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2023-10-08 19:58:37
共1条回复
豆豆staR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的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1、全面发展观。

这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范畴的认识,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经济是一个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力量。同时,他们也重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认为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

2、协调发展观。

这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形态的认识,就是要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它是反映特定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的标志。三个文明中的每个文明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作用、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的。

3、可持续发展观。

新的科学发展观涵盖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经济发展与自然的发展、人和自然和谐等多重关系,构成了一个新型的综合发展理念,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1、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决策。

4、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5、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执政理念,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富民安邦的行动纲领。

相关推荐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是什么?

1.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2.树立和落实科学 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3.树立和落实科学 发展观是我们党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决策。4.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2023-09-13 12:58:493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始终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我们就必定能担当强国富民的历史重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带领13亿人民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大幅提升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明显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有力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新风貌和新形象。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奋的恢宏答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新的勃勃生机。丰硕的实践成果、生动的发展事实,充分彰显了科学发展观的真理力量,充分彰显了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价值。扩展资料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坚定信念,把依靠人民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学发展观
2023-09-13 12:59:071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二、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三、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2023-09-13 12:59:241

科学发展观有什么重大意义?

 五、科学发展观是统等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需要。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已经走出贫困、跨越温饱,正向着更为殷实富裕的阶段迈进,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起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历史过程中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进一步明确我们发展的全部目的在于人民的富裕和幸福,在于使我们目前已经达到的小康水平更加平衡、更加全面,使全体人民都能够从发展中得到实惠。科学发展观在科学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刻揭示了发展问题的本质,强调发展是建立在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转型基础上全面进步的过程,无论是物质财富的增长还是工业化、现代化发展,都是逐步摆脱贫困、愚昧和不平等,满足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需要的过程。   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握好发展这个时代主题和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综观全局,对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能否抓住机遇,历来是关系革命和建设兴衰成败的大问题。当代世界尽管时有局部地区的动荡与不安,但总的来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这是我国发展最为重要的一个战略机遇。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等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既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严峻的挑战。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认清面临的机遇,以积极的主动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趋利避害,加快发展壮大自己。虽然我们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人口多、底子薄,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都离不开发展。要抓住机遇,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用科学发展观对发展的地位、战略和政策进行科学的阐述,正确地回答发展过程中提出的各种新问题,根本的观点上把握好发展的方向。   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为了指导解决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代化建设不断迈上新的台阶。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后,发展面临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形势和任务也有新的要求,前进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也更加复杂和具有挑战性。要理顺发展与各方面的关系,顺利地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需要从发展观的高度进行理论和指导思想的创新。不这样,我们不足以科学地应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也不能够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矛盾中保持清醒,找到发展的正确战略和思路。应该承认,当前和过去很长一段时期,我们在发展观上确实存在着某些片面性,许多做法带有传统发展观的痕迹,重物质轻精神、重经济轻社会、重总量轻结构、重发展轻环境等现象普遍存在。解决这些问题,显然不能单靠一般的政策调整,而必须从发展观的高度树立对发展的全新的认识,用科学观念统领发展战略和对策,指导经济社会不断接照正确的道路向前发展。
2023-09-13 12:59:341

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总结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各国发展中的有益成果,深刻分析了传统发展观的弊端,全面揭示了发展的丰富内涵,极大丰富和推进了我们党三代领导集体的关于发展的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就是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思想,不断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发展就是在实现工业化、信息化的基础上摆脱贫困,发展就要在实现工业化、信息化的基础上推进社会全面进步。
2023-09-13 13:00:052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1.始终保持经济的理性增长2.全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3.满足“以人为本”的基本生存需求4.调控人口的数量增长,提高人口的素质5.维持、扩大和保护自然的资源基础6.集中关注科技进步对于发展瓶颈的突破7.始终调控环境与发展的平衡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2023-09-13 13:00:161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及其指导意义有哪些

科学发展观在博弈世界中运动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文化进步的方向进步是自然界中神秘的概念,任何生物都是沿用这一条件和大自然保持着同步,如果失去方向就会停滞,就会在方向的尽头消失。科学发展观的进步不再是自然界无目的、无明确方向的演化,而是把马克思的革命斗争思想演化成了改革开放,又把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演化成了心物二元论的博弈实体文化。以人为本对应的唯物主义是一项博弈的基本原则,是一个创新的文化成果。科学发展观是社会发展的主题,是一个精神的文化世界。《博弈圣经》对精神作了陈述:“我们把主体的瘾魂,用气质自由合成的唯一个性,看成精神。”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文化,在每个人精神上的活动会制造一切文明,并对政治、经济、社会关系有重要影响,它的各种观念可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并扎根于人民心中。它为生产力的博弈创新,改变着每一个人的物质条件和社会面貌。它还体现着与时俱进的时代创新潮流,迎接全球经济与科技方面的挑战。在具体问题上,它把正理作为经济行为的导向,用道德与博弈树立自己的价值观,并把科学发展观的创新文化融入这个社会的文明之中。可以说,科学发展观这个先进文化的方向才是民族的未来。我们应该广泛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博弈圣经》对内涵曾这样描述:“内涵是主体里的瘾魂、气质、个性、精神被我们用情感的概念,创作出来的一切属性之和。”科学发展观作为文化,把它的精神内涵落实到具体事件中,归为一个博弈实体,然后用科学精神、用心物二元论的平行法则实践区分出实体与性质,以此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任何矛盾和斗争的文化形式,都是一次向前,矛盾论却有可能使经济停顿。未来的经济不完全是掠夺经济,而是道德与博弈经济,也是博弈实体经济。博弈实体知识论就是区分,它是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因而,谁掌握了博弈知识论,谁就掌握了个人的先进生产力。这样,他会把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集中起来,展开竞争,追求民族个性、民族自信、民族价值观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民用道德与博弈的知识权衡利弊,用国正论的非绝对对立性区分出大小、多少、好坏,从而作出正理的选择。不能再用矛盾论这种简单的方式认识事物,而应该用国正论的非绝对对立的哲学,更广泛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主题内涵,识别博弈实体的文化和更复杂的问题,在学习实践中培育高层的知识水平。高层应该不断拓宽科学发展观的帕累托边际效应,更快地利用更多的效应提高各级组织的凝聚力,让每一个人理解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博弈实体,让每一个人懂得和博弈实体的关系,从而更加巩固执政的地位。当前,要把科学发展观来自大自然的科学成分更快地形成理论,因为忠诚的民众迫不及待地需要这个理论。如果这个理论在应用时变得迟缓、勉强,就会有人在犹豫中给以讥笑。一个高深的科学理论,如果让一些有成就的科学家解释就会形成理论,如果让一个原始的部落解释就会形成宗教,如果让一帮虚伪的人解释就会形成口号,如果让忠诚的人民解释,他们就会变成实干家。《货币的威力》一书中曾说:“忠诚的价值是让你兴盛的法则。”我们先不要评价民众对科学发展观的忠诚和信仰,而是先看高端专家在讲坛上能不能把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用情感、用真诚表现出语言的节拍。《博弈圣经》上说:“诗人的情感,画家的情感都是语言节拍式的表达。”“这种表达尽管不是无意的,但人们也不会忘记语言节奏,最终会接近节奏的发源地。也许自然界就是一段音乐或一首诗,无声不动的东西也有声乐转化来的效果,刺激着人的情感,影响着人的动作。眼前无形的非物质的东西只要借助一种媒介就会产生节拍的效果,节拍是人接受外来信息的最基础形式。”那些自我培育而成的各路科学家,应该用深思熟虑的思想,用不同的语言节拍,表现出生动、鲜活、掷地有声的科学发展观概念,表现出成熟甜美的科学发展观文化,表现出治国主题的科学发展观教育。人类越是朝气蓬勃,需求越是简单。科学发展观真正需要的是一种简明的问答形式,即什么是科学发展观,什么是发展,什么是观念,什么是正理,什么是道德,什么是博弈。今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是一个创新或纠正偏差的过程,也是文明的发展过程。只有不断地吸收各民族之长,借用各种内容和形式,帮助民众理解和信服简明的理论,民众才有兴趣,才会信仰。改革开放已经满足了民众文化需求的多样性。当前,我们还需要从科学发展观理论中找出最具睿智的格言、名句,人人当成准则,来指导民众更快地信仰与钦佩。这就是文化进步的方向。二、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文明的流动今日的科学发展观不再是西方唯心主义或唯物主义的哲学,不再用非白即黑的矛盾论看待万事万物。矛盾论是博弈的最终结构,它显示了粗暴斗争的简单性。它只能显示博弈的动机,还不能称为博弈的思维。其实,革命斗争哲学并没有在辩证的发扬和放弃中,利用博弈的手段给以和解,而和解的有效性应该是哲学的功能。西方斗争哲学中的属性是局限的鲁莽哲学,它只能表现出勇敢和对抗的博弈优势,这只能说是对一部分生命的尊重。任何一个人不需要学习,利用这种单一斗争的方式,就可以形成对抗,但这不会解决任何问题,反而造成翻来覆去的争论和无休止的纠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素是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些都展示了科学发展观的正理均赢论的概念。科学是大自然永恒不变的主题;发展就是增长,是连续性的自然特征;观念是所有文化的中心。我们通过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发现它是从马克思革命斗争思想演化过来的一套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文明模式,这种演化是时代的文化开放。科学发展观会使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在智力、知识以及认识世界的方方面面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科学是自然的概念。我们呼唤科学,追求科学,其实我们就是走在科学的文化进程中。如果想从中找到自己,必须依赖自我创造的文明,才能被感知、被遗存。美好的理想是博弈的思想,坚定的言辞是赌徒的誓言。空想的共产主义属于精神的文化,空想的博弈结果属于精神的文化,所有的文化都是空想的虚无特性。空想不是科学,是文化进程中博弈的性质;空想不是对错,是文化进程中博弈的属性。可以说,文化进程就是一直在猜想,直到文明的达成,实现“文明的永恒、普适、唯一性就是科学”的论断。为什么会有矛盾论?为什么世界上只有两种派别?这是大自然给定的国正论,是非绝对对立性的两块,一大块,一小块,大块为国,小块为正。无论多么复杂的事物,人的大脑都会把一个实体粗略地分为两块。《博弈圣经》在《哲学是博弈的路标》一文中陈述了国正论形成的过程:“过去、现在和未来一起构成了时间的特征,通过时间,我们把主观认识的在场的东西持续不断地引入了思想中,一旦我们深思它,未来的它就是大小不同的两块,我们把分配给它的时间在它上面停留,一段时间之后,物体便会区分出大小。因此,心灵活动创造了观念,经验观察提供了理智。两块物体在时间的交互中,我们就以各种矛盾思考并陈述这些东西,这样我们就处于各种矛盾的陈述中。”我们今天用非绝对对立的国正论哲学观察人的行为,发现人在社会中始终处于文明与野蛮的非绝对对立之中。文明与野蛮的发生不可复原。文明是进步、创造、增长,野蛮是倒退、创造、浪费。它们都有着共同“创造”这一小半的特性,而其它一大半则不同,这就是非绝对对立的国正论。它可以引导人们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在无限多的博弈行为中,用正理的标准检验自己的行为。现在,东方人认识到是科学发展观造成了社会的繁荣。很多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宣讲它的要义和主张,出现了一大批宣讲家,但他们之中绝大部分是表面和字面上的理解,是一些经验的总结和常识,还没有真正让人信服的绝妙的理论和新潮的概念。实际上,那些看似没有阶级性的文章,才是最有价值的理论。《博弈圣经》上说:“只有科学才能形成理论。”观察人类的行为可以得知,所有的人都是在鉴赏目标没落时,很容易出现信仰。几乎所有的信仰都是在中立时刻的一次觉醒,都是在飞秒瞬间用感情确定了派别。唯独当认为科学发展观是真理的时候,个人才拥有真理,才显示出真理的普适,并与它共存,这样才能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忠诚信仰者。《<博弈圣经> 与科学发展观的特征》上说:“经过飞秒瞬间将主题的文化基因积累的爱融入科学发展观的实体基因里,那才是对科学发展观真正的爱。”让那些有发明、有发现的大科学家、大哲学家、大思想家和青年学术才子们,一起挖掘科学发展观里的科学概念,剥离出简明鲜活的理论,撰写出与科学发展观相匹配的经典文句,在民众大脑中固定下来变成尺子,这样才符合民众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符合正理作为检验博弈行为的唯一标准,也会避免无意义的纠缠。一个繁荣社会的文化主题,一个光彩照人的文化果实,一个治国的纲领,一定会扎根于人民心中。主题里一个闪亮的表征,甚至一句话或一个理念,可以有效抑制人生无谓的争吵,也可以发挥威力无比的社会效应。像“不折腾”三个字,已经出色地表现了这种本质特征,它让社会肃静了很多。我们眼前是一个有形的物质世界,物质是世界的本源,物质的瘾魂、气质决定人的精神,精神演变成文化,形成了文化进程,一直到文明的达成。文明的流动是人类进步的理性化目标,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社会就是这样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圈环,并以博弈的形式和科学的方式进展着。三、科学发展观的正理是精神与物质之间的博弈人们对于情感只能粗略地分成两块:一块是精神,一块是感情。目前,人们还没有能力直接创建这种情感,只有根据以人为本,让精神利用人体携带的信息与外界沟通。科学发展观提倡建设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正是在一个大国崛起之时,对文化进行更精准透彻的思考。如果放弃精神,社会就会变得贫乏。人们只要满足基本生存条件之后,就会将精神扩充到物质上来。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像一根琴弦,琴弦上不同节段有不同的空间节律。主题瘾魂——人的精神——情感文化——物质文明,这是一个社会文化三节律。精神文明的力量是来自主体瘾魂的动量,主体的欲望感觉到的文明,都是琴弦三节律性的文明。《博弈圣经》上说:“感情是依赖,是瘾魂驱动欲望过程中的殷勤创作。”感情与精神是瘾魂的动态信息,能动的智慧功能是构成整体科学文化的开端,也是人与自然的能动功能,它会创造物质文明。物质是局部的科学基础,也是构成科技商品反应出价值的优势效应。所以,几百年来它构成了西方经济体系的基础,并且组成了西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国家等等。以上这些一旦形成一个博弈实体,任何人都会很自然地从周边向外扩张。人与物在场景中的三元实体结构(即精神与物质和第三空间的三元结构),是一种创新结构或二特性平行法则。以人为本对应的唯物主义是物的概念,也是实体的概念,这种人与物相比较的状态,是相信自我的主要原因。如果在这里追加无数的自我反映,有时觉得伟大,有时觉得渺小,这种复杂的情感和智力的文化在混沌的背景中,由于生物亲序的本性,会产生文明。《博弈圣经》对文明的解释:“文化进程里恩怨游戏的终结就是文明。”精神与物质之间用情感和利益创造了局部文明,人们把局部的文明奉为科学,把局部的利益奉为真理。政治一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博弈实体,就能够对人的精神和物质观念造成影响,其自身延续和社会持续发展会特别地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大地物产丰美。一个和谐社会的依据就是稳定的博弈实体背景,它里面的各种关系合情合理地围绕着科学发展观的政治主题,所表现出来的真、善、美和高尚感,会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科学发展观主题的瘾魂对全民产生的精神影响一旦得到了传承,人人会得到博弈文明的教育,也会提升博弈文明的层级。确切地说,我们会把博弈的文明成果归为精神。自古以来,人的文明起源于神的教育,起源于宗教信仰的教育,起源于时代主题的教育。今日,我们接受的是科学发展观的教育,也是接受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中博弈正理的教育。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要用简单的矛盾论谈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人们不知道什么是博弈实体的结构,所以会错误地把博弈实体中的众多性质挑出来两个,让它们相互对立,就相当于错误地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对立,再用粗略的矛盾论解释它,这样就会出现任何人都谈不清的悖论。由于政治主题、精神和物质是三元实体结构,人们最终会引进国正论的哲学认识这个博弈实体,把它分为一大块一小块,这会引出许许多多博弈正理的概念。在科学发展观介绍中有一句话“第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应该改为“第一,以人为本对应的唯物主义才是一项博弈的基本原则。”科学发展观讲的以人为本对应的唯物主义才是一个完整的博弈结构。那么,这个结构的标准是什么呢?怎样确定里面的正理呢?其实,这里的标准就是博弈实体知识论,它可以用国正论区分出实体与性质。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学本质,就是要给人的行为定性,区分出输赢与均衡,找到博弈正理。(正理:在博弈中的终极真相是无法从生物特性得到的,留出了唯一的出路就是引进一种方法,并用一种策略行为与初择样本的直觉进行对抗,用定性分解找出它的最小单元,看清粒子行为的内部结构,建立决策粒子二特性对局,这是唯一成功通向破解奥秘的理论。)其实,寻找博弈正理的方法早已存在于人类的各种文明之中,人们没有意识到它在文化进程中一直悄悄地进行着,我们今天突然明白它,也许就像认识古代神秘的文明一样,非常神奇。假如你想预见这个时代对我们自己的影响,应该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个伟大的命题开始。四、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是对道德与博弈的思考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战略,只有摸着石头过河。科学发展观就是一个战略性的治国纲领,它是一个文化统帅,它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它是国家战略的概念。战略是大自然的计谋,它是所有事件的总括。战略是一个博弈体系,它与战术对应着。《博弈圣经》上说:“战略是寻找连续正理、科学的文明实体。战术是达成局部真理 、文明的文化性质。”战略的六法则:寻找、连续、正理、科学、文明、实体;对应战术的六性质:寻找—达成、连续—局部、正理—真理、科学—文明、文明—文化、实体—性质。战略体系中的每一项内容都可构成战略和战术的元素。战略和战术是用国正论非绝对对立性区分出了哪是实体,哪是性质。战略的唯一性不可复制,无限宽广,又有万能的理性。战略不会直接呈现在大脑中,它是通过对博弈实体的区分,才给出计划、判断、执行的种种行为的观念。其实,一切输赢、大小、多少、好坏的选择,一切欲望的达成,以及一切真理的实现都是一种区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特性和任何战略一样,都是靠他人的行动才能学习实践,它自上而下贯穿各组织活动的各个阶段,并发挥战略优势设计的帕累托边际效应。《博弈圣经》上说:“战略的定义范式是检验国家战略、军事战略、经济战略、企业战略的模块,这是领导人博弈对抗战胜对手的六法则,可以检验出战略策略的缺陷,也可以检验战略家的能力,罪犯创造的罪恶只包含在战术中。战略的特征是发现智谋的纲领,战术的特征是创造实在的行为。”战术的六性质是对创新结果的挑战。如果没有国正论的非绝对对立的哲学,怎么解释战略和战术的关系、上级和下级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国家和人民的关系?在博弈实体里,一个人与博弈实体的关系是相伴相生的。《博弈圣经》上说:“实体一元论在数目上的同一性,发生的因果次序不属于个人的部分本性,这种属性是实体的性质。”这种复杂的实体关系用矛盾论解释不了。矛盾论看似沿着一条无懈可击的路走下去,最后却出现了包容,出现了悖论。所谓矛盾论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思维方式,根本无法应付未来博弈实体中的一切经济问题。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社会成为一个大的博弈实体,每个国家的发展战略必须纳入到经济体系中。科学发展观作为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一定要符合国际规则(即道德与国际惯例),而孤立主义、利己主义是《博弈圣经》上说的经济学里的一二七死亡法则。所以,将来的国家发展战略既要考虑他人,还要保持国家的自身利益和稳定发展,这就需要道德和博弈。“优先预测悲剧后作出的忍让是道德,优先预测胜利前作出的竞争是博弈”。“道德与自信没有法纪,是第三空地里游荡的个人意志”。道德让人依赖自身,按照各种规则负起责任,自觉遵守或自我惩罚。道德是人类对自然的义务。道德是世界的秩序,道德适应这个世界。《博弈圣经》中《博弈文化属性之魂》一文,有一段充满哲学意味的隐喻:“假如这个与竞争基本对立的文化思想能被所有的人接受,它将会繁荣整个世界。”我们在《博弈圣经》的后记中找到了答案:“竞争与忍让基本对立,博弈与道德基本对立。”道德与法律在阳光下完美的体现就是道德与博弈。独特的博弈知识就是区分,区分后又经过整合重要资源会再次形成博弈实体,这种战略背景的复杂多样性特点会使对手的智力失效,一切外部取胜的理论都会变成教条,而外部又难以观察模仿。一个竞争者,如果不能用国正论哲学对独特的战略进行区分,就把其作为初择样本组织有效的对抗,那失败一定是一大半。在未来的一切竞争中,高官或企业CEO要想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增加博弈知识,才能获得优势;缺少博弈知识,只能风光一时。未来战略的分析就是对博弈实体知识论的分析,博弈实体知识论就是对博弈实体与性质的区分,它有隐性的属性,有高度的战略价值。科学发展观作为一个国家的战略,它是实体的概念,它会悄悄地推进着国家的博弈工程。无论哪一个民族,如果更多地掌握博弈正理,它就会成为经济中心;如果失去了博弈正理,就会失控了经济。未来不是看你在战术中具有优先的经济模式,也不是看你在战术中具有局部的线性秩序,而是看你在博弈实体中掌握多少战略优势特性,这样才会在未来拥有市场经济地位。近年来,通过大规模的改革开放和各种频繁的经贸往来,各行各业的业务都降到微不足道的程度。科学发展观提倡的一切创新,是指业务的创新,也是博弈金融计谋的创新。将来的金融体系和金融政策的创新,会把所有的财富都集中到银行、证券、保险和博弈实体机构里。在未来的虚拟经济中,财富已经没有传统概念里的形态,财富的流动已不再是实物的运输性流动,而是一种道德与博弈的文化形式。在国与国之间、财长和行长之间、一切掌握巨额财富的高管之间,他们也许在一顿午餐或一张咖啡桌上,就把一个国家的财富转移到另一个国家,这就像猜测“高熵赛棋”红兰粒子一样简单。未来各国之间利用博弈的手段进行财富的大掠夺,会屡见不鲜。也许不远的将来,正像《博弈圣经》在开篇中写道的:“军事战争以外的另一场战争就是——经济博弈大战,也是未来所有的人都要参与的最文明的战争。”将来也许会有传闻,一些政治、经济、高管精英会冲破那些经济的壁垒,潇潇洒洒不分昼夜地飞越五洲大洋,在国际的交往中人不知鬼不觉地将对手的财富通过博弈的方式,转到自己手中。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发展观的博弈战略就是联系世界经济的桥梁和纽带。科学发展观的博弈知识论就是方法论,它是人类未来还未掌握的最具威胁性的文化武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东方的未来是一个遵照科学发展观建造的创新型国家,更多的人接受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和训练,会显示出精神和物质的两大文明。到那时,各式各样博弈行为的竞争,会演变成世界经济竞赛。也许人们懂得了博弈实体的优势,掌握了博弈实体知识论的区分,根据正理均赢论的持续性概念,把人类未来的经济行为引向世界,演变成最文明的世界博弈竞赛。那时的东方社会一定是令人神往的博弈乐土。《博弈圣经》中说:“一个民族博弈知识的落后,也会落后其他民族。无论是穷国和富国,还是穷人和富人,都会要求改善博弈的结果。”“穷富的区别就在于分享博弈正理的多少。”科学发展观正在利用道德与博弈的版本作为战略,整合人才、知识、科技、创新的一切优势,推进着国家的富强,并向未来发出挑战。一个国家的高端人群和各界精英如果掌握了更多的博弈知识,掌握了博弈方法论,就会表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经济成就。也许在某一时期,他们参与世界博弈的混战,世界经济也会为此颤抖。
2023-09-13 13:00:301

为什么要树立科学发展观?

形成背景: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2.我国在新世纪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3.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重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指导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注意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战略思想.
2023-09-13 13:00:491

科学发展观对大学生有什么 重要意义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深远意义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入理解我们党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增强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体现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反映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对于巩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形势,解决前进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推向前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于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建设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的高度。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发展是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突出了发展这个主题。抓好发展这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一方面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另一方面要坚持发展要有新的思路。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就是要根据时代的变化,根据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更新发展的观念,丰富发展的内容,加深对发展规律的认识,要用新的观念,新的体制,新的办法,促进我国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要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发展水平,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在积极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加快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先进文化的发展。这样才能体现和保持我们党先进性的必然要求。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把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为发展的归宿,实现最广大人民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利益。这样才能体现我们作为执政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 二、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但是这仍然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全国人均的GDP在2003年刚刚达到1000美元,中国在总体上仍然是一个低收入的国家。按照国家统计局1992年制定的到2000年的16项小康指标的目标值,到上世纪末还有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等项指标未能达到;而且分区域看,到2000年,这16项指标,东部基本实现,中部实现了78%,而西部只实现56%。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还存在着比较大的收入差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康、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要全面实现这个目标,不仅要促进物质财富的增长,实现经济增长翻两番的目标,而且要在经济不断增长的基础上协调好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关系,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国民教育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全面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现在,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明显增强,逐步解决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不协调的发展,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基本具备,我们有能力动员更多的资源,投向低收入的群体,投向农村和农业,投向落后的地区,投向社会事业,投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关键是要求我们各级党政干部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样我们才能从主观和客观条件两个方面,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创造必备的条件。 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解决现实矛盾问题的迫切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有成绩,目前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了1万亿美元,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是不论是按照世界通行的英格尔斯10项标准,还是与发达国家比较,中国发展的差距都还十分巨大,特别是城乡发展不协调、区域发展不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协调的矛盾还较为突出。从1979年到2002年,中国的国民总收入增加了7.5倍,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9.3%。但是,在经济繁荣的同时,收入差距也在迅速扩大,基尼系数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0.25上升到目前的045左右。而且这种不平等反映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阶层之间。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计算,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呈缩小趋势,80年代中期开始逐渐扩大。2002年,城镇家庭实际收入是农村家庭的3.1倍。这一比值在1997年至2002年之间平均每年扩大4.4%。地区差距同样令人瞩目。2002年,最富裕的省级行政区(上海)的人均GDP是最穷的省份(贵州)的12.9倍。即使剔除上海、北京、天津3个直辖市,2002年,最富裕的广东省的人均GDP也是贵州的4.8倍。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的地区差距逐渐缩小,但是进入90年代以后,地区差距呈现出持续扩大的趋势。在城乡发展、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也比较突出。经济发展较快,而社会发展缓慢。首先是公共教育经费投入过低,教育机会不均等。据联合国统计,在世界百万人口以上的130个国家中,平均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由1980年的4.4%提高到1996年的4.8%,低收入国家由3.4%提高到3.9%,高收入国家已达5.5%。而我国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长期以来低于3%。教育经费不仅投入少,而且分配不公平,城乡教育机会不均的状况十几年来还有扩大的趋势。据2001年的统计,小学生和初中生的生均经费,城市分别为1894元和1838元,农村为494元和464元,城市比农村高2.8倍和3.0倍。其次,公共卫生经费投入不足,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扭转。考察卫生投入与国民经济增长是否协调,通常采用卫生经费的增长率和GDP增长率之间的比值,即卫生弹性系数来衡量。发达国家卫生弹性系数在1.4%~2%左右,表明卫生费用增长快于GDP增长。而我国1991—2001年11年间,卫生弹性系数只有0.96%,表明卫生费用增长慢于GDP的增长。在医疗资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卫生资源分配严重不公。据卫生部统计,医疗卫生资源80%集中在城市,农民人均卫生事业费只有12元,仅为城市居民的28%。据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对191个成员国的卫生绩效进行的评估排序,中国居144位,在卫生负担公平性的评价排序中,中国居188位,比印度、埃及、巴基斯坦、缅甸还低(见《增加社会发展投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前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4年第1期)。此外,由于经济增长的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的转变,投入产出的效率还不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还不强,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生态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严重。这些情况表明,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人和自然和谐发展不协调的情况都还较为突出,这种状况不仅已经影响到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快速发展,而且使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现实矛盾更为难于处理。解决这些矛盾和现实问题,迫切要求我们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2023-09-13 13:00:571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哪些意义

主要意义是: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发展的思想,坚持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全面贯彻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反映了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必然趋势,符合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强调不断繁荣与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文化,符合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就能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环境,使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既面临许多新情况新考验,又面临许多新任务新要求。科学发展观正是立足于世情、国情、党情,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新格局,提出了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自主创新和引进吸收、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要关系,创造性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因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既是党的先进性在当代中国最重要最具体的体现,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和衡量标准。
2023-09-13 13:01:062

举例说明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我也不知道
2023-09-13 13:01:152

如何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1)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理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来的,是对我们党关于发展的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2)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发展本质的新揭示、发展主体的新阐述、发展内涵的新界定、发展规律的新探索、发展目的的新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创新。(3)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指导思想。(4)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执政理念,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富民安邦的行动纲领。
2023-09-13 13:01:271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怎样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很时间
2023-09-13 13:01:522

谈谈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首先要把握好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所谓把握内涵,也就是要把握好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和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是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可以做一个简明、扼要的概括。就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这里,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科学发展观所说的以人为本的“人”,指的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以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个体的联合,既有共同利益,也有共同群体利益,还有个体的要求。我们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反映和兼顾不同群体利益,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同时要关心每一个人的利益要求,关心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满足人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以人为本所体现的是整体、群体和个体利益的有机统一。对以人为本的理解和认识,我们要同党的宗旨和党的执政理念的认识联系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我们党执政的基本理念,“以人为本”反映了党的根本宗旨的内在规定,也体现了我们执政理念的本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人民共享,也就是说坚持“以人为本”实质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出发点。三个问题就涉及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基本要求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所谓“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全面进步。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按”,强调“全面发展”,并不意味着经济建设可以退到次要的位置,更不是要放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是基础,是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前提,没有经济的发展,就谈不上其他方面的发展。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不断增强经济实力,意义非常重大。当然,单纯的经济增长不能带来社会的全面进步,也不能解决所有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切问题,因此,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必须加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使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共同发展相互促进。我们不能以经济发展代替社会发展,也不能因为强调发展的全面性,而否定经济发展在社会中的地位,更不能否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
2023-09-13 13:02:021

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我们要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认真加以贯彻落实。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五)坚持可持续发展。六)坚持改革开放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七)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所达到的新高度。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上实现的重大创新,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是多方面的,最关键的就是要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我们只有全面、准确地理解其重大意义,才能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与坚定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2023-09-13 13:02:122

科学发展观回答了什么问题?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体现了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科学发展观针对我国发展过程中一些领域和方面出现的发展不够平衡问题,着眼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提出了解决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的思路。进一步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着眼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我们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意义: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作出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提出坚持统筹兼顾,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
2023-09-13 13:02:231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有:1,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2,树立和落实科学 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3,树立和落实科学 发展观是我们党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决策。4,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5,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执政理念,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富民安邦的行动纲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学发展观
2023-09-13 13:03:051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何在?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有:1,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2,树立和落实科学 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3,树立和落实科学 发展观是我们党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决策。4,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5,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执政理念,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富民安邦的行动纲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学发展观
2023-09-13 13:03:261

科学发展观有何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有:1,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2,树立和落实科学 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3,树立和落实科学 发展观是我们党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决策。4,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5,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执政理念,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富民安邦的行动纲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学发展观
2023-09-13 13:03:451

科学发展有什么意义?

科学发展最主要的意义就是能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科学,更智慧,能够让我们的生活不断变得更美好和有所进步。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用专业知识,去让生活变得更好更阳光和充满正能量。
2023-09-13 13:04:074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有哪些?

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和意义有哪些?科学发展观基本内容:1.以人为本的发展观。2.全面发展观。3.协调发展观。4.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意义:一、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理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来的,是对我们党关于发展的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二、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发展本质的新揭示、发展主体的新阐述、发展内涵的新界定、发展规律的新探索、发展目的的新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创新。三、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指导思想。四、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执政理念,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富民安邦的行动纲领。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进行深入的理论学习。
2023-09-13 13:05:191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是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所达到的新高度。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上,实现的重大创新,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是多方面的,我们只有全面、准确的理解其重大意义,才能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与坚定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第一个方面的意义,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个方面的意义,科学发展观坚持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宝贵经验,汲取和借鉴了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与当代发展理论的新成果,反映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现实要求,以及当代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这两个问题刚才路局长和黄局长都做了非常好的阐释,在这里就不再展开了。 第三个方面的意义,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行动指南。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21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族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诸多方面和领域的综合指标,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乃至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的目标。我们只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够不断地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一句话,只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第四个方面的意义,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的解释了发展的丰富内涵,指出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既合规律,又合目的,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进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整体推进的发展,是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文化、政治权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整体素质的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是和谐发展与和平发展相统一的发展,因此科学发展观对于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作出了统一的安排。 科学发展观又深刻解释了发展的价值取向,发展的核心,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对为谁发展,靠谁发展这样的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阐明了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终极目的,这是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谋发展、促发展、实现发展问题上一种根本的价值取向和根本的工作路线的一种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研究当代中国的发展问题,深刻的解释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内在联系,深刻的解释了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融关系,深刻的解释了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对于怎样发展作出了科学回答,提出了认识发展、谋划发展、促进发展的一系列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这样就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为加快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指明了正确的方法路径。比如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要求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坚持发展为了人民,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依靠人民,把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为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坚持让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科学发展观还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辩证运动的原理,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认为发展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有机联系,全面进步、协调推进的总体运动过程。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我们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又要在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运筹、统筹兼顾的辩证法,坚持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与社会全面进步,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东部、中部、西部平衡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相互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科学发展观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也是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加强我们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种迫切的需要。我们只有牢固的树立和认真的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够提高、把握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正确的认识和妥当的处理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问题,谋划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2023-09-13 13:05:271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有什么重大意义?

是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所达到的新高度。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上,实现的重大创新,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是多方面的,我们只有全面、准确的理解其重大意义,才能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与坚定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第一个方面的意义,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个方面的意义,科学发展观坚持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宝贵经验,汲取和借鉴了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与当代发展理论的新成果,反映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现实要求,以及当代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这两个问题刚才路局长和黄局长都做了非常好的阐释,在这里就不再展开了。 第三个方面的意义,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行动指南。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21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族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诸多方面和领域的综合指标,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乃至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的目标。我们只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够不断地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一句话,只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第四个方面的意义,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的解释了发展的丰富内涵,指出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既合规律,又合目的,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进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整体推进的发展,是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文化、政治权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整体素质的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是和谐发展与和平发展相统一的发展,因此科学发展观对于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作出了统一的安排。 科学发展观又深刻解释了发展的价值取向,发展的核心,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对为谁发展,靠谁发展这样的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阐明了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终极目的,这是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谋发展、促发展、实现发展问题上一种根本的价值取向和根本的工作路线的一种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研究当代中国的发展问题,深刻的解释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内在联系,深刻的解释了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融关系,深刻的解释了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对于怎样发展作出了科学回答,提出了认识发展、谋划发展、促进发展的一系列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这样就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为加快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指明了正确的方法路径。比如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要求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坚持发展为了人民,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依靠人民,把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为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坚持让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科学发展观还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辩证运动的原理,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认为发展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有机联系,全面进步、协调推进的总体运动过程。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我们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又要在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运筹、统筹兼顾的辩证法,坚持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与社会全面进步,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东部、中部、西部平衡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相互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科学发展观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也是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加强我们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种迫切的需要。我们只有牢固的树立和认真的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够提高、把握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正确的认识和妥当的处理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问题,谋划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2023-09-13 13:05:481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和意义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一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四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理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来的,是对我们党关于发展的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发展本质的新揭示、发展主体的新阐述、发展内涵的新界定、发展规律的新探索、发展目的的新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创新。  三、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指导思想。  四、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执政理念,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富民安邦的行动纲领。
2023-09-13 13:06:061

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和意义有哪些?

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和意义有哪些?科学发展观基本内容:1.以人为本的发展观。2.全面发展观。3.协调发展观。4.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意义:一、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理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来的,是对我们党关于发展的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二、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发展本质的新揭示、发展主体的新阐述、发展内涵的新界定、发展规律的新探索、发展目的的新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创新。三、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指导思想。四、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执政理念,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富民安邦的行动纲领。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进行深入的理论学习。
2023-09-13 13:06:171

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论文

“科学发展观”归纳起来大致有这样三个方面,即: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1.全面发展观。这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范畴的认识,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经济是一个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力量。同时,他们也重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认为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 2.协调发展观。这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形态的认识,就是要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其中,物质文明所体现的是与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制度相依存的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精神文明所体现的是科学、文化、宗教、艺术、道德、伦理、哲学、经济、政治、法律等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政治文明所体现的是社会政治法律制度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它是反映特定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的标志。三个文明中的每个文明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作用、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的。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提供物质基础,物质文明程度的提高可以推动政治制度的变革和思想道德及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政治文明决定精神文明的性质和物质文明发展的方向,进而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程;精神文明可以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提供思想引导、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人类文明的进步主要体现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上。 3.可持续发展观。这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时效的认识,就是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上个世纪70年代,围绕着“环境危机”、“石油危机”和罗马俱乐部提出的《增长的极限》,全球曾经爆发了关于“停止增长还是继续发展”的争论。联合国指定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经过长期研究,于1987年发布了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中国党和政府不仅充分认识到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艰巨性、紧迫性和长期性,而且作出了不懈努力。 应该说,新的科学发展观涵盖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经济发展与自然的发展、人和自然和谐等多重关系,构成了一个新型的综合发展理念,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在全面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温 总理要求: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3.坚持城乡协调发展。4.坚持区域协调发展。5.坚持可持续发展。6.坚持改革开放。7.坚持以人为本。
2023-09-13 13:06:451

结合现实国情,论述科学发展观对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2000字以上)

狠抓落实,努力实现五大转变:   一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当前,存在于某些地区和部门领导干部头脑里的发展观念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有的依然把"发展是硬道理"简单地理解为“增长是硬道理”,有的依旧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视为“以速度为中心”,还有的不惜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追求产值,甚至弄虚作假,贪大求洋,热衷于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更有甚者,一些地方借“统筹”之名搞新的形式主义,如有的打着“统筹城乡”和“城乡一体化”的幌子,动辄提出搞什么“国际一流”、“超一流”,歪曲和背离科学发展观的真正内涵;有的热衷于贴“标签”、炒概念,以口号代替对“五个统筹”的具体贯彻落实。这些情况表明,转变发展观念仍然十分艰巨。   二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首先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其次要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加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全社会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文明消费,形成有利于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最后要以科技进步为支撑。   三要进一步转变经济体制。要着力推进以下几项改革:首先要深化财税、金融和投资体制等改革,从体制上解决产业结构趋同、增长方式粗放、低水平扩张的问题。其次要消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有序推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引导生产要素在城乡间合理配置,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第三要深化社会领域的改革,推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体制改革,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最后要推进劳动就业和社会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制,为解决收入差距问题创造条件。   四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要抓紧建立对工作实绩进行考核评价的新的指标体系,不应仅仅考察GDP的增长,还要同时考核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等其他指标,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五要进一步转变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坚决克服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注意在实践中形成新思路,在群众中寻求新办法。要着力解决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惟其如此,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落在实处,才能真正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是我们党五十多年来执政的最基本的经验。党的十六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根据我国发展出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指导思想,极大地推进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其中尤其以科学发展观的作用最为突出。确立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的地位,有着充分的理论根据、现实根据,也是符合我国长期发展需要的。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总结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各国发展中的有益成果,深刻分析了传统发展观的弊端,全面揭示了发展的丰富内涵,极大丰富和推进了我们党三代领导集体的关于发展的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就是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思想,不断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发展就是在实现工业化、信息化的基础上摆脱贫困,发展就要在实现工业化、信息化的基础上推进社会全面进步。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把依靠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进步,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共同发展,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协调发展,就是要使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各个领域比例适当、结构合理、相互促进、良性运行,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相协调。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国家、建设环境友好型国家,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对“什么是发展”、“靠谁发展”和“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等发展观的基本问题,做出了科学的回答,极大地深化了对人类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出了重大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出现的新矛盾新课题,决定了科学发展观对全局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从全人类的角度看,发展是世界范围内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从中国的特殊国情看,发展则是一个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发展观问题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当前,中国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中国的发展成就前所未有,中国的发展难题前所未有,中国处在一个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又处在一个发展的矛盾凸显期。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我国发展出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形势下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要看到:   第一,我国经济发展由缺乏财力难以兼顾解决长期积压的问题的阶段进入到了一个有较为充裕的财力开始能够解决长期积压问题的阶段。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2.23万亿美元的规模,一举赶上英国和法国,成为全球排名第四的经济体,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1999年,全国税收收入首次突破了1万亿大关,2003年突破了2万亿大关,2005年突破3万亿大关。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为我国的发展奠定了新的历史起点。   第二,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由能够支撑我国快速发展的阶段进入到了已无力支撑我国进一步发展的阶段。靠粗放型增长方式我国可以实现“三步走”的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但不可能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我国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仅占世界总量的5.5%,而我们消耗的能源占世界的15%,钢材占30%,水泥占54%。这些数字表明,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在我国已经没有后续空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势在必行。   第三,我国贫富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协调状况由可以为社会所承受的阶段进入到了社会越来越难以承受的阶段。近年来群体性事件大量增加,规模趋于扩大,手段趋于激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发展不协调已到了非下大力气解决不可的时候。   第四,我国社会矛盾关系由不突出抓好主要矛盾就无法解决非主要矛盾的阶段进入到了不兼顾解决好某些非主要矛盾就难以继续抓好主要矛盾的阶段。虽然,社会事业发展、政治体制改革、资源状况和生态环境问题,相对于我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而言不是主要矛盾,但是这些方面的问题和矛盾在不断激化,成为了严重制约我国发展的瓶颈和薄弱环节。如不投入更大的力量去解决,我们已经难以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个主要矛盾。当前我国发展的这些阶段性特征和出现的新矛盾新课题,决定了我们必须自觉地、坚定地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时也决定了我们能够凭借20多年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经验,贯彻和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才能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巩固已有的发展成就,破解面临的发展难题,创新发展的方式,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我国当前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指导思想,而且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我国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进而在本世纪中叶实现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仅要解决近30年来快速发展所积累的大量矛盾和问题,还要解决好今后十几年、几十年发展中产生的一系列新矛盾、新问题。解决这些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要求我们必须把以下重要原则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第一,必须坚持发展的全面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具体落实到定量化的指标上,就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达到40000亿美元,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这个定量化的指标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志。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全面发展;在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基础上,推进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方面体制改革的配套进行。   第二,必须坚持发展的协调性。我国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由来已久,当前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仍然很大。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解决发展中的不协调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的迫切需要。由于我国幅员广阔,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二元结构的特征极为突出,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现象决不是在短时期内能够解决的问题。根据有关专家测算,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前,我国的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扩大的趋势仍将难以根本扭转,而且,由于我国面临着国际上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和在国内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双重任务所造成的两难选择,实现我国的协调发展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是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乃至几十代人长期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因此,坚持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是我国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   第三,必须坚持发展的可持续性。由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的解决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改变不会一蹴而就,制约我国发展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还将加大,实现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按照国际上判断发展可持续性的标准,扭转我国可再生资源消耗速率大于可再生资源开发速率、不可再生资源消耗速率大于可再生资源消耗速率、环境污染排放速率大于环境对污染吸收速率的局面,还是一个要经历长期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而且随着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的高峰,能源、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将日益突出,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将是我国发展长期面对的突出矛盾。这些事实表明,坚持可持续发展,解决好我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将是贯穿我国现代化进程始终的要求。   第四,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全体人民的事业,需要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我们只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不断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素质,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切实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由此可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我国当前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指导思想,而且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2008年9月19日,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在中央党校举行。这标志着全党范围的一场自上而下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启动。与此同时,在全体国民中开展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教育活动,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必不可少的。为此,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于近日出版了《全民学习科学发展观宣传组画》。组画首对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把握准确,“全民学习”的视角独特,意识超前,对科学发展观的普及,对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将产生十分积极的意义。
2023-09-13 13:06:582

为什么说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放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来认识,鲜明指出:“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我们要深刻理解这个论断的内涵,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的根本成就,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之所以能快速发展起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之所以能快速提高起来,就是因为我们成功开创和不断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和现实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进一步发展中国、造福人民、振兴中华,就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特别是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5000美元,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更加明显,我们正处于一个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强化,产业结构不合理,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综观新的形势,可以说短期矛盾和长期矛盾叠加,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并存,国际国内问题相互影响,各种潜在的风险和困难凸显。如果应对得当,就会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利推向前进;如果应对不当,就容易跌入“中等收入陷阱”,造成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动荡不安。科学发展观深入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的新鲜经验,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一系列新概括新阐述,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我们破解改革发展难题、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进一步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全面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全面把握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八个必须坚持”的基本要求,切实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自觉性坚定性,增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自觉性坚定性,在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中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节选自《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一书,学习出版社、红旗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
2023-09-13 13:07:351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涵义及其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我们要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认真加以贯彻落实。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首先是要发展经济。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我们讲的经济较快发展,是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的发展,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为此,必须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随着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更加要求社会与经济共同发展。如果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经济也难以实现持续较快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各项社会事业虽然取得明显进步,但总体上看,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存在着“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社会发展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包括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公正、社会秩序、社会管理、社会和谐等,还包括社会结构、社会领域体制和机制完善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理所当然地包括这些方面的发展和进步。 (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我们党历来重视“三农”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城乡差距、工农差距仍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统筹城乡发展,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更加注重加快农村发展。关键是要抓好四个环节:一是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要进一步落实对农业“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二是农业和农村自身要加快发展,推进城镇化;三是城市发展要和农村发展相协调,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四是统筹推进城乡改革,消除体制性障碍。 (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很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都有很大发展,但地区发展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实现共同发展。国家要从宏观政策上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根据我国当前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中央明确提出了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这是一个把握规律、统揽全局的重大决策。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这就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这是基本国情。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六)坚持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锐意推进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改革;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五个统筹”。要统筹推进各方面的改革,努力实现宏观经济改革与微观经济改革相协调、经济领域改革和社会领域改革相协调、城市改革和农村改革相协调、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相协调,使各方面改革相互促进。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地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 (七)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我们从事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理所当然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以人为本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也是进一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具体体现.
2023-09-13 13:07:451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最近,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中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一发展观体现了人类社会关于发展问题认识的最新成果,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新的概括和总结,也是对实践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的新的判断和解决思路。 一、以人为本是人类社会发展观演变的必然结论 科学发展观的充分反映了人们对发展问题认识的深化过程。发展现是人们关于社会发展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旨在回答社会为什么会发展,社会发展有没有规律,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或前景是什么等问题。由于发展观不同,人们观察思考和解决发展问题的原则、方法和价值取向等也会不同,从而会影响人们对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的选择,为人们从事发展活动提供的总体思维框架和行动指南。发展观的基本问题是人与物的关系问题,因而客观上就存在着以人为中心和以物为中心两种不同的发展现。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观是传统的或旧的发展观,包括极端的环境保护和单一的经济增长两种倾向。前者是一种复古倒退的发展观,后者则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把发展过程片面归结为物质财富的增加过程。以人为中心即以人为本的发展现是科学的新的发展观,强调通过“物”的发展来实现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国际上关于发展问题的研究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展观的演变也同样肇始于此。从传统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的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到20世纪50年代,人们把发展理解为走向工业化社会或技术社会的过程,强调经济增长,并几乎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第二阶段到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工业化进程,人们将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的统一,即伴随着经济结构、政治体制和文化法律变革的经济增长过程。第三阶段始于1972年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会议通过《人类环境宣言》,认识上更加注重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协调,提出并逐步丰富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第四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人们将发展看作人的基本需求逐步得到满足、人的能力发展和人性自我实现的过程,广义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全球取得共识。 二、全面发展是以入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 在科学发展观看来,经济增长不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应是社会的全面发展,但社会的全面发展又必须通过人的全面发展来加以体现。人的全面发展不是指少数人的发展,而是指所有人民都应得到公平的发展;也不仅是指当代人的发展,还包括后代人的可持续发展;也不仅仅指满足人的物质生活需求,还包括满足人们在社会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生态生活等方面的各种价值需求,使人体力和智力上的各种潜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强调人是发展的出发点,通过人的发展来协调和沟通发展诸要素,最终使人自身获得更高层次、更全面的发展。 为了促进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人文发展的主题,通过发展扩大人民选择的选择性。发展的选择是无止境的,并随时间而变化。发展的选择性要求反映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个人能力的形成,如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改善;另一方面是人们对其所获得的才能的使用,即人的个性。创造性的发展。 我国现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全社会共同追求的价值取向。十六大提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物质精神生活的需要,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本质要求思想的丰富。发展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三者相互交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之中,构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格局,反映了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现阶段加强三大文明建设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完全一致的。我们要大力发展物质文明,推动物质生产方式和经济生活的进步,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要积极推动政治文明建设和发展民主法制,通过政治思想、结构和制度的创新,不断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参政议政的要求,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政治和法律保障。要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人类文明最新成果,推动文化创新和提高民族凝聚力,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三、协调发展是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团 科学发展观强调系统的观点,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看成是由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多因素组成的复合系统,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为正确认识发展问题提供了整体框架。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有赖于资源持续供给的能力,有赖于其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的协调,有赖于社会各部门、各领域和各方面的协调。协调发展是从横向关系把握发展观问题,追求人与自然关系、人与人关系的优化,强调社会各个领域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和谐统一。衡量一个社会发展还是不发展,不应仅仅根据某种单一的经济指标,而应根据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环境的一系列综合指标,依据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程度。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关键的转型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容易造成各方面关系的不协调和失衡。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和失衡主要表现在三个大的方面:一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协调,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改革与发展相对超前,而社会领域的改革与发展相对滞后。 二是在城乡、地区和不同阶层之间存在着收入分配的失衡。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发展,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明显提高,但在这一过程中,发展是不平衡的,确实积累了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成为制约未来发展的主要因素。从现实经济运行的诸多结构性矛盾看,最突出的是城乡二元结构深化、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收入分配差距扩大。 三是外需和内需的不平衡。坚持以扩大内需为主,同时高度重视外需的积极作用,保持内需与外需之间的协调和平衡,应该成为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快速增长,外汇储备不断增多,国民经济的对外依存度明显提高,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中存在的问题。要努力改变过于依赖外需的倾向,着力把扩大内需的事情办好,以内需的扩大而不是简单地抑制外需来平衡内需和外需的关系,这应成为未来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 四、可持续发展是体现中国长远发展的最终要求 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是能够长期延续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和基本任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保护资源和改善环境,使经济发展能持续进行下去,也就是从纵向关系对发展的一种把握。科学发展观认为,应以持续的和长远的获利作为发展观的一种重要衡量标准,任何只顾眼前好处而不计未来损害的所谓发展,都不应被视为是科学、理性的发展。换言之,在科学发展观看来,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当前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不应对保持或改善未来生活水平的前景造成危害。可持续发展关注的问题很多,主要的是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认为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具有推动和约束的双重作用,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是一个特殊的问题,它不像其他问题可能随着经济发展而改善。资源环境对发展的约束是由于不合理的发展破坏了环境所致,合理的保护和改善环境能为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而合理的发展又为治理环境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术。 五、科学发展观是统等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需要。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已经走出贫困、跨越温饱,正向着更为殷实富裕的阶段迈进,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起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历史过程中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进一步明确我们发展的全部目的在于人民的富裕和幸福,在于使我们目前已经达到的小康水平更加平衡、更加全面,使全体人民都能够从发展中得到实惠。科学发展观在科学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刻揭示了发展问题的本质,强调发展是建立在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转型基础上全面进步的过程,无论是物质财富的增长还是工业化、现代化发展,都是逐步摆脱贫困、愚昧和不平等,满足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需要的过程。 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握好发展这个时代主题和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综观全局,对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能否抓住机遇,历来是关系革命和建设兴衰成败的大问题。当代世界尽管时有局部地区的动荡与不安,但总的来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这是我国发展最为重要的一个战略机遇。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等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既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严峻的挑战。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认清面临的机遇,以积极的主动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趋利避害,加快发展壮大自己。虽然我们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人口多、底子薄,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都离不开发展。要抓住机遇,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用科学发展观对发展的地位、战略和政策进行科学的阐述,正确地回答发展过程中提出的各种新问题,根本的观点上把握好发展的方向。 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为了指导解决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代化建设不断迈上新的台阶。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后,发展面临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形势和任务也有新的要求,前进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也更加复杂和具有挑战性。要理顺发展与各方面的关系,顺利地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需要从发展观的高度进行理论和指导思想的创新。不这样,我们不足以科学地应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也不能够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矛盾中保持清醒,找到发展的正确战略和思路。应该承认,当前和过去很长一段时期,我们在发展观上确实存在着某些片面性,许多做法带有传统发展观的痕迹,重物质轻精神、重经济轻社会、重总量轻结构、重发展轻环境等现象普遍存在。解决这些问题,显然不能单靠一般的政策调整,而必须从发展观的高度树立对发展的全新的认识,用科学观念统领发展战略和对策,指导经济社会不断接照正确的道路向前发展
2023-09-13 13:07:551

问答; 1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文化进步的方向进步是自然界中神秘的概念,任何生物都是沿用这一条件和大自然保持着同步,如果失去方向就会停滞,就会在方向的尽头消失。科学发展观的进步不再是自然界无目的、无明确方向的演化,而是把马克思的革命斗争思想演化成了改革开放,又把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演化成了心物二元论的博弈实体文化。以人为本对应的唯物主义是一项博弈的基本原则,是一个创新的文化成果。科学发展观是社会发展的主题,是一个精神的文化世界。《博弈圣经》对精神作了陈述:“我们把主体的瘾魂,用气质自由合成的唯一个性,看成精神。”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文化,在每个人精神上的活动会制造一切文明,并对政治、经济、社会关系有重要影响,它的各种观念可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并扎根于人民心中。它为生产力的博弈创新,改变着每一个人的物质条件和社会面貌。它还体现着与时俱进的时代创新潮流,迎接全球经济与科技方面的挑战。在具体问题上,它把正理作为经济行为的导向,用道德与博弈树立自己的价值观,并把科学发展观的创新文化融入这个社会的文明之中。可以说,科学发展观这个先进文化的方向才是民族的未来。我们应该广泛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博弈圣经》对内涵曾这样描述:“内涵是主体里的瘾魂、气质、个性、精神被我们用情感的概念,创作出来的一切属性之和。”科学发展观作为文化,把它的精神内涵落实到具体事件中,归为一个博弈实体,然后用科学精神、用心物二元论的平行法则实践区分出实体与性质,以此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任何矛盾和斗争的文化形式,都是一次向前,矛盾论却有可能使经济停顿。未来的经济不完全是掠夺经济,而是道德与博弈经济,也是博弈实体经济。博弈实体知识论就是区分,它是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因而,谁掌握了博弈知识论,谁就掌握了个人的先进生产力。这样,他会把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集中起来,展开竞争,追求民族个性、民族自信、民族价值观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民用道德与博弈的知识权衡利弊,用国正论的非绝对对立性区分出大小、多少、好坏,从而作出正理的选择。不能再用矛盾论这种简单的方式认识事物,而应该用国正论的非绝对对立的哲学,更广泛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主题内涵,识别博弈实体的文化和更复杂的问题,在学习实践中培育高层的知识水平。高层应该不断拓宽科学发展观的帕累托边际效应,更快地利用更多的效应提高各级组织的凝聚力,让每一个人理解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博弈实体,让每一个人懂得和博弈实体的关系,从而更加巩固执政的地位。当前,要把科学发展观来自大自然的科学成分更快地形成理论,因为忠诚的民众迫不及待地需要这个理论。如果这个理论在应用时变得迟缓、勉强,就会有人在犹豫中给以讥笑。一个高深的科学理论,如果让一些有成就的科学家解释就会形成理论,如果让一个原始的部落解释就会形成宗教,如果让一帮虚伪的人解释就会形成口号,如果让忠诚的人民解释,他们就会变成实干家。《货币的威力》一书中曾说:“忠诚的价值是让你兴盛的法则。”我们先不要评价民众对科学发展观的忠诚和信仰,而是先看高端专家在讲坛上能不能把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用情感、用真诚表现出语言的节拍。《博弈圣经》上说:“诗人的情感,画家的情感都是语言节拍式的表达。”“这种表达尽管不是无意的,但人们也不会忘记语言节奏,最终会接近节奏的发源地。也许自然界就是一段音乐或一首诗,无声不动的东西也有声乐转化来的效果,刺激着人的情感,影响着人的动作。眼前无形的非物质的东西只要借助一种媒介就会产生节拍的效果,节拍是人接受外来信息的最基础形式。”那些自我培育而成的各路科学家,应该用深思熟虑的思想,用不同的语言节拍,表现出生动、鲜活、掷地有声的科学发展观概念,表现出成熟甜美的科学发展观文化,表现出治国主题的科学发展观教育。人类越是朝气蓬勃,需求越是简单。科学发展观真正需要的是一种简明的问答形式,即什么是科学发展观,什么是发展,什么是观念,什么是正理,什么是道德,什么是博弈。今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是一个创新或纠正偏差的过程,也是文明的发展过程。只有不断地吸收各民族之长,借用各种内容和形式,帮助民众理解和信服简明的理论,民众才有兴趣,才会信仰。改革开放已经满足了民众文化需求的多样性。当前,我们还需要从科学发展观理论中找出最具睿智的格言、名句,人人当成准则,来指导民众更快地信仰与钦佩。这就是文化进步的方向。二、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文明的流动今日的科学发展观不再是西方唯心主义或唯物主义的哲学,不再用非白即黑的矛盾论看待万事万物。矛盾论是博弈的最终结构,它显示了粗暴斗争的简单性。它只能显示博弈的动机,还不能称为博弈的思维。其实,革命斗争哲学并没有在辩证的发扬和放弃中,利用博弈的手段给以和解,而和解的有效性应该是哲学的功能。西方斗争哲学中的属性是局限的鲁莽哲学,它只能表现出勇敢和对抗的博弈优势,这只能说是对一部分生命的尊重。任何一个人不需要学习,利用这种单一斗争的方式,就可以形成对抗,但这不会解决任何问题,反而造成翻来覆去的争论和无休止的纠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素是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些都展示了科学发展观的正理均赢论的概念。科学是大自然永恒不变的主题;发展就是增长,是连续性的自然特征;观念是所有文化的中心。我们通过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发现它是从马克思革命斗争思想演化过来的一套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文明模式,这种演化是时代的文化开放。科学发展观会使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在智力、知识以及认识世界的方方面面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科学是自然的概念。我们呼唤科学,追求科学,其实我们就是走在科学的文化进程中。如果想从中找到自己,必须依赖自我创造的文明,才能被感知、被遗存。美好的理想是博弈的思想,坚定的言辞是赌徒的誓言。空想的共产主义属于精神的文化,空想的博弈结果属于精神的文化,所有的文化都是空想的虚无特性。空想不是科学,是文化进程中博弈的性质;空想不是对错,是文化进程中博弈的属性。可以说,文化进程就是一直在猜想,直到文明的达成,实现“文明的永恒、普适、唯一性就是科学”的论断。为什么会有矛盾论?为什么世界上只有两种派别?这是大自然给定的国正论,是非绝对对立性的两块,一大块,一小块,大块为国,小块为正。无论多么复杂的事物,人的大脑都会把一个实体粗略地分为两块。《博弈圣经》在《哲学是博弈的路标》一文中陈述了国正论形成的过程:“过去、现在和未来一起构成了时间的特征,通过时间,我们把主观认识的在场的东西持续不断地引入了思想中,一旦我们深思它,未来的它就是大小不同的两块,我们把分配给它的时间在它上面停留,一段时间之后,物体便会区分出大小。因此,心灵活动创造了观念,经验观察提供了理智。两块物体在时间的交互中,我们就以各种矛盾思考并陈述这些东西,这样我们就处于各种矛盾的陈述中。”我们今天用非绝对对立的国正论哲学观察人的行为,发现人在社会中始终处于文明与野蛮的非绝对对立之中。文明与野蛮的发生不可复原。文明是进步、创造、增长,野蛮是倒退、创造、浪费。它们都有着共同“创造”这一小半的特性,而其它一大半则不同,这就是非绝对对立的国正论。它可以引导人们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在无限多的博弈行为中,用正理的标准检验自己的行为。现在,东方人认识到是科学发展观造成了社会的繁荣。很多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宣讲它的要义和主张,出现了一大批宣讲家,但他们之中绝大部分是表面和字面上的理解,是一些经验的总结和常识,还没有真正让人信服的绝妙的理论和新潮的概念。实际上,那些看似没有阶级性的文章,才是最有价值的理论。《博弈圣经》上说:“只有科学才能形成理论。”观察人类的行为可以得知,所有的人都是在鉴赏目标没落时,很容易出现信仰。几乎所有的信仰都是在中立时刻的一次觉醒,都是在飞秒瞬间用感情确定了派别。唯独当认为科学发展观是真理的时候,个人才拥有真理,才显示出真理的普适,并与它共存,这样才能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忠诚信仰者。《<博弈圣经> 与科学发展观的特征》上说:“经过飞秒瞬间将主题的文化基因积累的爱融入科学发展观的实体基因里,那才是对科学发展观真正的爱。”让那些有发明、有发现的大科学家、大哲学家、大思想家和青年学术才子们,一起挖掘科学发展观里的科学概念,剥离出简明鲜活的理论,撰写出与科学发展观相匹配的经典文句,在民众大脑中固定下来变成尺子,这样才符合民众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符合正理作为检验博弈行为的唯一标准,也会避免无意义的纠缠。一个繁荣社会的文化主题,一个光彩照人的文化果实,一个治国的纲领,一定会扎根于人民心中。主题里一个闪亮的表征,甚至一句话或一个理念,可以有效抑制人生无谓的争吵,也可以发挥威力无比的社会效应。像“不折腾”三个字,已经出色地表现了这种本质特征,它让社会肃静了很多。我们眼前是一个有形的物质世界,物质是世界的本源,物质的瘾魂、气质决定人的精神,精神演变成文化,形成了文化进程,一直到文明的达成。文明的流动是人类进步的理性化目标,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社会就是这样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圈环,并以博弈的形式和科学的方式进展着。三、科学发展观的正理是精神与物质之间的博弈人们对于情感只能粗略地分成两块:一块是精神,一块是感情。目前,人们还没有能力直接创建这种情感,只有根据以人为本,让精神利用人体携带的信息与外界沟通。科学发展观提倡建设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正是在一个大国崛起之时,对文化进行更精准透彻的思考。如果放弃精神,社会就会变得贫乏。人们只要满足基本生存条件之后,就会将精神扩充到物质上来。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像一根琴弦,琴弦上不同节段有不同的空间节律。主题瘾魂——人的精神——情感文化——物质文明,这是一个社会文化三节律。精神文明的力量是来自主体瘾魂的动量,主体的欲望感觉到的文明,都是琴弦三节律性的文明。《博弈圣经》上说:“感情是依赖,是瘾魂驱动欲望过程中的殷勤创作。”感情与精神是瘾魂的动态信息,能动的智慧功能是构成整体科学文化的开端,也是人与自然的能动功能,它会创造物质文明。物质是局部的科学基础,也是构成科技商品反应出价值的优势效应。所以,几百年来它构成了西方经济体系的基础,并且组成了西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国家等等。以上这些一旦形成一个博弈实体,任何人都会很自然地从周边向外扩张。人与物在场景中的三元实体结构(即精神与物质和第三空间的三元结构),是一种创新结构或二特性平行法则。以人为本对应的唯物主义是物的概念,也是实体的概念,这种人与物相比较的状态,是相信自我的主要原因。如果在这里追加无数的自我反映,有时觉得伟大,有时觉得渺小,这种复杂的情感和智力的文化在混沌的背景中,由于生物亲序的本性,会产生文明。《博弈圣经》对文明的解释:“文化进程里恩怨游戏的终结就是文明。”精神与物质之间用情感和利益创造了局部文明,人们把局部的文明奉为科学,把局部的利益奉为真理。政治一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博弈实体,就能够对人的精神和物质观念造成影响,其自身延续和社会持续发展会特别地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大地物产丰美。一个和谐社会的依据就是稳定的博弈实体背景,它里面的各种关系合情合理地围绕着科学发展观的政治主题,所表现出来的真、善、美和高尚感,会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科学发展观主题的瘾魂对全民产生的精神影响一旦得到了传承,人人会得到博弈文明的教育,也会提升博弈文明的层级。确切地说,我们会把博弈的文明成果归为精神。自古以来,人的文明起源于神的教育,起源于宗教信仰的教育,起源于时代主题的教育。今日,我们接受的是科学发展观的教育,也是接受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中博弈正理的教育。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要用简单的矛盾论谈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人们不知道什么是博弈实体的结构,所以会错误地把博弈实体中的众多性质挑出来两个,让它们相互对立,就相当于错误地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对立,再用粗略的矛盾论解释它,这样就会出现任何人都谈不清的悖论。由于政治主题、精神和物质是三元实体结构,人们最终会引进国正论的哲学认识这个博弈实体,把它分为一大块一小块,这会引出许许多多博弈正理的概念。在科学发展观介绍中有一句话“第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应该改为“第一,以人为本对应的唯物主义才是一项博弈的基本原则。”科学发展观讲的以人为本对应的唯物主义才是一个完整的博弈结构。那么,这个结构的标准是什么呢?怎样确定里面的正理呢?其实,这里的标准就是博弈实体知识论,它可以用国正论区分出实体与性质。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学本质,就是要给人的行为定性,区分出输赢与均衡,找到博弈正理。(正理:在博弈中的终极真相是无法从生物特性得到的,留出了唯一的出路就是引进一种方法,并用一种策略行为与初择样本的直觉进行对抗,用定性分解找出它的最小单元,看清粒子行为的内部结构,建立决策粒子二特性对局,这是唯一成功通向破解奥秘的理论。)其实,寻找博弈正理的方法早已存在于人类的各种文明之中,人们没有意识到它在文化进程中一直悄悄地进行着,我们今天突然明白它,也许就像认识古代神秘的文明一样,非常神奇。假如你想预见这个时代对我们自己的影响,应该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个伟大的命题开始。四、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是对道德与博弈的思考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战略,只有摸着石头过河。科学发展观就是一个战略性的治国纲领,它是一个文化统帅,它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它是国家战略的概念。战略是大自然的计谋,它是所有事件的总括。战略是一个博弈体系,它与战术对应着。《博弈圣经》上说:“战略是寻找连续正理、科学的文明实体。战术是达成局部真理 、文明的文化性质。”战略的六法则:寻找、连续、正理、科学、文明、实体;对应战术的六性质:寻找—达成、连续—局部、正理—真理、科学—文明、文明—文化、实体—性质。战略体系中的每一项内容都可构成战略和战术的元素。战略和战术是用国正论非绝对对立性区分出了哪是实体,哪是性质。战略的唯一性不可复制,无限宽广,又有万能的理性。战略不会直接呈现在大脑中,它是通过对博弈实体的区分,才给出计划、判断、执行的种种行为的观念。其实,一切输赢、大小、多少、好坏的选择,一切欲望的达成,以及一切真理的实现都是一种区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特性和任何战略一样,都是靠他人的行动才能学习实践,它自上而下贯穿各组织活动的各个阶段,并发挥战略优势设计的帕累托边际效应。《博弈圣经》上说:“战略的定义范式是检验国家战略、军事战略、经济战略、企业战略的模块,这是领导人博弈对抗战胜对手的六法则,可以检验出战略策略的缺陷,也可以检验战略家的能力,罪犯创造的罪恶只包含在战术中。战略的特征是发现智谋的纲领,战术的特征是创造实在的行为。”战术的六性质是对创新结果的挑战。如果没有国正论的非绝对对立的哲学,怎么解释战略和战术的关系、上级和下级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国家和人民的关系?在博弈实体里,一个人与博弈实体的关系是相伴相生的。《博弈圣经》上说:“实体一元论在数目上的同一性,发生的因果次序不属于个人的部分本性,这种属性是实体的性质。”这种复杂的实体关系用矛盾论解释不了。矛盾论看似沿着一条无懈可击的路走下去,最后却出现了包容,出现了悖论。所谓矛盾论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思维方式,根本无法应付未来博弈实体中的一切经济问题。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社会成为一个大的博弈实体,每个国家的发展战略必须纳入到经济体系中。科学发展观作为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一定要符合国际规则(即道德与国际惯例),而孤立主义、利己主义是《博弈圣经》上说的经济学里的一二七死亡法则。所以,将来的国家发展战略既要考虑他人,还要保持国家的自身利益和稳定发展,这就需要道德和博弈。“优先预测悲剧后作出的忍让是道德,优先预测胜利前作出的竞争是博弈”。“道德与自信没有法纪,是第三空地里游荡的个人意志”。道德让人依赖自身,按照各种规则负起责任,自觉遵守或自我惩罚。道德是人类对自然的义务。道德是世界的秩序,道德适应这个世界。《博弈圣经》中《博弈文化属性之魂》一文,有一段充满哲学意味的隐喻:“假如这个与竞争基本对立的文化思想能被所有的人接受,它将会繁荣整个世界。”我们在《博弈圣经》的后记中找到了答案:“竞争与忍让基本对立,博弈与道德基本对立。”道德与法律在阳光下完美的体现就是道德与博弈。独特的博弈知识就是区分,区分后又经过整合重要资源会再次形成博弈实体,这种战略背景的复杂多样性特点会使对手的智力失效,一切外部取胜的理论都会变成教条,而外部又难以观察模仿。一个竞争者,如果不能用国正论哲学对独特的战略进行区分,就把其作为初择样本组织有效的对抗,那失败一定是一大半。在未来的一切竞争中,高官或企业CEO要想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增加博弈知识,才能获得优势;缺少博弈知识,只能风光一时。未来战略的分析就是对博弈实体知识论的分析,博弈实体知识论就是对博弈实体与性质的区分,它有隐性的属性,有高度的战略价值。科学发展观作为一个国家的战略,它是实体的概念,它会悄悄地推进着国家的博弈工程。无论哪一个民族,如果更多地掌握博弈正理,它就会成为经济中心;如果失去了博弈正理,就会失控了经济。未来不是看你在战术中具有优先的经济模式,也不是看你在战术中具有局部的线性秩序,而是看你在博弈实体中掌握多少战略优势特性,这样才会在未来拥有市场经济地位。近年来,通过大规模的改革开放和各种频繁的经贸往来,各行各业的业务都降到微不足道的程度。科学发展观提倡的一切创新,是指业务的创新,也是博弈金融计谋的创新。将来的金融体系和金融政策的创新,会把所有的财富都集中到银行、证券、保险和博弈实体机构里。在未来的虚拟经济中,财富已经没有传统概念里的形态,财富的流动已不再是实物的运输性流动,而是一种道德与博弈的文化形式。在国与国之间、财长和行长之间、一切掌握巨额财富的高管之间,他们也许在一顿午餐或一张咖啡桌上,就把一个国家的财富转移到另一个国家,这就像猜测“高熵赛棋”红兰粒子一样简单。未来各国之间利用博弈的手段进行财富的大掠夺,会屡见不鲜。也许不远的将来,正像《博弈圣经》在开篇中写道的:“军事战争以外的另一场战争就是——经济博弈大战,也是未来所有的人都要参与的最文明的战争。”将来也许会有传闻,一些政治、经济、高管精英会冲破那些经济的壁垒,潇潇洒洒不分昼夜地飞越五洲大洋,在国际的交往中人不知鬼不觉地将对手的财富通过博弈的方式,转到自己手中。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发展观的博弈战略就是联系世界经济的桥梁和纽带。科学发展观的博弈知识论就是方法论,它是人类未来还未掌握的最具威胁性的文化武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东方的未来是一个遵照科学发展观建造的创新型国家,更多的人接受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和训练,会显示出精神和物质的两大文明。到那时,各式各样博弈行为的竞争,会演变成世界经济竞赛。也许人们懂得了博弈实体的优势,掌握了博弈实体知识论的区分,根据正理均赢论的持续性概念,把人类未来的经济行为引向世界,演变成最文明的世界博弈竞赛。那时的东方社会一定是令人神往的博弈乐土。《博弈圣经》中说:“一个民族博弈知识的落后,也会落后其他民族。无论是穷国和富国,还是穷人和富人,都会要求改善博弈的结果。”“穷富的区别就在于分享博弈正理的多少。”科学发展观正在利用道德与博弈的版本作为战略,整合人才、知识、科技、创新的一切优势,推进着国家的富强,并向未来发出挑战。一个国家的高端人群和各界精英如果掌握了更多的博弈知识,掌握了博弈方法论,就会表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经济成就。也许在某一时期,他们参与世界博弈的混战,世界经济也会为此颤抖。
2023-09-13 13:08:082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科学发展观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真理力量
2023-09-13 13:08:293

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体现了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科学发展观针对我国发展过程中一些领域和方面出现的发展不够平衡问题,着眼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提出了解决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的思路。进一步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着眼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我们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意义: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作出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提出坚持统筹兼顾,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
2023-09-13 13:08:521

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懈奋斗的基础上,继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既坚持和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又根据新的实践和时代发展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继承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总结了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科学发展观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个紧密联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面对着共同的时代课题,面临着共同的历史任务,都贯穿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都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都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都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理论主题、思想基础、政治理想、根本立场上一以贯之。科学发展观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的系统科学理论。扩展资料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我们要紧密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任务而努力工作。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2023-09-13 13:09:161

简述确立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所达到的新高度。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上,实现的重大创新,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是多方面的,我们只有全面、准确的理解其重大意义,才能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与坚定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第一个方面的意义,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个方面的意义,科学发展观坚持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宝贵经验,汲取和借鉴了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与当代发展理论的新成果,反映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现实要求,以及当代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这两个问题刚才路局长和黄局长都做了非常好的阐释,在这里就不再展开了。 第三个方面的意义,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行动指南。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21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族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诸多方面和领域的综合指标,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乃至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的目标。我们只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够不断地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一句话,只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第四个方面的意义,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的解释了发展的丰富内涵,指出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既合规律,又合目的,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进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整体推进的发展,是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文化、政治权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整体素质的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是和谐发展与和平发展相统一的发展,因此科学发展观对于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作出了统一的安排。 科学发展观又深刻解释了发展的价值取向,发展的核心,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对为谁发展,靠谁发展这样的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阐明了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终极目的,这是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谋发展、促发展、实现发展问题上一种根本的价值取向和根本的工作路线的一种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研究当代中国的发展问题,深刻的解释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内在联系,深刻的解释了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融关系,深刻的解释了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对于怎样发展作出了科学回答,提出了认识发展、谋划发展、促进发展的一系列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这样就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为加快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指明了正确的方法路径。比如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要求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坚持发展为了人民,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依靠人民,把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为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坚持让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科学发展观还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辩证运动的原理,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认为发展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有机联系,全面进步、协调推进的总体运动过程。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我们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又要在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运筹、统筹兼顾的辩证法,坚持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与社会全面进步,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东部、中部、西部平衡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相互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科学发展观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也是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加强我们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种迫切的需要。我们只有牢固的树立和认真的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够提高、把握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正确的认识和妥当的处理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问题,谋划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2023-09-13 13:09:25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与当代大学生的责任

科学发展观来自真理的方向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国家意义科学发展观作为治国纲领,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作为人类进步的导向,从它诞生那一天起,就确信无疑地被认同。我们对它的文化思想与人生指导价值进行了综合性的思考,却发现还没有更多的人对科学发展观的真理、公理、正理、科学的公信作出过解释。真理是属于个人的,公理是属于大众的,正理是属于集体的。科学是属于大自然的,只有科学才可以通达人类的公信,包括你、我,甚至世界所有的人。公信是人类精神文化价值的通论。如果我们能通俗地谈真理、谈欲望、谈输、谈赢、谈均衡,也就是谈与人生最为密切的话题。一个人有了欲望,就要有实现欲望的对象和背景,加上自己行为的结果,才能取得想要的东西。欲望的天性就是进行交往,建立行为二特性对局,这是博弈的合作。一个人为了实现博弈的欲望,从中找到真理,一定要知道欲望和回应之间是一个博弈实体关系。《博弈圣经》把“识别万物实体与性质的是与不是,定义为知识”,这是让我们了解未来粗略的图谱。我们对博弈实体用国正论的哲学进行区分,得出的结果一定是一大半一小半。为了免除博弈结果的另一半危险,就要用博弈知识论给决策人的行为定性,把生物亲序的本性作为样本,建立二特性对局,区分出哪是实体,哪是性质,这时就出现了博弈的策略。在博弈过程中,用国正论给万事万物定性,就可以区分出好坏、大小、优劣等等。这种区分就是实体与性质的区分,就是博弈的知识论,也是一次创新。每一次博弈行为的再造或合成都是一次创新,都是人类从错误中、从盲从中学到的艺术。一个人能用博弈的知识和科学的方式找到博弈正理,欲望中的真理就会被解析。创新思想被归类之后,行为就专业化了。因此,我们再谈欲望的真理,谈无限的创造,谈多样性的合作,谈合作产生的第三空地,也就是谈社会的最小单元,它最终形成了社会实体的概念。假如我们在各行各业中掌握了合作产生的一大部分真理,并上升为公理、正理、文明及科学的公信,这种文化的创新发展,会形成繁盛的家园。这就是科学发展观对一个国家的社会意义。二、科学发展观来自真理的欲望 欲望作为动力,在远古就出现了。欲望在特定方向上的自信,就会出现暂时性的局部真理,真理是在某一具体事件中依赖哲学的形式在特定的局部中发生。真理在欲望中是临时的运动,它是有欲望的人自己构造出来的,所以,虚幻的真理只属于个人。如果真理被他人引入,也会被接受,但接受并不是热爱,而是对博弈文化的分享。欲望被瘾魂所驱动,它推动着人的感觉进入文化的中心观念。欲望是文化的起因,在文化进程中,它似乎一直在以观念的状态占据着文化的中心。《博弈圣经》中文化进程的次序是:感觉、思维、意识、观念、主观、理性、真理。显然,观念就在文化进程的中心位置。(瘾魂:它是指一种非物质的像以太一样的存在,并且充斥在细胞微粒之间。在博弈中,当各种欲望来临时,它具体指参与人的那种无比沉重、坐立不安,身体膨胀得难以忍受的状态,而当欲望得到满足之后,它又会让人感到瘾魂退去时的轻松、虚空、愉快。)大自然与科学发展观同样赋予了我们文化的中心观念。我们在道德、规则、法典背景下表现出来的自由是一种文化,在社会的意义上发挥着每一个人的自主、自觉、自律的主体性质。科学发展观在人们的心中,自由的可信度永远不会消失,它会融入人们的生活并构成决策思考的一部分元素。人类生来就喜好在欲望中寻找真理,这是生物亲序防止自身衰变的本性。人类在寻找真理的短暂过程中,真理只能给人以短暂的体验,然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博弈圣经》上说:“真理是一个观念在个别情况下判断中现时的体验。真理不计后果,只表现出暂时的意义。一个个局部真理属性的连续性,构成了真理的永恒特征。”真理的暂时性显现,源于大自然的秩序在偶然中愉快地放弃,所以感觉欲望中的真理对于所有人都是最为兴奋的。公众共同的欲望集合在一起成为一个鲜明的实体的时候,群体的真理、价值、道德、个性、伦理都封闭在文化进程的次序中,不断地变异,一直向前一层层地演化成了奇特的判断。假如在盲从中,对未来猜测的结果与幻想的目标达到契合一致时,狂欢的人群都变成了疯子,好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而在疯狂世界的隔壁,在不远的将来,就会诞生一个安静、科学、理性的人类乐园。几十亿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疯狂,那是西方狂欢节的特点。现在我们用国正论的哲学看待那时人们精神的压抑及野性的释放,如果是在道德和规则约束之下,就是一种鼓励的仪式,否则,就是失控的主张,成了一个狂热的高熵混沌世界。回忆那一个世纪,西方的主义并没有显示什么优势,生物亲序的人群对发生的一切都在那里自圆其说,所有的主张都像一位赌徒输输赢赢。共产主义之花在几十亿人的簇拥下,用一百多年和全部的热情都没有绽开,或许人们看到那些失败,才慢慢地肃静下来。更多的首脑们自然地思考博弈中输赢和人的关系,把一百多年前的西方思维和东方的仁义、道德、忠诚和执着合成之后,发现是道德与博弈的混合所创造的文明才呈现出科学发展观的特别式样。《博弈圣经》说“文明的永恒、普适、唯一性就是科学”。人们终于明白了什么是科学,并用科学作为度量一切博弈行为的尺子,再认识博弈实体与性质,这是未来的知识论,它会向西方哲学、西方宗教、西方思想、西方经济学提出质疑。科学发展观的博弈实体知识论会形成世界的博弈实体经济学。人们用博弈实体知识论回头审视西方非白即黑的偏激哲学思维,用《博弈圣经》的观点重新认识“进步”,“就是你在传承的方向上播撒的欲望,反应在他者的思维中”,就会知道“向前”一词的单调、偏激,它已经被“发展”一词覆盖了,也就是说,用“发展”来解释人类和社会的进步会更加全面。我们长期反复地思考之后就会发现,科学发展观就是“一观二论”,一观是科学发展观,二论是正理均赢论和第三空地论。社会进步的文明模式就是正理均赢论和第三空地论,那里有真理存在,真理可以把人变得伟大和出类拔萃,也许这是真理的魅力,它包括在科学发展观的承上启下的宽泛内涵里。科学发展观像是一个无所不包的宇宙定律,这并不是民族独有的,无论谁发现了它,都会把它奉为民族之尊。三、任何主义的狂热都不是科学精神科学发展观不是个人的理念,不同于西方唯心主义、唯物主义、非白即黑的偏激哲学,让人无休止地在那里纠缠。它以文化主题的形式存在着,以独立于个人的意志存活着,并没有给任何怀疑论者留下反面的论据。其实,任何主义都是向博弈实体过渡的风险之路。主义就是主张,《博弈圣经》曾这样说:“××主义:是人们把主体的主张看成主题,在博弈的第三空地里,用欲望的狂欢实验主体、主张、主题的意义,这就是××主义。”为什么没有科学发展观主义?因为首脑们明白个人主义,都是历史上的偏激产物,以前没有任何主义成为“文明的永恒、普适、唯一性就是科学”的先例。我们用国正论的哲学区分博弈实体的知识论,不得不思考行为和精神、物质和精神、科学与精神之间的关系,但至今还没有人真正对精神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博弈圣经》上说:“我们把主体的瘾魂,用气质合成的唯一个性,看成精神。”精神在文化进程中,通过感情的行为创造,以文明的形式表现出来,供人享用,再被精神驱动成为感情。感情总是不断地在文化和文明之间绯徊,瘾魂又会退回到原始本性的气质中,因为任何人都不可能一直进行文明的创造,没有人能排除在这个情景之外。《博弈圣经》对科学精神的陈述:“用盲从在道德与博弈混合的概念里,执着于终极正理的唯一理性看成是科学精神。”或许人们对虚无的精神没有兴趣,还不具备认识科学的知识,至今说不清什么是科学精神。“精神是虚无的,没有个性,在浮浅无知的层面上自我构成,以绝妙的组合与大自然的节奏和谐”。关于人生的未来,就是一个精神的论题。精神是财富,是力量,是个人的世界。如果不谈人的精神,就是不谈博弈能量,生命的意义和科学的价值也就无从谈起。四、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是一个共同发展的契约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是根据生物的起源,把人们想要的东西都托付给自己的行为,用技巧和创新联系起来,实现真理的欲望。以人为本是把每一个人作为文化价值的主体,作为创造万事万物文明的开端。人人都行动起来建立二特性对局,创造一个第三空地,在第三空地里激起的情绪,会承载着各种奇特的想法,只要亲自去尝试,就能出现一个结果。《博弈圣经》在概言中说:“不管你是否愿意要,一定会得到前所未有的那一部分。”只有用真理的欲望去创造文明,才可以留存下来,然后用科学去度量它,无论结果如何,都是对情感的回应,都是人生义务性的创造,都可看成是从大自然那里继承的哲学本性。《博弈圣经》上说:“文化就是去掉完整性,区分出是与不是才能在文化进程中完成探索、发现、发明。”我们的行为就像播种,即使丰产,也会有大有小,因此不能带有个人偏激的情绪去评判它。以人为本,无论它是什么样子,都不可忽视。我们看到一个家庭,一个年青的家长在外人眼里无论多么无能,在他幼年孩子的心中,他是这个家庭的统帅,是自己生存依赖的全部天空。以人为本,就是用人类的情感彰显和善、友爱和人性,共同建立我们自己的和谐社会。自然界设计了一些偶然事件,用机会与巧合的形式分配给所有的人,因而每个人干的事情都是由好事和坏事组成。其实,我们和大自然并不是用一样的模式创造世界,自然是用曲线和结构创造世界,人类是用直角和弧线主观地设计和改造世界。也就是说,任何人都是按自己的意图,用感情的行为、用博弈的结构、用物理的原理、用这一物改变成那一物的创作形式来创造文明。以人为本,只要去做,就有收获。唯独用这一物改变成那一物的创作形式才称其为工作,才能预知结果。其实,人类与地球上的生物一起共同利用现有的资源,一直跟着科学发展观这个大自然的主题式样,走一条没有标记的创新之路,这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在一直变动着。人们每时每刻的学习交流,都是在驱逐和吸收,在大小、好坏、红兰两大特性中作出选择。人们不愿固定在原来的两个位置,而是一直在第三空地里移动,在可见范围内寻找对象进行挑战,这是人类具有创新特征的一个事实。大自然创造着偶然让人欣赏,人类创造着普适让自然同情。大自然中偶然巧合的事情,无论是好事或坏事,都是自然中的花朵,只供人们欣赏、记忆、讲述属于它的故事。偶然又会激起欲望,让人们从中再次提取真理,最终通过对正理特殊的信任确定下来。行为是精神的工具。行为是一种计谋,大自然赋予人的行为二特性法则,也是解决行为核心价值的回报机制,它不由自主地选用了这大自然中唯一的博弈结构。因此,以人为本建立的二特性对局产生了第三空地,在这里欲望最终转变成了货币,也许这才能解释博弈实体经济学的含义。《博弈圣经》里认为:“经济学是输赢与均衡在公共空间里的概念。”由此看来,一切欲望的创新都是以经济为中心。当人们明白了行为的经济学意义,就会发现,行为像是连接万物的货币。正因为行为像是货币一样的桥梁,至今谁也没有削弱对人类的行为及货币的信仰。未来博弈实体作为知识论的母体,它会形成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也会在社会上倍加崇拜和传播。人们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人的生存策略引入这个社会,它会满足人们的渴望。以人为本就是有意激发人们对未来产生博弈的动机,达到取胜的目的。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科学发展观,它是激起欲望的精神动力,每个人都会按照创新的方式让自己和整个社会得到繁荣。现在的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的革命斗争思想进行了嫁接,变成了改革开放,它给人的感觉是温柔、端庄、友善、令人钦佩。以人为本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背景的博弈结构,一直吸引着所有的人,用创新的智慧去工作,并遵照科学和发展的正理观念,让每个人在各行各业做着各自的事情。“一观二论”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结构命题,把正理作为博弈行为的最高理性,不搞平均主义,也不搞大自然的均衡,并把创造更多的物质文明先留存下来。人类根据对公正的渴望、对正理的信任、对道德的尊崇,对遗存的一部分文明成果进行统筹分配,然后根据实体规则,再持续和平地博弈,这就是正理均赢论。其实,大自然的永恒特征就是这样公平、公正地运行。一个科学发展观的时代,会把以人为本作为万事万物的开端。这个时代就是为了一个共同进化的成长过程,与人民签订的一份契约。以人为本的出现,会使当代社会达到一个全新的水平,并相应地出现复杂性。全民为了实现欲望,避免繁锁的纠缠,不折腾,创造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才会有更多的安全、更多的依赖、更多的信息、更多的交流、更多的经验,也会有更多的文明成就。一个治国主题与十多亿人民迫切地达成一个庞大的发展契约,这是人类前所未有的开放。五、西方革命斗争哲学是科学发展观的草稿人们通过反思西方文化、西方哲学、西方宗教,围绕着西方的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民主法制和东方的仁义、道德发展成了近代科学思想。马克思主张的革命和斗争,只是一个二特性博弈结构。一百多年前的先进文化思想,只能给出社会发展的博弈结构和方向,不可能给出具体内容,因此“社会主义”一词还是不成熟的笼统的表达。马克思没有解释过什么是科学,更没解释过什么是博弈。至今,经济学家不知道什么是经济学和创新,也不知道什么是创新的结构。1883年马克思去世的时候,还是油灯时代,他死后的十多年后出现了无线电,二十多年后出现了钨丝电灯,四十多年后出现了博弈论,六十多年后出现了一台三十多吨的计算机。这充分地说明,人类进步的历程就是不断创新的历程。科学发展观的创新结构是把马克思革命斗争的主张作为草稿,把西方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混合起来,建立二特性对局,不难想象,它们中间就会产生第三空地,在第三空地里交叉就是创新,它会使万物得到繁荣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提倡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创新,也是对社会的一切进行创新,只有“创新”二字才是最为风趣的表述。科学发展观能够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题文化,它不是无中生有,历史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无中生有。科学发展观从马克思那里继承了几大特征,革命斗争是博弈结构,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是心物二元论,把它们合成之后,成为《博弈圣经》中所说的决策粒子二特性平行法则,这是每一个人用具体的感情创造文明所使用的唯一法则。共产的概念就是我们全面地统筹均赢,马克思提倡的真理我们上升为公理、正理、科学的公信概念,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社会的主题文化。我们没有必要从西方文化中摆脱出来,因为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都不是单一的,都要吸收外来文化,不断地熔炼创新。纯“社会主义”一词,代表一个国家的某一制度。如果它在应用中还是牵强地表达和自圆其说,就不再通行于世界,因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空间概念是一样的性质。社会是所有行为场景的通论,任何一个二特性对局后产生的第三空地,都可看成是组成社会的最小版图。在社会概念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不是对立的。它们像在同一赌台上的两个赌客,各自都有各自的决策模式,双方一会儿一致,一会儿对立,好像他们一直在纠缠、在争吵,其实,人们并没有更深地了解相对性,还不知道国正论是非绝对对立的博弈实体结构,才错误地将他们对立起来。一个完整的国正论结构,是博弈实体的意义,实际上,它们同在一个博弈实体的文化进程里。人们总是把它们的博弈结果经过比较后,才互相论争,互相指责,其实双方都在自圆其说。现在人们已经给社会主义加上了特色或科学,无论怎样尽可能地准确表达,都难以阐明宽泛的社会内容,其实在第三空地里是一整套复杂的国正双赢理论体系和博弈中的运行法则。让我们先记住科学发展观这个主题吧。科学发展观的结构特征是“一观二论”,一观是科学发展观,二论是正理均赢论和第三空地论。将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建立强大的东方博弈哲学会澄清自身和他者的一切问题。博弈的哲学是当今最为实在的输赢与均衡的政治经济哲学,也是未来世界上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的博弈实体经济学。科学发展观背后的哲学思想,可以让更多的高官进入一个思考创新的空间。他们工作中的一举一动,都包含了文明或野蛮的创作,也是一次次博弈或赌博的创作。博弈是阳光下的赌博,赌博是隐蔽下的博弈,博弈与赌博的区别就是一个实体法则在飞秒瞬间界定的。也就是说,同样的事情,法定允许就是博弈,不允许就是赌博。一个高官的能力在于,他是否能遵循大自然公平、公正的法则处理一切问题。《博弈圣经》上说:“公正是非自愿与高兴之间的均赢。”科学发展观模仿了大自然的运行特征,即公平、公正而持久。所以,官员应该提高公平、公正、诚实、幽默、风趣的个人行为层级,提高道德和博弈的水准。官员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如果用充满哲理的语言对人民群众进行发起、召唤、倡导或指导,才是机敏,有魅力,有才干,才会表现出学识和睿智,给别人留下的印象才意味深长。如果缺少这些特征,就谈不上博弈知识、领导能力和经济效率。任何牵强地表达,都会显得庸俗、单调、呆板。从一部分高官所说的大俗话可以看出,他们不读书,不学习,缺少智慧,还达不到高级的科学理论层级。他们的博弈知识太贫乏了,也许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博弈实体,不知道实体与性质,不知道实体分离不变性的特点。那种粗略的猜测,盲人度量概念,跟着感觉走,已经落后于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要求。有些高官的行为都保护不了自己,怎么保护国家财产,怎么在世界上和他人博弈? 科学发展观是治国的纲领,确切地说,它是建立在一个民族正理均赢文化大局之上的一道命令,也是建立在社会责任、理性、道德与博弈行为之上的一道命令,在未来的高官里一定要重点栽培。六、科学发展观不是崇拜和信仰,而是信仰和钦佩崇拜和信仰是绝对的精神动力,它所激起的狂欢,会透支后代的精神资源。我要告诉你们,任何狂欢、狂热或疯狂都是博弈的欲望,是真理的欲望,是未来一本万利的超前欣赏、超前光荣。所以,今日的马克思在东方人心中的美丽也不再会有当年的狂欢,它已经融入了科学发展观这个博弈实体的文化之中。人民对科学发展观信仰与钦佩,是因为它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把以经济为中心作为强国的根本,又代表了每一个人的心愿。信仰与钦佩,不是对立的,就相当于真理与欲望,或者美丽与花朵。它会保持人民持久的精神能量。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创新的文化,是规范道德、法则、科学与知识的博弈实体文化,它的背后跟随着无数的信仰者和钦佩者。崇拜与信仰、信仰与钦佩都是人生精神的议题。虽然人们都会为真理的欲望作出牺牲,但它们有本质上的不同。第一种牺牲是以崇拜和信仰的精神,把人的单纯行为动机,遮蔽在更多不确定的真相里,如果是在这种无知和盲从中崇拜和信仰,就是无畏地牺牲 。第二种牺牲是信仰与钦佩。《科学发展与<博弈圣经>的哲学陈述》一文中说:“每个人都有信仰的自由,科学发展观的正理均赢论恰好适合人类的信仰。”科学发展观没告诉我们去崇拜它,但我们信仰它。因为它教我们用各种统筹兼顾和大自然的正理均赢论,在相对性中分出对错、好坏、大小、正理与歪理等等,再用国正论的哲学在具体的事件中进行区分,从而很自然地掌握未来的博弈知识论,满足我们生存的诉求。以人为本在第三空地里创造文明,建立一个和谐社会,这相当于充满香水的空间。原来这是一个国家的远景发展规划,是一个国家领袖的伟大奢望,现在变成了普罗大众的素质,这就是科学发展观时代的伟大。科学发展观从西方文明中找到了自己未来的方向,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可以说,科学发展观的文化是在历史的盲从和狂热中产生的,就像优美的歌声是从惊恐的叫声中产生的一样。东方是一个大熔炉,可以熔炼任何外来的文化,虽然崇洋媚外对本土文化有击溃作用,但它绝不会失去自己,这是东方文化的自私,也是东方心灵暴徒对博弈行为的自信。西方的革命和斗争思想已经变成了改革开放,变成了多元化合作,变成了国正双赢理论的概念。西方空想共产主义文化已经变成了现实的公共统筹,变成了正理均赢论的概念。传统意义上的“向前”一词,已经变成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科学发展观表达了人类在文化进程中的全部理性、真理、公理、正理。人们感觉到科学发展观的主题里面包含了自己真理的欲望,人们为此信仰和钦佩它,并为它作出牺牲。《货币的威力》一书中曾说:“正因为我们钦佩它,才乐意服从并紧密跟随。你和我都是一样,也许精神是为它牺牲而设计的。” 我们完美地用真理、公理、正理解释科学发展观,用正理均赢论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统筹兼顾,用第三空地论创新理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就会明白,它最终以文明的科学与公信,以和谐的端庄与钦佩,自然地植入十多亿人的文化观念里。那个时候,人人爱科学发展观,真正的大科学家、大哲学家、大思想家及各领域里的专家们,也会写出当代经典的文章赞美它。真正赞美科学发展观最经典的文章,都不是为了工资和任务,而是为了钻研大自然为什么给予东方人这个奇迹。
2023-09-13 13:09:351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意义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是适应于新阶段新要求而提出来的  科学发展观首先是适应于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后, 我国的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以及新的发展要求而提出来的。建国以后,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 使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 面临着许多机遇。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根本扭转, 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这些矛盾的凸现又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 要是举措得当, 就能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平稳进步, 而要是应对失误, 则可能导致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长期动荡。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深刻分析和把握我国发展的这个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 为适应新的发展要求而提出来的, 它旨在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2023-09-13 13:09:421

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指导方针?要标准答案。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科学发展观对我国发展过程中一些领域和方面出现的发展不够平衡问题,着眼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进一步提出了解决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的思路,进一步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着眼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我们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在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制定的,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要求,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最重要的宝贵经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决定了基本路线要管100年。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一直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不但这一届领导人要坚持,下一届、再下一届都要坚持,一直坚持下去。”按照党的基本路线要求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而只有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才能确保实现科学发展。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充分认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坚持以科学发展的实际行动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来促进科学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发展的社会主义,也应该是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最根本基础是发展。发展,不仅需要和谐的社会环境和条件,而且发展的目的、要求本身就包括社会和谐,进而包括更广阔领域内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所以,一定要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要最大限度地鼓励人们发挥创新、创业、创优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保持社会的平衡、和谐与稳定,坚持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和谐,在促进社会和谐中推动科学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改革的力度、开放的程度,决定着发展的进程和质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要靠思想教育,更要靠制度保障。制度对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起着基础、引导、保障的作用。所以,要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就要通过改革开放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各方面体制。为此,一定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凝聚改革共识,坚定改革决心,坚持改革方向,坚持用科学发展和深化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要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科学的发展道路是党领导开辟的,伟大的发展事业要靠党来领导实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党领导和驾驭发展全局的水平和能力。要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改进执政方式,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治国理政的各项工作。要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地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在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等建设中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要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切实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2023-09-13 13:10:081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哪些意义

  科学发展观深入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的新鲜经验,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一系列新概括新阐述,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我们破解改革发展难题、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进一步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全面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全面把握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八个必须坚持”的基本要求,切实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自觉性坚定性,增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自觉性坚定性,在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中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2023-09-13 13:10:201

从拉美现象看,科学发展观提出的重要意义

最近,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中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一发展观体现了人类社会关于发展问题认识的最新成果,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新的概括和总结,也是对实践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的新的判断和解决思路。 一、以人为本是人类社会发展观演变的必然结论 科学发展观的充分反映了人们对发展问题认识的深化过程。发展现是人们关于社会发展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旨在回答社会为什么会发展,社会发展有没有规律,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或前景是什么等问题。由于发展观不同,人们观察思考和解决发展问题的原则、方法和价值取向等也会不同,从而会影响人们对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的选择,为人们从事发展活动提供的总体思维框架和行动指南。发展观的基本问题是人与物的关系问题,因而客观上就存在着以人为中心和以物为中心两种不同的发展现。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观是传统的或旧的发展观,包括极端的环境保护和单一的经济增长两种倾向。前者是一种复古倒退的发展观,后者则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把发展过程片面归结为物质财富的增加过程。以人为中心即以人为本的发展现是科学的新的发展观,强调通过“物”的发展来实现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国际上关于发展问题的研究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展观的演变也同样肇始于此。从传统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的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到20世纪50年代,人们把发展理解为走向工业化社会或技术社会的过程,强调经济增长,并几乎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第二阶段到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工业化进程,人们将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的统一,即伴随着经济结构、政治体制和文化法律变革的经济增长过程。第三阶段始于1972年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会议通过《人类环境宣言》,认识上更加注重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协调,提出并逐步丰富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第四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人们将发展看作人的基本需求逐步得到满足、人的能力发展和人性自我实现的过程,广义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全球取得共识。 二、全面发展是以入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 在科学发展观看来,经济增长不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应是社会的全面发展,但社会的全面发展又必须通过人的全面发展来加以体现。人的全面发展不是指少数人的发展,而是指所有人民都应得到公平的发展;也不仅是指当代人的发展,还包括后代人的可持续发展;也不仅仅指满足人的物质生活需求,还包括满足人们在社会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生态生活等方面的各种价值需求,使人体力和智力上的各种潜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强调人是发展的出发点,通过人的发展来协调和沟通发展诸要素,最终使人自身获得更高层次、更全面的发展。 为了促进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人文发展的主题,通过发展扩大人民选择的选择性。发展的选择是无止境的,并随时间而变化。发展的选择性要求反映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个人能力的形成,如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改善;另一方面是人们对其所获得的才能的使用,即人的个性。创造性的发展。 我国现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全社会共同追求的价值取向。十六大提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物质精神生活的需要,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本质要求思想的丰富。发展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三者相互交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之中,构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格局,反映了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现阶段加强三大文明建设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完全一致的。我们要大力发展物质文明,推动物质生产方式和经济生活的进步,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要积极推动政治文明建设和发展民主法制,通过政治思想、结构和制度的创新,不断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参政议政的要求,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政治和法律保障。要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人类文明最新成果,推动文化创新和提高民族凝聚力,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三、协调发展是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团 科学发展观强调系统的观点,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看成是由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多因素组成的复合系统,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为正确认识发展问题提供了整体框架。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有赖于资源持续供给的能力,有赖于其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的协调,有赖于社会各部门、各领域和各方面的协调。协调发展是从横向关系把握发展观问题,追求人与自然关系、人与人关系的优化,强调社会各个领域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和谐统一。衡量一个社会发展还是不发展,不应仅仅根据某种单一的经济指标,而应根据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环境的一系列综合指标,依据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程度。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关键的转型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容易造成各方面关系的不协调和失衡。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和失衡主要表现在三个大的方面:一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协调,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改革与发展相对超前,而社会领域的改革与发展相对滞后。 二是在城乡、地区和不同阶层之间存在着收入分配的失衡。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发展,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明显提高,但在这一过程中,发展是不平衡的,确实积累了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成为制约未来发展的主要因素。从现实经济运行的诸多结构性矛盾看,最突出的是城乡二元结构深化、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收入分配差距扩大。 三是外需和内需的不平衡。坚持以扩大内需为主,同时高度重视外需的积极作用,保持内需与外需之间的协调和平衡,应该成为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快速增长,外汇储备不断增多,国民经济的对外依存度明显提高,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中存在的问题。要努力改变过于依赖外需的倾向,着力把扩大内需的事情办好,以内需的扩大而不是简单地抑制外需来平衡内需和外需的关系,这应成为未来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 四、可持续发展是体现中国长远发展的最终要求 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是能够长期延续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和基本任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保护资源和改善环境,使经济发展能持续进行下去,也就是从纵向关系对发展的一种把握。科学发展观认为,应以持续的和长远的获利作为发展观的一种重要衡量标准,任何只顾眼前好处而不计未来损害的所谓发展,都不应被视为是科学、理性的发展。换言之,在科学发展观看来,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当前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不应对保持或改善未来生活水平的前景造成危害。可持续发展关注的问题很多,主要的是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认为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具有推动和约束的双重作用,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是一个特殊的问题,它不像其他问题可能随着经济发展而改善。资源环境对发展的约束是由于不合理的发展破坏了环境所致,合理的保护和改善环境能为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而合理的发展又为治理环境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术。 五、科学发展观是统等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需要。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已经走出贫困、跨越温饱,正向着更为殷实富裕的阶段迈进,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起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历史过程中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进一步明确我们发展的全部目的在于人民的富裕和幸福,在于使我们目前已经达到的小康水平更加平衡、更加全面,使全体人民都能够从发展中得到实惠。科学发展观在科学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刻揭示了发展问题的本质,强调发展是建立在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转型基础上全面进步的过程,无论是物质财富的增长还是工业化、现代化发展,都是逐步摆脱贫困、愚昧和不平等,满足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需要的过程。 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握好发展这个时代主题和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综观全局,对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能否抓住机遇,历来是关系革命和建设兴衰成败的大问题。当代世界尽管时有局部地区的动荡与不安,但总的来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这是我国发展最为重要的一个战略机遇。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等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既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严峻的挑战。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认清面临的机遇,以积极的主动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趋利避害,加快发展壮大自己。虽然我们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人口多、底子薄,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都离不开发展。要抓住机遇,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用科学发展观对发展的地位、战略和政策进行科学的阐述,正确地回答发展过程中提出的各种新问题,根本的观点上把握好发展的方向。 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为了指导解决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代化建设不断迈上新的台阶。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后,发展面临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形势和任务也有新的要求,前进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也更加复杂和具有挑战性。要理顺发展与各方面的关系,顺利地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需要从发展观的高度进行理论和指导思想的创新。不这样,我们不足以科学地应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也不能够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矛盾中保持清醒,找到发展的正确战略和思路。应该承认,当前和过去很长一段时期,我们在发展观上确实存在着某些片面性,许多做法带有传统发展观的痕迹,重物质轻精神、重经济轻社会、重总量轻结构、重发展轻环境等现象普遍存在。解决这些问题,显然不能单靠一般的政策调整,而必须从发展观的高度树立对发展的全新的认识,用科学观念统领发展战略和对策,指导经济社会不断接照正确的道路向前发展
2023-09-13 13:10:281

seo每天需要分析什么数据?

一些操作,报警什么的
2023-09-13 12:59:459

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把教师的什么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

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把教师的什么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学术规范。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人才规划纲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加强教师工作薄弱环节,创新教师管理体制机制,以提高师德素养和业务能力为核心,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2.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建设全面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坚持和完善理论学习制度,创新理论学习的方式和载体,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和思想政治素质。推动教师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建立教师思想状况定期调查分析制度,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教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遵守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3.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体系。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的特点,出台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学校、高等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善师范生招生制度,科学制定招生计划,确保招生培养与教师岗位需求有效衔接,实行提前批次录取,选拔乐教适教的优秀学生攻读师范类专业。发挥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的示范引领作用,鼓励支持地方结合实际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
2023-09-13 12:59:461

描写场景的词语40个

1.人物描写、场面描写和景物描写的词语各写30——40个 (1) 描写人物外貌的成语: 一表人才、风度翩翩,大腹便便,膀大腰园、披头散发、虎背熊腰、衣冠楚楚、相貌堂堂 (2) 描写人物动作的成语: 身手敏捷、风驰电掣,动如脱兔,举目眺望、大步流星、昂首挺胸,手舞足蹈、张牙舞爪、(3) 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呆若木鸡、目瞪口呆、神采奕奕、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眉飞色舞、张口结舌、挤眉弄眼、眉开眼笑、目不转晴 (4) 描写人物心情的成语:举棋不定,忐忑不安、心急如焚、七上八下、六神无主、心神不定 场景描写:淅淅沥沥 雨声沙沙 细雨淅沥 春雨连绵 雨过天晴 细雨如丝 春雨阵阵 含苞欲放 春光融融 春雨绵绵 春草萋萋 山清水秀 青山绿水 湖光山色 重峦叠嶂 古木参天 冰雪融化 春风送暖 春江如练 春意盎然 雪化冰消 东风送暖 万物复苏 百花盛开 万象更新 万紫千红 阳春三月 乍暖还寒 风和日丽 和风细雨 柳绿花红 气象万千 欣欣向荣 莺歌燕舞 春光明媚 春花秋月 春华秋实 春兰秋菊 春光灿烂 春风和气 春光漏泄 春晖寸草 春回大地 孤标傲世 景物描写:雕梁画栋 富丽堂皇 金碧辉煌 古香古色 鳞次栉比 鸟语花香 前目后凡 秦晋之好 阳光明媚 燕语莺声 如登春台 春梦无痕 阳春白雪 如坐春风 春兰秋菊 四时八节 桃红柳绿 有脚阳春 燕语莺啼 秋高气爽 秋菊傲霜 一叶知秋 秋风习习 秋果累累 碧瓦红墙 花团锦簇 万紫千红 花红柳绿 云雾迷蒙 浮云弊日大雨倾盆 风雨交加 和风细雨 崇山峻岭 山明水秀 高山深涧 悬崖峭壁 峰峦雄伟 漫山遍野 江山如画 峰峦叠嶂 危峰兀立 波澜壮阔 水流湍急 波光粼粼 水平如镜 五彩缤纷 五颜六色 一碧千里 翠 *** 流 绿水青山 千山一碧 琳琅满目 美不胜收 目不暇接 丰富多采 眼花缭乱 洋洋大观 漫山遍野 旱望云霓 久旱逢甘雨 雷鸣电闪 雷声震天 电光四射 惊雷动地 雷声滚滚 春雷滚滚 电光闪烁 雷声隆隆 雷声阵阵 一声春雷 电似火龙 雷电交加 霞光万丈 满天彩霞 阳光普照 骄阳似火 日落西山 红霞满天 阳光灿烂 晨光绚丽 金光万道 落日余辉 阴雨连绵 细雨如丝 零星小雨 急风骤雨 描写景物的句子:清晨,春姑娘穿着美丽的衣裳,舞着暖风,招展地笑着向我们走来,给大自然披上了新装,使万物显现出无限生机.一缕缕金黄色的阳光撒向刚披上新装的草地,阳光照耀着小草上的露珠儿,露珠儿显得晶莹透亮,美丽极了!…… 春天,它不像夏天那样干枯炎热,不像秋天那样冷清,也不像冬天那样寒冷.而春天是一个生气勃勃,充满活力的春天.这使我想到了我们的母亲,母亲就像大地,母亲生下我们,我们就有了生命,大地回春了,就等于一切都要重新开始了,所有的生命都重新来过. 哦!春雨呀,原来你跟着春姑娘一起来到大地,使大地生机勃勃,散发着清新的气息.你灵巧的手,拔动着人们的心弦,拔动着人们美好的希望. 雪,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一般的雪在空中舞,在随风飞。 空中飘着雪花,小小的白羽毛,又像吹落的梨花瓣,零零落落。 下雪了,先是小朵小朵的雪花,柳絮般轻轻地飘扬;然后越下越大,一阵紧似一阵。 黄河水如同一群在狭窄的狭谷里奔腾的骏马,挤在河滩中间那条只有五六十米宽的河道里直泻而下。 像一颗珍珠镶嵌在祖国西北壮美大地上的青海湖,闪耀着神话般的色彩. 淡蓝色的雁归湖静静地躺在绿色的环抱之中,就像是镶嵌在一片天然翡翠上的一块蓝色宝石。 风抚弄着庄稼,时而把它吹弯,时而把它扬起,仿佛大地在进行有节奏的呼吸,那一档档成熟的小麦也都有了生命,风从那边来,传来麦穗与麦穗间的细语。 我闭紧嘴,风却像是一只有力的手,窒息着我的呼吸,逼迫我不时地张一张嘴。 就在这一刹那,它也会往我的口腔里扬一把土,类似一个恶作剧的孩子。 人物描写句子:1, 他大约有十三,四岁.又黑又胖的小脸上,嵌着一个尖尖的翘鼻子.长长的 头发,好久没理了.浓浓的眉毛下闪着一对大眼睛,乌黑的眼珠挺神气地转来转 去. 2,树丛被拨开了,一个小孩的脑袋钻了进来,这是个男孩子,大约有十二,三 岁,又黑又瘦的小脸上,满是灰尘,头发约有二寸多长,乱蓬蓬的,活像个喜鹊 窝. 3,翠儿是这里远近山区里出名的俊女孩,成日价雨淋日晒,就是淋不萎,晒不 黑,脸盘白白净净,眉眼清清亮亮.一笑起来,嘴瓣儿像恬静的弯月,说起话来, 声音像黄莺打蹄. 4,一进园门,就有个男孩子粘上我了.他大约十一,二岁,穿着红背心,蓝短 裤,腰带耷拉着一截;浑身是土,像个小土地爷.毛茸茸的小平头,衬着一张白 皙的小圆脸儿,使我联想到蒲公英.他像飞蛾见了火似的,在我身前身后转悠, 伸着脖子看我的镁光灯. 5,这一来,倒吓 我一跳,仰头一看,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子,高高地坐在一 枝树杈上,手里还拿着一只口琴,正准备吹哩.她穿着火红色的绒绒衣,套一条 豆绿色的短裙子.两只穿着力士鞋的小脚悬空的搭拉着,怪自在的.她那梳着小 辫子的脑袋歪倚在右肩头上,水灵灵的大眼睛向我玩皮地眨巴着,鼻子略显有些 上翘,显露出一副淘气相.只要你一看见她,就会从心眼里喜欢她. 6,小菊到今年已经十四岁了,但是她的身体长得不高,手臂依然那么细小,颧 骨照旧凸出, 十个指头像一束枯竹枝, 仿佛一折就会折断似的; 因为她十分消瘦, 所以看起。 2.描写场景的词语 震耳欲聋、惊天动地、震天动地、响彻云霄、议论纷纷、七嘴八舌 车水马龙、人山人海、人声鼎沸、摩肩接踵、热闹非凡、人流如潮 振奋人心、精彩异常、张灯结彩、火树银花、浩浩荡荡、熙熙攘攘 水泄不通、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沸沸扬扬、盛况空前、载歌载舞 欢声雷动、欣喜若狂、灯火辉煌、踵趾相接、接踵而至、水泄不通 川流不息、人头攒动、座无虚席、人满为患、车马骈阗、繁弦急管 逢场竿木、觥筹交错、鼓吹喧阗、鼓乐齐鸣、鼓乐喧天、红飞翠舞 花天锦地、急管繁弦、急拍繁弦、急竹繁丝、金鼓喧阗、门庭若市 攘来熙往、人喊马嘶、人语马嘶、笙歌鼎沸、盛况空前、锣鼓喧天 高朋满座、万人空巷、热火朝天、宾客如云、龙腾虎跃、欢声笑语 莺歌燕舞、人来人往、比肩继踵、项背相望、沸沸扬扬、举袖为云 挥汗如雨、络绎不绝、人欢马叫、人流如潮、彩旗飘飘、春风得意 3.描写场景的词语 热呼 滚热 灼热 炙热 炽热 火热 赤热 齁热 焦热 沸热 炎热 酷热 暑热 燥热 暴热 毒热 闷热 郁热 燠热 烦热 湿热 溽热 温热 狼吞虎咽,津津有味,饥不择食,杯盘狼籍,翻天覆地 汹涌澎湃 波澜壮阔 微波粼粼 浩浩荡荡 熙熙攘攘 人潮涌动 人山人海 车水马龙 繁华 热闹 店铺林立 人山人海 人如潮涌 人声鼎沸 人欢马叫 人喊马嘶 人来人往 人满为患 车水马龙 高朋满座 熙熙攘攘 欢聚一堂 汇聚一堂 人声喧哗 摩肩接踵 欢天喜地 共庆团圆 人流如潮 接踵而至 川流不息 鱼贯而入 通宵达旦 欢声笑语 载歌载舞 歌声如潮 歌的海洋 欢声雷动 举觞共欢 举杯同庆 高谈阔论 人喊马嘶 人欢马嘶 张灯结彩 锣鼓喧天 热闹非凡 喜气满天 人头攒动 鞭炮齐鸣 4.描写山水景色的词语40个 春寒料峭 春意盎然 春暖花开 满园春色 春华秋实 春风化雨 骄阳似火 暑气蒸人 烈日炎炎 秋风送爽 秋高气爽 秋色宜人 冰天雪地 寒气袭人 寒冬腊月 形容繁荣兴盛景象: 济济一堂 热火朝天 门庭若市 万人空巷 座无虚席 高朋满座 如火如荼 蒸蒸日上 欣欣向荣 川流不息 描写美的景和物: 美不胜收 蔚为壮观 富丽堂皇 金碧辉煌 玉宇琼楼 美妙绝伦 巧夺天工 锦上添花 粉妆玉砌 别有洞天 描写山水美景: 锦绣河山 高耸入云 水天一色 波光粼粼 湖光山色 重峦叠嶂 山明水秀 高山流水 白练腾空 烟波浩渺 描写花草树木: 繁花似锦 绿草如茵 郁郁葱葱 古树参天 万木争荣 百花齐放 花团锦簇 万紫千红 桃红柳绿 绿树成荫 描写日月风云: 大雨如注 滂沱大雨 银装素裹 皓月千里 晨光熹微 云雾迷蒙 风清月朗 春风化雨 暴风骤雨 风驰电掣 、玉树琼花。 5.场面描写的成语30个,谁有 骈肩叠迹 形容人多拥挤。同“骈肩累迹”。 亚肩叠背 前后的人肩背紧挨着。形容人多拥挤。 比肩叠踵 形容人多。叠踵,脚尖踩脚跟。 逐队成群 形容人多。 踵接肩摩 摩肩接踵。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多,拥挤不堪。 张袂成阴 张开袖子能遮掩天日,成为阴天。形容人多。 张袂成帷 张开袖子成为帷幕。形容人多。 言三语四 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亚肩迭背 肩压肩,背挨背。形容人多拥挤。 屯街塞巷 形容人多拥挤。 人千人万 形容人多。 七嘴八张 形容人多语杂。 七言八语 形容人多语杂。 肩摩袂接 人肩相摩,衣袖相接。形容人多拥挤。 驾肩接武 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多。 掎裳连襼 牵裙连袖。形容人多。 方员可施 随处可用。形容人多才多艺。 比肩接迹 肩膀相靠,足迹相接。形容人多或接连不断。 比肩迭踵 形容人多。迭踵,脚尖踩脚跟。 比肩迭迹 肩膀相靠,足迹相迭。形容人多。 七嘴八舌 形容人多口杂。 七手八脚 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 摩肩接踵 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 磕头碰脑 形容人多而相挤磕碰,或东西多而处处碰人。 掎裳连袂 裙子牵住裙子,袖子连着袖子。形容人多。 挥汗成雨 挥:洒,泼。用手抹汗,汗洒下去就跟下雨一样。形容人多。 摩肩接毂 肩挨着肩,车轮挨着车轮。形容人多拥挤 挨三顶五 形容人多,连接不断。 肩摩踵接 肩碰肩,脚连脚。形容人多而拥挤 比肩叠迹 比:并。肩并肩,足迹相叠。形容人多 比肩接踵 肩碰肩,脚跟脚。形容人多拥挤或接连不断 挨肩擦背 挨:靠拢;擦:摩擦。形容人多拥挤 6.描写场景的成语 描写风景的成语 一、形容四季特点: 春寒料峭 春意盎然 春暖花开 满园春色 春华秋实 春风化雨 骄阳似火 暑气蒸人 烈日炎炎 秋风送爽 秋高气爽 秋色宜人 冰天雪地 寒气袭人 寒冬腊月二、描写美的景和物: 美不胜收 蔚为壮观 富丽堂皇 金碧辉煌 玉宇琼楼 美妙绝伦 巧夺天工 锦上添花 粉妆玉砌 别有洞天三、描写山水美景: 锦绣河山 高耸入云 水天一色 波光粼粼 湖光山色 重峦叠嶂 山明水秀 高山流水 白练腾空 烟波浩渺四、描写花草树木: 繁花似锦 绿草如茵 郁郁葱葱 古树参天 万木争荣 百花齐放 花团锦簇 万紫千红 桃红柳绿 绿树成荫五、描写日月风云: 大雨如注 滂沱大雨 银装素裹 皓月千里 晨光熹微 云雾迷蒙 风清月朗 春风化雨 暴风骤雨 风驰电掣 六、描写春天美好的成语 春光明媚 万紫千红 春雨如油 生机勃勃 春色满圆 春意盎然 鸟语花香 春暖花开 百花齐放 和风细雨 7.描写场景的词语 劳动场面的成语 顶烈日冒酷暑 起早贪黑 热火朝天 任劳任怨 热火朝天 奋勇争先 争先恐后 你追我赶 欢声笑语 战斗场面的成语 战鼓雷鸣 千军万马 浩浩荡荡 白刃相接 枪林弹雨 金鼓连天 势如破竹 腥风血雨 硝烟弥漫 赤膊上阵 生死肉搏 舞蹈场面的成语 群魔乱舞 金蛇乱舞 眼花缭乱 天花乱坠 载歌载舞
2023-09-13 12:59:471

大学生自我检查报告怎么写

在以前的学习中,我没有认真努力,这次没考好,现在想起来非常后悔,  今天,我怀着愧疚和懊悔的心情,写下这份检查.以向您表示我的决心和悔改之意,只希望您能够给我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谢谢您。  以前我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散漫和无知,对于XX这种需要大量做题的学科,总是抱有偷懒心理。以至于最终引火自-焚,导致了这种恶果。不但对不起父母和老师,更在同学中间成为了反面教材.也是对初1X班的一种不责任的表现.另外还让老师经常担心。  我已深深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作为初中生,我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是个15岁的大孩子了,非但没有帮老师、家长分担压力,反而给他们找了很多没必要的麻烦,我感觉到很后悔,我是班里学习较好男生中的一个,而我非但没有给别的同学一个认真学习的感觉却给同学留下了不认真做题,不踏实的感觉,我觉得自己欠缺集体荣誉感。
2023-09-13 12:59:491

师德表现自我评价

作为一名教师,本人能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坚决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模范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备好复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教直好每一个觉生,努力去做一个深受学生尊重和信赖的老师。教师的从教之日,正是重新学习之时。本人能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积极投身于教科研工作,大胆进行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教改尝试。在每上完一篇课文后,我都会写下自己的反思,以不断督促自己进步。工作之余,我尽量每天挤一点时间阅读专业类的书籍,不断给自己充电,努力丰富自己的文学内涵。
2023-09-13 12:59:502

事业单位岗前培训属于报道吗

属于的 因为已经考上了 所以岗前培训肯定属于报道
2023-09-13 12:59:422

影像检查中DR检查是什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DR检查就是X射线摄影系统。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辐射比较小,不能佩戴金属,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辐射,要注意不能穿金属衣服,不能有其他人在场。
2023-09-13 12:59:406

全屋定制和整家定制有什么区别?

1.分类不同全屋是整体家装之后一种全新的装修模式,开创了泛家装服务新内涵。全屋定制是一项家居设计及定制、安装等服务为一体的家居定制解决方案,全屋定制是家居企业在大规模生产的基础上,根据消费者的设计要求来制造的消费者的专属家居,整家定制则是在全屋定制基础上又一次家装升级,全屋定制不在是单一的定制衣柜橱柜厂家,而是结合木门、衣柜、橱柜、家具、软装等满足家居各种空间,各种风格的全品类产品,通过一站式设计到工厂加工到现场安装,更加符合设计还原和环保协调的的家装产品。2.特点不同整家定制概念的提出,大大的简化了整个装修的流程,一体化的设计,让消费者不用再东奔西跑东拼西凑,在享受到整体性优势的同时,也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整家定制是未来家具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对很多家具品牌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能不能抓住,就看其品牌实力,设计实力和服务实力了。
2023-09-13 12:59:392

自己的优秀,要展示给能欣赏的人看励志的句子

1、曲终未必人散,就像路的尽头未必是惶恐 2、阿拉丁的神灯只是神话,想让她笑,最好的方式就是陪着她 3、对于不喜欢自己的人,就算自己再独特,在他眼里都是泯然众人, 4、你一直都是我的小女孩,你可爱又懂事,以后我来保护你,再也不让你受到一点伤害.. 5、世上最幸福的一件事,被爱的人保护,世界上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爱的人被自己保护 6、我明知不可能,可是还是想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天 7、也许离别是注定的,但在那个注定到来之前,我只想珍惜每分每秒 8、慢慢的我就不想你了,放下了,也是一种解脱 9、添加好友,通过验证,修改备注,置顶聊天,取置顶,删除好友,我们总说岁月如故,却不知道是否如初 10、他对我并没有多好,而我对他却不自觉的喜欢,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爱的人总会付出更多,慢慢的失去自我,我想忘了这种感觉,以至于逃避。 11、我向你走了99步最后一步是自尊吧,对于你,我珍惜了,问心无愧,就这样我还是愿你安好,我们各自珍重! 12、听闻回忆,十忆九伤。爱情什么随缘吧,早些也好,晚些也罢,对的人兜兜转转总是会来到我们身边的。别太迟就好。 13、往后好好待自己,好好坚持自己所坚持的 14、自己的优秀,要展示给能欣赏的人看 15、爱的人总会付出更多,慢慢的失去自我,我想忘了这种感觉,以至于逃避。 校园优秀跑操口号展示 校园优秀跑操口号展示【篇一】 1.高一二班,团结一致,自强自律,学有潜力。 2.鸟贵有翼,人贵有志,人若立志,万夫莫敌。 3.追求卓越,不断前进,追求完美,不断突破。 4.十四奋起,所向披靡,十四腾飞,无坚不摧。 5.万水千山,心若平川,背水一战,一本A段。 6.年轻没有失败,只要亮出风采! 7.初二时代,一班最帅,团结友爱,样样厉害。 8.阳光健身,阳光情绪。 9.勤奋努力,勇创佳绩,团结拼搏,再展雄风。 10.行者无畏,方敢逐梦;砥砺奋进,崭露锋芒。 11.竞速时代,五班最帅,团结友爱,不可阻碍。 12.放马金鞍,惟我十班,超越梦想,激情无限。 13.尽职尽责,持之以恒,争强好胜,笑傲苍穹。 14.心志要坚,意趣要乐,输在犹豫,赢在行动。 15.扬我班威,唱我班风,谁与争峰。 16.高一十班,超越当前,远离陋习,迎接圆满。 17.脚踏实地,眼望前方。志在心中,力创辉煌。 18.扬帆把舵,奋勇拼搏,看我十二,气势磅礴。 19.跑出风格,跑出水平。 20.天生我材,舍我其谁;x班无畏,逐梦扬威。 校园优秀跑操口号展示【篇二】 21.高三五三年五班,横扫平川,奋勇拼搏,必得桂冠。 22.一班团结,破茧成蝶,气贯长虹,笑傲苍穹。 23.扬我班威,唱我班风,高一一班,谁与争峰。 24.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疯狂学习,活泼玩耍。 25.决战中考,改变命运!屡挫屡战,笑傲群雄! 26.把握现在,赢得未来。志在心中,路在脚下。 27.积极进取,努力拼搏,磨练意志,强健体魄。 28.x班天骄,不懈追求;勇往直前,争创一流。 29.磨砺意志,奋发冲刺。 30.锻炼身体 增强体质 31.凌云赛场,斗志昂扬,赛出风格,更高更强。 32.挥动激情 展翅高飞 青春无畏 逐梦扬威 33.天生我才,必有大用,今日不用,明日必用。 34.初一(1)班:激情飞扬,成就梦想,四班心齐,所向无敌。 35.顽强拼搏,赛出风格! 36.昂首挺胸,无愧我心,拼搏奋进,勇争第一。 37.文哲称雄,武者称霸;唯我×班,雄霸天下。 38.团结奋进,自立自强。激情澎湃,五班不败。 39.扬帆把舵,奋勇拼搏;看我十班,锐不可当 40.冬季长跑,快乐健康,增强体质,磨练毅力。 永远都活给自己看,笑容要特别灿烂 1、一有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一碗鸡汤,而是一个巴掌。现在你眼睛里留下的泪,都是曾经脑子里进的水! 2、当你学会拒绝别人,学会以牙还牙时,他们反而会尊重你, 甚至敬畏你。我终于相信了那句话:无情一点并没有错。 3、置身事外,谁都可以心平气和,身处其中,谁还可以淡定从容?所以请不要轻易评论任何人,因为你不在其中。 4、到一定年龄,必须扔掉四样东西:没意义的酒局,不爱你的人,看不起你的亲戚,虚情假意的“朋友”,但同时应该拥有四样东西:扬在脸上的自信,长在心里的善良,融进血液的骨气和刻在生命里的坚强。 5、永远都要活给自己看,而且笑容要特别灿烂,别在乎别人的指指点点,做好你自己,让看不起你的人高攀不起,让看得起你的人更喜欢你。 6、有些事藏在心里是莫大的委屈,话到嘴边又觉得无足挂齿不值一提。永远记住:善良要用在对的事情上,心软要用在对的人身上。 7、人越长大越会明白,世界上有种最好的东西,叫得不到。 得不到的东西最好,但信任是这个世界上最容易失去的东西,也是最难挽回的东西。 8、喜欢某人,并不一定要成为恋人,有时候,能做朋友就已足够,唯有如此,才能长久。毕竟,友情进一步是爱情,爱情退一步却回不到朋友。 9、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在别人嘴里有多少个版本,所以做好你原本的样子就好。做不到所有人欢喜,不如做原来的自己。现在的我,很相信顺其自然。别说我不在意,就算在意了又能怎样,我只不过是把一切看得更开了。 10、不喜欢的东西就扔掉,讨厌的人就拉黑,不开心的时候就睡一觉,看腻了的照片就删掉,遇见喜欢的人就表白,饿了就去吃现在最想吃的美食,人生那么短暂哪有时间让你去犹豫。 微信励志句子:如果没人欣赏你,那就自己欣赏自己 1、生命太短,没留时间给我们每日带着遗憾醒来。去爱那些对你好的人,忘掉那不知珍惜你的人。人的一生需要知己,不管是爱人朋友还是情人,如果在那里能得到心灵的慰籍同时又可以畅所欲言无所顾忌,苦闷欢笑他/她都陪伴着你,这就是我们理想中的知己,有了这样的知己会使自己的生活不再寂寞空虚。 2、等我长发飘飘、等我把愚勇熬成温柔、等我褪去稚嫩矫情、等我甘于平凡、等我不再把爱夸张到声嘶力竭、等我不再似如今般模样,我决定改变。我保证宁缺毋滥不把自己贱卖、我保证不再挂念旧人、我保证把完美的自己嫁给我最美好的未来!我会长大的! 3、欲望是心里的一团火。欲望太强,容易走错路。欲望太少,人就没动力。别人都说欲望不好,要人无欲无求,但这是错的。若是人人无欲,那时代不会进步,世界也不会有变化。所以啊,最重要的不是无欲,而是知欲。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和可以要什么。有节制的欲望,才是人的力量来源。 4、有时候语言会显得苍白无力,说的再多也起不了多大作用,解释反而成为别人的借口。干脆不说,在承担中,用行动来证明事实。微笑的人总让人感到是积极向上的,升职的可能性更大,微笑的人在开会或者约会中面带笑容,人们对你的感觉就会不一样,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5、我们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荒漠,我们既是金子,亦是淘金者;我们既是种子,更是播种者。很多时候,我们成不了闪光的金子,但可以成为希望的种子。漉沙淘金需要冒险的勇气,播撒绿荫需要耕耘的坚韧。金子是被动等待的,或许永远与沙砾为伍;种子是积极主动的,它随时能够拱土而出,迎向风雨。 6、成功就是坚持别人不能坚持的,成功就是做别人不屑一顾的,清晨,是一个希望,一个梦想,不管昨天你怎样低落,总会看见太阳的升起;不管昨天你怎样困苦,总会拥有今天的希望。人生因有梦想,而充满动力。不怕你每天迈一小步,只怕你停滞不前。坚持,是生命的一种毅力! 7、人从不理会陀螺的埋怨,不断地鞭策,只想让陀螺转得更快、更稳。人知道,没有鞭策,陀螺就会倒下。陀螺只有转着,才能站着。但陀螺是不会察觉人的苦心的,只能抱怨自己的不幸。这只陀螺迟早会倒下去,因为它不懂得自己鞭策自己。一个人也只有自我鞭策,才能站得长久;也不要怀恨鞭策你的人。 8、坚强,不代表不能哭。坚强是当你哭泣之时依然不放弃。人,总是自私的,只是自己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有些东西失去了,比拥有更让我们刻骨铭心。那些美好的东西,在我们拥有的时候,常常熟视无睹,只是在某一瞬间,感觉自己快要抓不住的时候,遗憾、愧疚、悔恨才会慢慢占据你的心灵。 9、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境,都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情,试着给生活一个笑脸,要知道,困境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你只有微笑着去接受它,弄明白它,才能真正享受到上天的恩赐。不要遇到困难或不开心就想到哭,第一滴泪是珍珠,第二滴是水晶,第三滴是露水,第四滴就是自来水。 10、全世界都不懂我,我也要懂得全世界。全世界永远都不懂我,我也要永远懂得全世界。我相信,理解了春天芊绵的绿色,脚步就不再彷徨;理解了春天霏霏的细雨,思绪就不再枯黄;理解了春天飘洒的芬芳,灵魂就不再惆怅;理解了春天勃发的生机,生命就不再凄凉。我要永远追逐世界,不管世界怎样对我。 11、有的时候,禁锢我们的,不是环境设下的牢笼,也不是他人施与的压力,而是我们自己将自己囚禁:看不开尘缘聚散,看不开诸事成败,把自己局限在狭隘的空间里;忘不了过往的爱恨情仇,忘不了繁杂的是非恩怨,把自己尘封在暗黑的记忆里;放不下身外千般烦忧,放不下心头万般纠结,结果,在无端中迷失了自我。 12、时间的磨痕,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让我学会了平静,至于一些跟我不相连的事物,就淡淡的让它们随之散去,开始关注那些比较清淡的东西,比如文字,比如生活,比如怎么才可以让自己思维得以修炼,即使做不到完美,也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平庸的女人。 13、命运既有顺境,亦有逆流,不必诸事称心,唯挫败与困苦,是厚重人生的砺石,彼之越坚,你走得越稳;事业既蕴巅峰,亦含谷底,不可随时居高,走到最低点,只要迈步就是向上,不若积聚力量,期待下一轮进击。骄扬跋扈或妄自菲薄,无疑都是浅陋无知的弱者,当生气不如争气,埋头换得出头。 14、其实在我眼里,不论生活是贫穷还是富有,活的都是一种心态。要让自己活的有希望,有奔头,要让自己觉得我已经很不错了。要相信事情不会比这更糟糕。所谓的正能量大概就是如此吧,人活着需要正能量,也要做一个能带给别人正能量的人。 15、想得开,再灰暗的事也有光明;想不通,再美好的事也有阴暗。世间万物,相依相存,阴阳相对。有了绿叶的陪衬,才有了红花的艳丽。人一辈子,无论走了多少路,终归只有一条路,却分无数路段。平坦的路段,心里多是美好;坎坷的路段,心里多是晦暗。你该明白,无论哪个路段,总有过去的时候。
2023-09-13 12:59:391

关于自我检查的诗句

1.关于自我反思的诗句有哪些 1、原文: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翻译:所以不去登高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去靠近深谷,不知道地有多深。 出处:先秦·荀子《劝学》 2、原文: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翻译: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出处:唐代·颜真卿《劝学》 3、原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翻译: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十则》 4、原文:悟从疑得,乐自苦生。 翻译:领悟出的道理,往往是从疑问中思考得来。快乐常常是经历过痛苦才得到的。 出处: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5、原文: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翻译: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 出处:唐·白居易《观刈麦》 2.关于自我批评的诗句有哪些 1、《西掖早秋直夜书意》唐代·白居易 凉风起禁掖,新月生宫沼。夜半秋暗来,万年枝袅袅。 炎凉递时节,钟鼓交昏晓。遇圣惜年衰,报恩愁力小。 素餐无补益,朱绶虚缠绕。冠盖栖野云,稻粱养山鸟。 量能私自省,所得已非少。五品不为贱,五十不为夭。 若无知足心,贪求何日了。 2、《省试晦日与同志昆明池泛舟》唐代·朱庆馀 故人同泛处,远色望中明。静见沙痕露,微思月魄生。 周回馀雪在,浩渺暮云平。戏鸟随兰棹,空波荡石鲸。 劫灰难问理,岛树偶知名。自省曾追赏,无如此日情。 3、《六年春遣怀八首》唐代·元稹 伤禽我是笼中鹤,沉剑君为泉下龙。 重纩犹存孤枕在,春衫无复旧裁缝。 检得旧书三四纸,高低阔狭粗成行。 自言并食寻高事,唯念山深驿路长。 公无渡河音响绝,已隔前春复去秋。 今日闲窗拂尘土,残弦犹迸钿箜篌。 婢仆晒君馀服用,娇痴稚女绕床行。 玉梳钿朵香胶解,尽日风吹玳瑁筝。 伴客销愁长日饮,偶然乘兴便醺醺。 怪来醒后傍人泣,醉里时时错问君。 我随楚泽波中梗,君作咸阳泉下泥。 百事无心值寒食,身将稚女帐前啼。 童稚痴狂撩乱走,绣球花仗满堂前。 病身一到繐帷下,还向临阶背日眠。 小于潘岳头先白,学取庄周泪莫多。 止竟悲君须自省,川流前后各风波。 4、《春日醉起言志》唐代·李白 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 觉来眄庭前,一鸟花间鸣。 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 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 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 5、《首夏病间》唐代·白居易 我生来几时,万有四千日。自省于其间,非忧即有疾。 老去虑渐息,年来病初愈。忽喜身与心,泰然两无苦。 况兹孟夏月,清和好时节。微风吹袷衣,不寒复不热。 移榻树阴下,竟日何所为。或饮一瓯茗,或吟两句诗。 内无忧患迫,外无职役羁。此日不自适,何时是适时。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www.gushiwen.org/ 3.描写反省的诗句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都在多次反省和检查我自己行为,一、为他人计谋办事,有没有竭尽全力的去做?二、同朋友交往,有没有做到诚实信用?三、每天的新知识有没有按时复习掌握? 吾日三省吾身 说,帝尧巡行诸侯之国,路上遇见两犯罪,心中不忍,便下车来问其犯罪之由。答:天久不雨,大旱民饥,此二人因行窃充饥获罪。帝尧听罢,令押刑者释放二人,而将自己送刑。 随行者惊,问缘由。帝尧道,天干地旱,定是我德行不够,行动多有错处,惹恼上天,降罪于我,才使得民生潦倒,此罪一。我为君,窃者为百姓,百姓不德,归根结底在我教化不当,未能使民向善,此罪二。 帝尧当时为此言,一念至诚,感动上天。言罢,大雨即降,方数千里之广,天下重获生机。 古人说“吾日三省吾身”,是指大家应该常常保持自省的姿态和心态,就是要时常自我反省. 这个故事不知道能不能用得上 4.关于 自我反省的 句子 1、学会自我反省能让你交到很多朋友,无论是谁都喜欢和优秀的人交朋友,而自我反省能让你变得更优秀,平日自交友广泛的人不一定真的有很多朋友,因为这样的人还没有看到自己的不足。还不会自我反省,这就像一面镜子,有这样行为的人看到他就应该自我反省是否自己也是如此,一旦你学会反省,并改掉这个缺点,朋友只会越来越多。 2、学会自我反省能让你更好地学习,作为学生我们每天都要学习,我们为考试而烦恼,为分而斤斤计较,怎样才能更好地学习呢? 学会自我反省,想一想今天上课时你是否认真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课下的作业是否认真完成?如果你回答是“是”的话,那么恭喜你,这是有收获的一天,如果能一直坚持自我反省,最后一定会有个好成绩。 3、学习自我反省能让你正确的认识自己,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外向抑或内向,乐观还是悲观? 你需要给自己一个定位,而这时,自我反省就能帮到你,想一想你做过的事,这体现了你怎样的性格?这样的性格是好是坏?应该保持还是改正?这些都源于能够自我反省,能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又可以确定自己的价值,由此可见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4、学会自我反省能让你有一个奋斗的目标,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为之奋斗的目标,这个目标是如何确定的呢? 这就需要自我反省,自我反省正确知道自己的能力后所定下的目标不会困难到犹如登天,也不会容易的只随手一抓便抓在手里,而如果没有经历自我反省便定下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很大程度上不适合你,可能穷极一生也不会实现,或轻易实现而失了乐趣。 5、学会自我反省能让你更容易成功,每次我们在电视里看到那些成功人士总会觉得羡慕,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他会成功? 你有没有反省过究竟是因为什么导致你的不成功?如果你觉得是因为别人比你聪明那就大错特错了,每个人在成功之前都要经历失败,有的人反思自己并改正,最后成功了,有的人只一味怨天尤人于是便失败了,所以学会自我反省能让人更易成功。
2023-09-13 12:59: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