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卖炭翁原文及翻译

2023-05-19 13:59:46
共1条回复
wpBeta

《卖炭翁》为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诗,描写了一个辛苦的卖炭老人,原文如下:

卖炭翁原文及翻译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原文及翻译

翻译如下: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斑白十指漆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不值钱希望天更冷些。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晓他急忙驾着炭车轧着冰路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门外泥地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两个骑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嘴里称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百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买炭的钱了。

这首诗通过描写卖炭老人的遭遇揭露了当时官场的腐败,也表达了诗人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强的社会意义。

相关推荐

卖炭翁原文翻译及作者介绍

《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组诗中的一篇。此诗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 炭 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 卖炭翁 的遭遇。 卖炭翁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斑白十指漆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不值钱希望天更冷些。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晓他急忙驾着炭车轧着冰路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门外泥地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两个骑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嘴里称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百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买炭的钱了。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2022-12-31 16:40:441

卖炭翁的作者丶朝代,原文和翻译?

??
2022-12-31 16:40:494

《卖炭翁》全文以及注音、解词、翻译、选自?

《卖炭翁》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组诗中的一篇。此诗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强的社会典型意义。全诗描写具体生动,历历如绘,结尾戛然而止,含蓄有力,在事物细节的选择上和人物心理的刻画上有独到之处。(概述诗意画来源[1] )卖炭翁⑴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⑵。满面尘灰烟火色⑶,两鬓苍苍十指黑⑷。卖炭得钱何所营⑸?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⑹,心忧炭贱愿天寒⑺。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⑻。牛困人饥日已高⑼,市南门外泥中歇⑽。翩翩两骑来是谁⑾?黄衣使者白衫儿⑿。手把文书口称敕⒀,回车叱牛牵向北⒁。一车炭,千余斤⒂,宫使驱将惜不得⒃。半匹红绡一丈绫⒄,系向牛头充炭直⒅。[2-3]  ⑴卖炭翁:此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⑵伐:砍伐。薪:柴。南山:城南之山。⑶烟火色:烟熏色的脸。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⑷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⑸得:得到。何所营:做什么用。营,经营,这里指需求。⑹可怜:使人怜悯。⑺愿:希望。⑻晓:天亮。辗(niǎn):同“碾”,压。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⑼困:困倦,疲乏。⑽市:长安有贸易专区,称市,市周围有墙有门。⑾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骑(jì):骑马的人。⑿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⒀把:拿。称:说。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诏书。⒁回:调转。叱:喝斥。牵向北:指牵向宫中。⒂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很多。⒃驱:赶着走。将:语助词。惜不得:舍不得。得,能够。惜,舍。⒄半匹红绡一丈绫: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这是官方用贱价强夺民财。⒅系(jì):绑扎。这里是挂的意思。直:通“值”,指价格。[3] [4] [5]白话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4] [6-7]  
2022-12-31 16:41:041

卖炭翁翻译及原文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卖炭翁,是白居易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者自注云,苦宫市也。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抓了过去,常有数十百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
2022-12-31 16:41:091

卖柴翁原文及翻译文言文

1. 古文《卖柴翁》的翻译 我添加了《卖柴翁殴宦者》自己翻译的译文: 尝有农夫以驴负①柴。宦者称宫市②取之,与③绢数尺,又就索④“门户”⑤,仍邀⑥驴送柴至内⑦ 。农夫啼泣,以所得绢与之。不肯受,曰:“须得尔⑧驴。”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此柴与汝,不取直⑨而归,汝尚⑩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注释:①负:驮。②宫市;王宫中所设的市肆。③与:给。 ④就索:向他索取。⑤门户:指门户税。⑥邀:强要。⑦ 内:宫内。⑧尔:你。 ⑨直:同“值”。⑩尚:还。 译文: 曾经有农夫用驴驮着木柴,有个官吏声称王宫中所设的市肆要拿这些(木柴),就给了他几尺的绢,又向他索取门户税,仍然强要驴送这些木柴到宫内。农夫开始哭泣,把所得到的绢还给官吏。(官吏)不肯接受(他的绢),(并且)说:“我一定要拿你的驴。”农夫说:“我有父母妻儿,靠这(贩卖木柴),然后才有饭吃。现在我把我的柴给你,不那报酬就回去,你还不愿意,我只有一死而已了!”就殴打了官吏。 赏析: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过著名的《卖炭翁》,深刻揭露“宫市”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但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面寻宫使的掠夺,只能忍气吞声,逆来顺受。选文中的卖柴翁却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在被逼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奋起反抗,怒殴宦者。 2. 文言文《卖柴翁》翻译及道理 曾经有个农民用驴驼了木柴去城里卖,遇到自称"宫市"的宦官取走了木柴,才给了他几尺绢,又要索取给看门人的进门费,而且要用驴送到宫内.农民哭泣起来,把所得的绢给了这些宦官,他们不肯接受,说:"必须用你的驴送到宫内."农民说:"我有父母妻子儿女,等我用驴驼东西赚钱然后才能买东西吃饭.如今把木柴给了你们,不要钱而回家,你们还不肯,我只有死路一条罢了!"于是就殴打宦官.街上的官吏抓到他,然后把他的事报给了朝廷,皇上上诏书开除了这位官员,而且赐给了农民十匹绢,然而"宫市"这种做法也没有因此而改变.谏官和御史多次上奏折提意见,皇上不听从.顺宗皇帝刚刚即位,就禁止了"宫市"的做法.后来遇到大赦天下,又明令禁止这种行为.。 3. 卖柴翁 译文 尝有农夫以驴负 1 柴。宦者称宫市 2 取之,与 3 绢数尺,又就索 4 “门户” 5 ,仍邀 6 驴送柴至内 7 。农夫啼泣,以所得绢与之。不肯受,曰:“须得尔 8 驴。”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此柴与汝,不取直 9 而归,汝尚 10 不肯,我有 11 死而已!”遂殴宦者。 注释: 1 负:驮。 2 宫市;王宫中所设的市肆。 3 与:给。 4 就索:向他索取。 5 门户:指门户税。 6 邀:强要。 7 内:宫内。 8 尔:你。 9 直:同“值”。 10 尚:还。 11 有:只有。 译文: 赏析: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过著名的《卖炭翁》,深刻揭露“宫市”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但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面寻宫使的掠夺,只能忍气吞声,逆来顺受。选文中的卖柴翁却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在被逼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奋起反抗,怒殴宦者。 4. 白居易的《卖柴翁》赏析和翻译, 曾经有农夫用驴驮着木柴到集市里卖,有个太监声称王宫中所设的市肆要拿这些(木柴),就给了他几尺的绢,又向他索取门户税,还强要驴送这些木柴到宫内。农夫开始哭泣,把所得到的绢还给太监。(太监)不肯接受(他的绢),(并且)说:“我要用你的驴把柴送进宫内。”农夫说:“我有父母妻儿,靠这(贩卖木柴),然后才有饭吃。现在我把我的柴给你,不拿报酬就回去,如果你不同意,我只有一死而已了!”就殴打了太监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过著名的《卖炭翁》,深刻揭露“宫市”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但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面寻宫使的掠夺,只能忍气吞声,逆来顺受。选文中的卖柴翁却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在被逼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奋起反抗,怒殴宦者。 5. 卖柴翁的翻译 曾经有个农民用驴驼了木柴去城里卖,遇到自称"宫市"的宦官取走了木柴,才给了他几尺绢,又要索取给看门人的进门费,而且要用驴送到宫内.农民哭泣起来,把所得的绢给了这些宦官,他们不肯接受,说:"必须用你的驴送到宫内."农民说:"我有父母妻子儿女,等我用驴驼东西赚钱然后才能买东西吃饭.如今把木柴给了你们,不要钱而回家,你们还不肯,我只有死路一条罢了!"于是就殴打宦官.街上的官吏抓到他,然后把他的事报给了朝廷,皇上上诏书开除了这位官员,而且赐给了农民十匹绢,然而"宫市"这种做法也没有因此而改变.谏官和御史多次上奏折提意见,皇上不听从.顺宗皇帝刚刚即位,就禁止了"宫市"的做法.后来遇到大赦天下,又明令禁止这种行为.。 6. 文言文《卖柴翁》的翻译是什么 文言文《卖柴翁》的翻译是: 曾经有个农民用驴驼了木柴去城里卖,遇到自称"宫市"的宦官取走了木柴,才给了他几尺绢,又要索取给看门人的进门费,而且要用驴送到宫内。 农民哭泣起来,把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365633937所得的绢给了这些宦官,他们不肯接受,说:"必须用你的驴送到宫内。" 农民说:"我有父母妻子儿女,等我用驴驼东西赚钱然后才能买东西吃饭。 如今把木柴给了你们,不要钱而回家,你们还不肯,我只有死路一条罢了!" 于是就殴打宦官。街上的官吏抓到他。 然后把他的事报给了朝廷,皇上下诏书开除了这位官员,而且赐给了农民十匹绢,然而"宫市"这种做法也没有因此而改变。 谏官和御史多次上奏折提意见,皇上不听从。 顺宗皇帝刚刚即位,就禁止了"宫市"的做法。后来遇到大赦天下,又明令禁止这种行为。 道理: 本文所写卖柴农夫所受欺压,不过是千百件事例中的一例,农夫忍无可忍,不得已而起来反抗。最高统治者只是开除了这个宦官,同时赐绢给农夫,用小恩小惠的手段,来缓和平民的反抗情绪。 延展阅读: 原文: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 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街吏擒以闻,诏黜此宦者,而赐农夫绢十匹;然“宫市”亦不为之改易。谏官御史数奏疏谏,不听。 上初登位,禁之。至大赦,又明禁。 7. 谁有 卖柴翁殴宦官 的原文和译文 旧事:宫中有要市外物,令官吏主之,与人为市,随给其直。 贞元末,以宦者为使,抑买人物,稍不如本估。末年不复行文书,置“白望”数百人于两市并要闹坊,阅人所卖物,但称“宫市”,即敛手付与,真伪不复可辩,无敢问所从来,其论价之高下者,率用百钱物买人直数千钱物,仍索进奉门户并脚价钱。 将物诣市,至有空手而归者。名为“宫市”,而实夺之。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湏汝驴送柴至内。” 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街吏擒以闻,诏黜此宦者,而赐农夫绢十匹,然“宫市”亦不为之改易。谏官御史数奏疏谏,不听。 上初登位,禁之。至大赦,又明禁。 译文: 按照惯例:宫中有需要买外面市场上的物品,令有关官吏主持这件事,向市场上的卖东西的老百姓买所需要的东西,随时给出价款.贞元末年,皇上派宦官来主持这件事,这些宦官压低价格来买老百姓的物品,出的价远低于物品本身的价格.甚至于在贞元末年不出示公文证件,皇上直接设立"白望"(意即在市场上左右望,看中东西就拿,出价不高于本金)这个组织大约有几百人在长安的东西两市和繁华市区,看人所卖的东西,只称"宫市"(即皇宫所买),立即取物付款,究竟是真还是假难以分清,没有人敢问他们是从哪里来,他们跟卖家论价的高低时,大概用百文钱可以买的东西,要价值几千文,还要索取进宫门时给看门人的钱和运入宫中的运费.有的百姓,把物品带到市场去卖,甚至有空手而归的.名称是"宫市",而实际上是强夺. 曾经有个农民用驴驼了木柴去城里卖,遇到自称"宫市"的宦官取走了木柴,才给了他几尺绢,又要索取给看门人的进门费,而且要用驴送到宫内.农民哭泣起来,把所得的绢给了这些宦官,他们不肯接受,说:"必须用你的驴送到宫内."农民说:"我有父母妻子儿女,等我用驴驼东西赚钱然后才能买东西吃饭.如今把木柴给了你们,不要钱而回家,你们还不肯,我只有死路一条罢了!"于是就殴打宦官.街上的官吏抓到他,然后把他的事报给了朝廷,皇上上诏书开除了这位官员,而且赐给了农民十匹绢,然而"宫市"这种做法也没有因此而改变.谏官和御史多次上奏折提意见,皇上不听从.顺宗皇帝刚刚即位,就禁止了"宫市"的做法.后来遇到大赦天下,又明令禁止这种行为.。 8. 卖柴翁——{白居易(写的),不是摘自《资治通鉴》的}原文+翻译 对嘛,卖炭翁是白居易的,卖柴翁是韩愈的。 卖炭翁 白居易 序 苦宫市也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 一个卖炭的老翁,在终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烟熏火燎的脸色;两鬓斑白,十个被烟火熏黑的手指头。 卖了炭得到一点钱,拿来干什么用呢?只不过是为了有吃有穿。 可怜他身上的衣服破旧又单薄,但他却担心炭价太低,只盼望天气更加寒冷。 昨天夜里,长安城外下了一尺多厚的雪。一大清早,他就装好木炭,套上牛车,辗着冰雪,赶往集市去卖炭。 牛已疲倦,人也饿了,日头已出来很高了,就在市南门外歇息。 有两人骑马扬鞭,翩翩而来,那是谁呀?一个是穿黄绸衣裳的太监,另一个是着白衫的太监的爪牙。 他们手持公文,嘴上称是皇帝的命令,拉转车头,吆喝着牛,赶着炭车,往北就走。 那一车木炭,足足有一千多斤重啊,宫使强行拉走拉走。老翁虽然捶胸顿足,万般不舍,却也无可奈何。 结果他们只给了半匹红色生丝和一丈白绫,把它搭在牛角上边,说是用来充抵炭钱。 韩愈 卖柴翁殴宦者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译文 曾经有农夫用驴驮着木柴到集市里卖,有个官吏声称王宫中所设的市肆要拿这些(木柴),就给了他几尺的绢,又向他索取门户税,仍然强要驴送这些木柴到宫内。农夫开始哭泣,把所得到的绢还给官吏。(官吏)不肯接受(他的绢),(并且)说:“我一定要拿你的驴。”农夫说:“我有父母妻儿,靠这(贩卖木柴),然后才有饭吃。现在我把我的柴给你,不拿报酬就回去,你还不愿意,我只有一死而已了!”就殴打了官吏。 9. 卖柴翁殴宦者的译文 卖柴翁殴宦者 尝有农夫以驴负 1 柴。 宦者称宫市 2 取之,与 3 绢数尺,又就索 4 “门户” 5 ,仍邀 6 驴送柴至内 7 。农夫啼泣,以所得绢与之。 不肯受,曰:“须得尔 8 驴。”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今此柴与汝,不取直 9 而归,汝尚 10 不肯,我有 11 死而已!”遂殴宦者。 注释: 1 负:驮。 2 宫市;王宫中所设的市肆。 3 与:给。 4 就索:向他索取。 5 门户:指门户税。 6 邀:强要。 7 内:宫内。 8 尔:你。 9 直:同“值”。 10 尚:还。 11 有:只有。 译文: 赏析: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过著名的《卖炭翁》,深刻揭露“宫市”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但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面寻宫使的掠夺,只能忍气吞声,逆来顺受。 选文中的卖柴翁却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在被逼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奋起反抗,怒殴宦者。 10. 《卖柴翁殴宦者》的译文 译文: 曾经有个农民用驴驮了木柴到城里去卖,遇到太监,称是宫中所设的市肆要拿。 只给他几尺绢,又要索取门户税,仍然强要用驴送到宫内。农民哭泣起来,把所有得到的绢给了太监,不肯接受。 (太监)说:“我必须要用你的驴把柴送进去。” 农民说:“我有父母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到钱后才有饭吃。 现在我把我的木柴给你,不拿钱币回去,你若还不愿意,我也只有和你以死相拼了!”于是殴打太监。 街使的属吏捉住他上报,德宗颁诏将宦官废免,赐给农夫十匹绢。 然而,宫市并不因此而改变,谏官与御史们屡次规谏,德宗都不肯听从。 原文: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以驴送至内。 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 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 遂殴宦者。 街吏擒以闻,诏黜宦者,赐农夫绢十匹。 然宫市亦不为之改易,谏官御史数谏,不听。建封入朝,具奏之,上颇嘉纳;以问户部侍郎判度支苏弁,弁希宦者意,对曰:“京师游手万家,无土著生业,仰宫市取给。” 上信之,故凡言宫市者皆不听。 出自:唐代韩愈《顺宗实录·宫市》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唐代的“宫市”始于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初名“内中市买”,后改称“宫市使”,负责宫廷采买事宜。 历经肃宗、代宗到德宗朝,权力逐渐转入内廷宦官手中。唐德宗初登大位时尚知节俭,晚年却越来越贪婪奢靡,“宫市”也折腾到了民不堪命的程度。 据韩愈《顺宗实录》记载,德宗末年连宫市文书也不用了,“置白望数百人于两市并要闹坊”,“白望”这名号起得够形象,只要被“望”上的货物,就以宫市的名义掠走。 只付大约十分之一的货值,还要另索货物进宫的“门包”和脚钱。 这些恶棍的身份真假莫辨,卖货的百姓常常空手而归,“名为宫市,而实夺之”。 2、作品鉴赏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过著名的《卖炭翁》,深刻揭露“宫市”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 但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面对宫使的掠夺,只能忍气吞声,逆来顺受。本文中的农夫却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在被逼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奋起反抗,怒殴宦者。 农夫长期被压迫内心积压的愤恨都发泄了出来。这也是因为统治者长期压迫人民导致的结果。 所以换个角度,这篇文章也暗示统治者不可过分压迫人民。 2、作者简介 韩愈,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 是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辙,苏洵,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之一。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故与其并称为“韩柳”,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之风。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2022-12-31 16:41:141

《卖炭翁》的翻译是什么?

翻译:有位卖炭的老翁,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所得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却担心天热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气更寒冷。《卖炭翁》唐.白居易原文: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所得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却担心天热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气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辗轧冰冻的车轮印,往市集的方向去。牛都疲乏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前面两位轻快洒脱的骑马人是谁?是皇宫内的太监的爪牙。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却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大声呵斥着牛往北面拉去。一车炭,有非常重,宫里的使者们硬是要赶着它走,老翁可惜它,却没有办法。宫里的使者们将半匹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作炭的价格。注释卖炭翁:这首选自《白氏长庆集》。题注云:“苦宫市也。”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伐:砍伐。薪:柴。南山:城南之山。烟火色:被烟熏的脸色。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苍苍:苍白。得:得到。何所营:做什么用。营,经营,这里指谋求。赏析开头四句,写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出卖炭翁的肖像,写出劳动的艰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现。“南山中”点出劳动场所,这“南山”就是王维所写的“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的终南山,豺狼出没,荒无人烟。在这样的环境里披星戴月,凌霜冒雪,一斧一斧地“伐薪”,一窑一窑地“烧炭”,好容易烧出“千余斤”,每一斤都渗透着心血,也凝聚着希望。写出卖炭翁的炭是自己艰苦劳动的成果,这就把他和贩卖木炭的商人区别了开来。但是,假如这位卖炭翁还有田地,凭自种自收就不至于挨饿受冻,只利用农闲时间烧炭卖炭,用以补贴家用的话,那么他的一车炭被掠夺,就还有别的活路。然而情况并非如此。人的高明之处在于没有自己出面向读者介绍卖炭翁的家庭经济状况,而是设为问答:“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一问一答,不仅化板为活,使文势跌宕,摇曳生姿,而且扩展了反映民间疾苦的深度与广度,使我们清楚地看到:这位劳动者已被剥削得贫无立锥,别无衣食来源;“身上衣裳口中食”,全指望他千辛万苦烧成的千余斤木炭能卖个好价钱。这就为后面写宫使掠夺木炭的罪行做好了有力的铺垫。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冷。诗人如此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只用十多个字就如此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又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怎能不催人泪下。
2022-12-31 16:41:241

卖炭翁的翻译

有位卖炭的老翁,在中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指却很黑。卖炭得到的钱做什么用?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穿的衣服正单薄,但是心里担忧炭的价钱便宜,希望天气寒冷卖个好价钱。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轧着冰冻的车辙赶路。人和牛都疲乏了,也饿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的泥中休息。那边来的两位得意洋洋的骑马人是谁?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手下的爪牙。手里拿着诏书,嘴里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大声呵斥着赶牛往北面拉去。一车炭,一千多斤,宫里的使者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舍不得,却也没有办法。宫里的使者们将半匹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系去,充当碳的价格。
2022-12-31 16:41:294

谁知道《卖炭翁》的翻译?急需

有位卖炭的老翁,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所得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却担心天热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气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辗轧冰冻的车轮印,往市集的方向去。牛都疲乏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前面两位轻快洒脱的骑马人是谁?是皇宫内的太监的爪牙。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却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大声呵斥着牛往北面拉去。一车炭,非常重,宫里的使者们硬是要赶着它走,老翁可惜它,却得不到。宫里的使者们将半匹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作炭的价格。
2022-12-31 16:41:4214

卖炭翁的翻译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作品注释  (1)卖炭翁:这首诗选自《白氏长庆集》。本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  (2)伐:砍伐。  (3)薪:柴。  (4)南山:即终南山,秦岭山脉的主峰之一,在今陕西西安南五十里处。  (5)苍苍:苍白。  (6)得:得到。  (7)何所营:做什么用。营,经营。  (8)辗(niǎn):同“碾”,轧。  (9)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10)困:困倦,疲乏。  (11)市:集市。   (12)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13)骑(jì):骑马的人。  (14)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15)把:拿。  (16)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17)回:调转。  (18)叱:吆喝。  (19)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多。  (20)驱将:赶着走。将;没有实在意义,助词。  (21)惜不得:舍不得。得,能够。  (22)绡(xiāo):生丝。  (23)绫:一种有花纹的丝织品。  (24)系:挂。  (25)直:同“值”,指价值。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翁,在终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很黑。卖炭得到的钱干什么?当然是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穿着单薄的衣服,却唯恐炭的价钱便宜,希望天气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着堆满积雪的路面,留下深深的车轮印。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人和牛都疲乏了,也饿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前面两位得意洋洋的正往这面走的骑马的人是谁?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手里拿着诏书,嘴里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大声呵斥着赶牛往北面拉去。一车炭,一千多斤,宫里的使者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舍不得它,却也没有办法。宫里的使者们将半匹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作炭的价格。 中心  通过对老翁遭遇的描写,揭露了宫市的弊端以及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022-12-31 16:42:296

卖柴翁文言文翻译

  导读:《农夫殴宦》是唐代韩愈创作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言文通过对卖柴老翁的遭遇的描写揭露了“宫市”的弊端,以及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迫害,使得老百姓生活困苦。在反映古代时宦者(太监)对贫苦农民百姓的收费的贪婪的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于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下面是我整理的卖柴翁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街吏擒以闻,诏黜宦者,赐农夫绢十匹。然宫市亦不为之改易,谏官御史数谏,不听。建封入朝,具奏之,上颇嘉纳;以问户部侍郎判度支苏弁,弁希宦者意,对曰:“京师游手万家,无土著生业,仰宫市取给。”上信之,故凡言宫市者皆不听。   译文   曾经有个农民用驴驮了木柴到城里去卖,遇到太监,称是宫中所设的市肆要拿。只给他几尺绢,又要索取门户税,仍然强要用驴送到宫内。农民哭泣起来,把所有得到的绢给了太监,不肯接受。(太监)说:“我必须要用你的驴把柴送进去。”农民说:“我有父母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到钱后才有饭吃。现在我把我的木柴给你,不拿钱币回去,你若还不愿意,我也只有和你以死相拼了!”于是殴打太监。   街使的属吏捉住他上报,德宗颁诏将宦官废免,赐给农夫十匹绢。然而,宫市并不因此而改变,谏官与御史们屡次规谏,德宗都不肯听从。   创作背景   唐代的“宫市”始于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初名“内中市买”,后改称“宫市使”,负责宫廷采买事宜。历经肃宗、代宗到德宗朝,权力逐渐转入内廷宦官手中。唐德宗初登大位时尚知节俭,晚年却越来越贪婪奢靡,“宫市”也折腾到了民不堪命的程度。   据韩愈《顺宗实录》记载,德宗末年连宫市文书也不用了,“置白望数百人于两市并要闹坊”,“白望”这名号起得够形象,只要被“望”上的货物,就以宫市的名义掠走,只付大约十分之一的货值,还要另索货物进宫的“门包”和脚钱。这些恶棍的身份真假莫辨,卖货的百姓常常空手而归,“名为宫市,而实夺之”。   作品鉴赏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过著名的《卖炭翁》,深刻揭露“宫市”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但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面对宫使的掠夺,只能忍气吞声,逆来顺受。本文中的`农夫却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在被逼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奋起反抗,怒殴宦者。农夫长期被压迫内心积压的愤恨都发泄了出来。这也是因为统治者长期压迫人民导致的结果。所以换个角度,这篇文章也暗示统治者不可过分压迫人民。   作者简介   韩愈: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是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辙,苏洵,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之一。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故与其并称为“韩柳”,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之风。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称。   文中卖柴的农夫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深刻揭露“宫市”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但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面寻宫使的掠夺,只能忍气吞声,逆来顺受。选文中的卖柴翁却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在被逼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奋起反抗,怒殴宦者。
2022-12-31 16:42:541

卖炭翁翻译

The Old Charcoal Seller
2022-12-31 16:42:592

求卖炭翁的翻译及赏析

Tanweng 白很同情人民的苦难,这只是“Tanweng”作为证据。 南山伐薪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炭得钱通过出售业务,谁的衣服口中的食物。 服装谁正单,心忧炭贱穷人愿天寒。 脚下的积雪在夜幕降临的城市,黎明驾驶汽车的碳车辙碾冰。 困人饥日牛一直居高不下,南门城破外面的泥。 凉气谁轻轻地来,黄衣使者白衫儿。 处理文书口称赦,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将不幸的是没有被如此的迫切。 半马红纱10英尺绫,直线牛头充炭。 “Tanweng”这首诗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五十诗歌中的一首歌曲。它描述了一个老人的生活烧炭困境,露出了唐代“新宫”邪恶的。 ? ?这给我们带来了诗的开头是靠近首都长安的终南名山之一,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古老的木炭居住生活非常贫困。 ? “Tanweng,伐薪南山的木炭。”木炭的人也不是土地,甚至一英寸,其上所有的生物,只有一斧一挂大车,再加上十根手指被烟花熏黑。他没有妻子,没有孩子,一个孤独的人在南山伐薪,炭,取得了“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辛勤劳动可想而知。这木炭老人的生活并没有问太多,“卖炭得钱营?他的衣服口中的食物,”他只想吃有穿,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按理说,一个人养活自己一个人,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即使这样的愿望,他也难以实现。木炭,这是值得人们取暖,老人辛辛苦苦砍柴,烧炭,带来温暖别人,但他的衣服却单薄得可怜。 ?衣服单薄,希望温暖的天气总的,对不对?不,恰恰相反,是老年人的生命的力量“解读炭贱愿天寒”,他宁愿忍受寒冷,为了卖得比木炭赚钱多一点一倍。这种矛盾的心情,为Tanweng悲惨局面深刻的示范。 ? “夜来雪一尺之外,黎明开车碎冰碳辙”,真正寒冷的天气来了。一大早,他就穿上了车,踏着冰冻的路面,但到长安市上卖炭。从终南山到长安城,在路上他想要做什么?诗人没有告诉我们;但是想象一下在外面,他一定是充满希望的,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他的汽车碳未来的生活。读到这里,我们感觉更接近老了,我们不能等待,知道这是什么车能卖木炭,不能卖一个公平的价格。但诗人并没有马上把结果告诉我们,他让Tanweng歇下来,呼吸,并且让读者一点点平静。 然后接着写:? “谁跳舞凉气黄衣使者白衫儿?”。一个是穿着黄色太监的人,一个是穿着白衬衫太监奴才。他们假装是皇帝的命令的命令列所购商品,无论Tanweng的同意不同意,到北地赶上碳车辆。皇帝北住,赶车的是宫中太监,一个老头卖木炭有什么办法对付它! “一车炭,千余斤,宫将不幸的是没有被如此的迫切。”一千磅的木炭,才知道几千斤柴油燃烧殆尽,而这些极其沉重的木头砍了不知道多少天才来了!把柴火到木炭,其中老人和孤独的尘埃,在接下来的烟花多少折磨!但究竟是把所有的一切是它的变化? “半匹红纱10英尺绫,头系在碳值充电。”但即使纱带绫在一起三丈,这是多少天老可以值得艰苦的工作呢?这座宫殿是如此的在哪里买东西,他们只是强盗。他们采取了不只是一辆车的碳,但老人把生命的希望,剥夺了他的生命。这是一种读者惹众怒!读这首诗后,我们不禁要问:Tanweng的两鬓苍苍,这一点对他来说,能够生存在寒冷的冬天还没有值钱的奖励? ?白居易每首诗下面有“新乐府”,这首诗的主题的描述,标题序列。 “Tanweng”的顺序是“苦宫市也”,就是要反映造成城市宫殿的人的痛苦。 “宫市”是唐朝宫廷直接掠夺人民财产最无赖的方式。本来法院需要生活必需品,去私人采购官员,到镇远王朝,而不是宫廷太监做直接购买。宫里经常派出数百人的长安和流行的邻里事城市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只说是“城市宫殿”,拿走了,谁也不敢过问。有时撕给你2英尺穿绢纱,计算奖励;有时不但不给任何报酬,但失去你的“门户钱”和“脚价钱。”因此,每家做出来,即使酒卖烧饼的小店铺都关店不敢做生意。
2022-12-31 16:43:081

文言文卖柴翁有翻译

莪添加了《卖柴翁殴宦者》自己翻译的译文:尝有农夫以驴负①柴。宦者称宫市②取之,与③绢数尺,又就索④“门户”⑤,仍邀⑥驴送柴至内⑦ 。农夫啼泣,以所得绢与之。不肯受,曰:“须得尔⑧驴。”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此柴与汝,不取直⑨而归,汝尚⑩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注释:①负:驮。②宫市;王宫中所设的市肆。③与:给。 ④就索:向他索取。⑤门户:指门户税。⑥邀:强要。⑦ 内:宫内。⑧尔:你。 ⑨直:同“值”。⑩尚:还。译文:曾经有农夫用驴驮着木柴,有个官吏声称王宫中所设的市肆要拿这些(木柴),就给了他几尺的绢,又向他索取门户税,仍然强要驴送这些木柴到宫内。农夫开始哭泣,把所得到的绢还给官吏。(官吏)不肯接受(他的绢),(并且)说:“我一定要拿你的驴。”农夫说:“我有父母妻儿,靠这(贩卖木柴),然后才有饭吃。现在我把我的柴给你,不那报酬就回去,你还不愿意,我只有一死而已了!”就殴打了官吏。赏析: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过著名的《卖炭翁》,深刻揭露“宫市”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但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面寻宫使的掠夺,只能忍气吞声,逆来顺受。选文中的卖柴翁却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在被逼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奋起反抗,怒殴宦者。
2022-12-31 16:43:133

一词多义文言文翻译

  一词多义就是多义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的词如下就为大家收集了一词多义文言文翻译。仅供参考!   拂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辅佐)《<孟子>二章》   ②行拂乱其所为(违背,不顺)《<孟子>二章》   故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孟子>二章》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旧的知识)《<论语>十则》   ③广故数言欲亡(故意)《陈涉世家》   ④公问其故(原因,缘故)《曹刿论战》   ⑤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原样)《狼》   ⑥桓侯故使人问之(特意)《扁鹊见蔡桓公》   若   ①若为佣耕(你)《陈涉世家》   ②若夫霪雨霏霏《跟“夫”连用,用在一段话开关用以引起下文》《岳阳楼记》   ③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像,如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④曾不若孀妻弱子《及,比得上》《愚公移山》   ⑤若听茶声然《好像,似乎》《核舟记》   得   ①……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通“德”,感激,感恩)《鱼我所欲也》   ②一狼得骨止(得到,获得)《狼》   入   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进入)《狼》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国内)《<孟子>二章》   夫   ①其夫呓语(丈夫)《口技》   ②夫环而攻之《发语词》《<孟子>二章》   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成年男子的通称)《愚公移山》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叹词,啊)《岳阳楼记》   观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看,观看)《岳阳楼记》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岳阳楼记》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看,细看)《岳阳楼记》   开   ①开我东阁门(打开)《木兰诗》   ②旁开小窗(设置)《核舟记》   ③连月不开(放晴)《岳阳楼记》   一   ①一碧万顷(都,一概)《岳阳楼记》   ②长烟一空(全部)《岳阳楼记》   ③孤帆一片日边来(数词)《望天门山》   ④传一乡秀才观之(全,满)《伤仲永》   ⑤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曹刿论战》   芳   ①野芳发而幽香(花草)《醉翁亭记》   ②芳草鲜美(发出香味的.)《桃花源记》   临   ①把酒临风(面对着)《岳阳楼记》   ②临溪而渔(靠近)《醉翁亭记》   ③东临碣石(登临)《观沧海》   ④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出师表》   秀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秀丽)《醉翁亭记》   ②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的意思)《醉翁亭记》   见   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看见)《木兰诗》   ②曹刿请见(拜见,谒见)《曹刿论战》   ③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通“现”,出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④胡不见我于王(引见)《公输》   书   ①乃丹书帛曰(写)《陈涉世家》   ②得鱼腹中书(帛书)《陈涉世家》   ③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书信)《石壕吏》   ④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名册,公文)《木兰诗》   语   ①卒中往往语(谈论,说)《陈涉世家》   ②贫者语于富者(告诉)《为学》   章   ①又用篆章一(印章,图章)《核舟记》   ②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章”通“彰”,显著)《黑池记》   然   ①吴广以为然(对,是)《陈涉世家》   ②庞然大物也(……的样大)《黔之驴》   ③然而,北通巫峡(这样)《岳阳楼记》   谓   ①太守谓谁(是)《醉翁亭记》   ②太守自谓也(命名)《醉翁亭记》   ③何以谓之文也(称作,叫作)《〈论语〉十则》   ④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认为)《爱莲说》   ⑤义兴人谓为三害(称为)《周处》   鄙   ①肉食者鄙(目光短浅)《曹刿论战》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浅陋)《出师表》   ③蜀之鄙有二僧(边境)《为学》   益   ①不治将益深(更,更加)《扁鹊见蔡桓公》   ②曾益其所不能(增加)《〈孟子〉二章》   ③有所广益(增益)《出师表》   志   ①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志向,志趣)《为学》   ②寻向所志(标记)《桃花源记》   ③处处志之(做标记)《桃花源记》   寻   ①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寻找)《桃花源记》   ②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不久)《桃花源记》   或   ①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陈涉世家》   ②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岳阳楼记》   食   ①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养)《马说》   ②食不饱,力不足(吃)《马说》   ③一箪食,一豆羹(吃的东西,粮食)《鱼我所欲也》   道   ①会天大雨,道不能(路)《陈涉世家》   ②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途)《出师表》   ③策之不以其道(方法,措施)《马说》   ④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仁政,王道)《〈孟子〉二章》   ⑤伐无道,诛暴秦(道义)《陈涉世家》   ⑥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讲)《桃花源记》   令   ①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命令)《陈涉世家》   ②攻陈,宽守令皆不在(官名)《陈涉世家》   ③令辱之(使,让)《陈涉世家》   ④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让)《陈涉世家》   具   ①故人具鸡黍(准备饭食或酒席)《过故人庄》   ②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准备)《活板》   ③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具备)《核舟记》   ④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详尽)《桃花源记》   ⑤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通“俱”,全,都)《岳阳楼记》   就   ①还来就菊花(亲近,观赏)《过故人庄》   ②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趋,赴)《隆中对》   ③瞬息可就(完成)《活板》   并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起)《狼》   ②并杀两尉(一共)《陈涉世家》   ③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全、都)《桃花源记》   ④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和,以及)《核舟记》   国   ①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国家)《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②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国都)《岳阳楼记》   名   ①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命名,起名字)《醉翁亭记》   ②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名字)《木兰诗》   ③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有名的,著名的)《马说》   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有名声)《陋室铭》   ⑤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解释)《口技》   亡   ①今亡变死(逃跑,逃亡)《陈涉世家》   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灭亡)《〈孟子〉二章》   ③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愚公移山》   ④亡羊补牢(丢失)   为   ①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制作,制成)《公输》   ②为坛而盟(修筑,建造)《陈涉世家》   ③唐人尚未盛为之(使用)《活板》   ④孰为汝多知乎?(以为,认为)《<论语>十则》   ⑤宫中府中,俱为一体(是)《出师表》   备   ①前人之述备矣(详尽)《岳阳楼记》   ②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准备,防备)《活板》   ③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饮(备办,做)《石壕吏》   乘   ①车六七百乘(量词,读shèng)《陈涉世家》   ②公与之乘(坐,驾)《曹刿论战》   行   ①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行走)《桃花源记》   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运行)《观沧海》   ③必能使行阵和睦(行列,指军队)《出师表》   ④行拂乱其所为(行动)《<孟子>二章》   ⑤将军向宠,性行淑均《品行,品德》《出师表》   ⑥行收兵(行军)《陈涉世家》   ⑦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行列)《陈涉世家》   会   ①会宾客大宴(适逢,正赶上)《口技》   ②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会合,聚合)《陈涉世家》   ③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聚会)《岳阳楼记》   ④长风破浪会有时(必然,一定)《行路难》   ⑤每有会意(领会,理解)《五柳先生传》   奔   ①屠乃奔倚其下(急走,跑)《狼》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指飞奔的马)《三峡》   易   ①天下事有难易乎(容易)《为学》   ②愿以十五城易璧(交换)《公输》   ③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改变)《愚公移山》   市   ①东市买骏马(交易物品的场所,市场)《木兰诗》   ②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买)《木兰诗》   ③百里奚举于市(市井)《<孟子>二章》   自   ①并自为其名(自己)《伤仲永》   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从)《<论语>十则》   数   ①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几个,读shù)《寓言四则》   ②珠可历历数也(计算,读shǔ)《核舟记》   类   ①佛印绝类弥勒(像)《核舟记》   ②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一类)《活板》   策   ①执策而临之(鞭子)《马说》   ②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马说》   鲜   ①陶后鲜有闻(少,读xiǎn)《爱莲说》   ②芳草鲜美(鲜艳,读xiān)《桃花源记》   卒   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终于)《送东阳马生序》   ②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士兵)《陈涉世家》   ③生卒不详(死)   环   ①环而攻之而不胜(包围)《<孟子>二章》   ②环滁皆山也(环绕)《醉翁亭记》   景   ①四时之景不同(景物)《醉翁亭记》   ②至若春和景明(日光)《岳阳楼记》   极   ①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尽)《岳阳楼记》   ②感极而悲者矣!(极点)《岳阳楼记》   ③……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穷尽)《岳阳楼记》   意   ①与君离别意(情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②望西都,意踌蹰(心绪)《山坡羊潼关怀古》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情趣)《醉翁亭记》   ④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打算)《狼》   胜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美好的,好的)《岳阳楼记》   ②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胜利)《陈涉世家》   ③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师   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师)《<论语>十则》   ②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军队)《曹刿论战》   请   ①公将战。曹刿请见(请求)《曹刿论战》   ②战则请从(请允许)《曹刿论战》   伐   ①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砍伐)《卖炭翁》   ②十年春,齐师伐我(攻打)《曹刿论战》   信   ①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出师表》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信实)《曹刿论战》   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曹刿论战》   复   ①更若役,复若赋(恢复)《捕蛇者说》   ②遂与外人间隔,不复出焉(再)《桃花源记》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复兴)《出师表》   果   ①闻之,欣然归往,未果(成为事实,实现)《桃花源记》   ②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副词,果然、果真)《弈喻》   固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执、顽固)《愚公移山》   ②人固不能无失(本来)《弈喻》   ③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孟子>二章》   顾   ①顾野有麦场(回头看、看)《狼》   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望、拜访)《出师表》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副词,反而、却)《为学》   归   ①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归去、返回)《醉翁亭记》   ②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归附、归属)《读孟尝君传》   ③微斯人,吾谁与归(在一起)《岳阳楼记》   号   ①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大声号叫、呼喊)《岳阳楼记》   ②号呼而转徙(大声哭)《捕蛇者说》   ③号为张楚(称号)《陈涉世家》   ④号令召三老(命令,传令)《陈涉世家》   和   ①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和煦)《岳阳楼记》   ②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和乐)《岳阳楼记》   ③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混和)《活板》   节   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季节)《愚公移山》   ②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操守、节操)《出师表》   将   ①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凑齐音节,无实意)《木兰诗》   ②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副词,将要)《扁鹊见蔡桓公》   ③卿太重,将非鬼也?(或者)《宋定伯捉鬼》   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带兵的人、将领)《陈涉世家》   ⑤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带兵)《陈涉世家》   绝   ①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断、断绝)《醉翁亭记》   ②佛印绝类弥勒(极、非常)《核舟记》   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桃花源记》   居   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居住)《愚公移山》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某种地位或某个地方)《岳阳楼记》   ③居十日(用在表时间的词前面,表示经过的时间)《扁鹊见蔡桓公》   间   ①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中间)《醉翁亭记》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曹刿论战》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口技》   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暗中)《陈涉世家》   ⑤遂与外人间隔(间隔、间断)《桃花源记》   ⑥立有间(一会儿)《扁鹊见蔡桓公》   加   ①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增加)《愚公移山》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虚夸)《曹刿论战》   举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陈涉世家》   ②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推举)《出师表》   ③胶鬲举于鱼盐之中(选拔)《<孟子>二章》   去   ①则有去国怀乡(离开)《岳阳楼记》   ②去死肌,杀三虫(除掉)《捕蛇者说》   ③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距离)《为学》   属   ①司合之所属(隶属、归属)《扁鹊见蔡桓公》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桃花源记》   ③神情与苏黄不属(相类似)《核舟记》   ④召令徒属曰(部下)《陈涉世家》   是   ①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正确,与“非”相对)《弈喻》   ②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认为正确)《弈喻》   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代词,这、这个)《口技》   ④问之,鬼言,我是鬼(判断动词)《宋定伯捉鬼》   习   ①学而时习之(反复练习)《<论语>十则》   ②新死,不习渡水故耳(通晓、熟悉)《宋定伯捉鬼》   向   ①狼不敢前,眈眈相向(朝向、对着)《狼》   ②向吾不为斯役(从前、往昔)《捕蛇者说》   许   ①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答应)《出师表》   ②杂然相许(赞许、赞同)《愚公移山》   ③高可二黍许(表约数)《核舟记》   ④曳屋许许声(拟声词,“许许”读hǔ hǔ)《口技》   应   ①河曲智叟亡以应(回答)《愚公移山》   ②杀之以应陈涉(接应、响应)《陈涉世家》   ③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应该)《口技》
2022-12-31 16:43:261

终南山翁《终南(一作陈季卿诗)》原文及翻译赏析

终南(一作陈季卿诗)终南山翁 〔唐代〕霜鹤鸣时夕风急,乱鸦又向寒林集。此君辍棹悲且吟,独对莲花一峰立。
2022-12-31 16:43:313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原文_翻译及赏析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明代·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唢呐 一作:锁呐; 声价 一作: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国中古诗咏物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喇叭和唢呐,吹的曲子虽短,声音却很响亮。官船来往频繁如乱糟糟的麻,全凭借你抬高名誉地位。 军队听了军队发愁,百姓听了百姓害怕。哪里会去辨别什么真和假? 眼看着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直吹得水流干鹅飞跑,家破人亡啊! 译文二 喇叭锁呐呜呜哇哇,曲儿小来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凭你来抬声价。 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能到哪里去分真和假? 眼睁睁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江水枯竭鹅飞罢! 主旨 表面上引用喇叭和唢呐,实际上借物抒怀,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 赏析 小令第一层说喇叭、唢呐的特征是“曲儿小腔儿大”,这是喇叭最突出的特征,一“小”一“大”的对比中,也流露出作者的爱憎之情。一个“腔”字,道出了喇叭和宦官的共同特征,把那些贪官污吏的丑恶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小令的第二层说喇叭、唢呐的用途,是为来往如麻的官船抬声价,即为官方所用。“声价”即名誉地位,按理应是客观评价;而这里却要“抬”,就说明喇叭、锁呐的品格是卑下的。小令第三层展示喇叭、唢呐用途的另一面:为害军民,即在为官船抬声价的同时,肆意侵害军民的利益,让老百姓一听到喇叭、唢呐之声就不寒而栗,胆战心惊。小令最后一层写喇叭、唢呐吹奏的结果: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直吹得民穷财尽,家破人亡。通篇咏喇叭咏得真切,咏得让人信服。 这首小令是作者目睹了往来于运河之上的宦官的种种恶行后的借题发挥之作,是有所寄托的。喇叭和宦官不同类,但喇叭的“曲儿小腔儿大”与宦官的“本事小来头大”却有共同点,于是作品在物与人之间找到共性,作者实际上是比照着宦官的嘴脸咏喇叭的:以吹(虚张声势)为特征,是官方害民的帮凶,到处作威作福,惹得军民共忿,直到吹得天昏地暗、江山动摇。作者在对宦官害民的现实黑暗进行揭露的同时,也向最高统治者发出警告,其批判锋芒是很尖锐的。所以说这首小令的思想内涵是丰富而深刻的。 这首作品不是为咏物而咏物,它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强烈的感 *** 彩,是在传达一种反抗的呼声,而这些思想内涵都包融在咏物之中。作品是在批判宦官害民,但终于没有点破,结论留待读者思而得之,既痛快淋漓又含蓄有力,这就是“不即不离”。 创作背景 这支曲作于明武宗正德年间(1506—1521),当时宦官当权,在交通要道运河上,他们往来频繁,每到一处就耀武扬威,鱼肉百姓。诗人王磐家住运河边的高邮县,目睹宦官的种种恶行,写了这支《朝天子》,借咏喇叭,揭露宦官的罪行。 赏析二 这首散曲作于明代武宗正德年间,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宦官装腔作势地丑恶面目,同时也揭露了他们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据蒋一葵《尧山堂外记》中载:“正德间阉寺当权,往来河下无虚日,每到辄吹号头,齐征夫,民不堪命,西楼乃作《咏喇叭》以嘲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王磐作这首散曲的用意。 从写作上看,这首散曲可分为三层。前六句状物,其中“曲儿小”二句抓住“喇叭”,“唢呐”的特征,通过“曲儿”的“小”和“腔儿”的“大”的对比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曲儿”本来很小,很细,但是声音经过“腔儿”的放大,就能传扬四方。这里借“曲儿小,腔儿大”来比喻宦官出行的形态,讽刺宦官貌合神投。宦官原属宫廷中供使唤的奴才,地位本来低下,却倚仗帝王的宠信大摆威风。他们一出皇宫,就狐假虎威,装腔作势,气焰嚣张,先前的唯唯诺诺,奴颜婢膝烟消云散,前后判若两人。“ 曲儿小,腔儿大”最能表现宦官的 *** 情态,极富讽刺性。“官船”一句抓住“乱如麻”的特点,“乱”表现了宦官酷吏 的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丑恶面目。他们在河中横冲直撞,为非作歹,如入无人之境;“如麻”极言其多,更加突出其骄横野蛮的情态。官船越多,人民受害越深。“全仗你抬身价”一句指的是宦官装腔作势的丑态。“你”表面上是指“喇叭”,“唢呐”;实际上是直戳封建最高统治者,藏而不露,含而不显。宦官如此放肆,正因为有最高统治者做他们的靠山。这里作者对当权者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对宦官剥削人民欺压百姓进行了无情的揭露。进一步说明社会风气的腐败。 中间三句从听觉方面分别就“军”和“民”两个方面剖析了宦官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危害。“愁”是这一层的中心。“军”为何而愁?原来,明代中叶,社会黑暗,宦官当权,他们不仅是皇帝的侍从,也是皇帝的耳目和鹰犬。因此宦官在封建统治集团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他们惯于搬弄是非,颠倒黑白。所以,军官士兵一听说宦官要来,都提心吊胆,小心谨慎地恭维捧场,深怕万一有什么闪失, 被他们抓住把柄,遭到迫害。“民”为何而愁?原因不外乎这几种:抽丁,征税,纳捐。这些宦官“手把文书口称敕”(白居易《卖炭翁》),以王命自居,以势压人,同时表面上又装出堂而皇之,名正言顺的样子,手段阴险而毒辣。“哪里”一句依前两句而来,宦官的危害使人民闻风而“惊”,闻声而“怕”。这样,地痞流氓有机可乘,以假乱真,冒名顶替,趁火打劫。这一句是前两句的延伸和总结。作者猛烈地抨击了宦官专权的罪恶,他们把整个社会搞得乌烟瘴气,使得人人自危。揭露有力,批判深刻。 如果说上面一层,作者是从整个社会这一角度来反映宦官的罪恶,那么,最后三句是从宦官对劳动人民造成的灾难来着笔的。 “吹翻了这家”是近指,“吹伤了那家”是远指,远近结合,可见范围之大,危害之大。“只吹的水尽鹅飞罢”,这一句从危害的程度来说。“水尽鹅飞”这里有两层意思:首先,这里是借“水尽鹅飞”比喻民财全部被搜刮干净,人民为了缴粮纳税,已经倾家荡产,粮无粟粒,钱无分文。其次,这儿的“水尽鹅飞”跟”竭泽而渔“是同意语,作者严整地警告统治者,你们这样做,只能进一步加重人民的负担,激起人民的反抗,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寻苦果。这一层作者从广和深两方面分析了宦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讽刺了宦官在运河沿岸装腔作势,,鱼肉百姓的罪恶行径,传达了人民对宦官的恨。 王磬的《朝天子•咏喇叭》托物言志,反映深刻。在结构上,全面围绕“吹”字来组织文字,言“吹”之状,写“吹”之果,绘统治者爪牙“吹”之形,吐人民民众对“吹”之恨。层层推进,有条不紊。以“乐”声来抒“愤”情,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封建统治者与百姓的对立,反映了人民的痛苦和不幸。在写法上,运用夸张和讽刺的手法将喇叭与宦官相联系,“性发于此而义归于彼”,把所咏的物于所讽的人关合的相当巧妙,使人读后非常痛快。这首散曲取材精当,比拟恰当,很富有讽刺性,像这样针对当权者嬉笑怒骂的作品,在曲坛上是比较少见的。 王磐(约1470年~1530年)称为南曲之冠。明代散曲作家、画家,亦通医学。字鸿渐,江苏高邮人。少时薄科举,不应试,一生没有作过官,尽情放纵于山水诗画之间,筑楼于城西,终日与文人雅士歌吹吟咏,因自号“西楼”。所作散曲,题材广泛。正德间,宦官当权,船到高邮,辄吹喇叭,骚扰民间,作《朝天子·咏喇叭》一首以讽。著有《王西楼乐府》、《王西楼先生乐府》、《野菜谱》、《西楼律诗》。 王磐 客里看春多草草,总被诗愁分了。 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 欲诉奇愁无可诉,算兴亡、已惯司空见。 那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闺里冷落谁瞅问?好一个憔悴的凭栏人。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为惜故人去,复怜嘶马愁。 愁与西风应有约,年年同赴清秋。 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 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 非怀北归兴,何用胜羁愁。 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 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
2022-12-31 16:43:441

语文必备文学常识

1.【关于语文的所有知识面的书籍】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目录图书信息内容简介目录编辑本段图书信息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作 者: 薛金星 主编 出 版 社: 北京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4-1 字 数: 720000 开 本: 大32开 I S B N : 9787530329498 定价:¥29.80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自1993年问世,至今畅销经久不衰,已成为全国高中学生学习、教师备课的必备工具书,成为教辅图书中的知名品牌. 为不负广大读者对《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的厚望,我们再次特邀全国各省市部分一线特、高级专家型教师,对其进行了全新修订.在编修过程中,专家们全面、深入地研究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各版本必修、选修教材和老大纲教材以及《高中语文考试大纲》,吸纳了相关的权威著作和报纸、杂志的知识精华,力求使本书成为一本更权威、更实用、更全面的工具书. 全书根据语文高考的考查范围,划分成四大板块,系统介绍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按新课标考纲分“字音”“汉字”“标点符号”“词语”“句子”“修辞格”等基础知识及“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语言表达创新题型”等语言运用能力部分. 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包括“作家作品”“文学体裁”“诗文名句”“古代文化常识”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部分包括“文字”“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等古汉语基础知识,及“文言文断句及翻译”“文言文文意理解”等文言文能力部分.“古诗词鉴赏”着重介绍鉴赏方法,意在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高考难点. 现代文阅读 包括“阅读基本知识”“现代文阅读考点分析”“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对应新课标考纲,以有序地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探究能力.编辑本段目录 第一编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语文科《考试大纲》对“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部分的要求 第一部分 字音 一、现代汉语的一般知识 (一)语言文字 (二)现代汉语 (三)现代汉语的三要素 (四)普通话 (五)方言概况 (六)语音 (七)音节 (八)音素 (九)元音 (十)辅音 二、汉语拼音方案 (一)《汉语拼音方案》的组成、作用 (二)《汉语拼音方案》的内容 (三)有关知识 1.声母 2.韵母 3.零声母 4.韵头、韵腹、韵尾 5.韵母和韵的区别 6.声调符号的标写 7.隔音符号 8.反切 三、拼写知识 (一)大写 (二)连写和分写 四、朗读知识 (一)停顿 (二)重音 (三)句调 (四)音变 五、汉字读音应注意的问题 六、多音字读音的辨析方法 附录一 多音字辨析 附录二 容易读错的字集录 附录三 成语中容易读错的字 附录四 姓氏、地名、山河名中容易读错的字 第二部分 汉字 一、汉字的特点及演变 二、汉字的造字法(六书) 三、汉字笔画名称 四、汉字笔画规则 五、汉字的结构 六、汉字的有关知识 (一)偏旁与部首 (二)独体字与合体字 (三)繁体字与简化字 (四)同音字与多音字 (五)多义字与形似字 七、纠正错别字 八、字典(工具书) (一)常用工具书简介 1.《尔雅》 2.《说文解字》 3.《方言》 4.《释名》 5.《广韵》 6.《康熙字典》 7.《中华大字典》 8.《辞源》 9.《辞海》 10.《新华字典》 (二)检字法 1.部首检字法 2.音序检字法 3.笔画检字法 4.四角号码检字法 (三)字典中几种符号的含义 附录一 中学生易写错的字集录 附录二 常见的别字集录 附录三 易混字辨析 附录四 常见词语与成语易混字集录 附录五 当代汉语出版物中最常见的100个别字 附录六 常见异形词整理表 第三部分 标点符号 第四部分 词语 第五部分 句子 第六部分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第七部分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第八部分 修辞格 第九部分 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第十部分 语言表达创新题型 第二编 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语文科《考试大纲》对“文学常识的名句名篇”部分的要求 第一部分 作家作品 第二部分 文学体裁 第三部分 诗文名句 第四部分 古代文化常识 第三编 古代诗文阅读 语文科《考试大纲》对“古代诗文阅读”部分的要求 第一部分 文字 第二部分 文言实词 第三部分 文言虚词 第四部分 文言句式 第五部分 文言文断句及翻译 第六部分 文言文文意理解 第七部分 古诗词鉴赏 第四编 现代文阅读 语文科《考试大纲》对“现代文阅读”部分的要求 第一部分 阅读基本知识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考点分析 第三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四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 内容简介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自1993年问世,至今畅销经久不衰,已成为全国高中学生学习、教师备课的必备工具书,成为教辅图书中的知名品牌. 为不负广大读者对《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的厚望,我们再次特邀全国各省市部分一线特、高级专家型教师,对其进行了全新修订.在编修过程中,专家们全面、深入地研究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各版本必修、选修教材和老大纲教材以及《高中语文考试大纲》,吸纳了相关的权威著作和报纸、杂志的知识精华,力求使本书成为一本更权威、更实用、更全面的工具书. 全书根据语文高考的考查范围,划分成四大板块,系统介绍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按新课标考纲分“字音”“汉字”“标点符号”“词语。 2.初中必备文学常识(语文版)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汇总(一) 一、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 孟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 秦皇:秦始皇嬴政 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1、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三、中国文学之最: 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 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 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四、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 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 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10、岁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 3.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大全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三一作文 三一文库()〔初中语文必考的文学常识大全〕文学常识,生活中比较普遍的知识,能被大众所知晓,下面是我整理的初中语文必考的文学常识大全,欢迎大家参考!▲【初中语文必考的文学常识大全】一、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二、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 4.语文的常用的文学常识 这个实在是多啊,经典一点的在下面 (一)文史典籍: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史记》、《尚书》、《礼记》、《易记》、《春秋》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四库”:经、史、子、集 《诗经》六义:凤、雅、颂、赋、比、兴 六艺:也称六经,即礼、乐、射、御、书、数 (二)朝代传说:“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三皇”:传说之一是“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据《史记》载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三)地理:“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四海:指天下、全国。 “六合”、“八荒”:都泛指天下。 江河: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阳。 古代别称:南京(建康、金陵、江宁、白下) (四)其它: 1.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2.五谷:上古对粮食作物的统称。(即稷、黍、麦、菽、稻) 3.五味:指酸、甜、苦、辣、咸 4.六畜: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5.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6.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7.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8.岁寒三友:松、竹、梅 9.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形事、转注、假借 10.连中“三元”:凡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的即连中 解元、会元、状元。 11.五声:五个音级。也称“五音”,即我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 12.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 13.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乡官。 14.及第:指科举考试中选,应试未中叫落第、下第。 15.童生试:也叫“童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 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大小都叫童生。 16.科举试: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称秋闱或大比)每三年在省举行一次,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称春闱或礼闱)参加者必须是举人,考中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由皇帝主持,贡士有资格参加,考中称进士。第一是状元,第二名是称榜眼,第三名是称探花。 合称三甲鼎。 光绪三十年(1905年)因各地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被废止。 17.《尔雅》:我国最早的释词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 18.“风雅”,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常用作代指文学才华。 19.《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性质分 “凤、雅、颂”三大类 20.顿首:古代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21.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大礼。 22.跪:古代两膝着地,耸身挺腰、臀不沾脚跟。 23.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次序。 24.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在为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也称 “五鼓”或称五夜。一更19点--21点,二更21点--23点,三更23点--1点五更3点--5点。 25.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正、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三春);四、五、六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三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26.星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为星宿。 27.玉常金马:指翰林院。 28.《说文解字》:东汉许慎编的最有影响的一部古代辞书。 29.“三教九流”:“三教”,指佛教、道教、儒教;“九流”指儒家、道 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旧指宗教或学术界的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噗的人。“三教九流”多含贬义。 30.无事不登三宝殿:俗话。即没有重要的事不敢来麻烦的意思。 “三宝”,拂教名词,指拂、法、僧。 31.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 古代习惯把社稷作为国家的象征。 32.溢号:是大臣死后朝廷按其生平事迹行为给他评定一个称号,以示褒贬善恶。 如范仲淹谥号为文正公。 33.“岳阳楼”四绝:滕子京修岳阳楼,范仲淹作记,苏舜钦书写,邵(sù)篆额(用篆字书写的匾额)一时传为四绝。 (五)古代别称: 1.桑梓:家乡 2.巾帼:妇女 3.须眉:男子 4.鸿雁:书信 5.社稷:国家 6.汗青:史册 7.轩辕:祖国 8.“三尺”:法律 9.谦称:①自称:愚、鄙、敞、卑、窃、臣、仆 ②帝王自称:孤、寡、不谷 ③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 ④其它:在下、小可、老朽、妾、老纳等 10.敬称:①称帝王: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 ②称天子:殿下 ③称将军:麾下 ④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 如令尊(对方的父亲),令堂(对方的母亲),令阃 (kǔn)(对方的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 5.谁有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必背资料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 重点: 语文常识包括文体知识、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文体知识重点掌握的是:记叙的要素、人称、顺序、详略;说明对象、特征、方法;议论的论点、论据、论证。文学常识重点掌握的是: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样式的基本知识;课本基本篇目中涉及的古今中外的重要作家作品。 文化常识重点掌握教材中涉及到的日常生活经常应用的文化常识。重点掌握的作家:中国现代作家:鲁迅、茅盾、老舍、朱自清、冰心、赵树理、周立波、吴伯箫、臧克家、鲁彦、魏巍、杨朔、王愿坚等。 中国古代作家:孔子、孟子、左丘明、韩非、司马迁、陶渊明、柳宗元、刘禹锡、欧阳修、范仲淹、苏轼、施耐庵、蒲松龄、吴敬梓、曹雪芹等。外国作家:安徒生、都德、契诃夫、莫泊桑、高尔基、马克·吐温、奥斯特洛夫斯基等。 重点了解的作品有:《诗经》、《论语》、《左传》、《战国策》、《孟子》、《列子》、《史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著作。文体知识应重点掌握四个方面的内容:①记叙的要素、人称、顺序、详略;②说明的对象、特征、方法。 ③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④应用文的格式、种类等。附1-6册重要的作品、作者:冰 心 原名谢婉莹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 《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青年人》 《小橘灯》(小说)巴 金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繁星》(散文)郭沫若 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诗集《女神》、话剧《屈原》 《石榴》 (散文) 《天上的街市》(诗歌:选自诗集《星空》) 《在萧红墓前排五分钟讲演》(讲演)鲁 迅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文)《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社戏》(小说 选自《鲁迅全集》)《一件小事》(小说 选自《呐喊》)《故乡》、《孔乙已》(小说《呐喊》)《论雷峰塔的倒掉》(杂文) 《坟》《“友邦惊诧”论》(杂文)《二心集》奥斯特洛夫斯基 苏联作家 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生命的意义》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朱自清 字佩弦,著名散文家、诗人。 《春》(散文) 《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集》)老 舍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 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 《济南的冬天》(散文) 《在烈日和暴雨下》(《骆驼祥子》) 《龙须沟》(戏剧)安徒生 丹麦作家 他的童话有160余篇《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童话)列御寇 战国 《列子》 《两小儿辩日》 《愚公移山》蒲松龄 字留仙 别名柳泉居士 世称聊斋先生 清代人 文学家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狼》孟浩然 唐代山水田园诗人。 他与王维并称王、孟。 《过故人庄》白居易 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观刈麦》《钱塘湖春行》《卖炭翁》(叙事诗)(选自《白氏长庆集》《钱塘湖春行》陆 游 南宋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字务观,号放翁。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晏 殊 北宋初期词人,字同叔 《浣溪沙》选自《珠玉词》 浣溪沙词牌马致远 号东篱 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天净沙 曲牌名魏 巍 当代作家 长篇小说 《东方》 散文 《我的老师》 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都 德 法国小说家 《最后一课》(短篇小说)林嗣环 清代人 《口技》选自张潮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虞初新志》周立波 当代作者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山乡巨变》 《分马》节选自长篇小说《暴风骤雨》高尔基 苏联作家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 《童年的朋友》节选自《童年》 散文诗 《海燕》杨 朔 作家主要作品散文集《海市》、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 《荔枝蜜》(散文 选自《杨朔散文选》)孔 子 名丘 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弟子的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收集编纂而成。 陶渊明 东晋诗人 名潜 字元亮 《陶渊明集》 《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传记)杜 甫 唐代诗人,字子美,被后人称为“诗史” 《春望》、《石壕吏》选自《杜工部集》 《望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少陵集详注》文天祥 南宋大臣、文学家。《过零丁洋》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 《如梦令》选自《漱玉词》 如梦令 词牌名契诃夫 俄国作家 《变色龙》(小说)选自《契诃夫小说选》伏契克 捷克斯洛伐克报告文学《二六七号牢房》 选自《绞刑架下的报告》沈 括 字存中北宋科学家、政治家 《活板》选自《梦溪笔谈》(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之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叶圣陶 《苏州园林》(说明文) 《多收了三五斗》(小说《叶圣陶选集》)柯 岩 女作家诗人 《周总理,你在哪里》贺敬之 诗人《回延安》(选自《放歌集》) 《白毛女》延安鲁迅文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马南屯阝 原名邓拓 《从三到万》、《事事关心》(选自〈燕山夜话〉)刘禹锡 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 著有《刘梦得文集》 《陋室铭》(《全唐文》) 。
2022-12-31 16:43:491

白居易《三年为刺史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三年为刺史二首三年为刺史,无政在人口。唯向城郡中,题诗十馀首。惭非甘棠咏,岂有思人不。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唯向非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翻译三年为刺史,无政在人口。只向城郡中,题诗十多首。惭愧不是甘棠咏,哪有不想人。三年担任刺史,喝冰又吃檗。只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这到有千金,无论是伤害清白。赏析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的三年中,兴湖筑堤,重疏“六井”,为老百姓办了不少好事。在任期间,他两袖清风,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他有一个爱好,喜欢赏玩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曾从杭州天竺山取得两块普通山石。在这首诗中,白居易对这件事进行了深刻的反省,甚至觉得这有损自己的清白。白居易的这种清廉品质和自责精神是多么难能可贵啊!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022-12-31 16:43:546

三上文言文翻译

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要一起来学习文言文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三上文言文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注释】 (1)钱思公:即钱惟演,北宋“西昆体”代表作家之一,吴越王钱俶的儿子,从其父归宋,宋景祐中以枢密副使任西京留守。下文提及的谢希深(谢绛)、宋公垂(宋绶)也以文学知名一时。 (2)西洛:西京洛阳。 (3)尝:曾经。 (4)语:对……说。 (5)僚属:官府的佐助官。当时,欧阳修、谢绛等都是钱惟演的僚属。 (6)小说:指先秦百家著作以及后来的杂记类书籍。 (7)小辞:指短小的诗词。 (8)琅然:声音清脆。 (9)亦:也。 (10)笃学:十分好学。 (12)宋公垂:即宋绶,家富藏书,以读书敏慧强记而著名。 (13)经史:经书和史书。 (14)谢希深:即谢绛,欧阳修的朋友。 (15)因:于是。 (16)释:放下。 (17)虽生长富贵。虽:虽然 (18)闻:(能)听见 (19)盖:大概 (20)讽:不看着书本念,背书 (21)属思:集中思想写作 (22)尓:罢了 (23)未尝:从来没有 【翻译】 钱思公虽然出身在富贵之家,但是没有什么不良爱好。在西京洛阳曾经告诉官员的家属,说这一生只喜欢读书,坐着的时候就读经书和史书,躺在床上就读各种杂记的.书籍,上厕所的时候就读短小的诗歌、小令。大概从来没有半刻放下书的时候。 谢希深也说: 同在史院的宋公垂,每当去厕所都夹着书,诵读的声音清脆,远近都能听到,也是如此的好学。我于是告诉希深,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是在“三上”,就是马背上、枕头上、厕座上。这是因为只有这些地方才可以集中思想吧。” 【文言知识】 说“讽” 这个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现代汉语用作“讽刺”,指用语言讥嘲别人,而在古汉语中没有讥嘲的含义。上文“讽诵之声”中的“讽”即背诵。又,《汉书》:“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史。”另外,它多指用含蓄、委婉的话暗示或劝告别人。“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张衡传》)“讽谏”是用含蓄、委婉的语言进谏。又,《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即“讽谏”。白居易写过不少“讽喻诗”,其中大家熟悉的如《卖炭翁》。“讽喻”意为用委婉、含蓄的手法表达或说明某种道理,若理解为“讽刺”就错了。 【译文】 钱惟演虽然生长在富贵之家,却很少有什么嗜好。在西京洛阳的时候,曾经对僚属说:平生只爱好读书,坐着时读经书、史书,睡着时读儒家经典著作,上厕所时就读小词。所以从未把书放下片刻。谢希深曾经也说:“和宋公垂一起在史院的时候,他每次入厕一定带上书,背诵的声音,清脆响亮,远近都能听见,他好学竟到了这种地步。”我因此对谢希深说:“我平生所写的文章,多半在‘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好好构思罢了。” 读了文言文《三上》这篇文章,你受到什么启示? 我们只有学习钱思公惜时如金,刻苦攻读的精神,才能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知识和学问是无限的,生命是有限的,解决这个矛盾,就要持之以恒,把读书作为终生的习惯。欧阳修曾经说到他最好的文章是什么时候写出来的。他提出“三上”的说法:枕上,马上,厕上。他平时对文章苦苦思虑,全神贯注,才能在不经意中灵感突然袭来。不是书要我去读,而是我要读书,永远当主语的人,是大写的人。条件人人有差别,读书的欲望全然在我们自己,要充分挖掘、发挥你遇到的每个机遇所提供的可能。
2022-12-31 16:44:261

食福文言文

1. 食喻文言文阅读答案 食喻 ①国朝尚书刘南垣公①,告老家居。有直指使②者,以饮食苛求属吏③,郡县患之。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 ②俟其来款④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⑤,家常饭,能对食乎?”直指以师命,不敢辞。 ③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 ④少顷,佳肴美酝,罗列盈前,不能下箸。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馔⑥原无精细,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⑤直指使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飧⑦责人。(选自《昨非庵日纂》卷九) [注] ①刘南垣(yuán)公:指曾任明朝尚书的刘麟。②直指使:官职名。③属吏:部下。④款: 款待。⑤治具:烧饭。⑥饮馔(zhuàn):饮食。⑦飧(sūn):本指晚饭。这里指饭食。 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各食三碗 食不饱,力不足 B.自朝过午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不敢辞 蒙辞以军中多务 D.罗列盈前 曾不盈寸 8.下列加点“以”与“直指以师命”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以物喜 B.徐喷以烟 C.以塞忠谏之路也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 翻译: (2)直指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飧责人。 翻译: 10.阅读本文,可以看出直指使有 的优点。他的老师有 的优点。(2分) 参考答案: 7.(2分)B 8.(2分)A 9.(4分)(1)等到饭菜端来,直指使抬眼一看,只有一盆脱壳粗米和一盆豆腐罢了。(关键词:比、惟) (2)直指使明白了老师在训导自己,从此,他再也不敢因为对饮食的要求责难他的部下了。(关键词:谕、以) (每句2分 ,意对即可) 10.(2分)(直指使)知错能改(意近即可) (刘麟老师)教育得法,善于开导学生。(意近即可) 2. 食喻 文言文翻译 1、译文: 当朝的工部尚书的刘麟,告老还家。(当地)有位直指使者,对饮食特别讲究,百般挑剔,常因菜饭不合味责骂部下,郡县长官接待他都感到担忧。刘麟说:“这个人是我的学生,应该开导他,让他明白事理。” 等到有一天直指使前来拜访,刘麟招待他,说:“老夫本想设宴款待,又怕误你公事,就只备了一顿便饭。不过老伴出门去了,无人下厨烧饭,家常饭,吃得下么?”因为是师命,直指使不敢推辞。 从早等到过午,饭也没端出来,直指使饿得实在难忍。等到饭菜端出,只有一盆糙米饭和一盆豆腐而已。他们各吃了3小碗,直指使觉得很饱。 过了一会美食佳肴,摆满一桌,放在(直指使)面前,但因为刚才吃饱了,无法下筷。刘麟执意要他吃,直指使回答说:“我确实已经吃得过饱了,再也不能吃了。”刘麟微笑着说:“看来,饮食本无精粗之分,饿时饭菜容易吃,饱时饭菜难吃,只是因为当时的情况导致这样罢了。” 直指使懂得刘麟说的道理,从此,他再也不敢因为饮食而责难他的部下了。 二、原文: 国朝尚书刘南垣公,告老家居。有直指使者,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 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 俟(sì)其来款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家常饭,能对食乎?”直使以师命,不敢辞。 自朝(zhāo)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 少顷,佳肴美耘,罗列盈前,不能下箸。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馔原无精粗,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直指使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飧责人。 扩展资料: 一、主人公介绍 刘麟,字元瑞,本安仁人,世为南京广洋卫副千户,因家焉。绩学能文,与顾璘、徐祯卿称“江东三才子”。弘治九年进士,除刑部主事,进员外郎,平反三百九十余人。 正德初,出为绍兴知府。因刘瑾衔其不谒谢,罢为民。瑾诛,起补西安,寻迁云南按察使。嘉靖初,召拜太仆卿,进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六府。 于嘉靖四年(1525)三月二十一日致仕后起改大理寺卿,擢工部尚书。因上节财十四事,中贵大恨。由于牒停浙江、苏、松织造,而上供袍服亦在停中,中官吴勋以为言,遂令刘麟致仕。 居郊外南垣,赋诗自娱。晚好楼居,而贫不能构,悬篮舆于梁,曲卧其中,名曰神楼。文徵明绘其图。嘉靖四十年卒,年八十八。赠太子少保,谥清惠。有《刘清惠集》。 二、启示 1、刘南垣教训弟子的方法巧妙、得体,我们给别人提建议,也要讲究方法,使接受者心服口服。 2、从未吃苦的青年人,应该有意识地把自己放在艰苦环境里锻炼,是有利于加强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的。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食喻 3. ""食""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所有的还要例子 食shí(会意。 从饣皂,饣声。本义:饭,饭食)(1)同本义 [cooked cereals,especially rice;food]食,饣米也。 ——《说文》。按,六谷之饭曰食。 掌王之食饮。——《周礼·膳夫》。 注:“饭也。”治其粮与其食。 ——《周礼·廪人》。注:“止居曰食。” 共王及后之六食。——《周礼·馔人》。 注:“六谷之饭。”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 ——《左传·隐公元年》甘其食,美其服。——《老子》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战国策·齐策》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又如:食次(酒菜和点心之类;食品);食店(饭店);食垒(一种有几层屉的食盒);食嗓(食道);食忌(饮食的禁忌);食官(古代掌管饮食的官);食膳(膳食,肴馔);食为民天(饮食是人民最重要之事)(2)粮食 [grains]籍兵乞食于西周。 ——《战国策·西周策》。注:“粮也。” 食太阴在卯穰。——《史记·货殖列传》。 索隐:“谓谷也。”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 ——《汉书·食货志》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唐·白居易《卖炭翁》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国志·诸葛亮传》又如:口中食(吃的粮食);食地(可种粮食的田地)(3)食物的通称 [food]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乐羊子妻》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鲁迅《祝福》又如:猪食;鸡食;猫食(4)食禄,俸禄 [official"s salary]君子谋道而不谋食。 ——《论语·卫灵公》(5)食墨亦简作“食”。龟卜的术语。 古代龟卜兆与墨画重合叫“食墨”,为吉兆 [omen]召伯相宅,卜惟洛食。——《文选·张衡·东京赋》(6)亏损。 后作“蚀” [loss]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史记》(7)特指日蚀或月蚀 [eclipse]彼月而食,则维其常。 ——《诗·小雅·十月之交》日中则昃,月盈则食。——《易·丰》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 ——《左传·隐公三年经》是故圣王日食则修德,月食则修刑。——《管子·四时》食shí(1)吃 [eat]食舍肉。 ——《左传·隐公元年》长铗归来乎,食无鱼!——《战国策·齐策四》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宋·苏洵《六国论》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孟子·梁惠王上》又如:废寝忘食;以食食(sì)人;食母;食以草具;吞食;食犬(专供食用的狗);食酒(饮酒);食茶(自己饮用的茶);食息(吃饭休息,泛指休息);食藿悬鹑(形容贫穷困苦);食饩(即“补廪”。生员中的附生递补为廪生);食獐(吃獐子);食肉寝皮(食其肉而寝处其皮。 形容痛恨之极)(2)靠着吃饭;赖以为生。引申为依赖、依靠 [depend on;rely on]尊为公侯,食邑万户。 ——《汉书·张安世传》又如:食力(依赖民众的赋税生活);食采(受纳采地的租税);食邑(卿大夫的封地。收封地的租税以供食用,故称“食邑”,或称“采邑”);食俸(官吏每月每岁所受的薪俸。 又称“食禄”);食加(靠大夫的田亩增加而生活);食官(靠官府发的粮食而生活);食租衣税(靠收税而生活);食职(靠职务所得而生活)(3)享受;受 [enjoy]居右,食嘉。——王充《论衡》又如:自食其果;食征(享用税收);食德(享受先人的德泽);食报(受报答或受报应);食俸(享受俸禄)(4)垦耕 [reclaim]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葬我焉。 ——《礼记·檀弓上》又如:食力(依靠自己劳力而生活)(5)背弃[诺言] [go back on]尔无不信,朕不食言。——《书·汤誓》又如:食言而肥(6)接受,采纳 [accept]贤圣不能正不食谏诤之君。 ——《盐铁论》(7)祭献,享祀 [offer sacrifice]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清·袁枚《祭妹文》又如:食监(官名。 汉置。掌管晦时祭祀)食sì(1)拿东西给人吃。 后作“饲” [feed]彼留子国,将其来食。——《诗·王风·丘中有麻》。 高亨云:“食通饲,给人以食物吃。”饮之食之,教之诲之。 ——《诗·小雅·绵蛮》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战国策·齐策》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 ——明·刘基《卖柑者言》又如:食监(监督做饭的官);食养(供给生活用品);食官(管伙食的官);食士(给兵吃饭);食饥息劳(使饥饿者饱肚,使劳累者得到休息)(2)使鬼神享受祭品 [enjoy sacrifice]。如:食祭(用酒饭祭祖)(3)饲养 ;喂养;供养 [raise;rear;feed;make offerings to]自粥于秦客,被褐食牛。 ——《史记·商君列传》谨食之,时而献焉。——唐·柳宗元《捕蛇者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唐·韩愈《杂记》又如:食马(喂马)(4)引申为喂奶 [suckle]。如:食母(乳母);食子(用乳哺育子女)(5)宴请 [entertain at a banquet]饷食宾射,共其膳羞之牛。 ——《周礼·地官》食yì——用于人名的字。如汉代的郦食其、审食其。 4. 文言文食的用法意义 食的文言文发音、用法和意义 shí ①<;动>;吃。《寡人之于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也。” ②<;名>;吃的东西;食物。《寡人之于国也》:“狗彘食人~而不知检。” ③<;名>;粮食。曹操《置屯田令》:“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 ④<;动>;通“蚀”,亏缺。《诗经?十月之交》:“彼月而~,则维其常。”【又】特指日食或月食。《论语》:“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焉。” sì ①<;动>;使……食;拿东西给人吃。《荷蓧丈人》:“杀鸡为黍而~之。” ②<;动>;饲养;喂食。《捕蛇者说》:“谨~之,时而献焉。” 【食客】古代寄食贵族官僚家里,为主人出谋划策奔走效劳的人。 【食邑】封建时分封给卿大夫的领地。 5. 食在文言文里什么意思,并举出例句和出处 食<;名>; 本义:饭,饭食) 食,饣米也。——《说文》。按,六谷之饭曰食。 掌王之食饮。——《周礼·膳夫》。注:“饭也。” 治其粮与其食。——《周礼·廪人》。注:“止居曰食。” 共王及后之六食。——《周礼·馔人》。注:“六谷之饭。”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左传·隐公元年》 甘其食,美其服。——《老子》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战国策·齐策》 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粮食 籍兵乞食于西周。——《战国策·西周策》。注:“粮也。” 食太阴在卯穰。——《史记·货殖列传》。索隐:“谓谷也。” 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汉书·食货志》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唐·白居易《卖炭翁》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食物的通称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乐羊子妻》 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鲁迅《祝福》 食禄,俸禄 君子谋道而不谋食。——《论语·卫灵公》 食墨亦简作“食”。龟卜的术语。古代龟卜兆与墨画重合叫“食墨”,为吉兆 [omen] 召伯相宅,卜惟洛食。——《文选·张衡·东京赋》 亏损。后作“蚀” [loss] 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史记》 特指日蚀或月蚀 [eclipse] 彼月而食,则维其常。——《诗·小雅·十月之交》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易·丰》 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左传·隐公三年经》 是故圣王日食则修德,月食则修刑。——《管子·四时》 <;动>;吃 食舍肉。——《左传·隐公元年》 长铗归来乎,食无鱼!——《战国策·齐策四》 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宋·苏洵《六国论》 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孟子·梁惠王上》 靠着吃饭;赖以为生。引申为依赖、依靠 [ 尊为公侯,食邑万户。——《汉书·张安世传》 享受;受 [enjoy] 居右,食嘉。——王充《论衡》 垦耕 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葬我焉。——《礼记·檀弓上》 背弃[诺言] 尔无不信,朕不食言。——《书·汤誓》 接受,采纳 贤圣不能正不食谏诤之君。——《盐铁论》 祭献,享祀 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食监(官名。汉置。掌管晦时祭祀) 另见sì;yì 6. 知恩图报的古文翻译 自《说苑·复恩》 秦穆公尝亡其骏马,自往求,见已杀其马,共食其肉.穆公谓曰:"吾骏马."诸皆惧起.穆公曰:"吾闻食骏马肉饮酒者杀."即饮酒.杀马者皆惭.居三,晋攻秦穆公,围.往食马者相皆曰:"死报食马酒恩矣."遂溃围,穆公卒解难,胜晋,获惠公归.德福反. 译文: 秦穆公曾经外王宫丢失自骏马亲自找看见已经自马杀并且起吃肉秦穆公说:我马些都害怕惊恐站起秦穆公说:我听说吃骏马肉喝酒死(秦穆公)于给酒喝杀马都惭愧离三晋攻打秦穆公秦穆公围困住前些杀马吃肉互相说:我死报答穆公给我马肉吃酒喝恩德候于{食马者连同秦军}击溃包围秦穆公军队穆公终于解决困难并打败晋晋惠公抓给恩惠福佑报啊。
2022-12-31 16:44:321

鹬蚌相争渔翁得力文言文原文

1.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原文及翻译 【解 释 一】有一句古话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战国策·燕策》: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莫过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 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 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 惠王曰:“善!”乃止。简文: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解释 鹬:一种水鸟,羽毛茶褐色,嘴脚都很长常在水边啄食小鱼和贝类;蚌:生活在淡水里的贝类软体动物,有两片椭圆形的外壳。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出 处 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二折:“权待他鹬蚌相持俱毙日,也等咱渔人含笑再中兴。”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 例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自己渔人得利。”【提示】这是一则十分生动的寓言故事。 它告诉我们:大敌当前,弱小者之间要联合起来,消除矛盾,团结一致,共同对付敌人。处理内部事务也是这样,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否则,内部争斗不休,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早已成为大家常用的成语。【原文】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莫过甘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战国策》【注释】且——将要赵——春秋战国时国名伐——攻打方——正在。曝(pù)——晒。 苏代——人名,苏秦的弟弟,战国时有名的说客。惠王——赵国国君易水——河流蚌——贝类,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介壳,可以开闭曝——晒。 甘——同“钳”字,把东西夹住的意思支——支持,即相持、对峙鹬(yù)——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箝(qián)——同“钳”,夹住。 喙(huì)——嘴,专指鸟兽的嘴。雨 (yù)——这里用作动词,下雨。 即——就,那就。谓——对..说。 舍——放弃。相舍——互相放弃。 并——一起,一齐,一同。禽——同“擒”,捕捉,抓住。 弊:弊病;害处,这里指疲弊的意思。擒——捕捉【寓意】《鹬蚌相争》讲的是鹬与蚌相互钳制,互不相让,却让渔人从中获利的故事,告诫人们做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要相互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一味地相互钳制往往顾此失彼,让他人钻空子。 【诗文翻译】赵国准备讨伐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说赵惠王说:“我这次来,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 "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取不出,明天你的嘴取不出,就会有死鹬。"它们俩谁也不肯放开谁,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块捉走了。 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弊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 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2. 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 的文言文翻译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原文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二》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攻,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 惠王曰:“善!”乃止。 可以翻译如下: 赵王将要去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赵惠王说:“我这次来的时候,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张着壳晒太阳。有一只鹬鸟,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连忙把壳合上,紧紧地钳住了鹬鸟的嘴。鹬鸟就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死。"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就会死!"两个谁也不肯放。渔夫看到了,就把它俩一齐捉去了。现在赵国要去攻打燕国,燕赵两国相持不下,日子久了,双方的力量都消耗得很厉害。我担心强大的秦国成为鹬蚌相争中“渔夫”那样的角色。所以(我)希望大王仔细地考虑考虑。”惠王听了,恍然大悟,说:“有道理!”便停止了攻打燕国的行动。 3.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古文翻译成中文 【解 释 一】 有一句古话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战国策·燕策》: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莫过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 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 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 惠王曰:“善!”乃止。 简文: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解释 鹬:一种水鸟,羽毛茶褐色,嘴脚都很长常在水边啄食小鱼和贝类;蚌:生活在淡水里的贝类软体动物,有两片椭圆形的外壳。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出 处 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二折:“权待他鹬蚌相持俱毙日,也等咱渔人含笑再中兴。”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示 例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自己渔人得利。” 【提示】 这是一则十分生动的寓言故事。 它告诉我们:大敌当前,弱小者之间要联合起来,消除矛盾,团结一致,共同对付敌人。处理内部事务也是这样,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否则,内部争斗不休,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早已成为大家常用的成语。 【原文】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莫过甘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战国策》 【注释】 且——将要 赵——春秋战国时国名 伐——攻打 方——正在。 曝(pù)——晒。 苏代——人名,苏秦的弟弟,战国时有名的说客。 惠王——赵国国君 易水——河流 蚌——贝类,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介壳,可以开闭 曝——晒。 甘——同“钳”字,把东西夹住的意思 支——支持,即相持、对峙 鹬(yù)——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 箝(qián)——同“钳”,夹住。 喙(huì)——嘴,专指鸟兽的嘴。 雨 (yù)——这里用作动词,下雨。 即——就,那就。 谓——对..说。 舍——放弃。 相舍——互相放弃。 并——一起,一齐,一同。禽——同“擒”,捕捉,抓住。 弊:弊病;害处,这里指疲弊的意思。 擒——捕捉 【寓意】 《鹬蚌相争》讲的是鹬与蚌相互钳制,互不相让,却让渔人从中获利的故事,告诫人们做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要相互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一味地相互钳制往往顾此失彼,让他人钻空子。 【诗文翻译】 赵国准备讨伐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说赵惠王说:“我这次来,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 "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取不出,明天你的嘴取不出,就会有死鹬。"它们俩谁也不肯放开谁,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块捉走了。 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弊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 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4. 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原文 鹬蚌相争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莫过甘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注释 赵——春秋、战国时的国名,疆域在现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东部一带地区。 燕——音烟,春秋、战国时国名,疆域在现今河北北部一带地区。 苏代——人名,苏秦的弟弟,是战国时著名的说客,洛阳人。 惠王——就是惠文王,赵国的国君,名叫赵何。 曝——音铺,就是晒的意思。 鹬——音玉,一种水鸟名,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很长,捕食鱼、虫、贝类。 甘——音钱,同“钳”字,把东西夹住的意思。 喙——音会,嘴,专门指鸟和兽的嘴。 渔者——就是后面的“渔父”,以捕鱼为业的人。 擒——音琴,擒获,就是捕捉的意思。 支——支持,这里是相持、对峙的意思。 弊——弊病,害处,这里是疲弊的意思。 评点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千百年来已为大家所熟知。这个故事说明:同志之间、朋友之间,应当团结互助,而不应当勾心斗角,要看清和对付共同的敌人。否则,就必然会造成可乘之机,让敌人钻了空子,彼此都遭受灾难 5. 【鹬蚌相争,鱼翁得利译文原文】 鹬蚌相争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莫过甘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注释 赵——春秋、战国时的国名,疆域在现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东部一带地区.燕——音烟,春秋、战国时国名,疆域在现今河北北部一带地区.苏代——人名,苏秦的弟弟,是战国时著名的说客,洛阳人.惠王——就是惠文王,赵国的国君,名叫赵何.曝——音铺,就是晒的意思.鹬——音玉,一种水鸟名,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很长,捕食鱼、虫、贝类.甘——音钱,同“钳”字,把东西夹住的意思.喙——音会,嘴,专门指鸟和兽的嘴.渔者——就是后面的“渔父”,以捕鱼为业的人.擒——音琴,擒获,就是捕捉的意思.支——支持,这里是相持、对峙的意思.弊——弊病,害处,这里是疲弊的意思.评点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千百年来已为大家所熟知.这个故事说明:同志之间、朋友之间,应当团结互助,而不应当勾心斗角,要看清和对付共同的敌人.否则,就必然会造成可乘之机,让敌人钻了空子,彼此都遭受灾难.一曝十寒吧?不是一暴十寒呀!释 义 曝:晒.原意是说,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出 处 《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示 例 他们跑出英文教室,说的听的依然是中国话.这只是‘~"的办法罢了,对于理解的功夫完全抛荒.(叶圣陶《英文教授》)。 6.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译文 原文 赵①且伐燕②,苏代③为燕谓惠王④曰:“今者臣来,过易水⑤,蚌方出曝(暴)⑥,而鹬⑦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⑧。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⑨之为 鹬蚌相争(8张)渔夫⑩也。 故愿王熟计之也。” 惠王曰:“善!”乃止。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二》 译文 赵王将要去攻打燕国,苏代为了燕国,去劝赵惠王说:“臣这次来的时候,(我)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张着壳晒太阳。有一只鹬鸟,伸嘴去啄河蚌的肉。 河蚌连忙把壳合上,紧紧地钳住了鹬鸟的嘴。鹬鸟就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死。 "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就会死!"两个谁也不肯放。打渔的人看到了,就把它俩一齐捉去了。 现在赵国要去攻打燕国,燕赵两国相持不下,日子久了,双方的力量都消耗得很厉害。我担心强大的秦国成为鹬蚌相争中“渔父”那样的角色。 所以(我)希望大王仔细地考虑考虑。”惠王听了,说:“对啊!”便停止了(攻打燕国的行动)。 编辑本段词语注释 解释字词意思 ①赵:国名,都城在现在的河北省邯郸市。春秋、战国时的国名,疆域在现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东部一带地区。 ②燕:国名,都城在现在的北京市。音yān,春秋、战国时国名,疆域在现今河北北部一带地区。 ③苏代:人名,苏秦的弟弟,是战国时著名的说客,洛阳人。 ④惠王:就是惠文王,赵国的国君,名叫赵何。 ⑤易水:在现在河北省境内。 ⑥曝:pù,晒太阳。 ⑦鹬(yù):一种水鸟,羽毛茶褐色,嘴脚都很长,常在水边啄食小鱼和贝类。 ⑧喙:huì,嘴,专门指鸟的嘴。 ⑨秦:国名,都城在现在的陕西省咸阳市。 ⑩渔父:渔夫。 11.即:就 通假字 拑 :通“钳”,夹住。 禽 :通“擒”,擒获。 弊 :通“蔽”,蒙蔽。 古今异义 熟:今常用义:成熟;熟练。 文中古义:仔细,周详;如“故愿王熟计之也。” 支:今常用义:支撑;支持。 文中古义:对峙;如“燕赵久相支.” 大众:今常用义:群众,民众。文中古义:军队;如“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 恐:今常用义:害怕。文中古义:担心;如“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愿:今常用义:愿望;愿意。文中古义:希望;如“故愿王熟计之也。” 一词多义 且 (1)副词,将要,快要;如“赵且伐燕”。“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愚公移山》) (2)连词,姑且,暂且;如“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3)连词,况且;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伐 (1)动词,攻打,讨伐;如“赵且伐燕”。 “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2)动词,砍伐;如“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卖炭翁》) 即 (1) 副词,就;如“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2)副词,立即,马上;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为 (1)介词,为了;如“苏代为燕谓惠王曰”。 (2)动词,成为;如“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3)动词,作为;如“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计 (1)动词,谋划,考虑;如“故愿王熟计之也”。 (2)动词,计算;如“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送东阳马生序》) (3)名词,计谋,策略;如“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 强 (1)qiáng,形容词,强大;如“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2)qiáng,形容词,僵硬;如“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幼时记趣》) (3)qiǎng,动词,勉力,努力做;如“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舍 (1)shě,动词,丢弃,放下;如“两者不肯相舍”。“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我所欲也》) (2)shè,名词,房屋,客舍;如“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桃花源记》)“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送东阳马生序》) 词类活用 1. 名词用如一般动词 “今日不雨”之中,名词“雨”用如动词,即“下雨”;该分句可译为“今天不下雨”。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之中的“弊”是形容词使动用法,即“使……疲惫”,或“使……困乏”;这两个分句可译为“燕赵两国相持不下,日子久了,双方的力量都消耗得很厉害”。 3. 动词的使动用法 “今日不出”之中,动词“出”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即“使……出来”;该分句可译为“今天不让你出来”或“今天不放开你”。 文言句式 省略句 1.省略主语 (1)“过易水”之前省略主语“臣”,即“(臣)过易水”;该分句可译为“(我)经过易水”。 (2)“故愿王熟计之也”之前省略主语“臣”,即“(臣)故愿王熟计之也”;该分句可译为“所以(我)希望大王好好地考虑考虑”。 2.省略宾语 (1)“渔者得而并擒之”之中,谓语动词“得”的后面省略宾语“之”,即“渔者得(之)而并擒之”;该分句可译为“打鱼的人看到了,就把它俩一齐捉去了”。 (2)“乃止”之后省略宾语“之”,代“伐燕”这件事,即“乃止(之)”;该分句可译为。 7.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译文 原文 赵①且伐燕②,苏代③为燕谓惠王④曰:“今者臣来,过易水⑤,蚌方出曝(暴)⑥,而鹬⑦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⑧。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⑨之为 鹬蚌相争(8张)渔夫⑩也。 故愿王熟计之也。” 惠王曰:“善!”乃止。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二》 译文 赵王将要去攻打燕国,苏代为了燕国,去劝赵惠王说:“臣这次来的时候,(我)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张着壳晒太阳。有一只鹬鸟,伸嘴去啄河蚌的肉。 河蚌连忙把壳合上,紧紧地钳住了鹬鸟的嘴。鹬鸟就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死。 "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就会死!"两个谁也不肯放。打渔的人看到了,就把它俩一齐捉去了。 现在赵国要去攻打燕国,燕赵两国相持不下,日子久了,双方的力量都消耗得很厉害。我担心强大的秦国成为鹬蚌相争中“渔父”那样的角色。 所以(我)希望大王仔细地考虑考虑。”惠王听了,说:“对啊!”便停止了(攻打燕国的行动)。 编辑本段词语注释 解释字词意思 ①赵:国名,都城在现在的河北省邯郸市。春秋、战国时的国名,疆域在现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东部一带地区。 ②燕:国名,都城在现在的北京市。音yān,春秋、战国时国名,疆域在现今河北北部一带地区。 ③苏代:人名,苏秦的弟弟,是战国时著名的说客,洛阳人。 ④惠王:就是惠文王,赵国的国君,名叫赵何。 ⑤易水:在现在河北省境内。 ⑥曝:pù,晒太阳。 ⑦鹬(yù):一种水鸟,羽毛茶褐色,嘴脚都很长,常在水边啄食小鱼和贝类。 ⑧喙:huì,嘴,专门指鸟的嘴。 ⑨秦:国名,都城在现在的陕西省咸阳市。 ⑩渔父:渔夫。 11.即:就 通假字 拑 :通“钳”,夹住。 禽 :通“擒”,擒获。 弊 :通“蔽”,蒙蔽。 古今异义 熟:今常用义:成熟;熟练。 文中古义:仔细,周详;如“故愿王熟计之也。” 支:今常用义:支撑;支持。 文中古义:对峙;如“燕赵久相支.” 大众:今常用义:群众,民众。文中古义:军队;如“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 恐:今常用义:害怕。文中古义:担心;如“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愿:今常用义:愿望;愿意。文中古义:希望;如“故愿王熟计之也。” 一词多义 且 (1)副词,将要,快要;如“赵且伐燕”。“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愚公移山》) (2)连词,姑且,暂且;如“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3)连词,况且;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伐 (1)动词,攻打,讨伐;如“赵且伐燕”。 “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2)动词,砍伐;如“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卖炭翁》) 即 (1) 副词,就;如“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2)副词,立即,马上;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为 (1)介词,为了;如“苏代为燕谓惠王曰”。 (2)动词,成为;如“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3)动词,作为;如“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计 (1)动词,谋划,考虑;如“故愿王熟计之也”。 (2)动词,计算;如“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送东阳马生序》) (3)名词,计谋,策略;如“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 强 (1)qiáng,形容词,强大;如“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2)qiáng,形容词,僵硬;如“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幼时记趣》) (3)qiǎng,动词,勉力,努力做;如“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舍 (1)shě,动词,丢弃,放下;如“两者不肯相舍”。“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我所欲也》) (2)shè,名词,房屋,客舍;如“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桃花源记》)“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送东阳马生序》) 词类活用 1. 名词用如一般动词 “今日不雨”之中,名词“雨”用如动词,即“下雨”;该分句可译为“今天不下雨”。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之中的“弊”是形容词使动用法,即“使……疲惫”,或“使……困乏”;这两个分句可译为“燕赵两国相持不下,日子久了,双方的力量都消耗得很厉害”。 3. 动词的使动用法 “今日不出”之中,动词“出”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即“使……出来”;该分句可译为“今天不让你出来”或“今天不放开你”。 文言句式 省略句 1.省略主语 (1)“过易水”之前省略主语“臣”,即“(臣)过易水”;该分句可译为“(我)经过易水”。 (2)“故愿王熟计之也”之前省略主语“臣”,即“(臣)故愿王熟计之也”;该分句可译为“所以(我)希望大王好好地考虑考虑”。 2.省略宾语 (1)“渔者得而并擒之”之中,谓语动词“得”的后面省略宾语“之”,即“渔者得(之)而并擒之”;该分句可译为“打鱼的人看到了,就把它俩一齐捉去了”。 (2)“乃止”之后省略宾语“之”,代“伐燕”这件事,即“乃止(之)”;该分句可译为“便停止了(攻打燕国。 8.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译文 河蚌刚刚爬上河滩张开壳儿晒太阳,一只鹬鸟扑过来啄它的肉。蚌灵敏地合扰自己坚硬的壳,把鹬鸟尖尖的长嘴紧紧夹住。鹬对蚌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晒死。”蚌也对鹬说:“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明天拔不出,你就要渴死饿死!”鹬和蚌谁也不肯让谁。结果都被渔夫毫不费力地抓住了。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千百年来已为大家所熟知。这个故事说明:同志之间、朋友之间,应当团结互助,而不应当勾心斗角,要看清和对付共同的敌人。否则,就必然会造成可乘之机,让敌人钻了空子,彼此都遭受灾难。
2022-12-31 16:44:381

夜雪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导语:夜雪 ,此诗是一首五言绝句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是一首关于写景的诗作,下面是此诗的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欢迎大家参考~!   夜雪 原文:   已讶衾枕冷,   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   夜雪翻译:   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夜雪字词解释:   ⑴讶:惊讶。 衾(qīn)枕:被子和枕头。   ⑵折竹声:指大雪压折竹子的声响。   背景:   这首诗作于公元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年)冬。白居易时年四十五,任江州司马。   夜雪赏析:   在众多的咏雪篇章中,白居易这首《夜雪》,显得那么平凡,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凝重古朴,清新淡雅,别具风采。   这首诗新颖别致,首要在立意不俗。咏雪诗写夜雪的不多,这与雪本身的特点有关。雪无声无嗅,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视觉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无从捕捉。然而,乐于创新的白居易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避开人们通常使用的正面描写的手法,全用侧面烘托,从而生动传神地写出一场夜雪来。   “已讶衾枕冷”,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为生活经验证明:初落雪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马上下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空气中的严寒。这里已感衾冷,可见落雪已多时。不仅“冷”是写雪,“讶”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此句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以上全用侧写,句句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里仍用侧面描写,却变换角度从听觉写出。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减。诗人有意选取“折竹”这一细节,托出“重”字,别有情致。“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写出了诗人的彻夜无眠;这不只为了“衾枕冷”而已,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由于诗人是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才使得这首《夜雪》别具一格,诗意含蓄,韵味悠长。   诗中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不仅凝重古朴、清新淡雅,而且新颖别致,立意不俗。试想,雪无声无味,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雪的形象自然难以捕捉。然而,乐于创新的白居易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依次从触觉(冷)、视觉(明)、感觉(知)、听觉(闻)四个层次叙写,一波数折,曲尽其貌其势、其情其状。这首小诗充分体现了诗人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语言特色。全诗朴实自然,却韵味十足;诗境平易,而浑成熨贴,无一点安排痕迹,也不假纤巧雕琢,这正是白居易诗歌固有的风格。   作者资料: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
2022-12-31 16:44:431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原文_翻译及赏析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唐代·白居易《上阳白发人》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 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 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 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 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 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 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 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 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 小头鞵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 上阳人,苦最多。   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 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 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 乐府宫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上阳宫人啊,上阳宫人,当年的花容月貌已经暗暗消失;如今垂暮之年,白发如银。绿衣监使守着宫门,一下就关闭了上阳人多少个春天。 说起来,还是玄宗末年被选进皇宫,进宫时刚十六,现在已是六十。一起被选的本有一百多人,然而,日久年深,凋零净尽,如今剩下只老身一人。 想当初,吞声忍泪,痛别亲人,被扶进车子里不准哭泣。都说进了皇宫便会承受恩宠,因为自己是那样的如花似玉。哪晓得一进宫,还没等到见君王一面,就被杨贵妃远远地冷眼相看。我遭到嫉妒,被偷偷地送进上阳宫,落得一辈子独守空房。 住在空房中,秋夜那样漫长,长夜无睡意,天又不肯亮。一盏残灯,光线昏昏沉沉,照着背影,投映在墙壁上;只听到夜雨萧萧,敲打着门窗;春日的白天是那样慢,那样慢啊,独自坐着看天,天又黑得那样晚。宫里的黄莺儿百啭千啼,本该让人感到欣喜,我却满怀愁绪,厌烦去听;梁上的燕子成双成对,同飞同栖,是多么地让人羡慕,但我老了,再也引不起丝毫的嫉妒。黄莺归去了,燕子飞走了,宫中长年冷清寂寥。就这样送春,迎秋,已记不得过了多少年。只知对着深宫,望着天上月,看它东边出来,西边落下,已经四五百回圆缺。 现如今,在这上阳宫中,就数我最老。皇帝听说后,远远地赐了个“女尚书”的称号。我穿的还是小头鞋子、窄窄的衣裳;还是用那青黛画眉,画得又细又长。外边的人们没有看见,看见了一定要笑话,因为这种妆扮,还是天宝末年的时髦样子。 上阳宫人哪,苦可以说是最多:年轻也苦,老了也苦。一生孤苦,可又能怎样?你不曾看到那时吕向的《美人赋》?你又没见到今日的《上阳宫人白发歌》? 鉴赏 上阳宫宫女很多,有些宫女从未得到皇帝接见,终身等于幽禁宫中。古代宫女生活相当痛苦。所以诗序有“愍怨旷也”的说法。“愍”,同情。“怨旷”,指成年了没婚配的人。女人称“怨女”,男人称“旷夫”。这里偏指怨女。 开头几句是说,上阳那老宫女,青春红颜悄悄地、不知不觉地衰老了,而白发不断地新生。太监把守的宫门,自从宫女们被关进上阳宫以后,一幽闭就是多少年过去了。“玄宗末岁”指唐玄宗天宝末年(天宝年间为742年—756年),当时女子刚被选入宫中,才只有十六岁,一转眼已到六十了。同时从民间采择来的宫女有百十多个,一个个都凋零死去了。多年后只剩下这一个老宫女了。“绿衣监”,是唐代掌管宫闱出入和宫人簿籍的太监。从七品下,六、七品官穿绿色官服。“入时十六今六十”,这里的岁数不是实指,而是指进去时很年轻,等几十年过后已经很老了。这几句概述了上阳宫女被幽闭在上阳宫达半个世纪之久,写出了她凄惨的一生,以充满哀怨忧郁之情的笔调,总括了全诗的内容,有统摄全篇的作用。 接着转入该诗的主要部分,写她入宫后的遭遇及幽闭后的愁苦。“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 这四句写她当年别亲入宫的悲恸场景,意思是说,回想当年离别亲人时,她忍悲吞声被家人扶进车里边,并嘱咐她不要哭。因为她长的很美,身材也很好,大家都说你一入宫里就会受到皇帝恩宠的,可事实并非如此。“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 这四句写她进宫之后,被妒潜配上阳宫的悲惨结局。她来到宫中,还没容得君王看见她,就已被杨贵妃发现了,远远地对她加以侧目而视。由于嫉妒,杨贵妃就派人下令把她发配到上阳宫,于是她的一生就在空房度过了。至此,这位年仅十六岁的妙龄少女,一生命运就这样决定了。 接下来围绕着潜配上阳宫后的情景展开了层层描写。“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这几句写她宿空房被幽闭时的痛苦。因为夜长,她睡不着盼天亮,但天色又迟迟不明。就在残灯、壁影,萧萧暗雨之中度过去了。这是写秋夜的漫长。“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 春天白天长,虽然春光好,但她是孤独一人坐在那儿,所以天越长越难挨,越难往下熬过去。所以总是希望天快点黑。可天又长,很难黑。空中飞来的莺鸟叫得很好听,但她愁绪难展不愿听;春天燕子来了,在梁间做窝,总是双栖双宿,可她已老了无需去妒忌燕子的双栖双宿了。作者选择“秋夜”和“春日”两个典型时间,来概括上阳宫女四十四个年头的凄怨生活。写“秋夜”是“耿耿残灯”、“萧萧暗雨”等愁景;写“春日”,是“宫莺百燕双栖”等乐景;愁、乐交杂,相反相成,以景衬情,既渲染了凄恻哀怨的悲剧气氛,又细致、含蓄地反映了上阳宫女孤寂愁苦的心理。 “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唯问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这四句总写幽禁深宫时间之久。“莺归燕去”表示春天过去了,春往秋来,她总是这单调度过,不记得哪个年头了。只是因为在深宫常常看月亮,似乎还记得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大约有四五百回了。 以上为该诗主体部分,描写老宫女一生的痛苦。 “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小头鞵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 这几句是说,她已成了宫中最老的一个宫女了。皇帝住长安,所以遥赐她一个尚书官衔。穿小头鞋窄衣裳,用青黛画细长细长的眉。外人是看不到的(因在宫中),如果一旦看到她了,谁都要笑的。因为这种小头鞋窄衣裳画细长眉,都是唐玄宗时流行的一种服装打扮,落后了半个世纪了,成了老古董。“大家”,指皇帝。唐朝宫中口语。“尚书号”是对老宫女的安慰,但这对一个女人来说是无济于事的。这六句以描绘她所穿天宝妆束,来反映她长期深锁冷宫、与世隔绝的凄惨境况,于貌似轻松平和的调侃笔调中,对最高封建统治者进行辛辣的讽刺。 “上阳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末尾这几句是说,上阳宫女苦是最多的。年轻也苦,到老了也苦。这两方面的苦具体是怎样的,不用往下说了。这叫“卒章显其志”。“君不见”两句下面白居易自注:“天宝末,有密采艳者,当时号花鸟使,吕向献《美人赋》以讽之。”天宝末年有到民间采集美女的叫花鸟使,当时吕向献《美人赋》来讽谏这件事)意思是,那还要读读作者这篇上阳白发歌。这里以天宝年间吕向的《美人赋》与此诗并提,对一直没有改变的广选妃嫔制度进行讽谏,表现了诗人对宫女不幸命运的恻隐之情。 这首诗的主题明确。作者在诗中以哀怨同情、如泣如诉的笔调,描述了上阳宫女“入时十六今六十”的一生遭遇,反映了无数宫女青春和幸福被葬送的严酷事实,从而鞭挞了封建朝廷广选妃嫔的罪恶,在客观效果上,具有揭露、控诉封建最高统治者荒淫纵欲、摧残人性的作用。如此深刻、尖锐的政治讽谕诗,在唐代众多的宫怨题材诗作中,是极为少有的。 这首诗选材十分典型。作者没有罗列众多宫女的种种遭遇,而是选取了一个终生幽禁冷宫的老宫女来描写,并重点叙写了她的垂老之年和绝望之情。通过这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高度概括了无数宫女的共同悲惨命运。该诗以人性之被摧残去激动人心,也使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更富有尖锐性。 在艺术上,此诗作者运用多种手法来刻画上阳宫女的形象: 生动的细节描写是其一。如对“天宝末年时世妆”的描写,形象地表明上阳宫女幽闭深宫、隔绝人世之久。用衣着落后半个世纪这一外在的表现,说明一个女人如花岁月,似水年华被毫无意义地践踏了,她一生都没有获得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和意义,艺术表现的容量是相当大的,足以诱发读者的想像力。 细腻的心理描写是其二。如“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两句,包孕著一个从原先的喜闻、羡妒到今日的厌听、不妒的心理演变过程;它们与“春往秋来不记年”、“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等诗句,均反映了上阳宫女对生活、爱情已失去信心的麻木心态,是她愁苦绝望心理的细致刻画。 环境氛围的烘托是其三。从“宿空房”至“东西四五百回圆”这一精彩片断,通过渲染上阳宫环境的死寂、凄凉,衬托出生活在这座人间地狱中的上阳宫女的孤苦。 创作背景 白居易继承并发展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创作了《新乐府》五十首,《上阳白发人》是其中的第七首。这首诗写洛阳上阳宫的一个老宫女的痛苦生活。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 孤眠鸾帐里,枉劳魂梦,夜夜飞扬。 恨身翻不作车尘,万里得随君。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雨窗和泪摇湘管。意长笺短。 行坐深闺里。懒更妆梳,自知新来憔悴。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
2022-12-31 16:44:481

塞翁失马原文翻译及解析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是我们很多人都特别熟悉的一个 谚语 ,那么大家是否知识这个 典故 呢?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塞翁失马原文翻译及解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原文翻译及解析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日:“此何遽刁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日:“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日:“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塞翁失马翻译:   冢任边塞附近的人中有个吾于推测吾凶的人,他的马无缘无故走失到胡人 那里去了。人们都来慰问他。这位老人却说:“这件事怎么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他的马带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人们都来祝贺他,这位老翁说:“这怎么不能变为坏事呢?”他家里有好马,他的儿子欢喜骑马,一天,他儿子不幸从马背上摔下折断了大腿骨。人们又都来慰问他,这位老人说:“这怎么不能变为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青壮年都拿起武器参战。靠近边塞的人,死亡的占十分之九。这老翁的儿子只因腿脚有毛病的缘故,父亲和儿 子一同保全了性命。   塞翁失马赏析:   一、内容梳理段落层次 课文中心   (一) 塞翁失马由祸得福——带来了胡人的马。   (二) 由福得祸——塞翁儿子骑胡马折髀。   (三)由祸得福——父子免于应征。说明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二、重点字词句   1 常用词理解   (1) 马无故亡而入胡   “亡”今义为“死”,古义除有“死”义外,还有“逃跑”、“丢失”义。本文应解释为“丢失”、 “走失”。   (2) 人皆吊之   “吊”,古义一般释为“慰问”、“安慰”。   (3)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术”指“方术”,用以推测吉凶的 方法 。   (4)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将”不是“将相”,也不是指“将军”,而是“率领”。   (5) 家富良马   “富”指“多”,非穷富的富。   2 多义词辨义(1) 将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带领)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扶持。《木兰诗》)   一车炭,干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助词,用在动词后,无义。《卖炭翁》)   (2) 故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缘故)   马无故亡而入胡(原因、理由)   两狼之并驱如故(和过去一样。 《狼》)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所以。《曹刿论战》)(3) 独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只)   无言独上西楼(单独。《相见欢》)   陶渊明独爱菊(唯独。《爱莲说》)   独与老翁别(独自。《石壕吏》)
2022-12-31 16:44:541

玩年文言文

1. 跪求 用文言文写过年记 玩牌 吾随父回乡,见亲人。一日无聊,姐曰:“为何不玩牌乎?”吾问之:“玩甚?”答曰:“斗地主也!”余寻来兄长等人,于桌上玩之。末几,吾收获颇多,赚得三十银。弟气之,曰:“尔等欺我之,待吾寻舅来!”吾无奈,三十还于之。 放鞭炮 吾于乡中过年,大年三十夜,吾与弟出户放鞭炮。乡夜极寒,吾虽着棉衣,但仍寒。吾以火燃之,响声震天。末几,人鱼贯而出,鞭炮声甚大,吾不得已吾耳,退至房中。无何,声渐小,走出观之,刚至屋外,声忽起,吾吓之,复至房中,不曾出户。声音至子时,渐小,后消失,人皆退之。 2. 写出去游玩的古文 醉翁亭记 朝代:宋代 作者:欧阳修 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3. 文言文版游记 游褒禅山记 (宋)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 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4. “今晚可以玩了”文言文翻译 今时也,之尔则何焉。 1、今(jīn,)jīn (1) 现在;如今。《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至,大王见臣列观。” (2) 现代;当代。《察今》:“察~可以知古。” (3) 将要;将会。《鸿门宴》:“吾属~为之虏矣。” (4) 假如;如果。《庄暴见孟子》:“~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2、天(tiān,)tiān (1) 天空。《兰亭集序》:“是日也,~朗气清,惠风和畅。” 《秋声赋》:“其容清明,~高日晶。”《敕勒歌》:“~似穹庐,笼盖四野。” (2) 天气;气候。《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寒。” (3) 自然;本性。《庖丁解牛》:“依乎~理,批大郤,导大窾。” (4) 古代人们想像中万事万物的主宰者。《肴之战》:“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奉我也。” 《子鱼论战》:“隘而不列,~赞我也。”《垓下之战》:“此~亡我也,非战之罪也。” (5) 人们赖以生存的人物。《史记?郦食其列传》:“王者以民人为~,而民人以食为~。” 3、可(kè,kě,)kě (1) 可以;能够。《肴之战》:“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乎?” (2) 认为……可以;肯定。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吾子好道而~吾文。” (3) 适合;适宜。 《芙蕖》:“芙蕖之~人,其事不一而足。” (4) 值得。 《师说》:“其~怪也欤?”《项脊轩志》:“风移影动,珊珊~爱。” (5) 痊愈。 《西厢记》:“瘦得浑如削,百般医疗终难~。” (6) 大约;大概。 《核舟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三黍许。” (7) 莫非;怕是。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李小二入来问道:‘~要吃酒?"” (8) 难道;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4、以(yǐ,)yǐ (1) 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 (2) 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哉?” (3) 认为。 《邹忌讽齐王纳谏》:“皆~美于徐公。” (4) 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等。 《廉颇蔺相如列传》:“愿~十五城请易璧。” (5) 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亦不~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6)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 《捕蛇者说》:“而吾~捕蛇独存。”《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强秦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7)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可译为“在”、“从”。《苏武传》:“武~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8) 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战国策?周策》:“天下有变,王割汉中~楚和。” 《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欲~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9) 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并且”等,也可省去。 《游褒禅山记》:“夫夷~近,则游者众;险~远,则至者少。” (10) 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和方式,可译为“而”,也可省去。 《游褒禅山记》:“予与四人拥火~入。” (11) 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由于”。 《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2) 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 《归去来辞》:“木欣欣~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13) 表目的关系,可译为“而”“来”“用来”等。 《师说》:“作《师说》~贻之。” (14) 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或范围,用法同现代汉语。 《张衡传》:“自王侯~下,莫不逾侈。” (15) 表示在叙述某件事时又转到另一件事上,可译为“至于”。 《柳毅传》:“然自约其心者,达君之冤,余无及也。~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岂有意哉!”5、玩(wán,)wán (1) 玩弄;戏弄。 《爱莲说》:“可远观而不可亵~焉。” (2) 欣赏;玩赏。 《促织》:“方共瞻~,一鸡瞥来,径进以啄。” (3) 供观赏或玩赏的物品。 《国语?楚语》:“若夫白珩,先王之~也,何宝焉?” (4) 研究;玩耍。《订鬼》:“伯乐学相马,顾~所见,无非马者。” (5) 轻视;忽视。《左传?僖公五年》:“寇不可~。” 6、了(le,liǎo,)liǎo (1) 结束;完毕;了结。《林黛玉进贾府》:“一语未~,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 (2) 明白;懂得。《南史?蔡撙传》:“卿殊不~事。” (3) 全;完全。《晋书?谢安传》:“~无喜色。” (4) 毕竟;终于。《新唐书?姚南仲传》:“虽欲自近,~复何益?” (5) 眼珠明亮。 《孟子?离娄上》:“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焉。” (6) 清晰;清楚。 《论衡?自纪》:“言~于耳,则事味于心。” (7) 高;远。 《楚辞?九辨》:“~冥冥而薄天。”。 5. 不让我玩用古文 以器物为戏弄则丧其志 孔传:“以器物为戏弄则丧其志。”宋 朱熹《近思录》卷二:“明 道先生 以记诵博识为玩物丧志。典故: 春秋时,卫懿(yì)公是卫国的第十八代君主。卫懿公特别喜欢鹤,整天与鹤为伴,如痴如迷,丧失了进取之志,常常不理朝政、不问民情。他还让鹤乘高级豪华的车子,比国家大臣所乘的还要高级,为了养鹤,每年耗费大量资财,引起大臣不满,百姓怨声载道。[3] 公元前659年,北狄部落侵入国境,卫懿公命军队前去抵抗。将士们气愤地说:“既然鹤享有很高的地位和待遇,现在就让它去打仗吧!”懿公没办法,只好亲自带兵出征,与狄人战于荥泽,由于军心不齐,结果战败而死。人们把卫懿公的行为称作“玩物丧志”。古人有诗云: 曾闻古训戒禽荒,一鹤谁知便丧邦。 荥泽当时遍磷火,可能骑鹤返仙乡? 6. 初中3年的所有文言文(语文版的) S版语文: 9A 20.秋 水 《庄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1.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22.扁鹊见蔡桓公 《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 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 曰:“寡人无疾。” 扁鹊 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 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 “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 扁鹊 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 死。 23.捕蛇者说 柳宗元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貎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邪?”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24.诗词五首 使至塞上 王 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泊 秦 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 *** 花。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浣 溪 沙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第七单元 25.《论语》十则 (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二)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五)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六) 子贡。
2022-12-31 16:44:591

暮江吟古诗原文及翻译

暮江吟白居易 〔唐代〕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河南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市)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郑州新郑东郭宅(今新郑市东郭寺村)。白氏祖籍山西太原,白居易本人就出生于河南新郑。卒后葬于河南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刑部尚书。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新乐府运动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稹交好并称元白,晚年多与刘禹锡酬唱并称刘白。逐句译文: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全译: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赏析: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前两句写夕阳照耀下的江水。夕阳从地平线上斜照江面,江面上形成了一半青绿一半红的景观。“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地方,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青绿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江面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把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新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多么像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真珠”。用“真珠”进行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诗人通过对“露”“月”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诗歌整体写作特色:诗的前两句写夕阳映照下的江面,夕阳的余晖在江面上铺散开来,江水被照得一半通红一半碧绿。“铺”字用得十分形象,“残阳”从地平线照射出来,就如同铺在江面上,表现出夕阳的柔和与平缓。诗的后两句写九月初三的夜晚:如粒粒珍珠的露珠,似弯弓的月亮,从视觉上营造出宁静的意境,用巧妙的比喻展现出月夜之美。诗人描写了一幅和谐的暮色江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构思巧妙,写景生动绚丽,抒情自然真挚。
2022-12-31 16:45:051

何文言文翻译

1. “何”在文言文中一般什么意思 【古义】 1、什么。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子何恃而往? 翻译:您凭借着什么去呢? 2、怎么样。唐· 白居易《卖炭翁》:得钱何所营。 翻译:卖炭所得的钱用来干什么? 3、哪里,什么地方。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笑问客从何处来。 翻译:笑着问客人你是从哪里来的。 4、谁。 《后汉书·列女传》:不知何氏之女。 翻译:不知道何氏的女儿。 5、哪样,哪点。《论语》:何有于我哉? 翻译:哪一样我能有呢? 6、问,盘问,诘问。 《史记·秦皇纪》:陈列兵而谁何。 翻译:士兵上前盘问来者是谁。 7、甚,多么。曹操《步出夏门行》:水何澹澹。 翻译:海水多么宽阔浩荡。 扩展资料【今义】 [ hé ] 1、疑问代词。 2、副词,多么:~其壮哉! 3、姓。 [ hè ]古同“荷”,担。 [ hē ]古同“呵”,谴责。 组词: 1、几何[jǐ hé] 多少:价值~。 2、如何[rú hé] 疑问代词。怎么;怎么样:该~处置就~处置。 3、何处[hé chù] 哪里,什么地方。 4、为何[wèi hé] 为什么:~一言不发? 5、任何[rèn hé] 指示代词。 不论什么:~人都要遵纪守法。我们能够战胜~困难。 6、何尝[hé cháng] 副词。表示婉转的否定,带有反问和辩解的语气。 相当于“未曾”“哪里”“并不是”等。在肯定形式前表示否定;在否定形式前表示肯定。 7、奈何[nài hé] 意思跟“怎么办”相似,用于反问或否定式,表示没有办法:无可~。~不得。 8、何止[hé zhǐ]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这个风景区方圆~十里。厂里的先进人物~这几个? 9、何故[hé gù] 为什么;什么原因:他~至今未到? 10、何妨[hé fáng]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妨:~试试。 东西不贵,~买点带回去?。拿出来叫人们见识一下,又~呢?。 2. 文言文中何的意思 还是复制从18个虚词精讲。 希望对楼主有用! ================================ 【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①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③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①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 (四)何:通“呵”,喝问。 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 【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季氏将伐颛臾》) ②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 ③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 ④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②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 ③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①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促织》) 【何乃】译为“怎能” ①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 3. “何”在文言文中一般什么意思 何字的含义 ⑴什么。例:①子何而往?(何:凭什么。)②大铁椎,不知何许人。③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⑵怎么样。例:①如太行、王屋何?②其如土石何? ⑶哪里。例:①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何往:到哪里。)②却看妻子悉何在。③豫州今欲何至?④何由知吾可也。 ⑷多么。例:①水何澹澹,山岛竦峙。②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③作计何不量! ⑸为什么。例: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者二者之为,何哉?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③安陵群不听寡人,何也?④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⑤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⑹怎么。例:①若为佣耕,何富贵也?②徐公何能及君也? 4. 文言文中的何如怎么翻译 【文言文】李白读书未成,弃去。道逢老妪磨杵 。白问其故,曰:“欲作针。”白笑其出。老妪曰:“功到自然耳。”白大为感动,遂还读卒业,卒成名士。 【译文】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 编辑本段乐羊子妻 原文: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如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尝有它舍鸡谬入园中,姑盗杀而食之,妻对鸡不餐而泣。姑怪问其故。妻曰:“自伤居贫,使食有它肉。”姑竟弃之。 后盗欲有犯妻者,乃先劫其姑。妻闻,操刀而出。盗人曰:“释汝刀从我者可全,不从我者,则杀汝姑。”妻仰天而叹,举刀刎颈而死。盗亦不杀其姑。太守闻之,即捕杀贼盗,而赐妻缣帛,以礼葬之,号曰“贞义”。 编辑本段《乐羊子妻》译文 : 河南郡乐羊子的妻子,不知道是姓什么的人家的女儿。 乐羊子在路上行走时,曾经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拿回家把金子给了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方正的人不接受他人傲慢侮辱地施舍的食物,何况是捡拾别人的失物、谋求私利来玷污自己的品德呢!”羊子听后十分惭愧,就把金子扔弃到野外,然后远远地出外拜师求学去了。 一年后乐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问他回来的缘故。羊子说:“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妻子听后,就拿起刀来快步走到织机前说道:“这些丝织品都是从蚕茧中生出,又在织机上织成。 一根丝一根丝的积累起来,才达到一寸长,一寸一寸地积累,才能成丈成匹。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那就会丢弃成功的机会,迟延荒废时光。您要积累学问,就应当‘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用来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来了,那同切断这丝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话感动了,又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于是就七年不回来。 原文: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宋国有一个很喜欢饲养猴子的人。他家养了一大群猴子,他能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懂得他的心意。他宁可减少全家的食用,也要满足猴子的要求。然而过了不久,家里越来越穷困了,打算减少猴子吃橡子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不顺从自己,就先欺骗猴子说:“给你们的橡子,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够吃了吗?”猴子一听,都站了起来,十分恼怒。过了一会儿,他又说:“给你们橡子,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这该够吃了吧?”猴子一听,一个个都趴在地上,非常高兴。 5. 文言文何岳还金在线翻译 原文 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旦日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次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译文 秀才何岳,自号畏斋,曾经在夜晚走路时捡到200余两白银,但是不敢和家人说起这件事,担心家人劝他留下这笔钱。第二天早晨,他携带着银子来到他捡到钱的地方,看到有一个人正在寻找,便上前问他,回答的数目与封存的标记都与他捡到的相吻合。就还给了他。那人想从中取出一部分钱作为酬谢,何岳说:“捡到钱而没有人知道,就可以算都是我的东西了,(我连这些都不要,)又怎么会贪图这些钱呢?”那人感激的离开。 他又曾经在做官的人家中教书,官吏有事要去京城,将一个箱子寄放在何岳那里,里面有金数百两,(官吏)说:“等到他日我回来再来取。”(官吏)离开了许多年,没有一点音信,(后来)听说官吏的侄子因为他的事情到南方来,但并不是取箱子。(何岳)于是托官吏的侄子把箱子带回官吏那儿。 秀才何岳,只是一个穷书生而已,捡到钱归还,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贪心;金钱寄放在他那数年却一点也不动心,凭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他远过于常人。
2022-12-31 16:45:111

舟中晚起原文及翻译

舟中晚起原文及翻译如下:1、日高犹掩水窗眠,枕篁清凉八月天。译:日头渐高我仍然掩着邻水之窗沉眠,此时正值枕席有清凉之意的农历八月天。2、泊处或依沽酒店,宿时多伴钓鱼船。译:停泊的客船偶尔挨着可以买酒的小店,住宿的旁边还有钓鱼船的陪伴。3、退身江海应无用,忧国朝廷自有贤。译:我这次离开国都去往江海说明了我的无用,操心国事朝中有的是贤能之才。4、且向钱唐湖上去,冷吟闲醉二三年。译:姑且前往钱塘上任去,随意吟诗悠然小醉过个二三年。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书,封冯翊县侯。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022-12-31 16:45:161

卖炭翁原文及翻译

一、卖炭翁原文:苦宫市也。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二、卖炭翁翻译:1、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2、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3、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卖炭翁》:《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组诗中的一篇。此诗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抨击和鞭挞,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卖炭翁
2022-12-31 16:45:491

卖炭翁原文及翻译

卖炭翁白居易〔唐代〕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翻译: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斑白十指漆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不值钱希望天更冷些。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晓他急忙驾着炭车轧着冰路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门外泥地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两个骑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嘴里称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百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买炭的钱了。卖炭翁创作背景《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唐宪宗元和初年(公元806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宫市有十分的了解,对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来。这首诗的艺术特点,首先在于白描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作者通篇没发一句议论,说宫市给人民带来怎样的苦处,人民在这种残暴的掠夺下,怎样难以生活。而是通过一个卖炭老人的身世、磨难、烧炭、卖炭以及炭车被抢的前后经过。把老人的遭遇和宫市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形象地告诉了人们,从而使人们更加清楚、深刻地了解到当时阶级对立的现实,激起人们强烈的爱憎感情。
2022-12-31 16:45:571

卖炭翁整首诗原文和翻译 卖炭翁的原文及翻译

1、《卖炭翁》作者:白居易。 原文: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2、翻译: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2022-12-31 16:46:061

卖炭翁翻译以及原文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翁,在终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很黑。卖炭得到的钱干什么?当然是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穿着单薄的衣服,却唯恐炭的价钱便宜,希望天气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着堆满积雪的路面,留下深深的车轮印。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人和牛都疲乏了,也饿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前面两位得意洋洋的正往这面走的骑马的人是谁?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手里拿着诏书,嘴里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大声呵斥着赶牛往北面拉去。一车炭,一千多斤,宫里的使者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舍不得它,却也没有办法。宫里的使者们将半匹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作炭的价格。
2022-12-31 16:46:128

卖炭翁原文及翻译 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组诗中的一篇。此诗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强的社会典型意义。 2、原文卖炭翁唐代:白居易。 3、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4、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5、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6、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7、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8、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9、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10、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11、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12、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红纱一作:红绡) 13、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14、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斑白十指漆黑。 15、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 16、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不值钱希望天更冷些。 17、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晓他急忙驾着炭车轧着冰路往集市上赶去。 18、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门外泥地中歇息。 19、那得意忘形的两个骑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20、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嘴里称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21、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百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 22、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买炭的钱了。
2022-12-31 16:46:371

卖炭翁原文及翻译

作者:白居易【原文】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所得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却担心天热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气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辗轧冰冻的车轮印,往市集的方向去。牛都疲乏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前面两位轻快洒脱的骑马人是谁?是皇宫内的太监的爪牙。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却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大声呵斥着牛往北面拉去。一车炭,有非常重,宫里的使者们硬是要赶着它走,老翁可惜它,却没有办法。宫里的使者们将半匹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作炭的价格。【注释】(1)卖炭翁:这首诗选自《白氏长庆集》。本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备注:也有网民称呼著名活性炭企业CEO王兆拓为“新时代的卖炭翁”)(2)伐:砍伐。(3)薪:柴。(4)南山:城南之山。(5)烟火色:被烟熏的脸色。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6)苍苍:苍白。(7)得:得到。(8)何所营:做什么用。营,经营,这里指谋求。(9)辗(niǎn):同“碾”,碾压。(10)愿:希望。(11)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12)困:困倦,疲乏。(13)市:集市。(14)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15)骑(jì):骑马的人。(16)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17)把:拿。(18)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诏书。(19)回:调转。(20)叱:吆喝。(21)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很多。(22)驱将:赶着走。(23)惜不得:舍不得。得,能够。惜,舍。(24)半匹红绡一丈绫: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这是官方用贱价强夺民财。(25)系:挂。(26)直:通“值”,价格。【中心】揭露了老百姓承受剥削阶级肆意剥削的现实,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也同时表现出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赏析一】开头四句,写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出卖炭翁的肖像,写出劳动的艰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现。“南山中”点出劳动场所,这“南山”就是王维所写的“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的终南山,豺狼出没,荒无人烟。在这样的环境里披星戴月,凌霜冒雪,一斧一斧地“伐薪”,一窑一窑地“烧炭”,好容易烧出“千余斤”,每一斤都渗透着心血,也凝聚着希望。写出卖炭翁的炭是自己艰苦劳动的成果,这就把他和贩卖木炭的商人区别了开来。但是,假如这位卖炭翁还有田地,凭自种自收就不至于挨饿受冻,只利用农闲时间烧炭卖炭,用以补贴家用的话,那么他的一车炭被掠夺,就还有别的活路。然而情况并非如此。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没有自己出面向读者介绍卖炭翁的家庭经济状况,而是设为问答:“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一问一答,不仅化板为活,使文势跌宕,摇曳生姿,而且扩展了反映民间疾苦的深度与广度,使我们清楚地看到:这位劳动者已被剥削得贫无立锥,别无衣食来源;“身上衣裳口中食”,全指望他千辛万苦烧成的千余斤木炭能卖个好价钱。这就为后面写宫使掠夺木炭的罪行做好了有力的铺垫。“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冷。诗人如此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只用十多个字就如此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又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怎能不催人泪下。这两句诗,从章法上看,是从前半篇向后半篇过渡的桥梁。“心忧炭贱愿天寒”,实际上是期待朔风凛冽,大雪纷飞。“夜来城外一尺雪”,这场大雪总算盼到了!也就不再“心忧炭贱”了!“天子脚下”的达官贵人、富商巨贾们为了取暖,难道还会在微不足道的炭价上斤斤计较吗?当卖炭翁“晓驾炭车辗冰辙”的时候,占据着他的全部心灵的,不是埋怨冰雪的道路多么难走,而是盘算着那“一车炭”能卖多少钱,换来多少衣和食。要是在小说家笔下,是可以用很多笔墨写卖炭翁一路上的心理活动的,而诗人却一句也没有写,这因为他在前面已经给读者开拓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卖炭翁好容易烧出一车炭、盼到一场雪,一路上满怀希望地盘算着卖炭得钱换衣食。然而结果呢?他却遇上了“手把文书口称敕”的“宫使”。在皇宫的使者面前,在皇帝的文书和敕令面前,跟着那“叱牛”声,卖炭翁在从“伐薪”、“烧炭”、“愿天寒”、“驾炭车”、“辗冰辙”,直到“泥中歇”的漫长过程中所盘算的一切、所希望的一切,全都化为泡影!从“南山中”到长安城,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卖炭翁“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回车叱牛牵向北”,把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当卖炭翁饿着肚子,走回终南山的时候,又想些什么呢?他往后的日子,又怎样过法呢?这一切,诗人都没有写,然而读者却不能不想。当想到这一切的时候,就不能不同情卖炭翁的遭遇,不能不憎恨统治者的罪恶,而诗人“苦宫市”的创作意图,也就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赏析二】封建统治阶级为了满足其腐朽豪奢的生活欲望,除了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以外,还采取其他手段巧取豪夺人民的血汗。中唐以后,朝廷里经常派人到市场上去采购物品。他们一看到中意的东西,就随便付给很低的代价,或任意掠夺而去,有时还要物主把货物送进宫内,然后倒打一耙,向物主勒索“门户钱”和“脚价钱”。韩愈在《顺宗实录》中曾具体记载过一位农民用驴子驮着木柴到城里去卖,宦官见了口称“宫市”,只给了几尺绢,就把木柴抢去了,还要夺走他养家糊口的驴子,农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殴打了为非作歹的宦官。白居易在长安时亲眼目睹这类弊政,心情十分愤慨。在《卖炭翁》中虽然没能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但他敢于大胆揭露“宫市”的罪恶,把以皇帝为总后台的统治者贪婪暴虐的面目,用独具特色的诗歌形式反映出来,确是难能可贵的。在这首小型叙事诗中,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卖炭老翁的感人形象。“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十四个字的肖像描写,不仅准确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职业和年龄特征,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长期受烟火熏烤使皮肤变色,终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沾黑,而“两鬓苍苍”又表现出卖炭翁的凄楚和衰老。这样拚死拚活的苦干,只不过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挣点钱勉强度日。“可怜身上衣正单”,“夜来城外一尺雪”。作者又以对照的写法来表现卖炭翁的困苦生活。“心忧炭贱愿天寒”,是更深入一层的心理刻划。一般人在衣单不能御寒时,总想天气暖和,可是卖炭翁却在“衣正单”时“愿天寒”,一怕天气暖,炭卖不掉,衣食无所出,二想天气寒冷,卖个好价钱。这两句诗深刻地表现了他对“卖炭得钱”的殷切期望,反映了他十分悲惨的生活境遇。同时,这样写使下文“一车炭重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显得更加有力量,更能激起读者对狐假虎威的“黄衣使者白衫儿”的痛恨。一般叙事诗往往失之语言的臃肿和拖沓。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又准确。“系向牛头充炭直”中的“系”和“充”两个字意味特别深长,卖炭翁拒绝收受“纱”和“绫”,蛮不讲理的宫使硬把它“系向牛头”,“纱”和“绫”本不是“炭直”,巧取豪夺的坏蛋却把这在宫中无用的烂绸之类拿来充数抵价。揭露宫使暴行的另外两句诗中,诗人连用了五个动词,“手把文书”的“把”"、“口称敕”的“称”、“回车”的“回”、“叱牛”的“叱”、“牵向北”的“牵”。宫使一个接一个的动作,使卖炭翁没有回话的余地,从这五个急迫连续的动作中,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暴露无遗,同时,在对比之下,卖炭老人的悲苦形象也更加突出了。这首诗,在艺术上较多地体现了自居易《新乐府》的创作特点:形象鲜明,主题突出,语言通俗而生动,叙事简洁而完整。但也有它别具一格的地方:没有象另一组讽谕诗《秦中吟》那样,用“卒章显其志”的手法直接表明自己的爱憎感情,而是以事实和形象本身来显示作者的倾向性,留给作者丰富的想象余地,让读者自己去作结论。【创作背景】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宫市有十分的了解,对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来。但是,《卖炭翁》的意义,远不止于对宫市的揭露。诗人在卖炭翁这个典型形象上,概括地描绘了唐代劳动人民的辛酸和悲苦,在卖炭这一件小事上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平。读着这首诗,我们所看到的决不仅仅是卖炭翁一个人,透过他,仿佛有许许多多种田的、打渔的、织布的人出现在我们眼前。他们虽然不是“两鬓苍苍十指黑”,但也各自带着劳苦生活的标记;他们虽然不会因为卖炭而受到损害,但也各自在田租或赋税的重压下流着辛酸和仇恨的泪水。《卖炭翁》这首诗不但在当时有积极意义,即使对于今天的读者也有一定的教育作用。中心思想全诗通过卖炭翁辛劳烧炭、艰难运炭上市、炭被宫使掠夺的悲惨经过。借卖炭翁的不幸遭遇,为百姓鸣不平,用卖炭翁的形象反映广大劳动人民的辛酸和痛苦,打击中唐的弊政之一“宫市”,以及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讲解】《卖炭翁》描写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这首诗一开头就把读者带到当时的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上,让读者看到一个烧炭的老人过着的十分穷苦的生活。“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烧炭的老翁连一寸土地也没有,全部赖以为生的东西,只不过是一把斧头、一挂牛车,再加上十个被烟火熏黑的手指头。他没有妻子也没有儿女,孤苦伶仃的一个人,在南山上伐薪、烧炭,弄得“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劳动的艰苦是可想而知的。这烧炭的老人对生活并没有过高的要求,“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他仅仅希望有吃有穿,维持一种最低的生活。按理说,一个人养活自己一个人,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可是就连这样一个愿望,他也难以实现。“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木炭,本是供人取暖的东西,这老人辛辛苦苦地砍了柴、烧了炭,给别人带来了温暖,可是自己身上的衣服却单薄得可怜。衣服单薄本该盼望天气暖和,恰恰相反,被生活所迫的老人“心忧炭贱愿天寒”,他宁肯忍受加倍的寒冷,以便能多卖一点炭钱。这种矛盾的心情,深刻地表现出卖炭翁悲惨的处境和生活的艰辛。【现实意义】白居易在《新乐府》中每首诗的题目下面都有一个序,说明这首诗的主题。《卖炭翁》的序是“苦宫市也”,就是要反映宫市给人民造成的痛苦。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派人去市场上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宫市有十分的了解,对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来。这首诗的意义,远不止于对宫市的揭露。诗人在卖炭翁这个典型形象上,概括了唐代劳动人民的辛酸和悲苦,在卖炭这一件小事上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平。读着这首诗,读者所看到的决不仅仅是卖炭翁一个人,透过他,还能看到有许许多多种田的、打渔的、织布的人出现在眼前。他们虽然不是“两鬓苍苍十指黑”,但也各自带着劳苦生活的标记;他们虽然不会因为卖炭而受到损害,但也各自在田租或赋税的重压下流着辛酸和仇恨的泪水。《卖炭翁》这首诗不但在当时有积极意义,即使对于今天的读者也有一定的教育作用。
2022-12-31 16:46:431

卖炭翁原文及翻译朗读

《卖炭翁》原文与翻译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①?黄衣使者白衫儿②。手把文书口称敕③,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④,系向牛头充炭直⑤。翻译: 卖炭为业的老人,在南山中伐薪烧炭。烟火熏烤过的脸上布满尘灰,白发苍苍十指比炭还黑。卖炭的钱用来作什么?人要活总得穿衣吃饭。身中虽然没有棉衣挡寒,可是因为怕炭卖得太贱心里却盼望天再冷些。夜里城外下雪有一尺厚,天刚亮就赶紧驾着炭车沿着冰冻的车辙进城。人饿牛困太阳已升得老高,却没有一个买主愿要。飞快地过来的两个骑马人是谁? 走近了才知道是宫中的宦官老爷。他们掏出了皇帝的命令说是宫里要炭,命令老人赶着炭车送到北面的皇宫。一车炭,千多斤,宦官们想要舍不得又有什么用?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在牛头上就算是卖炭的价钱。
2022-12-31 16:46:481

卖炭翁原文及翻译赏析 卖炭翁的原文及翻译

1、原文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2、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斑白十指漆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不值钱希望天更冷些。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晓他急忙驾着炭车轧着冰路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门外泥地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两个骑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嘴里称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百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买炭的钱了。
2022-12-31 16:47:001

卖炭翁文言文翻译

  《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作品,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接下来是我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卖炭翁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翻译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注释   ⑴卖炭翁:此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   ⑵伐:砍伐。薪:柴。南山:城南之山。   ⑶烟火色:烟熏色的脸。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⑷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⑸得:得到。何所营:做什么用。营,经营,这里指需求。   ⑹可怜:使人怜悯。   ⑺愿:希望。   ⑻晓:天亮。辗(niǎn):同“碾”,压。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⑼困:困倦,疲乏。   ⑽市:长安有贸易专区,称市,市周围有墙有门。   ⑾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骑(jì):骑马的人。   ⑿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⒀把:拿。称:说。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⒁回:调转。叱:喝斥。牵向北:指牵向宫中。   ⒂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很多。   ⒃驱:赶着走。将:语助词。惜不得:舍不得。得,能够。惜,舍。   ⒄半匹红绡一丈绫: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这是官方用贱价强夺民财。   ⒅系(jì):绑扎。这里是挂的意思。直:通“值”,指价格。   鉴赏   开头四句,写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出卖炭翁的肖像,写出劳动的艰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现。“南山中”点出劳动场所,这“南山”就是王维所写的“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的终南山,豺狼出没,荒无人烟。在这样的环境里披星戴月,凌霜冒雪,一斧一斧地“伐薪”,一窑一窑地“烧炭”,好容易烧出“千余斤”,每一斤都渗透着心血,也凝聚着希望。写出卖炭翁的炭是自己艰苦劳动的成果,这就把他和贩卖木炭的商人区别了开来。但是,假如这位卖炭翁还有田地,凭自种自收就不至于挨饿受冻,只利用农闲时间烧炭卖炭,用以补贴家用的话,那么他的一车炭被掠夺,就还有别的活路。然而情况并非如此。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没有自己出面向读者介绍卖炭翁的家庭经济状况,而是设为问答:“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一问一答,不仅化板为活,使文势跌宕,摇曳生姿,而且扩展了反映民间疾苦的深度与广度,使读者清楚地看到:这位劳动者已被剥削得贫无立锥,别无衣食来源;“身上衣裳口中食”,全指望他千辛万苦烧成的千余斤木炭能卖个好价钱。这就为后面写宫使掠夺木炭的罪行做好了有力的铺垫。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冷。诗人如此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只用十多个字就如此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又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   这两句诗,从章法上看,是从前半篇向后半篇过渡的桥梁。“心忧炭贱愿天寒”,实际上是期待朔风凛冽,大雪纷飞。“夜来城外一尺雪”,这场大雪总算盼到了!也就不再“心忧炭贱”了!“天子脚下”的达官贵人、富商巨贾们为了取暖,不会在微不足道的炭价上斤斤计较。当卖炭翁“晓驾炭车辗冰辙”的时候,占据着他的"全部心灵的,不是埋怨冰雪的道路多么难走,而是盘算着那“一车炭”能卖多少钱,换来多少衣和食。要是在小说家笔下,是可以用很多笔墨写卖炭翁一路上的心理活动的,而诗人却一句也没有写,这因为他在前面已经给读者开拓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   卖炭翁好不容易烧出一车炭、盼到一场雪,一路上满怀希望地盘算着卖炭得钱换衣食,结果却遇上了“手把文书口称敕”的“宫使”。在皇宫的使者面前,在皇帝的文书和敕令面前,跟着那“叱牛”声,卖炭翁在从“伐薪”、“烧炭”、“愿天寒”、“驾炭车”、“辗冰辙”,直到“泥中歇”的漫长过程中所盘算的一切、所希望的一切,全都化为泡影。   从“南山中”到长安城,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卖炭翁“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回车叱牛牵向北”,把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当卖炭翁饿着肚子,走回终南山的时候,他会想些什么呢,他往后的日子又怎样过法呢,这一切,诗人都没有写,然而读者却不能不想。当想到这一切的时候,就不能不同情卖炭翁的遭遇,不能不憎恨统治者的罪恶,而诗人“苦宫市”的创作意图,也就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艺术上也很有特色。诗人以“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两句展现了几乎濒于生活绝境的老翁所能有的唯一希望。这是全诗的诗眼。其他一切描写,都集中于这个诗眼。在表现手法上,则灵活地运用了陪衬和反衬。以“两鬓苍苍”突出年迈,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再以荒凉险恶的南山作陪衬,老翁的命运就更激起了人们的同情。而这一切,正反衬出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卖炭得钱,买衣买食。老翁“衣正单”,再以夜来的“一尺雪”和路上的“冰辙”作陪衬,使人更感到老翁的“可怜”。而这一切,正反衬了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天寒炭贵,可以多换些衣和食。接下去,“牛困人饥”和“翩翩两骑”,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而就全诗来说,前面表现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希望化为泡影的可悲可痛。
2022-12-31 16:47:051

拼音版文言文卖炭翁原文

1. 卖炭翁注音全文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翁》白居易(2张)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作品注释 (1)卖炭翁:这首诗选自《白氏长庆集》。本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 (2)伐:砍伐。 (3)薪:柴。 (4)南山:即终南山,秦岭山脉的主峰之一,在今陕西西安南五十里处。 (5)苍苍:灰白色。 (6)得:得到。 (7)何所营:做什么用。营,经营。 (8)辗(niǎn):同“碾”,轧。 (9)辙:车轮辗出的痕迹。 (10)困:困倦,疲乏。 (11)市:交易。 (12)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13)骑(jì):马和骑马的人。 (14)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15)把:拿。 (16)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17)回:调转。 (18)叱:吆喝。 (19)牵向北:唐代皇帝的宫殿在长安的北边,牵向北,指把炭车赶向皇宫。 (20)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多。 (21)驱将:赶着走。将;没有实在意义,助词。 (22)惜不得:舍不得。得,能够。 (23)绡(xiāo):生丝。 (24)绫:一种有花纹的丝织品。 (25)系:挂。 (26)直:同“值”,价格。 (27)已 :已经。 (28)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派太监到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的掠夺。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 我想……你也应该是注释的某些不会吧?对着看吧~ 2. 卖炭翁带拼音版的 卖炭翁,mài tàn wēng , 伐薪烧炭南山中。 fá xīn shāo tàn nán shān zhōng 满面尘灰烟火色, mǎn miàn chén huī yān huǒ sè , 两鬓苍苍十指黑。liǎng bìn cāng cāng shí zhǐ hēi 。 卖炭得钱何所营?mài tàn dé qián hé suǒ yíng ? 身上衣裳口中食。 shēn shàng yī shang kǒu zhōng shí 可怜身上衣正单,kě lián shēn shàng yī zhèng dān , 心忧炭贱愿天寒。 xīn yōu tàn jiàn yuàn tiān hán 。 夜来城外一尺雪,yè lái chéng wài yī chǐ xuě , 晓驾炭车辗冰辙。 xiǎo jià tàn chē niǎn bīng zhé 。 牛困人饥日已高,niú kùn rén jī rì yǐ gāo , 市南门外泥中歇。 shì nán mén wài ní zhōng xiē 。 翩翩两骑来是谁? piān piān liǎng qí lái shì shuí ? 黄衣使者白衫儿。 huáng yī shǐ zhě bái shān ér 。 手把文书口称敕,shǒu bǎ wén shū kǒu chēng chì , 回车叱牛牵向北。 huí chē chì niú qiān xiàng běi 。 一车炭,千余斤, yī chē tàn ,qiān yú jīn , 宫使驱将惜不得。gōng shǐ qū jiāng xī bú dé 。 半匹红绡一丈绫,bàn pǐ hóng xiāo yī zhàng líng , 系向牛头充炭直。xì xiàng niú tóu chōng tàn zhí 。 3. 文言文卖炭翁原文与白话文 【原文】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因烧炭变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4. 卖炭翁白居易注音 màitànwēng卖炭翁(唐白居易) mài tàn wēng,fá xīn shāo tàn nán shān zhōng。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mǎn miàn chãn huī yān huǒ sâ,liǎng bìn cāng cāng shí zhǐ hēi。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mài tàn dã qián hã suǒ yíng? shēn shàng yī shang kǒu zhōng shí。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kě lián shēn shàng yī zhâng dān,xīn yōu tàn jiàn yuàn tiān hán。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yâ lái chãng wài yī chǐ xuě,xiǎo jià tàn chē niǎn bīng zhã。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niú kùn rãn jī rì yǐ gāo,shì nán mãn wài ní zhōng xiē。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piān piān liǎng qí lái zhě shuí?huáng yī shǐ zhě bái shān ãr。 翩翩两骑来者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shǒu bǎ wãn shū kǒu chēng chì,huí chē chì niú qiān xiàng běi。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yī chē tàn,qiān yú jīn,gōng shǐ qū jiāng xī bú dã。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bàn pǐ hïng shā yī zhàng líng,xì xiàng niú tïu chōng tàn zhí。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 释义: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扩展资料一、赏析 《卖炭翁》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 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强的社会典型意义。全诗描写具体生动,历历如绘,结尾戛然而止,含蓄有力,在事物细节的选择上和人物心理的刻画上有独到之处。 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艺术上也很有特色。诗人以“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两句展现了几乎濒于生活绝境的老翁所能有的唯一希望。 这是全诗的诗眼。 其他一切描写,都集中于这个诗眼。 在表现手法上,则灵活地运用了陪衬和反衬。以“两鬓苍苍”突出年迈,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再以荒凉险恶的南山作陪衬,老翁的命运就更激起了人们的同情。 二、创作背景 《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云:“苦宫市也。”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 他对宫市有十分的了解,对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来。 “宫市”的“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 皇宫所需的物品,本来由官吏采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抓了过去。 常有数十百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名为“宫市”,实际是一种公开的掠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卖炭翁。 5. “卖炭翁” 《卖炭翁》唐·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mài tàn wēng ,fá xīn shāo tàn nán shān zhōng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mǎn miàn chén huī yān huǒ sè ,liǎng bìn cāng cāng shí zhǐ hēi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mài tàn dé qián hé suǒ yíng ?shēn shàng yī shang kǒu zhōng shí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kě lián shēn shàng yī zhèng dān ,xīn yōu tàn jiàn yuàn tiān hán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yè lái chéng wài yī chǐ xuě ,xiǎo jià tàn chē niǎn bīng zhé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niú kùn rén jī rì yǐ gāo ,shì nán mén wài ní zhōng xiē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piān piān liǎng qí lái shì shuí ?huáng yī shǐ zhě bái shān ér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shǒu bǎ wén shū kǒu chēng chì ,huí chē chì niú qiān xiàng běi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yī chē tàn ,qiān yú jīn ,gōng shǐ qū jiāng xī bú dé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bàn pǐ hóng xiāo yī zhàng líng ,xì xiàng niú tóu chōng tàn zhí 。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 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363396338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赏析揭露了老百姓承受剥削阶级肆意剥削的现实,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也同时表现出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6. 古文《卖炭翁》的全文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净水听音 【原文】卖炭翁⑴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⑵。 满面尘灰烟火色⑶,两鬓苍苍十指黑⑷。卖炭得钱何所营⑸?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⑹,心忧炭贱愿天寒⑺。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⑻。 牛困人饥日已高⑼,市南门外泥中歇⑽。翩翩两骑来是谁⑾?黄衣使者白衫儿⑿。 手把文书口称敕⒀,回车叱牛牵向北⒁。一车炭,千余斤⒂,宫使驱将惜不得⒃。 半匹红绡一丈绫⒄,系向牛头充炭直⒅。【词句注释】⑴卖炭翁:此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 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 ⑵伐:砍伐。薪:柴。 南山:城南之山。⑶烟火色:烟熏色的脸。 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⑷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⑸得:得到。何所营:做什么用。 营,经营,这里指需求。⑹可怜:使人怜悯。 ⑺愿:希望。⑻晓:天亮。 辗(niǎn):同“碾”,压。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⑼困:困倦,疲乏。⑽市:长安有贸易专区,称市,市周围有墙有门。 ⑾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骑(jì):骑马的人。⑿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 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⒀把:拿。 称:说。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⒁回:调转。叱:喝斥。 牵向北:指牵向宫中。⒂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很多。 ⒃驱:赶着走。将:语。 7. 卖炭翁原文及翻译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8. 古文《卖炭翁》的全文 全文: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 扩展资料 此诗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 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强的社会典型意义。全诗描写具体生动,历历如绘,结尾戛然而止,含蓄有力,在事物细节的选择上和人物心理的刻画上有独到之处。 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艺术上也很有特色。诗人以“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两句展现了几乎濒于生活绝境的老翁所能有的唯一希望。 这是全诗的诗眼。其他一切描写,都集中于这个诗眼。在表现手法上,则灵活地运用了陪衬和反衬。以“两鬓苍苍”突出年迈,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再以荒凉险恶的南山作陪衬,老翁的命运就更激起了人们的同情。 而这一切,正反衬出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卖炭得钱,买衣买食。老翁“衣正单”,再以夜来的“一尺雪”和路上的“冰辙”作陪衬,使人更感到老翁的“可怜”。而这一切,正反衬了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天寒炭贵,可以多换些衣和食。 接下去,“牛困人饥”和“翩翩两骑”,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而就全诗来说,前面表现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希望化为泡影的可悲可痛。
2022-12-31 16:47:141

买炭翁原文 买炭翁原文及翻译介绍

1、《卖炭翁》【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2、翻译: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2022-12-31 16:47:191

杜甫 卖炭翁 翻译

卖 炭 翁 作者:白居易 有位卖炭的老头,在终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乌黑。卖炭得到钱作什么用?为了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数九寒天可怜身上穿的衣服很单薄,但是心里担忧炭的价钱便宜,希望天气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轧着冰冻的车辙赶路。牛疲乏了,人也饿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 两上骑马的人轻快前来了,他们是谁?是穿黄衣服的太监和穿白衣服的差役。手里拿着公文,嘴里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吆喝着赶牛往北面拉去。一车炭,一千多斤,宫市使者们硬是要赶走,老翁舍不得它,却也没有办法。宫市使者们将半匹红绡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作炭的价钱。
2022-12-31 16:47:244

卖炭翁翻译

你们都是复制过来的吧..
2022-12-31 16:47:387

卖炭翁初中文言文大全

1. 古文《卖炭翁》的全文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净水听音 【原文】卖炭翁⑴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⑵。 满面尘灰烟火色⑶,两鬓苍苍十指黑⑷。卖炭得钱何所营⑸?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⑹,心忧炭贱愿天寒⑺。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⑻。 牛困人饥日已高⑼,市南门外泥中歇⑽。翩翩两骑来是谁⑾?黄衣使者白衫儿⑿。 手把文书口称敕⒀,回车叱牛牵向北⒁。一车炭,千余斤⒂,宫使驱将惜不得⒃。 半匹红绡一丈绫⒄,系向牛头充炭直⒅。【词句注释】⑴卖炭翁:此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 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 ⑵伐:砍伐。薪:柴。 南山:城南之山。⑶烟火色:烟熏色的脸。 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⑷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⑸得:得到。何所营:做什么用。 营,经营,这里指需求。⑹可怜:使人怜悯。 ⑺愿:希望。⑻晓:天亮。 辗(niǎn):同“碾”,压。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⑼困:困倦,疲乏。⑽市:长安有贸易专区,称市,市周围有墙有门。 ⑾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骑(jì):骑马的人。⑿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 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⒀把:拿。 称:说。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⒁回:调转。叱:喝斥。 牵向北:指牵向宫中。⒂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很多。 ⒃驱:赶着走。将:语。 2. 古文《卖炭翁》的全文 全文: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 扩展资料 此诗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 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强的社会典型意义。全诗描写具体生动,历历如绘,结尾戛然而止,含蓄有力,在事物细节的选择上和人物心理的刻画上有独到之处。 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艺术上也很有特色。诗人以“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两句展现了几乎濒于生活绝境的老翁所能有的唯一希望。 这是全诗的诗眼。其他一切描写,都集中于这个诗眼。在表现手法上,则灵活地运用了陪衬和反衬。以“两鬓苍苍”突出年迈,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再以荒凉险恶的南山作陪衬,老翁的命运就更激起了人们的同情。 而这一切,正反衬出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卖炭得钱,买衣买食。老翁“衣正单”,再以夜来的“一尺雪”和路上的“冰辙”作陪衬,使人更感到老翁的“可怜”。而这一切,正反衬了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天寒炭贵,可以多换些衣和食。 接下去,“牛困人饥”和“翩翩两骑”,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而就全诗来说,前面表现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希望化为泡影的可悲可痛。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卖炭翁 3. 卖炭翁文言文翻译,没有简短的 卖炭翁文言文翻译,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云:“苦宫市也。”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宫市有十分的了解,对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来。 4. 卖炭翁,初中的 白居易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翁,在中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很黑。卖炭得到的钱做什么用?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穿的衣服很单薄,但是心里担忧炭的价钱便宜,希望天气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轧着冰冻的车辙赶路。人和牛都疲乏了,也饿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两位得意洋洋的骑马的人是谁?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手下的爪牙。手里拿着诏书,嘴里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大声呵斥着赶牛往北面拉去。一车炭,一千多斤,宫里的使者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舍不得它,却也没有办法。宫里的使者们将半匹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作炭的价格。 5. 初中古诗词卖炭翁叙写文章400字 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翁,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所得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却担心天热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气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辗轧冰冻的车轮印,往市集的方向去。牛都疲乏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前面两位轻快洒脱的骑马人是谁?是皇宫内的太监的爪牙。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却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大声呵斥着牛往北面拉去。一车炭,有非常重,宫里的使者们硬是要赶着它走,老翁可惜它,却没有办法。宫里的使者们将半匹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作炭的价格。 卖炭翁赏析 作者:佚名 开头四句,写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出卖炭翁的肖像,写出劳动的艰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现。“南山中”点出劳动场所,这“南山”就是王维所写的“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的终南山,豺狼出没,荒无人烟。在这样的环境里披星戴月,凌霜冒雪,一斧一斧地“伐薪”,一窑一窑地“烧炭”,好容易烧出“千余斤”,每一斤都渗透着心血,也凝聚着希望。写出卖炭翁的炭是自己艰苦劳动的成果,这就把他和贩卖木炭的商人区别了开来。但是,假如这位卖炭翁还有田地,凭自种自收就不至于挨饿受冻,只利用农闲时间烧炭卖炭,用以补贴家用的话,那么他的一车炭被掠夺,就还有别的活路。然而情况并非如此。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没有自己出面向读者介绍卖炭翁的家庭经济状况,而是设为问答:“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一问一答,不仅化板为活,使文势跌宕,摇曳生姿,而且扩展了反映民间疾苦的深度与广度,使我们清楚地看到:这位劳动者已被剥削得贫无立锥,别无衣食来源;“身上衣裳口中食”,全指望他千辛万苦烧成的千余斤木炭能卖个好价钱。这就为后面写宫使掠夺木炭的罪行做好了有力的铺垫。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冷。诗人如此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只用十多个字就如此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又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怎能不催人泪下。 这两句诗,从章法上看,是从前半篇向后半篇过渡的桥梁。“心忧炭贱愿天寒”,实际上是期待朔风凛冽,大雪纷飞。“夜来城外一尺雪”,这场大雪总算盼到了!也就不再“心忧炭贱”了!“天子脚下”的达官贵人、富商巨贾们为了取暖,难道还会在微不足道的炭价上斤斤计较吗?当卖炭翁“晓驾炭车辗冰辙”的时候,占据着他的全部心灵的,不是埋怨冰雪的道路多么难走,而是盘算着那“一车炭”能卖多少钱,换来多少衣和食。要是在小说家笔下,是可以用很多笔墨写卖炭翁一路上的心理活动的,而诗人却一句也没有写,这因为他在前面已经给读者开拓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 卖炭翁好容易烧出一车炭、盼到一场雪,一路上满怀希望地盘算着卖炭得钱换衣食。然而结果呢?他却遇上了“手把文书口称敕”的“宫使”。在皇宫的使者面前,在皇帝的文书和敕令面前,跟着那“叱牛”声,卖炭翁在从“伐薪”、“烧炭”、“愿天寒”、“驾炭车”、“辗冰辙”,直到“泥中歇”的漫长过程中所盘算的一切、所希望的一切,全都化为泡影! 参考资料: SDG. 从“南山中”到长安城,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卖炭翁“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回车叱牛牵向北”,把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当卖炭翁饿着肚子,走回终南山的时候,又想些什么呢?他往后的日子,又怎样过法呢?这一切,诗人都没有写,然而读者却不能不想。当想到这一切的时候,就不能不同情卖炭翁的遭遇,不能不憎恨统治者的罪恶,而诗人“苦宫市”的创作意图,也就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6. 卖炭翁的全文 卖炭翁 白居易十分同情人民疾苦,在此仅以《卖炭翁》为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上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赦,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这首诗是我国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诗歌当中的一首。它描写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 ??这首诗一开头就把我们带到当时的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上,让我们看到一个烧炭的老人过着的十分穷苦的生活。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烧炭的老翁连一寸土地也没有,全部赖以为生的东西,只不过是一把斧头、一挂牛车,再加上十个被烟火熏黑的手指头。他没有妻子也没有儿女,孤苦伶仃的一个人,在南山上伐薪、烧炭,弄得“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劳动的艰苦是可想而知的。 这烧炭的老人对生活并没有过高的要求,“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他仅仅希望有吃有穿,维持一种最低的生活。按理说,一个人养活自己一个人,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可是就连这样一个愿望,他也难以实现。 木炭,本是供人取暖的东西,这老人辛辛苦苦地砍了柴、烧了炭,给别人带来了温暖,可是自己身上的衣服却单薄得可怜。 ??衣服单薄总该盼望天气暖和吧?不,恰恰相反,被生活所迫的老人“心忧炭贱愿天寒”,他宁肯忍受加倍的寒冷,以便能多卖一点炭钱。 这种矛盾的心情,深刻地表现出卖炭翁悲惨的处境。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寒冷的天气果然来到了。 一清早,他就套上车,踏着冰冻的道路,却到长安市上卖炭。从终南山到长安城,一路之上他想了些什么呢?诗人没有告诉我们;但是可以想象得出来,他一定是满怀着希望,因为这一车炭直接关系着他今后的生活。 读到这里,我们觉得自己和这位老人更亲近了,我们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这车炭究竟能不能卖掉,能不能卖上一个公道的价钱。可是诗人并没有马上告诉我们结果,他让卖炭翁歇下来,喘一口气,也让读者稍微平静一下。 ??然后笔锋一转写道:“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来的人一个是穿黄衣的太监,一个是穿白衫的太监的爪牙。 他们装模作样,说是奉了皇帝的命令出来采办货物,也不管卖炭翁同意不同意,赶上炭车往北就走。城北是皇帝住的地方,赶车的又是宫里的太监,一个卖炭的老人能有什么办法去对付呢!“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千余斤炭,不知道要几千斤柴才烧得出,而这几千斤柴又不知道要多少天才砍得来!为了把柴烧成炭,这孤苦的老人又在尘灰里、在烟火旁边受了多少熬煎!可是拿这一切所换到的是什么呢?“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连纱带绫合起来不过三丈,难道这就能抵得上老人多少天的辛勤劳动吗?这些宫使哪里是在买东西,他们简直是强盗。 他们夺走的不只是一车炭,而是夺走了老人生活的希望,剥夺了他生活的权利。这该激起读者怎样的愤怒!读完了这首诗,我们不禁要问:两鬓苍苍的卖炭翁,凭着这点对他来说毫无价值的报酬,能够捱过那严寒的冬天吗? ??白居易在《新乐府》中每首诗的题目下面都有一个序,说明这首诗的主题。 《卖炭翁》的序是“苦宫市也”,就是要反映宫市给人民造成的痛苦。“宫市”是唐朝宫廷直接掠夺人民财物的一种最无赖的方式。 本来宫廷里需要的日用品,归官府向民间采购,到了德宗贞元末年,改用太监为宫使直接采办。宫里经常派出几百人到长安东西两市和热门的街坊去,遇到他们看中的东西,只说一声是“宫市”,拿了就走,谁也不敢过问。 有时撕给你两三尺破旧的绸纱,算做报酬;有时候不但不给任何报酬,反而要你倒贴“门户钱”和“脚价钱”。所以每逢宫使出来的时候,连卖酒卖烧饼的小店铺都关上店门不敢做生意了。 7. 卖炭翁原文 原发布者:净水听音 【原文】卖炭翁⑴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⑵。满面尘灰烟火色⑶,两鬓苍苍十指黑⑷。卖炭得钱何所营⑸?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⑹,心忧炭贱愿天寒⑺。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⑻。牛困人饥日已高⑼,市南门外泥中歇⑽。翩翩两骑来是谁⑾?黄衣使者白衫儿⑿。手把文书口称敕⒀,回车叱牛牵向北⒁。一车炭,千余斤⒂,宫使驱将惜不得⒃。半匹红绡一丈绫⒄,系向牛头充炭直⒅。【词句注释】⑴卖炭翁:此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⑵伐:砍伐。薪:柴。南山:城南之山。⑶烟火色:烟熏色的脸。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⑷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⑸得:得到。何所营:做什么用。营,经营,这里指需求。⑹可怜:使人怜悯。⑺愿:希望。⑻晓:天亮。辗(niǎn):同“碾”,压。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⑼困:困倦,疲乏。⑽市:长安有贸易专区,称市,市周围有墙有门。⑾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骑(jì):骑马的人。⑿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⒀把:拿。称:说。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诏书。⒁回:调转。叱:喝斥。牵向北:指牵向宫中。⒂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很多。⒃驱:赶着走。将:语 8. 求卖炭翁翻译和原文 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翻译:有位卖炭的老翁,在中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很黑。卖炭得到的钱做什么用?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穿的衣服很单薄,但是心里担忧炭的价钱便宜,希望天气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轧着冰冻的车辙赶路。 人和牛都疲乏了,也饿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两位得意洋洋的骑马的人是谁?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手下的爪牙。 手里拿着诏书,嘴里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大声呵斥着赶牛往北面拉去。一车炭,一千多斤,宫里的使者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舍不得它,却也没有办法。 宫里的使者们将半匹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作炭的价格。
2022-12-31 16:48:011

卖炭翁全文简要翻译

有位卖炭的老头,在终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乌黑。卖炭得到钱作什么用?为了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数九寒天可怜身上穿的衣服很单薄,但是心里担忧炭的价钱便宜,希望天气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轧着冰冻的车辙赶路。牛疲乏了,人也饿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 两上骑马的人轻快前来了,他们是谁?是穿黄衣服的太监和穿白衣服的差役。手里拿着公文,嘴里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吆喝着赶牛往北面拉去。一车炭,一千多斤,宫市使者们硬是要赶走,老翁舍不得它,却也没有办法。宫市使者们将半匹红绡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作炭的价钱。
2022-12-31 16:48:061

《卖炭翁》翻译。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2022-12-31 16:48:111

卖柴翁原文及翻译文言文

卖柴翁原文及翻译文言文1.古文《卖柴翁》的翻译我添加了《卖柴翁殴宦者》自己翻译的译文:尝有农夫以驴负①柴。宦者称宫市②取之,与③绢数尺,又就索④“门户”⑤,仍邀⑥驴送柴至内⑦。农夫啼泣,以所得绢与之。不肯受,曰:“须得尔⑧驴。”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此柴与汝,不取直⑨而归,汝尚⑩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注释:①负:驮。②宫市;王宫中所设的市肆。③与:给。④就索:向他索取。⑤门户:指门户税。⑥邀:强要。⑦内:宫内。⑧尔:你。⑨直:同“值”。⑩尚:还。译文:曾经有农夫用驴驮着木柴,有个官吏声称王宫中所设的市肆要拿这些(木柴),就给了他几尺的绢,又向他索取门户税,仍然强要驴送这些木柴到宫内。农夫开始哭泣,把所得到的绢还给官吏。(官吏)不肯接受(他的绢),(并且)说:“我一定要拿你的驴。”农夫说:“我有父母妻儿,靠这(贩卖木柴),然后才有饭吃。现在我把我的柴给你,不那报酬就回去,你还不愿意,我只有一死而已了!”就殴打了官吏。赏析: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过著名的《卖炭翁》,深刻揭露“宫市”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但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面寻宫使的掠夺,只能忍气吞声,逆来顺受。选文中的卖柴翁却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在被逼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奋起反抗,怒殴宦者。2.文言文《卖柴翁》翻译及道理曾经有个农民用驴驼了木柴去城里卖,遇到自称"宫市"的宦官取走了木柴,才给了他几尺绢,又要索取给看门人的进门费,而且要用驴送到宫内.农民哭泣起来,把所得的绢给了这些宦官,他们不肯接受,说:"必须用你的驴送到宫内."农民说:"我有父母妻子儿女,等我用驴驼东西赚钱然后才能买东西吃饭.如今把木柴给了你们,不要钱而回家,你们还不肯,我只有死路一条罢了!"于是就殴打宦官.街上的官吏抓到他,然后把他的事报给了朝廷,皇上上诏书开除了这位官员,而且赐给了农民十匹绢,然而"宫市"这种做法也没有因此而改变.谏官和御史多次上奏折提意见,皇上不听从.顺宗皇帝刚刚即位,就禁止了"宫市"的做法.后来遇到大赦天下,又明令禁止这种行为.。3.卖柴翁译文尝有农夫以驴负1柴。宦者称宫市2取之,与3绢数尺,又就索4“门户”5,仍邀6驴送柴至内7。农夫啼泣,以所得绢与之。不肯受,曰:“须得尔8驴。”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此柴与汝,不取直9而归,汝尚10不肯,我有11死而已!”遂殴宦者。注释:1负:驮。2宫市;王宫中所设的市肆。3与:给。4就索:向他索取。5门户:指门户税。6邀:强要。7内:宫内。8尔:你。9直:同“值”。10尚:还。11有:只有。译文:赏析: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过著名的《卖炭翁》,深刻揭露“宫市”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但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面寻宫使的掠夺,只能忍气吞声,逆来顺受。选文中的卖柴翁却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在被逼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奋起反抗,怒殴宦者。4.白居易的《卖柴翁》赏析和翻译,曾经有农夫用驴驮着木柴到集市里卖,有个太监声称王宫中所设的市肆要拿这些(木柴),就给了他几尺的绢,又向他索取门户税,还强要驴送这些木柴到宫内。农夫开始哭泣,把所得到的绢还给太监。(太监)不肯接受(他的绢),(并且)说:“我要用你的驴把柴送进宫内。”农夫说:“我有父母妻儿,靠这(贩卖木柴),然后才有饭吃。现在我把我的柴给你,不拿报酬就回去,如果你不同意,我只有一死而已了!”就殴打了太监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过著名的《卖炭翁》,深刻揭露“宫市”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但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面寻宫使的掠夺,只能忍气吞声,逆来顺受。选文中的卖柴翁却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在被逼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奋起反抗,怒殴宦者。5.卖柴翁的翻译曾经有个农民用驴驼了木柴去城里卖,遇到自称"宫市"的宦官取走了木柴,才给了他几尺绢,又要索取给看门人的进门费,而且要用驴送到宫内.农民哭泣起来,把所得的绢给了这些宦官,他们不肯接受,说:"必须用你的驴送到宫内."农民说:"我有父母妻子儿女,等我用驴驼东西赚钱然后才能买东西吃饭.如今把木柴给了你们,不要钱而回家,你们还不肯,我只有死路一条罢了!"于是就殴打宦官.街上的官吏抓到他,然后把他的事报给了朝廷,皇上上诏书开除了这位官员,而且赐给了农民十匹绢,然而"宫市"这种做法也没有因此而改变.谏官和御史多次上奏折提意见,皇上不听从.顺宗皇帝刚刚即位,就禁止了"宫市"的做法.后来遇到大赦天下,又明令禁止这种行为.。6.文言文《卖柴翁》的翻译是什么文言文《卖柴翁》的翻译是:曾经有个农民用驴驼了木柴去城里卖,遇到自称"宫市"的宦官取走了木柴,才给了他几尺绢,又要索取给看门人的进门费,而且要用驴送到宫内。农民哭泣起来,把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365633937所得的绢给了这些宦官,他们不肯接受,说:"必须用你的驴送到宫内。"农民说:"我有父母妻子儿女,等我用驴驼东西赚钱然后才能买东西吃饭。如今把木柴给了你们,不要钱而回家,你们还不肯,我只有死路一条罢了!"于是就殴打宦官。街上的官吏抓到他。然后把他的事报给了朝廷,皇上下诏书开除了这位官员,而且赐给了农民十匹绢,然而"宫市"这种做法也没有因此而改变。谏官和御史多次上奏折提意见,皇上不听从。顺宗皇帝刚刚即位,就禁止了"宫市"的做法。后来遇到大赦天下,又明令禁止这种行为。道理:本文所写卖柴农夫所受欺压,不过是千百件事例中的一例,农夫忍无可忍,不得已而起来反抗。最高统治者只是开除了这个宦官,同时赐绢给农夫,用小恩小惠的手段,来缓和平民的反抗情绪。延展阅读:原文: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街吏擒以闻,诏黜此宦者,而赐农夫绢十匹;然“宫市”亦不为之改易。谏官御史数奏疏谏,不听。上初登位,禁之。至大赦,又明禁。7.谁有卖柴翁殴宦官的原文和译文旧事:宫中有要市外物,令官吏主之,与人为市,随给其直。贞元末,以宦者为使,抑买人物,稍不如本估。末年不复行文书,置“白望”数百人于两市并要闹坊,阅人所卖物,但称“宫市”,即敛手付与,真伪不复可辩,无敢问所从来,其论价之高下者,率用百钱物买人直数千钱物,仍索进奉门户并脚价钱。将物诣市,至有空手而归者。名为“宫市”,而实夺之。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湏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街吏擒以闻,诏黜此宦者,而赐农夫绢十匹,然“宫市”亦不为之改易。谏官御史数奏疏谏,不听。上初登位,禁之。至大赦,又明禁。译文:按照惯例:宫中有需要买外面市场上的物品,令有关官吏主持这件事,向市场上的卖东西的老百姓买所需要的东西,随时给出价款.贞元末年,皇上派宦官来主持这件事,这些宦官压低价格来买老百姓的物品,出的价远低于物品本身的价格.甚至于在贞元末年不出示公文证件,皇上直接设立"白望"(意即在市场上左右望,看中东西就拿,出价不高于本金)这个组织大约有几百人在长安的东西两市和繁华市区,看人所卖的东西,只称"宫市"(即皇宫所买),立即取物付款,究竟是真还是假难以分清,没有人敢问他们是从哪里来,他们跟卖家论价的高低时,大概用百文钱可以买的东西,要价值几千文,还要索取进宫门时给看门人的钱和运入宫中的运费.有的百姓,把物品带到市场去卖,甚至有空手而归的.名称是"宫市",而实际上是强夺.曾经有个农民用驴驼了木柴去城里卖,遇到自称"宫市"的宦官取走了木柴,才给了他几尺绢,又要索取给看门人的进门费,而且要用驴送到宫内.农民哭泣起来,把所得的绢给了这些宦官,他们不肯接受,说:"必须用你的驴送到宫内."农民说:"我有父母妻子儿女,等我用驴驼东西赚钱然后才能买东西吃饭.如今把木柴给了你们,不要钱而回家,你们还不肯,我只有死路一条罢了!"于是就殴打宦官.街上的官吏抓到他,然后把他的事报给了朝廷,皇上上诏书开除了这位官员,而且赐给了农民十匹绢,然而"宫市"这种做法也没有因此而改变.谏官和御史多次上奏折提意见,皇上不听从.顺宗皇帝刚刚即位,就禁止了"宫市"的做法.后来遇到大赦天下,又明令禁止这种行为.。8.卖柴翁——{白居易(写的),不是摘自《资治通鉴》的}原文+翻译对嘛,卖炭翁是白居易的,卖柴翁是韩愈的。卖炭翁白居易序苦宫市也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译文一个卖炭的老翁,在终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烟熏火燎的脸色;两鬓斑白,十个被烟火熏黑的手指头。卖了炭得到一点钱,拿来干什么用呢?只不过是为了有吃有穿。可怜他身上的衣服破旧又单薄,但他却担心炭价太低,只盼望天气更加寒冷。昨天夜里,长安城外下了一尺多厚的雪。一大清早,他就装好木炭,套上牛车,辗着冰雪,赶往集市去卖炭。牛已疲倦,人也饿了,日头已出来很高了,就在市南门外歇息。有两人骑马扬鞭,翩翩而来,那是谁呀?一个是穿黄绸衣裳的太监,另一个是着白衫的太监的爪牙。他们手持公文,嘴上称是皇帝的命令,拉转车头,吆喝着牛,赶着炭车,往北就走。那一车木炭,足足有一千多斤重啊,宫使强行拉走拉走。老翁虽然捶胸顿足,万般不舍,却也无可奈何。结果他们只给了半匹红色生丝和一丈白绫,把它搭在牛角上边,说是用来充抵炭钱。韩愈卖柴翁殴宦者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译文曾经有农夫用驴驮着木柴到集市里卖,有个官吏声称王宫中所设的市肆要拿这些(木柴),就给了他几尺的绢,又向他索取门户税,仍然强要驴送这些木柴到宫内。农夫开始哭泣,把所得到的绢还给官吏。(官吏)不肯接受(他的绢),(并且)说:“我一定要拿你的驴。”农夫说:“我有父母妻儿,靠这(贩卖木柴),然后才有饭吃。现在我把我的柴给你,不拿报酬就回去,你还不愿意,我只有一死而已了!”就殴打了官吏。9.卖柴翁殴宦者的译文卖柴翁殴宦者尝有农夫以驴负1柴。宦者称宫市2取之,与3绢数尺,又就索4“门户”5,仍邀6驴送柴至内7。农夫啼泣,以所得绢与之。不肯受,曰:“须得尔8驴。”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此柴与汝,不取直9而归,汝尚10不肯,我有11死而已!”遂殴宦者。注释:1负:驮。2宫市;王宫中所设的市肆。3与:给。4就索:向他索取。5门户:指门户税。6邀:强要。7内:宫内。8尔:你。9直:同“值”。10尚:还。11有:只有。译文:赏析: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过著名的《卖炭翁》,深刻揭露“宫市”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但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面寻宫使的掠夺,只能忍气吞声,逆来顺受。选文中的卖柴翁却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在被逼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奋起反抗,怒殴宦者。10.《卖柴翁殴宦者》的译文译文:曾经有个农民用驴驮了木柴到城里去卖,遇到太监,称是宫中所设的市肆要拿。只给他几尺绢,又要索取门户税,仍然强要用驴送到宫内。农民哭泣起来,把所有得到的绢给了太监,不肯接受。(太监)说:“我必须要用你的驴把柴送进去。”农民说:“我有父母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到钱后才有饭吃。现在我把我的木柴给你,不拿钱币回去,你若还不愿意,我也只有和你以死相拼了!”于是殴打太监。街使的属吏捉住他上报,德宗颁诏将宦官废免,赐给农夫十匹绢。然而,宫市并不因此而改变,谏官与御史们屡次规谏,德宗都不肯听从。原文: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街吏擒以闻,诏黜宦者,赐农夫绢十匹。然宫市亦不为之改易,谏官御史数谏,不听。建封入朝,具奏之,上颇嘉纳;以问户部侍郎判度支苏弁,弁希宦者意,对曰:“京师游手万家,无土著生业,仰宫市取给。”上信之,故凡言宫市者皆不听。出自:唐代韩愈《顺宗实录·宫市》扩展资料:1、创作背景唐代的“宫市”始于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初名“内中市买”,后改称“宫市使”,负责宫廷采买事宜。历经肃宗、代宗到德宗朝,权力逐渐转入内廷宦官手中。唐德宗初登大位时尚知节俭,晚年却越来越贪婪奢靡,“宫市”也折腾到了民不堪命的程度。据韩愈《顺宗实录》记载,德宗末年连宫市文书也不用了,“置白望数百人于两市并要闹坊”,“白望”这名号起得够形象,只要被“望”上的货物,就以宫市的名义掠走。只付大约十分之一的货值,还要另索货物进宫的“门包”和脚钱。这些恶棍的身份真假莫辨,卖货的百姓常常空手而归,“名为宫市,而实夺之”。2、作品鉴赏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过著名的《卖炭翁》,深刻揭露“宫市”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但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面对宫使的掠夺,只能忍气吞声,逆来顺受。本文中的农夫却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在被逼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奋起反抗,怒殴宦者。农夫长期被压迫内心积压的愤恨都发泄了出来。这也是因为统治者长期压迫人民导致的结果。所以换个角度,这篇文章也暗示统治者不可过分压迫人民。2、作者简介韩愈,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辙,苏洵,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之一。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故与其并称为“韩柳”,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之风。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卖柴翁殴宦者。
2022-12-31 16:48:161

卖炭得钱何所营的营是什么意思 卖炭得钱何所营的原文及翻译

1、卖炭得钱何所营的营释义:经营,这里指需求。 2、原文:《卖炭翁》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3、翻译: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2022-12-31 16:48:211

《卖炭翁》中对老翁的肖像进行描写的诗句是?最能体现卖炭翁悲惨遭遇和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原文: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翻译:一个卖炭的老人,(终年)在终南山里砍柴烧炭。分析:一个老人孤苦伶仃地在深山老林中烧炭,已经是无可奈何之事。原文: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翻译:满面灰尘透出烟火熏烤的脸色,两鬓已经灰白十个指头全是黑黢黢的。分析:这两句写出烧炭的环境非常恶劣。原文: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翻译:(要问)卖炭赚得的钱作什么用?要解决身上穿的衣裳、口中吃的食粮。分析:老人卖炭是要解决燃眉之急。原文: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翻译:尽管身上穿得很单薄,但是担心炭贱所以还是希望天更寒冷些。分析:写出老人矛盾的心理:大雪天气“衣正单”已非常冷了,还希望天再寒冷些——为了多赚点钱。原文: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翻译:夜里城外积起一尺深的雪,拂晓驾着一车炭轧着冰冻的车辙(赶路)。分析:为了多赚几个小钱,老人不顾疲劳,一大早饿着肚子、赶着牛车上路。原文: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翻译:中午牛走累了人也饿得走不动了,只得在集市南门外的泥浆地里歇息。分析:拼着老命把炭拉到集市门口,实在没力气从泥潭中挣扎出来,只得将就着就地休息一会儿。原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翻译:两个潇洒的骑马人是谁?原来是穿黄衣的出使宫市的太监和穿白衫的爪牙。分析:老人还没有来得及喘口气,就遇上了耀武扬威的使者和打手。原文: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翻译:(他们)手里拿着公文嘴里宣读皇帝的命令,调转车头吆喝着牛向北拉去。分析;封建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强行把一车炭给抢走了。老人一场辛苦全都落空。原文: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翻译:一车炭足足一千多斤,被宫使赶走了,老人舍不得也没有办法。分析;面对自己的劳动果实被强抢明夺,老人无能为力,无可奈何,默默忍受。原文: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翻译:宫使把“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在牛头上抵炭的价钱。分析:“半匹红绡一丈绫”对老人来说,没有丝毫用处,根本不能解决眼前的温饱
2022-12-31 16:48:272

心忧炭贱愿天寒的上一句是什么 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原文及翻译

1、心忧炭贱愿天寒上一句: 可怜身上衣正单。 2、原文:《卖炭翁》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3、翻译: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2022-12-31 16:48:401

心忧炭贱愿天寒的上一句是什么 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原文及翻译

1、心忧炭贱愿天寒上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2、原文:《卖炭翁》【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3、翻译: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2022-12-31 16:48:451

可怜身上衣正单的下一句是什么 可怜身上衣正单的原文及翻译

1、可怜身上衣正单下一句: 心忧炭贱愿天寒。 2、原文:《卖炭翁》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3、翻译: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2022-12-31 16:48: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