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圆形面积公式怎样算

2023-05-20 03:32:04
TAG: 公式
共5条回复
阿啵呲嘚

半径是r

则面积=πr²,π是圆周率,约等于3.14

具体计算过程可以用定积分

clou

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乘以半径的平方

S=π*r^2

meira

把圆平均分成若干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宽就等于圆的半径(r),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C)的一半。长方形的面积是ab,那圆的面积就是:圆的半径(r)的平方乘以π,S=πrr。

康康map

圆面积=πr^2 (r为圆半径)

皮皮

π乘以半径的平方

相关推荐

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圆的16个公式:一.面积公式:1.圆的面积:S=πr²=πd²/4。2.扇形弧长:L=圆心角(弧度制)*r=n°πr/180°(n为圆心角)。3.扇形面积:S=nπr²/360=Lr/2(L为扇形的弧长)。4.圆的直径:d=2r。5.圆锥侧面积:S=πrl(l为母线长)。6.圆锥底面半径:r=n°/360°L(L为母线长)(r为底面半径)。二.周长公式:圆的周长:C=2πr或C=πd。三.圆的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点O(a,b)为圆心,以r为半径的圆的标准方程是(x-a)^2+(y-b)^2=r^2。特别地,以原点为圆心,半径为r(r>0)的圆的标准方程为x^2+y^2=r^2。2、圆的一般方程:方程x^2+y^2+Dx+Ey+F=0。可变形为(x+D/2)^2+(y+E/2)^2=(D^2+E^2-4F)/4。故有:a.当D^2+E^2-4F>0时,方程表示以(-D/2,-E/2)为圆心,以(√D^2+E^2-4F)/2为半径的圆;b.当D^2+E^2-4F=0时,方程表示一个点(-D/2,-E/2);c.当D^2+E^2-4F<0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3、圆的参数方程:以点O(a,b)为圆心,以r为半径的圆的参数方程是x=a+r*cosθ,y=b+r*sinθ,(其中θ为参数)。圆的端点式:若已知两点A(a1,b1),B(a2,b2),则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x-a1)(x-a2)+(y-b1)(y-b2)=0。圆的离心率e=0,在圆上任意一点的半径都是r。经过圆x^2+y^2=r^2上一点M(a0,b0)的切线方程为a0*x+b0*y=r^2。
2023-02-04 11:07:491

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圆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如下:把圆平均分成若干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宽就等于圆的半径(r),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C)的一半。长方形的面积是ab,那圆的面积就是:圆的半径(r)乘以二分之一周长C,S=r*C/2=r*πr。相关信息:圆周率(Pi)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一般用希腊字母π表示,是一个在数学及物理学中普遍存在的数学常数。π也等于圆形之面积与半径平方之比。是精确计算圆周长、圆面积、球体积等几何形状的关键值。 在分析学里,π可以严格地定义为满足sinx = 0的最小正实数x。圆周率用字母 (读作pài)表示,是一个常数(约等于3.141592654),是代表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它是一个无理数,即无限不循环小数。在日常生活中,通常都用3.14代表圆周率去进行近似计算。而用十位小数3.141592654便足以应付一般计算。即使是工程师或物理学家要进行较精密的计算,充其量也只需取值至小数点后几百个位。
2023-02-04 11:09:371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圆面积计算公式是:S=πr²或S=π*(d/2)²。把圆平均分成若干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宽就等于圆的半径(r),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C)的一半。长方形的面积是ab,那圆的面积就是:圆的半径(r)乘以二分之一周长C,S=r*C/2=r*πr,有关的公式还有:1、圆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2、半圆的面积:S半圆=(πr2)÷2。3、半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2。4、圆环面积: S大圆-S小圆=π(R2-r2)(R为大圆半径,r为小圆半径)。5、圆环面积=外大圆面积-内小圆面积。6、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7、半圆周长=圆周率×半径+直径。圆环面积求法:1、圆环面积S=外圆面积-内圆面积=圆周率×(大半径平方-小半径平方)=π(R×R-r×r)=π(R²-r²)。2、圆环面积S=π[(R-r)×(R+r)]。R=大圆半径,r=圆环宽度=大圆半径-小圆半径。圆环相当于一个空心的圆,空心圆拥有一个小半径(r),整个圆有一个大半径(R),整个圆的半径减去空心圆半径就是环宽。生活中的例子有空心钢管,甜甜圈,指环等,截取圆环一部分的叫扇环。
2023-02-04 11:10:181

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圆面积公式是一种定理定律。为圆周率*半径的平方,用字母可以表示为:S=tr2或S=m*(d/2)21。 (表示圆周率(3.1415926·····),r表示半径,d表示直径)。
2023-02-04 11:11:411

圆的面积公式

圆的面积公式=π*半径的平方
2023-02-04 11:12:022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啊?

圆的面积公式是圆周率乘以半径的平方,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简而言之,就是直径乘以圆周率再除以2。设圆半径为r,面积为S,则面积S=π·r2(π 表示圆周率)。即圆面积等于圆周率乘以圆半径的平方。扩展资料圆环面积:用字母表示:S内+S外(πR2)S外-S内=π(R2-r2)还有第二种方法:S=π[(R-r)×(R+r)]R=大圆半径r=圆环宽度=大圆半径-小圆半径
2023-02-04 11:13:251

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

S=πr?或S=π*(d/2)?。r:圆的半径。d:圆的直径。π:圆周率,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一般取值3.14。约翰尼斯·开普勒运用无穷分割法,求出了许多图形的面积。1615年,他将自己创造的这种求圆面积的新方法,发表在《葡萄酒桶的立体几何》一书中。他把圆分割成无穷多个小扇形,并果敢地断言:无穷小的扇形面积,和它对应的无穷小的三角形面积相等。他在前人求圆面积的基础上,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023-02-04 11:13:471

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圆面积公式是一种定理定律。为圆周率*半径的平方,用字母可以表示为:S=tr2或S=m*(d/2)21。 (表示圆周率(3.1415926·····),r表示半径,d表示直径)。
2023-02-04 11:14:081

圆的面积公式

S=派阿儿方
2023-02-04 11:14:293

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01 圆的面积公式为S=πr²,π为3.14,这样就计算出面积S了。 02 其中π是给出的固定值,读音为pai,这是圆周率,数值在3.1415926-3.1415927间,一般用3.14。 03 圆的直径用D表示,一般用D的时候,和固定的数值π可以组合成不同的公式,比如计算圆的周长c=πD。 04 圆的半径用r表示,r其实就是D的一半,也就是r=½D,如果我们知道直径,就能够得出半径,同理知道半径也可以得到直径了。 05 求圆的面积或者周长最重要是得到半径或者直径,圆的周长为πD,或者π*2r即可。 06 半圆如果求面积方法也是一样的,直接用整圆面积除以2就可以了。 半圆的周长稍微不同,用整圆的周长除以2之后,要加上直径的数值才行。
2023-02-04 11:15:531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圆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如下:把圆平均分成若干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宽就等于圆的半径(r),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C)的一半。长方形的面积是ab,那圆的面积就是:圆的半径(r)乘以二分之一周长C,S=r*C/2=r*πr。相关信息:圆周率(Pi)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一般用希腊字母π表示,是一个在数学及物理学中普遍存在的数学常数。π也等于圆形之面积与半径平方之比。是精确计算圆周长、圆面积、球体积等几何形状的关键值。 在分析学里,π可以严格地定义为满足sinx = 0的最小正实数x。圆周率用字母 (读作pài)表示,是一个常数(约等于3.141592654),是代表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它是一个无理数,即无限不循环小数。在日常生活中,通常都用3.14代表圆周率去进行近似计算。而用十位小数3.141592654便足以应付一般计算。即使是工程师或物理学家要进行较精密的计算,充其量也只需取值至小数点后几百个位。
2023-02-04 11:16:561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圆的面积公式为:S=πr²,S=π(d/2)²,(d为直径,r为半径,π是圆周率,通常取3.14),圆面积公式的是由古代数学家不断推导出来的。我国古代的数学家祖冲之,从圆内接正六边形入手,让边数成倍增加,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去逼近圆面积。古希腊的数学家,从圆内接正多边形和外切正多边形同时入手,不断增加它们的边数,从里外两个方面去逼近圆面积。古印度的数学家,采用类似切西瓜的办法,把圆切成许多小瓣,再把这些小瓣对接成一个长方形,用长方形的面积去代替圆面积。16世纪的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把圆分割成许多小扇形;不同的是,他一开始就把圆分成无穷多个小扇形。圆面积等于无穷多个小扇形面积的和,所以在最后一个式子中,各段小弧相加就是圆的周长2πR,所以有S=πr²。与圆相关的公式:1、半圆的面积:S半圆=(πr^2)/2。(r为半径)。2、圆环面积:S大圆-S小圆=π(R^2-r^2)(R为大圆半径,r为小圆半径)。3、圆的周长:C=2πr或c=πd。(d为直径,r为半径)。4、半圆的周长:d+(πd)/2或者d+πr。(d为直径,r为半径)。5、扇形弧长L=圆心角(弧度制)×R= nπR/180(θ为圆心角)(R为扇形半径)6、扇形面积S=nπ R²/360=LR/2(L为扇形的弧长)7、圆锥底面半径 r=nR/360(r为底面半径)(n为圆心角)于无穷多个小扇形面积的和,所以在最后一个式子中,各段小弧相加就是圆的周长2πR,所以有S=πr²。
2023-02-04 11:18:211

圆的面积公式是多少

2*pai*r^2
2023-02-04 11:19:034

圆的面积公式

πr²
2023-02-04 11:20:497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圆的面积:S圆=π乘以r的平方;公式:S=πr。在一个平面内,一动点以一定点为中心,以一定长度为距离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封闭曲线叫做圆。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圆形的面积公式把一个圆沿直径剪开,分成若干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二分之c)宽相当于圆的半径(r)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圆的面积所以:圆的面积=长x宽=2/C=兀r的平方既公式为:兀r的平方扩展资料:圆的相关公式半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2圆环面积=外大圆面积-内小圆面积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半圆周长=圆周率×半径+直径
2023-02-04 11:22:133

圆的面面积公式是什么

圆的面积公式:S=π×(r^2),为圆周率*半径的平方。在一个平面内,一动点以一定点为中心,以一定长度为距离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封闭曲线叫做圆。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圆是一种几何图形,指的是平面中到一个定点距离为定值的所有点的集合。这个给定的点称为圆的圆心。作为定值的距离称为圆的半径。当一条线段绕着它的一个端点在平面内旋转一周时,它的另一个端点的轨迹就是一个圆。圆的直径有无数条;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圆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2023-02-04 11:23:171

圆的面积公式怎么算,圆面积计算公式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S = π×r2 =3.1416×r2 圆周长计算公式:L = 2×π×r (圆的面积说白了一点就是:半径乘于半径乘于3.14)已知圆的面积求直径:直径:2√(面积÷园周率)求面积例:一个单根直径为80毫米的电缆线,求其截面积3.14×(40×40)或3.14×402= 3.14×1600 = 502.4(平方毫米)求球的体积计算公式:4.18879×半径×半径×半径
2023-02-04 11:25:0610

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πr^2
2023-02-04 11:26:294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πr²
2023-02-04 11:27:123

圆的面积公式是多少

派r平方
2023-02-04 11:27:557

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圆的面积:S圆=π乘以r的平方;公式:S=πr²。在一个平面内,一动点以一定点为中心,以一定长度为距离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封闭曲线叫做圆。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圆形的面积公式把一个圆沿直径剪开,分成若干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二分之c)宽相当于圆的半径(r)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圆的面积所以:圆的面积=长x宽=2/C=兀r的平方既公式为:兀r的平方拓展资料有关圆周角和圆心角的性质和定理①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个圆周角,两组弧,两条弦,两条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他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②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圆周角与圆心角在弦的同侧)。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度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圆心角计算公式:θ=(L/2πr)×360°=180°L/πr=L/r(弧度)。即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③如果一条弧的长是另一条弧的2倍,那么其所对的圆周角和圆心角是另一条弧的2倍。
2023-02-04 11:28:582

点到直线距离公式是什么?

距离公式:d=|C1-C2|/√(A^2+B^2)公式由来:设两条直线方程为Ax+By+C1=0、Ax+By+C2=0。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就是从一条直线上任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设点P(a,b)在直线Ax+By+C1=0上,则满足Aa+Bb+C1=0,即Ab+Bb=-C1。由点到直线距离公式,P到直线Ax+By+C2=0距离为d=|Aa+Bb+C2|/√(A^2+B^2)=|-C1+C2|/√(A^2+B^2)=|C1-C2|/√(A^2+B^2)扩展资料: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介绍:一、总公式:设直线 L 的方程为Ax+By+C=0,点 P 的坐标为(Xo,Yo),则点 P 到直线 L 的距离为:考虑点(x0,y0,z0)与空间直线x-x1/l=y-y1/m=z-z1/n,有s=|(x1-x0,y1-y0,z1-z0)×(l,m,n)|/√(l²+m²+n²)d=√((x1-x0)²+(y1-y0)²+(z1-z0)²-s²)二、引申公式:公式①:设直线l1的方程为  ;直线l2的方程为 则 2条平行线之间的间距:公式②:设直线l1的方程为  ;直线l2的方程为 则 2条直线的夹角  ,
2023-02-04 11:31:031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点到直线的距离,即过这一点做目标直线的垂线,由这一点至垂足的距离。   设直线L的方程为Ax+By+C=0,点P的坐标为(x0,y0),则点P到直线L的距离为:   考虑点(x0,y0,z0)与空间直线x-x1/l=y-y1/m=z-z1/n,有s=|(x1-x0,y1-y0,z1-z0)×(l,m,n)|/(l²+m²+n²)。   d=((x1-x0)²+(y1-y0)²+(z1-z0)²-s²)。   拓展阅读:点到直线的距离定义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   点与直线只有两种位置关系:一种是点在直线上,一种是点在直线外。点是最简单的形,是几何图形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在空间中作为1个零维的对象。在其它领域中,点也作为讨论的对象。直线由无数个点构成。直线是面的组成成分,并继而组成体。没有端点,向两端无限延长,长度无法度量。   过一点可以画几条直线   直线由无数个点构成。直线是面的组成成分,并继而组成体。没有端点,向两端无限延长,长度无法度量。经过一个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个点可以画一条直线。   直线与线段和射线的区别   1、直线无端点,长度无限,向两方无限延伸。   2、射线只有一个端点,长度无限,向一方无限延伸。   3、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有限。
2023-02-04 11:34:271

怎样求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若有线为Ax+By+C=0,点坐标为(Xo,Yo),那么这点到这直线的距离就为:│AXo+BYo+C│/√(A²+B²)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提高学生对数形结合的认识,加深用“计算”来处理“图形”的意识;(2)把两条平行直线的距离关系转化为点到直线距离。扩展资料:定义法证:根据定义,点P(x₀,y₀)到直线l:Ax+By+C=0的距离是点P到直线l的垂线段的长,设点P到直线的垂线为l",垂足为Q则l"的斜率为B/A则l"的解析式为y-y₀=(B/A)(x-x₀)把l和l"联立得l与l"的交点Q的坐标为((B^2x₀-ABy₀-AC)/(A^2+B^2),,(A^2y₀-ABx₀-BC)/(A^2+B^2))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得PQ^2=[(B^2x₀-ABy₀-AC)/(A^2+B^2)-x0]^2+[(A^2y₀-ABx₀-BC)/(A^2+B^2)-y0]^2=[(-A^2x₀-ABy₀-AC)/(A^2+B^2)]^2+[(-ABx₀-B^2y₀-BC)/(A^2+B^2)]^2=[A(-By₀-C-Ax₀)/(A^2+B^2)]^2+[B(-Ax₀-C-By₀)/(A^2+B^2)]^2=A^2(Ax₀+By₀+C)^2/(A^2+B^2)^2+B^2(Ax₀+By₀+C)^2/(A^2+B^2)^2=(A^2+B^2)(Ax₀+By₀+C)^2/(A^2+B^2)^2=(Ax₀+By₀+C)^2/(A^2+B^2)所以PQ=|Ax₀+By₀+C|/√(A^2+B^2),公式得证。
2023-02-04 11:34:481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是怎么得出来的?

图里没题目,我估计给了那条斜线的解析式吧黄圈里的是分别把Xo, Yo代入斜线解析式中
2023-02-04 11:35:313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向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是:设直线L的方程为Ax+By+C=0,点P的坐标为(x0,y0),则点P到直线L的距离为:同理可知,当P(x0,y0),直线L的解析式为y=kx+b时,则点P到直线L的距离为:考虑点(x0,y0,z0)与空间直线x-x1/l=y-y1/m=z-z1/n,有d=|(x1-x0,y1-y0,z1-z0)×(l,m,n)|/√(l²+m²+n²)。证明方法把平面的直线方程Ax+By+C=0,看成是一个xyz空间的方程,它是一个无z方程,也就是个直线柱面(即平面)的方程。然后求点(x0,y0,0)到这个平面的距离(因为它就=(xy面中点(x0,y0)到Ax+By+C=0的距离,因为这相当于点到空中那个平面在xy的投影线的距离)。而根据空间中点(x0,y0,z0)到平面Ax+By+Cz+D=0的距离公式:d=|Ax0+By0+Cz0+D|/[√(A^2+B^2+C^2)]。
2023-02-04 11:36:531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到一直线的距离怎么求

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一点P(x0,y0)到直线l:Ax+By+C=0的距离为
2023-02-04 11:38:152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垂直 线担
2023-02-04 11:39:374

高中数学高手请进:直角坐标系中点到某直线的距离公式是?

d=sqrt((x-x1)^2+(y-y1)^2)
2023-02-04 11:41:229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是啥?

若直线Ax+By+C=0外一点p(x0,y0),则点p到直线距离d:d=丨Ax0+By0+C丨/√(A²+B²)
2023-02-04 11:42:043

点到点的距离公式~~点到线的距离公式~

根号下a方加b方
2023-02-04 11:42:473

点到直线的距离怎么计算

距离公式:d=|C1-C2|/√(A^2+B^2)公式由来:设两条直线方程为Ax+By+C1=0、Ax+By+C2=0。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就是从一条直线上任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设点P(a,b)在直线Ax+By+C1=0上,则满足Aa+Bb+C1=0,即Ab+Bb=-C1。由点到直线距离公式,P到直线Ax+By+C2=0距离为d=|Aa+Bb+C2|/√(A^2+B^2)=|-C1+C2|/√(A^2+B^2)=|C1-C2|/√(A^2+B^2)扩展资料: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介绍:一、总公式:设直线 L 的方程为Ax+By+C=0,点 P 的坐标为(Xo,Yo),则点 P 到直线 L 的距离为:考虑点(x0,y0,z0)与空间直线x-x1/l=y-y1/m=z-z1/n,有s=|(x1-x0,y1-y0,z1-z0)×(l,m,n)|/√(l²+m²+n²)d=√((x1-x0)²+(y1-y0)²+(z1-z0)²-s²)二、引申公式:公式①:设直线l1的方程为  ;直线l2的方程为 则 2条平行线之间的间距:公式②:设直线l1的方程为  ;直线l2的方程为 则 2条直线的夹角  ,
2023-02-04 11:48:171

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是:设直线 L 的方程为Ax+By+C=0,点 P 的坐标为(x0,y0),则点 P 到直线 L 的距离为:同理可知,当P(x0,y0),直线L的解析式为y=kx+b时,则点P到直线L的距离为:考虑点(x0,y0,z0)与空间直线x-x1/l=y-y1/m=z-z1/n,有d=|(x1-x0,y1-y0,z1-z0)×(l,m,n)|/√(l²+m²+n²)。证明方法:定义法证:根据定义,点P(x₀,y₀)到直线l:Ax+By+C=0的距离是点P到直线l的垂线段的长,设点P到直线的垂线为l",垂足为Q,则l"的斜率为B/A则l"的解析式为y-y₀=(B/A)(x-x₀)把l和l"联立得l与l"的交点Q的坐标为((B^2x₀-ABy₀-AC)/(A^2+B^2), (A^2y₀-ABx₀-BC)/(A^2+B^2))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得:PQ^2=[(B^2x₀-ABy₀-AC)/(A^2+B^2)-x0]^2+[(A^2y₀-ABx₀-BC)/(A^2+B^2)-y0]^2=[(-A^2x₀-ABy₀-AC)/(A^2+B^2)]^2+[(-ABx₀-B^2y₀-BC)/(A^2+B^2)]^2=[A(-By₀-C-Ax₀)/(A^2+B^2)]^2+[B(-Ax₀-C-By₀)/(A^2+B^2)]^2=A^2(Ax₀+By₀+C)^2/(A^2+B^2)^2+B^2(Ax₀+By₀+C)^2/(A^2+B^2)^2=(A^2+B^2)(Ax₀+By₀+C)^2/(A^2+B^2)^2=(Ax₀+By₀+C)^2/(A^2+B^2)所以PQ=|Ax+By+C|/√(A^2+B^2),公式得证。
2023-02-04 11:52:221

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是:设直线 L 的方程为Ax+By+C=0,点 P 的坐标为(x0,y0),则点 P 到直线 L 的距离为:同理可知,当P(x0,y0),直线L的解析式为y=kx+b时,则点P到直线L的距离为:唯猜禅考虑点(x0,y0,z0)与空间直线x-x1/l=y-y1/m=z-z1/n,有d=|(x1-x0,y1-y0,z1-z0)×(l,m,n)|/√(l²+m²兆卖+n²)。证明方法:定义法证:根据定义,点P(x₀,y₀)到直线l:Ax+By+C=0的距离是点P到直线l的垂线段的长,设点P到直线的垂线为l",垂足为Q,则l"的斜率为B/A则l"的解析式为y-y₀=(B/A)(x-x₀)把l和l"联立得l与l"的交点Q的坐标为((B^2x₀-ABy₀-AC)/(A^2+B^2), (A^2y₀-ABx₀-BC)/(A^2+B^2))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得:PQ^2=[(B^2x₀-ABy₀-AC)/(A^2+B^2)-x0]^2+[(A^2y₀-ABx₀-BC)/(A^2+B^2)-y0]^2=[(-A^2x₀-ABy₀-AC)/(A^2+B^2)]^2+[(-ABx₀-B^2y₀指尘-BC)/(A^2+B^2)]^2=[A(-By₀-C-Ax₀)/(A^2+B^2)]^2+[B(-Ax₀-C-By₀)/(A^2+B^2)]^2=A^2(Ax₀+By₀+C)^2/(A^2+B^2)^2+B^2(Ax₀+By₀+C)^2/(A^2+B^2)^2=(A^2+B^2)(Ax₀+By₀+C)^2/(A^2+B^2)^2=(Ax₀+By₀+C)^2/(A^2+B^2)所以PQ=|Ax+By+C|/√(A^2+B^2),公式得证。
2023-02-04 11:54:261

点到直线的距离怎么求?

设两条直线方程为Ax+By+C1=0Ax+By+C2=0则其距离公式为|C1-C2|/√(A²+B²)推导: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就是从一条直线上任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设点P(a,b)在直线Ax+By+C1=0上,则满足Aa+Bb+C1=0,即Ab+Bb=-C1,由点到直线距离公式,P到直线Ax+By+C2=0距离为d=|Aa+Bb+C2|/√(A^2+B^2)=|-C1+C2|/√(A^2+B^2)=|C1-C2|/√(A^2+B^2)
2023-02-04 11:55:481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是什么

点到直线的距离常用公式:设直线L的方程为Ax+By+C=0,点P的坐标为(Xo,Yo),则点P到直线L的距离为:d=│AXo+BYo+C│/√(A²+B²)。点到直线距离是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这条垂线段的长度。目标在于通过对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提高学生对数形结合的认识,加深用“计算”来处理“图形”的意识。
2023-02-04 11:57:331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可运用割补法,推导方法如图);如用“h”表示高,“a”表示底,“S”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则S平行四边形=a*h。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两组邻边的积乘以夹角的正弦值;如用“a”“b”表示两组邻边长,α表示两边的夹角,“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则S平行四边形=ab*sinα。平行四边形,是在同一个二维平面内,由两组平行线段组成的闭合图形。平行四边形一般用图形名称加四个顶点依次命名。注:在用字母表示四边形时,一定要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注明各顶点。判定和性质:一、判定: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3、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4、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二、性质:1、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3、矩形的四个角都是90度;
2023-02-04 11:06:261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s=ah.把平行四边形切割、拼接一下,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是红色加绿色,长方形是绿色加蓝色,红色、蓝色面积相等,把红色移到蓝色,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高正方形周长=边长×4 C=4a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C=πd C =2πr半圆的周长=圆周长的一半+直径 πr+d面积公式:长方形面积=长×宽 S=ab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S=a2
2023-02-04 11:05:451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是怎样得来的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a×h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把平行四边形沿高剪开,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长方形的长等于原平行。四边形的底,拼成长方形的宽等于原平行四边形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得出公式S=ah。扩展资料: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正方形:对于平行四边形而言,矩形独有的性质:四个角都是直角;两条对角线相等且平分(判别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依据)。菱形独有的性质:四条边都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而矩形和菱形独有的性质之和就是正方形对于平行四边形独有的性质。一般地,如果让我们证明一个四边形是矩形或菱形,应先证明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再证明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还是菱形。而证明是否是正方形时,我们可以从两个途径着手,和证明矩形、菱形一样,先证明为平行四边形,接着证明是矩形或者菱形,最后通过已知条件或者求证说明是正方形。
2023-02-04 11:02:376

请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可运用割补法,推导方法如图);如用“h”表示高,“a”表示底,“S”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则S平行四边形=a*h。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两组邻边的积乘以夹角的正弦值;如用“a”“b”表示两组邻边长,α表示两边的夹角,“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则S平行四边形=ab*sinα。平行四边形,是在同一个二维平面内,由两组平行线段组成的闭合图形。平行四边形一般用图形名称加四个顶点依次命名。注:在用字母表示四边形时,一定要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注明各顶点。判定和性质一、判定: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3、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4、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二、性质:1、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3、矩形的四个角都是90度;4、矩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它有2条对称轴,分别是每组对边中点连线所在的直线;对称中心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2023-02-04 11:01:551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X高:如用“h”表示高,“a”表示底,“S”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则s平行四边形=a*h。平行四边形是在同一个二维平面内,由两组平行线段组成的闭合图形,一般用图形名称加四个顶点依次命名。平行四边形的相对或相对的侧面具有相同的长度,并且其相反的角度是相等的,只有一对平行边的四边形是梯形,其三维对应是平行六面体。该图形的特点是对边平行且相等、容易变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是平行的(根据定义),因此永远不会相交。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由其对角线之一创建的三角形的面积的两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等于两个相邻边的矢量交叉乘积的大小。任何通过平行四边形中点的线将该区域平分。简介:任何非简并仿射变换都采用平行四边形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具有2阶(至180°)的旋转对称性(如果是正方形则为4阶)。如果它也具有两行反射对称性,那么它必须是菱形或长方形(非矩形矩形)。如果它有四行反射对称,它是一个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2(a+b),其中a和b为相邻边的长度。与任何其他凸多边形不同,平行四边形不能刻在任何小于其面积的两倍的三角形。在平行四边形的内侧或外部构造的四个正方形的中心是正方形的顶点。如果与平行四边形平行的两条线与对角线并行构成,则在该对角线的相对侧上形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2023-02-04 10:59:291

平行四边形有几个面积公式?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公式有2个,分别是: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如用“h”表示高,“a”表示底,“S”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则S平行四边形=a*h。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两组邻边的积乘以夹角的正弦值,如用“a”“b”表示两组邻边长,α表示两边的夹角,“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则S平行四边形=ab*sinα。扩展资料在欧几里德几何中,平行四边形是具有两对平行边的简单(非自相交)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相对或相对的侧面具有相同的长度,并且平行四边形的相反的角度是相等的。相比之下,只有一对平行边的四边形是梯形。平行四边形的三维对应是平行六面体。平行四边形定则方法被引进到分析和解析几何中来,并逐步完善,成为了一套优良的数学工具。平行四边形定则是数学科的一个定律。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就叫做平行四边形定则。
2023-02-04 10:56:351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孝毕两组邻边的积乘以夹角的正弦值。(3)平行四边形周长:四边之和。周长c=2(a+b)。平行四边形是在同一个二维平面内,由两组平行线段组成的闭合图形,一般用图形名称加四个顶点依次命名。平行四边形的相对或相对的侧面具有相同的长度,拿氏并且其相反的角度是相等的,只有一对平行边的四边形是梯形,其三维对应是平行六面体。该图形的特点是对边平行且相等、容易变形。【相关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可运用割补法);如用“h”表示高,“a”表示底,“S”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则S平行四边形=a*h。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两组邻边的积乘以夹角的正弦值;如用“a”“b”表示两组邻边长,α表示两边的夹巧敏芹角,“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则S平行四边形=ab*sinα。
2023-02-04 10:55:531

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周长:环绕有限面积的区域边缘的长度积分,叫做周长,也就是图形一周的长度。定义: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平行四边形的边长的总和。平行四边形周长:(底十侧边)X2面积:底X底边的高。扩展资料:其他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是平行的(根据定义),因此永远不会相交。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由其对角线之一创建的三角形的面积的两倍。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等于两个相邻边的矢量交叉乘积的大小。4、任何通过平行四边形中点的线将该区域平分。5、任何非简并仿射变换都采用平行四边形的平行四边形。6、平行四边形具有2阶(至180°)的旋转对称性(如果是正方形则为4阶)。如果它也具有两行反射对称性,那么它必须是菱形或长方形(非矩形矩形)。如果它有四行反射对称,它是一个正方形。
2023-02-04 10:51:241

请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如用"h"表示高,"a"表示底,"S"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则S平行四边形=a*h。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属于平面图形。2.平行四边形属于四边形。3.平行四边形属于中心对称图形。判定: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定义判定法)。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平行判定)。5、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补充:条件3仅在平面四边形时成立,如果不是平面四边形,即使是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也不是平行四边形。<正方形也是平行四边形>
2023-02-04 10:51:031

三角函数的公式有哪些

(1)角的概念的推广 ①终边相同的角 {β|β=α+k·360°,k∈Z}表示与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 ②象限角:角的顶点与坐标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 x轴非负半轴重合,角的终边落在第几象限,就称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 (2)弧度制 ①弧长公式. ②扇形面积公式. (3)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①倒数关系 sinα·cosα=1,cosα·secα=1,tanα·cotα=1. ②商数关系 ③平方关系 sin2α+cos2α=1,tan2α+1= sec2α,cot2α+1=csc2α. 2、本周复习与研究中的难点 ① 9组诱导公式,可用十个字来概括,即“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②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关系: ③二倍角公式 在运用以上公式时,要注意寻找角与角之间的和、差、倍、半关系.下列角度关系在变换中常被用到: 2α=(α+β)+(α-β),α=(α+β)-β等.
2023-02-04 10:48:373

三角公式所有公式大全

倒数关系:  tanα ·cotα=1  sinα ·cscα=1  cosα ·secα=1   商的关系:   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  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  平方关系:  sin^2(α)+cos^2(α)=1  1+tan^2(α)=sec^2(α)  1+cot^2(α)=csc^2(α)平常针对不同条件的常用的两个公式  sin^2(α)+cos^2(α)=1  tan α *cot α=1一个特殊公式  (sina+sinθ)*(sina-sinθ)=sin(a+θ)*sin(a-θ)  证明:(sina+sinθ)*(sina-sinθ)=2 sin[(θ+a)/2] cos[(a-θ)/2] *2 cos[(θ+a)/2] sin[(a-θ)/2]  =sin(a+θ)*sin(a-θ)坡度公式  我们通常半坡面的铅直高度h与水平高度l的比叫做坡度(也叫坡比), 用字母i表示,  即 i=h / l, 坡度的一般形式写成 l : m 形式,如i=1:5.如果把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记作  a(叫做坡角),那么 i=h/l=tan a.锐角三角函数公式  正弦: sin α=∠α的对边/∠α 的斜边  余弦:cos α=∠α的邻边/∠α的斜边  正切:tan α=∠α的对边/∠α的邻边  余切:cot α=∠α的邻边/∠α的对边二倍角公式  正弦  sin2A=2sinA·cosA  余弦  1.Cos2a=Cos^2(a)-Sin^2(a)  2.Cos2a=1-2Sin^2(a)  3.Cos2a=2Cos^2(a)-1  即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正切  tan2A=(2tanA)/(1-tan^2(A))三倍角公式   sin3α=4sinα·sin(π/3+α)sin(π/3-α)  cos3α=4cosα·cos(π/3+α)cos(π/3-α)  tan3a = tan a · tan(π/3+a)· tan(π/3-a)  三倍角公式推导   sin(3a)  =sin(a+2a)  =sin2acosa+cos2asina  =2sina(1-sin²a)+(1-2sin²a)sina  =3sina-4sin^3a  cos3a  =cos(2a+a)  =cos2acosa-sin2asina  =(2cos²a-1)cosa-2(1-cos^a)cosa  =4cos^3a-3cosa  sin3a=3sina-4sin^3a  =4sina(3/4-sin²a)  =4sina[(√3/2)²-sin²a]  =4sina(sin²60°-sin²a)  =4sina(sin60°+sina)(sin60°-sina)  =4sina*2sin[(60+a)/2]cos[(60°-a)/2]*2sin[(60°-a)/2]cos[(60°-a)/2]  =4sinasin(60°+a)sin(60°-a)  cos3a=4cos^3a-3cosa  =4cosa(cos²a-3/4)  =4cosa[cos²a-(√3/2)^2]  =4cosa(cos²a-cos²30°)  =4cosa(cosa+cos30°)(cosa-cos30°)  =4cosa*2cos[(a+30°)/2]cos[(a-30°)/2]*{-2sin[(a+30°)/2]sin[(a-30°)/2]}  =-4cosasin(a+30°)sin(a-30°)  =-4cosasin[90°-(60°-a)]sin[-90°+(60°+a)]  =-4cosacos(60°-a)[-cos(60°+a)]  =4cosacos(60°-a)cos(60°+a)  上述两式相比可得  tan3a=tanatan(60°-a)tan(60°+a)  现列出公式如下: sin2α=2sinαcosα tan2α=2tanα/(1-tan^2(α)) 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 可别轻视这些字符,它们在数学学习中会起到重要作用。包括一些图像问题和函数问题中三倍角公式  sin3α=3sinα-4sin^3(α)=4sinα·sin(π/3+α)sin(π/3-α) cos3α=4cos^3(α)-3cosα=4cosα·cos(π/3+α)cos(π/3-α) tan3α=tan(α)*(-3+tan(α)^2)/(-1+3*tan(α)^2)=tan a · tan(π/3+a)· tan(π/3-a)半角公式  sin^2(α/2)=(1-cosα)/2 cos^2(α/2)=(1+cosα)/2 tan^2(α/2)=(1-cosα)/(1+cosα) tan(α/2)=sinα/(1+cosα)=(1-cosα)/sinα万能公式  sinα=2tan(α/2)/[1+tan^2(α/2)] cosα=[1-tan^2(α/2)]/[1+tan^2(α/2)] tanα=2tan(α/2)/[1-tan^2(α/2)]其他  sinα+sin(α+2π/n)+sin(α+2π*2/n)+sin(α+2π*3/n)+……+sin[α+2π*(n-1)/n]=0 cosα+cos(α+2π/n)+cos(α+2π*2/n)+cos(α+2π*3/n)+……+cos[α+2π*(n-1)/n]=0 以及 sin^2(α)+sin^2(α-2π/3)+sin^2(α+2π/3)=3/2 tanAtanBtan(A+B)+tanA+tanB-tan(A+B)=0四倍角公式  sin4A=-4*(cosA*sinA*(2*sinA^2-1)) cos4A=1+(-8*cosA^2+8*cosA^4) tan4A=(4*tanA-4*tanA^3)/(1-6*tanA^2+tanA^4)五倍角公式  sin5A=16sinA^5-20sinA^3+5sinA cos5A=16cosA^5-20cosA^3+5cosA tan5A=tanA*(5-10*tanA^2+tanA^4)/(1-10*tanA^2+5*tanA^4)六倍角公式  sin6A=2*(cosA*sinA*(2*sinA+1)*(2*sinA-1)*(-3+4*sinA^2)) cos6A=((-1+2*cosA^2)*(16*cosA^4-16*cosA^2+1)) tan6A=(-6*tanA+20*tanA^3-6*tanA^5)/(-1+15*tanA^2-15*tanA^4+tanA^6)七倍角公式  sin7A=-(sinA*(56*sinA^2-112*sinA^4-7+64*sinA^6)) cos7A=(cosA*(56*cosA^2-112*cosA^4+64*cosA^6-7)) tan7A=tanA*(-7+35*tanA^2-21*tanA^4+tanA^6)/(-1+21*tanA^2-35*tanA^4+7*tanA^6)八倍角公式  sin8A=-8*(cosA*sinA*(2*sinA^2-1)*(-8*sinA^2+8*sinA^4+1)) cos8A=1+(160*cosA^4-256*cosA^6+128*cosA^8-32*cosA^2) tan8A=-8*tanA*(-1+7*tanA^2-7*tanA^4+tanA^6)/(1-28*tanA^2+70*tanA^4-28*tanA^6+tanA^8)九倍角公式  sin9A=(sinA*(-3+4*sinA^2)*(64*sinA^6-96*sinA^4+36*sinA^2-3)) cos9A=(cosA*(-3+4*cosA^2)*(64*cosA^6-96*cosA^4+36*cosA^2-3)) tan9A=tanA*(9-84*tanA^2+126*tanA^4-36*tanA^6+tanA^8)/(1-36*tanA^2+126*tanA^4-84*tanA^6+9*tanA^8)十倍角公式  sin10A=2*(cosA*sinA*(4*sinA^2+2*sinA-1)*(4*sinA^2-2*sinA-1)*(-20*sinA^2+5+16*sinA^4)) cos10A=((-1+2*cosA^2)*(256*cosA^8-512*cosA^6+304*cosA^4-48*cosA^2+1)) tan10A=-2*tanA*(5-60*tanA^2+126*tanA^4-60*tanA^6+5*tanA^8)/(-1+45*tanA^2-210*tanA^4+210*tanA^6-45*tanA^8+tanA^10)N倍角公式  根据棣美弗定理,(cosθ+ i sinθ)^n = cos(nθ)+ i sin(nθ) 为方便描述,令sinθ=s,cosθ=c 考虑n为正整数的情形: cos(nθ)+ i sin(nθ) = (c+ i s)^n = C(n,0)*c^n + C(n,2)*c^(n-2)*(i s)^2 + C(n,4)*c^(n-4)*(i s)^4 + ... +C(n,1)*c^(n-1)*(i s)^1 + C(n,3)*c^(n-3)*(i s)^3 + C(n,5)*c^(n-5)*(i s)^5 + ... =>比较两边的实部与虚部 实部:cos(nθ)=C(n,0)*c^n + C(n,2)*c^(n-2)*(i s)^2 + C(n,4)*c^(n-4)*(i s)^4 + ... i*(虚部):i*sin(nθ)=C(n,1)*c^(n-1)*(i s)^1 + C(n,3)*c^(n-3)*(i s)^3 + C(n,5)*c^(n-5)*(i s)^5 + ... 对所有的自然数n, 1. cos(nθ): 公式中出现的s都是偶次方,而s^2=1-c^2(平方关系),因此全部都可以改成以c(也就是cosθ)表示。 2. sin(nθ): (1)当n是奇数时: 公式中出现的c都是偶次方,而c^2=1-s^2(平方关系),因此全部都可以改成以s(也就是sinθ)表示。 (2)当n是偶数时: 公式中出现的c都是奇次方,而c^2=1-s^2(平方关系),因此即使再怎么换成s,都至少会剩c(也就是 cosθ)的一次方无法消掉。 (例. c^3=c*c^2=c*(1-s^2),c^5=c*(c^2)^2=c*(1-s^2)^2)半角公式  tan(A/2)=(1-cosA)/sinA=sinA/(1+cosA);  cot(A/2)=sinA/(1-cosA)=(1+cosA)/sinA.  sin^2(a/2)=(1-cos(a))/2  cos^2(a/2)=(1+cos(a))/2  tan(a/2)=(1-cos(a))/sin(a)=sin(a)/(1+cos(a)) 和差化积  sinθ+sinφ = 2 sin[(θ+φ)/2] cos[(θ-φ)/2]   sinθ-sinφ = 2 cos[(θ+φ)/2] sin[(θ-φ)/2]  cosθ+cosφ = 2 cos[(θ+φ)/2] cos[(θ-φ)/2]  cosθ-cosφ = -2 sin[(θ+φ)/2] sin[(θ-φ)/2]  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B)(1-tanAtanB)  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B)(1+tanAtanB)两角和公式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 -cosαsinβ积化和差  sinαsinβ =-[cos(α+β)-cos(α-β)] /2  cosαcosβ = [cos(α+β)+cos(α-β)]/2  sinαcosβ = [sin(α+β)+sin(α-β)]/2  cosαsinβ = [sin(α+β)-sin(α-β)]/2双曲函数  sh a = [e^a-e^(-a)]/2  ch a = [e^a+e^(-a)]/2  th a = sin h(a)/cos h(a)  公式一:  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2kπ+α)= sinα  cos(2kπ+α)= cosα  tan(2kπ+α)= tanα  cot(2kπ+α)= cotα  公式二:  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 -sinα  cos(π+α)= -cosα  tan(π+α)= tanα  cot(π+α)= cotα  公式三:  任意角α与 -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α)= -sinα  cos(-α)= cosα  tan(-α)= -tanα  cot(-α)= -cotα  公式四:  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 sinα  cos(π-α)= -cosα  tan(π-α)= -tanα  cot(π-α)= -cotα  公式五:  利用公式-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2π-α)= -sinα  cos(2π-α)= cosα  tan(2π-α)= -tanα  cot(2π-α)= -cotα  公式六:  π/2±α及3π/2±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2+α)= cosα  cos(π/2+α)= -sinα  tan(π/2+α)= -cotα  cot(π/2+α)= -tanα  sin(π/2-α)= cosα  cos(π/2-α)= sinα  tan(π/2-α)= cotα  cot(π/2-α)= tanα  sin(3π/2+α)= -cosα  cos(3π/2+α)= sinα  tan(3π/2+α)= -cotα  cot(3π/2+α)= -tanα  sin(3π/2-α)= -cosα  cos(3π/2-α)= -sinα  tan(3π/2-α)= cotα  cot(3π/2-α)= tanα  (以上k∈Z)  A·sin(ωt+θ)+ B·sin(ωt+φ) =  √{(A² +B² +2ABcos(θ-φ)} · sin{ ωt + arcsin[ (A·sinθ+B·sinφ) / √{A^2 +B^2; +2ABcos(θ-φ)} }  √表示根号,包括{……}中的内容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六公式)  公式一 sin(-α) = -sinα  cos(-α) = cosα  tan (-α)=-tanα  公式二sin(π/2-α) = cosα  cos(π/2-α) = sinα  公式三 sin(π/2+α) = cosα  cos(π/2+α) = -sinα  公式四sin(π-α) = sinα  cos(π-α) = -cosα  公式五sin(π+α) = -sinα  cos(π+α) = -cosα  公式六tanA= sinA/cosA  tan(π/2+α)=-cotα  tan(π/2-α)=cotα  tan(π-α)=-tanα  tan(π+α)=tanα  诱导公式记背诀窍: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万能公式  sinα=2tan(α/2)/[1+(tan(α/2))²]  cosα=[1-(tan(α/2))²]/[1+(tan(α/2))²]  tanα=2tan(α/2)/[1-(tan(α/2))²]   其它公式   (1) (sinα)^2+(cosα)^2=1(平方和公式)  (2)1+(tanα)^2=(secα)^2  (3)1+(cotα)^2=(cscα)^2  证明下面两式,只需将一式,左右同除(sinα)^2,第二个除(cosα)^2即可  (4)对于任意非直角三角形,总有  tanA+tanB+tanC=tanAtanBtanC  证:  A+B=π-C  tan(A+B)=tan(π-C)  (tanA+tanB)/(1-tanAtanB)=(tanπ-tanC)/(1+tanπtanC)  整理可得  tanA+tanB+tanC=tanAtanBtanC  得证  同样可以得证,当x+y+z=nπ(n∈Z)时,该关系式也成立  由tanA+tanB+tanC=tanAtanBtanC可得出以下结论  (5)cotAcotB+cotAcotC+cotBcotC=1  (6)cot(A/2)+cot(B/2)+cot(C/2)=cot(A/2)cot(B/2)cot(C/2)  (7)(cosA)^2;+(cosB)^2+(cosC)^2=1-2cosAcosBcosC  (8)(sinA)^2+(sinB)^2+(sinC)^2=2+2cosAcosBcosC  其他非重点三角函数   csc(a) = 1/sin(a)  sec(a) = 1/cos(a)  (seca)^2+(csca)^2=(seca)^2(csca)^2  幂级数展开式  sin x = x-x^3/3!+x^5/5!-……+(-1)^(k-1)*(x^(2k-1))/(2k-1)!+……。 (-∞<x<∞)  cos x = 1-x^2/2!+x^4/4!-……+(-1)k*(x^(2k))/(2k)!+…… (-∞<x<∞)  arcsin x = x + 1/2*x^3/3 + 1*3/(2*4)*x^5/5 + ……(|x|<1)  arccos x = π - ( x + 1/2*x^3/3 + 1*3/(2*4)*x^5/5 + …… ) (|x|<1)  arctan x = x - x^3/3 + x^5/5 -……(x≤1)  无限公式  sinx=x(1-x^2/π^2)(1-x^2/4π^2)(1-x^2/9π^2)……  cosx=(1-4x^2/π^2)(1-4x^2/9π^2)(1-4x^2/25π^2)……  tanx=8x[1/(π^2-4x^2)+1/(9π^2-4x^2)+1/(25π^2-4x^2)+……]  secx=4π[1/(π^2-4x^2)-1/(9π^2-4x^2)+1/(25π^2-4x^2)-+……]  (sinx)x=cosx/2cosx/4cosx/8……  (1/4)tanπ/4+(1/8)tanπ/8+(1/16)tanπ/16+……=1/π  arctan x = x - x^3/3 + x^5/5 -……(x≤1)  和自变量数列求和有关的公式  sinx+sin2x+sin3x+……+sinnx=[sin(nx/2)sin((n+1)x/2)]/sin(x/2)  cosx+cos2x+cos3x+……+cosnx=[cos((n+1)x/2sin(nx/2)]/sin(x/2)  tan((n+1)x/2)=(sinx+sin2x+sin3x+……+sinnx)/(cosx+cos2x+cos3x+……+cosnx)  sinx+sin3x+sin5x+……+sin(2n-1)x=(sinnx)^2/sinx  cosx+cos3x+cos5x+……+cos(2n-1)x=sin(2nx)/(2sinx)编辑本段内容规律  三角函数看似很多,很复杂,但只要掌握了三角函数的本质及内部规律就会发现三角函数各个公式之间有强大的联系。而掌握三角函数的内部规律及本质也是学好三角函数的关键所在。  1.三角函数本质:   [1] 根据右图,有  sinθ=y/ r; cosθ=x/r; tanθ=y/x; cotθ=x/y。  深刻理解了这一点,下面所有的三角公式都可以从这里出发推导出来,比如以推导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为例:  推导:  首先画单位圆交X轴于C,D,在单位圆上有任意A,B点。角AOD为α,BOD为β,旋转AOB使OB与OD重合,形成新A"OD。  A(cosα,sinα),B(cosβ,sinβ),A"(cos(α-β),sin(α-β))  OA"=OA=OB=OD=1,D(1,0)  ∴[cos(α-β)-1]^2+[sin(α-β)]^2=(cosα-cosβ)^2+(sinα-sinβ)^2  和差化积及积化和差用还原法结合上面公式可推出(换(a+b)/2与(a-b)/2)  单位圆定义  单位圆  六个三角函数也可以依据半径为一中心为原点的单位圆来定义。单位圆定义在实际计算上没有大的价值;实际上对多数角它都依赖于直角三角形。但是单位圆定义的确允许三角函数对所有正数和负数辐角都有定义,而不只是对于在 0 和 π/2 弧度之间的角。它也提供了一个图象,把所有重要的三角函数都包含了。根据勾股定理,单位圆的等式是:  图象中给出了用弧度度量的一些常见的角。逆时针方向的度量是正角,而顺时针的度量是负角。设一个过原点的线,同 x 轴正半部分得到一个角 θ,并与单位圆相交。这个交点的 x 和 y 坐标分别等于 cos θ 和 sin θ。图象中的三角形确保了这个公式;半径等于斜边且长度为1,所以有 sin θ = y/1 和 cos θ = x/1。单位圆可以被视为是通过改变邻边和对边的长度,但保持斜边等于 1的一种查看无限个三角形的方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tan(A+B) = (tanA+tanB)/(1-tanAtanB)  tan(A-B) = (tanA-tanB)/(1+tanAtanB)  cot(A+B) = (cotAcotB-1)/(cotB+cotA)  cot(A-B) = (cotAcotB+1)/(cotB-cotA)
2023-02-04 10:48:161

三角函数公式有哪些

锐角三角函数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b、c分别是∠A、∠B、∠C的对边,∠C为直角。则定义以下运算方式:   sin ∠A=∠A的对边长/斜边长,sin A记为∠A的正弦;sinA=a/c   cos∠ A=∠A的邻边长/斜边长,cos A记为∠A的余弦;cosA=b/c   tan∠ A=∠A的对边长/∠A的邻边长, tanA=sinA/cosA=a/ b tan A记为∠A的正切;   当∠A为锐角时sin A、cos A、tan A统称为“锐角三角函数”。   sinA=cosB sinB=cosA
2023-02-04 10:47:543

三角函数的所有公式归纳 越详细越好

额。。。。。。貌似他们写太多了呢个人认为比较有用的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倍角公式:sin(2α)=2sinα•cosα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tan(2α)=2tanα/[1-tan^2(α)]辅助角公式:Asinα+Bcosα=(√(A^2+B^2))sin(α+φ),(φ的求法:tanφ=B/A)以上的是比较常用的,还有一些,记着也可以,就是和差化积公式:sinα+sinβ=2sin[(α+β)/2]cos[(α-β)/2]sinα-sinβ=2cos[(α+β)/2]sin[(α-β)/2]cosα+cosβ=2cos[(α+β)/2]cos[(α-β)/2]cosα-cosβ=-2sin[(α+β)/2]sin[(α-β)/2]积化和差公式:sinα•cosβ=(1/2)[sin(α+β)+sin(α-β)]cosα•sinβ=(1/2)[sin(α+β)-sin(α-β)]cosα•cosβ=(1/2)[cos(α+β)+cos(α-β)]sinα•sinβ=-(1/2)[cos(α+β)-cos(α-β)]这样就差不多了。。。。。。
2023-02-04 10:47:334

三角函数的所有公式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倒数关系: 商的关系: 平方关系: tanα ·cotα=1 sinα ·cscα=1 cosα ·secα=1 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 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 sin2α+cos2α=1 1+tan2α=sec2α 1+cot2α=csc2α 诱导公式 sin(-α)=-sinα cos(-α)=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si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 sin(2kπ+α)=sinα cos(2kπ+α)=cosα tan(2kπ+α)=tanα cot(2kπ+α)=cotα (其中k∈Z)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万能公式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tanα+tanβ tan(α+β)=—————— 1-tanα ·tanβ tanα-tanβ tan(α-β)=—————— 1+tanα ·tanβ 2tan(α/2) sinα=—————— 1+tan2(α/2) 1-tan2(α/2) cosα=—————— 1+tan2(α/2) 2tan(α/2) tanα=—————— 1-tan2(α/2) 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三角函数的降幂公式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三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sin2α=2sinαcosα 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 2tanα tan2α=————— 1-tan2α sin3α=3sinα-4sin3α cos3α=4cos3α-3cosα 3tanα-tan3α tan3α=—————— 1-3tan2α 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 α+β α-β sinα+sinβ=2sin—--·cos—-— 2 2 α+β α-β sinα-sinβ=2cos—--·sin—-— 2 2 α+β α-β cosα+cosβ=2cos—--·cos—-— 2 2 α+β α-β cosα-cosβ=-2sin—--·sin—-— 2 2 1 sinα ·cosβ=-[sin(α+β)+sin(α-β)] 2 1 cosα ·sinβ=-[sin(α+β)-sin(α-β)] 2 1 cosα ·cosβ=-[cos(α+β)+cos(α-β)] 2 1 sinα ·sinβ=- -[cos(α+β)-cos(α-β)] 2 化asinα ±bcosα为一个角的一个三角函数的形式(辅助角的三角函数的公式)
2023-02-04 10:4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