反映了司法制度的畸形发展,也表现出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没落和残酷。 四、监狱制度 自汉朝以来,监狱多称为“狱”。明朝以后,监狱始称“监”。至清朝末年,才合称“监狱”。明朝监狱组织,自中央到地方已系统化。中央有刑部司狱司管辖的刑部监狱、都察院监狱、五军都督府和兵部下属的军事监狱及锦衣卫监狱,地方各省、府、州、县也设立监狱。全国监狱均由刑部提牢厅管辖。提牢厅专设提牢主事负责,但无专人专职,一月变更一人主持。提牢主事的职责是点视囚犯和监狱,都察院等机关可以派人提调监督。 明朝的监狱管理制度有所发展和完善,当时已有男监、女监、内监、外监之分。为了保障监狱系囚安全,明朝正式规定了狱官“点视”制度,定时点检囚犯、巡视监狱。对于提牢主事、典狱官以及狱卒失职或纵囚行为,明律规定了比唐律更重的惩罚。明朝还对囚犯的衣、粮、医药等待遇规定了相关法律,明确了囚犯的生活管理制度。
2023-09-11 10:20:441

健全法律制度是什么的职责所在a政府b司法机构ca全民全国人民代表的政府法制部?

其实,新加坡的制度挺健全的。法律制度只能说比较完善,健全这个是理想状态,很多事情是随着社会发展才出现的。
2023-09-11 10:21:002

司法体制改革要以什么为目标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确定了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个目标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这个层次有三个关键词:公正、高效、权威。这三个关键词也是我们司法体制改革追求的三重价值。其中,公正是最核心的价值。没有公正,高效将是无意义的,没有公正,不可能有司法权威。但是,高效和权威也不完全是被动的,更不是可有可无的。因为公正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时空,不可能存在或产生绝对的公正。因此,在改革中设计司法体制、机制、制度,必须兼顾公正和效率,不能顾此失彼。尽管公正具有首要的价值。至于权威,它既是公正、高效的结果,也是公正、高效的保障。没有司法的公正和高效,司法的权威不可能凭空产生。反过来,司法如果没有权威,就不可能有司法的效率,没有效率,自然也就不可能有公正。因此,此三者是一个辩证的关系和互动的过程。我们在设计改革方案中必须平衡地考虑这三项价值。
2023-09-11 10:21:201

司法体制改革的含义

司法体制是指以司法为职能目的而形成的组织体系与制度体系。或者说是司法机构组织体系和司法制度的统称。司法体制是国家法律制度的重要组织部分,也是国家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体系、司法组织体系由各级司法机构(机关)构成,包括最高国家审判机关、最高国家检察机关和地方各级国家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也包括具有司法职能的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司法行政机关、公安(警察)机关、安全机关以及这些机关的内部机构设置,它们一同构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体系。司法体制改革是指国家司法机关(组织体系)和国家司法制度(法律制度),在宪法规定的司法体制基本框架内,实现自我创新、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司法体系和司法制度。司法体制改革的概念与内涵,涵盖了国家司法机关(组织体系)、国家司法制度(法律制度)、宪法规定的司法体制基本框架、司法体制的自我创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司法体系和司法制度等各项要素。
2023-09-11 10:21:441

司法体制改革重大的一个成就是确保了什么的问题

法律分析:坚持“四个自信”,确保司法体制改革方向正确。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形成强大改革合力。坚持问题导向,确保人民群众获得感增强。坚持司法规律,确保改革举措科学有效。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2023-09-11 10:22:141

什么叫司法体制改革

快了
2023-09-11 10:22:253

健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的什么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

法律主观:公安机关对检察机关不起诉权的制约的规定主要是检察机关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决定不起诉的,应当将不起诉决定书送达公安机关,公安机关认为不起诉的决定有错误的,可以要求复议,如果意见不被接受,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请复核。法律客观:《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的,应当将不起诉决定书送达公安机关。公安机关认为不起诉的决定有错误的时候,可以要求复议,如果意见不被接受,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请复核。《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有本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2023-09-11 10:22:342

司法体制改革的进程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是“重头戏”。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将引领司法体制改革朝公正高效权威迈进,让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顶层设计密集出台举措2013年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延续半个多世纪的劳教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彰显了我国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进步。近年来,中国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迈出了重要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要看到,司法人财物受制于地方,司法行政化问题突出,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直接影响司法公信力。要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还要靠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并从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和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等多个方面推动司法体制改革。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意见及贯彻实施分工方案》,明确了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原则,制定了各项改革任务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和《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对若干重点难点问题确定了政策导向。一次次会议,一项项部署,努力把蓝图变成方案、把方案变成现实。严格规范减刑、假释、保外就医,建立国家司法救助制度,执法司法公开全面推进……随着一系列带有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改革举措陆续推出,司法体制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向纵深推进。攻坚克难扎实推进改革司法体制改革的举措,从纸面一步步走进现实生活,细微之处成果显现。河北阜平县的袁某某在丈夫被人伤害致死后,不相信法院能够解决问题,不停地奔走于各级各部门,甚至拦截领导的车队,试图用极端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最终在省联合接访服务中心的引导和跟踪督办下,法院依法对她的案件做出公正判决。袁某某从极端上访转为依法诉讼,感受到了法律公平公正的阳光。涉法涉诉信访改革推进以来,这样的案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经过一年多深入推进,政法机关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受理率、立案率有了明显提高,群众到党政信访部门上访数量明显减少。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各级政法机关从一项项具体改革举措做起,扎实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今年1月1日起,全国3000多家各级法院的裁判文书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接受公众监督;检察机关建立不立案、不逮捕、不起诉决定书等终结性法律文书公开制度。司法公开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严格规范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程序,强化监督制度。为了进一步推动这项改革,今年2月,中央政法委出台了关于严格规范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切实防止司法腐败的指导意见。改革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方式,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今年9月,最高检、司法部部署在北京等10省(区、市)开展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工作。每一项具体改革任务的有序推进,都向着“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更进了一步。试点探路可复制可推广深化司法改革,需要知难而进、攻坚克难的胆识和勇气。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完善司法责任制、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都是司法体制改革的基础性、制度性措施,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和《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下发后,中央决定这4项改革在6个省市先行试点,为全面推进司法改革积累经验。实现司法公正,关键是要建立符合司法规律的办案责任制,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围绕办案责任制,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法院率先推行审判长负责制改革,组建以审判长为中心的审判团队,使得法官的职、权、责高度统一。改革施行两年多来,该院结案数同比上升31.21%,一审服判息诉率同比上升9.13%。今年9月,上海召开首批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任命大会,289名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接受任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产生的首批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这项人员分类管理改革举措是上海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先行试点工作的重要一步。建设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新的历史时期下,各级政法机关将担起新的历史使命,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打下坚实的法律基础。
2023-09-11 10:22:461

如何看待司法体制改革

您好,第一,对本轮司法改革的态度问题。我认为,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依然应该拿出更大的努力去支持本轮司法改革。中央这次提出的司法改革方案大大超出了学界的预期,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是应该对之大力支持的。在司法改革问题上,学界是有共识的,党中央也有共识。当然,完全的共识可能还没有形成,但目前司法改革的环境和氛围已经良好,因此,我们应该从各个方面积极努力支持司法改革,把握住这次机遇。第二,应充分认识到司法改革的艰巨性。我参与了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所进行的司法改革的部分工作,也参加了广东省司法改革试点方案的调研、座谈,等等。从自己的亲身体会而言,从实际出发,我认为,对于司法改革不应过于乐观,而必须充分认识到其艰巨性。仅以这次中央提出的司法改革试点的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来说,每一项试点工作的实现其实都很难,困难重重。下面以法院的改革为例说明。首先是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改革。以法院的改革为例。这项改革的目的,是通过单列法官员额,精简法官队伍,提高法官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的方案将法官在司法队伍中的比例确定为33%,这给中央很大的信心,觉得上海的改革力度很大,但实际上,上海方案中的33%是以法院现有全体人员总数而不是单以中央政法编法官人员总数为基数计算的。深圳的员额制改革,力度比上海还大,在我看来,上海方案的改革力度并不十分大。但即使如此,困难也很大。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首先面临的难题就是如何妥善处理现有人员。如果大量现有人员超出改革方案确定的人员分类比例,如何安置这些需要转岗的人,显然就会成为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同时,伴随着法官待遇提高,一批长期不办案的法院领导转为法官,那么,现在正在一线办案的青年法官可能就要转为法官助理等,办案质量谁来保证?不会办案的成为一线法官,会办案的成为法官助理,这种情况如何避免?对于人员分流,我们的惯例就是论资排辈,这种办法阻力最小,但与改革的目的直接冲突。如果不允许法院领导回流办案,法院行政管理人员通过职务升迁而认可改革的动力不复存在,就可能成为提高法官待遇的阻力。同在一个单位工作,管着法官的待遇低于法官的待遇,他们的积极性如何调动?其次,完善司法责任制的目的,是形成权责统一、责任明晰、管理有序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明确法官办案的权力和责任,要求法官对所办案件终身负责,严格错案责任追究,对于提高案件质量显然具有积极意义,主观上没有任何问题。但完善司法责任制,需要厘清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关系。比如,如何在主审法官与合议庭之间划分权限和责任范围,如何在合议庭与审委会之间划分权限和责任范围,如何处理好法官与法院院长、主管副院长、庭长、主管副庭长的关系,切实去除司法的行政化,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面临诸多体制性难题,涉及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等多部法律,需要通盘考虑,系统规划。而且,法院的领导是法官的行政上级,即使他们不再享有审批案件的权力,但作为领导,他们对法官的影响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不允许审批案件,法官独立又做不到,法官如何负责?同时,有些案件,法院领导都决定不了,这是我国的实际情况,办案必须讲政治,一个法官,能负起责任吗?另外,完善司法责任制,还面临如何平衡权力和责任的问题。偏重责任忽视权力,最终很可能导致法官在重压之下以消极怠工逃避责任,无法实现提高审判质量的目的。所以,如果不能在法官独立上同时推进,这项改革也很难到位。再次,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人财物统一管理的措施和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现对人的统一管理,主要是建立法官统一由省提名、管理并按法定程序任免的机制;二是实现对财物的统一管理,主要是建立省以下地方法院经费由省级政府财政部门统一管理机制。上述改革措施和目标的针对性很强,就是要切实解决以往地方法院因人财物受制于同级地方党委政府而无法实现审判独立的问题,去除司法的地方化。但是,在目前的国情下,即便地方法院在人财物方面不再受制于地方党委政府,也仍然难以完全摆脱其影响。像建设规划、家属安置等,很难不受地方控制。特别是,在我国现有体制下,离开了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得不到同级党委政府的支持,法院开展工作比如执行判决就会面临不少困难,甚至寸步难行。因此,如何在摆脱地方党委政府干预的情况下,获得其对法院工作的支持,需要进一步的制度保障。另外,实现省以下地方法院人财物统一管理后,如何避免省委省政府省法院对省以下各级人民法院工作的干预,也是需要继续认真考量的问题。从实际情况看,上级对下级的干预,实际上并不比同级党委政府的干预少,甚至还要更多。这个问题如何解决?最后,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目的是通过提高待遇、保障安全,推动司法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正规化建设,使法官们能够安于工作,独立判断,独立负责。对此,中央提出的司法改革方案指出,对司法人员的职业保障,包括在薪俸、任期、豁免、惩戒、免职等方面,可以做出有别于普通公务员的特殊规定。应当说,这种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符合司法职业的特点。问题是,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下,如果对法官的退休年龄、薪酬待遇做出优于公务员的规定,如何让全社会尤其是行政部门理解并接受这种改革而不致产生新的矛盾?毕竟,每个部门都会认为他们工作的责任心要求更高,工作性质更重要,例如纪委、组织部、发改委、编办等等,还有主导本轮司法改革的政法委系统。从目前已经出台的试点方案看,待遇和保障其实很有限,但责任要求、工作量要求则有很大提高,司法人员是否可以承受这种改革?之前发生过这样的情况,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从贵阳市法院系统借调来一批法官帮助办案。工作结束后,广州中院表示,其中一部分优秀法官可以留下来工作,但没有一个人愿意留下。贵阳的法官普遍认为,在广州工作,工资待遇虽然可以高一倍,但工作量则多出了数倍,不合算。需要知道的是,当年求职时,他们中的许多人想分配到广州工作来不了,现在有机会,他们却不愿意来。这种心理,应该不是个别的,需要我们重视。第三,我认为司法改革应重点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需要进一步明确司法改革的目的。我认为,司法改革的目的最终是解放生产力,是为了解放司法官,也就是进一步提高法官检察官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工作中切实忠于宪法法律,有条件按照公平正义的原则处理案件,化解矛盾,保障建设与改革。体制改革只是保证他们切实做到依法办案的一种方式。不能把体制改革本身当成目的,而应把通过体制改革解放司法官当成目的。目前,有些改革措施,仅仅是为了完成中央布置的改革工作,对如何更好地达致改革目的缺乏考虑,甚至缺少热情,听取一线法官、检察官、律师意见不够,针对性需要加强。第二个问题是需要进一步厘清司法改革的动力来源。司法改革依靠谁进行?由谁来推动?这就涉及到目前司法改革的领导体制问题了。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干部管理体制和工作体制。在体制不改的情况下,由上级发动进行改革,成效可能有限。例如,成立法官惩戒委员会惩戒有错误的法官。但惩戒委员会能代替纪委吗?是代替不了纪委的。惩戒有惩戒委员会,违纪有纪委,违法还有司法机关。惩戒委员会能做违纪违法查处工作吗?还有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能代替组织部,能代替人事部门吗?现在,法官检察官通过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提名,由组织部门考察,提交人大任命;而院长、检察长则是组织提名,包括上级法院、检察院与下级法院、检察院的同级党委协商后提名,但提名后,也要到组织部门去考察,然后要提交人大去通过,而且是地方人大通过。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在目前的法律体系格局下,如何发挥地方党委、人大、政府的作用,就是一个问题。况且,我国是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治制度,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是自下而上的。如果仅考虑上级来推动改革,不认真发挥下级的作用,工作可能很难做好,而且还涉及我们的政权组织形式这一根本问题。所以,依靠谁去进行改革?不去充分发挥地方的作用,不去动员人民群众,仅仅靠这种方式改,我觉得可能有点问题。还是应该要调动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上级与下级、中央与地方、领导与群众,才能把司法改革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第三个问题是,如何看待顶层设计在司法改革中的作用。顶层设计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当年中国之所以进行改革开放,主要原因就是既有的顶层设计出了问题。在小平同志“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指引下,中国进行了改革开放并取得了巨大成功。现在,情况好了,经济发展了,国力增强了,是不是就可以放弃摸着石头过河,改为顶层设计?我觉得需要慎重考虑。目前,加强顶层设计是必要的,但是,我认为,不应过分强调、依赖顶层设计的作用,就司法改革而言,还是应该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提法,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我之所以持上述观点,是因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国情复杂,地区差异巨大,对此,顶层设计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在各个地方,司法改革如果完全依靠中央的顶层设计,在具体实践中放弃“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精神,改革的效果很可能不尽如人意。中央的政策当然很重要,有利于减少改革的阻力,但地方的支持也很重要。例如,深圳市给法官涨工资,一开始,组织、人事、财政部门都有不同意见,但是因为一来中央有政策,二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大力支持,法院与有关党委政府部门也进行了充分沟通与协商,获得了大家的理解,最后还是实现了。所以,各地在司法改革的实践中,除了中央的尚方宝剑,还必须依靠自己主动去探索、打拼,与同级党委政府认真协商,这样,才能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本地区的具体问题,走出一条真正有效的司法改革之路。这是目前体制没有大的改变之前,司法改革真正取得成效的必由之路。
2023-09-11 10:23:031

司法体制改革的方面有哪些

司法体制改革的方面有:1、法官员额制改革;2、巡回法庭;3、立案登记制;4、庭审实质化;5、司法救助。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司法部提出了三条保障措施有哪些1、建立工作机制。司法部调整充实了司法行政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制定了分工方案,明确了各项改革任务的专项小组,由分管部领导任组长,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选派得力人员参加;2、抓好推进落实。各项措施明确了工作进度和工作成果要求;3、督促检查和宣传引导。提出了要加强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加强改革成果和改革举措的宣传,为顺利完成改革任务营造良好氛围。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2023-09-11 10:23:271

司法体制改革的内容

一是开展量刑规范化试点,将量刑纳入法庭审理程序,规范和制约了法官自由裁量权。二是改革和完善审查逮捕制度,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逮捕职务犯罪嫌疑人由上一级检察院审查批准;实行讯问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规范检察机关扣押、冻结款物工作。三是加强了看守所监督工作。四是改革和完善对刑罚执行活动的法律监督制度,建立刑罚变更执行同步监督机制。五是加强了人大对司法工作的监督,完善程序、落实责任;建立健全了司法机关与党外人士的沟通、通报、联络和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强了党外人士对政法机关的监督。六是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充分发挥陪审员参与审理案件的作用;总结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经验,推进监督员制度法制化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逐步增加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加强互联网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与政务服务平台融合,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在线办理水平。第九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对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监督,并提出批评和建议。
2023-09-11 10:23:371

四中全会 依法治国除司法改革84项外还有106项改革内容是哪些重点

84项改革近6成旨在确保公正司法四中全会提出的190项重大改革举措中,有关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有84项,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一是在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方面,共有48项改革举措。重点包括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等。二是在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方面,共有18项改革举措。重点包括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等。三是在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方面,共有18项改革举措。重点包括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加快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法治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建立法官、检察官逐级遴选制度等。改革措施三年内陆续出台落实措施中央司改办负责人表示,《实施方案》对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作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划。将84项四中全会改革举措逐项具体化,明确工作进度和时间节点,提出可检验的成果要求,提升了改革举措的可操作性。按照《实施方案》的时间安排,这些改革举措都要在2015年至2017年的三年内出台具体落实的政策、措施。中央司改办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全面启动改革工作。自年初以来,最高人民法院第一、第二巡回法庭在深圳、沈阳挂牌设立,开庭审理案件。《关于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等改革实施意见也已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预计到2015年底,相关部门每个月都将推出新的改革举措,形成相应的改革成果。>>任务聚焦1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2建立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防止司法机关内部人员干预其他人员正在办理的案件。3建立健全法治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完善职业保障体系,建立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专业职务序列及工资制度。4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同时统一错案认定标准,明确纠错主体和启动程序,保证制度顺利实施。5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对人民法院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6建立预约立案制度,因地制宜推行网上立案及其他远程立案方式,方便当事人诉讼。建立对无正当理由不予立案的司法救济机制。7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对提起公益诉讼的条件、适用范围和程序进行探索,明确公益诉讼的参加人、案件管辖、举证责任分配。8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研究论证审判权与执行权外部分离的模式。9明确规定社区矫正管理体制、执行程序、矫正措施、法律责任,实现社区矫正制度化、法律化,加快建立监禁刑和非监禁刑相协调的刑罚执行体制。2015年推动制定社区矫正法。10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2015年制定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制定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实施方案。2016年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意见。
2023-09-11 10:24:441

严格什么司法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

中国司法体制是在继承革命根据地司法制度传统的基础上,受苏联的直接影响而形成的。它奠基于1954年,确立于1982年。具有以下特点:①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并列为司法机关;②审判权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③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实行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④司法机关对权力机关负责;⑤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司法体制总体上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适应,符合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全面落实和民众司法需求的日益增长,司法体制迫切需要改革、完善和发展。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按照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的要求,完善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和管理制度”;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2012年,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都明确提出了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具体要求。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2023-09-11 10:25:171

司法体制改革的意义

1、司法体制改革,涉及到的高中政治的考点可能有,人民代表大会与司法机关的关系,司法机关的性质与地位。2、深化体制改革,有利于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确处理好国家权力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关系,完善民主集中制,保障司法机关的独立司法权。3、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完善司法体制改革,有利于更好地坚持司法为民、贯彻依法治国方略,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为司法体制改革进入新境界提出了要求,提供了空间。
2023-09-11 10:25:443

司法单位包括哪些

法律分析:在中国,司法机关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两大类。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公正行使国家审判权。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地方各级法院主要指省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依法严格行使国家的检察权。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检察院包含省级人民检察院、市级人民检察院、基层人民检察院。法律依据:《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行使审判权的法院、行使法律监督权的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司法体制是中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司法体制中,依法逐步形成了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体系下的,以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为核心的各有关机关之间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司法体系。
2023-09-11 10:26:101

明朝强化皇权有哪些?

不知道你在说什么?问问题不会说详细点?
2023-09-11 10:26:316

司法体制改革四项内容

法律分析:1、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充分发挥审前主导和过滤作用,健全听取辩护律师意见机制,防止案件“带病”起诉,确保侦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2、深化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探索检察环节认罪认罚从宽制度。3、扎实推进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试点,深入推进跨行政区划检察院改革试点。4、研究建立行政违法行为法律监督制度,完善和规范检察建议的提出、受理、办理、反馈机制,完善民事执行活动监督范围和程序。抓好各项改革落实,巩固改革成果。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条 为了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2023-09-11 10:27:121

清末司法体制的变化

一、司法体制的变革与四级三审制对旧的诉讼体制和审判制度的改革,流于形式:1、改刑部为法部,掌管全国司法刑政事务;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实行审检合署。2、实行四级三审制。确立一系列近代意义上的诉讼制度,实行四级三审制,制定了刑事案件公诉制度.证据.保释制度;审判制度社会实行公开.回避等制度。初步规定了法官及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改良监狱及狱政管理制度。二、领事裁判权与审判和会审公廨1、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即“治外法权”,凡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国家,其在中国的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管辖,只由该国的领事或设在中国的司法机构依其本国法律裁判。——《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及税则》(1834年7月22日,香港);《虎门条约》;其他条的扩充(1) 内容:A——中国人与享有领事裁判权国家的侨民间的诉讼:依被告原则; B——享有领事裁判权国家的侨民之间的诉讼:由所属国审理;C——不同国家的侨民之间的诉讼:适用被告主义原则: D——享有领事裁判权国家的侨民与非享有领事裁判权国家的侨民之间的争讼:前者是被告则适用于被告主义原则,后者是被告,则由中国法院管辖。(2) 审理机构:A一审——由在华领事法院或法庭审理; B:二审上诉案件——由各国建立的上 诉法院审理;C:终审案件——由本国最高审判机关受理。 (3)后果: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2、观审制度——强行干预中国审判的制度:即外国人是被告的案件,其所属国领事官员也有权前往观审,如认为审判.判决有不妥之处,可以提出新证据等。 注意:这种制度是原有领事裁判权扩充。 3、会审公廨。1864年清廷与英、美、法三国驻上海领事协议在租界内设立的特殊审判机关。 A——凡涉及外国人案件,必须有领事官员参加会审;B——凡中国人内与外国人诉公案,由本国领事裁判或陪审,甚至租界内纯属中国人之间的诉工也由外国领事审判并操纵判决。 注意:这是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的扩充和延伸。
2023-09-11 10:27:211

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

  2008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了《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快建设法治国家的战略高度,对司法体制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目前,此“意见”已在政法系统内下发,中央政法委正在抓紧制定实施改革意见的分工方案,改革实施工作正在积极稳妥推进。这是2009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政法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  中央推出的司法体制改革方案的指导思想是:在继续抓好2004年中央确定的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事项的基础上,从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出发,以维护人民利益为根本,以促进社会和谐为主线,以加强权力监督制约为重点,紧紧抓住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关键环节,进一步解决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障碍,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为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顺利运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强可靠的司法保障和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核心是调整司法职权配置,加强权力监督制约,促进司法独立。主要改革内容包括政法经费保障、司法职权重新配置、规范司法行为、落实宽严相济政策、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等方面。  一、建立政法系统财政保障机制,政法经费由中央财政统一保障  长期以来,我国司法不独立的一个重要根源在于司法受制于当地政府,法院的经费及其法官工资、检察院的经费及其检察官工资等,都是由当地政府财政部门解决,司法机关的“财权”由政府部门“把持”,使得司法难以“硬”起来,司法很容易受到来自当地政府的干扰,形成司法地方保护主义。从财政负担上看,2006年全国检察系统的全部财政支出大约150亿元,法院系统大约200亿元,一共不到400亿元,加上基本建设费用和适当增加工资福利,总量仍在财政可承受范围之内。本次司法体制改革将建立政法系统财政保障机制,以后法院、检察院的经费将由中央财政专项确定,建立分类保障政策和公用经费正常增长机制,解决基层法院的经费保障问题,从而开始打破司法经费由地方保障的格局,逐步化解司法的地方化难题。具体有可能会采取分地区,分级别,结合案件数量和诉讼费收入情况,采用因素计算法确定各法院的财政拨款数。  二、检察院刑侦职能划归公安局管辖,检察院专司法律监督  检察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原有的《刑事诉讼法》规定,检察院享有对经济犯罪和职务犯罪等部分刑事案件的侦查权(自侦权)。对于公安机关侦查的案件,可以由检察院进行法律监督,但是对于检察院的自侦案件,则长期缺乏必要的制度性限制,只在检察院内部进行监督。根据“有权利就有监督”的原则,本次司法体制改革将检察院对经济犯罪和职务犯罪的刑侦职能从检察院剥离开,划归公安局管辖,检察院主要专心做法律监督建设,以实现加强权力监督制约的目标,其中包括对法院的监督和对于司法系统其他部门的监督。  三、法院执行职能划归司法局管辖,法院其他有关行政职能划归司法行政机关管辖,法院专司审判  在我国,法院判决后案件“执行难”很突出,影响到法院判决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本次司法体制改革将包括法院执行在内的有关行政职能划归司法行政机关管辖,法院专司审判。  四、看守所划归司法局管辖  长期以来,看守所作为主要的羁押场所,由同级公安机关管理。在侦查、羁押、改造主体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下,看守所对侦查机关的讯问活动缺乏有效的监督,容易出现刑讯逼供现象。近年来曝光的佘祥林案、聂树斌案中,都存在刑讯逼供,这些案件主要发生在看守所。许多学者提出,为了体现程序公正和控辩平衡,必须做到侦查权和羁押权的分权与制约。本次司法体制改革将看守所的管理移交到司法部(局)体系之下。  五、决定劳教权力由法院行驶  长期以来,由于其未经审判即限制人身自由的特点,劳教制度受到很多专家学者的质疑。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长期呼吁取消劳教制度。劳动教养制度主要的依据是1957年8月3日国务院公布实施的《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以及1979年由国务院公布施行的补充规定和1982年由国办转发的试行办法。胡教授认为,一个决定实施半个世纪,一个试行办法试行20多年,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次司法体制改革将此项权力由公安机关移交调整到法院来行使,以确保这项权力的行使更加规范化。  六、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司法体制改革提出要把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上升为法律制度,转化为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落实到执法实践中去,使之既有利于控制社会治安大局、增强群众安全感,又有利于减少社会对抗、促进社会和谐。一方面,适应新时期犯罪行为发生的变化,对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的犯罪从严打击。另一方面,对轻微犯罪、未成年人犯罪,按照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实行宽缓处理,尽量教育挽救,增加社会和谐。  七、加强政法队伍建设  司法体制改革本着“从严治警”与“从优待警”相结合的原则,提出完善政法干警招录和培训机制,完善政法干警行为规范和职业保障制度,加强政法机关廉政建设,严肃查处政法干警违法违纪行为,改革完善司法考试制度和律师制度等。
2023-09-11 10:27:301

要什么司法体制改革保证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保证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究竟应当如何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健全司法权力分工负责、相互配合、互相制约机制,加强和规范对司法活动的法律监督和社会监督。扩展资料:世界各国的检察制度是在各自不同而且相互独立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下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因而检察权的性质、内涵、地位、运行模式、权力配置等内容不可避免地具有本土资源的嵌入式特征,但其权力监督、人权保障、维护司法公正的价值是共同的。只有检察权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才能更有利于实现保障人权与打击犯罪的统一,实现国家法制统一与社会稳定。因此检察权走向独立、走向强化是各国司法制度改革的共同趋势和发展规律。在推进司法改革的进程中保障检察权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改革司法管理体制,推动省以下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要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司法人员管理制度,健全检察官统一招录、有序交流、逐级遴选机制,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健全检察官职业保障制度。参考资料:人民网-王杰: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
2023-09-11 10:27:411

我国要完善司法体制推动实行怎样的体制改革试点

 第一,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司法体制的政治优势和重要特征,也是司法体制改革攻坚克难的重要保障。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必须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第二,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司法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基本指导思想。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必须符合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坚持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三,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司法体制改革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充分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充分体现人民群众意愿,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公平正义问题。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评判,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改革成败得失的尺子,真正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2023-09-11 10:28:254

推进公正司法必须深化司法体系改革要按照什么的要求

权责统一,权力制约,公开公正,尊重程序。题目:推进公正司法,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要按照()的要求。A.权责统一,B.权力制约,C.公开公正,D.尊重程序。答案是A.权责统一,B.权力制约,C.公开公正,D.尊重程序。公正司法一般指司法公正。司法公正,是指司法权运作过程中各种因素达到的理想状态,是现代社会政治民主、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2023-09-11 10:29:021

如何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

完善司法监督机制,努力做到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并重
2023-09-11 10:29:132

如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坚持和完善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一个国家的司法制度如何,标志着该国的政治文明程度。在我们国家,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彰显我国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内在要求。司法具有维护公平正义的职能作用,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制度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弘扬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论述,与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一脉相承,对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进一步提出了要求,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坚持和完善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这四个特征,给人民司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给人民司法积极作为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也从客观上对完善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可以更好地促进发展,更好地维护以人为本,更好地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更好地做到统筹兼顾。  坚持和完善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化解不断出现的社会矛盾,司法制度具有无法替代的特殊重要作用。人民法院要通过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活动,坚决依法惩罚犯罪,及时处理人民群众通过诉讼途径表达的利益诉求,依法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坚决制裁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的安定有序,最大限度实现公平和正义。  坚持和完善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要求各级人民法院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坚定改革信念,进一步把握基本国情,进一步健全维护公平正义司法功能;具备宽广的世界眼光,站得高看得远,清醒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具备深厚的根基,扎得深抓得牢,全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做到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  今年是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大事多,喜事多。维多利亚湾畔庆典的灯火依然璀璨,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的重要时刻进一步临近,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之树也已经长出第十个年轮。2007年,必将以它所承载的伟大历史使命而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史册。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始终不渝地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完善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不懈奋斗!
2023-09-11 10:29:253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具体举措有哪些

我国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司法保障。司法机关担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神圣使命。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各种矛盾和问题集中出现,机遇和挑战并存,司法工作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影响更加凸显。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023-09-11 10:29:471

法律系统 司法制度 二者有什么区别?

司法制度是指司法机关及其他的司法性组织的性质、任务、组织体系、组织与活动的原则以及工作制度等方面规范的总称。我国的司法制度是一整套严密的人民司法制度体系,包括侦查制度、检察制度、审判制度、监狱制度、仲裁制度、司法行政管理制度、调解制度、律师制度、公证制度、国家赔偿制度、法律援助制度等。 法律体系(legal system)是指由一国各法律部门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如果把法律体系整体看成宏观结构,那么法律体系的宏观结构是由公法、私法和社会法三方面构成;而公法、私法和社会法三方面各自又都有自己的结构,它们就是各个法律部门。所以法律体系的中观结构要素是法律部门。
2023-09-11 10:29:591

如何认识我国司法体制设置与地方保护主义的关系?

  社会控制和社会整合都是社会学的重要概念,前者是指通过宗教、道德、法律等等各种手段,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安排,对社会关系进行调整,维护社会秩序,最终服务于人类利益的社会调控方式。后者是指社会各个不同的部分结合而成统一、协调的整体的过程和结果。如果说社会控制是对作为不同社会主体的人的行为的规约,那么社会整合就是这种规约所导致或追求的社会统一、协调的过程和结果。与道德、宗教等其他诸多社会控制与整合的途径相比,现代社会一般选择法律作为最主要的社会控制与社会整合的途径,而司法则是法律最直接的代表,法律的社会控制与整合功能和司法的社会控制与整合功能是同构并亲和在一起的,司法的社会控制与整合功能的发挥状况直接决定了法律的社会控制与整合功能的发挥状况。  当前阻碍我国司法的社会控制与整合功能实现的因素复杂多样,既有司法体系外的,也有司法体系内的。司法体系外的因素主要有: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司法经费不足,法官低薪酬,社会法律至上的文化理念薄弱,法律和司法的权威不足,等等。司法体系内的因素主要有:法官总体素质和能力尚不理想,法院内部管理体制不顺,审判方式落后或超前于社会发展,程序不完善、不透明,裁判文书质量不高,等等。而且,上述两方面的因素彼此交织,互为因果,严重阻碍了司法应有的社会控制与整合功能的有效施展。本文限于篇幅,仅对其中一项因素——地方保护主义及它的危害和对它的遏制途径作进一步阐述。  一、地方保护主义的性质、危害及根源  地方保护主义在司法层面体现为以地方利益掩盖的司法权与各种其它社会资源作非法交易,它是急剧膨胀的地方利益或者地方上某些个人的利益作用于司法领域的结果,是在地方权威操控下的公开的集体行为,其在本质上属于制度性问题,很多司法问题表象的背后也是地方保护主义在起作用。对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具体表现形式本文不予赘述。地方保护主义的危害更是有目共睹,它阻挠了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经济一体化进程,进而阻挠了政治一体化的进程。它片面地促成了人们的地方归属感,却瓦解着人们对法律(社会共同规则)的信念,瓦解着现代社会凝聚力的基本资源。所以地方保护主义被人们视为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最为致命的危害之一。  对于地方保护主义损害司法独立、侵蚀司法能力之根源所在,当前的主要观点无外乎认为我国的地方司法机关在人、财、物等资源供给上完全依赖于同级行政机关,而司法区域又与行政区域重叠,这种“块”的分割使得司法机关不得不听命于法律之外的地方权威。这一结论是正确并符合现实情况的。但我们还需进一步认识到地方社会环境对司法地方保护主义生成的重要作用。国外学者曾指出:“人们很容易忽视中国社会具有的那种地道的分散性质……这些在如此长的时间里起到过如此之有效作用的社会分散因素,现在被证明是实现民族目标的一种障碍。”这里的“社会分散因素”是指经济上中国社会长期滞留在适宜于地方交换的居住模式之中,满足于地方的自给自足状态;社会行为上则是家庭、宗族的价值取向以及随之而来的地方归属感。这些因素均构成了司法结构所处环境的一部分,司法机关不可能独处于这种社会环境之外。  二、抑制地方主义扩散化的体制力量主要来自司法  地方利益膨胀和地方社会分散化的倾向并非中国独有,它实质上是人们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本性的区域性体现,而遏制地方社会过度分散化是现代国家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其关键在于通过制度性的制约来遏制这种分散化的倾向,这种制度性制约主要力量之一来自于司法体系。譬如,美国联邦立法和行政机构与各州立法和行政机构互不相干,各州不存在联邦立法或行政机关的“派驻”机构。但联邦法院的触角却深入50个州的94个联邦司法区,负责受理虽发生在当地但根据宪法应属联邦法院管辖的纠纷。而且,即便各州最高法院审理的案件,仍可通过上诉或调卷令的形式要求联邦最高法院再审理。这样的制度安排在美国建国伊始就已存在,因为美国的建国者认为,只有这样一种安排才能抑制地方主义,保证联邦法律的实现进而保障国家的有效整合。汉密尔顿在回答“为什么非设立多等级的联邦法院,而利用州法院完成同样任务有何不可”的诘问时说:“纵有高瞻远瞩之人也难预料地方主义情绪能否发展到使地方法院失去审理国家案件资格的程度。”可见,纵然是联邦制的美国,也没有忘记通过一个统一的司法体系来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实现社会的有效控制与整合。  在现代社会中,抑制地方主义扩散化的体制力量应当主要来自司法体系。在一个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催化社会潜能的迸发,并通过赋予地方较大自主权来激发地方发展之主观能动性的国家,地方立法和行政必然具有关注地方利益最大化的倾向,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司法的根本职能在于维护国家的法制统一,使市场和社会在统一的规则下运行,因而司法更多地代表国家的司法,而不是地方的司法。所以只有司法才可能担负起抑制地方主义扩散化的责任,这一“应然”的原理同样适用于中国,虽然现今中国的“实然”状况是不少地方司法功能反而被地方主义侵蚀。这也反映出,地方主义和国家的司法功能是相生相克,此消彼长的。  因此,要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只有强化司法的社会控制与整合功能在各地方的有效发挥,这需要通过制度化的安排来实现。现在学者们提出的破除地方保护主义的司法制度设计大致有以下几类“处方”:(1)仿照联邦制国家设置中央和地方两套法院系统;(2)地方法院均由全国人大产生,设置大司法区,与行政区域错开;(3)地方法院两级产生机制,即省以下地方法院由省级人大产生,省级法院由全国人大产生;(4)下级法院由上一级人大产生;(5)地方法院经费由中央或省级财政单独直接拨付,审判员均由全国人大或省级人大任命,等等。这些方案体现了一个共同原则,就是地方法院的产生及其人、财、物供给应与地方同级的其他权力系统脱钩,应该说这一基本思路是对的,但笔者认为这些方案的现实可行性都或多或少有些问题。  三、探索建立党对司法的“错层”领导机制来强化司法功能是遏制地方保护主义的有效措施之一  笔者认为,当前将司法从地方保护主义中“解救”出来,进而通过强化司法功能来抑制地方保护主义的途径,首先还是应当从现有宪法体制内去寻求。党的领导是各个国家机关权威资源的直接来源,对于如何通过强化司法功能来遏制地方保护主义的路径选择,完全可以从改革和完善党对司法机关的领导机制层面去探索。  当前,地方各级法院由同级人大产生,并对同级人大负责,这是地方法院和地方人大之间关系的宪法界定,而在法院接受党的领导的层面,则是地方各级法院接受同级地方党委的领导。我国这种地方司法与地方其他权力之间关系格局的形成有其历史原因,但对于一个向法治化发展的国家而言这种格局未必合理。如果我们仍然在现行宪法关于地方法院与同级人大之间关系的规定框架内探索司法摆脱地方保护主义的途径,那么我们不妨先从改革地方法院和地方党委之间的关系处入手。笔者认为,我国可以尝试地方法院与地方党委的“错层”领导机制,也就是党对地方司法机关的领导机制与党对地方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的领导机制相区别。如果说党对地方人大、政府的领导主要是通过同级党委对同级人大、政府的横向领导关系来建立,那么党对地方司法的领导则应体现为“斜向”的逐级“错层”领导。可行的改革方案为:在省以下各级地方法院归上一级的地方党委领导,或者归上一级地方党委授权的上一级法院党组领导;而省级法院当前仍宜归属于省级党委领导。其实,前苏联晚期曾尝试类似的这种地方党委与地方法院之间关系的改革,可当时的苏联已“病入膏肓”,决非一项司法改革举措能挽救。但这并不能否定这一改革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这种“错层”领导机制首先应当体现为上级党委拥有对下一级人大任命同级法院院长、副院长人选的提名权,或者将这一提名权交由上级党委的同级法院向下一级人大行使。地方法院的领导层还应当定期异地交流,避免在某一地区在位过长而可能产生被当地“同化”的情况。还应当看到,在当前法院内部管理行政化未根本改变的情况下,法院审判员由同级人大还是上级人大任命往往徒具形式意义,而一个法院的领导层对于其所在法院整体司法能力的提升和司法公正的实现程度而言仍然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党对法院的领导主要通过法院领导层的工作来实现,地方保护主义干涉法院独立审判也主要是通过对法院领导的牵制来逐级影响到具体案件的操作。所以在当前,法院领导层的产生机制远比审判员由谁任命来得更重要,更具现实意义。  对地方法院经费来源的改革可以与党对地方法院领导机制的改革相协调一致,即地方法院诉讼费直接交上一级地方财政,上一级地方财政设司法财政专库,直接拨付下一级地方法院经费,省级法院的经费当前仍由省级财政专项拨付。对于中西部地区法院的经费,中央财政再给予专项补贴,各省级财政也可对本省范围内相对困难地区的法院给予专项补贴,这种专项补贴也必须经由“直达通道”,避免被中途截留。  研究将党对地方司法机关的领导与党对地方权力机关、行政机关的领导予以“错层”化,对于当前如何加强和改进的党的领导工作这项重大政治课题的探索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它不仅应当成为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应当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在现行宪法框架内,基于我国的现实国情,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机制的合理安排与运用,来助推司法的社会控制与社会整合功能的有效发挥,并以此来遏制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地方主义膨胀扩散化的倾向,进而有效地维护国家的一体和法制的统一,强化国家的凝聚力,促进社会的和谐,最终使党在全国范围内的领导地位得以巩固,领导体制得以完善,从而保证国家在现代化、法治化的发展道路上健康行进。当然,由上级党委(或上级法院党组)向下级人大提名下级法院院长的人选,以及下级法院经费从上级财政获得,这只是党对司法的“错层”化领导的部分体现,这种“错层”化领导机制还应当有更丰富的内涵,有待理论工作者的深入研究和实务工作者的实践探索。
2023-09-11 10:30:231

司法体制改革检察院事业编制人员何去何从?

法院检察院改革中,事业编制人员的处理方法:由于法院检察人员分类管理规定只限于政法专项编制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人员,事业人员和工勤人员应该是采取分流安置的处理方法:1.一般是检查系统内部消化。2.如果有可能,则就政府在所有事业单位内部统一调剂消化。_PS: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深化检察改革的意见》(2013—2017年工作规划)第三大条规定;第1小点意见:“推动省以下地方检察院人员统一管理改革。配合中央有关部门,建立省以下地方检察院检察官统一由省提名、管理并按法定程序任免的机制,建立省以下地方检察院政法专项编制统一管理制度。”第3小点意见“探索实行检察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和检察权相分离”。按照高检的这项改革意见,改革后的检察官任命由省级有权机关提名,按法定程序任免,如果实行员额制,那么部分现任检察官可能会被划为检察院的检察辅助人员或其他行政人员而出列检察官序列。
2023-09-11 10:30:402

名词解释 德国司法体制

司法考试外国法制史名词解释:德国民法典,1900年德国民法典是一部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民法典,是大陆法系中最重要的民法典之一。司法考试外国法制史主要介绍国外各个历史时期、各种不同类型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法律制度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阐释其立法和司法中呈现的特点与规律,继而从法律发展史的角度揭示法的本质和作用,及其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2023-09-11 10:31:031

中国司法制度历史有哪些

法律分析: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伴随着夏朝的建立,司法制度就随之诞生了。 司法制度的产生与国家的诞生同时代,之后是随之法制的不断完善发展而发展的。我国现行的司法制度实质上是基于中国传统的的大理寺职责是审判,刑部是司法行政,御史台是监察的司法体制和吸收西方近代司法制度中优秀因素进而产生发展的, 它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发展历程。法律依据:《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 第三十四条 党委政法委员会在统筹推动政法单位开展常态执法司法规范化检查中,对发现的政法单位党组(党委)及其成员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或者政法干警执法司法中的突出问题,应当督促加大整改力度,加强执法司法制度建设,保证全面正确履行职责。
2023-09-11 10:31:141

意大利共和国司法体系的原则与构成

意大利是采用民主和多元的政治体制的单一制国家,采用议会制政府形式,但是,也赋予了地方以自治权和重要的立法、行政和组织的权力。这些权力,根据最近的2001年的第3号宪法性法律还有了增加。但是司法权则排他性地被授予了国家,关于司法事务的法律规定,被排他地保留在中央的立法权限中。 因此,意大利的司法体制建立在司法权统一以及司法权由国家行使的原则上。 “司法职能由关于司法体制的法律规范所创设和规范的普通司法官行使”(意大利宪法第102条第1款) 普通司法机构负责处理普通司法事务,包括民事和刑事司法事务[3]。 司法权应该由法官行使的规则,根据宪法第103条,也存在一些例外的规定。 行政司法权,也就是处理与公共行政机构有关的争议的权力被赋予了行政院以及地方行政法院(T.A.R.) 审计司法权由审计法院负责处理与公共帐簿有关的争议。 军事司法权由军事法院以及军事上诉法院行使,处理军队的人员犯下的军事罪行。 意大利与别的国家不同,在普通的司法官中还包括了检察官。他们的职能是用提起公诉的方法对犯罪进行制裁,并且实施保障措施。
2023-09-11 10:31:261

中国司法制度的几个问题

我劝你不要这样,自己需要的东西,自己动手去查阅相关资料。这样对你学习才有帮助·······
2023-09-11 10:31:38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什么什么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您好这位朋友。司法部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司法行政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主要是要抓好六个方面:一是健全完善狱务公开制度,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不断提高监狱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能力和水平。二是积极推进社区矫正立法,健全完善社区矫正执行体系,为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三是进一步完善律师制度,完善律师执业权利保障机制和违法违规执业惩戒制度,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充分发挥律师在依法维护公民和法人合法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四是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制定完善法律援助工作制度规范,推动法律援助立法,推进法律援助事业不断发展。五是加强人民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推动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协调联动,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体系中的基础作用。六是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切实提高全民法治观念和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祝福朋友幸福!
2023-09-11 10:31:562

古代司法制度由刑向法的转变过程

这个可根据战场实地情况调整。
2023-09-11 10:32:221

司法制度的起源?

制度产生及其演变历程摘要: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伴随着夏朝的建立,司法制度就随之诞生了。司法制度的产生与国家的诞生同时代,之后是随之法制的不断完善发展而发展的。我国现行的司法制度实质上是基于中国传统的的大理寺职责是审判,刑部是司法行政,御史台是监察的司法体制和吸收西方近代司法制度中优秀因素进而产生发展的,它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发展历程。因此,探讨我国司法制度的产生及其演变历程对发展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加强法制建设有重要意义。
2023-09-11 10:32:321

分析古代司法制度由刑向法的转变制度

在距今两千五百多年的西周时期,就有了明确的从事司法审判的司寇,在此之前的夏商时期只是有了监狱这种司法执行机关。西周时的最高审判权还在周王手里,他统辖的中央地区的具体司法官是士师和眚史。西周时的案件区域管辖还没有明确区分,不过审级已经有了王、三公、司寇、乡、遂、县六级,古代的司法机关基本形成。就已有了类似现在治安管理的职能分工。当时,国家设有司民(户籍)、司稽(捕盗)、司寇(刑狱与纠察事务)等相应的官职。战国时期到战国时期,各国也有自己的司法机关,秦国的最高司法官叫廷尉,楚国叫廷理,齐国叫大理。鲁国则设有大司寇一职。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曾担任过鲁国的大司寇。秦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统治,中央司法机关是廷尉府,最高司法官是廷尉。秦的地方是郡县制,地方的司法机关由郡守和县令兼任,疑难案件上报中央,一般的则自己处理。在县乡两级,则创设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专门基层治安机构——亭。亭是秦汉时代政府的末端组织之一,遍布全国,主要设置于交通要道处,大致每十里(相当于3公里)设置一亭。亭本来是为军事交通设置的机构,后来逐渐演变为兼具军事交通和治安行政的基层政府机构,兼司缉捕盗贼和维护治安之职。秦朝的司法机关体制奠定了以后中国历代王朝司法机关的基础。汉朝汉朝基本继承了秦朝的制度,包括司法体制,所以历史上有了“汉承秦制”的说法。汉朝中央的司法机关仍然是廷尉,地方则与秦朝相同。但汉武帝之后,王权逐渐加强,出现了尚书台这种中枢组织,尚书台内设立了执法机构,在西汉是三公曹,东汉是二千石曹。从而侵夺了廷尉的司法权。 汉朝对于重大案件由中央主要官员会审,这种名为“杂治”的会审制度体现了皇权对司法权的控制进一步加强。 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除了基本继承汉朝司法制度外,也有了一些发展。北齐将廷尉改称大理寺,下属官员也增多了,扩大了司法机关的规模。更重要的一点是,死刑的复核权收归了皇帝,这是古代司法制度的一大变化。 隋唐在隋唐时期,古代的司法制度基本成熟、制度化。隋唐的司法机关是三个: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大理寺职责是审判,刑部是司法行政,御史台是监察。但刑部权限很大,可以对审判进行干预,而且复核大理寺的徒、流以上的案件。御史台除了监督外,还参加重大案件的审判。皇帝交办的重大案件由以上三个司法机关共同审理,这就是唐朝的“三司推事”。同时,死刑的复奏制度也明确化,死刑执行前必须再报皇帝,批准以后才能执行。宋朝宋朝的司法机关也是继承了唐朝的体制,但也有些变化,如宋太宗时期设置了审刑院,侵夺了大理寺和刑部的部分职权,到神宗时撤消,职权又分归大理寺和刑部。 地方的司法机关,州和县也是司法和行政合一的。为了加强对地方司法的管理,在各路设立了提点刑狱官来监督各州县的司法事务。 宋朝还规定地方司法官必须亲自审理案件,否则处以徒二年的刑罚。从这以后,一直到明清时期,八百多年的时间里,州(府)县官员都要亲自审判案件。 元朝元朝在继承前朝的体制基础上,也有变化,在保留刑部和御史台的同时,设置大宗正府来代替大理寺。蒙古人享受了很多的司法特权。 明清时期也是以三法司为主要司法机关。但是其职权发生了变化,大理寺的审判权归了刑部,而刑部的复核权则给了大理寺,御史台改名为都察院。 明朝明朝的特务组织如锦衣卫、东厂、西厂也都有司法审判权,甚至还凌驾于普通三法司之上,直接受皇帝管辖,自行审判、执行。同时,明清的会审制度也完善起来。死刑案件的最高决定权还在皇帝手里。中央集权在司法方面有了集中体现。 清清末中国才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警察制度。西方警察形象首次在中国亮相,是在租界内。在此之后,中国开始逐渐接受西方的警政思想。
2023-09-11 10:32:411

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健全什么各司其职侦查权

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健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明确了优化司法职权配置的目标和任务,抓住了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的关键,突出了保障公正司法的重点。司法职权配置是司法体制的核心,司法行政机关担负重要的司法职权。认真贯彻落实全会《决定》精神,进一步理顺司法行政机关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之间的职责划分,进一步规范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之间的关系,对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行政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四机关各司其职、四权力配合制约体制机制是建国以来司法实践的成功经验和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制度成果司法行政制度是为国家法治建设和司法活动提供服务和保障的法律制度,是我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司法制度不断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司法行政机关的职权及其与公、检、法三机关之间的关系也不断调整。四机关各司其职、四权力配合制约这一体制机制的形成,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司法实践形成的重要制度成果。建国初期,在建设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体制的探索中,对司法职权配置进行了初步设计。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最髙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署、公安部、司法部分别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侦查权和司法行政管理权。1954年宪法颁布实施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由原来隶属于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转变为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成为专门的司法机关,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成为兼具行政权与司法权的政府部门。但由于“左”的思想、法律虚无主义和封建人治传统等因素的影响,也由于建国初期巩固新生政权的极其复杂国际国内因素,对司法职权配置的探索刚刚开始就步履维艰,进行不久就出现了中断乃至倒退。司法部在1959年被撤销,公、检、法机关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砸烂,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程遭受严重挫折。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战略方针。1979年决定司法部恢复重建;1982年宪法明确规定,国务院“领导和管理民政、公安、司法行政和监察等工作”,确立了司法行政机关的宪法地位。1979年制定刑事诉讼法时,司法行政机关刚刚开始恢复重建,还处在组建机构、选调人员的时期,当时刑罚执行主要由公安机关负责,在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法、检、公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刑事诉讼体制。1982年宪法总结建国以来30多年的经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正式确立了“三机关分工配合制约”的刑事诉讼体制。历史地看,这一体制反映了当时司法职权配置的实际,在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司法职权配置体制不断健全的重要标志。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特别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条件下,司法职权配置体制进入改革发展的新阶段,司法行政职权配置在司法体制改革中进一步优化。1980年恢复律师制度,1983年监狱刑罚执行工作划归司法行政机关,2001年建立了统一国家司法考试制度,2003年确立了法律援助制度,2005年建立了统一的司法鉴定管理体制,2012年小区矫正法律制度正式确立。同时,司法部负责履行司法协助类的条约和公约,是国际司法协助中央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在服务人民群众、保障司法公正、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力量。司法职权配置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探索实践、改革创新,四机关各司其职、四权力配合制约的格局已经成熟。由“三机关分工配合制约”到“四机关各司其职、四权力配合制约”成为我国司法职权配置体制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是对我国司法管理体制的重大发展和完善。二、四机关各司其职、四权力配合制约体制机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党和国家对优化司法职权配置高度重视,不断总结司法实践经验,把握司法活动规律,对司法职权配置提出改革发展的要求。十六大报告指出:“完善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改革司法机关的工作机制和人财物管理体制,逐步实现司法审判和检察同司法行政事务相分离”。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2003年以来的两轮司法体制改革都对优化司法职权配置作出了重要部署,取得了明显成效。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中办、国办印发的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意见明确要求,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健全司法权力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机制。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优化司法职权配置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健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由此可见,党和国家对优化司法职权配置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提出的任务举措越来越明确具体。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是司法活动客观
2023-09-11 10:33:051

明朝加强皇权专制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1.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军事上,将大都督府改为五军都督府,皇帝独揽军事大权。 2.制定和颁布《大明律》,维护皇帝独裁的封建专制统治。 3.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监视臣僚。 4.采用八股取士,以钳制知识分子的思想。
2023-09-11 10:33:402

清末司法改革的特点及意义

清末的司法体制虽然转换成了四级三审制的司法独立。但是对旧的诉讼体制和审判制度的改革,却因为外而国势力的特权流于形式:1、改刑部为法部,掌管全国司法刑政事务;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实行审检合署。2、实行四级三审制。确立一系列近代意义上的诉讼制度,实行四级三审制,制定了刑事案件公诉制度.证据.保释制度;审判制度社会实行公开.回避等制度。初步规定了法官及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改良监狱及狱政管理制度。二、领事裁判权与审判和会审公廨1、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即“治外法权”,凡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国家,其在中国的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管辖,只由该国的领事或设在中国的司法机构依其本国法律裁判。——《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及税则》(1834年7月22日,香港);《虎门条约》;其他条的扩充(1) 内容:A——中国人与享有领事裁判权国家的侨民间的诉讼:依被告原则; B——享有领事裁判权国家的侨民之间的诉讼:由所属国审理;C——不同国家的侨民之间的诉讼:适用被告主义原则: D——享有领事裁判权国家的侨民与非享有领事裁判权国家的侨民之间的争讼:前者是被告则适用于被告主义原则,后者是被告,则由中国法院管辖。(2) 审理机构:A一审——由在华领事法院或法庭审理; B:二审上诉案件——由各国建立的上 诉法院审理;C:终审案件——由本国最高审判机关受理。 (3)后果: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2、观审制度——强行干预中国审判的制度:即外国人是被告的案件,其所属国领事官员也有权前往观审,如认为审判.判决有不妥之处,可以提出新证据等。 注意:这种制度是原有领事裁判权扩充。 3、会审公廨。1864年清廷与英、美、法三国驻上海领事协议在租界内设立的特殊审判机关。 A——凡涉及外国人案件,必须有领事官员参加会审;B——凡中国人内与外国人诉公案,由本国领事裁判或陪审,甚至租界内纯属中国人之间的诉工也由外国领事审判并操纵判决。 注意:这是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的扩充和延伸。
2023-09-11 10:33:522

小升初满分作文400字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小升初满分作文400字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升初满分作文400字 篇1   小学时光短暂而又珍贵,转眼间,已过去了六年。在这六年里吗,我收获了友情、感恩和勇气,学会了宽容、大爱、无私……   “刷——”时光沙漏停止转动,我仿佛又回到了六年前的课堂。那时我还很小,什么也不懂,只知道上课时跟着老师一遍又一遍地读“a”,下课时机械地坐在座位上,拿着小本子画着只属于我的孤寂。直到后来,我慢慢地融入到了这个班集体中,体会到了友爱和团结互助,体会到了初生的萌芽沐浴阳光的温暖。   “咔嚓”时间齿轮转动了两小格,三年级,要学写作文了。手里握着笔,眼睛环顾四周,不知写什么好时,却又猛然发现生活中的题材太多了。妈妈的辛劳,爸爸的笑声,还有初见小蜘蛛时的尖叫,都是引领我成长的垫脚石。   时间不等人,一瞬间闪过,一瞬间消失,每件事情都有始有终。终于,充满欢笑、泪水和六年的记忆的校园在半年后就要彻彻底底告别了。想起来,第一次哭泣是为了什么,而第一次欢笑又是为了什么呢?是哭比笑多,还是笑比哭多?我想,答案很清楚。是时候要抓紧学习了,马上面临的小升初,让人企盼又让人苦恼,该发生的终究会发生,而该消失的终究也会消失,是挽留不住的。小升初,踏着轻轻的脚步来临,这半年时间,很长,也很短。   要努力呀,时间不多了。   小升初,还是要大家一起加油…… 小升初满分作文400字 篇2   一种游戏,代表三种不同的人生:坚强是属于石头的,锋锐是属于剪刀的,宽宏是属于布的。三种不同的人生,三种不同的性格。   坚强的石头一个备受折磨的男孩,经历父母的24次的阻止,现实生活的种种压迫,他用一股永不放弃的精神反抗,毅然接起了挑战闪电的实验。从卖水瓶到“闪电侠”,他遇到的困难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他就是卢驭龙,他的坚强造就了他的成功。石头的神奇,是因为风雨早已把他洗礼,变成了一颗镇世奇才。   锋锐的剪刀一代奸臣,用指鹿为马的方法来宣扬,他这一把剪刀,把秦朝剪的千疮百孔,他的所作所为为世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就是赵高。我痛恨他的做法,他把中国第一统一王朝覆灭于二世,但他的机灵又不得不赞扬一番:他懂得利用时机来铸成他的锋芒。一把剪刀,是用聪敏磨成的;一把锋锐的剪刀,是用血肉铸成的。   宽宏的布一个赵国上卿,因官职分配而与廉颇发生矛盾,他不是以强硬的态度面对,而用宽容的心态来对廉颇将军,让廉颇自行请罪,并血担肉荆对他道歉,反省自己的鲁莽,他就是蔺相如。但面对窘境时,用宽容之心来化解双方的矛盾,或许会带来双赢。一块干净的布是经过不段的擦拭而成功的,做布吧!会有跟多的人来接受你。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自己,做好属于自己的一份,无论你是石头。剪刀。还是布,只要你做了一个,你就要永远坚持下去。 小升初满分作文400字 篇3   留恋   校园里静悄悄的,仿佛只剩下了我。   时间仿佛就径直在了这一刻,静止在了我在小学的最后一天。   当我挥挥手,告别这里,告别我六年的回忆。不知怎的,心里一阵悸动。   看那个三楼的走廊,六年级的时候,我的喜怒哀乐都埋藏在那里,开心时,我会和朋友们一起去那里玩耍;被老师骂了,同学欺负时,我会偷偷躲在哪里流泪;生气时,我会一个人去那里静一静。这似乎已经变成了一个习惯,我看着那里的迎春花从开放,到枯萎,再到开放。每一次,我似乎都能和它交流。   再看看我这些可爱的同学吧,从一年级到三年级,我几乎没有朋友,是他们让我慢慢变得开朗,我明显的感觉到自己和以前的自已不一样了,我变了……   以前,总以为不爱笑的老师,今天却微笑着送我们离去。他们似乎是想让我们留下一个好印象。   六年来,我拼死想要离开的"校园,现在真的离开了,反倒舍不得了。   踏入初中,虽然感觉没那么糟,但总是怀念小学。   虽说同学老师对我都挺好的,我也觉得挺幸福的,但总感觉少了些什么,心里空空的。   我的回忆,似乎还是静止的…… 小升初满分作文400字 篇4   生命,它是宝贵的。没有什么能与它相比。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一旦失去,就没有第二次。   有些人,一旦遇到挫折,就会变得灰心丧气。我想每个人都看过这样的新闻!《射雕英雄传》中的女主人公黄蓉在剧中表现出色,深受观众喜爱。她本可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但只是因为一个小挫折,她自杀了。我们中的一些同龄人,只是因为老师或父母有点严格或考得不好,也跳楼自杀。这显然是心理不健康的。   一个人不仅要注意心理健康,还要注意身体健康。人生最大的敌人是疾病。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一旦患了重病,就活不了多久。英年早逝,没有实现抱负是一种遗憾。有时会出现大病和小病。如果你病了,马上去医院。一个人要想不生病,首先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要想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就必须坚持每天锻炼,增强抵抗力,注重营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掉不良嗜好。   生命是宝贵的,它不能兑换成金钱。让我们从小一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身心健康,珍惜我们的生命! 小升初满分作文400字 篇5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我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是欢快的,是有趣的。童年,是每个人的美好回忆,童年是令人难忘的。我们在童年里做过傻事,做过坏事。那时的我们很天真。   一年暑假,烈日炎炎。我和爸爸一起看电视,看着看着,爸爸有点困了,于是,我们爷俩一起上床睡觉。不一会儿,呼,呼的声音爸爸睡着了,但是我的精神十足。我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我望着爸爸,突然发现爸爸的眉毛好长。我的灯泡亮了给爸爸剪眉毛。   我坐起来,刚想穿鞋,但又收了回来。终于,好奇心打败了害怕,我穿上鞋,小心翼翼地跑到客厅,拿出了那把旧剪刀。我对准爸爸的眉毛,一刀,两刀。终于剪好了!我兴高采烈地把剪刀放回去,跑到床上。真糟糕!爸爸的眉毛一边长一边短,难看极了!爸爸似乎有反应,转了个身。我吓了一跳,赶紧装睡!还好还好,爸爸没有发现。我害怕极了,想着想着,我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啊!我的眉毛!迷迷糊糊的我听见爸爸在叫。淘气鬼,是你干的好事吧?我点点头。你说怎么办啊?淘气鬼?爸爸歪着头,看着我。爸爸,没事,这样就好了!我趁机在爸爸的眉毛上亲了一下。哎,真拿你没办法!爸爸摇摇头。我笑了,爸爸也笑了。   啊!童年,你,就是一个小摇车,摇出千千万万人的美好未来,摇出千千万万人的美好童年!童年,我幸福的童年,我有趣的童年,我欢快的童年! 小升初满分作文400字 篇6   放弃是一个念头,而永不放弃是一种信念、一种精神。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选择前者,因此,我们极易成为普通的没有一点棱角的人,而有些人却坚定得近乎倔强地选择了后者,这种人虽是少数,但他们却往往能赢得大多数人的掌声。   在刚刚结束的第28届奥运会上,这种“永不放弃”的精神到处都看得到,其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中国女排了。这些年轻的女排姑娘们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好不容易闯进了决赛。在决赛中,她们的对手是强敌俄罗斯。面对俄罗斯女排,中国女排的姑娘们没有退缩,她们抱着永不放弃的信念,开始了与俄罗斯激烈的竞争。但是雅典女神似乎并没有保佑中国女排,中国女排开局不利,连失两局。这时,只要俄罗斯女排再胜一局,那么她们就可以登上冠军的宝座了。面对如此大的威胁,如此重的压力,中国女排没有被吓倒,没有被压垮,她们凭着坚强毅力和为国争光的信念,连胜三局。当最后一球重重地砸在俄罗斯女排那边的场地内时,体育场沸腾了,中国人民欢呼了,女排姑娘们哭了,全世界的人民则被中国女排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折服了。中国女排登上冠军的领奖台,她们当之无愧。   后来,有位记者采访时问女排姑娘,是什么精神促使了她们最终的胜利?一位队员答道:“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信念,那就是即使下一局仍然是失败,我们也永不放弃。”
2023-09-11 10:28:061

桩基础施工注意事项介绍?

说到桩基础施工,现阶段,建筑企业进行桩基础施工中,有什么注意事项?基本情况怎么样?以下是中达咨询小编梳理桩基础施工注意事项相关内容,基本情况如下:为了帮助相关人员了解桩基础施工注意事项相关内容,中达咨询梳理桩基础施工注意事项相关情况,基本内容如下:桩基础由基桩和连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若桩身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则称为低承台桩基;若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则称为高承台桩基。建筑桩基通常为低承台桩基础。高层建筑中,桩基础应用广泛。为了帮助建筑企业人员了解在进行桩基础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中达咨询梳理相关资料,基本情况如下:1、处于软土路基的桥台桩基及相邻墩桩基,在软基沉降稳定前一律不准施工。该位置桩基施工前必须获得总监办软基监控专项批准后方可施工。2、泥浆池的体积不宜小于桩体积。造浆池和沉淀池必须分开(即沉淀池和泥浆池单独分设,沉淀池宜大于泥浆池),池深要求不小于1.5m,并注意不要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对沉淀池要及时清理沉淀料,发挥沉淀池的作用。3、桩基成孔过程中应勤捞渣,勤记录,以便准确判断地质变化情况,处于软基路段的桩基应遵循“慢进尺、勤循环”的原则施工。4、桩基成孔每天应做好记录并签名,监理工程师对当天的成孔记录情况进行签字确认。记录表中做地质描述应由承包人的技术负责人确认并填写,进入微风化层以及此后的嵌岩范围,承包人的技术负责人还需得到监理工程师的确认才可填写。监理工程师认为有必要时可请业主代表和设计代表一起现场确认。5、桩基终孔的渣样以及开始进入嵌岩范围的微风化渣样,承包人应注意保存并打上记号,渣样保留至竣工验收后,并经得业主同意后方可废弃。6、现场对岩层类别的确定主要依据设计所提供的地质资料、钻渣取样、钻孔记录。如果岩层的变化与设计资料相差悬殊而难以判别是否存在孤石、夹层、溶洞等特殊情况时,应通过地质补钻来判定。7、摩擦桩终孔(1)地质情况与设计文件提供的地质钻孔资料基本吻合,孔底标高已达原设计标高时可以终孔。(2)孔底未达到设计标高,桩底已进入微风化层50cm,如此时孔底标高与设计标高相差在1.5m以内,施工单位在得到监理工程师和现场业主代表确认并征得设计代表同意后。可以按支承桩孔,并按支承桩的要求清孔。孔底标高与设计标高相差在lm以上,应由设计代表和总监办和业主代表共同决定是否终孔。(3)钻孔虽已达设计标高,但地质条件弱于原设计文件提供的地质条件,应考虑适当增加桩长,加长的深度出设计代表计算确定。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2023-09-11 10:28:061

企业对全县人才工作有什么建议,希望出台或加强哪方面的政策

根据安排,抽空阅读了《人才支撑发展,发展造就人才》、《人才强国与人才强县》等有关人才工作的文章,读后感触颇深,也对目前我区的人才工作做了一些思考和梳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革命、建设和发展都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在新世纪里,世界各国之间经济和科技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没有大量高素质的各类人才就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和优势。加强人才建设,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是我国实施人才战略的一项十分紧迫的重大战略任务。中央领导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必须用战略眼光看待人才工作,立足新的起点做好人才工作,形成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和政策优势,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历史证明,拥有怎样的人才资源,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无论是对一个行业,还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人才都是最宝贵的资源。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各地区和部门都普遍面临着“人才危机”。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人才外流呈现出一种愈演愈烈的趋势,其流动的根本原因是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出国留学生人员已达40多万,学成回国的只有33%;国内许多搞研究的中青年人才纷纷“用脚投票”;企业高级人才纷纷“跳槽”,大多到外资企业效力;最优秀的大学生毕业生每年有2万多人出国留学,近3/4一去不返,留在国内的一流高校毕业生又有近1/3毕业后为外资企业招聘,人才流失状况令人担忧。现实提醒我们,要想在残酷的经济竞争中保持先机,必须在人才工作上有所突破和建树。失去了人才这个支撑,我们的事业就将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面对席卷全世界的新经济大潮,国家也已经认识到能否在竞争激烈的新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能否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站稳脚跟,关键在于是否拥有足够的人才。二、人才工作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科学人才发展观已深入人心,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已经确定。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人才工作的格局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创新党管人才方式方法,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人才工作的指导方针是“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这是在全面总结我国人才开发成功经验、积极借鉴国外人才培养有益做法的基础上提炼升华形成的,对于推动我国人才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23-09-11 10:28:061

关于一年级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概述

【 #一年级# 导语】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它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以下是 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1章多媒体课件基础   1.1什么是多媒体(Multimedia)技术   多媒体(Multimedia)技术是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和声音等内容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大大地扩展了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使计算机广泛应用于生产管理、学校教学、公共信息咨询、商业广告、军事指挥与训练,甚至也应用于家庭生活与娱乐等领域。   多媒体技术集计算机技术、音像技术及通信技术于一身,能够对多种信息进行统一获取、存储、组织与合成,使查询、检索信息更加方便。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爱好、任务和认识特点来采用图、文、声等多种信息格式组织内容。   交互性是多媒体有别于其他媒体的重要特征。传统媒体只是单向地、被动地传播信息,而多媒体可以实现人对信息的主动选择与控制。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结合,再配以相关的软件,可以制作出课件、游戏、电影等多媒体产品。   1.2CAI和MCAI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idedInstruction)   MCAI—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MultimediaComputerAidedInstruction),就是利用多媒体技术的CAI。   1.3什么是课件   课件是指在一定的学习理论指导下,为达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教学活动用来反映某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系统软件。它是用以存储、传递、交换、解释、处理各类教育信息,并对它们进行选择、评价和控制的教学程序。其中相关领域知识包含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传播及信息科学、与媒体科技理论。课件的基本模式有练习型、指导型、咨询型、模拟型、游戏型、问题求解型、发现学习型等。无论哪种类型的课件,都是教学内容与教学处理策略两大类信息的有机结合。具体讲,课件包括:①向学习者提示的各种教学信息;②用于对学习过程进行诊断、评价、处方和学习引导的各种信息和信息处理;③为了提高学习积极性,制造学习动机,用于强化学习刺激的学习评价信息;④用于更新学习数据、实现学习过程控制的教学策略和学习过程的控制方法。   课件的开发过程,就是课件的设计者把自己对于教学的想法,包括教学目的、内容、实现教学活动的教学策略、教学的顺序、控制方法等,用计算机程序进行描述,并输入计算机,经过调试成为可以运行的程序。课件的设计与制作涉及到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一般由课程专家、教学设计人员、心理学家、有经验的学科教师、教育科研人员、美术人员、软件设计人员,有时还需要音乐工作者、摄录像人员等共同参加,组成课件开发小组。课件的制作一般要经由如左图所示的程序。从课件的指导思想和制作过程可以看到,课件是编制者按某一思路设计制成的、前后连贯的、有系统性的软件,是按特定的教学策略教学某一学科知识。   1.4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优点   表现力丰富:具有很丰富的表现力。课件制作者可以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方式模拟仿真各种情境。既能够化抽象为直观,化静态为动态,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充分表现课堂内容,突破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动画演示及声音解说的形式可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该实验过程。   容量大:通过向课件中添加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动画、图片、音像等资料可大大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开拓学生视野,提高教学效率。   具交互性:是多媒体课件重要的特征。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使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组织学习内容,还可以使学生参与进课件中,与课件中模拟的角色进行讨论与探索。   具共享性:Internet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新的模式和方法,制作好的课件可以发布到网上供更多的人使用。   1.5所需硬件环境   多媒体计算机、扫描仪、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光盘刻录机等。   1.6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原则   教育性:包括直观性—课件内容直观、形象,利于学生理解知识   趣味性—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新颖性—设计新颖,能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启发性—在教学中应具有较大的启发性,能够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和培养能力   针对性—针对性强,内容完整   创新性—应能支持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或探究式学习模式   科学性:应做到内容正确,逻辑严谨,层次清楚,模拟仿真形象,举例合情合理,准确真实。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描述概念的科学性:取材适宜,内容科学、正确、规范   问题表述的准确性:课件中所有表述的内容要准确无误,名词术语、操作示范符合有关规定   引用资料的正确性:引用资料要正确   技术性:技术性是多媒体课件设计者都比较关心的一个设计原则。一个成功的多媒体课件应该画面清晰,动画连续,色彩逼真,文字醒目,配音标准,音量适当,快慢适度,交互设计合理。   另外还应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稳定性:课件在使用过程中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不应出现故障。   易操作性:课件在使用过程中应做到操作简便、快捷。   可移植性:应考虑移植是否方便,能否在不同配置的机器上正常运行。   易维护性:课件应可以被方便地更新,利于交流、提高。   艺术性: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过程也是一个艺术创作过程。   主要表现为:   画面艺术:画面制作应具有较高的艺术性,整体标准相对统一。   语言文字:课件所展示的语言文字应规范、简洁、明了。   声音效果:声音清晰,无杂音,对课件有充实作用。   使用性与实用性:集中体现在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灵活,导航系统清晰,符合一般人的使用习惯,必要时还要在软件中提供使用帮助说明。另外,还应注意课件的容错能力强,文档齐备。   网络化与共享性:这是未来多媒体课件发展的一个趋势,也是课件评估的一个重要依据。(仅供参考)   1.7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流程   大致为6个过程,其框图如下:   需求分析—首先应该明确课件的使用对象。根据使用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辅助教学型课件和学生自学型课件。   辅助教学型课件—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而在课堂上使用的课件,其使用对象是教师。由于教师的参与,课件中的交互功能不是很多。教师作为授课的主体,在使用课件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带动学生去积极地思考和学习。这种课件其实就是一个辅助工具,使用它可以将教学中黑板和粉笔无法表达的难点或重点内容更形象地表现出来。   学生自学型课件—由于课件完全取代了教师的作用,因此其交互功能要求非常强大。学生在使用课件时,通过自学就可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这种课件对某一知识点的学习内容包含的比较全面,而且也很系统。一般具有的功能为:知识讲解;演示试验;思考与练习;综合测试等。   明确了课件的使用对象之后,就应该根据教学大纲来确定课件的内容以及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这里需要解决3个问题:使用课件来对学生传授什么样的信息?学生最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信息?学生愿意以何种方式来接受这些信息?明确了这些问题,也就完成了需求分析,同时也就确定了课件的框架和表现方法。   编写脚本—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而编写的需求书。它以书面的形式确定课件的内容、结构和形式。一般是先根据需求来确定系统的目的,定义系统的功能与界面,然后以屏为单位确定系统的逻辑结构,选择媒体形式和确定每种媒体的信息量,最后形成详细而完整的制作脚本。具体步骤如框图所示。   准备素材—素材是多媒体课件中的基本元素,包括: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在多媒体课件的开发过程中,准备素材往往要占用设计者很大的工时,其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获取素材。一般通过以下几种渠道:   从素材库中直接获取(包括上网下载、购买素材光盘等);   自己采集制作所需素材(如使用数码相机、录音设备等);   通过其他渠道获取素材(如使用抓图软件抓取计算机屏幕上的图像、从VCD中截取一段视频或是声音等)。(介绍“东方抓图”软件:包括全屏截取、区域定制、保存等功能的使用。形成的图片在Windows系统中的“附件”→“画图”功能中进行修改,另存为JPG或JPEG格式,可减小该图片的字节数。)   设计制作—根据课件的脚本使用多媒体开发软件将各种教学素材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课件。调试运行—为了保证课件能够正常的运行,需要对制作好的课件进行调试。首先应对课件的不同部分进行测试。主要目的是检测课件中的文字、图片显示是否正确,动画是否流畅,链接是否快捷、准确等。其次要进行环境性调试。因为不同的用户可能要在不同的软、硬件环境下使用同一个课件,所以需要对课件在不同的硬件配置的计算机上、不同的操作系统和不同的应用软件中进行测试。   课件发布—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最终目的是要在教学上应用,因此对于通过了测试的课件要及时地发布出去,可根   据课件的大小和需要将所制作的课件拷贝到软盘或制作成光盘,变成一个可以脱离创作环境便于使用的教学软件。   思考题   1.什么是多媒体技术?   2.多媒体都包括哪些硬件?   3.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原则。   4.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流程。   5.什么是脚本?编写脚本的步骤。   6.多媒体课件对本专业教学所起的作用。   第2章字处理软件—WORD   鉴于已经学过WORD,这里仅介绍一些高级知识及使用技巧。   2.1文件的存储格式   RTF格式存储—比用Doc格式存储的文件字节数少,且其内容格式不变(注:该格式宜存储纯文档文件,存储带公式及图表的文档文件效果不理想)。   2.2页面设置   首先确定纸的大小,再确定版心(页边距、纵向、横向、是否对称页边距),版式(奇偶页、首页、页眉、页脚、对齐方式—版面的上下位置),文档网格(栏数、是否指定行数及每行字数)。   2.3文件菜单功能简介   发送→MicrosoftPowerPoint:将Word文档中的内容发送到PowerPoint中形成幻灯片(此功能仅限于文字类,图表及公式必须使用复制粘贴功能)。   2.4视图菜单功能介绍   常用工具栏的使用:将常用的工具条选中,则可将这些工具条拖到工具栏中以便随时调用(用超链接显示—调用WORD软件)。   页眉和页脚—在文档中设置页眉和页脚(取消页眉时若底线还存在,则进入页眉我状态,全部选中后调用【格式】→边框和底纹,取消框线即可)。   2.5插入菜单功能介绍   一.分隔符   1.分页符的使用:不要用添加空行的方式来分页,容易引起各页间的变动。   2.分节符的使用   节:用来设置一个个排版单元,使不同的单元得以拥有不同的大局设置。即在独立的节中可以设置专属的编页方式、起始页次(奇/偶页)、页眉页脚等。   如果忽略节的设置,则整个文档为单一的节。   分节符中:下一页—从下一页开始为新的一节;奇/偶页—从下一个奇数(或偶数)页开始为新的一节;连续—插入一个分节符,并立即开始新节而不分页。   有关毕业论文我排版的一些注意事项   1)范本的使用   使用学校提供的毕业论文范本,将自己所写的内容逐项添加到相应的项目中,并按照范本所给定的行距、字号、字体等要求将添加的内容与之统一,尽量不要破坏范本的格式。   2)标点符号的使用   用中文书写的内容(如中文摘要、正文、致谢等)一律使用中文标点符号;用英文书写的内容(如英文摘要、参考文献中的英文文献等)一律使用英文标点符号。   3)按照学校提供的毕业论文撰写规范中的要求进行排版及打印。   二.页码—插入页码(页号的设置),页码可以从0开始排。   2.6格式菜单功能介绍   字符间距—加宽、紧缩的使用(例:四个字一行和五个字一行两端要求对齐),字符升高、降低的使用   段落—包括:对齐方式(两端、居中、右对齐、分散对齐),左、右缩进,特殊格式(首行缩进、悬挂缩进—参考文献)(可用Alt+光标进行微调),段前、段后间距,行距(公式需定义单倍行距或多倍行距)。   边框和底纹—边框、页面边框、底纹。   文字方向—在正常模式下只能使用部分功能,在表格中可使用全部功能。   中文版式—拼音指南(给选定的汉字加注拼音)、带圈字符(给选定的字符加上圆圈—适用于小标题类)、纵横混排(将选定的横排文字变成竖排)   附(不讲):常用字体及字号的选用原则   1.正文以微软雅黑为主,其它字体为辅。   2.标题字的层次从大到小,从重到轻。   3.正文中的备注(注释)文字不得大于正文主字。   例:书宋—一般用于正文,常用5号字。   楷体—用于课本及中、小号标题、作者署名等,常用4号字或至少比正文大一个字号。   仿宋—用于中、小号标题及小短文等,常用4号或3号字。   黑体—用于各级标题及正文中要突出的部分。   小标宋—用于大、小标题及封面字等。   其它字体—由使用者自行决定。   2.7工具菜单功能介绍   自定义—将“命令”|“插入”中的公式我器图标、Ω符号图标拖到常用工具栏,将“命令”|“格式”中的上、下标图标拖到常用工具栏,可随时调用。   2.8表格菜单功能介绍   制作表格   插入、删除、合并、拆分   向表格中录入内容—右对齐,小数点对齐等   文字转换成表格(两组数据之间用一个空格分隔)、表格转换成文字   调整单元格(选中某个单元格,即可对该单元格进行调整)   消除表格线—选中要消除表格线的表格,单击右键选择“边框和底纹”。   微调表格线:按住Alt键,用鼠标选中欲调整的表格线(竖线或横线),即可进行微调。   表格属性(调整表格中内容距表格框的距离,设置单元格的尺寸等)   2.9窗口功能简介   2.10图形及文本框   输入图形:插入图片,粘贴图片   我图形:移动图片,调整图片尺寸,裁剪图片,使用【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我图片(版式:浮于文字上方—盖住文字;浮于文字下方—字在图片上;紧密型、四周型—文字均处于图片的四周,但紧密型其所占位置由图片的形状来决定,而四周型则是一整齐的矩形;嵌入型—与文档每段的第一行并行)。   绘制图形:介绍图形工具栏,画图,组合图形(按住Shift键,用鼠标分别单击想要组合的图形,全部选中后,在鼠标处于“十”字箭头状态下按鼠标右键,在下拉菜单中选组合即可。注:组合图片的格式除嵌入型外均可)、各图形的层次调整   文本框的应用:插入文本框,消除文本框的框线,与图形的组合(组合后不宜调整组合图形的大小,否则文字易缺损)   2.11使用公式我器   在公式中混排字母正、斜体:将字母选为文字为正体,默认字母为变量则为斜体。   注:一般变量应为斜体,而函数名以及物体的说明字母等应为正体。   2.12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1.存储文件时出错:录入文档时应经常保存,以免出现录入内容丢失的情况。当存盘时出现“磁盘已满”提示信息,且磁盘还有剩余空间,这表示该文档内已包含有错误格式。具体处理如下:创建一个新的文档,将一部分内容复制到新文档中,进行存盘检验,若无问题,则继续将其它内容复制到新文档中进行存盘检验。哪部分内容不能存盘,就表示哪部分内容包含有错误格式,将这部分内容中的错误格式删除掉,即可解决问题。   2.正在录入时发生死机:此时应重新启动机器(按RESET键),再次进入WORD,将其恢复文件命名为一个新文件名保存即可。   思考题   1.文字转换成表格时各字段之间用什么符号分隔?   2.微调表格线时使用哪种组合功能来完成?   3.多个图像想要组合成一个图像应使用哪种组合功能?想要组合的各图像应使用哪种版式?   4.设置页码时默认的起始页号是多少?最小的页号是多少?   5.叙述设置图片格式中几种版式的不同功能。   6.请叙述一下节的定义。
2023-09-11 10:28:031

关于歌颂祖国的诗歌60字

我的祖国, 高山巍峨, 雄伟的山峰俯瞰历史的风狂雨落, 暮色苍茫, 任凭风云掠过。 坚实的脊背顶住了亿万年的沧桑从容不迫。我的祖国, 大河奔腾, 浩荡的洪流冲过历史翻卷的漩涡, 激流勇进, 洗刷百年污浊, 惊涛骇浪拍击峡谷涌起过多少命运的颠簸。我的祖国, 地大物博, 风光秀美孕育了瑰丽的传统文化, 大漠收残阳, 明月醉荷花, 广袤大地上多少璀璨的文明还在熠熠闪烁。我的祖国, 人民勤劳, 五十六个民族相濡以沫, 东方神韵的精彩, 人文风貌的风流, 千古流传着多少美丽动人的传说。这就是我的祖国, 这就是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2023-09-11 10:28:024

政府为什么大力推行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受到三大定律的支配。第一个定律是梅特卡夫法则:网络的价值等于其节点数的平方。所以网络上联网的计算机越多,每台电脑的价值就越大, “增值”以指数关系不断变大。第二个定律是摩尔定律:计算机硅芯片的处理能力每18个月就翻一翻,而价格以减半数下降。第三个定律是达维多定律:进入市场的第一代产品能够自动获得50%的市场份额,所以任何企业在本产业中必须第一个淘汰自己的产品。实际上达维多定律体现的是网络经济中的马太效应。这三大定律决定了数字经济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第一、快捷性首先,互联网突破了传统的国家、地区界限,被网络连为一体,使整个世界紧密联系起来,把地球变成为一个“村落”。其次,突破了时间的约束,使人们的信息传输、经济往来可以在更小的时间跨度上进行。再次,数字经济是一种速度型经济。现代信息网络可用光速传输信息,数字经济以接近于实时的速度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节奏大大加快了。第二、高渗透性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具有极高的渗透性功能,使得信息服务业迅速地向第一、第二产业扩张,使三大产业之间的界限模糊,出现了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相互融合的趋势。第三、自我膨胀性数字经济的价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这说明网络产生和带来的效益将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而呈指数形式增长。在数字经济中,由于人们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惯性,在一定条件下,优势或劣势一旦出现并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不断加剧而自行强化,出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赢家通吃”的垄断局面。第四、边际效益递增性主要表现为:一是数字经济边际成本递减;二是数字经济具有累积增值性。第五、外部经济性网络的外部性是指,每个用户从使用某产品中得到的效用与用户的总数量有关。用户人数越多,每个用户得到的效用就越高。第六、可持续性数字经济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杜绝传统工业生产对有形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造成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危害,实现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七、直接性由于网络的发展,经济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化,处于网络端点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可直接联系,而降低了传统的中间商层次存在的必要性,从而显著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正因为数字经济的以上特征,所以政府才大力推行数字经济。
2023-09-11 10:2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