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如何认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

2023-10-06 05:56:10
共1条回复
小教板

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抢占舆论制高点,掌握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话语权,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国际氛围.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破解我国发展中所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突出,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收益分配差别扩大,生态退化、环境污染加重,民生问题凸显以及道德文化领域里的消极现象等难题有决定意义.只有以生态文明超越传统工业文明,坚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和思路,对发展中的矛盾、问题作统筹评估、理性调控、综合治理,方能化逆为顺、举一反三、突破瓶颈制约,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按照生态文明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技术进步,有效降低能耗,推进经济集约化、生态化、知识化,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必将促进全民族生态道德文化素质的提高.近些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态意识、环保观念日益增强,参与生态治理、环境保护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但是,生态道德文化尚未普遍植根于广大群众心中.相当多的人生态道德文化水平低下,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有些公务人员的生态道德、环境意识差得惊人.生态道德文化缺失还表现在消费领域追求奢华、过度消费、甚至挥霍浪费等方面.事实说明,在广大群众尤其是在公职人员中间,强化生态道德文化教育,“补生态道德文化课”,亟为迫切、重要.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其他目标任务同步.然而,同物质文明相比,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明显滞后,亟须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否则,势必会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后腿.

最后,我国是具有悠久生态道德文化与伦理传统的国家,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而朴素的生态道德文化,其中“天人合一”理念就代表了中华民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精神境界.“建设生态文明,不仅需要法律的约束,更需要道德的感悟.而通过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生态道德文化教育,是提高全社会生态道德文化水准的最佳途径和方式.

相关推荐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
2023-09-12 08:17:292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是什么?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是:1、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工业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第三种文明形态。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以征服自然为对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但其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和对环境的破坏,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那么,要克服工业文明时代所带来的弊端,人类就需要建设超越于工业文明的新的生态文明,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2、建设生态文明是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工业化发展给人类带来的物质财富是丰厚的,一定意义上满足了人们多方面的生活需求,但工业化发展给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也是触目惊心的。我们只有按照十八大的精神、部署和要求办事,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为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创造一个天蓝、地绿、水净的良好生态环境。才能把我们的中国真正建成美丽的中国。3、建设生态文明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有限。当代中国又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在这样的国情和历史背景下,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形势相当严峻。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在社会公众层面,在全区大力倡导“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在决策管理层面,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在项目审批建设中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从建设生态文明全局着眼,将保税区打造成适合商建、适合人居的生态文明品质之区。鼓励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建设生态文明,既要保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又要毫不放松节能减排。以绿色、环保、低能耗为发展主流,坚定不移走生态型、环保型发展路子。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积极引导投资进一步向社会公共服务事业、新兴科技创新、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等领域转移。努力运用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新设备,改善过度依赖资源环境的现状,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2023-09-12 08:17:391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是什么?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对社会的作用: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从人类发展史看,人类文明已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原始文明也叫渔猎文明。人类从动物界分化出来以后,经历了数百万年的原始社会。原始人的物资生产能力非常低下,人类的生产活动远远没有超出自然环境的容量,与生态环境保持着原始共生的关系。农业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第二种文明形态。所以一定意义上说,农业文明仍然保持着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2023-09-12 08:18:021

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1、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2、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成为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为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创造一个天蓝、地绿、水净的良好生态环境。才能把我们的中国真正建成美丽的中国。
2023-09-12 08:18:171

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什么意义

1、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抢占舆论制高点,掌握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话语权,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国际氛围.;2、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破解我国发展中所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突出,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收益分配差别扩大,生态退化、环境污染加重,民生问题凸显以及道德文化领域里的消极现象等难题有决定意义;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按照生态文明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技术进步,有效降低能耗,推进经济集约化、生态化、知识化,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4、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我国是具有悠久生态道德文化与伦理传统的国家,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而朴素的生态道德文化,其中“天人合一”理念就代表了中华民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精神境界.“建设生态文明,不仅需要法律的约束,更需要道德的感悟.而通过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生态道德文化教育,是提高全社会生态道德文化水准的最佳途径和方式.
2023-09-12 08:18:291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是什么

1、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十八大报告在第八部分的第一句话,就开宗明义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2、2015年9月11日新出台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着眼于理念方向,着力于基础性框架,明确提出构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治理体系、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市场体系、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方面的制度体系,必将为加快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打牢制度桩基,夯实体制基础。
2023-09-12 08:18:391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与价值)

1、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包括( )。 2、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论文。 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4、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1.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2.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抢占舆论制高点。 3.掌握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话语权,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国际氛围。
2023-09-12 08:18:481

何谓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  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生态文明建设其实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就是不给后人留下遗憾而是留下更多的生态资产。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
2023-09-12 08:19:314

试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1)总体来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生态文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故从而可知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只有坚持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基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的、需摆在首要位置的,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只有生态文明建设好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建设才是有意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建设是建立在生态文明建设之上的,人们只有处理好了人与自然地关系,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性,在积极努力改造和利用自然地同时,懂得保护自然,优化和改善自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坚持节约为先,保护为先,自然恢复为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在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中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那么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建设随之而来,才能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3)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建设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五者缺一不可,都是把我国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然而没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空谈生态文明建设也毫无意义可言。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立足于当然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现状、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建设状况、社会政治条件以及人口素质等,走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4)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人们生活在地球上,自然是根本,可以说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可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中国人民已经意识到以前的不顾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只顾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破坏了自然带来的意想不到的后果,那样的后果是没有人可以承受的,而且也是没有必要的。人们只有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下,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这样才是正确的选择,得到了双赢的结果。总而言之,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建设的基础,五者却又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都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建设离不开生态文明的建设,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2023-09-12 08:19:491

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建设生态文明”既是目标任务之一,也是实现“更高要求”的保障。 生态文明建设必将促进全民族生态道德文化素质的提高。我国环境恶化迟迟不能根本好转,这与人们的生态道德文化缺失有直接关系。近些年来,我国城乡人民的生态意识、环保观念日益增强,参与生态治理、环境保护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但生态道德文化尚未普遍植根于人民大众。相当多的人生态道德文化水平低下,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 我国是具有悠久生态道德文化与伦理的国家,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而朴素的生态道德文化,其中“天人合一”理念就代表了中华民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精神境界。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果我国率先跨入生态文明社会,不但会使全国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人文、民生面貌为之一新,而且必将大大加快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2023-09-12 08:20:003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大力开展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一)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创造性地回答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和认识的不断深化,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形成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作出战略部署。强调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均衡发展指明了路径。在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下,我国扎实推进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超额完成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十一五”减排任务,全面实施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为促进绿色增长、推动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可靠基础。(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积极主动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进行的重大部署,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内涵。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特别是环境权益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有之义。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洁净的食品、优美宜居的环境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建设生态文明,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不仅是改善民生的需要,而且拓展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领域和范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社会,也应该是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都搞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才能全面推进现代化,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三)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道路,是我们党深刻把握当今世界发展新趋向作出的战略抉择,将为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自20世纪60、70年代人类生态环境意识开始觉醒以来,人类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以1972年联合国首次人类环境会议、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2002年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以及今年6月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为标志,不断深化和拓展。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时代潮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正成为新的趋向。我们党清醒把握这一发展新趋向,深刻反思传统工业文明发展模式的不足,认真总结落实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经验,充分吸纳中华传统文化智慧,提出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从文明进步的新高度认识和解决资源环境等问题,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技等领域全方位审视和应对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方面的严峻挑战,致力于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和谐,为增强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了更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论指导。十七大以来,我国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在推进工业文明进程中建设生态文明,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特色,为人类社会推进文明进程进行了有益尝试。
2023-09-12 08:20:181

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

  一)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崛起必须有良好的自然生态作保障。随着生态问题的日趋严峻,生存与生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联系紧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支撑和根本保障。  (二)建设生态文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选择。90多年来,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发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曾经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口号。这两次理论上的飞跃,都是为了解决时代面临的突出问题。在这两大理论成果的指导下,我们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建设生态文明是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现象十分严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日益突出,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合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大力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四)建设生态文明是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迫切需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不仅期待安居、乐业、增收,更期待天蓝、地绿、水净;不仅期待殷实富庶的幸福生活,更期待山清水秀的美好家园。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文明发展模式,注重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正是为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而作出的战略决策,也为子孙后代永享优美宜居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顺应时代潮流,契合人民期待 。
2023-09-12 08:20:361

怎样理解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2023-09-12 08:20:461

怎样理解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

文明是社会高度发达的标志,生态是自然状态美好的标志,生态文明则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基础上人与自然的和谐。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发展大计、上升为国家意志,是顺应时代潮流和民心民意的重大决策,为我们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路径和重点任务。通过学习交流,大家从国际国内两个方位,时间空间两个纬度,历史和现实两个视角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更加有了信心和底气。生态文明建设不能就环境谈环境,要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出发,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核心,以经济社会有序发展和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生态化为目标,以转变人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为动力。首先要树立文化导向。要大力培育和繁荣生态文化,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的理念、文化融入社会的每一个细胞,融入每一个人的血液,切实提高全民族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自觉,让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观念成为广大人民和领导干部的主流价值观,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氛围;其次是形成产业导向。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经济建设的全局中统筹考虑,提出相关产业发展目标、路径、布局和机制,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在生态文明建设新形势下,财税政策应向绿色产业、生态产业倾斜,促进产业发展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第三是加强制度导向。要通过制度设计,建立完善一整套生态技术、生态标准、生态法律等相配合的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规范社会主体的经济行为。
2023-09-12 08:21:081

生态文明建设对人类发展的意义

1、有利于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缓解我国资源问题2、有利于保护环境,保障人民健康,稳定社会发展3、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4、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5、有利于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使其相互协调
2023-09-12 08:21:181

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 实现美丽中国 党的十八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独立成篇,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并列,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党中央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思想的飞跃,为我国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坚实理论基础、远大目标指向和强大实践动力。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自然、社会、人和谐发展这一规律所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成果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全面发展、和谐共生、良性循环、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代表了一种更为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前提是珍惜和保护自然,宗旨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各种关系和谐共生,要求是建立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耗方式,着眼于引导人们走上健康、和谐、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自身对工业文明带来的问题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是对渔业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超越,是人类文明形态及其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一个重大进步,是一种正处在上升和发展中的新文明,是人类在物质享受和精神需求之上更高层次的理想和追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工业时代的国民生产总值呈指数增长的同时,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攫取、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呈现加速和全球化趋势。全球性的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生态危机的凸显,表明人类已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当前我国乃至整个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自然资源日趋短缺、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和生态系统持续恶化。资源短缺问题日趋突出。由于经济发展迅猛,我国所面临的资源短缺压力越来越大,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首先,我国人口众多,而资源又相对匮乏,从而导致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就更少。一些重要的矿产资源相对比较贫乏,石油储量仅占世界1.8%、天然气占0.7%、铁矿石不足9%、铜矿不足5%、铝土矿不足2%。我国人均可耕种土地为 1.43 亩,仅为全球人均量的三分之一;淡水人均量仅为全球人均量的四分之一;木材人均储量仅是全球人均量的八分之一;石油人均储量仅为全球人均储量的十分之一;天然气人均量为全球人均量的 4.5%;煤储量人均也仅为全球人均量的一半。其次,我国生产经营方式粗放,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资源利用效率比较低。例如目前我国灌溉用水效率只有25%-40%;单位产值的水耗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0倍以上;综合能源利用效率约为三分之一,比发达国家低百分之十;煤矿资源回收率不足五分之一。第三,我国资源供求矛盾突出,一些矿产已经不能自给,需要大量进口。例如,我国石油、铁、铜、铝、钾盐等大宗矿产已经不能自给,进口量大幅攀升,对外依存度分别为:石油54.8%、铁矿石53.6%、精炼铝52.9%、精炼铜69%、钾盐52.4%。到2020年,有25种矿产将出现不同程度的短缺,其中11种为国民经济支柱性矿产。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果举世瞩目,但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我们面临的环境压力也极为沉重,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物及有害化学品污染以及环境物理性污染等集中出现,远远超出环境承载力。有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工业和生活废水年排放量680亿吨,居世界第一;我国七大水系监测断面中 3/5 受到污染,有 90%的城市河段污染严重;淡水湖泊绝大多数呈富营养化状态。二氧化硫年排放量2159万吨,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碳年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绝大多数城市的空气质量已经处于较严重的污染程度。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历年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已占地面积达1300多平方公里,累计贮存量近135亿吨,产生大量有害的寄生生物。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二次污染现象十分严重。有毒、有害的化学污染、电磁辐射污染、危险废物污染等问题日趋突出。全球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国大陆占到16个。这些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开始阻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三废”造成的污染成为一些地方人们身体生病、职业病甚至疑难怪病产生的重要原因。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大约有1亿多人每天呼吸不到新鲜空气,每年约有1500万人因此患上支气管炎;3.6亿中国人缺乏安全的饮用水。中科院测算的数据表明,环境污染使我国的发展成本比世界的平均水平高了7%,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占到GDP的15%。生态系统持续恶化。改革开放30 多年来,我国调动优秀科学技术人员、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数万亿计的经济力量发展环境保护事业,虽然已经取得不少成果,但是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扭转生态继续恶化的趋势。我国素质偏低的庞大人口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给中国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现在我国的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四大自然生命系统,大气生态系统、水源生态系统和能源矿产生态系统三大自然环境系统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达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严重,现在能用于农耕的土地仅剩下300多万平方公里。石漠化以每年25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沙漠化以每年3436平方公里蔓延。我国年土壤流失总量达50亿吨。东北黑土区平均每年流失表土0.4—0.7厘米,50年后东北黑土区的黑土层将流失殆尽。一位外国专家在考察了黄河流域后感叹地说,“黄河流淌的不是沙土,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在我们的生活中,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的现象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水危机、沙漠化、气候异常、土壤酸碱化等一系列生态问题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环境中存在的不可预知的危险因素增加,比如突然的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突变的局部性气候等等。我国长期以来的环境问题严重破坏了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导致我国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通观人类史,无论是从渔业文明过度到农业文明,还是从农业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其发展进程都是由其社会矛盾(即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矛盾、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矛盾)所推动。然而,一种文明发展积累的社会矛盾不可能在该同一文明形态内解决,而只能由超越旧文明模式的新的文明形态内得到解决,这已经由人类历史进程所证明。当前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应从世情、国情出发,以转变发展观念,培养环保意识,建立生态环保体制、机制,发展环保、绿色技术和开展国际合作等为基本途径。1. 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说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科学发展观追求的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各个领域的整体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观在根本上是一致的,都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都以可持续发展为依靠,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所以,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顺应国际社会保护生态以及可持续利用资源的趋势,彻底扭转经济增长至上观点,转变高投入、高消费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适度节制的物质消费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同发展。2. 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一是宣传生态美好愿景。十八大报告为全中国人民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愿景,即“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要结合这个美好愿景,弘扬环境生态文化,全面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社会公德意识,打造全民关心、参与、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引导人们“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二是倡导环境友好伦理。要理直气壮地宣传我国传统文化中那些优秀的环境伦理观,倡导适度消费、公平消费和绿色消费,通过环境友好的消费选择带动环境友好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要通过教育、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等支持和协助,让人们树立尊重、顺应、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使其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奉行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三是强化生态责任意识。运用各种手段和传媒,通过专题培训、研讨等多种形式,重点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负责人的宣传,增强他们建设生态文明的责任感。通过学校教育长期进行生态文明的教育,以教育影响学生,以学生影响家长,以家庭影响社会。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促进媒体舆论监督与行政执法有机结合,对典型违法事例抓住不放、深入剖析、长期跟踪、连续报导。3.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体制。一是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调整。在工业结构调整中,要优化产业结构,继续淘汰和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用高新技术和生态技术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传统产业,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积极发展节能、降耗、减污的高新技术和生态技术产业。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建立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大幅度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二是完善相关政治保障条件。从国家层面,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法律、行政和科技等手段扎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立和完善干部绿色考核制度,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和环评结果整合到经济发展评价体系。此外,要建立健全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公众参与制度。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生态功能区划分工作,因地制宜发展各有特色的循环经济。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产业和工业园区进行生态化设计与改造,在产品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实行清洁生产,努力实现废物的循环利用,实行环境标识、环境认证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要将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市与农村以生态链为纽带统筹规划,有效发展循环经济。4. 完善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一是出台科学、合理的政策,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引导规范生产和消费行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宪法,并制订统一、完善的“自然资源保护法”,还要在各种经济法规中突出、强调环保型生态经济。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内,应抓紧调整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导向,从政策上千方百计向生态环境倾斜。在全球森林资源总体减少的情况下,我国森林面积由23.9亿亩增加到29.3亿亩,人工林达8亿多亩,居世界第一。这是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27亿多亩林地确权到户分不开的。当绿化荒山不仅是每年植树节机关单位的一种例行活动,而与绿化者个人和家庭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和我国城乡潜在劳动力资源结合起来,就会产生改善环境的巨大力量。二是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环境保护决策相一致的环境政策、法规、标准和技术体系,制定科学、严格的环境评价标准体系,培养一批专业、合格的执法队伍,促使执法手段有效、长效。严惩和杜绝一切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凡是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单位和个人,都要受到相应的处罚并促其对环境损害进行赔偿。此外,还要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等。5. 发展环保技术和绿色技术。生态文明要求物质生产采用高效、低耗、环保的环境友好型新技术,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废弃物排放;开发回收再利用技术,将废弃物资源化以达到控制污染的目的;开发绿色环保技术,促使废物最小化,实现生态安全生产。研究表明,到2020年使万元GDP能耗由2002年的2.68吨标准煤降低到1.54吨标准煤,那么能源消费总量就能控制在30亿吨标准煤;再生铝比重如果能从目前的21%提高到60%,就可替代3640万吨的铝矿石需求;能源利用效率若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可减少约400万吨;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若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就可减少排放约1000万吨;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若能提高20个百分点,每年就可减少排放约4000万吨。如果这些方面的技术实现突破,将极大地节约资源,改善环境质量。6. 与国际共同应对环境挑战。清洁的空气、温暖的阳光、繁荣的自然世界是人类共存共荣的必要基础。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是全世界、全人类所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加强国际合作,制定共同遵守的准则,是人类共同应对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全世界各国只有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解决公共的环境问题,才能真正取得实效。这就要求我国积极参与建立全球和区域合作机制,制定共同行动目标,加强沟通对话和交流合作,“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2023-09-12 08:21:321

分析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用关于 唯物辩证法 永恒发展和普遍联系的原理)

①从联系的普遍性看,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利用自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与人类没有重视事物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有直接联系。(3分)②从联系的客观性看,地球生态系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须事物客观联系中把握事物,不能肆意掠夺、破坏自然。(3分)③从联系的多样性看,生态环境问题表现千差万别,人们往往从短期利益出发,看到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联系,忽视间接的、本质的长远的联系,这加剧了地球生态环境的危机。(3分)
2023-09-12 08:21:421

为什么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给你篇文章做参考!核心提示:一提到生态文明建设,大家会想起一首歌曲“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春常在……”这首人们熟悉的优美歌曲,唱出了人们对海南优美环境的赞叹。从2000年9月开始,海南省推动以“建设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主题的文明生态村 一提到生态文明建设,大家会想起一首歌曲“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春常在……”这首人们熟悉的优美歌曲,唱出了人们对海南优美环境的赞叹。从2000年9月开始,海南省推动以“建设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主题的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截至2008年4月,共建成文明生态村7774个,占全省自然村总数的33.4%。当地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收入增加,文明程度提高,琼岛处处盛开生态文明之花。海南省抓住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一发展的突出优势和长期依托,坚持生态立省,把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明确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提了出来,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反映了党和政府对于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重视,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分享生态文明的迫切愿望,必将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重大影响。  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生态问题是人类社会必须高度关注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既影响着发展的全局,也决定着发展的可持续;建设生态文明关系到人类的命运,既影响着人类的现在,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过程中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辉煌的中华文明与长江、黄河流域的生态状况息息相关,而印度河流域的宜居环境则塑造了古印度文明。人们也不会忘记,曾经盛极一时的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等等所经历的由繁荣走向衰败的悲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地区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尖锐,导致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使得文明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前车之鉴,要时刻牢记。当代世界的发达国家,在其工业化初期和中期阶段,无不走过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工业化发展道路。如今的伦敦环境优美,但它曾经被人们称为“雾都”。19世纪50年代,伦敦是一个被各种工厂包围的城市,烟尘笼罩在城市的上空,工业污染严重,集中体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特征。长期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在人类物质生产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以高投入、高耗能、高消费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对地球资源的索取超出了合理的范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类对自身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和认识日益深刻。1972年,联合国发表《人类环境宣言》郑重宣示,人类在开发利用环境的同时,也承担着维护自然的义务。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为代表的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先后问世,标志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逐步成为世界共识。  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是当代中国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在经过了近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后,13亿中国人的生活正在逐步走向富裕,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的生态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一方面,我国人均资源紧张,人均耕地、淡水、森林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32%、27.4%和12.8%,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也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沙化土地面积为173.9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12%;水土流失土地的总面积已达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1%;平均每年农田受旱面积近4亿亩,受涝耕地面积1.5亿亩,损失粮食100亿公斤左右。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实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我国承受着传统发展模式给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在大多数经济指标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十五”计划规定的环境指标没有如期完成。要完成“十一五”期间将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等涉及资源环境的规划指标,任务十分艰巨。  历史与现实都警示我们,必须超越传统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给老百姓一个美好的生活家园,让天更蓝、水更清,给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  2007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同时,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禁令一出,牵动人心。曾几何时,塑料袋以其方便廉价的特点,大大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它也越来越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是继续依赖塑料袋的便利性而无视其危害,还是郑重地为环保作出新的抉择?“禁塑令”的实施充分展示了我国政府在保护环境问题上的坚定立场和决心,也有助于进一步在全社会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观。  确立建设生态文明新目标,是我们党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伟大进程中取得的新认识、树立的新理念、形成的新任务。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把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内容,党的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理念的又一次升华,标志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作出的新贡献。  建设生态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在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解决好“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问题。如果不改变传统发展思维和模式,继续沿袭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走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发展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难以实现。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资源供应不足、能源严重紧缺、环境压力加大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性制约因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们要走出一条投入少、产出多、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发展道路。  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强调把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内在地统一起来,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建设生态文明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落脚点和最终结果。同时,生态文明的实质是科学发展。“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既存在矛盾,又相互依存,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金山银山也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没有文明的生态,生产力的发展不可能持续;建设生态文明正是为了更好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正确处理快速发展和持续发展的关系,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的发展道路,建设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生态文明,在生机盎然的绿水青山中持续地追求并享有幸福,才能够真正拥有沉甸甸的“金山银山”。  建设生态文明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障。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成果的总和,是人与自然交流融通的状态。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最深刻的生存危机。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建设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基础和前提。  全社会的共识与行动  在五年累计降低供电煤耗22.4克/千瓦时,实现节约标准煤385万吨,节约用电24.3亿千瓦时,节约燃油38.5万吨,直接实现节能价值33.5亿元的同时,五年内规模翻了一番,装机容量达到6302万千瓦,效益翻两番,主营业务收入720亿元,实现利润42亿元。这是中国华电集团通过科学发展,在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中交出的一份骄人答卷。华电集团依靠科技进步、促进节能减排、加快清洁发展的成绩说明,只有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才能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我们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建设生态文明,观念要先行。要使生态文明观深入人心,在全体公民中强化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少、环境形势严峻的国情意识;强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效益意识;强化经济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人文指标全面发展的政绩意识;强化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资本,破坏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环保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了解国情、珍爱环境、保护生态、崇尚自然、节约资源、造福后代的共识,使生态文明观念成为13亿中国人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自觉行动。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键。要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统一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上来,树立保住绿水青山也是政绩的理念,把产业结构调整与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逐步改变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的状况,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坚定不移地抓好节能减排工作是核心。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好”是基础,“好”的体现之一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做到节能减排。要让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成为两根“高压线”,加快利用先进技术改造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坚决淘汰落后的生产力,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实行严格的制度是保障。完成硬指标要出硬招数,不动真格的换不来蓝天碧水。要像控制人口、保护耕地一样,实行严格的环境资源保护制度,严肃法律制度、环境标准、执法纪律、执法手段,建立健全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将能耗降低和污染减排完成情况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实行政绩督察制和行政问责制,对那些我行我素、无视法纪、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人要坚决惩处,杜绝一切环境违法行为,绝不允许“少数人发财、人民群众受害、全社会买单”的情况再出现。  建设生态文明是全社会共同的理念,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当建设生态文明成为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时,青山不老,绿水长流,人与自然共和谐的美景就一定能够实现。
2023-09-12 08:22:051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什么的根本性作用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制度建设的根本性作用。只有把制度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着力破除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才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加快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扩展资料:生态文明建设意义:1、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唯有经济与环境并重、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的发展,才是最有价值、最可持续、最具实践意义的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走一条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2、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党的使命宗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生态环境等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建设美丽新中国。3、生态文明建设关系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行,将产生变革性力量。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改变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使资源、生产、消费等要素相匹配相适应。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
2023-09-12 08:22:141

如何理解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面对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增强生态危机意识,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  (一)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   人类在创造和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饱尝了高增长带来的苦果:能源紧张、资源短缺、生态退化、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灾害频发.这些,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重新思考人类行为的准则.   (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的重要成果   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与我们党一贯倡导和追求的理念一脉相承的,是对我们党关于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的新概括、再升华.生态文明观念逐步树立,全民资源节约和环保意识增强.   (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   尽管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但经济发展面临越来越突出的资源环境制约,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一是资源约束趋紧;二是环境污染严重,环境状况总体恶化趋势没有根本遏制;三是生态系统退化,全国水土流失严重.这些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环境容量有限、生态脆弱,加之我国发展很快,发达国家几百年逐步显露的问题,在我国被压缩到几十年集中显现.另一方面是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生态文明的理念没有牢固树立,生态不文明的做法还很普遍.从源头上、从根本上跨过资源环境这道槛,不仅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023-09-12 08:22:291

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 探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

二、生态文明建设与民生福祉的密切关系综上所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不言而喻。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保障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权益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权益、提升国家形象做出更大的贡献。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生态环境的恶化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比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退化等问题,都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生态环境的恶化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比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退化等问题,都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一、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紧密关系
2023-09-12 08:22:395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1、十年来,全国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56%,重污染天数减少了87%,成为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2、十年来,全国优良水体比例提高了23.3个百分点,达到84.9%,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群众饮水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3、十年来,我国土壤环境质量发生了基础性变化,建成涵盖8万个点位的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络。4、十年来,我国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钢铁达到了3亿吨,淘汰老旧和高排放机动车辆超过3000万辆。5、十年来,我国森林面积增长了7.1%,达到2.27亿公顷,成为全球“增绿”的主力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建设生态文明是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现象十分严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日益突出,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合贯穿到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大力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2023-09-12 08:23:011

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什么意义

一、建设生态文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二、建设生态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三、建设生态文明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障 ,四、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五、建设生态文明是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的重大举措ue002也是中国对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
2023-09-12 08:23:111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是什么?

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抢占舆论制高点。掌握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话语权,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国际氛围。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文明建设其实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就是不给后人留下遗憾而是留下更多的生态资产。着眼于理念方向,着力于基础性框架,明确提出构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治理体系、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市场体系。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方面的制度体系,必将为加快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打牢制度桩基,夯实体制基础。
2023-09-12 08:23:481

生态文明建设意义

问题一: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有何重要意义 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一重要论述,反映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再深化,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规律和生态环境规律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二、建设生态文明是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 三、建设生态文明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四、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中央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从现阶段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水平。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十八大报告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论述,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努力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能够加快实现,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必将展现在世界人民的面前。 问题二: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 意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重要支撑。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坚持和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下大气力抓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近年来,我国在坚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既讲求经济效益,也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持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标本兼治,突出重点,有步骤地进行环境治理和建设;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环境保护和治理,推进资源开发与节约,依法严格保护环境与生态;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实行 *** 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从体制和机制上促进可持续发展。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一些地区出现水、大气、土壤等污染较重,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下降,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等现象。因此,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力度,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体制机制、产业结构和技术体系。 问题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意义是什么 1、有助于唤醒全民族的生态忧患意识; 2、认清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持之以恒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尽最大可能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科学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体现了人类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理念; 3、建设生态文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问题四:生态文明建设定义 生态文明建设其实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就是不给后人留下遗憾而是留下更多的生态资产。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特征,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由此,生态文明建设不但要做好其本身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更重要的是要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就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既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并列从而形成五大建设,又要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过程中融入生态文明理念、观点、方法 问题五:怎样理解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问题六:简述生态文明的意义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体现了人类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理念。建设生态文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它有助于唤醒全民族的生态忧患意识,认清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持之以恒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尽最大可能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观念,作为一种基础的价值导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希望喝上干净的水、吸上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住上舒适的房子等。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自然生态保持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并与人们和谐相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迫切。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便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更无法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任重而道远。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题中应有之义。 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是我国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飞跃,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中国未来发展及建设的战略基础。 我国发展中所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突出,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收益分配差别扩大,生态退化、环境污染加重,民生问题凸显以及道德文化领域里的消极现象等,严重制约了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如何破解难题,走出困境,实现良性循环,事关改革、发展大局。须知,这些矛盾和问题都是传统工业化带来的,若以工业文明理念和思路应对,不但于事无补,还会使困境日益深化。惟有以生态文明超越传统工业文明,坚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和思路,对发展中的矛盾、问题作统筹评估、理性调控、综合治理,方能化逆为顺、举一反三、突破瓶颈制约,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问题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什么重大意义 统筹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既积极实现当前的目标,又为长远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正确处理的一个重大问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创造性地回答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积极主动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进行的重大部署,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内涵。 (三)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道路,是我们党深刻把握当今世界发展新趋向作出的战略抉择,将为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2023-09-12 08:24:031

生态文明对当代中国的建设有哪些意义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1)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重要支撑。  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坚持和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下大气力抓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2)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近年来,我国在坚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 注重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既讲求经济效益, 也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 把节约放在首位, 在保护中开发, 在开发中保护;坚持统筹规划, 加大投入, 标本兼治, 突出重点, 有步骤地进行环境治理和建设;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环境保护和治理, 推进资源开发与节约, 依法严格保护环境与生态;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实行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从体制和机制上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一些地区出现水、大气、土壤等污染较重,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下降,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等现象。因此,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力度,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体制机制、产业结构和技术体系。
2023-09-12 08:24:121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哪些重大意义

一、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创造性地回答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和认识的不断深化,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形成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作出战略部署。强调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均衡发展指明了路径。在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下,我国扎实推进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超额完成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十一五”减排任务,全面实施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为促进绿色增长、推动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可靠基础。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积极主动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进行的重大部署,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内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特别是环境权益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有之义。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洁净的食品、优美宜居的环境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建设生态文明,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不仅是改善民生的需要,而且拓展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领域和范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社会,也应该是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都搞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才能全面推进现代化,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三、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道路,是我们党深刻把握当今世界发展新趋向作出的战略抉择,将为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自20世纪60、70年代人类生态环境意识开始觉醒以来,人类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以1972年联合国首次人类环境会议、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2002年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以及今年6月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为标志,不断深化和拓展。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时代潮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正成为新的趋向。我们党清醒把握这一发展新趋向,深刻反思传统工业文明发展模式的不足,认真总结落实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经验,充分吸纳中华传统文化智慧,提出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从文明进步的新高度认识和解决资源环境等问题,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技等领域全方位审视和应对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方面的严峻挑战,致力于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和谐,为增强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了更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论指导。
2023-09-12 08:24:223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是什么

1、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十八大报告在第八部分的第一句话,就开宗明义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2、2015年9月11日新出台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着眼于理念方向,着力于基础性框架,明确提出构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治理体系、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市场体系、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方面的制度体系,必将为加快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打牢制度桩基,夯实体制基础。
2023-09-12 08:24:301

建设生态文明有什么重要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023-09-12 08:24:401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建设生态文明是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共同事业,在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破解我国前进中的种种难题有决定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成就辉煌。但发展中所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突出,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收益分配差别扩大,生态退化、环境污染加重,民生问题凸显以及道德文化领域里的消极现象等,严重制约了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如何破解难题,走出困境,实现良性循环,事关改革、发展大局。
2023-09-12 08:24:491

如何理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1有利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2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从而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发挥消费的动力功能,拉动经济增长。3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的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促使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4有利于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总之,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2023-09-12 08:24:583

怎样理解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意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重要支撑.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坚持和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下大气力抓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近年来,我国在坚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既讲求经济效益,也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持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标本兼治,突出重点,有步骤地进行环境治理和建设;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环境保护和治理,推进资源开发与节约,依法严格保护环境与生态;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实行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从体制和机制上促进可持续发展.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一些地区出现水、大气、土壤等污染较重,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下降,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等现象.因此,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力度,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体制机制、产业结构和技术体系.
2023-09-12 08:25:082

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什么意义

1、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抢占舆论制高点,掌握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话语权,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国际氛围.;2、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破解我国发展中所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突出,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收益分配差别扩大,生态退化、环境污染加重,民生问题凸显以及道德文化领域里的消极现象等难题有决定意义;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按照生态文明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技术进步,有效降低能耗,推进经济集约化、生态化、知识化,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4、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2023-09-12 08:25:301

何谓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1、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推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2、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我国资源总体丰富但人均短缺,总体质量不高,(分布不平衡)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3、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是:建设生态文明,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023-09-12 08:25:401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是什么?

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抢占舆论制高点。掌握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话语权,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国际氛围。具体内容: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文明建设其实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就是不给后人留下遗憾而是留下更多的生态资产。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2023-09-12 08:25:501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什么重大意义

一、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创造性地回答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和认识的不断深化,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形成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作出战略部署。强调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均衡发展指明了路径。在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下,我国扎实推进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超额完成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十一五”减排任务,全面实施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为促进绿色增长、推动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可靠基础。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积极主动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进行的重大部署,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内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特别是环境权益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有之义。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洁净的食品、优美宜居的环境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建设生态文明,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不仅是改善民生的需要,而且拓展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领域和范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社会,也应该是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都搞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才能全面推进现代化,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三、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道路,是我们党深刻把握当今世界发展新趋向作出的战略抉择,将为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自20世纪60、70年代人类生态环境意识开始觉醒以来,人类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以1972年联合国首次人类环境会议、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2002年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以及今年6月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为标志,不断深化和拓展。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时代潮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正成为新的趋向。我们党清醒把握这一发展新趋向,深刻反思传统工业文明发展模式的不足,认真总结落实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经验,充分吸纳中华传统文化智慧,提出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从文明进步的新高度认识和解决资源环境等问题,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技等领域全方位审视和应对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方面的严峻挑战,致力于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和谐,为增强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了更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论指导。
2023-09-12 08:26:122

怎样理解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意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重要支撑.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坚持和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下大气力抓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近年来,我国在坚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既讲求经济效益,也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持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标本兼治,突出重点,有步骤地进行环境治理和建设;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环境保护和治理,推进资源开发与节约,依法严格保护环境与生态;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实行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从体制和机制上促进可持续发展.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一些地区出现水、大气、土壤等污染较重,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下降,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等现象.因此,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力度,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体制机制、产业结构和技术体系.
2023-09-12 08:26:221

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什么意义

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抢占舆论制高点,掌握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话语权,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国际氛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破解我国发展中所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突出,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收益分配差别扩大,生态退化、环境污染加重,民生问题凸显以及道德文化领域里的消极现象等难题有决定意义。只有以生态文明超越传统工业文明,坚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和思路,对发展中的矛盾、问题作统筹评估、理性调控、综合治理,方能化逆为顺、举一反三、突破瓶颈制约,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按照生态文明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技术进步,有效降低能耗,推进经济集约化、生态化、知识化,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必将促进全民族生态道德文化素质的提高。近些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态意识、环保观念日益增强,参与生态治理、环境保护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但是,生态道德文化尚未普遍植根于广大群众心中。相当多的人生态道德文化水平低下,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有些公务人员的生态道德、环境意识差得惊人。生态道德文化缺失还表现在消费领域追求奢华、过度消费、甚至挥霍浪费等方面。事实说明,在广大群众尤其是在公职人员中间,强化生态道德文化教育,“补生态道德文化课”,亟为迫切、重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其他目标任务同步。然而,同物质文明相比,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明显滞后,亟须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否则,势必会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后腿。最后,我国是具有悠久生态道德文化与伦理传统的国家,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而朴素的生态道德文化,其中“天人合一”理念就代表了中华民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精神境界。“建设生态文明,不仅需要法律的约束,更需要道德的感悟。而通过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生态道德文化教育,是提高全社会生态道德文化水准的最佳途径和方式。
2023-09-12 08:26:321

建设生态文明的原因和意义

保卫地球
2023-09-12 08:26:423

从经济、生态、社会等多个方面谈谈:生态文明作为新提出的文明形式,有何意义?

生态文明作为新提出的文明形式意义如下:一、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崛起必须有良好的自然生态作保障。随着生态问题的日趋严峻,生存与生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联系紧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支撑和根本保障。二、建设生态文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选择。90多年来,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发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曾经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口号。这两次理论上的飞跃,都是为了解决时代面临的突出问题。在这两大理论成果的指导下,我们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建设生态文明是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现象十分严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日益突出,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合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大力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四、建设生态文明是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迫切需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不仅期待安居、乐业、增收,更期待天蓝、地绿、水净;不仅期待殷实富庶的幸福生活,更期待山清水秀的美好家园。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文明发展模式,注重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正是为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而作出的战略决策,也为子孙后代永享优美宜居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顺应时代潮流,契合人民期待。扩展资料: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是民意所在民心所向。生态文明建设是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
2023-09-12 08:26:521

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崛起必须有良好的自然生态作保障。随着生态问题的日趋严峻,生存与生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联系紧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支撑和根本保障。  (二)建设生态文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选择。90多年来,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发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曾经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口号。这两次理论上的飞跃,都是为了解决时代面临的突出问题。在这两大理论成果的指导下,我们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建设生态文明是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现象十分严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日益突出,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合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大力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四)建设生态文明是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迫切需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不仅期待安居、乐业、增收,更期待天蓝、地绿、水净;不仅期待殷实富庶的幸福生活,更期待山清水秀的美好家园。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文明发展模式,注重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正是为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而作出的战略决策,也为子孙后代永享优美宜居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顺应时代潮流,契合人民期待 。
2023-09-12 08:27:131

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发展的作用

建设生态文明是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共同事业,在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破解我国前进中的种种难题有决定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成就辉煌。但发展中所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突出,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收益分配差别扩大,生态退化、环境污染加重,民生问题凸显以及道德文化领域里的消极现象等,严重制约了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如何破解难题,走出困境,实现良性循环,事关改革、发展大局。须知,这些矛盾和问题都是传统工业化带来的,若以工业文明理念和思路应对,不但于事无补,还会使困境日益深化。惟有以生态文明超越传统工业文明,坚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和思路,对发展中的矛盾、问题作统筹评估、理性调控、综合治理,方能化逆为顺、举一反三、突破瓶颈制约,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必将促进全民族生态道德文化素质的提高。我国环境恶化迟迟不能根本好转,这与人们的生态道德文化缺失有直接的关系。近些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态意识、环保观念日益增强,参与生态治理、环境保护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但是,生态道德文化尚未普遍植根于广大群众心中。相当多的人生态道德文化水平低下,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有些公务人员的生态道德、环境意识差得惊人。据《中国青年报》XX年11月13日报道:某省环保局日前公布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93.31%的群众认为环境保护应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然而却有高达91.95%的市长、厅局长认为加大环保力度会影响经济增长。生态道德文化缺失还表现在消费领域追求奢华、过度消费、甚至挥霍浪费等方面。事实说明,在广大群众尤其是在公职人员中间,强化生态道德文化教育,“补生态道德文化课”,亟为迫切、重要。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建设生态文明”既是目标任务之一,也是实现“更高要求”的保障。总的看,我国物质文明建设成就卓著,城乡人民对经济发展、生活改善是满意的,给予好评,但对环境恶化,则反映相当强烈。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其他目标任务同步。然而,同物质文明相比,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明显滞后,亟须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否则,势必会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后腿。这是应当防止和避免的。  我国是具有悠久生态道德文化与伦理传统的国家,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而朴素的生态道德文化,其中“天人合一”理念就代表了中华民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精神境界。“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建设生态文明,不仅需要法律的约束,更需要道德的感悟。而通过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生态道德文化教育,是提高全社会生态道德文化水准的最佳途径和方式。应当抓住这一良好机遇。在广大城乡居民中广泛深入地开展生态道德文化宣传教育,普及生态道德文化知识;特别要重视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生态道德文化水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企业建设;加强生态道德立法,规范人们的生态道德行为;转变消费观念,倡导适合国情的合理适度消费;还要实行村居民生态自治,充分发挥民间环保组织的作用,并把生态道德文化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结合起来,以收相互促进、事半功倍之效。  最后我认为如果我们能够按照生态文明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技术进步,有效降低能耗,推进经济集约化、生态化、知识化,是多么迫切、紧要!其潜力又是多么巨大!如果各级政府、各行各业在行动上切切实实这么做了,那么,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生态优化、环境保护,岂不可以创造出新的人间奇迹!
2023-09-12 08:27:231

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你认为大学生能为实现美丽中国做些什么?

你是扬大的吧。。。
2023-09-12 08:27:343

怎样理解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2、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3、有利于提升公民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理念;4、有利于贯彻以人为本这一核心;
2023-09-12 08:27:442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有何重要意义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果我国率先跨入生态文明社会,不但会使全国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人文、民生面貌为之一新,而且必将大大加快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在开发自然、利用自然中,人类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的行为方式应该符合自然规律,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在生产力布局、城镇化发展、重大项目建设中都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2023-09-12 08:27:544

怎样深刻体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意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重要支撑.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坚持和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下大气力抓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近年来,我国在坚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既讲求经济效益,也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持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标本兼治,突出重点,有步骤地进行环境治理和建设;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环境保护和治理,推进资源开发与节约,依法严格保护环境与生态;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实行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从体制和机制上促进可持续发展.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一些地区出现水、大气、土壤等污染较重,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下降,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等现象.因此,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力度,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体制机制、产业结构和技术体系.
2023-09-12 08:28:111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包括哪些

建设生态文明是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共同事业,在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破解我国前进中的种种难题有决定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成就辉煌。但发展中所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突出,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收益分配差别扩大,生态退化、环境污染加重,民生问题凸显以及道德文化领域里的消极现象等,严重制约了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如何破解难题,走出困境,实现良性循环,事关改革、发展大局。须知,这些矛盾和问题都是传统工业化带来的,若以工业文明理念和思路应对,不但于事无补,还会使困境日益深化。惟有以生态文明超越传统工业文明,坚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和思路,对发展中的矛盾、问题作统筹评估、理性调控、综合治理,方能化逆为顺、举一反三、突破瓶颈制约,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023-09-12 08:28:201

简答题:如何理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意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重要支撑。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坚持和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下大气力抓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近年来,我国在坚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既讲求经济效益,也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持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标本兼治,突出重点,有步骤地进行环境治理和建设;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环境保护和治理,推进资源开发与节约,依法严格保护环境与生态;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实行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从体制和机制上促进可持续发展。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一些地区出现水、大气、土壤等污染较重,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下降,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等现象。因此,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力度,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体制机制、产业结构和技术体系。
2023-09-12 08:28:481

中央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何意义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抢占舆论制高点,掌握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话语权,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国际氛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破解我国发展中所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突出,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收益分配差别扩大,生态退化、环境污染加重,民生问题凸显以及道德文化领域里的消极现象等难题有决定意义.只有以生态文明超越传统工业文明,坚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和思路,对发展中的矛盾、问题作统筹评估、理性调控、综合治理,方能化逆为顺、举一反三、突破瓶颈制约,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按照生态文明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技术进步,有效降低能耗,推进经济集约化、生态化、知识化,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必将促进全民族生态道德文化素质的提高.近些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态意识、环保观念日益增强,参与生态治理、环境保护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但是,生态道德文化尚未普遍植根于广大群众心中.相当多的人生态道德文化水平低下,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有些公务人员的生态道德、环境意识差得惊人.生态道德文化缺失还表现在消费领域追求奢华、过度消费、甚至挥霍浪费等方面.事实说明,在广大群众尤其是在公职人员中间,强化生态道德文化教育,“补生态道德文化课”,亟为迫切、重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其他目标任务同步.然而,同物质文明相比,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明显滞后,亟须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否则,势必会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后腿.最后,我国是具有悠久生态道德文化与伦理传统的国家,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而朴素的生态道德文化,其中“天人合一”理念就代表了中华民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精神境界.“建设生态文明,不仅需要法律的约束,更需要道德的感悟.而通过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生态道德文化教育,是提高全社会生态道德文化水准的最佳途径和方式.
2023-09-12 08:28:561

生态文明作为新提出的文明形式,有何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是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共同事业,在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破解我国前进中的种种难题有决定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成就辉煌.但发展中所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突出,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收益分配差别扩大,生态退化、环境污染加重,民生问题凸显以及道德文化领域里的消极现象等,严重制约了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如何破解难题,走出困境,实现良性循环,事关改革、发展大局.须知,这些矛盾和问题都是传统工业化带来的,若以工业文明理念和思路应对,不但于事无补,还会使困境日益深化.惟有以生态文明超越传统工业文明,坚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和思路,对发展中的矛盾、问题作统筹评估、理性调控、综合治理,方能化逆为顺、举一反三、突破瓶颈制约,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如果我们能够按照生态文明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技术进步,有效降低能耗,推进经济集约化、生态化、知识化,是多么迫切、紧要!其潜力又是多么巨大!如果各级政府、各行各业在行动上切切实实这么做了,那么,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生态优化、环境保护,岂不可以创造出新的人间奇迹!
2023-09-12 08:29: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