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语文中的“表达分式”是什么

2023-05-20 02:44:46
共4条回复
cloud123

做阅读理解题套用的语文术语

2009-02-28 09:29

做阅读理解题套用的语文术语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

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FinCloud

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thomas sabo charms club【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wpBeta

有以下5种: 1、记叙2、描写3、抒情4、议论5、说明   其中,记叙,说明,议论是文学的三大文体。

nicehost

就是要表达一种方式把

你可能打错了,因该是‘表达方式"把!!!

望采纳

相关推荐

函数概念的三要素包括

函数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1.定义域;是函数自变量x的范围。通常需要考虑以下七种情况这7种情况中,只有第6种复合函数定义域问题有点难度,其他的都很简单。复合函数定义域的解题关键在于真正理解什么是复合函数。复合函数:简单点理解,一个函数占了另一个函数自变量的位置而组成的新函数。形如:f[g(x)]2.函数的值域函数的值域是函数y的范围,值域问题可难可简单,方法可以灵活多变,但仍然可以总结一些方法规律出来。对于7种基本初等函数,以及它们的简单变形,可直接观察或者函数图像求解对于复合函数可以用换元法求解对于分式函数可以考虑用分离常数化解后求值域利用单调性可以求值域利用几何模型或者有界性等求值域3.对应关系(函数解析式)求函数解析式也是一类考题,整体难度也不算低,常见的方法有:对于已知函数类型的,可将其设出,再求出其中未知字母对于已知相关复合函数解析式的,可用换元法或配凑法对于可置换出类似等式的,可用方程组法利用赋特殊值法求函数解析式
2023-01-14 03:01:061

求高一函数知识点讲解! 谢谢 听得明白 加分! 谢谢谢谢!

一、函数的概念与表示 1、映射(1)映射:设A、B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映射法则f,对于集合A中的任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则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A到B的对应法则f)叫做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记作f:A→B。注意点:(1)对映射定义的理解。(2)判断一个对应是映射的方法。一对多不是映射,多对一是映射2、函数构成函数概念的三要素 ①定义域②对应法则③值域两个函数是同一个函数的条件:三要素有两个相同二、函数的解析式与定义域1、求函数定义域的主要依据:(1)分式的分母不为零;(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零取零次方没有意义;(3)对数函数的真数必须大于零;(4)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底数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三、函数的值域1求函数值域的方法①直接法:从自变量x的范围出发,推出y=f(x)的取值范围,适合于简单的复合函数;②换元法:利用换元法将函数转化为二次函数求值域,适合根式内外皆为一次式;③判别式法:运用方程思想,依据二次方程有根,求出y的取值范围;适合分母为二次且 ∈R的分式;④分离常数:适合分子分母皆为一次式(x有范围限制时要画图);⑤单调性法: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⑥图象法:二次函数必画草图求其值域;⑦利用对号函数⑧几何意义法:由数形结合,转化距离等求值域。主要是含绝对值函数四.函数的奇偶性1.定义: 设y=f(x),x∈A,如果对于任意 ∈A,都有 ,则称y=f(x)为偶函数。如果对于任意 ∈A,都有 ,则称y=f(x)为奇函数。2.性质:①y=f(x)是偶函数 y=f(x)的图象关于 轴对称, y=f(x)是奇函数 y=f(x)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②若函数f(x)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则f(0)=0③奇±奇=奇 偶±偶=偶 奇×奇=偶 偶×偶=偶 奇×偶=奇[两函数的定义域D1 ,D2,D1∩D2要关于原点对称]3.奇偶性的判断①看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②看f(x)与f(-x)的关系五、函数的单调性1、函数单调性的定义:2 设 是定义在M上的函数,若f(x)与g(x)的单调性相反,则 在M上是减函数;若f(x)与g(x)的单调性相同,则 在M上是增函数。
2023-01-14 03:01:151

初三数学知识

初中数学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 实数 ★重点★ 实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实数的运算 ☆内容提要☆ 一、 重要概念 1.数的分类及概念 数系表: 说明:“分类”的原则:1)相称(不重、不漏) 2)有标准 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0) 常见的非负数有: 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担数均为0。 3.倒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1/a(a≠±1);B.1/a中,a≠0;C.0<a<1时1/a>1;a>1时,1/a<1;D.积为1。 4.相反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0时,a≠-a;B.a与-a在数轴上的位置;C.和为0,商为-1。 5.数轴:①定义(“三要素”) ②作用:A.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 定义及表示: 奇数:2n-1 偶数:2n(n为自然数) 7.绝对值:①定义(两种): 代数定义: 几何定义:数a的绝对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a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②│a│≥0,符号“││”是“非负数”的标志;③数a的绝对值只有一个;④处理任何类型的题目,只要其中有“││”出现,其关键一步是去掉“││”符号。 二、 实数的运算 1. 运算法则(加、减、乘、除、乘方、开方) 2. 运算定律(五个—加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 分配律) 3. 运算顺序:A.高级运算到低级运算;B.(同级运算)从“左” 到“右”(如5÷ ×5);C.(有括号时)由“小”到“中”到“大”。 三、 应用举例(略) 附:典型例题 1. 已知:a、b、x在数轴上的位置如下图,求证:│x-a│+│x-b│ =b-a. 2.已知:a-b=-2且ab<0,(a≠0,b≠0),判断a、b的符号。 第二章 代数式 ★重点★代数式的有关概念及性质,代数式的运算 ☆内容提要☆ 一、 重要概念 分类: 1.代数式与有理式 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 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 2.整式和分式 含有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有理式。 没有除法运算或虽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整式。 有除法运算并且除式中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分式。 3.单项式与多项式 没有加减运算的整式叫做单项式。(数字与字母的积—包括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说明:①根据除式中有否字母,将整式和分式区别开;根据整式中有否加减运算,把单项式、多项式区分开。②进行代数式分类时,是以所给的代数式为对象,而非以变形后的代数式为对象。划分代数式类别时,是从外形来看。如, =x, =│x│等。 4.系数与指数 区别与联系:①从位置上看;②从表示的意义上看 5.同类项及其合并 条件:①字母相同;②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 合并依据:乘法分配律 6.根式 表示方根的代数式叫做根式。 含有关于字母开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无理式。 注意:①从外形上判断;②区别: 、 是根式,但不是无理式(是无理数)。 7.算术平方根 ⑴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 [a≥0—与“平方根”的区别]); ⑵算术平方根与绝对值 ① 联系:都是非负数, =│a│ ②区别:│a│中,a为一切实数; 中,a为非负数。 8.同类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 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以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满足条件: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②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把分母中的根号划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9.指数 ⑴ ( —幂,乘方运算) ① a>0时, >0;②a<0时, >0(n是偶数), <0(n是奇数) ⑵零指数: =1(a≠0) 负整指数: =1/ (a≠0,p是正整数) 二、 运算定律、性质、法则 1.分式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法则 2.分式的性质 ⑴基本性质: = (m≠0) ⑵符号法则: ⑶繁分式:①定义;②化简方法(两种) 3.整式运算法则(去括号、添括号法则) 4.幂的运算性质:① · = ;② ÷ = ;③ = ;④ = ;⑤ 技巧: 5.乘法法则:⑴单×单;⑵单×多;⑶多×多。 6.乘法公式:(正、逆用) (a+b)(a-b)= (a±b) = 7.除法法则:⑴单÷单;⑵多÷单。 8.因式分解:⑴定义;⑵方法:A.提公因式法;B.公式法;C.十字相乘法;D.分组分解法;E.求根公式法。 9.算术根的性质: = ; ; (a≥0,b≥0); (a≥0,b>0)(正用、逆用) 10.根式运算法则:⑴加法法则(合并同类二次根式);⑵乘、除法法则;⑶分母有理化:A. ;B. ;C. . 11.科学记数法: (1≤a<10,n是整数= 三、 应用举例(略) 四、 数式综合运算(略) 第三章 统计初步 ★重点★ ☆ 内容提要☆ 一、 重要概念 1.总体:考察对象的全体。 2.个体:总体中每一个考察对象。 3.样本:从总体中抽出的一部分个体。 4.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5.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6.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最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二、 计算方法 1.样本平均数:⑴ ;⑵若 , ,…, ,则 (a—常数, , ,…, 接近较整的常数a);⑶加权平均数: ;⑷平均数是刻划数据的集中趋势(集中位置)的特征数。通常用样本平均数去估计总体平均数,样本容量越大,估计越准确。 2.样本方差:⑴ ;⑵若 , ,…, ,则 (a—接近 、 、…、 的平均数的较“整”的常数);若 、 、…、 较“小”较“整”,则 ;⑶样本方差是刻划数据的离散程度(波动大小)的特征数,当样本容量较大时,样本方差非常接近总体方差,通常用样本方差去估计总体方差。 3.样本标准差: 三、 应用举例(略) 第四章 直线形 ★重点★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判定、性质。 ☆ 内容提要☆ 一、 直线、相交线、平行线 1.线段、射线、直线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从“图形”、“表示法”、“界限”、“端点个数”、“基本性质”等方面加以分析。 2.线段的中点及表示 3.直线、线段的基本性质(用“线段的基本性质”论证“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4.两点间的距离(三个距离:点-点;点-线;线-线) 5.角(平角、周角、直角、锐角、钝角) 6.互为余角、互为补角及表示方法 7.角的平分线及其表示 8.垂线及基本性质(利用它证明“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 9.对顶角及性质 10.平行线及判定与性质(互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11.常用定理:①同平行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传递性);②同垂直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12.定义、命题、命题的组成 13.公理、定理 14.逆命题 二、 三角形 分类:⑴按边分; ⑵按角分 1.定义(包括内、外角) 2.三角形的边角关系:⑴角与角:①内角和及推论;②外角和;③n边形内角和;④n边形外角和。⑵边与边: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⑶角与边:在同一三角形中, 3.三角形的主要线段 讨论:①定义②××线的交点—三角形的×心③性质 ① 高线②中线③角平分线④中垂线⑤中位线 ⑴一般三角形⑵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4.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5.全等三角形 ⑴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ASA、AAS、SSS) ⑵特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①一般方法②专用方法 6.三角形的面积 ⑴一般计算公式⑵性质: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7.重要辅助线 ⑴中点配中点构成中位线;⑵加倍中线;⑶添加辅助平行线 8.证明方法 ⑴直接证法:综合法、分析法 ⑵间接证法—反证法:①反设②归谬③结论 ⑶证线段相等、角相等常通过证三角形全等 ⑷证线段倍分关系:加倍法、折半法 ⑸证线段和差关系:延结法、截余法 ⑹证面积关系:将面积表示出来 三、 四边形 分类表: 1.一般性质(角) ⑴内角和:360° ⑵顺次连结各边中点得平行四边形。 推论1:顺次连结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得菱形。 推论2:顺次连结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各边中点得矩形。 ⑶外角和:360° 2.特殊四边形 ⑴研究它们的一般方法: ⑵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 ⑶判定步骤: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 ┗→菱形——↑ ⑷对角线的纽带作用: 3.对称图形 ⑴轴对称(定义及性质);⑵中心对称(定义及性质) 4.有关定理:①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及其推论1、2 ②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定理 ③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如,找下图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5.重要辅助线:①常连结四边形的对角线;②梯形中常“平移一腰”、“平移对角线”、“作高”、“连结顶点和对腰中点并延长与底边相交”转化为三角形。 6.作图:任意等分线段。 四、 应用举例(略) 第五章 方程(组) ★重点★一元一次、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方程的有关应用题(特别是行程、工程问题) ☆ 内容提要☆ 一、 基本概念 1.方程、方程的解(根)、方程组的解、解方程(组) 2. 分类: 二、 解方程的依据—等式性质 1.a=b←→a+c=b+c 2.a=b←→ac=bc (c≠0) 三、 解法 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成1→解。 2. 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⑴基本思想:“消元”⑵方法:①代入法 ②加减法 四、 一元二次方程 1.定义及一般形式: 2.解法:⑴直接开平方法(注意特征) ⑵配方法(注意步骤—推倒求根公式) ⑶公式法: ⑷因式分解法(特征:左边=0) 3.根的判别式: 4.根与系数顶的关系: 逆定理:若 ,则以 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 5.常用等式: 五、 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方程 1.分式方程 ⑴定义 ⑵基本思想: ⑶基本解法:①去分母法②换元法(如, ) ⑷验根及方法 2.无理方程 ⑴定义 ⑵基本思想: ⑶基本解法:①乘方法(注意技巧!!)②换元法(例, )⑷验根及方法 3.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 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都可用代入法解。 六、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一概述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是中学数学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具体步骤是: ⑴审题。理解题意。弄清问题中已知量是什么,未知量是什么,问题给出和涉及的相等关系是什么。 ⑵设元(未知数)。①直接未知数②间接未知数(往往二者兼用)。一般来说,未知数越多,方程越易列,但越难解。 ⑶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相关的量。 ⑷寻找相等关系(有的由题目给出,有的由该问题所涉及的等量关系给出),列方程。一般地,未知数个数与方程个数是相同的。 ⑸解方程及检验。 ⑹答案。 综上所述,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实质是先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设元、列方程),在由数学问题的解决而导致实际问题的解决(列方程、写出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列方程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列方程是解应用题的关键。 二常用的相等关系 1. 行程问题(匀速运动) 基本关系:s=vt ⑴相遇问题(同时出发): + = ; ⑵追及问题(同时出发): 若甲出发t小时后,乙才出发,而后在B处追上甲,则 ⑶水中航行: ; 2. 配料问题:溶质=溶液×浓度 溶液=溶质+溶剂 3.增长率问题: 4.工程问题:基本关系: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常把工作量看着单位“1”)。 5.几何问题:常用勾股定理,几何体的面积、体积公式,相似形及有关比例性质等。 三注意语言与解析式的互化 如,“多”、“少”、“增加了”、“增加为(到)”、“同时”、“扩大为(到)”、“扩大了”、…… 又如,一个三位数,百位数字为a,十位数字为b,个位数字为c,则这个三位数为:100a+10b+c,而不是abc。 四注意从语言叙述中写出相等关系。 如,x比y大3,则x-y=3或x=y+3或x-3=y。又如,x与y的差为3,则x-y=3。五注意单位换算 如,“小时”“分钟”的换算;s、v、t单位的一致等。 七、应用举例(略) 第六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质、解法 ☆ 内容提要☆ 1. 定义:a>b、a<b、a≥b、a≤b、a≠b。 2. 一元一次不等式:ax>b、ax<b、ax≥b、ax≤b、ax≠b(a≠0)。 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4. 不等式的性质:⑴a>b←→a+c>b+c ⑵a>b←→ac>bc(c>0) ⑶a>b←→ac<bc(c<0) ⑷(传递性)a>b,b>c→a>c ⑸a>b,c>d→a+c>b+d. 5.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7.应用举例(略) 第七章 相似形 ★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内容提要☆ 一、本章的两套定理 第一套(比例的有关性质): 涉及概念:①第四比例项②比例中项③比的前项、后项,比的内项、外项④黄金分割等。 第二套: 注意:①定理中“对应”二字的含义; ②平行→相似(比例线段)→平行。 二、相似三角形性质 1.对应线段…;2.对应周长…;3.对应面积…。 三、相关作图 ①作第四比例项;②作比例中项。 四、证(解)题规律、辅助线 1.“等积”变“比例”,“比例”找“相似”。 2.找相似找不到,找中间比。方法:将等式左右两边的比表示出来。⑴ ⑵ ⑶ 3.添加辅助平行线是获得成比例线段和相似三角形的重要途径。 4.对比例问题,常用处理方法是将“一份”看着k;对于等比问题,常用处理办法是设“公比”为k。 5.对于复杂的几何图形,采用将部分需要的图形(或基本图形)“抽”出来的办法处理。 五、 应用举例(略) 第八章 函数及其图象 ★重点★正、反比例函数,一次、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 内容提要☆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1.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点 2.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的特点 3.关于坐标轴、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 4.坐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关系 二、函数 1.表示方法:⑴解析法;⑵列表法;⑶图象法。 2.确定自变量取值范围的原则:⑴使代数式有意义;⑵使实际问题有 意义。 3.画函数图象:⑴列表;⑵描点;⑶连线。 三、几种特殊函数 (定义→图象→性质) 1. 正比例函数 ⑴定义:y=kx(k≠0) 或y/x=k。 ⑵图象:直线(过原点) ⑶性质:①k>0,…②k<0,… 2. 一次函数 ⑴定义:y=kx+b(k≠0) ⑵图象:直线过点(0,b)—与y轴的交点和(-b/k,0)—与x轴的交点。 ⑶性质:①k>0,…②k<0,… ⑷图象的四种情况: 3. 二次函数 ⑴定义: 特殊地, 都是二次函数。 ⑵图象:抛物线(用描点法画出:先确定顶点、对称轴、开口方向,再对称地描点)。 用配方法变为 ,则顶点为(h,k);对称轴为直线x=h;a>0时,开口向上;a<0时,开口向下。 ⑶性质:a>0时,在对称轴左侧…,右侧…;a<0时,在对称轴左侧…,右侧…。 4.反比例函数 ⑴定义: 或xy=k(k≠0)。 ⑵图象:双曲线(两支)—用描点法画出。 ⑶性质:①k>0时,图象位于…,y随x…;②k<0时,图象位于…,y随x…;③两支曲线无限接近于坐标轴但永远不能到达坐标轴。 四、重要解题方法 1. 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列方程[组]求解)。对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要合理选用一般式或顶点式,并应充分运用抛物线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特点,寻找新的点的坐标。如下图: 2.利用图象一次(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中的k、b;a、b、c的符号。 六、应用举例(略) 第九章 解直角三角形 ★重点★解直角三角形 ☆ 内容提要☆ 一、三角函数 1.定义:在Rt△ABC中,∠C=Rt∠,则sinA= ;cosA= ;tgA= ;ctgA= . 2.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0° 30° 45° 60° 90° sinα cosα tgα / ctgα / 3. 互余两角的三角函数关系:sin(90°-α)=cosα;… 4. 三角函数值随角度变化的关系 5.查三角函数表 二、解直角三角形 1. 定义:已知边和角(两个,其中必有一边)→所有未知的边和角。 2. 依据:①边的关系: ②角的关系:A+B=90° ③边角关系:三角函数的定义。 注意:尽量避免使用中间数据和除法。 三、对实际问题的处理 1. 俯、仰角: 2.方位角、象限角: 3.坡度: 4.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都缺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时,可用列方程的办法解决。 四、应用举例(略) 第十章 圆 ★重点★①圆的重要性质;②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③与圆有关的角的定理;④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定理。 ☆ 内容提要☆ 一、圆的基本性质 1.圆的定义(两种) 2.有关概念:弦、直径;弧、等弧、优弧、劣弧、半圆;弦心距;等圆、同圆、同心圆。 3.“三点定圆”定理 4.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5.“等对等”定理及其推论 5. 与圆有关的角:⑴圆心角定义(等对等定理) ⑵圆周角定义(圆周角定理,与圆心角的关系) ⑶弦切角定义(弦切角定理) 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1.三种位置及判定与性质: 2.切线的性质(重点) 3.切线的判定定理(重点)。圆的切线的判定有⑴…⑵… 4.切线长定理 三、圆换圆的位置关系 1.五种位置关系及判定与性质:(重点:相切) 2.相切(交)两圆连心线的性质定理 3.两圆的公切线:⑴定义⑵性质 四、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 1.相交弦定理 2.切割线定理 五、与和正多边形 1.圆的内接、外切多边形(三角形、四边形) 2.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及性质 3.圆的外切四边形、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4.正多边形及计算 中心角: 内角的一半: (右图) (解Rt△OAM可求出相关元素, 、 等) 六、 一组计算公式 1.圆周长公式 2.圆面积公式 3.扇形面积公式 4.弧长公式 5.弓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6.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及相关计算 七、 点的轨迹 六条基本轨迹 八、 有关作图 1.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 2.平分已知弧 3.作已知两线段的比例中项 4.等分圆周:4、8;6、3等分 九、 基本图形 十、 重要辅助线 1.作半径 2.见弦往往作弦心距 3.见直径往往作直径上的圆周角 4.切点圆心莫忘连 5.两圆相切公切线(连心线) 6.两圆相交公共弦 十一、应用举例(略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2023-01-14 03:01:211

请求七年级下册数学各章知识重点总结?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与负数 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negative number)。 与负数具有相反意义,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 1.2 有理数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integer),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fraction)。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rational number)。 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number axis)。 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opposite number)。(例:2的相反数是-2;0的相反数是0) 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absolute value),记作|a|。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mì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power)。在a的n次方中,a叫做底数(base number),n叫做指数(exponent)。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的n次方的形式,使用的就是科学计数法。 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significant digit)。 第二章 一元一次方程 2.1 从算式到方程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x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 with one unknown)。 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solution)。 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2.2 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 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第三章 图形认识初步 3.1 多姿多彩的图形 几何体也简称体(solid)。包围着体的是面(surface)。 3.2 直线、射线、线段 线段公理: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做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3.3 角的度量 1度=60分 1分=60秒 1周角=360度 1平角=180度 3.4 角的比较与运算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直角),就说这两个叫互为余角(compiementary angle),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度(平角),就说这两个叫互为补角(supplementary angle),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等角(同角)的补角相等。 等角(同角)的余角相等。 第四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是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 基本是这些,其他需要自己运用知识答题!(以上是七上的)七下: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 主要性质: (1) 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的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3)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4)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有一个角和夹这个角的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有两个角和这两个角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有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5)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第二章:图形和变换 主要性质 (1) 对称轴垂直平分连结两个对称点之间的线段,轴对称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2) 平移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并且连接对应点的线段平行而且相等。 (3) 旋转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并且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都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度都等于旋转的角度。 (4) 相似变换不改变图形中每一个角的大小;图形中的每条线段都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第三章:事件的可能性 (1)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的事件叫做必然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不会发生的事件叫做不可能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的事件称为不确定事件(或随机事件) (2)在数学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也称为事件发生的概率.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或100%,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若用P表示不确定事件发生的概率,则0<P<1 第四章: 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由两个一次方程组成,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同时满足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基本思路 二元一次方程 消元 一元一次方程 应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理解问题(审题,搞清已知和未知,分析数量关系) 制订计划(考虑如何根据等量关系设元,列出方程组) 执行计划(列出方程组并求解,得出答案) 回顾(检查和反思解题过秤,检验答案的正确性以及是否符合题意) 主要方法和技能 用代入法和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五章 整数指数幂及其运算的基本法则 整式的乘法法则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单项式和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多项式和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整式的除法法则 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第六章 1.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即 其中M是不等于零的整式。 2.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做积的分子,分母的积做积的分母;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3.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4.同分母不相同的几个分式,化成分母相同的分式,叫做通分。经过通分,异分母分式的加减就转化成同分母分式的加减。 5.解分式方程必须验根.把求得的根代入原方程,或代入原方程两边所乘的公分母,使分式为零的根,叫做增根,增根必须舍去。 七年级数学下期复习提纲:一、 概念知识1、 单项式:数字与字母的积,叫做单项式。2、 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3、 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4、 单项式的次数: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5、 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6、 余角:两个角的和为90度,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7、 补角:两个角的和为180度,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8、 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其中一个角的两边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就是对顶角。9、 同位角:在“三线八角”中,位置相同的角,就是同位角。10、内错角:在“三线八角”中,夹在两直线内,位置错开的角,就是内错角。11、同旁内角:在“三线八角”中,夹在两直线内,在第三条直线同旁的角,就是同旁内角。12、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为0的数开始,到精确的那位止,所有的数字都是有效数字。13、概率: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就是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14、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15、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16、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17、三角形的高线:从一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18、全等图形:两个能够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19、变量:变化的数量,就叫变量。20、自变量:在变化的量中主动发生变化的,变叫自变量。21、因变量:随着自变量变化而被动发生变化的量,叫因变量。22、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23、对称轴:轴对称图形中对折的直线叫做对称轴。24、垂直平分线: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一条对称轴垂直于这条线段并且平分它,这样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二、 计算能力(A) 整式的计算。1、 整式的加减去括号,合并同类项!2、 幂运算(七个公式)①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②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③积的乘方:等于每个因数乘方的积。 ④同指数幂相乘:指数不变,底数相乘。
2023-01-14 03:01:241

求高一函数这两部分的详细笔记,100分~~~~~谢!

2023-01-14 03:01:473

初中地理知识总汇

留下邮箱,我发给你。
2023-01-14 03:02:163

关于说明文的知识有多少

1.说明文三要素:说明对象 说明特征 说明方法(说明顺序)2.说明文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程序顺序.--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的位置和方向.--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一般包括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局部、从总说到分说再到总说、从现象到本质、从特点到用途等几种类型.--程序顺序:专门用于阐明某些操作过程.如:产品使用说明书,实验步骤等.3.说明文的结构:--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事物说明文多为总-分式--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一层层剖析事理4.说明文常见的写作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等.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
2023-01-14 03:02:191

室内设计中平面布置图的意义???...

平面布局决定一个房子好不好用 立面设计决定一个房子美不美观
2023-01-14 03:02:266

初中语文议论文知识点

  议论文是语文阅读考点中常考的一种,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议论文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初中议论文知识点(一)   议论文的三要素。   (一)、论点——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论点的类型   论点包括: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初中的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①有的文章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②有的文章有几个并列的分论点。   论点位置:A、经常放在文章开头;B、放在文章中间;C、放在文章结尾;D、标题直接提出;E、没在文章中直接表现,是要读者概括的。(把握论点的位置有助于我们找论点)   (二)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正确的理由和依据。任何论点,只有被充分的根据作证明后,才会有说明力;没有根据的论点,既使正确,即使深刻,也不能说服人。所以作者在表明自己观点态度的同时,,也必须提出充足有力的根据,比如赞成什么,为什么赞成,认为某个现象不好,根据是什么,这样才能做到有根有据,以理服人。   议论文的论据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A.事实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字等。作为事实论据的材料必须真实、确凿、并且有代表性,所选的事例和观点要统一,否则就失去了事实论据的说服力,影响了议论效果。   B.道理论据:包括被实践检验的真理、古今中外名家的论述、格言、谚语以及自然和社会科学的原理、概念、定律、公式等   (三)论证   A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以下两种:   ①立论:直接提出并阐明论点的论证方式叫立论。用这种方式写作的议论文被称为“立论文。”。   ②驳论:通过反驳对立的论点来阐明自己的论点的议论方式叫驳论。这类议论文常称为“驳论文” 。   B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   议论文的语言   1、议论文语言风格——概括性、准确性、严密性、逻辑性、生动性。   2、品味词语含义时,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词语:①体现作者观点的词语;②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③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④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⑤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   议论文的结构   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层进式结构:①总——分——总;②总——分;③分——总。   1、全文结构的划分和对重点语段的层次划分。   2、分析过度句的作用,或者是起始句、结尾句的作用。   论证的方式:   1、立论——在论证过程中,通过论述逐渐确立自己观点的过程。   2、驳论——批 驳别人错误观点的过程。   初中议论文知识点(二)   【论证结构】   层进式:   即文章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这是议论文经常使用的一种结构方式。层进式的文章一般有三种格式。   (一)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二)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办。   (三)针对某些不好的现象,分析其危害,挖掘其产生根源,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摆现象 ——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的格式。   对照式:   这类文章往往是在序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后,又在本论部分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分论点或摆出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加以论证,最后进行结论。它的特点是两种看法或论据之间为一正一反的关系,或通过正反对比明辨事非,或通过正反衬比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这种结构方式能起到对比鲜明、突出深化观点的作用。   总分式:   1、“总—分—总”式,这是总分式的完整式。这类文章往往在序论部分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而在本论部分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基本上是横向展开的分论点,一一进行论证,最后在结论部分加以归纳、总结和必要的引申。简言之,即是“提出论点——用论据证实论点——做出结论”。例如,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就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结构特点。文章开篇第一句就直截了当地提出了“是什么”,也即论点——“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为什么?“其理由如次”:一、二、三部分从历史经验、从存在问题、从主观主义的危害三个方面阐述了改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四部分提出改造的具体措施。也就是“怎样做”。   2、总—分式:其特点是没有结论部分。在引论提出论点后,或分若干论点阐述证明,它常在分述的部分进行小结;或分举若干论据进行分析。例如荀子的《劝学》(课文节选部分):开篇先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接着分别从学习的效果(知明而行无过矣)、学习的重要作用(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注意积累、用心专一)等几个方面来证明。最后没有总收照应,也没有针对论点提出希望或发出号召。   3、分—总式:议论时不是先提出论点,而是直接引用、分析论据,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归纳论点。如毛泽东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这种结构的典范。它先论“民主的”文化,再论“科学的”文化,三论“大众的”文化,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在这几种形式中,总——分——总式最为典型,它是议论文的标准形式;总——分式有关无尾,似乎给人以不完篇之感;分——总式开篇不定主脑,行文容易散乱。   并列式:   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几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这种平行关系,有的是在序论部分首先提出一个论证总题却不确定论点,而在本论部分围绕总题列出几个平行的具体论点,分别予以论证,从各个方面阐释总题,做出结论;有的则表现在阐述中心论点的几个论据之间。并列关系的顺序安排较为灵活,通常是把最重要的分论点或论据放在前面。   用并列结构阐述观点,要从以下几方面注意:   1、选择的分论点或论据从数量上说,至少是二个方面或更多的方面。   2、分论点1+分论点2+分论点3+……=中心论点。各分论点之间处于同等地位,但不能重复,不能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   3、要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就缺乏广度,导致论据复沓单调,论证也就显得以偏概全、苍白无力;而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既丰富全面,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型精练使文章严谨有力。   (并列式是面(横向)展开,用的是横向思维,其分论点与分论点、论据与论据之间没有严格的顺序;递进式是点(纵向)的深入,用的是纵向思维,其层与层,论据与论据之间有较为严格的顺序;对照式是两个相反的观点或论据的对举,用的是反向思维,其观点与观点、论据与论据之间一般是可能互易位置的。)    初中议论文知识点 (三)   3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1)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2)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3)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4)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5)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4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1、开头的内容有:   (1)提出中心论点;   (2)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式,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   2、结尾的内容:   (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   (3)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   (4)补充论证了……。(有时候会考查这方面作用,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做这类题目,就是把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具体化地陈述出来。   5议论文开头的作用   (1)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2)针对现实中某种现象(或事例或观点)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论点(或提出论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3)引用名言提出论点或论题,同时,名言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   (4)由某个故事或事例引出论点或论题,同时,故事和事例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   (5)摆出错误的论点和论据,为下文的批驳树立靶子。   (6)用生动的比喻或故事(如寓言)引出论点,既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便于读者接受。   6议论文结尾的作用   (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2)强调……的中心论点;   (3)发出……的号召或希望人们……;   (4)补充论证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5)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   (6)提出问题,发人深思,其发人去关注或思考某个问题   7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   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多,如修辞手法、论证方法、写作手法等   (1)修辞:   ①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动,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有力的论述了的××论点,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②排比,增强了文章论证的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③引用,引用古诗文,使文章富有文采,同时有力证明了××论点。   引用名言,有力证明了××论点。   ④反问:增强语气,发人深思   ⑤设问:启发读者思考,强调某种观点   (2)论证方法:参考论证方法的作用谈。   (3)写作手法比较固定,常见的就是:   ①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夹叙夹议);   ②以……论证方法为主。
2023-01-14 03:02:341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第一章 走进数学世界第二章 有理数1.数轴: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数轴上的点与实数是一一对应的。2.相反数实数a的相反数是-a;若a与b互为相反数,则有a+b=0,反之亦然;几何意义:在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3.倒数:若两个数的积等于1,则这两个数互为倒数。4.绝对值: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在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5.科学记数法: ,其中 。 6.实数大小的比较:利用法则比较大小;利用数轴比较大小。7.在实数范围内,加、减、乘、除、乘方运算都可以进行,但开方运算不一定能行,如负数不能开偶次方。实数的运算基础是有理数运算,有理数的一切运算性质和运算律都适用于实数运算。正确的确定运算结果的符号和灵活的使用运算律是掌握好实数运算的关键。第三章 整式的加减 一、整式的有关概念1、单项式:数与字母乘积,这样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2、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3、单项式的次数:单项式中所有的字母的指数和。4、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5、多项式的项及次数:组成多项式中的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特别注意,多项式的次数不是组成多项式的所有字母指数和!!!6、整式: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整式。(分母含有字母的代数式不是整式)二、整式的运算(一)整式的加减法 基本步骤:去括号,合并同类项。(二)整式的乘法1、同底数的幂相乘 法则:同底数的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数学符号表示:___ (其中m、n为正整数)2、幂的乘方 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数学符号表示:_______ (其中m、n为正整数)3、积的乘方 法则:积的乘方,先把积中各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即等于积中各因式乘方的积。数学符号表示:_______ (其中n为正整数)4、同底数的幂相除 法则:同底数的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数学符号表示:___ (其中m、n为正整数)5、单项式乘以单项式 法则: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一个因式。6、单项式乘以多项式 法则: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的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7、多项式乘以多项式 法则: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去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8、平方差公式 法则: 两数的各乘以这两数的差,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差。 数学符号表示:_____ (其中a、b既可以是数,也可以是代数式) 说明:平方差公式是根据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得到的,它是两个数的和与同样的两个数的差的积的形式。9、完全平方公式 法则: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和再加上(或减去)这两数积的2倍。数学符号表示: ______(二)整式的除法1、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法则: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一个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法则: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就是多项式的每一项去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第四章 图形初步认识1.点、线、面: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如交通图上用点表示城市,屏幕上的画面是由点组成的)。2.角 ①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②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识别度分、秒,会进行简单换算。 ③了解角平分线及其性质。相交线和平行线一、基本概念1. 直线:(1)直线是向__________无限延伸的,直线没有端点。(2)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__________。2.射线:直线上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做__________,这个点叫做射线的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2. 线段:(1)直线上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有两个端点.(2)两点之间,__________最短。(3)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线段的__________。4.垂线;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__________时,叫做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__________。5、垂线的性质:(1)经过一点,有且只有___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结的所有线段中,__最短。6.两点间的距离:连结__________的线段的长度。7.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__________的垂线段的长度。8.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__________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9、角:有公共端,点的两条__________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_____叫做角的边。10、角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两个__________的角的射线,叫做角平分线。11.平角、周角:射线绕端点旋转,当终止位置和起始位置成__________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继续旋转回到__________位置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12、角的度量:1周角=__平角=___直角=360°, 1°=___" , 1"=___”13.小于平角的角的分类:__________角、__________角、__________角。14.互为余角、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_,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_,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15.相关角的性质:(1)对顶角______(2)同角或等角的余角_____;(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_______。二、相交线和平行线1.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__________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__________。相交时,对顶角相等。3.平行线的判定:(1)同位角___,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_____。(3)同旁内角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4)平行(或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__________。4、平行线的性质:(1)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____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_______。(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__________。(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_.(5)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或平行),这条直线也和_垂直(或平行).(6)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__________。(7)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__________。三、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1.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____。2、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推论:(1)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_____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2)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__________。3.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_________。4.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__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5.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比例,那么这条直线_于三角形的第三边。第五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达 学习如何去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并最后得到相应的结论;另外,我们还必须掌握有关频数、频率等知识点。明确调查问题————数据的用途;确定调查对象————数据收集的范围;选择调查方法————收集数据所采用的方法;展开调查——————数据收集;记录结果——————数据整理;得出结论——————数据分析; 概括:频数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 频率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或者百分比) 频数和频率都能够反映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 学会用统计来直观来表示数据,并从统计图中发现数据间的联系。学会用计算机画出统计图。第六章 一元一次方程 1.会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解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的基本思想就是转化,即对方程进行变形,变形时要注意两点,一时方程两边不能乘以(或除以)含有未知数的整式,否则所得方程与原方程的解可能不同;二是去分母时,不要漏乘没有分母的项,一元一次方程是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函数问题的基本内容。2.正确理解方程解的定义,并能应用等式性质巧解考题:方程的解应理解为,把它代入原方程是适合的,其方法就是把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使问题得到了转化。 3.理解方程ax=b在不同条件下解的各种情况,并能进行简单应用:(1)a≠0时,方程有唯一解x= ;(2)a=0,b=0时,方程有无数个解; (3)a=0,b≠0时,方程无解。 4.正确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列方程解应用题,关键是寻找题中的等量关系,可采用图示、列表等方法,根据近几年的考试题目分析,要多关注社会热点,密切联系实际,多收集和处理信息,解应用题时还要注意检查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意义。5.几种常见的问题:和差倍分问题、等机变形问题、劳力调配问题、比例分配问题、数字问题、工程问题。第七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1.二元一次方程(组)及解的应用:注意:方程(组)的解适合于方程,任何一个二元一次方程都有无数个解,有时考查其整数解的情况,还经常应用方程组的概念巧求代数式的值。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消元,常用方法是代入消元和加减消元,转化思想和整体思想也是本章考查重点。会用代入消元法解含有未知数系数为1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会运用代入法解未知数系数都不是1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会用加减法求未知数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学会使用方程变形,再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灵活运用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解题。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键是能正确分析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题目内容往往与生活实际相贴近,与社会关系的热点问题相联系,请平时注意搜集、观察与分析。第八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1.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关键是分析判定不等号的变化,变化的依据是不等式的性质,特别注意的是,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要改变不等号方向;反之,若不等式的不等号方向发生改变,则说明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了一个负数。因此,在判断不等式成立与否或由不等式变形求某些字母的范围时,要认真观察不等式的形式与不等号方向。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大致相同,应注意的是,不等式两边所乘以(或除以)的数的正负,并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其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常与分式、根式、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等知识相联系,解决综合性问题3.求不等式(组)的特殊解:不等式(组)的解往往是有无数多个,但其特殊解在某些范围内是有限的,如整数解、非负整数解,要求这些特殊解,首先是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 然后再找到相应的答案。注意应用数形结合思想。4.列不等式(组)解应用题:注意分析题目中的不等量关系,考查的热点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联的不等式(组)应用题。第九章 多边形1. 多边形:一般来说,多边形是由一些线段依次首尾相连围成的封闭图形。我们通常根据多边形的边数将它们分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2. n边形:由n条线段依次首尾相接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叫做n边形(n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3. 多边形的分割:从一个多边形的某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他各顶点,可以把这个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4. 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有(n-3)条对角线,把n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一个n边形共有n个顶点,n条边,n(n-3)÷2 条对角线。5. 圆:一条线段绕着它的一端旋转一周形成的图形叫做圆。6. 圆上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弧,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做扇形。7. 圆可以分成若干个扇形。8. 圆上两点(连接两点的线段不是直径)将圆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大于半圆,一部分小于半圆,因此圆上的两点分圆成两条弧,每条弧都对应一个扇形。⒐了解三角形有关概念(内角、外角、中线、高、角平分线),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②探索并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⒑重点: 1.四边形的基本概念: (1)四边形:平面内,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如果任何两条线段都不在同一直线上,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四边形. (2)各部分名称: 边:组成四边形各边的线段 顶点:相邻两边的公共点 内角:从四边形内部看相邻两边所成的角,简称为角. 对角线:连结四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 外角:四边形的一条边与第十章 轴对称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是不同的概念:“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之间的形状与位置关系 “轴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图形的形状。  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的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两条腰上的中线相等,两条腰上的高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到两条腰的距离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等于顶角的一半 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 三角形的一些性质:1.三角形的任何两边的和一定大于第三边 ,由此亦可证明得三角形的任意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的中线,底边的高重合,即三线合一。图形的轴对称是中考题的新题型,热点题型。分值一般为3-4分,题型以填空,选择,作图为主,偶尔也会出现解答题。考察内容:①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判别。②注意镜面对称与实际问题的解决。 突破方法: ①熟练掌握图形的对称基本性质和基本作图法。②结合具体的问题大胆尝试,动手操作,探究发现其内在的规律。③注重对网格内和坐标内的图形的变换试题的研究,熟练掌握其常用的解题方法。④关注图形与变换创新题,弄清其本质,掌握基本解题方法,如动手操作法,折叠法,旋转法。第十一章 体验不确定现象1、 必然事件:在每次实验中一定发生的事件,发生的机会是100%。 2、 不可能事件:在每次实验中一定不发生的事件,发生的机会是0。 (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确定事件)3、 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无法确定在一次试验中会不会发生的事件,发生 的机会是0~1之间的数。 4、 “不太可能”不等于“不可能”,可能性小并不意味着一定不会发生。 5.机会:不确定事件或随机事件经过多次试验使之趋于稳定时状态,就是这个事件的成功率我们以后把这种成功率表示一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即机会。6.机会的均等与不等:不确定事件成功与失败的机会各占一半即0.50时,我们称这不确定事件的机会均等,否则就是机会不等。7、 不确定现象发生的机会的估计。 (1) 实验法:通过大量重复实验来估计。 (2) 分析法:从实验结果的所有可能情况来确定。 8、 不确定事件在大量重复实验中事件发生频率的稳定性。 7、 实验必须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次数越多,得到的机会估计值就越好。 8、 实验是估计机会大小的一种方法。
2023-01-14 03:02:381

定义域怎么求

(1)常见要是满足有意义的情况简总:①表达式中出现分式时:分母一定满足不为0;②表达式中出现根号时:开奇次方时,根号下可以为任意实数;开偶次方时,根号下满足大于或等于0(非负数);③表达式中出现指数时:当指数为0时,底数一定不能为0;④根号与分式结合,根号开偶次方在分母上时:根号下大于0;⑤表达式中出现指数函数形式时:底数和指数都含有x,必须满足指数底数大于0且不等于1.(0<底数<1;底数>1);⑥表达式中出现对数函数形式时:自变量只出现在真数上时,只需满足真数上所有式子大于0,且式子本身有意义即可;自变量同时出现在底数和真数上时,要同时满足真数大于0,底数要大0且不等于1。[ f(x)=logx(x²-1) ]
2023-01-14 03:02:414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到花都爱我女系哦啊哦
2023-01-14 03:02:506

【高考】在数列{An}中,A1=1,An=2[A(n-1)-1]+n(n大于等于2,且为正整数) 证明:数列{An+n}是等比数列.

数学高考基础知识、常见结论详解 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一、理解集合中的有关概念 (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确定性 , 互异性 , 无序性 。 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如: , ,求 ; (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用符号 , 表示。 (3)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 (4)集合的表示法: 列举法 , 描述法 , 韦恩图 。 注意:区分集合中元素的形式:如: ; ; ; ; ; ; (5)空集是指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 和 的区别;0与三者间的关系)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注意:条件为 ,在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 的情况。 如: ,如果 ,求 的取值。 二、集合间的关系及其运算 (1)符号“ ”是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的体现 点与直线(面)的关系 ; 符号“ ”是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的体现 面与直线(面)的关系 。 (2) ; ; (3)对于任意集合 ,则: ① ; ; ; ② ; ; ; ; ③ ; ; (4)①若 为偶数,则 ;若 为奇数,则 ; ②若 被3除余0,则 ;若 被3除余1,则 ;若 被3除余2,则 ; 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的计算: (1)若集合 中有 个元素,则集合 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_________,所有真子集的个数是__________,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 。 (2) 中元素的个数的计算公式为: ; (3)韦恩图的运用: 四、 满足条件 , 满足条件 , 若 ;则 是 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 若 ;则 是 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 若 ;则 是 的充要条件 ; 若 ;则 是 的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 五、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否命题与逆命题具有相同的 ; 注意:“若 ,则 ”在解题中的运用, 如:“ ”是“ ”的 条件。 六、反证法:当证明“若 ,则 ”感到困难时,改证它的等价命题“若 则 ”成立, 步骤:1、假设结论反面成立;2、从这个假设出发,推理论证,得出矛盾;3、由矛盾判断假设不成立,从而肯定结论正确。 矛盾的来源:1、与原命题的条件矛盾;2、导出与假设相矛盾的命题;3、导出一个恒假命题。 适用与待证命题的结论涉及“不可能”、“不是”、“至少”、“至多”、“唯一”等字眼时。 正面词语 等于 大于 小于 是 都是 至多有一个 否定 正面词语 至少有一个 任意的 所有的 至多有n个 任意两个 否定 二、函数 一、映射与函数: (1)映射的概念: (2)一一映射:(3)函数的概念: 如:若 , ;问: 到 的映射有 个, 到 的映射有 个; 到 的函数有 个,若 ,则 到 的一一映射有 个。 函数 的图象与直线 交点的个数为 个。 二、函数的三要素: , , 。 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 ;②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1)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①定义法(拼凑):②换元法:③待定系数法:④赋值法: (2)函数定义域的求法: ① ,则 ; ② 则 ; ③ ,则 ; ④如: ,则 ; ⑤含参问题的定义域要分类讨论; 如:已知函数 的定义域是 ,求 的定义域。 ⑥对于实际问题,在求出函数解析式后;必须求出其定义域,此时的定义域要根据实际意义来确定。如:已知扇形的周长为20,半径为 ,扇形面积为 ,则 ;定义域为 。 (3)函数值域的求法: ①配方法:转化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特征来求值;常转化为型如: 的形式; ②逆求法(反求法):通过反解,用 来表示 ,再由 的取值范围,通过解不等式,得出 的取值范围;常用来解,型如: ; ④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转化为能求值域的函数,化归思想; ⑤三角有界法:转化为只含正弦、余弦的函数,运用三角函数有界性来求值域; ⑥基本不等式法:转化成型如: ,利用平均值不等式公式来求值域; ⑦单调性法:函数为单调函数,可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 ⑧数形结合:根据函数的几何图形,利用数型结合的方法来求值域。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① (2种方法); ② (2种方法);③ (2种方法); 三、函数的性质: 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单调性:定义:注意定义是相对与某个具体的区间而言。 判定方法有:定义法(作差比较和作商比较) 导数法(适用于多项式函数) 复合函数法和图像法。 应用:比较大小,证明不等式,解不等式。 奇偶性:定义:注意区间是否关于原点对称,比较f(x) 与f(-x)的关系。f(x) -f(-x)=0 f(x) =f(-x) f(x)为偶函数; f(x)+f(-x)=0 f(x) =-f(-x) f(x)为奇函数。 判别方法:定义法, 图像法 ,复合函数法 应用:把函数值进行转化求解。 周期性:定义: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满足:f(x+T)=f(x),则T为函数f(x)的周期。 其他: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满足:f(x+a)=f(x-a),则2a为函数f(x)的周期. 应用:求函数值和某个区间上的函数解析式。 四、图形变换:函数图像变换:(重点)要求掌握常见基本函数的图像,掌握函数图像变换的一般规律。 常见图像变化规律:(注意平移变化能够用向量的语言解释,和按向量平移联系起来思考) 平移变换 y=f(x)→y=f(x+a),y=f(x)+b 注意:(ⅰ)有系数,要先提取系数。如:把函数y=f(2x)经过 平移得到函数y=f(2x+4)的图象。 (ⅱ)会结合向量的平移,理解按照向量 (m,n)平移的意义。 对称变换 y=f(x)→y=f(-x),关于y轴对称 y=f(x)→y=-f(x) ,关于x轴对称 y=f(x)→y=f|x|,把x轴上方的图象保留,x轴下方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 y=f(x)→y=|f(x)|把y轴右边的图象保留,然后将y轴右边部分关于y轴对称。(注意:它是一个偶函数) 伸缩变换:y=f(x)→y=f(ωx), y=f(x)→y=Af(ωx+φ)具体参照三角函数的图象变换。 一个重要结论:若f(a-x)=f(a+x),则函数y=f(x)的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 如: 的图象如图,作出下列函数图象: (1) ;(2) ; (3) ;(4) ; (5) ;(6) ; (7) ;(8) ; (9) 。 五、反函数: (1)定义: (2)函数存在反函数的条件: ; (3)互为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关系: ; (4)求反函数的步骤:①将 看成关于 的方程,解出 ,若有两解,要注意解的选择;②将 互换,得 ;③写出反函数的定义域(即 的值域)。 (5)互为反函数的图象间的关系: ; (6)原函数与反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 (7)原函数为奇函数,则其反函数仍为奇函数;原函数为偶函数,它一定不存在反函数。 如: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 ; ; 七、常用的初等函数: (1)一元一次函数: ,当 时,是增函数;当 时,是减函数; (2)一元二次函数: 一般式: ;对称轴方程是 ;顶点为 ; 两点式: ;对称轴方程是 ;与 轴的交点为 ; 顶点式: ;对称轴方程是 ;顶点为 ; ①一元二次函数的单调性: 当 时: 为增函数; 为减函数;当 时: 为增函数; 为减函数; ②二次函数求最值问题:首先要采用配方法,化为 的形式, Ⅰ、若顶点的横坐标在给定的区间上,则 时:在顶点处取得最小值,最大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远的端点处取得; 时:在顶点处取得最大值,最小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远的端点处取得; Ⅱ、若顶点的横坐标不在给定的区间上,则 时:最小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近的端点处取得,最大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远的端点处取得; 时:最大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近的端点处取得,最小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远的端点处取得; 有三个类型题型: (1)顶点固定,区间也固定。如: (2)顶点含参数(即顶点变动),区间固定,这时要讨论顶点横坐标何时在区间之内,何时在区间之外。 (3)顶点固定,区间变动,这时要讨论区间中的参数. ③二次方程实数根的分布问题: 设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根为 ;则: 根的情况 等价命题 在区间 上有两根 在区间 上有两根 在区间 或 上有一根 充要条件 注意:若在闭区间 讨论方程 有实数解的情况,可先利用在开区间 上实根分布的情况,得出结果,在令 和 检查端点的情况。 (3)反比例函数: (4)指数函数: 指数运算法则: ; ; 。 指数函数:y= (a>o,a≠1),图象恒过点(0,1),单调性与a的值有关,在解题中,往往要对a分a>1和0<a<1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要能够画出函数图象的简图。 (5)对数函数: 指数运算法则: ; ; ; 对数函数:y= (a>o,a≠1) 图象恒过点(1,0),单调性与a的值有关,在解题中,往往要对a分a>1和0<a<1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要能够画出函数图象的简图。 注意:(1) 与 的图象关系是 ; (2)比较两个指数或对数的大小的基本方法是构造相应的指数或对数函数,若底数不相同时转化为同底数的指数或对数,还要注意与1比较或与0比较。 (3)已知函数 的定义域为 ,求 的取值范围。 已知函数 的值域为 ,求 的取值范围。 六、 的图象: 定义域: ;值域: ; 奇偶性: ; 单调性: 是增函数; 是减函数。 七、补充内容: 抽象函数的性质所对应的一些具体特殊函数模型: ① 正比例函数 ② ; ; ③ ; ; ④ ; 三、导 数 1.求导法则: (c)/=0 这里c是常数。即常数的导数值为0。 (xn)/=nxn-1 特别地:(x)/=1 (x-1)/= ( )/=-x-2 (f(x)±g(x))/= f/(x)±g/(x) (k•f(x))/= k•f/(x) 2.导数的几何物理意义: k=f/(x0)表示过曲线y=f(x)上的点P(x0,f(x0))的切线的斜率。 V=s/(t) 表示即时速度。a=v/(t) 表示加速度。 3.导数的应用: ①求切线的斜率。 ②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的关系 一 与 为增函数的关系。 能推出 为增函数,但反之不一定。如函数 在 上单调递增,但 ,∴ 是 为增函数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二 时, 与 为增函数的关系。 若将 的根作为分界点,因为规定 ,即抠去了分界点,此时 为增函数,就一定有 。∴当 时, 是 为增函数的充分必要条件。 三 与 为增函数的关系。 为增函数,一定可以推出 ,但反之不一定,因为 ,即为 或 。当函数在某个区间内恒有 ,则 为常数,函数不具有单调性。∴ 是 为增函数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一条重要性质,也是高中阶段研究的重点,我们一定要把握好以上三个关系,用导数判断好函数的单调性。因此新教材为解决单调区间的端点问题,都一律用开区间作为单调区间,避免讨论以上问题,也简化了问题。但在实际应用中还会遇到端点的讨论问题,要谨慎处理。 四单调区间的求解过程,已知 (1)分析 的定义域;(2)求导数 (3)解不等式 ,解集在定义域内的部分为增区间(4)解不等式 ,解集在定义域内的部分为减区间。 我们在应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时一定要搞清以下三个关系,才能准确无误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以下以增函数为例作简单的分析,前提条件都是函数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 ③求极值、求最值。 注意:极值≠最值。函数f(x)在区间[a,b]上的最大值为极大值和f(a) 、f(b)中最大的一个。最小值为极小值和f(a) 、f(b)中最小的一个。 f/(x0)=0不能得到当x=x0时,函数有极值。 但是,当x=x0时,函数有极值 f/(x0)=0 判断极值,还需结合函数的单调性说明。 4.导数的常规问题: (1)刻画函数(比初等方法精确细微); (2)同几何中切线联系(导数方法可用于研究平面曲线的切线); (3)应用问题(初等方法往往技巧性要求较高,而导数方法显得简便)等关于 次多项式的导数问题属于较难类型。 2.关于函数特征,最值问题较多,所以有必要专项讨论,导数法求最值要比初等方法快捷简便。 3.导数与解析几何或函数图象的混合问题是一种重要类型,也是高考中考察综合能力的一个方向,应引起注意。 四、不等式 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注意:(1)特值法是判断不等式命题是否成立的一种方法,此法尤其适用于不成立的命题。 (2)注意课本上的几个性质,另外需要特别注意: ①若ab>0,则 。即不等式两边同号时,不等式两边取倒数,不等号方向要改变。 ②如果对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代数式,要注意它的正负号,如果正负号未定,要注意分类讨论。 ③图象法:利用有关函数的图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二次函数、三角函数的图象),直接比较大小。 ④中介值法:先把要比较的代数式与“0”比,与“1”比,然后再比较它们的大小 二、均值不等式:两个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若 ,则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基本变形:① ; ; ②若 ,则 , 基本应用:①放缩,变形; ②求函数最值:注意:①一正二定三取等;②积定和小,和定积大。 当 (常数),当且仅当 时, ; 当 (常数),当且仅当 时, ; 常用的方法为:拆、凑、平方; 如:①函数 的最小值 。 ②若正数 满足 ,则 的最小值 。 三、绝对值不等式: 注意:上述等号“=”成立的条件; 四、常用的基本不等式: (1)设 ,则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2)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3) ; ; 五、证明不等式常用方法: (1)比较法:作差比较: 作差比较的步骤: ⑴作差:对要比较大小的两个数(或式)作差。 ⑵变形:对差进行因式分解或配方成几个数(或式)的完全平方和。 ⑶判断差的符号:结合变形的结果及题设条件判断差的符号。 注意:若两个正数作差比较有困难,可以通过它们的平方差来比较大小。 (2)综合法:由因导果。 (3)分析法:执果索因。基本步骤:要证……只需证……,只需证…… (4)反证法:正难则反。 (5)放缩法:将不等式一侧适当的放大或缩小以达证题目的。 放缩法的方法有: ⑴添加或舍去一些项,如: ; ⑵将分子或分母放大(或缩小) ⑶利用基本不等式,如: ; ⑷利用常用结论: Ⅰ、 ; Ⅱ、 ; (程度大) Ⅲ、 ; (程度小) (6)换元法:换元的目的就是减少不等式中变量,以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常用的换元有三角换元和代数换元。如: 已知 ,可设 ; 已知 ,可设 ( ); 已知 ,可设 ; 已知 ,可设 ; (7)构造法:通过构造函数、方程、数列、向量或不等式来证明不等式; 六、不等式的解法: (1)一元一次不等式: Ⅰ、 :⑴若 ,则 ;⑵若 ,则 ; Ⅱ、 :⑴若 ,则 ;⑵若 ,则 ; (2)一元二次不等式: 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项系数小于零的,同解变形为二次项系数大于零;注:要对 进行讨论: (5)绝对值不等式:若 ,则 ; ; 注意:(1).几何意义: : ; : ; (2)解有关绝对值的问题,考虑去绝对值,去绝对值的方法有: ⑴对绝对值内的部分按大于、等于、小于零进行讨论去绝对值;①若 则 ;②若 则 ;③若 则 ; (3).通过两边平方去绝对值;需要注意的是不等号两边为非负值。 (4).含有多个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可用“按零点分区间讨论”的方法来解。 (6)分式不等式的解法:通解变形为整式不等式; ⑴ ;⑵ ; ⑶ ;⑷ ; (7)不等式组的解法: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每个不等式的解集,然后求其交集,即是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求交集中,通常把每个不等式的解集画在同一条数轴上,取它们的公共部分。 (8)解含有参数的不等式: 解含参数的不等式时,首先应注意考察是否需要进行分类讨论.如果遇到下述情况则一般需要讨论: ①不等式两端乘除一个含参数的式子时,则需讨论这个式子的正、负、零性. ②在求解过程中,需要使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时,则需对它们的底数进行讨论. ③在解含有字母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时,需要考虑相应的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状况(有时要分析△),比较两个根的大小,设根为 (或更多)但含参数,要分 、 、 讨论。 五、数列 本章是高考命题的主体内容之一,应切实进行全面、深入地复习,并在此基础上,突出解决下述几个问题:(1)等差、等比数列的证明须用定义证明,值得注意的是,若给出一个数列的前 项和 ,则其通项为 若 满足 则通项公式可写成 .(2)数列计算是本章的中心内容,利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 项和公式及其性质熟练地进行计算,是高考命题重点考查的内容.(3)解答有关数列问题时,经常要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善于使用各种数学思想解答数列题,是我们复习应达到的目标. ①函数思想: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都可以看作是 的函数,所以等差等比数列的某些问题可以化为函数问题求解. ②分类讨论思想: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应分为 及 ;已知 求 时,也要进行分类; ③整体思想:在解数列问题时,应注意摆脱呆板使用公式求解的思维定势,运用整 体思想求解. (4)在解答有关的数列应用题时,要认真地进行分析,将实际问题抽象化,转化为数学问题,再利用有关数列知识和方法来解决.解答此类应用题是数学能力的综合运用,决不是简单地模仿和套用所能完成的.特别注意与年份有关的等比数列的第几项不要弄错. 一、基本概念: 1、 数列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数列的项与项数: 3、 有穷数列与无穷数列: 4、 递增(减)、摆动、循环数列: 5、 数列的通项公式an: 6、 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7、 等差数列、公差d、等差数列的结构: 8、 等比数列、公比q、等比数列的结构: 二、基本公式: 9、一般数列的通项an与前n项和Sn的关系:an= 10、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 an=ak+(n-k)d (其中a1为首项、ak为已知的第k项) 当d≠0时,an是关于n的一次式;当d=0时,an是一个常数。 11、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Sn= Sn= 当d≠0时,Sn是关于n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当d=0时(a1≠0),Sn=na1是关于n的正比例式。 1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an= a1 qn-1 an= ak qn-k (其中a1为首项、ak为已知的第k项,an≠0) 1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当q=1时,Sn=n a1 (是关于n的正比例式); 当q≠1时,Sn= Sn= 三、有关等差、等比数列的结论 14、等差数列的任意连续m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m、S2m-Sm、S3m-S2m、S4m - S3m、……仍为等差数列。 15、等差数列中,若m+n=p+q,则 16、等比数列中,若m+n=p+q,则 17、等比数列的任意连续m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m、S2m-Sm、S3m-S2m、S4m - S3m、……仍为等比数列。 18、两个等差数列与的和差的数列、仍为等差数列。 19、两个等比数列与的积、商、倒数组成的数列 、 、 仍为等比数列。 20、等差数列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差数列。 21、等比数列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比数列。 22、三个数成等差的设法:a-d,a,a+d;四个数成等差的设法:a-3d,a-d,,a+d,a+3d 23、三个数成等比的设法:a/q,a,aq; 四个数成等比的错误设法:a/q3,a/q,aq,aq3 (为什么?) 24、为等差数列,则 (c>0)是等比数列。 25、(bn>0)是等比数列,则 (c>0且c 1) 是等差数列。 26. 在等差数列 中: (1)若项数为 ,则 (2)若数为 则, , 27. 在等比数列 中: (1) 若项数为 ,则 (2)若数为 则, 四、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公式法、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倒序相加法等。关键是找数列的通项结构。 28、分组法求数列的和:如an=2n+3n 29、错位相减法求和:如an=(2n-1)2n 30、裂项法求和:如an=1/n(n+1) 31、倒序相加法求和:如an= 32、求数列的最大、最小项的方法: ① an+1-an=…… 如an= -2n2+29n-3 ② (an>0) 如an= ③ an=f(n) 研究函数f(n)的增减性 如an= 33、在等差数列 中,有关Sn 的最值问题——常用邻项变号法求解: (1)当 >0,d<0时,满足 的项数m使得 取最大值. (2)当 <0,d>0时,满足 的项数m使得 取最小值。 在解含绝对值的数列最值问题时,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 六、平面向量 1.基本概念: 向量的定义、向量的模、零向量、单位向量、相反向量、共线向量、相等向量。 2. 加法与减法的代数运算: (1) . (2)若a=( ),b=( )则a b=( ). 向量加法与减法的几何表示: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 以向量 = 、 =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BCD,则两条对角线的向量 = + , = - , = - 且有| |-| |≤| |≤| |+| |. 向量加法有如下规律: + = + (交换律); +( +c)=( + )+c (结合律); +0= +(- )=0. 3.实数与向量的积:实数 与向量 的积是一个向量。 (1)| |=| |·| |; (2) 当 >0时, 与 的方向相同;当 <0时, 与 的方向相反;当 =0时, =0. (3)若 =( ),则 · =( ). 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1) 向量b与非零向量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仅有一个实数 ,使得b= . (2) 若 =( ),b=( )则 ‖b .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若e1、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 , ,使得 = e1+ e2. 4.P分有向线段 所成的比: 设P1、P2是直线 上两个点,点P是 上不同于P1、P2的任意一点,则存在一个实数 使 = , 叫做点P分有向线段 所成的比。 当点P在线段 上时, >0;当点P在线段 或 的延长线上时, <0; 分点坐标公式:若 = ; 的坐标分别为( ),( ),( );则 ( ≠-1), 中点坐标公式: . 5. 向量的数量积: (1).向量的夹角: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 与b,作 = , =b,则∠AOB= ( )叫做向量 与b的夹角。 (2).两个向量的数量积: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 与b,它们的夹角为 ,则 ·b=| |·|b|cos . 其中|b|cos 称为向量b在 方向上的投影. (3).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 若 =( ),b=( )则e· = ·e=| |cos (e为单位向量); ⊥b ·b=0 ( ,b为非零向量);| |= ; cos = = . (4) .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 ·b=b· ;( )·b= ( ·b)= ·( b);( +b)·c= ·c+b·c. 6.主要思想与方法: 本章主要树立数形转化和结合的观点,以数代形,以形观数,用代数的运算处理几何问题,特别是处理向量的相关位置关系,正确运用共线向量和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计算向量的模、两点的距离、向量的夹角,判断两向量是否垂直等。由于向量是一新的工具,它往往会与三角函数、数列、不等式、解几等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查,是知识的交汇点。 七、立体几何 1.平面的基本性质:掌握三个公理及推论,会说明共点、共线、共面问题。 能够用斜二测法作图。 2.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的概念; 会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和异面直线间的距离;证明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一般用反证法。 3.直线与平面 ①位置关系:平行、直线在平面内、直线与平面相交。 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断方法及性质,判定定理是证明平行问题的依据。 ③直线与平面垂直的证明方法有哪些? ④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关键是找它在平面内的射影,范围是 ⑤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每年高考试题都要考查这个定理. 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主要用于证明垂直关系与空间图形的度量.如:证明异面直线垂直,确定二面角的平面角,确定点到直线的垂线. 4.平面与平面 (1)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掌握平面与平面平行的证明方法和性质。 (3)掌握平面与平面垂直的证明方法和性质定理。尤其是已知两平面垂直,一般是依据性质定理,可以证明线面垂直。 (4)两平面间的距离问题→点到面的距离问题→ (5)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交的作法及求法: ①定义法,一般要利用图形的对称性;一般在计算时要解斜三角形; ②垂线、斜线、射影法,一般要求平面的垂线好找,一般在计算时要解一个直角三角形。 ③射影面积法,一般是二面交的两个面只有一个公共点,两个面的交线不容易找到时用此法?
2023-01-14 03:02:564

被投诉盗图了 可以查看到被谁投诉的吗

1,由于去年为严打年,特别是下半年,一旦发现盗图,淘宝官方是不会跟你客气的,直接动真格,申诉无效48小时后直接删除宝贝并扣除2分。(第一次犯只删除宝贝不扣分),而且淘宝官方时效性很快,几个小时已经发现盗图并通知原图店家。请各位同事仔细检查贵店有无存在盗图行为以及PS图中潜伏的一些危机。2,一旦被对方投诉,千万不要急,不要慌,要想好应对措施,有原图要去申诉,没原图要另想办法对应。发现案情后,首先要通知店铺负责人与部门经理,事态严重一定要及时通知公司各高管做好商量对策。3,做好最坏的打算,如果对方不愿撤销,请做好流血的节奏跟客户解释,并相应承担责任。也就是说,无论如何,用你的方式打动投诉方,一定要让投诉方撤销投诉。4,在此也再三建议各店长培养一定的谈判能力与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如何跟投诉方解释,让对方撤销投诉指控,用最合适的方法去解决。在此本人觉得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是你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式一定要对。
2023-01-14 03:03:006

求高中有关函数知识点的总结

一、函数的概念与表示1、映射(1)映射:设A、B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映射法则f,对于集合A中的任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则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A到B的对应法则f)叫做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记作f:A→B。注意点:(1)对映射定义的理解。(2)判断一个对应是映射的方法。一对多不是映射,多对一是映射2、函数构成函数概念的三要素①定义域②对应法则③值域两个函数是同一个函数的条件:三要素有两个相同二、函数的解析式与定义域1、求函数定义域的主要依据:(1)分式的分母不为零;(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零取零次方没有意义;(3)对数函数的真数必须大于零;(4)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底数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三、函数的值域1求函数值域的方法①直接法:从自变量x的范围出发,推出y=f(x)的取值范围,适合于简单的复合函数;②换元法:利用换元法将函数转化为二次函数求值域,适合根式内外皆为一次式;③判别式法:运用方程思想,依据二次方程有根,求出y的取值范围;适合分母为二次且∈R的分式;④分离常数:适合分子分母皆为一次式(x有范围限制时要画图);⑤单调性法: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⑥图象法:二次函数必画草图求其值域;⑦利用对号函数⑧几何意义法:由数形结合,转化距离等求值域。主要是含绝对值函数四.函数的奇偶性1.定义:设y=f(x),x∈A,如果对于任意∈A,都有,则称y=f(x)为偶函数。如果对于任意∈A,都有,则称y=f(x)为奇函数。2.性质:①y=f(x)是偶函数y=f(x)的图象关于轴对称,y=f(x)是奇函数y=f(x)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②若函数f(x)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则f(0)=0③奇±奇=奇偶±偶=偶奇×奇=偶偶×偶=偶奇×偶=奇[两函数的定义域D1,D2,D1∩D2要关于原点对称]3.奇偶性的判断①看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②看f(x)与f(-x)的关系五、函数的单调性1、函数单调性的定义:2设是定义在M上的函数,若f(x)与g(x)的单调性相反,则在M上是减函数;若f(x)与g(x)的单调性相同,则在M上是增函数。
2023-01-14 03:04:081

高一数学书中第一章“函数概念”有几个知识点啊?我书没带回来。。。。

一、函数的概念与表示1、映射(1)映射:设A、B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映射法则f,对于集合A中的任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则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A到B的对应法则f)叫做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记作f:A→B。注意点:(1)对映射定义的理解。(2)判断一个对应是映射的方法。一对多不是映射,多对一是映射2、函数构成函数概念的三要素 ①定义域②对应法则③值域两个函数是同一个函数的条件:三要素有两个相同二、函数的解析式与定义域1、求函数定义域的主要依据:(1)分式的分母不为零;(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零取零次方没有意义;(3)对数函数的真数必须大于零;(4)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底数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三、函数的值域1求函数值域的方法①直接法:从自变量x的范围出发,推出y=f(x)的取值范围,适合于简单的复合函数;②换元法:利用换元法将函数转化为二次函数求值域,适合根式内外皆为一次式;③判别式法:运用方程思想,依据二次方程有根,求出y的取值范围;适合分母为二次且 ∈R的分式;④分离常数:适合分子分母皆为一次式(x有范围限制时要画图);⑤单调性法: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⑥图象法:二次函数必画草图求其值域;⑦利用对号函数⑧几何意义法:由数形结合,转化距离等求值域。主要是含绝对值函数四.函数的奇偶性1.定义: 设y=f(x),x∈A,如果对于任意 ∈A,都有 ,则称y=f(x)为偶函数。如果对于任意 ∈A,都有 ,则称y=f(x)为奇函数。2.性质:①y=f(x)是偶函数 y=f(x)的图象关于 轴对称, y=f(x)是奇函数 y=f(x)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②若函数f(x)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则f(0)=0③奇±奇=奇 偶±偶=偶 奇×奇=偶 偶×偶=偶 奇×偶=奇[两函数的定义域D1 ,D2,D1∩D2要关于原点对称]3.奇偶性的判断①看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②看f(x)与f(-x)的关系五、函数的单调性1、函数单调性的定义:2 设 是定义在M上的函数,若f(x)与g(x)的单调性相反,则 在M上是减函数;若f(x)与g(x)的单调性相同,则 在M上是增函数。
2023-01-14 03:04:121

初三数学。。

初三数学知识点 第一章 实数  ★重点★ 实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实数的运算  ☆内容提要☆  一、 重要概念  1.数的分类及概念  数系表:  说明:“分类”的原则:1)相称(不重、不漏)  2)有标准  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0)  常见的非负数有:  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担数均为0。  3.倒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1/a(a≠±1);B.1/a中,a≠0;C.01;a>1时,1/a<1;D.积为1。  4.相反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0时,a≠-a;B.a与-a在数轴上的位置;C.和为0,商为-1。  5.数轴:①定义(“三要素”)  ②作用:A.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  定义及表示:  奇数:2n-1  偶数:2n(n为自然数)  7.绝对值:①定义(两种):  代数定义:  几何定义:数a的绝对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a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②│a│≥0,符号“││”是“非负数”的标志;③数a的绝对值只有一个;④处理任何类型的题目,只要其中有“││”出现,其关键一步是去掉“││”符号。  二、 实数的运算  1. 运算法则(加、减、乘、除、乘方、开方)  2. 运算定律(五个—加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  分配律)  3. 运算顺序:A.高级运算到低级运算;B.(同级运算)从“左”  到“右”(如5÷ ×5);C.(有括号时)由“小”到“中”到“大”。  三、 应用举例(略)  附:典型例题  1. 已知:a、b、x在数轴上的位置如下图,求证:│x-a│+│x-b│  =b-a.  2.已知:a-b=-2且ab<0,(a≠0,b≠0),判断a、b的符号。  初三数学知识点 第二章 代数式  ★重点★代数式的有关概念及性质,代数式的运算  ☆内容提要☆  一、 重要概念  分类:  1.代数式与有理式  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  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  2.整式和分式  含有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有理式。  没有除法运算或虽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整式。  有除法运算并且除式中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分式。  3.单项式与多项式  没有加减运算的整式叫做单项式。(数字与字母的积—包括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说明:①根据除式中有否字母,将整式和分式区别开;根据整式中有否加减运算,把单项式、多项式区分开。②进行代数式分类时,是以所给的代数式为对象,而非以变形后的代数式为对象。划分代数式类别时,是从外形来看。如,  =x, =│x│等。  4.系数与指数  区别与联系:①从位置上看;②从表示的意义上看  5.同类项及其合并  条件:①字母相同;②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  合并依据:乘法分配律  6.根式  表示方根的代数式叫做根式。  含有关于字母开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无理式。  注意:①从外形上判断;②区别: 、 是根式,但不是无理式(是无理数)。  7.算术平方根  ⑴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 [a≥0—与“平方根”的区别]);  ⑵算术平方根与绝对值  ① 联系:都是非负数, =│a│  ②区别:│a│中,a为一切实数; 中,a为非负数。  8.同类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  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以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满足条件: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②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把分母中的根号划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9.指数  ⑴ ( —幂,乘方运算)  ① a>0时, >0;②a<0时, >0(n是偶数), <0(n是奇数)  ⑵零指数: =1(a≠0)  负整指数: =1/ (a≠0,p是正整数)  二、 运算定律、性质、法则  1.分式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法则  2.分式的性质  ⑴基本性质: = (m≠0)  ⑵符号法则:  ⑶繁分式:①定义;②化简方法(两种)  3.整式运算法则(去括号、添括号法则)  4.幂的运算性质:① · = ;② ÷ = ;③ = ;④ = ;⑤  技巧:  5.乘法法则:⑴单×单;⑵单×多;⑶多×多。  6.乘法公式:(正、逆用)  (a+b)(a-b)=  (a±b) =  7.除法法则:⑴单÷单;⑵多÷单。  8.因式分解:⑴定义;⑵方法:A.提公因式法;B.公式法;C.十字相乘法;D.分组分解法;E.求根公式法。  9.算术根的性质: = ; ; (a≥0,b≥0); (a≥0,b>0)(正用、逆用)  10.根式运算法则:⑴加法法则(合并同类二次根式);⑵乘、除法法则;⑶分母有理化:A. ;B. ;C. .  11.科学记数法: (1≤a<10,n是整数=  三、 应用举例(略)  四、 数式综合运算(略)
2023-01-14 03:04:151

马上要考试了。请清楚地总结一下初三数学知识点及易漏易错点。谢谢

初中数学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 实数 ★重点★ 实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实数的运算 ☆内容提要☆ 一、 重要概念 1.数的分类及概念 数系表: 说明:“分类”的原则:1)相称(不重、不漏) 2)有标准 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0) 常见的非负数有: 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担数均为0。 3.倒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1/a(a≠±1);B.1/a中,a≠0;C.0<a<1时1/a>1;a>1时,1/a<1;D.积为1。 4.相反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0时,a≠-a;B.a与-a在数轴上的位置;C.和为0,商为-1。 5.数轴:①定义(“三要素”) ②作用:A.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 定义及表示: 奇数:2n-1 偶数:2n(n为自然数) 7.绝对值:①定义(两种): 代数定义: 几何定义:数a的绝对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a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②│a│≥0,符号“││”是“非负数”的标志;③数a的绝对值只有一个;④处理任何类型的题目,只要其中有“││”出现,其关键一步是去掉“││”符号。 二、 实数的运算 1. 运算法则(加、减、乘、除、乘方、开方) 2. 运算定律(五个—加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 分配律) 3. 运算顺序:A.高级运算到低级运算;B.(同级运算)从“左” 到“右”(如5÷ ×5);C.(有括号时)由“小”到“中”到“大”。 三、 应用举例(略) 附:典型例题 1. 已知:a、b、x在数轴上的位置如下图,求证:│x-a│+│x-b│ =b-a. 2.已知:a-b=-2且ab<0,(a≠0,b≠0),判断a、b的符号。 第二章 代数式 ★重点★代数式的有关概念及性质,代数式的运算 ☆内容提要☆ 一、 重要概念 分类: 1.代数式与有理式 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 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 2.整式和分式 含有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有理式。 没有除法运算或虽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整式。 有除法运算并且除式中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分式。 3.单项式与多项式 没有加减运算的整式叫做单项式。(数字与字母的积—包括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说明:①根据除式中有否字母,将整式和分式区别开;根据整式中有否加减运算,把单项式、多项式区分开。②进行代数式分类时,是以所给的代数式为对象,而非以变形后的代数式为对象。划分代数式类别时,是从外形来看。如, =x, =│x│等。 4.系数与指数 区别与联系:①从位置上看;②从表示的意义上看 5.同类项及其合并 条件:①字母相同;②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 合并依据:乘法分配律 6.根式 表示方根的代数式叫做根式。 含有关于字母开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无理式。 注意:①从外形上判断;②区别: 、 是根式,但不是无理式(是无理数)。 7.算术平方根 ⑴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 [a≥0—与“平方根”的区别]); ⑵算术平方根与绝对值 ① 联系:都是非负数, =│a│ ②区别:│a│中,a为一切实数; 中,a为非负数。 8.同类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 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以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满足条件: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②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把分母中的根号划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9.指数 ⑴ ( —幂,乘方运算) ① a>0时, >0;②a<0时, >0(n是偶数), <0(n是奇数) ⑵零指数: =1(a≠0) 负整指数: =1/ (a≠0,p是正整数) 二、 运算定律、性质、法则 1.分式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法则 2.分式的性质 ⑴基本性质: = (m≠0) ⑵符号法则: ⑶繁分式:①定义;②化简方法(两种) 3.整式运算法则(去括号、添括号法则) 4.幂的运算性质:① · = ;② ÷ = ;③ = ;④ = ;⑤ 技巧: 5.乘法法则:⑴单×单;⑵单×多;⑶多×多。 6.乘法公式:(正、逆用) (a+b)(a-b)= (a±b) = 7.除法法则:⑴单÷单;⑵多÷单。 8.因式分解:⑴定义;⑵方法:A.提公因式法;B.公式法;C.十字相乘法;D.分组分解法;E.求根公式法。 9.算术根的性质: = ; ; (a≥0,b≥0); (a≥0,b>0)(正用、逆用) 10.根式运算法则:⑴加法法则(合并同类二次根式);⑵乘、除法法则;⑶分母有理化:A. ;B. ;C. . 11.科学记数法: (1≤a<10,n是整数= 三、 应用举例(略) 四、 数式综合运算(略) 第三章 统计初步 ★重点★ ☆ 内容提要☆ 一、 重要概念 1.总体:考察对象的全体。 2.个体:总体中每一个考察对象。 3.样本:从总体中抽出的一部分个体。 4.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5.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6.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最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二、 计算方法 1.样本平均数:⑴ ;⑵若 , ,…, ,则 (a—常数, , ,…, 接近较整的常数a);⑶加权平均数: ;⑷平均数是刻划数据的集中趋势(集中位置)的特征数。通常用样本平均数去估计总体平均数,样本容量越大,估计越准确。 2.样本方差:⑴ ;⑵若 , ,…, ,则 (a—接近 、 、…、 的平均数的较“整”的常数);若 、 、…、 较“小”较“整”,则 ;⑶样本方差是刻划数据的离散程度(波动大小)的特征数,当样本容量较大时,样本方差非常接近总体方差,通常用样本方差去估计总体方差。 3.样本标准差: 三、 应用举例(略) 第四章 直线形 ★重点★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判定、性质。 ☆ 内容提要☆ 一、 直线、相交线、平行线 1.线段、射线、直线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从“图形”、“表示法”、“界限”、“端点个数”、“基本性质”等方面加以分析。 2.线段的中点及表示 3.直线、线段的基本性质(用“线段的基本性质”论证“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4.两点间的距离(三个距离:点-点;点-线;线-线) 5.角(平角、周角、直角、锐角、钝角) 6.互为余角、互为补角及表示方法 7.角的平分线及其表示 8.垂线及基本性质(利用它证明“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 9.对顶角及性质 10.平行线及判定与性质(互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11.常用定理:①同平行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传递性);②同垂直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12.定义、命题、命题的组成 13.公理、定理 14.逆命题 二、 三角形 分类:⑴按边分; ⑵按角分 1.定义(包括内、外角) 2.三角形的边角关系:⑴角与角:①内角和及推论;②外角和;③n边形内角和;④n边形外角和。⑵边与边: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⑶角与边:在同一三角形中, 3.三角形的主要线段 讨论:①定义②××线的交点—三角形的×心③性质 ① 高线②中线③角平分线④中垂线⑤中位线 ⑴一般三角形⑵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4.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5.全等三角形 ⑴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ASA、AAS、SSS) ⑵特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①一般方法②专用方法 6.三角形的面积 ⑴一般计算公式⑵性质: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7.重要辅助线 ⑴中点配中点构成中位线;⑵加倍中线;⑶添加辅助平行线 8.证明方法 ⑴直接证法:综合法、分析法 ⑵间接证法—反证法:①反设②归谬③结论 ⑶证线段相等、角相等常通过证三角形全等 ⑷证线段倍分关系:加倍法、折半法 ⑸证线段和差关系:延结法、截余法 ⑹证面积关系:将面积表示出来 三、 四边形 分类表: 1.一般性质(角) ⑴内角和:360° ⑵顺次连结各边中点得平行四边形。 推论1:顺次连结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得菱形。 推论2:顺次连结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各边中点得矩形。 ⑶外角和:360° 2.特殊四边形 ⑴研究它们的一般方法: ⑵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 ⑶判定步骤: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 ┗→菱形——↑ ⑷对角线的纽带作用: 3.对称图形 ⑴轴对称(定义及性质);⑵中心对称(定义及性质) 4.有关定理:①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及其推论1、2 ②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定理 ③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如,找下图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5.重要辅助线:①常连结四边形的对角线;②梯形中常“平移一腰”、“平移对角线”、“作高”、“连结顶点和对腰中点并延长与底边相交”转化为三角形。 6.作图:任意等分线段。 四、 应用举例(略) 第五章 方程(组) ★重点★一元一次、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方程的有关应用题(特别是行程、工程问题) ☆ 内容提要☆ 一、 基本概念 1.方程、方程的解(根)、方程组的解、解方程(组) 2. 分类: 二、 解方程的依据—等式性质 1.a=b←→a+c=b+c 2.a=b←→ac=bc (c≠0) 三、 解法 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成1→解。 2. 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⑴基本思想:“消元”⑵方法:①代入法 ②加减法 四、 一元二次方程 1.定义及一般形式: 2.解法:⑴直接开平方法(注意特征) ⑵配方法(注意步骤—推倒求根公式) ⑶公式法: ⑷因式分解法(特征:左边=0) 3.根的判别式: 4.根与系数顶的关系: 逆定理:若 ,则以 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 5.常用等式: 五、 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方程 1.分式方程 ⑴定义 ⑵基本思想: ⑶基本解法:①去分母法②换元法(如, ) ⑷验根及方法 2.无理方程 ⑴定义 ⑵基本思想: ⑶基本解法:①乘方法(注意技巧!!)②换元法(例, )⑷验根及方法 3.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 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都可用代入法解。 六、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一概述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是中学数学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具体步骤是: ⑴审题。理解题意。弄清问题中已知量是什么,未知量是什么,问题给出和涉及的相等关系是什么。 ⑵设元(未知数)。①直接未知数②间接未知数(往往二者兼用)。一般来说,未知数越多,方程越易列,但越难解。 ⑶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相关的量。 ⑷寻找相等关系(有的由题目给出,有的由该问题所涉及的等量关系给出),列方程。一般地,未知数个数与方程个数是相同的。 ⑸解方程及检验。 ⑹答案。 综上所述,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实质是先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设元、列方程),在由数学问题的解决而导致实际问题的解决(列方程、写出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列方程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列方程是解应用题的关键。 二常用的相等关系 1. 行程问题(匀速运动) 基本关系:s=vt ⑴相遇问题(同时出发): + = ; ⑵追及问题(同时出发): 若甲出发t小时后,乙才出发,而后在B处追上甲,则 ⑶水中航行: ; 2. 配料问题:溶质=溶液×浓度 溶液=溶质+溶剂 3.增长率问题: 4.工程问题:基本关系: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常把工作量看着单位“1”)。 5.几何问题:常用勾股定理,几何体的面积、体积公式,相似形及有关比例性质等。 三注意语言与解析式的互化 如,“多”、“少”、“增加了”、“增加为(到)”、“同时”、“扩大为(到)”、“扩大了”、…… 又如,一个三位数,百位数字为a,十位数字为b,个位数字为c,则这个三位数为:100a+10b+c,而不是abc。 四注意从语言叙述中写出相等关系。 如,x比y大3,则x-y=3或x=y+3或x-3=y。又如,x与y的差为3,则x-y=3。五注意单位换算 如,“小时”“分钟”的换算;s、v、t单位的一致等。 七、应用举例(略) 第六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质、解法 ☆ 内容提要☆ 1. 定义:a>b、a<b、a≥b、a≤b、a≠b。 2. 一元一次不等式:ax>b、ax<b、ax≥b、ax≤b、ax≠b(a≠0)。 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4. 不等式的性质:⑴a>b←→a+c>b+c ⑵a>b←→ac>bc(c>0) ⑶a>b←→ac<bc(c<0) ⑷(传递性)a>b,b>c→a>c ⑸a>b,c>d→a+c>b+d. 5.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7.应用举例(略) 第七章 相似形 ★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内容提要☆ 一、本章的两套定理 第一套(比例的有关性质): 涉及概念:①第四比例项②比例中项③比的前项、后项,比的内项、外项④黄金分割等。 第二套: 注意:①定理中“对应”二字的含义; ②平行→相似(比例线段)→平行。 二、相似三角形性质 1.对应线段…;2.对应周长…;3.对应面积…。 三、相关作图 ①作第四比例项;②作比例中项。 四、证(解)题规律、辅助线 1.“等积”变“比例”,“比例”找“相似”。 2.找相似找不到,找中间比。方法:将等式左右两边的比表示出来。⑴ ⑵ ⑶ 3.添加辅助平行线是获得成比例线段和相似三角形的重要途径。 4.对比例问题,常用处理方法是将“一份”看着k;对于等比问题,常用处理办法是设“公比”为k。 5.对于复杂的几何图形,采用将部分需要的图形(或基本图形)“抽”出来的办法处理。 五、 应用举例(略) 第八章 函数及其图象 ★重点★正、反比例函数,一次、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 内容提要☆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1.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点 2.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的特点 3.关于坐标轴、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 4.坐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关系 二、函数 1.表示方法:⑴解析法;⑵列表法;⑶图象法。 2.确定自变量取值范围的原则:⑴使代数式有意义;⑵使实际问题有 意义。 3.画函数图象:⑴列表;⑵描点;⑶连线。 三、几种特殊函数 (定义→图象→性质) 1. 正比例函数 ⑴定义:y=kx(k≠0) 或y/x=k。 ⑵图象:直线(过原点) ⑶性质:①k>0,…②k<0,… 2. 一次函数 ⑴定义:y=kx+b(k≠0) ⑵图象:直线过点(0,b)—与y轴的交点和(-b/k,0)—与x轴的交点。 ⑶性质:①k>0,…②k<0,… ⑷图象的四种情况: 3. 二次函数 ⑴定义: 特殊地, 都是二次函数。 ⑵图象:抛物线(用描点法画出:先确定顶点、对称轴、开口方向,再对称地描点)。 用配方法变为 ,则顶点为(h,k);对称轴为直线x=h;a>0时,开口向上;a<0时,开口向下。 ⑶性质:a>0时,在对称轴左侧…,右侧…;a<0时,在对称轴左侧…,右侧…。 4.反比例函数 ⑴定义: 或xy=k(k≠0)。 ⑵图象:双曲线(两支)—用描点法画出。 ⑶性质:①k>0时,图象位于…,y随x…;②k<0时,图象位于…,y随x…;③两支曲线无限接近于坐标轴但永远不能到达坐标轴。 四、重要解题方法 1. 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列方程[组]求解)。对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要合理选用一般式或顶点式,并应充分运用抛物线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特点,寻找新的点的坐标。如下图: 2.利用图象一次(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中的k、b;a、b、c的符号。 六、应用举例(略) 第九章 解直角三角形 ★重点★解直角三角形 ☆ 内容提要☆ 一、三角函数 1.定义:在Rt△ABC中,∠C=Rt∠,则sinA= ;cosA= ;tgA= ;ctgA= . 2.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0° 30° 45° 60° 90° sinα cosα tgα / ctgα / 3. 互余两角的三角函数关系:sin(90°-α)=cosα;… 4. 三角函数值随角度变化的关系 5.查三角函数表 二、解直角三角形 1. 定义:已知边和角(两个,其中必有一边)→所有未知的边和角。 2. 依据:①边的关系: ②角的关系:A+B=90° ③边角关系:三角函数的定义。 注意:尽量避免使用中间数据和除法。 三、对实际问题的处理 1. 俯、仰角: 2.方位角、象限角: 3.坡度: 4.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都缺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时,可用列方程的办法解决。 四、应用举例(略) 第十章 圆 ★重点★①圆的重要性质;②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③与圆有关的角的定理;④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定理。 ☆ 内容提要☆ 一、圆的基本性质 1.圆的定义(两种) 2.有关概念:弦、直径;弧、等弧、优弧、劣弧、半圆;弦心距;等圆、同圆、同心圆。 3.“三点定圆”定理 4.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5.“等对等”定理及其推论 5. 与圆有关的角:⑴圆心角定义(等对等定理) ⑵圆周角定义(圆周角定理,与圆心角的关系) ⑶弦切角定义(弦切角定理) 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1.三种位置及判定与性质: 2.切线的性质(重点) 3.切线的判定定理(重点)。圆的切线的判定有⑴…⑵… 4.切线长定理 三、圆换圆的位置关系 1.五种位置关系及判定与性质:(重点:相切) 2.相切(交)两圆连心线的性质定理 3.两圆的公切线:⑴定义⑵性质 四、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 1.相交弦定理 2.切割线定理 五、与和正多边形 1.圆的内接、外切多边形(三角形、四边形) 2.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及性质 3.圆的外切四边形、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4.正多边形及计算 中心角: 内角的一半: (右图) (解Rt△OAM可求出相关元素, 、 等) 六、 一组计算公式 1.圆周长公式 2.圆面积公式 3.扇形面积公式 4.弧长公式 5.弓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6.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及相关计算 七、 点的轨迹 六条基本轨迹 八、 有关作图 1.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 2.平分已知弧 3.作已知两线段的比例中项 4.等分圆周:4、8;6、3等分 九、 基本图形 十、 重要辅助线 1.作半径 2.见弦往往作弦心距 3.见直径往往作直径上的圆周角 4.切点圆心莫忘连 5.两圆相切公切线(连心线) 6.两圆相交公共弦 十一、应用举例(略
2023-01-14 03:04:211

初中数学所有的定理

那可多了,,,角平分线定理,中线定理,切割线定理,
2023-01-14 03:04:252

初三数学证明的基础 公式 重点等

我就不信你找不到合适的
2023-01-14 03:04:282

谁把初三上学期数学用到的公式给我归纳一下

你想疯么。。这么多。。自己来吧
2023-01-14 03:04:363

当X在什么范围内取值时,代数式3分之X+1-2分之X-1的值不小于代数式6分之X-1的值

x<=3
2023-01-14 03:04:424

初中数学课本有的定理前打*是什么意思?

第一章 实数 ★重点★ 实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实数的运算 ☆内容提要☆ 一、 重要概念 1.数的分类及概念 数系表: 说明:“分类”的原则:1)相称(不重、不漏) 2)有标准 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0) 常见的非负数有: 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担数均为0。 3.倒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1/a(a≠±1);B.1/a中,a≠0;C.0<a<1时1/a>1;a>1时,1/a<1;D.积为1。 4.相反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0时,a≠-a;B.a与-a在数轴上的位置;C.和为0,商为-1。 5.数轴:①定义(“三要素”) ②作用:A.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 定义及表示: 奇数:2n-1 偶数:2n(n为自然数) 7.绝对值:①定义(两种): 几何定义:数a的绝对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a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②│a│≥0,符号“││”是“非负数”的标志;③数a的绝对值只有一个;④处理任何类型的题目,只要其中有“││”出现,其关键一步是去掉“││”符号。 二、 实数的运算 1. 运算法则(加、减、乘、除、乘方、开方) 2. 运算定律(五个—加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 分配律) 3. 运算顺序:A.高级运算到低级运算;B.(同级运算)从“左” 到“右”(如5÷ ×5);C.(有括号时)由“小”到“中”到“大”。 第二章 代数式 ★重点★代数式的有关概念及性质,代数式的运算 ☆内容提要☆ 一、 重要概念 分类: 1.代数式与有理式 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 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 2.整式和分式 含有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有理式。 没有除法运算或虽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整式。 有除法运算并且除式中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分式。 3.单项式与多项式 没有加减运算的整式叫做单项式。(数字与字母的积—包括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说明:①根据除式中有否字母,将整式和分式区别开;根据整式中有否加减运算,把单项式、多项式区分开。②进行代数式分类时,是以所给的代数式为对象,而非以变形后的代数式为对象。划分代数式类别时,是从外形来看。如,=x, =│x│等。4.系数与指数 区别与联系:①从位置上看;②从表示的意义上看 5.同类项及其合并 条件:①字母相同;②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 合并依据:乘法分配律 6.根式 表示方根的代数式叫做根式。 含有关于字母开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无理式。 注意:①从外形上判断;②区别: 、 是根式,但不是无理式(是无理数)。 7.算术平方根 ⑴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 [a≥0—与“平方根”的区别]); ⑵算术平方根与绝对值 ① 联系:都是非负数, =│a│ ②区别:│a│中,a为一切实数; 中,a为非负数。 8.同类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 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以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满足条件: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②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把分母中的根号划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9.指数 ⑴ ( —幂,乘方运算) ① a>0时, >0;②a<0时, >0(n是偶数), <0(n是奇数) ⑵零指数: =1(a≠0) 负整指数: =1/ (a≠0,p是正整数) 二、 运算定律、性质、法则 1.分式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法则 2.分式的性质 ⑴基本性质: = (m≠0) ⑵符号法则: ⑶繁分式:①定义;②化简方法(两种) 3.整式运算法则(去括号、添括号法则) 4.幂的运算性质:① · = ;② ÷ = ;③ = ;④ = ;⑤ 技巧: 5.乘法法则:⑴单×单;⑵单×多;⑶多×多。 6.乘法公式:(正、逆用) (a+b)(a-b)= a^2-b^27.除法法则:⑴单÷单;⑵多÷单。 8.因式分解:⑴定义;⑵方法:A.提公因式法;B.公式法;C.十字相乘法;D.分组分解法;E.求根公式法。 9.算术根的性质: = ; ; (a≥0,b≥0); (a≥0,b>0)(正用、逆用) 10.根式运算法则:⑴加法法则(合并同类二次根式);⑵乘、除法法则;⑶分母有理化:A. ;B. ;C. . 11.科学记数法: (1≤a<10,n是整数= 第三章 统计初步 ★重点★ ☆ 内容提要☆ 一、 重要概念 1.总体:考察对象的全体。 2.个体:总体中每一个考察对象。 3.样本:从总体中抽出的一部分个体。 4.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5.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6.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最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二、 计算方法 1.样本平均数:⑴ ;⑵若 , ,…, ,则 (a—常数, , ,…, 接近较整的常数a);⑶加权平均数: ;⑷平均数是刻划数据的集中趋势(集中位置)的特征数。通常用样本平均数去估计总体平均数,样本容量越大,估计越准确。 2.样本方差:⑴ ;⑵若 , ,…, ,则 (a—接近 、 、…、 的平均数的较“整”的常数);若 、 、…、 较“小”较“整”,则 ;⑶样本方差是刻划数据的离散程度(波动大小)的特征数,当样本容量较大时,样本方差非常接近总体方差,通常用样本方差去估计总体方差。 3.样本标准差: 第四章 直线形 ★重点★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判定、性质。 ☆ 内容提要☆ 一、 直线、相交线、平行线 1.线段、射线、直线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从“图形”、“表示法”、“界限”、“端点个数”、“基本性质”等方面加以分析。 2.线段的中点及表示 3.直线、线段的基本性质(用“线段的基本性质”论证“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4.两点间的距离(三个距离:点-点;点-线;线-线) 5.角(平角、周角、直角、锐角、钝角) 6.互为余角、互为补角及表示方法 7.角的平分线及其表示 8.垂线及基本性质(利用它证明“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 9.对顶角及性质 10.平行线及判定与性质(互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11.常用定理:①同平行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传递性);②同垂直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12.定义、命题、命题的组成 13.公理、定理 14.逆命题 二、 三角形 分类:⑴按边分; ⑵按角分 1.定义(包括内、外角) 2.三角形的边角关系:⑴角与角:①内角和及推论;②外角和;③n边形内角和;④n边形外角和。⑵边与边: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⑶角与边:在同一三角形中, 3.三角形的主要线段 讨论:①定义②××线的交点—三角形的×心③性质 ① 高线②中线③角平分线④中垂线⑤中位线 ⑴一般三角形⑵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4.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5.全等三角形 ⑴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ASA、AAS、SSS) ⑵特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①一般方法②专用方法 6.三角形的面积 ⑴一般计算公式⑵性质: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7.重要辅助线 ⑴中点配中点构成中位线;⑵加倍中线;⑶添加辅助平行线 8.证明方法 ⑴直接证法:综合法、分析法 ⑵间接证法—反证法:①反设②归谬③结论 ⑶证线段相等、角相等常通过证三角形全等 ⑷证线段倍分关系:加倍法、折半法 ⑸证线段和差关系:延结法、截余法 ⑹证面积关系:将面积表示出来 三、 四边形 分类表: 1.一般性质(角) ⑴内角和:360° ⑵顺次连结各边中点得平行四边形。 推论1:顺次连结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得菱形。 推论2:顺次连结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各边中点得矩形。⑶外角和:360° 2.特殊四边形 ⑴研究它们的一般方法: ⑵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 ⑶判定步骤: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 ┗→菱形——↑ ⑷对角线的纽带作用: 3.对称图形 ⑴轴对称(定义及性质);⑵中心对称(定义及性质) 4.有关定理:①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及其推论1、2 ②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定理 ③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如,找下图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5.重要辅助线:①常连结四边形的对角线;②梯形中常“平移一腰”、“平移对角线”、“作高”、“连结顶点和对腰中点并延长与底边相交”转化为三角形。 6.作图:任意等分线段。 第五章 方程(组) ★重点★一元一次、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方程的有关应用题(特别是行程、工程问题) ☆ 内容提要☆ 一、 基本概念 1.方程、方程的解(根)、方程组的解、解方程(组) 2. 分类:二、 解方程的依据—等式性质 1.a=b←→a+c=b+c 2.a=b←→ac=bc (c≠0) 三、 解法 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成1→解。 2. 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⑴基本思想:“消元”⑵方法:①代入法 ②加减法 四、 一元二次方程 1.定义及一般形式: 2.解法:⑴直接开平方法(注意特征) ⑵配方法(注意步骤—推倒求根公式) ⑶公式法: ⑷因式分解法(特征:左边=0) 3.根的判别式: 4.根与系数顶的关系: 逆定理:若 ,则以 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 5.常用等式: 五、 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方程 1.分式方程 ⑴定义 ⑵基本思想: ⑶基本解法:①去分母法②换元法(如, ) ⑷验根及方法 2.无理方程 ⑴定义 ⑵基本思想: ⑶基本解法:①乘方法(注意技巧!!)②换元法(例, )⑷验根及方法 3.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 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都可用代入法解。 六、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一概述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是中学数学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具体步骤是: ⑴审题。理解题意。弄清问题中已知量是什么,未知量是什么,问题给出和涉及的相等关系是什么。⑵设元(未知数)。①直接未知数②间接未知数(往往二者兼用)。一般来说,未知数越多,方程越易列,但越难解。 ⑶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相关的量。 ⑷寻找相等关系(有的由题目给出,有的由该问题所涉及的等量关系给出),列方程。一般地,未知数个数与方程个数是相同的。 ⑸解方程及检验。 ⑹答案。 综上所述,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实质是先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设元、列方程),在由数学问题的解决而导致实际问题的解决(列方程、写出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列方程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列方程是解应用题的关键。 二常用的相等关系 1. 行程问题(匀速运动) 基本关系:s=vt ⑴相遇问题(同时出发): + = ; ⑵追及问题(同时出发): 若甲出发t小时后,乙才出发,而后在B处追上甲,则 ⑶水中航行: ; 2. 配料问题:溶质=溶液×浓度 溶液=溶质+溶剂 3.增长率问题: 4.工程问题:基本关系: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常把工作量看着单位“1”)。 5.几何问题:常用勾股定理,几何体的面积、体积公式,相似形及有关比例性质等。 三注意语言与解析式的互化 如,“多”、“少”、“增加了”、“增加为(到)”、“同时”、“扩大为(到)”、“扩大了”、…… 又如,一个三位数,百位数字为a,十位数字为b,个位数字为c,则这个三位数为:100a+10b+c,而不是abc。 四注意从语言叙述中写出相等关系。 如,x比y大3,则x-y=3或x=y+3或x-3=y。又如,x与y的差为3,则x-y=3。五注意单位换算 如,“小时”“分钟”的换算;s、v、t单位的一致等。 七、应用举例(略) 第六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质、解法 ☆ 内容提要☆ 1. 定义:a>b、a<b、a≥b、a≤b、a≠b。 2. 一元一次不等式:ax>b、ax<b、ax≥b、ax≤b、ax≠b(a≠0)。 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4. 不等式的性质:⑴a>b←→a+c>b+c ⑵a>b←→ac>bc(c>0) ⑶a>b←→ac<bc(c<0) ⑷(传递性)a>b,b>c→a>c ⑸a>b,c>d→a+c>b+d. 5.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5 回复:【中考】【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第七章 相似形 ★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内容提要☆ 一、本章的两套定理 第一套(比例的有关性质): 涉及概念:①第四比例项②比例中项③比的前项、后项,比的内项、外项④黄金分割等。 第二套: 注意:①定理中“对应”二字的含义; ②平行→相似(比例线段)→平行。 二、相似三角形性质 1.对应线段…;2.对应周长…;3.对应面积…。 三、相关作图 ①作第四比例项;②作比例中项。 四、证(解)题规律、辅助线 1.“等积”变“比例”,“比例”找“相似”。 2.找相似找不到,找中间比。方法:将等式左右两边的比表示出来。⑴ ⑵ ⑶ 3.添加辅助平行线是获得成比例线段和相似三角形的重要途径。 4.对比例问题,常用处理方法是将“一份”看着k;对于等比问题,常用处理办法是设“公比”为k。 5.对于复杂的几何图形,采用将部分需要的图形(或基本图形)“抽”出来的办法处理。 五、 应用举例(略) 第八章 函数及其图象 ★重点★正、反比例函数,一次、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 内容提要☆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1.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点 2.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的特点 3.关于坐标轴、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 4.坐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关系 二、函数 1.表示方法:⑴解析法;⑵列表法;⑶图象法。 2.确定自变量取值范围的原则:⑴使代数式有意义;⑵使实际问题有 意义。 3.画函数图象:⑴列表;⑵描点;⑶连线。 三、几种特殊函数 (定义→图象→性质) 1. 正比例函数 ⑴定义:y=kx(k≠0) 或y/x=k。 ⑵图象:直线(过原点) ⑶性质:①k>0,…②k<0,… 2. 一次函数 ⑴定义:y=kx+b(k≠0) ⑵图象:直线过点(0,b)—与y轴的交点和(-b/k,0)—与x轴的交点。 ⑶性质:①k>0,…②k<0,… ⑷图象的四种情况: 3. 二次函数 ⑴定义: 特殊地, 都是二次函数。 ⑵图象:抛物线(用描点法画出:先确定顶点、对称轴、开口方向,再对称地描点)。 用配方法变为 ,则顶点为(h,k);对称轴为直线x=h;a>0时,开口向上;a<0时,开口向下。 ⑶性质:a>0时,在对称轴左侧…,右侧…;a<0时,在对称轴左侧…,右侧…。 4.反比例函数 ⑴定义: 或xy=k(k≠0)。 ⑵图象:双曲线(两支)—用描点法画出。 ⑶性质:①k>0时,图象位于…,y随x…;②k<0时,图象位于…,y随x…;③两支曲线无限接近于坐标轴但永远不能到达坐标轴。 四、重要解题方法 1. 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列方程[组]求解)。对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要合理选用一般式或顶点式,并应充分运用抛物线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特点,寻找新的点的坐标。如下图: 2.利用图象一次(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中的k、b;a、b、c的符号。 第九章 解直角三角形 ★重点★解直角三角形 ☆ 内容提要☆ 一、三角函数 1.定义:在Rt△ABC中,∠C=Rt∠,则sinA= ;cosA= ;tgA= ;ctgA= . 2.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0° 30° 45° 60° 90° sinα cosα tgα / ctgα / 3. 互余两角的三角函数关系:sin(90°-α)=cosα;… 4. 三角函数值随角度变化的关系 5.查三角函数表 二、解直角三角形 1. 定义:已知边和角(两个,其中必有一边)→所有未知的边和角。 2. 依据:①边的关系: ②角的关系:A+B=90° ③边角关系:三角函数的定义。 注意:尽量避免使用中间数据和除法。 三、对实际问题的处理 1. 俯、仰角: 2.方位角、象限角: 3.坡度: 4.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都缺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时,可用列方程的办法解决。 四、应用举例(略) 第十章 圆 ★重点★①圆的重要性质;②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③与圆有关的角的定理;④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定理。 ☆ 内容提要☆ 一、圆的基本性质 1.圆的定义(两种) 2.有关概念:弦、直径;弧、等弧、优弧、劣弧、半圆;弦心距;等圆、同圆、同心圆。 3.“三点定圆”定理 4.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5.“等对等”定理及其推论 5. 与圆有关的角:⑴圆心角定义(等对等定理) ⑵圆周角定义(圆周角定理,与圆心角的关系) ⑶弦切角定义(弦切角定理) 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1.三种位置及判定与性质: 2.切线的性质(重点) 3.切线的判定定理(重点)。圆的切线的判定有⑴…⑵… 4.切线长定理 三、圆换圆的位置关系 1.五种位置关系及判定与性质:(重点:相切) 2.相切(交)两圆连心线的性质定理 3.两圆的公切线:⑴定义⑵性质 四、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 1.相交弦定理 2.切割线定理 五、与和正多边形 1.圆的内接、外切多边形(三角形、四边形) 2.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及性质 3.圆的外切四边形、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4.正多边形及计算 中心角: 内角的一半: (右图) (解Rt△OAM可求出相关元素, 、 等) 六、 一组计算公式 1.圆周长公式 2.圆面积公式 3.扇形面积公式 4.弧长公式 5.弓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6.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及相关计算 七、 点的轨迹 六条基本轨迹 八、 有关作图 1.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 2.平分已知弧 3.作已知两线段的比例中项 4.等分圆周:4、8;6、3等分 九、 基本图形 十、 重要辅助线 1.作半径 2.见弦往往作弦心距 3.见直径往往作直径上的圆周角 4.切点圆心莫忘连 5.两圆相切公切线(连心线) 6.两圆相交公共弦 (可能不全)中考数学答题技巧: 一、考前准备 考前要摒弃杂念,排除一切干扰,提前进入数学思维状态。闭眼想一想平时考试自己易出现的错误,然后动手清点一下考场用具,轻松进入考场。这样做能增强信心,稳定情绪,使自己提前进入“角色”。 二、考前5分钟 拿到试卷后,而要通览一下全卷,摸透题情。看无印刷问题等。此时不能动手答题,但可以阅读试题,因此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地阅读一些试题,如题目比较长的,或者有一定难度的题。 三、开始答题后 (1)把自己容易忽略和出错的事项在草稿纸上作好记号,如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四个象限点的符号,等,也可以写一两名提醒自己的话。 (2)仔细审题 (4)分段得分 (5)跳跃解答 (6)先改后划 (7)联想猜押 (8)速书严查 祝你中考考好!
2023-01-14 03:04:442

函数关系分为哪几种

分连续函数和离散连续
2023-01-14 03:05:132

绘制平面图是要具备的三要素是什么?

绘制平面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图例、方向。一、比例尺:是指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也叫缩尺。用公式表示就是: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的表示方式有三种:数字式,即用数字形式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米;直线式,即在图上画一条直线,注明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米;文字式,即在图上用文字直接写出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米。比例尺是个分式,分子为1。分母越大,地图的比例尺越小。二、图例:表示平面图上各种事物的符号。三、方向:一般情况下,面向平面图,图的上方为北,下方为南,左方为西,右方为东。在有指向标的平面图上,指向标箭头指的方向即是北方。扩展资料一、平面图:将地面上各种地物的平面位置按一定比例尺、用规定的符号缩绘在图纸上,并注有代表性的高程点的这种图。二、建筑平面图。简称平面图,是建筑施工中比较重要的基本图。平面图是建筑物各层的水平剖切图,假想通过一栋房屋的门窗洞口水平剖开(移走房屋的上半部分),将切面以下部分向下投影,所得的水平剖面图,就称平面图建筑平面图既表示建筑物在水平方向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又反映各建筑空间与围合它们的垂直构件之间的相关关系。三、地图平面图(地球投影):是利用一定数学法则把地球表面的经、纬线转换到平面上的理论和方法。地图投影也就是地球的平面图。由于地球是一个赤道略宽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的梨形球体,故其表面是一个不可展平的曲面,所以运用任何数学方法进行这种转换都会产生误差和变形,为按照不同的需求缩小误差,就产生了各种投影方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面图百度百科——建筑平面图百度百科——地球投影
2023-01-14 03:05:161

七年级数学重点知识

费了我好大的事啊这位仁兄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第一章 走进数学世界第二章 有理数1.数轴: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数轴上的点与实数是一一对应的。2.相反数实数a的相反数是-a;若a与b互为相反数,则有a+b=0,反之亦然;几何意义:在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3.倒数:若两个数的积等于1,则这两个数互为倒数。4.绝对值: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在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5.科学记数法: ,其中 。 6.实数大小的比较:利用法则比较大小;利用数轴比较大小。7.在实数范围内,加、减、乘、除、乘方运算都可以进行,但开方运算不一定能行,如负数不能开偶次方。实数的运算基础是有理数运算,有理数的一切运算性质和运算律都适用于实数运算。正确的确定运算结果的符号和灵活的使用运算律是掌握好实数运算的关键。第三章 整式的加减 一、整式的有关概念1、单项式:数与字母乘积,这样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2、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3、单项式的次数:单项式中所有的字母的指数和。4、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5、多项式的项及次数:组成多项式中的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特别注意,多项式的次数不是组成多项式的所有字母指数和!!!6、整式: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整式。(分母含有字母的代数式不是整式)二、整式的运算(一)整式的加减法 基本步骤:去括号,合并同类项。(二)整式的乘法1、同底数的幂相乘 法则:同底数的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数学符号表示:___ (其中m、n为正整数)2、幂的乘方 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数学符号表示:_______ (其中m、n为正整数)3、积的乘方 法则:积的乘方,先把积中各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即等于积中各因式乘方的积。数学符号表示:_______ (其中n为正整数)4、同底数的幂相除 法则:同底数的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数学符号表示:___ (其中m、n为正整数)5、单项式乘以单项式 法则: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一个因式。6、单项式乘以多项式 法则: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的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7、多项式乘以多项式 法则: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去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8、平方差公式 法则: 两数的各乘以这两数的差,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差。 数学符号表示:_____ (其中a、b既可以是数,也可以是代数式) 说明:平方差公式是根据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得到的,它是两个数的和与同样的两个数的差的积的形式。9、完全平方公式 法则: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和再加上(或减去)这两数积的2倍。数学符号表示: ______(二)整式的除法1、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法则: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一个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法则: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就是多项式的每一项去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第四章 图形初步认识1.点、线、面: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如交通图上用点表示城市,屏幕上的画面是由点组成的)。2.角 ①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②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识别度分、秒,会进行简单换算。 ③了解角平分线及其性质。相交线和平行线一、基本概念1. 直线:(1)直线是向__________无限延伸的,直线没有端点。(2)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__________。2.射线:直线上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做__________,这个点叫做射线的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2. 线段:(1)直线上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有两个端点.(2)两点之间,__________最短。(3)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线段的__________。4.垂线;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__________时,叫做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__________。5、垂线的性质:(1)经过一点,有且只有___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结的所有线段中,__最短。6.两点间的距离:连结__________的线段的长度。7.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__________的垂线段的长度。8.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__________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9、角:有公共端,点的两条__________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_____叫做角的边。10、角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两个__________的角的射线,叫做角平分线。11.平角、周角:射线绕端点旋转,当终止位置和起始位置成__________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继续旋转回到__________位置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12、角的度量:1周角=__平角=___直角=360°, 1°=___" , 1"=___”13.小于平角的角的分类:__________角、__________角、__________角。14.互为余角、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_,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_,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15.相关角的性质:(1)对顶角______(2)同角或等角的余角_____;(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_______。二、相交线和平行线1.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__________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__________。相交时,对顶角相等。3.平行线的判定:(1)同位角___,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_____。(3)同旁内角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4)平行(或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__________。4、平行线的性质:(1)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____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_______。(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__________。(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_.(5)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或平行),这条直线也和_垂直(或平行).(6)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__________。(7)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__________。三、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1.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____。2、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推论:(1)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_____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2)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__________。3.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_________。4.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__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5.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比例,那么这条直线_于三角形的第三边。第五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达�8�5 学习如何去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并最后得到相应的结论;另外,我们还必须掌握有关频数、频率等知识点。明确调查问题————数据的用途;确定调查对象————数据收集的范围;选择调查方法————收集数据所采用的方法;展开调查——————数据收集;记录结果——————数据整理;得出结论——————数据分析;�8�5 概括:频数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 频率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或者百分比) 频数和频率都能够反映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8�5 学会用统计来直观来表示数据,并从统计图中发现数据间的联系。学会用计算机画出统计图。第六章 一元一次方程 1.会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解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的基本思想就是转化,即对方程进行变形,变形时要注意两点,一时方程两边不能乘以(或除以)含有未知数的整式,否则所得方程与原方程的解可能不同;二是去分母时,不要漏乘没有分母的项,一元一次方程是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函数问题的基本内容。2.正确理解方程解的定义,并能应用等式性质巧解考题:方程的解应理解为,把它代入原方程是适合的,其方法就是把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使问题得到了转化。 3.理解方程ax=b在不同条件下解的各种情况,并能进行简单应用:(1)a≠0时,方程有唯一解x= ;(2)a=0,b=0时,方程有无数个解; (3)a=0,b≠0时,方程无解。 4.正确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列方程解应用题,关键是寻找题中的等量关系,可采用图示、列表等方法,根据近几年的考试题目分析,要多关注社会热点,密切联系实际,多收集和处理信息,解应用题时还要注意检查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意义。5.几种常见的问题:和差倍分问题、等机变形问题、劳力调配问题、比例分配问题、数字问题、工程问题。第七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1.二元一次方程(组)及解的应用:注意:方程(组)的解适合于方程,任何一个二元一次方程都有无数个解,有时考查其整数解的情况,还经常应用方程组的概念巧求代数式的值。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消元,常用方法是代入消元和加减消元,转化思想和整体思想也是本章考查重点。会用代入消元法解含有未知数系数为1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会运用代入法解未知数系数都不是1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会用加减法求未知数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学会使用方程变形,再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灵活运用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解题。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键是能正确分析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题目内容往往与生活实际相贴近,与社会关系的热点问题相联系,请平时注意搜集、观察与分析。第八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1.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关键是分析判定不等号的变化,变化的依据是不等式的性质,特别注意的是,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要改变不等号方向;反之,若不等式的不等号方向发生改变,则说明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了一个负数。因此,在判断不等式成立与否或由不等式变形求某些字母的范围时,要认真观察不等式的形式与不等号方向。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大致相同,应注意的是,不等式两边所乘以(或除以)的数的正负,并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其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常与分式、根式、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等知识相联系,解决综合性问题3.求不等式(组)的特殊解:不等式(组)的解往往是有无数多个,但其特殊解在某些范围内是有限的,如整数解、非负整数解,要求这些特殊解,首先是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 然后再找到相应的答案。注意应用数形结合思想。4.列不等式(组)解应用题:注意分析题目中的不等量关系,考查的热点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联的不等式(组)应用题。第九章 多边形1. 多边形:一般来说,多边形是由一些线段依次首尾相连围成的封闭图形。我们通常根据多边形的边数将它们分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2. n边形:由n条线段依次首尾相接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叫做n边形(n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3. 多边形的分割:从一个多边形的某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他各顶点,可以把这个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4. 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有(n-3)条对角线,把n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一个n边形共有n个顶点,n条边,n(n-3)÷2 条对角线。5. 圆:一条线段绕着它的一端旋转一周形成的图形叫做圆。6. 圆上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弧,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做扇形。7. 圆可以分成若干个扇形。8. 圆上两点(连接两点的线段不是直径)将圆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大于半圆,一部分小于半圆,因此圆上的两点分圆成两条弧,每条弧都对应一个扇形。⒐了解三角形有关概念(内角、外角、中线、高、角平分线),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②探索并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⒑重点: 1.四边形的基本概念: (1)四边形:平面内,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如果任何两条线段都不在同一直线上,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四边形. (2)各部分名称: 边:组成四边形各边的线段 顶点:相邻两边的公共点 内角:从四边形内部看相邻两边所成的角,简称为角. 对角线:连结四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 外角:四边形的一条边与第十章 轴对称�8�5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是不同的概念:“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之间的形状与位置关系 “轴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图形的形状。 �8�5 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8�5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的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两条腰上的中线相等,两条腰上的高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到两条腰的距离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等于顶角的一半 �8�5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8�5 三角形的一些性质:1.三角形的任何两边的和一定大于第三边 ,由此亦可证明得三角形的任意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的中线,底边的高重合,即三线合一。图形的轴对称是中考题的新题型,热点题型。分值一般为3-4分,题型以填空,选择,作图为主,偶尔也会出现解答题。考察内容:①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判别。②注意镜面对称与实际问题的解决。 突破方法: ①熟练掌握图形的对称基本性质和基本作图法。②结合具体的问题大胆尝试,动手操作,探究发现其内在的规律。③注重对网格内和坐标内的图形的变换试题的研究,熟练掌握其常用的解题方法。④关注图形与变换创新题,弄清其本质,掌握基本解题方法,如动手操作法,折叠法,旋转法。第十一章 体验不确定现象1、 必然事件:在每次实验中一定发生的事件,发生的机会是100%。 2、 不可能事件:在每次实验中一定不发生的事件,发生的机会是0。 (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确定事件)3、 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无法确定在一次试验中会不会发生的事件,发生 的机会是0~1之间的数。 4、 “不太可能”不等于“不可能”,可能性小并不意味着一定不会发生。 5.机会:不确定事件或随机事件经过多次试验使之趋于稳定时状态,就是这个事件的成功率我们以后把这种成功率表示一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即机会。6.机会的均等与不等:不确定事件成功与失败的机会各占一半即0.50时,我们称这不确定事件的机会均等,否则就是机会不等。7、 不确定现象发生的机会的估计。 (1) 实验法:通过大量重复实验来估计。 (2) 分析法:从实验结果的所有可能情况来确定。 8、 不确定事件在大量重复实验中事件发生频率的稳定性。 7、 实验必须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次数越多,得到的机会估计值就越好。 8、 实验是估计机会大小的一种方法。
2023-01-14 03:05:191

分式的辨别

(1)是分式是形如A/B的格式,形式定义,不能化简之后判断(2)整式通分之后不可能是分式
2023-01-14 03:05:263

高中函数知识点

函数的解析式与定义域1求函数值域的方法①直接法:从自变量x的范围出发,推出y=f(x)的取值范围,适合于简单的复合函数;②换元法:利用换元法将函数转化为二次函数求值域,适合根式内外皆为一次式;③判别式法:运用方程思想,依据二次方程有根,求出y的取值范围;适合分母为二次且∈R的分式;④分离常数:适合分子分母皆为一次式(x有范围限制时要画图);⑤单调性法: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⑥图象法:二次函数必画草图求其值域;⑦利用对号函数⑧几何意义法:由数形结合,转化距离等求值域。主要是含绝对值函数函数的奇偶性1.定义:设y=f(x),x∈A,如果对于任意∈A,都有,则称y=f(x)为偶函数。如果对于任意∈A,都有,则称y=f(x)为奇函数。2.性质:①y=f(x)是偶函数y=f(x)的图象关于轴对称,y=f(x)是奇函数y=f(x)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②若函数f(x)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则f(0)=0③奇±奇=奇偶±偶=偶奇×奇=偶偶×偶=偶奇×偶=奇[两函数的定义域D1,D2,D1∩D2要关于原点对称]3.奇偶性的判断①看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②看f(x)与f(-x)的关系
2023-01-14 03:05:293

关于高一数学求函数式的问题?

一、函数的概念与表示1、映射(1)映射:设A、B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映射法则f,对于集合A中的任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则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A到B的对应法则f)叫做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记作f:A→B。注意点:(1)对映射定义的理解。(2)判断一个对应是映射的方法。一对多不是映射,多对一是映射2、函数构成函数概念的三要素 ①定义域②对应法则③值域两个函数是同一个函数的条件:三要素有两个相同二、函数的解析式与定义域1、求函数定义域的主要依据:(1)分式的分母不为零;(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零取零次方没有意义;(3)对数函数的真数必须大于零;(4)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底数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三、函数的值域1求函数值域的方法①直接法:从自变量x的范围出发,推出y=f(x)的取值范围,适合于简单的复合函数;②换元法:利用换元法将函数转化为二次函数求值域,适合根式内外皆为一次式;③判别式法:运用方程思想,依据二次方程有根,求出y的取值范围;适合分母为二次且∈R的分式;④分离常数:适合分子分母皆为一次式(x有范围限制时要画图);⑤单调性法: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⑥图象法:二次函数必画草图求其值域;⑦利用对号函数⑧几何意义法:由数形结合,转化距离等求值域。主要是含绝对值函数四.函数的奇偶性1.定义:设y=f(x),x∈A,如果对于任意∈A,都有,则称y=f(x)为偶函数。如果对于任意∈A,都有,则称y=f(x)为奇函数。2.性质:①y=f(x)是偶函数y=f(x)的图象关于轴对称, y=f(x)是奇函数y=f(x)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②若函数f(x)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则f(0)=0③奇±奇=奇 偶±偶=偶 奇×奇=偶 偶×偶=偶 奇×偶=奇[两函数的定义域D1,D2,D1∩D2要关于原点对称]3.奇偶性的判断①看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②看f(x)与f(-x)的关系五、函数的单调性1、函数单调性的定义:2设是定义在M上的函数,若f(x)与g(x)的单调性相反,则在M上是减函数;若f(x)与g(x)的单调性相同,则在M上是增函数。
2023-01-14 03:05:351

高中数学:函数部分概要,要细

一、函数的概念与表示 1、映射(1)映射:设A、B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映射法则f,对于集合A中的任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则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A到B的对应法则f)叫做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记作f:A→B。注意点:(1)对映射定义的理解。(2)判断一个对应是映射的方法。一对多不是映射,多对一是映射2、函数构成函数概念的三要素 ①定义域②对应法则③值域两个函数是同一个函数的条件:三要素有两个相同二、函数的解析式与定义域1、求函数定义域的主要依据:(1)分式的分母不为零;(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零取零次方没有意义;(3)对数函数的真数必须大于零;(4)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底数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三、函数的值域1求函数值域的方法①直接法:从自变量x的范围出发,推出y=f(x)的取值范围,适合于简单的复合函数;②换元法:利用换元法将函数转化为二次函数求值域,适合根式内外皆为一次式;③判别式法:运用方程思想,依据二次方程有根,求出y的取值范围;适合分母为二次且 ∈R的分式;④分离常数:适合分子分母皆为一次式(x有范围限制时要画图);⑤单调性法: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⑥图象法:二次函数必画草图求其值域;⑦利用对号函数⑧几何意义法:由数形结合,转化距离等求值域。主要是含绝对值函数四.函数的奇偶性1.定义: 设y=f(x),x∈A,如果对于任意 ∈A,都有 ,则称y=f(x)为偶函数。如果对于任意 ∈A,都有 ,则称y=f(x)为奇函数。2.性质:①y=f(x)是偶函数 y=f(x)的图象关于 轴对称, y=f(x)是奇函数 y=f(x)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②若函数f(x)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则f(0)=0③奇±奇=奇 偶±偶=偶 奇×奇=偶 偶×偶=偶 奇×偶=奇[两函数的定义域D1 ,D2,D1∩D2要关于原点对称]3.奇偶性的判断①看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②看f(x)与f(-x)的关系五、函数的单调性1、函数单调性的定义:2 设 是定义在M上的函数,若f(x)与g(x)的单调性相反,则 在M上是减函数;若f(x)与g(x)的单调性相同,则 在M上是增函数。
2023-01-14 03:05:411

谁能把高一必修一的数学函数部分的知识点总结一下,特别是定理 公式之类的,我函数贼差,我马上要考试,谢

楼主 你Q?我有函数复习 建议你 重点是三角函数转化 和 向量 公式转化
2023-01-14 03:05:513

高一函数知识点 总结 人教版

一、函数的概念与表示1、映射(1)映射:设A、B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映射法则f,对于集合A中的任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则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A到B的对应法则f)叫做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记作f:A→B。注意点:(1)对映射定义的理解。(2)判断一个对应是映射的方法。一对多不是映射,多对一是映射2、函数构成函数概念的三要素①定义域②对应法则③值域两个函数是同一个函数的条件:三要素有两个相同二、函数的解析式与定义域1、求函数定义域的主要依据:(1)分式的分母不为零;(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零取零次方没有意义;(3)对数函数的真数必须大于零;(4)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底数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三、函数的值域1求函数值域的方法①直接法:从自变量x的范围出发,推出y=f(x)的取值范围,适合于简单的复合函数;②换元法:利用换元法将函数转化为二次函数求值域,适合根式内外皆为一次式;③判别式法:运用方程思想,依据二次方程有根,求出y的取值范围;适合分母为二次且∈R的分式;④分离常数:适合分子分母皆为一次式(x有范围限制时要画图);⑤单调性法: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⑥图象法:二次函数必画草图求其值域;⑦利用对号函数⑧几何意义法:由数形结合,转化距离等求值域。主要是含绝对值函数四.函数的奇偶性1.定义:设y=f(x),x∈A,如果对于任意∈A,都有,则称y=f(x)为偶函数。如果对于任意∈A,都有,则称y=f(x)为奇函数。2.性质:①y=f(x)是偶函数y=f(x)的图象关于轴对称,y=f(x)是奇函数y=f(x)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②若函数f(x)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则f(0)=0③奇±奇=奇偶±偶=偶奇×奇=偶偶×偶=偶奇×偶=奇[两函数的定义域D1,D2,D1∩D2要关于原点对称]3.奇偶性的判断①看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②看f(x)与f(-x)的关系五、函数的单调性1、函数单调性的定义:2设是定义在M上的函数,若f(x)与g(x)的单调性相反,则在M上是减函数;若f(x)与g(x)的单调性相同,则在M上是增函数。
2023-01-14 03:06:011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单元,函数与集合的概念,知识点梳理,急需!!!

没分 没分 抗议!!
2023-01-14 03:06:043

高一函数知识点 总结 人教版

一、函数的概念与表示1、映射(1)映射:设A、B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映射法则f,对于集合A中的任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则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A到B的对应法则f)叫做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记作f:A→B。注意点:(1)对映射定义的理解。(2)判断一个对应是映射的方法。一对多不是映射,多对一是映射2、函数构成函数概念的三要素①定义域②对应法则③值域两个函数是同一个函数的条件:三要素有两个相同二、函数的解析式与定义域1、求函数定义域的主要依据:(1)分式的分母不为零;(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零取零次方没有意义;(3)对数函数的真数必须大于零;(4)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底数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三、函数的值域1求函数值域的方法①直接法:从自变量x的范围出发,推出y=f(x)的取值范围,适合于简单的复合函数;②换元法:利用换元法将函数转化为二次函数求值域,适合根式内外皆为一次式;③判别式法:运用方程思想,依据二次方程有根,求出y的取值范围;适合分母为二次且∈R的分式;④分离常数:适合分子分母皆为一次式(x有范围限制时要画图);⑤单调性法: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⑥图象法:二次函数必画草图求其值域;⑦利用对号函数⑧几何意义法:由数形结合,转化距离等求值域。主要是含绝对值函数四.函数的奇偶性1.定义:设y=f(x),x∈A,如果对于任意∈A,都有,则称y=f(x)为偶函数。如果对于任意∈A,都有,则称y=f(x)为奇函数。2.性质:①y=f(x)是偶函数y=f(x)的图象关于轴对称,y=f(x)是奇函数y=f(x)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②若函数f(x)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则f(0)=0③奇±奇=奇偶±偶=偶奇×奇=偶偶×偶=偶奇×偶=奇[两函数的定义域D1,D2,D1∩D2要关于原点对称]3.奇偶性的判断①看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②看f(x)与f(-x)的关系五、函数的单调性1、函数单调性的定义:2设是定义在M上的函数,若f(x)与g(x)的单调性相反,则在M上是减函数;若f(x)与g(x)的单调性相同,则在M上是增函数。
2023-01-14 03:06:071

夜的成语有哪些

晓行夜住、昼夜兼程、夜半三更、夜行被绣、夙夜在公、门不夜扃、更深夜静夙夜匪解、夜以继昼、连更晓夜、无明无夜、熬更守夜、对床夜语、夜不闭户夜不成寐、星行夜归、衣锦夜行、夜静更深、天方夜谭、连明彻夜、炳烛夜游夜长梦短、昼伏夜行、以日继夜、愁多夜长、衣绣夜游、俾昼作夜、连更星夜夜雨对床、半夜三更、连日继夜、卜昼卜夜、昼思夜想、三更半夜、生死长夜炫昼缟夜、夜光之璧、连日连夜、花朝月夜、半夜三更、连更彻夜、晨兴夜寐鹤知夜半、夙兴夜寐、连明达夜、秉烛夜游、月夜花朝、以夜继昼、巴山夜雨没日没夜、夜以继日、衣绣夜行、夜静更阑、连明连夜、不舍昼夜、暮夜怀金黑更半夜、夜郎自大、清夜扪心、深更半夜、明珠夜投、卜夜卜昼、暮夜先容以夜继日、昼夜兼行、晓行夜宿、通宵彻夜、夙兴夜处、好天良夜、移日卜夜以夜续昼、成日成夜、夜郎自大、昼日昼夜、一夜十起、山阴夜雪、夙夜匪懈弥日累夜、对床夜雨、长夜漫漫、夙夜不解、朝歌夜弦、昼阴夜阳、昼耕夜诵镇日镇夜、日以继夜、夜深人静、门不夜关、
2023-01-14 03:01:121

算圆柱体的所有公式

直径=半径×2 半径=直径÷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圆周率×半径×2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 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2023-01-14 03:01:155

带有夜字的成语

彻夜不眠 齐头并进带有夜字的成语 昼夜兼程 昼伏夜游 朝朝寒食,夜夜元宵 衣绣夜行 以夜继日 以日继夜 夜以继日 夜郎自大 夜阑人静 夜静更深 夜长梦多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星行夜归 晓行夜宿 夙夜在公 夙夜匪懈 夙兴夜寐 山阴夜雪 三更半夜 日日夜夜
2023-01-14 03:01:166

王力宏的档案

王力宏档案: 中文名:王力宏 英文名字: Lee Hom 生日: 1976年5月17日 生肖: 龙 星座: 金牛座 身高: 178公分 血型: O型 贯籍 : 广东番禺 学历: 美国麻州Williams College毕业 嗜好:棒球、音乐、绘画、电影、戏剧、创作 口头禅 : "It"s all good!" 语言:国语、英语 家庭状况:父母、1兄、1弟 特别技能:小提琴、钢琴、鼓、作曲 喜爱的运动:棒球 最喜欢的科目: 爵士钢琴 最佩服的人: 爸爸 最欣赏的歌手: Stevie Wonder 最喜欢的艺人: Elton John、 Stevie Wonder、Prince、George Michael、Sting 最喜欢的电影: 夜访吸血鬼、刺激1995、小妇人 最喜欢的运动: 棒球 最喜欢的国家/地区: 中国台湾 最喜欢的动物: 人类 最喜欢的颜色: 蓝色 最喜欢的食物: 日本料理、总汇三明治、葡萄柚汁、Pizza、北京烤鸭 最大的心愿: 做一个对流行音乐界有贡献的创作人 专辑简介 2005 王力宏/盖世英雄 LEEHOM WANG/Heroes Of Earth (SONYBMG) 亚州音乐人的骄傲,「chinked-out」第二章,从传统中创造音乐的无限可能,王力宏「盖世英雄」2005继续压轴上演,华语音乐永远首席登场! 2004 王力宏/心中的日月 冠军庆功版(SONY) LEEHOM WANG/SHANGRI-LA CHAMPION CELEBRATION EDITION 2004 王力宏/心中的日月 冠军庆功版(SONY) LEEHOM WANG/SHANGRI-LA CHAMPION CELEBRATION EDITION 「Chinked - out」呛出华语音乐新版图,重量级加赠八首创作影像MV集VCD,力宏亲身参与词曲音乐制作、影像导演,全方位创作意念完整呈现 2004 王力宏/心中的日月(SONY) LEEHOM WANG/SHANGRI-LA 为华人音乐争一口气!史无前例开创华语音乐新生命,跨越,融合,连接,东方、西方音乐,首创亚洲第一张「chinked-out」华语专辑,在传说中的香格里拉,追寻王力宏心中的日月 2004 王力宏/HEAR MY VOICE(SONY) LEEHOM WANG/HEAR MY VOICE 邀请了日本一流的顶级乐手全部Live演出录制,让力宏的声音能更深动、更具穿透力到达音乐之上。您将听到王力宏截然不同的音质情感表现,一种淬练过后的完美与纯真。 2004 王力宏/Dream Again(SONY) LEEHOM WANG/Dream Again 王力宏前进国际发行第三张日文单曲—DREAM AGAIN。特别邀请日本知名乐团米米 CLUB 灵魂人物金隆博担任配唱制作人。 2004 王力宏/不可思议(SONY) LEEHOM WANG/Unbelievable 打破常规,Hip Hop、Rap、R&B、Jazz音乐元素,「黑」得很过瘾,太多的「不可思议」发生在这张专辑中,力宏搏的就是跳出自己的框框! 2003 王力宏/爱的奇迹 LEEHOM WANG/LEEHOM WANG (SONY) 收录日本BOURBON「CHUEL」巧克力广告曲「爱的奇迹」,同时收录「流泪手心」日文版、「二个人不等于我们」中文版。 2003 王力宏/唯一(专辑) LEEHOM WANG/THE ONLY ONE (SONY) 第一位正式在日本出道的台湾男歌手-王力宏,进军日本首张专辑,收录十五首日本最受欢迎的王力宏历年中英日文曲目。 2003 王力宏/唯一(单曲) LEEHOM WANG/LAST NIGHT (SONY) 王力宏带着全台湾歌迷的祝福,成功进军日本乐坛!日本出道单曲「唯一」日文版,特别收录电影【MOON CHILD】片尾曲「Last Night」。 2002 王力宏/95-02 新歌+精选 王力宏的音乐进化论 LEEHOM WANG/95-02 Evolution (SONY) 横跨BMG、福茂、SONY三大厂牌,双CD收集26首力宏音乐进化过程最完整纪录。从优质偶像到全创作的音乐人;从得「十大偶像奖」到「金曲奖最佳制作人」奖;这是一张王力宏音乐进化过程的完整纪录。 2001 王力宏/唯一 LEEHOM WANG/THE ONE AND ONLY (SONY) 记录了这一年力宏所经历的所有更内在的试炼,他藉由创作与我们分享成长的每一刻所经过的每一种感受,因而新创作曲风更加流行但却也更加的狂放,11种生命轨迹,旋律动人的短篇纪事,倾听悦耳无国界语言,领会细腻悲欢离合,呈现…千变万化。 2001 王力宏/王力宏创世纪影音全纪录 LEEHOM WANG/LEE HOM MUSIC CENTURY (SONY) 创作王力宏 音乐新世纪 年度超值精装版3 in 1让你拥有全部王力宏 2001最新创作新歌『Take your time』林夕填词 +10首主打MTV全记录&『Take your time』制作花絮 +『爱.拥抱.王力宏』 2000 王力宏/每天爱你24小时(SONY) LEEHOM WANG/TAKE YOUR TIME 王力宏2000年首张广东EP 【每天 爱你廿四小时】CD+VCD精装版 王力宏亲自谱曲 金牌作词人林夕 共同创作脍炙人口新歌曲 2000 王力宏/永远的第一天 LEEHOM WANG/FOREVER"S FIRST DAY (SONY) 这是王力宏第一张完整制作的专辑,由99年的创作约40多首新歌中,最后筛选10 首,制作期超过一年。专辑中处处可见他对自己音乐作品的用心!........(详全文) 1999 王力宏/不可能错过你 LEEHOM WANG/IMPOSSIBLE TO MISS YOU (SONY) 音乐无国界 质感无上限 优质唱作旗鉴11首新流行经典 1998 王力宏/公转自转 LEEHOM WANG/REVOLUTION(SONY) 从选歌、填词谱曲、编曲配唱,到封套摄影、音乐录像带的拍摄,力宏无不具细靡遗,全心投入,交出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 1998 王力宏/我用生命爱你 LEEHOM WANG/I WANT TO SPEND MY LIFE TIME LOVING YOU(SONY) 柯以敏、王力宏特别献唱暑假强档电影「蒙面侠-苏洛」指定中文版主题曲 I Want To Spend My Lifetime Loving You ”我用生命爱你” 1998年 王力宏/好力宏精选辑 LEEHOM WANG/Good Leehom Compilation(福茂) 1997年 王力宏/白纸 LEEHOM WANG/White Paper(福茂) 1996年 王力宏/好想你 LEEHOM WANG/issing You(福茂) 1996年 王力宏/如果你听见我的歌 LEEHOM WANG/If You Heard My Song(福茂) 1995年 情敌贝多芬 LEEHOM WANG/Love Rival Beethoven(BMG) 获奖记录: 1996年 ◎11月,民生报十大偶像最佳新人奖 1997年 ◎4月,入围金曲奖“海外最佳男演唱人” ◎10月,入选十大广告明星 1998年 ◎8月在台湾新力音乐之首张个人国语专辑《公转自转》,有近半张专辑中的歌曲由力宏自己担任创作者及制作人,专辑推出一周内销售即突破10万张 1999年 ◎1月,《公转自转》Channel〔V〕年度 Top20 歌曲奖 ◎3月,《公转自转》98年度十大唱片奖 ◎4月,入围金曲奖“最佳男演唱人”及“最佳专辑制作人奖” ◎4月,夺得第十届金曲奖“最佳男演唱人”及“最佳专辑制作人奖” ◎10月,新加坡金曲奖“年度最佳制作人奖” 2000年 ◎1月,TVB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上以《让我取暖》获得“最佳合唱歌曲银奖” ◎1月,香港电台十大中文金曲颁奖典礼上获“最有前途新人男歌手金奖” ◎1月,《不可能错过你》 Channel〔V〕年度 Top20 歌曲奖,Channel [v] 华语榜中榜 99上以《Julia》获最受欢迎歌曲奖 ◎2月,获中华音乐人交流协会1999十大专辑《不可能错过你》及十大单曲《流泪手心》。 ◎3月,《不可能错过你》99年度十大唱片奖 ◎3月,《流泪手心》99年度十大歌曲奖 ◎4月,入围金曲奖“最佳男演唱人”及“最佳作曲奖” ◎6月,获得CCTV-MTV “台湾区最受欢迎男歌手奖” ◎9月获,TVB8频道最佳新人奖,《永远的第一天》获TVB8频道金曲奖 ◎11月,获得台湾“十大偶像”殊荣,获马来西亚第一届「中文金曲奖」“最佳男演唱”、“最佳作曲”(入围歌曲:欢喜城)以及 “年度金曲”(入围歌曲:永远的第一天) ◎12月,获香港新城电台「新城劲爆国语歌曲」(《不要害怕》),《每天爱你廿四小时》获TVB劲个金曲第四季季选金曲奖 2001年 ◎1月,获商业电台 四台联颁「卓越表现大奖」铜奖 ◎1月,获2000度年香港无线电视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杰出表现奖银奖 《不要害怕》获最受欢迎国语歌曲奖铜奖 ◎1月,获香港电台第二十三届中文金曲颁奖典礼「飞跃大奖」男歌手铜奖 、「全国最受欢迎歌手奖」男歌手银奖 年份 广告纪录 1997年 ◎1月,台湾资生堂-SQ观念代言人 ◎3月,台湾维他露-P饮料广告 (同年十月因此片入选台湾“十大广告明星”) ◎9月,Hang Ten 97"秋冬服饰代言 1998年 ◎5月,Hang Ten 98"夏季服饰代言 ◎9月,台湾新闻局反色情大使 ◎11月,古道绿茶广告 1999年 ◎11月,台湾行政院新闻局 “和未来有约” ◎12月,娃哈哈矿泉水广告 2000年 ◎5月,“美国棉”商标 代言人 ◎11月,宝路华手表代言人} 明星个人档案 明星资料 明星简介
2023-01-14 03:01:166

如果两个分母因式相同怎么找公因式

解我们把几个代数式都具有的相同的因式叫做公因式;若分子分母都是单项式时,相同的字母就是公因式;当分子分母都是多项式时,首先将分子分母进行因式分解,然后找出相同的因式。分数和分式在约分和通分时,都尊循: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或式子(不能为0)它们的大小不变。(分数的基本性质)
2023-01-14 03:01:171

当分式计算时,分母因式分解时,没有分解彻底,算不算错??

如果是单纯的分式计算的话不算错.....偶们正好教...你也是初一的吧?
2023-01-14 03:01:204

25万千米等于多少公里

25万千米等于多少公里,1公里=1千米,所以25万千米×1千米=25万公里。
2023-01-14 03:01:201

椭圆的离心率计算公式是什么?

离心率e=c/a=√[(a2-b2)/a2]=√[1-(b/a)2]。离心率是动点到焦点的距离和动点到准线的距离之比。椭圆扁平程度的一种量度,离心率定义为椭圆两焦点间的距离和长轴长度的比值,用e表示,即e=c/a (c=半焦距;a=长半轴)。圆的离心率=0椭圆的离心率:e=c/a(0,1)(c,半焦距;a,半长轴(椭圆)/半实轴(双曲线))抛物线的离心率:e=1双曲线的离心率:e=c/a(1,+∞)(c=半焦距;a=半长轴(椭圆)/半实轴(双曲线))偏心因子计算:对应态蒸气压关联方程法:基于Pitzer定义式的对应态蒸气压关联方程法,具有代表性的如基于Clapeyron方程的Edmister方程法、Lee—Kesler方程法和最近Daniel基于Antoine方程提出的计算法等。每一个蒸气压温度关系式都对应一个w估算关系。
2023-01-14 03:01:231

圆柱的侧面积公式是什么

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高为h,则:圆柱的侧面积公式:S侧=2πrh圆柱全面积公式:S全=2πr²+2πrh
2023-01-14 03:01:122

分数分母的裂解,就是分母的因式分解。比如1/(1+X)(1-X),分母如何化成减的形式?求详细教程。。谢谢。

注意:你给的例个是 1-x    ;我后面给的例子是 x-1 
2023-01-14 03:01:111

夜四字成语大全

夜四字成语大全相关的成语:一夜十起三更半夜不舍昼夜以夜继日以夜继昼以夜继朝以夜续昼以日继夜俾夜作昼俾昼作夜半夜三更卜夜卜昼卜昼卜夜却金暮夜夙兴夜处夙兴夜寐夙夜不解夜郎自大夜长梦多夜长梦短夜阑人静夜雨对床夜静更深夜静更阑天方夜谭好天良夜对床夜语对床夜雨山阴夜雪巴山夜雨弥日累夜愁多夜长成日成夜无明无夜无昼无夜日以继夜日夜兼程日日夜夜明珠夜投星行夜归昼伏夜动昼伏夜游昼伏夜行昼夜兼程昼夜兼行昼度夜思夜长梦多夜长梦短夜光之璧夜深人静夜行被绣夜郎自大
2023-01-14 03:01:092

圆柱侧面的表面积公式

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底面,周围的面叫侧面,一个圆柱体是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的。圆柱体的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是圆柱体的高。圆柱体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圆柱体的侧面的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斜着切)。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x高,公式即:S侧面积=Ch=2πrh。
2023-01-14 03:01:091

25公里 等于多少米? 走路需要多久

25000
2023-01-14 03:01:0812

因式分解末知数能为分母吗

可以的。分解到最简形式就好
2023-01-14 03:01:072

圆柱的侧、表、底面积、底面周长、圆的面积、周长公式是什么

假设圆柱高为h,底面圆半径为r圆柱侧面积公式=2*π*r*h圆柱表面积公式=侧面积+2个圆的面积=2*π*r*h+2*π*r*r圆柱底面积公式=π*r*r圆柱底面周长公式=2*π*r圆的面积公式=π*r*r圆的周长公式=2*π*r
2023-01-14 03:01:051

带夜字的词语及成语有哪些

  大家学过带夜字的词语有哪些呢?都还记得吗?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带夜字的词语及其相互知识,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一起来阅读!    带夜字的词语   夜晚   黑夜   日夜   今夜   过夜   昼夜   彻夜   夜空   夜景   午夜   月夜   夜叉   夜场   夜市   夜车   夜宵   前夜   夜班   星夜   极夜    带夜字的成语   三更半夜   夜以继日   夜深人静   夙兴夜寐   日日夜夜   天方夜谭   夜长梦多   风花雪夜   日夜兼程   夜不闭户   深更半夜   昼伏夜动    带夜字的成语解释   夜以继日   [yè yǐ jì rì]   形容日夜不停。多指工作或学习等。《孟子·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夜深人静   [yè shēn rén jìng]   深夜没有人声,非常寂静。   夙兴夜寐   [sù xīng yè mèi]   很早就起来,很晚才睡下。多形容勤劳。《诗经·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夙:早。寐:睡觉。   天方夜谭   [tiān fāng yè tán]   阿拉伯古代民间故事集,又名《一千零一夜》,内容富于神话色彩。后多用来比喻虚妄荒诞的言论:他刚才说的简直就是~!   日日夜夜   [rì rì yè yè]   每天每夜。形容延续的时间长。   日夜兼程   [rì yè jiān chéng]   不分白天黑夜拼命赶路。   夜不闭户   [yè bù bì hù]   夜里睡觉不关门,也没有人来偷盗。形容社会治安良好。   夜长梦多   [yè cháng mèng duō]   比喻时间拖长了,情况可能会发生不利的变化。清吕留良《家书》:“荐举事近复纷纭,夜长梦多,恐将来有意外,奈何!”   夜不成眠   [yè bù chéng mián]   形容焦虑,担心的情形。   愁多夜长   [chóu duō yè cháng]
2023-01-14 03:0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