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高中数学部分函数的学习方法

2023-10-06 10:12:59
共6条回复
小教板
* 回复内容中包含的链接未经审核,可能存在风险,暂不予完整展示!

高中数学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数学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二次函数课件

coco

学习方法:1.《学习科学》利用思维导图通过对比类比的方法对知识点进行梳理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帮助孩子高效快速的对知识点进行分析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学习科学的思维导图包含初中数学12张,物理10张,化学12张;高中数学20张,物理17张,化学17张思维导图就可以完成三年基础知识的掌握。

  2.运用思维导图将题型进行分类,建立题型库,题库中包含三年内所有题型,无需第二本资料;通过思维导图按个人情况掌握进行分类标识,考前只需针对复习,无需在搞题海战术。

以下是导学图中对函数的归纳总结:

  1. 函数的奇偶性

  (1)若f(x)是偶函数,那么f(x)=f(-x) ;

  (2)若f(x)是奇函数,0在其定义域内,则 f(0)=0(可用于求参数);

  (3)判断函数奇偶性可用定义的等价形式:f(x)±f(-x)=0或 (f(x)≠0);

  (4)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复杂,应先化简,再判断其奇偶性;

  (5)奇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反的单调性;

  2. 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

  (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若已知 的定义域为[a,b],其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g(x)≤b解出即可;若已知f[g(x)]的定义域为[a,b],求 f(x)的定义域,相当于x∈[a,b]时,求g(x)的值域(即 f(x)的定义域);研究函数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由“同增异减”判定;

  3.函数图像(或方程曲线的对称性)

  (1)证明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即证明图像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图像上;

  (2)证明图像C1与C2的对称性,即证明C1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C2上,反之亦然;

  (3)曲线C1:f(x,y)=0,关于y=x a(y=-x a)的对称曲线C2的方程为f(y-a,x a)=0(或f(-y a,-x a)=0);

  (4)曲线C1:f(x,y)=0关于点(a,b)的对称曲线C2方程为:f(2a-x,2b-y)=0;

  (5)若函数y=f(x)对x∈R时,f(a x)=f(a-x)恒成立,则y=f(x)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

  (6)函数y=f(x-a)与y=f(b-x)的图像关于直线x= 对称;

  4.函数的周期性

  (1)y=f(x)对x∈R时,f(x a)=f(x-a) 或f(x-2a )=f(x) (a>0)恒成立,则y=f(x)是周期为2a的周期函数;

  (2)若y=f(x)是偶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对称,则f(x)是周期为2︱a︱的周期函数;

  (3)若y=f(x)奇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对称,则f(x)是周期为4︱a︱的周期函数;

  (4)若y=f(x)关于点(a,0),(b,0)对称,则f(x)是周期为2 的周期函数;

  (5)y=f(x)的图象关于直线x=a,x=b(a≠b)对称,则函数y=f(x)是周期为2 的周期函数;

  (6)y=f(x)对x∈R时,f(x a)=-f(x)(或f(x a)= ,则y=f(x)是周期为2 的周期函数;

  5.方程k=f(x)有解 k∈D(D为f(x)的值域);

  6.a≥f(x) 恒成立 a≥[f(x)]max,; a≤f(x) 恒成立 a≤[f(x)]min;

  7.(1) (a>0,a≠1,b>0,n∈R ); (2) l og a N= ( a>0,a≠1,b>0,b≠1);

  (3) l og a b的符号由口诀“同正异负”记忆; (4) a log a N= N ( a>0,a≠1,N>0 );

  8. 判断对应是否为映射时,抓住两点:(1)A中元素必须都有象且唯一;(2)B中元素不一定都有原象,并且A中不同元素在B中可以有相同的象;

  9. 能熟练地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求反函数,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10.对于反函数,应掌握以下一些结论:(1)定义域上的单调函数必有反函数;(2)奇函数的反函数也是奇函数;(3)定义域为非单元素集的偶函数不存在反函数;(4)周期函数不存在反函数;(5)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5) y=f(x)与y=f-1(x)互为反函数,设f(x)的定义域为A,值域为B,则有f[f--1(x)]=x(x∈B),f--1[f(x)]=x(x∈A).

  11.处理二次函数的问题勿忘数形结合;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必有最值,求最值问题用“两看法”:一看开口方向;二看对称轴与所给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12. 依据单调性,利用一次函数在区间上的保号性可解决求一类参数的范围问题

  13. 恒成立问题的处理方法:(1)分离参数法;(2)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列不等式(组)求解;

阿啵呲嘚

其实一开始学函数会有很多疑问和不解的

因为你不明白一些定义 我觉得要学好函数这类理科的学科 理解才是最重要的 不是说什么多做题啊,你要不理解怎么做都没有用

首先先弄清楚定义这些最基本的,不是说表面的看懂这几个汉字几个符号,而是要理解它的实际内涵,然后多体会,数学还是很有趣的因为逻辑性很强。

然后函数就你一定要比较细心,因为一些符号看起来没什么不同,其实很大区别的 做题的时候要讲究质而不是量,多做笔记整理。慢慢地你会习惯f(x)的

陶小凡

认真的上课听讲,下去多复习,注意笔记和错题整理。重要的是要有信心,自己并不比别人差,大家差不多都是这么过来的。

可乐

不要只做题目,看看以前错的题,上课认真听老师讲,有问题去问老师,这样下来不信你学不好

再也不做稀饭了

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 上课认真听讲 有的函数有一定的公式 可以套嘛

相关推荐

初三数学《二次函数》课件大全

【 #课件# 导语】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它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使用课件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情绪,从而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下面是 课件频道。   初三数学《二次函数》课件篇一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2.进一步发展估算能力.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用图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的过程,获得用图象法求方程近似根的体验.   2.利用图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这种求解方程的思路,体验数形结合思想.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估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进一步掌握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关系,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教学难点   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教学方法   学生合作交流学习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三张   第一张:(记作§2.8.2A)   第二张:(记作§2.8.2B)   第三张:(记作§2.8.2C)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和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关系,懂得了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y=0时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于是,我们在不解方程的情况下,只要知道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可.但是在图象上我们很难准确地求出方程的解,所以要进行估算.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估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初三数学《二次函数》课件篇二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数和没有实根.   3.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二次函数与y=h(h是实数)交点的横坐标.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2.通过观察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个数,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3.通过学生共同观察和讨论,培养大家的合作交流意识.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2.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1.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数和没有实根.   3.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二次函数与y=h(h是实数)交点的横坐标.   教学难点   1.探索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的过程.   2.理解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讨论探索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二张   第一张:(记作§2.8.1A)   第二张:(记作§2.8.1B)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kx+b=0(k≠0)和一次函数y=kx+b(k≠0)后,讨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当一次函数中的函数值y=0时,一次函数y=kx+b就转化成了一元一次方程kx+b=0,且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一元一次方程kx+b=0的解.   初三数学二次函数教案教学方法   在整个中学数学知识体系中,二次函数占据极其关键且重要的地位,二次函数不仅是中高考数学的重要考点,也是线性数学知识的基础。那老师应该怎么教呢?今天,我给大家带来初三数学二次函数教案教学方法。   一、重视每一堂复习课数学复习课不比新课,讲的都是已经学过的东西,我想许多老师都和我有相同的体会,那就是复习课比新课难上。   二、重视每一个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离开学生谈课堂效率肯定是行不通的。而我校的学生数学基础大多不太好,上课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对学习的热情也不是很高,这些都是十分现实的事情,既然现状无法更改,那么我们只能去适应它,这就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做好课外与学生的沟通,学生对你教学理念认同和教学常规配合与否,功夫往往在课外,只有在课外与学生多进行交流和沟通,和学生建立起比较深厚的师生情谊,那么最顽皮的学生也能在他喜欢的老师的课堂上听进一点   四、要多了解学生。你对学生的了解更有助于你的教学,特别是在初三总复习间断,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复习情况有助于你更好的制定复习计划和备下一堂课,也有利于你更好的改进教学方法。   2二次函数教学方法一   一、立足教材,夯实双基:进行中考数学复习的时候,要立足于教材,重新梳理教材中的典例和习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要让学生在掌握的基础上,能够做到知识的延伸和迁移,让解题方法、技巧在学生遇到相似问题时,能在头脑中再现   二、立足课堂,提高效率:做到教师入题海,学生出题海.教师应多做题、多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并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众多复习资料中,选择适合本班学生的练习,也可通过对题目的重组。   三、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让每一节课都给学生留有时间,让他们有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的复习效果.   四、激发兴趣,提高质量: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上复习课时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授课的过程中,在关注知识复习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效果,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感.这样他们才会更有兴趣的学习下去.   3二次函数教学方法二   1.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优化课堂结构,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允许学生随时“插嘴”、提问、争辩,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   2.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继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之后,学生要学习的最后一类重要的代数函数,它也是描述现实世界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的数学模型。   3.学生有疑而问、质疑问难,是用心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可贵表现,理应得到老师的热情鼓励和赞扬。现在对学生的随时“插嘴”,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应抱欢迎、鼓励的态度给与肯定,并做出正确的解释。   4.初中阶段主要研究二次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用二次函数的观点审视一元二次方程,用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二次函数教学方法三   1.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叙事的区别:教学案例与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反映的是教学预期;而教学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教学过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学结果。   2.教学案例与教学实录:它们同样是对教育教学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事实判断),而教学案例是根据目的和功能选择内容,并且必须有作者的反思(价值判断)。   3.教学案例与叙事研究的联系与区别:从“情景故事”的意义上讲,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也是一种“教育案例”,但“教学案例”特指有典型意义的、包含疑难问题的、多角度描述的经过研究并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点评)的教学叙事;   4.教学案例必须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选择有关信息,必须事先进行实地作业,因此日常教育叙事日志可以作为写作教学案例的素材积累。
2023-09-12 12:05:361

二次函数的课件

二次函数、二次方程及二次不等式的关系重难点归纳 1 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1)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法 y=ax2+bx+c;y=a(x-x1)(x-x2);y=a(x-x0)2+n (2)当a>0,f(x)在区间[p,q]上的最大值M,最小值m,令x0= (p+q) 若- <p,则f(p)=m,f(q)=M;若p≤- <x0,则f(- )=m,f(q)=M;若x0≤- <q,则f(p)=M,f(- )=m;若- ≥q,则f(p)=M,f(q)=m 2 二次方程f(x)=ax2+bx+c=0的实根分布及条件 (1)方程f(x)=0的两根中一根比r大,另一根比r小 a61f(r)<0;(2)二次方程f(x)=0的两根都大于r (3)二次方程f(x)=0在区间(p,q)内有两根 (4)二次方程f(x)=0在区间(p,q)内只有一根 f(p)61f(q)<0,或f(p)=0(检验)或f(q)=0(检验)检验另一根若在(p,q)内成立 (5)方程f(x)=0两根的一根大于p,另一根小于q(p<q) 3 二次不等式转化策略(1)二次不等式f(x)=ax2+bx+c≤0的解集是 (-∞,α )∪[β,+∞ a<0且f(α)=f(β)=0;(2)当a>0时,f(α)<f(β) |α+ |<|β+ |,当a<0时,f(α)<f(β) |α+ |>|β+ |;(3)当a>0时,二次不等式f(x)>0在[p,q]恒成立 或 (4)f(x)>0恒成立典型题例示范讲解 例1已知二次函数f(x)=ax2+bx+c和一次函数g(x)=-bx,其中a、b、c满足a>b>c,a+b+c=0,(a,b,c∈R) (1)求证 两函数的图象交于不同的两点A、B;(2)求线段AB在x轴上的射影A1B1的长的取值范围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函数中函数与方程思想的运用能力 知识依托 解答本题的闪光点是熟练应用方程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及数与形的完美结合 错解分析 由于此题表面上重在“形”,因而本题难点就是一些考生可能走入误区,老是想在“形”上找解问题的突破口,而忽略了“数” 技巧与方法 利用方程思想巧妙转化 (1)证明 由 消去y得ax2+2bx+c=0Δ=4b2-4ac=4(-a-c)2-4ac=4(a2+ac+c2)=4[(a+ c2]∵a+b+c=0,a>b>c,∴a>0,c<0∴ c2>0,∴Δ>0,即两函数的图象交于不同的两点 (2)解 设方程ax2+bx+c=0的两根为x1和x2,则x1+x2=- ,x1x2= |A1B1|2=(x1-x2)2=(x1+x2)2-4x1x2   ∵a>b>c,a+b+c=0,a>0,c<0∴a>-a-c>c,解得 ∈(-2,- )∵ 的对称轴方程是 ∈(-2,- )时,为减函数∴|A1B1|2∈(3,12),故|A1B1|∈( ) 例2已知关于x的二次方程x2+2mx+2m+1=0 (1)若方程有两根,其中一根在区间(-1,0)内,另一根在区间(1,2)内,求m的范围 (2)若方程两根均在区间(0,1)内,求m的范围 命题意图 本题重点考查方程的根的分布问题 知识依托 解答本题的闪光点是熟知方程的根对于二次函数性质所具有的意义 错解分析 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对方程的根进行限制时,条件不严谨是解答本题的难点 技巧与方法 设出二次方程对应的函数,可画出相应的示意图,然后用函数性质加以限制 解 (1)条件说明抛物线f(x)=x2+2mx+2m+1与x轴的交点分别在区间(-1,0)和(1,2)内,画出示意图,得∴ (2)据抛物线与x轴交点落在区间(0,1)内,列不等式组    (这里0<-m<1是因为对称轴x=-m应在区间(0,1)内通过)例3已知对于x的所有实数值,二次函数f(x)=x2-4ax+2a+12(a∈R)的值都是非负的,求关于x的方程 =|a-1|+2的根的取值范围 解 由条件知Δ≤0,即(-4a)2-4(2a+12)≤0,∴- ≤a≤2(1)当- ≤a<1时,原方程化为x=-a2+a+6,∵-a2+a+6=-(a- )2+ ∴a=- 时,xmin= ,a= 时,xmax= ∴ ≤x≤ (2)当1≤a≤2时,x=a2+3a+2=(a+ )2- ∴当a=1时,xmin=6,当a=2时,xmax=12,∴6≤x≤12 综上所述, ≤x≤12
2023-09-12 12:05:441

函数的种类以及它们的公式和区别

导数和导函数实际是一个意思,因为对原来的函数求导以后所得的导数也仍然是x的函数,所以有时也说导数叫导函数,导数和导函数是同一个函数表达式。
2023-09-12 12:06:074

高一数学教案精选

作为一名高一数学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高一数学教案精选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高一数学教案精选,希望大家喜欢! 高一数学教案精选篇1 一、教材的本质、地位与作用 对数函数(第二课时)是20__人教版高一数学(上册)第二章第八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本小节涉及对数函数相关知识,分三个课时,这里是第二课时复习巩固对数函数图像及性质,并用此解决三类对数比大小问题,是对已学内容(指数函数、指数比大小、对数函数)的延续和发展,同时也体现了数学的实用性,为后续学习起到奠定知识基础、渗透方法的作用,因此本节内容起到了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本节课的地位与作用,结合高一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对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2、运用对数函数的性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即数形结合能力 2、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已有经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探索出方法,有条理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教材的重点及难点 对数比大小发挥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前一是复习巩固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二是对指数中比大小问题的数学思想及方法的再次体现和应用,对后为解对数方程及对数不等式奠定基础。所以确定本节课重点:运用对数函数图像性质比较两数的大小 教学中将在以下2个环节中突出教学重点: 1、利用学生预习后的心得交流,资源共享,互补不足 2、通过适当的练习,加强对解题方法的掌握及原理的理解 另一方面,学生在预习后上课的情况下,对于课本上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本节课教师要补充第三类比大小问题———同真异底型,对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有一定的挑战性。所以确定本节课难点:同真异底的对数比大小 教学中会在以下3个方面突破教学难点: 1、教师调整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其中起引导作用即可。 2、小组合作探索新问题时,注重生生合作、师生互动,适时用语言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参与讨论的自信。 3、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节省时间,加快课程进度,增强了直观形象性。 四、学生学情分析 长处:高一学生经过几年的数学学习,已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对于已学知识或用过的数学思想、方法有一定的应用能力及应用意识,对于本节课而言,从知识上说,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刚刚学过,本节课是知识的应用,从数学能力上说,指数比大小问题的解题思想和方法在这可借鉴,另外数形结合能力、小结概括能力、特殊到一般归纳能力已具备一点。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本节课从教学内容上来看,第三类对数比大小是课本以外补充的内容,没有预习心得,让学生在课堂中快速通过合作探究来完成解题思路的构建,有一定的挑战性,从学生能力上来看,探索出方法,有条理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还需加强锻炼,知识之间的联系认识上还显不足。 五、教法特点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在教育方式上,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其中起引导作用即可。基于此,本节课遵循此原则重点采用问题探究和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方法。从预习交流心得出发,到探索新问题,再到题后的回顾总结,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处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多说、多分析、多思考、多总结,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观点,加强理解,在生生合作,师生互动中解决问题,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打下基础。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节省时间,加快课程进度,增强了直观形象性。 六、教学过程分析 1、课件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明确任务,激发兴趣 2、温故知新(已填表形式复习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设计意图:复习已学知识和方法,为学生形成知识间的联系和框架建立平台,并为下一步的应用打下基础。 3、预习后心得交流 1)同底对数比大小 2)既不同底数,也不同真数的对数比大小 以课本例题为例,交流解题思路,题后总结此类型比大小问题的一般方法,而后通过练习加强理解巩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预习,自己总结方法及此方法适用的题型,有条理的阐述自己的学习心得,老师只需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从题目表面上升到题目的实质,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4、合作探究——同真异底型的对数比大小 以例3为例,学生分组合作探究解题方法,预计两种:一是利用换底公式将此类型转化为同底异真型,利用之前总结的方法解决此问题。二是利用具体对数的大小关系探究出不同底对数函数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像,以此来解决此类型比大小问题。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难点,探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同时也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很好机会,为以后的探究学习积累经验和方法,充分体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另外数学问题的解决仅仅只是一半,更重要的是解题之后的回顾,即反思,如果没有了反思,他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次重要而有效益的方面。因此,本题解决后,让学生反思明白,要想利用性质解决问题,关键要做到“脑中有图”,以“形”促“数”。 5、小结 以学生自主小结的方式总结本节课得收获,教师可引导小结三个方面:所学内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 6、思考题 以20__高考题为例,让学生学以致用,增强数学学习兴趣。 7、作业 包括两个方面: 1、书写作业 2、下节课前的预习作业 七、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例来看,这种通过课本内容预习,而后课堂交流学习成果的方法效果不错,既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自主探究时,学生分组讨论过程中,我参与小组讨论,对有能力的小组,在探究出一种方法后,可鼓励完成更多的方法探究,对于能力较弱的小组,可给予适当的提示,使学生都能动起来,课堂都有所收获,增强学生自信。另外,对于学生的总结回答,可能会比较慢,我一定会耐心听,及时鼓励,给予学生微笑和语言的鼓励,效果很好。在小结环节中,对于高一学生自己小结的方法,是我一直的教学尝试,由于只训练了半学期,学生只能达到小结知识的程度,在以后的训练中还会加入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小结内容,使这些数学名词让学生不再觉得抽象,而是变成具体的,可操作的、具体的解题工具。 高一数学教案精选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 (2)能正确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选择恰当的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集合和元素的定义;元素的三个特性;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常用的数集及表示。 2.集合{1,2}、{(1,2)}、{(2,1)}、{2,1}的元素分别是什么?有何关系 二、新课教学 (一).集合的表示方法 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和图形语言来描述一个集合,但这将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除此之外还常用列举法和描述法来表示集合。 (1)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列举法。 如:{1,2,3,4,5},{__2,3__+2,5y3-__,__2+y2},…; 说明:1.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所以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不必考 虑元素的顺序。 2.各个元素之间要用逗号隔开; 3.元素不能重复; 4.集合中的元素可以数,点,代数式等; 5.对于含有较多元素的集合,用列举法表示时,必须把元素间的规律显示清楚后方能用省略号,象自然数集N用列举法表示为 例1.(课本例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2)方程__2=__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3)由1到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 (4)方程组 的解组成的集合。 思考2:(课本P4的思考题)得出描述法的定义: (2)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花括号{ }内。 具体方法:在花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一般格式: 如:{__|__-3>2},{(__,y)|y=__2+1},{__|直角三角形},…; 说明: 1.课本P5最后一段话; 2.描述法表示集合应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__,y)|y= __2+3__+2}与 {y|y= __2+3__+2}是不同的两个集合,只要不引起误解,集合的代表元素也可省略,例如:{__|整数},即代表整数集Z。 辨析:这里的{ }已包含“所有”的意思,所以不必写{全体整数}。下列写法{实数集},{R}也是错误的。 例2.(课本例2)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方程__2—2=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2)由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 (3)方程组 的解。 思考3:(课本P6思考) 说明: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 (二).课堂练习: 1.课本P6练习2; 2.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大于0的所有奇数 3.集合A={__| ∈Z,__∈N},则它的元素是 。 4.已知集合A={__|-3<__<3,__∈z},b={(__,y)|y=__ p="" +1,__∈a},则集合b用列举法表示是 归纳小结: 本节课从实例入手,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 作业布置: 1. 习题1.1,第3.4题; 2. 课后预习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高一数学教案精选篇3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情景,理解分层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学会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3、并对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及分层抽样方法进行比较,揭示其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 通过实例理解分层抽样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分层抽样的步骤。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复习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的概念、特征以及适用范围。 2、实例:某校高一、高二和高三年级分别有学生名,为了了解全校学生的视力情况,从中抽取容量为的样本,怎样抽取较为合理? 二、学生活动 能否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进行抽样,为什么? 指出由于不同年级的学生视力状况有一定的差异,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进行抽样不能准确反映客观实际,在抽样时不仅要使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相等,还要注意总体中个体的层次性。 由于样本的容量与总体的个体数的比为100∶2500=1∶25, 所以在各年级抽取的个体数依次是。即40,32,28。 三、建构数学 1、分层抽样:当已知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时,为了使样本更客观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常将总体按不同的特点分成层次比较分明的几部分,然后按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进行抽样,这种抽样叫做分层抽样,其中所分成的各部分叫“层”。 说明: ①分层抽样时,由于各部分抽取的个体数与这一部分个体数的比等于样本容量与总体的个体数的比,每一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都是相等的; ②由于分层抽样充分利用了我们所掌握的信息,使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而且在各层抽样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抽样方法,所以分层抽样在实践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高一数学教案精选篇4 各位评委、各位专家,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一章第五节“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 下面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课堂设计、效果评价六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既是初中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在知识上的延伸和发展,又是本章集合知识的运用与巩固,也为下一章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教学作铺垫,起着链条的作用。同时,这部分内容较好地反映了方程、不等式、函数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相互转化,蕴含着归纳、转化、数形结合等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探究能力及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分2课时学习。本课时通过二次函数的图象探索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通过复习“三个一次”的关系,即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以旧带新寻找“三个二次”的关系,即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关系;采用“画、看、说、用”的思维模式,得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品味数学中的和谐美,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教材的特点和高一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理解“三个二次”的关系;掌握看图象找解集的方法,熟悉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能力目标——通过看图象找解集,培养学生“从形到数”的转化能力,“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观察、分析、探求的学习激情、强化学生参与意识及主体作用。 三、重难点分析 一元二次不等式是高中数学中最基本的不等式之一,是解决许多数学问题的重要工具。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要把握这个重点。关键在于理解并掌握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确定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方法——图象法,其本质就是要能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认识方程的解,不等式的解集与函数图象上对应点的横坐标的内在联系。由于初中没有专门研究过这类问题,高一学生比较陌生,要真正掌握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节课的难点确定为:“三个二次”的关系。要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归纳“三个一次”的关系作铺垫。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一)学法指导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本节课主要是教给学生“动手画、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善提炼、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这样做增加了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的机会,教给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了教学的主体;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学生“学”有新“思”,“思”有新“得”,“练”有新“获”,学生也才会逐步感受到数学的美,会产生一种成功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只有这样做,课堂教学才富有时代特色,才能适应素质教育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二)教法分析 本节课设计的指导思想是:现代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应把学习看成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生应与一定的知识背景即情景相联系,在实际情景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景中。 本节课采用“诱思引探教学法”。把问题作为出发点,指导学生“画、看、说、用”。较好地探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高一数学教案精选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画三视图的基本技能,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动手作图,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画出简单几何体、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难点: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 三、学法指导:观察、动手实践、讨论、类比。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开课题 展示庐山的风景图——“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说明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物体视觉的效果可能不同,要比较真实反映出物体,我们可从多角度观看物体。 (二)讲授新课 1、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 中心投影:光由一点向外散射形成的投影; 平行投影:在一束平行光线照射下形成的投影。 正投影:在平行投影中,投影线正对着投影面。 2、三视图: 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侧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左面向右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俯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上面向下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三视图:几何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统称为几何体的三视图。 三视图的画法规则: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长对正:正视图与俯视图的长相等,且相互对正; 高平齐:正视图与侧视图的高度相等,且相互对齐; 宽相等:俯视图与侧视图的宽度相等。 3、画长方体的三视图: 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分别是从几何体的正前方、正左方和正上方观察到有几何体的正投影图,它们都是平面图形。 长方体的三视图都是长方形,正视图和侧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俯视图和正视图都各有一条边长相等。 4、画圆柱、圆锥的三视图: 5、探究:画出底面是正方形,侧面是全等的三角形的棱锥的三视图。 (三)巩固练习 课本P15练习1、2;P20习题1.2[A组]2。 (四)归纳整理 请学生回顾发表如何作好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五)布置作业 课本P20习题1.2[A组]1。
2023-09-12 12:06:151

高中数学知识总结

已发,请及时采纳
2023-09-12 12:06:343

中考冲刺

中考嘛。复习下自己的错题,多做几套模拟卷就OK。中考可以在最后一段时间提升,但是要效果非常大还是困难的,合理的安排好目标,调整好考试心情才是重点。
2023-09-12 12:06:534

高中数学必修一说课稿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一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一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数学必修一说课稿1   函数的单调性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函数的单调性》,下面我将围绕本节课“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三个问题,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五方面逐一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二章第3节。函数是高中数学的课程,它是描述事物运动变化的模型,而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的一大特征,它为我们之后的学习奠定重要基础。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学生是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通过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学习已经对函数的增减性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在高中阶段,用符号语言刻画图形语言,用定量分析解释定性结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为后续函数的学习作准备,也为利用倒数研究单调性的相关知识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分析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以及新课标教学理念,我将教学目标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单调函数的意义;   (2)会判断和证明简单函数的单调性。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从概念出发,进一步研究性质的意识及能力;   (2)体会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由合适的例子引发学生探求数学知识的欲望,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通过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   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判断和证明简单函数的单调性。   难点:   1.函数单调性概念的认知   (1)自然语言到符号语言的转化;   (2)常量到变量的转化。   2.应用定义证明单调性的代数推理论证。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和讨论法。学生可以在多媒体中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启发式教学和讨论法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   2、学法分析   新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学生不仅要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怎样学习,为终生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所以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方法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及特征。   五、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课的三维目标,并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以下五个环节来进行我的教学。   (一)知识导入   温故而知新,我将先从之前学习的知识引入,给出一些函数,比如y=x、y=-x、y=|x|,让学生作出这些函数的图像,然后让学生讨论这些函数图像是上升的还是下降的,由此引入到我的新课。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检查学生掌握基本初等函数图像的情况,而且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从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中构建新概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讲授新课   1.问题:分别做出函数y=x2,y=x+2的图像,指出上面的.函数图象在哪个区间是上升的,在哪个区间是下降的?   通过学生熟悉的图像,及时引导学生观察,函数图像上A点的运动情况,引导学生能用自然语言描述出,随着x增大时图像变化规律。让学生大胆的去说,老师逐步修正、完善学生的说法,最后给出正确答案。   2.观察函数y=x2随自变量x变化的情况,设置启发式问题:   (1)在y轴的右侧部分图象具有什么特点?   (2)如果在y轴右侧部分取两个点(x1,y1),(x2,y2),当x1<x2时,y1,y2的大小关系如何?是不是在定义域内任取两个点都有这个规律呢? p=""> </x2时,y1,y2的大小关系如何?是不是在定义域内任取两个点都有这个规律呢?>   (3)如何用数学符号语言来描述这个规律?   教师补充:这时我们就说函数y=x2在(0,+∞)上是增函数。   (4)反过来,如果y=f(x)在(0,+∞)上是增函数,我们能不能得到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变化规律呢?   类似地分析图象在y轴的左侧部分。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从正、反两方面领会函数单调性。师生共同总结出单调增函数的定义,并解读定义中的关键词,如:区间内,任意,当x1<x2时,都有f(x1)<f(x2)。 p=""> </x2时,都有f(x1)<f(x2)。>   仿照单调增函数定义,由学生说出单调减函数的定义。   教师总结归纳单调性和单调区间的定义。注意强调: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在定义域某个区间上的局部性质,也就是说,一个函数在不同的区间上可以有不同的单调性。   (我将给出函数y=x2,并画出这个函数的图像,让学生观察函数图像的特点,让他们描述函数图像的增减性,慢慢得到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把对图像的感性认识转化为了数学关系,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1练习1:说出函数f(x)=的单调区间,并指明在该区间上的单调性。x   练习2:练习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f(2)>f(1),则函数是R上的增函数。   ②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f(2)>f(1),则函数是R上不是减函数。   1③已知函数y=,因为f(-1)<f(2),所以函数f(x)是增函数。x p=""> </f(2),所以函数f(x)是增函数。x>   1我将给出一些具体的函数,如y=,f(x)=3x+2让学生说出函数的单调区间,并指明在该区间x   上的单调性。通过这种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对知识的掌握。   (四)归纳总结   我先让学生进行小结,函数单调性定义,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图像、定义),然后教师进行补充,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既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为下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做好准备。   (五)布置作业   必做题:习题2-3A组第2,4,5题。   选做题:习题2-3B组第2题。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可以获得不同的发展,因此要设计不同程度要求的习题。   高中数学必修一说课稿2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二次函数的图像》,下面我将围绕本节课“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三个问题,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课堂设计五方面逐一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二章第4.1节。二次函数的图像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学生是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的时候已经学习过有关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二次函数解析式中的系数由常数转变为参数,使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图像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能培养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以及新课标教学理念,我将教学目标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知识与技能   理解二次函数中参数a,b,c,h,k对其图像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对二次函数图像平移的研究方法,能迁移到其他函数图像的研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作用,感受到数学中数与形的辩证统一。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通过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确定如下   重点:   二次函数图像的平移变换规律及应用。   难点:   探索平移对函数解析式的影响及如何利用平移变换规律求函数解析式,并能把平移变换规律迁移到其他函数。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新课改的要求,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和讨论法。学生可以在多媒体中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启发式教学和讨论法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   2、学法分析   新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学生不仅要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怎样学习,为终生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所以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方法进行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课的三维目标,并突破重难点,我将设计以下五个环节来进行我的教学。   (1)知识导入   温故而知新,我将先从之前学习的知识引入,给出一些函数,比如y=x2、y=2x2,让学生作出这些函数的图像,然后让学生比较这些函数图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由此引入我的新课。一方面让学生总结复习已有知识,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另一方面,使学生在自己熟悉的问题中首先获得解题成功的快乐体验。   (2)讲授新课   例1:画出函数y=2x2,y=2(x+1)2,y=2(x+1)2+3的图像   让学生画出他们的图像并观察函数图像的特点,再让学生与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图像进行对比,得出结论: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2+bx+c,先将其化成y=a(x+h)2+k的形式,从而判断出y=ax2+bx+c是如何由y=ax2变换得到的。   前面的练习和例题,基本涵盖了二次函数图像平移变换的各种情况,启发并引导了学生将实例的结论进行总结,得出y=x2到y=ax2,y=ax2到y=a(x+h)2+k,y=ax2到y=ax2+bx+c(其中,a均不为0)的图像变化过程,即a>0开口向上,a<0开口向下;h正左移,h负右移;k正上移,k负下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把对图像的感性认识转化为了数学关系,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3)巩固练习   我将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完成课本44页1-3题。通过这种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二次函数中参数对图像的影响。   (4)归纳总结   我先让学生进行小结,然后教师进行补充,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既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可以进行适当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做好准备。   高中数学必修一说课稿3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函数的概念》,选自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下面介绍我对本节课的设计和构思,请您多提宝贵意见。   我的说课有以下六个部分:   一、背景分析   1、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必修1第1章第2节的内容,是函数这一章的起始课,它上承集合,下引性质,与方程、不等式、数列、三角函数、解析几何、导数等内容联系密切,是学好后继知识的基础和工具,所以本节课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初步具备了学习函数概念的基本能力,但函数的概念从初中的变量学说到高中阶段的对应说很抽象,不易理解。   另外,通过对集合的学习,学生基本适应了有效教学的课堂模式,初步具备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函数的概念以及构成函数的三要素;   教学难点为:函数概念的形成及理解。   二、教学目标设计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学习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情况,故而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   ①了解函数是非空数集到非空数集的一个对应;   ②了解构成函数的三要素;   ③理解函数概念的本质;   ④理解f(x)与f(a)(a为常数)的区别与联系;   ⑤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   2、过程与方法(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中的实例,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和表达问题的能力,在函数概念的构建过程中体会类比、归纳、猜想等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让学生充分体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参与函数定义域的求解过程以及函数的求值过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抽象美与简洁美。   三、课堂结构设计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探究,我使用有效教学的课堂模式,课前学生通过结构化预习,完成问题生成单,课中采用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学生展写、展讲例题,教师点评的方式完成问题解决单,课后完成问题拓展单,课堂结构包含:   复习旧知,引出课题(约2分钟)创设情境,形成概念(约5分钟)剖析概念(约12分钟)例题分析,巩固知识——小组讨论,展写例题(约8分钟)小组展讲,教师点评(约10分钟)总结反思,知识升华(约2分钟)(最后)布置作业,拓展练习。   四、教学媒体设计   教学中利用投影与黑板相结合的形式,利用投影直观、生动地展示实例,并能增加课堂容量;利用黑板列举本节重要内容,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整体认识,并让学生利用黑板展写、展讲例题,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五、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围绕问题的解决与重难点的突破,设计了下面的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按四个环节展开:   首先,在第一环节——复习旧知,引出课题,先由两个问题导入新课   ①初中时函数是如何定义的?   ②y=1是函数吗?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发现利用初中的定义很难回答第②个问题,从而激起他们的好奇心:高中阶段的函数概念会是什么?激发他们学习本节课的强烈愿望和情感,使他们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究状态,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从学生的心理状态与认知规律出发,教学过程自然过渡到第二个环节——函数概念的形成。   由于高中阶段的函数概念本身比较抽象,看不见也摸不着,不易直接给出,因此在本环节中,我主要通过学生能看见能感知的生活中的3个实例出发,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一步步归纳形成函数的概念,此过程我称之为“创设情境,形成概念”。   对于这3个实例,我分别预设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与体会。   问题1:从炮弹发射到落地的0-26s时间内,集合A是否存在某一时间t,在B中没有高度h与之对应?是否有两个或多个高度与之相对应?   问题2:从1979—2001年,集合A是否存在某一时间t,在B中没有面积S与之对应?是否有两个或多个面积与它相对应吗?   问题3:从1991—2001年间,集合A中是否存在某一时间t,在B中没恩格尔系数与之对应?是否会有两个或多个恩格尔系数与对应?   [设计意图]:通过循序渐进地提问,变教为诱,以诱达思,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总结3个实例的各自特点,并综合各自特点,归纳它们的公共特征,着重向学生渗透集合与对应的观点,这样,再让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概括过程,用集合、对应的语言来描述函数时就显得水到渠成,难点得以突破。   函数的概念既已形成,本节课自然进入了第3个环节——剖析概念,理解概念。   函数概念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概念本身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可能把握不准确,所以我分两个步骤来进行剖析,由具体到抽象,螺旋上升。   首先,在学生熟读熟背函数概念的基础上,我设计一个学生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在参与中体会学习的快乐。   我利用多媒体制作一个表格,请学号为01—05的同学填写自己上次的数学考试成绩,并提出3个问题:   问题1:若学号构成集合A,成绩构成集合B,对应关系f:上次数学考试成绩,那么由A到B能否构成函数?   问题2:若将问题1中“学号”改为“01—05的学生”,其余不变,那么由A到B能否构成函数?   问题3:若学号04的学生上次考试因病缺考,无成绩,那么对问题1学号与成绩能否构成函数?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提问,层层回答,让学生对概念中关键词的把握更为准确,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更为具体,为总结归纳函数概念的本质特征打下基础。   其次,我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几组数集的对应关系,让学生分析讨论哪些对应关系能构成函数,在学生深刻认识到函数是非空数集到非空数集的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对应关系,并能准确把握概念中的关键词后,再着重强强在这两种对应关系中,何为定义域,何为值域,值域和集合B有什么关系,强调函数的三要素,得出两函数相等的条件。   至此,本节课的第三个环节已经完成,对于区间的概念,学生通过预习能够理解课堂上不再多讲,仅在多媒体上进行展示,但会在后面例题的使用中指出注意事项。   在本节课的第四个环节——例题分析中,我重点以例题的形式考查函数的有关概念问题,简单函数的定义域问题以及函数的求值问题,至于分段函数、复合函数的求值及定义域问题,将在下节课予以解决,本环节主要通过学生讨论、展写、展讲、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完成知识的巩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最后,通过   ——总结点评,完善知识体系   ——课堂练习,巩固知识掌握   ——布置作业,沉淀教学成果   六、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上必然会有难以预料的事情发生,具体的教学过程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   最后,引用赫尔巴特的一句名言结束我的说课,那就是“发挥我们教师的创造性,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艺术的事业,使我们不聪明的孩子变的聪明,使我们聪明的孩子变的更聪明”。   谢谢大家! ;
2023-09-12 12:07:381

2014年湖南省湘潭市的中考数学最后一题压轴题26题的解法?特别是后两问。毫无头绪啊,有木有大神呐~感谢

2023-09-12 12:07:543

高中数学函数学习技巧

我也回想起我的高一时代 以前初中那些卷子 随便写写 最起码也是八十几啊 到了高一备受打击 第一次考试苦思冥想 才小上七十几 其实后来 再看那些题目 就觉得十分简单了 函数重在对这一章整体的把握 不知楼主同学是否把这章学完了?还没学完的话 首先得把书上的概念理解深刻 书上的题目一定咬全会做 然后这章算是高一上重中之重 所以咬做大量题 学会熟练 并要见多识广 还有一个就是 作题目时多画函数图像 大部分题目用图像法很容易看出 上面的比较空把 我正好高考复习 随便说点重点 这个还要仔细思考 1.如何判断两函数为同一函数(这个要熟练掌握函数定义 选择题经常会考) 2.求解析式的方法(配凑 换元 待定系数 赋值)一定要熟练掌握 若还有不明要向老师请教 3.分类讨论 这个式高中重点培养的思维模式 经常给你一个二次函数 例:mX^-6mx+12(^为平方) 这个要分m=0 m不等于0讨论 这个切记 往往在做题时容易疏忽 4.求值域的方法(反函数 配方 换元 判别式 图像法) 还有个重要的模型x+x/1 并注意这些方法那些普遍通用 哪些是用时要注意条件的 5.单调性注意细心和熟练(多做)这个到不是很难 6.二次函数 这个初中的重点 要是生疏再把书拿出来看看 7.指数和对数函数这个以后再学把 也比较烦躁 呵呵 这个只是随便说说 关键在于勤学多问 希望我的一些小经验对你有些帮助把
2023-09-12 12:08:192

九年级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复习课说课稿怎么写

分块
2023-09-12 12:08:392

设有两个命题,p:关于x的不等式a^x>1(a

课件里的
2023-09-12 12:08:504

高一学习的课程是什么 就是学到必修几

学会听课:1、有准备的去听,也就是说听课前要先预习,找出不懂的知识、发现问题,带着知识点和问题去听课会有解惑的快乐,也更听得进去,容易掌握;2、参与交流和互动,不要只是把自己摆在“听”的旁观者,而是“听”的参与者,积极思考老师讲的或提出的问题,能回答的时候积极回答(回答问题的好处不仅仅是表现,更多的是可以让你注意力更集中)。3、听要结合写和思考。纯粹的听很容易懈怠,能记住的点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学会快速的整理记忆。4、如果你因为种种原因,出现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知识,课上或者课后一定要花时间去弄懂。不然问题只会越积越多,最后就只能等着拥抱那“不三不四”的考试分数了。学会记忆:1、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2、合理用脑。所谓合理,一是要交替复习不同性质的课程,如文理交叉,历史与地理交叉,这可使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轮流兴奋与抑制,有利于记忆能力的增强与开发;二是在最佳时间识记,一般应安排在早晨、晚上临睡前,具体根据自己的记忆高峰期来选择。3、借助高效工具。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阅读学习方法,其训练原理就在于激活“脑、眼”潜能,培养形成眼脑直映式的阅读学习方式,主要练习提升阅读速度、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思维力等方面。掌握之后,在阅读文章、材料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分析,提高理解和记忆效率;同时很快的阅读速度,还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游刃有余的做其它事情。具体学习可以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软件》。学习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也是高效整理,促进理解和记忆的方法。不仅在记忆上可以让你大脑里的资料系统化、图像化,还可以帮助你思维分析问题,统筹规划。不过,要学好思维导图,做到灵活运用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的。前面说的“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软件”中也有关于思维导图的练习和方法讲解,可以参考。学会总结:一是要总结考试成绩,通过总结学会正确地看待分数。只有正确看待分数,才不会被分数蒙住你的双眼,而专注于学习的过程,专注于蕴藏在分数背后的秘密。二是要总结考试得失,从中找出成败原因,这是考后总结的中心任务。学习当然贵在努力过程,但分数毕竟是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象征之一,努力过程是否合理也常常会在分数上体现出来。三是要总结、整理错题,收集错题,做出对应的一些解题思路(不解要知道这题怎么解,还有知道这一类型的题要怎么解)。四是要通过总结,确定下阶段的努力方向。
2023-09-12 12:09:087

有关于高中数学计算专项训练方面的书么?

高中数学疑难全解
2023-09-12 12:09:596

已知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

补充一下:前面的回答只阐述了PD=PA的情况即PA=2倍根号2时候,三角形pad是等腰三角形;没有说明当PD=DA时PA的算法,(PA=DA的情况不存在)当PD=DA的时候,连接圆心和D点OD交AP于F,因为OA=OP,所以DO是三角形ADP垂直平分线,AE=2,AD=4,根据勾股定理DE=2倍根号5,这时根据三角型面积公式得DE*AF=DA*AE,所以AF=8/2倍根号5=4/根号5所以PA=2AF=8倍根号5/5,其他略。
2023-09-12 12:10:324

如何提高教师选用教学多媒体的能力

很多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只注重课件外在的漂亮、华丽,设计过于花哨,既有异彩纷呈的画面,又有悦耳动听的音乐。这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教学主题,干扰学生的观察,虽然教师多次给予提问引导、提醒点拨,学生依然不能将注意力转移到应该关注的对象上。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课,由于过于追求视听效果,学生更多的是充满新鲜感、好奇感,而将数学学习任务抛于脑后,不利于看清问题的本质。二:只注重演示现象和知识的传授,而忽略揭示过程和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是用电脑展示现象、传授知识,还是发挥电脑的“静”变“动”、微观变宏观、抽象变形象等功能来培养学生的能力是不同教学观的体现。很多老师只给学生演示了知识结构,习题也只有结果,而没有整个知识形成的过程。如:我在听“刹车距离与二次函数”时,本该由学生自己通过列表、描点、边线画出图形,归纳总结型的函数性质特征,而整堂课学生没有动手画一个图,全是老师在电脑中制作好的图形,演示给学生看,然后出示这些图形的性质。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也最终导致在做题中有许多学生对画二次函数的草图无从下手。三:只注重电脑媒体的运用,而忽略其他媒体的运用。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复杂的交际过程。教师那些富有人情味的亲切话语、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个简单的动作在提高教学效果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绝不是教师在课堂上动动鼠标、敲敲键盘就能代替了的,而许多教师整节课不断地点击鼠标,不断地向学生“狂轰滥炸”,让学生应接不暇、疲于奔命、穷于应付。试想如果教师成了单纯地放映员,变原先低效的“人灌”为高速的“机灌”,那电脑就成了“应试教育”的帮凶。试想,教师泛泛地表演课件使学生没有时间和机会独立思考,也无须主动地提出问题,最终会导致学生问题意识的丧失和情感的麻木。故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忽视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不恰当地夸大机器的作用。四:只注重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而忽略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
2023-09-12 12:10:441

高中数学解题套路和技巧有哪些?

从简到难
2023-09-12 12:11:2410

两条 开口方向 不同二次函数的图像(抛物线)会不会在某个情况下构成一个正圆?

不行,因为抛物线的定义是到准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的集合,而圆的定义是到圆心的距离为定长的点的集合,所以一条抛物线不可能是半圆
2023-09-12 12:12:063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全集数学课件

要想学会一次函数记住老师讲的性质规律大量做题巩固
2023-09-12 12:12:262

希沃白板电脑版怎么函数图像手机

第一步:首先我们打开电脑上的希沃白板5软件(如图所示)。第二步:然后打开一个课件(如图所示)。第三步:接着我们点击“函数”(如图所示)。
2023-09-12 12:12:353

苏教版小学语文3,4年级课件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练习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播放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VCD,唤起学生对歌曲的记忆。 2、出示歌词,请学生自己小声读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查字典。 3、交流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4、这首歌词中有哪些不太明白的词语?学生质疑、讨论。 (1)重点理解“荡漾”一词。字典中对“荡漾”一词的解释是:形容水波一起一伏的样子。歌词中的“荡漾”应该怎样理解? (2)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是我的故乡,是我终身难忘的地方,从诗中找一找,“我”难忘什么?补充想象,还有什么难忘的? (3)再读读诗歌,“我”是在哪儿抒发自己的情感?仅仅抒发的是思乡之情吗? (4)想象着歌词描绘的境界,想象着风雪中驻守者的心情,有感情地读读诗。 5、再次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VCD。 6、学生试着吟唱歌曲。 二、教学第二题:学写钢笔字 1、出示:区、臣、医。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的字形,说说它们的共同之处。 3、仔细看字帖,说说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1)笔顺。 (2)外框的形状要写得上窄下宽,底边要平稳。 (3)出示“反犬旁”,说说哪些字带有这个偏旁。 4、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 5、学生临帖,在田字格内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6、反馈。 ①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书写,其余同学注意观察、评析。 ②展示写得好的同学作业,进行评析、表扬。 ③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性练习。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背成语。 (1)出示八个成语。要求学生借助字典读准成语的音,不懂的成语做个记号。 (2)交流朗读成语,纠正读错的字音。 (3)交流对八条成语的理解:或根据已学的课文、了解的人物来理解,如“才思敏捷、后生可畏”可联系前面学习的课文《少年王勃》;或根据著名人物的故事来加深印象,如理解“力透纸背”时可举怀素写字的例子;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造造句子,学会运用;或让学生根据平日里的课外阅读说说自己的感悟,如“风华正茂、出类拔萃”…… (4)再次朗读,加深印象。 (5)练习背诵,同桌互相提醒。 (6)集体背诵。 (7)指名背。 2、读背《时间》 (1)世上最宝贵的是什么?同学们一定会说是时间。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时间》这首小诗。 (2)请学生借助字典或小组合作,读通诗歌,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3)学生质疑,讨论交流。 (4)提问:“小河”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勤劳的人从“小河”里捞起的是无穷的宝藏,而懒惰的人只能捞起后悔和失望? (5)同学们,你们想做什么样的人? (6)鼓励学生说说有关“时间”的名人名言或诗歌。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学会商量 1、谈话引入(谈话要点): (1)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与别人意见不一样的时候,也有可能会遇到做事拿不定主意的情况。怎样才能拿定主意,怎样才能与别人形成较一致的意见呢? (2)学会和别人商量,是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比较可行的方法。 (3)怎样和别人商量,大有学问! 2、请学生仔细看图,自己弄懂图意,不懂的可以请教老师。 3、学生交流图意,引导展开想象。 4、讨论:遇到图中的情况,准备怎样和别人商量?在商量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5、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指导: (1)去同别人商量事情时,态度要诚恳。 (2)在与别人商量时,要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注意取长补短。 (3)要把自己的想法跟别人说清楚。 (4)在一起商量时要注意有礼貌,互相谦让。 6、四人一小组练习与别人商量,选择一幅图准备表演。 7、以每幅图为例,让几组学生表演在遇到某种情况时,是怎样通过商量来解决问题的。老师也可以参与其中,扮演某个角色,既可示范,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每组同学表演完毕后,请观众畅所欲言,发表意见。 8、联系生活,说说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还遇到哪些与课本中相似的情况,遇到哪些难题,我们可以怎样商量,老师创设几个情境,让学生讨论。 再让学生选择其中的话题进行表演练习。 9、教师总结: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让人为难的事。遇到难事多体谅,多商量,这样才能处理好难题,我们的关系才会变得更融洽。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欣赏书中的优秀书法作品,请学生发表感想。 2、出示“戈、心”两字,揭示今天学写毛笔字的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二字,尤其注意红笔标注的笔画“斜钩、卧钩”。 4、指导学生按图提示的运笔走势书空。 5、教师示范,并出示字帖上带有这两种笔画的汉字,进一步欣赏感受。 6、学生在大字本上书写。。。。。。。。http://www.frjy.cn/Article/ArticleShow.asp?ArticleID=1125
2023-09-12 12:13:069

高中高中数学第一轮复习函数的值域求法专题课件

抱歉,无法提供PPT等讲义,但是我可以告诉你函数值域求法的方法,在这里简要介绍一下。函数值域是指函数在定义域内所有可能的输出值的集合,也即是函数所有可能的取值。它的求法有以下几种方法:1. 代入法:将函数定义式中的自变量代入求得函数值,遍历定义域内所有可能的自变量值。经过一些数学运算,得到的所有函数值构成的集合就是函数的值域。2. 图像法:根据函数定义式绘制函数的图像,然后查找图像上的最高点和最低点,这两个点的纵坐标就是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而函数值域就是这两个值之间的所有数。3. 导数法:对函数求导,使导数为 0 的自变量值就是函数定义域内的极值点。然后分别将这些极值点代入函数式构成的集合以及自变量取其端点时构成的集合中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这两个数之间的所有数就是函数的值域。这些方法都可以求得函数的值域,但不同情况下具体应用可能会有所略微不同。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优劣势可以帮助我们在具体问题中更好地运用。
2023-09-12 12:14:183

急求苏教版初中数学书电子版(只要八下,九上,九下)!!!

相似图形的知识点 (2012-03-18 09:10:26)转载▼标签: 教育知识点1.概念把形状相同的图形叫做相似图形。(即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也相等的图形)解读:(1)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做由另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得到.(2)全等形可以看成是一种特殊的相似,即不仅形状相同,大小也相同.(3)判断两个图形是否相似,就是看这两个图形是不是形状相同,与其他因素无关.知识点2.比例线段对于四条线段a,b,c,d ,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相等,即(或a:b=c:d)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知识点3.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解读:(1)正确理解相似多边形的定义,明确“对应”关系.(2)明确相似多边形的“对应”来自于书写,且要明确相似比具有顺序性.知识点4.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对应角相等,对应边之比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解读:(1)相似三角形是相似多边形中的一种;(2)应结合相似多边形的性质来理解相似三角形;(3)相似三角形应满足形状一样,但大小可以不同;(4)相似用“∽”表示,读作“相似于”;(5)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之比叫做相似比.知识点5.相似三角的判定方法(1)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其他两边的延长线)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4)如果一个三角的两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5)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6)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三角形都相似.知识点6.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2)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3)相似三角形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4)射影定理 中心对称的定义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如果它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central symmetry),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这两个图形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 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两者的联系 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是两个不同而又紧密联系的概念。区别是:中心对称是指两个全等图形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这两个图形关于一点对称,这个点是对称中心,两个图形关于点的对称也叫做中心对称。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其中一个图形上所有点关于对称中心的对称点都在另一个图形上,反之,另一个图形上所有点的对称点,又都在这个图形上;而中心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图形本身成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上所有点关于对称中心的对称点都在这个图形本身上。如果将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一个图形),那么这个图形就是中心对称图形;一个中心对称图形,如果把对称的部分看成是两个图形,那么它们又是关于中心对称。 也就是说: ① 中心对称图形:如果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度后能与自身重合,这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②中心对称:如果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度后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这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 中心对称图形 正(2N)边形(N为大于1的正整数),线段,矩形,菱形,圆,平行四边形。 实际上,除了直线外,所有中心对称图形都只有一个对称点。 只是中心对称图形的规则图形 当然有。只是中心对称的图形需要满足不是轴对称图形。 平行四边形就是唯一的一例。 既不是轴对称图形又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不等腰三角形,直角梯形等。 二次函数 y=ax^2+bx+c (a,b,c是常数,且a不等于0) a>0开口向上 a<0开口向下 a,b同号,对称轴在y轴左侧,反之,再y轴右侧 |x1-x2|=根号下b^2-4ac除以|a| 与y轴交点为(0,c) b^2-4ac>0,ax^2+bx+c=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b^2-4ac<0,ax^2+bx+c=0无实根 b^2-4ac=0,ax^2+bx+c=0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对称轴x=-b/2a 顶点(-b/2a,(4ac-b^2)/4a) 顶点式y=a(x+b/2a)^2+(4ac-b^2)/4a 函数向左移动d(d>0)个单位,解析式为y=a(x+b/2a+d)^2+(4ac-b^2)/4a,向右就是减 函数向上移动d(d>0)个单位,解析式为y=a(x+b/2a)^2+(4ac-b^2)/4a+d,向下就是减 当a>0时,开口向上,抛物线在y轴的上方(顶点在x轴上),并向上无限延伸;当a<0时,开口向下,抛物线在x轴下方(顶点在x轴上),并向下无限延伸。|a|越大,开口越小;|a|越小,开口越大. 4.画抛物线y=ax2时,应先列表,再描点,最后连线。列表选取自变量x值时常以0为中心,选取便于计算、描点的整数值,描点连线时一定要用光滑曲线连接,并注意变化趋势。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几种形式 (1)一般式:y=ax2+bx+c (a,b,c为常数,a≠0). (2)顶点式:y=a(x-h)2+k(a,h,k为常数,a≠0). (3)两根式:y=a(x-x1)(x-x2),其中x1,x2是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即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两个根,a≠0. 说明:(1)任何一个二次函数通过配方都可以化为顶点式y=a(x-h)2+k,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h,k),h=0时,抛物线y=ax2+k的顶点在y轴上;当k=0时,抛物线a(x-h)2的顶点在x轴上;当h=0且k=0时,抛物线y=ax2的顶点在原点. (2)当抛物线y=ax2+bx+c与x轴有交点时,即对应二次方程ax2+bx+c=0有实数根x1和 x2存在时,根据二次三项式的分解公式ax2+bx+c=a(x-x1)(x-x2),二次函数y=ax2+bx+c可转化为两根式y=a(x-x1)(x-x2). 求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最值的方法 ①配方法:将解析式化为y=a(x-h)2+k的形式,顶点坐标(h,k),对称轴为直线x=h,若a>0,y有最小值,当x=h时,y最小值=k,若a<0,y有最大值,当x=h时,y最大值=k. ②公式法:直接利用顶点坐标公式(- , ),求其顶点;对称轴是直线x=- ,若a>0,y有最小值,当x=- 时,y最小值= ,若a<0,y有最大值,当x=- 时,y最大值= . 6.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的画法 因为二次函数的图像是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所以作图时常用简化的描点法和五点法,其步骤是: (1)先找出顶点坐标,画出对称轴; (2)找出抛物线上关于对称轴的四个点(如与坐标轴的交点等); (3)把上述五个点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用平滑曲线连结起来.
2023-09-12 12:14:441

初中数学课件比赛选什么内容好

第一范文网可下载很多现成课件
2023-09-12 12:15:364

几何画板二次函数图像箭头怎么去掉

根据查询有关材料在x轴上绘制线段AB,在AB上取点D,求出点D的横坐标m,计算m^2,后绘制点E(m,m^2),后让点D移动,追踪点E,就可以去掉剪头了。《几何画板》软件是由美国KeyCurriculumPress公司制作并出版的优秀教育软件,1996年该公司授权人民教育出版社在中国发行该软件的中文版。正如其名21世纪动态几何,它能够动态地展现出几何对象的位置关系、运行变化规律,是数学与物理教师制作课件的利剑。
2023-09-12 12:15:442

哈尔滨五四制初中数学教材目录

书刚卖= =,具体也忘了
2023-09-12 12:16:215

求初中数学中考专题分类复习,要求难度偏高一点的

数与式 方程与不等式 函数及其图像 几何证明
2023-09-12 12:17:234

2020初中数学说课稿范文

  初中的数学相对辅助而言,是很难操作的,但是讲解稿却是非常好的一个解决方案,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2020初中数学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0初中数学说课稿范文(一)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整式乘除》这一章与七年级《有理数的运算》中幂的乘方,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和《代数式》的内容联系紧密,是这两章内容的拓展和延续。而幂的乘方是该章第二节的内容,它是继同底数幂乘法的又一种幂的运算。从数的相应运算入手,类比过渡到式的运算,从中探索、归纳式的运算法则,使新的运算规律自然而然地同化到原有的知识之中,使原有的知识得到扩充、发展。在这里,用同底数幂乘法的知识探索发现幂乘方运算的规律,幂乘方运算的规律又是下一个新规律探索的基础,学习层次得到不断提高。   2、学情分析   (1)说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是在同数幂乘法的基础上学习幂的乘方,为此进行本节课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些知识经验创设教学情境。   (2)说学习方法和技巧   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好本节课的重要方法。教学中充分利用具体数字的相应运算,再到一般字母,通过观察、类比、自主探索规律,通过合作交流、小组讨论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说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新课标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就是要求教师通过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长足的发展。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尤其关注那些胆子小、能力弱的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动手,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整个探索活动中;而对那些平时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要求他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合作探索中养成争鸣、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使各类学生都有所收获、提高和发展。   3、教材重难点   重点:幂的乘方的推导及应用。   难点:区别幂的乘方运算中指数运算与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中的不同。   二、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以培养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兴趣为根本目标,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对教材的分析,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观察、类比、归纳、猜想、证明,经历探索幂的乘方法则的发生过程。   (2)掌握幂乘方法则。   (3)会运用法则进行有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学习的反思能力。   ⑵体会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通过老师的及时表扬、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鉴于初二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数学活动能力和经验型的抽象逻辑能力,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为指导,主要采用引导探究法。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与同伴交流各自的发现,然后归纳其中的规律,获得新的认识,同时体验规律的探索过程。   学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目的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过程,主动建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材处理   1、通过正方形桌面边长为81cm,即34cm,求其面积从而引出问题,让学生感受幂的乘方运算也是来源于生活的需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会两种运算的区别和应用,特补充例2和改错题。   3、获取新知后,设计一个以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智力玩具魔方为背景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再次体会幂乘方的自然应用。   4、课外作业中补充一道极限挑战,是用幂乘方运算的逆运算来解决的,有一定的难度。既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空间,又能让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更高的发展,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020初中数学说课稿范文(二)   一、说教材   1、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反比例函数”的第一节课,是继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之后,二次函数之前的又一类型函数,本节课主要通过丰富的生活事例,让学生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体会函数是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从中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因此本节课重点是理解和领悟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有:类比,转化,建模。   2、学情分析:对八年级学生来说,虽然他们已经对函数,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以及应用有所掌握,但他们面对新的一次函数时,还可能存在一些思维障碍,如学生不能准确地找出变量之间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及如何从事例中领悟和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理解和领悟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人对《数学课程标准》的理解与分析,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把本课的目标定为:   1、从现实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三、说教法   本节课从知识结构呈现的角度看,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建立了“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知识→应用知识”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清晰地再现了知识的生成与发展的过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于是,从教学内容的性质出发,我设计了如下的课堂结构:创设出电流、行程等情境问题让学生发现新知,把上述问题进行类比,导出概念,获得新知,最后总结评价、内化新知。   四、说学法   我认为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函数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指导学生通过类比、转化、直观形象的观察与演示,亲身经历函数模型的转化过程,为学生攻克难点创造条件,同时考虑到本课的重点是反比例函数概念的教学,也考虑到概念教学要从大量实际出发,通过事例帮助完成定义。   因此,我采用了“问题式探究法”的教法,利用多媒体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的思维由问题开始,到问题深化,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并随着问题的深入而跳跃。   2020初中数学说课稿范文(三)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本节课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这一节课是本册书第一章第九节第二课时的内容。下面我就从以下四个方面一一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 的设计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   分析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分析数学大纲的基础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重点和难点。首先来看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在整式的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发展“用数学”的信心。运算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初一阶段完成。多项式除以单项式作为整式的运算的一部分,它是整式运算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整个初中代数的重要部分。   2、就第一章而言,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是本章的一个重点。整式的运算这一章,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是很重要的一块,整式的混合运算是这一章的难点,但混合运算是以各种基本运算为基础的。在整式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除法又是学生接触到的较复杂的整式的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整式的运算中转化思考方式及推理的方法等,都在本节中。   从以上两点不难看出它的地位和作用都是很重要的。   接下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重点和难点。   新课程标准是我们确定教学目标 ,重点和难点的依据。重点是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及其应用。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其基本方法与步骤是化归为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因此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关键是将它转化为单项式除法的运算,再准确应用相关的运算法则。   难点是理解法则导出的根据。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可知,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的实质是把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的运算转化为单项式的除法运算。由于,故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也可以看做是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的应用。   二、教材处理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除法等知识,因此我没有把时间过多地放在复习这些旧知识上,而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生动形象的课件引例,让学生自主参与,亲身参加探索发现,从而获取知识。在法则的得出过程中,我引进了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微机,让学生在微机演示的一种动态变化中自己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这不但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而且直接地向学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法则的应用这一环节我又选配了一些变式练习,通过书上的基本练习达到训练双基的目的,通过变式练习达到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这些我将在教学过程 的设计中具体体现。而且在做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互相提问,使课堂在学生的参与下积极有序的进行。   三、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体现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是新课内容的学习,教学过程 中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不断克服学生学习中的被动情况,使其在教学过程 中在掌握知识同时、发展智力、受到教育。   四、教学过程 的设计   1、回顾与思考,通过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的复习,完成四道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练习题,为本节课探索规律,概括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做好铺垫。   2、探索规律:法则的得出重要体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我通过了一个尝试练习启发学生自主解答,使学生该过程中体会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规律。由于采用了较灵活的教学手段,学生能够积极的投入到思考问题中去,让学生亲身参加了探索发现,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最后由学生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补充,从而得出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   3、例题解析,通过课件生动形象的课件,引导学生尝试完成例题,加深对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的理解与应用。   4、巩固练习:再习题的配备上,我注意了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习题的配备由易而难,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能够逐步的提高能力,得到发展。并且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形式,使课堂气氛活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一种比较活跃的氛围中,解决各种问题。   5、归纳总结:归纳总结由学生完成,并且做适当的补充。最后教师对本节的课进行说明。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以达到提高个人教学能力的目的。   2020初中数学说课稿范文(四)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可以对已学过实数、一元一次方程、因式分解、二次根式等知识加以巩固,同时又是今后学习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其它高元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等知识的基础。此外,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对其它学科有重要意义。本节课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是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建立一元二次方程,并通过观察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本节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及已有的知识经验,本节课的三维目标主要体现在:   知识与能力目标: 要求学生会根据具体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培养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建模的分析、思考过程,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会做数学的快乐,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3、教学重点与难点   要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首先必须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而概念的教学又要从大量的实例出发。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由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初中数学说课稿精选初中数学说课稿精选。鉴于学生比较缺乏社会生活经历,处理信息的能力也较弱,因此把由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方程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法、学法   因为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及相关概念,所以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启发式、类比法教学。教学中力求体现“问题情景---数学模型-----概念归纳”的模式。但是由于学生将实践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的能力有限,所以,本节课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指导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观察与演示,从具体的问题情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方程,从而突破难点。同时学生在现实的生活情景中,经历数学建模,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效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因为数学来源与生活,所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为素材创设情景,易于被学生接受、感知。通过微机演示课本中的实例,并应用微机对其进行分析,充分显示微机演示中的生动性、灵活性,把图形的静变成动,增强直观性;同时帮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抽象能力。情景分析中学生自然会想到用方程来解决问题,但所列的方程不是以前学过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顺利地进入新课。
2023-09-12 12:18:221

怎样用几何画板将二次函数图象进行细化

二次函数是中学时代的必学内容,在学习该知识时往往会将函数图像进行平移,观察二次函数平移之后的联系。几何画板作为好用的数学学习辅助工具,可以用来演示二次函数图像的变化,可以对图像进行平移,观察变量对函数图像的影响。在二次函数学习中,不同形式二次函数图像的平移变换与函数解析式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几何画板直观清晰地进行表达,比如如下图所示的演示二次函数平移过程,就可以很清楚地进行演示。该课件可以访问http://www.jihehuaban.com.cn/jichuji/hanshu-pingyi.html进行下载,希望能帮到你。
2023-09-12 12:18:311

课件老师家长会发言稿

课件老师家长会发言稿5篇_家长会老师致辞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写寒假放假前家长会发言稿是很平常的事了。在这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教学技能。为了备好课,自觉提高备课能力,强化课堂质量,落实反思的分量。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课件老师家长会发言稿”,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课件老师家长会发言稿1 尊敬的各位家长: 下午好!我是初三年级74、75两班的数学老师——周毅君老师。受初三年级组和初三数学备课组的托付,由我代表本组数学老师在此次家长会上发言。 首先,十分感谢各位家长朋友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我校初三年级家长会。其次,想与各位家长朋友一起交流一下与本期数学教与学有关的问题。 第一:教学内容的安排。 因本学期时间较长,初三下学期复习迎接中考的时间短、任务重,所以我们初三数学备课组各位老师共同决定本期教学内容包括本期教材中的一元二次方程、命题与证明、图形的相似、锐角三角函数、概率的计算和下期教材中的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以及圆。因此,本期教学内容十分繁多,任务很重。尤其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几何证明、二次函数及其应用、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圆及函数几何的综合是本期的教学难点。 第二:家长如何了解自己孩子在校的数学学习情况。 你可以和数学老师打电话,或到学校找老师了解,也可以通过仔细观察孩子的家庭作业,课堂笔记本和分析考试成绩来大致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如果他的家庭作业做得很认真,错误及时认真更正,课堂笔记记得很细致,并且经常研究和复习笔记,这样的孩子数学学习肯定是认真的,考试成绩必定是很好的。反之,说明他的学习是不认真的,成绩也肯定不会令人中意。所以家长应多仔细观察孩子的家庭作业——《原创新课堂》,周末作业——《三点一测》和报纸练习、笔记本,就能了解孩子学习情况,也能督促孩子平时的数学学习。 第三:家长如何引导自己孩子正确使用参考书。 要学好数学,必须多做题——这是大多数家长的看法。因此,每到开学初,家长都会帮孩子买不少参考书。殊不知,现在的学生很忙,基本没时间去扫瞄它们。我们老师的看法是:先要把老师下发的学习资料用好,将资料上的每道题都弄懂弄通弄透,宁精勿滥;实在各科均学有余力,可适当精选参考书或习题进行提高。 第四:家长如何担负起督导子女学习数学的责任。 有的家长抱怨自己因遗忘等各种原因导致的数学水平太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数学学习。其实孩子的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家长和老师都是不能替代与包办的。我与学生做思想工作时,经常对他们说:"世界上有些事情可以让人代替你做,此时你要做个智者,善假于物,即善于利用外界因素为自己服务,而有些事情是不可让人替代的,正常人的吃﹑喝﹑拉﹑撒﹑睡是别人不可替代的,真正的学习其实也是如此!"因此作为家长,你对孩子数学学习应该担负监督﹑督促的责任,督促他及时按质按量完成作业,纠正学习中的错误,并不断进行复习和巩固!这样,你对孩子经常传达一种信息:我很在意你的数学学习,数学很重要! 第五:要十分重视数学学习中的错误和问题。 关于纠错的问题,我给我的学生经常说一句口号,打一个比方。一句口号是: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小问题。一个比方是:一瓣雪花就是一个小问题,一瓣雪花落在你手上,凭你的能力(体温)完全可以轻易融化它,如果你对小问题置之不理,累积起来,如雪花累积成小雪球,你醒悟得早,凭你的能力经过一定努力,你仍然可以融化它,此时付出的代价可能会是双手冰凉,有不少痛苦;若仍置之不理,小雪球会越滚越大成大雪球,超出你的身体承受能力范围,你再想融化它,已不可能,在你融化这个大雪球之前,你早已被完全冻僵。因此,数学学习中一定要善于及时纠错,防止造成知识缺陷的积存;实际上,学习的进步是在不断的纠错过程中实现的,将不会的、出错的问题,学会、做对,就是进步;无数小的进步累积起来就会成为大的进步。 第六:关于家教方式。 有的家长说自己家教严格。我认为:严格就是严守防线,不能出格。严格不是什么事都管,处处约束孩子,这不对那不对,这不行那不行,严厉,板着脸,说一不二,这是专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严格。比如,孩子在数学学习中出了某个问题,出格了,你生气、打骂、撕书本,孩子害怕了,重新再来,达到了要求,这是严格。你和风细雨讲道理,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再来一次,达到了要求,这也是严格。当然是既严守了防线,又不损害孩子的严格方式更好。 现在教育孩子,提倡宽容。其实宽容不是纵容,孩子错了也不管。宽容是指心理上的理解。孩子出错了,我们要理解,因为他毕竟是孩子,不能孩子一犯错就发火。但不能因为理解就放松要求。简单一句话:我理解你,但我不迁就你,更决不纵容你。 第七:关于奥数学习。 学奥数,上奥数班成了现在学生和家长口中的热门词汇,因为很多学生不管程度如何,理想中都是冲着市内外名校、重点高中去的。奥数班的学习内容有些是教材内容、知识的深化与拓展,有些是专门的竞赛知识与技能。我们数学老师的观点是: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学好奥数知识,掌握其技能的!说得更实在点,绝大多数学生是根本不适合学习奥数的。真正能学好奥数的孩子,一定要是基础十分扎实,习惯优良,思维异常敏捷,上进心与拼搏精神都很强,特别出众的孩子。但是,人才和能力的金字塔塔尖又有几人能占有一席之地呢?所以,有些家长盲目跟风,单凭主观意愿,不顾孩子实际地上奥数,是很不明智的。我们的绝大多数学生应该一心一意夯实基础,紧扣中考,而不是应付其它名牌高中的选拔考试!各位家长朋友一定要对自己的孩子有个真正切合实际的正确的定位! 各位家长朋友,教育孩子,把孩子教育成才,是老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和愿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孩子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 最后我要说的是:"让我们齐心协力,携手并进,让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让我们一起制造弘毅新华的更大辉煌。" 发言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家长朋友多多包涵,批判指正。 谢谢大家! 课件老师家长会发言稿2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好! 我是这个班的化学老师,姓冯,今天,很有幸借这个机会和家长朋友们交流一下孩子的化学学习问题。 一、学科简介 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目前,化学学的化学用语比较抽象,要积累记忆的知识相对较多,对智力要求不高,学不好化学的主要原因是孩子对这门学科的投入不足,表现在或因其它学科不理想就认为化学也学不好,或自己遇到什么不顺心什么都不想学,或开始不重视后来学习方法不当。 化学开始学习简单,有些知识都是日常生活中学生就已经知道的。从第三章向后,化学变得赿来赿理性和抽象,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如果不能正视,只是一味地课上人在教室心在外,课堂笔记记录不及时,重难点把握不好,下课作业抄了应付了事,那么成绩将会一步一步显现出下滑趋势。相信其他学科也是如此。 二、试卷分析 化学试卷已经全部讲完,并要求学生针对不同的题目所考察的知识点补充学习,很多同学都能够做出很准确的分析。请家长关注学生分析的内容。再次特别想说的是,因为马虎出现的失分,这种情况比较常见,如果失分在1—3分,可能是因为学生慌张粗心,但是如果失分在4分以上,那么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掌握就存在不牢固的现象,就不再是马虎的原因了。 卷子不止代表学生一时的成绩,对于所错的知识,这道题目学生是否认真改错,明确分析所考察的知识点,找到与哪条题目相似,不同点在哪,用的什么化学知识,都应该是通过试卷自己学到的。 三、学生近况 最近有更多的学生敢于提出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疑问,让老师知道什么地方是教学侧重点,调整教学思路节奏。并且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重视化学知识的学习,甚至课余饭后都主动学习一些细小的知识,这让作为任课教师的我非常欣慰和感动。在此我保证,只要是经过思考的问题,不管多简单,我都会耐心向学生讲解,都不会责怪任何学生,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耐心教导,只要他愿意学,我就一定帮助到底! 经过半个学期的观察: 我认为下列同学能成为三(4)班化学学习的领军人物、领头羊:朱荣起、苑孟、张旭、祁舒欣、赵文柱、孙娅珂、李凤玉、张灿灿、潘昊九位同学,这些同学的作业做得很认真,能按照老师所教授的作业方法严格要求自己,有不懂的知识也相互之间积极交流探讨或主动询问老师。 同样让我很感动的:杜超川、张天赐、许梦瑶、门靖淋这四位同学,平时能够按照自己制定的目标坚持上进,学习勤于思考问题,敢于主动提问。问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说明思考过,若作业和学习能够再细致些,相信一定会有大进步。 平时很踏实,积极上进,问问题较少,但通过这次考试有很大的改善的学生有:王志莉、王明月、李鑫洁、贾尔曼 、王莹莹、刘海波、王凯文、张俊灵、李培如、李培杰、肖明宇、邱梦辉、程祥、闫文婕、牛雯新、刘颜甫,这些同学平时上课发言有些胆怯,作业大部分能独立完成,学习态度端正,只是学习方法有待改善。 李小帅、高乐言、邱梦涵、罗雪雁、黄璐瑶、徐帅超这六位同学,无论老师安排什么学习内容,都知道理解老师的用心,作业完成情况较好,但大多不能独立完成,上课听讲容易走神,效率不高。考试后最近几天黄璐瑶同学进步较大,敢于主动尝试,尽早完成作业,值得鼓励! 赵剑英、张欣妍、王君莹、叶依萍、张一龙、丁浩然、高子俊、林玉祥几位同学,虽然学习掌握程度不好,但都愿意积极努力学习,若能及时处理前面堆积的问题,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相信化学成绩会有更大改善。 许梦魁、吴振威、张赛飞、张富豪上课听讲和作业上交情况都较差,希望家长能正确引导,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 四、作为老师又希望: 1、明确化学的地位,整个中学化学目前处于一个“寒流期”,这不奇怪,其它学科也经历过这样一个时期。,化学的分值较少,只有50分,导致学生对化学的投入减少,而化学学习赿来赿理性,要用的时间也赿多。你们的误解不奇怪,但事实上化学与工业、农业、医学生命健康联系紧密。比如化装品,到了冬天要擦“雪花膏”,与我们的化学关系就大,我不擦成人的雪花膏,擦儿童的,什么原因,要知道一点化学知识!现代不少专家担心化学后继无人,由于初中化学学不好,学生到了高中怕学化学,高中化学学不好75%在初中对化学的学习没有足够的.投入,没有掌握学习方法,觉得化学难学。包括现今比较好就业的医药、化工分析等专业日趋增多,考察化学知识学习的中专、技校也不在少数。你的孩子如果化学学好,就多了一打出路,高考75%的专业与理化有关。不选修化学,高二总要会考,好的大学一般都要物理化学的高材生,化学初中不好好学高中想要学好很难。 2、隔段时间看看孩子的课堂笔记,看书上是否记了笔记就能知道孩子上课是否认真听讲,有些同学书已经学了大半,书却几乎还是崭新的只记了前几页。 3、一定要重视检查孩子的作业是否独立思考完成,要求作业都要有思考做题的痕迹,要求选正确的选项要把错误选项中错的选项都改正。 4、鼓励孩子建立化学学习不同层次、不同方向的兴趣小组。不一定是同班的,有时学生讨论比我们老师讲的效果好,有共同语言。是双嬴,孙娅珂讲她辅导李小帅,问题解决后她也学懂了,心里别提多畅快了!现在这个班化学学习小组,小范围的学习氛围比较浓厚,希望能在继续保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它的带动作用,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我发言结束,如有哪里说得不当之处,请家长谅解,并且及时告诉我,我的电话号码是……大家在学科上有什么意见和建议的话,可以随时和我保持联系。 真诚感谢您的帮助和对我工作的支持,希望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让咱们的孩子能够学到更多知识和道理,进入更高一层的知识殿堂深造。谢谢! 课件老师家长会发言稿3 各位家长: 你们好! 首先欢迎你们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到学校参加我们班的学生家长会!我是九年级一班和二班的语文老师,今天,您带着对子女成长的殷切关怀,对学校工作的极大支持,大家在百忙之中来参加我们组织的家长会,这是对我们工作莫大的理解与支持! 中考马上就要来临,此时我们的心和孩子的心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虽然不是我们上战场,但我觉得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家长一定比孩子更加紧张,更加坐立不安。我们作为老师更是如此。那么,作文孩子的培育者,我们应该如何抓住剩下这仅仅四十几天的宝贵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的挖掘学生的潜力呢?下面我主要从这次期中考试情况分析一下,下一阶段我们语文学科努力的方向。 一、期中考试情况分析 这次期中考试,从语文学科来看,总体情况还是比较不错的。九年级四个班共有学生117名,语文成绩的及格率和优生率分别是71%和18%。特别是安阳,赵帅,杨禄、皮艳斌、王丽娟、李美静、曹天浩等同学都取得了100多分的好成绩。其他同学的成绩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在这里我要特别的提一下,那就是在本次考试中,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作文。尤其是一班的祁银鸽、皮艳斌、陶跃齐等同学,二班的安阳、王娜、张庭恺等同学,都以细腻的笔触,写出了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内容丰富,情感真挚,博得了阅卷老师的垂爱与赞扬。这是我觉得最欣慰的一点。通过这次考试我看到了我们两个班的希望,我觉得,我们的孩子潜力真的是无限的,他们的努力都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二、今后努力的方向 对于语文,我们主要要从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基础知识部分、阅读部分、作文部分。 其中阅读部分又分为文言文阅读、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三个方面。 三、今后需要大家配合的方面 1、关注孩子的书写 随着初中作业量的增加,学生的书写水平呈整体下降趋势,而且书写现在已经影响了孩子的语文成绩,尤其作文的书写。中考现在都是进行网上阅读,对书写的要求也就更高了。因此,我们还要共同关心孩子的书写,适当的看看字贴,注意字帖的运用,并能练练字,。 2、关于写作。 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不读书是不可能写出好文章的。所以家长们看到好的文章,也可以要求孩子们最好能背诵。我想只要坚持阅读,写作也就不成问题了。阅读中的深厚积累会成为写作用之不竭的源泉。除此之外,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坚持不懈的记日记,有感而发的写随笔,都是帮助我们孩子写好作文的有效途径。写好的作文要反复修改,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的意见,精益求精。同时有时间多带孩子们出去走走,开开眼界,眼界开阔了,写作题材有了,当然写出好文章也不难了。还可以和孩子们一起看看一些影片,共同探讨一下,并把一些感受写下来,说不定就是一篇很好的影评了。有写作兴趣的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写写文章,这种影响肯定是巨大的。我以前有些学生家长,他们就和孩子一起写博客,特别有意思,这个过程,和孩子之间也有了很好的交流。 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让孩子拥有良好的语文素养,塑造完美的人生。最后感谢各位家长的支持! 我的发言到此。谢谢! 课件老师家长会发言稿4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好! 首先,感谢你们能在百忙之中来参加今天的家长会!你们的到来,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和鼓励,就是对我们班级工作的最大支持!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及我们9班所有的任课教师,对你们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对您们一年半以来对我工作的支持配合表示深深的感激! 我这次发言的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讲述我后阶段的管理,以便让家长们更加理解配合我的工作;二是谈谈后阶段家长们该如何帮助孩子取得成功! 后阶段我工作总思想:重视常规管理,掌握学生心态,树立典型,创建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一、抓常规 常规管理最重要的作用是有助于学生养成和巩固好的学习、生活、卫生习惯。好的习惯短期能让学生每天生活学习有目标,有计划,过的充实。长期能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受益终身。俗话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就是很好的明证。 因此后阶段我将一如既往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卫生、纪律、体育、生活等方面的常规,教育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班纪班规。同时在管理制度方面我会不断地创新,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我准备举行一系列体育文娱等方面的活动,释放孩子们的压力,调节紧张的迎考气氛,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让学生自发自觉得学习。每天都对班级生活充满了期待和新鲜感,享受学校生活的幸福。 二、抓思想 注重每个孩子的心态,特别是后80天,要善于从细节方面把握孩子的思想状态。以便及时得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孩子走出思想困惑。主要通过以下方法走进孩子、疏导引导孩子。 1、每天一张德育材料,其内容或者是思想教育方面的:引导孩子学会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每天都能拥有一个快乐、豁达的心境;或者是关于中考学习方法、考试技巧、心理调节等,从理论的高度让孩子正确认识对待中考,掌握更多的应试技巧从而从容面对月考、中考,情绪上不大起大落。 2、每天要学生写日记,一则提高写作能力,二是从第一时间全方位地了解班级状态、每个孩子的思想状况,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让班级朝着良性发展。 3、通过各种渠道和家长交流沟通,争取家校合作,达到最佳效果。每周家校单汇报学生一周在校的情况;通过家校平台发放测试成绩及班级情况;建立班级群,将班级重要资料上传班级群大家共享,做到家校教育的一致性;通过电话、短信交流,具体细致了解每个孩子学习的困惑和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 4、通过单独和学生谈话鼓励、加油。我一般会每次月考前后我基本上会找每个孩子谈一次话。交流一段时间孩子学习的情况,肯定、鼓励他,委婉地指出不足,建议他该怎样做。 5、紧密联系协助课任老师做好各科协调,及时了解学科状态,做到平衡发展;同时采取各种方法凝聚科任老师的力量,将合力发挥最大。每次月考前后和科任老师针对每个孩子情况做交流,找到最适合每个孩子的最佳的教育教学方法。 课件老师家长会发言稿5 家长同志们: 上午好。 今天召开初三学生家长会,各位家长的按时到会,表明了各位家长对自己子女教育的重视和对我们学校工作的支持,在此,我代表所有的任课老师对在座的家长表示感谢。 今天家长会的主题,一是和家长同志们汇报一下我们半个学期以来的工作情况,学生的在校表现和学习情况。二是和家长们探讨今后学生的教育问题,特别是家庭对孩子行为习惯和学习成绩的影响。 首先向家长们介绍一下我班各科的任课老师。我是这个班级的班主任,教数学;语文老师叫张焕珍,英语老师是教3个班英语的薄丛芹老师;物理是苏承刚老师,化学是我们学校的教育科研主任熊坤斌老师,政治老师是二年级六班的班主任庞茂琼老师,历史老师是刘平老师。这些老师责任心都很强,对学生要求都很严。老师深知责任重大,都在千方百计把教育学生的工作干好,想方设法要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搞上去。这一点请家长们放心,我代表初三7班的所有任课教师表示,我们有信心能够把我们的教学工作做得更好,把你们的孩子我们的学生管理好教育好,使他们的学习不断取得进步。 下面我汇报一下开学来我的工作和取得的进展情况。开学之初,我首先加强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通过教育,学生上学基本能够按时到校,每节课能提前进教室进入学习状态,自习课保持安静已经成为常规。值得一提的是严重违纪现象没有发生过。通过纪律上的整顿,有了良好的风气,也形成了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融洽的师生关系,给我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环境。从这次期中考试成绩看,还是取得了明显效果的。出现了一些成绩优异和进步较大的学生。 但初三新添了化学这门主科,各学科的容量加大,难度加深,学生的学习成绩分化更加严重。基础本来就差的学生厌学、怕学思想抬头,出现了不思进取,作业马虎,甚至不做作业,抄袭作业等现象。基础好一点的学生也出现了不求效率、信心动摇、疲于应付等问题。 可以说初三年级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一个转折点,将基本决定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升学方面的前途命运。家长同志们,可以说在学习上,每个同学都是平等的,关键是学生学不学的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任何一个同学只要想学习好,都能成功,学生学不学的关键在于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爱不爱学习,思想能不能投入到学习中去。而这个学习的观念同时也需要家长来给学生灌输。可以说学生读书的好坏很大一方面取决于家长对待学习的态度。 下面第二个主题就是和家长们探讨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这方面在座的有不少可能比我做的好,比如钟喻的家长。(到时一定请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在这方面好的经验。)我这里就谈几点个人的看法,供大家参考,不到的地方还请大家指正。 一个学校最重大的事是教育孩子,一个家庭最重要的事同样也是教育孩子。而往往我们当中有很多家长会认为,孩子上了学,吃穿问题由家长解决,而教育问题全部由教师去管。这种观点是不对的,你想,同样一个教师在同样一个班级上课,为什么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好,而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差一些呢?这其中关键在于家庭教育。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孩子教育得好坏会影响整个民族的前途;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孩子教育得好坏将决定整个家庭的命运。子女的家庭教育已经越来越成为千家万户共同关心的话题。《教育时报》刊登了一则消息,标题是《半数学生不喜欢家长》文章写道:“日前,常州市妇联对有读书孩子的700户家庭进行了家庭教育现状抽样调查。调查的结果发现:54.5%的学生在‘最不喜欢的人"一栏中填的竟是‘家长"。而对‘你所关心的家庭大事是什么"这个问题,90%的家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子女教育"。为什么,我们最关心孩子的教育问题,可孩子对家长还是不满呢?我觉得这些孩子决不是全盘否定“家长”,而只是不喜欢家长的某些教育方法和一些教育方式,如打骂、体罚、唠叨,等等,这些已经不符合当今学生心理的发展。
2023-09-12 12:18:471

如何在初中函数教学中体现新课标思想

一、初中数学函数及数形结合思想概述(一)初中数学函数问题函数是数学领域中的一种关系,是通过一种数理关系确定两种元素的联系,从而使每一个输入值都有一个不同的输出值,从而形成一种对应关系。在函数的表示中,一般用表示输入值,然后用表示输出值。简而言之,初中数学的函数问题包含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锐角三角函数几部分的内容。这些数学知识不仅是解决所有函数问题的开端,也是今后学生进行函数学习的基础;大而言之,函数贯穿了整个中学的数学教学与学习,具体内容涵盖了七年级的方程、整式、平面直角坐标系等知识,八年级的一次函数,九年级的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再到后来的锐角三角函数。其中,最为关键的还是函数基础知识的学习。如果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则势必会导致后来的教学难以为继。就二次函数而言,就包含了图象及其性质、、对称轴、顶点、图形变换等等,许多初中学生“谈‘函数"而色变”的说法一点儿也不为过。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初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因而提高初中函数教学的能力目标更是迫在眉睫。(二)数形结合思想概述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数形结合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将代数关系以图象的方式呈现出来,体现出了数学的严谨性,使得数与形能够结合起来,进行灵活转换,不仅直观易发现解题途径,而且能避免复杂的计算与推理,大大优化了解题过程。只要将历年的中考题大致翻阅一下,便能发现诸多的初中数学函数题目,而且数形结合广泛地存在于初中数学知识之中,可以利用函数图形进行定性分析,简化解题,并且巧妙地运用数形结合,使抽象表述变得增加具体,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数形结合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一)数形结合思想的导入、展开和升华数形结合的思想能够在初中数学教学发挥出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关键环节在于教师如何将之运用到初中数学的教学之中。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巧妙的导入,而不能到了函数教学的“阵前”才进行数形结合思想的导入。如教师在讲解正负数的时候,就可以将数轴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而且在整数、分数以及绝对值的讲解之时也加入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了。事实上,数形结合知识的引入可以在上面的数学知识学习中进行,但是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地展开,则是在方程知识的教学之中。运用数形结合的思维,使方程(组)求解的过程得以简化。此外,对初中数学中出现的追赶、行程等问题,都可以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来解题,并且配合图形来描述数学问题,降低初中学生的数学理解难度。数形结合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以直观的图形来掌握这个图形规律,并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融合贯通。事实上,数形结合思想还存在于多种初中数学知识之中,如“锐角三角函数”的解析等都会用到数形结合的办法来解决。(二)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问题数形结合在初中数学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教学中运用的最多的,而且也是中数学中最为常见的内容。在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将函数图形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将图形与函数解析式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得数形结合的直观性特点充分显现出来。对一次函数的数形结合来说,要注意一般形式()中的和;而二次函数则要注意顶点、开口、对称轴这三个要素,讲清楚平移、变形与解析式之间的关系。对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教学,尤其是应用题的讲解来说,一定要从基础教学开始,将知识点的运用与串讲结合起来。串讲要注意基础知识精讲与运用的结合,因为扎实的基础是应用的保证,也是解题优化的关键。例如,在讲解二次函数图象经过某几点,求解析式问题的时候,出题人一般都会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一些相对较难的问题,如与直线、特殊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的结合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利用数形结合,画出示意图来帮助分析,使解题过程得以优化。(三)锐角三角函数的问题数形结合与锐角三角函数的关系极为密切。对于锐角三角函数来讲,一定要充分地展示其仰角、俯角、坡度和坡角等基础概念。这些概念是后来学习的基础,必须要让每个学生都能画出示意图,将概念与图形结合起来掌握,这样才能解决锐角三角函数中的实际问题。对正弦、余弦、正切概念的理解更要通过图形来理解,将三角形的变化与数值的变化结合起来,在运算的过程中,弄清数形结合的本质,在具体讲解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1)锐角三角函数问题必须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仔细地理解题目,通过图形的变化的过程来具体的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改变与题目的要求,将已知与未知条件在题目中进行标注;(2)通过已知和未知条件来构建直角三角形或锐角三角函数,使得抽象问题得以直观化;(3)熟练地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解题,以函数的性质来对具体的问题讲解,通过直角三角函数问题的辅助线转化来进行具体问题的解决。(四)综合问题初中函数知识之所以是重难点,不仅仅在于函数知识本身,更为重要的是用以解决综合问题。函数可以与初中数学的任何一个知识点发生联系,如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还有几何中的三角形、四边形、圆等知识,与这些知识的结合使其作为中考压轴题出现在中考试卷之中,而且这些题目都具有分值高、难度大的特点。函数图象的几何特征与数量特征紧密结合,体现了数形结合的特征与方法。因此在初中数学函数教学中,尤其是二次函数的教学,一定要将图形与解析式结合起来,弄清楚图形与方程根之间的关系,弄清楚二次函数与不等式结合的运用。尤其是在几何问题中,一定要注意几何图形与函数图形的结合,从概念入手,使解题的思路更为清晰,使数形结合的理念在解题运用中得以成为可能。三、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来辅助进行数学教学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对数形结合的呈现主要是通过教师板书来实现的,这在教学中将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在一定的程度上会影响教学进度及教学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其运用方便了很多,更具直观形象化。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课件的展示给学生,如可以采用动态的图象来进行,从而使得内容呈现的更为直观,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结语:数形结合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思想,对于不同类型的题目应该区别对待。具体的解题方式与解题步骤只是数学结合运用过程中的一个表现而已,但却能够极大地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值得指出的是,数形结合思想的内化是一个需要长时间训练才能解决的问题。
2023-09-12 12:19:421

我想做份初中数学课题课教学设计,能帮助吗?

什么课题的
2023-09-12 12:20:562

求轨迹方程的方法有哪些

定义法,直接法,待入法
2023-09-12 12:21:104

求高一上册数学知识点全归纳

高一上学期的数学内容并不多,但是难度不低。难度并不在于知识点的深度和综合能力,而在于从初中相对具体形象的数学学习一下进入高中抽象的,与生活似乎关系不大的学习,很多同学表现出非常大不适应。因此,如果觉得高一数学“难”,复习的重点,应当放在分析为什么自己觉得学习过的知识点“难”上。  难点一:抽象函数  F规则的含义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如果理解不深刻,对于后面的解题有很大的影响。解决抽象函数难点的思路主要有这样两条:  (1) 将抽象函数的内容与具体函数的性质结合起来。抽象函数作为理解函数的一个上位的要求,对于所有的具体函数都具有指导意义。高一学习的指数,对数和幂三种函数的具体性质,都是抽象函数性质在具体函数中的表现。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这些内容既是抽象函数的核心内容,又是具体函数具体性质的表现。结合起来记忆,效果更好。  (2) 所有和抽象函数相关的综合问题,一定首先想办法将抽象函数的条件化为具体条件,转化的方法,就是利用抽象函数的性质。很多综合题中都会出现抽象函数的条件,对于这种题目,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将这些条件中的f去掉。比如f(a)<f(b),保留f,无论a与b如何简单,不利用单调性条件去掉f,问题都解决不了。  难点二:三角函数  这一部分的重点是一定要从初中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中跳出来。在教学中,我注意到有些学生仍然在遇到三角函数题目的时候画直角三角形协助理解,这是十分危险的,也是我们所不提倡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在引入了实数角和弧度制之后,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sinA中的A不一定是一个锐角,也不一定是一个钝角,而是一个实数——弧度制的角。有了这样一个思维上的飞跃,三角函数就不再是三角形的一个附属产品(初中三角函数很多时候依附于相似三角形),而是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函数表现形式。  既然三角函数作为一种函数意义的理解,那么,它的知识结构就可以完全和函数一章联系起来,函数的精髓,就在于图象,有了图象,就有了所有的性质。对于三角函数,除了图象,单位圆作为辅助手段,也是非常有效——就好像配方在二次函数中应用广泛是一个道理。  三角恒等变形部分,并无太多诀窍,从教学中可以看出,学生听懂公式都不难,应用起来比较熟练的都是那些做题比较多的同学。题目做到一定程度,其实很容易发现,高一考察的三角恒等只有不多的几种题型,在课程与复习中,我们也会注重给学生总结三角恒等变形的“统一论”,把握住降次,辅助角和万能公式这些关键方法,一般的三角恒等迎刃而解。关键是,一定要多做题。  难点三:向量部分  这部分其实是这学期最简单的部分。简单的原因是,以前从来没有学过,初次接触,考试不会太难。这部分的复习也最为轻松——围绕向量的几何表示,代数表示和坐标表示理解向量的各种运算法则。  难点四:综合题型  压轴题基本上,都是以函数一章作为最核心的知识载体,中间掺杂向量和三角的运算。解决这样的题目,方法几乎是固定的,那就是首先利用抽象函数性质,将带有f的条件化为不带有f的条件,然后利用三角与向量的运算化简或证明。非压轴题出题方法可能更自由,但是综合性往往没有太强,仍然属于各个板块内的综合。  
2023-09-12 12:21:292

高考数学试题中各章节知识的比重

数列比较多,解析几何 立体几何 概率 几种曲线方程 都是重点
2023-09-12 12:21:584

高中数学需要哪些初中数学衔接,?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非常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象语言等。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等。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4、知识的独立性大初中知识的系统性是较严谨的,给我们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因为它便于记忆,又适合于知识的提取和使用。但高中的数学却不同了,它是由几块相对独立的知识拼合而成(如高一有集合,命题、不等式、函数的性质、指数和对数函数、指数和对数方程、三角比、三角函数、数列等),经常是一个知识点刚学得有点入门,马上又有新的知识出现。因此,注意它们内部的小系统和各系统之间的联系成了学习时必须花力气的着力点。二、如何学好高中数学1、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包括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2、及时了解、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学好高中数学,需要我们从数学思想与方法高度来掌握它。中学数学学习要重点掌握的的数学思想有以上几个:集合与对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运动思想,转化思想,变换思想。有了数学思想以后,还要掌握具体的方法,比如:换元、待定系数、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等。在具体的方法中,常用的有:观察与实验,联想与类比,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一般与特殊,有限与无限,抽象与概括等。解数学题时,也要注意解题思维策略问题,经常要思考:选择什么角度来进入,应遵循什么原则性的东西。高中数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学思维策略有:以简驭繁、数形结合、进退互用、化生为熟、正难则反、倒顺相还、动静转换、分合相辅等。3、逐步形成“以我为主”的学习模式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靠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就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败不馁,胜不骄,养成积极进取,不屈不挠,耐挫折的优良心理品质;在学习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注重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经常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从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4、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在课堂中拓展的课外知识。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熟记一些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使自己平时的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经常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经常对习题进行类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归纳于同一知识方法。阅读数学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数学学科课外活动与讲座,多做数学课外题,加大自学力度,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及时复习,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进行适当的反复巩固,消灭前学后忘。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总结归类。如:①从数学思想分类②从解题方法归类③从知识应用上分类等,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网络化。经常在做题后进行一定的“反思”,思考一下本题所用的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想,是否还有别的想法和解法,本题的分析方法与解法,在解其它问题时,是否也用到过。无论是作业还是测验,都应把准确性放在第一位,通法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速度或技巧,这是学好数学的重要问题。
2023-09-12 12:22:177

高中数学???

所谓P-Q,实际上,就是说P和Q是两个不同的集合,在集合P中,把“属于P和Q共同的部分”去掉,剩下的就是了。回到题目“属于P和Q共同的部分”就是1<X<2在集合P“0<X<2”中去掉上面的部分,就是答案。
2023-09-12 12:22:4412

高中数学第一册公式

http://tieba.baidu.com/p/2281810359 这是高中的高一重点希望有帮助望采纳
2023-09-12 12:24:292

在教学中用信息技术解决了哪些问题

随着当今社会知识信息激增和“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展开,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 人的认识不仅仅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更多的是在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活动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整合,能改善传授式、接受式学习方式,加强学习过程中的指导性、探究性,突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怀参与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教师的观念转变 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教师要有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知识和新的能力,光靠粉笔和黑板是绝对不行的。而中学数学,由于学科自身的特点,的确没有某些学科形象、生动、具体,学生学起来容易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必须学会多媒体教学设计,并能在教学中熟练使用多媒体课件,不仅是在公开课、研究课中使用多媒体,更要在家常课中普遍使用,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为此,教师就自加压力,努力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学习课件制作技术,提高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课堂教学,有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而庞大的书库也只有有限的资源,况且教师还要一本一本地找,一页一页地翻,这个过程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网络信息为教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捷径。每个教师只要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下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大大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 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教育网络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 大量的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的出现,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决定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实现了个别辅导式的教学。在此过程中,计算机软件实现了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题、评定等,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因此,数学教学需要越来越多地体现出教学过程的信息化,原本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的多媒体信息技术逐步显现出了它在数学教学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但“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想办法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而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衰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这充分说明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四、教学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 中学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及逻辑性强的特点,而信息技术对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强大交互式特点使多媒体课能充分创造一个图文并茂的、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愉悦的心理状态,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抽象问题,通过多媒婆体辅助教学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极大地激起学生探讨知识的兴趣。例如,在初一教学全等三角形这一章时,学生对通过平移、旋转、翻折能重合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这一概念没有感性认识,虽然在一些简单的题目中能按部就班,但在面对一些图形复杂的题目时,就找不到对应点、对应角、对应边了。这时,如能使用多媒体,使三角形动起来,这样学生就能很形象的看出哪两个三角形全等,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学起来就轻松了。多媒体手段的使用在函数的教学中也必不可少。如在初三讲在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这一章时,通过多媒体,学生在看到通过列表、描点用光滑的曲线画出图像,得到抛物线是二次函数的图像时,学生很兴奋,都想要自己画一下。再将抛物线沿X轴Y轴左右和上下平移时,抛物线的变化情况,学生能很直观地得出函数的平移法则,而且记得很牢,对对称轴左右两侧是上升、下降学生也能自己得出结论。对于像讲函数图像与性质时采用多媒体的教学,便于学生切实理解。动画模拟不但能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似有非有、难以理解之等,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产生特有教学效果。
2023-09-12 12:24:402

当代文学从哪一年划分的

1949
2023-09-12 12:19:156

百望山穿越香山或植物园

google earth 可以看到防火道,上了防火道就可以进到植物园了
2023-09-12 12:19:193

画画的基本技巧是什么

  1、画画前的准备工具:画纸、不同型号的铅笔。画纸,要求纸质洁白厚实,纸面具有不规则的纹痕。耐摩擦,以便绘画时用橡皮揩擦而不易起毛。并有较好的耐水性能,使在画水彩画时,不致有扩散现象。   2、学会画线条:素描是由线条组成的。在学画画之前,都是要画很多很多线条的,而且纯画线条。画的时候,不能弯,要讲究果断、潇洒、力度得当,也就是一条线条要让人感觉到美、直、大方、尾部收得好、有条理。关键在于线条的疏密处理,疏密关系有节奏的配合与巧妙运用,才能使画面保持秩序感,产生有条不紊,丰富而不繁。   3、临摹速写照片:线条学过了,就选几张自己喜欢的照片进行临摹。临摹就是按照原作仿制书法和绘画作品的过程。对于初学者来讲,临摹速写也是非常重要的。可是美女、风景、食物,只要你喜欢都可以。临摹速写照片,只要画出轮廓就可以了。   4、临摹素描照片:其实,速写和素描是有区别的,速写只是用线条画出大概的轮廓,没有任何阴影的存在。可以这么理解,速写打基础画轮廓,素描就是给速写上颜色,只不过是上黑色而已,把黑的地方涂黑,白的地方留白就好了。所以前期先拿别人的作品临摹,别人那里黑泥就那里涂黑,建议特别黑的地方就用HB,线条就用2B了。   5、多看大师的作品、提高审美和构图感:多看一些大师的作品,看看大师都是怎样构图的,画面的线条是如何布局的。多看多总结大师的创作手法,给自己找灵感。
2023-09-12 12:19:211

云端存储是什么?IP摄像头如果支持云端存储,那么是怎么运作的呢?

简单地说,所谓云端存储,还是一台台的服务器,实际上要想达到云端存储,最关键的还是网速的问题,等到有一天我们的网速可以达到一个非常迅猛的速度,那么一来ip摄像头拍摄下来的图像就会存储到它的服务器中,但这个服务器是什么样的、在哪里这些你都不知道,也不必要知道,正因为如此,才称之为“云”,等到你需要这些图像时,它会从云端服务器中传输过来,但这个还是建立在网络传输速度之上,未来的科技我们无法预见,就好比当网速达到现在硬盘传输的速度的时候,你的电脑上完全不用装任何的软件,你只需要一个web浏览器,就和科幻片里一样了。
2023-09-12 12:19:223

郭德刚相声《父子打猎》

  父子去打猎是郭德纲相声《本民以食为天》的结尾部分,台词如下:  郭:现在国外还有这地儿啊!  李:有吗?  郭:非洲之类啊、土著,吃人肉还有呢!  李:嚯.  郭:真事啊.  李:啊.  郭:一家三口过日子.  李:啊.  郭:天天出去外边弄人去.  李:啊.  郭:回来吃人肉.  李:哦.  郭:有这个不开化的地方.  李:有有有..  郭:啊..早晨起来,媳妇留在山洞里做卫生,侍弄屋子、擦擦弄弄的..  李:恩.  郭:丈夫带着弓箭,带这孩子去..走!  李:走..  郭:走!跟爸爸打猎去..  李:...你那边找一个不成吗?  郭:走,跟爸爸打猎去!(努嘴)  李:这嘴也往那边努.  郭:这..乱!  李:揭后面出来一个.  郭:就说这意思,打猎去吧!  李:打猎去吧.  郭:孩子饿了,..“哎呀,饿死我了!”“别闹、别闹!一会出来看见一人啊,先卸条腿你先尝尝.”  李:呵!好嘛..  郭:恩..!那有一个!  李:哦?  郭:有一啊,赶紧拿弓箭(瞄准)..“不行,这不行!”  李:这怎么不行了?  郭:太瘦!吃完了塞牙这个!  李:哦`瘦了还不行?  郭:不行,走、走、走..孩子饿啊“哎呀,饿死我了,我先吃!”“别闹、别闹!那边...”  李:那边.  郭:唉!这边有一个.  李:又发现一个?  郭:拿弓箭.  李:赶紧打!  郭:这不行.  李:这怎么又不行了?  郭:这太胖了这个.油大!  李:呵!  郭:吃完了胆固醇多.不行这个.  李:好嘛.  郭:走吧,转了一圈`河边又发现了..金发美女!  李:啊!?  郭:呵!长这漂亮啊!  李:啊.  郭:跟河边正洗脸呢.  李:呵.  郭:小孩这高兴啊!..“那个、我吃那个!”  李:好,赶紧打.  郭:“来这个啊...(瞄准)等回儿哈!..”  李:怎么了?  郭:“拿活的!”  李:啊?!  郭:“拿活的,这个不能打,这个爸爸有用!”来到跟前捆上了,扛到肩膀“走!跟爸爸回家.”  李:哦.  郭:“哎呀..我饿!我受不了啦!”..“别闹!”  李:啊.  郭:“回家把你妈炖了!”  李:啊!?!
2023-09-12 12:19:261

路政大队是什么编制 路政是事业单位吗

1、路政大队属于事业单位。 2、路政是交通系统的一支执法队伍,执行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以及《公路安全保护条例》(2011年7月1日起实施),依法保护公路设施和维护公路路权,路政执法队伍的前身就是公路派出所。现在的路政主要由各个行政市县的交通局担任。属于国家行政部门。
2023-09-12 12:19:271

夏天5种会鸣叫的动物是什么啊?

夏天5种会鸣叫的动物是:蟋蟀蝉蝈蝈青蛙蝼蛄蟋蟀(xī shuài)蟋蟀(xī shuai)(Gryllulus;Gryllus)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还是在古代和现代玩斗的对象。蝉 - 昆虫蝉科昆虫的代表种类。雄的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雌的不发声,但在腹部有听器。幼虫生活在土里,吸食植物的根,成虫吃植物的汁。蝉属不完全变态类,由卵、幼虫(若虫),经过数次蜕皮,不经过蛹的时期而变为成虫。同"禅"出自佛家。近年来,我国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安徽等地抓捕金蝉做餐饮的现象十分严重,由于金蝉幼虫在地下存活5-12年左右才能破土而出,如此疯狂的抓捕导致金蝉数量急剧下降,在某些地区,夏天已经再也听不到蝉声了,金蝉正面临着生存危机,甚至有绝迹的可能!蝈蝈俗称为蝈蝈,无脊椎动物,昆虫类,一般指螽斯科包括中华螽斯(Tettigonia chinensis)在内的一些善鸣的雄虫。蝈蝈的身体呈扁或圆柱形,触角一般长于身体,翅发达或不发达或消失。雄性有翅个体在前翅附近有发音器,通过左右两翅摩擦而发音。蝈蝈具有发达的跳跃式后脚,当遇到危急时,快速弹跳避敌是它们自保的方法。蝈蝈,别名为蹩踪聒聒、螽斯、螽斯儿、油子、油葫芦(河南漯河与平顶山交界处,苏北徐州地区)、叫应(北京西部张家口至山西)、土喳子(四川南充)、蚤蚂(四川达州、四川渠县)、土狗子(湖南衡阳)、乖子(鲁北地区);短翅鸣螽,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螽斯科鸣螽属,一年发生一代以卵越冬。蝈蝈为三大鸣虫之首,一只母蝈蝈能繁殖200-450多粒卵。每粒重14毫克。蝈蝈分布于河北、河南、黑龙江、 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山西、甘肃、湖南、广东、广西、江西、陕西、山东、江苏和安徽等全国各大省市。早在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大思想家孔子删定的《诗经》中,就有"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之句,而蝈蝈文化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南宋宰相贾似道著作《促织经》开历代虫经虫谱之先河,为养虫者的经典祖书。人们饲养蝈蝈对身体起一定的保健作用,为消遣娱乐活动,极大的促进了身心健康。俗话说"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蝈蝈也是如此。青蛙(Frog)属于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的两栖类动物,成体无尾,卵产于水中,体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鳃呼吸,经过变异,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绝大部分青蛙通过体外受精繁殖,受精卵在母体外孵化成蝌蚪。全球只有10至12种青蛙进化至体内受精,部分会把受精卵排出体外孵化成蝌蚪。青蛙一向被认为是卵生动物,不过科学家发现,一种生活在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雨林的青蛙能够产下蝌蚪。这种青蛙是全球6000多种青蛙中唯一一种能够"下蝌蚪"的青蛙。蛙体型较苗条,多善于游泳。 颈部不明显,无肋骨。前肢的尺骨与桡骨愈合,后肢的胫骨与腓骨愈合,因此爪不能灵活转动,但四肢肌肉发达。最原始的青蛙在三叠纪早开始进化。现今最早有跳跃动作的青蛙出现在侏罗纪。因为青蛙是以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为主食,因此必须栖息於水边。中国的蛙类有130种左右,它们几乎都是消灭森林和农田害虫的能手。蝼蛄,俗名耕狗、拉拉蛄、扒扒狗、土狗崽(西南地区)、蠹蚍(度比仔),东北称为地蝲蛄;亦称为剪柳仔(扒手的台语)。在四川被称为土狗子。为地下昆虫,体小型至大型,其中以短腹蝼蛄Gryllotalpa breviabdominis Ma & Zhang, 2011体型最小(体长<2厘米),以单刺蝼蛄Gryllotalpa unispina Saussure, 1874体型最大(体长>4厘米);分类上隶属于蟋蟀总科Grylloidea,独立为蝼蛄科Gryllotalpidae。此类昆虫身体梭形,前足为特殊的开掘足,雌性缺产卵器,雄性外生殖结构简单,雌雄可通过翅脉识别(雄性覆翅具发声结构)。全世界蝼蛄科现生种类含2亚科6属110种,另有1化石亚科,含5化石属5化石种,我国仅有蝼蛄亚科Gryllotalpinae蝼蛄属Gryllotalpa种类的分布,包含11种(含台湾分布2种,Gryllotalpa dentist Yang 1995和Gryllotalpa formosana Shiraki 1930)。
2023-09-12 12:19:1210

税款追缴期限 征管法

法律主观:税务机关对偷税的追征期限一般情形下是三年。有特殊情况的,追征期可以延长到五年。行为人偷税、抗税、骗税的,税务机关追征其未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或者所骗取的税款的,没有期限的限制。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二条 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条 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
2023-09-12 12:19:121

路政员是什么编制

路政员一般是事业编制。
2023-09-12 12:19:113

我从丰台大井到香山植物园坐什么车

公交线路:97路 → 505路,全程约22.5公里1、从大井步行约820米,到达大井站2、乘坐97路,经过6站, 到达定慧桥南站3、步行约100米,到达定慧桥南站4、乘坐505路,经过19站, 到达卧佛寺站5、步行到达北京植物园
2023-09-12 12:19:081

羊的生态养殖技术

羊的生态养殖技术:选址建舍、选种饲养、清洁卫生、精心配料满足营养需求、防好疫病确保羊群健康。1、选址建舍养殖羊要选择地势开阔、排水透气、周围有丰富牧草资源的场地,然后使用木板、砖块等物质建造羊舍,保证通风、采光性良好,而且在圈舍中要划分母羊、公羊和羊羔对应的羊圈,避免混养出现争斗现象。2、选种饲养养殖羊要注意羊羔的挑选,可以选择长势良好、生性温顺、安静的羊羔进行养殖,而不能选择活动量大、好动的幼羊养殖,而且养殖期间要为羊提供以粗饲料为主、精饲料为辅的饲料,并补充干净的水源。3、清洁卫生养殖羊的过程中,要每周打扫一次圈舍,将其中的食物残渣、粪便清除,然后使用生石灰灭菌,而且在换季的时期,要为羊提供药浴,提高抗病性,冬季则应该在羊舍中铺上草垫,并定期更换,以免滋生细菌。4、精心配料满足营养需求草料准备时追求饲料、饲草的多样化、优质化、本地化和低价化,提高和改善存贮条件,严格控制草料的腐败变质、损失和浪费。充分开展加工利用,积极推进粉碎、切短、搓揉、湿润、搅拌、发酵等加工利用技术。因羊用料,分段用料实现精细化管理和精确化喂料。根据情况合理选择分顿、限喂和常料喂养方式。5、防好疫病确保羊群健康做好饲养管理,切实抓好羊场饲养管理和饲料营养,确保羊群健康,增强抗病能力。进行防疫消毒,做好羊场环境卫生和兽医消毒工作及病死羊羊场废弃物和粪污无害化处理。认真做好疫苗预防接种,做好驱虫保健工作,及时隔离淘汰病羊。做好群体用药预防工作和特殊个体治疗工作。实行自繁自养,减少从外引种。确需引种时必须做好隔离观察和检测,保证不引进病羊。
2023-09-12 12:19:081

擅长解答英美文学以及英美文化的高手请进!

莎士比亚VS李白
2023-09-12 12:19: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