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

阅读 / 问答 / 标签

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特征

特征是: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和改革创新。1、是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到生产过程中去为主要目的,同时也利用社会力量帮助学校培养人才。2、是以利用社会力量培养具有一定生产经验的实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同时也促进学校的科研与生产相结合。

教育部产学研是什么?潭州教育产学研介绍,潭州教育产学研是真的吗

潭州教育产学研源起于2017年,2017年开始潭州教育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与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通过与高教司沟通,确定申报内容,组织高校申报项目,自行组织项目评审,提交项目由高教司审核备案。

产学研深度融合什么意思

产学研深度融合包括顺应形势发展,加强技术转移的体系,继续建设好专业化众创空间等。 扩展资料 产学研深度融合是指在民生领域的科技创新要进行深度融合,包括顺应形势的"发展,聚焦重大战略领域,加强技术转移的体系,继续建设好专业化众创空间等。

产学研能带来哪些社会和经济效益?请详细说明。

 1、经济效益。项目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项目达产年将实现销售收入2.4亿元。推广应用项目开发的试验台,为企业开发高性能的汽车变速器和驱动桥产品、提高汽车变速器和驱动桥产品性能以及验证汽车变速器和驱动桥产品性能提供支持,为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通过理论与技术研究以及装备开发,推动我省、我市的汽车试验技术研究,提高汽车制造装备自主开发的能力;通过先进的技术研究与装备开发,提高企业的试验技术与装备水平,推动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的提高;通过产业化推广,形成我市新的汽车装备制造业新的增长点,完善我市的汽车产业链,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

什么是产学研发明专利

创新研发并取得的专利。产学研发明专利是指由企业、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等与科学研究和产业应用相关的机构合作,共同进行创新研发并取得的专利。代表了产学研三方合作的成果,也是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重要形式之一。

产学研证书有什么用

和荣誉证书一样,可以证明你在某一方面的造诣和成就。产学研是在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精神,深化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背景下,企业与高校以及科研机构之间的一种合作。它是由教育部发起,国务院推动,全国各大高校、科研机构以及社会企业共同实施的一项政策,目的在于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随着技术发展和创新形态演变,政府在创新平台搭建中的作用,用户在创新进程中的特殊地位进一步凸显。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创新2.0形态正推动科技创新从“产学研”向““政产学研用”,再向“政用产学研”协同发展的转变。潭州教育产学研源起于2017年,2017年开始潭州教育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与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通过与高教司沟通,确定申报内容,组织高校申报项目,自行组织项目评审,提交项目由高教司审核备案。2018年2月,2017年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正式立项,详情参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公布有关企业支持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报指南(2018年第一批)的函(教高司函〔2018〕18号)以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公布有关企业支持的2018年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名单的函(教高司函〔2018〕47号)。

如何促进产学研合作?

产学研合作模式:指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三方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所进行的合作与交流。 产学研合作优势:共同性、优势性、多样性、导向性 产学研专项资金分为:(1)“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类”(含重大专项、重点项目、引导项目);(2)“产学研创新平台与示范基地类”

什么是产学研一体化的职业教育新模式

“产学研一体化”所谓企业的“产学研”一体化道路:就是将企业现有的研究成果转化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再把部分产品盈利投入到科研中,开发出“含金量”更高、市场适应性更强的产品。也就是“以产养研,以研促产”的企业经营方式。企业得以发展、壮大的动力就来自于“产学研”所带来的良好运营结果。“生产、营销、研究”三个环节中缺少任何一个,这种良性发展的循环圈就会被打破,使企业的发展陷入困境。企业要想实现持续性发展的战略目标,就要在其发展过程中坚持将工作重心放在维护和完善这种良性循环上。企业内部是否建立了适于自身发展的人才管理体制,该体制是否能吸引企业外部人才,激发企业内部的能动性、创造性,这是一个处于创业阶段企业的成败关键。产业界、高校和科研院所组成的科研联合体。这种一体化的营销模式体现了强强联合的优势。产业内的大企业和具有技术优势的科研院所、高校实施强强联合,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市场化的联合体是这一营销模式的核心内涵。这种模式具有合作伙伴固定,彼此之间相互熟悉的特点,有利于知识在参与者之间的交流和共享。这种模式非凡适合研发期长、投资巨大、技术水平要求高的复杂科技成果的市场化。

我国当前产学研合作存在的什么问题?

为解决目前科研院所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所遇到的有效需求难找、对接成本高、落地风险大等问题,结合科易网平台丰富的企业需求资源与首创的技术转移全流程服务模式,提出科易网与各大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服务方案”,进而全面推动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工作的开展,提升科研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率。

企业跟高校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企业需要准备什么资料?

这个不要要什么材料,就是双方签订一份合同,只要双方都认可就可以了

教育部产学研项目属于横向吗

属于。根据小木虫搜索得知教育部产学研究项目属于横向。教育部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通常指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与以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为技术供给方之间的合作,其实是促进企业与学校之间的有效沟通,实现改善教学模式,学科的建设与创新。

产学研用的三大突破

为了大力推进“产学研用” 合作的创新国策,必须努力实现体制机制、合作模式、创新人才培养三大突破。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其不仅能够加速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而且将实现我国比较优势的革命性转移和升级,即从单纯依靠低成本和廉价劳动力,转向由巨大产学研资源整合、凝炼而形成的创新力。当前,产业结构转型面临缺乏核心技术和创新人才不足两大困境,关键问题是没有形成产学研用的合作创新体系。

“产学研合作”的英文怎么说

产学研合作外文名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llaboration释义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合作实质促进技术创新所需生产要素的组合

产学研合作的产学研合作的形式

国内外产学研合作的形式包括:高校和企业自主联合科技攻关与人才培养;共建研究中心、研究所和实验室;建立科技园区,实施科学研究与成果孵化;建立基金会,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基金;吸纳企业公司和社会资金成立学校董事会,建立高校高科技企业;高校与地区实行全方位合作等。其中,大学科技园作为教学、科研与产业相结合的重要基地,成为高校技术创新的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的基地、创新创业人才培育的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辐射催化的基地。

是“产学研”还是“官产学”

创新2.0时代应提“政用产学研”了。从“产学研”到“政产学研”、“政产学研用”到“政用产学研”,是一个对创新体系建设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形态的演变,政府在开放创新平台搭建和政策引导中的作用以及用户在创新进程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从“产学研”到“政产学研”、“政产学研用”到“政用产学研”,虽然只有一两字之差,但后者进一步强调了政府推动的开放创新平台搭建,强调用户体验与创新以及政府的服务转型,强调了面向应用的创新生态构建和价值实现。“政用产学研”是面向知识社会创新2.0的协同创新生态系统,是生产、学习、科学研究、实践运用的系统合作,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及创新环境与最终用户的对接与耦合,是对产学研结合在认识上、实践上的又一次深化。推荐两篇文章:《钱学森开放复杂巨系统理论视角下的科技创新体系》和《创新2.0视野下的协同创新研究:从创客到众创的案例分析及经验借鉴》。

教育部产学研项目怎么样

好。教育部产学研合作有助于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推动产业发展和升级。这种合作将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与产业界的实际需求相结合,通过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

国际产学研用联培计划是什么

国际产学研用联培计划是国际产学研用合作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国际产学研用合作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意在充分发挥中俄博览会和哈洽会平台作用,推进我国与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在新材料和人工智能领域开展产学研合作,深化中外地方合作与人文交流。“国际产学研用合作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内研究生可申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前往外籍导师处留学交流。

产学研金服用啥意思

所谓的产学研金服用的意思是指政府主导创环境、企业主体强创新、学科人才激活力、科技研发出成果、金融配套强保障、中介服务提效率、成果转化增效益。产学研金是需要强化的要素,“政服用”围绕这四个要素水到渠成地发挥作用,共同培育、壮大相关产业。产学研金体系在这个体系下,联盟将建立高水平的新材料技术成果孵化平台,设立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平台公司,由专业团队管理和运作,在输出成果上按市场规则设计好技术方、投资方和运营方利益共享机制;同时配套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在特定阶段提供资金支持。这种“3+1”的运作模式可以将企业与科研单位紧密结合,打造新材料领域的领军企业和产业集群,在某些细分领域培育若干个“隐形冠军企业”,引领我国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应对这些挑战,既需要科研院所的研究方向与市场需求高度契合,也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同时还要形成创新端和产业端的良性互动,建立科研院所与企业间足够的信任,平衡好各参与方的利益,以实现共赢。

产学研深度融合是什么意思

产学研深度融合是什么意思如下:产学研深度融合是指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密切合作,实现教学资源、企业资源和科研资源的有效整合,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新型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的目的是通过产学研结合,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优势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技术创新。高校和科研机构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人才优势,可以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研究新的领域。而企业则更加了解市场需求和技术趋势,可以将市场需求与技术研发相结合,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这种深度融合可以促进技术创新,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市场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产学研深度融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经验,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这种融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学研深度融合可以促进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形成合力,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例如,通过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可以将最新的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需求,推动产业发展。同时,通过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可以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总之,产学研深度融合是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可以实现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优势互补和资源整合,推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产学研创新成果奖的级别

创新成果奖分为一等奖、二等奖、优秀奖。2022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申报通知,新成果奖的级别是一等奖、二等奖、优秀奖,获得一等奖的成果经过优选评审后,可推荐申报国家级奖项。产学,是指产业和教育两大社会组织的合作,“产学研”指的是“生产、教学和科学研究。

全面落实研发费用什么的政策引领产学研深度融合

政府应该采取措施,全面落实研发费用的政策,以促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加大研究费的投入,建立健全科研费分配机制,放宽科研经费使用灵活性;二是加大科技人才资助力度,提高科研人员科研经费获得比例,改善科研经费用于购买设备和仪器的灵活性;三是支持科技技术企业,提供企业研发费用补贴,支持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产学研结合的背景条件

在当今世界的经济成长中,科技立异日益主要,产学研合作是晋升自立立异能力,顺应科技经济一体化趋向的必然要求。国家“十一五”国平易近经济与社会成长规划和国家中持久科学与手艺规划纲要提出“增强自立立异能力,培植立异型国家”的成长方针,提出了培植以企业为主体和产学研联系的手艺立异系统。它与迎接高手艺的挑战和日益全球化的常识经济竞争无疑有着不成朋分的联系。美国作为最早实现产学研合作的国家,它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成长举世瞩目,可以说恰是产学研合作的兴起带来国家的昌隆,这在今天已经是个世界现象,成功的例证触目皆是,科教兴国已成共识。尤其在美、英、德、日等发家国家,产学研一体化培植皆是经由过程政府行为加以扶持和指导,从而有用促进了这些国家的高新手艺财富化历程,敦促了国平易近经济的成长。西方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的思惟由来已久。产学研合作的成长是跟着大学理念的改变和社会的成长,尤其是自然科学的前进而激发的财富革命的发生不竭演进和成长。20世纪50年月,斯坦福大学工程系主任和工程学院院长,人称“硅谷之父”的特曼首先提出学术界和财富界理当结成伙伴关系,始创“硅谷模式”。依靠斯坦福大学强大的科研实力和校方对产学研合作的鼎力撑持,硅谷模式有力地敦促了地域经济成长,同时与工业界的慎密亲密联系也敦促了斯坦福大学的科研与教学。硅谷模式标识表记标帜着产学研合作这一形式的正式成立。除了美国以外,英国、日本等国的产学研合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因为高档教育的大成长以及科学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刺激着产学研合作的日益繁荣和深化。世界列国的产学研合作经历了漫长而盘曲的过程,在此,我们仅对在产学研合作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发家国家的典型经验作一概述,以资斗劲。但愿对我国产学研合作的成长有所裨益,为产学研合作各方的顺遂合作供给有价值的经验,以敦促我国的产学研合作,进而提高我国科技立异能力和我国的综合国力及国家竞争力。

产学研合作奖含金量

含金量高。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第十三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有科技部、工信部、教育部、中科院等国家相关部委、科研院所的领导、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全国产学研界第一线的1200余名代表出席大会,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陈至立,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钦敏等领导嘉宾出席大会并发表演讲,演讲内容具有很深刻的意义,因此该演讲含金量很高。

产学研结合的介绍

产学研相结合,是科研、教育、生产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随着技术发展和创新形态演变,政府在创新平台搭建中的作用,用户在创新进程中的特殊地位进一步凸显。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创新2.0形态正推动科技创新从“产学研”向““政产学研用”,再向“政用产学研”协同发展的转变。

什么是官产学研

一般说来,大学(University)和研究机构(Research Unit)拥有较丰富的知识储量和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及较强的知识创新能力,其学术研究能力的开发,本身就孕育着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某些形态,表现为人力资本、内隐知识和知识产权。产业( Industry)是指社会生产劳动的基本组织结构体系;作为产业外在表现形式或构成单元的企业则具有较强的创新需求和催生高技术产业的物质能力,能敏锐地捕捉市场动态和人们需求。政府(Government)拥有资金和组织调控能力,是技术创新政策和环境的创造者和维护者,能够承担一定的技术创新风险。所谓官产学研一体化,就是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等方面高效互动,分工协作把自己的工作指向一个共同的目标,是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根本举措。作为系统工程,只有将上述部门有效地组合起来,通力合作,群体攻关,科教兴市才能驶上高速持续发展的轨道,转变增长方式,创新发展模式才能得以实现。

政产学研金服用什么意思?

1、所谓‘政产学研金服用",是指政府主导创环境、企业主体强创新、学科人才激活力、科技研发出成果、金融配套强保障、中介服务提效率、成果转化增效益。”2、“政用产学研”是一种创新合作系统工程,是生产、学习、科学研究、实践运用的系统合作,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及创新环境与最终用户的对接与耦合,是对产学研结合在认识上、实践上的又一次深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形态的演变,政府在开放创新平台搭建和政策引导中的作用以及用户在创新进程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从“产学研”到“政产学研”、“政产学研用”到“政用产学研”,虽然只有一两字之差,但后者进一步强调了政府推动的开放创新平台搭建以及用户体验与创新,强调了面向应用的价值实现。拓展资料一、“产学研”即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等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而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知识社会的到来,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形态凸显了政府在开放创新平台搭建和政策引导中的作用以及用户在创新进程中的主体地位,“政”和“用”的地位更得到重视,推动科技创新从“产学研”向““政产学研用”,再向“政用产学研”协同发展的转变。“政用产学研”是一种创新合作系统工程,是生产、学习、科学研究、实践运用的系统合作,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及创新环境与最终用户的对接与耦合,是对产学研结合在认识上、实践上的的又一次深化。从学校方面讲,产学研用合作教育就是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形态的演变,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为特征的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越来越引起重视,政府在开放创新平台搭建和政策引导中的作用以及用户在创新进程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从“产学研”合作到“政产学研”、“政产学研用”,到“政用产学研”,虽然只有一两字之差,但后者进一步强调了应用和用户,突出了产学研结合必须以企业为主体,以用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突出了知识社会环境下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为特点的的创新2.0新趋势。“用”,主要指“应用”和“用户”。“用”是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户直接参与产学研合作,不仅能够减少技术创新的盲目性,缩短新产品从研究开发到进入市场的周期,而且能够有效降低技术创新的风险和成本。

什么是产学研合作创新?举例说明

  产学研合作创新:机遇与挑战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副会长 段瑞春  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交互作用下,世界经济竞争、国力竞争,深刻表现为一场创新战。站在竞争第一线的是企业,决定竞争胜负的是企业的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是健全国家创新体系的关键环节,是从整体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步骤。  正确把握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战略定位,找准关键问题,突破瓶颈约束,破解合作难题,高起点开创产学研合作创新、互利共赢新局面,是各部门、各地区和产学研各界肩负的神圣使命。  一、关于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战略定位 邓小平同志曾精辟地指出:“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技术进步的体制,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双管齐下,长期存在的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有可能得到比较好的解决。”经过近30年的实践,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快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科学回答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双管齐下、解决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的问题,是我国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经验的历史总结,也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的必然选择。  实现科技与经济相结合,始终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矢志不移的目标。在过去30年中,从实行技术成果商品化、开放技术市场,改革科技拨款制度,鼓励从事技术开发型研究的科研机构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推动应用型科研机构和设计单位实行企业化转制,转为科技型企业,整体或者部分进入企业,科技系统的运行机制发生深刻变化,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进程,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所有上述改革举措,较多地还是在科技系统内部循环。突出的问题是:企业,尤其是重点骨干企业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各方面科技力量自成体系、分散重复,整体运行效率低下;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研究机构尚未进入国家经济主流,还没有为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另一方面,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成功实现了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并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近10多年来,国际技术资源的快速流动为我国企业提供了历史机遇,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吸引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缩短了产业技术与国外的差距,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改造,推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并形成一批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支柱产业。但是,引进国外技术和资本,并不能引进创新能力。由于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在大量利用国外技术资源的同时,国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没有能够同步提升。关键产业技术和重大装备依靠进口的状况没有改观,对外技术依存度仍在60%以上。有些国有重点大型企业落入外资设置的知识产权陷阱,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从国外引进的世界一流先进装备同其自身贫弱的创新能力形成强烈的反差。  今天,新的竞争形势对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其一,我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增长和科技进步的巨大步伐,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经济竞争的格局。我国创新型企业,包括国有重点大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部分民营科技企业,已经从外国企业的学习者,转变为强劲的竞争者,有些企业开始问鼎跨国公司的核心技术,并向未来引领者的方向跃升。像过去那样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提升产业结构的空间在缩小,难度在加大,代价越来越高。至于产业前沿的关键技术,国外企业从维系其核心竞争力考虑,西方国家从实施战略图谋权衡,都对我国采取封锁政策。在诸如微电子电路、集成式半导体产品、计算机软件、机器人、光学纤维、超导技术等具有军民两用性质的领域,发达国家动辄就以安全为借口,对向我国企业进行技术转让层层设卡,横加干预。2001年美国商业部总共收到了1294件对华技术出口申请,其中72%被通过,3%被拒绝,25%不予受理。在民用技术领域,跨国公司不仅对从合资设备和产品上可能发生的“技术溢出”严加防范,而且试图运用知识产权封杀我国企业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通道。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侵犯其知识产权、威胁美国本土产业”为由,对进口到美国的产品进行所谓的“337条款”调查案,我国高技术产品已经首当其冲。截至2008年2月底,针对中国产品的调查案已达83件,约占全部调查案的12.7%。其中,有涉嫌侵权问题,但在政策上是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遏制我国企业的市场空间。总之,在跨国公司和外国强势集团把核心技术知识产权视为生命线的今天,我国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把生存、发展、创新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其二,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对创新理念和模式产生深刻影响,整合资源、合作创新成为国际强势集团的战略选择。当今世界,科学研究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正在日益逼近极端和本原;高技术前沿在交叉和融合中孕育和催生一系列重大革命性突破,新的技术和新的产业以群体崛起。创新的冲击波,其上游延伸到广阔的基础研究领域;中游覆盖了从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产品生产和产业化的全过程;下游推进到广告策划、品牌营销、售后服务、商业方法等诸多环节。现代产业价值链已形成了两个高端:一是产前研发,二是产后营销。前者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核心技术,扩大知识产权,占据科技制高点;后者通过营销和服务创新,打响著名品牌,获取丰厚的市场回报。在发达国家,导致技术飞跃和产业升级的成功创新,因其技术能力、知识储备、经验积累、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等,超越一两个企业或大学力所能及的范围,往往都是多个企业、大学研究机构资源的有效整合、集成和提升。美国硅谷风险投资专家

什么是产学研合作

1、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 2、通常指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与以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为技术供给方之间的合作,其实质是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

产学研对企业有什么好处

申请产学研项目是对企业资质的认定,(就是说本企业是科技型企业的证明)以及未来发展的帮助。同时政府也会给企业一定的无偿资金扶持(金额各地区不一,也和当年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关)上海市是80W---100W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的级别是国家级吗

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是中国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的第一个全国性奖项,以奖励在促进产学研合作及创新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充分调动各方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方面的积极性,鼓励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努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向高层次发展。

产学研 日语怎么读

u3055u3093u304cu3063u3051u3093

请问政产学研用是什么意思,是谁提出的?

产学研即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等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通常指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与以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为技术供给方之间的合作,其实质是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随着技术发展和创新形态演变,政府在创新平台搭建中的作用,用户在创新进程中的特殊地位进一步凸显,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创新2.0形态正推动科技创新从“产学研”向““政产学研用”,再向“政用产学研”协同发展的转变.可进一步参考《钱学森开放复杂巨系统理论视角下的科技创新体系》一文对“政产学研用”到“政用产学研”的论述. 关于“政用产学研”: 政(国家政府管理) 由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来推动平台搭建和一体化的发展,在强有力的政策保证下使产学研合作得到快速发展. 用(用户) 知识社会以及创新民主化的进程使得生活、工作在社会中的用户、大众成为创新的主体,传统意义的实验室的边界以及创新活动的边界也随之“融化”.知识社会的创新2.0重新定义了创新中用户的角色、应用的价值、协同的内涵和大众的力量.以生产者为中心的创新模式正在向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模式转变,以用户为中心、社会为舞台的面向知识社会、以人为本的创新2.0模式正逐步显现,用户创新成为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战场. 产(企业的市场经济) 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企业寻找更加适合企业发展的合作方式,以科研机构、高校的人才、研究成果输出作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同时也为高校、研究机构提供研究和人才开发的利用资源. 学(高校人才的培养计划) 高校的人才培养能更加适应社会企业的需求,以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来完成对行业内的转型需求.同时在人才产出的同时引进社会专业人才对高校的人才库进行充实. 研(科研机构的科学技术研究) 借助社会企业的良好平台及资源,科研机构在技术上的开发的同时完成对研究方向的规划,以单纯的技术型研究机构转型成技术、方向性兼顾的研究结构,同时研究成果将推动企业以及行业的整体发展. 参考链接:

政产学研金服用各指什么的

1、所谓‘政产学研金服用",是指政府主导创环境、企业主体强创新、学科人才激活力、科技研发出成果、金融配套强保障、中介服务提效率、成果转化增效益。”2、“政用产学研”是一种创新合作系统工程,是生产、学习、科学研究、实践运用的系统合作,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及创新环境与最终用户的对接与耦合,是对产学研结合在认识上、实践上的又一次深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形态的演变,政府在开放创新平台搭建和政策引导中的作用以及用户在创新进程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从“产学研”到“政产学研”、“政产学研用”到“政用产学研”,虽然只有一两字之差,但后者进一步强调了政府推动的开放创新平台搭建以及用户体验与创新,强调了面向应用的价值实现。拓展资料一、“产学研”即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等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而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知识社会的到来,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形态凸显了政府在开放创新平台搭建和政策引导中的作用以及用户在创新进程中的主体地位,“政”和“用”的地位更得到重视,推动科技创新从“产学研”向““政产学研用”,再向“政用产学研”协同发展的转变。“政用产学研”是一种创新合作系统工程,是生产、学习、科学研究、实践运用的系统合作,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及创新环境与最终用户的对接与耦合,是对产学研结合在认识上、实践上的的又一次深化。从学校方面讲,产学研用合作教育就是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形态的演变,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为特征的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越来越引起重视,政府在开放创新平台搭建和政策引导中的作用以及用户在创新进程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从“产学研”合作到“政产学研”、“政产学研用”,到“政用产学研”,虽然只有一两字之差,但后者进一步强调了应用和用户,突出了产学研结合必须以企业为主体,以用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突出了知识社会环境下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为特点的的创新2.0新趋势。“用”,主要指“应用”和“用户”。“用”是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户直接参与产学研合作,不仅能够减少技术创新的盲目性,缩短新产品从研究开发到进入市场的周期,而且能够有效降低技术创新的风险和成本。

“产学研合作”的英文怎么说?

co-operation in terms of production, study and reaserch

“政产学研金服用”是什么?

1、所谓‘政产学研金服用",是指政府主导创环境、企业主体强创新、学科人才激活力、科技研发出成果、金融配套强保障、中介服务提效率、成果转化增效益。”2、“政用产学研”是一种创新合作系统工程,是生产、学习、科学研究、实践运用的系统合作,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及创新环境与最终用户的对接与耦合,是对产学研结合在认识上、实践上的又一次深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形态的演变,政府在开放创新平台搭建和政策引导中的作用以及用户在创新进程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从“产学研”到“政产学研”、“政产学研用”到“政用产学研”,虽然只有一两字之差,但后者进一步强调了政府推动的开放创新平台搭建以及用户体验与创新,强调了面向应用的价值实现。拓展资料一、“产学研”即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等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而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知识社会的到来,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形态凸显了政府在开放创新平台搭建和政策引导中的作用以及用户在创新进程中的主体地位,“政”和“用”的地位更得到重视,推动科技创新从“产学研”向““政产学研用”,再向“政用产学研”协同发展的转变。“政用产学研”是一种创新合作系统工程,是生产、学习、科学研究、实践运用的系统合作,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及创新环境与最终用户的对接与耦合,是对产学研结合在认识上、实践上的的又一次深化。从学校方面讲,产学研用合作教育就是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形态的演变,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为特征的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越来越引起重视,政府在开放创新平台搭建和政策引导中的作用以及用户在创新进程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从“产学研”合作到“政产学研”、“政产学研用”,到“政用产学研”,虽然只有一两字之差,但后者进一步强调了应用和用户,突出了产学研结合必须以企业为主体,以用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突出了知识社会环境下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为特点的的创新2.0新趋势。“用”,主要指“应用”和“用户”。“用”是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户直接参与产学研合作,不仅能够减少技术创新的盲目性,缩短新产品从研究开发到进入市场的周期,而且能够有效降低技术创新的风险和成本。

产学研引入什么竞争机制

产学研,是指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相结合,是科研、教育、生产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随着技术发展和创新形态演变,政府在创新平台搭建中的作用,用户在创新进程中的特殊地位进一步凸显。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创新2.0形态正推动科技创新从“产学研”向““政产学研用”,再向“政用产学研”协同发展的转变。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一种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开展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是提升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有效形式。例如“推进产学研合作工作协调指导小组”建立的4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集中了26家龙头企业、18所一流大学和9家骨干科研机构,构建了科研、设计、工程、生产和市场紧密衔接的完整技术创新链条,有效解决我国产业集中度分散、技术领域原始创新匮乏、共性技术供给不足、核心竞争力受制于人的突出问题。信息通讯技术的融合和发展消融了信息和知识分享的壁垒,消融了创新的边界,推动了创新2.0形态的形成,并进一步推动各类社会组织及活动边界的“消融”。如果说创新1.0是工业时代沿袭的面向生产、以生产者为中心、以技术为出发点的相对封闭的创新形态,创新2.0则是与信息时代、知识社会相适应的面向服务、以用户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开放的创新形态。知识社会环境下的科学2.0、技术2.0、管理2.0共同塑造了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 重新定义了创新中用户的角色、应用的价值、协同的内涵和大众的力量。

产学研合作有哪些途径呢?

目前常见的产学研合作途径有三种:1项目纽带合作模式,它是比较松散的合作模式,主要特点是企业、大学、科研院所以具体项目为纽带,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合作关系,项目完成,合作即解散。这种合作模式主要由三种具体形式:技术转让模式、项目委托模式、联合研发模式;2建设平台合作模式,这是一种关系比较紧密的合作模式,其特点是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共同投入资源建立平台,以平台为主体进行科学研究。具体形式有共建科研基地模式和衍生企业模式;3产业技术联盟合作模式,他由企业和科研机构围绕创新技术创制、共性技术攻关组建相应的产业技术联盟,集中优势力量实现产业技术创新,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具体模式有契约产业技术联盟方式和实体产业技术联盟方式。InnoMatch全球供需对接平台上有很多高校专家入驻,上面还有高校专家团队发布的技术成果,可以通过InnoMatch与高校专家取得联系,建立合作关系。

请问政产学研用是什么意思,是谁提出的?

政 政府 产 企业 学 高校 研 研究所 用 用户以前的说法是“产学研”,产学研结合创新大致意思:政府指导,企业和高校及研究所结合,用户应用为目标和方向。

"产学研用"是什么意思

“产学研用”是一种合作系统工程,字面意思就是生产、学习、科学研究、实践运用的系统合作,从学校方面讲,产学研用合作教育就是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

什么是产学研合作项目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通常指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与以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为技术供给方之间的合作,其实质是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产学研合作中的“产”是指产业界及各类产业中依托技术创新的现代企业和现代企业家;“学”泛指学术界;“研”主要指以进行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各类技术开发为中心的应用型科研院所以及高校中的科研机构。扩展资料:在我国,“产学研合作”一般是指高校、科研机构与产业界的合作。其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产学研合作”是指教育与生产劳动有机结合以及科学研究在人才培养、科技开发和生产活动中的有机结合。狭义的产学研合作仅指高等学校、企业和科研院所三方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所进行的合作与交流 。国内外产学研合作的形式国内外产学研合作的形式包括:高校和企业自主联合科技攻关与人才培养;共建研究中心、研究所和实验室;建立科技园区,实施科学研究与成果孵化;建立基金会,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基金;吸纳企业公司和社会资金成立学校董事会,建立高校高科技企业;高校与地区实行全方位合作等。其中,大学科技园作为教学、科研与产业相结合的重要基地,成为高校技术创新的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的基地、创新创业人才培育的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辐射催化的基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产学研合作

产学研合作是什么意思

就生产,学习和研究三者结合起来,一般是指大学的一种培养方式

产学研合作方式有哪几种?

目前比较流行的产学研合作方式有三种:1项目纽带合作模式,它是比较松散的合作模式,主要特点是企业、大学、科研院所以具体项目为纽带,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合作关系,项目完成,合作即解散。这种合作模式主要由三种具体形式:技术转让模式、项目委托模式、联合研发模式;2建设平台合作模式,这是一种关系比较紧密的合作模式,其特点是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共同投入资源建立平台,以平台为主体进行科学研究。具体形式有共建科研基地模式和衍生企业模式;3产业技术联盟合作模式,他由企业和科研机构围绕创新技术创制、共性技术攻关组建相应的产业技术联盟,集中优势力量实现产业技术创新,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具体模式有契约产业技术联盟方式和实体产业技术联盟方式。现在企业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寻找高校合作,效率会更高,我知道比较靠谱的有InnoMatch全球供需对接平台,江我们公司就是通过InnoMatch找到的上海一所高校建立的合作。

产学研合作方式有哪几种

博士云不仅提供企业需求、专家人才资源,同时集成大批量技术成果,从电子信息基础研究和技术应用“领跑”5G,到海、陆、空等全领域抢占“跑道”,从污水处理、新材料产品研究支撑可持续发展战略,到高精度、低成本锂电池等创新标杆...这些原创科学技术成果引领我国若干领域的进步,突破了许多重要的核心技术,有力地解决和支持国家的重要需求,在产业变革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民生改善等方面发挥了战略支持作用。产学研资源(专家资源、企业技术需求资源、科技成果资源)、产学研合作可前往博士云产学研对接页查看。

“政产学研”是什么意思?

“政用产学研”是一种创新合作系统工程,是生产、学习、科学研究、实践运用的系统合作,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及创新环境与最终用户的对接与耦合,是对产学研结合在认识上、实践上的又一次深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形态的演变,政府在开放创新平台搭建和政策引导中的作用以及用户在创新进程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从“产学研”到“政产学研”、“政产学研用”到“政用产学研”,虽然只有一两字之差,但后者进一步强调了政府推动的开放创新平台搭建以及用户体验与创新,强调了面向应用的价值实现。参考资料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4%BF%E7%94%A8%E4%BA%A7%E5%AD%A6%E7%A0%94/4927441?fr=aladdin

产学研是什么意思?

产学研相结合,是科研、教育、生产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随着技术发展和创新形态演变,政府在创新平台搭建中的作用,用户在创新进程中的特殊地位进一步凸显。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创新2.0形态正推动科技创新从“产学研”向““政产学研用”,再向“政用产学研”协同发展的转变。

产学研什么意思?

产学研相结合,是科研、教育、生产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随着技术发展和创新形态演变,政府在创新平台搭建中的作用,用户在创新进程中的特殊地位进一步凸显。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创新2.0形态正推动科技创新从“产学研”向““政产学研用”,再向“政用产学研”协同发展的转变。创新战略联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一种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开展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是提升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有效形式。例如“推进产学研合作工作协调指导小组”建立的4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集中了26家龙头企业、18所一流大学和9家骨干科研机构,构建了科研、设计、工程、生产和市场紧密衔接的完整技术创新链条,有效解决我国产业集中度分散、技术领域原始创新匮乏、共性技术供给不足、核心竞争力受制于人的突出问题。

产学研有什么作用?

产学研,是指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相结合,是科研、教育、生产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随着技术发展和创新形态演变,政府在创新平台搭建中的作用,用户在创新进程中的特殊地位进一步凸显。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创新2.0形态正推动科技创新从“产学研”向““政产学研用”,再向“政用产学研”协同发展的转变。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一种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开展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是提升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有效形式。例如“推进产学研合作工作协调指导小组”建立的4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集中了26家龙头企业、18所一流大学和9家骨干科研机构,构建了科研、设计、工程、生产和市场紧密衔接的完整技术创新链条,有效解决我国产业集中度分散、技术领域原始创新匮乏、共性技术供给不足、核心竞争力受制于人的突出问题。信息通讯技术的融合和发展消融了信息和知识分享的壁垒,消融了创新的边界,推动了创新2.0形态的形成,并进一步推动各类社会组织及活动边界的“消融”。如果说创新1.0是工业时代沿袭的面向生产、以生产者为中心、以技术为出发点的相对封闭的创新形态,创新2.0则是与信息时代、知识社会相适应的面向服务、以用户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开放的创新形态。知识社会环境下的科学2.0、技术2.0、管理2.0共同塑造了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 重新定义了创新中用户的角色、应用的价值、协同的内涵和大众的力量。

产学研有什么作用?

产学研,是指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相结合,是科研、教育、生产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随着技术发展和创新形态演变,政府在创新平台搭建中的作用,用户在创新进程中的特殊地位进一步凸显。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创新2.0形态正推动科技创新从“产学研”向““政产学研用”,再向“政用产学研”协同发展的转变。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一种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开展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是提升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有效形式。例如“推进产学研合作工作协调指导小组”建立的4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集中了26家龙头企业、18所一流大学和9家骨干科研机构,构建了科研、设计、工程、生产和市场紧密衔接的完整技术创新链条,有效解决我国产业集中度分散、技术领域原始创新匮乏、共性技术供给不足、核心竞争力受制于人的突出问题。信息通讯技术的融合和发展消融了信息和知识分享的壁垒,消融了创新的边界,推动了创新2.0形态的形成,并进一步推动各类社会组织及活动边界的“消融”。如果说创新1.0是工业时代沿袭的面向生产、以生产者为中心、以技术为出发点的相对封闭的创新形态,创新2.0则是与信息时代、知识社会相适应的面向服务、以用户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开放的创新形态。知识社会环境下的科学2.0、技术2.0、管理2.0共同塑造了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 重新定义了创新中用户的角色、应用的价值、协同的内涵和大众的力量。

什么是产学研合作?

产学研,是指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相结合,是科研、教育、生产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随着技术发展和创新形态演变,政府在创新平台搭建中的作用,用户在创新进程中的特殊地位进一步凸显。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创新2.0形态正推动科技创新从“产学研”向““政产学研用”,再向“政用产学研”协同发展的转变。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一种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开展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是提升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有效形式。例如“推进产学研合作工作协调指导小组”建立的4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集中了26家龙头企业、18所一流大学和9家骨干科研机构,构建了科研、设计、工程、生产和市场紧密衔接的完整技术创新链条,有效解决我国产业集中度分散、技术领域原始创新匮乏、共性技术供给不足、核心竞争力受制于人的突出问题。信息通讯技术的融合和发展消融了信息和知识分享的壁垒,消融了创新的边界,推动了创新2.0形态的形成,并进一步推动各类社会组织及活动边界的“消融”。如果说创新1.0是工业时代沿袭的面向生产、以生产者为中心、以技术为出发点的相对封闭的创新形态,创新2.0则是与信息时代、知识社会相适应的面向服务、以用户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开放的创新形态。知识社会环境下的科学2.0、技术2.0、管理2.0共同塑造了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 重新定义了创新中用户的角色、应用的价值、协同的内涵和大众的力量。

产学研合作机制及任务分工 怎么写

为构建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发挥小核心、大网络的科技资源整合互补效应,完善创新载体的建设,培育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了使产学研合作顺利开展,特制订本制度。 一、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科技创新载体,开展科学研究、科研成果转化和科学技术市场的产业化。 二、产学研合作必须是平等互利,实现双赢。 三、产学研合作的形式主要有下面几种: 1、公司与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在一定时期内建立的广泛合作,如邀请专家来公司讲学、现场指导、提供信息服务等。 2、公司与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共同承担国家、省、市或某单位的相关课题。 3、高等院校和科研所某科研成果在公司转化为生产,并实现产业化。 4、其他的合作。 四、产学研合作必须寻循市场经济规律,签订合作合同,合同必须按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办理,各方的责、权、利明确。 五、公司产学研合作工作由总经理室负责,重大合作必须报公司董事会审批,公司产学研合作具体工作由技术中心负责管理。 六、产学研各方必须遵守各方的知识产权,有关技术的产权转移和扩散都必须按合同规定办理。 七、产学研的活动必须及时总结,定期研究,某项合作任务完成,及时终结合同。

产学研用的人才培养

突破创新人才培养的障碍,对接国家战略,培养拔尖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创新人才,基础在教育创新。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具有蓬勃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技事业的前途,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国科技人才数量增长较快,但适应科学前沿和产业高端创新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尤其是拔尖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严重不足,供需矛盾非常突出。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到2015年,我国仅在装备制造、信息等八大战略新兴产业急需紧缺人才,就需要新增100多万人。突出的供需矛盾,使我国拔尖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问题日益凸显。在产学研用结合中培养拔尖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是我国人才培养工作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1.改革评价机制,激发产学研用主体的深层内驱力在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高校、企业的内驱力不足是一个重要的障碍。高校及其教学科研人员的内驱力不足根源于办学思想、科研工作评价体系。一些教师只看重科研论文、专著和获奖,并不关心科研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应用价值一些高校只关注政府纵向课题项目及经费、学术理论水平,并不关心企业市场需求、横向课题研究。这种评价体系必须改变,要像重视科研的学术含量一样,提高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产业化前景、毕业生市场竞争力在评价高校及教师中的地位和考量。具体说来,就是将科研成果市场应用效益纳入高校科技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将科技成果的经济性、市场适用性及发展前景作为成果审定的重要指标,将产出成果的市场转化水平作为高校教师职务评聘的重要指标,将拔尖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作为评价高校特别是以工科为特色和优势的高校的重要指标。从高校、教师的自身发展需求和社会责任上,提高主动开展产学研用结合培养拔尖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基本内驱力和社会内驱力。企业的内驱力不足主要是因为追求经济效益“短平快”,对人才培养的长期性缺乏耐心,对依靠科技人才和技术进步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缺乏紧迫感。对此, 一方面要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淘汰产能落后、科技创新差的企业,使企业对拔尖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渴求成为其主动参加产学研用合作的深层内驱力。另一方面政府要积极宣传产学研用结合培养工程科技人才的意义,通过政策支持,氛围营造引导促进企业积极主动地与高校、科研院合作致力于培养拔尖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如宝钢成立“产学研合作推进会”,将长期规划分解到产学研合作项目中去,先后在国内几十所高校“巡游”,他们带去的“宝钢十五科技发展规划”和“宝钢研究院科技发展规划”,以及IF汽车钢板、管线钢等项目,都是长期战略性产品。2008年29个重大产业化科技攻关项目启动,在未来3年内将获总经费超过100亿元。在这些项目中,宝钢吸引和培养了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2.面向新兴产业需求,推进学科交叉集成当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正在加快推进,与此同时,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海洋、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急需大批人才,这既是高校学科发展和专业调整的强大动力,也是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培养拔尖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重要契机。一是要优化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结构,将学科群与产业进行对接,既要服务产业,又要带动产业发展,努力使高校若干优势学科能够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战略新兴产业真正发挥引领作用。比如,上海交大抓住学科交叉和集成的发展趋势,相继成立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MED-X研究院、能源研究院等。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面向区域产业特色和需求,建立了信息学部、工程学部、生命科学学部、物流与管理学部、文理学部五大学科群。通过构建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的学科布局,促使学校在产学研用合作中始终能把握主流方向,产业链前端的位置上,把握人才培养的先机。二是要面向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和重点领域、面向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实际、面向企业实际,完善人才培养环节,突出针对性。比如,2005年以来,上海交大和宝钢在产学研结合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方面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索,一些研究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输送到宝钢的研究生基地进行实践培养。他们从事的课题和论文都是企业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收获了科研的果实,学生经受了实践的锻炼,学校和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双赢。总之,突破产学研难题,观念理念是先导,体制机制是核心、合作模式是关键,创新人才是基础。面对挑战与责任,我们一定要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产学研合作奖含金量

高。1、产学研合作奖是经国家科技部和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设立,该奖项面向政产学研金服用紧密结合的第一线。2、产学研合作奖为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科技界、产业界、教育界、金融界和社会各界的认可,是我国产学研界协同创新的荣誉奖。

产学研结合研发药物有哪些好处?

产学研结合研发药物的好处:医生既具备专业知识,又能在实际工作中接触患者,对企业医疗设备和技术的迭代创新有极大助益。创新不止是写篇文章。中国如果没有自主研发的产品,只能叫大国,不能叫强国,所以一定要集中力量解决国外技术卡脖子的问题。医生是药物的间接消费者可以依托现有的临床、研发与人才资源,以院企联合建设为契机,探索科技创新、合作与转化的新模式,推动临床医学创新转化与社会资源和医疗卫生健康市场紧密有机融合,打造‘产学研"良性循环新生态。华熙生物与北京协和医院合作研发的新型关节腔注射液,是利用该团队前期研发的纳米材料缓释技术,制备高效负载和良好缓释能力的关节腔注射液,该缓释液预期有较强的镇痛效果和软骨保护作用,单次注射该缓释液即可获得长期的疼痛缓解,具有十分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医疗的问题,推荐咨询华熙生物。

教育部产学研项目立项上半年一般啥时候出证书?

项目节项证书发下来也是比较快的,大概在1-3个月的时间就能下发到相关单位。

产学研和校企合作区别

“产”是指产业界、企业 ,“学”是指学术界,包括大学与科研机构等。产学合作也被称之为“校企合作”。由于包括科研机构,所以有时又称之为“产学研合作”。区别就在于是否包括科研机构

产学研:北京理工留创园积极探索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

(liuxue86.com)为留学生全程报道海外留学相关新闻:《北京理工留创园积极探索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05月10日报道。 “在一些以尖端技术为主导的海归企业中,这种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出现是一个必然的现象,未来也会成为促进海归创业发展的新趋势”。北京理工留学人员创业园执行主任郑云在介绍“升级版”的产学研模式时说道。 主角变了 近年来,不少海外高层次人才在学成归国时,带回来的不仅仅是世界领先的技术,还包括具有高水平研发能力的团队,甚至是以世界领先技术为内核的创新型企业。 “这些海归在国外接触到的往往是国际上各行业的高端人才,掌握的是世界上最尖端的技术,所以他们的企业对于技术、市场等多个层面的需求都不同于国内一些初创型企业,会有更高的标准。”郑云主任讲到,在北理工留创园里,一些发展态势良好的创新型企业如果单纯地依靠企业自身的研发力量,往往会力不从心。这便使他们有了整合研发资源的需求,而新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也就应运而生。 不同于传统的以科研院所为技术中心的产学研模式,新型产学研模式的重点是以留学人员企业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企业拥有产品研发的核心技术,并提出研究方向,再整合国内外高校或研究院所的科技资源,从而推动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成本低了 在中关村科技园里,由留英博士孙刚创办的汉朗科技公司,是一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立足国内、拥有全球产业链合作模式的高科技公司,同时在多稳态液晶技术研发方面也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公司为了使其核心技术始终保持国际领先地位,在引入风险投资之后,就与英国剑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多个大学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多方整合技术资源,极大地提高了技术研发的速度。“与国内外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技术领域进行合作和定制,比起社会招聘的成本要低很多,而且那些专家教授的技术开发经验丰富,很适合公司的技术研发和创新。”汉朗公司的创办人孙刚认为这种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同时也提高了科研院所与市场相匹配的研发能力。 “但是,与公司核心的研发团队相比,高校或科研院所的技术人员在效率和执行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孙刚表示,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无疑是个多赢的举措,但不可忽视的是,在这些教授专家如何适应公司的运作模式和速度方面,还需要校企双方进一步沟通交流。 前景更好了 传统意义上的产学研模式把技术力量集中在科研院所,而那些教授专家并不完全了解市场的需求和动向,所以就出现了技术、产品和市场相脱离的顽症;而转型升级后的合作模式则是以企业的需求和发展为基础,公司核心的研发团队作为技术主力,在很大程度上起到导向和推动作用。 北京市海外学人中心副主任赵峰认为,这种转型升级的新模式,不仅符合国家创新驱动的需要,也是与海归创业过程中所出现的新形势相一致的;同时,对于这样一批优秀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业来说,也更有利于发挥他们的人才资源优势,从而实现研发技术的重大突破。

中国产学研合作奖 属于什么类型

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是中国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的第一个全国性奖项,以奖励在促进产学研合作及创新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充分调动各方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方面的积极性,鼓励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努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向高层次发展。该年度荣誉奖设立于2009年,分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中国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奖4个奖项,其中后两个奖项是今年获批新增的两个全国性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每次评选不超过100名,授予在产学研合作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企业、高校、院所等单位(60家)及个人(40名),要求申报者在产学研合作创新工作中成果显著,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了本行业、本领域的自主创新、技术进步,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每次评选不超过100名,授予在产学研合作工作中起到重要促进作用的管理部门及金融、中介等单位(60家)及个人(40名),要求申报者在积极推动、促进产学研合作,营造产学研合作的良好的政策环境、投资环境、创新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实际作为。

从济南西站怎么到产学研基地

公交线路:brt1路 → k908路,全程约20.2公里1、从济南西站步行约960米,到达齐州路威海路站2、乘坐brt1路,经过27站, 到达全福立交桥西站3、步行约110米,到达全福立交桥站4、乘坐k908路,经过1站, 到达花园路中段站5、步行约790米,到达产学研基地

企业如何与高校建立产学研基地

企业与高校建立产学研基地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通过契约的形式达成的合作形式;通过企业与高校签订契约,以高校为依托,高校提供技术研发,企业提供资金和设备,通过企业将技术产业化,商品化。2、通过建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技术联盟形式;企业和高校共同出资,企业提供资金和设备入股,高校以技术入股,共同建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技术联盟企业,共同研发,相互合作,凭借优势互补,实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飞速进步,从而实现技术产业化。

如何构建“产学研官”良性互动的创新生态?

要根据研究项目的不同特点选择相应的技术攻关模式并普遍引入“揭榜挂帅”的竞争机制。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努力搞好国际经济循环1、保持低调、开放的心态。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只有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才能够尽可能多地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和文明成果,减少前行道路上的曲折。2、高举“善治”的旗帜,最大程度地求同存异。当前,特别要注重用“善治”理论讲好“中国故事”、阐述中国对世界新秩序的主张,消除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误解,推动世界格局朝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演进。3、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各项要求,切实把我国对外开放提升到更高水平。二、构建新型科技举国体制,加快科技自立自强1、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首先要整合国家创新资源,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的定位和布局,形成国家实验室体系,统筹建设科技创新中心体系,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强化科技战略咨询,不断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2、注重发挥企业的作用:首先,要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大企业明确全产业链技术进步的路线图、协调全产业链技术研发和成果应用的节奏,是整条产业链技术进步的龙头。其次,要注重发挥“专精特新”企业的作用,弥补龙头企业的不足,进一步拓宽产业技术进步的路径,加快提升产业竞争力步伐。再次,要注重培育良好产业生态,发挥好企业联盟的作用。3、构建“产—学—研—官”良性互动的创新生态。在新型科技创新举国体制下,重大研发、创新活动的开展涉及企业、研究院(所)、大学、政府等多个行为主体,需要完善相关体制机制以形成最大合力。要根据研究项目的不同特点选择相应的技术攻关模式并普遍引入“揭榜挂帅”的竞争机制。

产学研合作协议乙方一定是科研院所吗

不一定。产学研合作协议乙方不一定是科研院所,还有可能是高等学校。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通常指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与以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为技术供给方之间的合作,其实质是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随着高校功能从人才培育、科学研究到社会服务的延伸,高等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强。尤其是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大学将被推向社会发展的中心,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产学研合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中,斯坦福大学对师生创业和建立学术界与产业界合作的积极支持,创造了“硅谷”的经济奇迹,使产学研合作在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世界,成为推动经济和整个社会发展的一种最强劲的动力。

产学研相结合的国外产学研合作模式

政府与大学合作。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自1971年开始,陆续制定了多个促进产学研合作的计划,其宗旨是把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和国家工业未来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同时也资助有一定应用前景的科研项目,鼓励大学与产业界联合申请基金项目,并对由企业介入投资开发产品的项目实行重点资助。企业资助大学搞科研。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公司,通过向大学提供资金援助 (包括非专项科研补贴、捐款、现金赠予等)和以赠予或收取费用等方式向大学转让科研设备,或在大学设立由企业支付薪金的教学或研究职位,以同大学建立永久合作,为进一步开展研究打下基础。大学参加企业科研。具体形式有:大学教授去公司咨询、授课或做学术报告;大学研究人员到企业临时参加课题研究;企业到大学校园中公开招募学生从事一些课题的研究;公司科研人员到大学进修并取得学位等。科技园与创新中心。美国成功的科技园都是以著名的研究型大学为依托,利用大学的科研与人才优势创建高科技园区发挥高新技术的辐射作用。 人才培养和交流的合作。日本通过大学向社会开放、大学从民间企业招聘教师、民间企业科技人员到大学进修、民间企业聘请大学教师讲学、大学学生到企业去实习、大学教师到内地留学等形式进行人才的培养和交流。共同研究。主要有两类研究形式:一是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和民间企业的研究人员就共同课题开展合作研究,将国立大学的研究能力和企业的技术能力结合起来;另一类是民间企业、大学和国家行政部门所属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一起从事大型项目或跨学科领域的研究。教育捐赠的财会制度。有关教育捐赠的财务制度规定,受赠国立大学可以灵活使用这些捐赠,如开展研究活动、国际交流或用于学生的奖学金。此外,国立大学和其他大学可以共同利用一些机构将捐赠的资金开设讲座,创建新的研究部门。

产学研相结合的介绍

“产”指企业,“学”指高等院校,“研”指科研机构。技术创新的本质特征是技术与经济的结合,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主要构成为:企业、高等院校、科研结构、政府部门、中介机构等。其中,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该系统的核心部门,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科研、成果、育人、信息等方面有着明显优势,所以,三者之间的相互结合的创新模式日益促进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

浅析高职教育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 高等教育大力推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计划,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注入了新的内涵。高职教育应突破传统模式,大力加强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从专业定位、知识架构、能力培养及人文素质几个层面上开展校企深度融合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 协同育人;校企合作;产学研用   基金项目:2011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医疗电子工程专业校企合作与国际合作的课程体系开发”    一、“协同育人”的研究基础   1. 政策背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在经历了211工程、985工程之后,于2012年5月7日正式启动“2011计划”,即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这是我国高等教育中又一项重大战略举措。“2011计划”中提出,“以机制体制改革引领协同创新,以协同创新引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其核心任务是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认为,“2011计划通过瞄准更深层次的产学研深度合作来设计,它涉及到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通过这样一个平台找到深度契合点,转化成生产力”。按照“2011计划”的设计,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学科全面、功能广泛的优势,吸收行业企业的科技创新力量,建立一批新的协同创新平台,逐步构建“多元、融合、动态、持续”的协同创新新模式。该计划重在推动高校内外各种创新要素的深度融合发展,通过高校的机制体制改革,建立协同创新模式。   2.现状与机遇。“2011计划”出台后,教育界与相关部门在产学研用的协作创新方面进行了一定研究。分析发现,这些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科研开发和知识增值的领域,而具体到“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可操作办法等方面的研究几乎没有。事实上,“协同育人”理应是高校“协同创新”概念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体现产学研用,如何引入有效的协同创新机制,显然是更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的人才类型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强调“实用型、应用型”。多年来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从开始提出的“技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到后来的“实用型人才”、“高技能人才”,其本质都是高级专业型人才,其工作内涵是将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转变为实际的生产和服务,其工作岗位是生产第一线。因此,高职教育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定位与办学模式就必须依托行业、企业,确立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思路。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医疗电子工程专业在多年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协同育人理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加以简单介绍。1.专业特色与定位。医疗电子工程专业源于本科教育专业目录下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电子信息类学科与生物医学学科的交叉结合学科,各个学科的交叉结合不仅体现在理论层面,而且也反映在技术方法上的融合,其目的"是电子信息等工程学科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具体应用。在高职教育背景下,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医疗电子工程专业更多地与医疗器械产业、医院设备维护管理部分建立了直接的联系。   医疗电子工程专业坚持立足应用、服务地方的办学原则,结合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目标岗位为企业的产品注册检测、医院的医疗设备定期维护与购置,其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为:适应21世纪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医学、电子学、计算机和信息科学基础理论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从事与医疗器械有关的研究开发、系统调试、维护与检测管理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学生核心工作岗位定位在医疗器械企业急需,同时又适合高职类大专层次的中高级技术岗位。   2.校企合作思路。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是完善学校教育功能的有效模式之一,它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转化与发展,更有利于学生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医疗电子工程专业若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在医学高科技背景下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与医疗器械开发企业、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等多渠道合作办学,进行深入融合的教学模式与课程内容改革,探求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失为提高医疗电子实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三、“协同育人”校企深度融合的基本模式   “协同育人”的校企合作是指高职院校与行业协会、相关企业相互合作,共同参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以及具体的教学活动环节,双方在生产、教学、科研等领域进行深入合作,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使学校培养的人才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达到学校、企业、行业、学生、社会等多赢的效果。企业需要人才,渴望学校培养的人才“称心如意”,行业可以整合多数相关企业的诉求,参与完善整合学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够接触企业知识、了解行业及社会需求,对其自身今后个人发展有积极意义;社会和政府主管部门可以引导和协调上述各方,实现不同目标下的利益共通。因此,“育人”是多赢的基础,只要参与合作的多方在这点上达成共识,“协同育人”的机制才能够长期有效地贯彻执行下去。   校企深度融合是“协同育人”的根本,丰富合作内涵是“协同育人”的精髓,结合专业特点,学校与企业在“协同育人”培养机制中要注重以下几个层面:   1.岗位需求层面。本着高职教育“立足应用、服务地方”的专业定位模式,分析所属学科自身的优劣势,聘请企业人士指导专业建设,成立由行业、企业、政府部门等人员组成的“产学研用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研讨,探究本专业的岗位能力需求。依据“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双赢合作为目标”的方针,确立对应行业中的职业岗位,以达到学科链对接产业链,专业链对接职业链,并能顺应产业发展方向,不断调整专业内涵,以满足职业岗位群及典型工作任务的需求。   就目前而言,医疗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就业岗位集中在企业的生产车间、检测部门、客服部门、临床医院设备科等,学校可以与这些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挂牌确立“实训基地”。专业教师在“实习基地”的就业岗位中,通过工作实践法分析岗位工作任务和学生胜任能力的调研,采用问卷调查、事件访谈、客户专访等手段,获取学生胜任能力的有关信息。通过梳理上述信息,形成专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的讨论文档。在“产学研用教学指导委员会”中根据“实践专家挑选标准”,选择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召开实践专家论证会,讨论分析论证专业的职业面向,得出专业岗位及其典型工作任务的系统化工作过程。对典型工作任务排序、归纳形成职业的行动领域,包括工作任务描述、工作过程及方法、对象、工具、劳动组织和要求等内容,涵盖岗位群工作任务所对应的全部技能、知识和能力。   2.知识架构层面。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产学研用教学指导委员会”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集中讨论专业定位、课程设置、用人需求等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教师与行业协会成员、企业一线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共同进行课程分析,通过融入职业元素的形式来制定教学大纲、完成教学宏观与微观设计、制定质量标准和考核办法,确立基于校企合作平台共同开发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标准的新思路。结合专业特点,完成工学结合专业课程的系统化、标准化,形成专业课程的体系标准,专业教师参照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标准,融合课程特点,展开面向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从构建学习情境、制定学习目标与内容、筹划工作任务、探讨教学方法、确定课时安排和成绩考核计划等方面,逐项落实课程的校企合作开发内容,最终形成课程大纲和教学资料。   学校可对照各类专业课程开发标准进行标准化管理,从政策、管理层面协助专业教师与企业跟进课程开发进程。专业教师自身应积极主动与该类企业沟通,参照课程开发标准,完成课程各阶段开发任务并收集课程教学资料。   3.能力培养层面。职业能力发展要经过“从初学者到专家”的五个阶段,在校企合作的实训环节中,进一步与“实训基地”的相关岗位管理人员探讨,通过分析专业行动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对职业能力进行归纳与提取,确立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规划专业培养过程中的实训环节,使之与企业的用人需求进行全方位对接。   4.人文素质层面。参与“协同育人”的各主体要素除了在课程建设、实训配套等实现合作开发与资源共享外,校企文化建设等软资源的互补和共享更应该值得重视。以素质培养为目标,搭建学校、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文化育人课堂,让学生不仅有专业建树的科学追求,同时也要有文化成人的人文理想。    四、“协同育人”的成效   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培养模式,能够达到学校、学生、企业和社会的多赢。经由“产学研用教学指导委员会”多方研讨而确立的面向职业岗位的专业定位、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以及明确的专业素质与人文素质的能力培养导向,让学校在专业办学和培养人才方面更加具有竞争力。教师与社会密切接触,能够及时跟踪技术发展趋势,师资力量加强。“协同育人”培养模式下的“人”是最大的受益者,学生在校期间就提前接触社会、行业,增加了今后就业的个人竞争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的训练,也将使其工作更易得到企业认可。有些学生能够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有些学生在技术中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都是学生个人价值在企业中的体现。与学校建立的长效“协同育人”机制,有效解决了企业发展中的人才瓶颈,订单式的人才培养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用人成本和培训成本。   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推动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必然要加强建设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模式的深层内涵。探讨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和运行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实践和摸索。    参考文献:   徐平利。试论高职教育“协同育人”的价值理念.职教论坛,2013,(01)。   柴继红。基于校企合作平台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研究.职教通讯,2011,(05)。   基于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高职教育考试类型与方法研究论高职教育中的“政校企”合作模式探究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的介绍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以下简称促进会)成立于2007年11月,是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商务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等产学研界相关部门和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共同参与和推动创办的一个跨部委、跨区域、跨行业、跨学科的产学研、政资介互动的高层平台,是一个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创新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为目标的全国性非营利社会团体。

走产学研为一体道路是什么意思??

所谓企业的“产学研”一体化道路:就是将企业现有的研究成果转化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再把部分产品盈利投入到科研中,开发出“含金量”更高、市场适应性更强的产品。也就是“以产养研,以研促产”的企业经营方式。企业得以发展、壮大的动力就来自于“产学研”所带来的良好运营结果。“生产、营销、研究”三个环节中缺少任何一个,这种良性发展的循环圈就会被打破,使企业的发展陷入困境。企业要想实现持续性发展的战略目标,就要在其发展过程中坚持将工作重心放在维护和完善这种良性循环上。企业内部是否建立了适于自身发展的人才管理体制,该体制是否能吸引企业外部人才,激发企业内部的能动性、创造性,这是一个处于创业阶段企业的成败关键。产业界、高校和科研院所组成的科研联合体。这种一体化的营销模式体现了强强联合的优势。产业内的大企业和具有技术优势的科研院所、高校实施强强联合,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市场化的联合体是这一营销模式的核心内涵。这种模式具有合作伙伴固定,彼此之间相互熟悉的特点,有利于知识在参与者之间的交流和共享。这种模式非凡适合研发期长、投资巨大、技术水平要求高的复杂科技成果的市场化。

产学研用的名称释义

“产学研用” 是一种合作系统工程,字面意思就是生产、学习、科学研究、实践运用的系统合作,从学校方面讲,产学研用合作教育就是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产学研结合”和“产学研用结合”,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后者进一步强调了应用和用户,突出了产学研结合必须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用”,主要指“应用”和“用户”。“用”是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户直接参与产学研合作,不仅能够减少技术创新的盲目性,缩短新产品从研究开发到进入市场的周期,而且能够有效降低技术创新的风险和成本。产学研结合的本质,是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结合。中国产学研结合走过的道路表明,要使产学研结合真正取得成效,使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我国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和高速铁路系统的成功开发,都是走的“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路子 。

产学研要求

在当今世界的经济成长中,科技立异日益主要,产学研合作是晋升自立立异能力,顺应科技经济一体化趋向的必然要求。国家“十一五”国平易近经济与社会成长规划和国家中持久科学与手艺规划纲要提出“增强自立立异能力,培植立异型国家”的成长方针,提出了培植以企业为主体和产学研联系的手艺立异系统。它与迎接高手艺的挑战和日益全球化的常识经济竞争无疑有着不成朋分的联系。美国作为最早实现产学研合作的国家,它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成长举世瞩目,可以说恰是产学研合作的兴起带来国家的昌隆,这在今天已经是个世界现象,成功的例证触目皆是,科教兴国已成共识。尤其在美、英、德、日等发家国家,产学研一体化培植皆是经由过程政府行为加以扶持和指导,从而有用促进了这些国家的高新手艺财富化历程,敦促了国平易近经济的成长。因为高档教育的大成长以及科学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刺激着产学研合作的日益繁荣和深化。世界列国的产学研合作经历了漫长而盘曲的过程,在此,我们仅对在产学研合作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发家国家的典型经验作一概述,以资斗劲。但愿对我国产学研合作的成长有所裨益,为产学研合作各方的顺遂合作供给有价值的经验,以敦促我国的产学研合作,进而提高我国科技立异能力和我国的综合国力及国家竞争力。

产学研结合的概念

“产”指产业,“学”指学校,“研”指研究机构。产学研结合即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产学研合作已经不是一个新概念,作为推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它在诞生之初就天然地将政府、企业和高校及科研院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然而在多年的产学研合作实践摸索过程中,一些关乎产学研合作向纵深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如何定位政府、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关系?如何在更好地激发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时,又保证风险利益的主体企业肯投入、乐于投入,从而形成产学研合作链条的良性循环?政府、企业、高校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分别扮演怎样的角色? 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实力的竞争,随着智力因素及高科技成果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决定性作用的不断扩大,通过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将高校创造的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命题。美国奥斯汀大学校长福克纳在今年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就表示,“大学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帮助所在地区解决社会问题也是大学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大学必须研究当地未来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方面,这些情况既紧迫又容易察觉,把好脉方能更贴切地为地方服务。”

什么是产学研合作项目?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通常指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与以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为技术供给方之间的合作,其实质是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InnoMatch平台上有丰富的技术转移资源,还有很多高校专家入驻,以及高校团队发布的技术成果。我们公司就是通过平台与上海一所高校专家团队建立了合作,帮助我们解决了技术难题。

产学研项目属于横向吗

产学研项目属于横向,产学研,是指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相结合,是科研、教育、生产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随着技术发展和创新形态演变,政府在创新平台搭建中的作用,用户在创新进程中的特殊地位进一步凸显。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创新2.0形态正推动科技创新从“产学研”向““政产学研用”,再向“政用产学研”协同发展的转变。产学研合作教育就是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产学研

以什么为纽带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以数据为纽带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大数据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和人类生产生活交汇融合,互联网快速普及,全球数据呈现爆发增长、海量集聚的特点,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国家管理、人民生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世界各国都把推进经济数字化作为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动能,在前沿技术研发、数据开放共享、隐私安全保护、人才培养等方面做了前瞻性布局。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集中优势资源突破大数据核心技术,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大数据产业链、价值链和生态系统。要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统筹规划政务数据资源和社会数据资源,完善基础信息资源和重要领域信息资源建设,形成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的网络空间。要发挥我国制度优势和市场优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发展主战场,全面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完善大数据发展政策环境。要坚持数据开放、市场主导,以数据为纽带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数据驱动型创新体系和发展模式,培育造就一批大数据领军企业,打造多层次、多类型的大数据人才队伍。

产学研什么意思 产学研结合有何意义

1、产学研即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等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通常指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与以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为技术供给方之间的合作,其实质是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随着技术发展和创新形态演变,政府在创新平台搭建中的作用,用户在创新进程中的特殊地位进一步凸显,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创新2.0形态正推动科技创新从“产学研”向“政产学研用”,再向“政用产学研”协同发展的转变。 2、产学研相结合,是科研、教育、生产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 随着技术发展和创新形态演变,政府在创新平台搭建中的作用,用户在创新进程中的特殊地位进一步凸显。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创新2.0形态正推动科技创新从“产学研”向“政产学研用”,再向“政用产学研”协同发展的转变。

产学研什么意思?

产学研即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等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产学研结合运行至今,已形成了多种模式。从产学研结合的时间长短来看,产学研结合可分为短期合作、长期合作和一体化合作等。从合作主体之间的关系来看可分为:校内产学研合作模式、双向联合体合作模式、多向联合体合作模式、中介协调型合作模式等。目前理论界对于产学研结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学研结合模式、产学研结合的动力、产学研结合创新等领域,从管理的角度研究产学研结合的文献较少,但从图1可以看出,产学研结合涉及多方面,是一项注重管理的工作。产学研结合的意义与形式:产学研结合(亦称产学研合作)是目前我国高校发展研究上的一个热点问题,所谓产学研结合是指社会经济结构中的企业、大学和学院、科研院所,以共同的发展目标为基础,按照一定的机制或规则,形成某种联盟,不断地进行人才培养和知识传递、消化、转移、创新、生产,从而创造新的需求和价值,最终形成某个产业或产业中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

国际产学研用联培计划是什么

国际产学研用联培计划,也称国际教育培养计划(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rogram,IETP)是指一种跨学科、跨国界的产学研用联合培养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国际合作、共同发展的方式,加强不同国家、不同学科间的沟通与交流,培养高水平的人才,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际产学研用联培计划包括学生交换、师资互访、科研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计划的学生、教师、研究人员等可以在国际知名高校、研究机构或企业中进行学习、交流和实践,通过跨学科、跨国界的合作学习及实践,培养跨文化、跨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可以使学生在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以及实践能力得到更广泛的提升。国际产学研用联培计划常见的实施方式包括以下几种:1、学生交换计划。该计划通常由高校、研究机构或企业出资,学生可以在国际知名高校、研究机构或企业中学习或研究一段时间,以扩展自己的学科和文化视野。2、师资互访。该计划通常由高校或研究机构组织,旨在促进国际间的师资互访和学术交流。在该计划中,国外的教授或研究人员可以到国内的高校或研究机构进行讲学或研究;国内的教授或研究人员也可以到国外的高校或研究机构进行讲学或研究。3、科研项目合作。该计划通常是由多个国际知名的高校、研究机构或企业共同参与,针对特定的产业、科技或社会问题展开跨学科、跨国界的合作。参与者可以在国内或国际上共同开展研究,分享资源、知识和技术,共同完成研究任务,从而协同推进创新成果的产出和推广应用。国际产学研用联培计划的实施国际产学研用联培计划的实施需要涉及各方的资源整合和产学研用合作机制的建立,因此对于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等合作伙伴之间的协作和通力合作能力将有较大的考验。同时,由于国际产学研用联培计划的成果多为具体应用成果,其实施过程也需要务实、紧密的产业合作支撑,才能全方位地将人才培养成果的发挥。

产学研合作方式有哪几种

产学研合作按合作主体的关系可分为:校内产学研合作模式、双向联合体合作模式、多向联合体合作模式、中介协调型合作模式。1.校内产学研合作模式校内产学研合作模式是高校为促进教学与科研结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筹措教育经费,利用校内自身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自己研究出的科技成果和人才优势,创办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并将经营实体与教学实习基地合二为一,以达到人才培养、科研发展与经营效益并举的目的。2.双向联合体合作模式双向联合体合作模式是高校与企业的合作。通过与高校合作,校外企业获得了人才、成果与技术的有力支撑,提高了企业开发新产品的能力,促进了企业的不断发展与市场份额的拓宽。3.多向联合体合作模式有些成果、特别是大型项目,尽管有市场,但因投资大,而双方合作无法解决,于是就出现以三主体为主要形式的多向合作模式。三向包括:技术成果方(高校)、出资方(金融机构或个体资本投资者)与生产经营企业。4.中介协调型合作模式中介协调型合作模式是以中介机构为纽带的合作模式。中介机构有政府的生产力促进中心、高校产业推广服务中心、社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以及一些媒体附属的科技成果传播机构等。【扩展资料】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通常指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与以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为技术供给方之间的合作,其实质是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随着高校功能从人才培育、科学研究到社会服务的延伸,高等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强。尤其是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大学将被推向社会发展的中心,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产学研合作

产学研专项博士是什么意思

由政府、高等院校和企业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为了推动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政府、高等院校和企业开始联合培养一些博士研究生,该研究生被称为产学研专项博士。培养产学研专项博士的目的是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高层次人才,满足产业发展和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需求。

产学研结合|产学研一体化

  傅建中 李建法 沈红卫   摘 要:本文分析了高等教育注重产学研结合和高等学校创建办学特色的重要性,提出了地方高校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创建办学特色发展自我的思路。重点介绍了我校产学研结合创建特色的一些具体举措,提出了校企合作开展实习和毕业环节教学的新模式。   关键词:产学研结合;办学特色;地方高校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由规模扩大向内涵提高转变,地方高校办学历史短、积淀少、底蕴薄的问题不断显现。面对新的形势,地方高校必须及时调整办学指导思想,不能盲目瞄准“一流”向老牌高校看齐,而是要走自己的路,创出特色、办出活力。产学研结合就是地方高校创建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      一、产学研结合是地方高校创建特色的有效途径      高等学校,尤其是大多数办学历史不长、实力不强的地方高校,如何形成正确的办学理念、培育自己的办学特色,是一个非常重要和迫切的问题。特色是多样性的,培育和形成特色的过程和方法也是各不相同的。我们认为对于地方高校来说,产学研结合是其中一条创建特色的有效途径。   首先,通过产学研结合将创建特色与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融合,特色之“特”方能充分体现。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地方的社会经济文化本来就蕴涵着丰富的地方特色,这种特色是经过长期的历史锤炼形成的,根植于社会、根植于人民群众,往往是一个地方所特有的,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强大的生命力。这种特色显然不等同于高校的办学特色,但可以借鉴、吸收、利用、转化,使之成为办学特色培育的基础。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学校自然而然地着眼于当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建设,使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充分吸取地方特色的精华,在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服务中培育自己的办学特色,实现“人无我有”的办学目标。   其次,产学研结合创建特色能够满足地方社会发展对高校的要求,从而获得更加有力的支持。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来就是地方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确定产学研结合创建特色的办学理念能使自己更加自觉地融入当地社会,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持,为地方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作出贡献。“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学校在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的同时,取得了地方对学校的支持,也能更好地培育自己的办学特色。   最后,对于地方高校,贯彻产学研结合创特色的方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从而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学校和社会在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利用学校和社会两种教育环境,合理安排课程学习与社会实践,使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更加贴近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最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产学研结合创建特色的探索      绍兴文理学院是一所地方高校,1996年由绍兴师专和绍兴高专两所专科学校合并而成。学校创办之初就提出了“立足绍兴、主动参与、全面深入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多年来,根据这一理念,学校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培育办学特色,在学科建设、专业调整、教学改革等方面采取了一些具体举措,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可以归纳为如下几条:   第一,学科建设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要求。学校结合绍兴地方产业结构的特点和优势,注重在纺织、机械、医药化工等领域的新兴、交叉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在人才队伍建设、仪器设备添置、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支持,努力创立学科优势,从而更好地为绍兴的支柱产业发展服务。例如,从2002年起,我校教师与绍兴一家企业合作开发纺织设备,2003年开始合作开发“YJ868型高速电脑加弹机”,经过重大改进后的设备使用性能有了极大的提高,成为国内弹力丝机的换代产品,2004年双方合作共同申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获得成功。再如,我校应用化学研究所瞄准地方市场需求,主动出击,以染料与药物中间体的研制与开发为科研目标,与当地许多企业签订了技术开发、科技服务的协议,完成了多项横向合作项目,其中大多数项目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如为上虞一家化工企业开发的356分散红染料,2004年投产,至今累计销售3200万元,创造利润680万元;帮助新昌一家化工企业改进叶醇生产工艺,降低成本50%,提高产量,2004年开始年产量达到100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5强,年利润达到800万元。目前学校已将机械设计及理论、应用化学、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等10个学科确定为学校重点建设学科,在人才队伍建设、资金投入、科研立项、学术交流等方面给予更有力的支持,这必将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结合的开展,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的特色与能力。   第二,专业设置主动面向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绍兴文理学院两校合并时大多是师范专业,几年来,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中,始终坚持面向地方经济建设的理念。目前,40多个专业中纺织工程、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应用化学、自动化、服装设计、生物工程、药学、工程管理等十多个专业都与绍兴支柱、主导产业紧密对接;另外还有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等近10个专业与地方区域经济特色密切相关。由于专业设置从实际出发,使得我们培养的人才“适销对路”。近几年来,在高校就业形势普遍紧张的情况下,上述相关专业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第三,教学改革努力破解产学研结合难题。为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我们采取了一系列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改革。除了调整课程设置、革新教学管理制度等常规改革措施以外,比较有特色的措施有:   1.成立有关产学研结合的组织,指导、参与教学改革、人才培养。例如,工学院于2005年9月成立了“产学研合作委员会”,聘请了60多位各相关专业的专家担任合作委员会顾问、委员和兼职(客座)教授;化学化工学院于2004年8月成立了“化学化工与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了12位化工、制药行业的专家担任顾问;机电系牵头成立了由90余家机械工业企业参加的“绍兴市机械工业协会”,系主任担任了秘书长,秘书处就设在机电系,等等。通过类似的工作,从教学指导和管理入手,使专业教学真正贴近生产实际,人才培养符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   2.探索校企合作开展毕业环节教学的新模式。以化学化工学院为代表的部分院系、专业,开展了学生毕业论文和设计放在企业中完成的尝试,由企业根据生产需要选定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企业选派具有高级职称、本科以上学历的高层次人才担任导师,学校再配备教师辅助。实践结果表明,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利益,对学校来说可以缓解师资和设施方面的压力,对企业来说提供了高素质的人才后备军。近两年里,以这种形式完成毕业论文的学生除了几名考研以外,其他均留在了他们各自学习的企业。   3.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确定开放实验和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对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通过主动加强与企业联系,积极争取合作机会,把企业的小型课题或课题的一部分,拿到学校来做,作为我们的开放实验项目和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由学生来做这类课题或学生参与老师的课题,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条件,一方面为企业解决了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通过与生产现场和企业技术人员的接触,强化了学生对企业生产过程的了解。   4.以纺织服装系为代表的一些院系,在部分专业中实行了“3+1”的培养方案改革实践,把理论课程安排在前三年完成,最后一年让学生到企业中去,在企业完成实习和毕业环节中的实践部分教学任务,由企业按一对一的要求为学生选配素质较高的师傅,学校配备指导老师,使学生在毕业的同时融入企业,成长为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通过近年来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在产学研结合创建特色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初步探索了一条地方本科院校开放办学的特色之路。2005年12月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教育部专家组的反馈意见里包含了“坚持走产学研结合道路,服务地方发展成效明显,办学特色鲜明”的评价。但是,在注重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的工作中,我们感到如何进一步调动企业积极性还是大有文章可做,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   [责任编辑:杨裕南]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产学研是什么意思?

产学研是指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通常指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与以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为技术供给方之间的合作,其实质是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随着高校功能从人才培育、科学研究到社会服务的延伸,高等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强。尤其是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大学将被推向社会发展的中心,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产学研合作的相互关系从教学的角度看,教学是基础与根本,教学的任务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和完善人格。一方面,教学向科研提供生力军,保持科研队伍的结构合理与活力,促进科研上档次、上水平,否则科研的“源”就会枯竭;另一方面,教学向企业输送人才,帮助企业培训人员,保证企业人力资源流的畅通。从科研角度看,科研是“源”,教学与产业是两个“流”。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以创新素质为核心的高素质人才。学校多数科研人员都兼有教学任务,他们会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充实教学内容,促使学校课程专业设置的调整,并从整体上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而大量的科研成果又为学校上博士点和硕士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从而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规格与素质,因此,科研是教学的“源”。教学是科技知识的传承,即教学是科研的“流”。

产学研用不用给学校钱的

产学研用的基本原则是互惠互利,虽然学校通常需要承担一定的研发成本,但产学研是双向交流、共同合作的过程,产业方与学校共同探索解决问题、创新发展,实现协同共赢。因此,在产学研合作中,学校也可以获得很多利益。首先,学校可以获得科研经费和设备等支持,提升研究能力和水平;其次,产业界经验和技术的引入可以缩小学校教育和研究中的实际应用距离,有助于学校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最后,通过产学研合作,学校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因此,一般情况下,产学研的合作方式并不需要对学校进行直接的经济支出。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