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小题。(25分)溜索 阿城一个钟头之前就听到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雷总不停,才渐

2023-05-19 23:59:37
TAG: 完成
共1条回复
可可

【小题一】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小题一】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1)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2)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

【小题一】(1)“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2) 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部下;(3) 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4)一声唿哨、最后一个过溜索 :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

【小题一】

(1)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

(2) 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

(3)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

(4)“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练中成长。 (写一点4分,写出两点即可得8分)

【小题一】考查描写类表达技巧,可转换题目,即“文中画线部分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峡谷的险峻气势”?“视觉、听觉”比较容易,由所见之景方位不同推出“视角变化”,“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为内心感受。

【小题一】作用题,但角度单一,难度较小。文章中的牛之所以充满恐惧感,就是因为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此属侧面表现。而人物刻画方面的作用则包含两方面,一是“战战兢兢”的“我”,这是映衬;二是勇敢无畏的领队和汉子们,这是反衬。在答题是注意不要遗漏其中任何一方面。

【小题一】鉴赏人物形象题。这一题型也是平时训练重点,只需找出和人物相关的内容,再根据内容概括形象的特点即可。

【小题一】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相关推荐

溜索中环境描写有哪些

溜索环境描写的句子如下:1、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2、牛们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起来。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们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3、牛们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响着,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扩一扩腮,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溜索环境描写作用:本文的环境描写,既有多感官多角度描写,又有对比烘托,既突出了怒江峡谷环境的恶劣,又表现出马帮汉子的从容不迫和沉着稳重。
2023-01-13 00:07:021

九下溜索环境描写有哪些

九下溜索环境描写如下:1、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2、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3、牛们溜索后急急地要离开峡谷边显示出它们仍然惊魂未定,这里从侧面烘托出怒。4、牛们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起来。5、牛们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响着,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扩一扩腮,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6、从这个角度看,这“一只大鹰”是故事情节发展和文章层次结构的标志。三次写“一只大鹰”,分处情节发展三个阶段,相互之间也形成相互照应的关系。7、小说给我们展示的是马帮在首领的带领下溜索渡江的经过,表现了团结互助,相互信任,无畏勇敢,勇闯艰险,战胜困难,战胜自然的大无畏精神。8、境的险恶,又表现出了马帮汉子们的从容不迫、沉着稳重。9、本文的环境描写,既有多感官多角度描写,又有对比烘托,既突出了怒江峡谷环境的险恶,又表现出了马帮汉子们的从容不迫、沉着稳重。10、本文的环境描写,既有多感官多角度描写,又有对比烘托,这样的环境描写既突出了怒江峡谷环境的险恶,又表现出了马帮汉子们的从容不迫、沉着稳重。11、溜索前后惊恐失态之状,它们和等待溜索的“哀哀地叫着”的牛们一起烘托出峡谷的险恶;而这些牛们又反衬出这些赶牛溜索的汉子们的沉着、果断。12、牛们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响着,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扩一扩腮,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13、牛们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响着,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扩一扩腮,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14、视觉描写和听觉描写相结合,写出了怒江峡谷壁顶孤悬、高峻、险恶的特点。15、江峡谷非同寻常的险恶。
2023-01-13 00:07:261

溜索中环境描写的句子

溜索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如下:1、原上的春天短得像兔子的尾巴,一闪便不见了。2、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3、春雨连绵,洒在院里的梧桐树上,沙沙沙像音乐家轻轻拔动琴弦,又像蚕宝宝在悄悄吞食桑叶。4、草原侈么像海啊!只是比海寂静;草原多么像一幅没有框子的画,广漠得望不到边际。5、远远地就看到一排锤柳,条柳丝刚刚返青,绿影婆娑在微风的吹拂下像一层绿纱笼罩在柳树后的梅花,美极了。6、万里晴空,阳光灿烂。春姑娘晒得都眯缝起眼睛来了。那嫩绿的新叶,那田野的薄雾轻烟,象她的衣衫。随着她春意的步伐,那青青的小草,破场出,简直要顶着脚站出来啦。7、秋末的黄昏来得总是很快,还等山野上被日光蒸发起的水气消散。太阳就落进了西山。8、方的八间,骄阳似火。中午时分,太阳把树叶都晒得卷缩起来。知了扯着长声聒个不停,给闷热的天气更添上一层烦燥。9、绿草如茵的草原上还有一条细细的河,袒露在阳光下,远看去,像一黻光的银项链。10、将圆未圆的明明,渐渐升到高空。一片透明的灰云,淡淡的遮住月光,田野上面,仿佛笼起一片轻烟,股股脱脱,如同坠人梦境。11、火热的脸愁苦地等候着风,但风不来。太在蓝得发暗的天空中火辣辣地照着;在我们对面的岸上是一片黄橙橙的燕麦田,有些地方长出苦艾来,连一根麦穗都不动摇一下。12、高原的气候,真叫人无从捉摸。鲕喜,忽缅怒;忽缅风满天,忽平静得纹丝不动。13、春雨呀!原来你跟着春姑娘一起来到大地,使大地生机勃勃,散发着清新的气息,你灵巧的手,拔动着人们的心弦,拔动着人们美好的希望。14、春天来来,万物复苏,柳树抽出了她那柔嫩而纤弱的枝条。今又下起了毛毛细雨,飘飘洒洒的,斌湖畔一排排柳树隐没在茫茫的细雨之中,渐渐地消失在雾里。15、春天的江是美丽的,风很柔和,气很清新,太阳很温暖;大里的麦苗像一片海,罗棋布的村庄是不沉的舟,纵横交错的弯弯曲曲的河道,河边的柳枝吐了嫩芽,芦苇边钻础来放时透清了。
2023-01-13 00:07:491

溜索的环境描写的句子及作用

第一,标志作用。作者三次写“一只大鹰”,出现在文中三处位置,分别在“溜索前”、“溜索中”和“溜索后”。从这个角度看,这“一只大鹰”是故事情节发展和文章层次结构的标志。三次写“一只大鹰”,分处情节发展三个阶段,相互之间也形成相互照应的关系。另外,我们留意到文章第二段中有这样一句话,“马帮像得到信号”。马帮从那里得到信号?前面便是第句话。从语境看,“一只大鹰”就是“过怒江溜索”的信号了。因此,我们说,这“一只大鹰”既是文章情节结构的标志,也是过怒江溜索的标志。下面是环境描写的模板图供参考《溜索》一文,通过驮队滑过溜索过怒江时的情景描写,表现了人们勇于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大无畏精神,体现了作者敬畏大自然,以及敬佩人们勇于克服困难的思想情感。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探索。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激励着炎黄子孙的振兴之志。下面为您推荐描写句子的图片模板
2023-01-13 00:08:231

【亮子课堂】读《溜索》:起于思维,栖于语言

《溜索》是部编教材九年级下册新入选的一篇小说。 本文选自当代作家的短篇小说集《遍地风流》。文集一共四辑,作品大部分都很短,长的也就数千字。《溜索》是其中的代表作。这篇小说故事很简单,记述的是“我”跟随马帮,乘着溜索跨越怒江大峡谷的经过。 文中大段的环境描写,刻画了怒江大峡谷的陡峭、艰险。起笔突兀,先“声”夺人,以“隐隐闷雷”喻之,然后远眺“深远似涓涓细流”,再近看,俯瞰江底“蓦地心中一颤”,了了几笔,将远眺、俯瞰与听觉相结合,多角度展示峡谷壁顶孤悬、高峻、险恶的特点,烘托出峡谷的险峻气势。 阿城说他写的是“笔记小说”,继承的是中国古代笔记小说的传统。仅从环境描写上就可见一斑,更不用说语言上的“美不胜收,口语化而不流俗,古典美而不迂腐,民族化而不过土”了。 手头上只有书,只有语文书上的《溜索》,去书店找阿城的书,没有;在网上找阿城的另一个短篇《棋王》,也只有梗概;百度上搜索,竟然没有百科,没有词条,只有零星的阅读题和答案——只能素读,只有素读,正好,真好。 这也是一篇自读课文,有前两篇整合阅读的经验,有旁批和“阅读提示”的引导,读通尚不算难,但要通透,有收获,那就因人而异了。 七处旁批中,两处以“想象”画面为手段,体会语言;两处“为什么”,指向具体,为写法的思考;两处解说式旁批,一处在开头,提示开头的笔法,一处在文末,点明关注“鹰”的出现;四处指向语言,三处关照构思。 阅读提示中,除了对小说情节的概述外,再次强调了要品味小说简洁凝炼的语言。 初读后,梳理小说三要素,以思维导图的方式。确定核心图时,和学生的意见产生了分歧: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认为是“溜索”,我却以为学生会读到男一号,马帮首领。讨论后达成一致,以马帮首领为核心图更容易理清思路。放学后,有学生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溜索”可以做核心图。还发来了画好的图——殊途同归,都能达成理清思路目的,且将阅读旁批中的大部分内容涵盖其中。 以“马帮首领”为核心图,明晰了小说中人物形象刻画才是首要,而怒江“隐隐闷雷”的渲染,溜索之险,牛马战战兢兢、山鹰飞翔的映衬,马帮汉子们的身手,都是为了表现首领沉着冷静。 以“溜索”为核心图,显然是认定线索对于故事情节的推进,认定能把故事推向高潮,只有“溜索”这一险境才可以。认定也只有如此险境里,人物以及马、鹰的表现才足够真实。 一图之中,尽显作者构思之妙,亦能见学生阅读梳理能力之强。 和画思维导图一起布置的,还有语言赏析的作业,收上来一看,同样是百花齐放:大多数聚焦修辞,描写手法,这些固然重要,可未能关照“这一篇”之独到。究其原因,除了语言感知不够敏锐,还有语言习惯免疫力增强——拖泥带水,重复啰嗦,文饰过重习以为常。 针对此难点,接下来的阅读,就聚焦语言,发现作者干净、洗炼的语言表达规律。 《溜索》的语言,多用短句,少用辞藻,在白话的表达中吸收了古代汉语的特点,简洁而富有表现力,而且雅俗共赏,别有韵味。郭枫曾评价阿城小说的语言特色是:说的少,说的淡,说的轻。 这种特色首先在于用词精妙传神。比如马帮首领“用小腿磕一下马”的“磕”字,写出了首领与马的默契关系。写鹰“盘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一个“扎”字写尽了鹰飞的极速迅猛的特点。 其次在于比喻新奇,巧妙传神。将马帮缓慢行进的状态喻为“极稠的粥”,实在是新颖别致。 再次是平中见奇,回味无穷。写马帮首领高潮的过溜索技艺,“猛听得空中一声呼哨,尖得直入脑髓,腰背颤一下。回身却见首领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拐着腿弹一弹,走到汉子们跟前”。“尖”“飞”“跃”“拐”“弹”等词语的运用,平淡之至,却能将马帮首领溜索、下索的麻利动作和气定神闲的气度刻画得如在眼前。 最后是人物语言简洁明快,干净洗炼。小说中人物语言少之又少,却惜墨如金,“蛇?”,“是呢,蛇。”一问一答,马帮汉子剽悍朴讷的性格特点呼之欲出。 细心梳理特点发现,语言表达的简洁考究有如下规律:尽量少用虚词,少用双音节词,多用动词,多用成语,多文言,多描写,省略可以省略的成分。 前两个规律,通过与平时的语言习惯比对很容易发现。 两组示例之后,学生继续发现,可以列举,更期待新发现。 继续发现,找到多用成语这一规律。成语言简义丰,洗炼干净,不仅如此,文中还有四字短语,文言表达,让语言简洁凝炼。 遗憾的是,学生始终未能发现,描写可以化繁为简,生动形象。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能栖息于语言中,细细咂摸,发现规律,尝试建构,都会有的。 不过这节课后,写此文,是慎之又慎了,怕一不留神,落了“重复啰嗦”之名。
2023-01-13 00:08:351

溜索课文中的意象有哪些?

潇潇的“江风”,凄迷的“雨”,冰凉的“船”,这些意象是暖色调的,烘托出朋友相送,内心那无尽的温暖和惬意。《溜索》一文的环境描写,既有多感官多角度描写,又有对比烘托,既突出了怒江峡谷环境的险恶,又表现出了马帮汉子们的从容不迫、沉着稳重。
2023-01-13 00:08:381

溜索11段作用

溜索11段作用很大。溜索是原始渡河工具,分别系于河流两岸的树木或其它固定物上,一头高,一头低,形成高低倾斜。在云南怒江之上,两岸的居民主要依靠“溜索”这种古老的手段作为交通工具。整体感知,梳理情节阅读课文,请围绕“溜索”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漫开,撞了对面的壁,又远远荡回来。环境描写,渲染怒江的深远、喧闹,让我心颤不已。作者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角、听觉、内心感受多角度描写,使人身临其境。所以,溜索11段作用很大。
2023-01-13 00:08:411

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读阿城的《溜索》

阿城从不煽情。 他只会冷静理性地为你描述一个场景,一字一句都是险恶和惊恐,但他自己还不动声色。任你脑海里的画面惊悚得两股战战,即使合上书依然心有余悸,恍然如梦。尤庆幸只是读了一篇小说,人生里依然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溜索》就是这样一篇小说,故事情节特别简单,“我”跟随马帮乘溜索跨越怒江的故事。 这篇《溜索》与《峡谷》正好相反,峡谷是两大峰峦陡峭中间低洼的深谷,白居易说“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从谷底向上望,“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溜索》则是站在悬崖之上,眼底是奔腾咆哮如雷轰鸣的滚滚大江,一群马帮通过一根窄窄的溜索横跨江去,想想已经心惊胆战了。那是命在天上,向下看不得;那是命悬一线,生死瞬间。《溜索》又同《峡谷》一样,作者只是寥寥几笔写意画似的刻画人物,却浓墨重彩地描绘场景:怒江的凶险与险峻,怒江的惊涛与骇浪,怒江夹岸高山的昂霄耸壑。 阿城是先从声音写起,“不信这声音就是怒江。”什么声音呢?一个钟头前就感闻的隐隐闷雷,还以为是天公下雨浇地。可以想象,怒江水如万马奔腾,汹涌澎湃,穿山破壁而来。 “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叫声漫开,撞了对面的壁,又远远荡回来。”表面写声音,实写怒江的山高水险。想象一下,站在万丈悬崖上,猛一低头,脚下是深不见底的万丈深渊,深渊里是如猛虎下山般怒吼着的浑浊的浪席卷着,排山倒海前去;向前望,则是重岩叠嶂,直插云霄。声音在崇山峻岭间萦绕,回音袅袅。文中三次写鹰,鹰击长空,鹰的寓意是凶猛和力量。小说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鹰的影子。 溜索前,“一只大鹰悬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这里的动词“扎”,暗示了怒江的势不可当,那声音是怒江的声如雷霆。 溜索时,“那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被风吹地抖”,这里除了烘托山谷深不可测,山谷的风很大很冷,也烘托瘦小汉子的如鹰一样勇敢担当。 溜索后,首领和汉子望那鹰从壁上刁蛇,也是侧面表现他们的眼神好和精明。 我觉得这些鹰还有舒缓紧张神经的作用。全文读来,心一直是绷紧的,神经一直是紧张的,来一只翱翔天宇的鹰,让我们抬头望天,想想命在天上,是上天控制我们的生命的天命不可违,还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尽人事听天命?天无语,鹰也没有答案,只好让心稍稍舒展一下吧。《溜索》关于牛的描写有很多, 以上是牛靠近怒江时,准备溜索时,以及溜索过程中的表现,作者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地描写牛之惊与惧,动物尚且如此,何况人呢?写鹰与牛在怒江的种种神情动作表现,归根结底是为写人做铺垫。 最令人难忘的领队,快到怒江时,领队只是“懒懒地说”“稳稳地坐在马上”甚至还“笑一笑”。试想,他一定不止一次经过这凶险之地,每一次都是命悬一线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他如此淡定从容,胸有成竹。 溜索时,领队打着尖细的忽哨,“飞到索头,抽身跃下”,没有畏缩不前,像迈过一个平常的小水沟般镇定自若,也让我们看到了领队的身手不凡。 《溜索》除了写环境险恶,溜索困难,更有许多读着就令人心痛的句子,有一种疼叫看着都疼,有一些字写下来就令人痛楚彻骨,阿来的文字就有这种魔力。 最后,说到小说的主题,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是赞颂马帮勇敢无畏,在险恶的自然环境面前敢于挑战,还是该感叹因生活所迫得万不得已和被贫穷剥夺的别无选择的人生? 身上若无千斤担,谁拿生命堵明天? 愚公带领子孙们不辞辛劳地移山终于感动了玉帝,玉帝派来神助攻,将面前的大山运走,从此指通豫南,达于汉阴,面前一片坦途; 希望马帮们也能如愚公般好运,什么时候能在怒江上飞驾一桥,天堑变通途!
2023-01-13 00:08:441

溜索第六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营造出特定的氛围,表达出作者的思想及意图。通过环境描写,作者可以以抒情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情感,来影响读者的情绪,全文记叙了主人公跟随驮队的领队借溜索过怒江的故事。
2023-01-13 00:08:471

《溜索》资料(三)

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画线文字主要运用了描写的手法,定点(壁顶上)换景,描绘了怒江绝壁的“形”——“万丈绝壁垂直而下”,“深远似涓涓细流”;怒江的“色”——“亮亮”;怒江的“声”——“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人俯望怒江的“感受”——“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由近及远再到近,变换视角,分别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写所处环境,极具感染力。 答案: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先找到写牛的相关文字,联系上下文体会其在文中的位置及作用。第一处“牛死也不肯再走”是牛面对峡谷时的表现,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第二处写牛“两眼哀哀地慢慢眨”“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是牛在溜索前的表现,与“我”的害怕恐惧相互映衬,又与邻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 答案: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 (1)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 (2)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3.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分析人物形象要抓住直接或间接描写人物的文字。本文写领队的文字虽不多且较分散,但每一处都能体现出其性格特征,结合人物所处的险峻环境及其表现的从容、认真、豪迈等的句子就能概括出来。 答案:(1)“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 (2)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部下; (3)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 (4)一声唿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4.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要结合文中所写的人、景、物及其相互关系,写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要言之成理。 答案:深刻意蕴: (1)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 (2)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 (3)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 (4)“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炼中成长。 情感取向: (1)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 (2)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 (3)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 (4)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2023-01-13 00:09:041

溜索课文第二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溜索课文第二段的作用如下:第二部分(第10—21段):写马帮全员和“我”溜索的过程,汉子、牛、“我”首领溜索各有特点。①作者运用了烘托的手法,通过“我”远眺感觉怒江“深远似涓涓细流”,俯瞰江底“蓦地心中一颤”,烘托出峡谷的险峻气势。②作者描写怒江峡谷的险峻时,非常注意角度的变换,将 “我”的远眺俯瞰与听觉相结合,多角度展示峡谷壁顶孤悬、高峻、险恶的特点。 ③段中通过“一派森气”“蓦地心中一颤”等心理方面的细节描写充分抒发了我初次直面峡谷时的震颤、惊恐之情,让读者如临其境。 
2023-01-13 00:09:071

初中九年级语文《溜索》精选教案

  溜索是怒江大峡谷各少数民族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他们改造和战胜自然的象征,是他们不畏艰险、勇猛顽强性格的写照。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初中 九年级语文 《溜索》精选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中九年级语文《溜索》精选教案一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梳理 故事 情节,把握 文章 内容。   2.过程与 方法 目标:   分析人物性格,概括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以及对平庸、畏难的厌弃。   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朗读法、指导法、谈论法。   准备相关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云南怒江大峡谷,被称为“东方大峡谷”,世界三大峡谷之一。峡谷的谷底是奔腾咆哮的怒江。怒江没有船,惊涛怒浪上小船无法横渡,两岸居民过江,主要靠“溜索”桥。那么,什么是“溜索”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跟随作者的描述去感受这种惊心动魄的过江方式。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阿城,原名钟阿城,生于北京,原籍重庆江津,中国内地作家、编剧。处女作《棋王》。   2.生难字词   (1)字音   锱铢(zīzhū)滇西(diān)盘桓(huán)   顷刻(qǐng)千钧之力(jūn)绞(jiǎo)   跺(duò)呕(ǒu)战战兢兢(zhànzhànjīngjīng)   (2)词义   【锱铢】锱和铢是古代重量单位,六铢等于一锱,四锱等于一两。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   【迟疑】拿不定主意;犹豫。   【俯身】弯腰向前向下,有时同时弯膝;呈曲身状态的动作,尤指礼节或表示服从的姿势。   【顷刻】极短的时间。   【千钧之力】三十斤为一钧,千钧即三万斤。常用来形容器物之重或力量之大。   【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探视】看望;察看。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反复朗读、默读,读准字音,体会人物心理。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开端:马帮抵达怒江边——等待溜索过江。   发展:马帮的汉子们决定溜索——将牛们以及驮子熟练沉着地运到对岸。   高潮:在首领的指导下胆战心惊地溜索。   结局:全队顺利到达对岸——再次上路。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交流点拨】一个首领带领马帮一起溜索过怒江。   2.首领是一个怎样的人,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首领的语句,分析首领的性格特征。   【交流点拨】①“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稳稳”“笑一笑”与“我”和牛的恐惧形成对比,衬托出首领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②“首领缓缓移下马,拐着腿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溜索前首领下马用手“敲一敲那索”体现了他细心、认真、负责的性格特征。③“(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带“我”溜索时提醒“我”不要看下面,体现了首领对他人的关爱。 总结 :首领是一个认真负责、关爱他人、身手非凡、从容不迫、具有气质的人。   3.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①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②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们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   4.文中描写了峡谷的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交流点拨】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步骤四深层探究局部突破   跳读课文,分析语句的表达作用。   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   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   【交流点拨】视觉描写和听觉描写相结合,写出了怒江峡谷壁顶孤悬、高峻、险恶的特点,“一派森气”“蓦地心中一颤”等心理方面的细节描写充分体现了“我”初次直面峡谷时的震颤、惊恐之情,让读者如临其境。   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本文的环境描写既有多感官多角度描写,又有对比烘托,既突出了怒江峡谷环境的险恶,又表现出了马帮汉子们的从容不迫、沉着稳重。   2.拓展延伸   平常走的路很多,你有过文中溜索这样害怕的感觉吗?   【交流点拨】有。我有一次过玻璃栈桥时吓得双腿发软,直接坐在了地上,旁边的好友见状,不停地鼓舞我不要怕,让我站起来。好友见劝说无效,试图上前拉起我,可是这时,惧怕的我硬是赖在地上不敢前进,无奈之下,好友直接把我扛了起来,背我走过了玻璃栈桥。这一幕也让在场的人忍俊不禁。   3.布置作业   完成《精英新课堂》本节内容。    初中九年级语文《溜索》精选教案二   知识与技能   1.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2.分析人物性格,概括人物形象。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请学生概括这篇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故事情节。   2.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句子 ,分析人物性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赶牛溜索汉子们沉着、果断的品格。   重点   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性格。   难点   理解对比、衬托表现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1.标注法:指导学生在对课文的分析中,用符号标注出重点词、句,以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而养成圈点批画的良好习惯。   2.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教师:1.准备与课文相关的PPT课件。   2.对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进行预设。   学生:1.查字典,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熟读课文。   2.查找有关溜索、怒江的资料,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1课时   云南怒江大峡谷,被称为“东方大峡谷”,世界三大峡谷之一。峡谷的东面是被称为“万瀑千湖之山”的碧罗雪山,西面是中缅边境千里边防的高黎贡山,谷底是奔腾咆哮的怒江。怒江没有船,惊涛怒浪上小船无法横渡,两岸居民过江,从前主要靠“溜索”桥。那么,什么是溜索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跟随作者的描述去感受这种让人惊心动魄的过江方式。   阿城,原名钟阿城,1949年出生于北京市,祖籍重庆市江津区,作家、编剧。1984年,出版个人首部短篇小说《棋王》。1985年,担任剧情电影《大明星》的编剧,从而开启了他的编剧生涯。2015年,担任古装动作电影《刺客聂隐娘》的编剧,该片入围第52届金马奖——改编剧本奖。2016年,出版作品集《阿城文集》。   文题解读   文章以“溜索”为题目,不仅是行文线索,将故事情节贯穿起来,连缀成篇,而且交代了从前两岸居民过江的渡河工具和渡河方法。   1.听课文朗读音频,初步感知课文。   2.学生快速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小说的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开端:马帮抵达怒江边,山陡谷深,悬崖万丈,等待溜索过江。   发展:马帮的汉子们决定溜索,沉着、果断地将牛们以及驮子熟练地运到对岸。   高潮:首领从容镇定,指挥有方,在他的指导下“我”胆战心惊地溜索。   结局:全队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顺利到达对岸,再次上路。   3.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一个首领带领马帮一起溜索过怒江。   1.这篇小说写了哪些人物?谁才是文章的主人公?   马帮的首领、首先溜索的精瘦短小的汉子以及马帮中的其他人。其中马帮的首领是文章的主人公。   2.从文章找出描写首领的语句,分析首领的性格特征。   (1)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   “稳稳”“笑一笑”,与“我”和牛的恐惧形成对比,衬托出首领从容不迫、胸有成竹的性格。   (2)首领缓缓移下马,拐着腿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   溜索前首领下马用手“敲一敲那索”,体现了他细心、认真、负责的性格特征。   (3)(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   待“我”溜索时提醒“我”不要看下面,体现了首领对他人的关爱。   (4)猛听得空中一声呼哨,尖得直入脑髓,腰背颤一下。回身却见首领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拐着腿弹一弹,走到汉子们跟前。   首领打着尖细的呼哨,“飞到索头”“抽身跃下”,最后一个溜索,这些行为都表现出首领非凡的身手、粗犷的为人、的气质。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马帮的首领是一个怎样的人?   首领是一个认真负责、关爱他人、身手非凡、从容不迫、具有气质的人。   4.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从感官和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出了怒江峡谷壁顶孤悬、高峻、险恶的特点,“一派森气”“蓦地心中一颤”等心理方面的细节描写充分抒发了“我”初次直面峡谷时的震颤、惊恐之情,让读者如临其境。   (2)牛们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头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起来。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们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这里为什么要细写牛的惊恐失态之状?)   牛溜索前“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起来”,溜索中“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逼真地描写出牛溜索前后惊恐失态之状,以上这些描写与牛们等待溜索时的“哀哀地叫着”,一起烘托出峡谷的险恶;而这些牛们又反衬出这些赶牛溜索的汉子们的沉着、果断。   5.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写了牛溜索时哪些方面的内容?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   主要写了溜索前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作用:(1)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2)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们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   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①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②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③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④“我”与领队的对照,表明人会在艰苦磨炼中成长。   第一部分(第1~3段):写马帮抵达怒江边,等待溜索过江。   第二部分(第4~17段):写马帮的汉子们决定溜索,将牛们以及驮子熟练沉着地运到对岸。   第三部分(第18~20段):写“我”在首领的指导下胆战心惊地溜索。   第四部分(第21~25段):写全队顺利到达对岸,再次上路。   这篇小说写了一处奇险的环境,一群过河的马帮汉子,一次溜索的经历,表现了人敢于战胜艰险的胆识和气魄,赞扬了马帮汉子沉着、勇敢、果断的性格和相互信任、互相关爱的团结协作精神。   1.语言简洁凝练,选词炼字颇为考究。   文章语言洗练,富有表现力,处处可见。例如,“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仿佛再有锱铢之力加在上面,不是山倾,就是索崩”,这句话中的“千钧之力”“扯住”形象地写出了索牢固地将怒江的两岸连接在一起,似乎有“一索两岸变通途”的气势,为下文溜索做铺垫。   2.衬托、对比巧运用,人、物形象更鲜明。   小说开头一下子就让读者置身于怒江大峡谷中,怒江的“隐隐闷雷”,马帮汉子的举止,山鹰的飞翔,侧面衬托出环境的奇险。山陡谷深,悬崖万丈,一根索子扯住两岸石壁,此情此景令牛马战战兢兢,惊恐失态,而马帮汉子们却身手矫健、无所畏惧,首领更是沉着冷静,举手投足尽显英雄本色。对比之中,突出马帮汉子的沉着、果断、身手非凡。   溜索环境:山陡谷深牛:哀叫、恐惧马帮汉子:沉着、果断英勇无畏战胜艰险    初中九年级语文《溜索》精选教案三   教学目标   1.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2.分析人物性格,概括人物形象。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性格,概括人物形象。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云南怒江大峡谷,被称为“东方大峡谷”,世界三大峡谷之一。峡谷的东面是被称为“万瀑千湖之山”的碧罗雪山,西面是中缅边境千里边防的高黎贡山,谷底是奔腾咆哮的怒江。怒江没有船,惊涛怒浪上小船无法横渡,两岸居民过江,从前主要靠“溜索”桥。那么,什么是溜索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跟随作者的描述去感受这种让人惊心动魄的过江方式。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主要内容1.小说的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明确:开端:马帮抵达怒江边,等待溜索过江。   发展:马帮的汉子们决定溜索,将牛们以及驮子熟练沉着地运到对岸。   高潮:在首领的指导下胆战心惊地溜索。   结局:全队顺利到达对岸,再次上路。   2.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一个首领带领马帮一起溜索过怒江。   目标导学二:分析人物描写的表达效果,概括人物形象   1.这篇文章人物众多,有马帮的首领、首先溜索的精瘦短小的汉子以及马帮中的其他人。这些人中,谁才是文章的主人公?明确:马帮的首领。   2.首领是一个怎样的人?默读课文,从文章找出描写首领的语句,分析首领的性格特征。   (1)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   明确:“稳稳”“笑一笑”,与“我”和牛的恐惧形成对比,衬托出首领从容不迫、胸有成竹的性格。   (2)首领缓缓移下马,拐着腿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   明确:溜索前首领下马用手“敲一敲那索”,体现了他细心、认真、负责的性格特征。   (3)(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   明确:带“我”溜索时提醒“我”不要看下面,体现了首领对他人的关爱。   (4)猛听得空中一声呼哨,尖得直入脑髓,腰背颤一下。回身却见首领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拐着腿弹一弹,走到汉子们跟前。明确:首领打着尖细的呼哨,“飞到索头”“抽身跃下”,最后一个溜索,这些行为都表现出首领非凡的身手、粗犷的为人、的气质。   总结:首领是一个认真负责、关爱他人、身手非凡、从容不迫、具有   目标导学三:跳读课文,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分析这些语句的表达作用。    1.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    明确:视觉描写和听觉描写相结合,写出了怒江峡谷壁顶孤悬、高峻、险恶的特点,“一派森气”“蓦地心中一颤”等心理方面的细节描写充分抒发了“我”初次直面峡谷时的震颤、惊恐之情,让读者如临其境。    2.牛们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起来。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们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    明确:牛溜索前“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起来”,溜索中“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逼真地描写出牛溜索前后惊恐失态之状,它们和等待溜索的“哀哀地叫着”的牛们一起烘托出峡谷的险恶;而这些牛们又反衬出这些赶牛溜索的汉子们的沉着、果断。    3.牛们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响着,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扩一扩腮,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    明确:牛们溜索后急急地要离开峡谷边显示出它们仍然惊魂未定,这里从侧面烘托出怒江峡谷非同寻常的险恶。    总结:本文的环境描写,既有多感官多角度描写,又有对比烘托,既突出了怒江峡谷环境的险恶,又表现出了马帮汉子们的从容不迫、沉着稳重。
2023-01-13 00:09:131

溜索56段作用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内容为:怒江没有船,惊涛怒浪上小船无法横渡,两岸居民过江,从前主要靠“溜索”桥。
2023-01-13 00:09:161

“移”字千金——以《溜索》为例谈语言鉴赏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在课程性质部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当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鉴赏文学作品时,要能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不同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同时,能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观念,表现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提升美的表达与创造能力。 那么,作为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我们如何有效地带领学生鉴赏语言,进入文本,发现并体会到文章的好处和语言的妙处,则是教学的重点所在。著名学者王荣生教授曾说,“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角度讲,可以归结为以下三句话:学生不喜欢的,使他喜欢。学生读不懂的,使他读懂。学生读不好的,使他读好。也就是说,老师要教的,是学生不喜欢的地方、是学生读不懂的地方、是学生读不好的地方。”反观现在学生的理解水平,如果没有教师的精细指导和示范,在语言品读和鉴赏上的难点则无法突破。现以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第7课《溜索》为例,探究课堂上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鉴赏语言。 一、设计前提 作品的特点鲜明,是鉴赏语言的难得语料。这是当代作家阿城的一篇小说。讲述了一群马帮汉子溜索过怒江的经历,故事情节简单但扣人心弦,人物形象丰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语言干净洗练,耐人寻味。汪曾祺说,写小说就是写语言。要使语言生动,要把句子尽量写得短,能切开就切开,这样的语言才明确。因此,本文将“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欣赏小说干净洗练的语言特色”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来突破。 从初三学生的发展需求来看,让学生能从看似简单的情节中读出小说的味道,领会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既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信息筛选的能力,又提升学生对语言的鉴赏和品评能力,同时提升其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 作为自读课文的特性来看,教读课是举例子,给方法;自读课是把教读课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迁移运用到阅读实践中去。教读课是展示台,自读课是练兵场。本单元中的教读课文《孔乙己》和《变色龙》中教给学生塑造人物和鉴赏语言的相关方法,在自读课文《溜索》的教学中就可以提示和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技巧、方法来品析课文,从而形成品读鉴赏语言的这种能力。 二、工具提供和方法指导 作为初三的学生,小说最吸引学生的地方仍然是情节,那么在鉴赏本篇小说时,我们就要给学生提供可操作的鉴赏小说语言的角度,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语言“干净洗练”的魅力。为此,我以小组合作品味鉴赏语言的形式来展开。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这里,我为学生设置表格工具,并提供两个范例角度,供学生学习和参考: (一)小组合作研讨,下面三个角度任选两个,完成表格。 序号 鉴赏角度 鉴赏内容示例: 角度一、从炼字入手,如动词、形容词。 如:《孔乙己》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这里的“排”字的妙处。 “排”字既表示分文不少,自己是个规矩人,又是对短衣帮的取笑表示若无其事,以掩饰内心的不安,活画了孔乙己拮据穷酸的本相。 ①孔乙己的这个付钱动作,是他在无端受到别人的讪笑、嘲弄,陷于很窘迫的境地,他向酒店的伙计要酒要茴香豆而同时发出的。②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是给伙计看的,似乎告诉伙计:九文,一文不少,意在表现他的“清白”,不做假,也有没钱却装阔气的意味。 角度二、从修辞入手。 如:《变色龙》“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无精打采地敞着”用拟人的手法描写环境,反映当时市面萧条。“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用比喻的收法,说明整个社会死气沉沉,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 之所以选择这两个角度,是出于对课文语言特色的大量分析而得出,本文的语言简而精,特别注重炼字;比喻新奇而精妙,让人回味无穷。同时,这两个范例的提供,也有效地勾连了前两课的知识点,让学生在温故中知新,在运用中加深理解和认识。 三、鉴赏过程及效果 每个小组的同学在鉴赏语言过程中,先个人寻找,再小组交流,达成共识的记录在表格中,再面向全班同学分享。从炼字的角度出发,学生们分享到的诸如“山不高,口极狭,不由捏紧了心,依然是闷闷的雷。……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闷闷的雷以声写险,写出绝壁的高峻险恶,“捏”“抽”“抖”等动词传神地写出人和牛的震慑和害怕。)“一只大鹰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一个“扎”字强化了峡谷的荒凉僻静,为马帮的出现营造出独特的背景,渲染出溜索前惊恐的气氛。)“那鹰斜移着,忽然一栽身,射到壁上,顷刻又飞起来,翅膀一鼓一鼓地扇动”,(一个“栽”字,将空中飞翔捕蛇的鹰与溜索后的汉子相互映衬,丰富了马帮汉子的形象内涵,体现出溜索过后汉子们的沉着和从容。)“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跃”“飞”等动词使用精妙,形象写出瘦小汉子娴熟的技能和英勇无畏。“小”词类化用,写出他快速划过溜索,传达出人愈来愈小的视觉感受。) 在我看来,如果鉴赏一个词,尤其是炼字时,一定要通过情境的对比中去体验,即为什么用这个词而不用那个词。这里,我选择了一句来引导,让学生去体会。“一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在风中抖。”这里的“移”能不能换成“飞”,有什么区别?学生思考和讨论中得出答案,这个“移”字写出了飞行的速度慢、写出了风大、写出了与人的距离远。我继续追问,那么,文中除了写“鹰”用了“移”,还有哪些人用到了这个字?学生很快就找到写“我”的句子,“心下大惑,见前边牛们死也不肯再走,就下马向岸边移去。”那么,这里的“移”字写出了什么呢?学生自然会联系上下文,说出“我”的惊恐和山势险峻。 如果仅限于此的话,这个“移”的魅力还不够。我再追问,那么,大家再找一下,文中在写“首领”的时候,有没有用到“移”。这时有学生笑着说,不可能,“首领”都是翻身下马,飞到索头跃下,才不会像我这样惊恐呢?我引导学生继续寻找。果然,有人在文中找到一句,“首领缓缓移下马,拐着腿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我问他们,这不是找到了吗?这个“移”写出了什么?是首领的畏惧吗?学生展开了激烈地讨论,最后得出结论,结合后面的“举手敲一敲那索”,再次体现出地势的险峻和危险,还有首领的谨慎负责。 这时,我总结道,我们阅读作品时,尤其是鉴赏语言过程中,一定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一个“移”字,从鹰的角度写出了风大路远山峻,从“我”的角度写出了惊恐畏惧,从首领角度写出了他的谨慎负责,可谓“移”字千金。 有了炼字的品味和斟酌,从修辞的角度来鉴赏就显得游刃有余了。本课的特色在于使用新奇的比喻,其中典型的有两个,我带领学生一起分析。 铃铛们又慌慌响起来,马帮如极稠的粥,慢慢流向那个山口。 这句话以形写动,将“马帮”比作“极稠的粥”写出马帮队伍的密集,移动的缓慢,一个“流”的使用,既和前句照应,又写出了队伍行进的速度之慢。 (2)首领与两个汉子走到绝壁前,扯下裤腰,弯弯地撒出一道尿,落下不到几尺,就被风吹得散开,顺峡向东南飘走。万丈下的怒江,倒像是一股尿水,细细流着。 这句话汉子们面对怒江撒尿的举动,写出了马帮汉子的豪放粗犷,胆识过人。将万丈怒江比作一股尿水,写出溜索过后汉子们战胜自然的踌躇满志。这种新奇的比喻和汉子的行为相得益彰,体现出对原始生命的赞颂,具有很强的冲击力。 有人说,所有的阅读都是为写作服务的。我们今天的读者,也必将是他日的书写者。读写结合的训练,就是对语言品析的延伸。为了更好地落实鉴赏语言的效果,笔者趁热打铁,设置一个“课堂练笔”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场景描写,学习运用本课语言特色,提供两个场景,供学生描绘。 场景一:下午休闲区的“音乐角”,吸引了众多学子驻足围观。无论是吉他手、主唱,还是围观者,都可以是你笔下值得书写的风景。 场景二:冬日室外的风景,除了萧瑟的树、飒飒的风,未融的积雪,还有我们阳光大课间自由奔跑的场景。拿起笔来,描绘这个如火如荼的场景。 在提供场景的基础上,还设置写作提示:场景全貌……个体/群体……感受……情景融合。 在短短7分钟的时间内,学生完成了场景描写,大多在100-200字之间,有些文字可圈可点。如“刺骨的寒风吹刮着萧瑟的树木,它们在风中摇曳,将根部未融的积雪推到一旁”“我们一步步坚定的向前跑着,鞋面扬着的冰渣似乎也为青春洋溢而庆祝”“树上结了新的苞牙,一旁的积雪已和黄泥融为一体,飒飒的风划过,水上浮起一环涟漪,透过突出的树枝是炽热的朝阳,朝阳下是一些奔跑的学生”“阳光亮得让人睁不开眼,云朵此时也如同没有生气的人,一般在天上静静的依着,完全遮不住太阳的光辉”“吉他手和主唱对望一眼,相视一笑,弹起了他们的主打乐,驻足的学子从开始的嘈杂交流声,到渐渐欣赏起美妙的音乐,一时间休闲区变成了音乐厅”等,无论是在炼字还是比喻方面来评价都有较高的水准。由写作这个环节来进行检验,整节课“语言鉴赏”的教学目标达成度是较高的。 黄厚江老师说,什么叫阅读教学?就是老师带着学生在文本里进进出出几个来回。那么这“进进出出”究竟是怎样实现呢?我觉得就是带领学生进行言语实践活动,在品味和感知中提升语言的鉴赏能力,从而实现真正的运用能力的提升。本课以言语实践活动为抓手,提供工具支架,提供范例和小组活动环境,最终由教师进行引导和点拨,尤其是以“移”字为例,很好地实现了语言鉴赏这一目标,最后的写作训练更是强化、提升和检测。在整个课堂中,以语言鉴赏品味为基础,我看到了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表达运用能力的提高,也看到学生思维的发展,一“移”字牵全局,不亦快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S].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王荣生.小说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黄厚江.进与出——语文课堂教学辩证艺术例说之二[J].语文教学通讯,2014(12A):7-8 
2023-01-13 00:09:211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溜索》教学反思

《溜索》选自是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第7课,本单元属于小说单元。从文章的内容和体裁来看,毫无疑问,这是一篇小说。虽然我一度一直觉得这并不像是一篇小说,因为和传统意义上的小说来对比,它实在没有多少情节,至少没有什么情节的波澜起伏变化,只有一件事。同时,阿城干净洗练的语言特色也是本课独特的教学价值。作为一节展示研讨课,而同时又是一节自读课文。 在课堂设计之初,就定位为以以落实前两篇教读课文的方法,重点是迁移和运用。于是我整合前两篇课文的学习重要能力点,并结合本课的批注和阅读提示,设置了三个学习任务单,提供给学生可以凭借的学习工具,助于其自学能力的形成和语文素养的提升。从初中学生的发展需求来看,让学生能从看似简单的情节中读出小说的味道,领会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既提升学生语言的鉴赏品评能力,又提升其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 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当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鉴赏文学作品时,要能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不同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同时,能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观念,表现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提升美的表达与创造能力。基于教材的教学价值、学生的发展需求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设置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能结合批注和表格工具,用简要语言还原小说描绘的场景。(自主学习) 2.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欣赏小说干净洗练的语言特色。(语言品味运用) 3.能将运用所学内容,完成场景片断描写。(美的表达与创造) 但是让我意外的是,在早读时,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他的预习表格任务单仍是空的,当时是比较生气的,因为这实在是让人失望,于是早读时有的学生才开始阅读课文,在表格中梳理内容。在正式上课前,我仍然在教室中先检查学生的预习任务单,基本全部完成。但有一名同学说他在书上画出来了,显然,他是没有认真对待这一项预习工作,虽然书上勾画之处比比皆是,但却不利于他对于内容的梳理,所以,我在提问内容梳理时,第一个提问的就是他,果然他答得并不完整。正式上课的时候学生进来,我首先让学生向观摩听课的老师们问好,然后开始我的教学。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就让我较为惊讶。因为关于环境描写的句子和段落,学生只找到在溜索过程中,“我”看天空如俯身看海那一部分,而没有抓住其中的山、索、江水等描写。在这一板块费时比较多,连续经过三个同学的补充,才完成了一个表格的第一列。后来我才意识到,这一部分其实是在表格的设置中有问题,过于宽泛,没有细化,以致于学生也忽略了环境描写的具体点。后面我仍然是耐着性子一条一条地引导,“鹰”“牛”“我”“首领、汉子们”各列,学生说出关键词的同时归纳相关的重要信息,在板书之后进行整理,这部分虽然比预想的耽误了三四分钟,但是急不得,只有当学生在这部分不存在问题,打好了基础之后,后面的研讨和品味才有根基。 当第一部分完之后,语言的品析小组活动环节,整体推进的比较顺利。学生在小组交流和碰撞中,能较为准确地进行炼字品评,并通过对比的手法,体会到比喻的妙处。除预设到的重点语句之外,生成较多的品评点也较多。适时的追问和换词也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小组活动中,根据所示例的两个角度,学生的参与度比较高,他们每一组都找到了相关的句子,品味也是比较到位,尤其是语言表达方面,清晰而准确。在小组的品读过程中,对于文中语言特色鲜明的每个点基本都涉及到了。除了小组内部的展示之外,个别同学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值得一提马浩然同学,在回答问题时比较积极,而且能够抓住重点,语言表达能力很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赞赏。当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时,及时纠偏,正面引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如“移”字写首领勇敢、比喻的认识等。对于炼字品评过程中,学生对“移”这的品味,我引导学生寻找三种物与人同时使用这个词的作用:(1)一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在风中抖。(鹰) (2)心下大惑,见前边牛们死也不肯再走,就下马向岸边移去。(“我”) (3)首领缓缓移下马,拐着腿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首领) 一个“移”字,从鹰的角度写出了风大遥远险峻,从“我”的角度写出了惊恐畏惧,从首领角度写出了谨慎细心,可谓“移”字千金。 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读写结合的训练,设计的初衷是对语言品析的延伸。在这个环节中,由于我预留的时间较短,只有5分钟,完成的同学不多,但在当时的有限时间里完成了3个还是很不错的,下课后,延长2分钟后,大多数同学都交上来作品,有几篇很不错的作品。如“我们一步步坚定的向前跑着,鞋面扬着的冰渣似乎也为青春洋溢而庆祝”“树上结了新的苞牙,一旁的积雪已和黄泥融为一体,飒飒的风划过,水上浮起一环涟漪,透过突出的树枝是炽热的朝阳,朝阳下是一些奔跑的学生”“刺骨的寒风吹刮着萧瑟的树木,它们在风中摇曳,将根部未融的积雪推到一旁”“阳光亮得让人睁不开眼,云朵此时也如同没有生气的人,一般在天上静静的依着,完全遮不住太阳的光辉”“吉他手和主唱对望一眼,相视一笑,弹起了他们的主打乐,驻足的学子从开始的嘈杂交流声,到渐渐欣赏起美妙的音乐,一时间休闲区变成了音乐厅”等,无论是在炼字还是比喻方面来评价都有较高的水准。 总之,整节课的教学环节完整,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 王荣生教授曾经用了一句非常通俗的话来概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他说:“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角度讲,可以归结为以下三句话:学生不喜欢的,使他喜欢。学生读不懂的,使他读懂。学生读不好的,使他读好。也就是说,老师要教的,是学生不喜欢的地方、是学生读不懂的地方、是学生读不好的地方。” 就本节课来说,也许表面看起来并不是多么顺利,多么完美,尤其是在开头的梳理过程中。但是在课堂当中,我看到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看到学生对语言品位能力的提升,也看到学生限时写作训练的呈现,这应该就是一个收获吧。
2023-01-13 00:09:251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溜索中有哪些人物

阿城。《溜索》这篇小说故事很简单,记述的是“我”跟随马帮,乘着溜索跨越怒江大峡谷的经过。作者阿城,原名钟阿城,他的文章文笔洗练,有古意;小说独具特色,短小精悍,语句简洁明快。此篇小说以独特的视角,传神凝练的语言,表现了滇西马帮的生活。文中运用大量的环境描写突出怒江大峡谷的高峻险恶,进而烘托出马帮人物的粗犷和野性。
2023-01-13 00:09:311

九年级下册第七课如何描写怒江环境,有什么作用

怒江峡谷孤悬、高峻、险恶的特点,以牛跟我面对怒江的不同反应烘托出来的,作用就是为了让读者如临其境,感受怒江的高险。作者运用了烘托的手法,通过我远眺感觉怒江“深远似 涓涓细流”、俯瞰江底“蓦地心中一颤”烘托出峡谷的险峻气势。溜索前牛“早卧在地下”,两眼失神、浑身发抖,这些描写生动地体现出牛此时的惊 恐失态之状。此时我也“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牛的惊恐与我的恐惧相互映衬,从侧 面烘托出怒江峡谷孤悬、高峻、险恶的特点。
2023-01-13 00:09:341

溜索首尾对雷声描写有什么作用

溜索首尾对雷声描写,开头渲染了溜索前的紧张气氛结尾从侧面表现了怒江波涛、汹涌的特点,起到首尾呼应结构严谨的作用。溜索是各少数民族的主要交通工具,是它们改造和战胜自然的象征,是他们不畏艰险,勇猛顽强性格的写照。
2023-01-13 00:09:361

《水浒传》中描写环境的句子有哪些?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早来到草料场外,看时,一周遭有些黄土墙,两扇大门。推开看里面时,七八间草屋做着仓廒,四下里都是马草堆金钉朱户,玉柱银门。画栋雕梁,朱檐碧瓦。绿栏干低绕轩窗,砅幕高悬宝槛。五间大殿,中悬敕额金书;两庑长廊,彩画出朝入相。绿槐影里,棂星门高接青云;翠柳阴中,靖忠庙直侵霄汉。黄金殿上,塑宋公明等三十六员天罡正将;两廊之内,列朱武为头七十二座地煞将军。门前侍从狰狞,部下神兵勇猛。纸炉巧匠砌楼台,四季焚烧楮帛。桅竿高痭挂长 ,二社乡人祭赛。庶民恭礼正神气,祀典朝参忠烈帝。万年香火享无穷,千载功勋表史记。桂花离海峤,云叶散天衢。彩霞照万里如银,素魄映千山似水。一轮爽垲, 能分宇宙澄清;四海团圞,射映乾坤皎洁。影横旷野,惊独宿之乌鸦;光射平湖, 照双栖之鸿雁。冰轮碾出三千里,玉兔平吞四百州。云遮峰顶,日转山腰。嵯峨仿佛接天关,崒参差侵汉表。岩前花木, 舞春风暗吐清香;洞口藤萝,披宿雨倒悬嫩线。飞云瀑布,银河影浸月光寒;峭 壁苍松,铁角铃摇龙尾动。宜是县揉蓝染出,天生工积翠妆成。根盘直厌三千丈, 气势平吞四百州。山影深沉,槐阴渐没。绿杨影里,时闻鸟雀归林。红杏村中,每见牛羊入圈。 落日带烟生碧雾,断霞映水散红光。溪边钓叟移舟去,野外村童跨犊归。绯罗缴壁,紫绶桌围。当头额挂朱红,四下帘垂斑竹。官僚守正,戒石上刻 御制四行;令史谨严,漆牌中书低声二字。提辖官能掌机密,客帐司专管牌单。吏兵沉重,节级严威。执藤条祗候立阶前,持大杖离班分左右。庞眉狱卒掣沉枷, 显耀狰狞。
2023-01-13 00:09:401

水浒传中的环境描写并赏析10句

1.桂花离海峤,云叶散天衢。彩霞照万里如银,素魄映千山似水。一轮爽垲,能分宇宙澄清;四海团圞,射映乾坤皎洁。影横旷野,惊独宿之乌鸦;光射平湖,照双栖之鸿雁。冰轮碾出三千里,玉兔平吞四百州。2.云遮峰顶,日转山腰。嵯峨仿佛接天关,崒参差侵汉表。岩前花木,舞春风暗吐清香;洞口藤萝,披宿雨倒悬嫩线。飞云瀑布,银河影浸月光寒;峭壁苍松,铁角铃摇龙尾动。宜是县揉蓝染出,天生工积翠妆成。根盘直厌三千丈,气势平吞四百州。3.山影深沉,槐阴渐没。绿杨影里,时闻鸟雀归林。红杏村中,每见牛羊入圈。落日带烟生碧雾,断霞映水散红光。溪边钓叟移舟去,野外村童跨犊归。4.绯罗缴壁,紫绶桌围。当头额挂朱红,四下帘垂斑竹。官僚守正,戒石上刻御制四行;令史谨严,漆牌中书低声二字。提辖官能掌机密,客帐司专管牌单。吏兵沉重,节级严威。执藤条祗候立阶前,持大杖离班分左右。庞眉狱卒掣沉枷,显耀狰狞。竖目押牢提铁锁,施逞猛勇。户婚词讼,断时有似玉衡明。斗殴相争,判断恰如金镜照。虽然一郡宰臣官,果是四方民父母。直使囚从冰上立,尽教人向镜中行。说不尽许多威仪,似塑就一堂神道。5.红轮低坠,玉镜将明。遥观樵子归来,近睹柴门半掩。僧投古寺,疏林穰穰鸦飞。客奔孤村,断岸嗷嗷犬吠。佳人秉烛归房,渔父收纶罢钓。唧唧乱蛩鸣腐草,纷纷宿鹭下莎汀。6.层层如雨脚,郁郁似云头。杈牙如鸾凤之巢,屈曲似龙蛇之势。根盘地角,弯环有似蟒盘旋;影拂烟霄,高耸直教禽打捉。直饶胆硬心刚汉,也作魂飞魄散人7.银迷草舍,玉映茅檐,数十株老树杈枒,三五处小窗关闭。疏荆篱落,浑如腻粉轻铺;黄土绕墙,却似铅华布就。千团柳絮飘帘幕,万片鹅毛舞酒旗。8.玉露凋伤枫树林,深邃谷气萧森.巅岭云雾连天涌,壁峭松接地荫.
2023-01-13 00:09:432

《溜索》把题目改成渡江好不好?

《溜索》把题目改成渡江不好,渡江2字没有体现出马帮汉子溜索跨越怒江大峡谷的艰险。《溜索》是当代作家阿城的短篇小说集《遍地风流》中的一篇小说。小说故事极为简单,描写的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马帮汉子溜索跨越怒江大峡谷的经历。记述的是“我”跟随马帮,乘着溜索跨越怒江大峡谷的经过。按教材后面的“阅读提示”说,这篇小说“写了一处奇险的环境,一群过河的马帮汉子,一次溜索的经历”;从题材选择、人物塑造、情节结构、叙事风度和语言特色上看,它是阿城“笔记小说”的一篇代表作。
2023-01-13 00:09:461

一个19 岁的江苏高考生用文言文答题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 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加点的字,没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弹劾/弹丸之地 哽咽/狼吞虎咽 责难/多难兴邦B.鲜活/寡廉鲜耻 泊位/淡泊明志 叶韵/一叶知秋C.大度/审时度势 长进/身无长物 解救/浑身解数D.参差/扪参历井 披靡/风靡一时 畜牧/六畜兴旺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实用恰当的依据是(3分)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B.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C. 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下山,分类处理。D. 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4分)科学家在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复杂的碳链式反应。当水流从空气中“大口吮吸”二氧化碳并侵蚀石灰岩时,持续不断的吸碳过程就开始了。接着,在岩石表面自由流淌的酸性水流携带着大量碳酸氢根,随着自然界的水循环转辗奔向江河湖海。此时,浮游植物体内的“食物加工厂”在急切地“找米下锅”,它们惊喜地发现,只要分泌一种叫做“碳酸酐酶”的催化剂,对水中的碳酸氢根“略施魔法”,等待加工的“米”——二氧化碳,就唾手可得。最终,光合作用将大量随波逐流的碳转化成有机碳,封存与水生植物体内。4.2010年上海世博会丹麦国家馆,有一尊“小美人鱼”铜像。(5分) (1)“小美人鱼”故事出自哪位作家的哪篇作品  (2)请以“小美人鱼”口吻,写一段不超过30个字的话,表达对上海世博会的祝愿或赞美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欧阳修  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矣。”丐我以铭而葬焉。予未暇作。  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吾妻故太子宾客讳涛之女、希深之妹也。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然谢氏怡然处之。治其家,有常法,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所至官舍虽卑陋,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吾穷于世久矣,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归,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耶"是岁南方旱,仰见飞蝗而叹曰:"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我为妇人,而得君葬我,幸矣!"其所以能安居贫而不困者,其性识明而知道理多类此。呜呼!其生也迫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谓惟文字可以著其不朽。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若此,予忍不铭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年二十以归吾 归:出嫁B.其平居语言容止 容止:形貌C.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 著:彰显D.庶几以慰其魂 庶几:希望6.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梅圣俞夫妇情深的一组是(3分)①出其哭内之诗而悲②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③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④闻其贤者也则悦⑤我为妇人,而得君葬我,幸矣⑥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梅圣俞在妻子去世以后,请求欧阳修为她写墓志铭,后来在给欧阳修的多封信中,又一再提及此事。B.谢氏出身名门望族,但安贫乐道,治家有方,并且十分关心丈夫与士大夫的交往,是名副其实的贤内助。C.西兵进攻江淮地区,随后又相继发生旱灾、蝗灾谢氏仰天长叹,忧心忡忡,可见她关注百姓疾苦。D.谢氏秉性明慧,懂得事理,时不时和梅圣俞探讨来访者才能高下,以及世事得失,都能讲得头头是道。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2)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3)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耶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 魏 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⑴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诗经·卫风.·氓》)⑵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⑶诗云:“ ,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战国策·秦策》)⑷奇文共欣赏, 。(陶渊明《移居》)⑸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⑹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溜 索阿 城  一个钟头之前就感闻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首领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气贯滇西的怒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见前边牛也不肯再走,心下大惑,就下马向前。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驮队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  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领队瞟一眼汉子们。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嗖地一下子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一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在风中抖。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手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抖地长出去。  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三条汉子站起来,拍拍屁股,三条汉子一个一个小过去。领队哑声问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  牛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们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这边的牛们都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边的汉子们也一个接一个飞身过去。  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而抓得紧。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猛地耳边有人笑:“莫抓住不撒手,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到索头。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  猛听得空中一声忽哨,尖得直入脑髓。回身却见领队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子们跟前。  牛们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的响着,似是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  (选自《阿城精选集》,有删改)1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5分)1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6分)13.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6分)14.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谈 静朱光潜  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觉得可以让人纳凉;他也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反应不同,都由于感受力有强有弱。  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你就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棉匠弹棉花。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姑且闭目一思索,然后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你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恰当!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的趣味。  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心境愈空灵,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心界愈空灵,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市喧嚷中,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你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日本人小林一茶的一首徘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懂得这一句诗,就懂得我所谓静趣。  (选自朱光潜《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删改)1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一个人能否最大程度地见到“美”与“和”,天赋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B.感受是一种被动的过程,也就是领略,它能帮助人们在生活中寻出趣味。C.一个人陷入岑寂和烦闷之中,往往是由于他的心境不够空灵而造成的。D.不同的感受角度决定了有人认为苍松宜于入画,有人认为苍松可以造船。16.文章题目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6分)17.作者所说的“静趣”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懂得小林一茶的俳句就懂得“静趣”了(6分)七、作文题(70分)18.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密切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生活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答案1、C2、D3、⑴吸碳;⑵“略施魔法”;⑶光合作用。4、⑴安徒生;《海的女儿》⑵一是要紧扣身份,如外国人、童话人物、首次来中国等;二是要体现祝愿或赞美。示例:愿上海世博会像我一样,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愿中国小朋友像喜爱我一样喜爱上海世博会。我来到上海世博会,仍然像生活在童话中。上海世博会为我的故事续写新的篇章。5、B6、B7、C8、⑴用出嫁时的衣裳(给她)穿上入棺,我贫穷的超乎寻常就可以想见了。⑵让我不因为财富的多少、地位的高低而焦虑,这是妻子对我最大的帮助吧。⑶您所交往的都是当今品德高尚、才能杰出的人,现在竟与这种人喝酒取乐了?9、⑴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⑵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冷落清秋节。⑶由眼前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的更为深远。10、⑴泣涕涟涟⑵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⑶行百里者⑷疑义相与析⑸剑阁峥嵘而崔嵬⑹不知天上宫阙;又恐琼楼玉宇11、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12、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⑴环境描写——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⑵人物描写——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13、⑴“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⑵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部下;⑶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⑷一声唿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14、深刻意蕴:⑴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⑵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互相信任,关心爱护;⑶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⑷“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练中成长。情感取向:⑴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⑵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赞美;⑶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⑷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美。15、C16、⑴先由人生乐趣谈起,提出人生乐趣一半来自于感受;⑵再阐述感受力有强有弱,感受力强,能“处处领略”,就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⑶最后阐明领略趣味要“静”中得“趣”。17、⑴“静趣”是指心界空灵(或摆脱物欲喧嘈),在悠然遐想中获得无穷妙悟。⑵作者心界空灵,由眼前的苍蝇而悠然遐想,悟得万物平等的真谛,泯灭了益虫害虫的功利观念,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苍蝇的自在情态,由此而获得的情趣正是作者所阐述的“静趣”。18、作文略。
2023-01-13 00:09:531

水浒传中描写自然环境的优美句子

武松打虎景阳冈头风正狂,万里阴云霾日光。触目晚霞挂林薮,侵人冷雾弥穹苍。忽闻一声霹雳响,山腰飞出兽中王。昂头踊跃逞牙爪,麋鹿之属皆奔忙。清河壮士酒未醒,冈头独坐忙相迎。上下寻人虎饥渴,一掀一扑何狰狞!虎来扑人似山倒,人往迎虎如岩倾。臂腕落时坠飞炮,爪牙爬处成泥坑。拳头脚尖如雨点,淋漓两手猩红染。腥风血雨满松林,散乱毛须坠山奄。近看千钧势有余,远观八面威风敛。身横野草锦斑销,紧闭双睛光不闪。
2023-01-13 00:09:561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3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溜 索阿 城一个钟头之前就听到这隐隐闷雷,初

小题1: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小题2: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1)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2)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小题3:(1)“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2)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部下;(3)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4)一声唿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小题4:深刻意蕴:(1)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2)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3)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4)“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练中成长。情感取向:(1)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2)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3)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4)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画线句子实际上就是景物描写,结尾两句话是在景物描写的基础上的抒情。“万丈绝壁垂直而下”是由上而下的写法;“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是由远及近的写法;“隐隐喧声腾上来”是从听觉的角度写的;“一派森气”、“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是从内心的感受来写的。小题2: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的能力。这道题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小问题:①本文刻画了牛怎样的形象;②本文的环境有什么特点;③文章主要刻画了哪几类人物的形象。将这几个问题理解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就清晰了。①牛自始至终都是惊恐不已,和“我”极为相似,可谓相互映衬;②怒江地势险要,水流湍急,令人生畏;③领队和汉子们与“我”形成鲜明对比,他们在险峻的怒江面前从容不迫,表现出极大的勇气。所以,写牛的形象就是为写环境和刻画人物形象服务的。小题3: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因此这道题实际还考查了考生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要注意“领队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领队瞟一眼汉子们”、“领队哑声问道”、“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回身却见领队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子们跟前”等刻画领队的重要语句。小题4: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主旨及作者情感价值取向的鉴赏能力,综合性很强,需要打开思维的大门。首先,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的主旨在于赞扬某种精神,这是必须肯定的。不会因为写了“我”和牛的恐惧而有所削弱,相反,“我”和牛的恐惧只能是反衬这种精神的伟大。其次,由于文章涉及的对象非常多,由自然界到动物,由动物到人:怒江峡谷,天上的雄鹰,惊恐的牛,骏马,领队,精瘦汉子,“我”……每个意象都有着深刻的意蕴,都应该重点分析和思考。
2023-01-13 00:09:591

溜索中作者为什么要浓墨重彩描写环境的险恶

《溜索》环境描写作用:本文的环境描写,既有多感官多角度描写,又有对比烘托,既突出了怒江峡谷环境的恶劣,又表现出马帮汉子的从容不迫和沉着稳重??
2023-01-13 00:10:381

溜索的故事发生在一个什么环境下

在高峻、险恶的怒江峡谷壁顶,一次惊险的溜索渡河经历主人公跟随驮队的领队借溜索过怒江,在首领的指挥下,驮队陆续溜索过江。《溜索》的作者是阿城,原名钟阿城,1949年出生于北京,作家、编剧。阿城于1984年开始创作,代表作《棋王》《树王》《孩子王》。
2023-01-13 00:10:411

《溜索》的阅读

  1.【答案】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解析】考查描写类表达技巧,可转换题目,即“文中画线部分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峡谷的险峻气势”?“视觉、听觉”比较容易,由所见之景方位不同推出“视角变化”,“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为内心感受。  2.【答案】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  (1)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  (2)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  【解析】作用题,但角度单一,难度较小。文章中的牛之所以充满恐惧感,就是因为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此属侧面表现。而人物刻画方面的作用则包含两方面,一是“战战兢兢”的“我”,这是映衬;二是勇敢无畏的领队和汉子们,这是反衬。在答题是注意不要遗漏其中任何一方面。  3.【答案】(1)“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  (2)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部下;  (3)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  (4)一声唿哨、最后一个过溜索 :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  【解析】鉴赏人物形象题。这一题型也是平时训练重点,只需找出和人物相关的内容,再根据内容概括形象的特点即可。  4.【答案】深刻意蕴:  (1)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  (2)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  (3)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  (4)“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练中成长。  情感取向:  (1)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  (2)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  (3)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  (4)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解析】探究题。无论是探究深刻意蕴还是分析作者的情感取向,都要从不同角度出发,不能只局限于一点。深刻意蕴:①角度一:整体把握。驮队飞渡峡谷代表战胜自然和艰险;②角度二:领队和汉子们。表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以及无畏勇敢;③角度三:雄鹰、骏马、牛等动物形象。正反对比,隐喻人应该有雄鹰、骏马那样的精神,而不能想牛 那样软弱畏缩。④角度四:“我”和领队。表现艰苦环境能磨练人。情感取向:分析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需结合全文,从不同角度去发掘。
2023-01-13 00:10:44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溜 索作者:阿 城一个钟头之前就感闻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雷总不停

小题1: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考查描写类表达技巧,可转换题目,即“文中画线部分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峡谷的险峻气势”?“视觉、听觉”比较容易,由所见之景方位不同推出“视角变化”,“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为内心感受。小题1: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1)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2)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作用题,但角度单一,难度较小。文章中的牛之所以充满恐惧感,就是因为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此属侧面表现。而人物刻画方面的作用则包含两方面,一是“战战兢兢”的“我”,这是映衬;二是勇敢无畏的领队和汉子们,这是反衬。在答题是注意不要遗漏其中任何一方面。小题1:(1)“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 (2)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部下; (3)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 (4)一声唿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鉴赏人物形象题。这一题型也是平时训练重点,只需找出和人物相关的内容,再根据内容概括形象的特点即可。小题1:深刻意蕴:(1)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2)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3)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4)“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练中成长。情感取向:(1)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2)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3)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4)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探究题。无论是探究深刻意蕴还是分析作者的情感取向,都要从不同角度出发,不能只局限于一点。深刻意蕴:①角度一:整体把握。驮队飞渡峡谷代表战胜自然和艰险;②角度二:领队和汉子们。表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以及无畏勇敢;③角度三:雄鹰、骏马、牛等动物形象。正反对比,隐喻人应该有雄鹰、骏马那样的精神,而不能想牛那样软弱畏缩。④角度四:“我”和领队。表现艰苦环境能磨练人。情感取向:分析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需结合全文,从不同角度去发掘。 略
2023-01-13 00:10:461

散步 环境描写 赏析

三、景物描写的诗意美(夏雨舟) 《散步》一文对景物描写着墨不多,仅有两处,两段文字加起来也不过七十余字,可在这轻描淡写之中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为常见的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 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冬去春来,“大块小块的新绿”有浓有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起了水泡”。 这“新绿”,这“嫩芽”,这“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力的礼赞。 第二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是啊,尽管“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总算来了”,母亲也总算“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春天来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是该抖抖精神,抖去冬日的慵懒;也得活动活动筋骨,用充沛的活力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 两段景物,看似简短,实则蕴含着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请勿复制)
2023-01-13 00:11:051

飞夺泸定桥一课描写环境的句子有那些

环境描写:1、雨越下越猛,像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2、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桥对岸的泸定城背靠着山,西门正对着桥头。3、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都淋透了。
2023-01-13 00:11:091

高尔基的《童年》中的环境描写+赏析。

2023-01-13 00:11:122

《散步》两处环境描写赏析

三、景物描写的诗意美(夏雨舟) 《散步》一文对景物描写着墨不多,仅有两处,两段文字加起来也不过七十余字,可在这轻描淡写之中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为常见的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 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冬去春来,“大块小块的新绿”有浓有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起了水泡”。 这“新绿”,这“嫩芽”,这“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力的礼赞。 第二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是啊,尽管“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总算来了”,母亲也总算“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春天来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是该抖抖精神,抖去冬日的慵懒;也得活动活动筋骨,用充沛的活力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 两段景物,看似简短,实则蕴含着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2023-01-13 00:11:191

散步 环境描写 赏析

三、景物描写的诗意美(夏雨舟) 《散步》一文对景物描写着墨不多,仅有两处,两段文字加起来也不过七十余字,可在这轻描淡写之中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为常见的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 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冬去春来,“大块小块的新绿”有浓有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起了水泡”。 这“新绿”,这“嫩芽”,这“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力的礼赞。 第二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是啊,尽管“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总算来了”,母亲也总算“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春天来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是该抖抖精神,抖去冬日的慵懒;也得活动活动筋骨,用充沛的活力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 两段景物,看似简短,实则蕴含着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请勿复制)
2023-01-13 00:11:222

鲁智深拔柳树的环境描写?

由于树上的乌鸦老是叫个不停,叫的鲁智深心里烦躁,泼皮们说要哪个梯子把鸟窝弄了,鲁智深不管走到杨柳前,双臂紧抱柳树,把腰胯一扭,把碗口粗的杨柳树连根拔起,惊得众泼皮目瞪口呆
2023-01-13 00:11:251

《散步》中环境描写环境句子的有哪些?耐心解答下把!

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在第⑧自然段:"回到屏东,春节的爆竹在冷过头的冬天,有一下没一下的,凉凉的,仿佛浸在水缸里的酸菜。......窗帘拉上,灭了大灯,她的两眼晶亮,瞪着空蒙蒙 的黑夜,好像瞪着一个黑色的可以触摸的实体。"两个句子。 第一句,通过描写爆竹"有一下没一下",烘托家乡的冬天寒冷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寂寞。该句还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作者的感受。 第二句,描写室内环境的漆黑。
2023-01-13 00:11:282

溜索的意思是什么

问题一:云梯溜索独木桥,羊肠小道猴子路什么意思 这是解放前对青藏高原一带交通闭塞的形容,云梯耽本来是古代攻城的梯子,但是这是形容山势陡峭,要用云梯才能爬上去),溜索(是大江之上一根绳子(以前也许是树藤等等,现在有钢缆)之类连接两岸,人挂在溜索上滑过去,现在很少了),独木桥(形容这地方过河没什么桥,偶尔有也就是木头搭的独木桥),羊肠小道(路窄),猴子路(形容根本没有人走的路,只有猴子才能爬过的地方) 问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溜 索 阿城   一个钟头之前就感闻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 1.以壁顶力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2.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 3.“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部下;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一声唿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4.深刻意蕴:①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②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③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④“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炼中成长。情感取向:①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②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③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④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意对即可) 问题三:“云梯溜索独木桥、羊肠小道猴子路”是描写哪个地区解放前的交通状况(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 “云梯溜索独木桥、羊肠小道猴子路”是描写青藏地区的交通状况.故选:D. 问题四:溜溜的溜可以组什么词 溜 溜走、溜门、哧溜、直溜、 提溜、吸溜、光溜、大溜、 出溜、溜平、溜边、冰溜、 溜圆、溜号、溜光、刺溜、 匀溜、溜冰、溜达、溜烟、 泻溜、溜尖、溜撒、溜掉、 吐溜、溜开、长溜、溜须、 溜湫、即溜、水溜、溜搭、 春溜、溜索、嗤溜、溜贰 秋溜、甘溜、活溜、溜刷 问题五:移动版电影什么意思 给你发一些刚看的电影吧 这里看的 haokan5 火线特工 Righteous Kill 导演 : Jon Avnet 主演 : Al Pacino/Robert De Niro 上映日期:2009年09月【内地】(暂定) 纽约两位资深警探特克(罗伯特?德?尼罗饰)和罗斯特(阿尔?帕西诺饰)是一对亲密无间的老搭档,二人合计已在警署工作100年。特克脾气火爆,而罗斯特处事圆滑。最近,纽约出现了一位连环凶手,特克与罗斯特二人负责调查此案。在调查过程中,他们发现凶手有特殊的习惯与高超的射击水平,而更奇怪的是,被害人都与特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天使般代表正义的警察,与恶魔般代表罪恶的犯罪者。谁才是真正的特克?一段段迷雾拨开,惊人的真相在内心的黑暗处等待。 神兵小将 (卡通) 导演 : 黄玉郎 上映日期:2009年10月01日【内地】 大慈爱的女神女娲,创造了各种神兽,借着它们不同能力帮助世人,令世界变得更美好,人、兽和睦相处。可是,大坏蛋元始天魔一心想统治所有人类,便派出手下天地盟主,将所有神兽变成凶恶的魔兽,为祸世人。 幸好南宫城的城主之子问天得到一头天晶兽,并化成神兵――天晶!天晶神兵拥有神奇力量,能将魔兽击倒;而他妹妹问雅则能把魔兽净化驯服,变回善良本性的神兽。 之后,问天与同伴打败了天地盟主,逐一解放受害城镇,令玉龙国恢复和平。然而,野心受挫的元始天魔,便召出了更厉害的部下――玄天邪帝,前往侵略玉龙国的姐妹国――玉岛国。 玄天邪帝的魔兽能变身成魔兵蛛魂,也拥有令神兽魔化的力量,于是玉岛国也迅速沦陷。而玉岛国的女元首向玉龙国求救。岂料阴差阳错下,问天兄妹误达玉岛国,再续救世助人之旅。 最后,问天等人以爱心成功把邪帝唤醒感化,终止了战祸,大地终于得以恢复原貌。 狼灾记 导演 : 田壮壮 主演 : 小田切让/Maggie Q/庹宗华 上映日期:2009年10月02日【内地】 《狼灾记》改编自日本作家井上靖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段“人变狼,狼变人”的奇幻传说。故事发生在公元前300年的秦代,秦国将领陆沈康在边塞和当地部落的战役中捉到了一名神秘女子,并占有了她。女子告诉陆沈康,如果外族男人跟她做七夜夫妻,两人都会变成狼。陆沈康和该女子在相处七天七夜之后果然化身为狼。多年后秦灭汉兴时,长城沿线的狼灾却依旧频繁,其中一对特别凶狠的狼传说就是陆沈康和神秘女子的化身。 走路上学 导演 : 彭家煌/彭臣 主演 : 丁嘉力/阿娜木龄/曹曦文/陈奕妃 上映日期:2009年10月02日【内地】(暂定) 《走路上学》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生活在云南怒江边上的小姐弟俩,为了到对面去上学,而不得不每天命悬一线、溜索过江的故事。 瓦娃是一个7岁的僳僳族孩子,他对于姐姐娜香每天能和小伙伴一起溜索过江读书好生羡慕。妈妈坚持要瓦娃等爸爸回来带着才可以溜索。可是,在外打工的爸爸总也不回。 终于,没能抵抗住来自对岸的诱惑,瓦娃独自偷偷溜索过江了,看到了心仪已久的学校。没想到,瓦娃溜索过江的秘密居然被第一次来家访的聂老师戳破了。是聂老师送来的那双红雨鞋把瓦娃留在了家里。他答应妈妈和姐姐:有了这双鞋,他就不再偷着溜索。第二天一早,懂事的瓦娃又把这双漂亮雨鞋还给了姐姐。 日子就这样平静地过着。谁也想......>> 问题六:茶马古道形成原因并简述意义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它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茶马古道[1] 源于古代西南边疆和西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茶马古道分川藏、滇藏两路,连接川滇藏,延[2] 伸入不丹、尼泊尔、印度境内(此为滇越茶马古道),直到西亚、西非红海海岸。 背景 中国茶马古道有三条: 第一条是陕甘茶马古道,是中国内地茶叶西行并换回马匹的主道。 第二条是陕康藏茶马古道(古道),主要是陕西人开辟的; 第三条滇藏茶马古道。[3] 陕甘茶马古道是古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之一。主要的运输工具是骆驼。而茶、马,指的是贩茶换马(这里的茶和马均是商品)。 陕康藏茶马古道―古道[4] ,始于唐代,由陕西商人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形成。由于明清时 *** 对贩茶实行 *** 管制,贩茶分区域,其中最繁华的茶马交易市场在康定,称为---古道,因此陕康藏茶马古道是当时可以在国内跨区贩茶的茶马古道。川藏茶马古道是陕康藏茶马古道的一部分,东起雅州边茶产地雅安,经打箭炉(今康定),西至 *** *** ,最后通到不丹、尼泊尔和印度,全长近四千余公里,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是古代 *** 和内地联系必不可少的桥梁和纽带。 滇藏茶马古道大约形成于公元六世纪后期,它南起云南茶叶主产区西双版纳易武、普洱市,中间经过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市、香格里拉进入 *** ,直达 *** 。有的还从 *** 转口印度、尼泊尔,是古代中国与南亚地区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普洱是茶马古道上独具优势的货物产地和中转集散地,具有着悠久的历史。 作用编辑 纽带作用 茶马古道是一条政治、经济纽带。促进了 *** 与祖国的统一和藏 *** 民唇齿相依、不可分离的亲密关系。通过这条古道,不仅使藏区人民获得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茶和其他内地出产的物品,弥补了藏区所缺,满足了藏区人民所需。而且让长期处于比较封闭环境的藏区打开了门户,将藏区的各种土特产介绍给内地。形成了一种持久地互补互利经济关系。这种互补关系使藏汉民族形成了在经济上相依相成,互相离不开的格局。由此而进一步推动了藏区与祖国的统一,藏、汉民族的团结。在历史上,宋朝、明朝尽管未在藏区驻扎一兵一卒,但却始终与藏区保持不可分割的关系,令藏区各部归服,心向统一。其中茶马古道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 经济发展 茶马古道带动了藏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沿着这条道路、伴随茶马贸易不仅大量内地的工农业产品被传入藏区丰富了藏区的物资生活,而且内地的先进工艺、科技和能工巧匠也由此进入藏区,推动了藏区经济的发展。例如因茶叶运输的需要,内地的制革技术传入藏区,使藏区的皮革加工工业发展起来;又如因商贸的发展,内地的淘金、种菜、建筑、金银加工等技术和技工大量经由此道输入,推动了藏区农作技术、采金技术和手工业的发展。同时,由于交易物品的扩展,藏区的虫草、贝母、大黄、秦芄等药材被开发出来,卡垫、毪子和民族手工艺品生产也被带动起来,有了很大的发展。据统计,宋代四川产茶3000万斤,其中一半经由茶马古道运往了藏区。明代经由黎雅、碉门口岸交易的川茶达3万引,占全川茶引的80%以上。清代经打箭炉出关的川茶每年达1400万斤以上。同时,大批的藏区土特产也经由此路输出。据1934年统计,由康定入关输向内地的有麝香4000斤、虫草30000斤、羊毛5500000斤、毪子60000多根等,共值银400余万两。可见汉藏贸易规模之大。在这一贸易的带动下,藏......>> 问题七:有去过大青沟的吗?十一去怎么样? 我刚从那边回来,,我六,七,八,九月各去了一次,每次住十天,对那挺了解的,,建议明年去,现在草原的草都黄了,不美了,大清沟倒是可以看看秋风落叶,但是,飘流玩不成了,,太冷了。大清沟,过了甘旗卡镇,再走几十公里,门票20一人,车进去小车好像是40,一定要提前买好吃的,因为那里面的饭店一盘土豆丝都会三十四十的,一碗米饭五块,最主要不是你花多少钱,而是不太好吃,饭有时很硬,而且服务态度惊人,你懂的1.一进去就有一个民族游乐园,门票20一个人,里面可以投篮球,这个不稀奇,是那种咱们常见的,没意思,还有射箭,,这个,要小心哦,我老公的肉都抽紫了,还有滑草,,滑草有惊无险,还行吧,不过要自己爬大山坡,我爬了两次就哆嗦了,其实没意思。2.继续往里走,第二个叫什么园我忘记了,门票20.。。那里面有六项玩的,有射兔子,因为在前面已经练习过射箭了,在这个园子里,就有实际的兔子让射了,每人三箭。然后是看敖包,进牧户家,溜索,打布鲁,斗马表演。敖包,就是像陵墓一样的东西,蒙古族人很神圣的东西,具体百度,但其实没意思,进牧户家,就是蒙古包,导游会给讲解一下具体什么意思,走马观花,拍个照就可以了。打布鲁,其实就是拿个木棍往出扔,你认为有意思吗?溜索,这个有点意思,长长的索道,人这边溜到那边,这个是这里最好的项目了,斗马,运气好会遇上,运气不好,没有大的团点的话, 一般看不到。3.大清沟风景区,分山顶远眺区,沟底这两部分,,在那个上面看那个大清沟,很壮观,沙漠中的明珠,然后延台阶下来,中间有很多珍惜数木,还有小桥溪水,,那个小溪的细 *** 面膜还要细,水清凉,沟底别有一番风情,然后沿另一条路上山4.三岔口漂流5.小清湖 查看原帖>> 满意请采纳 问题八:挂书上指上云梯是啥意思呢 这是解放前对青藏高原一带交通闭塞的形容,云梯(本来是古代攻城的梯子,但是这是形容山势陡峭,要用云梯才能爬上去),溜索(是大江之上一根绳子(以前也许是树藤等等,现在有钢缆)之类连接两岸,人挂在溜索上滑过去,现在很少了),独木桥(形容这地方过河没什么桥,偶尔有也就是木头搭的独木桥),羊肠小道(路窄),猴子路(形容根本没有人走的路,只有猴子才能爬过的地方)
2023-01-13 00:11:311

12课桥的环境描写有哪些?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下大了。像泼,像倒。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出来,势不可挡。3、水渐渐蹿上来,放肆的舔着人们的腰。4、一片白茫茫的世界。5、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6、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2023-01-13 00:11:371

老山界第22段环境描写,用到了哪些方法?说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换个几个换个话呵呵飞度,嫉妒的读读记记饿就饿近近景近景额h人家,
2023-01-13 00:11:402

溜 索 阿 城   一个钟头之前就感闻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

1、以壁顶为观察点,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意对即可)2、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  (1)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  (2)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意对即可)3、(1)“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  (2)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部下;  (3)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   (4)一声唿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意对即可)4、深刻意蕴:(1)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 (2)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 (3)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 (4)“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练中成长。   情感取向: (1)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 (2)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 (3)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 (4)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意对即可)
2023-01-13 00:11:431

《散步》中环境描写环境句子的有哪些?

散步》一文对景物描写着墨不多,仅有两处,两段文字加起来也不过七十余字,可在这轻描淡写之中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为常见的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 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冬去春来,“大块小块的新绿”有浓有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起了水泡”。 这“新绿”,这“嫩芽”,这“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力的礼赞。 第二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是啊,尽管“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总算来了”,母亲也总算“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春天来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是该抖抖精神,抖去冬日的慵懒;也得活动活动筋骨,用充沛的活力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 两段景物,看似简短,实则蕴含着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2023-01-13 00:11:492

孤独之旅中描写环境的句子有哪些?

1.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2.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3.万顷芦苇,……一缕一缕地掺杂在芦叶的清香里,4.水边的芦叶里,飞着无数萤火虫。5.天就阴沉下来………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
2023-01-13 00:11:533

现代文学作品答题知识与思路

现代文学作品答题知识与思路 主旨大意概括分析题主旨:是作者思路、感情和写作意图在文章中的集中体现。它是一篇文章的灵魂,起着统率和支配全文的作用。解答词类题的核心:思路分析;注重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以心契心 【基本路径】 1.从核心语句突破 2.循主要线索突破(精研脉理,把握思路,概括文章具体内容。) 3.层层概括突破 4.挖掘隐含信息突破(注重语境,把握词句的表层和深层意义,挖掘语言深层含意,准确归纳概括文章内容和中心。) 【具体方法】 1.从文章标题入手。有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2.从分析文章开头结尾入手。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到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中心思想的作用,有的文章在篇末点明或深化中心。 3.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句入手。有的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功效。(如《老家》、《海边的白蝴蝶》、《城市牛眸》) 4.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作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如《英雄》、《湖畔夜饮》) 5.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分析文章的中心,有时还需了解、分析有关时代背景,弄清文章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了解文中的事件和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活动的,写作的意图是什么。(如《忆刘半农君》) 注:以上几点应综合运用。 【例题分析】 1.类型一:归纳概括主旨、情感。 (1)第二次月考:《海边的白蝴蝶》林清玄 请结合全文归纳文章的主旨。(6分) 答案:作者通过叙述朋友在海边误将白纸片认作白蝴蝶而感到兴奋或沮丧的内容,表达生命感悟:(2分)美原不在事物本身,也不止来自眼睛,而在我们的心灵、感觉,来自想象,(2分)因此提倡“时常保有寻觅美好感觉的心”,甚至“不一定要看清事物的真相”,体现了作者乐观、睿智乃至唯美的人生态度。(2分) (2)第六次月考:《城市牛哞》刘亮程 作者通过“牛”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作者(写“牛”的命运和品格,即是写乡村人的命运和品格,)通过“牛”的形象,表达了对乡村人悲苦命运的悲悯(1分)和质朴、奉献等美好品质的赞颂,(1分)对日益长高的欲望化的城市榨取乡村的批判,(1分)对城市文明社会中的存在者丧失了生命力和优秀品质的反思。(1分) 【答题思路:归纳文本内容,分析概括内容所反映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入到作者的在心灵层面(如人格胸臆、审美趣味等)。】 另:《胜券在握》P190,2006全国卷《阳光的味道》第4题; 《胜券在握》p186,2006全国卷《绵绵土》第4题 2. 类型二:结合文章谈认识(有探究题性质) (1)第三次月考:《英雄》立夏 请结合全文简要谈谈你对“英雄”的认识。(6分) 答案:英雄,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是平凡的,沉默的,甚至是卑微的,他们默默的劳作,但他们富有正义感,总能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见义勇为,这种人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英雄。像“他”这样的英雄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他”生活困窘,不被人理解,在公交车上勇斗歹徒,一车人只有“他”挺身而出,都说明了英雄的孤立无援。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他们的生存状况,在情感和行动上给予他们适当的关爱与帮助。 【答题思路:先结合文本概括英雄的形象特征,再谈作者有关英雄的认识(如对英雄品格的崇敬、对其命运叹息和社会对英雄不公的揭露等),再谈你对相关问题的认识看法。】 (2)第四次月考:《湖畔夜饮》丰子恺 文章两次写“浓烈地尝到”“人生的滋味”,(1)结合全文来看,作者尝到了哪些“人生的滋味”?(6分)(2)你认为“人生的滋味”是什么,请结合自身体验简要谈谈?(2分) 答案:(1)①半生漂泊,身经浩劫,知交零落,能得故友重逢,畅饮话旧,悲喜交集; ②人到中年,喜看孩童成年,伤自己韶华已逝,半甜半苦; ③老友天涯比邻,往事历历,亲情友情温暖了心田,温暖了人生,又是一般暖滋味; ④湖月花影,微雨诗酒,安静从容里淡出了人生真味。 【答题思路:从文中找答案,分点逐条概括,要点要全。】 (2)开放性答题,酸甜苦辣千般味,联系自身实际,言之成理即可给分(2分)。 【注意语言表达,应是“人生的滋味是……的味道”】 另:《胜券在握》p189,2009江苏卷《上善若水》第4题 附:重要句子含意理解(关涉思想情感)题型 第五次月考:《老家》蒋子丹 “但我相信这短暂的一晤,在我生命在中注入的乡情,已足够我来解读故乡。”请阅读⑦到⑨段,谈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并试结合你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你对“乡情”的理解。(8分) 【答题思路:①题目有两问,分开作答;②把握全文,结合上下文(语段)分析,文中有的要点一定不能漏;③举例要符合题目要求(如《略论中国人的脸》中,列举人物需是鲁迅作品中的,且体现“家畜性”);并结合文本分析说明。】 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关于小说】 1.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主题是通过人物、事件反映的中心思想。 3.人物描写(语言、肖像、行动、心理、细节描写)。 4.情节(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5.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6.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高考中小说的命题指向】 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3.注意环境描写; 4.概括主题内容;5.品味语言特色;6.分析写作技巧。 1.关于情节 把握情节的发展对于小说的理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感知作者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的出发点。而命题者往往在命制小说阅读时,也必定会以此为出发点,设置试题。 关于小说的情节,常考的题目类型有以下几种问法: (1)概括小说的情节 (例:2010年广东卷《面包》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2)小说的情节展开方式(例:2010年四川卷《想象》) (3)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例:2010年江苏卷《溜索》) (4)小说情节安排的合理性、作用(开头、结尾) 例:2008年辽宁卷《遗璞》,简述作者在文章结尾处的处理是否合理 例:①2010年陕西卷《保护人》,作者在小说后半部分引用报纸的报道,对于情节的发展的作用;②2010年辽宁卷《洗澡》 例:2010年安徽卷的文学类作品阅读(罗永才),给文章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对于这类试题,我们首先要分析小说的情节。 (1)分析小说的情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抓住场面; ②寻找线索; 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2)在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 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 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3)情节的一般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③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④照应前文; ⑤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⑥刻画人物性格; 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4)情节安排方式及作用: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作用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④就结尾来说有留下空白式。作用是给人留下思索的空间或言有尽而意无穷。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⑤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 ⑥情节安排的叙事技巧: 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答题思路: 考虑情节本身;(2)指向人物;(3)指向主题。具体来说,就是: ①情节(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个情节,制造悬念,情节更突出,照应前文情节)→②人物(丰富人物,表现人物性格,)→③主题(深化某种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答题语言: (1)概括类:小说的主要情节有:①……②……③……; (2)作用类:……(情节)在文中有……作用(注意从多角度分析),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塑造了……人物形象特征,表达了……的主旨,体现了作者……的观点态度。 2.关于人物形象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关于人物形象类的试题,命题者一般问的比较直白,而同学们在回答这类问题时往往不会注意要结合上下文和文章的主旨来回答,因而造成失分。在近几年年的高考试题中,有这样几种问法: (1)简要概括人物的性格。 (2)统观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3)对文章中的某一人物进行评价。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塑造的具体方法和作用。 (说明:10年的小说类作品阅读共考了6篇,除广东卷没有考察人物形象外,其余几篇均有考察,同学可自行查看。) 对于这类试题,我们一般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思考(写人记事的散文类通): (1)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2)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3)注意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的烘托,注意人物之间的对比和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4)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5)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塑造人物的手法: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如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情节发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环境描写衬托或烘托。 (3)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细节是文学作品中细腻描绘的最小环节。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是由许多细节组成的`,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成功的细节可以增强艺术感染力,是文学创作和记叙文不可忽视的技巧。 细节描写的作用如下: ①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格、追求、爱好。 ②典型的细节可以深化主题。 ③典型的细节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 ④典型的细节可以营造一种氛围、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⑤典型的细节,可以烘托渲染人物心情或反映人物心理。 ⑥典型的细节可以暗示影射社会环境、情节发展等。 人物类试题答题思考点: 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与另一个人物烘托、映衬、反衬)→情节(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主题(凸显某种主题) 3.关于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分析环境描写是全面理解小说的重要环节。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分析环境,要连带写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环境分类及作用: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表现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阅读中始终把环境、情节和人物联系起来,才能把握小说创作的真谛。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 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作用: 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②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 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 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 ⑤深化主旨; ⑥象征和暗示社会、时代背景。 命题指向 ⑴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⑵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⑶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或表现主题所起到的作用; ⑷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环境类试题的答题思路: (1)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 染……气氛) (2)情节(推动,暗示,铺垫) (3)人物(烘托,映衬) (4)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例:10年江苏卷《溜索》) 4.精妙技巧的捕捉: 质量上乘的作品,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这是因为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表现出的熟练的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才能。 常见题型: (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3)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小说开头常用技巧 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情节,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 小说结局常用技巧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好处(思维方向):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是假的,但前面以作了埋伏。如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③思考其对人物塑造的作用。 ④思考其对主题表达的作用。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作用: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作用: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另还可从形象塑造等角度分析。 附:小说的标题可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的发展;可点明主题,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
2023-01-13 00:11:591

七年级下册第六课老山界环境描写的句子是哪些?

老山界环境描写的句子是夜晚翻山的部分。(“满天都是星光”一段,“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的上去”一段。) 表现红军队伍的宏伟气势并颂扬了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半夜露宿山上的部分。(从“半夜里忽然醒来”到“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既说明战士们太疲劳了,又写出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从容镇定、坦然的襟怀。下山部分。(从“我们一口气跑下去”到“清得透底”。)表达了克服困难后的愉快,表现战士们欢畅、轻松的心情,集中展现了一种前景光明的意境
2023-01-13 00:12:028

关于路上环境描写的句子

仲夏的午后,金色的阳光经过教学楼旁那一排挺拔葱郁的水杉细密的枝叶筛滤过后,照进教室的玻璃窗来,分外分外的亮丽。
2023-01-13 00:12:082

二顾茅庐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呢

揭示主题有帮助。二顾茅庐中环境描写推动了烘托刻画人物形象,渲染气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对揭示主题有帮助。
2023-01-13 00:12:141

语文书溜索这课为什么要描写牛的情状?

这一课通过写牛,尤其是写牛的害怕,突出了溜索的惊险,悬崖的陡峭,表现了马帮众人的艺高人胆大。
2023-01-13 00:12:211

秋游作文,要有心理、动作、语言、神态、环境描写。写出真情实感。地点是香雪报春园。400字左右急急急!!

秋高气爽,风轻云淡,如今正是秋游的好时节,我们全家约好周日到“木兰天池”去秋游。 带上秋游必需的物品和一大带零食,经过了长途跋涉,我们终于来到了“木兰天池”。一进大门,就看到了一大片一大片的菊展:有的摆成了大花篮;有的摆成了开屏的孔雀;有的摆成了摇头摆尾的巨龙;有的菊花的花瓣是大瓣大瓣的;有的花瓣像一根根的细针;还有的菊花有碗口那么大呢…… 再往前走,就站在“木兰天池”的脚下了,我们于是开始向上攀爬了。一路上我们欢声笑语,山路边的野花点缀这美丽的“木兰天池”,有野菊花,牵牛花,紫荆花……红的、粉的、白的、紫的……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清香,令人陶醉,还有许多不知名的花草树木,也都争先恐后地开着,向人们展示着它们的美丽。 爬到半山腰的时候,一条小溪静静地流淌着,在阳光的照耀下,小溪像一跳银色的腰带系在“木兰天池”的“腰”上,一阵微风吹来,水面上波光粼粼,荡起了阵阵涟漪。 为了能早点看到山顶的景色,我们相互鼓劲奋力地向上爬去,“哇,我们快到了!”不知谁喊了一声,真的,远远的我们就看见一块巨大的石碑上刻着“木兰天池”四个大字。“我们胜利了,我们到山顶了……”大家一起欢呼着、跳着. 爬到山顶,一片人工挖成的湖泊印入我们的眼帘。哦!原来这就是“天池”呀!湖水清澈见底,水里一条条小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在水面上还有两条神奇的索道,这可是专为那些勇敢者们设计的哟!在这平静的湖面上还有一条条游船,坐在游船上向远处望去,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山峰上长满了一片片茂盛的树林。我不禁感叹到:这里的景色真迷人! 啊!我陶醉在这“木兰天池”的怀抱里了,我陶醉在这大自然的怀抱里了!
2023-01-13 00:12:252

关于孤独之旅的环境描写的句子

(1)鸭群。有关鸭子的描写在小说中占有一定的篇幅。鸭群向芦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天地空旷,在杜小康听来这叫声显得无比寂寞;晚上鸭群“将主人的小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了主人公的恐慌;鸭子们“觉得自己已成了无家的漂游者”更是主人公心理的写照。鸭子越长越大,“杜小康注定了要在这里接受磨难。而磨难他的,正是这些由他和父亲精心照料而长得如此肥硕的鸭子”。可以说鸭子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当暴风雨来临之时,杜小康勇敢地追赶鸭群,他经受住了“磨难”,“长大”了,“坚强”了。“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鸭子和杜小康都经历了自己的成长,在生活的“阳光”下变得茁壮。 (2)芦荡 芦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胆怯”。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就不再“恐慌”了。恐惧只是心理的折射。芦荡见证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 (3)风雨 芦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杜小康表现了成人般的勇气与坚强,在暴风雨中搏斗。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2023-01-13 00:12:271

汤姆索亚历险记环境描写的摘抄

(1)星期六的早晨到了,夏天的世界,阳光明媚,空气新鲜,充满了生机。每个人的心中都荡漾着一首歌,有些年轻人情不自禁地唱出了这首歌。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欢乐,每个人的脚步都是那么轻盈。洋槐树正开着花,空气里弥漫着芬芳的花香。村庄外面高高的卡第夫山上覆盖着绿色的植被,这山离村子不远不近,就像一块“乐土”,宁静安详,充满梦幻,令人向往。(2) 太阳升起来,照在宁静的世界上,静静的村庄仿佛沐浴在圣光之中。(3)那是一只下巴骨长得可怕的大黑甲虫——他叫它“大钳甲虫”。这只甲虫是装在雷管筒子里。它一被放出来,就咬汤姆的手指。他很自然地弹了一下手指,那甲虫就滚到过道里,仰面朝天,无奈地弹动着它那几条腿,翻不了身。汤姆把被咬痛的手指放到嘴里,眼巴巴地看着“大钳甲虫”,很想把它抓回来,可是他怎么也够不到。其他的人对牧师的布道也不感兴趣,就拿这只甲虫来解闷,他们也盯着它看。这时一只游荡的狮子狗懒洋洋地走过来,心情郁闷,在安闲的夏日里显得懒懒散散,它在屋里待腻了,很想出来换换环境。它一眼发现了这只甲虫,垂着的尾巴立即竖起来,晃动着。它审视了一下这个俘虏,围着它转了一圈,远远地闻了闻,又围着它走了一圈,胆子渐渐大了起来,靠近点又闻了闻。它张开嘴,小心翼翼地想把它咬住,可是却没咬住。于是它试了一回,又一回,渐渐地觉得这很开心,便把肚子贴着地,用两只脚把甲虫挡在中间,继续捉弄它。最后它终于厌烦了,下巴一点一点往下低,刚一碰到它的对手就被它咬住了。狮子狗尖叫一声,猛然摇了一下头,于是甲虫被它摔出了有一两码,摔得仰面朝天。邻座的观看者心里感到一种轻松的愉快,笑了起来,有些人用扇子和手绢遮住了脸,汤姆简直高兴死了。那只狗看起来傻乎乎的,也许它自己也觉得如此吧,可是它怀恨在心,决计报复。于是,它又走近甲虫,小心翼翼地开始再向它进攻。它围着它转,一有机会就扑上去,前爪离甲虫还不到一英尺远,又靠上去用牙齿去咬它,忙得它头直点,耳朵也上下直扇悠。可是,过了一会儿,它又厌烦了。它本想拿只苍蝇来开开味,可是仍不能解闷;然后,它鼻子贴着地面,跟着一只蚂蚁走,不久又打了呵欠,叹了口气,把那只甲虫彻底地给忘记了,一屁股坐在甲虫上面。于是,就听到这狗痛苦地尖叫起来,只见它在过道上飞快地跑着。它不停地叫着,不停地跑着,从圣坛前面跑过去,跑到了另一边的过道上。它又从大门那儿跑出去,跑到门边上的最后一段跑道,它往前跑,越是痛得难受,后来简直成了一个毛茸茸的彗星,闪着光亮,以光的速度在它的轨道上运行着。最后这只痛得发疯的狮子狗,越出了跑道,跳到主人的怀里;主人一把抓住它,把它扔到窗户外,痛苦的叫声很快地小下来,最后在远处听不见了。这时候,教堂里所有的人都因竭力不发出笑声而憋得满脸通红,喘不过气来,布道声嘎然止住,一片寂静。接着牧师又开始讲道,犹犹豫豫而且声音走调,再想引起注意,无论如何是不可能的了,因为即便他说的内容很严肃,在后面座位背后忍不住总有一阵子失敬的笑声传来,好像这个可怜的人刚刚说了什么可笑的事情。等人们终于结束了受难,牧师给他们祝福的时候,全场都不免感到一阵轻松。(4)半小时后,他渐渐消失在卡第夫山上道格拉斯家那幢大房子后面,身后山谷里的学校只是隐约可见。他走进一片茂密的森林,披荆斩棘,闯出一条路,来到林中深处,在一棵枝叶茂盛的橡树下,一屁股坐到青苔地上。树林里纹丝不动,中午的闷热,令人窒息,连树上的鸟儿都停止了歌唱。大地一片昏睡,只有远处偶尔才传来一两声啄木鸟啄木的得得声,这使得原本寂静的森林显得更加寂然无声,汤姆也更加觉得孤独无援。他心灰意冷,他的情绪和这里的环境正合拍。他双手托着下巴,两肘撑在膝盖上,沉思着在那儿坐了很长时间。在他看来,活着充其量不过是受罪。(5)就在这时,树林里绿色的林荫道上隐隐约约传来一声锡皮玩具喇叭声。汤姆迅速地脱掉上衣和裤子,把背带改成腰带,拨开朽木后面的灌木丛,找出一副简陋的弓箭,一把木片的剑和一只锡皮喇叭。片刻之间他就抓着这些东西,赤着脚,敝着怀,跳出去了。他很快在一颗大榆树底下停下来,也吹了一声喇叭作为回应,然后踮着脚警觉地东张张西望望,他谨慎地——对想象中的同伴说:“稳住,好汉们!听号声再行动。”(6)他很想顺应神经的要求,翻翻身,动一动,可是他害怕吵醒希德,于是他一动不动地躺着,两眼直愣愣地盯着黑咕隆咚的夜空。万籁俱寂,阴森可怕。后来在那一片寂静中,有一点小小的,几乎听不出来的动静渐渐地大了起来。只听到钟摆滴嗒滴嗒在响。那些老屋的屋梁也神秘地发出裂开似的声响。楼梯也隐隐约约,吱吱嘎嘎在响。很明显是鬼怪们在四处活动了。从波莉姨妈卧室里传来一阵匀称的、沉闷的鼾声。这时一只蟋蟀开始发出一阵令人心烦的唧唧的叫声,而人们却根本弄不清楚它在什么地方。接着床头的墙里有一只小蛀虫发出一阵阴森可怕的踢嗒声,这声音使汤姆吓得心惊胆跳——这似乎意味着某个人的日子不多了。然后远处有一只狗嗥叫起来,这叫声在夜晚的上空震荡,与远处的隐隐约约传来的狗叫声相呼应着。汤姆简直难受极了。最后他认定时间已经停住了,永恒已经开始了。(7)这是一个西部的老式的坟地,座落在离村子大约一英里的半山上。坟地周围有一道歪歪斜斜的木板栅栏,有些地方往里倒,有的地方往外斜,总之,没有一个地方是笔直的。整片墓地杂草丛生,所有的旧坟都塌陷下去,坟上连一块墓碑都没有。圆顶的、虫蛀的木牌子无依无靠,歪歪倒倒地插在坟墓上。这些牌子上曾经写有“纪念某某”之类的字样,即使现在有亮光,大多数已无法再辨认出来。一阵微风吹过树林,发出萧瑟声响,汤姆担心这可能是死鬼们在抱怨有人来打搅了他们。两个孩子很少说话,就是说也只敢悄悄地说,因为此时此地,到处是一片肃穆和寂静,令人压抑。他们找到了要找的那座新隆起的坟。在离坟几英尺内的地方,有三棵大榆树长在一起,于是他们就躲在那里。他们静静地等了似乎很长一段时间,除了远处猫头鹰的叫声外,周围是一片死寂。(8) 就在当夜,刮来了一场可怕的暴风,大雨滂沱,电闪雷呜,令人耳聩目弦。汤姆用床单蒙着头,心惊胆寒地等待着自己的末日来临。因为他一点也不怀疑,所有这一切狂风骤雨都是冲着他来的。他深信是他惹翻了上帝,使他怒不可遏,瞧,现在报应来了!在他看来,像这般用一排大炮来歼灭一只小虫,似乎有点小题大作,而且也未免太浪费弹药。但要彻底铲除像他这样的一条害虫,又似乎怎么都不为过。(9)空气闷热逼人,似乎要变天。尽管天气又闷又热令人窒息,几个孩子还是相互依偎在一起,尽力靠近那堆火。他们全神贯注默默坐在那里,等待着。周围还是一片肃静。除了那堆火,一切都被漆黑的夜色吞噬了。不一会儿,远处划过一道亮光,隐约照在树叶上,只一闪便消失了。不久,又划过一道更强烈的闪光。接着又一道。这时候,穿过森林的枝叶,传来一阵低吼声,几个孩子仿佛觉得有一股气息拂过脸颊,以为是幽灵过去了,吓得瑟瑟发抖。一阵短暂的间隙过后,又是一道悚目惊心的闪光,把黑夜照得亮如白昼,他们脚下的小草也历历可辨;同时,三张惨白、惊惧的脸也毕露无遗。一阵沉雷轰轰隆隆当空滚过,渐去渐远,消失在遥远的天边。一阵凉风袭来,树叶沙沙作响,火堆里的灰,雪花似地四处飞撒。又一道强光照亮了树林,响雷紧随其后,仿佛就要把孩子们头顶上的树梢一劈两半。之后,又是一团漆黑,几个孩子吓得抱成一团,几颗大雨点噼哩啪啦砸在树叶上。(10)一阵狂风呼啸而过,所到之处,簌簌作响。耀眼的闪电一道紧跟着一道,震耳的雷声一阵尾随着一阵。片刻之间,倾盆大雨劈头泼下,阵阵狂风又沿着地面把它们刮成了一片片雨幕。孩子们相互呼喊着,可是风吼雷啸,把他们的呼喊声完全盖住了。(11)狂风越刮越猛,不久便吹断了系帆篷的绳子,把它一卷而飞。孩子们手挽着手,逃向河岸上一棵大橡树底下躲雨,一路上磕磕绊绊,碰破了许多地方。这时候,天空中风、雨、闪、雷交加,狂暴至极。闪电把天空也照亮了,把天宇下的万物映衬得分外鲜明;被风吹弯的树木、白浪翻腾的大河、大片随风飞舞的泡沫以及河对岸高耸的悬崖峭壁的模糊轮廓,都在那飞渡的乱云和斜飘的雨幕中乍隐乍现。每隔一会,就有一棵大树不敌狂风,哗啦一声扑倒在小树丛中;惊雷如潮,震耳欲聋,惊魂夺魄,难以言状。最后的这一阵暴风雨更是威力无比,似乎要在片刻之间,把这个小岛撕成碎片,烧成灰烬,淹没树顶,再把它吹个无影无踪,要把岛上的生灵都震昏震聋。(12)将近十点钟的时候,他从树林里走出来,来到镇子对面的一块开阔地,看到渡船正泊在高高的河堤旁下面的树荫里。天空中星辰闪烁,大地上万籁俱寂。他悄悄溜下河堤,睁大眼睛四处张望,然后潜入水中,游了三四下,就爬到船尾那只“突突”待命的小艇上了,躺在坐板下面,气喘吁吁地等着开船。
2023-01-13 00:12:313

桥找出环境的描写句子并思考从中体会到什么

《桥》课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体会:像泼,像倒,运用了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雨水之大,来势凶猛。
2023-01-13 00:12: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