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文旅项目有哪些?

2023-10-09 17:57:31
TAG: 项目
共1条回复
左迁

中国文化旅游项目可分为以下四个层面,即以文物、史记、遗址、古建筑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层;以现代文化、艺术、技术成果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层;以居民日常生活习俗、节日庆典、祭祀、婚丧、体育活动和衣着服饰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层;以人际交流为表象的道德伦理文化层

在我国,发展旅游业,开展文化旅游是相当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增强产品吸引力,提高经济效益,还可大力弘扬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同时也可改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懂中国文化这一状况。

发展动力:

(1)外向力:

旅游者自身及所处群体产生的超越既有环境约束的一种期望性的社会心理因素,主要是满足探奇求知的需要。人们在自身存在和发展过程中,为了丰富精神世界,就需要去探索和认识外界的事物,或是为了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或是为了丰富知识、增强能力等。

(2)吸引力:

来自异地地理环境和特殊场景,是旅游目的地特有的环境或场景对旅游者期望的响应。了解和体验其他地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生活、社会经济生活、风土人情及民族传统习惯等都属于这种需求。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文化旅游

相关推荐

什么是旅游文化?

  什么是旅游文化?  由于目前世界各国学者对“文化”这一概念的表述有很大的分歧,导致了对“旅游文化” 的不同认识和解释,它的内涵和外延都不停留在探讨的阶段.总的来说,我国学者对旅游文化的表述,大致有下面三种类型:  1、旅游文化是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人类过去和现在所创造的与旅游活动紧密相关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有的学者还进一步指出:“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广义的:举凡旅游路线、旅游途中、旅游景点上一切有助于增长旅游者文化知识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属于旅游文化的范畴;二是狭义的:举凡一切能够使旅游者在途中舒适、愉快并能提高旅游文化素质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都属于旅游文化的范畴.这两个旅游文化的概念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前者,我们要求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后者,我们要求加速旅游事业的现代化.”(陈辽《弘扬优秀文化,加速旅游事业现代化》)  2、旅游文化,是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介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不是旅游和文化的简单结合,而是旅游主体(旅游者的文化需求和情趣) 、旅游客体(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旅游媒介(旅游业的文化意识和素质)三者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物质和精神成果.具体地说,“潜在的旅游者由于受到旅游动机的冲击和旅游客体的吸引,在旅游业的介入下,实现了旅游,在旅游过程中产生欢快愉悦的心理状态和审美情趣,这种心态和情绪是旅游三要素中任何一个要素都没有的,这就是旅游文化最初和最核心的部分.”(冯乃康《旅游资源与旅游文化》)因此,旅游者处于旅游文化的中心位置,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显示出来的特殊的欣赏取向、审美情绪、心理状态及其文字、形象的记载、构成了旅游文化的主要内容.  3、旅游文化是旅游生活的一种文化形态,是旅游这一独特的社会现象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它是由旅游者与旅游从业者在旅游活动共同创造的,说得具体一点,就是旅游者或旅游服务者在旅游观赏中或服务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观念形态及其外在表现.  这三类定义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旅游文化的本质属性.我们比较赞同“旅游文化是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这一定义,因为它表述简洁明了,内涵具体,包含的内容也很宽广,避免了把对旅游事业有用的文化知识排除在外的消极后果.在这一定义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把旅游文化表述如下:旅游文化是人类过去和现在创造的与旅游关系密切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凡在旅游活动过程中能使旅游者舒适、愉悦、受到教育,能使旅游服务者提高文化素质和技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属于旅游文化的范畴.
2023-09-14 11:40:371

旅游文化的定义?

大概是3比7。拓展:丽江文化旅游学院(LijiangCultureandTourismCollege),简称“文化旅游学院”,坐落在云南省丽江市,是一所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校园建筑获得国家建设部建筑设计银奖、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丽江文化旅游学院前身为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由云南大学与云南大博文化投资有限公司于2001年在丽江举办,2002年开始招生,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首批确认为独立学院。2021年,经教育部审批,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正式转设为民办普通本科高校丽江文化旅游学院。截至2020年12月,学校占地1527.07亩,校舍323876.3万平米,教学仪器设备价值8096.05万元;设有8个二级学院,38个本科专业;有教师队伍1049人,其中专任教师873人,全日制在校生16749人(其中少数民族2184人)。
2023-09-14 11:40:4811

什么是旅游文化,如何理解旅游文化的内涵

旅游文化是旅 *** 为的综合性、时间空间的延展性、景观意态的趣味性、旅游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满足游客文化需求多样化的客观规定性,促使旅游业必须具有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文化形态。 旅游文化可以分为传统旅游文化和现代旅游文化,前者主要包括旅游者和旅游景观文化;后者则增加了旅游业文化和文化传播。旅游文化建设乃是现代旅游业发挥最大效益效能的新型经营管理思路。 旅游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有其特定的内涵和相应的外延。广义的理解,旅游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全过程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旅游文化的理论基础是那些鲜明地反映着旅游经济和旅游活动特殊需要的部分。
2023-09-14 11:41:171

旅游文化分为哪几个类型

旅游文化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 旅游山水文化2. 旅游建筑文化3. 旅游园林文化4. 旅游宗教文化5. 旅游民俗文化6. 旅游饮食文化7. 旅游艺术文化
2023-09-14 11:41:252

旅游文化元素有哪些

人文景观文化,自然景观文化等。旅游文化元素是构成旅游目的地或旅游产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旅游吸引物生命力的重要元素。具体内容有很多,包括人文景观文化,自然景观文化,聚落文化,旅游艺术文化,园林文化,名人故居文化,旅游宗教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世界遗产等。旅游文化是旅游行为的综合性、景观意态的趣味性、旅游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满足游客文化需求多样化的客观规定性,促使旅游业必须具有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文化形态。
2023-09-14 11:41:331

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文化旅游与旅游文化既有一定联系,也有严格的概念区别。首先,文化旅游属于运动范畴,是一种旅游类型,而旅游文化属于文化范畴,是一个文化门类,两者的发展方向存在很大不同。文化旅游的形成,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层次的必然结果。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文化旅游是与自然旅游相对应的一种旅游形式。文化旅游之所以会兴起,主要与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有关,市场对文化的关注度大幅提高。此外,文化旅游也是旅游业内在转型的一种体现,是旅游业在发展上的新出路,其发展既满足了社会公众对于文化层面的需要,也顺应了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诉求。旅游文化是文化的一种类型,与建筑文化、艺术文化、生态文化等并列,这也是与文化旅游最大的区别。旅游文化是旅游活动所形成的文化属性,是我国文化建设中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在国家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旅游文化具有文化的本质属性,因此遵循一般文化的发展规律。所以,旅游文化在形成的基础上有其合理的成分,是随着我国第三产业不断发展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023-09-14 11:41:431

旅游和文化有什么关联吗?

旅游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看似很平常,其实每一项都与文化息息相关,我们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要体验当地市井生活,民俗文化,历史;所谓的六大要素,都是围绕当地特色设计的,最主要在旅行中,导游会以最简洁直接的讲述方式,让游客了解所到城市,这也是跟团游和自由行其中之一的区别;所以旅行社和文化部门合一了,统称文旅部
2023-09-14 11:41:524

旅游文化的分类

旅游 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外延也相当宽泛。一般认为它是由 旅游 主体文化、 旅游 客体文化与 旅游 介体文化共同组成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由景观文化、服务文化和审 美文 化三个层次的内容构成。 旅游 客体文化是 旅游 文化的基础,也是 旅游 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依托。从 旅游 客体的构成来看, 旅游 客体文化可分为 旅游 山水文化、 旅游 聚落文化、 旅游 园林文化、 旅游 建筑文化、 旅游 宗教文化、 旅游 民俗文化、 旅游 饮食文化、 旅游 诗词文赋文化等。从 旅游 主客体与 旅游 介体行为角度来看,分为 旅游 消费行为文化、 旅游 审 美文 化、 旅游 企业文化、 旅游 经营文化、 旅游 管理文化等。 (一) 旅游 主体文化 旅游 主体文化指 旅游 者在 旅游 过程中形成的一套相对独特的观念和行为模式。 旅游 主体文化与 旅游 者隶属国度、民族的文化形态、思想信仰、文化素质、职业和经济状况、心理、性格爱好、生活方式、消费习惯有关。 旅游 主体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民族性和个性,并具有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主要包括 旅游 主体的消费文化、审 美文 化和休闲文化等内容。 (二) 旅游 客体文化 旅游 客体的 旅游 资源是 旅游 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自然 旅游 资源和人文 旅游 资源体现出的不同美学价值就是 旅游 资源的文化内涵。这种美学价值就是吸引 旅游 者的最基本条件。狭义的 旅游 客体文化即 旅游 资源文化。对于中国 旅游 文化来说,山水文化、聚落文化、园林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诗词文赋文化、书画雕塑文化、花鸟虫鱼文化等都是 旅游 客体文化的“原材料”。广义的 旅游 客体文化还包括 旅游 设施和 旅游 产品文化。 旅游 客体文化是相对于 旅游 主体感知而言的,游客只有懂得审美,才会欣赏 旅游 客体的美,才可获得 旅游 的乐趣。 (三) 旅游 介体文化 旅游 介体是帮助 旅游 主体顺利完成 旅游 活动的中介组织,即向 旅游 主体提供各种服务的 旅游 部门和企业,如旅行社、 旅游 饭店、 旅游 交通等。相应地, 旅游 介体文化就包括 旅游 行业文化和 旅游 企业文化。形成 旅游 行业文化的主要途径有健全有关行业管理的行规会约,营造有利于 旅游 企业 健康 发展的外部环培和合uad00规划 旅游 企业的布局、规模和风格。 旅游 企业文化包括 旅游 企业价值观游企业道德、 旅游 企业精神、 旅游 企业经营管理作风和 旅游 从业者的文化人枚笙 旅游 介体文化是 旅游 主体文化和客体文化的媒介,是主客体文化交石白泌在 旅游 活动的全过程中, 旅游 介体文化起看重要的作用。没有旅滢uc1fc化, 旅游 主客体文化无法交流。 旅游 介体与 旅游 主体、 旅游 客体三者之间如存、相互制约、紧密结合,共同构成了现代 旅游 业这一复杂的综合体。
2023-09-14 11:42:021

什么是旅游文化

分类: 社会民生 >> 其他社会话题 解析: 你想做学术研究吗?答案是,没答案。这是一个伴随旅游经济而产生的一个词,基本就不是一个社会学或文化人类学术语。 文化,广义上讲,记录人类生存、发展、变化的载体的总合。它体现在衣食住行这些最普通的生活过程中,也体现在政治,经济等这些很大的社会活动中。现在有一种流行,什么东西一旦加上“**文化”,就很牛。狭义上是指称现实可见的表达一定时代特征或价值观念的载体,比如出版物,传统节日,历史典故……。 那么从这个角度讲,旅游文化应该包括,与旅游相关的出版物,各地举办的旅游促销活动,拍摄的旅游宣传片,旅游引发出来的新行为,比如驴友俱乐部,五一,十一疯狂的旅游透支……。
2023-09-14 11:42:121

旅游文化的特征有哪些?一共6点好像

旅游文化的特征1、移动传播性旅游文化系统的移传性特征包括两方面的涵义,移动性特征。旅游主体由于其永无止境的探索与超越精神,总是使自己处于运动状态之中。2、时代性不同时代旅游主体的旅游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是有差别的。3、民族性不同的民族其主体的旅游文化观念和行为模式是不同的。4、阶层性阶层性特征是指不同阶层旅游主体的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各有特色。
2023-09-14 11:42:232

旅游与文化的关系2000字

旅游与文化的关系2000字 旅游与文化的关系2000字,旅游与文化的关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现如今,我国旅游业作为一门新兴的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么大的进步离不开旅游文化。下面我来与大家讲讲旅游与文化的关系2000字。 旅游与文化的关系2000字1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依托,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最终体现为文化的竞争。文化作为旅游的灵魂,始终蕴含在旅游活动中,表现出极大的魅力。旅游文化并不是旅游和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它是环绕旅游活动有机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旅游指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他她们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并停留在那里,但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旅游目的包括六大类,分别是休闲、娱乐、度假,探亲访友,商务、专业访问,健康医疗,宗教/朝拜,其他。定义旅游的三个要素是出游的目的、旅行的距离和逗留的时间。 文化是是人类社会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精神活动及其产物,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具体人类文化内容指群族的历史、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宗教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制度、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精神图腾等。 旅游文化是旅游行为的综合性、时间空间的延展性、景观意态的趣味性、旅游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满足游客文化需求多样化的客观规定性,促使旅游业必须具有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文化形态。旅游文化可以分为传统旅游文化和现代旅游文化,前者主要包括旅游者和旅游景观文化;后者则增加了旅游业文化和文化传播。 旅游与文化的关系2000字2 浅析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纵观世界旅游业发达的地区,其文化特征无不十分突出. 旅游与文化的关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原始文化到现代文化都可以成为吸引游客的因素;同时文化也是旅游者外出旅游的动机之一,这足见文化因素对现代旅游活动的影响。 (一)旅游: 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瑞士学者汉沃克尔和克拉普夫) 在西方言语中,“旅游”一词的英语原文是“Travel”,即有“长途旅行,依次经过”的意思。从工业革命开始,西方语言中就普遍使用英文“Tourism”(旅游)一词1,其词义是:离家远行,参观游览一些地方又回到原地(家里)。从现有资料看,把“旅”和“游”连用成“旅游”一词者,最早见于南朝梁沈约的《悲哉行》“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此诗句已含有外出旅行游览的意思,与当今人们对旅游概念的理解相近。 (二) “文化”作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概念,是由近代欧洲人开创的`。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作了系统的阐释,他将文化界定为“是包括全部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2。综上所述,则可以得出“文化”的定义:广义的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总和,它包括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等及其广泛的方面;狭义的文化则是人的全部精神创造活动的总和它包括意识、观念、心态和习俗等内容。 (三) 关系是客观的,为事物所固有,存在于相应的事物之间。任何事物总是处在和其他事物的一定关系中,只有在同其他事物的关系中,它才能存在和发展,它的特性才能表现出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同它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着,这种联系表明它们彼此存在着一致性、共同性,从而在此基础上形成不同的事物、特性的统一形式,即表现为一定的关系。 综上所述旅游具有文化属性,旅游者是依赖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产生的,旅游资源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化身,旅游设施和管理服务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自我表现形式:相反,旅游是文化传承的载体,通过旅游,文化得以传播和发展,同时带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这要求我们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要增强市民保护文化资源的意识,增强文化认同感,同时健全相关法规,加强相关管理,保持旅游的文化灵魂,使旅游业可持续的发展。 旅游与文化的关系2000字3 文明和文化的区别: 1、两者概念不同,文化是指人类实践活动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精神成果。而文明是指经历历史的沉淀,人们所进步的精神物质的总和。 2、文化包括文明,也就是说,文化所包含的概念要比文明更加广泛。文明是文化的最高形式或高等形式,文明是在文字出现、城市形成和社会分工之后形成的。 3、文化偏重于精神和规范,而文明偏重于物质和技术。文明较容易比较和衡量,而文化则难以比较,因为各民族的价值观念不同,而价值又是相对的。 联系:文明的内在价值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得以实现,文化的外在形式借助文明的内在价值而有意义。一般来说,文明的内在价值总要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体现出来,而文化的外在形式之中又总会包含着文明的内在价值。 扩展资料: 文化分类: 一般地把它分为下列几个层次: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 物态文化层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是可触知的具体实在的事物,如衣、食、住、行。 制度文化层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 行为文化层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以礼俗、民俗、习惯和风俗,它是一种社会的、集体的行为。 心态文化是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这是文化的核心,也是文化的精华部分。
2023-09-14 11:42:481

中国旅游文化可分为哪几类?有哪些特征?

可分为:中国旅游文化传媒、中国历史文化、中国宗教文化、中国的世界遗产、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中国艺术、中国旅游文学、中国饮食文化、中国历史文人界、中国古代考古界和中国象征文化。
2023-09-14 11:42:592

旅游文化的特征有哪些?四大特性可概括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文化也开始受到广泛关注。旅游主体在旅游过程中会形成一套相对独特的观念和行为,即一种文化形态。旅游主体文化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下面我们就来概括一下它的四大特性。   可能感兴趣》》北京人最多的地方是哪儿   旅游文化的特征   1、移动传播性   旅游文化特征是指旅游文化系统的特征。旅游主体在追求自由的本质力量的驱使下,不断跨越两个或多个文化空间和社会环境,并吸附大量的旅游中介体参与进来,形成一种动态的线性结构,并呈现出移传性特征。   旅游文化系统的移传性特征包括两方面的涵义,第一方面是移动性特征。旅游主体由于其永无止境的探索与超越精神,总是使自己处于运动状态之中。旅游主体的这种动态本质,使旅游文化系统的各个环节因其移动而呈现出移动性特征,使旅游出发地、旅游客源体、旅游中介体乃至旅游目的地的文化连在一起。第二个方面的涵义是传播性特征。不同地域的文化,随着旅游主体的运动而漂移和扩散,旅游主体是其所在民族、地区文化的载体。中国旅游者承载的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西方旅游者承载的是欧洲的同样悠久的文明。由于旅游主体的移动,其所承载的文化,也随着旅游者的运动而传播。与此同时,旅游主体在移动中所接触到的异质文化也会对其产生影响。旅游主体将会把目的地文化传播到出发地,从而形成不同的文化碰撞、交流和融合。   2、时代性   不同时代旅游主体的旅游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是有差别的。古代中国人表现为拘谨和内向性格,而今天的旅游者,尤其是青年旅游者则表现出开放和外向性格。古代休闲性旅游者多为上层贵族,而今天则以普通民众为主。对于同一旅游客体而言,由于旅游审美的标准不同,古人可能并不视为美景的,而今人却有可能赞不绝口。可见,旅游文化主体的时代性特征是非常明显的。   3、民族性   不同的民族其主体的旅游文化观念和行为模式是不同的。例如,中国大多数的旅游者比较内敛稳健,而西方大多数的旅游者则比较外向和具有冒险精神;中国人旅游注重内心的感受,而西方人则注重对外部世界的观察与探究;中国人比较看中旅游的道德功效,且富于人文情怀,而西方人则更看重知识的价值,富有科学精神。   4、阶层性   阶层性特征是指不同阶层旅游主体的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各有特色。同一社会中不同社会阶层的旅游者,有着不同的经济收入、受教育程度、职业性质、居住环境、旅游工具和闲暇时间,随之形成了不同的旅游爱好、旅游性格和旅游观念。从旅游主体的旅游个性来说,各阶层社会旅游者也各不相同。
2023-09-14 11:43:121

旅游文化定义的认识

如果想要弄清楚旅游文化的概念,必须首先弄清楚文化的概念。最早给“文化”下定义的是英国人类学家泰勒。他给文化下过两个定义,他表达的其中一个就是,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得到的一切能力与习惯。他所说的文化跟我国著名学者刘守华等认为的文化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我们将文化定义为:人类创造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过程和结果的总和。同“文化”一样,“旅游文化”一词也是舶来品,我国最早使用“旅游文化”这个概念是在1984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 人文地理卷》,由于人们对文化的理解众说纷坛,因此,对旅游文化的理解也见仁见智。旅游文化定义为,旅游文化是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体内在的及其相互作用互相产生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2023-09-14 11:43:231

中国旅游文化的特色性特征具体有哪些?

中国旅游文化具有以下几个特色性特征: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包括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等资源,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多元化的自然风光:中国地大物博,拥有山川河流、湖泊壮观景象和奇异地质,从海洋到内陆,从南方到北方都有各自别具特色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文化不仅在语言、民间艺术和工艺品中得到体现,在节庆和宗教方面也毫无疑问地具有非常独特和丰富的特征,吸引了国内外游客来探寻。独特的饮食文化:中国的饮食文化以其独特多样的口味和质地、丰富的制作技艺而著名,不同地区的传统美食代表着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长久的教育文化: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教育,孔子文化代表着中国教育文化的独特风格。许多世界著名学府和博物馆也坐落于中国,吸引着广大游客前来探访。除了以上的特征性特征,应当强调中国旅游文化的包容和开放性,即具有向外开放和接受他国文化的特征,秉持“和而不同”的态度欢迎来中国进行交流和旅游的各种文化背景人群
2023-09-14 11:43:311

旅游文化名词解释

旅游文化是旅游行为的综合性、时间空间的延展性、景观意态的趣味性、旅游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满足游客文化需求多样化的客观规定性,促使旅游业必须具有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文化形态,这就是旅游文化。
2023-09-14 11:43:402

中国旅游文化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旅游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有其特定的内涵和相应的外延。广义的理解,旅游文化是人类过去和现在所创造的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全过程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旅游文化的理论基础是那些鲜明地反映着旅游经济和旅游活动特殊需要的部分,如旅游学、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教育学、旅游社会学、旅游文学、旅游美学、旅游营销学、旅游管理学、旅游资源学、旅游发展史、旅游服务艺术、导游艺术以及各种复合旅游特点的娱乐形式等。除理论基础之外,旅游文化还有更广泛的外延成分。它涉及文学、艺术、哲学、博物学、考古学、民俗学、宗教学、体育学、饮食学、建筑学、生态学、园艺学、色彩学、公共关系学等学科中与旅游相关的部分;它更体现在旅游浏览、旅游娱乐、旅游食宿、旅游服务、旅游购物、旅游环境,以及旅游专业队伍建设等具体的旅游诸形态中。一言以蔽之,旅游文化渗透在与旅游有关的吃、住、行、游、购、娱诸多要素及相关的服务各方面 ------《中国旅游文化》
2023-09-14 11:43:573

旅游文化的特征是什么

移动传播性:旅游文化特征是指旅游文化系统的特征,旅游主体在追求自由的本质力量的驱使下,不断跨越两个或多个文化空间和社会环境,并吸附大量的旅游中介体参与进来,形成一种动态的线性结构,并呈现出移传性特征;时代性:不同时代旅游主体的旅游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是有差别的对于同一旅游客体而言,由于旅游审美的标准不同,古人可能并不视为美景的,而今人却有可能赞不绝口,旅游文化主体的时代性特征是非常明显的;民族性:不同的民族其主体的旅游文化观念和行为模式不同,中国大多数的旅游者比较内敛稳健,而西方大多数的旅游者则比较外向和具有冒险精神;阶层性:阶层性特征是指不同阶层旅游主体的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各有特色,同一社会中不同社会阶层的旅游者,有着不同的经济收入、受教育程度、职业性质、居住环境、旅游工具和闲暇时间,随之形成了不同的旅游爱好、旅游性格和旅游观念。
2023-09-14 11:44:071

对中国旅游文化的理解

一、旅游的文化属性 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活动。无论是旅游消费活动还是旅游经营活动都具有强烈的文化性。只有挖掘出文化内涵,它才会具备吸引旅游者的魅力。正如孙尚清指出的,“旅游在发展的一定阶段是经济———文化产业,在发展的成熟期是文化———经济产业。”此言透彻地阐明了旅游与文化关系的密切程度。 1.旅游主体的文化本质 旅游作为一种跨时空的消费活动,它的广泛出现是经济发展驱使的结果,但一个人能否成为旅游者更需要内在的动因,正如先秦思想家墨子所讲的,“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人类在基本生存需求满足之后,随着收入的增长,必然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但是,旅游活动更是文化驱使的结果。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经济发展固然为社会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社会发展最根本的是社会文化与观念的革命。二战以后世界范围内旅游活动的兴盛,从客观条件看,是全球经济恢复、繁荣的结果,从深层次看,它是文化观念转变的结果。
2023-09-14 11:44:171

旅游文化的十大功能

  旅游文化有七大功能:   1、生态功能。旅游业被誉为无烟工业,环境代价比较小,是缓解产出效益比较高的行业。   2、经济功能。能够缓解就业问题,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加快旅游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   3、文化功能。在旅游中,不同文化得以交流、融合,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融合中提取出不同文化的精华。   4、休闲功能。现代社会,为了消除紧张,自然会寻求解决之道,而旅游就是达到这种目的的方式之一。   5、交流功能。也就是
2023-09-14 11:44:271

简述旅游文化的功能 下面为大家解答

1、旅游文化的重要功能就是对自然进行提炼、陶铸,把人的主观意识和审美观念运用到自然身上,使自然成为人的审美对象,成为“人化的自然”。自然先于人类而存在,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由敬畏到亲近的转变。自然界中的名山大川以其磅礴的气势、雄伟的身姿,强烈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2、旅游文化在塑造个人文化涵养的同时,对整个民族文化意识的提髙也做出了贡献。旅游文化来源于民族文化,又反过来弘扬民族文化,加快民族精神建设的步伐。旅游资源中蕴含大量丰富的民族文化,例如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和园林艺术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内涵;传记和各种民间艺术以及民情风俗,记载着民族的性格、传统和伦理道德。 3、通过运用法律法规及行业准则来约束和规范从业人员的思想和行为,让员工了解和熟知本旅游中介体的行为规范以及共同的价值观念,并自觉地以它作为行为准则,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这样也有利于建立组织内部和谐的人际关系,制造轻松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2023-09-14 11:44:461

中国旅游文化的特点

你想去什么地方?如果想去全中国建议你买一本中国旅游方面的书
2023-09-14 11:44:582

旅游的文化内涵体现在哪些方面?

旅游的文化内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旅游者本身就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2)旅游资源是文化的载体。(3)旅游过程中的接待设施,如交通、食宿等都蕴含了文化的内涵。
2023-09-14 11:45:051

学习旅游文化的意义

1、一方面,文化的发展丰富了旅游文化的内容,进而促进旅游文化的发展。2、另一方面,旅游文化的发展又能为文化旅游提供内涵丰富的旅游内容,以满足旅游者的各种文化需求。3、在外延上,文化旅游可以说是旅游文化的一个研究内容,而旅游文化的内容要比文化旅游丰富得多。更多关于发展文化旅游的意义,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2023-09-14 11:45:143

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这是一篇很好的范文,请参考旅游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驾驭自然的一种生动反映,弄清旅游与文化的关系,全面加强旅游文化建设,提升旅游文化品位,对于提高旅游行业素质,增强市场生存能力和竞争力,促进旅游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一、旅游的文化属性 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活动。无论是旅游消费活动还是旅游经营活动都具有强烈的文化性。只有挖掘出文化内涵,它才会具备吸引旅游者的魅力。正如孙尚清指出的,“旅游在发展的一定阶段是经济———文化产业,在发展的成熟期是文化———经济产业。”此言透彻地阐明了旅游与文化关系的密切程度。 1.旅游主体的文化本质 旅游作为一种跨时空的消费活动,它的广泛出现是经济发展驱使的结果,但一个人能否成为旅游者更需要内在的动因,正如先秦思想家墨子所讲的,“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人类在基本生存需求满足之后,随着收入的增长,必然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但是,旅游活动更是文化驱使的结果。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经济发展固然为社会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社会发展最根本的是社会文化与观念的革命。二战以后世界范围内旅游活动的兴盛,从客观条件看,是全球经济恢复、繁荣的结果,从深层次看,它是文化观念转变的结果。 2.旅游客体的文化含量 旅游资源按基本成因和属性,大而言之可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类。人文旅游资源,无论是实物形态的文物古迹还是无形的民族风情、社会风尚,均属于文化的范畴。由各种自然环境、自然要素、自然物质和自然现象构成的自然景观,只有经过人为的开发利用,才能由潜在旅游资源变为现实的旅游资源。即使是自然美,也必须通过鉴赏来反映和传播,而鉴赏是一种文化活动,因此,自然旅游资源同样也具有文化性。 3.旅游媒体的文化特征 旅游者以追求精神享受为目的,可以说是文化消费者。因此,旅游业的核心产品只能是文化产品或文化含量高的产品,旅游经营者只有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才能从交换中实现盈利的目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资源的开发者不仅要了解旅游资源本身的特征和功能,还必须了解游客所追求的文化特征,开发出满足各类旅游的文化旅游产品。旅游业的文化特征还渗透在各旅游部门的运行过程中,如现代旅游饭店,不是简单地提供膳食的场所,而是集膳宿、社交、娱乐、审美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因此,一个优秀的饭店,有必要不断提高餐饮、客房、娱乐等环节的文化品位,有必要培养和提高服务人员的文化素质,有必要提供有情调的个性文化服务。 二、文化的旅游功能 旅游的文化性是其产业特殊性的集中表现。文化既是旅游业的物质资源基础,又是它的精神动力支撑。 1.文化的本质决定了文化的旅游功能 文化作为人类劳动和智慧创造的结晶,贯穿着人类的发展和演化的整个过程,从而构成了世界丰富多彩的文化类型及其内涵。这些异彩纷呈的文化现象,其特质有三个:首先,文化是人的创造物,而不是自然物,它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比如,原始的名山大川等自然物,不是文化,但经过人们用自己的智慧进行设计和加工后所产生的园林、景观则是一种文化,从而使旅游产品和文化融为一体。第二,文化是人类社会活动所创造的、为社会所普遍享用的,具有强烈的大众性,从而为广大游客的参与提供了可能。第三,文化不是游离存在的,它体现在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之中,体现在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中。比如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体现了文化,不在于它们的外在建筑材料,而主要在于它们所体现的人类的科技水平和成就及其审美观念,从而极大地扩充了旅游的文化含量。 2.文化的基本类型决定了文化旅游资源的存在形式 从广义的文化概念来讲,每种文化都存在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文化的物质要素,也是文化的物质实体层面,一般称为物质文化,正是这种物质层面的文物遗址,为我们发展旅游提供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存。二是文化的行为要素,也是文化的行为方式层面,一般称为行为文化,正是这种文化的行为要素为旅游业提供了多样化的民俗风情。三是文化的心理要素,也是文化的精神观念层面,一般称为精神文化、心态文化或观念文化,如宗教情绪、道德情操等,都是极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从文化的分类来看,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出各种不同的类型。从旅游的视角出发,可分为主体文化、客体文化和媒体文化;从范围和时间的角度考量,可分为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以文化的物质载体为依据,可分为山文化、水文化等。所有这些,都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形式。从旅游开发建设的角度看,要依据各种不同的文化类型,以不同的视角去考虑和发掘各种资源的文化内涵,构建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 3.文化的基本特征决定了文化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1)文化的地域性特征。人类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由于其特定地域条件的影响与制约,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在我国古代就有“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之说。居住在不同自然条件的人们,在闲暇、交往等生活的结构、范围和对象都会不同,以致形成带有强烈地域特点的文化形式,这些对人类的各种行为包括旅游活动产生诸多影响。 (2)文化的民族性特征。世界上许许多多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正是这种独特的文化传统,使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区别开来。每个民族都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不同的语言、文字、艺术、道德、风俗习惯,构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成为发展民族旅游的潜力之所在。 (3)文化的时代性特征。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文化的内容和功能是不同的。依其不同的时代特征,可以划分出许多类型。在我国,人们通常将我国的历史文化分为“原始文化”、“农业文化”和“现代化文化”三个阶段,分别代表“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特征。人类文化进化的类型与层次的多样化是构成世界多样性的原因,也是旅游活动产生和发展的直接诱因。 (4)文化的继承性特征。人类为了生存繁衍,上一代总会把自己积累的生产、生活经验与技能传授给下一代,人们从前人那里不仅继承了有形的物质遗产,还承袭了传统的价值观念、思维习惯、情感模式和行为规范。经过潜移默化的内化过程,将其沉淀于显意识和潜意识底层,文化由此得以保存流传下来,从而积累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5)文化的变异特征。一方面人类在继承前辈所创造的文化成果的同时,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事新的文化创造,另一方面,文化的交流也以更快的速度推动文化变迁。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里,文化交流的范围之广、频率之快是前所未有的,人类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进行观念的分化和融合,这种文化的变异性为旅游开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型旅游资源。 三、提升湖南旅游文化品位的新举措 当前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旅游文化性竞争日益激烈,利用文化来发展旅游,繁荣经济,已成为世界旅游发展的大趋势和主潮流,我们必须适应这一形势的发展。 1.充分发掘文化内涵,提高旅游文化品位 湖南省旅游资源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全省各地要深入调查研究,大力加强对旅游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使蕴含在旅游资源中的文化潜能得以充分释放;要充分发挥历史、文学、建筑、工艺美术、园林、服装设计以及音乐、书法、绘画、雕刻(塑)、装潢等专业人员的智慧,充分依靠艺术手段和科学手段,将旅游资源进行艺术化处理,使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要通过举办一系列的旅游节庆活动或者建设一批主题文化公园来显示博大精深的湖湘文化内涵;要特别重视旅游文化策划工作,切实解决存在的整体旅游形象不够清晰、旅游产品文化档次不高、旅游市场文化营销策略不高明的问题,真正把旅游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加强了解旅游消费者的文化需求 作为旅游经营者必须了解旅游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和文化精神特征。比如,外国旅游者来中国,除了欣赏我国秀美的山川名胜、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品尝中国的美味佳肴外,更希望能够了解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了解中华民族的生产、生活、信仰、娱乐等方面的习俗。要研究不同的旅游消费群体,把握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心理。如当今世界一部分人长年生活在拥挤喧嚣的城市中,过着节奏紧张、竞争激烈的生活,许多人想放松情绪,希望返朴归真,回归自然,因而生态旅游、农家乐、农业观光游等应运而生,并逐步成为时尚。一般而言,旅游者的文化消费心理,不外乎审美、求新、求知、求乐、怀旧、偏爱、共鸣、从众等,要针对这些心理需求,开发一些有特色的旅游项目。 3.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旅游开发格局 当前,旅游需求消费的重心正在由观光型向文化型、保健型和生态型等方面转化。全省要下
2023-09-14 11:45:241

旅游发展对文化的影响

好的方向是可以对历史文化起到传承的作用。坏的影响是现在好多地方为了吸引人,胡编乱造一些故事,对文化是一种践踏。
2023-09-14 11:45:365

我国古代有哪些思想文化对旅游影响很大?

法国旅游学家弗朗索瓦·韦拉曾把亚洲的主要旅游国分为三类:一类是具有航空和港口交通枢纽以及进入东南亚和中国的得天独厚的通道的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另一类是工业国家,如日本;第三类是拥有特殊旅游资源的国家,如泰国。韦拉虽然没有提及中国,但很显然,中国属于其中的第三类。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化博大精奥,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发展积淀过程中,中国文化造就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文化,"旅游"在中国自有其生成、发展的土壤和历史。如果说,在中国哲学的诸子百家之学中,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是儒、道、佛三家,那么,在中国旅游的诸子百家之学中,对中国旅游文化影响最大的也是儒、道、佛三家。正是这三家各执一端的旅游思想,能糅合各家,以其各自的文化风格影响着中国旅游文化,组成中国旅游发展的基本线索,给中国旅游文化的开拓演进带来了活力。一、儒家思想与中国旅游文化两千多年来,儒家的旅游观对于中国人民的旅游活动产生了至巨至深的影响。对儒家的旅游观可从近游思想、远游思想、重民传统和尚古意识四个方面认识。就一个民族的普遍心理而言,中国人有着安土重迁,不喜远游崇尚近游的思想。这可从中国民间的俗语"好出门不如歪在家","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看景不如听景"中反映出来。这是因为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华民族的内倾民族性格特征多少地阻抑了中国人旅游的动机,它发源于儒家。从孔子思想体系的总体来看,"仁"贯穿其中,成为联结各个范畴的媒介,同时,又是各个范畴和言行的总纲。而从宗族血缘关系来看,孝悌是为仁之本,提倡孝悌,注意培养人们具有孝悌的品德,是孔子仁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孔子曾经要求做儿子的做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礼记>>上也说:"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不亏其体,不辱其身,可谓全矣。故君子……一举足而不敢忘父母……道而不径,舟而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遗体形殆。"儒家之提倡近游,目的就是为了减少非正常死亡和伤残现象,从而实现其"老者安之,少者怀之"和"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的仁政思想。这种近游观的出现,与春秋时期的黄河流域,在生产水平尚很低下的时代,劳动力很宝贵的社会经济条件相吻合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近游作为一种旅游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在当时无疑是有其进步意义的。儒家主张和看重近游,是因为这种短途旅游既可达到健康身心和陶冶性情的目的,又可和家人同享天伦之乐。然而儒家并不是无条件反对远游。按孔子的表述分析,父母去世后,儿子远游自然不在限制之列。因为儒家学说以重人伦为核心。父母在世之日,儿子久游不归,一则令父母担忧;二则儿子也不能对父母尽关心赡养的义务。孔子只是要求做儿子的出门之前必须制订好游览计划,把游览路线、时间、何时归来这类情况告诉父母,使父母心中有数。同时,孔子也十分重视远游的作用,把它视为扩大阅历,结交名流,增进学问的重要途径。《论语》开宗明义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孔子对于为他而纷至沓来的客人的欢迎词,也是对当时人际交往频繁,旅游之兴盛的社会现象的一种良性指导。孔子还将游览视作个体人格发展的理想之路,他认为只有"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所以儒家认为"志在四方"是男子汉应有的抱负和基本的形象特征。这用意很清楚,他们给所有的人规划了两种自我实现的途径:当孝子或当忠臣。为家庭或为国家。前者的奋斗目标在于使家庭幸福,后者的奋斗目标却是为国家太平。由于儒家阳刚进取,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是身在庙堂之上,即一心想参政,因此,在儒家学说中,为父母做牺牲和为君国做牺牲,都属于仁人志士。明乎此,我们就容易理解在中国旅游史上为什么近游理论较远游理论同样发达,探险旅游同怡情旅游一样受我国人民的重视。研究儒家思想的人便会发觉,儒家的"与民同乐"、"民贵君轻"的思想也渗透在中国旅游文化之中。在《孟子.梁惠王》中有一段关于与民同乐的论述。孟子认为,贤者与民同乐,故能乐其乐。而不贤者虽有池沼等游乐对象,因其不能与民同乐,故快乐难以持久。他引用《诗经》中赞美文王的"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的有关句子;和《尚书》中所引夏朝民众仇恨商纣王独乐的民谚,从正反面举例说明"与民偕乐"和"独乐"的区别。以此来启发和讽刺梁惠王。一部中国旅游文化史,始终贯串着这一重民传统。这种把发展旅游和实施仁政结合起来,通过旅游来体现仁政的观点,对中国古代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文化的建设、旅游文化特色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上,由于这种"与民同乐"思想的薰陶,产生了一大批将仁政实施与旅游开发结合进行的地方官,如柳宗元、白居易、欧阳修、苏东坡、范仲淹等,他们把旅游看成政治的一部分,他们不肯脱离政治来谈旅游,在借旅游怡情的同时,又考察民情。重民传统也表现在历代帝王不敢肆意远游上,凡置国家大事和人民疾苦于不顾,而一味远游的君主,无一不受到民众的遗责。珍惜自已民族的历史,爱护先辈留下的遗迹,在文明的世界里,这几乎是尽人皆知的常识。而这传统尤以中国为突出。在两千年前,儒家创始人孔子曾多次表白他崇拜古代文化:他认为周代的政治制度和学术文化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对尧舜统治时期也向往不已。他描述自已的立身是"信而好古,述而不作"。两千多年来,中国的旅游文化就是在这种"信而好古"价值取向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在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者欣赏口味方面,这种特点体现得异常鲜明。就旅游点的建设来看,中国古人对于开辟自然风景游览点的兴趣,远不如建设有古迹的旅游点浓烈,他们对于保存古代旅游文化有着极为强烈的责任感。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能象中国这样富于历史责任感,这样重视旅游史料的保存,中国人世世代代都在严肃地记载着他们开发旅游资源的历史以及他们对山水美的认识,这都可以从历代留下来的各风景名胜的碑刻史料和有关山水名胜的各种山经地志中感受出来。克已复礼、兴灭继绝、信而好古,述而不作。可以说这四句话大致概括了孔子的文化观。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的讨论中,谁也不曾否认孔子在整理和传授古代文化、保存文化遗产方面的历史功绩。由于大一统的儒家思想自汉武独尊儒术以来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因此给中国古代旅游文化带来了很多独具的特点,如尚古重文、兴灭继绝的文化意识,就曾对我国的旅游文化带来良好的影响。鸟瞰中国的旅游文化史,重视修志,保存真实的史料,以供来者参考,实在是我国古老而又绵延不断的传统。在中国古代,几乎没有一处名山大川没有人为之撰写志书的,一些不出名的山水名胜也因有旅游者的游记而传世。儒家思想的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旅游文化,孔子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开创了儒家人本主义的"比德说"旅游观。他将山水与不同思想修养、气质特点、个性品格紧密联系起来,使山水人格化、气质化;凡是人具有的美德,都可以赋予山水;而且人可以通过游览山水达到娱乐、长寿的目的。与孔子开创的注意道德价值的旅游观--"比德说"相左的,是老庄开创的注重个性情感的旅游观--"情感说"。与儒家同时代生衍,并深深影响着我们民族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精神面貌的道家思想,以其"清静无为"的消极出世态度书写了另一种逍遥自在的去追求顺应自然、返朴归真的旅游审美文化。二、老庄哲学与旅游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儒、佛、道三教,儒重治世,佛重治心,道重治身,而"道"是老子和庄子建立的最高哲学概念。由于老子和庄子都推崇"道",所以后人称之为道家,而真正将老子之道发展到顶峰的以形成道家正统地位的还是庄子。同时,庄子之道与旅游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庄子之"道"是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特殊形式,随中华文明而渊源流长,同时它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在中华历史长河中泛波,与中国传统文化在许多领域有着血肉亲缘的关系,其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兼容并蓄,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各领域均产生过巨大而复杂的辐射作用,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和保护作用。庄子是我国先秦时代著名的旅游大家,他一生酷爱自然,相信"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继承和发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观念时,庄子认为道即美,无为即美,无为即自然,自然是天地的本性,人对自然之道的认识,应采取直接体验的同步方式,即庄子所说的"乘物以游心"的直觉体验方式,也即我们今天所说的天地自然与人契合的旅游。"游"在《庄子》中频频出现。据统计,除人名如"子游"外共出现99次,它有四种含义:(1)游泳。如"善游者数能,忘水也"(《天远》)。(2)游戏。如"问谷奚事,现博塞以游"(《骈拇》)。其中"博塞"就是一种类似于掷骰子的游戏。(3)自如运用。如"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矣"(《养生主》)。(4)游历。如"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逍遥游》),"子贡南游于楚"(《天地》)等。其中,前三种意义的"游"在《庄子》中只了现了7次,而"游历"的"游"则有92次之多。可见庄子对旅游的钟爱。他抱着"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的人生态度,风尘仆仆于齐、楚、魏等国,行踪飘忽于山川林间,钓于濮水之滨,游于濠梁之上,与旅游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对旅游产生了一种特殊的体悟。《大宗师》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大作,观于天地之谓也。""观乎天地之谓",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旅游。庄子认为,"观于天地"的旅游能使人生境界"天人合一",优游自在,无挂无碍,并能领略"天地之美"的无限风光,也是庄子得"道"的重要途径和最佳选择。庄子时代之所以重视游历活动,是由于当时文化思想交流的媒介极其贫乏,用以记录个人思想成果的文字大都刻写在竹简上,这就给思想交流带来了很大的因难。因此,除聚徒授学外,周游列国就成了诸子百家为传播自己的思想而想到的既方便又快捷的途径。《庄子》书中记载庄子所游之地就有楚、鲁、卫,匡等。总之,社会游历活动成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一种风习,这种风习在张扬主体思维成就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陶冶了主体的性情和人格。在研究老庄哲学的过程中,我们总感觉出在道家学派中,老子是把"至美"和"至乐"作为"游"的最高志趣,庄子则更主张"乘物以游心",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并称这种人与自然的统一为"天和"。他希望按人的自然本性生活,从仁义礼智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以求得精神上的自由。在庄子整个光怪陆离的思想中,最能显现他个性至情的,是他"云气空蒙,往返纸上,顷刻间,顿成异观"的"逍遥游"思想。这与他看破红尘,想遁于世外,以求得自然之性的人生观相一致。"逍遥游"是庄子提出的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特殊范畴和特殊概念,它既是人类在不自由的社会条件下要求精神解放的抽象概括,又是庄子本人思想性格的抽象体现和庄子旅游的行为纲领。在本质上体现着旅游与哲学的高度统一。它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的旅游山水美学,已经从具体的审美经验,开始上升为抽象的科学理论。"逍遥游"是庄子对"游"和"旅游"现象的高度哲学抽象和理论概括。而这种"逍遥游"是指精神与行为的自由,是摆脱当时社会现实所加给人们的各种枷锁的绝对自由,是在幻想中所追求的自由,也是一种无意志、非理智、超功利的,游于玄境的心灵自由活动和精神邀游。是一种顺应自然的思维方式之"游",其哲学的现实土壤便是旅游。这种精神遨游是由具体的旅游活动发展概括,飞跃和升华而来。而庄子"小知不及大知"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依赖的主要是旅游获得的宇宙天地无限的信息和至高无上的感受,旅游是庄子得"道"的主要途径。古代哲人和文艺家多强调"以我之自然合物之自然",这是达至精神绝对自由和解放的必要条件,是走向精神漫游的第一步。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庄子之"道"与庄子之"游"是相融的,庄子之"道"即庄子之"游",庄子之"游"即庄子之"道"。他用来论道的游,经历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是一种抽象的旅游思想和旅游理论之游--即顺物自然的思维方式之"游"。在抽象的"游"论"道"中,旅游的自然天放和畅神自娱的特征被作为"道"的原则贯穿于庄子"道"论的整个观念体系中,旅游在庄子"道"论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概括为:(一)旅游把天地万物作为观察和研究的对象,客观上启迪庄子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去探究万物的本源,本性和宇宙的根本等哲学问题,从而论证道的本原性;(二)旅游"自然天放"的特征为庄子"道"论的自然本性提供思维原型。可以说,"道"的创生得之于旅游的启示,"道"也就必然保存着旅游的特征和痕迹。它是庄子旅游的物质载体,旅游在一定程度上受"道"的支配。虚静是庄子之道的特性,是"天地之本","万物之本",那么,受庄子之道的熏陶和影响的庄子旅游自然也以虚静为纲,用庄子的话来说,叫做"退居而闲游,则江海山林之士服。"庄子以寄意自然达到人与自然的沟通为旅游最高境界,以产生虚静的心境和超脱物外的解脱之感为旅游最终目标,以能聆听风壑万籁之声,体验四时变化之景,洞穴探幽等为最佳旅游环境,时时处处都体现了庄子崇尚虚静的旅游方式和旅游思想。庄子是中国旅游的积极倡导者和身体力行者。他玄远淡泊的逍遥旅游思想,给予后代啸傲风月,翘首天外的隐士游客和失意宦场,徜徉山水的士大夫们的极大的心灵慰藉和旅游模式示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悠然自在的隐居生活,正是陶渊明返朴归真情趣的抒发;"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度鸣禽"的病愈见生机的描绘,正是谢康乐郁郁不得志情绪的沉吟。忙于世俗的人如果能象庄子那样,外观于物,内省于心,就能跳出尘俗,顺应自然,返朴归真,进入逍遥游的境界。作为中国古代道家旅游理论的创始人,庄子的旅游贡献不仅在于他身体力行地倡导旅游,提出一系列的旅游主张,而且还在于他难能可贵地对旅游现象本身进行思考,从而建立起了自己的独特的旅游理论体系。如果说中国旅游文化传统是流,那么,凝聚于《庄子》中的旅游思存和旅游理论就是源。庄子实是开启了中国旅游文化传统中的道家一维,这在中国旅游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奠意义。三、佛教与旅游文化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具有明显的东方色彩。佛教文化对我国有深刻的影响,中国的佛教旅游资源历史之久,数量之多,艺术之精是中外驰名的。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通常只看到较低层次的佛教表面现象的某些侧面,所以一讲佛教,有的人认为就是烧香求神,磕头拜佛。其实,佛学的严密性及其教规教仪的规范化使佛教在思想、文化和政治等各个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一次佛教之旅,应多上些人生的净化,多一些思辨的认识,而不仅仅是求签算命,东张西望或前呼后拥。佛教自西汉传入我国。魏晋南北朝时社会动乱,兵荒马乱,苦海无边。佛教以其大慈大悲、普济众生、因果报应、彰善惩恶的教义赢得了各层次人群的信仰。加之上层社会人士出于"家弃章句,人重异术"的文化心态,所以也乐于交游佛教徒。玄学与佛学共向交融,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既深且广的影响,对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佛教哲学与道教哲学一样,都是宣扬出世的哲学,其基本精神是老庄倡导的顺应自然,返朴归真。所以游方问道在佛教界有着悠久的传统。佛教有一部流传极广的大乘经典《华严经》,该经的《入法界品》介绍了广善财童子从文殊菩萨处发心问道,继而百城烟火,前后参访请教了五十三位大善知识,终于证明"华严法界"的生动事迹。千百年来,中国佛教徒以善财童子为榜样,通过"西行求法"游方问道、朝礼山胜迹的活动,促进民间旅游活动的成长和发展。中国僧侣的游方是受佛陀"游行教化"传教方式的启发而形成的。佛教认为:人生是"无常"的,充满了痛苦,只有信奉佛教,努力修行,才能彻底摆脱生死痛苦,进入超脱生死的境界。为了脱离苦海,不少佛教徒不远千里,到异国他乡寻找真经。早在东汉中叶,中印佛教徒就开始交往。汉明帝时期"白马驮经"佛教东来佛经的历史记载,生动地反映了伴随着佛教传播而兴起的旅游活动。自那以后,不断有古印度和西域的高僧大德来我国译经传教。如安世高、安玄、竺佛朔等等。他们博学多识,孤身远游,在传播佛法的同时,还带来了异国他邦丰富多采的文化艺术。他们虔诚的宗教信仰和崇高的献身精神,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僧人寻求佛法,朝礼圣迹的热情,形成了持续千年的"西行求法"运动。他们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或走陆路,或行水道,"轻万死以涉葱河(今新疆一带),重一言而之萘苑(泛指印度)"。其人数之多,路程之远,行旅之艰,历时之久在古代旅游史上都是罕见的。在成百上千的求法高僧中,以法显、玄奘、义净等最为著名。他们每到一地,即寻访名师,学习佛法,并了解当地的山川形势,风俗民情,学成归国时带回大量的经籍图像,并积极从事翻译工作。他们撰写的游记性专著《佛国记》,《大唐西域记》和《南海寄归内法传》等,是今日研究古代印度和南亚地区的历史、地理、文化和宗教的重要资料,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有四个字,叫"千载一时"就是说历史虽已过去,但"已作不失",众业所造积淀不来,成就了我们的今日。佛教自印度传入我国以后,就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壤上,经过"嫁接",生根、成长、产生了有独特结构和气象的中国佛教。在自然山水中居静修行,清淡佛理的旅游一向在僧侣中十分风行。"一钵千家饭,孤僧万里游。"出家人云水一身,无牵无挂,以参访善知识,弘扬佛法,化导众生为务。他们崇尚自然,素用山水点缀神形,并将优游山水,品味山水和在山水中切磋玄理,发挥禅理,发展为名僧的一种风度。他们又为深山幽谷,万仞高崖,大漠石窟,江心孤屿僻静海滨,幽深郊野是佛游的理想之处,佛教徒的参方活动虽有其特定的意义,不能与旅游活动划等号,但是,如果对参与活动进行客观评价,却又不难看出它与旅游活动的密切联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佛教徒的旅游的确是旅游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不仅如此,他们同时还是佛教旅游胜地的建设者。环顾我国各地,凡有佛教寺塔之地,无不翠枝如黛,碧草如茵,环境清幽,景色宜人。古联有云:"世间好语佛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高僧大德所作的贡献及其艰苦的创业精神令人钦佩!佛教徒通过交游,佛学与玄学,儒学相互交融,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佛教旅游文化--禅宗。它随缘而安,与世无争的思想与儒家乐天知命,安贫乐道,顺应时势的思想相联,又与道家无为不争,安时处顺的态度相通,特别与庄子避世、游世的思想相一致。三种思想的相容相摄,对我国旅游文化的发展和旅游活动的开展都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它们都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神秘、异已变成为理解、亲和,都表明人的山水意识已从神的羁缚中解放出来,都将人性美(或道德,或情感、)和山水美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充分肯定了人的道德价值和情感价值。历代大量旅游文化作品表明,儒、佛、道这三种旅游观念事实上都在影响和促进我国旅游文化的发展。中华民族自古便是一个向往自然,喜好自由,乐于游历的民族,从上古时代的圣人舜以其巡游的方式揭开这一行程的帷幕以来的数千年间,在山川霞丽,风物壮观的中华在地上,不知多少华夏英杰,以其艰苦卓绝的旅游生活向世界展示过他们奋进勃发的英姿,也不知有多少炎黄子孙以他们无数的旅游活动为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增添了瑰丽的一笔。是他们,孔子,老子,庄子,法显及许多旅游家,谱写出中国旅游文化史上绚丽灿烂的篇章!
2023-09-14 11:46:531

旅游与文化的共同点是什么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旅游是文化的手段和工具,是文化出现的前提;文化是旅游的结果和目的,是一种具体的表现形式。旅游产生了文化,文化丰富了旅游,旅游与文化都是广义文化的产物。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既推动了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横向地带来了国内地区间、民族间的文化传播,更促进了纵向的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撞击与升华,进而形成旅游与文化的合二为一。
2023-09-14 11:47:211

文化对旅游发展的积极意义

1、一方面,文化的发展丰富了旅游文化的内容,进而促进旅游文化的发展。 2、另一方面,旅游文化的发展又能为文化旅游提供内涵丰富的旅游内容,以满足旅游者的各种文化需求。 3、在外延上,文化旅游可以说是旅游文化的一个研究内容,而旅游文化的内容要比文化旅游丰富得多。
2023-09-14 11:47:352

发展文化旅游的意义

  1、一方面,文化的发展丰富了旅游文化的内容,进而促进旅游文化的发展。   2、另一方面,旅游文化的发展又能为文化旅游提供内涵丰富的旅游内容,以满足旅游者的各种文化需求。   3、在外延上,文化旅游可以说是旅游文化的一个研究内容,而旅游文化的内容要比文化旅游丰富得多。
2023-09-14 11:48:021

为什么说旅游是一个很好的认识当地文化的途径呢?

旅游能够带给人们一段美妙的旅程,经历各种不同的文化,对新地方的印象也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首先,安全问题是影响旅行者对旅游地的印象的重要因素。出国旅游,人们会细心考虑目的地国家的安全情况,如果发现当地安全状况较差,恐怖活动频发,自然会给旅客留下极其不好的印象。因此,出门在外旅行时,应对目的地的安全情况进行提前了解和查询,以便确保游览过程安全有序,让旅行者有舒适愉快的游览过程。其次,各民族文化差异也是影响旅游印象的重要因素。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有着完全不同的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如果旅游者能够很好地理解这些文化环境,学习不同文化的风采,那么一定能够给他们留下更好的印象。而一个地方最特别的术语、传统美食、建筑和文化活动,往往都被记在旅客的脑海里,从而构建出一个永久的美好印象。另外,景色也是影响旅客的旅游印象的重要因素。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自然景观,比如:风景优美的河流、神奇的峡谷、如画中的水墨画般的湖泊、壮观的海洋瀑布、雄伟的火山景观等。在赏景的过程中,旅客能够近距离感受到大自然的原始力量,有利于他们获得丰富的、弥足珍贵的视觉体验,给旅游者留下难以忘怀的美好印象。最后,条件方面也会影响游客对旅游地的印象。在出行旅游时,游客合理安排和选择行程,要以行程安排省心、住宿方便,交通设施齐全为基本原则,以保证自身安全、尽快抵达目的地。还应该注意交通条件的选择,用相对正规的公共交通工具,对于不合理的收费,应注意反抗,以减少自费开支,避免旅游者的不必要后顾之忧。总之,安全、文化、景色以及周边条件都是影响旅游地的印象的重要因素,因此,出行在外旅游时,应该正确认识这些风险,多多观察、领略各种文化风情以及体验自然美景,这样才能给游客带来最美好的旅行体验,留下深刻难忘的旅游印象。
2023-09-14 11:48:141

文化与旅游文化的区别

文化旅游泛指以文化为主题的针对性强的活动。旅游文化指的是旅游产业的产业文化。
2023-09-14 11:48:332

旅游文化的特征有哪些

1.移动传播性 旅游文化特征是指旅游文化系统的特征。旅游主体在追求自由的本质力量的驱使下,不断跨越两个或多个文化空间和社会环境,并吸附大量的旅游中介体参与进来,形成一种动态的线性结构,并呈现出移传性特征。2.时代性 不同时代旅游主体的旅游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是有差别的。古代中国人表现为拘谨和内向性格,而今天的旅游者,尤其是青年旅游者则表现出开放和外向性格。3.民族性 不同的民族其主体的旅游文化观念和行为模式是不同的。4.阶层性 阶层性特征是指不同阶层旅游主体的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各有特色
2023-09-14 11:49:242

旅游文化的概念是什么 旅游文化的概念简述

1、旅游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有其特定的内涵和相应的外延。 2、广义的理解,旅游文化是人类过去和现在所创造的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全过程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
2023-09-14 11:50:031

什么是旅游文化

旅游文化——是旅游行为的综合性、时间空间的延展性、景观意态的趣味性、旅游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满足游客文化需求多样化的客观规定性,促使旅游业必须具有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文化形态,这就是旅游文化。
2023-09-14 11:50:141

旅游文化的特征是什么?

知识性:旅游给大家带来很多见识,增进了对各地了解,丰富了人文知识。这才是旅游的真谛!意志性: 旅游给大家带来心灵的意志,会让自己的思维,心情发展到兴奋,快乐的极致。休闲性:日前高速运转的生活工作频率,使人越来越感到生活的压力过大,所以需要在一些假日放松自己,到海滨城市享受阳光,沙滩,大海,蓝天,白云。扩展资料交往定义:1927年,德国的蒙根·罗德对旅游的定义,旅游从狭义的理解是那些暂时离开自己的住地,为了满足生活和文化的需要,或各种各样的愿望,而作为经济和文化商品的消费者逗留在异地的人的交往。注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目的定义:20世纪50年代,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旅游研究所对旅游的定义,旅游可以理解为是暂时在异地的人的空余时间的活动,主要是出于修养;其次是出于受教育、扩大知识和交际的原因的旅行;再是参加这样或那样的组织活动,以及改变有关的关系和作用。时间定义:1979年,美国通用大西洋有限公司的马丁·普雷博士在中国讲学时,对旅游的定义为,旅游是为了消遣而进行旅行,在某一个国家逗留的时间至少超过24小时。注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各个国家在进行国际旅游者统计时的统计标准之一:逗留的时间。相互关系定义:1980年,美国密执安大学的伯特·麦金托什和夏西肯特·格波特对旅游的定义,旅游可以定义为在吸引和接待旅游及其访问者的过程中,由于游客、旅游企业、东道政府及东道地区的居民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注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引发的各种现象和关系,即旅游的综合性。生活方式定义:中国经济学家于光远1985年对旅游的定义为,旅游是现代社会中居民的一种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是:异地性、业余性和享受性
2023-09-14 11:50:295

旅游文化包括哪些方面

旅游文化绝对不是那种抽象的、形而上学的东西,而是包括旅游者、旅游从业者、旅游资源、旅游生活设施和接待地环境等在内的物质和精神的总和。它一方面包括具体的、客观的内容,如:人、财、物等;另一方面还包括不可见的文化成分,如旅游者如何使用他的钱、财、物,旅游业如何开发资源、增添设备、提高质量以满足旅游者的各种心理动机和需求,这种从酝酿到实施完毕的过程,莫不带有文化传统、民族习惯之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和制约。而旅游者玩 购 娱,的结果以及从中可以看出的明显动向,旅游从业者为旅游者开发的旅游资源、提供的各种服务设施本身,则更物化的体现了种种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和制约。更多关于旅游文化包括哪些方面,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64bc501634668910.html查看更多内容
2023-09-14 11:51:201

什么是旅游文化

你想做学术研究吗?答案是,没答案。这是一个伴随旅游经济而产生的一个词,基本就不是一个社会学或文化人类学术语。 文化,广义上讲,记录人类生存、发展、变化的载体的总合。它体现在衣食住行这些最普通的生活过程中,也体现在政治,经济等这些很大的社会活动中。现在有一种流行,什么东西一旦加上“**文化”,就很牛。狭义上是指称现实可见的表达一定时代特征或价值观念的载体,比如出版物,传统节日,历史典故……。 那么从这个角度讲,旅游文化应该包括,与旅游相关的出版物,各地举办的旅游促销活动,拍摄的旅游宣传片,旅游引发出来的新行为,比如驴友俱乐部,五一,十一疯狂的旅游透支……。
2023-09-14 11:51:343

旅游文化的定义

旅游文化——什么是旅游文化? 一、旅游文化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文化旅游正成为一种备受青睐、生机盎然的旅游形式。文化因素对现代旅游活动的影响,将会更加深刻和深远。要加快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就必须高度重视旅游文化建设。这首先是旅游的文化本质特征的必然要求。 “现代旅游现象,实际上是一项以精神、文化需求和享受为基础的,涉及经、政、社会、国际交流等内容的综合性大众活动。" (注:喻学才:“近七年旅游文化研究综述”[J],《旅游经济》,1997年第2期。) 文化因素渗透在现代旅游活动的各个方面,“文化是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旅游景观吸引力的渊薮,是旅游业的灵魂。" (注:马波:《现代旅游文化学》,青岛出版社,1998年。) 旅游者的旅游行为是一种文化消费行为,其外出旅游的动机和目的在于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满足;而旅游经营者要达到盈利的目的就必须提供一种能满足旅游者文化享受的旅游产品。 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其要吸引和激发起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就必须具有魅力无穷、独具特色的民族、地方文化内涵,满足人们对科学、史学、文学、艺术和社会学等方面的不同需求。因此,旅游的文化本质特征必然要求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优先发展旅游文化。 其次,旅游文化是一个国家旅游业保持自身特色的决定因素。人们常说:“民族的东西是独特的,文化的流传是久远的。" (注:孙玉波:“展示深厚的文化底蕴——北京胡同旅游带来的启示”[N],《经济参考报》,1995年6月17日。) 一个国家的旅游业若缺少了自己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蕴,便失去了特色,不能反映出本民族独有的精神内涵,也便失去了强大的吸引力。实践表明, “举凡旅游业昌盛之国,莫不以旅游文化取胜。” 奥地利的旅游,几乎都与斯特劳斯等奥国音乐大师紧密关联。 巴黎街道的命名,每每蕴含法兰西民族的历史掌故。 (注:许宗元:“论茶文化在旅游文化中的地位”[J],转引自喻学才“近七年旅游文化研究综述”[J],《旅游经济》,1997年第2期。) 因此,旅游文化是一个国家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必然要求。再次,旅游文化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能。“旅游是以一国一民族独特的文化招徕旅客赚取外汇的文化经济” (注:李刚:“宗教文化——重要的旅游资源”[J],《天府新论》,1990年第1期。) 为此,世界上许多旅游业发达的国家先后实行了“文化经济”新战略。 美国洛杉矶文化旅游负责人罗伯特·巴雷说:“文化旅游大概是美国增长速度最快的旅游项目。因为各个城市发展文化旅游可以获得相当可观的收入。 (注:玉东:“美国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项目"——文化旅游”[N],《北京日报》,1997年6月26日。)” 意大利对文化遗产投入和产出经过全面系统计算,得出的结论是,国家每年对文化性参观旅游业征收的增值税收入是保护费用的27.5倍,并能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建筑、商业和交通运输,促进科学文化的发展。他们由此认为“文化遗产是该国最丰富宝藏,内中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能,是政府永不枯竭的财政来源,应视为战略资源和国家基本生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自1985年,开始实行全国‘文化经济"新战略,以达到保护文化、宣传自己、经济受益一箭三雕的目的。 (注:游天:“新兴产业奏鸣曲”[J],《北京财贸学院学报》,1994年第5期。)” 韩国也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意欲将文化、旅游培育成21世纪的国家战略产业" (注:秦玲:“文化旅游:下个世纪的国家战略产业——韩国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N],《科学时报》,1999年11月5日。) 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实践来看,“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已成为发展旅游业的一大特色和主要经验之一。 再次,文化是提高人的素质,提高管理水平的关键。旅游文化大量地体现在旅游业的管理者及其从业人员身上,其文化素质的优劣、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旅游者能否获得良好的审美享受和精神满足,直接关系到旅游资源能否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进而影响到旅游业的发展。 而未来的旅游业的竞争主要是旅游文化方面的竞争,人们对旅游资源、旅游服务的需求更趋向于文化性强、科技水平高、富于参与性的项目,因此,旅游业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必须相应地提高,才能与国际接轨,适应时代的要求,使中国的旅游业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文化是旅游业创名牌、提高竞争力的法宝。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物质方面的需求是较低级的需求,易于满足,而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是一种高级而复杂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但又影响全局。 旅游企业若不能满足旅游者精神文化的需要,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同时由于文化具有地域性、民族性、传承性等特点,往往为一个国家和地区所独有,很难模仿和复制。因此,在竞争中就减少了可比性,具有垄断的地位,易形成强有力的竞争能力,也易于创出自己的特色和名牌效应。名牌是旅游业竞争中的一种无形力量,更是促使旅游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 总之,中国旅游业要获得较大的发展,立于世界旅游强国之林,就必须高度重视旅游文化建设,深入挖掘旅游文化的内涵,营造旅游文化氛围,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文化体系,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服务和指南。旅游文化是中国旅游业不可缺少的文化底蕴和灵魂,是中国旅游业保持中国特色、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二、旅游文化内涵及分类 文化的本质在于创新,旅游文化不是旅游和文化的简单相加,也不是各种文化的大杂烩,它是传统文化和旅游科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 对于旅游文化来说,其他各种文化都是“原材料”。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头脑中原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特征、思维方式等文化因素与目的地的异质文化因素的相互碰撞与结合,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而旅游经营者经过潜心地研究本国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并进行适当的取舍,吸收一些外来文化,精心加工、组织和开发成为供旅游者观赏或享受的旅游文化产品,创造了旅游文化;旅游客体本身反映着人的智慧和力量,有相当的文化因素的成分,它是人们内心的价值观、审美观等精神因素的外在表现,其本身也是旅游文化的不可缺的组成部分。 因此,所谓旅游文化实际上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为依据,以行、吃、住、游、购、娱六大要素为依托,以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介体和旅游研究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基础的,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业已形成的观念形态及其外在表现的总和。它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 旅游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外延也相当宽泛。“既涉及历史、地理、民族宗教、饮食服务、园林建筑、民俗娱乐与自然景观等旅游客体文化领域;又涉及旅游者自身文化素质、兴趣爱好、行为方式、思想信仰等文化主体领域;更涉及旅游业的服务文化、商品文化、管理文化、导游文化、政策法规等旅游介体文化。“ (注:林永匡:“弘扬优秀文化,强化阵地意识”[N],《中国旅游报》,2000年1月17日。) 此外,还涉及到旅游学、旅游心理学、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管理学、旅游社会学、旅游文化学、旅游美学等对旅游活动进行研究的综合领域。 从旅游文化的结构体系来看,应包括最外层的物质文化,如建筑、园林、器物、工具、饮食、服饰等,这些都是有形的,有能被人的感知器官所能感受到的物质形态。 旅游文化的中间层次包括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两个方面。 制度文化是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间关系的产物,包括旅游活动参与者应遵守的法律、规章以及职业道德等约束机制,它是旅游行为的定型化、程序化、道德化,主要由政府、集团、机构等运用强制手段制订和实施。 旅游行为文化,则主要是指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在旅游活动中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定势行为,如礼俗、礼仪、民风、民俗、行为举止和服务方式等。它实际上是旅游者或旅游经营者的个体的自发性行为,是其内在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因素在其行动中的表现。 旅游文化的核心层是精神文化或叫心态文化,它是旅游活动参与者的文化心态及其在观念形态上的表现,包括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由价值观念、审美追求、道德情感、思维方式等主体因素构成。 这四者之间的关系是由客体到主体紧密相连、不可或缺的关系。物质文化是旅游文化的外在显现或外在的物化,能够直接为人所感知,也因其有形故易于模仿和创造,但要真正具有魅力必须在物态化的背后体现出创造者的一种精神、观念和追求。 心态文化是旅游文化的核心,必须有意识地外化于物态,才能为人所感知,为人所了解,从而使自己的观念、追求、情趣、情感等能引起他人的共鸣。因此,物态文化和心态文化互为表里地对立统一于整个旅游活动中。 而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则是由物态到心态的中间性的过渡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制度文化是保证服务质量,提高旅游层次,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具有保证方向和指南的意义。 而行为文化对于提高旅游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保证服务质量、增强竞争力等方面也是不可缺少的。旅游服务人员标准、优雅的服务,能使旅游者感到旅游的莫大快乐;旅游者良好的行为举止,既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也能减少和接待地居民间的不必要的冲突。 正确而深刻地理解旅游文化的内涵,并对其进行科学的分类,是我们加强旅游文化建设的前提条件,它将使旅游文化建设更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实际操作性。
2023-09-14 11:51:451

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是两个既有一定联系又有严格区别的概念。旅游文化属于文化的范畴,是文化的一个门类,与诸如建筑文化,生态文化,艺术文化,等相并列,是文化的一种类型。而文化旅游是属于运动的范畴,是旅游的一种类型,与旅游在内涵上存在着有机的联系。一方面,文化的发展丰富了旅游文化的内容,进而促进旅游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旅游文化的发展又能为文化旅游提供内涵丰富的旅游内容,以满足旅游者的各种文化需求。在外延上,文化旅游可以说是旅游文化的一个研究内容,而旅游文化的内容要比文化旅游丰富得多。
2023-09-14 11:51:542

旅游文化的概念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旅游可以让我们见识到各地的美丽景色和风土人情,增长见识,开阔眼界,缓解压力,精神放松,有益身心健康。
2023-09-14 11:52:052

旅游文化的特征有哪些?四大特性可概括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旅游文化 也开始受到广泛关注。旅游主体在旅游过程中会形成一套相对独特的观念和行为,即一种文化形态。旅游主体文化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下面我们就来概括一下它的四大特性。 可能感兴趣》》 北京人最多的地方是哪儿    旅游文化的特征   1、移动传播性   旅游文化特征是指旅游文化系统的特征。旅游主体在追求自由的本质力量的驱使下,不断跨越两个或多个文化空间和社会环境,并吸附大量的旅游中介体参与进来,形成一种动态的线性结构,并呈现出移传性特征。   旅游文化系统的移传性特征包括两方面的涵义,第一方面是移动性特征。旅游主体由于其永无止境的探索与超越精神,总是使自己处于运动状态之中。旅游主体的这种动态本质,使旅游文化系统的各个环节因其移动而呈现出移动性特征,使旅游出发地、旅游客源体、旅游中介体乃至旅游目的地的文化连在一起。第二个方面的涵义是传播性特征。不同地域的文化,随着旅游主体的运动而漂移和扩散,旅游主体是其所在民族、地区文化的载体。中国旅游者承载的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西方旅游者承载的是欧洲的同样悠久的文明。由于旅游主体的移动,其所承载的文化,也随着旅游者的运动而传播。与此同时,旅游主体在移动中所接触到的异质文化也会对其产生影响。旅游主体将会把目的地文化传播到出发地,从而形成不同的文化碰撞、交流和融合。   2、时代性   不同时代旅游主体的旅游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是有差别的。古代中国人表现为拘谨和内向性格,而今天的旅游者,尤其是青年旅游者则表现出开放和外向性格。古代休闲性旅游者多为上层贵族,而今天则以普通民众为主。对于同一旅游客体而言,由于旅游审美的标准不同,古人可能并不视为美景的,而今人却有可能赞不绝口。可见,旅游文化主体的时代性特征是非常明显的。   3、民族性   不同的民族其主体的旅游文化观念和行为模式是不同的。例如,中国大多数的旅游者比较内敛稳健,而西方大多数的旅游者则比较外向和具有冒险精神;中国人旅游注重内心的感受,而西方人则注重对外部世界的观察与探究;中国人比较看中旅游的道德功效,且富于人文情怀,而西方人则更看重知识的价值,富有科学精神。   4、阶层性   阶层性特征是指不同阶层旅游主体的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各有特色。同一社会中不同社会阶层的旅游者,有着不同的经济收入、受教育程度、职业性质、居住环境、旅游工具和闲暇时间,随之形成了不同的旅游爱好、旅游性格和旅游观念。从旅游主体的旅游个性来说,各阶层社会旅游者也各不相同。
2023-09-14 11:52:191

中国旅游文化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由于目前世界各国学者对“文化”这一概念的表述有很大的分歧,导致了对“旅游文化” 的不同认识和解释,它的内涵和外延都不停留在探讨的阶段.总的来说,我国学者对旅游文化的表述,大致有下面三种类型: 1、旅游文化是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人类过去和现在所创造的与旅游活动紧密相关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有的学者还进一步指出:“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广义的:举凡旅游路线、旅游途中、旅游景点上一切有助于增长旅游者文化知识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属于旅游文化的范畴;二是狭义的:举凡一切能够使旅游者在途中舒适、愉快并能提高旅游文化素质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都属于旅游文化的范畴.这两个旅游文化的概念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前者,我们要求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后者,我们要求加速旅游事业的现代化.”(陈辽《弘扬优秀文化,加速旅游事业现代化》) 2、旅游文化,是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介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不是旅游和文化的简单结合,而是旅游主体(旅游者的文化需求和情趣) 、旅游客体(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旅游媒介(旅游业的文化意识和素质)三者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物质和精神成果.具体地说,“潜在的旅游者由于受到旅游动机的冲击和旅游客体的吸引,在旅游业的介入下,实现了旅游,在旅游过程中产生欢快愉悦的心理状态和审美情趣,这种心态和情绪是旅游三要素中任何一个要素都没有的,这就是旅游文化最初和最核心的部分.”(冯乃康《旅游资源与旅游文化》)因此,旅游者处于旅游文化的中心位置,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显示出来的特殊的欣赏取向、审美情绪、心理状态及其文字、形象的记载、构成了旅游文化的主要内容. 3、旅游文化是旅游生活的一种文化形态,是旅游这一独特的社会现象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它是由旅游者与旅游从业者在旅游活动共同创造的,说得具体一点,就是旅游者或旅游服务者在旅游观赏中或服务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观念形态及其外在表现. 这三类定义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旅游文化的本质属性.我们比较赞同“旅游文化是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这一定义,因为它表述简洁明了,内涵具体,包含的内容也很宽广,避免了把对旅游事业有用的文化知识排除在外的消极后果.在这一定义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把旅游文化表述如下:旅游文化是人类过去和现在创造的与旅游关系密切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凡在旅游活动过程中能使旅游者舒适、愉悦、受到教育,能使旅游服务者提高文化素质和技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属于旅游文化的范畴『夏。沫』 的感言: 好吧。送你个分。
2023-09-14 11:52:291

旅游文化的概念是什么

  1、旅游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有其特定的内涵和相应的外延。   2、广义的理解,旅游文化是人类过去和现在所创造的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全过程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
2023-09-14 11:52:511

旅游文化的意义是什么?

1、一方面,文化的发展丰富了旅游文化的内容,进而促进旅游文化的发展。2、另一方面,旅游文化的发展又能为文化旅游提供内涵丰富的旅游内容,以满足旅游者的各种文化需求。3、在外延上,文化旅游可以说是旅游文化的一个研究内容,而旅游文化的内容要比文化旅游丰富得多。更多关于发展文化旅游的意义,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2023-09-14 11:53:003

旅游文化的结构

从旅游文化的结构体系来看,应包括最外层的物质文化.中间层次包括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两个方面;核心层是精神文化或叫心态文化从旅游文化的结构体系来看,应包括最外层的物质文化,如建筑、园林、器物、工具、饮食、服饰等,这些都是有形的,有能被人的感知器官所能感受到的物质形态。 旅游文化的中间层次包括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两个方面。 制度文化是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间关系的产物,包括旅游活动参与者应遵守的法律、规章以及职业道德等约束机制,它是旅游行为的定型化、程序化、道德化,主要由政府、集团、机构等运用强制手段制订和实施。 旅游行为文化,则主要是指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在旅游活动中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定势行为,如礼俗、礼仪、民风、民俗、行为举止和服务方式等。它实际上是旅游者或旅游经营者的个体的自发性行为,是其内在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因素在其行动中的表现。 旅游文化的核心层是精神文化或叫心态文化,它是旅游活动参与者的文化心态及其在观念形态上的表现,包括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由价值观念、审美追求、道德情感、思维方式等主体因素构成。 这四者之间的关系是由客体到主体紧密相连、不可或缺的关系。物质文化是旅游文化的外在显现或外在的物化,能够直接为人所感知,也因其有形故易于模仿和创造,但要真正具有魅力必须在物态化的背后体现出创造者的一种精神、观念和追求。 心态文化是旅游文化的核心,必须有意识地外化于物态,才能为人所感知,为人所了解,从而使自己的观念、追求、情趣、情感等能引起他人的共鸣。因此,物态文化和心态文化互为表里地对立统一于整个旅游活动中。 我觉得应该有待完善 这问答、.
2023-09-14 11:53:101

什么是旅游文化景观

旅游文化可以分为传统旅游文化和现代旅游文化,前者主要包括旅游者和旅游景观文化;后者则增加了旅游业文化和文化传播。旅游文化景观是指人类在地表上的活动的产物。它是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景观,反映文化体系的特征和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旅游文化景观类型多样,相对密度较大,相距较近,彼此在空间分布上协调配合好,联系方便,形成线型、环型或马蹄型的旅游线排列,是一个景区的最佳旅游景观组合。 任何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的产生、发展和完善,都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文化发展到相当水平的结果。随着旅游业在经济领域中地位的不断提高,它对社会文化发展的需求和依赖也越加明显。旅游行为的综合性、时间空间的延展性、景观意态的趣味性、旅游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满足游客文化需求多样化的客观规定性,促使旅游业必须具有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文化形态。
2023-09-14 11:53:191

中国旅游文化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旅游文化绝对不是那种抽象的、形而上学的东西,而是包括旅游者、旅游从业者、旅游资源、旅游生活设施和接待地环境等在内的物质和精神的总和。它一方面包括具体的、客观的内容,如:人、财、物等;另一方面还包括不可见的文化成分,如旅游者如何使用他的钱、财、物,旅游业如何开发资源、增添设备、提高质量以满足旅游者的各种心理动机和需求,这种从酝酿到实施完毕的过程,莫不带有文化传统、民族习惯之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和制约。而旅游者玩 购 娱,的结果以及从中可以看出的明显动向,旅游从业者为旅游者开发的旅游资源、提供的各种服务设施本身,则更物化的体现了种种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和制约。旅游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有其特定的内涵和相应的外延。广义的理解,旅游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全过程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旅游文化的理论基础是那些鲜明地反映着旅游经济和旅游活动特殊需要的部分,如旅游学、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教育学、旅游社会学、旅游文学、旅游美学、旅游营销学、旅游管理学、旅游资源学、旅游发展史、旅游服务艺术、导游艺术以及各种复合旅游特点的娱乐形式等。除理论基础之外,旅游文化还有更广泛的外延成分。它涉及文学、艺术、哲学、博物学、考古学、民俗学、宗教学、体育学、饮食学、建筑学、生态学、园艺学、色彩学、公共关系学等学科中与旅游相关的部分;它更体现在旅游浏览、旅游娱乐、旅游食宿、旅游服务、旅游购物、旅游环境,以及旅游专业队伍建设等具体的旅游诸形态中。一言以蔽之,旅游文化渗透在与旅游有关的吃、住、行、游、购、娱诸多要素及相关的服务各方面
2023-09-14 11:53:351

旅游文化的特征有哪些?四大特性可概括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旅游文化 也开始受到广泛关注。旅游主体在旅游过程中会形成一套相对独特的观念和行为,即一种文化形态。旅游主体文化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下面我们就来概括一下它的四大特性。 可能感兴趣》》 北京人最多的地方是哪儿    旅游文化的特征   1、移动传播性   旅游文化特征是指旅游文化系统的特征。旅游主体在追求自由的本质力量的驱使下,不断跨越两个或多个文化空间和社会环境,并吸附大量的旅游中介体参与进来,形成一种动态的线性结构,并呈现出移传性特征。   旅游文化系统的移传性特征包括两方面的涵义,第一方面是移动性特征。旅游主体由于其永无止境的探索与超越精神,总是使自己处于运动状态之中。旅游主体的这种动态本质,使旅游文化系统的各个环节因其移动而呈现出移动性特征,使旅游出发地、旅游客源体、旅游中介体乃至旅游目的地的文化连在一起。第二个方面的涵义是传播性特征。不同地域的文化,随着旅游主体的运动而漂移和扩散,旅游主体是其所在民族、地区文化的载体。中国旅游者承载的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西方旅游者承载的是欧洲的同样悠久的文明。由于旅游主体的移动,其所承载的文化,也随着旅游者的运动而传播。与此同时,旅游主体在移动中所接触到的异质文化也会对其产生影响。旅游主体将会把目的地文化传播到出发地,从而形成不同的文化碰撞、交流和融合。   2、时代性   不同时代旅游主体的旅游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是有差别的。古代中国人表现为拘谨和内向性格,而今天的旅游者,尤其是青年旅游者则表现出开放和外向性格。古代休闲性旅游者多为上层贵族,而今天则以普通民众为主。对于同一旅游客体而言,由于旅游审美的标准不同,古人可能并不视为美景的,而今人却有可能赞不绝口。可见,旅游文化主体的时代性特征是非常明显的。   3、民族性   不同的民族其主体的旅游文化观念和行为模式是不同的。例如,中国大多数的旅游者比较内敛稳健,而西方大多数的旅游者则比较外向和具有冒险精神;中国人旅游注重内心的感受,而西方人则注重对外部世界的观察与探究;中国人比较看中旅游的道德功效,且富于人文情怀,而西方人则更看重知识的价值,富有科学精神。   4、阶层性   阶层性特征是指不同阶层旅游主体的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各有特色。同一社会中不同社会阶层的旅游者,有着不同的经济收入、受教育程度、职业性质、居住环境、旅游工具和闲暇时间,随之形成了不同的旅游爱好、旅游性格和旅游观念。从旅游主体的旅游个性来说,各阶层社会旅游者也各不相同。
2023-09-14 11:53:441

怎样理解旅游文学与旅游文化的关系?

旅游文学是用语言文字来描述旅游有关活动的艺术,旅游文化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和旅游有关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人民群众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显而易见,旅游文化的概念比旅游文学要大得多,旅游文学是旅游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3-09-14 11:53: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