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论述中国古代宗族的历史发展轨迹及你对宗族制度的理解

2023-10-09 11:40:38
共1条回复
牛云
  《尔雅u2022释亲》云:“父之党为宗族”[1]。也就是说,宗族是指由父系血缘关系联结而成的群体,不包括由婚姻关系联结而成的母族、妻族。这是有关学者们最为普遍接受的关于宗族的定义,也是本文所采用的定义。宗族是一种传统组织,但是,宗族聚居的程度,宗族的形态却是流变的。现在一般所说的宗族或家族,其形态是宋代以后形成,至明清达到全盛的。因此,我们现在所指谓的所谓“传统宗族”或“宗族传统”并非上古的传统,而是宋代以来的传统。本文将阐述中国历史上宗族聚居情况的变化,对不同时期具有普遍性的宗族形态加以简单的比较,描述中国南北方宗族聚居和宗族势力的强弱差异,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一、中国古代宗族聚居的历史变迁

  1、宗法制宗族

  如前所述,宗族是“父之党”,“但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社会当然没有宗族。一般认为,宗族发源于父系氏族社会时期。考古资料发现,在中国的一些新石器时期遗址中,许多小屋与个别大屋并存,显示出当时已经出现了小家庭,并已经有一定程度的社会分化和社会组织。例如,李玉洁、黄有汉《论仰韶文化的家庭形态》一文认为,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反映的都是个体家庭为基础的社会家庭形态,是一夫一妻的个体小家庭。并推断,在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之际,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世系群体开始形成,这种群体曾经是介于氏族和家庭之间的一种次生的血缘组织,也就是说,当时有家庭、宗族、氏族三层组织。从传说中部落间战争的频繁情况看,当时在氏族、宗族、家庭三级组织中,是以氏族组织为主导的。至少可以认为,氏族强于宗族。不过,在文字史前的三皇五帝时期,以至有了甲骨文的商代,历史的细节已失。

  历史上的所谓“宗法制度”,是西周时才完善并达到全盛的。宗法制度的核心是嫡长继承制。王国维在1917年发表的《殷周制度论》中断定商人无宗法制与嫡庶制。陶希圣也认为,西周以前没有完整的宗法。商末以前,嫡长继承还基本是自发的,并未自觉确立为制度,“兄终弟及”在商代王位继承中时有发生,其他贵族更是如此。到了商末,才正式确立嫡长继承制,到了西周终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宗法制度。但在西周,“礼”是“不下庶人”的,也就是说,只有贵族才具备宗法制度下的宗族,当然,贵族的宗族之下也有小家庭,但按照宗法制度,宗族对这些小家庭具有支配地位,小家庭依附于宗族。至于平民,则只有小家庭,无宗族聚居,也不行宗法,而是以小家庭为单位依附于贵族宗族。

  西周的宗法社会是与分封制相联系的。在分封制下,最高统治者为周天子,天子将其诸弟、诸子及一些功臣等分封为诸候,诸侯分封其诸子及一些家臣为卿(大夫),卿(大夫)分封其诸子及一些家臣为士。各级当权者同时也是宗族的宗子,并实行嫡长继承制。各级宗族对上称小宗,对下称大宗,“大宗率小宗,小宗率群弟”,这样,自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形成了一个严密的金字塔型宗族结构。各级宗主同时领有封地的政治、军事、司法等等各种权力。天子的领土称天下,诸侯的领地称国,卿(大夫)和士的领地称为家(在这里,与国对称的士大夫之“家”同时是一个政治单位,拥有对领地的政治、军事、司法等各种权力,因此,有孟子有“千乘之国,百乘之家”之说)。各级领主形成层层依附的政治和宗法隶属关系。从而构成了家、国一体,政权组织与宗族组织合一的庞大层级体系。

  进入春秋时期,分封制度难以为继,宗法制度随之松驰。西周末年,一些诸侯逐渐坐大,周天子逐渐失去了征伐诸侯之力,而在各诸侯国内部,宗法制度的控制力也大为减弱。进入春秋晚期,封建制度崩解,宗法制度离析,乃至正当其时的孔子有“礼崩乐坏”之慨。诸侯之间征战不已,强者吞并弱者,“王道”渐为“霸道”所取代。实行“霸道”并在与其他诸侯征战中不断强大起来的少数诸侯,上对周天子不敬,甚至问鼎之轻重,下对士大夫实行严厉控制,有目的削弱士大夫宗族的力量,于是,各诸侯国纷纷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及分封制度,利用各种机会变贵族封地为郡县,乃至实行“编户齐民”,打破了士大夫的宗族组织,使小家庭变成了普遍的社会基本单位。因为,只有打破内部一体化的宗族组织,使小家庭直接面对国家政权,才能实现国家更高程度的一体化,维护国家的集权统治,并在对外征战中动员全国力量,战胜同样实行“霸道”的其他诸侯国。显然,实行这种“变法”改制最为彻底的是当时的秦国,而正是秦国,最终在争霸中取得了胜利,建立了大一统的秦朝。

  郡县制替代分封制、官僚制替代宗法制,以及“编户齐民”,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结构。秦统一六国后,直至汉初,除少数六国旧族外,中国很少有大规模聚居的宗族。以小家庭为基本社会组织,很少强宗大族的社会结构一直延续至西汉中期。秦末天下大乱,诸多揭竿而起武装集团中,基本没有主要依靠血缘关系联结而成的宗族化军队,更多的是利用地缘关系和其他故旧关系组织起来。例如,陈胜、吴广起义的基干是征发到渔阳屯戍的闾左;项羽集团的主力是“江东子弟”。刘邦集团的核心人物,如萧何、曹参、卢绾、王陵、周鲽、樊哙、夏侯婴、任敖、周昌与周勃等人都是刘邦的同乡或故旧,绝少刘姓宗族子弟。司马迁在《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中说:“天下初定,骨肉同姓少”,所分封的诸侯王中,与刘邦同宗姓者只有刘贾和刘泽二人。不过,异姓功臣封诸侯王的做法,很快就变成了只封刘姓王,不封异姓王。

  2、士族、世族宗族

  西汉二百余年(公元前207年到公元25年)和平环境,养育出了一些宗族。不但分封或派往各地为官的刘姓皇族不断发展,在全国各地形成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刘姓宗族,其他权贵的宗族也逐渐形成,构成了一种豪强势力。西汉中期以后,儒学的独尊也促进了古代宗族功能的复苏,而对儒学的吸收,使豪强宗族的成员文雅化,一些豪强大族的成员进入了国家官僚体系,把持各级政权,“士族”开始形成。在西汉末年的战乱中,宗族的力量已经显露出来。与秦末不同,这一时期,很多武装集团的核心是由宗族部队构成的。例如,由汉高祖刘邦九世孙刘秀领导的武装集团中,就有许多刘氏子弟,而率宗族、子弟、宾客先后归附刘秀的河北豪强,则是这一集团最终取得政权的有力支柱。

  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后,对农民实行了“让步政策”的同时,且对豪强大族也做出了很多让步,豪强大族也进一步“士族化”。又经东汉近二百年(公元25年—公元220年)的成长,到东汉末年,豪强大族,特别是一些成功地实现“士族化”,把持各级政权的豪强大族已成为社会的支配性力量。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宗族的力量更加显露无疑。在各大武装集团中,无不包容了诸多强宗大族。东汉末年的袁绍、袁术、孔融等集团是这样,魏、蜀、吴三国也是如此。在曹操集团中,曹氏宗族、司马宗族,以及其他一些宗族,如有关文献中常被引述的许褚、李典宗族。陈寿着《三国志.魏书.许褚传》云,褚“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李典传》说,典有“宗族、部曲三千余家”。孙吴政权的基础是江东大族。而刘备的蜀汉政权除利用现成的宗族力量外,还采用了刘关张三结义的拟亲形式。

  两晋南北朝时期,强宗大族聚居格局更是达到了全盛状态。和平时期,这些大族聚居一处,经营财产,兼并土地,吸纳部曲,出仕为官,不断壮大宗族势力。战乱时期,则或者构建坞堡,聚结自保;或者举族流亡,迁移他乡;或者投入更大武装集团,一些宗族成员成为一朝一国的文臣武将。当时的中国北方,大宗族聚居比比皆是,一逢战乱,则坞堡遍布,由北向南迁移的宗族大队部众不绝于途。如《晋书》所载:“永嘉之乱,百姓流亡,所在屯聚”,“于时豪杰所在屯聚”(《苏峻传》),“关中堡壁三千余所”(《苻坚载记》下)。西晋八王之乱时,庾衮“率其同族及庶姓保于禹山”,晋末“及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晋书·祖逖传》)。《太平御览》上则有:“冀州郡县,堡壁百余”。这类聚居、屯聚或举族迁徒者人数常达数千,乃至数万。

  对这一时期的一些强宗大族,学术界通常称之为“士族”或“世族”。这些豪强大族常常与政权组织有密切的关系。名门望族为官者众多,并且世代迭出。与春秋以前不同,这一时期的官职并非世袭,而是一种举荐制的选官制度。但是,名门望族相互联姻,结为世交,相互护持,举荐者与被举荐者通常都是世族大家之人,甚至根据门弟选官在某种程度上制度化了。以至牒谱之学大兴,“有司选举,必稽谱籍,而考其真伪”,有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之说。除这些与政权组织有密切联系的士族、世族外,一般百姓也多有举族聚居者,称为庶族。也就是,宗族聚居是西汉至唐相当普遍的人口聚居格局。不过,“士族”、“世族”在社会中居于支配地位。

  名门望族互相标榜,把持高级官职的情况至唐遗风犹存,甚至有些名门望族特别是山东望族不愿娶公主入门,因为李氏虽为皇族,但门望不足与山东名门相抵。但是,士族、世族毕竟还是走向了衰落。南北朝十六国时期,尽管士族尚称兴盛,但毕竟战乱频仍,特别是北方,由于少数民族的入迁,汉胡杂居,难免在文化方面融入“胡风”,宗族意识开始弱化。战乱本身也使宗族陷入不稳定状态,一些宗族离散甚至消亡。自隋代始,开始实行科举选官制度,从而剥夺了旧世族的部分特权,弱化了强宗大族与官职的联系,加之隋末农民战争的冲击,世族权势开始衰落。但在隋末的战乱中,宗族力量仍然存在于各路武装集团之中。入唐以后,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唐朝历代皇帝又有目的地抑制名门望族,因此,唐中期后,士族、世族进一步衰落,已经不能起支配性作用。唐末的战乱则又给了门阀士族致命一击。唐朝后期,藩镇割锯之势已成。唐王朝一旦崩解,便进入了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五个朝代,南方和河东地区先后存在十个地方性政权)。战乱时期,武力称尊,除战乱本身的影响外,文人、儒术的地位也自然降低,况且五代中有三代统治者(后唐、后晋、后汉)为北方少数民族沙陀人,对宗族起支持作用的意识形态大大削弱。尽管宗族聚居之风犹存,却失运河了以往士族与政权相联系的权势,内部的凝聚力也大大减弱。

  3、庶民宗族

  北宋重新建立统一政权后,为宗族的重新发育成长带来了和平稳定的环境,志在维护社会秩序的宋儒及其明清两代的后继者则为宗族的重建提供了意识形态基础,政治制度和国家政策的改变为宗族复兴提供了政治合法性和行动的空间,宗族自身利益的诉求则为其提供了微观动力。由此,宗族聚居在一些地区得到了复兴,并在明清两代有所发展,宗族的形态也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

  面对社会结构松散,秩序混乱,人情谈漠的现实,中原理学家张载、程颐率先提倡重建宗族,以便“敬宗收族”,为建立他们理想中的社会秩序提供微观基础。朱熹更是将这一思想完善化、具体化并付诸实践,设计了一个与古代宗族制度有联系,但又不完全相同的宗族制度和组织模式,包括祠堂、族田、祭祀、家法、礼法、族长等宋代以来民间宗族制度的主要内容。北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范仲淹在吴县设“义田”以养济族众,办“义学”以育宗族子弟。此后,直到清末,宗族一直得到主流意识形态的维护和各级士绅的支持。从宋代到明清,以至到民国时期,中国的传统知识分子,包括大批着名文人、大臣,如宋代的朱熹、明初的理学名臣宋濂、清代的曾国藩,大都积极参与宗族活动,他们不但是自己所属宗族活动的参与者、支持者乃至领导者,而且参与亲朋好友宗族的诸如修谱、立碑之类的活动。

  宋以后,历代政府也对宗族采取了宽容乃至鼓励的政策。很多文献提到,中国传统社会的国家政权组织“到县为止”。这一概括似乎过于简单化。自中国实行郡县制后,秦汉时期,曾设有“三老”、“亭长”等“乡官”。此后,乡里制度不断变化,但在很多时期,仍有“乡官”。只是到宋代才“完成了由乡官制向职役制的转化”[10]。且不论秦汉至唐代的“乡官”是否属于官,至少可以认为,与以前的朝代相比,宋以后的乡村与国家正式政权组织的联系更为间接,“乡官”的地位也逐渐下降,说“由乡官制向职役制转化”是道理的。而县以下的基层社会是由士绅治理的。这些士绅当然是与其所属宗族相联系的,在宗族聚居的地区,士绅通常也是宗族的代表,并且常常同时具有族长等宗族领导者的身份。因此,士绅的治理也即宗族的治理。而国家政权实际上认可了宗族的某些地域性治理权,包括赋役的组织、教化活动的实施、某些司法权力。当然,其中一些权力并非政府明确宣布,但在实践中,各级政府及其官员对宗族内部事务的治理权常常给以一定的尊重,“无形中使得宗族有了政府认可的某种自治权”[11]。在某些时期,国家甚至明令给予宗族某些权力。如雍正四年(1726)规定:“地方有堡子大村,聚族满百人以上,保甲不能编查,选族中有品望者立为族正,若有匪类令其举报,倘徇情容隐,照保甲一体治罪”[12]。翌年,雍正帝更在实际上给予了宗族组织对于族人的生杀大权,谕曰:“嗣后凡遇凶悍不法之人,经官惩治,怙恶不悛,为合族之所共恶者,准族人鸣之于官,或将伊流徙远方,以除宗族之害;或以家法处治,至于身死,免其抵罪,着定议具奏”,刑部随遵旨定例[13]。

  宋代以后历朝政府宗族政策的一项重大变化是允许庶民立祠。在宋以前,只有皇家、贵族以及一定品级以上的官员才能建立家庙,祭祀祖先,而且对家庙的规格、祭祀祖先的世代也有一定之规。宋代对庶民建立祠堂的限制虽未明令取消,但在实际执行中已经大大松驰。到明代嘉靖年间,经过朝廷的“大礼议”之辩,国家正式废除了关于建祠及追祭世代的限制,庶民得以置祠庙及追祭祖先。这一政策的改变对宋以来平民化的宗族形态重要支柱之一的宗族祠堂的建立提供了政治合法性,对宗族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政府还常常对族田、义田、祠堂等宗族共有财产提供保护,在意识形态上对宗族提供了各种支持,如对其成员有重大“忠孝节义”行为的宗族给予精神鼓励,如赐予匾额、赐建牌坊等。而科举制度的完善无疑也间接地促进了宗族的发展。当然,当宗族活动干扰了国家行政,构成对政权组织的威胁时,国家就会对宗族采取抑制政策。特别是“对于那些以联宗或联谱的方式跨地域建立的宗族祠堂”,其活动“超越了国家的行政建制”,越出了“国家划定的框架”的宗族,国家会采取抑措施加以抑制。“但大体上在承担赋役、思想教化、维护地方秩序等方面,地域化宗族是与国家保持一致的”[14]。

  社会环境、政治制度和政策、以及意识形态的变化改变了民众追求自身利益的约束条件。首先,科举制度为普通民众提供了通过仕途向上流动的契机。但是要使机会变为现实,需要对应举者提供经济的和社会关系的支持。普通民众的小家庭显然无力支持子弟长期脱离劳动,没有收入,且需要有不菲的花销,一心准备应试。此外,要在科场上取得成功,需要得到充分的书籍,请更好的老师或进入更好的书院(塾),与更高层次的同学切磋,乃至在科场上舞弊。而这些不能仅靠财富换得,或者单纯用收买的手段成本太高。因此,应举者需要联宗为族,举族为之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和拓展可利用的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宗族中有人取得功名,步入仕途,可以给全族人带来荣耀,提高其声誉和社会地位,并为宗族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和政治上的保护。而且,这些宗族的“收益”中,如荣耀、政治保护,并不严格地随宗族的规模而递减。因而,有条件者也愿意联宗支持族内子弟应举。其次,即使不考虑应举,联宗成族,通过修订族谱复述、宣传或伪造宗族历史也有利于提高宗族的社会地位,特别是对于一些历史上曾被视为“贱民”、“蛮夷”的人们来说,就更是如此。对此,科大卫、刘志伟、萧凤霞、叶显恩等人曾经做过深入的研究[15]。再次,宋以后,特别是明清时代,商品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地权流转增加,社会流动性加大。而在多子平均析产制度下,如果没有其他收入来源,一个富有的家族很容易在两三代间由于析分家产而变为贫民。联宗为族,不仅可以提供经济上的互助,而且设立其产权转移受到严格限制的族田、义田、祠产,可以避免财产流入其他宗族,为宗族成员提供一种保险。复次,宗族可以聚集人、财、物,为全族提供各种公共产品,如修桥造路等。还可以联合同族举办各种需要超出小家庭组织规模的农田开垦和工商业事业,增加全族的经济收入。如明清时代广东沙田的围垦[16]。各地商帮的经营活动也普通地利用了宗族的组织力量、聚集力量。最后,在宗族林立的地域中,各宗族之间常常发生矛盾、冲突,这种冲突有时会引发宗族间的械斗,其惨烈程度有时不亚于敌国异族间的战争。联结为族则可以与其他宗族相抗,保护甚至扩大本族族众的利益。因为在这种争斗中,族众多的宗族常常会占有上风。当然,强大的宗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来自地方官吏的侵害。

相关推荐

宗族的拼音

宗族的拼音:zōng zú基本解释:(一)、同一父系的家族:宗族制度。(二)、同一父系家族的成员(不包括出嫁的女性)。宗族造句:1、从上世纪开始,我国村落宗族势力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动荡分化的时期,消长趋势间替。2、始兴县是粤北的纯客县,其传统经济、宗族结构、民间宗教和建筑文化都呈现出浓厚的客家特色。3、一大清早,两名鹰视狼顾、威武挺拔的宗族护卫就闯了进来,响亮的声音仿佛洪钟巨吕一般,震得房子都籁籁颤抖。4、它承载着个人及家庭的记忆,以及对远祖、对宗族和村落的集体记忆.5、它以宗族自身力量和国家力量作为其强制执行的后盾,族规、家法、家礼、祠规、家训、家教等都可统称之为宗族法。6、不仅如此,他还建立了由宗子、家长以及田纲领、司货组成的宗族组织;创立“考功”、“会膳”制度,以增强宗族的凝聚力。7、这种观念加上硅谷多宗族的社会、不拘礼仪的生活方式、舒适宜人的气候,使外国人近悦远来。8、为改善组织变革的环境应利用宗族或市场的办法来控制。
2023-09-14 03:23:271

宗族是什么意思 宗族具体是什么意思

1、宗族是什么意思:是指以姓氏为区分的同宗亲属。 2、同源于一个祖先的男系血亲:如高祖父、曾祖父、孙、玄孙等。 3、旁系(男性)宗亲:如族曾祖父、族祖、族兄弟、从祖、从父、从祖兄弟、亲兄弟、伯父、叔父、兄子弟子、从子、族子、族孙等。 4、本宗男系血亲的配偶,即嫁入本家的女性:如曾祖母、祖母、母、儿媳等。 5、本宗未出嫁的女性:如未出嫁的三从姐妹、未出嫁的再从姐妹、未出嫁的堂姐妹、未出嫁的亲姐妹、未出嫁的女儿、未出嫁的侄女等。
2023-09-14 03:24:111

宗族和氏族有什么区别?

区别就是氏族整体具有血缘关系;宗族是同出一脉的几个家庭组成。氏族,又称“氏族公社”。原始社会中为了生存,以血缘关系结合的人类社会群体,其成员一般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宗族,指同宗同族的人。为了生存和安全的目的,由几个核心家庭(总人数一般不超过30~50人)松散地组成。扩展资料宗族现状。中国大陆地区在1960年代以前的经济欠发达时代,农村地区的村落,多为一个姓氏为主集中居住,大的宗族居住地形成村庄或集镇。很多地名源自宗族聚落,如北方地区的王家庄、赵家庄、李家庄,南方的张村(张家村)、王村(王家村)等等类似地名,均已宗族姓氏形成的地名,2000年代,远离中心城市的农村地区、山区,仍旧存在以宗族聚居为主的村落。氏族历史发展阶段。氏族经历母权制和父权制两个发展阶段。母权制是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和早期群婚制的必然产物。在这种制度下,人们无法确定孩子的父亲,只知道孩子的母亲;妇女经营农业,管理家务,在经济生活中起着主导的作用。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群婚制向对偶婚制的过渡,男子在经济生活中处于支配地位,人们可以确切知道孩子的父亲,世系改按父系计算,财物改由父系血缘亲族继承,男子成为维系氏族的中心,母权制遂被父权制所代替。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宗族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氏族
2023-09-14 03:24:301

宗族 是什么?解释一下

同一祖宗
2023-09-14 03:24:404

宗族士族庶族分别是什么意思

1本地人与外地人2士族阶级指本地人更地头蛇庶族阶级是外地人,很多人认为士族阶级是地主或者有钱人是错误的
2023-09-14 03:24:492

宗族和氏族有什么区别?

宗族和氏族的区别:宗族表示同一祖先的大家族,包含了分支出去的旁系血脉。氏族只表示直系血脉家族,分支出去的族人就等于脱离了该氏族,加入了其他氏族中,但如果这些有过血脉联系的氏族联合在一起,也能组成一个大的宗族。
2023-09-14 03:25:041

宗族和家族区别在哪里?

在讨论家族和宗族之前,需要理解这两个词的定义。家族是一个家庭内亲戚的群体,而宗族是一个由共同祖先组成的群体。虽然这两个词经常被混淆使用,但它们之间有一些明显的区别。家族家族是一个家庭内亲戚的群体。它通常由父母、孩子、兄弟姐妹、祖父母、叔伯、姑婆和表亲组成。家庭成员通常通过血统关系相互连接。家族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中有着不同的定义和价值观。在一些社会中,家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单位,它们具有社会、政治和经济上的重要性。在一些社会中,家族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它们通过共享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来建立联系。宗族宗族是由共同祖先组成的群体。它通常是一个扩展的家族,包括来自不同家庭但共享同一祖先的成员。宗族成员之间的关系通常不仅限于血缘关系,还包括共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观。宗族在某些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地位。在一些社会中,宗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单位,它们作为社会组织形式存在,并通过共享共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来建立联系。区别家族和宗族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组成方式和成员之间的关系。家族是由亲属关系组成的,而宗族则是由共同祖先和文化价值观组成的。家族通常是一个小型群体,而宗族则可以是一个更大的群体。另外,宗族在一些文化和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地位,而家族则不一定有这种地位。尽管家族和宗族之间有这些区别,但是这两个词也可以有重叠的意义。在某些情况下,家族可能会成为一个更大的宗族的一部分。在其他情况下,一个宗族可能会被认为是一个家族的扩展。
2023-09-14 03:25:121

宗族与氏族的区别

氏族是从宗族中分裂出来的,宗族的范围比氏族广
2023-09-14 03:25:212

宗族的介绍

宗族亦称“家族”。“族”,指父系单系亲属集团,即以一成年男姓为中心(称“宗子”或“族长”),按照父子相承的继嗣原则上溯下延,这是宗族的主线。主线旁有若干支线,支线排列的次序根据与主线之间的血缘关系的远近而决定。族内有家,因此族又是家庭的联合体。家之父受制于族之宗子,即所谓“父,至尊也”,“大宗,尊之统也”。宗族是一单系结构,其世系是按男姓而非由男女两姓共同排列的。宗族中的所有女姓都是男性的附庸,所谓历史演变人类自从文明社会开始,面对严酷的自然及社会的生存斗争,家族只能以较小的规模存在,有独立生存能力的子、孙逐渐脱离父族另立宗族。春秋战国以后,一个宗族所包含的人口往往可达几千;魏、晋、隋、唐时,个别豪门大姓甚至有上万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召穆公思周德之不类,故纠合宗族于成周而作诗。”《战国策.韩策二》:“臣之仇,韩相韩傀。傀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兵卫设,臣使人刺人,终莫能就。”《尔雅.释亲》:“父之党为宗族。”汉班固《白虎通.宗教》:“族者何也?族者凑也,聚也,谓恩爱相流凑也。上凑高祖,下至玄孙,一家有吉,百家聚之,合而为亲,生相亲爱死相哀痛,有会聚之道,故谓之族。”《汉书.韦玄成传》:“宗族至吏二千石者十余人。”《后汉书.天文志上》:“夷灭述妻宗族万余人以上。”唐蒋防《霍小玉传》:“卢亦甲族也,嫁女于他门,聘财必以百万为约,满此数,义在不行。”《红楼梦》第四回:“这他氏亦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
2023-09-14 03:25:431

什么是宗族制度

  宗族制度是中国古代以家长制为核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特殊社会体制。  根据民族学与考古学的研究,宗族制度的起源可以追索到原始社会晚期的父系氏族时期。宗族制度的核心是嫡长继承制。商末以前,嫡长继承还基本是自发的,并未自觉确立为制度,“兄终弟及”在商仍时有发生,到了商末才正式确立嫡长继承制,到了西周终 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宗法制度。  根据宗法制度,西周最高统治者自称天子,王位是嫡长 子继承,称为天下的大宗,是整个统治家族的最高家长,也是天下的共同政治统帅。天 子分封其诸子、诸弟为诸侯。诸侯对天子为小宗,在封国中为大宗,其爵位由嫡长子继 承。诸侯分封其诸子为卿(大夫)。卿(大夫)分封其诸子为士。士对卿(大夫)为小宗,在 本家为大宗,其爵位仍由嫡长子继承。这样,大宗率小宗,小宗率群弟,自天子——诸 侯——卿(大夫)——士,形成一个严密的金字塔的家族统治网。所谓“别子为祖,继别 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说的就是这种大宗、小宗关系。周王朝既是一个庞大的政权级织,各级领主形成层层依 附的政治隶属关系,又是一个以大套小、重重叠叠大家族的体系。西周的宗法制度既是 家族组织形式,又是政权组织形式,是血缘和政治的结合,分别嫡庶、尊卑统系之制。 天子的领土称为天下,诸侯的领地称为国,卿(大夫)和士的领地称为家,故有《大学》 里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因此,在中国早期社会里,家族组织和国家政权基本上是合 而为一的,都统一于宗法制度。
2023-09-14 03:26:064

七十个宗族都是谁?

七十个宗族是指《圣经》中记载的以色列国的七十个宗族,其中包括:迦南宗族、摩押宗族、叶忒罗宗族、示拉宗族、西布伦宗族、西缅宗族、耶歇宗族、玛拿西宗族、便雅悯宗族、但宗族、亚设宗族、拿弗他利宗族、以法莲宗族、西珥宗族、拿辖宗族、迦特宗族、以实玛利宗族、基列宗族、但迦宗族、亚葛底宗族、以东宗族、比利洗宗族、利未宗族、迦得宗族、亚伦宗族、苏弗拉宗族、西莱雅宗族、谢拉宗族、犹大宗族、比拿雅宗族、基路伯宗族、但以理宗族、便哈南宗族、拿哈拉宗族、西巴第雅宗族、哈萨苏宗族、以拦宗族、犹大宗族、以斯雅宗族、以弗仑宗族、利未人宗族、但以法宗族、谢拉宗族、玛吉宗族、米迦勒宗族、约兰宗族、玛结宗族、拿答宗族、以马仑宗族、示玛宗族、亚得米勒宗族、示法提雅宗族、亚比但宗族、以色列宗族。
2023-09-14 03:27:301

中国古代的宗族有什么影响?

宗族对中国的影响很大,无论是一开始的宗法制度还是后来的贵族和宗族,这些都是宗族的代表,他们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有两个方面。积极意义氏族对中国历史影响的积极方面在于它能够团结一些人的力量,从而形成一种相对强大的力量,使他在外部力量中更有凝聚力、更强。如果抛开族长对政治的影响,我们会发现宗族对于一个家庭或者一个社会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可以团结一个家庭,在家庭内部形成相对独立的自我控制。同时也形成了严格的制度等地方,所以宗族对社会,尤其是古代社会其实是有积极意义的。如果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氏族,当然有些落后,但从当时的社会情况来看,氏族形成的家庭在一个家庭的繁衍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负面效应氏族讲究血缘和传承,所以族长往往把自己的母国放在国家之上,先有后有国家。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就像唐朝和唐朝以前的朝代一样,山东宗族为了继续自己的传承,宁愿影响朝廷,也不愿意放弃家族利益。这种“母国”思想使君主对国家的统治变弱了,即当时社会上有两种人:你,一种是以封建皇帝为首的地主阶级,一种是以氏族为首的知识分子阶级。如果两个阶级立场相反,他们往往会有分歧,影响世界局势。从这方面来说,宗族的负面影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综上所述,无论哪种制度都有其利弊,对于社会来说,存在都是合理的。由此可见,宗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的精华、瑰宝、国粹!是中华民族长期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保持五千年灿烂的民族文化的根本保证,中华民族最终没有罹遭灭族之灾,一切的一切都有赖于宗族文化也!因之,对于我们民族的悠久的宗族文化、不可多得的民族遗产,我们决不能够随便抛弃,反之,我们应该代代相传,不断地继承、发扬、光大!
2023-09-14 03:27:391

韩国的宗族是什么啊

  (1)概念  韩国的宗家是指历经数代形成的一个大家族。能称之为宗家的,一般是宗祖为国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国家为之册封谥号的望族。由于人们对祖先的崇拜,从而衍生出对宗家的尊敬和保护。在韩国,出身贵族家庭的直系长孙叫宗孙,宗孙的妻子就叫宗妇。  (2)现状  如今虽然已经是21世纪,但韩国延续十几代甚至二十多代的宗家至今仍然不少。据韩国文化遗产厅估计,目前全国尚有100多个守护着宗宅、延续家族传统风俗的宗家。其中,在号称“邹鲁之乡”的安东最为密集,这里至今还保存着很多数百年的宗宅,其中的李氏宗家在韩国名气很大,李氏宗家祖先李滉还被印在了韩元的千元纸币上。此外,安东还有个裴氏宗家,柳氏宗家等也同样赫赫有名。  (3)宗妇是宗家的CEO  宗家的一大任务就是每年的祭祀活动,一年至少得举行十多次。举行祭祀时,最累的要数宗妇了。因为仅仅准备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的饭菜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般提前半个月就开始准备自家酿的酒、捣祭米、打糕,还要杀猪宰牛。而且忙完了一茬紧接着就是第二茬,宗妇一年到头没有直腰的时候。  作为宗妇,也绝对不是仅仅准备祭祀就可以了。自从嫁入宗家的第一天开始,宗妇就得按照《家礼》学习礼仪、酿酒、打糕、做菜等。实际上,仅仅学习宗家几百年遗传下来的饮食的做法,就得花上十多年。宗妇还得熟记家谱,管理财产,接待宾客,生儿育女。正因宗妇难做,如今的年轻人在选择爱人的时候,非常不愿嫁到宗家做宗妇,即使结了婚的,分道扬镳的也不在少数。  不过,宗妇也享有相应的特权。不管宗妇年龄多大,在家中都会得到像长辈一样的尊重,而且具有参与决定宗家大事的权利,这在男尊女卑的社会很不容易。在宗族看来,宗家可以没有宗孙,但决不能没有宗妇。因为宗家的荣华富贵掌握在宗妇的手上,宗妇就是宗家的CEO。  (4)很多商品打着宗家招牌  虽然年轻女性不愿嫁到宗家,但如今在呼唤传统的韩国,跟宗家相关的东西越来越成了“抢手货”。韩国的宗妇们组织“宗家饮食研究会”,将具有悠久传统的宗家食品开发成大众商品。比如,最有名的就是韩国著名的“宗家府泡菜”,打着“宗家”的招牌,很像中国的“老字号”,让人一看这个牌子就放心。韩国宗家祭祀时必备的食品,如茶食、油蜜果等也都开发成了大众食品。不仅如此,一些新时代的宗妇还将古色古香的宗宅改造成博物馆,有的改造成了古典高雅的饭店,再配上按照几百年传统的宗家菜谱的饭菜,让现代人体会原汁原味的“宗家感觉”。  不仅物质生活有了越来越多的“宗家”痕迹,在精神世界里,“宗家”也越来越多地被提及,如韩国热播的韩剧,不少都是以宗家的现代生活为背景,如《飞起来》、《Hello!小姐》等,收视率很高。有韩国观众分析说,之所以人们现在关注宗家,是因为这是韩国的传统,在现代社会中更要注重传统的回归。
2023-09-14 03:28:202

宗与族有什么区别?

宗和族之间的区别是,宗为同姓族为血缘关系,宗的意思是同一脉姓氏上的先祖,族为血缘上面的先祖流传下来的血脉,而族有五服之内是一家的说法,正常来说宗在前族在后,宗已经把族包括在内,宗的范围更广,族的概念则为细。在正常生活中基本上都是宗族不分来说,宗把族已经包括在了里面,族把宗的大意细致化,宗的范围可以扩展到十几代以上的同性族人,而现在的族其实基本上都只是算在五服之内,什么是五服呢,五服就是以自己为中间点前四代和后四代加起来上下总共九代人称为五服,在在九代关系以内的直系和旁系亲属都属于五服。
2023-09-14 03:28:302

宗族精神的诗句

1. 关于宗族诗句 关于宗族诗句 1.描写家族的诗句有哪些 1.晚霁中园喜赦作(唐代:储光羲) 曭朗天宇开,家族跃以喜。 译文:朦胧的天空微微亮光,家族奔跃着表达欣喜。 2.哭胡十八遇(唐代:张籍) 文场继续成三代, 家族辉华在一身。 译文:文坛三代人成功续连,家族的光辉荣华集于一身。 3.送沈居士还太原(唐代:皎然) 辞官因世难,家族盛南朝。 译文:因为世事艰难而辞去官职,家族在南朝兴盛。 4.授马氏女诗(唐代:黄冠野夫) 若遇寇相凌,稳便抛家族。 译文:如果遇见强盗欺凌,只能抛弃家族。 5.把酒(唐代:白居易) 借问宗族间,几人拖金紫。 译文:这宗族里的人啊,有几个人能拖着紫金长袍。 6.宿荥阳(唐代:白居易) 旧居失处所,故里无宗族。 译文:旧时居住的房屋没有了,家乡故里也没有亲戚。 7.奉使崔都水翁下峡(唐代:杜甫) 别离终不久,宗族忍相遗。 译文:离别的日子不会很长,亲戚宗亲们要忍耐相互告慰。 8.玩郡斋海榴(唐代:宋之问) 未若宗族地,更逢荣耀全。 译文:不若宗族的故地,更盼望荣耀。 9.上阳白发人(唐代:白居易) 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译文:想当初,吞声忍泪,痛别亲人,被扶进车子里不准哭泣。 10.宋中送族侄式颜(唐代:高适) 弟兄莫相见,亲族远枌梓。 译文:弟兄之间没办法见面,亲戚族人也远在家乡。 2.形容家族的诗句 形容“大家族”的古诗词: 1. 《宋中送族侄式颜》 唐代:高适 大夫击东胡,胡尘不敢起。 胡人山下哭,胡马海边死。 部曲尽公侯,舆台亦朱紫。 当时有勋业,末路遭谗毁。 转旆燕赵间,剖符括苍里。 弟兄莫相见,亲族远枌梓。 不改青云心,仍招布衣士。 平生怀感激,本欲候知己。 2. 《麟之趾》 先秦:佚名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3. 《汾沮洳》 先秦:佚名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 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彼汾一曲,言采其藚。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4. 《小雅·黄鸟》 先秦:佚名 黄鸟黄鸟,无集于谷,无啄我粟。此邦之人,不我肯谷。言旋言归,复我邦族。 黄鸟黄鸟,无集于桑,无啄我粱。此邦之人,不可与明。言旋言归,复我诸兄。 黄鸟黄鸟,无集于栩,无啄我黍。此邦之人,不可与处。言旋言归,复我诸父。 5. 《晋献文子成室》 先秦:佚名 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文子曰:“武也,得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于九京也!”北面再拜稽首。君子谓之善颂善祷。 3.形容“家族”的诗句有哪些 1、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上阳白发人》白居易 释义:想当初,吞声忍泪,痛别亲人,被扶进车子里不准哭泣。 2、弟兄莫相见,亲族远枌梓。——《宋中送族侄式颜》高适 释义:弟兄之间没办法见面,亲戚族人也远在家乡。 3、曭朗天宇开,家族跃以喜。——《晚霁中园喜赦作》储光羲 释义:朦胧的天空微微亮光,家族奔跃着表达欣喜。 4、辞官因世难,家族盛南朝。——《送沈居士还太原》皎然 释义:因为世事艰难而辞去官职,家族在南朝兴盛。 5、文场继续成三代, 家族辉华在一身。——《哭胡十八遇》张籍 释义:文坛三代人成功续连,家族的光辉荣华集于一身。 6、借问宗族间,几人拖金紫。——《把酒》白居易 释义:这宗族里的人啊,有几个人能拖着紫金长袍。 7、若遇寇相凌,稳便抛家族。——《授马氏女诗》黄冠野夫 释义:如果遇见强盗欺凌,只能抛弃家族。 8、别离终不久,宗族忍相遗。——《奉使崔都水翁下峡》杜甫 释义:离别的日子不会很长,亲戚宗亲们要忍耐相互告慰。 9、未若宗族地,更逢荣耀全。——《玩郡斋海榴》宋之问 释义:不若宗族的故地,更盼望荣耀。 10、旧居失处所,故里无宗族。——《宿荥阳》白居易 释义:旧时居住的房屋没有了,家乡故里也没有亲戚。 11、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王安石《十五》 释义:月圆之夜听到杜鹃的声音,就想起离乡在外的儿子,虽然南北相隔,但是仍然深深牵挂。 12、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杜甫《佳人》 释义:那负心的人,他只看得见新人的高兴欢笑,哪听得见旧人的悲痛啼哭? 4.关于家谱的诗句有哪些 一、由朱永璋先生主修的《朱氏东大门宗谱》辑录了明朝诗人黄琼歌咏董潭的一首诗《采莲歌》:苍茫漠漠董家潭,绿树阴阴向水湾。 十里锦香看不断,西风明月棹歌还。一个秋天的下午,诗人随着一艘采莲船到荷花荡游玩。 荡阔天高,一望无际。远处,绿树阴阴,阵阵西风送来荷叶清香。 东方月亮渐渐升高,一艘艘船满载着荷莲回庄。采莲的男男女女,一边撑船一边哼着小调,有声有色,好一幅董家潭的美景。 二、湖西赵氏家谱是钱白平老先生帮助修的,钱白平先生写了一首诗载入谱中,《济元元》:百家姓内赵居前,天水源流万古漩。论语半部治天下,平原一信解邯悬。 读书敬业家国美,积德存仁子女贤。赵氏儿孙争上进,宏图大展济元元。 “元元”,即平民,老百姓。天水,今甘肃天水市、泰安县、甘谷县一带,是赵氏的郡望。 “平原”,是战国时期赵国之相赵胜,秦军围赵都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胜写信给他夫人的弟弟、魏国的信陵君求助,信陵君偷出魏王的兵符,调动兵马,打败秦军,解邯郸之围。该诗不但歌颂赵氏先祖,而且激励赵氏后人读书敬业、积德存仁、力求上进、造福百姓。 对一个家族来说,修建家谱是一件大事,一件盛事。修谱要寻找、研读老的家谱;要收集、汇总同族已故和现有人员名单;要提炼、书写本族精英的事迹传记;要合议、订立新的字辈排行和族规家训。 所有这些工作离不开一个“情”字!这里面有修谱者的热情、同姓宗族的亲情、对祖辈的尊敬之情等等。而情到深处便成诗,因此我们高邮的姓氏家谱中存有大量的诗词。 诗词便于抒发人们的情感,家谱又因诗词增加了它的文化分量。分析这些家谱中的诗词,主要有这样几种类型:一、赞美家乡家谱既是一个姓氏家族的史册,也是一部爱家爱乡的教材。 不少家谱都有专门篇章介绍本姓氏所居之处的自然风貌,以及家乡的历史变迁。有的以文、有的以诗来描述。 比如,董家潭简称董潭(今临泽镇董潭村),在历史上是一个很大的村庄,该地自然环境优美,集市繁华。传说有八景,有普善禅院、奉真坛、文昌宫等宗教建筑,每年都有“字纸会”“三官会”“观音会”等。 该村主要集中居住两大姓氏,即朱姓和史姓。朱姓为紫阳堂一支,据朱氏家谱考证,他们祖上约在明朝宪宗成化年间(1465—1487年)迁至董潭,距今有500多年,在董潭已繁衍17代了。 董家潭还有一个大姓——秉直堂史氏。据《史氏家谱》(1947年修)记载,明万历四年(1575年)高家堰(洪泽湖大堤)溃崩,里下河汪洋一片,后又倒五坝(高邮运河堤上五个坝口),里下河遂成泽国。 但董家潭“风景正自不少”,据史氏十八世孙记述,有八景:扣马神桩、辞金芳躅(足迹)、凤凰名沟、溪潭映月、普善钟声、奉真乩笔、芦州晴雪、渔艇斜阳。每一景都用诗来描绘,如《溪潭映月》:秦邮东北董家潭,清水长流几曲湾。 难比沧浪沂水处,载明州志古今谈。徘徊散步至溪潭,潭水清兮月正圆。 皎洁月光浮水面,扶摇溪影在人前。董家潭有一个溪潭,潭水清澈,虽然比不上沧浪(汉水)和沂水那么有名,但在州志上也有记载。 诗人在该诗后面小注:“晚上散步在溪潭,见潭水碧清,月出于东土之上,月光如水,而水如天,映于溪潭之内,又是一种风景,实是令人雅观,流连忘返也。”二、歌颂先祖歌颂先祖是家谱中诗词最多的一类,几乎每部家谱都有这类诗词。 湖西赵氏为半部堂,始祖为宋代宰相赵普。赵普在做宰相期间,削减地方武装,巩固中央集权,帮助赵匡胤把天下治理得很好。 宋太祖问他靠什么来治理天下?赵普回答:“我不过是靠了半部《论语》罢了。”赵普死后,家人整理他的书籍,果真什么宝贝也没有,只有他活着的时候常读的一部《论语》,其后人就以“半部堂”为堂号。 5.描写“家族兴旺”的诗句有哪些 1、储光羲《晚霁中园喜赦作》 曭朗天宇开,家族跃以喜。涣汗发大号,坤元更资始。 2、张籍《哭胡十八遇》文场继续成三代,家族辉华在一身。 3、皎然《送沈居士还太原》辞官因世难,家族盛南朝。 4、元好问 《瑞鹤仙·薰风□院宇》 算灵椿难老,蟠桃频见,两□蓬瀛便住。看家族叶叶金貂,凤池稳步。 5、鲍照《数名诗》一身仕关西,家族满山东。 6、李觏《名男曰参鲁以时喻之》内以保家族,外以扬名誉,高山在所仰,今人岂殊古。 7、宋琪《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 贤良肄业文方盛,孝友传家族更豪。 8、王禹《送朱九龄》三载奉甘饴,百钱饱家族。 9、张舜民《鲸鱼》大者不能容,小者又何益。却羡虾鱼辈,安然保家族。 10、黄冠野夫《授马氏女诗》若遇寇相凌,稳便抛家族。早早上三清,莫候丹砂熟。 《三代高吟》诗此集分为:爱国诗翁的人生畅吟——晚清举人高赞鼎(高士其的父亲)诗选,中国科普文学拓荒人的心灵放歌——高士其诗选,在五星红旗下成长歌唱——高学民(高士其的侄子、本诗集的编著者)诗选三部分,记录了高氏家族三代人在不同年代的不同经历和各自对国家对民族的感情。诗集从一个侧面映射了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历史沉浮和沧桑巨变,表达了祖孙三代 诗人坚贞的民族情操、浓烈的爱国情愫、广阔的人生情怀、深厚的诗词情缘。 参考资料 诗词名句网:/chaxun/shiju/%E5%AE%B6%E6%97%8F 6.赞美家族的诗句 赞美“家族”的诗句有 1. 家族辉华在一身。幼子见生才满月,选书知写未呈人。《哭胡十八遇》年代: 唐 作者: 张籍 2. 曭朗天宇开,家族跃以喜。涣汗发大号,坤元更资始。《晚霁中园喜赦作》年代: 唐 作者: 储光羲 3. 辞官因世难,家族盛南朝。名重郊居赋,才高独酌谣。《送沈居士还太原》年代: 唐 作者: 皎然 4. 若遇寇相凌,稳便抛家族。早早上三清,莫候丹砂熟。《授马氏女诗》年代: 唐 作者: 黄冠野夫 5. 好贤哉乔梓,雍肃家族。《满庭芳 寿朵罗歹元帅》年代: 元 作者: 袁士元
2023-09-14 03:28:391

我国宗族制度的功能

宗族的功能主要有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两方面。在政治方面,它是历史上宗族政治的一种工具,起着保护封建制度和王朝政权的作用;在社会生活方面,它是民众经济上求生存寻互助,社交上发展人际关系,精神上寻找寄托的多功能社会组织。
2023-09-14 03:28:502

宗族关系和血缘关系

古代同一氏族或宗族的人,不但有血缘关系,同时也是一个战斗单位或武装集团。甲骨文、金文的族字,从矢在旗下,树旗所以聚众,箭矢则代表武器。所以,族字的本义即指氏族、宗族和家族而言,用为动词,则有聚结、集中之义。族姓:指同族亲属。又指大族、望族。族党:聚居的同族亲属,也指聚族而居的村落。 夏奴隶制国家是在原始公社制度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在原始公社制度解体的过程中,父权家长制家庭成为它的一种对抗力量。而奴隶制国家的世袭王权和世袭贵族,就是以父权家长制家庭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 由于奴隶制国家组织是以父权家长制家庭为基础不断发展起来的,所以在国家形成之后,各级贵族组织仍然要保持旧的血缘联系,严格区分姓氏。王室分封诸侯,除保持它所由出生的姓之外,又以封国建立新氏,大夫以邑为氏。在各级贵族之间,就依姓氏的区别建立了各自的宗族关系。 这种宗族关系,虽然沿袭了旧的氏族组织的遗制,但在实际上是以父权家长制为核心,按其班辈高低和族属亲疏等关系来确定各级贵族的等级地位的。 就是说,宗族关系的制度下,许多贵族与帝王是没有血缘关系的,而是从原始社会过渡过来时的部落贵族
2023-09-14 03:29:131

门族与宗支的区别

门族与宗支的区别如下:一,门族释义:1.宗族;家族。2.犹门第。二,宗支释义:同宗族的支派。
2023-09-14 03:29:241

那姓是什么旗

慈禧是那拉氏的 慈禧是镶蓝旗的 如果这样推断 那拉氏就是镶蓝旗
2023-09-14 03:29:332

宗与族有什么区别

血缘关系:以血亲或生理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它是人类最早形成的社会关系,社会的发展又不断赋予它新的内容。纵观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以血缘关系联结的社会群体有:种族、氏族、宗族、家族、家庭等。百度百科. 社会关系[EB/OL], 2019种族:又称做人种,是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百度百科. 种族[EB/OL], 2019民族:指在文化、语言、历史与其他人群在客观上有所区分的一群人,是近代以来通过研究人类进化史及种族所形成的概念。百度百科. 民族[EB/OL], 2019宗族、氏族、部族:聚居而有血缘关系的人群统称宗:指家族的长辈,民族的祖先,是指你在宗法中要尊敬的人族:是亲属,泛指同姓之亲祖:是指你的祖先宗法:是指调整家族关系的制度,它源于氏族社会末期的家长制,依血缘关系分大宗和小宗,强调前者对后者的支配以及后者对前者的服从。中国君主制国家产生之后,宗法制与君主制、官僚制相结合,成为古代中国的基本体制和法律维护的主体。
2023-09-14 03:29:556

历代宗亲是什么意思!

宗亲,为同一姓氏的家族先宗。香火牌位顺序:天地国君亲师。亲,指宗亲,如:张氏宗亲,普同供奉,单一的指某一个姓氏的分支,叫宗亲,注意:不是祖亲。也就是常说的九族之内先宗,因为先祖太遥远,也无法考究。
2023-09-14 03:30:242

祖和宗有区别吗?

妙哉肖克东,你的回答言简意赅!
2023-09-14 03:30:599

中国历史上流传至今的十大家族是哪些

姓黎姓莫排百家姓那几名
2023-09-14 03:32:064

古代“宗族”是如何形成的?东晋时期的宗族势力有多大?

在古代,宗族群体早于封建皇权,是它们的存在才催生出了“宗法制度”。宗族通常是在同一聚居地形成的大的聚落,属于现代意义上模糊的族群概念。类似的用语还有“家族”,小范围内,有时“宗族”和“家族”互相混淆使用。一个宗族通常表现为一个姓氏,如春秋时期晋国六卿中的赵氏、韩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六家。并构成的居住聚落;一个宗族可以包括很多家族。然而,宗族能够在百姓中迅速发展,还是要等到封建皇权出现之后。但是,封建皇权却并没有认识到这个新生事物跟自己的利益是一致的,所以,它每次都选择了抵制,抑制其发展。西汉时期,朝廷打击豪强;东汉时期,朝廷实施丈田,这些都是抑制宗族发展的表现。但是,宗族却是依靠社会经济发展起来的,即使是封建皇权也没有办法扼制。东汉的法律,在租赋兵徭上没有任何表示,但是,对于宗族扩田、雇佣大量佣人种田的现象,政府却选择了默认。魏国的租调制度,让征收户可以以户来计算,使宗族能够庇佑劳动人员的特权,这是制度上算是改革的先锋。西晋时期的荫客制度和东晋时期的给客制度,都是对宗族这种特权的承认。因为,封建皇权总有自己要保护的东西,所以,对宗族特权有所限制,这种限制在后来也慢慢被放开。皇权和宗族的冲突正在缓和,它们渐渐开始相互依存。只是,这种缓和并不代表完全没有冲突,而依存也不意味着它们就是一致的。宗族与皇权的矛盾,主要体现在经济上,因为,随着宗族的发展,这种矛盾无法消除,或多或少存在。只要皇权足够稳定,宗族还是非常愿意服务皇权的。宗族倾向于将自己的利益托付给皇权,毕竟,它们是这个国家的主体。如果政权稳定,那宗族就可以繁荣发展;如果政权混乱,那宗族的发展将会受挫。东汉时期,社会比较动荡,那时候的宗族不仅不敢轻视皇权,连大臣们都争相献技,希望能够恢复稳定的政权。直到东汉末期,朝廷虽然已经名存实亡,可是,掌权的董卓却不敢轻易废除皇帝,而是整顿朝纲,使朝廷尽早稳定。当汉朝真的不存在时,曹操一伙人才群雄割据,各自壮大。也是由于宗族势力对汉朝的拥护,所以,这些诸侯才不敢轻易改变皇帝的姓氏。我们以东汉为例,皇权控制着宗族。如果皇权稳定,宗族就是皇权的支撑;如果皇权不稳,宗族会力图匡复汉室。如果皇权已经崩溃,没有办法再恢复,那么,天下诸侯将会角逐,然后,产生新的皇帝。而且,这位新的皇帝必须有宗族的支持,否则,他没有办法成功。打赢了袁绍的曹操,就是团结了一些强大的宗族,争取了宗族的支持,才有了后来的局面。在混乱的局面中,胜利者组建新的皇权,可是,这个皇权一旦稳定下来,就可以重新与宗族产生关系。曹丕建立的魏国有些特殊,因为,它还没有稳定就被司马家取代了。很明显,司马家也是得到了强大的宗族支持,才有了这样的新局面。西晋取代魏国之后,虽然,皇帝的姓氏换了,但是,国家的格局却没有变。从某种意义上讲,魏国和西晋可以算同一个历史阶段。因为,古代混乱的社会重新恢复正常秩序,肯定会经历一些波动,但是,不一定是阶层的变动。正常来讲,皇权是最高统治者,无论是宗族势力还是其它力量,都应该属于皇权管控。东汉时期,宦官专政,也只是皇权的旁落,而不是宦官拥有了超越皇权的权力。皇权的权力最大,而他人也只能通过控制皇帝,获得他的权力,以皇帝的名义来发号施令。但是,这些都是对皇权的窃取,而不是否定皇权。跟这个现象相同的是,朝廷内部纷争不断,掌权之人通过废掉旧皇帝,重立新皇帝来为自己谋权,铲除异己。但是,胜利者却很难维持,因为,这个权力属于皇帝,不属于他人。世家宗族会维护皇帝的权益,打击这些抢夺权力的宦官、外戚等,其结果便是:扩大了世家宗族的影响力。魏国时期,士族各占曹家、司马家的阵营,通过学术来支持两家的政治地位。等到魏国一统归入晋朝时,这些士族也就统一了。在统一的王朝下,士族们的作用更大,但是,却无法超越统治阶层司马家族的权力。八王之乱时,士族们仍然只是诸王爷的门客。士族名士王葕帮助东海王司马越治理洛阳朝廷,他们的结合使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门阀氏族势力开始与皇权平行。从那时起,皇权政治也变成了门阀政治,还维持了一个多世纪。西晋王爷司马睿原本不具备继承皇位的条件,因为,司马睿在皇室各个王爷中没有威望,没有实力,没有功劳,如果不是门阀宗族的支持,他可能都无法在江左立足。此外,司马睿在皇室中也没有较多的支持,跟西晋皇帝的关系又非常疏远。因为,当时的晋朝还在,所以,此时的司马睿只有通过门阀宗族的支持,才能增加其政治影响。而且,司马睿除了有王导兄弟的支持,还有原来司马越部下士族的支持,使他才能有足够的砝码在江左形成门阀政治格局。司马睿需要南渡士族的支持,这些士族也需要司马睿的庇护。这些士族为了躲避胡人暴乱,只能选择南渡。而且,这些士族知道,只有依附晋朝正统,才能保障家族的利益。可是,长安的正统王朝,已经没有了合法的继承人,使得他们只能将目光投向江左的司马睿,那里才是新王朝的诞生之地。于是,这些士族便寻求司马睿的保护,而司马睿也依靠他们获得了继承晋朝的条件。司马睿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权衡这一切后,他决定等中原的皇帝被抓以后,自己再自己为王,起兵讨贼。有了士族的支持,那些大臣也会靠拢过来,则大业可成。不过,我们不能因此将士族和皇权混为一谈,它们不可能完美融合。即使是前面提到的王葕和司马越之间,也只是士族和皇权的关系。但是,由于特殊原因,这种关系经常会处于不正常的状态。南渡的士族都是一些失去土地、寻求安身之所的人,他们希望有居住地,能够站稳脚。所以,他们肯定要拥护司马氏的王朝,使这个王朝能够给他们提供庇护,可是,他们不想皇帝限制他们的自由。但是,在晋元帝那边,他们不仅不可能受到皇帝的热情对待,还很有可能被限制行动。所以,天下的政治秩序要稳定,肯定是皇权和士族之间经过一番斗争、较量之后,才能出现的结局。我都知道,晋元帝利用刘隗来压制王氏兄弟,进而引发王敦与王氏兄弟勾结,跟南人沈充一起反叛晋朝。之后,王敦发动叛乱,以清理叛徒为名反对刘隗,取得了士族们的支持。由此,士族的利益不会让皇权轻易侵犯。后来,王敦再次叛乱企图吞并江左取代司马家族,但最终因为士族的反对梦境破灭。毕竟,司马氏的皇权还是受到了士族们的支持,任何人想取而代之,都是不允许的。历史向我们说明:只要士族和皇权愿意一起努力治理天下,那么,政局稳定的平衡秩序还是可以维护的。原本只是暂时存在的士族和皇权平行的状态,由于被双方共同接受,而成为了东晋门阀政治的模式。后面执政的恒氏、谢氏,即使再有权力,也不敢破坏这种政治平衡。因此,这种士族和皇权平行的门阀政治才得以维持,没有太大的变动。淝水战争后,这种形式发生了改变。士族势力已经没办法跟之前相比,而东晋的政权也快走到了末路。孝武帝为振兴皇权而努力,但取得的效果却很差,毕竟,当时的矛盾比较突出。门阀政治开始崩溃,这由于太原王氏仗着后宫亲戚的身份,干涉朝廷的政务。孝武帝驾崩后,反对门阀政治的人有司马道子和司马元显,而支持门阀政治的有王恭、殷仲堪和恒玄。王恭起兵失败,恒玄通过兼并殷仲堪的势力占领了建康,消灭了反对门阀政治的司马元显父子。如果恒玄处理得当,他可以重振门阀政治,毕竟很多士族都不仅支持恒玄恢复门阀政治,还接受恒玄这个人。但是,恒玄却没有走合适的道路,因为,此举破坏了天下的局势。门阀士族有自己不放心的地方,但没有过多得表现出来,我们只知道羊孚曾经对恒玄提出过异议。羊孚不同意恒玄篡晋自立,这也是门阀士族族的心声,只是这些士族不敢表现出来。其实,真正有能力对抗恒玄的,则是刘裕。现在,门阀士族对恒玄的态度,跟之前对王敦的态度很像。门阀士族迎接恒玄入都城,是为了防止司马道子的专权。而阻止恒玄篡位,则是为了维护士族和司马氏皇权的关系,防止恒玄吞并江左。江左士族以前也是这样处理和王敦的关系,这是门阀政治权力分配的需求。但不同的是,当年王敦一再反叛,门阀士族直接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并采取行动阻止王敦篡晋,表明之前的士族们有强大的力量。而面对恒玄,士族们不敢公然反对其篡晋行为,因为,恒玄是他们请来反对司马道子的,所以,士族们不好意思公然反对他。然而,恒玄的对手刘裕将其赶了出去,让恒玄的努力成为了东晋门阀政治的最后一次挣扎。以前,决断迅速的门阀士族,现在却没有那么强势。之后,刘裕恢复了东晋的统治秩序,但是,却无法与门阀士族重新建立关系。因为,士族推翻晋朝,建立南朝,这不是一步完成的,需要经历一个过程。东晋的政治局面就是这种,其中,内容无非是门阀政治为皇权回归提供了条件。
2023-09-14 03:32:451

氏族和家族的区别

氏族是大方面的名词,指跟你同姓的有血缘关系的一大群人,比如一开始有个姓李的人在某处开始繁衍生息,他生下儿女,儿女又生下儿孙,一代代下去,这里所有的人就统称为一个氏族。家族是氏族的分支。
2023-09-14 03:33:413

农村家族中的“五服”指什么?

五服就是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和自身五代。
2023-09-14 03:34:156

古代的“宗族”是怎么形成的?东晋时期的宗族门阀势力有多大?

在我国古代,“宗族”这一特殊的群体在我国的社会历史进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说,这个群体代表着从东汉到南北朝这段历史时期中朝廷的主要行政人员,在各个层面都影响着中国政治的发展。宗族这一群体主要的出现时间是在东汉时期。我们知道,在汉朝初年,汉高祖刘邦为了使刚刚经历战争的国家迅速恢复元气,采用了清静无为的黄老之学来治理国家,因此在选拔人才方面也任用精通道家学说的人。然而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武帝为了让自己的国家进一步强盛,决定废除前任沿用的黄老之道,改为了用董仲舒提出的儒家来治国,同时大力选拔儒学人才。从那个时候开始,儒生成为了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群体来源。然而,那个时候还没有科举制度,人才的选拔主要依靠一种叫做察举制的制度。这种制度依靠各级官员的推荐来选拔人才,比如说一如果一个村中有一位杰出的青年才俊,那么村长就可以把这位青年才俊推举上去,再通过郡县的层层选拔,最终推荐给国家。这种制度在使用初期受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为国家选拔了一大批人才。然而在汉朝末年的时候,这种察举制的弊端慢慢显露了出来。由于这种选拔人才的方式并不需要考试,只是通过各地官员主观的评判就可以向上级推荐,因此在评判的过程中滋生了非常多贪污腐败的勾当。而且这种方式非常容易使得国家的人才全部聚集在到一个或多个世家大族中。渐渐的国家中的普通百姓没有了被选举的资格,国家中主要的人才全部由世家大族来推荐,这样一来世家大族就逐渐垄断了整个国家的人才源头。就这样,宗族慢慢成为了国家中非常有影响力的一大群体。
2023-09-14 03:35:091

“族”和“宗”,族亲和宗亲之间有什么区别?怎么正确理解?

有区别,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类别是完全不一样的,一般宗代表的就是同一个姓氏,然后也存在着血缘关系;但是族只是血缘关系,并不代表着只是同一个姓氏,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范畴。
2023-09-14 03:35:352

宗法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有何特点

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特点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和规定等级秩序。
2023-09-14 03:37:333

宗法制是什么?宗法观念又是什么?两者的区别联系是什麽?

来自我们大学历史课本的解释: 宗法制,是从原始社会后期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到了西周时才形成了严密的政治制度。它的核心内容,是维护父权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兄权,确保嫡长子的世袭特权。
2023-09-14 03:38:263

宗族中称三支系的,究竟什么是三支系?

支系是指旁支,三支系指有三个旁支
2023-09-14 03:39:072

族宗丶宗族各是什么意思?

zzzz
2023-09-14 03:39:312

宗族的拼音

宗族的拼音:zōng zú基本解释:(一)、同一父系的家族:宗族制度。(二)、同一父系家族的成员(不包括出嫁的女性)。宗族造句:1、从上世纪开始,我国村落宗族势力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动荡分化的时期,消长趋势间替。2、始兴县是粤北的纯客县,其传统经济、宗族结构、民间宗教和建筑文化都呈现出浓厚的客家特色。3、一大清早,两名鹰视狼顾、威武挺拔的宗族护卫就闯了进来,响亮的声音仿佛洪钟巨吕一般,震得房子都籁籁颤抖。4、它承载着个人及家庭的记忆,以及对远祖、对宗族和村落的集体记忆.5、它以宗族自身力量和国家力量作为其强制执行的后盾,族规、家法、家礼、祠规、家训、家教等都可统称之为宗族法。6、不仅如此,他还建立了由宗子、家长以及田纲领、司货组成的宗族组织;创立“考功”、“会膳”制度,以增强宗族的凝聚力。7、这种观念加上硅谷多宗族的社会、不拘礼仪的生活方式、舒适宜人的气候,使外国人近悦远来。8、为改善组织变革的环境应利用宗族或市场的办法来控制。
2023-09-14 03:40:261

宗族的拼音

宗族的拼音:zōng zú基本解释:(一)、同一父系的家族:宗族制度。(二)、同一父系家族的成员(不包括出嫁的女性)。宗族造句:1、从上世纪开始,我国村落宗族势力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动荡分化的时期,消长趋势间替。2、始兴县是粤北的纯客县,其传统经济、宗族结构、民间宗教和建筑文化都呈现出浓厚的客家特色。3、一大清早,两名鹰视狼顾、威武挺拔的宗族护卫就闯了进来,响亮的声音仿佛洪钟巨吕一般,震得房子都籁籁颤抖。4、它承载着个人及家庭的记忆,以及对远祖、对宗族和村落的集体记忆.5、它以宗族自身力量和国家力量作为其强制执行的后盾,族规、家法、家礼、祠规、家训、家教等都可统称之为宗族法。6、不仅如此,他还建立了由宗子、家长以及田纲领、司货组成的宗族组织;创立“考功”、“会膳”制度,以增强宗族的凝聚力。7、这种观念加上硅谷多宗族的社会、不拘礼仪的生活方式、舒适宜人的气候,使外国人近悦远来。8、为改善组织变革的环境应利用宗族或市场的办法来控制。
2023-09-14 03:40:391

“宗族”是什么意思?

宗族[zōngzú][释义]1.以父亲为血源纽带划定的家族2.同族中出嫁女性以外的人
2023-09-14 03:40:532

宗族和氏族有什么区别?

一个宗族通常表现为一个姓氏,并构成的居住聚落;一个宗族可以包括很多家族,这些家族中的某些家族或某个个体可能和同宗族的血缘不同。氏族是原始社会中以相同的血缘关系结合的人类社会群体,其成员出自一个共同的祖先。例如三国时期的刘备有刘封刘禅两个儿子,长子刘封原来姓寇是过继过来的,次子刘禅是亲生的,他们是一个宗族,但刘封和刘禅刘备不是一个氏族
2023-09-14 03:41:105

介绍一下古代家族关于“族”,“宗长”。

嫡长制
2023-09-14 03:41:403

宗族与氏族的区别?

区别就是氏族整体具有血缘关系;宗族是同出一脉的几个家庭组成。氏族,又称“氏族公社”。原始社会中为了生存,以血缘关系结合的人类社会群体,其成员一般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宗族,指同宗同族的人。为了生存和安全的目的,由几个核心家庭(总人数一般不超过30~50人)松散地组成。扩展资料宗族现状。中国大陆地区在1960年代以前的经济欠发达时代,农村地区的村落,多为一个姓氏为主集中居住,大的宗族居住地形成村庄或集镇。很多地名源自宗族聚落,如北方地区的王家庄、赵家庄、李家庄,南方的张村(张家村)、王村(王家村)等等类似地名,均已宗族姓氏形成的地名,2000年代,远离中心城市的农村地区、山区,仍旧存在以宗族聚居为主的村落。氏族历史发展阶段。氏族经历母权制和父权制两个发展阶段。母权制是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和早期群婚制的必然产物。在这种制度下,人们无法确定孩子的父亲,只知道孩子的母亲;妇女经营农业,管理家务,在经济生活中起着主导的作用。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群婚制向对偶婚制的过渡,男子在经济生活中处于支配地位,人们可以确切知道孩子的父亲,世系改按父系计算,财物改由父系血缘亲族继承,男子成为维系氏族的中心,母权制遂被父权制所代替。
2023-09-14 03:41:591

宗族和氏族有什么区别?

比方说:一个大的姓氏,作为最早这个姓氏起源的这个人,称为"祖",而他和他的后代称为"宗",在他的后代不断繁衍后,家族不断扩大,有一部分后代会脱离本姓而加入别的姓氏(外孙或出嫁到外姓的女眷,过继的子孙等),这些拥有同宗关系的都称为宗族;而继承了他的血脉与该姓氏的直系子孙则称为氏族简单的说就是:宗族表示同一祖先的大家族,包含了分支出去的旁系血脉而氏族只表示直系血脉家族,分支出去的族人就等于脱离了该氏族,加入了其他氏族中,但如果这些有过血脉联系的氏族联合在一起,也能组成一个大的宗族 嘛~总之就是两种种比较原始的社会体系
2023-09-14 03:42:102

什么是宗族社会?

即宗亲间在生活各方面的互助、互救,宗族公共财产的管理、 分配以及纠纷,族人的宗族意识和通财观念, 清朝政府施行宗亲法的刑政状况及其对宗族的影响。 从这些具体事实中我们可以认识族人与宗族的关系和宗族的功能、 性质。作为宗族一分子的族人,生活在宗族社会人文环境中, 既受到关照,又受其制约,宗族在保障族人生活、 生存中起着重大作用。政府利用宗族协助其治理, 从而给予极其有限的自治权利。 中保。族人买卖、典当土地房屋,借贷、赊购银钱物件,要请亲友, 特别是家族近亲作保证人,中人要在契约文书上签字画押, 对成交的事情负责,如若借贷不能按期交还钱物, 所卖田房产权有纠葛,中保要承担责任。所以做中人, 常常是对卖方、借贷方的支持。 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 四川阆中县邢洪先邀请堂兄邢洪仁作中人,当给王士奇田地一分, 五年十二月,邢洪先因贫穷,请邢洪仁一同到王家要求追加当价, 买主不同意,邢洪仁将其妻、邢洪先将其子打伤致死。①五年( 公元l800年)十月,四川温江县刘体林将水田一段, 凭中人刘兰纯,卖给堂兄刘体中,买主当即交出大部分价银, 而剩余部分过期不交,刘体林投告中人,六年四月向刘体中索讨, 以致打死买主。②六年(公元1801年) 二月湖南邵阳县李有道将他和李信言所共有的山地一块, 私自凭中人李信元卖给杨礼选, 李信元出于照顾本家李有道而欺骗了外姓买主。③ 五年七月贵州陈家老五陈金玉、老六陈金黄请求二哥陈金万说情, 向其亲戚石潮奉赊米一石二斗,三个月后陈金万代其亲戚向五弟、 六弟讨要米价,竟然被两个弟弟打伤而死。④贵州遵义杨明扬无子, 临终向妻胡氏说不必立后,将遗产分给侄儿,让他们轮流养活。 二年九月,胡氏依照遗言,“邀凭族户,将伊夫所遗田产分予二、 三、四各房子侄管业,议令每房各出银十两给予胡氏, 以为养赡之资,各房应允,立有字据”⑤。上述数例的中保, 均是族人、“族户”,有了他们,才使得买卖、赡养契约得以成立。 立嗣。前述杨明扬不让立嗣子,像他那样有田产的人而不立嗣, 并不多见,通常的情形是无子的人会在生前确定嗣子, 或死后由宗族为其立继。山东邹县周某有三个儿子,为他们分家, 每人得地十二亩,后来他的哥哥亡故, 就将三子兴荣过继给伯母王氏,让把分给他的十二亩田产带去, 并且议定,王氏所有的七亩田,在其身故后,由三子平分。⑥ 这就不仅是为兄长立后,还在经济上关照亡兄遗孀。 安徽泾县王道传,在其三弟故世时,将次子王延沃过继给他, 继承其三亩田业,王延沃仍随生父生活。①福建漳浦县丁秋无子, 自幼抱养陈旺子的儿子殿邦为子,其弟丁节又将儿子丁章过继给他, 及至丁秋夫妇故世,其兄丁弄收养殿邦,嘉庆六年族中分公项银, 丁弄三兄弟共分到三十千文,三房均分, 丁章与殿邦作为丁秋的二房共得一十千文。② 河南唐县康起玑出继为人后,不知是否有子,但是没有孙子, 遂以康万良为继孙。③陕西渭南李澍修自幼出继族叔李光启,④ 这是过继给出了五服的族人,与给近房叔伯不同。 家族为无子的族人立后,起着维系家庭的作用。 资助。宗亲相互帮助是常有的事情,以致承担债务。 四川乐山宋氏妇女,先嫁范姓,夫死携带其女改嫁魏文才, 将女儿改姓魏,并于嘉庆五年招赘王老么承继魏家,魏文才死, 因其贫困,经本家魏万有、魏文清等议定, 将家族的公共桑地出产供宋氏母女生活之用。⑤由此看来, 魏姓家族,不歧视再婚妇女,还悯其困难,给予公产出息的顾恤。 湖南安化陈明信在舅舅邱庆云家做工,舅舅不能及时给工钱, 乃牵了他的牛卖钱,外出做生意,而别人误说他盗牛, 他的伯父陈道方怕他吃官司连累自己,出钱将牛赎回, 以便他回乡拿牛去换工钱。⑥邵阳县徐立祥与堂叔徐亲南田地毗邻, 共用坝水,该徐立祥用水灌田的日子,徐亲南予以堵塞,引发争闹, 无理的徐亲南却邀族人徐立任等人,指责徐立祥“触犯尊长”, 应该出钱赔礼,徐立祥不予理会,外出贸易, 徐亲南又约徐立任等将徐立祥哥哥徐立珍的牛牵走,寻经族人劝解, 由徐立珍出钱二千四百文交给徐亲南,换回牛以息事宁人。⑦ 以上有关牛的两个案子,都是尊长出钱以图消弭事端。 收容。收留没有直系亲属的宗亲。四川峡江县曾欢保,父亲死了, 母亲改嫁,到剃头店当帮工。嘉庆五年,欢保十七岁,打架受伤, 伯叔祖曾会迪收留他在家养伤,然而伤重死去。⑧
2023-09-14 03:42:181

中国的宗族制度有什么影响?

宗族对中国的影响很大,无论是一开始的宗法制度还是后来的贵族和宗族,这些都是宗族的代表,他们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有两个方面。积极意义氏族对中国历史影响的积极方面在于它能够团结一些人的力量,从而形成一种相对强大的力量,使他在外部力量中更有凝聚力、更强。如果抛开族长对政治的影响,我们会发现宗族对于一个家庭或者一个社会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可以团结一个家庭,在家庭内部形成相对独立的自我控制。同时也形成了严格的制度等地方,所以宗族对社会,尤其是古代社会其实是有积极意义的。如果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氏族,当然有些落后,但从当时的社会情况来看,氏族形成的家庭在一个家庭的繁衍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负面效应氏族讲究血缘和传承,所以族长往往把自己的母国放在国家之上,先有后有国家。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就像唐朝和唐朝以前的朝代一样,山东宗族为了继续自己的传承,宁愿影响朝廷,也不愿意放弃家族利益。这种“母国”思想使君主对国家的统治变弱了,即当时社会上有两种人:你,一种是以封建皇帝为首的地主阶级,一种是以氏族为首的知识分子阶级。如果两个阶级立场相反,他们往往会有分歧,影响世界局势。从这方面来说,宗族的负面影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综上所述,无论哪种制度都有其利弊,对于社会来说,存在都是合理的。由此可见,宗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的精华、瑰宝、国粹!是中华民族长期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保持五千年灿烂的民族文化的根本保证,中华民族最终没有罹遭灭族之灾,一切的一切都有赖于宗族文化也!因之,对于我们民族的悠久的宗族文化、不可多得的民族遗产,我们决不能够随便抛弃,反之,我们应该代代相传,不断地继承、发扬、光大!
2023-09-14 03:42:331

家族、宗族、氏族有何差异

所指团体是从小到大,家族,同姓氏的一支,通常所指五服之内,俗称,亲房,近亲。宗族,同姓氏的总体,泛指一个姓氏的派系。氏族,泛指在一起生活的群体,包括所有姓氏的群员。
2023-09-14 03:43:101

韩国的宗族是什么?

  (1)概念  韩国的宗家是指历经数代形成的一个大家族。能称之为宗家的,一般是宗祖为国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国家为之册封谥号的望族。由于人们对祖先的崇拜,从而衍生出对宗家的尊敬和保护。在韩国,出身贵族家庭的直系长孙叫宗孙,宗孙的妻子就叫宗妇。  (2)现状  如今虽然已经是21世纪,但韩国延续十几代甚至二十多代的宗家至今仍然不少。据韩国文化遗产厅估计,目前全国尚有100多个守护着宗宅、延续家族传统风俗的宗家。其中,在号称“邹鲁之乡”的安东最为密集,这里至今还保存着很多数百年的宗宅,其中的李氏宗家在韩国名气很大,李氏宗家祖先李滉还被印在了韩元的千元纸币上。此外,安东还有个裴氏宗家,柳氏宗家等也同样赫赫有名。  (3)宗妇是宗家的CEO  宗家的一大任务就是每年的祭祀活动,一年至少得举行十多次。举行祭祀时,最累的要数宗妇了。因为仅仅准备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的饭菜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般提前半个月就开始准备自家酿的酒、捣祭米、打糕,还要杀猪宰牛。而且忙完了一茬紧接着就是第二茬,宗妇一年到头没有直腰的时候。  作为宗妇,也绝对不是仅仅准备祭祀就可以了。自从嫁入宗家的第一天开始,宗妇就得按照《家礼》学习礼仪、酿酒、打糕、做菜等。实际上,仅仅学习宗家几百年遗传下来的饮食的做法,就得花上十多年。宗妇还得熟记家谱,管理财产,接待宾客,生儿育女。正因宗妇难做,如今的年轻人在选择爱人的时候,非常不愿嫁到宗家做宗妇,即使结了婚的,分道扬镳的也不在少数。  不过,宗妇也享有相应的特权。不管宗妇年龄多大,在家中都会得到像长辈一样的尊重,而且具有参与决定宗家大事的权利,这在男尊女卑的社会很不容易。在宗族看来,宗家可以没有宗孙,但决不能没有宗妇。因为宗家的荣华富贵掌握在宗妇的手上,宗妇就是宗家的CEO。  (4)很多商品打着宗家招牌  虽然年轻女性不愿嫁到宗家,但如今在呼唤传统的韩国,跟宗家相关的东西越来越成了“抢手货”。韩国的宗妇们组织“宗家饮食研究会”,将具有悠久传统的宗家食品开发成大众商品。比如,最有名的就是韩国著名的“宗家府泡菜”,打着“宗家”的招牌,很像中国的“老字号”,让人一看这个牌子就放心。韩国宗家祭祀时必备的食品,如茶食、油蜜果等也都开发成了大众食品。不仅如此,一些新时代的宗妇还将古色古香的宗宅改造成博物馆,有的改造成了古典高雅的饭店,再配上按照几百年传统的宗家菜谱的饭菜,让现代人体会原汁原味的“宗家感觉”。  不仅物质生活有了越来越多的“宗家”痕迹,在精神世界里,“宗家”也越来越多地被提及,如韩国热播的韩剧,不少都是以宗家的现代生活为背景,如《飞起来》、《Hello!小姐》等,收视率很高。有韩国观众分析说,之所以人们现在关注宗家,是因为这是韩国的传统,在现代社会中更要注重传统的回归。
2023-09-14 03:43:262

宗与族有什么区别?

宗和族之间的区别是,宗为同姓族为血缘关系,其实宗族不应该分来讲,宗的意思是同一脉姓氏上的先祖,族为血缘上面的先祖流传下来的血脉,而族则有五服之内是一家的说法,正常来说宗在前族在后,宗已经把族包括在内,宗的范围更广,族的概念则为细。在正常生活中基本上都是宗族不分来说,宗把族已经包括在了里面,族把宗的大意细致化,宗的范围可以扩展到十几代以上的同性族人,而现在的族其实基本上都只是算在五服之内,什么是五服呢,五服就是以自己为中间点前四代和后四代加起来上下总共九代人称为五服,在在九代关系以内的直系和旁系亲属都属于五服。
2023-09-14 03:43:341

宗族的辈序如何?

上序依次为:父母,祖,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远祖,鼻祖。下序依次为:子,孙,曾孙,玄孙,来孙,晜[kūn]孙,仍孙,云孙,耳孙。从小到大为:耳、云、仍、晜、来、玄、曾、孙、子、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上九代鼻祖(始祖):九世祖远祖:八世祖太祖:七世祖烈祖:六世祖天祖:五世祖高祖:四世祖曾祖:三世祖祖父(爷爷):简称“祖”,二世祖父亲(爸爸):简称“父”,一世祖下九代儿子:简称“子”,一世孙孙子:简称“孙”,二世孙曾孙(重孙):三世孙玄孙(元孙) :四世孙来孙:五世孙晜孙:六世孙仍孙:七世孙云孙:八世孙耳孙:九世孙
2023-09-14 03:43:411

中国为什么有宗族制度?

宗族对中国的影响很大,无论是一开始的宗法制度还是后来的贵族和宗族,这些都是宗族的代表,他们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有两个方面。积极意义氏族对中国历史影响的积极方面在于它能够团结一些人的力量,从而形成一种相对强大的力量,使他在外部力量中更有凝聚力、更强。如果抛开族长对政治的影响,我们会发现宗族对于一个家庭或者一个社会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可以团结一个家庭,在家庭内部形成相对独立的自我控制。同时也形成了严格的制度等地方,所以宗族对社会,尤其是古代社会其实是有积极意义的。如果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氏族,当然有些落后,但从当时的社会情况来看,氏族形成的家庭在一个家庭的繁衍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负面效应氏族讲究血缘和传承,所以族长往往把自己的母国放在国家之上,先有后有国家。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就像唐朝和唐朝以前的朝代一样,山东宗族为了继续自己的传承,宁愿影响朝廷,也不愿意放弃家族利益。这种“母国”思想使君主对国家的统治变弱了,即当时社会上有两种人:你,一种是以封建皇帝为首的地主阶级,一种是以氏族为首的知识分子阶级。如果两个阶级立场相反,他们往往会有分歧,影响世界局势。从这方面来说,宗族的负面影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综上所述,无论哪种制度都有其利弊,对于社会来说,存在都是合理的。由此可见,宗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的精华、瑰宝、国粹!是中华民族长期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保持五千年灿烂的民族文化的根本保证,中华民族最终没有罹遭灭族之灾,一切的一切都有赖于宗族文化也!因之,对于我们民族的悠久的宗族文化、不可多得的民族遗产,我们决不能够随便抛弃,反之,我们应该代代相传,不断地继承、发扬、光大!
2023-09-14 03:43:491

八旗是哪八旗姓氏?

满清八旗的姓氏为:仝、关、马、索、赫、富、那、郎1、(仝)佟姓宗族。佛满洲佟姓氏族成员遍布辽东每一区域。近代和现代地名佟佳江,佟佳、佟甲、佟家等诸多村堡名,都是他们生活过的地方。佟姓或童姓、仝姓,同为满族一姓,是为同音异字,皆源出佟佳。佟佳清初为姓氏佟佳氏。仝与佟、童是汉字中的同音异字,又同为夹谷姓而演变为朝鲜史料中所载的夹温姓氏。2、关姓宗族。满族关氏是由清前女真姓氏瓜尔佳氏而改用汉字姓演变的一个姓氏。满语kor,汉译为“馆”,“阁”之意,亦可译为:“住所”之意。瓜尔佳氏氏族,是清初辽东地区人口众多历史地位十分显赫的一个氏族。宗族改用汉字姓关姓,是于清代中期以后改用的,并一直沿用至今。3、马姓宗族。满族马姓在辽东地区分为汉军旗人和满洲旗人两个不同的血缘集团。由于两个不同的血缘集团冠汉字姓相同,又同居住生活在辽东地区,所以极容易产生源流上的混淆。汉军旗人马姓,是指清代中前期投归、降俘和其他原因而加入满族民族共同体的原汉族马姓氏族。4、索姓宗族。满族索氏是于清代后期而冠用的汉字姓。此前,宗族的满族姓氏为索绰罗氏。”辽东地区索氏的先人松果托(松吾突),索绰罗氏在明代中期定居辉发河流域以前,其先世为黑龙江尼玛察人,而原居住在“肥河卫、呕罕河卫的女真人为益得里氏”,益得里氏与尼玛察氏同宗。5、赫姓宗族。赫氏是辽东地区的满族著姓之一,他与何氏同是由满族姓氏赫舍里氏取其头一字冠注汉字姓演变而来,两者之间为同音异字。赫舍里氏宗族分居辽东各地,氏族中存藏有记事全面的宗族谱书。谱书中对其氏族的迁徙、源流均做了翔实地记述。赫氏是在清代后期光绪初年冠用汉字赫姓的。在此以前,其姓氏为赫舍里氏。6、富姓宗族。今日辽东地区满族中的富氏与傅氏,为同一原始满族姓氏中富察氏的后裔。富与傅二者之间,只是在冠用汉字时所出现的同音异字。满族富察氏是清代道光末年,仿效汉族文化习俗,取其满族多音节姓氏中的第一个音节富、傅,而冠用的汉字姓。7、那姓宗族。那姓满族宗族在辽东满族氏族中为八大姓氏中的第七个姓氏。那姓这一姓氏出自于音移的多音节满族姓氏纳拉氏。纳拉氏是以其历史上氏族的居住地纳拉河流域,以河名冠用姓氏的。纳拉氏虽为满洲著姓,但在明代氏族却散居在叶赫、乌拉、哈达、辉发及各地方。8、郎姓宗族。郎氏满族宗族是由满族姓氏纽祜禄氏而冠用的汉字姓,他们冠用汉字姓的最初时间据其氏族谱所载为清代乾隆年间。郎姓姓氏是由纽祜禄满语niohe,汉译为狼而演变为郎,用作姓氏的。这一姓氏,是满语的汉译姓氏。扩展资料:努尔哈赤遂于天命年间始设蒙古旗,至皇太极天聪九年(1635年)编成蒙古八旗。皇太极于天聪五年(1631年)先编一汉军旗,至崇德七年(1642年)完成汉军八旗的编制。合称八旗,统率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至此八旗的制度臻于完善。入关前,八旗中的正黄、镶黄两旗由汗王(皇帝)直接统领,其它6旗分别由汗王的子侄统领。顺治八年(1651年)多尔衮死,顺治帝亲政,收多尔衮所辖的正白旗归皇帝统领,于是形成了上三旗与下五旗。清入关伊始,为加强军事防御,分别令八旗兵在京师与各地驻防,直至18世纪中叶,八旗营区终于系统地分布于全国的军事要地,实行永久性的驻扎。入关伊始,清廷即采取了大规模的“圈地”活动,圈占民人的大批良田划归旗人;豁免旗人的税赋与劳役。八旗制度与清政权相始终,它既是清王朝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也使清王朝最终走向衰败没落之路。
2023-09-14 03:44:151

关于宗族的诗句

1. 关于宗族诗句 关于宗族诗句 1.描写家族的诗句有哪些 1.晚霁中园喜赦作(唐代:储光羲) 曭朗天宇开,家族跃以喜。 译文:朦胧的天空微微亮光,家族奔跃着表达欣喜。 2.哭胡十八遇(唐代:张籍) 文场继续成三代, 家族辉华在一身。 译文:文坛三代人成功续连,家族的光辉荣华集于一身。 3.送沈居士还太原(唐代:皎然) 辞官因世难,家族盛南朝。 译文:因为世事艰难而辞去官职,家族在南朝兴盛。 4.授马氏女诗(唐代:黄冠野夫) 若遇寇相凌,稳便抛家族。 译文:如果遇见强盗欺凌,只能抛弃家族。 5.把酒(唐代:白居易) 借问宗族间,几人拖金紫。 译文:这宗族里的人啊,有几个人能拖着紫金长袍。 6.宿荥阳(唐代:白居易) 旧居失处所,故里无宗族。 译文:旧时居住的房屋没有了,家乡故里也没有亲戚。 7.奉使崔都水翁下峡(唐代:杜甫) 别离终不久,宗族忍相遗。 译文:离别的日子不会很长,亲戚宗亲们要忍耐相互告慰。 8.玩郡斋海榴(唐代:宋之问) 未若宗族地,更逢荣耀全。 译文:不若宗族的故地,更盼望荣耀。 9.上阳白发人(唐代:白居易) 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译文:想当初,吞声忍泪,痛别亲人,被扶进车子里不准哭泣。 10.宋中送族侄式颜(唐代:高适) 弟兄莫相见,亲族远枌梓。 译文:弟兄之间没办法见面,亲戚族人也远在家乡。 2.形容家族的诗句 形容“大家族”的古诗词: 1. 《宋中送族侄式颜》 唐代:高适 大夫击东胡,胡尘不敢起。 胡人山下哭,胡马海边死。 部曲尽公侯,舆台亦朱紫。 当时有勋业,末路遭谗毁。 转旆燕赵间,剖符括苍里。 弟兄莫相见,亲族远枌梓。 不改青云心,仍招布衣士。 平生怀感激,本欲候知己。 2. 《麟之趾》 先秦:佚名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3. 《汾沮洳》 先秦:佚名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 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彼汾一曲,言采其藚。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4. 《小雅·黄鸟》 先秦:佚名 黄鸟黄鸟,无集于谷,无啄我粟。此邦之人,不我肯谷。言旋言归,复我邦族。 黄鸟黄鸟,无集于桑,无啄我粱。此邦之人,不可与明。言旋言归,复我诸兄。 黄鸟黄鸟,无集于栩,无啄我黍。此邦之人,不可与处。言旋言归,复我诸父。 5. 《晋献文子成室》 先秦:佚名 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文子曰:“武也,得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于九京也!”北面再拜稽首。君子谓之善颂善祷。 3.形容“家族”的诗句有哪些 1、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上阳白发人》白居易 释义:想当初,吞声忍泪,痛别亲人,被扶进车子里不准哭泣。 2、弟兄莫相见,亲族远枌梓。——《宋中送族侄式颜》高适 释义:弟兄之间没办法见面,亲戚族人也远在家乡。 3、曭朗天宇开,家族跃以喜。——《晚霁中园喜赦作》储光羲 释义:朦胧的天空微微亮光,家族奔跃着表达欣喜。 4、辞官因世难,家族盛南朝。——《送沈居士还太原》皎然 释义:因为世事艰难而辞去官职,家族在南朝兴盛。 5、文场继续成三代, 家族辉华在一身。——《哭胡十八遇》张籍 释义:文坛三代人成功续连,家族的光辉荣华集于一身。 6、借问宗族间,几人拖金紫。——《把酒》白居易 释义:这宗族里的人啊,有几个人能拖着紫金长袍。 7、若遇寇相凌,稳便抛家族。——《授马氏女诗》黄冠野夫 释义:如果遇见强盗欺凌,只能抛弃家族。 8、别离终不久,宗族忍相遗。——《奉使崔都水翁下峡》杜甫 释义:离别的日子不会很长,亲戚宗亲们要忍耐相互告慰。 9、未若宗族地,更逢荣耀全。——《玩郡斋海榴》宋之问 释义:不若宗族的故地,更盼望荣耀。 10、旧居失处所,故里无宗族。——《宿荥阳》白居易 释义:旧时居住的房屋没有了,家乡故里也没有亲戚。 11、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王安石《十五》 释义:月圆之夜听到杜鹃的声音,就想起离乡在外的儿子,虽然南北相隔,但是仍然深深牵挂。 12、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杜甫《佳人》 释义:那负心的人,他只看得见新人的高兴欢笑,哪听得见旧人的悲痛啼哭? 4.关于家谱的诗句有哪些 一、由朱永璋先生主修的《朱氏东大门宗谱》辑录了明朝诗人黄琼歌咏董潭的一首诗《采莲歌》:苍茫漠漠董家潭,绿树阴阴向水湾。 十里锦香看不断,西风明月棹歌还。一个秋天的下午,诗人随着一艘采莲船到荷花荡游玩。 荡阔天高,一望无际。远处,绿树阴阴,阵阵西风送来荷叶清香。 东方月亮渐渐升高,一艘艘船满载着荷莲回庄。采莲的男男女女,一边撑船一边哼着小调,有声有色,好一幅董家潭的美景。 二、湖西赵氏家谱是钱白平老先生帮助修的,钱白平先生写了一首诗载入谱中,《济元元》:百家姓内赵居前,天水源流万古漩。论语半部治天下,平原一信解邯悬。 读书敬业家国美,积德存仁子女贤。赵氏儿孙争上进,宏图大展济元元。 “元元”,即平民,老百姓。天水,今甘肃天水市、泰安县、甘谷县一带,是赵氏的郡望。 “平原”,是战国时期赵国之相赵胜,秦军围赵都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胜写信给他夫人的弟弟、魏国的信陵君求助,信陵君偷出魏王的兵符,调动兵马,打败秦军,解邯郸之围。该诗不但歌颂赵氏先祖,而且激励赵氏后人读书敬业、积德存仁、力求上进、造福百姓。 对一个家族来说,修建家谱是一件大事,一件盛事。修谱要寻找、研读老的家谱;要收集、汇总同族已故和现有人员名单;要提炼、书写本族精英的事迹传记;要合议、订立新的字辈排行和族规家训。 所有这些工作离不开一个“情”字!这里面有修谱者的热情、同姓宗族的亲情、对祖辈的尊敬之情等等。而情到深处便成诗,因此我们高邮的姓氏家谱中存有大量的诗词。 诗词便于抒发人们的情感,家谱又因诗词增加了它的文化分量。分析这些家谱中的诗词,主要有这样几种类型:一、赞美家乡家谱既是一个姓氏家族的史册,也是一部爱家爱乡的教材。 不少家谱都有专门篇章介绍本姓氏所居之处的自然风貌,以及家乡的历史变迁。有的以文、有的以诗来描述。 比如,董家潭简称董潭(今临泽镇董潭村),在历史上是一个很大的村庄,该地自然环境优美,集市繁华。传说有八景,有普善禅院、奉真坛、文昌宫等宗教建筑,每年都有“字纸会”“三官会”“观音会”等。 该村主要集中居住两大姓氏,即朱姓和史姓。朱姓为紫阳堂一支,据朱氏家谱考证,他们祖上约在明朝宪宗成化年间(1465—1487年)迁至董潭,距今有500多年,在董潭已繁衍17代了。 董家潭还有一个大姓——秉直堂史氏。据《史氏家谱》(1947年修)记载,明万历四年(1575年)高家堰(洪泽湖大堤)溃崩,里下河汪洋一片,后又倒五坝(高邮运河堤上五个坝口),里下河遂成泽国。 但董家潭“风景正自不少”,据史氏十八世孙记述,有八景:扣马神桩、辞金芳躅(足迹)、凤凰名沟、溪潭映月、普善钟声、奉真乩笔、芦州晴雪、渔艇斜阳。每一景都用诗来描绘,如《溪潭映月》:秦邮东北董家潭,清水长流几曲湾。 难比沧浪沂水处,载明州志古今谈。徘徊散步至溪潭,潭水清兮月正圆。 皎洁月光浮水面,扶摇溪影在人前。董家潭有一个溪潭,潭水清澈,虽然比不上沧浪(汉水)和沂水那么有名,但在州志上也有记载。 诗人在该诗后面小注:“晚上散步在溪潭,见潭水碧清,月出于东土之上,月光如水,而水如天,映于溪潭之内,又是一种风景,实是令人雅观,流连忘返也。”二、歌颂先祖歌颂先祖是家谱中诗词最多的一类,几乎每部家谱都有这类诗词。 湖西赵氏为半部堂,始祖为宋代宰相赵普。赵普在做宰相期间,削减地方武装,巩固中央集权,帮助赵匡胤把天下治理得很好。 宋太祖问他靠什么来治理天下?赵普回答:“我不过是靠了半部《论语》罢了。”赵普死后,家人整理他的书籍,果真什么宝贝也没有,只有他活着的时候常读的一部《论语》,其后人就以“半部堂”为堂号。 5.描写“家族兴旺”的诗句有哪些 1、储光羲《晚霁中园喜赦作》 曭朗天宇开,家族跃以喜。涣汗发大号,坤元更资始。 2、张籍《哭胡十八遇》文场继续成三代,家族辉华在一身。 3、皎然《送沈居士还太原》辞官因世难,家族盛南朝。 4、元好问 《瑞鹤仙·薰风□院宇》 算灵椿难老,蟠桃频见,两□蓬瀛便住。看家族叶叶金貂,凤池稳步。 5、鲍照《数名诗》一身仕关西,家族满山东。 6、李觏《名男曰参鲁以时喻之》内以保家族,外以扬名誉,高山在所仰,今人岂殊古。 7、宋琪《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 贤良肄业文方盛,孝友传家族更豪。 8、王禹《送朱九龄》三载奉甘饴,百钱饱家族。 9、张舜民《鲸鱼》大者不能容,小者又何益。却羡虾鱼辈,安然保家族。 10、黄冠野夫《授马氏女诗》若遇寇相凌,稳便抛家族。早早上三清,莫候丹砂熟。 《三代高吟》诗此集分为:爱国诗翁的人生畅吟——晚清举人高赞鼎(高士其的父亲)诗选,中国科普文学拓荒人的心灵放歌——高士其诗选,在五星红旗下成长歌唱——高学民(高士其的侄子、本诗集的编著者)诗选三部分,记录了高氏家族三代人在不同年代的不同经历和各自对国家对民族的感情。诗集从一个侧面映射了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历史沉浮和沧桑巨变,表达了祖孙三代 诗人坚贞的民族情操、浓烈的爱国情愫、广阔的人生情怀、深厚的诗词情缘。 参考资料 诗词名句网:/chaxun/shiju/%E5%AE%B6%E6%97%8F 6.赞美家族的诗句 赞美“家族”的诗句有 1. 家族辉华在一身。幼子见生才满月,选书知写未呈人。《哭胡十八遇》年代: 唐 作者: 张籍 2. 曭朗天宇开,家族跃以喜。涣汗发大号,坤元更资始。《晚霁中园喜赦作》年代: 唐 作者: 储光羲 3. 辞官因世难,家族盛南朝。名重郊居赋,才高独酌谣。《送沈居士还太原》年代: 唐 作者: 皎然 4. 若遇寇相凌,稳便抛家族。早早上三清,莫候丹砂熟。《授马氏女诗》年代: 唐 作者: 黄冠野夫 5. 好贤哉乔梓,雍肃家族。《满庭芳 寿朵罗歹元帅》年代: 元 作者: 袁士元
2023-09-14 03:44:391

什么是历代宗亲?

也指从古到今同一姓氏的亲属。历代:意思是以往各代。宗亲:同一个宗族或者同一个姓氏的亲属。
2023-09-14 03:44:462

"家族"和"宗族"有何区别

家族其实就是宗族,不过我认为宗族的范围比家族广,比如说相隔了几百年的同姓人,你们可能是一个宗族,但却不是一个家族的。
2023-09-14 03:44: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