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儿童成长心理书籍

2023-10-05 13:30:22
共1条回复
苏萦

关于儿童成长心理书籍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的认知能力一天天在增强,其内心世界的活动是越来越丰富,那么孩子适合阅读的心理成长书籍有哪些呢?

儿童教育心理学

  1、《儿童发展心理学》

  小学儿童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时期。小学阶段是儿童在各方面是打基础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教育、学习对于儿童今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在这个阶段儿童生理、心理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教育过程中只有遵循这些特点采取有效教育、教学措施才能促进儿童的发展,取得良好的效果。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必须研究小学儿童阶段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

  2、《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

  全面系统阐述了塑造儿童良好行为、矫正儿童不良行为的原理与策略,并引用大量有趣的心理学实验及家庭与学校教育中生动实例,来说明正确或错误用法。内容丰富实用,结构新颖严谨,论述深入浅出,语言幽默流畅,是一本雅俗共赏的好书。

  3、《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

  由作者卢志丹写的一本书,潜心于家庭教育研究,对当前中国的教育改革投入了颇多关注和思考。卢志丹,潜心于家庭教育研究,对当前中国的教育改革投入了颇多关注和思考,已出版多部研究论述,如《让孩子自觉主动地学习》、《把孩子的缺点变为优点》、《这些事让孩子自己做主》、《成功教子的46个关键点》,深受家长及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认可,畅销不衰。

  4、《不一样的孩子心理学》

  推荐理由:本书的作者王佳不仅是一位细心聪慧的职业妈妈,更是一位有着多年家庭教育研究及咨询工作的教育工作者,她通过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通过与孩子亲身相处的点点滴滴,以“轻松说道理、明确讲做法”的独特风格,用真实而细腻的文字告诉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每位家长都应努力探索一些“心理规律”,每天懂点教子心理学,每天改变自己一点点,孩子就会每天优秀一点点。本书涉及的品格心理学、习惯心理学、沟通心理学、成长心理学、社交心理学、情绪心理学、学习心理学七大主题框架,将帮助你洞察孩子的心理,有的放矢地给予切实有效的教子指导,全书不仅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可行的教育智慧,最重要的还有无所不在的爱。

  5、《陪孩子长大:李子勋亲子关系36讲》

  推荐理由:CCTV首席心理专家中国最出色的家庭治疗师李子勋,全新视角幸福生活,带父母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讲述亲子沟通的实用技巧。本书是按照个案方式写成,为了不误导读者,尽可能采用解释的方式,让读者自己去选择怎么来应对相似的情景,而不把所谓的治疗方式直白地写出来。同时,有些个案后面加上了一些观点,来补偿解释的不足。

  《傻笑着读懂亲子心理学》

  推荐理由:每位家长都对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好奇不已,却又不知如何探知。本书是韩国心理学畅销书作家李小洛继《傻笑着读完心理学》之后的作品,以儿童心理学为基础,通过生动有趣的插画和案例,将父母最想知道的孩童心理饶有趣味地展现出来,让父母在开心大笑之余心领神会,轻松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并根据具体情况,找到指引孩子健康成长的好方法。

  6、《读懂孩子:心理学家实用教子宝典(12-18岁)》

  推荐理由:本书作者边玉芳是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该书全面介绍12至18岁孩子各方面的成长特点、发展规律与相应的教子策略,书中涵盖了家长最关心、渴望了解的问题。例如,如何理解青春期的孩子,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如何做好亲子沟通,如何促进孩子高效学习等。

   12本经典的儿童教育心理学书籍

  《亲昵》: 幼儿时期的儿童是非常喜欢温馨的亲昵举动的,亲一下妈妈,和小伙伴们拍拍手,抱着自己喜欢的玩具等都是亲昵举动的表现。一起来感受亲昵带来的彼此的亲密和信赖吧。

   《宝宝的出生》: 宝宝可能经常会好奇自己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那么就用这本书读给他,关于自己降生的那个美丽故事。

   《家庭》: 世界上60多亿人,大约存在着十亿个家庭,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庭,但是有很多复杂的家庭关系我们是不知道的,所以就需要通过书去了解自己家族的族谱并且找到自己的位置。

   《伤心》: 每个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可能会非常伤心,不想玩,不想笑,会流泪,会破坏。本书和幼儿一起面对生气时的心理活动和状况,指导他们正确疏导伤心的情绪。

   《害怕》 :各种各样的人有着各种各样的害怕。但是害怕这种感觉总是让人不好受,本书从幼儿害怕的的各种生活方面出发,鼓励他们去勇敢面对和克服害怕。

   《生气》: 其实对生气的人来说,充满怒气也是很痛苦的,但生气也有着有助更加理解的正面作用,本书带领幼儿学会正确对待生气和平息怒火。

   《羞耻》: 羞耻,一个经常让孩子不理解的.词语,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感受到那种不好的情绪,但并不知道它就是羞耻的感觉,本书讲了羞耻产生的各种状态和感觉并且提供幼儿摆脱那种感觉的指引和方法。

   《粗口》: 我们在日常交际中常用到的是礼貌用词,但有时也会碰到粗口这样的话,幼儿面对它们往往产生不同的反应和影响,本书通过平和的口吻举例和分析巧妙地引导幼儿如何采取正确方式对待粗口。

   《暴力会伤害人》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暴力行为,虽然通常不是故意的,幼儿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暴力的行为,本书以富有指导性的建议让幼儿学会正确认识暴力。

   《说“不”》 :成长过程中,幼儿慢慢长大的同时渐渐会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这时候他们可能就会对大人们说出:“不”!,这是成长中必经的一步,所以爸爸妈妈更需要倾听宝宝的心声帮助他们更加顺利健康成长。

   《公平不公平》: 世界上存在着很多不公平的事情,每个人对公平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本书教幼儿正确认识公平,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公平。

   《死亡》: 所有的生物都会死亡,死亡是一件正常而神秘的事。本书让幼儿了解关于死亡的理念以及如何正确对待死亡的心态。

  这系列绘本用科学的语言、亲切的口吻,形象生动描述宝宝的日常生活和经历,诠释和解读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状态和情绪特点,阐述了与宝宝心理成长密切相关的主题,引导妈妈了解宝宝,也帮助宝宝建立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很强的现实性。被权威机构评价为“幼儿早期良好心理教育的经典”。

;

相关推荐

幼儿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幼儿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教育心理学: 倾向于, 教育心理 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 是研究幼儿教 育, 特别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习与教育的心理现象及其基本规律的科学。儿童心理教育是指对儿童进行的一系列可以提高其心理教育水平的教育方法。心理是指人的内心世界的活动,如智力、情绪、意志和性格方面的活动,也可称精神活动。儿童处于迅速生长发育阶段,除了体格方面不断增长外,心理发展也很快,性格也逐步形成,但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归纳为两大类:遗传与环境、教育。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3-6岁年龄阶段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心理学主要研究对象是3-6幼儿,是研究幼儿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的学科幼儿教育心理学又叫学前心理学,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主要致力于提供引导幼儿产生健全心理的方法,对学龄前儿童的个性培养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幼儿教育心理学》是2007年7月北京师大出版,作者是陈帼眉、姜勇。《幼儿教育心理学》全面地阐述了幼儿的学习与教育的问题。
2023-09-11 23:22:231

建议收藏:掌握这十个儿童教育心理学,让你的孩子变得更加优秀

对于孩子的教育全天下的父母都非常得重视,但如果方法不对,教育的结果往往与家长的期望背道而驰。于是很多家长很头疼,也很困惑,常常说:我又管他吃,管他喝,给他钱,可他就是不听话! 相比大多数家长都会遇到这种情况,下面给宝爸宝妈们整理了十个著名的儿童教育心理学,让我们用科学的方法解读下该怎么教育孩子,希望能给你在教育子女方面带来启迪。 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来到一所小学,说要进行实验。 他们从各个年级组挑选部分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 然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但事实是,他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 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 。 但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 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这个效应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或者皮格马利翁效应: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在学生的学习成绩等方面产生效应。 所以在小学阶段,老师要多多鼓励孩子,作为家长要多鼓励孩子,你相信孩子,孩子才会相信自己。因为那时的孩子对于自己的了解往往来自于 周围人的看法,特别是他的老师跟父母 。因此,聪明的家长应该多鼓励孩子和表扬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大有益处。 很多家长在管孩子的时候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不要看电视了!不要玩手机了!不要吃糖了!…… 但头一次两次孩子听你的,慢慢的你会发现你说的话不好使了。你越说不让做什么,他就偏做什么,随着年龄的增大开始跟你对着干!父子或者母子的关系越来越差! 那么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先听一个小故事。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 一开始听得津津有味,感动得不行,准备捐款。 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心想只捐一些零钱好了。 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了。 可笑的是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最后走向与父母的对立面。 所以,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大家可能听过这个故事: 有一群孩子总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很影响老人生活,多次驱赶都没用。 于是老人想到一个办法:他出来给每个孩子10美分,并对孩子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虽然比之前的少,但孩子们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但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并向老人发誓,我们再也不会到这里来玩给他带来快乐了!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老人成了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简单点理解就是孩子是为别人而玩,而不是为了快乐! 外部的奖励却有可能降低个体对事情本身的兴趣,降低其内在动机,这就是德西效应。 德西效应在生活中时有显现。比如,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如果你这次考得100分,就奖励你100块钱”、“要是你能考进前5名,就奖励你一个新玩具”等等。 家长们也许没有想到,正是这种不当的奖励机制,将孩子的学习兴趣一点点地消减了。 所以在学习方面,家长应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 增进孩子对学习的 情感 和兴趣,增加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动机,帮助孩子收获学习的乐趣。比如家长的奖励可以是对学习或提高学习兴趣有帮助的东西,如科普书、益智类玩具,而与学习无关的奖励,则最好不要作为奖励。 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后来人们把这个寓言称作南风效应。 语言中的南风之所以成功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这种因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就是“南风效应”。 由此给到我们一些启发: 家庭教育中采用“打骂”、“恐吓”等类似“北风”式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孩子只会越来越叛逆,多实行温情教育,多点暖心的表扬,多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乐观的心态,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木桶”效应的意思是: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大家对木桶效应并不陌生,在现在的职场中目前很流行长板效应,就是发挥自己的长处。 但对于孩子来说,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的建立阶段,各种知识的学习阶段,提倡综合发展,一个孩子的综合能力(德智体美)好比一个大木桶,每一门学科成绩都是组成这个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块木板。孩子良好学习成绩的稳定形成不能靠某几门学科成绩的突出,而是应该取决于它的整体状况,特别取决于它的某些薄弱环节。 因此家长更要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在成长阶段德智体美劳都要接触。 现在 社会 不但成人的世界压力大,车子房子票子,孩子的压力也不小,补习文化课,美术,音乐,舞蹈。很多孩子因为学习压力太大而使性格变得孤独内向,甚至走向极端。 知道下面这个效应,家长马上行动起来与孩子来一次畅谈吧。 美国芝加哥郊外有一个叫霍桑的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有较完善的 娱乐 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工人们仍然愤愤不平,生产状况很不理想。老板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请了一位心理学专家专门对其进行了一项试验,就是用两年时间,专家找每个工人谈话,并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 这一谈话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霍桑工厂的产值大幅度提高。 心理学家总结:工人积压在心里的怨气和压力释放了出去,然后开始安心工作。 孩子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有种种困惑或者不满,但又不能充分地表达出来或者不知道找谁表达。所以作为家长, 要尽量挤出时间与孩子谈心,并且在谈的过程中,要耐心地引导孩子尽情地说,说出自己生活、学习中的困惑,说出自己对家长、学校、老师、同学等的不满。 孩子在跟你沟通过之后,会有一种发泄式的满足,他们会感到轻松、舒畅。然后,他们在学习中就会更加努力,生活中也会更加自信! 增减效应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他指 任何人都希望对方对自己的喜欢能“不断增加”而不是“不断减少”。 比如,许多销售员就是抓住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在称货给顾客时总是先抓一小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添入,而不是先抓一大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拿出。 人际交往中或者上级与下属沟通时,先说一些对方的小缺点,再说对方的优点。对方会更容易接受。 放在孩子的教育当中就是我们在评价孩子的时候难免将他的缺点和优点都要诉说一番,或者常常是批评,孩子感受很不好,也不会接受你的建议。 所以在评价孩子的时候,我们不妨运用“增减效应”,比如先说孩子语文成绩不好,但这次英语考的很好,如果下次再把语文考好那就更厉害了! 这样孩子会更容易接受,也会自我进行反思。 大家都看过电影《蝴蝶效应》 据研究,南半球一只蝴蝶偶尔扇动翅膀所带起来的微弱气流,由于其他各种因素的掺和,几星期后,竟会变成席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紊乱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蝴蝶效应”,并作出了理论表述: 一个极微小的起因,经过一定的时间及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可以发展成极为巨大和复杂的影响力。 “蝴蝶效应”告诉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候,教育无小事。一句话的表述、一件事的处理,正确和恰当的,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在二战期间,美国由于兵力不足,而战争又的确需要一批军人。 于是,美国就决定组织关在监狱里的犯人上前线战斗。为此,美国特派了几个心理学专家对犯人进行战前的训练和动员,并随他们一起到前线作战。 训练期间心理学专家们对他们并不过多地进行说教,而特别强调犯人们每周给自己最亲的人写一封信。信的内容由心理学家统一拟定,叙述的是犯人在狱中的表现是如何地好、如何改过自新等。专家们要求犯人们认真抄写后寄给自己最亲爱的人。三个月后,犯人们开赴前线,专家们要犯人给亲人的信中写自己是如何地服从指挥、如何地勇敢等。 结果,这批犯人在战场上的表现比起正规军来毫不逊色,他们在战斗中正如他们信中所说的那样服从指挥、那样勇敢拼搏。后来,心理学家就把这一现象称为“标签效应”,心理学上也叫暗示效应。 这一心理规律在家庭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如果我们老是对着孩子吼“你怎么这么笨”、“猪头”、“你是傻子吗”、“连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等,时间长了,孩子可能就会真的成为了我们所说的“笨蛋”。 所以,家长必须戒除嘲笑羞辱、责怪抱怨、威胁恐吓等语言,多用激励性语言,对孩子多贴正向的标签。 生活中在你请求别人帮助时,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绝;而如果你先提出较小要求,别人同意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则更容易达到目标,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门槛效应”。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也可以运用“门槛效应”。例如,先对孩子提出较低的要求,待他们按照要求做了,予以肯定、表扬乃至奖励,然后逐渐提高要求,从而使孩子乐于无休止地积极奋发向上。而不会因要求一下子提的太高孩子感觉无法实现就放弃了。 孩子的教育不但需要父母的爱,更需要家长的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方法。以上十个心理学知识希望给宝爸宝妈在教育孩子上一些启迪。
2023-09-11 23:22:461

儿童发展心理学介绍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儿童发展心理学(psychology of child development),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人类个体在儿童期(从出生到成熟)的心理发展,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儿童年龄阶段通常划分为:乳儿期(出生至 1 岁),婴儿期(1 岁~3 岁),幼儿期(三岁至六七岁),童年期(六七岁至十一二岁),少年期(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青年初期(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奠基人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赖尔于 1882 年发表的《儿童心理》一书是率先用较为系统的观察和实验方法研究儿童心理的著作,是其诞生的标志。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小学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教育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小学儿童教育心理是研究小学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也就是研究在小学儿童阶段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心理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023-09-11 23:22:571

儿童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儿童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都属心理学范畴。区别在于:1、儿童发展心理学注重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阶段出现的问题。比如:儿童为什么会说谎话?为什么会怕见生人?为什么会产生攻击别人的行为等等。2、教育心理学注重教育方面的问题研究。如:怎样教育说谎话的儿童?怎样教育怕见生人的儿童?怎样教育儿童不攻击别人等等。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处理得好的话,儿童的教育发展会比较顺利,反之问题比较多。作为家长如果懂这门学问,教育孩子应该轻松一点,反之问题儿童就会多一些。扩展资料教育心理学历史发展一、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人是克斯坦罗琦。赫尔巴特是第一个把教育学和心理学进行尝试的。具有代表性的人是桑代克‘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对象》一书,卡普切列夫于 1877 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桑代克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以学校情境详尽说明学习的概念,从而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这是近代教育心理学的真正开端。1913年,这一著作扩充为三大卷,内容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个别差异及其原因三大部分。他提出的学习三大定律(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及个别差异理论,成为20年代前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桑代克把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放在学习心理方面,导致了中国的教育心理学界长期把学习心理作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 (20 世纪 20 年代到50 年代)   在这一阶段,教育心理学汲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方面的研究成果,心理测量实际上是进步教育时期的实验教育时期的成果.大扩充了自己的内容。30 到 40 年代,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50 年代,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   在美国,学习理论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20 年代以后,行为主义在动物和人的学习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杜威则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影响。在前苏联,维果斯基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论”。前苏联教育心学家重视结合教学与教育实际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学科心理学获得了大量的成果。   在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 1908 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 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一些学者进行了一定的科学研究,但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观点,大都模仿西方,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三、成熟与完善阶段 (60 年代到现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初,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等人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 杰斯也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的发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围绕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条件和效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80 年代以后,多媒体计算机问世,使计算机辅助教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则注重教育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的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是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的研究,它推动了前苏联的学制与课程改革。以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为基础的学习理论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列昂节夫和加里培林等提出了学习活动理论。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在 60 年代受十年动乱的冲击,研究曾一度中断。70 年代末,我国教育心理学重新繁荣。教育心理学家们自编了多本教材,同时,许多专家、学者结合我国教育实际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其中有些研究的规模、水平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巴甫洛夫学说传入中国以后,在20世纪50年代不仅影响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也影响了教育心理学。他的两种信号系统学说,给教育心理学提供了新的理论根据,也给教育心理学找到了与自然科学相联系的纽带。第二信号系统学说的提出,使儿童言语与思维的问题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为适应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也不断增加,研究对象的范围逐渐扩充。教育心理学由初期偏重于学习心理的研究和学习律的讨论,并且大多集中于智育方面的问题,随着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日益重视,越来越重视道德行为、道德情感以及审美情感的培养。   近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近代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医学及精神病学的发展都对教育心理学产生影响,促使它不断更新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中国把发展教育置于重要地位,教育心理学研究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
2023-09-11 23:23:071

学前儿童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是什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意义: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学科,不仅介绍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路径,而且还介绍了这个领域的研究状况。通过这门学科,对儿童心理会有全面系统的了解,能够形成相应的脉络。2、这门学科的实际应用性也很强的,有很多相关的实验和游戏,非常有趣,可以更好的促进监护人或直接抚养人与儿童之间的关系。3、通过它可以了解儿童出生后各阶段的心理状态、心理现象以及在面对儿童时期即将遇到大部分事件儿童的心理反应如何。可以更好的促进儿童的早期心理发展,力求在儿童早期树立健康的心理,尽可能的确保儿童在今后的成长发展中,拥有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4、各章内容的组织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主线,力求全面呈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为形成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扩展资料:不论在哪一方面,受训练的儿童在一段时间内虽能超过未受训练的儿童,但达到某个年龄后,一旦给没受训练的儿童同样的训练,他们马上就会赶上甚至超过受训练的儿童。由此得出更深的结论是:外部教育环境再好,如果孩子没有达到那个年龄,则效果甚微,这里所说的年龄可以进一步认为是“基因”,他们认为这是受基因控制的,外力无法改变,故而他们是遗传决定派。将一只小白鼠放在9个月大的孩子身边,孩子刚开始表现出很大的兴趣,而一旦他想伸手摸小白鼠时,试验人员就会突然敲响铁棒,将孩子吓一跳,如此重复多次,结果这个孩子见到小白鼠就害怕。由此得出结论:你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你就用有利于那个方向的刺激去鼓舞孩子,从小培养,养成习惯。他们的口号是:“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可以把他们训练成我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儿童心理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0-2岁为感知运动阶段,儿童通过运动认识世界;2-7岁为前运算阶段,这段时间的儿童以模仿为主,缺少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7-11岁为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初步形成逻辑思维;11-15岁为形式运算阶段,抽象思维逐渐形成,儿童具备了对假设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这派的特点在于他们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是分阶段的,不是连续的。
2023-09-11 23:23:211

儿童教育心理学怎么样?

我认为儿童教育心理学很好啊,学好了这门课程,就会对孩子的心理有所了解,教育孩子时就会事半功倍。
2023-09-11 23:23:365

12本经典的儿童教育心理学书籍

12本经典的儿童教育心理学书籍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实践)性。下面我为大家带来12本经典的儿童教育心理学书籍,希望大家喜欢!   1、《亲昵》:   幼儿时期的儿童是非常喜欢温馨的亲昵举动的,亲一下妈妈,和小伙伴们拍拍手,抱着自己喜欢的玩具等都是亲昵举动的表现。一起来感受亲昵带来的彼此的亲密和信赖吧。   2、《宝宝的出生》:   宝宝可能经常会好奇自己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那么就用这本书读给他,关于自己降生的那个美丽故事。   3、《家庭》:   世界上60多亿人,大约存在着十亿个家庭,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庭,但是有很多复杂的家庭关系我们是不知道的,所以就需要通过书去了解自己家族的族谱并且找到自己的位置。   4、《伤心》:   每个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可能会非常伤心,不想玩,不想笑,会流泪,会破坏。本书和幼儿一起面对生气时的心理活动和状况,指导他们正确疏导伤心的情绪。   5、《害怕》:   各种各样的人有着各种各样的害怕。但是害怕这种感觉总是让人不好受,本书从幼儿害怕的的各种生活方面出发,鼓励他们去勇敢面对和克服害怕。   6、《生气》:   其实对生气的人来说,充满怒气也是很痛苦的,但生气也有着有助更加理解的正面作用,本书带领幼儿学会正确对待生气和平息怒火。   7、《羞耻》:   羞耻,一个经常让孩子不理解的词语,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感受到那种不好的情绪,但并不知道它就是羞耻的感觉,本书讲了羞耻产生的各种状态和感觉并且提供幼儿摆脱那种感觉的指引和方法。   8、《粗口》:   我们在日常交际中常用到的是礼貌用词,但有时也会碰到粗口这样的话,幼儿面对它们往往产生不同的反应和影响,本书通过平和的口吻举例和分析巧妙地引导幼儿如何采取正确方式对待粗口。   9、《暴力会伤害人》: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暴力行为,虽然通常不是故意的,幼儿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暴力的行为,本书以富有指导性的建议让幼儿学会正确认识暴力。   10、《说“不”》:   成长过程中,幼儿慢慢长大的同时渐渐会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这时候他们可能就会对大人们说出:“不”!这是成长中必经的一步,所以爸爸妈妈更需要倾听宝宝的心声帮助他们更加顺利健康成长。   11《公平不公平》:   世界上存在着很多不公平的事情,每个人对公平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本书教幼儿正确认识公平,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公平。   12、《死亡》:   所有的生物都会死亡,死亡是一件正常而神秘的事。本书让幼儿了解关于死亡的理念以及如何正确对待死亡的心态。   这系列绘本用科学的语言、亲切的口吻,形象生动描述宝宝的日常生活和经历,诠释和解读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状态和情绪特点,阐述了与宝宝心理成长密切相关的主题,引导妈妈了解宝宝,也帮助宝宝建立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很强的现实性。被权威机构评价为“幼儿早期良好心理教育的经典”。   13、其他优秀儿童心理学书籍推荐:   1.《不一样的孩子心理学》   推荐理由:本书的作者王佳不仅是一位细心聪慧的职业妈妈,更是一位有着多年家庭教育研究及咨询工作的教育工作者,她通过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通过与孩子亲身相处的点点滴滴,以“轻松说道理、明确讲做法”的独特风格,用真实而细腻的文字告诉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每位家长都应努力探索一些“心理规律”,每天懂点教子心理学,每天改变自己一点点,孩子就会每天优秀一点点。本书涉及的品格心理学、习惯心理学、沟通心理学、成长心理学、社交心理学、情绪心理学、学习心理学七大主题框架,将帮助你洞察孩子的心理,有的放矢地给予切实有效的教子指导,全书不仅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可行的教育智慧,最重要的还有无所不在的爱。   2.《读懂孩子:心理学家实用教子宝典(6-12岁)》   推荐理由:本书作者边玉芳是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该书全面介绍6至12岁孩子各方面的成长特点、发展规律与相应的教子策略,书中涵盖了家长最关心、渴望了解的问题。例如,如何理解儿童期的孩子,如何帮助孩子在青春期快乐成长,如何做好亲子沟通,如何促进孩子高效学习等。   3.《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   作者:[奥]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很多人了解阿德勒是通过他那本非常著名的《自卑与超越》,但他的这本关于儿童人格形成的书,更值得关心孩子人格形成的父母亲关注。   阿德勒37岁出版《人的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提出人的生理缺陷会带来自卑感,自卑感如果无法补偿,就会产生精神疾病。在此基础上,他创建了个体心理学。   每位父母在养育孩子时都会遇到种种问题,孩子害羞、孤僻、厌学、多动、爱闹事……这些问题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必然使父母亲感到困扰。阿德勒在这本书中对这些问题做出了详细的心理分析。阿德勒认为,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亲必须明确地认识到,培养孩子独立、自信、不畏困难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是最为重要的。学习知识远不如学习如何生存更重要,而学习生存则应该以完善孩子的健全人格为核心。   阿德勒认为,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才是儿童教育的首要目的,积累知识提高智商是儿童教育的细枝末节。而想要合理地引导孩子的个人健全发育,需要了解儿童人格发展的特点。究竟孩子的天性、遗传在儿童成长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幼儿时期,儿童的人格是否就已经开始形成,这些内容,阿德勒在这本书中都给出了答案。每个关心自己孩子人格健全的父母,都应该从阿德勒的这本书中获得足够的经验与智慧。   4.《童年的秘密》   作者:[意] 玛丽亚·蒙台梭利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在中国大地上已经被广泛接受,很多家长把蒙氏教育法奉为圭臬。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蒙氏教育精神指引下,获得良好的教育和自由的成长环境。那么,这些父母亲们也就非常有必要读一读蒙台梭利关于儿童成长的.名著《童年的秘密》。   蒙氏教育主张以儿童为中心,应该把孩子视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倡导以生活训练入手,培养孩子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完善的人格;强调把握儿童成长的敏感期,借助敏感期的儿童心理特点,取得最大的学习效果。蒙台梭利认为,培养儿童的人格是儿童教育最重要的内容,儿童成长中,最大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正常而普通的孩子。   蒙台梭利的这些观点和主张,不仅是依靠逻辑推演,更多是建立在对儿童内心成长的观察与研究基础之上的。《童年的秘密》是她的研究心得。   翻开这本书,就是尝试打开孩子童年秘密的宝库。蒙台梭利告诉父母亲,儿童成长有着内在驱动力和规律,儿童的成长不应该是以父母为主导的不断规训,而是需要引导孩子依靠自己独立的探索,自主成长。   成人为了引导孩子成长,为他们提供的最重要的应该是充满爱的安全的环境,尊重并理解孩子的日常行为,对孩子的行动尽量少做限制和指导,让孩子自主成长,自我教育。   为了说服更多父母认同这个理念,蒙台梭利在书中详细分析了儿童成长的特点和奥秘。因为精通医学、哲学、教育学、实验心理学和人类学,她得以获得多方面的理论和知识资源,全面深入地了解儿童成长的奥秘。   儿童的内心到此藏着多少秘密,他们天赋的本能究竟有哪些,他们心理成长的敏感期经历着那些心理变化,孩子的智力发展和内心世界的建立到底有怎样的特点。蒙台梭利告诉父母亲,成人对孩子的教养如果没有足够的自我认识,很可能会成为儿童成长的阻碍,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儿童行为的约束可能会潜在影响儿童的成长。   如何让孩子拥有健康的人格,需要认真了解孩子在不同人生阶段成长的特性是怎样的,然后给他们空间和信任,更重要的是,父母亲需要向孩子学习,蒙台梭利在书中提出一个富有哲理性但似乎很矛盾的观点:“儿童是成人之父”。她用这个观点不断提醒为人父母者,我们需要在与孩子的关系中,为自己找到更合适的定位,给孩子足够的信任和成长空间。 ;
2023-09-11 23:23:531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有哪些?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如下:1、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作用: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就是从新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2、理论研究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元分析研究),第二层次是(发展理论)的研究。3、作为一门学科,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应揭示发展的普遍规律,但又十分重视发展的差异性。4、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5、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023-09-11 23:24:081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但是读书笔记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1   《儿童教育心理学》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尔弗雷.阿德勒的教学理论著作,这本书可以说是“全世界教师和父母的必读书。”   在本书中,提到了小学生一个重要的表现,那就是情感表现。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情感变化比较明显,喜怒哀乐往往表现在脸部,同时又具有不稳定性,情感容易转换。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意志力比较薄弱,一遇到困难就容易退缩。我们平时总说老天爷的脸就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这充分说明小孩子的情感容易转换。刚刚和别人吵了一架,正哭的厉害,一会不知道为什么又笑了。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容易接受别人的影响。但是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又比较差,因此,既容易接受积极的影响,又容易接受消极的影响。现在,是个信息化的时代,获得信息的渠道很多,学生接受不良影响的机会也比较多。虽然在学校学生接受了正规的教育,但是从社会中他们可以看到和老师讲的不一样的行为,比如:老师说不能乱扔垃圾,可是还是有人扔垃圾;老师教育我们在车上要学会把座位让给老人,可还是有许多人会视而不见。这时,他们心理自然会想:为什么和老师教育的不一样呢?这是因为他们还不会客观的看待这个世界和人性。但是,在他们眼里,老师还是有很高的威信的,根据这些特点,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就要和儿童建立亲密的关系,多鼓励,少批评;要耐心细致,循循善诱,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切忌要求过高过急,简单粗暴。   总而言之,《儿童教育心理学》从儿童心理、成长环境的各方面,为我们揭示了各种因素如何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以及我们如何来培养健全人格的儿童,是全世界教师和父母的必读书目。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2    1、什么是“坏孩子”?   “他们之所以不想上学,是因为他们追求优越的心理非但没有成功转化为学校的`要求,反而对学校的要求有所抗拒。”   “追求优越”是每一个孩子共同的内心追求,“好孩子”就是那些追求优越的心理符合了学校的要求的孩子,“坏孩子”则是那些不能适应学校的规范,转而通过其他方面(运动、违纪等)来满足追求优越心理的孩子。   因此,学校的多样性,特色化发展满足不同孩子追求优越的心理就显得非常重要,既要有“好孩子”的学校,也需要“坏孩子”的学校。    2、学校为谁培育学生?   “学校必须明白,它是在为社会而不是为自己培育学生。”   “学校不是为自己培育学生”,这句话很值得校长和老师们思考。   如果一个学校是为了社会培养人,学校就会思考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怎样培养适合未来社会发展的人。学校为自己培养人,就会抢生源,就会市场化。   衡水中学这大幅的宣传墙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抢生源,是为了学校自己的发展。如果它说是为了社会培养人,那恐怕是一个笑话。我们国内的大部分学校都是为了学校自己培育学生,有几个是为了社会培养人?    3、“懒惰的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   “人们越是责备一个懒惰的孩子,就越是正中他的下怀。因为不停地责骂转移了人们对他能力问题的注意。“   阿德勒对孩子的懒惰心理分析的非常深刻,”懒惰“真的是一种不错的心理状态。   一个”懒惰的孩子“和一个”勤奋的孩子“学习成绩都很好,你会对懒惰的孩子说:“假如你再勤奋一点,一定会取得比现在还好的成绩。”而面对勤奋的孩子,你觉得获得这样的成绩是应该的,甚至会觉得他已经尽了全力,没有潜力了。   同样,一个”懒惰的孩子“和一个“勤奋的孩子”学习成绩都很差,你会对懒惰的孩子说:“假如你不这么懒惰,你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而勤奋的孩子,你觉得努力了还学不好,一定是能力不够,甚至会觉得他笨。   所以,在对优越感的追求上,懒惰的孩子是大赢家,不管怎样,都是勤奋的孩子吃亏。    4、尊重儿童有多重要?   “在有些场合,对于孩子来说,说话是多余的。”   在对儿童的尊重方面,我们确实做得还远远不够。   当儿童在津津有味得跟大人讲话的时候,大人会有意无意的忽视掉儿童,要么根本没有发现儿童在讲话,要么假装在听,儿童讲的什么根本不在意,次数多了,时间长了,儿童就会感觉到自己说话是多余的,就不再跟大人讲话了。   还有一种对儿童的不尊重的表现是对儿童的溺爱,“儿童需要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对优越感的追求”,因此儿童总是试图表达自己的愿望,溺爱的家长在儿童表达自己的愿望之前,他们就猜到并满足了儿童的要求,久而久之,溺爱的孩子也会感觉到“说话是多余的”,溺爱延缓了儿童的发展,长此以往,这样的儿童也懒得跟大人讲话了。 ;
2023-09-11 23:24:381

教育儿童的心理学书籍

教育儿童的心理学书籍   想要更加得心应手的胜任“为人父母”这一伟大任务,我们需要更加全面透彻的了解相关的内容。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教育儿童的心理学书籍,欢迎阅读!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是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威林厄姆的教育心理学著作。他长期研究学习时的大脑活动,并且开设专栏,把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介绍给中小学老师,给老师一些教学建议。后来,他以这些专栏文章为基础出版了一本书,就是《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书里介绍了9个认知科学原理,和相对应的教育孩子学习的原则。我在专栏里也详细介绍过:比如“人类天生好奇,但并不是天生擅长思考”“事实性的知识优先于技能”“记忆是思考的灰烬”“我们通过已有知识理解新知识,大脑倾向于选择具体的知识”“要想熟练掌握,必须练习再练习”等等。   这本书从大脑底层的认知规律出发来理解孩子,告诉你孩子不喜欢上学是正常的,但是同时也给出了让孩子喜欢上学习的方法,比如要尽早丰富孩子的事实性知识,在不同时间里重复练习基本技能等等。如果你听完咱们专栏,开始对脑认知心理学、儿童教育感兴趣,建议你将这本书纳入到你的入门装备中来。    《宝宝也是哲学家》   《宝宝也是哲学家》是美国伯克利大学研究儿童认知和人工智能的心理学教授,艾莉森·高普尼克的著作。她也是一位推崇要站在儿童的角度来理解孩子的"科学家。   她在这本书里指出,童年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但我们常常忽略童年的重要性。如果你愿意蹲下来理解孩子,你会发现他们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比你想象的强得多。   比如,你可能会以为,孩子不懂逻辑推理,不理解事情之间的因果关系。高普尼克发现,孩子可以对抽象的因果关系做出惊人的准确推断。但是大人不懂孩子,经常用孩子不熟悉的东西来考他们,如果问孩子“晚上为什么会天黑?”   宝宝的答案会非常可笑,比如“因为天黑了我们才能睡觉”这样一来就好像宝宝们真的不理解因果关系一样。其实,如果你用宝宝熟悉的例子去问他们,比如“为什么小明饿了就去开冰箱?”哪怕是两岁的宝宝也会推理出:“因为小明知道冰箱里有吃的。”   再比如,孩子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和学习能力甚至比成年人还要高。成年人很可能因为旧的经验,对事情产生偏见,孩子却能很快接受新观点,把他们整合到原有的概念中去。所以,宝宝能很快地学习、使用各种新工具,而已经产生定势思维的成年人则做不到。   如果你想进一步解读孩子,看看他的小脑袋在思考什么,看看他到底是怎么学习的,或者想要保护你家孩子的这种强大的学习力,你可以把这本书纳入你的育儿宝库中了。    《超越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   《超越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人类发展与应用心理学教授基思·斯坦诺维奇的理性三部曲中的一本。斯坦诺维奇认为,善于思考的人,光有智力还不够,还得理性。虽然很多智力测验没有测量“理性”中的判断力与决策力。但是,这些技能对工作、生活恰恰非常重要。它会影响你做计划、评估关键证据、评价风险和可能性,从而决定你是否能做出好决策。   为什么理性对育儿来说这么重要呢?因为育儿这条路上“坑”太多了。除了科普儿童心理学知识,我在专栏中做的最多的一件事情就是“打假”:“左右脑”“闪卡”“蒙眼识字”“照相机记忆”等等,如果你缺乏判断和决策力,就很容易被认知偏见左右,被虚假信息利用。   成为理性的父母,你才能独立思考,躲开育儿中常见的思维误差。同时,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也学会理性,成为更懂思考的人。    《创造力:心流与创新心理学》   《创造力:心流与创新心理学》是“心流之父”、积极心理学大师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用30年潜心研究的经典之作。心流是一种让人能够全神贯注在当前任务的状态,是专注力的最高境界。在非常专注的心流状态下,创造力能得到提升。   我之前讲专注力的时候,拿孩子玩游戏和心流做类比。从游戏的设置中可以找到达成心流的三步骤:   1、游戏都有明确的目标,像愤怒的小鸟,就是要用尽可能少的小鸟,打到尽可能多的猪;   2、很多游戏是闯关制的,游戏难度和孩子的玩游戏的能力相匹配;   3、游戏都有及时和全面的反馈。   通过类比,想要孩子专注,也要借鉴“心流”理论,首先设立明确的目标,第二匹配难度,第三你要及时给孩子反馈。   从这本书中,你能看到更多关于心流和创造力的内容,我邀请你边看边思考,像我一样用书里面的知识来解读一些现象,并且把结论融合到育儿实践中去。    《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从0岁到青少年》   《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它是美国使用得最多的发展心理学教材之一。它详细例举了从孕期到婴儿期、学步期、幼儿期、小学期、青少年期的各个时期,不同领域儿童的发展阶段。   咱们专栏的运动脑,就使用了《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的儿童精细动作技能发展时间表。我也经常找出来这本书,来参考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发展情况。   《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有从0岁到青少年和从青年到老年两册,如果你需要了解系统、全面、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知识和理论,这本书大概可以成为你书桌上不可撼动的一本指南书。 ;
2023-09-11 23:25:081

阿德勒《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儿童的自卑心理

文|卷耳 阿德勒是奥地利有名的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精神分析三巨头之一。《儿童教育心理学》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书中的引言部分写到: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育问题可以归结为一种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的过程……相比成人而言,儿童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能力非常薄弱……成人必须对儿童进行教育,关注并引导他们的成长。” 教书以前,我把儿童理解为一种智力未发育成熟的小动物,虽然活泼可爱充满无限可能性,但也调皮捣蛋不懂事。三年下来,我与他们进行了多次交手,为了让他们安静听讲而怒吼一顿,自掏腰包给他们买礼物买奖品时也温情脉脉。尽管每天记录和反思他们的成长故事,但常常还是发出“搞不懂现在的孩子脑子里在想什么”的感叹。阿德勒认为,“关于人的发展有一个根本事实,那就是人的心理总是充满着有活力的、有目的的追求……不过,他不是完美的画作者,因为他对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没有完全的认识……个体的追求或有目的的活动是以人的自卑感为前提的。所有的儿童都有一种天生的自卑感,它会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激励他们尝试通过改善自己的处境来缓和或者消除自己的心理自卑感。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心理补偿。 那些明显表现出补偿性的性格特征的儿童有三种:生来就衰弱或有器官缺陷的儿童,从小受到严厉教育或没有受到父母关爱的儿童和从小被宠坏的儿童。上述三种基本处境都会使儿童产生欠缺感和自卑感,从而刺激儿童形成超越其自己潜力的野心。” 基督教认为,人最大的罪恶就是骄傲。从另一角度来看,自恋是人的本性。无论人处在何种境界,都想获得自我肯定,这是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哪怕是一个不讨人喜欢的罪犯,他也不过是以错误的方式来寻求自我认可。孩子那些看似奇奇怪怪的做法下面,也隐藏着一个可能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追求超越感的动机。 又因为人有自己的局限性,且很难完全去理解体谅他人,所以悦纳自己和被他人悦纳都并非易事。特别是在家受到各方关注在校处在一个大集体中的孩子,如果不是班级里的优秀者,他的心理落差会特别大,他会以自己的方式来吸引老师和同学的注意,比如扰乱课堂秩序、跟老师顶嘴。当大伙不得已把目光投向他时,他也会从中得到一种被关注的优越感。知道了儿童同大人一样,在用自己的方式追求优越感,接下来我们就可以看看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表现。 “儿童的所有活动都是他整体生活和整体人格的外显,不了解行为中隐含的生活背景就无法理解他所做的事。”也就是说,我们要把儿童的某一特定行为置于他的整体的生活史来看待。当我们了解了他的生活背景,才能赋予他的某些行为合理性。值得注意的是,“儿童在2-3岁就为自己确定了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总是在指引着他,激励着他以自己的方式去追求”。如果此时他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些让他对事物有错误看法的因素,那么他就会有一个不会轻易改变的错误目标,长久地以不同方式来影响他。这样看来,我们可以从儿童3岁以前的生活经历中去探究他的人格发育环境,以及他的自我优越感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孩子在家庭中的问题来到学校就会被暴露出来。从是否有益于社会来看,儿童的优越感有正误之分。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是加强孩子认识与社会一致的意义,避免过于自我。从心理学来看,懒惰是不自信的孩子给自己穿上的一件保护衣,他们在“如果他不懒惰,他什么都能干”的句式中获得一种特别的优越感。如果教师能够不以强制的手段来惩罚这样的孩子,而是用温和的方式拾起他所剩无几的自信心,那么这个孩子就很有可能变得勤快起来。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被忽视的就是儿童的自卑情结。当孩子在寻求优越感和被关注的过程中受阻时,他会表现出一些其实不是生理疾病的病症。比如不想告别没有烦恼的婴儿期,就不去控制自己的大小便;知道口吃时家人会特别观察和留意他的口型和吐字,就以这样的方式来与二胎弟弟争夺父母的注意。对于这样一些在错误的道路上寻求优越感的孩子,成年人最不能做的就是对他们做出恶毒的评价,而是通过鼓励和给予一些证明自我的机会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确保他们不会丧失勇气。从某种程度来说,给孩子面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是一个老师能做的最伟大的事情。如何防止儿童产生自卑心理呢?阿德勒认为,“成人要以儿童的视角来看待他们的处境,理解他们的错误判断”。我们要知道,“每一个冷酷的行为背后都隐藏着脆弱”,每个孩子都非常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都想获得周围人的肯定,因此可以给这些“坏孩子”多一点温暖,不断地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和解决问题,并发展他们的社会情感。 “达尔文观察到,所有那些防御能力不够强大的动物总是群体出没……没有任何动物像人类的孩子出生时那样无助……人类达到成熟所需的时间最长……由于儿童身体的不成熟,教育是异常必要的,教育的目的产生于这样一个事实,即只有依靠群体的力量才能克服儿童的不成熟。” 从这个角度来看,学会与人合作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技能,也是一个人拥有健康生活的前提。教会孩子正确地与人相处,在群体中自爱和爱人,那么他将能正确地认识自我,获得十足的自信心,而不会采取错误方法来获取他人的认可。比如,一个没有受到性别歧视的女孩子几乎不会在青春期因为想要获得男性的肯定而误入歧途,在和睦相处彼此尊重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与人交往时会更加从容自若。总而言之,每个人都在自卑心理的促使下积极寻求自我超越的道路,儿童也不例外,而且他们的表现方式更为隐秘,需要我们大人结合他们的成长环境来做一个整体的判断。对于问题儿童,我们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去理解他们。知道他们曾经遭受的挫折,形成的错误观念,并帮助他们纠正过来。培养他们的社会情感,让他们在与人合作的过程中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被他人悦纳的过程中获得与自己及世界和平相处的能力。
2023-09-11 23:25:211

《儿童教育心理学》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儿童教育心理学》(阿尔弗雷德u2022阿德勒)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whbMqe2NfFuNJrFdYct9PA 提取码: 9791书名:儿童教育心理学作者:阿尔弗雷德u2022阿德勒译者:韦启昌豆瓣评分:9.5出版社:台海出版社出版年份:2021-9页数:256内容简介:《儿童教育心理学》破译了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密码,围绕如何帮助儿童形成一个正常、健康的人格这一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阿德勒指出,儿童阶段出现的种种问题,诸如害羞、孤僻、口吃、尿床,或者逃学、闹事……是由于儿童在追求完美和优越的过程中迷失了方向,造成了人格缺陷。阿德勒强调,儿童阶段正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儿童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要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培养孩子独立、自信、勇敢、不畏困难的品质,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人格的培养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决定着着孩子未来在社会中的角色和位置。作者简介: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奥地利著名心理和精神病理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与弗洛伊德、荣格齐名。阿德勒对弗洛伊德的学说进行了改造,促进了精神分析向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转变,并致力于研究人格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深刻影响了西方心理学的发展。代表作有《自卑与超越》《儿童教育心理学: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等。译者:韦启昌,1962年生于广州,现居澳大利亚,医生、翻译家。代表译作有《儿童教育心理学: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叔本华思想随笔》《叔本华美学随笔》《人生的智慧》等。
2023-09-11 23:25:291

学习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有什么收获或启发

儿童发展心理学主要掌握的是儿童成长阶段的心理特征和表现,可以说在儿童阶段,安全感的建立非常重要,应在教育中特别重视儿童安全感的建立。同时在这一时期,儿童开始学会模仿,所以一定要注重儿童的成长环境的建设。至于启发的话:首先,儿童心理学为学前儿童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学前儿童的教育一般被称为早期教育,由于婴幼儿身心的特殊性,对其教育也有较大的特殊性,它是人生的启蒙教育,具有奠基的意义。所以,教育者(包括家长和幼教工作者)不仅要考虑客观的教育要求,而且应十分重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考虑儿童的成熟状况和发展可能性。在不同的 年龄阶段,教育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其次,早期教育与学校的系统教育不同。其出发点和重点在于提高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在生活、游戏、学习中培养认识能力,良好的习惯、性格等。因此,在早期教育中应寓教于生活,游戏及交往之中,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 最后,掌握必要的儿童心理学知识是做好儿童教育工作的前提,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教育工作者,只有充分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才能引导儿童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2023-09-11 23:25:473

著名儿童心理教育专家有哪些

潘菽、艾伟、李子勋、朱智贤、莫雷、张耀翔、白学军、李宜嵘、彭凯平、车文博 、髙觉敷、张厚粲
2023-09-11 23:25:572

《儿童教育心理学》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儿童教育心理学》([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zfsZnnXi7ymVNFkbSysjrQ 提取码: rhhv书名:儿童教育心理学作者:[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译者:刘丽豆瓣评分:8.3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出版年份:2015-1-1页数:262内容简介:《儿童教育心理学》提出了关于人的自卑感的理论。他认为,人的人格结构形成于童年期,要解决一个人的人格心理问题必须从他的童年着手。因此帮助儿童形成正常的、健康的人格是教育儿童的首要和核心问题。阿德勒反复强调要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儿童培养和建立独立、自信、勇敢、不惧困难的品质和积极与他人、集体合作的能力。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问题儿童的“不良”行为只是问题的表面现象……作者简介: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年),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他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其研究最终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代表作有《超越自卑》、《儿童的人格教育》、《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等。
2023-09-11 23:26:051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小学儿童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时期。小学阶段是儿童在各方面是打基础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教育、学习对于儿童今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在这个阶段儿童生理、心理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教育过程中只有遵循这些特点采取有效教育、教学措施才能促进儿童的发展,取得良好的效果。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必须研究小学儿童阶段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小学儿童身心发展与教育的辩证关系。小学儿童的身心如何发展,向哪里发展,不是由外因机械决定的,也不是由内因孤立决定的,而是由适合于内因的一定外因和内因共同决定的。这就是说,小学儿童身心发展主要是在其内因基础上,由适合于他们生理、心理内因的教育条件来决定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小学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教育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小学儿童教育心理的研究对象是研究小学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也就是研究在小学儿童阶段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心理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023-09-11 23:26:331

谈谈你对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意义和认识?

儿童需要我们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氛围更要与他们沟通
2023-09-11 23:26:504

对儿童教育心理学很感兴趣如果考研的话,是教育学还是心理学?

肯定是要选择心理学比较好一些,因为你选择了心理学,将来不仅是可以去从事儿童教育心理学,你也可以去从事其他方面的一些心理学。
2023-09-11 23:27:054

如果想成为一名儿童教育心理学专家,要如何开始呢?

谢谢题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顺着您心的指引,付诸行动 ,不断追求,不管是读研还是报课学习,不断深入钻研儿童教育心理学领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输入与输出相结合,不问前程,前程自然在其中。期待您成功的日子不久肯定会到来! 首先得说,您想要的这个专家,“专”的层次有很多,能“专”到什么程度,跟您原本的知识和能力底子也有关系。 要“专”到什么程度,也跟您最终极的目标有关。 个人建议从理论开始学习,理论指导实践嘛,然后在实践中去验证。 读个心理学硕士,上心理咨询师的课程,都可以,时间和金钱上的投入产出比可以考量一下。 阅读无疑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从底层理论开始,目前市面上大多数 育儿 理论,比如:正面管教、萨提亚……有一个共同的理论来源——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Adler) 两本书 《自卑与超越》《儿童教育心理学》 比阿德勒的儿童教育理论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不仅是给自己,也是经由自己给孩子打人生底色的东西。 比如《诗经》《论语》《道德经》《易经》…… 咱老祖宗的智慧不能被埋没啦,这些是在阿德勒的基础上更上一层的思想指导。 至于其他教育相关培训,教育论坛,教育学习群等等,可以依据个人财力锦上添花。 您想了解小学生阅读哪些方面的内容呢?欢迎评论告诉我~ 帮你归归类吧 报考医学类心理学专业本科:毕业后考取医师资格可做心理医生,难度极大,几乎不可能。 报考师范类心理学专业(儿童、发展心理)本科:毕业后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可做儿童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教师,我觉得这是最适合你的专业。 报考师范类心理学专业(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生:毕业后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可做儿童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教师,也可进入学校、机关、研究机构专研儿童发展心理学,如取得研究成果获得科研课题可称为儿童心理学专家。这个道路很漫长,不过通过努力终可实现。 建议先参加家庭教育方面的培训,或者去家庭教育的企业工作一年,就知道咋回事了 你也就知道你应该学哪方面的书籍了。 告诉你考谁的证书,多少天,你就能有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师资格,诸如此类的话,全都是骗人的。 心理学,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 心理学门派特别多,你必须知道自己的方向,否则你会很懵。 我是一名儿童情商训练师,当然也欢迎加入我们的队伍。 情商,每个人的必修课
2023-09-11 23:27:381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1.当一个孩子跨入学校的大门时,学校对他来说就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和其他所有的新环境一样,学校也可以视对儿童事前准备兴的一种测试。如果他经过了充分的准备,他就能顺利通过这种测试。反之,如果他缺乏必要的准备,他就会暴露出这方面的不足。2.我们通常都没有孩子在进入幼儿园和小学时心理准备情况的记录,但是,这种记录如果有的话,对解释孩子成年以后的行为来说,是很有帮助的。 3.当一个孩子走入校门后,学校会对他提出什么要求呢?他需要和教师、同学进行配合,同时还要培养对各种学科的兴趣。依据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我们可以判断他的合作能力、兴趣爱好、他感兴趣的学科,以及他是否愿意听别人讲话、是否对周围的一切有兴趣。学生对老师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是否专注于自己的学业。对那些不能适应学校生活、成绩不佳的孩子(大多数是在家里过于溺爱的孩子)加以批评责备是没有用的。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这种孩子能够得到老师的宠爱,一般情况下他们都会成为好学生。 4.那么怎样才是良好的入学准备呢?接下来我们就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我们总是可以从孩子缺乏入学准备这件事上看到母亲的影响。众所周知,对孩子来讲,母亲是第一个唤醒他兴趣的人,并在指导他把兴趣转入健康的渠道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假如母亲没有尽职尽责,这会明显地体现在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上。除了母亲的影响外,孩子还会受到其他一些复杂的家庭因素的影响,如父亲的影响、孩子间的竟争等。 5.学校成绩报告不仅能反映他们所取得的分数,还能反映出他们的智力、兴趣、专注力等。 6.对于教育应该教孩子学习知识,还是注意发展他们的人格,从个体心理学角度来说,两者是可以兼顾的。7.让学生逐渐具有了解融会贯通的方法处理事情的能力,正是一切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从学习课程设置的连贯性、趣味性引出,举例尝试把某些学科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8.所有在学校读书的孩子都觉得自己处于一种激烈的竞争之中。教师的建议和指导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教师一句恰当的话语可能会让一个醉心于竞争的学生走上与他人密切合作的道路。9.对儿童在学校获得的进步进行评价时,我们既要考虑教师的意见,同时也不应该忽视孩子的意见。有个事实是孩子在这方面具有良好的判断力。在评价方面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学生有时候会妄自菲薄,在他们看来,“自己永远都不如别人”。如果一个儿童有这样的想法,那么他不可能取得进步。10.人们通常将智力正常的儿童之所以取得良好的成绩归因于他们特殊的遗传,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观念。有些家族比其他家族更人才辈出的原因,是因为家族的行事作风,而不是遗传。11.除了能力遗传方面的错误观念外,儿童发展所存在的另一个障碍—成长环境,就是如果他们不能取得好成绩就会受到家长的惩罚。如果一个孩子总是成绩不佳总是受到批评,那么他奋起直追的信心就会逐渐丧失甚至逃离学校。个体心理学的观点认为,无论多么糟糕的孩子都是可以挽救的,这其中的关键是我们要想法设法去寻找其中的解决措施。12.16岁以前,女孩子的成长发育要比男孩快。如果一个男孩子对这点一无所知的话,那么当他们看到女孩发展比他们快的时候,心理通常就会失衡,并和女孩展开一场没有价值的竞争。13.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儿童的兴趣并发现他们擅长的科目有哪些,我们总可以找到对他们进行教育的合适的方法。成功可以促使更多的成功发生,对教育来说是如此,对人生的其他方面也概莫能外。这就意味着,如果一个孩子对某一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并在这方面取得了成功,那么他就会因此而收到鼓舞,并使他尝试学好其他学科。14.在学校建立教育咨询诊所,用现代心理学知识给教育系统提供服务。如果一个孩子习惯用眼睛,属于视觉类型,她就应该使教学的内容更便于眼睛的使用,例如地理。因为对这个孩子来说,看的效果要好于听的效果。15.心理学和教育学只不过是同一现实和同一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要对心灵加以指导,首先就要清楚心灵是如何运作的。只有做到这一点的人才能运用他的知识来指导心灵,使其走向更高,更普遍的目标。
2023-09-11 23:27:531

我国著名的三位儿童心理学家及其著作分别为?

以下是中国著名的三位儿童心理学家及其著作:1. 陈其钢:中国著名心理学家,他的代表作是《中国儿童心理学》。这本书是对中国儿童心理发展、教育和心理问题的研究综述,被认为是中国儿童心理学领域的经典著作之一。2. 李长苏:中国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他的代表作包括《儿童智力发展与学习》和《儿童心理教育学》。这些著作重点关注儿童的智力发展、学习过程和心理教育,对儿童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指导。3. 陈建国:中国儿童心理学家,他的代表作有《儿童发展心理学》和《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学》。这些著作系统地介绍了儿童的心理发展、个体差异和心理问题,同时关注了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相关的教育和干预措施。这些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的研究和著作对于理解中国儿童的心理特点、发展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为儿童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2023-09-11 23:28:01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有什么重要意义

我听人讲,学说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解决问题。
2023-09-11 23:28:232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概述,主要涉及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原则和方法等。2、小学儿童的身心发展,主要小学儿童身体发展的一般特点,小学儿童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特别强调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如认知差异、人格差异和性别差异等。3、学习心理,主要涉及学习的涵义,在此基础上了解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和类型。进一步介绍主要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和基本观点等。4、知识的获得与应用,主要涉及知识概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迁移与应用等。5、问题解决与创造,主要涉及问题解决的基本涵义、过程以及影响儿童发展心理学图问题解决的因素等。6、技能的形成,主要涉及技能概述、动作技能的形成、智力技能的形成等。7、品德的形成和培养,主要涉及品德及其心理结构、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8、学习策略,主要涉及学习策略概述、常用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的掌握等。9、学习的动力机制,主要涉及学习动机概述、情绪与学习等。10、教学设计的心理学问题,主要涉及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类型、课堂教学评价等。11、课堂学习管理,主要涉及课堂学习管理概述、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维持课堂学习纪律等。12、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主要涉及课堂学习管理的涵义、目标,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管理的基本原则以及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等。
2023-09-11 23:28:332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

儿童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都属心理学范畴。区别在于:1、儿童发展心理学注重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阶段出现的问题。比如:儿童为什么会说谎话?为什么会怕见生人?为什么会产生攻击别人的行为等等。2、教育心理学注重教育方面的问题研究。如:怎样教育说谎话的儿童?怎样教育怕见生人的儿童?怎样教育儿童不攻击别人等等。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处理得好的话,儿童的教育发展会比较顺利,反之问题比较多。作为家长如果懂这门学问,教育孩子应该轻松一点,反之问题儿童就会多一些。扩展资料教育心理学历史发展一、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人是克斯坦罗琦。赫尔巴特是第一个把教育学和心理学进行尝试的。具有代表性的人是桑代克‘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对象》一书,卡普切列夫于 1877 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桑代克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以学校情境详尽说明学习的概念,从而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这是近代教育心理学的真正开端。1913年,这一著作扩充为三大卷,内容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个别差异及其原因三大部分。他提出的学习三大定律(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及个别差异理论,成为20年代前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桑代克把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放在学习心理方面,导致了中国的教育心理学界长期把学习心理作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 (20 世纪 20 年代到50 年代)   在这一阶段,教育心理学汲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方面的研究成果,心理测量实际上是进步教育时期的实验教育时期的成果.大扩充了自己的内容。30 到 40 年代,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50 年代,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   在美国,学习理论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20 年代以后,行为主义在动物和人的学习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杜威则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影响。在前苏联,维果斯基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论”。前苏联教育心学家重视结合教学与教育实际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学科心理学获得了大量的成果。   在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 1908 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 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一些学者进行了一定的科学研究,但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观点,大都模仿西方,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三、成熟与完善阶段 (60 年代到现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初,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等人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 杰斯也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的发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围绕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条件和效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80 年代以后,多媒体计算机问世,使计算机辅助教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则注重教育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的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是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的研究,它推动了前苏联的学制与课程改革。以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为基础的学习理论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列昂节夫和加里培林等提出了学习活动理论。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在 60 年代受十年动乱的冲击,研究曾一度中断。70 年代末,我国教育心理学重新繁荣。教育心理学家们自编了多本教材,同时,许多专家、学者结合我国教育实际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其中有些研究的规模、水平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巴甫洛夫学说传入中国以后,在20世纪50年代不仅影响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也影响了教育心理学。他的两种信号系统学说,给教育心理学提供了新的理论根据,也给教育心理学找到了与自然科学相联系的纽带。第二信号系统学说的提出,使儿童言语与思维的问题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为适应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也不断增加,研究对象的范围逐渐扩充。教育心理学由初期偏重于学习心理的研究和学习律的讨论,并且大多集中于智育方面的问题,随着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日益重视,越来越重视道德行为、道德情感以及审美情感的培养。   近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近代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医学及精神病学的发展都对教育心理学产生影响,促使它不断更新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中国把发展教育置于重要地位,教育心理学研究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
2023-09-11 23:29:042

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书

理解孩子的成长 倾听孩子-家庭中的心理调适(第二版) 贪婪:本能、成长与历史 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第6版)/心理学导读系列 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报告 呵护孩子的心智 我轻松我快乐/Free Spirit超完美成长计划丛书(Free Spirit超 儿童心理学 朱智贤全集--第一卷中小学教育与心理(精) 孩子逆反怎么办(少年版儿童版精华版) 儿童EQ的开发与培育(4-6年级儿童教师家长手册)/儿童EQ丛书 儿童思维发展(第4版) 儿童社会性发展 培养少年儿童的100个好习惯 孩子的秘密花园(理解孩子的梦)/新新父母学院 如何对待受挫折的孩子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儿童与青少年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教育辅导系列 创造力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与行为研究书系 年轻妈妈案头书 做一个最棒的孩子 儿童健康成长百问(生理心理行为指导) 十万个怎么办(上下少儿版) 卫生好习惯/好孩子好习惯丛书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 孩子的心灵您怎样走进/心灵自助套餐丛书 孩子来自天堂 阅读障碍与阅读困难——给教师的解释 笑对孩子的恼人行为 纠正孩子101个坏习惯 幼儿心理解密 儿童心理学 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 儿童心理测验-更好地理解孩子 专家谈儿童心理健康 探寻孩子心灵地图
2023-09-11 23:30:002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2013/2014年初等教育专业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2版)试题 1、1913—1914年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发展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名称和内容体系。 教育心理学之所以在这个时期从心理学的母体中独立出来,是因为( )。 A、教育需要心理学 B、机能主义心理学兴起 C、行为主义心理学兴起 D、学习理论形成 2、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使理论建立在材料之上而不是材料建立在理论之上,就要贯彻( )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其研究必然是应用研究,因此要贯彻( )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D、教育性原则 4、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可以加速或延缓,但发展的顺序一般不能改变。 说明心理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差异性 D、方向性 5、心理发展的童年期正是接受教育的( ) A、学前教育阶段 B、初等教育阶段 C、中等教育阶段 D、初中阶段 6、儿童通过感觉和动作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是认知发展的( )阶段。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7、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在自我意识发展的什么阶段?对自己的行为和行为结果的评价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概括与独立。 A、生理自我 B、心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他人自我 8、学习的基本功能是( ) A、适应环境 B、发展自我 C、开发潜能 D、获得经验 9、根据学习的层次,比概念学习低一层的学习是( ) A、信号学习 B、规则学习 C、辨别学习 D、言语学习 10、认为学习的本质是自我实现的过程的学习理论是( ) A、文化历史学派 B、行为主义 C、人本主义 D、建构主义 11、什么情况下,动机对学习具有最大程度的促进作用。 A、动机强度较高 B、动机强度较低 C、动机强度适中 D、动机最强 12、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思维卷入过多需要一定的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3、其目标是得到某种地位的学习动机是( ) A、认知的内驱力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 D、内部动机 14、运用强化激发外部动机的前提是( )。 A、知道强化与被强化的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 B、强化是正强化 C、强化是权威人物给予的 D、强化要及时 15、“诱因对比效应”研究表明什么情况下后继强化有效?( ) A、前后两次强化等值 B、前面的强化大于后面的强化 C、前面的强化小于后面的强化 D、后面的强化与前面的强化无关 16、成就动机可以区分为力求成功与力免失败两种倾向,力求成功者的成就动机( )。 A、高 B、低 C、与力免失败者一样 D、与学习无关 17、最具有动机价值的归因模式是( ) A、归因于能力 B、归因于努力 C、归因于任务性质 D、归因于运气 18、成就动机水平高的人倾向于归因于( ) A、能力 B、努力 C、任务性质 D、运气19、对于学习差的学生最好把失败归因于( ) A、学习方法 B、能力 C、努力 D、运气 20、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最好是令其( ) A、产生成就感 B、观察榜样 C、相信自己 D、认识自己 21、新学习的内容只是原有知识的一个特例,它的吸收不改变原有知识的属性的同化是( ) A、类属同化 B、相关同化 C、总括同化 D、并列结合同化 22、人们在保持知识时采用各种记忆术,实际是应用了记忆的( ) A、精加工策略 B、多重编码 C、过度学习 D、人为增加线索 23、迁移的概括原理理论认为实现迁移的原因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概括化的原理,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桑代克 B、苛勒 C、奥苏倍尔 D、贾德 24、表征知识的基本单位是符号,那么表征技能的基本单位是( ) A、概念 B、产生式 C、网络结构 D、模块 25、智力技能的操作对象是( ) A、身体的运动系统 B、大脑 C、符号化观念 D、具体的物体 26、技能学习的最基本的条件是( ) A、讲解 B、示范 C、练习 D、反馈 27、根据加里陪林的观点,智力技能的形成不能够缺少( ) A、知识 B、言语 C、练习 D、示范 28、在没有进行练习之前,技能即产生式系统还停留在什么状态?只有经过练习才能达到自动化成为真正的技能。( ) A、程序性知识 B、动作连锁 C、言语 D、陈述性知识 29、问题的核心成分是( ) A、障碍 B、条件 C、结果 D、起始状态 30、解决问题选择操作步骤时人们最常用的策略是( ) A、算法式 B、启发式 C、爬山法 D、手段——目的策略 31、影响问题解决的客观因素指( ) A、问题情境 B、客观环境 C、问题的给定信息 D、问题的背景 32、定势是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的主观因素,证明这一结论的实验是( ) A、水下射靶实验 B、罗森塔尔实验 C、邓克尔的点蜡烛实验D、卢钦斯量水实验 33、创造力的测量最常用的方法是( ) A、测验法 B、实验法 C、专家评定法 D、观察法 34、培养创造力的关键是( ) A、给学生以心理上的自由 B、提供榜样 C、思维训练 D、人格培养 35、学习者用来调节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等过程的技能就是( ) A、学习策略 B、认知策略 C、学习方法 D、元认知 36、品德是一种( )。 A、社会现象 B、意识形态 C、道德准则 D、。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一、小学教学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儿童心理的有意性和自觉性。学习的社会性要求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义务感,也培养了意志力,这些对儿童个性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集体生活的要求提高了交往能力和社会认知水平,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自我意识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儿童会表现出观察的目的性、精确性、顺序性、判断力都比较差。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应教会孩子明确观察目的,教给孩子观察的方法、学会对观察结果进行处理,并养成观察习惯。 三、第一,小学生的记忆从幼儿期的无意记忆占主导地位发展到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是小学儿童记忆发展的第一个特点。第二,从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发展到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这是小学儿童记忆发展的第二个特点。第三,小学阶段从具体形象的记忆为主导,逐步发展到对词的抽象记忆,这是小学儿童记忆发展的第三个特点。小学生记忆力的培养1、有意识记的培养 (1)要使学生明确了解自己活动的目的任务,并愿意为达到目的任务而努力。 (2)向学生提出适当的长远的识记忆任务。 (3)教会学生独立地自觉地检查自己的记忆效果。 (4)充分利用无意识记 2、意义识记的培养 (1)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2)对高年级学生要教会他们良好的记忆方法。 (3)考虑记忆恢复现象 (3)适当训练机械记忆能力 3、加强复习,防止遗忘 四、六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具备了人类思维的整体结构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存在不平衡性。 五、丰富儿童的语言、丰富儿童的表象、进行专门的想象训练。 六、1、善于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使要求学生注意的对象具有新颖性、较大的强度、运动变化性、突出注意对象与背景的差异;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激发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培养抗干扰能力。3、运用两种注意交替的规律组织教学。 七、因为小学生的心理活动具有很强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容易被认识对象本身的特点所吸引,使用直观教学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且也能帮助学生进行感知、思维、记忆和想象。 儿童心理学老师回答的,为了给儿子挣点积分来提问。问题太多,分太少了,再给点分帮你答下面的题。 儿童的发展名词解释 《儿童发展》是约翰·W.桑特洛克所著的一本书籍,该书讲述了儿童从受孕到出生,从婴儿到儿童乃至到青少年的成长、养育和教育的全过程,并对孩子的身心发育、健康成长,以及与此有关的社会、种族、经济、文化因素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比较和研究。 《儿童发展(第11版)》不仅可以为综合性大学、高等师范院校心理学和相关专业学生作教材或教学参考使用,而且也可以为广大儿童事业工作者、儿童的父母打开了解与把握儿童心理的一扇窗,传递科学的儿童观与儿童心理发展知识,并提供可操作的解决儿童成长中常见心理问题的技能。 急需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伍新春 复习资料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卷 (答题卷) (编号1) 一、填空题(共10分,每小题 1 分) 1.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其中发展心理是基础,教育心理是根据, 而 是本课程的目的。 2. 儿童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趋势: ; ;从“对人”到“对己”;从片面到全面。 3. 著名心理学家 弗洛伊德 把儿童个性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 *** 期、性器期、 和生殖期。 4. 人的情感具有两大功能: 功能和信号交际功能。著名教育家 曾经不无感慨地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 5. “教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句话体现了教学设计基本原则中的 原则。 6. 男孩的兴趣多指向于 ,喜欢摆弄物体,拆散玩具,并探索其中的微妙,积极参加小发明、小创造。 而女孩的注意多指向 ,喜欢探索人生,对人际关系很注意,很敏感。 7. 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有三个重要的观点: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强调学习的 。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 在自然或真实生活条件下,不对有关变量加以控制,只记录自然发生的事件,以获取有意义信息的方法,称之为( ) A. 实验法 B. 调查法 C. 观察法 D. 故事法 2. 小学低年级儿童往往会将“我妈妈说的”“我们老师说的”挂在嘴边,表明其道德发展阶段处于皮亚杰所说的( )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阶段 D.公正阶段 3. 由于先前活动而形成的心理的一种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 A.迁移 B.变式 C.定势 D.原型启发 4. 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是著名心理学家( )提出的。 A.皮亚杰 B.布鲁纳 C.桑代克 D.斯金纳 5. 对于那些常说“我知道这样做不好,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学生,教师应加强其道德的( )的培养。 A.情感 B.判断 C.认知 D.意志 6. 尊师爱生是师生关系( )特点的表现。 A.主导性 B.双向性 C.民主性 D.互动性 7. 从迁移的性质来说,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是( )迁移。 A.顺向 B.逆向 C.正 D.负 8. 后习俗水平包括哪几个阶段的内容:( ) A 以人际和谐为准则 B以社会契约和法律为准则 C以权威和维持社会现有秩序为准则 D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准 9. 动机的显著特征为( )。 A、启动性 B、 方向性 C、 持久性 D.、强度 10. 教学的构成因素为( )。 A教师 B.学生 C.课程内容 D.教室 三、判断题(共 10 分,每小题 1 分) 1. 研究显示,10岁时儿童的视觉调节能力的范围最大,远近物体都能看清,10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视力呈逐渐下降趋势。-----------------------------------------( ) 2. 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阶段既不能逾越,也不能逆转。 ---------------------( ) 3. 道德是一种心理现象,是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研究的主要对象。-----------( ) 4. 教学目标具有指导教学测量与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进行等基本功能。 -------------------------------------------------------------------------( ) 5. 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外部准则和控制。-----------------------( ) 6. 追求成就动机比回避失败动机强的人倾向于选择做难度较大的工作,这样的任务具有足够的挑战性,满足个体的成就动机。 ---------------------------------------------( ) 7. 小学儿童智能水平的差异给我们教育的启示是,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部分智能超常或者低下的儿童身上,关注差异化教育。---------------------------------------------( ) 8. 自我提高的动机和附属动机都是为着某种外在的目的,所以都属于外部动机。 ---( ) 9. 横向迁移是指不同难度、不同概括性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即上下位学习的迁移。-----------------------------------------------------------------------( ) 10. 课堂教学实质上是师生双方互动交流的过程,要提高教学效率,师生之间必须进行广泛的信息交流和情感共鸣。 ---------------------------------------------------( ) (提醒:请将选择题和判断题结果集中填入答题框内) 四、名词解释(共 16 分,每小题 4 分) 1、教学模式——是依据特定教学理论设计出来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系统。 2、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指个体习惯性的加工信息的方式。 3、自我效能感——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主观判断)。 4、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各种表现,特别是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地作出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以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五、简答题(共 24 分,每小题 6 分) 1. 什么是技能?请简述这个概念所阐述的特点。 答:技能是指个体通过练习而习得的合理的动作系统。 (概念2分) 1)技能是由一系列动作组成的动作系统,单一的动作不能叫做技能。 2)构成技能的动作系统是一个合理的动作系统,无目的的或不必要的动作,不能称为技能。 3)技能是后天获得的。个体的不随意动作和反射性动作是先天的本能反应,不属于技能范畴。 4)任何技能的习得都需要经过一定的练习。那些不经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系统不是技能。 (每小点1分) 2. 请简要阐述一下采用表扬与批评的基本原则。 答:采用表扬与批评的基本原则: 1)目的明确——避免“捧杀”或“棒杀” 2)客观公正——实。 教育心理学的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中的名词比较多,以下有一些关于教育心理学的名词解释:心理发展1.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乳儿期(0—1),婴儿期(1—3),幼儿期(3—6),童年期(7—12),少年期(12—15),青年期(15—25),成年期(25—65)老年期(65以后)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2)定向性和顺序性(3)不平衡性:劳伦兹指出“关键期”指个体发展中环境影响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4)差异性童年期(小学生),少年期(初中生,被称为“心理断乳期”),青年初期(高中生,经验向理论转化)个体成长的两个高峰期:幼儿期和少年期2.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感知运动阶段(1—2):客体永久性前运算阶段(2—7):自我中心性,思维片面性具体运算阶段(7—11):去自我中心,思维可逆转,守恒形式运算阶段(11—成人):命题运算,思维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教学启示:(1)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内容和方法(2)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苏联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两种水平(1)儿童现有的水平,有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的儿童心理金额给的发展水平。 (2)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启示: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还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走到新的水平。 支架式教学:即在学生试图解决超出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给与支持和知道,帮助其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使之完成最终任务。4.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其他的性有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0—1.5岁)(婴儿期)(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的信任感)(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儿童早期)(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学前期)(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学龄期)(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青年期)(初中生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亲密感对孤独感(18—30岁)(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30—60岁)(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60岁以后)(成年晚期)学习理论1.学习定义: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学习分类:(1)按学习主体分:动物学习、人类学习、机器学习(2)学习结果加涅分: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3)学习意识阿瑟雷伯分: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4)奥苏贝尔:接受学习和发展学习,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5)我国学习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三类。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联接派学习理论)(1)经典型条件作用(小狗):巴普诺夫和华生,通过条件作用建立 *** —反应(S—R),规律有习得、消退、泛化与分化(2)桑代克的联结—试误学习理论(教育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2.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3.学习的三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迷箱):人和动物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有特定 *** 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和操作性行为(不与人任何特定 *** 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性反应。 正强化:通过呈现个体想要的愉快 *** 来增强反应频率。负强化: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的 *** 来增强反应频率。 惩罚:凡是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 *** 或事件。程序教学:小步子原则,自定步调原则,积极反应原则,及时反馈原则。 教育启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AL)提供理论支持。(4)班杜拉的学习理论: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记忆)、复现(产生动作)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强化分1.直接强化: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2.替代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 3.自我强化:对自己表现出的符合或超出标准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3.认知派学习理论:(1)格式塔的完形顿悟学习理论:科勒的黑猩猩实验。 第一,从学习的结果来看,学习并不是形成 *** —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了新的定性。第二,从学习的过程来看,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2)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首先学习是有目的的,是期望的获得,学习的目的性是人类学习区别于动物学习的主要标志。(期望是托尔曼的核心概念)(3)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教学观:教学目的是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学习法:发现法(4)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与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是对立的):学习的分类:在学习方式上分接受学习和发现。
2023-09-11 23:30:261

适合5-10岁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书有哪些?

《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全面系统阐述了塑造儿童良好行为、矫正儿童不良行为的原理与策略,并引用大量有趣的心理学实验及家庭与学校教育中生动实例,来说明正确或错误用法。内容丰富实用,结构新颖严谨,论述深入浅出,语言幽默流畅,是一本雅俗共赏的好书。《小王子》《小飞侠皮特潘》《夏洛的网》《格兰特船长的女儿》《伊索寓言》《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窗边的小豆豆》《佐贺的超级阿嬷》这些虽然不是挂名心理学,但是对孩子思想观的养成很有好处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小学儿童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时期。小学阶段是儿童在各方面是打基础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教育、学习对于儿童今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在这个阶段儿童生理、心理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教育过程中只有遵循这些特点采取有效教育、教学措施才能促进儿童的发展,取得良好的效果。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必须研究小学儿童阶段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
2023-09-11 23:31:292

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0~6岁儿童的身心发展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这包括儿童的感知、认知、情感、社会交往、自我意识、动机、注意力等方面的发展规律,以及在教育环境中对幼儿进行教育和引导的过程和方法。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旨在为幼儿教育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2023-09-11 23:31:451

对儿童教育影响百年的六个心理学实验,你知道几个?

我一个都不知道,因为这些东西都是网络营销号乱写的,根本就没有什么实实在在的参考价值。
2023-09-11 23:31:533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1.幼儿教育心理思想研究幼儿教育心理思想发端于14至16世纪欧洲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高擎人文主义旗帜,提倡人权和人性自由。这种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的新人类观,为儿童的命运带来了重大的转机。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一位思想家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及其代表作具有划时代的影响。这就是卢梭与他的《爱弥儿——论教育》(1762年)被世人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2.幼教心理的实践研究Pational Infant School System (1816 – 1824年),收托1-6岁的儿童,当父母工作时,儿童到学校集体保育。尽管这所学校仅存在了8年,但是对幼儿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被马克思称为未来培养全面发展新人的教育的萌芽。Kindergarden (1840年),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受进化论影响,认为人的发展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强调儿童期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独立地位,真正的“人的教育”应从这时开始。幼儿之家(1907年),是蒙台梭利在罗马创办的,虽然每个儿童身上均具有“潜在生命力”,但这只代表了个体发展的可能性 ,蒙台梭利教育是在对孩子童真天性的科学研究中发展而来的,至今仍然是最有影响的幼儿教育体系之一。3.幼教心理学的构建20世纪60年代开始,早期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普遍重视,幼儿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特别是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为构建幼儿教育心理学体系提够了方法和理论上的准备和基础。其中,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理论影响最为显著。20世纪60年代后,学习理论不再只关注学生学习和人类学习的一般原理,开始重视婴幼儿学习潜能的研究。随着“关键期”的发现,与发展的“敏感期“相对应的学习”最佳期“也就构成了婴幼儿学习研究一个重要课题。
2023-09-11 23:32:261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反思(至少2000字),谢谢。

一、小学教学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儿童心理的有意性和自觉性。学习的社会性要求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义务感,也培养了意志力,这些对儿童个性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集体生活的要求提高了交往能力和社会认知水平,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自我意识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二、儿童会表现出观察的目的性、精确性、顺序性、判断力都比较差。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应教会孩子明确观察目的,教给孩子观察的方法、学会对观察结果进行处理,并养成观察习惯。三、第一,小学生的记忆从幼儿期的无意记忆占主导地位发展到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是小学儿童记忆发展的第一个特点。第二,从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发展到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这是小学儿童记忆发展的第二个特点。第三,小学阶段从具体形象的记忆为主导,逐步发展到对词的抽象记忆,这是小学儿童记忆发展的第三个特点。小学生记忆力的培养1、有意识记的培养(1)要使学生明确了解自己活动的目的任务,并愿意为达到目的任务而努力。(2)向学生提出适当的长远的识记忆任务。(3)教会学生独立地自觉地检查自己的记忆效果。(4)充分利用无意识记2、意义识记的培养(1)帮助学生理解教材(2)对高年级学生要教会他们良好的记忆方法。(3)考虑记忆恢复现象(3)适当训练机械记忆能力3、加强复习,防止遗忘四、六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具备了人类思维的整体结构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存在不平衡性。五、丰富儿童的语言、丰富儿童的表象、进行专门的想象训练。六、1、善于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使要求学生注意的对象具有新颖性、较大的强度、运动变化性、突出注意对象与背景的差异;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激发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培养抗干扰能力。3、运用两种注意交替的规律组织教学。七、因为小学生的心理活动具有很强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容易被认识对象本身的特点所吸引,使用直观教学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且也能帮助学生进行感知、思维、记忆和想象。
2023-09-11 23:32:443

儿童心理学属于什么专业

心理学啊,您这不是明知故问嘛?囧~~~~
2023-09-11 23:32:553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是3-6岁幼儿心理的一些问题。
2023-09-11 23:33:126

根据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解释儿童是一个什么样的个体?

我悉心听君指教
2023-09-11 23:33:323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是什么?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在职人员选择就读在职研究生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其中有一些考生比较在意的是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是什么。报名条件确实是很多在职人员关心的问题,考生可以提前有所了解做好相关准备。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在职研究生属于心理学在职研究生,从我国小学教育和儿童心理特点出发,从现代人心理素质要求出发,介绍儿童心理基础知识及新观点、新方法,有一定的理论性和前瞻性;同时又提供一系列成功范例。旨在培养能够将儿童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际情况结合,在相关教育科研部门和儿童教育方面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科学习究和教学的具有综合素质的应用型心理专业高级人才。同等学力申硕免试入学,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是:大专及以上学历。获得学士学位满三年以上,择优录取。完成学业后可以获得结业证,满足本科学历且学士学位满三年的学员可以参加申硕考试,通过申硕考试完成论文答辩后可以授予硕士学位。申硕考试每年5月进行全国联考,3月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进行网上报名,考试科目是外语和专业课综合,专业课综合就是平时所学的专业课的知识,考生要分别通过这两科考试达到及格线才行。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在职研究生学习方式是每月上课1-2次,每次周末(六、日)上课两天。考研政策不清晰?同等学力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博士开放网申报名中:https://www.87dh.com/yjs2/
2023-09-11 23:34:001

儿童心理学名词解释

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的发展心理学分支。儿童心理学在儿童成长、儿童教育、儿童医疗卫生、儿童文艺、儿童广播电视等社会实践领域中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儿童心理学一般以个体从出生到青年初期(14~15岁)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为研究对象。在西方文献中,儿童心理学与“儿童发展”,以及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在意义和范围上基本相同。儿童心理学著作有按年龄阶段如新生儿期、婴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等排列的体系,这是大多数儿童心理学著作采取的体系;有按心理过程排列的体系,如感知觉发展、记忆发展、思维发展、注意发展、语言发展等;也有将上述两种排列混合编制的体系。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在西方,儿童心理学研究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以后的一些人文主义教育家,如科梅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等人的工作。他们提出尊重儿童、了解儿童的新教育思想,为儿童心理学的产生奠定了最初的思想基础。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直接推动了儿童发展的研究。达尔文根据长期观察自己孩子的心理发展的记录而写的《一个婴儿的传略》一书是儿童心理学早期专题研究成果之一,它对推动儿童心理的传记法(或日记法)研究有重要影响。
2023-09-11 23:35:191

家长应如何学习儿童心理学?

最近拜读了杨文所著的《和儿子一起成长》这本书,自己对这位一直从事教育工作的母亲很是崇敬,她用自己的体会,自己摸索的经验,在儿童教育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自己开办了英才教育学院,总结出了一系列教育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书中有句话非常吸引我--“做父母也需要上岗证”,成为父母很容易,但是如何当好一个合格称职的父母的确是很难。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这一点我时时挂在心上,但真的要当好这个“老师”却也不容易。当一个对世界一无所知的孩子交给你,通过你10多年的教导、培养,长成一个大人,父母的教育至关重要,决定他一生的发展。特别是当孩子发起好奇心时,你得解惑,得给他个答案,而这个答案也许会给他未来人生观、价值观带来极大的影响,这对大人来讲无疑也是个大考验。我跟儿子在一起,面对他的好奇心,好几次我都陷入窘境。于是我决定和儿子一起答疑解惑、一起动手制作、一起快乐的成长。作为孩子的启蒙者,家长们更要知道自己的孩子需要什么,而不是你们需要什么样的孩子,要孩子按着自己的意愿、自己的想法去发展,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把他做为一个个体,尊重、爱护、鼓励、欣赏他们,会在不远的将来,得到你们应有的回报,他们会同样地尊重、爱护你们。孩子是你的朋友、亲人,你要对他宽容而不放纵,耐心而不急噪,倾听而不武断,知心而不隔心。对于小的孩子要蹲下来与他们交流,让他们感觉到你们是平等的。对于犯错误的孩子首先家长要克制自己的情绪,要耐心、细心的教育,不要动手,因为实践证明,当我对她表现粗暴后,往往在不久的将来会同样表现在她身上。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自身素质的提高,也能带动孩子的进步,所以父母要不断学习,增加自己的文化、道德底蕴。随着孩子的成长,每个人生的阶段所面临的问题都不同,父母要有超前的意识,在孩子进入某个阶段前提前做好准备。多读些儿童少年心理丛书,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多跟孩子交流沟通,及时处理孩子的内心世界的困惑、焦虑、不安,让他们快乐的成长。作为母亲要这样,作为老师更应如此,要想成为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懂得学生心理学,更需要有正确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也是需要有较好的教育技巧甚至是艺术的。作为教师,书中的“随机教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育应随时随地,应将生活中的随时发生的不良行为及时纠正,这一点向我们每一位教育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要求我们必须做一个不断学习的人,一个人格完整的人,一个具备良好品性的人,因为老师会有意无意地成为孩子的效仿对象,只有这样才会在言传身教中有意识无计划的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我们也就成为了智慧的老师。 “父母蹲下来才能看到儿子的世界”这句话也值得我们品味。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蹲下来和学生平等的交流,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针对学生身上存在的缺点,不能太过于关注,这样会使他不自信,过于漠视缺点,会使他放任自流,要让他的缺点在不知不觉地过程中悄悄地消失。我们就要从自身寻找原因,而不能一味在孩子身上找缺点,那会永远是失败的后果。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孩子的教育不要局限在知识领域,其实一个人的完善往往在道德、情感、处事领域更加突出。将来的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具有团队精神,具有责任感的人比只有知识其他都不理想的人,更能融于社会,更能为社会创造大的财富。从儿童到成人、从成人到为人父母、为人师长。我们总是在为不断地为他们设计宏伟蓝图。其实,设计宏伟蓝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和孩子们一起成长,在成长中勾画未来的宏伟蓝图。
2023-09-11 23:36:081

谈谈你对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意义和认识?

对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认识:学习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可以说是通过系统的学习从而达到了解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的心理,我们可以通过正确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发展,让孩子在健康的心理道路上成长。对儿童早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未来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引导作用。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意义:1.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2.可以更好的了解儿童3.可以有助于儿童的发展扩展资料:儿童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全面、系统地描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性模式,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解释和测量了儿童个体的心理差异;探索了不同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帮助和指导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方法。
2023-09-11 23:37:071

中科院心理所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在职研究生

这个你得问一下哪里的老师或者学生家长
2023-09-11 23:37:287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概述,主要涉及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原则和方法等。2、小学儿童的身心发展,主要小学儿童身体发展的一般特点,小学儿童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特别强调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如认知差异、人格差异和性别差异等。3、学习心理,主要涉及学习的涵义,在此基础上了解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和类型。进一步介绍主要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和基本观点等。4、知识的获得与应用,主要涉及知识概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迁移与应用等。5、问题解决与创造,主要涉及问题解决的基本涵义、过程以及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等。6、技能的形成,主要涉及技能概述、动作技能的形成、智力技能的形成等。7、品德的形成和培养,主要涉及品德及其心理结构、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8、学习策略,主要涉及学习策略概述、常用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的掌握等。9、学习的动力机制,主要涉及学习动机概述、情绪与学习等。10、教学设计的心理学问题,主要涉及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类型、课堂教学评价等。11、课堂学习管理,主要涉及课堂学习管理概述、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维持课堂学习纪律等。12、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主要涉及课堂学习管理的涵义、目标,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管理的基本原则以及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等。
2023-09-11 23:37:591

谈谈你对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意义和认识?

儿童需要我们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氛围更要与他们沟通
2023-09-11 23:38:204

我国著名的3位儿童心理学家及其著作是哪些。

以下是中国著名的三位儿童心理学家及其著作:1. 陈其钢:中国著名心理学家,他的代表作是《中国儿童心理学》。这本书是对中国儿童心理发展、教育和心理问题的研究综述,被认为是中国儿童心理学领域的经典著作之一。2. 李长苏:中国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他的代表作包括《儿童智力发展与学习》和《儿童心理教育学》。这些著作重点关注儿童的智力发展、学习过程和心理教育,对儿童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指导。3. 陈建国:中国儿童心理学家,他的代表作有《儿童发展心理学》和《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学》。这些著作系统地介绍了儿童的心理发展、个体差异和心理问题,同时关注了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相关的教育和干预措施。这些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的研究和著作对于理解中国儿童的心理特点、发展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为儿童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2023-09-11 23:38:341

什么是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和教育实践中,学生心理机制和心理现象,以及教师心理机制和心理现象的学科。它通过研究学生的认知、情感、性格等心理特征,探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从而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提供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支持措施,帮助学生实现自身的潜能。同时,教育心理学也致力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如学习困难、行为问题、心理健康等。
2023-09-11 23:38:562

有哪些关于儿童心理学的书籍值得推荐?

《读孩子如读书》、《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爱和自由》、《捕捉儿童敏感期》、《13岁前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和孩子划清界限》、《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等等。理论性较强,较贴近生活:《人生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与你》、《儿童心理学》、《儿童的道德判断》、《学习的烦恼》、《意识的把握》、《自我的发展》、《小学生心理健康》等等。以治疗为主,适合专业人士阅读:《儿童故事治疗——教育辅导系列》、《儿童异常心理学》、《破解儿童身体语言的密码》、《忧虑的孩子:儿童焦虑症的确认与心理康复》等等。不健康表现:1.多动儿童的心理行为可以表现在儿童的行为上,有些儿童出现“多动症”。主要表现为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受到严重影响等几个方面。2.焦虑指突如其来的没有明显身体原因的恐惧状态。具体表现为缺乏自信、过于敏感、食欲低落、无端哭闹。这类儿童陌生环境反应敏感,而担心害怕,甚至恐惶不安,哭闹不停,常常担心被别人嘲笑,对尚未发生的情况,产生过分的关注,并伴有无根据的烦恼。对日常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显得过分焦虑。
2023-09-11 23:39:181

什么是学前儿童心理学

学前儿童心理学指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的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扩展资料   既是学习者踏入学前教育领域的基础课程,也对实践工作者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可在实践中帮助幼教工作者按照客观规律引导儿童心理发展、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及提高教育工作中的成效等。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意义: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学科,不仅介绍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路径,而且还介绍了这个领域的研究状况。通过这门学科,对儿童心理会有全面系统的了解,能够形成相应的脉络。   2、这门学科的实际应用性也很强的,有很多相关的实验和游戏,非常有趣,可以更好的促进监护人或直接抚养人与儿童之间的关系。   3、通过它可以了解儿童出生后各阶段的心理状态、心理现象以及在面对儿童时期即将遇到大部分事件儿童的`心理反应如何。可以更好的促进儿童的早期心理发展,力求在儿童早期树立健康的心理,尽可能的确保儿童在今后的成长发展中,拥有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4、各章内容的组织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主线,力求全面呈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为形成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023-09-11 23:39:381

我国著名的三位儿童心理学家及其著作

孩子上课不说话不和老师沟通是心理问题吗?除了课堂别的沟通都没问题!
2023-09-11 23:39:494

心理学: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对儿童教育的影响

皮亚杰是瑞士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他认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不断获得平衡的过程。且认为心理发展的结构有四个,即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在他提出的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中,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感知运动阶段。 主要是0到2岁的儿童,这一阶段的儿童有五个特点:一、感知觉何动作的分化。这阶段的儿童只能依靠自己的肌肉动作和感觉,应付环境中的刺激;通过动作探索感知和运动之间来获得动作经验,形成一些低级的行为图示,例如手的抓取和嘴的吮吸是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主要手段. 二,这个阶段的儿童在认知上获得了两大成就,一是主体与客体的分化。面对镜子,他会用手来摸自己的鼻子,而不是镜子中的自己。另外一个是因果关系的初步形成。三,他们的思维也开始萌芽,获得客体永久性的概念。四,问题解决能力得到发展。五,延迟模仿能力的产生。第二,前运算阶段 。主要是指两岁到七岁的儿童。这一阶段的孩子思维特征有以下几个,儿童的语言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越来越多的使用符号来表示外部世界。这个称为早期的符号功能。 还有儿童,他会以自己的经验为中心,从自己的角度来出发和观察世界,被人看到的世界和他所看到的世界是一样的,以为世界是围着他存在的。例如我一走路,月亮就跟着我走。这个时候我们就把它叫做自我中心性。 这且个阶段的儿童,他的思维具有片面性。他有这时候他们的思维有几种与事物的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倾向。 这个时候他们的思维表现活动关系单一,不能够进行可逆运算。守恒概念没有形成。缺乏观念的传递性,守恒就是儿童认识到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特有的属性不变,这个时候他们意识不到。在他们的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够进行抽象的思维运算。还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就是泛灵论。第三,具体运算阶段。 主要是指7到11岁的儿童,在这一个阶段,儿童初步形成初步的运算结构,他的他们的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群集运算,但是局限于局的事,缺乏抽象性。他们逐渐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去自我中心得到发展该阶段的标志是儿童获得了长度体积质量面积的守恒儿童的思维开始逐渐的去集中化,能够学会处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能够进行一些逆向互换的逻辑推理。去集中画室,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成熟的最大特征。第四是形式运算阶段。 主要是指11岁到成人。形式运算也叫做命题运算,是儿童思维发展趋于成熟的阶段,他们的思维超越了对具体可感知事物的依赖,发展水平已经接近成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更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他们的思维以命题的形式存在,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演绎的方式解决问题。且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不仅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思维,而且具备了 补偿性的 可逆思维。从上面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可以看出,在儿童教育的过程中,尊重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你也可以理解到,有些孩子他们做出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认知还在完善的过程中。在儿童不同的认知发展阶段,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来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不同学科之间的教学也应该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任务。符合该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和心理水平。所以教师更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形象的,有趣的材料,促进学生的认知的发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023-09-11 23:40:291

儿童心理学书籍:《孩子的世界:从婴儿期到青春期》

儿童心理学书籍:《孩子的世界:从婴儿期到青春期》   《孩子的世界》文字通俗、插图精美,内容科学、客观、全面、生动且贴近生活。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儿童心理学书籍:《孩子的世界:从婴儿期到青春期》,欢迎阅读与收藏。   内容简介   《孩子的世界》是一本关于儿童身心发展的心理百科书,它由三位科学家母亲结合亲身的育儿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而写成。《孩子的世界》自出版以来在美国市场上一直是同类书中的品牌,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孩子的世界》分为6编,共17章。它从怀孕开始系统全面的揭示了一个新生命诞生和发展的历程。第1编“走进孩子的世界”告诉你儿童发展科学家如何研究孩子的发展,指出遗传和环境共同影响孩子的成长;第2编“人之初”阐述了怀孕、胎儿发育、产前护理、分娩、新生儿的特征等知识,并就这些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给出了建设性的指导;第3~6编分别从生理、认知和心理社会三个方面探讨“婴儿期和学步期”、“儿童早期”、“儿童中期”以及“青少年期”孩子的成长过程,揭示了0~18岁儿童大脑、身体、视觉、听觉、语言、思维、情绪、信任、道德、行为等方面的特征,揭示出儿童发展的规律。《孩子的世界》是一本集科学性、知识性和指导性于一体的好书,适合发展心理学、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和研究人员,以及关注孩子发展的父母和儿童教育培训机构的人员阅读。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黛安娜·帕帕拉(Diane E.Papalia):威斯康星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博士。她在众多知名的专业杂志上发表了大量文章。其中大多数是关于人的认知发展的,这是其研究的主要关注点。帕帕拉博士在智力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领域颇有建树。她与萨莉·奥尔兹、露丝·费尔德曼合著的畅销教科书《发展心理学》现已更新到第10版。 萨莉·奥尔兹(Sally Wendkos Olds):一流的职业作家,她已在一些杂志上发表过200 多篇文章,同时也有7本面向普通读者的著述问世,另外她还与帕帕拉博士合著了三本教材。她所写的书籍主题宽泛,既有专业教科书也有普通读物,其中《多动症儿童的养育》一书荣获美国国家医学协会家庭服务奖。她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主修英国文学,辅修心理学。读书期间,她当选为美国大学优等生之荣誉学会学员,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露丝·费尔德曼 (Ruth Duskin Feldman):一流的职业作家和教育家,她参与了《发展心理学》的第4 版、第7 版、第8版、第9 版和第10 版的写作,同时也参与了《孩子的世界》的第8 版、第9 版、第10 版和第11版的更新。她还是《成人发展、老龄化和儿童发展》一书的合著者。她曾经是一位教师,对小学到大学的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有深入和实际的了解,具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她为多家报纸和杂志撰稿,并通过媒体向全国各地作关于教育和天才儿童的演讲。她毕业于西北大学,成绩优异,并被选为美国大学优等生之荣誉学会学员。译者简介: 郝嘉佳,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毕业。岳盈盈,山东省民意调查中心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硕士毕业。陈福美,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博士毕业。郭素然,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博士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毕业。赵 敏,北京风行在线技术有限公司用户研究工程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硕士毕业。   编辑推荐   1、《孩子的世界》是一本关于儿童发展的心理百科书,它由三位作者结合自己身为母亲的经验和所具有的儿童发展的专业知识而写成。自1975 年首次出版以来,不断再版,深受广大读者欢迎。   2、《孩子的世界》介绍了儿童发展过程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就某些突出的发展问题提出了对策,比如“如何应对可怕的两岁”,这些对于育儿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意义。   3、《孩子的世界》文字通俗、插图精美,内容科学、客观、全面、生动且贴近生活。它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是每个关注孩子健康发展的人必备的优秀读物。   4、《孩子的世界》译者团队成员都是儿童发展领域内的研究生,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她们怀抱着对学术和生活的热情完成了本书的翻译。同时,本书的出版也是送给作为母亲和即将成为母亲的她们自己的礼物。   拓展:   《透视幼儿心理世界》首先讲幼儿在幼儿园里或家里发生的小故事,然后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之后再通过介绍心理学家的实验研究成果,解释这些现象所体现的幼儿心理特点,在此基础上,给幼儿教师提供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来进行教学和教育的具体建议,同时也给家长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内容简介   本书从幼儿怎样认识世界、怎样感受世界、怎样应对世界这三个方面,精选了36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详细地向幼儿教师和家长介绍了幼儿的心理世界。   针对每一个问题,作者都是先通过几个小故事来引出幼儿的心理现象,接下来分析心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再介绍心理学家针对此现象的经典实验研究和结论,然后分别给幼儿教师和家长提出教育建议,最后补充“重要参考”资料以增强阅读的愉悦感。   全书具有很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对于读者了解和观察幼儿的心理现状,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作者简介   冯夏婷 教育心理学博士,副教授。1986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获学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心理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心理学专业,获博士学位。从事幼儿心理与教育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25年。是《妈咪宝贝》《家庭教育》等育儿杂志的专家顾问和撰稿人。主编《幼儿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应对(家长篇)》《教育,从爱开始》等育儿图书4本。出版《儿童、家庭和社区—家庭中心的早期教育》等译著两本。长期受媒体和大公司邀请进行儿童心理与教育的大型演讲。   编辑推荐   分类建议:图书 > 中小学教辅 > 教师用书 > 幼儿园/学前教育   这是一本指导幼儿教师和家长了解幼儿的心理世界,促进幼儿的心理成长的优秀图书;作者提出的.教育建议很专业也很实用;它是一本可读性和实用性俱佳的幼儿心理学著作。   目录   第一部分 幼儿是怎样认识世界的   1. 是世界太复杂,还是幼儿的头脑太简单?——幼儿眼里的因果关系   2. 幼儿为什么爱看电视?——幼儿注意力的特点   3. 童言为什么好笑?——幼儿的语言常常缺乏逻辑   4. 为什么妈妈也有妈妈?——幼儿的学习特点   5. 什么是昨天、今天、明天?——幼儿只能理解具体的时间概念   6. 为什么幼儿画的蚂蚁比树还要大?——幼儿的自我中心思维   7. 天的上面是什么?——幼儿只能理解简单的空间概念   8. 幼儿为什么爱看动画片?——所有的东西都是活的   9. “那顶漂亮的帽子是我的”——想象和现实分不清的幼儿   10. 越会说谎的幼儿越聪明——假装是需要智慧的   11. 可能事件和不可能事件——幼儿对数的初步概念   12. “我是男孩!”“我是女孩!”——幼儿初步发展的性别意识   第二部分 幼儿是怎样感受世界的   13. 幼儿的世界非黑即白——说谎的孩子不是好孩子   14. 父母的爱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15. “老师说的”永远是对的——他律的道德   16. 警察永远知道谁在做坏事——自我中心的道德   17. 结果比原因更重要——皮亚杰的对偶故事研究   18. 所有的幼儿都喜欢被赞扬——幼儿自我概念的建立   19. 我能行——幼儿开始发展掌控自己的能力   20. 幼儿比我们想象的敏感——幼儿自尊的发展   21. 所有的幼儿都需要被认同——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22. 容易得“皮肤饥饿症”的幼儿——哈罗的假母实验   23. 快乐的心态是可以培养的——培养幼儿的情商   24. 想象中的游戏伙伴和游戏中的社会化——在游戏中成长的幼儿   第三部分 幼儿是怎样应对世界的   25. “我不”——孩子的第一反抗期   26. 善于察言观色的孩子——幼儿从大人的反应中学习应对周围的一切   27. 有怎样的父母就有怎样的孩子——模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途径   28. 放手让孩子去尝试与犯错——幼儿的尝试与错误   29. 做个“乖”孩子吗?——幼儿的习得性无助   30. “依赖大人”是最好用的策略——孩子是怎么学会依赖的   31. “耍赖”是最有效的逃脱方法——幼儿责任感的培养   32. 孩子的人格健康吗?——幼儿的攻击、欺负、退缩行为   33. 独立自主是培养出来的——幼儿的独立自主性发展与培养   34. “我有好朋友”——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35. 理解别人的开始——幼儿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   36. 幼儿移情能力的发展——孩子的同情心萌芽了 ;
2023-09-11 23:40:411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几岁?

1~3
2023-09-11 23:40:572

《教育心理学》几种主要的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是当代的儿童心理学家。他把心理学的研究同生物学、逻辑学以及认识论结合在一起,着重研究儿童的认知、智力、思维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从而形成了“发生认识论”。这种学说,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验方法上都有其自身的特色,成为当代儿童心理学最重要的一个学派。这个学派以他长期从事研究工作的地点来命名,又称为“日内瓦学派”。他对儿童心理学的重要贡献,是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他把结构主义思想引入心理学,认为儿童智力的发展由于认知结构的不同水平而表现出阶段的特征。因此,他的学说从哲学思潮的归属上来说,属于结构主义流派。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把个体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归纳为两个主要方面,即知识形成的心理结构(认知结构)和知识发展过程中新知识形成的机制。他认为新知识乃是连续不断构成的结果。他把智力的本质看作是一种适应(adaptation),即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并通过主体不断自我调节而建构,或再建心理结构的机制。制约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成熟(主要指神经系统的成熟)、物理经验、社会经验和平衡。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来实现的: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同化就是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或丰富主体的动作;顺应是主体的图式,不能同化客体,因而需要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equilibrium)。如果机体和环境失去平衡,就需要改变行为以重建平衡。这种不断的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就是适应的过程,也就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实质和原因。皮亚杰把表征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智力结构的概念称之为图式(scheme)。图式就是动作或心理运算的结构。儿童智力结构的发展从感知动作图式开始,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依次建构起新的图式,如表象图式、直觉思维图式以至运算思维图式等。运算图式是最重要的认知结构,他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就是以运算思维结构为主要标志而划分的。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不同时期的著作中有不同的划分方法,但基本观点是一致的。这里按四个阶段简介如下。 (一)感觉运动阶段(0~2岁) 皮亚杰认为,在这一阶段,儿童是靠感知动作来认识和适应外界环境,从而形成了动作图式的认知结构。在这个阶段,儿童虽然只有动作的智慧而没有表象的和运算的智慧,但真正的认知过程将从这个阶段的习得中产生,因而这一阶段是重要的。它又可分为六个分阶段。 新生儿期(0~1个月),儿童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来适应环境,这时,他们还不能分辨自我和非我;1~4个月,形成了最初的习得性适应动作;4~8个月,出现了有目的的动作;8~12个月,动作的目的和手段逐渐分化;12~18个月,儿童能在重复的活动中发现有效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18个月~2岁,儿童开始用言语作为信号来描述外部世界。言语机能的出现,加速了儿童智力的发展,同时也标志着本阶段的结束和前运算阶段的开始。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本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特别是由于言语的发展,促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重现外部活动,出现了“表象性思维”。但这一阶段的心理表象还只是静态性质的物的图像,而没有符合逻辑的推理。这一阶段又可分为两个分阶段。 1.儿童开始运用象征符号的时期(2~4岁) 言语是一种社会生活中产生的象征性符号,但在本阶段中,儿童对言语的运用还不是概念的,他们常常把某一词语用于个别现象而不会用于同类的另一现象。他们只能作从特殊到特殊的传导推理(transduction),而不能作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推理。他们既不能认识同类客体中的不同个体,也不能认识不同个体变化中的同一性。但由于言语的发展,儿童不仅能在头脑中复活过去感知过的事物,而且可以把自己的经历传递给别人和对未来进行想象,从而使儿童的智慧得到迅速的发展。 2.儿童开始从前运算逻辑思维向运算思维过渡(4~7岁) 本阶段他们的判断仍受直觉调节的限制。皮亚杰曾用一些实验来说明直觉调节的特点。给五六岁儿童看两只大小、形状相同的玻璃杯A1和A2,并向A1和A2注入同等数量的液体,问两只杯的液体是否相等,得到了肯定的回答。然后,将A2的液体倒入一个又高又细的玻璃杯B中。再问A1与B的液体是否相等,儿童的回答往往是说A1多,因为它宽,或说B多,因为它高。这是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只能把注意集中于事物的一个维度,而不能同时注意事物两个维度的变化。继续下去,儿童们的看法常常会发生混乱,一会儿说B多些,一会儿又说A1更多。这表现了儿童的直觉思维已经开始从单维向多维度过渡,具有“守恒”特点的运算思维即将形成。 (三)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在皮亚杰看来,运算思维的基本特点就是守恒。这是内化的、可逆的动作,儿童能够在头脑里从概念的各种具体变化中把握其本质的、恒定的东西。这种守恒性通过两种可逆性来实现:一种是逆反性,例如,-A是+A的逆反或否定;一种是互反性,例如A>B和B>A是互反的,儿童自身的左右和他对面人的左右就是互反关系。运算思维又可分为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两种水平。 具体运算阶段是守恒已经出现,但还没有同具体事物完全分开而形成脱离具体事物的形式运算的阶段。同形式运算思维相比,这一阶段具有以下特点:(1)具体运算思维一般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离开具体事物而进行纯粹形式逻辑推理时,就会感到困难;(2)这些运算系统是零散的,还不能组成一个结构的整体。如上述两种可逆性,在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中还是互相孤立的,而没有把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在一个系统内综合起来。 在这个阶段,儿童能够掌握的最重要的运算系统是分类。例如,燕子(A)<鸟(B)<动物(C)。另一是序列化。例如,给儿童一组长短相差不多的棍子,他们会使用系统的方法,先找出最短的,然后逐步达到按长短次序排列为A、B、C、D……等等。对于这样类型的运算,儿童在本阶段,可以借助具体事物的帮助顺利地予以解决。以上这些运算系统对于儿童形成数的概念、时间和运动概念、几何关系概念特别重要。 (四)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 具体运算思维的不断同化、顺应、平衡,逐步地出现了新的运算结构,这就是形式运算思维,是一种接近成熟的思维形式。其特点有以下三点。 (1)这种思维可以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与形式区分开来。皮亚杰认为,“形式运算在本质上是由反映分类、序列等内化动作的那些命题之间的蕴涵和矛盾等逻辑关系所组成的”,故又称为命题运算思维。 (2)能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形式运算思维力图运用“隔离变量”的方法来解决现实问题。特别是确定多种元素之间复杂的因果联系,这个特点使思维达到可能性的广阔领域。皮亚杰说:“形式思维的一般特征,超出与经验事实直接有关的转换的框架之上,并且从属于假设──演绎运算。”“形式思维的最基本的特征是在现实与可能性之间方向上的逆转”。 (3)形式运算思维之所以能实现现实与可能之间的逆转,这是因为这些“可能运算本身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联系”,构成一个组合系统。所谓“隔离变量”方法的运用,就是在全部可能组合之中寻找并确定某种关键的组合。所以“这种完全的组合系统是形式思维的标志”。 皮亚杰研究了形式运算图式的逻辑结构。他认为,形式运算的命题之间有四种关系,并用符号来表示如下: 非(否定)— 和(联结)· 或(析取)∨ 如果……则(蕴涵) 形式运算图式就是在这四种关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结构化整体。 皮亚杰及其学派对认知发展阶段的研究,从理论到实验都有独到之处。他的学说包含着丰富的科学内容,为教育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而受到全世界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20世纪以来,有关认知发展的心理学研究课题,大多与皮亚杰所提出的问题有关。他对儿童思维的研究,在西方国家的儿童教育、中小学课程改革及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也有一定影响。但皮亚杰的理论也有不足之处,他强调适应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而忽视社会和教育的重要意义,他着重研究认知发展的逻辑结构而较少涉及生理发育和心理结构的研究,因而也不免有偏颇之处。 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1994)是现代美国的精神分析理论家,新精神分析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说是弗洛伊德(S.Freud)自我心理学的发展,在接受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说的基础上,他提出了人的社会心理发展渐成说。 埃里克森认为,发展是一个进化过程。一个人无论何时都兼为一个机体、一个自我、一个社会成员。自我就是个人的过去经验与当前认知范围内所面临的任务的综合,是个人的过去经验与现在经验的整合体。在人格发展中,自我起主导作用,它引导心理性欲向着合理的方向发展,把人在进化中的两股巨大力量即个人的内心生活和社会任务结合起来。因此,人的发展依存于三个变量:一是发展的内部规律,其发展过程与生物过程一样是不可逆的;二是文化背景的影响,它决定发展的速度;三是每个人的特异性反应及其对社会任务作出反应时的特殊发展方式。每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都普遍体现着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事件的发生顺序,按一定成熟程度分阶段地向前发展。 埃里克森以自我渐成为中心,把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其中前六个阶段属于人的成长过程,而后两个阶段是成人期和老年期。第一阶段从出生到1岁半,婴儿主要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和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第二阶段从1岁半到3岁,幼儿在心理成熟的基础上不再满足于停留在狭窄的空间之内,开始探索新的世界;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感,体验着意志的实现。第三阶段从3岁到7岁,儿童能从言语和行动上来探索和扩充他的环境,这时社会也向他提出挑战;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着目的的实现。第四阶段从7岁到12岁,儿童进入社会,开始意识到社会提出的任务;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第五阶段从12岁到18岁,青少年要自觉地与成年人处于相同地位;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即对自己的本质、信仰和一生重要方面的前后一致和较为完满的意识,防止同一性混乱,体验着忠诚的实现。第六阶段从18岁至25岁,青年人注重自己的真实情感,努力设计自己的将来,发展任务是获得成功的情感生活和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第七阶段是成人期,个体进入了繁殖时期。“繁殖”(generation)一词不仅意味着生儿育女,也包含通过创造性劳动使事业成功,发展任务是使本人精力充沛和照料好下一代,防止颓废迟滞,体验着事业与家庭主角的实现。第八阶段是老年期,老年人要适应身体的变化和社会地位的变化,他们的侧重点应着眼于保住自己的潜能,以维持个体生存和进行智慧斗争;发展的任务是进行自我整合,避免失望情绪,体验着角色变化和安享天年的实现。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渐成说不再过分强调弗洛伊德的本能论和泛性说,而是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格的影响,主张人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兼具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三方面因素的统一体。把各个发展阶段看作是在自我与其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推动下矛盾不断产生和解决的过程,认为发展有自我治疗、自我教育的作用,重视家庭和社会对儿童的教育作用。但是,埃里克森学说的基本倾向仍然和精神分析学派一样,认为先天因素决定后天因素,生物因素决定社会因素,这实质上还是一种生物学化的先天预成论的观点。这也是我们在研究人格发展问题上应该注意的。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渐成说有以下几点值得重视。(1)人格的发展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因而要重视教育对发展的作用。如在七岁以后,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社会义务,如果得到理想的教育,他就勤奋努力,将来可以成为一个能干和有成就的人;否则,他将自卑自贬。(2)人格的发展是循序而进的,上一个时期的发展任务如不能顺利通过,就会阻碍以后的发展,因此,儿童时代的教育环境对以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3)发展在不同阶段有不同任务,掌握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就可避免出现心理危机,使发展达到理想的境界。 三、艾利康宁的儿童主导活动发展阶段说 苏联心理学界的儿童发展阶段论导源于30年代“历史文化学派”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维果茨基认为,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是通过稳定期和转变期的交替来实现的。儿童成长过程的大部分时间处于稳定期,但是稳定期内不易觉察的微小的个性变化积累到一定限度就会出现一个转变期,儿童的活动和心理在短期内(如数月,一年)发生深刻质变。三岁、七岁和十一二岁就是这种转变年龄。这时儿童的行为和自我意识与其他年龄时期的儿童有显著区别,如独立活动的倾向,在和成年人关系中的许多否定表现等等。多数儿童在这一时期变得难教起来;但是,如果对儿童的教育措施适应儿童个性的变化,那么,儿童并不一定是难教育的。出现转变期的原因可以用列昂节夫的说法:“在儿童成长的每一时期,都有一种相应的特殊活动类型,这就是主导活动。它的发展制约着儿童在该阶段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根本变化。”维果茨基认为,转变期的本质就在于前一年龄期的主导活动形式发生了变化,并从中酝酿出新的活动形式和活动动机,因而不可避免地使儿童原来的积极性减弱了。儿童掌握新的活动形式以后,将导致一个稳定发展阶段的到来。 60年代以后,艾利康宁发展了维果茨基和列昂节夫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他根据儿童各年龄阶段主导活动的特点提出了他的儿童发展阶段论。艾利康宁认为:“儿童发展的各个阶段是从两个方面来说的:一方面,在各阶段中主要掌握着任务、动机和人与人的关系的准则,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个性的动机—需要圈;另一方面,在各个阶段中主要掌握社会通行的各种行为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智力、认识能力和操作能力。”艾利康宁还形象地用一个双螺线表示上述两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相互关系,提出心理发展周期性更替的假设:婴儿期、学前期和学龄中期主要是动机—需要等个性品质的发展时期;先学前期、学龄初期和学龄晚期是以发展认识能力为主的时期。这两个方面有规律地相互交替,在前一时期所形成的动机和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认识能力。 根据上述理论,艾利康宁和达维多夫将儿童的心理发展按其相应的主导活动类型划分为六个阶段。 (1)婴儿期:直接的情绪性交往类型(0~1岁)。在本阶段,儿童逐渐产生与周围的人交往的需要和对人们的情感和态度,形成一系列的感知性动作以及从事活动的基本动作──抓握动作。 (2)先学前期:物体操作活动类型(1~3岁)。由于对物体的操作活动,儿童模仿着成年人使用物品的方式;在与成年人的日常合作中,逐渐形成言语和直观动作的思维。 (3)学前期:游戏活动类型(3~7岁)。儿童通过游戏活动,形成了象征性机能和想象力,学会理解人的行为,包括道德行为的一般含义,区分人们相互关系的主从因素。 (4)学龄初期:学习活动类型(7~11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渐形成对周围现象和事物的理性态度,从而使他们能考虑到客观事物的特点和规律性,认识到道德规则的含义;并形成抽象理论思维的心理前提,如心理过程的随意性,对外部行动的内心计划及反省等。 (5)学龄中期:社会公益活动系统中的交往活动类型(11~15岁)。这种交往活动是以集体的方式进行的,如社会宣传、文娱体育、学习和劳动等;在这些活动中,少年掌握着根据不同任务和生活要求进行交往的能力,认识个性特征和品质的能力以及自觉遵守公共道德准则的能力。 (6)学龄晚期:学习职业活动类型(15~17岁)。通过这种活动培养高年级学生一定的认识兴趣和职业兴趣,掌握一定的研究技能和安排生活的能力,形成道德理想和具有较高水平的自我意识的能力。 他们还认为,由于上述各个阶段发展的结果,就培养和巩固了学生以后积极从事生产活动和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所必需的道德品质与世界观形成的心理基础。这些品质表现在相应的需要和能力之中:合理地安排并根据需要逐步完善自己的劳动能力,在高标准的道德准则和道德理想基础上进行集体交往的需要和能力,深思熟虑地解决生活问题的需要和能力,等等。 艾利康宁等人以主导活动来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理论,在苏联得到了普遍的承认,并对随后苏联的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的研究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2023-09-11 23:4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