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梯形的周长公式是什么 梯形的周长是什么意思

2023-05-20 03:33:44
共1条回复
可乐

1. 梯形周长公式:

梯形的周长公式是上下+下下+左腰+右腰。设梯形的上底长为a,下底长为B,两个腰长为C和D,周长为l,梯形的周长公式可以表示为l = a + B + C + D。等腰梯形的周长公式为上底+下底+ 2腰。

2. 梯形的周长为:上底+下底+两个腰长。一般在计算梯形周长时,不会告诉你所有的底长和腰长。需要根据梯形的特性进行计算。常见的梯形有等腰梯形、直角梯形和不规则梯形。由于等腰梯形的两个腰长相等,即C = D,则等腰梯形的周长公式可简化为:l = a + B + C + D = a + B + 2c等。A + b + 2d。另外,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上底和下底之和,再乘以高度除以2。

相关推荐

梯形的周长公式?(字母)

L=a+b+c+d【L表示周长,a表示梯形的上底,b表示梯形的下底,c、d表示梯形的两腰】
2023-02-05 19:17:511

梯形的周长公式是什么

四个边的长度相加
2023-02-05 19:18:543

等腰梯形的周长公式是怎么样的?

等腰梯形的周长=上底+下底+2×腰一组对边平行(不相等),另一组对边不平行但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等腰梯形。顾名思义,等腰梯形是两腰相等的梯形,它是梯形的一种特殊情况。一组对边相等且不平行,另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扩展资料:若等腰梯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则面积为1/2 乘以两对角线长度的乘积。在已知中位线情况下,等腰梯形的面积等于中位线的长度乘以高。过一腰的中点作另一腰的平行线;过上底两点向下底两点做垂线;顶点连一腰的中点并延长;延长两腰交于一点。
2023-02-05 19:19:161

梯形的面积、周长公式推导

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来的。你看如果把两个梯形放到一起,把其中一个上下边颠倒一下,然后这么一拼。一个平行四边形完成了。平行四边形的公式你知道吧。底边乘以高也就是(梯形长边加短边)*梯形的高那么梯形就相当于半个你拼出来的平行四边形前面加一个二分之一就出来了也就是1/2(梯形长边加短边)*梯形的高
2023-02-05 19:19:582

梯形的面积公式有哪些?还有周长公式?

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理由是:你可以把梯形用它的对角线分成两个三角形,然后分别求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再把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加起来就是原梯形的面积啦。在这个过程中,你很容易就明白个中道理了。还有中位线长乘以高,若对角线互相垂直,可用对角线乘积除2得到.梯形的周长=中位线长*2+两腰长....或每边长之和
2023-02-05 19:25:166

梯形的周长公式是什么?

梯形的周长公式:上底+下底+腰+腰,用字母表示: 梯形(trapezium)是指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边,较长的一条底边叫下底,较短的一条底边叫上底。另外两边叫腰;夹在两底之间的垂线段叫梯形的高。一腰垂直于底的梯形叫直角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isosceles trapezium)。等腰梯形是一种特殊的梯形,其判定方法与等腰三角形判定方法类似。周长梯形的周长公式:上底+下底+腰+腰,用字母表示:等腰梯形的周长公式:上底+下底+2腰,用字母表示:a+c+2b。面积①梯形的面积公式:(上底+下底)×高÷2, 用字母表示:变形:h=2S÷(a+c);变形2:a=2s÷h-c;变形3:c=2s÷h-a。②梯形的面积公式: 中位线×高,用字母表示:L·h。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梯形面积为:对角线×对角线÷2。④只知四边长度时的面积公式:
2023-02-05 19:26:401

梯形的周长怎么求

梯形周长公式C=上底+下底+两个腰长,等腰梯形的周长公式:上底+下底+2腰,梯形面积公式:S=1/2(上底+下底)*高,梯形的面积公式:中位线×高,对角线互相垂直的梯形面积为:对角线×对角线÷2。 梯形的特征有 1、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且不相等,平行的两边称为梯形的底边,比较长的一条底边称为下底,比较短的一条底边称为上底; 2、梯形的不平行的两边称为梯形的腰,如果两条腰相等则称为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 3、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而且等于上下底的和一半; 4、有一个内角为直角的梯形为直角梯形。
2023-02-05 19:30:081

梯形周长怎么算

梯形周长等于上底加下底加腰加腰,用字母表示:L=a+b+c+d,a,b,c,d分别为梯形的四边长度。等腰梯形的周长公式:上底+下底+2腰,用字母表示:a+c+2b。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边:较长的一条底边叫下底,较短的一条底边叫上底;另外两边叫腰;夹在两底之间的垂线段叫梯形的高。 扩展资料 梯形周长等于上底加下底加腰加腰,用字母表示:L=a+b+c+d,a,b,c,d分别为梯形四边长度。等腰梯形周长公式:上底+下底+2腰,用字母表示:a+c+2b。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四边形,平行两边叫做梯形底边:较长一条底边叫下底,较短的.一条底边叫上底;另外两边叫腰;夹在两底之间的垂线段叫梯形的高。
2023-02-05 19:30:291

梯形所有的公式是什么

1、周长公式梯形的周长公式:上底+下底+腰+腰,用字母表示:等腰梯形的周长公式:上底+下底+2腰,用字母表示:a+c+2b 。2、面积公式梯形的面积公式:(上底+下底)×高÷2, 用字母表示:变形:h=2S÷(a+c);变形2:a=2s÷h-c;变形3:c=2s÷h-a。梯形中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边,其中长边叫下底;不平行的两边叫腰;夹在两底之间的垂线段叫梯形的高。一腰垂直于底的梯形叫直角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等腰梯形是一种特殊的梯形,其判定方法与等腰三角形判定方法类似。扩展资料特殊梯形1、等腰梯形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isosceles trapezium )性质:等腰梯形的两条腰相等;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上下底中点的连线所在直线(过两底中点的直线);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2、直角梯形定义:一腰垂直于底的梯形叫直角梯形。性质:直角梯形其中1个角是直角;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弱于非直角梯形。
2023-02-05 19:31:311

梯形的周长公式?(字母)

设四边长分别为A,B,C,D,则周长为A+B+C+D
2023-02-05 19:32:531

平方和公式是什么?

平方和公式如下:平方和公式是一个比较常用公式,用于求连续自然数的平方和(Sum of squares),其和又可称为四角锥数,或金字塔数(square pyramidal number)也就是正方形数的级数。扩展资料:平方和公式证明:拆分,直接推导法:1=12²=1+33²=1+3+54²=1+3+5+7…(n-1)²=1+3+5+7+…+[2(n-1)-1]n²=1+3+5+7+…+[2n-1]求和得:……(*)因为前n项平方和与前n-1项平方和差为n²
2023-02-05 19:33:581

553.6平方米的计算公式

平方米计算公式长方形:{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三角形:{三角形面积=底×高÷2}梯形: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圆形(正圆):  {圆形(正圆)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2023-02-05 19:36:042

1到n的平方和叠加怎么算的来着,搞忘了。

Sn=1+2^2+...+(n-1)^2+n^2 =n(n+1)(2n+1)/6
2023-02-05 19:36:462

平方和公式

a加b的平方等于a方加b方加2ab
2023-02-05 19:37:513

a与b的平方和是多少?

a与b的平方和表示为a^2+b^2。a与b的平方的和也是a^2+b^2是一样的如果说是a与b的和的平方,那就是(a+b)^2。其他相关公式:(1)(a+b)³=a³+3a²b+3ab²+b³(2)a³+b³=a³+a²b-a²b+b³=a²(a+b)-b(a²-b²)=a²(a+b)-b(a+b)(a-b)=(a+b)[a²-b(a-b)]=(a+b)(a²-ab+b²)(3)a³-b³=a³-a²b+a²b-b³=a²(a-b)+b(a²-b²)=a²(a-b)+b(a+b)(a-b)=(a-b)[a²+b(a+b)]=(a-b)(a²+ab+b²)
2023-02-05 19:38:331

平方的公式是什么?

平方是一种运算,比如,a的平方表示a×a,简写成a也可写成a×a(a的一次方乘a的一次方等于a的2次方)例如4×4=16,8×8=64,平方符号为2。扩展资料:举例: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乘宽等于的就是面积,面积的单位是平方,不是你说的平方面积。 例如: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8米和5米,长方形的面积是:8米*5米=40(平方米)。单位换算:1 ㎡(1平方米)= 100 dm²(100平方分米)=10000 cm²(10000平方厘米)=1000000 mm²(1000000平方毫米)= 0.0001公顷=0.000001km² (0.000001平方公里)= 0.01公亩=0.0002471054英亩=0.0000003861平方英里=10.763910417平方英尺=0.0015亩
2023-02-05 19:41:461

多项和的平方公式

有的。n≥2(a1+a2+...+an)²=a1²+a2²+...+an²+2[a1a2+a1a3+...+a(n-1)an]平方是一种运算,比如,a的平方表示a×a,简写成a²,也可写成a×a(a的一次方乘a的一次方等于a的2次方)
2023-02-05 19:42:281

计算平方和的公式,

平方和公式n(n+1)(2n+1)/6 即1^2+2^2+3^2+…+n^2=n(n+1)(2n+1)/6
2023-02-05 19:43:311

平方和公式的证明方法

平方和公式n(n+1)(2n+1)/6,即1^2+2^2+3^2+…+n^2=n(n+1)(2n+1)/6(注:n^2=n的平方)。这是连续自然数的平方和公式。证明/平方和公式证明1+4+9+…+n^2=n(n+1)(2n+1)/61、n=1时,1=1(1+1)(2×1+1)/6=12、n=2时,1+4=2(2+1)(2×2+1)/6=53、设n=x时,公式成立,即1+4+9+…+x2=x(x+1)(2x+1)/6则当n=x+1时,1+4+9+…+x2+(x+1)2=x(x+1)(2x+1)/6+(x+1)2=(x+1)【2(x2)+x+6(x+1)】/6=(x+1)【2(x2)+7x+6】/6=(x+1)(2x+3)(x+2)/6=(x+1)【(x+1)+1】【2(x+1)+1】/6也满足公式4、综上所诉,平方和公式1^2+2^2+3^2+…+n^2=n(n+1)(2n+1)/6成立,得证。
2023-02-05 19:43:521

求数列1平方,2平方,3平方……n平方的前n项和

1平方+2平方+3平方+....N平方=n(n+1)(2n+1)/6
2023-02-05 19:44:144

三数和平方公式是什么

三个数的平方和公式是:(a+b+c)²=a²+b²+c²+2ab+2ac+2bc。三个数的和的平方公式:(a+b+c)²=a²+b²+c²+2ab+2ac+2bc。平方和公式是一个比较常用公式,用于求连续自然数的平方和(Sum of squares),其和又可称为四角锥数,或金字塔数(square pyramidal number)也就是正方形数的级数。公式,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中用数学符号表示几个量之间关系的式子。具有普遍性,适合于同类关系的所有问题。在数理逻辑中,公式是表达命题的形式语法对象,除了这个命题可能依赖于这个公式的自由变量的值之外。公式精确定义依赖于涉及到的特定的形式逻辑。平方和公式和平方差公式的区别1、公式不同完全平方差公式:(a-b)²=a²-2ab+b²。平方差公式:a²-b²=(a+b)(a-b)。2、计算具体数据结果不同(若a=2,b=1)完全平方差公式:(a-b)²=a²-2ab+b²=1。平方差公式:a²-b²=(a+b)(a-b)=3。
2023-02-05 19:45:571

怎么证明平方和公式

平方和公式n(n+1)(2n+1)/6即1^2+2^2+3^2+…+n^2=n(n+1)(2n+1)/6(注:N^2=N的平方)证明1+4+9+…+n^2=N(N+1)(2N+1)/6证法一(归纳猜想法):1、N=1时,1=1(1+1)(2×1+1)/6=12、N=2时,1+4=2(2+1)(2×2+1)/6=53、设N=x时,公式成立,即1+4+9+…+x2=x(x+1)(2x+1)/6则当N=x+1时,1+4+9+…+x2+(x+1)2=x(x+1)(2x+1)/6+(x+1)2=(x+1)[2(x2)+x+6(x+1)]/6=(x+1)[2(x2)+7x+6]/6=(x+1)(2x+3)(x+2)/6=(x+1)[(x+1)+1][2(x+1)+1]/6综上所述,平方和公式1^2+2^2+3^2+…+n^2=n(n+1)(2n+1)/6成立,得证
2023-02-05 19:46:381

平方求和公式

1^2+2^2+3^2+…+n^2=n(n+1)(2n+1)/6
2023-02-05 19:47:002

平方和公式的公式

平方和公式: (各数的平方之和)
2023-02-05 19:47:211

n项平方和公式是什么?

n项平方和公式:a³-b³=(a-b)(a²+ab+b²)。平方和,数学术语,定义为2个或多个数的平方相加。通常是一些正整数的平方之和,整数的个数可以是有限个,也可以是无限多。整数(integer)是正整数、零、负整数的集合。整数的全体构成整数集,整数集是一个数环。在整数系中,零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1、-2、-3、…、-n、…(n为非零自然数)为负整数。则正整数、零与负整数构成整数系。整数不包括小数、分数。简介平方和公式是一个比较常用公式,用于求连续自然数的平方和(Sum of squares),其和又可称为四角锥数,或金字塔数(square pyramidal number)也就是正方形数的级数。此公式是冯哈伯公式(Faulhaber"s formula)的一个特例。
2023-02-05 19:49:251

平方和公式

(x+y)²=x²+2xy+y²
2023-02-05 19:50:071

自然数的平方和求和公式是什么?

1.a平方+b平方=a平方+2ab+b平方-2ab=(a+b)平方-2ab2.1平方+2平方+3平方+。。。+n平方=n(n+1)(2n+1)/6
2023-02-05 19:50:282

a的平方+b的平方的公式是什么

a的平方+b的平方的公式的完整写法是a^2+b^2=(a+b)^2-2ab=(a-b)^2+2ab,这个在中学数学里叫平方和公式。这个属于分解因式,也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最简整式的乘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因式分解范畴类还有其他一些分解公式如平方差公式(a+b)(a-b)=a2-b2、十字相乘法公式x2+ax+bx+ab=(x+a)(x+b)、平方和立方差公式a3-b3=(a-b)(a2+ab+b2)、a3+b3=(a+b)(a2-ab+b2)、(a+b)3=a3+3a2b+3ab2+b3、(a-b)3=a3-3a2b+3ab2-b3等等。
2023-02-05 19:50:492

平方差和平方和公式

  平方差公式指的是一个平方数或正方形,减去另一个平方数或正方形得的乘法公式,用字母可以表示为:a²-b²=(a+b)(a-b);平方和公式是求连续自然数的平方和的公式,用字母可表示为:【n(n+1)(2n+1)】/6。
2023-02-05 19:51:521

等差数列的所有公式

等差数列的所有公式如下:等差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a1+(n-1)d、an=am+(n-m)d。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Sn=n*a1+n(n-1)d/2或Sn=n(a1+an)/2。对任何m、n,在等差数列中有a=a+(n-m)d,特别地,当m=1时,便得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此式较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更具有一般性.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an},当n为奇数是时,等差中项为一项,即等差中项等于首尾两项和的二分之一,也等于总和Sn除以项数n。将求和公式代入即可。当n为偶数时,等差中项为中间两项,这两项的和等于首尾两项和,也等于二倍的总和除以项数n。等差数列:算式中的加数是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的一种数列,常用A、P表示。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求等差数列时先将通项公式进行化简,再进行求和。如:求数列1,1+2,1+2+3,1+2+3+4,……的前n项和。此时先将an求出,再利用分组等方法求和。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q≠0)。注:q=1时,an为常数列。
2023-02-05 20:07:401

匀加速运动怎样推导位移计算公式?

推导如下:设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经时间t速度由V0(初速度)大到vt(末速度)1、匀加加速平均速度公式V平均=(Vt+V0)/2................12、位移公式S=V平均*t=(Vt+V0)t/2....................23、加速度公式:a=(Vt-V0)/t 得: t=(Vt-V0)/a 代入2式得:S=(Vt+V0)t/2=(Vt+V0)(Vt-V0)/2a整理得:Vt^2-V0^2=2aS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如果由初位置移到末位置,则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叫做位移。它的大小是运动物体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只与物体运动的始末位置有关,而与运动的轨迹无关。如果质点在运动过程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回到原处,那么,路程不为零而位移则为零。ΔX=X2-X1(末位置减初位置) 要注意的是 位移是直线距离,不是路程。在国际单位制(SI)中,位移的主单位为:米。此外还有:厘米、千米等。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公式:x=v0t+1/2·at^2匀变速运动速度与位移的推论:x=Vot+½at²注:v0指初速度vt指末速度。位移计算公式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如果由初位置移到末位置,则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叫做位移。它的大小是运动物体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只与物体运动的始末位置有关,而与运动的轨迹无关。如果质点在运动过程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回到原处,那么,路程不为零而位移则为零。ΔX=X2-X1(末位置减初位置) 要注意的是 位移是直线距离,不是路程。在国际单位制(SI)中,位移的主单位为:米。此外还有:厘米、千米等。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公式:x=v0t+1/2·at^2。
2023-02-05 19:13:391

加速度公式,位移公式?

计算加速度有2个公式:(1)定义式a=△v/△t 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时间 即加速度也称为速度变化率(2)决定式a=F/m 加速度的大小有合力与物体质量的比值决定,方向有合力的方向确定. 位移公式:(1)x-t: X=v0t+...
2023-02-05 19:13:182

高一物理公式及解析

第一章 力 重力:G = mg 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f = μFN 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 静摩擦力: 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f =μFN 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 = μFN (注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 力的合成与分解: (1) 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第二章 直线运动 速度公式: vt = v0 + at ① 位移公式: s = v0t + at2 ② 速度位移关系式: - = 2as ③ 平均速度公式: = ④ = (v0 + vt) ⑤ = ⑥ 位移差公式 : △s = aT2 ⑦ 公式说明:(1) 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公式⑥指的是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这样就在平均速度与速度之间建立了一个联系。 6.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下列规律成立: (1). 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为: 1 : 2 : 3 : … : n. (2). 1T秒内、2T秒内、3T秒内…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2 : 22 : 32 : … : n2. (3).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 (4).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二定律: F合= ma 注意: (1)同一性: 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的. (2)同时性: F合与a必须是同一时刻的. (3)瞬时性: 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与a的瞬时关系. (4)局限性: 只成立于惯性系中, 受制于宏观低速. 2. 整体法与隔离法: 整体法不须考虑整体(系统)内的内力作用, 用此法解题较为简单, 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计算. 隔离法要考虑内力作用, 一般比较繁琐, 但在求内力时必须用此法, 在选哪一个物体进行隔离时有讲究, 应选取受力较少的进行隔离研究. 3. 超重与失重: 当物体在竖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时, 便会产生超重与失重现象. 超重与失重的本质是重力的实际大小与表现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 并不是实际重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是表现出的重力发生了变化. 第四章 物体平衡 1. 物体平衡条件: F合 = 0 2. 处理物体平衡问题常用方法有: (1). 在物体只受三个力时, 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较好的. 合成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合成转化成两个平衡力来处理; 分解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分解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 (2). 在物体受四个力(含四个力)以上时, 就应该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 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后再合成以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的思想. 第五章 匀速圆周运动 1.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 ①.线速度的定义式: v = (s指弧长或路程,不是位移 ②.角速度的定义式: = ③.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v = ④.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⑤.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 = r ⑥.向心加速度:a = 或 a = 2. (1)向心力公式:F = ma = m = m (2) 向心力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在计算向心力时一定要取指向圆心的方向做为正方向。向心力的作用就是改变运动的方向,不改变运动的快慢。向心力总是不做功的,因此它是不能改变物体动能的,但它能改变物体的动量。 第六章 万有引力 1.万有引力存在于万物之间,大至宇宙中的星体,小到微观的分子、原子等。但一般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非常之小,小到我们无法察觉到它的存在。因此,我们只需要考虑物体与星体或星体与星体之间的万有引力。 2.万有引力定律:F = (即两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大小跟这两个质点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说明:① 该定律只适用于质点或均匀球体;② G称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N•m2/kg2. 3. 重力、向心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 (1).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 重力和向心力是万有引力的两个分力(如图所示, 图中F示万有引力, G示重力, F向示向心力), 这里的向心力源于地球的自转. 但由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很小, 致使向心力相比万有引力很小, 因此有下列关系成立: F≈G>>F向 因此, 重力加速度与向心加速度便是加速度的两个分量, 同样有: a≈g>>a向 切记: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万有引力与重力并不是一回事. (2). 脱离地球表面而成了卫星的物体: 重力、向心力和万有引力是一回事, 只是不同的说法而已.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说到卫星就会马上写出下列方程的原因: = m = m 4. 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1). v= 即: 半径越大, 速度越小. (2). = 即: 半径越大, 角速度越小. (3). T =2 即: 半径越大, 周期越大. (4). a= 即: 半径越大, 向心加速度越小. 说明: 对于v、 、T、a和r 这五个量, 只要其中任意一个被确定, 其它四个量就被唯一地确定下来. 以上定量结论不要求记忆, 但必须记住定性结论. 第七章 动量 1. 冲量: I = Ft 冲量是矢量,方向同作用力的方向. 2. 动量: p = mv 动量也是矢量,方向同运动方向. 3. 动量定律: F合 = mvt – mv0 第八章 机械能 1. 功: (1) W = Fs cos (只能用于恒力, 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 (2) W = pt (此处的“p”必须是平均功率) (3) W总 = △Ek (动能定律) 2. 功率: (1) p = W/t (只能用来算平均功率) (2) p = Fv (既可算平均功率,也可算瞬时功率) 3. 动能: Ek = mv2 动能为标量. 4. 重力势能: Ep = mgh 重力势能也为标量, 式中的“h”指的是物体重心到参考平面的竖直距离. 5. 动能定理: F合s = mv - mv 6. 机械能守恒定律: mv + mgh1 = mv + mgh2 高一物理公式总结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 –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 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 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奔?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 位移(S):米(m) 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 自由落体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 1.位移S=Vot- gt^2/2 2.末速度Vt= Vo- gt (g=9.8≈10m/s2 ) 3.有用推论Vt^2 –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 (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 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x= Vot 4.竖直方向位移(Sy)=gt^2/2 5.运动时间t=(2Sy/g)1/2 (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 tgβ=Vy/Vx=gt/Vo 7.合位移S=(Sx^2+ Sy^2)1/2 ,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 tgα=Sy/Sx=gt/2Vo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2π/T)^2*R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 (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 弧长(S):米(m) 角度(Φ):弧度(rad) 频率(f):赫(Hz) 周期(T):秒(s) 转速(n):r/s 半径(R):米(m) 线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 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 R:轨道半径 T :周期 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 g=GM/R^2 R:天体半径(m)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 V=(GM/R)1/2 ω=(GM/R^3)1/2 T=2π(R^3/GM)1/2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7.9Km/s V2=11.2Km/s 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h)^2=m*4π^2(R+h)/T^2 h≈3.6 km 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 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心=F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机械能 1.功 (1)做功的两个条件: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物体在里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大小: W=Fscosa 功是标量 功的单位:焦耳(J) 1J=1N*m 当 0<= a <派/2 w>0 F做正功 F是动力 当 a=派/2 w=0 (cos派/2=0) F不作功 当 派/2<= a <派 W<0 F做负功 F是阻力 (3)总功的求法: W总=W1+W2+W3……Wn W总=F合Scosa 2.功率 (1) 定义: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P=W/t 功率是标量 功率单位:瓦特(w) 此公式求的是平均功率 1w=1J/s 1000w=1kw (2) 功率的另一个表达式: P=Fvcosa 当F与v方向相同时, P=Fv. (此时cos0度=1) 此公式即可求平均功率,也可求瞬时功率 1)平均功率: 当v为平均速度时 2)瞬时功率: 当v为t时刻的瞬时速度 (3) 额定功率: 指机器正常工作时最大输出功率 实际功率: 指机器在实际工作中的输出功率 正常工作时: 实际功率≤额定功率 (4) 机车运动问题(前提:阻力f恒定) P=Fv F=ma+f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汽车启动有两种模式 1) 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 (a在减小,一直到0) P恒定 v在增加 F在减小 尤F=ma+f 当F减小=f时 v此时有最大值 2) 汽车以恒定加速度前进(a开始恒定,在逐渐减小到0) a恒定 F不变(F=ma+f) V在增加 P实逐渐增加最大 此时的P为额定功率 即P一定 P恒定 v在增加 F在减小 尤F=ma+f 当F减小=f时 v此时有最大值 3.功和能 (1) 功和能的关系: 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 功和能的区别: 能是物体运动状态决定的物理量,即过程量 功是物体状态变化过程有关的物理量,即状态量 这是功和能的根本区别. 4.动能.动能定理 (1) 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用Ek表示 表达式 Ek=1/2mv^2 能是标量 也是过程量 单位:焦耳(J) 1kg*m^2/s^2 = 1J (2) 动能定理内容: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表达式 W合=ΔEk=1/2mv^2-1/2mv0^2 适用范围:恒力做功,变力做功,分段做功,全程做功 5.重力势能 (1) 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用Ep表示 表达式 Ep=mgh 是标量 单位:焦耳(J) (2) 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 W重=-ΔEp 重力势能的变化由重力做功来量度 (3) 重力做功的特点:只和初末位置有关,跟物体运动路径无关 重力势能是相对性的,和参考平面有关,一般以地面为参考平面 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和参考平面无关 (4)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弹性势能存在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中,跟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性势能的变化由弹力做功来量度 6.机械能守恒定律 (1) 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总称 总机械能:E=Ek+Ep 是标量 也具有相对性 机械能的变化,等于非重力做功 (比如阻力做的功) ΔE=W非重 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 机械能守恒定律: 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 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保持不变 表达式: Ek1+Ep1=Ek2+Ep2 成立条件:只有重力做功
2023-02-05 19:12:57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位移公式:s=v0t+½at²速度-位移公式:vt²-v0²=2as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如果由初位置移到末位置,则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叫做位移。它的大小是运动物体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只与物体运动的始末位置有关,而与运动的轨迹无关。如果质点在运动过程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回到原处,那么,路程不为零而位移则为零。ΔX=X2-X1(末位置减初位置)要注意的是,位移是直线距离,不是路程。在国际单位制中,位移的主单位为:米。此外还有:厘米、千米等。扩展资料: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V0+at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的公式:x=v0t+½at²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关系的公式:2ax=vt²-v0²4、平均速度等于½(v+v0)5、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½(v+v0)6、某段位移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等于 根号下½(v²+v0²)
2023-02-05 19:12:151

高中物理速度公式

高中物理速度公式如下: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0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0)/2。4、末速度vt=v0+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02+vt2)/2]。6、位移s=v平t=v0t+at2/2=vtt/2。7、加速度a=(vt-v0)/t。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相邻等时间间隔(T)的位移之差)。9、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二、自由落体运动  1、末速度vt=gt。2、位移公式h=gt2/2。3、下落时间t=√(2h/g)。4、推论vt2=2gh。  三、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公式s=v0t-gt2/2。2、末速度vt=v0-gt。3、有用推论vt2–v0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ax=v02/2g。5、往返时间t=2v0/g。   四、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x=v0。2、竖直方向速度vy=gt。3、水平方向位移sx=v0t。4、竖直方向位移sy=gt2/2。5、运动时间t=√(2sy/g)(通常又表示为√(2h/g))。6、合速度vt=√(vx2+vy2)=√[v02+(gt)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anβ=vy/vx=gt/v0。7、合位移s=√(sx2+sy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anα=sy/sx=v0gt/2。  物理学的概念:物理学,是研究物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物理学起始于伽利略和牛顿的年代,它已经成为一门有众多分支的基础科学。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也是一门崇尚理性、重视逻辑推理的科学。物理学充分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它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
2023-02-05 19:10:291

速度-位移的公式是什么?

位移公式:s=v0t+½at²速度-位移公式:vt²-v0²=2as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如果由初位置移到末位置,则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叫做位移。它的大小是运动物体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只与物体运动的始末位置有关,而与运动的轨迹无关。如果质点在运动过程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回到原处,那么,路程不为零而位移则为零。ΔX=X2-X1(末位置减初位置)要注意的是,位移是直线距离,不是路程。在国际单位制中,位移的主单位为:米。此外还有:厘米、千米等。扩展资料: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V0+at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的公式:x=v0t+½at²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关系的公式:2ax=vt²-v0²4、平均速度等于½(v+v0)5、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½(v+v0)6、某段位移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等于 根号下½(v²+v0²)
2023-02-05 19:09:061

加速度与位移公式是什么?

加速度与位移公式:(vt²-v0²)=2as,s=v0t+at²/2,s2-s1=aT²等。位移,用位移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加速度是表征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程度的矢量。加速度相关公式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有用推论Vt²-Vo²=2as2、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3、末速度:Vt=Vo+at4、位移:s=V平t=Vot+at²/2=Vt/2t6、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7、实验用推论:Δs=aT²{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位移计算公式: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如果由初位置移到末位置,则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叫做位移。它的大小是运动物体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只与物体运动的始末位置有关,而与运动的轨迹无关。如果质点在运动过程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回到原处,那么,路程不为零而位移则为零。ΔX=X2-X1(末位置减初位置) 要注意的是 位移是直线距离,不是路程。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公式:x=v0t+1/2·at²。匀变速运动速度与位移的推论:x=Vot+½at²。注:v0指初速度vt指末速度。
2023-02-05 19:07:223

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是什么?

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是:Vt = Vo + at。匀加速运动中:a 越大,v增加得越快,a 和v 同向 加速运动,a越小,v 增加得越慢。匀减速运动中:a增大,v减小得快,a和v反向 减速运动,a减小,v减小得。注意:加速度是一个矢量有大小有方向,假设一物体沿某一方向做初速度为V的运动,若在运动的过程中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且数值为大于0的常量,则称这一物体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且数值为大于0的常量,则称这一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注意做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若加速度一直保持不变,则在某一时间点会变为静止,然后沿相反方向做初速度为0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若在运动过程中,加速度恒为0,则这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说匀速直线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情况。
2023-02-05 19:05:591

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是什么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推导:初速度为0的,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t时刻速度为at,平均速度=( 0+at)=1/2at,所以s=v(平)*t=1/2at2。物体运动过程中,其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称为加速度(用a表示)。若一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在运动的过程中加速度保持不变,则称这一物体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的加速度为某一个定值,当这个定值恒为零时就变为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可以说匀速直线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情况。但是在中学考试中,一般不把匀速直线运动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
2023-02-05 19:05:131

位移公式

如果是匀变速直线运动x=V0t+1/2at²x=(V0+Vt)*t/2(其中Vt中的t为下标)x=v²/2a如果是匀速直线运动x=vt如果是其他运动,那可以通过初始与末状态的连线来计算位移
2023-02-05 19:04:511

位移公式的推导

推导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率v(平均)=(v0+vt)/2v0=0,所以v(平均)=vt/2代入s=v(平均)t即得s=(vt)t/2而vt=at所以s=att/2=at^2/2位移方向与速度方向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没有直接关系,只有在没有返回(即向着一个方向运动)的直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一定是相同。除此之外,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例如,在竖直上抛运动中,物体上升时,速度方向(向上)与位移方向(向上)相同,下落过程中在落回抛出点前速度方向(向下)与位移方向(向上)相反,若过抛出点后还可以继续下落,则此后速度方向(向下)又与位移方向(向下)相同。因此要具体情况具体判断。
2023-02-05 19:03:285

位移怎么算

计算公式:ΔX=X2-X1(末位置减初位置) 要注意的是 位移是直线距离,不是路程。(ΔX为位移,X1为初位置,X2为末位置)在国际单位制(SI)中,位移的主单位为:米。此外还有:厘米、千米等。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公式:x=v0t+1/2·at^2注:v0指初速度,t代表时间,a为加速度。扩展资料:位移(displacement) 质点的位置变动,用连接先后两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如图所示,在瞬时t质点位于Q点,瞬时t+△t位于Q′点,则矢量表示质点从t时刻开始在△t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它等于Q′点的矢径与Q点的矢径之差,即△r=r(t+△t)-r(t)。与此同时,质点在△t时间间隔内由Q点沿轨迹曲线运动到Q′,所经过的路程是弧长(标量)。因此,位移和路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当△t很小,位移矢量的模和路程的差为高阶小量;当△t→0,两者相等。练习题:某中学军训拉练的队伍在匀速,指导员骑自行车将掉队的小王从队尾送到队前,又立即返回.当指导员回到队尾时,队伍已前进了200m,在这整个过程中,指导员的位移大小是__ m答案:200【说明】前进的路程即为位移了,所以200m
2023-02-05 19:00:421

位移公式 位移的相关知识

1、高中物理的位移公式:s=v0t+½at²。v均代表末速度,v0代表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s表示位移。 2、速度-位移公式:vt²-v0²=2as。 3、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如果由初位置移到末位置,则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叫做位移。它的大小是运动物体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只与物体运动的始末位置有关,而与运动的轨迹无关。如果质点在运动过程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回到原处,那么,路程不为零而位移则为零。 4、ΔX=X2-X1(末位置减初位置)要注意的是,位移是直线距离,不是路程。 5、在国际单位制中,位移的主单位为:米。此外还有:厘米、千米等。
2023-02-05 19:00:211

高中物理的位移公式

高中物理的位移公式:s=v0t+½at²。v均代表末速度,v0代表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s表示位移。 位移计算公式 位移公式:s=v0t+½at² 速度-位移公式:vt²-v0²=2as 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如果由初位置移到末位置,则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叫做位移。它的大小是运动物体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只与物体运动的始末位置有关,而与运动的轨迹无关。如果质点在运动过程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回到原处,那么,路程不为零而位移则为零。 ΔX=X2-X1(末位置减初位置)要注意的是,位移是直线距离,不是路程。 在国际单位制中,位移的主单位为:米。此外还有:厘米、千米等。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V0+at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的公式:x=v0t+½at²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关系的公式:2ax=vt²-v0² 4.平均速度等于½(v+v0) 5.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½(v+v0) 6.某段位移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等于 根号下½(v²+v0²)
2023-02-05 19:00:011

位移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如果由初位置移到末位置,则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叫做位移。它的大小是运动物体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只与物体运动的始末位置有关,而与运动的轨迹无关。如果质点在运动过程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回到原处,那么,路程不为零而位移则为零。δx=x2-x1(末位置减初位置)要注意的是位移是直线距离,不是路程。在国际单位制(si)中,位移的主单位为:米。此外还有:厘米、千米等。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公式:x=v0t+1/2·at^2匀变速运动速度与位移的推论:x=vot+½at²注:v0指初速度vt指末速度
2023-02-05 18:58:582

位移公式是什么

x=Vot+1/2at^2
2023-02-05 18:57:552

请问位移公式是什么来着?

如果是匀变速直线运动x=V0t+1/2at² x=(V0+Vt)*t/2(其中Vt中的t为下标)x=v²/2a 如果是匀速直线运动x=vt如果是其他运动,那可以通过初始与末状态的连线来计算位移
2023-02-05 18:57:342

材料力学铅垂位移公式

材料力学铅垂位移公式为Fl/EA。铅垂位移在物理上,就是指在竖直方向的位移,其方向是指向地心方向。铅锤定理是一个三角形,从一条边上的两个顶点做垂线,且互相垂直。该三角形面积等于两垂线乘积的一半。
2023-02-05 18:57:121

高中物理速度公式是什么?

把已知量带入求出速度即可
2023-02-05 18:55:052

求第几秒内的位移的公式是什么? 求公式

S1=0.5at1平方 这是第一段S2=0.5at2平方 这是第二段所以 第N秒内 则为S2-S1S代表路程 a为加速度 t1为第一段时间 t2为第二段时间相信你这个还是知道的吧谢谢采纳喽
2023-02-05 18:5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