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什么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

2023-10-07 22:59:01
共1条回复
okok云

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这句话出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指导我们实践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求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就能既获得一个“望远镜”,又获得一个“显微镜”。

“望远镜”,使我们站得高看得远,不畏浮云遮眼,看清全局,研究规律,明了大势,在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做到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和整体性推进;“显微镜”让我们明晰细节,研究机制,见微知著,做到与时俱进、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理论创新的“六个必须坚持”

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从六个方面作出概括,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

“六个必须坚持”不仅从世界观的视角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而且还从方法论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科学路径,为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解决了“桥和船”的问题。

相关推荐

党的创新理论包括哪些

党的创新理论: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u201e三个代表u201f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2、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江泽民“新三步走”战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上指出:21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5、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我们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马克思主义对理想问题作了科学阐述,把理想问题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内在地联系起来,使人们对理想问题有了更为科学的把握和自觉的认识。(3)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4)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各行为准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
2023-09-12 18:28:5411

什么是党的创新理论?

我们党有着丰富的自身建设的历史经验,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根据时代和党的任务的变化,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关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正确的认识,能够正确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预见事物未来发展的趋势,是破除认识迷雾的思想灯塔,是引领实践发展的行动指南。探寻改革开放创造奇迹背后的奥秘,一个重要方面无疑是拥有科学理论为支撑,这主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性、实践性发挥了巨大的引领作用。扩展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创造中国奇迹最为直接的行动指南。如何正确、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如何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从未停止过思考和探索。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不仅在于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作指导,更在于秉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开放性,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2023-09-12 18:29:181

如何理解党的创新理论

党的创新理论,指的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历史经验、现实情况和理论创新的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党的创新理论是治理国家、引领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武器。党的创新理论作为理论武器,其主要作用在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引导全社会不断创新,达到治国理政的最终目的。
2023-09-12 18:29:341

2022党的创新理论有哪些

有以下六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科学发展观。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4、江泽民“新三步走”战略。5、坚持以人为本。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023-09-12 18:29:421

党的理论创新的思想方法

党的理论创新的思想方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注重对实践难题的探索、注重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观点、注重思想理论建设。1、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治国理政为核心内容,把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坚持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实现发展的探索,推进到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和政府、如何科学治国理政的研究,实现理论基本问题的转换和升华。2、注重对实践难题的探索,特别要准确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短板,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思路和办法。3、注重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观点,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实际获得感,以共享促共建、以更高成效的共建提升共享的质量和水平,鼓舞和鞭策全体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地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中。4、注重思想理论建设,强调要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坚持科学的理想信念,特别要注意端正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调要在拧紧“总开关”和补足“精神之钙”上下功夫。党的理论创新简介我们党有着丰富的自身建设的历史经验,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根据时代和党的任务的变化,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关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正确的认识,能够正确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预见事物未来发展的趋势,是破除认识迷雾的思想灯塔,是引领实践发展的行动指南。探寻改革开放创造奇迹背后的奥秘,一个重要方面无疑是拥有科学理论为支撑,这主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性、实践性发挥了巨大的引领作用。
2023-09-12 18:29:501

党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哪些结合

党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哪些结合如下:两条根本途径分别是“理论联系实际”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下是详细说明:1.理论联系实际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原则。党的理论创新必须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贴近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国防建设的实际问题,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符合中国特点的理论。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理论创新的重要思想基础。要求我们在理论研究中不拘泥于旧的教条,而是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去认识和探索问题;同时,实事求是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观点之一。党的理论创新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既不盲目崇拜西方的经验和理论,又不胡思乱想,片面夸大中国的特殊性。3.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当前,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三大战略,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握科技创新等重大战略,这就对党的理论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理论创新必须紧紧围绕新时代的发展和深刻变化,紧紧贴近现实、贴近群众,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民群众更美好生活的要求。4.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问题导向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核心思想。我们的理论创新不是随意性、自由发挥,而是源于解决具体问题的需要,并在深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推进理论创新。在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文化发展、深化历史和文化认识等领域,要紧密结合各领域实际,找准问题瓶颈所在,并寻找科学、可行的解决办法。
2023-09-12 18:30:071

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什么工作体系

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工作体系是指,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下,建立起全面、系统、科学、灵活的教育人民工作体系。这个工作体系应该包括:1. 教育人民思想的工作体系:通过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引导人民正确认识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提高人民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2. 教育人民文化的工作体系:通过推动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发展,提高人民文化素质和文化自信心。3. 教育人民科技的工作体系:通过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提高人民科技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4. 教育人民健康的工作体系:通过推动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提高人民健康素质和健康生活方式。5. 教育人民法治的工作体系:通过推动法律教育和法治建设,提高人民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维护社会稳定和法制秩序。通过建立健全的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工作体系,可以更好地引导人民正确认识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提高人民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2023-09-12 18:30:341

如何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为根本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把党组织和党员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的部署要求上来,是一项意义重大的任务。 改革的时代需要创新的理论,创新的理论推动伟大的事业。古今中外的历史发展表明,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以理论创新、思想变革为先导。90年来,在领导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艰辛探索中,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相继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必须跟进一步。90年来,党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不断向全党发出学习的号召,特别是每逢重大历史关头,对理论创新成果的学习实践都成为我们战胜新挑战、夺取新胜利的重要法宝。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我们必须大力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把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作为长期的战略任务。 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基础是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我们必须全面、准确、深刻地学习领会。要学习掌握运用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始终站在人们大众的立场上,把服务群众、造福百姓作为最大责任;学习掌握运用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武器改造世界;学习掌握运用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用唯物辩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指导实践,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实际工作水平。 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核心是信仰。要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的历史真理,进一步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自觉地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终身奋斗目标。 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关键是践行。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必须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把学习理论同研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本地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切实把党的政治理想、政治路线、政治纲领、政治主张内化为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陶冶道德情操的自觉行动。 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当前,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把广大党员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 学习学习再学习,这是中央的号召,也是时代的要求。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头脑,切实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我们的党就能始终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战胜一切风险考验的中流砥柱,就一定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2023-09-12 18:31:402

组织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建设马克思主义得到什么政党

组织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2023-09-12 18:31:492

党的创新理论对人民生活有啥指导意义?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人民要过上幸福生活是在党的领导下,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实践是在党的理论指导下,社会在进步,人民需求在变化,社会矛盾在变化,为了更好解决社会矛盾,更好满足人民需求,党的理论需要创新,党的创新理论更能贴近实际,更好解决现实问题,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人民一定会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2023-09-12 18:31:571

党的理论创新实现了什么,三个字

新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充分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实现的新飞跃。党的执政方式和执政方略的重大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的重大变化。
2023-09-12 18:32:051

党的创新理论是什么

党的创新理论就是科学发展观啊!
2023-09-12 18:32:141

当代大学生如何理解党的创新精神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把“坚持理论创新”概括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而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
2023-09-12 18:32:222

怎样理解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

berated them for wasting his
2023-09-12 18:32:312

如何从党的历史角度看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性?

1.科技角度: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2.国际竞争角度: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和民族素质,焦点集中在科技和教育.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上立于不败之地. 3.国情角度: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科技总体水平低,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低,与发达国家差距大,己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2023-09-12 18:32:391

简述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理论创新上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简要说明这些理论创新对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

突出成就: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用: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邓小平理论指导中国人民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局面,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正确方向。
2023-09-12 18:32:481

党的科学理论与创新理论区别?

科学理论代表的是原有的固有的已经被证实了的理论,创新理论就是新概念新出的理论
2023-09-12 18:32:563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党的一个理论创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总结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以来的历史发展、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生活的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还不是直接的实践问题,他们在科学分析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未来社会发展阶段提出过一些原则性的设想,认为未来社会大体要经历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但对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将会经历哪些发展阶段,马克思恩格斯没有作出进一步的判断。  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列宁。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本身的发展阶段问题成为现实的实践问题。列宁认为,在经济落后的俄国,只能建成“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而不能立即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这里包含着社会主义社会也要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备到比较完备的发展过程的思想。但是,列宁当时主要是回答俄国怎样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具体分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的发展阶段问题,因而对这一思想未能作出进一步的阐发。  斯大林在1936年苏联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不久,没有从实际出发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就提出了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设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经济重建,1952年又宣布党的主要任务是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这种脱离实际、急于过渡的思想,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曾比较正确地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问题,他在1956年1月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提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已经进入、尚未完成的思想。后来,他又明确地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只是“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建立起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的基础,生产力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后,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才算获得了比较充分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社会才算从根本上建成了。但由于我国当时刚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没有足够的经验使我们能够对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具有很清楚的认识。因此,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想没有能够坚持和得到进一步发展。在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由于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的不科学和对社会生产力发展速度作出的严重错误的估计,产生了“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的盲目乐观情绪。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初步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后,毛泽东意识到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他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在我们这样的国家,完成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艰巨任务,建成社会主义不要讲得过早了。”他在纠正“大跃进”的错误时,批评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人是误认社会主义为共产主义、按劳分配为按需分配、集体所有制为全民所有制,同时他还批评了否认价值规律和等价交换等错误思想倾向。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对混淆社会主义同共产主义的区别,对否认价值规律和等价交换等观点的批评,为后来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探索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启示。但是,60年代党的指导思想方面“左”的倾向不断发展,进而把对社会主义理解为“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中断了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正确之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总结建国以来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党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进行了新的探索,逐步作出了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准确地把握了我国的基本国情。
2023-09-12 18:33:161

我国为什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的与时俱进,要特别重视理论创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为各个方面的创新提供指导。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我们就会落伍,我们党就有丧失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险。实现理论创新,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在理论创新问题上,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
2023-09-12 18:33:252

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主题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得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新时代理论创新的重要主题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就是一部百年理论创新的历史。
2023-09-12 18:33:391

什么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等。1、民族音乐民族音乐就是产自于民间,流传在民间的,表现民间生活,生产的歌曲或乐曲。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中,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的民族音乐体系。2、民族戏剧中国少数民族戏剧是指中国各少数民族特有的戏剧,主要有藏剧、白剧、壮剧、侗剧、傣剧、苗剧、彝剧、布依戏、毛南戏等。3、曲艺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它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据不完全统计,至今活在中国民间的各族曲艺曲种约有400个左右。4、国画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5、书法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书法和英文书法等。其“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2023-09-12 18:33:461

什么是理论创新的不断源泉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断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实践“是整个现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础”,从而也是整个社会关系生成、演进的基础和根据。实践内在地包含着的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实践成为社会关系的发源地。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一百多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根本在于通过理论创新提升党的思想创造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理论创新的关键是什么理论创新的实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创新的关键是面对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和迅猛发展的知识经济的挑战,要勇于和善于探索。戴着思想的枷锁,思想就被完全束缚了,在这种条件下,探索与想象都是无意义的,实事求是也是虚有其表的。理论创新的关键是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和迅猛发展的知识经济的挑战,要勇于和善于探索。理论创新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新的理性分析和理性解答,对认识对象或实践对象的本质、规律和发展变化的趋势作新的揭示和预见。对人类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作新的理性升华。简单地说,就是对原有理论体系或框架的新突破,对原有理论和方法的新修正新发展,以及对理论禁区和未知领域的新探索。
2023-09-12 18:34:121

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理论创新的内容提要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努力推进执政党建设理论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本书从党的建设的前提、党的建设的根本目的、党的建设的主线、党的建设的价值目标、党的建设的重点、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党的组织原则、党风廉政建设、党的制度建设等方面,对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理论创新成果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全面的总结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2023-09-12 18:34:261

怎么理解党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永无止境

创新是人类所特有的创造性劳动的体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和源泉。创新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原有理论、观点的突破和对过去实践的超越。高尔基曾说过:“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全党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毕竟,一个民族只有在不断创新中才能够增强凝聚力和发展力,一个国家只有在创新中才能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所以创新非常重要。
2023-09-12 18:34:411

党的十六大报告是如何阐述“创新”的?

亲,简单而言的回答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体的是……(希望对你有用(*^__^*)……)党的十八大报告从战略的高度,以创新的视野,概括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进步与继续发展指明了奋斗方向,明确了努力目标,规划了整体布局,规定了基本任务,做了科学全面的总体战略部署.一、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最大国情,是中国共产党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路线、战略策略的基本出发点,是现阶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成功地进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认识中国国情实际开始.我国改革开放事业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就,成功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说到底,就是始终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当代中国最大国情,并以这个实际为总依据,来思考和解决当代中国的一切问题.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我们党是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各国包括我国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通过对国情和社会主义的再认识,作出当代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的.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的论断.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强调,“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1987年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系统论述了初级阶段的主要含义、基本特征、主要矛盾,提出了党的基本路线,标志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强调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任何时期都不能离开这个实际、超越阶段,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通过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特征、发展进程、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基本制度、基本纲领的系统论述,全面拓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再次强调,“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这些都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的不断深化.党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前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依据,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我国已是社会主义,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二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考虑一切问题、制定路线政策,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既是对中国国情的清醒认识,为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奠定了前提、依据和出发点,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和重要内容;又是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系统科学的回答,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当前,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阶段性特征日益明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特征与30年前比有很大变化,但这并不影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判断.经济实力虽然大大提升,但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生产率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还存在着一系列发展中的矛盾与问题.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尽管具体国情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当前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抓住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坚定不移,毫不动摇.二、总布局是五位一体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部署,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方向,明确了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工作方针和奋斗目标.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既有明确的指导方针,同时对总体布局的认识也随着实践的发展而逐步深化、不断完善.1986年9月,我们党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明确提出一系列“两手抓”的战略方针,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提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一系列提法的基础上,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党的十七大报告全面论述了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从提出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到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深化,反映了我们党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科学发展重大战略问题认识的深化,是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大理论创新亮点.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扎扎实实抓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打胜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2.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说到底就是发展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以加强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以实行社会主义法治为基本保障,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3.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必须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努力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4.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发展社会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文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道路.必须在经济发展基础上,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使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内涵更加丰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完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必须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必须从源头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坚定了我们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明确了我们努力的方向和承担的历史责任,激励着我们不断增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伟大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创中华民族新的辉煌,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以来,中华民族一切有志之士的共同信念和矢志不渝追求的目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30年的奋斗,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功迈出了重要一步.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领导全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工业体系,实现了农业合作化,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绩,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解决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问题,也就是说,找到了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并且通过坚定不移地开拓这条道路而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我国经济总量跃升到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深刻的历史性变化.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的那样:“经过九十多年艰苦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证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才能找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之路、成功之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只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世界历史进程和发展潮流,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的时代要求.在中国实现现代化,就要回答“中国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实现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人在60多年的建设实践中科学解答了这一问题.中国现代化首先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同时又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近代以来中国的发展历史雄辩证明,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从中国自己的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照搬“西化”或者其他“模式”都是无法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1956年,毛泽东同志率先提出并初步规划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明确要“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他还提出国防现代化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亲自规划了我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建设目标.在如何实现现代化问题上,毛泽东同志强调不能照抄照搬外国经验,要从中国国情出发,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工农并举的工业化道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党深化了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想,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关于实现现代化的性质和道路问题,提出要搞社会主义现代化,要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关于中国现代化的战略地位和指导方针问题,把实现现代化提高到关系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国家的安全以及为共产主义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高度来认识,提出了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实现四个现代化上来的根本指导方针;关于中国现代化的根本任务、政治保证和基本条件问题,强调实现现代化的核心是经济建设,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强大动力是改革开放,政治保证和基本条件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基本路线,保持稳定和谐;关于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最终目标和运行模式问题,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运行模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强调:“必须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号召:“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为这是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标志着中国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了现代化的实现目标:“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对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告诫全党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奋斗几十年,要始终保持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思想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只要我们按照党的十八大的总体要求,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3-09-12 18:34:491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在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中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继续坚持理论创新?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在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中的作用啊,指引方向、解惑、稳定等。在新的时期,应该把握实事求是、改革创新、摆脱桎梏的锐意进取精神。现在的社会发展更加复杂化,人们的精神生活困惑更多了,精神食量的缺失,道德滑坡,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发展的同时,面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面对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社会政治改革,面对全球经济危机,世界的多级化和美国一超霸多强并存、世界局势动荡,民族矛盾冲突激化等等,广大党员的困惑多了。我们现在还处在什么样的状况,我们未来要往哪去,路怎么走,改革的方向在哪里,动力在哪里,我们在未来能够收获什么。 理论创新的目的重在是去指导实践工作,理论来源于实践,反作用于实践。我们的党必须更加深入到中国社会的大发展中,去探究中国的广大民众的心里变化,去思考未来党和国家的走向。
2023-09-12 18:34:571

党在经济理论体制改革核心问题上的主要理论创新有哪些

  党在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上的主要理论创新是:对政府和市场关系行科学作出新定位。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科学作出了新的定位,对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作了权威的诠释,更加强调市场作为资源主要分配者的地位,同时也强调政府要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2023-09-12 18:35:061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有哪些?各自要侧重解决和回答的问题是什么

从党的理想和中华民族梦想的统一中,提出并系统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以新的深刻意蕴。立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理论推进到新的水平和阶段。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提出并创造性地阐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023-09-12 18:35:371

什么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跟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跟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它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一种统称。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主要种类: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佛家、道家三家之学为支柱,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中华传统文化的双重属性反映了传统文化之间存在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他们之间相渗透,形成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文化形式等。民俗:民间工艺:石湾陶艺、剪纸、风筝、中国织绣、自贡剪纸、中国结、泥人面塑、龙凤纹样、祥云图案、凤眼、千层底、檐、鹫;中华武术:南拳北腿、少林、武当,内家外家,太极八卦...地域文化:中原文化、江南文化、彩灯文化、江南水乡、塞北岭南、大漠风情、蒙古草原、天涯海角、西域文化;民风民俗:礼节、婚嫁、丧葬、自贡灯会、祭祀(祖);门神、年画、鞭炮、饺子、舞狮。衣冠服饰:汉服、深衣、襦裙、唐装(盘领袍)、唐巾(襆头)、直裰(道袍)、舄、云端履、千层底、绣花鞋、老虎头鞋、肚兜、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后的凤冠、丝绸。
2023-09-12 18:35:451

6.怎样认识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对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的认识如下:1、党的百年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善于理论创新、理论创造,首先是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科学有效的方法,即“结合”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2、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是人类历史上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3、理论学习的过程,就是在党内推进理论武装、提升党的理论水平和为党的理论创新奠定基础的过程,同时也是推进和实现党的理论创新的过程。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中,蕴藏着理论创新、理论创造的巨大动力、活力、潜力。4、百年来,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很好地统一起来,并结合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不断作出了新的理论创新与理论创造,开辟出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5、理论创新与创造必须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党的百年历史证明,我们党善于理论创新、理论创造,关键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上正确地处理好了不变与变的关系。不变的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其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启示和经验:1、注重调查研究与全面把握中国实际和中国特点。了解中国实际和掌握中国特点的最好途径就是调查研究。只有了解了中国,才能做出好的有利于革命的理论或决策。2、发展是理论坚持和创新的目的,也是进一步坚持和创新的保障。3、坚持是理论创新和发展的前提条件。4、创新是理论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实践发展的不竭动力。
2023-09-12 18:36:171

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有何鲜明特点

报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十六大以来,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当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我们党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推动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023-09-12 18:36:431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对大学生有何启示

坚定理想信念等。1、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强调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激励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并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2、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强调艰苦奋斗、勇于担当的精神,这对大学生来说,意味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勇于面对挑战、超越自我,为实现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而努力奋斗。
2023-09-12 18:37:011

理论的创新发展必须把握哪六个方面?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一共六个部分坚持,分别是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六个坚持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坚持人民至上,保证党的理论创新是造福人民的。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是没有生命力的。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始终要解决的是为民造福的问题。二、坚持自信自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党的百年奋斗的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共产党人依靠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三、坚持守正创新,确保党的理论创新不变质。守正就是不迷失方向,创新即为说新话干新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被实践证明的正确选择。四、坚持问题导向,把握好党百年奋斗的重要经验。“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023-09-12 18:37:091

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为什么提出创新发展理念?(不少于600字,从一个方面深层次讨论)求大神帮助,有重

六百字略过
2023-09-12 18:37:392

创新发展理念是什么?

1.人民民主专政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23-09-12 18:37:492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党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有哪些创新?

没什么创新
2023-09-12 18:38:043

中国共产党是围绕哪些重大时代课题进行理论创新的分别创立了哪些理论成果?

中国共产党是围绕一些重大的时间客厅进行理论创造的,分别创
2023-09-12 18:38:133

什么是党的创新理论?

: 我们党有着丰富的自身建设的历史经验,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根据时代和党的任务的变化,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2023-09-12 18:38:413

我们党进行理论创新有两条根本途径是什么

两条根本途径分别是“理论联系实际”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下是详细说明:1.理论联系实际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原则。党的理论创新必须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贴近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国防建设的实际问题,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符合中国特点的理论。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理论创新的重要思想基础。要求我们在理论研究中不拘泥于旧的教条,而是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去认识和探索问题;同时,实事求是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观点之一。党的理论创新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既不盲目崇拜西方的经验和理论,又不胡思乱想,片面夸大中国的特殊性。3.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当前,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三大战略,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握科技创新等重大战略,这就对党的理论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理论创新必须紧紧围绕新时代的发展和深刻变化,紧紧贴近现实、贴近群众,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民群众更美好生活的要求。4.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问题导向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核心思想。我们的理论创新不是随意性、自由发挥,而是源于解决具体问题的需要,并在深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推进理论创新。在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文化发展、深化历史和文化认识等领域,要紧密结合各领域实际,找准问题瓶颈所在,并寻找科学、可行的解决办法。
2023-09-12 18:39:031

简答题_1,_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有哪些理论创新?(8分)_2,_20世纪最后20年

1:突出成就: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用: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邓小平理论指导中国人民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局面,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正确方向。2.①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并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的回归;③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④中共十三大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⑤1992年,视察南方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等。(2)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坚持中共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等。
2023-09-12 18:40:201

熊彼特五个创新理论是什么?

1、开发新产品,或者改良原有产品;2、使用新的生产方法,比如改手工生产方式为机械生产方式;3、发现新的市场,比如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4、发现新的原料或半成品,比如使用钛金属做眼镜的镜框;5、创建新的产业组织,比如新兴的培训公司。扩展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创造中国奇迹最为直接的行动指南。如何正确、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如何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从未停止过思考和探索。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
2023-09-12 18:40:281

论述如何从党的历史角度看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性?

1.科技角度: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2.国际竞争角度: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和民族素质,焦点集中在科技和教育.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上立于不败之地. 3.国情角度: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科技总体水平低,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低,与发达国家差距大,己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2023-09-12 18:40:4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我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创新的主题,提出的时间是,

解答,肯定是1989年
2023-09-12 18:40:537

为什么要坚持理论创新

因为我们党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社会发展、实践深化、历史前进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理论创新的实质也就是要创造出新的实践。理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始终保持其对实践的领先地位和指导作用。理论的产生依赖于创新,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需要创新,理论的突破更离不开创新,指导实践的历史使命呼唤创新,因此,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创新是理论的生命,是理论的灵魂,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坚持理论创新的意义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2023-09-12 18:41:511

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理论武装每逢重大历史关头都要用党的什么统一全党思想每次

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理论武装每逢重大历史关头都要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全党思想。资料扩展:创新理论起源于拉丁语,原意有三层含义:更新;创造新的东西;改变。创新就是利用已存在的自然资源创造新事物的一种手段。创新作为一种理论,可追溯到1912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熊彼特的《经济发展概论》。熊彼特在其著作中提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熊彼特独具特色的创新理论奠定了其在经济思想发展史研究领域的独特地位,也成为他经济思想发展史研究的主要成就。熊彼特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打破旧的均衡而又实现新的均衡主要来自内部力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创新,正是创新引起经济增长和发展。熊彼特在由创新波动引起的繁荣和衰退交替出现的“纯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第二次浪潮”的概念,即创新浪潮的后续反应,其特点是需求、物价和投资膨胀,投机行为急剧增加,并导致失误和过度投资。由此说明了“纯模式”和资本主义实际经济周期的“四阶段模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他还认为,由于经济领域中存在多种创新活动,而不同的创新活动所需的时间长短不一,对经济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也各不相同,从而出现多种周期。熊彼特关于创新的基本观点中,最基础的一点即创新是生产过程中内生的。他认为经济生活中的创新和发展并非从外部强加而来的,而是从内部自行发生的变化。这实际上强调了创新中应用的本源驱动和核心地位。然而,20世纪60年代,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提出了“起飞”六阶段理论,“技术创新”在创新活动的地位日益重要。但随着技术创新的迅猛发展,其表现出了越来越强的知识依赖性。创新由易变难,逐渐成为高知识积累群体才能完成的工作,这也无形中造成了创新与应用间壁垒的形成。
2023-09-12 18:42:171

怎样认识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对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的认识如下:1、党的百年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善于理论创新、理论创造,首先是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科学有效的方法,即“结合”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2、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是人类历史上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3、理论学习的过程,就是在党内推进理论武装、提升党的理论水平和为党的理论创新奠定基础的过程,同时也是推进和实现党的理论创新的过程。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中,蕴藏着理论创新、理论创造的巨大动力、活力、潜力。4、百年来,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很好地统一起来,并结合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不断作出了新的理论创新与理论创造,开辟出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5、理论创新与创造必须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党的百年历史证明,我们党善于理论创新、理论创造,关键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上正确地处理好了不变与变的关系。不变的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其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启示和经验:1、注重调查研究与全面把握中国实际和中国特点。了解中国实际和掌握中国特点的最好途径就是调查研究。只有了解了中国,才能做出好的有利于革命的理论或决策。2、发展是理论坚持和创新的目的,也是进一步坚持和创新的保障。3、坚持是理论创新和发展的前提条件。4、创新是理论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实践发展的不竭动力。
2023-09-12 18:42:501

中国共产党90多年历史,经历了四大历史阶段,实现了哪四大理论创新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2023-09-12 18:43:152

党的十八大理论上的新发展

2023-09-12 18:43:232

理论创新的特征有哪些?

问题一:理论创新的原则,特征和作用各有哪些 简述头脑风暴法的特点及原则4.决策的过程包括哪些...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中,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答: 1.客观分析变革的推力和阻力的强弱 问题二:创新包括哪些基本特性? 熊彼特关于创新的五个方面中提到: 1.采用一种新产品 2.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4.掠取或者控制原材料或者半成品的一种新供应来源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组织。 引自《经济发展理论》1912 我觉得笼统的讲,创新可以分类别来讲的,局部还是整体,消极防御型还是积极攻击型的,自发创新和组织创新。目标,技术,制度,组织机构结构方面的创新。问题三:管理学中,创新的特征是什么? 找一本周三多的《管理原理与方法》来看看 最后一章专门讲的就是这个问题 概括锭讲,包括了: 一是目的性。任何创新活动都有一定的目的,这个特性贯彻于创新过程的始终 。 二是变革性。创新是对已有事物的改革和革新,是一种深刻的变革。 三是新颖性。创新是对现有的不合理事物的扬弃,革除过时的内容,确立新事物。 四是超前性。创新以求新为灵魂,具有超前性。这种超前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超前。 五是价值性。创新有明显、具体的价值,对经济社会具有一定的效益。问题四: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有何鲜明特点 报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十六大以来,我们以 *** 理论和“ *** ”重要思想为指导,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当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我们党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推动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问题五:鸿沟理论中创新者的关系特征有哪些 理论创新是相对于应用创新而言,可分为意识形态理论创新、基础研究科学理论创新。意识形态理论创新包括:哲学理念创新、思想观念创新和文化创新等、法学原理创新等。科学基础理论创新涉及面更是广泛,难以界限。 问题六:教育创新的特点有哪些? 构建中学数学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体系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郭立昌 论著选摘 《 *** 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中国数学课畅教学中怎样进行创新教育,已经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我们知道,创新教育不存在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它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创造的过程。但是,模式作为“一种重要的科学操作与科学思维的方法”,又无时不在影响着我们的教学。“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材施教,注重实效”,在运用教学模式上也同样应当遵循这个原则。为了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更好地实施创新教育,我们有必要以创新教育的理论为指导,利用归纳与演绎的方法,继承与发展相结合,构建中学数学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体系,为广大师生在创新教育的教学中因材施教、优化教学过程,提供一个“模式网络库”,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本文从探讨中学数学创新教育的内容结构和教学的基本原则出发,重点阐述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体系的构建,并探讨在运用中几个理论与实践的问题。 一、中学数学创新教育的内容结构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是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一般来说,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主要包括下面四个方面的内容,结构如下图: 为什么要把创新意识和创新情感作为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呢?创新意识是指创新的欲望;创新情感是指探索的兴趣、创造的动机、冒险的精神、顽强的意志、严谨的态度等情感因素。中学数学教学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心理体验的过程,其中创新意识和创新情感相互影响,共同保进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形成,它们在创新教育中既起着动力的作用,又发挥着教育目标的功能。 中学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所以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中学数学创新教育的核心。从思维种类上看,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它们的综合作用,辩证发展才能产生创新思维,结构如下图所示。 创新思维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创新思维品质,创新思维品质是多种思维品质的综合体现。思维的深刻性和发散性是创新思维品质的基础。思维的深刻性反映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而思维的发散性,体现着思维的流畅、变通和独特,它们从思维的“横”和“纵”两角度反映思维的水平。灵活性是指能够根据客观条件的发展与变化,及时改变思维过程,寻找新的途径。思维的独创性是指求新颖、求独特、求发展,标新立异的思维品质。批判性是指在思维活动中,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品质。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中的简缩性和快速性,它们全是由思维的深刻性和发展性引申出来的,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综合地体现了创新性思维品质。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根据科学认知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知识形成的能力、知识发展的能力、知识应用的能力,它们的体现过程和主要内容可列表如下: 能力 体现过程 体现内容 知识形成的能力 由实践到理论 观察、实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类比、归纳、猜想、证明 知识发展的能力 理论形成 论证推理、系统化,建立网络,形成良好认知结构 知识应用的能力 由理论到实践 收集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策略比较,数学建模,解答反馈 可以看到,中学数学的创新能力在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应用三个过程中都有体现,并具有各自的内容和特征,在培养过程中我们不应当顾此失彼,而应当注意它们全面、综合的发展。在创新的能力形成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观念起着桥梁或导向作用,应当引起我们的充分重......>>问题七:创新扩散理论的特征 ①相对优越性:认为某项创新优越于它所取代的旧主意的程度。②兼容性:认为某项创新与现有价值观、以往经验、预期采用者需求的共存程度。③复杂性:认为某项创新理解和运用的难度。④可试验性:某项创新在有限基础上可被试验的程度。⑤可观察性:某项创新结果能为他人看见的程度。6.思维可变性:规定的思维模式不可能有创新的成果。 问题八:党的 *** 中党的理论创新主要表现是什么 “五大创新”就是说, *** 报告总结了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起飞阶段的新的实践经验与认识经验,集中全党全民的智慧,做出定五个关系全局的重大理论创新。 第一大创新,就是比以往更简明扼要、完整系统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统一,作为新时期的伟大旗帜与指导思想。 第二大创新,就是简要系统地阐明了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生长点,新时期统摄全局的指导方针。 第三大创新,就是把民主政治、文化创新和社会建设提到了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地位上来,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型体制的重大举措,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的有机体指明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向。 第四大创新,就是更加鲜明地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政外交的统一性、协调性、整体性:对内强调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对台强调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对外强调和平发展、和谐世界。 第五大创新,就是旗帜鲜明地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和军队的改革与建设,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强大支柱与安全保障。
2023-09-12 18:43:321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党的一个理论创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总结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以来的历史发展、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生活的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还不是直接的实践问题,他们在科学分析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未来社会发展阶段提出过一些原则性的设想,认为未来社会大体要经历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但对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将会经历哪些发展阶段,马克思恩格斯没有作出进一步的判断。  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列宁。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本身的发展阶段问题成为现实的实践问题。列宁认为,在经济落后的俄国,只能建成“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而不能立即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这里包含着社会主义社会也要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备到比较完备的发展过程的思想。但是,列宁当时主要是回答俄国怎样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具体分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的发展阶段问题,因而对这一思想未能作出进一步的阐发。  斯大林在1936年苏联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不久,没有从实际出发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就提出了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设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经济重建,1952年又宣布党的主要任务是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这种脱离实际、急于过渡的思想,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曾比较正确地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问题,他在1956年1月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提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已经进入、尚未完成的思想。后来,他又明确地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只是“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建立起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的基础,生产力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后,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才算获得了比较充分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社会才算从根本上建成了。但由于我国当时刚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没有足够的经验使我们能够对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具有很清楚的认识。因此,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想没有能够坚持和得到进一步发展。在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由于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的不科学和对社会生产力发展速度作出的严重错误的估计,产生了“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的盲目乐观情绪。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初步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后,毛泽东意识到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他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在我们这样的国家,完成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艰巨任务,建成社会主义不要讲得过早了。”他在纠正“大跃进”的错误时,批评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人是误认社会主义为共产主义、按劳分配为按需分配、集体所有制为全民所有制,同时他还批评了否认价值规律和等价交换等错误思想倾向。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对混淆社会主义同共产主义的区别,对否认价值规律和等价交换等观点的批评,为后来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探索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启示。但是,60年代党的指导思想方面“左”的倾向不断发展,进而把对社会主义理解为“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中断了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正确之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总结建国以来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党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进行了新的探索,逐步作出了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准确地把握了我国的基本国情。
2023-09-12 18:43: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