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

阅读 / 问答 / 标签

产学研基地什么意思

产学研基地是由政府、高等院校和企业联合建立的科技创新平台。产学研基地是一种新型的产业协同创新机制,旨在促进产学研各方之间的深度合作,创造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具体来说,产学研基地由政府、高等院校和企业三方联合建设,共享资源和技术,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人才培训,高等院校提供研究人员和科研设施,企业提供市场需求和资金支持。通过产学研基地的建设和运营,可以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升我国的核心竞争力。需要注意的是,产学研基地的建设需要注重产业特点和市场需求,实现需求主导和产学衔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产学研基地建设需要全面考虑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打造多层次、多元化的科技创新平台。同时,还需要强化合作机制,鼓励各方面的创新和合作,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和文化。

请问“政用产学研”是什么意思?

政用产学研的意思是:一种创新合作系统工程,是生产、学习、科学研究、实践运用的系统合作,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及创新环境与最终用户的对接与耦合,是对产学研结合在认识上、实践上的又一次深化。“产学研”即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等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而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知识社会的到来,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形态凸显了政府在开放创新平台搭建和政策引导中的作用以及用户在创新进程中的主体地位,“政”和“用”的地位更得到重视,推动科技创新从“产学研”向““政产学研用”,再向“政用产学研”协同发展的转变。扩展资料: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形态的演变,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为特征的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越来越引起重视,政府在开放创新平台搭建和政策引导中的作用以及用户在创新进程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从“产学研”合作到“政产学研”、“政产学研用”,到“政用产学研”,虽然只有一两字之差,但后者进一步强调了应用和用户,突出了产学研结合必须以企业为主体,以用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突出了知识社会环境下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为特点的的创新2.0新趋势。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政用产学研

什么是产学研一体化?

产学研一体化又称为产学研结合,是科研、教育、生产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随着技术发展和创新形态演变,政府在创新平台搭建中的作用,用户在创新进程中的特殊地位进一步凸显。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创新2.0形态正推动科技创新从“产学研”向““政产学研用”,再向“政用产学研”协同发展的转变。产学研合作已经不是一个新概念,作为推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它在诞生之初就天然地将政府、企业和高校及科研院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扩展资料:产学研一体化的借鉴意义:1 产学研联盟需要完美的法令保障在产学研联盟中,需要操作法令规范分歧主体的行为,呵护合作各方的正当权益,确定常识产权的归属和洽处分配,措置合作中可以呈现的各类纠缠。是以,完美的法令系统是产学研联盟成功的轨制保障。2 政府应对产学研联盟给以需要的财政撑持政府专项资金是产学研联盟中资金的主要来历之一。众所周知,在年夜年夜都产学研联盟模式中,都是由企业出资金,高校或科研院所供给科技人才和科研设备。3 应按照客观现实,设立具体明晰的国家立异计谋方针政府在推进产学研联盟时首先要明晰国家计谋。近年来,英国政府持续发布了一系列旨在增强立异能力的白皮书。4 充实阐扬企业的主体浸染,尤其应撑持中小企业介入产学研联盟产学研联盟是手艺立异系统的主要组成部门,可是在手艺立异系统培植中必需正确措置好企业主体和产学研联盟的关系。英国政府十分正视中小企业,把扶持中小企业成长作为国家立异计谋的主要环节。5 充实阐扬科技中介的桥梁浸染中介机构具有信息渠道普遍、信息资本丰硕、专业性强等特点,可以在手艺让渡中阐扬主要浸染。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产学研结合

产学研什么意思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详细介绍如下:一、简介:1、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通常指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与以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为技术供给方之间的合作,其实质是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2、随着高校功能从人才培育、科学研究到社会服务的延伸,高等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强。尤其是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大学将被推向社会发展的中心,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3、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产学研合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中斯坦福大学对师生创业和建立学术界与产业界合作的积极支持,创造了硅谷的经济奇迹,使产学研合作在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世界,成为推动经济和整个社会发展的一种最强劲的动力。二、合作内涵:1、产学研合作中的“产”是指产业界及各类产业中依托技术创新的现代企业和现代企业家,学泛指学术界,研主要指以进行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各类技术开发为中心的应用型科研院所以及高校中的科研机构。在我国产学研合作一般是指高校科研机构与产业界的合作。2、国内外产学研合作的形式包括高校和企业自主联合科技攻关与人才培养、共建研究中心、研究所和实验室、建立科技园区、实施科学研究与成果孵化。3、高校为促进教学与科研结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筹措教育经费,利用校内自身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自己研究出的科技成果和人才优势,创办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并将经营实体与教学实习基地合二为一,以达到科研发展与经营效益并举的目的。

产学研是什么意思?

产学研,是指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相结合,是科研、教育、生产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随着技术发展和创新形态演变,政府在创新平台搭建中的作用,用户在创新进程中的特殊地位进一步凸显。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创新2.0形态正推动科技创新从“产学研”向““政产学研用”,再向“政用产学研”协同发展的转变。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一种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开展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是提升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有效形式。例如“推进产学研合作工作协调指导小组”建立的4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集中了26家龙头企业、18所一流大学和9家骨干科研机构,构建了科研、设计、工程、生产和市场紧密衔接的完整技术创新链条,有效解决我国产业集中度分散、技术领域原始创新匮乏、共性技术供给不足、核心竞争力受制于人的突出问题。信息通讯技术的融合和发展消融了信息和知识分享的壁垒,消融了创新的边界,推动了创新2.0形态的形成,并进一步推动各类社会组织及活动边界的“消融”。如果说创新1.0是工业时代沿袭的面向生产、以生产者为中心、以技术为出发点的相对封闭的创新形态,创新2.0则是与信息时代、知识社会相适应的面向服务、以用户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开放的创新形态。知识社会环境下的科学2.0、技术2.0、管理2.0共同塑造了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 重新定义了创新中用户的角色、应用的价值、协同的内涵和大众的力量。

怎样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产学研结合模式

突出特色办学,培养应用型人才,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已成为大多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重要的办学定位。围绕这一定位,应用型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应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我们应该加强学科建设,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在提升自身科研水平、办学实力同时,为区域经济建设的发展服务。

什么是产学研合作项目

产学研项目就是:企业和高校合作成立专项研发小组研发专项产品,此项目可以向当地的科技部门申请经费。

什么是产学研合作项目?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通常指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与以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为技术供给方之间的合作,其实质是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如果你想找产学研合作,可以试试InnoMatch平台呀,我们公司是做紧固件的,有些技术难题一直没有突破,就是通过InnoMatch平台找到了上海的一所高校的专家团队,他们团队提供了技术解决方案,帮我们解决了问题。成报给楼主。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 )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答案】:B2022年教材P9知识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 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对于通过产学研用合作为高校培养人才队伍有什么建议

十八以来,国家确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战略目标,并提出了 “十三五”时期“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就要求高校要进一步加快产学研合作步伐,更好的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培养、技术支持。1、高校成了专门的产学研管理机构,规范管理、统一指导2、建立高校教师分类考核,将科研人员解放出来3、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促进产学研合作快速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要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发展要求,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高校产学研合作,为企业和高校之间的合作提供法律保障、优惠政策、场地支持等。

产学研协同创新中企业应该怎么做

结合我国国情与发展的环境,加快产学研协同创新,实现创新驱动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政府要营造有利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政策环境。一是应健全法律法规。针对当前国内有关产学研合作法律的相对分散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建议在对现有相关法规政策梳理分析的基础上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形式、各方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以及优惠政策等做出明确规定。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法规,从而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有效开展打造一个法律定位清晰、政策扶持到位、监督管理严格、市场平等竞争的良好法律环境。二是完善财税政策。应加大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财政投入力度。以国家科技发展计划为载体,设立相应的研究计划,财政扶持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的建立。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税收补偿机制,激励企业加大对产学研合作的投入。对符合规定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产品给出明确界定,并给予优先采购权,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第二,建立和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目前,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还不健全,缺乏一个比较有效的社会科研资源整合机制,产学研结合的组织形式比较松散,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主体地位难以到位,行为短期化、形式化,往往以临时组合争取政府项目为目的,缺少长期的战略性合作,缺乏满足产业技术创新的持续性,缺乏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保障机制,大量的科研成果无法直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一是实施“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分配方式。要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利益与风险共担的责任制度,实现分层次、分阶段的风险责任。例如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相应创新成果的市场适应性风险由企业承担,但企业可以采取提成、技术入股、技术持股的分配办法,将高校和科研机构应得的报酬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减少企业的风险压力。二是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信息平台。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通讯系统和计算机技术手段,构建面向全社会的产学研联合信息网,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建立产学研合作项目的咨询评价系统,为产学研各方提供合作项目的参考资料,也为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相互了解提供共享平台。三是加强科技中介建设。充分发挥科技中介的技术服务、技术评估、技术经纪及信息咨询等职能,具体包括:统一制定中介服务机构的标准,对中介服务机构进行定期的资格认定和复查,实施动态化管理,以引导中介服务机构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中介机构人员的培训和规范化管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变简单服务为多方面服务。第三,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关键还是要解决企业技术创新的内生动力问题。只有企业真正建立起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承担起技术创新的主体责任。一是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企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等方式,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投资主体、利益主体、风险主体。二是要切实提高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把更多精力财力投入到加强技术创新的基础性工作中,特别是要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三是要积极融入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寻求建立与其他企业、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的创新联盟,不断提高技术创新的能力。

如何进一步开展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进

推进成果转化。开展政产学研是指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以创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基础,以合作研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原则,共同开展科技创新、推进成果转化。

什么叫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探讨

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研究生待遇还不错有机会可以去试试

什么是产学研一体化?

“产学研一体化”所谓企业的“产学研”一体化道路:就是将企业现有的研究成果转化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再把部分产品盈利投入到科研中,开发出“含金量”更高、市场适应性更强的产品。也就是“以产养研,以研促产”的企业经营方式。企业得以发展、壮大的动力就来自于“产学研”所带来的良好运营结果。“生产、营销、研究”三个环节中缺少任何一个,这种良性发展的循环圈就会被打破,使企业的发展陷入困境。企业要想实现持续性发展的战略目标,就要在其发展过程中坚持将工作重心放在维护和完善这种良性循环上。企业内部是否建立了适于自身发展的人才管理体制,该体制是否能吸引企业外部人才,激发企业内部的能动性、创造性,这是一个处于创业阶段企业的成败关键。产业界、高校和科研院所组成的科研联合体。这种一体化的营销模式体现了强强联合的优势。产业内的大企业和具有技术优势的科研院所、高校实施强强联合,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市场化的联合体是这一营销模式的核心内涵。这种模式具有合作伙伴固定,彼此之间相互熟悉的特点,有利于知识在参与者之间的交流和共享。这种模式非凡适合研发期长、投资巨大、技术水平要求高的复杂科技成果的市场化。

怎样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产学研结合模式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打破行政主导和部门分割,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发展技术市场,健全技术转移机制,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条件,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创新商业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整合科技规划和资源,完善政府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机制。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依照规定应该开放的一律对社会开放。建立创新调查制度和创新报告制度,构建公开透明的国家科研资源管理和项目评价机制。  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

浅析高职教育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 高等教育大力推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计划,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注入了新的内涵。高职教育应突破传统模式,大力加强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从专业定位、知识架构、能力培养及人文素质几个层面上开展校企深度融合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 协同育人;校企合作;产学研用 基金项目:2011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医疗电子工程专业校企合作与国际合作的课程体系开发” 一、“协同育人”的研究基础 1. 政策背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在经历了211工程、985工程之后,于2012年5月7日正式启动“2011计划”,即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这是我国高等教育中又一项重大战略举措。“2011计划”中提出,“以机制体制改革引领协同创新,以协同创新引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其核心任务是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认为,“2011计划通过瞄准更深层次的产学研深度合作来设计,它涉及到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通过这样一个平台找到深度契合点,转化成生产力”。按照“2011计划”的设计,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学科全面、功能广泛的优势,吸收行业企业的科技创新力量,建立一批新的协同创新平台,逐步构建“多元、融合、动态、持续”的协同创新新模式。该计划重在推动高校内外各种创新要素的深度融合发展,通过高校的机制体制改革,建立协同创新模式。 2.现状与机遇。“2011计划”出台后,教育界与相关部门在产学研用的协作创新方面进行了一定研究。分析发现,这些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科研开发和知识增值的领域,而具体到“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可操作办法等方面的研究几乎没有。事实上,“协同育人”理应是高校“协同创新”概念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体现产学研用,如何引入有效的协同创新机制,显然是更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的人才类型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强调“实用型、应用型”。多年来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从开始提出的“技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到后来的“实用型人才”、“高技能人才”,其本质都是高级专业型人才,其工作内涵是将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转变为实际的生产和服务,其工作岗位是生产第一线。因此,高职教育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定位与办学模式就必须依托行业、企业,确立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思路。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医疗电子工程专业在多年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协同育人理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加以简单介绍。1.专业特色与定位。医疗电子工程专业源于本科教育专业目录下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电子信息类学科与生物医学学科的交叉结合学科,各个学科的交叉结合不仅体现在理论层面,而且也反映在技术方法上的融合,其目的是电子信息等工程学科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具体应用。在高职教育背景下,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医疗电子工程专业更多地与医疗器械产业、医院设备维护管理部分建立了直接的联系。 医疗电子工程专业坚持立足应用、服务地方的办学原则,结合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目标岗位为企业的产品注册检测、医院的医疗设备定期维护与购置,其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为:适应21世纪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医学、电子学、计算机和信息科学基础理论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从事与医疗器械有关的研究开发、系统调试、维护与检测管理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学生核心工作岗位定位在医疗器械企业急需,同时又适合高职类大专层次的中高级技术岗位。 2.校企合作思路。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是完善学校教育功能的有效模式之一,它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转化与发展,更有利于学生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医疗电子工程专业若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在医学高科技背景下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与医疗器械开发企业、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等多渠道合作办学,进行深入融合的教学模式与课程内容改革,探求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失为提高医疗电子实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三、“协同育人”校企深度融合的基本模式 “协同育人”的校企合作是指高职院校与行业协会、相关企业相互合作,共同参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以及具体的教学活动环节,双方在生产、教学、科研等领域进行深入合作,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使学校培养的人才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达到学校、企业、行业、学生、社会等多赢的效果。企业需要人才,渴望学校培养的人才“称心如意”,行业可以整合多数相关企业的诉求,参与完善整合学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够接触企业知识、了解行业及社会需求,对其自身今后个人发展有积极意义;社会和 *** 主管部门可以引导和协调上述各方,实现不同目标下的利益共通。因此,“育人”是多赢的基础,只要参与合作的多方在这点上达成共识,“协同育人”的机制才能够长期有效地贯彻执行下去。 校企深度融合是“协同育人”的根本,丰富合作内涵是“协同育人”的精髓,结合专业特点,学校与企业在“协同育人”培养机制中要注重以下几个层面: 1.岗位需求层面。本着高职教育“立足应用、服务地方”的专业定位模式,分析所属学科自身的优劣势,聘请企业人士指导专业建设,成立由行业、企业、 *** 部门等人员组成的“产学研用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研讨,探究本专业的岗位能力需求。依据“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双赢合作为目标”的方针,确立对应行业中的职业岗位,以达到学科链对接产业链,专业链对接职业链,并能顺应产业发展方向,不断调整专业内涵,以满足职业岗位羣及典型工作任务的需求。 就目前而言,医疗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就业岗位集中在企业的生产车间、检测部门、客服部门、临牀医院设备科等,学校可以与这些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挂牌确立“实训基地”。专业教师在“实习基地”的就业岗位中,通过工作实践法分析岗位工作任务和学生胜任能力的调研,采用问卷调查、事件访谈、客户专访等手段,获取学生胜任能力的有关信息。通过梳理上述信息,形成专业岗位羣典型工作任务的讨论文档。在“产学研用教学指导委员会”中根据“实践专家挑选标准”,选择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召开实践专家论证会,讨论分析论证专业的职业面向,得出专业岗位及其典型工作任务的系统化工作过程。对典型工作任务排序、归纳形成职业的行动领域,包括工作任务描述、工作过程及方法、对象、工具、劳动组织和要求等内容,涵盖岗位羣工作任务所对应的全部技能、知识和能力。 2.知识架构层面。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产学研用教学指导委员会”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集中讨论专业定位、课程设置、用人需求等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教师与行业协会成员、企业一线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共同进行课程分析,通过融入职业元素的形式来制定教学大纲、完成教学宏观与微观设计、制定质量标准和考覈办法,确立基于校企合作平台共同开发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标准的新思路。结合专业特点,完成工学结合专业课程的系统化、标准化,形成专业课程的体系标准,专业教师参照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标准,融合课程特点,展开面向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从构建学习情境、制定学习目标与内容、筹划工作任务、探讨教学方法、确定课时安排和成绩考覈计划等方面,逐项落实课程的校企合作开发内容,最终形成课程大纲和教学资料。 学校可对照各类专业课程开发标准进行标准化管理,从政策、管理层面协助专业教师与企业跟进课程开发进程。专业教师自身应积极主动与该类企业沟通,参照课程开发标准,完成课程各阶段开发任务并收集课程教学资料。 3.能力培养层面。职业能力发展要经过“从初学者到专家”的五个阶段,在校企合作的实训环节中,进一步与“实训基地”的相关岗位管理人员探讨,通过分析专业行动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对职业能力进行归纳与提取,确立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规划专业培养过程中的实训环节,使之与企业的用人需求进行全方位对接。 4.人文素质层面。参与“协同育人”的各主体要素除了在课程建设、实训配套等实现合作开发与资源共享外,校企文化建设等软资源的互补和共享更应该值得重视。以素质培养为目标,搭建学校、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文化育人课堂,让学生不仅有专业建树的科学追求,同时也要有文化成人的人文理想。 四、“协同育人”的成效 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培养模式,能够达到学校、学生、企业和社会的多赢。经由“产学研用教学指导委员会”多方研讨而确立的面向职业岗位的专业定位、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以及明确的专业素质与人文素质的能力培养导向,让学校在专业办学和培养人才方面更加具有竞争力。教师与社会密切接触,能够及时跟踪技术发展趋势,师资力量加强。“协同育人”培养模式下的“人”是最大的受益者,学生在校期间就提前接触社会、行业,增加了今后就业的个人竞争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的训练,也将使其工作更易得到企业认可。有些学生能够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有些学生在技术中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都是学生个人价值在企业中的体现。与学校建立的长效“协同育人”机制,有效解决了企业发展中的人才瓶颈,订单式的人才培养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用人成本和培训成本。 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推动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必然要加强建设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模式的深层内涵。探讨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和运行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实践和摸索。 参考文献: 徐平利。试论高职教育“协同育人”的价值理念.职教论坛,2013,(01)。 柴继红。基于校企合作平台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研究.职教通讯,2011,(05)。 基于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高职教育考试类型与方法研究论高职教育中的“政校企”合作模式探究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_产学研合作模式

  摘 要: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新形势下以及产、学、研结合发展的趋势下,加强产学研合作更显得十分必要。在阐述了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机制的基础上,总结了开展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提出产学研合作是推进实践教育和培养高层次应用人才的显效途径,也是顺应新世纪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式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   关键词:车辆工程专业 教学改革 产学研合作 培养模式 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U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a)-0183-01   1 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内涵   产学研结合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它是一种通过生产、教学、科研紧密结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教育模式,其实质就是以就业为导向,针对用人单位需要制定培养计划;以培养学生的素质为核心,利用学校、企业共同的教育资源,实现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以及科技开发等有机结合[1]。   2 车辆工程专业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   2.1 动力机制   动力机制是指在外在制度环境和市场因素影响下,产学研合作各方以追求共同的潜在利润为基本动力,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围绕交易费用和争取剩余索取权所进行的一系列合作博弈中形成的激励、约束、监督等原则的作用过程和行为总和[2]。车辆工程专业应合理地运用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机制,走出产学研结合的特色道路,必须根据车辆工程专业自身的特点,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与各行各业,各类企业展开平稳合作,在此同时也要注重保证企业与学校之间长期合作的热情和动力。当然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也要注重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自身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2.2 保障机制   推进产学研合作有效实施的根本保证就是保障机制,保障机制包括管理保障、硬件保障、软件保障和体制保障。   2.2.1 管理保障   为使产学研模式得以顺利实施和运作,建立产学研结合领导小组,组织管理全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使得科技与其他合作方面在管理机构上的保证。   2.2.2 硬件保障   为了使产学研模式能够发挥它自身的优势,就必须在硬件设施方面,给予保障。对于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讲,一系列参与实践的所需设备那是必须要供给的。   2.2.3 软件保障   加强产学研基地人才的建设力度,加强与各类企业的合作,试图建立与企业交互式渠道,使师生能够掌握和运用当前行业最新的生产技术。   2.2.4 体制保障   为保证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顺利进行,必须制定一系列鼓励政策。高等院校应主动联系有关行业的专家学者,拓宽与企业合作的渠道,并出台相关的政策,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施给予明确的体制保障。   2.3 调控机制   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调控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管理协调机构,促进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发展。   (2)制定和实施各类计划,引导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一体化发展。   (3)制定法规、政策和制度,鼓励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特色发展。   2.4 评价机制   建立以学生创新能力为基础的评价体系。笔者认为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做。   (1)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考核中建立评价机制。   (2)完善科研考核的各项指标,缩短科研成果的转化时间。   (3)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挥棒作用。   3 车辆工程专业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   3.1 建构产学研合作学科专业平台,营造产学研培养模式专业环境   将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理念和内容融入车辆工程专业建设之中,通过产学研合作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调整,适时对教学计划、课程大纲作出修订;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对教师队伍进行充实;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期能够形成了配套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规章制度 。   3.2 建构素质拓展与科研讲演平台,营造产学研合作研究环境   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内在要求是可以建构学生素质拓展和科研讲演平台。通过构建学生素质拓展和科研讲演平台,营造浓厚的研究环境,以此来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专业兴趣、学习热情,增进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劳动意识和事业心。   3.3 建构教育资源供给保障平台,营造产学研合作开放环境   高校能够汇聚优质办学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办学实力的有效途径,就是能够建够产学研合作培养教育资源供给保障平台。产学研合作教育资源供给平台建设,是可以促进高校办学由封闭转向开放、由独立转向合作、由、传统人才培养方式转向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   3.4 建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展示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优势   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就是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核心内容。全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作为基本理念,把知识与能力并重(宽基础教育、精专业知识、重研究训练、强实践创新),以此落实为人才培养基本方案,这种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正是可以充分体现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特色。   4 车辆工程专业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实践成效   我们与河南隆鑫机车有限公司、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紧密合作,在这些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基地,对我校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建立与实施,有效地促进了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形成高效、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与体系,引导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学以致用,进一步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提高本科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升着本科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协调统一。   基于此,笔者认为: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应立足于产学研优良合作,同时明确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进一步探索形成以一种特色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是在注重产学研合作的同时,也应注重与教育整体性、系统性相协调。笔者相信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是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现行培养的最佳选择,也是现行环境下人才培养的最新趋势。   参考文献   [1] 郭晓川.合作技术创新:大学与企业合作的理论和过程[M].北京:经济管理出社,2001:88.   [2] 陈锦昌.工业设计学科产学研合作仁[J].工程图学学报,2005(6):160-163.   [3] 潘懋元.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08(3).   [4] 王维,等.现代大学制度中产学研合作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教育研究,2006(8).   [5]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年鉴[M].天津:《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编辑部出版,2009.   [6] 陈解放.“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

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产学研算吗

算。根据江苏省科技厅《关于江苏省产学研合作项目结题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产学研算,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包括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产学研联合创新资金项目、科技支撑计划(工业)项目、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
 首页 上一页  1 2