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祖逖闻鸡起舞翻译及启示

2023-10-12 18:29:07
TAG: 翻译 启示
共1条回复
康康map

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出自《晋书·祖逖传》。

《祖逖闻鸡起舞》原文及翻译

祖逖,东晋人也,有大志,常欲光复中原。后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祖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庭中。后渡江,募士铸兵,欲扫清中原。

译文:

祖逖是东晋人,他年轻时就胸怀大志,常常希望能够收复中原失地。后来他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两人交情很好,常常共被而眠。夜半时听到鸡鸣,祖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于是起床练剑。渡江以后,他招募勇士,铸造兵器,打算将胡人逐出中原。

启示

1.闻鸡起舞可以说是间接的淘汰了闹钟,鸡叫一般是比较早的,做到了闻鸡起舞也就等于养成了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再说的夸张一点就是增加了我们的寿命,据统计人的一生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做到了闻鸡起舞也就缩短了在床上“虚度”的时间了,那么我们的生命也就在某种意义上增长了。

2.如果我们现在不努力,没有危机意识,学无所成,身体病恹恹,一旦战争来临,我们不但报不了国,只怕最先成为枪下鬼,或者成为拖累国家的难民。

闻鸡起舞的意思

释义: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用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闻:听见;舞:舞剑。

出处:《晋书·祖逖传》。

近义词:发愤图强、废寝忘食、锲而不舍。

反义词:苟且偷安、自暴自弃。

相关推荐

文言文祖逖闻鸡起舞

  祖逖闻鸡起舞原文: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出自《晋书祖逖传》。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2023-09-15 14:36:061

祖逖闻鸡起舞文言文翻译

翻译如下:祖逖是东晋人,他年轻时就胸怀大志,常常希望能够收复中原失地。后来他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两人交情很好,盖同一条被子睡觉。一天,夜半时听到鸡叫,祖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不吉祥的声音!”于是起身在院子里舞剑。后来渡江,他招募士兵,铸造兵器,打算将敌人逐出中原。对照原文:祖逖(tì),东晋人也,有大志,常欲光复中原。后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一日,中夜闻鸡鸣,祖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庭中。后渡江,募士铸兵,欲扫清中原。启示如果我们现在不努力,没有危机意识,学无所成,身体病恹恹,一旦战争来临,我们不但报不了国,只怕最先成为枪下鬼,或者成为拖累国家的难民。想要走上成功的道路,是缺少不了努力、付出、以及坚持的,想要改变自己目前的状况,一定要定下目标,并且我们还要为其展现出充足的动力,付出一定的努力,并且要持之以恒下去。
2023-09-15 14:36:371

祖逖闻鸡起舞翻译及原文

我们都学过闻鸡起舞的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获得成功。本文整理了闻鸡起舞文言文翻译及原文,欢迎阅读。 闻鸡起舞翻译 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和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一起睡觉,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不吉祥的叫声。”于是起床舞剑。 等到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于是就让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人人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果真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让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全国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 司马睿一向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让祖逖担任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 祖逖带领他的私人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发誓说:“我祖逖如果不能肃清中原而再渡江回来的话,就像这江水一样有去无回!”于是驻扎在淮阴,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闻鸡起舞原文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选自《资治通鉴》) 祖逖简介 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东晋军事家。祖逖出身于范阳祖氏。早年曾任司州主簿、大司马掾、骠骑祭酒、太子中舍人等职,并于西晋末年率亲党避乱于江淮。后被授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率部北伐。 祖逖所部军纪严明,得到各地人民的响应,数年间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使得石勒不敢南侵,进封镇西将军。但朝廷却因他势力强盛,对他非常忌惮,还派戴渊相牵制。大兴四年(321年),祖逖因朝廷内明争暗斗,国事日非,忧愤而死,追赠车骑将军,部众被弟弟祖约接掌。北伐大业也因祖逖之死而功败垂成。
2023-09-15 14:36:571

闻鸡起舞的原文及翻译

《闻鸡起舞》的原文及翻译如下:祖逖(tì),东晋人也,有大志,常欲光复中原。后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一日,中夜闻鸡鸣,祖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庭中。后渡江,募士铸兵,欲扫清中原。译文:祖逖是东晋人,他年轻时就胸怀大志,常常希望能够收复中原失地。后来他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两人交情很好,盖同一条被子睡觉。一天,夜半时听到鸡叫,祖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不吉祥的声音!”于是起身在院子里舞剑。后来渡江,他招募士兵,铸造兵器,打算将敌人逐出中原。祖逖人物介绍: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阳郡遒县(今河北省涞水县)人。东晋时期杰出的军事家。父亲去世时,祖逖还小,他的生活由几个兄长照料。祖逖的性格活泼、开朗。他好动不爱静,十四五岁了,没读进多少书。几个哥哥为此都很忧虑。但他为人豁落,讲义气,好打不平,深得邻里好评,著名的“闻鸡起舞”就是他和刘琨的故事。他在建武元年(317年)率部北伐,得到各地人民的响应。数年间,收复黄河以南大片领土,进号镇西将军。后因朝廷内乱,北伐失败。
2023-09-15 14:37:041

祖逖闻鸡起舞的意思是什么呢?

意思是:与司空刘琨同任司州主薄,两人志趣相投,共卧就寝,半夜听到野鸡啼叫,祖逖用脚把刘琨踢醒,说:“这鸡鸣不是坏声音呀。” 于是起床习舞剑艺,出处:《晋书·祖逖列传》祖家为北地大族,世代都有两千石的高官。祖逖少年时生性豁荡,不拘小节,轻财重义,慷慨有志节,常周济贫困,深受乡党宗族敬重。他成年后发奋读书,博览书籍,涉猎古今,时人都称其有赞世之才。扩展资料:祖逖与刘琨一同担任司州主簿时,感情深厚,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一次,祖逖半夜听到鸡叫,认为这是上天在激励他上进,便叫醒刘琨道:“此非恶声也。”然后与刘琨到屋外舞剑练武。 后人用“闻鸡起舞”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祖逖早年与刘琨为友,共以收复中原为志。祖逖获得朝廷任用后,刘琨对人道:“我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担心祖逖先吾着鞭。”意思是担心祖逖赶在自己前面建立功业。后人在诗文中常引用“先鞭”、“祖鞭”,以此形容奋勉争先。
2023-09-15 14:37:221

文言文 祖逖闻鸡起舞

【原文】祖逖,东晋人也,有大志,常欲光复中原。【注解】光复:恢复【译文】祖逖,东晋人,有远大志向,常常想恢复中原盛世。【原文】后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注解】俱:一同绸缪:深切【译文】后来祖逖与刘琨一同做司州文书主管,二人交情深切,在同一屋里盖同一被睡觉【原文】一日,中夜闻鸡鸣,祖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注解】中夜:半夜蹴:踢【译文】一日,半夜听到鸡叫,祖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不吉祥的声音!”(古人认为半夜鸡叫是不吉利的)【原文】因起舞庭中。【注解】因:于是【译文】于是遇上到庭院中去舞剑。【原文】后渡江,募士铸兵,欲扫清中原。【注解】铸:铸造不要写成“筹”【译文】后来祖逖渡江招募勇士,铸造兵器,想扫清中原一切邪恶势力。
2023-09-15 14:37:371

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

【原文】祖逖,东晋人也,有大志,常欲光复中原。【注解】光复:恢复【译文】祖逖,东晋人,有远大志向,常常想恢复中原盛世。【原文】后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注解】俱:一同绸缪:深切【译文】后来祖逖与刘琨一同做司州文书主管,二人交情深切,在同一屋里盖同一被睡觉【原文】一日,中夜闻鸡鸣,祖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注解】中夜:半夜蹴:踢【译文】一日,半夜听到鸡叫,祖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不吉祥的声音!”(古人认为半夜鸡叫是不吉利的)【原文】因起舞庭中。【注解】因:于是【译文】于是遇上到庭院中去舞剑。【原文】后渡江,募士铸兵,欲扫清中原。【注解】铸:铸造不要写成“筹”【译文】后来祖逖渡江招募勇士,铸造兵器,想扫清中原一切邪恶势力。
2023-09-15 14:37:494

闻鸡起舞是什么故事

祖逖是东晋人,他年轻时就胸怀大志,常常希望能够收复中原失地。后来他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两人交情很好,常常共被而眠。夜半时听到鸡鸣,祖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于是起床练剑。渡江以后,他招募勇士,铸造兵器,打算将胡人逐出中原。出自唐代文人房玄龄所作的《晋书》。原文如下:祖逖,东晋人也,有大志,常欲光复中原。后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祖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庭中。后渡江,募士铸兵,欲扫清中原。扩展资料:人物介绍祖逖(266年~321年),字士雅 。东晋名将,民族英雄。河北范阳_县(今河北涞水)人(有传言,他是在燕山上出生),《定兴县志》载,他是今河北省定兴县祖村店人,汉族。他常常以他兄长的名义,把家里的谷米、布匹捐给受灾的贫苦农民,可实际上他的哥哥们并没有这个意思。著名的“闻鸡起舞”就是他和刘琨的故事,虽然外因不利,但他尽力创造条件。司马睿不给他士兵,他自己招募;不给他兵器,他“起冶铸兵”,精神可嘉。后因朝廷内乱,北伐失败。基本史实东晋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你听见鸡叫了吗?”刘琨说:“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祖逖说:“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祖逖闻鸡起舞
2023-09-15 14:38:131

闻鸡起舞的原文及翻译

译文是: 祖逖字士雅,范阳遒县人。祖逖少年时父亲去世,他性格豁达,不修习仪表。但他轻视财物看重义气,为人慷慨有气节,每到农家,就托称哥哥的心意散发谷物布帛来接济贫困人家,乡间宗族的人们都很敬重他。后来他就博揽群书,多涉猎古今史实,见到他的人都说他有治国的才干。他与司空刘琨同任司州主薄,两人志趣相投,共卧就寝。半夜听到野鸡啼叫,祖逖用脚把刘琨踢醒,说:“这鸡鸣不是坏声音呀。” 于是起床习舞剑艺。比及京城洛阳发生变乱,祖逖率领亲族数百家避难到淮河、泗水地区,他用自己所乘坐的车马收载一同逃难的老人和病人,自己步行。所带的药物和衣服粮食与大家共同分享,祖逖很有计谋,因此老少都以他为首。到达泗口后,晋元帝司马睿任命他为徐州刺史。祖逖因为西晋政权遭颠覆,常常怀有振兴复国的大志。当时晋元帝正在拓展平定江南地区,无暇北伐,祖逖就进言,元帝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并提供可供一千人吃的粮食和三千布匹,但不提供盔甲武器,让他自己招募士兵。祖逖就带领着先前同流亡来的部属几百户乡亲一起渡过长江,船到江心,他用船桨敲击着发誓说:“我不能扫平中原而再来渡过这条江的话,就像大江流逝不能复反。”他言辞形容慷慨壮烈,大家都为之慨叹。祖逖屯兵江阴,发起冶炼铸造兵器,又招募了两千多新兵,然后进发,随后攻克了谯城。祖逖镇守雍丘,多次派遣军队拦截石勒部属,石勒屯兵戍守的地盘日渐狭小。石勒又派遣一万精锐骑兵来抗拒祖逖,再次被祖逖打败。石勒手下镇守戍卫的士兵归附祖逖的很多。祖逖亲爱众人礼贤下士,即使关系疏远地位低下的人,都以恩礼相待。因此黄河以南地区都成了晋朝的土地。祖逖自己生活俭朴,奖励督促农业生产,自我节省尽量资助他人,不积蓄私有财产,他的子弟辈从事农耕打柴。他又为死者收葬枯骨,百姓感动高兴。石勒不敢出兵到黄河以南,命人在成皋县修祖逖母亲的坟墓,并写信给祖逖,请求互通使节和互市贸易。祖逖不回书信,但听任双方互市,获利十倍,因而官方、私家都富足起来。兵马日益强壮。
2023-09-15 14:38:271

祖逖闻鸡起舞文言文翻译 祖逖闻鸡起舞原文及翻译

1、译文: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2、原文: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2023-09-15 14:38:461

祖逖闻鸡起舞是什么故事

2019-06-03聊聊祖逖与刘琨的故事为:闻鸡起舞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同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你听见鸡叫了吗?”刘琨说:“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祖逖说:“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2023-09-15 14:39:031

什么是祖逖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同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韬武略。闻鸡起舞的典故形容发奋有为。青少年正处于掌握知识的黄金时期,学校和老师为我们创造了优越的学习环境,“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更要珍惜眼前的大好时光,也像祖逖和刘琨那样,学习“闻鸡起舞”的精神,从小立志,不怕吃苦,为建设祖国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
2023-09-15 14:39:252

祖逖闻鸡起舞文言文注释

祖逖闻鸡起舞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①,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②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③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④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  ①主簿:州、府长官的佐僚,主管文书簿籍。  ②睿:司马睿,即以后东晋的元帝,当时任左丞相。  ③郡国:指全国各地。郡,地方行政区域名称;国,皇帝分封的藩国。  ④当时世家大族的私人兵队叫“部曲”,由本族贫民、佃户组成。  【文言知识】  词的.本义及引申义 “济”的本义是“过河”或“渡”,成语有“同舟共济”。上文中的“复济”指再一次渡江。由“渡”引申为“救助”、“救济”,此类行动是帮助别人渡过难关,如“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中山狼传》)中的“济”就是此意。再引申为抽象的“完成”、“成就”,如“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赤壁之战》)中的“济”即是“完成”之意。  【译文】  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和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一起睡觉,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不吉祥的叫声。”于是起床舞剑。  等到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于是就让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人人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果真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让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兵队来光复中原,全国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  司马睿一向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让祖逖担任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  祖逖带领他的私人兵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发誓说:“我祖逖如果不能肃清中原而再渡江回来的话,就像这江水一样有去无回!”于是驻扎在淮阴,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转自:网页链接望采纳。
2023-09-15 14:39:451

祖逖文言文注释

1. 《祖逖》文言文翻译 【原文】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译文】 从前,范阳有一个叫祖逖的人,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 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外族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祖逖这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 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招募士兵。 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以上答复希望能够帮到你,满意请采纳 2. 祖逖文言文翻译 使这个被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 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 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3. 【祖逖避难文言文翻译要全文的 祖 逖① 避 难诗曰:祖逖避乱, 亲党共之, 车载老疾, 躬自奔驰. 东晋时期,有一个叫祖逖的人,天性无拘无束,度量很大,把钱财看得很轻,喜欢做侠义的事情,每每到种田人家去的时候,假称他哥哥的意思,把谷米和绸布分给贫苦的人.京师里发生了战乱,祖逖就带领亲戚和同乡的人,有几百家,到淮泗地方去避难,把自己家所有的车子马匹,都乘载那些老年和生病的人,自己却是步行,所带的药物和衣服粮食,都和那一班人共有.后来元帝叫他做了刺史,祖逖因为国家山河破碎,前途很危险,心中一直存有振兴恢复的志向,后来终于打过长江,恢复了一部分失去的土地.【注释】①逖:tì.。 4. 【祖逖闻鸡起舞的译文古文的翻译,哪有那么长】 祖逖闻鸡起舞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今河北省定兴县)人.父亲祖武,任过上谷(今河北怀来县)太守.父亲去世时,祖逖还小,他的生活由几个兄长照料.祖逖的性格活泼、开朗.他好动不爱静,十四五岁了,没读进多少书.几个哥哥为此都很忧虑.但他为人豁落,讲义气,好打不平,深得邻里好评.他常常以他兄长的名义,把家里的谷米、布匹捐给受灾的贫苦农民,可实际上他的哥哥们并没有这个意思.十八九岁时,祖逖像是突然开了窍,开始励志读书,四五年内,便已博通今古.他常到京城洛阳去,向有学问的人求教.凡是见到过他的人,都不由赞叹说:“这个人将来定是个人才!”祖逖24岁时,担任了司州(治洛阳)主簿.主簿是主管文书簿籍的小官.他有一个同事,叫刘琨.刘琨是汉朝宗室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也是一个有志气的青年.两个人因为意气相投,成了好朋友.他们经常谈论时事,谈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一谈就是大半夜,于是同床抵足而卧.有一天,他们也是谈得很晚,刚刚着枕,刘琨已是鼾声如雷了.祖逖正蒙眬入睡,突然听到了荒鸡(古人把三更以前鸣叫的鸡叫荒鸣.荒鸡的叫声被看作邪恶之声,是兵起之象.)的叫声.他猛然惊醒,用脚朝刘琨猛一登,叫醒刘琨说:“你听,你听,这不是荒鸡的叫声吗?恐怕天下要大乱了,我们还能安稳地睡觉吗?”于是取过双剑,就在庭院中舞起来.刘琨揉了揉眼,想了想,说:“对!应该居安思危!”也去取了双剑,和祖逖对舞起来.不久,果然爆发了八王之乱.晋怀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汉国刘聪派大将王弥、刘曜攻陷洛阳,纵兵抢掠珍宝,焚烧宫室、庙宇,挖掘陵墓,杀晋太子铨及官吏、百姓3万多人,晋怀帝被俘.京师一片混乱.这时,祖逖带领亲族、邻里几百家人向南方逃难,几经辗转,来到淮泗(今安徽省境内).一路上,他让老人和病人坐在自家的马车上,他自己则步行.所有的粮食、衣服、药物都作为公用.遇到散兵游勇搔扰,都是他带人去和他们纠缠,遇到土匪枪劫,是他带人去把他们打退.因此,他自然地成了这支逃难队伍的“总领队”,无论老少,都听他指挥.公元317年3月,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晋王,第二年称帝,这就是东晋王朝.司马睿闻知祖逖流亡到泗口(今江苏铜山县),便派人任命他为徐州刺史.不久,又任命他为军谘祭酒,调他驻守丹徒之京口(今江苏丹徒县内).晋元帝司马睿是个平庸的人.当时北方中原地区大部已为汉国占领,司马睿只想偏安一隅,图取眼前安乐,不思北伐.祖逖向晋元帝进谏,说:“中原大乱,两京颠覆,都是因为藩王争权夺利,自相残杀,遂使戎狄有机可乘.现在中原百姓遭受异族掳掠,心怀激愤.大王如果能委派战将北上,一定能得到中原百姓的响应,那时不仅失土可复,国耻可雪,大晋朝也能转危为安了.请大王考虑.”司马睿采纳了祖逖的建议,任命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支给他1000人的粮食,3000匹布,却不发给他铠甲,要他自己去招募兵士.祖逖只带了跟随他逃难而来的一百来个人家,租了几只大船,横渡长江北上.船划到中流,祖逖站在船头,望着滔滔江水,不禁感慨万千.他已年过50,回想起青年时代与刘琨闻鸡起舞的情景,恍如昨日.没有想到荒鸡的恶声竟然应验,中原地区先是藩王混战,后受匈奴铁骑的蹂躏,山河一片破碎.现在虽受命去收拾旧山河,但豫州刺史是一纸空文,3000兵士是一个空诺,所有的就是眼前这三四十个青壮,一百来老少.但是,头可断,志不可灭.只要有当年的志气在,定能开辟一个新天地.祖逖拔出佩剑,敲着船桨,发誓说:“我祖逖如果不能廓清中原,决不返渡!”言辞壮烈,同行者都深受感动.渡江后,祖逖带人停留在淮阴.他在这里铸造兵器,招募壮士.很快,招募到2000人.祖逖然后带领这支2000多人的队伍北进,首先占领了谯城(今安徽毫县).当时北方主要的军事势力是石勒.石勒是羯族人,先依附汉刘曜.公元319年,他自称赵王,建都襄国(今河北邢台县).祖逖连续攻破了石勒军支持的堡、坞等割据势力,击败了石勒的援军,派部将韩潜进驻封丘(今河南封丘),自己则进驻雍丘(今河南杞县).这一来,整个黄河以南土地概都收复,重归晋朝管辖.祖逖行兵打仗,除了善于谋略,还严于律己.任何人,哪怕只有微功,立即奖赏,不等明天.他的生活非常节俭.在驻防地区,不仅督促、帮助百姓搞好农业生产,还督促自己的子弟参加生产劳动,自己打柴烧.中原久经战乱,到处有无主尸骨.祖逖派人收葬,还进行祭奠.所有这些,都使百姓深受感动.有一次举办酒会,请当地父老参加.有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流着眼泪说:“我已经老了.我以为再也见不到国家安宁,百姓安居.现在见到了为民父母的祖将军,我死了还有什么遗憾呢!”可是,正当祖逖积谷练兵,准备进军河北的时候,朝廷新任命戴若思为豫州都督.戴若思是南方人,力主偏安,不图进取.朝廷派这样的人来当都督,不是拿恢复当作玩笑?而且,祖逖又听说朝廷中大将军王敦与镇北将军刘隗矛盾很深,誓不两立,如果内乱又起,那北伐岂不成了泡影?现有的成功也就功亏一篑了.祖逖忧心如焚,积劳成疾,终于病倒了.祖逖在病中,矢志恢复中原的壮心仍不泯灭.他考虑到河南没。 5. 祖逖的译文 原文: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译文: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 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 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2023-09-15 14:39:551

祖逖简介:闻鸡起舞千古美名扬

祖逖祖逖,晋名将。字士稚,范阳遒县人。西晋末率亲党数百家南移,迁居京口。建兴元年,要求北伐,司马睿任为豫州刺史,率部渡江,誓复中原。所部纪律严明,得到人民响应,进屯雍丘,收复黄河以南地区。其时匈奴刘曜与羯族石勒互相攻击,时机对晋有利,但东晋内部迭起纠纷,对他不加支持,终于忧愤而死。西晋灭亡之后,北方处在少数民族的统治下。司马睿逃到建康建立了东晋王朝。在东晋王朝中有一个具有强烈民族感情的人物——祖逖。每天早晨,当雄鸡开始报晓的时候,祖逖就起来,到院子中去练习武艺。他的同伙问他:你为什么每天起那么早练习武艺啊?祖逖说:国家现在失去了自己的土地,我们的同胞正在北方遭受苦难,我要抓紧时间练习武艺以后为国出力。现在我们常用闻鸡起舞来说明一个人奋发图强的决心。以东晋的统治者司马睿为首的皇室和大官僚们却满足现状,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南方的统治上。祖逖看到国家危难,对司马睿等人的苟且偷安十分不满,就自告奋勇,请求朝廷准许他招兵买马,北伐收复失地。在人民强烈的要求下,朝廷迫不得已,只好给了他一个奋威将军的空名头,1000人的粮食和3000匹布,其它物资什么也没给他。即便这样,祖逖仍然怀着满腔热情,在公元313年8月渡过长江北伐。当船划到江中心的时候,祖逖慷慨激昂地对部下起誓:我如果不能收复失地、胜利回来的话,就像江水一样有去无回!士兵们都被他的豪言壮语感动了,决心跟随祖逖北伐到底。祖逖的军队由于得到北方人民的支持,占领了安徽北部和河南南部地区。当时长江以北还有许多汉族地主武装,这些人各自为政。祖逖根据具体情况,有的加以收服,有的就坚决打击。公元319年,陈留地方豪强地主陈川投降后赵。祖逖决定讨伐陈川,把陈川打得大败。经过几年艰苦斗争,祖逖基本上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全部领土。祖逖在北伐过程中,亲眼目睹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悲惨,就在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朴素节约。他亲自组织人民参加农业生产,对有功劳的士兵无论功劳再小也给予奖励。北方的老百姓都很支持祖逖。当祖逖再次出征的时候,一位老人端着酒为祖逖送行,可见老百姓是非常爱戴祖逖这支队伍的。正当祖逖继续北伐,准备进攻河北完成统一大业的时候,司马睿却对祖逖产生了怀疑,担心祖逖的力量过分强大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于是派人把祖逖收回的州县都控制在手里,借以牵制祖逖的势力。这时,祖逖听到朝廷内部大臣勾心斗角,争权夺利,有爆发内乱的危险,忧愁过度,一下子病倒了。不久祖逖在遗憾中死去。祖逖虽然没有完成统一祖国的北伐,但使东晋的统治得到了巩固,他闻鸡起舞的故事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2023-09-15 14:40:041

闻鸡起舞的故事成语故事

晋代有一位的将军,名叫祖逖。他文韬武略,忠心爱国,是一位倍受尊敬的人。可是,祖逖小时候却是个淘气的孩子。他不爱读书习武,整天只喜欢到处去玩。祖逖长大后,看见国家衰落,连年征战,百姓的日子非常艰苦。但是,他力量微薄,学问又浅,什么忙也帮不上。为了能改变国家的现状,祖逖开始发奋读书,认真学习,从书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祖逖还经常去当时的首都洛阳,向有学问的人请教。认识他的人都说:“祖逖将来会是国家的栋梁。”在祖逖24岁的时候,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但他觉得自己的学问还不够,就没有答应,而是继续努力读书。祖逖有个好朋友叫刘琨,他和祖逖一样,都希望早日平定战乱,让国家强大,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两个人每次在一起谈论国家大事,都会不知不觉谈到很晚,就在一张床上休息。第二天早上,他们又会一起练剑习武,为将来报效祖国做好准备。一天半夜,祖逖在睡梦中听到鸡叫声,便爬起来对刘琨说:“公鸡在叫我们起床,现在就去练剑怎么样?”刘琨欣然同意了。从此以后,祖逖和刘琨约定,每天听到鸡叫声就起床练剑。不管刮风下雨,不管酷暑严冬,从来没有间断过。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练习,祖逖与刘琨都成为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的文武全才。闻鸡起舞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获得成功。我们要向祖逖和刘琨学习哟!
2023-09-15 14:40:136

祖逖闻鸡起舞中心思想

晋朝人祖逖胸有大志.起初他不喜欢读书,后来发奋攻读,他与志同道合的刘琨在司州(今洛阳一带)担任文官小职,晚上经常盖着一床被子聊天,谈起国家大事,二人慷慨激昂.一天半夜,祖逖被远处传来的鸡啼声惊醒,就把刘锟叫醒说:“你听鸡都叫了,我们起来练功吧!”二人同到院子里舞剑,一直练到天亮.晋元帝时,祖逖在南方任豫州刺史,北渡长江讨伐匈奴贵族,收复了中原不少失地.“闻鸡起舞”这一千古佳话,后比喻有志者抓紧时间学习和锻炼的奋发精神,其实,它也含有珍惜光阴之意
2023-09-15 14:40:311

闻鸡起舞的历史人物:闻鸡起舞的故事主人公是谁祖逖与刘琨

闻鸡起舞故事简介:东晋范阳遒县人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后来,祖逖与习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因起舞。逖琨并有英气,每语世事或中宵起坐,相谓曰:‘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是说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同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你听见鸡叫了吗?刘琨说: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祖逖说: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人物简介祖逖,字士雅。河北范阳县人,汉族。中国东晋初有志于恢复中原而致力北伐的大将。父亲祖武,任过上谷太守。父亲去世时,祖逖还小,他的生活由几个兄长照料。祖逖的性格活泼、开朗。他好动不爱静,十四五岁了,没读进多少书。几个哥哥为此都很忧虑。但他为人豁落,讲义气,好打不平,深得邻里好评。他常常以他兄长的名义,把家里的谷米、布匹捐给受灾的贫苦农民,可实际上他的哥哥们并没有这个意思。著名的闻鸡起舞就是他和刘琨的故事。313年,以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的身份进行北伐。当他北渡长江,船至中流之时,眼望面前滚滚东去的江水,感慨万千。想到山河破碎和百姓涂炭的情景,想到困难的处境和壮志难伸的愤懑,豪气干云,热血涌动,于是敲着船楫朗声发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意思是若不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决不重回江东!祖逖所部纪律严明,得到各地人民的响应,数年间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使得石勒不敢南侵,进封镇西将军。后因朝廷内乱,北伐失败。文天祥正气歌有一句: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即是指祖逖。刘琨,字越石,中山魏昌人。中国西晋时期名将。汉中山靖王之后,美姿仪,弱冠以文采征服京都洛阳,人称洛中奕奕,庆孙越石。厕身以帅哥才子闻名的文学政治团体金谷二十四友之中,因年纪最小,排名最后。为司州主簿时,与祖逖闻鸡起舞,八王之乱又经永嘉之乱,神州陆沉,北方沦陷,只有刘琨坚守在张少春宋文玉男女关系并州,是当时北方仅存的汉人地盘。后因爱慕刘琨发兵帮助的鲜卑首领拓跋猗卢被兄弟杀死,没有兵力与各族争斗,投奔辽北,后因辽北内部争权而死。诗仅存4首,却与左思齐名。闻鸡起舞读后感今天,我看了一篇很有意义的文章闻鸡起舞,受益匪浅.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每天鸡啼后就起床练剑.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三字经说得好: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缀.如负薪,如挂角.像祖逖一样后来居上的人真不少.是听了老婆婆的话才猛然醒悟,明白到只要有恒心,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后来不是成了大名鼎鼎的诗仙吗?三苏之中的不也是三十岁才发奋吗?他们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只要勤奋努力,一定会成功的.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像祖逖一样闻鸡起舞的人,他们听到鸡鸣就来到公园晨运.老人们打太极,青年人在耍武术,小孩子在玩耍.他们都是为了锻炼身体,健康成长.在学校里,我们也要像祖逖一样,要闻铃起跑、闻铃起读.一大早,我们听到铃声,就要起来参加运动,大声读书.在运动场上,一派龙争虎斗的新气象:篮球队员在努力练出入樽的本领;赛道上,田径队员想要跑出一双飞毛脚;游泳队员在游池里一拚高低至于教室里,就是一场无声的较量:数学组学员苦思冥想,力克奥林匹克难题;舞蹈队咬紧牙关,苦练一字马;管乐队员鼓腮睁眼,为的是要吹一个漂亮的高音俗语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是最佳的学习时候,我们要利用这段时间,记几个单词,背一首古诗,练一个基本的动作,长此以往,这不是有很大的收益吗?有志不在年高.我们要想成为国家的栋梁,为国家出一分力,就要有闻鸡起舞的精神.闻鸡起舞读后感今天,我读了上面的一个成语,这个成语的名字叫闻鸡起舞.这个故事讲的是祖逖和刘琨他们两人想为国出力的故事.一天晚上,他们俩睡得很晚,半夜的时候,祖狄听到鸡叫,就马上把刘琨叫醒,对他说:鸡的声音倒不错嘛,它可以让我们练武.后来,他们都武艺高强,成了东晋的名将.我很敬佩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只有像他们那样的练习,才能有更好的结果.俗话说的好,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他们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读了这个故事,我知道了只要有刻苦的努力的精神,任何不可能做成的事情,也会有可能做成.
2023-09-15 14:40:521

祖逖闻鸡起舞故事50字以下

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启示:如果我们现在不努力,没有危机意识,学无所成,身体病恹恹,一旦战争来临,我们不但报不了国,只怕最先成为枪下鬼,或者成为拖累国家的难民。闻鸡起舞:拼音:wénjīqǐwǔ释义:原意为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创作年代:东晋作者:祖逖、刘琨感情色彩:褒义词扩展资料近义词:发愤图强拼音:fāfèntúqiáng释义:下定决心,努力谋求强盛或进步。也指下定决心力求上进的情况。出处:姚雪垠《李自成》二卷一五章:“上下一心,日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发愤图强,又常想着如何为百姓兴利除弊,纵然力量小,颠沛流离,也不可轻视”。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学生周游列国讲学,来到楚国叶邑,叶公沈诸梁接待了他,他对孔子不怎么了解,就悄悄地问子路,子路一时不知怎么回答他。孔子事后得知就对子路说以后就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闻鸡起舞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发愤图强
2023-09-15 14:41:001

祖逖闻鸡起舞 解释

【原文】祖逖,东晋人也,有大志,常欲光复中原。【注解】光复:恢复【译文】祖逖,东晋人,有远大志向,常常想恢复中原盛世。【原文】后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注解】俱:一同绸缪:深切【译文】后来祖逖与刘琨一同做司州文书主管,二人交情深切,在同一屋里盖同一被睡觉【原文】一日,中夜闻鸡鸣,祖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注解】中夜:半夜蹴:踢【译文】一日,半夜听到鸡叫,祖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不吉祥的声音!”(古人认为半夜鸡叫是不吉利的)【原文】因起舞庭中。【注解】因:于是【译文】于是遇上到庭院中去舞剑。【原文】后渡江,募士铸兵,欲扫清中原。【注解】铸:铸造不要写成“筹”【译文】后来祖逖渡江招募勇士,铸造兵器,想扫清中原一切邪恶势力。
2023-09-15 14:41:102

闻鸡起舞中流击水的祖逖是哪一个朝代的人

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阳遒县(今保定市涞水县)人,东晋军事家。祖逖出身于范阳祖氏,曾任司州主簿、大司马掾、骠骑祭酒、太子中舍人等职,后率亲党避乱于江淮,被授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他在建武元年(317年)率部北伐,得到各地人民的响应,数年间收复黄河以南大片领土,使得石勒不敢南侵,进封镇西将军。但因势力强盛,受到东晋朝廷的忌惮。太兴四年(321年),朝廷命戴渊出镇合肥,以牵制祖逖。祖逖见目睹朝内明争暗斗,国事日非,忧愤而死,追赠车骑将军,部众被弟弟祖约接掌。北伐大业也因此而功败垂成。
2023-09-15 14:41:182

闻鸡起舞的典故(最简单的概括)

fqe
2023-09-15 14:41:377

闻鸡起舞是写谁的故事

闻鸡起舞主人公是祖逖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该典出自《晋书·祖逖传》,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这就是成语闻鸡起舞的来源了。同义词:发奋图强、自强不息
2023-09-15 14:42:081

闻鸡起舞,中流击水的祖逖是哪一个朝代的人

2023-09-15 14:42:202

闻鸡起舞的道理和启发

《闻鸡起舞》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只有刻苦努力,自己的梦想才有可能会实现。闻鸡起舞的意思是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闻鸡起舞》的故事晋代有一位将军,名叫祖逖。祖逖小时候十分淘气,不爱读书习武,整天只喜欢到处去玩。祖逖长大后,看见国家衰落,百姓的日子非常艰苦。为了能改变国家的现状,祖逖开始发奋读书,认真学习,从书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祖逖还经常去当时的首都洛阳,向有学问的人请教。认识他的人都说:“祖逖将来会是国家的栋梁。”在祖逖24岁的时候,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但他觉得自己的学问还不够,就没有答应,而是继续努力读书。祖逖和自己的好朋友刘琨经常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经常谈论到很晚,两个人就在一张床上睡觉,然后第二天再一起起来练武,为报效祖国做准备。一天半夜,祖逖在睡梦中听到鸡叫声,便爬起来对刘琨说:“公鸡在叫我们起床,现在就去练剑怎么样?”刘琨欣然同意了。从此以后,祖逖和刘琨约定,每天听到鸡叫声就起床练剑。不管刮风下雨,不管酷暑严冬,从来没有间断过。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实现了自己报效祖国的愿望。《闻鸡起舞》的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每个人都应该有远大的抱负,这样自己的梦想才有可能实现。
2023-09-15 14:42:341

历史人物如闻鸡起舞祖狄15个

闻鸡起舞___祖逖 望梅止渴___曹操 指鹿为马___赵高 四面楚歌___项羽 映雪读书___孙康 凿壁偷光___匡衡 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 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 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
2023-09-15 14:42:561

闻鸡起舞的典故?

闻鸡起舞成语故事:祖逖和刘琨都是晋代著名的将领,两人志同道合,气意相投,都希望为国家出力,干出一番事业。他们白天一起在衙门里供职,晚上合盖一床被子睡觉。  当时,西晋皇族内部互相倾轧,争权夺利,各少数民族首领乘机起兵作乱,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祖逖和刘琨对此都很为焦虑。  一天半夜,祖逖被远处传来的鸡叫声惊醒,便把刘琨踢醒,说:“你听到鸡叫声了吗?”刘琨侧耳细听了一会,说:“是啊,是鸡在啼叫。不过,半夜的鸡叫声是恶声啊!”祖逖一边起身,一面反对说:“这不是恶声,而是催促我们快起床锻炼的叫声。”刘琨跟着穿衣起床。两人来到院子里,拔出剑来对舞,直到曙光初露。  后来,祖逖和刘琨都为收复北方竭尽全力,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2023-09-15 14:43:051

闻鸡起舞祖逖怎么读 闻鸡起舞祖逖拼音介绍

1、读音:wén jī qǐ wǔ zǔ tì。 2、闻鸡起舞(拼音:wén jī qǐ wǔ)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见于《晋书·祖逖传》。 3、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阳郡遒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人。东晋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 祖逖出身于范阳祖氏,曾任司州主簿、大司马掾、骠骑祭酒、太子中舍人等职。永嘉之乱后,率领亲党避乱于江淮,担任奋威将军、豫州刺史。
2023-09-15 14:43:231

祖逖为什么要闻鸡起舞?

他想练就过硬的本领,报效祖国。
2023-09-15 14:43:332

闻鸡起舞成语典故的内容五十字

鸡叫起来练剑
2023-09-15 14:43:524

东晋北伐将领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你知道吗?

知道,但是不了解具体的故事内容,也不了解其中的战争情况,闻鸡起舞的故事是了解过的。
2023-09-15 14:44:004

典故闻鸡起舞

  闻鸡起舞是指凌晨听到鸡鸣就起来舞剑。你们知道闻鸡起舞的典故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典故闻鸡起舞,供大家阅读!   闻鸡起舞意思   形容有志者及时奋发的精神。   典故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你听见鸡叫了吗?”刘琨说:“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祖逖说:“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闻鸡起舞造句   1. 他有闻鸡起舞的精神,所以他进步快。   2.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闻鸡起舞,最后打败了吴国。   3. 昔日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至今依然激励着我们勤奋学习。   4. 祖逖闻鸡起舞,后来建功立业,终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5. 学习,就要有闻鸡起舞的精神,勤奋,勤奋,再勤奋。   6. 他为了提高自己的技艺,经常闻鸡起舞在别人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就在锻炼。   7. 他已年过50,回想起青年时代与刘琨闻鸡起舞的情景,恍如昨日。   8. 你可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可以闻鸡起舞,废纸三万,选择前者将一无事成,先择后者将可能功成名就。   9. 他每天五点钟便起床锻炼身体,风雨无阻,这种闻鸡起舞的精神,可敬极了。   10. 岳飞从小立下报国志向,闻鸡起舞,苦练武艺,终于成为一个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   11. 若无每日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毅力,那么祖逖又怎能北伐中原而名垂千古!   12. 他每天5点钟便起床锻炼身体,风雨无阻,这种闻鸡起舞的精神,可敬极了。   13. 当别人还梦周公时他却已经闻鸡起舞,投入到学习中了。   14. 如果我们能够闻鸡起舞,学业一定会有所成就的!   15. 他们团队闻鸡起舞,总是很积极。可是团长辞职后他们群龙无首,开始散漫。   16. 每天的时间太有限了,我应该闻鸡起舞,早晨起床读书。   17. 有勤,才有了祖逖“闻鸡起舞”的美谈,也才有了雄才大展,北伐报国的伟业有勤,才有了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壮举,也才。
2023-09-15 14:44:391

闻鸡起舞典故

在一千六百多年前,我国当时的朝代是晋朝,有一个大将军叫祖逖,字士稚,范阳人。当时祖逖身处的历史环境比较混乱,正值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迁徙,西晋没落后,大量的政治内部矛盾恶化,成千上万的老百姓在往南方迁移,祖逖也不例外。 祖逖 祖逖祖上世代为官,但是祖逖小时候并不用功读书,直到成年才发奋,后被举孝廉、秀才。又和同为晋朝名将的刘琨是好友,二人相互勉励,闻鸡起舞这个成语说的便是这二人。后来祖逖深受司马睿的赏识,司马睿封他做徐州刺史,当时的祖逖十分主张要北伐,也是他从事后半生的工作,得到司马睿的一些资助后,祖逖便拉开了他北伐战争的序幕。 在其多年的北伐战争中,发生很多广为流传的故事,如中流击楫、智退桃豹等,公元320年的时候,祖逖担任奋威将军和豫州刺史,他派遣部将韩潜去占领陈川的东台,但是其守将桃豹占领着西台,和东台形成的布防局面十分牢靠。韩潜和桃豹相持四十多天,这时候祖逖让任用布袋子装满沙土,看起来就像米粮一样,让一千多个人奖布袋子运送到东台,故意让西台的士兵看到,又派几个人扛着真的米袋子在城外行走,表现出扛着的米很重自己很累的样子来迷惑西台的士兵,西台的桃豹立马就带人来抢米袋子,因为粮食已经被消耗得差不多了,发现里面竟然真的是米,桃豹就对东台城楼上的袋子里也是米深信不疑,而这时候来救济桃豹的米粮早就被祖逖给抢去了,化被动为主动,最终凭借自己的智慧战胜了桃豹。 祖逖一生对民族和北伐事业贡献卓越,不愧为后世称赞的民族英雄。 祖逖闻鸡起舞 成语闻鸡起舞是出自《晋书-祖逖传》,说的是晋朝的民族英雄祖逖与司州主簿司空刘琨相互共勉,半夜听到荒鸡名叫就起床练剑,苦练本领,为以后报效祖国。后比喻有志之人奋发图强,力求有作为的意思。 闻鸡起舞 祖逖是东晋时期有志于恢复中原力争北伐的大将,祖上世代为官,他的父亲祖武去世得早,所以祖逖小时候都是由他的哥哥们照料,年少时期的祖逖并没有好好读书,但是名声却很好,因为祖逖为人仗义,对朋友又很慷慨,常常资助贫苦的人。成年后的祖逖才发奋读书,自学期间,遇到不懂的问题都会去请教别人,所以,那时候有人称赞祖逖日后一定会大有作为。 祖逖和刘琨是好友,二人经常在一起互相勉励,所以二人约好半夜荒鸡教的时候起床练剑,当时荒鸡半夜名叫是不好的象征,可是他们却没有在意这些,只是用工联系剑术,可以看出祖逖不拘小节的性格。 勤奋的祖逖在公元313年,被任命为奋威将军,祖逖带兵北伐,建立了不少的功劳。刘琨是中山魏昌人,字越石,是西晋时期的有名将领。祖上向上追溯是汉中山靖王,刘琨长相貌美,学习刻苦,曾和祖逖相约闻鸡起舞。弱冠的时候凭借自己的文采扬名于京都洛阳,“人称洛中奕奕”。八王之乱爆发的时候正遇上永嘉之乱,北方沦陷,当时的将领只有刘琨还坚守在并州,后投奔辽北,死在辽北内部的政权斗争。 祖逖中流击楫 ?成语中流击楫说的是晋代的民族英雄祖逖的故事,自从匈奴攻占了长安之后,西晋的统治就彻底结束了,中国开始进入民族大迁徙时期。当时祖逖就是那场向南逃跑避难中的一员,并且由于品行良好,为人负责人,被难民们推举为“行主”。 祖逖 公元317年,琅琊网司马睿在一些人等的支持下建立东晋王朝,司马睿听到祖逖的名声后,很是心上祖逖,便下诏任命祖逖为徐州的刺史。后来又被调任祭酒等官职,驻守一些要塞重地。祖逖当时就向司马睿建议去中原讨伐乱贼,但是司马睿志向保住现在的安稳,所以只是象征性地给了祖逖一些兵马,并且封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所提供的.军饷物资更是稀少,都让祖逖自己解决。祖逖就自己招募士兵,因为祖逖治兵有方,军纪严明,所以民间拥护祖逖的人很多,队伍迅速壮大起来。祖逖带着队伍渡长江,当船只行驶到长江中心的时候,他拿起船桨敲击船舷(即中流击楫的意思)来向大家发誓说,自己不把中原的敌人赶走,自己永远不会回到江南。来向三军展示自己作战的决心,鼓舞士气。祖逖渡过长江后,将队伍驻扎在淮阴,继续招兵买马,壮大队伍。祖逖的军队士气昂扬,在祖逖的带领下,他们攻占了重要城池谯城,取得了不小的胜利,为后期祖逖的北伐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后人根据祖逖的故事,便将中流击楫来比喻奋勉的意思。 祖逖避难 ?祖逖是晋代时期的大将军,字士稚,范阳人。祖上世代为官,父亲去世得早,跟哥哥们生活,少年时期不爱学习,成年后才发奋读书,博览群书,在读书上有所成就,被周围的人称赞,后来被举为孝廉、秀才,但是他并没有去上任。 祖逖避难 当时诗句比较动乱,匈奴人占领中原后,西晋彻底灭亡,北方由于处在战争地带,很多百姓不堪战争带来的重负,纷纷向南方迁徙,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民族大迁徙。当时的祖逖在乡党中的名声甚佳,带领着周围的人有序地进行迁徙工作,途中的祖逖关心乡人,自己的马车让给老弱病残,自己的衣服、粮食都是拿出来和大家已是使用,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被推举为“行主”,这次避难让祖逖的名声传的更远,司马睿听到祖逖的事迹后把祖逖封为徐州刺史。 祖逖的后半生都在从事北伐战争,期间的军队整建、军饷、物资等等都是由祖逖亲自操办,因为祖逖深深知道一个军队要想壮大,必须有严格的军纪,必须和老百姓打好关系,不能再给百姓增加负担,所以祖逖的军队深得各地百姓的民心。 在祖逖的带领下,祖逖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广大土地,期间发生了很多广为流传的故事,如“中流击楫”、“威压王敦”等等,在艰苦的战斗环境中,祖逖和战士们同甘共苦,自己的生活极其简约,把钱都节省下来建设军队,他还奖励耕作,积极招收新归附的人,从来不看地任何人,即使是和自己有过过节的人,祖逖也是热情地接待。 祖逖的北伐战争还没有完成,祖逖便病逝了,祖逖去世得时候,百姓悲哀地如同自己的亲人去世,可见祖逖在百姓中的威望是何其高。
2023-09-15 14:44:481

祖逖闻鸡起舞文言文翻译

【原文】祖逖闻鸡起舞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选自《资治通鉴》)【译文】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和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两人一起睡觉,夜半时听到鸡叫,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不吉祥的叫声啊!”于是起床舞剑。等到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由于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于是就让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人人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果真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让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全国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向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让祖逖担任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兵员。祖逖带领他的私人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心击打着船桨发誓说:“我祖逖如果不能肃清中原而再渡江回来的话,就像这江水一样有去无回!”于是驻扎在淮阴,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2023-09-15 14:45:431

祖逖闻鸡起舞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祖逖闻鸡起舞文言文原文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译文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2023-09-15 14:45:511

祖逖闻鸡起舞的原文和译文

原文: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译文: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 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 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2023-09-15 14:46:391

祖逖闻鸡起舞的原文和译文

原文: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译文: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2023-09-15 14:46:501

闻鸡起舞的故事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你听见鸡叫了吗?”刘琨说:“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祖逖说:“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U0001f47fU0001f47fU0001f47fU0001f47fU0001f47fU0001f47fU0001f47fU0001f47fU0001f47fU0001f47fU0001f47fU0001f47fU0001f47fU0001f47fU0001f47fU0001f47fU0001f47fU0001f47f
2023-09-15 14:47:029

闻鸡起舞的典故

闻鸡起舞的典故出自《晋书·祖逖传》。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典出自《晋书·祖逖传》: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同义词:发奋图强、自强不息。祖逖是东晋人,他年轻时就胸怀大志,常常希望能够收复中原失地。后来他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两人交情很好,常常共被而眠。夜半时听到鸡鸣,祖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于是起床练剑。渡江以后,他招募勇士,铸造兵器,打算将胡人逐出中原。成语的道理和启发《闻鸡起舞》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只有刻苦努力,自己的梦想才有可能会实现。闻鸡起舞可以说是间接的淘汰了闹钟,鸡叫一般是比较早的,做到了闻鸡起舞也就等于养成了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再说的夸张一点就是增加了我们的寿命,据统计人的一生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做到了闻鸡起舞也就缩短了在床上“虚度”的时间了,那么我们的生命也就在某种意义上增长了。
2023-09-15 14:47:481

祖逖闻鸡起舞文言文翻译

祖逖闻鸡起舞文言文翻译如下: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和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一起睡觉,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不吉祥的叫声。”于是起床舞剑。等到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于是就让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人人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果真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让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全国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向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让祖逖担任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他的私人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发誓说:“我祖逖如果不能肃清中原而再渡江回来的话,就像这江水一样有去无回!”于是驻扎在淮阴,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2023-09-15 14:48:111

祖逖闻鸡起舞翻译

翻译如下:祖逖是东晋人,他年轻时就胸怀大志,常常希望能够收复中原失地。后来他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两人交情很好,盖同一条被子睡觉。一天,夜半时听到鸡叫,祖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不吉祥的声音!”于是起身在院子里舞剑。后来渡江,他招募士兵,铸造兵器,打算将敌人逐出中原。对照原文:祖逖(tì),东晋人也,有大志,常欲光复中原。后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一日,中夜闻鸡鸣,祖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庭中。后渡江,募士铸兵,欲扫清中原。启示如果我们现在不努力,没有危机意识,学无所成,身体病恹恹,一旦战争来临,我们不但报不了国,只怕最先成为枪下鬼,或者成为拖累国家的难民。想要走上成功的道路,是缺少不了努力、付出、以及坚持的,想要改变自己目前的状况,一定要定下目标,并且我们还要为其展现出充足的动力,付出一定的努力,并且要持之以恒下去。
2023-09-15 14:48:441

闻鸡起舞的原文和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与司空刘琨同任司州主薄,两人志趣相投,共卧就寝,半夜听到野鸡啼叫,祖逖用脚把刘琨踢醒,说:“这鸡鸣不是坏声音呀。” 于是起床习舞剑艺,出处:《晋书·祖逖列传》祖家为北地大族,世代都有两千石的高官。祖逖少年时生性豁荡,不拘小节,轻财重义,慷慨有志节,常周济贫困,深受乡党宗族敬重。他成年后发奋读书,博览书籍,涉猎古今,时人都称其有赞世之才。扩展资料:祖逖与刘琨一同担任司州主簿时,感情深厚,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一次,祖逖半夜听到鸡叫,认为这是上天在激励他上进,便叫醒刘琨道:“此非恶声也。”然后与刘琨到屋外舞剑练武。 后人用“闻鸡起舞”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祖逖早年与刘琨为友,共以收复中原为志。祖逖获得朝廷任用后,刘琨对人道:“我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担心祖逖先吾着鞭。”意思是担心祖逖赶在自己前面建立功业。后人在诗文中常引用“先鞭”、“祖鞭”,以此形容奋勉争先。
2023-09-15 14:49:021

祖逖为什么要闻鸡起舞

他为什么闻鸡起舞
2023-09-15 14:49:313

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出处是哪里?

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典出自《晋书·祖逖传》: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同义词:发奋图强、自强不息。中文名祖逖闻鸡起舞成语闻鸡起舞释义祖逖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出处《晋书·祖逖传》《资治通鉴》人物祖逖、刘琨
2023-09-15 14:49:481

祖逖《闻鸡起舞》翻译是什么?

祖逖《闻鸡起舞》翻译: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和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两人一起睡觉,夜半时听到鸡叫,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不吉祥的叫声啊!”于是起床舞剑。等到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由于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于是就让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人人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果真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让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全国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成语寓意刘琨和祖逖能成为东晋著名将领,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他们有远大的抱负,国仇家恨和爱国精神为他们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另外,他们勤奋刻苦,为实现梦想付出了很多心血和精力。成功之路并不平坦,只有持之以恒、永不放弃,才有可能享受胜利的喜悦和荣光。
2023-09-15 14:50:021

祖逖闻鸡起舞文言文阅读答案阅读原文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东晋军事家,这篇 文章 主要讲述的是祖逖闻鸡起舞发生的一些 故事 。下面是我整理的《祖逖闻鸡起舞》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阅读。  《祖逖闻鸡起舞》阅读原文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①,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②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③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④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   ①主簿:州、府长官的佐僚,主管文书簿籍。②睿:司马睿,即以后东晋的元帝,当时任左丞相。③郡国:指全国各地。郡,地方行政区域名称;国,皇帝分封的藩国。④当时世家大族的私人军队叫“部曲”,由本族贫民、佃户组成。   【文言知识】   词的本义及引申义 “济”的本义是“过河”或“渡”, 成语 有“同舟共济”。上文中的“复济”指再一次渡江。由“渡”引申为“救助”、“救济”,此类行动是帮助别人渡过难关,如“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中山狼传》)中的“济”就是此意。再引申为抽象的“完成”、“成就”,如“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赤壁之战》)中的“济”即是“完成”之   《祖逖闻鸡起舞》阅读题目   1.解释:   ①蹴 ②觉 ③舞 ④诚 ⑤将 ⑥屯   2.翻译:   ①此非恶声也!   ②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3.祖逖立志为国效力,与刘琨互相勉励,所以半夜听到鸡啼就起床舞剑。后以“闻鸡起舞”比喻_________的行动。   《祖逖闻鸡起舞》 阅读答案   1.(1)踢 (2)醒 (3)指舞剑 (4)果真 (5)带领 (6)驻扎   3.有志者及时奋起为国效力。   《祖逖闻鸡起舞》阅读译文   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和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一起睡觉,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不吉祥的叫声。”于是起床舞剑。   等到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于是就让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人人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果真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让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全国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   司马睿一向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让祖逖担任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
2023-09-15 14:50:401

祖逖闻鸡起舞文言文翻译

翻译如下:祖逖是东晋人,他年轻时就胸怀大志,常常希望能够收复中原失地。后来他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两人交情很好,盖同一条被子睡觉。一天,夜半时听到鸡叫,祖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不吉祥的声音!”于是起身在院子里舞剑。后来渡江,他招募士兵,铸造兵器,打算将敌人逐出中原。对照原文:祖逖(tì),东晋人也,有大志,常欲光复中原。后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一日,中夜闻鸡鸣,祖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庭中。后渡江,募士铸兵,欲扫清中原。启示如果我们现在不努力,没有危机意识,学无所成,身体病恹恹,一旦战争来临,我们不但报不了国,只怕最先成为枪下鬼,或者成为拖累国家的难民。想要走上成功的道路,是缺少不了努力、付出、以及坚持的,想要改变自己目前的状况,一定要定下目标,并且我们还要为其展现出充足的动力,付出一定的努力,并且要持之以恒下去。
2023-09-15 14:50:491

祖逖简介:闻鸡起舞千古美名扬

祖逖祖逖,晋名将。字士稚,范阳遒县人。西晋末率亲党数百家南移,迁居京口。建兴元年,要求北伐,司马睿任为豫州刺史,率部渡江,誓复中原。所部纪律严明,得到人民响应,进屯雍丘,收复黄河以南地区。其时匈奴刘曜与羯族石勒互相攻击,时机对晋有利,但东晋内部迭起纠纷,对他不加支持,终于忧愤而死。西晋灭亡之后,北方处在少数民族的统治下。司马睿逃到建康建立了东晋王朝。在东晋王朝中有一个具有强烈民族感情的人物祖逖。每天早晨,当雄鸡开始报晓的时候,祁宗政新书网祖逖就起来,到院子中去练习武艺。他的同伙问他:你为什么每天起那么早练习武艺啊?祖逖说:国家现在失去了自己的土地,我们的同胞正在北方遭受苦难,我要抓紧时间练习武艺以后为国出力。现在我们常用闻鸡起舞来说明一个人奋发图强的决心。以东晋的统治者司马睿为首的皇室和大官僚们却满足现状,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南方的统治上。祖逖看到国家危难,对司马睿等人的苟且偷安十分不满,就自告奋勇,请求朝廷准许他招兵买马,北伐收复失地。在人民强烈的要求下,朝廷迫不得已,只好给了他一个奋威将军的空名头,1000人的粮食和3000匹布,其它物资什么也没给他。即便这样,祖逖仍然怀着满腔热情,在公元313年8月渡过长江北伐。当船划到江中心的时候,祖逖慷慨激昂地对部下起誓:我如果不能收复失地、胜利回来的话,就像江水一样有去无回!士兵们都被他的豪言壮语感动了,决心跟随祖逖北伐到底。祖逖的军队由于得到北方人民的支持,占领了安徽北部和河南南部地区。当时长江以北还有许多汉族地主武装,这些人各自为政。祖逖根据具体情况,有的加以收服,有的就坚决打击。公元319年,陈留地方豪强地主陈川投降后赵。祖逖决定讨伐陈川,把陈川打得大败。经过几年艰苦斗争,祖逖基本上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全部领土。祖逖在北伐过程中,亲眼目睹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悲惨,就在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朴素节约。他亲自组织人民参加农业生产,对有功劳的士兵无论功劳再小也给予奖励。北方的老百姓都很支持祖逖。当祖逖再次出征的时候,一位老人端着酒为祖逖送行,可见老百姓是非常爱戴祖逖这支队伍的。正当祖逖继续北伐,准备进攻河北完成统一大业的时候,司马睿却对祖逖产生了怀疑,担心祖逖的力量过分强大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于是派人把祖逖收回的州县都控制在手里,借以牵制祖逖的势力。这时,祖逖听到朝廷内部大臣勾心斗角,争权夺利,有爆发内乱的危险,忧愁过度,一下子病倒了。不久祖逖在遗憾中死去。祖逖虽然没有完成统一祖国的北伐,但使东晋的统治得到了巩固,他闻鸡起舞的故事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2023-09-15 14:50:571

闻鸡起舞是什么故事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你听见鸡叫了吗?”刘琨说:“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2023-09-15 14:51:097

祖逖为什么闻鸡起舞?

祖逖,字士稚,父亲祖武,任过上谷太守。父亲去世时,祖逖还小,他的生活由几个兄长照料。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几个哥哥为此都很忧虑。但他为人豁达,讲义气,好打不平,深得邻里好评。他常常以他兄长的名义,把家里的谷米、布匹捐给受灾的贫苦农民,可实际上他的哥哥们并没有这个意思。进入青年时代,祖逖像是突然开了窍,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只要有书,他无所不看。他知道历史可以明智,可以使自己增长知识,他又认真学习各个朝代的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精华,学问大有长进。他常到京城洛阳去,向有学问的人求教。凡是见到过他的人都赞叹说:“这个人将来一定是个人才!”接触过他的人也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二十四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他感觉自己的知识还不够,也没资格做官。他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不断增长自己的见识。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同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有一天晚上,祖逖和好友刘琨一起睡觉了,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心想:如果我们听见鸡叫就起来练剑,日积月累,我们一定会有所成就的。想到这,他立刻从床上坐起来,把刘琨叫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感觉这个想法很好,就欣然同意了。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虽然他们感觉很累,但是一想到他们共同的远大理想,他们就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意志。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他们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仗,受到了人们的赏识。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2023-09-15 14:5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