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有哪些实践方法

2023-10-10 17:57:15
共1条回复
LocCloud

(一)功能策略给学生提供和创设真实的语言交际情景和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从而使他们能运用语言规则达到能交际的目的。它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 情景教学法是指运用目的语的环境。学习语言只有在一定的情景中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教师应利用真实的环境或设置模拟的情景进行语法教学。其中包括利用实物、真实的语境、体态语言、非语言手段以及多媒体等手段,使语法教学更形象化、直观化、真实化和趣味化。

(1)创设一个对话情景,设置猜测性任务在复习不定式这堂课上,为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堂课的重点。教师创设一个与迟到的同学进行对话的情景。通过对话,让学生思考对话中用了什么结构,布置学生任务:

猜一猜“What will we review today?”(对话如下)

T: Why are you late today?

S: Because my bike is broke on my way toschool. It"s too old. T: Don"t you want to buy a new one? S: Yes, I want to buya new one this Sunday. But I can"t decide which one to choose. Why don"t youask your parents to go with you?

S: That"s a good idea. If they are free, I"ll ask them to go with me.

T: Ok. I believe that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bicyclesto choose in the shop. It"s not difficult for you to choose a nice one.

S: Thank you.

T: You"re welcome.

听完对话,学生很容易猜出对话中运用了许多不定式结构,从而了解到今天课上复习的重点。创设对话情景的活动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集中注意力,在语言环境中找到目标。同时,也可训练学生的听力水平。

(2)利用图片呈现目标,设置举例型任务在总结“It"s+adj.+for sb. +to do”的句型时,借助图片进行教学,教学效果较好。先呈现第一幅交通灯为红色的图,然后问学生: When the traffic lights are red, what"s it dangerous for you to do?” 学生很快回答:It"s dangerous for us tocross the road 把这句话写在黑板,学生对这个句型产生印象。然后,再呈现其它几幅图,如交通灯变成绿色,孩子们在踢足球,肮脏的环境等,布置学生根据图的内容,运用黑板上的句型进行列举。在学生思考时,教师给予一些提示性的问题,学生根据图片列举了以下句型:

It"ssafe for us to cross the road.

It"sinteresting for the children to play football.

It"simportant for people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的句型,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用所学句型造句。在这种以图片创设情景的活动中,语法知识由抽象变为具体,从而使语法学习降低了难度,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得快,记得牢,用得活。

2.活动育智法活动是为了巩固、扩充知识,活动是为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学生在活动中运用语言,才会对所学的语言理解得更加清晰,想像更活跃,思维更深刻,记忆更牢固。学习要活动化,活动要交际性,教师应把语法规则活化为活动,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和主体意识都动起来。

(1)用游戏法来完成任务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游戏活化语法规则。设计精巧、难易适度的游戏活动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在练习to do作宾语成份时,教师设计了“接龙”游戏,即学生运用黑扳上所列举的动词编成问句,向下一个学生提问 , 下一个学生必须先回答问题,再用其它动词编问题,然后依此类推。例如:

S1:What do you want to do this Sunday?

S2: I want to go shopping. What do you decide to do this summer?

S3: I decide to travel to Beijing. What do you hope to be in thefuture?

S4: I hope to be a doctor. What did you learnto do last summer?

S5: I learned to swim last summer.

在这种开放的意义性操练活动中,学生既练习了听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又锻炼了思维能力与快速反应能力,还加深了对所学语法现象的理解和巩固,使语法学习既轻松又有效。

(2)在讨论中完成任务小组讨论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学生能积极参与,在交际中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在复习“to do”的不同用法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用不定式句型讨论如何学好英语。同学们组成四人一组,展开讨论,并且写下他们的观点。学生们很快进入状态,讨论热烈,平时不发言的学生也积极参与,出主意。最后每个小组派代表阐述各组的观点。综合他们的意见,给出讨论的结果,学好英语应做到以下几点:

1. It"s necessary for us to speak English asmuch as possible in class or out of class

2. You need to read English books andnewspapers, or listen to English programme on TV or on the radio. .It can helpyou know much about English knowledge

3 . When you don"t know how to solve theproblems, you may ask your teacher to help you. Of course, if you never giveup, you"ll find it not difficult to learn English well.

这种小组讨论,提供了相互学习口语,人人参与的机会。小组讨论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学生综合不定式的用法贯穿于语言交际中,既巩固了这堂课所学的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这种创造性的任务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认知策略在课堂上教师通过一系列方法进行语言知识的渗透,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交际活动活用语言规则,进行创造性语言活动。它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分析归纳法即教师先向学生逐步渗透具体的语言现象,然后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找出规律,归纳和总结出语法规则。这样就能使语法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复习不定式做宾语的句型结构时,教师先启发学生:Do

you think it very important for you to learn English?学生会立刻回答:Yes. 教师就把“I think it very importaritto learn English well." 的句子呈现到黑板上。此时,教师不急于点明"to do"的用法,而是请学生用完成句子的形式来呈现更多的句子,以检验学生对语法要点的理解。

如: We feel itpossible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赢得比赛的胜利)。

He foundit very hard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决这个问题)。

Jimthought it interesti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爬山)。

教师在呈现每个句子时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两人一组讨论,待学生完成句子后,让他们思考这些句子结构是否相同,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它们结构相同,教师进一步问他们能否总结一下它们相同的句型结构。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很容易找到规律,归纳出结构如下:主语+动词 (feel/find/think……)十it+adj.+to do 教师还请学生注意句型中“it” 和“to do”的关系,学生很快发现他们在句子中的成分相同,“it”称为形式宾语,"to do”称为真正的宾语。在上述语法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比较的练习很快归纳了“to do”做宾语的句型结构,较好地掌握其用法。这样的语法归纳教学能使学生充分地理解和内化语法规则,并使他们逐步建构起清晰且完整的语法知识图式。

2.比较法学生对于一些比较接近的语法规则会出现概念混淆,往往理不清头绪。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组织学生将所学的语法知识进行思维加工,引导他们对类似的语法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启发学生找出关键点及区别,有针对性地解决语法问题。在复习不定式的公开课中,教师运用了比较法帮助学生找出现象之间的区别,以掌握其用法。在复习“看见某人做某事” 的结构时,教师在黑板上呈现两句看似相同的例句:

1)I often see him________football. (play)

2)I saw him_________ football when was walking past.(play) 然后,弓l导学生观察并找出上述三个句子的不同之处。学生会发现,第一句话中含有“often",表示看见他踢足球的动作经常发生,第二句话中含有“when I was walking past”表示当教师走过时,看见他正在踢足球。通过比较,学生发现了两句句子的差异,确定第一句应运用 “see sb. do sth” 的结构,空格上要填"play";第二句应运用“see sb. doing sth”结构,空格上要填"playing"。运用比较法,把看似容易混淆的语法知识“化难为易”,学生很轻松地掌握其不同的用法。

四、运用任务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1. 教师设计任务活动要有针对型,所设计的活动应吸引全体学生参加,保证有效的分层教学。基础差的同学可以进行难度较小的任务,成绩好的同学可以执行难度较大的任务。另外,设计任务时要采用“阶梯型任务链”。所设计的任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高级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教师还应该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有意义,贴近生活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大脑始终处于一种激跃状态,通过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使其学习自化、自动化、智能化。

2. 教师应该是“任务”的评判者。学生经过合作学习后,教师应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状况做出评判。教师不能以命令的方式对学生的言行做出生硬或有伤学生的自信心的评价,在不违背合作型原则下,教师以暗示法对错误进行纠正,对正确加以强调。真正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进步,使学生有更大的积极性去获取知识。

3. 任务型教学更要求每位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英语教师要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学习先进的外语教学方法,还必须有深厚的汉语和外语语言知识储备,广泛了解英语国家的人文知识和风俗习惯,具有熟练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特别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英语教学,能给学生们创造广阔的视觉空间,大量的图形信息和多姿多彩的画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趣,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五、结束语在语法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观察事情,实践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的、开放的、生动的、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它改变的不仅仅是学生的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提供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使他们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中获得一种新的学习体验。教师要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精讲精练,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活泼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地参加课堂学习活动,使语法教学生动有活力,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推荐

什么是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Skehan在“Task-based instruction”中对任务做了如下描述:“意义优先,任务完成为主,评估基于任务完成与否。”也就是说,任务重视学生如何沟通信息,而不是强调学生使用何种语言形式;任务具有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而不是“假交际”;学生应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如何完成任务上,对任务进行评估的标准是任务是否成功完成。我们可以把任务型语言教学定义为:任务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娱乐活动中所从事的各种各样有目的的活动。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核心思想是要模拟人们在社会学校生活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类活动,把语言与学习者在今后日常生活中的语应用结合起来。
2023-09-14 18:28:341

什么是任务型教学法

问题一: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 其优点是:1. 完成多种多样的任务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3.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流活动,启发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4. 在任务型教学中有大量的小组或双人活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要完成,可以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5. 活动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6. 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7. 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启发下,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机会,易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问题二: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要素 (一)目标。如同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任务一样,教学任务首先具有目的性,也就是说,它应该具有较为明确的目标指向。如前所述,这种目标指向具有两重性,一是任务本身要达到的非教学目的,二是利用任务所要达到的预期的教学目的。如在“案件侦破”任务中,其非教学目的便是根据不断增加的线索进行讨论推理,直到最后找出罪犯。但设计任务所期望达到的教学目标则可能是通过完成任务过程中所产生的语言交流感受语言,增强语言意识,提高交际能力,并在交际过程中应用诸如表示假设、因果关系,或“肯定”“可能”“也许”等目的语表达形式。作为促进学习的教学任务,教师更多地关注它的教学目的。(二)内容。任务的这一要素可简单地表达为“做什么”。任何一个任务都需赋予它实质性的内容,任务的内容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需要履行的具体的行为和活动。(三)程序。指学习者在履行某一任务过程中所涉及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怎样做”。它包括任务序列中某一任务所处的位置、先后次序、时间分配等。(四)输入材料。所谓输入材料是指履行任务过程中所使用或依据的辅助资料。如前面提到的“案件侦破”任务,就需要打印在若干张纸条上的一系列线索,任务就从第一条线索的推理和讨论开始,在不能得到肯定的结论时,依次增加线索,直到真相大白。输入材料可以是语言的,如新闻报道、旅游指南、产品使用说明、天气预报等;也可以是非语言的,如一叠照片、图表、漫画、交通地图、列车时刻表等。尽管有些课堂任务并不一定都要使用或依据这样的输入材料,但在任务设计中,通常提倡准备和提供这样的材料,使任务的履行更具操作性,更好地与教学结合。(五)教师和学习者的角色。任务并非都要明确教师和学生在任务履行中的角色,但任务都会暗含或反映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特点。教师既可以是任务的参与者,也可以是任务的监控者和指导者。在任务设计中,设计者也可考虑为教师和学生进行明确的角色定位,促进任务更顺利有效地进行。(六)情景。任务的情景要素指任务所产生和执行的环境或背景条件,包括语言交际的语境,同时也涉及课堂任务的组织形式。在任务设计中,应尽量使情景接近于真实,以提高学生对语言和语境之间关系的意识。 问题三:关于任务型教学法,下面哪一种说法是对的 任务型教学法的概述 1.1任务的定义 任务型教学法就是以任务为核心组织语言教学。如何理解“任务”是正确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关键。关于任务一词有各种各样的定义。long认为,任务 是我们为自己或他人无偿或有偿地做的一些事情,比如给栅栏刷油漆、给孩子穿衣服、填表格、到商店买鞋、预定机票、从图书馆借书、考驾驶执照、打印信件、给病人量体重、分发邮件、在饭店预定房间、开支票、在地图上查找目的地等。(long,1985) breen认为有助于达到语言学习整体目标的所有课堂活动都可以看成是任务,包括短暂的语法练习以及复杂耗时的整体课堂活动。(breen,1987) prabhu认为任务是学习者根据所给信息和经过思考得出某种结论或结果的活动。 在完成任务时,学习者能够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控制和调整。 (prabhu,1987:17) willis认为任务是活动中学习者使用目标语作为交际活动并取得某一成果(willis,1996) nunan认为任务是一种涉及到学生理解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课堂活动,学习者的注意主要集中在表达意义上,而不是在操练语言形式上。 (nunan,1989:10) skehan将任务定义为含有以下五个要素的活动: 表达意义是首要目的 学习者需要解决某个交际任务 学习者所做的事情与现实生活的某些活动有联系 完成任务是最重要的 对活动的评价是要以结果为依据 (a cognitive appraoch to english learning p95) 魏永红认为“任务”是用语言处理模拟的或者真实的生活中的问题。 在对于任务的定义,各家不一,但综合各个学者对于任务的定义,我们不难发现,任务必须设计情境、目标、活动、结果、意义、评价六个部分的内容。首先,任务型教学法倡导真实的语言情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真实情景,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下产生真实的交际需要;其次,任务要有一定的目标,即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实际的交际问题;再次,任何任务都必须以活动的形式进行,它是在同伴之间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的;第四,任何任务的最终都要得到一定的结果,以检测学习者在学习中的效果,没有结果的活动是毫无意义的;第五,任何任务都必须有意义,没有意义的语言活动就是对语言的机械训练;最后,对于结果的评价也不容忽视,因为它是对学习者的肯定,同时也是一种激励。 1.2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 外语教学法有着悠久的历史,从20世纪40年代初的直接法,到20世纪60年代的人知法和交际法,外语教学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从注重内容形式转向注重意义和能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人知法和交际法的基础上,逐渐兴起了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语言教学是指一种以任务为核心单位计划,组织语言教学的途径)。也就是说,教师设计出任务,让学生完成任务,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是一种做中学的教学理念。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学习者为中心和以人为本,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解,学习者操作的方法,重视语言内在意义及语言的运用技能,将语言技能的训练融入到一个或多个任务中,使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综合运用语言能力。那么,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呢? 2 如何设计任务 任务型教学法将任务置于教学的焦点,弄清楚何谓任务,对于实施教学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对于何谓任务,前面已经阐述过了。下面将讨论如何设计任务。任务型教学法中的课堂教学任务由目标、输入、活动形式、教师与学习者角色和环境组成,其核心是通过任务来完成一系列的教学目的。因此,任务的设计要......>> 问题四:内容型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的区别 内容型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的区别 首先写教学目标,现在是课改阶段上课要有新的理念分三部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然后分析教材:重点和难点 三 教具 四 教学方法 五 教学过程,可分详案和简案,详案要设想每句话怎么讲比较麻烦,简案只要写一下时间安排,和每部分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 六 板书提纲 七 教学反馈 这样的教案就比较完整,也能及时地总结问题。 我认为写教案最重要的是先确立教学理念,也就是第一部分,千万不能小看了这部分,否则上课就会漫无目的,效果比较差。 问题五:任务型教学法的作用 任务型教学法则属于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法。此类教学法主要关注二语教学的认知过程和心理语言学过程,力图为学习者提供机会,通过课堂上以意义为焦点的活动,参与开放型的交际任务。其课堂操作程序表现为一系列的教学任务,在任务履行过程中,学习者注重语言交际的意义,充分利用自己已经获得的目的语资源,通过交流获取所需信息,完成任务,其学习过程是沿着开放的途径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问题六:什么是"任务"?"任务型"教学有何特征 传统教学是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然后通过机械地操练巩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很好的得到开发和发挥,传统教学重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 传统教学重讲轻练,外语学习不是通过老师大量的讲授而是让学生大量练习,在实践中学会“游泳”。 问题七:任务型教学法的本质 任务与传统的“练习”(exercise)或通常意义上的“活动”(activity)究竟有什么样的本质差别呢?首先,任务具有目的性。这里的“目的”具有两重性,一是任务本身所包含的非教学目的,二是任务设计者所期望任务参与者达到的教学目的,而练习通常只具有教学目的。其二,任务通常会产生非语言性结果,而练习总是产生语言性结果。比如,根据所听天气预报的信息,决定怎样安排野炊;或根据火车和汽车时刻表,选择哪几趟车能方便准时地赶到某地开会,任务完成后所得到的结果是非语言性的,而课堂练习,如用短语造句、用介词填空等,其结果总是语言性的。第三,任务具有开放性,也就是说,任务的履行并非有一套预定的模式或途径,或者会达到统一的结果,完成任务的途径,包括应用的语言是可选择的、不固定的、非限制性的。第四,任务具有交际性或互动性。任务通常是集体性和合作性活动,任务的履行通常以交际或互动的方式进行,这种互动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输入材料之间的双边或多边互动。 问题八:任务型教学的教学步骤 任务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1、任务的目标(Goals)。指通过让学生完成某一项任务而希望达到的目的。任务的目标可以是培养学生说英语的自信心,解决某项交际问题,也可以是训练某一项基本技能等。2、构成任务内容的输入材料(Input)。输入材料必须具有知识性,应以现实生活中的交际为目的,是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语言,从而学习语言而不是局限与教材。3、基于这些材料而设计的各项活动(Activities)。任务的设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想连,层层深入,并由数个微任务(mint-task)构成一串“任务链”。在语言技能方面,遵循先输入后输出原则,使教学阶梯式层层推进。
2023-09-14 18:28:561

任务型教学法的概念

(1)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完成诸项语言任务。(2)强调语言学习是一个从意义到形式、从功能到表达的过程,反对听说法对某种句型的反复机械操练。(3)鼓励学习者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4)完成语言任务的过程中,表达的流畅性重于表达的准确性。 David Nunan(1999)总结了任务型教学应该遵循的若干原则:(1)言语、情景真实性原则(authenticity principle)(2)形式—功能性原则(form-function principle)(3)任务相依性原则(task dependency principle)(4)在做中学原则(learning by doing)(5)脚手架原则(scaffolding)
2023-09-14 18:29:241

任务型教学法是谁提出来的

任务型教学法是由美国教育家杜威所提出来的。任务型教学法是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一种教育模式,这一教育模式的特点是“学生中心”“从做中学”,认为教育的中心应该是学生。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学习,这样才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率。任务型教学与以往的教学模式不同,认为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学习应该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学习。因此在教学目标上任务型教学更加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学生在认知、情感、技能目标上的均衡发展。任务型教学具有结构性的特点,它由教学目标、信息输入、活动方式、师生角色以及教学环境等多要素组成,这种教学模式是更加生动的,与传统教学相比,任务型教学更注重在活动中进行学习,因此具有真实性,而且活动量较大,学生通过活动可以锻炼各方面的能力。任务型教学的基本原则:1、真实性原则。在设计任务时所使用的材料应该来自于真实生活,所设置的情境以及所开展的具体活动也应该尽可能贴近真实生活,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内容才可以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2、形式/功能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在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将形式和功能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化,这样才可以使学习者在任务履行过程当中充分感受到形式和功能的关系。3、连贯性原则。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应该设置一组或者一系列的任务,任务与任务之间应该是相互关联的,并且具有统一的教学目的,这样才能够相互衔接。4、可操作性原则。在设计任务时应该考虑到在课堂环境中的可操作性,避免出现环节过多、程序过于复杂的情况。5、实用性原则。在设计任务时,既要注重形式又要注重效果,任务毕竟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应该尽可能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的个体活动创造条件。6、趣味性原则。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之一就是有趣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因此在设计任务时应该注重形式多样化,不能够过于机械和固定。
2023-09-14 18:29:321

任务型教学法英语是什么?

任务型教学法是指通过设计任务情境提高初中英语的教学效果。在英语任务型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任务,通过设计任务场景,使学生在课堂上营造新鲜的情境氛围中积极参与课堂任务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做法首先在英语课堂中我们应当选取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任务进行情境设计,使学生能够主动融入创设的情境之中,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例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完成用英文扮演对话的任务。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当前初中学生比较喜欢的电影,选择其中出色的英语对白,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和对话。通过完成这项任务的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应用能力和听说能力。
2023-09-14 18:30:131

什么是任务教学法

就是通过任务来让人熟悉
2023-09-14 18:30:412

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任务型教学法”?

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是指围绕特定的教学和语言任务而设立的师生互动的例子。 任务型教学方法广为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实践者认可和接受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也是教育部制定的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所推荐和提倡的外语教学法。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 任务型教学法是属于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法。此类教学法主要关注二语教学的认知过程和心理语言学过程,力图为学习者提供机会,通过课堂上以意义为焦点的活动,参与开放型的交际任务。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语言运用能力。学生在真实任务的驱动下,能有效地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到许多收获和成功!而教师也同样享受到了学生进步的快乐和欣喜,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要继续践行任务型教学的指导思想,在教中学,在学中作,和学生一起快乐地学习,成长。 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之初探与初体会 一直以来,我对英语学习就很有兴趣,而现在,我已经由学生转变成为一名英语老师,角色的转换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有点不适应,但是我很快调整了自己的方向和位置,认真学习《英语课程标准》,并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努力尝试,突然发现了看待英语的另外一种角度,那就是从以前单一地从老师那儿学习英语转变为自己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在教中做,而且发现这样英语更有魅力了,也体会到了初为人师的快乐,也就有了自己的一点体会。 刚参加工作,学校组织业务学习,其中一项内容就是学习《英语课程标准》,也是在这次学习中我接触到了这个新名词:任务型教学。它深深地吸引了我。在进一步的学习中,我知道了《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任务型”的教学思想,并主张把对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什么是“任务型”的语言学习呢?“任务型”语言学习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法研究者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在大量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有重要影响的学习理论。它有三个显著特点:①侧重语言的内容含义更甚于语言的形式结构,因此课堂语言活动更接近于自然的习得。②执行任务或任务的结果都离不开表达技能,即说和写的技能;③任务完成的结果为学习者提供了自我评价的标准,并能使其产生成就感。在教学中,我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 “任务型”教学活动,使学生不但获得语言知识,而且获得了语言运用能力。 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这一教学思想呢?我一边思考,一边在教学实践中寻找答案,通过这两个月的理论学习和在一年级和六年级两个年级的实际教学,总结出了两点自己的体会。 一、任务要贴近学生生活,真实而有趣味。 任务型教学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任务的设计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历,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兴趣越浓求知欲越强,参与意识越高,越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越能主动进行任务的学习。 例如我在教一年级的colours:red,green,yellow, purple, orange, blue, white, black时所设计的一系列任务就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快中感受语言,在生活中自然地运用语言。首先我在彩纸上分别出示这些单词,让学生对照相应的彩色的纸片对这些单词进行巩固(学生在幼儿园时已初步接触到了这些表示颜色的词),领读以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任务:A)猜一猜。我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香蕉,然后让学生猜一猜它是什莫颜色,课前我其实只想到了学生肯定会说是黄颜色的,It"s yellow,可是课堂上出乎我的预料,有个学生说香蕉还可以是绿色的,我当时一想,对呀,香蕉也可以是绿色的,我当时就表扬了那名学生,表扬他观察非常仔细,我顺势问他绿色用英语怎么说呢?他一脸自豪地说green,这下子学生的积极性可高了,他们让我赶紧再画一个物品来猜颜色,我当时想为何不让他们自己来画然后自己来说颜色呢?于是我又布置了下一个任务:B)画一画。我朗读red,学生跟读,然后画出他们心中的红色的东西,画完后一起来展示。学生们马上行动起来,我看到大部分学生画了红红的苹果,还有的细心的学生在苹果上画了绿色的苹果叶,当我走到马志强身边时,他还兴奋地说:“Miss Dong,apple, it"s red.还有叶子,it"s green.”我当时是一阵欣喜涌上心头,深深地体会到了老师的那种特有的乐趣,这可是任务型教学思想带来的活力呀!我还发现有的学生画了红红的太阳,还有一位小女孩她突然指著黑板的上方说:“Miss Dong, 看,国旗,it"s red.”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一双双小手举得高高的,有的说国旗上的星星是yellow,教室外面的树叶是green,我的衣服是purple,还有葡萄是purple,天空的颜色是blue,云彩的颜色是white…听着孩子们的话语,我也变得很兴奋,和他们一起交流我发现的各种颜色,当我说到老师的牙齿是白色white的时候,他们都变得很崇拜我,说老师观察也很仔细,很快就有学生说我妈妈的头发是红色的red,接着就有学生说我妈妈的头发是黄色的yellow,最让我吃惊的还是一名平时比较内向的学生说:“Miss Dong,同桌说我脸红的时候是粉红色的,是pink,对吗?”我微笑着拍拍她的肩膀点点头,她会心地笑了,就这样,九种颜色学生愉快地学会了,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快下课的时候我又布置了一项任务,学生回家后找找看家里面的物品都是什莫颜色,然后介绍给家人听,学生愉快地接受了。所以设计比较有趣的任务,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关键,而且和学生一起处在兴奋点上,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关怀,一种激励。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专案,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书上的情景对话,换一些词汇,重新组织一个对话,并表演出来,这就是运用了任务型教学法。 一、选题背景 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需求,根据我国教育实际情况,2001 年 2 月 教育部下发档案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 明确规定: 自 2001 年至 2003 年, 我国各地小学逐步开设小学英语课程,并制定相应的新的课程标准,新课标强调 英语课程要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要求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 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 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 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 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 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 这是 20 世纪 80 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 “在做中学” (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在世界语言教育界引 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任务型教学法在国外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国内相关研究 与实验时间并不是很长, 如何将国外的任务型教学理论与实践本土化,形成适合 中国国情及英语教学环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任务型教学模式, 是我国小学英语课 程改革当务之急。2007 年,我省全面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时隔 7 年,新课标所 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法实施状况成为教师教育研究关心和关注的主要问题。 本研究以高新区雷锋小学以及岳麓区麓谷中心小学为例, 通过对任务型教学 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应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进一步了解任务型教学法在我省 的实施现状, 为相关部门的小学教师教育及教师培训提供第一手资料,进而提高 我省小学英语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1)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 我们的英语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习得上, 更重要的是注重培养学生语 言运用能力。本研究所提倡的“任务型教学法” ,能极大地发展学生主体意识和 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语言感知能力,为学生拥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下坚实的基 础。 (2)适应深化课堂改革的需求。 本研究的调查结果分析将为实现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 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3)适应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需求。 本研究的最终理论成果将会促进部分教师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适应新课改要 求,逐渐实现课堂“以生为本”的理念。 2.实践意义 (1)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升。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 通过对师生教与学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对任务型教学 法的指导策略研究、 以及对任务型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为当今小学英 语教学提供一手资料, 有效促进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设计相应的任务型教 学方法,从而极大地提升学生语言实际运用的能力。 (2)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深化“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 的运用。 基于当前小学英语课堂任务型教学法的运用实际情况, 本课题立足于高新区 雷锋小学以及岳麓区麓谷中心小学的教学现状,积极探索优化“任务型教学法” 的途径,是当前“任务型教学法”研究的深化。 (3)本课题的研究为六年制初中起点本科层次师范生英语专业学生提供教 学借鉴。 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发展, 具有重 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为本专业学生了解到任务型教学意义,掌握任务型教学模式 的步骤,遵循原则提供借鉴。 三、研究现状 1.陈芝英在《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认为:如何恰 当的运用任务型教学法, 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交际能力是摆在 小学英语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实现小学英语教学要求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语言 综合素质的要求, 探究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的应用是师生能够省时、高 效的教英语,学英语,发展小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个 体价值。 2.冯焱在《浅谈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认为:任 务型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从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法的被动接受 者转变为自主组织教学材料和设计课堂活动的创造者。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研 究, 设计出适合具体学生和具体教学内容的教学任务,要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完成 任务的环境, 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探索,使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 学中日益完善。 3.刘明东、陈喜贝在《新课改下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探讨》一文中认为:任 务型教学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人的发展为本,它强调“做中学” ,在 语言输入的同时重视语言输出, 恰当的运用好任务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小学英语 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4.王沁在《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认为: 将任务型教学运用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将具体的任务作为学习的动力,并完成和 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作为体现任务教学成果的因素就会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 力。 四、主要内容 本研究旨在关注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中的运用现状以及日后发展趋势, 结合高新区雷锋小学以及岳麓区麓谷中心小学的英语教学体系, 以问卷调查法为 主, 以高新区雷锋小学以及岳麓区麓谷中心小学的 15 英语教师为被试, 确立 “以 培养学生语用能力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话题为主线,以任务为中心”的调 查研究内容,分析课堂教学任务化的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 五、预期目标 1.挖掘“任务型”教学法的内涵。 2.用“任务型”教学法使课堂达到最大优化程度。 3.彻底转变传统“教” 、 “学”模式。 4.培养学习型学生。 本研究旨在关注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中的运用现状以及日后发展趋势, 以高新区雷锋小学以及岳麓区麓谷中心小学为例, 故研究目标是首先了解任务型 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的现状, 然后分析探讨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 学中的运用的阻碍, 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任务型教学法在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的对策和建议,为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益提供参考 和借鉴。 六、研究思路 本课题组成员主要采用理论研究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深入开展课 题研究活动。 具体步骤如下:确定研究方向 确定题目 查阅文献 撰写 开题报告 发放调查问卷 资料处理与分析 得出结论并讨论 总结与展望 七、研究方法 1.理论研究部分,将主要采用查阅、分析相关文献,深入理解、归纳“任务 型教学法”等相关理论知识,为本专案提供理论依据; 2.实地调查部分, 针对高新区雷锋小学以及岳麓区麓谷中心小学任务教学法 的实施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进行资料分析及研究; 3.将研究成果撰写为论文,形成理论基础。 八、参考文献 1.陈芝英在《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冯焱在《浅谈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刘明东、陈喜贝在《新课改下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探讨》 4.王沁在《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九、进度安排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为 2014 年 3 月—2014 年 6 月,具体分为: 1.前期准备阶段: (2014 年 3 月) 成立课题组,确立研究物件,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题设计,制定研究 方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可行性分析。 2.中期实施阶段: (2014 年 4 月——2014 年 5 月) 围绕研究方案,加强过程管理,重视资料积累,边实施,边研究,逐步完善, 第一步: 设计问卷, 针对高新区雷锋小学以及岳麓区麓谷中心小学任务教学 法的实施现状设计问卷调查; 第二步:收集调查问卷,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第三步:针对调查问卷的结果及典型性问题开展深度访谈和探析; 第四步: 根据相关文献和理论,对调查问卷结果与深度访谈结果进行比较及 对比分析,并进行归纳总结; 第五步:理论联络实际,将理论结果付诸于小学英语课堂实践教学。 3.后期总结阶段: (2014 年 6 月) 以调查结果和相关理论为依据,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分析归纳,运用经验总 结、案例研究等方法,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撰写课题实验报告、论文,汇 集课题研究成果,做好结题工作。 十、论文提纲 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意义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物件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步骤和程式 三、讨论与分析 (一)新课标倡导的任务型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现状 1. 对任务型教学法的了解和认识 2. 任务型教学及其他教学方法的使用情况 3. 任务型教学方法的课型选择 (二)新课标倡导的任务型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1. 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主要阻碍 2. 任务型教学法自身的局限性 3. 教师在任务型教学设计中面临的挑战 四、全面推进和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教师认识 (二)加强教师教学法培训 (三)开发教学资源 五、展望 附:调查问卷 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调查问卷您好: 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运 用现状调查, 旨在通过本次调查了解新课标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法在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运用现状, 以分析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 的发展趋势和前景。您的回答无所谓对错,只要能真正反映您的想法 就达到我们此次的调查目的。希望您能够积极参与,我们将对您的回 答完全保密,调查会耽误您 10 分钟左右的时间,请您谅解。谢谢您 的配合和支援。 1.您学校所在具体地区? 2.您所教授的年级? 3.您的教龄为多长时间? 4.您对任务型教学方法了解吗? A.非常了解 B.比较了解 C.一般了解 D.不了解 5.您对任务型教学方法使用步骤了解吗? A.非常明确 B.比较明确 C.不是很明确 D.不明确 6.您认为有关教学方法的教师技能培训有必要吗? A.非常必要 B.有必要 C.没有必要 7.您在课堂上经常使用以下哪几种教学方法?(多选) A.任务型 B.交际法 C.探究式 D.听说法 E.其他 8.您在实际教学中使用任务型教学方法的比例? A.75%以上 B.50%以上 C.25%以下 9.您认为任务型教学方法适应以下哪种课型? A.阅读 B.听说 C.探究式 D.听说法 E.其他 10.您认为阻碍任务型教学法实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语言知识 B.教学法知识 C.语言能力 D.教学资源 11.实施任务型教学的时候,您觉得有哪些方面的困难? 12.学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您觉得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13.在运用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阻碍学生完成任务的因素有哪些? 14.您认为任务型教学法的意义在于? 15.请您为全面推进和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献计献策?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给予我们的支援! u200d (1)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 我们的英语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习得上, 更重要的是注重培养学生语 言运用能力.本研究所提倡的“任务型教学法” ,能极大地发展学生主体意识和 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语言感知能力,为学生拥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下坚实的基 础. (2)适应深化课堂改革的需求. 本研究的调查结果分析将为实现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 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3)适应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需求. 本研究的最终理论成果将会促进部分教师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适应新课改要 求,逐渐实现课堂“以生为本”的理念. 2.实践意义 (1)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升.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 通过对师生教与学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对任务型教学 法的指导策略研究、 以及对任务型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为当今小学英 语教学提供一手资料, 有效促进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设计相应的任务型教 学方法,从而极大地提升学生语言实际运用的能力. 任 务型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从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法的被动接受 者转变为自主组织教学材料和设计课堂活动的创造者.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研 究, 设计出适合具体学生和具体教学内容的教学任务,要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完成 任务的环境, 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探索,使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 小学英语是学生学习英语的起步阶段。刚刚接触这门新课程的小学生都怀有新鲜感、带有好奇心。《英语课程标准 如何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开展任务型教学 “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因为有兴趣,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为满足好奇心,学生就要看、要听、要想、要问,思维也被启用。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成功的体验中使学生的兴趣收到保护和激励。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2023-09-14 18:31:041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是什么?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高校将任务型教学法应用到英语教学之中,英语教师对英语学习者进行引导,使其在课堂教学中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理解英语语言,同时掌握英语语言的运用方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语言教学法。教师为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积极开展有意义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提高学生应用英语语言的能力。任务型教学法对传统哑巴式英语教学进行了彻底改变。很长时间以来,国内从 小学阶段开始,一直到高等教育阶段,英语教学普遍存在哑巴式教学的问题。很多学生会答卷、会考试 会做题,但却不能将英语知识灵活应用到实际之中,这一点,可以说是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下的严重弊端。任务教学法对传统哑巴式英语教学进行了彻底改变,有效解决了一直困扰语言教学的难题。学习者为了将教师布置的任务高质量地完成,必须要实施有意义的语言表述:教师对相应的生活情景进行设置 为学生提供练习与使用的环境基础。学生对英语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学有所用以及用有所说,传统式哑巴教学得到改变,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将得到提升,这就为高校复合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重要基础。
2023-09-14 18:31:111

关于任务型教学法,下面哪一种说法是对的

任务型教学法的概述1.1任务的定义任务型教学法就是以任务为核心组织语言教学。如何理解“任务”是正确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关键。关于任务一词有各种各样的定义。long认为,任务 是我们为自己或他人无偿或有偿地做的一些事情,比如给栅栏刷油漆、给孩子穿衣服、填表格、到商店买鞋、预定机票、从图书馆借书、考驾驶执照、打印信件、给病人量体重、分发邮件、在饭店预定房间、开支票、在地图上查找目的地等。(long,1985)breen认为有助于达到语言学习整体目标的所有课堂活动都可以看成是任务,包括短暂的语法练习以及复杂耗时的整体课堂活动。(breen,1987)prabhu认为任务是学习者根据所给信息和经过思考得出某种结论或结果的活动。 在完成任务时,学习者能够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控制和调整。 (prabhu,1987:17)willis认为任务是活动中学习者使用目标语作为交际活动并取得某一成果(willis,1996)nunan认为任务是一种涉及到学生理解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课堂活动,学习者的注意主要集中在表达意义上,而不是在操练语言形式上。 (nunan,1989:10)skehan将任务定义为含有以下五个要素的活动:表达意义是首要目的学习者需要解决某个交际任务学习者所做的事情与现实生活的某些活动有联系完成任务是最重要的对活动的评价是要以结果为依据(a cognitive appraoch to english learning p95)魏永红认为“任务”是用语言处理模拟的或者真实的生活中的问题。在对于任务的定义,各家不一,但综合各个学者对于任务的定义,我们不难发现,任务必须设计情境、目标、活动、结果、意义、评价六个部分的内容。首先,任务型教学法倡导真实的语言情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真实情景,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下产生真实的交际需要;其次,任务要有一定的目标,即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实际的交际问题;再次,任何任务都必须以活动的形式进行,它是在同伴之间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的;第四,任何任务的最终都要得到一定的结果,以检测学习者在学习中的效果,没有结果的活动是毫无意义的;第五,任何任务都必须有意义,没有意义的语言活动就是对语言的机械训练;最后,对于结果的评价也不容忽视,因为它是对学习者的肯定,同时也是一种激励。1.2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外语教学法有着悠久的历史,从20世纪40年代初的直接法,到20世纪60年代的人知法和交际法,外语教学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从注重内容形式转向注重意义和能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人知法和交际法的基础上,逐渐兴起了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语言教学是指一种以任务为核心单位计划,组织语言教学的途径)。也就是说,教师设计出任务,让学生完成任务,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是一种做中学的教学理念。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学习者为中心和以人为本,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解,学习者操作的方法,重视语言内在意义及语言的运用技能,将语言技能的训练融入到一个或多个任务中,使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综合运用语言能力。那么,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呢?2 如何设计任务任务型教学法将任务置于教学的焦点,弄清楚何谓任务,对于实施教学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对于何谓任务,前面已经阐述过了。下面将讨论如何设计任务。任务型教学法中的课堂教学任务由目标、输入、活动形式、教师与学习者角色和环境组成,其核心是通过任务来完成一系列的教学目的。因此,任务的设计要合理科学。如果任务设计不恰当,不仅会收效甚微,还会影响学习者的兴趣和积极性,一般而言,设计任务时应考虑一下几个因素:任务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教师所设计的任务应该是在学习者的能力范围内,学习者可以通过所学内容及自身的知识完成任务。如果任务太难了,学习者会产生过多的焦虑和紧张情绪,不利于任务的有效完成,也会使学习者自信心受挫。如果任务太容易了,会使学习者丧失兴趣,起不到提高学习者水平的作用。任务的设计要贴近生活,具有真实性和趣味性。因为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教学效果紧密相关,脱离学习者的生活设计的活动根本唤不起学习者的兴趣,更达不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尽量以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任务的设计要有阶梯性。任务的设计应该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初级任务到高级任务。这一原则符合人们普遍的认知规律,可以不断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形式功能原则。传统的语言练习的最大的不足之处便是语言脱离语境,脱离功能。学习者可能知道不同的语言形式,但不能以这些形式得体地表达意义。形式功能原则就是在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明确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关系,让学习者在任务中充分感受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关系,以及语言与语境的关系,增强学习者对语言得体性的理解。做中学原则。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活动来学习语言,让学习者为了特定的目的来实施特定的语言活动,通过完成特定的实际任务来获得学习经验, 尝试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和积极性可操作性原则。在任务的设计中,应考虑到它在课堂环境中的可操作性问题,应尽量避免那些环节过多,程序过于复杂的课堂模式。必要时,要为学习者提供任务操作的模式3任务型教学法在课堂中的运用任务教学法的根本核心是以交际为目的,因此它对解决我国当前的口语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差的现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英国语言学家wi l l i s在(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eaching )提出任务型教学的三个步骤:前任务、任务环、和语言焦点。以senior one book i unit3 computers为例说明3.1 前任务阶段:在开课之前,教师介绍主题和任务,教师将全班同学分组,3~5人一组,让学生上网或者去图书馆查阅,收集和电脑相关的资料。学生应该将收集到的信息分成不同的种类。这一任务贴近生活,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而且不难完成。3.2 任务环阶段: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在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享所收集到的电脑相关的资料。先在小组成员之间进行活动,每个成员轮流报告收集到的信息,然后讨论电脑的历史及发展、在我们生活中电脑可以做什么以及电脑是怎么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每小组选出一个同学作为代表向全班作一个简单的汇报。教师和其他组共同为每组打分,打分标准包括每个成员的参与程度、语言内容准确流畅和形式新颖等。教师不在学生发言中纠正学生的错误,使学生有一种自由感。这一步骤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中参与更多的活动以及通过活动和掌握一些语言表达形式,这反映了做中学的原则。3.3语言焦点阶段:这一阶段包括语言分析和语言练习。在语言分析阶段,培养学生词汇,句法,词组搭配等方面的意识,教师依据学生刚读过的材料, 布置聚焦语言的任务,在全班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将相关语言点以表格形式写在黑板上, 学生做笔记。在语言练习阶段,:适量的练习是必要的。 这些练习使整个教学程序更易于为学生们所接受,在程序的最后起到一种总结作用, 让学生体会到这些就是今天所学的语言点。 教师可根据需要以语言分析或从听过读过的材料为基础组织练习活动。在这个单元中教师就要让学生重点练习如何做决定以及阐明原因。教学步骤为:step 1: lead in教师播放一段短片,里面有几个机器人在跳舞。放完片段后教师提问:他们在干吗?学生可能回答:他们在跳舞。教师提问:他们为什么可以跳舞?答案是它们是由电脑控制的。学生的回答可能不同。(设计意图:通过短片和提问,教师自然引入主题-computers,并且引起了学生的兴趣。)step 2: warming up教师将全班分成两组,男孩子一组,女孩子一组,然后举行比赛。这一期间有两轮比赛。第一轮是do you know in what ways computers are used today?第二轮是what english words do you know about the hardware of computers?要求学生在黑板上写下正确的答案。规则是:对一个得一分,哪组队的多就是赢着。(设计意图:教师在课前已经要求学生尽可能多的和电脑相关的信息,因此,这些问题对他们而言并不难,换句话说,学生可以通过他们准备的材料或者自身的知识完成这些任务。这是以任务不可太难的原则为基础的,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人人都希望成为胜利者,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学生之间举行一些比赛。比赛可以轻易的鼓励学生参加活动。)比赛后,教师宣布哪组说是暂时的胜利者,鼓励落后的组加油,因为他们还有机会赢的。放一些电脑组件的图片,并教学生怎么样用英语来表达这些部。这是为完成后续任务打基础。step 3 pre-reading让学生看课文的标题和图片,然后让他们预测这篇课文将要学什么。学生可以随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学生预测的内容让学生分组合作,每桌一组。试着把这些发明按它们出现时间的前后排序,这些发明是分析机、笔记本电脑、计算机、机器人、个人电脑、通用机械。(设计意图:教学生如何预测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相同词汇,快速确定信息位置。)step 4 while-reading1 skimming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然后检测他们的预测正确与否。这是快速阅读,因此,教师应该限制时间,学生应该抓住文章大意而不是细节信息。读后,教师让几位学生回答,然后教师和其他的学生做必要的补充,最后,教师总结文章大意。(设计意图:通过快速阅读,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结构及大意,而且,这也可以帮助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2 scanning重读课文,教师在屏幕上展示一些阅读部分中的新单词,然后让学生分组猜测新词的意思,同样,每桌一组。在读之前,教师教学生怎么没样利用语境猜测一个新单词的意,在读的过程中,学生应找出新词在文中的位置,读后,完成练习1。(设计意图:这篇课文有许多新单词,读之前学习一些新词可以帮助学生刚好地理解文章。而且,教师向学生介绍几种猜测新词意义的方法,这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的问题。这是第二遍阅读,因此,学生一个该掌握更多细节信息回答练习1中的问题。3 careful reading第三轮比赛。在这轮比赛中有十个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细节题,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根据细节回答问题。这次规则改了,对一个得两分,这一轮的分数比前面的总分还多。然后,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着录音读。(设计意图:首先,改变规则可以鼓励落后的学生加油,如果他们抓住了这次机会,他们就是胜利者,这样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他们会积极的参与比赛。第二,教师要求学生用细节回答问题帮助他们充分理解课文。第三,跟着录音读可以帮助训练学生的听力和纠正发音。)step 5 post-reading教师根据分数宣布哪组是胜利者、向他们表示祝贺、发奖品,然后给学生一张电脑发展的时间表,让学生在读一遍课文,并在文中找出这些时间教师让学生分组设计他们新的电脑,新电脑长什么样、新电脑除了现有的功能还会做什么。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英文表达,并提醒让学生用他们学过的新单词。在讨论之前,教师把每四个学生分成一组,每组选一个组长组织讨论,一个记录员写下每个成员的想法,然后每组选一个成员作为代表向全班报告讨论成果。讨论后,教师选一两组向全班报告。最后,教师和其他组共同为每组打分,并评出最佳小组。(设计意图:首先,教师总结课文帮助学生复习了今天他们所学的内容,给学生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第二,通过讨论设计新电脑,教师可以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这也为学生用文中所学的新词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激起了学生的兴趣。)step six: homework教师要求学生重读课文,划下不懂得地方,试着用线索或者字典解决问题。要求学生上网找出更多的有关于电脑如何影响人们生活的信息,用所收集的信息写篇文章。(设计意图:重读课文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语言和结构。通过划下不懂得地方,并借助上下文和字典自己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写篇关于电脑如何影响人们生活的文章可以测试学生的写作能力,帮助教师掌握学生不会什么语法和表达方式。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教师所有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结语:任务型教学是我国英语教学的一个趋势,值得大家探究。我们要科学地理解任务教学,就必须要认真地研究,只有从学习者角度出发,为学生设计出一系列典型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中体验成功,自主地去掌握知识,使学生有成就感、荣誉感,那么我们的教学才会事半功倍。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进一步推动中学英语教学不断向前发展。请采纳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敬请及时采纳,~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O(∩_∩)O,记得好评和采纳,互相帮助
2023-09-14 18:31:281

关于任务型教学的新观点

作为一种教模式,具有结构性,它由教学目标(goals)、信息输入(input)、活动方式(activity)、师生角色(teacher/student role)、教学环境(setting)等要素组成。任务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之间的差异在于前者注意信息沟通,活动具有真实性而且活动量大。英语课堂教学应具有"变化性互动"的各项活动,即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进行对话性互动,进而产生语言习得。正由于任务型教学模式具有上述性质和特点,在英语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倡导选择和运用任务型教学以期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就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任务型教学认为,以功能为基础的教学活动中有许多活动并不是来自真实生活,因此最多只能称其为"准交际(quasi-communication)"活动(D. Nunan,1989),而要培养学生在真实生活中参与和完成真实的生活任务(real-life tasks)(D. Nunan,1989)。真实生活任务教学强调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即做各种事情),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用英语做事的能力)。显然,真实生活任务的关键在于任务要有真实生活的特征。英国语言学家Jane Willis(1996)在她的专著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中提出了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三个步骤:1.前任务(Pre-Task)--教师引入任务。2.任务循环流程(Task-cycle):a. 任务(task)--学生执行任务;b. 计划(planning)--各组学生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c. 报告(reporting)--学生报告任务完成情况。3.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a. 分析(analysis)--学生通过录音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b. 操练(practice)--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任务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做的首要环节就是呈现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语言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任务驱动(task-driven)的过程,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也有利于体现任务的真实性。如果教师不是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呈现任务,而是在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结束后再呈现并让学生完成,那么这就不是任务驱动型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动力就不如任务驱动过程中那么强烈。所以,真实运用任务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的过程。此时,学生就进入了参与任务的环节。任务环(Task-cycle) 是实施任务型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任务型课堂教学活动根据其交互特点可大致分为五类:故事链任务(小组中每人讲一段故事,全小组讲完整个故事);信息差任务(两组或多组信息互补,协商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任务(围绕一个问题或根据一系列信息,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做决定任务(围绕一个和多个结果,通过协商或讨论作出选择);观点交换任务(通过讨论,相互交换意见,不必达成共识)。其中信息差任务具有合作性和多元成果性的特征;同时信息差任务过程简单,也易于课堂操作。在丰富多彩的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就能运用自己的思维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主动地去习得英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任务中来,真正地做到"Learning by doing",并从中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享受成功的喜悦。任务的完成是任务型教学程序的最后环节。在时机成熟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围绕新知识点、突出主题进行迁移操练,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技能转化成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国内外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发展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以实用主义的认识作为教育理论基础,提出了"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育模式,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语言学家HerbortH.Clark(1996)说:Language is for doing things."学习语言既不是背诵孤言的单词,也不是熟记脱离语境的句子,更不是记忆枯燥乏味的语法规则,而应当教会学生用恰当的语言把要求做的事情做好,词汇和语法都是为"做事情"并"完成任务"服务的,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就是在语言运用的活动中把词汇,语法和功能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20世纪70年代,N.S.Prabhu在印度进行了一顶强交际法的实验(Bargalore Project),他提出了许多任务类型,并把学习的内容设计成各种交际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进行学习。基本模式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活动,任务型教学至少具备以下两个特点:(l)以任务为中心.而不是以操练某种意义不大.甚至无意义的语言形式为目的;(2)任务的焦点是解决某一交际问题,这一交际问题必须与现实世界有着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应该是具体的,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文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并构成一个有梯度的连续活动。在教师所设计的各种"任务"中:学生能够不断地获得知识或得出结论,从注重语言本身转变为注重语言习得.从而获得语言运用的能力而不是仅仅掌握现成的语言知识点、随着"任务"的不断深化.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会越来越自动化和自主化。教学步骤任务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1、任务的目标(Goals)。指通过让学生完成某一项任务而希望达到的目的。任务的目标可以是培养学生说英语的自信心,解决某项交际问题,也可以是训练某一项基本技能等。2、构成任务内容的输入材料(Input)。输入材料必须具有知识性,应以现实生活中的交际为目的,是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语言,从而学习语言而不是局限与教材。3、基于这些材料而设计的各项活动(Activities)。任务的设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想连,层层深入,并由数个微任务(mint-task)构成一串"任务链"。在语言技能方面,遵循先输入后输出原则,使教学阶梯式层层推进。
2023-09-14 18:31:391

在英语教学中任务教学法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和其他的教学法并不排斥。其优点是:①完成多种多样的任务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③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流活动,启发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④在任务型教学中有大量的小组或双人活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要完成,可以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⑤活动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⑥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⑦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启发下,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机会,易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2023-09-14 18:31:531

英语八大教学法的英文表达

英语八大教学法是指: 1、语法翻译法 ; 2、直接法; 3、听说法; 4、视听法; 5、认知法; 6、交际法; 7、语篇教学法; 8、任务型教学法。 扩展资料   英语八大教学法的`英文表达如下:   1、语法翻译法 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2、直接法(the Direct Method)   3、听说法(The Audio-Lingual or the Aural-Oral Method)   4、视听法(the Audio-Visual Method)   也被称作 情景教学法(the Situational Method)。   5、认知法(the Cognitive Approach)   6.交际法(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也被称作“功能意念法”(the Functional-Notional Approach)   7、语篇教学法(Discourse Approach)   8、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2023-09-14 18:32:061

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概念

(1)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完成诸项语言任务。(2)强调语言学习是一个从意义到形式、从功能到表达的过程,反对听说法对某种句型的反复机械操练。(3)鼓励学习者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4)完成语言任务的过程中,表达的流畅性重于表达的准确性。 David Nunan(1999)总结了任务型教学应该遵循的若干原则:(1)言语、情景真实性原则(authenticity principle)(2)形式—功能性原则(form-function principle)(3)任务相依性原则(task dependency principle)(4)在做中学原则(learning by doing)(5)脚手架原则(scaffolding)
2023-09-14 18:32:512

任务型教学法教具有哪些

任务型教学法教具有如下几类:1、实物类:废旧物品、自然物、玩具、生活用具。2、图片、卡片类:图片、卡片、数字卡片、式子卡片。3、粘贴、扦插类:贴绒或磁吸、插立。4、电教类:器具类。5、自制玩教具:教师根据教育需要和幼儿发展需求,对各种自然资源和材料,进行收集、分类、加工、改造、组合,重新进行玩具教育设计。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应遵循参与性原则,即教师、幼儿及家长多方参与互动,这对幼儿、教师及家长而言,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2023-09-14 18:33:041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高职大学英语课堂的应用:任务型教学法论文

  一、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基本概念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及协商等各种语言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掌握英语这一想法是1987年由印度的普拉布首次提出并实施的,发展至今成为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实践者普遍认可和接受的教学方式,它的理论基于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课堂中师生和学生之间互动有助于学生运用语言,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最终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   二、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特征   Nunan在其发表的《Communicative Tasks and the Language Curriculum》一文中将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特征概括如下:   1.强调通过目的语进行互动,学会交际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本身强调的是在任务的过程中去感知、体会和习得目的语。著名语言学家Herbert H. Clark说:“Language is used for doing things.”(语言是用来做事的),词汇和语法都是为“做事情”和“完成任务”服务的,而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恰恰体现了“在做中学”这一原则。在履行任务的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从而提高交际能力。   2.将真实文本引入学习环境   任务所使用的输入材料、履行任务的情景以及具体活动应来源于真实生活或尽量贴近现实生活。语言情景和语言形式要符合实际的功能和规律,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和加工真实的语言信息,使他们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和技能在实际生活中同样能得到有效的应用。   3.为学习者提供关注语言和学习过程本身的机会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瓶颈,充分反映语言交际教学思路和外语教学目标与功能的转变,让外语教学从关注教法转变为关注学法,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注重语言本身转变为注重语言习得。它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运用语言的空间和机会,使学生更加关注语言,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领会语言。   4.增加学习者个人经历,为课堂学习提供重要素材   学习者通过完成各种形式的任务(任务可以是课前的、课堂上的或是课后的),在习得语言的同时,不仅丰富了生活经验,增加了个人经历,而且积累了更多的学习素材,为课堂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使学习者充分参与课堂活动。   5.将课堂语言学习与课外语言激活联系起来   任务型语言教学要求学生在一定语言输入的基础上,通过表达、沟通、交涉等各种语言活动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表对事物的看法,活动内容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一个话题必将联系到另一个话题,在操练语言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将课堂语言学习与课外语言激活联系起来,从而丰富了语言的内涵和外延,使语言习得的效果更佳。   三、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彻底颠覆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更加注重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它采用以完成任务为目的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了充分使用目的语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确了学习动机,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体会成就感。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使课堂气氛积极活跃,还可间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四、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Willis将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任务前阶段(Pre-task)、任务环阶段(Task-cycle)和任务后阶段(Post-task)。任务前阶段包括引进话题和任务,任务环阶段包括任务、策划和汇报,任务后阶段包括语言焦点、点评分析和练习。   笔者根据Willis设计的任务教学法模式,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五单元为教学内容,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探讨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Task1Pre-task   本课的课题是“Get Rich Quick, Marry in May”,讲的是中西方婚礼的讲究与习俗。课前要求学生利用书籍和网络搜集相关的信息,整理成一段文字或制作成幻灯片,由各组代表在课堂上发言介绍。   (设计分析:学生对中国的婚礼习俗并不陌生,再搜集一些西方的婚礼习俗知识,对比两种文化的异同,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对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内容等方面的拓展。Feez认为任务型教学法的焦点在过程上,而非结果上,学生课前准备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2.Task2Group Work (Discussion)   (1)作报告。请各组代表介绍中西方婚俗的内容特点和异同,如演示所做的幻灯片,并加以介绍和说明,教师进行点评、总结并拓展,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设计分析:这种作报告的任务活动,能够使学生充分进行信息交流和讨论,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参与教学,感受成就,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型教学理念。)   (2)对话或采访。本环节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置若干个以中西方婚俗为中心的问题,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快速阅读课文,之后两人为一组,以对话或采访的形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设计分析:语言的出发点是语言知识,终点是语言能力,课堂语言教学应实现由语言形式到语言运用的转变,这种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能够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3)小组讨论。本环节4人一组,讨论并总结中西方婚俗的异同及意义,之后每组推选一名学生代表进行发言,教师给予点评和补充。   (设计分析:此项任务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习者合作意识和团队能力。)   3.Task3Post-task   (1)语言焦点。让学生找出文章中与主题相关的或难理解的单词、短语、表达或句型,学生个别提问,教师一一讲解,可将语言点写在黑板上,学生做笔记,还可设置一些像填空、连线或改写句子等练习,对知识点进行进一步巩固。   (设计分析:本环节使学习者对在文中遇见并使用过的语言点有了更加清晰明确的认识,为语言交际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也是对前面的学习的总结与巩固。)   (2)课后作业。对课文内容进行简要复述,要求结构完整,重点突出,将重点词汇与句型运用其中,可加入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做到发音准确,流畅自然,下节课请学生发言展示。   (设计分析:此项任务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让学习者在活动中体会到成功感,并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与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五、结语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高职大学英语课堂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学习者的兴趣与积极性,颠覆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打破了沉闷的课堂气氛,突出了学生的中心地位和语言的交际功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听说读写等基本语言技能,而且也培养了团队意识与创新能力,最重要的是,学会了运用英语。因此,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值得英语教师坚定并长久地探索下去。   (作者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凤翔师范分院)
2023-09-14 18:33:241

谈任务型教学法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谈任务型教学法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论文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法 英语教学 启示 论文摘 要: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语言研究及外语教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人们更加重视对学习者主体作用的探讨与实践,特别是不同的教学模式对学习者内在的学习机制所激发的作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世纪70年代,Hymes提出“交际能力”这一概念,自此,语言学家便把研究的重点放到语言的运用上,从而产生了交际教学法。交际教学法(强调语言学习的目的是交际能力)改变以往以语法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法从20世纪80年代逐步发展起来,是交际教学法的拓展和延伸,主要是基于前苏联心理学家Vygotskv的语言和学习理论提出来的。 一、“任务”的定义 任务型教学法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它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参与教师或教材精心设计的任务型学习活动中,通过思考、体验、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认识语言,运用语言,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归纳知识和感受成功,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调整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从而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这一教学方法强调学习者个人从自身经验出发,建构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理解和意义,重视学习过程而反对现成知识的简单传授,它强调的是人的学习与发展。简而言之,任务型教学法就是为了实现在“学中用,用中学”。 二、任务型语言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进行任务型教学?所谓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而不是以测试的分数)来体现教学的成就,学生有了具体的动机就能自主地学习,并且主动地运用所学的语言做事情,在使用所学语言的过程中就发展了语言能力。其应用模式流程为:任务设计—任务准备—任务呈现—交流讨论—任务完成。 (一)任务设计 这是任务型的课堂教学所特有的教学环节,任务型的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呈现出任务,让学生从课堂教学一开始就明确要完成的任务。然后,在任务的驱动下去学习语言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任务驱动的过程,有利于强化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有利于体现任务的真实性。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一开始不呈现任务,而只是在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结束后再呈现任务,并完成任务,但这不是任务驱动型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动力不如任务驱动过程那么强。 (二)任务准备 任务准备过程实际上就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就是为完成任务而进行知识与能力准备的过程。老师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就把运用任务呈现给学生之后,任务的要求与他们目前的知识与能力存在着明显的知识差距、能力差距、技能差距、信息差距和文化差距。因此,学生就在任务的驱动下,通过学习教学内容来获得完成任务所必需的知识、能力、技能、信息和文化理解,然后才能完成这个任务。这个学习教学内容的过程就是通常的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的过程。 (三)任务呈现 这是任务型课堂教学所特有的教学环节。任务型的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应呈现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语言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任务呈现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也有利于体现任务的真实性。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一开始不呈现任务,而只是在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结束后再呈现任务和让学生完成任务,那么这就不是任务呈现型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动力就不如任务呈现过程那么强烈。 (四)交流讨论 在每设计一个任务之后,让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分组讨论、交流,遇到语言难点可向老师寻求帮助,然后老师抽几组并由小组的group leader汇报,然后根据他们的语音、语调、流利程度、内容等评出最佳组。老师对与任务相关的语言点及操练时使用的词汇句型进行归纳解,自始至终都要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教师只不过是任务的提出者、讨论时的咨询者、学生报告的主持人、语言学习的引导者。 (五)任务完成 任务的完成是任务型教学程序的最后环节。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将在前一环节中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技能转化成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 三、任务教学法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任务型教学法有利于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是教育界的共识。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正是忽略了学生在外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人的主体性一般包括独立自主性、自觉能动性和积极创造性三个本质特征。增加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够提高他们学习的自觉能动性,使其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完成“任务”的实践活动中去。在学习过程中,这种情感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更加有效地掌握知识,并获得自主发展。 有利于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参与者包括教师和学生两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对于教学的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师生角色发生变化,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设计出适合学生水平的、真实的、交际性的活动,并考虑到如何最有效地分配任务,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适当引导,并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提供帮助从而使任务能够顺利完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共同合作,相互交流,这对于每位学生来说,不但是对语言能力的锻炼,更是增强自信、提高交际能力的机会和方法,让学生敢于表现、乐于表现自己,打消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自我防卫心理,培养良好的性格。另外,每位学生都在活动过程中担任一定的角色,承担一定的责任,学生能够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发他们自我完善的愿望,增强学习的内在动力,而且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要求组员之间相互协调合作、密切配合,组与组之间也要进行比赛活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在运用任务型教学法中,教师起着语言习得的促进者、答疑者和向导的作用。教师是从“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内容的,学生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具体的操作要求。在各项活动中,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一种激活状态,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整个学习过程都是积极、主动的,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他们获得的不仅仅是现在现成的知识点,还有语言运用的能力。而且随着教学任务的不断深化,学生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会趋向自动化和自主化,并能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 总之,任务型教学法的设计宗旨是为课堂教学服务,学生是直接受益者。任务型教学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和以活动为方式的思想,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实际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是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谷仙春,韩照红.任务型语言教学: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选自蒋楠主编.应用语言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第一版. [2]龚亚夫等.任务型语言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岳守国.任务语言教学法:概要、理据及应用.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5).相关论文查阅: 大学生论文 、 工商财务论文 、 经济论文 、 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
2023-09-14 18:33:321

任务型教学法的针对性原则是什么

任务型教学法的针对性原则是真实性原则,功能原则,连贯性原则,可操作原则,实用性原则,趣味性原则。任务设计中所使用的输入材料来源于真实生活,将形式和功能关系明确化,设计任务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达到教学上和逻辑上的连贯,考虑任务设计在课堂环境中的可操作性的问题,注重任务设计的效果,有效的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力。
2023-09-14 18:33:421

急!!!任务型教学和任务型教学法有什么区别?

任务型教学从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出发,认为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在教学目标上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学生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它强调教学中学生基本心理的满足,特别是归属感和影响力,具有较强的情感性。它强调教学只有创造条件,通过一系列任务的完成,满足学生的归属感和影响力,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才会学得好。任务型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都充满了情意色彩。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干”中学,“用”中学,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
2023-09-14 18:33:531

对任务型教学法的建议

初中英语教学不能机械地照搬任务型教学的教学过程,我们要采纳的是任务型教学的理念,我们要传达的是通过实践性活动帮助学生领会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的理念。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在任务准备阶段加强语言教学和图式教学活动,但是语言教学中应该贯彻交际教学和任务教学的理念,突出语言形式的表意功能。任务阶段也应该设计多层次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辅助学生逐步完成任务,而不是布置任务以后完全由学生自己掌控。比如,教师可以把任务完成的过程分作几个阶段,每个阶段设计不同的活动。以调查为例,可以先让学生讨论调查的内容,然后再合作编写调查问卷,或者是设计调查问题,第三步是学生实施调查,调查后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调查结果,确定调查数据呈现方式,完成调查结果的呈现。对任务的评价既要评价语言使用的正确性、得体性,同时还要评价任务中小组的合作、协商、管理、资源应用等其它多个方面。由于很难预设学生在任务中可能出现什么问题,所以很难提前设计任务后的聚焦练习。一般情况下,课堂教学可能不包含任务后的形式教学环节。
2023-09-14 18:34:131

小学英语教学法中任务型教学要注意什么

一、任务型教学法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思路(TheTask一orientedApproach)是近20年来语言交际教学思路(CommunicativeApproach)的一种发展形态。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长期以来,在外语教学界,人们一直在试图寻找一种最佳教学法。外语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多变项交互影响的过程,使得外语教学中难于寻求出一种最佳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教什么并不就等于学生学到了什么。教师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是如何为学生创造一种有利于外语习得的条件。因此,对于外语教学中语言交际任务的研究是目前第二语言习得和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在过去的近20年中,不少应用语言学家从不同角度对交际学习任务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近期,在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的外语教学中,对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思路开始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对学习任务的研究和设计,以及在教材开发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日趋广泛。任务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已逐渐成为中小学英语教学的主流。教育部新版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教学建议部分强调: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要求教师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二、理论基础任务教学的理论基础可以溯源于已对基础教育产生深刻影响的认知心理学说。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活动不能离开实践,人类所创造的知识都来源于人的直接经验,但作为人的个体又不能事事亲身经验,这就依赖于社会交际。学校教学主要是传授人类已经创造的知识和经验。在语言教学,尤其是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中,这一点就表现得十分清楚。学生学习英语,不可能像幼儿跟母亲学习母语那样生活在所学语言的环境中,直接接触信息源。在课堂里学习英语,是教师把前人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教材、教具和一定的教学活动传递给学生,并组织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所谓“任务”,指的是“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学生之间的交际过程也是一种互动的过程。在完成任务的进程中,学生以“意义”为中心,尽力调动各种语言的和非语言的资源进行“意义”共建,以达到解决某种交际问题的目的。完成任务的过程催化了学生自然的和意义的语言应用,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学习者语言习得和内化的支持环境。三、基本特点多年来对外语教学中交际学习任务的讨论和研究并没有对交际学习任务有一致的定义,但是庞继贤教授在为DavidNunan《交际课堂的任务设计》一书写的导读中表明: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活动至少应具备以下的特点:1、以意义为中心,而不是以操练某种意义不大、甚至是无意义的语言形式为目的。2、任务的焦点是解决某一交际问题,这一交际问题必须与现实世界有着某种联系。这种联系不应是笼统的或是现实世界中某种活动的翻版,而应是具体的,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实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3、任务的设计和执行应注意任务的完成,即交际问题的解决。任务完成的结果是评估任务是否成功的标志。把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思路应用到儿童学习语言的课堂上,教师应该以教学目标为依据,结合教学内容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围绕主题活动展开的各种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投入、主动参与,让学生通过学习、思考、体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设计、组织教学活动时应该注意:1、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注重学生学习、思考、体验的语言习得过程并具有可操作性。2、活动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考虑到他们的学习发展区。3、活动要有利于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综合技能的提高,同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4、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或生活实际为出发点,以意义为中心,引导学生从语言知识的涉入向语言的实际使用过渡。四、评析任务型教学法是近20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外语教学法。它既重视语言的交际功能和社会价值,又重视语句的结构和学生的认知图式。目前,越来越多的外语教学工作者已经将其应用到外语教学中,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023-09-14 18:34:241

任务型教学法定义 浅谈任务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6-0189-02  《数学新课程标准》根据我国数学教育的现状,在素质教育宗旨的指导下,对数学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重新的审视,《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构建一个符合素质教育的数学课程标准体系,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学习兴趣,形成自我学习策略,笔者通过不断探索以及与自身教学实践的结合,发现了任务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可操作性,并能达到教学目的。   1 任务教学法的内涵及本质   任务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教学方法,进入21世纪后逐渐被引入我国各种级别、科目的学校教学中,“任务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真实情境中的任务驱动下,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学习目标,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任务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应用为动力,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把以教定学的被动式教学模式,变成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形象地说,就是“为用而学,学了就用”,是一种强调“做中学”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实践空间,又学到了知识,改变了以教定学的传统教学形式,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 任务教学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无论是在学生的心智特点还是初中教材的特点上,任务驱动法都较适合初中学生的数学教学,因为其实施的前提是:   2.1 从学生来看:初中学生从生理上来讲言语、记忆、想象、感觉、知觉、思维能力等诸多方面进一步提高,抽象思维增强是其最主要的思维特点,智力上的提高,可以使初中学生能更轻松、快捷、有效地完成各种认知任务,从心理上来讲,自尊心和荣辱感比小学更强烈,他们更希望寻找机会展示自己,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也增强了,也更希望得到身边的人,特别是教师的肯定和赞赏,从实践上看,初中学生经过小学,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社会实践经验,总的来说,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思考问题的经验和策略。   2.2 从数学教学任务来看:从现阶段我校使用的教材来看,课本教材内容脉络清晰,知识及其结构较为简单,并且在教本内容设置、课后的探讨、习题设置上更注重让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探索,留下延展性空间,来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如初二上册《勾股定理》可以使学生从中建构起数形结合思想,发展学生观察、归纳、定义知识的能力,可见,任务中对应的问题应具有可探究的价值,通过任务探究过程,让学生提升数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具有学生综合发展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 任务教学法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3.1 巧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认识三角形》一课中,我给学生布置的任务是,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三角铁、金字塔),找出图片中的三角形以及分析这些物品为什么要做成这种形状,让学生进行讨论,从而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得出三角形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态进入探究新知的过程。   3.2 创建任务,小组合作协调学习:我在教学中,为了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为例,我要求学生四人为一小组。   第一步,由教师布置任务,要求学生拿出学具中的塑料棒并任选组成三角形,测量出各边的长度,分别计算三角形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关系,以及三角形两边之差与第三边的关系,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探究三角形各边长之间的数量关系,两个任务各15分钟。   第二步,学生各小组讨论,自主搭三角形、测量实物、画图等,确定分工方式,鼓励学生以充分自由的心态去思考问题,由记录员填写结论表,并自制呈现结果的记录本。   第三步,各小组汇报员向全班报告操作过程及结果,通过小组交流,加深认识。   第四步,教师和学生对结论作出评价。   经过对任务的实际操作,学生完成了对自我知识的建构,不仅从感性认识上得出三角形概念,并在任务驱动下进一步完善了知识体系,得出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有能力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将任务延伸到课外,并及时在课堂上给以归纳总结,鼓励学生在课外学习的积极性。   3.3 任务后及时总结评价:任务完成后,要对学生的进步进行及时的评价,评价方式应避免单一化,关注学生的微小进步,应将过程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以肯定、激励、指导为主,用发展的目光去看待学生的进步,对学生不同的结论应及时总结,评价结果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呈现,而不是轻易地否定,让有不同结果的学生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形成知识点,并可以加以拓展、运用,如在教室黑板报中设立数学专题,让同学们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展示学生的成就,并为学习中具有不同解题方法的同学提供空间展示,总结出新的知识点。   4 结论   数学教育的目的就是将现实问题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在新课改中将素质教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的背景下,自觉地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生活问题可以说是初中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通过实践,我发现任务教学法效果十分明显,任务就像是纽带,让学生自发地通过完成任务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了起来,它不仅帮助学生较好地完成初中数学教学目标,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做中学, 作为教师,我们要选择最适合的方法去教学,实践证明,任务教学法在实践中显示出了较强的优越性,可以充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达到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双重目标的实现。
2023-09-14 18:34:341

任务型教学法的本质

任务与传统的“练习”(exercise)或通常意义上的“活动”(activity)究竟有什么样的本质差别呢?首先,任务具有目的性。这里的“目的”具有两重性,一是任务本身所包含的非教学目的,二是任务设计者所期望任务参与者达到的教学目的,而练习通常只具有教学目的。其二,任务通常会产生非语言性结果,而练习总是产生语言性结果。比如,根据所听天气预报的信息,决定怎样安排野炊;或根据火车和汽车时刻表,选择哪几趟车能方便准时地赶到某地开会,任务完成后所得到的结果是非语言性的,而课堂练习,如用短语造句、用介词填空等,其结果总是语言性的。第三,任务具有开放性,也就是说,任务的履行并非有一套预定的模式或途径,或者会达到统一的结果,完成任务的途径,包括应用的语言是可选择的、不固定的、非限制性的。第四,任务具有交际性或互动性。任务通常是集体性和合作性活动,任务的履行通常以交际或互动的方式进行,这种互动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输入材料之间的双边或多边互动。
2023-09-14 18:34:431

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进行教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在确定每课时教学任务时,要避免笼统地讲培养学生具备某种能力,应把它落实到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要求或某项技能上来。有了明确具体的目标,才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使教学任务落到实处。教学目标在表述上要尽量行为化,具有外显性和可见性,使师生双方都知道教什么、学什么和怎样教、怎样学,这样的教学任务就具有了可操作性。根据笔者在教学中的体验和观察,在设计和实施任务型教学时容易走入一个偏差:为做事而做事。“任务”只是让学生自由地完成喜欢做的事,课堂教学松散,低效,无目标,只是部分人参与,且语言运用的质量不高,大多数人只是看热闹,“任务”没有体现出是学习、理解、体会语言后的活动。任务型教学强调让学生用英语来做事,这并不是排除语言知识的学习,而是不主张把语言知识尤其是语法规则的讲授提到不应有高度。
2023-09-14 18:34:581

初中口语教学中如何活用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在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迄今为止,英语教学经历了从教形式到教功能的过程.传统的外语教学法中,经典的模式是3P模式,即Presentation(讲授);Practice(操练);Production(产出).这种方法同样在口语教学中长期使用,并且很受教师们的喜爱.这种仅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的方法,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是死的,不能活用.因此,这样的教学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了.此外,目前口语教学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在学校课本里所学的知识和内容与今后所用的知识严重脱节.这样,就给口语教学提出了新的问题.如何在传统的3P教学法已不太适应英语口语的教学要求,而交际教学法还存在许多不足的情况下,使用一种既切实可行又符合中师生今后学习、工作要求的口语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法由此应运而生.一、任务型教学的定义关于"任务"一词有各种各样的定义."任务"其实是指人们每天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重复的各种活动.但是,在外语教学中,特别是在谈到任务型教学时,"任务"这一概念通常是指以真实世界为参照,以形成语言意义为主旨的活动.关于语言教学中的"任务",众多学者给出了各不相同的定义,这些定义各有侧重,既反映了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大致特征,又体现了这一理论模式在发展过程中的创新、演变与重塑.斯坎翰则客观地提出了任务的五个主要特征:(1)意义是首先的;(2)有某个交际问题要解决;(3)与真实世界中类似的活动有一定关系;(4)完成任务是首先的考虑;(5)根据任务的结果评估任务的执行情况.任务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能力是发展的,学生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他们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即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从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建构是建立在原有的经验(已知的语言、概念和活动)的改造和重组上的.在英语学习中,它通过师生共同完成语言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交际语言能力,为学生提供互动机会,挖掘他们运用语言的潜力,激发他们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活力.注重教会学生如何在完成一系列任务中提高交际语言能力,强调通过口语或书面语交际的训练掌握语言技能,非常适合口语教学.此外,它对设计的任务不仅要求意义完整,可作为交际行为独成一体,还应与社会需要密切结合起来,既要突出科学性、交际性和拓展性,又要突出趣味性、可操作性和语言数据的真实性.操练时着眼于"意义的交流",把学习者的注意力放在思想内容的准确表达上,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用外语解决现实问题并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完全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可以任意组合,自由发问,师生平等,属于开放式的课堂教学.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任务型教学法已被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工作者普遍接受,并成为推荐和提倡的外语教学法.它以任务组织教学,以参与、体验、互动、合作等方式,利用学生已有的语言文化知识,通过交流获取信息,完成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根据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和要求,充分发掘和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材料,精心设计一系列难度适宜且体现语言教学要求的教学任务,并在各项任务的准备、实施和反馈上制定具体方案,努力探索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下英语口语能力培养的具体途径,就能激发学生对英语口语交际练习的兴趣,循序渐进地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二、任务型教学的特点任务型教学有如下特点:强调通过交流来学会交际;将真实的语言材料引入学环境:关注语言本身,也关注学习过程;试图把课内的语言学习与社会的语言活动结合.以前外语学习关心的只是语言---学习的目标,不关心学生,不清楚学生学习语言到底是个怎样的过程.70年代发生了重心转移,认为学习过程和学习目标同样重要,研究的重点"明显转移到学习主体和学习过程的研究上来",开始关心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兴趣、情感以及认知力的发展,关心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任务型教学既注重过程,又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体现了教学途径的综合性和折衷性.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是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使学生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和具体的操作要求,学生在完成教师所设计的各种"任务"中,能够不断地获得知识或得出结论,从而获得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不仅是语言知识点.随着"任务"的不断深化,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不断提高.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越趋于自动化和自主化,学生也愈能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最终使学生从学英语是教师"要我学"的状态转变到学英语是"我要学"的状态.三、中师生英语口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的具体原则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事先需要学生自主地收集相关的资料.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种手段,增加趣味性,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注重创设语境.认知学习理论认为:知识获得的关键是理解,而理解的实质是学生弄清知识的关系,形成认知结构.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自主练习口语,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学任务的设计就是教学成败的关键.首先,教师在内容上要创设一种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较真实的交际情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联系社会生活设计真实的任务情景,旨在刺激学生输出与课文有关的目标语,所以趣味性和真实性是首要因素.根据任务教学法的原则,任务设置旨在把语言教学真实化和课堂社会化.任务教学法中的任务就是人们每天在工作、生活、娱乐中所做的事,而这些人并不是应用语言学家."因而,在确定学生喜欢的话题后,教师应当想方设法将话题联系到实际生活中学生"所做的事"上.其次,大量的小组活动被认为是它的特点之一.设计任务时,不仅要有独立完成的任务,还应有更多的小组活动.小组讨论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团结互助以求最大化他们个人和他人的学习成果而以小组形式进行教学的组织模式.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小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研究和互相探讨的机会,使得学生能够以更主动、更积极的态度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经常以4至5人为一组在课上进行讨论,组员轮流作主持人,或组织以小组为单位组织编写对话,表演话剧,进行竞赛等活动.为了使讨论得以顺畅的进行,教师可事先将主持人用语及讨论中的交际用语印发给学生.在讨论中,学生们纷纷以事先准备的材料为辩论依据,各种新的观点在思想碰撞中又相继产生.最后,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在全班做主题发言,总结小组观点,并接受同学的提问.通过这样的合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学会理智地协调相互合作的关系,达到学习与做人两丰收的双重目的.传统的口语教学由于教材单一,教法学生参与性不高,有时候口语课竟成了教师独自训练口语的课堂.口语教学也应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使口语教学时尚化和多样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动态的网络为口语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资源.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英语教学创设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任务.媒体图文并茂、音、像俱全的优势,特别是动画技术的使用,大大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拓展了教学空间,它使课堂语言交际的真实性得以实现.如,多媒体课件能模拟出三维的动态交际环境,创造逼真的言语交际环境,使人仿佛置身其中,激发了学生的言语交际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交际活动,由"让我说"变成"我要说",加强了实践的机会,提高了口语表达的能力.另外,多媒体课件还可以利用其容量大的特点,提供大量变换的人物动态的交际场景,带给学生新鲜感.并且,教师还可以变换形式,让学生与画面上的人物进行对话,让学生为画面配音乐等.活泼多样的形式,将学与练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些形式有效地延长了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激发了学生的表达兴趣.任务型教学是以语言意义和语言运用为中心的教学,不是单纯基于语言形式的教学.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建构语言系统和语言运用的需要选择其感兴趣的和实用的话题,并设计出具体的学习任务.任务型教学的课堂活动多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为此,教师应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和个性特点组织各种小组,并把不同的任务恰当地分配给不同的小组或个人,使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及组与组之间的友好竞争和相互支持取长补短,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参考文献:[1]蔡仕英.中学英语口语任务型教学结构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8,10(4).[2]戴炜栋.试论影响外语的若干重要因素-外语教学理论系列之一[J].外国语,1994,(6).[3]黄菲菲,毛军社.任务型教学模式与口语教学任务的设计原则[J].中国科技信息,2005,(16).[4]卢喆.运用任务型教章法,走出英语语法教堂困境[J].甘肃科技纵横,2005,(6).[4]袁昌寰.任务型学习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J].课程·教材·教法,2002,(7).
2023-09-14 18:35:251

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行为的内在动力,兴趣浓厚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为此,初中英语教师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时,尤其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调查发现,很多英语教师多创设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环境,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为使初中生熟练掌握有关动物的英语单词时,笔者在课堂上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园吗?"很多学生回答:"去过。""你们能用英语单词说出你们在动物园看到的动物吗?"于是,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Monkey,kangaroo,bird,panda,tiger,elephant."等。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法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为进一步提高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英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配合使用其他教学法。例如,有些任务需要学生自己完成,有些任务需要学生合作完成,这就需要教师灵活应对。例如,部分英语教师讲解了一些英语单词后,为了解学生对所学单词的掌握情况,教师可布置这样的任务:教师朗读,由学生默写朗读的单词,学生正确默写出10个或更多单词才算完成任务。这种单词默写任务需要学生自己完成。3.给予及时公正的评价及时公正的评价是任务型教学法应用的重点,也是增强任务型教学法作用的重要途径。当学生完成某一教学任务时,教师的一句肯定往往能够使学生获得学习英语的成就感,从而更加专注和主动地学习英语知识。同时,通过评价,教师还能对布置任务的合理性进行反思和总结,为今后任务型教学法的高效实施提供指导。
2023-09-14 18:35:341

PPP教学和任务型教学的区别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简称TBL)是20世纪80年代由勃雷泊(Prabhu, 1987)从教学的角度提出来的,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用语言完成任务的方式学习语言。在此基础上,纽南(Nunan, 1989)对交际任务设计模式的研究以及威莉斯(Willis, 1996)对任务型学习框架的分析,进一步深化了任务型教学的内涵。随后,人们提出了交互假设、交际效度理论、任务型学习的方法论与社会文化观。这些研究丰富了任务型学习的理论,使任务型教学从单一走向多元化。在对于任务的定义上可以说是百家争鸣,各有千秋。但综观各个学者对于任务的定义我们不难发现任务必须涉及情景、目标、活动、结果、意义、评价六个部分的内容。首先,任务型教学倡导真实的语言情景的创设,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下产生真实的交际需要;其次,任务要有一定的目标,即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实际的交际问题;再次,任何任务都必须以活动的形式进行,它是在同伴之间通过合作、交流、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的;第四,任何任务的最终都要形成一定的产品,即结果,以检测学生们在学习中的效果;第五,任何任务都必须有意义,否则就是对语言的机械训练;最后,对于结果的评价也不容忽视,因为它是对学生劳动的肯定,同时也是一种激励。威莉斯的任务型学习框架分为三个阶段:前任务(pre-task)、任务环(task cycle)和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任务的类型分为六种:列举型(listing)、排序与分类(ordering and sorting)、比较型(comparing)、问题解决型(problem solving)、交流个人经历型(sharing personal experiences)和创造型(creative tasks)。2、“3P”教学法“3P”教学法是在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交际语言教学(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即CLT)模式下的产物。“3P” 教学法把语言教学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演示(presentation)→ 操练(practice)→ 成果(production)。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语言知识的呈现和操练让学生掌握,然后再让学生在控制或半控制之下进行假设交际,从而达到语言的输出,形成学习成果。在“3P”教学法中学生对于语言的运用是建立在知识层面上的,而并非是真实的生活交际需要。所以它是一种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知识单向传递的过程,它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和其真正的学习需要。二、任务型教学法与“3P”教学法的关系任务型教学法和“3P”教学法一样都属于交际语言教学法的分支。Howatt(1984)把交际法分为“弱版(weak versions)”和“强版(strong versions)”两大派。弱版交际法以著名的3P课程(PPP lesson)为代表,强版交际法则形成了以任务型教学法为代表的TBL课程。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学习步骤分为前任务(pre-task)、任务环(task cycle)和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三个部分,它强调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与“3P”教学法的演示(presentation)→ 操练(practice)→ 成果(production)刚好是个相反的过程。在常规的“3p” 教学模式中,任务通常体现为production中的综合运用式练习,用来巩固所学的语法结构、语言功能或词汇。而在任务型教学的模式中,学生通常以完成任务的活动开始学习,待任务完成后,教师再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活动中使用的语言上,并对学生使用的语言进行纠正和调整。三、任务型教学与“3P”教学法的优劣比较“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无论有多大的优势和魅力都不可避免地带来某种缺陷和不足。任务型教学法和“3P”教学法同样如此。(一)任务型教学的优缺点分析1、任务型教学的优点(1)任务型教学注重真实场景下的、以明确目标为导向的语言交际活动;它要求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的学习活动来掌握真实、实用和有意义的语言。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时是带着极大的兴趣和热情的,所以整个课堂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学习过程。(2)它提倡以教师教学为主导、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和主宰,而是以组织者、引导者、顾问或者同伴的身份出现,学生的学习也成为一种满足需要、发展兴趣、提高能力的过程。(3)它倡导体验、实践、参与、探究、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参与教师或教材精心设计的任务活动中认识语言,运用语言,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归纳知识和感受成功。2、任务型教学的缺点在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学中,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学校中大班额的条件下,任务型教学便明显地显示出其不足之处。(1) 课堂效率低,难以保证大班额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任务型教学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虽然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对课堂进度进行调控,但由于目前班级的实际情况(大多数班级人数在50左右,农村学校甚至更多)课堂所设计的任务或项目一般都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以往往教师采取的做法是要么缩短任务完成的时间,要么把部分任务放到课后去完成,这样就造成课堂任务完成的质量难以保证,甚至任务的执行也成为形式和走过场。(2) 课堂的组织和任务的设计与实施过分依赖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故在目前很难保证大面积的教学质量的提升。在笔者对本校七年级运用《Go for it》教材的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教师对于任务型课堂教学的模式把握的并不是很理想。有的教师按部就班地完成课本上的教学步骤,造成学生词汇、语法、句式等基础知识严重缺乏,影响其今后的进一步学习;而有的教师则还是沿袭传统的3P教学,强化词汇和语言的输入,把教材上的活动任务作为练习和补充,这样学生的基础知识是扎实了,但又严重脱离了任务型教学的初衷,把原本要还给学生的课堂又变成了以教师为主的练兵场了。所以在教研室组织的中期调研测试中不合格的学生甚至超过了20%,造成两极分化在起始阶段就大面积出现。(3) 课堂中学生的个体活动难以有效监督和控制,反馈效率低。任务型课堂教学的特点就是把课堂活动任务化,让学生在通过完成一系列的任务中习得语言知识。而在实际教学中当教师布置了任务并分好小组进行时却往往发现部分学生在交流中并没有使用目的语,而是运用母语进行,虽然反复强调,但效果并不是很好。毕竟初始阶段的学生用目的语言的表达能力有限,同时也对于学习英语的目的性不是很明确,他们为了能尽快完成任务而在交流中一遇到困难就立即使用母语进行也就并不奇怪了。同时由于任务的完成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对于学生学习和知识掌握情况的反馈也就相对较慢,造成课堂教学时间和教学进度很难把握。(二)“3P”教学法的优缺点分析1、“3P”教学法的优点(1)强调以结构—功能—交际为主的教学模式,加大了语言的输入输出量,大大提高了课堂目标语言的操练频率。在运用“3P”教学法教学时教师首先给学生引入和展现要学习的主要语言形式,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操练(机械操练、模仿练习、表演等),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再提供相应的准交际情景,让学生在有效的控制之下完成教师预设的交际任务,达到语言运用和输出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是老师提供的材料,语言的结构、功能以及运用都是老师提供的,学生的任务就是把他们记住并灵活运用到交际场景中去,整个过程语言的复现率是比较高的,所以学生掌握起来相对比较容易。(2)教学以演示(presentation)→ 操练(practice)→ 成果(production)为基本步骤,教师便于组织和控制课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运用“3P”教学法时课堂的基本结构就是 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所以对于课堂的组织和控制是比较容易的,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都是在教师的预想之中的;同时课堂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也很便捷,有利于教师随时根究学生掌握的情况调整教学步骤和进度,因此整个课堂是井井有条,教学效果也就自然而然提高了。(3)强调语言结构的分析和词汇、句式、语法的学习,大大提高了语言运用的准确性。“3P”教学法是在结构主义教学法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交际教学法,它也重视语言的结构特征的分析,对于词汇、句式和语法的传授同样被强调,它是一种要求语言准确无误的交际法教学。所以长期运用该教学法教学,学生的语言准确性相对是比较高的。2、“3P”教学法的缺点“3P”教学法的缺点也正是由它的优点所造成的。(1)强调语言的结构和功能,忽视了儿童语言习得的规律,造成课堂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儿童的语言习得是靠在真实语境下的实践体验而进行的,片面的语言结构分析和假设的交际情景并不能激发他们真正的语言学习兴趣和参与的动机。也正如Willis 所说的“上课时,也许方方面面都是成功的,……但等到真正需要使用的场合出现时,他们却都不会用。” 所以往往教师感到上课该讲的都讲了,该让学生练习的也都练习了,而在真正的交际场合下或在课后作业中错误还是大量存在。(2)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减弱,教学效果低下。在“3P”教学中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在教师的引导和控制下完成的,教师的教学也往往是建立在教科书的编排体系上的,所以对于学生的需要和感受没有重视,忽视了学习中学生的地位,从而也造成了两种结果:一是学生按部就班学习老师传授的内容,不去考虑其他与本节课无关的东西,求知欲与创造性被抑制;另一种是对教师所教内容不感兴趣,少参与或不参与课堂语言活动,形成后进生。(3)课堂缺乏真正的交际性。现实的交际充满风险性和不可预测性,说话人不可能预期对方会说什么,也无法预先准备如何应答。而在3P课程中,前两个阶段都是受控制的,第三阶段似乎是学生自由发挥,但事实上,学习者很可能会把精力集中在前两个阶段所操练过的语言形式上。 “如果学生的主要目标不是通过语言的使用来吸收外来知识,而是向教师证明他们对目标语言的掌握程度。那么,很难令人相信,这种课堂活动是真正交际性的。”(Willis)四、对目前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1、我们要坚信“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句话,无论是“任务型教学法”还是“3P”教学法,适合我们教学实际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外语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各种新理论和新方法也层出不穷,应该说每种教学法都有其积极和消极的方面。我们中小学教师毕竟不是搞理论研究,我们要运用拿来主义,把那些适合自己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习实际的教学方法都为我所用。对于任务型教学法和“3P”教学法我们不应该彻底否定任何一个,而要综合他们的优点,避免其不足和缺憾,让他们真正为我们的外语教学发挥应有的作用。2、 “万丈高楼平地起”无论运用何种教学法,学生的基础语言知识和基本语言技能永远都是重中之重,脱离了这个方向,其他的任何方法都是空中楼阁。我们在研究不同的教学方法时往往会冲淡了本来的目的。其实所有的教学方法其本质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真正掌握英语这门语言,而构成这门语言的基础知识和运用语言的基本技能才是学习者真正要掌握的。所以我们无论在研究和实践任何一种教学理论和方法时都不能为了追求形式上的完美而忽视“双基”这个本质。3、根据不同的课型多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常教常新,这才是永葆教学活力和生命力的秘诀。不同的课型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就是相同的课型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教学。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用多了学生都会失去新鲜感而产生厌烦情绪。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多变化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永远对英语课感兴趣,永远对教师的教学感兴趣,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永葆活力和生命力。4、重视课堂设计,培养设计意识,力争把每节课当做公开课那样去精心设计。一节的好坏和成败关键在于设计,为什么我们的公开课或评比课往往让人满意,而平常的课堂就不是那样了?关键在于我们用在课堂设计上的时间是不同的。精心准备一节公开课要花多少时间我们都清楚,而一节平常的课又能用去多少时间呢?当然因人而异,但决对不会用很长的时间。所以如果我们把每节课都能当作公开课去准备,那毋庸质疑我们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一定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2023-09-14 18:35:432

任务型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干”中学,“用”中学,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的优势1. 完成多种多样的任务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3.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流活动,启发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4. 在任务型教学中有大量的小组或双人活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要完成,可以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5. 活动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6. 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7. 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启发下,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机会,易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任务型教学法属于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法。此类教学法主要关注二语教学的认知过程和心理语言学过程,力图为学习者提供机会,通过课堂上以意义为焦点的活动,参与开放型的交际任务。其课堂操作程序表现为一系列的教学任务,在任务履行过程中,学习者注重语言交际的意义,充分利用自己已经获得的目的语资源,通过交流获取所需信息,完成任务,其学习过程是沿着开放的途径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023-09-14 18:36:091

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和缺点

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和缺点如下:优点:1、完成多种多样的任务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3、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流活动,启发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4、在任务型教学中有大量的小组或双人活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要完成,可以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5、活动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6、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7、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启发下,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机会,易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点:在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学中,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学校中大班额的条件下,任务型教学便明显地显示出其不足之处。课堂效率低,难以保证大班额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任务型教学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虽然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对课堂进度进行调控。但由于目前班级的实际情况(大多数班级人数在50左右,农村学校甚至更多)课堂所设计的任务或项目一般都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型教学法简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和其它的教学法并不排斥。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设境乐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与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干"中学,"用"中学,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
2023-09-14 18:36:351

任务型教学特点

任务型教学特点如下:1. 完成多种多样的任务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3.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流活动,启发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4. 在任务型教学中有大量的小组或双人活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要完成,可以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5. 活动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6. 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7. 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启发下,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机会,易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方法介绍: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在世界语言教育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这种“用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学理论也逐渐引入我国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是我国外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走向。该理论认为:掌握语言大多是在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和其他的教学法并不排斥。
2023-09-14 18:37:121

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

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如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和其它的教学法并不排斥。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与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干”中学,“用”中学,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在世界语言教育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这种“用语言做事”的教学理论也逐渐引入我国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是我国外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走向。该理论认为:掌握语言大多是在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和其它的教学法并不排斥。任务型教学法的原则:1、真实性原则。在任务设计中,任务所使用的输入材料应来源于真实生活,语言情景和语言形式等要符合实际的运用和规律,所拟定的话题要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应具体、贴近学生生活经历。2、语言形式和语言运用相结合的原则。传统的英语教学最大不足之处就是语言形式脱离语言运用,学生虽学会了不同的语言句型、语言形式,却不能得体地运用它来表达意义。
2023-09-14 18:37:401

任务型教学法的方法介绍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在世界语言教育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这种“用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学理论也逐渐引入我国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是我国外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走向。该理论认为:掌握语言大多是在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和其它的教学法并不排斥。
2023-09-14 18:38:021

如何定义任务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Language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LanguageTeachingApproach)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by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在世界语言教育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近年来,这种“用语言做事”(doingthingswiththelanguage)的教学理论逐渐引入我国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是我国外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走向。该理论认为:掌握语言大多是在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
2023-09-14 18:38:191

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要素

(1)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完成诸项语言任务。(2)强调语言学习是一个从意义到形式、从功能到表达的过程,反对听说法对某种句型的反复机械操练。(3)鼓励学习者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4)完成语言任务的过程中,表达的流畅性重于表达的准确性。 David Nunan(1999)总结了任务型教学应该遵循的若干原则:(1)言语、情景真实性原则(authenticity principle)(2)形式—功能性原则(form-function principle)(3)任务相依性原则(task dependency principle)(4)在做中学原则(learning by doing)(5)脚手架原则(scaffolding)
2023-09-14 18:38:302

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

其优点是:1. 完成多种多样的任务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3.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流活动,启发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4. 在任务型教学中有大量的小组或双人活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要完成,可以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5. 活动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6. 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7. 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启发下,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机会,易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023-09-14 18:38:461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是什么?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是通过设计任务情境提高初中英语的教学效果。在英语任务型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任务,通过设计任务场景,使学生在课堂上营造新鲜的情境氛围中积极参与课堂任务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具体做法首先在英语课堂中我们应当选取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任务进行情境设计,使学生能够主动融入创设的情境之中,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例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完成用英文扮演对话的任务。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当前初中学生比较喜欢的电影,选择其中出色的英语对白,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和对话。通过完成这项任务的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应用能力和听说能力。
2023-09-14 18:39:021

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任务型教学法”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语言运用能力。学生在真实任务的驱动下,能有效地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到许多收获和成功!而教师也同样享受到了学生进步的快乐和欣喜,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要继续践行任务型教学的指导思想,在教中学,在学中作,和学生一起快乐地学习,成长。  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之初探与初体会  一直以来,我对英语学习就很有兴趣,而现在,我已经由学生转变成为一名英语老师,角色的转换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有点不适应,但是我很快调整了自己的方向和位置,认真学习《英语课程标准》,并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努力尝试,突然发现了看待英语的另外一种角度,那就是从以前单一地从老师那儿学习英语转变为自己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在教中做,而且发现这样英语更有魅力了,也体会到了初为人师的快乐,也就有了自己的一点体会。  刚参加工作,学校组织业务学习,其中一项内容就是学习《英语课程标准》,也是在这次学习中我接触到了这个新名词:任务型教学。它深深地吸引了我。在进一步的学习中,我知道了《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任务型”的教学思想,并主张把对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什么是“任务型”的语言学习呢?“任务型”语言学习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法研究者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在大量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有重要影响的学习理论。它有三个显著特点:①侧重语言的内容含义更甚于语言的形式结构,因此课堂语言活动更接近于自然的习得。②执行任务或任务的结果都离不开表达技能,即说和写的技能;③任务完成的结果为学习者提供了自我评价的标准,并能使其产生成就感。在教学中,我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 “任务型”教学活动,使学生不但获得语言知识,而且获得了语言运用能力。  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这一教学思想呢?我一边思考,一边在教学实践中寻找答案,通过这两个月的理论学习和在一年级和六年级两个年级的实际教学,总结出了两点自己的体会。  一、任务要贴近学生生活,真实而有趣味。  任务型教学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任务的设计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历,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兴趣越浓求知欲越强,参与意识越高,越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越能主动进行任务的学习。 例如我在教一年级的colours:red,green,yellow, purple, orange, blue, white, black时所设计的一系列任务就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快中感受语言,在生活中自然地运用语言。首先我在彩纸上分别出示这些单词,让学生对照相应的彩色的纸片对这些单词进行巩固(学生在幼儿园时已初步接触到了这些表示颜色的词),领读以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任务:A)猜一猜。我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香蕉,然后让学生猜一猜它是什莫颜色,课前我其实只想到了学生肯定会说是黄颜色的,It"s yellow,可是课堂上出乎我的预料,有个学生说香蕉还可以是绿色的,我当时一想,对呀,香蕉也可以是绿色的,我当时就表扬了那名学生,表扬他观察非常仔细,我顺势问他绿色用英语怎么说呢?他一脸自豪地说green,这下子学生的积极性可高了,他们让我赶紧再画一个物品来猜颜色,我当时想为何不让他们自己来画然后自己来说颜色呢?于是我又布置了下一个任务:B)画一画。我朗读red,学生跟读,然后画出他们心中的红色的东西,画完后一起来展示。学生们马上行动起来,我看到大部分学生画了红红的苹果,还有的细心的学生在苹果上画了绿色的苹果叶,当我走到马志强身边时,他还兴奋地说:“Miss Dong,apple, it"s red.还有叶子,it"s green.”我当时是一阵欣喜涌上心头,深深地体会到了老师的那种特有的乐趣,这可是任务型教学思想带来的活力呀!我还发现有的学生画了红红的太阳,还有一位小女孩她突然指着黑板的上方说:“Miss Dong, 看,国旗,it"s red.”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一双双小手举得高高的,有的说国旗上的星星是yellow,教室外面的树叶是green,我的衣服是purple,还有葡萄是purple,天空的颜色是blue,云彩的颜色是white…听着孩子们的话语,我也变得很兴奋,和他们一起交流我发现的各种颜色,当我说到老师的牙齿是白色white的时候,他们都变得很崇拜我,说老师观察也很仔细,很快就有学生说我妈妈的头发是红色的red,接着就有学生说我妈妈的头发是黄色的yellow,最让我吃惊的还是一名平时比较内向的学生说:“Miss Dong,同桌说我脸红的时候是粉红色的,是pink,对吗?”我微笑着拍拍她的肩膀点点头,她会心地笑了,就这样,九种颜色学生愉快地学会了,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快下课的时候我又布置了一项任务,学生回家后找找看家里面的物品都是什莫颜色,然后介绍给家人听,学生愉快地接受了。所以设计比较有趣的任务,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关键,而且和学生一起处在兴奋点上,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关怀,一种激励。
2023-09-14 18:39:191

任务型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的区别

任务型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的区别: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干"中学,"用"中学,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Task-basedLanguage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by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在世界语言教育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这种"用语言做事"(doingthingswiththelanguage)的教学理论也逐渐引入我国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是我国外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走向。该理论认为:掌握语言大多是在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和其它的教学法并不排斥。交际语言教学法(CommunicativeLanguageTeaching),语言教学的课程内容中以语言学习者所需之沟通需求与能力为主,语言功用包括了规范性、互动性、想像性以及再现性等多种用途。交际教学法认为,语言包含了_交际能力_和语言所处的_文化社会意涵_,其功用则包括了功能性(functional;指用言语和他人互动)、规范性(regulatory;指用言语限制他人行动)、互动性(interactional;指用言语和他人互动)、想像性(imaginative;指用言语创造出想像世界)以及再现性(representative;指用言语沟通、呈现讯息)等多种用途。
2023-09-14 18:39:401

任务型学习对英语教学实践的启示有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启示如下:高校将任务型教学法应用到英语教学之中,英语教师对英语学习者进行引导,使其在课堂教学中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理解英语语言,同时掌握英语语言的运用方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语言教学法。教师为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积极开展有意义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提高学生应用英语语言的能力。任务型教学法对传统哑巴式英语教学进行了彻底改变。很长时间以来,国内从 小学阶段开始,一直到高等教育阶段,英语教学普遍存在哑巴式教学的问题。很多学生会答卷、会考试 会做题,但却不能将英语知识灵活应用到实际之中,这一点,可以说是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下的严重弊端。任务教学法对传统哑巴式英语教学进行了彻底改变,有效解决了一直困扰语言教学的难题。学习者为了将教师布置的任务高质量地完成,必须要实施有意义的语言表述:教师对相应的生活情景进行设置 为学生提供练习与使用的环境基础。学生对英语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学有所用以及用有所说,传统式哑巴教学得到改变,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将得到提升,这就为高校复合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重要基础。
2023-09-14 18:39:501

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任务型教学法”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语言运用能力。学生在真实任务的驱动下,能有效地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到许多收获和成功!而教师也同样享受到了学生进步的快乐和欣喜,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要继续践行任务型教学的指导思想,在教中学,在学中作,和学生一起快乐地学习,成长。  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之初探与初体会  一直以来,我对英语学习就很有兴趣,而现在,我已经由学生转变成为一名英语老师,角色的转换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有点不适应,但是我很快调整了自己的方向和位置,认真学习《英语课程标准》,并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努力尝试,突然发现了看待英语的另外一种角度,那就是从以前单一地从老师那儿学习英语转变为自己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在教中做,而且发现这样英语更有魅力了,也体会到了初为人师的快乐,也就有了自己的一点体会。  刚参加工作,学校组织业务学习,其中一项内容就是学习《英语课程标准》,也是在这次学习中我接触到了这个新名词:任务型教学。它深深地吸引了我。在进一步的学习中,我知道了《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任务型”的教学思想,并主张把对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什么是“任务型”的语言学习呢?“任务型”语言学习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法研究者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在大量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有重要影响的学习理论。它有三个显著特点:①侧重语言的内容含义更甚于语言的形式结构,因此课堂语言活动更接近于自然的习得。②执行任务或任务的结果都离不开表达技能,即说和写的技能;③任务完成的结果为学习者提供了自我评价的标准,并能使其产生成就感。在教学中,我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 “任务型”教学活动,使学生不但获得语言知识,而且获得了语言运用能力。  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这一教学思想呢?我一边思考,一边在教学实践中寻找答案,通过这两个月的理论学习和在一年级和六年级两个年级的实际教学,总结出了两点自己的体会。  一、任务要贴近学生生活,真实而有趣味。  任务型教学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任务的设计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历,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兴趣越浓求知欲越强,参与意识越高,越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越能主动进行任务的学习。 例如我在教一年级的colours:red,green,yellow, purple, orange, blue, white, black时所设计的一系列任务就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快中感受语言,在生活中自然地运用语言。首先我在彩纸上分别出示这些单词,让学生对照相应的彩色的纸片对这些单词进行巩固(学生在幼儿园时已初步接触到了这些表示颜色的词),领读以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任务:A)猜一猜。我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香蕉,然后让学生猜一猜它是什莫颜色,课前我其实只想到了学生肯定会说是黄颜色的,It"s yellow,可是课堂上出乎我的预料,有个学生说香蕉还可以是绿色的,我当时一想,对呀,香蕉也可以是绿色的,我当时就表扬了那名学生,表扬他观察非常仔细,我顺势问他绿色用英语怎么说呢?他一脸自豪地说green,这下子学生的积极性可高了,他们让我赶紧再画一个物品来猜颜色,我当时想为何不让他们自己来画然后自己来说颜色呢?于是我又布置了下一个任务:B)画一画。我朗读red,学生跟读,然后画出他们心中的红色的东西,画完后一起来展示。学生们马上行动起来,我看到大部分学生画了红红的苹果,还有的细心的学生在苹果上画了绿色的苹果叶,当我走到马志强身边时,他还兴奋地说:“Miss Dong,apple, it"s red.还有叶子,it"s green.”我当时是一阵欣喜涌上心头,深深地体会到了老师的那种特有的乐趣,这可是任务型教学思想带来的活力呀!
2023-09-14 18:40:061

任务型教学的教学环节

英国语言学家Jane Willis(1996)在她的专著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中提出了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三个步骤:1.前任务(Pre-Task)——教师引入任务。2.任务循环流程(Task-cycle):a. 任务(task)——学生执行任务;b. 计划(planning)——各组学生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c. 报告(reporting)——学生报告任务完成情况。3.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a. 分析(analysis)——学生通过录音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b. 操练(practice)——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任务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做的首要环节就是呈现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语言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任务驱动(task-driven)的过程,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也有利于体现任务的真实性。如果教师不是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呈现任务,而是在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结束后再呈现并让学生完成,那么这就不是任务驱动型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动力就不如任务驱动过程中那么强烈。所以,真实运用任务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的过程。此时,学生就进入了参与任务的环节。任务环(Task-cycle) 是实施任务型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任务型课堂教学活动根据其交互特点可大致分为五类:故事链任务(小组中每人讲一段故事,全小组讲完整个故事);信息差任务(两组或多组信息互补,协商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任务(围绕一个问题或根据一系列信息,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做决定任务(围绕一个和多个结果,通过协商或讨论作出选择);观点交换任务(通过讨论,相互交换意见,不必达成共识)。其中信息差任务具有合作性和多元成果性的特征;同时信息差任务过程简单,也易于课堂操作。在丰富多彩的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就能运用自己的思维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主动地去习得英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任务中来,真正地做到“Learning by doing”,并从中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享受成功的喜悦。任务的完成是任务型教学程序的最后环节。在时机成熟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围绕新知识点、突出主题进行迁移操练,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技能转化成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国内外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发展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以实用主义的认识作为教育理论基础,提出了“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育模式,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语言学家HerbortH.Clark(1996)说:Language is for doing things.“学习语言既不是背诵孤言的单词,也不是熟记脱离语境的句子,更不是记忆枯燥乏味的语法规则,而应当教会学生用恰当的语言把要求做的事情做好,词汇和语法都是为“做事情”并“完成任务”服务的,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就是在语言运用的活动中把词汇,语法和功能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20世纪70年代,N.S.Prabhu在印度进行了一顶强交际法的实验(Bargalore Project),他提出了许多任务类型,并把学习的内容设计成各种交际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进行学习。
2023-09-14 18:40:171

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此原则是指在任务设计中,任务所使用的输入材料应来源于真实生活,同时,履行任务的情景以及具体活动应尽量贴近真实生活。当然,“真实”只是一个相对概念,任务设计的真实性原则也不完全反对非真实语言材料出现在课堂任务中,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要尽量创造真实或接近于真实的环境,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和加工真实的语言信息,使他们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和技能在实际生活中同样能得到有效的应用。(二)形式/功能原则。传统语言练习的最大不足之处便是语言脱离语境,脱离功能,学生可能知道不同的语言形式,但不能以这些形式得体地表达意义和功能。形式/功能原则就是在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将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关系明确化,让学习者在任务履行中充分感受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关系,以及语言与语境的关系,增强学习者对语言得体性的理解。(三)连贯性原则。这一原则涉及任务与任务之间的关系,以及任务在课堂上的实施步骤和程序,即怎样使设计的任务在实施过程中达到教学上和逻辑上的连贯与流畅。任务型教学并非指一堂课中穿插了一两个活动,也并不指一系列活动在课堂上毫无关联的堆积。任务型教学是指教学通过一组或一系列的任务履行来完成或达到教学目标。在任务型教学中,一堂课的若干任务或一个任务的若干子任务应是相互关联、具有统一的教学目的或目标指向,同时在内容上相互衔接。(四)可操作性原则。在任务设计中,应考虑到它在课堂环境中的可操作性问题,应尽量避免那些环节过多、程序过于复杂的课堂任务。必要时,要为学生提供任务履行或操作的模式。(五)实用性原则。任务的设计不能仅注重形式,而不考虑它的效果。课堂任务总是服务于教学的。因此,在任务设计中,要避免为任务而设计任务。任务设计者要尽可能为学生的个体活动创造条件,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互动和交流的机会,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六)趣味性原则。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之一便是通过有趣的课堂交际活动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因此,在任务设计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考虑任务的趣味性。机械的、反复重复的任务类型可使学生失去参与任务的兴趣,因而任务的形式应多样化。需要注意的是,任务的趣味性除了来自任务本身之外,还可来自多个方面,如多人的参与、多向的交流和互动,任务履行中的人际交往、情感交流,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后的兴奋感、成就感等。
2023-09-14 18:40:351

任务型学习对英语教学实践的启示有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启示如下:高校将任务型教学法应用到英语教学之中,英语教师对英语学习者进行引导,使其在课堂教学中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理解英语语言,同时掌握英语语言的运用方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语言教学法。教师为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积极开展有意义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提高学生应用英语语言的能力。任务型教学法对传统哑巴式英语教学进行了彻底改变。很长时间以来,国内从 小学阶段开始,一直到高等教育阶段,英语教学普遍存在哑巴式教学的问题。很多学生会答卷、会考试 会做题,但却不能将英语知识灵活应用到实际之中,这一点,可以说是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下的严重弊端。任务教学法对传统哑巴式英语教学进行了彻底改变,有效解决了一直困扰语言教学的难题。学习者为了将教师布置的任务高质量地完成,必须要实施有意义的语言表述:教师对相应的生活情景进行设置 为学生提供练习与使用的环境基础。学生对英语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学有所用以及用有所说,传统式哑巴教学得到改变,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将得到提升,这就为高校复合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重要基础。
2023-09-14 18:40:501

任务型教学法产生的背景

任务型教学法产生的背景:任务型教学法是从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广为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实践者认可和接受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也是教育部制定的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所推荐和提倡的外语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与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干”中学,“用”中学,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在世界语言教育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这种“用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学理论也逐渐引入我国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是我国外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走向。该理论认为:掌握语言大多是在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和其它的教学法并不排斥。
2023-09-14 18:41:041

任务型教学模式是谁,怎样提出的?

Nunan (1989) 认为,“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法,具有结构性,它由教学目标(goals)、信息输入(input)、活动方式(activity)、师生角色(teacher/student role)、教学环境(setting)等要素组成。任务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之间的差异在于前者注意信息沟通,活动具有真实性而且活动量大。英语课堂教学应具有“变化性互动”的各项活动,即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进行对话性互动,进而产生语言习得。正由于任务型教学模式具有上述性质和特点,在英语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倡导选择和运用任务型教学以期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就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 任务型教学认为,以功能为基础的教学活动中有许多活动并不是来自真实生活,因此最多只能称其为“准交际(quasi-communication)”活动(D. Nunan,1989),而要培养学生在真实生活中参与和完成真实的生活任务(real-life tasks)(D. Nunan,1989)。真实生活任务教学强调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即做各种事情),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用英语做事的能力)。显然,真实生活任务的关键在于任务要有真实生活的特征。 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基于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课堂中师生和生生的互动和交际有助于学生运用语言,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产生语言的习得,并最终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其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input and interaction hypothesis)(Ellis,1999)。Skehan(1998)对任务有如下论述:意义优先,任务完成为主,评估基于任务完成与否。也就是说,任务应重视学生如何沟通信息,而不强调学生使用何种形式;任务具有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可能性,而不是“假交际”;学生应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如何完成任务上;对任务进行评估的标准是任务是否成功完成。因此,《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交际的语言应用能力”。三、任务型课堂教学的环节 英国语言学家Jane Willis(1996)在她的专著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中提出了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三个步骤:1.前任务(Pre-Task)——教师引入任务。2.任务循环流程(Task-cycle):a. 任务(task)——学生执行任务;b. 计划(planning)——各组学生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c. 报告(reporting)——学生报告任务完成情况。3.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 a. 分析(analysis)——学生通过录音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 b. 操练(practice)——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任务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做的首要环节就是呈现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语言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任务驱动(task-driven)的过程,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也有利于体现任务的真实性。如果教师不是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呈现任务,而是在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结束后再呈现并让学生完成,那么这就不是任务驱动型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动力就不如任务驱动过程中那么强烈。所以,真实运用任务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的过程。此时,学生就进入了参与任务的环节。任务环(Task-cycle) 是实施任务型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任务型课堂教学活动根据其交互特点可大致分为五类:故事链任务(小组中每人讲一段故事,全小组讲完整个故事);信息差任务(两组或多组信息互补,协商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任务(围绕一个问题或根据一系列信息,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做决定任务(围绕一个和多个结果,通过协商或讨论作出选择);观点交换任务(通过讨论,相互交换意见,不必达成共识)。其中信息差任务具有合作性和多元成果性的特征;同时信息差任务过程简单,也易于课堂操作。在丰富多彩的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就能运用自己的思维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主动地去习得英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任务中来,真正地做到“Learning by doing”,并从中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享受成功的喜悦。任务的完成是任务型教学程序的最后环节。在时机成熟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围绕新知识点、突出主题进行迁移操练,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技能转化成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国内外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发展 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以实用主义的认识作为教育理论基础,提出了“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育模式,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语言学家HerbortH.Clark(1996)说:Language is for doing things.“学习语言既不是背诵孤言的单词,也不是熟记脱离语境的句子,更不是记忆枯燥乏味的语法规则,而应当教会学生用恰当的语言把要求做的事情做好,词汇和语法都是为“做事情”并“完成任务”服务的,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就是在语言运用的活动中把词汇,语法和功能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20世纪70年代,N.S.Prabhu在印度进行了一顶强交际法的实验(Bargalore Project),他提出了许多任务类型,并把学习的内容设计成各种交际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进行学习。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模式 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活动,任务型教学至少具备以下两个特点:(l)以任务为中心.而不是以操练某种意义不大.甚至无意义的语言形式为目的;(2)任务的焦点是解决某一交际问题,这一交际问题必须与现实世界有着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应该是具体的,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文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并构成一个有梯度的连续活动。在教师所设计的各种“任务”中:学生能够不断地获得知识或得出结论,从注重语言本身转变为注重语言习得.从而获得语言运用的能力而不是仅仅掌握现成的语言知识点、随着“任务”的不断深化.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会越来越自动化和自主化。 (二)任务型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 任务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1、任务的目标(Goals)。指通过让学生完成某一项任务而希望达到的目的。任务的目标可以是培养学生说英语的自信心,解决某项交际问题,也可以是训练某一项基本技能等。 2、构成任务内容的输入材料(Input)。输入材料必须具有知识性,应以现实生活中的交际为目的,是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语言,从而学习语言而不是局限与教材。 3、基于这些材料而设计的各项活动(Activities)。任务的设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想连,层层深入,并由数个微任务(mint-task)构成一串“任务链”。在语言技能方面,遵循先输入后输出原则,使教学阶梯式层层推进。
2023-09-14 18:41:561

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缺点有哪些?

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和缺点如下:优点:1、完成多种多样的任务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3、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流活动,启发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4、在任务型教学中有大量的小组或双人活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要完成,可以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5、活动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6、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7、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启发下,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机会,易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点:在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学中,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学校中大班额的条件下,任务型教学便明显地显示出其不足之处。课堂效率低,难以保证大班额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任务型教学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虽然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对课堂进度进行调控。但由于目前班级的实际情况(大多数班级人数在50左右,农村学校甚至更多)课堂所设计的任务或项目一般都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型教学法简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和其它的教学法并不排斥。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设境乐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与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干"中学,"用"中学,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
2023-09-14 18:42:151

任务型教学法的作用

任务型教学法则属于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法。此类教学法主要关注二语教学的认知过程和心理语言学过程,力图为学习者提供机会,通过课堂上以意义为焦点的活动,参与开放型的交际任务。其课堂操作程序表现为一系列的教学任务,在任务履行过程中,学习者注重语言交际的意义,充分利用自己已经获得的目的语资源,通过交流获取所需信息,完成任务,其学习过程是沿着开放的途径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023-09-14 18:42:581

任务型教学模式运用到英语语法教学中的探究

关于任务型教学模式运用到英语语法教学中的探究   论文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模式 语法教学 教学策略 任务设计  论文摘要:本文讨论了如何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来学习语法,阐述了在语法课堂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策略及语法教学的任务设计模式,从而使语法课更加生动有趣,学生学习语法更加轻松愉快。      目前,英语语法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课上教师讲授语法时还是实施“填鸭式”教学,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自己在讲解,学生并不能将学到的语法知识应用到具体的问题中。这种单调的语法教学,既不能充分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也不能让学生更扎实地掌握语法。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语法教学思路,在语法课堂上运用任务型教学法,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它是指教师围绕某个话题,某种语有形式选择,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受理解使用语言。   它具备以下特点:   (1)任务教学强调以真实生活任务为教学的中心活动,而不足以操练为基础的语言教学活动。(2)任务教学强调教学过程,力图让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生活任务而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3)任务教学要求教学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它更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任务型教学法将任务置于教学法的重点。它最显著的特点是“学而致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互动进行意义协商来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围绕特定的语言目标设计出明确而有具体的任务。学生通过询问,交流等多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      2、语法教学的重要意义      语法在当今英语学习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具备一定的语法能力可以更快速地提高英语运用的能力,进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要提高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就要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语法知识是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只有掌握英语语法知识,才能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因此语法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以往的语法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反复的练习,而忽视了语法在实践中的应用。新课标提倡:语法教学要注重能力,在日常的交际中运用语法。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任务型教学法就是教师设计出丰富的情景。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从而参与教学过程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在语法课堂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策略      3.1 利用情景教学法,设置教学任务   教师设计一些虚拟的语言环境,可以用教具图片,玩具,或利用多电脑技术设计出动漫的画面,使英语语法课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更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法。使他们对英语学习产生更多的兴趣。   例如:“疑问句+不定式”的用法。   将学生分成偶数的小组数个,将小组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旅客,一部分为土著居民。   旅客将要在一个小岛上旅游,但对该岛十分陌生,因此他们列举出很多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如:   We would need to find outu2026u2026   u2026u2026how to get to the capital.   u2026u2026where to stay.   土著居民的小组同学要想象游客们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准备好如何为游客提供帮助。   旅客组和土著居民组合并进行旅客咨询。   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2 利用图片故事,设置任务   图片故事可用于一般过去时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图片提示讲故事。   (1)组织学生根据图片写一两句话,介绍图片发生的事情;   (2)将图片按时间顺序排列;   (3)根据排列好的图片调整语言的使用,使其成为一个连贯的故事。   通过图片展示法,来学习一般过去时,使学生记忆更加深刻。      3.3 课外作业项目化,完成教学任务   任务型教学将项目引人课外作业,将重复性的抄写工具转变为小组合作完成创造性活动。这样有利于学生多元智力的开发,电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项目的实施可为三个阶段。首先是计划阶段,全班对项目内容及结果做出计划,教师可就项目中的语言要求提出建议,学生可就项目策略达成一致意见,如小组成员的任务分工。其次是实施阶段,学生收集,交流必要信息,运用技能完成任务。最后展示阶段学生像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学习结果,并从学生和教师处获得反馈或意见。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以一种有意义的形式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提供展示能力的舞台。   3.4 利用游戏法,完成教学任务   课堂上设置游戏法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在学习名词性物主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时设置找主人游戏。   (1)将学生手中的物品收起来放到讲台上;   (2)邀请同学到前面来把物品发下去,教师交代活动规则;    T:Now, look. what is this?    Ss:A pencil      T:Yes, this is a pencil. But whose is it? Tom, is ityours?    Tom:No ,it is not mine. I think it is Jim"s.    T:Is it yours,jim?    Jim:Yes,it is mine.    T:Here you are.    Jim:Thank you,Ms.chen   (3)学生轮流到前面来拿东西找主人,每次只能拿一件东西,以保证其他同学也有机会参与。可用游戏活化语法规则。设计精巧、难易适度的游戏活动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4、语法教学的任务设计      任务型教学分为:提出任务、执行任务和总结任务三个步骤。      4.1 提出任务   在这一阶段,教师介绍新的语言知识,设置一个话题,并围绕该话题展开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并将不同的语法任务呈现出来。介绍完话题后,教师要简要说明后面要完成的任务。   完成语法的学习任务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语法材料,引导他们去查阅相关语法资料。      4.2 执行任务   在这一阶段。把语法结构巧妙设计到以日常生活为素材的任务中去,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完成一个个交际性的任务,并通过师生、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达到新语法知识的准确和流畅应用。      4.3 总结任务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归纳语法结构,要求学生做相关语法内容的作业。可以是专题语法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或以某一语法为主导语法进行的书面表达练习。      5、结语      在语法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法,更贴近真实生活,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他们不在厌倦学习语法,使他们能更大胆地运用语法,综合发展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善于积极探索的能力。但要怎样才能更创新地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有待广大英语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当中需要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程小堂,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劳小静,新课程下初中英语语法新授课的教学模式创新与运用研究[EB/OL],广州市白云区初中英语教研网,2009(11).   [3]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2002.   [4]杨小旭,浅谈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6).   [5]周淑清,初中英语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1.    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
2023-09-14 18:43:131

请问Task-based是什么教学法?

1.任务教学法及其意义任务教学法(task-based approach)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这种理论认为,学生知识的获得主要不是靠教师传授,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其原则是: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能动地引导和激励,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内容,并通过任务举一反三。任务型教学是指根据现实生活的交际需要确定语言学习任务,由学生围绕这一任务制订计划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计划、完成任务,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评估自己的学习(Ellis,1999)。具体地讲,它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动力、手段和目标,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获得新知识和提高技能。任务型教学把语言教学真实化和课堂社会化,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不仅在运用中学,而且为了运用而学,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去用英语完成各种情景中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任务型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是有效改变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现状的最佳途径之一”(Nunan,1989)。2.任务教学法的的步骤具体的任务教学模式有所差别,但它们所依据的都是英国语言学家Jane Willis(1996)提出的任务学习法的理论框架。概括地讲,它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前任务:教师引入任务,呈现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的步骤。(2)任务环:以个人、双人、小组等形式执行各项任务,小组向班级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3)后任务:由分析(学生分析并评价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和操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两部分组成。任务型教学的关键在于任务设计。任务的设计必须具有意义性、可操作性、真实性、差距性和拓展性等。
2023-09-14 18:43:351

任务驱动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一样嘛

任务驱动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不一样。1、这两种教学法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法,二者同属于行动导向教学法(又称实践导向、活动导向、行为引导型、行动引导型教学法,它包括: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现场辩论法、现场汇报法。2、任务驱动教学法及其特点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力求以任务驱动,以某个实例为先导,进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学和做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
2023-09-14 18:43:421

论述任务型教学法如何运用于外语教学

1. 交际型的任务教学设计。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交际,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最有效办法是增加英语交际机会,创造语言交际环境。教师可以将模拟交际的假设情境运用到英语教学中,如设定一些商场购物、日常生活等符合学生兴趣和年龄特点的特定情境,使学生能够很快融入其中,并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交流对话。例如,在学习Unit 12 Life full of the unexpected一文后,可以让学生用英语将自己身边发生的有趣事情与大家分享,并以“Life”为话题进行讨论、交流与学习,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不断拓宽学习渠道。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自由组合,6人一组开展英语电视采访节目,2人为主持人,4人为受访者,由受访者为大家介绍自己家乡的特色,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到新鲜,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能力。2. 调查型的任务教学设计。调查型任务教学主要是对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这类任务需要一定的信息沟通,学习具有自主性,可以使学生在交流中体验到快感,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英语知识。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和旺盛的求知欲,生活中可以将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与学生进行交流。例如,放学后的计划、父母的爱好、日常生活习惯,爱吃的水果等。当学生学习到apple、banana、orange、pear等水果英文单词时,可以在课堂上设计对话情境,如设计成What is your favorite fruit,I like fruits very much,such as oranges,bananas and apples,What about you?这些都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3. 传递信息、表达观点的任务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时,英语教师不但要将英语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对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进行锻炼。所以,在课堂设计时教师要在任务中明确不同的任务要求,并根据所学知识对各种信息进行传递,对各自的观点进行表达,这种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完成。假设两个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在谈恋爱,但女方父母反对,这时老师可以作为女主角的家长,然后找两个学生来扮演恋爱中的男女主角,再找一个故事的讲述者,由恋爱男女主角表达各自对异国恋的观点,并向家长传递在一起的决心。女主角:But Chinese people often criticize the women who become girlfriends or wives of foreigners.男主角:I can certainly to her good, is all better than all people.家长:I believe in you.这个任务活动容易引起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提升学生的“能动性”。4. 多元化的任务教学设计。英语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需要开展多元化的教学课堂,使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教师可以选取流行英文歌曲的片段,让学生进行模仿,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另外,在教学中还可以充分利用英语话剧、英文演讲稿等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语言表达欲望。
2023-09-14 18:43: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